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求一份含国家名,英文名(国家和国籍),国旗,首都(及英文)

2023-08-21 22:52:32
共3条回复
贝贝
* 回复内容中包含的链接未经审核,可能存在风险,暂不予完整展示!
简称:俄罗斯(英文简称:Russia)
全称:俄罗斯联邦(英文全称:Russian Federation)
首都:莫斯科(英文:Moscow)
人口:1.434亿(2007年政府估计,世界第9名)。人口密度8.3人/平方公里
面积:1707.54万平方公里(世界国家和地区第1名;占原苏联领土面积的76%),水域面积占13%
国旗:https://gss0.b***.com/70cFfyinKgQFm2e88IuM_a/baike/pic/item/95afee1fbcc1d6e2e1fe0b25.jpg
国徽:https://gss0.b***.com/70cFfyinKgQFm2e88IuM_a/baike/pic/item/d68b65cb09a0d906bf09e624.jpg

简称:加拿大(英文简称:Canada)
全称:加拿大自治领(英文全称:The Dominion of Canada)
首都:渥太华(英文:Ottawa)
人口:3262.3万(2008年,世界国家和地区第36名)。人口密度3.2人/平方公里(世界国家和地区第219名)。英裔居民占42%,法裔居民约占26.7%,其他欧洲人后裔占13%,土著居民(印第安人、米提人和因纽特人)约占3%,其余为亚洲、拉美、非洲裔等。其中华裔人口已占加拿大总人口的3.5%
面积:997.061万平方公里(世界国家和地区第2名,仅次于俄罗斯),水域面积占8.92%
国旗国徽:https://gss0.b***.com/70cFfyinKgQFm2e88IuM_a/baike/pic/item/8640bf8b3f6b6f6c9f2fb476.jpg

简称:中国(英文简称:China)
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英文全称: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首都:北京(英文:Beijing)
人口:13.2129亿(2007年年末估计)
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世界国家和地区第3名,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水域面积占23.81%
国旗:https://gss0.b***.com/70cFfyinKgQFm2e88IuM_a/baike/pic/item/73ca5910713d23efc3ce79e0.jpg
国徽:https://gss0.b***.com/70cFfyinKgQFm2e88IuM_a/baike/pic/item/95afee1f6f1b01e2e0fe0bee.jpg

简称:美国(英文简称:America 缩写:USA或US)
全称:美利坚合众国(英文全称: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英文:Washington D.C.)
人口:3.0382464亿(2008年7月,世界第3),人口成长率:0.883%
面积:937.2614万平方公里,水域面积占14.78%
国旗:https://gss0.b***.com/70cFfyinKgQFm2e88IuM_a/baike/pic/item/a6c7d717e4346b1dc93d6d3b.jpg
国徽:https://gss0.b***.com/70cFfyinKgQFm2e88IuM_a/baike/pic/item/6a211233ae49e7ec1a4cff06.jpg

简称:巴西(英文简称:Brazil)
全称:巴西联邦共和国(英文全称:The Federative Republic of Brazil)
首都:巴西利亚(英文:Brasilia)
人口:1.8677亿(2006年估计)
面积:851.42万平方公里
国旗国徽:https://gss0.b***.com/70cFfyinKgQFm2e88IuM_a/baike/pic/item/62667cd004d6b49ca1ec9c4e.jpg

简称:澳大利亚(英文简称:Australia)
全称:澳大利亚联邦(英文全称: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首都:堪培拉(英文:Canberra)
人口:2118万(2008年1月估计)
面积:769.2万平方公里
国旗国徽:https://gss0.b***.com/70cFfyinKgQFm2e88IuM_a/baike/pic/item/0b3a1c08b06f49c262d98694.jpg
LocCloud

法兰克福是德国最大首都和德国最大城市,是德国最大金融中心和德国最大经济中心,是德国城市和德国最大首都,法兰克福,是德国最富城市和德国最有钱城市。

黑桃云
* 回复内容中包含的链接未经审核,可能存在风险,暂不予完整展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
www.fmprc.g*.cn

上面全部有了,想要什么就拷贝什么吧

相关推荐

华裔是什么意思?

百度是什么意思?
2023-08-12 20:24:3611

chinese啥意思

chinese英文翻译是:中国人; 中文; 汉语; 华人; 华裔; 中国话。关于如何学好英语的方法如下:1、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如何学好英语的五条建议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非常重要。我们可以通过看美剧、电影、英文原版书等来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爱上英语后,学英语就容易多了。2、每周至少做四次五至十分钟的听力练习:如何学好英语的五条建议之二:如果你下定决心一次苦练两个小时,很可能短时间内不会做任何额外的听力。相反,如果你开始得慢,练习得多,就更容易养成经常听的习惯。3、时不时背英语单词:如何学好英语的五条建议之三:经常背单词,一直复习,才能记忆深刻。最好随身携带一本单词小册子,这样可以在零碎时间背诵,效率很高。英语单词不能死记硬背,要在句子或文章中记忆,这样更容易记住,也不容易忘记。4、交个外国的朋友:如何学好英语五条建议之四:事实上,和自己的外国朋友一起学习英语会很有效率,过程也会很快乐。交一个外国朋友不仅可以提高你的社交能力,还可以学习英语,一举两得。5、每天都练习口语:如何学好英语五条建议之五:想学好英语口语的人,可以选择每天固定时间段练习口语,可以大声朗读英语文章,也可以跟着朗读。总之,如果你想学好英语口语,你不应该害羞,而是大声说英语。
2023-08-12 20:25:081

华裔是什么意思

华裔就是华人后代的意思。华裔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huá yì,英文是Ethnic Chinese,指有中国血统的华人在旅居国所生并取得旅居国国籍的后代。出处:南朝·宋·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华裔殷至,观听骛集。”现代华裔是指定居在国外的华人已经取得中国以外的国籍者(也称为x籍华人)和在国外出生,根据出生国的法律而拥有外国国籍者。也就是说从法律上说他们已经不是中国公民。但是从血统上说他们是华人的后代(后裔)。现在海外华裔主要生活于当地为相对多数民族的新加坡及在当地为相对少数民族的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等。华裔造句1、现在这个城市20%的人口都是华裔中国人。2、但在批评同时,他也赞扬了中国伟大的“古代文化”,以及华裔美国人对美国作出的活跃贡献。3、在这里,素食者还是让人争议的话题,但是这个节日是华裔泰国人(包括一些幸运的游客)可以吃到各种素肉的机会。4、马来西亚在经济上更加依赖中国,尽管马来西亚华裔感受到来自穆斯林马来西亚人的"威胁。5、根据奥罗兹科的说法,华裔居民在哥斯达黎加成为这个国家一支重要的政治和文化力量。6、温哥华华裔小姐竞选冠军,华裔小姐选美冠军。
2023-08-12 20:25:301

华裔 英文怎么说

ABCAmerican Broned Chinese
2023-08-12 20:25:4512

华裔算是中国人吗?

华裔不是中国人。相关信息:1、华裔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huá yì,英文是Ethnic Chinese,古代指中原地区;近现代指;有中国血统的华侨在侨居国所生并取得侨居国国籍的子女;也指华夏族的后裔。2、现代华裔是指定居在国外的华人已经取得中国以外的国籍者和在国外出生,根据出生国的法律而拥有外国国籍者。也就是说从法律上说他们已经不是中国公民。但是从血统上说他们是华人的后代。华侨和华裔统称为海外华人。3、华侨:是在国外定居的、具有中国国籍的人,不包括出国旅行、访问人员,政府派往他国协助建设的工人和技术人员,以及国家派驻外国的公务人员和在国外学习的留学生。华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依法享有中国公民应有的权利,并履行相应的义务。4、外籍华人:是指已加入外国国籍的原中国公民及其外国籍后裔;中国公民的外国籍后裔。具有外国国籍,不是中国公民。
2023-08-12 20:26:071

rich brian是华裔吗?

rich brian是华裔。Rich Brian,曾用艺名Rich Chigga,本名布莱恩·伊曼纽Brian Imanuel,1999年9月3日出生于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印度尼西亚说唱歌手。2017年4月,开启自己的第一次美国巡演Come To My Party Tour。华裔来源华裔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huá yì,英文是Ethnic Chinese,古代指中原地区。近现代指,有中国血统的华侨在侨居国所生并取得侨居国国籍的子女。也指华夏族的后裔。华夏族为汉族的前身。有时候,华侨和华裔统称为海外华人。
2023-08-12 20:26:291

我是中国人 的英语单词怎么写

i am chinese
2023-08-12 20:26:475

华裔韩国人用英语怎么说

uc911uad6duacc4ud55cuad6duc778 chinese korean
2023-08-12 20:27:173

华裔美国人 是American Chinese还是 Chinese American?如何记住呢,我老是混淆。

Chinese American记住是什么人的英文的后面那个就用什么人
2023-08-12 20:27:314

他是美国华裔的英文怎么说

一般用Chinese American指美国华裔He is Chinese American.
2023-08-12 20:27:423

新加坡人自称“华人”时英语怎么说

华人华侨Overseas Chinese
2023-08-12 20:27:512

kimi真实名字叫什么

好像叫王家荣,这只是网上说的,林志颖和陈若仪并没有公布
2023-08-12 20:28:037

《哈利·波特》里的秋这个角色是哪国人啊?

应该是日本人
2023-08-12 20:28:4414

小小志kimi真名叫什么?

林志颖
2023-08-12 20:29:408

出生在美国的华裔儿童学说话最初是用汉语还是用英语好?

应学汉语 因为他生长在英语环境中慢慢也会学会英语的若是先学的话则两种语言就都会了
2023-08-12 20:29:593

有位模特她的英文名字叫做li moon,请问她是中国人么?或者华裔?

乌克兰美女
2023-08-12 20:30:231

语文用英语怎么写呢

语文的英文:Chinese 1、adj.中国的 2、n.中国人;华裔;华人;中国话;汉语;中文 短语: 1、Chinese nation 中华民族; 2、ancient Chinese n. 古代汉语; 3、modern Chinese 现代汉语; 4、overseas Chinese 华侨,海外华人 扩展资料   一、Chinese的相关词语:language   n. 语言;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短语:   1、spoken language 口语,口头语言;出声语言   2、language acquisition 语言习得   3、common language 共同语;公用语言   4、native language 本国语言;本机语言;机器各单元间编码语言   5、assembly language n. 汇编语言   二、language的词义辨析:   term, vocabulary, word, language这组词都有“文字,词,语言”的"意思,其区别是:   1、term 指有特定意义的词,词语或术语。   2、vocabulary 集合名词,指词汇、语汇或词汇量。   3、word 普通用词,指语言的最小单位的单词、字,也可指话、整句话或一段话。   4、language 普通用词,指国家、民族或种族内部使用,已经系统化的语言。
2023-08-12 20:30:331

太阳的wedding dress英语版本翻唱 美国华裔唱的版本 歌词 求中文翻译

你和他争吵不休有时会暗自神伤你的难过是我希望曙光不明所以只觉心疼难过你微微一笑又抚平我心生怕你会看出我的心思生怕你会因此与我疏远我屏住呼吸紧咬着嘴唇愿你能离开他到我身旁Cuz you should be my Lady Baby 请千万不要拉他的手Cuz you should be my lady请回头看看为你等待已久的我乐声已奏响 今后你会和他天长地久我每夜祈祷 希望今天不要真的到来你身穿的wedding dress你身穿的wedding dress你身穿的wedding dress实在把你怨恨不懂我的心意偶尔会期盼你不要幸福我的眼泪已经干涸殆尽习惯性在心底向你默语每天每晚我都如此不安不懂自己怎么会变这样我闭上双眼梦漫无边际愿你能离开他到我身旁Cuz you should be my Lady Baby 请千万不要拉他的手Cuz you should be my lady请回头看看为你等待已久的我乐声已奏响 今后你会和他天长地久我每夜祈祷 希望今天不要真的到来你身穿的wedding dress你身穿的wedding dress你身穿的wedding dress实在把你怨恨不懂我的心意偶尔会期盼你不要幸福我的眼泪已经干涸殆尽习惯性在心底向你默语每天每晚我都如此不安不懂自己怎么会变这样我闭上双眼梦漫无边际愿你能离开他到我身旁Cuz you should be my Lady Baby 请千万不要拉他的手Cuz you should be my lady请回头看看为你等待已久的我乐声已奏响 今后你会和他天长地久我每夜祈祷 希望今天不要真的到来你身穿的wedding dress你身穿的wedding dress你身穿的wedding dress你一定要和他幸福我才能够把你忘却 忘了我狼狈模样吧虽然我必定会因此而长久消沉 no oh原来我一直都像傻瓜般活在错觉之中至今我仍能看到她对我笑得如雪纯白你身穿的wedding dress你身穿的wedding dress你身穿的wedding dress wedding dress :婚纱、结婚礼服
2023-08-12 20:30:461

Yan可以作英文名吗?

可以,很好听呢!
2023-08-12 20:30:563

翻译一个英语.速度哦. 卢 英语怎么写.是一个姓的哦.谢谢阿.

Lu
2023-08-12 20:31:103

华裔读音是什么意思

华裔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huá yì,英文是Ethnic Chinese,指有中国血统的华人在旅居国所生并取得旅居国国籍的后代。现代华裔是指定居在国外的华人已经取得中国以外的国籍者(也称为x籍华人)和在国外出生,根据出生国的法律而拥有外国国籍者。也就是说从法律上说他们已经不是中国公民。但是从血统上说他们是华人的后代(后裔)。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有: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钱永健、高锟。古指我国中原地区。华裔对举,始见于《左传·定公十年》:“裔不谋夏,夷不乱华。”晋·刘琨《劝进表》:“天地之际既交,华裔之情允洽。”南朝·宋·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华裔殷至,观听骛集。”《新唐书·李叔明传》:“初,东川承兵盗,乡邑雕破,叔明治之二十年,抚接有方,华裔遂安。”华侨在侨居国所生并取得侨居国国籍的子女。巴金《中国人》:“几十万、上百万的华侨和华裔 越南‘难民"今天的遭遇不就是最有力的说明么?”属性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第四条 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第五条 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具有中国国籍;但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在外国,本人出生时即具有外国国籍的,不具有中国国籍。
2023-08-12 20:31:301

华裔是什么意思

华裔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huá yì,英文是Ethnic Chinese,指有中国血统的华人在旅居国所生并取得旅居国国籍的后代。现代华裔是指定居在国外的华人已经取得中国以外的国籍者(也称为x籍华人)和在国外出生,根据出生国的法律而拥有外国国籍者。也就是说从法律上说他们已经不是中国公民。但是从血统上说他们是华人的后代(后裔)。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有: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钱永健、高锟。古指我国中原地区。华裔对举,始见于《左传·定公十年》:“裔不谋夏,夷不乱华。”晋·刘琨《劝进表》:“天地之际既交,华裔之情允洽。” 南朝·宋·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华裔殷至,观听骛集。”《新唐书·李叔明传》:“初,东川承兵盗,乡邑雕破,叔明治之二十年,抚接有方,华裔遂安。”华夏后裔:华夏族的后裔。华夏族为汉族的前身。黄鷟来 《题杨人庵总戎<无著图>》现代意思是中华民族后裔在海外。华侨子女:华侨在侨居国所生并取得侨居国国籍的子女。巴金《中国人》:“几十万、上百万的华侨和华裔 越南‘难民"今天的遭遇不就是最有力的说明么?”属性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第四条 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第五条 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具有中国国籍;但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在外国,本人出生时即具有外国国籍的,不具有中国国籍。华裔历史:始于汉朝中国人到外国侨居,传说开始于周秦时代,但有史可查的是汉朝。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建立了中西交通,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每年都有使者和人民的来往,多则几百人,少则百多人。中国自汉朝已开辟与东南亚和印度、斯里兰卡的海上交通。由于开展海外贸易,中国商人、水手开始向东南亚进发,其中一部分人定居下来,成为了第一代海外移民。唐朝时期,中国人移居国外逐渐增多,许多外国人称海外华人为“唐人”,华侨回国也称回“唐山”。到了公元10世纪以后的宋、元时代,尤其是福建、广东,许多人纷纷前往海外谋生。历代情况中国人大量移居东南亚始于明朝。郑和下西洋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海上远征,郑和率领200艘船舰组成的船队浩浩荡荡的在南洋各地访问。从1405年—1433年的28年间,郑和7次下西洋,率船队远航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岸及红海沿岸港口。在西方殖民者入侵东南亚之前,从中国移居到东南亚的华人主要是在通商贸易的需要上移民海外。至16世纪,特别是17世纪西方国家相继侵入东南亚各地以后,随着东南亚各国逐步沦为殖民地,中国人主要作为劳动力而移居东南亚,跟随已定居海外的亲友赴东南亚学习做生意或从事劳工。在十九世纪,是欧洲殖民主义在发展到最高峰的时候,也是世界大移民潮的开始。当时有很多欧美的殖民者缺乏资金聘请劳工,同时在康雍乾年间的福建与广东却是个相对和平的时期,民间一般都富有。惟嘉庆以后,大清的可耕地开始严重不足、官吏日益腐败、官民染上鸦片瘾等,此时民间有了过剩的劳工,同时欧美各国开始强盛,因此满清被迫同意让平民远赴海外当欧美殖民地的劳工。清末鸦片战争以后,民间发生饥荒的次数增加,贫穷程度已难以形容,到处有穷人和乞丐,上百万的广东和福建人为了改善生活,都兴起赴外当劳工的意向。很多福建人选择在东南亚与他们在明朝时期已定居海外的前辈学习和工作,广东人也有不少。广东省的台山有最多人移居海外。在广东珠江三角洲土客冲突时期,有些人被卖到秘鲁、巴拿马、墨西哥、古巴一带。分布特征海外华人主要生活于当地为相对多数民族的新加坡及在当地为相对少数民族的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与越南。这些地区的海外华人主要是在十六到十九世纪福建省与广东省,以及后来的海南省。而从十世纪到十五世纪的移民主要是前往马六甲与东南亚。20世纪下半叶以来,海外华侨华人地域分布也在发生着变化,其显著特征是由集中渐趋分散,即由高度集中于亚洲,尤其是东南亚,向亚洲以外地区,尤其是欧、美、澳地区逐渐分散。华裔资产:概念解释首先海外华人资本不是一个整体,它是各驻在国民族资本的一部分。海外华侨华人大量聚居在东南亚各国,海外华商的资本和企业在东南亚国家也比较集中。1995年8月中旬,澳大利亚外交与贸易部发表了一份长达350页的海外华人经济网络研究报告,称逾七成的东南亚上市公司由海外华商的资本控制。略同时期,日本东京的富士通研究所调查了亚洲5个主要国家的上市公司,发现其资产额中的绝大部分为华人所有。除了上市公司的资产统计之外,分布在亚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经济细胞主要是成千上万的中小型商贸企业,它们为当地社会提供了一半以上的就业机会。近20年来海外华人资本在美国、加拿大、日本和欧洲国家,也有相当的发展。来自东南亚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中国澳门地区、中国台湾地区的华人资本,大规模地向澳大利亚输入,对那里的经济增长也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另外有一些研究和报道,涉及全球华人资本或资产的总量问题。进入90年代以后,据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和美国俄亥俄大学海外华人问题中心等估计,当时中国境外海外华人的资产约在1.2万亿至2万亿美元之间;据2000年9月台湾的报纸报道,一项关于海外华人状况的研究估计当时海外华人的一年总所得约有2.65万亿至3.09万亿美元,其资产总额可达2.5万亿美元。资本分类有研究者分析,海外华人资本由两大类组成。第一类是华人在当地积累起来的资本。早期移居各国的华人并没有携带任何资本,他们中的一些人经过多年的艰苦劳动,甚至经历几代人的努力,才得以积累今日的资产。因此,他们的资本积累过程与所在国家民族资本的积累过程是一致的。特别是在50年代以后,东南亚各国原来的华侨已经陆续成为所在国的公民,他们的资本自然成为该国民族资本的一部分。第二类华人资本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中国国内一些企业家,包括中国香港地区、中国澳门地区的华人企业家,在海外开始有少量的投资。60年代以后,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中国企业家在境外的投资额大量增加。这些华人的投资是一种资本输出。它们在投资接受国内,很自然地被看作外国资本,而不是该国的民族资本。但是,其在海外建立的合资或独资企业是在投资接受国注册的,它们的生产总值同样被计入投资接受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它们以各种形式与投资接受国内民族资本相结合。所以,这一部分华人资本也成为当地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科学院海外华人研究中心单纯博士认为,海外华人政治上效忠于当地社会,经济上是当地主流经济中的一个有民族特色的补充部分,并可利用民族纽带进行全球经济合作。通过华人资本属性的分析,更加深入地研究各国的华裔公民在该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促进世界各民族和睦共处与经济合作,推动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
2023-08-12 20:32:081

华裔的拼音

华裔的拼音是:huá yì华裔是一个汉语词语,英文是Ethnic Chinese,指有中国血统的华人在旅居国所生并取得旅居国国籍的后代。现代华裔是指定居在国外的华人已经取得中国以外的国籍者(也称为x籍华人)和在国外出生,根据出生国的法律而拥有外国国籍者。也就是说从法律上说他们已经不是中国公民。但是从血统上说他们是华人的后代(后裔)。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有: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钱永健、高锟。
2023-08-12 20:32:301

美国有多少华裔人口

具体如下。“目前华裔美国人口已经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43万人增长到2020年的540万人。”华裔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huáyì,英文是EthnicChinese,指有中国血统的华人在旅居国所生并取得旅居国国籍的后代。现代华裔是指定居在国外的华人已经取得中国以外的国籍者(也称为x籍华人)和在国外出生,根据出生国的法律而拥有外国国籍者。也就是说从法律上说他们已经不是中国公民。但是从血统上说他们是华人的后代(后裔)。
2023-08-12 20:33:061

为什么华裔长相很怪?

外国人说起话来一般表情都是比较丰富的,再加上他们说话时的情绪,一般都比较热烈和开放,所以说,说话的语言影响了面部的表情,这也是影响脸部生长的原因之一。久而久之,相貌也会发生改变。而且在外国定居一般都会受到外国喜欢健身的习俗的影响,人们对管理身材非常的看重的话就会不断锻炼,这样身材上也比较趋向于欧美化了。华裔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huá yì,英文是Ethnic Chinese,指有中国血统的华人在旅居国所生并取得旅居国国籍的后代。现代华裔是指定居在国外的华人已经取得中国以外的国籍者(也称为x籍华人)和在国外出生,根据出生国的法律而拥有外国国籍者。也就是说从法律上说他们已经不是中国公民。但是从血统上说他们是华人的后代(后裔)。
2023-08-12 20:33:131

华裔是什么意思?

华裔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huá yì,英文是Ethnic Chinese,指有中国血统的华人在旅居国所生并取得旅居国国籍的后代。现代华裔是指定居在国外的华人已经取得中国以外的国籍者(也称为x籍华人)和在国外出生,根据出生国的法律而拥有外国国籍者,从法律上说他们已经不是中国公民。但是从血统上说他们是华人的后代(后裔)。获得诺奖的华裔有: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钱永健、高锟。扩展资料华裔的引证解释:1、古指我国中原和边远地区。东周·左丘明《左传·定公十年》;晋·刘琨《劝进表》;南朝·宋·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新唐书·李叔明传》。2、华夏族的后裔。华夏族为汉族的前身。太平天囯·洪仁玕《诛妖檄文》:“尔等凡属华裔,悉是夏宗,皆系天堂子女,无非一脉弟昆。”3、华侨在侨居国所生并取得侨居国国籍的子女。巴金《中国人》:“几十万、上百万的华侨和华裔 越南‘难民"今天的遭遇不就是最有力的说明么?”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华裔
2023-08-12 20:34:031

请问“美籍华人”英语翻译是什么?

thank you
2023-08-12 20:34:205

kimi的中文名叫什么

据说叫 黑米。
2023-08-12 20:34:4613

夏威夷华裔歌手亚格妮斯.拉姆的英文名

Agnes Lum
2023-08-12 20:35:141

身份的诉求——评加拿大华裔英语文学作品《玉牡丹》

本文以身份(identity)为关键词分析当代加拿大华裔作家蔡韦森(Wayson Choy)的作品《玉牡丹》(The Jade Peony),尝试从后殖民的角度诠释其创作的目的。通过对后殖民有关理论的运用以及文本的具体分析,本文指出该作品体现了作家蔡韦森在后殖民语境中对加拿大华裔身份的诉求。   身份是移民作家关注的重要问题。尤其对于具有第三世界背景的移民而言,面对西方强势文化和种族主义,他们会不可避免地面对一系列关于身份的问题:我是谁?如何界定自我?如何对待自己的族裔性和他者性(Otherness)?而作为独特群体的少数族裔作家,他们对文化具有更敏锐的感受力,更强烈地感受到自己及其整个族裔在主流社会和文化中的边缘地位和他者地位。因此他们总是在文学创作中以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双重文化视角,关注自己族裔在两种文化中的生存状态,以及由此产生的对身份问题的思考。加拿大华裔作家蔡韦森的《玉牡丹》所代表的就是这样一次探索。作品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温哥华唐人街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华裔移民家庭三个孩子的成长经历。作者通过对早期移民历史的回忆及唐人街故事的叙述,重写华裔的历史,重塑华人形象,打破白人种族主义对华裔的偏见与刻板印象,实现作者对加拿大华裔身份的诉求。   本论文由6章构成:   第一章为引言,简要介绍作家蔡韦森及其作品《玉牡丹》,陈述该论文所涉及的课题的价值以及写作框架。第二章介绍论文中运用的部分后殖民主义理论及后殖民语境中身份的含义,为下文对作品的具体分析进行理论铺垫。第三章至第五章为论文主体,通过对《玉牡丹》的研究,揭示作家对身份问题的思考以及对加拿大华裔身份的诉求。具体而言,第三章分析重写加拿大华裔历史对建构加拿大华裔身份的重要性以及这一问题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第四章指出作家通过对《玉牡丹》中主人公在中西两种文化中成长经历的描述,再现加拿大华裔所经历的身份危机和困惑;借助“拜神”这一仪式,作者表达了自己对加拿大华裔身份问题的观点和主张。第五章通过对种族间问题的分析,指出作者超越自己的族裔性,表达对人性的思考和关怀。第六章为结论部分,综合前文所论证的内容,指出作家通过在小说文本中重塑加拿大华裔形象,在创作中完成了对加拿大华裔身份的诉求,并在诉求身份的过程中,超越了自己的族裔性,体现出对普遍的人性关怀。
2023-08-12 20:35:401

每个香港人都有英文名子吗?身份证上是怎么体现的?

圣经里的名字不知道您是否喜欢:1.Jehoahaz 约哈斯 “神扶持的”2.Jonathan 约纳丹 “神有恩惠的”3.Jotham 约坦“耶和华是正直的”
2023-08-12 20:35:514

父母都是中国人移民美国的华裔,他们的名字是是会起完全的中文名还是前面英文名加上自己的中文姓氏?

一般的都是英文名字加上中文的姓氏也有只是中文名字的,不多见
2023-08-12 20:36:001

语文的英语是什么

Chinese英 [u02cctu0283au026au02c8niu02d0z] 美 [u02cctu0283au026au02c8niu02d0z] n.中国人;中文;汉语;华人;华裔;中国话adj.中国的
2023-08-12 20:36:101

英文人名放在一块为何有英文有中文

便于不懂英文的的人识读!
2023-08-12 20:36:246

吴志强(英文名DavidNg)的介绍

吴志强,(英文名David Ng),华裔新闻工作者,美国《纽约每日新闻》报的执行总编,该报社的第三号人物。这一职务是华裔在美国重要媒体中出任的最高职位。
2023-08-12 20:36:381

中文和英文有什么区别?

china与chinese的区别为:指代不同、用法不同、侧重点不同。一、指代不同1、china:中国。2、chinese:中国人,华裔,华人。二、用法不同1、china:china的意思是“瓷器”,指瓷器、瓷盘、瓷碗的总称或瓷料。a piece of china表示“一件瓷器”, a set of china表示“一套瓷器”。2、chinese:表示名词的属性,并不强调所有关系。In addition to being used as an attributive before the noun it modifies,还可以在句中作表语。三、侧重点不同1、china:是名词词性。2、chinese:是形容词词性。
2023-08-12 20:36:511

李文个人资料,李文个人资料

  李文(李敖之女)   1事业   在美国,李文博士一直从事英语教学和研究工作,曾任职任教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三藩艺术学院和台北台湾大学英语学院。   2002年12月起定居北京,[2]继续从事英语教学与研究工作 (曾在中国人民大学和新东方从事英语教学)。后又她任职于北京几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其先进的教学理念及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深受好评,并因此受邀到各省、市诸多高校举办英语讲座和研讨会(包括大连外国语学院、南京大学、西安翻译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新东方、北京交通大学,吉林大学、深圳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 福州闽江大学)。[3]   在教授英文的同时,她还兼任香港福方集团有限公司顾问/监督人,北京东方君悦大酒店、香港太古集团和中石油集团公司执教商业礼仪课程、和剑桥财务金融英语国际证ICFE的讲师,新京报也曾聘请她做他们的教育高峰年会专家顾问。   2作品   书籍著作   2003年外研社出版了李文博士的著作《英文习语精解》(Analysis of English Idiom)一书,这是她根据在大陆的英语教学实践编著的教学用书。   2004年1月,李文口述而成的书《我和李敖一起骂》由海南出版社出版。[4]   2005年1月出版了《李文笑熬集》系列[5](Lee Wen"s Collection of Satirical Essays on Adam and Eve):《李文笑熬集·夏娃篇——听说,情调是一门艺术》《李文笑熬集·夏娃篇——其实,性感是一门哲学》及《李文笑熬集·亚当篇》。   李文策划编写“李文英语教育丛书” (2005年7月出版了《美语语音训练》Dr. Lee"s Boot Camp Pronunciation Training)。   2007年4月,法律出版社出了她的第一本 *** 书《李文说理》(Chasing Justice in Beijing)。   2010年2月《李文谈礼》(Playing by the Rules: Dr. Hedys Guide to Manner and Morality in Modern China)完稿。   报刊专栏   她曾在《法制晚报》《嘉人》《全球通Go Tone》《GQ》《时尚新娘》 等报纸/杂志写”有李说理“和“李文谈礼仪”等专栏。   主持节目   她也曾在中国教育三台CETV-3 《EBAY易趣时尚风云榜》主持过“有李取闹”的节目,在奥运会期间在央视新闻台主持过《奥运茶话》节目。   为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曾与某电视台少儿频道共同创办了一个英语道德节目《一举两德》(Best of Both Worlds),旨在向中国青少年介绍西方的优秀道德价值观念,并帮助青少年朋友们学习英语。   曾担任第一视频网新闻评论类栏目《坐视天下》的《李文说理》版块评论嘉宾。   李文博士(Dr. Hedy W. Lee),美籍华裔,英语教授、作家、礼仪专家、 *** 者,台湾著名作家李敖的长女。出生于美国纽约,在中国台北和美国两地长大,深受中西文化的熏陶。在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 政治与东亚研究专业取得学士学位后,又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 (Columbia University) 教育学硕士学位,并从旧金山私立大学 (University of San Francisco) 国际与多元文化教育专业取得教育学博士学位。
2023-08-12 20:37:061

为什么香港那么多人都普遍都会说英语

因为他们的中小学和大学教育都是英式教育为主。
2023-08-12 20:37:163

一个男华裔唱的一首暗黑系英文歌,而且内容是用火烧了一个婴儿车?

哥,我不知道,我也不乱评
2023-08-12 20:37:284

香港人怎么都说英文

英国殖民香港时间很久
2023-08-12 20:37:492

香港人是不是几乎都会说英语?

香港年轻人基本都会讲英语,老一辈人大多讲粤语
2023-08-12 20:38:204

说英语的时候带一点口音的话会影响交流吗?

就看你碰上什麼外国人了。好人吗?没问题。坏人吗?他/她会取笑你。但坏人之所以是坏人,不管你做什麼,反正她/他都会取笑你,是故就不须理会这些坏人呀!好好练习。BBC的网业中,免费教授正中英语发音,努力努力!
2023-08-12 20:38:386

csgo stewie2k是华裔吗

是的,是广东华人的后裔,在imbaTV的宣传片里说了粤语
2023-08-12 20:38:569

国外人名音译成中文名称最早是怎么规定的?

1、中国名字翻译成为英文时,按照汉语拼音来书写,姓和名的首字母大写,其中名字的拼音要写在一块。 2、已有固定英文的中国科学家、华裔外籍科学家以及知名人士,应使用其固定的英文名字。如:李政道译成“T D Lee”。 3、科技图书中的外国人名,按照译名手册翻译成中文,并在第一个中文译文后面加上该名字的英文名字。 4、同一文章中出现同姓的人时,中译名前加各自名字的脚点以区分。 5、译名手册查不到的外文姓氏,可以结合译名手册按照音译的原则处理。 6、不少国外知名科学家和知名人士已有习用的中译名或汉名,则遵循其译名不可音译处理。如:Henry Norman Bethune翻译为“白求恩”。 7、我国出版物固定已久的外国名字不能乱译,如Elizabeth 翻译成为“伊丽莎白”。 8、英文书中出现的俄国人民(这里很可能是打字打错了,似乎是“名”-Angel注),译成中文后,可以在后面加小括号用英文注上其俄文名。 9、日本人姓名的汉字要改为中文简化字。碰到日本自造的汉字而中文又没有对应的汉字时候,则应沿用日文汉字。 10、英文或俄文书中出现的日文名字,如果不能查到其确切的中文写法,可参照日文发音写出其可能性较大的汉字。同时用小括号注明采用音译处理。 11、学术专著中的外国人名可以保留原名,而不译成中文。在某些情况下,俄国人的姓名可以用拉丁文来拼写。日本人的姓名也可以用罗马文拼写。 12、人名译名尽量采用音译原则,慎用意译原则。
2023-08-12 20:40:001

林书豪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如果是美国人那为什么要应用中国人的名字

难道美国人就不能用中国名字(不理解中国名字是什么意思 其实在亚洲这样的名字很平常)
2023-08-12 20:40:234

范守义的今人

范守义,男,北京市人,生于1944年1月,逝于2012年3月27日。外交学院英语系教授,原英语系主任、硕士生导师、学院学术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自1959年至1967年在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高中和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本科读书,1978再度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研究生班读书,硕士学位。1988和1995曾先后赴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修。1968年参加工作,赴坦桑尼亚和赞比亚参加援建坦赞铁路。1981年来外交学院工作。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学术研究方向是翻译研究,有多篇作品发表在Meta、Target、ATA Scholarly Monograph、《中国翻译》、《中国科学技术翻译》、《外语研究》、《外语与翻译》、《外交学院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对比较诗学和美国华人文学亦感兴趣,亦有作品发表在《外国文学》、《外交学院学报》上。 范守义教授献身国家的教育事业三十余年,他始终如一地在教育战线上辛勤耕耘,教书育人,呕心沥血,为国家培养外交外事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范守义教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满腔热情。在工作中,他勤勤恳恳,以身作则,常常假期加班,忘我工作。范守义教授学识渊博,英语功底深厚,翻译造诣极高,先后发表了众多具有较大影响的科研成果 。 专著:《翻译研究:另类视野》,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教材:   1.《英汉语篇翻译》,(第一作者),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2.《英语时文泛读》(1-4册)以及《英语时文泛读学习用书》(1-4册),及课件(总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010年出版;  3.《英语笔译实务(2级)》(人事部颁证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年[编委,编写第六单元]。读物:华裔美国作家英语名著系列丛书《通往金山之路》主编(2002年)  翻译研究:  1.“语篇翻译中的衔接问题:理论解读与翻译应用”,(第二作者),上海:上海翻译,2011年第4期;  2.“翻译教学理论模型与翻译教学系统的构建”《外交学院学报》(2006年增刊);  3.“西方古代翻译思想之遗产”,《上海翻译》,2005年第1期;  4.“论诗歌的句法结构美——汉英诗歌对比研究”,《外交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5.“理论构建与论文写作—关于翻译研究的理论思考”,《中国翻译》,2003年第2期 ;  6.“‘非典"耶?SARS耶?”,《科技术语研究》,2003年第3期 ;  7.“定名—概念的逻辑规则与概念系统”,《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3年第1期;  8.“网络语与商业语的特征”,《外语与翻译》,2003年第1期;  9.“第十五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英译汉参赛译文评析,《中国翻译》2003年第6期;  10.“定名的认知学理据与名词术语翻译”, 《上海科技翻译》,2003年2期;  11.“定名的历史沿革与名词术语翻译”, 《上海科技翻译》,2002年2期;  12. “艺术与科学:词义考略——兼谈奈达果真放弃了他的‘翻译科学"观吗?”,载张柏然、许均主编《面向21世纪的译学研究》, 商务印书馆,2002年;  13.“Highlights of Translation Studies in China Since Mid-Nineteenth Century, ”Meta, Montreal: University of Montreal, 1999;  14.“Translation of English Fiction & Drama in Modern China: Social Context, Literary Trends, and Impact,” Meta, Montreal: University of Montreal, 1999;  15.“Translation in China: A Motivating,” Meta, Montreal: University of Montreal, 1999;(With Wang Kefei)  16.“艺术与科学: 词义考略”,长沙:《外语与翻译》,1999年第4期;  17.“关于外事翻译”,北京:《中国图书商报》,1999年,8月24日;  18.“哲人的话如何译”,《英语学习》,1998年第11期;  19.“口译、笔译教学理论研究—介绍丹尼尔·嘉尔《口译与笔译译员培训的基本概念和模式》”,北京:《中国翻译》1998年第2期;  20.Daniel Giles, 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of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 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5;  21.“在翻译方法的背后”,北京:中国科学技术翻译,1996年第1期;  22.“培训笔译人员介绍”,北京:《中国科技翻译》,1998年第3期;  23. Paul Kussmaul, Training the Translator, 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5;  24.“走向科学:回顾与展望—当代中国的翻译研究 (1950 —1992)”, 南京:《外语研究》,1993年第1期和第2期;  25.“「南京条约」与「望厦条约」的语言学研究”,北京:《外交学院学报》,1992年第2期;  26.“Ever Since Yan Fu and His Criteria of Translation,” i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ension and Interdependence, ATA Scholarly Monograph, Series V, New York: SUNY, 1991;  27.“翻译理论与横断学科:新的途径—与「现代翻译理论」的作者商榷”,《外交学院学报》,1991年第4期;  28.“A Statistical Method for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 in Target, 1990:2:1, Amsterdam: Benjamins Publishers;  29.“模糊数学与译文评价”,《中国翻译》,1987年第4期;  30.“中国译界五十年之争(1898-1948)” ,《中国翻译》,1986年第1期;  31.“Translation Studies in Modern China: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Target,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 Studies, 6:2, 1994,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Amsterdam, Holland;  32.“Ever Since Yan Fu and His Criteria of Translation,” i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Tension and Interdependence, American Translators Association Scholarly Monograph Series, Volume V, 1991,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Binghamton.  诗学研究:  1.“论诗歌的音乐美—中英诗歌对比研究之二”,外交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2.“律诗的格律与诗诀的假说”,外交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3.“论诗的音乐美—中英诗歌对比研究之一”,外交学院学报,1990年第1期。  与英美文学有关的论文和翻译作品:   1. 华裔美国作家英语名著系列丛书《通往金山之路》,主编(第一辑五部;总序,各部序均是论文),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  2.“伍廷芳:外交家、法学家、实业家”,外交学院学报,2001年第一期;  3.“义不忘华:北美华裔小说家第一人—水仙花的心路历程”, 北京:《外国文学》 1998年第3期;  4.“北美华裔小说家水仙花的中国情结”,《外交学院学报》,1997年第4期;  5.“贝尔武夫,农夫皮尔斯,坎特伯雷故事集总引”,(翻译),收入王佐良选编《英国诗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  6.《宋家王朝》,(翻译一章)北京:文联出版社,1986年;  7.赛珍珠和吉卜林传记,收入《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传记》,第1册和第2册,长沙:湖南科学出版社,1981年;  8.Ever Since Darwin, by J. R. Gould, in Foreign Literature, 1981.1. (Translation of selected chapters),《达尔文之后》,《外国文学》,1981年第1期;  9.“White Silence”(注释),收入王佐良选编《美国短篇小说选》,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  其他翻译作品:   1.“乡土词新解”,《中国翻译》,2006年3期;  2.“第十五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英译汉参考译文及注释,《中国翻译》,2003年第6期,6000字,独立完成;  3.Seeing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Whole, by Brewster C. Denny, Beijing: World Knowledge Publishing House, 1988. (Translation of first 4 chaps.)  4.《从整体看美国的外交政策》,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8年;  5.Aspects of Language, by D. Bolinger,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 Research Publishing House, 1993.(Translation of 2 chaps. viz. Variation in Space and Variation in Time),《语言要略》,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3 年;  为英语刊物作专栏:   1.中国不应急于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大学生》,2005年第20期;  2.我的恋爱关系能维持多久?《大学生》,2005年第22期;  3.针锋相对,《大学生》,2005年第24期;  4.如何当好家长而又不呵护有加?《大学生·时尚英语》,2006年3月;  5.科学家揭秘1918年流感大流行,《大学生·时尚英语》,2006年4月;  6.新的“富人和富人”的差距,《大学生·时尚英语》,2006年5 & 6月;  7.将包容付诸检验—校园真相基金会开始评定全国大学的包容度,《大学生·时尚英语》,2006年7月;  8.改革未果,联合国全球峰会进展若何?《英语文摘》,2005年第11期;  9.外交政策的现实主义,《英语文摘》,2005年第12期;  10.美国该受责备吗?《英语文摘》,2006年第1期;  11.帝王式的臆断,《英语文摘》,2006年第2期;  12.中东新的开端,《英语文摘》,2006年第3期;  13.赖斯主义,《英语文摘》,2006年第4期;  14.战略失误,《英语文摘》,2006年第5期;  15.美国的战略与先发制人的战争,《英语文摘》,2006年第6期;  16.西方文明面临严峻的抉择,《英语文摘》,2006年第7期;  17.缔造和平的责任,《英语文摘》,2006年第8期;  18.对伊朗保持耐心,《英语文摘》,2006年第9期;  19.打破困扰我们的恐怖循环,《英语文摘》,2006年10期;  20.我们学到了什么?《英语文摘》,2006年11期;  21.对安倍的“新日本”投以警惕的目光,《英语文摘》,2006年12期;  22.这会使美国更容易与别国在这个星球上相处吗?《英语文摘》,2007年1期;  23.美国政治寻求去向?《英语文摘》,2007年2期;  24.欧洲的中年危及,《英语文摘》,2007年5期;  25.衰落与垮台:美国审计署署长称:美国是罗马帝国,《英语文摘》,2007年10期;  26.他在快跑,但是去向何方?《英语文摘》,2007年11期;  27.全球化:彼一时也,此一时也,《英语文摘》,2007年12期;  28.是要有所作为,还是逞口舌之快?《英语文摘》,2008年1期;  29.压力管用(“高度确信”),《英语文摘》,2008年2期;  30.困在原地:要从头来也难,《英语文摘》,2008年3期;  31.世界保住了我们,《英语文摘》,2008年4期;  32.欧洲必须在概念战争中予以反击,《英语文摘》,2008年5期;  33.北约分裂,《英语文摘》,2008年6期;  34.美国独霸结束何以为继?《英语文摘》,2008年7期;  35.解决伊朗问题的理智途径,《英语文摘》,2008年8期;  36.全球化与对其不满之处,《英语文摘》,2008年9期;  37.建立全球机构应对能源危机,《英语文摘》,2008年10期;  38.与印度的核协议将世界置于危险之地,《英语文摘》,2008年11期;  39.回顾2008年,《英语文摘》,2009年2期;  40.建立世界新秩序的机遇,《英语文摘》,2009年3期;  41.华盛顿为何忧虑,《英语文摘》,2009年5期;  42.成就巧实力,《英语文摘》,2009年9期;  43.重新平衡与中国的关系,《英语文摘》,2009年10期;  44.全球政治的激进主义十年,《英语文摘》,2009年12期;  45.谁的历史告结?《英语文摘》,2010年1期;  46.有奥巴马主义吗?《英语文摘》,2010年2期;  47.军事力量过时了吗?《英语文摘》,2010年3期;  48.欧洲的未来,《英语文摘》,2010年8期;  49.Getting Ready for Work: the New Hire Education,《英语沙龙》,2007年01期;  50.中国龙错在哪儿?—都是翻译惹的祸!《英语沙龙》,2007年02期;  51.岳阳楼记译文,《英语沙龙》,2007年02期;  52.好翻译要避免亦步亦趋:不敢花钱的理由,《英语沙龙》,2007年03期;  53.荣耻之见天地宽:八荣八耻的英文翻译,《英语沙龙》,2007年04期;  54.序:在热闹中看门道,《英语沙龙》,2007年05期;  55.“傍”的学问,《英语沙龙》,2007年06期;  56.志愿服务从小做到老:美国人爱当义工,《英语沙龙》,2007年07-08期;  57.毛泽东管家回忆:主席工资404.85元,《英语沙龙》,2007年09期;  58.中国食品信得过(外国人眼里的中国制造),《英语沙龙》,2007年10期;  59.美军战俘待遇比首长好,《英语沙龙》,2007年11期;  60.既来之,则安之:20万越南难民在中国生存调查,《英语沙龙》,2007年12期;  61.外国人争拿中国“绿卡”,《英语沙龙》,2008年1期;  62.中国社会远比欧美、日本开放,《英语沙龙》,2008年3期;  63.跨国公司,请尽快超越短视,《英语沙龙》,2008年4期;  64.阿里巴巴上市:一个中国经济崛起的样本,《英语沙龙》,2008年6期;  65.美国铁路给中国上课,《英语沙龙》,2008年7期;  66.北京奥运善意令世界钦佩,《英语沙龙》,2008年8-9期;  67.中国2008年实现太空行走,《英语沙龙》,2008年8-9期;  68.日本人坚持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启示,《英语沙龙》,2008年10期;  69.NBC成功转播北京奥运是中美互信双赢的“经典之作”,《英语沙龙》,2008年11期;  70.中国老人含饴弄孙令美国人羡慕,《英语沙龙》,2009年1期;  71.独联体国家惊讶中国巨变,《英语沙龙》,2009年3期;  72.回购文物助强盗嚣张,《英语沙龙》,2009年4期;  73.韩国:汉字与中国“同行”,《英语沙龙》,2009年5期;  74.李约瑟的困惑,《英语沙龙》,2009年6期;  75.美式忽悠的一个新证据:请一亿中国人去美吃晚餐,《英语沙龙》,2009年7期;  76.美籍华裔科学家潘忠礼:黑土地上走出的科学家,《英语沙龙》,2009年8期[8-9合刊];  77.新疆骚乱:胡总何以提前紧急回国?《英语沙龙》,2009年10期;  78.美国大学生来华找饭碗,《英语沙龙》,2009年11期;  79.叫停“抄底”华尔街《英语沙龙》,2009年12期;  80.美议员提案表扬中远老总,《英语沙龙》,2010年2期;  81.西方“预测中国学”走向两极,《英语沙龙》,2010年4期;  82.美国女孩办网站“我开”专向中国贫困户放贷,《英语沙龙》,2010年5期;  83.嫦娥高度计揭秘:比月亮女神测距远,造价低,《英语沙龙》,2010年6期;  84.中国高铁网预计3年形成,廉价高铁或改变世界,《英语沙龙》,2010年9期;  85.美式“巧实力”碰上了俄式“韬光养晦”,《英语沙龙》,2011年1期;  86.每年从中国赚万亿,美国得了便宜又卖乖,《英语沙龙》,2011年2期;  87.雍正惩贪,《英语沙龙》,2011年3期;  88.“京城第一高楼”设计内幕首次披露,《英语沙龙》,2011年4期;  89.美海军顶级飞行员:歼20隐性战机的设计相当成熟,《英语沙龙》,2011年5期。
2023-08-12 20:40:301

什么成龙是香港人但是他的英语水平很差?

有啥奇怪,还有中国人不会用筷子呢
2023-08-12 20:40:455

[陈愉,我在美国当干部] 美国华裔陈愉

  当洛杉矶副市长的时候,陈愉就住在市府大楼附近的公寓,  每天步行上班,公车对于她来讲是个陌生的词儿;  她的薪水远不及做房地产商;·  她谨慎地对待每一个饭局;·   有大公司的CEO们来找她,   她在拒绝给人行方便的同时也断了额外的财路。   “我在公寓里开Party,成为了众所周知的‘联系人"”   “我本来也以为自己一辈子肯定只会做房地产,我拿到的两个硕士学位都是和房地产相关的。”回想起十几年前一不小心跨进政界的经历,陈愉至今都很兴奋。虽然如今华人在美国当干部的不少,但在十几年前,尤其是对于这个小时候恨不得天天不说话的羞怯的陈愉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陈愉在家说中文、吃中国菜,就连去学校带的饭菜也都是中餐,身边的白人同学总会不屑地说道:“你都吃的什么啊!”陈愉从小就被视为Asian American(亚裔美国人),孤独的她只能与书为伴,也因此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杜克大学。“那时候,我是学校里惟一的华人。”陈愉骄傲地说道。   杜克大学毕业后,陈愉决定要走出华人社区,怀揣着成为一名成功的房地产开发商的梦想,来到了三千英里外的洛杉矶,开始了新生活。她逼迫着自己广交朋友,要对他人产生“深深的好奇”。在导师Marine的帮助下,她认识了很多人,从政界到商界。她几乎每天都在她的公寓里开Party,恨不得把阳台上都塞满人,而陈愉也成了众所周知的“联系人”。《洛杉矶时报》有一篇对她的报道,大标题就是:网络人。   庞大的人脉资源以及自身的实力让陈愉被洛杉矶市长选中,进入了住房专家委员会,成为七名委员之一,负责监督和清查洛杉矶大量的保障性住房情况,第一次拥有了对洛杉矶这个城市的影响力。那一年,陈愉才24岁。“当时很多人都感到惊讶,因为我太年轻了。而且这个职位都是由市长亲自挑选比较熟悉可靠的朋友,或者是那些有知名度的公众人物。”   不得不提的是,这是一份没有薪水的工作,七名委员(更确切地说,是志愿者)都是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来打理这些事情。陈愉坚持了七年,一直到被提名为副市长。   “当副市长期间,最大的压力就是不能和男人约会”   2001年,James Hann当选洛杉矶新市长,没有任何从商经验的他需要物色一位熟悉商界的人帮他负责城市建设和规划等工作。在朋友的引荐下,陈愉被选中,成了副市长,分管教育和经济。“和我之前在住房委员会的工作经历有关,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我没有未来要竞选市长的意向。”   相比她之前所从事的房地产行业,副市长的收入要少很多,但陈愉还是欣然接受了,因为她很清楚,从政的经历对于她今后的事业发展一定是有帮助的。当然,还有一点,“能有机会去改变这个世界,所以干脆就抓住机会,好好干一番”。   “权力的光环真的会让人感觉好极了。”做了副市长之后,陈愉开始把自己当成个正儿八经的VIP,总想着:“我走进房间时,有五万名市府公务员站着行注目礼;我说的每一句话都很有意义,所以我走到哪儿电视台记者就跟到哪儿。”   陈愉住的公寓离市政厅很近。但每天早上5点半,陈愉就会起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洛杉矶时报》。“我们会很紧张媒体的报道,想看看媒体对于我们前一天所做的发布会是怎么报道的。”   刚迈进市府大厅的时候,年轻的陈愉被权力和金钱惊呆了,仿佛置身于金钱与权力的洪流中,无时无刻不在面对道德灰区。也有很多公司高管找到陈愉,希望能从她那儿套到各种消息,在她的职权范围内给行行方便。   “不会有人直接说送你一个装满钱的包包,让你去某个秘密的地方去取,并不是电影里演的那样。”面对着记者的好奇,陈愉补充道,“大多的情况是这样的:比如说我们下周会公布个新的项目——扩建飞机场,很多想承接政府工程项目的公司就都会来找我打探消息”。   有一次,一位大公司的CEO请陈愉喝酒,希望她能做一些在她看来并不符合老百姓利益的事情来帮助他的公司获利。“实际上,如果我这么做了,别人也很难发现,而且他和市长关系很亲近,但我只是个副市长,而且是个年轻的华人女性,所以他认为我应该听他的,但我知道他的要求对洛杉矶城市规划和百姓利益来说并不合理,于是,我拒绝了。他很气愤,跟他周围有权势的人抱怨说我不帮他,然后他的那些朋友也都来找我,我只能一一解释。”   面对金钱的诱惑,看着身边有同事们为那些能给自己捞钱的公司服务去了,陈愉也曾迷茫过:当别人都忙着腐败,我为什么要洁身自好?我怎么就不能利用这一机会让自己也悄悄发点儿财呢?   但作为Asian American(亚裔美国人),   陈愉也非常清楚地知道,别人对她的关注或者说是监督要远远超过身边的白人同事。“所以,在他们把目光定在我身上的时候,我就要努力地去表现、证明自己。”   工作本身对于在商场摸爬滚打多年的陈愉而言并不是太大的难题,陈愉笑言最大的压力就是没有了私生活,不能谈恋爱、不能约会。“如果我和一个男人去参加晚会,公众就会关注:这个男人是谁?如果男人约我,我也会怀疑他到底是喜欢我,还是想利用我为他的公司谋取利益……”   “走在街上,会有人认出我:你是陈愉”   上任伊始,陈愉就召集了一项关于洛杉矶市成年人教育水平的调查。   “这个调查史无前例,而我们的发现连研究的牵头专家都感到震惊。还在劳动年龄的成年人中,有53%的人甚至不具备用英文看路标和公共汽车时刻表以及填写工作申请表格的能力;这个比例要高于美国任何其他大城市。移民到纽约的人大多是坐飞机去的,而到洛杉矶的人大多是走着来的,比如从墨西哥走过来。不光穷的多,许多人还不具备识字能力。在洛杉矶的移民中,有33%的移民甚至都没接受过最基本的六年教育,他们不仅是英文文盲,而且母语也是文盲。”对于当年的调查数据,陈愉依然记得一清二楚。   看到调查结果也让同样是移民的陈愉感同身受:“小时候我中文说得不好,英文也说得不好。我很沮丧,但好在我会看英文,书是我的朋友,正是通过看书我才一步步地接受教育,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她决定要做些什么,去改变这些人的命运。于是,便有了提高读写能力和上大学的课程计划。   她和她的团队走进一个又一个南美洲移民家庭,问那些父母:“希望你的孩子上大学吗?”结果有98%的人都表示非常希望。但一问他们觉得有可能吗?就只有20%左右的人这么认为,原因在于他们认为自己负担不起学费。陈愉让他们猜大概需要多少钱,结果那些人猜的金额要比实际金额高出三倍。他们也不知道政府有帮助孩子上大学的项目。   走在大街上,会有人认出她来,兴奋地说:“你是陈愉,我的孩子是通过你的项目才能上的大学,才有机会发展自己的事业。”每次听到这些话,陈愉就有种无法形容的喜悦和成就感。“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去改变自己所处的小圈子。改变世界是个很有趣的事情。”   四年后,James Hann市长任期届满时,陈愉也离开了。“会留恋,也会觉得很失落。你会发现突然间所有的闪光灯都掉头了。这时候,我会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我不是洛杉矶副市长,那我又是谁呢?这就让我开始从内心探寻自己真正的价值。”   陈愉:   美籍华人,31岁时任美国洛杉矶市副市长,后成为全球顶尖的海德思哲人力资源公司负责人。在担任副市长期间,陈愉的大学入学计划被阿诺德·施瓦辛格签署为法律。她从一个既不讲中文也不讲英文的羞怯华裔小女孩,成长为洛杉矶市的副市长,用教育帮助了整整一代洛杉矶市民。成为猎头后,有感于中国年轻人常被国际化公司聘用做初级工作,却难以得到升职机会,她于2010年开设了一个关于职业发展以及世界新规则的中英双语博客Global Rencai(全球化人才):。最近她出版了新书《30岁前别结婚》,为事业支招,为幸福支招。   2002年,为初高中生申请的“升学现金”计划帮助很多学生圆了大学梦,这个计划也被施瓦辛格签署为法律,在全加州推行。该项目十周年纪念日,陈愉夫妇和该项目的同事们一起合影。   美国的华裔“干部”
2023-08-12 20:40:591

姓氏英译

Huang 是 “黄”的汉语普通话拼音Wong 是同一汉字的 粤语/港语拼音Wong 也是粤语/港语 “王”的拼音希望对你有帮助,也希望点击“选为满意答案”及时采纳,谢谢。
2023-08-12 20:41:092

美国土生土长华裔生活状态

  问:早一代移民的华人很多已经加入美国籍,他们的后代自然也成了华裔,那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   让我们先来看一些有意思的东西Chinese American Humor / What Kind of Asian Are You? 我不确定提问者想要怎样的答案,那我就说说我的生活还有朋友。    关于身份   如果有人问起,我会回答我是亚裔美国人,如果继续追问,我会答是华裔。   很少人会回答“华裔美国人”。很少人这么说,所以我觉得这个词念起来怪怪的。   也很少人会回答“美国出生的中国人”,在中国土生土长的人倒是常用这个词形容我来着。   我和朋友们认为我们是亚裔美国人主要是因为所受的教育。从幼儿园起,学校就有不同的种族分类:美国白人,美国黑人,拉美裔美国人,亚裔美国人和印第安人。而且所有涉及种族的文件要求填的都是“是否亚裔”而不是“是否华裔”。大多数亚裔美国人的社区组织也是这么命名的,比如全美亚裔职业协会。那些名称中特别包含华裔的组织通常是为那些在中国长大的人设立的。   和我许多去过中国的朋友一样,我在美思华在华思美。我称这种感觉为灵魂的时差混乱,身在曹营心在汉。在美国当周围同龄的华裔用中文打打闹闹的时候我总若有所失,感觉与他们的世界格格不入。而当我真正回到中国有时也为文化差异苦恼不堪。   总之,做华裔美国人说难不难说简单不简单。足够敏锐的话,你可以在华裔和美籍两个身份之间自如转换,但是也很有可能你在这两个身份中……凌乱了。    关于教育    公立学校   如你所料,我所学的大多数都是关于美国的。我会唱美国国歌而不是中国的。我了解美国和欧洲的历史而不是中国的。我的数学一直很“棒”,因为在小学四年级教乘法之前我已经学会了,并且在那之后,我一直是数学尖子。   小学时,家庭作业几乎都包含了一些故事,比如   苏西去银行存她的硬币,她一共有15个硬币加起来是$2.25。请问她的硬币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组合呢?   另外,我们还有一些研究课题,比如   写出你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并描述他/她的贡献。   或   调查你认识的人并将他们的生日绘成表格。   或   设计一个科学实验。实验结果是什么?有什么科学道理?   偶尔也有一些测试记诵的作业,但一天一般不超过五题。总而言之,家庭作业一天大概要花半小时。   初中作业也是这种形式,只是课题主题会更复杂小组合作更多,一天大概花一小时写作业。   高中的时候,我考进了一所磁铁学校(注1),因此我的经历和普通学生有点不同。我在普通高中的同学一天有1-2小时的作业,而我却有2-3小时的作业还要加上2小时的阅读。课堂是以讨论为基础的,我们需要在家查阅讨论主题的资料。    比如   讨论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对英国经济的评论   讨论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中天气描写的内涵   讨论工业化对德国统一的影响   我们在课堂上相互质疑,学到了分析问题的方法。由于老师想要的不是一个正确的答案而是我们的研究和推理能够给出的最好答案,这一切十分费劲。它不仅比死记硬背困难,而且更加全面。   课外,我还   参加戏剧表演   参加校男排队   我学校的文艺杂志   领导当地机器人队   我知道这听起来是一个典型的华裔美国学霸的故事,但我做这些都是因为它们很有趣。我本可以放学后直接回家,做两三个小时作业再打打游戏这么过完一天。我父母也希望我停掉课外活动多休息一会。但我觉得从我的课外活动中,我学到的比起课堂上的那些能使我走得更远。   关于中文   我的亚裔美籍朋友几乎都参加了中文学校。中文学校不同于普通学校,它通常是当地社区组织的,在周六或周日有几个小时的课程。   尽管发音不是很标准(shi/si, chang/cang这些音发不清),我的朋友们大都会说基本的汉语。这些就够他们在家和爷爷奶奶交流了(“这个放在那儿”,“我吃过了”之类的简单用语)。稍微好一点的一些朋友在家能说广东话或者上海话,但他们依然不是很擅长普通话。经常是这样,他们的父母对他们说中文,他们用英文回答,之后的对话父母有时也会改用英文继续。有些朋友试着在家常说中文,我有两个朋友可以读中文书。   我五岁时,父母把我送回中国和祖父母呆了一年。那时候我学了拼音和一些基本的单词(还有达到美国小学五年级水准的数学)。那一年对我的中文学习意义重大。后来我上初中的时候父母给我报了中文学校。会读拼音真的使我与众不同,因为我能够    使用汉语词典   读懂简单有注音的文章   正确地朗读词汇   在中文学校的优异表现推动着我继续学习中文。高中时,我将中文作为的自己二外学习。我开始在家说汉语而且乐于向父母问一些我不知道的单词。大学时,我还去中国交流了一年。(中美大学有太多不同,在这里就不细说了。等有相关问题时再回答。)    关于经济   我小时候家里特别穷。当时爸爸还在读博妈妈也没拿到工作签证,我们所有的家具还有我的玩具都是别人捐的或者在庭院售物(注2)以低廉的价格买到的。在学校,因为家里的收入接近贫困线,我可以享受免费的用餐。   那几年里,由于爸爸追求更好的工作,我们搬过16次家,其中一次甚至穿越了大半个美国。现在,我们处在社会的中上阶层:父母和我都有不菲的薪水,我们按揭付款买了房子,我们可以买大多数想要的日常用品但不是杂志上的奢侈品。   总之,这是平稳缓慢的经济增长而不是中国经济那般的飞速。   20年前我家最穷的时候,我们的生活质量也比我们家在中国的朋友好得多。比如,我们有一辆丰田花冠而且可以在沃尔玛购物(同一时期,每个第一次走进沃尔玛的中国人都为之震惊不已)。   现在,我们再没有那些朋友那么富裕了。比如,我父母的朋友都送他们的孩子到国外读大学(很多是到美国),作为国际学生他们需要付极其高昂的学费还要花很多钱旅游购物。相反,因为本州学生学费较低并且有拿奖学金的机会,所以我选择了在州立大学读书。此外,课余时间我还打了3年的工。   我朋友们的家庭大都是中上阶层。我们的父母是医生,工程师,会计,研究院,教授;他们还将子女引到了相似的职业。但我们还年轻,职业生涯可能迅速转变。我的一个朋友辞去了一个很好的金融咨询工作投身即兴喜剧。   我们中的有些人觉得父母历尽千辛万苦才让我们有机会受如此好的教育。如果只是做一个令人羡艳的工作拿一份令人羡艳的薪水简直是浪费他们的牺牲,我们应该努力进入美国更高的社会阶层才对得起他们。    关于社交   浏览我的Facebook好友就会发现其中大约半数都是亚裔美国人。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的朋友几乎都不是华裔,但这并非我的选择,是因为我所在的学校很少华裔学生。我的朋友大半是犹太裔,其余的是非裔和其它亚洲国家的美国人。   念高中的时候,在我的大学预修课程(注3)和 国际预科证书课程(注4)的课堂上有很多的美籍华裔学生。尽管他们不和我的非亚裔朋友一起出去,但头一次我有了一群华裔朋友。这两类朋友都在美国长大,看相同的节目听相同的音乐。尽管旁观者会觉得他们看起来截然不同,我却没有这种感觉。    关于家庭   父母   我从未和父母聊过他们的文化身份,所以我只能推测。不过我可以告诉你们他们处于怎样的状态。   我父母现在都是美国公民了。实际上,他们甚至把自己的名改成了美国名字。但他们在家说中文,看中文节目(我妈爱看《非诚勿扰》和《中国好声音》)做中国菜(我爸至今没法做出像样的三明治)。   他们的朋友都是中国人。几年前,其它三个中国家庭和我们住在同一条街时,我父母很高兴。夏天时,他们每晚都出去散步聊天。奥运会时,每个项目他们都为中国队加油(我通常会为中国和美国)。他们也会抱怨美国对中国尖锐的政治立场。   另一方面,他们已经非常适应美国。他们的同事大多不是华裔但相处得很不错。我爸爸为最近两次总统大选投过票而且引以为豪(我妈妈懒得排队等投票)。   我觉得他们不会再搬回中国。20年过去,故乡已成回忆。每次返乡,父母总显得非常无助而且必须依靠亲戚的帮助。他们不再认得故乡的街道和公交路线也不知道那里的地铁系统,有时他们甚至不知道最普通的用品和活动的名字。   他们试图向普通中国居民一样融入当地的环境,但很快就放弃了。比如,当他们上一辆出租车会自觉系上安全带。而且他们不习惯生活在没有在美国想当然的一些便利条件下,像无限制的热水,中央空调,公共无线网,干净的公共卫生间等等。   他们无比思念中国,在那里意味着和亲人朋友团聚,但他们很快就释然了,开车回到了我们自己的家。所以我觉得他们进退两难,他们永远为是中国人自豪但同时也为成为美国人喜悦。    关系   我和父母关系非常密切,和我的祖父母也一样。我的祖父母也抚养了我,所以他们就像我的第二父母。我的父母在对待祖父母上为我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我也努力做一名孝顺的孙子。尽管现在我住在离工作单位很近的公寓里,我还是会和父母一起过周末,这在美国人中是很罕见的。   我和在美国的表亲们也很亲近。但这因为我们都是美国人。   我和我在中国的表亲叔婶就比我期望的要疏远了。小时候在中国的那一年帮助我和他们联系在一起,我也把他们当做亲近的家里人。但实际上,我们很少交谈。   语言的障碍固然很大。对我来说用中文讲有意思的事实在很难而我的表亲很少懂得英语的。何况还有12小时的时差让打电话都成为难题。电子邮件?嗯……先让我努力学习下中文。   我想知道更多他们的动态。一些科技产品像是微信,对跨越我们之间的隔阂有所帮助。   就这样了,一个20几岁的华裔美国人的简短的但可能有所偏颇的故事。   这真的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因为我必须描述一些对我来说稀松平常但对大家却可能极不寻常的事情。而且,我只能说说我和我的朋友的事情。我们是第二代的华裔美国人。但我们的经历跟第五,第六……第N代华裔美国人会大不相同。还有,这些只是我的经历。如果你发现华裔美国人不像我这样,请相信你看到的吧,毕竟大千世界人各不同。    一些注释   注1.磁铁学校 magnet school(此词始于1965年的美国,是一种公立学校,有着特别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方式,以吸引各种背景的学生,希望有助于各种种族间的融合);   注2.庭院售物 yard sale(又称garage sale、porch sale或moving sale,是美国一种独特的售物方式。由主人把家中多余不用的物品放在庭院中,车库里或门廊下廉价出售);   注3. 大学预修课程 AP(Advanced Placement的缩写)指由美国大学理事会(The College Board)提供的在高中授课的大学课程。美国高中生可以选修这些课程,在完成课业后参加AP考试,得到一定的成绩后可以获得大学学分。   注4. 国际预科证书课程 IB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简称IB课程),是由国际文凭组织为高中生设计的为期两年的课程。
2023-08-12 20:4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