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1.61和1.56镜片的区别是什么?

2023-08-23 20:31:28
共1条回复
可乐

1、重量不同

1.56的镜片比较厚,但是重量比较轻,透光好一点,价格比较便宜,适合近视度数在400以内的人佩戴;1.61的镜片镜片较薄,重量比较重,价格稍微贵一点,透光性差一点,适合近视度数在400-600的人佩戴。

2、折射率不同

镜片上标的1.56和1.61指的都是镜片的折射率,就是在镜片中心厚度相同的情况下,相同度数同种材料的镜片,折射率高的比折射率低的镜片边缘更薄;折射率越大,镜片就越薄,价格也就越贵。

1.56镜片属于中折射率的镜片,有球面设计也有非球面设计,而1.61的镜片属于高折射率镜片,只有非球面的设计。

非球面镜片可以降低镜片的边缘相差,视野更清晰更自然。对于度数高点的近视群体而言,更适合选择非球面的高折射率的镜片。

3、镜片采用材料不同

1.61的镜片就用玻璃镜片,因为它透光率好、折射率高,它的折射率越高,镜片越薄,但是通常比较重。

树脂镜片的折射率低于一般玻璃镜片,一般适用于折射率1.56的镜片。所以相同度数下,树脂镜片较厚。不过树脂镜片比较轻。

镜片镀膜:

镜片为了获得一些新的、原本不具备的优良性能,在眼镜片的表面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镀上一定厚度的单层或多层光学薄膜。

强化膜:又叫加硬膜,是一层与镜片相近折射率的金属氧化物与偶联剂混合而成的膜层。它具有高硬度、高附着力、高透光等特性,可有效提升镜片耐磨性、不易脱膜和变黄,大大提升镜片使用寿命。

减反射膜:又叫增透膜,它利用光的干涉原理,使通过膜层两侧反射回去的光线发生干涉,从而相互抵消,减少或消除镜片光线反射,从而提升镜片的透光度。一般情况下,采用单层减反射膜很难达到理想的增透效果,因为一层减反射膜只对某一波段的光有减反作用,往往采用双层、三层甚至更多层数的减反射膜来改善可见光全波段增透效果,从而使镜片更通透。

耐久顶膜:也叫疏水疏油膜,俗称防水膜,采用蒸镀法,将氟化物等憎水材料蒸发沉积于镜片表面而成,通过憎水物质及紧致的膜层表面,减少水/油与镜片的接触面积,使水/油不易粘附于镜片表面,保证镜片的视觉效果,同时更易清洁。

相关推荐

增透膜的原理

增透膜的原理是增透膜利用了光的干涉。光具有波粒二相性,即从微观上既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种波、又可以把他理解成一束高速运动的粒子,具有干涉的性质。增透膜取到一个增强反光的效果。当光射到两种透明介质的界面时,若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光有可能发生全反射;当光从光疏介质射向光密介质,反射光有半波损失。对于玻璃镜头上的增透膜,其折射率大小介于搭态玻璃和空气折射率之间,当光由空气射向镜头时,使得膜两面的反射光均有半波损失,从而使膜的厚度仅仅只满足两反射光的光程差为半个波长。膜的后表面上的反射光比前表面上的反射光多经历的路程,即知盯源为膜的厚度的两倍。所以,膜厚应为光在薄膜介质中波长的1/4,从而使两反射光相互抵消。增透膜特点由此可知,增透膜的厚度d=λ/4n(其中n为膜的折射率,λ为光在则姿空气中的波长)增透膜的原理是把光当成一种波来考虑的,因为光波和机械波一样也具有干涉的性质。增透膜一般指减反射膜。 减反射膜,又称增透膜,它的主要功能是减少或消除透镜、棱镜、平面镜等光学表面的反射光,从而增加这些元件的透光量,减少或消除系统的杂散光。
2023-08-16 18:19:511

照相机镜头上的增透膜用了光的干涉原理?

照相机、摄影机镜头表面涂有增透膜,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使反射光线进行叠加削弱,从而增加透射光的强度。减反射膜,又称增透膜,它的主要功能是减少或消除透镜、棱镜、平面镜等光学表面的反射光,从而增加这些元件的透光量,减少或消除系统的杂散光。蔡司公司在上世纪30年代提出了增透膜的概念,在镜片表面镀一层氟化镁(mgf2),厚度是550nm的四分之一,这样一来可见光中间波段刚好可以被全部透射,可见光边缘波段的光线没办法全部透射还有残存反射,在蓝色波段反射比较强烈,所以我们看到的这种镀膜呈现蓝色反光,俗称蓝膜。蓝膜的平均反射率大约是1.5%,这种镀膜是第一代增透膜,因为只有一层镀膜,也叫单层膜。仍然以森林人10X50为例,如果全部玻璃空气接触面都镀蓝膜,则整架望远镜因为接触面的反射而引起的能量损耗大约在15%,相对不镀膜来说,能量损耗少了很多。扩展资料减反射膜是一种应用范围很广的光学镀层,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工业、天文学、军事学、电子等领域。随着电子工业和计算机的发展,显示器防眩防静电膜和电脑视保屏成为减反射膜新的应用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它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电池的转化效率,而且能改善基体的力学性能、电学性能、光学性能及其他物理化学性能。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硅材料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太阳能电池发电原理主要就是利用这种半导体的光电效应。硅折射率很大,照射到硅表面的光不能充分被吸收,而是很大一部分被反射掉,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反射损失,可采用在电池上镀一层或多层折射率和厚度与电池匹配的减反射膜来提高电池的转化效率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减反射膜
2023-08-16 18:20:291

增透膜原理是什么?

当光射到两种透明介质的界面时,若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光有可能发生全反射,当光从光疏介质射向光密介质,反射光有半波损失。对于玻璃镜头上的增透膜,其折射率大小介于玻璃和空气折射率之间,当光由空气射向镜头时,使得膜两面的反射光。增透膜原理的能量方面解释在光学元件中,由于元件表面的反射作用而使光能损失,为了减少元件表面的反射损失,常在光学元件表面镀层透明介质薄膜。扩展资料:注意事项:当光线进入不同传递物质时(如由空气进入玻璃),大约有5%会被反射掉,在光学瞄准镜中有许多透镜和折射镜,整个加起来可以让入射光线损失到达30%至40%。现代光学透镜通常都镀有单层或多层氟化镁的增透膜,单层增透膜可使反射减少至1.5%,多层增透膜则可让反射降低至0.25%,所以整个瞄准镜如果加以适当镀膜,光线透穿率可达95%,镀了单层增透膜的镜片通常是蓝紫色或是红色,镀多层增透膜的镜片则呈淡绿色或暗紫色。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增透膜
2023-08-16 18:20:511

增透膜与增反膜利用的原理是?

对光的波长有选择,增透膜是由于光的波长刚好通过而不会产生反射,所以光线透过率比纯玻璃要大
2023-08-16 18:21:112

光学镜头上的增透膜是什么原理

照相机镜头是有多组光学透镜组成的,每组镜片都和空气接触,处在空气介质之间。光线投射到镜片表面,会被反射掉一部分造成光线损失。镜头中透镜的空气棉越多,光线损失的量就越大。而且光线通过透镜是,经过多次反射,会产生散射光,必然会影响成像的清晰与反差。照相机镜头经过多层增透膜处理,可以有效地减低光的反射,减少光的损失,提高镜头成像的清晰度和反差。
2023-08-16 18:21:212

增透膜原理:反射光为什么不会抵消入射光,能量为什么守恒?

相位不同
2023-08-16 18:21:352

什么是增透膜,它的原理是什么?

镜头上的镀膜(增透膜)其原理这样的。 光具有波粒二相性,即从微观上既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种波、又可以把他理解成一束高速运动的粒子(注意,这里可千万别把它理解成一种简单的波和一种简单的粒子。它们都是微观上来讲的。 红光波的波长=0.750微米 紫光波长=0.400微米。 而一个光子的质量是 6.63E-34 千克. 如此看来他们都远远不是我们所想想的那种宏观波和粒子.) 增透膜的原理是把光当成一种波来考虑的,因为光波和机械波一样也具有干涉的性质。 在镜头前面涂上一层增透膜(一般是"氟化钙",微溶于水),如果膜的厚度等于红光(注意:这里说的是红光)在增透膜中波长的四分之一时,那么在这层膜的两侧反射回去的红光就会发生干涉,从而相互抵消,你在镜头前将看不到一点反光,因为这束红光已经全部穿过镜头了. 你可能感到不解了,为什么我从来没有看到没有反光的镜头? 原因很简单,因为可见光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而膜的厚度是唯一的,所以只能照顾到一种颜色的光让它完全进入镜头,一般情况下都是让绿光全部进入的,这种情况下,你在可见光中看到的镜头反光其颜色就是蓝紫色,因为这反射光中已经没有了绿光。这一点你看看我们的那些破国产头就知道了。当然,膜的厚度也可以根据镜头的色彩特性来决定。 至于进口镜头的多层镀膜我不知道他们的技术秘密,如果我知道,我想我也不会在这里呆着了。不过基本原理是一样的。
2023-08-16 18:21:451

增透膜是什么?是什么原理?

当光射到两种透明介质的界面时,若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光有可能发生全反射;当光从光疏介质射向光密介质,反射光有半波损失。对于玻璃镜头上的增透膜,其折射率大小介于玻璃和空气折射率之间,当光由空气射向镜头时,使得膜两面的反射光均有半波损失,从而使膜的厚度仅仅只满足两反射光的光程差为半个波长。膜的后表面上的反射光比前表面上的反射光多经历的路程,即为膜的厚度的两倍。所以,膜厚应为光在薄膜介质中波长的1/4,从而使两反射光相互抵消。由此可知,增透膜的厚度d=λ/4n(其中n为膜的折射率,λ为光在空气中的波长)。增透膜光具有波粒二相性,即从微观上既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种波、又可以把他理解成一束高速运动的粒子(注意,这里可千万别把它理解成一种简单的波和一种简单的粒子。它们都是微观上来讲的。 红光波的波长=0.750微米 紫光波长=0.400微米。 而一个光子的质量是 6.63E-34 千克. 如此看来他们都远远不是我们所想想的那种宏观波和粒子.) 增透膜的原理是把光当成一种波来考虑的,因为光波和机械波一样也具有干涉的性质。在镜头前面涂上一层增透膜(一般是"氟化钙",微溶于水),如果膜的厚度等于红光(注意:这里说的是红光)在增透膜中波长的四分之一时,那么在这层膜的两侧反射回去的红光就会发生干涉,从而相互抵消,你在镜头前将看不到一点反光,因为这束红光已经全部穿过镜头了.
2023-08-16 18:22:071

增透膜的增透原理

光学仪器中,光学元件表面的反射,不仅影响光学元件的通光能量;而且这些反射光还会在仪器中形成杂散光,影响光学仪器的成像质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通常在光学元件的表面镀上一定厚度的单层或多层膜,目的是为了减小元件表面的反射光,这样的膜叫光学增透膜(或减反膜)。这里我们首先从能量守恒的角度对光学增透膜的增透原理给予分析。一般情况下,当光入射在给定的材料的光学元件的表面时,所产生的反射光与透射光能量确定,在不考虑吸收、散射等其他因素时,反射光与透射光的总能量等于入射光的能量。即满足能量守恒定律。当光学元件表面镀膜后,在不考虑膜的吸收及散射等其他因素时,反射光和透射光与入射光仍满足能量守恒定律。而所镀膜的作用是使反射光与透射光的能量重新分配。对增透膜而言,分配的结果使反射光的能量减小,透射光的能量增大。由此可见,增透膜的作用使得光学元件表面反射光与透射光的能量重新分配,分配的结果是透射光能量增大,反射光能量减小。光就有这样的特性:通过改变反射区的光强可以改变透射区的光强。 随着增透膜的不断开发和研究,光学增透膜的镀膜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光学增透膜的厚度要控制在可见光波长1/4波长的数量级上,增透膜的均匀度的要求也非常的苛刻。尽管如此,在人们的不懈探索中,还是掌握了不少行之有效、先进的镀膜技术。常用的镀膜方法有真空蒸镀、化学气相沉积、溶胶—凝胶镀膜等方法。三者相比较,溶胶—凝胶镀膜设备简单、能在常温常压下操作、膜层均匀性高、微观结构可控,适于不同形状、尺寸的基片、能通过控制配方、制备工艺得到高激光破坏阈值的光学薄膜,已成为高功率激光薄膜的最具竞争力的制备方法之一。常用的薄膜,并没有使透射光的光强达到最大,也就是说没有使反射光达到最弱。主要是要增透的光往往不是单色的,而是有一定的频宽,而对于一个增透膜只对某一波长的单色光有完全增透的作用。因此可以通过多层镀膜技术来改善增透效果,同时也增加了透射光的线宽,也就是频宽。随着人们对增透膜的应用和发展,有人设想为细小的光纤进行镀膜,由此可见这需要多么精密的镀膜技术。 增透膜增加透射光强度的实质是作为电磁波的光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在不同介质的分界面上,由于边界条件的不同,改变了其能量的分布。对于单层薄膜来说,当增透膜两边介质不同时,薄膜厚度为1/4波长的奇数倍且薄膜的折射率n=(n1*n2)^(1/2)时(分别是介质1、2的折射率),才可以使入射光全部透过介质。一般光学透镜都是在空气中使用,对于一般折射率在1.5左右的光学玻璃,为使单层膜达到100%的增透效果,可使n1=1.23,或接近1.23;还要使增透薄膜的厚度=(2k+1)倍四分之一个波长。单层膜只对某一特定波长的电磁波增透,为使在更大范围内和更多波长实现增透,人们利用镀多层膜来实现。人们对增透膜的利用有了很多的经验,发现了不少可以作为增透膜的材料;同时也掌握了不少先进的镀膜技术,因此增透膜的应用涉及医学、军事、太空探索等各行各业,为人类科技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2023-08-16 18:22:171

增透膜的原理是什么?增透膜的厚度怎么决定??谢谢!

厚度为所增透光的波长的四分之一 记住这个就好啊
2023-08-16 18:22:324

增透膜的原理是什么

增透膜的原理是把光当成一种波来考虑,因光波和机械波一样具有干涉的性质,在镜头前面涂上一层增透膜,当膜的厚度等于红光波长的四分之一时,在这层膜的两侧反射回去的红光会发生干涉,从而相互抵消。在镜头前将看不到反光,因红光已全部穿过镜头。即增透膜作用为减小元件表面反射光。光学仪器中,光学元件表面的反射,不仅影响光学元件的通光能量,且反射光还会在仪器中形成杂散光,影响光学仪器的成像质量。为解决这些问题,通常在光学元件的表面镀上一定厚度的单层或多层膜,目的是为了减小元件表面的反射光。
2023-08-16 18:24:552

增透膜原理

增透膜的原理是把光当成一种波来考虑,因光波和机械波一样具有干涉的性质,在镜头前面涂上一层增透膜,当膜的厚度等于红光波长的四分之一时,在这层膜的两侧反射回去的红光会发生干涉,从而相互抵消。在镜头前将看不到反光, 因红光已全部穿过镜头。即增透膜作用为减小元件表面反射光。光学仪器中,光学元件表面的反射,不仅影响光学元件的通光能量,且反射光还会在仪器中形成杂散光,影响光学仪器的成像质量。为解决这些问题,通常在光学元件的表面镀上一定厚度的单层或多层膜,目的是为了减小元件表面的反射光。增透膜介绍:减反射膜,又称增透膜,它的主要功能是减少或消除透镜、棱镜、平面镜等光学表面的反射光,从而增加这些元件的透光量,减少或消除系统的杂散光。减反射膜是应用最广、产量最大的一种光学薄膜,因此,它仍是光学薄膜技术中重要的研究课题,研究的重点是寻找新材料,设计新膜系,改进淀积工艺,使之用最少的层数,最简单、最稳定的工艺,获得尽可能高的成品率,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2023-08-16 18:25:161

增透膜的原理是什么?增透膜的厚度怎么决定?谢谢!

当光射到两种透明介质的界面时,若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光有可能发生全反射;当光从光疏介质射向光密介质,反射光有半波损失.对于玻璃镜头上的增透膜,其折射率大小介于玻璃和空气折射率之间,当光由空气射向镜头时,使得膜两面的反射光均有半波损失,从而使膜的厚度仅仅只满足两反射光的光程差为半个波长.膜的后表面上的反射光比前表面上的反射光多经历的路程,即为膜的厚度的两倍.所以,膜厚应为光在薄膜介质中波长的1/4,从而使两反射光相互抵消.由此可知,增透膜的厚度d=λ/4n(其中n为膜的折射率,λ为光在空气中的波长). 增透膜 光具有波粒二相性,即从微观上既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种波、又可以把他理解成一束高速运动的粒子(注意,这里可千万别把它理解成一种简单的波和一种简单的粒子.它们都是微观上来讲的.红光波的波长=0.750微米 紫光波长=0.400微米.而一个光子的质量是 6.63E-34 千克.如此看来他们都远远不是我们所想想的那种宏观波和粒子.) 增透膜的原理是把光当成一种波来考虑的,因为光波和机械波一样也具有干涉的性质. 在镜头前面涂上一层增透膜(一般是"氟化钙",微溶于水),如果膜的厚度等于红光(注意:这里说的是红光)在增透膜中波长的四分之一时,那么在这层膜的两侧反射回去的红光就会发生干涉,从而相互抵消,你在镜头前将看不到一点反光,因为这束红光已经全部穿过镜头了. 为什么我从来没有看到没有反光的镜头?原因很简单,因为可见光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而膜的厚度是唯一的,所以只能照顾到一种颜色的光让它完全进入镜头,一般情况下都是让绿光全部进入的,这种情况下,你在可见光中看到的镜头反光其颜色就是蓝紫色,因为这反射光中已经没有了绿光.膜的厚度也可以根据镜头的色彩特性来决定.
2023-08-16 18:25:401

增厚膜的原理

相机上 用的叫 增透膜其原理如下在镜头前面涂上一层增透膜(一般是"氟化钙",微溶于水),如果膜的厚度等于红光(注意:这里说的是红光)在增透膜中波长的四分之一时,那么在这层膜的两侧反射回去的红光就会发生干涉,从而相互抵消,你在镜头前将看不到一点反光,因为这束红光已经全部穿过镜头了. 根据能量守恒 反射光能力 由于干涉而减弱了被吸收的能量大致不变 所以 透过光的能量 必然增强所以 叫增透膜 使照相机更清楚
2023-08-16 18:26:191

为什么增透膜要涂成绿色的?

增透膜的原理是把光当成一种波来考虑的,因为光波和机械波一样也具有干涉的性质。在镜头前面涂上一层增透膜(一般是"氟化钙",微溶于水),如果膜的厚度等于红光(注意:这里说的是红光)在增透膜中波长的四分之一时,那么在这层膜的两侧反射回去的红光就会发生干涉,从而相互抵消,你在镜头前将看不到一点反光,因为这束红光已经全部穿过镜头了.为什么我们从来没有看到没有反光的镜头?原因很简单,因为可见光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而膜的厚度是唯一的,所以只能照顾到一种颜色的光让它完全进入镜头,一般情况下都是让绿光全部进入的,这种情况下,你在可见光中看到的镜头反光其颜色就是蓝紫色,因为这反射光中已经没有了绿光。膜的厚度也可以根据镜头的色彩特性来决定。可见增透膜的作用是减少反射光的强度,从而增加透射光的强度,使光学系统成像更清晰。
2023-08-16 18:26:311

两个简单的光学问题

增透指对某一种光的是透射率增加。因为棱镜的前表面的反射率相对于银镜前表面的反射率是很低的。
2023-08-16 18:26:412

增透膜中光程差是波长的二分之一,为什么薄膜厚度就是波长的四分之一呢?

增透膜原理是没有反射光回射回来,后面膜反射回的光回到前模就是1/4的两倍了,再与前模反射光叠加,刚好抵消啦。
2023-08-16 18:26:521

什么类型的增透膜具有一定的防雾性

浅析增透膜(AR)。浅析增透膜(AR)的生产原理是利用国际上最先进的磁控溅射镀膜技术在普通的钢化玻璃表面镀上一层增透膜,有效地增加了钢化玻璃的透过率,使原先透过百分之88的钢化玻璃色彩更鲜艳,更真实,并且具备一定的防雾性,适合在潮湿的环境下使用。
2023-08-16 18:26:591

在光学仪器中,为了减小在光学元件表面上的反射损失,可在光学元件表面镀上一层增透膜,利用薄膜的干涉相

D 因为两反射光的路程差为2d ,绿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λ,所以在薄膜中的波长为λ/n ,根据增透膜的原理,2d=λ/2n ,所以选D。
2023-08-16 18:27:091

增透镜原理太奇怪了啊!

光有波粒二象性,你把光理解成粒子。把这个现象认为是有压力的流体就好理解一些了,反射相当于是在光路上的一个阻碍产生的,但是在较大光压差的方向上直接把综合的结果表现出来了。如果增透不好稍有反射光估计得按分布概率理解了
2023-08-16 18:27:313

为什么要求增透膜的厚度是入射光在薄膜介质中波长的四分之一呢?

这是由实验得出来的,有实验数据作出图像。根据介质膜反射率随光学厚度的变化曲线可以得出,当nh为四分之一波长时反射率最小,反射的少了,自然就有最好的透射效果了,所以这时的膜称为增透膜。nh指的是光学厚度,不要搞混了。 光本身就是电磁波 是可以用能量原理来解释的入射光能量=反射光能量+折射光能量 反射的少了 自然折射的就多了 如果 以布儒斯特角入射的话 光的平行分量没有反射 全部折射 如果想好好学习一下的话 可以看一下 《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 书里讲得还挺细的
2023-08-16 18:27:422

光学树脂镜片表面处理都有哪些?各有什么作用

光学树脂镜片的表面处理,主要指的是镜片表面的镀膜。镜片镀膜,主要有以下作用:1、让镜片表面加硬,不易划伤,寿命更长;2、增加镜片的透光度,视物效果更真实;3、增加镜片的防水、防油污性能,例如不易印指纹;4、增加防静电功能,不易吸灰尘,耐脏……当然还有一些特殊的膜层,例如防蓝光膜、偏振膜等。接下来,我们以某品牌的天视A6膜做下解释吧。1、强化膜强化膜是一层与镜片相近折射率的金属氧化物与偶联剂混合而成的膜层。它具有高硬度、高附着力、高透光等特征,可有效提升镜片耐磨性、不易脱膜和变黄,大大提升镜片使用寿命。(1)强化膜具有“粘合”作用镜片基材是树脂材料,膜层是金属氧化物,强化膜是偶联剂与金属氧化物溶胶混合制成,偶联剂被称作“分子桥”。其分子结构具备一个亲无机物的基团,同时具备一个亲有机物的基团,它既能与金属氧化物表面发生反应,又能与基体树脂反应,从而增强了材料与树脂之间粘合强度,镜片不易脱膜,同时还耐老化、耐黄变。(2)强化膜消减彩虹纹彩虹纹现象是因为基片在进行初次镀膜(硬化)的时候需要过一次高温,而在高温处理中,基材表面分子结构不均匀而产生的散射情况。彩虹纹的存在会影响透光度以及视物效果,强化膜选用与镜片基材折射率相近的溶胶,并精确控制强化膜厚度,折射率更一致,有效消减彩虹纹。2、AR复合减反射膜AR复合减反射膜,又叫增透膜,它利用光的干涉原理,减少或消除镜片表面的反射光,从而增加镜片的透光量。一层AR减反射膜只对某一波段的光有减反作用,因此天视A6膜通过氧化硅、氧化钛等金属氧化物镀成的14层AR减反射膜来改善可见光全波段增透效果,从而使镜片更通透。3、ITO防静电膜它的主要成份是氧化铟锡,具有很好的导电性和透明性, ITO防静电膜能够有效的消除镜片表面累积的静电,减少镜片表面灰尘吸附。4、A6顶膜镜片内外表面最常与空气、物体接触,A6顶膜是在镜片外层以透明度很高的全氟聚醚为原料设计加工的膜层,长且柔软的氟分子使拥有其表面张力低、致密性高、耐热耐久性强等特性,使镜片更具有防水、防油污、防指纹、易清洁的特性,同时镜片表面不易被划伤,大大提升镜片使用寿命。
2023-08-16 18:27:524

关于薄膜干涉的几个问题

我想帮你可是有些生了,等我查查
2023-08-16 18:28:134

镜片膜层tmc什么意思?

由于防辐射镜片表面镀有一层蓝色的防辐射膜层,拿起眼镜左右摇动镜片,表面就有一些蓝色的彩。1、 加硬膜。是在镜片表面采用氧化硅加硬技术,使其耐磨性接近玻璃片。加硬膜镀层较厚,约3~5μm。对于镀硬膜的树脂镜片,可以通过桌面敲击的声音和镜片的颜色亮度来识别。声音清脆、边缘明亮的镜片是经过加硬处理的。2、 减反射膜(增透膜)利用光的干涉原理,在镜片表面镀上一层1/4光波长厚度的金属镀层,使光线全部通过镜片而没有反射,并可滤除380nm以下紫外线及700nm以上红外线,滤除强光下的刺眼眩光,去除幻想,同时减少镜片涡纹,增加审美度。目前的多层减反射膜的厚度约为0.3μm,多采用氧化钛、氧化锆等高纯度金属氧化物材料,通过蒸发工艺镀于树脂镜片的表面,达到良好的减反射效果。镀减反射膜后会有残留的颜色,多以绿色系为主。对于需要加硬的镜片,要先进行加硬处理再镀减反射膜。3、 抗污膜。抗污膜的材料以氟化物为主,可将多孔的减反射膜层覆盖起来,并且能够减少水和油与镜片的接触面积,使油和水滴不易粘附于镜片表面,因此也称防水膜。镀抗污膜多采用真空镀膜的方法。膜层较薄,约为0.005~0.01μm。4 、抗辐射膜. 抗辐射物质是一种金属化合物,在镜片表面形成一种屏障。根据电磁干扰屏蔽原理,利用特殊的镀膜工艺在镜片表面镀上导电膜层,可将低频辐射及微波辐射进行反射及吸收,免除低频辐射造成的眼睛潜在发热,防止视疲劳。5、 偏振膜. 眼用镜片中的偏光膜分为两种,一种是胶合于镜片中间的厚度相对较厚的偏光膜,这样的镜片边缘呈现很明显的“三明治”状态。一种是贴附于镜片表面的厚度较薄的新型偏光膜,这样的镜片比较美观。6、 抗 UV 膜。能阻挡阳光中有害紫外线。注:镜片反光是镜片镀膜的原因。如果您戴白色的镜片是不会有反光的即使反光也是白色的光线。
2023-08-16 18:28:231

镀膜镜片与非镀膜镜片的区别

镀膜镜片:带有静电,易吸灰尘,易擦花镜片,耐磨性不强,但防辐射功能好。非镀膜镜片耐磨性强,但没防辐射功能。 镀膜眼镜片是利用光学薄膜及真空的新技术,在透镜表面镀上一层物质,以改善镜片反射光线的能力,起到增强或减少光线透过的作用。有两种镀膜眼镜片:  一种是反射式滤光镜片:在镜片表面镀金、银、硫化锌等。镀膜能反射可见光、红外线及r射线,对眼睛起到保护作用。  另一种是抗反射增透镜片:在镜片表面镀氟化镁、二氧化硅、氟化铝等,可减少镜面反射,提高镜片的透过率。外观美,有助于摄影拍照。
2023-08-16 18:28:364

什么是半波干涉

例如在照相机镜头上涂的增透膜就是利用了该原理在镜头上涂一层很薄的化学涂料(如氯化镁) 厚度为可见光(一般是中等波长的绿光)的1/4 这样光照射到镜头表面就会分别从增透膜的上下表面反射.由于厚度相差1/4波长,两波发生相削干涉,就大大减少了反射光的强度使入射光更充分 有利于拍照所以镜头多为紫色
2023-08-16 18:29:021

薄膜干涉原理是什么,薄膜梯形为什么不折射而是两个反射光的干涉?薄膜并不厚呀.

其原理是光的干涉.就是光遇到前表面和光遇到后表面反射形成相干光源,从而形成干涉.同时也折射,如果反射加强,则折射减弱,可称为增反膜.反之,则是增透膜.一般的参考书都会有详细的介绍.
2023-08-16 18:29:111

眼镜片太厚可以打薄吗

边缘厚的地方可以打薄,从侧面看起来薄一些,但是正面看起来会有明显的痕迹,做完抛光会好一些,但是镜片的厚重感是改变不了
2023-08-16 18:30:113

车灯等光是叠加的吗?

没有加膜的镜片时会出现这种情况的。镀膜镜片就是为了增加透过率,因为如果不考虑吸收,那么:入射光强度=透射光强度+反射光强度当镀膜后,增加了透射,也就是反光强度减小了,再次反射回来的影子就会变淡,如果透过率达到100%,反射光强度=0,那么:入射光强度=透射光强度,这个时候看东西就没有重影现象。从理论上讲,反射率R=[(n-1)/(n+1)]**2,其中n表示镜片的折射率,从公式可以看出,只要n不等于1,反射就一定存在。为了减小反射率,镜片厂商都是通过镀多层增透膜,以期达到增加投射的效果,从而使佩戴者通过镜片看东西时不会看见重影(关于多增增透膜的原理这里就不说了,这是个很复杂的东西)。从公式可以看出,折射率越大,反射越明显,也就是重影越明显。这也是高折射率的镜片几乎没有不镀膜的原因。你买的镜片因为没有镀膜,所以重影明显。你可以重新换一副镀膜的镜片,或者更换折射率更低的镜片。建议你最好换镀膜的镜片。
2023-08-16 18:30:261

以下关于偏振片和增透膜的说法正确的是(  )A.拍摄水下景物时,为减小光在水面处的反射,使景物更加

A、拍摄水下景物时,为减小光在水面处的反射,使景物更加清晰,可在照相机镜头前加一偏振片.故A错误;B、为减小反射光在照相机镜面处的反射,使景物更加清晰,可在照相机镜头前加一偏振滤光片,利用光的偏振原理,使得反射光不能通透,所以B正确;C、照相机的增透膜,使得反射光发生干涉从而使其减弱,所以反射光的光程差等于光在增透膜的波长的12,则厚度通常为绿光在增透膜中波长14,故C错误;D、立体电影利用了光的偏振原理,用偏振片制成的眼镜仅仅是只能通过某一振动方向的光,所以与普通有色眼镜比较,通过前者看到的物体颜色不变.故D正确;故选:BD.
2023-08-16 18:30:341

动植物的启发(要自己发现的)

不知道
2023-08-16 18:30:445

饼干最初出现的地点是

英国吧~曲奇嘛
2023-08-16 18:31:034

给我两个动物仿生学例子

仿生设计学,亦可称之为设计仿生学(Design Bionics),它是在仿生学和设计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主要涉及到数学、生物学、电子学、物理学、控制论、信息论、人机学、心理学、材料学、机械学、动力学、工程学、经济学、色彩学、美学、传播学、伦理学等相关学科。 仿生设计学与旧有的仿生学成果应用不同,它是以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形”、“色”、“音”、“功能”、“结构”等为研究对象,有选择地在设计过程中应用这些特征原理进行的设计,同时结合仿生学的研究成果,为设计提供新的思想、新的原理、新的方法和新的途径。在某种意义上,仿生设计学可以说是仿生学的延续和发展,是仿生学研究成果在人类生存方式中的反映。 仿生设计学作为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与自然界的锲合点,使人类社会与自然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正逐渐成为设计发展过程中新的亮点。 自古以来,自然界就是人类各种科学技术原理及重大发明的源泉。生物界有着种类繁多的动植物及物质存在,它们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了求得生存与发展,逐渐具备了适应自然界变化的本领。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与周围的生物作“邻居”,这些生物各种各样的奇异本领,吸引着人们去想象和模仿。人类运用其观察、思维和设计能力,开始了对生物的模仿,并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制造出简单的工具,增强了自己与自然界斗争的本领和能力。 人类最初使用的工具——木棒和石斧,无疑是使用的天然木棒和天然石块;骨针的使用,无疑是鱼刺的模仿……所有这些工具的创造、生活方式的选择都不能说是人类凭空想象出来的,只能说是对自然中存在的物质及某种构成方式的直接模拟,是人类初级创造阶段,也可以说是仿生设计的起源和雏形,它们虽然是比较粗糙的、表面的,但却是我们今天得以发展的基础。 在我国,早就有着模仿生物的事例。相传在公元前三千多年,我们的祖先有巢氏模仿鸟类在树上营巢,以防御猛兽的伤害;四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见飞蓬转而知为车”,即见到随风旋转的飞蓬草而发明轮子,做有装成轮子的车。古代庙宇中大殿之前的山门的建造,就其建筑结构来看,颇有点像大象的架势,柱子又圆又粗,仿佛像大象的腿。 我国古代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对于绚丽的天空、翱翔的苍鹰早就有着各种美妙的幻想。根据秦汉时期史书记载,两千多年前,我国人民就发明了风筝,并且应用于军事联络。春秋战国时代,鲁国匠人鲁班,本名公输般,首先开始研制能飞的木鸟;并且他从一种能划破皮肤的带齿的草叶得到启示而发明了锯子。据《杜阳杂编》记载,唐朝有个韩志和,“善雕木作鸾、鹤、鸦、鹊之状,饮啄动静与真无异,以关戾置于腹内,发之则凌云奋飞,可高达三丈至一二百步外,始却下。”西汉时期,有人用鸟的羽毛做成翅膀,从高台上飞下来,企图模仿鸟的飞行。以上几例,足以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鸟类的扑翼和飞行,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研究,这也是最早的仿生设计活动之一。明代发明的一种火箭武器“神火飞鸦”,也反映了人们向鸟类借鉴的愿望。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水生动物——鱼类的模仿也卓有成效。通过对水中生活的鱼类的模仿,古人伐木凿船,用木材做成鱼形的船体,仿照鱼的胸鳍和尾鳍制成双桨和单橹,由此取得水上运输的自由。后来随制作水平提高而出现的龙船,多少受到了不少动物外形的影响。古代水战中使用的火箭武器 “火龙出水”,多少有点模仿动物的意思。以上事例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期的仿生设计活动,为开发我国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创造了非凡的业绩。 外国的文明史上,大致也经历了相似的过程。在包含了丰富生产知识的古希腊神话中,有人用羽毛和蜡做成翅膀,逃出迷宫;还有泰尔发明了锯子,传说这是从鱼背骨和蛇的腭骨的形状受到启示而创造出来的。十五世纪时,德国的天文学家米勒制造了一只铁苍蝇和一只机械鹰,并进行了飞行表演。 一八ОΟ年左右,英国科学家、空气动力学的创始人之一—凯利,模仿鳟鱼和山鹬的纺锤形,找到阻力小的流线型结构。凯利还模仿鸟翅设计了一种机翼曲线,对航空技术的诞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同一时期,法国生理学家马雷,对鸟的飞行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在他的著作《动物的机器》一书中,介绍了鸟类的体重与翅膀面积的关系。德国人亥姆霍兹也从研究飞行动物中,发现飞行动物的体重与身体的线度的立方成正比。亥姆霍兹的研究指出了飞行物体身体大小的局限。人们通过对鸟类飞行器官的详细研究和认真的模仿,根据鸟类飞行机构的原理,终于制造了能够载人飞行的滑翔机。 后来,设计师又根据鹤的体态设计出了掘土机的悬臂,在一战期间,人们从毒气战幸存的野猪身上中获得启示,模仿野猪的鼻子设计出了防毒面具。在海洋中浮沉灵活的潜水艇又是运用了哪些原理?虽然我们无据考察潜艇设计师在设计潜艇时是否请教了生物界,但是不难设想,设计师一定懂得鱼鳔是鱼类用来改变身体同水的比重,使之能在水中沉浮的重要器官。青蛙是水陆两栖动物,体育工作者就是认真研究了青蛙在水中的运动姿势,总结出一套既省力、又快速的游泳动作——蛙泳。另外,为潜水员制作的蹼,几乎完全按照青蛙的后肢形状做成,这就大大提高了潜水员在水中的活动能力。 二、仿生设计的历史 自古以来,自然界就是人类各种科学技术原理及重大发明的源泉。生物界有着种类繁多的动植物及物质存在,它们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了求得生存与发展,逐渐具备了适应自然界变化的本领。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与周围的生物作“邻居”,这些生物各种各样的奇异本领,吸引着人们去想象和模仿。人类运用其观察、思维和设计能力,开始了对生物的模仿,并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制造出简单的工具,增强了自己与自然界斗争的本领和能力。 人类最初使用的工具——木棒和石斧,无疑是使用的天然木棒和天然石块;骨针的使用,无疑是鱼刺的模仿……所有这些工具的创造、生活方式的选择都不能说是人类凭空想象出来的,只能说是对自然中存在的物质及某种构成方式的直接模拟,是人类初级创造阶段,也可以说是仿生设计的起源和雏形,它们虽然是比较粗糙的、表面的,但却是我们今天得以发展的基础。 在我国,早就有着模仿生物的事例。相传在公元前三千多年,我们的祖先有巢氏模仿鸟类在树上营巢,以防御猛兽的伤害;四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见飞蓬转而知为车”,即见到随风旋转的飞蓬草而发明轮子,做有装成轮子的车。古代庙宇中大殿之前的山门的建造,就其建筑结构来看,颇有点像大象的架势,柱子又圆又粗,仿佛像大象的腿。 我国古代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对于绚丽的天空、翱翔的苍鹰早就有着各种美妙的幻想。根据秦汉时期史书记载,两千多年前,我国人民就发明了风筝,并且应用于军事联络。春秋战国时代,鲁国匠人鲁班,本名公输般,首先开始研制能飞的木鸟;并且他从一种能划破皮肤的带齿的草叶得到启示而发明了锯子。据《杜阳杂编》记载,唐朝有个韩志和,“善雕木作鸾、鹤、鸦、鹊之状,饮啄动静与真无异,以关戾置于腹内,发之则凌云奋飞,可高达三丈至一二百步外,始却下。”西汉时期,有人用鸟的羽毛做成翅膀,从高台上飞下来,企图模仿鸟的飞行。以上几例,足以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鸟类的扑翼和飞行,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研究,这也是最早的仿生设计活动之一。明代发明的一种火箭武器“神火飞鸦”,也反映了人们向鸟类借鉴的愿望。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水生动物——鱼类的模仿也卓有成效。通过对水中生活的鱼类的模仿,古人伐木凿船,用木材做成鱼形的船体,仿照鱼的胸鳍和尾鳍制成双桨和单橹,由此取得水上运输的自由。后来随制作水平提高而出现的龙船,多少受到了不少动物外形的影响。古代水战中使用的火箭武器 “火龙出水”,多少有点模仿动物的意思。以上事例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期的仿生设计活动,为开发我国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创造了非凡的业绩。 外国的文明史上,大致也经历了相似的过程。在包含了丰富生产知识的古希腊神话中,有人用羽毛和蜡做成翅膀,逃出迷宫;还有泰尔发明了锯子,传说这是从鱼背骨和蛇的腭骨的形状受到启示而创造出来的。十五世纪时,德国的天文学家米勒制造了一只铁苍蝇和一只机械鹰,并进行了飞行表演。 一八ОΟ年左右,英国科学家、空气动力学的创始人之一—凯利,模仿鳟鱼和山鹬的纺锤形,找到阻力小的流线型结构。凯利还模仿鸟翅设计了一种机翼曲线,对航空技术的诞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同一时期,法国生理学家马雷,对鸟的飞行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在他的著作《动物的机器》一书中,介绍了鸟类的体重与翅膀面积的关系。德国人亥姆霍兹也从研究飞行动物中,发现飞行动物的体重与身体的线度的立方成正比。亥姆霍兹的研究指出了飞行物体身体大小的局限。人们通过对鸟类飞行器官的详细研究和认真的模仿,根据鸟类飞行机构的原理,终于制造了能够载人飞行的滑翔机。 后来,设计师又根据鹤的体态设计出了掘土机的悬臂,在一战期间,人们从毒气战幸存的野猪身上中获得启示,模仿野猪的鼻子设计出了防毒面具。在海洋中浮沉灵活的潜水艇又是运用了哪些原理?虽然我们无据考察潜艇设计师在设计潜艇时是否请教了生物界,但是不难设想,设计师一定懂得鱼鳔是鱼类用来改变身体同水的比重,使之能在水中沉浮的重要器官。青蛙是水陆两栖动物,体育工作者就是认真研究了青蛙在水中的运动姿势,总结出一套既省力、又快速的游泳动作——蛙泳。另外,为潜水员制作的蹼,几乎完全按照青蛙的后肢形状做成,这就大大提高了潜水员在水中的活动能力。 三、仿生设计的发展 到了近代,生物学、电子学、动力学等学科的发展亦促进了仿生设计学的发展。以飞机的产生为例: 在经过无数次模仿鸟类的飞行失败后,人们通过不泄的努力,终于找到了鸟类能够飞行的原因:鸟的翅膀上弯下平,飞行时,上面的气流比下面的快,由此形成下面的压力比上面的大,于是翅膀就产生了垂直向上的升力,飞的越快,升力越大。 1852年,法国人季法儿发明了气球飞船;1870年,德国人奥托.利连塔尔制造了第一架滑翔机。利连塔尔是十九世纪末的一位具有大无畏冒险精神的人,他望着家乡波美拉尼亚的鹳用笨拙的翅膀从他房顶上飞过,他坚信人能飞行。1891年,他开始研制一种弧形肋状蝙蝠翅膀式的单翼滑翔机,自己还进行试飞;此后五年,他进行了2000多次滑翔飞行,并同鸟类进行了对比研究,提供了很有价值的资料。资料证明:气流流经机翼上部曲面所走路程,比气流流经机翼下平直表面距离较长,因而也较快,这样才能保证气流在机翼的后缘点汇合;上部气流由于走的较快,它就较为稀薄,从而产生强大吸力,约占机翼升力的三分之二大小;其余的升力来自翼下气流对机翼的压力。 19世纪末,内燃机的出现,给了人类有史以来一直梦寐以求的东西:翅膀。不用说这种翅膀是笨拙的、原始的和不可靠的,然而这却是使人类能随风伴鸟一起飞翔的翅膀。 莱特兄弟发明了真正意义上的飞机。在飞机的设计制作过程中,怎样使飞机拐弯和怎样使它稳定一直困绕着他们。为此,莱特兄弟又研究了鸟的飞行。例如,他们研究鶙鵳怎样使一只翅膀下落,靠转动这只下落的翅膀保持平衡;这只翅膀上增大的压力怎样使鶙鵳保持稳定和平衡。这两个人给他们的滑翔机装上翼梢副翼进行这些实验,由地面上的人用绳控制,使之能转动或弯翘。他们的第二个成功的实验是用操纵飞机后部一个可转动的方向舵来控制飞机的方向,通过方向舵使飞机向左或向右转弯。 后来,随着飞机的不断发展,它们逐渐失去了原来那些笨重而难看的体形,它们变的更简单,更加实用。机身和单曲面机翼都呈现出象海贝、鱼和受波浪冲洗的石头所具有的自然线条。飞机的效率增加了,比以前飞的更快,飞的更高。到了现代,科学高度发展但环境破*、生态失衡、能源枯竭,人类意识到了重新认识自然,探讨与自然更加和谐的生存方式的高度紧迫感,亦认识到仿生设计学对人类未来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一九六Ο年秋,在美国俄亥俄州召开了第一次仿生学讨论会,成为仿生学的正式诞生之日。 此后,仿生技术取得了飞跃的发展,并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仿生设计亦随之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一大批仿生设计作品如智能机器人、雷达、声纳、人工脏器、自动控制器、自动导航器等等应运而生。 近代,科学家根据青蛙眼睛的特殊构造研制了电子蛙眼,用于监视飞机的起落和跟踪人造卫星;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仿照鸭子头形状而设计的高速列车;模仿某些鱼类所喜欢的声音来诱捕鱼的电子诱鱼器;通过对萤火虫和海蝇地发光原理的研究,获得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的新方法,从而研制出化学荧光灯等等。 目前,仿生设计学在对生物体几何尺寸及其外形的模仿同时,还通过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功能、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各种优异特征,并把它运用到技术系统中,改善已有的工程设备,并创造出新的工艺、自动化装置、特种技术元件等技术系统;同时仿生设计学为创造新的科学技术装备、建筑结构和新工艺提供原理、设计思想或规划蓝图,亦为现代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并充当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沟通信息的“纽带”。 对人脑的探索,可以展望未来的电子计算机有可能具有生物原理的功能。同它相比,现在的电子计算机只能作为算盘。 对植物光合作用的研究,将为延长人类的寿命、治疗疾病提供一个崭新的医学发展途径。 对生物体结构和形态的研究,有可能使未来的建筑、产品改变模样。使人们从“城市”这个人造物理环境中重新回归“自然”。 信天翁是一种海鸟,它具有淡化海水的器官——“去盐器”。对其“去盐器”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的研究,可以启发人们去改善旧的或创造出新的海水淡化装置。 白蚁能把吃下去的木质转化为脂肪和蛋白质,对其机理的研究,将会对人工合成这些物质有所启发。 同时仿生设计亦可对人类的生命和健康造成巨大的影响。例如人们可以通过仿生技术,设计制造制造出人造器官,如血管、肾、骨膜、关节、食道、气管、尿道、心脏、肝脏、血液、子宫、肺、胰、眼、耳以及人工细胞。专家预测,在本世纪中后期,除脑以外人的所有器官都可以用人工器官代替。例如,模拟血液的功能,可以制造、传递养料及废物,并能与氧气及二氧化碳自动结合并分离的液态碳氢化合物人工血;模拟肾功能,用多孔纤维增透膜制成血液过滤器,也就是人工肾;模拟肝脏,根据活性碳或离子交换树脂吸附过滤有毒物质,制成人工肝解毒器;模拟心脏功能,用血液和单向导通驱动装置,组成人工心脏自动循环器。 随着对宇宙的开发、认识,又将使人类不但认识宇宙中新形式的生命,而且将为人类提供崭新的设计,创造出地球上前所未有的新的装置…… 仿生设计学的特点与研究内容 仿生设计学是仿生学与设计学互相交叉渗透而结合成的一门的边缘学科,其研究范围非常广泛,研究内容丰富多彩,特别是由于仿生学和设计学涉及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许多学科,因此也就很难对仿生设计学的研究内容进行划分。这里,我们是基于对所模拟生物系统在设计中的不同应用而分门别类的。归纳起来,仿生设计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 1、形态仿生设计学研究的是生物体(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人类)和自然界物质存在(如日、月、风、云、山、川、雷、电等)的外部形态及其象征寓意,以及如何通过相应的艺术处理手法将之应用与设计之中。 2、功能仿生设计学主要研究生物体和自然界物质存在的功能原理,并用这些原理去改进现有的或建造新的技术系统,以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或新产品的开发。 3、视觉仿生设计学研究生物体的视觉器官对图象的识别、对视觉信号的分析与处理,以及相应的视觉流程;他广泛应用与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和环境设计之中。 4、结构仿生设计学主要研究生物体和自然界物质存在的内部结构原理在设计中的应用问题,适用与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研究最多的是植物的茎、叶以及动物形体、肌肉、骨骼的结构。 从国内外仿生设计学的发展情况来看,形态仿生设计学和功能仿生设计学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在本文中,还将着重介绍形态仿生学和功能仿生设计学的一些情况。 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仿生设计学具有某些设计学和仿生学的特点,但他又有别与这两门学科。具体说来,仿生设计学具有如下特点: 1、 艺术科学性 仿生设计学是现代设计学的一个分支、一个补充。同其它设计学科一样,仿生设计学亦具有它们的共同特性——艺术性。鉴于仿生设计学是以一定的设计原理为基础、以一定的仿生学理论和研究成果为依据,因此具有很严谨的科学性。 2、 商业性 仿生设计学为设计服务,为消费者服务,同时优秀的仿生设计作品亦可刺激消费、引导消费、创造消费。 3、 无限可逆性 以仿生设计学为理论依据的仿生设计作品都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设计的原型,该作品在设计、投产、销售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又可以促进仿生设计学的研究与发展。仿生学的研究对象是无限的,仿生设计学的研究对象亦是无限的;同理,仿生设计的原型也是无限的,只要潜心研究大自然,我们永远不会有江郎才尽的一天。 4、 学科知识的综合性 要熟悉和运用仿生设计学,必须具备一定的数学、生物学、电子学、物理学、控制论、信息论、人机学、心理学、材料学、机械学、动力学、工程学、经济学、色彩学、美学、传播学、伦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 5、 学科的交叉性 要深入研究和了解仿生设计学,必须在设计学的基础上,既要了解生物学、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又要对当前仿生学的研究成果有清晰的认识。它是产生于几个学科交叉点上的一种新型交叉学科。 五、仿生设计学的研究方法 仿生设计学的研究方法主要为“模型分析法”: 1、创造生物模型和技术模型 首先从自然中选取研究对象,然后依此对象建立各种实体模型或虚拟模型,用各种技术手段(包括材料、工艺、计算机等)对它们进行研究,做出定量的数学依据;通过对生物体和模型定性的、定量的分析,把生物体的形态、结构转化为可以利用在技术领域的抽象功能,并考虑用不同的物质材料和工艺手段创造新的形态和结构。 ① 从功能出发、研究生物体结构形态——制造生物模型。 找到研究对象的生物原理,通过对生物的感知,形成对生物体的感性认识。从功能出发,研究生物的结构形态,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除去无关因素,并加以简化,提出一个生物模型。对照生物原型进行定性的分析,用模型模拟生物结构原理。目的是研究生物体本身的结构原理。 ② 从结构形态出发,达到抽象功能——制造技术模型 根据对生物体的分析,做出定量的数学依据,用各种技术手段(包括材料、工艺等)制造出可以在产品上进行实验的技术模型。牢牢掌握量的尺度,从具象的形态和结构中,抽象出功能原理。目的是研究和发展技术模型本身。 2、可行性分析与研究 建立好模型后,开始对它们进行各种可行性的分析与研究: ① 功能性分析 找到研究对象的生物原理,通过对生物的感知,形成对生物体的感性认识。从功能出发,对照生物原型进行定性的分析。 ② 外部形态分析 对生物体的外部形态分析,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具象的。在此过程中重点考虑的是人机工学、寓意、材料与加工工艺等方面的问题。 ③ 色彩分析 进行色彩的分析同时,亦要对生物的生活环境进行分析,要研究为什么是这种色彩?在这一环境下这种色彩有什么功能? ④ 内部结构分析 研究生物的结构形态,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除去无关因素,并加以简化,通过分析,找出其在设计中值得借鉴合利用的地方。 ⑤ 运动规律分析 利用现有的高科技手段,对生物体的运动规律进行研究,找出其运动的原理,针对性的解决设计工程中的问题。 当然,我们还可以就生物体的其它方面进行各种可行性分析。 -------------------------------------------------------------------------------- -- 作者:文丐 -- 发布时间:2004-9-15 7:41:15 -- 仿生搓洗引爆洗衣机新革命 仿生是高科技的代名词,它是指运用尖端的科学技术,来模仿生物的各种官能感觉和思维判功能,更加有效地为人数服务。各国都在不遗余力地加大在仿生学方面的研究。可以说,仿生学研究程度的高低,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荣事达集团研制开发的“仿生搓洗”全自动洗衣机最近推向市场,将仿生技 术运用于洗衣机领域,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据了解,这种洗衣机首先具有神经智能网络功能,可以模仿人的恩维判断能力,根据衣物的重量、质地、脏污程度来自行决定洗涤程序、洗涤时间和水位的高低,从而达到最佳的洗涤状态。其次,具有搓衣板的功能。洗衣机内的搓洗棒能够像手一样随心所欲地来回搓动,这种搓动被控制在300度以内,能够保证把衣服洗干净又防止衣服缠绕。三是它去除了传统洗衣机因机械传动装置所包含的机械连杆、曲柄、齿轮等部件转动所带来的噪音,采用直流永磁无刷电机直接驱动,有效地防止噪音的产生。 直流永磁无刷电机可节电50% 采用直流永磁无刷电机,在电子驱动器的控制下可实现无级调速,并可精确地控制搓洗棒每次转动的次数和角度。因此,不同的衣物质地、脏污程度可以设定不同的洗涤程序,有效地模仿了人工搓洗的快慢节奏和力度,实现“仿生”搓洗。另外,采用直流永磁电机比采用交流电机节电50%。 电子刹车技术把噪音降到最低 有洗衣机的消费者会有因噪音大而烦恼的体会,他们在换购洗衣机时总希望拥有一台没有噪音的洗衣机。“仿生搓洗”洗衣机则恰好能满足这一点。 这主要是因为“仿生搓洗”洗衣机采用电子擎实现电子刹车,刹车时由电机本身迅速降速,从而避免了像其他洗衣机采用机械摩擦刹车时产生的噪音和振动,实现了静音运转。 搓洗棒确保洗涤过程中不产生碎屑 有洗衣机使用经验的消费者知道,洗衣机的洗涤桶上部都有一个过滤网,用来过滤衣物在洗涤时产生的碎屑。但是“仿生搓洗”洗衣机却没有这种过滤网,为什么呢?业内专家解释,这是因为“仿生搓洗”洗衣机的内部构造根本有别于波轮式和滚筒式洗衣机。“仿生搓洗”洗衣机采用的驱动擎是竖立的搓洗棒,能够使动能从中央向四周传递。当洗衣机启动时,搓洗棒带动衣物沿着桶壁运动的角度不超过300度,有效避免了衣物因连续旋转而形成的缠绕,以及与桶壁摩擦产生的碎屑,洗得干净、不缠绕、无摩擦,当然不需要过滤网。衣物沿桶壁来回运动与衣物在搓衣板上的来回运动极其相似,并能达到手洗效果,“仿生搓洗”洗衣机也由此得名。 (选自《精品购物指南 》) -------------------------------------------------------------------------------- -- 作者:枯藤老树 -- 发布时间:2004-9-20 17:56:29 -- 论仿生制造 师 汉 民 摘 要 阐明制造过程与生命现象之间的相似之处:基于自组织机制的有序化、基于信息模型的个体复制,以及通过进化过程形成的高度适应性。论述仿生制造的基本内涵,指出现代制造科学应该从生命现象及生命科学中学习与借鉴的主要内容,它们包括完善的信息技术、由基因控制的生长型的加工成形方法、性能超群的有机材料、奇妙的生物智能、高效的寻优与趋优方法,以及先进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模式。提出关于加强学科间的联合,促进仿生制造技术研究的建议。 -- 结构构件 对于构件,在截面面积相同的情况下,把材料尽可能放到远离中和轴的位置上,是有效的截面形状。有趣的是,在自然界许多动植物的组织中也体现了这个结论。例如:“疾风知劲草”,许多能承受狂风的植物的茎部是维管状结构,其截面是空心的。支持人承重和运动的骨骼,其截面上密实的骨质分布在四周,而柔软的骨髓充满内腔。在建筑结构中常被采用的空心楼板、箱形大梁、工形截面钣梁以及折板结构、空间薄壁结构等都是根据这条结论得来的。 -- 斑马 斑马生活在非洲大陆,外形与一般的马没有什么两样,它们身上的条纹是为适应生存环境而衍化出来的保护色。在所有斑马中,细斑马长得最大最美。它的肩高140-160厘米,耳朵又圆又大,条纹细密且多。斑马常与草原上的牛羚、旋角大羚羊、瞪羚及鸵鸟等共外,以抵御天敌。人类将斑马条纹应用到到军事上是一个是很成功仿生学例子。
2023-08-16 18:31:1514

增透膜是暗纹还是明纹

暗纹,增透膜原理是利用两束光干涉来实现增透的。
2023-08-16 18:31:431

在光学仪器的镜片上镀一层增透膜当白光照射时我们在透射光中观察到较强烈的绿

A、B、C光照射在薄膜两表面上被反射回去,在叠加处由于光程差使得两束反射光出现振动减弱,导致相互抵消.从而增强光的透射能力.这是依据光的干涉现象.故ABC均错误. D、在镜片上镀一层“薄膜”,呈现出鲜明的金黄色,这种膜使波长较长的红光等增透而使其他色光减弱,会有“减透”的恶果.故D正确. 故选D
2023-08-16 18:31:541

以下关于偏振片和增透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为减小光在照相机镜面处的反射,使景物更加清晰,

A、为减小反射光在照相机镜面处的反射,使景物更加清晰,可在照相机镜头前加一偏振滤光片,利用光的偏振原理,使得反射光不能通透.故A正确;B、照相机的增透膜,使得反射光发生干涉从而使其减弱,所以反射光的光程差等于光在增透膜的波长的 1 2 ,则厚度通常为绿光在增透膜中波 1 4 ,所以B错误;C、立体电影利用了光的偏振原理,而光学镜头上的增透膜等都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故C正确;D、用偏振片制成的眼镜仅仅是只能通过某一振动方向的光,所以与普通有色眼镜比较,通过前者看到的物体颜色不变.故D正确;故选:ACD
2023-08-16 18:32:011

眼镜用的增透膜通常厚度是多少

那是表面颜色。一般来说,像相机等镜片上的增透膜是用来增透绿光的,因为对于我们人类的眼睛来说,绿光的增强能显得更加明亮。增透膜不是吸收光所以不要看表面颜色。 纯手打,望采纳。高中物理。
2023-08-16 18:32:231

下列有关光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导纤维是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B.增透膜是利用光的干涉原理C.

A、光导纤维是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故A正确;B、增透膜是利用光的干涉原理,故B正确;C、波长越长,越容易发生明显衍射,故C错误;D、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种横波,故D正确;故选:ABD.
2023-08-16 18:32:311

你好,请教一个:相机增透膜厚度一般是某种光波长的1/4,这个距离能使光发生干涉么?应该不能吧!

能,镜头看起来一般是紫红色,这表示反射光中主要是紫红色,其他的(黄绿色)部分基本都透射过去了。
2023-08-16 18:32:412

眼镜片反紫光是最好?什麼原理?

这个和眼镜光学镜片的镀膜工艺有关。市场上眼镜片镀膜有蓝膜。绿膜,黄金膜,紫红膜。你所配的眼镜片应该是紫红膜的,在灯光反射下看是紫红色的。但是反紫光并不是最好的镜片。镀有紫红膜的镜片已经在市场很少见。一般以分球面绿膜为主,它的膜层相对来说比较好。当然光学镜片的膜层好坏还和镜片品牌有很大关系的。
2023-08-16 18:32:542

求双坐标数控工作台原理

每一个系统由伺服电机和精密丝杠构成,主要实现前后左右或上下左右或上下前后双坐标的运动,精度由光栅尺来反馈
2023-08-16 18:30:001

谁是美国科学在论的创始人

科学在论创始人是美贝尔电话研究所的数学家香农(C.E.Shannon1916——),他为解决通讯技术中的信息编码问题,突破老框框,把发射信息和接收信息作为一个整体的通讯过程来研究,提出通讯系统的一般模型;同时建立了信息量的统计公式,奠定了信息论的理论基础。1948年申农发表的《通讯的数学理论》一文,成为信息论诞生的标志。 申农创立信息论,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 在信息论的发展中,还有许多科学家对它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法国物理学家L.布里渊(L.Brillouin)1956年发表《科学与信息论》专著,从热力学和生命等许多方面探讨信息论,把热力学熵与信息熵直接联系起来,使热力学中争论了一个世纪之久的“麦克斯韦尔妖”的佯谬问题得到了满意的解释。英国神经生理学家(W.B.Ashby)1964年发表的《系统与信息》等文章,还把信息论推广应用于生物学和神经生理学领域,也成为信息论的重要著作。这些科学家们的研究,以及后来从经济、管理和社会的各个部门对信息论的研究,使信息论远远地超越了通讯的范围。因此,信息论可以分成两种:狭义信息论与广义信息论。 狭义信息论是关于通讯技术的理论,它是以数学方法研究通讯技术中关于信息的传输和变换规律的一门科学。广义信息论,则超出了通讯技术的范围来研究信息问题,它以各种系统、各门科学中的信息为对象,广泛地研究信息的本质和特点,以及信息的取得、计量、传输、储存、处理、控制和利用的一般规律。显然,广义信息论包括了狭义信息论的内容,但其研究范围却比通讯领域广泛得多,是狭义信息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推广,因此,它的规律也更一般化,适用于各个领域,所以它是一门横断学科。广义信息论,人们也称它为信息科学。关于信息的本质和特点,是信息论研究的首要内容和解决其它问题的前提。信息是什么?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英文信息一词(Information)的含义是情报、资料、消息、报导、知识的意思。所以长期以来人们就把信息看作是消息的同义语,简单地把信息定义为能够带来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但是后来发现信息的含义要比消息、情报的含义广泛得多,不仅消息、情报是信息,指令、代码、符号语言、文字等,一切含有内容的信号都是信息。哈特莱第一次把消息、情报、信号、语言等等都是信息的载体,而信息则是它们荷载着的内容。但是信息到底是什么呢?申农的狭义信息论第一个给予信息以科学定义:信息是人们对事物了解的不确定性的消除或减少。这是从通讯角度上下的定义,即信源发出了某种情况的不了解的状态,即消除了不定性。并且用概率统计数学方法,来度量为定性被消除的量的大小:H(x)为信息熵,是信源整体的平均不定度。而信息I(p)是从信宿角度代表收到信息后消除不定性的程度,也就是获得新知识的量,所以它只不在信源发出的信息熵被信宿收到后才有意义。在排除干扰的理想情况下,信源发出的信号与信宿接收的信号一一对应,H(x)与I(p)二者相等。所以信息熵的公式也就是信息量的分式。式中的k是一个选择单位的常数,当对数以2为底时,单位称比特(bit),信息熵是l0g2=1比特。 在申农寻信息量定名称时,数学家冯.诺依曼建议称为熵,理由是不定性函数在统计力学中已经用在熵下面了。在热力学中熵是物质系统状态的一个函数,它表示微观粒子之间无规则的排列程度,即表示系统的紊乱度,维纳说:“信息量的概念非常自然地从属于统计学的一个古典概念——熵。正如一个系统中的信息量是它的组织化程度的度量,一个系统的熵就是它的无组织程度的度量;这一个正好是那一个的负数。”这说明信息与熵是一个相反的量,信息是负熵,所以在信息熵的公式中有负号,它表示系统获得后无序状态的减少或消除,即消除不定性的大小。 信息一般具有如下一些特征:1可识别;2可转换;3可传递;4可加工处理;5可多次利用(无损耗性);6在流通中扩充;7主客体二重性。信息是物质相互作用的一种属性,涉及主客体双方;信息表征信源客体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特性,所以它具有客体性,绝对性;但接收者所获得的信息量和价值的大小,与信宿主体的背景有关表现了信息的主体性和相对性。8信息的能动性。信息的产生、存在和流通,依赖于物质和能量,没有物质和能量就没有能动作用。信息可以控制和支配物质与能量的流动。 信息论还研究信道的容量、消息的编码与调制的问题以及噪声与滤波的理论等方面的内容。信息论还研究语义信息、有效信息和模糊信息等方面的问题。广义信息论则把信息定义为物质在相互作用中表征外部情况的一种普遍属性,它是一种物质系统的特性以一定形式在另一种物质系统中的再现。信息概念具有普遍意义,它已经广泛地渗透到各个领域,信息科学是具有方法论性质的一门科学。信息方法具有普适性。 所谓信息方法就是运用信息观点,把事物看做是一个信息流动的系统,通过对信息流程的分析和处理,达到对事物复杂运动规律认识的一种科学方法。它的特点是撇开对象的具体运动形态,把它作为一个信息流通过程加以分析。信息方法着眼于信息,揭露了事物之间普遍存在的信息联系,对过去难于理解的现象从信息观点作出了科学的说明。信息论为控制论、自动化技术和现代化通讯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为研究大脑结构、遗传密码、生命系统和神经病理象开辟了新的途径,为管理的科学化和决策的科学批提供了思想武器。信息方法为认识当代以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为中心的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为认识论的研究和发展,将进一步提高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界的能力。
2023-08-16 18:30:021

机床控制方式有哪几种?它们的工作原理是怎样?

根据伺服系统测量反馈形式可分为:开环控制、半闭环控制、闭环控制、混合环控制 A开环控制:指伺服系统不带测量反馈装置的控制方式,驱动装置一般采用步进电机 B半闭环控制:将检测装置安装在伺服电机或滚珠丝杆轴端,检测它们的角位移和转速并反馈到数控装置,由角位移间接推算出工作台或刀具的位移和位移速度 C闭环控制:机床工作台或机架上装有位置检测装置,检测刀具或工作台的实际位移值并及时反馈至数控装置中与位移指令值进行比较,根据两者的差值得到伺服电机的控制指令D混合环控制:半闭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混合形式
2023-08-16 18:30:081

苹果电脑开机几秒是正常的?

用过的mac无论台式还是本子,一般30秒以内,air最快,10几秒。最抽风的一次也不过用了40多秒。苹果电脑是苹果公司开发上市的一种产品,苹果公司原称苹果电脑公司(Apple Computer, Inc.)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库比提诺,核心业务是电子科技产品,目前全球电脑市场占有率为3.8%。苹果的Apple II于1970年代助长了个人电脑革命,其后的Macintosh接力于1980年代持续发展。最知名的产品是其出品的Apple II、Macintosh电脑、iPod数位音乐播放器、iTunes音乐商店和iPhone智能手机,它在高科技企业中以创新而闻名。苹果公司于2007年1月9日旧金山的Macworld Expo上宣布改名。
2023-08-16 18:30:122

男生英文名top100

Lennon:伦农,otto:奥特,Ivor:艾弗,Mortimer:摩帝马,leo:利奥,Haley:哈利,William:威廉,Marley:马利,gene:吉恩10Clare:克雷尔Mikel:迈克尔,king:金,Lexus:莱克瑟思,lucien:陆斯恩,Levy:利维,lou:路,Natividad:娜提雅维达,Hamiltion:汉米敦,kent:肯特,milo:米路,Lockie:洛基,darren:达伦,Mace:梅斯,Bartley:巴特莱,Jeremiah:耶利米,lewis:路易斯,Bentley:本特利,Jackson:杰克逊,Norberto:诺伯托一站式出国留学攻略 http://www.offercoming.com
2023-08-16 18:30:141

打印机的“色彩管理”和“rip”是一个意思吗?

目前一般所说的RIP软件就是指白色墨水输出软件,称之为WHITEsoterip,主要是指为了让原先不支持白墨输出的爱普生打印机可以输出白墨,RIP软件的另外一个功能就是分色功能,可以完全控制彩色万能平板打印。RIP软件除去可以控制白墨的输出外,还可以增加彩色墨水的出墨量,这个功能的应用既帮助客户可以增加墨水的饱和度和鲜艳度,可以任意调节色彩。再者RIP软甲你的另外一个功能可以实现四色墨水的输出,或者双四色墨水输出,这个当然是指一些大型打印机而言可以增加打印速度,这点我们暂时不再这里讨论。如果客户对这个RIP软件还有什么疑问可以随时咨询我!
2023-08-16 18:29:533

X62W万能铣床工作原理

机械部分是由机架、工作台、卧铣主轴、可拆装立铣头、工作台传动变速箱、主轴传动变速箱组成。电路由控制线路、主轴电机(约7.5kw)、工作台电机(2.4kw)、冷却水泵电机(0.12kw)、离合线圈、24v照明线路组成。原理:由三相380v供电,电机带动变速箱传动到主轴及工作台。用装在主轴上的刀具对装在工作台的工件进行切削。冷却水泵泵出冷却液对切削部分进行冷却。变速箱可选择合理的转速和线速。
2023-08-16 18:29:521

亚马逊Kindle Paperwhite与onyx BOOX C67ML哪个好

你好 , 很乐意为你解答。 你好,我个人推荐亚马逊Kindle Paperwhite,kindle paperwhite 采用墨水屏工艺,使得整个屏幕更接近于真实书本,柔和不伤眼,而且耗电量极低。不过它只是一款电子阅读器,只能浏览亚马逊书城购买的书籍和pdf格式的书籍和漫画,没有什么其他功能,如果您喜欢读书,kindle是一款不错的选择,但如果将它作为娱乐平板,则非常不推荐,它根本就没有作为娱乐设备的功能 Kindle Paperwhite,电子书阅读器是学习的好帮手,经济实惠的电子书阅读器。 高清触屏,柔和护眼:高对比度全触摸屏幕,字体大小可以随意调节。媲美纸书,舒适护目。 内置词典,学习伙伴:内置词典,生词本等工具,是您英语学习好帮手。 英文原著,轻松获得:海量精选英文原著及教材,轻松下载,转瞬即得。 超长续航,持久陪伴:一次充电可维持数周,而不是数天。 单手阅读,轻便舒适:机身轻便,可单手持握,舒适阅读,4GB存储能容纳数千本图书。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和不解之处,欢迎追问我!如果您认可我的答案,请采纳。您的采纳,是我答题的动力,O(∩_∩)O谢谢
2023-08-16 18:29:411

ShannonPyles主要经历

ShannonPyles外文名:ShannonPyles职业:演员代表作品:WorldTraveler合作人物:巴特·弗伦德里希
2023-08-16 18:29:401

平磨,磨床夹紧工件的工作原理?

磁力
2023-08-16 18:29: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