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路由器的控制原理是什么?是否是有单片机控制的?

2023-08-23 05:32:19
共12条回复
S笔记
* 回复内容中包含的链接未经审核,可能存在风险,暂不予完整展示!
* 回复内容中包含的链接未经审核,可能存在风险,暂不予完整展示!

路由器电路内部结构及电路分析:

http://wenku.b***.com/view/50faff8583d049649b6658ee.html

说白了,不管是单片机,还是路由器.还是电脑,本质上都是大体相同的,既然它叫路由器,就不是单片机了..硬件配置不同,功能专一,当然路由器通过升级固件,跟单片机写入程序,电脑安装软件性质是一样的_

你也学了单片机?,这个问题我也想知道_但没多少兴趣了,那种软件控制硬件的也没什么好说的_

ospf工作原理

北有云溪

路由工作原理介绍。

当IP子网中的一台主机发送IP分组给同一IP子网的另一台主机时,它将直接把IP分组送到网络上,对方就能收到。而要送给不同IP子网上的主机时,它要选择一个能到达目的子网上的路由器,把IP分组送给该路由器,由路由器负责把IP分组送到目的地。如果没有找到这样的路由器,主机就把IP分组送给一个称为“缺省网关(default gateway)”的路由器上。“缺省网关”是每台主机上的一个配置参数,它是接在同一个网络上的某个路由器端口的IP地址。

路由器转发IP分组时,只根据IP分组目的IP地址的网络号部分,选择合适的端口,把IP分组送出去。同主机一样,路由器也要判定端口所接的是否是目的子网,如果是,就直接把分组通过端口送到网络上,否则,也要选择下一个路由器来传送分组。路由器也有它的缺省网关,用来传送不知道往哪儿送的IP分组。这样,通过路由器把知道如何传送的IP分组正确转发出去,不知道的IP分组送给“缺省网关”路由器,这样一级级地传送,IP分组最终将送到目的地,送不到目的地的IP分组则被网络丢弃了。目前TCP/IP网络,全部是通过路由器互连起来的,Internet就是成千上万个IP子网通过路由器互连起来的国际性网络。网络称为以路由器为基础的网络(router based network),形成了以路由器为节点的“网间网”。在“网间网”中,路由器不仅负责对IP分组的转发,还要负责与别的路由器进行联络,共同确定“网间网”的路由选择和维护路由表。路由动作包括两项基本内容:寻径和转发。寻径即判定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由路由选择算法来实现。由于涉及到不同的路由选择协议和路由选择算法,要相对复杂一些。为了判定最佳路径,路由选择算法必须启动并维护包含路由信息的路由表,其中路由信息依赖于所用的路由选择算法而不尽相同。路由选择算法将收集到的不同信息填入路由表中,根据路由表可将目的网络与下一站(nexthop)的关系告诉路由器。路由器间互通信息进行路由更新,更新维护路由表使之正确反映网络的拓扑变化,并由路由器根据量度来决定最佳路径。这就是路由选择协议(routing protocol),例如路由信息协议(RIP)、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和边界网关协议(BGP)等。

转发即沿寻径好的最佳路径传送信息分组。路由器首先在路由表中查找,判明是否知道如何将分组发送到下一个站点(路由器或主机),如果路由器不知道如何发送分组,通常将该分组丢弃;否则就根据路由表的相应表项将分组发送到下一个站点,如果目的网络直接与路由器相连,路由器就把分组直接送到相应的端口上。这就是路由转发协议(routed protocol)。

路由转发协议和路由选择协议是相互配合又相互独立的概念,前者使用后者维护的路由表,同时后者要利用前者提供的功能来发布路由协议数据分组。

路由器的一个作用是连通不同的网络,另一个作用是选择信息传送的线路。

路由器的一个作用是连通不同的网络,另一个作用是选择信息传送的线路。选择通畅快捷的近路,能大大提高通信速度,减轻网络系统通信负荷,节约网络系统资源,提高网络系统畅通率,从而让网络系统发挥出更大的效益来。

从过滤网络流量的角度来看,路由器的作用与交换机和网桥非常相似。但是与工作在网络物理层,从物理上划分网段的交换机不同,路由器使用专门的软件协议从逻辑上对整个网络进行划分。例如,一台支持IP协议的路由器可以把网络划分成多个子网段,只有指向特殊IP地址的网络流量才可以通过路由器。对于每一个接收到的数据包,路由器都会重新计算其校验值,并写入新的物理地址。因此,使用路由器转发和过滤数据的速度往往要比只查看数据包物理地址的交换机慢。但是,对于那些结构复杂的网络,使用路由器可以提高网络的整体效率。路由器的另外一个明显优势就是可以自动过滤网络广播。从总体上说,在网络中添加路由器的整个安装过程要比即插即用的交换机复杂很多。选择通畅快捷的近路,能大大提高通信速度,减轻网络系统通信负荷,节约网络系统资源,提高网络系统畅通率,从而让网络系统发挥出更大的效益来。

从过滤网络流量的角度来看,路由器的作用与交换机和网桥非常相似。但是与工作在网络物理层,从物理上划分网段的交换机不同,路由器使用专门的软件协议从逻辑上对整个网络进行划分。例如,一台支持IP协议的路由器可以把网络划分成多个子网段,只有指向特殊IP地址的网络流量才可以通过路由器。对于每一个接收到的数据包,路由器都会重新计算其校验值,并写入新的物理地址。因此,使用路由器转发和过滤数据的速度往往要比只查看数据包物理地址的交换机慢。但是,对于那些结构复杂的网络,使用路由器可以提高网络的整体效率。路由器的另外一个明显优势就是可以自动过滤网络广播。从总体上说,在网络中添加路由器的整个安装过程要比即插即用的交换机复杂很多。

wpBeta

路由器内部我还是比较了解的,内部有一般是一个交换引擎,也有可能是双引擎的;通过操作系统(曾经是写死在单片机上的,现在是可擦除闪存上)识别外部硬件模块;当数据包从接口进入时,首先通过硬件模块读取包格式,交至CPU(前提是没开快速转发模式),CPU读取IP报头以后,只读IP报头,然后通过路由表查找将包发送到交换引擎,由交换引擎高速交换至出接口,出接口硬件进行包格式封装,之后转变为电信号传输,此交换模式为软交换,也就是每个包都消耗了CPU资源。

当然,如果开启了快速转发模式,首先包会在进入接口后递交给一个高速缓存cache,cache里记录了最近IP的源和目的、进入和发出接口;如果这个包最近被转发过,cache表里存在条目,则直接发送给目的接口,完成一次硬交换(硬件交换,不消耗CPU);如果最近没发送过,那先将信息写入cache表,然后再交换出去(过程和路由器软交换一致)

若有问题欢迎随时问我,绝对原创,楼主可以随意将我的回答Google,绝无第二个回答。

慧慧

说单片机也不算错,不过叫嵌入式系统更准确一些。

控制原理嘛,就是里面有个路由表,对每个报文中的IP进行对比,然后发送到某个对应的端口上。

你如果说电路的话,当然是总线通讯模式了,

对外端口是RJ45,通过TCP/IP的硬件协议栈(就是一块集成电路记得好像有个W什么5000的),然后通过微控制器,(也就是你说的单片机或者DSP之类的)对报文进行对比,路由表是一块内存区域,可更新。然后就发送到对应的端口了。

meira

其实就像是一台计算机一样,只不过是硬件和软件都是专用的,硬件高端的一般采用NP(网络处理器)架构,也有采用ASIC芯片设计的,低端也有采用INTEL处理器的(包括现在的多核处理器)。高端路由器甚至除了主控板包含处理器和内存甚至硬盘以外,每一块线路板也包括这几部分,这就保证了路由器的带宽,其各板卡之间通讯一般采用 CROSS BUS 方式,对外通信方面的一个性能指标主要是背板带宽和包转发率(路由器工作在第三层,其主要任务就是转发数据包),各厂家之间的路由器操作系统完全不同,比如cisco采用 ios(互联网操作系统),华为采用VRP(Versatile Routing Platform,通用路由平台)等等,虽然各厂家路由器软硬件均不相同,但一般情况下并不影响他们的互通,因为路由器之间传递的是各种数据包,而这些数据包是遵循相同国际标准的统一格式。

单片机由于性能较低,是无法满足路由器的处理性能的。

cloud123

路由器就是一种具有多个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的计算机。你把它当作单片机也可以。

路由器的结构可以分为路由选择部分和分组转发部分。

控制部分就是路由选择部分,其核心构件是路由选择处理机。任务是根据所选定的路由选择协议构造出路由表,同时经常或定期的和相邻路由器交换路由信息而不断更新和维护路由表。

详细信息可以查阅计算机网络第五版(好像是谢希仁编的)。

再也不做稀饭了

我给你简单说说路由器就是把两个电脑组成局域网,然后用一个网线接外网。大概是这的如果你看不懂网络七大协议的话你就理解不了他的工作原理(这是一个复杂的处理过程) 单片机只能处理一台电脑在全负荷工作下的信息量

阿啵呲嘚

路由器结构和电脑主机基本相同,也是有CPU,BIOS,内存和闪存(相当与硬盘)。

只是它的CPU往往是专用的,其实也就相当于单片机,很多路由器的CPU就是用ARM的。采用简单指令系统,效率较高。

里论外几

标记收藏,望楼主理解

max笔记

路由器(Router)是用于连接多个逻辑上分开的网络,所谓逻辑网络是代表一个单独的网络或者一个子网。当数据从一个子网传输到另一个子网时,可通过路由器来完成。因此,路由器具有判断网络地址和选择路径的功能,它能在多网络互联环境中,建立灵活的连接,可用完全不同的数据分组和介质访问方法连接各种子网,路由器只接受源 站或其他路由器的信息,属网络层的一种互联设备。它不关心各子网使用的硬件设备,但要求运行与网络层协议相一致的软件。路由器分本地路由器和远程路由器,本地路由器是用来连接网络传输介质的,如光纤、同轴电缆、双绞线;远程路由器是用来连接远程传输介质,并要求相应的设备,如电话线要配调制解调器,无线要通过无线接收机、发射机。

其工作原理如下: (1)工作站A将工作站B的地址12.0.0.5连同数据信息以数据帧的形式发送给路由器1。 (2)路由器1收到工作站A的数据帧后,先从报头中取出地址12.0.0.5,并根据路径表计算出发往工作站B的最佳路径:R1->R2->R5->B;并将数据帧发往路由器2。 (3)路由器2重复路由器1的工作,并将数据帧转发给路由器5。 (4)路由器5同样取出目的地址,发现12.0.0.5就在该路由器所连接的网段上,于是将该数据帧直接交给工作站B。 (5)工作站B收到工作站A的数据帧,一次通信过程宣告结束。

事实上,路由器除了上述的路由选择这一主要功能外,还具有网络流量控制功能。有的路由器仅支持单一协议,但大部分路由器可以支持多种协议的传输,即多协议路由器。由于每一种协议都有自己的规则,要在一个路由器中完成多种协议的算法,势必会 降低路由器的性能。因此,我们以为,支持多协议的路由器性能相对较低。用户购买路由器时,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需要的网络协议的路由器。

近年来出现了交换路由器产品,从本质上来说它不是什么新技术,而是为了提高通信能力,把交换机的原理组合到路由器中,使数据传输能力更快、更好。

可可

控制原理?详细的电路实现吗,详细到什么程度呢,寄存器?

FinCloud

有的,但详细原理不是很清楚!

相关推荐

ospf协议原理及其特点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是一个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简称IGP),用于在单一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AS)内决策路由。是对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一种实现,隶属内部网关协议(IGP),故运作于自治系统内部。著名的迪克斯彻(Dijkstra)算法被用来计算最短路径树。OSPF支持负载均衡和基于服务类型的选路,也支持多种路由形式,如特定主机路由和子网路由等
2023-08-15 10:19:251

路由器如何配置OSPF?工作原理是什么?

OSPF是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简单点讲:OSPF与EIGRP、RIP的不同之处在于,OSPF不需要邻接路由器告知具体路由,而是需要让邻接路由器告知网络拓扑,比如其他路由器的邻接路由与链路质量等信息,然后进行SPF运算,得出达到目标地址的最短路径。OSPF邻居建立过程较为复杂,在最终将完成加载路由表的过程。OSPF需要运行在路由器上时,路由器必须有一个活动的物理接口或逻辑接口。或直接指派OSPF的RID。OSPF是一个典型的分层网络设计的网络。其核心区域或骨干区域为区域0,其他区域为一般区域。还可设置末节、绝对末节区域、NSSA区域等。OSPF是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简单点讲:OSPF与EIGRP、RIP的不同之处在于,OSPF不需要邻接路由器告知具体路由,而是需要让邻接路由器告知网络拓扑,比如其他路由器的邻接路由与链路质量等信息,然后进行SPF运算,得出达到目标地址的最短路径。OSPF邻居建立过程较为复杂,在最终将完成加载路由表的过程。OSPF需要运行在路由器上时,路由器必须有一个活动的物理接口或逻辑接口。或直接指派OSPF的RID。OSPF是一个典型的分层网络设计的网络。其核心区域或骨干区域为区域0,其他区域为一般区域。还可设置末节、绝对末节区域、NSSA区域等。
2023-08-15 10:19:331

浅析OSPF协议的工作原理(2)

浅析OSPF协议的工作原理   6.Exchange: 信息交换状态,本地路由器向邻居发送数据库描述包,并且会发送LSR用于请求新的LSA.   7.Loading: 信息加载状态,本地路由器向邻居发送LSR用于请求新的LSA .   8.Full: 完全邻接状态,这种邻接出现在Router LSA和Network LSA中.   在DR和BDR出现之前,每一台路由器和他的邻居之间成为完全网状的OSPF邻接关系,这样5台路由器之间将需要形成10个邻接关系,同时将产生 25条LSA.而且在多址网络中,还存在自己发出的LSA 从邻居的邻居发回来,导致网络上产生很多LSA的拷贝,所以基于这种考虑,产生了DR和BDR.   DR将完成如下工作:   1. 描述这个多址网络和该网络上剩下的其他相关路由器.   2. 管理这个多址网络上的flooding过程.   3. 同时为了冗余性,还会选取一个BDR,作为双备份之用.   DR BDR选取规则: DR BDR选取是以接口状态机的方式触发的.   1. 路由器的每个多路访问(multi-access)接口都有个路由器优先级(Router Priority),8位长的一个整数,范围是0到255,Cisco路由器默认的优先级是1优先级为0的话将不能选举为DR/BDR.优先级可以通过命 令ip ospf priority进行修改.   2. Hello包里包含了优先级的字段,还包括了可能成为DR/BDR的相关接口的IP地址.   3. 当接口在多路访问网络上初次启动的时候,它把DR/BDR地址设置为0.0.0.0,同时设置等待计时器(wait timer)的值等于路由器无效间隔(Router Dead Interval).   DR BDR选取过程:   1. 在和邻居建立双向(2-Way)通信之后,检查邻居的Hello包中Priority,DR和BDR字段,列出所有可以参与DR/BDR选举的邻居.所有 的路由器声明它们自己就是DR/BDR(Hello包中DR字段的值就是它们自己的接口地址;BDR字段的值就是它们自己的接口地址)   2. 从这个有参与选举DR/BDR权的列表中,创建一组没有声明自己就是DR的路由器的子集(声明自己是DR的路由器将不会被选举为BDR)   3. 如果在这个子集里,不管有没有宣称自己就是BDR,只要在Hello包中BDR字段就等于自己接口的`地址,优先级最高的就被选举为BDR;如果优先级都一样,RID最高的选举为BDR   4. 如果在Hello包中DR字段就等于自己接口的地址,优先级最高的就被选举为DR;如果优先级都一样,RID最高的选举为DR;如果选出的DR不能工作,那么新选举的BDR就成为DR,再重新选举一个BDR。   5. 要注意的是,当网络中已经选举了DR/BDR后,又出现了1台新的优先级更高的路由器,DR/BDR是不会重新选举的   6. DR/BDR选举完成后,DRother只和DR/BDR形成邻接关系.所有的路由器将组播Hello包到AllSPFRouters地址 224.0.0.5以便它们能跟踪其他邻居的信息,即DR将洪泛update packet到224.0.0.5;DRother只组播update packet到AllDRouter地址224.0.0.6,只有DR/BDR监听这个地址.   四 OSPF邻居关系   邻接关系建立的4个阶段:   1.邻居发现阶段   2.双向通信阶段:Hello报文都列出了对方的RID,则BC完成.   3.数据库同步阶段:   4.完全邻接阶段: full adjacency   邻居关系的建立和维持都是靠Hello包完成的,在一般的网络类型中,Hello包是每经过1个HelloInterval发送一次,有1个例外: 在NBMA网络中,路由器每经过一个PollInterval周期发送Hello包给状态为down的邻居(其他类型的网络是不会把Hello包发送给状 态为down的路由器的).Cisco路由器上PollInterval默认60s Hello Packet以组播的方式发送给224.0.0.5,在NBMA类型,点到多点和虚链路类型网络,以单播发送给邻居路由器。邻居可以通过手工配置或者 Inverse-ARP发现.   OSPF泛洪   Flooding采用2种报文   LSU Type 4---链路状态更新报文   LSA Type 5---链路状态确认报文   在P-P网络,路由器是以组播方式将更新报文发送到组播地址224.0.0.5.   在P-MP和虚链路网络,路由器以单播方式将更新报文发送至邻接邻居的接口地址.   在广播型网络,DRother路由器只能和DR&BDR形成邻接关系,所以更新报文将发送到224.0.0.6,相应的DR以 224.0.0.5泛洪LSA并且BDR只接收LSA,不会确认和泛洪这些更新,除非DR失效 在NBMA型网络,LSA以单播方式发送到DR BDR,并且DR以单播方式发送这些更新.   LSA通过序列号,校验和,和老化时间保证LSDB中的LSA是最新的,   Seq: 序列号(Seq)的范围是0x80000001到0x7fffffff.   Checksum: 校验和(Checksum)计算除了Age字段以外的所有字段,每5分钟校验1次.   Age: 范围是0到3600秒,16位长.当路由器发出1个LSA后,就把Age设置为0,当这个LSA经过1台路由器以后,Age就会增加1个LSA保存在LSDB中的时候,老化时间也会增加.   当收到相同的LSA的多个实例的时候,将通过下面的方法来确定哪个LSA是最新的:   1. 比较LSA实例的序列号,越大的越新.   2. 如果序列号相同,就比较校验和,越大越新.   3. 如果校验和也相同,就比较老化时间,如果只有1个LSA拥有MaxAge(3600秒)的老化时间,它就是最新的.   4. 如果LSA老化时间相差15分钟以上,(叫做MaxAgeDiff),老化时间越小的越新.   5. 如果上述都无法区分,则认为这2个LSA是相同的.
2023-08-15 10:19:411

OSPF到底是什么?一文了解OSPF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技术干货! OSPF是开放式最短路径,是 一种基于链路状态的内部网关路由协议,通常用在中大型网络,协议号89,通过发送LSA进行路由计算。 关于OSPF的基本术语: Router-ID:用于在自治系统中唯一标识一台运行OSPF的路由器,也就是这台路由器的名字,它是一个32位的无符号整数。 Router ID选举规则如下 1、优先级最高的是手动配置的Router ID(建议手动配置) 2、如果没有手动配置Router ID,路由器会自动选择使用本地回环口中最大的IP地址作为Router ID 3、如果没有配置本地回环口,路由器使用物理接口中最大的IP地址作为Router ID 一句话总结:ROUTER-ID越大越优先 2、Area:OSPF Area用于标识一个OSPF的区域。 区域是人为我们人为地将设备划分为不同的组,并不是真实存在的,每个区域用区域号(Area ID)来标识,单区域的area ID为0.0.0.0 3、度量值:OSPF使用Cost(开销)作为路由的度量值。cost开销值计算的是到目的地的每个出接口总和 P2P点到点 链路 广播(Broadcast)型链路 NBMA(非广播多路访问) P2MP 点到多点 OSPF一共定义了5种类型的报文,不同类型的OSPF报文有相同的头部格式。 HELLO 报文 用来发现和维护邻居关系 DD报文 交换链路状态信息摘要 LSR报文 请求链路状态信息 LAU 报文 正式发送详细的链路状态信息 LSA 报文 确认收到LSA ① down 初始状态:还没有启用OSPF,开始发送hello包前的状态 ② init:开始向外发送携带邻居信息的hello包 ③ 2-way:双方都接受到了相邻路由器的hello包,并且包中有对方的路由信息,进入2way状态,这个状态中需要做DR/BDR选举,选出DR、BDR ④ ExSTART:开始进行fisrt DD包的交换,进行主从选举 ⑤ Exchange:主从选举完毕之后,进行DBD包的传送,直到最后一个发完 ⑥ loading:路由器发送LSR请求自己自己需要的条目的,等待对方使用发送完整的LSA具体信息,即LSU ⑦ Full:两边的LSDB表完全相同,将进行full状态,此时邻接关系完全建立。 Router ID重复 Router ID 是路由器的唯一标识,一定不能重复 同一网段路由器子网掩码不一致,子网掩码不一致那么两台路由器就不是同一网段,不能进行通信 3.网络类型不一致 4. Hello间隔、死亡时间不一致 5. DR选举问题,选举不出 6. DR优先级全为0,停在2-Way。 7. MTU不一致(DBD交互问题,停留在 Exstart、 Exchange状态) 8.接口绑定了ACL,过滤了OSPF协议报文
2023-08-15 10:20:071

什么是OSPF

OSPF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是一种路由协议,是用于规划和管理大型局域网网络中的数据流量的。它的主要作用是确定网络中的数据包应该如何到达目的地,以最快、最有效的方式传递数据。OSPF的工作原理是,它在网络中创建了一张图,其中包含了网络中每个设备(例如路由器)之间的连接情况。每个设备根据图中的信息来计算出到达目的地的最短路径,并将数据包发送到下一个设备。优点:可靠性高:OSPF使用了可靠的路径计算算法,因此可以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效率高:OSPF可以根据网络状况实时调整路径,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数据传输效率。易于管理:OSPF允许网络管理员很方便地规划和管理大型网络。缺点:复杂度高:OSPF的计算算法比较复杂,因此需要更强的计算能力。简单来说,OSPF是一个计算最佳路径的算法,用于在一个路由器网络中传递数据。它能够评估网络中每一条链路的质量,选择最佳路径来传递数据。这样,即使在网络中有一条链路故障,OSPF也能自动重新计算最佳路径并将数据包发送到目的地。总之,OSPF是一种重要的路由协议,用于在网络中传递数据并确保数据的有效和可靠的传输。
2023-08-15 10:20:192

简述OSPF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

1、收敛速度快;2、支持无类别的路由表查询、VLSM和超网技术;3、支持等代价的多路负
2023-08-15 10:20:333

ospf协议工作原理是什么

概述——OSPF路由协议是一种典型的链路状态(Link-state)的路由协议,一般用于同一个路由域内。在这里,路由域是指一个自治系统(AutonomousSystem),即AS,它是指一组通过统一的路由政策或路由协议互相交换路由信息的网络。在这个AS中,所有的OSPF路由器都维护一个相同的描述这个AS结构的数据库,该数据库中存放的是路由域中相应链路的状态信息,OSPF路由器正是通过这个数据库计算出其OSPF路由表的。
2023-08-15 10:20:421

ospf原理

一,OSPF顾名思义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是一个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简称IGP),用于在单一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AS)内决策路由。与RIP相对,OSPF是链路状态路由协议,而RIP是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二,每个OSPF进程维护一个LSDB,通过SPF算法以自己为树根去计算COST到达目的的最佳的路径,三.OSPF的网络类型 OSPF定义的5种网络类型: 1.点到点网络 2.广播型网络 3.非广播型(NBMA)网络 4.点到多点网络 5.虚链接(virtual link) 四。ospf区域的概念我建议你去baidu一下OSPF 资料更多 OSPF是一种典型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采用OSPF的路由器彼此交换并保存整个网络的链路信息,从而掌握全网的拓扑结构,独立计算路由。因为RIP路由协议不能服务于大型网络,所以,IETF的IGP工作组特别开发出链路状态协议——OSPF。目前广为使用的是OSPF第二版,最新标准为RFC2328。 OSPF作为一种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IGP),用于在同一个自治域(AS)中的路由器之间发布路由信息。区别于距离矢量协议(RIP),OSPF具有支持大型网络、路由收敛快、占用网络资源少等优点,在目前应用的路由协议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2023-08-15 10:20:501

ospf的工作原理

内容太多了,讲不完,你先选一个具体部分再问吧
2023-08-15 10:21:016

ospf状态机的作用

OSPF协议是IGP中的一种动态路由协议,它属于链路状态协议,交互的是LSA(链路状态通告)信息,对路由信息的认知很清晰。该文主要阐述了OSPF协议的工作原理、OSPF状态机以及OSPF协议中涉及到的重要技术。关键词 OSPF协议,LSA,状态机,重要技术1OSPF的工作原理当带有路由功能的网络设备运行OSPF协议之后,设备之间会开始交互hello报文,hello报文内通常包含了一些路由的基本信息,之后交互的是DBD报文,DBD报文,DBD报文简要描述了自身的LSA信息,通过收到的DBD报文来跟自身的LSA信息作对比如果部分LSA信息缺失,则发送LSR报文,请求发送缺失部分,这时对等体设备会发出一个LSU报文,LSU主要更新LSA信息,然后发送ack报文来确保安全,最后LSU存放进LSA数据库,形成LSDB,再运行SPF算法,计算出最优路径,形成路由表。工作原理图如下图1.1所示。图1.1 ospf工作原理图2OSPF的状态机ospf状态机基于端口,在ospf进程还未启动时处于down状态;在hello报发送出去后处于attempt状态,该状态只会出现在frame-relay环境下;从邻居收到hello包,不包含自己RID信息后处于init状态双方都看到了对方发送的hello报文包含自己的RID时处于two-way状态。接下来的状态要基于网络环境来评定如果是多路访问网路类型,直接选举出DR/BDR/DRothers来减少LSA信息的交换次数如果是点对点网络类型,接下来就要交换初期DBD报文(不包含LSA头部),基于RID来选举主从,该阶段处于exstart状态,随后进入exchange状态,该状态交互包含LSA头部的DBD报文,然后进入load状态,根据DBD报文内容发送对应的LSA报文,最后进入full状态接受并回复LSU报文、ack报文、加载路由表。状态机的原理图如图2.1所示:图2.1 状态机的原理图3OSPF协议涉及到的技术3.1 虚链路技术在介绍虚链路技术之前,先了解一下设备的类型,设备分为ABR设备和ASBR设备,ABR设备是区域间设备,必须与区域0相连、至少连接一个其他区域;ASBR设备是自制系统边界设备。如图3.1所示,R2、R3为ABR设备,R1、R4为ASBR设备。
2023-08-15 10:21:291

常用的路由协议分为哪几类?并简述这些路由协议的特点及主要工作原理

路由分为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RIP、IGR 、 EIGRP
2023-08-15 10:21:392

简述静态路由、RIP和OSPF动态路由的原理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你一个问题需要的答案很多啊,静态路由用于小型的网络一般3-5台,配置简单对设备要求较低,rip也用于小型网络的动态路由协议,用于15台一下的组网结构,对设备有一定要求,设备之间交换路由表,网络较大时会占用较大的带宽,rip存在路由自环,ospf动态路由协议拥有中型和大型网络,在100台一下的组网,对设备要求比较高因为其需要cpu进行spf算法,相互交换链路状态信息,较rip来说可能节省带宽,这种算法使用cpu较多,但是不会产生路由环路,运用比较广泛。
2023-08-15 10:22:033

OSPF、RIP的工作原理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rip协议是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它选择路由的度量标准(metric)是跳数,最大跳数是15跳,如果大于15跳,它就会丢弃数据包。 ospf协议是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它选择路由的度量标准是带宽,延迟。 RIP的局限性在大型网络中使用所产生的问题:RIP的15跳限制,超过15跳的路由被认为不可达RIP不能支持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导致IP地址分配的低效率周期性广播整个路由表,在低速链路及广域网云中应用将产生很大问题收敛速度慢于OSPF,在大型网络中收敛时间需要几分钟RIP没有网络延迟和链路开销的概念,路由选路基于跳数。拥有较少跳数的路由总是被选为最佳路由即使较长的路径有低的延迟和开销RIP没有区域的概念,不能在任意比特位进行路由汇总RIPv2支持VLSM,认证以及组播更新。但RIPv2的跳数限制以及慢收敛使它仍然不适用于大型网络相比RIP而言,OSPF更适合用于大型网络:没有跳数的限制支持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使用组播发送链路状态更新,在链路状态变化时使用触发更新,提高了带宽的利用率收敛速度快具有认证功能OSPF协议主要优点:1、OSPF是真正的LOOP- FREE(无路由自环)路由协议。源自其算法本身的优点。(链路状态及最短路径树算法)2、OSPF收敛速度快: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路由变化传递到整个自治系统。3、提出区域(area)划分的概念,将自治系统划分为不同区域后,通过区域之间的对路由信息的摘要,大大减少了需传递的路由信息数量。也使得路由信息不会随网络规模的扩大而急剧膨胀。4、将协议自身的开销控制到最小。见下:1)用于发现和维护邻居关系的是定期发送的是不含路由信息的hello报文,非常短小。包含路由信息的报文时是触发更新的机制。(有路由变化时才会发送)。但为了增强协议的健壮性,每1800秒全部重发一次。2)在广播网络中,使用组播地址(而非广播)发送报文,减少对其它不运行ospf 的网络设备的干扰。3)在各类可以多址访问的网络中(广播,NBMA),通过选举DR,使同网段的路由器之间的路由交换(同步)次数由 O(N*N)次减少为 O (N)次。4)提出STUB区域的概念,使得STUB区域内不再传播引入的ASE路由。5)在ABR(区域边界路由器)上支持路由聚合,进一步减少区域间的路由信息传递。6)在点到点接口类型中,通过配置按需播号属性(OSPF over On Demand Circuits),使得ospf不再定时发送hello报文及定期更新路由信息。只在网络拓扑真正变化时才发送更新信息。5、通过严格划分路由的级别(共分四极),提供更可信的路由选择。6、良好的安全性,ospf支持基于接口的明文及md5 验证。7、OSPF适应各种规模的网络,最多可达数千台。OSPF的缺点1、配置相对复杂。由于网络区域划分和网络属性的复杂性,需要网络分析员有较高的网络知识水平才能配置和管理OSPF网络。2、路由负载均衡能力较弱。OSPF虽然能根据接口的速率、连接可靠性等信息,自动生成接口路由优先级,但通往同一目的的不同优先级路由,OSPF只选择优先级较高的转发,不同优先级的路由,不能实现负载分担。只有相同优先级的,才能达到负载均衡的目的,不象EIGRP那样可以根据优先级不同,自动匹配流量。
2023-08-15 10:22:192

RIP、OSPF、BGP这三个动态路由协议在工作原理上的区别是什么?

你首先分类就混淆了路由协议分为IGP(内部路由协议)与BGP(边界网关协议)RIP OSPF EIGRP都属于IGP,即一个自治系统内所使用的路由协议而BGP是自治系统间相互访问所使用的,它涉及到ISP运营商。可以理解为一个自治系统就是一台大路由器,这些路由器中间跑的协议就是BGP。这里的自治系统只的是物理意义上的自治系统例如联通网 电信网RIP是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它通过交换明确的路由来达到全网互通,即是说他所获得的路由都是通过邻居发送过来的。类似于问路的时候沿路打听OSPF是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他不发送路由信息。而是通过发送链路状态LSA来独自计算路由条目。类似GPS发送给对方方位后具体怎么走是本地系统计算出来的
2023-08-15 10:22:271

RIP和OSPF有什么本质区别吗?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和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是两种常用的路由协议,它们在实现动态路由的过程中有一些本质的区别。工作原理RIP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协议,它使用跳数作为路径选择的度量标准。当一个路由器收到来自邻居路由器的路由更新信息时,它会将该信息添加到自己的路由表中,并将新的路由表信息传播到其他邻居路由器。OSPF是一种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它使用链路状态数据库(Link State Database)来维护网络拓扑信息,并使用Dijkstra算法计算最短路径。当一个路由器发现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它会将这些信息广播给整个网络中的所有路由器,使得每个路由器都能够更新自己的路由表。支持的网络规模RIP适用于小型网络,它的距离向量信息会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大而增多,导致网络拓扑的收敛速度变慢,并且容易出现路由环路和路由震荡等问题。因此,RIP的支持的网络规模有限。OSPF适用于大型网络,它使用链路状态数据库来维护网络拓扑信息,能够有效地支持大规模网络,并且具有快速收敛和低误差等优点。路由计算复杂度RIP的路由计算复杂度相对较低,因为它使用简单的距离向量算法来选择路径。OSPF的路由计算复杂度较高,因为它使用链路状态信息和Dijkstra算法来计算最短路径,这需要更多的计算资源和存储空间。综上所述,RIP和OSPF在实现动态路由时有一些本质的区别,包括工作原理、支持的网络规模和路由计算复杂度等方面。网络管理员需要根据具体的网络规模、性能需求和资源限制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路由协议。-------FunNet超有趣学网络
2023-08-15 10:22:352

ospf协议是怎么配置的

提供一些常用命令供参考:Ospf常用命令Sh ip os int e0 用来查看接口信息。Show ip ospf 用来查看ospf 参数Sh ip ospf process-id 用来查看ospf 参数Sh ip ospf border-routers 用来查看到达abr 或asbr 的路由表。Sh ip os database 用来显示ospf 数据库中的信息Sh ip os process-id databaes 用来显示特定进程号的数据库信息Sh ip os int 显示接口信息Sh ip os nei 显示邻居关系。Sh ip os virtual-links 用来显示虚连接Debug ip os adj 用来显示关于一个ospf 邻居关系的信息。也可以用来确定ospf 问题。Cle ip os process 用来重新建立邻居关系。Debug ip os events 用来显示ospf 事件有关的信息。Debu ip os flood 用来显示有关扩散信息Debu ip os packet 用来显示ospf 数据包的情况Sh ip os da router 查看数据库。Sh ip os virtual-links 查看虚链路
2023-08-15 10:22:524

RIP协议和OSPF协议有什么区别?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和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是两种常用的路由协议,它们在实现动态路由的过程中有一些本质的区别。工作原理RIP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协议,它使用跳数作为路径选择的度量标准。当一个路由器收到来自邻居路由器的路由更新信息时,它会将该信息添加到自己的路由表中,并将新的路由表信息传播到其他邻居路由器。OSPF是一种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它使用链路状态数据库(Link State Database)来维护网络拓扑信息,并使用Dijkstra算法计算最短路径。当一个路由器发现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它会将这些信息广播给整个网络中的所有路由器,使得每个路由器都能够更新自己的路由表。支持的网络规模RIP适用于小型网络,它的距离向量信息会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大而增多,导致网络拓扑的收敛速度变慢,并且容易出现路由环路和路由震荡等问题。因此,RIP的支持的网络规模有限。OSPF适用于大型网络,它使用链路状态数据库来维护网络拓扑信息,能够有效地支持大规模网络,并且具有快速收敛和低误差等优点。路由计算复杂度RIP的路由计算复杂度相对较低,因为它使用简单的距离向量算法来选择路径。OSPF的路由计算复杂度较高,因为它使用链路状态信息和Dijkstra算法来计算最短路径,这需要更多的计算资源和存储空间。综上所述,RIP和OSPF在实现动态路由时有一些本质的区别,包括工作原理、支持的网络规模和路由计算复杂度等方面。网络管理员需要根据具体的网络规模、性能需求和资源限制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路由协议。-------FunNet超有趣学网络
2023-08-15 10:23:182

动态路由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动态路由器上的路由表项是通过相互连接的路由器之间交换彼此信息,然后按照一定的算法优化出来的,而这些路由信息是在一定时间间隙里不断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网络,以随时获得最优的寻路效果。为了实现IP分组的高效寻路,IETF制定了多种寻路协议。其中用于自治系统(AS:Autonomous System)内部网关协议有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协议和寻路信息协议(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所谓自治系统是指在同一实体(如学校、企业或ISP)管理下的主机、路由器及其他网络设备的集合。还有用于自治域系统之间的外部网络路由协议BGP-4等。 运行这些路由协议的软件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路由软件,Linux下常见的路由软件有gated和zebra,。前者既有GPL版本的发行,又有收费的版本;而后者则是日本某组织开发的完全GPL的高效的路由软件。Linux的发行里面一般都缺省就有gated这个软件,我们下面主要介绍它的配置和使用方法。
2023-08-15 10:23:353

网络工程师面试?

你好,以下是一些我收集到的关于网络工程师的面试问题。供你参考:1.对路由知识的掌握情况,简单说明一下你所了解的路由协议。2.OSPF路由协议的基本工作原理,DR、BDR的选举过程,区域的作用及LSA的传输情况(注:对方对OSPF的相关知识提问较细,应着重掌握)。3.STP协议的主要用途是什么?为什么要用STP 4.PPP协议组成及简述协议协商的基本过程。 5.以思科路由器为例,请写出单臂路由的配置命令。 6.STP的判定过程是什么?7.radius的端口是哪些8.一个骨干网或城域网选ISIS及OSPF基于什么理由9.跟据你的经验,GE的端口,当流量达到多少时,你可以认为是有拥塞发生了?2.5G POS口,当流量达到多少时,你可以认为有拥塞?10.对于工程及维护来说,你觉得l3网络和l2网络哪个比较好?11.MPLS L3 VPN的一个用户,他有上internet的需求,如何实现?有几种实现方法?特点各是什么?12.BGP选路原则常用是哪些?在骨干网与城域网间如何搭配一块使用?13.多个AS之间,可不可以比较MED?如可以,需要前提条件吗?如有,前提条件是什么?14.如何在代理服务器上实现ip地址与mac地址捆绑,又如何消除 我想你在专业基础知识上多多准备些总是有好处的,加油咯!
2023-08-15 10:23:451

思科网络工程师面试题

思科网络工程师面试题   思科网络工程师认证是由思科系统公司统一认证的,要想取得必须在思科系统公司授权的VUE考场参加考试,通过后思科系统公司会按照考试时你所填写的收件地址邮寄你的证书。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思科网络工程师面试题,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三层交换机和路由器都可工作在网络的第三层,根据ip地址进行数据包的转发(或交换),原理上没有太大的区别,这两个名词趋向于统一,我们可以认为三层交换机就是一个多端口的路由器。   但是传统的路由器有3个特点:基于CPU的单步时钟处理机制;能够处理复杂的路由算法和协议;主要用于广域网的低速数据链路   在第三层交换机中,与路由器有关的第三层路由硬件模块也插接在高速背板/总线上,这种方式使得路由模块可以与需要路由的其他模块间高速的交换数据,从而突破了传统的外接路由器接口速率的限制(10Mbit/s---100Mbit/s)。   ※对路由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方提出了一个开放式的问题:简单说明一下你所了解的路由协议。   路由可分为静态&动态路由。静态路由由管理员手动维护;动态路由由路由协议自动维护。   路由选择算法的必要步骤:1、向其它路由器传递路由信息;2、接收其它路由器的路由信息;3、根据收到的.路由信息计算出到每个目的网络的最优路径,并由此 生成路由选择表;4、根据网络拓扑的变化及时的做出反应,调整路由生成新的路由选择表,同时把拓扑变化以路由信息的形式向其它路由器宣告。   两种主要算法:距离向量法(Distance Vector Routing)和链路状态算法(Link-State Routing)。由此可分为距离矢量(如:RIP、IGRP、EIGRP)&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如:OSPF、IS-IS)。   路由协议是路由器之间实现路由信息共享的一种机制,它允许路由器之间相互交换和维护各自的路由表。当一台路由器的路由表由于某种原因发生变化时,它需要及时地将这一变化通知与之相连接的其他路由器,以保证数据的正确传递。路由协议不承担网络上终端用户之间的数据传输任务。   ※简单说下OSPF的操作过程   ①路由器发送HELLO报文;②建立邻接关系;③形成链路状态④SPF算法算出最优路径⑤形成路由表   ※OSPF路由协议的基本工作原理,DR、BDR的选举过程,区域的作用及LSA的传输情况(注:对方对OSPF的相关知识提问较细,应着重掌握)。   特点是:1、收敛速度快;2、支持无类别的路由表查询、VLSM和超网技术;3、支持等代价的多路负载均衡;4、路由更新传递效率高(区域、组播更新、DR/BDR);5、根据链路的带宽(cost)进行最优选路。   通过发关HELLO报文发现邻居建立邻接关系,通过泛洪LSA形成相同链路状态数据库,运用SPF算法生成路由表。   DR/BDR选举:1、DR/BDR存在->不选举;达到2-way状态Priority不为0->选举资格;3、先选BDR后DR;4、利用“优先级”“RouterID”进行判断。   1、通过划分区域可以减少路由器LSA DB,降低CPU、内存、与LSA泛洪带来的开销。2、可以将TOP变化限定在单个区域,加快收敛。   LSA1、LSA2只在始发区域传输;LSA3、LSA4由ABR始发,在OSPF域内传输;LSA5由ASBR始发在OSPF的AS内传输;LSA7只在NSSA内传输。   ※OSPF有什么优点?为什么OSPF比RIP收敛快?   优点:1、收敛速度快;2、支持无类别的路由表查询、VLSM和超网技术;3、支持等代价的多路负载均衡;4、路由更新传递效率高(区域、组播更新、DR/BDR);5、根据链路的带宽进行最优选路   采用了区域、组播更新、增量更新、30分钟重发LSA ;
2023-08-15 10:23:541

ospf协议没有进行区域划分区域好默认多少

OSPF区域划分为骨干区域和非骨干区域。骨干区域:Area0非骨干区域:除Area0之外的所有区域OSPF支持将一组网段组合在一起,这样的一个组合称为一个区域,即区域是一组网段的集合。划分区域可以缩小 LSDB 规模,减少网络流量。区域内的详细拓扑信息不向其他区域发送,区域间传递的是抽象的路由信息,而不是详细的描述拓扑结构的链路状态信息。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 LSDB,不同区域的LSDB是不同的。路由器会为每一个自己所连接到的区域维护一个单独的LSDB。由于详细链路状态信息不会被发布到区域以外,因此 LSDB 的规模大大缩小了。Area 0 为骨干区域,骨干区域负责在非骨干区域之间发布由区域边界路由器汇总的路由信息(并非详细的链路状态信息),为了避免区域间路由环路,非骨干区域之间不允许直接相互发布区域间路由信息。因此,所有区域边界路由器都至少有一个接口属于 Area 0,即每个区域都必须连接到骨干区域。
2023-08-15 10:24:073

路由器的转发的转发原理

当IP子网中的一台主机发送IP分组给同一IP子网的另一台主机时,它将直接把IP分 组送到网络上,对方就能收到。而要送给不同IP子网上的主机时,它要选择一个能到达 目的子网上的路由器,把IP分组送给该路由器,由路由器负责把IP分组送到目的地。如 果没有找到这样的路由器,主机就把IP分组送给一个称为“缺省网关(default gateway)”的路由器上。“缺省网关”是每台主机上的一个配置参数,它是接在同一 个网络上的某个路由器端口的IP地址。 路由器转发IP分组时,只根据IP分组目的IP地址的网络号部分,选择合适的端口, 把IP分组送出去。同主机一样,路由器也要判定端口所接的是否是目的子网,如果是, 就直接把分组通过端口送到网络上,否则,也要选择下一个路由器来传送分组。路由器 也有它的缺省网关,用来传送不知道往哪儿送的IP分组。这样,通过路由器把知道如何 传送的IP分组正确转发出去,不知道的IP分组送给“缺省网关”路由器,这样一级级地 传送,IP分组最终将送到目的地,送不到目的地的IP分组则被网络丢弃了。 目前TCP/IP网络,全部是通过路由器互连起来的,Internet就是成千上万个IP子 网通过路由器互连起来的国际性网络。这种网络称为以路由器为基础的网络(router based network),形成了以路由器为节点的“网间网”。在“网间网”中,路由器不 仅负责对IP分组的转发,还要负责与别的路由器进行联络,共同确定“网间网”的路由 选择和维护路由表。 路由动作包括两项基本内容:寻径和转发。寻径即判定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由 路由选择算法来实现。由于涉及到不同的路由选择协议和路由选择算法,要相对复杂一 些。为了判定最佳路径,路由选择算法必须启动并维护包含路由信息的路由表,其中路 由信息依赖于所用的路由选择算法而不尽相同。路由选择算法将收集到的不同信息填入 路由表中,根据路由表可将目的网络与下一站(nexthop)的关系告诉路由器。路由器 间互通信息进行路由更新,更新维护路由表使之正确反映网络的拓扑变化,并由路由器 根据量度来决定最佳路径。这就是路由选择协议(routing protocol),例如路由信息 协议(RIP)、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和边界网关协议(BGP)等。 转发即沿寻径好的最佳路径传送信息分组。路由器首先在路由表中查找,判明是否 知道如何将分组发送到下一个站点(路由器或主机),如果路由器不知道如何发送分组 ,通常将该分组丢弃;否则就根据路由表的相应表项将分组发送到下一个站点,如果目 的网络直接与路由器相连,路由器就把分组直接送到相应的端口上。这就是路由转发协 议(routed protocol)。 路由转发协议和路由选择协议是相互配合又相互独立的概念,前者使用后者维护的 路由表,同时后者要利用前者提供的功能来发布路由协议数据分组。下文中提到的路由 协议,除非特别说明,都是指路由选择协议,这也是普遍的习惯。
2023-08-15 10:24:343

计算机网络基础 路由器 网桥等等

1.A2.B ;D3.RIP是基于距离矢量算法的路由协议,通过周期性发送路由信息给相邻的路由器来更新和维护路由表;OSPF使用SPF算法,是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将一个自治系统划分成若干个区域,其中1个为骨干区域area0,其余区域均与其相连或逻辑相连,通过互相交换各自的链路状态最后收敛得知整个area的拓扑,从而以自己路由器为根计算最短路径树,然后生成路由表项。4.这个就不太清楚了,书上都有,要不你自己看看吧,以上都是我个人的答案,你斟酌吧,呵呵~~
2023-08-15 10:25:231

RIP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

动态路由协议有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两种,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就是最典型的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它被广泛应用于小型的同类网络。RIP是由Xerox在20世纪70年代开发的,最初定义在RFC1058中。RIP用两种数据包进行传输更新:更新和请求,每个有RIP功能的路由器在默认的情况下,每间隔30秒利用UDP 520端口向与它直连的网络邻居广播(RIPv1)或者组播(RIPv2)路由更新。RIP协议分为版本1和版本2,但不论版本1还是版本2,它们都具备下面的特征:1)都是距离向量路由协议;2)使用跳数(Hop Count)作为度量值;3)默认路由更新周期为30秒时间;4)管理距离(AD)为120;5)支持触发更新;6)最大跳数为15跳;7)支持等价路径,默认4条,最大16条;8)使用UDP 520端口进行路由更新。RIPv1和RIPv2的主要差异如下:表1 RIPv1和RIPv2的区别2 RIP协议的工作原理2.1 RIP路由表RIP协议路由表中包含了一系列的信息:目的地的地址;到目的地路径的下一跳及距离计算值,距离是指到达目的地的网络所要经过路由器的个数;除了这些最主要的信息外,路由表还包括了其他的一些信息:比如时钟(计时器)、状态信息(标志位)。下面就是一个典型的RIP路由表:表2 RIP路由表2.2 RIP工作原理RIP协议的整个运行都是与RIP路由表密切相关的,简单来说其工作原理就是路由器之间进行RIP路由表的交换的过程。1)RIP路由表的更新维护路由器每30秒通过UDP报文发送路由交换信息,以此确定邻居是否存在。如果180秒内未收到相邻节点的路由信息反馈,则标识该条路径不可达;再经过120秒还是未收到路由信息反馈,就删除这条路由。一旦网络发送变换,路由器就必须更新RIP路由表,这个过程可以称之为收敛(Convergence),RIP协议要确定一条路径是否可达需要3分钟,所以整个收敛过程是比较慢的。路由表是存放在路由器的内存中,路由器启动后会初始化路由表,对每个直连网络生成一条路由信息,然后复制相邻路由器上的路由表,每复制一次“跳数”就加1,并且把下一跳地址指向该路由器。例如达到某个网络下一跳地址是指向R1,可是R1上没有到达该网络的路由信息,则删除该条路由。“跳数”是直到达目的网络所必须经过路由器的个数,直连网络的跳数为0,优先级也是最高。2)路由环路由于RIP是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因而也就有了该类协议的弱点:可能会产生路由环路。一般来说,产生路由环路常见原因有二:一是有可能静态路由的设置不合理,二是动态路由的定时广播产生了误会。情况一,静态路由设置不合理:假设有两个路由器R1和R2,它们的路由表中都有一条到达同一目标网络的静态路由信息,并且下一跳地址彼此指向对方,这样就产生了环路。情况二,动态路由产生的:假设路由器R1有条通过路由器R2到达网络A的路由信息,但是由于网络变化,路由器R2到网络A不可达,并且路由器R2的路由广播先于路由器R1。由于路由器R1路由表中有到达网络A的路由,且下一跳地址就是R2,所以路由器R2就会学习到路由器R1的这条路由信息,并且将下一跳的地址设置为R1,如此一来,路由器R1和R2都把下一跳地址彼此指向对方了,从而形成环路。3)环路的解决由于环路的产生,不利用网络的正常高效运行,所以针对此种情况有如下解决方法:① 设置最大跳数:RIP协议规定了最大跳数为16,跳数达到16就标识该条路由不通,并且会阻止环跳继续进行,如上文中描述的环路产生情况二,就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解决环路的产生。② 水平分割:水平分割就是把路由信息中发送给原发者的信息过滤掉,路由信息采用单向发送。③ 毒性反转:毒性反转是水平分割的改进版本,如果路由器收到的路由信息是自己原来发送的信息,就马上将此路由信息的跳数设置为16,这个过程称之为毒化。④ 触发方式:这种方法主要是避免网络收敛速度慢而形成环路,只要网络发生了变化,路由器马上发送更新路由信息,迅速通知相邻的路由器,避免信息误传。⑤ 抑制时间:这是指路由器在收到路由变化信息时,马上开启抑制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有变化的项目被冻结,用以防止信息被错误覆盖。3 RIP协议的优缺点RIP协议最大的优点就是实现起来简单,开销比较小,很适合小型网络,但其也存在一些缺陷:1)当网络出现故障时,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将此消息传递到所有的路由器上,通俗的说就是坏消息传播的慢。2)由于RIP协议规定最大的“跳数”是15,也就是路由器个数,因此限制了网络规模。3)路由器彼此之间交换的信息是路由器上的完整路由表,随着网络的不断扩大,所花费的开销也随之增加。
2023-08-15 10:25:334

OSPF具体工作原理是什么?

OSPF协议的基本原理:首先,当路由器开启OSPF后,路由器之间就会相互发送HELLO报文,HELLO报文中包含一些路由器和链路的相关信息,发送HELLO报文的目的是为了形成邻居表,然后,路由器之间就会发送LSA(LINK STATE ADVERTISEMENT,链路状态通告),LSA告诉自己的邻居路由器和自己相连的链路的状态,最后,形成网络的拓扑表,其实这个过程是很复杂的,他们经过发LSA,记录LSA,装发LSA,最后形成LSDB(链路状态数据库,即拓扑表),形成拓扑表之后,在经过SPF算法,通过计算LSDB,最后形成路由表。形成路由表后,路由器就可以根据路由表来转发数据包,但是,这只是理想情况,如果之后,网络拓扑发生了变化,或是网络链路出现了问题,OSPF协议还是会经过这三张表来重新计算新的路由,只不过不会这么复杂了,路由器在默认情况下,10S就会发送一次HELLO报文,以检测链路状态,保证链路始终是正常的。RIP的缺点:存在最大跳数是15跳,无法应用在大型网络中;周期性的发送自己的全部的路由信息,浪费流量,收敛速度缓慢;本身的算法存在环路的可能性很大。OSPF的特点:采用组播更新的方式进行更新(224.0.0.5、224.0.0.6),增量更新(只发送别人没有的),以cost作为度量值,有效的避免了环路(在单区域中可以完全避免环路,但是在多区域中并不能完全避免环路)。OSPF路由协议是一种典型的链路状态(Link-state)的路由协议,一般用于同一个路由域内。在这里,路由域是指一个自治系统 (Autonomous System),即AS,它是指一组通过统一的路由政策或路由协议互相交换路由信息的网络。在这个AS中,所有的OSPF路由器都维护一个相同的描述这个 AS结构的数据库,该数据库中存放的是路由域中相应链路的状态信息,OSPF路由器正是通过这个数据库计算出其OSPF路由表的。链路是路由器接口的另一种说法,因此OSPF也称为接口状态路由协议。OSPF通过路由器之间通告网络接口的状态来建立链路状态数据库,生成最短路径树,每个OSPF路由器使用这些最短路径构造路由表。
2023-08-15 10:26:211

“RIP、OSPF、BGP”这三个动态路由协议在工作原理上的区别是什么?

你首先分类就混淆了路由协议分为IGP(内部路由协议)与BGP(边界网关协议)RIP OSPF EIGRP都属于IGP,即一个自治系统内所使用的路由协议而BGP是自治系统间相互访问所使用的,它涉及到ISP运营商。可以理解为一个自治系统就是一台大路由器,这些路由器中间跑的协议就是BGP。这里的自治系统只的是物理意义上的自治系统例如联通网 电信网RIP是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它通过交换明确的路由来达到全网互通,即是说他所获得的路由都是通过邻居发送过来的。类似于问路的时候沿路打听OSPF是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他不发送路由信息。而是通过发送链路状态LSA来独自计算路由条目。类似GPS发送给对方方位后具体怎么走是本地系统计算出来的
2023-08-15 10:26:391

简述静态路由、RIP和OSPF动态路由的原理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静态路由原理:路由项(routing entry)由手动配置,而非动态决定。与动态路由不同,静态路由是固定的,不会改变,即使网络状况已经改变或是重新被组态。一般来说,静态路由是由网络管理员逐项加入路由表。优点:使用静态路由的另一个好处为网络安全保密性高。动态路由因为需要路由器之间频繁地交换各自的路由表,而对路由表的分析可以揭示网络的拓扑结构和网络地址等信息。因此,网络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也可以采用静态路由。不占用网络带宽,因为静态路由不会产生更新流量。缺点:大型和复杂的网络环境通常不宜采用静态路由。一方面,网络管理员难以全面地了解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另一方面,当网络的拓扑结构和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时,路由器中的静态路由信息需要大范围地调整,这一工作的难度和复杂程度非常高。当网络发生变化或网络发生故障时,不能重选路由,很可能使路由失败。RIP原理:1 、初始化。RIP初始化时,会从每个参与工作的接口上发送请求数据包。该请求数据包会向所有的RIP路由器请求一份完整的路由表。该请求通过LAN上的广播形式发送LAN或者在点到点链路发送到下一跳地址来完成。这是一个特殊的请求,向相邻设备请求完整的路由更新。2 、接收请求。RIP有两种类型的消息,响应和接收消息。请求数据包中的每个路由条目都会被处理,从而为路由建立度量以及路径。RIP采用跳数度量,值为1的意为着一个直连的网络,16,为网络不可达。路由器会把整个路由表作为接收消息的应答返回。3、接收到响应。路由器接收并处理响应,它会通过对路由表项进行添加,删除或者修改作出更新。4、 常规路由更新和定时。路由器以30秒一次地将整个路由表以应答消息地形式发送到邻居路由器。路由器收到新路由或者现有路由地更新信息时,会设置一个180秒地超时时间。如果180秒没有任何更新信息,路由的跳数设为16。路由器以度量值16宣告该路由,直到刷新计时器从路由表中删除该路由。刷新计时器的时间设为240秒,或者比过期计时器时间多60秒。Cisco还用了第三个计时器,称为抑制计时器。接收到一个度量更高的路由之后的180秒时间就是抑制计时器的时间,在此期间,路由器不会用它接收到的新信息对路由表进行更新,这样能够为网路的收敛提供一段额外的时间。5、 触发路由更新。当某个路由度量发生改变时,路由器只发送与改变有关的路由,并不发送完整的路由表。优点:仅和相邻的路由器交换信息。如果两个路由器之间的通信不经过另外一个路由器,那么这两个路由器是相邻的。RIP协议规定,不相邻的路由器之间不交换信息。路由器交换的信息是当前本路由器所知道的全部信息。即自己的路由表。按固定时间交换路由信息,如,每隔30秒,然后路由器根据收到的路由信息更新路由表。缺点:1、过于简单,以跳数为依据计算度量值,经常得出非最优路由。2、度量值以16为限,不适合大的网络。3、安全性差,接受来自任何设备的路由更新。无密码验证机制,默认接受任何地方任何设备的路由更新。不能防止恶意的rip欺骗。4、不支持无类ip地址和VLSM<ripv1>。5、收敛性差,时间经常大于5分钟。6、消耗带宽很大。完整的复制路由表,把自己的路由表复制给所有邻居,尤其在低速广域网链路上更以显式的全量更新。OSPF原理:1、初始化形成端口初始信息:在路由器初始化或网络结构发生变化(如链路发生变化,路由器新增或损坏)时,相关路由器会产生链路状态广播数据包LSA,该数据包里包含路由器上所有相连链路,也即为所有端口的状态信息。2、路由器间通过泛洪(Floodingl机制交换链路状态信息:各路由器一方面将其LSA数据包传送给所有与其相邻的OSPF路由器,另一方面接收其相邻的OSPF路由器传来的LSA数据包,根据其更新自己的数据库。3、形成稳定的区域拓扑结构数据库:OSPF路由协议通过泛洪法逐渐收敛,形成该区域拓扑结构的数据库,这时所有的路由器均保留了该数据库的一个副本。4、形成路由表:所有的路由器根据其区域拓扑结构数据库副本采用最短路径法计算形成各自的路由表。优点:OSPF适合在大范围的网络;组播触发式更新;收敛速度快;以开销作为度量值;OSPF协议的设计是为了避免路由环路;应用广泛。缺点:OSPF协议的配置对于技术水平要求很高,配置比较复杂的;路由其自身的负载分担能力是很低的。扩展资料RIP作为IGP(内部网关协议)中最先得到广泛使用的一种协议,主要应用于 AS 系统,即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连接 AS 系统有专门的协议,其中最早的这样的协议为“EGP”(外部网关协议),仍然应用于因特网,这样的协议通常被视为内部 AS路由选择协议。RIP主要设计来利用同类技术与大小适度的网络一起工作。因此通过速度变化不大的接线连接,RIP 比较适用于简单的校园网和区域网,但并不适用于复杂网络的情况。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静态路由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OSPF路由协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路由选择信息协议
2023-08-15 10:27:191

RIP、OSPF、BGP这三个动态路由协议在工作原理上的区别是什么?

你首先分类就混淆了路由协议分为IGP(内部路由协议)与BGP(边界网关协议)RIP OSPF EIGRP都属于IGP,即一个自治系统内所使用的路由协议而BGP是自治系统间相互访问所使用的,它涉及到ISP运营商。可以理解为一个自治系统就是一台大路由器,这些路由器中间跑的协议就是BGP。这里的自治系统只的是物理意义上的自治系统例如联通网 电信网RIP是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它通过交换明确的路由来达到全网互通,即是说他所获得的路由都是通过邻居发送过来的。类似于问路的时候沿路打听OSPF是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他不发送路由信息。而是通过发送链路状态LSA来独自计算路由条目。类似GPS发送给对方方位后具体怎么走是本地系统计算出来的
2023-08-15 10:27:372

简述RIP、OSPF、BGP这三个动态路由协议在工作原理上的区别

。。。RIP 已经不用 OSPF 很需要,很重要BGP 是 ISP 之间的 路径协议,请注意是路径协议,他的强大之处不是他的协议本身,而是 路由策略。RIP 的原理,说白了就是 每台路由器 自己宣告自己的 直连网段,然后 综合其他人的,然后收敛。OSPF 看名字就知道SPF,是看SLA 的 DB 数据库 收敛,然后自己计算的。BGP 这里我不说了,RIP 都不知道,还谈什么 BGP。。
2023-08-15 10:28:023

静态路由和RIP路由以及OSPF路由的原理和比较,各自的优缺点和应用范围

1.静态路由是由网络管理员采用手工方法在路由器中配置而成,适用于规模较小,路由表也相对简单的网络中使用。缺点:不适用于大规模网络,不能自动适应网络拓扑结构变化,手工配置管理员压力较大。优点:手工配置可以精确控制路由选择,改进网络性能;不需要动态路由协议参与,减少路由开销,为重要的应用保证带宽。2.rip路由信息协议,采用距离向量算法。早早期路由协议,缺点:路由范围有限,只能支持在直径为15个路由的网络内进行路由,不能适应复杂拓扑结构网络,采用DV算法会有路由环路问题存在;优点:配置简单在小型网络中较常见。3.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是为大型网络设计的一种路由协议缺点:比较复杂,实施前需要规划,且配置和维护都比较复杂优点:根据收集到网络上的链路状态,采用SPF算法,计算以他为中心的一棵最短路径树。他十分有效,采用链路状态算法,网络流量小,收敛速度快,没有路由环路存在。
2023-08-15 10:28:122

OSPF中LSDB中如何描述一个节点。

上文提到,OSPF协议是一种链路状态协议,那么OSPF是如何来描述链路连接状况呢OSPF协议允许网络方案设计人员根据需要把路由器放在不同的区域(Area)中,两个
2023-08-15 10:28:361

bgp的工作原理 谁和我详细说一下啊~~

我大概说一下吧BGP用于AS之间,如电信各运营商之间都是使用BGP协议。1、BGP不同于OSPF/IS-IS/RIP等协议,它是一种AS之间的路由选择协议,而OSPF/RIP等属于AS内部路由选择协议;2、BGP是用来管理路由的,本身不能发现路由,而域内路由选择协议是可以及时发现路由的,并根据不同的算法计算路由。3、BGP对路由的管理体现在:BGP有丰富的路由属性,如:下一跳、metric、优先级、团体等,通过这些属性控制路由在as内的出入。BGP的几个工作原则:1, 忽略下一跳不可达的路由 2, 忽略不同步的IBGP路由3, 首选具有最大权重优先,思科私有。(local to router)4, 首选具有最大本地优先级优先。(global within AS)5, 首选具有始发本地的路由的路由器优先,(next hop=0.0.0.0)6, 首选具有最短AS-PATH的路由。7, 首选具有最小的源码的路由,IGP〈EBP〈incomplete8, 当所有路由的AS号都相同的时候,首选MED最低的路由,在所有AS号码相同的时候比较MED9, 首选具有EBGP〉联盟EBGP>IBGP10,首选具有最近的IGP邻居路由器优先,metric11 首选具有最老的路由优先(注意:现在这条基本不用)12,首选具有最低ROUTER-ID的路由。(2个BGP地址不能建邻)13,首选具有最低的neighbor的IP地址
2023-08-15 10:28:441

华为网络工程师认证都需要学什么?

当今社会,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网络安全、云计算等领域迅速崛起,使得网络工程师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职业。华为网络工程师认证(HNCIE)是华为公司为网络工程师提供的一项全球性认证,是考察网络工程师在网络规划、建设、优化和维护等方面的技能和知识的专业认证。本文将为你详细介绍华为网络工程师认证的相关知识。一、华为网络工程师认证的分类华为网络工程师认证包括三个等级:HCIE(华为认证网络工程师)、HCIP(华为认证网络专家)和HCIA(华为认证网络工程师),三个等级逐级递进,考试难度逐渐增大,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也逐步加深。其中,HCIE是最高等级认证,考察内容最为深入和全面,是网络工程师最为追求的认证。二、华为网络工程师认证的优势华为网络工程师认证可以提高网络工程师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使其更好地胜任网络规划、设计、部署、优化和维护等工作。同时,华为网络工程师认证在全球范围内广泛认可,能够为网络工程师带来更好的职业发展和更高的薪资水平。此外,华为网络工程师认证考试题库及时更新,紧跟最新的网络技术发展趋势,保证考试的实用性和先进性。三、华为网络工程师认证的考试科目华为网络工程师认证考试科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网络技术基础知识:TCP/IP协议、路由技术、交换技术等。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规划、网络设计、网络架构、网络安全等。网络实施与运维:网络部署、网络优化、网络运维、网络监控等。集成服务:网络集成、安全集成、服务器集成、云计算集成等。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流程、项目管理方法、项目管理工具等。四、如何选择华为网络工程师认证培训机构选择一家好的华为网络工程师认证培训机构,对于学员考取认证非常重要。一般来说,选择一家好的培训机构,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机构的实力和信誉度:选择一个有着良好口碑和优秀教学设施的机构,可以保证培训的质量和效果。2.师资力量:选择师资力量强大、经验丰富的讲师团队,可以帮助学员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3.培训课程:选择提供全面系统的培训课程和配套教材的机构,能够帮助学员更好地备考和掌握相关知识。4.学习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财力、目标等因素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例如全日制班、周末班、网上学习等。5.价格:选择价格合理、优惠力度大的培训机构,可以帮助学员更好地控制培训成本。综上所述,华为网络工程师认证是网络工程师必须掌握的技能和知识之一,它可以帮助网络工程师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竞争力。选择一家好的培训机构,可以帮助学员更好地备考和掌握相关知识,从而更快地通过认证考试。
2023-08-15 10:28:542

路由器RIP协议工作原理

1 网络互连 ——把自己的网络同其它的网络互连起来,从网络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和向网络发布自己的消息,是网络互连的最主要的动力。网络的互连有多种方式,其中使用最多的是网桥互连和路由器互连。 1.1 网桥互连的网络 ——网桥工作在OSI模型中的第二层,即链路层。完成数据帧(frame)的转发,主要目的是在连接的网络间提供透明的通信。网桥的转发是依据数据帧中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来判断一个帧是否应转发和转发到哪个端口。帧中的地址称为“MAC”地址或“硬件”地址,一般就是网卡所带的地址。 ——网桥的作用是把两个或多个网络互连起来,提供透明的通信。网络上的设备看不到网桥的存在,设备之间的通信就如同在一个网上一样方便。由于网桥是在数据帧上进行转发的,因此只能连接相同或相似的网络(相同或相似结构的数据帧),如以太网之间、以太网与令牌环(token ring)之间的互连,对于不同类型的网络(数据帧结构不同),如以太网与X.25之间,网桥就无能为力了。 ——网桥扩大了网络的规模,提高了网络的性能,给网络应用带来了方便,在以前的网络中,网桥的应用较为广泛。但网桥互连也带来了不少问题:一个是广播风暴,网桥不阻挡网络中广播消息,当网络的规模较大时(几个网桥,多个以太网段),有可能引起广播风暴(broadcasting storm),导致整个网络全被广播信息充满,直至完全瘫痪。第二个问题是,当与外部网络互连时,网桥会把内部和外部网络合二为一,成为一个网,双方都自动向对方完全开放自己的网络资源。这种互连方式在与外部网络互连时显然是难以接受的。问题的主要根源是网桥只是最大限度地把网络沟通,而不管传送的信息是什么。 1.2 路由器互连网络 ——路由器互连与网络的协议有关,我们讨论限于TCP/IP网络的情况。 ——路由器工作在OSI模型中的第三层,即网络层。路由器利用网络层定义的“逻辑”上的网络地址(即IP地址)来区别不同的网络,实现网络的互连和隔离,保持各个网络的独立性。路由器不转发广播消息,而把广播消息限制在各自的网络内部。发送到其他网络的数据茵先被送到路由器,再由路由器转发出去。 ——IP路由器只转发IP分组,把其余的部分挡在网内(包括广播),从而保持各个网络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这样可以组成具有许多网络(子网)互连的大型的网络。由于是在网络层的互连,路由器可方便地连接不同类型的网络,只要网络层运行的是IP协议,通过路由器就可互连起来。 ——网络中的设备用它们的网络地址(TCP/IP网络中为IP地址)互相通信。IP地址是与硬件地址无关的“逻辑”地址。路由器只根据IP地址来转发数据。IP地址的结构有两部分,一部分定义网络号,另一部分定义网络内的主机号。目前,在Internet网络中采用子网掩码来确定IP地址中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子网掩码与IP地址一样也是32bit,并且两者是一一对应的,并规定,子网掩码中数字为“1”所对应的IP地址中的部分为网络号,为“0”所对应的则为主机号。网络号和主机号合起来,才构成一个完整的IP地址。同一个网络中的主机IP地址,其网络号必须是相同的,这个网络称为IP子网。 ——通信只能在具有相同网络号的IP地址之间进行,要与其它IP子网的主机进行通信,则必须经过同一网络上的某个路由器或网关(gateway)出去。不同网络号的IP地址不能直接通信,即使它们接在一起,也不能通信。 ——路由器有多个端口,用于连接多个IP子网。每个端口的IP地址的网络号要求与所连接的IP子网的网络号相同。不同的端口为不同的网络号,对应不同的IP子网,这样才能使各子网中的主机通过自己子网的IP地址把要求出去的IP分组送到路由器上。 2 路由原理 ——当IP子网中的一台主机发送IP分组给同一IP子网的另一台主机时,它将直接把IP分组送到网络上,对方就能收到。而要送给不同IP于网上的主机时,它要选择一个能到达目的子网上的路由器,把IP分组送给该路由器,由路由器负责把IP分组送到目的地。如果没有找到这样的路由器,主机就把IP分组送给一个称为“缺省网关(default gateway)”的路由器上。“缺省网关”是每台主机上的一个配置参数,它是接在同一个网络上的某个路由器端口的IP地址。 ——路由器转发IP分组时,只根据IP分组目的IP地址的网络号部分,选择合适的端口,把IP分组送出去。同主机一样,路由器也要判定端口所接的是否是目的子网,如果是,就直接把分组通过端口送到网络上,否则,也要选择下一个路由器来传送分组。路由器也有它的缺省网关,用来传送不知道往哪儿送的IP分组。这样,通过路由器把知道如何传送的IP分组正确转发出去,不知道的IP分组送给“缺省网关”路由器,这样一级级地传送,IP分组最终将送到目的地,送不到目的地的IP分组则被网络丢弃了。 ——目前TCP/IP网络,全部是通过路由器互连起来的,Internet就是成千上万个IP子网通过路由器互连起来的国际性网络。这种网络称为以路由器为基础的网络(router based network),形成了以路由器为节点的“网间网”。在“网间网”中,路由器不仅负责对IP分组的转发,还要负责与别的路由器进行联络,共同确定“网间网”的路由选择和维护路由表。 ——路由动作包括两项基本内容:寻径和转发。寻径即判定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由路由选择算法来实现。由于涉及到不同的路由选择协议和路由选择算法,要相对复杂一些。为了判定最佳路径,路由选择算法必须启动并维护包含路由信息的路由表,其中路由信息依赖于所用的路由选择算法而不尽相同。路由选择算法将收集到的不同信息填入路由表中,根据路由表可将目的网络与下一站(nexthop)的关系告诉路由器。路由器间互通信息进行路由更新,更新维护路由表使之正确反映网络的拓扑变化,并由路由器根据量度来决定最佳路径。这就是路由选择协议(routing protocol),例如路由信息协议(RIP)、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和边界网关协议(BGP)等。 ——转发即沿寻径好的最佳路径传送信息分组。路由器首先在路由表中查找,判明是否知道如何将分组发送到下一个站点(路由器或主机),如果路由器不知道如何发送分组,通常将该分组丢弃;否则就根据路由表的相应表项将分组发送到下一个站点,如果目的网络直接与路由器相连,路由器就把分组直接送到相应的端口上。这就是路由转发协议(routed protocol)。 ——路由转发协议和路由选择协议是相互配合又相互独立的概念,前者使用后者维护的路由表,同时后者要利用前者提供的功能来发布路由协议数据分组。下文中提到的路由协议,除非特别说明,都是指路由选择协议,这也是普遍的习惯。 3 路由协议 ——典型的路由选择方式有两种: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静态路由是在路由器中设置的固定的路由表。除非网络管理员干预,否则静态路由不会发生变化。由于静态路由不能对网络的改变作出反映,一般用于网络规模不大、拓扑结构固定的网络中。静态路由的优点是简单、高效、可靠。在所有的路由中,静态路由优先级最高。当动态路由与静态路由发生冲突时,以静态路由为准。 ——动态路由是网络中的路由器之间相互通信,传递路由信息,利用收到的路由信息更新路由器表的过程。它能实时地适应网络结构的变化。如果路由更新信息表明发生了网络变化,路由选择软件就会重新计算路由,并发出新的路由更新信息。这些信息通过各个网络,引起各路由器重新启动其路由算法,并更新各自的路由表以动态地反映网络拓扑变化。动态路由适用于网络规模大、网络拓扑复杂的网络。当然,各种动态路由协议会不同程度地占用网络带宽和CPU资源。
2023-08-15 10:29:101

RIP路由表协议中水平分割的工作原理与作用是什么?

水平分割工作原理是:从一个借口接受到的路由信息,不再从这个接口转发了。作用:阻止路由环路 减少链路带宽
2023-08-15 10:29:202

RIP协议、OSPF协议采用什么算法

给你一点资料NSSA原理简介众所周知,OSPF路由协议是目前因特网中应用最为广泛一种IGP,而NSSA则是在该协议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的属性,她的英文全称是”not-so-stubby” area,一个充满了幽默味道的名字。要想了解该属性的特征,我们先从路由协议的发展历程讲起。1.2 从D-V算法到链路状态算法RIP作为最古老的动态路由协议,使用D-V算法来计算路由。由于当时的网络环境非常简单,所以RIP协议的设计思想也是简洁为本,只求完成最基本的功能。这样在RIP应用于大型拓扑复杂的网络时,就会出现效率不高、收敛慢、路由自环等问题。其中尤以路由自环的危害最大。此时必须有新的路由协议来适应日益复杂的网络,而且新的路由协议必须要解决RIP遇到的所有问题。由于D-V算法对网络的理解是基于“平面的”——在运行RIP协议的路由器眼中,网络仅仅是由一个个直连的邻居和一条条由邻居通告的路由组成。这样在网络拓扑变化时难免会导致计算错误,产生自环。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一种全新的算法——链路状态算法应运而生。该算法从“立体”的角度来看待网络,每一台路由器都理解全局网络的拓扑结构,并依据此来计算路由,由于每台路由器对网络的整体情况“一切尽在掌握”,所以自环的问题被这彻底的解决。1.3 OSPF协议与区域基于链路状态算法的OSPF协议虽然彻底的解决了路由自环问题,但这种算法本身也有很多固有的缺陷:耗费更多内存资源:每台路由器都必须保存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以LSDB的形态)耗费更多CPU资源:该算法的路由计算使用SPF算法,较D-V算法要复杂的多。计算更为频繁:只要网络中有任何一台路由器的拓扑方生变化,会导致网络中所有的路由器进行SPF计算,而且每台路由器都是将SPF算法重新执行一遍,以便找出变化的路由。而且,无论是D-V算法还是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都存在如下缺陷:没有从协议本身反映出网络的层次结构。因为实际应用中的一个网络是由各种级别的路由器组成的,有核心层的骨干路由器、汇聚层的高端路由器、接入层的低端路由器。这些路由器承担的任务不同,处理性能也不一样。但在路由协议中,所有的路由器都要完成几乎是相同的工作:发送已知的路由给邻居路由器,根据从邻居路由器获得的路由信息计算本地路由表。虽然每台路由器的接口数量不同,但最终计算得来的路由表的规模基本是一样的。为了彻底解决上述问题,OSPF提出了区域的概念(AREA),区域是将所有运行OSPF 的路由器人为的分成不同的组,以区域id来标示。在区域内路由计算的方法不变,由于划分区域之后,每个区域内的路由器不会很多,所有上述缺陷表现得并不严重,带来的后果可以忽略不计。而在区域之间计算路由时采用D-V算法,这样三个缺点就被成功的规避了。实际上区域概念的提出意义远不只这些,在划分为区域之后:网络的拓扑结构就与路由协议之间存在了一种对应关系,核心和高端的路由器由于处理能力强,可以规划在骨干区域之中。因为骨干区域的路由器要承担更多的路由计算任务。每个单独的区域实际上就是一个独立于网络中其他区域的系统,可以在不同的区域中试行不同的路由策略,使组网规划更为灵活方便。实际上OSPF 协议在当今的网络中广为流行,不是因为她使用了无环路的链路状态算法,而是因为她提出了区域的概念!1.4 STUB区域STUB区域就是一个对区域概念的最典型的应用。STUB区域的设计思想在于:在划分了区域之后,非骨干区域中的路由器对于区域外的路由,一定要通过ABR(区域边界路由器)来转发,或者说对于区域内的路由器来说ABR是一个通往外部世界的必经之路。既然如此,对于区域内的路由器来说,就没有必要知道通往外部世界的详细的路由了,代之以由ABR向该区域发布一条缺省路由来指导报文的发送。这样在区域内的路由器中就只有为数不多的区域内路由和一条指向ABR的缺省路由。而且无论区域外的路由如何变化,都不会影响到区域内路由器的路由表。由于区域内的路由器通常是由一些处理能力有限的低端路由器组成,所以处于STUB区域内的这些低端设备既不需要保存庞大的路由表,也不需要经常性的进行路由计算。有了STUB属性之后,网络的规划更符合实际的设备特点。以上描述的只是STUB区域的设计思想,在协议文本中,对STUB区域的精确定义是:STUB区域一定是非骨干区域和非转换区域(可以配置虚连接的区域),并且在该区域中不可传递Type 5类型的LSA。 因为协议的设计者认为路由表中的绝大部分路由均是来自自治系统外部的引入的路由。(由于OSPF是链路状态算法的路由协议,LSA就是用来描述网络拓扑结构的一种数据结构。在OSPF 中将LSA分为5类:type1、2两种用来描述区域内的路由信息;type3用来描述区域间的路由信息;type4、5用来描述自治系统外部的路由信息。)需要注意的是定义中对于过滤TYPE5类型的LSA使用的描述语言是“不可传递”,这就意味着不仅区域外的ASE(自治系统外部)路由无法传递到STUB 区域中,同时STUB区域内部的ASE路由也无法传递到本区域之外。换一句更通俗的话来描述:STUB区域内的路由器都不可引入任何外部的路由(包括静态路由)。这样的定义未免太过严厉了。因为在实际的组网中,并不是所有的设备都会运行OSPF协议。例如:用户拨号上网时使用的接入服务器就需要连接路由器上因特网,但通常接入服务器上并不支持(也不需要)OSPF协议,而是通过配置静态路由实现路由功能。很多时候ISP为了保密或易于管理的需要,在连接用户侧的路由器时使用静态路由。总之:在一个网络中所有的路由器上都配置OSPF,而不使用静态路由的情况几乎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STUB区域的适用条件也是不存在的。1.5 NSSA区域STUB区域虽然为合理的规划网络描绘了美好的前景,但她在实际的组网中又不具备可操作性,未免遗憾。但此时的OSPF协议已经基本成型,不可能再做大的修改。为了弥补缺陷,协议设计者提出了一种新的概念NSSA,并且作为OSPF协议的一种扩展属性单独在RFC 1587中描述。NSSA需要完成如下任务:自治系统外的ASE路由不可以进入到NSSA区域中,但是NSSA区域内的路由器引入的ASE路由可以在NSSA中传播并发送到区域之外。即:取消了STUB关于ASE的双向传播的限制(区域外的进不来,区域里的也出不去),改为单向限制(区域外的进不来,区域里的能出去)。由于是作为OSPF标准协议的一种扩展属性,应尽量减少与不支持该属性的路由器协调工作时的冲突和兼容性问题。为了解决ASE单向传递的问题,NSSA中重新定义了一种LSA——Type 7类型的LSA,作为区域内的路由器引入外部路由时使用,该类型的LSA除了类型标识与Type 5不相同之外,其它内容基本一样。这样区域内的路由器就可以通过LSA的类型来判断是否该路由来自本区域内。但由于Type 7类的LSA是新定义的,对于不支持NSSA属性的路由器无法识别,所以协议规定:在NSSA的ABR上将NSSA内部产生的Type 7类型的LSA转化为Type 5类型的LSA再发布出去,并同时更改LSA的发布者为ABR自己。这样NSSA区域外的路由器就可以完全不用支持该属性。从上述描述可以看出:在NSSA区域内的所有路由器必须支持该属性(包括NSSA的ABR),而自治系统中的其他路由器则不需要。由于NSSA是由STUB区域的概念改进得来,所以她的名字叫做: “not-so-stubby” area ,本意是:不是那么STUB的区域。第2章 NSSA相关配置NSSA的原理不复杂,配置更简单,相关命令只有一条:[Router-ospf]area area-id nssa [ default-route-advertise ] [ no-import-route ] [ no-summary ]area-id:是需要配置成NSSA的区域的区域号。“[]”内的参数只有在该路由器是ABR时才会生效。关键字default-route-advertise用来产生缺省的Type-7 LSA,应用了该参数后,在ABR上无论路由表中是否存在缺省路由0.0.0.0,都会产生Type-7 LSA缺省路由;而在ASBR上当路由表中存在缺省路由0.0.0.0,才会产生Type-7 LSA缺省路由。关键字no-import-route用在ASBR上,使得OSPF通过import-route命令引入的路由不被通告到NSSA区域。如果NSSA的路由器既是ASBR也是ABR,一般选用该参数选项。为了进一步减少发送到NSSA区域中的链路状态发布(LSA)的数量,可以在ABR上配置no-summary属性,禁止ABR向NSSA区域内发送summary_net LSAs(Type-3 LSA)。配置该参数后,ABR会将Type3类型的LSA也过滤掉,即:NSSA区域中也不会出现区域间路由,路由表进一步精简。既然有缺省路由,那么其他指向区域外的具体路由都是没有必要的了。该参数推荐配置。即:如果路由器只是一台区域内路由器,只需配置area area-id nssa即可。如果是ABR,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添加三个可选参数ospf还可以支持流量工程,利用10lsa进行隧道建立
2023-08-15 10:29:402

单播路由的工作原理

典型的路由器是通过LAN 或WAN媒体连接到两个或多个网络。网络上的计算机通过将数据包转发到路由器,可以将数据包发送到其他网络上的计算机。路由器将检查数据包,并使用数据包报头内的目标网络地址来决定转发数据包所使用的接口。通过路由协议(OSPF、RIP等),路由器可以从相邻的路由器获得网络信息(如网络地址),然后将该信息传播给其他网络上的路由器,从而使所有网络上的所有计算机之间都连接起来。
2023-08-15 10:29:551

IP网络技术原理.

我看很多人都是手动设置的现在并没有这么复杂的哟下个。。兔子~动态转换器一款能转换转换器的软件一键换转换器,特别的方便 。看国内视频专用
2023-08-15 10:30:152

IS-IS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和用途

你还专门搞这方面的;别丢人了 官方PPT不会看么 百度搜
2023-08-15 10:30:562

路由选择协议有哪几种

有挺多的,问题是协议转化~所以你须要有明确的条件,,因为路由不仅在网络中有协议,别的连接中也存在
2023-08-15 10:31:164

BGP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

概念我就不说了,咱们说说原理及优点还有与IGP的差异,先说原理,BGP将网络组织成自助系统,其他internet路由器将数据发送到相对AS,数据流到达BGP边缘路由器后,通常由IGP(EIGRP或OSPF)来确定最佳的内部路径,既然是联系IGP的协议那么必须稳定,而且避免重新通告路由,此外支持vlsm,cidr,和汇总,其邻居的发现比较特殊,BGP的邻居称为对等体,对等体不是动态发现的,是预先指定的.BGP建立临接关系后会交换整个路由表,更新也如此,其维护3张表:邻居表,BGP表,IP路由表。BGP要求尽可能的减少cpu使用量,做到最佳汇总,同时保持尽量少的路由更新。
2023-08-15 10:31:283

mesh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蓝牙Mesh网络为工业级设备网络的创建引入了行业认可、具备全球互通性、成熟、值得信赖的蓝牙技术生态系统。1、MESH自组网介绍及其采用的主要技术MESH自组网是一种与传统无线网络完全不同的新型无线网络。它是一种动态地建立新的链接和其他节点相连的一项技术,它具有自组网、自修复、多跳级联、节点自我管理等优点,可以大幅降低网络部署的成本和复杂程度。2、目前,业内MESH自组网主要采用如下的技术:1)按照组网频段,Mesh分为多频多信道组网和单频组网。单频组网收发采用单一频率,带宽容量减少一半。多频多信道组网下,设备使用多个正交频率,分别用于不同的链路,可增加系统吞吐量。2)在无线射频技术方面,为了提高传输速率和性能,近年来已经广泛使用OFDM、MIMO、智能天线等技术。3)在资源调度方面,通常分为CSMA/CA模式和TDMA模式。CSMA/CA采用资源竞争模式,但节点和跳数多、网络负载高时,资源有效利用率低。TDMA模式是一种基于时间分配的调度机制,当网络负载较重的情况下,效率较高。4)在网络路由算法方面,不同于固定路由采用的RIP、OSPF路由协议,常见的Mesh无线路由算法包括DSDV、DSR、AODV等。
2023-08-15 10:31:481

求网络工程师考试(软考)教材《网络工程师教程(第三版)》各章复习重点。

这个很难搞到的
2023-08-15 10:31:562

192.168.1.1路由器设置教程(2)

  四、192.168.1.1路由器打不开怎么设置 (以WIN7为例)   1、电脑设置问题:   右击“网络”——>选择”属性”。   点击“更改适配器设置”。   右击“本地连接”——>选择“属性”。   选择“Internet协议版本4(TCP/IPv4)”,——>并点击“属性”。   勾选“自动获得IP地址”和“自动获得DNS服务器地址”选——>点击“确定”。   2、路由器连接问题   路由器中的WAN接口,需要用网线连接到猫的网口(LAN口);如果宽带没有用到猫,需要把入户的宽带网线,插在路由器的WAN接口。Win7电脑用网线,连接到路由器LAN(1234)中任意一个接口。   3、路由器问题   路由器默认IP不是192.168.1.1   有很多用户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所有的路由器IP地址都是192.168.1.1。所以在设置路由器的时候,都是输入192.168.1.1   但实际情况是,不同的路由器默认IP(设置网址)是不一样的,并不是所有路由器的IP地址都是192.168.1.1。   如果你这台路由器的IP地址根本就是192.168.1.1,那么用192.168.1.1肯定打不开路由器设置页面。   所以,可以在你自己路由器底部标签中,查看该路由器默认IP地址(网址)信息   路由器IP地址被修改了   如果路由器的默认IP是192.168.1.1,但是默认IP已经被修改了,现在路由器的登录IP已经不是192.168.1.1了。   这时候继续使用192.168.1.1这个IP地址,肯定也是无法打开路由器设置页面的。   查看路由器真实IP:   (1)、右击“网络”——>选择”属性”。   点击“更改适配器设置”。   用鼠标右击“本地连接”——>选择“状态”打开   点击“详细信息”   找到页面中的“IPv4默认网关”选项,后面的IP地址,就是路由器目前真正的登录IP了。   本例中192.168.3.1才是路由器的真正登录IP地址了。现在需要在浏览器中输入192.168.3.1,才能打开路由器的设置页面了。   重置路由器   有时候路由器会出现死机、不稳定等现象,也会导致打不开192.168.1.1登录界面。   路由器工作原理   路由器(Router)是连接因特网中各局域网、广域网的设备,它会根据信道的情况自动选择和设定路由,以最佳路径,按前后顺序发送信号的设备。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传统地,路由器工作于OSI七层协议中的第三层,其主要任务是接收来自一个网络接口的数据包,根据其中所含的目的地址,决定转发到下一个目的地址。因此,路由器首先得在转发路由表中查找它的`目的地址,若找到了目的地址,就在数据包的帧格前添加下一个MAC地址,同时IP数据包头的TTL(TimeToLive)域也开始减数,并重新计算校验和。当数据包被送到输出端口时,它需要按顺序等待,以便被传送到输出链路上。   路由器在工作时能够按照某种路由通信协议查找设备中的路由表。如果到某一特定节点有一条以上的路径,则基本预先确定的路由准则是选择最优(或最经济)的传输路径。由于各种网络段和其相互连接情况可能会因环境变化而变化,因此路由情况的信息一般也按所使用的路由信息协议的规定而定时更新。   网络中,每个路由器的基本功能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来动态地更新它所保持的路由表,以便保持路由信息的有效性。为了便于在网络间传送报文,路由器总是先按照预定的规则把较大的数据分解成适当大小的数据包,再将这些数据包分别通过相同或不同路径发送出去。当这些数据包按先后秩序到达目的地后,再把分解的数据包按照一定顺序包装成原有的报文形式。路由器的分层寻址功能是路由器的重要功能之一,该功能可以帮助具有很多节点站的网络来存储寻址信息,同时还能在网络间截获发送到远地网段的报文,起转发作用;选择最合理的路由,引导通信也是路由器基本功能;多协议路由器还可以连接使用不同通信协议的网络段,成为不同通信协议网络段之间的通信平台。   路由和交换之间的主要区别就是交换发生在OSI参考模型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而路由发生在第三层,即网络层。这一区别决定了路由和交换在移动信息的过程中需使用不同的控制信息,所以两者实现各自功能的方式是不同的。   路由器安全漫谈   对于黑客来说,利用路由器的漏洞发起攻击通常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情。路由器攻击会浪费CPU周期,误导信息流量,使网络陷于瘫痪。好的路由器本身会采取一个好的安全机制来保护自己,但是仅此一点是远远不够的。保护路由器安全还需要网管员在配置和管理路由器过程中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堵住安全漏洞   限制系统物理访问是确保路由器安全的最有效方法之一。限制系统物理访问的一种方法就是将控制台和终端会话配置成在较短闲置时间后自动退出系统。避免将调制解调器连接至路由器的辅助端口也很重要。一旦限制了路由器的物理访问,用户一定要确保路由器的安全补丁是最新的。漏洞常常是在供应商发行补丁之前被披露,这就使得黑客抢在供应商发行补丁之前利用受影响的系统,这需要引起用户的关注。   避免身份危机   黑客常常利用弱口令或默认口令进行攻击。加长口令、选用30到60天的口令有效期等措施有助于防止这类漏洞。另外,一旦重要的IT员工辞职,用户应该立即更换口令。用户应该启用路由器上的口令加密功能,这样即使黑客能够浏览系统的配置文件,他仍然需要破译密文口令。实施合理的验证控制以便路由器安全地传输证书。在大多数路由器上,用户可以配置一些协议,如远程验证拨入用户服务,这样就能使用这些协议结合验证服务器提供经过加密、验证的路由器访问。验证控制可以将用户的验证请求转发给通常在后端网络上的验证服务器。验证服务器还可以要求用户使用双因素验证,以此加强验证系统。双因素的前者是软件或硬件的令牌生成部分,后者则是用户身份和令牌通行码。其他验证解决方案涉及在安全外壳(SSH)或IPSec内传送安全证书。   禁用不必要服务   拥有众多路由服务是件好事,但近来许多安全事件都凸显了禁用不需要本地服务的重要性。需要注意的是,禁用路由器上的CDP可能会影响路由器的性能。另一个需要用户考虑的因素是定时。定时对有效操作网络是必不可少的。即使用户确保了部署期间时间同步,经过一段时间后,时钟仍有可能逐渐失去同步。用户可以利用名为网络时间协议(NTP)的服务,对照有效准确的时间源以确保网络上的设备时针同步。不过,确保网络设备时钟同步的最佳方式不是通过路由器,而是在防火墙保护的非军事区(DMZ)的网络区段放一台NTP服务器,将该服务器配置成仅允许向外面的可信公共时间源提出时间请求。在路由器上,用户很少需要运行其他服务,如SNMP和DHCP。只有绝对必要的时候才使用这些服务。   限制逻辑访问   限制逻辑访问主要是借助于合理处置访问控制列表。限制远程终端会话有助于防止黑客获得系统逻辑访问。SSH是优先的逻辑访问方法,但如果无法避免Telnet,不妨使用终端访问控制,以限制只能访问可信主机。因此,用户需要给Telnet在路由器上使用的虚拟终端端口添加一份访问列表。   控制消息协议(ICMP)有助于排除故障,但也为攻击者提供了用来浏览网络设备、确定本地时间戳和网络掩码以及对OS修正版本作出推测的信息。为了防止黑客搜集上述信息,只允许以下类型的ICMP流量进入用户网络:ICMP网无法到达的、主机无法到达的、端口无法到达的、包太大的、源抑制的以及超出生存时间(TTL)的。此外,逻辑访问控制还应禁止ICMP流量以外的所有流量。   使用入站访问控制将特定服务引导至对应的服务器。例如,只允许SMTP流量进入邮件服务器;DNS流量进入DSN服务器;通过安全套接协议层(SSL)的HTTP(HTTP/S)流量进入Web服务器。为了避免路由器成为DoS攻击目标,用户应该拒绝以下流量进入:没有IP地址的包、采用本地主机地址、广播地址、多播地址以及任何假冒的内部地址的包。虽然用户无法杜绝DoS攻击,但用户可以限制DoS的危害。用户可以采取增加SYNACK队列长度、缩短ACK超时等措施来保护路由器免受TCPSYN攻击。   用户还可以利用出站访问控制限制来自网络内部的流量。这种控制可以防止内部主机发送ICMP流量,只允许有效的源地址包离开网络。这有助于防止IP地址欺骗,减小黑客利用用户系统攻击另一站点的可能性。   监控配置更改   用户在对路由器配置进行改动之后,需要对其进行监控。如果用户使用SNMP,那么一定要选择功能强大的共用字符串,最好是使用提供消息加密功能的SNMP。如果不通过SNMP管理对设备进行远程配置,用户最好将SNMP设备配置成只读。拒绝对这些设备进行写访问,用户就能防止黑客改动或关闭接口。此外,用户还需将系统日志消息从路由器发送至指定服务器。   为进一步确保安全管理,用户可以使用SSH等加密机制,利用SSH与路由器建立加密的远程会话。为了加强保护,用户还应该限制SSH会话协商,只允许会话用于同用户经常使用的几个可信系统进行通信。   配置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确保网络使用合理的路由协议。避免使用路由信息协议(RIP),RIP很容易被欺骗而接受不合法的路由更新。用户可以配置边界网关协议(BGP)和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等协议,以便在接受路由更新之前,通过发送口令的MD5散列,使用口令验证对方。以上措施有助于确保系统接受的任何路由更新都是正确的。   实施配置管理   用户应该实施控制存放、检索及更新路由器配置的配置管理策略,并将配置备份文档妥善保存在安全服务器上,以防新配置遇到问题时用户需要更换、重装或回复到原先的配置。   用户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将配置文档存放在支持命令行接口(CLI)的路由器平台上。一种方法是运行脚本,脚本能够在配置服务器到路由器之间建立SSH会话、登录系统、关闭控制器日志功能、显示配置、保存配置到本地文件以及退出系统;另外一种方法是在配置服务器到路由器之间建立IPSec隧道,通过该安全隧道内的TFTP将配置文件拷贝到服务器。用户还应该明确哪些人员可以更改路由器配置、何时进行更改以及如何进行更改。在进行任何更改之前,制订详细的逆序操作规程。   路由器限速设置   1、连接路由器的电脑通过登陆192.168.1.1进入路由器管理页,在WEB管理界面中,选择“IP带宽控制功能”。【大多数路由器都有这项功能】   2、因为在路由器的设置中,电脑是自动从路由器获取IP的,就是说同一台电脑每次从路由器获取到的IP地址都是不一定相同的,因此首先要将我们从路由器获取到的IP地址和电脑本机的MAC地址进行绑定,这样这台电脑就会固定地从路由器中获取到固定的IP地址。【才能做好限制某些电脑网速】   3、在绑定之前,需要了解路由器设备上连接了多少设备,以及各个设备的MAC地址,选择的是“DHCP服务器”,然后点击“客户端列表”。   4、明显的看到连接到路由器设备的MAC地址以及获取到的IP地址,那么此时,选定要进行限速电脑的MAC地址,然后复制该设备的MAC地址。复制MAC地址的时候,只能使用Ctrl+C按钮进行复制。   5、复制好MAC地址之后,就该进行MAC地址和IP地址的绑定操作了,点击“MAC地址和IP地址绑定”,然后按照图片的指示进行下一步操作。点击“增加单个条目”。   6、在接下来弹出的页面中,将已经复制好的设备的MAC地址粘贴到要填写的功能方框选项中,粘贴的时候只能使用Ctrl+V进行粘贴,然后输入一个IP地址,IP地址的格式为可以从192.168.1.2开始,填写完成之后,点击保存,一定要记住刚才填写的IP地址。   7、接下来就能真正开始路由器的限速设置了,在打开的界面中,首先需要开启“IP带宽控制功能”,然后填写网络总带宽,这个很重要,千万不要填错了。   8、开始输入需要进行带宽限制的IP地址吧,把刚才设置的IP地址,均填入下面的IP地址池,这里填写的IP地址是一模一样的。   9、可以首先设置该IP的最大限制带宽为“1000kbps”,于是选择的就是“限制最大带宽”,然后在右边的方框中,点击“启用”。   10、然后还要保证这个IP的最小带宽为一个固定的值,保证局域网内带宽被合理公平地分配,这里,同样的道理,选择“保障最小带宽”,然后选择“启用”。   11、点击“保存”,完成所有的设置,这样,这台电脑就一定会牢牢地遵守带宽的限制,不会超越设置的最高网络带宽,实现了对这台电脑的网络功能的配置。   迅捷路由器设置   一、上网硬件   宽带猫一个,四口宽带路由器一个,直通双绞网线二根。   二、硬件安装   1、把宽带猫的输出线,插到宽带路由器的WAN端口上,用直通双绞网线把路由器LAN端口同电脑网卡相连。   2、启动宽带猫和路由器的电源。   三、配置路由器   以TP-LINK的SOHORT402宽带路由器为例,做如下设置(按该路由器说明书去做):   1、在IE窗口地址栏,输入192.168.1.1,打“转到”打开   要求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的对话框。   2、在用户名和密码文本框中分别输入“admin”,确定,打开器的配置界面。   3、在路由的网络连接向导里面选择使用“WAN端口”,“PPPOE协议”(注意不要选动态和静态),然后输入你的电信宽带账号和密码,在高级选项中选择:自动拨号。配置完后,把路由的电源关闭,再重启就可以了。   四、配置网络电脑   给二台电脑分配固定IP地址。   1、打开“本地连接”属性,在TCP/IP协议上双击,出来一个对话框,在对话框中选择“使用固定IP地址”,在IP地址里输入192.168.1.2,子网掩码255.255.255.0,网关192.168.1.1,主DNS192.168.1.1,确定,另一台电脑除了IP地址为192.168.1.3,别的栏目都一样。   2、宽带连接,均认为自动,这样两台电脑可以同时上网,也可以单独上网。   路由器的功能   (1)协议转换: 能对网络层及其以下各层的协议进行转换。   (2)路由选择: 当分组从互联的网络到达路由器时,路由器能根据分组的目的地址按某种路由策略,选择最佳路由,将分组转发出去,并能随网络拓扑的变化,自动调整路由表。   (3)能支持多种协议的路由选择: 路由器与协议有关,不同的路由器有不同的路由器协议,支持不同的网络层协议。如果互联的局域网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协议,例如,一种是TCP/IP协议,另一种是SPX/IPX协议(即Netware的传输层/网络层协议),由于这两种协议有许多不同之处,分布在互联网中的TCP/IP(或SPX/IPX)主机上,只能通过TCP/IP(或SPX/IPX)路由器与其他互联网中的TCP/IP(或SPX/IPX)主机通信,但不能与同一局域网中的SPX/IP(或TCP/IP)主机通信。多协议路由器能支持多种协议,如IP,IPX及X.25协议,能为不同类型的协议建立和维护不同的路由表。这样不仅能连接同一类型的网络,还能用它连接不同类型的网络。这种功能虽然使路由器的适应性变强,但同时也使得路由器的整体性能降低,现在IP协议在网络中越来越占主导地位,因此在下一代路由器(如交换式路由器)只需要支持IP协议。   (4)流量控制: 路由器不仅具有缓冲区,而且还能控制收发双方数据流量,使两者更加匹配。   (5)分段和组装功能: 当多个网络通过路由器互联时,各网络传输的数据分组的大小可能不相同,这就需要路由器对分组进行分段或组装。即路由器能将接收的大分组分段并封装成小分组后转发,或将接收的小分组组装成大分组后转发。如果路由器没有分段组装功能,那么整个互联网就只能按照所允许的某个最短分组进行传输,大大降低了其他网络的效能。   (6)网络管理功能: 路由器是连接多种网络的汇集点,网间分组都要通过它,在这里对网络中的分组、设备进行监视和管理是比较方便的。因此,高档路由器都配置了网络管理功能,以便提高网络的运行效率、可靠性和可维护行。   一个路由器必然有大于或者等于2的网络接口,这样它才存在路由的功能,否则,如果只有一个接口的话,也就无所谓"寻路"了!这里说的网络接口不一定是物理上的接口,例如网卡或其他,也可以是虚拟的接口,例如隧道入口等。   如前面所描述的,一个路由器上运行的路由信息可以是静态配置的,也可以是动态产生。前者通过手工配置完成、而后者则通过在路由器上运行跑相关路由协议的程序来根据网络状态动态改变内核中的路由表。下面我们仔细介绍一些这两类路由器的配置。通常,一个路由器既有静态配置的部分,又有动态配置的部分,二者结合起来。   小米路由器简介   小米路由器能实现类似NAS的功能,作为家庭数据中心来使用,会内置硬盘来存储数据。官wang首发公测版需要支付一块钱。   小米路由器采用Broadcom1GHz双核处理器,支持2.4GHz+5GHz双频WiFi以及802.11ac协议,内置1TB SATA硬盘、256MBD DR3内存。公测版还配了6类网线一条(以测试千兆有线端口)、螺丝刀、手套、散热风扇,红外遥控、迅雷白金会员卡等。   主要配置   硬盘   小米路由器内置的是来自希捷/东芝的3.5寸1TB(可选6TB)监控级硬盘,实现类似NAS功能。采用SATA3高速接口,通过千兆LAN口读取速度最高可达115MB/s,传输一部2GB电影仅需18秒。监控级硬盘比普通硬盘运行更稳定,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可达120万小时。   天线   小米路由器采用PCB阵列天线,它的天线核心由电路板构成,拥有4个天线单元,设计精度高达0.02毫米,这是一般金属天线的40倍。PCB阵列天线在双频性能增强方面更为出色,2.4GHz最高增益4dBi,5GHz更是可达6dBi,比一般天线在两个频段都有更好的信号增益。   CPU   小米路由器率先在全球首发了博通Broadcom4709C双核1.4GHz,因为智能路由器需要处理更复杂的任务,处理器性能至关重要,全新小米路由器相比上一代性能提升了40%。当路由器有多台设备连接,并同时进行读写数据、观看视频或下载文件时,提供强有力的处理性能。   信号放大芯片   小米路由器内置4个独立PA信号放大新品,来自美国顶级厂商SkyWorks,可以增强WiFi信号,穿墙模式信号更强。   闪存   特立独行的512MB容量SLC闪存,用于存放路由器系统,作为智能路由器,其闪存是普通路由器的128倍。   创新功能   相机照片备份   单反、数码相机USB连接至路由器后可自动导入/备份照片,手机等WiFi设备可以联网直接备份。内置最高6TB硬盘,空间非常充裕,平均120万小时无故障运行,存储安全有保障。照片方便的集中存储后,还可以通过路由器在家庭设备间分享,远程状态下也可以用手机随时访问路由器中存储的照片。在电脑不常开的趋势下,更方便的导入、更便捷的分享,可能在照片存储上引发新的革命。   远程离线下载   小米路由器配置更像一台7x24小时工作的小电脑,通过手机app、电脑、浏览器发起下载任务,支持BT、磁力链接、PT等主流下载方式。同时整合了小米强大的视频资源,爱奇艺、小米视频、迅雷电影院等海量高清正版影视资源直接下载。第三方开发了追剧插件,可以自动下载关注的美剧等资源。支持SAMBA、DLNA等局域网共享协议,可以通过手机、电视、电脑等直接观看下载的电影,管理下载的文件。   网络游戏加速   小米路由器可以实时监测并自动下载游戏更新包,保存在内置的硬盘中。在打开电脑准备游戏时,可以快速获取游戏更新。同时支持智能QoS限速,可以优先保障游戏网络,在家人抢占网速时也不怕游戏卡,被玩家称作除鼠标、键盘外必备的"游戏神器"。   无线硬盘   小米路由器可以看做是NAS与路由器的结合,可作为局域网的文件服务器,你可以将所有照片、文档资料、影片、音乐存在这里。它可以无线读取或编辑文档,比一般移动硬盘连接USB线更为简单。高达58MB/s的无线传输速度,比一般的USB2.0移动硬盘还要快2倍。更为称赞的是,不在家也可以远程访问,你的资料通过手机、平板就可以远程取用。   电视浏览   家里的电视虽然很大,但是一直苦于没有片源怎么办?小米路由来帮你,如果你家中电视是小米电视,那直接连接小米路由的网络,就能直接观看小米路由硬盘中的电影了。如果家中电视不是小米电视也没关系,现小米盒子也能够实现同样的功能。   同步使用   你想看美剧,你女朋友想看动画片,而你妈妈想看动作片怎么办呢?没关系,现在只要通过官wang在你的手机、平板或者PC下载了小米路由器的专用软件,就能够同时读取小米路由器中不同的文件了。   技术   Beamforming波束成形技术   一般的天线只能向各个方向均匀发出WiFi信号,拥有智能信号追踪技术的小米路由器更进一步,它基于波束成形Beamforming技术,能检测到手机等802.11ac设备在网络环境中的位置,再将WiFi信号集中到特定方向,如此一来你的手机、笔记本电脑等联网设备将获得更稳定高速的WiFi信号。   5G-WiFi,802.11ac协议   小米路由器支持最新的802.11ac千兆WiFi标准,提供快达3倍的WiFi性能和更强、更清晰的无线网络信号,最高无线速率可达1167Mbps。它能以2.4GHz和5GHz频率同时传输数据,令你的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设备连接到可用的最佳频段,因此无论是进行在线高清电影播放、浏览网页或大型网络游戏,都能获得最佳的网络体验。   路由器故障排查法   一、接入点   检测各个无线设备能否正常连接无线接入点,直接ping无线接入点的IP地址,如果无线接入点没有响应,有可能是电脑与无线接入点间的无线连接出了问题,或者是无线接入点本身出现了故障。   二、MAC   一般无线接入点都带有客户列表,只有列表中的无线设备才可以访问它,因为这个列表记录了所有可以访问接入点的无线终端的MAC地址,如果这个功能被激活了,如果此列表中没有保存任何MAC地址,就会出现无法连接的情况。   三、硬件问题   如查硬件本身出了问题,那么无线网当然不通了,我们可以通过无线路由器的指示灯来查看工作是否正常,可以尝试更换无线路由器。   四、设备的配置   一般情况下无线路由器本身的质量还是可信的,因此问题所在最大可能性在配置上,而不是硬件本身,检查配置的方向可以是SSID、设备之间的密钥匹配等方面。
2023-08-15 10:32:051

路由器工作时实际转发的是

地址和数据包
2023-08-15 10:32:152

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3管理与配置课后习题答案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023-08-15 10:32:354

请问NAT和路由的区别?

------------------------------------------------------------------------------------------------------------------------------NET是协议. NAT英文全称是“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中文意思是“网络地址转换”,它是一个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Internet工程任务组)标准,允许一个整体机构以一个公用IP(Internet Protocol)地址出现在Internet上。顾名思义,它是一种把内部私有网络地址(IP地址)翻译成合法网络IP地址的技术。如图简单的说,NAT就是在局域网内部网络中使用内部地址,而当内部节点要与外部网络进行通讯时,就在网关(可以理解为出口,打个比方就像院子的门一样)处,将内部地址替换成公用地址,从而在外部公网(internet)上正常使用,NAT可以使多台计算机共享Internet连接,这一功能很好地解决了公共IP地址紧缺的问题2.不知道你说的路由只是的路由器还是路由,协议,路由器是硬件,NAT是路由的一个最基本的功能.而如果单指路由一词,那是在形容NAT的协议的一个动词而已.那和NAT是一回事.换句话说,路由就是在形容NAT工作的过程.
2023-08-15 10:32:4614

什么是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的定义: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例如,网络中一个微机用户和一个大型主机的操作员进行通信,由于这两个数据终端所用字符集不同,因此操作员所输入的命令彼此不认识。为了能进行通信,规定每个终端都要将各自字符集中的字符先变换为标准字符集的字符后,才进入网络传送,到达目的终端之后,再变换为该终端字符集的字符。当然,对于不相容终端,除了需变换字符集字符外。其他特性,如显示格式、行长、行数、屏幕滚动方式等也需作相应的变换。
2023-08-15 10:33:393

2009年计算机1级2级3级4级都考些什么?详细些!

一级 计算机基础知识二级 c语言 b语言等三级 网络知识四级 不清楚
2023-08-15 10:33:554

计算机网络的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 11.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11.1.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 11.1.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21.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及分类 31.2.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31.2.2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31.2.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41.3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51.4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51.5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标准化组织 91.5.1 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91.5.2 标准化组织与管理机构 121.6 计算机网络参考模型 141.6.1 OSI参考模型 141.6.2 TCP/IP参考模型 161.6.3 具有5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18习题一 19第2章 物理层 21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212.1.1 物理层的功能和提供的服务 212.1.2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242.2 物理层下的传输媒体 302.2.1 双绞线 312.2.2 同轴电缆 312.2.3 光缆 322.2.4 地面微波传输 332.2.5 卫星通信 332.3 信道复用技术 342.3.1 频分复用 342.3.2 波分复用 342.3.3 时分复用 352.3.4 码分复用 362.4 数字传输技术 382.4.1 数据编码技术 382.4.2 数据传输技术 432.4.3 数据交换技术 442.5 宽带接入技术 492.6 物理层网络设备 51习题二 51第3章 数据链路层 533.1 数据链路层概述 533.1.1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 533.1.2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 543.1.3 数据链路层提供的服务 553.1.4 数据帧 563.2 数据链路层的几种技术 583.2.1 差错控制技术 583.2.2 差错控制的应用 643.2.3 流量控制技术 643.3 数据链路层协议 653.3.1 停止等待协议 653.3.2 滑动窗口协议 673.4 数据链路层设备 703.4.1 网桥 703.4.2 二层交换机 72习题三 74第4章 局域网与广域网 764.1 局域网 764.1.1 局域网概述 764.1.2 局域网体系结构 824.2 以太网 874.3 虚拟局域网 914.4 高速以太网 944.5 广域网 1004.5.1 广域网的标准协议介绍 1014.5.2 HDLC协议 1014.5.3 点对点协议 1054.5.4 X.25协议的数据链路层 1074.5.5 帧中继的数据链路层 1084.5.6 ATM的数据链路层 110习题四 113第5章 网络层 1155.1 网络层的基本概念 1155.1.1 网络层需要解决的问题 1155.1.2 网络层的地位与功能 1165.1.3 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 1165.1.4 网络互连的基本概念 1185.2 网际协议 1185.2.1 IPv4 1195.2.2 IP地址 1195.2.3 ARP与RARP 1255.2.4 划分子网和构造超网 1305.2.5 无分类域间路由选择(CIDR)技术 1385.2.6 网络地址转换NAT技术 1415.2.7 IP数据报与报头格式 1455.2.8 IP数据报的分片和重组 1485.3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1515.3.1 ICMP的功能 1525.3.2 ICMP报文的封装 1525.3.3 ICMP报文的类型 1525.3.4 ICMP报文 1555.4 路由技术基础 1595.4.1 路由器的基本功能 1595.4.2 路由器的结构 1635.4.3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1645.4.4 路由选择策略 1655.4.5 自治系统和层次路由选择协议 1675.4.6 内部网关协议RIP和OSPF 1675.4.7 外部网关协议(BGP) 1765.5 IP多播与IGMP 1795.5.1 IP多播的基本概念 1795.5.2 在局域网实现多播 1815.5.3 IGMP和多播路由选择协议 181习题五 184第6章 传输层 1876.1 传输层概述 1876.1.1 传输层的几个概念 1876.1.2 传输层的基本功能 1916.1.3 TCP/IP体系结构中的传输层 1946.2 传输控制协议(TCP) 1956.2.1 TCP概述 1956.2.2 TCP的连接 1956.2.3 TCP的功能和特点 1966.2.4 TCP报文 1976.2.5 可靠传输的工作原理 2006.2.6 TCP的连接与释放 2036.2.7 TCP的传输控制 2066.2.8 TCP的流量控制 2106.2.9 TCP的拥塞控制 2116.3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2166.3.1 UDP概述 2166.3.2 UDP报文格式 2176.4 运输层的典型应用 2196.4.1 几个常用的TCP/IP命令 2196.4.2 网络编程接口 221习题六 232第7章 应用层 2347.1 应用层概述 2347.1.1 应用层简介 2347.1.2 客户/服务器模型 2357.1.3 TCP/IP应用层协议 2367.2 域名系统 2367.2.1 域名系统概述 2367.2.2 因特网的域名结构 2377.2.3 域名服务器和域名解析 2387.3 万维网(WWW) 2457.3.1 WWW概述 2457.3.2 统一资源定位地址(URL) 2467.3.3 超文本传送协议(HTTP) 2477.3.4 通过Cookie实现用户与服务器的交互 2557.3.5 Web代理服务器和条件GET方法 2567.3.6 HTML与网站设计 2577.4 文件传送协议(FTP) 2607.4.1 FTP概述 2607.4.2 FTP的工作过程 2607.4.3 简单文件传送协议(TFTP) 2647.5 远程登录协议(Telnet) 2667.6 电子邮件(E-mail) 2687.6.1 E-mail概述 2687.6.2 E-mail的工作过程 2697.6.3 简单邮件传送协议(SMTP) 2707.6.4 邮件读取协议POP3和IMAP 2737.6.5 邮件报文格式 2767.6.6 基于万维网的电子邮件 2787.7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2797.7.1 DHCP概述 2797.7.2 DHCP的工作过程 2807.7.3 DHCP的报文格式 281习题七 284第8章 网络管理 2868.1 网络管理概述 2868.1.1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 2868.1.2 网络管理的功能 2878.2 网络管理模型 2888.3 因特网标准的管理框架 2908.4 管理信息结构 2918.5 管理信息库 2958.6 SNMP的协议数据单元与SNMP报文格式 297习题八 302第9章 网络安全 3049.1 网络安全概述 3049.2 密码技术 3099.3 认证 3139.4 网络访问控制 3169.4.1 访问控制技术 3169.4.2 防火墙技术 3179.4.3 防火墙配置案例分析 3189.5 网络安全检测 3209.6 因特网的层次安全技术 3219.6.1 网际层安全协议 3229.6.2 传输层安全协议SSL/TLS 3239.6.3 应用层安全协议 325习题九 327第10章 网络新技术 32910.1 无线网络 32910.1.1 概述 33010.1.2 无线局域网 33210.1.3 无线个域网 33610.1.4 无线城域网 33710.2 多媒体网络 33810.2.1 概述 33810.2.2 流式存储音频/视频 34010.2.3 实时流协议 34210.2.4 交互式音频/视频 34410.3 下一代因特网 35110.3.1 创建IPv6的原因 35110.3.2 IPv6的地址空间 35310.3.3 IPv6分组的格式 35610.3.4 网际报文控制协议(ICMPv6) 36110.3.5 IPv4向IPv6过渡技术概述 36410.3.6 IPv6的应用现状 365习题十 366附录A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368参考文献 372
2023-08-15 10:34: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