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你如何看待当前中国或者世界的形势

2023-08-26 14:32:43
共4条回复
小菜G

  货币调控的方向已由原来的从紧变为现在的适度宽松。财政政策应积极予以配合,适度实施扩张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冲击

  目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正在演变成为"世界性金融危机",并有可能向经济危机发展。我国宏观经济在原"两防"方针指导下的"软着陆"过程,加入了突如其来的外部冲击,再加上其他多种因素影响,已带有在经济周期由高涨向低迷的阶段转换中"硬着陆"的危险,一些加工企业,特别是出口导向型的企业遇到了比较明显的困难。我国2008年1~9 月的GDP增长率,迅速回落至9.9%,并显然将继续回落;外贸政策的主要目标,不到半年,就从"压顺差"变成了"稳出口"。为应对部分劳动密集型行业增长下降,以及失业率上升和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已在"抗寒增温"方向上频频出手。本次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反映的是针对外贸对中国经济拉动作用显著下降,以及从经济全局变化的新趋势着眼,以扩大内需为主导意图的一系列政策调整和"反周期"操作。

  我们已看到,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扩大,世界上发达国家和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国家的居民消费信心指数大幅下降,进口需求滑落,这必然会对我国出口产生不利影响。与此同时,由于外部金融危机的冲击波,国内各产业的发展已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压力和困难,涉及房价的下跌、加工企业销售额减少和利润下降,企业员工收入的下降等,以及由此导致的内需下降。这些连锁反应,有的还处于萌芽状态,刚刚有所体现。为了防止我国经济过快下滑,维持较快稳定发展,我们确有必要通过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适当调整,帮助企业改善预期、树立信心、克服困境,渡过难关,防止出现因企业生产和效益下滑而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被动局面。

  关于我国目前财政基本形势的判断

  据统计,在2008年前三个季度GDP增长9.9%、比上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的同时,第一、第二、第三季度税收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3.8%、27.7%和10.6%,特别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从2008年7月开始,税收增速大幅回落,9月份为2003年以来月度最低增幅,仅2.5%,如扣除9月份CPI 4.6%的涨幅,9月份实际税收仅为3.1%的财政收入,已呈现负增长,从税收收入所反映的宏观经济整体形势来看,不容乐观。但如果我们全面分析这个回落,可以看出其尚在可承受幅度之内。

  2008年7月份以后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幅度明显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房地产市场的下滑,比如上海、厦门由于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其财政收入增长幅度都没有达到20% ;二是一些企业受到国内外多重负面因素"碰头"的合成压力后,生产规模有所收缩,效益水平出现下降;三是一些政策性减收因素产生作用。经过政策调整,上述因素可以得到一定矫正和冲抵。

  当前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财政收入这几年的增加比较显著,2007年的增幅达33%左右,2008年1~9月份累计的财政收入增长幅度仍在25.8%的水平,目前可认为这是一种总体而言尚属正常的回调。我国在经济发展中,近年来努力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结构,并积极平稳地进行了主要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金融运行的防范风险能力上升,经济基本面对于财政收入的支撑力也仍然存在。

  在财税部门作出增收节支努力的同时,我国2008年全年的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仍有可能在20%左右,扣除物价指数之后,仍应高于GDP的年度增速。换言之,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今年仍会有一些提高。这一指标在1995年从10.3%的谷底水平一路走高后,2007年首次超过20%,达到20.6%,2008年则可能接近21%。

  我国经济发展需要财税政策的及时、合理调整

  为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政府首先有必要高度重视当前的重大变化,应对冲击需要在宏观政策方面出手。考虑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目标方面具有不同的侧重,为了发挥宏观政策的整体效应,政策的协调配合应成为政策应急调整中的重要事项。

  第一个层面,在货币政策方面,前面一段时间已屡次调低利率,表明货币调控的方向已由原来的从紧,变为现在的适当松动。我们仍要高度关注物价变化,继续努力防控通货膨胀,但是有必要适当地松动总量控制,这方面货币政策应该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财政政策应积极予以配合,适度实施扩张。

  第二个层面,从财政政策的侧重点看,当前应在原来稳健框架之下优化结构的着力点上,进一步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力度。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增加有效供给的作用,从综合支撑效应上优化经济运行现状,避免"硬着陆",并有助于增加企业层面的效益水平和增强总体经济的发展后劲。具体看来,从2008 年开始,财政已带动其他资金陆续投入灾后重建,几年内将有万亿元规模的基础设施等投资,并已在近期作出了提高出口退税率的举措以阻止或减轻出口企业的颓势,同时在涉及基本民生的各项事业中继续积极投入,为社会成员消解"后顾之忧",改善心理预期,增加消费方面的有效需求。比如,在保障和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待遇、提高城乡低保对象等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水平的同时,国家将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措施,加大在资助困难学生、优抚救济、住房保障、房地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这些财政政策对于扩大内需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具体考虑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第一,要把"三农"问题摆在重中之重,进一步投入财政可用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设施,支持和农业产业化有关的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并适当加大农业生产方面的直补力度。第二,财政要把优化结构的支出重点放在贯彻国家区域战略方面,支持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天津滨海新区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事项的落实。第三,在民众所关心的一系列基本民生方面,财政要通过支出安排加以提升,进而增强民众的信心和满意度。这包括:对基础教育的支持,如从2007年开始实行从农村到城市的九年义务教育全免费;在医疗基本保障方面,把可用的资金用于支持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基本住房保障方面,经过这几年的摸索,我们政策的着力点已经有进步,把原来比较模糊的经济适用房概念淡化,而明确地把财政资金重点放在廉租房建设上。此外,还包括政策对生态环境保护和人居环境建设的支持。第四,财政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这也体现为一个战略性的选择,我国要转变发展方式,必须在这方面紧抓不放,积极贯彻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包括支持十多个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走创新型国家之路。

  第三个层面,应该适当考虑结构性的税收调整。前不久,配合着货币政策的动作,利息税已暂停征收。另外,很有希望的是,随着整个经济热度上升问题不再成为一个压力,我们有机会把增值税转型推到全国,而不再限于东北地区和中部的二十几个工业城市。在优化企业所得税制方面,应该抓紧细化实施细则,有所区别地对节能降耗减排等方面的经济行为和研发活动,给予所得税优惠的支持。还应该看到,我们将有更好的机会推出资源税的较大调整,虽然看起来这是对初级资源产品增加税负而会抬高其产品价格的举措,但是对于发展方式转变和引导各类主体更珍惜地使用资源,更积极地开发节约使用资源的工艺、技术和项目,是一项必须要做的重要税制改革。

  当然,减税肯定需要有一个关于财政承受力的测算,要设计周全的方案。在2008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仍然会提高的情况下,适当减税无非会使这个指标上得不那么快而已。但是我们要非常珍惜地运用这个空间,应该把这个空间首先应用在增值税转型这种重大的长远的机制性改革上面。同时,要做好结构性的减税(如增值税转型)与结构性的增税(如资源税作重大调整)间的结合搭配,从而对冲财政减收压力,强化税收调控效果。

  此外,其他方面的减税也要考虑社会成员的心理与相关制度建设,比如大家关注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上调,这也需要在考虑财政承受力后,探讨具体方案。关于"起征点"的较大调整,最好通过听证会的程序来优化其决策机制。

  提高出口退税率缓解外向型企业困难

  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政府已出手上调出口退税率。财政部与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明确从2008年11月1日起,上调3486项商品的出口退税率,约占中国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25.8%。这是自2004年以来中国调整出口退税政策涉及税则号最多、力度最大的一次。

  此次出口退税率调整涉及内容广泛,共涉及3486项商品,主要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适当提高纺织品、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退税率。二是提高抗艾滋病药物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此次调整后,我国的出口退税率将分为5%、9%、11%、13%、14%和17%六档。

  这次调整还有一个重要意义,即中国财政政策已给出了政府抵御金融危机冲击的明确态度,要运用退税率等政策工具缓解外向型企业的困难,服务于经济发展全局。

  这次调整出口退税率是政府主动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而采取的一项宏观调控措施,它有利于帮助企业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可以增强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城乡劳动力就业;提高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有利于引导企业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快产业升级的步伐。

  当然,从近期看,出口退税率的上调对纺织行业以及部分出口导向型企业的影响可能仅仅在于缓解压力,尚不足以改变行业在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但这种针对性措施的必要性是十分明显的,可把它看作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调控中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协调配合的一个组成部分。(作者 贾康 李全 贾康系财政部财科所所长;李全系财政部财科所副教授)

小教板

进入新世纪,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突发事件增多,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宗教 民族矛盾等交错在一起,不安定因素明显增加。世界经济下滑,美、日、欧三大经济体同时 陷入低潮,世界经济和贸易出现十年来最缓慢的增长。“9.11事件”给世界前景罩上了 新的不确定因素,对现存国际格局、国际秩序产生了冷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冲击,国际形势 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

一、 世界总体形势仍有望保持稳定

今年以来,国际形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但总体形势仍有望保持稳定,和平与发 展作为时代的主题不会改变,不会因“9.11事件”而发生逆转。

冷战结束后,美国凭借其综合国力的全面优势,企图建立单极世界:在政治上,搞霸权 主义和强权政治;军事上,通过开发导弹防御体系谋求所谓“绝对安全”;经济上,利用全 球化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强化由其主导的国际规则;在意识形态方面,推行美式文明和价 值观,打压其他文明。美国的所作所为激化了冷战前被两极格局掩盖的民族、宗教等矛盾, 引起世界上诸多地区不稳定,遭到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反对和抵制,也激起了各种反美势力, 特别是伊斯兰极端主义势力的强烈反弹。

“9.11事件”和美国发动的对阿富汗军事打击,实质上是新世纪初美国的霸权主义 和国际恐怖主义两种势力的大较量,表明两者之间的较量已经从孤立的、个别的行为转化到 大规模使用武力的战争形式,其性质十分严重。

9.11事件”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是近年来国际矛盾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 结果。这一事件表明当今世界仍很不太平,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加,各种利益矛盾错综复杂, 反映了冷战后世界格局交替、走向多极化过程中形势发展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

但我们同时应该看到,霸权主义不得人心,恐怖主义也不得人心。恐怖主义不为世界大 多数国家所认同,不可能成大的气候。美国发动的与恐怖主义势力之间的战争不会引起大国 之间的直接冲突。世界总体缓和的大趋势未发生根本性改变。谋求和平、追求发展仍然是当 今世界人民的主要愿望。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绝大数国家的优先取向仍然还是综合国 力竞争,多极化作为历史潮流还会在曲折中发展。世界上总体形势仍有望保持稳定,国际形 势不会出现大的逆转。

二、 恐怖主义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

“9.11事件”表明,恐怖主义严重威胁国际和平与稳定,是国际公害。国际恐怖主 义活动分散,行动诡秘,威胁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反恐可能成为长期安全议题。“9.1 1事件”兼具反人类、反霸权的两重性。一方面,它以平民为攻击对象,残害无辜,具有反 人类性质。另一方面,它以美国为袭击目标,客观上具有挑战美国强权的内容,可归类为反 美恐怖主义。

“9.11事件”发生后,反对国际恐怖主义的斗争被推向战略高度,成为国际安全与 国际政治问题。“9.11事件”并非是一个偶然的突发事件,它反映了在经济全球化的趋 势下,恐怖主义越来越被用作解决国际矛盾的一种手段。国际恐怖主义的产生和存在,在一 定程度上反映了南北差距拉大,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种族不平等加剧的国际背景,有较 为深厚的政治、经济、社会基础。从根本上说,国际恐怖主义问题,是政治问题,军事打击 治标不治本,最后解决问题需要各国的合作,需要标本兼治。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 展和世界经济的繁荣,但也带来许多重大问题,最突出的是各国发展更加不平衡,南北差距 进一步扩大,经济与政治矛盾更加突出。人们可以看到,当前世界最贫困国家由20年前的 27个扩展为48个,最贫困人口由5年前的10亿增加到13亿。如果发达国家不对第三 世界的贫困和最不发达国家的开发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如果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继续加 剧,那么,就有可能影响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影响人类的整体利益。

“9.11事件”的发生,说明现代国际恐怖主义又有了新的恶性发展,特别是它的活 动越来越国际化,组织越来越严密化,手段越来越高科技化,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后果也越来 越严重。由于国际恐怖主义生存能力强,难以根除,恐怖与反恐怖的斗争将长期化,并对2 1世纪国际和平与安全产生长期影响。

nicehost

上面几位仁兄都查资料的吧 太详细了

我简单的说下

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演变成为"世界性金融危机"

确实现在整个经济的大环境都不是很好 就拿中国来说,很多中小企业都面临倒闭了 就业环境就更不要说了 很多大学生都赋闲在家 但是 人们还要继续生活 继续工作 社会总要往前走的 对自己要有信心 就当是严峻的挑战咯

meira

等待

相关推荐

国际安全形势的特点主要是

以下几点是国际安全形势的主要特点:1、国际格局发生新变化;2、地区热点问题复杂难解;3、非传统安全问题凸显。当今国际安全形势分析:(一)、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二)、霸权主义仍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三)、国际恐怖主义反弹强烈,国际反恐斗争形势严峻。(四)、全球性军事战略深入调整。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对中国的影响:第一、中国的传统安全环境面临挑战;第二、从非传统安全来看,中国也同样面临重大威胁;第三、中国在和平崛起的过程中还须承担来自美国的压力
2023-08-25 22:34:571

根据当前国际形势,分析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算算日子,金老师该布置作业了,你是花椒的学弟学妹吧,别想白嫖了,金老师说了 胡编乱造就是原创,度娘早就给学长学姐们用坏了
2023-08-25 22:35:085

分析中国当前面临的国际形势

...我晕啊 你是网络班的 还是图文班的啊居然把老师题目贴出来!!有答案了 记得发我咯还匿名!!
2023-08-25 22:35:404

当前国际战略形势的现状

当前,多极化与全球化交织发展,国际战略形势复杂多变。尽管伊拉克困境对美国的全球战略构成越来越大的制约,但美国继续推行霸权扩张。其他主要大国力图抓住机遇、竞相加快发展。大国关系出现一系列新变化,现有的国际防扩散机制备受冲击、面临调整,国际安全威胁更趋多样。中国对外战略日趋成熟,全方位外交积极进取,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前景广阔。一、主要大国战略态势:“一超"更显被动。“多强"更加主动。1、美国虽在伊拉克日益陷入困境,但仍对外坚持霸权扩张战略。进入2006年,美国在伊拉克的困 局进一步加深。伊拉克什叶派与逊尼派之间、两派内部、美军与各种反美武装之间、伊政府军与“基地”恐怖组织等之间的武装冲突不断,“教派冲突”、“军阀混战”、恐怖袭击、反抗美军占领的武装斗争相互交织,伊陷入全面“内战”的可能性愈来愈大,伊境内针对平民的恶性恐怖袭击事件接连不断,伊安全形势急剧恶化,伊拉克政府根本无法控制局势,美军伤亡也节节攀升,死亡人数业已突破3000大关,军费开销越滚越大,美国在伊拉克完全陷入了骑虎难下、进退失据、难以自拔的地步。美国不仅在伊拉克陷人困境,在中东其他地区同样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伊朗执意推进核计划,不断加大针对美国武装干涉的军事斗争准备;美国与以色列策动的针对真主党的黎巴嫩战争最终失算,反而强化了真主党游击队的实力,美国支持的黎巴嫩政府……….
2023-08-25 22:36:001

当今国际形势及热点问题分析

正有益的话题。 分析国际问题,首先要抓住国际政治的主要矛盾。从这一主要矛盾出发,许多看似云遮雾罩,认不清本来面目的热点问题,一下就能露出原形,让人豁然开朗。那么国际政治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呢?那就是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的斗争。国际上几年来的重大事件,主要就是这种斗争的反映。中国作为一个国际舞台上的大国,已经深深涉入了这场斗争中。而冷战时期的那种纯粹意识形态的斗争虽然还时有影响,但明显已逐渐让位于这种单边对多边、单极对多极的争斗了。中国的目标很清楚,就是要联合欧盟、俄罗斯等大国挑战单一霸主美国,把单极世界转变为多极世界,并且使中国成为其中的重要的一极。这是一项历史使命,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强盛和衰亡,不是以哪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场争斗,无论是胜是败,是必须要争的。即使失败,也是对民族自身的命运进行了抗争,虽败犹荣,但从目前的国际政治格局来看,完全失败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问题就在于得来的胜利果实的大小了。 一些心地过于善良的朋友,还有一些XP们,可能要问,为什么要冒斗争甚至战争的风险呢,为什么不走和美国合作的道路呢?请这些朋友不要忘记,中国也曾经试图走过这样的道路,前几年的“韬光养晦”正是试图这样化解矛盾,但美国并不因中国的谦让而迟疑扩张的脚步,甚至还要变本加厉。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以及后来的南海撞机就是最好的例证。在这几年间,美国完成了战略重点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转移,并开始建立了以防范中国主要目的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XP们可能会认为:这主要是和美国合作的还不够,没有消除美国的戒心而造成的。XP们可能还会说:日本曾经和美国是对手,现在不是合作的很好吗? 不知这些朋友想过没有,到底合作到什么地步才能让美国消除戒心,化敌为友呢?中国要是人口多了,它说是黄祸,说若干年后地球的粮食都被中国人吃了还不够,因此中国人是地球最大的威胁。中国实行计划生育限制人口,它又说中国不人道,侵犯人权,连孩子都不让生。中国不发展经济,它说,中国太穷,将是世界动乱的根源。中国发展经济,它又说经济扩张威胁了它们国内的经济和就业。中国不发展军备,它又老是瞧中国不起,还时时把军舰开到中国家门口耀武扬威。中国发展军备,它又说中国威胁了世界和平。中国社会大进步,实现了社会主义,它说独裁,是法西斯,要制裁和消灭。中国以前是大清国的时候,听都没听说过社会主义这个词儿,但它还不是仗着船尖炮利,打了进来?所以说,亲爱的XP们,你说,中国该怎么做才好?该怎样做才能既让自己日子好过,又不得罪美国大人?XP们可能还有一招:民主。中国现在不民主,实现了民主,就世界大同,大家都一样了,就不会欺负人了。那么XP们有没有想过,当今的俄罗斯应该算是终于民主了吧?还不是逃脱不了被美国遏制的命运?老苏联的那些反叛者恰好就有和中国今天的XP们一样的思想:都走资本主义道路,都走议会选举所谓的民主,就不会受压制了。结果如何?把一个强盛的国家搞得支离破碎,却还是逃不了被遏制的命运,当初许下的巨额经济援助也无人再提。俄罗斯只剩下苟延残喘的一口气了,现在出来一个企图重振大国雄风的总统普京,刚想显出一些手段来,就被美国当面指责背离了民主,并以制裁相威胁。印度也是民主吧?美国不也是压制了印度多少年?只是近来为了拉拢印度与中国抗衡,才开始松动了对印度的遏制。 如果事情象XP们想象的那样,向美国人让一些步,就能换来一片蓝天,从此可以生活无虞,那让步一些自然也是划算的。如能象日本那样,日子蛮好的。可是,你要知道,就象不可能人人都变成美国人一样,也不可能每个国家都能象日本的。有些国家,对美国来说,注定象不了日本,注定只能进行遏制。日本今日的地位正是对这些国家实行遏制政策的结果。中国、俄罗斯就是这样的国家,从国际政治的长期趋势来看,这些中国、俄罗斯这样的国家只能是美国的对手,只能遭到美国的遏制,这是宿命。是地缘政治和国际政治格局使然。和这些国家实行什么主义,是否民主无关。
2023-08-25 22:36:091

分析一下国际格局。

当前国际形势的五大特点  特点一 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大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  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世界的基本态势将是一个超级大国与多种力量并存。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惟一超级大国。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2004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总和为40.11亿美元。其中,美国达11.75万亿美元,占了近30%,第二是日本,约4.62万亿美元;接下去是德国2.67万亿美元,英国2.13万亿美元,法国1.99万亿美元,中国和意大利都是1.65万亿美元,加拿大0.97万亿美元,西班牙0.96万亿美元,韩国0.66万亿美元。  美国军费开支最多,2005财政年度达到4162亿美元,比其他主要大国的总和还要多。美国科技实力也很强,每年研发经费近3000亿美元,占世界总额的1/3。2003年度“全球1000强企业”中,美国有487家,占了几乎一半。  “9·11”事件后,美国调整安全和外交战略,把反恐、防扩散和确保本土安全列为首要政策目标。但是,多数国家不赞成美国搞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美国的盟国也有不同意见。  仅在伊拉克,美国就付出了很大代价。据美国官方统计,伊拉克战争从爆发到2003年5月1日主要作战行动结束,美军共死亡139人。但之后死亡人数成倍增加。截至2005年3月4日,美军已有1502名士兵死亡,1万多人受伤。美国在伊拉克的军费开销也很大,预计今年总额将超过2000亿美元,相当于每个美国家庭为伊拉克战争支付2000多美元。  世界上其他力量逐步壮大。俄罗斯经济增长加快,连续6年增长,国力逐渐恢复,2004年经济增长7%。普京总统2004年连任后,提出到201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  欧盟一体化进程在加速,去年5月1日扩大到25国,经济总量达到12.48亿美元,超过美国。政治联合进入新的阶段,去年10月签署了《欧洲宪法条约》。欧盟还在进行共同防务建设,自主意识和独立性在增强,国际影响进一步上升。  日本除了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最大债权国和最大外汇储备国,逐渐走出经济长期停滞的阴影,正在努力争当政治大国。  印度、巴西、南非等发展中大国发展势头强劲,广大发展中国家联合图强,整体实力上升。  越来越多的国家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提倡多边主义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大国之间既合作又竞争,既有较量也有妥协,既相互借重又相互牵制,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更加清晰。这种多极化不同于历史上的列强争霸。经过上个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和一次冷战的劫难,今天的多极化趋势反映了各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愿望和时代的进步。  多极化趋势和总体平稳的大国关系,客观上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安全环境。  特点二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  我国街上跑着许多国家多种品牌的轿车,国际互联网进入我国城乡千家万户。同时,亚、非、拉、美、欧等许多国家的超市都有中国商品。有人估算,平均每个美国人都有一件中国产的服装,美国人用的许多电脑、彩电,直至圣诞树,都是中国制造。经济全球化就发生在大家身边。经济全球化趋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  当前,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达国家纷纷把传统产业转移到国外,集中力量发展新经济。条件好的发展中国家也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加快本国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和制度创新。这样,通过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优化配置,世界经济正逐渐融合为一个难以分割的整体。这为各国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空间。  经济全球化也推动了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区域一体化是各国应对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国际竞争、提高自身地位的重要手段。截至2005年1月,在世界贸易组织备案的有效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已达160多个。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以东盟——中国、东盟——中日韩合作为核心的东亚合作等尤为引人注目。这一趋势有利于促进全球经济多元化、发展模式多样化和世界多极化。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增强,在很多方面已形成自己的优势。把握得当,趋利避害,我们可以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经济全球化也增加了风险和挑战。当前国际经济秩序总体上仍不合理,其重要表现是发展不平衡,南北差距拉大。发达国家拥有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处于主导地位,并在相当大程度上掌握着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权,从而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在竞争中面临巨大压力,不少国家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中国是进步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但也经常是不合理的国际秩序的受害者。我们必须居安思危。  特点三 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  世界保持总体和平与稳定,我国周边环境正处于历史上较好的时期。但天下并不太平,传统安全威胁仍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地区热点问题错综复杂。巴以冲突、伊拉克问题、印巴矛盾、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等,看上去都不是短时期内能够解决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其中,恐怖主义wei胁尤为突出。去年一年全球就发生了近1700起恐怖事件,特别是西班牙“3·11”爆炸事件和俄罗斯别斯兰人质事件,举世震惊。反恐将是一项长期任务。  国际社会还面临武器扩散、环境恶化、毒品走私、非法移民、跨国犯罪以及严重传染性疾病的严峻挑战。能源安全、资源安全、金融安全、粮食安全、信息安全和运输通道安全等也是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  特点四 世界的多样性和多元化,不同文明、民族、宗教和发展模式在竞争中共处,在交流中发展  世界上60多亿人生活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属于2500个民族,讲着6000多种语言。有名目繁多的宗教,也有许多无神论者。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不论是社会制度还是价值观念,都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这种多样性是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是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的动力。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人类文明也因此而丰富多彩。  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文明对话的必要性,多种形式的“文明对话”对各国相互了解、友好合作起着推动作用。不同发展模式之间应该超越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不同,在竞争中和平共处,在交流中相互借鉴。  个别国家反其道而行之,竭力要把自己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强加于人。这是对别国人权的侵犯,违背了民主潮流,也导致世界上一些地方矛盾激化。  特点五 中国的和平发展成为影响国际形势的重要因素,我国的国际地位稳步上升  改革开放26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年均增长率超过9%。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是1978年的十倍多,人均超过了1000美元。卫生保健条件和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己经从1949年的39岁提高到现在的70岁以上。  中国的发展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共解决了2亿多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人类史上的一个壮举。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说,中国是20年来对全球扶贫事业作出最大贡献的国家,为全球扶贫行动提供了范例。  过去26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速比世界快6个百分点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明显增强。1980年至2000年间,中国对世界贸易和服务增长的贡献率列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2003年我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8.2%。舆论认为,中国已经成为带动地区和世界经济的发动机。这两年国际上那么关注人民币汇率,正说明我们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在不断增大。  中国发展已经并将继续给地区和世界带来广阔市场和合作空间。2004年,我国进口总额达5613亿美元,是世界第三大进口国。2010年可能超过1万亿美元。中国的市场容量至少在今后十年还将持续快速发展。世界看好中国的发展潜力和巨大市场,加强对华合作成为各国普遍的政策取向。2004年,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突破600亿美元。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有450多家在我国投资。世界排名前列的汽车巨头全部进入中国,世界信息产业100强中已有90多家进入中国。外商在华研发中心已超过600家,跨国公司在华地区总部超过30家。  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我国政府急邻国之所急,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并通过多边和双边渠道向有关国家提供40多亿美元援助,对地区乃至世界的金融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上海成功申办2010年世博会,都表明我们朋友多,他们希望中国在世界上发挥更大作用。  还有一个前所未有的现象——世界上开始出现学习汉语的热潮。l00多个国家的2300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大约有3000万外国人在学习汉语。35个国家的87个城市设立了汉语水平考试。在美国,汉语已成为仅次于西班牙语的第二大外语。在加拿大,除了官方语言英语和法语以外,使用汉语的人最多。在澳大利亚,汉语是第一大外语。  结 论:可以看出,世界正处于深刻变化和向多极格局过渡的时期。各国加快发展综合国力,力争在未来的国际秩序中占据有利位置。我们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激烈的竞争。机遇中包含挑战,挑战中也可能有机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外交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和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中国的周边安全形势  中国作为邻国最多国家,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存在巨大问题,而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的主要因素有:恐怖主义、宗jiao权端势力、民族fen裂势力、领土纠纷、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安全问题就像一条“V形热点线”,呈放射状特点,在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东南部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V型线的左端是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大陆线,有中亚五国问题,阿富汗冲突、印巴冲突、印中争端等问题;V型线右端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海洋线,有日俄北方四岛之争,日韩的竹岛(独岛)之争、朝鲜半岛之争、中朝黄海大陆架之争、中日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之争以及南中海之争等.  (一)中亚五国与中国安全  中亚五国独立后,由于中亚显要的地缘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世界各国势力在中亚的角逐使中亚的政治局势更加不稳,另一方面也使中国西北边疆的安全环境复杂化。战后,推行霸权政策的美国在阿富汗建立亲美政权,以及在中亚个别国家建立军事基地,这不仅打通连结扩大了北约和强化了北约和美日安保同盟的战略通道,还可以以中亚为地缘战略支点,以北约组织和美日安保同盟为两翼,抑制俄罗斯的复兴,阻止伊斯兰原教有旨主义的扩展,遏制中国的崛起。  中亚国家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等自然资源。作为中国的邻居,中国在中亚的经济利益是显而易见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将日趋增加,进入21世纪,中国同中亚国家加强了经济合作,扩大了在中亚国家影响力,间接损害了俄罗斯的传统利益。而美国、俄罗斯在中亚角逐加剧,以获得经济利益。  (二)俄罗斯与中国的安全  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从沙俄时期到至今,一直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邻国和影响中国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地缘政治上,中俄之间有漫长的边疆线,从综合国力上看,俄罗斯仍是世界性大国,并有可能再度成为“世界超级大国”,而复兴后的俄罗斯所奉行的对外战略是否会一如从前的咄咄通人。作为俄罗斯的邻居,中国尤为关心,俄罗斯拥有雄厚的军事技术实力的丰富的石油气资源,是中国实现国防现代化可以借助的力量,尽管俄罗斯处于经济持续恢复阶段,但对华能源战略已透露出俄罗斯未来的战略运筹信息。  强大的邻国就像一把双刃剑,假如它对你友好并能给你带来利益,就会由于它是你的邻居而使这样利益倍增,这个邻居越强大,你所获得的利益可能越大,反之亦然。所以说,复兴后强大的俄罗斯对中国安全的影响是中国周边国家无法无拟的。  (三)朝鲜半岛与中国安全  朝鲜半岛问题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冷战遗产,进入21世纪后,美国政府对朝鲜采取强硬姿态,最终导致朝美第二次核发机的爆发,半岛局势再度趋紧。新时期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一方而,促进和解、推动谈判、制约战争的内外因素继续存在和发展。特别是“六方会谈”进程的继续为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重要机遇,半岛和平进程有可能在曲折中前进;另一方面,朝鲜与美国、朝国之间的矛盾根深蒂固,各自的国家利益和政策目标大相径庭,半岛局势的发展仍存在较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不排除出现武力对抗和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朝鲜半岛是中国东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半岛局势的紧张将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将影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没有半岛的安全,就无中国“和平崛起”的最终实现③。  (四)美日军事同盟和日本对外军事扩张  日本是中国的海上强邻,是当今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又是一个曾经对中国进行侵略并且其统治者至今对此没有清醒反省的国家,还是一个拥有巨大潜力掌握核武器的国家,二战后,美国和日本结成军事同盟,90年中后期,日美安全同盟实现了冷战后的重新定义。其适用范围由日本本土及周围数百海里扩大到整个亚太地区;合作内容由“日本受到武力攻击”扩展到“日本周边地区发生事态时”,防卫态势由“对储威胁型”向“地区安保型”转变;主要防范对象由苏联转变为朝鲜和中国。日美安全,同盟的重新定位、美日联合研制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将导致亚太尤其是东北亚地区战略力量的严重失衡,成为影响未来地区安全的重要不稳定因素④。进入21世纪,日本决定建对付“中国海军舰艇活动”的“护岛部队”,2004年确认中国为“安全威胁”实现了安全战略从“防御”的“进攻型”的转变。  (五)南亚半岛和中国安全  在南亚的印度半岛,印度自称是一只大象,印度21世纪的宏观目标是控制南亚和印度洋。所以,印度大力发展本国经济,其21世纪军事战略是发展强大的军事力量,威慑巴基斯坦,制弱小邻国,遏制中国,拦阻地区外大国向南亚渗透,实现控制印度洋,跻身世界一流大国行列的目标。印度洋是中国与中东、波斯湾、地中海、东非等地联系的海上必经这路,印度控制了印度洋,就等于控制了中国的通往这些地区的海上通道威胁中国的石油安全。而印度和马基斯坦的冲突直接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重要隐患。印巴冲突是包括领土、民族、宗教和军奋之争的综合性、长期性矛盾与争端。近年来,两国在核军备和常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在克什米尔冲突时紧时缓,印巴冲突对南亚安全局势,和我国西部边境的安全有重大关系。  (六)中国南海海洋权益之争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必然向海洋型经济方向发展,中国的海洋权益日益重要,自近现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的冲突争议日益增多。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非法占领我南中国海的岛屿,开采油气资源,严重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和经济权益,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中国和日本除了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之争外,还有专属经济区和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中国和朝韩在东海域划界问题上也有分歧,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  (七)影响中国安全环境最重要外部因素------美国  半个世纪以来,美国对中国周边安全构成的威胁,在性质上具有根本性,在程度上具有严重性,在时效上具有长期性。冷战后,美国作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是最有实力对中国安全构成威胁的国家。在欧亚大陆地缘战略又与中国的安全利益存在重大冲突,美国将中国视为有能力挑战其全球利益的地区性大国和谐在对手。美国在东亚的存在及中美战略结构性矛盾的深化,表明美国从战略上防范中国及对华施压的政策不会改变,在亚洲东面,美国依靠美日军事同盟联手遏制中国,在西亚,美国借反恐名义向西亚地区渗透,在东南亚地区,与东南亚地区国家加强军事合作,美国还靠多年与台湾形成默契,打“台湾牌”制约中国的崛起;在北亚、美国加与蒙古的全面关系。  加强中国安全的国际举措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局势复杂多变,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我们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但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因此,我们要把握发展机遇,努力营造一个国际安全环境,对我国国家实力的增强和国家利益的拓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开展睦邻外交  中国一贯主张,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主权一律平等,相互尊重各自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国,以维护地区和平等稳定出发,妥善处理与邻国的领土,领海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暂时解决不了问题暂时搁置,待历史事件成熟解决,防止霸权主义从中得利。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展睦邻外交。  (二)积极开展首脑外交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快速增强,一些周边国家对中国产生了疑虑和戒心,而美日等国家发表所谓“中国wei胁论”,企图破坏中国与周边关系,因此,为了消除周边国家的戒心和疑虑,积极开展首脑外使双方准确地了解双方的政策意图和政策方针,加强国家间的关系。首脑外交对于中国和邻国之间增加信任,巩固关系起促进作用。  (三)积极开展经济合作和经济援助  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且历史上有着悠久的经济交往,因此,双方经济往来能促成双赢,在经济外交中,我们坚持“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真诚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进入21世纪,我国与东盟建立了自由贸易区,在上海组织加强了地区经济合作,倡议与印度和巴黎斯坦等南业国家谈判签订自由贸易协议。促进经济外交,从而促进国家安全。对于周边发展中国家,提供必要的,力所能及的援助,加大为发展中国家培训各类人才,以此增加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自己的作用和影响,争取和掌握国际安全运筹的主导权需要发展中国家。  (四)开展国际军事交往,增强军队维护国家安全能力  在当代国际社会中,维护一个国家的安全需要国际的合作,在东亚复杂的国际格局中、中国只有通全广泛的军事合作来维护地区稳定。努力同周边国家在安全与防劣的双边及多边的战略磋商和对话,增强相互了解信任。尤其同周边国家加大国际反恐合作力度,参与海上搜救,打击海盗,打击贩毒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维护和行动。此外,中国不断扩大多种形式的对外军事交流,推动国际军控与裁军进程与义务等国际军事合作,为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平做出自己贡献,也为自身的发展,创造出安全国际环境。  (五)积极利用区域性国际组织建立经济一体化和多边安全协商机制  随着国际性组织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国为了积极参与自己周边地区和经济发展的区域对话和合作,于1996年参与组建了上海合作组织,并积极成为东盟的对话国。中国作为上海合作组织的创始国之一,为中国和周边国家提供了一个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提倡相互信任,裁军,与合作安全为新型安全观,丰富了由中俄两国始创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国家关系,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新秩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⑦。上海合作组织还在反恐打击分裂势力,国际犯罪,以及军事互信做出了贡献,但还应该加强这方面合作,但还应该拓展上海合作组织在经济合作功能、促进多边机制基础的巩固还要利用上海合作组织,以印度和巴基斯坦作为上海组织,“准成员”地位争取中立“8+1”机制,以此同周边地区建立多边机制框架。在东南亚地区,充分利用东盟组织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为双方的经济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01年11月6日,中国与东盟领导人第五次会议上,双方决定在未来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标志着中国在区域一体化道路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随经济关系的紧密,双方的认同点逐渐增多,中国多次在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议上阐述方在新形式下的安全观念和政策主张,双方对此达成了一种共同认同,因此,中国利用区域性国际组织建立地区安全机制,以带动周边地区和平安全进程。  四、结语  在当今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只有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中国才能处理好外部事务,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需要制定妥善的战略,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强大的国防力量。科学技术创新,联合一切联合的国际力量削弱,周边环境中不利因素,同时与周边国家相处过程中,积极参与亚洲多边及双边机制适用本国强大的综合国力,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发挥地区大国的作用,尽而实现中国的崛起。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2023-08-25 22:36:171

简要分析当前及下半年国际经济形势出现得新变化,新特点与新趋势

(一)世界经济迅速增长,美国、欧元区国家、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使世界经济得以继续维持较高增速,发展中国家经济呈相互带动、梯次发展的态势。 2007年世界经济仍将保持近4%的增速。美国经济稳中有落,2006年美出口额被德超越,信息化指标不及北欧,次贷危机使美经济优势不断被侵蚀和分解,其负面影响还在扩大。主要西方国家面临工业化以来最强烈的外部竞争。欧亚大陆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舞台。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欧亚大陆经济总量占全球的62%,累积财富总量是美国的一倍,2006年“新欧洲”国家国内生产总值较2003年增加近一倍。同时,占世界人口80%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进入较快增长期,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分工体系中地位得到加强,对世界经济影响力进一步增大,改变了世界经济的增长格局。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占全球的20%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到30%。 (二)随着金融创新,特别是金融衍生工具的开发和推广,金融一体化程度提高,全球金融业呈“爆炸式增长”。 巨额国际资本的无序流动和投机,不仅给发展中国家经济造成很大损害,发达国家也难独善其身。据美国麦肯锡公司的最新报告,全球金融业的核心资产总额已达140万亿美元。资本市场进一步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主体。银行资产占全球金融资产总额的比重由1980年的42%下降到2005年的27%,金融资产进一步向发达国家集中。发达国家的金融资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目前已平均跃升至330%。“经济金融化”趋势一方面促进了全球资源有效配置,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投机性和风险性。 (三)国际资本市场和劳动市场流动性增强,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形成全球市场。 国际资本市场更加成熟,资本流动形式也在增多。全球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日益提高。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未来10年,发展中国家将有7亿人口进入全球劳工市场。全球产业链的形成和资源配置中合理及不合理的部分进一步显现,不均衡的全球增长模式正在塑造新全球经济格局。从总体看,国际贸易、投资金融市场的自由化进程使生产要素流动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最佳配置”。从国别看,全球化的收益分配和社会成本分布严重失衡,穷国与富国的差距在扩大,输家与赢家的两极分化加剧。资本回报连创新高,劳动回报则越来越低,导致国家间不平等。发达国家主导当前的国际贸易、投资、金融和国际分工体系,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3/4,经济总量只占1/4。黑非洲至少要到2047年才能成功脱贫。在北方阵营,美欧日是国际经济三大支柱,但由于美国奉行经济单边主义,企图垄断国际经济决策,三方经济利益摩擦时有发生。南方阵营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拉大,对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诉求和利益关注点发生重大分化,多元化现象明显,南南合作呈现高度复杂性。 (四)新兴市场经济体日益具体,加快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新活力。 一大批新兴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体系日趋成熟,东亚、拉美、独联体国家经济全面提速,非洲、中东地区国家经济开始起飞,这些国家的国内资本市场迅速发展,对外资的依赖明显下降,对自身能源、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意识强化,一些出口导向型发展中国家逐步实现贸易结构多元化。“金砖四国”、“新钻11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继续引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成为未来最为强劲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影响全球化的发展。按汇率计算,今年,印度、俄罗斯、巴西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均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晋升世界经济12强。2001年~2007年,中、俄、印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出口、引资、外汇储备和股市总值排行榜上的名次平均跃升四个位次。亚洲国家对美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比重已从1993年的25.5%减少到目前的16.5%。 值得注意的是,发展中国家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持续增大。发展中国家相互投资迅速增长,主要表现在亚洲内部以及亚洲对非洲的投资。目前,世界外汇储备总额高达5.4万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掌握在发展中国家手中。近来,发展中国家开始将部分外汇储备以“主权财富基金”的形式对外投资,金额可能高达1.5万亿美元,投资的主要方向是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和跨国并购,有关动向将对国际资本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五)南北国家有关发展模式的交融与交叉增多,经济领域多边协调渐成趋势,新兴大国加速崛起,经济力量加速“多极化”。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互利用,南北关系呈繁芜交织的状态。俄罗斯迅速复兴和印度加快振兴,打破了冷战后中国一枝独秀的局面,初步形成了新兴大国崛起的第一梯队。一批发展中国家迈入或走近经济次大国行列,对维护世界经济体系的稳定及贸易自由化的需要不断增强,与发达国家的共同利益有所增多,双方相互依存有所加深,在经济、金融等领域开展对话与合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日增。“G8(八国集团)+5”成为促进南北对话的重要高端平台。G20(20国集团)涵盖当前世界上最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具有较强的“南北”代表性,近年来在协调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应对金融危机、促进世界经济金融稳定发展等的立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加拿大倡议在G20框架内成立“全球首脑论坛”,进一步反映出国际社会加强多边对话协调的趋势。 (六)各种区域或双边自由贸易安排发展迅速,国际贸易、跨国投资重趋活跃,自贸区谈判方兴未艾,通过自贸协定等形式,新兴力量与传统大国结成经济联盟成为时尚。 区域经济合作既是各国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产物,也是有关国家以区域发展为依托,为减缓经济全球化无序冲击而采取的合理选择。区域经济合作、区域集团化趋势与经济全球化发展并行不悖。这种总体上良性的经贸互动推动了政治上的良性发展,大国重启战争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东亚、拉美、非洲等地区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的区域合作蓬勃发展。一些发展中国家之间区域合作势头加强,成为联系不同地区之间合作网络的重要纽带。巴西、印度、南非已建立三国合作框架,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拉美,拉美与中东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各国均试图通过强强联合、强弱互补的模式加快区域集团建设,实现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谋求在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美国全面推动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欧盟借东扩之机加快区内金融、服务一体化进程,拉美两大经济组织南方共同市场和安第斯共同体宣布加快自由贸易谈判,东亚10+3和上海合作组织作为亚洲两个支柱性机制深入发展。未来国际经济关系将逐渐由国家之间的较量和竞争转向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角逐,围绕全球经贸政策、金融体制的斗争与协调将主要在经济集团之间展开。 (七)国际能源、资源价格大幅上涨,国际能源格局调整步伐加快,对能源等战略资源的争夺成为影响国际经济关系的最大不确定因素。 一些资源大国特别是油气资源富集的国家把握了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的良机,不仅从中获取巨额收益,同时提升了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近年来,俄罗斯、沙特阿拉伯、伊朗、委内瑞拉和阿联酋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序中平均前移了三个位次。一些石油生产国加强了对国内石油资源的控制,减少了发达国家对其石油资源的掌控。伊朗、委内瑞拉等产油国将能源作为国际斗争的主要筹码,公开向美“叫板”。美国目前控制着中亚、中东、西非和北美的世界近70%的石油资源。全球能源战略格局明显向美倾斜,但在世界能源市场格局方面,俄罗斯影响举足轻重,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战略影响不可低估。日本努力稳定传统石油来源,并积极拓展新渠道。欧盟等国积极增加石油战略储备,并寻求能源合作。随着世界经济的强劲复苏和繁荣,各方对能源的依赖将与日俱增。围绕油气资源、运输管道和市场价格等,美、欧、日等大国还将展开激烈的国际能源争夺战。同时,随着新兴发展中大国对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及对能源安全的追求,相关能源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打破了发达国家企业在国际能源产业中的垄断地位。
2023-08-25 22:36:281

当前国际形势分析

  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国际形势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世界还很不太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中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以新的"炮舰政策"和新的经济殖民主义为主要特征的"新干涉主义"严重损害了许多中小国家的主权独立和发展利益,也给世界和平和国际安全造成威胁.与此同时,因种族、宗教、领土等问题引起的地区冲突此起彼伏,国际犯罪、环境恶化等跨国问题远未解决,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还很多.但从总体上看,国际形势缓和的大趋势没有改变,多极化进程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任何旨在建立"单极"世界的图谋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经济全球化给各国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带来巨大风险.但利用机遇,防止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不一样的.全球范围内南北差距继续扩大,贫国愈贫,富国愈富.如此种状况持续下去,不仅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发达国家的经济也难以实现稳定增长.改革和完善国际金融体制、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和一致要求.
2023-08-25 22:36:392

学习《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后的感想与体会

主题是:对当今国内或国际形势的感想 当下金融风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着全球经济,为此,我国遭受的影响也不小。当下的国际经济形势普遍处于一种半死不活的状态中,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该如何在挑战中求得发展,很重要的一步就是认真、彻底地分析当下的国际形势,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包过经济、政治等等! 下面,我就我的个人对国际形势分析,发表一下我的个人观点。 当下国际的总体格局是以美国这一超级大国和其他大国共存的多极化局面,世界各国的政策和经济受到美国的影响都不小。这次因为美国的次贷危机导致的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的影响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由此也可以看出美国的超级大国的地位不可动摇性。所以,无论是经济或政治都很有必要和美国这超级大国搞好关系,毕竟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要不断提升还要得到美国的认可,而且,我国和美国的经济交易还是比较频繁的,美国也是我国的一个很重要的出口大国。以上是我个人对当今的国际形势做的一点分析。下面我们继续讨论金融风暴问题。 金融危机因美国而起,而美国也是损失最惨重的国家之一。本来在这个时候是美国发挥世界超级大国作用的时候,可是美国一直没有什么实际行动,这可以说是美国不负责任的表现。最让世界各国人民失望的是,当下股市极度低迷,而美国也没有采取太多的救市措施。而我国,因美国影响,无论是经济还是股市都受到美国的很强的影响,但是我们知道,这已经到了表现我们大国形象的时候了,所以我国在经济遇到重重艰难的时候不断出台各种经济政策进行救市。这是我国政治领导阶层的明智表现,因为我们不可能完全依靠别人来搞经济,我们只有自力更生才是最好的出路。 上面说了一些国际的总体格局问题,下面就说下我国经济因金融风暴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形势问题。很多人都说,中国的金融受到的影响远远没有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收到的影响大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得力的原因。其实不然,这种观点不是将经济问题强加到了政治问题上吗?我不否认和党的强有力领导有着很大的关联,但根源主要是我国的经济问题。我国金融为什么受到的影响没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大,很大的原因是我国的金融体制还没有其他发达国家的完善,而不是因为我国的金融体制已经很完美的问题。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的金融体制还没有能和国际金融体制完全接轨的问题,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如果这是一个经济和平高速发展的时候,我国的这种金融体制必定会阻碍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这对我国是极其不利的。所以说,从这个事件中,我们看到的不是我们的成绩问题,而是我们的不足问题。我们要健全我们的金融体制还得继续学习,继续改善。我国的经济体制还得继续改善。 而,对于金融风暴对我国的影响问题,我又听到了另一种观点。某些人认为,中国之所以受到这么大的影响,很大原因是因为改革开放的问题,是因为改革开放才让中国和世界连成了一体,所以受到了强烈的影响。由此看来改革开放是不明智的,他让我们承受的风险太大。对于改革开放问题,在我看来,这是中国人最明智的选择,也是中国经济要发展的唯一出路。我不否认,因为改革开放,我们的确受到世界的影响比以前闭关自守的时候大了很多。但我们都知道闭关自守只会导致贫穷落后,只会让我们的生活永远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闭关自守永远都是错误的,只是不可置疑的。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我们看到,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我们的国力增强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一切都归功于改革开放。如今,竟然还有人认为改革开放是错误的选择,真是孺子不可教也。改革开放政策是我国人们最明智的选择,是十三亿人口的抉择。改革开放是不容置疑的,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尤其是在当前这种国际经济形势下。而现在我们要面对的问题不是指责改革开放的不正确问题,而是如何让我们的经济在和师姐连成一体的同时,在金融危机到来的时候,我们有能将损失降到最小,这才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总之,一句话,受当下的金融风暴的影响,我们要迎接的挑战是巨大的。如何能在世界经济普遍下滑的大环境下保持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是每个中国人都得思考的问题。在这种经济普遍下滑的国际环境下,如何处理好我国的外交问题,也是我国的领导层要思考的问题。而我想说的是,在这种特殊环境下,我们应该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我们要好好地发挥我们的世界大国的影响作用,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而处理好经济问题,又是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解决好金融风暴带来的经济问题亦是刻不容缓,殊不知,我国当前的许多民营小企业都已闭门大吉。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已面临很大的挑战,这也是对我国的一个挑战。总之,这是对我国经济的重大创伤,在这种环境中求得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2023-08-25 22:36:481

论述题目:当前国际形式与中国发展环境展望 要求:有理有据,字数1200字,百度痕迹不要太明显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根据你的描述 有以下方案供你参考 9月15日上午,中国城市论坛北京峰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开幕。新华社副社长兼常务副总编辑马胜荣作题为《当前国际形势分析和中国发展的国际环境》的主题演讲。 以下是演讲实录: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谢谢大家。我非常高兴参加2004年中国城市论坛北京峰会。参加会议的都是专家,对中国城市的发展肯定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和建设性意见。我只是从事国际新闻报道的新闻工作者,在这里只能就当前的国际形势与大家交流一些看法。当前国际上热点很多,或多或少都与三年前发生的9.11事件有关。近三年来,国际局势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促成这一变化的转折点就是2001年发生的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可以这样说,9.11事件中摧毁的是两栋楼,但这一事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是巨大的。这种影响最主要表现在美国的安全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往美国认为他的威胁来自本土之外,现在看到了美国国内就存在着巨大威胁。因此,反对恐怖主义成为美国安全战略的主要组成部分,而美国安全战略的变化又直接影响到大国关系和世界格局的变化。现在9.11事件已经过去三年,但是恐怖活动并没有减少,尤其在俄罗斯,最近发生了一系列恐怖事件,最令世界震惊的是9月1日俄罗斯别斯兰市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这个事件有可能对今后的国际形势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下面我集中就恐怖主义目前的情况跟大家做一个交流,就此谈一下中国所面临的发展环境。 分析全球反恐形势首先要看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9.11改变了世界格局。3年前的9.11事件有19名恐怖分子劫持4架民航飞机对纽约、华盛顿两个城市发动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袭击,几个小时造成3000多名无辜者丧生。这个事件对美国的影响最大,但是它影响的不仅仅是美国,也绝不会是美国,它改变了冷战结束以来或者说扰乱了冷战结束以来的国际关系,大国关系随着9.11事件发生了很深刻的变化。反恐成了最近三年来国际事务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如果用电脑语言来说,就成了最常用的关键词。反恐两个字也可以说成了最近在国际上比较时髦的词。在反恐旗号下,美国先后进行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两次战争。这两次战争对世界格局的改变也有很重要的影响。三年后的今天,世界并没有因为反恐而变得更加安全。如果我们回顾8月底到9月上旬以来的短短十几天里发生的事件,我们就会感觉到新的恐怖主义浪潮又一次袭击了俄罗斯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最为严重的就是9月1日有一伙恐怖分子在俄罗斯南部的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市占领了一所中学,将1300多名学生劫持为人质,在解救的过程当中,有300多人死亡,其中一半多是儿童。目前恐怖主义或者说恐怖分子他们采取的办法是什么呢?他们采取的办法就是将他们的阵地转移到防范相对薄弱的地区,在这些地区展开活动。当然,也有在防范比较严密的地区展开活动的,最近的一些新闻报道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第二,美国以反恐为纲,保证国内安全。美国长期以来没有受到过外敌的袭击,在9.11事件当中有了切肤之痛,袭击警告、恐怖主义、恐怖分子这些词汇在美国历史上一再频繁出现,在美国的百姓中一再传播。安全问题已经取代了发展经济、医疗福利和就业等国内问题,一跃成为美国布什政府的头等大事。美国政府和曾经受伤过的民众对恐怖主义的敏感程度达到了其他国家无法想象的地步。美国因为受到了9.11袭击,成立了国土安全部,民航部门也实行了苛刻的安全检查。美国这些严厉的措施保证了美国国内在三年时间里没有受到大的袭击。美国对9.11事件进行了反思,对遭受恐怖袭击的原因反思的更多。但事实上,这些反思没有占主导地位。在反恐的旗帜下,政府警察和情报机构的力量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加强,布什政府制定了爱国者法案,情报机构被赋于了更大的权力,对民众的窃听和调查不再需要象以往那样经过严格的审批,美国宪法所保证的言论、隐私和游行示威等自由受到了威胁。为了保证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的顺利召开,纽约警方对民众的游行示威活动大加限制。同时美国在对待俘虏方面也违反了《日内瓦公约》,就连美国籍的囚犯也没有办法享受美国法律规定的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他们不能见律师,也不能给家人打电话,甚至不能让陪审团来决定自己的命运。所以在美国反恐已经是布什政府近三年来的万能武器。在最近的大选当中,布什又将美国三年没有发生过新的恐怖袭击渲染成自己政绩,借此来攻击在安全问题上缺乏优势的民主党对手。特别是布什的竞选搭档副总统切尼,最近亲自出面对民众发出警告,选克里就等于选择危机。布什在任期内没有明显的政绩,但是他抓住了反恐这个旗帜,而且把共和党竞选提名大会提到了在9.11前夕举行,这个决定使共和党的提名大会成为历史上离11月2日总统选举日时间最近的提名大会。改时间的目的就是唤醒人们对9.11事件的痛苦回忆,打造布什铁腕总统的形象。布什这么做的主要目的就是竞选下一届总统,认为他能够给美国人民带来安全。在9.11三周年纪念日之前,俄罗斯发生了人质事件,澳大利亚驻印尼使馆遭受到爆炸。这两次事件再次把不安和恐惧带给了美国民众,这在客观上可能会给布什竞选连任增加成功的砝码。根据美国广播公司以及华盛顿邮报的最新联合民意调查,目前布什在大选进程当中仍然领先克里,有希望获得选票数量要比克里高出9个百分点。在处理恐怖主义问题上,布什获得的支持率要比克里多22个百分点。 第三,美国把反恐战争引向国外,世界变得更不安全。 美国政府对外采取强硬的路线,以是否支持他反恐为标准划分敌友,并且抓住这个机会,在全球范围内加强了军事部署,不仅恢复了冷战结束以后曾经一度关闭的一些军事基地,而且在原属于前苏联的势力范围内,甚至领土内开辟了新的据点。只用了短短的三年时间,美国军事在全世界的存在和影响力超过了它在冷战中用几十年时间所建立起来的规模。对于反恐领袖布什来说,9.11事件的发生,在客观上为他提供了一个--用中国话来说--就是"英雄用武之地"。近三年来,美国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反恐战争,不过有很多观察家认为或者说事实也证明这一点,这些年的反恐几乎是越反恐,恐怖主义的活动越是频繁。虽然成规模的恐怖组织少了,但是零散的恐怖分子多了。美国受到的威胁小了,世界其他地区受到的袭击多了。拉登不露面了,可他大大小小的徒弟们冒出来了。据不完全统计,9.11事件后,发生在全球的严重恐怖事件有17起。在美国的严厉打击下,基地组织发动大规模的袭击能力日益减退,但是基地的学员们将他们学到的恐怖知识和技能传播到了世界各地,更多不知名的企业组织应运而生,而且这些恐怖新生代具有更多的文化知识,他们懂电脑,会上网,手段也更加残忍,他们在欧洲、东南亚和非洲等地区发动不少血腥袭击,造成大量无辜平民的伤亡。刚刚结束的雅典奥运会期间没有发生恐怖事件,有西方记者说,雅典奥运会只有故事,没有新闻。意思就是非常好,开得很成功,参加的人很多,开幕式很精彩,但是没有新闻,就没有他们所想的重大新闻,如果楼被炸、人被杀了,可能就有新闻了。但是宁可没有新闻,要有一个安全的奥运会,我想这也是世界各个国家愿意看到的。 这些恐怖主义活动使很多人对美国打击恐怖主义的政策产生疑虑,如果仅仅加强以军事打击来消灭恐怖主义,而无视恐怖主义蔓延的根源,不铲除滋生的土壤,那恐怖活动肯定是愈演愈烈。 第四,国际关系旧的格局已经打破,重组还在进行当中。9.11事件发生在美国,但是它的影响遍及全球的每一个角落。几乎所有的国家都作出了一种选择,按照美国的原则就是非此即彼,要么支持美国,要么成为他的敌人。因此,整个世界的格局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全球形成了各国联手打击恐怖组织这样一种非对称性的斗争态势。我们怎么来看待现在的世界格局?现在比较一致的看法就是反恐是各国都在做的一件事情,这里有共同点,但同时各国也有各国的打算。美国有美国的打算,俄罗斯有俄罗斯的打算,特别是在最近俄罗斯发生恐怖袭击之后,俄军总参谋长提出先发制人。先发制人不光是对本国,对国外的一些有恐怖嫌疑的国家也要采取先发制人。因此,我们在将来的反恐斗争当中要注意俄罗斯在这场斗争当中角色的变化。我们知道,美国在反恐斗争当中是采取双重标准,它根据它自己的利益来决定反恐策略。有的时候强调要坚决打击,有的时候又采取一些比较放任的态度,甚至是接触一些恐怖主义组织的成员,实际上损害了全球联合反恐总的战线。最为明显的就是这次俄罗斯人质事件。在俄罗斯人质事件,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鲍彻就说,美国政府继续与所谓的“车臣异见人士”接触,并要对俄罗斯处理车臣问题的方式提出建议。 面对当前的国际形势,特别是恐怖事件,中国也面临着反恐问题。如何建立高效的预防机制是中国经济发展,包括中国城市发展中所需要关注的问题。 国际形势有很多方面,除了反恐问题之外,强调两个问题。第一,朝鲜核问题。这是世界关注的一个大问题。也是中国非常关注的问题。朝鲜核问题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安全。我们希望能够和平解决,能够各方通过协商来解决问题,使得朝鲜半岛能够保持稳定,这符合我们国家的安全利益。第二,中美关系问题。中美关系当中最敏感的问题是台湾问题,具有爆炸性。台湾问题是我们要关注的一个问题,台湾问题虽然不是一个国际问题,但它有非常大的国际因素。总之,除了注意恐怖主义的问题之外,目前特别要关注的两个问题,一个是朝鲜核问题,一个是中美关系问题。当然,中美关系问题还有一个经济问题。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以及其他方面的合作都是比较密切的,如果双方关系比较好,合作得比较好,对我们的经济发展,对美国的经济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但是现在也有很多矛盾,特别是政治上的一些问题影响到了经济关系的发展。 就我国的发展环境而言,我简单的综合一下,有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目前国际政治力量的架构和发展趋势有利于分散我国面临的战略压力,使我们避免处于各种国际矛盾的中心。第二,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资金、技术等转让的现状,有利于我国发展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我常常说这么一个例子,在人家都已经做好席位的情况下,要挤出一个位子出来就比较困难,你首先坐了这个位子就比较好办。所以在考虑发展时要具有前瞻性。第三,世界各国、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看好我们国家的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使我们在国际上增加了筹码。事情总是分两个方面,不利的方面肯定有,首先是美国把我们看作是潜在的战略对手,其次是“台独”的发展,特别要注意有可能发生重大“台独”事变。 第四,世界经济发展也有对我不利的一面,比如对于能源、矿产资源的争夺等等。以上我结合反恐和中国的国际环境谈了对当前国际形势的一些看法,还有很多问题,比如巴以问题、伊拉克问题、欧盟扩大问题、世界经济问题、发展中国家的问题等等,都是世界上一些重要的问题,都是研究世界形势这些人所要注意的问题。因为时间关系,在这儿就不多讲了。今天谈的一些观点有很多方面是属于个人的看法,仅供大家参考。谢谢大家。。不懂追问,望采纳,你的采纳是我答题的动力。
2023-08-25 22:36:581

分析一下当今国际形势(军事,政治)

抢下3分再说。。。。
2023-08-25 22:37:107

如何应对当今复杂的国际环境?

推动各当事方,通过外交手段政治途径和平解决问题,而不相反!
2023-08-25 22:37:382

分析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政府为什么坚持国内问题优先的基本原则?

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中为什么坚持国内问题右线的基本上都是要看电视,先考虑自己的一些原则问题。
2023-08-25 22:37:546

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国际和地区安全形势总体保持缓和态势,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继续交织发展。一是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一些事件引发出现新的军事紧张,朝核问题六方会谈进程受阻。吉尔吉斯斯坦、泰国政局动荡,缅甸、尼泊尔等国不稳定因素增多,阿富汗、巴基斯坦反恐形势严峻。以色列袭击向加沙运送人道主义救援物资的土耳其船队,激化了以巴以、以土矛盾,中东和平进程举步维艰。二是核裁军、核安全与防扩散问题在国际议程中位置前移。美俄签署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新条约。首次核安全峰会在华盛顿召开。《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八次审议大会召开。各方对合作应对核安全问题的共识增强,对推进国际核裁军进程期待上升。三是传统军备竞赛更趋激烈。美国一方面倡导建立“无核武器世界”,以削弱战略对手,减少自身风险;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快速全球打击”系统等新型武器,维护美常规军事力量的绝对领先地位。美国着力提高各类作战平台的智能化水平,并正式成立网络司令部。其他军事大国也大力推行军事变革。国际军事竞争由传统的陆海空向陆、海、空、天、网等“战略边疆”拓展。世界高科技武器装备竞争加剧。四是各种非传统安全威胁有增无减。冰岛火山爆发、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俄罗斯森林大火的跨国影响引人关注。粮食安全、水资源纠纷等问题突出。国际安全威胁日趋多样化,各种安全问题相互交织,综合性、突发性和扩散性增强。目前国际和地区安全形势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已经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1,威胁安全的因素多元化,国际安全形势更为复杂。2,恐怖主义问题呈现国际化趋势,各国间加强合作与协调。3,军事力量对比出现新失衡,以武力解决争端的趋势有新发展。4,亚太地区总体和平,但威胁安全的因素有所增长。5,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流,人类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
2023-08-25 22:38:231

当前国际形势分析论文

战争与和平2011伊拉克——美撤军不等于和平2010年8月31日,美军作战部队撤出伊拉克。虽然伊拉克亲美政权的存在确保了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利益,但这场战争留给伊拉克的却是分裂与恐怖、暴力与流血。据统计,去年共有2828名伊拉克人死于各类暴力事件。伴随着美军作战部队的撤出,伊拉克各派政治力量正在展开争权夺利的斗争。在此情况下,“基地”组织和各派武装趁机不断制造恐怖暴力事件。另外,在美军作战部队撤出后,伊拉克安全部队和警察将担负起一线战斗与巡逻任务,而其素质与能力一直受到广泛质疑。实际上,去年9月以来的伊拉克安全形势并无实质性好转,已有661人死于各类暴力冲突,占去年死亡人数的近23.4%。在伊拉克国内政治斗争难以尘埃落定以及伊安全部队能力难以迅速提高的情况下,伊拉克人民仍将面对与忍受持续的暴力与死亡。阿富汗——美增兵不等于塔利班失败美国作战部队撤出伊拉克是将反恐精力和资源更集中于阿富汗战争。2009年底,奥巴马政府批准了打击塔利班的新战略计划,并为此增兵3万人。该计划的特点是不强调反恐,而是强调反叛乱,即减少追踪塔利班战斗人员的行动,更努力地向当地居民提供安全保障,以削弱塔利班的生存基础。一年来,驻阿联军展开多轮围剿行动,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自身伤亡也急剧上升。去年驻阿联军共有711人阵亡,是2001年阿富汗战争爆发以来阵亡人数最多的一年。去年12月16日,美国有关阿富汗战争的进展报告认为,联军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战争仍旧“十分困难”。奥巴马政府继续坚持从今年7月开始部分撤出美军,并向阿富汗安全部队逐步移交安保责任,最终实现“阿人治阿”。虽然西方国家希望尽快扔掉阿富汗这块“烫手山芋”,但是阿富汗政府能否自挑重担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旦今年年中联军开始撤出,塔利班势力很可能卷土重来。巴基斯坦——反恐任务依然艰巨巴基斯坦去年的安全形势有所好转。政府军全年击毙恐怖分子5170人,自己则有469人阵亡,平民死亡人数为1796人,这3项数字比2009年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巴基斯坦塔利班现在是巴政府的头号反恐目标,其实力近年来迅速上升,对巴国内安全局势造成越来越大的影响,甚至连巴陆、海军总部、高级法院等要地都成为其袭击目标。去年7月,美国宣布向巴提供总值5亿美元的援助计划,旨在帮助巴基斯坦发展经济,缓和巴民间反美情绪。这使巴基斯坦政府处于两难选择之中:如果狠打塔利班,会激起国内一片反对之声。如果轻打塔利班,又会被美国指责为“拿钱不办事”。今年,巴基斯坦的恐怖组织将会继续制造多起恐怖暴力活动,巴政府的反恐任务仍然艰巨。中东——巴以和谈难以走出怪圈在美国的压力和斡旋下,中断20个月的巴以和谈于去年9月再次艰难重启。虽然美方称本次会谈将在一年内解决问题,但实际上巴以双方对和谈并无太多信心,反而在会谈前就相互指责。历史经验表明,巴以和平进程十分脆弱,整个过程充斥太多不确定因素。任何一个消极因素都可能使和平进程走回原点。双方积怨太深,国内又各有强大的掣肘力量,所以双方很难走出“和谈—破裂—冲突—复谈”怪圈。今年双方爆发一定程度冲突的可能性极高。苏丹——进入一个关键历史时刻苏丹达尔富尔的和平进程取得了明显进展。去年2月23日,达尔富尔和平会谈特别会议在多哈举行,苏丹政府与反对派“正义与平等运动”签署了停火协议。7月10日,苏丹南北部主要政党领导人正式启动苏丹南部公投会谈。7月14日,苏丹前反政府组织、南部地区主要政党苏丹人民解放运动表示,将全面参与苏丹政府与达尔富尔反政府武装的调解工作。不过,达尔富尔地区仍有数支武装组织在互相斗争,实现持久和平还存在变数。今年1月9日,苏丹就南部是否独立问题举行全民公决,苏丹进入了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不管公决结果如何,依然有可能爆发新的武装冲突。苏丹的安全形势不会因一次全民公决迅速而彻底地扭转过来。索马里——青年党比海盗更危险索马里是当今非洲最动荡的国家之一,很有可能成为未来非洲的恐怖之源。 索马里的危险其实并非来源于索马里海盗,而是来自于索马里青年党与“基地”组织有密切联系的反政府武装。该组织誓言效忠“基地”组织和本u2022拉登,并主张严格按照伊斯兰教法统治索马里。国际社会对索马里青年党动向的关注度在不断加深。 近年来,索马里青年党趁索内乱之机迅速扩张势力,2009年曾一度几乎攻占首都摩加迪沙,被击退后仍然控制全国大部分地区。2010年以来,该组织除继续与索政府军作战外,还将恐怖触角延伸至邻国乌干达,并于7月11日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市郊制造了两起爆炸事件。为了应对索马里愈演愈烈的恐怖主义威胁,非洲国家建立了一些不同层次的反恐机制,美国也在非洲实施了多项反恐地区安全计划,包括跨撒哈拉反恐计划和东非国家计划等,但这些机制目前尚无能力有效应对索马里危机。索马里青年党势力在今年可能进一步壮大,并与政府军展开更激烈争夺。朝鲜半岛——安全压力大,但爆发大规模冲突可能性小朝鲜半岛是当今世界武装对峙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但自冷战结束以来,朝鲜南北双方并未爆发武装冲突。2010年朝鲜半岛相继出现了“天安”号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使半岛爆发冲突乃至战争的风险急剧上升。但由于对峙双方缺乏重开战事的意愿,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大力斡旋,使事态逐渐平息下来。由于美韩日三方对重开朝韩直接会谈和六方会谈提出了先决条件,而且美国在美朝关系正常化问题上不愿做出实质性努力,朝鲜在未来仍有可能做出一些举动。半岛的安全压力较大,但爆发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较小。本版文章作者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今年,全球重大武装冲突难以发生,总体形势将无显著变化,武装冲突的数量可能与上一年度基本持平,更有可能发生的是有多个国家参与的跨国武装冲突和国内武装冲突。前者包括巴以冲突和阿富汗战争,后者则主要集中在南亚、东南亚和非洲。冲突发生和持续的原因包括分离主义、意识形态、宗教和民族矛盾等,非常复杂。大多数冲突已持续多年,短期内形势难以改观伊拉克——美撤军不等于和平2010年8月31日,美军作战部队撤出伊拉克。虽然伊拉克亲美政权的存在确保了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利益,但这场战争留给伊拉克的却是分裂与恐怖、暴力与流血。据统计,去年共有2828名伊拉克人死于各类暴力事件。伴随着美军作战部队的撤出,伊拉克各派政治力量正在展开争权夺利的斗争。在此情况下,“基地”组织和各派武装趁机不断制造恐怖暴力事件。另外,在美军作战部队撤出后,伊拉克安全部队和警察将担负起一线战斗与巡逻任务,而其素质与能力一直受到广泛质疑。实际上,去年9月以来的伊拉克安全形势并无实质性好转,已有661人死于各类暴力冲突,占去年死亡人数的近23.4%。在伊拉克国内政治斗争难以尘埃落定以及伊安全部队能力难以迅速提高的情况下,伊拉克人民仍将面对与忍受持续的暴力与死亡。阿富汗——美增兵不等于塔利班失败美国作战部队撤出伊拉克是将反恐精力和资源更集中于阿富汗战争。2009年底,奥巴马政府批准了打击塔利班的新战略计划,并为此增兵3万人。该计划的特点是不强调反恐,而是强调反叛乱,即减少追踪塔利班战斗人员的行动,更努力地向当地居民提供安全保障,以削弱塔利班的生存基础。一年来,驻阿联军展开多轮围剿行动,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自身伤亡也急剧上升。去年驻阿联军共有711人阵亡,是2001年阿富汗战争爆发以来阵亡人数最多的一年。去年12月16日,美国有关阿富汗战争的进展报告认为,联军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战争仍旧“十分困难”。奥巴马政府继续坚持从今年7月开始部分撤出美军,并向阿富汗安全部队逐步移交安保责任,最终实现“阿人治阿”。虽然西方国家希望尽快扔掉阿富汗这块“烫手山芋”,但是阿富汗政府能否自挑重担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旦今年年中联军开始撤出,塔利班势力很可能卷土重来。巴基斯坦——反恐任务依然艰巨巴基斯坦去年的安全形势有所好转。政府军全年击毙恐怖分子5170人,自己则有469人阵亡,平民死亡人数为1796人,这3项数字比2009年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巴基斯坦塔利班现在是巴政府的头号反恐目标,其实力近年来迅速上升,对巴国内安全局势造成越来越大的影响,甚至连巴陆、海军总部、高级法院等要地都成为其袭击目标。去年7月,美国宣布向巴提供总值5亿美元的援助计划,旨在帮助巴基斯坦发展经济,缓和巴民间反美情绪。这使巴基斯坦政府处于两难选择之中:如果狠打塔利班,会激起国内一片反对之声。如果轻打塔利班,又会被美国指责为“拿钱不办事”。今年,巴基斯坦的恐怖组织将会继续制造多起恐怖暴力活动,巴政府的反恐任务仍然艰巨。中东——巴以和谈难以走出怪圈在美国的压力和斡旋下,中断20个月的巴以和谈于去年9月再次艰难重启。虽然美方称本次会谈将在一年内解决问题,但实际上巴以双方对和谈并无太多信心,反而在会谈前就相互指责。历史经验表明,巴以和平进程十分脆弱,整个过程充斥太多不确定因素。任何一个消极因素都可能使和平进程走回原点。双方积怨太深,国内又各有强大的掣肘力量,所以双方很难走出“和谈—破裂—冲突—复谈”怪圈。今年双方爆发一定程度冲突的可能性极高。苏丹——进入一个关键历史时刻苏丹达尔富尔的和平进程取得了明显进展。去年2月23日,达尔富尔和平会谈特别会议在多哈举行,苏丹政府与反对派“正义与平等运动”签署了停火协议。7月10日,苏丹南北部主要政党领导人正式启动苏丹南部公投会谈。7月14日,苏丹前反政府组织、南部地区主要政党苏丹人民解放运动表示,将全面参与苏丹政府与达尔富尔反政府武装的调解工作。不过,达尔富尔地区仍有数支武装组织在互相斗争,实现持久和平还存在变数。今年1月9日,苏丹就南部是否独立问题举行全民公决,苏丹进入了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不管公决结果如何,依然有可能爆发新的武装冲突。苏丹的安全形势不会因一次全民公决迅速而彻底地扭转过来。索马里——青年党比海盗更危险索马里是当今非洲最动荡的国家之一,很有可能成为未来非洲的恐怖之源。 索马里的危险其实并非来源于索马里海盗,而是来自于索马里青年党与“基地”组织有密切联系的反政府武装。该组织誓言效忠“基地”组织和本u2022拉登,并主张严格按照伊斯兰教法统治索马里。国际社会对索马里青年党动向的关注度在不断加深。 近年来,索马里青年党趁索内乱之机迅速扩张势力,2009年曾一度几乎攻占首都摩加迪沙,被击退后仍然控制全国大部分地区。2010年以来,该组织除继续与索政府军作战外,还将恐怖触角延伸至邻国乌干达,并于7月11日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市郊制造了两起爆炸事件。为了应对索马里愈演愈烈的恐怖主义威胁,非洲国家建立了一些不同层次的反恐机制,美国也在非洲实施了多项反恐地区安全计划,包括跨撒哈拉反恐计划和东非国家计划等,但这些机制目前尚无能力有效应对索马里危机。索马里青年党势力在今年可能进一步壮大,并与政府军展开更激烈争夺。朝鲜半岛——安全压力大,但爆发大规模冲突可能性小朝鲜半岛是当今世界武装对峙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但自冷战结束以来,朝鲜南北双方并未爆发武装冲突。2010年朝鲜半岛相继出现了“天安”号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使半岛爆发冲突乃至战争的风险急剧上升。但由于对峙双方缺乏重开战事的意愿,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大力斡旋,使事态逐渐平息下来。由于美韩日三方对重开朝韩直接会谈和六方会谈提出了先决条件,而且美国在美朝关系正常化问题上不愿做出实质性努力,朝鲜在未来仍有可能做出一些举动。半岛的安全压力较大,但爆发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较小。本版文章作者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
2023-08-25 22:38:341

国际军事形势分析

内容好多 ~~~自己百度整理吧
2023-08-25 22:38:434

分析当前国际环境对中国形势与政策的影响 论文1500~2000字

当前的国际形势主题还是和平和发展,但是我想恐怖主义和地区冲突还是我们应该注意的,比如说朝鲜半岛形式,以及伊朗核问题。不过我相信世界还是和平的。
2023-08-25 22:38:542

关于当前国际形势分析与中国发展环境展望的论文

9月15日上午,中国城市论坛北京峰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开幕。新华社副社长兼常务副总编辑马胜荣作题为《当前国际形势分析和中国发展的国际环境》的主题演讲。 以下是演讲实录: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谢谢大家。我非常高兴参加2004年中国城市论坛北京峰会。参加会议的都是专家,对中国城市的发展肯定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和建设性意见。我只是从事国际新闻报道的新闻工作者,在这里只能就当前的国际形势与大家交流一些看法。当前国际上热点很多,或多或少都与三年前发生的9.11事件有关。近三年来,国际局势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促成这一变化的转折点就是2001年发生的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可以这样说,9.11事件中摧毁的是两栋楼,但这一事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是巨大的。这种影响最主要表现在美国的安全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往美国认为他的威胁来自本土之外,现在看到了美国国内就存在着巨大威胁。因此,反对恐怖主义成为美国安全战略的主要组成部分,而美国安全战略的变化又直接影响到大国关系和世界格局的变化。现在9.11事件已经过去三年,但是恐怖活动并没有减少,尤其在俄罗斯,最近发生了一系列恐怖事件,最令世界震惊的是9月1日俄罗斯别斯兰市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这个事件有可能对今后的国际形势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下面我集中就恐怖主义目前的情况跟大家做一个交流,就此谈一下中国所面临的发展环境。 分析全球反恐形势首先要看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9.11改变了世界格局。3年前的9.11事件有19名恐怖分子劫持4架民航飞机对纽约、华盛顿两个城市发动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袭击,几个小时造成3000多名无辜者丧生。这个事件对美国的影响最大,但是它影响的不仅仅是美国,也绝不会是美国,它改变了冷战结束以来或者说扰乱了冷战结束以来的国际关系,大国关系随着9.11事件发生了很深刻的变化。反恐成了最近三年来国际事务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如果用电脑语言来说,就成了最常用的关键词。反恐两个字也可以说成了最近在国际上比较时髦的词。在反恐旗号下,美国先后进行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两次战争。这两次战争对世界格局的改变也有很重要的影响。三年后的今天,世界并没有因为反恐而变得更加安全。如果我们回顾8月底到9月上旬以来的短短十几天里发生的事件,我们就会感觉到新的恐怖主义浪潮又一次袭击了俄罗斯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最为严重的就是9月1日有一伙恐怖分子在俄罗斯南部的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市占领了一所中学,将1300多名学生劫持为人质,在解救的过程当中,有300多人死亡,其中一半多是儿童。目前恐怖主义或者说恐怖分子他们采取的办法是什么呢?他们采取的办法就是将他们的阵地转移到防范相对薄弱的地区,在这些地区展开活动。当然,也有在防范比较严密的地区展开活动的,最近的一些新闻报道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第二,美国以反恐为纲,保证国内安全。美国长期以来没有受到过外敌的袭击,在9.11事件当中有了切肤之痛,袭击警告、恐怖主义、恐怖分子这些词汇在美国历史上一再频繁出现,在美国的百姓中一再传播。安全问题已经取代了发展经济、医疗福利和就业等国内问题,一跃成为美国布什政府的头等大事。美国政府和曾经受伤过的民众对恐怖主义的敏感程度达到了其他国家无法想象的地步。美国因为受到了9.11袭击,成立了国土安全部,民航部门也实行了苛刻的安全检查。美国这些严厉的措施保证了美国国内在三年时间里没有受到大的袭击。美国对9.11事件进行了反思,对遭受恐怖袭击的原因反思的更多。但事实上,这些反思没有占主导地位。在反恐的旗帜下,政府警察和情报机构的力量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加强,布什政府制定了爱国者法案,情报机构被赋于了更大的权力,对民众的窃听和调查不再需要象以往那样经过严格的审批,美国宪法所保证的言论、隐私和游行示威等自由受到了威胁。为了保证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的顺利召开,纽约警方对民众的游行示威活动大加限制。同时美国在对待俘虏方面也违反了《日内瓦公约》,就连美国籍的囚犯也没有办法享受美国法律规定的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他们不能见律师,也不能给家人打电话,甚至不能让陪审团来决定自己的命运。所以在美国反恐已经是布什政府近三年来的万能武器。在最近的大选当中,布什又将美国三年没有发生过新的恐怖袭击渲染成自己政绩,借此来攻击在安全问题上缺乏优势的民主党对手。特别是布什的竞选搭档副总统切尼,最近亲自出面对民众发出警告,选克里就等于选择危机。布什在任期内没有明显的政绩,但是他抓住了反恐这个旗帜,而且把共和党竞选提名大会提到了在9.11前夕举行,这个决定使共和党的提名大会成为历史上离11月2日总统选举日时间最近的提名大会。改时间的目的就是唤醒人们对9.11事件的痛苦回忆,打造布什铁腕总统的形象。布什这么做的主要目的就是竞选下一届总统,认为他能够给美国人民带来安全。在9.11三周年纪念日之前,俄罗斯发生了人质事件,澳大利亚驻印尼使馆遭受到爆炸。这两次事件再次把不安和恐惧带给了美国民众,这在客观上可能会给布什竞选连任增加成功的砝码。根据美国广播公司以及华盛顿邮报的最新联合民意调查,目前布什在大选进程当中仍然领先克里,有希望获得选票数量要比克里高出9个百分点。在处理恐怖主义问题上,布什获得的支持率要比克里多22个百分点。 第三,美国把反恐战争引向国外,世界变得更不安全。 美国政府对外采取强硬的路线,以是否支持他反恐为标准划分敌友,并且抓住这个机会,在全球范围内加强了军事部署,不仅恢复了冷战结束以后曾经一度关闭的一些军事基地,而且在原属于前苏联的势力范围内,甚至领土内开辟了新的据点。只用了短短的三年时间,美国军事在全世界的存在和影响力超过了它在冷战中用几十年时间所建立起来的规模。对于反恐领袖布什来说,9.11事件的发生,在客观上为他提供了一个--用中国话来说--就是"英雄用武之地"。近三年来,美国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反恐战争,不过有很多观察家认为或者说事实也证明这一点,这些年的反恐几乎是越反恐,恐怖主义的活动越是频繁。虽然成规模的恐怖组织少了,但是零散的恐怖分子多了。美国受到的威胁小了,世界其他地区受到的袭击多了。拉登不露面了,可他大大小小的徒弟们冒出来了。据不完全统计,9.11事件后,发生在全球的严重恐怖事件有17起。在美国的严厉打击下,基地组织发动大规模的袭击能力日益减退,但是基地的学员们将他们学到的恐怖知识和技能传播到了世界各地,更多不知名的企业组织应运而生,而且这些恐怖新生代具有更多的文化知识,他们懂电脑,会上网,手段也更加残忍,他们在欧洲、东南亚和非洲等地区发动不少血腥袭击,造成大量无辜平民的伤亡。刚刚结束的雅典奥运会期间没有发生恐怖事件,有西方记者说,雅典奥运会只有故事,没有新闻。意思就是非常好,开得很成功,参加的人很多,开幕式很精彩,但是没有新闻,就没有他们所想的重大新闻,如果楼被炸、人被杀了,可能就有新闻了。但是宁可没有新闻,要有一个安全的奥运会,我想这也是世界各个国家愿意看到的。 这些恐怖主义活动使很多人对美国打击恐怖主义的政策产生疑虑,如果仅仅加强以军事打击来消灭恐怖主义,而无视恐怖主义蔓延的根源,不铲除滋生的土壤,那恐怖活动肯定是愈演愈烈。 第四,国际关系旧的格局已经打破,重组还在进行当中。9.11事件发生在美国,但是它的影响遍及全球的每一个角落。几乎所有的国家都作出了一种选择,按照美国的原则就是非此即彼,要么支持美国,要么成为他的敌人。因此,整个世界的格局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全球形成了各国联手打击恐怖组织这样一种非对称性的斗争态势。我们怎么来看待现在的世界格局?现在比较一致的看法就是反恐是各国都在做的一件事情,这里有共同点,但同时各国也有各国的打算。美国有美国的打算,俄罗斯有俄罗斯的打算,特别是在最近俄罗斯发生恐怖袭击之后,俄军总参谋长提出先发制人。先发制人不光是对本国,对国外的一些有恐怖嫌疑的国家也要采取先发制人。因此,我们在将来的反恐斗争当中要注意俄罗斯在这场斗争当中角色的变化。我们知道,美国在反恐斗争当中是采取双重标准,它根据它自己的利益来决定反恐策略。有的时候强调要坚决打击,有的时候又采取一些比较放任的态度,甚至是接触一些恐怖主义组织的成员,实际上损害了全球联合反恐总的战线。最为明显的就是这次俄罗斯人质事件。在俄罗斯人质事件,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鲍彻就说,美国政府继续与所谓的“车臣异见人士”接触,并要对俄罗斯处理车臣问题的方式提出建议。 面对当前的国际形势,特别是恐怖事件,中国也面临着反恐问题。如何建立高效的预防机制是中国经济发展,包括中国城市发展中所需要关注的问题。 国际形势有很多方面,除了反恐问题之外,强调两个问题。第一,朝鲜核问题。这是世界关注的一个大问题。也是中国非常关注的问题。朝鲜核问题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安全。我们希望能够和平解决,能够各方通过协商来解决问题,使得朝鲜半岛能够保持稳定,这符合我们国家的安全利益。第二,中美关系问题。中美关系当中最敏感的问题是台湾问题,具有爆炸性。台湾问题是我们要关注的一个问题,台湾问题虽然不是一个国际问题,但它有非常大的国际因素。总之,除了注意恐怖主义的问题之外,目前特别要关注的两个问题,一个是朝鲜核问题,一个是中美关系问题。当然,中美关系问题还有一个经济问题。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以及其他方面的合作都是比较密切的,如果双方关系比较好,合作得比较好,对我们的经济发展,对美国的经济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但是现在也有很多矛盾,特别是政治上的一些问题影响到了经济关系的发展。 就我国的发展环境而言,我简单的综合一下,有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目前国际政治力量的架构和发展趋势有利于分散我国面临的战略压力,使我们避免处于各种国际矛盾的中心。第二,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资金、技术等转让的现状,有利于我国发展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我常常说这么一个例子,在人家都已经做好席位的情况下,要挤出一个位子出来就比较困难,你首先坐了这个位子就比较好办。所以在考虑发展时要具有前瞻性。第三,世界各国、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看好我们国家的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使我们在国际上增加了筹码。事情总是分两个方面,不利的方面肯定有,首先是美国把我们看作是潜在的战略对手,其次是“台独”的发展,特别要注意有可能发生重大“台独”事变。 第四,世界经济发展也有对我不利的一面,比如对于能源、矿产资源的争夺等等。以上我结合反恐和中国的国际环境谈了对当前国际形势的一些看法,还有很多问题,比如巴以问题、伊拉克问题、欧盟扩大问题、世界经济问题、发展中国家的问题等等,都是世界上一些重要的问题,都是研究世界形势这些人所要注意的问题。因为时间关系,在这儿就不多讲了。今天谈的一些观点有很多方面是属于个人的看法,仅供大家参考。谢谢大家。
2023-08-25 22:39:061

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分析

  08年中东形势分析  2008年,中东地区仍是"多事之秋",依然被世人所关注,只不过火药味有所减弱。而且,由于北京奥运会、俄格冲突和美国金融危机吸引了世界主要目光,中东热点显得不象往年那样光芒四射。总体上讲,2008年的中东局势相对稳定,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权威有所下降。展望未来,三大热点充满变数。  总体形势相对稳定  一、伊拉克安全形势略有改善。据美国军方和伊拉克官方公布的数字,伊拉克暴力袭击事件已由去年同期的每周1200多次减少到目前的每周200多次,同比下降了80%;今年10月份平民和美军死亡人数也分别减少到238人和13人,为2003年伊拉克战争以来的单月最低水平。  西方分析家认为,伊拉克暴力事件所以会减少,除了美国增兵显示了一定效果外,还有其他原因。首先,是"基地"组织在伊拉克民众中越来越不得人心。近两年来,伊一些逊尼派组织不仅不再支持"基地"组织,甚至还同美军一起打击他们。其次,"基地"组织部分力量从伊拉克转移到阿富汗,从而使伊境内发生暴力事件的几率大大降低。第三,美军的行动相对集中并减少,驻扎也集零为整,自然也减少了遭遇袭击的危险。第四,伊主要反美武装萨德尔麾下的"迈赫迪军"单方面停火。第五,伊拉克国防军数量增加,战斗力有所增强。  但是,伊拉克安全形势并没有根本好转,首都巴格达、北方石油重镇基尔库克等地恶性爆炸事件仍时有发生。正如美国驻伊美军最高司令官所说,伊拉克的安全形势依然是"脆弱的"和"可逆的"。  二、巴以和谈的重启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巴以对峙的强度。虽然安纳波利斯中东和会确立的目标未能实现,但搁置了8年之久的巴以和谈终于得以恢复,并保持了继续进行的势头。  其实,一年内和谈取得突破并签署内容广泛的和平协议,本来就是布什急于在卸任前取得外交政绩的一厢情愿。边界划分、耶路撒冷地位、巴难民回归、犹太人定居点前途和水资源分配等最终地位问题,都是目前巴以和谈难以逾越的障碍。不过,令美国人对实现巴以和平的目标感到悲观的现实原因,还是以巴政坛的风云突变。尤其是以色列前总理奥尔默特被迫辞职、前进党新主席利夫尼组阁失败、以色列提前大选,使重启的巴以和谈基本陷于停顿,至少要维持到明年2月大选的看守内阁,没有权威就巴以问题作出重大决定。正如美国国务卿赖斯所说,以色列政局现状"限制了政府达成协议的能力"。  巴勒斯坦政坛的现状,也是阻碍巴以和平协议达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去年6月形成的割据局面,使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事实上已经成为半个巴勒斯坦"总统"。最近,巴解组织中央委员会选举阿巴斯为巴国总统,遭到哈马斯等巴激进组织的断然拒绝。哈马斯的掣肘,已经并将继续大大牵制阿巴斯的和谈努力。此外,哈马斯被排除在巴以和平进程之外,又大大削弱了和谈成果的权威性。正如一位阿拉伯国家中东问题专家所说,即使阿巴斯同以色列达成协议,也会因无法执行而失去意义。  三、以色列同哈马斯达成停火协议。在埃及的斡旋下,以色列同哈马斯等加沙地带巴武装派别于今年6月19日达成了为期半年的停火协议。停火形势虽然脆弱,但前4个月双方基本遵守了各自的承诺,巴武装派别发射火箭弹和以军"定点清除"的次数均明显减少。这对缓解加沙紧张局势起了一定作用。  不过,进入11月以来,停火协议出现岌岌可危的局面。4日至5日,以军对加沙地带发动军事行动,打死11名巴武装人员;巴武装人员也向以色列境内发射了60余枚火箭弹。此后,以色列关闭了加沙的货物运输通道,加沙局势趋紧。11月23日,加沙地带的巴武装派别举行会议,同意继续遵守停火协议,以换取以色列开放加沙地带的货物口岸。然而,就在5天后,哈马斯下属武装派别"卡桑旅"又向以色列南部地区以军基地发射迫击炮弹,造成8名以军士兵受伤。事件发生后,以色列副防长维尔纳伊宣称,以军"接近于"在加沙地带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加沙局势的时紧时松,当在预料之中。  四、伊朗核问题虚惊一场,但未酿成军事冲突。今年5、6月间,在伊朗核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把伊朗核计划视为致命威胁的以色列,坚持要对伊朗核设施实行外科手术式打击,并为此作好了战争准备;布什也一再扬言"一切选择都摆在桌面上"。以色列媒体也不断炒作说,美以对伊朗动武在所难免。然而,布什始终没有首肯以色列的动武要求,致使以色列迟迟未能得手。一度十分紧张的伊核形势让全世界虚惊一场。相反,这一年美伊关系还发生了戏剧性变化:美国助理国务卿伯恩斯同伊朗代表一起出席日内瓦伊核问题伊欧会谈;美国篮球协会邀请伊朗国家篮球队赴美备战北京奥运会;美国政府宣布将在德黑兰设立办事处。  2006年12月以来,安理会先后就伊核问题作出3个决议,不断对伊朗加大施压力度,试图迫其弃核。但是,伊朗始终没有放弃铀浓缩。在美国的推动下,伊核问题6国今年5月又提出一个复谈方案,对伊朗软硬兼施。就在伊朗迟迟未予答复的情况下,美欧峰会6月9日通过对伊朗新的制裁措施。不过,伊朗对这一切并未为之所动。11月13日,伊核问题6国代表再次在巴黎开会,讨论对伊朗实施新的制裁,又是无果而终。西方国家主张加大制裁,中俄则表示反对。  五、叙利亚和以色列在土耳其调解下开始的间接谈判取得一定进展,为未来的直接会谈做好了铺垫。  六、叙利亚和黎巴嫩正式建交。叙黎摈弃60多年的恩怨,今年10月14日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实现双赢选择。  七、土耳其打击库尔德工人党武装,没有引发土耳其和伊拉克的边界冲突,也未酿成库尔德斯坦独立问题死灰复燃。  美国权威有所下降  随着美国全球霸权地位的动摇,布什政府在中东地区的权威也有所下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美在伊驻军协议难产,二是布什钦定的年内签署巴以和平协议的"时间表"泡汤。  经过8个多月的讨价还价,美伊终于敲定了美在伊驻军协议,并于11月27日勉强获伊国民议会批准,从而使布什免遭联合国授权结束、美军非法驻伊的尴尬局面。2003年10月,在美国的推动下,安理会通过1511号决议,授权组建一支由美国主导的驻伊多国部队。布什政府急于在12月31日联合国授权结束之前,同伊签署一项双边协议,以使美国继续在伊驻军合法化。作为伊拉克的"占领者",美国想在伊继续驻军,应该不是太难的事情。况且,伊安全形势尚未根本好转,暂时还需美军"帮忙"。然而,为了签署这项协议,原计划3月初开始、7月底结束的美伊谈判,一直拖到11月底才勉强达成一致。而且,这项规定美军驻扎3年的协议虽已签署并经伊议会批准,但议会同时决定明年7月对该协议进行全民公决。在美国人看来一个十分简单的双边协议,却如此大费周折,并在撤军"时间表"、美国人治外法权和美军单方面采取军事行动的权限等重大问题上,布什政府还不得不作出一定让步。尤其是就协议进行全民公决,曾经是布什坚决反对的,因为这对勉强达成的美伊协议来说,显然凶多吉少。这一切无疑让过去一呼百应的美国,在全世界面前大丢颜面。  巴以和平协议不能如期签署,则是另一让布什政府脸上无光的事情。2007年11月,由布什亲自主持召开的安纳波利斯中东问题国际会议上,以巴领导人承诺重启搁置多年的巴以和谈,并力争在2008年底前达成一项内容广泛的和平协议。但是,一年时间即将过去,巴以和谈迄今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赖斯最近在以色列访问时十分不情愿地说,原定今年年底以前达成巴以和平协议的目标,"不大可能"实现。这是一直对重启的巴以和谈踌躇满志的美国领导人,第一次对和谈前景表示悲观。上月底,布什和奥尔默特在华盛顿进行双方卸任前最后一次正式会晤后发表谈话时,均未再提年内签署巴以和平协议的话题。布什钦定的"时间表",已经无法兑现。  三大热点充满变数  展望2009年,随着美国政府的更迭,中东三大热点的发展趋势充满变数。首先,伊拉克问题将主要围绕美国撤军和安全形势变化而发展。当选总统奥巴马从布什手中接过伊拉克的烂摊子后,肯定会在撤军问题上有所动作,但16个月完全撤军的承诺不可能完全兑现。美军染指中东,是美国多年的梦想;长期驻军伊拉克,更是美国的既定方针。美国迄今为伊战耗费的4200多条人命和6000多亿美元,不会付诸流水。美在伊驻军协议虽可保证今后3年美国驻军的合法性,但随着美军的继续留驻和部分撤出、伊拉克年初地方选举和就美伊协议全民公决的举行,"基地"组织和反政府武装的活动会有所抬头,争权夺利的民族和教派斗争会进一步加剧,伊总体安全形势短期内可能会出现逆转。全民公决否决美伊协议的可能性很大,美伊关系存在新的变数。  其次,巴以和谈可能继续,但短期内谈不出结果。新一年和谈能否取得进展,取决于以巴政坛的变化。一方面,如果以色列相对温和的前进党或工党在2月的大选中获胜并组阁,则会对和谈有利;但如果内塔尼亚胡卷土重来,巴以和谈可能会遇到新的麻烦,甚至可能被重新搁置。另一方面,如果巴内部阵线在埃及等阿拉伯国家的调解下实现民族和解,则对和谈有利;否则,和谈将很难取得突破。越来越多的分析人士认为,巴以和平进程不能排除哈马斯。在巴以和平进程中,美国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调解人作用。但是,任何美国总统都不可能改变偏袒以色列的立场,奥巴马也不可能作到"一碗水端平"。所以,在解决巴以问题上不能对奥巴马期望过高。  再次,伊朗核问题将成奥巴马最头疼的难题之一。奥巴马主张对伊朗采取"胡萝卜加大棒"政策,但也明确表示"伊朗拥核不能接受"。而伊朗也多次声称不会放弃核计划。因此,以美伊为核心的国际博弈会继续下去,伊核问题短期内和平解决和军事解决的可能性都不大。然而,随着总统换届,美国和伊朗的关系可能会有进一步变化。奥巴马直接接触伊朗领导人的主张、伊朗改革派哈塔米或者温和派拉夫桑贾尼在明年大选中或重新上台,都是美伊关系令人期待的积极因素。  08年经济形势分析  首先是第一个方面,那么国际经济形势的初步分析,那么基本的概括的观点,受美国次贷危机,美元贬值,国际石油价格和粮食价格不断攀升等主要因素的影响,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将明显下降,世界通货膨胀将明显上升,世界贸易率将明显回落。主要反应世界经济的三个主要指标来概括一下2008年世界经济的情况。那么这张图表,我们大家可以看到,有关国家组织和预测机构都曾经对世界经济增长率做出预测,那么最新的预测结果是这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2.6%,比2007年回落1.1个百分点,那么英国经济学家智库也预测世界经济增长率在2.6%,回落1个百分点左右,预测比较低的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是2.1的增长,那么英国公司预测得稍微高一点,是2.9的增长,初步判断是回落1个百分点左右。那么我们再看一些大的发达经济体的情况,美国的情况是这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是08年经济增长率是0.5%,将回落1.7个百分点,亚洲开发银行认为回落1.7个百分点,英国经济学家智库认为回落1.4个百分点,总的来看,美国2008年经济增长率将会回落1个多百分点。那么欧元区呢,各家的预测结果是在1.4到1.7之间,回落大概1个百分点左右。日本呢,各家的预测比较接近,1.3到1.5之间。这三个经济体梯次回落,回落最多的是美国,其次是欧元区,再次是日本。  那么08年发展中国家经济仍然保持较快的增长,但受发达国家经济减速的影响,增速会减缓,08年发展中国家增长0.7,那么这些新兴的经济大国也都是回落的。亚洲开发银行曾经预测,08年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是0.6,回落1.1个百分点,回落的主要原因是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大多数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会出现回落,中国进出口增幅会出现回落,继而影响经济增长率,印度经济增长更主要是内需,经济增长率回落幅度较少,中国经济增长10%,印度经济增长8%,分别比07年回落1.9和1个百分点。亚太经社理事会最近公布,亚太地区的调查结果显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在07年达到近10年以来的最快,08年将会有所回落,07年这个地区的增长是8.8,08年是7.7,但是和世界其他地区相比,表现得仍然是比较突出,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印度这两个国家的快速增长。08年中国经济将增长10.7,印度增长9%,俄罗斯也保持较快的增长,是6.5%。那么这是世界经济增长率,总的来说还是,各大经济体呈现明显回落的趋势。  第二个方面是世界通货膨胀率,将出现明显的上涨趋势,那么受国家石油和食贫价格高涨,一季度全世界的CPI上升,世界银行统计从一月的3.9上升到三月的4.1,美国的在4%以上,欧元区从3.2上升到3.6,英国2.2上升到2.5,发展中国家从7.6上升到8.4,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上涨十分明显,印度、巴西、墨西哥的消费也稳步上升。08年通胀的形势比较严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通胀率均会上升。第三点是世界贸易增长率,将明显地回落。4月17号,世贸组织发表报告指出,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后,美元相对世界主要货币汇率持续走低,国际收入不平衡,不断高涨的国际油价与世界范围内的粮食短缺,08年世界贸易发展面对诸多不确定因素的挑战,世界贸易增长率将出现大幅度回落,今年世界贸易增长率将从去年的5.5%下降到4.5%,下滑已经成为定居。那么4月9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08年世界经济展望春季报告认为,世界贸易环境的恶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大于发达国家,预计发达国家08年货物和服务进出口将分别增长3.1和4.5,比上年回落1.1和1.3个百分点,发展中国家将分别增长11.8和7.1,回落1.1和1.8个百分点。第四点是国家经济形势对我国的影响。首先是对外需的影响,有关全世界,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回落,将导致影响。对投资的影响,会导致我国出口增速放缓,降低我国出口行业的投资需求,对就业的影响,世界经济增长的回落导致我们出口增幅放缓,会影响出口行业的就业。对价格的影响,世界通货膨胀率明显上涨,加大了我国输入型通胀压力,提高了进口成本。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产生的间接性影响不可低谷,我们股市因全球金融危机在大幅波动中走低。美国贬值造成国际投机资本大量进入,不仅触及我们金融体系的危险,而且造成外汇储备美元收益的影响。对我国宏观调控的影响,国际诸多复杂因素,加大了宏观调控的难度,调控中间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  第二个方面是国内经济形势的分析,首先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析,就是雨雪灾害的影响。  那么我们在对08年国内经济形势做一个总的判断,我们是从需求的角度来判断,首先是从消费需求角度判断,那么一是2007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比较快,那么07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7.2,比上年加快1.85个百分点,这个超过了GDP的增长,是近些年少有的状态。那么这个农村居民人均的增长,会刺激需求的增长。第二个就是根据党的十七大的部署,从1月1号起,国家提高了城市和农村的低保水平,将拉动消费需求。二是奥运将带动居民的住宿、餐饮等领域的消费。四是灾害增加了政府在救灾方面的支出。现在还有一个新的情况是地震灾害,财政的损失是非常大的,但是流量,对GDP的影响很可能在投资上,会在消费上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那么从投资需求的角度看,既有刺激需求增长的因素,也有抑制需求增长的因素。刺激的因素,比如政府换届,将带动投资的增长。二是新开工项目较多,三是灾后重建,包括电力等基础设施的重建,房屋等基础设施的重建,将刺激消费需求的增长。抑制的因素一个是从紧的货币政策,以及相关的土地政策、环保政策将抑制增加,二是世界经济增幅减缓,会降低我国出口行业的投资需求。那么从出口需求角度看,一是全世界,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经济明显回落,将导致我国出口增速进一步回落,二是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增加,将抑制出口的增长。那么一季度我国出口增长21.4,比去年回落了6.4个百分点,进口提高了10个百分点,顺差同比下降10.6个百分点。那么初步分析,概括起来,08年消费需求增长有可能保持或者略高于07年的水平,投资需求有可能略低于07年的水平,出口需求的增长有可能低于07年的水平,那么整个的经济增长率可以略低于07年的水平。
2023-08-25 22:39:151

结合时事分析未来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趋势

从现在起到2020年,和平与发展这两大战略问题还不可能根本解决,国际战略格局依然将保持“一超多强”的基本结构,但“一超”与“我强”以及“多强”之间的相互关系将出现新的趋势和一些微妙变化,加上新兴力量中心的逐步崛起,世界多边主义的趋势将有所加强。中国所面临的世界军事形势既存在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甚至严峻的一面。 (一)世界向多极化的发展将是一个漫长过程,“一超多强”的局面还将维持相当长的时间 两极格局崩溃后,世界处于向多极化演变的历史进程中。决定这一进程的关键在于美国与其他“诸强”之问的力量对比。从90年代中期以来的形势看,一方面这种力量对比的差距趋于缩小,另一方面美国超级大国的地位还没有从根本上动摇。 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贸易集团,从1998年起GDP和外贸总额均已超过美国。1999年启动后的欧元,成为美元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但欧盟发展为一个自主、强大、统一的欧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伊拉克战争后,法德等国在实行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但由于美军用技术领先欧盟10年以上,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老欧洲”还不会脱离美国主导下的北约。 日本经济科技实力雄厚,GDP居世界第二位,外汇储备世界第一,是世界最大的债权国。日本军费开支连续lo年仅次于美国,军人人均军费居世界首位。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陷于停滞,但制造业仍在发展,2000年在海外的销售额达到1.3万多亿美元,海外总资产达到3。2046万亿美元。未来20年,日本在保持世界经济大国地位的同时将积极谋求成为政治军事大国,但还不会摆脱美日军事同盟的束缚。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国力急剧衰减,2002年的GDP仅为3465亿美元,人均2394.6美元。按照世界银行1992年提出的标准,发达国家是指“工业化完成,教育、卫生和文化事业发达,基础设施良好,且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1.2万美元以上的国家”。以这个标准衡量,当今的俄罗斯实际上衰退为一个经济欠发达、而又拥有大量核武器的畸形大国。2000年后,俄政治趋于稳定,经济走出谷底后保持了40个月的连续增长。据俄官方估计,2010年的GDP将达到4570亿美元,但即便到那时俄的经济实力也不到美国的1/20。俄罗斯对美国的制衡作用已经不能与前苏联相提并论。 应当指出,中国的强大在推动世界的多极化上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1979—2000年,GDP平均增长9.5%以上,相当于世界平均速度的3倍。自1997年起,9项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2002年,吸引外资仅次于美国,外汇储备仅次于日本,外贸总额居世界第5位;GDP达1.2万亿美元,居世界第六位,与美国的比率由20余年前的1:20缩小为1:10。中国正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研发中心、技术培训中心和出口基地。据预测,未来20年中国GDP增速将达7%。但中国在人均GDP上还将长期处于低水平,2002年仅为951美元,2020年将达3000余美元左右,仍将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从历史的发展趋势看,美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从二战结束时的40%逐步降至1996年的21%。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经济力量对比出现对美有利的逆转现象。2002年美国GDP达到10.4万亿美元,相当于日、德、英、法、中5国的总和,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升至31%。在科学技术领域,美国持续保持领先地位。从1995年起,美国在7大技术领域的27个关键技术上一直处于领先水平;最近两年,在高能激光、纳米材料、宽带通信、人工智能、生物仿生、生物芯片等方面又取得重大突破。近几年,美国防预算连年飚升,2002财年达3357亿美元,占全球军费开支的43%,相当于第2至第10位国家军费的总和,2009财年预计超过5000亿美元。美国将斥巨资完成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并将NMD和TMD作为新一轮军备建设的龙头,拟于2005年前在海陆各部署20枚拦截导弹。未来20年,美国仍将是唯一超级大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最雄厚的经济科技实力。
2023-08-25 22:39:261

分析国际形势时要坚持哪些基本原则

国际形式时要坚持哪些原则 这个的话 那需要公平 公正 公开的原则
2023-08-25 22:39:4914

分析当前国际局势,并谈谈你对“目前国际格局主题仍是和平与发展”这句话的理解 如题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1985年邓小平提出),是邓小平国际战略的核心思想,是贯彻它整个外交思想的主线. 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 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理论的内涵主要有: 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最突出的矛盾、最根本的变化、最主要的特征.和平与战争、发展与贫穷是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 ②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共同要求,是世界发展的主流; ③和平与发展是世界有待解决的两大课题、两大任务、两大目标.总体和平,局部战乱; 总体和平,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特点,基本态势; ④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南北问题. 纵观国际形势,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但这两个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人类社会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原因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 (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一些西方国家鼓吹“人权高于主权”、“人权无国界”、“主权有限”和“主权是过时的概念”等“新干涉主义”论调,为干涉他国内政、侵犯他国主权提供理论依据;混淆反对恐怖主义的界限,无根据地指责一些国家是恐怖主义国家,随意扩大反恐范围,为其推行霸权主义扫清道路;出台“核态势评估报告”,提出“预防性干预”和“先发制人”的战略. (2)、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恐怖主义不仅威胁发达国家,而且也危害到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3)、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起. (4)、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5)、美国的单边主义上升引发了一系列的新的矛盾.
2023-08-25 22:40:231

2018年以来世界局势发展有什么特征

财大打卡666
2023-08-25 22:40:323

对国内国际形势的认识,1500字左右

...
2023-08-25 22:40:592

简要分析哈当前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的新挑战

  工大人无处不在啊~  外交新形势与挑战  当前外交局势  众所周知,在当今经济与科技迅猛发展的态势下,国际局势似乎也变得甚为微妙,有点“牵一发,而动全身”。  就意识形态、社会体制而言,中国目前仍处于转型期,相当于落后世界先进主流50年。但是这种逐渐形成的并且正在完善的社会体制一旦崩溃,势必将动乱频仍,民不聊生。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对外为韬晦策略,而在目前形势之下,已转为主动突围。  在美国与欧洲诸国看似亲密的关系渐行渐远时,他们也在不知不觉中向中国靠近,欧洲援华政策便是最好的例证。  虽说中国在经济等各方面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我们离最强还有一定的差距。  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经济面临八大机遇与挑战:  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不仅要看到此次危机给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带来的挑战,更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  在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海外投资、进出口、金融证券保险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劳动就业、经济增长、经济地位等层面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并蕴含着难得的机遇。  第一个层面,海外投资。一方面,危机发生后,海外资本市场出现暴跌,对我国较多海外投资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使得海外许多股市大幅缩水,资产价格大幅下降,一些公司股票估值已居历史低位;一些公司为了渡过目前的难关,贱卖公司资产或控股权;一些国家大幅降低了外资进入门槛。  第二个层面,进出口贸易。我国一般性贸易出口收入、贸易顺差、外汇收入等一系列宏观经济指标可能都会发生重要变化。  第三个层面,金融证券保险业。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利率联动、汇率波动及其对金融机构经营的影响;金融环境的变化对银行贷款业务可能产生重要影响;海外金融机构的风险可能传导到其设置在我国的分支机构上来。  第四个层面,房地产业。这次危机从源头上看是房地产市场危机。因此,由房地产市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房地产业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首先,我国几个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部分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有可能面临一些海外投资客抛售房产、抽离资金的情况;其次,基于美国这次房地产市场危机的深刻教训,我国未来会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会控制房地产虚假需求的扩大和价格的暴涨暴跌,以避免房地产市场的剧烈波动引发金融业系统性风险。  第五个层面,旅游业。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受危机影响较深的国家,基于发展本国经济、增加就业的需要,可能会出台促进本国旅游业发展的举措,以吸引更多境外游客。  第六个层面,劳动就业。此次危机对我国劳动就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长放缓,新增就业机会可能相对减少。二是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等金融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失业金融从业人员有可能流向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七个层面,经济增长。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会对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第八个层面,经济地位。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恢复经济的复杂程度、困难程度会比我国大得多。因此,在未来几年增速趋缓的情况下,我国经济总量与发达国家的相对差距将会缩小,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将会上升。
2023-08-25 22:41:281

准确分析国际战略形式的意义

国际战略形势是指国际社会中战略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全球性的,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结构及基本态势。国际战略形势是世界各国安全,生存和发展所处的条件和态势,它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当前国际战略形势的基本特点有以下几点:(一)世界总体和平态势可望维持 但国际安全环境日益杂化:①大国间和平趋于常态化,②周边呈现“乱而不战,斗而不破”态势,③大国力量对比进入质变期,④恐怖袭击升温凸显文明冲突。(二)发展仍然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探寻新发展模式任重道远:①全球经济处于长期结构性低迷期,②收入分配不平等引起反全球化力量的兴起,③经济互相依存持续加深使得对外开放的内涵发生变化。(三)全球性问题与治理赤字并存,全球治理改革是大势所趋:①集体行动困境加剧全球治理赤字,②国际力量对比变化推动全球治理体系适应性改革,③世界对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期待和要求同时提升。 国际战略形势的发展形势:①“多极化”将是未来国际战略格局发展的必然趋势,国际战略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发生深刻变化,②未来国际战略形势中各方关系将日趋复杂化,和平与发展在前进中面临挑战,③维护国家利益的“软战争”将对国际战略格局产生重要影响,传统安全不断推进,非传统安全问题越来越具有全局性与战略性!
2023-08-25 22:41:571

请分析当前的国际形势对中国发展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

当前国际形势正在经历复杂、深刻变化。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世界经济总体保持增长,人类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世界并不太平。传统安全问题依然存在,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环境污染、自然灾害、传染性疾病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更加突出。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增加,南北差距、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在此情况下,中国主张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我们愿与各国人民一道,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外交部的权威语录。国内纺织品企业大多业绩不佳,竞争激烈.国外对中国纺织品设限,外加人民币升值,对国内纺织品企业来说,都是很大的利空,人民币每升值1%纺织品出口增速会降低1.5%
2023-08-25 22:42:201

当今国际形势及战略

  当前国际形势的五大特点  特点一 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大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  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世界的基本态势将是一个超级大国与多种力量并存。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惟一超级大国。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2004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总和为40.11亿美元。其中,美国达11.75万亿美元,占了近30%,第二是日本,约4.62万亿美元;接下去是德国2.67万亿美元,英国2.13万亿美元,法国1.99万亿美元,中国和意大利都是1.65万亿美元,加拿大0.97万亿美元,西班牙0.96万亿美元,韩国0.66万亿美元。  美国军费开支最多,2005财政年度达到4162亿美元,比其他主要大国的总和还要多。美国科技实力也很强,每年研发经费近3000亿美元,占世界总额的1/3。2003年度“全球1000强企业”中,美国有487家,占了几乎一半。  “9·11”事件后,美国调整安全和外交战略,把反恐、防扩散和确保本土安全列为首要政策目标。但是,多数国家不赞成美国搞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美国的盟国也有不同意见。  仅在伊拉克,美国就付出了很大代价。据美国官方统计,伊拉克战争从爆发到2003年5月1日主要作战行动结束,美军共死亡139人。但之后死亡人数成倍增加。截至2005年3月4日,美军已有1502名士兵死亡,1万多人受伤。美国在伊拉克的军费开销也很大,预计今年总额将超过2000亿美元,相当于每个美国家庭为伊拉克战争支付2000多美元。  世界上其他力量逐步壮大。俄罗斯经济增长加快,连续6年增长,国力逐渐恢复,2004年经济增长7%。普京总统2004年连任后,提出到201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  欧盟一体化进程在加速,去年5月1日扩大到25国,经济总量达到12.48亿美元,超过美国。政治联合进入新的阶段,去年10月签署了《欧洲宪法条约》。欧盟还在进行共同防务建设,自主意识和独立性在增强,国际影响进一步上升。  日本除了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最大债权国和最大外汇储备国,逐渐走出经济长期停滞的阴影,正在努力争当政治大国。  印度、巴西、南非等发展中大国发展势头强劲,广大发展中国家联合图强,整体实力上升。  越来越多的国家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提倡多边主义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大国之间既合作又竞争,既有较量也有妥协,既相互借重又相互牵制,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更加清晰。这种多极化不同于历史上的列强争霸。经过上个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和一次冷战的劫难,今天的多极化趋势反映了各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愿望和时代的进步。  多极化趋势和总体平稳的大国关系,客观上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安全环境。  特点二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  我国街上跑着许多国家多种品牌的轿车,国际互联网进入我国城乡千家万户。同时,亚、非、拉、美、欧等许多国家的超市都有中国商品。有人估算,平均每个美国人都有一件中国产的服装,美国人用的许多电脑、彩电,直至圣诞树,都是中国制造。经济全球化就发生在大家身边。经济全球化趋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  当前,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达国家纷纷把传统产业转移到国外,集中力量发展新经济。条件好的发展中国家也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加快本国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和制度创新。这样,通过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优化配置,世界经济正逐渐融合为一个难以分割的整体。这为各国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空间。  经济全球化也推动了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区域一体化是各国应对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国际竞争、提高自身地位的重要手段。截至2005年1月,在世界贸易组织备案的有效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已达160多个。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以东盟——中国、东盟——中日韩合作为核心的东亚合作等尤为引人注目。这一趋势有利于促进全球经济多元化、发展模式多样化和世界多极化。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增强,在很多方面已形成自己的优势。把握得当,趋利避害,我们可以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经济全球化也增加了风险和挑战。当前国际经济秩序总体上仍不合理,其重要表现是发展不平衡,南北差距拉大。发达国家拥有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处于主导地位,并在相当大程度上掌握着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权,从而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在竞争中面临巨大压力,不少国家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中国是进步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但也经常是不合理的国际秩序的受害者。我们必须居安思危。  特点三 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  世界保持总体和平与稳定,我国周边环境正处于历史上较好的时期。但天下并不太平,传统安全威胁仍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地区热点问题错综复杂。巴以冲突、伊拉克问题、印巴矛盾、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等,看上去都不是短时期内能够解决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其中,恐怖主义wei胁尤为突出。去年一年全球就发生了近1700起恐怖事件,特别是西班牙“3·11”爆炸事件和俄罗斯别斯兰人质事件,举世震惊。反恐将是一项长期任务。  国际社会还面临武器扩散、环境恶化、毒品走私、非法移民、跨国犯罪以及严重传染性疾病的严峻挑战。能源安全、资源安全、金融安全、粮食安全、信息安全和运输通道安全等也是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  特点四 世界的多样性和多元化,不同文明、民族、宗教和发展模式在竞争中共处,在交流中发展  世界上60多亿人生活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属于2500个民族,讲着6000多种语言。有名目繁多的宗教,也有许多无神论者。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不论是社会制度还是价值观念,都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这种多样性是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是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的动力。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人类文明也因此而丰富多彩。  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文明对话的必要性,多种形式的“文明对话”对各国相互了解、友好合作起着推动作用。不同发展模式之间应该超越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不同,在竞争中和平共处,在交流中相互借鉴。  个别国家反其道而行之,竭力要把自己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强加于人。这是对别国人权的侵犯,违背了民主潮流,也导致世界上一些地方矛盾激化。  特点五 中国的和平发展成为影响国际形势的重要因素,我国的国际地位稳步上升  改革开放26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年均增长率超过9%。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是1978年的十倍多,人均超过了1000美元。卫生保健条件和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己经从1949年的39岁提高到现在的70岁以上。  中国的发展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共解决了2亿多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人类史上的一个壮举。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说,中国是20年来对全球扶贫事业作出最大贡献的国家,为全球扶贫行动提供了范例。  过去26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速比世界快6个百分点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明显增强。1980年至2000年间,中国对世界贸易和服务增长的贡献率列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2003年我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8.2%。舆论认为,中国已经成为带动地区和世界经济的发动机。这两年国际上那么关注人民币汇率,正说明我们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在不断增大。  中国发展已经并将继续给地区和世界带来广阔市场和合作空间。2004年,我国进口总额达5613亿美元,是世界第三大进口国。2010年可能超过1万亿美元。中国的市场容量至少在今后十年还将持续快速发展。世界看好中国的发展潜力和巨大市场,加强对华合作成为各国普遍的政策取向。2004年,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突破600亿美元。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有450多家在我国投资。世界排名前列的汽车巨头全部进入中国,世界信息产业100强中已有90多家进入中国。外商在华研发中心已超过600家,跨国公司在华地区总部超过30家。  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我国政府急邻国之所急,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并通过多边和双边渠道向有关国家提供40多亿美元援助,对地区乃至世界的金融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上海成功申办2010年世博会,都表明我们朋友多,他们希望中国在世界上发挥更大作用。  还有一个前所未有的现象——世界上开始出现学习汉语的热潮。l00多个国家的2300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大约有3000万外国人在学习汉语。35个国家的87个城市设立了汉语水平考试。在美国,汉语已成为仅次于西班牙语的第二大外语。在加拿大,除了官方语言英语和法语以外,使用汉语的人最多。在澳大利亚,汉语是第一大外语。  结 论:可以看出,世界正处于深刻变化和向多极格局过渡的时期。各国加快发展综合国力,力争在未来的国际秩序中占据有利位置。我们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激烈的竞争。机遇中包含挑战,挑战中也可能有机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外交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和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中国的周边安全形势  中国作为邻国最多国家,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存在巨大问题,而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的主要因素有:恐怖主义、宗jiao权端势力、民族fen裂势力、领土纠纷、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安全问题就像一条“V形热点线”,呈放射状特点,在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东南部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V型线的左端是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大陆线,有中亚五国问题,阿富汗冲突、印巴冲突、印中争端等问题;V型线右端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海洋线,有日俄北方四岛之争,日韩的竹岛(独岛)之争、朝鲜半岛之争、中朝黄海大陆架之争、中日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之争以及南中海之争等.  (一)中亚五国与中国安全  中亚五国独立后,由于中亚显要的地缘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世界各国势力在中亚的角逐使中亚的政治局势更加不稳,另一方面也使中国西北边疆的安全环境复杂化。战后,推行霸权政策的美国在阿富汗建立亲美政权,以及在中亚个别国家建立军事基地,这不仅打通连结扩大了北约和强化了北约和美日安保同盟的战略通道,还可以以中亚为地缘战略支点,以北约组织和美日安保同盟为两翼,抑制俄罗斯的复兴,阻止伊斯兰原教有旨主义的扩展,遏制中国的崛起。  中亚国家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等自然资源。作为中国的邻居,中国在中亚的经济利益是显而易见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将日趋增加,进入21世纪,中国同中亚国家加强了经济合作,扩大了在中亚国家影响力,间接损害了俄罗斯的传统利益。而美国、俄罗斯在中亚角逐加剧,以获得经济利益。  (二)俄罗斯与中国的安全  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从沙俄时期到至今,一直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邻国和影响中国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地缘政治上,中俄之间有漫长的边疆线,从综合国力上看,俄罗斯仍是世界性大国,并有可能再度成为“世界超级大国”,而复兴后的俄罗斯所奉行的对外战略是否会一如从前的咄咄通人。作为俄罗斯的邻居,中国尤为关心,俄罗斯拥有雄厚的军事技术实力的丰富的石油气资源,是中国实现国防现代化可以借助的力量,尽管俄罗斯处于经济持续恢复阶段,但对华能源战略已透露出俄罗斯未来的战略运筹信息。  强大的邻国就像一把双刃剑,假如它对你友好并能给你带来利益,就会由于它是你的邻居而使这样利益倍增,这个邻居越强大,你所获得的利益可能越大,反之亦然。所以说,复兴后强大的俄罗斯对中国安全的影响是中国周边国家无法无拟的。  (三)朝鲜半岛与中国安全  朝鲜半岛问题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冷战遗产,进入21世纪后,美国政府对朝鲜采取强硬姿态,最终导致朝美第二次核发机的爆发,半岛局势再度趋紧。新时期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一方而,促进和解、推动谈判、制约战争的内外因素继续存在和发展。特别是“六方会谈”进程的继续为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重要机遇,半岛和平进程有可能在曲折中前进;另一方面,朝鲜与美国、朝国之间的矛盾根深蒂固,各自的国家利益和政策目标大相径庭,半岛局势的发展仍存在较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不排除出现武力对抗和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朝鲜半岛是中国东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半岛局势的紧张将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将影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没有半岛的安全,就无中国“和平崛起”的最终实现③。  (四)美日军事同盟和日本对外军事扩张  日本是中国的海上强邻,是当今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又是一个曾经对中国进行侵略并且其统治者至今对此没有清醒反省的国家,还是一个拥有巨大潜力掌握核武器的国家,二战后,美国和日本结成军事同盟,90年中后期,日美安全同盟实现了冷战后的重新定义。其适用范围由日本本土及周围数百海里扩大到整个亚太地区;合作内容由“日本受到武力攻击”扩展到“日本周边地区发生事态时”,防卫态势由“对储威胁型”向“地区安保型”转变;主要防范对象由苏联转变为朝鲜和中国。日美安全,同盟的重新定位、美日联合研制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将导致亚太尤其是东北亚地区战略力量的严重失衡,成为影响未来地区安全的重要不稳定因素④。进入21世纪,日本决定建对付“中国海军舰艇活动”的“护岛部队”,2004年确认中国为“安全威胁”实现了安全战略从“防御”的“进攻型”的转变。  (五)南亚半岛和中国安全  在南亚的印度半岛,印度自称是一只大象,印度21世纪的宏观目标是控制南亚和印度洋。所以,印度大力发展本国经济,其21世纪军事战略是发展强大的军事力量,威慑巴基斯坦,制弱小邻国,遏制中国,拦阻地区外大国向南亚渗透,实现控制印度洋,跻身世界一流大国行列的目标。印度洋是中国与中东、波斯湾、地中海、东非等地联系的海上必经这路,印度控制了印度洋,就等于控制了中国的通往这些地区的海上通道威胁中国的石油安全。而印度和马基斯坦的冲突直接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重要隐患。印巴冲突是包括领土、民族、宗教和军奋之争的综合性、长期性矛盾与争端。近年来,两国在核军备和常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在克什米尔冲突时紧时缓,印巴冲突对南亚安全局势,和我国西部边境的安全有重大关系。  (六)中国南海海洋权益之争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必然向海洋型经济方向发展,中国的海洋权益日益重要,自近现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的冲突争议日益增多。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非法占领我南中国海的岛屿,开采油气资源,严重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和经济权益,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中国和日本除了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之争外,还有专属经济区和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中国和朝韩在东海域划界问题上也有分歧,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  (七)影响中国安全环境最重要外部因素------美国  半个世纪以来,美国对中国周边安全构成的威胁,在性质上具有根本性,在程度上具有严重性,在时效上具有长期性。冷战后,美国作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是最有实力对中国安全构成威胁的国家。在欧亚大陆地缘战略又与中国的安全利益存在重大冲突,美国将中国视为有能力挑战其全球利益的地区性大国和谐在对手。美国在东亚的存在及中美战略结构性矛盾的深化,表明美国从战略上防范中国及对华施压的政策不会改变,在亚洲东面,美国依靠美日军事同盟联手遏制中国,在西亚,美国借反恐名义向西亚地区渗透,在东南亚地区,与东南亚地区国家加强军事合作,美国还靠多年与台湾形成默契,打“台湾牌”制约中国的崛起;在北亚、美国加与蒙古的全面关系。  加强中国安全的国际举措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局势复杂多变,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我们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但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因此,我们要把握发展机遇,努力营造一个国际安全环境,对我国国家实力的增强和国家利益的拓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开展睦邻外交  中国一贯主张,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主权一律平等,相互尊重各自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国,以维护地区和平等稳定出发,妥善处理与邻国的领土,领海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暂时解决不了问题暂时搁置,待历史事件成熟解决,防止霸权主义从中得利。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展睦邻外交。  (二)积极开展首脑外交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快速增强,一些周边国家对中国产生了疑虑和戒心,而美日等国家发表所谓“中国wei胁论”,企图破坏中国与周边关系,因此,为了消除周边国家的戒心和疑虑,积极开展首脑外使双方准确地了解双方的政策意图和政策方针,加强国家间的关系。首脑外交对于中国和邻国之间增加信任,巩固关系起促进作用。  (三)积极开展经济合作和经济援助  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且历史上有着悠久的经济交往,因此,双方经济往来能促成双赢,在经济外交中,我们坚持“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真诚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进入21世纪,我国与东盟建立了自由贸易区,在上海组织加强了地区经济合作,倡议与印度和巴黎斯坦等南业国家谈判签订自由贸易协议。促进经济外交,从而促进国家安全。对于周边发展中国家,提供必要的,力所能及的援助,加大为发展中国家培训各类人才,以此增加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自己的作用和影响,争取和掌握国际安全运筹的主导权需要发展中国家。  (四)开展国际军事交往,增强军队维护国家安全能力  在当代国际社会中,维护一个国家的安全需要国际的合作,在东亚复杂的国际格局中、中国只有通全广泛的军事合作来维护地区稳定。努力同周边国家在安全与防劣的双边及多边的战略磋商和对话,增强相互了解信任。尤其同周边国家加大国际反恐合作力度,参与海上搜救,打击海盗,打击贩毒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维护和行动。此外,中国不断扩大多种形式的对外军事交流,推动国际军控与裁军进程与义务等国际军事合作,为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平做出自己贡献,也为自身的发展,创造出安全国际环境。  (五)积极利用区域性国际组织建立经济一体化和多边安全协商机制  随着国际性组织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国为了积极参与自己周边地区和经济发展的区域对话和合作,于1996年参与组建了上海合作组织,并积极成为东盟的对话国。中国作为上海合作组织的创始国之一,为中国和周边国家提供了一个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提倡相互信任,裁军,与合作安全为新型安全观,丰富了由中俄两国始创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国家关系,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新秩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⑦。上海合作组织还在反恐打击分裂势力,国际犯罪,以及军事互信做出了贡献,但还应该加强这方面合作,但还应该拓展上海合作组织在经济合作功能、促进多边机制基础的巩固还要利用上海合作组织,以印度和巴基斯坦作为上海组织,“准成员”地位争取中立“8+1”机制,以此同周边地区建立多边机制框架。在东南亚地区,充分利用东盟组织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为双方的经济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01年11月6日,中国与东盟领导人第五次会议上,双方决定在未来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标志着中国在区域一体化道路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随经济关系的紧密,双方的认同点逐渐增多,中国多次在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议上阐述方在新形式下的安全观念和政策主张,双方对此达成了一种共同认同,因此,中国利用区域性国际组织建立地区安全机制,以带动周边地区和平安全进程。  四、结语  在当今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只有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中国才能处理好外部事务,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需要制定妥善的战略,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强大的国防力量。科学技术创新,联合一切联合的国际力量削弱,周边环境中不利因素,同时与周边国家相处过程中,积极参与亚洲多边及双边机制适用本国强大的综合国力,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发挥地区大国的作用,尽而实现中国的崛起。
2023-08-25 22:42:301

中国如何应对当今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战略格局?

中国应对当今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战略格局的措施如下:1.中国应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中国应坚持改革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3.中国应加强与各国的沟通和协调,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中国的作用。4.中国应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增强应对国际环境变化的能力。总之,中国应对当今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战略格局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包括加强自身建设、推动经济全球化、加强国际合作、加强沟通协调等。这些措施有助于中国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
2023-08-25 22:42:372

《国际经济形势分析》课怎么选题写论文

经济全球化经过调整后,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持续深入发展,全球经济依存性不断上升。全球资本与生产技术要素的全球化重新配置,带来全球政治经济格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有七个特点。 (一)世界经济迅速增长,美国、欧元区国家、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使世界经济得以继续维持较高增速,发展中国家经济呈相互带动、梯次发展的态势。 2007年世界经济仍将保持近4%的增速。美国经济稳中有落,2006年美出口额被德超越,信息化指标不及北欧,次贷危机使美经济优势不断被侵蚀和分解,其负面影响还在扩大。主要西方国家面临工业化以来最强烈的外部竞争。欧亚大陆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舞台。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欧亚大陆经济总量占全球的62%,累积财富总量是美国的一倍,2006年“新欧洲”国家国内生产总值较2003年增加近一倍。同时,占世界人口80%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进入较快增长期,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分工体系中地位得到加强,对世界经济影响力进一步增大,改变了世界经济的增长格局。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占全球的20%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到30%。 (二)随着金融创新,特别是金融衍生工具的开发和推广,金融一体化程度提高,全球金融业呈“爆炸式增长”。 巨额国际资本的无序流动和投机,不仅给发展中国家经济造成很大损害,发达国家也难独善其身。据美国麦肯锡公司的最新报告,全球金融业的核心资产总额已达140万亿美元。资本市场进一步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主体。银行资产占全球金融资产总额的比重由1980年的42%下降到2005年的27%,金融资产进一步向发达国家集中。发达国家的金融资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目前已平均跃升至330%。“经济金融化”趋势一方面促进了全球资源有效配置,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投机性和风险性。 (三)国际资本市场和劳动市场流动性增强,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形成全球市场。 国际资本市场更加成熟,资本流动形式也在增多。全球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日益提高。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未来10年,发展中国家将有7亿人口进入全球劳工市场。全球产业链的形成和资源配置中合理及不合理的部分进一步显现,不均衡的全球增长模式正在塑造新全球经济格局。从总体看,国际贸易、投资金融市场的自由化进程使生产要素流动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最佳配置”。从国别看,全球化的收益分配和社会成本分布严重失衡,穷国与富国的差距在扩大,输家与赢家的两极分化加剧。资本回报连创新高,劳动回报则越来越低,导致国家间不平等。发达国家主导当前的国际贸易、投资、金融和国际分工体系,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3/4,经济总量只占1/4。黑非洲至少要到2047年才能成功脱贫。在北方阵营,美欧日是国际经济三大支柱,但由于美国奉行经济单边主义,企图垄断国际经济决策,三方经济利益摩擦时有发生。南方阵营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拉大,对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诉求和利益关注点发生重大分化,多元化现象明显,南南合作呈现高度复杂性。 (四)新兴市场经济体日益具体,加快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新活力。 一大批新兴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体系日趋成熟,东亚、拉美、独联体国家经济全面提速,非洲、中东地区国家经济开始起飞,这些国家的国内资本市场迅速发展,对外资的依赖明显下降,对自身能源、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意识强化,一些出口导向型发展中国家逐步实现贸易结构多元化。“金砖四国”、“新钻11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继续引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成为未来最为强劲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影响全球化的发展。按汇率计算,今年,印度、俄罗斯、巴西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均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晋升世界经济12强。2001年~2007年,中、俄、印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出口、引资、外汇储备和股市总值排行榜上的名次平均跃升四个位次。亚洲国家对美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比重已从1993年的25.5%减少到目前的16.5%。 值得注意的是,发展中国家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持续增大。发展中国家相互投资迅速增长,主要表现在亚洲内部以及亚洲对非洲的投资。目前,世界外汇储备总额高达5.4万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掌握在发展中国家手中。近来,发展中国家开始将部分外汇储备以“主权财富基金”的形式对外投资,金额可能高达1.5万亿美元,投资的主要方向是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和跨国并购,有关动向将对国际资本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五)南北国家有关发展模式的交融与交叉增多,经济领域多边协调渐成趋势,新兴大国加速崛起,经济力量加速“多极化”。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互利用,南北关系呈繁芜交织的状态。俄罗斯迅速复兴和印度加快振兴,打破了冷战后中国一枝独秀的局面,初步形成了新兴大国崛起的第一梯队。一批发展中国家迈入或走近经济次大国行列,对维护世界经济体系的稳定及贸易自由化的需要不断增强,与发达国家的共同利益有所增多,双方相互依存有所加深,在经济、金融等领域开展对话与合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日增。“G8(八国集团)+5”成为促进南北对话的重要高端平台。G20(20国集团)涵盖当前世界上最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具有较强的“南北”代表性,近年来在协调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应对金融危机、促进世界经济金融稳定发展等的立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加拿大倡议在G20框架内成立“全球首脑论坛”,进一步反映出国际社会加强多边对话协调的趋势。 (六)各种区域或双边自由贸易安排发展迅速,国际贸易、跨国投资重趋活跃,自贸区谈判方兴未艾,通过自贸协定等形式,新兴力量与传统大国结成经济联盟成为时尚。 区域经济合作既是各国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产物,也是有关国家以区域发展为依托,为减缓经济全球化无序冲击而采取的合理选择。区域经济合作、区域集团化趋势与经济全球化发展并行不悖。这种总体上良性的经贸互动推动了政治上的良性发展,大国重启战争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东亚、拉美、非洲等地区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的区域合作蓬勃发展。一些发展中国家之间区域合作势头加强,成为联系不同地区之间合作网络的重要纽带。巴西、印度、南非已建立三国合作框架,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拉美,拉美与中东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各国均试图通过强强联合、强弱互补的模式加快区域集团建设,实现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谋求在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美国全面推动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欧盟借东扩之机加快区内金融、服务一体化进程,拉美两大经济组织南方共同市场和安第斯共同体宣布加快自由贸易谈判,东亚10+3和上海合作组织作为亚洲两个支柱性机制深入发展。未来国际经济关系将逐渐由国家之间的较量和竞争转向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角逐,围绕全球经贸政策、金融体制的斗争与协调将主要在经济集团之间展开。 (七)国际能源、资源价格大幅上涨,国际能源格局调整步伐加快,对能源等战略资源的争夺成为影响国际经济关系的最大不确定因素。 一些资源大国特别是油气资源富集的国家把握了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的良机,不仅从中获取巨额收益,同时提升了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近年来,俄罗斯、沙特阿拉伯、伊朗、委内瑞拉和阿联酋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序中平均前移了三个位次。一些石油生产国加强了对国内石油资源的控制,减少了发达国家对其石油资源的掌控。伊朗、委内瑞拉等产油国将能源作为国际斗争的主要筹码,公开向美“叫板”。美国目前控制着中亚、中东、西非和北美的世界近70%的石油资源。全球能源战略格局明显向美倾斜,但在世界能源市场格局方面,俄罗斯影响举足轻重,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战略影响不可低估。日本努力稳定传统石油来源,并积极拓展新渠道。欧盟等国积极增加石油战略储备,并寻求能源合作。随着世界经济的强劲复苏和繁荣,各方对能源的依赖将与日俱增。围绕油气资源、运输管道和市场价格等,美、欧、日等大国还将展开激烈的国际能源争夺战。同时,随着新兴发展中大国对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及对能源安全的追求,相关能源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打破了发达国家企业在国际能源产业中的垄断地位
2023-08-25 22:42:511

2010年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分析

国际政治经济形势:1、美国依然是世界头号政治、经济、军事强国,其政治、经济、军事影响力遍布世界各个角落。2、俄罗斯目前仍然在逐步恢复元气,但由于元气大伤,在经济、军事领域已远远落后于美国。3、中国仍旧在快速的崛起,我昨天才读到一篇关于中国经济的预测报告(理论经济学),如果中国经济每年以7.5%的速度继续增长,美国经济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那么最迟到2022年中国将取代美国坐上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的宝座。经济增长的同时,中国也在利用自身财富的增长扩大软实力,尤其是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影响力。4、欧盟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凸显出成员国过多且实力层次不齐的弱点。个别成员国经济危机需要由欧盟联合应对,使得欧盟无太多精力在国际政经上有大作为。5、印度实力崛起很快,对军事力量的追求极为心切,一方面是由于背后的中国这个庞然大物带来的威胁感,另一方面也是印度急于想跻身世界级强国行列。 6、中东,依然是变数最多的地区,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油气资源。美国万里迢迢跑去中东“传播民主”,俄罗斯和中国在中东也有自己的算盘,伊朗核问题旷日持久,以色列依然对巴勒斯坦采取封锁甚至不人道的打压措施。伊拉克战后政局是否稳定等等。 国内政治经济形势:1、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房产论 3、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扩大内需增长空间。4、深化体制改革,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5、推动出口稳定增长,促进国际收支平衡。6、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2023-08-25 22:43:001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主要变化是什么?并分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谢谢

20世纪国际关系格局的三次变动(雅尔塔,凡尔塞华盛顿体系,多极化格局) 背景(条件):是二战后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很大变化的基础上形成的,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英法等国衰弱,德日意为战败国;苏联壮大了自己的经济军事实力,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概念:是二战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实质:美苏的两分天下,打上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内容:具体内容主要是在雅尔塔会议上确立,也包括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波茨坦会议确立的内容.内容主要包括: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立战后欧亚的政治版图,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地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 演化:二战到50年代中期:表现为两大阵营的对抗(北约与华约的形成是这种对抗的表现形式之一);50年代后期起开始:表现为美苏争霸,直到90 年代随着苏联的解体而结束.这段时期世界两极格局是世界基本特征.冲击这种格局的因素有:日本、西欧、第三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特点:(1)以冷战为主的对抗形式. (2)对抗是全方位的.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 (3)美苏作为双方的盟主在斗争中起了主导作用. (4)这一格局的较量,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一极取得绝对优势而告终. 评价:雅尔塔体系是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民主国家共同反对法西斯国家胜利的产物,积极作用 (1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和平和民主的原则,表明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只要互相尊重,愿意合作,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2使世界顺利地实现由战争到和平的转变,从而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3促进了人民民主、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事业的发展和胜利. (4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科技革命创造了条件. 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美苏战时军事均势的基础之上,它是美英法三大国经过长期的相互妥协的产物.消极作用: (1体现大国强权政治. (2重划国界、分裂国家,造成人口大迁移. (3保持和形成不平等的国际关系和经济秩序,给许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4造成军事上的两极和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成为战后国际紧张局势和大战危险的根源. 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一个新时代.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开始与1870年的第二次科技革命把人类推进到电气化时代.电气化时代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使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舞台发生了动摇.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和法国赢得战争却输掉优势,而美日日益崛起,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开始向欧洲的两侧即美国所在的美洲、日本所在的亚洲转移.国际关系格局由英国独霸世界、欧陆势力均衡让位于英法主宰世界、美日争夺霸权的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会,会议签定的凡尔赛和约、对奥地利、保加利亚、土耳其、匈牙利的和约统称为巴黎和约,构成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和中东的统治秩序,称为凡尔赛体系;1921年美应等九个国家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签定《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构成战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称为华盛顿体系.然而体系虽然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西方世界的统治,但是体系并不完整,它给世界留下了两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即德国的赔款问题和欧洲的安全问题.一战后德国借口无力偿还债务,要求延期支付赔款,于是法国联合比利时出兵占领了德国的工业区鲁尔.但是德国不但没有得到应得的赔款,相反却支付了大量大军事占领费,酿成鲁尔危机.于是赔款问题的主动权由法国手中转移到英美、尤其是美国手中.美国出台了德国赔款计划即道威斯计划.(学生演示)道威斯计划实施后,美元充斥欧洲市场:德国从美国取得贷款,经济复苏;然后偿还英法的赔款,英法将德国大赔款偿还战争时所欠的美国的债务.于是,美国的金元不仅恢复了欧洲的经济,而且操纵了欧洲的经济市场.根据凡尔赛和约的规定,普法战争时被各国割去的阿尔撒斯和洛林由法国收回,德国的撒尔矿区由法国占领15年,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占领、莱茵河东岸五十公里以内德国不准设防,于是莱茵河两岸成为非武装区.但是法国并未因此而高枕无忧,它在欧洲组织小协约国以形成对德包围圈.1925年英法意德比捷波七国在瑞士洛伽诺召开会议解决欧洲安全问题,提高了德国的政治地位. 道威斯计划和洛伽诺公约改写了凡尔赛体系关于在政治、经济上限制德国的规定,从遏制德国到扶持德国.欧洲国际关系进入了相对稳定时期. 可是为什么法国一战元帅福熙却说“凡尔赛和约只是二十年的休战”?体系中隐含着复杂的矛盾.战胜国信奉“强权即公理”,通过不平等条约,使战败国处于被宰割和奴役的地位,从而加深了两者的矛盾;由于分赃不均,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并未真正平息;帝国主义对战败国的殖民地进行“委任统治”,进一步加深了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因此列宁说“靠凡尔赛体系所维系的国际关系是建立在火山上的.”体系随时随地会崩溃、瓦解. 是什么事件打开了凡尔赛体系的缺口?土耳其的民族解放斗争、同协约国签定了《洛桑和约》,粉碎了构成凡尔赛体系的《色佛尔条约》打开了体系瓦解的缺口.1935年德国大力扩展陆军,撕毁了凡尔赛和约,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河非武装区,进一步破坏凡尔赛和约,法西斯德国的扩军备战使凡尔赛体系名存实亡;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突破了华盛顿体系对日本的束缚,华盛顿体系名存实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终于使体系彻底瓦解.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维系了一战到二战其间的国际关系.在这其间,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矛盾也在发生着变化:主要矛盾由英美争夺世界领导权演变为30年代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与法西斯扩张之间的矛盾.美国凭借其世界经济领导地位参与许多重要的国际事务的解决、并起到决定支配作用,从而代替英国成为资本主义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资本主义世界由“英国时代”走进“美国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这一转变成为无法更改的现实. 多极化是中国外交战略、外交思想、外交原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大体包括三部分内容:1、政治多极化是国际政治发展的大趋势,与经济全球化一起构成了中国对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国际形势的总的判断,是中国分析和认识国际形势及制订中国自己的对外政策和战略的基本依据;2、多极化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表明了中国对多极化的一种价值判断,即中国肯定这种发展趋势,认为它不仅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而且也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3、中国要积极推动多极化趋势,这构成了中国外交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他战略有着重大的基础性意义.
2023-08-25 22:43:071

谈谈对国际形势的认识

  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一)党对时代主题认识的发展变化  1.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新判断。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邓小平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逐渐形成了新的判断。1985年,邓小平进一步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1987年党的十三大确认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这一深刻论断。  2.邓小平对时代主题判断的依据。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这是世界各种矛盾发展变化和世界抑制战争因素不断增长的合力作用的结果。  (二)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一)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  20 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的结束,世贸组织的建立,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三、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一)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含义  1.和平发展道路就是: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实行对外开放;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努力实现与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坚持和平、发展、合作,与各国共同致力于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2.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要把中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二)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  第一,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第二,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第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2023-08-25 22:43:151

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

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指用现代科学技术全面改造人们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涉及政治、法律和社会精神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整体社会变迁的过程。是传统社会变为现代社会的过程。其内容包括国家的工业化和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政治民主化、教育的普及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城乡一体化以及人口的现代化。扩展资料: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2023-08-25 22:43:231

结合当前国际形势,谈谈你对国际战略格局的认识?

打酱油的打酱油的
2023-08-25 22:43:556

结合2015年当前形势与政策分析中国外交形势

  2015年,国际形势保持总体平稳、局部动荡态势,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深层结构调整加剧,大国围绕国际秩序和地区热点加强博弈,世界格局变化更加复杂。在国内经济迈向新常态和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外交大力开拓创新,成果显著,中国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复苏基础脆弱,结构改革举步维艰  2015年,相关权威机构均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世界经济呈下行趋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全年世界经济增长由3.3%下调至3.1%,世界银行(世行)则将世界经济全年增长率由3%调低至2.8%。  从经济增速来看,各国经济增长表现为二重分化。第一重是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的分化。二者复苏步伐不一致,世界经济不平衡加剧,发达国家复苏依然乏力。摩根士丹利国际金融公司预计美国经济增长2.4%,但2016年可能降低到1.9%。世行上调2015年欧元区经济增长至1.5%,高于此前预测的1.1%,但这一增速仍难以使欧元区对全球经济发挥引擎作用。日本经济停滞不前,2015年上半年同比下降0.08%。第二重是新兴经济体内部的分化。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主要新兴国家中,除印度与中国经济增长较快以外,普遍面临较为严峻的经济下行压力。世行预计今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将增长4.4%,较此前相比降低0.4个百分点。  2015年上半年,美国、英国、法国、德国GDP分别同比增长2.6%、2.75%、1.01%、1.41%;中国、印度、南非、巴西、俄罗斯第一季度分别为7.0%、7.5%、1.62%、-1.6%、-2.2%。其中,俄罗斯第二季度经济增速为-4.7%。  目前,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均存在结构性问题,致使世界经济复苏基础不稳。发达国家中,美国经济复苏势头虽相对较好,但实际失业人数压力依然较大,企业投资疲软,致使美联储多次延期加息。  日本推行激进的货币政策,尽管日元贬值幅度较大,但对出口的带动作用并不明显。反之,日本进口企业由于日元的贬值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开始显现。另外,日本政府长期身背巨债,一直以来缺乏削减债务的“良策”,不断累积的巨额债务为日本经济和主权债务信誉带来更多的风险。  近年来,英国实体经济空心化严重。英国制造业占GDP比重已由20世纪90年代的20%左右跌至目前的10%以下,本轮经济复苏过度依赖房地产等资产价格的上涨;法国尽管上半年经济增速有所反弹,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增速水平较低,经济依然低迷,复苏基础薄弱,社会福利包袱较重,结构性改革不足等问题突出;出口行业一直是德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但受欧元区各国经济疲弱和新兴市场经济增速下滑影响,今年德国出口受到冲击。此外,作为欧元区核心国家,德国还面临着希腊债务冲击带来的金融风险。  新兴经济体中,受国际能源价格持续走低、需求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巴西和俄罗斯等能源出口国经济陷入低迷。其中,巴西经济持续负增长,面临较大的滞胀风险,资本流出压力不断增大,严重影响其消费和投资规模;俄罗斯经济增长高度依赖能源出口,同时,面对西方制裁,俄罗斯经济短期内难以摆脱负增长的局面。  印度和南非等国国内均存在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其中,作为“金砖国家”中债务率最高的国家——印度,外部资金“回流”将进一步加剧印度政府偿债能力不强等问题;而南非长期存在电力短缺问题,电价上涨或将进一步推高南非的通胀率。同时,南非基础设施的落后和制造业的萎缩将长期制约其经济发展。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权威机构分析,当前,全球经济除下行压力加大外,还有以下问题:  其一,宏观政策协调面临考验。由于全球经济恢复不均衡,各国在财政和货币政策上呈现出明显差异,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陷入僵局。在财政政策方面,由于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人口老龄化以及收入不均衡问题持续困扰经济复苏,如何确保经济增长、促进就业与保持财政平衡,对各国财政政策而言,任务十分艰巨。具备财政政策空间的国家有能力继续采取措施刺激增长,而对于财政负担已经非常严重的大多数发达经济体来说并非易事。经过几年来的不断支出,大多数国家的财政资金捉襟见肘,陷入僵局。IMF预计,2015年美国、欧元区、日本政府债务率仍将分别高达105.1%、96.1%和245.5%。而新兴经济体,由于面临经济增速放缓的压力,不少国家试图通过预算外项目和政府担保等形式提供准财政刺激,但有关措施缺乏监督和透明度,潜藏较大的预算风险。  其二,在货币政策方面,美元汇率持续升值,对全球金融市场和经济复苏产生重大影响,并使全球央行货币政策失衡的矛盾有增无减。2014年,美元兑换“一篮子”主要货币(欧元、日元、英镑、加元、瑞典克朗及瑞郎)上涨13%,为1997年来最强劲年份。进入2015年,美国经济稳定复苏与美联储加息预期助推美元汇率继续上升,美元指数再创新高。相比美元,欧元和日元兑美元汇率屡创新低,多种新兴市场货币汇率也持续下滑。美元升值导致国际资本回流,给全球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复苏增加了不确定性。资金从新兴市场不断回流到美国,使美国股市创下历史新高。美元升值致使新兴市场资本外流压力加大,加重新兴市场以美元计价的外债负担,对巴西、印度和土耳其等面临财政和经常账户双赤字国家的冲击尤为严重。美元持续升值一旦伤及美国经济增长,不仅全球通缩压力难以解除,而且不排除部分新兴市场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  其三,石油价格持续偏软,大宗商品价格动荡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自2014年6月起,国际石油价格加速下跌,从最高每桶115美元跌至56美元左右,跌速之快、跌幅之大超出市场预期。导致油价大跌的主要因素是,非传统的石油供给稳步增加(得益于页岩气革命等新科技,美国由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正在变成世界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欧佩克调整石油战略(拒绝减产计划)以及地缘政治危机(中东乱局、乌克兰危机等)。2015年,油价延续下跌态势,一度曾跌破50美元/桶。油价下跌影响广泛,有利于石油进口国降低进口成本、刺激消费增长,从而带动经济复苏。然而,油价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疲软,使俄罗斯、委内瑞拉、巴西等严重依赖石油出口的新兴经济体遭受经济上的沉重打击。油价走低还加剧了金融风险,影响投向能源行业的信贷安全以及石油出口国的货币汇率。
2023-08-25 22:44:231

请分析一下金融危机下,中国所处的国际形势

定义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The Financial) ,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编辑本段]类型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 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编辑本段]特征 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在对待这次震撼世界的亚洲金融危机的问题上,朱镕基在很多重要场合都态度坚定地表示,“人民币坚决不贬值,不增加亚洲其他国家、地区的危机和困难。”“我们是亚洲的一分子,同舟共济,决不乘人之危。”朱镕基所代表的中国政府的形象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和赞许。海内外媒体都普遍认为朱镕基是带领中国人民在经济改革大潮中走出困境。走向光明的最佳人选。(以上内容节选自《应用写作》杂志1998年第10期《谈朱镕基讲话的语言特色》) 困难困难,困在原地就是难;跃升跃升,跃过难关就提升。[编辑本段]美国金融危机演变共经历三个阶段 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华尔街风暴,现在已经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个过程发展之快,数量之大,影响之巨,可以说是人们始料不及的。大体上说,可以划成三个阶段:一是债务危机,借了住房贷款人,不能按时还本付息引起的问题。第二个阶段是流动性的危机。这些金融机构由于债务危机导致的一些有关金融机构不能够及时有一个足够的流动性对付债权人变现的要求。第三个阶段,信用危机。就是说,人们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金融活动产生怀疑,造成这样的危机。[编辑本段]国际金融危机传染机制出现新特点: 外部因素引起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国际传染并非近年方才出现的现象。1873年,德国和奥地利经济繁荣,吸引资本留在国内,对外信贷突然中止,导致美国杰·库克公司经营困难;1890年,伦敦巴林兄弟投资银行对阿根廷债权发生支付危机,加之当年10月纽约发生金融危机,伦敦一系列企业倒闭,巴林银行几乎于当年11月份倒闭,只是在英格兰银行行长威廉·利德代尔牵头组织的银团担保基金救助下方才得以幸免,但英国对南非、澳大利亚、美国和其他拉丁美洲国家的贷款因此事而锐减,致使上述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危机一直持续到1893年;1928年春,纽约股市开始繁荣,汲干了本可投向德国、拉丁美洲的信贷源泉,导致上述国家和地区陷入经济萧条。中止发放海外信贷很可能加速海外经济衰退,后者又会反过来对导致这一切的国家发生影响。20世纪 90年代,伴随着国际游资的膨胀,国际货币、金融危机频繁爆发,根据巴里·艾森格林和迈克尔·博多在2001年完成的一项研究,现在随机挑出的一个国家爆发金融危机的概率都比1973年大1倍,国际货币、金融危机的传染性也大大增强,往往爆发不久就如同传染病一样迅速从最早爆发危机的国家或地区蔓延到其他国家和地区。舆论界留下了许多描绘这一现象的词汇:1994年墨西哥危机的“龙舌兰酒效应”、“亚洲流感”、“俄罗斯病毒”等等不一而足,而对货币、金融危机传染机制的研究也迅速兴起。由于多种危机传染机制需要在资本项目和金融市场开放条件下才能实现,在很大程度上,我国依靠资本项目的适度管制和金融服务市场低开放度而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幸免于难,但时至今日,随着我国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尽管我国资本项目仍未完全开放,危机传染的风险已经大大上升,震撼国际金融市场的美国次贷危机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表明国际金融危机传染机制出现了新特点。 广义的货币、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渠道可以划分为非偶发性传染渠道、偶发性传染渠道两大类,前者指在危机爆发前的稳定期和危机期都同样存在的传染渠道;后者指仅出现于危机爆发后的传染渠道。由于第一类传染渠道源于国家或地区间实际的经济金融联系,危机的传染来自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变动,因此又称为“真实联系渠道”,或“基于基本面的传染”,主要包括贸易联系与竞争性贬值、政策调整、随机总需求流动性冲击等途径。偶发性传染与经济基本面无关,仅仅是投资者或金融市场其他参与者行为(特别是非理性行为)的结果,因而又有“真正的传染”、“纯粹的传染”之称,主要包括内生流动性冲击、多重均衡和唤醒效应、政治影响传染等途径。但这些传染机制往往是建立在贸易联系和“中心”国家对“边缘” 国家投资的基础之上,是因为来自发达国家的机构投资者纷纷弃新兴市场资产而追逐母国优质资产所致。而就此次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而言,贸易联系与外国对华投资机制的作用可能并不十分关键,反而是中国对外投资和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可能成为最主要的危机传染途径,而且这样的危机传染途径的重要性还会日趋提升。
2023-08-25 22:44:354

结合当前国际形势特点。论述和平与发展仍是社会主流

shuai
2023-08-25 22:45:024

当前的国际形势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旧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组合;大国关系经历重大而深刻的调整。 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以欧盟、美国、俄罗斯、中国、日本等为代表。 通过探究活动“欧盟用一个声音说话”,具体剖析欧盟作为当今世界重要一极的概况,让学生加深对“多极”问题的理解和认识。通过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什么问题?欧盟成员国的增加为它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说明欧盟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俄罗斯、日本在当今世界舞台上的扮演什么角色?加深对“多极”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虽然出现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但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因为单极与多极,争霸与反争霸将长期存在。 世界多极化能带来什么好处呢?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主要表现为: 由于世界多极化是建立在各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它有利于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利于削弱和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总的来说,和平与发展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的。发展需要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和平,这是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保证。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只有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各国才能保持正常的经济交往和顺利实现本国的发展计划。战乱和冲突则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甚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同时,我们也要懂得-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力保障。 综上所述,可以说维护世界和平是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
2023-08-25 22:45:091

如何理解与分析国际形势多极化发展对我国的影响,我们应当如何应对中国所面对的复杂国际形势?

对我国只有好没有坏
2023-08-25 22:45:203

请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和当今国际形势,分析影响台湾关系的因素。 论文1500字

首先,申明台湾属于中国的立场,用史实说话,其次,回顾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转换,第三,回顾台湾领导人以及现在领导人对于大陆台湾关系的看法,第四,周边国家对于台湾关注的微妙变化。最后总结,我们如何看待这些因素。1500太多,你可以自己搜索资料,我就不一一打上了。
2023-08-25 22:45:293

大学生应如何面对分析观察国际形势

21世纪,国际竞争就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各国综合国力的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 。据调查显示,2000年美国新型信息人才要求量为160万人,欧洲信息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3 年 后将缺少170万人。而我国的形势呢?目前我国从事高科技发展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约150万人 ,今后5年每年有平均6000名专业技术人员退休,到2006年,退休的专业技术人员将增加到1 5万以上。届时,我国将面临严峻的问题。现在,高科技人才争夺战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 愈演愈烈。人才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单向流动,是这一过程中的突出特点。作为发展中 国家之一的中国,也面临这一现实的突出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留学人员近40万人 ,而学成回国的只有1/3。美国硅谷20万工程技术人员中有6万名是中国人。从以上的数据可 以看出吸引人才是我们工作中一个突出的重点。中国已经成为人才争夺的重要目标,必 须从战略高度重视人才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建立与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培 养、吸引和使用人才的良性机制。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要学会量力而行,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来武装我们的头 脑,用我们的智慧,用我们的青春和汗水为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而拼搏奉献。
2023-08-25 22:45:371

国际战略环境包括国际战略格局和国际战略形势两个方面吗

第一节 国际战略环境概述一、国际战略环境 国际战略环境是指世界各主要国家和政治集团一定时期内在战略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斗争所形成的世界全局性的大环境。它包括国际战略格局和国际战略形势两个方面,国际战略格局是国际战略环境的框架结构;国际战略形势是国际战略环境的动态表现。它从本质上反映了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政治集团建立在一定军事、经济实力基础上的政治关系的基本状况和总体趋势,其核心是世界范围内的战争与和平问题。国际战略环境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时代的特征对它的基本面貌有决定性的影响。  此外,影响国际战略环境的主要因素还有:国际间战略利益的矛盾及其发展;政治、军事、经济力量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与配置;主要国家之间的战略关系及其斗争、制约、合作的态势;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以及战争威胁的性质和程度等。国际战略环境是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国际条件,对实现国家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利益有重大的影响,并决定或制约着一个国家政治、军事、经济斗争的对象和敌友关系以及采取的方针、政策和策略。任何一种战略,都是依据一定的环境条件而提出来的,在实施过程中都要受到这种环境条件的制约,因此,对国际战略环境的分析和判断,是制定战略决策和战略实施过程中必须特别加以重视的一个至关紧要的问题。只有站在时代的高度,从各主要国家或政治集团的战略利益关系入手,较系统地考察一个较长时期内国际战略格局的状况和国际战略形势的发展趋势,综合分析影响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各种国际化条件,判明本国遭受威慑的可能方向、性质和程度,才能提出正确的战略对策。总之,国际战略环境,是一个时期内,世界各主要国家在矛盾斗争或合作共处中的全局状况和总体趋势。它是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形势的综合体现,关系到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影响一个国家军事斗争的对象、任务和目标,因而是各个国家在国际环境中生存必须首先考察和关注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仍未改变 时代主题,是指人类社会某一发展阶段中带有全球性、战略性和关乎全局的核心问题。它是某一时代基本特征的集中反映,代表着这个时代的本质和发展趋势,规定着该时代各国人民相应的主要任务。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早在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就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就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就是争取维护世界整体的非战争状态;发展问题主要是南北问题,即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也是全人类的经济发展问题,这是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这就是说,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20多年过去了,邓小平这一论断是否已经过时?应当说没有。虽然冷战结束已有20年,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而又巨大的变化,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其原因是:(一)在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推动下,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发展趋势之一,加深了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不仅创造出了新的劳动工具,生产出了更多的产品,迫使人们到国外去寻找市场、寻求投资,而且为人类社会提供了更先进、快捷的交往工具,保证了国际间经常的相互联系和交往,这种情况再加上发达国家对落后国家能源和资源的依赖以及落后国家对发达国家技术的依赖,这就使得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度大大提高。这种情况客观上不允许再恢复到与世界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国家间敌对或大国对峙的国际关系格局,从而推动着和平与发展的潮流继续前进。(二)冷战后特别是近年来,尽管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国际关系中推行霸权主义和使用武力的倾向在增长,但主要大国之间尚没有形成敌对、对抗关系,特别是类似于前苏联及华约集团那样的美国的全球战略性对手还不可能出现。对中、俄等世界大国,美国的基本战略仍将是主要通过接触或“伙伴关系”,把俄、中纳入美国、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同时对中、俄实施长期战略防范。美与欧洲大国之间尽管基本能够维护其同盟关系,但在许多重大问题如北约与欧盟东扩、北约作用的发挥、部署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以及朝鲜问题、伊拉克问题、甚至反恐的问题上,有各种各样的矛盾分歧,但“有斗有和、斗而不破”的模式仍将是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大国关系的基本模式和特征。(三)发展经济和科技仍是世界各国国家战略的核心。美国和欧盟在经济方面将展开更加激烈的竞争,日本在努力重新恢复其经济发展势头,俄罗斯已确立了以发展经济为中心的国家政策,中国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各国更加重视科技和国际市场的竞争。美国虽然已不满足仅在经济上与其他各大国展开竞争,企图以发动对外战争刺激国内经济增长,但由于其战争政策受到各国抵制,美国与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矛盾都在发展,其靠战争刺激国内经济复兴的企图不会实现。21世纪的世界格局仍取决于各国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中心的综合国力较量。(四)南北矛盾更加突出,核心仍然是经济发展问题。一次大战后,帝国主义宗主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随着二战后五、六十年代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和大批民族国家的诞生,已在政治斗争的层面上得到了总体解决,由此演变而来的南北矛盾,主要是集中在经济发展问题上,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根本任务是摆脱贫困,摘掉落后的帽子。几十年过去了,发展中国家经过艰苦的努力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在整个世界经济中,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仍很贫穷,发展问题刻不容缓地提到发展中国家的优先日程上来。人心思变,人心思发展,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的主流。以上这些都说明,在当今时代条件下,国际形势尽管有风浪、有起伏,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形势发展的基本态势。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依然是机遇大于挑战。第二节 国际战略格局一、国际战略格局概述    国际战略格局是指世界各主要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相互关系的基本结构。它是国际战略环境的总体框架,表现了世界力量的分布、组合和对比。在国际战略格局中,拥有强大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的国家和地区,在世界事务中扮演着主要角色、起着主导作用,通常被称为"极"或"力量中心"。国际战略格局的样式是由“力量对比关系”所决定的,由于各个历史时期,新生力量的形成与变化,使起主导作用的"力量中心"也随之变化,从而形成单极格局、两极格局以及多极格局。国际战略格局同经常变动的国际战略形势有所不同,它在一个相应的历史时期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新旧战略格局的交替转换,通常发生在涉及世界主要国家的剧烈的社会大动荡之后,其根本原因在于世界基本矛盾的不断发展变化。真正具有世界意义的国际战略格局是在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9世纪以后,欧洲列强统治和影响着世界上的广大地区,从而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战略格局。这一格局的特点是几个大国都想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列强内部争夺剧烈发展,导致了20世纪上半叶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二战以后建立的"雅尔塔体制",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旧的世界格局,建立了以美苏两极为主导地位的国际战略格局。  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解体,以美苏两极为主导的“雅尔塔体制"彻底崩溃。由于日本、德国、西欧在经济上的迅速崛起,海湾战争以后,美国的"单极"世界格局计划破产。随着世界形势的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国际战略格局开始出现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可以相信,一个新的以多个力量中心为基本结构的多极化国际战略格局正在形成。二、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 (一)由少数西方发达国家组成的既得利益集团,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实力,主导并利用现行各种国际规则,保护和扩大其既得利益。冷战结束的客观后果是,世界有史以来第一次出现了如此广阔的相对统一市场,出现了全球主要力量拥有如此广泛而坚实的共同既得利益之状态,出现了除非其内部发生分裂否则在一二十年内不会遇到挑战者的局面,以致有人声称自由民主和市场经济已经成为惟一可行的选择,历史开始了以西方价值观和制度的胜利作为终结的进程。(二)美国是这个既得利益国家集团中影响力最大、也是最咄咄逼人的力量,同时,欧洲作为一个整体的实力也在急剧提升。对美国霸权的理解必须要以发达国家作为一个利益集团为背景。换言之,美国只是整个西方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影响力的源泉也在于此。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欧洲的选择才特别值得关注。(三)在确立和实施国际规则的方式上,明显带有地域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并开始呈现出北美、欧洲并立和亚洲加速组合之势。地区一体化无论就深度和广度而言都在加剧的背后,隐藏着各主要力量力求巩固和扩大势力范围,将于己有利的规则灌注其中以抵御区外竞争的动机。最后,尽管广大发展中国家拥有建立更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强烈愿望,并且在个别领域占有优势地位,比如俄罗斯的军事力量,中东国家的石油资源,中国的人口规模,但总体来看,它们大都是现行不公平国际规则和由发达国家设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接受者,而且它们之间受益或受损情况又有很大的差别,因而在形成集体行动以谋求共同利益方面,还存在重重障碍,尚需要下大力气加深合作。 由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催生了世界范围内新的国际分工格局。经济全球化主要体现为国际贸易、直接投资和技术扩散在深度、广度和数量上的变化。发展中国家得益于发达国家的技术扩散和市场开放,而新技术的应用和扩散也总是伴随着大规模的贸易和投资的增长。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本也得以积累。经验显示,一国经济开放度的提高和其人均国民收入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应当承认,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经历支持了“共赢”的观点。然而,全球化在为世界提供“共赢”机遇的同时,也使发展中国家面临掉入“国际分工陷阱”的挑战。在整个国际分工链条中,发达国家凭借其资本、科技、人才、营销和消费方式上的优势或先机,占据了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和服务市场,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国际分工链条的末端,成为全球市场上为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品与服务的提供者。伴随着信息和通讯技术迅猛进步,不同国家或经济体之间,在获得接入信息和通讯技术的机会与利用因特网进行各种业务活动方面,出现了明显的“数字鸿沟”。换言之,全球化收益的绝大部分由发达国家获得,发展中国家只能够获得其中的一小部分。而且就是这一小部分收益,发展中国家之间还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它们竞相开出各种优惠条件,如税收优惠,允诺最大限度地开放国内市场,承诺遵守发达国家制定的严厉的经济规则,甚至做出政治上的让步。 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开始为维护自身利益而团结起来,但要真正合成一股力量还需要跨越许多障碍。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之间拥有共同利益,后者为其通过合作来保障自身利益创造了条件。可是我们还要看到,共同利益只是合作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考虑到发展中国家数量过多,考虑到各国因发展水平和自然环境各异其利益也有所不同,同时考虑到采取集体行动的成本收益分担和享用常常不对等,再加上发达国家的分化政策,为数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组成一个既得利益集团或形成一股国际力量的难度巨大,因而它们在制订国际规则的谈判过程中经常处于劣势。总之,发展中国家的成功合作往往具有局部性和暂时性。它们联合起来并且真正成为世界格局中的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条件尚不成熟。 发达国家既得利益集团内部“两极”格局初露端倪和世界多极化趋势明显。从某种意义上讲,美国和欧洲的分歧是深刻的和难以弥合的。它们在构建未来世界秩序的路线和理念上存在差别,并在货币领域内竞争激烈。但关键在于,美国推进全球化的方式不啻是对欧洲的生产方式、生活模式和价值观的颠覆。欧洲是在对自身进行改革,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认同美国。应该看到,美国和欧盟的综合实力差距扩大的趋势已经停止。相对美国而言,欧洲具有更强的独立性。欧洲需要美国帮助和支持的程度要远远低于美国对欧洲的需要,至少欧洲已不再需要美国这个保护伞来满足其防务需要。在人口、产出、贸易、制造业等方面,一言以蔽之,在市场规模方面,欧盟已经超过美国。在曾经是比较薄弱的领域,即世界货币和金融市场方面,随着欧元和统一中央银行体系的创立,欧洲与美国在配置和享用全球金融资源能力上的差距也在大大缩小。欧元区和欧盟运作与扩大的方式,以及它们对待和处理国际争端的总体态度与手法(尽管欧洲内部各国之间有所差异),为其“软力量”的积累贡献甚大,彰显了美国奉行的单边主义不合时宜或“失道寡助”。甚至仅从欧美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上看,一个多极化的世界事实上已经在出现。以长远眼光看,未来最有可能和欧美平起平坐的一极就是亚洲,其中处于关键位置的是中日韩三国。 全球问题与全球治理问题空前严峻和紧迫,需要而且必须通过尽可能多的国家间的协调与合作方能解决。 全球问题主要是指那些涉及整个人类福利的长期和普遍问题,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六大类:1.贸易与投资规则的确立与执行;2.全球金融体系稳定;3.以恐怖主义、腐败、洗钱和非法移民等方式表现的跨国犯罪;4.人类健康,其中特别涉及到艾滋病等传染病的防治和对转基因有机体的管理;5.环境与资源,包括气候、污染、生物多样性和热带雨林保护等;6.安全,包括防止地区冲突、多边“维和”,以及对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控制。这里特别值得提及的是影响全球格局的两个长期因素:全球治理和与此有关的移民政策以及人口问题。需要各国共同为全球公共产品的提供做出贡献。但找到有效的途径实现这个目标却困难重重。当今的超强国家美国在享有霸主收益的同时,没有能够尽到公正地和充足地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义务,几乎所有的全球治理机构又都面临着合法性不足、透明度不够、责任心不强的困扰。今天,资本、技术及管理知识等生产要素都可以跨国界自由流动,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例外。许多狂热的自由市场原则的信奉者,也都回避了允许劳动力在这个星球上自由流动的主张。劳动力自由流动受阻,在更深的层次上暗示了经济全球化的限度。与此同时,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大量吸收移民已成为这些国家面临的非常现实的问题。大量移民进入发达国家后带来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影响,势必会波及这些国家的对外政策乃至世界格局。
2023-08-25 22:45:571

如何看待当前国际形势下,7月末我国的外汇储备不降反升至31041美元?

我觉得我国还是比较稳定的,没有让经济出现大幅度的下降,这也证明我国和很多国家有着较好的外汇交易。
2023-08-25 22:46:063

请懂时事的大神帮答,说个人见解就好,越。论述题:请结合当前国际形势,分析中国外交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这形式与政策?
2023-08-25 22:46:382

求一篇800字的论文,主题是:对当今国内或国际形势的感想

当下金融风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着全球经济,为此,我国遭受的影响也不小。当下的国际经济形势普遍处于一种半死不活的状态中,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该如何在挑战中求得发展,很重要的一步就是认真、彻底地分析当下的国际形势,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包过经济、政治等等!下面,我就我的个人对国际形势分析,发表一下我的个人观点。当下国际的总体格局是以美国这一超级大国和其他大国共存的多极化局面,世界各国的政策和经济受到美国的影响都不小。这次因为美国的次贷危机导致的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的影响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由此也可以看出美国的超级大国的地位不可动摇性。所以,无论是经济或政治都很有必要和美国这超级大国搞好关系,毕竟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要不断提升还要得到美国的认可,而且,我国和美国的经济交易还是比较频繁的,美国也是我国的一个很重要的出口大国。以上是我个人对当今的国际形势做的一点分析。下面我们继续讨论金融风暴问题。金融危机因美国而起,而美国也是损失最惨重的国家之一。本来在这个时候是美国发挥世界超级大国作用的时候,可是美国一直没有什么实际行动,这可以说是美国不负责任的表现。最让世界各国人民失望的是,当下股市极度低迷,而美国也没有采取太多的救市措施。而我国,因美国影响,无论是经济还是股市都受到美国的很强的影响,但是我们知道,这已经到了表现我们大国形象的时候了,所以我国在经济遇到重重艰难的时候不断出台各种经济政策进行救市。这是我国政治领导阶层的明智表现,因为我们不可能完全依靠别人来搞经济,我们只有自力更生才是最好的出路。上面说了一些国际的总体格局问题,下面就说下我国经济因金融风暴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形势问题。很多人都说,中国的金融受到的影响远远没有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收到的影响大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得力的原因。其实不然,这种观点不是将经济问题强加到了政治问题上吗?我不否认和党的强有力领导有着很大的关联,但根源主要是我国的经济问题。我国金融为什么受到的影响没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大,很大的原因是我国的金融体制还没有其他发达国家的完善,而不是因为我国的金融体制已经很完美的问题。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的金融体制还没有能和国际金融体制完全接轨的问题,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如果这是一个经济和平高速发展的时候,我国的这种金融体制必定会阻碍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这对我国是极其不利的。所以说,从这个事件中,我们看到的不是我们的成绩问题,而是我们的不足问题。我们要健全我们的金融体制还得继续学习,继续改善。我国的经济体制还得继续改善。而,对于金融风暴对我国的影响问题,我又听到了另一种观点。某些人认为,中国之所以受到这么大的影响,很大原因是因为改革开放的问题,是因为改革开放才让中国和世界连成了一体,所以受到了强烈的影响。由此看来改革开放是不明智的,他让我们承受的风险太大。对于改革开放问题,在我看来,这是中国人最明智的选择,也是中国经济要发展的唯一出路。我不否认,因为改革开放,我们的确受到世界的影响比以前闭关自守的时候大了很多。但我们都知道闭关自守只会导致贫穷落后,只会让我们的生活永远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闭关自守永远都是错误的,只是不可置疑的。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我们看到,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我们的国力增强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一切都归功于改革开放。如今,竟然还有人认为改革开放是错误的选择,真是孺子不可教也。改革开放政策是我国人们最明智的选择,是十三亿人口的抉择。改革开放是不容置疑的,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尤其是在当前这种国际经济形势下。而现在我们要面对的问题不是指责改革开放的不正确问题,而是如何让我们的经济在和师姐连成一体的同时,在金融危机到来的时候,我们有能将损失降到最小,这才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总之,一句话,受当下的金融风暴的影响,我们要迎接的挑战是巨大的。如何能在世界经济普遍下滑的大环境下保持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是每个中国人都得思考的问题。在这种经济普遍下滑的国际环境下,如何处理好我国的外交问题,也是我国的领导层要思考的问题。而我想说的是,在这种特殊环境下,我们应该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我们要好好地发挥我们的世界大国的影响作用,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而处理好经济问题,又是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解决好金融风暴带来的经济问题亦是刻不容缓,殊不知,我国当前的许多民营小企业都已闭门大吉。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已面临很大的挑战,这也是对我国的一个挑战。总之,这是对我国经济的重大创伤,在这种环境中求得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自己再改改就OK了
2023-08-25 22:46:491

求2010形势与政策论文 1500自左右 国际重大热点评论的最好

  当前国际形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一、当前国际形势的主要特点与发展趋势  在当前我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总体上趋向缓和,为我国发展提供了一个战略机遇期,但同时也面临挑战。  1.金融危机后的世界经济面临挑战  2007年发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在全球化浪潮下,迅速波及全球,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场金融危机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并影响到实体经济,美国、欧元区、日本以及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相继陷入衰退,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下降到2.5%,2009年更是出现了二战以来首次的负增长。  面对危机,全球各主要经济体联手应对,包含了主要发达国家和重要发展中大国的20国集团(G20)取代原有的七国集团,成为世界经济协调的重要组织。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积极倡导下,金融危机后,20国集团先后召开了3次首脑峰会,并达成共识共同制定刺激世界经济增长的行动计划,刺激本国经济,以配合全球应付金融危机。在全球的联合干预下,这些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取得初步成效,特别是到2009年下半年,各国经济出现复苏迹象:2009年第3季度美国经济增长了2.8%,中国增长了8.9%,而作为经济晴雨表的国际原油价格也在2009年10月回升至80美元一桶,创下了自金融危机以来的新高。因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由2009年的-1.1%上升至3.1%,世界银行也预测2010年全球GDP的增长将达到2.7%。  但全球经济的发展是否彻底走出了低谷,目前的复苏能否持续下去,仍然具有诸多不确定因素,世界经济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严峻挑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全球金融体系的不确定性,金融机构内部的不良资产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据统计,全球金融机构在危机中的潜在损失高达3.6万亿美元,至今尚有一半未暴露出来。这些金融体系内的不良资产一旦全部暴露出来,市场上再有一些风吹草动,可能会急剧恶化。2009年迪拜世界宣布推迟支付三十几亿美元的债务,马上就影响了全球的金融市场。还有希腊政府的信誉被降级,它的国债被降级,也一下子引起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这都说明全球金融体系虽然大体稳定下来,但是十分脆弱。  第二,各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运用正在走向极限。首先是财政政策的运用。各国的财政赤字都创造了二战以后的最高记录。欧洲、美国、日本,各个发达经济体的财政状况都非常不好。据美国穆迪氏投资服务公司统计,2007年到2010年,全球公共债务将增加约15.3万亿美元,其中八成来自西方七国集团。当前部分欧盟成员国的公共债务已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50%。截止2009年9月25日,全球政府债务总量创新高,达到36.237万亿美元,增速也达到13.21%,因此,各国想用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已经力不从心。其次是货币政策。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各国普遍采取了降低利率的方式,但目前,各国的利率尤其是发达经济体的利率已经非常低了,如美国的利率降到0—0.25。因此,再运用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发展的空间不大。  第三,发达经济体面临居高不下的失业率。美国2009年10、11月份的失业率高达10%,是2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虽然2010年1月份的失业率稍有下降,但仍高达9.7%。美国劳工部2010年2月2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20日当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增加22000人,至496000人,为2009年11月14日以来的最高水平,且远高于市场人士预期的减少13000人的水平。此外,持续申请失业救济人数也有所增加。欧元区仅在2009年11月份就新增失业人口10万人,总失业人数达到了1570万人,2009年12月份失业率在欧元区成立十年之后首次升至10%。根据欧盟委员会2009年12月份发布的预测数据,欧盟27国的失业率在2010年将上升到10.3%,总失业人数将达到2800万人。发达国家失业问题解决的前景非常不乐观,特别是这次失业涉及到一些结构性的问题。结构性的转换使得将来的就业前景非常困难。就业是民生的根本,失业率大幅增加,将会继续打击发达国家的消费,加剧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使经济复苏变得更加缓慢和艰难。而在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一些贫困国家,高涨的失业率正有促使社会动荡的风险。  第四,贸易保护主义有抬头倾向。在世界经济尚未复苏的大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国际经贸组织报告显示,2009年4月到8月短短5个月时间,20国集团就出台了91项新的潜在的保护主义措施。据世界银行统计,金融危机爆发以来,20国集团中有17个国家一共推出了约78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其中47项已经付诸实施。一些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利益,公开出台一些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如美国2009年初通过的838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中即规定,必须使用本国制造的产品。  第五,美元汇率加剧动荡。美国长期进行负债经济运行,大量对外发行国债,并且美国社会福利支出消耗掉了大量财政收入,政府债务日积月累,使得它成为当今对世界其他国家负债的冠军。根据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今后10年,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赤字总规模将达到约9.05万亿美元。 这种状况将加剧美元汇率的动荡,从而影响世界金融体系的稳定。  2.国际安全形势总体缓和但挑战依然严峻  十七大报告指出:“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上个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也经历了冷战对峙和磨难,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世界各国人民都对战争感到厌恶和恐惧。由于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的热爱和向往,战后50多年来,地球上没有爆发新的世界性大战。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的深入发展,爆发世界性大战的危险性进一步减小。特别是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失去了发动一场核大战的对手,从而减少了发生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当前,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使世界各国经济和贸易相互渗透,社会和军事安全领域的相互需求加大,世界各国的依存度增高,共同利益的领域扩大。发展经济、创新科技、提高综合国力已成为各国追求的首要目标,因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越来越成为各国特别是各大国的共识。在当前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下,尽管各大国间仍然存在各种分歧和利益冲突,但已不是全面对抗的性质。各大国日益注重沟通与交流,增强协作,避免对抗,从而使国际形势在总体上保持和平与稳定。但世界仍然很不安宁。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并有新的表现。简而言之,目前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南北差距日益拉大影响世界的安全。全球化浪潮下,世界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但这种收入分配却是严重失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这严重的影响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据美国经济史学家麦迪森的统计,自1820年以来,世界人口增加了5倍,世界实际产出则为原来的50倍,这些巨大的收获却是分配不均的。1820年,世界最富有国家和最贫穷国家人均收入比是3:1,1913年为11:1,1950年为35:1,1977年为44:1,1992年为72:1,1997年大约为74:1,2000年就接近75:1,2006年约为141:1。世界上不发达国家数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不断增加,由1987年的36个增长到2009年的49个。出现这种“数字鸿沟”的根源就于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长期贫困落后,加上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潜在的民族、宗教、和社会矛盾被激化,不断出现冲突和战乱。这种情况长此下去,不仅不利于世界的共同发展与繁荣,而且将威胁到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二是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交织影响世界的安全。传统安全威胁主要是指国家面临的军事威胁及威胁国际安全的军事因素。当前,虽然国际形势总体稳定,但热点问题和局部冲突此起彼伏,各国的国防开支逐年增长,2006年全球国防开支比2005年上涨3.5%,07年全球防务开支1.339万亿美元,比06年上涨6%,2008年全球国防开支1.464万亿美元,占全球生产总值的2.4%,比2007年增长了4%。美国军费比2007年上涨9.7%,占全球的48%,1999年至2008年,美国的军费开支增加量占全球增量的58%。这种状况意味着各国仍然把军事发展作为保障自身安全的重要因素,国家之间发生战争的威胁依然存在。  当前,伊拉克局势的动荡、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以及持续不断的阿以冲突等热点难点问题的存在,对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带来严重冲击。首先,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世界的和平。其次,这些热点问题都发生在国际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敏感地带,直接或间接牵动世界主要国家在这些地区的战略利益,导致大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增添了大国关系中的隐患,在一定情况下甚至有可能引起大国之间矛盾的激化,从而威胁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此外,全球核武扩散问题依然严重。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研究报告统计,截至2007年初,全球可通过导弹发射或飞机运载的核弹头数量约11530枚。而且越来越多的国家拥有或者正致力于拥有核武器,如印度、巴基斯坦、朝鲜等。这种状况对世界安全是一大隐患。  非传统安全威胁是指除军事、政治和外交等传统安全威胁以外的对主权国家及人类生存构成威胁的因素,主要包括恐怖主义、贩毒走私、严重传染性疾病、海盗活动、非法移民、环境安全、经济金融安全和信息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已经对世界发展和人类生存构成严重威胁,其危害甚至超过战争。9u202211”事件夺走了近3000人的生命,超过了美国在珍珠港事件中的阵亡人数。2004年12月印度洋大海啸导致近30万人丧生,给有关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难以估量,仅斯里兰卡就达到13亿―15亿美元,占其经济总量的6.5%。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很多国家的财富急剧缩水,甚至引发政局和社会的动荡。而近几十年来的环境污染,造成的全球温室效应,给人类带来的频繁灾难。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着世界的安全和人类的生存。  三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存在与发展影响世界安全。冷战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不仅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反而愈演愈烈,并有新的发展,从而影响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4.世界科技革命竞争日趋激烈  二战后,以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工程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广泛利用为主要标志的新科技革命,至今方兴未艾。当今世界,信息、生物、材料和能源等高技术及产业迅猛发展。科技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已由20世纪初的不到20%,上升到目前的80%左右。科技发展特别是战略高技术的发展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科技实力也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竞争力。  面对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世界各国纷纷采取对策,发达国家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基础,积极抢占高技术产品与服务的制高点,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则不断增加科技投入,努力试图改变不利的科技竞争地位。目前世界主要国家为提升科技竞争力所采取的政策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 提升决策层次,加强宏观调控,强化科技投入。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政府首脑亲自领导科技工作的做法,成立由战略科学家和经济专家组成的总统(总理)科学顾问委员会,对科技政策和重大科技计划提出建议。美国、韩国、印度等国成立了由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负责的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大大提升了国家科技工作宏观决策的能力。许多国家政府都将对科技的投资视为一项回报巨大的战略性投资。一方面大幅度加大科技投入,另一方面建立有利于增加科技投入的机制。  第二,实施积极有效的科技人才发展战略。人才是竞争之本。许多国家修改了移民政策加大了吸引外国的学生和学者的力度,以解决技术人员短缺的问题。芬兰对掌握先进技术的高收入外国人的最高税率已减至当地人的58%;日本计划在今后几年采取各种措施,使外籍科研人员占科技人员总数的比例达到30%;美国则在移民方面大大放宽对高技术人才的限制。  第三,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面临知识经济和技术创新的挑战,制度创新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国家创新体系是一种网络,是一项系统工程,知识在人、企业、机构之间的流动是创新体系的关键所在,产业界、学术界、金融界和政府是构成这个体系不可缺少的有机部分。在这样一个国家层次的创新体系中,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科学研究机构和大学是企业技术创新的科技依托和知识源泉,中介机构是知识扩散、转移的桥梁,政府是政策制定者和发展环境的创造者,金融是充分实现创新市场价值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二、当前国际形势对我国的影响  对当前国际形势进行分析,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认识国际环境对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影响。这既涉及对当前形势的判断,也涉及到对当今世界长远变化大势中一些深层问题的认识。  1.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面临的经济竞争将日趋激烈  在此波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虽然也受到冲击和影响,经济发展速度仍然是一枝独秀,保持了8%的增长率,经济总量也日益逼近日本。这种状况使得更多的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把中国当成自己的竞争对手,并在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对中国施加压力和防范中国。  首先是欧美联合对人民币汇率问题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 2003年2月,西方七国集团财政部长会议上,日本财务大臣盐川正十郎提案,要求效仿1985年《广场协议》,让人民币升值。一场有关人民币汇率的博弈从那时起一直延续到今天。金融危机发生后,世界贸易严重萎缩,发达经济体尤其是美国的贸易逆差严重,这些国家把发生逆差的原因归咎于人民币低估,因此,在危机后,欧美联手逼人民币升值,更加大了对人民币汇率的指责。今年3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进出口银行年会上发表贸易政策讲话时,要求人民币进一步向“以市场为导向的汇率机制”过渡。他同时表示,美国政府将在4月15日发布的财政部半年报告中,决定是否将中国划为“汇率操纵国”。一旦通过把中国定位为“汇率操纵国”,美国就可以对中国实施贸易制裁。中国出口增长占整个经济增长超过30%,倘若人民币大幅升值必然削弱出口竞争力,出口减少将可导致经济增速放缓和就业机会减少。  其次是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受到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挑战。目前,各国已将退市列入议事日程,退市表明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减退,但短期内可能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再次动荡,包括大量国际“热钱”流出中国。热钱一旦大量在短期内流出,对中国资本市场带来的冲击不容小视。  第三是中国将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自2009年下半年开始,各国经济出现复苏迹象。随着各国进一步走出金融危机并实现经济复苏,危机的中心问题已不再是讨论如何走出衰退,而是如何保持财政的永续性和保证国内的就业。为缓解经济增长、财政、就业压力和国内民众的政治压力,贸易保护主义将成为许多国家政府的选择。中国在2009年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占全球出口份额的比重超过9%。但中国出口竞争力增强的同时也使我国面临更多的贸易摩擦,根据商务部的统计,2009年全球70%的贸易保护主义举措与中国的出口贸易有关。截至2009年,中国连续15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4年成为全球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其中,美国自2006年11月份至2009年对我国发起“双反”调查共23起,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仅2009年美国就对我国发起10起“双反”调查。因此,在世界经济发展趋缓的背景下,面对越演越烈的贸易保护主义,中国面临的经济竞争将日趋激烈。  2.我国的安全环境面临挑战  从传统安全来看,我国面临的国际安全环境仍然存在隐患。目前,世界军事安全形势正在开始经历着一场深刻的调整与变革。世界主要军事力量,特别是美国及其盟国已进入新一轮的军事扩张期。  首先,表现在各国的军费开支不断增长上。即使在金融危机发生后,虽然全球经济出现整体下滑趋势,但是世界军费开支却仍然呈现大规模增长,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大国之间的军备竞赛有可能出现,世界和平与安全将受到威胁。  其次,各大国特别是美国在加紧军事战略的调整和改革。美军战争准备重点已由打赢两场同时发生的大规模地区战争转变为进行“全范围”战争,这其中包括所谓动用国家乃至盟国的综合力量对付“潜在的全球性竞争对手”的“国家级战争”。为此,美军已开始了一系列军事上的实际准备和部署。美国的军事战略调整中涉及我国的因素在不断增强,我国已成为美日等力量假想中的“潜在军事竞争对手”。据美国军方网站报道,目前,美国已在我国周边从日本、韩国到关岛、澳大利亚再到印度洋直至中亚地区一共设有大小军事基地51个。美军在中国周边地区的基地密度已比冷战时期针对苏联的还要密集。另外,美国为了弥补美军在中国西南方向上的薄弱环节,正积极地与印度发展军事关系,促使美印军事合作具有一些非常积极的“战略含义”。美国已表示,作为对付中国的手段,要提高西太平洋上的美军作战能力。据国外媒体报导,美国正在加强在太平洋的战略力量,将一些战略核潜艇从大西洋调到太平洋,并改进核弹头。  中国的周边环境带来的安全隐患也不可小视。首先是朝鲜半岛核问题随时有恶化的可能,一旦朝鲜半岛局势恶化,受到影响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国。周边国家如日本、印度等国在有不断加强军事扩张的趋势,对我国的安全环境也将构成挑战;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也给我国带来安全威胁。印度和巴基斯坦已跨过了核门槛,并已完成了核武器的实战部署。朝鲜已于2006年9月实验爆炸了核武器,伊朗正在积极进行核开发。核武器的垄断已被打破,世界进入了一个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时期,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尤其是中国,东西两个方向均存在着现实的核威胁,使我国的国家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从非传统安全来看,我国也同样面临威胁。全球环境污染造成的气候变暖问题、跨境犯罪问题、金融危机问题等等,都将影响我国的安全环境。  3.我国在多极化格局中的地位日益上升的同时也面临着单极的压力  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下,我国面临着发展的良好机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国际上的各方面的影响力也日益提升,越来越多的国际场所都活跃着中国的身影。但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美国越来越把中国当成主要竞争对手,在各个领域给中国施加越来越大的压力。  冷战后特别是21世纪初以来,中美战略关系的性质由合作为主转变为对立为主。由于美国是冷战后唯一的超级大国,并表达了要主导世界秩序的愿望,面对日益强大的中国,美国加大了对中国的防范。1997年美国国防部的《四年防务报告》就已明确地表达了这种意愿。美国2008年《国防战略报告》进一步加重了对中国的关注程度,对华的“两面政策”更趋明朗化。在2005年版《国防报告》中,中国虽被列为美国需重点关注的“关键国家”,但只被明确提到一次;而在2008年的这份报告中,中国竞被提及多达l7次,而且各部分均将有关中国的内容置于俄罗斯之前,这反映出中国在美国全球战略布局中的分量越来越重。  美国的一位学者H·格林韦预测,到202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规模的经济”,美国将处于第二。并认为,当中国GDP等于或大于美国的GDP时,美国就无法在世界上称霸。据于此,在美国国内保守主义回潮的背景下,美国提出中国是美国“潜在对手”或“战略竞争对手”。悲观论者甚至认为中美可能发生军事冲突。  4.我国面临世界科技革命的竞争  科技竞争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水平,我国与发达国家上百年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相比,科学技术真正稳定和快速的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只有20多年的历程,基础还相当薄弱,持续积累十分不足;科技体制仍处于不断调整、完善的转轨阶段;作为发展中大国,一方面面临着许多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可支配的财力有限。从目前状况来看,我国与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代表韩国以及科技大国俄罗斯、印度同处于中等发展水平。因此我国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发展差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23-08-25 22:47:101

根据当前的国际形势分析我国的军事斩落应做好哪几方面的准备(至少写出战略、军事装备、假想敌)

我从解放军全军的角度谈谈看法:第一:陆军》扩军至500万,购买大量作战单位,务必人人有车坐。第二:海军》打造航母舰队20支,在组建300艘的核潜艇部队,海军数量扩编制200万。第三:空军》将歼20完善并建造1万架,其他机型共计39万架,空军扩编制100万。第四:二炮》加紧核武器研制,核武器数量储备至足矣将地球炸毁。第五:预备役》扩编人数至1亿第六:航天》加紧对外太空的开发,在月球建立军事据点。驻军50万,配备地空导弹20万发。
2023-08-25 22:47:204

20世纪20年代,国际形势发展有何特点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美国的经济危机.
2023-08-25 22:47:324

以欧美日本与金砖国家经济发展现状为例对比分析一下当前国际基本形势的基本特点

我来自中南林,材料学院的伤不起啊……
2023-08-25 22:47: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