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如何制定和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2023-08-27 01:26:50
共1条回复
西柚不是西游

有效落实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育教学的方向和目的,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一、教学目标的科学确立是成功教学的前提;目标是灵魂,制定目标类似旅游地点定位,定位得准就;还要兼顾到以后的人生需求,“怎样摘到更好的果子”;教学目标的设计紧紧围绕教学内容,依据课程标准和课;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计划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二、教学过程的有效实施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教学

有效落实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育教学的方向和目的,是教师实施教学的指南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石。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目标普遍采用的是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即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注重了信息素养的提升。教学目标从预设到生成是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的,激情在教学过程中燃烧,能力在教学过程形成,精彩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知识目标最终要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能力目标着力于解决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传输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情感目标培养的应该是让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浓厚兴趣,教育学生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现象,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一、教学目标的科学确立是成功教学的前提

目标是灵魂,制定目标类似旅游地点定位,定位得准就容易实现,否则将走向另一面。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信息技术课程,其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坚持“准、实、细、远”的原则。准,即准确有度,出游首先要选所去远近适宜、适合自己的景点,教学目标不能定得太高、太大,也不能定得太低、太小,高大不易实现,低小不易产生动力,要考虑全面,依据课程标准和课程目标,定位恰当准确;实,即实事求是,出游景点的确定要根据个人的爱好和一些实际情况来确定,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教学目标自然要结合学科实际、学生学情,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细,即具体明确,体现不同的侧重点,从三个维度去展开,过程与方法是策略,知识与技能是基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升华;远,即可持续性发展,设计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的个人成长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使目标既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方能摘到果子”,

还要兼顾到以后的人生需求,“怎样摘到更好的果子”,以保持可持续性地发展。

教学目标的设计紧紧围绕教学内容,依据课程标准和课程目标,根据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能力基础和现有学习水平,结合教学实情,做到以生为本、提升信息素养,从三个维度确定教学目标。

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计划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教学计划是实施教学过程、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计划是预设,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类似于自家出游的路线图,有目标、有环节、有时序等。

二、教学过程的有效实施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教学过程类似旅游,对应“景点、导游和游客”三个基本元素为“学科内容、教师和学生”,有效实施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自主协作探究学习学习内容、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目标达成后就有了结果,结果是通过过程来实现的。在实施教学中,既重视结果,更关注过程,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1.落实知识目标——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功底

知识目标一般都是属于对一些概念的掌握,这些概念一般包括名词解释、算法描述、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等计算机常识,属于学生应知的内容。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老师们各自有不同的方法,多数老师采用课程结束前复习提问小结的方法,也有的教师则是发放统计调查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如实填写掌握情况。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复习提问小结的不足在于只能掌握个别同学的学习情况,不能关注全体;而统计调查表虽然可以体现体同学对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但也不能兼顾个体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调查表方法把希望寄予了学生的自觉行为,学生的自觉性和对知识点理解的偏差都会造成调查表统计结果的不准确性。基于以上论断,对知识目标掌握情况的检验比较适宜采用在线小测验的方法,可以根据学习的进度组卷,每个孩子被赋于一个测试帐户,登录后可以看到自己以往的测试成绩,并参加

新的测试。每个孩子的考卷是随机抽取的,这样就提高了测验的客观性和测评结果的科学性。

2.落实基本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能力目标属于操作范畴,它是对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提出了要求。对能力目标的实现主要体现在操作是否正确、熟练。但是学生要从不会操作到操作的正确和熟练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所以技能目标的达成也是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修正对学生的技能的评价,继而激励学生努力掌握操作技能。比如学生的汉字打字训练。常规教学是教师在课堂上介绍一到两种输入法,然后课上找篇文章让学生打几遍,根据学生的打字速度给出成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中必须要通过打字技能关,它是今后学生后续学习的一项基本技能,而打字能力的提升是需要一个漫长的培养过程的,仅仅靠课上这种抱佛脚的方式就判断学生的打字能力并给出分数,说这节课学生已经完成了技能目标其实是个幌子,实质上是教师完成了这节课的技能培训任务。

3.落实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都遇到过这样令人辛酸的场景:某教师要求学生为班级制作电子板报,或者为某个研究性学习制作一个电子幻灯片。学生的热情度很高,但是当他们真的坐在计算机面前的时候,却表现出了一脸茫然。尽管相关的软件知识老师已教过,甚至于已经考试过,但学生活用这些软件的能力却显得极为低下,制作的作品即使是外行人看来也很一般。在新课程标准中反复强调,要提高每个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目的不仅是培养机器的奴隶,而是要培养机器的主人和驾驭者,能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独立人,学生只有具有了这种能力,才会将信息能力融入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所以说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是我们培养学生技能目标的高级阶段,落实对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创作能力的培养,必须摆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目标是航标,师生要以目标为导向,一起享受教与学过程。过程重在体验,学生调动自己的情感和智慧,以阳光的心态启动学习,朝着目标奋进;过程关注创造,在基于真实的前提下由学生主动建构并不断超越预设目标而重新生成和创造,以自信的心态创新学习;过程体现交互,信息技术教学环境的丰富性,学习目标的多维性,更适合学生与学习信息、计算机、教师、伙伴之间的多元交互、和谐共进,以主动探究的心态深刻学习;过程蕴含道德教育,教学中最核心的因素是人,学习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了教学过程是从学生出发、以生为本的,让学生以先成人后成才的心态面对学习;过程注重效益,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生成性如何,取决于教学方法的合理应用、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让学生以科学求是、不断超越的心态去追求过程的精彩。

任何学科的教学,从最理想角度看我们往往是可以站在人类的发展需求角度来看问题的,在此发展需求的视野下产生的生活需求、工作需求、学习需求以及情感需求等,都是一项项技术得以创新、发展的根本。因为技术的目的就是发展人、解放人、保护人,所以我们教给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之前,都要引导他们逐渐认识到为什么要学习这些技术,学习这些技术有什么价值与意义。然后,才是学习这些技术应掌握哪些软件功能和操作技巧。如果我们细细地品味,就不难发现作为需求的定位是针对“实际”的需要,它不是问题假设而是真实应用,它不是情景设计而是过程所用。任何学科的教学,不论教授什么内容,也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只要在课堂上就要有学习的目标。至少,目前的课堂教学效益仍然依赖于目标的预设和相应的过程的设计。有时,很多教师也在想,能不能大体给学习指定一个范围,学生愿意学什么就学什么?比如网络,需要开发网站就发展网站,愿意电子商务就电子商务,或者一堂课,或者几堂课,到时你能够拿出个真实的成果来,它所起到的效果是不是更好?但是,我们的课标不允许啊,因为教学的基本衡量由它来决定,目前商业化的竞争已经突破了上世纪中期那样人可以自由发展的原始状态。所以,我

们不得经常不放下理想面对现实,一步一环节地去追求“有效课堂”,由此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虽然有很多局限,但是它可以产生效益,能够让学生更快速、更大容量地掌握知识与技能,体验过程与方法。

总之,不论我们面对我们的现实课堂,不论发展我们的学科课程,我们都不要把理想与现实割裂开来,既不能丢下理想也不能过于超脱,我们至少不断追求两者的结合点,寻找更多个性化、人文化、人本化的学与教的方式方法,让学习技术也是发展人、解放人、保护人,而不是反而为之。

相关推荐

教学设计中的目标设计是?

教学设计中的目标设计如下:经查询教育学原理,1、目标的明确性:目标需要清晰明确,不能含糊不清或模棱两可。2、目标的可衡量性:目标应该可以通过考试或评估等方式进行量化和衡量。3、目标的适切性:目标应该符合学习者的年龄、程度、兴趣等特点,能够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和期望。4、目标的多样性:目标应该既包括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也应包括学生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目标,以实现全面发展。5、目标的灵活性:目标需要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学习阶段和不同学生进行灵活调整和修正。在制定学习目标时,需要注意与课程的其他部分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如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等。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反馈和评估,对目标进行适时的调整和改进。
2023-08-26 03:54:371

如何设计准确的教学目标

方法如下:1、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目标不是陈述教师应该做什么、怎么做,而应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后学生的学习行为变化。评价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直接依据应该是学生得到了什么,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收获了什么,具体的进步怎么样,而不是教师完成了什么任务,教了哪些内容。也就是说,教学目标应该是为学生的学习而设计的,这实际上是我们目前倡导的学习目标设计。2、目标设计以课标为基础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以课程目标为依据。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首先要把握课程目标,在此前提下研究具体的课程内容标准,将课程的总目标与具体的内容标准融为一体,使课程目标贯穿和体现于教学目标之中。课程目标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抓手和操作基础。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一定要进行课标分析。但同时要注意课程目标不等于教学目标。3、目标设计要具体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或要点是课堂教学的任务,它主要解决“学什么”的问题。而教学目标是指针对教学内容或要点,有组织、有步骤、有策略地开展教学活动学生的行为变化,它主要回答“达到什么或学到了什么”的问题。可见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或要点之间有联系,但其本质有明显的区别,不能把教学目标与教学要点画等号。制订教学目标要把这些内容具体化为包括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等可操作的标准。当目标向学生传递了在教学之后他们能做什么时,目标就是有用的,如果目标陈述模糊,那么它们就不大有用。所以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表述是极为重要的。教材从实质上规定了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小学语文教材在选编课文时已经对文章的内容、文体、语言表达等有所分析和考虑,在单元说明或课后习题中也对文章的教学内容重点有所提示。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前,一定要把握课文思想内容对读者产生的精神影响、价值引领等,体现教材的人文性;熟悉课文言语表达形式对学生积累语言材料、习得言语规律、发展语文能力、获得言语智慧等方面有独特功能,体现出语文的工具性。4、目标表述要规范规范的教学目标应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标准、表现程度,其中行为主体是学生。一般情况下教学目标的表述方式有两类:结果性目标表述方式,体验式或表现性目标表述方式。“知识和能力”维度应尽量使用结果性目标表述方式,行为动词要明确、可测量、可评价,如使用“背诵”“辨认”“区别”“概括”等动词。“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大多要使用体验式或表现性目标表述方式。行为动词往往是“感受”“养成”“树立”,这些动词往往比较抽象,缺乏操作性,因而在表述时,要明确具体的方法、途径,也就是要有行为条件,只有通过一定的条件目标才得以实现,同时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也要明确表述。5、注意三维教学目标之间的联系课程的三维目标不是三种类型或三个方面,而是指同一事物学科素养的不同层面。课程目标所包含的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层面的教学目标,就是要立足于让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会学(过程与方法)和乐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语文教学目标编写时不仅要有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要求,还要有对学习认知行为、学习态度的编写要求,在一个教学目标中同时体现了行为目标,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表现性目标相结合的综合效应。
2023-08-26 03:54:451

如何设计课堂教学目标?

注重三维目标的设定。1、知识与能力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另外,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注重教学的生成性。 教学设计遵循的原则:1、以教学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2、突出合作学习。3、运用各种信息与资源。4、强调对学习过程、学习资源的评价。5、以解决问题作为学习的主线,在一定情境中确定教学策略和技能。 (一)、切实进行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和学生特征分析,依此制定教学目标,反对经验主义。 1学习需要即学生已有的知识状态与期望他们达到的学习状态之间的差距,这个差距,构成了总的教学目标。 2学习内容即为了实现总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这里要特别注意分析学生的先决技能和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操作过程。这样才有利于避免教学起点过高,补足知识结构,适应建构知识的心理机制。 3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准备、初始技能、学习兴趣及相关的经验、动机、文化、社会等背景因素,切实进行学生特征分析。 做到以上三点,就可以使教学目标的设计在理论的指导下严密地进行,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起点。 (二)、教师应认真学习和钻研流派众多的学习理论,用理论武器指导自己的实践,这样才利于避免课堂教学的形式主义,避免使课堂教学走入灌输或发问的极端。 (三)、用abcd法编写教学目标④,使教学目标的阐述利于教师的授课和检测,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自测。 现代教育技术学认为,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它第一次把教学设计上升到了技术的高度,是指导我们进行教学设计的有力武器。教育作为一种极其复杂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门艺术,但首先应该是一种技术。只有把教学的设计、教学的实施和教学的评价纳入科学的轨道,才有可能在规律中寻求艺术,最大可能地提高教学质量。任何理论只有付之实践才有可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但愿笔者以此理论为依据分析教学现状的尝试对人对己能有一点启发。
2023-08-26 03:55:021

新课标下如何设计教学目标

新课标下如何设计教学目标如下:1、采用结果性目标的方式,即明确告诉人们,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明确、可测量、可评价,此方式主要应用于“知识与技能”领域。2、采用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的方式,即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体验或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体验性的,过程性的,主要应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制定教学目标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基于三维目标的关系思考,其实质是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2、主体性原则:教学目标的陈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体现出教学过程由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变,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3、层次性原则:不同班级、同一班级的不同学生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经验或经历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考虑学生个体的学习差异。4、可测性原则:教学目标是全体学生在教学过程结束后应达到的基本标准,必须具有可测性,要求目标陈述精确、标准、具体、规范。5、动性原则:关注学生即时表现,加以适当影响、引导,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023-08-26 03:55:101

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

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步骤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1.教材分析(课程分析):分析本节课在教材中(整本书和相应的单元)的地位和作用,对内容进行基本解读,对内容的重点和深浅等进行分析。2.教学对象(学情分析):具体分析所任教班的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情况,及学生对本次课的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风格等。3.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根据该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材的要求具体分析,设定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新课程讲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张熊飞教授也讲三维目标(知识、能力、品德)。4.教学重点、难点及其解决策略:突破教材,来确定学生在学习本次课时的重、难点知识点,并提出解决的办法和途径。5.教学思路(设计思路):为实现教学目标的而选择何种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达到的预期教学效果。6.媒体使用:说明要调用什么媒体,怎样调用。课时安排:说明要安排几个课时。7.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学的整个流程,或授导式的或探究式的。8.教学流程图:用图表的形式反映出本次课的教学过程。9.教学反思:教学完成之后,对教学进行得与失等方面的思考,是教学总结和提高的重要举措。
2023-08-26 03:55:351

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

教学设计的原则:系统性原则、最优化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多样化原则。系统性原则。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由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内容、方法和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创设和教学评估与反馈等子系统所组成。最优化原则。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诸子系统的排列组合具有程序性特点,即诸子系统有序地成层级结构排列,且前一子系统制约、影响着后一子系统,而后一子系统依存并制约着前一子系统。、可接受性原则。一般来说,教师所确定的教学目标应符合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其教学内容的难度和呈现形式应以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为基础,其跨度要适中,应落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多样化原则。教学手段设计的多样性,指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不应局于某一方面,而应依据教学任务、学生的特点以及各种教学方法和媒体的特点,灵活加以选择,相互弥补,配合运用,使教学获得最佳效益。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2023-08-26 03:55:511

如何进行教学目标设计

1、设计目标要明确、简捷,切入要直接。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首先要紧紧的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而且引入要简洁和贴切,导入的目标也要明确;导入很重要,要让听课的人,清楚活动目标是什么;2、导入在教学中很关键,就像一部电影的序幕,要把最精彩的部分呈现给大家。设计活动目标的时候,要尽量简捷,直接切入,不要牵扯一些与活动目标无关的内容;3、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在你这节课属于哪一个大的环节,或者哪一个大的步骤。是在呈现新知的这个环节,还是在练习操练的环节,还是在复习巩固提高的环节,还是在以使用为目标的Practice 环节,各个环节功能是不一样的。
2023-08-26 03:56:121

如何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第一个办法或第一位工作,就是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或教学任务。这里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课时教学目标,也有人称它为课堂教学任务,指的是单位教学时间内预期达到的教学效果。教学目标是师生从事一切教学活动的指针,是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依据,也是衡量教学成败的标准。有的老师认为,我只要认真备课,然后把规定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完成了教学任务,自然就达到了教学目标;还有的老师觉得,教学是讲课的艺术,只要课上的生动,学生爱听,教学效果自然会好,无所谓教学目标。正是由于对教学目标把握的随意性,直接导致了教学过程的盲目性,因此许多课看似很有艺术,学生的参与率高,场面热热闹闹,但学生的实际收获却并不多。那么,怎样才能避免这种随意性和盲目性,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我觉得关键问题是要制定好明确而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一般说来,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2)培养学生良好的世界观和道德、审美、劳动等观念及相应的行为方式;(3)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应根据这三个方面制定具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只有教学目标明确了,才便于把握、操作、落实和检查。当然,要想使自己制定的目标明确而具体,首先就要了解学生,弄清他们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具备了哪几方面的能力,从而明确本课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并寻找建立联系的方法,同时要估计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有针对性的确立教学重点和难点;其次,要反复钻研大纲和教材,确立本课教学的具体目标点,并对具体的目标点进行简要的分类,弄清它市属于概念、方法还是程序、原理,以便确定具体的掌握程度;再次,教师还要确定每一目标点的掌握水平要求,比如,是一般了解,还是理解、运用,是能仿照例题进行再现式的运用,还是能在改变条件的情况下作变式运用.通过这几个方面的充分准备,然后逐条落实明确而细致的目标,就能够避免教学环节游离于教学目标,课堂效率低下的弊病。那么,是否每堂课都要针对以上三个方面,面面俱到的确定目标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这正如做作文,要求做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是否把主人公的所有事情不分主次全部记录出来呢?显然,这得根据中心的需要,如果与中心无关系或关系不大的内容,完全可以略写或不写。确立目标也是如此,首先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科确定不同的侧重点,如语文,政治,历史等科目除传授文化知识外,更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世界观,道德和审美观;数理化等学科则更为注重知识的运用和技能的训练;音体美等科目以侧重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其次,还需根据班级的整体水平来确定目标,如原有基础较好,那么可把目标适当定高一点,如把一些记忆水平的知识提高到理解或运用,这就避免了因为内容简单而激发不起学生装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的情况;反之,可把目标定低一些,防止学生因听不懂而注意力分散。除此之外,教师在制定目标时,还需考虑同一班级内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确保绝大多数的同学都能“吃饱吃好”。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明确而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因此,我们每位老师都应当把它作为一个课题认真研究,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2023-08-26 03:56:223

语文教学目标设计要求有哪些

语文教学目标设计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要,确定本次教学的目标和具体计划,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和应用语言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素养。下面是语文教学目标设计要求的具体内容。1. 合理性:教学目标必须符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够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而具备实用性与可操作性。2. 完整性:教学目标应包含语文教学内容的各个方面,包括语音、语法、词汇、阅读、写作等,能够满足学生全面的语言需求。3. 明确性:教学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表达,要求教师可以准确地描述目标和实现方式,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接受。4. 进步性:教学目标应该具有渐进性和顺序性,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确定教学目标,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5. 操作性:教学目标应当具备可操作性,能够针对不同的学生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确保学生能够达成各自的学习目的。6. 实用性:教学目标应该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语言应用场景相结合,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实用能力,确保学生能够较为流畅地与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意见。7. 量化性:教学目标应该有明确的量化标准,能够通过课堂测试、考试等方式进行成果评测,确保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能取得明显的进步。总之,在语文教学目标设计中,要注重符合实际需求和提高实际应用能力,注重合理性、完整性、明确性等原则,同时还要以渐进性和量化性为基础,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并应用语言知识和技能,提高其基础素养。
2023-08-26 03:56:351

如何设计准确的教学目标

可以这样设计准确的教学目标:1、设计目标要明确、简捷,切入要直接。 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首先要紧紧的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而且引入要简洁和贴切,导入的 目标也要明确;导入很重要.2、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在你这节课属于哪一个大的环节,或者哪一个大的步骤。 你是在呈现新知的这个环节?还是在练习操练的环节?还是在复习巩固提高的环节?3、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目标时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广度和深度。 活动设计的数量方面:在很多公开课中,往往有许多课从头至尾设计了大量的活动,学生和 老师忙碌...
2023-08-26 03:56:551

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及要求

目标分解:任何一级的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以其上一级目标为依据,下位目标是为上位目标服务的。教学目标自上而下的分解过程,是一个不断具体化的过程。课时教学目标是教学目标中最为具体的目标,要确定课时目标,就必须明确其上位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及其相互关系;要设计单元教学目标,就必须明确其上位目标——年级教学目标及其相互关系;要设计年级教学目标,就必须明确其上位目标——课程教学目的及其相互关系。这就涉及到一个教学目标的分解过程。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为正确教学目标的确立打下基础。2、任务分析:单元目标或者课时目标确定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进行任务分析。这里的任务分析,实际上就是指对学生为了达到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规定的知识以及能力、情感态度等进行具体的剖析。通常的做法是,从已确定的教学目标开始提问和分析:如果我们要求学生获得教学目标所规定的能力,那么根据目前学生的认识水平、知识基础,他们必须具备哪些次一级的从属能力?而要培养这些次一级的能力,又需具备哪些更次一级的能力?……这种提问和分析一直进行到教学起点为止。3、起点确定:教学目标不仅是对教师的教学行为的要求,更是对学生预期的学习结果的要求。既然如此,要设计出合适的教学目标,就不能忽视对学生的分析,就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起点能力进行分析,即确定教学的起点。 教学起点的确定,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作用发挥。教学起点定得太高,则可能导致课时教学目标过高,超过了一般学生的能力,并且导致学生产生畏难心理。教学起点定得太低,则会在学生已掌握的内容上或教学活动上浪费时间和精力,并可能导致学生厌学心理。一般说来,确定教学起点,主要应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学生目标技能的分析。
2023-08-26 03:57:301

教案教学目标怎么写

简单分析一下,详情如图所示
2023-08-26 03:57:402

简述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

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几点要求:(1)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相结合;(2)集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3)难度适中;(4)便于检测。
2023-08-26 03:58:291

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有哪些呢?

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教学的实际内容。教学目标的设计:1、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学生预期的学习成果上;2、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具有完整性、合理性和可行性;3、教学目标的陈述要尽量可操作化。课堂目标的设计是我们日常教学所必不可少但又经常忽视的一个环节,掌握一定的思路和方法,这对于我们的教学效果的提升会起到很大的作用。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对于课堂教学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规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是教学活动展开的依据;同时,也是评价学生学习的重要标准。教学目标所具有的这些功能,决定了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要有一定的思路和方法。拓展资料:课堂教学目标就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互动目标。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目标有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分解、细化了的一小部分。当完成和落实了每一个课堂小教学目标的同时,课程需要关注的大目标也就实现了。课堂教学目标在45分钟之内,是可以达到的。不是理想目标那样的遥远,可望不可及。平时人们常说的教学目标,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实际上指的就是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常常被人们简化为:“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的主要内容,就是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双基”。那就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后来,又勉强地加上了一个学科情感。这就是如今在教案、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中的三个方面:①知识。②技能。③情感。
2023-08-26 03:58:371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首先明确三级目标:教学目标、学科(课程)目标、课堂教学目标 一、不同历史阶段的数学教学目标 A、建国初—60年代 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加强“双基”教学 B、60年代中——70年代末 不仅要加强双基,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加强双基,培养能力 C、80年代初——80年代末 不但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还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D、90年代初——90年代末 不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还要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时发展 E、21世纪初始 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 从这样的发展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目标的认识一直在做“加法”而不是做“减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教育目标不断地丰富,不断地提高要求,这是时代的反映,历史发展的必然。 二、课程目标与课堂目标的分析 我们要注意的是上面所列举的目标指的是不同历史阶段的数学教学(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指学完这一门课程应该达到的目标,而并不是在学习这门课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达到课程目标中所规定的目标,更不是每一节课都要达到的目标。这里有一个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有一个一般与特殊的区别,虽然整体目标是由一节一节课的课时目标累加起来而达到的,但决非每一节课都要“面面俱到”,因此准确制定和把握每节课时目标,才能最终完成课程的目标。 在现实教学实践中,会有一些小学数学课可以做到面面俱到——“鱼与熊掌兼得”,如既强调过程又注意结果,但多数的课只能做到要么得“鱼”、要么得“掌”,之所以两者只能得一,除了一些主观因素(比如教师本身)以外,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时间。课堂教学时间是一常量(40分钟),真正让学生经历与体验,真正让学生独立思考,真正让学生交流与合作,要实现任何教学目标,时间是一个保证要素。如果我们既要强调过程让学生体验充分,又要让学生落实“双基”,往往是行不通的。事实上,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不是在一节课上方方面面都突出,而是突出一两个方面。 三、准确制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 对于数学教学目标,我们要有一个整体观念,一方面要认识到数学教育的课程目标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大目标,是通过一节一节课的教学,一个一个单元的教学,一个一个知识领域的教学,一个一个年级的教学目标组合起来完成的。另一方面,每节课都是整体中的一个部分,每一节课的课时目标是实现数学课程目标的一部分,即每一节课是对整体目标达成作出某一方面的贡献。如有一些课可能贡献“过程”,另一些课可能贡献“结果”。从整体上看,过程与结果同样重要,但在涉及到一节课时,可能会在教学目标上有所侧重,这节课可能会强调过程、强调经历、强调体验,这样的课常常是探索性比较强的课;而另一些课,可能在目标上更侧重知识与技能的练习与巩固,或者是注重学习某种数学思想、方法。 学生的学习也一样,各种学习方法都有自己的独特作用,学生学习需要经历各种方式。这节课在强调过程上更加侧重一些,更加重视一些,学生就会对结论从多角度、多层次、多种感觉上去理解,对结论产生的理解会更深透一些,而下一节课可能是“双基”的落实做得更好一些,这就可能会对结论掌握的更加牢固,技能更加熟练,但总体上说,学生的“营养均衡”,这就达到了数学教学的课程目标。 我们在制定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时,首先考虑的是学生终身“受用”的因素,如主动学习的态度、学习的热情、学会学习、相互尊重、诚实待人等等。同时我们更应该注意到在新课标中,用来阐述目标的动词有二大类:一类是用“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目标动词;另一类是用“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这两类动词着手,我们可以把课分成两类:一类更侧重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另一类更侧重过程性目标的实现。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更侧重”,事实上任何一节课都会有知识与技能目标以及过程目标两个方面,这两类目标从理论上说是辩证统一的,在一个单元或更长的一个教学时段内也是没有冲突的,但在一节课中有时会有矛盾,因此我们在考虑课时目标时,应注意“更侧重”,否则就可能会出现两类目标都不能很好达到的现象。 在一节课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常常有许多想法非常好,目标十分丰富,但当进入课堂真正与学生交流时,就会发现很多设想只有在“理论”上可以实行,实际上难以达到,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学会用“更侧重”的方法确定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怎样叙写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络,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如何撰写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预先设定的可能达到的结果.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也包括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例如,同样的“确定位置”一课,由于两位教师确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因而形成了两种不同水平的教学设计. 一位教师对“确定位置”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确定的:“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基于这一目标,教师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写有第几列、第几行的卡片,让学生手拿卡片到前边站好,然后按照卡片上的要求找到相应的位置.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汇报是怎样找到位置的,最后达成了教学目标.从这节课的目标确定与教学过程设计来看,认知性教学目标是主体,尽管教学设计质朴,也考虑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但却造成了学生的单一认知发展,而缺少良好的情感体验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另一位教师对“确定位置”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确定的:“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络,自主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在该目标的指导下,教师首先让学生尝试用最简捷的数学方法描述班级中一名同学的位置,然后把同学们各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加以分类比较,在此基础上得出不同的表示方法的共同特点──都是用“第3组、第2个”描述这位同学在班级中的位置的.此时教师指出,其实这名同学的位置还可以用(3,2)来表示,这种方法在数学中就叫“数对”.在师生共同研究了“数对”的读写方法之后,教师设计了一个游戏活动──教师用手指一个学生,请这个学生用“数对”说出自己的位置,其他学生判断正误;教师说“数对”,请坐在相应位置的学生起立,其他学生用手势判断对错.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享受了成功,体验了快乐. 通过对以上两个教学设计的对比,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要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就必须正确地处理好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等目标的不同层次. 教育家的目标分类为我们确定教学目标提供了基本依据,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时,要对这三个目标领域统筹加以考虑,并把较高水平的目标当做影响内容的主题和根本目的来看待,只有这样才能确定出恰当的教学目标. 如何制定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它对学生的课堂发展起著调整和控制作用,并最终决定和支配学生发展方向和程度.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与学的活动所需要实现的学生行为变化.这种行为变化以教学完成时学生应达到的学习水平为标志.目标的具体界定则应根据大纲要求, 怎样确定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设计教学目标要具体 设计教学目标要联络实际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开展积极评价。 恰到好处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如何设计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一、 培养学生经历数学学习过程,体验数学学习方法的学习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课堂中的落实,首先需要学生头脑中具有“经历数学学习过程,体验数学学习方法”的学习意识,并形成一种长久的习惯。著名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少年局性,习惯之为常。”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人终身受益。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们首当其冲的任务,同时新的课程标准还明确提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数学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进取的精神,并且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纵观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自主经历数学学习过程,体验数学学习方法的意识淡薄,学习方式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单一被动问题,同时学生缺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习惯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教师更是观念落后,从而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怎样才能激发学生自主经历数学学习过程,体验数学学习方法,实现培养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与创新学习的学习过程,主动获取知识,并具有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自身的发展呢?下面结合新课程理念谈谈我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学习意识的激发,以及形成习惯的培养。激发学习意识靠的是课堂教学中日积月累的引导和启发,只有这样持久的引导和启发,学生才愿意主动的去学习,才会形成持久的学习习惯。例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一课时,课前我结合小学的年龄特点,制作了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上课时,我就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出示书本上《春游》的主题图,看到花花绿绿的图画,同学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一个个小脑袋抬的高高的,眼睛直勾勾的盯着大萤幕,迫切的想知道:图画里隐藏着什么数学知识,接着,我借助同学们强烈的求知欲望,细致的给学生讲解了什么是“分”,如何去“分”,什么样的“分”叫“平均分”等,学生们对“平均分”的字面意思就有了初步的印象,但是,紧接着就有学生提出了问题:“老师,我知道了,分的时候每个人分的一样,就是平均分,但是平均分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分法呢?”听到同学们有这样的质疑,我感到很高兴,因为我预设的激发学习意识的目标达到了,下来就可以顺理成章的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平均分”了,就这样,利用多媒体激起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接着学生自主动手的意识也随之而来,也就是说为“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迈出了成功的一步。“习惯成自然”,久而久之对学生进行这种学习意识的培养,习惯也就形成了。二、激发学生经历数学学习过程,体验数学学习方法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课堂中的落实,还需要学生具有积极的“经历数学学习过程,体验数学学习方法”的学习态度,而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恰恰就来自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的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索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有力的内驱力。新的课程理念背景下的教学活动,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自觉的积极的参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水平状况,创设符合和适应学生学习的情境,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去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技能,以达到教学的目的。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好学者不如善学者,善学者不如乐学者”,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也曾说过:“没有任何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才能使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才能真正将新课程理念下三维教学目标之一的“过程与方法”目标落到实处。那么,下面我谈一下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是如何调动学生经历数学过程,体验数学方法的积极性的。在教学《找图形的变化规律》一课时,我先是收集了大量生活中美丽漂亮的图片,然后利用多媒体将它们作为“桌布”,装修了一间温馨的“卧室”,课堂上,我将这间美丽的“卧室”展示给同学们,并提问:在这间漂亮的“卧室”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知识?接着同学们带着问题饶有兴趣的欣赏起了这间“卧室”,欣赏完以后,大家开始汇报起了自己的发现,学生A说:“我发现了卧室中有四面墙壁,每面墙壁上都有美丽的桌布做装饰。”,学生B说:“我发现了每一面墙壁上的桌布颜色和图案都不一样。”,学生C说:“我发现每一面墙壁上的桌布中,每一行也不一样。” 学生D说:“它们不仅不一样,而且排列好像都有一定的规律。”学生E说:……等等,同学们都开动自己的小脑瓜,展开丰富的想象,各抒己见,听到他们这样的回答,我就乘热打铁的追问:“刚才有一个同学提到,每一面墙上的桌布排列都有一定的规律,那么有什么规律?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想不想知道呢?”,生答:“想!”,接着我又问:“如何才能知道呢?”生奇答:“我们动手摆一下就知道了!”,我刚说完这句话,还没有来得及说摆的具体要求,同学们就迫不及待的开始动手了。看到眼前的场面,我心里暗暗窃喜,这节课中经历数学学习过程,体验数学学习方法这一环节就不需要我再做过多的引导了,同时我也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带着这样饱满的学习热情将图形的变化规律探究清楚的!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起来,将学习的热情带动起来,课堂目标的落实就迎刃而解了. 三、 引导学生掌握经历数学学习过程,体验数学学习思想的方法,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最重要的就是教师要转变角色,变“指路人”为”引路人”,引导学生掌握经历数学学习过程,体验数学学习思想的方法。新课程倡导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就是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自主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引导者,因此教师需要对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改变以往的“教授者”,为“引导者”,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独立自主的、自由的发展。尤其是在数学课上,教师不再是一种“经师”,而是拥有正确教育观念,具有反思能力,善于合作的探究者。教师要帮助学生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愉悦中达到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发展认知能力。从儿童的经验出发,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将自己掌握的各种知识、实践经验带到数学课堂中,促进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究、研讨,使他们身心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在愉快中学习,掌握新知识。如我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课前先引导学生回顾复习了“面积”的概念,即:“一个物体表面或者平面的大小”,然后我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片段:师:同学们先根据自己对面积概念的理解,说一说你对长方形面积的认识。生汇报。师:根据刚才同学们的回答,我们来一起总结一下什么是长方形的面积。生(齐答):长方形表面的大小。师: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长方形的面积,下面,大家来一起开动脑筋想一想我们怎么样才能知道某一个确定的长方形的面积呢?生思考后汇报:动手实验。师:实验前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或者知道些什么呢?生回答(比较凌乱)师:下面先听老师说,我们要想知道的是长方形的面积,现在我们的学具中已经有无数个面积是1平方米的小正方形,我们是不是可以想办法利用这些1平方米的小正方形来知道刚才长方形的面积呢?(是)但是该利用什么办法呢?生:用这些面积是1平方米的小正方形摆满刚才长方形的面,摆了多少个小正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多少平方米。师:很好,我们刚才是探讨了一下想法,接着我们就来动手实验一下吧!实验完成。师:我们以后不论工作还是学习生活,其中一定还会遇到很多求长方形面积的问题,像刚才那样只用手摆肯定是不行的,下面你们接着边动手实验边探究有没有更好,更方便的办法。(比如:得出公式,利用公式来计算)生继续实验…… 上面的教学,我只充当了学生探究体验新知识的引路人,而其中的奥妙都是他们自己动手实践经历探寻得到的,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使“过程与方法”目标落实到位,而且还迎合了新得课程理念。总之,“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这一研究的继续,还需要广大工作在一线的数学教师的反复实践和探讨。 怎样落实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1.把握教学内容设计,优化学生思维空间 教师依据教材,把握教学目标,对其重难点进行课堂讲授是非常必要的,但在过程设计上 考虑留给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和把握问题的尺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实践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充分突出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2.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发主动探究欲望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一种具有一定难度,而经过自身努力又能够解决的问题。恰当的问题情 境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处在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对其可望又可及,能 *** 学 生的学习欲望;二是有一定的情趣,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学生在学习时,往往接触到 的不是现实的条件,而是一种情境。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愉 快学习的乐学气氛,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探求知识。在此情况下,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形 式,它的内容应设计科学。必须能引发学生进行层层深入,津津有味的认真思考,能促进学生 进行有价值的思维活动,引起广泛的联想,从而得出规律性认识。 如何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和学习 课前精心备课,选择合适的教学过程。一堂课成功与否,与课前准备工作的好与坏有直接关系。教师应做好充分准备。如查阅各类资讯资料、储备丰富的相关知识,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准备合适的教学手段和用具,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增强应变能力,积累处理学生生成问题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掌握一定的地理技能等。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教师主动参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设计,创造性地整合、加工、运用教材,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教学学生学习、发展情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如何落实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研修计划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的数学课程总目标是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络,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与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2023-08-26 03:58:581

如何有效的实施教学目标

有效落实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育教学的方向和目的,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一、教学目标的科学确立是成功教学的前提;目标是灵魂,制定目标类似旅游地点定位,定位得准就;还要兼顾到以后的人生需求,“怎样摘到更好的果子”;教学目标的设计紧紧围绕教学内容,依据课程标准和课;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计划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二、教学过程的有效实施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教学有效落实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育教学的方向和目的,是教师实施教学的指南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石。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目标普遍采用的是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即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注重了信息素养的提升。教学目标从预设到生成是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的,激情在教学过程中燃烧,能力在教学过程形成,精彩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知识目标最终要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能力目标着力于解决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传输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情感目标培养的应该是让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浓厚兴趣,教育学生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现象,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一、教学目标的科学确立是成功教学的前提目标是灵魂,制定目标类似旅游地点定位,定位得准就容易实现,否则将走向另一面。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信息技术课程,其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坚持“准、实、细、远”的原则。准,即准确有度,出游首先要选所去远近适宜、适合自己的景点,教学目标不能定得太高、太大,也不能定得太低、太小,高大不易实现,低小不易产生动力,要考虑全面,依据课程标准和课程目标,定位恰当准确;实,即实事求是,出游景点的确定要根据个人的爱好和一些实际情况来确定,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教学目标自然要结合学科实际、学生学情,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细,即具体明确,体现不同的侧重点,从三个维度去展开,过程与方法是策略,知识与技能是基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升华;远,即可持续性发展,设计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的个人成长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使目标既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方能摘到果子”,还要兼顾到以后的人生需求,“怎样摘到更好的果子”,以保持可持续性地发展。教学目标的设计紧紧围绕教学内容,依据课程标准和课程目标,根据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能力基础和现有学习水平,结合教学实情,做到以生为本、提升信息素养,从三个维度确定教学目标。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计划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教学计划是实施教学过程、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计划是预设,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类似于自家出游的路线图,有目标、有环节、有时序等。二、教学过程的有效实施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教学过程类似旅游,对应“景点、导游和游客”三个基本元素为“学科内容、教师和学生”,有效实施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自主协作探究学习学习内容、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目标达成后就有了结果,结果是通过过程来实现的。在实施教学中,既重视结果,更关注过程,过程比结果更重要。1.落实知识目标——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功底知识目标一般都是属于对一些概念的掌握,这些概念一般包括名词解释、算法描述、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等计算机常识,属于学生应知的内容。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老师们各自有不同的方法,多数老师采用课程结束前复习提问小结的方法,也有的教师则是发放统计调查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如实填写掌握情况。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复习提问小结的不足在于只能掌握个别同学的学习情况,不能关注全体;而统计调查表虽然可以体现体同学对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但也不能兼顾个体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调查表方法把希望寄予了学生的自觉行为,学生的自觉性和对知识点理解的偏差都会造成调查表统计结果的不准确性。基于以上论断,对知识目标掌握情况的检验比较适宜采用在线小测验的方法,可以根据学习的进度组卷,每个孩子被赋于一个测试帐户,登录后可以看到自己以往的测试成绩,并参加新的测试。每个孩子的考卷是随机抽取的,这样就提高了测验的客观性和测评结果的科学性。2.落实基本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能力目标属于操作范畴,它是对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提出了要求。对能力目标的实现主要体现在操作是否正确、熟练。但是学生要从不会操作到操作的正确和熟练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所以技能目标的达成也是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修正对学生的技能的评价,继而激励学生努力掌握操作技能。比如学生的汉字打字训练。常规教学是教师在课堂上介绍一到两种输入法,然后课上找篇文章让学生打几遍,根据学生的打字速度给出成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中必须要通过打字技能关,它是今后学生后续学习的一项基本技能,而打字能力的提升是需要一个漫长的培养过程的,仅仅靠课上这种抱佛脚的方式就判断学生的打字能力并给出分数,说这节课学生已经完成了技能目标其实是个幌子,实质上是教师完成了这节课的技能培训任务。3.落实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都遇到过这样令人辛酸的场景:某教师要求学生为班级制作电子板报,或者为某个研究性学习制作一个电子幻灯片。学生的热情度很高,但是当他们真的坐在计算机面前的时候,却表现出了一脸茫然。尽管相关的软件知识老师已教过,甚至于已经考试过,但学生活用这些软件的能力却显得极为低下,制作的作品即使是外行人看来也很一般。在新课程标准中反复强调,要提高每个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目的不仅是培养机器的奴隶,而是要培养机器的主人和驾驭者,能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独立人,学生只有具有了这种能力,才会将信息能力融入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所以说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是我们培养学生技能目标的高级阶段,落实对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创作能力的培养,必须摆在十分重要的地位。目标是航标,师生要以目标为导向,一起享受教与学过程。过程重在体验,学生调动自己的情感和智慧,以阳光的心态启动学习,朝着目标奋进;过程关注创造,在基于真实的前提下由学生主动建构并不断超越预设目标而重新生成和创造,以自信的心态创新学习;过程体现交互,信息技术教学环境的丰富性,学习目标的多维性,更适合学生与学习信息、计算机、教师、伙伴之间的多元交互、和谐共进,以主动探究的心态深刻学习;过程蕴含道德教育,教学中最核心的因素是人,学习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了教学过程是从学生出发、以生为本的,让学生以先成人后成才的心态面对学习;过程注重效益,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生成性如何,取决于教学方法的合理应用、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让学生以科学求是、不断超越的心态去追求过程的精彩。任何学科的教学,从最理想角度看我们往往是可以站在人类的发展需求角度来看问题的,在此发展需求的视野下产生的生活需求、工作需求、学习需求以及情感需求等,都是一项项技术得以创新、发展的根本。因为技术的目的就是发展人、解放人、保护人,所以我们教给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之前,都要引导他们逐渐认识到为什么要学习这些技术,学习这些技术有什么价值与意义。然后,才是学习这些技术应掌握哪些软件功能和操作技巧。如果我们细细地品味,就不难发现作为需求的定位是针对“实际”的需要,它不是问题假设而是真实应用,它不是情景设计而是过程所用。任何学科的教学,不论教授什么内容,也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只要在课堂上就要有学习的目标。至少,目前的课堂教学效益仍然依赖于目标的预设和相应的过程的设计。有时,很多教师也在想,能不能大体给学习指定一个范围,学生愿意学什么就学什么?比如网络,需要开发网站就发展网站,愿意电子商务就电子商务,或者一堂课,或者几堂课,到时你能够拿出个真实的成果来,它所起到的效果是不是更好?但是,我们的课标不允许啊,因为教学的基本衡量由它来决定,目前商业化的竞争已经突破了上世纪中期那样人可以自由发展的原始状态。所以,我们不得经常不放下理想面对现实,一步一环节地去追求“有效课堂”,由此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虽然有很多局限,但是它可以产生效益,能够让学生更快速、更大容量地掌握知识与技能,体验过程与方法。总之,不论我们面对我们的现实课堂,不论发展我们的学科课程,我们都不要把理想与现实割裂开来,既不能丢下理想也不能过于超脱,我们至少不断追求两者的结合点,寻找更多个性化、人文化、人本化的学与教的方式方法,让学习技术也是发展人、解放人、保护人,而不是反而为之。
2023-08-26 03:59:221

三维教学目标是什么

三维教学目标不是三个目标,而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它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在学科课程中培养的基本途径,集中体现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客观要求。第一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第二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在教学中,既没有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没有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2023-08-26 03:59:335

课堂教学设计中需要关注几个问题

教学设计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为学生策划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的过程。它不同以往的教案,具体地讲教学设计的编写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一、教学目标的设计在开始一堂课或一个教学单元的教学之前,每个教师都要思考:通过本节课或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应该获得那些知识和能力?怎样设计教学能适应这个班级的学生,学生能否完成预期的学习任务?这就是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目标的设计一般分为三个方面即知识、能力、情感与价值观。教师在理论上应重点关注知识目标的分类,在技术上关注目标导向教学设计中怎样确定和表述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怎样避免教学目标表述的含糊性及知识、技能教学目标设计要注意的问题。为此,我认为设计好教学目标要把握住这样几点:1、全面设计教学目标不能只注重知识领域的目标,而忽略其他领域的目标。2、不能以课程的具体内容标准代替教学目标。3、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学习水平要求,准确选择和使用行为动词。4、正确处理教学目标与实施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二、 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一般分为导入、新授和结束三个阶段。导入的设计没有固定模式,它完全因教学氛围、对象、目标的不同而不同,其主要作用是引起学生注意,并激发学生兴趣。课堂导入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质量。一般常见的导入方法有:开门见山式、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式、故设悬念式、启发诱导式、故事导入式、谜语导入式、实验导入式等。新授阶段是上课的主体部分,要求学生对新任务有实质性的理解,教学任务是否能顺利完成,很大程度上同新授环节的课堂结构是否优化预设有关,要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教师应运用以下方法:1、设计新颖教学,引起学习兴趣。2、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3、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为学生主动参与创造条件。结束阶段的设计也非常重要,一般在教学终了时,教师要运用准确精练的语言,对课文的精要之处进行点化、揭示、气势如虹,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同感,对巩固所学知识和学会运用所学的新知识,用实践检验知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教师常采用:1、归纳法、2、迁移法、3、点拨法、4、前后呼应法、5、设疑激趣法、6、情感升华法。总之,教学过程的设计可以说学问很深,需要教师们潜心研究。特别是职业教育对广大教师的教学过程设计要求更高,一方面要重视围绕让学生体验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过程,另一方面还要重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和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充分经历和享受获取知识与技能的乐趣。三、 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内容的设计,我认为应充分注意学生的认知发展、情感发展及行为发展三个方面。学生的认知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教师要理性把握这个规律,认真贯彻现代教育理论,了解各类教学对象,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创设各种氛围以适应不同风格的学习者。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自我分析、自我激励、自我监控、取长补短,全面发展。学生的情感发展也是教学内容设计中不可忽视的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1、要真心实意热爱学生。2、寓教于乐、寓教于趣。3、以情施教,以情育情。4、注意教学活动中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的协调统一。5、发挥情感因素的维持作用,磨练学生认知活动中的意志。学生行为发展规律在教学设计中更是需要教师多加思考的问题,更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要地位。四、 学习策略的设计新时期的教学改革,提出要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虽然仅仅调整了两个字的位置,但里面蕴涵的教学思想却非常丰富。“我要学”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是学习动机被激发、被增强的结果。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的动态实施过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师开展教学过程的一个关注点,有一般要注意这样几点:1、教学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和关切。2、教学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发现和优化学习方法。3、教学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增强学习信心。4、教学设计要有利于学生获取满足感。要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将学法指导有机溶入教学过程之中。
2023-08-26 03:59:531

教案设计理念怎么写?

问题一:什么是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理念是一个动态过程,就是要把教师创造性突显出来。因为,教学设计理念是指导教学设计的,是要把教学看作备课、上课、课后反思等一连串的动态过程,要看到在整个过程中老师的创造性劳动,惟其如此,教师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教学,理解教育。 说教学设计理念还意味着,一个教师对教学设计的理解是一个没有终点的旅程。教学设计理念是一个学恭概念,教学设计理念也是活生生的实践,与教师的创造劳动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这教学设计理念就有了丰富的意义。一个优秀的教师,他不断地学习教学理论,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设计。 问题二:怎么写教案的设计理念 目标正确就是指制定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终极回宿。如何制定出一个具体明确又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呢?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数学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出本节课的教学计划:要使学生把握哪些知识、形成什么样的技能技巧、达到什么样的熟练程度、会用哪些方法解题等,这就是双基目标。其次是考虑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思维能力,这是思维能力的目标。再次是想一想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哪些思想教育,培养哪些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是渗透思想教育的要求。最后是考虑哪些地方可以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是创新教育的要求,这也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目标。 问题三:小学语文教案中设计理念怎么写 答--您想要问什么?小学语文知识都是按照国家的制定的教学大纲的要求来授课的。所以都要严格执行。 问题四:数学教案设计理念怎么写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课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生分析 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确定知识目标.(2)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3)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问题五:教学设计说明怎么写 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教学案例则是对已经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接近,它们都是对教学情景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则是有所选择的。 问题六:教案设计意图怎么写 《猫》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一、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新课标版第十册第六课 二、教材和学情分析 《猫》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作者通过观察猫的神态、动作,倾听猫的叫声等,用通俗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把成年猫的古怪性格以及刚满月的小猫的淘气可爱描写得活灵活现,文章结构严谨,内容具体,语言形象逼真。全文字里行间流露着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绍猫的性格特点时,用平实、朴素无雕琢的语言将事实具体地写出,使猫的形象越来越丰满,性格越来越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是一篇讲读课文,基于五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和概括的能力,教学本课应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通过朗读和对重点词句的推敲,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学习作者精妙的写作手法;体会人与猫之间那份和谐、美好,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过程与方法:揣摩重点词语、句子,体会猫性格古怪的特点及它的活泼可爱。感受作者用具体事例表现动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猫(自然)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猫性格古怪的特点以及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感 *** 彩。 五、教学准备 学生: 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老舍先生的及作品。 2、借助字典,预习课文中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老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1、出示多媒体课件:不同形态的猫。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认识了很多小动物,它们很可爱,给我们带来了的快乐。猫就是其中的一个。你们喜欢猫吗?猫给你留下怎么的印象呢? 2、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也特别喜欢猫,还写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近老舍先生家的猫。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此环节,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懂字词。圈划出生字新词和不理解的地方。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 2、预习汇报。 【设计意图】(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学生可对新知识有初步的理解,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就可以学会,从而提高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哪些猫?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大猫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小猫的呢?(小组交流,讨论汇报) 4、课文中哪两个句子最能概括大猫和小猫的特点呢?找一找画出来。 (课件出示:(1)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2)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呢?(讨论:是每段的总起句,课文就是围绕这两句话来写的。) 5、句子比较。(课件出示) (1)猫的性格有些古怪。 (2)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读一读,看看这两个句子哪个更好些?为什么呢?“实在”还可以换成哪些词呢?(一个“实在”就更加突出了大猫性格的古怪,使语气更加肯定。)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朗读,学生在边读边思中,在小组的合作与交流中,在词语的训练中,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感知,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感。) 三、读中感悟,理解大猫的“古怪” (一)学生自由读文。思考:大猫的古怪表现在哪些地方?找出相关的句子,边读边作批注。 (二)小组合作交流学生汇报,师生讨论交流。 哪些词能说明猫的古怪......>> 问题七:幼儿园教案设计理念和设计思路怎么写 基本格式和写作要求: 一、活动名称 题目格式应为:x班xxxx活动设计:xxxxxxxxx(注明年龄段、活动设计的领域和名称) 活动名称要简洁明了,如果是综合活动、主题活动或半日活动,也要注明。 二、设计意图 扼要阐述活动设计主题内容选材、生成的背景,对整个教学活动设计的思路等。 三、活动目标 目标的制定要符合纲要的精神,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情感需要,从幼儿发展的角度书写目标,可用“能”“会”“掌握”“学会”“明白”“懂得”等词语;目标不宜笼统,要具体明确,出现具体的经验,可操作,可衡量;目标数量不宜过多,重点呈现新的经验和需要重复的重要经验。以2-3条为宜;目标应直接、明确呈现经验,不需要先呈现途径和方式,(如“通过……”或“在……过程中”,)还要避免直接叙事,不直接呈现经验,(如,“让幼儿做一个小小航海家”);目标的书写按照活动经验获得的相对先后顺序排列。 四、活动准备 包括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 物质准备包括围绕教学内容为幼儿提供支持其学习的活动环境、活动材料等,必要的教玩具名称,有场地布置的教学活动,需画出场地布置示意图。如需要幼儿用书,放在活动准备的最后一条。材料也不宜过多过杂,要从目标和环节的实际需要出发。 心理准备根本活动需要制定,如需要心理准备就写上。 五、活动过程 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幼儿实际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体现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体验式的学习方式,使课程的基本理念得到充分的贯彻和落实;教学过程要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充分体现师幼互动。 活动环节中应说明教师干什么,引导幼儿干什么,每一个环节一定要有幼儿,教师的言行以调动幼儿学习为目的。 准备的材料应该环节中用上,活动中使用的材料应在准备中有交代;任何自编自创的游戏、操节、纸工等,必须说明玩法,有故事的需要附故事原文。 六、活动延伸 (不需要延伸的,可以不写这个环节) 根据具体活动的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活动延伸;活动可向区域活动、生活活动及家庭中延伸;活动延伸可以包括重复强调和后续拓展两种类型;说明向哪里延伸、做什么和怎么做,可巩固什么经验或让幼儿得到什么新经验。 七、活动反思:分析教学活动中的成功与不足,并提出有效对策。 其他注意事项: 活动设计中数字序号的运用级别顺序为“一”“二”“三”――“一”“二”“三”――“1”“2”“3”――“⑴”“⑵”“⑶”――“①”“②”“③”,一般使用“一”“二”“三”――“1”“2”“3”――“①”“②”“③”三级顺序即可; *** 数字后面的标点用黑圆点,汉字数字后面用顿号,“第一”“第二”“第三”后面用逗号,带括号的序号和带圆圈的序号,后面不再加顿号、逗号之类;不建议用自动编号。 问题八:怎么写好教学设计 不少青年教师考编或者参加职称评聘,总是对教学设计该写些什么才能获取高分产生疑惑,因此,选择本文,以供参考。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模式”是对理论的一种简洁的再现。不论哪一种教学设计模式,都包含有下列五个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对象、目标、策略、过程和评价五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 (一)教学任务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因此,教学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以往教师关注的主要是“如何教”问题,那么现今教师应关注的首先是“教什么”问题。也就是需要明确教学的任务,进而提出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策略。 (二)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中对于目标阐述,能够体现教师对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的理解,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归宿。 新课程标准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师所操纵的。因此,目标的主体显然应该是教师与学生。 教学目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它与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是截然不同的。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因此在教学目标的描述中,要把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考虑到。 (三)教学策略制定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它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作用就是根据特定的教学条件和需要,制定出向学生提供教学信息、引导其活动的最佳方式、方法和步骤。 1.教学组织形式。2.教学方法。3.学法指导 。4.教学媒体 特别要指出的是,板书作为传统的、常规的媒体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应该有一席之地,而且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在设计媒体时千万别忽视了对板书的设计。 (四)教学过程 众所周知,现代教学系统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四个要素组成,教学系统的运动变化表现为教学活动进程(简称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媒体的选择,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都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那么怎么样在新课程理念下,把诸因素很好地组合,是教学设计的一大难题。 (五)教学设计自我评价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功能与传统教案-有所不同的在于它不仅仅只是上课的依据。教学设计,首先能够促使教师去理性地思考教学,同时在教学元认知能力上有所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教师与学生双发展的教育目的。 二、教学设计书写 1.书写内容及步骤 (1)教学设计说明:写出本教学设计意图和整体思路(突出新课程特点); (2)教学分析:包括教学内容的分析和学情的分析;(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教学策略(或学法指导):选用的教弧方法,教学手段,媒体及板书设计;(5)教学过程;(6)教学反思、评价。 2.书写说明 (1)书写的形式。书写可以是文本的,也可以是表格的,也可以将文本和表格二者结合。......>>
2023-08-26 04:00:161

课堂教学设计包括哪些环节

分析和理解《课程标准》、分析教科书、分析学生、设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精选教学资源和补充材料、选择教学方式和方法、编排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活动等环节。 分析和理解《课程标准》: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分析教科书,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 分析教科书:不仅要了解每一课的内容和具体的知识内容,还应分析每一课的结构、内容与单元主题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知识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位置或地位,每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分析学生: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否采用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是教师能否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设定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和关键环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组织和实施的依据,具有引领和指导的作用。需要设定的教学目标,包括学生的学习目标(三维目标)、教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教学重点,亦即重点知识。在每课中均处于核心的地位,具有统领性、代表性、典型性等特点。教学难点需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确定,而非教师的教学角度。是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可能存在认知障碍、理解困难或实践难度大的知识内容。教学难点的确定,应是知识学习与学习方法、技能的训练和培养相结合的最佳契合点。 精选教学资源和补充材料:在充分利用教科书材料的同时有必要再精选一些材料,使其起到补充教科书材料不足, 或弥补教科书材料单一、抽象、静态等缺憾,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知。选择教学方式和方法,目前,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教学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有:讲授式,组织研讨活动、探究活动等。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和活动教学过程和活动,是学科课堂教学设计的主体。课堂教学过程,是指教师组织教学的程序和环节,也是学生学习和认知的程序和环节。 选择教学方式和方法: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教学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有:讲授式,组织研讨活动、探究活动等。 编排教学过程和设计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和活动,是学科课堂教学设计的主体。课堂教学过程,是指教师组织教学的程序和环节,也是学生学习和认知的程序和环节。常态(常规)的教学过程,主要由导入、内容讲解、组织课堂活动、小结等环节组成。
2023-08-26 04:00:284

怎样设计合理,明晰的教学目标

1、关键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何愁教不好?他们自己也会学了.2、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3、教师自己要有文本解读能力,课堂上要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4、要重视教学,培养学生用“我手写我心”.文章不在于技巧,关键在于富有真情实感.5、掌握一些实用的教学法,多向名家学习,学习他们的课堂教学技能和方法,比如老一辈的教育家一些新课程改革后出现的特级教师的教学方法.
2023-08-26 04:00:372

如何设计数学教学目标

“三维”指课堂教学目标的三大板块。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一、知识与技能就是学生该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应该培养的能力。技能是在解决问题时所需要的技巧,能力。而知识与技能又是在情感、态度的动力支持下形成的产物。学生的知识越丰富,对于获取知识与技能的欲望就越高。从而获取的知识与技能就越多。知识包括学科知识、意会知识、信息知识。是人对客观事物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技能分为基本技能、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自我认知技能。是掌握和运用某种专门技术的才能,它是由知识经过实践和训练转化而成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外显,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我们常说“这个人知识丰富,懂得多!”,“这个人本事大!”,都是“这个人”知识和技能外显的结果。二、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载体。重视知识的获取经历,过程与结果同等重要。有效的学习来自于学生对知识获取全过程的有效参入。而参入的程度又与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情感有着直接关系。学生对学习的爱好,学习动机,自信心,意志……都将直接影响着知识的获取结果。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智力开发。影响到学生获取知识深度与宽度。因此情感、态度、价值观又是落实过程与方法的前提。过程和方法,实质就是智力和能力。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所谓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因为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载体;是人与人交流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壳。课堂上没有生气,很大的程度都是教师的语言枯燥所引起的。风趣幽默的语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武器;抑扬顿挫的语调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利剑;快慢适度的语调能使学生听得轻松,学的快乐;饱含深情的语言会引起学生情感的砰发;此外潇洒的气度也能很好的表达教师的情感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巧设机关,使学生产生柳暗花明之感……提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之主动学习。因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落实“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前提。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内心体验和心理反应,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就是态度,价值观是对人和事物积极作用的评价和取舍的观念。它们是人的素质中的非智能因素。总之,“三维目标”中的三维是一体的,相互依赖,互相促进,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知识和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
2023-08-26 04:00:502

教学目标的撰写要体现什么性

教学目标的撰写要体现什么性:教学目标的撰写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具有准确性,二是具有可检测性。教学目标的撰写要体现什么 :1、目标要明确: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明确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等不同方面的目标。2、目标要具体:教学目标应该使用具体的描述来表达,例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某种知识或技能来解决问题。3、目标要可行:教学目标应该是可行的,即学生在课程结束之前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并且符合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4、目标要综合:教学目标应该针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等不同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促进学生全面、系统和持久的发展。在具体撰写教学目标时,可以采用SMART原则。具体来说,教学目标应该具备以下五个特征:1、具体:明确说明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2、可衡量:用能够衡量的方式来导出目标,便于评价目标是否已经达成。3、可实现:目标应该在学生掌握的范围之内,以避免提高动力的难度。4、相关:目标需要与课程的主题、标准、要求相符合,并且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符合。5、时间限定:目标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以支持学生的整体发展。教案简介: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
2023-08-26 04:01:051

怎样更好的体现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它决定着教学内容的安排方式、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价的实施,因而也就决定着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教师应重视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要围绕教学目标思考和行动,这将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一、制定目标——具体明确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首先要在吃透《语文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认真钻研教材,领会编者意图,切实把握课文的特点;其次要关注学情,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他们接受水平和需要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增强目标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具体明确。教学目标的表达越清晰明白,在课堂教学中也就越容易把握,目标的达成率也就越高。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时比较随意,用词过于抽象概括。比如有位教师把《梅花魂》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1)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这样的目标设计看似没错,但仔细一想就会发现它过于笼统,似乎放在不同的课文中都能套用。考虑细致一些的话,可以将它改为:(1)能正确认读“魂、幽”等12个生字,书写“魂、缕”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幽芳、漂泊”等词语;(2)知道作者是通过五件事表达自己对外祖父的怀念之情,能画出描写外祖父喜爱梅花的句子;(3)会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修改后的目标设计操作性强,便于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与检测。二、落实目标——贯穿始终“写在前头,忘在脑后”,这是不少教师对待教学目标态度的现实写照。实际上,教学目标不仅制约着教学活动总的走向,也决定着教学的具体步骤、方法和组织形式。因而教师在备课时,要以教学目标为灵魂,以目标的有效达成为指向,精心预设相应的教学环节,如读一读,议一议,说一说,写一写等,将教学目标贯穿于整节课的学习活动中。有位教师执教《开天辟地》一课,制定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初步感受对偶句的特点”。为此,他在教学流程的安排中设计了如下学习活动:一是在课前谈话中和学生一起对对子。师说“天”,生对“地”;师说“天高”,生对“地厚”;师说“天长”,生对“地久”等。二是安排了一个“初读课文,认识对偶”的学习环节。先由教师出示“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学生观察、朗读这个句子,接着逐步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句子前后结构相同,字义相对,字数相等的特点,然后再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比如“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预设的这些教学环节,能让学生比较充分地认识对偶句的特点。这样,教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得到了体现,它的现实达成也就得到了有效的保障。三、达成目标——灵活扎实关注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师对教学活动全过程的自觉控制,使所有教的活动和学的活动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的实现来展开,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但是,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开放的过程,许多教学细节是无法预料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要让课堂的生成是在教学流程调控下的生成,是朝着教学目标方向的生成,做到既扎实又灵活地落实教学目标。学生的质疑有时就不在教师的预设范围内,而这个问题又关乎教学目标的达成,此时教师就有必要引导学生对这个生成的问题进行讨论。如有位教师上《顶碗少年》时,一个学生问道:“文中的少年是一个人在表演,为什么课文中却说‘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这时也有学生说道:“拼搏都是有对手的,就像运动会上的比赛活动。可是这里只有少年一个人,用‘拼搏"不合适。”上述问题看似普通,其实与课文内容的理解有密切关系。于是,这位教师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讨论。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在交流中大家认识到,这里的“拼搏”以及后面的“搏斗”“搏”实际上是指打一场心理战,对手就是少年自己,成败在一念之间——是否有坚持下去的勇气。这样借助生成的问题,经过一番讨论交流,对课文主题的深入理解便巧妙地解决了,教学目标得到了有效的实现。四、反思目标——全面深入一个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合理、有效,最终要通过教学实践来检验,通过教学效果来衡量。如果学生经过学习后反馈良好,基本达到了目标的要求,说明这个设计是符合学情的,是有效的。反之,如果实施的结果与预先的设计相去甚远,那么我们就要回到最初的目标,反思自己什么地方出了差错,下一步应该如何改进。反思教学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反思目标的确定是否符合教材的要求和学情,是否超出了年段目标和学生的接受水平;二是反思目标在落实过程中是否存在偏差,学生实际的学习活动是否背离了预设的教学方向。这样,通过设计—实施—反馈—反思—改进,不断地循环操练,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和实施能力一定会日趋成熟,进而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非常重要。它不仅体现国家和社会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而且是备课和上课需要明确的首要问题。它决定着一个学期、一个单元、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起着小学数学教学的导向作用。  (一)教学目标和要求要全面  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基础知识方面的目标和要求,还要考虑结合本节课的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哪些能力,结合本节的内容进行哪些思想品德教育和培养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还要重视情感方面的要求,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态度等。这样可以使几方面的教学任务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要适当  这是优化教学目标和要求的重要方面。教学目标和要求过高或过低,或者主次分不清楚,都会影响一节课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1.要根据所教教材的地位、前后编排的顺序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提出适当的目标和要求。  从一个单元来说,如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主要是使学生对10以内数的概念和数的组成有清楚的认识,会写数字,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能比较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至于应用题教学还处于准备阶段,只出现一些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要求学生能看图按教师的问话回答:图里告诉了什么,求什么,怎样计算。如果要求学生能独立口编完整的应用题,很多学生就会感到困难,势必要占用大量时间,反而削弱了10以内加、减法的基本训练。  从一节课来说,如教学9加几第一节课,主要要求学生能掌握凑十的方法,正确地算出9加几的得数。不宜要求学生计算迅速,更不宜比赛谁算得快。这样会使后进生心理紧张,本来能做对的也会做错。应该在后继课中学生已掌握方法和计算正确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计算速度的要求。即使这样,在速度上也不能要求过高,如第一学期末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每分钟做10道题(只写得数)就可以了。  2.教学目标和要求要符合儿童认知的规律和发展水平。  根据心理学家研究,儿童的一个重要的认知规律是从动作、感知→表象→概念、规律,而且不同年龄的儿童有不同的认知水平。例如,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的水平还比较低。教学应用题时,主要是通过操作、直观来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不宜教给学生抽象概括的术语和解题公式。否则,学生不理解,不仅增加学习的困难,浪费时间,还容易形成死记硬套的不良习惯。又例如,中、高年级教学整数、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不宜过繁。随着现代计算工具的发展,不仅没有必要做笔算步数过多的混合运算式题,而且实践表明,每增多一步运算,学生的计算错误增加很多,要达到比较熟练,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规定,四则混合运算以二、三步的为主,一般不超过四步,是比较适当的。3.教学目标和要求要根据数学内容的特点和教育心理规律适当划分层次。  据教育心理学研究,知识的学习基本上是按照以下的顺序进行的:理解、保持和应用。这里的理解,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可以有不同的程度、不同的水平。一般地说,要经历一个从低水平的简单理解(也可以说初步认识)到高水平的复杂的理解的过程。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经过一些练习和复习使学得的知识保持下来。进一步再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问题。有的心理学家把学习的阶段分得更细一些,如美国的加涅分成8个阶段,顺序与前述的基本相同。这一教学规律基本上适合小学数学的学习,但是也有其自己的特点。这主要是知识的理解和保持都与练习密不可分。美国格林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和材料》一书中就指出,“熟练,特别是牢记,只有在相当多的练习之后才能达到。”“……认为如果学生充分理解了一种计算方法,熟练就会自动地产生。现也已证明这是不恰当的观点。”“应当用练习作为加强已经理解了的概念的手段。”这说明,无论理解或牢记小学数学知识都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同练习紧密联系着的。因此在划分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层次时既要符合教育心理规律,又要考虑小学数学的学习特点。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应用四个层次,对技能的教学要求分为会、比较熟练、熟练三个层次是比较合适的。有些地区对知识的教学目标的第一个层次定为“识记”①,这样的提法值得研究。它不符合教育心理的学习阶段的划分,也不符合数学的学习特点,还容易引导学生死记硬背概念的定义、法则、公式,不利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4.教学目标和要求注意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  据心理学研究,儿童由于先天、环境、教育等方面条件的不同,在能力、性格和兴趣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表现在数学的学习上,不仅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有快有慢,而且在计算和解题的能力上也有高有低。因此在拟订教学目标和要求时,一方面按照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提出共同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注意适当有些弹性,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例如,对较差的学生,在共同的基本要求不变的情况下,要允许他们比一般学生经过较多的课时的学习逐步达到教学基本要求。特别是有些较难的知识,要求一节新授课100%的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是比较困难的。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的难易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同时在教学中注意了解差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适当给以帮助、辅导,力求缩短与一般学生的差距,逐步达到共同的基本要求。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适当提高一些要求。例如,教学这样的应用题:“小华有5本故事书,小明的故事书的本数是小华的3倍,两人一共有多少本书?”讲了一般解答方法,进行练习时,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想一想,还有什么不同的解法。这样根据学生的差异,适当提出不同的要求,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可以用较少的时间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一旦教学目标确定了,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比如,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教师可以选择讲解法;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将加法运算规则转化为熟练的运算技能,教师可以选择练习法;如果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改变原有的态度和观念,教师可以选择讨论法等等。二、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教学评价就是对照预先确定的教学目标,评估每一个学生是否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经过教学评价,如果学生的学习结果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则一次完整的教学过程已经完成,在这一学习结果的基础上可以确立新的教学目标,展开下一轮教学。如果经过评估,学生的学习结果未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则要对学生进行补救教学,直至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为止。三、教学目标具有指引学生学习的作用;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学本身亦即系统地提供学习的外部条件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学伊始,教师将教学目标明确地告诉学生,将有助于指引学生的学习,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并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上。
2023-08-26 04:01:401

如何合理设计课堂教学落实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中要实施、落实教学目标,不仅要求教师首先设计出合理的教学目标,而且还必须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来精心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才能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一、确定适当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全面、明确、合理,所谓全面,是指要体现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全面不能理解成面面俱到,而要根据课文特点有所侧重.所谓明确,是指在文字表述上,内容要具体,达到什么程度要清楚明白,以便于掌控,便于检测.所谓合理,是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规定,不能超标,也不能低标,又要符合课文的特点,还要符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军神》这一课,我制定的教学目标为: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理解不悦、微微颤抖、勉强一笑等词语.3、理解表现刘伯承为军神的重点词句,能说出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4、能抓住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感悟刘伯承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学习他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二、要合理地划分课时任务.《军神》一课,教学参考用书上建议教3课时.怎样切分课时任务呢?我认为,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自主地、充分地读课文,要将课文读准,读通,读顺,长句子要能不丢字、不添字、不加字,要顺畅自然.在读的过程中,识好字,学好词.通过读,要了解课文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进而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通过读,还要有所思,有所疑,有所感,有所悟,向老师或同学提出不懂或不理解的地方,和同桌交流自己初步的感悟和体会.这样就为下一步的精读、品味打好了基础,作好了铺垫.第二课时,主要是选准适当的切入口,深入文本,披文入境入情,体验感悟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这是第一个回合.然后,返顾全文,揣摩、领悟作者在本文中运用的表达方法,即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这是第二个回合.(这就是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张志公所谓的在课文中走两个来回.)最后,进行总结升华,指导学生读好重点段落和人物对话,并布置学生收集刘伯承将军的生平事迹,尤其是他早年的革命经历,将学生的阅读视野由课内拓展到课外.第三课时,主要是放手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可先让学生交流课下收集到的资料,一方面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另一方面也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然后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最后,进行书写指导,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增加语言积累;还可以适当地补充一些语言文字方面的训练,使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实践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三、有效组织教学活动,确保实现目标要求1、落实字词教学目标中年级的字词教学同样是不容忽视的.《军神》一课中,要求学会的生字是10个,要求会认的生字也是10个.怎样去落实识字目标呢?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心里一定要有数.在初读阶段,要让学生圈画出这些生字,一一地认读,可以和同桌相互交流,着力解决字音,教师出示相关词组检查学生读书学习生字情况;再读时,放手让学生凭借个人的学力,运用已经学得的识字方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悟、理解这些生字及词语,着力解决字义;在练习时,再指导学生细致地分析字形,写好要求学会的生字,着力解决字形.这样分步实施,有序,有度,有效,有利于打牢学生语文的基本功.当然,这种程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否则就成了程式化的东西.比如,在介绍刘伯承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在读准生字承(chénɡ)的同时,观察承的笔画组成,中间的了字上是三横,不能写成两横,左边是横撇,右边是一撇一捺,不是撇折.词语教学又该如何实施呢?过去我们强调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今天,我们则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以及直观的图文、声像资料,多层次、多角度地理解、感悟、体验.比如军神这个词语,它是指具有杰出军事才能的人,这是它的基本义.这一词语是出现在沃克医生手术结束后称赞刘伯承的话语中,联系这一语境,我们不难理解文中的军神其实指的就是刘伯承,这是它的语境义.沃克,作为一名技艺精湛的外科医生,他阅人无数,已习惯了病人与生死的艰难较量,严肃而冷峻,但面对刘伯承这样一个主动不用麻药,坚持做完割了整整72刀手术的军人,他被极大地震撼了,以至于失声喊道: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从男子汉钢板到军神这几个称谓的变化,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沃克的内心情感在急剧升温;透过军神一词,我们不难体会出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崇敬之情.军神是对刘伯承将军的称颂,更是对那种坚不可摧的意志的礼赞,这就是词语内在的情感义.这样从三个层次来感悟,学生就能由表及里深刻把握词语的丰富内涵,从而为以后的运用作好认知和情感上的准备.2、锁定重难点,品军神内涵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理解表现刘伯承为军神的重点语句,能说出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抓住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感悟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学习他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教学中我是这样突破教学难点的:首先要选准精读感悟的切入点.一个好的切入点,能短时间内最大程度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主动学习的情绪,减少阅读头绪,优化阅读过程,充分而有效地利用课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在本课的设计中,我们不妨采取直奔中心的策略,将本文的中心句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作为切入点,深入其中,进而辐射全文.其次根据切入点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先让学生说说军神是出自谁的口,是谁称赞谁时说的?找出他说的话,认真地读读.然后,围绕这个中心句,让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如:沃克医生为什么会这么说?为什么他要以军神来称赞刘伯承?导致沃克医生态度发生根本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刘伯承和钢板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等等,再一一将这些问题展示出来.而后,在学生充分质疑的基础上,让每个学生选择一个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认真地研读文本,尝试从文中获取答案.如果选择的问题相同,也可以几个人一起结成小组,共同研读、讨论、交流.这样做的目的是充分地尊重和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应付的仆人.这样自主学习才算是真正找到了落脚点,新课标的理念和精神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在学生充分地研读后,教师要组织好交流和评议.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要有准确的预见,开始阶段,他们说出来的体会可能是肤浅的,不完整的,甚至是零乱的,这是真实的学习状况.对此,教师要有心理准备.事先要精心地预设:当学生说的体会肤浅时,怎么启发诱导,以使学生的认识经历由肤浅到深入的过程;当学生说的答案不完整时,怎么指导帮助,以使学生提高认识,完善答案;当学生的回答零乱时,怎么引导提示,以使学生理清思路,有序作答.本课中,关键是要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感悟体会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一方面是从刘伯承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表现中来体会.手术前,他是异常地镇定,坚决不用麻醉药,对手术可能带来的痛苦,心理上有充分地准备;手术中,他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色床单,汗如雨下,崭新的床单竟被抓破了手术结束后,还说出刀数七十二刀.这是正面描写,逼真地再现了当时的场景,生动地表现了刘伯承超常的意志力.另一方面是从沃克医生手术前后的态度变化中来体会.手术前,沃克医生是冷冷地有些不悦,不相信眼前的这位青年能经受得住这么巨大的手术痛苦;手术中,沃克医生双手微微颤抖,因为作为医生的他,深知不用麻药摘除坏死的眼球和新生的息肉带给病人的那份锥心刺骨般的痛楚;手术后,面对这位超常镇定的青年,他被极大地震撼了,这大大地出乎了他的意料,以至于失声喊起来.这是侧面描写,有力地渲染了手术的氛围,表现了手术的艰难和难以忍受的痛苦,成功地烘托出了刘伯承的刚毅与伟大,展现了刘伯承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为了更好地理解刘伯承的坚强,还可以启发学生联系自己平日划破手指、碰破身体表皮等遭受创伤的经历,真切地感受,悉心地体验,将生活经验和理解感悟有机地联系起来,为深入文本搭建一座心灵的桥梁.3、落实读的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老师要非常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把朗读训练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要多给学生创造朗读的机会,把朗读训练和理解课文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通过朗读加深理解.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可以体会词语句子的准确含义、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篇章布局的逻辑思路以及声调韵律的搭配布置等.朗读时,教师可抓住文本中的经典词句,引导学生细读揣摩、涵咏品味其妙处,品读出字面背后的意思,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带进文本中,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表达出来.本课读的目标是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根据提示语有感情地读出语气、语调,正确表达语意.指导学生朗读本课时,要注意两点:一是人物对话.本课人物对话语言简单,但朗读时要把握好语调.刘伯承的话可用舒坦、平静的语气来读,以示作为军人的刘伯承的镇定、沉着、坚毅;而朗读沃克医生的话要结合他神态、情绪的变化加以灵活处理,如开始他的话用冷冷的、不悦的、疑惑的语气读;手术时他对病人说:你要是挺不住,可以叫出声来.用关切的语气读;手术后,他的话用充满敬佩的语气读,以示对刘伯承的赞扬.二是课文中描写沃克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要结合生活实际中的经验,引导学生读出句子所表达的情感.分角色朗读课文.怎么处理呢?有些教师在理解课文之后,请几个学生分一下角色,将课文读一遍,就算完成了.这是应付,是敷衍.分角色朗读课文是一项练习,更是一项教学要求,切不可草率事之.分角色朗读是阅读理解的延伸,是一种重要的角色体验,也是学生深入领会刘伯承伟大人格的一条重要途径.要落实好,必须要层层渗透,步步推进.初读时,要让学生圈画出人物对话,反复朗读;精读时,则要深入到文章的字里行间,细心地体悟人物的情绪变化,全心地揣摩人物的感情起伏,走进人物的内心,感人物之所感,想人物之所想,与人物产生情感的共鸣,在此基础上,指导读好每一处的人物对话.在分角色朗读时,要创设一定的氛围,先自读自练;然后分小组进行,组内互换角色,互听互议,互学互评;最后选择读得好的上讲台表演,展示朗读成果,共享学习收获.总而言之,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对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充分重视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吃透课标,钻研教材,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教与学的活动都应围绕教学目标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组织相应的自主、合作学习,以有效达成目标.
2023-08-26 04:01:511

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

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教学的实际内容。教学目标的设计:1、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学生预期的学习成果上;2、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具有完整性、合理性和可行性;3、教学目标的陈述要尽量可操作化。课堂目标的设计是我们日常教学所必不可少但又经常忽视的一个环节,掌握一定的思路和方法,这对于我们的教学效果的提升会起到很大的作用。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对于课堂教学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规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是教学活动展开的依据;同时,也是评价学生学习的重要标准。教学目标所具有的这些功能,决定了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要有一定的思路和方法。拓展资料:课堂教学目标就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互动目标。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目标有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分解、细化了的一小部分。当完成和落实了每一个课堂小教学目标的同时,课程需要关注的大目标也就实现了。课堂教学目标在45分钟之内,是可以达到的。不是理想目标那样的遥远,可望不可及。平时人们常说的教学目标,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实际上指的就是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常常被人们简化为:“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的主要内容,就是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双基”。那就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后来,又勉强地加上了一个学科情感。这就是如今在教案、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中的三个方面:①知识。②技能。③情感。
2023-08-26 04:02:131

如何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

注重三维目标的设定。1、知识与能力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另外,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注重教学的生成性。 教学设计遵循的原则:1、以教学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2、突出合作学习。3、运用各种信息与资源。4、强调对学习过程、学习资源的评价。5、以解决问题作为学习的主线,在一定情境中确定教学策略和技能。 (一)、切实进行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和学生特征分析,依此制定教学目标,反对经验主义。 1学习需要即学生已有的知识状态与期望他们达到的学习状态之间的差距,这个差距,构成了总的教学目标。 2学习内容即为了实现总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这里要特别注意分析学生的先决技能和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操作过程。这样才有利于避免教学起点过高,补足知识结构,适应建构知识的心理机制。 3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准备、初始技能、学习兴趣及相关的经验、动机、文化、社会等背景因素,切实进行学生特征分析。 做到以上三点,就可以使教学目标的设计在理论的指导下严密地进行,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起点。 (二)、教师应认真学习和钻研流派众多的学习理论,用理论武器指导自己的实践,这样才利于避免课堂教学的形式主义,避免使课堂教学走入灌输或发问的极端。 (三)、用abcd法编写教学目标④,使教学目标的阐述利于教师的授课和检测,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自测。 现代教育技术学认为,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它第一次把教学设计上升到了技术的高度,是指导我们进行教学设计的有力武器。教育作为一种极其复杂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门艺术,但首先应该是一种技术。只有把教学的设计、教学的实施和教学的评价纳入科学的轨道,才有可能在规律中寻求艺术,最大可能地提高教学质量。任何理论只有付之实践才有可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但愿笔者以此理论为依据分析教学现状的尝试对人对己能有一点启发。
2023-08-26 04:02:331

如何进行教学目标设计

一、设计目标要明确、简捷,切入要直接。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首先要紧紧的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而且引入要简洁和贴切,导入的目标也要明确;导入很重要,要让听课的人,清楚你的活动目标是什么。我观看过两节公开课,我发现有的老师导入新内容时都费了一些心思。是的,导入在教学中很关键,就像一部电影的序幕,它要把最精彩的部分呈现给大家!今后,我会更加注意课堂的导入,使自己的课更加的生动和有效率!我们设计活动目标的时候,要尽量简捷,直接切入,不要牵扯一些与活动目标无关的内容。二、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在你这节课属于哪一个大的环节,或者哪一个大的步骤。你是在呈现新知的这个环节?还是在练习操练的环节?还是在复习巩固提高的环节?还是在以使用为目标的Practice 环节?各个环节功能是不一样的。
2023-08-26 04:02:432

如何进行教学目标设计

  1、设计目标要明确、简捷,切入要直接。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首先要紧紧的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而且引入要简洁和贴切,导入的目标也要明确;导入很重要,要让听课的人,清楚活动目标是什么;   2、导入在教学中很关键,就像一部电影的序幕,要把最精彩的部分呈现给大家。设计活动目标的时候,要尽量简捷,直接切入,不要牵扯一些与活动目标无关的内容;   3、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在你这节课属于哪一个大的环节,或者哪一个大的步骤。是在呈现新知的这个环节,还是在练习操练的环节,还是在复习巩固提高的环节,还是在以使用为目标的Practice 环节,各个环节功能是不一样的。
2023-08-26 04:02:591

如何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育目标最具体化的体现,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它不是着眼于长远的目标,也不是一个单元的学习目标,而是在一个教学活动中究竟要教孩子学习什么、发展什么,所以目标就如“路标”,它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作用,引领着教学过程顺利开展,因此,教学目标一直是每个教师在每个教学活动设计中首当其冲要考虑的环节之一。在制定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目标的内容要全面要能促进幼儿的认知、情感态度和能力的发展。一般的目标内容应包括认知、能力、情感三个方面,教师在分析教材时,要充分挖掘其多方面的教育价值。2、目标制定要适宜幼儿年龄特点不同的儿童有不同的需要和经验,教师在制定目标时,要研究和把握本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发展需要和兴趣经验,使教学目标处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宜性、个性化,而不应一味照抄照搬。3、目标制定应体现学科特点虽然当前幼儿园倡导各学科的相互融合,强调幼儿的全面发展,但不论是分科教学还是综合教学,都有核心领域的核心价值,教师在制定目标时要深入分析具体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从所教领域出发,挖掘其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潜值,关注本领域的核心价值,比如语言领域的核心价值在于倾听、感受、理解、表述,不同的语言教学形式,侧重点有所不同;科学领域的核心价值,倾向于孩子积极主动的探究学习,多感官、多渠道对事物的感知,对事物探究兴趣的激发等,而艺术领域的核心价值,更倾向于对美的感受与表达,而绝不能为了形式上的花哨,先想环节再定目标,或将一节课整成又象语言、又象音乐、又象美术、又象科学的四不象。
2023-08-26 04:03:071

设计教学目标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有哪些

1、目标分解:任何一级的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以其上一级目标为依据,下位目标是为上位目标服务的。教学目标自上而下的分解过程,是一个不断具体化的过程。课时教学目标是教学目标中最为具体的目标,要确定课时目标,就必须明确其上位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及其相互关系;要设计单元教学目标,就必须明确其上位目标——年级教学目标及其相互关系;要设计年级教学目标,就必须明确其上位目标——课程教学目的及其相互关系。这就涉及到一个教学目标的分解过程。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为正确教学目标的确立打下基础。 2、任务分析:单元目标或者课时目标确定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进行任务分析。这里的任务分析,实际上就是指对学生为了达到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规定的知识以及能力、情感态度等进行具体的剖析。通常的做法是,从已确定的教学目标开始提问和分析:如果我们要求学生获得教学目标所规定的能力,那么根据目前学生的认识水平、知识基础,他们必须具备哪些次一级的从属能力?而要培养这些次一级的能力,又需具备哪些更次一级的能力?……这种提问和分析一直进行到教学起点为止。 3、起点确定:教学目标不仅是对教师的教学行为的要求,更是对学生预期的学习结果的要求。既然如此,要设计出合适的教学目标,就不能忽视对学生的分析,就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起点能力进行分析,即确定教学的起点。 教学起点的确定,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作用发挥。教学起点定得太高,则可能导致课时教学目标过高,超过了一般学生的能力,并且导致学生产生畏难心理。教学起点定得太低,则会在学生已掌握的内容上或教学活动上浪费时间和精力,并可能导致学生厌学心理。一般说来,确定教学起点,主要应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学生目标技能的分析。
2023-08-26 04:03:151

教案目标怎么写

目前的教学目标都应该是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制定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学习的知识内容及学习的程度;过程与方法目标,制定本节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哪些能力得到提升,哪些能力得到掌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制定本节课学习内容对学生意志、品质的锻炼与培养。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课程目标;二是课堂教学目标;三是教育成才目标。这也是教学的最终目标。教学科目(学科)是教学内容的基本门类。课程是指各个教学科目与课外活动的综合。所谓课程目标,实际上就是在教育部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里,要求每个参与基础教育教学工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认真关注的内容。如:信息技术学科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对课程目标的描述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普通高中14个学科的课程目标大都是指如下的三个方面:①知识与技能。②过程与方法。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这绝不是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教案教案是课堂教学思路的提纲性方案。什么叫做有教案?什么叫做没有教案?一个确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拿到一节课的题目时,在头脑中立即就形成了一个教学思路方案,即使当时没有能够写出来,那也是叫做有教案!一个徒有虚名的教师,甚至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教师,即使利用很长的时间,拼凑出了一个五花八门的二、三十页的教案,或者是什么教学设计,但是心里就没有一个完整的、正确的教学思路方案,这也叫做没有教案!教案是常规教学中所设计使用的,是写出来的教学思路方案。不是上课时,老师自己看的,更不是给学生看的!也不是用来进行教学交流的。撰写出来的教案,主要是给教学领导检查看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就是一个更加详细的、加强版的教案而已。教学设计实际上就是在教案的基础上,添加了“指导思想、学情分析”等栏目。其中,有的一些项目等的内容,在教案中是不用写出来的。如:学情分析。自己的学生,自己应该很清楚。可以不用每个教案都写一遍。写出来就是一个词——啰嗦。教学设计通常是在区级研究课、教学交流展示时用的。将任课教师平时在教案中,不用写出来的项目写出来。如:“指导思想、学情分析”等。为的是给不了解您的思路的听课老师、专家、领导们看的。因为他们不会像孙悟空钻到铁扇公主肚子里那样,钻到您的脑子里去,了解您的想法。课堂教学目标就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互动目标。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目标有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分解、细化了的一小部分。当完成和落实了每一个课堂小教学目标的同时,课程需要关注的大目标也就实现了。课堂教学目标在45分钟之内,是可以达到的。不是理想目标那样的遥远,可望不可及。平时人们常说的教学目标,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实际上指的就是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常常被人们简化为:“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的主要内容,就是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双基”。那就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后来,又勉强地加上了一个学科情感。这就是如今在教案、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中的三个方面:①知识。②技能。③情感。有了课堂教学目标,教案中的教学过程的撰写,就可以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了。教学目标可以对应着教学过程中的某一个教学环节,即:一对一的关系。教学目标也可以对应着教学过程的某几个教学环节,即:一对多的关系。当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分别完成的所有的教学目标时,这节课的教学工作也就结束了。不是吗隐含的教学目标就是在教案中,不能写出来的课堂教学目标。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的基本使命和主要工作。隐含目标的内容就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将隐含目标在教案中写出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就容易使得本学科的课堂教学目标产生混乱,以至于不知道是哪一个学科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制定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因为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位置,它决定着教学行为,不仅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且是教学的归属,同时还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它既有定向功能又有调控功能。倘若确立教学目标这个环节出了毛病,必将导致教学活动的偏差或失误。因此,必须十分重视目标制定这项工作。制定教学目标有以下依据:  1、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科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及基本要求,它是编写教材、进行教学、评价教学质量的依据,当然,也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一方面,我们编制的所有目标不应当超标,另一方面,全部目标的合成,也不能低于标准的总体要求。  2.教学内容  不同教材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也有不同的教学要求。要吃透教材,把握编者意图,顺着编者思路去设计教学目标,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去考虑目标的侧重点。比如初中语文教材是按单元编排的,每个单元冠有“单元提示”,在其简短的文字中,已将学习该单元的要求作了交代。在教参课文的课题下面,印有该课的“训练重点”,在其它课文中也作了类似的说明。这些材料都不是闲言废语,它们已把编者的意图告诉了我们。在编写教学目标时,要紧扣这些文字,努力用具体的目标来落实其要求,并把它们当作中心目标或重点目标来对待。  3.学生实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没有任何实用价值。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学习能力必须予以充分考虑,在重视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要适当照顾“两头”,即对学得较快与学得较慢的学生因材施教。  4.社会需要  大纲和教材都是静态的,往往几年不变,而社会发展却是动态的,可以说教材内容对时代进步来说,总是滞后的。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当考虑到这一点,适当地根据社会需要,充实必要的内容。  制定教学目标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整体性原则  要从学科的整体要求出发,一切具体目标都不能与总目标相悖。要力求三个维度有机结合,力求与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的要求保持一致。  2.可行性原则目标要适度、恰当,符合学生实际。普通性目标全体学生都能达到,发展性目标优生能“吃饱”  3.可操作性原则  目标要简明、具体、易操作、易检测。课时教学目标主干要鲜明,数量不能过多,否则难以落实。  4.阶段性原则  明确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阶段性,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侧重。如初一主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重视衔接,打好基础;初二以培养思维能力和学习态度为核心,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与创造性;初三着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与应用能力,提高个性素养,促进整体优化等。  5.科学性原则  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知识,用不同的行为动词作出具体而恰当的描述,严格把握分类的准确性、描述的严密性。
2023-08-26 04:03:231

新课标下的教学目标怎么写

新课标下的教学目标写法如下:1、采用结果性目标的方式,即明确告诉人们,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明确、可测量、可评价,此方式主要应用于“知识与技能”领域。2、采用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的方式,即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体验或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体验性的,过程性的,主要应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制定教学目标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基于三维目标的关系思考,其实质是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2、主体性原则:教学目标的陈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体现出教学过程由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变,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3、层次性原则:不同班级、同一班级的不同学生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经验或经历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考虑学生个体的学习差异。4、可测性原则:教学目标是全体学生在教学过程结束后应达到的基本标准,必须具有可测性,要求目标陈述精确、标准、具体、规范。5、动性原则:关注学生即时表现,加以适当影响、引导,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023-08-26 04:03:321

如何设计教学目标

一、设计目标要明确、简捷,切入要直接。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首先要紧紧的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而且引入要简洁和贴切,导入的目标也要明确;导入很重要,要让听课的人,清楚你的活动目标是什么。我观看过两节公开课,我发现有的老师导入新内容时都费了一些心思。是的,导入在教学中很关键,就像一部电影的序幕,它要把最精彩的部分呈现给大家!今后,我会更加注意课堂的导入,使自己的课更加的生动和有效率!我们设计活动目标的时候,要尽量简捷,直接切入,不要牵扯一些与活动目标无关的内容。二、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在你这节课属于哪一个大的环节,或者哪一个大的步骤。你是在呈现新知的这个环节?还是在练习操练的环节?还是在复习巩固提高的环节?还是在以使用为目标的Practice 环节?各个环节功能是不一样的。三、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目标时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广度和深度。活动设计的数量方面:在很多公开课中,往往有许多课从头至尾设计了大量的活动,学生和老师忙碌了一节课,但最后的教学效果并不好。在教学设计时,尽量缩减活动数量,提高活动质量。让学生在每一活动中都能广泛参与,在深度上能练透。注意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学生的有效参与率,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其主要体现在平时,要求我们在课堂提问时,问题要问的精,问的巧,问的有难有易,设计精妙。在日常教学中,特别是英语课堂上,总有许多看客,他们无法参与到英语的课堂设计中,不明白老师和其他同学在说什么?久而久之,他们便再也无法参与到我们的英语教学中,彻底被我们所抛弃。所以在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教师一定要注意参与学生的广度和深度,尽量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而且,在参与的同时,注意所设置问题的深度,让好学生能吃饱,而稍差的学生能吃好。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四、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目标时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并且要侧重学习技能,明确练什么技能,要突出什么技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先进的工具被开发出来并运用于教育,这给我们提供了更多有利的教学手段。我们有了这些先进的工具,但应如何利用呢?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首先,根据课本内容选择最合适的资源。在教学中,应以课本为主,不管选用什么教学手段都不能偏离了教学大纲和教材,先吃透教材,搞清楚我们这节课应该让学生掌握什么,我们要教授的内容是什么,也就是说我们的目标是什么?然后围绕目标,再进行选材。
2023-08-26 04:03:571

教案的三维目标怎么写?

教案的三维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强调使学生具有使用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能力,即"学会"。(2)过程与方法。不仅重视学习行为的结果,还重视学习过程,在过程中学习,在过程中培养,即"会学"。(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不限于空泛的说教,而是真正渗透到各科的具体目标之中,即"爱学"。(4)知识目标:指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中的认知技能的目标。(5)技能目标:指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通过自身的练习习得了按某种规则完成身体协调任务能力要求的目标,属于程序性知识动作技能的范畴。教学目标的设计:1、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学生预期的学习成果上。2、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具有完整性、合理性和可行性。3、教学目标的陈述要尽量可操作化。课堂目标的设计是我们日常教学所必不可少但又经常忽视的一个环节,掌握一定的思路和方法,这对于我们的教学效果的提升会起到很大的作用。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对于课堂教学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规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是教学活动展开的依据;同时,也是评价学生学习的重要标准。教学目标所具有的这些功能,决定了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要有一定的思路和方法。
2023-08-26 04:04:181

教学设计中环节目标是什么

教学设计要成为现实,必须具备两个可行性条件。一是符合主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知识基础和师资水平;客观条件应考虑教学设备、地区差异等因素。二是具有操作性。教学设计应能指导具体的实践。
2023-08-26 04:04:361

如何设计教学目标?

一、设计目标要明确、简捷,切入要直接。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首先要紧紧的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而且引入要简洁和贴切,导入的目标也要明确;导入很重要,要让听课的人,清楚你的活动目标是什么。我观看过两节公开课,我发现有的老师导入新内容时都费了一些心思。是的,导入在教学中很关键,就像一部电影的序幕,它要把最精彩的部分呈现给大家!今后,我会更加注意课堂的导入,使自己的课更加的生动和有效率!我们设计活动目标的时候,要尽量简捷,直接切入,不要牵扯一些与活动目标无关的内容。二、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在你这节课属于哪一个大的环节,或者哪一个大的步骤。你是在呈现新知的这个环节?还是在练习操练的环节?还是在复习巩固提高的环节?还是在以使用为目标的Practice 环节?各个环节功能是不一样的。三、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目标时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广度和深度。活动设计的数量方面:在很多公开课中,往往有许多课从头至尾设计了大量的活动,学生和老师忙碌了一节课,但最后的教学效果并不好。在教学设计时,尽量缩减活动数量,提高活动质量。让学生在每一活动中都能广泛参与,在深度上能练透。注意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学生的有效参与率,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其主要体现在平时,要求我们在课堂提问时,问题要问的精,问的巧,问的有难有易,设计精妙。在日常教学中,特别是英语课堂上,总有许多看客,他们无法参与到英语的课堂设计中,不明白老师和其他同学在说什么?久而久之,他们便再也无法参与到我们的英语教学中,彻底被我们所抛弃。所以在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教师一定要注意参与学生的广度和深度,尽量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而且,在参与的同时,注意所设置问题的深度,让好学生能吃饱,而稍差的学生能吃好。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四、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目标时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并且要侧重学习技能,明确练什么技能,要突出什么技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先进的工具被开发出来并运用于教育,这给我们提供了更多有利的教学手段。我们有了这些先进的工具,但应如何利用呢?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首先,根据课本内容选择最合适的资源。在教学中,应以课本为主,不管选用什么教学手段都不能偏离了教学大纲和教材,先吃透教材,搞清楚我们这节课应该让学生掌握什么,我们要教授的内容是什么,也就是说我们的目标是什么?然后围绕目标,再进行选材。
2023-08-26 04:04:461

在写教案中如何确定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http://t.cersp.com/article/browse/3235474.jspx
2023-08-26 04:04:565

教学设计中如何撰写三维目标

唐诗三百首(三秦出版社出版·1995年)
2023-08-26 04:05:152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课程目标。二是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 一、课程目标教学科目(学科)是教学内容的基本门类。课程是指各个教学科目与课外活动的综合。所谓课程目标,实际上就是在教育部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里,要求每个参与基础教育教学工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认真关注的内容。如:信息技术学科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对课程目标的描述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普通高中14个学科的课程目标大都是指如下的三个方面:①知识与技能。②过程与方法。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这绝不是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 二、教案与教学设计⒈教案教案是课堂教学思路的提纲性方案。什么叫做有教案?什么叫做没有教案?一个确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拿到一节课的题目时,在头脑中立即就形成了一个教学思路方案,即使当时没有能够写出来,那也是叫做有教案!一个徒有虚名的教师,甚至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教师,即使利用很长的时间,拼凑出了一个五花八门的二、三十页的教案,或者是什么教学设计,但是心里就没有一个完整的、正确的教学思路方案,这也叫做没有教案!教案是常规教学中所设计使用的,是写出来的教学思路方案。不是上课时,老师自己看的,更不是给学生看的!也不是用来进行教学交流的。撰写出来的教案,主要是给教学领导检查看的。⒉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就是一个更加详细的、加强版的教案而已。教学设计实际上就是在教案的基础上,添加了“指导思想、学情分析”等栏目。其中,有的一些项目等的内容,在教案中是不用写出来的。如:学情分析。自己的学生,自己应该很清楚。可以不用每个教案都写一遍。写出来就是一个词——啰嗦。教学设计通常是在区级研究课、教学交流展示时用的。将任课教师平时在教案中,不用写出来的项目写出来。如:“指导思想、学情分析”等。为的是给不了解您的思路的听课老师、专家、领导们看的。因为他们不会像孙悟空钻到铁扇公主肚子里那样,钻到您的脑子里去,了解您的想法。教学目标 - 三、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就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互动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分解、细化了的一小部分。当完成和落实了每一个课堂小教学目标的同时,课程需要关注的大目标也就实现了。课堂教学目标在45分钟之内,是可以达到的。不是理想目标那样的遥远,可望不可及。平时人们常说的教学目标,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实际上指的就是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常常被人们简化为:“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的主要内容,就是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双基”。那就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后来,又勉强地加上了一个学科情感。这就是如今在教案、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中的三个方面:①知识。②技能。③情感。有了课堂教学目标,教案中的教学过程的撰写,就可以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了。教学目标可以对应着教学过程中的某一个教学环节,即:一对一的关系。教学目标也可以对应着教学过程的某几个教学环节,即:一对多的关系。当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分别完成的所有的教学目标时,这节课的教学工作也就结束了。不是吗?教学目标 - 四、隐含的教学目标隐含的教学目标就是在教案中,不能写出来的课堂教学目标。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的基本使命和主要工作。隐含目标的内容就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将隐含目标在教案中写出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就容易使得本学科的课堂教学目标产生混乱,以至于不知道是哪一个学科了。如: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唯物辩证法等。这是要求各个学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每时每刻都潜移默化地、细雨无声地,灌输给学生的。如果写出来,每一节课都差不多一样,不但是违反了教学目标的唯一性原则,还会写大了、写多了、写偏了、写远了。有可能就成了是其他学科的教学目标了,如:政治学科、哲学学科等。隐含的教学目标不但要有,更重要的是能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既能体现出来,又不能影响教学主线。还要能够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顺利地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隐含目标的实现,可以借助于教案中的活动主题、活动任务、列举的案例等来实现。如:①图形图像课中,对比今昔天安门广场全景图的技术实现。②电子表格课中,判断刚刚设计、输入的公式对错与否,不是某一个,某几个学生、老师的判定的,也不是什么民主投票决定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运行一下,就知道了!③声音信息感觉媒体课上,举例音乐的曲调和歌词的传播信息的特点和效果时,举例“日本鬼子投降后,曾克林帅部入关,在沈阳火车站唱《国际歌》”“抗日时期,冀中平原夜间老百姓让门外来人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过程中,还要设计有对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等的评价分数,如:百分制的5分。
2023-08-26 04:05:371

数学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023-08-26 04:05:493

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哪三个部分

进行教学设计的目的是支持学习过程。有计划的教学在影响人的发展方向上有短期和长期的目的。教学设计以人类学习的某些原理,尤其是学习赖以产生的条件为基础。教学的目的就是安排外部事件以支持学习者的内部学习过程,所以有必要对内部学习过程加以分析
2023-08-26 04:06:013

怎样做好语文教学设计

新课程的实施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它给我们的课堂吹来了春风,课堂变了,学生活了。可更多的是,我们的教师茫然了,从传统教育走过来的教师似乎早就知道课该怎么上,可现在却不知道了。经过了许多次的培训,听了许多次的讲座,隐隐约约中似乎对新课程有了一些理解。可这时代变化太快,还没等教师们反应过来,有些专家又开始否定这个,肯定那个,在教师面前又出现了那么多的岔路,分不清楚哪一条是真正通往新课程的路。我自己是工作在第一线的一名普通的班主任,对此,我是深有体会的,新课程给我带来快乐的同时,也有许多的痛苦。在教学中,我不断肯定自己,又不断否定自己。我想成为一名有思想的语文教师,可感觉又是那么难,路是那么遥远,但我是不能放弃的。自从听了辽宁省数学教研室李晓梅主任的报告,我深深懂得,作为一线教师,更需要思考的是我们的教学。经过一些浅薄的思考,我试图和大家一起来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以供大家参考,其中的观点也未免有些可笑,还望各位专家给予指正。一、 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目标和要求,参照教材所规定的目标和要求,联系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环境的实际情况,制订集中、明确、适切的,有针对性、层次性的课堂教学目标。“集中”是指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要重点呈现一堂课的主要任务,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表述时应尽可能地将三者加以整合。“明确”是指所制订的目标指向清晰,表述具体得当,要陈述可以观察到的学生的具体行为,说明产生这些行为的条件,以及指出评定行为的标准,以便操作和评价,例如字词学习,应具体到能认读识记哪些字,在什么条件下积累哪些词语并达到怎样的程度等;又如了解课文内容,应具体到了解什么内容,在怎样的条件下完成,完成到怎样的程度。“适切”是指所制订的教学目标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教材的特点,不随意拔高或降低教学要求,并有一定的针对性:在制订重点精读课文的目标时,要注意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在整合的基础上进行细化。对要求学生独立阅读的略读课文,则不必各方面逐条罗列,选一、二方面作重点表述即可;在制订写作课目标时,可以从“观察”、“选材”、“表达”等方面加以具体表述,如提出“观察”的具体内容,从哪方面进行选材等。 情意目标的制订,应注意结合阅读内容和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过程中认识并认同相关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逐步地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自主体验,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在教学目标中使其显性化,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无痕化,发挥“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能。 每一堂课的目标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学生的学习水平也是循环反复、螺旋上升的。教师备课时应从学生的知识积淀、心理期待、文化准备等诸方面做全面地分析,结合单元目标、学期目标和年段目标作整体思考,使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具体目标和一般目标有机结合。二、 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一) 分析学生情况。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但是,究竟该怎样以学生为主体?如何了解学生的需求?这些问题都没有现成的答案。要找到答案,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进行学情调查。我们都知道,科学的学情调查是新课程下优化教学的一种手段。可现实情况是,一方面,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有意识地作过学情调查和预测,很难真正了解学生的情况。另一方面,目前关于学情调查的相关研究很少,可供参考的书目和资料也很欠缺。因此,要想优化教学、渐渐读懂学生,还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作好学情调查。“学情”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能力差异和特点的具体情况。因此,学情调查不仅要调查学生的学习起点,还要调查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速度、自主行为能力、能力倾向、兴趣点、学习动机、情感态度的性格表现、情绪的性格表现、意志的性格表现,等等。新时期以来,我们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自主权,但这并不是让教师袖手旁观或是任其自然。相反,这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毋庸置疑,学情是客观的,只要有教学、有学生,就有学情问题。与此同时,学情又是不断变化的。在教学活动中,时间过了,内容换了,难度改了,甚至天气变了,都会对学情产生影响。因此,每一个教学内容,每一个教学环节,学生的每一次学习活动,教师都应做到心中有数。关注了学情,掌握了学情,教师才有“引”的方向,才有“导”的重点。另一方面,学情的多样和多变,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法了解和把握学情。教师可以走到学生中间,去倾听、观察、访问,可以察言观色,可以举一反三,可以旁敲侧击,还可以检视他们的学习效果。
2023-08-26 04:06:111

怎样设计体验教学目标

怎样设计体验教学目标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在于落实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制定教学目标之前,我们的头脑中一定要有一个概念,并不是教师上完一节课就完成了任务,教学的中心应该是学生的情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围绕的核心就是学生:用怎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让学生乐学。新课程的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旧课程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是以学生为中心。 设计教学目标的第一步,就是理解《课程标准》。例如:“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的政治特色。”在这个分专题中,“概述”、“阐述”是学习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史实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学习内容,“认识我国的政治特色”是学习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仅从中国历史的角度来说,实现了民族独立,也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开辟了道路。因此,“新纪元”是通过全新的制度设计来具体体现的。这样的制度安排,既有别于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也有别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因而,要在阐述这三项制度的创制、完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鲜明特色。“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的政治特色。”我国的民主政治特色还包括人民民主专政,这是隐含的《共同纲领》和五四宪法中的,还有就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也在17大成为特色。这三项内容就是构成“我国的政治特色”的主要内容。 第二步,具体表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表述,一是采用结果性目标的陈述方式,必须明确学习的结果,教学目标是可测量、可评价的。这种可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知识与能力”领域,例如,“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也可以采用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的陈述方式,教学目标涉及学生心理感受和体验或表现等,是体验性、过程性的,这种无需结果化或者难以结果化的目标,主要应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例如,“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的政治特色。”现在我们知道了,陈述教学目标,首先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主语。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也不是教师对教学的评价。学习行为——谓语。行为动词指向明确,如在采用结果性目标的陈述方式时,不要使用掌握、初步掌握、学会、初步学会等无法测量的行为动词。学习对象——宾语。只要指学习的内容。学习条件——定语和状语。主要指学习主体和和学习行为所要求的前提条件。 第三步,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知识目标: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共同纲领》;新中国的首都、国旗、国歌;开国大典;政协的作用和职能、民主派参政议政的主要任务;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和第一部宪法的诞生;处理少数民族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知识。 能力要求:展示有关新中国成立的一系列历史资料,培养学生阅读材料(文字、图片、影视等),以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借助形象思维以感知历史,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类型的史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运用历史比较法,引导学生归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方三权分立制度的区别;运用调查访问法,引导学生将社会实践与课内学习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建议学生采访身边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了解他们参政的方式与途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三大基本政治制度的学习,认识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是中国历史发展和现实要求的必然结果;把握新中国建立以来民主建设发展的基本脉络,展望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美好前景;培养学生追求民主的科学精神和为国家民主制度建设而努力的历史责任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023-08-26 04:06:291

如何设计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一、 培养学生经历数学学习过程,体验数学学习方法的学习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课堂中的落实,首先需要学生头脑中具有“经历数学学习过程,体验数学学习方法”的学习意识,并形成一种长久的习惯。著名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少年局性,习惯之为常。”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人终身受益。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们首当其冲的任务,同时新的课程标准还明确提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数学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进取的精神,并且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纵观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自主经历数学学习过程,体验数学学习方法的意识淡薄,学习方式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单一被动问题,同时学生缺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习惯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教师更是观念落后,从而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怎样才能激发学生自主经历数学学习过程,体验数学学习方法,实现培养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与创新学习的学习过程,主动获取知识,并具有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自身的发展呢?下面结合新课程理念谈谈我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学习意识的激发,以及形成习惯的培养。激发学习意识靠的是课堂教学中日积月累的引导和启发,只有这样持久的引导和启发,学生才愿意主动的去学习,才会形成持久的学习习惯。例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一课时,课前我结合小学的年龄特点,制作了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上课时,我就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出示书本上《春游》的主题图,看到花花绿绿的图画,同学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一个个小脑袋抬的高高的,眼睛直勾勾的盯着大屏幕,迫切的想知道:图画里隐藏着什么数学知识,接着,我借助同学们强烈的求知欲望,细致的给学生讲解了什么是“分”,如何去“分”,什么样的“分”叫“平均分”等,学生们对“平均分”的字面意思就有了初步的印象,但是,紧接着就有学生提出了问题:“老师,我知道了,分的时候每个人分的一样,就是平均分,但是平均分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分法呢?”听到同学们有这样的质疑,我感到很高兴,因为我预设的激发学习意识的目标达到了,下来就可以顺理成章的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平均分”了,就这样,利用多媒体激起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接着学生自主动手的意识也随之而来,也就是说为“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迈出了成功的一步。“习惯成自然”,久而久之对学生进行这种学习意识的培养,习惯也就形成了。二、激发学生经历数学学习过程,体验数学学习方法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课堂中的落实,还需要学生具有积极的“经历数学学习过程,体验数学学习方法”的学习态度,而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恰恰就来自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的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索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有力的内驱力。新的课程理念背景下的教学活动,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自觉的积极的参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水平状况,创设符合和适应学生学习的情境,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去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技能,以达到教学的目的。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好学者不如善学者,善学者不如乐学者”,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也曾说过:“没有任何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才能使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才能真正将新课程理念下三维教学目标之一的“过程与方法”目标落到实处。那么,下面我谈一下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是如何调动学生经历数学过程,体验数学方法的积极性的。在教学《找图形的变化规律》一课时,我先是收集了大量生活中美丽漂亮的图片,然后利用多媒体将它们作为“壁纸”,装修了一间温馨的“卧室”,课堂上,我将这间美丽的“卧室”展示给同学们,并提问:在这间漂亮的“卧室”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知识?接着同学们带着问题饶有兴趣的欣赏起了这间“卧室”,欣赏完以后,大家开始汇报起了自己的发现,学生A说:“我发现了卧室中有四面墙壁,每面墙壁上都有美丽的壁纸做装饰。”,学生B说:“我发现了每一面墙壁上的壁纸颜色和图案都不一样。”,学生C说:“我发现每一面墙壁上的壁纸中,每一行也不一样。” 学生D说:“它们不仅不一样,而且排列好像都有一定的规律。”学生E说:……等等,同学们都开动自己的小脑瓜,展开丰富的想象,各抒己见,听到他们这样的回答,我就乘热打铁的追问:“刚才有一个同学提到,每一面墙上的壁纸排列都有一定的规律,那么有什么规律?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想不想知道呢?”,生答:“想!”,接着我又问:“如何才能知道呢?”生奇答:“我们动手摆一下就知道了!”,我刚说完这句话,还没有来得及说摆的具体要求,同学们就迫不及待的开始动手了。看到眼前的场面,我心里暗暗窃喜,这节课中经历数学学习过程,体验数学学习方法这一环节就不需要我再做过多的引导了,同时我也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带着这样饱满的学习热情将图形的变化规律探究清楚的!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起来,将学习的热情带动起来,课堂目标的落实就迎刃而解了. 三、 引导学生掌握经历数学学习过程,体验数学学习思想的方法,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最重要的就是教师要转变角色,变“指路人”为”引路人”,引导学生掌握经历数学学习过程,体验数学学习思想的方法。新课程倡导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就是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自主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引导者,因此教师需要对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改变以往的“教授者”,为“引导者”,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独立自主的、自由的发展。尤其是在数学课上,教师不再是一种“经师”,而是拥有正确教育观念,具有反思能力,善于合作的探究者。教师要帮助学生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愉悦中达到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发展认知能力。从儿童的经验出发,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将自己掌握的各种知识、实践经验带到数学课堂中,促进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究、研讨,使他们身心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在愉快中学习,掌握新知识。如我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课前先引导学生回顾复习了“面积”的概念,即:“一个物体表面或者平面的大小”,然后我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片段:师:同学们先根据自己对面积概念的理解,说一说你对长方形面积的认识。生汇报。师:根据刚才同学们的回答,我们来一起总结一下什么是长方形的面积。生(齐答):长方形表面的大小。师: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长方形的面积,下面,大家来一起开动脑筋想一想我们怎么样才能知道某一个确定的长方形的面积呢?生思考后汇报:动手实验。师:实验前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或者知道些什么呢?生回答(比较凌乱)师:下面先听老师说,我们要想知道的是长方形的面积,现在我们的学具中已经有无数个面积是1平方米的小正方形,我们是不是可以想办法利用这些1平方米的小正方形来知道刚才长方形的面积呢?(是)但是该利用什么办法呢?生:用这些面积是1平方米的小正方形摆满刚才长方形的面,摆了多少个小正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多少平方米。师:很好,我们刚才是探讨了一下想法,接着我们就来动手实验一下吧!实验完成。师:我们以后不论工作还是学习生活,其中一定还会遇到很多求长方形面积的问题,像刚才那样只用手摆肯定是不行的,下面你们接着边动手实验边探究有没有更好,更方便的办法。(比如:得出公式,利用公式来计算)生继续实验…… 上面的教学,我只充当了学生探究体验新知识的引路人,而其中的奥妙都是他们自己动手实践经历探寻得到的,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使“过程与方法”目标落实到位,而且还迎合了新得课程理念。总之,“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这一研究的继续,还需要广大工作在一线的数学教师的反复实践和探讨。
2023-08-26 04:06:391

教学目标的设计依据包括课程标准

教学目标的设计依据包括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社会需求。1、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科教学的目的、任务、 内容及基本要求,它是编写教材、进行教学、评价教学质量的依据,当然也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一方面我们编制的所有目标不应当超标;另一方面全部目标的合成也不能低于标准的总体要求。2、教学内容不同教材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也有不同的教学要求。要吃透教材,把握编者意图,顺着编者思路去设计教学目标,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去考虑目标的侧重点。如初中历史教材是按单元编排的每个单元都从属于统一的“单元主题”。在其简短的文字中,已将该单元的核心内容作了交代。它们已把编者的意图告诉了我们。在编写教学目标时,要紧扣这些文字。3、学生实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没有任何实用价值。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学习能力必须予以充分考虑,在重视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要适当照顾“两头”。即对学得较快与学得较慢的学生因材施教。4、社会需求课标和教材都是静态的,往往几年都不会变。而社会发展却是动态的,可以说教材内容对时代进步来说总是滞后的。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当考虑到这一点,适当地根据社会需求充实必要的内容。教学目标的三个方面:1、知识和技能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即学生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又叫结果性目标。这种目标一般有三个层次的要求:学懂、学会、能应用。2、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如何获取知识和技能的程序和具体做法,是过程中的目标,又叫程序性目标。这种目标强调三个过程:做中学、学中做、反思。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学生对过程或结果的体验后的倾向和感受,是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主观经验,又叫体验性目标。他的层次有认同、体会、内化三个层次。
2023-08-26 04:06:581

如何让教学目标设计与教学效果一致

一、教学目标设计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时教师在考虑双基的基础上,应从“学会学习”这个命题出发,具体地建立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心理素质在内的目标体系。在制定前教师应通读教材、把握课标、认真研读最近的考试说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认知结构,科学、合理的规划本堂课的结构,设计有层次、有梯度、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注重目标之间的相互融合和渗透。确定教学目标的内容范围时,一定要全面考虑三个领域,不可有所偏废,而在具体的每节课中,教学目标又要有不同的侧重点。 2.全面性和统一性原则 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目标设计的是否全面,是否和谐统一。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突破了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在实施的过程中是否适当的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设计教学目标时每一个环节都要考虑清楚,注意相互融合和渗透,各个目标间千万不可孤立、支离破碎,否则会影响我们教学目标的实施和教学效果。 3.针对性原则 限于高中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年龄特征和思维习惯,常把问题简单化和绝对化,而且注意力不能长久。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一定根据以上特点,要充分考虑到哪些知识点要做重点予以突出,又有哪些知识点要作为难点予以突破,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 忌:过多的拓展,过深的挖掘,容易增加学生负担,带来负面影响。 4.多元化原则 让生物教学以提高公民素质、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总体目标而运作,而不偏离这一总体目标。针对生物学科实验多,学生活动多,联系实际多,学习难度大的特点,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应该追求认知目标和非认知目标的全面和谐的统一,否则在教育观念上就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5.互动性原则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依据客观因素给自己与学生的关系定位,关键在于将相互关系变成互动关系。教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知识目标的达成,教师在许多方面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如:敢想敢干、认真严谨的研究精神;积极进取、乐观宽容的人生态度等等。学生对班级、学科及教师都能保持积极的态度,相互间的气氛活跃而融洽,更能促进学生积极学习,学生也更易接受别人的意见,并形成更熟练的社会技能。 二、教学目标设计要关注学生发展 《新课程标准》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所以新课程设计教学目标必须从学生发展出发。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首先,教学目标的确立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 其次,它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终要求。 第三,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应该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达到的,可评估的,而不是模糊不清的。可望而不及的。 第四,它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引者,而是课程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 第五,设计教学目标应该考虑三个方面,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要体现新课程中的以下四个转变关系,以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为最终目标。 1.新课程的教学方式将由过去的重知识的传授向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转变。 2.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以学生发展出发设计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强调“导学”二字,要引领学生“学”,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学”重在掌握方法。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新信息以及提出新问题,是一种创新性学习。 3.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实施新课程,在以学生发展为原则的总目标下的教学目标设计,要注意体现发展学生的个性。没有了个性,也就没有了发散思维,没有了发散思维,也就没有了创新。 4.由重关注学科向重关注人转变。 关注学科还是关注人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实施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出发点即由此学科本位转向的人的发展为本位,我们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一定要以人的发展为本。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设计 在《课程标准》中,依据对未来社会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依据学生的需要(包括探究的需要;获得新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承担责任的需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确立了三个目标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使课程目标更加明确,而且在每个维度中有增添了更加具体、更加适应生活和社会所需的内容。同时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方法,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丰富学生的多种情感,形成有意义的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课程标准》中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来阐述的: 1.关于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关于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对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进行了具体化,同时提出要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3.关于关心社会。 不仅关注与生物有关的社会问题,而且还要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同时特别提出要让学生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4.关于关心自然。 对于关心自然有了更为具体的目标要求即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5.关于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在此目标中强调合作、实践、思考、严谨和实事求是。 四、教学目标的合理表述 教学目标设计不仅要体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更应清晰、准确、科学地表述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能对教学活动起到指引的作用,使教学中的师生活动有明确的共同指向,从而有效避免教学中的盲目性。 一个规范的教学目标一般包括以下四个基本要素: (1)主体:阐明教学对象; (2)行为结果:通过学习以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或者有什么心理感受或体验; (3)行为条件: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 (4)行为标准:规定达到上述行为的最低标准。 按照教学目标的四个基本要素,以及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表述教学目标时必须考虑以下三点: 首先,教学目标的主体应为学生而不是教师,新课程标准中每一句话的主语位置,都可以加入“学生”两个字,它即反映出教学应以“学为主体,教为主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样的教育理念也要求教学时的设计应更加关注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及将要获得的发展,按照这一要求,教学目标可表述为:“初步学会”、“能解释”、“认识”、“能体验到”、等等。而不宜使用“培养学生的”“激发学生的”等句式。 其次,设计教学目标时能用词准确,恰当的动词表述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要求及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后,学生的行为变化。下面就如何准确表述从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1、认知性目标的水平从高到低可划分为了解、理解和应用三级水平 了解:包括再认和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所用的行为动词主要有:知道、记住、认识、了解、说出、列举、描述、找到等。 理解:包括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区分和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所用的行为动词主要有:看懂、辨认、识别、区分、能表示、比较、理解、解释、说明、判断、预期、分类、归纳、概括等。 应用:包括在新的情景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所用的行为动词主要有:评价、使用、解决、检验、证明、推广、设计等。 2、描述技能性目标的词语有初步学习和学会: 初步学习:能通过模仿完成分步的活动,能独立完成分步的活动,能通过模仿连贯地完成简单的的活动,能通过模仿连贯地完成比较复杂的活动。 学会:能独立地连贯地完成简单的活动,能独立地完成比较复杂的活动。 3、描述经历性目标的词语:学习、观察、认识、进行、参加、尝试、调查。 4、描述表现性目标的词语有:有兴趣、注意、关心、重视、认可、同意、欣赏、称赞、接受、喜欢、热爱、采纳、支持、拥护、遵守、尊重、爱护、珍惜、追求、拒绝、反对、厌恶、蔑视、抵制。 5、描述体验性目标的词语:体验、感受、意识、体会、初步形成、养成、具有、建立、树立、确立、坚持、保持、发展、增强等。 体验:指学生在参与科学学习与探究活动中获得情绪感受,并融入自身的经验之中。它强调学生亲 历过程,伴有情绪反应,并对原有经验发生影响。 意识:指学生知道某一概念及其价值,并把它纳入判别标准,用于指挥或规范自己的行为。 条件的陈述包括以下因素:环境因素(如地点等);人的因素(是个人独立完成、小组集体完成,还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等);设备因素(所用到的工具、设备、器材等);信息因素(所用到的图表、资料、书籍、数据、网络等);明确性因素(需要提供什么刺激或条件来引起行为的发生)。 总之,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目标必将使学生的收获更丰富,学生将动用更多感官思考更多问题,将有更多的机会沉浸于令人着迷的实验中,使学生单调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中解放出来,为学生的学习注入不竭的动力。
2023-08-26 04:07:291

教学设计六个基本环节

教学设计六个基本环节为:准备阶段的教学设计、感知阶段的教学设计、理解阶段的教学设计、巩固阶段的教学设计、运用阶段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的评价设计。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征:1、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便解决教什么的问题。2、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3、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原则:系统性原则: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由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估等子系统所组成,各子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诸子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功能并不等价,其中教学目标起指导其他子系统的作用。同时,教学设计应立足于整体,每个子系统应协调于整个教学系统中,做到整体与部分辩证地统一,系统的分析与系统的综合有机地结合,最终达到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程序性原则: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诸子系统的排列组合具有程序性特点,即诸子系统有序地成等级结构排列,且前一子系统制约、影响着后一子系统,而后一子系统依存并制约着前一子系统。根据教学设计的程序性特点,教学设计中应体现出其程序的规定性及联系性,确保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可行性原则:教学设计要成为现实,必须具备两个可行性条件。一是符合主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知识基础和师资水平;客观条件应考虑教学设备、地区差异等因素。二是具有操作性。教学设计应能指导具体的实践。
2023-08-26 04:07:401

单元教学设计说明怎么写

单元教学设计说明怎么写介绍如下:单元教学设计就是从一章或者一单元的角度出发,根据章节或单元中不同知识点的需要,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形式和教学策略,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让学习者完成对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单元的学习。依据编辑教学设计是课程与教学之间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劳动创造性的表现。教学设计的目的意义在于努力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达到用的方法巧,花的时间少,费的气力小,取得的效果好。教学设计的依据和要求主要是:(1)学科性质;(2)教学任务的要求;(3)教材内容的特点;(4)教学原则的要求;(5)教师本人的教学特点和风格;(6)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基本要求编辑1.单元教学设计要有整体性。整体性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教学内容的整合。2.单元教学设计要有相关性。相关性主要体现在课型的选择与教学目标和内容相关;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和内容相关;教学活动与教学活动之间和教学目标相关。3.单元教学设计要有阶梯性。阶梯性主要体现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要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从基础到提高,活动的要求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4.单元教学设计要有综合性。综合性主要体现整个单元教学能否体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包括单一目标与五维教学目标综合,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综合,单一技能与多项技能综合。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不论哪一种教学设计模式,都包含有下列五个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一教学任务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因此,教学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以往教师关注的主要是“如何教”问题,那么现今教师应关注的首先是“教什么”问题。也就是需要明确教学的任务,进而提出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策略。二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师所操纵的。因此,目标的主体显然应该是教师与学生。教学目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它与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是截然不同的。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因此在教学目标的描述中,要把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考虑到。三教学策略制定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它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作用就是根据特定的教学条件和需要,制定出向学生提供教学信息、引导其活动的最佳方式、方法和步骤。四教学过程众所周知,现代教学系统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四个要素组成,教学系统的运动变化表现为教学活动进程(简称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媒体的选择,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都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那么怎么样在新课程理念下,把诸因素很好地组合,是教学设计的一大难题。五教学设计自我评价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功能与传统教案-有所不同的在于它不仅仅只是上课的依据。教学设计,首先能够促使教师去理性地思考教学,同时在教学元认知能力上有所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教师与学生双发展的教育目的。
2023-08-26 04:08:011

怎样才能将教学设计和实际的教学有效结合

如何改进教学设计提高教学实效 教学如同三套马车: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教学设计即备课,是一项复杂的教学技术。成功的教学在于教师出色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是影响教师教育教学效果的最直接和最基本的因素。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是优化学校教育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是改善教师教学行为的积极策略,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教学设计能力是众多技能的组合,如何通过改进教学设计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合理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的灵魂,它决定着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因此制定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前提。就语文教学而言,教师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时,应首先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从激发认知兴趣、提高阅读分析技能、加强情感互动等方面去思考,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与实效性,既重视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也重视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的培养,做到教学形式与学习内容的统一。有了这样的教学目标,才能在设计教案时有个总体的思考方向。二、整体把握教学框架由于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一个动态过程,出乎意料的情况时有发生,或者每个环节的进度并不完全在教师的掌控之中,这便对教师提出了要求,不仅要认真研读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思想、方法,体会新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能够整体把握教学框架,对课堂的教学进程有个清楚的定位,而且要考虑所授班级学生基本情况、学习基础情况,从而为实现整体的教学目标随时进行调整。三、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学习情境是否有效,并不是为有情境而创设情境,是指情境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实效性。即:情境安排科学、合理,有其实在的意义。有效的教学情境应当使学生身心愉悦且为之入迷,在课堂中表现得精神焕发,充满乐趣。构建生动的问题情境,可以真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发现那些对他们个人来说是真实的挑战,从而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有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自己的思维方式,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从而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在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现代气息,要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与学习有关的素材及时引入课堂,要让学生与课本人物、课本知识产生共鸣,以增强教学的时代性。因此,构建有现实性、趣味性、科学性、时代性的情境,才是符合学生内在发展需要的“真”情境。 就小学《品德》课程来说,如何改进教学设计来提高教学实效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教学设计:一、走近生活,贴近社会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要把教育从鸟笼里解放出来……鸟的世界是树林,教育的世界是整个社会生活。"小学《品德》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学时,我们应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组织、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走近生活,贴近社会,从而引导学生去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形成良好的品德。学生知识的获得单靠教师的灌输和学习书本上的东西是不够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应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知识世界中去,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并把道德寓于儿童的实践生活中,使儿童在生活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例如教学《文明从我做起》这一活动时,我课前设计许多纸条,纸条上写有任务,首先让学生以抽签的形式接受任务,然后告知学生怎样完成任务,把学生引到课本以外的实践生活中去,观察生活,亲自体验生活,让学生了解文明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室、校园,而且体现在社会的各行各业。上课时把完成任务的经过、感想告诉大家。最后,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寻找、体验感受到的文明的重要性,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玩。在玩中,学生真正感受到文明带给他们的快乐,感受到文明就是一种美,因此,内心深处就有了一种我要讲文明、文明从我做起的意识。二、创造性使用教材 在使用教材时,把学生引到课本以外的生活世界中一定要改变以往“教材为中心”的教材观,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材进行细致的研究和计划,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儿童的发展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是按部就班地照本宣科。在保证实现基本目标的前提下,教师可对教育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使儿童在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教育活动中各个方面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在用好教科书的基础上,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发适宜当地的课程内容(地方课程),本课程的资源是多种多样的,儿童生活周围的人和物、家庭、学校、街道、自然、环境设施、人文景观、旅游以及儿童生活中的体验、经验、发现等等,各种节目、文化活动、重大事件、民俗活动等等均可视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也就是说
2023-08-26 04:08: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