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飞行器快要飞出太阳系时是如何进行通讯的?

2023-08-22 13:33:10
共9条回复
豆豆staR

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个激动人心的历史瞬间——1957年由苏联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该卫星就内置了一台无线电发报机,其从太空不断地向地面接收站发送“滴滴”的信号。因此无线电通信就成了最早的太空通信方式,并且已经沿用至今,例如我们的通信卫星。

空间光通信原理与技术

而随着人类探索宇宙步伐的加快,卫星已经不只停留在近地轨道,而是已经开始不断向外拓展(例如绕月轨道);与此同时,航天器已经完成月球、火星等探索,并在向更远的深空不断前行。此时,太空通信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卫星与地面的通信(称为星地通信),还包括卫星(航天器)之间的通信,以及借助中继卫星实现的星地通信等。

其实早期的深空探测器并不是借助中继卫星与地面通信的,而是采用最为直接的星地通信方式,例如美航天局1977年所发射探测器——旅行者一号。

旅行者一号配备了一个巨大的“锅”式天线,其直径达3.7米,然后与地球上直径高达37米的接收天线(也是“锅”)进行通信,然而这种通信方式只能待两个天线对准时才能通信,通信效率可想而知,因此为了提升通信效率,中继卫星应运而生。

空间光通信原理与技术

最早投入应用的中继卫星就是美国部署在木星轨道上的奥德赛卫星,其作用是将火星探测车的数据传回地球。而如今,在地球轨道之上,也有着众多的中继卫星,比如美国的TDRS,中国的天链,日本的DRTS等等,它们已经成为了星地通信之间的高效沟通“桥梁”。

而无论是星地通信(包括中继),还是卫星(航天器)间通信,均是借助无线电通信技术来实现的,但无线电通信技术有着自身的缺陷,首先是根据轨道(距离)的不同,存在多种通信波段(包括L、S、C、K、Ku、Ka等),而相同波段间的干扰,就会影响通信质量;其次,目前深空探测主要手段就是提升天线增益、提高通信频率、降低噪声,而想要提升天线增益,要么加大天线面积,要么增加天线数量,但都会加大航天器本身的负担;当然,最为重要的是,视频沟通必将成为太空通信的新趋势,而无线电通信的带宽(数据传输速度)难以满足这一要求,因此激光通信成为了新的焦点。

2被视为“太空宽带”的激光通信

激光通信:被视为“太空宽带”

什么是激光通信?其实激光本质上也是一种电磁波,其基本通信原理与无线电通信原理相似,即利用激光束作为载体,将数据信号调制到光载波上进行传输,因此也可以称之为空间光通信。

其实激光通信已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比如家中的光纤宽带网络等,但要说到将激光通信真正应用于太空通信之中,还是最近几年的事情。例如,2008年3月间,美国NFIRE卫星与德国TerraSAR-X卫星使用激光终端成功进行了太空宽带数据传输,两颗卫星在距离5000公里宇宙空间建立了光学链接,并以5.5Gbps的数据传输速度完美地实现了双向操作,这一数据传输速度相当于每小时传输20万张A4文件或400张DVD。

空间光通信原理与技术

随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又利用激光通信将“蒙娜丽莎”送上月球,而为了将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传输到绕月飞行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上,NASA先将这幅名画进行数字编码,并分解为152×200个像素,然后将每个像素都变为激光脉冲,从地面基站传输给38万公里外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上,这次传输的速度约为300比特每秒。

而在2012年10月,俄罗斯的国际空间站也首次利用激光通信将电子数据传送到地面接收站——其传输的数据量为2.8GB,传输速度达到了1000Mbps。

当然,近期最受关注的事件当属2014年6月NASA展示的激光通信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从国际空间站成功向地面发送了一个37秒的,名为“你好,世界!”的高清视频,用时仅3.5秒,传输速度比传统的无线电通信快10到1000倍。

余辉

测量这一边界在哪里,正是“旅行者1号”的使命。在经过反复测量和模型推演后,NASA于2013年9月宣布“旅行者1号”探测到太阳风粒子浓度急剧下降,探测器进入了星际空间。

clou

这个是通过飞行器上面的中继天线跟地面进行通讯的。

陶小凡

测量这一边界在哪里,正是“旅行者1号”的使命。在经过反复测量和模型推演后,NASA于2013年9月宣布“旅行者1号”

nicehost

“旅行者1号”探测到太阳风粒子浓度急剧下降,探测器进入了星际空间。人类“大使”首次离开太阳系,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

苏州马小云

以太阳风粒子发挥作用的最后区域作为太阳系边界。测量这一边界在哪里,正是“旅行者1号”的使命。在经过反复测量和模型推演后,NASA于2013年9月宣布“旅行者1号”探测到太阳风粒子浓度急剧下降,探测器进入了星际空间。

okok云

这将是人类“大使”首次离开太阳系,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

小教板

“旅行者”号宇宙飞船正准备进入星际空间,这将是人类“大使”首次离开太阳系

我不懂运营

35年前发射的“旅行者”号宇宙飞船正准备进入星际空间,这将是人类“大使”首次离开太阳系,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

相关推荐

什么是空间激光通信技术?

大多数人对空间激光通信技术了解并不多。空间激光通信技术的核心在“激光”二字,即用激光作为信息载体进行空间(包括大气空间、低轨道、中轨道、同步轨道、星际间、太空间)通信。 与微波空间通信相比,激光空间通信的长处不言而喻,如波长比微波波长明显短,具有高度的相干性和空间定向性,这也就决定了空间激光通信具有一系列优点。如通信容量大,激光的频率比微波高3至4个数量级,因此作为通信的载波有更大的利用频带。光纤通信技术可以移植到空间通信中来,目前光纤通信每束波束光波的数据率可达20Gb/s以上,并且可采用波分复用技术使通信容量上升几十倍。因此在通信容量上,光通信比微波通信有巨大的优势。同时,空间激光通信技术还有着重量轻、功耗和体积小、建造和维护经费低等特点。 由于激光的发散角很小,所以能量高度集中,这样一来落在接收机望远镜天线上的功率密度高,发射机的发射功率可大大降低,功耗相对较低;空间激光通信的能量利用率的提高又使得发射机及其供电系统的重量减轻;激光的波长短,在同样的发散角和接收视场角要求下,发射和接收望运镜的口径都可以减小。如此一来,空间激光通信就摆脱了微波系统巨大的碟形天线,拥有了既小又巧还功能强大的特点。最难能可贵的是,激光具有高度的定向性,发射波束纤细,激光的发散角通常在毫弧度,有效地提高抗干扰、防窃听的能力。 拥有着以上这些强大功能,空间激光通信技术的前景可谓十分广阔。伴随着信息时代对于高速率信息传输的需求日益迫切,以及支撑空间激光通信的光学、光电子学、微电子学、计算机、控制科学、材料科学与技术水平的提高,空间激光通信将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一是通信速率越来越高,伴随着高精度动态跟踪这一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后,提高激光通信系统的速率和带宽是必然举措。二是通信模式越来越丰富,从最初的单向信息传输、发展到双向对称信息传输、中继转发通信模式,乃至将来的信息组网。三是立体空间覆盖,空间激光通信从星际链路逐渐向星地、星空、空空、空地和地面间链路拓展,实现立体空间覆盖,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无缝通信系统。 本文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罗会仟进行科学性把关。 科普中国中央厨房 新华网科普事业部 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 联合出品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科普中国客户端。
2023-08-13 18:58:341

自由空间光通信的技术分析

高功率激光器的选择激光器用于产生激光信号,并形成光束射向空间。激光器的好坏直接影响通信质量及通信距离,对系统整体性能影响很大,因而对它的选择十分重要。空间光通信具有传输距离长,空间损耗大的特点,因此要求光发射系统中的激光器输出功率大,调制速率高。一般用于空间通信的激光器有三类:二氧化碳激光器。输出功率最大(>10kw),输出波长有10.6 m和9.6 m,但体积较大,寿命较短,比较适合于卫星与地面间的光通信。Nd:YAG激光器。波长为1064nm,能提供几瓦的连续输出,但要求高功率的调制器并保证波形质量,因此比较难于实现,是未来空间通信的发展方向之一。采用半导体泵浦的固体激光器,若使半导体发射谱线与Nd:YAG激光器吸收谱线一致,可减少热效应,改善激光光束质量,提高激光源综合性能。这种激光器适合用于星际光通信。二极管激光器(LD)。LD具有高效率、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并且可以直接调制,所以现在的许多空间光通信系统都采用LD作为光源。例如波长为800~860nm的ALGaAs LD和波长为970~1010nm的InGaAs LD。由于ALGaAs LD具有简单、高效的特点,并且与探测、跟踪用CCD阵列具有波长兼容性,在空间光通信中成为一个较好的选择。快速、精确的捕获、跟踪和瞄准(ATP)技术这是保证实现空间远距离光通信的必要核心技术。系统通常由以下两部分组成:捕获(粗跟踪)系统。它是在较大视场范围内捕获目标,捕获范围可达±1°~±20°或更大。通常采用CCD阵列来实现,并与带通光滤波器、信号实时处理的伺服执行机构共同完成粗跟踪,即目标的捕获。粗跟踪的视场角为几mrad,灵敏度约为10pW,跟踪精度为几十mrad;跟踪、瞄准(精跟踪)系统。该系统是在完成目标捕获后,对目标进行瞄准和实时跟踪。通常采用四象限红外探测器(QD)或Q-APD高灵敏度位置传感器来实现,并配以相应伺服控制系统。精跟踪要求视场角为几百祌ad,跟踪精度为几 rad,跟踪灵敏度大约为几nW。精密可靠高增益的收、发天线为完成系统双向互逆跟踪,空间光通信系统均采用收、发一体天线,隔离度近100%的精密光机组件。由于二极管激光器光束质量一般较差,要求天线增益高,另外为适应空间系统,天线(包括主副镜,合束、分束滤光片等光学元件)总体结构要紧凑、轻巧、稳定可靠。目前天线口径一般为几厘米至25厘米。大气信道在地-地、地-空激光通信系统信号传输中,大气信道是随机的。大气中气体分子、水雾、雪、气溶胶等粒子,几何尺寸与二极管激光波长相近甚至更小,这就会引起光的吸收和散射,特别在强湍流情况下,光信号将受到严重干扰。因此如何保证随机信道条件下系统的正常工作,对大气信道工程研究是十分重要的。自适应光学技术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并已逐步走向实用化。总之,空间光通信是包含多项工程的交叉科学研究课题,它的发展与高质量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精密光学元件、高质量光滤波器件、高灵敏度光学探测器及快速、精密光、机、电综合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密切不可分,光电器件、激光技术和电子学技术的发展,为空间光通信奠定了物质基础。发展趋势星际自由空间光通信技术的可行性问题已经解决,虽然至今尚未真正实现星际通信,但是发射功率、接收灵敏度、捕获和瞄准要求、热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等关键技术近几年已取得明显进步,相信不远的将来将取代微波通信成为星际通信的主要手段。地面空间光通信将作为一种主要手段进入本地宽带接入市场,特别是那些通常没有光纤连接的中小企业。微波系统和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在许多方面可互为补充,前者能提供大区域内低速通信,而后者能提供小区域内高速灵活的连接。各种系统的无缝连接能使用户得到更方便的服务。此外,微波系统还可与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互为备份,在天气恶劣甚至无法进行光通信时,启动微波通信系统,可以大大提高通信系统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在战场上,当受到敌方强电磁辐射干扰时,会导致微波通信系统失效,而光纤通信系统既无法在短时间内建立起来,也不能满足机动性要求。此时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的优势立刻显现:它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建立,还对电磁干扰免疫,所以自由空间光通信在军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2023-08-13 18:58:431

自由空间光通信的研究重点

光源光源的波长应选择在透过率良好的“大气窗口”。发射功率要考虑到人眼的安全。对于光源,除了要求输出光束质量好、工作频率高、出射光束窄以外,还要考虑激光器的输出功率稳定性、频率稳定性、光束方向稳定性和工作寿命等。因此有必要对新激光光源技术进行进一步研究。多模二极管激光器光谱较宽,大气色散等因素会引起一定的脉冲扩展,从而限制通信速率,因此需要做进一步的分析。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原来多采用800nm波段光源,这是由于此波段的激光器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比较成熟,有成品;同时该波段也有比较成熟的铯原子滤波器。近年来,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成熟,自由空间光通信的工作波段有向1550nm波段发展的趋势。发射和接收天线发射和接收天线的效率都会对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的接收光功率产生重要影响。发射天线可以设计成接近衍射极限,尽管可以获得最小的光斑,但也给精确对准带来困难;为了接收更多的信号能量,接收天线的直径越大越好,同时也会增加系统的体积、重量和成本。所以,研制体积小、重量轻、光学增益大的新型接收天线对提高接收灵敏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大气信道对于大气对激光通信信号的干扰的分析,目前仅局限于大气的吸收和散射等,很少涉及到大气湍流引起的闪烁、光束漂移、扩展以及大气色散等问题,而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接收端信号的信噪比,从而影响系统的误码率和通信距离、通信带宽。因此,有必要在这方面做更深入详尽的分析,并提出解决以上问题的技术方案。例如,采用自适应光学技术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方向。组网及其他技术各国纷纷把光纤通信的成熟技术和器件引入激光通信,波分复用技术和光放大器技术已经应用于自由空间光通信。随着自由空间光通信技术的不断完善,由点对点系统向光网络系统发展是大势所趋。有专家预测,未来的自由空间光网络将形成一个立体的交叉光网,可在大气层内外和外太空卫星上形成庞大的高容量通信网,再与地面上的光纤网络相沟通,满足未来的各种通信业务需求。保密通信自由空间光通信的安全保密性较好,因为红外激光的波束窄且不可见,很难在空中发现其通信链路。同时,激光束定向性好,如果想截取,一般需要在链路中插入,这是很难做到的,而即使被截取,用户也会发现,因为链路被中断。因此,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比微波系统安全得多。但是经分析论证,由于自由空间光通信信道的开放性,窃听信号而又不阻断光束的传播,也是可以做到的。所以深入研究自由空间光通信的保密方法和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2023-08-13 18:58:581

可见光通信技术论文_可见光通信技术

  可见光通信系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可见光通信技术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可见光通信技术论文篇一   室内LED可见光通信技术分析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LED可见光通信的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然后就LED可见光通信的未来应用进行展望,以期促进LED可见光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完善。   关键词:室内LED;可见光通信;应用展望   中图分类号:TN929 文献标识码:A   LED可见光通信系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当前LED可见光通信技术还不够成熟,距离商用还有一定差距,仍需要我们不断加强研究以进一步优化系统的各项性能。   一、室内LED可见光通信原理简介   室内LED可见光通信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灯光的“明”和“暗”来分别表示数字信号“0”和“1”,然后将广播、图像、音频、影像等待发射的信息调制后加载到LED灯光上,通过LED灯光的高频闪烁将信号传送出去。由于LED响应速度极快,不会对人眼造成影响,因此能够在正常照明的同时实现无线通信功能。在信号接收端一般设置有光电探测元件,可以对接收到的可见光信号进行放大和解调处理,进而将其重新还原成广播、音频、影像等信号。   二、室内LED可见光通信的关键技术   1.光源布局   一般情况下,光源布局要考虑两点:一是组成阵列光源的内部LED灯的数量及排列方式;二是整个室内LED光源的分布。在室内光源设计中,为满足国际照明标准,通常将LED光源设计为白光LED阵列形式,构成各LED阵列的LED个数由LED间隔大小决定,而间隔大小需要综合考虑中心区域的光强度。在LED排列问题上,则要充分考虑信号接收面的照度要求与光强分布。同时在设计LED数量及排列时,还要考虑码间串扰问题。为提高通信质量,还应结合房间大小及内部设施陈列,尽量使室内同一水平面上的光功率保持一致,防止出现通信死角。此外,考虑到行人、设施等造成的遮挡,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阴影区,对此可通过增加光源数量来减少阴影效应,但过多的光路径又会引发严重的码间干扰,因此根据室内实际情况科学设计LED阵列光源是提高通信效果的关键。   2.驱动电路优化   LED可见光通信系统设计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调制带宽,它直接影响着LED调制能力的高低,进而决定着无线光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调制带宽通常取决于有源区载流子复合寿命与PN结电容,在LED制造过程中,普遍采取的措施为减少载流子复合寿命与控制寄生电容,或者使用多芯片型白光LED,除此之外,通过对驱动电路进行优化设计也能有效地提升调制带宽。在综合电磁、噪声、温漂、光功率补偿等干扰因素的基础上,LED可见光高速调制驱动电路可设计为以下形式,如图1所示。   其中,BG代表晶体管,Dz代表稳压二极管,BG1与BG2构成发射极耦合式开关,BG3和Dz构成恒流源电路,能够稳定地为LED支路供应驱动电流。又因为此电路超出了线性范围工作,就算输入端过激励,也不会出现饱和,故开关速率十分高,理论上这种电路可实现300Mb/s的信号调制。   3. OFDM技术   OFDM即正交频分复用,该技术的主要原理就是把高速串行数据转变为相对低速的多路并行数据,然后分别对不同的载波加以调制。OFDM技术拥有极强的抗多径能力,如今已在高速无线通信中得到了普及应用。在LED可见光通信中,由于多路径会导致码间干扰,严重影响系统传输速率,因此通过引入OFDM技术来控制码间干扰是一个十分理想的选择。   目前,已有研?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闭攵设FDM在LED可见光通信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可行方案,其中比较成熟的一种方案如下:该方案由LED照明阵列、电力线调制器、OFDM解调器3部分构成,信源电信号在发射端完成OFDM编码,并通过一直流偏置实现对LED光源的调制。经调制的光信号在接收端完成解调,并通过提取导频信号实现对信道状态的实时监测和更新。OFDM应用于无线光通信系统时,需要将高速串行数据以并行方式调制到多个正交子载波上,以减少码速率、消除码间干扰,同时还要在各OFDM符号间添加保护间隔,以彻底除去残余的码间干扰。   4.信道编码技术   赵俊、陈长缨研发了一种能够用于LED可见光通信的mBnB分组编码技术。该技术所采用的分组码在通信领域中已有十分广泛的应用,通俗而言,就是把原始信息码字以m比特为单位加以分组,并按照特定规则,以另外每组为n比特的码字进行表示,最后将新得到的分组用NRZ或RZ码的格式传输出去。其中,m>n,且两者都是正整数,通常n=m+1。目前比较常见的编码形式有1B2B、3B4B、6B8B等。这种编码技术的优点如下:一是功率谱的形状相对较好;二是消除了基线漂移现象;三是能够稳定地进行误码监测和字同步。已有研究表明,6B8B编码的光信号在0.5m~2.5m距离内的通信十分稳定,不会因LED数量、串口模块分频等因素而受到显著影响。采用6B8B编码,能够在确保信号高速传输的基础上,使通信距离突破2.5m。   5.分集接收技术   分集接收的基本原理就是在接收机上设置多个方向的光电探测元件,并对不同方向上探测到的信号加以对比分析,然后选择其中信噪比最大的信号来完成通信,该技术在解决码间干扰和抗阴影效应方面具有良好的表现。在设计分集接收电路时,需要按照信号传输速率的高低将其分成两类:在通信速率较低的情况下(一般将100M以下作为低速率),使用低速率分集接收装置,即直接对多个信号进行叠加,从整体上增强信号功率。在传输速率较高的情况下,考虑到码间干扰问题,无法对信号进行简单叠加,需要增加一个专门的控制电路来进行信号评估和选择。通常而言,在高速通信过程中,直射链接方向的信噪比最高,因此优先将最贴近直射链接的方向作为信号接收方向。在采用分集接收技术的光接收机上,探测器尽可能均匀地分布在一个半球面上,从而能够以较少的探测器数量实现多个方向上的稳定接收效果,除非接收机被整个遮挡才有可能出现信号中断。   6.自适应传输技术   自适应传输技术能够有效克服LED可见光通信中的信噪比波动问题。在自适应收发器的发射端,有一个专门的DSP(信号处理器)负责机电定向系统的实时控制。DSP在通信系统中的普及和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系统的信噪比,并且灵活性更强。同时,对于白噪声、多路径干扰等,也能够通过相应的信号处理手段加以解决。在自适应收发器的接收端,由于使用了单一的光电检测器,使得光前端设计大大简化,并通过某种定向机制使光能量作用于单个信道,从而减小了接收端视场,有效避免了环境噪声对通信稳定性的干扰,增强了系统对多路径畸变的抵抗能力。   三、LED可见光通信技术的应用展望   LED可见光通信技术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只要是基于LED的照明和指示装置均可以通过增加通信功能而获得一些全新的用途。例如,在博物馆中,可以在LED指示灯中加载相关展品的解说信号,只要游客携带了具有可见光通信功能的移动设备,就能随时获取展品的解说信息;在LED大屏幕或广告牌上加载相应的信号后,人们可以直接用手机等设备下载屏幕上的内容和信息,如广告信息、交通信息等;在车辆照明领域,可以为汽车前照灯增加信息传输功能,将车辆载重、车牌号、车速等信息自动发送到各类交通监测装置上,轻松完成缴费、登记、测速等功能,极大地方便了车辆信息的采集和管理,同时车辆尾灯也可用于向后面的车辆发送刹车、路况等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   结语   LED可见光通信技术不占用无线频谱资源,可以直接对无处不在的照明灯光加以利用,在节能环保的同时实现高速无线通信功能。但目前该技术仍处于实验研究阶段,虽然研究人员已经针对光源布局、驱动电路优化、OFDM、信道编码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依然有一些技术难关亟待人们去攻克,相信在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之下,LED可见光通信技术必将在未来社会中大放光彩。   参考文献   [1]秦岭,巨永锋,杜永兴,等.智能交通中新型可见光通信系统性能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6,33(7):114-118.   [2]亓沂滨,陈津.基于led的光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14):51-5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可见光通信技术论文
2023-08-13 18:59:101

自由空间光通信的自由原理

空间激光通信系统是指以激光光波作为载波,大气作为传输介质的光通信系统。自由空间激光通信结合了光纤通信与微波通信的优点,既具有大通信容量、高速传输的优点,又不需要铺设光纤,因此各技术强国在空间激光通信领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并取得了很大进展。
2023-08-13 18:59:181

空间光调制器的原理

贝耐特光学空间光调制器是一种大规模的相位控制阵列,与微波相控阵天线的工作原理类似,通过控制每个相干合成单元光束的相位,能对光束发射方向进行精准的控制,实现高精度的二维光学扫描,也能同时发出多个光束,对移动目标进行实时跟踪。基于空间光调制器的光学相控阵技术具有无机械惯性、高扫描精度以及高分辨率等特点,近年来成为激光雷达的研究热点。  激光雷达,是以发射激光束探测目标的位置、速度等特征量的雷达系统。  其工作原理是向目标发射探测信号(激光束),然后将接收到的从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目标回波)与发射信号进行比较,作适当处理后,就可获得目标的有关信息,如目标距离、方位、高度、速度、姿态、甚至形状等参数,从而对飞机、导弹等目标进行探测、跟踪和识别。  它由激光发射机、光学接收机、转台和信息处理系统等组成,激光器将电脉冲变成光脉冲发射出去,光接收机再把从目标反射回来的光脉冲还原成电脉冲,送到显示器。  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是激光探测及测距系统的简称,另外也称Laser Radar 或LADAR(Laser Detection and Ranging) 。  用激光器作为发射光源,采用光电探测技术手段的主动遥感设备。激光雷达是激光技术与现代光电探测技术结合的先进探测方式。由发射系统、接收系统 、信息处理等部分组成。发射系统是各种形式的激光器,如二氧化碳激光器、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及波长可调谐的固体激光器以及光学扩束单元等组成;接收系统采用望远镜和各种形式的光电探测器,如光电倍增管、半导体光电二极管、雪崩光电二极管、红外和可见光多元探测器件等组合。激光雷达采用脉冲或连续波2种工作方式,探测方法按照探测的原理不同可以分为米散射、瑞利散射、拉曼散射、布里渊散射、荧光、多普勒等激光雷达。
2023-08-13 19:00:112

【激光通信技术论文】激光通信技术

  激光通信设备具有通信速率高、体积小、重量轻和功耗低等优势,下面是我整理了激光通信技术论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激光通信技术论文篇一   卫星激光通信技术   摘 要:激光通信设备具有通信速率高、体积小、重量轻和功耗低等优势,广泛应用在卫星与卫星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文章介绍了卫星激光通信技术的特点及系统组成,详细分析了卫星激光通信的关键技术。最后结合国内外卫星激光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水平,提出了我国大力发展卫星激光通信技术和应用系统的建议。   关键词:卫星激光通信;激光通信;数据传输   引言   目前卫星通信主要是微波通信,随着航天技术应用的逐步深入,微波通信中的频率资源已经显得越来越紧张,且经常性出现频率干扰问题,数据量越来越大,传统的微波通信已经不能满足未来航天通信的需求,因此急需开发新的通信手段来弥补未来通信的不足。   卫星与卫星之间的无线激光通信是一项崭新的卫星通信体制,相对于现有的卫通技术而言,具有以下技术特点和优势:(1)通信速率高,激光通信通信速率能达到10Gbps或者更高。(2)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3)不存在频率干扰问题,由于卫星与卫星之间采用点对点无线激光通信,因此基本上不存在干扰问题。(4)隐蔽通信和抗干扰能力更强。由于卫星激光通信具有极窄的束散角,不容易被侦察和被干扰。(5)作用距离更远,是未来深空高速数据传输的理想技术手段。深空探测从环月的几十万千米到几百万千米(甚至更远),对通信频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国内外卫星激光通信发展现状   1.1 国外发展现状分析   20世纪60年代,国际上就开始了空间光通信技术的研究,主要进展如下。   1.1.1 欧空局光通信   欧洲空间局(ESA)于1986年提出了SILEX计划,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先后进行了低轨道卫星与同步轨道卫星之间、GEO与地面的激光通信实验(见图1)。低轨道终端搭载在法国地球观测卫星SPOT4上,高轨道终端OPALE搭载在ARTEMIS卫星上。两颗卫星间隔30000km,相对运动速度为7km/s。2001年11月,ESA完成了通过星间链路将图象从SPOT4经由ARTEMIS传送到地面站的实验,通信速率为50Mbit/s。   德国的TerraSAR-X激光通信终端TerraSAR-X计划搭载一个激光通信终端(LTC)通信速率为5.625Gbps(24*255Mbps),可以用来进行星间激光通信(美国的低轨卫星)和星地激光通信,用于实时传输合成孔径雷达上的数据。2008年2月21日,TerraSAR-X卫星与NFIRE卫星成功进行了世界上首次星间相干激光链路实验,链路距离3700~4700km、链路持续时间50~650s、误码率优于10-9、通信数据率高达5.625Gbps,该实验的成功标志着星间光通信技术的发展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1.1.2 日本空间光通信发展   日本从80年代中期就开始星间激光通信的研究工作。1995年6月,日本的ETS-VI卫星与美国的大气观测卫星实现了双向激光通信,在相距32000km的情况下通话8分钟。1995年7月,ETS-VI 卫星成功进行了星地光通信实验,传输距离37800km,传输速率1.024Mbit/s。2004年,日本计划在日本实验太空舱(JEM)“Kibo”上进行光通信实验。实验在Kibo 和多个地面接收站之间进行,传输距离38,000km,下行速率2.5Gbit/s。   另外更引人注目的星地激光通信是日本的LUCE计划, LUCE通信终端(见图2)负载于OICETS卫星上,LUCE装载卫星的顶端。2005年12月9日实现了LUCE 终端与Artemis卫星上的终端之间的激光通信。2006年3月,LUCE 终端与日本国家信息通信技术研究所(NICT) 光学地面站成功进行了双向激光通信试验,示意图见图2。2006年6月7日,LUCE 终端与德国宇航中心移动光学地面站OGS-OP之间实现激光通信试验,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低轨卫星与光学地面站的激光通信,日本LUCE计划的成功推动了星间激光通信技术的发展。   1.1.3 美国空间光通信   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就开始实施空间光通信方面的研究计划。美国近年来报道的大多是激光通信系统地面大气传输实验等方面的研究,但一直以来各研究机构也进行了大量的星间相干光通信体制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2000年,搭载星载光通信终端LCT的卫星STRV-2成功发射,但是由于卫星的位置和姿态控制精度未在设计范围内,没能与地面站建立光通信链路。2003年,美国JPL开始建造光通信望远镜实验室(OCTL),该实验室主要包括一个1m口径的光通信望远镜,用于研究多种激光在空间传输的性能,可实现与低轨到地球同步轨道光通信终端的光通信。   美国转型通信卫星计划将在战时和和平时期为国防部创建更宽的带宽。美国防部已经在新墨西哥州进行了概念试验,成功的实验显示出太空与地面站、太空与飞机之间进行激光通信的可能性,随着结合激光通信的转型卫星计划的出现,美国防部将会在带宽方面获得巨大提升。目前卫星上操作的带宽是几年前的10倍,在配备有宽带间隙填充仪的先进极高频卫星发射后,带宽将扩大10倍,应用激光通信后,带宽将再次扩大10倍。   1.2 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在激光通信技术的研究从“七五”开始,已经有了近30年的时间,已经在空间激光通信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果,主要集中在大专院校和部分厂所。这些研究主要是针对某一特定问题而展开的,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激光通信。单机或者单项技术研究居多,系统层面以及工程应用层面的研究和试验不多,与国外的差距较大。   2 卫星激光通信组成   卫星间激光通信系统主要由发射分系统、接收分系统、光学分系统、捕获跟踪瞄准(简称ATP)分系统和信息处理分系统等组成。如图3所示。   2.1 天线分系统   天线分系统主要由望远镜,滤光片,天线方位俯仰转动平台,精跟踪和超前瞄准快速反射镜等设备组成;主要完成信标光和信号光的发射,信标光和信号光的接收和滤波等任务。   天线发射部分完成对发射激光的准直和扩束,使激光光束按照一定的发散角发射出去。天线接收部分主要完成对接收光学的滤波、光束汇聚至相应的探测器上。   2.2 发射分系统   发射分系统主要由激光器、调制器、功率放大器及驱动源等设备组成,主要完成信标光产生、信号光产生、数据相干调制和信号光功率放大任务。   在卫星间激光链路中,光源的设计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天线增益、探测器的灵敏度、通信距离等参量,本系统选用半导体激光器作为光源,并同时使用两只激光器,分别作为信标光源和信号光源。由不同的激光器产生的信号光和信标光分别经准直系统后,具有合适的发散角,然后通过合束器合成,最后经过收发光学天线发射出去。   信标激光器用作系统的ATP探测,为便于双方搜索,减小捕获时间,信标光源应有较大的光束发散角,此外,为保证接收端有足够强的光信号,对信标光激光器的发射功率要求相对较高。   信号激光器应有较好的光束质量和较高的调制频率响应,为得到较大的输出功率,选用半导体激光器+光纤放大器体制。   2.3 接收分系统   接收分系统主要由光电探测器、滤波电路和放大电路等设备组成,主要完成微弱光信号的探测和数据信号的解调等任务。   2.4 ATP分系统   ATP分系统主要由粗跟踪单元、精跟踪单元、中心控制器、超前瞄准机构以及相关光路组成。主要完成对方信标光的捕获、跟踪和瞄准任务。由于星间距离较远,为了满足作用距离,设计的信号光波束极窄。当收到对方信号时,目标已运动到接收波束之外。双方发射天线波束的超前瞄准功能将克服该现象,确保星地链路通信正常。   粗跟踪单元负责在大视场范围内搜索、捕获目标,并对目标进行粗跟踪,将目标导入精跟踪探测器的视场。精跟踪单元负责抑制平台带来的高频扰动,在小视场内对目标进行精确跟踪,确保系统视轴指向对方视场中心。中心控制器负责协调粗跟踪单元与精跟踪单元之间的工作及测量目标角位置、角速度及角加速度等信息。   2.5 信息处理分系统   信息处理分系统主要由A/D转换器、延迟锁定环、信道译码和处理、数据组帧和信道编码、对外接口等部分组成;主要完成位同步环锁定,信道编译码等任务。   3 卫星激光通信的关键技术分析   3.1 捕获、跟踪与瞄准技术   在星间激光通信中,ATP分系统的作用是实现对光束的快速捕获并稳定跟瞄。由于两个光通信终端相隔距离较远、时刻处于移动状态,为了确保通信成功,要求ATP分系统的跟瞄精度非常高,因此决定ATP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是星间激光通信系统中的一项非常关键且难度很大的工程技术。由于星间激光通信收发设备之间存在相对运动速度,以及存在着角速度和角加速度,与远程无线光通信所要求的极窄视场的捕获、跟踪与瞄准相矛盾。另外,移动平台的姿态调整,跟踪状态下引入的平台姿态变化和平台随机振动等均对窄视场的稳定跟瞄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系统信标光的发散角在mrad量级,而信号光的发散角一般在几十u03bcrad量级,解决办法除了提高对对方激光信号的捕获、跟踪、瞄准设备性能以外,还必须从整体系统角度综合平衡各个功能单元的技战术指标。比如:(1)在接收机中使用稳定的激光器、高透射率的光学天线,以提高发射和接收性能。(2)提高ATP自身平台稳定性能和提高平台与设备转动装置的重量比值,以改善信号跟踪与空间瞄准精度。(3)提高信标光引导精度(如程序控制引导)、增加特殊的信标光设备和其他手段的实时引导手段(如微波),以减少目标的快速捕获时间。(4)采用提高相对位置测量精度、降低跟踪误差和复合精密跟踪装置。(5)采用粗精两级复合轴联用方式,以提高跟瞄性能。复合轴控制技术能较大地提高ATP跟瞄的性能。复合轴控制系统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粗跟踪系统完成扫描、搜索、捕获目标的任务。粗跟踪传感器采用大视场的CCD,控制单元采用DSP作为核心控制器,实现控制算法和其他功能控制。绝对式编码器构成位置反馈和速度反馈,控制对象为力矩电机。精瞄准系统完成精跟踪的任务,精瞄准机构由精视场探测器(高帧频CCD),数据控制器、线性高压功率运放及两维压电陶瓷模块组成。   3.2 高功率光源和高速调制技术   激光通信的需求之一是超高速的数据传输,因此需要高码率的调制技术。在远距离的卫星和卫星通信过程中由于距离较远所以需要高功率的激光光源。在国内外大都采用极性相反的圆偏振光同时传送和波分复用技术增加通信容量,采用激光二极管阵列技术和使用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技术来提高激光器的发射功率。EDFA的工作原理是在石英光纤的纤芯中掺入三价稀土金属铒元素,这种光纤在泵浦光的激励下形成粒子数反转分布,然后在信号光的作用下产生受激辐射,放出与信号光完全相同的光子形成光的放大,进而实现光功率的放大。   3.3 高灵敏度、高增益接收技术   星间激光通信系统中,光接收功率与光信号传播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因此到达远距离接收端的光能量是非常微弱的。而噪声干扰如日光、星光又相当强,对于大气层内的激光通信,还会受到大气及湍流的影响。为此,除了提高激光器的功率之外,还必须研制高灵敏度的微光探测器,对所接收的信号也要进行滤波处理。   目前探测器的研究方向主要是针对高灵敏度、高增益的雪崩光电二极管探测器(APD)。APD作为激光接收器件具有高灵敏度、可靠性能高等特点,广泛应用在无线光通信系统中,QAPD作为跟踪器件,具有精度高等特点,在空间激光交会雷达、空间光通信等领域得到了较多的应用。   由于光接收端机收到的信号是十分微弱的,又加之在高背景噪声的干扰情况下会导致接收端的信噪比(S/N)降低。为快速、精确地捕获目标和接收信号,通常采取两方面的措施:一是提高接收端机的灵敏度,使其达到u03bcW-pW量级;二是对所接收的信号进行处理,如光信道上采用光窄带滤波器(干涉滤光片或原子滤光器等)以抑制背景杂散光的干扰,在电信道上采用微弱信号检测与处理技术。微光探测可以分为两种:相干探测和非相干探测。目前相干探测可以达到10-11w。非相干探测也可以达到10-8w的级别。   4 结束语   空间激光通信的发展趋势将向网络化、小型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卫星激光通信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将建立GEO-GEO、GEO-LEO、LEO-LEO、LEO-地面等多种形式的激光通信链路。小卫星星座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对小卫星星座的星间光通信更加重视,利用小卫星间激光通信实现全球个人移动通信将是未来全球个人通信的发展趋势。   空间激光通信特点鲜明,优点很多,未来军民用前景广阔。但是,作为一种新兴通信模式,空间移动光通信在技术和应用上还有不少难点,需要攻克的关键技术还很多,有必要加强基础元器件和关键元器件的研发投入;有必要加强空间光通信各种应用的系统设计和试验验证工作;有必要加强光通信设备的卫星搭载试验。另外,鉴于国外空间光通信技术的成熟,有必要积极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以期在不久的将来初步形成我国激光通信的卫星。   参考文献   [1]M.Reyes Garcis-Talavera.Ground To Space optical communication characterization [J].SPIE Vol 5892:58920201-58920216.   [2][3]C.Moore,H,Burris,etc. Overview of NRL"s maritime laser communication test facility [J].SPIE Vol 5892:58920601-58920612.   [4]Lawrence Robertson. A Multi-Access Laser Space Terminal System for Transformational Communication [R].   [5]Robert Lange ,Berry Smutny, etc.142km ,5.625Gbps Free-Space Optical Link based on homodyne BPSK modulation[J].SPIE Vol 6105:6105A01-6105A09.   [6]王红亚,谢洪波.高速大气激光通信收发模块设计[J].电子测量技术,2005.3:94-95.   [7]赵尚弘,吴继礼,李勇军,等.卫星激光通信现状与发展趋势[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1(48).   [8]柯熙政,席晓莉.无线激光通信概论[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4.   [9]Tzung-Hsien HoStuart,D. Milner, Christopher C. Davis. Pointing, Acquisition and Tracking System with Omnivision [J].SPIE Vol 5892:589201-589212.   [10]Yushan Li, Hazem Refai1, etc. Positioning and Tracking Control System Analysis for Mobile FreeSpace Optical Network [J].SPIE Vol 5892:58921D01-5892D12.   作者简介:杨海涛(1968-),男,汉族,河北省保定市,研究生。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激光通信技术论文
2023-08-13 19:00:511

自由空间光通信技术的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由空间光通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1)FSO是一种视距宽带通信技术,传输距离与信号质量的矛盾非常突出,当传输超过一定距离时波束就会变宽导致难以被接收点正确接收。目前,在1km以下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和质量,最远只能达到4Km。多种因素影响其达不到99.999%(五个9)的稳定性。(2)FSO系统性能对天气非常敏感是FSO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晴天对FSO传输质量的影响最小,而雨、雪和雾对传输质量的影响则较大。据测试,FSO受天气影响的衰减经验值分别为:晴天,5-15db/km、雨,20-50db/km、雪,50-150db/km、雾,50-300db/km。国外为解决这个难题,一般会采用更高功率的激光器二极管、更先进的光学器件和多光束来解决。(3)城市内,由于建筑物的阻隔、晃动将影响两个点之间的激光对准。(4)激光的安全问题也会影响其使用,超过一定功率的激光可能对人眼产生影响,人体也可能被激光系统释放的能量伤害。所以产品要符合眼睛安全标准。
2023-08-13 19:01:021

北邮光研院研究生2012专业课都有什么啊?好像不止一门通信原理啊 哪位亲知道?

院所、专业、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招生导师 考试科目 备注009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研究院 188 其中全日制专业学位招生人数为58人080300 光学工程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 数学一 ④801通信原理或805物理学01光电信息处理 徐大雄02全光信号处理 余重秀03光纤通信技术 桑新柱080900电子科学与技术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01通信原理或802电子电路或805物理学或806电磁场理论01通信光电子学与纳异质结构 任晓敏02通信光电子技术 余重秀03全光信号处理及微波光子学 林金桐04光通信与光电子学、量子通信与量子信息处理 俞重远05高速光纤通信系统 席丽霞06高速光纤通信与光电子学技术 张晓光07信息感知与目标识别、纳米光子学、量子通信 刘玉敏08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韩利红09纳米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芦鹏飞10光纤通信与光纤传感 王葵如11新型光电子器件、信息处理 桑新柱12高速光传输与空间光通信技术 李蔚13下一代光网络、光传输与光信号处理技术 伍剑14光子技术及其宽带无线通信应用 徐坤15光纤通信技术 陈雪16智能融合的光网络及宽带接入网 叶培大、张民17光通信与宽带网技术 顾畹仪、张杰、张永军18光纤通信系统与网络前沿技术 王琦19光接入网 李青、王庆海20下一代光网络中的光子信号处理 刘爱群、沈平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03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专业基础综合01下一代光网络、光无线网络 林金桐02高速光传输与空间光通信技术 李蔚03下一代光网络与光子路由技术 伍剑04光纤无线网络融合与应用技术 徐坤05宽带接入、网络融合 陈雪06光纤通信系统与网络前沿技术 任晓敏、黄永清、黄辉、张霞07智能融合的光网络及宽带接入网 叶培大、张民08光通信与宽带网技术 顾畹仪、张杰、张永军、黄善国、喻松09光纤通信、无线通信 张小频10光通信系统、嵌入式通信系统 张阳安11宽带接入网 孙曙和12宽带通信网 唐雄燕13光纤通信网络 施社平085208 电子与通信工程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 本专业为全日制专业学位招生专业01通信技术与信号处理 余重秀、王葵如、桑新柱02光纤通信器件与系统技术 任晓敏、黄永清、黄辉、王琦、张霞03宽带接入网与光网络 陈雪、叶培大、张民、孙曙和、李青、王庆海04光纤通信与光电子技术 张晓光、席丽霞05光通信系统中嵌入式技术的开发 张阳安06光通信与宽带网技术 张杰、张永军、喻松、黄善国07通信光电子器件及应用 俞重远08光子晶体光纤及应用 韩利红09信息感知、数据融合与目标识别技术 刘玉敏10纳米技术光电子器件 芦鹏飞 这个是招生专业目录,你对应着自己选择,需要更多帮助,可以联系盛世清北咨询师帮助你
2023-08-13 19:01:311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中 的两个方向 光通信和光电子 有什么区别 ?哪个是偏工的?该怎么选?

一般来说,光通信是偏工的,光电子是偏理的。区别在于光通信核心课程跟通信工程专业类似,以通信原理、信号处理以及移动通信和光纤通信为主。光电子则类似于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主干课程是电子线路和单片机的应用,说白了就是偏硬件设计的东西更多。但是在上课时,一般两个方向都会学对方的专业课,只是要求的课时或者学分有所不同。按目前的就业需求来看,光通信的前景更好一些,但是作为热门专业,两者都是很不错的方向。
2023-08-13 19:01:391

通信工程是学什么的

通信工程专业学的有通信原理与技术、信号处理与传输、无线通信系统、光纤通信与网络等。1、通信原理与技术。学习无线和有线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调制解调技术、信道编码、多址技术、调度算法等。深入了解数字通信和模拟通信的原理和技术,并掌握通信系统的设计、分析和优化方法。2、信号处理与传输。学习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采样、量化、滤波、编码等。了解通信信号的传输特性和调制调制技术,以及噪声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掌握各种数字信号处理和传输技术的应用。3、无线通信系统。学习移动通信、卫星通信、无线传感器网络等无线通信系统的架构、协议和技术。了解无线信道的特性和无线传输技术,掌握无线网络的规划、优化和管理。4、光纤通信与网络。学习光纤通信系统的原理和技术,包括光纤传输、光纤放大、光纤网络的拓扑和路由等。掌握光纤通信系统的设计、部署和维护,并了解光纤通信在高速网络中的应用。通信工程就业方向:1、通信设备制造与研发。从事通信设备的制造、研发和测试工作,如手机、基站、光纤设备等。在设备制造厂商、通信设备研究院、通信芯片设计公司等单位可以找到相关工作。2、运营商与网络运维。在电信运营商、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等单位从事网络运营和维护工作,负责网络规划、设备调试与维护、故障排除等任务。3、通信系统集成与工程。参与各种通信系统的设计、构建与集成工作,包括移动通信网络、有线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等,在通信系统集成商、电信工程公司、工程咨询公司等单位有就业机会。
2023-08-13 19:01:481

通信技术论文范文(2)

  通信技术论文范文篇二   浅析量子通信技术   【摘要】量子通信作为既新鲜又古老的话题,它具有严格的信息传输特性,目前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被通信领域和官方机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量子,对量子通信技术以及发展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量子;通信;技术;发展   对量子信息进行研究是将量子力学作为研究基础,根据量子并行、纠缠以及不可克隆特性,探索量子编码、计算、传输的可能性,以新途径、思路、概念打破原有的芯片极限。从本质来说:量子信息是在量子物理观念上引发的效应。它的优势完全来源于量子并行,量子纠缠中的相干叠加为量子通讯提供了依据,量子密码更多的取决于波包塌缩。理论上,量子通信能够实现通信过程,最初是通过光纤实现的,由于光纤会受到自身与地理条件限制,不能实现远距离通信,所以不利于全球化。到1993年,隐形传输方式被提出,通过创建脱离实物的量子通信,用量子态进行信息传输,这就是原则上不能破译的技术。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受环境噪声影响,量子纠缠会随着传输距离的拉长效果变差。   一、量子通信技术   (一)量子通信定义   到目前为止,量子通信依然没有准确的定义。从物力角度来看,它可以被理解为物力权限下,通过量子效应进行性能较高的通信;从信息学来看,量子通信是在量子力学原理以及量子隐形传输中的特有属性,或者利用量子测量完成信息传输的过程。   从量子基本理论来看,量子态是质子、中子、原子等粒子的具体状态,可以代表粒子旋转、能量、磁场和物理特性,它包含量子测不准原理和量子纠缠,同时也是现代物理学的重点。量子纠缠是来源一致的一对微观粒子在量子力学中的纠缠关系,同时这也是通过量子进行密码传递的基础。Heisenberg测不准原理作为力学基本原理,是同一时刻用相同精度对量子动量以及位置的测量,但是只能精确测定其中的一样结果。   (二)量子通信原理   量子通信素来具有速度快、容量大、保密性好等特征,它的过程就是量子力学原理的展现。从最典型的通信系统来说具体包含:量子态、量子测量容器与通道,拥有量子效应的有:原子、电子、光子等,它们都可以作为量子通信的信号。在这过程中,由于光信号拥有一定的传输性,所以常说的量子通信都是量子光通信。分发单光子作为实施量子通信空间的依据,利用空间技术能够实现空间量子的全球化通信,并且克服空间链路造成的距离局限。   利用纠缠量子中的隐形量子传输技术作为未来量子通信的核心,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量子力学,由两个光子构成纠缠光子,不管它们在宇宙中距离多远,都不能分割状态。如果只是单独测量一个光子情况,可能会得到完全随机的测量结果;如果利用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进行测量,只要测量一个光子状态,纵使它已经发生变化,另一个光子也会出现类似的变化,也就是塌缩。根据这一研究成果,Alice利用随机比特,随机转换已有的量子传输状态,在多次传输中,接受者利用量子信道接收;在对每个光子进行测量时,同时也随机改变了自己的基,一旦两人的基一样,一对互补随机数也就产生。如果此时窃听者窃听,就会破坏纠缠光子对,Alice与Bob也就发觉,所以运用这种方式进行通信是安全的。   (三)量子密码技术   从Heisenberg测不准原理我们可以知道,窃听不可能得到有效信息,与此同时,窃听量子信号也将会留下痕迹,让通信方察觉。密码技术通过这一原理判别是否存在有人窃取密码信息,保障密码安全。而密钥分配的基本原理则来源于偏振,在任意时刻,光子的偏振方向都拥有一定的随机性,所以需要在纠缠光子间分设偏振片。如果光子偏振片与偏振方向夹角较小时,通过滤光器偏振的几率很大,反之偏小。尤其是夹角为90度时,概率为0;夹角为45度时,概率是0.5,夹角是0度时,概率就是1;然后利用公开渠道告诉对方旋转方式,将检测到的光子标记为1,没有检测到的填写0,而双方都能记录的二进制数列就是密码。对于半路监听的情况,在设置偏振片的同时,偏振方向的改变,这样就会让接受者与发送者数列出现差距。   (四)量子通信的安全性   从典型的数字通信来说:对信息逐比特,并且完全加密保护,这才是实质上的安全通信。但是它不能完全保障信息安全,在长度有限的密文理论中,经不住穷举法影响。同时,伪随机码的周期性,在重复使用密钥时,理论上能够被解码,只是周期越长,解码破译难度就会越大。如果将长度有限的随机码视为密钥,长期使用虽然也会具有周期特征,但是不能确保安全性。   从传统的通信保密系统来看,使用的是线路加密与终端加密整合的方式对其保护。电话保密网,是在话音终端上利用信息通信进行加密保护,而工作密钥则是伪随机码。   二、量子通信应用与发展   和传统通信相比,量子通信具有很多优势,它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并且不需要传统信道,量子密码安全性很高,一般不能被破译,线路时延接近0,所以具有很快的传输速度。目前,量子通信已经引起很多军方和国家政府的关注。因为它能建立起无法破译的系统,所以一直是日本、欧盟、美国科研机构发展与研究的内容。   在城域通信分发与生成系统中,通过互联量子路由器,不仅能为任意量子密码机构成量子密码,还能为成对通信保密机利用,它既能用于逐比特加密,也能非实时应用。在严格的专网安全通信中,通过以量子分发系统和密钥为支撑,在城域范畴,任何两个用户都能实现逐比特密钥量子加密通信,最后形成安全性有保障的通信系统。在广域高的通信网络中,受传输信道中的长度限制,它不可能直接创建出广域的通信网络。如果分段利用量子密钥进行实时加密,就能形成安全级别较高的广域通信。它的缺点是,不能全程端与端的加密,加密节点信息需要落地,所以存在安全隐患。目前,随着空间光信道量子通信的成熟,在天基平台建立好后,就能实施范围覆盖,从而拓展量子信道传输。在这过程中,一旦量子中继与存储取得突破,就能进一步拉长量子信道的输送距离,并且运用到更宽的领域。例如:在潜安全系统中,深海潜艇与岸基指挥一直是公认的世界难题,只有运用甚长波进行系统通信,才能实现几百米水下通信,如果只是使用传统的加密方式,很难保障安全性,而利用量子隐形和存储将成为开辟潜通的新途径。   三、结束语   量子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作为现代科学与物理学的进步标志之一,它对人类发展以及科学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充分利用通信技术,整合国内外发展经验,从各方面推进量子通信技术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启建,金鑫,徐晓帆等.量子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分析[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09,4(5):491-497.   [2]徐兵杰,刘文林,毛钧庆等.量子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研究[J].通信技术,2014(5):463-468.   [3]刘阳,缪蔚,殷浩等.通信保密技术的革命――量子保密通信技术综述[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12, 7(5):459-465.    看了“通信技术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大学通信技术论文范文 2. 通信技术毕业论文范文 3. 通信技术论文范文 4. 关于通信工程论文范文 5. 大学通信技术论文范文(2)
2023-08-13 19:02:501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想考研究生

化外人 回答的好详细。。。的确是北航和北理的最好如果你能走到复试的话,建议是:如果你选择了北理,就提前找找导师,导师会单独面你,那时候就看你表现了,如果能抓住老师的心,面试也许只是一个流程;如果你选择了北航,就好好准备复试,北航复试完全看你的成绩的,不会跟老师个人有关,除非你很强很强,让老师在众面试老师面前说:这个学生我已经要了,打高点分,呵呵。。。
2023-08-13 19:03:143

光纤通信专业的就业方向?

Ⅰ 通信线路(光纤通信方向)专业毕业就业怎么样 工作是干什么的 工作前景主要看你去哪个单位了 ,你要是进移动这样的大地方,那不用我说度知道工资怎么样了,如果是进个人企业的话,很辛苦,而且工资也一般吧,除非你干市场,谈客户这些会好点,或者干的好了,做个管理者,也是不错的。总的来说,如果你只是干基层的话,只适合年轻人,年龄大一点的时候,如果你在技术和管理等方面都没有什么进步,基本就很难再有好点的发展。 Ⅱ 光纤通信的就业前景 不好意思,要先泼你冷水了,要通过选个“好专业”来试图回避就业的压力或难度,是几乎不太可能的,除非你念的是警校、航空类的专业学校,毕业后包分配,并且收入也不错的。普通的大学生毕业后,基本上都是专业不对口就业的,因为在学校里面书本的知识结构 太太太陈旧老化,教师自身的能力水平也跟上不职场上的主流技术,所以光凭学校这点东西,根本无法直接胜任专业对口的岗位,只能先找一份自己能胜任的工作,从0开始读“社会大学”。 而且你真正上了大学你会发现,一个大专业下面的小专业看似分得很细,但你们不同专业的同学间仔细对比下,会发现,其实80%以上的课程都是类似的公共课,都是学些非常皮毛的东西。你学什么其实结果都差不多。 Ⅲ 光学工程的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方向有哪些 光学工程就业前景: 有专业人士把光学工程分为两类,一类从横向看,光学工程可以选择的研究所好公司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少 的,就业面要窄一些,相比之下就远不如机械、电子等专业好就业。从纵向来看,以上几大类型的专业的就业面,相对来讲都差不多,就业前景以及就业面都比较好。 光学工程就业方向: 1.光电成像器件以及宽束电子光学:主要从事各种光电成像器件的原理与技术、设计、检测以及应用技术。 2.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主要从事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算法、技术、系统,及各领域的应用方面研究工作。 3.微光与红外热成像技术:主要从事微光与红外成像探测理论、技术与系统的设计、测试、模拟仿真及总体技术。 4.空间光学与自适应光学:主要从事空间光学及自适应光学理论、技术与系统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Ⅳ 燕山大学光电子工程系光纤通信就业前景 就业还行,这个专业很难,只要你用功学习出来了,那薪金太高了,这个专业在燕大属于信息学院,信息学院就业率那是绝对和电气 机械 差不多的,现在是信息社会。。电子通信 本来就好就业。。。 Ⅳ 光通信就业前景怎么样 光通信比较狭隘,没有通信的广泛。但是比较精专。 光通信以后主攻的方向是光纤通信类。而通信就很多了。更有个的好处吧。 Ⅵ 光通信技术就业前景 光电子技术专业简介: 光电子技术专业培养具有高职业素养,掌握二十一世纪最具发展前景、最具活力的光电子技术产品、器件的生产制造、产品检测、生产和质量管理及设备维护等职业技能,遵守职业规范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光电子技术专业培养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从事液晶显示器为主的平板显示、光电器件等领域光电产品生产制造、装配、检测、设备操作与维护、技术服务、生产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光电子技术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现今就业机会多、广、好的光电子行业。从事光电子产品、器件和平板显示器的制造、装配、调试、维修、检测、生产管理、售后服务、产品代理和销售等多方面工作。主要面向平板显示和光电器件的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平板显示领域相关的制造、装配、调试、检测、维修、生产及质量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电子技术、新能源、仪器仪表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 2、新能源。 3、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 。 4、通信/电信/网络设备。 5、贸易/进出口。 6、专业服务(咨询、人力资源、财会)。 7、计算机软件。 8、其他行业。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光学工程师、工艺工程师研发工程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1、光学工程师。 2、工艺工程师。 3、研发工程师。 4、销售工程师。 5、技术支持工程师。 6、光电工程师。 7、电子工程师。 8、光学设计工程师。 Ⅶ 光纤通信就业前景好吗 前景很好啊。最好,是去电信部门了(移动、联通、电信),或到广电部门也不错。现在各行业的信息传输都使用光纤化了。 光纤,仅仅是传输线路的介质而已,是新材料,技术也还能懂。真难的是,传输设备的学习了。如SDH理论,如何组网、配置。各种命令也是够杂够多了。 要充满热情与耐心的人才能胜任! 祝福你,找到好工作! Ⅷ 光纤通信就业前景 我来试着解说下: 在通信行业,光纤通信的应用主要是在有线通信中。如接入网设计(就是让一片区域的用户上网),以前运营商的传输介质主要是铜缆,现在铜退光进,都转向光纤接入。高级一些的,如城际光缆传输,省间光缆传输等,就是做传输网设计。另外移动通信只是在基站与手机终端间是无线的,基站与基站之间都是光纤传输的。 以上说的是光纤线路方面的就业情况,若你对光纤通信的原理很精通,如光电转换原理、协议匹配等方面,那么可以去做设备调测等方面的事情。若你再有很好的电子基础,就可以去做产品研发。 总之,这是通信行业的一部分,不难找事。但是如楼上所说,有户外工作的可能。 Ⅸ 光纤通信专业就业前景 从事光纤通信线路工程和接入网的设计、施工、概预算编制和工程监理;光纤通信设备的安装、调试和操作维护;通信网络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等工作。 Ⅹ 请问电子科技大学光电工程与光通信专业就业前景如何 这个专业是很有前景,但是没前途。在最后阶段会有将近一半的人跳的其他专业,剩下的一半搞光学工程。像我们这一届,从光电工程与光通信跳到信号与信息处理和微波技术的特别多。目前此专业在电子科大就业薪资水平一般,月薪4000左右。
2023-08-13 19:03:221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与通信工程有什么联系或区别?

没 。
2023-08-13 19:03:336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和就业方向

  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关于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相关情况是很多考生所关心的。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和就业方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课程   主要专业课程   学科基础课:理论力学、机械原理、工程图学、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图像处理与分析、工程材料学;   专业基础课:工程光学I、工程光学II、微机原理与应用、光电子学、光电检测技术;   专业选修课:通信原理、光纤通信、卫星通信、信息光学、光学遥感技术、光谱技术及应用、空间光学载荷技术、激光技术及应用、VHDL语言与数字逻辑设计、雷达信息处理及应用等。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电子、电机、品质控制、市场推广、程序编写及教育等行业工作。毕业生亦可进一步在科学或工程学等范畴深造,获取更高的学位。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电子技术、新能源、通信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2 新能源;   3 通信/电信/网络设备;   4 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   5 其他行业。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光学工程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1 光学工程师。   拓展阅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应用光学、光电子学及相关的电子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特别是光机电算一体化产业)从事科学研究、教学、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光信息科学与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主要学习光学、机械学、电子学及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了解光电信息技术的前沿理论,把握当代光电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态,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能力,接受现代光电信息技术的应用训练,掌握光电信息领域中光电仪器的设计及制造方法,具有在光电信息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开发的基本能力。
2023-08-13 19:03:521

简述信息光学的研究内容并分析其影响

主要内容:1、衍射系统的屏函数 2、夫琅和费衍射的傅立叶频谱分析 3、阿贝成像原理 影响:近10年来,光纤通信和相应元器件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信息光学与光通信技术的结合。光纤布喇格光栅和阵列波导光栅等的出现使全光网通信成为可能。空间光调制器在光学信息处理和光通信中应用日益广泛。
2023-08-13 19:04:151

通信工程专业学什么就业前景如何

通信工程专业是一门涉及信息传输和通信技术的学科,主要包含了电路与系统、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网络通信等方面的内容,就业前景相对较好。1、电路与系统:学习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为后续通信技术的学习奠定基础。2、通信原理:学习基本的通信原理和信号传输技术,包括调制解调、多址技术、编码解码等,了解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概念。3、数字信号处理:学习数字信号的表示与处理方法,包括数字滤波、时频分析、压缩编码等,为数字通信和信号处理方面的工作打下基础。4、无线通信技术:学习无线通信系统的原理和技术,包括无线接入技术、调度算法、天线设计等,了解现代无线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5、网络通信: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通信协议,包括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等,了解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通信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相对较好,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信行业发展迅速: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通信行业需求旺盛。无论是电信运营商、通信设备制造商还是互联网企业,都需要通信工程专业人才来设计、建设和维护通信系统和网络。2、5G技术的兴起:当前,5G通信技术已经成为全球热点,它将在通信行业引起一次革命性的变革。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熟悉5G技术和相关领域,将能够在5G网络建设、应用开发和创新研究等方面找到丰富的就业机会。3、信息安全需求增加:随着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在数据加密、安全传输、防护策略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可以从事网络安全工程师、信息安全顾问等职业。4、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的发展:通信工程专业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密切相关。毕业生可以在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领域从事相关研发和应用工作,受到市场追捧。5、国家政策支持:通信行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计划来推动通信行业的发展。这将为通信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通信工程专业学习内容丰富多样,并且就业前景较好。毕业生可以在电信运营商、通信设备制造商、互联网企业、科研院所等各个领域找到就业机会。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通信工程专业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通信工程专业的运用1、电信运营商:通信工程专业可以为电信运营商设计、规划和维护通信网络,包括固定电话网络、移动通信网络和宽带接入网络等。他们负责网络的搭建、优化以及故障排除,确保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2、通信设备制造商:通信工程专业可以从事通信设备的研发、设计和制造。他们开发新型的通信设备,如基站、卫星通信设备、光纤传输设备等,推动通信技术的进步。3、互联网企业:通信工程专业在互联网企业中扮演重要角色。他们负责设计和维护数据中心、构建高可用性的网络架构、调优网络性能、解决网络安全等问题,确保企业的网络畅通和稳定。4、科研院所:通信工程专业在科研机构中从事通信技术的研究和创新。他们致力于开展通信算法、无线通信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为通信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2023-08-13 19:04:241

可见光无线通信的技术原理

可见光无线通信(称为LiFi——Light Fidelity)是利用快速的光脉冲无线传输信息。根据不同速率在光中编码信息完全可行,例如LED开表示1,关表示0,通过快速开关就能传输信息。由于LED的发光强度,人眼不会注意到光的快速变化。LiFi技术目前还处在于实验室阶段,由Haas和他爱丁堡大学的团队发明的一项专利技术。电灯泡一直以来被视作发明家梦寐以求的灵感闪现的象征。与光纤通信拥有同样的优点,高带宽,高速率,不同的是LiFi是使光传播在我们周围的环境中,自然光能到达的任何地方,就有LiFi的信号。LiFi技术是运用已铺设好的设备(无处不在的灯泡),只要在灯泡上植入一个微小的芯片,就能变成了类似于AP(WiFi热点)的设备,使终端随时能接入网络。
2023-08-13 19:04:541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研究生哪些方向要求的编程少,因为本人不太喜欢编程,所以想接触的编程能少一点。

不是很需要 但数学要求比较高 建议你好好学学数学 还有这个专业很多学校都有 邮电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这类专业都很强
2023-08-13 19:05:083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学什么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本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微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软件技术基础、物理光学、应用光学、信息光学、光电信息处理基础、光技术、光纤通信,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电传感技术、光电仪器设计、数字图像处理.特色课程计算机原理、单片机原理、软件技术、微机光电系统、视觉检测、军用光学、折衍光学系统为特色课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是由光学、光电子、微电子等技术结合而成的多学科综合技术,涉及光信息的辐射、传输、探测以及光电信息的转换、存储、处理与显示等众多的内容。专业培养以光电信息工程为主干的光电信号获取、光通信、光电信息处理、光存储等信息光电子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理论、技能,能在工农业生产、国防军工、生物医疗、环境监测、文化娱乐、科学研究等领域相关行业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教育部的学科分类里属于工学门类中的一级学科光学工程(Optical Engineering),该学科下并无二级学科设置。考虑到国外对光学工程专业的设置多为电机工程(Electrical Engineering, EE)的下设众多方向之一,故学科单列多少可以见出我国对光学工程这个方向的重视。
2023-08-13 19:05:181

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

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三个专业主要是在专业内涵、学习内容、就业方向上有所区别。1、专业内涵1)电子信息工程: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简单来说,电子信息工程主要研究的是信息的获取与处理,学生主要学习的是电子电路怎样传送、处理和储存信号。”2) 电子科学与技术:数字化时代的基石从学科上说,电子科学与技术是属于工学中的电子信息类,它包括电路与系统、物理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等专业方向。3)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光学信号处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是由光学、光电子、微电子、通信、计算机等多学科交叉结合的专业,涉及光信息的辐射、传输、探测以及光电信息的转换、存储、处理与显示等众多的内容。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王俊介绍,该专业主要是以光电信息的产生、传感、采集、传输、探测、控制、存储、成像、处理、显示和应用为研究对象。目前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主要是做光学信号处理,我们熟悉的光纤入户、光电探测器、光通信都是这方面的研究成果。2、主要学习内容1)电子信息工程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该专业主要包含几大类课程。数学与自然科学类:工科数学分析、高等数学、基础物理学、概率统计等;工程基础类:工程认识、航空航天概论、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等;专业基础类:电子信息工程导论、电路分析、电子电路Ⅰ、电子电路Ⅱ、电磁场理论、信号与系统、数字电路、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信息论基础、自动控制原理等课程;专业类:图像信号处理、通信天线与馈电系统、软件无线电基础、遥控遥测系统等;实践类:机械工程技术训练、电子工程技术训练、生产实习等。2) 电子科学与技术以浙江大学为例,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课程包括:信息电子学物理基础、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系统、信息、控制与计算、数字系统设计、电子电路基础,以及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射频电路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数据分析与算法设计、计算机组成与设计等专业选修课程。3)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对学生的数理基础要求较高。以南开大学为例,学校开设的课程涵盖数理基础、光子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等众多知识。主要专业课程有:工程光学、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纤通信及系统、光电子激光实验、光通信实验、光谱学实验、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原子物理、近代物理实验、数学物理方法、电子电路与技术、电子工艺实习、工程制图基础、金属工艺实习、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等。3、就业方向1)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上至神舟飞船的控制系统、宇宙空间站的控制电路,下至深海潜艇的超声波检测仪,以及身边的日用电器、电脑、手机、硬盘、遥控器……到处都可以看到电子信息工程的身影。2)电子科学与技术这个专业主流的工作就是在各个领域从事电子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和相应的产品、技术研发、生产、更新、维护。毕业生在通信、电子信息、集成电路等行业就业的较多。除了“电子材料”“元器件”之外,电子科学与技术也会涉及电子系统和光电子系统的研究,还有一些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领域,比如利用技术手段对电磁波进行控制,阻止通信等等。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科学与技术在民用、信息、能源、材料、航天、生命、环境、军事等科技领域将获得更广泛的应用。3)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这个专业主要是在光电信息处理、光电子学、电子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产品设计和开发的工作。这个专业毕业后大部分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差不多。应用在工业制造领域,光学比较小众。光学工程师不像电子工程师社会需求那么大。但是,这个专业具有自身特色不是电子信息可以替代,相关公司还是需要光学技术研发人才。市场上做光电的技术和产业方向主要有:激光器、光纤、光通信、光传感、光电器件、光电检测设备、显微、液晶、光伏、光存储、光谱等等。扩展资料三个专业发展前景预测1)电子信息工程该专业是前沿学科,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及人们日常生活等都与电子信息技术有着紧密的联系。全国各地从事电子技术产品的生产、销售和应用的企事业单位很多.,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这样的企事业单位会越来越多。为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培养一大批具有大专层次学历,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适应现代电子技术发展的要求,从事企事业单位与本专业相关的产品及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运行维护、销售及售后服务、新产品技术开发等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市场对该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为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有着广泛的就业前景,毕业生可从事电子设备、信息系统和通信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工作。2) 电子科学与技术根据对国内外电子科学与技术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美国、西欧、日本、韩国、台湾地区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已经步入上升轨道。中国随着市场开放和外资的不断涌入,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开始焕发活力。中国“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书将信息产业列入重点扶植产业之一,中国军事和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也必然带动电子科学与技术行业的发展和内需。中国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将有一个明显的发展空间,高科技含量的自主研发的产品将进入市场,形成自主研发和来料加工共存的局面;中国大、中、小企业的分布和产品结构趋于合理,出口产品将稳步增加;高技术含量产品将向民用化发展,必然促进产品的内需和产量。3)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技术是由光学、光电子、微电子等技术结合而成的多学科综合技术,涉及光信息的辐射、传输、探测以及光电信息的转换、存储、处理与显示等众多的内容。光电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各行各业。近年来,随着光电信息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对从业人员和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多,因而对光电信息技术 基本知识的需求量也在增加。光电信息技术以其极快的响应速度、极宽的频宽、极大的信息容量以及极高的信息效率和分辨率推动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从而使光电信息产业在市场的份额逐年增加。在技术发达国家,与光电信息技术相关产业的产值已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一半以上,从业人员逐年增多,竞争力也越来越强。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电子信息工程,百度百科-电子科学与技术,
2023-08-13 19:05:381

光纤收发器的工作原理图

光纤收发器可以将我们要发送的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发送出去,同时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入到我们的接收端。本文为大家介绍光纤收发器的工作原理。光纤收发器的工作原理 光纤收发器的原理,就是将短距离的双绞线电信号和长距离的光信号进行互换。 光纤收发器 正是利用了光纤通信以其信息容量大、保密性好、重量轻、体积小、无中继、传输距离长等优点,很好地解决了以太网在传输方面的问题。在以太网电缆无法覆盖、必须使用光纤来延长传输距离的实际网络环境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光纤技术中利用玻璃(或塑料)细丝(纤维)来传输数据。光纤技术的使用完全基于全内反射原理。光线的反射或折射完全取决于它与平面相交所成的角度。光纤系统与铜芯导线系统十分相似。区别在于光纤利用光线脉冲沿着光纤线路传输信息,而铜芯导线利用电子脉冲沿着自身的线路传输信息。 下面给出光纤收发器原理图: 网络光纤收发器——以其信息容量大、保密性好、重量轻、体积小、无中继、传输距离长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光纤收发器正是利用了光纤这一高速传播介质很好的解决了以太网在传输方面的问题。按光纤来分,可以分为多模光纤收发器和单模光纤收发器。 单模SM光纤:它有一个小得很多的电缆心线束,同时只能供一条光束通过电缆心线束进行传播。单模纤维设计用来保持每一条光学信号经过长距离传输后在空间及光谱方面的完整性,可供更多的信息进行传输。 多模MM光纤:它有一个很大的电缆心线束,能够让数百条光线同时通过光纤进行传播。多模光纤主要用于短距离的系统中(低于 2km)。 单模光纤modem与多模光纤modem的选择:单模光纤modem价格一般都略高于多模光纤modem的价格,但是由于现在单模光纤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而使得单模光纤的价格大幅度的下降,现在已经低于多模光纤的价格,如果传输距离不是很远的话,建议使用多模光纤modem,但是如果距离超过一定的距离,建议使用单模光纤modem,因为这样整个系统的价格就可以下降。
2023-08-13 19:05:541

自由空间光通信的传输原理

大气传输激光通信系统是由两台激光通信机构成的通信系统,它们相互向对方发射被调制的激光脉冲信号(声音或数据),接收并解调来自对方的激光脉冲信号,实现双工通信。图1所示的是一台激光通信机的原理框图。图中系统可传递语音和进行计算机间数据通信。受调制的信号通过功率驱动电路使激光器发光,从而使载有语音信号的激光通过光学天线发射出去。另一端的激光通信机通过光学天线将收集到的光信号聚到光电探测器上,然后将这一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将信号放大,用阈值探测方法检出有用信号,再经过解调电路滤去基频分量和高频分量,还原出语音信号,最后通过功放经耳机接收,完成语音通信。当开关K掷向下时,可传递数据,进行计算机间通信,这相当于一个数字通信系统。它由计算机、接口电路、调制解调器、大气传输信道等几部分组成。接口电路将计算机与调制解调器连接起来,使两者能同步、协调工作;调制器把二进制脉冲变换成或调制成适宜在信道上传输的波形,其目的是在不改变传输结果的条件下,尽量减少激光器的发射总功率;解调是调制的逆过程,把接收到的已调制信号进行反变换,恢复出原数字信号将其送到接口电路;同步系统是数字通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作用是使通信系统的收、发端有统一的时间标准,步调一致。
2023-08-13 19:06:141

自由空间光通信技术的介绍

空间激光通信系统是指以激光光波作为载波,大气作为传输介质的光通信系统。自由空间激光通信结合了光纤通信与微波通信的优点,既具有大通信容量、高速传输的优点,又不需要铺设光纤,因此各技术强国在空间激光通信领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并取得了很大进展。
2023-08-13 19:06:281

激光通信技术的激光大气通信技术

激光问世后,将激光应用于通信的想法就随之产生了。在国际上,美国、英国、日本、前苏联等国家,广泛开展了对激光大气通信的深入研究。然而,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际国内大部分从事激光大气通信技术研究的单位相继停止了进一步研究。有的国家甚至还宣布了走激光大气通信研究的路是一条“死胡同”,“走不通”。尽管如此,国内外仍有单位和人员始终在坚持不懈、孜孜探求解决激光大气通信技术问题之路。1998年,巴西AVIBRAS宇航公司公布了该公司研制的一种便携式半导体激光大气通信系统。这种通过激光器联通线路的军用红外通信装置,其外形如同一架双筒望远镜,在上面安装了激光二极管和麦克风。使用时,一方将双筒镜对准另一方即可实现通信,通信距离为1km,如果将光学天线固定下来,通信距离可达15km。1989年美国FARANT1仪器公司成功地研制出一种短距离、隐蔽式的大气激光通信系统。1990年,美国试验了适用于特种战争和低强度战争需要的紫外光波通信,这种通信系统完全符合战术任务的要求,通信距离为5~2km。如果对光束进行适当处理后,通信距离可达5~10km。20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随着其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件的研制成功,开始了激光大气通信系统技术的实用化研究。随后不久便相继推出了10km以内的半导体激光大气通信系统并在莫斯科、瓦洛涅什、图拉等城市得以应用。在瓦洛涅什城瓦涅什河两岸相距离4km的两个能源站(电力站)之间,五年前架设起了半导体激光大气通信系统,该系统可同时传输8路数字电话。五年来,尤其是近三年以来,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在距离瓦洛涅什城约200km以及在距莫斯科不远的地方,也开通了半导体激光大气通信系统线路。现在,俄罗斯有关专家普遍认为,半导体激光大气通信系统在一定的视距内有效地实现全天候通信是完全可能的,也是很有潜力的。这种潜力主要体现在:半导体激光大气通信象其他无线电通信手段一样,具有安装便捷、使用方便的特点,很适合于在特殊地形、地貌及有线通信难以实现和机动性要求较高的场所工作; 半导体激光大气通信系统跟其他无线电通信手段相比,具有不挤占宝贵的无线电频率资源、电磁兼容性好、抗强电磁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等特点。当然其有效通信距离和带宽还待进一步提高; 跟微波、毫米波通信相比,半导体激光通信系统在价格上也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是一种易于被市场和用户接受的通信手段; 在点对点的半导体激光大气通信系统技术实用化后,半导体激光大气通信系统还是组建各种室内、室外局域网的有效手段。正如国外有的专家所说的那样,半导体激光大气通信系统对于城市中移动电话蜂窝网的建设和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因为它的合理应用,会使蜂窝网中宝贵的频率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随着器件技术、工艺技术和地面通信系统技术的不断成熟,半导体激光大气通信系统还是未来实现卫星之间的通信的有效手段,因此,在构筑外层空间通信网上,半导体激光自由空间通信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各类器件技术和工艺技术的不断完善成熟,也是半导体激光大气通信系统得以实用化的有力保证。在这方面,国外用于大气激光通信的半导体激光和接收器件已商品化,目前,就发射功率和探测灵敏度而言,完全能满足15km以内的大气通信系统需求。例如,近年来美国、日本及俄罗斯等国都相继推出了适用于半导体激光大气通信的大功率器件(含组合激光器件),连续输出光功率从数十毫瓦到数瓦之间,脉冲输出时蜂值功率有的还达到了灵敏十瓦的量级。此外,为使收发天线更加简单实用,俄罗斯还研制开发了收发合一的半导体组件。在光学天线设计制作上,相关技术也不断完善成熟。光学天线现在主要的构成方式为:收发结合式、收发分离式和收发合一式。就俄罗斯而言,收发分离式是用得较多的方式。在光学天线内光学系统的设计上,国外有效地采用了自适应变焦技术以解决大气信息道传输特性随机变化时对通信造成的不利影响。实践证明,自适应变焦技术是一项有效的实用技术。在光学天线的架设上,高效率地安装校准装置和方法已经试验成功。现在,在俄罗斯仅需几分钟时间就可将一对半导体激光大气通信系统的天线架设好并使系统开通工作。信号压缩编码技术的合理使用,为在半导体激光大气通信目前还十分有限的调制带宽内(尤其是大功率下的有限带宽)更大容量地传输多路信号提供了保证。光波窄带滤波技术和光源稳频技术的成熟,可有效地排除背景光噪声的干扰,提高系统的稳定可靠性,这些技术在实用化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上述各项关键技术的完善和成熟,为激光大气通信技术实用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使得沉默了十余年之久的激光大气通信技术正在悄然复兴。一项新技术最终能否得以实用化,排除市场因素而仅从技术因素而言,有的得依赖于这项技术中的一项或几项关键技术能否得到类似于发明性的重大突破才能得以实用,有的则可依赖各项关键技术的工艺技术不断完善和成熟而实用化。笔者认为,半导体激光大气通信技术之所以能够逐步得到推广应用,恐怕应属于后者的范畴。为了说明激光大气通信技术在悄然复兴这一主题,在这里还需补充说明的是,俄罗斯不但已在本国内开始使用半导体激光大气通信系统,而且已向国外少量出口。目前俄罗斯正在与亚洲一些国家联合开展半导体激光大气通信组网技术的研究。美国在过去的一些年里,激光大气通信的推广应用情况发展也不错,据悉在1996年里,激光大气通信系统设备产值已达数千万美元……。总之,从现在起,激光大气通信实用化技术应该是一项值得人们引以高度重视的重要技术。大气传输激光通信系统是由两台激光通信机构成的通信系统,它们相互向对方发射被调制的激光脉冲信号(声音或数据),接收并解调来自对方的激光脉冲信号,实现双工通信。图1所示的是一台激光通信机的原理框图。图中系统可传递语音和进行计算机间数据通信。受调制的信号通过功率驱动电路使激光器发光,从而使载有语音信号的激光通过光学天线发射出去。另一端的激光通信机通过光学天线将收集到的光信号聚到光电探测器上,然后将这一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将信号放大,用阈值探测方法检出有用信号,再经过解调电路滤去基频分量和高频分量,还原出语音信号,最后通过功放经耳机接收,完成语音通信。当开关K掷向下时,可传递数据,进行计算机间通信,这相当于一个数字通信系统。它由计算机、接口电路、调制解调器、大气传输信道等几部分组成。接口电路将计算机与调制解调器连接起来,使两者能同步、协调工作;调制器把二进制脉冲变换成或调制成适宜在信道上传输的波形,其目的是在不改变传输结果的条件下,尽量减少激光器的发射总功率;解调是调制的逆过程,把接收到的已调制信号进行反变换,恢复出原数字信号将其送到接口电路;同步系统是数字通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作用是使通信系统的收、发端有统一的时间标准,步调一致。
2023-08-13 19:06:441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和就业方向

  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关于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相关情况是很多考生所关心的。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和就业方向”。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课程主要专业课程   学科基础课:理论力学、机械原理、工程图学、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图像处理与分析、工程材料学;   专业基础课:工程光学I、工程光学II、微机原理与应用、光电子学、光电检测技术;   专业选修课:通信原理、光纤通信、卫星通信、信息光学、光学遥感技术、光谱技术及应用、空间光学载荷技术、激光技术及应用、VHDL语言与数字逻辑设计、雷达信息处理及应用等。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电子、电机、品质控制、市场推广、程序编写及教育等行业工作。毕业生亦可进一步在科学或工程学等范畴深造,获取更高的学位。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电子技术、新能源、通信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2 新能源;   3 通信/电信/网络设备;   4 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   5 其他行业。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光学工程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1 光学工程师。   拓展阅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应用光学、光电子学及相关的电子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特别是光机电算一体化产业)从事科学研究、教学、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光信息科学与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主要学习光学、机械学、电子学及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了解光电信息技术的前沿理论,把握当代光电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态,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能力,接受现代光电信息技术的应用训练,掌握光电信息领域中光电仪器的设计及制造方法,具有在光电信息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开发的基本能力。
2023-08-13 19:06:581

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

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三个专业主要是在专业内涵、学习内容、就业方向上有所区别。1、专业内涵1)电子信息工程: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简单来说,电子信息工程主要研究的是信息的获取与处理,学生主要学习的是电子电路怎样传送、处理和储存信号。”2) 电子科学与技术:数字化时代的基石从学科上说,电子科学与技术是属于工学中的电子信息类,它包括电路与系统、物理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等专业方向。3)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光学信号处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是由光学、光电子、微电子、通信、计算机等多学科交叉结合的专业,涉及光信息的辐射、传输、探测以及光电信息的转换、存储、处理与显示等众多的内容。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王俊介绍,该专业主要是以光电信息的产生、传感、采集、传输、探测、控制、存储、成像、处理、显示和应用为研究对象。目前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主要是做光学信号处理,我们熟悉的光纤入户、光电探测器、光通信都是这方面的研究成果。2、主要学习内容1)电子信息工程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该专业主要包含几大类课程。数学与自然科学类:工科数学分析、高等数学、基础物理学、概率统计等;工程基础类:工程认识、航空航天概论、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等;专业基础类:电子信息工程导论、电路分析、电子电路Ⅰ、电子电路Ⅱ、电磁场理论、信号与系统、数字电路、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信息论基础、自动控制原理等课程;专业类:图像信号处理、通信天线与馈电系统、软件无线电基础、遥控遥测系统等;实践类:机械工程技术训练、电子工程技术训练、生产实习等。2) 电子科学与技术以浙江大学为例,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课程包括:信息电子学物理基础、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系统、信息、控制与计算、数字系统设计、电子电路基础,以及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射频电路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数据分析与算法设计、计算机组成与设计等专业选修课程。3)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对学生的数理基础要求较高。以南开大学为例,学校开设的课程涵盖数理基础、光子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等众多知识。主要专业课程有:工程光学、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纤通信及系统、光电子激光实验、光通信实验、光谱学实验、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原子物理、近代物理实验、数学物理方法、电子电路与技术、电子工艺实习、工程制图基础、金属工艺实习、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等。3、就业方向1)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上至神舟飞船的控制系统、宇宙空间站的控制电路,下至深海潜艇的超声波检测仪,以及身边的日用电器、电脑、手机、硬盘、遥控器……到处都可以看到电子信息工程的身影。2)电子科学与技术这个专业主流的工作就是在各个领域从事电子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和相应的产品、技术研发、生产、更新、维护。毕业生在通信、电子信息、集成电路等行业就业的较多。除了“电子材料”“元器件”之外,电子科学与技术也会涉及电子系统和光电子系统的研究,还有一些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领域,比如利用技术手段对电磁波进行控制,阻止通信等等。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科学与技术在民用、信息、能源、材料、航天、生命、环境、军事等科技领域将获得更广泛的应用。3)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这个专业主要是在光电信息处理、光电子学、电子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产品设计和开发的工作。这个专业毕业后大部分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差不多。应用在工业制造领域,光学比较小众。光学工程师不像电子工程师社会需求那么大。但是,这个专业具有自身特色不是电子信息可以替代,相关公司还是需要光学技术研发人才。市场上做光电的技术和产业方向主要有:激光器、光纤、光通信、光传感、光电器件、光电检测设备、显微、液晶、光伏、光存储、光谱等等。扩展资料三个专业发展前景预测1)电子信息工程该专业是前沿学科,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及人们日常生活等都与电子信息技术有着紧密的联系。全国各地从事电子技术产品的生产、销售和应用的企事业单位很多.,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这样的企事业单位会越来越多。为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培养一大批具有大专层次学历,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适应现代电子技术发展的要求,从事企事业单位与本专业相关的产品及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运行维护、销售及售后服务、新产品技术开发等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市场对该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为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有着广泛的就业前景,毕业生可从事电子设备、信息系统和通信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工作。2) 电子科学与技术根据对国内外电子科学与技术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美国、西欧、日本、韩国、台湾地区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已经步入上升轨道。中国随着市场开放和外资的不断涌入,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开始焕发活力。中国“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书将信息产业列入重点扶植产业之一,中国军事和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也必然带动电子科学与技术行业的发展和内需。中国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将有一个明显的发展空间,高科技含量的自主研发的产品将进入市场,形成自主研发和来料加工共存的局面;中国大、中、小企业的分布和产品结构趋于合理,出口产品将稳步增加;高技术含量产品将向民用化发展,必然促进产品的内需和产量。3)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技术是由光学、光电子、微电子等技术结合而成的多学科综合技术,涉及光信息的辐射、传输、探测以及光电信息的转换、存储、处理与显示等众多的内容。光电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各行各业。近年来,随着光电信息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对从业人员和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多,因而对光电信息技术 基本知识的需求量也在增加。光电信息技术以其极快的响应速度、极宽的频宽、极大的信息容量以及极高的信息效率和分辨率推动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从而使光电信息产业在市场的份额逐年增加。在技术发达国家,与光电信息技术相关产业的产值已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一半以上,从业人员逐年增多,竞争力也越来越强。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电子信息工程,百度百科-电子科学与技术,
2023-08-13 19:07:221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和通信专业具体介绍差别

通信:EDA,VHDL,DSP,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通信原理,天线,微机原理。信号与系统。
2023-08-13 19:07:392

物联网工程要学什么

关于物联网工程要学什么回答如下学习物联网工程需要掌握以下一些核心知识和技能:除了以上核心知识和技能,还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学习其他相关领域的知识,如人工智能、无线通信、电子电路设计等。不断学习和实践是提升物联网工程能力的关键,通过参与项目和实际应用,不断积累经验和提升技能。传感器技术:了解各种传感器的原理、类型和应用,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掌握传感器的选择、安装和校准方法。通信技术:熟悉物联网中常用的通信技术,如无线传感器网络(WSN)、蓝牙、Wi-Fi、Zigbee、LoRa等。了解它们的特点、适用场景和通信协议。嵌入式系统:学习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包括硬件和软件方面。了解嵌入式处理器、微控制器、嵌入式操作系统等,并能够进行嵌入式软件的编程和调试。数据分析与处理:掌握数据采集、存储和处理的方法。了解数据分析算法、数据挖掘技术和机器学习方法,能够对物联网中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和应用。云计算与大数据:了解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学习云平台的搭建和管理,了解大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能够将物联网设备与云平台进行集成和管理。安全与隐私保护:学习物联网安全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身份认证、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了解物联网中的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风险,并能够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项目管理与实践:具备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物联网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实施。了解物联网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应用案例,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
2023-08-13 19:07:592

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有什么区别

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三个专业主要是在专业内涵、学习内容、就业方向上有所区别。1、专业内涵1)电子信息工程: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简单来说,电子信息工程主要研究的是信息的获取与处理,学生主要学习的是电子电路怎样传送、处理和储存信号。”2) 电子科学与技术:数字化时代的基石从学科上说,电子科学与技术是属于工学中的电子信息类,它包括电路与系统、物理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等专业方向。3)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光学信号处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是由光学、光电子、微电子、通信、计算机等多学科交叉结合的专业,涉及光信息的辐射、传输、探测以及光电信息的转换、存储、处理与显示等众多的内容。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王俊介绍,该专业主要是以光电信息的产生、传感、采集、传输、探测、控制、存储、成像、处理、显示和应用为研究对象。目前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主要是做光学信号处理,我们熟悉的光纤入户、光电探测器、光通信都是这方面的研究成果。2、主要学习内容1)电子信息工程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该专业主要包含几大类课程。数学与自然科学类:工科数学分析、高等数学、基础物理学、概率统计等;工程基础类:工程认识、航空航天概论、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等;专业基础类:电子信息工程导论、电路分析、电子电路Ⅰ、电子电路Ⅱ、电磁场理论、信号与系统、数字电路、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信息论基础、自动控制原理等课程;专业类:图像信号处理、通信天线与馈电系统、软件无线电基础、遥控遥测系统等;实践类:机械工程技术训练、电子工程技术训练、生产实习等。2) 电子科学与技术以浙江大学为例,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课程包括:信息电子学物理基础、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系统、信息、控制与计算、数字系统设计、电子电路基础,以及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射频电路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数据分析与算法设计、计算机组成与设计等专业选修课程。3)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对学生的数理基础要求较高。以南开大学为例,学校开设的课程涵盖数理基础、光子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等众多知识。主要专业课程有:工程光学、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纤通信及系统、光电子激光实验、光通信实验、光谱学实验、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原子物理、近代物理实验、数学物理方法、电子电路与技术、电子工艺实习、工程制图基础、金属工艺实习、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等。3、就业方向1)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上至神舟飞船的控制系统、宇宙空间站的控制电路,下至深海潜艇的超声波检测仪,以及身边的日用电器、电脑、手机、硬盘、遥控器……到处都可以看到电子信息工程的身影。2)电子科学与技术这个专业主流的工作就是在各个领域从事电子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和相应的产品、技术研发、生产、更新、维护。毕业生在通信、电子信息、集成电路等行业就业的较多。除了“电子材料”“元器件”之外,电子科学与技术也会涉及电子系统和光电子系统的研究,还有一些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领域,比如利用技术手段对电磁波进行控制,阻止通信等等。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科学与技术在民用、信息、能源、材料、航天、生命、环境、军事等科技领域将获得更广泛的应用。3)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这个专业主要是在光电信息处理、光电子学、电子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产品设计和开发的工作。这个专业毕业后大部分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差不多。应用在工业制造领域,光学比较小众。光学工程师不像电子工程师社会需求那么大。但是,这个专业具有自身特色不是电子信息可以替代,相关公司还是需要光学技术研发人才。市场上做光电的技术和产业方向主要有:激光器、光纤、光通信、光传感、光电器件、光电检测设备、显微、液晶、光伏、光存储、光谱等等。扩展资料三个专业发展前景预测1)电子信息工程该专业是前沿学科,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及人们日常生活等都与电子信息技术有着紧密的联系。全国各地从事电子技术产品的生产、销售和应用的企事业单位很多.,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这样的企事业单位会越来越多。为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培养一大批具有大专层次学历,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适应现代电子技术发展的要求,从事企事业单位与本专业相关的产品及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运行维护、销售及售后服务、新产品技术开发等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市场对该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为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有着广泛的就业前景,毕业生可从事电子设备、信息系统和通信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工作。2) 电子科学与技术根据对国内外电子科学与技术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美国、西欧、日本、韩国、台湾地区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已经步入上升轨道。中国随着市场开放和外资的不断涌入,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开始焕发活力。中国“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书将信息产业列入重点扶植产业之一,中国军事和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也必然带动电子科学与技术行业的发展和内需。中国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将有一个明显的发展空间,高科技含量的自主研发的产品将进入市场,形成自主研发和来料加工共存的局面;中国大、中、小企业的分布和产品结构趋于合理,出口产品将稳步增加;高技术含量产品将向民用化发展,必然促进产品的内需和产量。3)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技术是由光学、光电子、微电子等技术结合而成的多学科综合技术,涉及光信息的辐射、传输、探测以及光电信息的转换、存储、处理与显示等众多的内容。光电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各行各业。近年来,随着光电信息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对从业人员和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多,因而对光电信息技术 基本知识的需求量也在增加。光电信息技术以其极快的响应速度、极宽的频宽、极大的信息容量以及极高的信息效率和分辨率推动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从而使光电信息产业在市场的份额逐年增加。在技术发达国家,与光电信息技术相关产业的产值已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一半以上,从业人员逐年增多,竞争力也越来越强。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电子信息工程,百度百科-电子科学与技术,
2023-08-13 19:08:471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应用领域

(原子物理、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激光原理、光学、非线性光学等)中国的光学与光电子材料研究已进入应用和产业化的发展阶段。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在半导体光电子材料 方面:在中国,用于集成电路(IC)和太阳能电池单晶硅(Si)年产量约为400吨。用于光电子器件的GaAs单晶、用于LED和LD的InP单晶和用于红、绿色LED的GaP芯片材料已实用化。用于蓝光LD和蓝、绿光LED和GaN、SiC等宽禁带半导体材料正在研发中。在激光晶体材料方面: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研制的Nd:YAG晶坯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华博技术有限公司的YAG激光棒年批量生产能力为3000根。中国已成为矾酸钇(YVO4)晶体的生产出口大国。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制成大尺寸YVO4单晶,并加工成偏振晶体器件。北京烁光特晶体科技有限公司已建成年产200公斤YVO4 单晶生产线。上海光机所研制的掺钛蓝宝石激光晶体也已经出口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中国研制的Nd:YAG和Nd:YVO4激光晶体,其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出口产品数量约占国际市场1/3。在非线性光学晶体方面:中国研制的偏硼酸钡(BBO)、三硼酸锂(LBO)等优质的非线性光学材料,系国际首创,用于激光光源在可见光区的频率转换。用于激光倍频、光参量振荡、电光调Q和声光、电光器件的铌酸锂(LN)单晶中国的年生产能力约为10 吨。光电子材料发展的重点为:高功率、可调谐、LD泵浦和新波长激光晶体等;超高亮度(LED)、半导体激光器(LD)用GaAs,Gap,GaN基外延材料等;STN,TFT显示器用液晶材料等;用于密集波分复系统的G.655非零色散位移光纤及大尺寸光纤预制棒等。 包括:光学仪器,光电检测仪器,光学遥感、遥测仪器,机器人视觉,光学检测和测量、夜视和侦察,微光夜视仪,红外夜视仪,高分辨率的成像卫星,侦察相机,高灵敏探测器平面阵列(FRA),快速三维模型测量;计量学(定位,位置,线度,准直);机器视觉(特征,方位和缺陷);光学传感器(成分,温度,PH值探测等)。1.光通信与光纤传感器件(光电传感技术、光纤通信原理与技术、光通信实验等)这里可包括光纤光缆,光电子材料,集成光电子器件,光电元、器件,光纤通信器件(光纤无源器件,光纤有源器件),光纤传感器件,光纤激光器,光端机,光纤通讯机及设备,光纤数据传输设备;光纤陀螺仪;光纤控制的相控阵雷达,光纤地面和卫星通信系统等等。中国现有光纤通信企业320余家,其中光纤光缆193家,光电器件46家,光缆材料和配套件企业22家,通信专用仪表9家,光通信传输设备50家。产值240亿元,销售额262亿元。“十五”期间中国光通信产业发展重点为光传输、光接入、光传送网产品、光纤光缆和光电器件五个方面。2. 激光器件及应用(光学、物理光学、非线性光学、激光原理和技术、光信息处理等)包括激光器件(光纤,半导体、固体、气体、准分子及其它),激光加工,激光全息,激光医疗仪器,激光测距,激光雷达,激光跟踪,激光制导,光学陀螺仪,交通控制系统,光导航设备与系统,目标指示器,干扰发射机和通信设备等。中国从事激光技术研究、激光应用产品研制生产的单位约有400余家(不含激光音像设备生产单位),全国激光产品市场年销售额约为32.4亿元人民币(此数据不包括激光音像设备、激光通信工程、激光条码检测及激光二次效益如激光医疗收入等)。3. 光信息输入与存贮(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光学基础)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光输出入类设备,如扫描仪、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和数码相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以及光存储类产品,如CD-ROM、CD-RW和DVD-ROM光盘机,以及记录用的CD-R 光盘机和可重复读写型的CD-RW 光盘机,迅速地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各种新型的办公消费、娱乐类的光电产品将成为21世纪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 数码相机产业市场发展迅速:国家计委已确立重点发展数码相机(DSC)产业的计划,进军数码相机市场。在于组织力量,研发数码相机的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及配件;重点项目包括:彩色显示器、专用IC、高性能球面镜片及印表机、碳粉等。中国从事数码相机的研发、生产的厂家有:凤凰数码、喜马拉雅、海鸥、方正科技、紫光、联想集团、朝华科技、华旗资讯、TCL、先科、明基(BenQ)等。目前国内已有30多个品牌,大多集中在家用市场。国外公司陆续在中国内地投资设立数码相机生产线,这些公司包括:美能达(Minolta)、尼康(Nikon)、宾得(Pentax)、松下(Panasonic)、三星(Samsung)、惠普(HP)、爱普生(Epson)、三洋公司、索尼(Sony)公司、奥林巴斯公司(Olympus)、柯达公司(Kodak) 、佳能公司(Canon)、富士胶片公司(FujiFilm)等。 扫描仪市场稳定增长:扫描仪是计算机的重要外设产品之一,已成为光电产品中技术工艺成熟、市场应用稳定增长的重要产品。全球扫描仪的著名品牌Microtek、HP、AGFA、UMAX、Acer、EPSON、Canon等早已陆续进入中国国内市场,与此同时,台湾地区的代工生产厂商的生产基地也都全部转移到了内地,北大方正、清华紫光等国内单位研发的扫描仪也正成为扫描仪市场中重要品牌。研发生产扫描仪的厂商拥有扫描器生产技术和影像处理技术,因此包括数码相机、PC Camera等相关产品都是扫描仪厂商谋图发展的替代产品。为了适应多功能PC外围光电输入/输出设备应用市场的需求,今后扫描仪产品必将向着多功能复合应用方向发展。4 . 光显示材料与设备(电路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光学等) 中国显示器领域发展良好:在液晶显示器(LCD)方面:中国液晶显示器产量占世界产量的25 %。中国液晶行业年销售额约为53.52亿元。中国已能生产满足宽温度低阈值等特殊要求的TN液晶材料,STN液晶材料已开始批量生产,结束了完全依靠进口的局面。国内的薄膜晶体管(TFT)用液晶材料仍处于实验室研制阶段。中国液晶材料年生产能力已超过40 吨。国内主要的企业有4家:北京清华亚王液晶材料有限公司、西安现代化学研究所、石家庄实力克液晶公司和烟台万润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偏振片已进入稳定的批量生产阶段,现有两家生产企业,广东福地日合偏光器件有限公司和深圳市深纺乐凯光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年销售75万平方米,销售额超过6000万元。ITO导电玻璃是液晶三大材料之中发展最快的,生产厂家已超过10家,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深圳莱宝真空技术有限公司。年生产ITO玻璃376万平方米,销售总值约6亿元。STN用导电玻璃已大部分满足国内需求。生产导电玻璃的成套设备已具备实现国产化的能力。 (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光学基础)近几年来,中国的红外产品市场发展迅速。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发展,热故障与热漏泄诊断的逐步推广,以及技术安保体系的建立,红外测温仪、热像仪和热电视等产品的市场稳步增长。全国主要红外产品年销售额约为8亿5千万元人民币。 (原子物理、半导体物理、量子力学、固体物理、电工电路技术、光学基础)高亮度高效金属卤化物灯、硫二聚物(微波放电)灯和发光二极管LED光源将逐步取代白炽灯,实现照明上的革命。发光材料,发光二极管与发光元器件;发展太阳能电池,地球上的能源愈来愈短缺,美国预计到2050年,太阳能源将占能源的一半。光全息与全息存储(光学、物理光学、非线性光学、光信息处理、激光原理与技术)本专业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前景可以说是相当好 此外,掩膜版、背光源、取向剂、封接胶、光刻胶以及其他LCD相关材料的国内自给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即不完全统计,从事这方面生产的企业有7家,实现产值1.69亿元。中国现有LCD生产厂家约60家, 2003年北京市京东方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3.8亿美元成功收购韩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的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核心技术,已经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TFT-LCD产业基地,未来10年,TFT-LCD将在家电、电脑、数码相机、手机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日本、韩国、台湾等向中国大陆加快转移STN-LCD、TFT-LCD生产线,已建成的或开始建设已达14条线,大多数为STN-LCD生产线,也有TN 和彩色STN生产线。在发光二极管(LED)方面:中国LED产业呈现稳步增长趋势,国内与LED研究、开发、生产有关的单位有300多家,大多数企业生产普通LED(指芯片为GaP、GaAlAs的发光二极管)。年产量达120亿只,销售额约40多亿元。目前国内普通LED芯片能批量生产的企业只有一家——联创光电公司,年产约20亿只,联创光电公司将向LED下游产品扩展,发展红、绿、蓝三基色全彩显示屏、LED白光照明、LED交通等产品,届时联创光电将成为国内产品层次最多、规模最大的LED厂家。LED显示屏生产企业约有几十家。中国正在成为全球传统LED的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之一。中国生产的红、绿、橙、黄发光二极管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12 %,蓝色发光二极管已研制成功。在等离子体显示器(PDP)方面:等离子体显示器(PDP)研究开发取得较大进展, 已经开始生产42英寸PDP屏。在其他类型显示器方面方面:如真空荧光显示(VFD)、有机EL(OLED)、场发射(FED)等均在科研生产中取得进展。“十五”期间中国发展显示器投资了380亿元。
2023-08-13 19:09:042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怎样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不是最差的专业。专业简介:目前,我国大多数院校有开设“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其中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院校该专业的评级最高。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整体不差,但其他普通的一本、二本以及大专院校,很多也有开设这个专业。当然,因为开设该专业的相关院校太多,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所以要注意各院校的背景与学科实力。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是由光学、光电子、微电子、通信、计算机等多学科交叉结合的专业,涉及光信息的辐射、传输、探测以及光电信息的转换、存储、处理与显示等众多的内容。课程设置: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对学生的数理基础要求较高。以南开大学为例,学校开设的课程涵盖数理基础、光子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等众多知识。主要专业课程有:工程光学、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纤通信及系统、光电子激光实验、光通信实验、光谱学实验、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原子物理、近代物理实验、数学物理方法、电子电路与技术、电子工艺实习、工程制图基础、金属工艺实习、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等。开设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代表院校:1、浙江大学浙江大学1952年设置了国内第一个光学仪器专业,1984年浙江大学光学工程学科成为国内首批博士学位授予点。2005至2007年在全国高校研究生院一级学科评比中连续三年获得第一。2012年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一级学科评比中获得并列第一。目前浙江大学光学工程学科在全国位居领先地位。2、南开大学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各学科是在实力雄厚的物理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13年组建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和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学院现有5个本科专业,分别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其中,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南开大学与天津大学强强联合共建专业。充分利用两校光电信息技术科学先进的教学、科研实验基地,优势互补,于2003年共同创办。3、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隶属于航天学院,招生时按照电子信息类Ⅱ专业招生。该校电子信息类Ⅱ包含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三个专业方向,各专业方向招生的学生数为专业总招生数的50%、30%、20%。
2023-08-13 19:09:161

[物理学前沿讲座--激光技术]前沿讲座王笃明

物理学前沿讲座—— 激光技术 激光技术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类新型技术也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虽然世界第一台激光器早在1960年由赴美国的梅曼研发成功,而我国的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也在1961年于长春问世。但在短短40多年的时间里,激光技术的应用发展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激光技术已与多个学科相结合形成多个应用技术领域。本文将从激光的由来,激光的特特,以及激光的应用几方面来介绍而、激光。 二、正文 1、 激光的由来 激光最初的中文名叫“镭射”,“莱塞”,是它的英文名字LASER 的音译,是取自英文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ion Emission of Radiation的各名词的头一个字母组成的缩写词,意思是“受激辐射的光放大”。激光的英文全名已完全表达了制造激光的主要过程。而在1964年按照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建议将“光受激发射”改名为“激光”。 2、 激光的特性 激光具有定向发光、亮度亮度极高、颜色极强、相位高度一致的特性。激光光波在空间叠加时,重叠区的光强分布会出现稳定的强弱相间的现象,因而我们可知激光是相干波,而普通光源发出的光,其频率、振动方向、相位不一致,而导致了普通光源是非相干波。 3、激光的应用 基于激光独特的性质,目前激光已被应用到生活、科研的方方面面。激光焊接、激光打孔、激光淬火,激光热处理、激光打标(许多矿泉水上的生产日期等) 、玻璃内雕、激光微调、激光光刻、激光制膜、激光薄膜加工、激光封装、激光修复电路、激光布线技术、激光清洗、激光测距、激光医疗、激光雷达、激光武器、激光打印机等各个方面。下面就让我们来具体看一下最近几十年来在激光武器、激光医疗、激光雷达技术、光纤激光器等方面的取得的巨大的成果。 3、1激光武器 激光武器是利用激光辐射能量达到摧毁战斗目标或使其丧失战斗力等的作战武器,是一种利用沿一定方向发射的激光束攻击目标的定向能武器。其具有快速、灵活、精确和抗电磁干扰性等优异性能。在光电对抗、防空和战略防御中可发挥独特作用。它分为战斗激光武器和战略激光武器两种。激光武器将会成为一种常规的威慑力量。由于激光武器的速度是光速,因此在使用时不需要提前量。 “鹦鹉螺”激光武器可谓是激光武器中的典型代表。在2000年10月25日以色列国防部就透露“鹦鹉螺”激光武器于6月6日,8月28日,9月22日进行三次激光武器系统系列试验中,分别成功击落了一枚、两枚、两枚“喀秋莎”火箭,进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击落火箭的战术高能激光系统。 图1 鹦鹉螺 3、2激光医疗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我们已经攻克了许多医疗难题。而激光在医疗方面可谓是大放异彩。激光手术,近视眼的校正治疗,激光治疗毛血管癌等都是激光在医疗上取得的巨大成果。 3、2、1近视眼的矫正 利用激光进行近视眼矫正我们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一种是准分子激光手术,其原理是:利用准分子激光在角膜上进行切割,使角膜形态进行改变,屈光率减低,从而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另一种是飞秒激光手术,其原理是飞秒激光手术是一种近红外光,每次激光脉冲发射的时间极短,大10-15秒,可以将激光进行的距离控制在微米级水平,通过医生,将数据输入电脑,控制激光精确定向和精确定位,激光脉冲聚焦到角膜组织中,发生光爆破,从而产生微粒子蒸发角膜组织,产生水和CO2分离角膜。 进年来,我国的进近视眼人数愈来愈多,而带着眼镜在很多方面都会给我们带来不便,随着激光矫正近视的技术越来越成熟,负面影响越来越小,这对被近视眼折磨的广大群众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在我认识的朋友中,就有人进行过激光矫正近视的手术,而且据说效果还比较好。 图 2 激光治疗近视眼 3、2、2激光美容 大多时候我们都羡慕明星们的花容美貌,但我们很多时候又会听到这样的消息,说某某明星是整容出来的。其实,我们没必要为了得到别人的赞赏而去改变我们原有的容貌。但美容确是我们可以选择的(整容和美容的区别:医学整容是指用手术方式将原有面容进行整改,会有或多或少的结构变化,而美容主要是在皮肤方面的美化,更白皙没有其他杂质)据悉日本东京女子大学Kono 等的研究表明,长脉冲材料激光(LPDL )辅以冷冻剂喷洒降温(CSC )可安全有效的治疗葡萄酒色斑和毛细血管扩张症等儿童血管瘤。 图 1激光美容 3、3光纤激光器 光纤激光器是以光纤做基质激光器,其在降低阈值,震荡波长范围,波长可调谐性能等方面,以明显取得进步,是目前光通信领域的新兴技术。它可以用于现有的通信系统,使之支持跟高的传输速度,是未来高码率密集波分复用系统和未来相干光通信的基础。目前光纤激光器技术是研究的热点技术之一。 图 4我国全光纤激光器 而对于激光器,今年11月美国西北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研发出了一种只有一个病毒大小的超小型激光器。这种激光器具有体积小,温室下即可工作的特点,能够很容易的集成到硅基光子器件、全光电路和纳米生物传感器上,具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3、4激光雷达 图 5美国西北大学超型小激光器 激光雷达在科学研究,军事工程的方面有很大的应用。由于激光雷达可以获得目标的三维图像及速度信息,有利于识别隐身目标。如多重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山海关古长城修复的前期测绘工作中,就成功的应用了激光雷达技术,并且得到了专家的认可。同时,激光雷达在环境监测,大气参数监测方面也功不可没。激光雷达通过对各种飞行目标轨迹的测量,如对导体和火箭初始阶段的跟踪与测量,对飞机和巡航导轨的抵仰角跟踪测量,对卫星的精密定轨等都有广泛的应用。激光雷达与红外电视等光设备相结合,组成地面、航载和机载的火力控制系统,对目标进行搜索、识别、跟踪和测量。基于激光雷达的这些特有的功能, 使得其在军事上占有终于走的地位。用拥有激光雷达和激光武器的国家就是一个在军事方面十分强大的国家来形容激光的雷达的重要性可以是一点也不过分。激光雷达在军事上的潜力目前已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其中美国已将其限制扩散的军事技术,足见激光镭达在军事上的威慑力。 图6激光雷达 图7 激光雷达与电视摄像机的引导 3、5激光在其他方面取得的成果 3、5、1 在2012年10月的科交会主场增量制造产业高端论坛暨激光烧结机装备发布会上,湖南华曙高科有限责任公司展开了其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高性3D 激光烧结机。 3、5、2 同样在2012年10月江苏杨力集团宣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L3015型双柱龙门式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研制成功。一般的激光切割机在汽车制造、工程机械、航天航空和模具开发等领域有广泛应用。而我国的这台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广泛应用于碳钢、不锈钢、铝合金等金属材料与本质皮革、聚碳酸酯等非金属材料及其成型工件的三维空间进行高精度、高效率的立体式切割加工。这对于我国的激光切割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突破,进而也很好的肯定了前线科研人员的劳动成果。是我国激光切割机上的一件大事。 图8湖南华曙高科的3D 激光烧结机 三、结论 激光技术的飞速发展,激光已经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使得其已经应用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控制多媒体投影仪用的激光笔,标注矿泉水生产日期的激光打标,我们复印时的激光打印机,激光挖掘隧道,激光测距,激光切割,激光封装等,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而对于激光武器,激光器,激光雷达等虽然平时我们较少听到他们的名字,但它们确实也和我们的生活有一定的关系。 随着社会科技的高速发展,激光技术奖越来越成熟,相信激光还会给人类带来更多的益处。让我们一起见证激光时代的到来! 四、参考文献 【1】杨义彬,激光雷达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报; 【2】日本东京女子科技大学Kono 等的研究报告,发表于Laser surg med 刊物; 【3】多则科技报刊上的新闻; 【4】百度名词解释激光武器,激光的历史; 【5】动米网关于美容和整容的区别。
2023-08-13 19:10:371

今年高考我想报通信方面的专业,请大家给我介绍一下吧,谢谢了!

专业的话,那就信息工程就好了啊。
2023-08-13 19:11:123

计算机类的专业有哪些?

网络信息,大数据,数字媒体等
2023-08-13 19:11:2310

通信工程研究生的课程

1. 关于 通信类研究生课程 在研抄究生阶段的课程,通信类主要是对袭于数学的加深,如近世代数等。还有就是你所选择的专业方向的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如移动通信方向,会开设如通信协议、第三代移动通信、交换原理等(内容较本科的内容会深入很多)。其他的就是一些国家规定的课程,政治之类的。 上述是所学内容,一般学习不超过一年。后两年就是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区别所在:进行课题的研究,说白了就是给导师打工,帮他做项目。这个实际上也是工作实践的体现,特别如果是导师比较好项目比较多,你就会得到很大的锻炼。但如果导师平平,那么没什么项目给你做,你就跟读本科差不多。 2. 通信工程研究生课程有哪些哪位能提供各年的课程表吗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 信号检测与估值 数据挖掘与检索 排队论 软件工程与程序设计方法学 阵列信号处理与微波成像 ASIC设计技术 通信专题讲座 嵌入式系统设计 移动互联网技术 高速数据网络技术 空间通信 高等电磁场理论 近代天线理论与技术 这个是所有的通信的课了,其它学校的也大同小异,希望楼主成功 3. 通信工程考研考哪些专业课 大部分都是信号与系统,个别还考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之类的。 4. 通信工程考研需要考哪些科目 通讯工程考研需要考公共课和专业课。 一、公共课考:政治、英语、数学(数一) 二、专业课考:各个学校考的科目不大一样,最多的是《信号与系统》跟《通信原理》吧;具体的你要去看你你要报考的学校的招生简章,上面会考试的范围! 考研条件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在职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或在学校从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教学的教师可以报考: 1、2009年7月31日前获得学士学位。 2、2008年7月31日前获得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 报考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工作年限的限制,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生的,需在修完研究生课程并从事工程实践两年以上,结合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方能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 报考软件工程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工作年限的限制,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生的,在修完研究生课程并结合软件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后,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 根据国务院学位办有关文件要求,专科生不能报考;本科毕业无学士学位者可以报考,但录取时不超过院校当年录取人数的10%。 (4)通信工程研究生的课程扩展阅读: 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培养从事信号与信息处理、通讯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等工程技术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研修的主要课程有:政治理论课、外语课、矩阵论、泛函分析、数值分析、半导体光电子学导论、半导体器件物理、固体电子学、电子信息材料与技术、现代材料分析技术、电路设计自动化、电路优化设计、数字信息处理、信息检测与估值理论、导波原理与方法、导波光学、微波电路理论、高等电磁场理论、应用信息论基础、数字通讯、系统通信网络理论基础、现代管理学基础等。 工程是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构建现代信息社会的工程领域,电子技术是利用物理电子与光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的基础理论解决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仪器仪表及计算机设计和制造等工程技术问题;信息技术研究信息传输、信息交换、信息处理、信号检测等理论与技术。 5. 考通信工程研究生都要考哪些科目,具体在学校要学哪些课程,((希望能具体些)) 我是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的 通信工程的重要课 通信原理 信号与系统 数字电路和 模拟电路 热烈欢迎有志学子报考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 走近信息黄埔是您一生无悔的选择! 五十年辉煌北邮见证中国通信业巨变! 大中小 通信工程的重要课 通信原理 信号与系统 数字电路和 模拟电路 热烈欢迎有志学子报考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 走近信息黄埔是您一生无悔的选择! 五十年辉煌北邮见证中国通信业巨变! 考研初试科目 通信原理 复试科目 信号与系统和数字电路! 全国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实力排名 1 清华大学 A++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 工学 2 北京邮电大学 A++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 工学 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 工学 4 东南大学 A+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 工学 5 电子科技大学 A+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 工学 6 天津大学 A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 工学 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 工学 8 北京交通大学 A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 工学 9 北京大学 A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 工学 10 北京理工大学 B+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 工学 1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B+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 工学 12 浙江大学 B+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 工学 13 大连理工大学 B+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 工学 14 华中科技大学 B+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 工学 南京邮电学院 B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 工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B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 工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B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 工学 华南理工大学 B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 工学 南京大学 B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 工学 山东大学 B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 工学 武汉大学 C+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 工学 南京理工大学 C+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 工学 合肥工业大学 C+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 工学 西南交通大学 C+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 工学 上海大学 C+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 工学 6. 通信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方向 信息与通信工程方向: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 通信与信息系统主要研究以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与交换、信息网络、信息处理及信息控制等为主体的各类通信与信息系统。它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电信、广播、电视、雷达、声呐、导航、遥控与遥测、遥感、电子对抗、测量、控制等领域,以及军事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各种信息系统。 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主要领域有:信息管理与集成、实时信号处理与应用、DSP应用、图像传输与处理、光纤传感与微弱信号检测、电力系统中特殊信号处理等。还开展了FPGA的应用、公共信息管理与安全、电力设备红外热像测温等领域的研究,形成了本学科的研究特色。 (6)通信工程研究生的课程扩展阅读: 信息与通信工程系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下设有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两个二级学科。以北京理工大学为例考研的科目包括:101政治、201 英语、301数学、826信号处理导论。 该专业是一个基础知识面宽、应用领域广阔的综合性专业,涉及无线通信、多媒体和图像处理、电磁场与微波、医用 X 线数字成像、阵列信号处理和相空间波传播与成像以及卫星移动视频等众多高技术领域。
2023-08-13 19:12:011

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这几个专业什么区别!

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三个专业主要是在专业内涵、学习内容、就业方向上有所区别。1、专业内涵1)电子信息工程: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简单来说,电子信息工程主要研究的是信息的获取与处理,学生主要学习的是电子电路怎样传送、处理和储存信号。”2) 电子科学与技术:数字化时代的基石从学科上说,电子科学与技术是属于工学中的电子信息类,它包括电路与系统、物理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等专业方向。3)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光学信号处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是由光学、光电子、微电子、通信、计算机等多学科交叉结合的专业,涉及光信息的辐射、传输、探测以及光电信息的转换、存储、处理与显示等众多的内容。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王俊介绍,该专业主要是以光电信息的产生、传感、采集、传输、探测、控制、存储、成像、处理、显示和应用为研究对象。目前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主要是做光学信号处理,我们熟悉的光纤入户、光电探测器、光通信都是这方面的研究成果。2、主要学习内容1)电子信息工程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该专业主要包含几大类课程。数学与自然科学类:工科数学分析、高等数学、基础物理学、概率统计等;工程基础类:工程认识、航空航天概论、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等;专业基础类:电子信息工程导论、电路分析、电子电路Ⅰ、电子电路Ⅱ、电磁场理论、信号与系统、数字电路、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信息论基础、自动控制原理等课程;专业类:图像信号处理、通信天线与馈电系统、软件无线电基础、遥控遥测系统等;实践类:机械工程技术训练、电子工程技术训练、生产实习等。2) 电子科学与技术以浙江大学为例,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课程包括:信息电子学物理基础、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系统、信息、控制与计算、数字系统设计、电子电路基础,以及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射频电路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数据分析与算法设计、计算机组成与设计等专业选修课程。3)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对学生的数理基础要求较高。以南开大学为例,学校开设的课程涵盖数理基础、光子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等众多知识。主要专业课程有:工程光学、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纤通信及系统、光电子激光实验、光通信实验、光谱学实验、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原子物理、近代物理实验、数学物理方法、电子电路与技术、电子工艺实习、工程制图基础、金属工艺实习、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等。3、就业方向1)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上至神舟飞船的控制系统、宇宙空间站的控制电路,下至深海潜艇的超声波检测仪,以及身边的日用电器、电脑、手机、硬盘、遥控器??到处都可以看到电子信息工程的身影。2)电子科学与技术这个专业主流的工作就是在各个领域从事电子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和相应的产品、技术研发、生产、更新、维护。毕业生在通信、电子信息、集成电路等行业就业的较多。除了“电子材料”“元器件”之外,电子科学与技术也会涉及电子系统和光电子系统的研究,还有一些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领域,比如利用技术手段对电磁波进行控制,阻止通信等等。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科学与技术在民用、信息、能源、材料、航天、生命、环境、军事等科技领域将获得更广泛的应用。3)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这个专业主要是在光电信息处理、光电子学、电子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产品设计和开发的工作。这个专业毕业后大部分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差不多。应用在工业制造领域,光学比较小众。光学工程师不像电子工程师社会需求那么大。但是,这个专业具有自身特色不是电子信息可以替代,相关公司还是需要光学技术研发人才。市场上做光电的技术和产业方向主要有:激光器、光纤、光通信、光传感、光电器件、光电检测设备、显微、液晶、光伏、光存储、光谱等等。扩展资料三个专业发展前景预测1)电子信息工程该专业是前沿学科,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及人们日常生活等都与电子信息技术有着紧密的联系。全国各地从事电子技术产品的生产、销售和应用的企事业单位很多.,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这样的企事业单位会越来越多。为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培养一大批具有大专层次学历,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适应现代电子技术发展的要求,从事企事业单位与本专业相关的产品及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运行维护、销售及售后服务、新产品技术开发等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市场对该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为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有着广泛的就业前景,毕业生可从事电子设备、信息系统和通信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工作。2) 电子科学与技术根据对国内外电子科学与技术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美国、西欧、日本、韩国、台湾地区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已经步入上升轨道。中国随着市场开放和外资的不断涌入,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开始焕发活力。中国“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书将信息产业列入重点扶植产业之一,中国军事和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也必然带动电子科学与技术行业的发展和内需。中国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将有一个明显的发展空间,高科技含量的自主研发的产品将进入市场,形成自主研发和来料加工共存的局面;中国大、中、小企业的分布和产品结构趋于合理,出口产品将稳步增加;高技术含量产品将向民用化发展,必然促进产品的内需和产量。3)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技术是由光学、光电子、微电子等技术结合而成的多学科综合技术,涉及光信息的辐射、传输、探测以及光电信息的转换、存储、处理与显示等众多的内容。光电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各行各业。近年来,随着光电信息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对从业人员和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多,因而对光电信息技术 基本知识的需求量也在增加。光电信息技术以其极快的响应速度、极宽的频宽、极大的信息容量以及极高的信息效率和分辨率推动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从而使光电信息产业在市场的份额逐年增加。在技术发达国家,与光电信息技术相关产业的产值已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一半以上,从业人员逐年增多,竞争力也越来越强。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电子信息工程,百度百科-电子科学与技术,
2023-08-13 19:12:511

通信考研 专业课是模电和数电的学校有什么

华北电力
2023-08-13 19:13:075

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原理

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原理 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原理,空间交会与对接是载人航天活动的三大基本技术之一。 航天器之间的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很复杂。只有掌握它们,人类才能自由出入太。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原理。 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原理1 空间交会与对接技术是指两个航天器在空间轨道上会合并在结构上连成一个整体的技术。广泛用于空间站、空间实验室、空间通信和遥感平台等大型空间设施在轨装配、回收、补给、维修以及空间救援等领域。 意义 空间交会与对接是载人航天活动的三大基本技术之一。所谓三大基本技术就是载人航天器的成功发射和航天员安全返回技术、空间出舱活动技术和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只有掌握它们,人类才能自由出入太空,更有效地开发宇宙资源。对于国家来说,还能独立、平等地参加国际合作。 在突破并掌握了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之后,宇宙飞船的主要用途就是为空间站和月球基地等接送航天员和物资。在航天领域专家常说的一句话是:“造船为建站,建站为应用。”至今发射的宇宙飞船大多是作为空间站的天地往返交通工具和长期停靠在空间站上的救生艇。为了实现宇宙飞船的运输功能,就必须攻克两项关键技术,那就是宇宙飞船与空间站的空间交会技术与对接技术,主要设备是交会测量系统和对接机构。 航天器之间的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很复杂。在国外载人航天活动早期,航天器之间的空间交会对接过程中经常发生故障与事故,即使在1997年,俄罗斯的两个航天器还发生过一次重大的空间交会对接事故——“进步M3-4”飞船与“和平”号空间站相撞,使“和平”号空间站上的“光谱”号舱被迫关闭,部分氧气泄漏,动力系统也受到影响。 通过多年的努力,目前美国和苏联/俄罗斯已完全掌握了在地面支持下的载人交会与对接技术。尤其是苏联/俄罗斯在掌握了空间交会与对接技术以后,先后利用飞船的运输能力发展了几代载人空间站,在空间交会与对接等方面一直占据着技术优势。 虽然起步较晚,但欧洲、日本等国家在空间交会与对接研究方面已取得长足进步,特别是某些单项技术和设备,如地面仿真、对接敏感器等,都取得了惊人的进步。日本曾于1998年通过两颗卫星成功进行了无人交会与对接在轨试验,2009年又用首个H2转移飞行器实现了与国际空间站的交会对接。欧洲也在2008年用首个自动转移飞行器实现了与国际空间站的交会对接。 技术概述 在空间交会与对接的两个航天器中,一个称目标航天器,一般是空间站或其他的大型航天器,是准备对接的目标;另一个称追踪航天器,一般是地面发射的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是与目标航天器对接的对象。对接对象也可以是太空中失控的或出现故障的航天器。追踪航天器从发射入轨到最后与目标航天器完成刚性连接,整个过程大致可分为地面导引、自动寻的、最后逼近、对接合拢四个阶段。 航天器之间在空间进行对接时要先交会,即相互接近,它是一个航天器接近另一个航天器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在太空飞行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航天器通过轨道参数的协调,在同一时间到达空间同一位置的过程。美国和苏联/俄罗斯曾使用过三种交会的方法,即相切法、共椭圆法和第一远地点法。它们细说起来一言难尽,但都是利用两个航天器的不同高度和霍曼变轨原理,使追踪航天器以不同的速度移向目标航天器。 两个航天器交会后要调整各自的位置,使两个航天器之间逐步达到零距离,最终启动对接机构实现对接,在机械上联成一体,形成更大的航天器复合体。实现交会与对接是由交会与对接系统完成的,它通常包括跟踪测量系统、姿态与轨道控制系统、对接机构机械系统等。两个航天器在太空进行对接时,其初始条件是两者保持对接机构的同轴接近方式和确定的"纵向速度,以及在其他线坐标和角坐标上的速度为零。但两个航天器之间的实际相对运动参数总是有偏差。一般情况下,两个航天器之间的相对位置及其平动速度通常是靠主动航天器运动控制系统和两个航天器的定向与稳定系统来维持,前者适用于控制质心的平动运动,后者适用于控制绕质心的转动运动。 总之,空间交会与对接过程一般是首先由地面发射追踪航天器,由地面控制,使它按比目标航天器稍微低一点的圆轨道运行;接着,通过霍曼变轨,使其进入与目标航天器高度基本一致的轨道,并与目标航天器建立通信关系;接着,追踪航天器调整自己与目标航天器的相对距离和姿态,向目标航天器靠近;最后当两个航天器的距离为零时,完成对接合拢操作,结束对接过程。 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原理2 因为在飞船上一般都配有相对位置的导航系统,而它的核心就是Lider(激光测距),也叫做激光雷达,(做房屋设计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有一个测距仪就是和这个原理一样,只不过Lider更加的复杂一些),Lider一般由激光发射器和探测器组成。 Lider(激光测距) 当探测前方物体时, Lider首先会发出一束激光,激光频率一般在可见光之外,当激光打到物体上时会被反射回来,被探测器捕捉到,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获得两个数据,一个是距离信息,这可以是我们测算出飞船和空间站之间的时间间隔,激光所走的路程就是光速乘以时间,C*T,这样一来一回,前方物体的距离就是C*T÷2,当然这是理想的情况下。 而实际情况下,激光并不是发射出去之后就反射回来的,因为只有在物体的表面是完美镜面,以及和发射的激光垂直的时候,才有可能,现实中物体表面会有极细微的凹凸不平光线产生漫反射,所以只有其中少部分的光会反射回来。 所以,我们能得到的第二个信息就是反射光的强度,当飞船接近空间站时,会不断的在一个类似于圆锥形的范围内发射激光,探测前方视野范围内物体每个点的距离和光的强度,当图像上的颜色越接近白色时,就说明光越强,反之就会变弱,而且距离图像是由一系列的点组成的,因为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前方物体的3D信息,这样的情况下飞船就可以根据这两种数据来分析空间站的位置。 为了更加的准确,空间站还做了一些特别的处理,帮助飞船定位,首先是三个回射器,供飞船在远距离定位空间站,每个器的内部分布了7个直角反射镜,直角反射镜由3个互相垂直的镜面组成,无论光线从哪个方向射来,都会经过三次反射,按照原来的方向反射回去,如此一来就减少了散射,所以这三个位置的光强会特别强。 回射器在现实中已经有很多应用,比如自行车尾部的反射灯。 三处回射器,一个呈45度朝向上方,一个朝向下方,另一个朝向前方,三个回射器的位置也是事先约定好的,空间站还在中距离和近距离为飞船准备了两组反光点,每组反光点都按固定的位置摆放,有些反光点会突出出来,帮助飞船定位三维坐标,根据Lider传感器的数据,飞船会从光强图像中定位出强度最强的几个反光点,再配合距离信息,就可以精准计算出空间站的坐标系,和飞船自己的坐标系进行比较后,就可以进行姿态调整了。 而且航天飞船和空间站对接可以说是航天最神秘的技术之一,特别是现代的对接技术已经是完全自动的了。 而目前为止世界上最标准的对接技术就是以美国和俄罗斯的为主,我们以国际空间站为例,国际空间站有两种对接接口 虽说是国际标准,但主要用来对接美国NASA的飞船,在空间站的另一头则有三个俄罗斯飞船的对接接口,遵守的是俄罗斯对接标准——SSVP。 而我国的对接方式是和美国有点类似,不过有一点区别就是,我国在对接的时候,是先进行校准然后在进行对接的。
2023-08-13 19:13:331

重庆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的学术研究

为加强产学研合作和国际交流,2011年,成立了重庆国际半导体学院。学院还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四联集团、重庆渝德科技公司、西南集成电路设计公司、重庆神州龙芯科技公司等知名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和交流,建立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生实习实训基地。 基于这样的教育理念,学院建设了数门各级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强化素质教育,各级各类的教改项目总数达到20项。重视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锻炼培养,狠抓实习基地建设。学院现有专业实验中心实验教学单位,还有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光信息技术实验室、微电子技术实验室、集成电路设计实验室和射频技术实验室;此外,还先后与重庆普天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西南集成电路设计有限责任公司、重庆航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重庆万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联合建立了学生实习基地。 科研项目2007年至2012年,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66项,科研项目经费累计愈4039万元。截至2012年,主要承担的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立项时间 主要完成人 1. 基于拓扑马蹄的低维混沌不变集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09-01 李清都 2. 光脉冲驱动与全光纤检测的哥氏振动微陀螺关键技术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11-08 刘宇 3. 基于正Davio判决图的可逆逻辑综合理论及其实现方法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11-08 庞宇 4. 不对称体模回旋管高效准光模式变换的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11-08 王斌 5. 基于异构计算的混合系统混沌判定及其转变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11-08 李清都 6. 基于分形的MEMS动态测量理论及方法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10-12 罗元 7. 基于温度效应的光学薄膜吸收高分辨率成像技术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10-01 郝宏刚 8. 混合系统的若干动力学问题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10-01 李清都 9. 国家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项目——面向医疗物联网应用的RFID和BAN共性关键技术研发 国务院各部门项目 2011-07 林金朝 10. 智能康复系统中混合Camshift和Kalman滤波的单目视频跟踪算法研究 国务院各部门项目 2010-09 罗元 11. 血液净化设备远程监控系统研发 国务院各部门项目 2009-09 林金朝 12. DAB数字多媒体广播接收机核心模块开发和生产 国务院各部门项目 2009-07 王国裕 13.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TD-SCDMA增强型多媒体手机终端的研发和产业化 国务院各部门项目 2009-05 申敏 14. 国家支撑计划——LTE TDD终端基带科研样片研究开发 国务院各部门项目 2009-01 申敏 15.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TD-SCDMA增强型多媒体终端基带芯片的研发和产业化 国务院各部门项目 2009-01 申敏 16. 国家火炬计划——TD-SCDMA(LCR)手机基带芯片和无线模块 国务院各部门项目 2006-09 申敏 17. 国家863计划——TD-SCDMA终端射频芯片开发 国务院各部门项目 2005-07 陈明 专利发明 序号 专利名称 发明人 授权时间 1. 异构多机器人系统的任务分配方法 罗元(2) 2011-07 2. 一种产生多环绕线卷波的混沌电路及实现方法 罗小华(1) 2011-02 3. 基于微石英角速率传感器的随钻方位测量误差补偿方法 刘宇(1) 2010-09 4. 仿生机器鱼无半径转弯的控制方法 罗元(2) 2010-07 5. Means for implementing a DAB receiver channel decoder 陆明莹(1) 2010-04 6. LED通用驱动电路 吴贵能(1) 2010-03 7. HARQ技术数据缓存的设计方法及其电路 毕敏(1) 2009-12 8. 一种下行同步导频时隙的搜索方法 申敏(2) 2009-12 9. 一种基于信息融合到无线定位多算法增强方法 罗元(2) 2009-11 10. HSDPA中16QAM定点解调方法 王茜竹(1) 2009-09 11. 一种用户终端小区初始搜索中实现码片级精确同步的方法 谭舒(1) 2009-08 12. TD-SCDMA系统中小区初始搜索时的精准接入方法 沈静(1) 2009-06 13. 一种复位值可控的数字电路设计方法 杨小勇(1) 2009-06 14. 一种降低大规模集成电路漏电功耗的设计方法 杨小勇(2) 2009-04 15. 移动通信系统中估计移动终端用户数的方法 申敏(1) 2008-05 16. 一种手机基带芯片的省电同步方法 杨小勇(1) 2007-10 17. 一种基于TD-SCDMA无线定位来波方向的估计方法 罗元(3) 2006-10 科技奖励1. “血液净化系统监测与控制系列关键技术及整机设备”,林金朝(2),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2-022.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刻蚀工艺控制关键技术研究”,王巍、罗元等,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11-053. “振动角速率传感器研制及在无线随钻导向定位中的应用”,刘宇,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11-054. “血液净化系统系列监控技术及整机设备”,林金朝(2),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0-055.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与应用”,林金朝,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9-036. “非线性系统复杂行为分析与控制”,李清都,重庆市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009-037. “TD-SCDMA终端核心芯片平台关键技术及应用”,申敏(2),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08-128. “数字多媒体广播DMB接收机和基带芯片”,陆明莹、王国裕、张红升等,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08-039. “TD-SCDMA手机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申敏(2),重庆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07-0310. “硅基MEMS设计与加工技术研究”,潘武(2),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7-0311. “智能系统分析与控制中的关键问题研究”,李清都(6),重庆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7-0312. “暗能量的研究”,龚云贵、段昌奎等,重庆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6-0313. “通信系统中光WDM与光传输机理的研究”,毛幼菊、党明瑞等,重庆市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005-0314. “混沌控制及其在通信理论中的应用”,杨晓松、周平、李清都等,重庆市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004-0315. “通信-广播电视共网传输实用技术的研究”,毛幼菊等,重庆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02-03 教材专著专著 序号 专著名称 作者 出版社名称 出版时间 1. MIMO技术原理与应用 林云(1)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11 2. 固态振动陀螺与导航技术 刘宇(1) 中国宇航出版社 2010-09 3. 半导体器件完全指南 李秋俊(1) 科学出版社 2009-07 4. 移动机器人技术及其应用 罗元(2)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09 5. 混沌系统与混沌电路 李清都(2) 科学出版社 2007-08 6. 计算机网络中的拥塞控制与流量控制 徐昌彪(1)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01 7. 蓝牙协议及其源代码分析 林金朝(2)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6-09 教材 序号 教材名称 排名 出版社 出版时间 1.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习题指导 邹虹(1)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09 2. 光纤通信系统与网络 张德民(2)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08 3. 射频通信电路 林云(1)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08 4. 数字信号处理 张德民(2)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02 5. AutoCAD 2008中文版机械制图实用教程 王巍(2)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08 6.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邹虹(1)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03 7. 信号与系统 何丰(2) 科学出版社 2008-02 8. 信号与系统分析 张德民(1)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09 9. 现代通信系统与信息网 张德民(2)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08 10. 通信光缆与电缆工程 张德民(2)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02 11. 电信传输原理 张德民(3)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08 12. 现代通信系统 张德民(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3-02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本科,标准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招收类别:理工类)培养目标:本专业以集成电路及各类电子信息系统设计能力为目标,培养掌握集成电路基本理论、集成电路设计基本方法,掌握集成电路设计的EDA工具,熟悉电路、计算机、信号处理、通信等相关系统知识,可从事集成电路及各类电子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教学、开发及应用,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半导体器件物理、微电子器件、模拟与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原理、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及应用、现代通信系统、通信集成电路设计、数模混合集成电路设计、数字信号处理FPGA设计导论、片上系统设计、数字系统仿真与验证等。专业优势和特色:专业方向选择性大,从业口径宽;高水平科研项目为基础的专业实践和创新平台;依托省级重点学科、重庆市微电子工程重点实验室、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微电子工程中心,与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实践实习基地;毕业去向:可从事数字集成电路系统设计与开发、片上系统(SoC)、嵌入式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通信、消费类电子等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教学、科研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工作。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本科,标准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招生类别:理工类)培养目标:培养同时具备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及通信技术领域内宽广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的,能在包括信息的产生、获取、存储、处理、传输、控制、显示等技术为主体的各类通信与电子信息系统从事相应研究、设计、教学、开发、应用、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且在信息理论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及片上系统(SoC)设计、无线与移动通信技术等方向形成鲜明特色的高级科学与技术人才。主要课程:电路与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信息理论与编码、数字信号处理、DSP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可编程逻辑器件与硬件描述语言、片上系统(SoC)设计、模拟及数字系统设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无线通信原理、移动通信技术等。专业优势和特色:(1)方向选择性大,从业口径宽。同时具备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及通信技术知识。(2)师资力量雄厚。有国内外知名学者及省部级优秀教学团队,有中央地方共建实验室、电工电子“省部级示范实验中心”等基础和专业实践教学平台。(3)沿袭我校信息学科优势,在信息理论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及片上系统(SoC)设计、无线与移动通信技术等方向上特色鲜明。(4)与全国电子信息类高科技企业有良好合作关系。就业去向:电信设备制造商、通信运营商及广播电视、遥控与遥测、雷达、声纳、电子对抗、测量、控制、导航、航空航天等领域相关企业,从事通信与电子信息系统相关研究、设计、开发、应用、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同时也可在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等学科领域继续深造或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本科,标准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招收类别:理工类)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内外行业发展,具有国际视野,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具备良好半导体器件分析能力,在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封装测试和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方面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人才。主要课程:半导体器件物理、微电子器件、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射频集成电路设计、现代电子材料与元器件、现代半导体工艺、半导体封装与测试技术等。专业优势和特色:(1)国家级特色专业,师资力量雄厚。(2)拥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省部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与多个知名半导体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3)采用全新的“国际半导体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经验成熟。就业去向:能在国内外半导体相关企业及科研院所从事半导体工艺研究、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电子产品设计及半导体设备维护等方面的工作。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本科,标准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招生类别:理工类)培养目标: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能够在无线传播环境分析和电磁兼容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产品研发、技术服务和管理工作的“研究开发型”和“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数理基础、电路与电子、计算机基础与应用以及通信课程等系列课程,电磁场与电磁波技术、无线传播分析以及电磁兼容技术系列课程等。专业优势和特色:(1)国家特设专业,依托电子科学与技术省级重点学科。(2)具有“电子工程大类实验班”、“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专业科研训练计划”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3)侧重无线传播环境分析、电磁兼容技术、微波射频系统等特色,注重厚基础、强能力的研发型、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就业去向:通信、广播电视、航空航天、仪器仪表等信息产业和电信设备制造商、通信运营商及天线系统制造等企业,从事无线传播环境分析、电磁兼容等方面的研究、设计和开发等工作,也可在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等学科领域继续深造或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电子科学与技术 本科(标准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招生类别:理工类)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物理电子、光电子与微电子学领域内宽广理论基础、实验能力和专业知识的,能从事各种电子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乃至集成电子系统和光电子系统设计、制造和相应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在电路理论与系统、电子技术及其应用等方向形成特色,并能在相关领域从事相应器件及系统研究、设计、开发、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人才。主要课程:数理基础、电路理论、电子技术、计算机基础与技术、通信基础系列课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半导体物理及器件、电子材料与元器件、电磁场与电磁波、可编程逻辑器件、模拟及数字系统设计等。专业优势和特色:(1)校级品牌专业。依托电子科学与技术重点学科(截至2012年为博士点建设学科),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提供良好条件。(2)师资力量雄厚。以重庆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实验中心、中央地方共建射频实验室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中心等为基础和专业实践教学平台。(3)服务电子信息产业和地方经济,在电路理论与系统、电子技术及其应用等领域特色鲜明。就业去向:电信设备制造商、通信运营商及广播电视、航空航天等企业,从事电路设计、电子元器件研制、测控仪器软硬件设计和电子企业的生产管理等工作,也可在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等学科领域继续深造或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 (本科,标准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招生类别:理工类)培养目标:培养德才兼备、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创新能力强,具备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强化“光机电算”结合。可从事光通信系统设计及开发、光电系统及工程、通信工程、光电器件及信息处理、显示与照明及相关的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仪器仪表等领域的科研、开发、生产或管理工作的科学与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数理基础、基础光学、电路、计算机及通信系列课程,光电技术、光纤技术、光信息处理和显示与照明等系列专业课程,光电领域前沿技术课程。专业优势和特色:(1)重庆市特色专业,重庆邮电大学品牌专业。(2)专业方向选择性大,从业口径宽,截至2012年,来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3)拥有国内外知名学者,师资力量雄厚。(4)依托市级光纤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拥有中央与地方共建专业实验室,与全国电子信息类高科技企业等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就业去向:通信设备制造商、通信营运商、光机电设备制造商、以及显示与照明技术及相关领域内从事产品开发、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攻读硕士学位或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本学科以电工理论为基础,突出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相结合的前沿理论与技术研究。截至2012年,本学主要从事电子新技术及其应用、电工理论与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应用、智能电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截至2012年,本学科在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等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出版专著10部,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承担十余项国家、部省级以上科研项目,获省部级以上科学进步奖多项,特别是在通信电子新技术等研究方面成绩显著。  本学科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现代电路理论及技术、现代信号处理、现代传感技术与系统、高等电磁场理论、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智能电网技术、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射频识别原理与系统设计等。集成电路工程 集成电路工程技术包含了当今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材料技术和精密加工等技术的最新发展。集成电路高密度、小尺度、高性能的特点,使得集成电路工程技术成为当今最具有渗透性和综合性的工程技术领域之一。集成电路的应用涉及网络通信、计算系统、信息家电、汽车电子、控制仪表、生物电子等众多方面。设计并制造集成电路作为应用产品的核心,是现代电子系统面向用户、面向产品、面向应用赢得竞争力的要求,同时也是传统产业升级和改造的关键。我院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24、44、26研究所、四联集团、重邮信科公司、西南集成电路设计公司等国内外许多科研院所、公司企业在集成电路工程领域展开了广泛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本专业聘请了具有丰富科研和实际工作经验的科研院所及企业高级专家担任兼职导师,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应用型支撑。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半导体器件物理、固体电子学、电子信息材料与技术、电路优化设计、数字集成电路、模拟集成电路、集成电路CAD、微处理器结构及设计、集成电路测试方法学、微电子封装技术、微机电系统(MEMS)、VLSI数字信号处理等。光学工程 “光学工程”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年轻的学科,是以光学为主的,并与信息科学、能源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空间科学、精密机械与制造、计算机科学及微电子学等学科交叉与渗透的学科,包括激光技术、光通信、光存储与记录、光学信息处理、光电显示、全息和三维成像、薄膜和集成光学、光电子和光子技术、激光材料处理和加工、弱光与红外成像技术、光电测量、光纤光学、现代光学和光电子仪器及器件、光学遥感技术及综合光学工程技术等学科分支,成为现代光学产业和光电子产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基础。本学科拥有一支教授、研究员、副教授和讲师组成的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依托工信部和重庆市光纤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重庆市微电子工程重点实验室,在光电子技术及应用、光纤通信系统、光电材料与器件以及红外成像与图像处理技术等领域已经形成稳定的、特色鲜明的学术方向,2009年至2012年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横向项目等2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项,国家级/省部级教学成果奖8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ISTP检索50余篇。本学科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数学物理方法、随机过程及其应用、激光物理与技术、光电子技术、光电材料与器件、光纤通信原理、高等光学、集成光学、数字成像技术、机器视觉、光纤传感与检测技术、非线性光学、微机电系统技术、微弱信号检测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是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础。本学科和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控制科学与工程3个学科共同构成我校电子信息大类的主干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本学科在学科方向、学术团队、科研平台、研究成果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良好发展。本学科拥有重庆市重点学科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和微电子工程重庆高校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光纤通信技术重庆高校市级重点实验室。截至2012年,本学科已经在微电子系统与集成电路设计、半导体材料、器件与工艺、光电子技术及应用和通信与测控中的电路系统与电磁理论等方向上形成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初步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取得了一系列学术成果。截至2012年,先后承担省部级及其以上项目5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项;近五年发表论文525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149篇;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11项,特别是微电子系统与集成电路设计研究团队参与的“TD-SCDMA终端核心芯片平台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半导体材料研究团队完成的“稀土体系光谱的理论研究”项目获得重庆市自然科学一等奖。同时,本学科还获国家级和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6项。近五年招收硕士研究生299人,授予硕士学位156人,并与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本专业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数学物理方法、随机过程及其应用、高等代数与矩阵分析、半导体器件物理、晶体管原理、高等电磁场理论、光波导理论、光通信新技术、微机电系统技术、非线性电路与系统、射频集成电路设计、非线性系统的混沌与控制、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技术、微波电路等。 截至2014年,在职教职工92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36人,讲师42人;专业教师中,25人具有博士学位,46人具有硕士学位;博士生导师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重庆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2001年以来,教师共发表论文552篇,其中186篇被SCI收录、EI、ISTP收录;共承担包括863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科研项目88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国家专利4项;教师中4人次获省部级先进个人。围绕“光纤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与“微电子工程重点实验室”两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以及“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省部级重点学科的建设,截至2014年已经在光纤通信技术、TD-SCDMA手机核心芯片的研发、DAB/DMB技术、纳米光电子材料的理论研究等领域形成特色。
2023-08-13 19:14:151

通信考研 专业课是模电和数电的学校有什么

①通信考研专业课是模电和数电的学校不多,比如深圳大学,暨南大学。②很多好大学初试都是考《信号与系统》或者《通信原理》的。③具体信息可以去各大院校的研究生招生官网上查询。扩展资料下面是两所优秀的大学的通信工程的介绍一、西安交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系介绍西安交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系的前身是1958年创建的无线电技术专业。信息与通信工程属一级学科,含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以及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三个二级学科,研究领域涉及通信系统仿真、认知无线电技术、医疗图像编码与传输、视频图像处理技术研究、医用X线数字成像技术、阵列信号处理、相空间波传播与成像等。信息与通信工程系目前设有无线通信研究所、信息工程研究所、信息与通信技术研究院、多媒体处理与通信研究所、图像处理与识别研究所、波动与信息研究所、微波工程与光通信研究所和教学实验中心。该系还建有以下三个国家级科研教学平台:国家数据广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洋石油勘探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级通信与信息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二、天津大学通信工程基本介绍天津大学通信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具有高素质、创造性人才所具备的人文精神以及人文、社科方面的背景知识;具有提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扎实的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基础理论和通信工程专业方面专门知识及基本技能。三、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介绍本课程系统的讲述了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分析方法以及有关参数的计算方法。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常用半导体器件、基本放大电路、多级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放大电路中的反馈、信号的运算和处理、波形的发生和信号的转换、功率放大电路、直流电源等。本课程在全面介绍模拟电子技术的基础上,侧重于各种单元电路工作原理的分析及电路有关参数的计算。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模拟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计算方法,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3-08-13 19:14:31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专业排名哪个专业好满意度Top10

如果你正在为选择专业而烦恼,那么读什么专业有前途是值得考虑的。例如,金融专业、IT专业和工程专业等。这些专业毕业后,你可以在各行各业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专业满意度—Top101、专业:电子信息类、评分:5.0、参与人数:13 2、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评分:4.9、参与人数:31 3、专业:天文学、评分:4.9、参与人数:26 4、专业:工科试验班、评分:4.9、参与人数:15 5、专业:理科试验班类、评分:4.9、参与人数:49 6、专业:地球物理学类、评分:4.9、参与人数:14 7、专业:理论与应用力学、评分:4.8、参与人数:94 8、专业:物理学类、评分:4.8、参与人数:20 9、专业:化学类、评分:4.8、参与人数:12 10、专业:安全工程、评分:4.8、参与人数:17 专业推荐指数—Top101、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评分:5.0、参与人数:104 2、专业:统计学、评分:5.0、参与人数:84 3、专业:天文学、评分:5.0、参与人数:34 4、专业:理论与应用力学、评分:5.0、参与人数:23 5、专业:能源动力类、评分:5.0、参与人数:14 6、专业:物理学类、评分:4.9、参与人数:337 7、专业:理科试验班类、评分:4.9、参与人数:175 8、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评分:4.9、参与人数:135 9、专业:理科试验班、评分:4.9、参与人数:131 10、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评分:4.9、参与人数:107 专业推荐人数—Top101、专业:物理学类、评分:4.9、参与人数:337 2、专业:物理学、评分:4.8、参与人数:298 3、专业:数学类、评分:4.8、参与人数:294 4、专业:电子信息科学类、评分:4.8、参与人数:230 5、专业:地球物理学、评分:4.8、参与人数:195 6、专业:理科试验班类、评分:4.9、参与人数:175 7、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评分:4.9、参与人数:135 8、专业:理科试验班、评分:4.9、参与人数:131 9、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评分:4.9、参与人数:107 10、专业:化学类、评分:4.7、参与人数:107 综合满意度1500人投票 评分:4.7 环境满意度1494人投票 评分:4.7 生活满意度1472人投票 评分:4.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部分专业介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介绍专业名称:物理学 物理系(2系,原名技术物理系)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58年建校时即设置的系之 一。首任系主任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所长施汝为担任。 先后还有马大猷、严济慈、钱临照、朱洪元、曾泽培、王守觉、章综、李荫远、张宗燧等 著名科学家在物理系任职、任教,他们为物理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64年,与生物物理 系、地球物理系、物理教研室合并组成物理系。1978年系调整时物理系保持半导体物理与 器件、低温物理、磁学、固体发光、光学等物理专业。 目前物理系有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凝聚态物理方向,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方向),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三个本科生专业和凝聚态物理、光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和物理电子学四个博士点。其中凝聚态物理、光学是国家重点学科。物理系是国家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和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培养基地。 物理系现有教职工92人,其中教授23人;副高级职称30人。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了物理学科从基础到专业一系列课程。 40多年来,物理系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3800多名(其中研究生200多名)。毕 业生遍及全国,已成为各个岗位上的骨干力量。他们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 院院士赵忠贤,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震西、陈立泉、许祖彦,还有著名企业家和国家政府部 门的负责人。目前在校本科生348名,硕士研究生197人,博士研究生89人,代培研究生 195人。 现有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光电子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超导研究所、光子技术研究所、强激光技术研究所、微电子学实验室、激光生物实验室等科研机构。1996年以来已承担了国家重大基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国家863高技术项目,中科院创新工程重点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科研任务。郭光灿教授担任国家重大基础项目(973)的首席专家。1996年以来已取得科研成果20多项,获省部级科研奖5项,发表学术论文1000多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500多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科学介绍学科:工学 门类:电气信息类 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专门科学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研究与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3.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 4.了解与计算机有关的法规; 5.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数字分析、计算机原理、微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高级语言、汇编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电子工艺实习、硬件部件设计及调试、计算机基础训练、课程设计、计算机工程实践、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或理学学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物理学介绍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资源和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持续发展是目前全世界共同关心的话题。地球和空间科学的研究领域由地球内部延伸到行星际空间,包括这个广大区域中不同层次的结构和物质组成,以及物质的运动和各种物理化学过程,其目标是以物理或化学为基础,认识我们生活的地球和她周围的宇宙空间,了解地球本身的运动规律和其它星体对她的影响,为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保护环境,防灾减灾,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科学基础。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教授29人,副教授27人。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攀登计划项目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是第三世界科学院的地球科学与天文学高级研究中心,空间物理、地球化学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固体地球物理为省级重点学科。 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的前身地球和空间科学系是1978年重组建系的。实际上早在从1958年科大建校时学院的部分专业就开始招收培养本科生。经过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学院在空间物理、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固体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环境科学等专业方向上,科研和教学生机勃勃、成绩斐然。培养的硕士已经超过200人,博士也已有30余人,本科生目前每年都在70人左右。在我们培养的学生中有三人现在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一人是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有两人为北京大学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86届地球物理专业毕业生宋晓东关于地球内核比外部地球自转更快的研究被评为1996年度国际十大科技新闻。有多位毕业生在美国和欧洲的著名大学中获得了终生职位。 学院按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地球化学、环境科学四个专业组织教学与科研,能够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并招收博士后。 固体地球物理: 运用物理学的各种原理和方法,以强有力的数学和计算机应用为工具,来研究固体地球的整体行为及其内部结构、物质组成、状态和运动规律、各圈层的演化和相互作用等动力学过程及其对人类的影响;了解整体地球系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行为,为认识和预报地震、火山、滑坡等自然灾害,为资源探测、能源开发、工程建设、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等实际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空间物理: 主要研究近地和行星际空间的各种物理过程,太阳活动的规律、起因及其对地球环境和地外飞行器的影响。 大气科学: 运用物理、数学、化学的理论和新的探测技术,研究大气运动及其变化的过程、机制与规律,探讨物质和能量在大气中迁移和转化的物理化学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地球化学: 运用现代化学理论与分析技术研究地球内部不同层圈岩石、矿物和流体的化学组成、结构及其演化规律,应用元素和同位素示踪方法解决岩浆演化、变质作用和成矿环境等基本科学问题,认识地球及其表层板块运动的化学地球动力学,探讨在自然条件下各种化学反应的机制等。 环境科学: 运用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地球固体圈层、水圈和生物圈、气圈以及近地空间等各个圈层的具体环境问题进行基础性和应用基础性的研究,包括环境的演化、环境监测与环境治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安全介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素质、知识、能力全面发展,具有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信息科学基础知识,掌握信息安全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应用知识,具备信息安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服务工作能力的信息安全科技人才,能够在信息安全、信息科学、信息技术及其他相关领域从事信息安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接受信息安全基本技术的训练,具备信息安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服务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素质 思想品德素质: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高度的国家安全意识和信息安全责任心,具有尽职奉献的品德; 身心素质: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既要具有一定的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修养,也要具有一定的现代世界文化的修养; 专业素质:具有从事信息安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服务的专业素质,具有一定的创新和创业意识。 2.知识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文学、外语、法律、管理和艺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自然科学知识:具有与信息安全相关的数学、物理和生物学等基础知识; 专业知识:具有扎实的信息安全数学基础、信息科学基础、信息安全基础知识。具有系统扎实的密码学、网络安全、信息系统安全,信息内容安全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并在某一方面有所侧重。 3.能力 学习能力:具有知识和技术的获取能力,具有自学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信息安全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服务的基本能力; 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和创业意识。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 核心知识领域:信息科学基础、信息安全基础、密码学、网络安全、信息系统安全、信息内容安全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信息安全导论(6学时)、高级语言程序设计(54学时)、信息安全数学基础(72学时)、计算机组成原理(72学时)、离散数学(54学时)、数据结构(54学时)、操作系统及安全、数据库原理(54学时)、通信原理(36学时)、计算机网络(54学时)、密码学(54学时)、软件安全(45学时)、网络安全(54学时)、智能卡技术(54学时)、信息系统安全(72学时)、信息隐藏技术(72学时)、信息内容安全(72学时)、数据库系统安全(54学时)、信息安全工程(54学时)、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安全(54学时)。 示例二:电路分析基础(68学时)、信号与系统(68学时)、模拟电子线路(60学时)、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46学时)、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78学时)、通信原理(60学时)、数字信号处理(46学时)、信息安全数学基础(78学时)、数据结构和算法分析(54学时)、C语言程序设计、操作系统(46学时)、数据库(46学时)、计算机网络(46学时)、信息论与编码理论(46学时)、现代密码学(46学时)、网络安全理论与技术(46学时)。 示例三:电路与电子学(64学时)、脉冲与数字电路(48学时)、信号系统与信号处理(64学时)、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接口技术(64学时)、信息安全数学基础(48学时)、数据结构(64学时)、信息论与编码(32学时)、信息安全导论(32学时)、C++程序设计(48学时)、通信原理(64学时)、操作系统(48学时)、计算机网络(64学时)、网络安全理论与技术(48学时)、密码学(48学时)、计算机病毒(32学时)、通信安全技术(48学时)、网络安全编程(48学时)、信息隐藏技术(32学时)、信息安全法律法规(8学时)、信息安全管理与测评(48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校内实践环节包括课程练习、课程设计、实验课、学生业余科研、科研实践、毕业实践等;校外实践环节包括校外实习和社会调查等。 主要专业实验:信息安全软件基础实验、信息安全硬件基础实验、密码学实验、网络安全实验、信息内容安全实验、创新性综合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或理学学士或管理学学士。 【本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2023-08-13 19:14:461

通信工程的专业课和就业

通信工程专业 概述: 本专业学习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毕业后可从事无线通信、电视、大规模集成电路、智、能仪器及应用电子技术领域的研究,设计和通信工程的研究、设计、技术引进和技术开发工作。近年来的毕业生集中在通信系统、高科技开发公司、科研院所、设计单位、金融系统、民航、铁路及政府和大专院校等。 一、专业综合介绍 细心的你是否留意到,十年前港台电影中黑帮大佬手里可以用来砸人的“大哥大”,早已变得如此纤细轻巧、色彩缤纷,并且飞入寻常百姓之手;从前只有数月飞鸿传书才能联系的国外亲友可以用简单方便快捷的伊妹儿(E-mail)互致问候、即时聊天,甚至装上摄像头开个网络会议!这一切都应该归功于通信工程(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技术的迅猛发展。如果让科学家们选出近十年来发展速度最快的技术,恐怕也是非通信技术莫属。那么让我们来多了解一下这个年轻而又略显“神奇”的专业吧。 通信技术是以现代的声、光、电技术为硬件基础,辅以相应软件来达到信息交流目的。上个世纪末,多媒体的广泛推广、互联网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展望这个世纪初期,宽带技术、光通信也已经崭露头角。通信工程专业所研究的内容涵盖了当今最流行、发展最迅猛的领域。单单这些是否已经使你跃跃欲试了呢?在美国发展速度最快的公司中,像Cisco(思科)、3Com等都是以通信技术作为其发展的主体,Cisco的总裁更是成为全球财富增长最快的人。这一切是否让你心动呢?在我国,不光是老牌的IT厂商联想提供了大量的网络服务,有“巨大中华”之称的通信产业四大企业(巨龙、大唐、中兴、华为)业绩也非常惊人,其良好的发展前景、宽松的发展环境、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已成为毕业生们择业的首选。 通信工程专业跨电子、计算机专业,所修课程兼有两者的特点,需要较好的数学、物理基础以及较强的动手应用能力。一些课程,如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属于计算机类,另一些,如信号处理、高频电路、电路原理等属于电子类,还有本专业基础的通信原理等课程,所学范围比较宽。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特别适合那些理解力强、善于分析的同学。专业划分比较细的时候,本专业可“软”可“硬”,分别倾向于计算机与电子两个方向。 当然,本专业确实是绝对的热门,基本上都是录取分数最高的专业之一。在众多高校中,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的通信工程专业相当热,如果考生对自己的实力充分自信,那么选择本专业不仅不会让你失望,在毕业的时候还会觉得分外地骄傲。 由于该行业的发展速度太快,对人才的需求量又相当大,使你非常容易进入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或者在国内享有盛誉的IT企业,并且待遇相当优厚,堪称“最容易找到好工作”的专业。由于通信产业在全球的高速及持续发展,该专业在国外也是最热门的专业之一,因此,出国深造难度相对大一些,不过进入大型跨国公司后出国进修的机会相当多。除各名牌高校外,中科院电子所同样不失为一个完成研究生学位的好去处。选择通信工程专业,已经可以同“光明的前途”画上近似的等号了。这是真正的“朝阳产业”、“知识经济”,可以热情的挥洒汗水、攻克难关、迎接成功。在这样的专业里,你会对那些时髦词汇有更加切身的体会。希望那些对自己实力充满信心的考生勇敢选择,同信息时代一起拥抱辉煌! 通信工程专业代码:080604。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通信工程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研究、制造、开发和应用的高级人才。本科学制四年。主干学科为:电子技术、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主要课程有:电路分析、低频电子线路、脉冲与数字电路、高频电子线路、电磁场理论、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技术、微波技术与天线、通讯原理、程控交换技术、移动通讯、计算机网络通讯、光纤通讯等。毕业生应掌握电子技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本理论与设计方法及程控交换技术、光纤通讯、移动通讯和计算机网络通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方法,具有各类通讯系统的设计、研究及开发的工作能力。 二、专业教育发展状况 通信工程专业主要为研究信号的产生、信息的传输、交换和处理,以及在计算机通信、数字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蜂窝通信、个人通信、平流层通信、多媒体技术、信息高速公路、数字程控交换等方面的理论和工程应用问题。随着19世纪美国人发明电报之日起,现代通信技术就已经产生。为了适应日益发展的技术需要,通信工程专业成为了美国大学教育中的一门学科,并随着现代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得到迅速发展。 我国通信工作专业的前身是电机系和电机工程专业。上海交通大学于1917年在电机工程专业内设立“无线电门”,此后,于1921年设立“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门”。1952年院系调整后,成立了“电信系”。清华大学于1934年在电机系设立电讯组。1952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两校电机系的电讯组合并后成立了清华大学无线电工程系。这可以说是通信工程专业的类型。这一时期较有影响的人物如清华大学的任之慕、朱兰成、章名涛、叶楷、范绪筠、张钟俊等教授。 建国初期,各有关学校分别在原有的电信工程、电机工程、无线电电子学专业的基础上,为现代通信工程技术的人才培养积蓄着雄厚的力量。这一时期分别有张恩虬、王守武、胡汉泉、吴鸿适、王迁等学者活跃在本专业的教学领域。 六七十年代,受“文革”的冲击,通信工程专业的变迁较大。例如清华大学,1969的电子工程系的大部分迁往四川绵阳,成立了清华大学绵阳分校。1978年才迁回北京,恢复为无线电电子学系建制,并为拓宽专业面向,适应科技发展需要,专业设置有所调整,增设了无线电技术与信息系统、物理电子与光电子技术、微电子学共三个大学本科专业。这一时期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学者,如吴佑寿院士,他作为电子学家和电子工程教育家,为我国数字通信领域的开拓者之一,长期从事数字通信与数据传输、数字信号处理与模式识别的研究工作,并早在1958年就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部八路脉码调制电话终端设备,1952年成功研制的数传机被用于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数据传输。朱高峰院士长期从事电信系统的科研工作。从50年代到70年代,先后参与、主持了大量通信载波传输系统的总体设计与研制工作,取得了制造性成果,当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特别是负责总体设计的我国第一套中国轴电缆1800路载波通信系统是我国整个载波通信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可同时传输电话、电报、传真、广播、数据等业务,是当时国外所采用的先进的传输手段之一。他在全国长途自动电话网的建设、网络经营方式、网络运行方式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奠定了电信网络学科的独立地位。 到了80年代,从美、日、英等发达国家吹过来的信息革命这股飓风,为我国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增添了强劲的动力,也是从这时起,通信工程专业有了它现在的名称。 由于信息高速公路的迅速兴起,通信技术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家也加大了这方面的投资,各个高校都有此专业设置或者相近的专业课程,一大批实验室也纷纷走进了大学校园。如上海交通大学的区域光纤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通信实验室、数字信号处理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另外,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等一大批重点院校都为培养本专业的优秀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由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非常广泛,这一专业每年的招生量都很大。每个学校平均每年都以200—300人的数量招生,有的学校甚至更多。学历层次从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不等,有的学校还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形成了人才梯级培养的方式。尽管如此,此专业每年的毕业生还是供不应求,炙手可热。 在新的时期,更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专家学者。例如清华大学的周炳馄院士,在国内首先开展了“晶体纤维生长与晶体光纤器件研究”。其“窄线宽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及相关技术”通过七项成果鉴定,线宽、频稳度和调谐范围达国际先进水平,为发展相干光通信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光纤高温传感器”、光纤环形腔的细度及环形激光器研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另外,陆大教授在信号与信息处理方面;冯重熙教授在数字通信、语音信号处理及数字复接方面;姚彦教授在信号检测估计和识别及其在电子系统中的应用高速实时信息处理及系统领域;曹志刚教授在数字调制、编码及卫生通信、语音增强及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上;林行刚教授在智能化图文信息处理与识别、图像压缩与多媒体数据、多媒体通信及其终端技术等领域都有突出的贡献。这些专家、教授为我国现代化通信事业向21世纪胜利进军铺平了道路。 面向新的世纪,通信工程专业将会迎来其发展的广阔天地。随着通信技术应用的日趋广泛,上至太空,下至海底,无不活跃着这一专业的技术人才。现在中国已经加入WTO,这势必会给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而通信工程专业优秀人才的短缺成为我国参与国际间竞争的一个十分不利的因素。因此,在未来若干年,我国势必会更加重视本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加重视通信工程专业的教育,提高教育水平。 三、专业院校分布(部分) 清华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云南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安矿业学院 兰州理工大学 宁夏大学 新疆大学 北京联合大学 河北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 燕山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辽宁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 鞍山科技大学 辽宁工学院 上海大学 苏州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安徽大学 福州大学 集美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 南昌大学 山东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郑州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五邑大学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中南民族大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东北电力学院 上海电力学院 河海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信息工程学院 吉林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 重庆邮电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邮电学院 大连交通大学 同济大学 中南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中国民用航空学院 暨南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大庆石油学院 北京理工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东北大学 复旦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东华大学 浙江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厦门大学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湖南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中山大学 重庆大学 四川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南开大学 石油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四川师范大学 湖南工程学院 华东交通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编辑本段全国高校通信工程2007年评估排名 学位授予单位代码及名称 整体水平 排名 得分 10003 清华大学 1 100 1070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 94 10013 北京邮电大学 3 92 90002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10007 北京理工大学 5 88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10614 电子科技大学 10001 北京大学 8 87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0286 东南大学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11 84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12 81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13 80 10335 浙江大学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15 77 10486 武汉大学 16 76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18 75 10056 天津大学 19 74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9 74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19 74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19 74 10288 南京理工大学 23 73 90005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90006 解放军理工大学 10280 上海大学 26 72 10497 武汉理工大学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28 70 10422 山东大学 102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30 69 10617 重庆邮电学院 10110 中北大学 32 68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0459 郑州大学 10033 中国传媒大学 35 66 10294 河海大学 1030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10079 华北电力大学 38 64 11318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39 63 11664 西安邮电学院 10356 中国计量学院 2008中国大学通信工程本科A++级专业学校名单 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理论与应用的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号与系统、电磁场理论、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等。
2023-08-13 19:14:541

通信包括哪些

通信是指人们之间相互传递信息的过程。通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语音通信:通过电话、对讲机、语音聊天等方式进行的语音通信。文字通信:通过电子邮件、即时通讯软件、短信等方式进行的文字信息传递。视频通信:通过视频通话、视频会议等方式进行的视听信息传递。数据通信:通过互联网、局域网、无线网络等方式进行的数据传输,包括文件传输、在线交流、远程控制等。图像通信:通过传真机、扫描仪等设备进行的图像信息传递。无线通信:通过无线电波进行的通信方式,包括手机通信、卫星通信、无线网络等。这些不同的通信方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可以帮助人们更方便、快捷地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
2023-08-13 19:15:042

通信工程专业怎么样

目前,中国有6.7亿网民、413万多家网站,越来越多的政府和企业更加注重使用网络技术运营和管理,网络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4G网络工程师的就业范围相当宽广,几乎所有的IT企业都需要网络工程师帮助用户设计和建设计算机信息系统,几乎所有拥有计算机信息系统的IT客户都需要网络工程师负责运行和维护工作。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可在数据库管理、WEB开发、IT销售、互联网程序设计、数据库应用、网络开发和客户支持等多个领域发展。选择江西新华电脑学院4G网络工程师专业,你将学习:Window Server 2008服务器操作系统和活动目录、Photoshop网页效果图制作、HTML5+CSS3、动态网页设计、PHP+MYSQL、网络设备与网络设计CCNA、IPV6及无线网络技术、网络工程制图(CAD)、结构化综合布线、Linux服务器操作系统、SQL Server数据库设计查询、企业网安全与管理、通信网络基础、4G移动通信技术与应用、高级路由和交换技术CCNP、云计算、云存储技术等。
2023-08-13 19:15:274

现在女生学习什么技术比较好,IT行业的

女生推荐学习数码文创,平面设计等专业,在银川可以优先考虑去银川新华互联网学校
2023-08-13 19:16:207

华为2012实验室工作地点

华为2012实验室中央研究院实习生(工作地长春)招聘公告招聘内容:2012实验室中央研究院2021年实习生招聘公告 部门介绍华为中央研究院是2012实验室下属的聚焦于未来创新研究的组织机构:担负着华为创新前沿的责任,是探索未来方向的主战部队。-超前研究-通过研究寻找新的商业机会,增强现有解决方案,为下一代产品提供前期核心技术积累和支撑。-全球合作-通过机会识别、专利开发与标准,广泛产学研相结合,持续加强与业界科研机构的合作,协调全球资源,引领产业发展趋势。-行业领先-中央研究院在无线通信、光通信、网络技术、数据中心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研究等方面在业界具有领先优势。面向对象国内:2023年毕业的应届生招聘岗位 1. 技术研究工程师 (光通信) 2. 算法工程师 (通信算法) 技术研究工程师光通信 【岗位职责】1. 研究长距离高频谱效率光纤传输系统,包括高阶调制,多载波调制,FTN等;2. 研究相干传输系统/光网络数学建模,准确预测光系统/光网络的状态和性能,光性能检测,光放大等;3.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包括高速相干/非相干光通信系统信号处理流程,数字域/频域解决或补偿采样时钟偏移、窄带滤波、光纤色散、偏振模色散、非线性效应以及激光载波频偏相噪等物理层损伤问题;4. 研究数据中心,光接入,城域网络实时SDN调度、光传输网络的交换架构研究;5. 激光雷达、空间光、算法、测距技术等相关技术方向。【岗位要求】1. 电子信息、物理学、光学工程、微电子、信号处理、计算机、应用数学等相关专业研究生以上学历;2. 熟悉光通信领域有源、无源器件、高速器件的基本原理及设计方法;3. 熟练掌握光系统设计和仿真工具/Cadence,Hspice等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工具/射频电路仿真/底层光电芯片、组件、模块技术/至少熟悉一项PON协议,如GPON、EPON、XG-PON、10G EPON、TWDM-PON等;【工作地】长春算法工程师通信算法【岗位职责】1. 负责面向通信领域新技术研究、算法设计、仿真评估和标准提案、专利撰写等相关工作;2. 负责PHY领域、HighLayer领域或未来网络部署运维架构、算法和关键技术总体方案设计,能结合垂直行业的应用提出新思路和想法;3. 负责通信系统技术研究和系统分析设计;4. 负责PHY/MAC/RRM算法设计和仿真分析验证;5. 负责移动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挖掘算法和解决方案的研究、设计、验证和交付【岗位要求】1. 电子、通信、信号处理、物理、模式识别、安全/密码、理论物理/高能物理、数学、计算机、数据库、操作系统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2. 具备以下一项技能或者项目经验: (1)了解通信原理,熟悉PHY层基本算法原理和流程,对数字信号处理/信道编译码/调制解调等物理层算法有深入理解者优先;(2)熟悉MAC与RRM层基本算法原理和流程,对调度策略/资源管理有深入理解者优先,熟悉通信协议者优先;(3)有深厚的数学算法功底,熟悉计算机、数据库、Internet系统原理及相关协议,并有一定的软件开发能力; (4)有良好的移动通信知识,熟悉计算机原理/软件开发,懂得IP网络/TCP/IP协议; (5)熟练使用算法仿真工具matlab/NS2/CPLEX。【工作地】长春 简历投递1.登陆华为招聘官网:career.huawei.com2.进入:校园招聘—实习生专区—选择意向岗位3.按部门投递,第一意向部门选择:2012实验室中央研究院
2023-08-13 19:16:441

通信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方向

通信工程专业是培养具备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通信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方向1. 电子技术与系统 2. 宽带通信网技术3. 光通信及相关技术 4. 数字通信与移动通信5. 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 6. 视音频处理、编码与传输技术7. 语音信号处理 8. 微波及毫米波技术9. 现代天线技术
2023-08-13 19:16:532

老师,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怎么学比较好,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代码 071203)属于工科大类,电子信息科学类。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支柱,是一门结合物理学、电子学、光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种学科,对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进行研究的新兴交叉学科,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物理学、现代测绘技术想到渗透,紧密联系。研究涉及的领域包括用光取代电信号对声音、图像、数据等多媒体信息进行传输、存储和和信息交换的光通信技术;用光进行临床医疗、器械控制、精密测量、遥感探测、智能制导等应用的光电一体化控制技术等。该专业属于理科专业,强调理论学习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要求学习者有坚实的物理、数学基础和缜密的思维能力。系统地学习本专业,你将掌握物理学、光电子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专业理论知识。通过各类有趣的实验操作,你会了解新型显示器件及驱动电路的设计、制造及测试的基本方法,从而培养电路分析、工艺分析、器件性能分析和驱动电路设计的基本能力。本专业主要学习光学、机械学、电子学及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了解光电信息技术的前沿理论,把握当代光电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态,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能力,接受现代光电信息技术的应用训练,掌握光电信息领域中光电仪器的设计及制造方法,具有在光电信息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开发的基本能力。培养目标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是光学和信息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它主要研究光信息的产生、获取、转换、传播、存储等过程中的普遍规律及其应用。本专业培养具备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应用光学、光电子学以及相关的电子信息科学、光纤通信、计算机科学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技术开发和管理等工作的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门人才。培养要求光学信息处理的主要特点是采用数学中的傅里叶变换和通信中的线性系统理论来分析光波的传播、干涉、衍射和成像等物理现象,将光学系统作为收集、处理和传递信息的系统,从而使光学和通信理论相结合,并在信息学范畴内统一起来。现代光信息处理的显著特征是将信息光学原理与光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形成“光电混合处理”系统。本方向培养学生在理解光学信息处理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掌握光信息的探测、调制、传递、转换、存储等多项技术,了解光学信息处理和光纤通信的最新发展趋势,能够在与光学信息处理和光纤通信相关的各个领域从事产品开发、设计和管理等工作。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光信息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4.熟悉国家信息产业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5.了解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信息产业发展状况;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工程制图、力学、热学、基础光学、电磁学、原子物理学、量子力学、通信原理,矢量分析与场论、电路分析、模拟电子线路、数字逻辑电路、电子技术基础、数学物理方法、电磁场与电磁波、量子力学、信息光学、激光原理、导波光学、光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光纤通信、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信息光学实验、光电子技术实验、光纤通信实验等主干课程和多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选修课程,以及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前沿介绍等。本专业要求学生入学时须具备良好的数学、物理基础,采取理论讲授与实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与此专业相关的高等院校、科研部门、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
2023-08-13 19:17: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