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什么叫课改,什么是教改。有何区别?

2023-08-26 18:31:25
TAG: 课改 教改
共1条回复
真可

概念上,两者有交叉,有区别,教改是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模式,媒体等。课改是课程的目标、理念、内容、课程教学方法等。

发展上:教改大于课改,教改可理解为教育教学改革。

相关推荐

什么叫课改

课程改革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就是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向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转变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中最大的亮点,确实,小组合作探究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激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笔者曾经在苏州盛湖学校观摩过几节这样的课改课堂,老师多媒体显示了本节课应解决的几个问题,然后就让小组讨论,现场各小组讨论的煞是热烈。讨论完后小组成员拍手示意,然后就到了各小组展示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一直都是合作学习,盛湖学校是一所年轻的学校,他们通过小组合作稳步提升成绩,提升学生个人素养,笔者通过几天的观察,收货很大,还是很让人值得去学习的。
2023-08-26 00:32:163

什么是课改?

就是教材换成新的,考试内容和格式都有可能变化。
2023-08-26 00:32:332

什么是新课改?新课改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课程改革是学习方式和教bai学du方式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zhi注重知识传授的倾dao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就是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向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转变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中最大的亮点,确实,小组合作探究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激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笔者曾经在苏州盛湖学校、彩香实验中学观摩过几节这样的课改课堂,老师多媒体显示了本节课应解决的几个问题,然后就让小组讨论,现场各小组讨论的煞是热烈。讨论完后小组成员拍手示意,然后就到了各小组展示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一直都是合作学习,盛湖学校是一所年轻的学校,他们通过小组合作稳步提升成绩,提升学生个人素养,笔者通过几天的观察,收货很大,还是很让人值得去学习的。
2023-08-26 00:32:458

课改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课改课是什么意思? 就是用新编的教材上课,课的模式有变化,学的内容也有所变动。。。 问题二:课改活动是什么意思 (1)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性。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具体目标是: ①改变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 ②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③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知识技能。 ④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死记硬背,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合作的能力。 ⑤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的现状,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和改进教师教学的功能。 ⑥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 问题三:课改班是什么意思 新课程改革试点班 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师的引导作用! 问题四:课程改革是什么意思? 简单地说 就是老教材改新教材 问题五:读高中的课改班中的课改班是什么意思?什么叫课改班? 新课程改革试点班 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师的引导作用! 问题六:课改区是什么意思?? 课改指的是03年开始我国推出了一套新的教材,与以前的教学有些区别,考试的要求更注重能力运用. 课改区指国家指定的新教材试用区,当然都是我国最有影响力的地区.抚不用弄懂,看看儿子的书就是了 问题七:实行课改有什么意义? 为了祖国下一代
2023-08-26 00:33:131

什么是新课改?为什么要进行新课改?

一、 课改即课程改革,“新”对旧、传统,新课改即相对于旧课程、传统教学所做的改革。是为了适应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而实施的新课程改革,是课程本身及教材理念的根本性变革。它的根本指向是人的发展,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纵观历史上的任何一场改革都是旧有体制、体系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甚至阻碍了社会进程,这时就要改革。新课改也不例外。国家要发展,教育是关键。但目前我国教育、教学的发展却相对滞后。根据国家教委教学调查表明,我国教学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很大,和国外教育相比还存在许多劣势。 [案例]风格迥异的教学。 三个国家的美术教师教学生画《苹果》。中国:老师一笔一画地勾勒,学生模仿;日本:有一个苹果的样品,学生描摩;美国:老师带了一箩筐苹果,每个学生拿起一个,揣摩、观赏,有的甚至品尝。中国学生画的苹果:非常逼真,但千篇一律。日本学生画的苹果比较“相似”,但是都是一个苹果。美国学生画的苹果:众彩纷呈,各具特色。 反思:通过案例我们可以发现,中美学校教育中存在许多差异,这其中有很多源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但反映在学习方式上,美国的学校教育更突出儿童的自主学习,开放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方式决定了学生的成长、学生的个性和创造能力的形成。看到我们的传统教学学习由老师做主,老师说了算,儿童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何谈学生个性与创新能力,所以基础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新课改于2001年正式启动,我县于2003年进入新课改的实验推广阶段。新课改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创新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二、新课改应注重“改”什么? “人可以是自己的一堵墙,也可以是自己的一条路,就看你拥有何种观念了”这是《观念:成功第一步》这本书中作者的深刻思考,由此可见观念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正确的观念是我们踏入成功的第一步,那么我们如何理解观念呢?“观,看法 ;念, 想法。观念是指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的形象(有时指表象),关于某方面的认识和觉悟, 一种新颖的、独特的思维理念,思想意识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行为的结果”。[1]任何改革都必须从改变人的旧的思想观念做起,也就是洗脑。人的思想观念决定意识行动,所以笔者认为新课改也应首先从改变思想观念做起。 其一:观念改革。 观念改革之一──教师观与学生观。 [案例] 有一位教师在上《坐井观天》的拓展部分时,准备先说后写,就提问学生:“同学们,青蛙想不想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啊?”学生都说“想”。“对,那青蛙跳出来以后它会怎么样呢?”老师想引导学生说:青蛙跳出来以后看到天有多大、多蓝,外面的世界有多美,可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它又跳回井里了。”老师冷冷地回敬一句:“你怕是只井底之蛙吧”。到了写作阶段,该孩子没有泄气,在文中写道:“青蛙高兴地跳出进口,它抬头看看天污蒙蒙地一片;再看看远处,烟囱里浓烟滚滚,直冲云霄;又看看近处的池塘,水污黑污黑的,一股刺激异味扑鼻而来。青蛙想想,还是回到井里安全,不如跳回去吧,于是青蛙又跳回了井里。” 反思:以上案例中的教师是否具有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师观呢?没有。案例中学生未按照老师预定的思路说,就受到老师的斥责。当学生有独到见解时他没有尊重,更未鼓励学生独特的见解。在新课程改革的舞台上,教师将扮演一个新的角色,他需要放下权威,以博大的情怀去呵护每一位学生,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在学生犯错时,教师要做的不是责备,或任由同学取笑,而是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成为学生最可信赖的心理上支持源。在课堂中,最具有个性的学生什么样的见解都可能产生,如在上《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一课时,学生提出邱少云在火烧时他身上的炸弹、手榴弹没爆炸吗?在上朱自清的《背影》时有学生就问:父亲越栏杆不是违反交通规则吗?……教师面对学生的这些见解难道要回避、甚至斥责吗?传统的教师观,教师就是圣人,说什么,学生做什么。而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关注学生的感受,教师不再是施教的权威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在与学生的关系上是平等的。同样教师对学生的这种态度观念改变了,学生对老师的态度观念也会改变,即学生观的改变。学生没有了不敢接近老师的恐惧感,而在内心深处把老师看成是自己的一个大朋友、好伙伴,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求知。这样就乐于将自己所思所想向老师、同学表白,敢于向教师、教材质疑。教师对待学生,学生对待教师的态度观念改变了,那教师教学观和学生的学习观也会发生改变。 观念改革之二──教学观与学习观。 师道尊严,传统教学学生端坐静听,老师讲,学生听、记、读、背。教师把教材讲完了自然认为课也上完了。至于学生学到了多少,会学了多少,教师很少顾及。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观:教学是师生信息和情感交流、沟通、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知道讲课不是我们教师的专利,学生也是教师,教师也是学生,学生可以自主备课,模仿教师上课或自创上课,上完师生互评。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是要大力提倡教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但如果我们是以压制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的生成和增殖为代价而刻意地去追求所谓的完成“教学任务”,就难免得不偿失了。传统模式下的教学活动是教师课前精心“备课”,预设教学各环节,然后形成标准的“教案”(教学设计的终极表现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案”成为整个施教活动的唯一依据和至上准则,全然不顾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课堂情境的变化。这种教学过程,是教师将预定的“教学目标”灌注给学生的过程,是学生对教学“目标”和“任务”的认同和顺应过程,丝毫体现不出对学生学习需要和情境变化的关注,体现不出对教学有利时机的积极“捕捉”和发掘,也无法实现和促进教学的“生成”,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语文课程的理念定位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求我们教师“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一切为了学生”,要与时俱进,随着课堂教学情境的变化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充分挖掘有利的时机,促进教学的生成,真正实现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自主”、“合作”与“探究”。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是有计划、预设的,而且更是一个开放、动态和生成的过程。这里强调的是学生与教育情境之间的交互作用问题,要转变那种预定教学目标的“框架化”为学生的自主“体验化” 传统的学生学习观是老师让我读我就读,老师让我写,我就写。学生学习完全是一种机械式的学习。新课改理念下的学生学习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能自主学习,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与方式。学生懂得掌握了思维的方法就掌握了最佳的学习方法;学会了阅读和思考,就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预习是学习之母,复习是学习之父;好习惯比什么高学历都重要,没有比多思善问的习惯更好的习惯了;学习要遵循自学—互学—求师的程序进行,久而久之,就提高了自学能力;学习要做到学与思结合,即与思考和反思有机结合;学与问结合,即与敢问、善问有机结合;学与习结合,即与预习、复习有机结合;学与做结合,即与动手动笔有机结合;学与记结合,即与记忆有机结合;动笔有助于发现问题,动笔有助于增强记忆,动笔有助于缜密思考,动笔有助于加深理解。 观念改革之三──课程观与教材观。 在我们现实教学中,教师们总是强调统考科目为“主课”,音、体、美等科目为“副课”,因而在教学中教师的精力投入和侧重点也不同,造成学生“主、副”反差意识,既而形成学生高分低能的学习状态。新课改理念下要求教师要树立开放的大课程观,加强课程整合,新课改要求教师上好综合实践课,促进学生各方面协调发展。新课改提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只是个例子,既然是例子,用“此”也行,用“彼”也行。传统教学中教师把教材上的内容一字不落的灌输给学生,教材教完了,教师也便认为教学任务完成了。新课改理念下,教师针对教材内容特点,依据学生学习能力水平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对教材或删或补,对教材内容倡导多元解读。
2023-08-26 00:33:241

新课改的好处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课改"的全称,建国以后课改已有过好多次。上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以下是新课改的益处:   提高了师生互动的积极性,使教学方式多样化。增加了社会实用性内容,比如劳技课、研究性学习。删减了老版教材的部分难、繁、偏、旧的内容,增加了一些社会实用、与现代科学技术息息相关的内容。
2023-08-26 00:33:311

新课改的主要内容?

新课改的定位是:践行国家教育意志,办真教育,真办教育,构建“理想 课堂”、“理想教育”,通过构建“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模式,实现学生“必 备品格、关键能力、学业成绩”的相应发展。其次,课改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一线学校和教师快速地进入课改,快速地改变学生状态,快速地改变课堂沉闷的状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让课堂变得活跃高效,实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笔者也和学校去过很多课改成功校进行观摩过(比如义乌江东中学、宜兴湖父十二中、扬中西来桥等等),明显发现那里的孩子的学习的主动性、纪律性非常高,孩子的表达能力、合作组织能力和普通学校的学生真的是有很大的不同,有机会你也可以去实地感受下,当然我们学校现在课改也渐有起色了,需要来交流学习的话也可以联系我
2023-08-26 00:33:424

新课程改革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二)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四)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二)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四)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023-08-26 00:34:032

新课改改了什么?对学生有哪些影响?

楼上讲的挺专业,我觉得吧。。新课改对孩子们最大的影响不是学到了什么知识,而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什么收获,对未来人生发展的一种能力,一种态度,一种品质。
2023-08-26 00:34:112

如何进行课改

一、教学现状分析 课堂教学本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动静结合。只有通过老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引导,才能够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目前的课堂教学都是老师充当主要角色。一堂课都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学分析的多,学生听的多,做的多,加重了学生的作业负担。然而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想象,完全没有得到培养,这些教学方法仍是应试教育。现在,中国的素质教育已喊了很久,但真正的素质教育并不有得到落实。仍然是为考试的指挥棒而转,教师也为考试而教。二、课堂教学的方法转变 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以组织教学、讲授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来展开,其基本做法是:以纪律教育来维持组织教学,以师讲生听来传授新知识,以背诵、抄写来巩固已学知识,以多做练习来运用新知识,以考试测验来检查学习效果。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下,它的缺陷越越来显现出来。它以知识的传授为核心,把学生看成是接纲知识的容器。三、课堂教学中的角色转变 新的课程内容要靠教师去实施,新的课程标准要靠教师去实现,新的教学方法和规律要靠教师去探索。第四,做个性张扬的促进者。教育本质上应该是民主的,只有民主的教育,才会有个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惟有自我意识的觉醒,才能有个性潜能的释放。所以,教师要重视营造民主的氛围,做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让每个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都得到尊重,有发言权,积极进取,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2023-08-26 00:34:223

为什么课改,怎么改的,改的结果

1、改革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教学改革,目的是解决两个基本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什么,达到什么目的?第二个问题是:我们应该怎样教,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效?课改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含义是“课程改革”;另一个含义是“课堂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的主要责任在国家,学校的责任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为了实施新课程必须有相应的“课堂教学改革”,而“课堂教学改革”是一线教师和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新课程实验的主阵地。只有通过课堂教学,才能把理想的课程转化成现实的课程。 学生是教学中最重要的资源,要回归学生主体地位,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教学交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教育改革必须坚定地从课堂改革切入,要彻底改变满堂灌、低效率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构建以生为本、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为何这一理念难于落实?主要原因(制约瓶颈)在于传统的教育理念、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方式,“满堂灌”、“题海战术”,学生整天被动应付,上课要专心听老师无休止的讲解,下课要做那些没完没了的作业,学生根本没有“自主学习”、“合作交往”的时间和空间,其结果必然是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体现。 传统教学方式没有改变,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没法体现。换句话说,只有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才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体地位”与“主导作用”两者是相关联的。 “课改”必须“改课”,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学模式的改革,关键在于改进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探索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模式必须改,好比不剪辫子就是“清朝”,剪了辫子就是“民国”。 课堂教学改革,改的是模式,革的是观念。 2、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教师备课,上课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记笔记,课后做作业,教师批作业”是传统教学的大致流程。这样的课堂结构在完成教师“教”的任务上是高效的,但却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弊端。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不客气地指出这种模式的弊端:中国教育方法(东方的传统)是一步一步地教,一步一步地学,传统教学方法训练出来的小孩子,可以深入地学到许多东西,这对于他进大学考试有许多帮助。但这种教学法的主要缺陷是学生只宜于考试,不宜于做研究工作,因为研究工作所要走的路与传统的学习方法完全不一样。 传统课堂的弊端: ⑴ 这种结构基本的理念是把学生看作知识的容器,客观上不允许学生独立思考,如果说学生有所思考,也只能跟着教师的思路走。 ⑵ 好学生不听就会,差学生听了也不会,因材施教成为空谈。 ⑶ 学生不知道老师要干什么,更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只能是被动听讲。 ⑷ 学生学得如何,教师不得而知,教师只能“一刀切”去完成自己“教”的任务。 ⑸ 学生不会时,教师容易埋怨学生,而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方案,采取措施。 ⑹ 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完成自己“教”的任务,而不是学生“学”的任务。 ⑺ 学生是学习的旁观者,他们不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⑻ 教师疲惫不堪,学生厌学。 ⑼ 容易造成师生对立。 ⑽ 教师高高在上,展示自己,学生失去创造力,只能被动模仿。 我们中小学的大多数课堂,仍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以填鸭式和满堂灌为主要特征,并突出表现为 “八多八少”:教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探索交流少;操练记忆多,鼓励创新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动少;显性内容多,隐性内容少;应付任务多,精神乐趣少;批评指责多,鼓励表扬少。 多少年来,传统教学模式统治着课堂。 传统教学低估了学生的能力,无限制地占用学生时间,不利于自主学习。 许多学生上课无心听课、有的干脆睡觉,根本原因是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参与者,而是旁观者,他们不用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并且不承担学习的后果。在一些教师的眼里,那些“后进生”上课睡觉,就是表现好。
2023-08-26 00:34:301

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深刻认识课程改革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首先,对课程改革长期性、必要性要有清醒的认识。世界著名教育改革家麦克尔、富兰在《变革的意义》一书中有一句名言:课程改革不是一张蓝图,而是一个不尽的旅途。日本课程改革每五年要进行一次,目的就是为了适应社会、时代的发展要求,因为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已经变了,随之的教育目标、课程目标都要变化,教育的属性也就决定了课程改革的长期性。另外,教师专业技术与行为的转变也决定了课程改革的长期性。英国教师的教育行为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变用了二十年,而我市课改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就在许多方面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当教师在改革的过程中遇到阻碍,其教育教学行为就会出现反弹,所以,如何保持和发展课程改革的成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我们必须对课程改革长期性有清醒的认识。其次,对课程改革的艰巨性要有深刻的认识。基础教育的变量太多、太复杂,负责课程领导的人必须是积极的、理性的,否则很容易将教育引向反面,如我们领导为了进行创造性的工作,采取了通考或抽测这个决策,本想通过这一决策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结果给学校、给教师、学生增加了巨大的压力,以致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所以,面对课程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我们首先要有道德的理想追求,因为教育是非功利性的,教育者在道德感上的定位必须是学生的发展。如果我们简单的用一个测试就能反映学生的发展,从排名次中就能获得满足的话,这种教育决策不是没有理性,就是功利的。现在有的区用考试这一种评价手段来控制学校,很多学校只能就范于这种评价,教育就走样了。不要过分的相信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明白得多,今天去控制这个,明天去控制那个,结果将教育引向不健康的道路上。所以,教育领导者要必须是理性的,要谨慎使用手中的权利,不要过多的干涉学校,要逐步达到“无为而治”。当然,课程改革不是以教育质量为代价的,相反课程改革的本质就是要提高教育质量,但这个质量是很难用一张试卷反映出来的。虽然,在新课程中纸笔测试也是必要的,但它不能代表学生的发展。我们要有平衡的艺术。课程改革以后,有许多新的要求需要我们去理解、去落实。如新课程背景下的质量观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再仅以记忆知识的多少来衡量学习质量,而还要关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个方面。在课改实践中,我们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平衡:第一,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平衡;第二,是学科逻辑与时代发展、学生经验逻辑的平衡;第三,是接受学习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平衡;第四,是学科的独立性与关联性的平衡;第五,是农村与城市的平衡。做好以上几方面的平衡,是把握课程改革艰巨性、复杂性的一种艺术,是确保课改实验不走极端的必要条件。
2023-08-26 00:34:391

课改和教改的区别是什么?

概念上,两者有交叉,有区别,教改是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模式,媒体等.课改是课程的目标、理念、内容、课程教学方法等.发展上:教改大于课改,教改可理解为教育教学改革.
2023-08-26 00:35:011

课改的变化以及怎样去实践新课改理念

实施课改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人们都在关注它的变化和趋势。作为身处地理课改第一线的实践者,我们有必要作一次深层次的思考,并有责任促进课改的顺利实现。现在我们就来一起讨论2011课标的变化和我们应该怎样在教学中去落实、实践这些课改的新理念。首先是地理课标的改变,具体如下:1、从学科知识来讲,人教版地理教材知识成网络、成系统,远远好于《历史与社会》,有利于地理学习。 2、从能力而言,人教版地理教材使学生具备读图、分析、比较、归纳、绘画等多种地理能力,但知识的综合能力、综合思维归纳能力要差于《历史与社会》,对考试大综合不利。 3、从内容的衔接上,自然地理体系安排更有利初高中地理的联系与过度。 总的说来,无论老版地理教材还是人教版地理教材,都特别强调过程、方法、情感、价值观,较课改前的学生大有提高。 地理课程改革几年来,我也在不断的成长,收获多多,但理论与现实的矛盾也在不断凸现,困惑也在不断增多,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改进。 再次是地理课改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应该怎么做? 一、课改使教育职能发生转变,使地理教育面临新的任务。 课改,首先带来的是全新的教育理念的变化。地理教育是使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未来的教育越来越将成为终身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获得综合素质,提高的能力,是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需要。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育职能不再是现在简单的知识传授、基本技能的培养,而是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形成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方式等。地理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育观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从老师教学生学到学生主动地学,是教育发展和现在的课程改革的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这个任务比单纯传授知识要艰巨得多。二、当今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要求,使地理教育必须抓住新的机遇。 由于对人的培养目标趋于综合,学科的交流、科学的发展也趋向综合。在初中阶段加强课程综合化研究的背景下,初中地理知识已不再是完整、系统的。因此,在地理课改中,如何挖掘新课标的深层次内涵、把地理知识有效地整合,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和再造。把教学目标分层,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学习,使地理内容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接近生活实际。在学生的形成性评价中也将更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综合能力与综合知识的评价。显然,这些为地理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三、信息化社会的出现,创新人才的需求,使地理教师必须迎接新的挑战。 信息化社会不仅将改变生产生活方式,也会引起人们思维方式与观念的变革。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但使课堂教学的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且对教育的主导者——教师的要求也更高。多媒体丰富的画面、文字和声音等视听信息,不但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内容,而且形象和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理解和思考,比教师单纯用语言表达更易使学生记忆、掌握,有利于反应和理解能力弱或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接受知识。如在讲解《南极地区》时,先播放一段小动画,并布置好问题,让学生边看动画,边思考问题、寻找答案。课件演示时,教师离开讲台,站在学生中间,亲近学生,直接指导学生,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然后的问题接龙游戏中。这样做,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课改提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精神,本身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我们要适应新的变化。 课改的实施使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功能更加增强,在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诸多问题中,地理知识都有发挥作用的广阔领域。面对这些问题,让学生有意识地接触自然与社会,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驾驭知识、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我们要正视自己,来迎接新的变化。 总之,要用课改的新理念,指导课程改革的新实践,勇立改革的潮头,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到达理想的彼岸,开创地理教育新的明天。
2023-08-26 00:35:081

课改以来的课堂发生了哪些方面的变化?

1.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基本上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但无论是先进的理念还是丰富而新颖的内容,真正落实在课堂上都需要有合适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在经历了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标、反思教学行为的一系列历程之后,当前的课堂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我们教师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课堂的唯一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理解英语学习中“交流”的重要性,消除胆怯怕出错心理。让他们懂得英语学习中“交流”是进步的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征就是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又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充分发挥这一教学模式的作用,重新审视和定位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必不可少。我认为,教师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的作用应定位为:教师不仅单纯地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发挥课堂活动的组织者,更是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发展交际能力的促进者。 2、教学手段更加多元化:信息化时代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许多变化,信息交流,资源共享,成了不少人的共识。很多教师实现了教学手段的多元化,通过这些外化的教学手段,设计了很多教学情景,安排了诸多的教学活动形式,学生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受益。 3、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走向多样化: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与课程开展相关的评价互相结合,克服了一卷定高低、分数定好坏的单一评价模式。评价内容的全面化,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还重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不仅关注结果,还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进步与变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包括书面作业、行为观察、问题研讨、情境测验、成长记录等,评价途径多样化,对学生的评价走出学校进入家庭。 课改以来,课堂出现的一些问题:课改以来的变化多体现在形式上的,主要是课堂外在的变化,但是课堂内在的变化体现得不多,或不够充分。如:教师如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如何采用生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教学如何尽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如何教师关注学生学习策略的发展?尊重学生差异?关注学生身心发展?教师追求自身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
2023-08-26 00:35:311

2023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2023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新课程改革下的新理念、新观点的主要内容:1、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动态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学生与教师的经验即课程、生活即课程、自然即课程。2、新课程认为,学生不是被人塑造和控制、供人驱使和利用的工具,而是有其内在价值的独特存在,学生即目的。3、以学生发展为本。“发展”的涵义:全体学生的发展,全面和谐的发展,终身持续的发展,个性特长的发展,活泼主动的发展。4、新课程不再把知识技能视为凝固起来的供人掌握和存储的东西,它合理地承认知识技能的不确定性,认为知识技能的本质在于人们通过它而进行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并由此建构出新的意义。
2023-08-26 00:35:391

学校推进课程改革方案怎么写

【 #策划# 导语】以下是 考 网整理的学校推进课程改革方案怎么写,欢迎阅读!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这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教学改革,又是一场意义深远的学习革命。它将影响、触动传统思维方式,它将进一步关注学习主体的发展,学习方式的变革,它必将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推动基础教育向前发展。我校积极贯彻上级主管部门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情,积极探索课改的路子,摸着石头过河,为了扎实稳妥地推进新课程改革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按照市、县主管部门要求,积极组织课改培训,更新教育观念、手段,改革单一评价模式,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积极稳妥地探索课程改革的新路子,争做全县课程改革的头雁。   二、课改组织机构   课改组长:詹宇意   副组长:胡建议、肖本初、王万利、舒克章   成员:岳佰成、潘峰、孙教育、刘兵、杨李、王富林、余盛国、教研组长   三、目标任务   1、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内涵,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2、了解新教材的内容,体例结构、特点、使用策略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开展校本研究,开发乡土课程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   3、开展教学方式的研究。科任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摒弃一支粉笔“满堂灌”的现象,积极探索教师的角色意识,当好课堂的“导读”,而不是“演员”,研究课堂教学结构、流程,教师要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4、开展学习方式的研究。积极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发展个性潜能,转变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   5、开展形成科学的评价观,评价机制,建立一套适合长冲中学情的评价体系。   四、措施方法   1、大力开展学习培训活动。任何改革,先要过思想关,即是思想观念要先行,这是改革的保障。我们组织的三级培训,第一级即上层培训,选派优秀教师到省、市参加骨干培训,第二级即组织全体教师的通识性培训和学科培训;第三级是由学校组织培训,定时间反复强化学习,特别是观摩实验区的示范课例。通过三级培训,要使全体教师彻底转为思想,杜绝“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此外,学习培训分阶段推进,即分批分期选送科任教师参加省、市、县组织的培训、课程研讨活动等;分批培训教师,即还在担任老教材教学任务的教师也要让他们进行培训,让他们运用新理念、新方法进行课堂教学,跟踪培训;对起始年级的教师,在后续阶段仍要进行教材培训,真正实现综合培训、全员培训的目标,   2、落实集体备课活动,各科、各年级成立备课组、年级组跟踪监督。各备课组要有指导性的教学计划,时度安排表、活动安排表。备课组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每次备课要有中心发言人,备课组成员积极参与讨论,发挥集体智慧,探索课改的新路子,备课组还应定期开展看课、说话、评课活动,真正做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   3、健全课改相关制度。推进课改还应从制度方面进行约束,我们决定研究制订课改学习制度,课堂教学评价制度,课程评价制度等,让教师的全部身心和精力指向课程改革,让长冲中学师生能在最短的时限内融入课乞讨的洪流。   4、学校领导、中层干部、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经常进行课堂听课、研讨、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加强实验过程的管理与监控,杜绝老套的教学方法行为,运用新教材采用老教法的作法。   5、探究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业生的学双方互动的过程,它决不是教师教学生听,或者学生专注听教师讲的单向传输。课堂的互动性决定了教师在课堂上角色地位的改变,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知识的垄断者、教材机构的传授者,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平等的参与者,学生探究疑难的积极引导者与促进者。课堂的结构模式也将发生彻底的改变,不再是以教论学,而是以学论教。教师出色地教是为学生更好地学提供服务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给自己的课堂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学与教的统一。   变革教法还表现在教材的解读与处理上,很多教师总习惯于传统的教学的思维,因为过去的教材的处理有固定的模式,易操作、简单,不需动脑筋,如:语文的课堂教学重视课文的肢解、分析,总离不开“字、词、句、段,语、修、逻、文”,数学课堂教学从“概念——定理——公式——例题——浩如烟海的习题训练”的固定模式。而“课改”的课堂教学重视精神性的教育,让学生在生活中在实践中来感悟体验所学的知识,这种教学没有定式,非常灵活,不易把握,特别是备课要求高、难度大,尤其如“问题探究”,教师不能只凭自己过去的经验,更要深入为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置凝提问的“估计”,过去备课有一本“教参”便可高枕,现在备课要阅读大量书籍,查阅大量资料,广泛搜集有关信息,此外,还要通过自己的真切感受,进行删选、加工、处理,在课堂上教师要随时给学生释疑、答疑。“课改”课堂教学的这一系列变化对教师来说将意味着不轻松,难度大,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锤练自己,加快自己对这种课堂教学的“磨合”、适应,要潜心研究,不断探索,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自己的教学中真正为学生制作出丰盛、营养丰富的“课堂大餐”。   6、探究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标准有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也非易事,如果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时操作不当,即使我们在课堂上留给了学生一定的学习时间,但学生却感到无所事事,无所适从。这样学生非但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人,反而成为课堂学习的冷漠的旁观者,学生在课堂肯定是收效甚微。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课堂学习呢?其一:体验学习。在课堂上要设法引导学生置身于教材学业习的情境,让学生在这种特定的教材情境中来感悟、来体验,从而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动机,来唤起他们解决问题欲望,不断地升华学业生思想情感,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如:数学课引导学生学习圆的知识,首先让学生置身于教材情境,生活中哪些圆的现象,圆对人类有何作用,让学生在这种特定的情境中萌生探求圆的奥秘的欲望。其二,“对话学习:就是让学生多与教材对话,多与作者对话,与生活对话。在课堂上多创设特定的话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讨论,在群体交流中,各个学习体体思维不断碰撞,从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7、积极推进课题研究。我校有市教科院立项的“创新教育”研究课题。我们要在各学科中大力研究、实验,不惜花费财力、精力、人力投入实验研究,用坚强组织领导,充足的科研经费,扎实的实验研究,优秀的实验成果向市教科院汇报结题,在全市占据市示范学校的地位。   8、注重资料的整合和成果的总结、转化。各学科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要收集一手资料,适用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在课改方面有在全县仍至全市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特别是要推出一批课改、论文、材料等优秀成果。   五、注意的问题   1、防止个别教师不愿改,不敢的情况发生,从思想上武装教师的头脑。对学生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养成训练,切忌随遇而安,畏难情绪。   2、课程评价的缺位现象。课程评价本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学校要制订适应课改对教师的评价机制,教师也应当用科学、发展的观念评价学生,多元评价、发展评价、过程评价是应当贯彻的评价原则。   3、杜绝“懒人”“懒思想”的现象,课程改革需要“孺子牛”、“痴人说梦”,不要传统的时间+汗水式的“懒人”,这其实是不愿动脑,不愿干事。教师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与时俱进,同时代同步,与思想同步,超前发展,,在课改中有所作为。   总之,推进课程改革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将站在“三个代表”的高度,与时代同步,与课改同步,用先进的教学理念、管理手段、以及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推进基础教育的革命,为国家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合格人才。
2023-08-26 00:35:591

新课改的教育理念

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以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为核心,建构主义为指导,采用探究性学习,开放性模式,创生性课程。1、以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为核心。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技能是新课改的中心任务。2、建构主义为指导。根据学生的智力结构、知识结构和教师业务能力结构,用最优化组合方法,把学科的基本原理、概念以及它们之间内在的关系的知识结构性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3、探究性学习。是研究最有效、最主动、最能够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学习。立足于对人的潜能的开发,立足于对学生兴趣的强化。4、开放性模式。课程的开放性,教师应不局一格,从单调的课堂里走出来,通过媒体看外面的世界;通过开放的教育资源环境建构学生的知识和情感。5、创生性课程。在课标的准则下,课程是由师生这两个主体共同创生和建构的。教育必需超越课本,在这方面广义化媒体教学资源环境担负不可替代的地位。
2023-08-26 00:36:081

课改班与普通班的区别

一、起点和定位的不同课改班的孩子起点比较高,学校的课改班都是经过考试选拔的,凭借分班考试,挑选出学校内成绩更好一些的孩子。平行班的孩子,成绩就相对要普通一些,一般指标生,特长生等都会分派在平行班。成绩成为衡量一个学校是否实力出众的最重要的标准。实验班的定位就是为学校高考争光的,四星级高中录取多少多少人。而平行班的定位和目标更多的是,尽量多的孩子能够上普通高中,减少学校没上普通高中的人数。从这个起点和定位就决定了两个班性质上的不同。二、教学程度的不同课改班的孩子本身起点较高,基础比较好,所以无论是从课堂的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来看,都会高一些。老师不会就基础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反而会在拓展的方面花费较多的时间,进度上也是赶的比较快这样一来,对孩子的基础和知识的广度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上都有很高要求。而平行班更注重基础,老师在课程的广度和深度上来会相对弱一些,基础为主,适当拓展,进度方面会适当的放缓一些,毕竟要考虑到大部分孩子的接受能力。所以平行班会相对轻松一些。三、成绩的不同成绩不同,升学率也不同,课改班的四星级高中的录取率肯定要比平行班的录取率高。当然也不意味着所有课改班的孩子都能考上四星级高中,平行班的孩子基本上只能考上普通高中,当然这只是针对大多数而言,并不否认会有特例的存在。四、班风不同课改班藏龙卧虎,全部都是学习能力非常强的高分人群,学风很浓,不少学生下课都会刷题,而不是出去玩。五、师资的不同课改班的标配学校里有经验,出成绩的老师任课,这是肯定的。当然,这并不代表平行班就没有好的老师,同样有好的老师,只是相对实验班来说,一般会配备年轻的正在成长中的教师为主,让他们逐渐在教学中摸索积累经验,经验上就没有那么足够。新生对分班考试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调整学习状态,认认真真做准备,对以前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复习、查漏补缺,相信一定能考出不俗的成绩来。扩展资料:一抓实验规划,有序推进制定筹备方案、召开思想动员学习会、拟定起始阶段初步计划、组织课改班教师观看教学实录、编印较系统的自主学习材料、形成考察前的研究问题、组织学生观看视频熟悉教学流程、初步建立班级学习小组、个别教师先行尝试“三三六”教学模式,调查学生对新课堂模式的意向,等等。二抓家校沟通,争取支持为推进课改实验班工作的顺利开展,取得家长们的理解与支持,从而为改革工作的开局赢得主动、少些阻力,2010年11月19日上午,707、708班举行课堂开放与家校沟通交流会,家长来到课堂与自己的孩子一起同上一节课。三抓课堂模式,改革核心包括推行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建立教师“导学制”,建立学生“预习笔记制度”,提高硬件设施,加强课改班教师内部研讨课活动。四抓小组合作,课改基础通过小组学习形式,达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促进全体学生发展。一是建立班级学习小组,定期进行组合优化调整,建立组内“一帮一”帮扶组内小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课改实验班
2023-08-26 00:36:331

小学课程改革

在新课改里要求我们培养的是一个人格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是一个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人,顺应时代要求的人。而不是一个书呆子,一个高分低能的人。我们应该对我们的学生有一个新的认识,他不是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但不一定不是一个好老板,好农民,好驾驶员……,为什么就一定要求他成绩突出呢?也许他有一个方面比学习更优秀。我们不可能培养出来的学生人人成为科学家,但是我们在培养学生时一定要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因为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的学习的过程,没有一个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就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能处理好复杂的社会关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要有一个健全的人格,这是适应社会发展承受社会变化的前提条件。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而且还是一个科技文化水平偏低的人口大国,对于综合国力的增强来说,起关键作用的因素是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换言之同过去的时代发展主要依赖于为数不多的精英人物相比较,当前我们更需要与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通过不断的学习更能使我感受到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我们一味地追求升学率,只让学生一心读“圣贤书”,而对学生的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问不闻甚至认为只要学生的成绩好一切都好的偏面认识,这都会使我们将来的接班人显得“皮软”。使我们的学生变得内向、被动、自私、缺少自信、恭顺,自然也就窒息了人的创造性。2、在课程改革里如何向学生要成绩?许多老师认为课改了,素质教育了,学生要减负了,要丰富课余生活了,就不要成绩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到了最后还是要已成绩论英雄,以成绩评高低。但是不是因为要成绩而放弃了课程的改革,这是教育整体改革的一个前提,如果这一项我们做不好又何谈其它的改革呢?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改变传统的方法向学生要成绩。这不是一句空话,是要我们老师下功夫努力去做的。在这里我个人认为要做到以下这么几点:1:教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教学周长这一节课,课前带学生到学校小花园里步测花园一周的长度,为课中内容奠定基础。新课导入时让小蚂蚁带领大家去绕着小树叶爬一圈。然后学生通过独立探索、讨论交流进行思维的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让他们在交流中自己去体验、去感受并选择自己认为更好的做法,由学生来评价每一种做法的优劣,而不是老师评价的哪种做法更好、哪种做法更简单。在求小花园的周长这一环节中,学生组内交流后,然后进行全班汇报,学生的态度非常的积极,而且说出了不同的做法和想法。关于这一节课,我感觉到课改就是要“人人学有用的数学”。 生活处处现数学,数学是我们生活的一份子,离开了生活这个源泉,数学将是一片死海,也将失去魅力。因此课改教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让学生感觉到他所学的东西就在他的周围,就在他的身边是可以看到可以摸到的,很有成就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通过此次教学事例,使我认识到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首先要保证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方法落到实处。因此我认为新课程改革首先通过课程结构的调整,使儿童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在课程中获得有效的保障,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2:在评价方式与方法上采用多种手段。让评价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学生将自我评价当成是一种知识的沉淀、反思,将他人的评价当成是对自己的肯定,意见成为下一步的方向。在这样一种氛围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幅度提升,他们更加认真地投入与探究,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上,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出现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如何,能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正确的,有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而我们的教学却处处存在着多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现象,其实这是很正常的,无论学生在问题解答中是错是对,只要他具有要探究解决问题的愿望,我们就应提倡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如:很好!说得真好!你懂得真多!你的想象非常丰富!真聪明!你的证明很有说服力!你的方法非常棒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当然也并不是要学生天马行空,任意思维,而是鼓励他们在一定范围内,从多方面考虑问题的全部,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习正确的思维方式。作为教师是应该掌握一定的尺度的。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同时老师经常赞赏学生,能促进师生间的融洽与友谊,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3:提高自身素质。首先,必须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理论,转变传统的教育。在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有三个方面组成,
2023-08-26 00:36:431

论文(关于新课改的)

作为一名大学教育技术专业的教师,面对即将实施的新一轮高中课程体系改革,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只是由于多年不直接接触高中,对当前我国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情况不甚了解,按理没有太多的发言权。但每年我能接触到许多刚从高中毕业跨进大学校门作进一步深造的高中学生,从他们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理想憧憬等诸方面,我可以或多或少地感觉到当前高中阶段的部分现实状况,再加上平时从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间接了解到的情况,在我的意识中逐渐对高中教育的实际建立起相对清晰的轮廓,也由此感觉到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一、 从当前大学生的素养看高中新课改的必要性每年迎来送往,我们不断地与来自于祖国各地的大学生交往着,感受着他们的一切。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见习实习和各种可能的途径与方式,作为大学教师的我们,感受着一届又一届学生的精彩,同时也不断地感受着来自他们的无奈与可悲之处。作为我个人在内心深处时常发出一种感叹,如今的大学生是一届不如一届。这种感叹也许有些过分,但一年年下来却越来越在我的心中逐渐清晰起来。究竟是什么让我感觉如此的不妙,不是学生们学习成绩不如以前,不是学生们的精神面貌不如以前,更不是现在的学生不如以前的学生勤奋好学,而是如今大学生的素养并没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同步向上提高,有些学生的某些素养甚至比起若干年前的大学生有明显的降低。是什么造就了当今大学生素养的不能稳步提高,我不敢妄下结论,但至少我感觉到其中有两个方面的教育不可推卸责任,其一是当今的家庭教育,其二就是当今的学校教育。这两大教育可能存在的弊端可能都与当今我们国家选拔人才的方式有关,尤其是每年一度的高考,它指挥几乎所有的家长要一切围绕儿女是否能参加高考、是否能被大学录取、甚至是能否上一个理想的大学而进行,好象除了高考和上大学,这些孩子就没有其他出路可寻。于是一旦孩子进入高中,什么兴趣爱好、修心养性之类的学习或活动等基本停止,孩子唯一的任务就是啃书本死学习,把发条上得紧紧的,惟恐一松发条就不能控制住。于是在家里这些孩子什么也不要做了,甚至应该自己做的事情也由家长代办了,他们唯一要做的就是看书、做题目、强化训练等等,好是悲惨!由此一系列的问题就出来了,有孩子在自己的城市里迷路了,有孩子不知道买东西该怎么买合适了,有孩子出现严重心理问题了,高考要家长护送了,上大学要全家人一起上阵了等等。由于家长和社会的如此重视,导致学校教育也必须跟风而上,不然这个学校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于是学校运行的基调也就定在了一切为了学生的考试与升级之上,似乎除了考试之外,不能再为学生做过多的设想与打算了。于是这些学生把一生最活跃的阶段交给了书本知识的反复演练与巩固上了,而其他一切可以提高修养、素质之类的事情基本就取消或流于形式地过堂一下而已,给学生一生带来不小的遗憾,这是我们教育的悲哀,更是学生个人的巨大损失。学校的日益重视反过来又为家长们打了一支强心针,于是整个社会都是如此的看法与期望了。等到这些孩子好不容易上了大学,放松下来,本质原形逐渐显露出来了,而那些没有上大学的孩子可能存在的问题还要多些,有一些人逐渐成了社会的负担。这些大学生们在大学生活和学习中反映出来的可笑可叹的问题实在太多,诸如不会自己铺床洗衣服了,不会与人交往了,不会调整自己的情绪适应新环境新问题了,不知道如何应对突发事件了,只知道一味地花钱而不知挣钱的艰辛了,不知道同情弱者献爱心了等等不一而举。学习中的问题也是一大堆,诸如上课迟到不做任何说明了,请假条也写不规范了,作业抄袭了,实验、活动有心理负担了,毕业论文写得句子不通没有逻辑条理可言了,与人交流言语不通畅了甚至基本礼貌都不懂了等等。当然这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这样,但可以说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这些现象在早期的大学生中较少出现。这不是我们期望的教育结果,然而它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不能回避,我们需要通过理性的思考得出比较合理的解决方案来逐渐解决这些问题,这关系到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更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发展。高考本身不错,错的是我们如何看待它,如何运用它。如果一味地仅仅考虑学生的知识掌握而不考虑其他的问题,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不能被这个高度发展并置身于世界大竞争环境中的社会所认可,更何况如今知识的更新和增长速度是如此的快。好在我们的国家已经开始注重这个问题,拿出了基础教育改革的方案并陆续在全国各地开展起来。新一轮的高中课改项目即将在实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开,我觉得这是一件居功至伟的好事,也是“及时雨”。虽然这次课改是否能取得成功并能达到预想的效果我们还不得而知,但至少我们已经跨出了重要的一步,我们可以在前进的路途中不断摸索经验,不断调整思路和做法,逐渐把我国的基础教育拖入到比较合理的轨道上来。这次高中课改的核心理念就是全面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素养,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由此新课改提出具体的教育目标一改以往教育中单一追求知识掌握的纯功利色彩目标体系,提出了新的三维教育目标即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知识技能固然重要,但人的一生需要面对许多的挑战与选择,仅仅具有知识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新课改提出了过程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目标,很好地弥补了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所需的东西,这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具有生存能力和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二、 高中新课改实施过程中比较难以开展的工作实现这样的课改目标需要做很多事情,需要改变很多事情,需要新增许多事情,面临的困难和未知数也是很多的,但我们不能退缩,我们需要拿出足够的勇气,做好必要的思想准备,踏踏实实按照各级教育部门的部署把课改工作做好做到位。我个人感觉在实现新课改的过程中有几个方面的工作是比较难做的。第一个难做的工作就是如何把新课改的理念和目标“灌输”给一线直接参与新课改的高中教师,并让他们在内心深处真正理解和把握它。人都有思维定势和习惯,要彻底打破这种定势和习惯并形成新的思维方法是很困难的事情。许多高中教师早就习惯了老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而新毕业的教师可能对此还没有真正把握,新的东西出现了,他们如何面对,仅仅期望通过所谓的新课改培训进行“洗脑”,把很多东西在短时间内把它扭转过来,不太现实,更何况即使教师们已经具备这些新的理念和态度,如何反映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如何通过日常的教学把新的理念、态度、方法、情感、价值观等逐步渗透给每一个学生,也不是靠嘴上说说马上就能见效的。我们还需要研究还需要实验还需要探讨,为此我们可能还要付出代价,但我认为这样的代价是值得付出的。第二个难做的工作就是如何具体实施新的课程体系,因为这涉及到学校运行的方方面面,如果没有考虑周全有可能导致较大的混乱,这是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的,因此我们必须在实验省份取得的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拿出比较妥善的实施方案进行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监控与调整。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要及时研究并及时拿出解决的方案,在不断的问题发现与解决中稳步前进。第三个比较难做的工作是关于选课的工作。由于新课改方案中提出全新的课程体系,打破了原有的高中课程体系,把整个课程体系划分为三个层面即领域、科目、模块,共设计了8个领域,每个领域由一个或多个科目组成,每个科目又由多个模块组成,模块又分成必修和选修,选修模块还要分成两个层面,于是整个课程体系显得很复杂,这给学生的选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老的课程体系中不存在选课的问题,学校安排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如今新的课改条件下学生有了较大的选择余地,而这种选课的模式又不同于大学里的选课。大学生的选课相对比较简单,基本是想选什么就选什么,而高中生的选课就没有这么简单了,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样的课程对于一个高中生是否有这个能力来决策,选课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选择这些课程有什么预期目标等等。而这些需要学生、家长、学校甚至社会等几个方面共同来作用,于是问题有些复杂了,工作相对来说也就难做了。第四个难做的工作可能就是评价工作了,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引入了全新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具体实现起来恐怕不是那么容易,可能会遇到一系列实际的问题,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当前没有经验可寻,政府决策机构也没有拿出可行的指导意见。这次提出要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使用,过程性评价如何实施,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学生如何看待,家长如何看待,教师如何看待,社会如何看待等等都是问题。终结性评价还是采用考试的方式吗?如何考?考什么?最后评价的结果是要实行大学里采用的学分制,学分怎么给合适?由谁给?其中是否可能存在不正当现象等等。当然这其中最令人头疼的问题还是这些评价工作如何与高考制度衔接,这几乎是每一个人都关心的问题,又必须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才有可能真正取得这次新课改的最后成功。问题肯定会有,工作难度也肯定存在,关键是参与高中新课改的每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们,以什么样的心态和态度迎接挑战,变中求稳地开展新课改工程,为新一代高中生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工作。文秘杂烩网 http://www.rrrwm.com
2023-08-26 00:36:531

新课改与新课程的区别?

新课程:新课新课改:对已有课程的授课方式,教学目的,教学思想等,做出的一些新的调整或改变。
2023-08-26 00:37:201

新课改是以课程为主还是以课堂为主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分为两个阶段实施;2000--2005年,完成新课程体系的设计、实验和调整;2005--2010年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新课程体系。  二、课程结构的改革  新的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应是体现课程的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体现综合性,逐步实现从学科走向领域,从分科走向综合。  课程结构的设计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体现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合理设定学科或领域的门类及其课时比例,实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课程结构要适应地区差异,不同学校的特点尤其是学生的个别差异,体现选择性。  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构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结构。在综合科学技术和自然、社会整体认识的基础上,对教育内容进行更新,构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综合课程,减少课程门类,扩大自学、实践的时间与空间。  改革和重建分科课程,加强教育内容的综合性、软化学科边缘,加强与现实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增进各学科之间在知识技能和方法上的联系。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课程与社会、科技、学生发展的联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为必修课,其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和其它社会实践活动,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为主。一、二年级拟设思想品德、综合实践活动、语文、数学、体育与健康、艺术6门课;小学三至六年级拟设思想品德、综合实践活动、语文、数学、社会、科学、体育与健康、艺术8门课。  三、国家课程标准的制定  制订义务教育阶阶标准的原则: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为每个适龄少年儿童提供的基础的教育,其课程应面向每一个学生,其标准应是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的。要进一步增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课程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课程内容和要求应该是基础的,不能被任意扩大,拔高。课程应具有发展性,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要适应儿童发展的不同需要,为学生自主、多样的发展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学生全面、持续地发展。  四、教学过程和评价的改革  教学过程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不断发展和教师的不断提高。根据素质教育的思想优化教学过程,是实现课程目标、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选择课程资源、组织教学活动等方面,都应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已任。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及其发展和可能性,因材施教,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教师要学习、探索和积极运用多种教学组织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师德素养和专业水平。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学习应是发展学生心智形成健全人格的基本途径。完整的学习过程应使学生在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都能得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学会针对不同学习内容,运用多种学习方式,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教材对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要具有拓展性,应有利于引导学生探索、发现、质疑,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依据课程标准,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充分利用校内外多样的课程资源。  加强师生相互交流和沟通是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  课程评价的改革从以下三方面来谈。  1、学生发展评价──建立旨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发展性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的发展,而且要通过建立新的评价指标和改革评价方法,发现、发展学生在其他方面的潜能;评价应充分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关注个别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 ,建立自信,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  2、教师发展评价──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改进,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同时有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教师的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改进教学行为的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课程发展评价──建立旨在不断促进课程发展的评价体系。这种评价将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方案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考试是学业评价的一种形式,应遵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按照不同考试的目的和性质,确定考试方法和考试结果的处理,考试的内容要依据课程标准,杜绝设置偏题、怪题和难题的现象。教师应保护学生的隐私权,不排名公布考试成绩,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考试情况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  教育行政部门要减少不必要的统考,建立初中升高中的命题和考试管理制度。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实行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升学的办法。鼓励各地中小学自行组织毕业考试。高中毕业会考改革的统筹决策权交给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2023-08-26 00:37:281

湖北省高中课改网怎么登录不进去?

湖北省高中课程改革网登录入口地址: http://gzkg.e21.cn/ 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办公室是省教育厅直属参公管理单位。多年来,该办坚持以生为本,强化服务,开拓创新,在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工作中做到了“五个率先”:率先实行“阳光招生”,被教育部向全国推广;率先向社会公开一切可以公开的招生信息,让每一名考生最大限度知晓招生政策;率先实行招生录取网上答疑,建立网上答疑、现场咨询、电话咨询和“阳光招生短信服务平台”等全方位的服务体系;率先取消点招和高校教师子女照顾政策,最大限度促进教育公平;率先在全国实行中职毕业生“技能高考”,被誉为高考改革的“破冰之旅”。此外,他们坚持“廉洁招生”、“平安招生”,对招生录取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用制度形式进行明确,确保每一名考生的录取都经得起检验,为促进教育公平、树立教育形象作出了应有贡献。 2016年度湖北省教育厅厅直系统“红旗党支部” 2014年荣获湖北省第二届“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 2013年度教育厅直属单位红旗党支部; 2012年被省教育厅党组评为“十佳处室(单位)”; 2011年被评为省教育厅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 2011年获得2010-2011年度省教育厅直属系统“优秀基层党组织”称号; 2008年荣获“湖北省扶残助残先进集体”称号。 ;
2023-08-26 00:37:361

课改是什么?为什么课改

课改就是改思想,改什么思想,就是变以‘教"为中心改为以‘学"为中心,并围绕‘学"重建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
2023-08-26 00:37:592

什么是课改?

课程改革吗
2023-08-26 00:38:102

什么是新课改?为什么要进行新课改?

  课改即课程改革,新对旧、传统,新课改即相对于旧课程、传统教学所做的改革。是为了适应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而实施的新课程改革,是课程本身及教材理念的根本性变革。它的根本指向是人的发展,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纵观历史上的任何一场改革都是旧有体制、体系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甚至阻碍了社会进程,这时就要改革。新课改也不例外。国家要发展,教育是关键。但目前我国教育、教学的发展却相对滞后。根据国家教委教学调查表明,我国教学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很大,和国外教育相比还存在许多劣势。  [案例]风格迥异的教学。   三个国家的美术教师教学生画《苹果》。中国:老师一笔一画地勾勒,学生模仿;日本:有一个苹果的样品,学生描摩;美国:老师带了一箩筐苹果,每个学生拿起一个,揣摩、观赏,有的甚至品尝。中国学生画的苹果:非常逼真,但千篇一律。日本学生画的苹果比较相似,但是都是一个苹果。美国学生画的苹果:众彩纷呈,各具特色。  反思:通过案例我们可以发现,中美学校教育中存在许多差异,这其中有很多源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但反映在学习方式上,美国的学校教育更突出儿童的自主学习,开放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方式决定了学生的成长、学生的个性和创造能力的形成。看到我们的传统教学学习由老师做主,老师说了算,儿童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何谈学生个性与创新能力,所以基础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新课改于2001年正式启动,我县于2003年进入新课改的实验推广阶段。新课改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创新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人可以是自己的一堵墙,也可以是自己的一条路,就看你拥有何种观念了这是《观念:成功第一步》这本书中作者的深刻思考,由此可见观念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正确的观念是我们踏入成功的第一步,那么我们如何理解观念呢?观,看法 ;念, 想法。观念是指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的形象(有时指表象),关于某方面的认识和觉悟,   一种新颖的、独特的思维理念,思想意识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行为的结果。 [1]任何改革都必须从改变人的旧的思想观念做起,也就是洗脑。人的思想观念决定意识行动,所以笔者认为新课改也应首先从改变思想观念做起。  其一:观念改革。   观念改革之一──教师观与学生观。  [案例]   有一位教师在上《坐井观天》的拓展部分时,准备先说后写,就提问学生:同学们,青蛙想不想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啊?学生都说想。对,那青蛙跳出来以后它会怎么样呢?老师想引导学生说:青蛙跳出来以后看到天有多大、多蓝,外面的世界有多美,可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它又跳回井里了。老师冷冷地回敬一句:你怕是只井底之蛙吧。到了写作阶段,该孩子没有泄气,在文中写道:青蛙高兴地跳出进口,它抬头看看天污蒙蒙地一片;再看看远处,烟囱里浓烟滚滚,直冲云霄;又看看近处的池塘,水污黑污黑的,一股刺激异味扑鼻而来。青蛙想想,还是回到井里安全,不如跳回去吧,于是青蛙又跳回了井里。  反思:以上案例中的教师是否具有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师观呢?没有。案例中学生未按照老师预定的思路说,就受到老师的斥责。当学生有独到见解时他没有尊重,更未鼓励学生独特的见解。在新课程改革的舞台上,教师将扮演一个新的角色,他需要放下权威,以博大的情怀去呵护每一位学生,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在学生犯错时,教师要做的不是责备,或任由同学取笑,而是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成为学生最可信赖的心理上支持源。在课堂中,最具有个性的学生什么样的见解都可能产生,如在上《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一课时,学生提出邱少云在火烧时他身上的炸弹、手榴弹没爆炸吗?在上朱自清的《背影》时有学生就问:父亲越栏杆不是违反交通规则吗?教师面对学生的这些见解难道要回避、甚至斥责吗?传统的教师观,教师就是圣人,说什么,学生做什么。而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关注学生的感受,教师不再是施教的权威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在与学生的关系上是平等的。同样教师对学生的这种态度观念改变了,学生对老师的态度观念也会改变,即学生观的改变。学生没有了不敢接近老师的恐惧感,而在内心深处把老师看成是自己的一个大朋友、好伙伴,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求知。这样就乐于将自己所思所想向老师、同学表白,敢于向教师、教材质疑。教师对待学生,学生对待教师的态度观念改变了,那教师教学观和学生的学习观也会发生改变。  观念改革之二──教学观与学习观。   师道尊严,传统教学学生端坐静听,老师讲,学生听、记、读、背。教师把教材讲完了自然认为课也上完了。至于学生学到了多少,会学了多少,教师很少顾及。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观:教学是师生信息和情感交流、沟通、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知道讲课不是我们教师的专利,学生也是教师,教师也是学生,学生可以自主备课,模仿教师上课或自创上课,上完师生互评。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是要大力提倡教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但如果我们是以压制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的生成和增殖为代价而刻意地去追求所谓的完成教学任务,就难免得不偿失了。传统模式下的教学活动是教师课前精心备课,预设教学各环节,然后形成标准的教案(教学设计的终极表现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案成为整个施教活动的唯一依据和至上准则,全然不顾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课堂情境的变化。这种教学过程,是教师将预定的教学目标灌注给学生的过程,是学生对教学目标和任务的认同和顺应过程,丝毫体现不出对学生学习需要和情境变化的关注,体现不出对教学有利时机的积极捕捉和发掘,也无法实现和促进教学的生成,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语文课程的理念定位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求我们教师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一切为了学生,要与时俱进,随着课堂教学情境的变化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充分挖掘有利的时机,促进教学的生成,真正实现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自主、合作与探究。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是有计划、预设的,而且更是一个开放、动态和生成的过程。这里强调的是学生与教育情境之间的交互作用问题,要转变那种预定教学目标的框架化为学生的自主体验化   传统的学生学习观是老师让我读我就读,老师让我写,我就写。学生学习完全是一种机械式的学习。新课改理念下的学生学习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能自主学习,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与方式。学生懂得掌握了思维的方法就掌握了最佳的学习方法;学会了阅读和思考,就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预习是学习之母,复习是学习之父;好习惯比什么高学历都重要,没有比多思善问的习惯更好的习惯了;学习要遵循自学互学求师的程序进行,久而久之,就提高了自学能力;学习要做到学与思结合,即与思考和反思有机结合;学与问结合,即与敢问、善问有机结合;学与习结合,即与预习、复习有机结合;学与做结合,即与动手动笔有机结合;学与记结合,即与记忆有机结合;动笔有助于发现问题,动笔有助于增强记忆,动笔有助于缜密思考,动笔有助于加深理解。  观念改革之三──课程观与教材观。   在我们现实教学中,教师们总是强调统考科目为主课,音、体、美等科目为副课,因而在教学中教师的精力投入和侧重点也不同,造成学生主、副反差意识,既而形成学生高分低能的学习状态。新课改理念下要求教师要树立开放的大课程观,加强课程整合,新课改要求教师上好综合实践课,促进学生各方面协调发展。新课改提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只是个例子,既然是例子,用此也行,用彼也行。传统教学中教师把教材上的内容一字不落的灌输给学生,教材教完了,教师也便认为教学任务完成了。新课改理念下,教师针对教材内容特点,依据学生学习能力水平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对教材或删或补,对教材内容倡导多元解读。
2023-08-26 00:38:201

新课改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新课改的内容: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以前的老师授课比较注重照本宣科,所教的内容大都跟书本一模一样,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其思维能力相对较弱。新课改则更注重引导学生去探索新知识,而不是老师告诉你什么就是什么。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新课改除了需要学生掌握课本知识之外,更强调了德智体美等多方位的发展,使学生更适应新时代的需求。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以前的教育当中有很多难度在中上的知识,导致两极分化,有的学生解难题特别厉害,有的学生却连基础都掌握不了。新课改则更注重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以及全面发展。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以前都是老师要学生乖乖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新课改之后则更强调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学人员应该通过一些方法,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去学习。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例如在评分机制上更为灵活,学生差一点点及格的情况下,老师可以酌情处理,让他及格,增强自信,同事也激发对学习的兴趣。6、课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则更强调“因地制宜”,也就是说各地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做相应的改动,使得教材、教学等更适应学生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中最大的亮点,确实,小组合作探究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激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笔者曾经在苏州盛湖学校观摩过几节这样的课改课堂,老师多媒体显示了本节课应解决的几个问题,然后就让小组讨论,现场各小组讨论的煞是热烈。讨论完后小组成员拍手示意,然后就到了各小组展示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一直都是合作学习,盛湖学校是一所年轻的学校,他们通过小组合作稳步提升成绩,提升学生个人素养,笔者通过几天的观察,收货很大,还是很让人值得去学习的。
2023-08-26 00:38:334

高中新课改是什么意思?

MS要修学分好像是这样
2023-08-26 00:38:542

课改与教改有什么区别

概念上,两者有交叉,有区别,教改是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模式,媒体等。课改是课程的目标、理念、内容、课程教学方法等。发展上:教改大于课改,教改可理解为教育教学改革。
2023-08-26 00:39:053

什么是新课改?为什么要进行新课改?

一、 课改即课程改革,“新”对旧、传统,新课改即相对于旧课程、传统教学所做的改革。是为了适应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而实施的新课程改革,是课程本身及教材理念的根本性变革。它的根本指向是人的发展,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纵观历史上的任何一场改革都是旧有体制、体系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甚至阻碍了社会进程,这时就要改革。新课改也不例外。国家要发展,教育是关键。但目前我国教育、教学的发展却相对滞后。根据国家教委教学调查表明,我国教学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很大,和国外教育相比还存在许多劣势。 [案例]风格迥异的教学。 三个国家的美术教师教学生画《苹果》。中国:老师一笔一画地勾勒,学生模仿;日本:有一个苹果的样品,学生描摩;美国:老师带了一箩筐苹果,每个学生拿起一个,揣摩、观赏,有的甚至品尝。中国学生画的苹果:非常逼真,但千篇一律。日本学生画的苹果比较“相似”,但是都是一个苹果。美国学生画的苹果:众彩纷呈,各具特色。 反思:通过案例我们可以发现,中美学校教育中存在许多差异,这其中有很多源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但反映在学习方式上,美国的学校教育更突出儿童的自主学习,开放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方式决定了学生的成长、学生的个性和创造能力的形成。看到我们的传统教学学习由老师做主,老师说了算,儿童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何谈学生个性与创新能力,所以基础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新课改于2001年正式启动,我县于2003年进入新课改的实验推广阶段。新课改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创新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二、新课改应注重“改”什么? “人可以是自己的一堵墙,也可以是自己的一条路,就看你拥有何种观念了”这是《观念:成功第一步》这本书中作者的深刻思考,由此可见观念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正确的观念是我们踏入成功的第一步,那么我们如何理解观念呢?“观,看法 ;念, 想法。观念是指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的形象(有时指表象),关于某方面的认识和觉悟, 一种新颖的、独特的思维理念,思想意识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行为的结果”。[1]任何改革都必须从改变人的旧的思想观念做起,也就是洗脑。人的思想观念决定意识行动,所以笔者认为新课改也应首先从改变思想观念做起。 其一:观念改革。 观念改革之一──教师观与学生观。 [案例] 有一位教师在上《坐井观天》的拓展部分时,准备先说后写,就提问学生:“同学们,青蛙想不想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啊?”学生都说“想”。“对,那青蛙跳出来以后它会怎么样呢?”老师想引导学生说:青蛙跳出来以后看到天有多大、多蓝,外面的世界有多美,可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它又跳回井里了。”老师冷冷地回敬一句:“你怕是只井底之蛙吧”。到了写作阶段,该孩子没有泄气,在文中写道:“青蛙高兴地跳出进口,它抬头看看天污蒙蒙地一片;再看看远处,烟囱里浓烟滚滚,直冲云霄;又看看近处的池塘,水污黑污黑的,一股刺激异味扑鼻而来。青蛙想想,还是回到井里安全,不如跳回去吧,于是青蛙又跳回了井里。” 反思:以上案例中的教师是否具有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师观呢?没有。案例中学生未按照老师预定的思路说,就受到老师的斥责。当学生有独到见解时他没有尊重,更未鼓励学生独特的见解。在新课程改革的舞台上,教师将扮演一个新的角色,他需要放下权威,以博大的情怀去呵护每一位学生,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在学生犯错时,教师要做的不是责备,或任由同学取笑,而是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成为学生最可信赖的心理上支持源。在课堂中,最具有个性的学生什么样的见解都可能产生,如在上《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一课时,学生提出邱少云在火烧时他身上的炸弹、手榴弹没爆炸吗?在上朱自清的《背影》时有学生就问:父亲越栏杆不是违反交通规则吗?……教师面对学生的这些见解难道要回避、甚至斥责吗?传统的教师观,教师就是圣人,说什么,学生做什么。而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关注学生的感受,教师不再是施教的权威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在与学生的关系上是平等的。同样教师对学生的这种态度观念改变了,学生对老师的态度观念也会改变,即学生观的改变。学生没有了不敢接近老师的恐惧感,而在内心深处把老师看成是自己的一个大朋友、好伙伴,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求知。这样就乐于将自己所思所想向老师、同学表白,敢于向教师、教材质疑。教师对待学生,学生对待教师的态度观念改变了,那教师教学观和学生的学习观也会发生改变。 观念改革之二──教学观与学习观。 师道尊严,传统教学学生端坐静听,老师讲,学生听、记、读、背。教师把教材讲完了自然认为课也上完了。至于学生学到了多少,会学了多少,教师很少顾及。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观:教学是师生信息和情感交流、沟通、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知道讲课不是我们教师的专利,学生也是教师,教师也是学生,学生可以自主备课,模仿教师上课或自创上课,上完师生互评。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是要大力提倡教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但如果我们是以压制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的生成和增殖为代价而刻意地去追求所谓的完成“教学任务”,就难免得不偿失了。传统模式下的教学活动是教师课前精心“备课”,预设教学各环节,然后形成标准的“教案”(教学设计的终极表现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案”成为整个施教活动的唯一依据和至上准则,全然不顾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课堂情境的变化。这种教学过程,是教师将预定的“教学目标”灌注给学生的过程,是学生对教学“目标”和“任务”的认同和顺应过程,丝毫体现不出对学生学习需要和情境变化的关注,体现不出对教学有利时机的积极“捕捉”和发掘,也无法实现和促进教学的“生成”,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语文课程的理念定位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求我们教师“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一切为了学生”,要与时俱进,随着课堂教学情境的变化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充分挖掘有利的时机,促进教学的生成,真正实现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自主”、“合作”与“探究”。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是有计划、预设的,而且更是一个开放、动态和生成的过程。这里强调的是学生与教育情境之间的交互作用问题,要转变那种预定教学目标的“框架化”为学生的自主“体验化” 传统的学生学习观是老师让我读我就读,老师让我写,我就写。学生学习完全是一种机械式的学习。新课改理念下的学生学习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能自主学习,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与方式。学生懂得掌握了思维的方法就掌握了最佳的学习方法;学会了阅读和思考,就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预习是学习之母,复习是学习之父;好习惯比什么高学历都重要,没有比多思善问的习惯更好的习惯了;学习要遵循自学—互学—求师的程序进行,久而久之,就提高了自学能力;学习要做到学与思结合,即与思考和反思有机结合;学与问结合,即与敢问、善问有机结合;学与习结合,即与预习、复习有机结合;学与做结合,即与动手动笔有机结合;学与记结合,即与记忆有机结合;动笔有助于发现问题,动笔有助于增强记忆,动笔有助于缜密思考,动笔有助于加深理解。 观念改革之三──课程观与教材观。 在我们现实教学中,教师们总是强调统考科目为“主课”,音、体、美等科目为“副课”,因而在教学中教师的精力投入和侧重点也不同,造成学生“主、副”反差意识,既而形成学生高分低能的学习状态。新课改理念下要求教师要树立开放的大课程观,加强课程整合,新课改要求教师上好综合实践课,促进学生各方面协调发展。新课改提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只是个例子,既然是例子,用“此”也行,用“彼”也行。传统教学中教师把教材上的内容一字不落的灌输给学生,教材教完了,教师也便认为教学任务完成了。新课改理念下,教师针对教材内容特点,依据学生学习能力水平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对教材或删或补,对教材内容倡导多元解读。
2023-08-26 00:39:261

什么是新课改?新课改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我们常常以为课程改革就是改换教材,这是不正确的。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改主要有六大"改变":x0dx0a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比如学化学,过去只是明确地告诉你什么加什么会产生怎样的反应,现在我们经常不告诉学生结果,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习、理解和记忆,体验过程,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x0dx0a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的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x0dx0a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x0dx0a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x0dx0a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四川课改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比如,有的学生基础较差但很用功,只考了58分,没及格,老师可以给他60分甚至65分,以促使他更有信心地学习。x0dx0a6、课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x0dx0a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人们已经感受到了一些变化:各地用的课本是不完全一样的;老师上课不是"紧扣教科书"了;学生的"问题"多起来了;高中录取不是只看分数了。学业评价不是只看考试结果了等等。
2023-08-26 00:39:352

浅谈新课改中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一所学校要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有比较稳定且较高的教学质量来保证。这些年来,临川四中一直保持着较好的办学效益,主要得益于学校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积极推进课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走出了一条具有我校特色的办学之路。一、确立“教研推进课改,课改促进教学,教学提升质量”的办学思路坚持“以教研推进课改,课改促进教学,教学提升质量”的办学之路,建立“教育教学课改——教科研——教育教学资源开发”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反映时代精神在教育观念上的革命性改革。民主、科学、开放的理念是新课程改革的灵魂,它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明确课改的目的,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探索、去实践。实施新课改后,学校的教学将是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健全心理的高度结合。因此,教学工作应首先抓好课堂教学与其补充和延伸的科学训练。在课堂教学中,强调教学生治学做人的方法,授人以渔,让学生主动进入角色,进行思考、操作、实践,形成主动的教学场景,产生省时、博得“共振”效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逐步增设各学科的训练环节,强化学生自我训练,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坚持不懈地开发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坚持从课改实践中提出课题,进行教学研究,认识和掌握教育教学规律,以各学科的教研课题研究为契机,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教科研攻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力量的教学办学模式。二、建立健全制度,完善评估机制确立了“教研推进课改,课改促进教学,教学提升质量”的办学思路。为了保证学校教学改革工作顺利进行,学校经过近几年来的不断探索和总结,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学校教科研工作的规章制度及措施。如临川四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新课改教师培训计划,教研活动检查制度,教科研成果评定和奖励办法,教学常规检查制度,教师教学情况学生问卷调查方案等等。依据“以人为本,以发展师生的潜力为主线”为办学理念,学校制定了《教学评价方案》,初步采用多元的、发展性的评价观念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价。对教师的评价,结合自己、学生、同事、学校四个方面开展;对学生的评价,设计为“我给自己写评语”、“教学寄语”、“家长评价”三个方面,根据学科的特点细分为一些小栏目,整合学生、教师、家长三方面的评价,是评价力求做到内容的全面性、多样性和动态性。三、立足教学常规抓教学,开展多样化的教科研活动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抓好常规教学工作是做好教学工作的重点。学校在认真抓好常规教学的前提下,为进一步推进教改工作,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教师的教学实际,积极开展教改和教研工作。1、开展学习型教研。通过教研组学习,教学设计讨论,学生问题诊断,教师听评课等交流形式,吸引尽可能多的教师参与到课改教研活动中来。2、开展活动式教研。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把每一位教师融入到学校教研中去。每位教师每学年按要求必须完成“八个一”活动:读一本课改专著,撰写一篇教学论文,设计好一篇优秀教案,制作好一个课件,命一份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试卷,参加一些课题研究,上好一堂研讨课,分析好一堂课例,做一次学科专题中心发言,写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师德师风学习体会。3、开展专题式教研。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会遇到很多共同的问题,这些问题很难通过个别教师在教研活动中解决,这就需要全体教师围绕这些问题,开展专题式研究。学校加强了备课组的集体活动力度,群策群力,随时根据教材内容的特色,学生的学情反映和教学效果反馈等情况,展开深入研讨,深入挖掘教材,大胆处理教材,共同设计最佳的教学方案,以提高全组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学校规定各备课组必须做到“四定、四备、五统一”: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学法;统一教学进度、同一目的要求、统一重难点、统一作业量、统一考试检测。4、开展专题研究。如怎样开展合作学习?怎样开发校本课程?中学生探究式学习的途径和方法等许多专题研究。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人人都参加课题研究。四、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面临的困惑与挑战为了确保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持续稳定的提高,让具有特色的办学之路更好更坚定地走下去,将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教师队伍状况不容乐观,我校教师队伍存在严重的老化问题,自1999年国家取消大中专生指令性分配机制以来,学校没有得到青年教师的补充,教师的教学工作缺乏竞争,教学氛围缺少活力。由于抚州中心城区学校布局及招生政策的变化,学校的生源素质有了较大的变化。如何应对这种变化,调整教师的教育教学,又提出了新的课题。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如何进一步创新,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让学校保持持续
2023-08-26 00:39:531

的全名是

数学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标准(试验稿)》这样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2023-08-26 00:40:032

怎样看待中小学的课改?

这个完全是很有必要的呢,课改旨在更合理的教学模式让同学们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来教学,更多的让同学们参与其中。课改是基础教育第二轮课程改革的简称。他把学生当成课程建设的主体,并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课改具体内容就是从应用教材,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到考核模式所发生的有目的、有标准、有成果的新尝试,新变化。课改的性质是教育发展中的一个必然阶段。课改的实质就是唤起老师的教学热情,唤醒学生的内在潜力,唤醒本我,塑造人格,建构人生发展体系,让学生发展走向健康之路。
2023-08-26 00:40:481

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2023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新课程改革下的新理念、新观点的主要内容:1、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动态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学生与教师的经验即课程、生活即课程、自然即课程。2、新课程认为,学生不是被人塑造和控制、供人驱使和利用的工具,而是有其内在价值的独特存在,学生即目的。3、以学生发展为本。“发展”的涵义:全体学生的发展,全面和谐的发展,终身持续的发展,个性特长的发展,活泼主动的发展。4、新课程不再把知识技能视为凝固起来的供人掌握和存储的东西,它合理地承认知识技能的不确定性,认为知识技能的本质在于人们通过它而进行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并由此建构出新的意义。
2023-08-26 00:41:101

新课改的目的是什么?

德智体美全面发咋还能
2023-08-26 00:41:334

为什么要新课改

就是向素质教育发展
2023-08-26 00:42:098

新课改的核心任务是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探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根据查询百度题库试题显示,新课改的核心任务是()A.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B.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C.让学生学会探究,D.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正确答案是:ACD,所以新课改的核心任务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探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课改”的全称,建国以后课改已有过好多次。上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2023-08-26 00:42:251

课改班与普通班的区别

完全可以。九中普通班距一中普通班相差7~9分。而课改就会相差15分左右,相当于报58中普通班。和平行志愿差不多。
2023-08-26 00:42:353

什么是新课改?新课改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我们常常以为课程改革就是改换教材,这是不正确的。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改主要有六大"改变":x0dx0a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比如学化学,过去只是明确地告诉你什么加什么会产生怎样的反应,现在我们经常不告诉学生结果,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习、理解和记忆,体验过程,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x0dx0a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的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x0dx0a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x0dx0a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x0dx0a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四川课改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比如,有的学生基础较差但很用功,只考了58分,没及格,老师可以给他60分甚至65分,以促使他更有信心地学习。x0dx0a6、课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x0dx0a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人们已经感受到了一些变化:各地用的课本是不完全一样的;老师上课不是"紧扣教科书"了;学生的"问题"多起来了;高中录取不是只看分数了。学业评价不是只看考试结果了等等。
2023-08-26 00:43:011

新课程改革包含哪些内容?

新课改主要有六大"改变":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比如学化学,过去只是明确地告诉你什么加什么会产生怎样的反应,现在我们经常不告诉学生结果,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习、理解和记忆,体验过程,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的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四川课改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比如,有的学生基础较差但很用功,只考了58分,没及格,老师可以给他60分甚至65分,以促使他更有信心地学习。6、课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人们已经感受到了一些变化:各地用的课本是不完全一样的;老师上课不是"紧扣教科书"了;学生的"问题"多起来了;高中录取不是只看分数了。学业评价不是只看考试结果了等等。
2023-08-26 00:43:123

新课改的九种教学模式是什么?

新课改的九种教学模式是:1、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杜郎口“10+35”模式,即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杜郎口模式,呈现出三个特点,即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杜郎口课堂在结构上有三大模块,即预习、展示、反馈。杜郎口的课堂展示模块突出六个环节,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2、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271”模式,即课堂45分钟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271还体现在学生的组成划分上:即20%是优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后进生。271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2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加上老师的强调、点拨,并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会的。3、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循环大课堂”把课分为两截,“35+10”,即“展示+预习”。其中的“三步六段”是课堂的组织形式,前35分钟的课堂展示内容是上节课的后10分钟加课下自主预习的成果,而预习的内容正是下节课将要展示的内容。导学案是“循环大课堂”的核心要素,一般要具有以下要素:学习目标、学习任务、重点难点、学法指导。做到“四化”: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4、江苏灌南新知学校的“自学·交流”模式新知对学生的自学有三个层次的要求。一是完成学案上老师预设的问题,了解学习文本需要掌握的知识、考查的技能等;二是要对学案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对未涉及到的问题要进行补充,丰富完善;三是敢于否定书本中既成的事实和结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结论。5、河北围场天卉中学的“大单元教学”模式“大单元教学”模式具有三大特色:大整合、大迁移、大贯通。其具体表现形式是“三型、六步、一论坛”。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中,核心是“展示教育”。“预习展示课”环节,先期让学生达到掌握70%-80%的目标,并在小组内部由组长带领,要求每个成员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提升展示课”是对小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展示,通过教师的追问、质疑,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拓展联系更多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达到“提升”的目的。“巩固展示课”则是追求知识的“再生成”,教师要善于利用某些奇思妙想,让有“创见”的学生展示自己的独到思维见解,通过学生“兵练兵”、“兵教兵”、“兵强兵”的过程,达到对知识的再认识和巩固的“目的”。6、辽宁沈阳立人学校的整体教学系统和“124”模式整体教学系统包括“整体整合、两案呼应、两型四步”三大板块。一是教师加工知识导图,编制导学案,以图导案;二是教师加工导学案,实施教学,以案导学;三是学生加工学案,理解、应用、归纳总结,形成学习导图,以学导图。“整体整合”包括整合教材、整体呈现、整体组合、整体包干、整体验收五个方面。“124”模式,“1”即整合后一节课的教学内容;“2”即自学课和验收课两种课型;“4”即四大教学操作环节:目标明确、指导自学、合作探究、训练验收。7、江西武宁宁达中学的“自主式开放型课堂”宁达中学“自主式开放型”课堂在操作上主要包含了四个模块:自学、交流、反馈、巩固拓展。课堂划分为三个模块:预习、展示、测评。课堂三模块大致按照时间划分为:15(分钟)+25(分钟)+5(分钟)。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合作单位,每间教室分为9个小组。每个小组依据好、较好、一般三个层次组合,每组6到8人,设立小组长和副组长两名。预习课围绕的学习目标叫“课堂指南”,“课堂指南”主要由五部分构成:一是学习目标;二是重点、难点;三是学习过程;四是当堂测评;五是拓展提升。8、河南郑州第102中学的“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模式由“预习、展示、调节、达标”四个环节组成。学生们把预习好的导学案及课堂展示的内容课前上传,板书、展示、表演、提升,上课时不用忙着记笔记和在黑板上临时书写,挤出的大量时间可以用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借助白板的快捷、方便,展示过程可以十分紧凑、高效,而且交互式电子白板还有储存、记忆功能,自由调用,学生巩固和反馈也变得十分方便快捷。每个班级的电子白板还依托网络充分联通,“班班通”。每一节课后,包括老师的课件,学生的解答过程、修改过程,教师的讲解圈注等都可以储存下来,自动上传至校园网络,供全体师生调阅、反馈、总结、互动。网络环境下的课堂主要依托交互式电子白板,推进新课程理念下新的课堂模式,使师生的交互合作成为一种常态和现实,人机互动、师生互动、远程互动成为现实。9、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的“五环大课堂”“五环大课堂”建构“三模五环六度”课堂运行机制,其中“自学指导”、“互动策略”、“展示方案”三大课堂核心元素的设计,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化为高效课堂的实际生产力;自研课、展示课、训练课、培辅课、反思课等五种课型架构成“五环大课堂”。“三模五环六度”模式在操作上,“结构”和“方法”是两大原点。“三模”是指“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三大导学模块;“五环”是指导学流程中要经历“自研自探——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质疑评价——总结归纳”五大环节。“六度”是要求教师导学设计及课堂操作过程中要重视学习目标的准确度、自学指导的明晰度、合作学习的有效度、展示提升的精彩度、拓展延伸的合适度、当堂反馈的有效度。
2023-08-26 00:43:331

新课改给学生课堂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都是形式没啥变化
2023-08-26 00:43:592

课改家长建议和意见

多大的?应该是小学的吧~~新课改里要求我们培养的是一个人格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是一个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人,顺应时代要求的人。而不是一个书呆子,一个高分低能的人。我们应该对我们的学生有一个新的认识,他不是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但不一定不是一个好老板,好农民,好驾驶员……,为什么就一定要求他成绩突出呢?也许他有一个方面比学习更优秀。我们不可能培养出来的学生人人成为科学家,但是我们在培养学生时一定要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因为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的学习的过程,没有一个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就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能处理好复杂的社会关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要有一个健全的人格,这是适应社会发展承受社会变化的前提条件。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而且还是一个科技文化水平偏低的人口大国,对于综合国力的增强来说,起关键作用的因素是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换言之同过去的时代发展主要依赖于为数不多的精英人物相比较,当前我们更需要与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通过不断的学习更能使我感受到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我们一味地追求升学率,只让学生一心读“圣贤书”,而对学生的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问不闻甚至认为只要学生的成绩好一切都好的偏面认识,这都会使我们将来的接班人显得“皮软”。使我们的学生变得内向、被动、自私、缺少自信、恭顺,自然也就窒息了人的创造性。2、在课程改革里如何向学生要成绩?许多老师认为课改了,素质教育了,学生要减负了,要丰富课余生活了,就不要成绩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到了最后还是要已成绩论英雄,以成绩评高低。但是不是因为要成绩而放弃了课程的改革,这是教育整体改革的一个前提,如果这一项我们做不好又何谈其它的改革呢?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改变传统的方法向学生要成绩。这不是一句空话,是要我们老师下功夫努力去做的。在这里我个人认为要做到以下这么几点:1:教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教学周长这一节课,课前带学生到学校小花园里步测花园一周的长度,为课中内容奠定基础。新课导入时让小蚂蚁带领大家去绕着小树叶爬一圈。然后学生通过独立探索、讨论交流进行思维的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让他们在交流中自己去体验、去感受并选择自己认为更好的做法,由学生来评价每一种做法的优劣,而不是老师评价的哪种做法更好、哪种做法更简单。在求小花园的周长这一环节中,学生组内交流后,然后进行全班汇报,学生的态度非常的积极,而且说出了不同的做法和想法。关于这一节课,我感觉到课改就是要“人人学有用的数学”。 生活处处现数学,数学是我们生活的一份子,离开了生活这个源泉,数学将是一片死海,也将失去魅力。因此课改教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让学生感觉到他所学的东西就在他的周围,就在他的身边是可以看到可以摸到的,很有成就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通过此次教学事例,使我认识到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首先要保证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方法落到实处。因此我认为新课程改革首先通过课程结构的调整,使儿童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在课程中获得有效的保障,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2:在评价方式与方法上采用多种手段。让评价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学生将自我评价当成是一种知识的沉淀、反思,将他人的评价当成是对自己的肯定,意见成为下一步的方向。在这样一种氛围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幅度提升,他们更加认真地投入与探究,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上,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出现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如何,能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正确的,有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而我们的教学却处处存在着多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现象,其实这是很正常的,无论学生在问题解答中是错是对,只要他具有要探究解决问题的愿望,我们就应提倡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如:很好!说得真好!你懂得真多!你的想象非常丰富!真聪明!你的证明很有说服力!你的方法非常棒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当然也并不是要学生天马行空,任意思维,而是鼓励他们在一定范围内,从多方面考虑问题的全部,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习正确的思维方式。作为教师是应该掌握一定的尺度的。ue5e5ue5e5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同时老师经常赞赏学生,能促进师生间的融洽与友谊,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3:提高自身素质。首先,必须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理论,转变传统的教育。在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有三个方面组成,
2023-08-26 00:44:091

课改让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课程改革的理念是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指导学生进行倡导探究性学习,这就使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在新课改观念的指导下,我们教师也在发生变化。下面我来谈谈课程改革给我带来的变化和收获。 一、教学目标发生了转变 课堂的教学目标,开始提升到全面的多维目标,而不再是单纯的授业解惑。突出表现为把过程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目标,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思考、分析、观察、实验操作、质疑和创造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融合起来,让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另外,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二,教学方式观发生了转变教无定法,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其目的是一致的、是发展的。课程改革更加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因此教学方式逐步走向尝试推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让学生乐学、愿学、会学,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从而实现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学会合作,学会在与他人平等相处并共同提高不仅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思路,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对个人的成长和今后的工作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有了合作,学生才能学得更轻松,才能产生更多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师生观发生了转变 教师观变了。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消极解释和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新课程的民主性、开放性、科学性,让教师找到了课堂的感受。充分地挖掘、开放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已经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新课程不断促进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拥有者转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不断促进教师从权威者、训导者、管理者转向引导者、激励者、服务者。 学生观变了: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关心每一个学生”成为教师的口头禅,在教学实践中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注重培养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性动、独立性和创造性,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主体能力。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要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由教书匠向研究者转变,由课程的执行者实施者向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转变。要想使学生变为“学习的主人”,使教师自己转变为“伴奏者”、“研究者”及“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的积极性,课堂上形成了融融的学习氛围,而且与学生平等交流,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得到尊重,建立起了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和谐的关系得以巩固。 新课程不断促进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拥有者转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不断促进教师从权威者、训导者、管理者转向引导者、激励者、服务者。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的行为表现为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的参考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四、课堂教学过程发生了转变。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充满了活力,注重师生互动,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其主要原因是教材开放了,新教材给师生创造性使用教材提供了平台,每个教师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重组、增删,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让学生以教材为例子,尝试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交流。有的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还通过师生互动再度开发教材,创造新的教材资源,变静态的教材为动态的教材。开发教材的形式多种多样,师生在开发与实践教材中享受着教育的快乐。教学观变了:新课程把教学定位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新课程中,教师逐步形成了“对话”意识,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一起分享理解,即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新课堂中,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少了,与学生交流、沟通、合作和互动的现象明显多了。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的行为表现为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的参考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五、使学生获得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 积极的体验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需要,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从中获得兴奋和快乐,而积极的体验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上,建立在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之上,建立在不断的成功与进步之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错误应该得到允许和理解,而不是排斥和打击,学生的创造性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而不是忽略和抹杀。 总之,要评价一堂课的好坏,不在于教师个人的讲述是否滔滔不绝,表演是否眉飞色舞,而在于学生是否参与了课堂教学,是否和老师一起走进特定的历史情景,同喜、同悲、同忧。要达到如此境界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的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课堂上组织学生分小组辩论,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参与分析、参与研究。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不仅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和参与研究。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浪潮,我们肩负重任,只要我们转变观念,更新方法摆正师生关,,以学习为舟,以研究为桨,以发展为帆,新的课程改革才会驶向成功的彼岸。国培必将给我的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武装头脑,坚持教改,使自己的教学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以上都是忽悠领导的)
2023-08-26 00:44:201

什么叫课改区和非课改区?

实际上就是教材的区别,现在教育局提"减负,减负"的,所以就有课改和非课改之分.课改指的是03年开始我国推出了一套新的教材,与以前的教学有些区别,考试的要求更注重能力运用. 课改区指国家指定的新教材试用区,当然都是我国最有影响力的地区.
2023-08-26 00:44:302

课改以来的课堂发生了哪些方面的变化?

1.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基本上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但无论是先进的理念还是丰富而新颖的内容,真正落实在课堂上都需要有合适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在经历了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标、反思教学行为的一系列历程之后,当前的课堂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我们教师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课堂的唯一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理解英语学习中“交流”的重要性,消除胆怯怕出错心理.让他们懂得英语学习中“交流”是进步的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征就是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又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充分发挥这一教学模式的作用,重新审视和定位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必不可少.我认为,教师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的作用应定位为:教师不仅单纯地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发挥课堂活动的组织者,更是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发展交际能力的促进者.2、教学手段更加多元化:信息化时代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许多变化,信息交流,资源共享,成了不少人的共识.很多教师实现了教学手段的多元化,通过这些外化的教学手段,设计了很多教学情景,安排了诸多的教学活动形式,学生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受益.3、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走向多样化: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与课程开展相关的评价互相结合,克服了一卷定高低、分数定好坏的单一评价模式.评价内容的全面化,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还重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不仅关注结果,还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进步与变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包括书面作业、行为观察、问题研讨、情境测验、成长记录等,评价途径多样化,对学生的评价走出学校进入家庭.课改以来,课堂出现的一些问题:课改以来的变化多体现在形式上的,主要是课堂外在的变化,但是课堂内在的变化体现得不多,或不够充分.如:教师如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如何采用生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教学如何尽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如何教师关注学生学习策略的发展?尊重学生差异?关注学生身心发展?教师追求自身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
2023-08-26 00:45:021

新课改是什么?新课改和新课标一样吗

新课改是指中国教育改革的一种,全称为“新课程改革”。它是指自2001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新课改的主要目标是改进教育体制,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改涉及到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新课标是指“新课程标准”,它是新课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是指教育部门制定的一系列关于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标准。新课标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多样化的课程,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和需求。新课标与新课改虽然密切相关,但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新课改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而新课标主要关注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
2023-08-26 00:45:101

什么是高中课改?

实施高中新课程,主要是要达到这样几个效果。一是实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转变。应该说没有哪一位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全面发展,但在现行评价体系中,主要是备战高考情况下,学生都成了应试教育的“奴隶”,为考试而学习,这对孩子身心的全面发展极为不利。高中新课程运用的是一种全新的评价体系,可以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二是实现教师角色的真正转换。目前我们的高中教师很勤奋,也很辛苦,尤其是高三的教师。但我们的许多教师只是充当了学生冲刺高考的“教练员”角色。高中新课改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要求教师必须成为一个学者型教师,高中课改也能造就一批学者型教师。三是可以构建起适应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的评价体系,真正达到多元化、个性化。教育的功能不是简单的“选拔”,而更应该注重其培养功能。高中新课程将带动和推进高中教育功能的转变。四是可以推动高校教学改革和拉动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高中教育,要尽可能减轻学生压力,但更要注重把压力转化为有效的劳动,学生吃了苦,可以多学一些有用的东西。正确评价以往的高中课程、教材和教学理念,不要全盘否定。对高中教师一方面要加强培训,使之尽快适应高中课改的要求,另一方面对教师要给予充分理解和肯定,保护广大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
2023-08-26 00:45: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