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摩擦起电现象说明了什么

2023-08-23 16:18:52
共1条回复
可可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叫摩擦起电(或两种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后,一种物体带正电,另一种物体带负电的现象)。摩擦起电是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结果。因此原来不带电的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它们所带的电量在数值上必然相等。

两种电荷: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规定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推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任何两个物体摩擦,都可以起电。18世纪中期,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经过分析和研究,认为有两种性质不同的电,叫做正电和负电。物体因摩擦而带的电,不是正电就是负电。科学上规定: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相同的,叫做正电;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相同的,叫做负电。

摩擦起电只是一种现象。近代科学告诉我们:任何物体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所组成,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跟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原子不显电性,所以整个物体是中性的。原子核里正电荷数量很难改变,而核外电子却能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转移到另一物体上,从而使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目改变。当物体失去电子时,它的电子带的负电荷总数比原子核的正电荷少,就显示出还正电;相反,本来是中性的物体,当得到电子时,它就显示出带负电。

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其中必定有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另一个物体得到多余的电子。如用玻璃棒跟丝绸摩擦,玻璃棒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玻璃奉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丝绸因得到电子而带等负电。用橡胶棒跟毛皮摩擦,毛皮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毛皮带正电,橡胶棒带着等量的负电。[编辑本段]同种材料摩擦起电的原因

利用一些容易起电的同种材料进行相互摩擦,两个摩擦表面就能够出现带电现象。通过进一步的实验表明:两个表面所带电荷为同性电荷,并且有的材料摩擦可以带同性正电荷,有的摩擦后可以带同性负电荷。在排除了外界的影响(如通过其它导体导走电荷等)之后,实验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编辑本段]将介质表面污染考虑进去从而来解释此现象

因为介质在未摩擦之前会在周围的环境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污染的结果是介质和污染物之间因接触而产生了偶电层。摩擦会使一部分污染脱离介质表面,从而脱离部分的介质与污染之间的偶电层也随之分离使介质带上电荷。因为介质相同,且污染物也相同,这里偶电层也是相同的,故偶电层脱离时,介质上带上同种电荷。

摩擦起电的英文解释为:electrification

by

friction

1.原子核+电子,我们知道物质有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而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绕原子核高速运动的电子所构成。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

2.电子的转移,因为这种电荷不流动,被称为“静电”人体静电的电压最高可达2万伏左右。在冬天干燥的空气里人体会带电,自要人一走动,空气与衣服之间的摩擦就使人体储存了静电。因此,当手触及门上的金属把手等导体就会放电,感觉就像被麻了一下。

3.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相关推荐

摩擦起电的原理

摩擦起电的原理: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②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因为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其中必定有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另一个物体得到多余的电子。也就是说摩擦起电就是电子的转移 。人体为什么会产生静电静电是由原子外层的电子受到各种外力的影响发生转移,分别形成正负离子造成的。任何两种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都会发生电荷的转移和积累,形成静电。人身上的静电主要是由衣物之间或衣物与身体的摩擦造成的,因此穿着不同材质的衣物时“带电”多少是不同的,比如穿化学纤维制成的衣物就比较容易产生静电,而棉制衣物产生的就较少。
2023-08-16 04:24:211

摩擦起电的原理是什么

1、用摩擦的方法使两个不同的物体带电的现象,叫摩擦起电(或两种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后,一种物体带正电,另一种物体带负电的现象)。2、任何物体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所组成,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跟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原子不显电性,所以整个物体是中性的。原子核里正电荷数量很难改变,而核外电子却能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转移到另一物体上,从而使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目改变。当物体失去电子时,它的电子带的负电荷总数比原子核的正电荷少,就显示出带正电;相反,本来是中性的物体,当得到电子时,它就显示出带负电。3、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因为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其中必定有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另一个物体得到多余的电子。如用玻璃棒跟丝绸摩擦,玻璃棒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丝绸因得到电子而带着等量的负电。用橡胶棒跟毛皮摩擦,毛皮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毛皮带正电,橡胶棒带着等量的负电。
2023-08-16 04:24:481

摩擦起电是利用什么原理的?

原理是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就是摩擦起电的现象。其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利用一些容易起电的同种材料进行相互摩擦,两个摩擦表面就能够出现带电现象。通过进一步的实验表明:两个表面所带电荷为同性电荷,并且有的材料摩擦可以带同性正电荷,有的摩擦后可以带同性负电荷。静电的危害1、在飞机机体与空气、水气、灰尘等微粒摩擦时会使飞机带电,如果不采取措施,将会严重干扰飞机无线电设备的正常工作。2、在印刷厂里,纸页之间的静电会使纸页粘合在一起,难以分开,给印刷带来麻烦。3、在制药厂里,由于静电吸引尘埃,会使药品达不到标准的纯度。4、在放电视时荧屏表面的静电容易吸附灰尘和油污,形成一层尘埃的薄膜,使图像的清晰程度和亮度降低。5、在混纺衣服上常见而又不易拍掉的灰尘,也是静电捣的鬼。以上回答来自:百度百科-摩擦起电
2023-08-16 04:24:561

摩擦起电原理

摩擦起电的原理:用摩擦的方法使两个不同的物体带电的现象,叫摩擦起电(或两种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后,一种物体带正电,另一种物体带负电的现象)。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就是摩擦起电的现象。其实质是电荷的转移,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规定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极电荷。摩擦起电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例如在干燥的环境里,如果你穿着塑料底鞋在干净的地板或地毯上长时间行走之后,伸手去抓金属门把,也许会“啪的一个小火花跳到你的手上,把你电了一下。
2023-08-16 04:25:151

摩擦起电的原理

摩擦起电的原理任何物质均由原子组合而成,而原子的基本结构是质子、中子及电子,将质子定义为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都可以产生静电,这种产生静电的普遍方法,就称为摩擦生电。摩擦起电的本质摩擦的本质就是一个物体的某个表面与另一个物体的表面相互接触并相对掠过,在接触时,一个物体中的分子与另一个物体中的分子近距离地相互作用,在掠过时,这个物体的分子必然会碰撞另一个物体的分子,在碰撞过程中分子的运动就会更加剧烈,也就是物体更热。而分子间撞击得激烈,就可能把原本束缚在原子里的外层电子撞出来,这个撞出来的电子还可能跑到另一个物体上,这就是摩擦起电。
2023-08-16 04:26:021

摩擦起电的原理是什么

摩擦起电是通过摩擦的方式使得物体带上电荷。摩擦起电的步骤是使用两种不同的绝缘体相互摩擦,使得它们的最外层电子得到足够的能量发生转移,摩擦起电后两绝缘体必带等量异性电荷。任何物质都是由原子组合而成,而原子的基本结构为质子、中子及电子。科学家们将质子定义为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在正常状况下,一个原子的质子数与电子数量相同,正负电平衡,所以对外表现出不带电的现象。但是由于外界作用如摩擦或以各种能量如动能、位能、热能、化学能等的形式作用会使原子的正负电不平衡。 在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摩擦实质上就是一种不断接触与分离的过程。有些情况下不摩擦也能产生静电,如感应静电起电,热电和压电起电、亥姆霍兹层、喷射起电等。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即可产生静电,而产生静电的普遍方法,就是摩擦生电。材料的绝缘性越好,越容易产生静电。因为空气也是由原子组合而成,所以可以这么说,在人们生活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有可能产生静电。要完全消除静电几乎不可能,但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控制静电使其不产生危害。
2023-08-16 04:26:171

摩擦生电的原理

摩擦生电的原理具体如下:用摩擦的方法使两个不同的物体带电的现象,叫摩擦起电,或两种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后,一种物体带正电,另一种物体带负电的现象。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就是摩擦起电的现象。其实质是电荷的转移。摩擦起电是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结果,使两个物体带上了等量的电荷。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因此原来不带电的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它们所带的电量在数值上必然相等。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1、两种电荷: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规定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任何两个物体摩擦,都可以起电。18世纪中期,美国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经过分析和研究,认为有两种性质不同的电,叫做正电和负电。物体因摩擦而带的电,不是正极电就是负极电。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任何物体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所组成。2、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跟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原子不显电性,所以整个物体是中性的。原子核里正电荷数量很难改变,而核外电子却能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转移到另一物体上,从而使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目改变。当物体失去电子时,它的电子带的负电荷总数比原子核的正电荷少,就显示出带正电;相反,本来是中性的物体,当得到电子时,它就显示出带负电。
2023-08-16 04:26:271

摩擦起电原理

摩擦起电原理是关于电荷产生的一个基本规律,即物体摩擦时会产生静电荷。摩擦起电原理的关键在于物体表面的电子分布不对称。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会引起表面电子的转移,导致静电荷的产生。通过简单的实验可以直观地展示摩擦起电原理。例如,将塑料棒子和皮毛搓擦,就会发现棒子带有静电荷,可以吸附小纸片或吸引蓄电器的两个板片。这些现象都可以解释为静电荷的作用。摩擦起电原理不仅是常见的日常物理现象,也是工业生产中重要的原理之一。例如,通过机械设备的摩擦产生静电荷,可以用于除尘、粉末涂装、电子印刷等领域。因此,对摩擦起电原理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解释物理现象,还能为实际应用提供基础理论支持。
2023-08-16 04:26:551

摩擦生电是什么原理?

摩擦起电的原理是电荷的转移。不同物质的原子对电子的束缚能力是不一样的,两种物质摩擦时,对电子束缚能力强的物质因为得到多余电子而带负电,对电子束缚能力弱的物质因为失去部分电子而带正电。
2023-08-16 04:27:141

摩擦起电的原因

属于物理现象不同的物体所约束电子的能力不同所以在他们相互接触时会发生电子的转移而使二个物体带上等量的异种电核。例如负电荷从金属球移动到玻璃棒
2023-08-16 04:27:253

摩擦生电的原理

摩擦生电的原理:不同的物体所约束电子的能力不同所以在他们相互接触时会发生电子的转移而使二个物体带上等量的异种电核。任何两个物体摩擦,都可以起电。18世纪中期,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经过分析和研究,认为有两种性质不同的电,叫做正电和负电。物体因摩擦而带的电,不是正电就是负电。科学上规定: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相同的,叫做正电;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相同的,叫做负电。摩擦起电只是一种现象。近代科学告诉我们:任何物体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所组成,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跟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原子不显电性,所以整个物体是中性的。原子核里正电荷数量很难改变,而核外电子却能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转移到另一物体上,从而使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目改变。当物体失去电子时,它的电子带的负电荷总数比原子核的正电荷少,就显示出还正电;相反,本来是中性的物体,当得到电子时,它就显示出带负电。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其中必定有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另一个物体得到多余的电子。如用玻璃棒跟丝绸摩擦,玻璃棒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玻璃奉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丝绸因得到电子而带等负电。用橡胶棒跟毛皮摩擦,毛皮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毛皮带正电,橡胶棒带着等量的负电。同种材料摩擦起的原因。利用一些容易起电的同种材料进行相互摩擦,两个摩擦表面就能够出现带电现象。通过进一步的实验表明:两个表面所带电荷为同性电荷,并且有的材料摩擦可以带同性正电荷,有的摩擦后可以带同性负电荷。在排除了外界的影响(如通过其它导体导走电荷等)之后,实验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将介质表面污染考虑进去从而来解释此现象。因为介质在未摩擦之前会在周围的环境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污染的结果是介质和污染物之间因接触而产生了偶电层。摩擦会使一部分污染脱离介质表面,从而脱离部分的介质与污染之间的偶电层也随之分离使介质带上电荷。因为介质相同,且污染物也相同,这里偶电层也是相同的,故偶电层脱离时,介质上带上同种电荷。
2023-08-16 04:27:443

摩擦生电的摩擦生电的原理

摩擦生电的原理:不同的物体所约束电子的能力不同所以在他们相互接触时会发生电子的转移而使二个物体带上等量的异种电核。任何两个物体摩擦,都可以起电。18世纪中期,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经过分析和研究,认为有两种性质不同的电,叫做正电和负电。物体因摩擦而带的电,不是正电就是负电。科学上规定: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相同的,叫做正电;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相同的,叫做负电。摩擦起电只是一种现象。近代科学告诉我们:任何物体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所组成,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跟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原子不显电性,所以整个物体是中性的。原子核里正电荷数量很难改变,而核外电子却能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转移到另一物体上,从而使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目改变。当物体失去电子时,它的电子带的负电荷总数比原子核的正电荷少,就显示出还正电;相反,本来是中性的物体,当得到电子时,它就显示出带负电。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其中必定有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另一个物体得到多余的电子。如用玻璃棒跟丝绸摩擦,玻璃棒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玻璃奉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丝绸因得到电子而带等负电。用橡胶棒跟毛皮摩擦,毛皮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毛皮带正电,橡胶棒带着等量的负电。同种材料摩擦起的原因。利用一些容易起电的同种材料进行相互摩擦,两个摩擦表面就能够出现带电现象。通过进一步的实验表明:两个表面所带电荷为同性电荷,并且有的材料摩擦可以带同性正电荷,有的摩擦后可以带同性负电荷。在排除了外界的影响(如通过其它导体导走电荷等)之后,实验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将介质表面污染考虑进去从而来解释此现象。因为介质在未摩擦之前会在周围的环境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污染的结果是介质和污染物之间因接触而产生了偶电层。摩擦会使一部分污染脱离介质表面,从而脱离部分的介质与污染之间的偶电层也随之分离使介质带上电荷。因为介质相同,且污染物也相同,这里偶电层也是相同的,故偶电层脱离时,介质上带上同种电荷。
2023-08-16 04:27:541

摩擦起电原理

你这句话好像不通顺呀
2023-08-16 04:28:046

摩擦起电是什么原理?

摩擦起电的原理如下:1、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结果,使两个物体带上了等量的电荷。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因此原来不带电的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它们所带的电量在数值上必然相等。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2、任何物体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所组成,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跟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原子不显电性,所以整个物体是中性的。原子核里正电荷数量很难改变,而核外电子却能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转移到另一物体上,从而使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目改变。当物体失去电子时,它的电子带的负电荷总数比原子核的正电荷少,就显示出带正电;相反,本来是中性的物体,当得到电子时,它就显示出带负电。3、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因为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其中必定有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另一个物体得到多余的电子。如用玻璃棒跟丝绸摩擦,玻璃棒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丝绸因得到电子而带着等量的负电。用橡胶棒跟毛皮摩擦,毛皮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毛皮带正电,橡胶棒带着等量的负电。
2023-08-16 04:28:211

摩擦起电的原理?

摩擦起电就是电荷的转移
2023-08-16 04:28:481

物体摩擦起电的原理是什么

当我们晚上睡觉前脱下毛衣或衬衣时,常会听到噼啪的响声,在黑暗中还能见到闪光。把塑料垫板在衣服上摩擦几下,然后把它放到头顶上,头发会被吸得立起来。有时手触到门把手或汽车的门把手,会有麻酥的感觉。这些都是因为摩擦起电的缘故,我们把这种电叫做静电。物质都是由很小很小的微粒组成的,我们把这种微粒叫做原子。每个原子都是由带正电的粒子和带负电的粒子构成的。平时,这两种带电的粒子相等,正负电荷互相抵消,所以不显出电性。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其中一个物体里带负电的粒子会跑到另一个物体里。这样,得到这种粒子的物体负电增多,带负电;而失去这种粒子的物体正电相对显得较多,所以就带正电。这种带电的物体,就能够吸引别的物体了。那么,我们听到的噼啪声和看到的闪光,就是由物体之间放电所造成的,这与闪电和雷声的形成是一个道理。
2023-08-16 04:29:041

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什么?

近代科学告诉我们:任何物体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所组成,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跟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原子不显电性,所以整个物体是中性的.原子核里正电荷数量很难改变,而核外电子却能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转移到另一物体上,从而使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目改变.当物体失去电子时,它的电子带的负电荷总数比原子核的正电荷少,就显示出带正电;相反,本来是中性的物体,当得到电子时,它就显示出带负电.   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因为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其中必定有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另一个物体得到多余的电子.如用玻璃棒跟丝绸摩擦,玻璃棒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丝绸因得到电子而带着等量的负电.用橡胶棒跟毛皮摩擦,毛皮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毛皮带正电,橡胶棒带着等量的负电. 同种材料摩擦起电的原因   利用一些容易起电的同种材料进行相互摩擦,两个摩擦表面就能够出现带电现象.通过进一步的实验表明:两个表面所带电荷为同性电荷,并且有的材料摩擦可以带同性正电荷,有的摩擦后可以带同性负电荷.在排除了外界的影响(如通过其它导体导走电荷等)之后,实验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   原子由带 摩擦起电实验——两种电荷负电荷的电子和带正电荷的原子核构成,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源自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因此原子呈电中性,原子构成的物体也呈电中性.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两个物体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有多余的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2023-08-16 04:29:142

摩擦起电的原因

摩擦起电的原因1.什么是摩擦起电?摩擦起电是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结果,使两个物体带上了等量的电荷。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因此原来不带电的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它们所带的电量在数值上必然相等。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2.摩擦起电的原因(1)由于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由于带有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2)摩擦起电实质上并不是创造了电,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电荷的总量并没有改变。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必然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带正电的物体缺少电子,带负电的物体有了等量的多余的电子。3.摩擦起电的原理近代科学告诉我们:任何物体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所组成,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跟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原子不显电性,所以整个物体是中性的。原子核里正电荷数量很难改变,而核外电子却能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转移到另一物体上,从而使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目改变。当物体失去电子时,它的电子带的负电荷总数比原子核的正电荷少,就显示出带正电;相反,本来是中性的物体,当得到电子时,它就显示出带负电。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因为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其中必定有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另一个物体得到多余的电子。如用玻璃棒跟丝绸摩擦,玻璃棒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丝绸因得到电子而带着等量的负电。用橡胶棒跟毛皮摩擦,毛皮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毛皮带正电,橡胶棒带着等量的负电。4.摩擦起电的应用中美科学家联合开发出一种能从汽车车轮与地面的摩擦中收获能量的纳米发电机,有望将此前白白浪费掉的能源回收。据称,该装置能将车辆的燃油效率提高至少10%。纳米发电机就依靠这种摩擦电效应,从路面和车辆车轮之间电位差的变化来获得电能。这种纳米发电机依靠集成到车轮上的分段电极来发电。当这部分轮胎表面与路面接触时,两个表面的摩擦会因摩擦电效应产生电荷。在最初的实验中,王旭东和他的同事使用玩具车和发光二极管LED来证明这个概念。它们将电极附着到玩具车的车轮上,当玩具车在地上行进的时候,就能点亮LED灯。实验显示,摩擦引起的电子运动产生的电能足以驱动LED灯,这些能量完全可以被收集和再利用。
2023-08-16 04:29:231

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原理?各有什么作用?

摩擦起电是一种有运动状态产生电能的想象。前提是必须要有摩擦。而感应起电则不需要有运动,需要用磁场。两者的产生方法是完全不同的。一种是靠摩擦,一种是靠磁场。
2023-08-16 04:29:492

摩擦起电吸引小纸片原理是什么?

    电体周围的电荷分布不均匀,致局部正或者负电荷量增大以吸引纸片。  摩擦起电的原理是介电体周围的电荷分布不均匀,导致局部正或者负电荷量增大,因而吸引纸片。  但是世界上不存在完美介电体,介电体上的电荷分布会缓慢的趋于均匀(时间长短问题),当电荷提供的电磁力不再足以对抗引力时,纸片就会重新掉下去。  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产生静电是因为,在摩擦的过程中一种材料会失去电子,然后带正电,而另一种获得电子,就带负电。摩擦带电适用于很多情况,比如用气球摩擦头发。  静电的经典演示  范德格拉夫(VandeGraaff)发电机,这是关于静电力最简单、最常见的演示之一,其由于正电荷相互排斥,那些头发越直、越长的人会感觉到,头发里的电场力很容易变得比地球引力或其他任何电场力都要强,头发就会竖起来,因为正电荷会排斥其他正电荷。  但范德格拉夫这个发电机实验对于那些卷发的人来说,内部静电力可能比施加的任何外部电荷都要强,所以卷发不容易竖起来。
2023-08-16 04:29:591

什么叫摩擦起电?

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
2023-08-16 04:30:093

为什么头发和气球会摩擦产生静电?

为什么头发和气球会摩擦产生静电?因为一个是塑料橡胶,一个是乳胶,一个是,嗯,发头发他就会摩擦产生静电,这就是初中物理里面许多静电效应。
2023-08-16 04:30:174

摩擦起电的原理为什么那些非导体的物质之间也可以发生

摩擦的本质就是一个物体的某个表面与另一个物体的表面相互接触并相对掠过,在接触时,一个物体中的分子必然与另一个物体中的分子近距离地相互作用;在掠过时,这个物体的分子必然会碰撞另一个物体的分子;在碰撞过程中分子的运动就会更加剧烈起来,也就是物体更热了.而分子间撞击得激烈的话,就可能把原本束缚在原子里的外层电子撞出来,这个撞出来的电子还可能跑到另一个物体上,这就是摩擦起电啦.不同物质的原子束缚电子的能力有大小的不同.非导体的原子束缚电子的能力强,几乎所有电子都被束缚在单个原子或单个分子的内部,没有可自由移动的电子.当有外电场时,外电力一般不足以使束缚的电子跑出来(但摩擦时的撞击却可以),于是就无电流通过.不过,外电场足够大时,电子就会被拉出来参与导电.雷电就是典型的例子.不同的绝缘体的原子束缚电子的能力(其实也就是吸引电子的能力)也有强弱之分,所以,两块不同的绝缘体摩擦时才可能一个带正电(它吸引电子的能力较弱,所以被对方抢走了不少电子)另一个带负电,否则,两块相同的绝缘体相互摩擦,摩擦撞击时逃脱束缚的电子跑到哪一边的可能性都差不多,也就不会明显带电。
2023-08-16 04:30:251

介绍一下摩擦起电,感应起电,接触起电.

摩擦起电: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一些束缚得不紧的电子往往从一个物体装移到另一个物体,于是原来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静电感应: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叫做静电感应.感应起电: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叫做感应起电. 接触起电:指一个不带电的导体通过与另一个带电体接触后分开,从而成为带电体的现象。接触后电荷在两导体的分布与导体的形状和表面积有关。如果两导体是一模一样的,则原来带电导体的电荷量会在两导体平均分布。(其实就是电子的转移)
2023-08-16 04:30:332

家里有什么东西摩擦可以产生静电,可以吸附住小纸片

在家里可以制造静电以吸附小纸片。以下是两种可能的方法:方法一:使用塑料尺子或三角尺摩擦产生静电1. 准备一个塑料尺子或三角尺,并在其上摩擦自己的头发。2. 将摩擦过的尺子放在一个靠近小纸片的位置。3. 你会看到尺子上的静电吸引了小纸片,使它们紧紧地粘在尺子上。方法二:使用气球摩擦产生静电1. 准备一个气球和一把毛衣刷,并将气球充满气。2. 用气球的口摩擦毛衣刷的表面,这样气球就可以带电了。3. 将摩擦过的气球放在一个靠近小纸片的位置。4. 你会看到气球上的静电吸引了小纸片,使它们紧紧地粘在气球上。这两种方法都是通过摩擦产生静电,然后利用静电的吸附作用吸引小纸片。
2023-08-16 04:30:432

摩擦起电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电子的转移不同物质对电子的“吸附能力”不同,吸附能力弱的物质和吸附能力强的物质摩擦,电子就会从吸附能力弱的物质去到吸附能力强的物质。从而达到摩擦起电的目的例如丝绸与玻璃棒摩擦,玻璃棒吸附电子的能力弱,电子就会去到吸附能力强的丝绸上。故使玻璃棒带上正电
2023-08-16 04:30:512

物理摩擦起电的原理

摩擦起电就是一物体原子束缚电子的能力比另一物体差,一摩擦,电子就跑了,从而得到电子的那个带负电,失去电子的那个带正电(正负是人为划分的,是约定俗成的)
2023-08-16 04:31:363

静电起电机原理是什么

  1882年,英国维姆胡斯创造了圆盘式静电感应起电机,其中两同轴玻璃圆板可反向高速转动,摩擦起电的效率很高,并能产生高电压。这种起电机一直沿用至今,在各中学的物理课堂上作电学演示实验时,就经常用到它。  摩擦起电机的出现,这种由人工产生的新奇电现象,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不仅一些王公贵族观看和欣赏电的表演,连一般老百姓也受到吸引。整个社会都对电现象感兴趣,普遍渴望获得电的知识。电学讲座成为广泛的要求,演示电的实验吸引了大量的观众,甚至大学上课时的电学演示实验,公众都挤过去看,以至达到把大学生都挤出座位的地步。摩擦起电机的出现,也为实验研究提供了电源,对电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2023-08-16 04:32:171

摩擦起电是不是创造了电荷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导致正负电荷分开的现象,以下对摩擦起电简单介绍:   1、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两个不同的物体带电的现象,或两种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后,一种物体带正电,另一种物体带负电的现象;   2、实质:电荷的转移;   3、分类: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物体因摩擦而带的电,不是正极电就是负极电;   4、原理:物体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本领不同,必定有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另一个物体得到多余的电子;   5、危害:在纺纱机上,摩擦使纤维带电后互相排斥散开,给加拈成纱造成困难,在印刷机上,受滚筒挤压而摩擦带电的纸常常吸在铝板或滚筒上,影响连续印刷,在煤矿里,摩擦起电放出的电火花会引起瓦斯爆炸。
2023-08-16 04:32:261

摩擦起电的原因

产生原因原子原理近代科学告诉我们:任何物体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所组成,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跟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原子不显电性,所以整个物体是中性的。原子核里正电荷数量很难改变,而核外电子却能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转移到另一物体上,从而使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目改变。当物体失去电子时,它的电子带的负电荷总数比原子核的正电荷少,就显示出带正电;相反,本来是中性的物体,当得到电子时,它就显示出带负电。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因为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其中必定有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另一个物体得到多余的电子。如用玻璃棒跟丝绸摩擦,玻璃棒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丝绸因得到电子而带着等量的负电。用橡胶棒跟毛皮摩擦,毛皮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毛皮带正电,橡胶棒带着等量的负电。
2023-08-16 04:32:591

摩擦起电小实验原理简单

原理: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其中必定有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另一个物体得到多出的电子。因为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本领不同。举一个例子:用玻璃棒跟丝绸摩擦,玻璃棒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丝绸得到电子而带着等量的负电。初中物理课上我们会学到摩擦起电,接下来讲两个小实验。第一个:准备好一把梳子、一张餐巾纸。我们把餐巾纸撕碎。将梳子放在头上摩擦,然后靠近碎纸屑,碎纸屑因为静电就会被吸起来。第二个小实验:将水龙头打开,把水开到最小,要保证能形成细小的水流。将梳子在头上摩擦,靠近水流,就会发现水流被梳子吸引过去了,上下移动,水流还能来回移动。
2023-08-16 04:33:071

摩擦起电是因为什么

摩擦起电的原因: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就容易失去电子,使跟它相摩擦的物体得到电子,②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
2023-08-16 04:33:313

摩擦起电的原理是什么

摩擦起电就是电子的转移,如果学习了化学应该很好解释。
2023-08-16 04:33:555

摩擦起电的原理是什么

电子的转移,具体表现为摩擦时,a物体上的电子转移到b物体上,导致a物体剩下的全部电子的负电荷之和少于该物体正电荷之和,a物体带正电;,另一物体与之相反.
2023-08-16 04:34:144

摩擦起电的原理

摩擦起电的原理任何物质均由原子组合而成,而原子的基本结构是质子、中子及电子,将质子定义为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都可以产生静电,这种产生静电的普遍方法,就称为摩擦生电。摩擦起电的本质摩擦的本质就是一个物体的某个表面与另一个物体的表面相互接触并相对掠过,在接触时,一个物体中的分子与另一个物体中的分子近距离地相互作用,在掠过时,这个物体的分子必然会碰撞另一个物体的分子,在碰撞过程中分子的运动就会更加剧烈,也就是物体更热。而分子间撞击得激烈,就可能把原本束缚在原子里的外层电子撞出来,这个撞出来的电子还可能跑到另一个物体上,这就是摩擦起电。
2023-08-16 04:34:331

摩擦起电的原理是什么

摩擦过程,中一物体上的电子移动到另一物体上,导致一物体剩下的全部电子的负电荷之和少于该物体正电荷之和所以其显示带负电,另一物体与之相反.
2023-08-16 04:34:505

摩擦起电的原理是什么

摩擦起电是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结果,使两个物体带上了等量的电荷。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因此原来不带电的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它们所带的电量在数值上必然相等。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两种电荷: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规定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任何两个物体摩擦,都可以起电。18世纪中期,美国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经过分析和研究,认为有两种性质不同的电,叫做正电和负电。物体因摩擦而带的电,不是正极电就是负极电。实质: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原子原理:近代科学告诉我们:任何物体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所组成,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跟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原子不显电性,所以整个物体是中性的。原子核里正电荷数量很难改变,而核外电子却能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转移到另一物体上,从而使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目改变。当物体失去电子时,它的电子带的负电荷总数比原子核的正电荷少,就显示出带正电;相反,本来是中性的物体,当得到电子时,它就显示出带负电。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因为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其中必定有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另一个物体得到多余的电子。如用玻璃棒跟丝绸摩擦,玻璃棒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丝绸因得到电子而带着等量的负电。用橡胶棒跟毛皮摩擦,毛皮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毛皮带正电,橡胶棒带着等量的负电。
2023-08-16 04:35:091

摩擦生电的原理

同种排斥,异种吸引..
2023-08-16 04:35:335

摩擦起电的原理是什么 摩擦起电的原理简单介绍

1、用摩擦的方法使两个不同的物体带电的现象,叫摩擦起电(或两种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后,一种物体带正电,另一种物体带负电的现象)。 2、任何物体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所组成,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跟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原子不显电性,所以整个物体是中性的。原子核里正电荷数量很难改变,而核外电子却能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转移到另一物体上,从而使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目改变。当物体失去电子时,它的电子带的负电荷总数比原子核的正电荷少,就显示出带正电;相反,本来是中性的物体,当得到电子时,它就显示出带负电。 3、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因为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其中必定有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另一个物体得到多余的电子。如用玻璃棒跟丝绸摩擦,玻璃棒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丝绸因得到电子而带着等量的负电。用橡胶棒跟毛皮摩擦,毛皮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毛皮带正电,橡胶棒带着等量的负电。
2023-08-16 04:35:581

摩擦起电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叫摩擦起电(或两种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后,一种物体带正电,另一种物体带负电的现象)。摩擦起电是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结果。因此原来不带电的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它们所带的电量在数值上必然相等。  两种电荷: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规定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推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任何两个物体摩擦,都可以起电。18世纪中期,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经过分析和研究,认为有两种性质不同的电,叫做正电和负电。物体因摩擦而带的电,不是正电就是负电。科学上规定: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相同的,叫做正电;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相同的,叫做负电。  摩擦起电只是一种现象。近代科学告诉我们:任何物体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所组成,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跟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原子不显电性,所以整个物体是中性的。原子核里正电荷数量很难改变,而核外电子却能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转移到另一物体上,从而使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目改变。当物体失去电子时,它的电子带的负电荷总数比原子核的正电荷少,就显示出还正电;相反,本来是中性的物体,当得到电子时,它就显示出带负电。  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其中必定有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另一个物体得到多余的电子。如用玻璃棒跟丝绸摩擦,玻璃棒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玻璃奉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丝绸因得到电子而带等负电。用橡胶棒跟毛皮摩擦,毛皮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毛皮带正电,橡胶棒带着等量的负电。[编辑本段]同种材料摩擦起电的原因  利用一些容易起电的同种材料进行相互摩擦,两个摩擦表面就能够出现带电现象。通过进一步的实验表明:两个表面所带电荷为同性电荷,并且有的材料摩擦可以带同性正电荷,有的摩擦后可以带同性负电荷。在排除了外界的影响(如通过其它导体导走电荷等)之后,实验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编辑本段]将介质表面污染考虑进去从而来解释此现象  因为介质在未摩擦之前会在周围的环境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污染的结果是介质和污染物之间因接触而产生了偶电层。摩擦会使一部分污染脱离介质表面,从而脱离部分的介质与污染之间的偶电层也随之分离使介质带上电荷。因为介质相同,且污染物也相同,这里偶电层也是相同的,故偶电层脱离时,介质上带上同种电荷。  摩擦起电的英文解释为:electrificationbyfriction  1.原子核+电子,我们知道物质有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而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绕原子核高速运动的电子所构成。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  2.电子的转移,因为这种电荷不流动,被称为“静电”人体静电的电压最高可达2万伏左右。在冬天干燥的空气里人体会带电,自要人一走动,空气与衣服之间的摩擦就使人体储存了静电。因此,当手触及门上的金属把手等导体就会放电,感觉就像被麻了一下。  3.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023-08-16 04:36:081

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什么原理

摩擦起电的原因是电荷的转移原理。用摩擦的方法使两个不同的物体带电的现象,叫摩擦起电(或两种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后,一种物体带正电,另一种物体带负电的现象)。 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就是摩擦起电的现象。摩擦起电的相关知识的扩展:任何物体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所组成,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跟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原子不显电性,所以整个物体是中性的。原子核里正电荷数量很难改变,而核外电子却能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转移到另一物体上,从而使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目改变。当物体失去电子时,它的电子带的负电荷总数比原子核的正电荷少,就显示出带正电;相反,本来是中性的物体,当得到电子时,它就显示出带负电。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因为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其中必定有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另一个物体得到多余的电子。如用玻璃棒跟丝绸摩擦,玻璃棒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丝绸因得到电子而带着等量的负电。用橡胶棒跟毛皮摩擦,毛皮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毛皮带正电,橡胶棒带着等量的负电。
2023-08-16 04:36:282

摩擦起电的原理

摩擦起电现象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叫摩擦起电(或两种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后,一种物体带正电,另一种物体带负电的现象)。摩擦起电是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结果。因此原来不带电的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它们所带的电量在数值上必然相等。  两种电荷: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规定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推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任何两个物体摩擦,都可以起电。18世纪中期,美国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经过分析和研究,认为有两种性质不同的电,叫做正电和负电。物体因摩擦而带的电,不是正电就是负电。科学上规定: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相同的,叫做正电;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相同的,叫做负电。  摩擦起电只是一种现象。近代科学告诉我们:任何物体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所组成,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跟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原子不显电性,所以整个物体是中性的。原子核里正电荷数量很难改变,而核外电子却能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转移到另一物体上,从而使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目改变。当物体失去电子时,它的电子带的负电荷总数比原子核的正电荷少,就显示出还正电;相反,本来是中性的物体,当得到电子时,它就显示出带负电。  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其中必定有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另一个物体得到多余的电子。如用玻璃棒跟丝绸摩擦,玻璃棒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丝绸因得到电子而带等负电。用橡胶棒跟毛皮摩擦,毛皮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毛皮带正电,橡胶棒带着等量的负电。[编辑本段]同种材料摩擦起电的原因  利用一些容易起电的同种材料进行相互摩擦,两个摩擦表面就能够出现带电现象。通过进一步的实验表明:两个表面所带电荷为同性电荷,并且有的材料摩擦可以带同性正电荷,有的摩擦后可以带同性负电荷。在排除了外界的影响(如通过其它导体导走电荷等)之后,实验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编辑本段]将介质表面污染考虑进去从而来解释此现象  因为介质在未摩擦之前会在周围的环境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污染的结果是介质和污染物之间因接触而产生了偶电层。摩擦会使一部分污染脱离介质表面,从而脱离部分的介质与污染之间的偶电层也随之分离使介质带上电荷。因为介质相同,且污染物也相同,这里偶电层也是相同的,故偶电层脱离时,介质上带上同种电荷。  摩擦起电的英文解释为:electrificationbyfriction  1.原子核+电子,我们知道物质有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而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绕原子核高速运动的电子所构成。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  2.电子的转移,因为这种电荷不流动,被称为“静电”人体静电的电压最高可达2万伏左右。在冬天干燥的空气里人体会带电,自要人一走动,空气与衣服之间的摩擦就使人体储存了静电。因此,当手触及门上的金属把手等导体就会放电,感觉就像被麻了一下。  3.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023-08-16 04:37:098

物体摩擦起电的原理是什么?

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因为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其中必定有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另一个物体得到多余的电子。也就是说摩擦起电就是电子的转移。人体为什么会产生静电静电是由原子外层的电子受到各种外力的影响发生转移,分别形成正负离子造成的。任何两种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都会发生电荷的转移和积累,形成静电。人身上的静电主要是由衣物之间或衣物与身体的摩擦造成的,因此穿着不同材质的衣物时“带电”多少是不同的,比如穿化学纤维制成的衣物就比较容易产生静电,而棉制衣物产生的就较少。所以说不同的衣料也可能决定带电的种类。
2023-08-16 04:37:362

摩擦起电的原理是什么?

不同的物体所约束电子的能力不同所以在他们相互接触时会发生电子的转移而使二个物体带上等量的异种电核。
2023-08-16 04:37:474

摩擦起电原理简单易懂

摩擦起电原理简单易懂如下:1、用摩擦的方法使两个不同的物体带电的现象,叫摩擦起电(或两种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后,一种物体带正电,另一种物体带负电的现象)。2、任何物体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所组成,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跟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原子不显电性,所以整个物体是中性的。原子核里正电荷数量很难改变,而核外电子却能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转移到另一物体上,从而使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目改变。当物体失去电子时,它的电子带的负电荷总数比原子核的正电荷少,就显示出带正电;相反,本来是中性的物体,当得到电子时,它就显示出带负电。3、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因为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其中必定有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另一个物体得到多余的电子。如用玻璃棒跟丝绸摩擦,玻璃棒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丝绸因得到电子而带着等量的负电。
2023-08-16 04:38:031

摩擦起电吸引小纸片的原理是什么?

电体周围的电荷分布不均匀,致局部正或者负电荷量增大以吸引纸片。在空气干燥的时候,用塑料梳子梳干净的头发,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靠近小纸片,梳子会把它们吸过来。这种物体经过摩擦后能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叫做摩擦起电。任何两个物体摩擦,都可以起电。18世纪中期,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经过分析和研究,认为有两种性质不同的电,叫做正电和负电。物体因摩擦而带的电,不是正电就是负电。科学上规定: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相同的,叫做正电;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相同的,叫做负电。摩擦起电只是一种现象。近代科学告诉我们:任何物体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所组成,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跟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原子不显电性,所以整个物体是中性的。原子核里正电荷数量很难改变,而核外电子却能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转移到另一物体上,从而使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目改变。当物体失去电子时,它的电子带的负电荷总数比原子核的正电荷少,就显示出带正电;相反,本来是中性的原子,当它跟多余的电子结合在一起时,它就显示出带负电。
2023-08-16 04:38:271

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什么

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因为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其中必定有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另一个物体得到多余的电子。如用玻璃棒跟丝绸摩擦,玻璃棒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丝绸因得到电子而带着等量的负电。用橡胶棒跟毛皮摩擦,毛皮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毛皮带正电,橡胶棒带着等量的负电。摩擦起电的性质两种电荷: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规定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极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任何两个物体摩擦,都可以起电。18世纪中期,美国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经过分析和研究,认为有两种性质不同的电,叫正电和负电。物体因摩擦而带的电,不是正极电就是负极电。摩擦起电实验证明利用一些容易起电的同种材料进行相互摩擦,两个摩擦表面就能够出现带电现象。通过进一步的实验表明:两个表面所带电荷为同性电荷,并且有的材料摩擦可以带同性正电荷,有的摩擦后可以带同性负电荷。在排除了外界的影响(如通过其它导体导走电荷等)之后,实验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原子由带负电荷的电子和带正电荷的原子核构成,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原子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因此原子呈电中性,原子构成的物体也呈电中性。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两个物体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有多余的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将介质表面污染考虑进去从而来解释此现象。因为介质在未摩擦之前会在周围的环境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污染的结果是介质和污染物之间因接触而产生了偶电层。摩擦会使一部分污染脱离介质表面,从而脱离部分的介质与污染之间的偶电层也随之分离使介质带上电荷。因为介质相同,且污染物也相同,这里偶电层也是相同的,故偶电层脱离时,介质上带上同种电荷。
2023-08-16 04:38:421

摩擦吸引小纸片原理是什么?

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就是摩擦起电的现象。其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利用一些容易起电的同种材料进行相互摩擦,两个摩擦表面就能够出现带电现象。通过进一步的实验表明:两个表面所带电荷为同性电荷,并且有的材料摩擦可以带同性正电荷,有的摩擦后可以带同性负电荷。
2023-08-16 04:39:063

摩擦起电原理

任何物体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所组成,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跟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原子不显电性,所以整个物体是中性的。原子核里正电荷数量很难改变,而核外电子却能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转移到另一物体上,从而使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目改变。当物体失去电子时,它的电子带的负电荷总数比原子核的正电荷少,就显示出带正电;相反,本来是中性的物体,当得到电子时,它就显示出带负电。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因为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其中必定有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另一个物体得到多余的电子。如用玻璃棒跟丝绸摩擦,玻璃棒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丝绸因得到电子而带着等量的负电。用橡胶棒跟毛皮摩擦,毛皮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毛皮带正电,橡胶棒带着等量的负电。实质: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
2023-08-16 04:39:241

摩擦起电的原理是什么? 摩擦起电与感应起点有什么区别? 电子如何移动?

不同物体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两个物体摩擦时,原子核对电子束缚能力强的物体容易得到电子,它因为有了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原子核对电子束缚能力弱的物体则容易失去电子,它因为缺少电子而带等量的正电.所以摩擦起电的本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摩擦起电与感应起点有什么区别? 电子如何移动? 它们的本质在于摩擦起电要相互接触,而感应起电只要靠近就可以了. 电子从具有多电子的一方转移到少电子的一方.
2023-08-16 04:39: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