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今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夺走了不少学生的生命.人们在惊恐地震无情的同时,也反映出个别学校存在

2023-08-21 06:18:39
共1条回复
cloudcone

(1)动脉是将心脏的血液流向全身各处去的血管,压力大,血流速度快.出血时应该在近心端止血;

(3)病人在生命垂危时,会出现突然停止呼吸的现象,若不及时进行抢救大脑和心脏供氧不足会造成死亡,所以要进行人工呼吸的方法来进行急救.人工呼吸是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借助外力使患者的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从而引起肺被动扩张和回缩的患者恢复呼吸.常用方法有:口对口吹气法、俯卧压背法、仰卧压胸法.

(4)传染病的流行有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只要缺少一个环节传染病也不能流行.

故答案为:(1)近心端;(3)胸廓;口对口吹气法;(4)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相关推荐

人工呼吸的原理是( )A.呼吸运动B.气体扩散C.气压变化D.气体的运

每分钟内呼吸的次数叫呼吸频率.据测定,呼吸频率随着年龄、性别和活动情况的不同而不同.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大约是15---20次/分,人体活动加强时,呼吸的频率和深度都会增加.人工呼吸的频率应和人体自然呼吸的频率相同.故选:A.
2023-08-12 05:00:561

你认为人工呼吸的原理是什么?人工呼吸的目的是什么。

人工呼吸(cpr),用于自主呼吸停止时的一种急救方法。通过徒手或机械装置使空气有节律地进入肺内,然后利用胸廓和肺组织的弹性回缩力使进入肺内的气体呼出。如此周而复始以代替自主呼吸。人工呼吸是指用人为的方法,运用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压力差的原理,使呼吸骤停者获得被动式呼吸,获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维持最基础的生命。人的心脏和大脑需要不断地供给氧气。如果中断供氧3~4分钟就会造成不可逆性损害。所以在某些意外事故中,如触电、溺水、脑血管和心血管意外,一旦发现心跳呼吸停止,首要的抢救措施就是迅速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以保持有效通气和血液循环,保证重要脏器的氧气供应。现场急救人工呼吸可采用口对口(鼻)方法,或使用简易呼吸囊。在医院内抢救呼吸骤停患者还可使用结构更复杂、功能更完善的呼吸机。在常温下,人缺氧4—6分钟就会引起死亡。必须争分夺秒地进行有效呼吸,以挽救其生命。(简单来说就是为了心脏复苏。)适应症窒息、煤气中毒、药物中毒、呼吸肌麻痹、溺水及触电等患者的急救.
2023-08-12 05:01:541

Ⅰ期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的概念和原理

1. 概念人工呼吸是用人工方法(手法或机械)借外力来推动肺、膈肌或胸廓的运动,使气体被动进入和排出肺脏,以保证机体氧的供给和二氧化碳的排除。   2. 原理维持人的呼吸功能和保持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需要充足的氧气(新陈代谢)和足够的二氧化碳(刺激呼吸中枢产生自主呼吸)。在一般情况下,抢救者仅需用其通气量的20%,就足以使患者保持适当的通气和维持生命所需要的氧气浓度。   【附:有无自主呼吸的判断方法】   开放气道以后,抢救者用耳贴近患者的口鼻,采取看、听和感觉的方法,判断患者有无自主呼吸。   看:看患者胸部或上腹部有无起伏(呼吸运动)。   听:听患者口、鼻有无呼吸的气流声。   感觉:抢救者用面颊感觉考试大网站有无气流的吹拂感。  注意:判断有无呼吸要在3~5秒钟内完成。
2023-08-12 05:02:031

人工呼吸是往伤者嘴里吹气还是吸气,原理是怎样的?

人工呼吸是往伤者嘴里吹气,因为他缺氧,没有氧气就没有呼吸,所以要吹气。
2023-08-12 05:02:144

人工呼吸的原理是人为的造成

人工呼吸的原理是人为的造成肺内压与大气压的压力差。昏迷患者或心跳停止患者在排除气道异物,采用徒手方法使呼吸道畅通后,如无自主呼吸,应立即予以人工呼吸,以保证不间断地向患者供氧,防止重要器官因缺氧造成不可逆性损伤。正常空气中氧浓度约为21%。经呼吸吸入肺后人体大约可利用3%~5%,也就是说,呼出气中仍含有16%~18%的氧浓度,只要我们在进行人工呼吸时给患者的气量稍大于正常,使氧含量的绝对值并不少于自主呼吸,这样就完全可以保证身体重要器官的氧供应,不至于由于缺氧而导致重要生命器官的损害。口对口呼吸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打开气道的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抢救者一手放在患者前额,并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的鼻孔,另一手握住颏部使头尽量后仰,保持气道开放状态,然后深吸一口气,张开口以封闭患者的嘴周围(婴幼儿可连同鼻一块包住)。向患者口内连续吹气2次,每次吹气时间为1~1.5秒,吹气量1000毫升左右,直到胸廓抬起,停止吹气,松开贴紧患者的嘴,并放松捏住鼻孔的手,将脸转向一旁,用耳听有否气流呼出,再深吸一口新鲜空气为第二次吹气做准备,当患者呼气完毕,即开始下一次同样的吹气。
2023-08-12 05:02:421

人工呼吸是用什么原理救人的?

由于心率和呼吸是人的生命体征,所以急救时必须首先恢复这两个项目的正常运作,所以我们通常所说的初步急救包括ABC三个项目--Airway开放气道,Breathing人工呼吸和Circulation人工循环。其中人工呼吸采用口对口、口对鼻、面罩等方法,其原理是人呼出的空气中含有少量氧气,能够维持病人的正常需要,呼出的二氧化碳能刺激病人呼吸中枢加强呼吸,同时吹气时将病人胸廓吹起也能辅助其呼吸。显然如果气道被阻塞就不能使用人工呼吸,必须先开放气道。同时要注意如果循环系统也停止,必须同时进行心脏按压。
2023-08-12 05:03:241

人工呼吸的基本原理

人工呼吸的原理是指用人为的方法,运用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压力差的原理,使呼吸骤停者获得被动式呼吸,获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维持最基础的生命。人工呼吸分为正压法和负压法两类。正压人工呼吸主要指口对口人工呼吸,负压就是指节律性的挤压胸廓,都会为了维持肺内压的变化以通气。
2023-08-12 05:03:351

人工呼吸机理

肺内压的周期性交替升降是引起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根据这个原理,在自然呼吸停止时候,就可以人为的建立肺内压和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以维持肺通气。这就是人工呼吸。人工呼吸分为正压法和负压法两类。正压人工呼吸主要指口对口人工呼吸,负压就是指节律性的挤压胸廓,都会为了维持肺内压的变化以通气。
2023-08-12 05:03:462

当人体处于图a所示的呼吸状态时肋间肌处于呼吸状态人工呼吸的原理是

(1)观察图A、图B可知:图A的胸廓处于扩张状态,表示吸气过程,图B的胸廓处于缩小状态,表示呼气过程. (2)A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入肺,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 (3)A图中的肋间肌是②,当人体处于吸气状态时,肋间肌收缩. (4)当用手拉下橡皮膜D时,钟罩容积增大,内部气压降低气球扩张,气球内气压低于大气压,空气进入气球表示吸气过程.如D图是吸气过程. 当用手推上橡皮膜D时,表示膈肌舒张,胸廓上下径减小,胸廓缩小,肺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气体出肺,完成呼气,如C图是呼气过程.图A相当于模拟图D,图B相当于模拟图C. 故答案为:(1)吸气;呼气;(2)③;收缩;(3)②;收缩;(4)D;C.
2023-08-12 05:04:051

在紧急情况下,人工呼吸时釆用什么原理,其中口对口吹气法的基本要领是

口对口人工呼吸的基本原理其实就是在封闭鼻部之后于患者口部施加一个正压,使含氧气体被迫进入患者的肺内,白话点就是像吹气球似地把气吹到病人的肺里去,然后再松开患者的鼻子,已经在肺内完成气体交换含二氧化碳高的气体就会自动呼出,这就是人工呼吸的原理。至于人工呼吸的技术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要领,就是要注意开放气道的手法是否到位,一般用按额抬颌法,开放气道不到位吹气会比较困难甚至会吹不进去。另外别忘了捏住鼻子,否则气从嘴进都从鼻子漏了...吹气前吸气只要和平时差不多就行,不必深吸气,没有必要,吹气大约一秒就可以。不过目前不要求掌握单独的人工呼吸,你要学会完整的心肺复苏技术才行。回答仅供参考..
2023-08-12 05:04:152

什么是人工呼吸啊!怎么用,是吸对方气还是给对方吹气啊?

吹气
2023-08-12 05:04:256

人工呼吸的原理,人工呼吸时双方的口与口或者口与鼻之间可以有纸一类的东西隔着么??

人工呼吸也叫CPR,吹气的方法是对着伤病人的口(两嘴要对紧不要漏气)将气吹入,造成吸气,为使空气不从鼻孔漏出,可用一手将其鼻孔捏住,然后救护人嘴离开,将捏住的鼻孔放开,而不是将吐出去的气再吸回来,需要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帮助呼气.这样反复进行,每分钟进行14--16次。口对口之间,如果有纱布,可以放一块叠二层厚的纱布,或一块一层的薄手帕,只要注意,不要因此影响空气出入即可。
2023-08-12 05:04:411

人体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实验原理

口对口人工呼吸是通过封闭鼻后在患者口部施加正压(即吹气),驱使含氧气体进入患者肺部以达到气体交换的目的。 而胸外心脏按压的原理现在主要认为是因为胸腔为一封闭的腔,在胸腔上施压可以驱使血液流出胸腔,从而形成人工循环。这就是胸外心脏按压原理的“胸泵”学说。早期的学者认为胸外心脏按压的原理是在按压时依靠胸骨传导力量直接挤压心脏而形成人工循环,这也被称为胸外心脏按压原理的“心泵”学说。而目前较新的研究显示,CPR刚开始时“心泵”原理起主要作用,随时间推移,“心泵”作用减弱,“胸泵”所起作用变大。而在模型上进行的相关研究显示,胸外按压时心脏内瓣膜关闭不全,说明“胸泵”才是胸外心脏按压的最主要原理。
2023-08-12 05:04:511

人体的呼吸原理是什么

呼吸动作吗吸气时膈肌带动膈往下运动,肋间肌带动肋骨往外运动使胸腔的体积扩大,同等质量的气体,体积增大则压力变小所以肺中的气压变小,则人体周围环境中的空气因为压力差的作用而进入肺中呼气时则相反,胸腔体积变小,气压大,空气从肺往外走如果说的是呼吸作用则是人体利用氧气氧化体内的有机物质,产生能量,供给生命活动
2023-08-12 05:05:012

人工呼吸是吹气还是吸气

1 什么是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用于自主呼吸停止时的一种急救方法。通过徒手或机械装置使空气有节律地进入肺内,然后利用胸廓和肺组织的弹性回缩力使进入肺内的气体呼出。如此周而复始以代替自主呼吸。 2 人工呼吸的操作原理 人工呼吸,就是用人工的方法帮助没有呼吸或者呼吸微弱的病人呼吸,首先,抢救者深吸一口气,然后用左手捏住病人的鼻子,右手上抬病人的下颌,用自己的嘴包住病人的嘴,用力把刚才吸的气体吹进病人的嘴里,使病人的肺内有空气进入,然后松开手,这时放开捏鼻子的手,,使肺内的气体呼出,这样一吸一呼就是帮助病人呼吸,如此反复,每分钟16——20次,一般这样的病人都配合有胸外心脏按压。. 3 人工呼吸是吹起还是吸气 根据上面所描述的人工呼吸的操作原理,人工呼吸主要是往患者口里吹起,然后再通过胸外按压的方式使气体排除体外,从而达到肺部气体交换的目的。 4 口对口呼吸的具体操作方法 1、病人取仰卧位,即胸腹朝天。 2、救护人站在其头部的一侧,自己深吸一口气,对着伤病人的口(两嘴要对紧不要漏气)将气吹人,造成吸气。为使空气不从鼻孔漏出,此时可用一手将其鼻孔捏住,然后救护人嘴离开,将捏住的鼻孔放开,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帮助呼气。这样反复进行,每分钟进行14一16次。
2023-08-12 05:05:091

人工呼吸的作用是什么

人工呼吸的作用是帮助呼吸骤停者获得呼吸,维持生命。人工呼吸是指用人为的方法,运用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压力差的原理,使呼吸骤停者获得被动式呼吸,获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维持最基础的生命。人工呼吸方法很多,有口对口吹气法、俯卧压背法、仰卧压胸法, 其中以口对口吹气式人工呼吸最为方便和有效。
2023-08-12 05:05:161

人工呼吸主要那三种方法

常用的人工呼吸方法有两种,即口对口呼吸和口对鼻呼吸。1.口对口呼吸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打开气道的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抢救者一手放在患者前额,并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的鼻孔,另一手握住颏部使头尽量后仰,保持气道开放状态,然后深吸一口气,张开口以封闭患者的嘴周围(婴幼儿可连同鼻一块包住)。向患者口内连续吹气2次,每次吹气时间为1~1.5秒,吹气量1000毫升左右,直到胸廓抬起,停止吹气,松开贴紧患者的嘴,并放松捏住鼻孔的手,将脸转向一旁,用耳听有否气流呼出,再深吸一口新鲜空气为第二次吹气做准备,当患者呼气完毕,即开始下一次同样的吹气。如患者仍未恢复自主呼吸,则要进行持续吹气,成人吹气频率为12次/分钟,儿童15次/分钟,婴儿20次/分钟,但是要注意,吹气时吹气容量相对于吹气频率更为重要,开始的两次吹气,每次要持续1~2秒钟,让气体完全排出后再重新吹气,一分钟内检查颈动脉搏动及瞳孔、皮肤颜色,直至患者恢复复苏成功,或死亡,或准备好做气管插管。2.口对鼻呼吸当患者有口腔外伤或其他原因致口腔不能打开时,可采用口对鼻吹气,其操作方法是:首先开放患者气道,头后仰,用手托住患者下颌使其口闭住。深吸一口气,用口包住患者鼻部,用力向患者鼻孔内吹气,直到胸部抬起,吹气后将患者口部张开,让气体呼出。如吹气有效,则可见到患者的胸部随吹气而起伏,并能感觉到气流呼出。扩展资料60年代以前,徒手人工呼吸主要采取压胸抬臂手法通气,50年代后期,经实验证明口对口或口对鼻吹气通气效果明显优于压胸抬臂法。病人呼吸停止后,首先应设法给病人肺部吹入新鲜空气,在通畅呼吸道之后,就能用口向病人肺内顺利吹气。其主要作用原理是吹气时抢救者用力克服患者肺、胸腔的弹性阻力和气道阻力,将呼出气吹入肺从而使肺扩张,患者呼气时利用肺及胸廓自身的弹性回缩力使气体呼出。空气中氧含量为21%,正常人经过气体交换肺脏吸收20%的氧气,其余80%的氧气按原样排出,呼出气中氧含量约为16%~18%,如病人的肺正常,只要吹气时潮气量较正常大(正常的1~2倍,大于800ml),即可使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保持在75mmHg左右,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上。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工呼吸
2023-08-12 05:05:261

人工呼吸吹两次气什么意思,中间没有间隔时间吗?吹完气后,要不要等患者呼出气再心脏挤压?

连着吹两次 不用间隔 两次吹完以后间隔5s再吹
2023-08-12 05:05:543

最早采用人工呼吸法的医生是谁

最早采用人工呼吸方法救人的医学家是张仲景,这一急救措施记录在两千年前东汉时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一书中。《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原名《金匮要略方论》。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金匮”是存放古代帝王圣训和实录的地方,意指本书内容之珍贵。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25篇,载疾病60余种,收方剂262首。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外科、妇科疾病及急救卒死、饮食禁忌等内容。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人工呼吸的原理是克服患者肺、胸腔的弹性阻力和气道阻力,从而使其肺部扩张。昏迷患者或者心跳停止的患者在排除气道异物过程中,采用徒手方法使呼吸道畅通后,如无法自主呼吸,应当立即给予人工呼吸,来保证不间断的向患者供氧,防止重要器官因缺氧造成的不可逆性损伤。只要我们给患者的气量稍大于正常值,使氧气量绝对值大于自主呼吸的,就能够保证身体重要器官的氧供应,不至于患者因为缺氧而致使重要声明器官受损。常见的人工呼吸方法有两种,口对口呼吸和口对鼻呼吸。口对口人工呼吸是用急救者的口呼吸协助伤病者呼吸的办法,也是现场急救中最简便最有效的办法。口对鼻人工呼吸是在患者牙关紧闭,不能张口或者口腔有严重损伤时进行人工呼吸的办法。人物简介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著作1、《伤寒杂病论》(已经失传,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是我国最早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诊疗专书。2、《伤寒论》,晋代太医王叔和根据自己搜寻到《伤寒杂病论》的伤寒部分的轶文整理而成。3、《金匮要略》,宋代王洙、林亿、孙奇等人在偶然的机会发现《伤寒杂病论》残简,将关于杂病的部分整理成册,更名为《金匮要略》刊行于世。张仲景的著述除《伤寒杂病论》外,还有《辨伤寒》十卷、《评病药方》一卷、《疗妇人方》二卷、《五藏论》一卷、《口齿论》一卷,可惜都早已散失不存。然而仅此一部《伤寒杂病论》的杰出贡献,也足以使张仲景成为海内外景仰的世界医学伟人。
2023-08-12 05:06:091

人工呼吸的方法有几种

人工呼吸的方法有三种,包括口对口人工呼吸,仰卧压胸式人工呼吸和俯卧压背式人工呼吸。但现在常用的只有口对口人工呼吸法一种。而从原理上来说,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属于正压通气人工呼吸方式,而后两者都是负压通气人工呼吸方式。
2023-08-12 05:06:203

人工呼吸的定义

人工呼吸ArtificialRespiration  人工呼吸(cpr),用于自主呼吸停止时的一种急救方法。通过徒手或机械装置使空气有节律地进入肺内,然后利用胸廓和肺组织的弹性回缩力使进入肺内的气体呼出。如此周而复始以代替自主呼吸。  人的心脏和大脑需要不断地供给氧气。如果中断供氧3~4分钟就会造成不可逆性损害。所以在某些意外事故中,如触电、溺水、脑血管和心血管意外,一旦发现心跳呼吸停止,首要的抢救措施就是迅速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以保持有效通气和血液循环,保证重要脏器的氧气供应。现场急救人工呼吸可采用口对口(鼻)方法,或使用简易呼吸囊。在医院内抢救呼吸骤停患者还可使用结构更复杂、功能更完善的呼吸机。  人工呼吸是指用人为的方法,运用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压力差的原理,使呼吸骤停者获得被动式呼吸,获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维持最基础的生命。  人工呼吸方法很多,有口对口吹气法、俯卧压背法、仰卧压胸法,但以口对口吹气式人工呼吸最为方便和有效。
2023-08-12 05:06:291

人工呼吸对晕倒的人有用吗

掐人中对晕倒的人来说比较有效
2023-08-12 05:06:392

在人工呼吸的时候是吹气还是呼气?请说明理由

人工呼吸(这里指的是口对口人工呼吸)时是主动的吹气,要在捏住患者鼻子后于患者口部施加一个正压驱使含氧气体进入患者肺部以进行气体交换而达到替代患者本身自主呼吸的目的,当然,这只是人工呼吸本身的基础原理。相对于呼气,在主动地吹气时由于之前气体在肺内滞留的时间相对较短,所以与呼出气体相比,吹气的气体中含氧量较高而二氧化碳量相对较少。不过两者的氧含量自然比空气低,二氧化碳也比空气高。扩展资料:昏迷患者或心跳停止患者在排除气道异物,采用徒手方法使呼吸道畅通后,如无自主呼吸,应立即予以人工呼吸,以保证不间断地向患者供氧,防止重要器官因缺氧造成不可逆性损伤。正常空气中氧浓度约为21%,经呼吸吸入肺后人体大约可利用3%~5%,也就是说,呼出气中仍含有16%~18%的氧浓度。只要我们在进行人工呼吸时给患者的气量稍大于正常,使氧含量的绝对值并不少于自主呼吸,这样就完全可以保证身体重要器官的氧供应,不至于由于缺氧而导致重要生命器官的损害。人工呼吸通常采取口对口的方法,用你呼出的气体吹入伤病者的肺部,以保证维持其生命的最低氧气供应。实施人工呼吸时,一只手按压在伤病者前额,使其头向后仰,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置于其下颌处,上提下颌,保持其气道畅通。接着,急救者用压住前额的那只手捏紧患者双侧鼻孔。然后,用口唇包紧伤病者的口唇,在保持气道畅通的操作下,平稳地向内吹气,但要注意,千万不要漏气,如果吹气有效,其胸部会膨起,并随着气体的呼出而下降。吹气后,急救者口唇离开,并松开捏鼻子的手指,使气体呼出,同时侧转头呼吸新鲜空气,再进行第二次吹气。每次吹气的时间为成人不少于1秒,儿童1秒到1秒半,每分钟的频率是8—12次。
2023-08-12 05:06:501

人工呼吸器有什么作用

摘要:人工呼吸器是抢救危重病人不可缺少的设备,它是用机械的方法维持和辅助病人呼吸的一种装置,临床使用人工呼吸器比较普遍,常用于各种病因所致的呼吸停止或呼吸衰竭的抢救及麻醉期间呼吸管理。使用人工呼吸器可以大大改善患者的呼吸,为心脏储能,同时可以为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那么,如何正确的使用人工呼吸器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看看吧。一、人工呼吸器的工作原理利用机械动力建立肺泡与气道通口的压力差。当气道通口的压力超过肺泡压,气体流向肺内,产生吸气动作;当释去气道通口的压力时,肺泡压高于大气压,肺泡气排出体外,达到呼气。人工呼吸机可对无呼吸的病人进行强迫通气,对通气障碍的病人进行辅助呼吸。二、人工呼吸器的作用1、人为地产生呼吸动作:呼吸机能人为地、主动地产生呼吸动作。它可以不依赖病人的呼吸中枢,产生、控制和调节呼吸动作,也可以完全替代呼吸中枢,产生、控制和调节呼吸动作,还可以替代神经、肌肉等产生呼吸动作。2、改善通气:呼吸机的正压气流,不但可以使呼吸道通畅的病人得到足够的潮气量和分钟通气量,对有气道阻力和肺顺应性下降的病人,也能通过不同的方式或途径,在一定程度或一定范围内克服气道阻力增加和肺顺应性降低引起的潮气量和分钟通气量下降,故同样能改善病人的通气。3、改善换气功能:呼吸机可以通过提高吸入氧浓度,增加氧的弥散;也可以利用特殊的通气模式或功能,如吸气末屏气、呼气延长、呼气末正压等改善肺内的气体分布,增加氧的弥散、促进二氧化碳的排出、减少肺内分流,纠正通气血流比值失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肺的换气功能。4、降低呼吸做工:呼吸机可以不依赖神经、肌肉而产生呼吸动作,故能减少呼吸肌负荷,减少呼吸做功,降低耗氧,有助于呼吸肌疲劳的恢复。5、纠正病理性呼吸动作:机械通气的气道内正压,能纠正病理性呼吸动作,如多发、多处肋骨骨折所致连枷胸引起的反常呼吸运动,纠正由连枷胸反常呼吸运动引起的缺氧或二氧化碳的潴留。三、人工呼吸器的使用方法1、准备呼吸器按机器使用说明书接好各部零件认真检查各部件性能是否良好。雾化罐中装入一定量雾化液。接好电源线、地线。打开气源(氧气筒或空气压缩机)。2、呼吸器与患者的连接(1)面罩法方法简单但不常用,可短期,间断地用于置有胃管的清醒合作的病人或急性呼吸停止的抢救。(2)气管插管法抢救昏迷、半昏迷病人时常用,效果最好,但维持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72小时)。3、呼吸器参数的调节(1)潮气量,即一次气体进入量。一般为8ml/kg,成人约500-800ml.(2)呼吸频率,成人一般12-20次/分,小儿酌情增加。(3)输入压力,即进气时气道内产生的压力。成人一般为1.18~2.45kPa(12~25cmH2O)。如气道阻力大肺顺应性差者,应加大压力。(4)呼吸时间比即每次进气时间与呼气时间的比值一般采用1:1.5~2.对阻塞性通气障碍者,呼气时间应延长,约为1:2~3,如是限制性通气障碍,则应延长进气时间,约1:1~1.5。(5)供氧浓度,即输入气中氧气的浓度。一般以40%为宜,定压型呼吸器可按需调节。定容型呼吸器则可按以下公式计算:吸入氧浓度%=[每分钟氧流量(L)×80/每分钟通气量(L)]+204、呼吸器运转过程中的观察(1)输入气体压力的变化压力增高常表示气道阻塞或肺顺应性减低;压力减低应注意进气量不足或漏气,需及时纠正及处理。(2)进入气量的变化定压型呼吸器的潮气量无数字显示,临床上可根据胸廓的起伏、进气声长短来间接判断。原则上应以血气分析为依据,及时调整气量大小。(3)呼吸是否合拍即病人是否适应机械通气。如不合拍,应查明原因,通常与痰液阻塞、通气不足有关,应注意气道通畅。若是自主呼吸较强以致不能合拍,可短期过度通气或注射安定10-20mg或吗啡5-10mg以抑制过强自主呼吸。(4)观察心率、血压、神志改变如心率、血压平衡,神志清醒,躁动减轻,提示呼吸器用得合适,反之,则应检查有无通气不足或过度通气。(5)血气监测不论何种呼吸器,在控制呼吸期间均应定期复查血气,以判断呼吸器通气是否正常,治疗是否有效。5、呼吸器的撤离(1)指征凡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有力、稳定;神志清楚,咳嗽反射恢复;呼吸衰竭的病因基本控制;血气分析正常或接近正常时,可考虑撤除呼吸器。(2)步骤首先调整呼吸器有关参数,逐渐降低频率,减少潮气量或进气压力,降低给氧浓度,直到停止氧疗。然后先于白天间歇使用呼吸器,逐渐延长停用呼吸器的时间,直到完全停用。如停用期间出现呼吸困难、紫绀,应及时再用呼吸器,一般呼吸器应用越久,撤离的过程也越长。呼吸机的使用方法>>
2023-08-12 05:07:031

人工呼吸机的工作原理是借助机械动力建力

人工呼吸机的工作原理是借助机械动力建立人工呼吸。早期曾有使用体型庞大的“铁肺”呼吸机属于负压通气模式,但是并不利于患者的护理和实际应用,后来就被淘汰了,当前可用的呼吸机基本都是正压通气型的呼吸机,其工作原理本质和口对口人工呼吸一样。
2023-08-12 05:07:121

圧背和抬手臂负压人工呼吸的机理

确实,压背人工呼吸法和抬手臂人工呼吸法都是负压人工呼吸法。这些方法现在已经应用不多了…简要地说,这两种人工呼吸方式都是通过外力改变胸腔容积从而在胸内形成负压,使外界新鲜空气依胸内外气体压力差进入肺内而进行人工气体交换的。对压背法而言,在用力压背时,胸腔容积变小,肺内气体排出;此后放松停止压背动作,胸廓因弹性恢复原有大小,在此过程中胸廓内出现负压,外界气体进入,完成气体交换。也因为这样,胸外按压时不仅能起到循环支持的作用,也能产生一定的通气,这也是“只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术”的基本原理。而对于抬手臂法,当手臂被上抬时胸廓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扩张,此时也会在胸内产生一定的负压,使外界气体进入肺内;而手臂被放下时胸廓容积变小,将肺内气体驱出。回答仅供参考…
2023-08-12 05:07:211

呼吸运动的原理

也称气体交换或呼吸,是指人和高等动物的机体同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主要为氧和二氧化碳)交换的整个过程。在人和高等动物有内呼吸与外呼吸之分。前者指组织细胞与体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后者指血液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一般所称呼吸系指外呼吸。外呼吸由胸廓的节律性扩大和缩小,以及由此引起的肺被动的扩张(吸气)、回缩(呼气)和歇息而实现。健康成年人安静时每分钟约16至18次,而小童每分钟约20至30次,每次吸入和呼出气体约各为500毫升。人在各种不同条件下其呼吸型式亦不同。以肋骨运动为主者称为“胸式呼吸”,以膈和腹壁肌运动为主者称为“腹式呼吸”。呼吸运动是改善呼吸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心脏负担的一种运动。常用的有一般呼吸运动、局部呼吸运动和专门呼吸运动三种。一般呼吸运动有单纯的练习、配合肢体躯干运动的呼吸等。局部呼吸是重点作用于某一侧或某一部分肺叶的呼吸练习。由于呼吸肌的舒缩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相交替的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的基本意义是使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交流,有效地提供机体代谢所需的氧,排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参加呼吸作用的主要有膈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和腹壁肌等呼吸肌。平和吸气时,膈肌与肋间外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松弛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呼吸运动有胸式呼吸与腹式呼吸两种方式,前者以肋间肌活动为主,表现为胸壁的起伏;后者以膈肌活动为主,表现为腹壁的起伏。一般成年女子以胸式呼吸为主,婴儿及男子则多以腹式呼吸为主。成人安静时,每分钟呼吸频率为16~20次,每次吸入和呼出气体约各为500毫升。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可用人工方法让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以帮助呼吸运动减弱或暂时停止呼吸的患者维持肺的通气功能,这就叫人工呼吸。人工呼吸常用于抢救因意外事故突然停止呼吸的病人,如溺水、煤气中毒、角电等心脏仍在跳动,而呼吸停止;或心跳停止,但做人工呼吸以利于进行人工心脏按摩,以人工维持病人的肺通气,达到通过肺换气来改善全身缺氧,促进呼吸中枢功能的恢复,从而产生自发呼吸。
2023-08-12 05:07:421

呼吸的原理是什么?有哪些肌群参与?正确的呼吸方式是什么

目前,家用呼吸机的用途变得越来越广泛了,那么关于家用呼吸机的基本原理的相关知识您又了解多少呢,请看为您准备的知识解析吧。谢谢您的阅读。人类的吸气功能是:呼吸肌收缩一胸廓容积扩大一肺泡膨胀(形成负压)一从外界吸入空气;呼气功能是:呼吸肌放松一肺泡弹性收缩一肺内压力增大一向外呼出气体。由此可知,由于人类肺泡的膨胀和收缩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形成了呼吸功能。呼吸机的基本原理就是用智能检测的方法建立这一压力差,从而实现强制的人工呼吸过程。因此呼吸机必须具备四个基本功能,即向肺充气、吸气向呼气转换,排出肺泡气以及呼气向吸气转换,依次循环往复。因此必须有:1、能提供输送气体的动力,代替人体呼吸肌的工作;2、能提供合适的潮气量 (VT)或分钟通气量(MV),以满足呼吸代谢的需要;3、能产生一定的呼吸节律,包括呼吸频率和吸呼比,以代替人体呼吸中枢神经支配呼吸节律的功能。在阅读以上的内容之后您还有疑问吗。您如果有更好的关于家用呼吸机的知识。可以联系北京康-迈-思-科技有限公司。做呼吸机的,蛮好的。。
2023-08-12 05:08:031

什么是正压人工呼吸和负压人工呼吸?

正压人工通气,就是呼吸机辅助呼吸没有负压人工呼吸这个概念!~
2023-08-12 05:08:122

心肺复苏术可分为哪几个小步骤?

1.判断有无意识抢救者在现场,必须迅速判断伤病者有无外伤和意识是否丧失。如果发现头颈部受伤,不应随意搬动病人,以免因不正确的搬动而加重颈部损伤造成高位截瘫。具体方法:抢救者应轻拍患者面部(或拍肩),并大声问:“喂,你怎么啦?”。这样可以避免对并非意识丧失者进行复苏急救而造成不必要的损伤。2.呼救如果患者对呼唤、轻拍没有反应,说明已无意识,抢救者则应立即在原地高声呼救:“快来人呀!救命啊!”。目的是叫人来协助急救或请求旁观者打急救电话“120”。同时进行下一步措施。注意:在呼叫急救电话时应说明:①事情发生的地点(详细地址,包括明显的路标);②当时所用的电话号码;③何种事件或病情;④需要救助的人数;⑤对病患者进行了哪种帮助(已做的和正在做的)。当对方已听明白,放下电话后,才能挂断电话。3.将伤病者摆成仰卧体位伤患者体位的要求:为使复苏有效,必须使患者仰卧在坚实的平面上,头不能高于胸部,要与躯干呈水平位置。如果患者躺的是弹簧床,则应在其背下垫上与床同宽的硬板。如果患者是俯卧或侧卧,则应立即使其翻转成仰卧体位。翻身的方法:抢救者首先跪在患者一侧的肩、颈部,将其两上肢向头部方向伸直,然后将离抢救者远端的小腿放在近端的小腿上,两腿交叉,再用一只手托住患者的后头、颈部,另只手托住患者远端的腋下,使头、颈、肩和躯干呈一整体同时翻转成仰卧位(以防将其身体扭曲)。最后将其两臂还原放回身体两侧。抢救者的位置:抢救者应双腿跪在(或立于)患者的一侧(为方便用力,最好右利者位于右侧,左利者位于左侧)。单人抢救时,抢救者身体应与患者肩部水平,两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两个膝盖分别在患者的头部和胸部水平位,这样可有利于进行吹气与按压,而不用来回移动膝部。双人抢救时,两人相对,一人跪于患者头部水平负责人工呼吸,另一人跪于患者胸部水平负责胸外心脏按压。4.开放气道畅通呼吸道是复苏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气道是指气体从鼻腔、口腔、咽喉、气管到肺脏的通道。意识丧失者由于舌肌松弛、舌根后坠、会厌下坠,头部前倾,造成咽喉部气道阻塞。如果将下颌前移可使舌头和会厌离开咽喉壁而开放气道。头部后仰也可使下颌骨上举、咽喉壁后移而加宽气道。畅通呼吸道的重要性:畅通气道是复苏能不能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少人只要畅通了气道,就能恢复自动呼吸。如果气道不通畅,则对口吹气没有效;胸外按压无用;后期处理(如用药除颤、脑复苏等)也都将失败。开放气道有三种方法,下面只介绍仰头举颏法(或仰头举颌法)。方法:抢救者将一手掌小鱼际(小拇指侧)置于患者前额,下压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和中指放在靠近颏部的下颌骨下方,将颏部向前抬起,帮助头部后仰。拇指则可轻牵下唇,使口微微张开。仰头举颏法简单、安全、容易学而且有效,是目前推荐的惟一方法,适于在广大群众中推广应用。注意:①手指不要深压颏下软组织,以免阻塞气道。②不能过度上举下颏,以防止口腔闭合。③当发现口腔内有异物或呕吐物,应立即将其清除,但不能占用过多时间。④头部后仰的程度是以下颌角与耳垂间连线与地面垂直为正确位置。要求:开放气道有时间限制,要在3—5秒钟内完成,而且在心肺复苏全过程中,自始至终要保持气道通畅。(二)人工呼吸1.判断有无自主呼吸在保持气道通畅的情况下,抢救者用耳贴近患者的口鼻,采取一看、二听、三感觉的方法。必须判定患者有无自主呼吸。看:观看患者胸部(或上腹部)有无起伏。听:聆听患者口、鼻有无呼吸的气流声。感觉:抢救者用面颊感觉有无气流的吹拂感。如果患者有自主呼吸,则应继续保持气道通畅。如果没有自主呼吸,则应检查有无异物阻塞气道,如有异物阻塞,应该立即迅速清除。待清除异物后,再继续观察。如患者在打开气道和清理口腔异物后仍没有呼吸,要立即采取人工呼吸的方法。要求:判断有没有呼吸要在3—5秒钟内完成。2.人工呼吸(1)人工呼吸的原理:一般来说维持人的呼吸功能和保持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需要充足的氧气(新陈代谢)和足够的二氧化碳(刺激呼吸中枢产生自主呼吸)。正常人吸入的空气中,含氧20.94%,含二氧化碳0.04%;呼出气体中,含氧16%(肺脏只吸收氧含量的20%,其余的80%原样呼出),含二氧化碳4%。心肺复苏做人工呼吸时,抢救者因过度换气(加倍呼吸),呼出的气体中,氧的含量即为18%,二氧化碳的含量则为2%。在一般情况下,抢救者只需用其通气量的20%,就足以使伤病员保持适度的通气。(2)人工呼吸的方法:①口对口吹气具体方法:在保持气道开放的同时,抢救者用压在患者前额的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的鼻孔,以防吹气时,气体从鼻孔逸出。同时,在深呼吸之后再深吸一口气后,用双唇包严患者的口唇,以防漏气,然后缓慢而持续地将气体吹入。连续进行两次充分吹气。第一次吹气完毕,应抬起嘴,手松鼻,并侧转头吸入新鲜空气,同时观察患者胸部。如果吹气有效,患者胸部会膨起,并随着气体的排出而胸部下降,然后再作下一次吹气。口对口吹气后,要了解通气是否充分,仍要用判断有无呼吸的方法,看胸部有无起伏,听和感觉有无气流呼出。如果发现吹气无效,可调整患者的头部位置,使其气道通畅。若仍不通气,说明气道被异物阻塞,就必须立即清除气道异物。要求:每次吹气时间为1~1.5秒钟。每次吹气量应为800毫升,充分吹气一般不超过1200毫升。吹气量少通气不足,但吹气过多过快,可使空气进入胃部引起胃扩张,导致呕吐、误吸。②口对鼻吹气口对鼻吹气一般用于不适宜口对口吹气的情况下,如,牙关紧闭、口不能张开、口对口密封困难、口腔周围严重外伤或者其它原因不适合做口对口吹气等情况。但如果在鼻出血或鼻阻塞时禁止用口对鼻吹气。方法:抢救者一只手小鱼际侧压住患者前额,使头后仰,另只手托其下颌,使口完全闭合,抢救者先做深呼吸,然后再深吸气后,用双唇包绕患者鼻部,呈密封状态,再向鼻孔内吹气。③口对口、鼻吹气这种方法用于对婴儿进行人工吹气,即抢救者用嘴将患儿的口和鼻同时包住,盖严后吹气。(三)人工循环1.判断有无脉搏如果想判断患者心跳是否停止,常用触摸颈动脉的方法来确定。因为颈动脉较粗,且离心脏最近,又容易暴露,便于迅速触摸的到。部位:劲动脉位于颈部气管与颈部肌肉(胸锁乳突肌)之间的凹陷处。方法:抢救者用一只手在前额继续保持头部后仰的同时,用另只手的食指和中指尖并拢,放于患者的喉部,平喉结向靠近抢救者一侧的颈部滑动到胸锁乳突肌前缘的凹陷处。要求:①因脉搏可能缓慢、不规则或微弱而快速,可触摸颈动脉5—10秒钟来确定。②轻柔触摸,不可用力压迫,以免刺激颈动脉窦引起迷走神经兴奋而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停止。③为判断准确,可先后触摸双侧颈动脉,但千万不能两侧同时触摸。④正确判断有无脉搏很重要,因为对有脉搏的患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常常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果有脉搏而没有呼吸,则只需要进行人工呼吸,开始两次吹气,每次1~1.5秒钟,以后每分钟12次,即每5秒钟吹气一次。如果摸不到脉搏,则可确定心跳已经停止。此时应迅速通知医疗急救系统,并同时在开始两次吹气后,进行下一步胸外心脏按压。2.胸外心脏按压(1)按压原理:人体胸廓有一定的弹性,肋软骨和胸骨交接处可因受压而下陷。因此,按压胸骨下段即可间接压迫心脏,使心脏内的血液排空。这种压力可以使血液射向肺动脉、主动脉,流到两肺和全身各脏器,部分经颈动脉流入脑。放松压力时,胸骨由于两侧肋骨及肋软骨的支持又回复原位。由于胸腔的扩张,胸内负压增加,静脉血回流到心脏,心室又得到血液的充盈,这样有规律地按压和松弛,从而建立起人工的血液循环。这就是传统的“心泵学说”理论,以后有的学者又提出“胸泵学说”。但两种学说的血流机制,可能在胸外心脏按压中都起到一定作用。(2)按压部位:首先把胸骨分为上、中、下各1/3段,准确的按压部位应在胸骨的中1/3段与下1/3段的交界处。(3)确定按压部位的方法:要让患者仍处于水平仰卧体位。抢救者用刚触摸劲动脉一手的食指和中指,沿患者的靠近抢救者一侧的肋弓下缘,向上滑行到两侧肋弓的汇合点(即胸骨下切迹)。将中指定位于下切迹处,食指与中指并拢。另一手的掌根从前额移至平放并紧靠在食指旁,即胸骨的中1/3与下1/3段的交界处。使手掌根的长轴与胸骨的长轴重合,以保证按压的力量在胸骨上,避免造成肋骨骨折。然后,再将定位手的掌根放在另一只手的手背上,使两手掌根重叠,十指相扣,手心翘起离开胸壁,保持下压力量集中于胸骨上。(4)正确有效的按压技术与要求如下:①抢救者的上半身前倾,两肩要位于双手的正上方,两臂伸直,两肘关节不可弯曲。利用上半身的体重和肩、臂部肌肉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不可偏向一侧或前后摇摆。②用力要均匀,不能过猛,按压深度4~5厘米。③每次按压后,要全部放松,使胸部恢复其正常位置。然后再做下一次按压。按压与放松时间要相等。④放松时,手掌根不可离开胸壁,以免因改变位置而无效或造成骨折损伤。⑤按压速度,每分钟60~80次。(5)胸外按压常见的错误有:①双手手指和手掌都紧贴胸壁,使力的作用点不在胸骨上,而引起肋骨骨折。②定位不准确或虽定位准确,但抬起时,手掌根部离开胸骨,使按压点移位而引起剑突受压导致肝破裂等损伤,还可能顶压充盈的胃而引起呕吐和呕吐物误吸入肺等。③按压时呈冲击式(骤然猛压),揉面式、摇摆式、搓搓板式等,以致效果差,造成损伤。④按压时施加的压力不垂直,导致压力分散。⑤按压节律忽快忽慢,频率太快或太慢。以上经常容易出现的错误,都应在按压时引起注意。
2023-08-12 05:08:301

人工呼吸机的工作原理是借助机械动力建立()

人工呼吸机的工作原理是借助机械动力建立() A.肺泡与肺动脉入口的压力差B.肺静脉与肺动脉入口的压力差C.肺泡与气道通口的压力差D.肺动脉与肺静脉入口的压力差E.肺泡与肺静脉入口的压力差正确答案:C
2023-08-12 05:08:371

鱼用腮呼吸的原理

鱼用腮呼吸的原理 鱼是靠腮呼吸的,鱼腮上有许多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的管壁很薄,气体容易渗透进去。当鱼吸水时,水中的氧气就跟水一起从它们的嘴进去,当水经过鱼腮片时,水中的氧气就渗到鱼腮的毛细血管里。鱼身体里产生的二氧化碳也从鱼腮片排到水中。鱼腮就这样起着呼吸作用。 人工呼吸的原理? 1楼的答案不够全面,人工呼吸原理应该追溯到肺内压。 肺内压的周期 *** 替升降是引起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根据这个原理,在自然呼吸停止时候,就可以人为的建立肺内压和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以维持肺通气。 这就是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分为正压法和负压法两类。 正压人工呼吸主要指口对口人工呼吸,负压就是指节律性的挤压胸廓,都会为了维持肺内压的变化以通气。 人呼吸的物理原理 人呼气时,肺内体积变小,压强变大, 吸气时,肺内体积变大,压强变小。 用腮以外的器官呼吸的鱼 皮肤(弹涂鱼),肠管(泥鳅)及气囊(肺鱼) 有肺和腮同时呼吸的鱼吗? 有。 肉鳍鱼类的肺是发育完善的,而且可能经常在使用。因此两栖类在空气中呼吸实际上不算什么问题,只不过是继续使用它们从肉鳍鱼类祖先继承下来的肺。鱼类和两栖类在这个方面的主要区别之点,是大多数有肺的鱼用鳃呼吸仍然是呼吸的主要方式,而肺通常只是一个辅助的呼吸器官,但最早的陆生脊椎动物基本上是用肺呼吸空气,只是在它们的青年或幼体阶段里用鳃呼吸。 鱼都用腮呼吸? 用腮呼吸的都是鱼?请各举反列,如果错误 肺鱼不用腮,用肺呼吸。 用鳃呼吸,水母。不是鱼 胸腹式联合呼吸的原理 胸腹式呼吸法指的是由隔肌收缩使得横隔膜下降,肺泡向下伸展挤压腹腔,腹肌放松向前下方自然扩张,同时腰肌、肋间肌自然外扩,达到扩大胸腔以进行呼吸的目的。 胸腹式联合呼吸: 快吸慢呼,挺胸后阔肩。吸气时腹部略鼓,胸腔有意识的阔张; 呼气时腹部放松但不要用力收缩,胸腔保持住阔张的状态。 着重点在横隔膜用力,呼气时要感觉将气保持在横隔膜上不散。 初一生物呼吸的原理 呼吸运动依靠肋间肌与膈肌的收缩与舒张完成。 当肋间肌与膈肌收缩时,胸廓容积增大,肺随之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完成吸气。当肋间肌与膈肌舒张时,胸廓容积缩小,肺就随之回缩,肺内气压就高于外界大气压,完成呼气。 ~~~~~~望采纳~~~~~~ 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的原理是什么? 楼上的回答不正确。 腹式呼吸是指人体的膈膜通过升降来使胸腔的体积变大,压强变小从而让空气进入肺部的呼吸方法。 胸式呼吸是指人体通过肋肌的收缩和舒张,从而改变胸腔的体积和压强,让空气吸入的方法。 一般人的呼吸是混合呼吸,也就是说这两种动作都有。 鲤鱼和沼虾是用腮呼吸的吗/ 是鳃,只是鳃的样式不一样。
2023-08-12 05:08:471

常用人工呼吸方法有几种

常用人工呼吸方法有几种 人工呼吸是指用人为的方法,运用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压力差的原理,使呼吸骤停者获得被动式呼吸,获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维持最基础的生命。 人工呼吸方法很多,有口对口吹气法、俯卧压背法、仰卧压胸法,但以口对口吹气式人工呼吸最为方便和有效。 1.口对口或(鼻)吹气法 此法操作简便容易掌握,而且气体的交换量大,接近或等于正常人呼吸的气体量。对大人、小孩效果都很好。操作方法: (1)病人取仰卧位,即胸腹朝天。 (2)救护人站在其头部的一侧,自己深吸一口气,对着伤病人的口(两嘴要对紧不要漏气)将气吹人,造成吸气.为使空气不从鼻孔漏出,此时可用一手将其鼻孔捏住,然后救护人嘴离开,将捏住的鼻孔放开,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帮助呼气.这样反复进行,每分钟进行14--16次。 如果病人口腔有严重外伤或牙关紧闭时,可对其鼻孔吹气(必须堵住口)即为口对鼻吹气。救护人吹气力量的大小,依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以吹进气后,病人的胸廓稍微隆起为最合适。口对口之间,如果有纱布。则放一块叠二层厚的纱布,或一块一层的薄手帕,但注意,不要因此影响空气出入。 2.俯卧压背法 此法应用较普遍,但在人工呼吸中是一种较古老的方法.由于病人取俯卧位,舌头能略向外坠出,不会堵塞呼吸道,救护人不必专门来处理舌头,节省了时间(在极短时间内将舌头拉出并固定好并非易事),能及早进行人工呼吸。气体交痪量小于口对口吹气法,但抢救成功率高于下面将要提到的几种人工呼吸法。目前,在抢救触电。溺水时,现场还多用此法。但对于孕妇、胸背部有骨折者不宜采用此法。 操作方法: (1)伤病人取俯卧、位,即胸腹贴地,腹部可微微垫高,头偏向一侧,两臂伸过头,一臂枕于头下,另一臂向外伸开,以使胸廓扩张。 (2)救护人面向其头,两腿屈膝跪地于伤病人大腿两旁,把两手平放在其背部肩胛骨下角(大约相当于第七对肋骨处)、脊柱骨左右,大拇指靠近脊柱骨,其余四指稍开微弯。 (3)救护人俯身向前,慢慢用力向下压缩,用力的方向是向下、稍向前推压。当救护人的肩膀与病人肩膀将成一直线时,不再用力。在这个向下、向前推压的过程中,即将肺内的空气压出,形成呼气。然后慢慢放松回身,使外界空气进入肺内,形成吸气。 (4)按上述动作,反复有节律地进行,每分钟14--16次. 3.仰卧压胸法 此法便于观察病人的表情,而且气体交换量也接近于正常的呼吸量.但最大的缺点是,伤员的舌头由于仰卧而后坠,阻碍空气的出入。所以作本法时要将舌头按出。这种姿势,对于淹溺及胸部创伤、肋骨骨折伤员不宜使用。操作方法: (1)病人取仰卧位,背部可稍加垫,使胸部凸起。 (2)救护人屈膝跪地于病人大腿两旁,把双手分别放于 *** 下面(相当于第六七对肋骨处),大拇指向内,靠近胸骨下端,其余四指向外。放于胸廓肋骨之上。 (3)向下稍向前压,其方向、力量、操作要领与俯卧压背法相同。 通常使用的人工呼吸方法有三种,第一种自然是大家人人皆知的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属于一种正压通气技术。另两种都是负压通气的人工呼吸法,一种是仰卧压胸人工呼吸法,一种是俯卧压背人工呼吸法(需要指出的是仰卧压胸人工呼吸法和胸外心脏按压不是用一种急救技术,后者是用于抢救心跳停止患者的)。 人工呼吸吹气前开启气道的方法有几种? 一般来说开放气道的手法有三种,最常用的是仰头抬颌法(也叫“压额抬颌法”),抢救者将一手掌小鱼际(小拇指侧)置于患者前额,下压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和中指置于靠近颏部的下颌骨下方,将颏部向前抬起,帮助头部后仰,气道开放。必要时拇指可轻牵下唇,使口微微张开。 第二种叫仰头抬颈法,与第一种略有些类似,病人仰卧,抢救者一手抬起病人颈部,另一手以小鱼际侧下压患者前额,使其头后仰,气道开放。前两种是用于无外伤的普通心跳呼吸停止患者的;而第三种则是“双手抬下颌法”,病人平卧,抢救者用双手从两侧抓紧病人的双下颌并托起,使头后仰,下颌骨前移,即可开启气道。这种方法避免了头部后仰,可用于怀疑有颈椎损伤的患者,但也通常需要与面罩合用才能完成通气。 请问有几种人工呼吸的方法?, 进行人工呼吸主要有哪几种方法 人工呼吸主要有哪几种方法? 答:主要有三种:即 (1)口对口吹气法;捏鼻张嘴,贴紧吹气,放松呼吸,反复进行,直至复苏。 (2)仰卧压胸法;此法不适用于胸部有外伤者。 (3)俯卧压背法。此法适用于抢救溺水者。 人工呼吸前,首先需将溺者的领扣、裤带和衣服解开,然后将溺者嘴里的泥土、血块、黏液或假牙等取出,同时用手帕把溺者的舌头拉到嘴的外面,以免呼吸道不畅通。 口对口人工呼吸法:让溺者仰卧。先将溺者的下颌托起,使其头部后仰,然后将溺者的鼻孔捏紧。接着、救护者深吸气后紧贴溺者的嘴吹气,待溺者的前胸扩张后,便停止吹气。此时救护者的嘴即离开,捏鼻的手也放开,让溺者自行拨出空气。如此重复以上这些动作,一口一口地吹气。每分钟应吹16~20次。 人工呼吸是用人工方法帮病人完成哪个过程 人工呼吸是指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采用人工方法让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以帮助呼吸运动减弱或暂时停止呼吸的患者维持肺的通气功能 常用的审讯方法有几种 (1)试探话题 这类话题主要目的是为了对被审人员的思想状态、心理障碍、抗审能力、智力水平等进行分析了解,对审讯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进行寻找。 它一般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审讯初期。审讯初期的许多话题实际上都是试探话题,如你为什么被抓起来,你对自己的问题是怎么考虑的,你想想没有证据我们会随便抓人吗等等,这主要是为了了解被审人员的情况和特点,寻找双方可以交流的途径和渠道,为展开审讯开启通道。 追问新问题。对一些犯罪事实和一些情节的追问,由于被审人员会拒绝回答、不予正面回答或进行抵赖和狡辩,审讯人员应从具体情况出发,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话题,试探被审人员的态度,接触一些问题,以最合适的话题开启追问的缺口。 展开话题。在很多情况下,被审人员出于各种考虑或是情绪不佳,与审讯人员没有交流兴趣,这时,往往需要审讯人员试探地与被审人员进行沟通,摸索从什么地方能够激起他们的谈话情绪,以便为交流开启方便之门。 (2)铺垫话题 铺垫话题是审讯话题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在审讯实践中,许多被审人员不会很快与审讯人员配合,按照审讯人员的要求如实供述案件事实。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审讯人员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审讯需要达到的目的和被审人员的具体反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影响和说服转化工作。审讯人员一个个有机关联问题的提出,一个个有理有据道理的传递,一个个具体思想障碍的解决,有助于使被审人员逐步接受审讯人员所传递的资讯,最后转变自己的认识、意志和情感,或是在关键问题上陷入于已不利的地位,从而为审讯人员最终突破全案创造有利的条件。实践中,可供铺垫的话题是很多的,主要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运用: 缓解对抗。这是改变对审讯人员的敌对情绪,能够接受审讯人员的问话。 转变认识。这是着重对被审人员影响如实供述的心理进行引导纠正,通过不断施以影响,逐步动摇其原来固有的想法,为最终突破案件奠定坚实的基础。 情感感化。这是通过照顾生活、解决困难、提供帮助、心理安慰等活动,降低被审人员的心理抵抗程度,增加心理认同感,进而能够接受审讯人员的引导。 消磨意志。这是通过多种方式,使被审人员打消继续抵抗的信心,丧失继续抵抗的勇气,为自己寻找放弃继续抵抗的理由,从意志上顺应审讯人员的要求。 接近事实。一些被审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很强,审讯初期审讯人员不易与其就关键问题、核心事实进行正面接触,特别是被审人员已进行谎言准备,审讯人员必须通过逐步深入、设定圈套、声东击西等方式,击穿被审人员事先准备的防线,为突破全案开启缺口。 (3)突破话题 这是审讯话题的重头戏。突破话题,旨在抓住被审人员心理动摇、犹豫、徘徊、矛盾之机,进一步开导、指引、紧逼,使被审人员最后不得不放弃抵抗,如实供述。从实践来看,突破话题用在这样几个方面: 在审讯初期。主要是抓住被审讯人员来不及进行充分细致的准备或没有反审讯的经验,突然展开对案件事实的追问,力争使被审人员在慌乱中露出破绽或是放弃抵抗。 在铺垫过程中。随着审讯的推进和深入,被审人员的心理防线趋于瓦解或事实逐步暴露,审讯人员的紧逼和引导有助于被审人员走向交待之路。 在被审人员心理动摇、矛盾之时。审讯人员的突破话题,能够推动审讯越过僵持局面,打破全域性。 总的来说,突破话题因案而易,因人而易,主要有分析利弊、出示证据、揭露诺言、指明出路、点明事实等诸多做法。 2、方式 (1)选择 这是对话题运用的事先筹划。审讯人员应从审讯的目的和被审人员当时的心态出发,有目的的设计一些话题,以引导审讯向有利于审讯人员的方向发展和推进。 (2)调整 审讯活动的进展情况往往并不是审讯人员所能完全左右的,审讯话题也不都是遂审讯人员的心愿展开,特别是针对被审人员的表现,需要审讯人员及时调整审讯话题,适应审讯发展和变化的新情况。 (3)掩饰 在很多情况下,为以达到审讯人员的真实意图,审讯人员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对审讯话题的真实内容进行掩饰,使被审人员在没有体会审讯人员的真实意图的情况下,不自不觉地顺应审讯人员的要求。 (4)转换 话题之间的转换是值得审讯人员重视的一个问题,审讯人员一方面要尽可能掌握主动,引导被审人员按照我们的意图供述下去,另一方面也要在被审人员变化的时候有意识控制话题,及时调整话题。
2023-08-12 05:09:031

心肺复苏是什么原理?

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心脏、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抢救关键措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的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以及尽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重新恢复自主循环的急救技术。2005年底美国心脏学会(AHA)发布了新版CPR急救指南,与旧版指南相比,主要就是按压与呼吸的频次由15:2调整为30:2.心肺复苏有效的体征和终止抢救的指征(1)观察颈动脉搏动,有效时每次按压后就可触到一次搏动。若停止按压后搏动停止,表明应继续进行按压。如停止按压后搏动继续存在,说明病人自主心搏已恢复,可以停止胸外心脏按压。(2)若无自主呼吸,人工呼吸应继续进行,或自主呼吸很微弱时仍应坚持人工呼吸。(3)复苏有效时,可见病人有眼球活动,口唇、甲床转红,甚至脚可动;观察瞳孔时,可由大变小,并有对光反射。(4)当有下列情况可考虑终止复苏:①心肺复苏持续30分钟以上,仍无心搏及自主呼吸,现场又无进一步救治和送治条件,可考虑终止复苏;②脑死亡,如深度昏迷,瞳孔固定、角膜反射消失,将病人头向两侧转动,眼球原来位置不变等,如无进一步救治和送治条件,现场可考虑停止复苏;③当现场危险威胁到抢救人员安全(如雪崩、山洪爆发)以及医学专业人员认为病人死亡,无救治指征时。
2023-08-12 05:09:131

人工呼吸的原理是什么啊?

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借助外力使患者的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从而引起肺被冻得扩张和回缩是患者恢复呼吸。每分时间内人工呼吸的次数应该与正常人的呼吸频率一样。成年人每分钟大约16-18次。
2023-08-12 05:09:482

人工呼吸所依据的原理是?四个连续过程?

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artificial respiration),用于自主呼吸停止时的一种急救方法。通过徒手或机械装置使空气有节律地进入肺内,然后利用胸廓和肺组织的弹性回缩力使进入肺内的气体呼出。如此周而复始以代替自主呼吸。  人的心脏和大脑需要不断地供给氧气。如果中断供氧3~4分钟就会造成不可逆性损害。所以在某些意外事故中,如触电、溺水、脑血管和心血管意外,一旦发现心跳呼吸停止,首要的抢救措施就是迅速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以保持有效通气和血液循环,保证重要脏器的氧气供应。现场急救人工呼吸可采用口对口(鼻)方法,或使用简易呼吸囊。在医院内抢救呼吸骤停患者还可使用结构更复杂、功能更完善的呼吸机。  人工呼吸是指用人为的方法,运用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压力差的原理,使呼吸骤停者获得被动式呼吸,获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维持最基础的生命。  人工呼吸方法很多,有口对口吹气法、俯卧压背法、仰卧压胸法,但以口对口吹气式人工呼吸最为方便和有效。【方法】[编辑本段]  在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使病人仰卧平地或硬板上,两臂在身旁紧贴身躯,用手帕擦去口腔内异物,一手掌按前额,将另一手的食指和中指置于颏骨下,上抬下颏部,使头颅后仰,这样可使舌根与后咽壁分离,遮盖气管开口的会厌软骨翘起,上呼吸道得以通畅。口对口吹气时,用按于前额手的拇指和食指夹住鼻翼,口对鼻吹气时,则可将上抬下颏手掌代替中、食指,以拇指、食指封闭口唇,抢救者作深吸气后,俯身以口唇包围病人口(鼻)部,用力缓慢呼气,将气压入肺脏。吹气时应见到胸廓扩张。每次吹气时间约1~1.5秒,气量800~1000毫升为宜,开始第1~2次量可多些。每次吹气后,移开口唇,让病人肺内气随胸廓回缩排尽,再重复吹气,每分钟约12次左右,每次吹气务求用深吸气的前部分呼气,以保证最高含氧浓度;每隔5~10秒,测摸病人颈动脉搏动,如脉搏消失,胸前亦听不到心跳,即进行体外心脏按摩,与人工呼吸交替进行;每2次吹气后,以80~100次频率进行体外心脏按压15次。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摩交替4次后,检查颈动脉搏动,若心脏跳动恢复,呼吸未出现,则继续人工呼吸。如有两人在场,一人做人工呼吸,一人做体外心脏按摩,按摩与吹气的比例可调为5∶1。  现场抢救的同时,应迅速通知专业救护人员接应,或急送医院治疗。1.口对口或(鼻)吹气法  此法操作简便容易掌握,而且气体的交换量大,接近或等于正常人呼吸的气体量。对大人、小孩效果都很好。操作方法:(1)病人取仰卧位,即胸腹朝天。(2)救护人站在其头部的一侧,自己深吸一口气,对着伤病人的口(两嘴要对紧不要漏气)将气吹人,造成吸气.为使空气不从鼻孔漏出,此时可用一手将其鼻孔捏住,然后救护人嘴离开,将捏住的鼻孔放开,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帮助呼气.这样反复进行,每分钟进行14--16次。如果病人口腔有严重外伤或牙关紧闭时,可对其鼻孔吹气(必须堵住口)即为口对鼻吹气。救护人吹气力量的大小,依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以吹进气后,病人的胸廓稍微隆起为最合适。口对口之间,如果有纱布。则放一块叠二层厚的纱布,或一块一层的薄手帕,但注意,不要因此影响空气出入。2.俯卧压背法此法应用较普遍,但在人工呼吸中是一种较古老的方法.由于病人取俯卧位,舌头能略向外坠出,不会堵塞呼吸道,救护人不必专门来处理舌头,节省了时间(在极短时间内将舌头拉出并固定好并非易事),能及早进行人工呼吸。气体交痪量小于口对口吹气法,但抢救成功率高于下面将要提到的几种人工呼吸法。目前,在抢救触电。溺水时,现场还多用此法。但对于孕妇、胸背部有骨折者不宜采用此法。操作方法:(1)伤病人取俯卧、位,即胸腹贴地,腹部可微微垫高,头偏向一侧,两臂伸过头,一臂枕于头下,另一臂向外伸开,以使胸廓扩张。(2)救护人面向其头,两腿屈膝跪地于伤病人大腿两旁,把两手平放在其背部肩胛骨下角(大约相当于第七对肋骨处)、脊柱骨左右,大拇指靠近脊柱骨,其余四指稍开微弯。(3)救护人俯身向前,慢慢用力向下压缩,用力的方向是向下、稍向前推压。当救护人的肩膀与病人肩膀将成一直线时,不再用力。在这个向下、向前推压的过程中,即将肺内的空气压出,形成呼气。然后慢慢放松回身,使外界空气进入肺内,形成吸气。(4)按上述动作,反复有节律地进行,每分钟14--16次.3.仰卧压胸法此法便于观察病人的表情,而且气体交换量也接近于正常的呼吸量.但最大的缺点是,伤员的舌头由于仰卧而后坠,阻碍空气的出入。所以作本法时要将舌头按出。这种姿势,对于淹溺及胸部创伤、肋骨骨折伤员不宜使用。操作方法:(1)病人取仰卧位,背部可稍加垫,使胸部凸起。(2)救护人屈膝跪地于病人大腿两旁,把双手分别放于乳房下面(相当于第六七对肋骨处),大拇指向内,靠近胸骨下端,其余四指向外。放于胸廓肋骨之上。
2023-08-12 05:09:581

人工呼吸的原理

由于心率和呼吸是人的生命体征,所以急救时必须首先恢复这两个项目的正常运作,所以我们通常所说的初步急救包括ABC三个项目--Airway开放气道,Breathing人工呼吸和Circulation人工循环。其中人工呼吸采用口对口、口对鼻、面罩等方法,其原理是人呼出的空气中含有少量氧气,能够维持病人的正常需要,呼出的二氧化碳能刺激病人呼吸中枢加强呼吸,同时吹气时将病人胸廓吹起也能辅助其呼吸。显然如果气道被阻塞就不能使用人工呼吸,必须先开放气道。同时要注意如果循环系统也停止,必须同时进行心脏按压。
2023-08-12 05:10:071

人工呼吸是向里吹是吸?

当然是吹,人都不动了,怎么吸啊。人工呼吸(cpr),用于自主呼吸停止时的一种急救方法。通过徒手或机械装置使空气有节律地进入肺内,然后利用胸廓和肺组织的弹性回缩力使进入肺内的气体呼出。如此周而复始以代替自主呼吸。  人工呼吸是指用人为的方法,运用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压力差的原理,使呼吸骤停者获得被动式呼吸,获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维持最基础的生命。  人工呼吸方法很多,有口对口吹气法、俯卧压背法、仰卧压胸法,但以口对口吹气式人工呼吸最为方便和有效。
2023-08-12 05:10:151

人体的呼吸原理是什么

呼吸动作吗吸气时膈肌带动膈往下运动,肋间肌带动肋骨往外运动使胸腔的体积扩大,同等质量的气体,体积增大则压力变小所以肺中的气压变小,则人体周围环境中的空气因为压力差的作用而进入肺中呼气时则相反,胸腔体积变小,气压大,空气从肺往外走如果说的是呼吸作用则是人体利用氧气氧化体内的有机物质,产生能量,供给生命活动
2023-08-12 05:10:262

【关于人工呼吸的问题】

刺激肺泡进行物理性的氧气吸入人工呼吸的原理:正常人吸入的空气含氧量为21%,二氧化碳为0.04%;肺脏只吸收所吸入氧气的20%,其余80%的氧从肺脏呼出。因此,当正常人给病人吹气时,只要有较大的气量,则进入病人心跳肺内的氧气量是足够的。在病人心跳呼吸停止后,肺处于半萎缩状态,给病人做人工呼吸能在呼吸道畅通的情况下将新鲜空气吹入病人肺内以扩张肺组织,有利于气体交换。
2023-08-12 05:10:351

CPR的原理

一般的徒手CPR(心肺复苏)由两部分组成: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其中口对口人工呼吸是通过封闭鼻后在患者口部施加正压(即吹气),驱使含氧气体进入患者肺部以达到人工呼吸的目的。而胸外心脏按压的原理现在主要认为是因为胸腔为一封闭的腔,在胸腔上施压可以驱使血液流出胸腔,从而形成人工循环。这就是胸外心脏按压原理的“胸泵”学说。早期的学者认为胸外心脏按压的原理是在按压时依靠胸骨传导力量直接挤压心脏而形成人工循环,这也被称为胸外心脏按压原理的“心泵”学说。而目前较新的研究显示,CPR刚开始时“心泵”原理起主要作用,随时间推移,“心泵”作用减弱,“胸泵”所起作用变大。而在模型上进行的相关研究显示,胸外按压时心脏内瓣膜关闭不全,说明“胸泵”才是胸外心脏按压的最主要原理。解答仅供参考,有其他问题请补充
2023-08-12 05:10:451

人体的呼吸原理是什么

呼吸动作吗吸气时膈肌带动膈往下运动,肋间肌带动肋骨往外运动使胸腔的体积扩大,同等质量的气体,体积增大则压力变小所以肺中的气压变小,则人体周围环境中的空气因为压力差的作用而进入肺中呼气时则相反,胸腔体积变小,气压大,空气从肺往外走如果说的是呼吸作用则是人体利用氧气氧化体内的有机物质,产生能量,供给生命活动
2023-08-12 05:10:552

人体的呼吸原理是什么

肺通气是指肺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气体之出入肺靠肺内外气体的压差。空气之被吸入肺内,是由于肺扩张,肺内压低于大气压;而气体之被呼出体外,则是由于肺缩小,肺内压高于大气压,肺本身不能主动地扩张和缩小,它的张缩是靠胸廓运动。呼吸运动就是肋间肌和隔等呼吸肌群的收缩和舒张,使胸廓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它是肺通气的动力。呼吸肌群收缩和舒张时,胸廓的变化如下:呼吸肌属于骨骼肌,受躯体运动神经支配。膈和肋间外肌属于吸气肌。膈受膈神经支配,收缩时,其穹窿圆顶下降,使胸廓上下直径增大,同时使腹腔脏器下移,腹内压升高,腹壁向外凸出。肋间外肌受肋间神经支配,收缩时使肋骨上抬并外展,胸骨亦随之上移,使胸廓前后、左右直径增大。胸廓扩大肺容积随之扩大,肺内压下降,低于大气压,空气吸入肺内,为吸气动作。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膈和肋骨回位,腹腔脏器也上移回位,腹壁收敛,胸廓缩小,肺容积缩小,肺内压增加,高于大气压,肺内气体呼出,为呼气动作。这种呼气是一种被动呼气。机体安静时的平静呼吸,吸气动作是主动的,而呼气动作则是被动的。当机体活动或有些情况时,呼吸运动加深加快,这种呼吸称为深呼吸或用力呼吸。用力吸气时,除膈和肋间外肌的收缩加强外,其他辅助吸气肌如胸锁乳突肌、胸肌和背肌等也参加收缩,使胸廓更大的扩展。用力呼气时则除吸气肌舒张外,还有腹壁肌、肋间内肌等辅助呼气肌主动收缩,使胸廓进一步缩小,此时呼气动作也是主动过程。假如呼吸运动主要由于隔肌的活动,腹壁的起落动作比较明显,称为腹式呼吸。如果呼吸运动主要由于肋间外肌的活动,则胸壁的起落动作比较明显。称为肠式呼吸。一般情况多为混合型。当机体因某种原因如溺水,电击等,不能进行呼吸运动时,应及时采用人工呼吸以维持呼吸,人工呼吸的基本原理是采用手操作,造成胸廓的被动扩大和回流而维持肺通气或用人工呼吸仪,使将外界空气入出肺内,再流出,以进行通气维持生命。也常采用口对口的人工呼吸。
2023-08-12 05:11:131

我一直搞不明白,做人工呼吸是怎么是吹,吹进的不是二氧化碳吗,怎么还能让人活过来

吹出来的不是百分之百的二氧化碳,人可以继续吸入,所以可以救命
2023-08-12 05:11:413

71岁的老人摔倒高三学生跪地人工呼吸!做人工呼吸时该注意些什么?

要注意速度,尽量让对方的呼吸跟自己保持一致!
2023-08-12 05:11:527

人体的呼吸

第四单元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 2.通过分析有关资料,说出呼吸道的作用,并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3.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呼吸系统组成。 难点: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一、【课前预习】:看课本43-46页,完成下列问题,并将你的疑惑记下来。 (1)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系统由___________和_______ 组成。 (2)呼吸道的作用 ①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呼吸道可使到达肺部的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 ④喉部有__________吞咽时盖住喉入口处,阻止食物进入_________。 ⑤气管和支气管管腔表面有________可分泌黏液。纤毛摆动将尘粒、细菌和黏液送到咽部经_________排出体外,形成______。 二、课堂生成 (一)预习交流:小组内交流你的预习成果 (二)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组内同学讨论、研究共同完成下列任务: 1.完成教材P44—45中的资料分析中的讨论 2.为什么吃饭时不能大说大笑? 3.总结呼吸道的作用:呼吸道具有保证 的结构,但是,呼吸道并不仅仅是 ,它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 ,使到达肺部的气体 、 、 。不过,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 的,因此,保持环境中的空气 、 是非常重要的。 (三)素质展示:学生展示本组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利用都媒体课件纠错、强调和补充。 (四)拓展创新: 1.在重感冒时,往往要用嘴呼吸。在这种情况下,会觉得嗓子特别干,这说明什么? 2.为什么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 3.急性支气管炎患者若不及时治疗,容易患肺炎,这是为什么 (五)反思评价: (1)这节课我的新收获: (2)我最想对自己说的一句话是: 【模块达标】 1.人在吞咽时,能够遮住喉的入口,防止食物进入气管的结构是(  ) A.喉结  B.会厌软骨  C.环状软骨  D.甲状软骨 2.下列既是组成呼吸道的器官又是发声器官的是(  ) A.鼻  B.咽  C.肺  D.喉 3.感冒时,常感到呼吸不畅通,这主要是因为(  ) A.气管分泌的黏液增多  B.喉关肿胀,喉腔变小 C.鼻黏膜分泌物增多   D.鼻黏膜充血肿胀 4.人在呼吸时不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 A.咀嚼  B.消化  C.说话  D.吞咽 5.用鼻呼吸的目的是什么( ) A.鼻腔能湿润空气           B.鼻腔能温暖空气 C.减少吸入气体对呼吸道和肺的不良刺激 D.鼻腔能清洁空气 6.在北欧生活的人和在赤道附近生活的人相比,鼻子可能大一些,其原因可能是( ) A.与生活习惯有关 B.与饮食有关 C.与当地冬天非常寒冷有关 D.以上说法都不对 7.气管之所以不变形,保证气流顺畅通过的原因是( ) A.有“C”型软骨支架 B.肌肉较松弛 C.气管壁较硬 D.周围有肌肉牵拉 8.能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清洁的结构包括( ) ①鼻粘膜 ②鼻毛 ③气管、支气管内表面的纤毛 ④会厌软骨 ⑤声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9.肺进行气体交换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细支气管 B.支气管 C.肺泡壁 D.肺泡 10.下列哪项不是人体呼吸道的功能( ) A.保证气体顺畅通过 B.温暖、湿润、清洁人体吸入的空气 C.引起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D.进行气体交换 11. 右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结构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 呼吸系统由 和 组成,其中 [ ]____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是____ 的场所。 (2)呼吸道是由__ __组成的( 填序 号)。呼吸道不仅是气体的__ ,而且还能使到达肺部的气体变得 、 和__ _,减少对 的刺激。 (3)图中为气体和食物具有的共同通道是[ ] 。如果我们在吃饭时大声说笑,_ __会来及盖住喉口,使食物进入【④】____,引起猛烈咳嗽。 【作业跟进】完成区学案P28的题目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课时 (总第 课时)设计人: 复备人: 教师寄语:学习必须专注,才能引发你的学习兴趣:学习勇于探索,才能让你找到学习的规律。 学习目标: 1、说出气体交换的原理。 2、通过资料分析等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3、通过测量胸围差,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重点:1、测量胸围差2、胸廓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3、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4、肺泡与外界、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难点:胸廓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课前预习】 看课本47-51页,完成下列问题,并将你的疑惑记下来。 任务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读P47第二段,第三段内容,填空: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它位于_    内,左右各一个,左肺  叶,右肺  叶。 2、用手按在肺部两侧,体验呼吸时肋骨与胸廓的变化。 深吸气,你会感到肋骨向    运动,胸廓    ; 深呼气,你会感到肋骨向    运动,胸廓    。 3、.胸廓横向的扩张和收缩,是肋间的肌肉   和   的结果。 任务二: 1、仔细观察P48“图Iv-26”,叙述膈肌变化与胸廓大小的关系: 在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     ,使胸廓的上下径也     。呼气时,膈肌     ,膈顶部回升,胸廓的上下径     。 2、仔细观察P49“演示实验:模拟膈肌的运动”,体会吸气,呼气时肺的变化。 吸气时,肺变 ,呼气时肺变 。 任务三:读P50 “材料分析” 我们吸入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是不同的,呼出的气体中,氧的含量   ,二氧化碳的含量 。 【课堂生成】 1、预习交流:三个任务你完成的怎么样?组内交流一下你的预习疑惑,如不能解决的问题请告诉老师。 2、合作探究: (1)外界气体是怎样进出肺的? (2)气体能进出肺的原因是什么? (3)读P50 “材料分析”,完成P50讨论1、2、3。 (4)观察“图IV—27”,总结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肺泡数目   :肺泡周围包绕着丰富的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    ,便于充分进行气体交换。 (5)肺泡与血液的气体是如何进行交换的? 由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当吸入的空气到达肺泡时,空气中的 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 ;同时,血液中的 也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 ,随呼气的过程排除体外。 3、素质展示:学生展示本组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利用都媒体课件纠错、强调和补充。 4、拓展创新:自主思考P51练习1、2 5、反思评价: (1)这节课我的新收获: (2)我最想对自己说的一句话是: 【模块达标】 1.(2011枣庄)下列叙述中,与肺的气体交换功能相适应的是 A.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B.肺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 C.肺泡数目极多D.ABC都是 2. (2011郴州)18张同学测量了李同学在不同呼吸状态下的胸围:平静吸气时91厘米、平静呼气时88厘米、尽力吸气时95厘米、尽力呼气时86厘米。李同学的胸围差是: A 3厘米 B.7厘米 C 9厘米 D 4厘米 3.(2011泰安市)在呼气时,膈肌和胸腔容积的变化是 A.膈肌收缩胸肌容积缩小B.胸肌舒张,胸腔容积增大 C.膈肌收缩,胸腔容积增大D.膈肌舒张,胸腔容积缩小 4. (2011年苏州市)人体呼吸过程中,当肋间外肌和膈肌同时舒张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气体进入肺B.气体排出肺 C.膈的位置上升D.胸廓由大变小 5.(2011泰州) 呼吸运动是怎样引起的?( ) A、肺的扩展和回缩。 B、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 C、胸廓的扩大和缩小 D、肋骨和胸骨的运动 6.(2011济宁)呼吸时,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的原因是 A肺泡内有氧气,血液里没有氧气 B肺泡收缩产生的压力 C肋间肌和膈肌收缩产生的压力 D肺泡内氧气浓度大于血 液中氧气的浓度 7.(201 1临沂)右图表示人的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下列有关 表述正确的是 A.膈肌从甲到乙时,呼气 B.膈肌从甲到乙时,吸气 C.呼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乙状态 D.吸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甲状态 8.( 2011烟台)在“测量胸围差”的实验时,要求你尽力深吸气再尽力深呼气。那么吸气过程中你的肋骨和膈的运动方式是 A.肋骨上升,膈舒张而上升B.肋骨上升,膈收缩而下降 C.肋骨下降,膈舒张而上升D.肋骨下降,膈收缩而下降 9.(2011郴州)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的最终来源是 A.细胞 B.肺泡 c毛细血管 D静脉 【作业跟进】完成区学案P33的题目 第三节 空气质量与健康 课时 (总第 课时) 设计人: 复备人: 教师寄语:关注空气质量,保护人体健康。 学习目标: 1.描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影响。 2.尝试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 3.学会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了解空气受污染的程度。 4.学会抽样记数的方法。 5.尝试用所学的方法探究有关空气中尘埃粒子的问题。 重点:1.描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影响。 2.做好探究实验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难点:1.学会正确采集尘埃粒子和比较精确的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2.学会抽样记数的方法。胸廓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课前预习】 看课本52-57页,完成下列问题,并将你的疑惑记下来。 任务一: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 1、人一天呼吸 多次,每天至少要与环境交换 多升气体。 2、有毒物质可以引起包括 在内的 疾病,还可以通过呼吸系统进入 ,引起其他系统疾病 。 任务二: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 1、常见的大气污染有工业生产排放的 、车辆和船舶 、秸秆焚烧、地面 。 2、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的方法采用的是 法,即先确定对角线的中点作为 ,再在对角线上选择四个与中心样点 的点作为样点。尘埃数以小方格边线 的计数为准,正好在边线上的只记两条边线,即 ,要始终保持一致。 3、 是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 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课堂生成】 1、预习交流:两个任务你完成的怎么样?组内交流一下你的预习疑惑,如不能解决的问题请告诉老师。 2、合作探究: (1)看教材P52-53,结合课件中的事例,思考教材中的讨论题。 (2)各小组交流各自调查的“空气质量报告”中的内容。 (3)常见的大气污染源有哪些? (4)完成探究实验《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实验方案: 讨论和完善实验方案: 实施实验方案,观察实验现象: 3、素质展示: 学生展示本组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利用都媒体课件纠错、强调和补充。 4、拓展创新: 1、为了保证教室内的空气清洁新鲜,应怎样做呢? 2、为了减轻空气污染对身体的影响,戴口罩也是一种方法。你认为戴口罩应注意哪些问题? 5、反思评价: (1)这节课我的新收获: (2)我最想对自己说的一句话是: 【模块达标】 1.下列疾病中,可能由空气污染引起的是( )。 A.感冒 B.哮喘 C.肝炎 D.沙眼 2.下列哪项环境危害是由于森林减少及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造成的( )。 A.赤潮 B.沙尘暴 C.温室效应 D.酸雨 3.关于空气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污染只能引起呼吸道疾病 B 空气污染只引起咽炎 C 空气污染可能引起许多系统的疾病 D 与产生畸形儿无关 4.某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为78,表明该城市的空气质量为( )。 A.优 B.良 C.轻度污染 D.重度污染 5.冬天上课教室门窗关闭较久后,不少同学会出现打“呵欠”的现象,是因为( )。 A.打“呵欠”会传染 B.同学们想睡觉 C.教室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D.大家养成了打“呵欠”的习惯6.住宅装修完毕,室内空气中含有较多的苯、甲醛、氧等有害气体,除去这些有害气体的根本方法是( )。 A.关闭门窗,放大量的茶叶 B.关闭门窗,放大量的醋 C.喷空气清新剂 D.打开门窗,通风透气 7. 下列关于呼吸系统疾病引起死亡率逐年上升的主要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释放出的有害气体逐年增多 B.食品中的化学添加剂逐年增多 C.生活环境中空气质量的恶化 D.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医学水平大幅度降低 赞同请采纳
2023-08-12 05:12:525

为什么人工呼吸能令没呼吸的人再次呼吸

人工呼吸(artificial respiration),用于自主呼吸停止时的一种急救方法。通过徒手或机械装置使空气有节律地进入肺内,然后利用胸廓和肺组织的弹性回缩力使进入肺内的气体呼出。如此周而复始以代替自主呼吸。人的心脏和大脑需要不断地供给氧气。如果中断供氧3~4分钟就会造成不可逆性损害。所以在某些意外事故中,如触电、溺水、脑血管和心血管意外,一旦发现心跳呼吸停止,首要的抢救措施就是迅速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以保持有效通气和血液循环,保证重要脏器的氧气供应。现场急救人工呼吸可采用口对口(鼻)方法,或使用简易呼吸囊。在医院内抢救呼吸骤停患者还可使用结构更复杂、功能更完善的呼吸机。人工呼吸是指用人为的方法,运用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压力差的原理,使呼吸骤停者获得被动式呼吸,获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维持最基础的生命。人工呼吸方法很多,有口对口吹气法、俯卧压背法、仰卧压胸法,但以口对口吹气式人工呼吸最为方便和有效。
2023-08-12 05:13:291

人工呼吸是吹气还是吸气

1 什么是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用于自主呼吸停止时的一种急救方法。通过徒手或机械装置使空气有节律地进入肺内,然后利用胸廓和肺组织的弹性回缩力使进入肺内的气体呼出。如此周而复始以代替自主呼吸。 2 人工呼吸的操作原理 人工呼吸,就是用人工的方法帮助没有呼吸或者呼吸微弱的病人呼吸,首先,抢救者深吸一口气,然后用左手捏住病人的鼻子,右手上抬病人的下颌,用自己的嘴包住病人的嘴,用力把刚才吸的气体吹进病人的嘴里,使病人的肺内有空气进入,然后松开手,这时放开捏鼻子的手,,使肺内的气体呼出,这样一吸一呼就是帮助病人呼吸,如此反复,每分钟16——20次,一般这样的病人都配合有胸外心脏按压。. 3 人工呼吸是吹起还是吸气 根据上面所描述的人工呼吸的操作原理,人工呼吸主要是往患者口里吹起,然后再通过胸外按压的方式使气体排除体外,从而达到肺部气体交换的目的。 4 口对口呼吸的具体操作方法 1、病人取仰卧位,即胸腹朝天。 2、救护人站在其头部的一侧,自己深吸一口气,对着伤病人的口(两嘴要对紧不要漏气)将气吹人,造成吸气。为使空气不从鼻孔漏出,此时可用一手将其鼻孔捏住,然后救护人嘴离开,将捏住的鼻孔放开,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帮助呼气。这样反复进行,每分钟进行14一16次。
2023-08-12 05:13:371

心肺复苏是什么原理?

原理:通过在口对口呼吸的同时进行胸外按压,以维持心搏停止患者的血液循环。主要包括现场心脏复苏和口对口吹气。现场心肺复苏主要是徒手操作,在许多场合下这是唯一实用有效的办法。伤者或患者心跳呼吸停止后,会因为肌肉松弛而阻塞咽部,可采取头后仰,抬举下巴或下颌,从而使舌根向上提起,呼吸道通畅。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时地抢救复苏,4~6min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心搏骤停后的心肺复苏必须在现场立即进行,为进一步抢救直至挽回心搏骤停伤病员的生命而赢得最宝贵的时间。扩展资料:在临床上,心跳呼吸骤停是很严重的一种状况,救治不当病人就撒手人环。心肺复苏术就是针对心博骤停病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抢救技术,通过心肺复苏术使病人立即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心搏、呼吸突然停止后,体内循环也跟着停止。脑细胞就会缺氧,一般能支撑4分钟,超过这个时间,大脑就发生可逆损伤,因此实施心肺复苏要争分夺秒。为避免病人发生不可逆脑损伤,一旦病人出现心跳呼吸停止,要马上做心肺复苏。越早实施心肺复苏,病人抢救成功的概率就越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心肺复苏术
2023-08-12 05:13:471

常用人工呼吸方法有几种

人工呼吸人工呼吸artificialrespiration用于自主呼吸停止时的一种急救方法。通过徒手或机械装置使空气有节律地进入肺内,然后利用胸廓和肺组织的弹性回缩力使进入肺内的气体呼出。如此周而复始以代替自主呼吸。人的心脏和大脑需要不断地供给氧气。如果中断供氧3~4分钟就会造成不可逆性损害。所以在某些意外事故中,如触电、溺水、脑血管和心血管意外,一旦发现心跳呼吸停止,首要的抢救措施就是迅速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以保持有效通气和血液循环,保证重要脏器的氧气供应。现场急救人工呼吸可采用口对口(鼻)方法,或使用简易呼吸囊。在医院内抢救呼吸骤停患者还可使用结构更复杂、功能更完善的呼吸机。在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使病人仰卧平地或硬板上,两臂在身旁紧贴身躯,用手帕擦去口腔内异物,一手掌按前额,将另一手的食指和中指置于颏骨下,上抬下颏部,使头颅后仰,这样可使舌根与后咽壁分离,遮盖气管开口的会厌软骨翘起,上呼吸道得以通畅。口对口吹气时,用按于前额手的拇指和食指夹住鼻翼,口对鼻吹气时,则可将上抬下颏手掌代替中、食指,以拇指、食指封闭口唇,抢救者作深吸气后,俯身以口唇包围病人口(鼻)部,用力缓慢呼气,将气压入肺脏。吹气时应见到胸廓扩张。每次吹气时间约1~1.5秒,气量800~1000毫升为宜,开始第1~2次量可多些。每次吹气后,移开口唇,让病人肺内气随胸廓回缩排尽,再重复吹气,每分钟约12次左右,每次吹气务求用深吸气的前部分呼气,以保证最高含氧浓度;每隔5~10秒,测摸病人颈动脉搏动,如脉搏消失,胸前亦听不到心跳,即进行体外心脏按摩,与人工呼吸交替进行;每2次吹气后,以80~100次频率进行体外心脏按压15次。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摩交替4次后,检查颈动脉搏动,若心脏跳动恢复,呼吸未出现,则继续人工呼吸。如有两人在场,一人做人工呼吸,一人做体外心脏按摩,吹气与按摩的比例可调为5∶1。现场抢救的同时,应迅速通知专业救护人员接应,或急送医院治疗。
2023-08-12 05:13: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