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坎儿井是新疆古老的地下水输水方式之一,那么坎儿井的水源主要来自(  )A.河流水B.海洋水C.冰雪融

2023-08-23 14:37:49
TAG: 新疆 海洋
共2条回复
meira

冰雪融水

坎儿井中的水主要来自天山山脉的冰雪融水,水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坎儿井是荒漠地区一特殊灌溉系统,普遍于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1、坎儿井的建造方法

在高山峡谷地带的雪水潜流处,寻找到水源,然后每隔20米至30米打一眼竖井,井深十米至几十米不等,将地下水汇聚,以增大水势,再依地势高下,在井底凿通暗渠,沟通各井,引流直下,一直连接到遥远的绿洲,才将水由明渠引出地面,加以灌溉。

2、坎儿井的作用

坎儿井运作的原理是避免水分蒸发,这项工程实属适应干燥气候特点的一种伟大创举。尤其让人称道的是,当地人全凭双手和简单的工具,凿打深井,掏挖地下渠,其工程之浩大,构造之巧妙,让人叹为观止。

坎儿井的原理

小菜G

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筑物,适用于山麓、冲积扇缘地带,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潜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其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

故选:C.

相关推荐

坎儿井原理是什么?

坎儿井的主要工作原理是人们将春夏季节渗入地下的大量雨水、冰川及积雪融水通过利用山体的自然坡度,引出地表进行灌溉,以满足沙漠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不同地的坎儿井在具体构造上均有其不同的地域特点,但一般而言,一个完整的坎儿井系统包括了竖井、暗渠、明渠和错现四个主要组成部分。在该原理下运转的坎儿井流量稳定,且能保证井水自流灌溉。相关信息:吐鲁番的坎儿井按水文地质条件和分布可分为三种类型:1、山区河流补给型坎儿井,分布在火焰山以北的灌区上游地区,集水段较长,出水量较大,水量稳定,矿化度低。2、山前潜流补给型坎儿井,这类坎儿井分布在火焰山以南冲积扇灌区上缘,由直接引取山前侧渗形成的潜流,天山水系渗漏与火焰山北灌区引水渠系渗漏等形式补给地下水,集水段一般较短。3、平原潜流补给型坎儿井,这类坎儿井分布在火焰山南灌区下游,地层为土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差,一般出水量较小,矿化度较高。
2023-08-16 00:11:021

新疆坎儿井的原理和用处

新疆坎儿井的原理是人们将春夏季节渗入地下的大量雨水、冰川及积雪融水通过利用山体的自然坡度,引出地表进行灌溉,新疆坎儿井的用处:集水灌溉。新疆坎儿井又名井渠、坎儿孜、百眼串井等。 新疆坎儿井 新疆坎儿井是在干旱地的劳动人民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的一种地下水利工程,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 新疆坎儿井的起源:起源于波斯、中国内地、维吾尔先民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与地理条件的发明三种说法。 新疆坎儿井由竖井、暗渠、明渠、错现四个主要组成部分组成,坎儿井能减少水量蒸发损失。
2023-08-16 00:12:021

坎儿井的水源主要来自冰川融水最大水源出现在夏季的原因?

是的是的,这凯景就是从这个冰山融水里来的,就是冰山冷水来的
2023-08-16 00:12:174

新疆地区为什么要修筑坎儿井?

还可防止因气候干旱而过多地蒸发水分,它的作用是蓄积来水
2023-08-16 00:12:2811

坎儿井利用的是什么物理原理

坎儿井利用的是连通器的物理原理。我国坎儿井主要分布于吐鲁番盆地,当地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吐鲁番盆地西部、北部分别有高山,常年有积雪。春夏时节融雪而下。坎儿井为一种引水工程,从邻近山边的水位较浅处开始,挖掘暗渠,引到绿洲。从地下走的好处能够避免大量的蒸发。并且,坎儿井的施工方法较为简单。易于挖掘。
2023-08-16 00:13:011

初中物理 分析一下坎儿井是如何减少水分蒸发的?

水的表面的空气流动很小,减少了蒸发;地下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有限,且大部分时间,地下温度都低于地面,更减少了水的蒸发。
2023-08-16 00:13:262

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坎儿井是怎么建造的?

总的说来,坎儿井的构造原理是:在高山雪水潜流处,寻其水源,在一定间隔打一深浅不等的竖井,然后再依地势高下在井底修通暗渠,沟通各井,引水下流。地下渠道的出水口与地面渠道相连接,把地下水引至地面灌溉桑田。坎儿井是一种结构巧妙的特殊灌溉系统,它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四部分组成。1、竖井竖井是开挖或清理坎儿井暗渠时运送地下泥沙或淤泥的通道,也是送气通风口。井深因地势和地下水位高低不同而有深有浅,一般是越靠近源头竖井就越深,最深的竖井可达90米以上。2、暗渠暗渠,又称地下渠道,是坎儿井的主体。暗渠的作用是把地下含水层中的水会聚到它的身上来,一般是按一定的坡度由低往高处挖,这样,水就可以自动地流出地表来。暗渠一般高1.7米,宽1.2米,短的100—200米,最长的长达25公里,暗渠全部是在地下挖掘,因此掏捞工程十分艰巨。3、龙口龙口是坎儿井明渠、暗渠与竖井口的交界处,也是天山雪水经过地层渗透,通过暗渠流向明渠的第一个出水口。4、明渠涝坝暗渠流出地面后,就成了明渠。顾名思义,明渠就是在地表上流的沟渠。人们在一定地点修建了具有蓄水和调节水作用的蓄水池,这种大大小小的蓄水池,就称为涝坝。水蓄积在涝坝,哪里需要,就送到哪里。扩展资料坎儿井在吐鲁番地区的形成具备了三个基本条件,即:1、在当地的自然条件上,由于干旱少雨,地面水源缺乏,人们要生产、生活就不得不 重视开发利用地下水。同时,当地的地下水因有高山补给,所以储量丰富。地面坡度又陡,有利于修建坎儿井工程,开采出丰富的地下水源,自流灌溉农田和解决人畜饮用。2、在当时的生产发展上,由于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要求,以及当时东西方文化的传播,逼使人们必须进一步设法增大地下水的开采量,扩大灌溉面积来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因而对引泉结构必须进行改良,采取挖洞延伸以增大其出水量。这样就逐步形成了雏形的坎儿井取水方式。3、在当时的经济技术上,尽管经济技术条件水平很低,但坎儿井工程的结构形式可使工程的土方量大为减少,且施工设备极为简单,操作技术又易为当地群众所掌握,故坎儿井的取水方式在当时经济技术条件水平上是比较理想的形式。
2023-08-16 00:13:5414

坎儿井的特点

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 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 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并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坎儿井,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吐鲁番现存的坎儿井,多为清代以来陆续修建。如今,仍浇灌着大片绿洲良田。吐鲁番市郊五道林坎儿井、五星乡坎儿井,可供参观游览。 坎儿井的名称,新疆维吾尔语称为“坎儿孜”。伊朗波斯语称为“坎纳孜”(Kanatz)。苏联俄语称为 “坎亚力孜”(k,lplItK)。从语音上来看,彼此虽有区分,但差别不大。
2023-08-16 00:15:432

坎儿井的特点

  坎儿井是我国各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斗争中,为适应干旱地区的自然环境而创造的一种地下水利工程。新疆坎儿井主要分布在哈密、木垒和吐鲁番等地,尤以吐鲁番盆地最多,达1200多条,总长约5000多千米。坎儿井可与长城、运河并称我国古代三大工程。  坎儿井在吐鲁番盆地大量兴建的原因,是和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分不开的。吐鲁番是我国极端干旱地区之一,年降水量只有16毫米,而蒸发量可达到3000毫米,可称得上是中国的“干极”。但坎儿井是在地下暗渠输水,不受季节、风沙影响,蒸发量小,流量稳定,可以常年自流灌溉。吐鲁番虽然酷热少雨,但盆地北有博格达山,西有喀拉乌成山,每当夏季大量融雪和雨水流向盆地,渗入戈壁,汇成潜流,为坎儿井提供了丰富的地下水源。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峰高达5445米,而盆地中心的艾丁湖,却低于海平面154米,从天山脚下到艾丁湖畔,水平距离仅60公  里,高差竟有1400多米,地面坡度平均约四十分之一,地下水的坡降与地面坡变相差不大,这就为开挖坎儿井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吐鲁番土质为砂砾和粘土胶结,质地坚实,井壁及暗渠不易坍塌,这又为大量开挖坎儿井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  “坎儿井”是“井穴”的意思,其结构是由竖井、暗渠、明渠、涝坝(积水潭)四部分组成。在高山雪水潜流处,寻其水源,在一定间隔打一深浅不等的竖井,然后再依地势高下在井底修通暗渠,沟通各井,引水下流。地下渠道的出水口与地面渠道相连接,把地下水引至地面灌溉桑田。正是因为有了这独特的地下水利工程--坎儿井,把地下水引向地面,灌溉盆地数十万亩良田,才孕育了吐鲁番各族人民,使沙漠变成了绿洲。  林则徐当年途经吐鲁番时,见到了坎儿井,并在他的曰记中赞曰:“见沿途多土坑,询其名曰:‘卡井",能引水横流者,由南而北,渐引渐高,水从土中穿穴而行,诚不可思议之事!”  以下是坎儿井的特点:  坎儿井的特点在于顺势自流不用动力;蒸发量小、有效利用水资源;不污染;水温低。我们跟着阿卜杜一木来到坎儿井的出水口处看到,一条明渠接着暗道通向村中,渠中的水流速较缓,水质非常干净清亮,用手试试水温,很凉。
2023-08-16 00:15:593

坎儿井的好处

节水,减少水的蒸发 ,灌溉面积广
2023-08-16 00:16:104

坎儿井利用的是什么物理原理?

液体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蒸发的就越快,而坎儿井中的水大部分位于暗渠中,井内的水在夏季约比外界低5知10摄氏度,且暴露在空气中的表面积很小,所以,可以有效的减少水的蒸发. 百科也有介绍坎儿井的,你可以去看看. http://baike.baidu.com/view/2942.html?wtp=tt
2023-08-16 00:17:001

吐鲁番坎儿井的结构和原理

说起“坎儿井”。起初还以为是一个井,或是一个其他的什么风景,到了以后,才知道原来是一场误会,据说,这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我们看到的坎儿井是供游人参观的一部分。我们是从地面,沿着一个井口的台阶顺级而下的,就像我们在城里走楼梯的地下一层一样,到达地下后,发现这就像我们看到的电影《地道战》里的地道一样,也像我们城市留下的地下设施防空洞,高度有一人多高。只是这个地道的中间有一条渠水淙淙地向着一个方向流着,清清凉凉的,行人可以延着渠水的两边比较自如地行走,当然了,如果个子太高的话,只能走最中间部分,因为中间部分高,如果走两边低矮处,高个子就要弯下腰坎儿井是古代吐鲁番各族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生产实践创造出来的巨大水利工程,由于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近千条,全长约5000公里。坎儿井在《史记》中称“井渠”,从汉代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现存的坎儿井,多为清代以来陆续修建的,是吐鲁番的生命之源,如今,它仍发挥着作用,浇灌着大片绿洲良田。
2023-08-16 00:17:081

坎儿井分布在什么地区

坎儿井是在干旱地的劳动人民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的一种地下水利工程。坎儿井引出了地下水,让沙漠变成绿洲,古代称作“井渠”。坎儿井的主要工作原理是人们将春夏季节渗入地下的大量雨水、冰川及积雪融水通过利用山体的自然坡度,引出地表进行灌溉,以满足沙漠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不同地的坎儿井在具体构造上均有其不同的地域特点,但一般而言,一个完整的坎儿井系统包括了竖井、暗渠(地下渠道)、明渠(地面渠道)和错现(小型蓄水池)四个主要组成部分。在该原理下运转的坎儿井流量稳定,且能保证井水自流灌溉。
2023-08-16 00:17:171

分析一下坎儿井是如何减少水的蒸发

新疆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只有50毫米左右,单靠这点降水量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解决水源问题,两千多年前,新疆当地的人们就把眼光投到天山的冰雪融水上,为了躲避烈日的烘烤,他们利用沙漠质地渗漏性强的特性,开挖暗渠,将地下水巧妙截流,为新疆绿洲农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源,这就是坎儿井的原理、构造、作用。 简单说坎儿井主要是由竖井、地下暗渠、地上明渠、涝坝组成的。其中暗渠工程最为艰巨,一般要在地下开凿几公里到几十公里。极为干旱的吐鲁番有着一千五百余条总长5000多公里号称地下万里长城的坎儿井 由于吐鲁番地区年蒸发量在3000毫米以上,而年降水只有16毫米,为防止天山融水从地面蒸发,古人把天山的雪水从地下引入绿洲。工程进行得异常艰辛,由于融雪冰冷刺骨,工人要跪在冰水中挖土,工人的寿命一般都不超过30岁。 修凿竖井是为了方便人们疏通暗渠。 暗渠可以使水在自流过程中,(因为是在地下)避免大量蒸发。 珍贵的地下水顺着倾斜的地势,通过暗渠输送到盆地里,维持着绿洲的生存。 水的蒸发要吸收热量 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温度越低蒸发越慢 在井中温度比较低 阳光也比较暗淡 所以不易蒸发 自己再编点就行了
2023-08-16 00:17:281

吐鲁番的“坎儿井”是如何减少蒸发的

坎儿井利用地面坡度引取地下水自流灌溉。据统计,吐鲁番盆地有水坎儿井1237条,实际使用的853条,总长度超过5000公里,总出水量每秒约10立方米。坎儿井由坚井、地下暗渠、地面明渠、地面明渠、涝坝四个部分组成。竖井最深的在90米以上。一般长3-8公里,最长的达10公里以上,年灌溉300亩,最好的年灌溉可达500亩。坎儿井的基本原理是:从盆地地下水溢出带开始向上游水平掏挖,进入蓄水层并尽可能延伸,蓄水层中的地下水不断渗入暗渠并沿渠流出。
2023-08-16 00:17:352

坎儿井直接利用的水源

新疆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只有50毫米左右,单靠这点降水量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解决水源问题,两千多年前,新疆当地的人们就把眼光投到天山的冰雪融水上,为了躲避烈日的烘烤,他们利用沙漠质地渗漏性强的特性,开挖暗渠,将地下水巧妙截流,为新疆绿洲农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源,这就是坎儿井的原理、构造、作用。 简单说坎儿井主要是由竖井、地下暗渠、地上明渠、涝坝组成的。其中暗渠工程最为艰巨,一般要在地下开凿几公里到几十公里。极为干旱的吐鲁番有着一千五百余条总长5000多公里号称地下万里长城的坎儿井 由于吐鲁番地区年蒸发量在3000毫米以上,而年降水只有16毫米,为防止天山融水从地面蒸发,古人把天山的雪水从地下引入绿洲。工程进行得异常艰辛,由于融雪冰冷刺骨,工人要跪在冰水中挖土,工人的寿命一般都不超过30岁。
2023-08-16 00:17:571

埋藏地下的“坎儿井”,如何浇灌地面庄稼的?

坎儿井的基本工程结构由竖井、暗渠、出水口、明渠和蓄水池(涝坝)等部分组成。利用地形坡度,将地下水引出地面。进行浇灌庄稼。
2023-08-16 00:18:064

新疆的“坎儿井”是以怎样的方式取水的?

坎儿井有直井、暗渠、明渠、蓄水池、几部分组成,直井是工作井(在挖掘坎儿井时往外运土的井),暗渠为输水道,暗渠同明渠接处的蓄水池为蓄水用,将水(冰雪熔水)从水源地(天山山脉)引入农田(绿洲)灌溉。
2023-08-16 00:18:434

吐鲁番的坎儿井,为什么被称为“地下长城?有何渊源?

我们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生活中很多受用的东西都源自于我们勤劳的祖先们,都是他们智慧的结晶,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了很多优秀的佳作,我们也非常的骄傲和自豪。就像我们中国的长城,以前的人们在没有任何便利的劳动工具辅修,单单是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的智慧,筑起了长城,如此的宏伟和壮观,至今也是让人非常赞叹的。除此之外,我们新疆的坎儿井也是让人称绝。坎儿井的出现解决了古代我国西北北部的供水问题。水是生命的源泉,坎儿井解救了无数西北人民,所以被人们誉为地下长城。坎儿井在修建的过程中,难度非常大,甚至比京杭运河还要难修。很多外国人都说我们中国人实在是疯狂又聪明。坎儿井工程主要是储存水和运输水,因为西北地区很缺水。土地干燥,所以土地基本没有什么含水量,主要水分来源都是雪水,等冰雪融化以后,水分就会被吸收,但是这些水量根本不足以供给人民日常引用和浇溉。所以我们的古人针对这个问题就提出了解决的办法,打造坎儿井。坎儿井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在山坡上面打出一个很深的竖井,让井通到地下的蓄水池中,然后修建一条暗渠江把竖井连接起来。当水流下山的时候就会直接进去竖井里面,最后通过暗渠流到各个蓄水池中,不会被土地吸收,全部储存起来,人们想什么时候用,就什么时候用。坎儿井的出现,很大程度的解决了当地人民用水的需求。在我国新疆哈密地区有一千七百多个坎儿井,但是后来由于部分原因,坎儿井遭受了很大的破坏,能用的仅剩几百条,非常可惜。
2023-08-16 00:18:511

坎儿井是哪个地区的

坎儿井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坎儿井是在干旱地的劳动人民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的一种地下水利工程。坎儿井引出了地下水,让沙漠变成绿洲,古代称作“井渠”。坎儿井的主要工作原理是人们将春夏季节渗入地下的大量雨水、冰川及积雪融水通过利用山体的自然坡度,引出地表进行灌溉,以满足沙漠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2023-08-16 00:19:221

新疆吐鲁番盆地坎儿井的作用?

本意是用来饮用,灌溉的。是天山上的雪融水,分为暗道和明渠,一般戈壁上都是暗道,这样会保持水的清洁,而且减少挥发。一般引入家里后才会露出来,老的住户家里都会有一条在院子中穿过,还可以带来一丝清凉。 现在又增添了旅游观光的功能。
2023-08-16 00:19:323

被称为“地下长城”的坎儿井,是什么时候修建的呢?

西汉时期,劳动人民为了在新疆地区灌溉农田,就利用连通器原理,将当地渗入地下的积雪融水和其他降水、地下水引出地面,进行灌溉。
2023-08-16 00:19:533

初中物理有规律的知识点归纳

物理总复习生活物理 社会归类1.(1P10)用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石头: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 烛焰在摇晃。都说明 声音具有能量2.(1P17)声音的级别和人的感觉:人们用 分贝 (符号 dB )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 强弱,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 的声音为0dB, 90dB 以上的噪声将会对人们的听力造成损伤。3.(1P19)以声消声:拿一个音叉,把它敲响后在耳边慢慢转动,它发出的声音是时强时弱 的,原来音叉的两个叉股就是两个 声源,它们都发出疏密相间的 声波 ,甲声源传来的密部和乙声源传来的疏部愉好同时到达某点,它们就会互相抵消 。根据这个原理,科学家正在用以声消声 的方法发明一种新的发噪声术。这种新的方法称做 有源消声技术 。4.(1P21)人和一些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人耳所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20Hz~20000Hz ,我们把它叫做可听声,频率高于2000Hz的声波叫做 超声波;频率低于 20Hz 的声波叫 次声波。5.(1P33)温室效应加剧的恶果:温室效应造成的原因是: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室温气体就像一道无形的玻璃墙,长波辐射被温室气体不断地反射来回使地球增温;温室效应的恶果是:导致全球气候悄悄变暖,从而造成海平面上升、热带风暴频发等一系列灾害;防治措施是: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6.(1P34)热岛效应:造成的原因是:(1)城市的生产和生活中,燃烧大量的燃料,排放出大量的 热 ;(2)以水泥、沥青为主的路面和建筑物有较强的吸收太阳辐射能的本领;(3)城市中的水面少,地面的含水量少,致使水的 蒸发少。加之空气 流动不畅 ,城市中的热不能及时传递出去。7.(1P36)火洲里的坎儿井:优点是减少输水过程中水的 蒸发 和 渗漏。8.(1P38)蒸汽机:它的发明者是 瓦特 ,它的原理是依靠水 汽化 后产生的蒸汽来工作的机器。蒸汽的力量,推动人类迈进了现代工业社会 的门槛。从能量的观点来看,它工作时把 内能转化为 机械能9.(1P45)人工降雨:有三种方法:一种是向云层中输送 冷却剂,一般用飞机在适当的云中撒布干冰 ,靠干冰的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云中的冰晶增多, 小水滴增大,从而形成降雨。另一种方法是向高空撒布冰晶结构极为相似的碘化银等,作为吸附水汽、加速水蒸气液化或凝华的物质,使云层中 冰晶 增多,或云中小水滴 增大而降雨。还有一种方法是用飞机在适当的云层中直接喷出直径0.05mm的 水滴,使云层底部的小水滴相互合并 、变大 而形成降雨。10.(1P58)滤色镜:将某种颜色的玻璃挡在照相机镜头前,将通过的光加以 过滤 ,只允许某种色光通过而吸收 其他色光。11.(1P59)红外线的应用:自然界的所有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外红外线 。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应用:有红外探测器 、 红外照相机 、 红外夜视仪 。12.(1P64)紫外线与臭氧层:臭氧层是地球的 保护伞,它能吸收绝大部分来自太阳的_紫外线_,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大量紫外线的直接照射。但氟氯碳化物会破坏臭氧层,使臭氧层的浓度越来越稀薄,甚至形成臭氧空洞。危害有: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都构成了威胁。措施为: 禁止使用氟氯碳化物。13.(1P66)光与影揭开了中国古文明的秘密:日食是由于 月球 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并近似在一条直线,月球挡住了太阳光形成影子 。我国首次实施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结合的大型科学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利用天体力学的方法向前推算出历史上日食 、月食 发生的确切年代,再结合文献、考古等确定了夏商周三朝的确切年代。14.(1P77)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角反射器:两个平面镜互相垂直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个角反射器。当光从任何方向射向它时,它都能使光线沿与原光线平行 的方向射回去。应用是:自行车尾灯 就是由许多角反射器组成的,它的作用是:当汽车的灯光照到它上面时,它能将光 反射回来 ,以便引起司机的注意。15.(1P86)太阳奇观:在同一介质中,如果介质的疏密分布不同,光线也会发生偏折 。变形的太阳、幻日都是由于光的折射 形成的。16.(1P95)电影与视觉暂留:眼睛有暂时的 记忆力 ,在外界景物突然消失之后,视神经对它的映像还会延续0.1s左右。这种特征叫做视觉暂留。放映电影时,不连续的图片由于 的缘故人们看起来就觉得图像是连续活动的。17.(1P99)望远镜和显微镜:伽利略望远镜:以凹透镜作为 目 镜,以焦距较大的凸透镜作为物镜,成正立放大的像。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目镜焦距 短,物镜焦距 长)。显微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它和开普勒望远镜不同点是:目镜焦距长,物镜焦距短。18.(1P110)日晷是古人利用 日影移动、的规律性制成的最古老的计时工具。沙漏是利用物质流动的规律性第一个摆脱天文现象的计时工具。目前原子 钟是世界上最精确的钟。19.(1P123)空中加油机、风洞中的飞机,是运用了运动相对性 的原理。20.(2P10)微小差异的重大发现:物理学家瑞利由于不放过实验中的 细微差异 而执著地研究,导致了氩的发现。21.(2P14)密度计:中学实验室中,用玻璃密度计测量 液体的密度22.(2P27)纳米材料:纳米材料是指材料的几何尺寸达到纳米量级。23.(2P33)加速器: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是加速器 。它在帮助人们进一步探索微观炉子世界奥秘的同时,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也有重要的作用,例:癌症的治疗、工业探伤。eV 是高能物理学中常用的能量单位符号,称为电子伏。24.(2P37)中国人实现飞天梦:神舟 五 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首位航天员是杨利伟,这样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 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25.(2P51)被举高的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叫做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是常见的两种势能。26.(2P56) 摩擦 限制了交通工具的速度,而气垫船和磁悬浮列车能使它们和支撑面脱离接触,从而减小了 摩擦,它们的速度就会大大增加。27.(2P64)高空王子阿迪力:阿迪力钢丝上行走时,总在不断地调整自己的 重心 ,使重力作用线竖直向下通过钢丝,使重力和支持力成为平衡力力,这样阿迪力才能处于 平衡状态 。28(2P68)为了防止这类事故的发生,交通管理部门在对汽车进行限速的同时,还要求车辆在行驶时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前座乘员必须系上安全带。有的汽车驾驶室前还装有在发生撞车时可自动弹出的安全气囊,安全带可使车突然刹车时,随车一起静止,防止由于惯性向前飞出,气囊可增大人和车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 压强,保护人体免受伤害。29.(2P87)高压锅的密闭性能良好和加压阀的作用,使锅气体压强 大于 锅外大气压,水的沸点 大于 100℃。反之,当水面气压下降时,水的沸点也会降低 ,烧瓶中的水刚停止沸腾,用冷水浇烧瓶,可以看到水又重新 沸腾 ,这是因为 水面的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30.(2P89)弧圈球、香蕉球都是因为球在边旋转边高速飞行时两侧的空气 流速 不等而造成的。这是因为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 小 。31.(2P97)潜水艇的两侧有水舱,通过向水舱中充水或从水舱中向外排水来改变潜水艇的自重 ,从而控制其下沉或上浮。32.(3P5)生活中剪刀:剪刀是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它也是一种 杠杆 ,属于省力杠杆的剪刀是 剪铁皮的剪刀、修枝剪刀 ,但它要费距离。属于费力杠杆的剪刀是理发剪刀、裁衣剪刀,它可以省 距离 。33.(3P7)人体骨骼、肌肉和关节构成了人体的运动系统,其模型就是 杠杆 ,人体中杠杆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很多创造的启示,机器人和航天飞机的机械臂 的发明就是其得不到体现。34.(3P12)轮轴由具有公共转轴的轮子和轴构成,轮半径是动力臂,轴半径是阻力 臂,轮轴是一种能省力 的杠杆,例:门把手、汽车方向盘 、 扳手 都是轮轴的实例。斜面也是一种 简单机械 ,能 省力 。(省力、费力)35.(3P36)大海中蕴藏着丰富的 机械能,它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潮汐、波浪、海流。36.(3P44)海陆风的形因:在沿海地区,白天的风通常从 大海 吹来,而晚上的风又从 陆地 吹去,这叫 海陆风 。形成原因是:白天,地面比大海升温快 ,地面上空气密度小,热空气上升 ,海面较冷的空气就会来补充,于是冷空气沿海面 吹向陆地,形成海风 。夜晚,则相反,冷的空气沿地面 吹向大海 ,形成陆风 。37. (3P45)汽车发动机工作时,发动机的温度将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必须对它进行降温,措施是在发动机外装水套,在水散热片后面还有一只风扇,水套中有流动的水是因它 比热容大, 吸热 本领大,风扇加快空气 流动 ,加快散热、实现降温。38.(3P49)热机的发展历程:蒸汽机使人类进入了工业时代,但它燃料在机外燃烧,热量损失 大 效率 低 。为了提高热机效率,人们发明了燃料在汽缸中燃烧,以燃烧的气体直接推动活塞做功的内燃机,今天的汽车、火车就是内燃 机。随着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人们迫切需要在功率大的发动机,这导致了涡轮喷气发动机 的发明。39.(3P62)集成电路:在家用电器和电子仪器中会用到许多集成电路,它是应用半导体 技术制成的特殊电路。40.(3P65)彩灯是由许多小灯泡 串联 而成,多年前,当彩灯中一个灯泡损坏断路后,一串灯会同时熄灭 ,现在一个灯泡熄灭后,其他灯泡 依旧明亮,但若取走任一个灯泡,整串灯会 熄灭 ,原来,这类彩灯中的灯泡,在它的灯丝支座的下方还有一根与灯丝并 联的金属丝,灯丝断裂时,电流仍能从金属丝中通过,因而其他小灯泡仍能发光。冰箱的压缩机由一只 稳控开关 自动控制,冷藏室中的照明灯由冰箱门 进行控制,它们组成了并联 电路。41.(3P74)废干电池污染与安全处理:很多家用电器,都需要干电池为它们提供 电能,电池中含有许多重金属各酸、碱等物质,这些物质渗漏后会环境污染,威胁人类的健康。进一步分析可知,废电池对环境的破坏,主是是由其中所含的汞 污染水和土壤等自然资源造成的。防治措施:(1)停止生产、销售 含汞电池。(2)提倡 绿色消费。(3)变废为宝, 回收利用。42.(3P105) 超导现象及其应用:当温度降到很低时,某些物质的 电阻会完全消失的现象。发生这种现象的物体叫 超导现象 ,超导体 没有 (有、没有)电阻。43.(4P16)电脑的CPU上装有散热器,它一般由电扇 和散热片 组成,电扇扇叶高速旋转向散热片吹风,达到散热 的目的,新开发的伞状铜质散热装置,它的电扇安装在机箱上,这样可以减少与散热片的共振,降低系统的噪音 ,而且散热效果好。44.(4P24)在家庭电路中,触电事故通常是由于人们直接或间接与 火线 接触所造成的,为防止触电和其他事故的发生,应该注意:1.安装家用电器要符合规范。例如:开关必须接在火线上;三线插座应该接接地 ;家庭电路要选择规格合适的熔丝 ,千万不要用铁丝、铜丝代替。2.防止本来应该绝缘的物体 导电 。①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一定要接地。②发现有人触电时,要切断电源 ,或者用干木棍等绝缘体拨开电线。③发现家用电器或导线失火时,必须先切断电源,然后再救火 。44.(4P35)指南针:中国是世界上研究磁现象最早的国家。我国很早发现了磁石的指向性,并制成了指向仪器司南 。它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指南的一端是磁针的南极。45.(4P42)磁记录:在 录音机 、 录像机 、 计算机磁盘 或 信用卡记录信息 时,都会用电磁铁,当你对着录音机的话筒讲话时,声音信号就被转化为电信号,随声音变化的电流通过录音磁头的电磁铁就会产生变化的磁场 。使录音带上的磁粉磁化,磁粉被磁化的强弱随磁场强弱的变化而变化,磁带上磁性的分布就成了你的声音的编码。当播放磁带时,记录的的编码双又转换成原来的声音。从能量的角度看,录音时声 能转化为电 能。放音时电 能转化为声 能。46.(4P47)磁悬浮列车:磁悬浮列车是一种快速、安全、舒适、经济、无污染、 低能耗的现代化交通工具。它是利用磁极间相互作用 的原理设计的。在轨道与列车之间,通以强大电流的 电磁铁 产生巨大的 磁场,使得列车浮起,由于列车和轨道之间没有直接接触,大大减小了运行阻力,列车在电动机 的牵引下高速运行。47.(4P50)使用直流电动机的交通工具:利用直流电动机的转动产生动力的交通工具有:电车、电气列车、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电动交通工具具有的共同特征是效率高、 噪声小、 无废气排放、 无油污,是绿色环保型交通工具。但电动自行车废旧电池的污染是一个大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氢燃料电池 、 纳米碳管 将是电动自行车动力源未来的发展方向。48.(4P54)电从发电厂到千家万户:电能的优点是:具有易于产生、传输、分配、控制、计量等优点。火力发电厂一般建在燃料产地或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而水力发电站通常建在江河、峡谷、水库等水力资源丰富的地方。采用高压输电 ,可以大大地减少电能在输送线路上的损失。49.(4P62)电报与电话的发明:美国发明家莫尔斯受到 电磁铁 原理的启发,研制成了电报机,同时出发明了点 、划 和空白的莫尔斯电码。贝尔研制成了最早的电话,电话有话筒 和听筒 两部分组成。50.(4P69)微波炉:微波除了应用在通信方面,如 雷达、 导航、 电视 等领域,还能利用微波来加热食物 。当微波照射到食物上时,食物中的水分子会以相同的频率 振动。振动中,分子与分子互相摩擦,产生很多内能 。相比其他厨房器具,微波炉具有烹饪速度快、无油烟、食品的养分损失少、清洁 、等优点。50.(4P83)能源的分类:能源是指能为人类提供 能量 的物质资源。一次能源是指可以从自然界获取 的能源;例: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核能、潮汐能。二次能源是指不能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消耗 一次能源 才能获取的能源。例:电能 、煤气 。对于一次能源而言,又可分为可再生 能源和不可再生 。不可再生能源是指一量消耗,就不可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例 煤、 石油 。可再生能源是指可以从自然界里源源不断得到的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 。常规能源也叫 传统能源,例 煤炭、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如 太阳能、核能、地热能、氢能。 清洁能源与非清洁能源,各举三例:(1) 太阳能、水能、风能;(2) 煤、石油、天然气。
2023-08-16 00:20:341

引入历史知识加强地理教学

引入历史知识加强地理教学 大家都知道,在经济建设中,要打破条块分割,加强地区协作、行业协作,实行横向联系,以取长补短发挥地区优势,发展经济。在多年的地理教学中,笔者体会到地理教学亦需要与其他学科联系,打破地理要素分割、学科分割,加强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的渗透,特别是与历史学科的联系,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历史与地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数有声有色的历史事实,都是在一定的地理舞台上演出的,一定的地理条件往往成为历史活动、历史结局的某种重要推动因素。加强地理、历史学科之间的联系,对提高教学效率大有好处。 一、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历史故事化难为易,使学生便于理解接受 大家都知道,“密度流”产生的原理比较抽象,学生接受有一定难度。在讲解时可以引用历史上的一个战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潜艇经常从地中海出入直布罗陀海峡,在大西洋袭击盟军。盟军吃了几次亏,便派战舰守住海峡,用声纳监听,计划一听到潜艇的马达声便用深水炸弹将其炸毁。监听多日,毫无声响,德军潜艇竟神不知鬼不觉地溜出海峡,出现在大西洋中。原来,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底层海水由地中海流入大西洋。德军利用这一特点,在通过直布罗陀海峡时关闭所有的机器借助海流而行,盟军守株待兔却让“兔子”在眼皮底下溜了。这股海流就属于密度流。通过上述的历史故事,教学内容化难为易,使学生加深了对密度流的理解。 二、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历史故事增加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 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学要从学习者的已有经验开始。一个人对某事物的兴趣的大小往往与其熟悉的程度和能否在实际中的运用有关。爱因斯坦曾指出,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产生除了要有学生内在的因素外,教师的诱发和引导是极其重要的`。与历史联系,正是激发地理学习兴趣的一种途径。这是因为历史事实是生动的感性材料,有的甚至带有故事性,在地理课堂上讲历史,这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新异刺激”。 如讲到洋流对航海事业的影响时,就向学生介绍哥伦布出海寻找新大陆的故事。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是逆着北大西洋暖流航行的,共花了37 天的时间。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是顺着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航行的,结果只花了20天时间就顺利到达,比第一次少了17 天。也可以引用郑和下西洋的故事来说明洋流问题,从1405年到1433 年,郑和先后7 次航海,访问过亚、非3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下西洋往往是冬天出发,然后来年等到所在地区夏季时再返回。这是郑和有效的利用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的结果。冬天去顺风顺水,夏天回也顺风顺水,一定程度上节省了燃料,也节省了时间。历史故事的引用会使学生产生浓厚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使学生有茅塞顿开之感,产生心理上的满足。 三、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历史知识深化理解,有助于强化学生记忆 比如讲中亚的第二亚欧大陆桥时,就可以引用历史知识即古代的丝绸之路,使学生能够准确地记忆。 中亚地处亚欧大陆中部,距海较远,古代是东西方陆路驼队商人往来的必经之路,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丝绸之路东起中国长安,西抵欧洲黑海、地中海沿岸,中途经过中亚地区。第二亚欧大陆桥东起中国的连云港,经西安过兰州、敦煌,出中国进入哈萨克斯坦的阿克都卡,后到达鹿特丹。这条大桥从中国太平洋沿岸到达西欧,横跨亚欧大陆。通过比较可知,第二亚欧大陆桥的范围比丝绸之路更宽、更广,起到的作用,也要比丝绸之路更明显。通过与丝绸之路的有效比较,学生对第二亚欧大陆桥的掌握更加明晰清楚了。 四、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历史知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 在讲到新疆的坎儿井时,可以告诉学生坎儿井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了。那时新疆属于西域,张 骞 通西域以后,西域各族人民向汉族同胞学习了凿井技术,结合本地情况从而创造了坎儿井以开发利用地下水。这无疑能够提高学生对民族大团结的认识。 讲到哈雷彗星时,可以联系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天文学家在公元前613 年观测到哈雷彗星扫过北斗的历史知识,这是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适当引入无疑也会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感情。 由上可知,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各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和综合,适当的应用多学科的知识来辅助教学。特别是历史知识的有效引入,巧妙地把它引进到地理课堂教学中来,从而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能够化难为易,激发学习兴趣,深化理解,增强记忆,而且在适当的时机下还可以进行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因此地理教学确实需要打破地理要素分割、学科分割,加强地理知识与历史学科的渗透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
2023-08-16 00:20:561

古代波斯的发明与创新

古代波斯文化为现代世界的许多方面做出了贡献,人们认为这些方面一直存在是理所当然的。指定的“波斯”一词源于希腊-主要来自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但人民Persis(帕尔斯,现代法尔斯)称自己是伊朗人,从雅利安人,意思是“贵族”或“自由”并没有什么做种族。 虽然这是理解的,但任何对古代伊朗文化的提及——至少在西方——仍然被称为“波斯”,因为这是希腊作家留下的遗产。 波斯人建立了一个帝国,从现代土耳其延伸到印度,向上穿过叙利亚,向下穿过埃及,此外,还发明和维护了众所周知的便利设施、政策、做法、制度和宗教方面——但并不经常正确归因 - 在今天。其中包括: 第一次人权宣言灌溉和制冷 园景花园和“天堂”这个词 生日庆典、动画、吉他和甜点 一神论 精英军事单位和制服 风车和空调 邮政系统和公路 教学医院 重装骑兵 虽然这些贡献在今天可能被理解为司空见惯,但它们在当时是完全新颖的。尽管在其他文化中也有花园,而且埃及 法老 阿肯那顿(公元前 1353-1336 年)在几个世纪前就提出了一神论,但波斯人是第一个充分发展这些概念的人。 第一次人权宣言 的居鲁士文书是刻有粘土罐状伪像楔形 脚本颁发赛勒斯II(大,RC 550-530 BCE)C。公元前 539 年。这是一个正式文件,告诉居鲁士大帝的征服它弥补了各地区的阿契美尼德帝国(约550-330 BCE)以及他们如何接受他的统治。然后,他谈到了他如何通过授予人民的权利和自由来提升人民的生活。这份文件长期以来(并将继续)被理解为建立君主威严的皇家宣传,但自公元 1971 年以来,它越来越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份人权宣言。这阿契美尼德帝国授予其公民宗教思想和实践的自由,以及许多其他文化所剥夺的自由,包括妇女几乎平等的权利。 灌溉和制冷 灌溉和冷藏的概念也经常归因于居鲁士大帝,但实际上是由早期的波斯创新者发明的,并在亚述国王萨尔贡二世(公元前 722-705 年在位)时期得到证实。该坎儿井系统-由一个倾斜的通道挖成垂直轴地球的时间间隔从地下aquafers取水达-担任灌溉否则干旱的土地,并把它们变成郁郁葱葱的景观。该坎儿井系统灌溉农田和允许的精心设计的花园种植。所述yakhchal是由将其用于存储冰,但在时间粘土的圆顶制冷单元,还用于保持食品冷却。 园景花园和“天堂”一词 该坎儿井启用的园林这成为波斯建筑设计的一个经常性特征的培养。据说居鲁士大帝在开始管理他的帝国之前,尽可能多地在他的花园里度过。这些花园是日常生活中郁郁葱葱的绿洲,人们可以在那里放松身心,独处思绪或享受与他人的陪伴,被称为pairi-daeza,英语中有“天堂”这个词。 生日庆典、动画、吉他和甜点 波斯人是第一个发展盛大庆祝生日的做法。 波斯人也是第一个发展盛大庆祝生日的做法以及娱乐动画艺术和饭后吃甜点的习俗。生日庆祝活动起源于(正如他们在其他文化中所做的那样)以纪念君主诞生的节日,但逐渐蔓延到贵族成员和下层阶级。在古代波斯,生日是用贵宾会享用的特殊食物和带有蜡烛的甜点蛋糕来庆祝的。娱乐可能包括动画——如杯子之类的人工制品所证明的那样,当杯子快速转动时,显示一只山羊在空中跳跃,从树上抢夺树叶——以及以人声为特色的音乐,伴随着弦乐器,如卡塔尔(也称为tar)和现代吉他的前身sestar。饭后提供甜点的做法不仅限于生日,而是每天晚餐之后。 一神论 一神教在阿肯那顿统治时期首次引入埃及,一些学者和作家(其中包括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了摩西受阿肯那顿宗教影响甚至可能是他的牧师之一的说法。不管怎样,琐罗亚斯德教的波斯一神教是在c. 公元前 1500-1000 年由先知琐罗亚斯德 (Zoroaster) 提出,并在早期犹太教开始形成时(公元前 6 世纪 - 公元 70 年)得到充分发展。琐罗亚斯德教只有一个至高无上的存在,阿胡拉·马兹达,而人生的目的是通过善意、善言、善行的原则来遵循仁慈的上帝的旨意。琐罗亚斯德教也是第一个充分发展天堂、地狱和炼狱概念的信仰。 精英军事单位和制服 中位数王基亚克萨雷斯(河625-585 BCE)是该地区第一个以他的军事划分成团和单位(步兵,弓箭手,骑兵),但居鲁士大帝,谁征服了媒体,改革的早期型号,组织军在十进制系统中,每个单位由十个较小的单位组成:10 个人 = 一个公司;10个连=一个营;10个营=一个师;10个师=一个军团。不同的单位由不同颜色的制服(紫色、黄色、蓝色)标识。他们还发展了精英军事单位的概念:著名的阿契美尼德帝国的10,000名波斯神仙和萨珊帝国(公元 224-651 年)下的萨瓦拉骑士团。 风车和空调 波斯人发明了风车 C. 公元 500 年,但应该注意的是,这是第一次有记录的提及,并且这些设备可能更早使用。风车用于抽水和研磨谷物。它们由编织在一起的芦苇制成,然后固定在中心轴上。这个概念几乎肯定是通过在船上使用风帆而提出的,但波斯人已经通过被称为捕风器(风塔)的通风系统在陆地上利用风,这是一种附着在建筑物顶部的结构,它吸引了冷空气向下,将温暖的空气向上和向外推。学者们继续争论波斯人还是埃及人是第一个开发捕风器的人,但证据似乎有利于波斯人,早于阿契美尼德时期。 邮政系统和公路 美国邮政局的非官方格言来自希罗多德对波斯信使系统的描述。 邮政系统和高速公路的概念也是由波斯人发展起来的。大流士一世(大流士一世,公元前 522-486 年在位)建立了波斯道路网络,以提高他的首都城市(巴比伦、埃克巴塔纳、波斯波利斯和苏萨)之间的旅行速度和联系。然后高速公路被用来在这些城市和其他城市之间发送信息,从而创建了邮政系统。美国邮政局的非官方格言——无论下雪、下雨还是黑夜都不会让这些信使迅速完成指定的巡查——刻在纽约市公元 1914 年的邮局(现称为 James A. Farley 大楼)来自希罗多德对波斯信使系统的描述:“无论条件如何——可能是下雪、下雨、炽热或黑暗——它们永远不会失败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指定的旅程”(历史,VIII.98)。塞琉古帝国(公元前 312-63 年)、帕提亚帝国(公元前 247 年-公元 224 年)、萨珊王朝和穆斯林阿拉伯人将继续使用这种公路系统和邮政服务。 教学医院 在沙普尔一世(公元 240-270 年)统治时期,冈德沙普尔学院成立,迅速成为该地区主要的知识和文化中心。现在人们认为它的成立是受到沙普尔一世的主要妻子阿扎多赫特沙巴努的启发,她首先将希腊医生带到Ctesiphon 的宫廷建立医院。在后来的君主科斯劳一世(公元 531-579 年在位)的统治下,贡德沙普尔作为世界上第一家教学医院蓬勃发展,年轻的受训医生在更有经验的医生的监督下工作。 重装骑兵 帕提亚人是第一个发展重装甲骑兵概念的人,以应对希腊和罗马对手的武器和盔甲。帕提亚铁甲骑兵戴着钢盔和锁子甲外衣,从脖子到膝盖一直到胳膊都覆盖着,他们的马也受到同样的保护。铁骑兵携带复合弓、剑、匕首和长矛。萨珊人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概念,以创建他们的精锐装甲骑兵部队,萨瓦拉骑士团,成为古代世界最强大的战斗力量之一。 结论 波斯人要负责的发明、创新和习俗远不止这些,当然,包括波斯地毯、宴会和普及茶作为日常饮品。居鲁士大帝是第一个改革税收制度的人,税款上缴给帝国的国库,而不是君主,然后用于支付公共工程的费用。大流士一世挖掘了苏伊士运河的前身,他的继任者薛西斯一世(公元前 486-465 年在位)在公元前 480 年入侵希腊时建造了横跨赫勒斯邦特河的最长“浮桥” 。 希罗多德指出,“波斯人比其他任何人都接受更多的外国习俗”(I.135),这体现在波斯人接受新思想和概念并将其融入自己的才能中。在古王国时期(公元前 2613-2181 年),医院已经在古埃及建立,但萨珊王朝——其帝国以其对过去模式的创新而闻名——以教学医院的形式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概念。还有图书馆和学习中心。波斯博学者阿维森纳 (lc 980-1037 CE) 将早期的医学知识发展到更高的水平,诗人费尔多西 (lc 940-1020 CE) 扩展了文学史诗的概念,数学家 Al-Khwarizmi (lc 780 - c. 850 CE) 采用了早期的数学原理并发明了代数。 现代许多最知名的概念、习俗和发明——如果考虑到它们的起源的话——都被错误地归因于写关于它们的希腊人或后来做了同样事情的穆斯林阿拉伯人。然而,实际上,以上所有——以及更多——都来自波斯人的想象力;看看是什么并设想它如何变得更好。
2023-08-16 00:21:031

祖国的世界之最有哪些?

1. 世界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广场2. 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宫殿群——北京故宫3. 世界最长的古代防御工事——万里长城4. 世界最古老的东西贸易通道——丝绸之路5. 世界围地面积最大的城墙——明代南京石头城6. 世界最高的北回归线标志塔——广东从化北回归线标志塔7. 世界水稻种植最北的地区——黑龙江省呼玛县8. 世界最早的水闸式运河——广西灵渠9. 世界最长的运河——京杭大运河10. 世界含沙最多的河流——黄河11. 世界海拔最高河流——雅鲁藏布江12. 世界最高的咸水湖——纳木错13. 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14. 世界最低的盆地——新疆吐鲁番盆地15. 世界溶岩地貌最发达的地方——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16. 世界最大的黄土地貌区——黄土高原17. 世界最高、最年轻的高原——青藏高原18. 世界最高、最大的高原湖泊分布区——藏北高原19. 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工程
2023-08-16 00:21:1513

我国古代有哪些发明

1、鼓: 传说公元前3500年中国人已有人造的鼓。公元前3000年,做鼓的方法是用兽皮蒙在框架或容器上。到公元前1000年,米索不达米亚的苏默人制成了一人高的圆鼓,鼓身还绘有图画。后来有了小铜鼓和大铜鼓。15世纪骑兵用的大铜鼓,17世纪时开始为乐团采用。1692年蒲塞尔为“仙后”所作的配乐中就用上了。这种鼓现在叫定音鼓,19世纪有了低音大鼓。鼓声可使节拍鲜明,粗犷有力。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定音鼓。 2、二进位制: 相传在公元前3000年伏羲发明了二进位制。《周易》就是五经之一的《易经》,它是我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周易》相传是由约公元前3000年的伏羲画卦、周文王重卦、周公作爻(YAO)辞,并经过孔丘修订而成为《易经》。当代的电子计算机用的不是十进制而是二进制。二进制是谁发明的?《周易》中的“易数”用的就是二进制。换句话说就是伏羲发明了二进制,伏羲就是神农。传说神农尝百草才有五谷,我国才有原始农业。伏羲对我国社会的进步可谓大矣!我国北京的先农坛就是为了祭奠神农(即伏羲)而建造的,这里表达炎黄子孙对他的敬佩之情。 3、绳索: 公元前2800年,中国人已经掌握了创造麻绳的技术。我国人民开始用大麻纤维制绳。到公元纪元开始时,用大麻纤维已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地区的主要制绳材料。1775年,英国发明家马虚发明制绳机,结束了手工制绳的时代。从1950年开始用人造纤维制造绳索,直径约2毫米的马尼拉绳受到5512公斤的拉力便会折断,而同样粗的尼龙绳则能承受13227公斤的拉力。4、赤道式天文仪: 公元前2400年,中国人发明了赤道式天文仪。 5、铜镜: 约公元前1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铜镜。中国人于公元5世纪还发明了魔镜;英国结晶学家威廉•布莱格到1932年,系统地阐明了魔镜的理论,比中国晚了一千五百年左右。魔镜是世界上最奇异的物品之一。魔镜有何奇妙之处呢?在魔镜的反面铸有青铜图案――图像或文字,或二者兼而有之。反射光线的一面为凸状,是由经抛光处理的青铜制成用作镜面。在大多数照明情况下,这种镜子看上去与其它的普通镜子无异。但是,在明亮的阳光下使用魔镜时,它反光的一面就能被“看透”。用镜面将阳光反射到暗色的墙上,人们就能从投在墙壁上的影像中看到镜面的图案或文字。坚实的青铜制品变得透明了,这种令人感到神秘不解的现象使中国人给魔镜取了透光镜名称。青铜是不透光的,然而实际使人感到透光,这是为什么?这奥妙之深让中外学者探讨了几百年,中国的科学家沈活和外国科学家威廉•布莱格爵士都发表过高见。威廉•布莱格爵士于1932年发现这一奥妙时说:“正是反射的放大作用使图案清楚地显现出来。”李约瑟正确地将这一切称为“是在通向掌握金属表现微细结构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 6、伞: 公元前1100年,中国人已经使用伞,那时已经用伞表示身份。伞骨用竹或檀香木制成,上面覆以树叶或羽毛做的伞面。公元12世纪英语才出现“伞”这个词。以前一直只有阳伞,到1733年代,巴黎人用油布做伞面,才制成雨伞。1750年,英国的汉威到外国旅行后带了一把伞面回伦敦,轰动一时。1874年雪靠耳附近迪卡地区的金属拉丝工霍克斯取得弧形钢质伞骨的专利权。有了此伞骨,伞可以收紧,从此成为英国绅士常用的雨具。1930年柏林人豪普特发明了伸缩伞。在学术界也有人说,公元4世纪三国时期中国人才发明了伞。 7、风筝: 公元前1000年,中国人最先放风筝。早在信史之前,传说中国人已会放风筝。相传公元前四世纪,中国著名工匠鲁班(即公输班)做了一只风筝,升空三日而不坠。还有一个故事说一名将军包围了王宫,利用风筝测量宫墙与己方军队的距离。风筝可用于送砖上屋或在风筝尾部系上鱼钩钓鱼。公元1600年,东方的风筝(菱形)由荷兰人传到了欧洲。19世纪英国发明家克雷由风筝产生灵感而发明滑翔机。德克萨斯州演员科迪“上尉”,曾利用风筝拖动折叠式小艇,横渡英伦海峡;1901年再接再励,乘坐双箱形风筝飞行,使英国陆军部大感兴趣。不久,飞机取代了军用风筝,而科迪“上尉”也在1913年驾驶他的新双翼飞机时失事遇难。1970年,美国太空计划设计了各种“飞行翼”,使风筝再次成为成年人的玩意儿,例如罗格乐乐折叠飞行翼,本是专为水星号太空船仓安全着陆而设计的,后来被降落伞取代了;但这种折叠翼,结果成为今日悬挂式滑翔机的机翼。风筝飞上天空为飞机飞上天空提供了原理和灵感。 8、算盘: 公元前550年中国人发明了算盘,用于计算,也是自古以来商业上广泛应用的计算工具,后来传到世界各地,到12世纪才逐渐被现代阿拉伯数字所取代。到20世纪前苏联和远东地区很多人仍然使用算盘,生塑算盘代替木竹算盘。目前世界上电子计算器和电子计算机有代替算盘的趋向,但因为算盘价格低廉,所以,用电子计算机在全世界完全代替算盘,至少还需要十年。 9、化学武器: 利用毒气进行化学战的历史,在中国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世纪早期。在墨家早期著作中,就有关于利用风箱把在炉子内燃烧的芥末释放出来的气体,打入围城敌军隧道的记载。这比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利用堑壕芥子气早2300年。中国人化学武器有下列几种:“粪弹”,这是毒气弹的雏形。“飞砂弹”,它是将一管火药放在陶罐里,火药的成份是生石灰、松香、有毒植物的乙醇提取之。把这种武器从城墙上放下去,随即炸开,致命毒物四散。“催泪弹”,公元二世纪中国人便使用催泪弹,它所产生的烟雾很快地使人泪如泉涌。海脉油、四川漆和海星等毒汁会使敌人声音嘶哑。我国有的毒物能使敌人肌肉腐烂直至露出白骨。火矛包含着砒霜和一般的毒物。1540年贝林古西奥所著的《烟火药学》一书中说,火矛被燃后,就吐出“炽热地火舌,有两三步远,使人毛骨悚然”。在欧洲,直到1580年,砷才作为一种深受欢迎的东西,但在17世纪它被汞烟球所代替,这是当时中国奉献给世界的礼物之一。 10、吊桥: 中国人李冰于公元前3世纪在四川省灌县修建了安蓝桥。这是世界最早修建的竹缆链桥。它总长为320米,有八个孔,整个结构中没有一块金属材料。此吊桥上铺了板便于人们行走。这种用竹了做的索桥是极有效的,整个缆索是以竹子为内芯,外边包着从竹子外层劈下的竹条(蔑片)编成的“辫子”。编成辫子是因为蔑片把内芯缠得越紧,缆索的强度就越大,从而增加了安全因素。并且,中国人于公元1世纪又发明了铁吊桥。这桥可用于通行车辆。1655年到中国访问的西方人马丁•马蒂尼曾描述过贵州境内一条河上的铁索桥,并编在那个时期有名的巨著《中国图集新编》中。西方的第一座吊桥,即温奇桥。是公元1741年建成的,跨于英格兰的提兹河上,它只有缆索而没有桥面供车辆通行。由于欧洲人于1809年才建成第一座可以通行车辆的吊桥,因此在这方面中国人比西方要领先1800年以上。我国古代发明有,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齐名要术》《农书》《弄政全书》《授时历》《水经注》《九章算术》《伤寒杂病论》《洗冤集录》《千金方》〈本草纲木〉张衡的地动仪〈诗经〉〈楚辞〉〈春秋〉〈史记〉〈资治通鉴〉〈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孙子兵法〉〈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聊斋〉〈儒林外史〉 中医中药 我国古代发明有,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齐名要术》《农书》《弄政全书》《授时历》《水经注》《九章算术》《伤寒杂病论》《洗冤集录》《千金方》〈本草纲木〉张衡的地动仪〈诗经〉〈楚辞〉〈春秋〉〈史记〉〈资治通鉴〉〈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孙子兵法〉〈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聊斋〉〈儒林外史〉 中医中药 十进位值制 赤道坐标系 雕版印刷术
2023-08-16 00:21:465

哪个牌子的矿泉水是弱碱性的

1、恒大饮品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恒大冰泉;2、合肥市天地精华矿泉水开发有限公司出品的天地精华;3、广州市长寿村饮品(连锁)有限公司出品的天源长寿村;4、上海霁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坎儿井;5、太极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太极水;以上都是弱碱性水,两块钱左右的农夫山泉也是弱碱性水。弱碱性水并不是一个饮用水的名称,是商家宣传的噱头,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水的pH为7到8.5之间。一般水的pH值都在6到8.5之间,7为中性,大于7呈碱性,小于7呈酸性。 健康水的PH值呈弱碱性(7.0-8.0)。人体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呈弱碱性的内环境。当酸性物质在体内越来越多时,量变引起质变,就会引起各种疾病。多补充弱碱性饮用水,是调整酸碱平衡的重要方法。所以长期饮用喝弱碱性水对健康有利。其实完全可以自制弱碱性水,方法如下:在饮用凉开水中(必须是凉开水)加入少许苏打粉,用筷子搅拌数下即可。 注意事项:苏打粉少量即可,基本上没什么特殊的味道,如果放多了会发咸,而且也不适宜多放,放多了长期饮用的话也会造成碱中毒,对身体和皮肤也不利,所以要少放。如果是一瓶矿泉水的水量,苏打水的放量基本上就是三分之一瓶盖在少些就行了,根据个人的口感而定。扩展资料:普通的水一般PH性为中性(pH=7),根据电气分解原理,电解制水机把水分离成氧化水和还原水,分别是酸性水(pH<7)和碱性水(ph>7)。弱碱性水又叫弱碱水,苏打水。可以天然形成也可以机器制作而成。中消协已明确指出:“弱碱性水利于健康”没有科学依据。新华网、CCTV等权威媒体也对此予以了刊文报道。如果消费者在市场上发现有饮用水产品包装标注或宣传“弱碱性有利于健康”这类误导概念,可以向当地消协投诉举报。在营养学上,一般将食品分成酸性食品和碱性食品两大类,主要是依照食品中的营养素在身体中的代谢产物来区分。例如,肉类包含饱和脂肪酸,在人体内代谢后的产物呈酸性,所以把它归为酸性食品。而柠檬虽然吃起来很酸,但是它的代谢产物为碱性,所以把柠檬归类为碱性食品。这与饮用水的pH值是不同的。人体几乎是直接吸收水的,而不需要经过消化系统的“燃烧消化”过程。水和水中的矿物元素能被人体消化系统直接吸收成为体液的一部分。水对人体酸碱平衡的维持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从营养角度看,水的酸碱度是由溶解于水中的物质决定的。天然的弱碱性的水里往往含有钾、钙、钠、镁、偏硅酸等多种营养物质,而酸性水往往不含有这些重要的营养元素,这也是为什么长期饮用弱碱性水可以促进健康,而长期饮用酸性水会导致很多健康风险的原因。
2023-08-16 00:22:065

坎儿井位于哪个地区 坎儿井介绍

1、坎儿井在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克拉乌成山。 2、坎儿井之所以能在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克拉乌成山,是因为每当夏季来临,就有大量的融雪和雨水流向盆地,当水流出山口后,很快渗入戈壁地下变为潜流。积聚日久,使戈壁下面含水层加厚,水储量大,为坎儿井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3、坎儿井是在干旱地的劳动人民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的一种地下水利工程。坎儿井引出了地下水,让沙漠变成绿洲,古代称作“井渠”。坎儿井的主要工作原理是人们将春夏季节渗入地下的大量雨水、冰川及积雪融水通过利用山体的自然坡度,引出地表进行灌溉,以满足沙漠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不同地的坎儿井在具体构造上均有其不同的地域特点,但一般而言,一个完整的坎儿井系统包括了竖井、暗渠(地下渠道)、明渠(地面渠道)和错现(小型蓄水池)四个主要组成部分。在该原理下运转的坎儿井流量稳定,且能保证井水自流灌溉。
2023-08-16 00:22:231

吐鲁番的坎儿井作文540字

我们来到了吐鲁番参观坎儿井。坎儿井、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被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坎儿井是井穴的意思。它是我www.99zuowen.com国伟大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是引用地下水的一种独特的地下水利工程。它是利用地面坡度把盆地丰富的地下潜流水,通过人工开凿的地下渠道,引上地灌溉、使用。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近千条,全长约5000公里。是全世界最大的地下水利灌溉系统。我们先参观了坎儿井民俗园,对它怎么修建的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坎儿井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在盆地边缘由高向低打若干口竖井,再将竖井逐次从地下挖通边境成串,水便从地下引出到地面上来了。竖井是保持水的干净,竖井口是通风和防止水蒸发用的,假如从高空俯视,那些土堆宛如珍珠项链上的珍珠就是竖井口。明渠是汇集的水流出来的地方,暗渠是水流汇集中在地下的部分,也起到了洁净水和防止水分蒸发的作用,涝坝是储存水用的。我们参观了坎儿井的竖井,导游姐姐介绍怎样利用油灯定方向的原理。坎儿井真像个大迷宫,如果不留神定会在迷宫里走丢的。我们走在暗渠上透明的玻璃上,玻璃边的彩灯变换这不同颜色的灯。暗渠的水在玻璃下缓缓地流淌着。我低头往下看,哇,真深啊!这么深的暗渠在古代得花费多少人力才能挖成的啊。一道光从竖井口照进来,在这里闪烁着光芒,像一片金灿灿的树叶在空中飘啊飘;还像一只金色的蝴蝶在黑暗的坎儿并扑闪着它明亮的翅膀。坎儿井里并不热,走到坎儿井的暗渠边,我用手摸了摸清澈的水,凉凉的。我忍不住尝了一下,甜甜的。坎儿井是古代劳动人民为了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根据本地气候、地理特点等创造出来的一种特别的水利工程,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2023-08-16 00:22:321

坎儿井是如何把冰雪融水输送到更远的地区

朋友你好:新疆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只有50毫米左右,单靠这点降水量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解决水源问题,两千多年前,新疆当地的人们就把眼光投到天山的冰雪融水上,为了躲避烈日的烘烤,他们利用沙漠质地渗漏性强的特性,开挖暗渠,将地下水巧妙截流,为新疆绿洲农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源,这就是坎儿井的原理、构造、作用。 简单说坎儿井主要是由竖井、地下暗渠、地上明渠、涝坝组成的。其中暗渠工程最为艰巨,一般要在地下开凿几公里到几十公里。极为干旱的吐鲁番有着一千五百余条总长5000多公里号称地下万里长城的坎儿井 由于吐鲁番地区年蒸发量在3000毫米以上,而年降水只有16毫米,为防止天山融水从地面蒸发,古人把天山的雪水从地下引入绿洲。工程进行得异常艰辛,由于融雪冰冷刺骨,工人要跪在冰水中挖土,工人的寿命一般都不超过30岁。简单点说:坎儿井的主要好处就是可以减少蒸发,因为当地降水少,水份极易蒸发,而坎儿井可以避免这些,然后利用地下暗渠将水输送到远方。希望对你有点用?
2023-08-16 00:22:401

坎儿井原理

坎儿井是在高山雪水潜流处寻找水源,在一定间隔处打一深浅不等的竖井,然后再依地势高下在井底修通暗渠,沟通各井,引水下流。地下渠道的出水口与地面渠道相连接,把地下水引至地面灌溉桑田。
2023-08-16 00:23:182

坎儿井原理

坎儿井是在高山雪水潜流处寻找水源,在一定间隔处打一深浅不等的竖井,然后再依地势高下在井底修通暗渠,沟通各井,引水下流。地下渠道的出水口与地面渠道相连接,把地下水引至地面灌溉桑田。坎儿井是在干旱地的劳动人民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的一种地下水利工程。坎儿井引出了地下水,让沙漠变成绿洲,古代称作“井渠”。坎儿井的主要工作原理是人们将春夏季节渗入地下的大量雨水、冰川及积雪融水通过利用山体的自然坡度,引出地表进行灌溉,以满足沙漠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不同地的坎儿井在具体构造上均有其不同的地域特点,但一般而言,一个完整的坎儿井系统包括了竖井、暗渠(地下渠道)、明渠(地面渠道)和错现(小型蓄水池)四个主要组成部分。在该原理下运转的坎儿井流量稳定,且能保证井水自流灌溉。新疆的坎儿井,都分布在非常干早的地区,它是当初人们缺乏把各山溪地表径流由戈壁长距离引入灌区的手段以及缺乏提水机械的情况下,根据当地水文地质的特点,创造出用暗渠引取地下潜流,进行自流灌溉的一种特殊水利工程。
2023-08-16 00:23:411

坎儿井原理 坎儿井原理是什么

1、在高山雪水潜流处,寻找水源,在一定间隔处打一深浅不等的竖井,然后再依地势高下在井底修通暗渠,沟通各井,引水下流。地下渠道的出水口与地面渠道相连接,把地下水引至地面灌溉桑田。 2、坎儿井是一种结构巧妙的特殊灌溉系统,它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四部分组成。 3、竖井是开挖或清理坎儿井暗渠时运送地下泥沙或淤泥的通道,也是送气通风口。井深因地势和地下水位高低不同而有深有浅,一般是越靠近源头竖井就越深,最深的竖井可达90米以上。 4、暗渠,又称地下渠道,是坎儿井的主体。暗渠的作用是把地下含水层中的水会聚到它的身上来,一般是按一定的坡度由低往高处挖,这样,水就可以自动地流出地表来。 5、龙口是坎儿井明渠、暗渠与竖井口的交界处,也是天山雪水经过地层渗透,通过暗渠流向明渠的第一个出水口。 6、暗渠流出地面后,就成了明渠。顾名思义,明渠就是在地表上流的沟渠。人们在一定地点修建了具有蓄水和调节水作用的蓄水池,这种大大小小的蓄水池,就称为涝坝。水蓄积在涝坝,哪里需要,就送到哪里。
2023-08-16 00:24:041

坎儿井是怎么来的

1、吐鲁番有着著名的与长城、运河并列为三大工程之一的坎儿井。坎儿井是劳动人民为了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根据本地气候、水文特点等生态条件,创造出来的一种地下水道工程。2、坎儿井是与这里的地理条件分不开的。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克拉乌成山,每当夏季来临,就有大量的融雪和雨水流向盆地,当水流出山口后,很快渗入戈壁地下变为潜流。积聚日久,使戈壁下面含水层加厚,水储量大,为坎儿井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吐鲁番大漠底下深处,砂砾石由粘土或钙质胶结,质地坚实,因此坎儿井挖好后不易坍塌。吐鲁番干旱酷热,水分蒸发量大,风季时尘沙漫天,往往风过沙停,水渠常被黄沙淹没;而坎儿井是由地下暗渠输水,不受季节、风沙影响,水分蒸发量小,流量稳定,可以常年自流灌溉。所以,坎儿井非常适合当地的自然条件。3、坎儿井是一种结构巧妙的特殊灌溉系统。它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一种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竖井的深度和井与井之间的距离,一般都是愈向上游竖井愈深,间距愈长,约有30至70米,愈往下游竖进愈浅,间距也愈短,约有10米到20米。竖井是为了通风和挖掘、修理坎儿井时提土之用的。暗渠的出水口和地面的明渠联接,可以把几十米深处的地下水引到地面上来。
2023-08-16 00:24:165

竖井的坎儿井竖井

坎儿井是一种结构巧妙的特殊灌溉系统,它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四部分组成。总的说来,坎儿井的构造原理是:在高山雪水潜流处,寻其水源,在一定间隔打一深浅不等的竖井,然后再依地势高下在井底修通暗渠,沟通各井,引水下流。地下渠道的出水口与地面渠道相连接,把地下水引至地面灌溉桑田。
2023-08-16 00:24:451

坎儿井 是利用什么原理实现灌溉的,明渠引水有什么好处

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 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井是在地下暗渠输水,不受季节、风沙影响,蒸发量小,流量稳定,可以常年自流灌溉。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筑物。适用于山麓、冲积扇缘地带,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潜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明渠是一种具有自由表面(表面上各点受大气压强的作用)水流的渠道。根据它的形成可分为天然明渠和人工明渠。前者如天然河道;后者如人工输水渠道、运河及未充满水流的管道等。明渠挖掘更方便,布局更加自由,节约材料,不需要过度考虑地理位置。但是如果能与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明渠将能发挥它更加便捷的优势。
2023-08-16 00:25:141

坎儿井是谁发明的

新疆的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近千条,全长约5000公里。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融化的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井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 坎儿井,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吐鲁番现存的坎儿井,多为清代以来陆续修建。如今,仍浇灌着大片绿洲良田。吐鲁番市郊五道林坎儿井、五星乡坎儿井,可供参观游览。 坎儿井的名称,新疆维吾尔语称为“坎儿孜”。伊朗波斯语称为“坎纳孜”(Kanatz)。苏联俄语称为“坎亚力孜”(k,lplItK)。从语音上来看,彼此虽有区分,但差别不大。 我国新疆汉语称为“坎儿井”或简称“坎”。我国内地各省叫法不一;如陕西叫作“井渠”,山西叫作“水巷”,甘肃叫作“百眼串井”,也有的地方称为“地下渠道。” 坎儿井这项工程用地面坡度引取地下水自流灌溉,有竖井、地下暗渠、地面明渠和涝坝几个部分组成。 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筑物,适用于山麓、冲积扇缘地带,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潜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
2023-08-16 00:25:243

坎儿井的竖井作用

新疆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只有50毫米左右,单靠这点降水量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解决水源问题,两千多年前,新疆当地的人们就把眼光投到天山的冰雪融水上,为了躲避烈日的烘烤,他们利用沙漠质地渗漏性强的特性,开挖暗渠,将地下水巧妙截流,为新疆绿洲农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源,这就是坎儿井的原理、构造、作用。 简单说坎儿井主要是由竖井、地下暗渠、地上明渠、涝坝组成的。其中暗渠工程最为艰巨,一般要在地下开凿几公里到几十公里。极为干旱的吐鲁番有着一千五百余条总长5000多公里号称地下万里长城的坎儿井 由于吐鲁番地区年蒸发量在3000毫米以上,而年降水只有16毫米,为防止天山融水从地面蒸发,古人把天山的雪水从地下引入绿洲。工程进行得异常艰辛,由于融雪冰冷刺骨,工人要跪在冰水中挖土,工人的寿命一般都不超过30岁
2023-08-16 00:25:432

坎儿井的特点

  坎儿井是我国各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斗争中,为适应干旱地区的自然环境而创造的一种地下水利工程。新疆坎儿井主要分布在哈密、木垒和吐鲁番等地,尤以吐鲁番盆地最多,达1200多条,总长约5000多千米。坎儿井可与长城、运河并称我国古代三大工程。  坎儿井在吐鲁番盆地大量兴建的原因,是和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分不开的。吐鲁番是我国极端干旱地区之一,年降水量只有16毫米,而蒸发量可达到3000毫米,可称得上是中国的“干极”。但坎儿井是在地下暗渠输水,不受季节、风沙影响,蒸发量小,流量稳定,可以常年自流灌溉。吐鲁番虽然酷热少雨,但盆地北有博格达山,西有喀拉乌成山,每当夏季大量融雪和雨水流向盆地,渗入戈壁,汇成潜流,为坎儿井提供了丰富的地下水源。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峰高达5445米,而盆地中心的艾丁湖,却低于海平面154米,从天山脚下到艾丁湖畔,水平距离仅60公  里,高差竟有1400多米,地面坡度平均约四十分之一,地下水的坡降与地面坡变相差不大,这就为开挖坎儿井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吐鲁番土质为砂砾和粘土胶结,质地坚实,井壁及暗渠不易坍塌,这又为大量开挖坎儿井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  “坎儿井”是“井穴”的意思,其结构是由竖井、暗渠、明渠、涝坝(积水潭)四部分组成。在高山雪水潜流处,寻其水源,在一定间隔打一深浅不等的竖井,然后再依地势高下在井底修通暗渠,沟通各井,引水下流。地下渠道的出水口与地面渠道相连接,把地下水引至地面灌溉桑田。正是因为有了这独特的地下水利工程--坎儿井,把地下水引向地面,灌溉盆地数十万亩良田,才孕育了吐鲁番各族人民,使沙漠变成了绿洲。  林则徐当年途经吐鲁番时,见到了坎儿井,并在他的曰记中赞曰:“见沿途多土坑,询其名曰:‘卡井",能引水横流者,由南而北,渐引渐高,水从土中穿穴而行,诚不可思议之事!”  以下是坎儿井的特点:  坎儿井的特点在于顺势自流不用动力;蒸发量小、有效利用水资源;不污染;水温低。我们跟着阿卜杜一木来到坎儿井的出水口处看到,一条明渠接着暗道通向村中,渠中的水流速较缓,水质非常干净清亮,用手试试水温,很凉。
2023-08-16 00:25:543

坎儿井的水源来自哪里

构造原理编辑坎儿井是一种结构巧妙的特殊灌溉系统,它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四部分组成。总的说来,坎儿井 坎儿井的构造原理是:在高山雪水潜流处,寻其水源,在一定间隔打一深浅不等的竖井,然后再依地势高下在井底修通暗渠,沟通各井,引水下流。地下渠道的出水口与地面渠道相连接,把地下水引至地面灌溉桑田。竖井先说竖井。竖井是开挖或清理坎儿井暗渠时运送地下泥沙或淤泥的通道,也是送气通风口。井深因地势和地下水位高低不同而有深有浅,一般是越靠近源头竖井就越深,最深的竖井可达90米以上。竖井与竖井之间的距离,随坎儿井的长度而有所不同,一般每隔20—70米就有一口竖井。一条坎儿井,竖井少则10多个,多则上百个。井口一般呈长方形或圆形,长1米,宽0.7米。乘车临近吐鲁番时,在那郁郁葱葱的绿洲外围戈壁滩上,就可以看见顺着高坡而下的一堆一堆的圆土包,形如小火山锥,坐落有序地伸向绿洲,这些,就是坎儿井的竖井口。暗渠暗渠,又称地下渠道,是坎儿井的主体。暗渠的作用是把地下含水层中的水会聚到它的身上来,一般是按一定的坡度由低往高处挖,这样,水就可以自动地流出地表来。暗渠一般高1.7米,宽1.2米,短的100— 暗渠200米,最长的长达25公里,暗渠全部是在地下挖掘,因此掏捞工程十分艰巨。坎儿井始于西汉,而指南针在明朝时期才从中原传入西域,在开挖暗渠时,为尽量减少弯曲、确定方向,吐鲁番的先民们创造了木棍定向法。即相邻两个竖井的正中间,在井口之上,各悬挂一条井绳,井绳上绑上一头削尖的横木棍,两个棍尖相向而指的方向,就是两个竖井之间最短的直线。然后再按相同方法在竖井下以木棍定向,地下的人按木棍所指的方向挖掘就可以了。在掏挖暗渠时,吐鲁番人民还发明了油灯定向法。油灯定向是依据两点成线的原理,用两盏旁边带嘴的油灯确定暗渠挖掘的方位,并且能够保障暗渠的顶部与底部平行。但是,油灯定位只能用于同一个作业点上,不同的作业点又怎样保持一致呢?挖掘暗渠时,在竖井的中线上挂上一盏油灯,掏挖者背对油灯,始终掏挖自己的影子,就可以不偏离方向,而渠深则以泉流能淹没筐沿为标准。暗渠越深空间越窄,仅容一个人弯腰向前掏挖而行。由于吐鲁番的土质为坚硬的钙质粘性土,加之作业面又非常狭小,因此,要掏挖出一条25公里长的暗渠,不知要付出怎样的艰辛。据说,天山融雪冰冷刺骨,而工人掏挖暗渠必须要跪在冰水中挖土,因此长期从事暗渠掏挖的工人,寿命一般都不超过30岁。所以,总长5000公里的吐鲁番坎儿井被称为“地下长城”,真是当之无愧。暗渠还有不少好处是,由于吐鲁番高温干燥,蒸发量大,水在暗渠不易被蒸发,而且水流地底不容易被污染,再有,经过暗渠流出的水,经过千层沙石自然过滤,最终形成天然矿泉水,富含众多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当地居民数百年来一直饮用至今,不少人活到百岁以上,因此,吐鲁番素有中国长寿之乡的美名。[1]龙口龙口是坎儿井明渠、暗渠与竖井口的交界处,也是天山雪水经过地层渗透,通过暗渠流向明渠的第一个出水口。明渠涝坝暗渠流出地面后,就成了明渠。顾名思义,明渠就是在地表上流的沟渠。人们在一定地点修建了具有蓄水和调节水作用的蓄水池,这种大大小小的蓄水池,就称为涝坝。水蓄积在涝坝,哪里需要,就送到哪里。
2023-08-16 00:26:022

坎儿井在哪个省

坎儿井是在干旱地的劳动人民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的一种地下水利工程。坎儿井引出了地下水,让沙漠变成绿洲,古代称作“井渠”。坎儿井的主要工作原理是人们将春夏季节渗入地下的大量雨水、冰川及积雪融水通过利用山体的自然坡度,引出地表进行灌溉,以满足沙漠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不同地的坎儿井在具体构造上均有其不同的地域特点,但一般而言,一个完整的坎儿井系统包括了竖井、暗渠(地下渠道)、明渠(地面渠道)和错现(小型蓄水池)四个主要组成部分。在该原理下运转的坎儿井流量稳定,且能保证井水自流灌溉。坎儿井主要分布在亚洲中西部国家和地区,如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沙特阿拉伯、中国的西北、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印度西北部、土库曼斯坦、叙利亚、 伊拉克、阿曼、利比亚、约旦、也门等。非洲北部也有少量的坎儿井,如埃及、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等。欧洲和美洲也有极少量的坎儿井,如西班牙南部、意大 利、塞浦路斯、墨西哥、美国、智利、秘鲁等。
2023-08-16 00:26:233

坎儿井广泛存在哪个地区

坎儿井广泛分布和应用在新疆吐鲁番地区。另外,坎儿井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称“井渠”,而新疆维吾尔语则称之为“坎儿孜”。坎儿井是荒漠地区一特殊灌溉系统,而且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坎儿井是在干旱地的劳动人民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的一种地下水利工程。坎儿井引出了地下水,让沙漠变成绿洲,古代称作“井渠”。坎儿井的主要工作原理是人们将春夏季节渗入地下的大量雨水、冰川及积雪融水通过利用山体的自然坡度,引出地表进行灌溉,以满足沙漠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不同地的坎儿井在具体构造上均有其不同的地域特点,但一般而言,一个完整的坎儿井系统包括了竖井、暗渠(地下渠道)、明渠(地面渠道)和错现(小型蓄水池)四个主要组成部分。在该原理下运转的坎儿井流量稳定,且能保证井水自流灌溉。
2023-08-16 00:26:311

坎儿井的暗渠是怎样修建的?

暗渠,又称地下渠道,是坎儿井的主体uff61暗渠的作用是把地下含水层中的水聚到它的身上来,一般是按一定的坡度由低往高处挖,这样,水就可以自动地流出地表来uff61暗渠一般高1.7米,宽1.2米,短的100米至200米,最长的长达25千米,暗渠全部是在地下挖掘,因此掏挖工程十分艰巨uff61汉代开挖暗渠时,为尽量减少弯曲、确定方向,吐鲁番的先民们创造了木棍定向法uff61即相邻两个竖井的正中间,在井口之上,各悬挂一条井绳,井绳上绑上一头削尖的横木棍,两个棍尖相向而指的方向,就是两个竖井之间最短的直线uff61然后再按相同方法在竖井下以木棍定向,地下的人按木棍所指的方向挖掘就可以了uff61在掏挖暗渠时,吐鲁番人民还发明了油灯定向法uff61油灯定向是依据两点成线的原理,用两盏旁边带嘴的油灯确定暗渠挖掘的方位,并且能够保障暗渠的顶部与底部平行uff61但是,油灯定位只能用于同一个作业点上,不同的作业点又怎样保持一致呢?挖掘暗渠时,在竖井的中线上挂上一盏油灯,掏挖者背对油灯,始终掏挖自己的影子,就可以不偏离方向,而渠深则以泉流能淹没筐沿为标准uff61暗渠越深空间越窄,仅容一个人弯腰向前掏挖而行uff61由于吐鲁番的土质为坚硬的钙质黏性土,加之作业面又非常狭小uff61因此,要掏挖出一条25千米长的暗渠,不知要付出怎样的艰辛uff61由此可见,总长5000千米的吐鲁番坎儿井被称为“地下长城”,真是当之无愧uff61暗渠还有不少好处uff61由于吐鲁番高温干燥,蒸发量大,水在暗渠不易被蒸发,而且水流地底不容易被污染uff61经过暗渠流出的水,经过千层沙石自然过滤,最终形成天然矿泉水,富含众多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当地居民数百年来一直饮用至今,不少人活到百岁以上uff61因此,吐鲁番素有我国“长寿之乡”的美名uff61暗渠流出地面后,就成了明渠uff61顾名思义,明渠就是在地表上流的沟渠uff61人们在一定地点修建了具有蓄水和调节水作用的蓄水池,这种大大小小的蓄水池,就称为涝坝uff61水大量蓄积在涝坝,哪里需要,就送到哪里uff61
2023-08-16 00:26:401

吐鲁番坎儿井天山天池位于新疆的北疆还是南疆

天山以北是新疆的北疆,以南是南疆。所以,吐鲁番坎儿井、天山天池均处交界位置。
2023-08-16 00:26:562

坎儿井是谁发明的?

坎儿井不是某个人发明的,是在干旱地的劳动人民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的。坎儿井是在干旱地的劳动人民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的一种地下水利工程。坎儿井引出了地下水,让沙漠变成绿洲,古代称作“井渠”。坎儿井的主要工作原理是人们将春夏季节渗入地下的大量雨水、冰川及积雪融水通过利用山体的自然坡度,引出地表进行灌溉,以满足沙漠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坎儿井的意义:坎儿井水利系统不仅仅是中华文明体系下一个灿烂的文化成就,更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坎儿井的兴盛是建立在吐鲁番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同时坎儿井也见证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有着多年悠久历史的吐鲁番文明,进一步阐明了自然界尤其是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干旱地区文明更替之间的密切作用。
2023-08-16 00:27:261

新疆卡儿井的 竖井,明渠,暗渠,涝坝都 有 什么 作用 啊 ?

我国有驰名于世的三大古代建筑工程:长城、运河、坎尔井。而坎尔井就产生于新疆。现在,吐鲁番的坎尔井,已成为一大旅游景观。说起坎尔井,它对当地地形的利用,它的工程量的浩大,它赋予干旱的吐鲁番绿洲的生命之源,勘称是世界一绝。 提到“井”字,一般人都会想到井的状态,想到井水是井底里的一潭静水。而吐鲁番的坎尔井却是许许多多的竖井,顺着从高到低的地势排列成行,从井的底部相互凿通而形成的一道地下暗渠。是它,把地下丰富的潜流水集中起来,不断的输送到地面上,供人们灌溉、使用。 吐鲁番素以火洲之称,和“低、热、干、甜”四最而著称。干热的气候使得吐鲁番的蒸发量达到3000毫米,只有渗进地下的水才能保存下来。坎尔井的构造,是由竖井、暗渠、明渠、涝坝四部分组成的。竖井是为掏挖暗渠是取土、透光、通风之用。明渠建立在地面上,与暗渠相连接,是供引水、灌溉之用。涝坝就象内地的池塘,它用于蓄存坎尔井水,以备当地百姓日常使用。新疆坎尔井共计3000多条,吐鲁番的坎尔井连接起来长度5000多公里,足以从吐鲁番通到香港。这些都是由劳累一生的坎尔井工匠来完成的。 “井底全部连起来”,你说,这是不是新疆的又一大怪!坎尔井,勘称是新疆人民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正象150多年前来到吐鲁番勘察水利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在一则日记中大为赞叹的:坎尔井的“水从土中穿穴而行”,实在是“不可思议”的奇迹!
2023-08-16 00:27:481

新疆发展什么农业,坎儿井发展什么农业

新疆发展的农业主要是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灌溉农业:主要利用高山积雪水进行灌溉,而为了减少雪水的蒸发流失,使用了坎儿井进行保水。绿洲农业:种植业分布在盆地边缘和绿洲地带,新疆气候干燥,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棉花纤维的生长和瓜果的糖分积累,新疆的葡萄、哈密瓜等水果非常有名气。 一、新疆发展什么农业 新疆主要发展的农业是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 1、灌溉农业 新疆的种植业用水主要是靠高山积雪水的灌溉。为了减少高山雪水的蒸发流失,新疆的人民发明了坎儿井对水源进行贮存,人均占有水资源量5232立方米,为全国平均量的1.2倍,居全国第4位。亩均占有量接近全国水平,居北方各省区之首。 2、绿洲农业 新疆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地带。新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棉花纤维生长和瓜果糖分的积累,长绒棉十分著名;同时瓜果也特别的甜,以环塔里木盆地为重要基地的林果园艺业快速发展,总面积已超过1000万亩,特别是新疆的葡萄、哈密瓜等水果非常有名气。 二、新疆坎儿井发展什么农业 1、坎儿井发展的农业 坎儿井主要发展灌溉农业,坎儿井引出了地下水,让沙漠变成绿洲,古代称作“井渠”。坎儿井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将春夏季节渗入地下的大量雨水、冰川及积雪融水通过利用山体的自然坡度,引出地表进行灌溉,以满足沙漠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2、坎儿井的构造 不同地的坎儿井在具体构造上均有其不同的地域特点,但一般而言,一个完整的坎儿井系统包括了竖井、暗渠(地下渠道)、明渠(地面渠道)和错现(小型蓄水池)四个主要组成部分。在该原理下运转的坎儿井流量稳定,且能保证井水自流灌溉。 3、坎儿井的优点 (1)节约能源消耗 古代没有电动机、柴油机之类的机械,无法从地层深处提取地下水,利用坎儿井可以把地下水源不断送往农田和果园,灌溉农作物。使用坎儿井也不用消耗油电等能源,没有机器的费用,运行费用低。 (2)减少水量蒸发 吐鲁番夏日经常气温在40℃以上,蒸发强烈,而坎儿井全在暗洞里流淌,避免阳光照射,蒸发也就减少了。 (3)避免风砂掩埋 吐鲁番一旦起风,就会夹带大量风砂,将沟渠埋没,坎儿井在地下,只要将竖井口及时封盖,风沙就不能侵入,可以保证灌溉水流正常。 (4)施工技术不高 坎儿井施工技术是有一个匠人带上几个普工用简单的工具就可开挖的地下水利工程。所使用的工具如撅头、红柳筐等,均可就地打造,不涉及电动气动等装置,工艺过程简单。
2023-08-16 00:28:031

什么是竖井

是垂直提升矿石和煤的矿井。一般矿井分斜井和竖井。
2023-08-16 00:28:193

坎儿井工程对发展新疆农业有什么意义?

坎儿井是荒漠地区一种特殊灌溉系统,遍布于新疆吐鲁番地区uff61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工程uff61坎儿井是针对新疆自然特点,利用地下水进行灌溉的一种特殊形式,鲜明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uff61坎儿井孕育了吐鲁番各族人民,使沙漠变成了绿洲,对发展当地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uff61坎儿井在汉代已经在新疆出现uff61《汉书·西域传下》载,汉宣帝时,遣破羌将军辛武贤率兵至敦煌靖边,“穿卑鞮侯井以西”,这是试图通过开凿坎儿井的方式引出地下水,在地面形成运河uff61“卑鞮侯井”的泉水水源、井渠结合的工程形式,显然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坎儿井uff61新疆坎儿井的大发展是在清代,据《新疆图志》记载,十七八世纪时,北疆的巴里坤、济木萨、乌鲁木齐、玛纳斯、景化乌苏,南疆的哈密、鄯善、吐鲁番、于阗、和田、莎车、疏附、英吉沙尔、皮山等地,都有坎儿井uff61最长的哈拉马斯曼渠,长75千米,能灌田1100多公顷uff61清末,仅吐鲁番一地就有坎儿井185处uff61利用坎儿井进行灌溉,对新疆农业生产的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uff61清代道光年间,林则徐赴新疆兴办水利,他在吐鲁番见到坎儿井后,说:“此处田土膏腴,岁产木棉无算,皆卡井水利为之也uff61”总的说来,坎儿井的构造原理是:在高山雪水潜流处,寻其水源,在一定间隔打一眼深浅不等的竖井,然后再依地势高下在井底修通暗渠,沟通各井,引水下流uff61地下渠道的出水口与地面渠道相连接,把地下水引至地面灌溉桑田uff61坎儿井是一种结构巧妙的特殊灌溉系统,它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4部分组成uff61竖井是开挖或清理坎儿井暗渠时运送地下泥沙或淤泥的通道,也是送气通风口uff61井深因地势和地下水位高低不同而有深有浅,一般是越靠近源头竖井就越深,最深的竖井可达90米以上uff61竖井与竖井之间的距离,随坎儿井的长度而有所不同,一般每隔20米至70米就有一口竖井uff61一条坎儿井,竖井少则10多个,多则上百个uff61井口一般呈长方形或圆形,长1米,宽0.7米uff61戈壁滩上的一堆一堆的圆土包,就是坎儿井的竖井口uff61
2023-08-16 00:28: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