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如图,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BC可将其固定,这里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______

2023-08-21 03:01:02
共1条回复
LocCloud

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BC可将其固定,这里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三角形的稳定性.

故应填:三角形的稳定性.

相关推荐

几何原理是什么?

欧氏几何公理是欧几里得建立的几个几何公理,也称欧式几何,它的建立,采用了分析与综合的方法,不止是单独一个命题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连结,而是所有几何命题的连结成逻辑网路。五条几何公理:1.过相异两点,能作且只能作一直线(直线公理)。2.线段(有限直线)可以任意地延长。3.以任一点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可作一圆(圆公理)。4.凡是直角都相等(角公理)。5.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侧两内角和小于两个直角, 则两直线则会在该侧相交。欧氏几何公理建立动机:古希腊人对於经验几何知识的锤练,首由泰利斯发端,接著是毕氏学派提出「直观性常识的几何原子论」,假设点的长度大於0,从而任何两线段皆可共度。由此尝试给几何建立基础:后来,终因不可共度线段的发现而破产。这让古希腊哲学家坚决地走向「知识必须再经过逻辑论证」的道路。数学史家 Szabo(详见参考资料3)因而主张:不可共度线段的发现,是促使希腊几何走上演绎形式的关键,其中归谬法扮演著催生的作用,终於导致欧氏几何的诞生。
2023-08-12 02:49:391

《几何原理》的作者是谁?

《几何原理》是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欧几里得(公元前323~前235年)的著作。《几何原本》是一部集前人思想和欧几里得个人创造性于一体的不朽之作。这部书已经基本囊括了几何学从公元前7世纪到古希腊,一直到公元前4世纪--欧几里得生活时期--前后总共400多年的数学发展历史。欧几里德的身世我们知道得很少,他的《几何原本》大概是亚历山大大学的一个课本。亚历山大大学是希腊文化最后集中的地方,因为亚历山大自己到过亚历山大,因此就建立了当时北非的大城,靠在地中海。它不仅保存了许多古希腊早期的几何学理论,而且通过欧几里得开创性的系统整理和完整阐述,使这些远古的数学思想发扬光大。它开创了古典数论的研究,在一系列公理、定义、公设的基础上,创立了欧几里得几何学体系,成为用公理化方法建立起来的数学演绎体系的最早典范。欧几里德的人物评价:欧几里得是古希腊最负盛名、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对于几何学、数学和科学的未来发展,对于西方人的整个思维方式都有极大的影响。《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发展的顶峰。欧几里得将公元前7世纪以来希腊几何积累起来的丰富成果,整理在严密的逻辑系统运算之中,使几何学成为一门独立的、演绎的科学。
2023-08-12 02:50:181

几何原理一书的明代科学家是谁

《几何原理》一书的明代科学家是徐光启。《几何原理》出自《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创作的农书。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即徐光启的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贯彻这一思想正是《农政全书》不同于其他大型农书的特色之所在,由于古代劳动人民积累了数千年的耕作经验,留下了丰富的农学著作。先秦诸书中多含有农学篇章,其他的农书,无论是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还是元代王祯的《农书》,虽然是以农本观念为中心思想,但重点在生产技术和知识,可以说是纯技术性的农书。徐光启简介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谥文定,上海人,万历进士,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等。较早学习西方的天文、历法、数学、测量和水利等科学技术,毕生致力科学技术方面的研究,勤奋著述。是介绍和吸收欧洲科学技术的积极推动者,为17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徐光启精晓农学,著作甚多,计有《农政全书》、《农遗杂疏》、《农书草稿》、《泰西水法》等。《农政全书》初稿完成后,徐光启忙于负责修订历书,无暇顾及,去世后由他的门人陈子龙等人负责修订,于1639年刻板付印。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徐光启
2023-08-12 02:50:451

《几何原理》的作者是谁

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
2023-08-12 02:51:051

初中生怎样学好数学呢?《几何原理》的作者是谁呢?

可以多去做题,也可以去询问自己的老师,多跟老师待在一起,他们会继续讲解一些比较复杂的很好的方法;他们的作者是欧几里德,在这方面的成就很突出。
2023-08-12 02:51:134

共同翻译了几何原理一书的明代科学家是

共同翻译了《几何原理》一书的明代科学家是徐光启。《几何原理》的翻译,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原有的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习惯,改变了中国数学发展的方向,是中国数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徐光启在修改历法的疏奏中,详细论述了数学在天文历法、水利工程、音律、兵器兵法及军事工程、会计理财、各种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舆地测量、医药、制造钟漏等计时器十个方面应用。还建议开展这些方面的分科研究。
2023-08-12 02:51:501

几何原理是明代科学家谁写的 几何原理是明代科学家哪个写的

1、徐光启提出了实用的“度数之学”的思想,首先把“几何”一词作为数学的专业名词来使用。 2、几何原理是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写的,徐光启在数学方面的最大贡献当推和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几何原本》,徐光启提出了实用的“度数之学”的思想,首先把“几何”一词作为数学的专业名词来使用。 3、《几何原本》的翻译,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原有的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习惯,改变了中国数学发展的方向,是中国数学史上的一件大事。但直到20世纪初,中国废科举、兴学校,以《几何原本》为主要的初等几何学方才成为中等学校必修科目。
2023-08-12 02:51:571

建筑中的几何原理

建筑中运用的几何知识,就多了。可以告知邮箱或hi我,我发几篇论文给你参考。包括建筑构图中的几何关系、建筑造型的几何特性、建筑造型的几何构型法分析等。1、接近原理当人们从时间和空间分析一组物体时,邻近的物体比相距较远的物体更容易组织在一起。相距较远的物体因为其空间视觉拉力的弱化,而不容易产生联系,这种概念可以使设计者有可能将不同物体设置在一起并使人看起来它们是有联系的。这种视觉上的联系与人的眼睛构造有一定的关系。人眼的视觉焦点的范围是有限的,在一定距离下,眼睛的视焦集中于所视物体的中心,而周围的形象愈远愈不清晰,使邻近的物体容易构成在一定视焦范围内相互联系的一组形象。2、类同原理当一组图形中包括不同形体时,其中有相似性质的形更容易形成联系。相似性质的形体由于所含共同因素之间的内在的互相联系,而容易使之成为一个整体看待。3、连续原理连续是指形体之间连接形成一定的视觉效果,元素之间因为内在的约束成为可以发展的感觉,一般以线形居多。如果将一些物体进行线形布置,它们会给人以互相关联的感觉,因而容易形成整体。4、闭合原理视知觉的认识规律还认为凡是具有清晰闭合轮廓的形比那些轮廓不完整的或不闭合的形更容易为人理解和掌握,因为这种形更趋于被人容易理解为一种完整的“图”,而那些几乎完整的形根据闭合的概念也‘更容易被视为完整。即使对其中断的形,由于相邻部分的作用力,使人们在脑海中将那些断了的部分进行连接,从而形成完整的概念。
2023-08-12 02:52:071

简单几何原理的深远影响

“几何”这个词在汉语里是“多少?”的意思,但在数学里“几何”的涵义就完全不同了。“几何”这个词的词义来源于希腊文,原意是土地测量,或叫测地术。 几何学和算术一样产生于实践,也可以说几何产生的历史和算术是相似的。在远古时代,人们在实践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各种平面、直线、方、圆、长、短、款、窄、厚、薄等概念,并且逐步认识了这些概念之间、它们以及它们之间位置关系跟数量关系之间的关系,这些后来就成了几何学的基本概念。 正是生产实践的需要,原始的几何概念便逐步形成了比较粗浅的几何知识。虽然这些知识是零散的,而且大多数是经验性的,但是几何学就是建立在这些零散、经验性的、粗浅的几何知识之上的。 几何学是数学中最古老的分支之一,也是在数学这个领域里最基础的分支之一。古代中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都是几何学的重要发源地。 大量出土文物证明,在我国的史前时期,人们已经掌握了许多几何的基本知识,看一看远古时期人们使用过的物品中那许许多多精巧的、对称的图案的绘制,一些简单设计但是讲究体积和容积比例的器皿,都足以说明当时人们掌握的几何知识是多么丰富了。 几何之所以能成为一门系统的学科,希腊学者的工作曾起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商业繁荣,生产比较发达,一批学者热心追求科学知识,研究几何就是最感兴趣的内容,在这里应当提及的是哲学家、几何学家柏拉图和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发展几何学的贡献。 柏拉图把逻辑学的思想方法引入了几何,使原始的几何知识受逻辑学的指导逐步趋向于系统和严密的方向发展。柏拉图在雅典给他的学生讲授几何学,已经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对几何中的一些命题作了论证。亚里士多德被公认是逻辑学的创始人,他所提出的“三段论”的演绎推理的方法,对于几何学的发展,影响更是巨大的。到今天,在初等几何学中,仍是运用三段论的形式来进行推理。 但是,尽管那时候已经有了十分丰富的几何知识,这些知识仍然是零散的、孤立的、不系统的。真正把几何总结成一门具有比较严密理论的学科的,是希腊杰出的数学家欧几里得。 欧几里得在公元前300年左右,曾经到亚历山大城教学,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温良敦厚的教育家。他酷爱数学,深知柏拉图的一些几何原理。他非常详尽的搜集了当时所能知道的一切几何事实,按照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关于逻辑推理的方法,整理成一门有着严密系统的理论,写成了数学史上早期的巨著——《几何原本》。 《几何原本》的伟大历史意义在于,它是用公理法建立起演绎的数学体系的最早典范。在这部著作里,全部几何知识都是从最初的几个假设除法、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展开和叙述的。也就是说,从《几何原本》发表开始,几何才真正成为了一个有着比较严密的理论系统和科学方法的学科。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 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共有十三卷,其中第一卷讲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三角形边和角的大小关系,平行线理论,三角形和多角形等积(面积相等)的条件;第二卷讲如何把三角形变成等积的正方形;第三卷讲圆;第四卷讨论内接和外切多边形;第六卷讲相似多边形理论;第五、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卷讲述比例和算术得里论;最后讲述立体几何的内容。 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目前属于中学课程里的初等几何的主要内容已经完全包含在《几何原本》里了。因此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几何原本》是两千多年来传播几何知识的标准教科书。属于《几何原本》内容的几何学,人们把它叫做欧几里得几何学,或简称为欧式几何。 《几何原本》最主要的特色是建立了比较严格的几何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有四方面主要内容,定义、公理、公设、命题(包括作图和定理)。《几何原本》第一卷列有23个定义,5条公理,5条公设。(其中最后一条公设就是著名的平行公设,或者叫做第五公设。它引发了几何史上最著名的长达两千多年的关于“平行线理论”的讨论,并最终诞生了非欧几何。) 这些定义、公理、公设就是《几何原本》全书的基础。全书以这些定义、公理、公设为依据逻辑地展开他的各个部分的。比如后面出现的每一个定理都写明什么是已知、什么是求证。都要根据前面的定义、公理、定理进行逻辑推理给予仔细证明。 关于几何论证的方法,欧几里得提出了分析法、综合法和归谬法。所谓分析法就是先假设所要求的已经得到了,分析这时候成立的条件,由此达到证明的步骤;综合法是从以前证明过的事实开始,逐步的导出要证明的事项;归谬法是在保留命题的假设下,否定结论,从结论的反面出发,由此导出和已证明过的事实相矛盾或和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从而证实原来命题的结论是正确的,也称作反证法。 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诞生在几何学发展的历史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标志着几何学已成为一个有着比较严密的理论系统和科学方法的学科。 从欧几里得发表《几何原本》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尽管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但是欧几里得几何学仍旧是中学生学习数学基础知识的好教材。 由于欧氏几何具有鲜明的直观性和有着严密的逻辑演绎方法相结合的特点,在长期的实践中表明,它巳成为培养、提高青、少年逻辑思维能力的好教材。历史上不知有多少科学家从学习几何中得到益处,从而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少年时代的牛顿在剑桥大学附近的夜店里买了一本《几何原本》,开始他认为这本书的内容没有超出常识范围,因而并没有认真地去读它,而对笛卡儿的“坐标几何”很感兴趣而专心攻读。后来,牛顿于1664年4月在参加特列台奖学金考试的时候遭到落选,当时的考官巴罗博士对他说:“因为你的几何基础知识太贫乏,无论怎样用功也是不行的。”这席谈话对牛顿的震动很大。于是,牛顿又重新把《几何原本》从头到尾地反复进行了深入钻研,为以后的科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数学基础。 近代物理学的科学巨星爱因斯坦也是精通几何学,并且应用几何学的思想方法,开创自己研究工作的一位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回忆自己曾走过的道路时,特别提到在十二岁的时候“几何学的这种明晰性和可靠性给我留下了一种难以形容的印象”。后来,几何学的思想方法对他的研究工作确实有很大的启示。他多次提出在物理学研究工作中也应当在逻辑上从少数几个所谓公理的基本假定开始。在狭义相对论中,爱因斯坦就是运用这种思想方法,把整个理论建立在两条公理上:相对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 在几何学发展的历史中,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这种作用归结到一点,就是提出了几何学的“根据”和它的逻辑结构的问题。在他写的《几何原本》中,就是用逻辑的链子由此及彼的展开全部几何学,这项工作,前人未曾作到。 但是,在人类认识的长河中,无论怎样高明的前辈和名家,都不可能把问题全部解决。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欧几里得在《几何原本》中提出几何学的“根据”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他的理论体系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比如,对直线的定义实际上是用一个未知的定义来解释另一个未知的定义,这样的定义不可能在逻辑推理中起什么作用。又如,欧几里得在逻辑推理中使用了“连续”的概念,但是在《几何原本》中从未提到过这个概念。现代几何公理体系 人们对《几何原本》中在逻辑结果方面存在的一些漏洞、破绽的发现,正是推动几何学不断向前发展的契机。最后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在他1899年发表的《几何基础》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几何学的公理体系。这个公理体系就被叫做希尔伯特公理体。 希尔伯特不仅提出了—个完善的几何体系,并且还提出了建立一个公理系统的原则。就是在一个几何公理系统中,采取哪些公理,应该包含多少条公理,应当考虑如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共存性(和谐性),就是在一个公理系统中,各条公理应该是不矛盾的,它们和谐而共存在同一系统中。 第二,独立性,公理体系中的每条公理应该是各自独立而互不依附的,没有一条公理是可以从其它公理引伸出来的。 第三,完备性,公理体系中所包含的公理应该是足够能证明本学科的任何新命题。 这种用公理系统来定义几何学中的基本对象和它的关系的研究方法,成了数学中所谓的“公理化方法”,而把欧几里得在《几何原本》提出的体系叫做古典公理法。 公理化的方法给几何学的研究带来了一个新颖的观点,在公理法理论中,由于基本对象不予定义,因此就不必探究对象的直观形象是什么,只专门研究抽象的对象之间的关系、性质。从公理法的角度看,我们可以任意地用点、线、面代表具体的事物,只要这些具体事物之间满足公理中的结合关系、顺序关系、合同关系等,使这些关系满足公理系统中所规定的要求,这就构成了几何学。 因此,凡是符合公理系统的元素都能构成几何学,每一个几何学的直观形象不止只有—个,而是可能有无穷多个,每一种直观形象我们把它叫做几何学的解释,或者叫做某种几何学的模型。平常我们所熟悉的几何图形,在研究几何学的时候,并不是必须的,它不过是一种直观形象而已。 就此,几何学研究的对象更加广泛了,几何学的含义比欧几里得时代更为抽象。这些,都对近代几何学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2023-08-12 02:52:141

《几何原理》的公理体系中,有几条公理?

《几何原本》第一卷列有23个定义,5条公理,5条公设。
2023-08-12 02:52:351

几何原理一书是明代科学家谁著作?

农政全书几何原理一书的明代科学家是徐光启,徐光启在数学方面的最大贡献当推和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几何原本》(前6卷)。徐光启提出了实用的“度数之学”的思想,同时还撰写了《勾股义》和《测量异同》两书。徐光启首先把“几何”一词作为数学的专业名词来使用。《几何原本》的翻译,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原有的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习惯,改变了中国数学发展的方向,是中国数学史上的一件大事。但直到20世纪初,中国废科举、兴学校,以《几何原本》为主要内容的初等几何学方才成为中等学校必修科目。徐光启简介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号玄扈,谥文定。明松江人,汉族。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通天文、历算,习火器。入天主教,与意大利人利玛窦研讨学问。四十年,充历书纂修官,与传教士熊三拔共制天、地盘等观象仪。次年遭讦,称病去职,屯耕于天津。四十七年,明军败于萨尔浒,疏请自效,擢河南道御史,练兵通州。熹宗即位,以志不得展,藉病归。天启元年(1621)复职,力请铸红夷炮御敌,后忤魏忠贤革职。崇祯元年(1628)召还,奉敕督领历清军。三年,疏陈垦田、水利、救荒、盐法等拯时急务,擢礼部尚书,奉旨与传教士龙华民、邓玉函、罗雅各等修正历法。五年,以礼部尚书兼殿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崇祯六年(1633年)卒于北京。赠少保,谥文定。著有REN《徐氏庖言》、《诗经六帖》,编著《农政全书》、《崇祯历书》,译《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徐光启的故事万历二十一年徐光启受聘韶州任教,在韶州首次接触传教士郭居静。在郭居静那儿,他第一次见到一幅世界地图,知道在中国之外竟有那么大的一个世界。又第一次听说地球是圆的,有个叫麦哲伦的西洋人乘船绕地球环行了一周,还第一次听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制造了天文望远镜。能清楚地观测天上星体的运行。所有这些,对他来说,都是闻所未闻的之事。从此,他又开始接触西方近代的自然科学。徐光启的生平徐光启1562年4月24日在上海县法华汇出生,,字子先,号玄扈,徐光启毕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勤奋著述,尤精晓农学。译有《几何原本》《泰西水法》《农政全书》等著书。同时他还是一位沟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为17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徐光启病逝。
2023-08-12 02:52:421

几何原理一书的明代科学家是

共同翻译几何原理的明代科学家是指:徐光启。徐光启毕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勤奋著述,尤精晓农学,译有《几何原本》、《泰西水法》、《农政全书》等著书。同时他还是一位沟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主持西书七千部翻译运动。为17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所以共同翻译几何原理的明代科学家是指徐光启。
2023-08-12 02:52:522

什么是定义?几何原理证明

定义就是对名词的解释,目的是告诉你这个东东是什么。原理证明一般是指定理和推论的证明过程,定义和公理是不能证明的。
2023-08-12 02:53:022

几何原理一书的明代科学家是谁

徐光启。根据查询360个人图书馆显示,明代科学家徐光启编著了农书《农政全书》,并与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几何原理》—书。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谥文定,生于1562年4月24日,上海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科学家,万历进士,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
2023-08-12 02:53:091

共同翻译了几何原理一书的明代科学家是

  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和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几何原理》一书。徐光启是明代科学家、政治家,毕生致力于科学技术的研究,其主要著作有《勾股义》《测量异同》《甘薯疏》《农遗杂疏》《农书草稿》等。   徐光启的介绍   徐光启在数学方面的最大贡献当推和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几何原本》。徐光启提出了实用的“度数之学”的思想,同时还撰写了《勾股义》和《测量异同》两书。徐光启首先把“几何”一词作为数学的专业名词来使用。徐光启精晓农学,著作甚多,计有《农政全书》《甘薯疏》《农遗杂疏》《农书草稿》《泰西水法》等。   徐光启参加了《测天约说》《大测》《日缠历指》《测量全义》《日缠表》等书的具体编译工作。徐光启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主要集中于《崇祯历书》的编译和为改革历法所写的各种疏奏之中。
2023-08-12 02:53:161

若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将其固定,主要运用的几何原理是______.

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将其固定,正好形成三角形的形状, 所以,主要运用的几何原理是三角形的稳定性. 故答案为:三角形的稳定性.
2023-08-12 02:53:231

答案不理解 几何原理θ=s/r怎么来的?

θ是圆心角(rad), 单位圆心角对应的弧长: 圆弧s/θ= 圆周/(2π)=2πr/(2π)=r--->圆弧 s=rθ θ=s/r 。
2023-08-12 02:53:301

几何原理一书的明代

一一些几何原理的话我们中国就有很多那种几何概述这个是属于我们中国创造的东西
2023-08-12 02:53:417

代数几何原理

代数几何原理是亚历山大格罗滕迪克在让迪拜多内协助下写作的一部代数几何专著,从1960年到1967年分8部分发表在高等科学研究所数学出版物共1700页,该书把代数几何的基础系统建立在盖型的概念之上,这部著作被视为现代代数几何的奠基之作和基本参考书。
2023-08-12 02:54:111

几何体的由来 100字

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其年代大约始于公元前3000年.早期的几何学是关于长度,角度,面积和体积的经验原理,被用于满足在测绘,建筑,天文,和各种工艺制作中的实际需要.埃及和巴比伦人都在毕达哥拉斯之前1500年就知道了毕达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埃及人有方形棱锥的锥台(截头金字塔形)体积正确公式.欧几里得在公元前300年左右,曾经到亚历山大城教学,他酷爱数学,深知柏拉图的一些几何原理.他非常详尽的搜集了当时所能知道的一切几何事实,按照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关于逻辑推理的方法,整理成一门有着严密系统的理论,写成了数学史上早期的巨著——《几何原本》.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诞生在几何学发展的历史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标志着几何学已成为一个有着比较严密的理论系统和科学方法的
2023-08-12 02:54:211

几何原理一书的明代科学家是谁翻译的

徐光启。几何原理是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写的,徐光启在数学方面的最大贡献当推和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几何原本》,而且徐光启还提出了实用的“度数之学”的思想。
2023-08-12 02:54:281

被称为中国的欧几里德的是我国古代哪位科学家?

刘徽
2023-08-12 02:54:363

几何原理一书的明代科学家是谁?

几何原理一书的明代科学家是徐光启。徐光启在数学方面的最大贡献当推和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几何原本》(前6卷)。徐光启提出了实用的“度数之学”的思想,同时还撰写了《勾股义》和《测量异同》两书。徐光启首先把“几何”一词作为数学的专业名词来使用。《几何原本》的翻译,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原有的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习惯,改变了中国数学发展的方向,是中国数学史上的一件大事。扩展资料军事成就“求精”和“责实”是徐光启军事思想的核心,他提出“极求真材以备用”,“极造实用器械以备中外守战”,“极行选练精兵以保全胜”,“极造都城万年台(炮台)以为永永无虞之计”,“极遣使臣监护朝鲜以联外势”。徐光启特别注重火炮的制造,曾多方建议,不断上疏,希望能引进火炮制造技术。徐光启还对火器在实践中的运用,对火器与城市防御,火器与攻城,火器与步、骑兵种的配合等各个方面部有所探求。
2023-08-12 02:54:574

代数几何原理的介绍

《代数几何原理》(法语Éléments de géométrie algébrique,简称EGA,又译「代数几何基础」)是亚历山大·格罗滕迪克在让·迪厄多内协助下写作的一部代数几何专著。从1960年到1967年分八部分发表在《高等科学研究所数学出版物》(Publications mathématiques de l'I.H.É.S.)上,共1700馀页。该书把代数几何的基础系统地建立在概形的概念之上。这部著作被视为现代代数几何的奠基之作和基本参考书。
2023-08-12 02:55:461

如图,AB=AC;DB=DC,证明:AD垂直平分BC.(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几何原理)

证明:连接AD因为AB=AC,DB=DC,AD=AD所以三角形ABD全等于三角形ACD所以角BAD=角CAD又因为AB=AC所以三角形ABC为等腰三角形由等角三角形三线合一可知AD垂直平分BC
2023-08-12 02:56:042

伽利略资料

伽利略伽利略
2023-08-12 02:56:157

几何原理一书的明代科学家是谁

几何原理一书的明代科学家是徐光启。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谥文定,生于1562年4月24日,上海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科学家,万历进士,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1603年,入天主教,教名保禄,在他七十二岁的时候离开了人世。徐光启在数学方面的最大贡献当推和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几何原本》(前6卷)。徐光启提出了实用的“度数之学”的思想,同时还撰写了《勾股义》和《测量异同》两书。徐光启首先把“几何”一词作为数学的专业名词来使用。《几何原本》的翻译,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原有的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习惯,改变了中国数学发展的方向,是中国数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军事成就“求精”和“责实”是徐光启军事思想的核心,他提出“极求真材以备用”,“极造实用器械以备中外守战”,“极行选练精兵以保全胜”,“极造都城万年台(炮台)以为永永无虞之计”,“极遣使臣监护朝鲜以联外势”。徐光启特别注重火炮的制造,曾多方建议,不断上疏,希望能引进火炮制造技术。徐光启还对火器在实践中的运用,对火器与城市防御,火器与攻城,火器与步、骑兵种的配合等各个方面部有所探求。
2023-08-12 02:56:301

农政全书几何原理一书的明代科学家是

《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创作的农书。《农政全书》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即徐光启的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贯彻这一思想正是《农政全书》不同于其他大型农书的特色之所在。由于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积累了数千年的耕作经验,留下了丰富的农学著作。先秦诸书中多含有农学篇章,其他的大型农书,无论是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还是元代王祯的《农书》,虽然是以农本观念为中心思想,但重点在生产技术和知识,可以说是纯技术性的农书。《几何原理》一书是徐光启与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共同翻译的。《几何原理》又称《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创作的一部数学著作,成书于公元前300年左右。《几何原本》总结了前人的几何知识和研究成果,用公理法建立起演绎的数学体系的最早典范,标志着几何知识从零散、片断的经验形态转变为完整的逻辑体系,深刻影响到后世数学的发展,采用的演绎结构被移植到其它学科后也同样促进了这些学科的发展,但因受时代限制而存在部分证明有遗漏和错误、基础部分不够严密等明显的不足。
2023-08-12 02:57:142

几何折叠原理

折叠问题题型多样,变化灵活,从考察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的实践操作题,到直接运用折叠相关性质的说理计算题,发展到基于折叠操作的综合题,甚至是压轴题. 考查的着眼点日趋灵活,能力立意的意图日渐明显.这对于识别和理解几何图形的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折叠操作就是将图形的一部分沿着一条直线翻折1800,使它与另一部分图形在这条直线的同旁与其重叠或不重叠,其中“折”是过程,“叠”是结果. 折叠问题的实质是图形的轴对称变换,折叠更突出了轴对称问题的应用. 所以在解决有关的折叠问题时可以充分运用轴对称的思想和轴对称的性质.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以得到:折叠重合部分一定全等,折痕所在直线就是这两个全等形的对称轴;互相重合两点(对称点)之间的连线必被折痕垂直平分;对称两点与对称轴上任意一点连结所得的两条线段相等;对称线段所在的直线与对称轴的夹角相等. 在解题过程中要充分运用以上结论,借助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结合相似形、锐角三角函数等知识来解决有关折叠问题,可以使得解题思路更加清晰,解题步骤更加简洁.
2023-08-12 02:57:243

几何原理一书的明代科学家是谁

几何原理一书的明代科学家是徐光启。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谥文定,生于1562年4月24日,上海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科学家,万历进士,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1603年,入天主教,教名保禄,在他七十二岁的时候离开了人世。徐光启天主教圣名保禄,汉族,上海县法华汇(今上海市)人,明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徐光启毕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勤奋著述,尤精晓农学,译有《几何原本》《泰西水法》《农政全书》等著书。同时他还是一位沟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主持西书七千部翻译运动。为17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邀请郭居静至上海传教,这成为天主教传入上海之始。守制期间,他整理定稿了《测量法义》,并将《测量法义》与《周髀算经》《九章算术》相互参照,整理编撰了《测量异同》,作《勾股义》一书,探讨商高定理,开辟双园、农庄别墅,进行农作物引种、耕作试验,作《甘薯疏》《芜菁疏》《吉贝疏》《种棉花法》和《代园种竹图说》。徐光启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主要集中于《崇祯历书》的编译和为改革历法所写的各种疏奏之中。在历书中,他引进了圆形地球的概念,明晰地介绍了地球经度和纬度的概念。他为中国天文界引进了星等的概念,根据第谷星表和中国传统星表,提供了第一个全天性星图,成为清代星表的基础,在计算方法上,徐光启引进了球面和平面三角学的准确公式,并首先作了视差、蒙气差和时差的订正。徐光启在数学方面最大的贡献就是和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几何原本》,他提出实用的“度数之学”的思想,同时还撰写了《勾股义》和《测量异同》这两本书。主要作品有《几何原本》,《农政全书》,《考工记解》等,当然,主要成就也有数学、农学、天文学等研究。他从小就喜欢读书,聪明好学,十几岁就考上了秀才,长大以后,有一次参加科举考试,经过南京,听说南京来了歌欧洲传教士,名叫利玛窦,利玛窦是意大利人,原名叫玛太奥·利奇。他从小勤奋好学,对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医学都很有造诣而且擅长制作钟表、日晷,善于绘制地图和雕刻。常借传教机会,讲一些西方的科学知识,经别人介绍,他们认识了,利玛窦看他是个读书人,也向他学习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徐光启也由此就爱上了西方科学。
2023-08-12 02:57:321

几何原本跟几何原理是同一本书吗?

不是
2023-08-12 02:57:422

水准仪具有三个脚螺旋的几何原理

题主是否想询问“水准仪是利用三个脚螺旋的几何原理吗”?是。水准仪是建立水平视线测定地面两点间高差的仪器,该仪器是利用的三个脚螺旋几何原理,那就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对竖立在两点之间的水准尺进行观测,并通过其中一个点(M点)的高程推算另一个点(N点)的高程。水准仪是建立水平视线测定地面两点间高差的仪器,主要部件有望远镜、管水准器(或补偿器)、垂直轴、基座、脚螺旋。
2023-08-12 02:57:491

共同翻译几何原理的明代科学家

共同翻译几何原理的明代科学家是指:徐光启。徐光启毕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勤奋著述,尤精晓农学,译有《几何原本》、《泰西水法》、《农政全书》等著书。同时他还是一位沟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主持西书七千部翻译运动。为17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所以共同翻译几何原理的明代科学家是指徐光启。
2023-08-12 02:57:571

简述鲍林规则的几何原理和适应性!急求高人解答。。。。

鲍林(Pauling)根据离子晶体的晶体化学原理,通过对一些较简单的离子晶体结构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五条规则。 氧化物晶体及硅酸盐晶体大都含有一定成分的离子键,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根据鲍林规则来判断晶体结构的稳定性。1928年,鲍林根据当时已测定的晶体结构数据和晶格能公式所反映的关系,提出了判断离子化合物结构稳定性的规则──鲍林规则。鲍林规则共包括五条规则。具体请看http://baike.baidu.com/view/1153199.htm
2023-08-12 02:58:061

翻译了几何原理一书的明代科学家是

翻译了几何原理一书的明代科学家是徐光启。一、徐光启简介:1、徐光启(1562年-1633年),字子先,号玄扈,谥文定,上海人,万历进士,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1603年,入天主教,教名保禄。2、徐光启较早师从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历法、数学、测量和水利等科学技术,毕生致力于科学技术的研究,勤奋著述,是介绍和吸收欧洲科学技术的积极推动者,为17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二、徐光启的数学方面研究:1、徐光启在数学方面的最大贡献当推和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几何原本》(前6卷)。徐光启提出了实用的“度数之学”的思想,同时还撰写了《勾股义》和《测量异同》两书。2、徐光启首先把“几何”一词作为数学的专业名词来使用。《几何原本》的翻译,极大的影响了中国原有的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习惯,改变了中国数学发展的方向,是中国数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徐光启的农学研究和历法研究:一、农学方面:1、徐光启精晓农学,著作甚多,计有《农政全书》《甘薯疏》《农遗杂疏》《农书草稿》《泰西水法》等。2、《农政全书》初稿完成后,徐光启忙于负责修订历书,无暇顾及,去世后由他的门人陈子龙等人负责修订,于1639年刻板付印。全书分为12目,共60卷,50余万字。3、12目中包括了农本3卷,田制2卷,农事6卷,水利9卷,农器4卷,树艺6卷,蚕桑4卷,蚕桑广类2卷,种植4卷,牧养1卷,制造1卷,荒政18卷,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汉族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贯穿其中。二、历法方面:徐光启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主要集中于《崇祯历书》的编译和为改革历法所写的各种疏奏之中。在历书中,他引进了圆形地球的概念,介绍了经度和纬度的概念。他根据第谷星表和中国传统星表,提供了第一个全天性星图,成为清代星表的基础。
2023-08-12 02:58:131

比萨斜塔运用了什么几何原理

作为比萨大教堂的钟楼,1173年8月9日开始建造时的设计是垂直竖立的,原设计为8层,高54.8米,它独特的白色闪光的中世纪风格建筑物,即使后来没有倾斜,也将会是欧洲最值得注意的钟楼之一。进入20世纪,随着对比萨斜塔越来越精确的测量、使用各种先进设备对地基土层进行的深入勘测,以及对历史档案的研究,一些事实逐渐浮出水面:比萨斜塔在最初的设计中本应是垂直的建筑,但是在建造初期就开始偏离了正确位置。比萨斜塔之所以会倾斜,是由于它地基下面土层的特殊性造成的。比萨斜塔下有好几层不同材质的土层,各种软质粉土的沉淀物和非常软的粘土相间形成,而在深约一米的地方则是地下水层。这个结论是在对地基土层成份进行观测后得出的。最新的挖掘表明,钟楼建造在了古代的海岸边缘,因此土质在建造时便已经沙化和下沉。然而1838年的一次工程导致了比萨斜塔突然加速倾斜,人们不得不采取紧急维护措施。当时建筑师Alessandro della Gherardesca在原本密封的斜塔地基周围进行了挖掘,以探究地基的形态,揭示圆柱柱础和地基台阶是否与设想的相同。这一行为使得斜塔失去了原有的平衡,地基开始开裂,最严重的是发生了地下水涌入的现象。这次工程后的勘测结果表明倾斜加剧了20厘米,而此前267年的倾斜总和不过5厘米。斜塔的拯救,历经的很多的方案,但都未见效。最终拯救比萨斜塔的,是一项看似简单的新技术——地基应力解除法。其原理是,在斜塔倾斜的反方向(北侧)塔基下面掏土,利用地基的沉降,使塔体的重心后移,从而减小倾斜幅度。该方法于1962 年,由意大利工程师Terracina针对比萨斜塔的倾斜恶化问题提出,当时称为“掏土法”,由于显得不够深奥而遭长期搁置,直到该法在墨西哥城主教堂的纠偏中成功应用,又被重新得到认识和采纳。
2023-08-12 02:59:371

请你用几何的方式来解释为什么冬天日落早,夏天日落晚?

对于北半球来说,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日出比较晚,日落比较早。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日出比较早,日落比较晚。
2023-08-12 02:59:442

几何原理有哪些呀?

几何原理有如下:1、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3、两边和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5、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6、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7、线段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8、直线公理: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9、平行公理: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
2023-08-12 03:00:031

几何原理的作者 几何原理介绍

1、《几何原理》也称《几何原本》,由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所著,是用公理方法建立演绎数学体系的最早典范。是至今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世界数学名著。 2、扩展资料:《几何原本》是一部集前人思想和欧几里得个人创造性于一体的不朽之作。这部书已经基本囊括了几何学从公元前7世纪到古希腊,一直到公元前4世纪--欧几里得生活时期--前后总共400多年的数学发展历史。 3、它不仅保存了许多古希腊早期的几何学理论,而且通过欧几里得开创性的系统整理和完整阐述,使这些远古的数学思想发扬光大。它开创了古典数论的研究,在一系列公理、定义、公设的基础上,创立了欧几里得几何学体系,成为用公理化方法建立起来的数学演绎体系的最早典范。
2023-08-12 03:00:261

几何原理是什么意思?

几何定理,属于数学领域。分为平面几何、解析几何,具体事例有勾股定理、余弦定理,条目分为立体几何,三角形的六心以及重要定理等。几何简介:几何是研究空间结构及性质的一门学科。它是数学中最基本的研究内容之一,与分析、代数等等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并且关系极为密切。几何学发展历史悠长,内容丰富。它和代数、分析、数论等等关系极其密切。几何思想是数学中最重要的一类思想。暂时的数学各分支发展都有几何化趋向,即用几何观点及思想方法去探讨各数学理论。常见定理有勾股定理,欧拉定理,斯图尔特定理等。
2023-08-12 03:00:331

《几何原理》的作者是谁?

《几何原理》的作者是欧几里得。《几何原理》也称《几何原本》,由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所著,是用公理方法建立演绎数学体系的最早典范。是至今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世界数学名著。 《几何原本》 《几何原本》是一部集前人思想和欧几里得个人创造性于一体的不朽之作。这部书已经基本囊括了几何学从公元前7世纪到古希腊,一直到公元前4世纪--欧几里得生活时期--前后总共400多年的数学发展历史。 它不仅保存了许多古希腊早期的几何学理论,而且通过欧几里得开创性的系统整理和完整阐述,使这些远古的数学思想发扬光大。它开创了古典数论的研究,在一系列公理、定义、公设的基础上,创立了欧几里得几何学体系,成为用公理化方法建立起来的数学演绎体系的最早典范。
2023-08-12 03:01:071

几何原理的作者是

几何原理的作者是欧几里德。《几何原本》是一部集前人思想和欧几里得个人创造性于一体的不朽之作。这部书已经基本囊括了几何学从公元前7世纪到古希腊,一直到公元前4世纪--欧几里得生活时期--前后总共400多年的数学发展历史。它不仅保存了许多古希腊早期的几何学理论,而且通过欧几里得开创性的系统整理和完整阐述,使这些远古的数学思想发扬光大。它开创了古典数论的研究,在一系列公理、定义、公设的基础上,创立了欧几里得几何学体系,成为用公理化方法建立起来的数学演绎体系的最早典范。全书共分13卷。书中包含了5条"公理"、5条"公设"、23个定义和467个命题。在每一卷内容当中,欧几里得都采用了与前人完全不同的叙述方式,即先提出公理、公设和定义,然后再由简到繁地证明它们。这使得全书的论述更加紧凑和明快。而在整部书的内容安排上,也同样贯彻了他的这种独具匠心的安排。它由浅到深,从简至繁,先后论述了直边形、圆、比例论、相似形、数、立体几何以及穷竭法等内容。其中有关穷竭法的讨论,成为近代微积分思想的来源。照欧氏几何学的体系,所有的定理都是从一些确定的、不需证明而礴然为真的基本命题即公理演绎出来的。在这种演绎推理中,对定理的每个证明必须或者以公理为前提,或者以先前就已被证明了的定理为前提,最后做出结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简介欧几里德是位温良敦厚的教育家,也是一位治学严谨的学者,他反对在做学问时投机取巧和追求名利,反对投机取巧、急功近利的作风。那时候,人们建造了高大的金字塔,可是谁也不知道金字塔究竟有多高。有人这么说:“要想测量金字塔有多高,比登天还难!”这话传到欧几里德的耳朵里。他笑着告诉别人:“这有什么难的呢?当你的影子跟你的身体一样长的时候,你去量一下金字塔的影子多长,那长度便等于金字塔的高度!”欧几里德的名声越来越大,以致连亚历山大国王也想赶时髦,学点几何学。于是,国王便把欧几里德请进王宫,讲授几何学。谁知刚学了一点,国王就显得很不耐烦,觉得太吃力了。国王问欧几里德:“学习几何学,有没有便当一点的途径。一学就会?”欧几里德笑道:“陛下,很抱歉,在学习科学的时候,国王与普通百姓是一样的。科学上没有专供国王行走的捷径。学习几何,人人都要独立思考。就像种庄稼一样,不耕耘,就不会有收获。”
2023-08-12 03:01:141

几何原理翻译

几何,就是研究空间结构及性质的一门学科。它是数学中最基本的研究内容之一,与分析、代数等等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并且关系极为密切。几何学发展历史悠长,内容丰富。它和代数、分析、数论等等关系极其密切。几何思想是数学中最重要的一类思想。暂时的数学各分支发展都有几何化趋向,即用几何观点及思想方法去探讨各数学理论。常见定理有勾股定理,欧拉定理,斯图尔特定理等。
2023-08-12 03:01:492

几何原理一书是明代科学家谁著作的

农政全书几何原理一书的明代科学家是徐光启,徐光启在数学方面的最大贡献当推和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几何原本》(前6卷)。徐光启提出了实用的“度数之学”的思想,同时还撰写了《勾股义》和《测量异同》两书。徐光启首先把“几何”一词作为数学的专业名词来使用。《几何原本》的翻译,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原有的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习惯,改变了中国数学发展的方向,是中国数学史上的一件大事。但直到20世纪初,中国废科举、兴学校,以《几何原本》为主要内容的初等几何学方才成为中等学校必修科目。徐光启简介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号玄扈,谥文定。明松江人,汉族。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通天文、历算,习火器。入天主教,与意大利人利玛窦研讨学问。四十年,充历书纂修官,与传教士熊三拔共制天、地盘等观象仪。次年遭讦,称病去职,屯耕于天津。四十七年,明军败于萨尔浒,疏请自效,擢河南道御史,练兵通州。熹宗即位,以志不得展,藉病归。天启元年(1621)复职,力请铸红夷炮御敌,后忤魏忠贤革职。崇祯元年(1628)召还,奉敕督领历清军。三年,疏陈垦田、水利、救荒、盐法等拯时急务,擢礼部尚书,奉旨与传教士龙华民、邓玉函、罗雅各等修正历法。五年,以礼部尚书兼殿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崇祯六年(1633年)卒于北京。赠少保,谥文定。著有REN《徐氏庖言》、《诗经六帖》,编著《农政全书》、《崇祯历书》,译《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徐光启的故事:万历二十一年徐光启受聘韶州任教,在韶州首次接触传教士郭居静。在郭居静那儿,他第一次见到一幅世界地图,知道在中国之外竟有那么大的一个世界。又第一次听说地球是圆的,有个叫麦哲伦的西洋人乘船绕地球环行了一周,还第一次听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制造了天文望远镜。能清楚地观测天上星体的运行。所有这些,对他来说,都是闻所未闻的之事。从此,他又开始接触西方近代的自然科学。徐光启的生平:徐光启1562年4月24日在上海县法华汇出生,,字子先,号玄扈,徐光启毕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勤奋著述,尤精晓农学。译有《几何原本》《泰西水法》《农政全书》等著书。同时他还是一位沟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为17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徐光启病逝。
2023-08-12 03:02:031

几何的来源

huandjuehh
2023-08-12 03:02:112

几何是什么?为什么叫几何?

1.种类较多,包括:平面几何、立体几何、非欧几何、罗氏几何、黎曼几何、解析几何、射影几何、仿射几何、代数几何、微分几何、计算几何、拓扑学、分形几何等。 2.几何这个词最早来自于希腊语“γεωμετρία”,由“γέα”(土地)和“μετρε ĭν”(测量)两个词合成而来,指土地的测量,即测地术。后来拉丁语化为“geometria”。中文中的“几何”一词,最早是在明代利玛窦、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时,由徐光启所创。当时并未给出所依根据,后世多认为一方面几何可能是拉丁化的希腊语GEO的音译,另一方面由于《几何原本》中也有利用几何方式来阐述数论的内容,也可能是magnitude(多少)的意译,所以一般认为几何是geometria的音、意并译。 1607年出版的《几何原本》中关于几何的译法在当时并未通行,同时代也存在着另一种译名——形学,如狄考文、邹立文、刘永锡编译的《形学备旨》,在当时也有一定的影响。在1857年李善兰、伟烈亚力续译的《几何原本》后9卷出版后,几何之名虽然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是直到20世纪初的时候才有了较明显的取代形学一词的趋势,如1910年《形学备旨》第11次印刷成都翻刊本徐树勋就将其改名为《续几何》。直至20世纪中期,已鲜有“形学”一次的使用出现。 回答者: 向伟明 - 江湖新秀 四级 10-28 17:52 几何学 学过数学的人,都知道它有一门分科叫作“几何学”,然而却不一定知道“几何”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在我国古代,这门数学分科并不叫“几何”,而是叫作“形学”。“几何”二字,在中文里原先也不是一个数学专有名词,而是个虚词,意思是“多少”。比如三国时曹操那首著名的《龟虽寿》诗,有这么两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里的“几何”就是多少的意思。那么,是谁首先把“几何”一词作为数学的专业名词来使用的,用它来称呼这门数学分科的呢?这是明末杰出的科学家徐光启。 ==简史== 几何学有悠久的历史。最古老的[[欧氏几何]]基于一组公设和定义,人们在公设的基础上运用基本的逻辑推理构做出一系列的命题。可以说,《[[几何原本]]》是公理化系统的第一个范例,对西方数学思想的发展影响深远。 一千年后,[[笛卡儿]]在《[[方法论]]》的附录《几何》中,将[[坐标]]引入几何,带来革命性进步。从此几何问题能以[[代数]]的形式来表达。实际上,几何问题的代数化在[[中国数学史]]上是显著的方法。笛卡儿的创造,是否有东方数学的影响在里面,由于东西方数学交流史研究的欠缺,尚不得而知。 欧几里得几何学的第五公设,由于并不自明,引起了历代数学家的关注。最终,由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建立起两种非欧几何。 几何学的现代化则归功于[[克莱因]]、[[希尔伯特]]等人。克莱因在普吕克的影响下,应用群论的观点将几何变换视为特定不变量约束下的变换群。而希尔比特为几何奠定了真正的科学的公理化基础。应该指出几何学的公理化,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它对整个数学的严密化具有极其重要的先导作用。它对数理逻辑学家的启发也是相当深刻的。 ==古代几何学== 几何最早的有记录的开端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参看古埃及数学),古印度(参看古印度数学),和古巴比伦(参看古巴比伦数学),其年代大约始于公元前3000年。早期的几何学是关于长度,角度,面积和体积的经验原理,被用于满足在测绘,建筑,天文,和各种工艺制作中的实际需要。在它们中间,有令人惊讶的复杂的原理,以至于现代的数学家很难不用微积分来推导它们。例如,埃及和巴比伦人都在毕达哥拉斯之前1500年就知道了毕达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埃及人有方形棱锥的锥台(截头金字塔形)的体积的正确公式;而巴比伦有一个三角函数表。 中国文明和其对应时期的文明发达程度相当,因此它可能也有同样发达的数学,但是没有那个时代的遗迹可以使我们确认这一点。也许这是部分由于中国早期对于原始的纸的使用,而不是用陶土或者石刻来记录他们的成就。 ==名称的来历== 几何这个词最早来自于希腊语“γεωμετρία”,由“γέα”(土地)和“μετρε ĭν”(测量)两个词合成而来,指土地的测量,即测地术。后来拉丁语化为“geometria”。中文中的“几何”一词,最早是在明代利玛窦、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时,由徐光启所创。当时并未给出所依根据,后世多认为一方面几何可能是拉丁化的希腊语GEO的音译,另一方面由于《几何原本》中也有利用几何方式来阐述数论的内容,也可能是magnitude(多少)的意译,所以一般认为几何是geometria的音、意并译。 1607年出版的《几何原本》中关于几何的译法在当时并未通行,同时代也存在着另一种译名——形学,如狄考文、邹立文、刘永锡编译的《形学备旨》,在当时也有一定的影响。在1857年李善兰、伟烈亚力续译的《几何原本》后9卷出版后,几何之名虽然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是直到20世纪初的时候才有了较明显的取代形学一词的趋势,如1910年《形学备旨》第11次印刷成都翻刊本徐树勋就将其改名为《续几何》。直至20世纪中期,已鲜有“形学”一次的使用出现。 ==分支学科== 平面几何 立体几何 非欧几何 罗氏几何 黎曼几何 解析几何 射影几何 仿射几何 代数几何 微分几何 计算几何 拓扑学
2023-08-12 03:02:332

什么是定义?几何原理证明

你要 几何原理证明的定义?
2023-08-12 03:02:443

几何的来源的故事

古希腊数学家。雅典人。着有《原本》13卷,是世界上最早公理化的数学着作。欧几里得在这部书中,总结了前人的生产经验和研究成果,从公理和公设出发,用演绎法叙述几何学,其中还包括整数论的许多成果,如求两整数的最大公约数的“辗转相除法”。说出来也许会使你感到惊奇:原来,今天你所读的几何课本中的大部分内容,来自2200多年前的一部数学着作——《几何学原本》(又称《几何学原理》)。这部书的作者,便是被誉为“几何学之父”的古希腊着名数学家欧几里得。《几何学原本》在2000多年间,一直被沿用作为几何学的课本。欧几里得是第一个把几何学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的人。欧几里得是希腊亚历山大大学的数学教授。着名的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是他“学生的学生”——卡农是阿基米德的老师,而欧几里得是卡农的老师。关于欧几里得的生平,没有详细的记载。然而,却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有趣的故事……那时候,人们建造了高大的金字塔,可是谁也不知道金字塔究竟有多高。有人这么说:“要想测量金字塔有多高,比登天还难!”这话传到欧几里得的耳朵里。他笑着告诉别人:“这有什么难的呢?当你的影子跟你的身体一样长的时候,你去量一下金字塔的影子有多长,那长度便等于金字塔的高度!”欧几里得的名声越来越大,以至连亚历山大国王多禄米也想赶时髦,学点几何学。于是,国王便把欧几里得请进王宫,讲授几何学。谁知刚学了一点,国王就显得很不耐烦,觉得太吃力了。国王问欧几里得:“学习几何学,有没有便当一点的途径,一学就会?”欧几里得笑道:“陛下,很抱歉,在学习科学的时候,国王与普通百姓是一样的。科学上没有专供国王行走的捷径。学习几何,人人都要独立思考。就像种庄稼一样,不耕耘,就不会有收获的。”前来拜欧几里得为师,学习几何的人,越来越多。有的人是来凑热闹的,看到别人学几何,他也学几何。一位学生曾这样问欧几里得:“老师,学习几何会使我得到什么好处?”欧几里得思索了一下,请仆人拿点钱给这位学生,冷冷地说道:“看来,你拿不到钱,是不肯学习几何学的!”欧几里得沉醉于他的几何学。他对做官、赚钱之类事情,没有多大兴趣。他认为,科学与权势、金钱无缘。正因为这样,他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几何学。如今,人们还把他所研究的几何学称为“欧氏几何”,它是现代几何学的一门学科。
2023-08-12 03:02:552

几何原理一书的明代科学家是谁翻译的

几何原理一书的明代科学家是徐光启。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谥文定,生于1562年4月24日,上海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科学家,万历进士,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1603年,入天主教,教名保禄,在他七十二岁的时候离开了人世。徐光启在数学方面的最大贡献当推和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几何原本》(前6卷)。徐光启提出了实用的“度数之学”的思想,同时还撰写了《勾股义》和《测量异同》两书。徐光启首先把“几何”一词作为数学的专业名词来使用。《几何原本》的翻译,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原有的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习惯,改变了中国数学发展的方向,是中国数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徐光启精晓农学,著作甚多,计有《农政全书》《甘薯疏》《农遗杂疏》《农书草稿》《泰西水法》等。徐光启参加了《测天约说》《大测》《日缠历指》《测量全义》《日缠表》等书的具体编译工作。徐光启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主要集中于《崇祯历书》的编译和为改革历法所写的各种疏奏之中。
2023-08-12 03:03:021

共同翻译了几何原理一书的明代科学家是

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和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几何原理》一书。徐光启是明代科学家、政治家,毕生致力于科学技术的研究,其主要著作有《勾股义》《测量异同》《甘薯疏》《农遗杂疏》《农书草稿》等。徐光启的介绍徐光启在数学方面的最大贡献当推和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几何原本》。徐光启提出了实用的“度数之学”的思想,同时还撰写了《勾股义》和《测量异同》两书。徐光启首先把“几何”一词作为数学的专业名词来使用。徐光启精晓农学,著作甚多,计有《农政全书》《甘薯疏》《农遗杂疏》《农书草稿》《泰西水法》等。徐光启参加了《测天约说》《大测》《日缠历指》《测量全义》《日缠表》等书的具体编译工作。徐光启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主要集中于《崇祯历书》的编译和为改革历法所写的各种疏奏之中。
2023-08-12 03:03: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