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做夜视仪需要什么材料

2023-08-23 14:31:05
共3条回复
wio

夜视仪比较复杂,夜视镜基本原理相同简易夜视仪的材料如下:

近视镜片、高锰酸钾、紫药水

第一步,先找到一款近视眼镜(普通的即可),和一块具有特殊成分的擦拭布,即“多功能美皮擦拭巾”(本是用来擦拭各种皮具的,能使皮具表面达到持久光亮如新的效果,这里我们是要借用到它的化学成分),这种物品网上搜索即可找到零售点。

第二步,去药店买瓶紫药水(高锰酸钾)。

第三步,用紫药水洗一下这副眼镜的表面。

第四步,一分钟后用水冲干净紫药水。

第五步,用擦拭巾擦试两分钟,然后用水冲洗干净。

第六步,反复一次。

北境漫步

 夜视仪收集现有的环境中存在的光(月光,星光,或者是红外光)通过镜头前端。通过这个点,电子从管子一头射入时,便在管内来回碰撞,激发出越来越多的电子,这些电子被管壁的电压加速,并且碰撞出的几何级数增加的电子,使得管子末端出射的电子获得很高的增益,放大或者更多一点,变成我们可以看到的光,由红外光变成可见光,便实现了无须红外照明的微光观测.

夜视仪与光电技术

第一代微光夜视仪

--------------------------------------------------------------------------------

20世纪40年代研制成功的主动式红外夜视仪是夜视器材的鼻祖,它的出现使人类第一次看到黑暗中的目标。主动式红外夜视仪成像清晰,对比度好,但由于需要红外光源照射,存在着能耗大,易暴露的缺点。

1962年,美国人研制成功像增强器,使得夜视器材的发展产生了一个飞跃。

我们平时所谓的黑夜,很少是绝对黑暗的,因为自然界总是存在着微弱的光线,例如星月光,大气的辉光和黄道光。即使肉眼不容易察觉的星星,对地面的照度仍然可以达到2x10负4次方勒克司。能够利用如此微弱的光线进行观测,是因为两个技术上的重大突破。

首先,研制成功了灵敏度极高的光电阴极,既S-20多碱光电阴极。比以前的光电阴极灵敏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使得夜视仪的光电增益大大提高。

另一个突破是采用了光学纤维面板。既一种由大量光导纤维组成的薄板阵列,每根纤维传导一个像素减少了光的散射,传导效果好,由于可以将纤维的末端排列成曲面,天然的避免了像差,大大提高了成像质量。

将多个上述结构的像增强管串联起来,将光线逐级放大,使得极其微弱光线下的图象放大到了人眼可以清晰观看的程度,便实现了无须红外照明的微光观测。

越南战争时期,美国将利用级联像增强技术投入实战应用,研制成功了第一带微光夜视仪,主要有AN/PVS-2星光镜,AN/TVS-2班组武器瞄准镜和AN/TVS-4微光观察镜。

微光夜视仪的工作原理可以归纳为:目标反射的微弱光线经物镜会聚后在像增强器的阴极面上成像,逐级放大并将红外光转变为可见光,在最后一级的荧光屏上形成有足够亮度和清晰度的图象,供使用者观察。

第二代微光夜视仪

--------------------------------------------------------------------------------

微光夜视仪能耗小,但是体积仍然嫌大,越战期间,美国人又研制成了微通道板像增强器,于是第二代微光夜视仪应运而生。

有些材料具有在电子的撞击下能够发射出更多的电子的特性,60年代,材料研究获得突破,导致了微通道板像增强器的诞生。

连续型通道像增强器的原理是一根内壁涂有电子发射材料的细管子,在管子两端的电极上加上直流电压,当电子从管子一头射入时,便在管内来回碰撞,激发出越来越多的电子,这些电子被管壁的电压加速,并且碰撞出的几何级数增加的电子,使得管子末端出射的电子获得很高的增益。

通道电子倍增器的电子增益与管壁内的电子发射材料有关,与通道的长径比有关,与电压有关,但与通道的大小无关,所以可以做的极小,将其并列起来组成阵列,就可以用来传递显示图象了。单根通道的直径一般为10-12微米,长500微米,一块通道板包含数百万根通道管,既数百万像素,可以使图象的亮度增加几千乃至上万倍。

微通道的制作对工艺的要求很高。微通道板的制作方法有多种,一般采用实芯拉制法。所制成的夜视仪像增强器有两种,一种叫做近贴式,一种叫做倒像式。

近贴式微通道板像增强器将通道板放置在光电阴极和荧光屏之间。阴极发射的电子束在电场作用下打到微通道板上,经过倍增后,投射到荧光屏上成像。由于结构的关系,这种夜视仪尺寸小,但鉴别率较低,光学增益相对小些,需附加正像装置,又称为薄片管。

倒像式微通道板像增强器,是在荧光屏前面放置微通道板,能达到几万倍以上的光学增益,而且不用再次倒像。

第二代产品比第一代有如下优点:

总长度是第一代的1/3甚至更短,质量轻,使制成的夜视仪整机尺寸大大降低。例如1970年美国步枪用AN/PVS-3微光瞄准镜比第一代长度缩短2/3,质量减轻一半,价格降低一半,灵敏度却大幅度提高了。

微通道出射的电子达到一定数量后便会饱和,所以突然出现的强光不会烧坏夜视仪,先天具备防强光功能。

中国于20世纪80年代研制成功了第二代微光夜视仪,可以用做班组武器的瞄准具,也可以单独作为观察仪器使用,具有排除强光干扰的功能。

clou

最起码的,红外线发射和接收装置,然后再就是驱动电路、图像解码、显示装置。

可以到优酷什么的网站上去看看,我刚刚看到过有的。

相关推荐

夜视仪原理

通过光源照射夜视仪里面的偏振片有效阻隔看不见的光源达到夜视功能。
2023-08-15 23:51:012

夜视仪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红外夜视仪是利用光电转换技术的军用夜视仪器。它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前者用红外探照灯照射目标,接收反射的红外辐射形成图像;后者不发射红外线,依靠目标自身的红外辐射形成 “热图像”,故又称为”热像仪”。 目前市面上销售的红外夜视仪,都是主动式的。被动式红外夜视仪一般都不叫夜视仪,都改名为热成像仪。所以本文以下的介绍都是介绍主动式红外夜视仪。
2023-08-15 23:51:195

所谓的“夜视眼”是什么原理?

夜视仪按原理分,有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主动夜视系统是利用非可视光作光源,它有两种工作方式:一种是区域发光器,如红外灯;另一种是采用窄光束控制扫描视场,接收反射非可视光在监视器荧光屏上同步显示图像,这种夜视仪也可称为光夜视仪,如红外、紫外、x射线等。被动夜视系统是利用自然界的微光如月光、星光、天空辉光、及物体本身所发的热,通过像增强器放大增强达到可视的目的;这类夜视仪也称为微光夜视仪或热像仪。
2023-08-15 23:51:462

夜视仪的分类及原理 夜视仪的分类及原理有哪些

1、主动式红外夜视仪。原理:仪器向外发射红外光束,照射目标,并将目标反射的红外图像转化成为可见光图像,从而进行夜间观察,军事上主要用于夜间瞄准、驾驶车辆、侦察照相等。 2、微光夜视仪。原理:仪器利用夜间目标反射的低亮度的夜天光星月光大气辉光等自然光,将其增强放大到几十万倍,从而达到适于肉眼夜间进行侦察、观察、瞄准、车辆驾驶和其它战场作业。 3、三类、热成像红外仪。原理:热成像红外仪是根据凡是高于一切绝对温度零度(-273℃)以上的物体都有辐射红外线的基本原理、利用目标和背景自身辐。
2023-08-15 23:51:561

夜视仪原理

夜视仪原理如下:想要理解夜视仪的原理,就必须对光的原理有所了解。光波的能量大小与其波长有关:波长越短,能量越高。在可见光中,紫光的能量最高,而红光的能量最低。与可见光光谱相邻的是红外线光谱。 红外线分为三类:近红外线(近IR)——近红外线与可见光相邻,其波长范围是0.7-1.3微米(1微米等于百万分之一米)。中红外线(中IR)——中红外线的波长范围是1.3-3微米。近红外线和中红外线应用到各种电子设备中,例如遥控器。热红外线(热IR)——热红外线占据了红外线光谱中最大的一部分,其波长范围是3-30微米。热红外线与其他两种红外线的主要区别是,热红外线是由物体发射出来的,而不是从物体上反射出来的。物体之所以能够发射红外线,是因为其原子发生了某种变化。原子理论:原子是永恒运动的。它们不停地振动、移动和旋转。即便是构成我们座椅的原子也是不断运动着的。原子有几种不同的激发状态。换言之,它们具有不同的能量。如果我们将大量的能量赋予一个原子,它就会摆脱基态能级而达到激发水平。激发水平取决于以热、光或电等形式施加到原子上的能量的多少。原子由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和电子云构成。我们可以将电子云中的电子设想成在不同轨道上围绕着原子核运动。现在还无法观察到电子的离散轨道,但把这些轨道设想成原子不同的能级会更容易理解。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向原子施加一定的热能,可以预见的是,一些处于低能轨道的电子会转移到高能轨道上,即离原子核更远。电子转移到高能轨道后,最终仍要回到基态。在此过程中,电子会以光子(一种光线粒子)的形式释放能量。您会发现,原子不断地以光子的形式释放能量。举例来说,当烤面包炉内的发热器之所以会变成亮红色,就是因为原子被热力激发,释放出了红色的光子。激发态的电子比未受激发的电子具有更高的能量,并且正是由于电子吸收了若干能量才达到了激发水平,它会将这一能量释放出来以回归基态。这一能量会以光子的形式(光能)被释放出来。发射出的光子具有特定的波长(颜色),这取决于释出光子时电子的能量。任何生物都要耗费能量,很多没有生命的物品也是如此,例如引擎和火箭。能量消耗会产生热量。反过来,热能会促使物体中的原子发射出位于热红外线光谱中的光子。物体温度越高,释出的红外线光子的波长就越短。如果物体的温度非常高,它发出的光子甚至能进入可见光光谱,从红光开始,然后是橙光、黄光、白光,直至蓝光。
2023-08-15 23:52:051

夜视镜的原理

夜视技术是借助于光电成象器件实现夜间观察的一种光电技术。 夜视技术包括微光夜视和红外夜视两方面。微光夜视技术又称像增强技术,是通过带像增强管的夜视镜,对夜天光照亮的微弱目标像进行增强,以供观察的光电成像技术。微光夜视仪,是目前国外生产量和装备量最大和用途最广的夜视器材,可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两种。 红外夜视技术分为主动红外夜视技术和被动红外夜视技术。主动红外夜视技术是通过主动照射并利用目标反射红外源的红外光来实施观察的夜视技术,对应装备为主动红外夜视仪。被动红外夜视技术是借助于目标自身发射的红外辐射来实现观察的红外技术,它根据目标与背景或目标各部分之间的温差或热辐射差来发现目标。其装备为热像仪。热成像仪具有不同于其他夜视仪的独特优点,如可在雾、雨、雪的天气下工作,作用距离远,能识别伪装和抗干扰等,已成国外夜视装备的发展重点,并将在一定成度上取代微光夜视仪。
2023-08-15 23:52:221

夜视仪的原理是什么

夜视仪的工作原理 夜视仪主要是黑暗环境中人肉眼看不见的,微光,或红外光,转换为,电信号,然后再把电信号放大,转变成人可以看见的光信号。夜视仪的目镜,可以将光线聚集在影像增强器上,来收集和增强环境中的光线。在影像增强器内部光电阴极会被光激活,转换成电子能量,这些电子能量经过增强器内部的静电区域之后,被加速撞击在一个类似电脑屏幕的磷表面屏幕上,形成人肉眼所看见的图像。电子的加速过程是为了增强图像的亮度和清晰度。 我们从夜视仪中看到的图像都是绿色的,这是因为夜视仪将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红外线光转成了可见光,而红外线光的辐射很弱,即使转化为可见光依然很弱。人的肉眼对绿色感光性最为敏感,绿色的图像使得我们更容易看清这些较弱的可见光,但是人眼对绿光最容易产生疲劳。 夜视仪的功能 夜视仪的图片增强技术是指夜视仪在黑暗的环境中也能够采集到微弱的光线,包括肉眼无法看到的远红外光谱的低区域,然后将采集到的光线放大到一定的水平,使得我们的肉眼可以观察到环境图像。 夜视仪的热成像功能使得夜视仪可以捕捉到红外光谱的高光光线,也就是物体一散热形式发射出的光线,通常人体等温度较高的物体要比树木或建筑物等温度较低的物体,发射出更多的红外线。此外,夜视仪的热成像技术还可以探索一个区域内有没有人活动过的痕迹,确定一块土地是否被曾经挖开或掩埋过一些东西,有助于执法部门探索案情、搜集重要线索。 总之,夜视仪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目前,它广泛应用于车辆的夜间驾驶中,减少了因为夜色环境黑暗造成意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夜视仪经过多代的技术革新之后,其性能有了大幅的提升,在强光和弱光两种环境中都可以较大幅度的改善图像效果。
2023-08-15 23:52:291

请问夜视器的原理是如何呢?

星光夜视镜: 以光学镜头,将由物体反射出来的微弱光线,或肉眼看不到的红外线, 聚焦成像在光电管的前表方,能量转换为电子之后,在光电管放大数 千倍到数万倍,再由光电管尾端的萤光屏,转换成肉眼可见的明亮影 像。 星光夜视镜与一般望远镜不同,注重的是能看见极低亮度下的目标, 以及宽阔的视野,因此选用镜头的规格大都属于短焦距、大光圈,倍率 通常都在 6倍以下,适用于夜间驾驶的头戴式机型,为了判断距离,多 半没有放大倍率(1X)。 星光夜视镜无法显示彩色影像,为了配合人类肉眼的感光能力,萤光屏 上的影像都是绿色的单色 红外线夜视镜: 所有的生物体都会发出热能(尤其是恒温动物) 而会发热的物体 必定会散发出红外线 但是这些红外线 却都是人肉眼所无法感知的; 红外线夜视镜就是将这些人眼无法感知的红外线 借由光学及电子的技 术 显示在萤幕上.... 与星光夜视镜不同的是 星光夜视镜是将微弱的光源放大 但是在完全没有光源的状况下(例如暗房中 或是封闭的室内) 星光夜视镜几乎派不上用场(因为 0 放大数十倍后还是 0 啊) 但是红外线夜视镜并不需要光源 因为发热体就是一个最佳的光源了 因此红外线夜视镜可适用于室内的环境.... 不过红外线夜视镜 主要是将红外线给显像出来 因此 在红外线夜视镜下并不能有清晰的影像(相较于星光夜视镜) 虽然是分成这两大类.... 但是最新的夜视镜..其实也有结合星光夜视镜及红外线夜视镜的设计 如此一来 彼此截长不短 让夜视的功能更加的强大... 相对来讲,市面上会有出售部分零件,但是根据许多人的经验,组装出一个完整的可使用的夜视镜成功的案例极少。 参考: dgw/BB2/viewtopic?p=281&sid=5d57dffe6880c7c5f57ba7ceff0de068
2023-08-15 23:52:361

夜视仪为什么能让黑夜变白昼?可以讲讲原因吗?

研究人员利用人的瞳孔在黑暗中会放大的原理,扩大夜视仪镜头的孔径,使其在黑暗中能够有更多光线进入。
2023-08-15 23:52:444

夜视仪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拜托各位了 3Q

微光夜视仪原理 仪器利用夜间目标反射的低亮度的夜天光星月光大气辉光等自然光,将其增强放大到几十万倍,从而达到适于肉眼夜间进行侦察、观察、瞄准、车辆驾驶和其它战场作业。 微光夜视仪是根据光电效应的物理学原理制作而成的。光子进入夜视仪后打在金属板上,产生光电子。这些电子又通过一个安放在光屏前的薄盘片,盘片上有数百万个微通道(即数百万个像素),电子进入微通道后实现电子倍增,最后投射到荧光屏上成像。 因微光夜视仪是利用夜天光进行工作,属被动方式工作,因此能较好的隐藏自己,对从事特殊工作的部门,如军事、刑侦、辑毒、辑私、夜晚监控、保卫的应用等、它都是最合适的。光的波长不仅仅为我们目力所见的那麼多.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其它的波在我们身旁无处不在.只是单凭我们自身的感官觉查不到而已.而红外光就是物体所发出超过红色色谱波长的光,几乎所有的物体都会有红外光,也就是热辐射,就连茫茫太空也不例外,据科学家们勘测后认为太空还有宇宙爆炸初期的热辐射存在.既然我说了世上万物皆有热辐射存在.那我们就可利用这个共性,根据不同的物体温度来关察物体,了解物体.在这里你做个实验:你现在闭上眼睛,用手沿著桌面向显示器的方向摸去,你一定能感到显示器的后半部温度最高.也就是它的热辐射最强,你若用红外线探测镜来观察,就可以很清楚看见它的大致形状.众所周知,红外线阻击枪上的瞄准仪可在晚上描准对方.也就是因为人体温度同周围的环境温度有著较大的温差.就可很轻易的用它来探测人所在的位置.
2023-08-15 23:53:171

夜视仪是利用光的那些原理制成的?

夜视仪有两种。一种是被称为红外夜视仪,红外夜视仪还分主动红外夜视仪和被动红外夜视仪,主动红外夜视仪有一个红外灯,当然所发射的红外线是肉眼看不到的。通过红外灯照射物体反射回来的信息形成夜视图像。被动红外夜视仪又称为热成像仪,通过吸收物体的红外辐射来形成图像。另一种是微光夜视仪,这种夜视仪的主要部件由感光的晶体组成,能将极为微弱的光线放大几百万倍,从而形成图像。
2023-08-15 23:53:381

夜视仪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用一种特制的透镜,能够将视野内物体发出的红外线会聚起来。红外线探测器元上的相控阵能够扫描会聚的光线。探测器元能够生成非常详细的温度样式图,称为温谱图。大约只需1/30秒,探测器阵列就能获取温度信息,并制成温谱图。这些信息是从探测器阵列视域场中数千个探测点上获取的。探测器元生成的温谱图被转化为电脉冲。这些脉冲被传送到信号处理单元——一块集成了精密芯片的电路板,它可以将探测器元发出的信息转换为显示器能够识别的数据。信号处理单元将信息发送给显示器,从而在显示器上呈现出各种色彩,色彩强度由红外线的发射强度决定。将从探测器元传来的脉冲组合起来,就生成了图像。扩展资料:在亮光下使用夜视仪对夜视仪损害最大。虽然夜视仪在超载时会自动切断回路来保护设备,但暴露在强光下会缩短夜视仪的使用寿命。而暴露在雨,雾甚至高湿度环境中也会损坏夜视仪设备。为在晚上使用考虑,夜视仪的设计使它可以承受短时间的强光或潮湿状况。夜视仪设备中有非常精密的真空管,因此务必注意防撞击和小心持握。清理夜视仪镜头的方法和清理相机镜头的方法一样。镜头有光学涂层,如果与粗糙材质接触容易被刮花,或者被灰尘渗入玻璃中。通常不需要拆下镜头来清理内部。如果长期不用,最好拆除电池后将夜视仪存放在凉爽干燥的地方。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夜视仪
2023-08-15 23:53:481

“红外线夜视仪”的工作原理

不同温度的物体,发出的红外线的强度不同。就象不同颜色的物体,对日光的反射强度不同,人就可以观察到不同物体的颜色一样。利用这个原理,就可以做成对红外线敏感的摄像头,来观测夜间的物体。这样的仪器叫红外线夜视仪。
2023-08-15 23:54:043

红外夜视仪和微光夜视仪都是什么原理

照一楼说的那热成像就是主动成像!首先要搞清楚主动和被动是相对什么而言,都感红外那么自然就是说获得红外的方式是主动还是被动。微光原则也是主动的一种原因微光所指的还是通过反射物反色到物镜的可见光和红外光来成像。之所以叫主动是因为在全黑环境下两者都不能依靠自身感光元件和镜头成像。热成像之所以是被动也是因为它不依靠任何光源成像,热成像仪是捕捉监控范围物体发出热辐射的方向和强弱来成像。因为本身并不发射信号,仅仅就只是接收(收音机原理)所以热成像仪和所有接收装置一样,功率很低和节能!红外夜视的原理很简单,因为红外光对于监控头来说就是可见光。微光夜视可以简单理解为“黑色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人眼会眨~监控镜头也一样是通过快门和曝光时间来把每一次快门曝光的每一帧照片连成我们所看到的影像。曝光就好比看不清楚时我们会所看一下,夜晚监控也会自动调延长曝光时间来获得更清晰的图像,因为延长曝光时间在帧率上就会拖帧,也就是监控在回看录像截取视频图片时常常得到的是无法辨认的图片。调解监控设置在增加曝光的同时降低帧率你,并且根据需要设定码流都能改善恶劣环境摄像头的使用性能,微光夜视仪不要白天用,会坏?这个逻辑不知道哪来的。如果说有人白天没事拿着夜视仪到处看的话,那么这个人肯定“坏”在夜视仪前头!
2023-08-15 23:54:141

夜视仪是怎么做成的?

20世纪30年代荷兰的霍尔斯特等人成功的研制出世界上地一只近贴式红外变像管,它的出现标志着夜视技术的诞生,借助于夜视仪器,人类从此可以在黑暗环境中观察目标。简单的说夜视技术就是借助于光电成像器件实现低照度条件下观察的光电技术。夜视技术基本上可分为红外和微光两个方面,主动式红外夜视仪造价较低,成像清晰,对比度好,使用时受环境照明条件影响小,但由于需要红外光源照射,用于军事上,有容易被敌方侦测仪器发现的缺点。微光夜视仪和主动红外夜视仪相比,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且由于工作方式是被动的,使得安全性大为提高,不容易暴露。但微光夜视仪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其作用距离和观察效果受环境影条件响很大,雨雾天不能够正常工作,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如山洞)则完全失效。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如今的微光夜视技术已大为提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追溯微光夜视仪器发展的基本脉络。第一代微光夜视仪  1962年,美国人研制成功像增强器,使得夜视器材的发展产生了一个飞跃。  我们平时所谓的黑夜,很少是绝对黑暗的,因为自然界总是存在着微弱的光线,例如星月光,大气的辉光和黄道光。即使肉眼不容易察觉的星星,对地面的照度仍然可以达到2x10负4次方勒克司。能够利用如此微弱的光线进行观测,是因为两个技术上的重大突破。  首先,研制成功了灵敏度极高的光电阴极,即S-20多碱光电阴极。比以前的光电阴极灵敏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使得夜视仪的光电增益大大提高。  另一个突破是采用了光学纤维面板。即一种由大量光导纤维组成的薄板阵列,每根纤维传导一个像素减少了光的散射,传导效果好,由于可以将纤维的末端排列成曲面,天然的避免了像差,大大提高了成像质量。  将多个上述结构的像增强管串联起来,将光线逐级放大,使得极其微弱光线下的图象放大到了人眼可以清晰观看的程度,便实现了无须红外照明的微光观测。  越南战争时期,美国将利用级联像增强技术投入实战应用,研制成功了第一带微光夜视仪,主要有AN/PVS-2星光镜,AN/TVS-2班组武器瞄准镜和AN/TVS-4微光观察镜。  微光夜视仪的工作原理可以归纳为:目标反射的微弱光线经物镜会聚后在像增强器的阴极面上成像,逐级放大并将红外光转变为可见光,在最后一级的荧光屏上形成有足够亮度和清晰度的图象,供使用者观察。 第二代微光夜视仪 --------------------------------------------------------------------------------   微光夜视仪能耗小,但是体积仍然嫌大,越战期间,美国人又研制成了微通道板像增强器,于是第二代微光夜视仪应运而生。  有些材料具有在电子的撞击下能够发射出更多的电子的特性,60年代,材料研究获得突破,导致了微通道板像增强器的诞生。  连续型通道像增强器的原理是一根内壁涂有电子发射材料的细管子,在管子两端的电极上加上直流电压,当电子从管子一头射入时,便在管内来回碰撞,激发出越来越多的电子,这些电子被管壁的电压加速,并且碰撞出的几何级数增加的电子,使得管子末端出射的电子获得很高的增益。  通道电子倍增器的电子增益与管壁内的电子发射材料有关,与通道的长径比有关,与电压有关,但与通道的大小无关,所以可以做的极小,将其并列起来组成阵列,就可以用来传递显示图象了。单根通道的直径一般为10-12微米,长500微米,一块通道板包含数百万根通道管,即数百万像素,可以使图象的亮度增加几千乃至上万倍。  微通道的制作对工艺的要求很高。微通道板的制作方法有多种,一般采用实芯拉制法。所制成的夜视仪像增强器有两种,一种叫做近贴式,一种叫做倒像式。  近贴式微通道板像增强器将通道板放置在光电阴极和荧光屏之间。阴极发射的电子束在电场作用下打到微通道板上,经过倍增后,投射到荧光屏上成像。由于结构的关系,这种夜视仪尺寸小,但鉴别率较低,光学增益相对小些,需附加正像装置,又称为薄片管。  倒像式微通道板像增强器,是在荧光屏前面放置微通道板,能达到几万倍以上的光学增益,而且不用再次倒像。  第二代产品比第一代有如下优点: 1. 总长度是第一代的1/3甚至更短,质量轻,使制成的夜视仪整机尺寸大大降低。例如1970年美国步枪用AN/PVS-3微光瞄准镜比第一代长度缩短2/3,质量减轻一半,价格降低一半,灵敏度却大幅度提高了。 2. 微通道出射的电子达到一定数量后便会饱和,所以突然出现的强光不会烧坏夜视仪,先天具备防强光功能。  中国于20世纪80年代研制成功了第二代微光夜视仪,可以用做班组武器的瞄准具,也可以单独作为观察仪器使用,具有排除强光干扰的功能。 第三代和第四代微光夜视仪 -------------------------------------------------------------------------------- 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人在研制新的高性能光电阴极方面取得了突破,于80年代研制出采用负电子亲和势砷化镓光电阴极的第三代像增强器,并以此为基础研制出飞行员用夜视眼镜。第二代和第三代夜视器材目前仍是西方军队装备的主流。  电子亲和势指的是半导体导带底部到真空能级间的能量值,它表征材料在发生光电效应时,电子逸出材料的难易程度。电子亲和势越小,就越容易逸出。如果电子亲和势为零或负值,则意味着电子处于随时可以脱离的状态,用电子亲和势为负值的材料制作的光电阴极,由光子激发出的电子只要能扩散到表面就能逸出,因此灵敏度极高。砷化镓正是科学家们寻找的合适材料。  由于高灵敏度负电子亲和势光电阴极制作难度大,所以目前该技术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一些国家只能依赖进口。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厂商就按照美国陆军的要求,生产用于夜视眼镜的第三代像增强管,在1998年美国陆军与利顿公司和ITT公司签订合同之际,第三代管的性能似乎已经达到了极限,但是利顿公司在投标中抛出了杀手锏——无膜微通道板像增强器。  第三代管为了防止离子反馈损坏精致的光电阴极,都镀有一层离子障膜。利顿公司找到了不用离子障膜而保护光电阴极的方法,在不降低夜视仪寿命的前提下,探测距离和分辨率显著提高,在非常黑的环境下更是如此。  新式的夜视仪还采用了自动门控电源和无晕成像技术。可以自动控制光电阴极电压,改善在环境光线过强或有照明的情况下的夜视效果。无晕成像可以极大的减少由电子在像增强管的光电阴极到板的空隙中散射而引起的光晕。  以上新技术的出现使得夜视仪的性能得到又一次飞跃,所以被称做第四代微光夜视仪。
2023-08-15 23:54:241

夜视镜是利用什么原理的

 (1)主动红外像转换技术(近红外区)。  这种技术是利用光电图像转换原理来实现夜间观察的。这类仪器包括红外光源和含有变像管的夜视镜两大部分。红外光源照射目标,夜视镜将不可见光红外像转换成可见像。这类技术于三十代末期开始研究,二战中得到发展与应用。装有主动红外夜视仪的步枪瞄准镜广泛地用于太平洋战场上。六十代前后,该技术趋于成熟,观察距离可达3000米,后广泛装备部队,但因其具有灵敏度低、热发射大、耗电多、体大、量重、观察距离有限以及易于暴露的致命弱点,因此,逐渐被以后发展的夜视技术所取代,现在只有少数国家有小数量的装备。  (2) 被动红外夜视技术(中、远红外区)  红外热像仪是一种最有发展前途的红外探测器,代表着夜视器材的发展方向。它采用一种内光电效应半导体器件作探测器,将景物的辐射图像转换成电荷图像,经资讯处理后,由显示器件转换成可见图像
2023-08-15 23:54:321

为什么用红外夜视仪能看清黑暗中的景物?

运用红外线的反射成像
2023-08-15 23:54:4311

夜视仪的工作原理和结构你能告诉我吗

目前夜视仪大致分两种:一种是微光,一种是数码。微光的夜视仪主要是放大光线亮度,达到在比较暗的环境也可以看清楚影像.此类夜视仪品牌基本是国外的牌子,关键部件基本还是冲国外进口,在国内装配测试数码夜视仪,主要是增加一个红外光源(红外LED或红外激光等),通过数码摄像机可以感受到此光亮,达到也是效果。整体来说两种各有好处,微光夜视感觉要高档些.一般电影大片里用的多数是微光夜视.数码红外LED的夜视仪,价格约在2000微光的半军用夜视仪,价格约在4000.微光的品牌基本就国外几个品牌,红外的目前国内有生产并且有自己的品牌.质量好一些的微光价格就更高了!
2023-08-15 23:55:452

红外夜视仪制造原理是什么?

  红外夜视仪制造原理:利用光电转换技术的军用夜视仪器。它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前者用红外探照灯照射目标,接收反射的红外辐射形成图像;后者不发射红外线,依靠目标自身的红外辐射形成“热图像”,故又称为”热像仪”。目前市面上销售的红外夜视仪,都是主动式的。被动式红外夜视仪一般都不叫夜视仪,都改名为热成像仪。所以本文以下的介绍都是介绍主动式红外夜视仪。
2023-08-15 23:55:551

如何制作简易微光夜视仪?

最简单的办法,把你手机拍照功能调出来,场景模式选择“夜景”马上你会发现,原来很暗的东西,在手机显示器上都变亮了!简单不?
2023-08-15 23:56:053

夜视镜原理,夜间驾驶眼镜有用么?

夜视镜有两种,一种是微光夜视镜,一种是红外夜视镜。微光夜视镜是把微弱的光放大了,而红外夜视镜是把红外线转为可见光。红外夜视镜又分两种,一种是主动式的,一种是被动式的,主动式的就是夜视镜发出一束红外线,照到物体上再反射回来,相当于手电筒;被动式的则是把物体自身发出的红外线放大转化为可见光。所以,在完全没有光的情况下,微光夜视镜是看不到东西的。如果没有红外源的话(大多数能产生热量的东西都能成为红外源,如生物、车辆、火焰等),被动红外夜视镜也是看不到东西的。而主动红外夜视镜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看到东西。不同的夜视镜有不同的适用场合,微光夜视镜适合野外有星光或月光的时候使用。因为夜视镜只显示单色,而它的显示屏是绿色的(你可以注意到很多仪表的显示屏都是绿色的),所以你看到的是绿色的。什么是夜间驾驶眼镜?夜间驾驶眼镜的简称就是夜视镜,眼睛专卖店和电商平台都有销售。夜视镜的原理是通过散开光线和过滤掉蓝光减少眩光。蓝光是光谱中波长最短的光线,进入眼睛时更容易引起眩光。夜间驾驶眼镜有用吗?夜视镜的镜片颜色从黄色到琥珀色都可以选,黄色的镜片会使进入眼睛的光线减少,使得能见度降低。晚上行驶佩戴的话,可能会影响驾驶的清晰度。镜片除了过滤眩光,但是也滤除了其它可见光,这也使得在昏暗或者黑暗的环境下很难看清物体。根据相关测试研究显示,夜视镜并不能提高夜间行车的能见度,也不能帮助驾驶者比没有佩戴时更好的看清路上的情况。可能改善夜间驾驶效果的方法1、定期检查眼睛和视力情况,以确保视力与所佩戴的眼镜是最贴合的;2、行驶前,清洗眼镜上的污渍,因为污渍会加重眩光;3、行驶前,清洗前方的挡风玻璃,消除眩光隐患;4、定期更换雨刷器;5、不要长时间行驶,注意合理休息,适当做些眼部护理;6、夜间行驶感觉看到不是很清,有障碍,记得及时去医院咨询问题。
2023-08-15 23:56:161

介绍一下夜视仪

稍微长了点 见谅夜视仪在侦探工作中的用途、分类及工作原理 人们对周围事物的认识,约有百分之八十五是以光线作为媒介,通过视觉而引起反应的,这说明光线对于人们观察、了解和分析事物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人类的视觉有局限性,为了扩大人们的视界,就必需利用一些器材,比如,观察远景需借助望远镜,观察细微需要显微镜,那么观察暗处的景物,就要利用夜视仪。 夜视技术已成为当前电视技术的一个部分。多年来,在直视夜视技术的基础上,电视夜视技术已得到迅速发展。当今电视技术不仅仅在广播电视系统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浸透到工业、农业、国防、公安、科学以及国民经济和生活的各个部门和领域。电视技术在公安业务中的应用,已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在重要场所的监控,首脑人物的警卫,重要文物的保护,安全检查,交通管制,刑事侦察,消防工作,传送情报等业务工作中,都把电视技术作为重要手段。 由于公安业务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使夜视器材在公安业务工作中大有用武之地。这是因为在公安业务工作中有很多工作在时间、地点、场合上是随机的,时间上可能是白天、也可能是晚上,可能是严冬、也可能是酷夏,这就要求使用的器材是全天时的、全天候的,即要求摄象机能在从微光直到晴空烈日的光动动态范围内工作,或者说能在从夜晚的无月晴空、甚至阴天即在10E-4勒克司(L X ) 直到烈日下10E+5 勒克司(L X )照度下均能工作,因为人所以能看到景物,是因为人眼感受到了从景物上反射出来的光线。光线太暗即照度太低,人眼看不清或者看不见。所谓照度,是入射到物体表面上的光通量密度,单位为勒克司(L X )。一般地讲,环境照度在10E-2 勒克司以下,人眼就很难分辨物体了。而在我们现实生活的环境中,环境照度在10E-2 勒克司以下的情况还是少见的。这里列一个景物照度与天气关系的经验数据,仅供参考。在太阳直射下,景物照度可达10E+5 勒克司,白天为10E+4 勒克司,阴天为10E+3 勒克司,薄暮为10E+2 勒克司,黎明或黄昏(旅馆、饭店)为10E+1 勒克司,深度黄昏(剧场)为10E+0勒克司,全月晴空为10E-1勒克司,1/4月晴空为10E-2勒克司,星光无月为10E-3勒克司,布满云的夜空为10E-4勒克司。当然,还有些地方象深海、森林深处、无灯光的仓库、船舱、暗室等,照度可能还低。这样对于一些象金融、商贸、文物、机要、枪支弹药库、危险物品库等重要场所,为了防止被盗,必须采取监控措施。而这些场所,由于消防、防爆,防光对文物的腐蚀或者其它一些原因,不允许用灯光照明,就得考虑采用夜视器材。其次,在地点上的随机性 更是显而易见的。偷渡、走私在海上、海岸或边陲,盗窃电器物资在荒野,偷伐树木在林区。为防止这些坏人为非作歹,就要进行监视。而这些地点由于地域广阔,不能都装上照明设备,也只好利用夜视仪来帮忙了。其三,在场合上有的是公开场合,也有的是秘密场合。为了能监视坏人而又不暴露自己,就不允许用照明设备。比如边防出入境、走私偷渡和重要机密部门的警卫暗哨,夜视仪是很好的帮手。 坏人做坏事,也有其特点,因为他们干的事是见不得人的,所以往往选择在夜间或者人烟稀少的地方作案,以逃避人们的监视。而夜视器材除了能在暗处观物外,还能在较远 的地方对较大范围的地区进行监控。这就为夜视器材的应用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景。可以这么说,电视技术已在公安业务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是众所周知的。而在低照度范围内,夜视技术成为电视技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员是当之无愧的。 夜视仪的分类: 夜视仪按原理来分,有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主动夜视系统是利用非可视光作光源,它有两种工作方式:一种是区域发光器,如红外灯;另一种是采用窄光束控制扫描视场,接收反射非可视光在监视器荧光屏上同步显示图像,所以这种夜视仪也可称为光夜视仪,热成像、红外、紫外、X射线等等都属于这类。被动夜视系统是利用例如月光、星光、天空辉光、夜天光、热和一切很微弱的自然光线,加以放大增强达到可视的目的。这类夜视仪也成为微光夜视仪,用于电视上叫微光摄象机。它与一般摄象机怎么划分呢?目前还没有一个精确的标准。一般用灵敏度来定义:任何摄象机,其灵敏度超过普通硫化锑光导管电视摄象机时,均成为低照度摄像机或微光摄像机。 另外,在低照度情况下,用人眼直接观察的叫夜视镜,利用监视器进行观察的叫微光摄像机,微光摄像机还有彩色和黑白之分。 夜视仪的工作原理: 人眼能直接观察到景物的必要条件是有光线,但这并不充分。充分条件是必须要一定的环境照度和可见光。夜视技术就是围绕解决这两个问题来作文章的。 光也是一种电磁波,它是一种频率很高、波长很小的电磁波。它的波长一般在10到10E+6纳米(1纳米相当于10E-9米)之间,而可见光仅占其中的一小部分,约在390到776纳米之间。390纳米以下为紫外线,776纳米以上为红外线。 人们如何将不可见光转为可见光,将低照度提高呢?这就得从光的一种特性说起。十九世纪爱尔兰人史密斯发现了一种光电效应,这就使光和电互相转换成为可能。而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将电信号进行变频、变相和放大,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把景物各部分明暗不同的亮度转变成大小不同的电信号(电流和电压),然后通过扫描技术,将光图像转变为电图像,这个过程就叫摄像。最后利用显像技术将电图像还原为光图像,以达到观察的目的。就以红外夜视仪为例,使用红外灯照在目标上,因为红外光是不可视光,可以不暴露自己,然后通过红外变像管将不可视的电像转变成人眼可见的光学像,达到观察的目的。热成像是利用目标与周围环境之间由于温度或发射率的差异所产生的热对比度进行成像。由于热对比度的差异而把红外辐射能量密度分布图显示出来,成为热像,再通过热像将红外图像变为可见光图像。 微光夜视仪是将微弱的自然光图像通过像增强器转变为增强了百倍甚至几万倍的电子图像,再将增强的电子图像转变成为可视的光学图像。
2023-08-15 23:56:481

狙击枪上的夜视仪是靠什么原理来发光来看见敌人的?

一种是微光夜视仪,通过放大微弱的星光、月光,看到物体一种是红外热像仪,通过检测物体红外辐射强度来发现目标都不是自己发光
2023-08-15 23:57:091

夜视仪是利用了红外线的什么效应

自然界中只要高于绝对零度(-273℃)的物体,都会不断向外辐射红外线。红外热成像夜视仪通过光学系统、红外探测器芯片及电子处理系统,将物体表面红外辐射转换成可见图像。简单来说,热成像原理就是利用温度成像,将物体发出的不可见红外能量转变为可见的热图像。热图像的上面的不同颜色代表被测物体的不同温度。传统夜视仪依赖于夜间环境反射的可见光,而红外热成像夜视仪不受可见光影响,可以在完全黑暗的情况下看到目标,另外,热成像可以穿透烟雾、灰尘等,快读定位热目标。
2023-08-15 23:57:161

科学家如何发明了夜视仪?

那个科学家要么是个色鬼,要么是个强盗,只有这两种人才会想起夜视功能!你要能把你的瞳孔放大一倍,你晚上也能看到东西,聚光呗,所谓夜视,只能说在光线微弱的情况下能比别人看的清楚一点,并非在没有任何光线的情况下看见,除非你自带光源
2023-08-15 23:57:273

夜视仪为什么在夜里能让人看清楚

微光夜视仪和数码夜视仪是通过倍增管或者CCD将夜晚低亮度的光线放大增强,从而达到肉眼能够看见的状态,再简单点说就是通过技术手段在仪器内部把环境亮度提高,并显示在屏幕上。还有一种夜视设备是热成像,通过热辐射来显示成像。
2023-08-15 23:57:473

夜视镜的原理 详细的

夜视镜目前有两类,都是利用红外线的其中便宜的,这类,就是利用一个红外摄像机,然后再利用一个红外灯,将红外线照射到某些物体上,然后摄象机拍摄下来如果必要,则通过后边的显示器显示出来,这样实现呈像,而人看不到红外线,所以人根本感觉不到光线。但是他受到红外灯投射距离的影响。还有一类,则为被动红外热呈像,他的红外摄象机的元件,灵敏度比前面说的那种高得多,他不需要红外灯照射,因此,对着某些物体,如果该物体有热量,他不但可以查出热量分布,显示出热谱图,同时还可以通过计算,显示成图象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某些物体的图象了,虽然这种造价很昂贵,但通常用在军用,因为如果有一个人拿着他到处看,而另外一个如果拿着第一种看,由于第一种需要照射红外线,而后者不需要,其次由于红外照射距离的影响导致很多东西看不到而这个时候,后者却可以看到前者的红外线灯照射的射线,从而可能可以战胜对方其次后者还具有看到热谱图的功能,也可以看到一些,比如变压器内部的发热情况,甚至是其设备内部的可视图象。并且不需要任何外部照射。
2023-08-15 23:58:171

红外夜视仪和微光夜视仪都是什么原理哪一种需要电池

红外夜视仪是利用光电转换技术的军用夜视仪器。它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前者用红外探照灯照射目标,接收反射的红外辐射形成图像。后者不发射红外线,依靠目标自身的红外辐射形成热图像,故又称为热像仪。夜间可见光很微弱,但人眼看不见的红外线却很丰富。红外线视仪可以帮助人们在夜间进行观察、搜索、瞄准和驾驶车辆。 微光夜视仪原理是仪器利用夜间目标反射的低亮度的夜天光星月光大气辉光等自然光,将其增强放大到几十万倍,从而达到适于肉眼夜间进行侦察、观察、瞄准、车辆驾驶和其它战场作业。因微光夜视仪是利用夜天光进行工作,属被动方式工作,因此能较好的隐藏自己,对从事特殊工作的部门,如军事、刑侦、辑毒、辑私、夜晚监控、保卫的应用等,它都是最合适的。微光夜视仪其核心部件微光像增强器属高科技产品,不需要电池,红外夜视仪主动式需要电池。
2023-08-15 23:58:251

激光夜视摄像机 是什么原理

其实激光夜视摄像机就是能通过激光为摄像机进行照明来实现夜视的目的,具体的原理就是红外补光技术。另外,激光器进行匀化之后可以将激光照射至最远数千米而不发散,实现夜晚的远距离高清监控目标,深圳尼恩光电在这方面做得很不错,最远能达到夜晚3000米激光夜视效果!
2023-08-15 23:58:365

夜视仪原理

夜视仪的工作原理:1、用一种特制的透镜,能够将视野内物体发出的红外线会聚起来。2、红外线探测器元上的相控阵能够扫描会聚的光线。探测器元能够生成非常详细的温度样式图,称为温谱图。大约只需1/30秒,探测器阵列就能获取温度信息,并制成温谱图。这些信息是从探测器阵列视域场中数千个探测点上获取的。3、探测器元生成的温谱图被转化为电脉冲。4、这些脉冲被传送到信号处理单元——一块集成了精密芯片的电路板,它可以将探测器元发出的信息转换为显示器能够识别的数据。5、信号处理单元将信息发送给显示器,从而在显示器上呈现出各种色彩,色彩强度由红外线的发射强度决定。将从探测器元传来的脉冲组合起来,就生成了图像。
2023-08-15 23:59:121

红外线夜视仪的原理是什么???

红外夜视仪工作原理:1、用一种特制的透镜,能够将视野内物体发出的红外线会聚起来。2、红外线探测器元上的相控阵能够扫描会聚的光线。探测器元能够生成非常详细的温度样式图,称为温谱图。大约只需1/30秒,探测器阵列就能获取温度信息,并制成温谱图。这些信息是从探测器阵列视域场中数千个探测点上获取的。3、探测器元生成的温谱图被转化为电脉冲。4、这些脉冲被传送到信号处理单元——一块集成了精密芯片的电路板,它可以将探测器元发出的信息转换为显示器能够识别的数据。5、信号处理单元将信息发送给显示器,从而在显示器上呈现出各种色彩,色彩强度由红外线的发射强度决定。将从探测器元传来的脉冲组合起来,就生成了图像。扩展资料夜间可见光很微弱,但人眼看不见的红外线却很丰富。红外夜视仪可以帮助人们在夜间进行观察、搜索、瞄准和驾驶车辆。尽管人们很早就发现了红外线,但受到红外元器件的限制,红外遥感技术发展很缓慢。直到1940年德国研制出硫化铅和几种红外透射材料后,才使红外遥感仪器的诞生成为可能。此后德国首先研制出主动式红外夜视仪等几种红外探测仪器,在一次与英军坦克纵队的遭遇战中,装备了红外观瞄装置的德军豹式坦克在一举击毁两辆英军萤火虫坦克,值得一提的是,此战役中德军使用的是主动式红外夜视装置,因此作战时还有一部猫头鹰红外探照灯车在远方用红外线为豹式坦克照明。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外夜视仪
2023-08-15 23:59:321

夜视仪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通过红外感光材料将红外图像变为人眼可看到的黑白图像
2023-08-15 23:59:496

红外夜视仪的工作原理

以像增强器为核心器件的夜间外瞄准具,其工作时不用红外探照灯照明目标,而利用微弱光照下目标所反射光线通过像增强器在荧光屏上增强为人眼可感受的可见图像来观察和瞄准目标红外夜视仪是利用光电转换技术的军用夜视仪器。它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前者用红外探照灯照射目标,接收反射的红外辐射形成图像;后者不发射红外线,依靠目标自身的红外辐射形成 “热图像”,故又称为”热像仪”。
2023-08-16 00:00:142

夜视仪原理

夜视仪想要理解夜视仪的原理,就必须对光的原理有所了解。光波的能量大小与其波长有关:波长越短,能量越高。在可见光中,紫光的能量最高,而红光的能量最低。与可见光光谱相邻的是红外线光谱。红外线分为三类:  近红外线(近IR)——近红外线与可见光相邻,其波长范围是0.7-1.3微米(1微米等于百万分之一米)。  中红外线(中IR)——中红外线的波长范围是1.3-3微米。近红外线和中红外线应用到各种电子设备中,例如遥控器。  热红外线(热IR)——热红外线占据了红外线光谱中最大的一部分,其波长范围是3-30微米。  热红外线与其他两种红外线的主要区别是,热红外线是由物体发射出来的,而不是从物体上反射出来的。物体之所以能够发射红外线,是因为其原子发生了某种变化。夜视仪1.用一种特制的透镜,能够将视野内物体发出的红外线会聚起来。  2.红外线探测器元上的相控阵能够扫描会聚的光线。探测器元能够生成非常详细的温度样式图,称为温谱图。大约只需1/30秒,探测器阵列就能获取温度信息,并制成温谱图。这些信息是从探测器阵列视域场中数千个探测点上获取的。  3.探测器元生成的温谱图被转化为电脉冲。  4.这些脉冲被传送到信号处理单元——一块集成了精密芯片的电路板,它可以将探测器元发出的信息转换为显示器能够识别的数据。  5.信号处理单元将信息发送给显示器,从而在显示器上呈现出各种色彩,色彩强度由红外线的发射强度决定。将从探测器元传来的脉冲组合起来,就生成了图像。
2023-08-16 00:00:243

主动式红外夜视仪的原理及特点?

夜视镜有两种,一种是微光夜视镜,一种是红外夜视镜。 微光夜视镜是把微弱的光放大了,而红外夜视镜是把红外线转为可见光。 红外夜视镜又分两种,一种是主动式的,一种是被动式的,主动式的就是夜视镜发出一束红外线,照到物体上再反射回来,相当于手电筒;被动式的则是把物体自身发出的红外线放大转化为可见光。 所以,在完全没有光的情况下,微光夜视镜是看不到东西的。如果没有红外源的话(大多数能产生热量的东西都能成为红外源,如生物、车辆、火焰等),被动红外夜视镜也是看不到东西的。而主动红外夜视镜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看到东西。不同的夜视镜有不同的适用场合,微光夜视镜适合野外有星光或月光的时候使用。 因为夜视镜只显示单色,而它的显示屏是绿色的(你可以注意到很多仪表的显示屏都是绿色的),所以你看到的是绿色的。
2023-08-16 00:00:422

夜视仪成像原理

热成像夜视仪是利用温度成像的。自然界中的物体,除了具有我们所熟悉的可见光图像外,还具有一种红外热辐射图像,但人的肉眼看不到红外热辐射。热成像夜视仪可以将红外热辐射图像转换成可见光图像,通过热成像夜视仪,可以让我们在漆黑的夜里看到宛如白天的景象,拥有“黑夜之眼”。
2023-08-16 00:01:012

夜视仪的分类及原理 夜视仪的分类及原理有哪些

1、主动式红外夜视仪。原理:仪器向外发射红外光束,照射目标,并将目标反射的红外图像转化成为可见光图像,从而进行夜间观察,军事上主要用于夜间瞄准、驾驶车辆、侦察照相等。 2、微光夜视仪。原理:仪器利用夜间目标反射的低亮度的夜天光星月光大气辉光等自然光,将其增强放大到几十万倍,从而达到适于肉眼夜间进行侦察、观察、瞄准、车辆驾驶和其它战场作业。 3、三类、热成像红外仪。原理:热成像红外仪是根据凡是高于一切绝对温度零度(-273℃)以上的物体都有辐射红外线的基本原理、利用目标和背景自身辐。
2023-08-16 00:01:141

夜视镜是利用什么原理的?

夜视技术是借助于光电成象器件实现夜间观察的一种光电技术。夜视技术包括微光夜视和红外夜视两方面。微光夜视技术又称像增强技术,是通过带像增强管的夜视镜,对夜天光照亮的微弱目标像进行增强,以供观察的光电成像技术。微光夜视仪,是目前国外生产量和装备量最大和用途最广的夜视器材,可分为直接观察(如夜视观察仪、武器瞄准具、夜间驾驶仪、夜视眼镜)和间接观察(如微光电视)两种。红外夜视技术分为主动红外夜视技术和被动红外夜视技术。主动红外夜视技术是通过主动照射并利用目标反射红外源的红外光来实施观察的夜视技术,对应装备为主动红外夜视仪。被动红外夜视技术是借助于目标自身发射的红外辐射来实现观察的红外技术,它根据目标与背景或目标各部分之间的温差或热辐射差来发现目标。其装备为热像仪。热成像仪具有不同于其它夜视仪的独特优点,如可在雾、雨、雪的天气下工作,作用距离远,能识别伪装和抗干扰等,已成国外夜视装备的发展重点,并将在一定成度上取代微光夜视仪。  1、微光夜视技术  目前,微光夜视仪在国外正广泛装备部队。它分为像增强微光夜视技术(直接观察)和微光电视(间接观察)两种   (1) 像增强技术  像增强微光夜视技术是通过带增强管的夜视镜,对夜天光照亮的微弱目标像进行增强,以供观察的光电成像技术。其工作原理为:首先将进行光电转换,然后用微通道版(MCP)增强电子信号,最后进行电光转换。  在50-60年代,由于多碱光电阴极、光纤面板、微通道板(MCP)和负电子亲和力(NEA)光电阴极的诞生,该技术迅速发展起来。由于它克服了主动红外夜视的致命弱点,所以,它一出现,便成为夜视领域的发展重点。它逐渐代替了较早应用的主动红外夜视技术,占据着统治地位。迄今为止,已发展到第三代。第一代产品于60年代初期开始发展,它采用光电阴极、光纤面板耦合的级联式像增强管,1966年美军在侵越战场使用,于70年进行批量生产,装备部队。第二代产品于七十年代初期开始发展,采用多碱光电阴极和微通道板(MCP)的像增强管.  (2)微光电视  微光电视是像增强管和电视摄像管相结合的微光夜视系统。它诞生于四十年代,七十年才迅速发展起来。它具有成像面积大、直观性强、连续性、远距离多点多人观察等优点,目益广泛地用于监视、侦察、探测、制导、跟踪等方面, 国外已装备30余 种。典型产品有法国的坦克用的 "卡纳斯特 "微光电视系统 、美国的直机用UVR-700 型昼夜两用电视跟踪系统、英国的海军用 V0084型微光电视系统 、瑞士的2704型远距离 ( 观察距离为10公里 ) 微光电视摄像机等 。  目前的微光夜视装置仅能提供单色的图像,而利用彩色图像会有助于目标 识别,使识别速度提高30 %,识别错误减少60%.  2、红外夜视成像技术  红外夜视技术先后经历了早期的主动红外夜视成像技术和现在的被动红外(热成像)技术。红外探测器最早是用单元探测器,后来为了提高灵敏度和分辩率而发展为多元线列探测器,现已向多元面阵红外探测器发展。相应的系统已实现了从点探测到目标热成像的飞跃。  (1)主动红外像转换技术(近红外区)。  (2) 被动红外夜视技术(中、远红外区) 
2023-08-16 00:02:051

夜视仪原理?

传统夜视仪依赖于夜间环境反射的可见光,而热成像夜视仪不受可见光影响,可以在完全黑暗的情况下看到目标,另外,热成像可以穿透烟雾、灰尘等,快读定位热目标。自然界中只要高于绝对零度(-273℃)的物体,都会不断向外辐射红外线。热成像通过光学系统、红外探测器芯片及电子处理系统,将物体表面红外辐射转换成可见图像。简单来说,热成像原理就是利用温度成像,将物体发出的不可见红外能量转变为可见的热图像。热图像的上面的不同颜色代表被测物体的不同温度。
2023-08-16 00:03:043

夜视镜是什么东西原理求大神帮助

1.夜视技术 借助于光电成象器件实现夜间观察的一种光电技术。夜视技术包括微光夜视和红外夜视两方面。微光夜视技术又称像增强技术,是通过带像增强管的夜视镜,对夜天光照亮的微弱目标像进行增强,以供观察的光电成像技术。 像增强技术 像增强微光夜视技术是通过带增强管的夜视镜,对夜天光照亮的微弱目标像进行增强,以供观察的光电成像技术。其工作原理为:首先将进行光电转换,然后用微通道版(MCP)增强电子信号,最后进行电光转换。 2.红外夜视成像技术 红外夜视技术先后经历了早期的主动红外夜视成像技术和现在的被动红外(热成像)技术。红外探测器最早是用单元探测器,后来为了提高灵敏度和分辩率而发展为多元线列探测器,现已向多元面阵红外探测器发展。相应的系统已实现了从点探测到目标热成像的飞跃。 (1)主动红外像转换技术(近红外区)。 这种技术是利用光电图像转换原理来实现夜间观察的。这类仪器包括红外光源和含有变像管的夜视镜两大部分。红外光源照射目标,夜视镜将不可见光红外像转换成可见像。 (2) 被动红外夜视技术(中、远红外区) 红外热像仪是一种最有发展前途的红外探测器,代表著夜视器材的发展方向。它采用一种内光电效应半导体器件作探测器,将景物的辐射图像转换成电荷图像,经资讯处理后,由显示器件转换成可见图像
2023-08-16 00:03:481

夜视仪原理

1、用一种特制的透镜,能够将视野内物体发出的红外线会聚起来。2、红外线探测器元上的相控阵能够扫描会聚的光线。探测器元能够生成非常详细的温度样式图,称为温谱图。大约只需1/30秒,探测器阵列就能获取温度信息,并制成温谱图。这些信息是从探测器阵列视域场中数千个探测点上获取的。3、探测器元生成的温谱图被转化为电脉冲。4、这些脉冲被传送到信号处理单元——一块集成了精密芯片的电路板,它可以将探测器元发出的信息转换为显示器能够识别的数据。5、信号处理单元将信息发送给显示器,从而在显示器上呈现出各种色彩,色彩强度由红外线的发射强度决定。将从探测器元传来的脉冲组合起来,就生成了图像。
2023-08-16 00:03:571

夜视镜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亲爱的楼主:您好!很高兴为你解答!夜视镜有两种,一种是微光夜视镜,一种是红外夜视镜。微光夜视镜是把微弱的光放大了,而红外夜视镜是把红外线转为可见光。红外夜视镜又分两种,一种是主动式的,一种是被动式的,主动式的就是夜视镜发出一束红外线,照到物体上再反射回来,相当于手电筒;被动式的则是把物体自身发出的红外线放大转化为可见光。所以,在完全没有光的情况下,微光夜视镜是看不到东西的。如果没有红外源的话(大多数能产生热量的东西都能成为红外源,如生物、车辆、火焰等),被动红外夜视镜也是看不到东西的。而主动红外夜视镜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看到东西。不同的夜视镜有不同的适用场合,微光夜视镜适合野外有星光或月光的时候使用。因为夜视镜只显示单色,而它的显示屏是绿色的(你可以注意到很多仪表的显示屏都是绿色的),所以你看到的是绿色的。 希望我的回答您能解决您的问题,谢谢采纳! 谢谢!
2023-08-16 00:04:041

红外夜视仪的原理

以像增强器为核心器件的夜间外瞄准具,其工作时不用红外探照灯照明目标,而利用微弱光照下目标所反射光线通过像增强器在荧光屏上增强为人眼可感受的可见图像来观察和瞄准目标红外夜视仪是利用光电转换技术的军用夜视仪器。它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前者用红外探照灯照射目标,接收反射的红外辐射形成图像;后者不发射红外线,依靠目标自身的红外辐射形成 “热图像”,故又称为”热像仪”。
2023-08-16 00:04:131

夜视仪是干什么用的?

夜视仪的应用:一般来讲,夜视仪的用途包括: 军用、执法、狩猎、野外观察 、监视、安全 、导航、隐蔽目标观测、娱乐等。夜视仪最早被用来在夜间对敌方目标进行定位。目前军队系统仍然大范围地使用夜视仪,除了上述用途以外,还包括导航、监视、瞄准等用途。警方和安全部门经常使用热成像和图像增强这两种技术,特别是用它们进行监视。猎手和热爱大自然的旅人们依靠NVD,就能在夜间驾轻就熟地穿过森林。侦探和私家侦探会利用夜视仪探查人们是否有不轨行为。不少商业机构也会利用安装在固定位置的夜视摄像头监测周围环境。热成像技术真正令人惊奇的是,它能够揭示出一个地区有没有人类活动过的痕迹 ——即便四周没有任何肉眼可见的明显标记,它还是能告诉我们,一块土地曾被挖开并填埋过一些东西。执法部门也能借此发现一些罪犯企图隐瞒的事证,包括赃款、毒品以及尸体等。此外,利用热成像技术能发现某些区域(如墙壁)最近发生的变化,这能为一些案件提供重要线索。工作原理:1、用一种特制的透镜,能够将视野内物体发出的红外线会聚起来。2、红外线探测器元上的相控阵能够扫描会聚的光线。探测器元能够生成非常详细的温度样式图,称为温谱图。大约只需1/30秒,探测器阵列就能获取温度信息,并制成温谱图。这些信息是从探测器阵列视域场中数千个探测点上获取的。3、探测器元生成的温谱图被转化为电脉冲。4、这些脉冲被传送到信号处理单元——一块集成了精密芯片的电路板,它可以将探测器元发出的信息转换为显示器能够识别的数据。5、信号处理单元将信息发送给显示器,从而在显示器上呈现出各种色彩,色彩强度由红外线的发射强度决定。将从探测器元传来的脉冲组合起来,就生成了图像。主要类型:夜视设备可以粗分为三大类:1、观测镜——观测镜一般为手持型,也可以安装在武器上,它们采用单筒(一只眼睛)镜身。由于观测镜属于手持设备,不像目镜那样佩戴在身上,所以当您想要对某一特定目标进行较为细致的观察,然后回归正常观测条件下时,这种观测镜比较适用。2、目镜——尽管目镜也可以手持,但它们通常还是佩戴在额头上。目镜采用双筒(两只眼睛)镜身,根据样式不同可采用单透镜或复合透镜。目镜是进行长时间观测(例如在光线很差的建筑物周围巡逻时)的最佳选择。3、摄像头——采用夜视技术的摄像头可将图像传送给显示器,以供即时播放,也可以用录像机将传来的图像记录下来。当我们需要在一个恒定地点进行高品质的夜视观测时,例如在某固定建筑物上,或是将夜视仪装配为直升机的机载设备时,摄像头就能派上用场。很多新型的摄像机已具备内置的夜视功能。
2023-08-16 00:04:254

红外线夜视仪和什么动物有相似的原理

3楼也傻呵蛇,没错的
2023-08-16 00:04:514

特种兵用的单兵夜视仪是什么原理?

现代单兵夜视仪 都是 被动红外线夜视仪,自身不发出红外线,靠捕捉被视物体发出的热红外线,转换成可视图象,以实现夜视的功能。1.用一种特制的透镜,能够将视野内物体发出的红外线会聚起来。2.红外线探测器元上的相控阵能够扫描会聚的光线。探测器元能够生成非常详细的温度样式图,称为温谱图。大约只需1/30秒,探测器阵列就能获取温度信息,并制成温谱图。这些信息是从探测器阵列视域场中数千个探测点上获取的。3.探测器元生成的温谱图被转化为电脉冲。4.这些脉冲被传送到信号处理单元——一块集成了精密芯片的电路板,它可以将探测器元发出的信息转换为显示器能够识别的数据。5.信号处理单元将信息发送给显示器,从而在显示器上呈现出各种色彩,色彩强度由红外线的发射强度决定。将从探测器元传来的脉冲组合起来,就生成了图像。
2023-08-16 00:05:022

夜视镜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夜视镜有两种,一种是微光夜视镜,一种是红外夜视镜。微光夜视镜是把微弱的光放大了,而红外夜视镜是把红外线转为可见光。红外夜视镜又分两种,一种是主动式的,一种是被动式的,主动式的就是夜视镜发出一束红外线,照到物体上再反射回来,相当于手电筒;被动式的则是把物体自身发出的红外线放大转化为可见光。所以,在完全没有光的情况下,微光夜视镜是看不到东西的。如果没有红外源的话(大多数能产生热量的东西都能成为红外源,如生物、车辆、火焰等),被动红外夜视镜也是看不到东西的。而主动红外夜视镜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看到东西。不同的夜视镜有不同的适用场合,微光夜视镜适合野外有星光或月光的时候使用。因为夜视镜只显示单色,而它的显示屏是绿色的(你可以注意到很多仪表的显示屏都是绿色的),所以你看到的是绿色的。
2023-08-16 00:05:102

红外夜视仪和微光夜视仪都是什么原理

照一楼说的那热成像就是主动成像!首先要搞清楚主动和被动是相对什么而言,都感红外那么自然就是说获得红外的方式是主动还是被动。微光原则也是主动的一种原因微光所指的还是通过反射物反色到物镜的可见光和红外光来成像。之所以叫主动是因为在全黑环境下两者都不能依靠自身感光元件和镜头成像。热成像之所以是被动也是因为它不依靠任何光源成像,热成像仪是捕捉监控范围物体发出热辐射的方向和强弱来成像。因为本身并不发射信号,仅仅就只是接收(收音机原理)所以热成像仪和所有接收装置一样,功率很低和节能! 红外夜视的原理很简单,因为红外光对于监控头来说就是可见光。微光夜视可以简单理解为“黑色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人眼会眨~监控镜头也一样是通过快门和曝光时间来把每一次快门曝光的每一帧照片连成我们所看到的影像。曝光就好比看不清楚时我们会所看一下,夜晚监控也会自动调延长曝光时间来获得更清晰的图像,因为延长曝光时间在帧率上就会拖帧,也就是监控在回看录像截取视频图片时常常得到的是无法辨认的图片。调解监控设置在增加曝光的同时降低帧率你,并且根据需要设定码流都能改善恶劣环境摄像头的使用性能,微光夜视仪不要白天用,会坏?这个逻辑不知道哪来的。如果说有人白天没事拿着夜视仪到处看的话,那么这个人肯定“坏”在夜视仪前头!
2023-08-16 00:05:462

夜视镜的工作原理?能见度多高?

夜视镜有两种,一种是微光夜视镜,一种是红外夜视镜。微光夜视镜是把微弱的光放大了,使之在视线中呈现清晰的画面,所以,在完全没有光的情况下,微光夜视镜是看不到东西的。红外夜视镜又分两种,一种是主动式的,一种是被动式的,主动式的就是夜视镜发出一束红外线,照到物体上再反射回来,相当于手电筒;被动式的则是把物体自身发出的红外线放大转化为可见光。因此,如果没有红外源的话(大多数能产生热量的东西都能成为红外源,如生物、车辆、火焰等),被动红外夜视镜也是看不到东西的。主动红外夜视镜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看到东西。不同的夜视镜有不同的适用场合,微光夜视镜适合野外有星光或月光的时候使用。能见度多高?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不同形式,不同型号的夜视镜灵敏度是不同的。
2023-08-16 00:05:572

追寻属于微光夜视仪的历史

这么帅的夜训图,你见过没?一串串曳光弹划破夜空,一辆辆主战坦克、轮式突击炮、步兵战车驰骋山林……这是陆军第42集团军进行“合成营山地进攻战斗”实弹战术演练。新型无人机、微光夜视仪、红外热成像仪等先进夜间观察与指挥器材,让官兵在黑夜中耳聪目明!在黑夜作战最最最重要的还数 微光夜视仪 了!对于这么炫酷的微光夜视仪你了解多少? 现在就让我带你们去了解一下微光夜视仪的发展历程! 第一代微光夜视仪20世纪40年代研制成功的主动式红外夜视仪是夜视器材的鼻祖,它的出现使人类第一次看到黑暗中的目标。主动式红外夜视仪成像清晰,对比度好,但由于需要红外光源照射,存在着能耗大,易暴露的缺点。 1962年,美国人研制成功像增强器,使得夜视器材的发展产生了一个飞跃。 我们平时所谓的黑夜,很少是绝对黑暗的,因为自然界总是存在着微弱的光线,例如星月光,大气的辉光和黄道光。即使肉眼不容易察觉的星星,对地面的照度仍然可以达到2x10负4次方勒克司。能够利用如此微弱的光线进行观测,是因为两个技术上的重大突破。 首先,研制成功了灵敏度极高的光电阴极,既S-20多碱光电阴极。比以前的光电阴极灵敏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使得夜视仪的光电增益大大提高。 另一个突破是采用了光学纤维面板。既一种由大量光导纤维组成的薄板阵列,每根纤维传导一个像素减少了光的散射,传导效果好,由于可以将纤维的末端排列成曲面,天然的避免了像差,大大提高了成像质量。 将多个上述结构的像增强管串联起来,将光线逐级放大,使得极其微弱光线下的图象放大到了人眼可以清晰观看的程度,便实现了无须红外照明的微光观测。 越南战争时期,美国将利用级联像增强技术投入实战应用,研制成功了第一带微光夜视仪,主要有AN/PVS-2星光镜,AN/TVS-2班组武器瞄准镜和AN/TVS-4微光观察镜。 微光夜视仪的工作原理可以归纳为:目标反射的微弱光线经物镜会聚后在像增强器的阴极面上成像,逐级放大并将红外光转变为可见光,在最后一级的荧光屏上形成有足够亮度和清晰度的图象,供使用者观察。 第二代微光夜视仪 微光夜视仪能耗小,但是体积仍然嫌大,越战期间,美国人又研制成了微通道板像增强器,于是第二代微光夜视仪应运而生。 有些材料具有在电子的撞击下能够发射出更多的电子的特性,60年代,材料研究获得突破,导致了微通道板像增强器的诞生。 连续型通道像增强器的原理是一根内壁涂有电子发射材料的细管子,在管子两端的电极上加上直流电压,当电子从管子一头射入时,便在管内来回碰撞,激发出越来越多的电子,这些电子被管壁的电压加速,并且碰撞出的几何级数增加的电子,使得管子末端出射的电子获得很高的增益。 通道电子倍增器的电子增益与管壁内的电子发射材料有关,与通道的长径比有关,与电压有关,但与通道的大小无关,所以可以做的极小,将其并列起来组成阵列,就可以用来传递显示图象了。单根通道的直径一般为10-12微米,长500微米,一块通道板包含数百万根通道管,既数百万像素,可以使图象的亮度增加几千乃至上万倍。 微通道的制作对工艺的要求很高。微通道板的制作方法有多种,一般采用实芯拉制法。所制成的夜视仪像增强器有两种,一种叫做近贴式,一种叫做倒像式。 近贴式微通道板像增强器将通道板放置在光电阴极和荧光屏之间。阴极发射的电子束在电场作用下打到微通道板上,经过倍增后,投射到荧光屏上成像。由于结构的关系,这种夜视仪尺寸小,但鉴别率较低,光学增益相对小些,需附加正像装置,又称为薄片管。 倒像式微通道板像增强器,是在荧光屏前面放置微通道板,能达到几万倍以上的光学增益,而且不用再次倒像。 第二代产品比第一代有如下优点: 总长度是第一代的1/3甚至更短,质量轻,使制成的夜视仪整机尺寸大大降低。例如1970年美国步枪用AN/PVS-3微光瞄准镜比第一代长度缩短2/3,质量减轻一半,价格降低一半,灵敏度却大幅度提高了。 微通道出射的电子达到一定数量后便会饱和,所以突然出现的强光不会烧坏夜视仪,先天具备防强光功能。 中国于20世纪80年代研制成功了第二代微光夜视仪,可以用做班组武器的瞄准具,也可以单独作为观察仪器使用,具有排除强光干扰的功能。 第三代和第四代微光夜视仪 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人在研制新的高性能光电阴极方面取得了突破,于80年代研制出采用负电子亲和势砷化镓光电阴极的第三代像增强器,并以此为基础研制出飞行员用夜视眼镜。第二代和第三代夜视器材目前仍是西方军队装备的主流。 电子亲和势指的是半导体导带底部到真空能级间的能量值,它表征材料在发生光电效应时,电子逸出材料的难易程度。电子亲和势越小,就越容易逸出。如果电子亲和势为零或负值,则意味着电子处于随时可以脱离的状态,用电子亲和势为负值的材料制作的光电阴极,由光子激发出的电子只要能扩散到表面就能逸出,因此灵敏度极高。砷化镓正是科学家们寻找的合适材料。 由于高灵敏度负电子亲和势光电阴极制作难度大,所以目前该技术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一些国家只能依赖进口。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厂商就按照美国陆军的要求,生产用于夜视眼镜的第三代像增强管,在1998年美国陆军与利顿公司和ITT公司签订合同之既,第三代管的性能似乎已经达到了极限,但是利顿公司在投标中抛出了杀手锏——无膜微通道板像增强器。 第三代管为了防止离子反馈损坏精致的光电阴极,都镀有一层离子障膜。利顿公司找到了不用离子障膜而保护光电阴极的方法,在不降低夜视仪寿命的前提下,探测距离和分辨率显著提高,在非常黑的环境下更是如此。 新式的夜视仪还采用了自动门控电源和无晕成像技术。可以自动控制光电阴极电压,改善在环境光线过强或有照明的情况下的夜视效果。无晕成像可以极大的减少由电子在像增强管的光电阴极到板的空隙中散射而引起的光晕。 以上新技术的出现使得夜视仪的性能得到又一次飞跃,所以被称做第四代微光夜视仪。
2023-08-16 00:06: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