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请用社会知觉原理解析这现象?

2023-08-22 18:34:07
TAG: 原理
共5条回复
max笔记

条件反应。

这是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被蛇咬以后,心理上印刻了蛇这种生物的危险,在大脑的下意识中会加深印象,用来让下次碰到蛇时产生更快的躲避反应。

而绳子与蛇的形状相似,大脑在判定时会以躲避风险为首要,所以在看到绳子时也会产生对于蛇的恐惧表现,这就是条件反射的作用了。

扩展资料:

1、从唯物论角度讲,坚持的是形而上学唯物论,而不是辩证唯物论。体现了在自然面前消极无为的思想,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没有积极地去认识和改造自然。

2、从认识论角度看:把现象相似,而本质不同的事物混为一谈,或者说没有透过现象认识事务的本质。对事物的认识仅仅停留的感性阶段,违反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的原理。

马老四

一早早射有时间爬京津从事社会直觉检验上的。根据这种现象。因为心里留下了阴影,所以看到蛇一类的东西,心里还是有害怕出牙的。所以这些问题是自然条件反射的心理素质好的人往往有这种现象。

S笔记

这位朋友你好,很高兴能为你回答问题,首先我觉得一般是从社会上刚刚到社会上的这些小青年,他们可能过去在学校都是被老师保护者,都是被学校惯着,可能感觉到没有天高地厚,去到社会上工作上就会随心所欲,最后会被领导们训,会被同事们排挤,只有经过了这些他们才会有成长,才会稳当才会踏实。

再也不做稀饭了

⑴这符合社会认知效应中的定势效应。

⑵定势是指人在认识特定对象时心理上的准备状态。

⑶用定势效应解释命题。

瑞瑞爱吃桃

相似性和条件反射。

相关推荐

法老之蛇实验原理是什么?

法老之蛇实验原理是一种化学反应。是膨胀反应里最有名的一个。硫氰化汞受热分解,方程式:4Hg(SCN)2 =4HgS + 2CS2 + 3(CN)2↑ + N2↑,反应过程非常震撼,就像一条巨蛇凭空生成。硫氰化汞加热易分解,因为体积迅速膨胀曲折生长成蛇形。另外,粉末里应该混有重铬酸铵(橘色),所以喷出的黑色粉末可能是未完全燃烧的碳黑。实验注意事项:1、硫氰化汞本身有毒,反应的生成物也有剧毒,所以大家过过眼瘾就好,如果一定要完成这个反应,务必在室外或通风橱中进行。2、与其类似的反应有重铬酸铵受热分解。与其不同的是硫氰化汞是白色粉末,重铬酸铵是橘黄色单斜结晶。3、反应较缓慢的生活版“法老之蛇”实验完成后,实验员真实触摸实验产物,感觉很蓬松,有种被烧过棉絮的感觉。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法老之蛇
2023-08-14 06:28:001

法老之蛇实验原理

法老之蛇实验是一种化学反应,其基本原理是:硫氰化汞受热分解。法老之蛇实验是有名的膨胀反应,反应过程非常震撼,硫氰化汞受热易分解,体积快速膨胀,就像一条弯曲的蛇凭空产生,同时也会释放出气体并生成有毒物质。反应方程式为:4Hg(SCN)u2082=4HgS+2CSu2082+3(CN)u2082↑+Nu2082↑实验过程:1.原版:硫氰化汞可由硝酸汞和硫氰化钾溶液反应制得,并以Fe3+作指示剂,当溶液变成红色时,说明Hg2+已完全沉淀,如果硫氰化钾过量,硫氰化汞则会生成络合物而溶解。将制得的干燥硫氰化汞用火点燃尖端,硫氰化汞受热分解,体积剧烈膨胀,生成浅土黄色固体,放出无色气体。由于该实验材料和生成物都有剧毒,应在室外或通风橱进行实验。2.家庭版:由于原版实验会生成剧毒物质且硫氰化汞本身也有毒,在家可以使用蔗糖和小苏打(碳酸氢钠)进行实验。首先将小苏打和蔗糖按1:4的比例混合搅拌,倒入装有沙土的培养皿中,再加入无水乙醇,点火后即会较为缓慢的产生一条“黑蛇“。其原理是:糖的燃烧产物是水、碳和二氧化碳,小苏打在受热时也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因此在大量气体作用下,碳固化成为了多孔蓬松的黑碳柱。类似反应:与其类似的反应有重铬酸铵受热分解。与其不同的是硫氰化汞是白色粉末,重铬酸铵是橘黄色单斜结晶。重铬酸铵的分解反应类似于火山喷发,其反应方程式为(NH4)2Cr2O7==(加热)Cr2O3+N2↑+4H2O。实验注意事项:1、硫氰化汞本身有毒,反应的生成物也有剧毒,所以大家过过眼瘾就好,如果一定要完成这个反应,务必在室外或通风橱中进行。2、与其类似的反应有重铬酸铵受热分解。与其不同的是硫氰化汞是白色粉末,重铬酸铵是橘黄色单斜结晶。3、反应较缓慢的生活版“法老之蛇”实验完成后,实验员真实触摸实验产物,感觉很蓬松,有种被烧过棉絮的感觉。
2023-08-14 06:28:131

法老之蛇的原理是什么?

“法老之蛇“是一种化学反应。是膨胀反应里最有名的一个。硫氰化汞受热分解,方程式:4Hg(SCN)2 =4HgS + 2CS2 + 3(CN)2↑ + N2↑,反应过程非常震撼,就像一条巨蛇凭空生成。有多种不同实验物的版本,但结果类似。
2023-08-14 06:28:4312

法老之蛇实验原理是什么?

膨胀反应,硫氰化汞受热分解(方程式:4Hg(SCN)2 =4HgS + 2CS2 + 3(CN)2↑ + N2↑),,体积会迅速膨胀曲折生长成蛇形。
2023-08-14 06:29:252

糖和小苏打法老之蛇怎么不成功

糖和小苏打法老之蛇是一种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气体而形成的类似蛇的效果。这种实验的原理是:将糖和小苏打混合后,加入酒精,在底部搭起一个小凹槽,然后点燃酒精。燃烧后,受热的混合物会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将二氧化碳冲向上方的空气中,从而形成蛇的效果。如果这个实验失败了,一般有以下几种原因:1、配方不正确:糖与小苏打必须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如果比例错误或者混合不均匀,可能会导致反应不完全,从而无法产生足够的气体来推动糖浆。2、反应器设计不合理:在反应器内需要有足够的空间来进行反应,如果底部的凹槽过小或者过大,可能会导致糖浆无法顺利地喷出来。3、温度不够高:糖和小苏打的混合物需要受到足够的热量才能够分解,如果火力不够或者点燃的时间不够长,可能会导致反应不完全。除了以上的问题外,实验环境、材料质量等因素也有可能影响法老之蛇实验的效果。如果不能成功地进行这个实验,可以重新检查实验步骤与材料,或者尝试使用不同的实验配方。
2023-08-14 06:29:521

糖和小苏打法老之蛇原理

糖和小苏打法是一种研究法老之蛇的原理。法老之蛇是一种由糖和碱性物质(如小苏打)反应产生的化学实验现象。在这个实验中,当糖与小苏打混合时,糖会迅速分解产生水和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是一种气体,它会通过糖的结构形成泡沫,并且由于泡沫的形成速度很快,它会形成一个看起来像蛇的结构。这种现象的核心思想是,当糖与碱性物质反应时,产生的气体会在糖的结构中形成泡沫,从而形成法老之蛇的效果。
2023-08-14 06:30:021

法老之蛇的原理

化学原理:硫氰化汞白色粉末,受热易分解,体积膨胀很大,像弯曲生长的蛇。 化学反应如下:4Hg(SCN)u2082 =4HgS(硫化汞) + 2CSu2082(二硫化碳) + 3(CN)u2082↑(氰) + Nu2082↑(氮)硫氰化汞不溶于水,可由硝酸汞和硫氰化钾溶液反应制得,并以Fe3+作指示剂,当溶液变成红色时,说明Hg2+已完全沉淀,如果硫氰化钾过量,硫氰化汞则会生成络合物而溶解。Hgu2082++ 2SCNˉ=Hg(SCN)u2082↓
2023-08-14 06:30:091

十大最疯狂的化学反应:法老之蛇大象牙膏狗吠反应你都知道吗

化学反应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但这些都属于很平和的反应,相信每个人都有在实验室里做过化学实验的经历,或是上课时看老师演示过一些化学反应,在这些反应中,有很多让人惊叹的实验结果,那么,十大最疯狂的化学反应有哪些呢?将带大家走进奇妙的化学世界,感受知识的疯狂。 法老之蛇化学反应 法老之蛇 化学膨胀反应里最有名的一个 实验原理:硫氰化汞受热分解 化学方程式:4Hg(SCN)2=4HgS+2CS2+3(CN)2u2191+N2u2191 烧杯中倒入0.1摩/升硝酸汞溶液300毫升,滴入10滴氯化铁溶液,然后逐滴加入1摩/升硫氰化钾溶液60毫升,直到刚出现红色,经搅拌而不退色为止。用吸滤瓶抽滤得硫氰化汞沉淀,取出晾干。 将干燥的硫氰化汞加入适量糊精和水调成糊状,灌入锥形模子,晾干。用火点燃锥状物的尖端,就有黄绿色烟产生,曲曲折折而成蛇状。 该反应会产生氰化物,会有剧毒,实验应在室外或通风处进行以免中毒。 狗吠反应 实验原理:一氧化二氮和二硫化碳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3NO+CS2 u21923/2N2+CO+SO2+1/8S8 4NO+CS2 u21922N2+CO2+SO2+1/8S8 向试管充入N2O,用胶塞塞紧,用注射器插入胶塞注入CS2(aq)。震荡摇匀,使N2O和CS2混合均匀,打开活塞,用点火器在瓶口点燃气体,或往试管中放入燃着的火柴。气体被点燃,发出明亮的火焰,并发出如狗吠的声音。燃烧的产物是和单质硫。 过氧化氢剧烈分解 实验原理:过氧化氢属于爆炸性强氧化剂。在碱性溶液中极易分解,在遇强光,特别是短波射线照射时也能发生分解。 过氧化氢与许多有机物如糖、淀粉、醇类、石油产品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撞击、受热或电火花作用下能发生爆炸。过氧化氢与许多无机化合物或杂质接触后会迅速分解而导致爆炸,放出大量的热量、氧和水蒸气。浓度超过74%的过氧化氢,在具有适当的点火源或温度的密闭容器中,会产生气相爆炸。 三碘化氮的分解反应 实验原理:三碘化氮是深红色固体,因其稳定性弱,所以是一种敏感性极强的爆炸物 化学方程式:2NI3(s)u2192N2(g)+3I2(g);u0394H=u2013290kJ/mol 在干燥状态下,轻微的触碰(如:用羽毛轻轻地触碰,甚至于空气气流也可以)或光照的突然增强都会使三碘化氮立即发生爆炸性的分解反应,声音响亮,并伴随有紫色碘蒸汽。 铯和水的反应 实验原理:金属铯是活泼金属,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能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气且爆炸。 化学方程式:2Cs+2H2O=2CsOH+H2u2191 铯能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如果把铯放进盛有水的水槽中,马上就会爆炸,所以做反应时一定要小心。甚至和温度低到-116℃的冰均可发生猛烈反应产生氢气、氢氧化铯,生成的氢氧化铯是无放射性的氢氧化碱中碱性最强的。 氯糖反应 实验原理:氯酸钾的分解反应 化学方程式:2C5H11O5CHO(葡萄糖)+KClO3=KCl+2C5H11O5COOH 选用氯酸钾(KClO3)、葡萄糖(C6H12O6)、浓硫酸(H2SO4),取等量氯酸钾粉末和葡萄糖粉末充分混合,在混合物顶部滴一滴浓硫酸。火焰喷出,放出大量的热。 该反应应在通风橱进行,进行反应时要远离易燃物,以免发生火情。 液氮和热水的反应 实验原理:液氨的沸点很低,受热易挥发 液氮遇到开水的时候,瞬间发生剧烈的汽化反应,犹如腾云驾雾一般。要在开放的空间做这个实验,但是一定不能在狭小的空间玩,否则可能会发生严重的危险后果。 葡萄糖酸钙燃烧 实验原理:膨胀反应 化学方程式:Ca(C6H11O7)2+O2=H2O+CO2+CaCO3 葡萄糖酸钙燃烧也会产生法老之蛇的效果,相对于硫氰化汞的分解来说,实验更为安全。不过加热也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不要在密闭的环境下进行实验。 镁与干冰 实验原理:镁的置换反应 化学方程式:2Mg+CO2(点燃)=2MgO+C 镁具有比较强的还原性,燃烧时能产生眩目的白光。镁能和二氧化碳发生燃烧反应,因此镁燃烧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镁由于能和N2和O2反应,所以镁在空气中燃烧时,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大象牙膏 实验原理:用双氧水+碘化钾+发泡剂,碘化钾充当的是催化剂 化学方程式:2H2O2=2H2O+O2u2191 碘化钾或高锰酸钾分解双氧水,会发生剧烈的反应,产生大量氧气。 液体上升,变色,气味散发(洗洁精味),水膨胀变成了泡沫,覆盖了器皿。因其产生的现象像一个巨大的牙膏,很像大象采用的牙膏。 这就是科学的奥秘,这些化学反应看起来很壮观甚至是很有趣,有些化学反应实验做起来会有一定的危险,大家不要轻易尝试,当然像大象牙膏这样的实验有条件还是可以试一下的,危险度较小。为了人身安全,一定要在充分准备和有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实验。
2023-08-14 06:30:541

世界上最诡异的烟花

世界上最诡异的烟花就是“法老之蛇”。“法老之蛇”被燃烧后会进行一个膨胀反应,而在这个过程中会凭空出现一条像巨蛇一样的东西,但其实这是硫氰化汞白色粉末在受热膨胀后的化学反应,并不是真正的蛇。但是貌似一看的确像是出现了一条巨蛇,因此这也被称为世界上最诡异恐怖的烟花,因为要是不明所以的人肯定是会被这样的情况吓到的。硫氰化汞不溶于水,可由硝酸汞和硫氰化钾溶液反应制得,并以Fe3+作指示剂,当溶液变成红色时,说明Hg2+已完全沉淀,如果硫氰化钾过量,硫氰化汞则会生成络合物而溶解。“法老之蛇”特点但其实本质上“法老之蛇”并不属于烟花,因为它并不会散发出和普通烟花那样如此绚丽的光,并且也没有任何的声音,但是人们还是习惯称其为烟花。实验现象是硫氰化汞受热分解,体积剧烈膨胀,生成浅土黄色固体,放出无色气体。现在网上有很多人自己尝试制作这种“法老之蛇”烟花,不过网上的人一般都会选择用蔗糖进行燃烧,这是因为硫氰化汞受热燃烧分解后会产生剧毒物质,因此普通人是不能进行这样的尝试的,想要完成这个实验必须要在通风橱下进行。
2023-08-14 06:31:151

想知道这是什么红色粉末烧掉会变成章鱼一样的东西

法老之蛇”+“火山爆发”实验简介一种叠加效果的趣味化学实验,效果如下图所示:原理:1、重铬酸铵受热分解,效果:火山爆发。(NH4)2Cr2O7==△==Cr2O3+N2↑+4H2O2、硫氰酸汞受热分解,效果:法老之蛇。4Hg(SCN)2==△==4HgS+2CS2+ 3(CN)2↑ +N2↑方法:通常这两个实验分开做完全可以。上面的那张GIF图是两个实验一起做的。做法就是将硫氰化汞埋到重铬酸铵下面,然后点燃重铬酸铵。重铬酸铵分解时,余热会使硫氰化汞开始反应。然后就达到了图中的效果。危险性:【极度危险!】硫氰化汞分解时放出的氰气你只要吸一口就可以和这个世界说再见了。如果单是重铬酸铵的火山爆发实验则危险性会降低很多:只要别乱摸或乱吃就可以。
2023-08-14 06:31:321

法老之蛇的做法和材料

我们不仅可以通过白砂糖、小苏打、酒精和沙子等材科取得同样的实验效果。法老之蛇是膨胀反应里最有名的一个,其反应过程非常震撼,就像一条巨蛇凭空生成。我们不仅可以通过白砂糖、小苏打、酒精和沙子等材科取得同样的实验效果,还可以使用任滚度过氧化氢溶液、洗洁精一类的发泡剂、碘化钾溶浓和细口瓶等材料完成法老之蛇的实验。首先,在低浓度过氧化氢溶浓中加入适量洗洁精一类的发泡剂,并混人一定颜色的色素。然后,将碘化钾溶液迅速倒入到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细口瓶当中。这时,大量带有色素颜色的泡沫从瓶口涌出,源源不断就像挤不完的牙膏。因此,法老之蛇不一定要用沙子。法老之蛇化学原理硫氰酸汞白色粉末受热易分解,体积膨胀大,像一条曲线生长的蛇。化学反应如下:4汞(SCN)=4汞(硫化汞)2CSu2082(二硫化碳)3 (cn)(氰)n(氮)。硫氰酸汞不溶于水,可通过硝酸汞与硫氰酸钾溶液反应制备,以Fe3为指示剂。当溶液变红时,汞已经完全沉淀。如果硫氰酸钾过量,硫氰酸汞会形成络合物并溶解,其中Hg2 SCN=Hg。
2023-08-14 06:32:061

法老之蛇不用沙子可以吗?

不可以。。。
2023-08-14 06:32:224

谁知道这是什么原理

热胀冷缩的原理!
2023-08-14 06:32:473

“法老之蛇”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实验,做这个实验的话需要注意哪些细节呢?

这种实验是可以在家里做的,一定要开窗通风,可以减少一氧化碳,要注意安全,糖和小苏打的比例一定要按照4:1的比例进行混合,注意制作的这个流程。
2023-08-14 06:32:575

有什么好玩的实验

好玩的实验:三碘化氮、硫氰化汞。三碘化氮三碘化氮为深红色固体,是一种极不稳定,敏感性极强的爆炸物,在干燥状态下,轻微的触碰、空气的快速流动,甚至光照的突然增强都会使其立即发生爆炸性的分解反应。这是一种一蝇不能落,一羽不能加的物质,为了表现效果,通常用气球或羽毛轻轻接触,一声巨响中,绚丽的紫色烟雾腾空而起。分解反应为:2NI3(s)u27f6N2(g)+3I2(g)硫氰化汞——法老之蛇说到炫酷实验,法老之蛇必须有姓名。虽然没有什么光影效果,但是当狰狞的蛇身从火焰中慢慢爬出时,那种诡异的视觉效果绝对令人毛骨悚然。实验原理:硫氰化汞不溶于水,可由硝酸汞和硫氰化钾溶液反应制得,并以Fe3+作指示剂,当溶液变成红色时,说明Hg2+已完全沉淀,如果硫氰化钾过量,硫氰化汞则会生成络合物而溶解。硫氰化汞受热易分解,且体积膨胀很大,曲曲折折生长成蛇形。化学反应大致为:4Hg(SCN)2=4HgS+2CS2+3(CN)2↑+N2↑注意事项:此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烟有剧毒,硫氰化汞本身也有毒,实验应由专业人士陪同在室外或通风橱中进行,切勿自行尝试!
2023-08-14 06:33:521

法老之蛇的材料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吗?

其实对于这种材料的话,我觉得可能是还未被探索的一种原料吧。
2023-08-14 06:34:126

会吸水的蜡烛实验原理

会吸水的蜡烛实验原理如下:蜡烛会吸水主要是它燃烧了以后空气中的氧气就没有了,这样就形成一个真空,就把水给吸上来了。真空的含义是指在给定的空间内低于一个大气压力的气体状态,是一种物理现象。因此真空内的大气压力低于水所处于的大气压力,那么真空外的大气压力就会促使水流动到蜡烛的真空范围来平衡两者的压力差。蜡烛吸水:准备一支蜡烛,一瓶色素,一碗清水,一个托盘和一个杯子,然后往清水中倒入部分色素,搅拌,使之染色,将蜡烛防止水上漂浮,再用打火机点燃蜡烛,等火逐渐变大了,就用杯子盖在蜡烛上,等火势逐渐熄灭,最后会发现杯子中液面上升了。其实这是外界大气压大于杯子里面的气压,才导致液面上升,因为那时还没学过相关知识,所以觉得很有趣,就也做了一遍。“法老之蛇”。这个实验是在网上看到的,觉得有点神奇于是经过老师的同意在实验室跟着做了。首先准备一盆沙子,一瓶酒精,白糖,小苏打和火柴;然后将酒精倒入沙子里,再在沙子上面依次加入白糖和小苏打,然后用点燃的火柴点燃混合物,就可以看到一团黑色的东西从沙子里冒出来,这便是“法老之蛇”。这个实验和高中一个实验差不多,将浓硫酸加入白糖里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不过这两个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不同。
2023-08-14 06:36:111

化学,法老的眼镜蛇实验

?
2023-08-14 06:36:372

法老之蛇小苏打和白糖比例是什么?

其中小苏打和糖的比例是按1:4。实验的主要步骤:首先将糖和小苏打以4:1的比例充分搅拌混合,得到粉末状物质;再用沙子做一个反应用的底座,倒入酒精搅拌后,在沙子中间垒出一个小凹槽;然后将混合粉末放入由沙子垒成的容器中;点火后,一条黑色大蛇从沙子里钻出。详细描写:首先在容器中倒入一些小苏打,然后再倒入白糖,小苏打和白糖的比例是2:1,搅拌一下,再用一个黑色塑料袋铺在蟑螂经常出没的地方,之所以选择用黑色的塑料袋,是因为黑色比较阴暗,且黑色塑料袋能够吸热蟑螂,很喜欢这样的环境。最后把小苏打和白糖的混合物倒在黑色塑料袋上,并且将他们分散一点,这样就能够杀死家里面的蟑螂,因为白糖里面含有糖分,可以吸引蟑螂,小苏打呈碱性,蟑螂的胃是酸性的,他们就会发生酸碱中和反应,从而杀死蟑螂。
2023-08-14 06:36:531

法老之蛇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没有失败。“法老之蛇“是一种化学反应,是膨胀反应里最有名的一个。原版实验为硫氰化汞受热分解,方程式:4Hg(SCN)₂ =4HgS + 2CS₂ + 3(CN)₂↑ + N₂↑
2023-08-14 06:37:111

这是什么反应?!!!

化学反应吧
2023-08-14 06:37:192

膨胀反应中的法老之蛇,怎样才能够展现出来?

用所需的材料就完全能够轻易的展现出来。膨胀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一个类型的反应,我们生活中也可以利用相关的材料进行这种实验,最后的结果会出现“法老之蛇”的现象,法老是古埃及权力至高的象征,用法老之蛇形容是在合适不过了,那么,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膨胀反应呢?醋和小苏打按照一定的比例融合会发生膨胀;生石灰和水按照一定关系的比例也会产生大量的烟雾;硫氰化汞在受热的情况下也会很容易发生分解等反应。其中,硫氰化汞受热易分解,因为体积以极快的速度膨胀,会产生不淡曲折,最终成长为蛇形一样的形状。其化学反应方程式: 4Hg(SCN)? =4HgS + 2CS? + 3(CN)?u2191 + N?u2191 其中氰是剧毒气体,及其少量的氰就可以致人死亡。所以在进行此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吸入到氰气体。硫氰酸汞的英文名称为:Mercury(II) thiocyanate。其化学式为:Hg(SCN)2。硫氰酸汞是白色粉末,不溶于水,难被水分解。在盐酸、乙醇中也很难被分解。能够被氨水、乙醚和硫氰化钾等物质被分解,也很容易在高浓度的碱属硫氰酸盐溶液中被分解。硫氰酸汞露光会发生变色。达到熔点时会进行分解。硫氰酸汞和氰一样,都是有毒的。主要用于照相这种行业。硫氰化汞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剧毒性的物质,硫氰化汞本身也具备毒性。进行此项实验应在室外或者良好的通风条件下进行其化学反应如下:4Hg(SCN)2 u2192 4HgS+2CS2+3(CN)2u2191+N2u2191 (CN)2。硫氰化汞受受热极易发生分解,受热后体积会膨胀变大,最后会逐渐膨胀变大生长成蛇形,很是恐怖,令人非常害怕。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于膨胀反应的例子,我们要善于观察和研究。
2023-08-14 06:37:411

高中时做过最有趣的化学实验是什么?

————因为所读的高中是一个高等中学,所以在校期间我有许多机会亲身实践到科学实验当中,在校期间我做过大象牙膏实验,法老之蛇和氢气和氧气混合爆炸实验等,这三个实验是我在高中时期做过印象最深的实验。首先是大象牙膏实验。这是在化学老师上课给我们介绍过氧化氢时候所扩展出来的实验,没想到的是在不久过后老师就给我们安排这个实验。实验的主要过程就是将浓缩的过氧化氢与肥皂混合搅拌均匀,再加上一些碘化钾作为催化剂催化反应的快速进行,很快就可以看到这锥形瓶里的试液喷涌而出。要注意的是过氧化氢的浓度必须要大于30%。因为喷出的液体形状像似大象用的牙膏,所以所有称之为大象牙膏实验。实验的原理主要是双氧水快速分解,分解出大量氧气,然后与发泡剂结合产生大量气泡。在实验期间需要注意高浓度的双氧水具有腐蚀性,并且实验过程伴随着发热现象,需要注意个人防护。其次是黑面包实验。这个实验是化学课本中说到浓硫酸可以使白糖炭化,然后我们的化学老师就给我们安排的实验。这个实验是以法老之蛇实验为基础而产生的。原版的法老之蛇实验是使用硫氰化汞受热分解,但是因为硫氰化汞有剧毒,所以我们改用了白糖作为实验的原材料做出这个黑面包实验。实验的过程十分简单,只需要在烧杯中加入大量的白糖,然后倒入浓硫酸并迅速的搅拌,利用浓硫酸的脱水性,将糖快速的氧化碳化,随后烧杯中就会产生一个黑色海绵状固体不断延伸出烧杯,并且产生大量的白色气体。在添加完材料后要迅速远离烧杯,不要触碰产生的黑色固体容易造成腐蚀,并且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硫,不要吸入,注意保持通风状态。最后是氢气和氧气混合光照实验。因为这个实验的危险性所以这个实验是老师代我们所做的。正常情况下,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情况下会生成淡蓝色的火焰,但如果将两个气体1:1的混合,随后用强光照射会发生爆炸。爆炸的威力不容小觑,在实验过程中也需要做好防护隔离,佩戴好护目眼镜,当初我们老师用了两个玻璃罩来进行实验,最后里层的玻璃罩完全破碎了。做这些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可以增加我们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并且增加我们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我们动手实践的能力,不要一味地看书,要亲身实践才能做到完全的掌握知识。
2023-08-14 06:38:471

魔术终究只是魔术,有哪些魔术利用了化学反应原理?

有沙漠之蛇。这是利用。苏打和醋酸产生反应。
2023-08-14 06:39:354

十大浪漫化学实验

十大浪漫化学实验如下:1、魔法振荡反应这种反应也被称为“振荡时钟”,其中布里格斯-劳舍尔(Briggs-Rauscher)反应是最常见的化学振荡反应之一。在这个反应中,参与反应的为三种无色化学物质——酸化碘酸钾(KIO3+ H2SO4)、丙二酸和一水硫酸锰(HOOCCH2COOH+MnSO4·H2O)的溶液、稀释的过氧化氢(H2O2)。2、法老之蛇反应如果想在实验室里重现埃及的神奇,这个反应非常适合。反应物之一为硫氰化汞(Hg(SCN)2),这种白色固体可以在实验室中通过硝酸汞或氯化汞与硫氰酸钾的沉淀反应制得。当硫氰化汞被点燃后,会产生一种连锁反应,释放出烟雾和灰烬,并长出一根看起来像蛇的条状物质,因此得名“法老之蛇”。3、万花筒反应这种反应的美妙之处在于,它是被意外发现的。当化学家鲍里斯·贝洛索夫(Boris Belousov)试图建立活细胞中有机分子氧化的化学模型之时,他观察到反应没有进行到完全,而是在不同的颜色之间振荡,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万花筒。4、大象牙膏反应该反应是过氧化氢与钾碘化或碘化钠以及肥皂之间发生的分解反应,它会产生大量的泡沫,就像牙膏从管子里爆出来一样。此外,也可以在溶液中加入染料来制造更鲜艳的“牙膏”。然而,它是否能够清洁大象的牙齿,还有待验证。5、人造雪反应聚丙烯酸钠是一种有趣的聚合物,它具有极强的吸水和保水能力。因此,当水加入到这种交联聚合物中,它会立即与水化合,形成白色蓬松的团簇,彼此不粘在一起,看起来就像雪一样。6、冰火反应铝、镁、锌等金属以及氧化铋、氧化铁等氧化剂构成了铝热剂的化学成分。这种化合物点燃后可以直接熔穿金属,用于铁路维修。然而,铝热剂与过冷的冰或液氮反应并不那么有效。当放置在冰上的铝热剂着火时,冰会在很短的时间内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导致巨大的爆炸和耀眼的光芒。7、糖果爆破反应氯酸钾与糖果或其他糖源反应时,会产生紫罗兰色的火焰和大量的热量,这种反应已经在烟火中使用了几个世纪。糖含有大量的能量,人的身体通过逐渐打断糖分子中的化学键,慢慢地释放这种能量。然而,当所有的化学键同时断裂时,大量的能量会在短时间内以光和热的形式释放出来。8、黑魔法反应这种反应类似于法老之蛇反应,反应物为葡萄糖酸钙。虽然这种化合物看似稳定,当它们和燃料一起被点燃时,将会产生奇怪的泡沫。泡沫呈灰黑色,因为主要成分为碳。这是一个相对安全的实验,因为释放的气体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9、羽毛爆炸反应三碘化氮(NI3)是一种极其不稳定的化合物,只要羽毛或者蚊子稍微碰一下机会发生爆炸,并释放出紫色的烟雾(碘单质)。碘原子比较大,当三个这样大的原子与一个较小的氮原子结合时,就没有足够的振动空间,这就增加了分子中有待释放的张力。10、看不见的“水”最后一个并非是化学反应,而是一种物理现象。六氟化硫(SF6)是一种密度极高的气体,相当于空气的5倍。六氟化硫是透明的,并且是无味的。六氟化硫会沉到空气的下方,能够让锡纸小船漂浮起来,使其看起来像是漂浮在水上。如果给锡纸小船倒入六氟化硫,小船会逐渐下沉。
2023-08-14 06:44:221

法老之蛇美在哪

反应过程让人感觉震撼之美。“法老之蛇“是一种化学反应,是膨胀反应里最有名的一个。制作法老之蛇实验用到的材料和过程:小苏打、白糖、碗、筷子、沙子、酒精等。先把沙子铺到了一个大盘子里,再把小苏打和糖按1:4的比例混合均匀备用,然后在沙子表面喷上酒精,最后把刚才的混合物倒在沙子上,用打火机点燃酒精等待。
2023-08-14 06:45:021

法老之蛇实验的方程式是什么?

硫氰化汞受热易分解,且体积膨胀很大,曲曲折折生长成蛇形.其化学反应大致如下: 4Hg(SCN)u2082 =4HgS + 2CSu2082 + 3(CN)u2082↑ + Nu2082↑
2023-08-14 06:45:111

化学反应10个优先顺序

一、化学反应10个优先顺序 1优先放电原理 电解电解质水溶液时,阳极放电顺序为:活泼金属阳极(Au、Pt除外)>S2->I->Br->Cl->OH->含氧酸根离子和F-。即位于前边的还原性强的微粒优先失去电子。只要有水,含氧酸根离子和F-就不能失去电子。 阴极:Ag+>Hg2+>Fe3+>Cu2+>H+>Pb2+>Sn2+>Fe2+>Zn2+>Al3+>Mg2+>Na+>Ca2+>K+。即位于前边的氧化性强的微粒优先得到电子。只要有水,一般H后面的离子不能得到电子。 2优先氧化原理 若某一溶液中同时含有多种还原性物质,则加入一种氧化剂时,优先氧化还原性强的物质。 3优先还原原理 若某一溶液中同时含有多种氧化性物质,则加入一种还原剂时,优先还原氧化性强的物质。 4优先沉淀原理 若某一溶液中同时存在几种能与所加试剂形成沉淀的离子,则溶解度(严格讲应为溶度积)小的物质优先沉淀。 5优先吸附原理 任何固体都有吸附气体和液体的特性。但不同的固体物质对不同的气体或液体吸附能力不同,吸附能力大者优先吸附。 6优先吸收原理 用干燥剂干燥气体或用液体净化气体时,优先吸收溶解度大的气体或易被吸收的气体。 7优先中和原理 若某一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当加入一种碱(或酸)时,酸性(或碱性)强的物质优先被中和。 8优先结晶原理 当将含有多种微粒的溶液蒸发掉一定量溶剂或改变溶液温度(一般为降温)时,溶解度小或溶解度变化大的物质优先析出。 9优先溶解原理 若一种试剂加入到含有多种沉淀的混合物中时,溶解度大的物质先溶解。 10优先书写原理 大多数有机反应(亦有少数无机反应),反应物相同,在同一条件下可发生多个平行反应。但写方程式时,要写主要产物。 二、解读十类化学反应先后顺序 1、酸性不同的酸遇同一种碱 当同一溶液中存在多种酸时,若向此溶液中逐滴加入一种碱液时,一般来说,碱先与酸性强的酸反应,然后与酸性较弱的酸的反应。如向盐酸和醋酸的混合溶液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因盐酸的酸性强于醋酸,故依次发生:NaOH+HCl=NaCl+H2O,NaOH+CH3COOH=CH3COONa+H2O。 2、碱性不同的碱遇同一种酸 当同一溶液中存在多种碱时,若向此溶液中滴加同一种酸,一般来说,此酸先与碱性强的物质反应,然后再与碱性弱的物质反应,如向氢氧化钠与氨水的混合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时,因氢氧化钠的碱性强于氨水,故依次发生:NaOH+HCl=NaCl+H2O,NH3·H2O+HCl=NH4Cl+H2O;但是若两种碱中其中碱性相对较弱的能与酸反应产生沉淀,则是能产生沉淀的反应先进行。例如向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钾的混合溶液通入二氧化碳,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故依次发生:Ca(OH)2+CO2=CaCO3↓+H2O,2KOH+CO2=K2CO3+H2O。 3、不同的盐遇同一种酸 当向含有多种盐组成的混合溶液逐滴加入同一种酸时,其反应的先后顺序主要取决于盐电离出的阴离子结合氢离子的能力,其中结合氢离子能力强的阴离子对应的盐先反应,结合氢离子能力相对较弱的离子对应的盐后反应。例如向NaHCO3和Na2CO3的混合溶液逐滴加入盐酸,因碳酸根离子结合氢离子的能力比碳酸氢根离子结合氢离子的能力强,故依次发生: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H2O+CO2↑。而当同一阴离子形成的溶解性不同的盐都能与同一种酸反应时,一般来说,溶解性小的盐先与酸反应,然后是溶解性大的盐与酸反应。例如向含碳酸钙和碳酸钾混合液中通入CO2时,因CaCO3的溶解度小于K2CO3,故依次发生:K2CO3+CO2+H2O=2KHCO3,CaCO3+CO2+H2O=Ca(HCO3)2。 4、不同的阳离子遇同一种碱 当同一溶液中含有多种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的阳离子时,首先是与氢氧根离子结合能力强的阳离子与OH—反应,随后是与氢氧根离子给合的能力较弱的离子与OH—反应。例如向硫酸铝铵溶液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其中Al3+和NH4+都能与OH—反应,但NH4+与OH—的结合的能力强于Al3+和OH—的结合能力,故依次发生:NH4++OH—=NH3·H2O,Al3++3OH—= Al(OH)3↓。 5、碱性不同的碱遇同一种阳离子 当同一溶液存在多种碱性不同的碱时,若它们都能与同一阳离子反应时,首先是强碱与该阳离子反应,然后是碱性相对较弱的与该阳离子反应。例如,向含有NaOH和NH3·H2O的混合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时,因氢氧化钠的碱性强于氨水,故依次发生:CuSO4+2NaOH=Cu(OH)2↓+Na2SO4,CuSO4+2NH3·H2O=Cu(OH)2↓+(NH4)2SO4。 6、同一溶液中阴离子和阳离子都能与OH—反应 若同一溶液中既有一种阴离子能与OH—反应,又有一种阳离子能与OH—反应,此时向这种溶液中逐滴加入强碱时,首先是与OH—的结合能力强的离子先反应,然后是与OH—的结合能力较弱的离子反应。例如向NH4HCO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因为HCO3—结合OH—能力强于NH4+结合OH—,所以依次发生:HCO3—+OH—=H2O+CO32—,NH4++OH—= NH3·H2O。 7、同一氧化剂遇到多种还原性不同的微粒 在任意的氧化还原体系中,若存在多种还原性不同的微粒和一种强氧化剂时,首先氧化剂与还原性强的微粒反应,然后与还原性相对较弱的微粒反应。例如向FeBr2溶液中逐滴加入氯水,因为二价铁离子的还原性强于溴离子,故依次发生:2Fe2++Cl2=2Fe3++2Cl—,2Br—+Cl2=2Cl—+Br2。 8、同一还原剂遇到多种氧化性不同的微粒 在任意的氧化还原体系中,若存在多种氧化性不同的微粒和一种强还原剂时,首先是还原剂与氧化性强的微粒反应,然后与氧化性相对较弱的微粒反应。例如向含有Fe3+和Cu2+的溶液中加铁粉,因为三价铁离子的氧化性强于二价铜离子,故依次发生:2Fe3++Fe=3Fe2+,Cu2++Fe=Cu+Fe2+。 9、同一阳离子遇到能与之反应的多种阴离子 当同种阳离子遇到多种阴离子都能生成沉淀时,首先是生成溶解度较小的沉淀,然后依次产生溶解度大的沉淀。例如,向含有Cl—, Br—,I—的溶液中逐滴加入含Ag+的溶液,因氯化银的溶解度大于溴化银,而溴化银的溶解度大于碘化银,故依次发生:Ag++I—=AgI↓,Ag++ Br—=AgBr↓,Ag++ Cl—=Ag Cl↓. 10、同一阴离子遇到能与之反应的多种阳离子 当同一阴离子遇到能与之反应的多种阳离子时,优先生成易挥发的气体,然后生成溶解性较小的沉淀。例如向含有钙离子和氢离子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时,依次发生:2H++CO32—=H2O+CO2↑,Ca2++CO32-=CaCO3↓. 三、不可思议的化学反应有哪些 1、魔法振荡反应 这种反应也被称为“振荡时钟”,其中布里格斯-劳舍尔(Briggs-Rauscher)反应是最常见的化学振荡反应之一。在这个反应中,参与反应的为三种无色化学物质——酸化碘酸钾(KIO3 + H2SO4)、丙二酸和一水硫酸锰(HOOCCH2COOH + MnSO4·H2O)的溶液、稀释的过氧化氢(H2O2)。 结果,溶液的颜色在无色、琥珀色和深蓝色之间持续振荡约3至4分钟。 2、法老之蛇反应 如果想在实验室里重现埃及的神奇,这个反应非常适合。反应物之一为硫氰化汞(Hg(SCN)2),这种白色固体可以在实验室中通过硝酸汞或氯化汞与硫氰酸钾的沉淀反应制得。当硫氰化汞被点燃后,会产生一种连锁反应,释放出烟雾和灰烬,并长出一根看起来像蛇的条状物质,因此得名“法老之蛇”。 “蛇”的颜色可以通过添加适当的化学物质来改变。然而,汞是一种毒性很强的化学物质,需要小心处理。 3、万花筒反应 这种反应的美妙之处在于,它是被意外发现的。当化学家鲍里斯·贝洛索夫(Boris Belousov)试图建立活细胞中有机分子氧化的化学模型之时,他观察到反应没有进行到完全,而是在不同的颜色之间振荡,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万花筒。 在该反应中,溴和有机酸(最好是丙二酸)在金属催化剂(如镁或铬)的作用下会发生反应,结果会得到不断变化颜色的波纹。 4、大象牙膏反应 该反应是过氧化氢与钾碘化或碘化钠以及肥皂之间发生的分解反应,它会产生大量的泡沫,就像牙膏从管子里爆出来一样。此外,也可以在溶液中加入染料来制造更鲜艳的“牙膏”。然而,它是否能够清洁大象的牙齿,还有待验证。 5、人造雪反应 聚丙烯酸钠是一种有趣的聚合物,它具有极强的吸水和保水能力。因此,当水加入到这种交联聚合物中,它会立即与水化合,形成白色蓬松的团簇,彼此不粘在一起,看起来就像雪一样。 在几秒钟内,聚丙烯酸钠就能在纯水中吸水达到原先质量的500倍。如果添加一点荧光染料,在黑暗中观察,视觉效果将会变得更加梦幻。 6、冰火反应 铝、镁、锌等金属以及氧化铋、氧化铁等氧化剂构成了铝热剂的化学成分。这种化合物点燃后可以直接熔穿金属,用于铁路维修。 然而,铝热剂与过冷的冰或液氮反应并不那么有效。当放置在冰上的铝热剂着火时,冰会在很短的时间内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导致巨大的爆炸和耀眼的光芒。 7、糖果爆破反应 氯酸钾与糖果或其他糖源反应时,会产生紫罗兰色的火焰和大量的热量,这种反应已经在烟火中使用了几个世纪。糖含有大量的能量,人的身体通过逐渐打断糖分子中的化学键,慢慢地释放这种能量。然而,当所有的化学键同时断裂时,大量的能量会在短时间内以光和热的形式释放出来。 8、黑魔法反应 这种反应类似于法老之蛇反应,反应物为葡萄糖酸钙。虽然这种化合物看似稳定,当它们和燃料一起被点燃时,将会产生奇怪的泡沫。泡沫呈灰黑色,因为主要成分为碳。这是一个相对安全的实验,因为释放的气体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9、羽毛爆炸反应 三碘化氮(NI3)是一种极其不稳定的化合物,只要羽毛或者蚊子稍微碰一下机会发生爆炸,并释放出紫色的烟雾(碘单质)。 碘原子比较大,当三个这样大的原子与一个较小的氮原子结合时,就没有足够的振动空间,这就增加了分子中有待释放的张力。 10、看不见的“水” 最后一个并非是化学反应,而是一种物理现象。六氟化硫(SF6)是一种密度极高的气体,相当于空气的5倍。六氟化硫是透明的,并且是无味的。 六氟化硫会沉到空气的下方,能够让锡纸小船漂浮起来,使其看起来像是漂浮在水上。如果给锡纸小船倒入六氟化硫,小船会逐渐下沉。 ;
2023-08-14 06:45:201

高中生物学有哪些有趣的实验?

————因为所读的高中是一个高等中学,所以在校期间我有许多机会亲身实践到科学实验当中,在校期间我做过大象牙膏实验,法老之蛇和氢气和氧气混合爆炸实验等,这三个实验是我在高中时期做过印象最深的实验。首先是大象牙膏实验。这是在化学老师上课给我们介绍过氧化氢时候所扩展出来的实验,没想到的是在不久过后老师就给我们安排这个实验。实验的主要过程就是将浓缩的过氧化氢与肥皂混合搅拌均匀,再加上一些碘化钾作为催化剂催化反应的快速进行,很快就可以看到这锥形瓶里的试液喷涌而出。要注意的是过氧化氢的浓度必须要大于30%。因为喷出的液体形状像似大象用的牙膏,所以所有称之为大象牙膏实验。实验的原理主要是双氧水快速分解,分解出大量氧气,然后与发泡剂结合产生大量气泡。在实验期间需要注意高浓度的双氧水具有腐蚀性,并且实验过程伴随着发热现象,需要注意个人防护。其次是黑面包实验。这个实验是化学课本中说到浓硫酸可以使白糖炭化,然后我们的化学老师就给我们安排的实验。这个实验是以法老之蛇实验为基础而产生的。原版的法老之蛇实验是使用硫氰化汞受热分解,但是因为硫氰化汞有剧毒,所以我们改用了白糖作为实验的原材料做出这个黑面包实验。实验的过程十分简单,只需要在烧杯中加入大量的白糖,然后倒入浓硫酸并迅速的搅拌,利用浓硫酸的脱水性,将糖快速的氧化碳化,随后烧杯中就会产生一个黑色海绵状固体不断延伸出烧杯,并且产生大量的白色气体。在添加完材料后要迅速远离烧杯,不要触碰产生的黑色固体容易造成腐蚀,并且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硫,不要吸入,注意保持通风状态。最后是氢气和氧气混合光照实验。因为这个实验的危险性所以这个实验是老师代我们所做的。正常情况下,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情况下会生成淡蓝色的火焰,但如果将两个气体1:1的混合,随后用强光照射会发生爆炸。爆炸的威力不容小觑,在实验过程中也需要做好防护隔离,佩戴好护目眼镜,当初我们老师用了两个玻璃罩来进行实验,最后里层的玻璃罩完全破碎了。做这些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可以增加我们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并且增加我们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我们动手实践的能力,不要一味地看书,要亲身实践才能做到完全的掌握知识。
2023-08-14 06:45:391

大象牙膏的原理

“大象牙膏”的实验,它的原理就是用双氧水+碘化钾(高锰酸钾)+发泡剂,碘化钾(高锰酸钾参与反应生成氧气和二氧化锰,生成的二氧化锰分解过氧化氢继续产生氧气)充当的是催化剂。制作方法:过氧化氢(双氧水)+洗洁精+酵母(或其他催化剂)+蒸馏水(也可以再加一些有色溶液)仪器:烧杯,锥形瓶,玻璃棒,滴管,药匙。药剂:过氧化氢(双氧水),酵母(或其他催化剂),有色溶液,洗洁精,水。氯化铝饱和溶液、碳酸氢钠饱和溶液、洗涤剂。现象:液体上升,变色,气味散发(洗洁精味),水膨胀变成了泡沫,覆盖了器皿。因其产生的现象像一个巨大的牙膏,很像大象采用的牙膏,故被实验者称为“大象的牙膏”或“大象牙膏”。此实验和著名的“法老之蛇”曾被人并入常见化学实验的158项之一。这个就是大象牙膏实验的原理了,其实就是运用了化学中碘化钾或高锰酸钾分解双氧水2H2O2=2H2O+O2↑,会发生剧烈的反应,产生大量氧气的缘故。
2023-08-14 06:47:132

高中生物实验有哪些?

————因为所读的高中是一个高等中学,所以在校期间我有许多机会亲身实践到科学实验当中,在校期间我做过大象牙膏实验,法老之蛇和氢气和氧气混合爆炸实验等,这三个实验是我在高中时期做过印象最深的实验。首先是大象牙膏实验。这是在化学老师上课给我们介绍过氧化氢时候所扩展出来的实验,没想到的是在不久过后老师就给我们安排这个实验。实验的主要过程就是将浓缩的过氧化氢与肥皂混合搅拌均匀,再加上一些碘化钾作为催化剂催化反应的快速进行,很快就可以看到这锥形瓶里的试液喷涌而出。要注意的是过氧化氢的浓度必须要大于30%。因为喷出的液体形状像似大象用的牙膏,所以所有称之为大象牙膏实验。实验的原理主要是双氧水快速分解,分解出大量氧气,然后与发泡剂结合产生大量气泡。在实验期间需要注意高浓度的双氧水具有腐蚀性,并且实验过程伴随着发热现象,需要注意个人防护。其次是黑面包实验。这个实验是化学课本中说到浓硫酸可以使白糖炭化,然后我们的化学老师就给我们安排的实验。这个实验是以法老之蛇实验为基础而产生的。原版的法老之蛇实验是使用硫氰化汞受热分解,但是因为硫氰化汞有剧毒,所以我们改用了白糖作为实验的原材料做出这个黑面包实验。实验的过程十分简单,只需要在烧杯中加入大量的白糖,然后倒入浓硫酸并迅速的搅拌,利用浓硫酸的脱水性,将糖快速的氧化碳化,随后烧杯中就会产生一个黑色海绵状固体不断延伸出烧杯,并且产生大量的白色气体。在添加完材料后要迅速远离烧杯,不要触碰产生的黑色固体容易造成腐蚀,并且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硫,不要吸入,注意保持通风状态。最后是氢气和氧气混合光照实验。因为这个实验的危险性所以这个实验是老师代我们所做的。正常情况下,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情况下会生成淡蓝色的火焰,但如果将两个气体1:1的混合,随后用强光照射会发生爆炸。爆炸的威力不容小觑,在实验过程中也需要做好防护隔离,佩戴好护目眼镜,当初我们老师用了两个玻璃罩来进行实验,最后里层的玻璃罩完全破碎了。做这些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可以增加我们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并且增加我们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我们动手实践的能力,不要一味地看书,要亲身实践才能做到完全的掌握知识。
2023-08-14 06:47:211

你做过什么科学小实验?

————因为所读的高中是一个高等中学,所以在校期间我有许多机会亲身实践到科学实验当中,在校期间我做过大象牙膏实验,法老之蛇和氢气和氧气混合爆炸实验等,这三个实验是我在高中时期做过印象最深的实验。首先是大象牙膏实验。这是在化学老师上课给我们介绍过氧化氢时候所扩展出来的实验,没想到的是在不久过后老师就给我们安排这个实验。实验的主要过程就是将浓缩的过氧化氢与肥皂混合搅拌均匀,再加上一些碘化钾作为催化剂催化反应的快速进行,很快就可以看到这锥形瓶里的试液喷涌而出。要注意的是过氧化氢的浓度必须要大于30%。因为喷出的液体形状像似大象用的牙膏,所以所有称之为大象牙膏实验。实验的原理主要是双氧水快速分解,分解出大量氧气,然后与发泡剂结合产生大量气泡。在实验期间需要注意高浓度的双氧水具有腐蚀性,并且实验过程伴随着发热现象,需要注意个人防护。其次是黑面包实验。这个实验是化学课本中说到浓硫酸可以使白糖炭化,然后我们的化学老师就给我们安排的实验。这个实验是以法老之蛇实验为基础而产生的。原版的法老之蛇实验是使用硫氰化汞受热分解,但是因为硫氰化汞有剧毒,所以我们改用了白糖作为实验的原材料做出这个黑面包实验。实验的过程十分简单,只需要在烧杯中加入大量的白糖,然后倒入浓硫酸并迅速的搅拌,利用浓硫酸的脱水性,将糖快速的氧化碳化,随后烧杯中就会产生一个黑色海绵状固体不断延伸出烧杯,并且产生大量的白色气体。在添加完材料后要迅速远离烧杯,不要触碰产生的黑色固体容易造成腐蚀,并且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硫,不要吸入,注意保持通风状态。最后是氢气和氧气混合光照实验。因为这个实验的危险性所以这个实验是老师代我们所做的。正常情况下,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情况下会生成淡蓝色的火焰,但如果将两个气体1:1的混合,随后用强光照射会发生爆炸。爆炸的威力不容小觑,在实验过程中也需要做好防护隔离,佩戴好护目眼镜,当初我们老师用了两个玻璃罩来进行实验,最后里层的玻璃罩完全破碎了。做这些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可以增加我们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并且增加我们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我们动手实践的能力,不要一味地看书,要亲身实践才能做到完全的掌握知识。
2023-08-14 06:48:081

法老之蛇的反应方程式

著名实验“法老之蛇”,是硫氰化汞受热分解,方程式:4Hg(SCN)60 =4HgS + 2CS60 + 3(CN)60↑ + N60↑,反应过程非常震撼,不过硫氰化汞有剧毒,分解时也放出毒气,所以自己不要做这个实验玩!话说这么恶心的实验叫“法老之蛇”太抬举它了,“翔的崛起”什么的还差不多。
2023-08-14 06:48:571

有哪些很Cool的化学反应?

化学方程式,也称为化学反应方程式,是用化学式表示不同物质之间化学反应的式子。化学方程式反映的是客观事实依据。因此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三大守恒定律,即:质量守恒定律、电荷守恒定律、物料守恒定律。著名的化学实验之一。其原理是用双氧水+碘化钾+发泡剂,碘化钾充当的是催化剂。二氧化锰等物质也可以充当催化剂,效果相当,2H2O2==2H2O+O2,会发生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氧气,但不会有大的危险。另外用碘化钾做试验时,不完全是催化剂作用,也参与了反应。也可以过氧化氢(双氧水)+洗洁精+酵母(或其他催化剂)+水(也可以再加一些有色溶液)仪器:烧杯,锥形瓶,玻璃棒,滴管,药匙。药剂:过氧化氢(双氧水),酵母(或其他催化剂),有色溶液,洗洁精,水。现象:液体上升,变色,气味散发(洗洁精味),水膨胀变成了泡沫,覆盖了器皿。因其产生的现象像一个巨大的牙膏,很像大象采用的牙膏,故被实验者称为“大象的牙膏”或“大象牙膏”。此实验和著名的“法老之蛇”曾被人并入常见化学实验的158项之一。这个会瞬间产生大量泡沫的实验,叫“大象牙膏(Elephant"s Toothpaste)”,原理是让双氧水在碘盐催化下瞬间分解为大量水和氧气,再加上一点洗洁精及色素,就可以像魔术一样变出色彩缤纷的泡沫。双氧水浓度高(30%)会像喷泉;浓度低会像挤牙膏。
2023-08-14 06:49:052

什么是法老之蛇

硫氰酸汞英文名称:Mercury(II) thiocyanate。化学式:Hg(SCN)2白色粉末,几乎不溶于水。难溶于盐酸、乙醇、丙酮。能溶于氨水、乙醚、硫氰化钾及铵盐,易溶于浓的碱属硫氰酸盐溶液中。露光变色。熔点时分解。有毒。主要用于照相业。注意事项:硫氰化汞燃烧产生剧毒物质,硫氰化汞本身也有毒。实验应在室外或通风橱中进行。其化学反应大致如下:4Hg(SCN)2 → 4HgS+2CS2+3(CN)2↑+N2↑ (CN)2(氰)为剧毒气体。硫氰化汞受热易分解,且体积膨胀很大,曲曲折折生长成蛇形。很是恐怖。如果没有白色的硫氰化汞,可以自己这样制备。用品:400毫升烧杯、玻棒、吸滤瓶、酒精灯、滴管、锥形纸模子。0.1摩/升硝酸汞溶液、0.1摩/毫升氯化铁溶液、1摩/毫升硫氰化钾溶液、糊精。操作:烧杯中倒入0.1摩/升硝酸汞溶液300毫升,滴入10滴氯化铁溶液,然后逐滴加入1摩/升硫氰化钾溶液60毫升,直到刚出现红色,经揽拌而不退色为止。用吸滤瓶抽滤得硫氰化汞沉淀,取出晾干。原理:硫氰化汞不溶于水,可由硝酸汞和硫氰化钾溶液反应制得,并以Fe3+作指示剂,当溶液变成红色时,说明Hg2+已完全沉淀,如果硫氰化钾过量,硫氰化汞则会生成络合物而溶解。Hg2++2SCN-=Hg(SCN)2↓将干燥的硫氰化汞加入适量糊精和水调成糊状,灌入锥形模子,晾干。表演时,用火点燃锥状物的尖端,就有烟产生,曲曲折折而成蛇状。
2023-08-14 06:49:272

关于法老之蛇的实验,做过的来

没做过,路过~~~
2023-08-14 06:49:352

科学实验有什么?

科学实验有什么如下:1、带电的报纸。思考:不用胶水、胶布等粘合的东西,报纸就能贴在墙上掉不下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材料:1支铅笔;1张报纸。步骤:1.展开报纸,把报纸平铺在墙上。2.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报纸就像粘在墙上一样掉不下来了。3.掀起报纸的一角,然后松手,被掀起的角会被墙壁吸回去。4.把报纸慢慢地从墙上揭下来,注意倾听静电的声音。说明:1.摩擦铅笔,使报纸带电。2.带电的报纸被吸到了墙。3.当屋子里的空气干燥(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你把报纸从墙上揭下来,就会听到静电的劈啪声。2、带电的气球。思考:两个气球什么情况下会相互吸引,什么情况下会相互排斥?材料:打好气的气球2个、线绳1根、硬纸板1张。操作:1.将两个气球分别充气并在口上打结。2.用线将两个气球连接起来。3.用气球在头发(或者羊毛衫)上摩擦。4.提起线绳的中间部位,两个气球立刻分开了。5.将硬纸板放在两个气球之间,气球上的电使它们被吸引到纸板上。讲解:1.一个气球上的电排斥另一个气球上的电。2.两个气球上的电使它们被吸引到纸板上。3、神奇的牙签。思考:放在水里的牙签,会随着放在水里的方糖游动,还是随着放在水里的肥皂游动?材料:牙签、一盆清水、肥皂、方糖。操作:1.把牙签小心地放在水面上。2.把方糖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远的地方。牙签会向方糖方向移动。3.换一盆水,把牙签小心地放在水面上,现在把肥皂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近的地方。牙签会远离肥皂。
2023-08-14 06:49:552

法老之蛇的注意事项

硫氰化汞受热分解产生剧毒物质,该实验应在通风橱下进行。实验现象:硫氰化汞受热分解,体积剧烈膨胀,生成浅土黄色固体,放出无色气体。
2023-08-14 06:51:331

法老之蛇的作文怎么写

法老之蛇“是一种化学反应。是膨胀反应里最有名的一个。硫氰化汞受热分解,反应过程非常震撼,就像一条巨蛇凭空生成。无毒版“法老之蛇”如果想在家里做“法老之蛇”的实验,可以参考下面的做法:准备:1、白砂糖。2、一袋小苏打。3、一瓶酒精。(最好有无水乙醇)4、沙子。实验:1、首先,将糖和小苏打以4:1的比例充分搅拌混合,得到粉末状物质;2、再用沙子做一个反应用的底座,倒入酒精搅拌后,在沙子中间垒出一个小凹槽;3、然后,将混合粉末放入由沙子垒成的容器中;4、点火。实验结果:反应较缓慢的生活版“法老之蛇”实验完成后,实验员真实触摸实验产物,感觉很蓬松,有种被烧过棉絮的感觉。“黑蛇”主要的成分是碳,糖是一种碳水化合物,燃烧产物主要是水、碳和二氧化碳,小苏打在受热的时候也能分解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让糖燃烧之后的碳固化成为了多孔蓬松的黑碳柱。
2023-08-14 06:51:461

化学中有哪些惊为天人的实验?

氨水酚酞实验作为课代表上去演示的时候不小心把氨水沾在袖子上了一点点惊为天人。
2023-08-14 06:51:5512

世界上最诡异的烟花

世界上还最诡异的烟花它就是“法老之蛇”。法老之蛇”被燃烧后会进行一个膨胀反应,而在这个过程中会凭空出现一条像巨蛇一样的东西,但其实这是硫氰化汞白色粉末在受热膨胀后的化学反应,并不是真正的蛇。但是貌似一看的确像是出现了一条巨蛇,因此这也被称为世界上最诡异恐怖的烟花,因为要是不明所以的人肯定是会被这样的情况吓到的。法老之蛇的特点:但其实本质上法老之蛇并不属于烟花,因为它并不会散发出和普通烟花那样如此绚丽的光,并且也没有任何的声音,但是人们还是习惯称其为烟花。现在网上有很多人自己尝试制作这种“法老之蛇”烟花,不过网上的人一般都会选择用蔗糖进行燃烧,这是因为硫氰化汞受热燃烧分解后会产生剧毒物质,因此普通人是不能进行这样的尝试的,想要完成这个实验必须要在通风橱下进行。
2023-08-14 06:52:191

法老之蛇的介绍

“法老之蛇“是膨胀反应里最有名的一个。硫氰化汞受热分解,方程式:4Hg(SCN)u2082 =4HgS + 2CSu2082 + 3(CN)u2082↑ + Nu2082↑,反应过程非常震撼。
2023-08-14 06:52:331

大象牙膏的原理

大象牙膏(elephant toothpaste)的原理是用双氧水+碘化钾(高锰酸钾)+发泡剂,碘化钾(高锰酸钾参与反应生成氧气和二氧化锰,生成的二氧化锰分解过氧化氢继续产生氧气)充当的是催化剂。碘化钾或高锰酸钾分解双氧水2H2O2=2H2O+O2↑,会发生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氧气,但不会有大的危险。另外用碘化钾做试验时,不完全是催化剂作用,也参与了反应。
2023-08-14 06:52:485

如何召唤法老之蛇

召唤法老之蛇的方法如下:材料准备:小苏打、沙子、白砂糖、95%酒精、玻璃缸,玻璃杯等材料。1、往玻璃碗中加入一杯沙子,并将其铺平整。2、往玻璃杯中加入4勺白砂糖以及1勺小苏打,混合均匀。3、在沙子表面洒一些95%浓度的酒精,将小苏打与白砂糖的混合物倒在上方,注意要保持锥形。4、用点火器点燃酒精(注意安全操作)。5、法老之蛇就可以被召唤出来了。
2023-08-14 06:53:161

法老之蛇的反应

你是指冒险小虎队? 还是鬼故事里的?
2023-08-14 06:54:234

用盐可以召唤法老之蛇吗

不可以。法老之蛇是一个化学实验,需要酒精白糖小苏打,白糖和食用小苏打按照4比1比例混合,将铝箔纸平铺在磁砖上,再撒上沙子先在沙子上浇上酒精,然后将混合好的白糖和小苏打倒在酒精上点燃酒精,等待1分钟法老之蛇就出现了。
2023-08-14 06:54:351

法老之蛇能吃吗

不能。法老之蛇只是一种化学现象,并不可以食用。法老之蛇是硫氰化汞受热分解的反应,这是一个非常剧烈的化学反应。
2023-08-14 06:54:541

法老之蛇不用沙子可以吗?

不用沙子也可以的,法老之蛇是一个很著名的化学反应。但是沙子本身是不参加这个化学反应的,它只是提供了一个场景,让实验效果更为具有戏剧性。
2023-08-14 06:55:021

世界上最诡异的烟花

世界上还最诡异的烟花它就是“法老之蛇”。“法老之蛇”被点燃后会凭空出现一条“巨蛇”,胆子小的人可能会被吓到,当然了这里的“巨蛇”并不是真正的蛇,而是一种化学反应。法老之蛇的特点法老之蛇”被燃烧后会进行一个膨胀反应,而在这个过程中会凭空出现一条像巨蛇一样的东西,但其实这是硫氰化汞白色粉末在受热膨胀后的化学反应,并不是真正的蛇,但是貌似一看的确像是出现了一条巨蛇,因此这也被称为世界上最诡异恐怖的烟花,因为要是不明所以的人肯定是会被这样的情况吓到的。但其实本质上法老之蛇并不属于烟花,因为它并不会散发出和普通烟花那样如此绚丽的光,并且也没有任何的声音,但是人们还是习惯称其为烟花。现在网上有很多人自己尝试制作这种“法老之蛇”烟花,不过网上的人一般都会选择用蔗糖进行燃烧,这是因为硫氰化汞受热燃烧分解后会产生剧毒物质,因此普通人是不能进行这样的尝试的,想要完成这个实验必须要在通风橱下进行。
2023-08-14 06:55:121

化学实验大象牙膏,法老之蛇 需要什么材料

大象牙膏用过氧化氢和碘化钾,以及一点起泡沫的东西,比如肥皂水
2023-08-14 06:55: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