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中国古神话传说中发明钻木取火的是谁

2023-08-24 08:43:22
共4条回复
Chen

在远古时,商丘一带是一片山林。在山林中居住的燧人氏,经常捕食野兽,当击打野兽的石块与山石相碰时往往产生火花。燧人氏从这裏受到启发,就以石击石,用产生的火花引燃火绒,生出火来。这种取火法在三十年前的商丘农村还有人在使用。当时,有一位圣人从鸟啄燧木出现火花而受到启示,就折下燧木枝,钻木取火。他把这种方法教给了人们,人类从此学会了人工取火,用火烤制食物、照明、取暖、冶炼等,人类的生活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人们称这位圣人为燧人氏,奉他为「三皇之首」。

《韩非子·五蠹》中说:「上古之世,民食果窳蚌蛤,腥臊恶臭,而伤肠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燧人氏」。由於此时禽兽多而人少,於是原始汉人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这时的首领被称为有巢氏。之后原始汉人发明钻燧取火,这时的首领称为燧人氏.

由通古斯和百越混合而成的原始东夷强大起来,挡住了原始汉人继续东进的道路,东夷的首领华胥氏居住在今天的曲阜。经过多年的征战和文化交融,华胥氏的后裔在中原地区逐渐与原始汉人混同。华胥氏后裔一支后来移居汉人故里甘肃天水成纪(今秦安县),与当地汉人某男交婚,生下太昊,后来,由於母系氏族社会不知父亲在何处,太昊率领族人奔向母系故里,到达宛丘(今河南省淮阳县)时,发现该地适合居住,於是定都於此。在宛丘太昊创建了八卦、结网捕鱼,由於他特殊的出身,被华北平原西部的原始汉族和华北平原东部的东夷尊为共同的首领。太昊娶西华县的氏族首领女娲为妻,开创了一夫一妻近亲不通婚的先河,摈弃了原始的群婚制。太昊文化是仰韶文化与海岱文化的融合,所以太昊被公推为黄河流域上中游和下游所有居民一致认同的人文始祖。太昊时代由於发展了人工饲养家禽、家畜,取代了以往的渔猎生产,所以首领太昊又被称为伏牺氏(伏羲氏)。

可乐

钻木取火是根据摩擦生热的原理产生的。木原料的本身较为粗糙,在摩擦时,摩擦力较大会产生热量,加之木材本身就是易燃物,所以就会生出火来。钻木取火的发明来源于我国古时的神话传说。燧人氏是传说中发明钻木取火的人~

马老四

楼主你好

钻木取火的历史事实,不是神话故事,是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共同得出的结论

那个主人公是一个部落首领,被称为“燧人氏”。

这些应该都是少儿时期的常识,只要一提到钻木取火就应该立马想到燧人氏。

小教板

传说:伏羲

相关推荐

钻木起火是什么原理

摩擦生热原理,也叫做功
2023-08-17 03:06:513

转木取火的原理

是摩擦生热
2023-08-17 03:07:155

原始的人类用“钻木取火”的方法取得火种,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钻木取火 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大 温度升高火柴点火 做功 温度升高 原理一样
2023-08-17 03:07:502

考古学家是如何知道古人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后来考古学家又在约旦河岸发现了距今79万年前的用火痕迹,2017年,美国《现代人类学》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在肯尼亚的一处遗址中发现的用火遗址,证据充分,坚实可信,距今150万年。所以现代的看法是,在大约150万年前,人类学会了使用火。然而使用火与制造火是两码事,使用火可以使用的是天然火,自己并不会制造出来火苗,只能依赖运气。所以,下面来讨论一下,人类何时学会了制造火。说起制造火苗,我们一下就可以想到钻木取火、火石取火,火石取火其实就是两块火石敲击时会有火花的产生,可以用来取火。钻木取火的原理是摩擦产热,先摩擦出来火星子,然后将其放置于干燥的绒草中,用嘴一吹,就可以生火了。现代人类知道原理,当然很容易制造出来火苗,古人最初是怎么知道钻木取火的?事实上,古人第一次学会制造火,用的办法不是钻木取火,而是火石取火,因为火石取火较为简单。人类打制石器的经验很丰富,且历史悠久,你可以这样想象一下,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远古人类正在打制石器,幸运的是他正在打制的石器材料是火石,两块石头敲击间产生了火花,不小心落在了旁边的干燥的柴草绒草中,稍有风吹,便会冒烟继而生火,这样的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人类先祖学会了打石生火的本领。那钻木取火,人类祖先又是如何知晓的呢,人类祖先最初的行动动机是什么呢?其实,人类祖先也是在偶然的情况下才知道的,要知道,在远古时期,人类还没有制造金属器具的本领,所用的工具都是木石工具,可是我们在看到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出土的精美玉器时,不禁会惊讶,古人是如何给玉器钻出来那么圆的孔的呢,古人会不会在使用木制工具时,由于长时间的打磨摩擦,木制工具温度升高,冒出了火星了呢,这是有可能的,要知道在金属工具没出现以前,人类依靠的就是木石工具啊,那么多次的使用,总会有一次偶然。
2023-08-17 03:08:101

古代的人是怎么钻木取火的? 紧急

古人怎么取火? 最初,古人看到火山爆发或雷击起火,以为是什么神灵,会顶礼膜拜.后来,燧人氏看见啄木鸟与木摩擦生烟,从中学会了钻木取火.西周时发明了“阳燧”取火,就是用凹面的铜镜,运用阳光聚焦的原理取火.直到人类懂得击石取火后,用火就很方便了.所以,打火石是古人居家的必备品. 另一种说法是:古代的取火工具大概是有火刀、火石和火绒.不是有其中一样就行,而是全都要.火刀是金属的,火石大概是容易起火星的石头,而火绒是容易点着的纸屑、棉花之类的东西浸了油制成的.点火的时候先取一点干燥的火绒放在引火物上,比如是纸张、刨花、木头,然后用火刀撞击火石来产生火星点着火绒,最后引燃柴火. 那个一吹就着的东西叫做火折子,是易于携带之简便照明用具. 制作方法乃以白薯蔓浸水田中泡浓,取出捶之勿拆,再泡再捶,晒干,加硝五钱,璜两,松香四钱,樟脑末一钱,拧为绳,晚间燃之似无火,一幌即亮. 用很粗造的土制纸卷成紧密的纸卷,用火点燃后再把它吹灭,这时候虽然没有火苗但能看到红色的亮点在隐隐的燃烧,就象灰烬中的余火 ,能保持很长时间不灭.需要点火时只要一吹就能使它复燃,不过吹是很有技巧的,需要突然、短促、有力送气量要大. 火折子在古代应该是比较贵重的,因为制作困难,而且照打火的原理和火折子的大小看火绒不可能装很多,所以应该只能用很短的时间,实在是稀罕得很的东西,并且是一受到潮气就不能用了.
2023-08-17 03:08:211

关于古人利用火的资料,钻木取火的方法

错了
2023-08-17 03:08:336

古时期的人们为什么钻木取火

我认为古人比较执着,说白了就是喜欢发神经,,,,,
2023-08-17 03:09:044

钻木取火圣人出现并取火的原因是什么?

燧人氏在商丘发明钻木取火,成为中 国 古代人工取 火的发明者,教人熟食,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使人类与禽兽的生活习性区别开来,开创了华 夏文明,被后世奉为“火祖”。
2023-08-17 03:09:112

古人取火的方法有哪些列举四条

钻木取火,用金燧,用石头用木燧
2023-08-17 03:09:231

钻木取火如何让木头快速点燃

先要准备些木绒,才会遇到个小火星就燃。如果是块木头,几乎点不着。
2023-08-17 03:09:324

钻木取火的故事来历是什么?

传说在一万年前,生活在古昆仑山上的一个族群,族中的智者一日看到有鸟啄燧木时产生火苗,受此启发发明了钻木取火,这个族群也因此被称为燧人氏族。袁枚《新齐谐·燧人钻火树》:“教燧人皇帝钻木取火,以作大烹。”鲁迅《南腔北调集·火》:“但是,钻木取火的燧人氏却似乎没有犯窃盗罪。”罗广斌《在烈火中永生》:“没有墨,就用钻木取火的办法把棉花烧成灰,滴上几滴水,就代替了墨。”罗隐《两同书·理乱》:“昔伯益凿井, 燧人钻木。水火之利,於今赖之。”钻木取火是根据摩擦生热的原理产生的。木原料的本身较为粗糙,在摩擦时,摩擦力较大会产生热量,加之木材本身就是易燃物,所以就会生出火来。钻木取火的发明来源于我国古时的神话传说。燧人氏是传说中发明钻木取火的人。原始人群到氏族公社初期人类生活是怎样进化的,我国古代也有许多传说。传说中有一些大人物,这些人往往既是首领,又是一个发明家。这种传说多半是古人根据远古时代的原始人生活想象出来的。
2023-08-17 03:10:171

钻木取火是什么时代发明的

钻木取火的发明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传说在一万年前,生活在古昆仑山上的一个族群,族中的智者一日看到有鸟啄燧木时产生火苗,受此启发发明了钻木取火,这个族群也因此被称为燧人氏族。钻木取火是根据摩擦生热的原理产生的。木原料的本身较为粗糙,在摩擦时,摩擦力较大会产生热量,加之木材本身就是易燃物,所以就会生出火来。
2023-08-17 03:10:591

钻木取火是真的还是编出来的?!

放的东西太多了,钻木取火的哪个年代上哪找棉絮废报纸汽油去,你就放点干草,木头不要挖太空。钻木取火是真的!
2023-08-17 03:11:093

用燃烧条件解释 1. 火中空 2.钻木取火 3.阳燧取火 4.纸锅烧水,水开纸不着 5.用竹管吹火

2、钻木取火 是根据摩擦产生热量的原理产生火的。随着摩擦产生的热量不断积聚达到 了木头的着火点,使木头燃烧起来。3、阳燧取火 阳燧是古代人利用太阳能取火的一种工具。《古今注·杂注》中记载:“阳 燧以铜为之,形如镜,照物则影侧,向日则生火,以艾炷之则得火。”4.纸锅烧水,水开纸不着 因为温度达到了水的沸点,但是没有达到纸张的着火点。5.用竹管吹火 为了增加空气的供给量,使可燃物燃烧得更旺。
2023-08-17 03:11:251

是谁发明的转木取火?

鲁班
2023-08-17 03:11:364

钻木取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钻木取火的原理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用简单的器材作简单的模拟实验;能利用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获得相关信息。   2.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钻木取火的道理,了解人类用火的历史。    活动准备:   教师要引导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代人用火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并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初步的整理和分类,以备课堂上进行交流。另外,还应让学生课前注意观察生活中摩擦生热现象,如玩滑梯、电锯、流星、飞机起飞、疾驰汽车的轮胎、火车道、划火柴等,并做好记录,为课堂上的交流作好铺垫。在实验材料的准备上,要体现开放性的特点,如可以准备教科书提示的实验用的主体材料——手钻、木板、砂纸、钢条等,还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验方法准备实验材料。只要学生能想到的、能找到的都可以。教师课前也应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有条件的可以准备有关古代人用火的`音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观看事先准备的音像资料。   2. 展示一些古代人钻木取火的图片或讲述相关的故事。引出关于钻木取火的话题,导入新课。    二、认识钻木取火的道理   1. 提出问题:“你知道钻木取火是怎么回事吗?你能用能量转化的观点解释其中的道理吗?”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在对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后,组织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和展示。引导学生利用获取的资料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用能量转化的观点尝试解释“钻木取火”的道理。   3. 设计实验验证。   4. 学生交流验证情况,展示验证成果。    三、生活中有哪些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   1. 提问:“生活中有哪些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   2.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小组为单位针对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举出实例,阐述观点,做出合理解释。    四、自由活动:   摩擦生热现象有时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怎么办呢?   说一说,机械能还能转化成什么能?    拓展活动:   搜集古人取火的资料进行交流和汇总。
2023-08-17 03:11:551

人类历史上取火的方法有哪些?

人类是怎样取火的?除了还有钻木取火,还有什么可以取火?
2023-08-17 03:12:069

在古代没有火柴和打火机,人们怎样生火呢?

有类似火柴的东西古代,已经有科学证据发现了
2023-08-17 03:12:525

古代人还没有火柴,打火机,那他们每天做饭拿什么来点火? 钻木取火?

火,从远古时代开始,一直被人类所使用。那么,火是怎样被发现,又如何取得的呢?从中国的历史来看,古代取火法主要有三:1、用木燧;2、用金燧;3、用石敲火。 木燧:即钻木取火。相传,远古人民"茹毛饮血",还不知道取火进行熟食。有一个叫燧人氏的人,见大鸟啄木出火(也有说看到森林自行起火),认为木中藏火,于是"几经攻治,几番试验",才创造出人工钻木取火的法子,人类才有了自己取的第一把火。此法后世一直沿袭,曾经历了数千年之久。这一古老传说,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从利用自然火,进步到人工取火的情况。 周代,钻木取火之法已经大行。古代所钻之木,一年之中,根据不同季节,还要随时改变。《周礼·月令》规定:春天用柳,夏天用枣杏和桑柘,秋天用柞树,冬天用槐檀,这叫"改火"或"更火"。因为,古人认为:只有根据木的颜色,与四时相配,才能得火,反之则不能得火。也就是说,每逢换季之时,就要改新火。到了南朝,当时仍行钻木取火,但取消过了"更火"这一风俗,不实行改木。 到了唐代,钻木取火之法,更加广泛流行。唐杜甫《清明诗》:"旅雁上云归此塞,家人钻火用青枫。"青枫是枫木,用于春日取火。崔元翰诗:"操舟众工立禁岸,湿橹钻火磨星红。"湿的木橹也可出火,说明凡木皆可出火。有趣的是每逢寒食节,为了纪念介子推,有禁火而寒食的习俗。因此,每年冬天保存下来的火焰熄灭了。到了清明,又重新钻木取火。唐代皇帝在每年清明日要举行隆重的赐火仪式,把新的火种赐给群臣,以表示对大臣的宠爱。 金燧:金燧,即向太阳取火。在周代,除木燧外,兼用金燧取火。《周礼》载:秋官避开炬,负责用"夫燧"向太阳取明火。夫燧,是古人在日下取火的一种用具。它是用金属制成的尖底杯,放在日光下,使光线聚在杯底尖处。杯底先放置艾、绒之类,一遇光即能燃火。因此,夫燧即金燧。另外,《考工记》记载了用金锡为镜,其凹面向日取火的方法。可见,我国在四千年前已有使用光学原理取火的技术了。 取了汉代,仍用金燧取火。当时也叫阳燧。即用铜镜向日取火,也用艾引火燃烧。到了宋代,仍然流行金燧取火之法。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一段详细的记载:用凹面铜镜放在太阳下,其光都聚向内。在离镜一二寸处,光聚为一点,大如麻菽,触物即着火。实际上这就是今天的凸面玻璃镜。如果我们拿这玻璃镜,向着太阳,镜也会聚如豆,再用易燃物放在底下,顷刻间即可得火。古代没有玻璃,故用金镜。现代的太阳灶就是从这一道理发展而来的。过去古人出门,身边都带着燧。因为那时的燧为尖顶杯,体积很小,都佩带腰间以备用。但以阳燧取火,有个不足之处,就是天阴或夜晚就不能取到火。故古人往往是"左佩金燧,内佩木燧"。这样,有太阳就以金燧取火,没有太阳则以木燧取火。 以石敲火:到了魏晋六朝,已经有以石敲火了。敲石所发的火,叫"石火"。潘岳诗:"烦如敲石火"。刘勰在《新论·惜时》中,曾形容人的短促一生,犹如"石火"。到唐时,敲石取火者更多。柳宗元诗:"夜发敲石火,山林如昼明"。白居易诗:"深炉敲火煮新茶,石火光中寄此身"。 古代以石敲火之法,是用铁片与石相撞,下面在放着"火绒",当火星落在绒上,燃烧时,再用"取灯"接引,即取得火。火绒,是艾或纸,加以硝水制成,揉之使软,极易起火。"取灯",北方叫"发烛",以褪皮麻秸做成小片状,长五六寸,涂硫磺于首,遇火即燃,用以发火。在南方,发烛则用松木或杉木制成。高士奇《天禄识余》中记载:"杭人刻松木为小片,其薄似纸,溶硫磺涂木片头,作为接火之用。"宋时,民间劈小杉条,并染上硫磺,置之待用,一与火遇,迅即得火,人呼之为"引光奴"。后来一些以此为业者,则呼之为"火寸"。以石敲火之法盛生后,必须有引燃物配合,所以"发烛"、"火寸"等助燃物的行业就逐步发展起来。 光绪初年,火柴还未盛行。当时取火技术又进了一步,用一种叫"火镰"的工具。这种火镰,缝皮为包,安铁为刃内装火石一片,火绒一团,如果要用火,取火绒豆许,放在石上,再用铁刃撞击,能发出火星,顷刻间就得火,是当时吸旱烟者不可离身之物。后来有了火柴,火镜、火石、火绒等物就逐渐衰落了,最后消失。
2023-08-17 03:13:451

古代用什么方法生火,真的只能通过钻木取火吗?

古人可以通过阳燧、火石摩擦来生火,不是真的只能通过钻木取火。
2023-08-17 03:13:546

钻木取火需要达到哪些条件?

是摩擦生热的原理,克服摩擦力做功,使温度升高。的却很难成功,需要较干燥的木屑来引燃,一般需要一个木棍,一个母槽,还有一个弓钻木取火是人类掌握了用火,让人吃上了熟的东西,促进了人类大脑发育
2023-08-17 03:14:392

怎样钻木取火

钻木取火是根据摩擦生热的原理产生的。木原料的本身较为粗糙,在摩擦时,摩擦力较大会产生热量,加之木材本身就是易燃物,所以就会生出火来
2023-08-17 03:14:594

钻木取火可行吗

问题一:请问钻木取火真的可行吗? 从原理上是可以的,最重要的是保持木材的干燥,充足的时间(原始人是有的,不知道你有没有,希望你有呗),然后就是忍受别人对你的质疑,如果你能从钻木取火中得到新能源的概念,也许你就成名人了 问题二:野外生存怎么取火,钻木取火可行吗 可行 难度系数比较高 目前除了钻木取火 还有拉钢丝取火 和竹子摩擦取火 (本人觉得比较容易掌握) 问题三:在现实中真的可以钻木取火吗 一个拓展活动,可以的吧 问题四:钻木取火是真的可以生火吗?拜托了各位 谢谢 方法1 什么都没有就只好钻木取火咯 说起来简单 其实还是要有些功底的 首先是准备: 1.干燥易燃的干草枯叶或是类似的干枯植被、无论是用钻木取火还是其它的什么方法,都需要一个适当的介质配合火的燃烧。当周围环境非常潮湿时,一般的材料很难燃着。 用干燥的材料盘成如图的鸟巢形状,中间部分掏空,尽量保持松软,最好能垫上一层火绒。这样即使在潮湿的天气也能让它遇火星便燃着。(如下图) 2.一块易燃的干木 干燥的白杨、柳树等等会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它们的质地较软(太小的话可能会不好固定 稍微大点的)就叫钻火板吧、 3.一根50cm-60cm的干树枝 直径1-2cm (别太短 别太粗 直点的 硬一些的)就叫钻火棒吧; 接下来 就是动作了 将钻火板固定好(卡进石缝 或是用脚压着等等)把上面说的小鸟巢放在要钻的位置 鸟巢下放上一些枯叶干草 钻火棒穿过鸟巢中空部分 开始转动 需要耐心和耐力 细皮嫩肉的要是没手套掉层皮是少不了的 呵呵...比较原始但管用的咧 钻木法2 其它步骤跟第一种方法相同,不同的是这次是两个人合作。 一个人用带凹槽的木头盖子把钻轴固定在钻板上,另一个人用摩擦力较大的绳子或藤条在钻轴上缠几圈,然后快速来回拉动。这种双人合作的效率比上面一种单人的强的多 钻木法3 刨子取火法 将钻火板挖一长槽,槽的前方放置易燃品,用较硬木条向前推动,直到火星将易燃品点燃 钻木法4 弯弓取火 弓钻取火:用强韧的树枝或竹片绑上鞋带、绳子或皮带,做成一个弓子。在弓上缠一根干燥的木棍,用它在一小块硬木上迅速地旋转。这样会钻出黑粉末,最后这些黑粉末冒烟而生出火花,点燃引火物。 无论是哪一种钻木取火法 小鸟巢的作用都是很大的哦 还要强调的是再冒出烟后要不时的吹气助燃噢 方法2 凸镜引火法 如果天气晴朗 你刚好有带望远镜或是类似的凸镜 你就有福了 省去了钻木的辛苦 只需要发点时间等待就能引火了 当然枯枝枯叶干草还是不可少的有条件还是弄个小鸟巢吧 方法3 击石取火 这种方法是人类最早的取火方法,这种方法的使用可能是受到制作石器时迸发出火花的现象的启发。我们可以找一块坚硬的石头,作“火石”,用小刀的背或小片钢铁向下敲击“火石”,使火花落到引物上。当引火物开始冒烟时,缓缓地吹或扇,使其燃起明火。如果“火石”打不出火来,可另外寻找一块石头再试。当然并不是任何一块石头都能点燃引火物,石头击出的火花必须有一定的热量和持续时间才能点燃引火物。根据考古资料发现,用黄铁矿打击火燧石而产生的火花可以取火。火石的上面垫上易燃的火绒或是已烧焦的布料,打击便燃着。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越是有棱角的石头打击火石效果越好,当一块硬石边缘太圆滑时,需要把它在大石上摔碎,这样就能现出尖锐的棱角。 方法4 现代化取火 现在各式各样的野营取火装备冲刺在市面上 大家把它买回来看看说明书就好了 前面的方法是应急的 有充足的装备爬山涉水才是安全的 PS.请珍视生命 注意安全 切勿引起森林火灾(刑事罪很严重的哦)离开营地前请确实熄灭火源 以上 检举 回答人的补充 2010-10-06 02:49 附加知识:在野外什么样的水能喝,什么样的水不能喝,而最为干净的取水方法则是在林中喝藤水,在野外选一些长有疙瘩的藤条,先用柴刀从中间砍断,口对准悬在空中的藤条,紧接着迅速把上方的藤砍断,这样这截藤会迅速冒出水来,清凉可口 问题五:钻木取火真的可以生火吗?请问怎么生啊?我小时候弄过没有着火呀。 钻木取火是可行的,但是这东西很费劲,,你小时候还没有那个本事,现在你不一定能用钻木取火,把火烧起来 问题六:怎样钻木取火 第一种:古典式钻木取火法 这是被了解得最广泛,但同时也是最困难的一种方法。 首先,找到合适的木材做钻板,干燥的白杨、柳树等等会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它们的质地较软。再找到合适的树枝做钻头,相对较硬一些就可以,条件不像钻板一般苛刻。然后,把钻板边缘钻出倒“V”形的小槽。 最后,在钻板下放入一个易燃的火绒或者枯树叶,然后双手用力钻动,直到钻出火来为止。 第二种:双人经典钻木法 其他步骤跟第一种方法相同,不同的是这次是两个人合作。一个人用带凹槽的木头盖子把钻轴固定在钻板上,另一个人用摩擦力较大的绳子或藤条在钻轴上缠几圈,然后快速来回拉动。这种双人合作的效率比第一种强得多。 第三种:简易刨子取火法 将软质木板挖一长槽,槽的前方放置易燃火绒,用较硬木条向前推动,直到火星将火绒点燃。 第四种:易洛魁族式取火法 由易洛魁族发明的这个装置取火效率相当高。钻轴的一端用两根绳子缠绕,绳子的另一端分固定在一个硬质横板上。钻轴的中间部位用一个硬质木轮做加速器。 当把绳子缠好后用力向下压横板,就能使钻轴产生极快的转速,然后钻出火花。 第五种:弓弦钻木法 同第二种双人钻木法类似,只不过可由一人完成。 钻轴上方同样覆盖一个有凹槽的盖子,然后用弓弦样子的工具快速拉动。 第六种:穴居时代的经典火种保留法 无论是用钻木取火还是其他的什么方法,都需要一个适当的介质配合火的燃烧。当周围环境非常潮湿时,一般的材料很难燃着。 用干燥的材料盘成鸟巢形状,中间部分掏空,尽量保持松软,然后垫上一层火绒。这样即使在潮湿的天气也能让它遇火星便燃着。 第七种:火石取火法 这种就没什么科技含量了,用打火石打击硬质的材料,比如钢刀、花岗岩等等。 火石的上面垫上易燃的火绒或是已烧焦的布料,打击便燃着。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越是有棱角的石头打击火石效果越好,当一块硬石边缘太圆滑时,需要把它在大石上摔碎,这样就能现出尖锐的棱角。
2023-08-17 03:15:161

古人钻木取火,为什么现代人电钻钻木不出火

电钻钻木取火更快哦,傻屌。
2023-08-17 03:15:273

阳燧是一种什么东西?为什么能取到火?

这是一种由铜制作的凹面镜,因为这种凹面镜是可以反射太阳的光,从而可以升高温度,达到取火的效果。
2023-08-17 03:15:575

古代人如何生火?

问题一:古代人是怎样生火的? 火,从远古时代开始,一直被人类所使用。那么,火是怎样被发现,又如何取得的呢?从中国的历史来看,古代取火法主要有三:1、用木燧;2、用金燧;3、用石敲火。 木燧:即钻木取火。相传,远古人民茹毛饮血,还不知道取火进行熟食。有一个叫燧人氏的人,见大鸟啄木出火(也有说看到森林自行起火),认为木中藏火,于是几经攻治,几番试验,才创造出人工钻木取火的法子,人类才有了自己取的第一把火。此法后世一直沿袭,曾经历了数千年之久。这一古老传说,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从利用自然火,进步到人工取火的情况。 周代,钻木取火之法已经大行。古代所钻之木,一年之中,根据不同季节,还要随时改变。《周礼u30fb月令》规定:春天用柳,夏天用枣杏和桑柘,秋天用柞树,冬天用槐檀,这叫改火或更火。因为,古人认为:只有根据木的颜色,与四时相配,才能得火,反之则不能得火。也就是说,每逢换季之时,就要改新火。到了南朝,当时仍行钻木取火,但取消过了更火这一风俗,不实行改木。 到了唐代,钻木取火之法,更加广泛流行。唐杜甫《清明诗》:旅雁上云归此塞,家人钻火用青枫。青枫是枫木,用于春日取火。崔元翰诗:操舟众工立禁岸,湿橹钻火磨星红。湿的木橹也可出火,说明凡木皆可出火。有趣的是每逢寒食节,为了纪念介子推,有禁火而寒食的习俗。因此,每年冬天保存下来的火焰熄灭了。到了清明,又重新钻木取火。唐代皇帝在每年清明日要举行隆重的赐火仪式,把新的火种赐给群臣,以表示对大臣的宠爱。 金燧:金燧,即向太阳取火。在周代,除木燧外,兼用金燧取火。《周礼》载:秋官避开炬,负责用夫燧向太阳取明火。夫燧,是古人在日下取火的一种用具。它是用金属制成的尖底杯,放在日光下,使光线聚在杯底尖处。杯底先放置艾、绒之类,一遇光即能燃火。因此,夫燧即金燧。另外,《考工记》记载了用金锡为镜,其凹面向日取火的方法。可见,我国在四千年前已有使用光学原理取火的技术了。 取了汉代,仍用金燧取火。当时也叫阳燧。即用铜镜向日取火,也用艾引火燃烧。到了宋代,仍然流行金燧取火之法。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一段详细的记载:用凹面铜镜放在太阳下,其光都聚向内。在离镜一二寸处,光聚为一点,大如麻菽,触物即着火。实际上这就是今天的凸面玻璃镜。如果我们拿这玻璃镜,向着太阳,镜也会聚如豆,再用易燃物放在底下,顷刻间即可得火。古代没有玻璃,故用金镜。现代的太阳灶就是从这一道理发展而来的。过去古人出门,身边都带着燧。因为那时的燧为尖顶杯,体积很小,都佩带腰间以备用。但以阳燧取火,有个不足之处,就是天阴或夜晚就不能取到火。故古人往往是左佩金燧,内佩木燧。这样,有太阳就以金燧取火,没有太阳则以木燧取火。 以石敲火:到了魏晋六朝,已经有以石敲火了。敲石所发的火,叫石火。潘岳诗:烦如敲石火。刘勰在《新论u30fb惜时》中,曾形容人的短促一生,犹如石火。到唐时,敲石取火者更多。柳宗元诗:夜发敲石火,山林如昼明。白居易诗:深炉敲火煮新茶,石火光中寄此身。 古代以石敲火之法,是用铁片与石相撞,下面在放着火绒,当火星落在绒上,燃烧时,再用取灯接引,即取得火。火绒,是艾或纸,加以硝水制成,......>> 问题二:古代是怎么生火的? 钻木取火。还有,原始人类有意识的保留自然火种。(比如打雷,森林火灾引起的火。将其保留下来)。后来还有一种“打火石”。燧石俗称“火石”,主要由隐晶质石英组成;是比较常见的硅质岩石,致密、坚硬,多为灰、黑色,敲碎后具有贝壳状断口,所以是最早为石器时代的原始人所青睐,绝大部分石器都是用燧石打击制造的,燧石和铁器击打会产生火花,所以也为古代人用作取火工具, 问题三:中国古代是怎么生火的 钻木取火,雷电取火,打火石,火镰,望采纳 问题四:古代人是怎么生火做饭的 一般是用钻木取火;后来用石邃,原理就是用两块比较特别的石头包着干草丝摩擦生火;再后来用于做火引的干草丝就被草纸代替,俗称“纸媒”或“火媒”; 问题五:古代人做饭用什么生火啊? 你说的古人古到什么时候嘛? 最早的古代人,一般是用钻木取火;后来用石邃,原理就是用两块比较特别的石头包着干草丝摩擦生火;再后来用于做火引的干草丝就被草纸代替,俗称“纸媒”或“火媒”;又后来石头就改为生铁做的“火镰”或称“火刀”加“火媒”的组合;还后来“火媒”得到了改良,可以用“火筒”把已经阴燃的“火媒”保持比较长的时间,用的时候只要取出阴燃的“火媒”用力一吹,可以让火重燃。。。。。。这种“火媒”保持火种的方法,一直保护到近代,被火柴替代。 问题六:古代的人怎么生火做饭 不知你指的古代是有多古,但一般没火柴之前的取火方式有:钻木取火,火石撞击取火 问题七:古代人是怎么生火的? 火,从远古时代开始,一直被人类所使用。那么,火是怎样被发现,又如何取得的呢?从中国的历史来看,古代取火法主要有三:1、用木燧;2、用金燧;3、用石敲火。 木燧:即钻木取火。相传,远古人民茹毛饮血,还不知道取火进行熟食。有一个叫燧人氏的人,见大鸟啄木出火(也有说看到森林自行起火),认为木中藏火,于是几经攻治,几番试验,才创造出人工钻木取火的法子,人类才有了自己取的第一把火。此法后恭一直沿袭,曾经历了数千年之久。这一古老传说,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从利用自然火,进步到人工取火的情况。 周代,钻木取火之法已经大行。古代所钻之木,一年之中,根据不同季节,还要随时改变。《周礼u30fb月令》规定:春天用柳,夏天用枣杏和桑柘,秋天用柞树,冬天用槐檀,这叫改火或更火。因为,古人认为:只有根据木的颜色,与四时相配,才能得火,反之则不能得火。也就是说,每逢换季之时,就要改新火。到了南朝,当时仍行钻木取火,但取消过了更火这一风俗,不实行改木。 到了唐代,钻木取火之法,更加广泛流行。唐杜甫《清明诗》:旅雁上云归此塞,家人钻火用青枫。青枫是枫木,用于春日取火。崔元翰诗:操舟众工立禁岸,湿橹钻火磨星红。湿的木橹也可出火,说明凡木皆可出火。有趣的是每逢寒食节,为了纪念介子推,有禁火而寒食的习俗。因此,每年冬天保存下来的火焰熄灭了。到了清明,又重新钻木取火。唐代皇帝在每年清明日要举行隆重的赐火仪式,把新的火种赐给群臣,以表示对大臣的宠爱。 金燧:金燧,即向太阳取火。在周代,除木燧外,兼用金燧取火。《周礼》载:秋官避开炬,负责用夫燧向太阳取明火。夫燧,是古人在日下取火的一种用具。它是用金属制成的尖底杯,放在日光下,使光线聚在杯底尖处。杯底先放置艾、绒之类,一遇光即能燃火。因此,夫燧即金燧。另外,《考工记》记载了用金锡为镜,其凹面向日取火的方法。可见,我国在四千年前已有使用光学原理取火的技术了。 取了汉代,仍用金燧取火。当时也叫阳燧。即用铜镜向日取火,也用艾引火燃烧。到了宋代,仍然流行金燧取火之法。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一段详细的记载:用凹面铜镜放在太阳下,其光都聚向内。在离镜一二寸处,光聚为一点,大如麻菽,触物即着火。实际上这就是今天的凸面玻璃镜。如果我们拿这玻璃镜,向着太阳,镜也会聚如豆,再用易燃物放在底下,顷刻间即可得火。古代没有玻璃,故用金镜。现代的太阳灶就是从这一道理发展而来的。过去古人出门,身边都带着燧。因为那时的燧为尖顶杯,体积很小,都佩带腰间以备用。但以阳燧取火,有个不足之处,就是天阴或夜晚就不能取到火。故古人往往是左佩金燧,内佩木燧。这样,有太阳就以金燧取火,没有太阳则以木燧取火。 以石敲火:到了魏晋六朝,已经有以石敲火了。敲石所发的火,叫石火。潘岳诗:烦如敲石火。刘勰在《新论u30fb惜时》中,曾形容人的短促一生,犹如石火。到唐时,敲石取火者更多。柳宗元诗:夜发敲石火,山林如昼明。白居易诗:深炉敲火煮新茶,石火光中寄此身。 古代以石敲火之法,是用铁片与石相撞,下面在放着火绒,当火星落在绒上,燃烧时,再用取灯接引,即取得火。火绒,是艾或纸,加以硝水制成,揉之使软,极易起火......>> 问题八:古代人用什么生火煮饭 最早应该是通过保留火种的方式生火。 后来,又有了钻木取火的办法生火。 再后来,又有了燧石取火的办法生火。 再后来,又发明了火柴用来生火。 再后来,又发明了用火石和汽油的打火机用来生火。
2023-08-17 03:16:591

请问钻木取火真的可行吗?

可行
2023-08-17 03:17:0815

古代人是怎样生火的?

古代人是怎样生火的? 火,从远古时代开始,一直被人类所使用。那么,火是怎样被发现,又如何取得的呢?从中国的历史来看,古代取火法主要有三:1、用木燧;2、用金燧;3、用石敲火。 木燧:即钻木取火。相传,远古人民"茹毛饮血",还不知道取火进行熟食。有一个叫燧人氏的人,见大鸟啄木出火(也有说看到森林自行起火),认为木中藏火,于是"几经攻治,几番试验",才创造出人工钻木取火的法子,人类才有了自己取的第一把火。此法后世一直沿袭,曾经历了数千年之久。这一古老传说,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从利用自然火,进步到人工取火的情况。 周代,钻木取火之法已经大行。古代所钻之木,一年之中,根据不同季节,还要随时改变。《周礼·月令》规定:春天用柳,夏天用枣杏和桑柘,秋天用柞树,冬天用槐檀,这叫"改火"或"更火"。因为,古人认为:只有根据木的颜色,与四时相配,才能得火,反之则不能得火。也就是说,每逢换季之时,就要改新火。到了南朝,当时仍行钻木取火,但取消过了"更火"这一风俗,不实行改木。 到了唐代,钻木取火之法,更加广泛流行。唐杜甫《清明诗》:"旅雁上云归此塞,家人钻火用青枫。"青枫是枫木,用于春日取火。崔元翰诗:"操舟众工立禁岸,溼橹钻火磨星红。"溼的木橹也可出火,说明凡木皆可出火。有趣的是每逢寒食节,为了纪念介子推,有禁火而寒食的习俗。因此,每年冬天储存下来的火焰熄灭了。到了清明,又重新钻木取火。唐代皇帝在每年清明日要举行隆重的赐火仪式,把新的火种赐给群臣,以表示对大臣的宠爱。金燧:金燧,即向太阳取火。在周代,除木燧外,兼用金燧取火。《周礼》载:秋官避开炬,负责用"夫燧"向太阳取明火。夫燧,是古人在日下取火的一种用具。它是用金属制成的尖底杯,放在日光下,使光线聚在杯底尖处。杯底先放置艾、绒之类,一遇光即能燃火。因此,夫燧即金燧。另外,《考工记》记载了用金锡为镜,其凹面向日取火的方法。可见,我国在四千年前已有使用光学原理取火的技术了。 取了汉代,仍用金燧取火。当时也叫阳燧。即用铜镜向日取火,也用艾引火燃烧。到了宋代,仍然流行金燧取火之法。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一段详细的记载:用凹面铜镜放在太阳下,其光都聚向内。在离镜一二寸处,光聚为一点,大如麻菽,触物即着火。实际上这就是今天的凸面玻璃镜。如果我们拿这玻璃镜,向着太阳,镜也会聚如豆,再用易燃物放在底下,顷刻间即可得火。古代没有玻璃,故用金镜。现代的太阳灶就是从这一道理发展而来的。过去古人出门,身边都带着燧。因为那时的燧为尖顶杯,体积很小,都佩带腰间以备用。但以阳燧取火,有个不足之处,就是天阴或夜晚就不能取到火。故古人往往是"左佩金燧,内佩木燧"。这样,有太阳就以金燧取火,没有太阳则以木燧取火。 以石敲火:到了魏晋六朝,已经有以石敲火了。敲石所发的火,叫"石火"。潘岳诗:"烦如敲石火"。刘勰在《新论·惜时》中,曾形容人的短促一生,犹如"石火"。到唐时,敲石取火者更多。柳宗元诗:"夜发敲石火,山林如昼明"。白居易诗:"深炉敲火煮新茶,石火光中寄此身"。 古代以石敲火之法,是用铁片与石相撞,下面在放著"火绒",当火星落在绒上,燃烧时,再用"取灯"接引,即取得火。火绒,是艾或纸,加以硝水制成,...... 古代是怎么生火的? 钻木取火。还有,原始人类有意识的保留自然火种。(比如打雷,森林火灾引起的火。将其保留下来)。后来还有一种“打火石”。燧石俗称“火石”,主要由隐晶质石英组成;是比较常见的矽质岩石,致密、坚硬,多为灰、黑色,敲碎后具有贝壳状断口,所以是最早为石器时代的原始人所青睐,绝大部分石器都是用燧石打击制造的,燧石和铁器击打会产生火花,所以也为古代人用作取火工具, 中国古代是怎么生火的 钻木取火,雷电取火,打火石,火镰,望采纳 古代人是怎么生火做饭的 一般是用钻木取火;后来用石邃,原理就是用两块比较特别的石头包著干草丝摩擦生火;再后来用于做火引的干草丝就被草纸代替,俗称“纸媒”或“火媒”; 古代人做饭用什么生火啊? 你说的古人古到什么时候嘛? 最早的古代人,一般是用钻木取火;后来用石邃,原理就是用两块比较特别的石头包著干草丝摩擦生火;再后来用于做火引的干草丝就被草纸代替,俗称“纸媒”或“火媒”;又后来石头就改为生铁做的“火镰”或称“火刀”加“火媒”的组合;还后来“火媒”得到了改良,可以用“火筒”把已经阴燃的“火媒”保持比较长的时间,用的时候只要取出阴燃的“火媒”用力一吹,可以让火重燃。。。。。。这种“火媒”保持火种的方法,一直保护到近代,被火柴替代。 古代的人怎么生火做饭 不知你指的古代是有多古,但一般没火柴之前的取火方式有:钻木取火,火石撞击取火 古代人是怎么生火的? 火,从远古时代开始,一直被人类所使用。那么,火是怎样被发现,又如何取得的呢?从中国的历史来看,古代取火法主要有三:1、用木燧;2、用金燧;3、用石敲火。 木燧:即钻木取火。相传,远古人民"茹毛饮血",还不知道取火进行熟食。有一个叫燧人氏的人,见大鸟啄木出火(也有说看到森林自行起火),认为木中藏火,于是"几经攻治,几番试验",才创造出人工钻木取火的法子,人类才有了自己取的第一把火。此法后恭一直沿袭,曾经历了数千年之久。这一古老传说,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从利用自然火,进步到人工取火的情况。 周代,钻木取火之法已经大行。古代所钻之木,一年之中,根据不同季节,还要随时改变。《周礼·月令》规定:春天用柳,夏天用枣杏和桑柘,秋天用柞树,冬天用槐檀,这叫"改火"或"更火"。因为,古人认为:只有根据木的颜色,与四时相配,才能得火,反之则不能得火。也就是说,每逢换季之时,就要改新火。到了南朝,当时仍行钻木取火,但取消过了"更火"这一风俗,不实行改木。 到了唐代,钻木取火之法,更加广泛流行。唐杜甫《清明诗》:"旅雁上云归此塞,家人钻火用青枫。"青枫是枫木,用于春日取火。崔元翰诗:"操舟众工立禁岸,溼橹钻火磨星红。"溼的木橹也可出火,说明凡木皆可出火。有趣的是每逢寒食节,为了纪念介子推,有禁火而寒食的习俗。因此,每年冬天储存下来的火焰熄灭了。到了清明,又重新钻木取火。唐代皇帝在每年清明日要举行隆重的赐火仪式,把新的火种赐给群臣,以表示对大臣的宠爱。 金燧:金燧,即向太阳取火。在周代,除木燧外,兼用金燧取火。《周礼》载:秋官避开炬,负责用"夫燧"向太阳取明火。夫燧,是古人在日下取火的一种用具。它是用金属制成的尖底杯,放在日光下,使光线聚在杯底尖处。杯底先放置艾、绒之类,一遇光即能燃火。因此,夫燧即金燧。另外,《考工记》记载了用金锡为镜,其凹面向日取火的方法。可见,我国在四千年前已有使用光学原理取火的技术了。 取了汉代,仍用金燧取火。当时也叫阳燧。即用铜镜向日取火,也用艾引火燃烧。到了宋代,仍然流行金燧取火之法。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一段详细的记载:用凹面铜镜放在太阳下,其光都聚向内。在离镜一二寸处,光聚为一点,大如麻菽,触物即着火。实际上这就是今天的凸面玻璃镜。如果我们拿这玻璃镜,向着太阳,镜也会聚如豆,再用易燃物放在底下,顷刻间即可得火。古代没有玻璃,故用金镜。现代的太阳灶就是从这一道理发展而来的。过去古人出门,身边都带着燧。因为那时的燧为尖顶杯,体积很小,都佩带腰间以备用。但以阳燧取火,有个不足之处,就是天阴或夜晚就不能取到火。故古人往往是"左佩金燧,内佩木燧"。这样,有太阳就以金燧取火,没有太阳则以木燧取火。 以石敲火:到了魏晋六朝,已经有以石敲火了。敲石所发的火,叫"石火"。潘岳诗:"烦如敲石火"。刘勰在《新论·惜时》中,曾形容人的短促一生,犹如"石火"。到唐时,敲石取火者更多。柳宗元诗:"夜发敲石火,山林如昼明"。白居易诗:"深炉敲火煮新茶,石火光中寄此身"。 古代以石敲火之法,是用铁片与石相撞,下面在放著"火绒",当火星落在绒上,燃烧时,再用"取灯"接引,即取得火。火绒,是艾或纸,加以硝水制成,揉之使软,极易起火...... 古代人用什么生火煮饭 最早应该是通过保留火种的方式生火。 后来,又有了钻木取火的办法生火。 再后来,又有了燧石取火的办法生火。 再后来,又发明了火柴用来生火。 再后来,又发明了用火石和汽油的打火机用来生火。 中国古代是如何生火的? 1.周代,钻木取火之法已经大行。古代所钻之木,一年之中,根据不同季节,还要随时改变。《周礼·月令》规定:春天用柳,夏天用枣杏和桑柘,秋天用柞树,冬天用槐檀,这叫"改火"或"更火"。因为,古人认为:只有根据木的颜色,与四时相配,才能得火,反之则不能得火。也就是说,每逢换季之时,就要改新火。到了南朝,当时仍行钻木取火,但取消过了"更火"这一风俗,不实行改木。 2.到了唐代,钻木取火之法,更加广泛流行。唐杜甫《清明诗》:"旅雁上云归此塞,家人钻火用青枫。"青枫是枫木,用于春日取火。崔元翰诗:"操舟众工立禁岸,溼橹钻火磨星红。"溼的木橹也可出火,说明凡木皆可出火。有趣的是每逢寒食节,为了纪念介子推,有禁火而寒食的习俗。因此,每年冬天储存下来的火焰熄灭了。到了清明,又重新钻木取火。唐代皇帝在每年清明日要举行隆重的赐火仪式,把新的火种赐给群臣,以表示对大臣的宠爱。 3.在周代,除木燧外,兼用金燧取火。《周礼》载:秋官避开炬,负责用"夫燧"向太阳取明火。夫燧,是古人在日下取火的一种用具。它是用金属制成的尖底杯,放在日光下,使光线聚在杯底尖处。杯底先放置艾、绒之类,一遇光即能燃火。因此,夫燧即金燧。另外,《考工记》记载了用金锡为镜,其凹面向日取火的方法。可见,我国在四千年前已有使用光学原理取火的技术了。 到了汉代,仍用金燧取火。当时也叫阳燧。即用铜镜向日取火,也用艾引火燃烧。到了宋代,仍然流行金燧取火之法。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一段详细的记载:用凹面铜镜放在太阳下,其光都聚向内。在离镜一二寸处,光聚为一点,大如麻菽,触物即着火。实际上这就是今天的凸面玻璃镜。如果我们拿这玻璃镜,向着太阳,镜也会聚如豆,再用易燃物放在底下,顷刻间即可得火。古代没有玻璃,故用金镜。现代的太阳灶就是从这一道理发展而来的。过去古人出门,身边都带着燧。因为那时的燧为尖顶杯,体积很小,都佩带腰间以备用。但以阳燧取火,有个不足之处,就是天阴或夜晚就不能取到火。故古人往往是"左佩金燧,内佩木燧"。这样,有太阳就以金燧取火,没有太阳则以木燧取火。 4.以石敲火:到了魏晋六朝,已经有以石敲火了。敲石所发的火,叫"石火"。潘岳诗:"烦如敲石火"。刘勰在《新论·惜时》中,曾形容人的短促一生,犹如"石火"。到唐时,敲石取火者更多。柳宗元诗:"夜发敲石火,山林如昼明"。白居易诗:"深炉敲火煮新茶,石火光中寄此身"。 古代以石敲火之法,是用铁片与石相撞,下面在放著"火绒",当火星落在绒上,燃烧时,再用"取灯"接引,即取得火。火绒,是艾或纸,加以硝水制成,揉之使软,极易起火。"取灯",北方叫"发烛",以褪皮麻秸做成小片状,长五六寸,涂硫磺于首,遇火即燃,用以发火。在南方,发烛则用松木或杉木制成。高士奇《天禄识余》中记载:"杭人刻松木为小片,其薄似纸,溶硫磺涂木片头,作为接火之用。 "宋时,民间劈小杉条,并染上硫磺,置之待用,一与火遇,迅即得火,人呼之为"引光奴"。后来一些以此为业者,则呼之为"火寸"。以石敲火之法盛生后,必须有引燃物配合,所以"发烛"、"火寸"等助燃物的...... 古代的人是怎么生火做饭的 钻木取火
2023-08-17 03:17:351

古代中国人是如何取火的?

对火的运用使人类从茹毛饮血的动物正式进化为具有文明曙光的人类,最早的火是自燃形成的,猿人将这种“天火”保存下来,用于烤熟食物、取暖、驱赶野兽,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掘的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有燃烧遗迹就应该属于这类自燃火种的保存和使用。那么中国古人真正掌握的人工取火技术并长期使用的方法都有哪些?1、钻木取火相传钻木取火由居住在森林中的燧人氏发明,传说昆仑山上多白石,白石积聚之处,少草木,唯一能在石头上生长树,叫燧木。燧木有个特点,只有树杆,没有皮,有树枝,没有树叶。每年会掉树枝,第二年再生。其实所谓的燧木很可能是某种易燃的树木,方便钻木取火。周代,钻木取火之法已经大行。并根据不同季节,改变取火所用的木材。《周礼?月令》规定:春天用柳,夏天用枣杏和桑柘,秋天用柞树,冬天用槐檀,这叫"改火"或"更火"。因为,古人认为:只有根据木的颜色,与四时相配,才能得火,反之则不能得火。到了唐代,钻木取火之法,更加广泛流行。每逢寒食节,为了纪念介子推,有禁火而寒食的习俗。因此,每年冬天保存下来的火焰熄灭了。到了清明,又重新钻木取火,皇帝在每年清明日要举行隆重的赐火仪式,把新的火种赐给群臣,以表示对大臣的宠爱。由此可见古人并不是每天钻木取火,而是取得火种后长期使用,保证火不熄灭。好莱坞电影《重见天日》中越南士兵在雨林中取火依然使用的是钻不取火的方法,后来克里斯蒂安贝尔饰演的男主人公在逃跑途中也使用同样的方法生活取暖。2、金燧古代中国人民在日下取火的方法。用金属制成的尖底杯,放在太阳光下,使光线聚在杯底尖处,杯底放艾绒之类,遇光马上能燃烧起来。其实就是运用现代凹凸镜的光学原理取火而已。郑玄注:“金燧,可取火于日。”相较于钻木取火,金燧取火的方法显然省时省力,但是最大的缺点是受外界自然条件影响较大,遇到阴雨天或夜晚则无法使用,所以古人通常"左佩金燧,内佩木燧"。这样,有太阳就以金燧取火,没有太阳则以木燧取火。3、敲石取火就是用金属敲打石头取火的方法,一般是用铁片与石相撞,下面在放着"火绒",当火星落在绒上,燃烧时,再用"取灯"接引,即取得火。火绒,是艾或纸,加以硝水制成,揉之使软,极易起火,后来的火镰就属于这一类取火方法。4、火折子至于武侠剧和各种小说中经常出现的火折子则是用很粗糙的土制纸卷成紧密的纸卷,用火点燃后再把它吹灭,这时候虽然没有火苗但能看到红色的亮点在隐隐的燃烧,就象灰烬中的余火,能保持很长时间不灭。需要点火时只要一吹就能使它复燃,不过吹是很有技巧的,需要突然、短促、有力,送气量要大,电影《绣春刀2》中南镇抚司的裴纶点烟用的就是这种火折子。现代火柴是由19世纪欧洲人发明并传入中国的,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中主人公卖的就已经是现在使用的安全火柴了。
2023-08-17 03:17:461

有木有500字作文啊,求助求助!!!!!!!!!!!!!!!

钻木取火的原理生活中我们少不了火,做饭、取暖、生产生活必不可少。你知道人类是怎么得到火的吗?是聪明的燧人氏通过钻木取火取得了火。那么,钻木取火是什么原理呢?钻木取火是根据摩擦生热的原理产生的。什么是摩擦生热呢?木头本身较为粗糙,在钻木时,摩擦力较大会产生热量,加之木材本身就是易燃物,所以会生出火来。这就是摩擦生热的原理。听了“钻木取火的原理”,我也想来试试。我找来两根粗一些的树枝,把它们相互钻了起来。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来钻木头,就是钻不着火,最大的成绩不过是摸着木头有点热。那么燧人氏是怎么从木头上钻出火的呢?为什么我钻不出火呢?我查了许多资料,答案终于被我查出来了:钻木取火需要选用非常干燥的、易于燃烧的木材,比如干榆树,干柳树的木头。钻的时间也非常长,而且旁边还要放许多树叶、干稻草一类的易燃物质,一旦木头摩擦出稍许火星,火星就可以掉在极其干燥的材料里,逐渐把它们引燃。火就是这么钻出来的。由于这个原因,钻木取火是一件很费时费力的事,所以人们在实践中不断的改进,一直到现在,人们再也不用担心火种的获取和不能持久的问题了,不像以前,人们小心翼翼地守着已经点着的火堆,唯恐熄灭了。说到这儿,你理解了“燧人氏”是什么意思了吗?它的意思就是“取火者”。燧人氏发明的“钻木取火法”使人类不在靠自然雷电取得火种,人类就是这样学会了用火,学会了用火保护自己、烹饪食物,在漫长人类历史长河中进化出思维的大脑、进化出灵巧的双手、进化出人类的文明。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有趣的科学道理,就隐藏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一起探索、发现吧!
2023-08-17 03:17:541

你和家人是如何取得火和现代人类取火方式有哪些(200字左右)?

一般是用煤气或打火机等……
2023-08-17 03:18:447

仿写:例句:没有尝试,何以钻木取火,人类至今还在茹毛饮血

里面放点木削,再用个木棒不停转洞钻木取火的原理就是利用摩擦生热的发现了从未有过的香味,于是逐渐尝试
2023-08-17 03:19:292

山顶洞人是否已学会人工取火?

2023-08-17 03:19:395

钻木取火,怎么钻不出火啊?

摩擦生热达到温度就可取火,古人的钻木是一直在一个点上进行摸搽久了自然就着火了,而电钻是一种工具,他是螺旋的往下一直打,没有停留在一个点上,摸搽达不到一定温度,就算在一个点上它所钻的孔也会体力增大从而减少摸搽而达不到钻木取火的效果和原理
2023-08-17 03:19:561

野外如何生火

野外生存之沙漠中无水情况下取水方法:一、通过辨别大气中微量的水汽,可以寻觅几里以外的水源和草地。四面高、中间低的掌心地,或三面高、中间或一面低呈簸箕形的地区,以及群山间的低洼地,很可能找到水源。 干涸的河床里,尤其是两山夹一沟的河床里常可找到水源。可选择河道转弯处外侧的最低处寻找,往下挖,直到发现湿沙子。表面潮湿的沙子,表明那里是可挖浅水井的地方,由低洼处往下挖,再往下0.8~1.8米,即可见水。如果保持着潮湿,可继续下挖。二、在相对潮湿的地面挖一大约宽90厘米、深45厘米的坑,坑底部中央放一集水器,坑面悬一条拉成弧形的塑料膜。光能升高坑内潮湿土壤和空气的温度,蒸发产生水汽,水汽与塑料膜接触遇冷凝结成水珠,下滑至器皿中。三、许多沙漠植物含有大量水分。如仙人掌、未成熟的丝兰花、龙舌兰的花茎等都会含有较高的水分。桶状的仙人掌含有很高的水分,但挤出的水有点辛辣味,汁液似粘液般会很快变浓。为了弄出其中的水分,也可咀嚼木髓,但不能咽下。随身带上若干这类植物的木髓,啜吮可以止渴。15~20厘米高的鲜嫩植物,柔软而呈绿色的,都会含有很高的水分。热带沙漠中常见的取水植物包括啤酒仙人掌、霸王树、野葫芦、凤凰棕榈、暗绿龙舌兰和腐肉兹拳筹。其它几个地方的取水方法就更简单了,在此从略。
2023-08-17 03:20:074

钻木取火在现实中真的可以生着火吗?

化学中燃烧的概念中说:只要有氧气,并达到该物质燃烧的温度,就可以。不过貌似你需要很努力的去钻木才能取火哦...
2023-08-17 03:20:4615

古人是怎样保存火种的??

火种最早来自于天然火 最早的时候人们为保留火种会挖一个洞,并不断的丢入树枝等可燃物,来保留火。这样总要有人看护火,也需要人不断的寻觅可以燃烧的东西。 而保留火的过程中,因烧烤地附近的土变质而受启发,人类发明了陶器。从而制作了第一个火种器,这样可以移动火种了。洛阳境内出土的5600年前人类贮存火种的火种器是首个被发现的火种器。 后来为了携带方便,又产生了火折子。很粗造的土制纸卷成紧密的纸卷,用火点燃后再把它吹灭,这时候虽然没有火苗但能看到红色的亮点在隐隐的燃烧,就象灰烬中的余火 ,能保持很长时间不灭。需要点火时只要一吹就能使它复燃 千里火同火刀火石或火折子一般,是易于携带之简便照明用具。制作方法乃以白薯蔓浸水田中泡浓,取出捶之勿拆,再泡再捶,晒干,加硝五钱,璜两,松香四钱,樟脑末一钱,拧为绳,晚间燃之似无火,一幌即亮。 以上是被动存放,下面是主动制造火种的方法。 古代取火法主要有三:1、用木燧;2、用金燧;3、用石敲火。 木燧:即钻木取火。相传,远古人民"茹毛饮血",还不知道取火进行熟食。有一个叫燧人氏的人,见大鸟啄木出火(也有说看到森林自行起火),认为木中藏火,于是"几经攻治,几番试验",才创造出人工钻木取火的法子,人类才有了自己取的第一把火。此法后世一直沿袭,曾经历了数千年之久。这一古老传说,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从利用自然火,进步到人工取火的情况。 周代,钻木取火之法已经大行。古代所钻之木,一年之中,根据不同季节,还要随时改变。《周礼·月令》规定:春天用柳,夏天用枣杏和桑柘,秋天用柞树,冬天用槐檀,这叫"改火"或"更火"。因为,古人认为:只有根据木的颜色,与四时相配,才能得火,反之则不能得火。也就是说,每逢换季之时,就要改新火。到了南朝,当时仍行钻木取火,但取消过了"更火"这一风俗,不实行改木。 到了唐代,钻木取火之法,更加广泛流行。唐杜甫《清明诗》:"旅雁上云归此塞,家人钻火用青枫。"青枫是枫木,用于春日取火。崔元翰诗:"操舟众工立禁岸,湿橹钻火磨星红。"湿的木橹也可出火,说明凡木皆可出火。有趣的是每逢寒食节,为了纪念介子推,有禁火而寒食的习俗。因此,每年冬天保存下来的火焰熄灭了。到了清明,又重新钻木取火。唐代皇帝在每年清明日要举行隆重的赐火仪式,把新的火种赐给群臣,以表示对大臣的宠爱。 金燧:金燧,即向太阳取火。在周代,除木燧外,兼用金燧取火。《周礼》载:秋官避开炬,负责用"夫燧"向太阳取明火。夫燧,是古人在日下取火的一种用具。它是用金属制成的尖底杯,放在日光下,使光线聚在杯底尖处。杯底先放置艾、绒之类,一遇光即能燃火。因此,夫燧即金燧。另外,《考工记》记载了用金锡为镜,其凹面向日取火的方法。可见,我国在四千年前已有使用光学原理取火的技术了。 取了汉代,仍用金燧取火。当时也叫阳燧。即用铜镜向日取火,也用艾引火燃烧。到了宋代,仍然流行金燧取火之法。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一段详细的记载:用凹面铜镜放在太阳下,其光都聚向内。在离镜一二寸处,光聚为一点,大如麻菽,触物即着火。实际上这就是今天的凸面玻璃镜。如果我们拿这玻璃镜,向着太阳,镜也会聚如豆,再用易燃物放在底下,顷刻间即可得火。古代没有玻璃,故用金镜。现代的太阳灶就是从这一道理发展而来的。过去古人出门,身边都带着燧。因为那时的燧为尖顶杯,体积很小,都佩带腰间以备用。但以阳燧取火,有个不足之处,就是天阴或夜晚就不能取到火。故古人往往是"左佩金燧,内佩木燧"。这样,有太阳就以金燧取火,没有太阳则以木燧取火。 以石敲火:到了魏晋六朝,已经有以石敲火了。敲石所发的火,叫"石火"。潘岳诗:"烦如敲石火"。刘勰在《新论·惜时》中,曾形容人的短促一生,犹如"石火"。到唐时,敲石取火者更多。柳宗元诗:"夜发敲石火,山林如昼明"。白居易诗:"深炉敲火煮新茶,石火光中寄此身"。 古代以石敲火之法,是用铁片与石相撞,下面在放着"火绒",当火星落在绒上,燃烧时,再用"取灯"接引,即取得火。火绒,是艾或纸,加以硝水制成,揉之使软,极易起火。"取灯",北方叫"发烛",以褪皮麻秸做成小片状,长五六寸,涂硫磺于首,遇火即燃,用以发火。在南方,发烛则用松木或杉木制成。高士奇《天禄识余》中记载:"杭人刻松木为小片,其薄似纸,溶硫磺涂木片头,作为接火之用。"宋时,民间劈小杉条,并染上硫磺,置之待用,一与火遇,迅即得火,人呼之为"引光奴"。后来一些以此为业者,则呼之为"火寸"。以石敲火之法盛生后,必须有引燃物配合,所以"发烛"、"火寸"等助燃物的行业就逐步发展起来。 光绪初年,火柴还未盛行。当时取火技术又进了一步,用一种叫"火镰"的工具。这种火镰,缝皮为包,安铁为刃内装火石一片,火绒一团,如果要用火,取火绒豆许,放在石上,再用铁刃撞击,能发出火星,顷刻间就得火,是当时吸旱烟者不可离身之物。后来有了火柴,火镜、火石、火绒等物就逐渐衰落了,最后消失。
2023-08-17 03:21:154

钻木取火中的燧人氏是个怎样的 人?结合短文说一说?

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是一个聪明的人,他也是一个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
2023-08-17 03:21:433

用冰取火用的是什么原理

用冰取火的原理是利用冰的折射和聚焦作用。当太阳光线照射到冰块上时,光线会被冰块折射,形成一个聚焦点。这个聚焦点的温度非常高,足以点燃干燥的物质。“钻冰”取火,就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人们取大小适度的一块冰,首先将冰磨制成一凸透镜。然后,利用太阳光找到冰凸透镜的焦点,便可利用此冰凸透镜引燃火种。这就是所谓“钻冰”取火的奥妙。冰一般存在于0℃以下的环境中,给人以寒冷的感觉。可以用它来冷却食物或制成冷饮,如冰镇汽水、冰镇啤酒之类。冰还可以用来引火、取暖。早在晋代张华的《博物志》就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用“冰”取火,这绝不是天方夜谭,绝不是梦想。在18世纪,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在他的小说《哈特拉斯船员历险记》中,就有用冰取火的描写。南极考察队的队员们,在丢失火种的情况下,他们面对寒冷和饥饿威胁,开动了脑筋,终于用“冰”重新取得了火种。人们常听说钻木取火,而用冰是如何来取火的呢?这就是涉及到物理中几何光学的原理了。光通过两种媒质的界面时,要发生折射。凸透镜(会聚透镜)是一种光学元件,它对光有会聚作用。让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光线会聚焦点,即平行光聚焦法。从而使热量集中到焦点上。如果在焦点处放些易燃物质,易燃品就会燃烧起来。具体操作方法:1、首先,我们需要找到一块透明的冰块,最好是冰面光滑的冰块。2、然后,我们需要将冰块放在一个干燥的地方,让它表面变得光滑。3、接着,我们需要将冰块对准太阳,让太阳光线照射到冰块上。当太阳光线聚焦在冰块上时,我们需要将干燥的物质放在聚焦点上,等待它被点燃。注意事项:1、首先,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光线充足的地方,这样才能让太阳光线充分照射到冰块上。2、其次,我们需要选择干燥的物质,比如干草、纸张等,这样才能保证它们被点燃。3、最后,我们需要小心操作,避免在操作过程中受伤。
2023-08-17 03:21:511

远古时代没有火,那他们都是吃生的食物吗?

人类是慢慢发展的,从没有火到认识火,人类的食物从生食过渡到熟食,远古时代没有火的情况下,他们都是吃的生食的。
2023-08-17 03:22:214

漏电保护开关和漏电保护器区别

漏电保护器与漏电断路器没有什么区别漏电断路器一般情况下不可以替代保险丝保险丝(保险管)的精度要比漏电断路器对电路的分断能力强 反应速度快一些,但是不能重复使用 对漏电没保护作用高精度的漏电断路器现在的水平可以达到替代保险丝的能力了 但价格与保险丝没法比 二者相差几十到上千倍
2023-08-17 03:07:333

不要隐形车衣十大品牌,我问问隐形车衣十大品质排名

第一名:美国的XPEL,1997年至今已经在市场流通22年了,深受广大高端车主的青睐,上市企业,大品牌靠得住。他家的专车专用电脑剪裁甚是厉害,除了价格小贵没别的毛病。第二名:SUNTEK圣科,也有15年左右的历史了,伊斯曼最早是生产窗膜的苦于没有漆面膜技术就把圣科收购了。后进入中国市场一直销量平平,主要原因就一个字“乱”行货、水货、白包啥价格都有,一般人很难分辨。第三名:llumar龙膜,伊士曼旗下窗膜品牌,由于SUNTEK圣科在中国销量持续走低,伊斯曼决定借助龙膜窗膜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走一波漆面膜,目前市场上能见到的龙膜PPF其实就是圣科换个包装,跟XPEL血战了两年左右,最终以失败告终。第四名:威固PPF,也是一样,伊斯曼旗下窗膜品牌,相信很多车主都有贴威固的窗膜,但是威固在2019年之前一直没有漆面膜,再加上之前圣科PPF、龙膜PPF、在我国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伊斯曼再一次把圣科放到了威固PPF的包装里,虽说威固PPF是刚刚出的漆面膜,其品质到底如何,参考二三名便可得知。第五名:琥珀PPF,本身没有没有漆面膜。之所以排名第五主要是因为跟圣科、龙膜、威固一样同属于伊斯曼旗下,后期如果推出琥珀PPF,估计也是如出一辙。PS:前五名乍一看是5个,其实只有两个品牌,一个XPEL,一个伊斯曼。大家可以理解为,伊斯曼老奶奶有四个孙子,四个孙子就一个奶奶。第六名:UPPF,号称美国进口,其实工厂是在江西省南昌市,这个大家可以上商标局17类看一下。装贴案例较少,可能是由于动刀装贴的缘故吧。主要销售渠道是某宝,然后找当地施工点代工。形象好一点的店面屈指可数,由于威固之前没有漆面膜,后与威固联手。但是现在威固有了圣科的漆面膜,这个“联手”还能否持久,大家拭目以待吧。第七名:大师贴膜,产地上海,一样可以在商标局17类看到。主要做的是4K-1W这个价格区间,性能一般,会黄变,跟UPPF意思差不多,某宝销售,当地施工点代工,手工动刀装贴,装贴案例较少。第八名:固驰,商标注册信息是上海的,具体工厂在哪里未知。手工动刀装贴,装贴案例较少。施工也是代工性质。由于近些年漆面膜品牌层出不穷,现在大大小小品牌加一起有200多个。品牌虽多,但大多数都是小作坊生产的,有些品牌的膜竟然还没有背纸厚,一个品牌卖不动了就换个包装继续卖。所以在这里提醒广大正在考虑装贴隐形车衣的朋友,选择隐形车衣一定要选择值得信赖的大品牌,避免因施工划伤车漆引起不必要的纠纷,购买前可以找销售要一些您对应车型的装贴案例资料,以及咨询一下质保时间和质保内容,看看施工环境是否整洁专业,尤其需要确认质保“耐黄变”还是“不黄变” 这两个词虽然只差一个字,但有着天然之别。
2023-08-17 03:07:342

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局英文怎么说啊?

“商品进出口检验检疫局” 缩写为CCIQ(以前“商检局” 缩为CCIB)全写为:Entry-exit Inspection & Quarantin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CCIQ可写为:China"s Commodity Inspection & Quarantine)
2023-08-17 03:07:381

restrict restrain constrain求这三词区别,

restrict 英[ru026au02c8stru026akt] 美[ru026au02c8stru026akt] vt. 限制,限定; 约束,束缚; [网络] 限制模式; 限制,约束; 禁止; [例句]The French, I believe, restrict Japanese imports to a maximum of 3 per cent of their market.我认为,法国将把从日本的最高进口量限制在其市场总量的3%。[其他] 第三人称单数:restricts 现在分词:restricting 过去式:restricted过去分词:restricted 形近词: district abstrict overstrict restrain 英[ru026au02c8streu026an] 美[ru026au02c8stren] vt. 制止; 抑制,压抑; 限定,限制; 监禁; [网络] 抑制; 限制; 约束; [例句]The child was unable to restrain her tears.那孩子不能制止住她的眼泪。[其他] 第三人称单数:restrains 现在分词:restraining 过去式:restrained过去分词:restrained 形近词: distrain microstrain superstrain constrain 英[ku0259nu02c8streu026an] 美[ku0259nu02c8stren] vt. 约束; 限制; 强迫; 强使; [网络] 束缚; 约束条件; 抑制; [例句]It does have a hedging strategy to constrain Beijing.美国的确有一个对冲战略来约束中国。[其他] 第三人称单数:constrains 现在分词:constraining 过去式:constrained过去分词:constrained 形近词: distrain microstrain superstrain constrain,restrain,restrict都表示“约束”的意思.Constrain表示力劝,强迫,常用于constrain sb.to do sth.;Restrain制止,多用于restrain sb.from doing sth.指控制他人不去做某事;Restrict限制,类同于restrain,但只强调一种限定范围,使之不超过某种限度,常与to连用.
2023-08-17 03:07:441

the service of China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是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吗?

它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带上的, 不只是中国.中文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英文全称是: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23-08-17 03:07:451

净水器pac滤芯和ppf滤芯哪个好用?

净水器的PAC滤芯和PPF滤芯都有不同的过滤功能,因此要根据具体的需求来选择。PAC滤芯通常用于去除水中的异味、余氯、有机物等,可以提高水的口感,使水更加清爽。PPF滤芯则主要用于过滤水中的杂质、泥沙、颗粒物等,可以有效保护后续的滤芯,延长净水器的使用寿命。因此,如果你更注重水的口感和质量,那么PAC滤芯会更适合你。如果你更注重去除水中的杂质和保护后续的滤芯,那么PPF滤芯会更适合你。当然,一些净水器品牌也有结合了PAC和PPF功能的滤芯,你也可以选择这类多功能滤芯来使用。
2023-08-17 03:07:242

公安说捷信的钱不用还了请问一下捷信公司欠款,真的不用还吗

哪个公安说的?你让公安联系捷信,说不要找你要钱了。最多是超过规定的利息不用还,但本金是必须要还的,还有合规内的利息也需要还,不过利息可以协商减免。
2023-08-17 03:07:172

restrain和restrict和confine有什么区别

答:restrain和restrict的意思大致相同,但用法有些区别 restrain sb./sth. from sth./doing sth. restrict sb./sth. to sth.
2023-08-17 03:07:093

PPF与PP二种滤心有什么分别

PPF过滤效率和过滤精度,滤芯孔径密度均匀,过滤效率达99%以上。PPF过滤阻力小,滤流量大、纳污量大、使用寿命长,本品在生产过程中纤维直径及间隙可调,滤芯微孔内层小外层大,增大了流量和纳污量,滤芯不易阻塞,延长使用寿命。PPF自身洁净度高,对水质无污染,耐酸耐碱和有机溶剂,腐蚀。PPF强度更大,过滤器进出口水压差超过0.4Mpa 时滤芯不会变形。
2023-08-17 03:07:023

漏电开关如何接线 需要注意些什么

  房子的装修过程中,电路跟水管的铺设都是事先设计好,并且布局也非常重要。电路的装修中就涉及到漏电开关的安装。漏电开关,顾名思义,开关的一种,主要用于防止漏电事故的发生,其开关的动作原理是:在一个铁芯上有两个绕组,主绕组和副绕组。漏电开关无论是家电的安装中,还是在办公场所电路的安装中,都非常重要。必要时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及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  漏电开关如何接线-工作原理  当正常工作时,不论三相负载是否平衡,通过零序电流互感器主电路的三相电流相量之和等于零,故其二次绕组中无感应电动势产生,漏电保护器工作于闭合状态。  如果发生漏电或触电事故,三相电流之和便不再等于零,而等于某一电流值Is。Is会通过人体、大地、变压器中性点形成回路,这样零序电流互感器二次侧产生与Is对应的感应电动势,加到脱扣器上,当Is达到一定值时,脱扣器动作,推动主开关的锁扣,分断主电路。  漏电开关如何接线-接线方法  1.应按照漏电断路器上的电源和负载标志进行接线,不得将两者接反。  2.保护线不得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当采用三相五线制或单相三线制时,保护线必须接在漏电断路器进线端的保护干线上,中途不得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  3.单相照明电路、三相四线制配电线路以及其他使用工作零线的线路或设备,零线必须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  4.在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系统中,一旦装设了漏电断路器,工作零线自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后就只能当作工作零线使用,不能重复接地,也不能与其他线路的工作零线相连。  5.用电设备只能接在漏电断路器的负荷侧,不允许一端接在负荷侧,而另一端接在电源侧。  6.三相四线制或三相五线制下单相与三相负荷混用的线路中,要尽量使三相负荷平衡。  漏电开关如何接线-注意事项  1.漏电开关负载侧的中性线,不得与其他回路共用;  2.漏电开关标有负载侧和电源侧时,应按规定安装接线,不得反接;  3.安装带有短路保护的漏电开关,必须保证在电弧喷出方向有足够的飞狐距离。飞狐距离大小按漏电开关生产厂家的规定;  4.安装时必须严格区分中性线和保护线,三极四线或四极式漏电开关的中性线应接入漏电开关。经过漏电开关的中性线不得作为保护线,不得重复接地或设备外漏可导电部分。保护线不得接入漏电开关。  以上就是有关漏电开关如何接线的简单介绍,相信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对漏电开关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漏电开关几乎是每家每户都必须安装的。这也是居家安装中的一个标准。所以这是必不可缺少的。在选择漏电开关时,一定要选择有口碑的品牌,不要随意选择一些杂牌。安装漏电开关,也一定要请专业的电工人员进行安装,切不可自行安装。土巴兔在线免费为大家提供“各家装修报价、1-4家本地装修公司、3套装修设计方案”,还有装修避坑攻略!点击此链接:【https://www.to8to.com/yezhu/zxbj-cszy.php?to8to_from=seo_zhidao_m_jiare&wb】,就能免费领取哦~
2023-08-17 03:07: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