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医生用药中缓释和控释是什么意思?

2023-08-22 11:51:15
TAG: 医生
共2条回复
里论外几

缓释制剂是种在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延长药效目的的制剂;控释制剂是种指药物能在设定的时间内自动地以设定速度释放的制剂!

缓释和控释制剂可减少给经次数,方便使用,提高患者顺从性;平稳血药浓度,有利于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减少用药的总剂量,可用最剂量达到最大药效!

ardim

缓释是指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延长药效的目的。控释制剂是指用药后药物能在设定的时间内自动以设定速度释放,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地维持在有效浓度的制剂。

相关推荐

缓释制剂的释药原理不包括

【答案】:C本题考查缓释制剂的释药原理。原理包括控制溶出原理、控制扩散释药原理、渗透压原理、离子交换原理,不包括增溶原理。故答案为C。
2023-08-13 14:37:051

缓释、控释制剂释药的基本原理有

【答案】:A、B、C、D、E本题考点是缓释、控释制剂释药的基本原理。主要有控制溶出、扩散、溶蚀或扩散溶出相结合,也可利用渗透压或离子交换机制。所以选择ABCDE。
2023-08-13 14:37:151

药剂学笔记:缓释、控释制剂

缓释制剂:指有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延长药效的目的的制剂。 一级   控释制剂:指药物能在设定的时间内自动以设定速度释放,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地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内的制剂。包括控制释药的速度、方向、时间,靶向,透皮制剂都是。 零级   缓释、控释制剂释药原理和方法   一、溶出原理:减少药物溶解度,降低药物的溶出速率。   1、制成溶解度小的盐或酯   2、与高分子化合物生成难溶性盐   3、控制粒子大小   4、将药物包藏于溶蚀性骨架中   5、将药物包藏于亲水性高分子骨架中   二、扩散原理:药物释放以扩散作用为主有以下几种:   1、 水不   2、 溶性膜材包衣的制剂,   3、 零级释放。   4、 包衣膜中含有部分水溶性聚合物,   5、 接近零级。   6、 水不   7、 溶性骨架片:符合higuchi方程 缓控释方法: 1、增加粘度2、包衣 3、制成微囊4、制成不溶性骨架片剂 5、制成植入剂 6、制成药树脂7、制成乳剂   三、溶蚀与扩散、溶出结合   四、渗透压原理:渗透泵型片剂的释药速率与ph无关,在胃中与在肠中的释药速率相等。接近零级五、离子交换作用   缓释、控释制剂的设计   一、影响口服缓释、控释制剂设计的因素:   (一)理化性质:1、剂量:一般05.-1.0g 2、pka、解离度和水溶性3、分配系数 4、稳定性   (二)生物因素:1、生物半衰期:1-12h 2、吸收3、代谢   二、缓释、控释制剂的设计:   (一)药物的选择: 2-8h为宜   (二)设计要求:   1、生物利用度:胃与小肠 12h,大肠24h   2、峰浓度与谷浓度   (三)、缓控释剂辅料:阻滞剂、骨架材料、增粘剂   缓释、控释制剂的处方和制备工艺   一、骨架型缓、控释制剂:   (一)骨架片的处方与工艺:1、凝胶骨架片 2、蜡质类骨架片 3、不溶性骨架片   (二)缓、控释颗粒(微囊)压制片   (三)胃内滞留片   (四)生物粘附片   (五)骨架型小丸   二、膜控型缓释、控释制剂:1、微孔膜包衣片 2、膜控释小片 3、肠溶膜控释片 4、膜控释小丸   三、渗透泵片:由药物、半透膜材料、渗透压活性物质和推动剂组成。   四、植入剂第五节 缓释、控释制剂体内、体外   评价   一、体外释放度试验:1、溶出度试验 2、释放度试验   二、体内生物利用度研究   三个取样点:第一个:0.5-2.h,30%以下,有无突释; 第二个:4-6h,50% 第三个:7-10h 75%.
2023-08-13 14:37:231

缓释制剂的释药机制是

【答案】:A本题考点是缓释、控释制剂释药特点和脂质体的特点。控释制剂系指在规定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恒速释放药物,其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减少一半或有所减少,血药浓度比缓释制剂更加平稳,且能显著增加患者顺应性的制剂。缓释制剂系指在规定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其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减少一半或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有所减少,且能显著增加患者顺应性的制剂。药物制成脂质体的目的是:增加药物对靶组织的特异性和淋巴定向性、细胞亲和性和组织相容性,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具有缓释性,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2023-08-13 14:37:311

简述缓控释制剂的释药原理有哪些

  (1)理化因素。  ①剂量大小。常规口服制剂的单剂量最大剂量一般是0.5~1.0g,对于大剂量的药物,可采用一次服用多片的方法,以达到有效剂量。  ②pKa、解离度和水溶性。一般说来,非解离型的、脂溶性大的药物易通过脂性生物膜,胃肠道pH值和药物的pKa会影响药物的解离程度。设计缓、控释制剂对药物溶解度的要求下限为0.1mg/ml.  ③分配系数。分配系数高的药物脂溶性大,药物能集中于细胞的脂质膜中,通常能在体内滞留较长时间。分配系数小的药物透过膜困难,通常生物利用度较差。  ④稳定性。口服药物在胃肠道中要同时经受酸碱的水解和酶降解作用。  (2)生物因素。  ①生物半衰期。半衰期短于1小时的药物制成缓控释制剂较为困难;半衰期很长的药物(t1/2>24h),本身药效已较持久,一般也不采用缓控释制剂。  ②吸收。本身吸收速度常数很低的药物,不太适宜制备成缓、控释制剂。  ③代谢。在肠道内吸收前有代谢作用的药物,制成缓控释制剂时,生物利用度会有所降低。如果能将药物与特定的酶抑制剂共同制成缓控释制剂,可使药物吸收量增加,同时延长其治疗作用。
2023-08-13 14:37:411

执业药师考试辅导:缓(控)释制剂的扩散原理

药物释放以扩散作用为主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水不溶性膜材包衣的制剂,如EC包制的微囊或小丸、释药速率与微囊或小丸的包衣厚度、药物在囊芯与衣材中的分配等因素有关,可为零级(控释)与非零级(缓释)释药。   2.包衣膜中含有水溶性成分(致孔剂),如:EC与MC混合膜材,这类可使药物零级释药。   3.水不溶性骨架片,药物通过孔道扩散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利用扩散原理达到缓控释作用的方法包括增加粘度,减少扩散、包衣制成微囊,不溶性骨架片,植入剂、乳剂等。   利用扩散原理达到缓(控)释作用的方法:   ⑴制成包衣小丸或片剂 包衣材料有阻滞剂和肠溶材料   ⑵制成微囊   ⑶制成不溶性骨架片 骨架材料为不溶性塑料,水溶性药物较易制备这种类型   ⑷增加粘度以减小扩散速度   ⑸增加黏度以减小扩散速度 主要用于注射剂、滴眼剂或其他液体制剂 ⑹制成乳剂
2023-08-13 14:37:481

缓释制剂的释药原理不包括( )。

【答案】:C缓、控释制剂的释药机制与其结构特征和所用的聚合物材料有密切关系,主要所涉及的释药机制有:溶出、扩散、溶蚀、渗透压以及离子交换等。
2023-08-13 14:37:561

包衣其缓控释制剂释药原理是A.溶出原理B.扩散原理C.溶蚀与扩散相结合原理

【答案】:B本题重点考查缓控释制剂释药的原理。利用扩散原理达到缓释作用的方法有包衣、制成微囊、制成不溶性骨架片、制成乳剂和植入剂等。所以本题答案应选择B。
2023-08-13 14:38:041

制备缓控释制剂的药物应符合什么条件?设计原理是什么?

制备缓控释制剂的药物需要符合以下条件:1、药物的物化性质:药物应具有适合制备缓控释制剂的物化性质,如合适的溶解度、稳定性和生物可利用性。这些性质将影响制备过程和制剂性能。2、治疗需求:药物应是需要长时间、持续释放才能发挥疗效的药物。这些药物可能需要在体内维持稳定的药物浓度,以实现持久的治疗效果。3、目标释放速率:药物的释放速率应符合治疗需求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释放速率可以通过控制制剂的结构和配方来实现。常见的设计原理1、控制释放系统:使用控制释放系统,例如聚合物、微粒、胶囊或植入物,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这些系统可以通过调整载体的结构、渗透性、膜厚度等参数来实现药物释放的控制。2、聚合物缓释:将药物与聚合物相结合,形成缓释复合物。聚合物可以通过调整聚合物的性质和比例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例如,聚乙烯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或聚己内酯(Poly(caprolactone),PCL)等聚合物常用于制备缓控释制剂。3、胶体系统:利用胶体系统,如微胶囊或纳米粒子,将药物包裹在胶体颗粒中,以实现药物的缓控释放。胶体系统的选择可以根据药物的特性和释放要求进行优化。4、控制释放剂:添加控制释放剂,例如慢释剂或渗透剂,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这些剂型可以通过改变制剂的配方来实现。5、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设计原理,具体的制备方法和设计原理将根据药物的特性和治疗需求而有所不同。制备缓控释制剂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的物化性质、治疗需求和制剂设计原理,以实现预期的缓慢释放效果。
2023-08-13 14:38:111

药物的缓释作用是怎么实现的?

口服的药片主要有两类缓释技术,一个是膜缓释,一个是骨架缓释 膜缓释就是相当于建一栋房子把药物关起来,只留一扇小门让它们慢慢地出来。骨架缓释则是相当于用一团水草把药物缠住,让它们只能慢慢地释放。 具体的技术就有很多种了,膜缓释会用到一些不溶性的高分子材料,骨架材料可以是不溶性的、亲水凝胶或者是生物溶蚀材料。膜材料可以通过调节成分自然形成一些微孔来释放药物,也可以用激光打孔等方法。 此外把药物小丸用阻滞释放的材料包起来也可以达到缓释的作用,可以是组合不同厚度的包衣,也可以是多重的包衣。缓释胶囊用的就是这样的原理,里面的小丸有不同的包衣,溶出药物的时间也不同,然后几种释放药物快慢不同的小丸一组合整体上释放就比较平稳了。 上个示意图,粉色的代表药物成分: 这里说的都是口服制剂,也只是举一些例子。其他的也还有,比如@cyler123说的缓释微球。
2023-08-13 14:38:491

试述何为缓释制剂与控释制剂,它们的优点有哪些

  缓释制剂是指通过延缓药物从该剂型中的释药速率,降低药物进入机体的吸收速率,从而起到更佳的治疗效果的制剂,但药物从制剂中的释放速率受到外界环境如PH等因素影响。  控释制剂是通过控释衣膜定时、定量、匀速地向外释放药物的一种剂型,使血药浓度恒定,无“峰谷”现象,从而更好地发挥疗效。  缓释、控释制剂的优点   (1)降低给药频率 普通制剂一般需每天多次给药,因此常会造成漏服药现象,一些患者甚至还会擅自改变 给药方案,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治疗目的。而缓释制剂的载药量高于传统剂型药物的单剂量, 且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有效的血药浓度,因此为了达到方便用药、提高患者的顺应性,开发 每日一次给药的缓释或控释品种是今后的重要趋势。 特别适用于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 如 心血管疾病、心绞痛、高血压、哮喘等,地尔硫卓、茶碱、硝苯地平、非洛地平、酮洛芬、 伪麻黄碱、硝酸异山梨酯、氯苯那敏、萘普生、曲马多、双氯芬酸钠等均有一天给药一次的 产品或专利。  (2)方便给药,提高患者的顺应性 缓控释制剂具有普通制剂不能提供的可以提高病人用药的顺应性的特点,如减少用药次 数。随着缓释制剂给药频率的降低,患者漏药的现象很少发生,同时也方便了患者的白天和 夜间用药。  (3)吸收完全,提高药物疗效 普通药物制剂血药浓度处于“波谷”时很可能低于治疗浓度而不能发挥疗效。缓释制剂在 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峰谷现象”,且与普通制剂相比,药物缓释制剂在吸收部位滞留的时间较 长,吸收较为完全,因此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从而起到增加药物疗效的作用。  (4)减少血药浓度波动 普通制剂由于每日多次给药的给药方式容易产生较大的峰谷波动现象,而缓释、控释制 剂可以通过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 大大减少血药浓度波动的情况, 使人体获得平稳的有效治 疗血药浓度,保证药物的治疗效果,使疗效-剂量最佳化。   (5)降低毒副作用 普通制剂血药浓度处于“波峰”时,可能会高于药物的“最小中毒浓度”,因此容易产生不良反 应甚至中毒。而缓释制剂克服了这一点,降低了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另 外,一些缓释制剂具有局部定位作用,在提高局部治疗效果的同时,还可以降低因全身吸收 所带来的毒副作用。  (6)降低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普通制剂口服后在胃肠道中迅速崩解溶出,对胃肠产生较大的刺激作用,若制成缓释制 剂则可降低药物溶出过快所造成的对胃肠道的刺激。 如普通的阿司匹林片在体内水解成水杨 酸后对胃肠道黏膜有刺激作用,而将其制成缓释片后,药物缓慢释放,在很大程度上课缓解 其对胃肠道黏膜的刺激性。  (7)全程治疗费用降低 虽然应用缓释制剂最初的花费与普通制剂相比较高,但从全程治疗花费上看,缓释制剂 具有一定优越性, 这主要是基于其疗效的提高、 毒副作用的减少以及陪护人员护理时间的缩 短等多种原因。  (8)适于儿童及吞咽困难的老年患者 口服液体缓释,控释给药系统适合将大剂量药物制成液体制剂,可根据个体对剂量的不 同需要进行分剂量,其在胃肠道分布面积大,吸收快。释药系统以多单位颗粒剂型给药,体 内行为很少受胃排空速率的影响。
2023-08-13 14:39:001

质量标准——缓释、控释和迟释制剂指导原则

缓释、控释制剂与普通制剂比较,药物治疗作用持久、毒副作用低、用药次数减少。由于设计要求,药物可缓慢地释放进入体内,血药浓度“峰谷”波动小,可避免超过治疗血药浓度范围的毒副作用,又能保持在有效浓度范围(治疗窗)之内以维持疗效。缓释、控释制剂也包括眼用、鼻腔、耳道、阴道、肛门、口腔或牙用、透皮或皮下、肌内注射及皮下植入,使药物缓慢释放吸收,避免门肝系统的“首过效应”的制剂。迟释制剂系指在给药后不立即释放药物的制剂,如避免药物在胃内灭活或对胃的刺激,而延迟到肠内释放或在结肠定位释放的制剂,也包括在某种条件下突然释放的脉冲制剂等。   缓释、控释、迟释制剂的释药原理主要有控制溶出、扩散、溶蚀或扩散与溶出相结合,也可利用渗透压或离子交换机制。释放过程可以用不同方程进行曲线拟合,如一级方程、Higuchi方程、零级方程等(脉冲制剂除外)。缓释与控释的主要区别在于缓释制剂是按时间变化先多后少的非恒速释放,而控释制剂是按零级速率规律释放,即其释药是不受时间影响的恒速释放,可以得到更为平稳的血药浓度,“峰谷”波动更小,直至基本吸收完全。通常缓释、控释制剂中所含的药物量比相应一次剂量的普通制剂多,工艺也较复杂。为了既能获得可靠的治疗效果又不致引起突然释放(突释)所带来毒副作用的危险性,必须在设计、试制、生产等环节避免或减少突释。体外、体内的释放行为应符合临床要求,且不受或少受生理与食物因素的影响。所以应有一个能反映体内基本情况的体外释放度实验方法,以控制制剂质量,保证制剂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本指导原则的缓释、控释、迟释制剂以口服为重点,也可供其他给药途径的参考。   一、缓释、控释、迟释制剂的定义   1.缓释制剂   系指口服后在规定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其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至少减少一半,或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有所减少,且能显著增加患者的顺应性或疗效的制剂。   2.控释制剂   系指口服后在规定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药物,其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至少减少一半,或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有所减少,且能显著增加患者的顺应性或疗效的制剂。   3.迟释制剂   迟释制剂系指在给药后不立即释放药物的制剂,包括肠溶制剂、结肠定位制剂和脉冲制剂等。   肠溶制剂系指口服后在规定的酸性介质中不释放或几乎不释放药物,而在要求的时间内,于pH6.8磷酸盐缓冲液中大部分或全部释放药物的制剂。[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结肠定位制剂系指在胃肠道上部基本不释放、在结肠内大部分释放的制剂,即在规定的酸性介质与pH6.8磷酸盐缓冲液中不释放或几乎不释放,而在要求的时间内,于pH7.5~8.0磷酸盐缓冲液中大部分或全部释放的制剂。   脉冲制剂系指口服后不立即释放药物,而在某种条件下(如在体液中经过一定时间或一定pH值或某些酶作用下)一次或多次突然释放药物的制剂。   二、体外药物释放度试验   本试验是在模拟体内消化道条件下(如温度、介质的pH值、搅拌速率等),对制剂进行药物释放速率试验,最后制订出合理的体外药物释放度,以监测产品的生产过程与对产品进行质量控制。   1.仪器装置   除另有规定外,缓释、控释、迟释制剂的体外药物释放度试验可采用溶出度测定仪进行。   透皮贴剂可采用释放度测定法(附录ⅩD第三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2.温度控制   缓释、控释、迟释制剂模拟体温应控制在37℃±0.5℃,但透皮贴剂应在32℃±0.5℃模拟表皮温度。   3.释放介质   以去空气的新鲜纯化水为的释放介质,或根据药物的溶解特性、处方要求、吸收部位,使用稀盐酸(0.001~0.1mol/L)或pH3~8的磷酸盐缓冲液,对难溶性药物不宜采用有机溶剂,可加少量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等)。   释放介质的体积应符合漏槽条件。   4.释放度取样时间点   体外释放速率试验应能反映出受试制剂释药速率的变化特征,且能满足统计学处理的需要,释药全过程的时间不应低于给药的间隔时间,且累积释放百分率要求达到90%以上。除另有规定外,通常将释药全过程的数据作累积释放百分率-时间的释药曲线图,制订出合理的释放度检查方法和限度。   缓释制剂从释药曲线图中至少选出3个取样时间点,第一点为开始0.5~2小时的取样时间点,用于考察药物是否有突释,第二点为中间的取样时间点,用于确定释药特性,最后的取样时间点,用于考察释药是否基本完全。此3点可用于表征体外药物释放度。缓释制剂、控释制剂,除以上3点外,还应增加2个取样时间点。此5点可用于表征体外控释制剂药物释放度。   如果需要,可以再增加取样时间点。   多于一个活性成分的产品,要求对每一个活性成分均按以上要求进行释放度测定。   5.重现性与均一性试验   应考察3批以上、每批6片(粒)产品批与批之间体外药物释放度的重现性,并考察同批产品、每批6片(粒)体外药物释放度的均一性。   6.释药模型的拟合   缓释制剂的释药数据可用一级方程和Higuchi方程等拟合,即   ln(1-Mt/M∞)=-kt(一级方程)   Mt/M∞=kt1/2(Higuchi方程)   控释制剂的释药数据可用零级方程拟合,即   Mt/M∞=kt(零级方程)   以上式中,Mt为t时间的累积释放量;M∞为∞时累积释放量;Mt/M∞为t时累积释放百分率。拟合时以相关系数(r)而均方误差(MSE)最小的为拟合结果。
2023-08-13 14:39:081

口服缓释制剂的概述

口服缓释制剂的特点是通过延缓制剂中药物的释放,达到降低血药浓度“峰谷”波动,延长作用时间,减少服药次数的目的。虽然口服缓释制剂有其显著的优点,但并不是所有的口服药物都适合制成缓释制剂。从治疗学方面,毒性极大、治疗窗很窄、血药浓度与药效没有相关性的药物不宜制成缓释制剂。某些浓度依赖型抗生素,原则上不适宜制成缓释制剂。从药物理化性质和生物药剂学性质方面,溶解度差、剂量很大、半衰期很短或很长、吸收不规则或吸收差、体内吸收部位受限的药物制成口服缓释制剂应特别慎重,必需充分考虑制成缓释制剂后对释放、吸收、蓄积效应等的改变或影响,应在立题前,充分调研有关的文献资料或进行必要的前期实验研究以掌握相关的信息。例如,一些溶解度很差的药物可采用固体分散等适当方式改善其溶解度后制成缓释制剂。在体内特定部位(如小肠上端)吸收的药物制成缓释制剂,宜采用适当方式延长制剂在该部位的滞留及释放药物的时间,以保证药物吸收完全。因此,口服缓释制剂的研发立题应根据临床治疗的需要、药物的理化性质及生物药剂学性质等综合考虑确定。确定立题后,应结合处方前工作基础,初步确定拟采用的制剂技术,并建立初步的释放度检查方法,进行制剂处方工艺的筛选研究。缓释制剂释药的原理主要有控制溶出、扩散、溶蚀,以及溶蚀与扩散、溶出相结合等,也可利用渗透压或离子交换机制。应根据药物本身的特点、辅料的可获得性、放大生产的可行性等方面综合考虑选择适当的控制药物释放方法。体外释放度是口服缓释制剂处方工艺筛选的重要指标。在其他基本技术指标(如缓释片的外观、硬度,颗粒的可压性、流动性等)符合要求的前提下,通常主要以达到预期的体外释放行为作为临床前处方工艺筛选的目标。需要注意的是,制剂的体外释放行为与采用的释放度测定条件(方法、介质、转速等)有密切关系,在不同的释放度测定条件下可能呈现不同的体外释放行为。因此,缓释制剂的处方工艺筛选、释放度测定方法研究及释放度目标确定之间是相互依托的关系,研究工作初期建立的释放度测定方法需要结合处方工艺研究中得到的信息进行修订完善。口服缓释制剂临床前的动物药动学研究一般仅作为判断其在体内具有缓释特征的参考,考察缓释制剂是否存在突释现象,以保证进行临床试验的安全性。口服缓释制剂的设计目标是延缓制剂在体内释放药物的速度,以保持血药浓度平稳。因此,在完成临床前研究工作,即处方工艺基本确定、建立临床样品质量标准和进行初步稳定性考察后,须通过临床试验证实制剂的缓释特征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若体内试验结果未达到设计目标,应结合体内试验结果提供的信息对制剂的处方工艺等进行修改完善,重新进行体内试验。在临床研究阶段如选择两种或三种不同释药速度的处方同时进行体内试验,比较其体内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有利于选出具有适宜体内释放速度的处方,同时也有利于进行体内外相关性的研究。
2023-08-13 14:39:171

中药缓控释制剂释药机理

我不知道中药的方法,但是西药一般都是包衣原理,控制内部药物溶解排出速度。
2023-08-13 14:39:322

2006年执业药师考试《药剂学》各章重点总结(12)

第12章 缓(控)释制剂   重点内容   1.缓(控)释制剂的概念和特点2.缓(控)释制剂释药原理及方法3.缓(控)释制剂的处方设计和体内外评价方法   次重点内容   缓(控)释制剂的处方和制备工艺(了解)   考点摘要   缓释制剂:系指在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延长药效目的白勺制剂。   控释制剂:系指药物能在设定的时间内自动地以设定的速度释放的制剂。   二、缓控释制剂的区别   缓释制剂:口服药物在规定溶剂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   控释制剂:口服药物在规定溶剂中,按要求缓慢地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药物。   一、 概述   缓(控)释制剂的主要特点是:【掌】   优点: ① 减少给药次数,方便使用,提高病人的服药顺应性:② 血药浓度平稳,避免或减小峰谷现象,有利于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③ 减少用药的总剂量,可用最小剂量达到药效。   缺点: ① 缓(控)释制剂的设计基于健康人群的药物动力学数据,临床上难以灵活调节给药方案: ② 产品成本较高,价格较贵。   二、缓(控)释制剂的处方设计【掌】   1、影响口服缓(控)释制剂设计的因素   1)。理化因素   1. 剂量大小: 常规口服制剂的单剂量剂量一般是0.5~1.0g,这也同样适用于缓   (控)释制剂。对于治疗指数窄的药物还必须考虑服用剂量太大可能会产生安全问题。   2. pka、解离度和水溶性: 胃肠道pH和药物的pka影响药物的解离程度,故胃肠道   pH对药物释放及吸收有影响。   对于溶解度很小的药物(≤0.01mg/ml ),其在胃肠道中的吸收速度受溶出速度的限制。设计缓(控)释制剂对药物溶解度的要求文献报道下限为0.1mg/ml .   3. 分配系数:分配系数小的药物透过膜较困难,通常生物利用度较差。   4. 稳定性: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应稳定。   。生物因素   1. 生物半衰期: 一般半衰期短于1小时的药物制成缓(控)释制剂较为困难。   2. 吸收: 药物在胃肠道中释放过慢,则药物未全部释放,制剂已离开吸收部位,故吸收速度常数很低的药物,不太适宜制备成缓(控)释制剂:局限于小肠的某一特定部位吸收,则制成缓(控)释制剂不利于药物的吸收。   3. 代谢: 在肠道内吸收前有代谢作用的药物,制成缓(控)释制剂,生物利用度会有所降低。   1. 药物的选择   ① 药效很剧烈以及溶解吸收很差的药物、剂量需要精密调节的药物,一般不宜制成缓(控)释制剂。   ② 抗生素类药物,由于其抗菌效果依赖于血药峰浓度,一般不宜制成缓(控)释制剂。   ③ 适于制备缓(控)释制剂的药物有:抗心律失常药、抗心绞痛药、降压药、抗组织   胺药、支气管扩张药、抗哮喘药、解热镇痛药、抗精神失常药、抗溃疡药、铁盐、氯化钾等。   3)。设计要求   (1) 生物利用度: 缓(控)释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应为普通制剂的80%?/FONT>120%.,   若药物主要在胃和小肠吸收,宜设计成12小时口服一次,若药物在大肠也有一定吸收,则可考虑24小时口服一次。[医学教育网 搜集整理]   (2)峰浓度与谷浓度之比缓(控)释制剂稳态时的峰浓度与谷浓度之比应小于或等于   普通制剂。若设计成零级释放剂型如渗透泵,其峰谷浓度比应显著小于普通制剂。   1. 缓(控)释制剂的剂量计算:参考该药物普通制剂的剂量换算,计算结果供参考。   2. 缓(控)释制剂的辅料 : 缓释制剂中能够起缓释作用的辅料多为高分子化合物,   包括阻滞剂、骨架材料和增黏剂。   1. 阻滞剂: 指一大类疏水性强的脂肪、蜡类材料,主要用作溶蚀性骨架材料:   2. 肠溶性包衣材料: 亦为一类包衣阻滞剂,常用的有CAP、Eudragit L、S型、HPMCP、   HPMCAS.   3. 骨架材料 :溶蚀性骨架材料(脂肪、蜡类)、不溶性骨架材料(乙基纤维素等)和亲水胶体骨架材料(MC、CMC?/FONT>Na、HPMC、PVP、Carbopol等)三大类。   三、 缓(控)释制剂的释药原理及方法【掌】   1、 溶出原理: 根据Noyes-Whitney方程式,通过减小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药物的溶出速度。   (1)制成溶解度小的盐或酯: (2)与高分子化合物生成难溶性盐:(3)控制粒子大小:(4)药物包藏于溶蚀性骨架中。   2、扩散原理 : 药物的释放以扩散作用为主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水不溶性材料的包衣制剂:释药速率符合Ficks第一扩散定律。   (2)包衣膜中含有部分水溶性聚合物:水不溶性包衣膜材料与水溶性聚合物混合组成膜材,经过反复调整可使这类制剂的药物释放接近零级过程。   (3)水不溶性骨架片 这类制剂中药物的释放过程符合的Higuchi方程:   Higuchi方程基于以下的假设:① 药物释放时保持伪稳态;② 溶质保持过量;   1. 理想的漏槽状态;④ 药物颗粒比骨架小得多;⑤ 扩散系数保持恒定,药物与骨架没有相互作用。   Higuchi方程中除时间外,其他因素保持恒定,则药物的释放量与时间的平方根(t1/2)成正比。   利用扩散原理达到缓(控)释作用的有:[医学教育网 搜集 整理]   ① 制成包衣小丸或片剂: ② 制成微囊: ③ 制成不溶性骨架片: ④ 制成亲水性凝胶骨架片: ⑤ 增加黏度以减小扩散速度:(6)制成乳剂。   3、 溶蚀与扩散相结合原理   生物溶蚀型给药系统,药物可以从骨架中释放,骨架本身也处于溶解过程,所以是溶蚀与扩散相结合。   制备生物溶蚀型缓释制剂的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化学键将药物与聚合物直接结合。在体内,药物通过水解或酶解从聚合物中释放出来。该系统载药量高,释药速度较易控制。   溶蚀和扩散相结合的第三种方法是采用膨胀型控释骨架。   4、 渗透泵原理   利用渗透泵原理制成的控释制剂,能均匀恒速地释放药物,其释药速率不受胃肠道可变因素如蠕动、pH、胃排空时间等的影响,比骨架型缓释制剂更优越。   渗透泵原理及结构: ① 片芯由水溶性药物、具高渗透压的渗透促进剂及其它辅料制成:② 水不溶性的聚合物如醋酸纤维素、乙基纤维素或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等包衣,成为半渗透膜:③ 然后用激光或其它适宜方法在包衣膜上开一个或一个以上细孔。   胃肠液中的离子不会进入半透膜,故渗透泵片的释药速率与pH无关,在胃中与肠中的释药速率相等。药物以零级速率释放。   半透膜的厚度、渗透性、片芯的处方以及释药小孔的直径,是制备渗透泵型片剂的成败关键。难溶性药物采用促渗聚合物也可制成渗透泵片。[医学教育 网 搜集整理]   5、 离子交换作用原理【掌】   药树脂: 有机胺类药物的盐与是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氢离子交换后(或有机羧酸盐或磺酸盐与阴离子树脂交换后)形成复合物。 药树脂具有缓释作用。药树脂可进一步制成混悬剂、胶囊剂或片剂供口服。   解离型的药物适用于制备药树脂。由于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容量小,所以剂量大的药物不适于制备药树脂。   四、缓(控)释制剂的处方和制备工艺   五、缓(控)释制剂的体内外评价方法   1)体外释放度试验   (1)。释放度试验方法可用溶出度测定第一法(转篮法)与第二法(桨法)的装置,第一法100r/min,第二法50r/min,25r/min(混悬剂)。此外还有转瓶法、流室法等用于缓释或控释制剂的试验。   (2)。释放试验的介质、试验安排与释放度标准① 溶出介质及pH: 常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0.1mol/L盐酸、pH6.8的磷酸盐缓冲液或pH4~8的缓冲液,个别难溶性药物可加入少量十二烷基硫酸钠、异丙醇、乙醇。使用醇类溶出介质,应提供体内外相关依据。溶出介质的量一般要求不少于形成饱和溶液量的3倍,并脱气。   ② 取样点的设计与释放标准: 缓释、控释制剂的体外释放度至少应测三个取样点,第一个取样点,通常是0.5h到2h ,控制释放量在30%以下。这个取样点主要考察制剂有无突释效应;第二个取样点控制释放量约50%;第三个取样点控制放量在75%以上,说明释药基本完全。   ③ 药物释放曲线的拟合   Weibull分布函数   2)体内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   缓(控)释制剂要求进行体内外相关性试验,只有当体内外具有相关性,才能通过体外释放曲线预测体内情况,即用体外溶出或释放试验结果作为制剂产品体内生物利用度特性的指示。   体内外相关性的三种情况:   ① 点点相关关系:体内吸收曲线可通过Wagner-Nelson法或Loo-Reegelman法求得:   ② 应用统计矩分析原理建成立体外释放的平均时间与体内平均滞留时间之间的相关   1. 单点相关关系: 即一个释放时间点(如t50% 、t90% 等)与一个药物动力学参数(如AUC、Cmax或t max)之间的单点相关。   历年考题   A型题   1.渗透泵型片剂控释的基本原理是   A.减小溶出   B.减慢扩散   C.片外渗透压大于片内,将片内药物压出   D.片剂膜内渗压大于片剂膜外,将药物从细孔压出   E.片剂外面包控释膜,使药物恒速释出   (答案D)   2.若药物在胃、小肠吸收,在大肠也有一定吸收,可考虑制成多少时间服一次的缓控释   制剂   A.8h   C.24h   E.36h   B.6h   D.48h   (答案C)   提示:有关缓控释制剂处方设计的内容是本章常考考点之一。   3.测定缓、控释制剂释放度时,至少应测定几个取样点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E.5个   (答案C)   提示:如果是阔口服药测定体内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采血点不少于11个。   X型题   1.减少溶出速度为主要原理的缓释制剂的制备工艺有   A.制成溶解度小的酯和盐   B.控制粒子大小   C.溶剂化   D.将药物包藏于溶蚀性骨架中   E.将药物包藏于亲水性胶体物质中   (答案ABDE)   2.口服缓释制剂可采用的制备方法有   A.增大水溶性药物的粒径   B.与高分子化合物生成难溶性盐   C.包衣   D.微囊化   E.将药物包藏于溶蚀性骨架中   (答案CDE)   3.适合制成缓释或控释制剂的药物有   A.硝酸甘油   B.苯妥英钠   C.地高辛   D.茶碱   E.盐酸地尔硫卓   (答案DE)   4.骨架型缓、控制制剂包括   A.骨架片   B.压制片   C.泡腾片   D.生物粘附片   E.骨架型小丸   (答案ADE)   5.下列哪些属缓、控释制剂   A.胃内滞留片   B.植入剂   C.分散片   D.骨架片   E.渗透泵片   (答案ABDE)
2023-08-13 14:39:401

药剂学重点总结(十二)

第12章 缓(控)释制剂 重点内容 1.缓(控)释制剂的概念和特点2.缓(控)释制剂释药原理及方法3.缓(控)释制剂的处方设计和体内外评价方法 次重点内容缓(控)释制剂的处方和制备工艺(了解) 考点摘要 缓释制剂:系指在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延长药效目的白勺制剂。 控释制剂:系指药物能在设定的时间内自动地以设定的速度释放的制剂。 二、缓控释制剂的区别 缓释制剂:口服药物在规定溶剂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 控释制剂:口服药物在规定溶剂中,按要求缓慢地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药物。 一、 概述 缓(控)释制剂的主要特点是:【掌】 优点: ① 减少给药次数,方便使用,提高病人的服药顺应性:② 血药浓度平稳,避免或减小峰谷现象,有利于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③ 减少用药的总剂量,可用最小剂量达到最大药效。 缺点: ① 缓(控)释制剂的设计基于健康人群的药物动力学数据,临床上难以灵活调节给药方案: ② 产品成本较高,价格较贵。 二、缓(控)释制剂的处方设计【掌】 1、影响口服缓(控)释制剂设计的因素 1).理化因素 1. 剂量大小: 常规口服制剂的单剂量最大剂量一般是0.5~1.0g,这也同样适用于缓 (控)释制剂。对于治疗指数窄的药物还必须考虑服用剂量太大可能会产生安全问题。 2. pka、解离度和水溶性: 胃肠道ph和药物的pka影响药物的解离程度,故胃肠道 ph对药物释放及吸收有影响。 对于溶解度很小的药物(≤0.01mg/ml ),其在胃肠道中的吸收速度受溶出速度的限制。设计缓(控)释制剂对药物溶解度的要求文献报道下限为0.1mg/ml 。 3. 分配系数:分配系数小的药物透过膜较困难,通常生物利用度较差。 4. 稳定性: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应稳定。 .生物因素 1. 生物半衰期: 一般半衰期短于1小时的药物制成缓(控)释制剂较为困难。 2. 吸收: 药物在胃肠道中释放过慢,则药物未全部释放,制剂已离开吸收部位,故吸收速度常数很低的药物,不太适宜制备成缓(控)释制剂:局限于小肠的某一特定部位吸收,则制成缓(控)释制剂不利于药物的吸收。 3. 代谢: 在肠道内吸收前有代谢作用的药物,制成缓(控)释制剂,生物利用度会有所降低。 1. 药物的选择 ① 药效很剧烈以及溶解吸收很差的药物、剂量需要精密调节的药物,一般不宜制成缓(控)释制剂。 ② 抗生素类药物,由于其抗菌效果依赖于血药峰浓度,一般不宜制成缓(控)释制剂。 ③ 适于制备缓(控)释制剂的药物有:抗心律失常药、抗心绞痛药、降压药、抗组织 胺药、支气管扩张药、抗哮喘药、解热镇痛药、抗精神失常药、抗溃疡药、铁盐、氯化钾等。 3).设计要求 (1) 生物利用度: 缓(控)释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应为普通制剂的80%?/font>120%。, 若药物主要在胃和小肠吸收,宜设计成12小时口服一次,若药物在大肠也有一定吸收,则可考虑24小时口服一次。 (2)峰浓度与谷浓度之比缓(控)释制剂稳态时的峰浓度与谷浓度之比应小于或等于 普通制剂。若设计成零级释放剂型如渗透泵,其峰谷浓度比应显著小于普通制剂。
2023-08-13 14:39:471

简述缓释控释制剂的概念和特点是什么?

缓释控释制剂的概念:缓释制剂系指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延长药效目的的制剂。一般应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次数减少一半或有所减少。提供平稳持久的血药浓度,缓释制剂药物的释放符合一级释药规律。控释制剂系指药物能在设定的时间内自动以设定速度释放药物的制剂。一般在规定的介质中,按要求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药物,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次数减少一半或有所减少,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地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内的制剂。缓释、控释制剂的特点:1、使血药浓度平稳,避免或减少峰谷现象,降低毒副作用;2、减少服药次数,使用方便,提高患者服药的顺应性;3、减少用药总剂量,可用最小剂量达到最大药效。溶出原理:减少药物溶解度,降低药物的溶出速率。1、制成溶解度小的盐或酯;2、与高分子化合物生成难溶性盐;3、控制粒子大小;4、将药物包藏于溶蚀性骨架中;5、将药物包藏于亲水性高分子骨架中。
2023-08-13 14:39:541

2017年执业药师药剂学章节知识点讲解

   第十六章 缓释、控释制剂和迟释制剂    一、基本概念   1.缓释制剂系指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长效作用的制剂。一般应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减少一半或有所减少,且能显著增加患者的顺应性。缓释制剂药物的释放符合一级释药规律。   2.控释制剂系指药物能在预定的时间内自动以预定速度释放,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的制剂。一般在规定的介质中,按要求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药物,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减少一半或有所减少,且能显著增加患者的顺应性。狭义的控释制剂是指在预定时间内以零级或近零级恒速释药的制剂。    二、缓释、控释制剂释药原理和方法:   1、溶出原理:1、制成溶解度小的盐或酯 2、与高分子化合物生成难溶性盐 3、控制粒子大小   2、扩散原理:1、包衣 2、制成微囊 3、制成不溶性骨架片剂 4、增加黏度以减少扩散速度5、制成植入剂 6、制成乳剂   3、溶蚀与扩散、溶出结合   4、渗透压原理:   5、离子交换作用    三、影响口服缓释、控释制剂设计的因素:   (一)、理化性质:1、剂量 2、Pka、解离度和水溶性 3、分配系数 4、稳定性   (二)、生物因素:1、生物半衰期 2、吸收 3、代谢    四、缓释、控释制剂的设计:   不适宜制备缓控释制剂的药物:   ① 剂量很大(>1g)   ② 半衰期很短(<1h)或很长(>12h)   ③ 不能在小肠有效吸收(因溶解度,pH,特定吸收部位)    五、骨架型缓释、控释制剂   (一)骨架片的分类、特点与骨架材料   1.不溶性骨架片,如:聚乙烯、聚氯乙烯、EC等。制备方法:同普通片   2蜡质类骨架片,如:硬脂酸、硬脂醇等为骨架(减少溶出)。制备方法:①溶剂蒸发技术;②熔融技术;③药物与十六醇在60℃混合,所得团块用玉米醇溶液制粒。   3.亲水性凝胶骨架片,如:HPMC, K4M等ue003制备方法:同普通片   (二)缓释、控释颗粒(微囊)压制片   方法1:几种释药速度不同的颗粒混合压片   方法2:微囊压片   方法3:药物制成小丸,再压片   (三)胃内滞留片   指能滞留胃液内,延长药物在消化道的时间,改善药物的吸收。   (四)生物黏附片   (五)骨架小丸
2023-08-13 14:40:101

缓释制剂的介绍

缓释制剂(SRP):是指通过延缓药物从该剂型中的释药速率,降低药物进入机体的吸收速率,从而起到更佳的治疗效果的制剂,但药物从制剂中的释放速率受到外界环境如PH等因素影响。《中国药典》规定,缓释制剂系指口服药物在规定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的非恒速释放,与其他相应的普通制剂相比,每24h用药次数应从3~4次减少至1~2次的制剂。
2023-08-13 14:40:291

药物缓释问题

有些皮下埋植的药物,缓释时间有几个月口服的药物最长也没见过超过一天的,因为要随着食物在肠里走,如果缓释时间太长,没释放完就随大便出去了
2023-08-13 14:40:422

2019天津医考-执业药师《西药一》每日一练(2019.7.15)

2019年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一》每日一练 1. 利用溶出原理达到缓释作用的方法有 A.控制粒子大小 B.将药物包藏于疏水性子材料中 C.将药物包藏于亲水性子材料中 D.包衣 E.与子化合物生成难溶性盐 2. 利用扩散原理制备缓(控)释制剂的工艺有 A.包衣 B.微囊化 C.制成不溶性骨架片 D.制成植入剂 E.制成亲水性凝胶骨架片 3. 与普通口服制剂相比,口服缓(控)释制剂的优点有 A.可以减少给药次数 B.提高患者的顺应性 C.避免或减少峰谷现象,有利于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 D.根据临床需要,可灵活调整给药剂量 E.减少药物总剂量,发挥药物的最佳治疗效果 4. 广义范围的控释制剂包括 A.靶向制剂 B.控制药物的释放时间 C.透皮吸收制剂 D.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 E.控制药物的释放方向 5. 缓(控)释制剂的优点有 A.减少用药总剂量 B.血药浓度平稳,避免或减小峰谷现象 C.减少服药次数,患者顺应性提高 D.有利于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E.适用于半衰期特别短的药物 6. 经皮给药制剂的基本结构包括 A.背衬层 B.药物贮库层 C.控释膜 D.胶黏膜 E.保护膜 7. 属于骨架型缓控释剂型的有 A.亲水性凝胶骨架片 B.胃内滞留片 C.生物黏附片 D.微孔膜包衣片 E.膜控释小片 8. 属于天然子微囊囊材的有 A.乙基纤维素 B.明胶 C.阿拉伯胶 D.聚乳酸 E.壳聚糖 9. 影响微囊中药物释放的因素有 A.微囊的粒径 B.微囊囊壁的厚度 C.囊材的理化性质 D.溶液的pH E.溶液的离子强度 10. 微球根据靶向性原理分为 A.普通注射微球 B.栓塞性微球 C.磁性微球 D.生物靶向性微球 E.脂质体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CE。解析:本题考查缓、控释制剂的释药原理。利用溶出原理达到缓释作用的方法有制成溶解度小的盐或酯、与子化合物生成难溶性盐、控制粒子大小、将药物包藏于溶蚀性骨架中和将药物包藏于亲水性子材料中。而包衣和将药物包藏于疏水性子材料中是通过减小扩散而达到缓释的。 2、【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缓(控)释制剂释药原理,利用扩散原理的有:制成包衣小丸或片剂,制成微囊,制成不溶性骨架片,增加黏度以减小扩散速度,制成植入剂和制成乳剂。 3、【答案】ABCE。解析:缓控释制剂在临床应用中对剂量调节的灵活性降低。 4、【答案】ABCDE。解析:广义地讲,控释制剂包括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方向和时间,靶向制剂、透皮吸收制剂等都属于控释制剂的范围。 5、【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缓控制剂的优点,半衰期特别短的药物(小于一个小时)不适宜制成缓、控释制剂。 6、【答案】ABCDE。解析:经皮给药制剂是由几层具有不同性质和功能的子薄膜层叠而成。大致可分以下五层:背衬层、药物贮库层、控释膜、胶黏膜和保护膜。 7、【答案】ABC。解析:骨架型:①骨架片:亲水性凝胶骨架片、蜡质类骨架片、不溶性骨架片;②缓释、控释颗粒(微囊)压制片;③胃内滞留片;④生物黏附片;⑤骨架型小丸。 8、【答案】BCE。解析:天然子微囊囊材的有明胶、阿拉伯胶、壳聚糖、海藻酸盐、蛋白质类,半合成子微囊囊材的有羧甲基纤维素钠、醋酸纤维素肽酸酯、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等,合成子微囊囊材的有聚乳酸、聚酰胺、聚乙烯醇等。 9、【答案】ABCDE。解析:影响微囊中药物释放的因素有微囊的粒径、微囊囊壁的厚度、囊材的理化性质、溶液的pH、溶液的离子强度、工艺条件、释放介质等。 10、【答案】ABCD。解析:微球根据靶向性原理分为普通注射微球、栓塞性微球、磁性微球、生物靶向性微球。
2023-08-13 14:40:491

简述固体分散体的速效与缓释原理。

【答案】:(1)速释原理 药物的分散状态:①增加药物的分散度药物以分子状态、胶体状态、微晶态高度分散于载体材料中有利于药物的溶出与吸收。②形成高能状态在固体分散物中的药物以无定形或亚稳态的晶型存在处于高能状态这些分子扩散能量高溶出快。载体材料对药物溶出的促进作用:①载体材料可提高药物的润湿性。②载体材料保证了药物的高度分散性。③载体材料对药物有抑晶性。 (2)缓释原理:药物采用疏水的或脂质类载体材料制成的固体分散体具有缓释作用。其原理是载体材料形成网状骨架结构药物分子或微晶状态分散于骨架内药物溶出必须首先通过载体材料的网状骨架扩散故释放缓慢。其释药速率受载体种类、黏度、用量、制备工艺等因素的影响。速释原理药物的分散状态:①增加药物的分散度,药物以分子状态、胶体状态、微晶态高度分散于载体材料中,有利于药物的溶出与吸收。②形成高能状态,在固体分散物中的药物以无定形或亚稳态的晶型存在,处于高能状态,这些分子扩散能量高,溶出快。载体材料对药物溶出的促进作用:①载体材料可提高药物的润湿性。②载体材料保证了药物的高度分散性。③载体材料对药物有抑晶性。(2)缓释原理:药物采用疏水的或脂质类载体材料制成的固体分散体具有缓释作用。其原理是载体材料形成网状骨架结构,药物分子或微晶状态分散于骨架内,药物溶出必须首先通过载体材料的网状骨架扩散,故释放缓慢。其释药速率受载体种类、黏度、用量、制备工艺等因素的影响。
2023-08-13 14:41:131

请说明缓释制剂的扩散控释原理,并举例说明减小药物扩散速度的方法

先将药物制成颗粒,然后用不同释放速度的包衣材料进行包衣(或制成微囊),按需要的比例混均装入胶囊中。可以达到缓释的目的。剂型可以改变药物作用的速度,比如 注射剂
2023-08-13 14:41:231

什么叫缓释制剂

缓释制剂(SRP):是指通过延缓药物从该剂型中的释药速率,降低药物进入机体的吸收速率,从而起到更加的治疗效果的制剂,但药物从制剂中的释放速率受到外界环境如PH等因素影响。《中国药典》规定,缓释制剂系指口服药物在规定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的非恒速释放,与其他相应的普通制剂相比,每24h用药次数应从3~4次减少至1~2次的制剂。
2023-08-13 14:41:335

什么药属于缓释控释剂型

缓控释型农药的发现者、创新者---四川红种子 四川红种子高新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为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四川隆生集团和四川农业大学于1998年共同组建的专业从事种子包衣科学研究,国内种衣剂前5强的大型国有企业,公司以四川农业大学为技术依托、与中国农业大学等国内多家科研机构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拥有国内著名的专家、学者、技术力量雄厚,拥有自主合成各种成膜剂的技术、生产能力,受丸颗化种衣剂技术的启发,逐渐深入到缓控释型农药课题的研究,经过长达近6年的探索,现已成为国内屈指可数的3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缓控释型农药技术的企业之一。该成果转换商品已报国家商标局注册为“定鑫丸”。一、缓控释型农药定义缓控释农药剂型是指农药活性成份在设定的空间及预定的时间内缓慢释放,也就是指农药活性成分在特定的基质囊中按预先设定的程序定时、定量释放,使其持效期与作物的生长期保持基本相同的新型农药制剂。 二、缓控释型农药的原理和作用方式释放时间、释放数量可控,控释型农药技术的核心是利用成膜剂将农药活性成份按照预定的浓度,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时间设定,缓慢释放或间断一定时间后再释放到环境中,并且可以长时间维持一定浓度含量和状态 1、缓控释型农药的作用机理采用高分子成膜剂把农药活性成分利用微囊技术,包裹成为一个个囊状物,再利用导向剂粘着剂制成丸粒或片剂,该制剂在土壤中遇水膨胀或崩解,被包裹成囊的农药活性成分通过成膜剂膜孔向外释放,丸粒或片剂农药的活性成分最先释放,中心的农药活性成分最后释放出来,不同的成膜剂膜孔大小不同,遇温度或水分变化其膜控伸缩性亦不同,所以选择不同的成膜剂、导向剂,在不同环境中的释放速度、时间均不相同。 2、缓控释型农药作用方式把缓控释丸粒或片剂施与作物的根部、种子附近,活性成分就会透过膜孔向作物根系周围的环境释放,从而一方面杀灭地下害虫、另一方面随作物对水分的蒸腾和导向剂的作用,以及农药的内吸、传导作用,从根部输送到作物各部位,以到防治地下和地上害虫的作用,不同的农药由于自身标靶不同,杀灭防治的对象亦会不同,用于水田撒施,随水崩解、泡腾、作用原理是一样的。只是所选农药必须是具有内吸活性的方可制成该剂型制剂。
2023-08-13 14:41:522

2018药学专业知识:缓控释制剂有什么特点?

控释制剂系指药物能在预定的时间内自动以预定的速度释放,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之内的制剂,其药物释放主要是在预定的时间内以零级或接近零级速率释放。广义地讲控释制剂包括控制释药的速度、方向和时间。狭义的控释制剂是指在预定时间内以零级或近零级恒速释药的制剂。 【缓释、控释制剂的特点】 优点: (1)使血药浓度平稳,避免或减少峰谷现象,降低毒副作用; (2)减少服药次数,使用方便,提高患者服药的顺应性; (3)减少用药总剂量,可用最小剂量达到最大药效。 缺点: (1)临床应用中,剂量调节的灵活性降低,如遇到特殊情况,往往不能立刻停止治疗; (2)缓控释制剂的设计往往基于健康人群的平均动力学参数,而在疾病状态下,药物体内动力学特性改变时,不能灵活调整给药方案; (3)制备缓控释制剂的设备和工艺费用较常规制剂昂贵。 以下药物不宜制成缓释、控释制剂: ①半衰期很短(<1h)或很长(<24h)的药物。 ②单服剂量很大(>1g)的药物。 ③药效剧烈、溶解度小、吸收无规律或吸收差或吸收易受影响的药物。 ④在体内有特定吸收部位的药物,如胃肠系统上端吸收的维生素B2,在十二指肠吸收的铁,都不宜制成口服缓释制剂。口服缓释制剂要求在整个消化道都有吸收。 1. 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特点不包括: A.可减少给药次数 B.可提高病人的服药顺应性 C.可避免或减少血药浓度的峰谷现象 D.有利于降低肝首关效应 E.有利于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特点。缓释、控释制剂的特点:优点:(1)使血药浓度平稳,避免或减少峰谷现象,降低毒副作用;(2)减少服药次数,使用方便,提高患者服药的顺应性;(3)减少用药总剂量,可用最小剂量达到最大药效。缺点:(1)临床应用中,剂量调节的灵活性降低,如遇到特殊情况,往往不能立刻停止治疗;(2)缓控释制剂的设计往往基于健康人群的平均动力学参数,而在疾病状态下,药物体内动力学特性改变时,不能灵活调整给药方案;(3)制备缓控释制剂的设备和工艺费用较常规制剂昂贵。
2023-08-13 14:42:001

缓释制剂的缓释制剂的特点

  有以下三个特点:1、生物半衰期短或需要频繁给药的药物制成缓释制剂可减少给药次数。2、减少了普通剂型给药所呈现血药浓度的峰谷现象,使血药浓度保持在比较平稳持久的有效范围内,提高了药物的安全性。3、不宜制成缓释制剂的药物有:生物半衰期很短或很长的药物;单服剂量很大的药物;药效剧烈、溶解度小、吸收无规律或吸收差或吸收易受影响的药物;在肠中需在特定部位主动吸收的药物。
2023-08-13 14:42:151

口服缓释制剂中辅料应用

当前,口服药物制剂仍是主要给药剂型之一。深入研究口服新剂型对提高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不仅是开展临床药学研究迫切需要,而且在医药科研和制药工业的经济效益上均具有重要意义。   缓释制剂可按需要在预定期间内人体提供适宜的血药浓度,减少服用次数并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其重要特点是可使人体维持此种血液浓度达较长的时间,而不象普通制剂那样较快地下降,从而就可以避免普通制剂频繁给药所出现的"蜂谷"现象,使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适应性有所提高。因减少了用药次数,大大方便了,特别是长期用药的病人。   随着给药系统和给药部位的深入,促进缓释制剂的制备技术和新品种的开发和发展。近年来,口服缓释剂型发展较快的有缓释水丸、各种骨架缓释制剂、包衣缓释制剂、缓释胶囊、缓释药膜、树脂药缓释制剂和液体缓释制剂等。   口服缓释制剂一般都是通过药物的溶出、扩散、渗透及离子交换等特性加以控制的。在不少情况下,主要是通过选择适宜的辅料,采用制剂技术来达到延缓释药目的。设计缓释药物制剂应考虑药物本身理化性质的影响,如晶型的类型,药物的溶解度、分配系数,药物在消化液中的稳定性及体内吸收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药物PKA值与生物膜通透性间的关系等。同时,也要考虑生理因素对缓释剂型性能的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药物作用的缓释时间、治疗指数及疾病状况等。   一般缓释剂型有十几种,如骨架型缓释制剂、包衣缓释制剂、缓释水丸、缓释微囊、多层缓释片、缓释胶囊、磁性缓释制剂、药树脂缓释制剂和缓释药物膜剂。   骨架型缓释片是临床上使用较多的口服缓释制剂种类之一。按其所采用的骨架材料不同,可不溶性骨架缓释片、蜡质骨架缓释片、亲水凝胶骨架缓释片和混合材料骨架缓释片等。   不溶性骨架缓释片,以不溶于水或水溶性极小的高分子聚合物,无毒塑料为骨架材料制成的药片。常用的不溶性骨架材料有:乙基纤维素、聚乙烯、聚丙烯、聚硅氧烷和聚氧乙烯等。为了调节释药速率可在处方中加入电解质(如氧化钠、氧化钾或硫酸钠等)、糖类(如乳糖、果糖、蔗糖或甘露糖醇等)和亲水凝胶(如羟丙甲基纤维素、羟甲基纤维素钠或西黄蓍胶等)。   蜡质骨架缓释片是以惰性脂肪或蜡类等物质为骨架材料,与药物一起制成的片剂。常用的蜡质骨架材料有:蜂蜡、氢化植物油、合成蜡、硬脂酸丁酯、硬脂酸、巴西棕榈蜡、甘油硬脂酸酯、丙二醇-硬脂酸酯和十八烷醇等。常用的骨架致孔导剂有聚乙烯吡咯烷酮、微晶纤维素、聚乙二醇-1500、-1400、-600和水溶性表面活性剂。   亲水凝胶骨架缓释片以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为骨架材料制成。亲水凝胶骨架材料可分四类①纤维素衍生物(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乙基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羟甲基纤维素和羟甲基纤维素钠等)②非纤维素多糖(如葡萄糖、壳多糖、脱乙酰壳多糖和半乳糖甘露聚糖等)③天然胶(果胶、海藻酸钠、海藻酸钾、琼脂、角叉等胶、刺槐豆胶、爪耳树胶和西黄蓍胶等)④乙烯基聚合物或丙烯酸聚合物等(如聚乙烯醇和聚羟乙烯934等)混合材料骨架缓释片是将药物与上述两种以上的不溶性蜡质和亲水凝胶骨架材料相互混合后制成的。   包衣缓释制剂是选用或多种混合包衣材料对颗粒剂、小丸剂或片剂等包衣。   缓溶性蜡质包衣缓释制剂是对各种含药小丸或颗粒包以不同厚度的药用蜡质,以获得释药时间长短不一制剂。常用包衣材料有琼蜡、硬脂酸、氢化棉籽油和巴西棕榈蜡等。   微孔膜包衣缓释制剂用微孔膜包衣,常用的微孔包衣材料有乙基纤维素,醋酸纤维素、聚乙烯、聚丙烯、聚乳酸、聚乙醇酸、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高纯度聚氢乙烯、聚碳酸脂、环氧树酯、聚酰胺、缩醛聚合物、聚酯、聚氨基甲酸酯、聚酰亚胺、和聚苯乙烯衍生物等,在膜材料溶液中加入可溶性物质(如微粉化糖粉等),或其他可溶性高分子材料(如聚乙二醇和甲基纤维素等)作为膜的致孔剂,用以调节释药速率。   胃溶性膜包衣缓释制剂是用胃溶性薄膜包衣材料制备。常用的有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乙烯缩乙醛二乙胺基醋酸和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中性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   肠溶性膜包衣缓释制剂,是采用不溶于胃液而溶于肠液的薄膜包衣材料制成以往曾采用"CAP"、"MCP"、"CATHP"等纤维素。   复合材料膜包衣缓释制剂是将多种膜材料在溶媒中混溶后,形成复合材料膜包衣液,对药物包衣,如聚碳酸钠-脱乙烯壳多糖聚电解质,乙基纤维素与水溶性包衣材料混合使用等。   多层包衣膜膜缓释制剂是以不同浓度的同种包衣材料溶液或不同的包衣材料溶液依次对药物制剂(如颗粒、小丸或片剂)分别包上两层或多层包衣膜,常用的胃溶性纤维素衍生物有羟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羟乙基纤维素等;胃溶性聚乙烯衍生物有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乙酸乙烯共聚物、聚乙烯醇缩乙醛-二乙氨基醋酸共聚物和二乙氨基乙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等;肠溶性纤维素衍生物有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邻苯二甲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六氢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和六氢邻苯二甲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肠溶性丙烯酸衍生物有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等。   缓释小丸制剂常用的胃溶性包衣材料有:阿拉伯胶、胃溶性丙烯酸树脂、纤维素衍生物(如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明胶、氢化蓖麻油、甘油酯类、聚乙二醇、蜡质。肠溶性包衣材料有:阴离子丙烯酸树脂、邻苯二甲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虫胶等。   缓释微囊,是将固体或液体药物微粒用高分子物质或共聚物包裹于表面,形成半渗透性或密封包衣层,常用的包裹材料有:易溶于水的明胶,桃胶,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乙二醇等,不溶于水的乙基纤维素,尼龙和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类,可溶于酸性介质的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中性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等,可溶于碱性介质的阴离子聚合物甲基丙烯酸共聚物、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邻苯二甲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邻苯二甲酸乙酸乙烯脂等。   多层缓释片,现代多层压片机为缓释制剂的制备技术开辟一新途径。些机器使两层或三层释药速率各不相同的颗粒压成片剂。其中一层较坚硬,以使片剂输经肠道时大部分时间可保持剂型的完整性。常用辅料羟甲基纤维素、磷酸钙、乳糖、高岭土、甘露醇、淀粉蔗糖、葡萄糖等。   缓释胶囊通常是将药物制成包衣厚度不同的小丸、颗粒、小珠和微囊等,加入适量硬胶壳内制成,也可将药物溶于或混悬于不同的溶媒或不同的辅料骨架材料混匀填充入胶丸制成。采用玉米胶和虫胶也有微晶纤维素等辅料包衣。   药树脂缓释制剂用离子交换原理研究口服缓释、控释制剂。常用辅料乙基纤维素等。   磁性缓释制剂是在外磁场的导引下,使制剂吸着在消化道的病灶区或癌变区,然后缓释出药物,口服制剂所用词性材料系对人体无毒性、具有较高的磁导率的碳基铁等纯铁、磁铁矿、正铁酸盐、γ-三氧化二铁、铁镍合金、铁铝合金和铁钴合金等。常用辅料做赋形剂可采用乙基纤维素、聚乙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或甲基丙烯甲酯等高分子聚合物。制备时还应加适量聚乙烯吡咯烷酮和硬脂酸镁充分混合。   缓释药物膜剂是将药物溶于高分子膜材料中。常用水溶性膜材料有聚乙烯醇、羟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吡咯烷酮,海藻酸钠、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邻苯-甲酸醋酸纤维素等。不溶于水有乙基纤维素、醋酸纤维素、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等。可生物降解的膜材料有聚乳酸和聚二甘醇酸-乙二醇等。   从上面各种制备缓释制剂的辅料很多。现有可能用于商品生产的辅料可以归纳为以下40多种:天然产物及其简单提取物如巴西棕榈蜡、鲸蜡、玉米胶、琼脂、海藻酸钠、明胶、虫胶、果胶、爪耳树胶、角叉菜胶、刺槐豆胶、西黄蓍胶和胆甾醇。纤维素衍生物有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邻苯二甲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乙基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羟甲基纤维素和羟甲基纤维素钠。丙烯酸树脂有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中性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三甲铵酯-丙烯酸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三甲铵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和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   乙烯基聚合物有聚邻苯二甲酸乙酸乙烯酯、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聚苯乙烯、聚羟乙烯和聚氢乙烯。   其他还有十八烷醇、甘油-硬脂酸酯、尼龙、壳多糖、脱乙酰壳多糖、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硬脂酸、葡萄糖、聚乙二醇、聚丙烯和聚硅氧烷。下面举几例子加深对这些缓释制剂所使用辅料加以进一步认识。   例1 蜡质骨架缓释片:   以巴西棕榈蜡为骨架材料,聚乙二醇1500、-4000、-6000为骨架致孔导剂(添加量一般为10-25%),采用熔融法和溶媒蒸发法制备茶碱缓释片。致孔导剂聚乙二醇可增大缓释片的释药速率,以熔融法制备的缓释比溶媒蒸发法制备的释药快。在溶出的前7小时内呈零级释药速率,此取决于致孔导剂的添加量。   例2 也可用乙基纤维素压制茶碱缓释片。   茶碱用于支气管哮喘已有4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茶碱对防治慢性哮喘的症状发作是高效的。普通茶碱需口服三次,夜间发作时用药影响睡眠,而且茶碱治疗血药浓度范围狭窄(5-20kg/ml),消除率,半减期也因人而异,频繁给药后血药浓度易出现"峰谷"现象,导致头痛、恶心、呕吐、眩晕、失眠、腹上部疼痛、发热、心跳加速、抽筋及过敏等副作用。茶碱长效片可解决这一问题。采用乙基纤维素为骨架材料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制成茶碱长效片,口服后,由于乙基纤维素在胃肠中不溶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逐渐溶解,使片剂内产生错综复杂的孔道,茶碱经孔道徐徐向胃肠液扩散。通过调节处方中乙基纤维素及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用量配比,进行体外溶出速率试验,筛出处方。所试剂的茶碱长效片一次剂量(300mg)给药,3.5时达有效血药浓度,可维持5mg/ml以上的血药浓度达到23小时;多剂量给药,3小时达有效血药浓度,到第二天已达稳态血药浓度13.78+0.47mg/ml。   例3 用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共制茶碱缓释片:   将聚乙二醇-600和乙基纤维素熔融后,分别倒入加热板上的陶瓷碟(温度分别控制在75℃、85℃和90℃各10分钟)中混合,加入丙烯酸-甲基丙烯酯树脂,搅拌10分钟。然后,在保温下加入茶碱再搅拌10分钟,使药物分布均匀。将此混合物趁热倒在玻璃板上,降温并保持在0℃,使其凝结。将每块凝结的固体转入陶瓷研钵内研磨15分钟,过筛收集粒度小于420μm的粉粒。将其压成片重200mg,直径为7.5mm,硬度为3.5和4.8kg/cm的两种片剂,整批片重和硬度的均匀性差异不超过5%。体外溶出试验表明,药物自片剂内溶出速度受硬度影响较小。硬度可能使片剂骨架内的孔道密度和孔道曲率改变,从而影响了释药速率。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制粒和药物微粉化可获得相近的释药速率。进行固体分散时采用较高的温度(90℃)使聚合物内药物高度分散并获得较大的表面积,因而显著地增大了单位时间内释药速率。由此可见,用作骨架材料的聚合物性质、致孔导剂、掺和方式和固体分散采用的温度等,均是影响此种缓释制剂释药速率的重要因素。   例4 茶碱以甘油-硬脂酸酯为骨架材料,微晶纤维素为致孔导剂,可用熔融法和溶媒蒸发法制得。   熔融法:将甘油-硬脂酸酯或丙二醇-硬脂酸酯在65℃水上熔融,边搅拌边慢慢加入茶碱与微晶纤维素的混合物(已过60目筛)。在继续搅拌下让其慢慢冷却。刮下凝结物,过14目筛制粒,加硬脂酸镁压片。溶媒蒸发法:将甘油-硬脂酸酯或丙二醇-硬脂酸酯溶于60℃的乙醇中,加入药物与微晶纤维素的混合物,充分搅匀,蒸去溶媒。干块粉碎、制粒、压片。两法制得的片剂片重均为600mg,直径为12mm。体外溶出试验表明,此两种处方制备的缓释片在一段时间内呈控制药物溶出的骨架型缓释、释药速率随处方中微晶纤维素与甘油-硬脂酸酯添加量的配比增大而加快;以溶媒蒸发法制备的缓释片比熔融法制备的释药较快;采用丙二醇-硬脂酸酯为骨架材料所得结果相似,但比采用甘油-硬脂酸酯者释药略快一些。   从上面4例茶碱用不同的辅料制成的缓释制剂都要比普通茶碱剂要好。上面4种缓释制剂各有千秋,这对我们今后应用缓释制剂时提供有益尝试,为今后工作打下一定基础,为药物的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2023-08-13 14:42:361

缓释剂和控释剂的定义是什么?有何临床意义?

缓释剂和控释剂它们均能控制药物释放速度,减少或避免血药浓度的“峰谷”波动,使药物较平稳地持续发挥疗效。但它们在释药规律与血药浓度上仍有些区别。缓释制剂是先将药物制成小的颗粒,分作数份,少数不包衣为速释部分,其它分别包上厚薄不同的衣为缓释部分。取上述颗粒以一定比例混合,这样各种药物颗粒便像接力跑一样持续发挥作用,达到预期的效果。控释制剂是通过控释衣膜定时、定量、匀速地向外释放药物的一种剂型,使血药浓度恒定,无“峰谷”现象,从而更好地发挥疗效。一般是先制成含药片芯,然后在片芯外面包上一定厚度的半透膜,再采用激光技术在膜上打若干小孔。
2023-08-13 14:42:461

药物利用渗透泵原理释放,释药速度与肠胃pH无关的是

【答案】:B本组题考查缓控释制剂类型及其释药原理。骨架分散型缓控释制剂是药物通过扩散和溶蚀作用而达缓释;渗透泵型控释制剂是利用渗透压原理控制释药速度,与肠胃pH无关;乳剂分散型缓释制剂借助油相对药物分子的扩散产生屏障作用而缓释;膜控包衣型缓控释制剂通过控制包衣膜厚度、膜孔的孔径及其弯曲度等达到缓控释。
2023-08-13 14:42:541

缓释技术的意思

缓释的技术。主要是用于肥料或者是药物的释放。一般来说要与肥料或者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溶解速度很快完全释放的话,可能会造成肥害或者是要害。因此在这个情况下就产生了缓释技术。应用了缓释技术的肥料和药物,会在一定时间内缓慢的把有效成分进行均匀的释放,这样的话有利于提高吸收率,降低要害。并且通过缓释技术的应用,还可以起到降低肥料的损害和减少肥料对于水质的危害。
2023-08-13 14:43:034

缓控释制剂的介绍

所谓缓释制剂(sustained-release preparations)系指用药后能在长时间内持续放药以达到长效作用的制剂,其药物释放主要是一级速率过程。而控 释制剂 controlled release preparations 系指药物能在预定的时间内自动以预定的速度释放,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之内的制剂,其药物释放主要是在预定的时间内以零级或接近零级速率释放。
2023-08-13 14:43:321

西药中的缓释片和不是缓释片的药有什么不用?

这个是没什么不用的
2023-08-13 14:43:534

u200b2019执业药师中药学知识一高频考点试题五

2019执业药师中药学知识一高频考点试题五   一、最佳选择题(A型题)   1.除另有规定外,研粉口服用贵细饮片,每10g不得检出   A.霉菌   B.沙门菌   C.酵母菌   D.需氧菌   E.大肠埃希菌   『正确答案』B   2.合剂若加蔗糖,除另有规定外,含蔗糖量以g/ml计,含糖量一般不高于   A.50%   B.40%   C.30%   D.20%   E.10%   『正确答案』D   3.关于注射剂有关规定的说法,错误的是   A.除另有规定外,注射剂容器应足够透明,以便内容物的检视   B.混悬型注射剂允许有可见沉淀,但振摇时应容易分散均匀   C.乳状液型注射剂允许出现相分离,但振摇时应分散均匀   D.注射用无菌粉末的标签或说明书应标明其中所用辅料的名称   E.注射剂所用辅料中若有抑菌剂,在标签或说明书应标明抑菌剂的种类和浓度   『正确答案』C   4.下列关于眼用制剂的检查,不正确的是   A.眼用制剂在启用后最多可使用5周   B.供外科手术用的眼用制剂不得添加抑菌剂   C.眼内注射溶液应采用一次性包装   D.急救用的眼用制剂不得添加抗氧剂   E.眼用半固体制剂每个容器的装量应不超过5g   『正确答案』A   5.常与凡士林合用,调节渗透性与吸水性的软膏基质是   A.蜂蜡   B.石蜡   C.羊毛脂   D.植物油   E.氢化植物油   『正确答案』C   6.明胶空心胶囊囊材中,十二烷基磺酸钠是用作   A.增光剂   B.遮光剂   C.着色剂   D.防腐剂   E.矫味剂   『正确答案』A   7.中药薄膜衣片的崩解时限是   A.5min   B.15min   C.30min   D.60min   E.120min   『正确答案』D   8.吸入气雾剂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   A.口腔   B.咽喉   C.气管   D.支气管   E.肺泡   『正确答案』E   9.按照《中国药典》微粒制剂指导原则靶向制剂的分类,一级靶向制剂系指   A.进入靶器官释药的制剂   B.进入靶组织释药的制剂   C.进入靶部位的毛细血管床释药的制剂   D.进入靶部位的特殊细胞释药的制剂   E.药物作用于细胞内的一定部位的制剂   『正确答案』C   10.同一种药物制成的口服制剂,药物吸收速度最快的剂型是   A.散剂   B.片剂   C.胶囊剂   D.溶液剂   E.混悬剂   『正确答案』D   二、配伍选择题(B型题)   A.朱砂衣   B.黄柏衣   C.雄黄衣   D.青黛衣   E.赭石衣   传统中药丸剂所包药物衣系用处方中药物极细粉作为包衣材料,根据处方   11.清下焦湿热类中药丸剂常包   12.清热解毒类中药丸剂常包   13.解毒杀虫类中药丸剂常包   『正确答案』B、D、C   A.润滑剂   B.润湿剂   C.黏合剂   D.崩解剂   E.吸收剂   14.片剂制备过程中,辅料淀粉浆用作   15.片剂制备过程中,辅料硬脂酸镁用作   16.片剂制备过程中,辅料碳酸氢钠用作   『正确答案』C、A、D   A.囊材   B.抛射剂   C.手动泵   D.阀门系统   E.耐压容器   17.决定定量气雾剂每揿喷射用量的是   18.决定定量喷雾剂每揿喷射用量的是   19.可产生气雾剂喷射动力的是   『正确答案』D、C、B   A.分散相乳滴ξ电位降低   B.分散相与连续相存在密度差   C.乳化剂类型改变   D.乳化剂失去乳化作用   E.微生物的作用   20.若出现的分层现象经振摇后能恢复原状,其原因是   21.若出现的絮凝现象经振摇后能恢复原状,其原因是   『正确答案』B、A   A.增加胶剂的硬度   B.降低胶剂的黏度   C.沉淀溶液中的泥沙   D.收胶时利于气泡的易散   E.收胶时起消泡作用   22.胶剂制备时,应用冰糖的目的是   23.胶剂制备时,应用明矾的目的是   『正确答案』A、C   A.膜控包衣型   B.渗透泵型   C.乳剂分散型   D.注射混悬液型   E.骨架分散型   不同类型缓释、控释制剂的释药原理与特点不同,其中   24.药物通过扩散、溶蚀作用而缓释的是   25.释药速度与胃肠pH值无关的是   26.借助油相对水溶性药物分子扩散产生屏障作用而缓释的是   『正确答案』E、B、C   A.常规脂质体   B.微球   C.纳米囊   D.pH敏感脂质体   E.免疫脂质体   27.具有主动靶向作用的靶向制剂是   28.属于物理化学靶向制剂的是   『正确答案』E、D   A.渗透压调节剂   B.增溶剂   C.抑菌剂   D.抗氧剂   E.止痛剂   29.注射剂处方中,苯酚的作用是   30.注射剂处方中,亚硫酸钠的作用是   31.注射剂处方中,氯化钠的作用是   32.注射剂处方中,聚山梨酯的作用是   『正确答案』C、D、A、B   A.药物的吸收   B.药物的分布   C.药物的代谢   D.药物的排泄   E.药物的消除   33.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是   34.药物从体循环向各组织、器官或者体液转运的过程是   『正确答案』A、B   A.清除率   B.速率常数   C.生物半衰期   D.绝对生物利用度   E.相对生物利用度   35.同一药物相同剂量的试验制剂AUC与参比制剂AUC的比值称为   36.单位用“体积/时间”表示的药动学参数是   『正确答案』E、A   三、综合分析选择题(C型题)   某药厂生产的藿香祛暑胶囊具有祛暑化湿,解表和中功效。其药物组成为广藿香、香薷、白芷、紫苏叶、苍术、丁香、陈皮、大腹皮、法半夏、茯苓、生姜、甘草,辅料为甘油、植物油、明胶、蜂蜡、食用色素。   37.辅料甘油是用作软胶囊囊材的   A.增光剂   B.增塑剂   C.增稠剂   D.矫味剂   E.防腐剂   『正确答案』B   38.辅料植物油与蜂蜡组成的油蜡混合物是用作软胶囊填充物料的   A.助溶剂   B.抗氧剂   C.增溶剂   D.吸收剂   E.助悬剂   『正确答案』E   四、多项选择题(X型题)   39.某企业生产的保肾乙丸检验报告的部分项目结果如下:   检查项目标准规定检验数据   【鉴别】薄层色谱检出与黄芪甲苷对照品相应的斑点未验出与黄芪甲苷对照品相应的斑点   水分   溶散时限   微生物限度应不超过9.0%   应在2小时内全部溶散   细菌数应不得过30000cfu/g   大肠埃希菌应不得检出   沙门菌应不得检出8.3%   85分钟   96000 cfu/g   未检出   未检出   【含量测定】每1g总蒽醌以大黄素(C15H18O5),大黄酚(C15H18O5)总和计,应不得少于0.20mg 0.31mg   其中,检验数据结果符合标准规定的项目有   A.薄层色谱   B.水分   C.溶散时限   D.含量测定   E.微生物限度   『正确答案』BCD   40.治疗急症宜首选用的药物剂型有   A.糊丸   B.舌下片   C.气雾剂   D.贴膏剂   E.注射剂   『正确答案』BCE   41.影响外用膏剂中药物透皮吸收的因素有   A.应用部位   B.应用面积   C.基质的组成   D.基质的pH值   E.药物的溶解性   『正确答案』ABCDE   42.除另有规定外,不需要检查水分的丸剂有   A.糊丸   B.滴丸   C.蜜丸   D.蜡丸   E.浓缩丸   『正确答案』BD
2023-08-13 14:44:001

缓控释制剂的药动学特点

近些年有关缓控释制剂药研究比较多,通过药动学参数来作比较,也可能看出缓控释制剂的特点,如酮洛芬是一具苯丙酸结构的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风湿病等。其常释片在临床上多为每天给药 3 次,每次 50mg 。但由于其胃肠道不良反应,生物半衰期短,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短等缺点,国内外越来越多的药学工作者致力于酮洛芬新制剂的研究。国家医药管理局天津药物研究院的高连用等为考察该缓释片在人体的药代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进行了酮洛芬缓释片与常释片的单次给药的生物利用度比较研究和多次给药的峰谷浓度波动研究。其中单剂量试验所得药动力学参数如下表2:Parameter ST (缓释制剂) IR (缓释片) T1/2ke/h 2.61 ± 0.49 1.37 ± 0.27 Tmax/h 2.03 ± 0.30 1.04 ± 0.12 Cmax/ug . ml-1 5.401 ± 0.854 10.283 ± 1.667 AVCo-60/ug.h.ml-1 33.136 ± 4.760 34.075 ± 4.312 AOCo-24/ug.h.ml-1 32.941 ± 4.738 34.008 ± 4.308 Cl/l.h-1 4.160 ± 0.666 4.463 ± 0.548 Vd/L 17.036 ± 2.005 8.809 ± 2.226 表2Parameter ST (缓释制剂) IR (缓释片)T1/2ke/h 2.61 ± 0.49 1.37 ± 0.27 Tmax/h 2.03 ± 0.30 1.04 ± 0.12 Cmax/ug . ml-1 5.401 ± 0.854 10.283 ± 1.667 AVCo-60/ug.h.ml-1 33.136 ± 4.760 34.075 ± 4.312 AOCo-24/ug.h.ml-1 32.941 ± 4.738 34.008 ± 4.308 Cl/l.h-1 4.160 ± 0.666 4.463 ± 0.548 Vd/L 17.036 ± 2.005 8.809 ± 2.226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缓释片在给药后 2~3h 血药浓度最高,以后缓慢下降,到 24h 其血药浓度为 0.05ug / m1 左右,而常释片在给药后 1~2h 血药浓度最高,到 24h 其血药浓度为 0.035ug.m1-1 左右。缓释片一次服药后 8h 的浓度显著于常释片浓度,为常释片的 3 倍,缓释片的浓度接近,从而可以看出:常释片的 Cmax 显著高于缓释片的 Cmax ,缓释片给药后的达峰时间( Tmax )延迟,消除半衰期( T1 / 2ke )显著延长。多剂量服药试验结果如下:Parameter ST (缓释制剂) IR (速释制剂) T1/2ke/h 2.38 ± 0.44 1.13 ± 0.20 Tmax/h 1.95 ± 0.33 1.00 ± 0.30 Cmax/ug . ml-1 2.780 ± 0.248 3.450 ± 0.361 Cmin/ug.h.ml-1 0.401 ± 0.167 0.190 ± 0.021 AVC/ug.h.ml-1 16.562 ± 1.441 10.501 ± 0.893 U/l.h-1 4.559 ± 0.397 4.994 ± 0.763 Vd/l 15.611 ± 3.077 7.38 ± 1.896 PTR 9.40 ± 3.07 22.04 ± 3.19 Cavg/ug.ml-1 1.380 ± 0.120 1.31 ± 0.111 DF 2.170 ± 0.286 3.012 ± 0.238 结果显示,缓释制剂在稳态时有 Cmin 为 0.401ug.ml-1 ,而常释片的 Cmin 为 0.19ug.mL ,两者之间存在非常显著差别。缓释片与常释片在连续服药时最后一次给药后的血药浓度为化趋势基本与单次给药时的情况相似,缓释片的血药浓度缓慢上升,达峰后又缓慢下降;而常释片的血药浓度则快速上升,达峰后快速下降。在给药后 3~24h 内的对应时间点血药浓度都存在显著差别缓释片停药后 12h 的浓度为常释片停药后 8h 浓度的2 倍,缓释片停药后 8h 的浓度是常释片 8h 浓度的 4 倍,这种显著的差别,表明缓释片的缓释效果。由稳态时的 DF 、 PTR , Cavg 可以看出,缓释片在稳态时的峰谷染度波动程度小于常释片。通过生物等效性分析,表明酮洛芬缓释片和常释片具有生物等效性。说明缓释片的制剂工艺并不影响药物的吸收,只是对其吸收速率起到调控作用,达到控释药量,延缓血药浓度衰减的目的。Parameter ST (缓释制剂) IR (速释制剂)T1/2ke/h 2.38 ± 0.44 1.13 ± 0.20 Tmax/h 1.95 ± 0.33 1.00 ± 0.30 Cmax/ug . ml-1 2.780 ± 0.248 3.450 ± 0.361 Cmin/ug.h.ml-1 0.401 ± 0.167 0.190 ± 0.021 AVC/ug.h.ml-1 16.562 ± 1.441 10.501 ± 0.893 U/l.h-1 4.559 ± 0.397 4.994 ± 0.763 Vd/l 15.611 ± 3.077 7.38 ± 1.896 PTR 9.40 ± 3.07 22.04 ± 3.19 Cavg/ug.ml-1 1.380 ± 0.120 1.31 ± 0.111 DF 2.170 ± 0.286 3.012 ± 0.238
2023-08-13 14:44:171

控制颗粒的大小,其缓控释制剂释药所利用的原理是

【答案】:B本题重点考察缓控释制剂释药的原理,利用溶出原理达到缓释作用的方法有制成溶解度小的盐或酯、与高分子化合物生成难溶性盐、控制颗粒的大小等。
2023-08-13 14:45:181

药物的缓释作用是怎么实现的?

口服的药片主要有两类缓释技术,一个是膜缓释,一个是骨架缓释膜缓释就是相当于建一栋房子把药物关起来,只留一扇小门让它们慢慢地出来。骨架缓释则是相当于用一团水草把药物缠住,让它们只能慢慢地释放。具体的技术就有很多种了,膜缓释会用到一些不溶性的高分子材料,骨架材料可以是不溶性的、亲水凝胶或者是生物溶蚀材料。膜材料可以通过调节成分自然形成一些微孔来释放药物,也可以用激光打孔等方法。此外把药物小丸用阻滞释放的材料包起来也可以达到缓释的作用,可以是组合不同厚度的包衣,也可以是多重的包衣。缓释胶囊用的就是这样的原理,里面的小丸有不同的包衣,溶出药物的时间也不同,然后几种释放药物快慢不同的小丸一组合整体上释放就比较平稳了。上个示意图,粉色的代表药物成分:这里说的都是口服制剂,也只是举一些例子。其他的也还有,比如@cyler123说的缓释微球。
2023-08-13 14:45:341

利用扩散原理达到缓控释作用的方法

制成微囊,制成不溶性骨架片剂。用扩散原理达到缓、控释作用的方法包括:制成微囊:使用微囊技术制备控释或缓释制剂是较新的方法。微囊膜为半透膜,在胃肠道中,水分可渗透进入囊内,溶解药物,形成饱和溶液,然后扩散于囊外的消化液中而被机体吸收。囊膜的厚度、微孔的孔径、微孔的弯曲度等决定药物的释放速度。制成不溶性骨架片剂:以水不溶性材料,如无毒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乙烯乙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硅橡胶等为骨架(连续相)制备的片剂。影响其释药速度的主要因素为:药物的溶解度、骨架的孔率、孔径和孔的弯曲程度。水溶性药物较适于制备这类片剂,难溶性药物释放太慢。药物释放完后,骨架随粪便排出体外。
2023-08-13 14:46:511

口服缓释制剂可采用的制备方法是

【答案】:C利用溶出原理达到缓释作用的方法很多,包括制成溶解度小的盐或酯、控制粒子大小及将药物包藏于具有缓释作用的骨架材料中等。
2023-08-13 14:47:071

什么是缓释胶囊

药物的缓释原理是将药物的有用的成分分成许多小颗粒,并在其外面包上不同的膜,随着膜的破损逐渐释放出对应的有效成分
2023-08-13 14:47:242

药物通过扩散、溶蚀作用而缓释的是

【答案】:E骨架型缓释、控释制剂:将药物分散在水溶性、脂溶性或不溶性骨架材料中,药物靠扩散、溶蚀作用或扩散与溶蚀共同作用而释放药物的一类缓释、控释制剂。
2023-08-13 14:47:321

简述膜控型和骨架型缓控释制剂的区别

一、基本概念1.缓释制剂:系指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延长药效目的的制剂。一般应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次数减少一半或有所减少。2.控释制剂:系指药物能在设定的时间内自动以设定速度释放药物的制剂。一般在规定的介质中,按要求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药物,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次数减少一半或有所减少,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地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内的制剂。3.缓释、控释制剂的特点(1)减少服药次数,使用方便,提高患者服药的顺应性(2)使血药浓度平稳,避免或减少峰谷现象,降低毒副作用。(3)减少用药总剂量,可用最小剂量达到最大药效。二、缓释、控释制剂的处方设计(一)影响口服缓释、控释制剂设计的因素1.药物的理化因素(1)剂量大小:口服单剂量在0.5~1.0g对缓释制剂仍适用,治疗指数窄的药物设计成缓释制剂应注意剂量与毒副作用。(2)pKa、解离度和水溶性:非解离型、脂溶性大的药物易通过脂质生物膜,应注意消化道pH对药物释放的影响。溶解度<0.01mg/ml,本身具有缓释作用。设计缓释制剂时药物溶解度<0.1mg/ml不适宜。(3)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大的,在机体内滞留时间长。油、水分配系数小时,不易透过脂质膜,故油、水分配系数应适中。【精要素记】亲水亲油平衡值,油水分配系数(4)稳定性:不稳定药物制成固体制剂较好2.生物因素(1)生物半衰期:24h<t1/2<1h不宜制成缓释制剂,t1/2>24h的药物本身就具有缓释作用。(2)吸收:吸收的半衰期应控制3~4h的药物,否则不利于吸收。(3)代谢:吸收前有代谢的药物,不适宜制成缓释制剂,如要制成缓释制剂,需加入代谢的抑制剂。(二)缓释、控释制剂的设计1.药物选择(1)t1/2=2~8h适宜;12h<t1/2<1h,不适宜制成该类制剂(2)剂量很大、药效很激烈、溶解吸收很差、剂量需精密调节的药物不宜制成缓释、控释制剂。2.设计要求(1)生物利用度:缓控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应为普通制剂的80~120%(2)峰谷浓度比:稳定时,峰、谷浓度应小于或等于普通制剂。(3)缓释、控释制剂的剂量计算一般可根据经验,参考该药物普通制剂的剂量换算。如:某普通制剂每日三次,每次100,若制成每日一次的缓控释制剂,一次剂量可为300。也可采用药物动力学的方法计算。(4)缓(控)释制剂的辅料1)阻滞剂①疏水物质:脂肪、蜂蜡、巴西棕榈蜡、氢化植物油、硬脂醇等可延滞水溶性药物的溶解,释放,主要作溶蚀性骨架材料。也可作缓释包衣材料,肠衣材料也有阻滞作用。②肠衣材料:CAP、EudragitL、S型、HPMCP、HPMCAS2)骨架材料①亲水性骨架材料:MC、CMC-Na、HPMC、PVP卡波普、海藻酸盐、壳多糖等。②不溶性骨架材料:EC、聚甲基丙烯酸酯、聚氯乙烯、聚乙烯、EVA、硅橡胶等。③溶蚀性骨架材料:同阻滞剂。3)增黏剂CMC-Na、HPMC、PVP
2023-08-13 14:47:521

缓控释制剂的主要的缓控药物

缓控制释药物一般适用于半衰期较短的药物,其半衰期一般在 2~8h 之间,制成缓控释制剂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抗心律失常药,抗心绞、降压药、抗组胺药、支气扩张药,抗溃疡药,抗哮喘药,解热镇痛药,抗精神失常药,铁盐、钾盐、镁盐等。而抗菌类药物的一般由于其抗菌效果依赖于峰浓度,故不宜制成控释制剂。 <?XML:NAMESPACE PREFIX = O />国内开发的缓控释口服制剂主要有: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扑尔敏控释胶囊,氢溴酸右旋美沙芬缓片,氨茶碱缓释片,复方苯丙醇右旋胺胶囊(康泰克),苯乍缓释胶囊,吡喹酮缓释片,布洛芬缓胶囊(芬必得),酒石美托洛尔缓释片,硫酸亚铁缓释片,氯化钾控制片,碳酸锂缓释片,维生素B6 缓解片,硝苯地平缓释片,盐酸地尔硫卓控释片,茶碱缓释片,盐酸维拉帕米缓释片,吲哚美辛控释片,硫酸庆大霉素控释片,萘普生缓释片。美国药典23 版收载的品种有:普鲁卡因酰缓释,安定胶囊,磷酸丙吡胺缓解胶囊,硝酸异山利酯缓释胶囊,盐酸苯丙醇胺缓释胶囊,构橼酸钾缓释胶囊,盐酸普萘洛尔与双氢氯噻嗪缓释胶囊,盐酸普萘洛尔(心得安)缓释胶囊,盐酸海苯索(安坦)缓释胶囊,阿司匹林缓释片,富马酸亚铁与丁二酸二辛酯磺酸钠缓释片,哌酸甲酯盐酸盐(利他林),心得平缓释片,葡萄糖酸奎宁丁缓释片,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盐酸苯丙醇胺缓释片等。国外上市的品种还有心律平缓释片,沙丁胺醇(舒喘灵)渗透泵片,伪麻黄碱渗透泵片,卡马西平缓释片,甲基多巴缓释片,丙戊酸缓释片等。
2023-08-13 14:48:131

缓释胶囊的制备与一般胶囊的制备一样吗

作用相似缓释制剂是通过适当方法,延缓药物在体内的释放、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以达到延长药物作用的一类制剂,除了布洛芬外,阿司匹林、泰诺等都有缓释制剂。 和一般制剂相比,缓释制剂有3个优点: 1、服用方便。一般制剂常需一日数次给药,而缓释制剂通常只用每日给药1-2次。 2、缓释药较一般制剂作用徐缓,避免了一般制剂频繁给药后,因血药浓度起伏过大而出现有效血药浓度的忽高忽低。 3、毒副作用较一般制剂小。
2023-08-13 14:48:501

简述口服缓控释制剂设计的因素有哪些

(1)理化因素。①剂量大小。常规口服制剂的单剂量最大剂量一般是0.5~1.0g,对于大剂量的药物,可采用一次服用多片的方法,以达到有效剂量。②pKa、解离度和水溶性。一般说来,非解离型的、脂溶性大的药物易通过脂性生物膜,胃肠道pH值和药物的pKa会影响药物的解离程度。设计缓、控释制剂对药物溶解度的要求下限为0.1mg/ml.③分配系数。分配系数高的药物脂溶性大,药物能集中于细胞的脂质膜中,通常能在体内滞留较长时间。分配系数小的药物透过膜困难,通常生物利用度较差。④稳定性。口服药物在胃肠道中要同时经受酸碱的水解和酶降解作用。(2)生物因素。①生物半衰期。半衰期短于1小时的药物制成缓控释制剂较为困难;半衰期很长的药物(t1/2>24h),本身药效已较持久,一般也不采用缓控释制剂。②吸收。本身吸收速度常数很低的药物,不太适宜制备成缓、控释制剂。③代谢。www.med126在肠道内吸收前有代谢作用的药物,制成缓控释制剂时,生物利用度会有所降低。如果能将药物与特定的酶抑制剂共同制成缓控释制剂,可使药物吸收量增加,同时延长其治疗作用。
2023-08-13 14:48:591

控释片与缓释片的具体区别?

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王婷答:缓释片与控释片是根据片剂的两种不同释药方式区别的。缓释片是指口服后在较长时间内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其特点是药物按时间变化先多后少的持续非恒速释放。控释片是指口服后药物在设定的时间内自动以预定速度释放,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内的制剂。特点是释药不受时间的影响恒速释放。两种制剂都具有减少服药次数、维持平稳有效的血药浓度、降低毒副作用、减少用药总剂量的优点。应根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使用。
2023-08-13 14:49:092

药品中有控释片和缓诗篇,它们之间有何区别,哪个对身体更好?

缓释制剂是用药后可以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的制剂,主要达到延长药效的目的.比如说芬必得白加黑等一些感冒药,一天只吃一次或两次,就是这个道理.控释制剂是能在设定时间内以设定速度释放,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在有效浓度范围内的制剂.比如说透皮制剂,部分栓剂.总之根据不同疾病个人因素来选择剂型.希望这个答案你能满意
2023-08-13 14:49:162

什么是“缓释胶囊药物”?

微胶囊能够包封并保护它囊芯中的固体微粒药物或液体微滴药物,包封用的皮膜(壁壳)物质称为壁材,被包的囊芯物质(药物)称为芯材。芯材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微胶囊化以后的芯材与外界环境是隔绝的,可以防止被大气中的氧气氧化,也可以避免其中的药物挥发。微胶囊的皮膜具有半渗透性质,其中的药物可以借助压力、温度等因素的变化而被释放出来,但药物是长时间地缓慢地被释放出来的,这就使药物达到长效的效果,即吃一次药管很多天的效果,因此这种药称为“缓释胶囊药物”。有一种缓释胶囊能显示其特殊的治疗作用,胶囊里面装有能促使门冬酰胺分解的酶,叫做门冬酰胺酶。临床试验表明,肿瘤患者的肿瘤生长部位的周围存在着一定数量的门冬酰胺,它是一种氨基酸,是能够促进肿瘤细胞生长的营养物质。如果将装有门冬酰胺酶的微胶囊注入肿瘤病人的体内,当肿瘤周围的营养物质门冬酰胺渗入微胶囊时,便不断地被门冬酰胺酶分解,于是,肿瘤细胞便失去了养分,肿瘤的生长便会受到抑制。其实,微胶囊技术并不是一种最好的办法,它的不足是吃一次药所管的天数还不够多。于是,化学家和药物学家想出了一种更奇妙的方法,就是把具有药理活性的基团(即起治病作用的基团)嫁接到高分子化合物上,制成一种缓慢和长期释放药物的长效药品。
2023-08-13 14:49:261

国内外缓释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您好!貌似这个问题去数据库(重庆维普、清华知网、万方等)会有更好的结果,或者去“丁香园”等专业网站。 我帮你在重庆维普找了一篇,因为格式问题看起来可能比较乱,建议您采用专业途径获取信息。 国内口服缓释控释制剂研究进展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黄胜炎 口服缓释, 控释制剂可按需要在预定时 间内控制释药速率, 使人体获得平稳的有效 治疗血药浓度, 使疗效一剂量最佳化、减少 用药剂量, 服药次数和药物的不良反应 [】~9]。国外在五十年代末开始研制口服控 释制剂, 七十年代被医学界认可上市的药物 品种逐渐增多。目前, 国外上市的口服缓释、 控释制剂药物品种共约200余种,不周规格 的商品计400种以上。 我国在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开始研 制口服缓释、控释制剂。近年来, 无论是进 行研制的单位数量,还是涉及的药物品种和 制剂类型都不断地增多和扩大。国家对药物 制剂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在“七五 期间 第一次将制剂课题立为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其中口服缓释、控释制剂有9个,地尔硫革 (硫代革酮)胃内粘浮片、消化道滞留及胃 内粘浮制剂——美托洛尔(美多心安)控释 片、硫酸锌缓释制剂、异烟肼控释片,烟胺 至丙荣碱缓释片、布洛芬控释制剂、苯丙醇 胺控释混悬剂、舒喘宁控释制剂和吡二丙胺 (双异丙啦胺)缓释制剂,国内已上市的药 物品种有l 0余种(见表1), 研制过和正在 研制的药物品种有3o多种(见表2)。 口服缓释、控释制剂通常是根据药物的 扩散、溶出、渗透及离子交换性能和胃肠道 生理特性,以制剂手段延缓药物在胃肠道内 的释药速率和制剂的输送速率C2~93。国内 研究过的口服缓释,控释制剂类型有控释小 丸, 缓释颗粒、缓释胶囊、蜡质骨架片,亲水 凝腔骨架片, 混合材料骨架片、微囊骨架片、 薄膜包表骨架片 肠溶包衣颗粒片,微孔膜 衣片、薄膜包衣片,渗透泵片、控释液体制 剂和胃内滞留粘浮片等lo多个。 一 , 我国廿服缓释,控释翻剂研究发展特 点 1.医药院校和研究单位注重科研与生产 相结合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促 进了医药院校和研究单位积极地将科研成果 推广应用, 使科研与生产结台更密切了。中 国药科大学和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研制的布 洛芬控释片、氨茶碱缓释片、氯化钾控释片 和硫馥亚铁缓释片等, 工厂已能批量生产。 硝苯啶缓释制剂、美西律微囊骨架片、吡罗 昔康缓释片, 雷尼替丁控释片、盐酸强力霉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医药情报 1990年第6期(总第130期) 裹1 罾内已擐产的口睫曩释.撞释翻II4 序列. 品 名 类 型 研 究 与 生 产 单 位 1 I 萘碱援释片 2 l氧荣碱缝轩,控耕片 3 复方长效氢茶碱片 骨架片 (1)薄膜包表骨架片 (2)缓释片 最层片或骨架片 克仑特罗速释 缓辑瞄 复台膜卉0 礴异山梨醇缓释片 l亲承凝腔骨架片 (长效消·0痛片) l f硫酸地尔硫革控释片f骨架片 }氯化钾缓释,控释片(1)包衣控释片 l j(2)缓释片 硫酸亚铁缓释片 l锻孔映包表片 布洛芬控释片 l 骨架片 } 异烟肼舞释片 1 骨架片 l 康泰克缓释腔囊 内装包袁小丸 『(苯再辞胺+挣乖敏)I 上海信谊药厂, 中国药科大学一辽宁锦州制药五厂, 石家庄第一制安 厂等 中国药科大学一西南制药三厂 烟台^ 民制药厂 北京制药厂 河北医学皖制药厂,洗阳箭四翩药广、哈尔演制药四 厂, 上海延安制安广,西南制荮三广 天津市力生制安厂、吉#市 江域制药广等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一广西桂林制药厂,威海新华制药厂 上海医科大学药学院一青岛黄海制药厂 上海延安制药广 上离医药工业研究皖一上海黄海制药厂 沈阳第四制药厂 上诲医药工业研究院一上海黄海栅药厂 中国药科大学一西南翩药三厂 湖南药厂一湖南省结棱稿防治昕一湖南省药品检验昕 中美天律史克箭药有限公司 素骨架片和异烟肼微孔膜包衣片等多个缓 释、控释制剂品种近期可望上市 2.工业系统科研水平提高 为了开发新剂型,不少药厂纷纷建立了 制剂研究所或制剂研究室。在口服缓释、控 释制剂的研制过种中,结合国情和本单位生 产实际情况努力开拓。通过几年的努力, 企 业研究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文献报道制备 控释小丸包衣时, 是分批从锅内取出小丸以 获得不同释药速率的包表制剂。沈阳第一制 药
2023-08-13 14:49:361

试述微囊释药的机理,并举例说明影响释药的主要因素。

【答案】:微囊释药的机理:微囊中药物释放机理主要为下面3个相互衔接的步骤:一是药物突破效应的同时,亚胺键(-C=N-)的水解,立体网状结构的破坏,出现游离亲水性的-NH2;二是甲壳胺吸水膨胀,形成胶状粘稠层;三是药物通过胶状粘稠层向外扩散。微囊在溶出前后重量损失是很小的。这说明微囊释药机制不可能是材料的溶解或降解,或者说明这种溶解或降解所占比例很小。影响释药的主要因素:1、微囊粒径 :在厚度相同的情况下,囊径越小释药越快。2、囊壁的厚度:囊材相同时,囊壁越厚,释药越慢。3、囊材的理化性质:孔隙率较小的囊材,释药较慢。例如:明胶大于乙基纤维素大于苯乙烯-马酐共聚物大于聚酰胺4、药物的性质:在囊材等相同时,溶解度大的药物释药快,即药物在囊壁与水间的分配系数影响药物的释放速度。将药物制成溶解度小的衍生物,再囊化可使药物缓释。5、附加剂的性质:加入疏水性物质如硬脂酸、蜂蜡、十六醇等,可使药物缓释。6、工艺条件:成囊时采用不同工艺,对释药速度有影响。7、pH值的影响:不同pH值对释药速度有影响。8、离子强度的影响:在不同的释放介质中微囊的释药速度不同。
2023-08-13 14:49: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