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为什么是病句

2023-08-27 06:18:04
共1条回复
真可
病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
分析:成分残缺
(另外,不知是不是你打字的问题,只有“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没有”十八大三中全会“)
改为: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相关推荐

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的会议精神有何不同

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的会议精神不同之处如下。1、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求从现实的需要上认识到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从发展的路径上认清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从六个进一步和六个紧紧围绕把脉改革新方向。2、十九届四中全会充分肯定党治理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全面总结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明确了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以及总体目标、工作要求,为坚定制度自信、实现伟大梦想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正确方向。
2023-08-26 06:35:541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是什么

党的十八大精神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全面深化改革,这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前6次三中全会有所不同。尽管前6次会议也都与改革有关,但主题仅是某一方面改革。这次则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等等。之所以确定这样的主题,一方面是为了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另一方面也是实践需要,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只有坚持全面改革,才能继续深化改革。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八大指的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中共十八大),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十八届三中全会指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简称: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十八届四中全会指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简称十八届四中全会),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
2023-08-26 06:36:092

如何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一、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深远意义,进一步坚定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二、深刻把握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实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要深刻把握全会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新部署和新要求,用中央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指导行动。  1、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  2、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3、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  4、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5、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经验和原则。  6、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  7、深刻把握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领导的新要求。  三、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决有序推进各项改革。  1、围绕经济建设深化改革。  2、围绕文明建设深化改革。  3、围绕平安建设深化改革。  4、围绕美丽建设深化改革。  5、围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深化改革。  6、围绕加强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制度建设深化改革。  四、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实现中央改革决策部署  1、搞好学习宣传。  2、抓好调研规划。  3、及时适时推进。  4、切实落实责任。
2023-08-26 06:36:311

如何深刻理解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意义

下面从四个方面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点进行简要的解读:一、从三个维度把握“全面深化改革”这一主题第一,全面认识“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求我们从现实的需要上认识到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第二,全面认识“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我们从战略的高度上认识到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第三,全面认识“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我们从发展的路径上认清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二、从六个“进一步”和六个“紧紧围绕”把脉改革新方向全会还提出六个“紧紧围绕”:一是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二是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三是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四是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五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六是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三、《决定》对教育科技领域深化改革的阐述(一)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四、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新提法新亮点(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是制度的现代化。这是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第一次设立的宏大目标。(二)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三)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四)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五)全会特别强调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此前的表述,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两字之差,区分出来的是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新定位。(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七)全会提出了“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方向。全会提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八)创新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九)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2023-08-26 06:36:381

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是什么?十八届三中全会,是继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大门”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又一次全局意义上的战略性深化和革命。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不仅是改革开放35年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的实践和创新的结果,更将是新时期“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跃升至“制度自信”新境界的现实来源和指导纲领。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坚定深化改革的信心、坚持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凝聚深化改革的共识、注重深化改革的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各项改革;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把全社会的力量更好凝聚到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工作部署上来。如何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胜利闭幕,会议明确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总任务。这次会议对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事业,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我们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时刻关注党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政策。只有学习好了才能深刻领会,只有理解领会了各种思想和方针政策才能实践好并付诸于行动。作为基层干部,我们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理论指导实践,思想支配行动。对于党中央的方针政策要坚定不移的维护并且扎扎实实的实施,基层党员干部是各项政策的直接执行者,只有努力加强理论学习,了解各项方针政策,在思想上重视,提高认识掌握政策的实质,领会好政策的内容才能够准确的执行,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服务好群众。千千万万的党员干部加强学习,统一思想,言行一致,以身作则,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另一方面是要创新工作方法,树立服务观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当前国家已经把建立服务型政府当成了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地方政府必须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紧跟中央的步伐。在新的形势、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的工作将会面临更多复杂严峻的问题,群众对我们干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的紧要任务是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服务形式,拓展服务内容,精简程序,为群众办实事、解困难、释疑惑,把“群众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会推动中国更好更快的发展,也将会受到全国人民和全世界的更多关注。各级领导干部是推动党的各项事业顺利开展的中流砥柱,而基层的千万工作人员则是贯彻执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中坚力量。加强理论学习,用理论来指导实践,为加快实现伟大中国梦做出贡献。
2023-08-26 06:36:471

2015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什么年

2015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全面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李·克·强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现代化,根本要靠发展,发展必须有合理的增长速度。同时,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口,体制机制弊端和结构性矛盾是“拦路虎”,不深化改革和调整经济结构,就难以实现平稳健康发展。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抓好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不懈依靠改革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
2023-08-26 06:37:07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到二0二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2023-08-26 06:37:15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教育改革有几个方面是值得学习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于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顶层设计、科学把握和总体布局。教育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领域。就全面改革而言,我国正处在从1949年到2049年新中国发展建设的关节点上,正处于从1978年到2049年之间两个35年的关节点上。中国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正在从战略追赶进入到局部跨越的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和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将引领中国教育进一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今日之中国改革不仅影响中国,也日益影响世界;今日之中国教育改革不仅影响中国教育未来,也日益影响世界教育未来。紧密结合学习贯彻落实《决定》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决定》涉及教育改革的内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直接论述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内容,二是贯穿于《决定》全文各部分有关教育改革的内容。建立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党中央惠及民生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决定》系统全面阐述了党和政府建立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战略部署和重大举措,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和改革创造了新环境,提出了新任务。第一,《决定》明确要求,“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和“加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重视公共服务体系的系统设计和整体安排。中央和地方政府必须投入更多精力、更多时间和更大财力,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质量。第二,《决定》提出,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扩大教育对内对外开放,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长久任务,需要进一步拓展教育开放领域,提升教育开放水平。第三,《决定》明确要求,“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依照规定应该开放的一律对社会开放。”需要研究和制定新的政策,要求和鼓励国家特别是高校中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使用,对社会开放。第四,《决定》明确提出,“鼓励社会组织、中资机构等参与孔子学院和海外文化中心建设,承担人文交流项目”。为了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利用更多的社会资本和社会资源,提高建设水平和建设质量,扩大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第五,《决定》提出,“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终身职业培训体系是《决定》提出的新理念,是对建设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全面深化改革不仅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还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决定》明确,“对于跨区域且对其他地区影响较大的公共服务,中央通过转移支付承担一部分地方事权支出责任。”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和部分承担国家及区域教育公共服务大项目的地区,有望得到中央财政的更多支持。《决定》提出:“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提高到30%,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教育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有望得到中央与地方政府更多的财政支持。紧密结合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决定》明确提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政府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提高对于经济发展宏观调控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政府科学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和水平。要在继续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的同时,推进办学主体多元化和办学形式多样化,改进非义务教育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进入教育领域。一要以人为本,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改革是一场深刻而艰巨的社会经济革命,改革的成功依赖于党的领导,依赖于人民的参与,依赖于人的全面发展和整体国民素质的持续提高。二要着眼于中国城镇化进程,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决定》明确提出,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要将教育发展规划、布局与城镇化进程紧密结合,将国家现代化与教育现代化紧密结合,让广大农民共享教育现代化成果。三要着眼于中国人口政策变化,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在人口政策方面,《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计划生育政策的变化,将直接影响人口出生率和学龄人口规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适应,提前谋划,在学校布局、建设和师资培养等方面及早做好准备,做好幼儿园和学校布局规划及资金安排。四要适应中国老龄化趋势,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在老龄人口政策方面,《决定》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老龄化是中国经济社会以及人口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据预测,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中国老年人口教育问题将日益突出,要将老年人纳入全民学习、终身学习重要的服务对象,积极发展老年教育。教育规划纲要提出:“重视老年教育。”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老龄化对于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此外,涉及教育改革的内容还有社会治理、文化建设、生态文明、人民民主、公共安全等领域。总之,《决定》中还有许多与教育直接和间接相关的改革任务,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研究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研究,全面领会,逐步扩大教育公共服务的领域和范围,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实现终身学习全覆盖,主动服务国家整体改革和发展。紧密结合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改革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必须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目标,结合国家教育改革整体目标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对2020年前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进行了整体谋划、科学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教育综合改革纳入国家整体改革顶层设计和宏伟蓝图,进一步提升了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战略地位。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是教育部门及各级各类学校面临的全新课题。综合改革主要是指改革的整体性、综合性和系统性,包括综合研究改革、系统设计改革、科学组织改革和整体评估改革。一是要对教育领域进行综合性研究,研究全面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对教育改革的整体影响、挑战和机遇,综合整体研究教育改革的目标、路径、手段和机制。二是对教育领域改革进行系统设计,结合全面改革的需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系统规划、整体设计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改革发展。同时,全面加强改革目标机制、动力机制和制约机制的系统设计,以保证改革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三是科学组织中央与地方政府各相关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利益相关者、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和参与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四是对不同领域、不同部门的教育改革进行整体评估,不断改进改革思路和策略,提升改革水平,创新改革实践、理论和模式。改革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体部署,内容包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教育公平、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等重要方面,集中体现教育领域以改革促发展、推进公平、提高质量和增强活力的整体思路。《决定》值得高度关注的改革亮点,是未来一个时期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一是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二是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制度。三是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四是逐步推进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五是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考试社会化。六是普通高校、高职院校和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七是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健全政府购买教育服务制度。八是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行政级别,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这些配套改革,将催生我国未来教育一系列深刻的制度变革。教育发展和改革需要资源支撑。统计表明,2000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约2562.61亿元,2012年约22236.23亿元,虽然是2000年的约8.68倍,但是经费结构和拨款机制没有完全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老年教育、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等领域尚没有稳定的财政经费支持,不利于学习型社会建设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要将贯彻落实《决定》与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紧密结合,将改革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与改革目标紧密联系,追求高质量的教育均衡发展和全面发展,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个孩子享有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作者系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参考:把握改革整体方向深化教育综合改革http://www.dyerz.net/news/view.php?cid=31&id=6459
2023-08-26 06:37:251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科学发展观是如何继承和创新的

科学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社会
2023-08-26 06:37:332

十八大三中全会中提到的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指导思想是什么

十八大三中全会中提到的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指导思想如下:一.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第一,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回顾35年改革开放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没有改革开放,我们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没有改革开放,我国不知还要在封闭半封闭和停滞不前的状态下徘徊多久。深深体会到,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时代旗帜,是中国人民最为自信和自豪的伟大创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时代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经济社会发展呼唤进一步深化改革,人民群众期待进一步深化改革,改革的步伐决不能停顿,更不能倒退。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并自觉顺应人民愿望和时代要求,反复强调必须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坚定不移把改革推向前进。这必将开启我国新一轮改革浪潮,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第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在未来7到8年的时间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新的全面提升,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实现全面提升,涉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涉及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涉及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创新,涉及城乡区域发展格局的完善,涉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构建,涉及党的建设制度的改革,这些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完成。第三,解决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继续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势头,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当前,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资源环境约束加剧问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问题,社会矛盾多发易发问题,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问题,等等。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和旺盛活力。二.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2023-08-26 06:37:424

如何实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的目标

  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必须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必须使人民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使法律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必须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加大监督力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行为。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
2023-08-26 06:38:151

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有哪些经济新亮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十大亮点:  一是提出实行“全面深化改革”。  二是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是提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四是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并对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做了部署。  五是进一步重申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性,特别是强调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地位。  六是充分阐释了“现代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  七是对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  八是首次提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九是提出了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实现路径。  十是对进一步扩大开放、以开放促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2023-08-26 06:38:331

如何深刻理解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大意义

今天的中国,经过35年不断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使中华民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是,“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很多容易改的问题已经得到了有效解决,留下来的大都是比较难啃的硬骨头,甚至是牵动全局的敏感问题和重大问题。思想观念的障碍、利益固化的藩篱、利益主体的多样,使得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新问题与老问题相互交织、错综复杂,这项改革措施与那项改革措施相互关联、彼此制约。在新的重要关头,要破解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除了全面深化改革,别无他途。全面深化改革必将带来新的重大突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升。而所有这些新的重大突破,实质上都离不开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更加成熟和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完善提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决定》精辟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学习《决定》,可以体会到《决定》通篇充满着改革精神、改革思维、改革勇气,围绕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等方面改革提出了大量新论断、新举措,在许多方面都有重大突破。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还应当说,《决定》本身就是“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生动体现。
2023-08-26 06:38:421

怎么理解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

一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实质。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更加扎实地把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二要迅速兴起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热潮。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我们要按照学明白、想明白、说明白、做明白的要求,迅速兴起学习宣传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热潮。三要紧密联系实际,切实抓好各项工作。办好事情的关键在于党,关键在广大党员干部。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党对各项工作的领导,努力推动好各项工作。
2023-08-26 06:38:491

十八大和十八大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五中全会精神是什么?

十八大: 五位一体 四个全面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十八届五中全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届六中全会:全面推进从严治党
2023-08-26 06:38:561

如何解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土地制度改革精神

土地制度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战略部署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后,社会各界对于土地制度改革内容的解读出现了一些严重分歧、误解。概括起来,主要集中在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的期限、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和宅基地流转几个方面。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又提出“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从而使承包经营权分化为“承包权”和“经营权”。从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土地制度改革新论断的产生背景及其争论来看,法律工作者贡献不够、参与不深。因此,从法学的视角分析、梳理这些争论问题及改革新思路,对于贯彻落实《决定》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土地制度改革、保证土地改革又好又快推进意义重大。 一、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期限《决定》继续坚持十七届三中全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基本思路。目前,围绕《决定》土地承包经营期限的主要争论或误解有两点: (一)长久不变是否为“永久不变”对于《决定》“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表述中“长久不变”的含义,自从十七届三中全会将原来制度确立的“长期稳定”改为“长久不变”以来,一直有不同理解。有观点认为,“长久不变”就是指土地承包期永久不变,但遭到了权威观点的否定。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2008年十七届三中全会后的解读是“从哲学上讲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永久不变,但是‘长久不变"肯定比现在的30年不变要长。实际上,农民对农地的承包经营权,尽管在大部分省区都是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30年来执行,但贵州省政府将这个期限定为50年并得到了中央认可。国家希望农民长久珍惜土地,持续投资土地,以及在从事别的行业时进行土地流转,因此,《决定》规定了这种承包关系长久不变。”正确理解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的期限问题,首先需要了解土地承包经营期限的历史演变。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承包期限主要经历了两次调整:(1)从15年延长到30年,并明确提出“长期稳定”。1984年中央提出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1993年又提出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30年不变。1998年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将土地承包经营期限延长到30年。2002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在规定“国家依法保护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的同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第4条。,又规定“耕地的承包期为30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第20条。。2002年修订的《农业法》再次重申“依法保障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农业法》第10条。。2007年颁布的《物权法》不仅规定“耕地的承包期为30年”,而且规定“承包期届满,由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继续承包”《物权法》第126条。,但没有规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规定的“国家依法保护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的内容。(2)从“长期稳定”到“长久不变”。2008年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决定》再次坚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提法,这足以表明党中央坚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关系,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决心。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十七届三中全会将“长期稳定”的提法调整为“长久不变”,但这并没有在之后的立法中体现出来。2012年《农业法》修订时也没有改变原来“长期稳定”的表述。其次,对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期限的理解还应当考虑到现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性质,以及农民的承包地至少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将担负一定社会保障功能的现实。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的权威解读特别强调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性质不能动摇,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落实集体所有权”。落实集体所有权,不仅要落实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更重要的是要落实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内容。在集体土地所有权禁止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的土地承包利益不再与集体分享的背景下大包干初期实行的“上交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这一分配土地承包经营收益的做法早已不再坚持。,如果赋予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无限期或者永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就意味着农民集体的土地所有权将彻底成为“空壳”,未承包到集体土地的农民作为集体成员的成员权将在很大程度上被减损。从本质上讲,所有权是最为完整的物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基于土地所有权而产生的用益物权。在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处分权能被严格限制,收益权能被基本剥夺的情况下,如果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期限永久不变,那就意味着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利属性不再存在,“落实集体所有权”将很难实现。而且,如果土地承包经营权期限特定,即使经过流转,在承包经营期届满或其他原因受让人丧失土地承包经营权后,农民可以再次通过继续承包行为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权,这有利于巩固集体土地所有制,保护农民权利和维护社会稳定。从目前来看,《物权法》“承包期届满,由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继续承包”的规定是比较好的思路,在现阶段赋予农民永久土地承包经营权并不现实。
2023-08-26 06:39:05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推进什么现代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到二0二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2023-08-26 06:39:131

2015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什么年

2015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全面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李·克·强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现代化,根本要靠发展,发展必须有合理的增长速度。同时,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口,体制机制弊端和结构性矛盾是“拦路虎”,不深化改革和调整经济结构,就难以实现平稳健康发展。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抓好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不懈依靠改革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
2023-08-26 06:39:201

十八大三中全会的核心是什么?

改革
2023-08-26 06:39:283

十八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800字

  下面是整理的两篇十八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800字,欢迎阅读。    十八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800字(一)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成功召开,中国改革开放已走过风云际会的35年。35年,辉煌征程,沧海桑田,山河剧变,深入演绎着中华儿女推动民族复兴的不懈寻求,奏响了复兴路上的最强音。在这些年的改革历程中,我们经历了社会主义建设初级阶段,我们经历了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阶段,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11月9日,十八届三中全会于北京开幕,一场关于如何让中国这艘东方巨轮继续高速、安全航行的讨论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新一届领导团队如何“转舵”、“扬帆”也成为全球焦点。   第一:有关农村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的规定。会议指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农村土地与城市土地价格原本千差万别,这就会导致大量农村要么无人管理因而无法产生经济价值,要么低价贱卖。而土地同权同价则可以让农民更多享受到土地红利。此外,农民的房子可以像城里人的房子一样进行买卖,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可以入股、抵押,农村宅基地作为财产性收入,在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可用于置换城市房屋,解决居住问题。这些都是突破,但同时对农民来说也具有很大的风险。因为城市里的有钱人也很愿意到农村去买点房子买点地。当前全世界金融膨胀,金融资本在海外都在搞超级量化宽松,造成过剩的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争抢土地的高潮,这个过程中,有钱人应该说越来越多,他们可以下乡去占有农地、占有农房了。因此从这点看是不利于农民群众的。   第二: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对于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而言,他们最希望的是自己的子女可以与城里孩子接受同等教育;自己生病时可以有医保来负担一部分医药费;自己老来不能工作时,可以领取一些基本生活费用。而“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则有力的体现了国家努力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信心和决心。   第三:招工用人一视同仁。招工就业是我们同学最为关心的问题。在目前的应聘环境中,性别歧视、学校歧视、地域歧视甚至背景歧视现象屡禁不绝。我们常说“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更应该以博爱的心态给予大家公平竞争的机会。三中全会指出: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规范招人用人制度,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强就业公平契合了我国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大战略,让人才流动起来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源泉。消除就业歧视将为我国经济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十八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800字(二)   20xx年11月9日至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本次全会是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将为中国未来发展绘就新的路线图。这次“关键性会议”,将提出综合改革方案,就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当好一名教师就要爱岗敬业。教师只有具备了爱岗敬业精神,才能为祖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爱岗敬业既是教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是所有教师实现自我价值,获得个人满足,完成人格升华、实现个人利益的有效途径。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把“爱岗敬业铸师魂”作为加强师德修养的一个重要主题,明确自己所担负的职责,自觉履行自己的职责,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完成育人任务。同时我们教师要明确自己所担负的职责。充分体现责任感,做到自觉履行自己的职责。并把十八大精神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逐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落实全会《决定》精神,我认为要着重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二是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大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三是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形成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的合力。要紧密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认真抓好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各项工作。学习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深受鼓舞,决心努力做好党的教育工作,为党的光辉事业添砖加瓦,为了祖国的未来而奋斗!    我精心推荐
2023-08-26 06:39:361

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是什么

十八届三中全会,是继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大门”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又一次全局意义上的战略性深化和革命。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不仅是改革开放35年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的实践和创新的结果,更将是新时期“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跃升至“制度自信”新境界的现实来源和指导纲领。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坚定深化改革的信心、坚持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凝聚深化改革的共识、注重深化改革的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各项改革;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把全社会的力量更好凝聚到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工作部署上来。
2023-08-26 06:40:011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有关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是什么?

百度一下吧,有太多。说不过来。
2023-08-26 06:40:202

如何理解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总目标,深刻表明了改革的鲜明性质和根本任务,为我国今后一段历史时期的发展描绘了振奋人心的宏伟蓝图。  全会还提出要求,到2020年,我国要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一目标格局,将大大推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进程。  改革总目标的提出,显示出我国整体改革空间的扩展、力度的增强以及深度的拓展。当前,尽管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位,但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建设迫切需要提升质量和水平,最重要的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就是要求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使我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的发展更加科学、更加民主、更有效率,同时也要更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三中全会突出强调改革需要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将负责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推进与落实。改革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当改革攻坚战打响,迫切需要把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结合起来,在摸石过河中把握规律,在统筹规划中推进改革。上与下的呼应,会最大程度地聚合改革正能量,激发中央和地方、政府和社会的积极性、创造性。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成立将更具权威性,有助于确保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这充分表明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推进改革的坚定决心。  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凝聚起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改革的共识,这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在中国道路上开拓新境界的重大抉择。当前,在总体目标指导下,尤需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通过各个领域的改革联动,提升全社会的造血功能,让社会活力迸发,发展成果更加惠及全体人民;让改革更充满动力、更富有效率。  三中全会提出的“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等“六个紧紧围绕”,全面勾画出未来一个时期改革的内容和路径。我们只有聚合各项改革的正能量,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并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快速而健康地发展。  共识已经凝聚,改革已在进发。只要我们按照全会勾勒的基本路径和系统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就能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激活和释放社会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未来就会更加美好。
2023-08-26 06:40:401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教育提出的主要部署有哪些?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推进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改革发展。  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  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强化国家教育督导,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健全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2023-08-26 06:40:53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教育改革有几个方面是值得学习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于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顶层设计、科学把握和总体布局。教育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领域。就全面改革而言,我国正处在从1949年到2049年新中国发展建设的关节点上,正处于从1978年到2049年之间两个35年的关节点上。中国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正在从战略追赶进入到局部跨越的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和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将引领中国教育进一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今日之中国改革不仅影响中国,也日益影响世界;今日之中国教育改革不仅影响中国教育未来,也日益影响世界教育未来。紧密结合学习贯彻落实《决定》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决定》涉及教育改革的内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直接论述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内容,二是贯穿于《决定》全文各部分有关教育改革的内容。建立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党中央惠及民生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决定》系统全面阐述了党和政府建立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战略部署和重大举措,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和改革创造了新环境,提出了新任务。第一,《决定》明确要求,“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和“加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重视公共服务体系的系统设计和整体安排。中央和地方政府必须投入更多精力、更多时间和更大财力,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质量。第二,《决定》提出,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扩大教育对内对外开放,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长久任务,需要进一步拓展教育开放领域,提升教育开放水平。第三,《决定》明确要求,“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依照规定应该开放的一律对社会开放。”需要研究和制定新的政策,要求和鼓励国家特别是高校中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使用,对社会开放。第四,《决定》明确提出,“鼓励社会组织、中资机构等参与孔子学院和海外文化中心建设,承担人文交流项目”。为了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利用更多的社会资本和社会资源,提高建设水平和建设质量,扩大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第五,《决定》提出,“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终身职业培训体系是《决定》提出的新理念,是对建设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全面深化改革不仅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还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决定》明确,“对于跨区域且对其他地区影响较大的公共服务,中央通过转移支付承担一部分地方事权支出责任。”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和部分承担国家及区域教育公共服务大项目的地区,有望得到中央财政的更多支持。《决定》提出:“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提高到30%,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教育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有望得到中央与地方政府更多的财政支持。 2.紧密结合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决定》明确提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政府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提高对于经济发展宏观调控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政府科学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和水平。要在继续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的同时,推进办学主体多元化和办学形式多样化,改进非义务教育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进入教育领域。一要以人为本,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改革是一场深刻而艰巨的社会经济革命,改革的成功依赖于党的领导,依赖于人民的参与,依赖于人的全面发展和整体国民素质的持续提高。二要着眼于中国城镇化进程,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决定》明确提出,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要将教育发展规划、布局与城镇化进程紧密结合,将国家现代化与教育现代化紧密结合,让广大农民共享教育现代化成果。三要着眼于中国人口政策变化,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在人口政策方面,《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计划生育政策的变化,将直接影响人口出生率和学龄人口规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适应,提前谋划,在学校布局、建设和师资培养等方面及早做好准备,做好幼儿园和学校布局规划及资金安排。四要适应中国老龄化趋势,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在老龄人口政策方面,《决定》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老龄化是中国经济社会以及人口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据预测,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中国老年人口教育问题将日益突出,要将老年人纳入全民学习、终身学习重要的服务对象,积极发展老年教育。教育规划纲要提出:“重视老年教育。”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老龄化对于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此外,涉及教育改革的内容还有社会治理、文化建设、生态文明、人民民主、公共安全等领域。总之,《决定》中还有许多与教育直接和间接相关的改革任务,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研究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研究,全面领会,逐步扩大教育公共服务的领域和范围,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实现终身学习全覆盖,主动服务国家整体改革和发展。 3.紧密结合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改革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必须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目标,结合国家教育改革整体目标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对2020年前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进行了整体谋划、科学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教育综合改革纳入国家整体改革顶层设计和宏伟蓝图,进一步提升了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战略地位。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是教育部门及各级各类学校面临的全新课题。综合改革主要是指改革的整体性、综合性和系统性,包括综合研究改革、系统设计改革、科学组织改革和整体评估改革。一是要对教育领域进行综合性研究,研究全面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对教育改革的整体影响、挑战和机遇,综合整体研究教育改革的目标、路径、手段和机制。二是对教育领域改革进行系统设计,结合全面改革的需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系统规划、整体设计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改革发展。同时,全面加强改革目标机制、动力机制和制约机制的系统设计,以保证改革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三是科学组织中央与地方政府各相关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利益相关者、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和参与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四是对不同领域、不同部门的教育改革进行整体评估,不断改进改革思路和策略,提升改革水平,创新改革实践、理论和模式。改革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体部署,内容包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教育公平、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等重要方面,集中体现教育领域以改革促发展、推进公平、提高质量和增强活力的整体思路。《决定》值得高度关注的改革亮点,是未来一个时期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一是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二是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制度。三是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四是逐步推进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五是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考试社会化。六是普通高校、高职院校和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七是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健全政府购买教育服务制度。八是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行政级别,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这些配套改革,将催生我国未来教育一系列深刻的制度变革。教育发展和改革需要资源支撑。统计表明,2000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约2562.61亿元,2012年约22236.23亿元,虽然是2000年的约8.68倍,但是经费结构和拨款机制没有完全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老年教育、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等领域尚没有稳定的财政经费支持,不利于学习型社会建设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要将贯彻落实《决定》与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紧密结合,将改革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与改革目标紧密联系,追求高质量的教育均衡发展和全面发展,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个孩子享有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
2023-08-26 06:41:001

如何深刻理解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大意义

(1)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决心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  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2)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2023-08-26 06:41:201

十八届三中全会五个前列内容是什么

报告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需要领会和把握的重点:一要深刻领会和把握党的十八大鲜明主题,奋力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十八大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了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鲜明主题。要牢牢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和基本要求,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实现途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行动指南,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根本保障,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在新的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二要深刻领会和把握十六大以来的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增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十八大报告全面总结十六大以来的实践历程和重大成就,概括了党治国理政的宝贵经验。要紧密联系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充分认识十六大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进一步提高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充分认识把中央精神和省、市、区实际紧密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途径,全面增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信心和决心。三要深刻领会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开辟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十八大报告和《党章》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现的历史地位,并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现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行动。四要深刻领会和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要求,为推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十八大报告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五个方面新要求,对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作出了新部署,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顺应了国内外形势发展的新变化,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新期待。要根据十八大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丰富我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内涵,确立更高的工作追求,全力以赴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五要深刻领会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开创各项工作发展新局面。十八大报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拓展为“五位一体”,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和拓展。要全面把握“五大建设”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扎实推进文化建设,积极保障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大力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努力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六要深刻领会和把握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艰巨任务,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十八大报告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主线,对以改革创新精神抓好党的建设提出了八个方面的新举措。要着眼应对“四个考验”、防止“四个危险”,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着力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不断提升各级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2023-08-26 06:41:28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教育改革有几个方面是值得学习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于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顶层设计、科学把握和总体布局。教育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领域。就全面改革而言,我国正处在从1949年到2049年新中国发展建设的关节点上,正处于从1978年到2049年之间两个35年的关节点上。中国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正在从战略追赶进入到局部跨越的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和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将引领中国教育进一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今日之中国改革不仅影响中国,也日益影响世界;今日之中国教育改革不仅影响中国教育未来,也日益影响世界教育未来。紧密结合学习贯彻落实《决定》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决定》涉及教育改革的内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直接论述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内容,二是贯穿于《决定》全文各部分有关教育改革的内容。建立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党中央惠及民生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决定》系统全面阐述了党和政府建立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战略部署和重大举措,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和改革创造了新环境,提出了新任务。第一,《决定》明确要求,“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和“加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重视公共服务体系的系统设计和整体安排。中央和地方政府必须投入更多精力、更多时间和更大财力,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质量。第二,《决定》提出,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扩大教育对内对外开放,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长久任务,需要进一步拓展教育开放领域,提升教育开放水平。第三,《决定》明确要求,“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依照规定应该开放的一律对社会开放。”需要研究和制定新的政策,要求和鼓励国家特别是高校中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使用,对社会开放。第四,《决定》明确提出,“鼓励社会组织、中资机构等参与孔子学院和海外文化中心建设,承担人文交流项目”。为了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利用更多的社会资本和社会资源,提高建设水平和建设质量,扩大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第五,《决定》提出,“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终身职业培训体系是《决定》提出的新理念,是对建设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全面深化改革不仅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还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决定》明确,“对于跨区域且对其他地区影响较大的公共服务,中央通过转移支付承担一部分地方事权支出责任。”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和部分承担国家及区域教育公共服务大项目的地区,有望得到中央财政的更多支持。《决定》提出:“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提高到30%,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教育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有望得到中央与地方政府更多的财政支持。 2.紧密结合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决定》明确提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政府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提高对于经济发展宏观调控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政府科学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和水平。要在继续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的同时,推进办学主体多元化和办学形式多样化,改进非义务教育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进入教育领域。一要以人为本,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改革是一场深刻而艰巨的社会经济革命,改革的成功依赖于党的领导,依赖于人民的参与,依赖于人的全面发展和整体国民素质的持续提高。二要着眼于中国城镇化进程,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决定》明确提出,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要将教育发展规划、布局与城镇化进程紧密结合,将国家现代化与教育现代化紧密结合,让广大农民共享教育现代化成果。三要着眼于中国人口政策变化,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在人口政策方面,《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计划生育政策的变化,将直接影响人口出生率和学龄人口规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适应,提前谋划,在学校布局、建设和师资培养等方面及早做好准备,做好幼儿园和学校布局规划及资金安排。四要适应中国老龄化趋势,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在老龄人口政策方面,《决定》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老龄化是中国经济社会以及人口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据预测,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中国老年人口教育问题将日益突出,要将老年人纳入全民学习、终身学习重要的服务对象,积极发展老年教育。教育规划纲要提出:“重视老年教育。”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老龄化对于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此外,涉及教育改革的内容还有社会治理、文化建设、生态文明、人民民主、公共安全等领域。总之,《决定》中还有许多与教育直接和间接相关的改革任务,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研究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研究,全面领会,逐步扩大教育公共服务的领域和范围,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实现终身学习全覆盖,主动服务国家整体改革和发展。 3.紧密结合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改革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必须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目标,结合国家教育改革整体目标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对2020年前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进行了整体谋划、科学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教育综合改革纳入国家整体改革顶层设计和宏伟蓝图,进一步提升了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战略地位。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是教育部门及各级各类学校面临的全新课题。综合改革主要是指改革的整体性、综合性和系统性,包括综合研究改革、系统设计改革、科学组织改革和整体评估改革。一是要对教育领域进行综合性研究,研究全面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对教育改革的整体影响、挑战和机遇,综合整体研究教育改革的目标、路径、手段和机制。二是对教育领域改革进行系统设计,结合全面改革的需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系统规划、整体设计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改革发展。同时,全面加强改革目标机制、动力机制和制约机制的系统设计,以保证改革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三是科学组织中央与地方政府各相关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利益相关者、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和参与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四是对不同领域、不同部门的教育改革进行整体评估,不断改进改革思路和策略,提升改革水平,创新改革实践、理论和模式。改革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体部署,内容包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教育公平、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等重要方面,集中体现教育领域以改革促发展、推进公平、提高质量和增强活力的整体思路。《决定》值得高度关注的改革亮点,是未来一个时期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一是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二是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制度。三是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四是逐步推进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五是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考试社会化。六是普通高校、高职院校和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七是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健全政府购买教育服务制度。八是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行政级别,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这些配套改革,将催生我国未来教育一系列深刻的制度变革。教育发展和改革需要资源支撑。统计表明,2000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约2562.61亿元,2012年约22236.23亿元,虽然是2000年的约8.68倍,但是经费结构和拨款机制没有完全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老年教育、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等领域尚没有稳定的财政经费支持,不利于学习型社会建设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要将贯彻落实《决定》与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紧密结合,将改革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与改革目标紧密联系,追求高质量的教育均衡发展和全面发展,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个孩子享有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
2023-08-26 06:41:36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到二0二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2023-08-26 06:41:44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哪些要求

  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需求。  (1)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推进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改革发展。  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  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强化国家教育督导,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健全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2)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健全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制度。规范招人用人制度,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增强失业保险制度预防失业、促进就业功能,完善就业失业监测统计制度。创新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畅通职工表达合理诉求渠道。  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结合产业升级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政府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更多用于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健全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服务保障机制,提高公务员定向招录和事业单位优先招聘比例。实行激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整合发展国家和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把未就业的纳入就业见习、技能培训等就业准备活动之中,对有特殊困难的实行全程就业服务。  (3)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完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贴补贴制度,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增长机制。健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由要素市场决定的报酬机制。扩展投资和租赁服务等途径,优化上市公司投资者回报机制,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加大税收调节力度。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完善慈善捐助减免税制度,支持慈善事业发挥扶贫济困积极作用。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建立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  (4)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确保参保人权益,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坚持精算平衡原则。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建立健全合理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扩大参保缴费覆盖面,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加快健全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和经办服务体系。健全符合国情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立公开规范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改进住房公积金提取、使用、监管机制。  健全社会保障财政投入制度,完善社会保障预算制度。加强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和监督,推进基金市场化、多元化投资运营。制定实施免税、延期征税等优惠政策,加快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保险,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  (5)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健全网络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落实政府责任,建立科学的医疗绩效评价机制和适应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人事薪酬制度。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加强区域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整合。取消以药补医,理顺医药价格,建立科学补偿机制。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加快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  鼓励社会办医,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社会资金可直接投向资源稀缺及满足多元需求服务领域,多种形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允许医师多点执业,允许民办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  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2023-08-26 06:41:521

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谈谈你对经济体制改革 的认识?

我来稍微谈一谈我个人的对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首先要了解当前我国经济体制的形态与弊端,现阶段我国是一个不完全的市场经济国家-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在经济活动当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们的政府是一个大而全的政府,触角已经深入到经济生活各个方面,无论是电力、公交、烟草、石油、天然气、电信、铁路运输、包括银行等,还是各种各样的行政审批。这样一个大而全控制力非常强的政府对于经济的过度干预阻碍了资源的最佳配置,扭曲了市场价格,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还容易产生腐败的空间。此次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经济改革精神关键词就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就是要理清市场与政府的职能关系,市场的交给市场、政府只是规则制定者及服务者。激发经济活力,尤其是民营经济的活力。改革措施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即意味着利益的再分配,只有其他配套的措施比如法制建设、产权改革、政治制度的改革同时展开,才能说是改革得到想要的结果。
2023-08-26 06:42:131

如何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指导思想(1)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决心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2)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3)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相关文章十八届三中全会解读汇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评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会发言稿汇编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4)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到二0二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二、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5)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6)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二0二0年提到百分之三十,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7)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国有企业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必须适应市场化、国际化新形势,以规范经营决策、资产保值增值、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国有资本加大对公益性企业的投入,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作出更大贡献。国有资本继续控股经营的自然垄断行业,实行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行政垄断。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深化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制度改革。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国有企业经营投资责任追究。探索推进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等重大信息公开。国有企业要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薪酬水平、职务待遇、职务消费、业务消费。(8)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三、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9)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在制定负面清单基础上,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削减资质认定项目,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把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逐步改为认缴登记制。推进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改革市场监管体系,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严禁和惩处各类违法实行优惠政策行为,反对地方保护,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健全优胜劣汰市场化退出机制,完善企业破产制度。(10)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政府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提高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作用。(11)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减少非公益性用地划拨。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合理提高个人收益。完善土地租赁、转让、抵押二级市场。(12)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有序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建立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债和资本流动管理体系,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落实金融监管改革措施和稳健标准,完善监管协调机制,界定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职责和风险处置责任。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保障金融市场安全高效运行和整体稳定。(13)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企业化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打破行政主导和部门分割,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发展技术市场,健全技术转移机制,改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条件,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创新商业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整合科技规划和资源,完善政府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机制。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依照规定应该开放的一律对社会开放。建立创新调查制度和创新报告制度,构建公开透明的国家科研资源管理和项目评价机制。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相关文章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2014版)全文解读2014版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2013版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热点亮点解读(14)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稳定市场预期,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健全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体系,推进宏观调控目标制定和政策手段运用机制化,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产业、价格等政策手段协调配合,提高相机抉择水平,增强宏观调控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形成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机制,推动国际经济治理结构完善。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企业投资项目,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涉及全国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项目外,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政府不再审批。强化节能节地节水、环境、技术、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长效机制。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产能过剩、科技创新、安全生产、新增债务等指标的权重,更加重视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加快建立国家统一的经济核算制度,编制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建立全社会房产、信用等基础数据统一平台,推进部门信息共享。(15)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规范管理、提高效率;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层管理。政府要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加强各类公共服务提供。加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职责和能力,加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推进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或社会组织。建立各类事业单位统一登记管理制度。(16)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转变政府职能必须深化机构改革。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工作流程,完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严格绩效管理,突出责任落实,确保权责一致。统筹党政群机构改革,理顺部门职责关系。积极稳妥实施大部门制。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探索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体制改革。严格控制机构编制,严格按规定职数配备领导干部,减少机构数量和领导职数,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总量。推进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五、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17)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审核预算的重点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一般不采取挂钩方式。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建立规范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重点增加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中央出台增支政策形成的地方财力缺口,原则上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调节。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项目,逐步取消竞争性领域专项和地方资金配套,严格控制引导类、救济类、应急类专项,对保留专项进行甄别,属地方事务的划入一般性转移支付。(18)完善税收制度。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推进增值税改革,适当简化税率。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环节、税率,把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及部分高档消费品纳入征收范围。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加快资源税改革,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按照统一税制、公平税负、促进公平竞争的原则,加强对税收优惠特别是区域税收优惠政策的规范管理。税收优惠政策统一由专门税收法律法规规定,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完善国税、地税征管体制。(19)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国防、外交、国家安全、关系全国统一市场规则和管理等作为中央事权;部分社会保障、跨区域重大项目建设维护等作为中央和地方共同事权,逐步理顺事权关系;区域性公共服务作为地方事权。中央和地方按照事权划分相应承担和分担支出责任。中央可通过安排转移支付将部分事权支出责任委托地方承担。对于跨区域且对其他地区影响较大的公共服务,中央通过转移支付承担一部分地方事权支出责任。保持现有中央和地方财力格局总体稳定,结合税制改革,考虑税种属性,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六、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20)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扶持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经营,允许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允许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21)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
2023-08-26 06:42:21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出了全面部署。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路线图,体现了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民主化、法治化、清廉化要求,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深刻理解政治体制改革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始终把握“一个精髓,四项基本政治制度”的总要求。政治体制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从来都是影响制约国家治理体系的关键和核心,全面深刻理解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提升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对于我们进一步把握和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至关重要。全面把握“一个精髓”,就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始终坚持“四项基本政治制度”,就是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不断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必须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要充分发挥宪法赋予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权、监督权、重大事项决定权等,通过完善工作机制保障职能的有效行使。要积极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要发展基层民主,通过发展完善社区自治、村民自治、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代表大会等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民主政治诉求需要。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积极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要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进一步健全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和程序,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建立健全全社会忠于、遵守、维护、运用宪法法律的制度。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整合执法主体,相对集中执法权,推进综合执法,着力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问题,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要改革司法管理体制,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保证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要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健全司法权力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机制,加强和规范对司法活动的法律监督和社会监督,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总要求和主要任务。这个总要求就是,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主要任务包括: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2023-08-26 06:42:422

如何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多背吧
2023-08-26 06:42:562

请结合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说明生态文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关系及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2023-08-26 06:43:043

十八届三中全会学习心得体会 300字

   十八届三中全会学习心得体会   十八届三中全会12日下午闭幕。为期4天的全会听取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产生的影响,牵动着数十亿人的心。“全面深化改革”,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誓将改革进行到底、敢于触碰“深水区”的决心和毅力。大势所趋,深入改革不停止;坚定信心,长风破浪正当时。我们通过学习辅导,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有了初步的掌握了解,为下一步如何做好农村扶贫工作,开拓了工作思路。下面谈谈个人对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一点体会: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带领人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奋力拼搏,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尤其是,30多年来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极大地解放和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有力促进了农业产业、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使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为全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条件,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通过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我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于推进农村、农业、农民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及重大意义,进一步明确了农村工作的具体要求,并将作为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持之以恒,抓紧抓好。作为一级政府的**机关的工作者,对此既感到是工作动力又是工作的压力。一方面,农村扶贫工作在不但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下,工作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工作力度得到加大,扶贫工作成效更加突显,十八届三中全会给扶贫工作提供了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另一方面,机遇与挑战并存,要抓住机遇谋发展,就必须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扶贫工作的新思路和新办法,是一个扶贫工作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精心推荐
2023-08-26 06:43:171

围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会精神,怎样才能更好的履行岗位职责

如何履行岗位职责首先,要保持讲政治顾大局的清醒头脑。从事任何一项工作,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最关键的就是讲政治、守纪律、顾大局。在工作中,要进一步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方向和观点,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始终做到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要坚决维护和切实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全局观念,自觉把工作放在科学发展的大局来把握,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好上级部门的各项工作部署,不折不扣地履行好工作职责。其次,要保持学以致用的优良学风。学习是一个人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的必由之路,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不管是领导干部,还是一般干部,都必须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紧迫的使命感,去努力学习,去深入思考,坚持不懈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立身之本。工作中,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尤其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自觉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相关业务知识,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同志学、向专家学,不断丰富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武装和知识储备;要学以致用,以学习提高能力,把学习的收获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干好工作的本领。第三,要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有什么样的工作水平。有什么样的工作思路,就有什么样的工作成效。当前,随着国情和世情的深刻变化,作为一名干部,只有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才能共同完成发展的重任。在工作中,要保持“三种情感”,这就是要保持干事的激情、服务的热情、敬业的痴情。保持干事的激情,就是要以一名干部而自豪,以为基层发展尽职尽责而光荣,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追求去工作;保持服务的热情,就是要实实在在为人民服务,认认真真为百姓做事,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持敬业的痴情,就是要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树立科学严谨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抓好每一天、干好每件事。第四,要保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职责面前,态度决定一切。履职之道,贵在实干。始终坚持不拒绝、不妥协、不推诿和不懈怠的工作原则。所谓不拒绝,只要群众提出的要求是合理的,是政策规定允许的,绝不能拒绝。有条件的立即办,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去办。只要政策规定有一线余地,就要想方设法去解决,把以人为本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所谓不妥协,就是在刚性原则面前,在百姓权益面前,绝不含糊,绝不走样,绝不会只摘花而不拔刺,绝不回避矛盾;所谓不推诿,就是在责任面前,在问题面前,不推卸责任,不回避矛盾,把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机结合在一起,想方设法去化解那些看似无解的难题;所谓不懈怠,就是从每一天做起,从每一项工作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脚踏实地、认真负责去工作。第五,要保持清正廉洁的自律意识。党的纪律是每个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必须严格执行并带头遵守。细节决定成败,小节决定荣辱。在工作中,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算好“经济账”、“政治账”、“名誉账”、“亲情账”和“健康账”;要时时处处对自己从严要求,从小事、小节、小处做起;要注重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坚守做人做事准则,坚守道德底线;要学会拒绝,不被人情和面子所累,严格按照党员干部的标准要求自己。在抓好廉洁自律的同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履行好一岗双责职责。“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认真做好“五个保持”,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切实履行好岗位职责。
2023-08-26 06:43:271

谈谈如何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你就采纳了楼上的答案吧,真不容易
2023-08-26 06:43:462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和四中全会决定是姊妹篇,体现了什么

党的十八大精神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全面深化改革,这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前6次三中全会有所不同。尽管前6次会议也都与改革有关,但主题仅是某一方面改革。这次则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等等。之所以确定这样的主题,一方面是为了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另一方面也是实践需要,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只有坚持全面改革,才能继续深化改革。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八大指的是中国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中共十八大),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十八届三中全会指中国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简称: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十八届四中全会指中国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简称十八届四中全会),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
2023-08-26 06:43:581

围绕十八届三中全会依法治国的精神,谈谈你对依法治国的理解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根本任务和原则,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一个基本目标。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实行依法治国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措施。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是代表和体现人民的意志与利益的。依法治国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第二,实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须有完备的法制来规范和保障。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并具有比较完备的法制。因此,只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最大限度的调动亿万人民创造财富的积极性,推动生产力不断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力落后的状况。第三,实行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第四,实行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是人民的最高利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
2023-08-26 06:44:06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开启金融体系重大变革,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将成为切口。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是推动更深层次金融改革的先决条件,有助于抵御改革产生的各种风险。这项举措有望位列中国领导层政策规划清单的显要位置,成为中国建立市场化银行的关键。 中国领导层将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核心改革框架,指导未来10年决策。这次会议将是1978年邓小平让中国踏上经济改革开放之路以来最重要的三中全会。此次会议的重要性在于,中国正处在一个拐点上,而这个拐点是中国领导人所不能忽视的。 十八届三中全会具有划时代意义。会议将对中国经济政策,特别是对出口型经济发展模式作出重大修正,这将涉及土地的自由流通,以及允许私人资本从事银行金融业务等。这些举措将大大激发国内市场,而13亿人口的国内市场又将带动国家经济发展。
2023-08-26 06:44:142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有何影响

当代大学生要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哪些内容?  ——谈谈我的学习心得体会  十八届三中全会具有划时代意义。会议将对中国经济政策,特别是对出口型经济发展模式作出重大修正,这将涉及土地的自由流通,以及允许私人资本从事银行金融业务等。这些举措将大大激发国内市场,而13亿人口的国内市场又将带动国家经济发展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与会者将讨论解决经济不平衡和社会不稳定问题,他们将向中国人民和世界证明,他们有足够的意志和能力推动这个第二大经济体继续向前发展。这次会议成功召开,将使中国朝着更好满足人民需要的方向前进,而且将令其他国家获益。  这次在中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到关键时刻召开的会议,将在政府职能转变、城镇化、金融开放、财政税收、资源定价等领域作出重要决策,就中国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改革方向及目标  一是关于收入分配及户籍制度改革  出台收入分配改革实施细则,提高个税起征点,增加居民收入;限制垄断性国企高管权力和薪酬的膨胀,缩小贫富差距;由于户籍制度造成“城乡分化”,削弱了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阻碍了农村城市化进程。应放宽大城市落户条件,消除在教育就业医疗城乡间的福利差异。实现人口自由流动;  二是关于推进城镇化  农村土地确权政策应先行一步,土地流转速度加快,农民可选择行业,城镇化就起来了。——破除土地财政,不改变现行土地管理制度,切断地方政府卖地生财动力机制,人的城镇化就永远赶不上土地的城镇化。——户籍制度改革是关键一环,应推动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放开城市落户限制。  是关于土地制度改革。  征地遵循“公平补偿”原则,补偿标准将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而动态调整;——土地自由流转,确保农民工权益;——土地私有化,农民最终拥有自己的土地;——扩大农地进入市场流通试点,这将利好地产及其投资产业链。  四是关于财税改革  “营改增”从交通运输和若干现代服务业扩大到电讯、铁路运输和建筑安装业并推广到全国。——启动个税向综合税改革试点,稳步扩大房产税试点——大幅度提高资源税税率和环保收费的标准。——显著提高医疗、社保、环保、新能源等支出占政府支出的比重,降低三公消费的比重。  五是关于打破国有企业垄断  打破中央企业垄断,放宽进入市场限制,国企逐步退出,减少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的比重;——目前国资监管的责任主体不够明确,存在国资管理的“空白点”。应实现政企分开,改变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放宽入行门槛,创造公平的投资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六是关于金融改革  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进一步放松资本账户的管制,放松民资投资海外的限制。——利率市场化将面临最后一步:存款利率市场化。业内认为下一个具体步骤很有可能是让银行发行大额可转让存单。——进一步规范银行表外业务,让民间金融阳光化和合法化,杜绝吴英事件的再度发生。  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掀起飞跃式大发展,带动中国摆脱中等收入陷阱,迈入高科技富裕国家之列。这次会议将带来深刻变革,其意义不亚于35年前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将使中国摆脱对投资的过度依赖,并使中国人民从国民生产中获得益处。
2023-08-26 06:44:291

十八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的论文

一个人,只有不断的自省反思,不断的修正自身的方向、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得以稳步前进与发展。近期党召开了十八届三中全会,以下是我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一些心得体会。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高度评价以胡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入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取得的显著成就。  全会研究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认为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系统回顾总结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进一步统一全党全社会认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全会突出强调,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新形势下,必须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改革创新,不断的完善自我,以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要求自己,踏实工作,团结同志,力争圆满完成好上级领导分配的各项工作任务。 全会突出强调,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新形势下,必须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一年来,国际形势发生新的复杂变化,国内来自经济、政治领域以及自然界的困难和风险接连发生,面对严峻的挑战和考验,我们党集中力量办了几件大事,妥善应对了几件难事。在完成非同寻常的重大任务、应对非同寻常的重大事件中,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我国各族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得到了进一步增强,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我们党经受住了考验,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经受住了考验,人民军队经受住了考验,广大人民群众经受住了考验。 这次全会专题研究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战略思想。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然选择。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众多农村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继续解放思想,必须结合农村改革发展这个伟大实践,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为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提供不竭源泉。坚持改革开放,必须把握农村改革这个重点,在统筹城乡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村改革是我国改革的重要环节,农村发展是我国发展的战略基础。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
2023-08-26 06:44:371

十八届三中全会教育领域内的改革是怎样逐步推进的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推进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改革发展。  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  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强化国家教育督导,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健全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2023-08-26 06:44:561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依法治国提出了怎样的总体布局

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必须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必须使人民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使法律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必须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加大监督力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行为。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
2023-08-26 06:45:031

试述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措施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大力推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就业等民生事业更上一层楼,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差距,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义。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崇文重教的传统,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统筹配置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营造鼓励创业的良好环境,建立健全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把公共资源更多地向农村基层、贫困地区、困难群体倾斜,形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公共服务体系,使群众更多更公平地分享发展的果实。 织好基本民生的安全保障网,要有尽力而为的负责态度和量力而行的务实精神。因为民生事关群众生活方方面面,而我们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又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科学合理地制定与各地的发展水平、现实条件相适应的目标,分类分层次保障和改善民生,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更多的力量投入到民生领域的同时,着力解决好群众急需而政府又有能力解决的项目。必须保住底线,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和救助机制,解除困难群体基本生活的后顾之忧;严守中线,对多数正从温饱型向发展型过渡的群众,保持相关投入的力度,保持现有一系列民生利好政策措施的稳定性,确保群众生活水平、福利水平不下降,力争稳中有升。
2023-08-26 06:45:112

结合十八大内容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联系自身谈谈你对“中国梦”和“我的梦”的认识

  身为教师,我们自然会关注教育,从总书记的报告中,我们看到了党中央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和重视,看到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  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实践“十八大”精神,那就必须务实、求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丰富自己的学识和创新求实的精神。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功能首先体现在教书,因而要求教师学识相对较为渊博,以及具备从事文化科学教育事业所必须的求实创新的良好品格。当今时代是知识信息时代,人力资源的开发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教师再也不能仅限于知识的传授和解惑,而要唤醒未知晓或沉睡中的能力,使得每一个人都能分享到人们完全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快乐。由此,我们的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递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重视学生智力的开发,重视学生对获取知识,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反观现代社会科学的发展,既呈现分化又综合的趋势,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形成一系列交叉学科,边缘学科,跨学科的学科。这就向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既术业又专攻,又要广泛涉猎.新时代的教师理应成为通才,通识型人才,既具备专精的专业知识,又拥有广博的宽厚的基础知识,基于教育对象成长的特殊性,教育活动同时又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科学性与艺术性高度结合的实践过程.所以教师必须掌握教育规律,掌握教育理论,只有按照科学育人的规律去办事,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只有具备了从事创造性实践活动所需的求实,创新的良好品格,才能使自己的教育劳动更具自觉性,避免盲目性。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实践“十八大”精神,那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良好的个人道德修养和发扬无私的奉献精神.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功能,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育人,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教育活动,塑造出具有健康身心,良好品格的新人,因而要求教师自身必须具备很好的道德修养和思想操守,有着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对于教师的职业而言,教师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大而化之成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劳动的特殊性要求教师的职业道德,比其他任何行业都具有高标准和更具个性的追求,考察教育劳动的全过程,我们发现:教师的劳动难以确定严格的时空界限,他们起早摸黑工作,与学生朝夕相处,干起“活”来全身心投入,其工作难以准确量化,还要随时随地受到学生,学生家长,教学管理者监督,若没有强烈的道德良心和道德责任感,教师的教育活动将无法深入学生的整个身心成长过程;教育工作又是一个周期性较长的实践过程,人们极难在短时间内见到教育劳动的成果,任何一个教育阶段,任何一个单个的教师都难以肯定地说,这个学生成才是因为我,这就要求教师一切从学生发展需要出发,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  从本质上讲,教师的职业劳动就是一种奉献,基于教育劳动的特点和教师角色功能的特殊性,教师角色形象的示范性,客观上要求教师比其他的职业群体,其他行业,其他社会成员具备更高的道德操守。我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要把学习十八大的热情化作勤奋工作的激情,并落实到学习教育精神的实践中来,努力做好工作,创造优异成绩,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强团结,恪尽职守,认真负责,勤奋工作,扎扎实实把工作做好,以实际行动向党的十八大献礼。
2023-08-26 06:45:261

毕业实习报告

我说我们的给你参考一下吧 实习报告主要包括三部
2023-08-26 06:44:225

急!谁有05年度全国编辑记者资格考试相关题?

  2005年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大纲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管理,做好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工作,根据《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办法(试行)》(广发人字〔2005〕552号),制定本大纲。  第二条 本大纲是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命题的依据,也可供考生备考时参考。  第三条 考试科目:  (一)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科目  1、公共科目:综合知识;  2、专业科目:(1)新闻基础知识;(2)广播电视新闻业务。  (二)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科目  1、公共科目:综合知识;  2、专业科目:(1)新闻基础知识;(2)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  第二章 综合知识  第四条 综合知识为编辑记者和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的公共科目。  第五条 综合知识重点考察考生的知识面和综合素质,要求考生了解所列知识点。  第六条 综合知识考试时间、考试方式和试卷结构:  (一)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满分为100分。  (四)试题类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  第七条 综合知识内容包括:  一、政治理论知识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物质概念 世界的物质性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 真理和检验真理的标准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社会基本矛盾 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 社会意识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商品 货币 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资本主义再生产与资本积累 资本有机构成和相对人口过剩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两大发现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  (二)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人民民主专政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经验总结 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 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经验 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三)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内涵和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主要贡献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的有机统一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一国两制”构想的主要内容、伟大实践及其重要意义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辩证统一的科学理论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五)时事政治  1、当前党和国家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 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 完善宏观调控 转变政府职能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理顺分配关系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关于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2、国内外重大事件  二、法律常识与相关法律法规  (一)法律常识  社会主义法制基本含义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的标志和条件 宪法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经济制度 我国的文化制度 使用语言文字的原则 新闻广播电视事业法律地位 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  (二)相关法律法规  广播影视法律体系构成 广播电视行政法规、部门规章 广播电视法规规章主要调整范围  刑法 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破坏广播电视设施罪 编造并传播证券交易、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 侵犯著作权罪 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 虚假广告罪 诬告陷害罪 侮辱罪 诽谤罪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 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 扰乱无线电通讯管理秩序罪 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 传播淫秽物品罪  民法 民事法律行为 代理 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人身权 名誉权 荣誉权 姓名权 肖像权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  著作权法 著作权 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范围 著作权权利种类和保护期 著作权权利限制 表演者权利和义务  录音录像制作者权利和义务 广播电台、电视台权利和义务  广告法 对特定媒体发布广告和特定广告内容的限制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基本原则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  《广播电视管理条例》 适用范围 广播电视行业管理部门 条例所称广播电台、电视台 禁止制作、播放的广播电视节目广播电视新闻应当遵守的原则 广播电台、电视台使用语言文字的原则 广播电台、电视台审查节目的要求  《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管理暂行办法》 广播电视广告应遵循的原则 不得播放的广播电视广告 广播电视广告与其他广播电视节目的区别 广播电视广告节目播放时间和数量 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监管  《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管理暂行规定》 执业资格管理 执业资格考试 执业资格注册 权利与义务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管理规定》 广播电视时政新闻及同类专题专栏的制作机构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制度  《境外电视节目引进、播出管理规定》 不得引进播出的境外电视节目 电视频道播出境外电视节目总量 境外影视剧禁止播出时间  三、经济学知识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与基本框架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  资源配置 经济人假设 消费者均衡 机会成本 生产成本 需求和供给 价格机制 市场体系 恩格尔定律  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宏观调控任务与目标 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充分就业 宏观调控体系 宏观调控手段 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 效率与公平  经济全球化 区域经济合作 跨国公司 国家经济安全 国际贸易原理 国际贸易方式 世界贸易组织 国际贸易冲突 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协调 国际金融组织 国际金融市场 金融危机 金融风险  四、社会学知识  社会结构 社会化 社会互动 社会角色 社会规范 社会控制 社会群体 组织 社区 性别 家庭 社会分层 社会流动 社会变迁 现代化 社会工作 社会保障 社会动机 社会认知 社会态度 人际关系 从众行为 群体心理 大众心理  五、文学知识  (一)中国文学  上古神话 《诗经》 楚辞 《史记》 乐府诗 汉赋 唐诗 晚唐五代词 宋词 唐宋八大家 元曲 明清小说 新文学运动 左联 当代文学名家名作  (二)外国文学  荷马史诗 古希腊戏剧 北欧神话 文艺复兴 法国古典主义戏剧 启蒙时代的德国文学 19世纪的欧洲小说 现代派文学名家名作 日本和印度文学名家名作 拉美文学名家名作  六、广播电视技术常识  无线广播 卫星广播 调频广播与调幅广播 模拟广播和数字广播 有线电视 模拟电视与数字电视 地面电视 卫星电视 模拟电视的制式 通信卫星与广播卫星 高清晰度电视 图文电视 交互式电视 移动广播电视 网络广播电视 广播电视传输网络 微波中继传输 光缆、电缆传输 卫星传输 白平衡 黑平衡 三基色 ENG电子新闻采访 EFP电子现场制作 数字技术  第三章 新闻基础知识  第八条 新闻基础知识为编辑记者和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的专业科目。  第九条 新闻基础知识重点考察考生对新闻工作认知程度,要求考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方针和工作原则。  第十条 新闻基础知识考试时间、考试方式和试卷结构:  (一)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满分为100分。  (四)试题类型包括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  第十一条 新闻基础知识内容包括:  一、新闻和新闻事业  (一)新闻起源与本源  新闻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事实是新闻的本源 事实第一性和新闻第二性  (二)新闻真实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新闻真实的本质要求与具体要求 新闻的基本形式——用事实说话  坚持准确、公正、全面、客观的报道原则  (三)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的含义 新闻价值的要素 新闻价值的客观性与综合性 新闻价值取向  (四)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重要的职业能力之一  新闻敏感的主要表现——及时发现新闻线索;准确判断新闻价值;预测可能发生的新闻事件  (五)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导致近代新闻事业的产生 新闻事业发展的主要阶段  (六)新闻事业的性质  新闻事业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 新闻事业属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范畴  新闻事业是综合国力和国家形象的体现 新闻事业的产业属性  (七)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  新闻事业社会功能的含义 报道新闻、引导舆论是新闻事业最基本的社会功能  传播知识、服务社会、提供娱乐、刊播广告的功能  (八)新闻自由  新闻自由的基本含义 资产阶级新闻自由的实质 马克思主义关于新闻自由的主要观点  (九)当代新闻事业发展趋势  “地球村” 多媒体 互联网 跨国传媒集团 具有国际影响的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 报团 国际信息交流与民族文化保护 信息霸权与国家信息安全  二、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方针和工作原则  (一)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方针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与发展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方针 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  (二)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  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原则 党性原则的含义与基本要求 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 在新闻实践中做到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统一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工作 对外宣传工作的基本原则  (三)舆论导向  舆论导向的含义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本要求  (四)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的社会功能 坚持建设性监督、科学监督、依法监督的原则 把握大局,提高舆论监督水平  (五)政治家办报办台  “政治家办报”的提出与发展 政治家办报办台的基本要求 在新形势下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台  (六)新闻真实性原则  以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指导新闻工作 新闻报道必须以事实为依据 全面把握和正确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主流  发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作风  (七)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三贴近”的含义和基本要求 “三贴近”是新闻宣传工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化 用“三贴近”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  (八)社会效益第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九)文艺宣传方针政策  “二为方向” “双百方针” 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三统一  三、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一)新闻工作者的责任  新闻工作的地位与作用 新闻工作者职业特征 新闻工作者社会责任  (二)新闻职业道德  新闻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 新闻职业道德一般规范 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三)广播电视职业道德  《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 《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职业道德准则》  四、中国新闻史常识  邸报 小报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梁启超与《时务报》 邵飘萍 《京报》 陈独秀与《新青年》 李大钊与《每周评论》 毛泽东与《湘江评论》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徐宝璜 戈公振与《中国报学史》 《向导》 《政治周报》 《热血日报》 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 《中央日报》 中央通讯社 中央广播电台 范长江 邹韬奋 《生活周刊》 史沫特莱 斯诺 《西行漫记》 延安《解放日报》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新华社 重庆《新华日报》 《晋绥日报》与反“客里空”运动 北平新华广播电台 齐越 夏青 中央广播事业局 广播电视部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人民日报》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央电视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第四章 广播电视新闻业务  第十二条 广播电视新闻业务为编辑记者资格考试的专业科目。  第十三条 广播电视新闻业务重点考察考生的新闻采编能力,要求考生掌握采、写、编、评的基本技能,完成节目采访和编辑工作。  第十四条 广播电视新闻业务考试时间、考试方式和试卷结构:  (一)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二)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满分为100分。  (四)试题类型包括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写作题。  第十五条 广播电视新闻业务内容包括:  一、广播电视新闻概述  (一)广播电视节目及构成要素  广播电视节目 广播的传播符号 电视的传播符号 电视影像的要素 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  广播新闻中音响与文字的关系 电视新闻中画面、声音与文字的关系  (二)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  广播传播的优势劣势 电视传播的优势劣势  (三)广播电视新闻的体裁和节目形式  消息 事件消息 非事件消息 人物专题 事件专题 研究性专题 谈话节目 现场报道 连续报道 系列报道 深度报道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二、广播电视新闻采访  (一)广播电视新闻采访 新闻采访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  (二)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选题  新闻线索 确立选题的标准 选题论证的方法和步骤  (三)广播电视新闻的采访准备与策划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准备 记者在现场的介入方式 采访提纲的撰写  (四)广播电视新闻的采访方法  现场观察 采访对象的选择 话筒前采访及其要求 开放型问题 闭合型问题 广播采录的基本要求 电视摄录的基本要求  三、广播电视新闻写作  (一)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符合媒体特点 用事实说话  (二)广播电视新闻的结构要求  结构线索单一 层次清楚 核心信息处理  (三)广播电视消息  广播电视消息 新闻六要素 背景 导语 广播电视消息常用结构  (四)广播电视新闻专题  广播电视新闻专题特点 新闻专题表达手段 广播电视新闻专题常用结构  (五)广播电视现场报道  广播电视现场报道 现场报道对记者的要求 现场直播  (六)广播电视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  连续报道 连续报道采写的基本要求 系列报道 系列报道采写的基本要求  四、广播电视新闻编辑  (一)新闻编辑的主要职责和具体工作  新闻编辑工作的主要职责 选题确定 编辑工作流程 栏目 新闻报道的策划 选择稿件 修改稿件 制作标题 栏目编排 录制播出 直播导播 通联  (二)节目编辑合成  音像编辑合成 新闻类节目音像编辑的基本原则 广播新闻编辑手法和技巧 电视新闻编辑手法和技巧  五、新闻栏目编排  新闻栏目编排 栏目编排思想 编排工作 新闻编排技巧  六、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一)新闻评论的特点与功能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的功能 新闻评论的特点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  (二)新闻评论的说理  论点 论据 论证 据事说理 对比说理  (三)广播电视评论类型  本台评论 本台短评 编后话 新闻述评 谈话类评论 舆论监督节目  第五章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  第十六条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为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的专业科目。  第十七条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重点考察考生的播音主持能力,要求考生能以良好的形象和语言,完成节目播音主持工作。  第十八条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考试时间、考试方式和试卷结构:  (一)笔试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考试方式为闭卷。  3、试卷满分为100分。  4、试题类型包括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写作题。  (二)口试  1、准备时间为15分钟;考试时间为10分钟。  2、考试方式为闭卷,现场抽题、现场录像。  3、按播音主持口试A级、播音主持口试B级、播音主持口试C级记成绩。  4、试题类型:  (1)新闻播报;  (2)栏目话题主持(可选择栏目类型)。  第十九条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内容包括:  一、播音主持工作及其正确的创作道路  播音主持工作的性质、地位、作用 播音主持的语言特点  播音主持的正确创作道路 播音主持创作特征  二、普通话语音知识与播音发声  (一)普通话语音知识  普通话的概念 普通话语音的特点 语音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普通话的声母  回答者:枫叶飘舞看黄昏 - 助理 二级 11-14 17:25
2023-08-26 06:44:231

沉降观测怎么做

1.仪器水准尺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铟钢条码尺。在不具备铟钢条码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时应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高精度水准仪不得低于DS2级别,普通水准仪的精度不低于DS3级别。沉降观测的精度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而定。1)多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可采用DS3水准仪,用普通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其水准路线的闭合差不应超过 ±2.0 ×n 的开方mm(n测站数)。2)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则应采用DS1精密水准仪,用二等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其水准路线的闭合差不应超过 ±1.0×n 的开方mm(n为测站数)。16.工作要求沉降观测是一项长期、连续的工作,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应尽可能做到四定,即固定观测人员,使用固定的水准仪和水准尺,使用固定的水准基点,按固定的实测路线和测站进行。17.沉降观测的成果整理(1)整理原始记录 每次观测结束后,应检查记录的数据和计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合格,然后调整高差闭合差,推算出各沉降观测点的高程,并填入“沉降观测表”中。(2)计算沉降量 计算内容和方法如下:1)计算各沉降观测点的本次沉降量:沉降观测点的本次沉降量=本次观测所得的高程-上次观测所得的高程2)计算累积沉降量:累积沉降量=本次沉降量+上次累积沉降量将计算出的沉降观测点本次沉降量、累积沉降量和观测日期、荷载情况等记入“沉降观测表”中。18.绘制沉降曲线为沉降曲线图沉降曲线分为两部分,即时间与沉降量关系曲线和时间与荷载关系曲线。1)绘制时间与沉降量关系曲线 首先,以沉降量s为纵轴,以时间t为横轴,组成直角坐标系。然后,以每次累积沉降量为纵坐标,以每次观测日期为横坐标,标出沉降观测点的位置。最后,用曲线将标出的各点连接起来,并在曲线的一端注明沉降观测点号码,这样就绘制出了时间与沉降量关系曲线。2)绘制时间与荷载关系曲线 首先,以荷载为纵轴,以时间为横轴,组成直角坐标系。再根据每次观测时间和相应的荷载标出各点,将各点连接起来,即可绘制出时间与荷载关系曲线。
2023-08-26 06:44: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