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heisenberg uncertainty principle什么意思

2023-08-24 14:08:30
共2条回复
康康map

heisenberg uncertainty principle

「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

在量子力学裏,不确定性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又译不确定原理、测不准原理)表明,粒子的位置与动量不可同时被确定,位置的不确定性

维尔纳·海森堡於1927年发表论文给出这原理的原本启发式论述,因此这原理又称为「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 根据海森堡的表述,测量这动作不可避免的搅扰了被测量粒子的运动状态,因此产生不确定性

如果我的回答能够解决你的问题,希望你能够采纳我,

衷心感谢你的支持........................

tt白

海森博格不确定原理

相关推荐

波粒之争——海森堡测不准原理

关于光的本性,粒子和波动两种理论300年来不断交锋,其间兴废存亡犹如白云苍狗,沧海桑田。从德布罗意开始,这种本质的矛盾成为物理学的基本问题,而海森堡从不连续性出发创立了他的矩阵力学,薛定谔沿着另一条连续性的道路也发现了他的波动方程。虽然这两种理论被数学证明是同等的,但是其物理意义却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波恩的概率解释更是把数百年来的决定论推上了怀疑的舞台,成为浪尖上的焦点。而另一方面,波动说和微粒说的战争现在也到了最关键的时候。 1927年2月那个冬天,过去的几个月对于海森堡来说就像一场噩梦,越来越多的人转投向薛定谔和他那该死的波动理论,就连曾经支持他的严师玻尔也转向了他的对立面。海森堡满脑子都装满了大大小小的矩阵,还有他那奇特的乘法规则:pxq=qxp 这说明了什么呢?难道说先观测动量p,在观测位置q,和先观测q,再观测p,其结果是不一样的吗?除非观测动量p这个动作本身,影响到了q的数值。关键就在这里了!观测!对于一个经典的小球,你要怎么测量它的位置呢?你必须看到它,就拿“看到”来说吧, 你怎么“看到”一个小球的位置呢? 总得有个光子从光源出发,撞到这个球身上再反弹到你眼睛里吧?关键是小球对于一个 光子 来说是一个庞然大物,光子撞到它身上就像蚂蚁撞到大象,对它的影响可以小到忽略不计。但是如果是 电子 呢?! 我们派遣一个光子去执行这个任务,好的,当它接触到这个电子的时候测量了它的位置,但是它给我狠狠地撞了一下之后,飞到不知道什么地方去了,他现在的速度什么的我可说不上来。因为光子剧烈的改变了它的速度,就是动量。我们把q测得特别准的时候,p的动量就变得无穷大,如果我们要了解一个电子动量p的全部信息,那么我们同时就失去了他位置q的所有信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就是海森堡测不准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 有人提出通过降温,降到绝对零度,理论上原子就完全静止了,那时候动量就确定为零了。可惜,一方面,能斯特等人早就证明无法通过有限循环过程来达到绝对零度;另一方面,即使是达到绝对零度,我们的振子也不会完全静止,因为它仍然保有一个极小能量——半个量子的大小,你再也无法把这个内禀的能量消除。就像你银行里永远取不走的那半分钱。 动量p和位置q,这一对不共戴天的数据,一个在宇宙出现另一个就神秘的消失。然而海森堡还发现了另外一对类似的仇敌(宇宙中这样的似乎还有许多),那就是能量E和时间t。 在古人看来,“空”就是空荡荡什么都看不见,后来我们知道了看不见的空气中也有许多分子,“空”应该是指抽了空气的真空。再后来,人们发现原来真空中存在各种场,从引力场到电磁场。再后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告诉我们,就算是空间本身也可以像东西一样被扭曲,事实上引力只不过是它的弯曲而已(天体之间不是因为存在引力,使得小球被大球牵扯着,而是因为大球造成的空间弯曲更大,小球流向大球)。而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展现了更奇特的场景:当t测得越准,E就越不确定。所以在非常短的一刹那间,真空中会出现巨大的能量起伏,它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它从一无所有中被创造出来,在我们未能察觉之前又消失在了另一世界,在宏观上坚守着能量守恒定律。
2023-08-17 22:34:531

海森堡不确定关系公式

海森堡不确定关系公式如下:1、不确定性原理大概是说,世界上存在一组一组的不对易量,两个不对易量之间存在一种关系:△P×△X≥"h/2,其中"h/2是一个确定的常数。"h=h/2π,其中h是普朗克常数,h=6.626×10^(-34) 焦耳·秒。△P×△X≥"h/2这种关系,可以理解是一种规律,至于为什么会存在这种规律,还没有人知道。然而这更像是世界的内禀属性,内在规律。2、海森堡得到这种关系式的方法是通过矩阵力学的方法推导出来的,大概可以理解为三维空间上的不对易量的函数求解,其答案不止一个,可能有很多个解。不对易变量之间总会存在这种关系:△P×△X≥"h/2。比如动量和位置就是一组“不对易量”,当你想要去测量粒子的动量的时候,粒子的位置就会变得不确定。3、通过单缝中央明纹实验,也可以证实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当光横向穿过单缝之前,光的纵向是没有阻碍的,根据不确定性原理,光的纵向位置不确定度大,那么光的动量变化不确定度就小,所以光沿横向传播。实验会发现,经过单缝后,墙壁上光不是一个光点或一束光束。而是很宽的中央明纹向两边扩散,光亮度逐渐稀薄。
2023-08-17 22:35:171

海森堡测不准原理是正确的吗?

在这里,我只解释解释海森堡测不准原理背后的逻辑基础:这是来自德布罗意假说的一个非常著名的原理。德布罗意在1924年提出了一个绝妙但“难以消化”的想法。他提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波的性质e,它同时具有粒子和波的性质。它具有二重性。此外,他还提出,这是一个完全普遍的原则,适用于所有人。然而,对于巨大的物体,比如一辆移动的公共汽车或任何我们肉眼看到的日常生活用品,可以很容易地证明波的性质是非常微不足道的,因此我们不会把它们解释为波。但对于亚原子水平的粒子,如电子,波的性质是绝对不能低估的。由于亚原子粒子具有波的性质,它应该有一个波长。它被命名为德布罗意波长,由公式给出:波长= (h /动力)在那里,h =普朗克常数。注: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如果波长已知,就可以计算出动量,即:动量= (h /波长)。然而,他的理论可以解释一些神秘的数据,比如:为什么电子绕原子核旋转的轨道,它的角动量,是h/2π,i的整数倍。e,它解释了为什么波尔量子化的角动量起作用。但它有后果。海森堡测不准原理就是其中之一。这就是:由于显而易见的原因,粒子表现为波的现象是难以理解的。我的意思是粒子在空间中是局域的而波在空间中传播。现在我们来理解不确定性原理的逻辑基础。如果运动的物体是一个质点,它在某一时刻有一个位置。所以它没有波长(因为粒子没有波长,..它局限于空间)。还记得我上面提到的德布罗意公式吗?动量= (h /波长). .如果波长未知,动量就无法测量。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位置可以知道,但动量不知道。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波浪的性质。如果运动的物体表现得像波,它有一个波长,因此你可以从上面的公式测量它的动量,但它没有位置(因为波没有位置,所以它在空间中传播)。所以这次动量可以测量,但位置不能。现在让我告诉你们,一个量子系统有一个奇怪的特征,当你测量它的时候,你干扰它,你的测量会影响这个系统。但在测量之前,它是各种状态的叠加。所以在你测量之前,运动的物体具有二重性。但当你试图测量它的精确位置时,你强迫它显示它的粒子性质(只有粒子/物体有一个精确的位置),这使得无法测量它的波长,因此它的动量也无法测量。当你试图测量它的动量时,你强迫它显示它的波的性质(因为动量与德布罗意波长有关),因此它的位置无法测量。这就是海森堡测不准原理告诉我们的。人们不可能同时精确地测量粒子的位置和动量,而且精度不受限制。为了精确地测量上述数量中的一个,必须折衷另一个数量的准确性。
2023-08-17 22:35:501

以探测引力波为例,浅谈对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极限的突破

我们用LIGO探测引力波,在这种情况下,LIGO那4公里长臂的长度变化小于单个质子宽度的一万分之一。我们的测量已经变得如此精确,以至于我们开始遇到绝对量子极限,也就是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定义的极限。但无论是物理学家还是工程师,都不会让基本自然法则阻碍他们。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将看到如何破解不确定性原理,从而使测量变得比以往更加精确。 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告诉我们,自然界存在着一种基本的不可知性——一种对我们测量宇宙的精确度的绝对限制。该原理提出,存在着一对属性,我们不可能同时精确地知道:对粒子位置的完全了解意味着它的动量是不确定的;而对它能量的精确测量意味着它在时间上的位置在量子力学中是模糊的。在量子力学中,我们将这些属性对称为互补变量。不确定性原理告诉我们,当我们将这些属性对相乘时,它一定总是大于某个特定的但特别小的数字。 1920年代,海森堡在发明他的矩阵力学时就发现了测不准原理。但是,当海森堡第一次提出这种关系时,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个原理是如此基本的,当时他考虑的是用光子测量粒子的位置会发生什么。他推断光子会给粒子一个动量冲击,这就解释了测量后其动量的更大不确定性。为了更精确地测量位置,将需要一个更高能量的光子,但是它会把被测量粒子踢得更远,导致动量的不确定性变得更大。基本上,他认为测不准原理的产生是由于测量干扰了系统。 海森堡把他的新想法告诉了他的导师尼尔斯·玻尔。玻尔对这一发现感到兴奋,但强烈反对海森堡的解释,他认为不确定性原理暗示了一个更为基本的宇宙法则。 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使我们无法同时了解有关量子态的所有信息,但有时我们也可以超越海森堡的极限,因为有时我们更关心的只有其中一个属性。不确定性原理对互补性质的不确定性乘积设置了一个下限,如果我们只关心粒子的位置,原则上我们可以非常精确地测量它,只要我们不知道它的动量而已。但是,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正常的量子态倾向于在互补的属性之间均匀地分担不确定性。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开发了理论和技巧,使我们能够操纵量子态来突破不确定性原理的极限,我们将以LIGO为例。 快速回顾一下LIGO的工作原理。位于美国华盛顿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双干涉仪是由一对4公里长的直角臂组成。激光被分裂并沿着这些路径发送,然后再以这种方式重新组合,使这些激光束的电磁波相消干涉。也就是说,一个波的波峰与另一个波的波谷对齐,导致能量完全抵消。但是,如果引力波通过干涉仪,两条路径的相对长度会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发生变化,重组的激光不再完全抵消,因此我们可以观察到闪烁信号。 这种测量方法对路径长度非常敏感,但这意味着它对光波的相位也很敏感,两个光束的相对相位的任何变化都会在信号中产生闪烁。事实上,因为相位存在着固有的不确定性,所以两个光束的相位从未完美匹配。这会导致低水平的噪音,在应该黑暗的地方出现闪烁的信号,而这种噪音会掩盖微弱的引力波信号。如果激光束相位的量子涨落大于引力波引起的臂长变化,那么我们将永远看不到引力波,除非我们能破解不确定性原理。 在这种情况下,所讨论的互补变量不是位置和动量,而是变成相位和振幅。为了提高我们探测微弱引力波的能力,我们需要减少激光束相位的不确定性,这将使我们能够更完美地排列这些波以减少量子涨落。我们不太关心振幅的不确定性。 在LIGO中,光的相位被压缩,以增加振幅的不确定性为代价提高了精度。这种相位压缩是通过量子纠缠来实现的,激光通过非线性晶体的特殊材料发射,这种材料将入射光子转换成成对的光子。这些发出的光子具有纠缠相位,它们的波峰和波谷的位置是相关的。这些光子对被送到干涉仪的不同臂上,当它们重新组合时,它们的相位仍然有量子涨落,但两束光之间的涨落现在是相关的,所以它们可以更完美地抵消。由于随机相移导致的闪烁减少,这意味着我们可以看到由更微弱引力波引起的真实信号。 当然,为了提高相位精度,总是要付出代价的,那就是激光束中传输的振幅的不确定性。但这也引入了另一种噪声——辐射压力噪声,不过这种噪声比相位不确定性的问题要小得多。凡事都有代价,但如果你把不确定性投资在正确的地方,这个代价是值得的。 这种压缩光的使用只是量子力学如何用于提高测量精度的一个例子,科学家们已经在其他系统中证明了同样的原理,比如纠缠原子钟,这可能会在某一天大大提高我们北斗卫星的定位精度。我们测量世界的能力是有极限的,但只要我们愿意改变一些基本定律(比如不确定性原理),我们就可以将极限推到我们认为可能的范围之外,从而对这个不确定的时空进行更加确定的测量。
2023-08-17 22:36:181

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能测出其准确的动量吗

根据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物体是能够被测出其准确的动量的,只不过粒子的位置与动量不可同时被确定。也就是说,如果想测出粒子准确的动量,那么粒子的位置就完全不能够确定。
2023-08-17 22:36:312

请对海森堡 的 测不准原理 给我指点一下,谢谢!

有误差
2023-08-17 22:37:047

为什么说海森堡一思考,物理学家就全疯掉?

原因是因为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
2023-08-17 22:37:2511

海森堡是怎么死的

  测不准原理  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1927年提出的不确定性原理是量子力学的产物 。这项原则陈述了精确确定一个粒子,例如原子周围的电子的位置和动量是有限制。这个不确定性来自两个因素,首先测量某东西的行为将会不可避免地扰乱那个事物,从而改变它的状态;其次,因为量子世界不是具体的,但基于概率,精确确定一个粒子状态存在更深刻更根本的限制。  海森伯测不准原理是通过一些实验来论证的。设想用一个γ射线显微镜来观察一个电子的坐标,因为γ射线显微镜的分辨本领受到波长λ的限制,所用光的波长λ越短,显微镜的分辨率越高,从而测定电子坐标不确定的程度△q就越小,所以△q∝λ。但另一方面,光照射到电子,可以看成是光量子和电子的碰撞,波长λ越短,光量子的动量就越大,所以有△q∝1/λ。再比如,用将光照到一个粒子上的方式来测量一个粒子的位置和速度,一部分光波被此粒子散射开来,由此指明其位置。但人们不可能将粒子的位置确定到比光的两个波峰之间的距离更小的程度,所以为了精确测定粒子的位置,必须用短波长的光。但普朗克的量子假设,人们不能用任意小量的光:人们至少要用一个光量子。这量子会扰动粒子,并以一种不能预见的方式改变粒子的速度。所以,位置要测得越准确,所需波长就要越短,单个量子的能量就越大,这样粒子的速度就被扰动得更厉害。简单来说,就是如果要想测定一个量子的精确位置的话,那么就需要用波长尽量短的波,这样的话,对这个量子的扰动也会越大,对它的速度测量也会越不精确。如果想要精确测量一个量子的速度,那就要用波长较长的波,那就不能精确测定它的位置。换而言之,对粒子的位置测得越准确,对粒子的速度的测量就越不准确,反之亦然。经过一番推理计算,海森伯得出:△q△p≥u0127/2。海森伯写道:“在位置被测定的一瞬,即当光子正被电子偏转时,电子的动量发生一个不连续的变化,因此,在确知电子位置的瞬间,关于它的动量我们就只能知道相应于其不连续变化的大小的程度。于是,位置测定得越准确,动量的测定就越不准确,反之亦然。”=  海森伯还通过对确定原子磁矩的斯特恩-盖拉赫实验的分析证明,原子穿过偏转所费的时间△T越长,能量测量中的不确定性△E就越小。再加上德布罗意关系λ=h/p,海森伯得到△E△T≥h/4π,并且作出结论:“能量的准确测定如何,只有靠相应的对时间的测不准量才能得到。”
2023-08-17 22:39:081

absolute uncertainty和relative uncertainty的区别

absolute uncertainty:绝对不确定性relative uncertainty:相对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原理不确定性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又称测不准原理)由海森堡于1927年提出,这个理论是说,你不可能同时知道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它的速度,粒子位置的不确定性,必然大于或等于普朗克斯常数除于4π(ΔxΔp≥h/4π),这表明微观世界的粒子行为与宏观物质很不一样。此外,不确定原理涉及很多深刻的哲学问题,用海森堡自己的话说:“在因果律的陈述中,即‘若确切地知道现在,就能预见未来",所错误的并不是结论,而是前提。我们不能知道现在的所有细节,是一种原则性的事情。”表达式ΔxΔp≥h/4π提出者维尔纳·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提出时间1927年应用学科物理适用领域范围量子力学测不准原理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1927年提出的不确定性原理是量子力学的产物[1] 。这项原则陈述了精确确定一个粒子,例如原子周围的电子的位置和动量是有限制[1] 。这个不确定性来自两个因素,首先测量某东西的行为将会不可避免地扰乱那个事物,从而改变它的状态;其次,因为量子世界不是具体的,但基于概率,精确确定一个粒子状态存在更深刻更根本的限制[1] 。海森堡测不准原理是通过一些实验来论证的。设想用一个γ射线显微镜来观察一个电子的坐标,因为γ射线显微镜的分辨本领受到波长λ的限制,所用光的波长λ越短,显微镜的分辨率越高,从而测定电子坐标不确定的程度△q就越小,所以△q∝λ。但另一方面,光照射到电子,可以看成是光量子和电子的碰撞,波长λ越短,光量子的动量就越大,所以有△p∝1/λ。再比如,用将光照到一个粒子上的方式来测量一个粒子的位置和速度,一部分光波被此粒子散射开来,由此指明其位置。但人们不可能将粒子的位置确定到比光的两个波峰之间的距离更小的程度,所以为了精确测定粒子的位置,必须用短波长的光。但普朗克的量子假设,人们不能用任意小量的光:人们至少要用一个光量子。这量子会扰动粒子,并以一种不能预见的方式改变粒子的速度。所以,简单来说,就是如果要想测定一个量子的精确位置的话,那么就需要用波长尽量短的波,这样的话,对这个量子的扰动也会越大,对它的速度测量也会越不精确;如果想要精确测量一个量子的速度,那就要用波长较长的波,那就不能精确测定它的位置[2] 。于是,经过一番推理计算,海森堡得出:△q△p≥u0127/4π。海森堡写道:“在位置被测定的一瞬,即当光子正被电子偏转时,电子的动量发生一个不连续的变化,因此,在确知电子位置的瞬间,关于它的动量我们就只能知道相应于其不连续变化的大小的程度。于是,位置测定得越准确,动量的测定就越不准确,反之亦然。”[2]海森堡还通过对确定原子磁矩的斯特恩-盖拉赫实验的分析证明,原子穿过偏转所费的时间△T越长,能量测量中的不确定性△E就越小。再加上德布罗意关系λ=h/p,海森伯得到△E△T≥h/4π,并且作出结论:“能量的准确测定如何,只有靠相应的对时间的测不准量才能得到。”简介在量子力学里,不确定性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表明,粒子的位置与动量不可同时被确定,位置的不确定性与动量的不确定性遵守不等式ΔxΔp≥h/4π其中,是约化普朗克常数。维尔纳·海森堡于1927年发表论文给出这原理的原本启发式论述,因此这原理又称为“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根据海森堡的表述,测量这动作不可避免的搅扰了被测量粒子的运动状态,因此产生不确定性。同年稍后,厄尔·肯纳德(Earl Kennard)给出另一种表述。隔年,赫尔曼·外尔也独立获得这结果。按照肯纳德的表述,位置的不确定性与动量的不确定性是粒子的秉性,无法同时压抑至低于某极限关系式,与测量的动作无关。这样,对于不确定性原理,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表述。追根究柢,这两种表述等价,可以从其中任意一种表述推导出另一种表述。[3]长久以来,不确定性原理与另一种类似的物理效应(称为观察者效应)时常会被混淆在一起。观察者效应指出,对于系统的测量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这系统。为了解释量子不确定性,海森堡的表述所援用的是量子层级的观察者效应。之后,物理学者渐渐发觉,肯纳德的表述所涉及的不确定性原理是所有类波系统的内秉性质,它之所以会出现于量子力学完全是因为量子物体的波粒二象性,它实际表现出量子系统的基础性质,而不是对于当今科技实验观测能力的定量评估。在这里特别强调,测量不是只有实验观察者参与的过程,而是经典物体与量子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不论是否有任何观察者参与这过程。类似的不确定性关系式也存在于能量和时间、角动量和角度等物理量之间。由于不确定性原理是量子力学的重要结果,很多一般实验都时常会涉及到关于它的一些问题。有些实验会特别检验这原理或类似的原理。例如,检验发生于超导系统或量子光学系统的“数字-相位不确定性原理”。对于不确定性原理的相关研究可以用来发展引力波干涉仪所需要的低噪声科技。
2023-08-17 22:39:281

量子力学颠覆了什么?不确定性的科学是指什么

量子化现象主要表现在微观物理世界,不确定性的科学是指象波一样的表达式的几率。
2023-08-17 22:39:385

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证明核外电子没有固定轨道,为什么还是有1S2S2P这样的轨道

你可以去百度贴吧物理吧问问,
2023-08-17 22:41:252

海森堡测不准原理的另一个版本是什么意思?

又名"测不准原理"、"不确定关系",英文"Uncertainty principle",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原理,由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于1927年提出。该原理表明:一个微观粒子的某些物理量(如位置和动量,或方位角与动量矩,还有时间和能量等),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数值,其中一个量越确定,另一个量的不确定程度就越大。测量一对共轭量的误差的乘积必然大于常数 h/2u03c0 (h是普朗克常数)是海森伯在1927年首先提出的,它反映了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规律,是物理学中又一条重要原理。
2023-08-17 22:41:334

不确定性是什么?为何既存在于微观世界,也存在宏观世界?

科学在诞生的300余年时间里,经历了飞速的发展。科学越是发展,我们离真理越近,而离真理越近,疑惑也就越多。大多数人对于科学的认知实际上停留在了一个比较低的层次,因为低层次的科学原理与我们所知的“常识”就越是贴合,而越是接近于真理的科学则越是与“常识”相反。而要说最反常识的科学理论,莫过于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在我们的常识之中,万事万物都应该是确定的,正所谓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但现实世界似乎与我们所知的常识背道而驰。不确定性存在于世界的每个角落,既存在于微观世界,也存在于宏观世界。先来说说微观世界的不确定性吧。这就要从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说起了,什么是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呢?在微观世界中,一个粒子包含着这样的两个基本属性,一个就是粒子所在的位置,另一个则是粒子的动量。有趣的是,无论使用任何方法,也无法同时测定一个粒子所在的位置和它的动量。如果我们测准了动量信息,那么则无法测定它的位置,如果确定了它的位置,则无法测量它的动量。在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的基础上,量子力学拔地而起了。量子力学是属于微观世界的物理学,其可以描述除引力以外的三种基本力。量子力学虽然强大,却令人充满了困惑,而困惑的来源就是微观世界的不确定性。我们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所组成的,在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电子是按照固定的轨道运行的,但实际上不是,电子的位置是随机的。电子可以出现在任意一点,而出现在每个点的概率是不尽相同的,我们无法得知电子的具体位置,只能够知道它在某个位置出现的概率。著名的双缝干涉实验从另一个角度描述了微观世界的不确定性,通过双缝干涉实验,人们发现了一个更反常识的原理,观测与否会影响到实验的结果。所谓双缝干涉实验,就是让光通过两条细缝,然后会在背板上出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可是如果我们企图在双缝的边上撞上摄像头来观测光是如何穿过两条缝隙的,此时背板上的干涉条纹就会消失。这样的现象,如果说给对物理学所知不深的人听,一定会被当成是妖言惑众,因为这的确与一般人所知的常识大不相同。如果说微观世界是一般人所接触不到的,那么就让我们来说说宏观世界吧。你以为宏观世界是确定的?并不是。在宏观世界中,存在着这样的一个效应,我们称之为“混沌效应”。所谓的混沌效应简单来讲,就是在一个系统的内部,初始状态只要出现微小的扰动,都可能会导致巨大的链式反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对于混沌效应,一个最典型的描述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蝴蝶效应”了。蝴蝶效应说的是在亚马孙雨林之中一只蝴蝶扇动了一下翅膀,在一个月以后,美国的得克萨斯州便形成了一场龙卷风。这听起来有些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事实上就是如此,而且我们还能够举出很多相关的例子。比如在人类的历史上,很多战争的起源其实都是一些非常小的事件,很多灾难也起源于一些细小的行为。我们可以回顾人类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可以是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也可以是某种疫病的流行,当我们一直追溯下去,我们会发现源头是起源于一个非常小的事件,在源头,一个人的一念之差,一个微小的改变都可能让整个事件变得截然不同,这就是宏观世界的不确定性。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的,但却是人们所不能够接受的,就连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都曾经说过,上帝不会掷骰子。事实上,科学家们也一直在试图寻找各种方法来克服这种不确定性,而在很多领域,只有克服了不确定性,或者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不确定性,才能够使某些特定的问题得到解决。可是我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不确定性,却不能否认不确定性似乎才是世界的真实面貌。
2023-08-17 22:42:001

薛定谔的测不准原理是什么?

测不准原理跟波粒二相性(可以相互推导)的哲学意义是等价的,不是观测的扰动问题。是因为我们所有的中学物理,基础假定中的质点(有自性的点)和刚体的概念是理想化和不存在的。唯物主义基于现代物理对物质的定义中物质是(离不开)运动的,潜在含有同一时刻(时间是相对假象),物质是在此又在彼(空间是相对假象)的。跟佛教中的物质定义非常接近(印顺《中观论颂讲记》)区别在于佛教中的物质是无自性(虚幻的现象存在)的,是刹那(时间相对)流及他性的。所以本质法无我,无自性。就是无常,刹那迁异。所有的事物即真(概率波)空,即俗(粒子)假。因为概率波的不可思维观察思议真空,那么存在也是遍法界存在的(只不过概率小而已,《华严经》讲一尘出生法界遍),只要没有观察思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它就是自在真如状态的,是不知而知的。所以万物这种状态是 一体同源 不二(处于量子纠缠 互相待立,《华严经探玄记》 称作 12 缘起生灭缚观,互相缚住仿佛存在的假象。彼此以对方存在为前提的虚假存在)的,可以超距作用。因为猫的生死也跟 时间-空间-物质微粒(根据 Minkovsky 对相对论的推论,一切本质(概率波存在)都在光速运动,时空物质相互依立) 一样是一种虚妄的假象。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时时刻刻刹那新陈代谢,生生死死的。所以死也是一种假象,因为死后不是断灭的什么都没有,一刹那在法界另外的时处马上有新的如幻生起。一旦即入无我无观察思维的不二状态,一切都是一个的 他维(分身)展现。所以可以一毛端见尘沙国土。也可以度百千劫(世界成坏周期)犹如弹指(毫秒)。
2023-08-17 22:42:433

量子力学的奠基人是谁,爱因斯坦,薛定谔?

都不是,量子力学是在20世纪初由一大批物理学家共同创立的,并不是一两个人创立的。
2023-08-17 22:42:533

  很多人认为,拥有金钱物质就是富有的,其实我觉得,知识才是最宝贵的财富!物理学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是探索分析大自然所发生的现象,目的是要了解其中的规则,接下来 民族文化 带大家来认识一下世界十大物理学?我们一起来看看!   沃纳·海森堡是德国着名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主要创始人,提出不确定性原理,奠定了量子力学,还提出矩阵理论,其在核物理学的显着贡献,为量子场论和粒子物理学的出现奠定基础,是世界十大杰出物理学家之一。   海森堡与爱因斯坦受普朗克的量子理论的启发而提出了光量子假设一样,海森堡也是得益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思路而于1925年创立起了矩阵力学,并提出不确定性原理及矩阵理论。量子力学是人们研究微观世界必不可少的有力工具。由于对量子理论的新贡献,他于1932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海森堡还完成了核反应堆理论。由于他取得的上述巨大成就,使他成了20世纪最重要的理论物理和原子物理学家。公元1901~公元1976,德国物理学家维尔纳·卡尔·海森堡由于在取得整个科学史上的最重要的成就之一——量子力学的创立中所起的作用,于1932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普遍规律的物理学分支。它是物理学的最基本分支,又是最基础学科。在20世纪初的年月里,人们逐渐认识到公认的力学定律不能描写极其微小物体如原子和亚原子粒子的行为;他们对此感到迷惑不解,忐忑不安,因为公认的定律应用于宏观物体(即比个体原子大得多的物体)时是白璧无瑕,完美无缺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迫于德国的威胁,丹麦的大物理学家玻尔离开了心爱的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离开了朝夕相处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同事,远赴美国。德国的许多科学家也纷纷背井离乡,坚决不与势力妥协。然而,有一位同样优秀的物理学家却留下来了,并被德国委以重任,负责领导研制原子弹的技术工作,远在异乡的玻尔愤怒了,他与这位过去的同事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并与他形成了终生未能化解的隔阂。有趣的是,这位一直未能被玻尔谅解的科学家却在1970年获得了“玻尔国际奖章”,而这一奖章是用以表彰“在原子能和平利用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或工程师”的。历史在此开了个巨大的玩笑,这玩笑的主人公就像他发现的“不确定性原理”一样,一直让人感到困惑和不解。他就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海森堡。1976年2月1日逝世,享年75岁。
2023-08-17 22:43:531

简要说明以下科学家对量子力学的主要贡献:普朗克、爱因斯坦、玻尔、德布罗意、薛定谔、海森堡

Plank->黑体辐射, Einstein->光量子。Bohr->氢原子光谱的解释。de Broglie->物质波。 Schroedinger->波动力学 Heisenberg->矩阵力学
2023-08-17 22:44:041

海森堡是真算错了吗?

海森堡是故意算错的。在二战结束后,海森堡表示,自己当初之所以会算错,都是故意而为之的。他作为一名德国科学家,是非常热爱祖国的,但同时他又深知纳粹党犯下的暴行,如果给他们制造出了原子弹,整个世界都会陷入空前的危机,所以他最终选择计让公式的计算出现差错。一个小的差错,最终得出来的结论就是德国无法制造原子弹。因为海森堡在科学界的地位是非常高的,所以他得出来的结论,也没有人敢轻易地质疑,所以大家最后都相信了这个说法,因此德国也没有再继续研究原子弹,而是把重心转移到了其他的研究上。沃纳·海森堡的人物介绍海森堡是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有作为的科学家之一。与爱因斯坦受普朗克的量子理论的启发而提出了光量子假设一样,海森堡也是得益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思路而于1925年创立起了矩阵力学,并提出不确定性原理及矩阵理论。量子力学是人们研究微观世界必不可少的有力工具。由于对量子理论的新贡献,他于1933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公元1901~公元1976,德国物理学家维尔纳·卡尔·海森堡由于在取得整个科学史上的最重要的成就之一——量子力学的创立中所起的作用,于1932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普遍规律的物理学分支。它是物理学的最基本分支,又是最基础学科。在20世纪初的年月里,人们逐渐认识到公认的力学定律不能描写极其微小物体如原子和亚原子粒子的行为。
2023-08-17 22:45:151

大数据与不确定性

早在100年前物理学家海森堡就提出了的测不准原理。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从理论上揭示了这个世界最深处的那种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不是因为我们的工具本身的局限而导致的不确定,而是世界本身的不确定性。 在人类社会里头不确定性,比物理世界更加的明显。每一个人的行为,每一个人的思维都有很多很多的偶然性。最重要的是,当无数个充满着不确定性偶然性的个体汇聚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通过大数据技术是可以做出某种预知的,但是还有大量的事件,大量的过程是无法预测的。 比如说古代农村的谚语:蚂蚁搬家蛇过道,燕子低飞蛤蟆叫,大雨不久就来到。 它反应的就是一种预测。农民通过长期的观察,并不一定要知道他们之间的因果关系,但是他可以认定,当燕子低飞,蚂蚁搬家的时候雨就会下。 今天人类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就是一切人和事的运行都可以被实时的记录下来,变成数据。通过对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人类就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能力,通过分析现象间的关联,达到预测未来的目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类就能够消除不确定性。 这个世界不管是大数据技术如何的发达,人类都没办法穷尽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模糊性、易变性和复杂性。大数据,它是力图接近天算的那种人算,但是它毕竟是人算不是天算,这就是俗话说的:人算不如天算。
2023-08-17 22:45:331

不确定性系统分析最先是要解决什么问题

、引言   海森堡提出的不确定性原理以其特殊的性质给科学和哲学解释提出了挑战。不确定性原理,告诉我们微观客体的任何一对互为共轭的不确定变量都不可能同时确定出确定值,使人们放弃了经典的轨道概念。这表明,几率性、随机性、偶然性,并非是由于人类认识能力不足所导致的,而是自然界客观事物的本性。科学的发展要求从哲学层次来认识不确定性原理在科学理论中的作用和地位,分析它的本体论及认识论内涵,总结其基本特征,进而为不确定性原理的科学研究提供富有启示意义的哲学观念和方法论原则。   2、不确定性原理   不确定性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原理,由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于1927年提出,它反映了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规律。   在云室(一种观察微观粒子运动径迹仪器)中观察到的电子径迹的解释上,海森堡的想法是如何用已知的数学形式去描述云室中的电子径迹。云室中的径迹并不是能反映粒子明确位置和速度的一条无限细的线,在云室中看到的电子径迹的宽度要比电子本身的线度大得多,这可能代表了电子的位置具有某种不确定性。通过推算,得到了一种不确定性原理,它表明: 同时严格确定两个共轭变量( 如位置和速度,时间和能量等) 的数值是不可能的,它们的数值准确度有个下限。这是一条自然定律, 它说明,在微观粒子层次上,同时得到一个粒子运动的位置和速度的严格准确的测量值在原则上是不可能的。用这个理论去解释试验中所观察到的电子轨迹,经过重新的分析整理,最终确定: 云室中电子径迹并不是一条连续的线,实质上它是一系列离散而模糊的斑点,它们近似排列成线,并非真正的电子“径迹”,也就是说电子的位置是不确定的。   海森堡进一步验证此不确定性满足新的量子力学,得到了标准的量子条件:   Pq-qP=h/2π   (P为动量,q为与动量对应的位置,h为普朗克常量s)。   由上式出发,海森堡导出了位置和与速度相关的p的不确定关系式:ΔpΔq≥h。   3、不确定性原理的哲学思考   不确定性原理告诉人们:经典的轨道概念已不再适用,像经典物理学精确把握宏观物体那样将微观粒子的信息精确测出也是不可能的。更重要的是,波函数的统计诠释与不确定性原理两者可共存于一个理论体系,不确定性原理可以由量子力学基本公设推导,而且推导结果也没有超出量子力学的几率诠释。我们需要将二者结合起来,看看它们究竟告诉了我们什么。   有一些社会科学工作者,由于望文生义或不太理解量子力学理论,认为不确定性原理之不确定,几率诠释之几率。深入的思考者则认为,几率诠释告诉我们微观粒子之状态我们不能百分百把握,而不确定性原理则干脆将“不确定”确定下来,告诉我们不确定不是我们的仪器有什么问题,而是客观世界正是如此,不仅认为客观世界的本性在于不确定性,更认为人类的认识能力无法战胜客观的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与确定性交织在一起密不可分,彼此之间相互否定,各自分别从相反的维度揭示着客观世界的根本性质和特征。确定性是人类认识和追求的目标,但“确定性寻求”的结果使得人们深入到世界的深层并发现不确定性比确定性更为基本和普遍,在确定性岛屿的周围存在着广阔无垠的不确定性海洋。我对不确定性原理的认识主要集中在对不确定性概念的进一步分析之中。   通过对自然科学、数学研究中的典型随机事件掷硬币或掷骰子的具体分析,我认为不确定性就是与事物运动状态或结果具有多种可能性相联系的一种性质,是对确定性的否定。与不确定性相对立,确定性是关于事物的状态、过程、结构、功能、规律等在一定条件下的唯一性。唯一性是确定性的本质特征。有时在放宽的情形下也可以把稳定性、规则性看作是确定性。不确定性具有认识论和本体论意义上的区别。   其一,从认识论角度看,不确定性是指人无法对事物状态或事件运行结果做出唯一确定的描述和预言。事件过程及其结果本身是确定的,但是由于人的认识能力不足或信息不完全而造成认识反映的不确定性。这是和人类天然具有有限的类特征相关联而造成的情形,郝柏林教授提出“有限性原则”也主要是期望概括这一情形中的基本特点。我将这种不确定性称之为主观不确定性或主观随机性。   其二,客观世界还存在着与人类认识能力无关的客观的不确定性,我将其称之为客观不确定性或客观随机性。客观不确定性是指客观事物状态或运行结果的多种可能性在实现上的等概性、平权性或对称性。最简单、最典型的事例就是掷硬币或掷骰子。任何一种可能性的实现相对于其它可能性并不具有优先地位,在实际实现过程中彼此地位平等,概率相同,因而是无法事前准确预言的。这种情形的存在是由客观实体自身结构的特点所决定,与人的认识能力无关。   对于现实与未来的关系,我们之所以说“未来是不确定的”,那皆是因为未来的状态相对于我们目前的状态都是非唯一的,其可能性空间大于现实的状态空间。更由于我们的认识能力有限,基于此,我们只能在今天与未来的交界之处不断锻造更加符合复杂事物系统变化规律的方法之梯,从而将我们的研究视野尽可能地伸向未来的区域。   4、结语   由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对于许多现实生活中的事情,我们没必要、也没可能完全了解它的所有方面,也不可能完全把握它的发展动向,因为在许多事情的发展中总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将物理中的不确定性原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它将为我们的决策带来更加合乎实际的参考方案。
2023-08-17 22:45:581

神秘的量子隧穿效应,居然让粒子学会了穿墙术~

在中国古老法术之中,穿墙术可以说是出现频率较高的法术了,如今也广泛存在于各种魔术之中,记忆犹新的就是,大卫科波菲尔当年横穿长城。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是不可能会穿墙术的,魔术中的穿墙术都是障眼法。不过,在微观世界里,粒子们却真的会穿墙术,而这就是著名的量子隧穿效应。举个例子,假如人在赶路,前面有一座大山挡住了去路,那么人如果要前往大山的另外一边,那么你就只能翻过山去。但是对于粒子而言,它可以直接穿过去,即使能量不足,也可以穿山而过。这就是粒子穿墙术——量子隧穿效应。1896 年,法国物理学家发现了铀的放射性,后来居里夫妇进一步对此展开研究,我们都知道,宇宙有四大力——强核力、弱核力、电磁力以及引力。杨振宁就是统一了三大力,是宇宙大一统只差临门一脚。居里夫妇在研究中发现,以最常见的α衰变来看,是从重原子核中放射出α粒子,即氦原子核。我们知道,原子核的核子(质子或中子)之间是通过强核力联系在一起的,核子怎么会挣脱强大的强核力逃逸出来呢?后来,量子力学建立,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与德布罗意波粒二象性的确定,在 1927 年,研究分子光谱时,弗里德里希·洪德在计算双势阱的基态问题发现了有趣的现象。 势阱是一个包围着势能局部极小点的邻域。被势阱捕获的能量无法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例如能量从重力势阱中逃脱转化为动能),因为它被势阱的局部极低点捕获。也正是因此,一个被势阱捕获的物体不能继续向全局势能最低处运动,即使它根据熵的原理自然地倾向于向全局最低点运动。粒子在某力场中运动,势能函数曲线在空间的某一有限范围内势能最小,形如陷阱,所以称为势阱。双势阱简单理解就是有两个局部极低点。洪德就发现偶对称量子态与奇对称量子态会因量子叠加形成非定常波包,其会从其中一个阱穿越过中间障碍到另外一个阱,然后又穿越回来,这样往往返返的震荡。这是人们首次注意到量子隧穿现象。而到了 1928 年,乔治·伽莫夫正确地用量子隧穿效应解释了原子核的阿尔法衰变。在经典力学里,粒子会被牢牢地束缚于原子核内,主要是因为粒子需要超大的能量,才能逃出原子核的非常强的位势。所以,经典力学无法解释阿尔法衰变。在量子力学里,粒子不需要拥有比位势还强的能量,才能逃出原子核;粒子可以概率性的穿透过位势,因此逃出原子核位势的束缚。伽莫夫想出一个原子核的位势模型,借着这模型,借着这模型,他用薛定谔方程推导出进行阿尔法衰变的放射性粒子的半衰期与能量的关系方程,即盖革-努塔尔定律。在一场伽莫夫的专题研讨会里,量子力学的核心人物玻恩听到了伽莫夫的理论之后,他敏锐地意识到,这种理论不仅仅局限于核物理学,还普遍存在于量子力学之中。玻恩对伽莫夫的理论进行了修正,因为伽莫夫理论所使用的哈密顿量是厄米算符,其特征值必须是实数,而不是伽莫夫所假定的复数。 经过修正之后,该理论仍旧维持不变原先的结果。这是伽莫夫提出的阿尔法衰变机制是首次成功应用量子力学于核子现象的案例。早在1922年,朱利斯·利廉费德就已观察到电子冷发射现象,但物理学者最初都无法对于这现象给出合理解释。而玻恩将伽莫夫理论应用于量子力学之后则很好地提供了解释。 直到 1931 年,雅科夫·弗伦克尔在著作《波动力学,基本理论》里,才正式给这种现象起了英文术语“tunnel effect”(隧道效应)。 我们知道,根据牛顿经典力学,粒子是不可能穿过能量比自己高的势垒的。但在量子力学中,根据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由于粒子具有不确定性,即使粒子能量低于势垒能量,它也有一定的概率出现在势垒之外。而且粒子能量越大,出现在势垒之外的概率越高。这个隧穿几率则是由薛定谔方程确定,隧穿时的能量变化与隧穿时间满足不确定关系,即△E*△t~h。 当我们带入一维定态薛定谔方程去求其穿透几率就会发现,势垒厚度(D=x2-x1)越大,粒子通过的几率越小;粒子的能量E越大,则穿透几率也越大。两者都呈指数关系,因此,D和E的变化对穿透因子P十分灵敏。但是如果你把物体从微观世界的粒子换成了宏观世界的物体,比如人穿墙,取各种参数,假如人的质量 m=75kg,墙厚0.2m等参数代入以后,就会发现可见宏观物体穿越的几率及其微小,近似不可能。所以这也是为什么粒子会穿墙术而人不可能的原因。 量子隧穿效应的诞生也为我们解释了很多生活里的现象,基本粒子没有形状,没有固定的路径,不确定性是它唯一的属性,既是波,也是粒子,就像是我们对着墙壁大吼一声,即使99.99%的声波被反射,仍会有部分声波衍射穿墙而过到达另一个人的耳朵。因为墙壁是不可能切断物质波的,只能在拦截的过程中使其衰减。量子隧穿现象的应用范围可以说十分广泛,比如说半导体领域,快闪存储器的运作原理牵涉到量子隧穿理论。超大型集成电路(VLSI integrated circuit) 的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是电流泄漏。这会造成相当大的电力流失和过热效应。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的设计原理就是来源于量子隧穿效应,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让科学家观察和定位单个原子,它具有比它的同类原子力显微镜更加高的分辨率。STM使人类第一次能够实时地观察单个原子在物质表面的排列状态和与表面电子行为有关的物化性质,在表面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中有着重大的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被国际科学界公认为20世纪80年代世界十大 科技 成就之一。由于电子的隧道效应,金属中的电子并不是完全局限于严格的边界之内,也就是说,电子密度不会在表面处突然骤降为零,而是会在表面之外指数性衰减,衰减的长度量级大约为1nm。如果两块金属靠的很近,近到了1nm以下,他们表面的电子云就会发生重叠,也就是说两块金属的电子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如果在这两块金属之间加一个电压,我们就会探测到一个微小的隧穿电流,而隧穿电流的大小和两块金属之间的距离有关,这就是(STM)的基本原理。很多人可能会问,人体真的没有办法发生量子隧穿效应吗?毕竟人体也是由粒子构成的,按照刚才薛定谔方程的计算,人体穿过墙壁的几率微乎其微。
2023-08-17 22:46:071

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hensberg的不确定原理来分析海明威的杀人者

你是黄冈师范学院的吧。。。 楼上答得文不对题...
2023-08-17 22:46:153

海森堡不确定性方程怎么理解?两个不确定性怎么乘?

动量的不确定性越大,位置的不确定性就越小,反之亦然。其中普朗克常量h是自然界微观领域深刻物理规律的数量反应。由它来控制二者的制约关系。
2023-08-17 22:46:251

虚粒子能量来源之谜

在普通的牛顿物理学中,几乎一切事物都可以追溯到一些能量和动量守恒的基本进程。400年来,我们一直被灌输着这样的想法,能量和质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毁灭,而必须通过某种方式保存,比如月球绕地球运行。我们还了解到守恒定律不仅适用于可视的封闭系统还有非可视的系统,从宇宙到原子。在没有人看到的情况下,一棵树倒在森林里,还能遵守能量守恒吗?答案是肯定的。但在20世纪的地球上,咆哮的二十年代来袭,物理学被颠覆了好几年。 在这篇文章中,我不打算回顾量子力学和量子场论,因为你可能已经阅读过大部分关于物理学“第二个支柱理论”的文献。重要的是要记住,这是一套全新范式的应用,与牛顿的物理没有任何关系,除了一些框架形式。我们仍然讨论质量,动量和能量,但是现在我们关注的对象,其表现为波或粒子——取决于你对它们做了什么实验。 能量不再是牛顿物理中的一个数量,而是一个“算符”,作用于粒子的波函数,输出特定状态指数的值。动量也有它自己的算符,这些算符作用于波函数的方式类比于一个特定的音叉在受外力的共振中振动的方式。电子的波函数的每一种振动模式在特定的时刻都有自己的能量,在特定空间也有特定的动量。物理学家说,能量和时间相互“交换”,动量和空间亦是如此。这些波函数本质上是统计性的,因此波函数的一个分量的平方提供电子具有特定能量和动量的可能性。但是电子状态的统计性意味着共轭变量的乘积必须大于或等于普朗克常数。这就给了我们著名的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 这些关系所涉及的是我们区分电子在每一种特定时刻和特定空间的可能具备的能量和动量的能力。事实上,我们处理的是电子波函数的无穷谐波级数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可以用傅里叶变换将每种状态下的频率和波长联系起来。在光和声音中,有着 波长=常数/频率 的定理,其中常数是光速或声速。那么,在量子力学中,波函数也有着基于共轭变量(E,t)和(p,x)的相似关系。实验中的问题是,因为E和t是共轭的,这意味着,当我们试图测定动量p时,我们对电子在x变量中的位置会逐渐失去准确性。类似地,当我们试图精确测定一个系统有多少能量E时,我们无法准确地知道它在哪个特定时刻存在能量。 实际上,描述能量和时间之间关系的海森堡不确定性理论,是我们对任何具有波状性质的系统中这两个量的一种表述。简而言之: 某一特定状态的总能量的不确定性随着处于该状态的时间的增加而减小。 通常这样解释,如果我们只观察它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能够测量系统的能量。下面是一个实例。 最初,时刻=Ti,系统由两个粒子Pa和Pb组成,它们具有总能量为Ea和Eb。然后Einitial = Ea + Eb。T2时刻的相邻态包含相同的两个粒子及其能量,但包含第三个粒子V,能量为Ev。系统在时刻= Tf时的最终状态只包含最初的两个粒子。根据海德堡测不准原理,两种状态之间的能量变化量为(Ea + Eb + Ev) - (Ea + Eb) = Ev。这两种状态之间的能量变化与第三粒子的状态存在的时间有关,根据Delta-T = h/Ev,这是Ev能量可以持续存在的最小时间。 在量子力学中,一个系统开始于Ti时刻,结束于Tf时刻。这些状态只包含原始粒子,在这种情况下,A和b之间发生的过程可以包含任何其他过程,只要它遵守海森堡不确定原理 Ev = h/(Tf-Ti) 如果初始时刻和最终时刻之间的时间差较长,能量波动Ev会很小,但是如果时间差较短,Ev的值会很大。 那么Ev的能量源自哪里呢?你可以认为它是从粒子V不存在的状态“借来”……这就是所谓的量子真空。这是因为真空状态是除去两个原始粒子后系统剩余的最低能量状态。剩下的n个“真空区”,其中所有其他的能量波动(根据E=mc^2而被解释为虚粒子)在它们所具有能量的时间段内来去自如。 另一种方法是使用度量类比来描述将大量度量值平均时会发生什么。当你从36个测量值取平均值,你会得到一个答案,但这是这些重复测量值的正态分布的中点,它有一个“标准差”,它告诉你测量值围绕平均值的分布。当您将测量值增加到10,000时,您的平均值可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是现在正态分布的形状已经缩小了,因为标准偏差现在是平方根(10000/36) = 100/6倍。你测量的越多,你测量的参数的波动就越小。用同样的方法,你对一个粒子状态进行36次能量测量,标准偏差是由海森伯格不确定原理决定的,该原理基于进行这些测量所花费的时间。但是当你进行更多的测量时,你增加了Ti和Tf之间的时间,标准偏差减小到一个更小的值。 1.WJ百科全书 2.天文学名词 3. astronomycafe- astronomycafe 转载还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
2023-08-17 22:46:381

量子力学的本质是什么,思想精髓在哪里

精髓在于薛定谔方程
2023-08-17 22:46:472

什么是量子力学理论

量子力学(英语:quantum mechanics;或称量子论)是描述微观物质(原子、亚原子粒子)行为的物理学理论,量子力学是我们理解除万有引力之外的所有基本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的基础。量子力学是许多物理学分支的基础,包括电磁学、粒子物理、凝聚态物理以及宇宙学的部分内容。量子力学也是化学键理论、结构生物学以及电子学等学科的基础。量子力学主要是用来描述微观下的行为,所描述的粒子现象无法精确地以经典力学诠释。例如:根据哥本哈根诠释,一个粒子在被观测之前,不具有任何物理性质,然而被观测之后,依测量仪器而定,可能观测到其粒子性质,也可能观测到其波动性质,或者观测到一部分粒子性质一部分波动性质,此即波粒二象性。量子力学始于20世纪初马克斯·普朗克和尼尔斯·玻尔的开创性工作,马克斯·玻恩于1924年创造了“量子力学”一词。因其成功的解释了经典力学无法解释的实验现象,并精确地预言了此后的一些发现,物理学界开始广泛接受这个新理论。量子力学早期的一个主要成就是成功地解释了波粒二象性,此术语源于亚原子粒子同时表现出粒子和波的特性。在量子力学的形式中,系统在给定时间的状态由复波函数描述,也称为复向量空间中的态向量。[24] 这个抽象的数学对象允许计算具体实验结果的概率。例如,它允许计算在特定时间在原子核周围的特定区域找到电子的概率。与经典力学相反,人们永远无法以任意精度同时预测共轭物理量,如位置和动量。例如,电子可以被认为(以一定的概率)位于给定空间区域内的某处,但它们的确切位置未知。恒定概率密度的轮廓,通常被称为“云”,可以在原子核周围绘制,用以概念化电子最有可能的位置。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量化了由于粒子的共轭动量而无法精确定位粒子的能力。[25]
2023-08-17 22:46:551

Lz球坐标下的本征态,Lx和L能不能同时确定?Lx和Ly的不确定关系?

不,Lz球面坐标中的特征态,Lx和L不能同时确定。这是量子力学中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的结果,该原理指出,某些成对的物理量,如位置和动量,或者在这里是角动量分量,不能以任意的精度同时测量。在角动量算子Lx、Ly和Lz的情况下,不确定性关系规定:。ΔLxΔLy≥1/2 |<[Lx, Ly]>|其中ΔLx和ΔLy是Lx和Ly测量的不确定度,[Lx, Ly]是Lx和Ly的换元器。由于换元[Lx, Ly]等于iℏLz,其中ℏ是缩小的普朗克常数,这个不等式可以写成。ΔLxΔLy ≥ ℏ/2 ||其中||是Lz的期望值。这个不等式意味着对Lx和Ly的值可以同时测量的精度有一个基本限制。它们的不确定度的乘积不能任意变小。此外,由于算子Lx、Ly和Lz不相互交换,所以不可能为所有三个算子找到同时的特征态。然而,有可能找到同时对角化任何两个算子的特征态,如Lz和L,或Lx和L。这些特征态被称为球面谐波,它们具有使第三个算子的不确定性最小化的特性。总之,量子力学中Lx和Ly的不确定性关系对这两个角动量分量可以同时测量的精度施加了一个基本限制。不可能为所有三个角动量算子Lx、Ly和Lz找到同时的特征态。
2023-08-17 22:47:231

世界上有哪些已经被证明是正确,但又令人无法接受的科学理论?

要是这么纠结的话,好像也就没有什么意思了。
2023-08-17 22:47:416

测不准原理的哲学意义

测不准原理揭示了粒子运动的不确定性,微观粒子的研究对哲学有很重要的意义,测不准原理的哲学意义在于其对传统的客观性观念、理性观念和确定性的观念都带来了冲击。测不准原理又称为量子测不准原理,是微观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由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于1927年提出。测不准原理的含义是指用科学方法测定基本粒子的位置而同时又做到不影响基本粒子的速度是不可能的,即同时测量微观粒子的位置和速度是不可能的。玻尔指出,在物理理论中,平常大家总是认为可以不必干涉所研究的对象,就可以观测该对象,但从量子理论看来却不可能,因为对原子体系的任何观测,都将涉及所观测的对象在观测过程中已经有所改变。如果观测者总是被观测过程的一部分,那么人们长久以来所领会的客观性就不再是一个有效的概念。任何一个观测者,例如一个进行实地考察的考古学家,或到某一新闻现场进行报道的新闻工作者,都必须注意到,他的在场已经成了故事的一部分。故在历史学领域中,有“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说法。
2023-08-17 22:49:171

《绝命毒师》中沃尔特为何化名海森堡?

海森堡是量子力学的主要创始人,哥本哈根学派的代表人物,193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但同时他也是希特勒原子弹计划的总负责人,德国最后并没有造出原子弹,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对铀235的临界质量计算犯了一个极其低劣的错误,从而放慢了德国原子弹计划的进程。海森堡是纳粹的核物理学家,因为自己的计算失误部分导致了纳粹的核武器计划流产(当然也不能全怪他,盟军的破坏,希特勒的决策失误也是重要原因),海森堡的失误全是科研领域几个最著名的计算错误了吧老白给自己起名海森堡是有深意的,在刚开始我以为他只是因为自己从事的是邪恶的事业,所以取了这么个名,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们才明白老白当年为了给小白买奶粉和尿布,把自己手中的股票买给了另外两个人,换了500美元……多年以来他每周都会查看公司的股价,算算自己因为500美元而放弃了多大一笔财富老白如此傲气一人,这辈子犯下的最大错误他一直不肯原谅自己,取名海森堡,也是因为自己同他一样犯了一个错误却失去了一切老白拒绝别人的帮助治疗癌症也是因为这个错误,“这些钱本来就是我的,你们凭什么拿来施舍我?”后来老白如此痴迷于他的毒品帝国也是这个原因,“我这辈子已经犯过一个大错,不会再犯第二个”他用海森堡自勉,他用海森堡自嘲
2023-08-17 22:49:372

薛定谔的猫是一个有趣的理想实验,常在网络上被人们玩梗,那么实验的内容究竟是什么?

是一个关于量子理想的实验
2023-08-17 22:50:3711

沃尔特怀特原型

现实生活中的沃尔特·怀特是阿拉巴马州最好的冰毒制造者,他被判入狱12年城事决策-现实生活中的沃尔特·怀特是阿拉巴马州最好的冰毒制造者,他被判入狱12年首页 > 现场报道 > 正文现实生活中的沃尔特·怀特是阿拉巴马州最好的冰毒制造者,他被判入狱12年 admin 2022-09-15 09:23 28 人阅读 0 条评论Real life Walter White who was the best meth cook in Alabama was sentenced to 12 years in prison一个“现实版的沃尔特·怀特”曾因贩卖冰毒被判12年以上监禁。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对比,不仅仅是因为他曾因贩卖冰毒而被定罪,还因为他的真名是沃尔特·怀特。是的,他和布莱恩·克兰斯顿在《绝命毒师》中扮演的著名毒贩同名。据当地报纸《比林斯公报》报道,没有上过电视的沃尔特·怀特被认为是阿拉巴马州最好的冰毒制造者之一。2013年,美国地区法官唐纳德·莫洛伊(Donald Molloy)告诉他,他必须因持有冰毒并意图分销冰毒而被判入狱9年,并因携带武器的指控被判入狱3年半。
2023-08-17 22:51:232

pickup是外带么?

pickup是自取外带,order pickup外带自取和order delivery外卖送货;
2023-08-17 22:36:541

nail是什么意思 nail英文解释

1、nail,指甲,读音:美/neu026al/;英/neu026al/。 2、释义:n.指甲;钉子;(软喙鸟类)上喙的硬甲壳;纳尔(布匹长度单位等)。v.把……钉牢,固定;抓获并证明有罪;揭露;(体育运动中)赢得,击败;(比赛选手)大力扣球;(外场手)把(跑垒者)杀出局;(选手)锁定(胜局);(男性)与……性交。n.(Nail)(美、法、俄、英)纳伊(人名)。 4、例句:My nails are bleeding!我的指甲流血了!
2023-08-17 22:36:571

pick 和 pick up有什么区别

pick 摘pick up 拾起
2023-08-17 22:37:036

美国式禁忌还有哪些呀?

美国式禁忌还有:1、切莫搭便车也许你在很多旅行书籍中看到很多free ride搭便车的故事,但实际上在当今的美国不是很普遍。2、不要称呼黑人为“Negro”Negro是英语“黑人”的意思。尤指从非洲贩卖到美国为奴的黑人;所以在美国千万不要把黑人称作“Negro”,跟白人交谈如此,跟黑人交谈更如此。3、不能随便说“I am sorry”“I am sorry”和“Excuse me”都是“抱歉”、“对不起”的意思,但“I am sorry”语气较重,表示承认自己有过失或错误;如果为了客气而轻易出口,常会被对方抓住把柄;追究实际不属于你的责任。4、谦虚并非美德中国人视谦虚为美德,但是美国人却把过谦视为虚伪的代名词。如果一个能操流利英语的人自谦说英语讲得不好,接着又说出一口流畅的英语,美国人便会认为他撒了谎,是个口是心非、装腔作势的人;所以,同美国入交往,应该大胆说出自己的能力,有一是一,有十是十,不必谦虚客气。5、同性不能一起跳舞同性不能双双起舞,这是美国公认的社交礼仪之一。同性一起跳舞,旁人必定投以责备的目光,或者认为他们是同性恋者。因此,即使找不到异性舞伴,也绝不能与同性跳舞。6、莫在别人面前脱鞋在美国,若是在别人面前脱鞋或赤脚,会被视为不知礼节的野蛮人。只有在卧室里,或是热恋的男女之间,才能脱下鞋子。女性若在男性面前脱鞋子,那就表示“你爱怎样就怎样”;男性脱下鞋子,就会被人当作丛林中赤足的土人一样受到蔑视。7、女性不能单独喝酒女性不可单独喝酒,如果单独喝酒或几个女性聚在一起喝酒,都被视为“正在等男士的女人”。不谙此情的妇女可能受到男士“毛遂自荐”式的骚扰。8、不可在别人面前伸舌头美国人认为在别人面前伸出舌头是一件既不雅观又不礼貌的行为,给人以庸俗、下流的感觉,甚至可以解释为瞧不起人,小孩子犯了错,可以吐吐舌头,显得天真可爱,成年人千万不可这样做。9、宴会上切忌喝醉在宴会上喝酒要适量,始终保持斯文的举止,这是欧美人士共守的礼节。在美国人的宴会上,很少看到烂醉如泥的人,即使喝多了,也要坚持到宴会结束,回到自己的房间后才可倒头不起。如果当场酩酊大醉,惹是生非,会招来众人的鄙视。
2023-08-17 22:37:041

用pickup造句

1. Then I hear the pickup coming back. 然后我听见那辆皮卡开了回来。2.Next month the amount of material recycled should further increase, since charges for garbagepickup will double. 由于垃圾收集的收费在下个月将会加倍,循环再生的材料数量将进一步增加。3.That cannot be,not with his wheelchair stacked high with all he owns, like a pickup truck. 但那时不可能的,同他的轮椅以及他的全部家当在一起就像一辆小货车。
2023-08-17 22:37:181

n word是什么意思?

是避免种族敏感的用语,Nword = negro (黑人)。种族:1.肤色、发形等体质特征把全世界的人划分为4个人种:蒙古利亚人(Mongoloid)或称黄种人,肤色黄、头发直、脸扁平、鼻扁、鼻孔宽大;高加索人(Caucasoid)或称白种人。2.皮肤白、鼻子高而狭,眼睛颜色和头发类型多种多样;尼格罗人(Negroid)或称黑种人,皮肤黑、嘴唇厚、鼻子宽、头发卷曲;澳大利亚人(Australoid)或称棕种人,皮肤棕色或巧克力色,头发棕黑色而卷曲,鼻宽,胡须及体毛发达。3.人种或种族是根据某些体质特征所作的生物学的划分,而不是文化上的分类,应该严格地将它同“民族”这样的概念区别开来。4.人种作为生物学概念,我们必须看到以下几点:首先,任何一个人种都没有某个或某些专有的基因,人种之间的差别仅仅是某种或某些基因的频率不同。例如,决定血型的IA等位基因在欧洲白种人中频率比较高,IB等位基因在亚洲黄种人中频率比较高。
2023-08-17 22:37:181

电磁炉的电路图

检查电源部分,VIPer12傍边的稳压二极管以及功率电阻(一般22欧或51欧或是电感330uH)看是不是变值了,还有三端稳压7805看输出端有没有5V输出,还有检查是不是cpu或晶振坏了,细心点,电磁炉的工作原理大部分是一样的,知道原理了,就不用电路图了,大同小异的,祝你成功
2023-08-17 22:37:212

nail怎么读 nail英文解释

1、nail,读音:美/neu026al/;英/neu026al/。 2、释义:n.指甲;钉子;(软喙鸟类)上喙的硬甲壳;纳尔(布匹长度单位等)。v.把……钉牢,固定;抓获并证明有罪;揭露;(体育运动中)赢得,击败;(比赛选手)大力扣球;(外场手)把(跑垒者)杀出局;(选手)锁定(胜局);(男性)与……性交。n.(Nail) (美、法、俄、英)纳伊(人名)。 3、例句:My nails are bleeding!我的指甲流血了!
2023-08-17 22:37:231

《宏观经济学》txt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宏观经济学》(N·格里高利·曼昆)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1ob8NcjjpkOpBJJ7TR_Hdg 提取码: j84f书名:宏观经济学作者:N·格里高利·曼昆译者:张帆豆瓣评分:8.8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年份:2005-3页数:546内容简介:Nu2022格里高利u2022曼昆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现任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曼昆的《宏观经济学》英文版自1992年出版以来,已再版四次,是美国最受欢迎的教科书之一,已翻译成17种文字。《宏观经济学》是一本典型标准的中级宏观经济学教科书。内容全面准确,深入浅出,涵盖了当代宏观经济学的所有主要领域,准确严谨地介绍了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概念和论题,公正地介绍了经济学界达成共识的主要观点和存在的分歧。作者的语言简洁明快,清晰易懂。《宏观经济学》对宏经济政策问题作了专门深入的论述。《宏观经济学》对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的讨论,涉及消费理论、投资理论和货币供求理论,内容详尽。《宏观经济学》是一本全面准确、通俗易懂、深浅适度的宏观经济学教科书,适合于包括高年级本科生、研究人员、政府和企业决策者的广大的读者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简介:作者:(美国)N·格里高利·曼昆 译者:张帆 梁晓钟N·格里高利·曼昆(N.Gregory Mankiw)是哈佛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他在普林斯顿大学开始自己的经济学学习,关于1980年以全优的成绩获得学士学位。在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之后,他于1985年开始在哈佛大学任教,并在1987年晋升为正教授。现在,他定期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宏观经济课程。曼昆教授是一个著作颇丰的学者,并经济参加学术与政策争论。他的研究范围涉及经济学的许多领域,其中包括价格调整、消费者行为、金融市场、货币与财政政策及经济增长。除了在哈佛大学任教外,他还是全国经济研究局的研究员,布鲁金斯经济活动讨论小组的成员,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和国会预算办公室的顾问。他也是颇受欢迎的入门教科书《经济学原理》的作者。曼昆教授与妻子德波拉及孩子凯瑟琳、尼古拉和彼得住在马萨诸塞州的威尔斯利。
2023-08-17 22:37:231

光触媒除甲醛有用吗

问题一:光触媒是否真的可以去甲醛? 光触媒是一种纳米级(锐钛型)二氧化钛TiO2活性材料,它涂布于基材表面,干燥后形成薄膜,在光线的作用下,产生强烈催化降解功能:能有效地降解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能有效杀灭多种细菌,抗菌率高达99.99%,并能将细菌或真菌释放出的毒素分解及无害化处理;同时还具备除臭、抗污等功能。安全环保,无二次污染。除醛效果很好,是以后发展方向。 问题二:光触媒除甲醛有效吗? 光触媒是光分解的意思,可见光就可以促使甲醛分子转换,但本身却不会损耗。因此比活性炭和绿色植物都相对持久,不存在饱和。 问题三:光触媒除甲醛有效果吗? 用处是有的,但是光触媒是化学物品,会造成二次污染二氧化氯, 建议平常多通风,多用些活性炭、纳米活矿丹这样的吸附材料来 吸附,尽快应对甲醛问题。 问题四:光触媒除甲醛真的彻底有效吗 对付甲醛的方法多种多样,目前流传的大多有以下几种: 1、 开窗通风,让空气充分流动,但是像甲醛这种高毒性的物质释放期是3-15年的,而且渗透性很强,我们也不可能常年都开着门窗,等到几年以后再入住,如果你能等,好吧,在此诚挚地向您表示我的敬意,土豪,我们做朋友吧! 2、植物除甲醛,可放一些绿萝、常春藤等绿色植物,可以帮助吸收房间中甲醛,但这种方法也效果甚微,一盆绿萝每小时吸收的甲醛平均为20微克,以一个100平米,房高3米,甲醛浓度值为0.2 mg/m3的房间来讲,同时需要1800盆绿萝,几乎要把整个房间添满,才能将甲醛降为国家标准0.08 mg/m3,这还是在白天光线充足、并且要保证在吸收的过程中不再有甲醛释放的情况下,而事实上装修后的家具,甲醛是一直在不断释放的。因此,靠植物来除甲醛根本不现实。 3、活性炭吸附,活性炭是一种能够有效去除甲醛的物理方法,但是必须注意:活性炭对甲醛的吸附量是有限的,用一段时间就必须拿到室外放在阳光下曝晒,让已经吸附的甲醛释放出来后,才能继续使用,否则已经吸附的甲醛会再次释放在房间里,好不容易吸走的再给放回来,活性炭,你是开玩笑的吧! 4、光触媒技术,所谓光触媒一般都会造成二次污染,因为光触媒要想完全分解甲醛,光照强度必须足够高,通俗地说必须达到在阳光下曝晒的程度,否则就不能达到甲醛完全分解的效果,这时就会产生二次污染,生成物就是毒性远远大于甲醛的气溶胶,而且气溶胶是不可再分解的。而光触媒使用在房间内,一般都达不到足够的光照强度。就好比燃烧,在氧气充足时,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碳是无毒的,但是如果氧气不足,燃烧后生成的就是剧毒的一氧化碳,这么任性,也就它可以做到了! 问题五:光触媒去甲醛到底有用吗? 有用的,光触媒除甲醛是有效的,当然不是市面上卖的所有光触媒都是有效的,树派光触媒还不错,很多人都是用的树派光触媒治理的。 问题六:光触媒除甲醛有用吗 你好,光触媒就是纳米级的二氧化钛,通过实验得知,在光照的条件下,可以和甲醛等有害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因此可以去除部分甲醛。但除甲醛最好的办法,还是要室内通风。 问题七:光触媒除甲醛的原理是什么,你们觉得有用吗? 它里面含有的二氧化钛通过吸收 光能里的紫外线来分解甲醛等有害物质,在被治理的污染源上产生一层保护膜,但是他有他的不足,如果到了晚上没有了光其产品就处于休眠状态停止工作,这是其最大的缺点而且形成的保护膜不具备一定的硬度,容易被破坏。希望对你有帮助 问题八:光触媒去甲醛有效吗 你好,光触媒就是纳米级的二氧化钛,通过实验得知,在光照的条件下,可以和甲醛等有害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因此可以去除部分甲醛。但除甲醛最好的办法,还是要室内通风。 问题九:光触媒去甲醛到底有用吗? 有一定作用,但不是万能的。注意作用的环境:1、要有光,越强越好,波长越短越好。2、要有足够的氧气供应,密闭环境中的作用就差了。3、空气要流动,靠自然扩散的话太慢。 问题十:光触媒除甲醛真有效果吗 有用的,光触媒除甲醛是有效的,当然不是市面上卖的所有光触媒都是有效的,树派光触媒还不错,很多人都是用的树派光触媒治理的。
2023-08-17 22:36:542

放弃一切,得到一切。的英文

To give up everything, get everything
2023-08-17 22:36:5312

nigga和nigger有什么区别啊?

nigga和nigger区别:含义不同,具体如下:1、African:黑人,非洲人,非洲裔的,一般比较正式。2、black:黑人,泛指所有黑人,包括非洲,北美,拉美等地区的黑人,或者是印度人,阿拉伯人这样的黑皮肤白种人。3、nigger:黑人,俚语,一般是侮辱性词语,可以翻译成黑鬼,但是也有很多黑人自称是nigger。4、negro:黑人,一般比较中性,带着一点嘲讽味道。5、nigga:黑鬼,黑佬,是俚语,一个比nigger侮辱性稍微有点弱的词语,nigger和nigga读音相似,但是nigger最后的儿化音更明显一些,但是如果是朋友之间的调侃,可以翻译成臭小子,你这小子。nigger的由来:1、Nigger翻译过来是黑鬼,是英文中其他种族对黑色人种的蔑称。2、在英文中,与中文“黑鬼”对应的词是Nigger或Negro,Nigger比Negro更具侮辱性。3、2007年2月28日,纽约市禁止用此攻击性语言,含有此语言歌词的歌曲不予颁发格莱美奖。4、2014年11月9日,美国陆军政策文件中禁止使用“黑人”(Negro)一词,代之以“黑人”(Black)或“非洲裔美国人”(African American)。
2023-08-17 22:36:471

得到帮助用英语怎么说及时得到帮助用英语怎么说

得到及时帮助的英文是 get instant help
2023-08-17 22:36:421

beige、rojo negro gris azul这些单词是什么意思,好像是表示颜色的,谢谢!

beige 米色的;灰棕色的
2023-08-17 22:36:392

音箱分频器功率怎么算

计算方法:低音喇叭的功率是额定功率的话,功放输出功率也按额定功率配。音箱扬声器单元的功率一般看低音单元的功率,比如,你的低音单元功率是60-120W,那么这只音箱的功率就可看作是60-120W。扩展资料:音箱分频器原理连接高音喇叭的电路:让电流先流过电容器,阻止低频,让高频通过,并且喇叭与一个线圈并联,让线圈产生负电压,那么这个电压对于高音喇叭来说正好是一个电压补偿,于是可以近似地逼真还原声音电流。连接低音喇叭电路:电流先流过线圈,这样高频部分被阻止,而低频段由于线圈基本没有阻碍作用而顺利通过,同样,低音喇叭并联了一个电容器,就是利用电容器在高频的时候产生一个电压来补偿损失的电压,道理和高音喇叭端是一样的。可以看出,分频器充分利用的电容器和线圈的特性达到分频。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音箱分频器
2023-08-17 22:36:371

紫外线能除甲醛原理

原理:1、光触媒在紫外线光的照射下,会产生类似光合作用的光催化反应,产生出氧化能力极强的自由氢氧基和活性氧,具有很强的光氧化还原功能。2、氧化分解各种有机化合物和部分无机物,能破坏细菌的细胞膜和固化病毒的蛋白质,可杀灭细菌和分解有机污染物,把有机污染物分解成无污染的水和二氧化碳,因而具有极强的杀菌、除臭、防霉、防污自洁、净化空气功能。3、光触媒对中低分子的不稳定化合物及绝大部分病菌有很好的降解和杀灭作用,其中包括甲醛。扩展资料:甲醛的危害1、甲醛具有强烈的致癌和促癌作用。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嗅觉异常、刺激、过敏、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和免疫功能异常等方面。2、浓度在每立方米空气中达到0.06-0.07mg/m3,儿童就会发生轻微气喘;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为0.1mg/m3, 就有异味和不适感;达到0.5mg/m3,可刺激眼睛,引起流泪;达到0.6mg/m3,引起咽喉不适或疼痛;浓度更高时,可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肺水肿。3、通过动物实验,从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上证实了室内甲醛污染对人体的遗传毒性和致癌作用、神经和生殖毒性作用,对细胞的氧化损伤、眼部和气道的刺激作用及免疫系统的毒性反应。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光触媒除甲醛
2023-08-17 22:36:321

什么是木桶原理?

一个水桶无论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决于其中最低的那块木板。
2023-08-17 22:36:243

分频器原理

1、从电路结构来看,分频器本质上是由电容器和电感线圈构成的LC滤波网络,高音通道是高通滤波器,它只让高频信号通过而阻止低频信号;低音通道正好相反,它只让低频信号通过而阻止高频信号;中音通道则是一个带通滤波器,除了一低一高两个分频点之间的频率可以通过,高频成份和低频成份都将被阻止。在实际的分频器中,有时为了平衡高、低音单元之间的灵敏度差异,还要加入衰减电阻;另外,有些分频器中还加入了由电阻、电容构成的阻抗补偿网络,其目的是使音箱的阻抗曲线平坦一些,以便于功放驱动。2、位于功率放大器之后,设置在音箱内,通过LC滤波网络,将功率放大器输出的功率音频信号分为低音,中音和高音,分别送至各自扬声器。连接简单,使用方便,但消耗功率,出现音频谷点,产生交叉失真,它的参数与扬声器阻抗有直接的关系,而扬声器的阻抗又是频率的函数,与标称值偏离较大,因此误差也较大,不利于调整。3、将音频弱信号进行分频的设备,位于功率放大器前,分频后再用各自独立的功率放大器,把每一个音频频段信号给予放大,然后分别送到相应的扬声器单元。因电流较小故可用较小功率的电子有源滤波器实现,调整较容易,减少功率损耗,及扬声器单元之间的干扰。使得信号损失小,音质好。但此方式每路要用独立的功率放大器,成本高,电路结构复杂,运用于专业扩声系统。
2023-08-17 22:36: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