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谁提议出七步诗为难曹植的

2023-08-27 07:34:25
共2条回复
大鱼炖火锅

您好

1、曹丕、曹植都是曹操和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的儿子,可谓一母同胞。

坊间一直流传曹丕要杀曹植,最后被曹植七步诗感动而放过曹植。其实个人觉得曹丕根本就没有动过杀曹植的念头。

曹植是个文人,对行军布阵一窍不通,曹操在世时曾给了他一次领兵的机会,却因为曹植喝酒大醉而未能成行。再加上和曹植要好的曹彰也已故去,在军事上对曹丕构不成威胁。

2、曹丕一直以来都很敬重自己的母亲。曹丕在此之前已经杀掉了二弟曹彰,让他母亲伤心欲绝,曹丕此时也觉得有些过分,对母亲也有了内疚之情。

所以,逼曹植作诗,是让自己有台阶下了,同时发泄一下,弟弟长期以来,文章诗书好过自己的不满。

3、曹丕多多少少还会顾念一下兄弟之情的,毕竟,人也是复杂的,曹家的人在政治上很冷酷,但他们其实也是很性情的,像曹操是这样,曹植亦如此。

4、曹植在建安时期文人中影响巨大,不杀他,对笼络当时的文人有一定的正面作用。

向左转|向右转

扩展资料:

1、曹植是个文人气很重的人,他虽然被誉为“才高八斗”“奇才”,但他本身任性放纵,纵情酗酒,既不会讨好别人,也没有权谋的诡计心机。

纵观史书,其实曹植并没有主动参与争夺储位,反倒是他手下人杨修、丁仪等人闹个不休,在他们的推荐怂恿下,并加上他父亲曹操夸过他说“儿中最可定大事。”他就飘飘然了。

然而曹植做事随性不尊法度,在他父亲掌权时,他便能“开司马门”出行。又在建安24年,曹操本想让曹植去救曹仁,但是曹植居然因为喝醉了,不能受命,所以让曹操渐渐失去耐心和信心。

这样的曹植,是不适合当一国之君的,这个道理曹操懂,曹丕更

西柚不是西游

是曹植的兄弟,曹丕提出的。

相关推荐

反七步诗是?

  《反七步诗》是1943年7月7日郭沫若居重庆时创作的一首诗,描述了兄弟一场,互助友爱的精神。下面跟着我来看看反七步诗是?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作品原文   反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   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   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   注释译文   锅里煮着豆子,豆萁在锅下燃烧,等豆子熟透了的时候,豆萁已化为了灰烬。熟了的豆子变成酒席上的佳肴,变成灰烬的豆萁则成了田中的肥料。如果不是同一条根长出来的,怎么会愿意牺牲自己为兄弟奉献呢?   创作背景   诗写于1943年7月7日,当时郭沫若居重庆,抗日战争正处相持阶段,“大后方”的文坛上,有一股“厚古薄今,尊崇先人”的风气,但郭沫若敢于迎流而上,翻起“以事求是,古为今用”的旗帜。为此,“有点历史癖”的郭沫若,以饱满的激情,冒着巴蜀盛暑,一气呵成地写作了长达万言的史论宏文《论曹植》,这首《反七步诗》即附在此文之末。作者在书前序言中,说明自己研究历史人物,“主要是凭自己的好恶,我的好恶的标准是什么?一句话归宗:人民本位!”在此标准和原则的指引下,作者对于曹植,一面充分肯定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所占的地位:另一方面,则指出他的多项不足,诸如骄纵任性,恃才傲物。至于历代被人传颂的曹植的神来之笔《七步诗》,郭沫若则认为“过细考察起来,恐怕附会的成分要占多数”。他愤愤不平地写道:“站在豆的一方面说,固然可以感觉到萁的煎迫未免过火;如果站在萁的一方面说,不又是富于牺牲精神的吗?   作品鉴赏   诗句赏析   附:曹植《七步诗》原诗文   其一: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记载为曹植原作)   其二: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人由原诗改编)   曹植《七步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这是诗人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之事的悲愤与斥责。《七步诗》千百年来使人们对曹植抱着深切的同情,而在道德上对曹丕多怀厌弃,并一定程度影响到在文学上对曹植、曹丕的评价。《七步诗》用比喻手法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兄弟骨肉相残的悲哀指责,情真意切,十分感人。   现代著名文学家、学者郭沫若在史实与文学的方面,对“抑丕扬植”提出反对。他认为在文艺批评和七言诗的发展史上,曹丕占有开山地位,是三国时期重要的诗人,并认为南朝梁·刘勰的评价:“文帝以位尊减才,子建以势窘益价”是较为公允的。   郭沫若的看法   郭沫若1943年写了文章《论曹植》,重新考察、论证曹丕、曹植在人品与文学方面的评价,并对《七步诗》是否曹植所作质疑:   “过细考察起来,恐怕附会的`成分要占多数。多因后人同情曹植而不满意曹丕,故造为这种小说,其实,曹丕如果要杀曹植,何必以逼他做诗为借口?子建才捷,他又不是不知道,而且果真要杀他的话,诗做成了也依然可以杀,何至于仅仅受了点讽刺而便‘深惭"?所以这首诗的真实性比较小。然而就因为这首诗,曹植却维系了千载的同情,而曹丕也就膺受了千载的厌弃。”   曹植《七步诗》的立意是站在“豆”的立场(自己的立场)写“萁”的煎迫(曹丕的迫害)是过火和无情的。郭沫若则认为如果从“萁”的角度来思考,“萁”是具有成全他人,牺牲自我的精神的。因此,基于这种理解,郭沫若仿《七步诗》写下了一首立意不同的“翻案剥皮诗”——《反七步诗》。他认为,对于“豆”,“萁”的煎迫是过火无情的;而对于“萁”,这是富于牺牲精神的表现:豆萁燃烧自己是为了成全同根而生的豆子,它身上有一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精神、牺牲精神,这是兄弟一场,互助友爱的生动写照。   郭沫若的《反七步诗》则一反曹植《七步诗》的诗意,变为赞颂甘愿自我牺牲的精神,诗以新旨,另铸新词。华罗庚的《赠诸弟》与郭沫若诗异曲同工:“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乐。不惜身成灰!愿弟早成熟。”“成熟”一语双关,赞扬甘为人梯的精神。   名家评价   陈志岁《论郭沫若〈反七步诗〉》   郭沫若《反七步诗》云:“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   豆是一种生态,是生命的一种形式,以与他物互适共生为原则。粗看郭诗似借物倡扬自我牺牲,细味却是一种以个人拗见强加于物的言不传心的种类共灭思想。郭沫若《反七步诗》写于1943年7月7日,是其《论曹植》一文的尾笔。当时我国正处抗日战争社会背景下的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大后方”的文坛上,刮起一股“厚古薄今,尊崇先人”之风,身居重庆的郭沫若,在其逆风所举“以事求是,古为今用”帜下作此《反七步诗》。郭沫若对历代被人传诵的曹植《七步诗》的论说可归为两点:一是有着“过细考察起来,恐怕附会的成分要占多数”的认为。二是操“古为今用”器,对诗中“豆”“萁”所代表的两种事物分别提出自己的看法。只不知自称以“人民本位”标准研究历史人物的郭沫若,在《反七步诗》中,斯“豆”何指?斯“萁”何指?“萁”以己故灭“豆”之性,“豆”有何幸?“萁”有何德?“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国共共“自毁”乎?或中日共“毁”乎?!   作者介绍   郭沫若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四川乐山人,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中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和著名的革命活动家。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1919年9月开始发表新诗。1921年,与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同年8月,第一部诗集《女神》出版。“皖南事变”后,他写了《屈原》《虎符》等六部历史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担任多种国家行政、科学文化方面的领导工作,并出版了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等多部作品。他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1978年6月12日因病于北京逝世,时年86岁。
2023-08-26 06:58:161

反七步诗

  《 反七步诗 》   现代·郭沫若   煮豆燃豆萁,   豆熟萁成灰。   熟者席上珍,   灰作田中肥。   不为同根生,   缘何甘自毁?    译文 :   煮豆子正燃着豆秸,   豆子熟了豆秸已为灰烬。   熟了的豆子变成席上的佳肴,   变成灰烬的豆秸变成了田中的肥料。   不是同一条根长出来的,   为什么愿意牺牲自己呢?    赏析 :   这是郭沫若据“七步诗”所作的一首“翻案”诗,对历史人物曹植、曹王作出了新的评价,可以视为为曹操翻案的先声。
2023-08-26 06:58:241

反七步诗全诗的意思 反七步诗全文翻译

1、译文:煮豆子正燃着豆秸,豆子熟了豆秸已为灰烬。熟了的豆子变成席上的佳肴,变成灰烬的豆秸变成了田中的肥料。不是同一条根长出来的,为什么愿意牺牲自己呢? 2、原文: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 3、《七步诗》用比喻手法婉含蓄地表达了对兄弟骨肉相残的悲哀指责.郭沫若的《反七步诗》则一反曹植《七步诗》的诗意,变为赞颂甘愿自我牺牲的精神。郭沫若指出:“站在豆的一方面说,固然可以感觉到萁的煎迫未免为火烧火;如果站在萁一方面说,不又是富于牺牲的精神的表现吗?”
2023-08-26 06:58:381

反七步诗的意思 反七步诗翻译

  意思:锅里煮着豆子,豆萁在锅下燃烧,等豆子熟透了的时候,豆萁已化为了灰烬。熟了的豆子变成酒席上的佳肴,变成灰烬的豆萁则成了田中的肥料。如果不是同一条根长出来的,怎么会愿意牺牲自己为兄弟奉献呢?《反七步诗》是1943年7月7日郭沫若居重庆时创作的一首诗,描述了兄弟一场,互助友爱的精神。   《反七步诗》原文    《反七步诗》   郭沫若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   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   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   《反七步诗》注释   燃:燃烧。   灰:灰烬。   席:酒席。   珍:佳肴。   肥:肥料。   《反七步诗》赏析   曹植《七步诗》的立意是站在“豆”的立场(自己的立场)写“萁”的煎迫(曹丕的迫害)是过火和无情的。郭沫若则认为如果从“萁”的角度来思考,“萁”是具有成全他人,牺牲自我的精神的。因此,基于这种理解,郭沫若仿《七步诗》写下了一首立意不同的“翻案剥皮诗”——《反七步诗》。   他认为,对于“豆”,“萁”的煎迫是过火无情的;而对于“萁”,这是富于牺牲精神的表现:豆萁燃烧自己是为了成全同根而生的豆子,它身上有一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精神、牺牲精神,这是兄弟一场,互助友爱的生动写照。   《反七步诗》创作背景   诗写于1943年7月7日,当时郭沫若居重庆,抗日战争正处相持阶段,“大后方”的文坛上,有一股“厚古薄今,尊崇先人”的风气,但郭沫若敢于迎流而上,翻起“以事求是,古为今用”的旗帜。为此,“有点历史癖”的郭沫若,以饱满的激情,冒着巴蜀盛暑,一气呵成地写作了长达万言的史论宏文《论曹植》,这首《反七步诗》即附在此文之末。   《反七步诗》作者介绍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四川乐山人,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中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和著名的革命活动家。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1919年9月开始发表新诗。   1921年,与郁达夫、 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同年8月,第一部诗集《女神》出版。“皖南事变”后,他写了《屈原》《虎符》等六部历史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担任多种国家行政、科学文化方面的领导工作,并出版了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等多部作品。他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1978年6月12日因病于北京逝世,时年86岁。
2023-08-26 06:58:461

反七步诗诗意

反七步诗的诗意 《 反七步诗 》 作者 :郭沫若 原文 :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 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 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 诗意 : 锅里煮着豆子,豆茎在锅下燃烧, 等豆子熟透了的时候, 豆萁早已化为了灰烬。 熟了的豆子变成席上的佳肴, 变成灰烬的豆萁则成了田中的肥料。 如果不是同一条根长出来的, 怎么会愿意牺牲自己呢? 赏析 :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的不满与厌恶。千百年来,《七步诗》让千余年来人们对曹植抱着深切的同情,同时对曹丕则多怀厌弃的情绪,曹丕也因为这首诗招致后人的恶骂。而现代学者着名文学家郭沫若对“抑丕扬植”的看法不甚赞同,他认为曹丕在文艺批评和七言诗的发展史上占有开山地位,为三国时期重要的诗人,他还举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所说:“文帝以位尊减才,子建以势窘益价”,他认为这是较公允的评价。 郭沫若先生1943年写了一篇宏文《论曹植》,为曹丕鸣抱不平,文中对《七步诗》是否曹植所作提出了质疑:“过细考察起来,恐怕附会的成分要占多数。多因后人同情曹植而不满意曹丕,故造为这种小说,其实,曹丕如果要杀曹植,何必以逼他做诗为借口?子建才捷,他又不是不知道,而且果真要杀他的话,诗做成了也依然可以杀,何至于仅仅受了点讽刺而便‘深惭"?所以这首诗的真实性比较少。然而就因为这首诗,曹植却维系了千载的同情,而曹丕也就膺受了千载的"厌弃。”显然,从《七步诗》的构思立意来说,曹植是站在“豆”位的立场(自己的立场)写“萁”的煎迫(曹丕的迫害)未免过火和无情。然而如果换一个角度,从“萁”的方面来思考,“萁”那种成全他人,牺牲自我的精神不也是很可贵的吗? 因此,基于这种理解,郭沫若仿《七步诗》写下了一首立意相反的“翻案剥皮诗”——《反七步诗》,诗歌这样写道:“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在郭先生看来,站在豆的一方面说,固然可以感觉到萁的煎迫未免为火烧火;如果站在萁一方面说,不又是富于牺牲的精神的表现吗?豆萁燃烧自己正是为了成全同根而生的豆子,它身上有一种“零落成泥辗作尘”“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精神、牺牲精神,这不正是兄弟一场,互助友爱的生动写照吗? 曹植的《七步诗》用比喻手法婉含蓄地表达了对兄弟骨肉相残的悲哀指责,情真意切,十分感人。郭沫若的《反七步诗》则一反曹植《七步诗》的诗意,变为赞颂甘愿自我牺牲的精神。郭老的《反七步诗》反其意而作,诗以新旨,另铸新词,给人以全新的感受。华罗庚的《赠诸弟》与郭沫若诗异曲同工:“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乐。不惜身成灰!愿弟早成熟。”“成熟”一语双关,赞扬甘为人梯的精神。
2023-08-26 06:58:531

反七步诗再详细一点

神马东西
2023-08-26 06:59:023

反七步诗的介绍

郭沫若与鲁迅各自写有“反七步诗”。本诗为郭沫若所著“七步诗”,乃《三国演义》中曹植受曹丕所迫之作,后流传中被凝缩为四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世说新语》中记载的版本为“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此“七步诗”是郭沫若与鲁迅曾于不同历史背景下,改此诗(指曹植所作)而作“反七步诗”。
2023-08-26 06:59:091

反七步诗歌颂了什么?

问题一:反七步诗的意思 反七步诗 郭沫若 煮豆燃豆萁, 豆熟萁成灰。 熟者席上珍, 灰作田中肥。 不为同根生, 缘何甘自毁? 意思:煮豆子正燃烧着豆萁,等到豆子成熟了的时候,豆萁早已化为了灰烬。熟了的豆子变成了酒席上的佳肴,变成灰烬的豆萁则成了田中的肥料。如果不是同一条根生处出来的,那豆子和豆萁怎么会甘愿牺牲自己呢? 意思应该就是这样。 问题二:曹植写的七步诗是希望什么,郭沫若写的反七步诗是歌颂什么 为你详解,请你参考: 1、曹植是借物抒情,表达骨肉何必相残的希望,郭沫若则是反其道行之,歌颂奉献精神。 2、 《七步诗》是曹植写的: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一首很是又名,不做详解,请见谅! 3、反 七 步 诗 郭沫若 煮豆燃豆萁, 豆熟萁已灰。 熟者席上珍, 灰作田中肥。 不为同根生, 缘何甘自毁? 译: 煮豆子正燃着豆秸,豆子熟了豆秸已为灰烬。熟了的豆子变成席上的佳肴,变成灰烬的豆秸变成了田中的肥料。不是同一条根长出来的,为什么愿意牺牲自己呢? 4、补充解释: 诗用比喻手法婉含蓄地表达了对兄弟骨肉相残的悲哀指责,情真意切,十分感人。郭沫若的《反七步诗》则一反曹植《七步诗》的诗意,变为赞颂甘愿自我牺牲的精神。 华罗庚的《赠诸弟》与郭沫若诗异曲同工:“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乐。不惜身成灰,愿弟早成熟。”“成熟”一语双关,赞扬甘为人梯的精神。两首都是将萁比作无私奉献者。 问题三:郭沫若写的《反七步诗》是歌颂了什么 《反七步诗》是歌颂奉献,甘愿牺牲自己生命的精神. 郭沫若也有《反七步诗》云: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 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 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 问题四:曹植写的七步诗是希望什么,郭沫若写的反七步诗是歌颂什么 曹植写的七步诗是希望:骨肉可以不为利益相残。 郭沫若写的反七步诗是歌颂:甘愿自我牺牲的精神。
2023-08-26 06:59:281

反七步诗的翻译及注释

反 七 步 诗 郭沫若 煮豆燃豆萁, 豆熟萁已灰. 熟者席上珍, 灰作田中肥. 不为同根生, 缘何甘自毁? 译文: 煮豆子正燃着豆秸, 豆子熟了豆秸已为灰烬. 熟了的豆子变成席上的佳肴, 变成灰烬的豆秸变成了田中的肥料. 不是同一条根长出来的, 为什么愿意牺牲自己呢? !]
2023-08-26 06:59:371

曹植写的七步诗是希望什么,郭沫若写的反七步诗是歌颂什么

曹植写的七步诗是希望:骨肉可以不为利益相残。郭沫若写的反七步诗是歌颂:甘愿自我牺牲的精神。
2023-08-26 06:59:572

反七步诗的意思是什么

反七步诗——郭沫若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 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 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 译文:煮豆子正燃着豆萁,豆子熟了豆萁已为灰烬。熟了的豆子变成席上的佳肴,变成灰烬的豆萁变成了田中的肥料。如果不是同一条根长出来的,难道会愿意牺牲自己吗?百科里写的非常详细您点击链接进去看下http://baike.baidu.com/view/913520.htm
2023-08-26 07:00:052

七步诗和郭沫若的反七步诗什么意思 有什么区别

在我国诗坛上,说到关于描写“豆和萁”的诗,那一定是三国时期曹植的那首《七步诗》最著名了。“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在这首诗中,曹植首先列举了日常生活中“豆与萁”的相煎现象,用比喻的方法揭露了哥哥曹丕想谋害他的阴谋。向曹丕发出了“你我本来就是一(父)母所生,何必不顾手足之情要下此毒手呢”的质问。 可能有些读者还不知道,在我国还有一首《反七步诗》。“反七步诗”,是大文学家郭沫若先生的作品。诗中写道:“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 郭老不同意曹植的意见,他认为“萁用自我牺牲(燃烧化为灰烬)的方式成就了豆”的观点是不足取的。但郭老在诗中更多的是流露出“豆”和“萁”各自的作用,教育人们互相配合,勇于奉献。 我们都知道,<七步诗>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曹植所写,本诗是这样的: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而大文学家郭沫若却从"煮豆的结果"这个角度做了重新审视,写下了<反七步诗>,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反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 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 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 从两首诗的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个凶残的"加害者"变成了一个成就别人牺牲自己"奉献者",从而巧妙地为曹丕鸣了不平.郭老的确是一个具有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文学家,非常令人钦佩,值得后人学习. 《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相传,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曹植的哥哥曹丕继承饿曹操的王位,他嫉妒曹植的才华和名气,害怕曹植夺他的王位,就设计陷害。他让草纸以“兄弟”之类的字眼,在行七步的时间里作出一首诗来,否则就以抗命之罪杀害他。草纸才思敏捷,在七步之内做出了这首《七步诗》。这首诗以燃豆萁煮豆为喻,讽喻曹丕不要那么急与兄弟相残。据说曹丕听了这首诗后非常惭愧,加上在一旁的母亲苦苦相劝,当时就放过了曹植。 这首诗浅显易懂,比喻贴切形象,所以流传久远。人们也因此都知道了曹植的才思敏捷,对他很是欣赏和同情;对曹丕,人们则是予以指责和诟骂,认为他心胸狭窄,疾贤妒能。千百年来,一直就这样流传着。 《反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 郭沫若在他的历史任务研究系列文章之一《论曹植》中对此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这首诗说是曹植所作,是缺乏真实性的。他在文章结尾作了这首《反七步诗》。在这首诗里,郭老从煮豆的结果这个角度重新审视“煮豆燃豆萁”这个现象,豆萁为了帮助豆粒成为酒席上的珍馐,燃烧了自己,毁灭了自己。和流传甚广的《七步诗相比,一个凶残的“加害者”变成了一个成就别人牺牲自己的“奉献者”,从而巧妙地为曹丕鸣了不平,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2023-08-26 07:00:142

鲁迅、郭沫若的“反七步诗”中写了什么内容?

曹操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曹植,一个叫曹丕。曹植很聪明,很用功,诗歌文章写得又多又好。曹操自然也很宠爱他。只有哥哥曹丕很嫉妒曹植。曹操去世后,曹丕做了皇帝。有一天曹植来拜见哥哥。曹丕一见他就没好气地说:“我和你虽然是亲兄弟,但是从礼义上来说,是君臣。以后可不许你仗着自己的才学,不讲君臣的礼节啊!”曹植低着头,小心地回答:“是!”曹丕又说:“父亲在世的时候,你常常拿诗歌文章,在别人面前夸耀。我问你,那些诗歌文章是不是请别人代作的?”曹植回答说:“我从来没有请人代作过,都是我自己作的。”于是,曹丕板着面孔说:“好!现在我叫你作一首诗。你在殿上走七步,七步走完了,就必须把诗作出来。如果走了七步,诗还没有作成,要重重的治你的罪!”曹植明知道曹丕想借故害他,可是凭着自己的才学,有把握能在走七步后作成一首诗,就不慌不忙地回答道:“请出个题目吧!”曹丕想了想,对曹植道:“我和你是兄弟,就用‘兄弟"二字做题目。可是,诗里面不许带有‘兄弟"这两个字儿!”曹植略加思索,回了一声:“是。”就在金銮殿上走起步来,走一步,念一句,七步还没走完,诗就作出来了。《七步诗》诗是这样的: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翻译成现在的大白话,是这样的:煮豆子烧的是豆秸啊,豆子在锅里哀哀地哭:咱们本是同一个根上长出来的啊,为什么要相互煎熬逼迫得那么狠呢?千百年来,《七步诗》让千余年来人们对曹植抱着深切的同情,同时对曹丕则多怀厌弃的情绪,曹丕也因为这首诗招致后人的恶骂。时间到了一千年后的现代,有两位文学大师慷慨赋诗,给《七步诗》赋予新旨。第一位是文学大师鲁迅,他作有题为《替豆萁申冤》的“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泣;我烬你熟了,正好办教席!这首诗写于1925年6月5日,发表于1925年6月7日《京报副刊》,是附在杂文《咬文嚼字(三)》中问世的。此诗涉及的历史背景是:1925年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杨荫榆与段祺瑞政府沆瀣一气,专事迫害进步学生。学生忍无可忍,奋起自卫,并由刘和珍、许广平等倡导组织了学生自治会,与其展开斗争,是为女师大学生风潮。杨荫榆为了制造舆论,责令其亲信哲教系代主任汪懋祖于1925年6月2日,在《晨报》上发表致全国教育界意见书,极力颂扬杨荫榆功德,指责反杨学生,谓之“今反杨者,相煎益急”,将杨荫榆压迫进步学生,说成是“兄弟相煎”。鲁迅当时在女师大任教,他对于受迫害的青年学生深表同情,对于杨荫榆之流深恶痛绝,而对于帮闲文人汪懋祖之辈的奇谈怪论则嗤之以鼻,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遂撰此“反七步诗”一首,旨在为“豆萁”鸣屈申冤。诗中的“办教席”,指的是1925年5月7日杨荫榆在北京西安饭店宴请女师大评议员之举。在此宴席中商议开除刘和珍、许广平等六位学生自治会的负责人之事。汪懋祖当时也出席宴会。鲁迅借此“反诗”,以辛辣的笔触,针对杨、汪之流,投以绝妙的讽刺和鞭笞。到了1943年7月7日抗战六周年,我国现代一位著名的作家、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对“抑丕扬植”的看法不甚赞同,他就是郭沫若。郭沫若写了一篇史论宏文《论曹植》,为曹丕鸣抱不平。他在《论曹植》的结尾部分,还仿曹植的《七步诗》写下了一首立意相反的“翻案剥皮诗”——《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在郭沫若看来,站在豆的一方面说,固然可以感觉到萁的煎迫未免为火烧火;如果站在萁一方面说,不又是富于牺牲的精神的表现吗?豆萁燃烧自己正是为了成全同根而生的豆子,它身上有一种“零落成泥辗作尘”“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精神、牺牲精神,这不正是兄弟一场,互助友爱的生动写照吗?郭沫若的这一论点,是融入了新时代精神的,只是从文学的角度来说,它并没能超越曹植原作的。
2023-08-26 07:00:211

曹植写的七步诗是希望什么,郭沫若写的反七步诗是歌颂什么, 知道答案的请帮助一下,谢谢

曹植写的七步诗是希望什么,郭沫若写的反七步诗是歌颂什么, 知道答案的请帮助一下,谢谢???????????????????
2023-08-26 07:00:545

反七步诗阅读答案

1.这首诗中,‘豆"成了(珍).‘萁"成了(灰) 2.曹植《七步诗》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与曹植《七步诗》的写作角度不同,曹植写《七步诗》是希望(兄弟不要骨肉相残);郭沫若写《反七步诗》是歌颂(甘愿自我牺牲的精神). 希望你能满意.
2023-08-26 07:01:101

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这句话的意思是?谢谢了!

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的意思是:”如果不是同一条根长出来的,怎么会愿意牺牲自己为兄弟奉献呢?“此句出自郭沫若的《反七步诗》,原文为: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译文:锅里煮着豆子,豆萁在锅下燃烧,等豆子熟透了的时候,豆萁早已化为了灰烬。熟了的豆子变成酒席上的佳肴,变成灰烬的豆萁则成了田中的肥料。如果不是同一条根长出来的,怎么会愿意牺牲自己为兄弟奉献呢?扩展资料:《反七步诗》写于1943年7月7日,当时郭沫若居重庆,抗日战争正处相持阶段,“大后方”的文坛上,有一股“厚古薄今,尊崇先人”的风气,但郭沫若敢于迎流而上,翻起“以事求是,古为今用”的旗帜。为此,“有点历史癖”的郭沫若,以饱满的激情,冒着巴蜀盛暑,一气呵成地写作了长达万言的史论宏文《论曹植》,这首《反七步诗》附在此文之末。《七步诗》,乃《三国演义》中曹植受急于迫害自己的兄弟曹丕所迫之作,后流传中被凝缩为四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此“七步诗”是王逸竹、郭沫若与鲁迅曾于不同历史背景下,改此诗(指曹植所作)而作“反七步诗”。
2023-08-26 07:01:201

反七步诗不为同根生,   缘何甘自毁?

反七步诗郭沫若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华罗庚的《赠诸弟》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乐。不惜身成灰,愿弟早成熟。)译文:煮豆子正燃着豆秸,豆子熟了豆秸已为灰烬。熟了的豆子变成席上的佳肴,变成灰烬的豆秸变成了田中的肥料。都是同一条根长出来的,为什么愿意牺牲自己呢?赏析:反七步诗郭沫若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七步诗》是曹植写的:“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诗用比喻手法婉含蓄地表达了对兄弟骨肉相残的悲哀指责,情真意切,十分感人。郭沫若的《反七步诗》则一反曹植《七步诗》的诗意,变为赞颂甘愿自我牺牲的精神。华罗庚的《赠诸弟》与郭沫若诗异曲同工:“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乐。不惜身成灰,愿弟早成熟。”“成熟”一语双关,赞扬甘为人梯的精神。
2023-08-26 07:01:301

郭沫若写的《反七步诗》是歌颂了什么

反七步诗是歌颂奉献,甘愿牺牲自己生命的精神郭沫若的《反七步诗》则一反曹植《七步诗》的诗意,变为赞颂甘愿自我牺牲的精神.华罗庚的《赠诸弟》与郭沫若诗异曲同工:“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乐.不惜身成灰,愿弟早成熟.”“成熟”一语双关,赞扬甘为人梯的精神.
2023-08-26 07:01:382

反七步诗的作者介绍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四川乐山人,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中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和著名的革命活动家。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1919年9月开始发表新诗。1921年,与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同年8月,第一部诗集《女神》出版。“皖南事变”后,他写了《屈原》、《虎符》等六部历史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担任多种国家行政、科学文化方面的领导工作,并出版了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等多部作品。他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中国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1978年6月12日因病于北京逝世,时年86岁。
2023-08-26 07:01:451

反七步诗中豆成了什么其成了什么

豆”成席上的佳肴(席上珍),“萁”成了田中的肥料(田中肥)。
2023-08-26 07:02:184

郭沫若反七步诗后两句的意思

煮豆子正燃着豆秸,因煮熟豆子来做豆豉而使豆子渗出汁水。豆秸在锅下燃烧着,豆子正在锅里哭泣。本来我们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你为什么要这样紧紧逼迫呢?
2023-08-26 07:02:333

七步诗和郭沫若的反七步诗什么意思有什么区别

七步诗和郭沫若的反七步诗什么意思有什么区别七步诗和郭沫若的反七步诗什么意思有什么区别一、曹植的《七步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二、郭沫若《反七步诗》在史实与文学的方面,对“抑丕扬植”提出反对。他认为在文艺批评和七言诗的发展史上,曹丕占有开山地位,是三国时期重要的诗人,并认为南朝梁·刘勰的评价:“文帝以位尊减才,子建以势窘益价”是较为公允的。曹植写七步诗是希望(曹丕免他一死),郭沫若写反七步诗是歌颂(曹植的伟大)《七步诗》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注释]1.釜(fǔ):古代的一种锅.2.煎:煎熬,隐喻迫害.[解说]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结果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前两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燃”一“泣”写出“萁”“豆”的尖锐矛盾,及豆萁对豆子的残酷迫害.最后两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画龙点睛提示诗歌主题.“同根”一语双关,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长起来的,实际上是说自己与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责问曹丕为什么要对同胞兄弟逼迫得这样急.这首诗的比喻十分贴切,浅显生动.虽然诗歌本身是否真为曹植所作,还难以确定,但这首诗反映曹魏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确实是一首好诗.读七步诗有感近读曹植七步诗,还有几首和诗,颇多感受,诸多言语尽在不便言中.先录这几诗以为快意.七步诗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作者用生动贴切的比喻,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意思.中国传统的习惯是“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但在既得利益面前,手足也反目为仇,在诸如金钱、名利、美女、遗产、权势等令人动心而血液回圈加快的阿堵物面前,任何说教、规范都被放到第二位去了.古今中外,莫不如斯.我想,如果贫穷一些、困苦一些、愚蠢一些,也许争夺的不会那么急、那么烈.郭沫若反其意而用之,作了一诗.反七步诗郭沫若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诗意变为对自我牺牲精神的赞颂.数学家华罗庚也曾反其意而作一诗.赠诸弟华罗庚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乐.不惜身成灰,愿弟早成熟.“成熟”一语双关,诗意显豁,也很感人.拟学作一首,聊表心意.欲有别于上引诸意.煮豆燃豆萁,祸起萧墙里.鸲蚌相争忙,鱼翁得利益.“《反七步诗》赞扬了‘萁"甘愿自毁,化作灰,做‘田中肥",帮助豆成为席上的佳肴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立意跟《七步诗》相反.”曹植的七步诗(甲)、郭沫若的反七步诗(乙)本意是指田中和萁一块生长的豆子(后者的“萁”也是这样),但在郭老先生生活的那个年代,这喻指一些甘愿奉献的人。甲诗后两句形象的说明了兄弟间互相残杀,勾心斗角的现实,说明了现实生活中的“萁”为“豆”而毁灭;乙诗后两句的意思是:“都是同一条根上长出来的,为甚么愿意牺牲自己呢?”甲诗是希望哥哥曹丕不要为了皇位争夺而不顾兄弟间的亲情而迫害自己。郭老先生的诗是歌颂那些甘为人梯的无私奉献的精神。——《郭沫若文史研究》郭沫若的反七步诗与曹植的七步诗写作角度不同,曹植写七步诗是希望(),郭沫若写反七步诗是歌颂()曹植写七步诗是希望(曹丕免他一死),郭沫若写反七步诗是歌颂(曹植的伟大)谁知道类似曹植七步诗和郭沫若反七步诗的2首诗?反七步诗郭沫若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计。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郭沫若为什么写反七步诗他根据那时的社会情况来看七步诗,认为曹植说的不对,因为那时人们愿意牺牲自已也要保住自己的兄弟曹植的七步诗是希望_______;郭沫若的反七步诗是歌颂_____骨肉可以不为利益相残甘愿自我牺牲的精神曹植写的七步诗是希望什么,郭沫若写的反七步诗是歌颂曹植写《七步诗》是希望和平相处,郭沫若写的《反七步诗》歌颂奉献精神!在我国诗坛上,说到关于描写“豆和萁”的诗,那一定是三国时期曹植的那首《七步诗》最著名了.“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在这首诗中,曹植首先列举了日常生活中“豆与萁”的相煎现象,用比喻的方法揭露了哥哥曹丕想谋害他的阴谋.向曹丕发出了“你我本来就是一(父)母所生,何必不顾手足之情要下此毒手呢”的质问.可能有些读者还不知道,在我国还有一首《反七步诗》.“反七步诗”,是大文学家郭沫若先生的作品.诗中写道:“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郭老不同意曹植的意见,他认为“萁用自我牺牲(燃烧化为灰烬)的方式成就了豆”的观点是不足取的.但郭老在诗中更多的是流露出“豆”和“萁”各自的作用,教育人们互相配合,勇于奉献.我们都知道,<七步诗>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曹植所写,本诗是这样的: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而大文学家郭沫若却从"煮豆的结果"这个角度做了重新审视,写下了<反七步诗>,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从两首诗的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个凶残的"加害者"变成了一个成就别人牺牲自己"奉献者",从而巧妙地为曹丕鸣了不平.郭老的确是一个具有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文学家,非常令人钦佩,值得后人学习.《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相传,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曹植的哥哥曹丕继承饿曹操的王位,他嫉妒曹植的才华和名气,害怕曹植夺他的王位,就设计陷害.他让草纸以“兄弟”之类的字眼,在行七步的时间里作出一首诗来,否则就以抗命之罪杀害他.草纸才思敏捷,在七步之内做出了这首《七步诗》.这首诗以燃豆萁煮豆为喻,讽喻曹丕不要那么急与兄弟相残.据说曹丕听了这首诗后非常惭愧,加上在一旁的母亲苦苦相劝,当时就放过了曹植.这首诗浅显易懂,比喻贴切形象,所以流传久远.人们也因此都知道了曹植的才思敏捷,对他很是欣赏和同情;对曹丕,人们则是予以指责和诟骂,认为他心胸狭窄,疾贤妒能.千百年来,一直就这样流传着.《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郭沫若在他的历史任务研究系列文章之一《论曹植》中对此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这首诗说是曹植所作,是缺乏真实性的.他在文章结尾作了这首《反七步诗》.在这首诗里,郭老从煮豆的结果这个角度重新审视“煮豆燃豆萁”这个现象,豆萁为了帮助豆粒成为酒席上的珍馐,燃烧了自己,毁灭了自己.和流传甚广的《七步诗相比,一个凶残的“加害者”变成了一个成就别人牺牲自己的“奉献者”,从而巧妙地为曹丕鸣了不平,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写一篇以曹植的《七步诗》和郭沫若的《反七步诗》立意的作文《七步诗》原文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诗》现代版本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表现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感情,也说明了曹丕的狠毒和狡猾,也说明了曹植的镇定自若与机智。郭沫若的反七步诗阅读答案以下内容是从网上copy的,,阅后即焚,不可走心,负责的告诉你无论作品还是人品,他都是个渣反七步诗郭沫若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七步诗》是曹植写的:“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诗用比喻手法婉含蓄地表达了对兄弟骨肉相残的悲哀指责,情真意切,十分感人。郭沫若的《反七步诗》则一反曹植《七步诗》的诗意,变为赞颂甘愿自我牺牲的精神。华罗庚的《赠诸弟》与郭沫若诗异曲同工:“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乐。不惜身成灰,愿弟早成熟。”“成熟”一语双关,赞扬甘为人梯的精神PS:小朋友,有时候会有人把一坨狗屎写到教材里,然后用一百句话来赞美它,但你要记住,狗屎就是狗屎,不会因为一百句赞美而变的香甜可口~愿你能抛开虚伪看到本质,不要被误导~
2023-08-26 07:02:411

反七步诗郭沬若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反 七 步 诗郭沫若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 意思:煮豆子正燃烧着豆萁,等到豆子成熟了的时候,豆萁早已化为了灰烬。熟了的豆子变成了酒席上的佳肴,变成灰烬的豆萁则成了田中的肥料。如果不是同一条根生长出来的,那豆子和豆萁怎么会甘愿牺牲自己呢? 意思应该就是这样。《七步诗》是曹植写的:“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诗用比喻手法婉含蓄地表达了对兄弟骨肉相残的悲哀指责,情真意切,十分感人.郭沫若的《反七步诗》则一反曹植《七步诗》的诗意,变为赞颂甘愿自我牺牲的精神.华罗庚的《赠诸弟》与郭沫若诗异曲同工:“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乐.不惜身成灰,愿弟早成熟.”“成熟”一语双关,赞扬甘为人梯的精神.
2023-08-26 07:02:491

郭沫若写反七步诗的目的

歌颂。《七步诗》和《反七步诗》两诗的写作目的不同,曹植写《七步诗》是希望哥哥不要杀他,郭沫若写《反七步诗》则是为了歌颂。郭沫若(1892一1978年),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
2023-08-26 07:02:572

反七步诗是什么意思

严肃对待文学创作、弘扬正能量的口号。源自网络文学创作中对于“七步诗”创作的反鸡汤、反无脑等一系列提倡文艺正能量、反对低俗文化和垃圾文学等的口号,该解释源于网络文学评论和相关博客文章。
2023-08-26 07:03:051

郭沫若反七步诗的豆和萁分别指

反七步诗郭沫若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七步诗》是曹植写的: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诗用比喻手法婉含蓄地表达了对兄弟骨肉相残的悲哀指责,情真意切,十分感人。郭沫若的《反七步诗》则一反曹植《七步诗》的诗意,变为赞颂甘愿自我牺牲的精神。华罗庚的《赠诸弟》与郭沫若诗异曲同工:“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乐。不惜身成灰,愿弟早成熟。”“成熟”一语双关,赞扬甘为人梯的精神。译:煮豆子正燃着豆秸,豆子熟了豆秸已为灰烬。熟了的豆子变成席上的佳肴,变成灰烬的豆秸变成了田中的肥料。不是同一条根长出来的,为什么愿意牺牲自己呢?
2023-08-26 07:03:262

曹植写的七步诗是希望什么,郭沫若写的反七步诗是歌颂什么

这两首诗的写作角度不同,曹植写的七步诗是希望曹丕,不要对自己和其他兄弟残酷迫害,郭沫若写的反七步诗是歌颂甘愿自我牺牲的精神
2023-08-26 07:03:343

反七步诗中豆和豆萁比喻什么

反七步诗中豆比作兄弟骨肉。萁比作无私奉献者。郭沫若的反七步诗中流露出“豆”和“萁”各自的作用,教育人们互相配合,勇于奉献。反七步诗意思:锅里煮着豆子,豆茎在锅下燃烧,等豆子熟透了的时候,豆萁早已化为了灰烬。熟了的豆子变成酒席上的佳肴,变成灰烬的豆萁则成了田中的肥料。如果不是同一条根长出来的,怎么会愿意牺牲自己为兄弟奉献。
2023-08-26 07:03:502

七步诗(甲)、反七步诗(乙)

1.不是同一条根长出来的,为什么愿意牺牲自己呢?2.曹植首先列举了日常生活中“豆与萁”的相煎现象,用比喻的方法揭露了哥哥曹丕想谋害他的阴谋。向曹丕发出了“你我本来就是一(父)母所生,何必不顾手足之情要下此毒手呢”的质问。 郭老不同意曹植的意见,他认为“萁用自我牺牲(燃烧化为灰烬)的方式成就了豆”的观点是不足取的。但郭老在诗中更多的是流露出“豆”和“萁”各自的作用,教育人们互相配合,勇于奉献。
2023-08-26 07:04:213

反七步诗中豆和豆萁比喻什么

《反七步诗》中的豆和豆萁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不满与厌恶,描述了兄弟一场,互助友爱的精神。《反七步诗》是1943年7月7日郭沫若居重庆时创作的一首诗,全诗为: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郭沫若的《反七步诗》一反曹植《七步诗》的诗意,变为赞颂甘愿自我牺牲的精神,诗以新旨,另铸新词。
2023-08-26 07:04:281

反七步诗中的豆和萁分别指谁?哪个指曹植

豆指曹植,萁指曹丕
2023-08-26 07:04:393

郭沫若写的反七步诗中豆子指的是什么意思

豆子在这里指的是曹植。郭诗仿《七步诗》写下了一首立意相反的“翻案剥皮诗”——《反七步诗》,诗歌这样写道:“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曹诗中的豆是指曹植自己,豆萁指残害同胞的哥哥曹丕。历史一向“抑丕扬植”,郭对此看法不甚赞同,写下《反七步诗》。
2023-08-26 07:04:471

郭沫若的反七步诗阅读答案

以下内容是从网上copy的,,阅后即焚,不可走心,负责的告诉你无论作品还是人品,他都是个渣反 七 步 诗 郭沫若 煮豆燃豆萁, 豆熟萁已灰。 熟者席上珍, 灰作田中肥。 不为同根生, 缘何甘自毁? 《七步诗》是曹植写的:“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诗用比喻手法婉含蓄地表达了对兄弟骨肉相残的悲哀指责,情真意切,十分感人。郭沫若的《反七步诗》则一反曹植《七步诗》的诗意,变为赞颂甘愿自我牺牲的精神。 华罗庚的《赠诸弟》与郭沫若诗异曲同工:“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乐。不惜身成灰,愿弟早成熟。”“成熟”一语双关,赞扬甘为人梯的精神PS:小朋友,有时候会有人把一坨狗屎写到教材里,然后用一百句话来赞美它,但你要记住,狗屎就是狗屎,不会因为一百句赞美而变的香甜可口~愿你能抛开虚伪看到本质,不要被误导~
2023-08-26 07:04:551

反七步诗全诗的意思

《反七步诗》全诗的意思:锅里煮着豆子,豆萁在锅下燃烧,等豆子熟透了的时候,豆萁已化为了灰烬。熟了的豆子变成酒席上的佳肴,变成灰烬的豆萁则成了田中的肥料。如果不是同一条根长出来的,怎么会愿意牺牲自己为兄弟奉献呢?原文: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反七步诗》是1943年7月7日郭沫若居重庆时创作的一首诗,描述了兄弟一场,互助友爱的精神。创作背景:诗写于1943年7月7日,当时郭沫若居重庆,抗日战争正处相持阶段,“大后方”的文坛上,有一股“厚古薄今,尊崇先人”的风气,但郭沫若敢于迎流而上,翻起“以事求是,古为今用”的旗帜。为此,“有点历史癖”的郭沫若,以饱满的激情,冒着巴蜀盛暑,一气呵成地写作了长达万言的史论宏文《论曹植》,这首《反七步诗》即附在此文之末。作者在书前序言中,说明自己研究历史人物,“主要是凭自己的好恶,我的好恶的标准是什么?一句话归宗:人民本位!”在此标准和原则的指引下,作者对于曹植,一面充分肯定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所占的地位:另一方面,则指出他的多项不足,诸如骄纵任性,恃才傲物。至于历代被人传颂的曹植的神来之笔《七步诗》,郭沫若则认为“过细考察起来,恐怕附会的成分要占多数。”他愤愤不平地写道:“站在豆的一方面说,固然可以感觉到萁的煎迫未免过火;如果站在萁的一方面说,不又是富于牺牲精神的吗?”
2023-08-26 07:06:081

郭沫若反七步诗

1、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2、锅里煮着豆子,豆萁在锅下燃烧,等豆子熟透了的时候,豆萁已化为了灰烬。熟了的豆子变成酒席上的佳肴,变成灰烬的豆萁则成了田中的肥料。如果不是同一条根长出来的,怎么会愿意牺牲自己为兄弟奉献呢?3、《反七步诗》写于1943年7月7日,当时郭沫若居重庆,抗日战争正处相持阶段,“大后方”的文坛上,有一股“厚古薄今,尊崇先人”的风气,但郭沫若敢于迎流而上,翻起“以事求是,古为今用”的旗帜。为此,“有点历史癖”的郭沫若,以饱满的激情,冒着巴蜀盛暑,一气呵成地写作了长达万言的史论宏文《论曹植》,这首《反七步诗》附在此文之末。
2023-08-26 07:06:241

《反七步诗》的意思是什么?

《反七步诗》的意思是什么? 反七步诗 郭沫若 煮豆燃豆萁, 豆熟萁已灰。 熟者席上珍, 灰作田中肥。 不为同根生, 缘何甘自毁? (华罗庚的《赠诸弟》 煮豆燃豆萁, 萁在釜下乐。 不惜身成灰, 愿弟早成熟。 ) 译文: 煮豆子正燃著豆秸,豆子熟了豆秸已为灰烬。熟了的豆子变成席上的佳肴,变成灰烬的豆秸变成了田中的肥料。都是同一条根长出来的,为什么愿意牺牲自己呢? 赏析: 反 七 步 诗 郭沫若 煮豆燃豆萁, 豆熟萁已灰。 熟者席上珍, 灰作田中肥。 不为同根生, 缘何甘自毁? 《七步诗》是曹植写的:“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诗用比喻手法婉含蓄地表达了对兄弟骨肉相残的悲哀指责,情真意切,十分感人。郭沫若的《反七步诗》则一反曹植《七步诗》的诗意,变为赞颂甘愿自我牺牲的精神。 华罗庚的《赠诸弟》与郭沫若诗异曲同工:“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乐。不惜身成灰,愿弟早成熟。”“成熟”一语双关,赞扬甘为人梯的精神。 《七步诗》的意思是什么 曹植的《七步诗》 原为六句:“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来《漫叟诗话》和《三国演义》把它改为四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意思是说:曹植的大哥想夺权篡位,而父亲这时生在病中,不能主持大政,而曹丕身为大哥,理应代替父亲。可是父亲一但归天,而父亲特别溺爱曹植,大哥生怕自己的皇位让弟弟夺去,便想找时机除掉这棵障碍草。正好有一天所有的大臣都在议事,曹丕就想在各大臣的面前让曹植出丑也好借机除掉他。于是他就对曹植说:听说弟弟被所有的人都封为才子,那么我也给你出一道题,命你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如果作出不来,就别怪我这个做大哥的不顾手足之情(含义是要杀了他)。”曹植当时非常愤怒,而当他走到第七步时,曹丕以为他作不出来了,还没来得及说话,曹植就把诗读了出来,以就是上面的诗。 最后曹植离开了他的故乡(相传)。  煮豆子燃烧的是豆秆, 过滤豆豉做成了豆浆. 豆秆在灶下焚烧, 豆子在锅里哭泣. 本是生在同一根上 ,煎熬我何必这么着急! 古代曹植走了七步,写了首诗,后来形容有感突发奇想写的诗 《七步诗》的意思是? 七步诗 曹 植 zhǔ dòu rán dòu qí   煮 豆 燃 豆 萁 , lù chǐ yǐ wéi zhī   漉 豉 以 为 汁 。 qí zài fǔ xià rán   萁 在 釜 下 燃 , dòu zài fù zhōng qì   豆 在 釜 中 泣 。 běn shì tóng gēn shēng   本 是 同 根 生 , xiāng jiān hé tài jí   相 煎 何 太 急 。 作者背景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第四子,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著名诗人。少年时就很有才华,得到曹操的喜爱,因此受到他的哥哥曹丕的猜忌,后来郁郁而死。他的诗语言精练,词采优美,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 注词释义 釜:古代的炊具,相当于现在的锅。 萁:豆秆。 漉:过滤。 豉:豆豉。用煮熟的大豆发酵后制成,有咸、淡两种,供调味用。 古诗今译 煮豆子燃烧的是豆秆,过滤豆豉做成了豆浆。豆秆在灶下焚烧,豆子在锅里哭泣。本是生在同一根上,煎熬我何必这么着急! 名句赏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和曹植本是亲兄弟,曹植少年时就很聪明,能出口成章,下笔千言。曹丕当了皇帝以后,怕曹植威胁自己的地位,想迫害曹植,有一次让曹植在七步之内做成一首诗,否则就把他处死。曹植应声而起,没走到七步就做好了这首诗。曹植把自己比喻成锅里的豆子,把曹丕比喻成锅下面的豆秆。豆子和豆秆本来是生长在同一根上,现在豆秆却在锅下面燃烧,煎熬锅里的豆子,而锅里的豆子无力反抗。曹植用这个比喻,暗指曹丕我与你是亲生兄弟,应该是骨肉情深,真诚相至,但现在却是骨肉相残,表达了内心的悲愤。相传曹丕听了面有惭色。这首诗比喻贴切,用语巧妙,通俗易懂而又含义深长。
2023-08-26 07:06:381

反七步诗的意思

1、《反七步诗》是1943年7月7日郭沫若居重庆时创作的一首诗,描述了兄弟一场,互助友爱的精神。2、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3、译文锅里煮着豆子,豆萁在锅下燃烧,等豆子熟透了的时候,豆萁已化为了灰烬。熟了的豆子变成酒席上的佳肴,变成灰烬的豆萁则成了田中的肥料。如果不是同一条根长出来的,怎么会愿意牺牲自己为兄弟奉献呢?
2023-08-26 07:06:471

反七步诗是什么意思

反七步诗郭沫若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华罗庚的《赠诸弟》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乐。不惜身成灰,愿弟早成熟。)译文:煮豆子正燃着豆秸,豆子熟了豆秸已为灰烬。熟了的豆子变成席上的佳肴,变成灰烬的豆秸变成了田中的肥料。都是同一条根长出来的,为什么愿意牺牲自己呢?赏析:反七步诗郭沫若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七步诗》是曹植写的:“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诗用比喻手法婉含蓄地表达了对兄弟骨肉相残的悲哀指责,情真意切,十分感人。郭沫若的《反七步诗》则一反曹植《七步诗》的诗意,变为赞颂甘愿自我牺牲的精神。华罗庚的《赠诸弟》与郭沫若诗异曲同工:“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乐。不惜身成灰,愿弟早成熟。”“成熟”一语双关,赞扬甘为人梯的精神。
2023-08-26 07:06:561

反七步诗的意思

煮豆弃豆萁,豆萁两别离。豆香入君口,萁朽伴黄泥。
2023-08-26 07:07:054

《反七步诗》—郭沫若的诗中,豆和萁比喻?

反七步诗郭沫若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七步诗》是曹植写的: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诗用比喻手法婉含蓄地表达了对兄弟骨肉相残的悲哀指责,情真意切,十分感人。郭沫若的《反七步诗》则一反曹植《七步诗》的诗意,变为赞颂甘愿自我牺牲的精神。华罗庚的《赠诸弟》与郭沫若诗异曲同工:“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乐。不惜身成灰,愿弟早成熟。”“成熟”一语双关,赞扬甘为人梯的精神。译:煮豆子正燃着豆秸,豆子熟了豆秸已为灰烬。熟了的豆子变成席上的佳肴,变成灰烬的豆秸变成了田中的肥料。不是同一条根长出来的,为什么愿意牺牲自己呢?
2023-08-26 07:07:333

反七步诗中的豆和萁分别指谁?哪个指曹植

反七步诗中的豆和萁分别指谁?哪个指曹植 豆比作兄弟骨肉,萁比作无私奉献者。 郭沫若的反七步诗中流露出“豆”和“萁”各自的作用,教育人们互相配合,勇于奉献. 反七步诗 郭沫若 煮豆燃豆萁, 豆熟萁已灰。 熟者席上珍, 灰作田中肥。 不为同根生, 缘何甘自毁? 《七步诗》是曹植写的:“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诗用比喻手法婉含蓄地表达了对兄弟骨肉相残的悲哀指责,情真意切,十分感人。郭沫若的《反七步诗》则一反曹植《七步诗》的诗意,变为赞颂甘愿自我牺牲的精神。 华罗庚的《赠诸弟》与郭沫若诗异曲同工:“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乐。不惜身成灰,愿弟早成熟。”“成熟”一语双关,赞扬甘为人梯的精神。 郭沫若的这首诗豆萁都没有特指,是泛指, 但若按他以为曹丕平反的这一点看, 萁是曹丕 豆是曹植 显然在兄弟之情的写法上有了明显的改变,变成了对奉献精神的歌颂 关于<<七步诗>>中的豆和萁分别指谁?豆是指曹植吗? 对,豆指的是曹植,萁指的是曹丕 就是说,我们都是一个根生的,你为什么要搞死我 反七步诗中的豆和萁分别指什么 豆指的是豆子,萁指的是豆杆 七步诗中的豆指谁 曹植 《七步诗》中的萁指谁 曹丕 曹植七步诗中的豆是什么豆子? 黄豆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豆子是曹植自喻;豆萁则是譬喻他的哥哥曹丕;曹丕对这个拥有很高才华的弟弟,很可能会夺走自己的地位,十分在意,觉得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于是在朝堂之上,不怀好意地赞美了弟弟。并说:既然大家都对你的诗才赞誉有加,那就表现一下吧!在这殿堂之上走七步,然后写一首诗;让大家看看。 于是曹植将自己譬喻为锅子中的豆子,把哥哥这种苦苦相逼的作法,譬喻成在锅子外烧著的豆梗。并痛心地呼号:我两是同胞手足,何以要自相残杀呢? 七步诗中所说的豆萁、豆子哪个是曹植?哪个是曹丕? 豆萁(曹丕)是大豆的豆秸,是大豆脱粒后剩下的茎 放在底下烧豆子(曹值)的柴火的 意思是本都是豆的一部分 何必这样苦苦相逼呢 豆萁占主动 所以是曹丕 《七步诗》中所说的豆萁是曹植还是曹丕? 豆子是曹植,豆萁是曹丕。 曹植在雍丘6年的生活,确实像“被煮的豆子”受尽煎熬。历史中对他的这段时期有这样的记载,“左右罢怠,居业同定,园果万株,枝条始茂。私情区区,实所重弃。然桑田无业,左右贫穷,食财糊口,形有 *** 。” 从‘豆在釜中泣"这一句里,也可以明显的认识到,泣,这哭泣的自然是曹植。 再来看一下为什么说豆萁是曹丕。 七步诗的大概意思是说,煮豆子是用来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做羹。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中哭泣。我们本来是同胞兄弟,为什么你那么急迫地加害于我呢? 豆萁即为豆茎,而豆茎得燃烧,使得在锅中的豆子哭泣,可见,掌握主动权的是豆萁。当时曹丕是一国之主,这主动权,自然是在他身上的。 另外,解释一下您提到的燃烧成灰烬的问题,对于这个的解释,应该是兄弟互相残杀,最终的结果,只会是两败俱伤。 反七步诗里的“豆”指曹植还是曹丕? 指曹植, 《七步诗》是曹植写的:“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诗用比喻手法婉含蓄地表达了对兄弟骨肉相残的悲哀指责,情真意切,十分感人。郭沫若的《反七步诗》则一反曹植《七步诗》的诗意,变为赞颂甘愿自我牺牲的精神。
2023-08-26 07:07:411

郭沫若的反七步诗

同上
2023-08-26 07:07:508

《反七步诗》―郭沫若的诗中,豆成了什么萁成了什么

1:豆成了什么萁成了什么?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原诗中的句子中,豆煮熟后变成了桌上的佳肴。萁燃尽后化作了灰烬。2:寓意粗看郭诗似借物倡扬自我牺牲,细味却是一种以个人拗见强加于物的言不传心的种类共灭思想。郭沫若《反七步诗》写于1943年7月7日,是其《论曹植》一文的尾笔。当时我国正处抗日战争社会背景下的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大后方”的文坛上,刮起一股“厚古薄今,尊崇先人”之风,身居重庆的郭沫若,在其逆风所举“以事求是,古为今用”帜下作此《反七步诗》。郭沫若对历代被人传诵的曹植《七步诗》的论说可归为两点:一是有着“过细考察起来,恐怕附会的成分要占多数”的认为。二是操“古为今用”器,对诗中“豆”、“萁”所代表的两种事物分别提出自己的看法。只不知自称以“人民本位”标准研究历史人物的郭沫若,在《反七步诗》中,斯“豆”何指?斯“萁”何指?“萁”以己故灭“豆”之性,“豆”有何幸?“萁”有何德?“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国共共“自毁”乎?或中日共“自毁”乎?!
2023-08-26 07:08:063

七步诗与反七步诗意思

O(∩_∩)O谢谢帮了我大忙
2023-08-26 07:08:387

郭沫若写的《反七步诗》是歌颂了什么?

反七步诗是歌颂奉献,甘愿牺牲自己生命的精神
2023-08-26 07:08:552

反七步诗后两句的意思是?这首诗是歌颂?

反七步诗   郭沫若   煮豆燃豆萁,  豆熟萁已灰.  熟者席上珍,  灰作田中肥.  不为同根生,  缘何甘自毁?  (华罗庚的《赠诸弟》   煮豆燃豆萁,  萁在釜下乐.  不惜身成灰,  愿弟早成熟.) [编辑本段]译文:  煮豆子正燃着豆萁,豆子熟了豆萁已为灰烬.熟了的豆子变成席上的佳肴,变成灰烬的豆萁变成了田中的肥料.如果不是同一条根长出来的,难道会愿意牺牲自己吗?[编辑本段]赏析:  千百年来,曹丕也因为这首诗招致后人的恶骂.现代学者郭沫若先生1943年写了一篇宏文《论曹植》,为曹丕鸣抱不平,文中对《七步诗》是否曹植所作提出了质疑:“过细考察起来,恐怕附会的成分要占多数.多因后人同情曹植而不满意曹丕,故造为这种小说,其实,曹丕如果要杀曹植,何必以逼他做诗为借口?子建才捷,他又不是不知道,而且果真要杀他的话,诗做成了也依然可以杀,何至于仅仅受了点讽刺而便‘深惭"?所以这首诗的真实性比较少.然而就因为这首诗,曹植却维系了千载的同情,而曹丕也就膺受了千载的厌弃.”显然,从《七步诗》的构思立意来说,曹植是站在“豆”位的立场(自己的立场)写“萁”的煎迫(曹丕的迫害)未免过火和无情.然而如果换一个角度,从“萁”的方面来思考,“萁”那种成全他人,牺牲自我的精神不也是很可贵的吗?基于这种理解,郭沫若写了一首立意相反的《反七步诗》,诗歌这样写道:“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在郭先生看来,豆萁燃烧自己正是为了成全同根而生的豆子,它身上有一种“零落成泥辗作尘”“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精神、牺牲精神,这不正是兄弟一场,互助友爱的生动写照吗?  反七步诗 郭沫若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七步诗》是曹植写的:“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诗用比喻手法婉含蓄地表达了对兄弟骨肉相残的悲哀指责,情真意切,十分感人.郭沫若的《反七步诗》则一反曹植《七步诗》的诗意,变为赞颂甘愿自我牺牲的精神.华罗庚的《赠诸弟》与郭沫若诗异曲同工:“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乐.不惜身成灰,愿弟早成熟.”“成熟”一语双关,赞扬甘为人梯的精神.
2023-08-26 07:09:021

反七步诗的豆成了()萁成了什么是郭沫若的

这是郭沫若的一首诗,在这首诗中熟了的豆子变成席上的佳肴,变成灰烬的豆萁则成了田中的肥料。反其意而用之,妙哉,详解如下:1、原诗:反七步诗郭沫若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2、译文煮豆子正燃着豆萁,等豆子熟透了的时候,豆萁早已化为了灰烬。熟了的豆子变成席上的佳肴,变成灰烬的豆萁则成了田中的肥料。如果不是同一条根长出来的,怎么会愿意牺牲自己呢?3、赏析:豆是一种生态,是生命的一种形式,以与他物互适共生为原则。粗看郭诗似借物倡扬自我牺牲,细味却是一种以个人拗见强加于物的语不传心的种类共灭思想。郭沫若《反七步诗》写于1943年7月7日,是其《论曹植》一文的尾笔。当时我国正处抗日战争社会背景下的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大后方”的文坛上,刮起一股“厚古薄今,尊崇先人”之风,身居重庆的郭沫若,在其逆风所举“以事求是,古为今用”帜下作此《反七步诗》。郭沫若对历代被人传诵的曹植《七步诗》的论说可归为两点:一是有着“过细考察起来,恐怕附会的成分要占多数”的认为。二是操“古为今用”器,对诗中“豆”、“萁”所代表的两种事物分别提出自己的看法:“站在豆的一方面说,固然可以感觉到萁的煎迫未免过火;如果站在萁的一方面说,不又是富于牺牲精神的吗?”
2023-08-26 07:09:101

反七步诗与《七步诗》对比阅读,你会发现,曹植的是希望___,郭沫若的是歌颂 ______ 怎么写

曹植的是希望:不要互相残杀;郭沫若的是歌颂: 曹植的伟大
2023-08-26 07:09:207

郭沫若写的《反七步诗》是歌颂什么?

歌颂:曹植的伟大
2023-08-26 07:09:391

反七步诗后两句的意思是什么,形象的说明

如果不是同一条根长出来的,怎么会愿意牺牲自己为兄弟奉献呢
2023-08-26 07:0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