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中考文学常识教学反思

2023-08-27 14:12:34
共1条回复
cloud123

1.初中语文的文学常识总结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总结: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现代文化的奠基人。著名短篇小说《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鲁讯写于1926年2月间的散文集,共10篇。 2.胡适(1891-1962) ,原名胡洪骍,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作家、学者、教育家。

是中国现代文化的奠基人之一。著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胡适文集》、《胡适作品集》等。

3.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沫若为笔名。四川乐山人。

现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社会活动家。主要文学作品有“诗集《女神》、《星空》、《蔡文姬》等。

《天上的街市》《静夜》选自《郭沫若全集》。 4.巴金:1904年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

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灭亡》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还有短、中、长篇小说。《短文两篇》选自《龙.虎.狗》。

5.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

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

6.苏轼是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

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7.史成汉,1923年出生于山西定襄县,蒙古族,七月派诗人,1941年发表诗作,出版了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在祖国面前》、《爱与歌》等。

8.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理著名作家、评论家,作品擅长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的遭遇和心灵的热情描摹。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短篇小家之一。

代表作有《成功的迷诀》、《三作家》等。《列夫.托尔斯泰》选自《三作家》。

一、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二、如何学好文学常识: 1.零散的文学常识就像是没有穿好的一大把针,只要有一根线将它们贯串起来,这些文学常识就显得非常系统了,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等。 2.联想法,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举一而反三触一而发十,能较系统地记住许多知识。经常这样记忆,也有利于联想能力的提高。

3.积少成多法,文学常识内容多,涉及面广,短时间内是没有办法全部记下来的。心理学认为,记忆由四个环节组成: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

4.口诀法,我们平时背诵诗文时有这样的体会:文章背起来较慢,诗词因其节奏分明、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就容易背诵得多。我们可以把要识记的文学常识编成“口诀”,这些口诀要讲究押韵,也应该是浓缩的文学常识,记上两句,就应该记忆了许多知识。

2.初中语文的文学常识总结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总结:

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现代文化的奠基人。著名短篇小说《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鲁讯写于1926年2月间的散文集,共10篇。

2.胡适(1891-1962) ,原名胡洪骍,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作家、学者、教育家。是中国现代文化的奠基人之一。著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胡适文集》、《胡适作品集》等。

3.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沫若为笔名。四川乐山人。现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社会活动家。主要文学作品有“诗集《女神》、《星空》、《蔡文姬》等。《天上的街市》《静夜》选自《郭沫若全集》。

4.巴金:1904年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灭亡》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还有短、中、长篇小说。《短文两篇》选自《龙.虎.狗》。

5.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

6.苏轼是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7.史成汉,1923年出生于山西定襄县,蒙古族,七月派诗人,1941年发表诗作,出版了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在祖国面前》、《爱与歌》等。

8.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理著名作家、评论家,作品擅长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的遭遇和心灵的热情描摹。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短篇小家之一。代表作有《成功的迷诀》、《三作家》等。《列夫.托尔斯泰》选自《三作家》。

一、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二、如何学好文学常识:

1.零散的文学常识就像是没有穿好的一大把针,只要有一根线将它们贯串起来,这些文学常识就显得非常系统了,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等。

2.联想法,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举一而反三触一而发十,能较系统地记住许多知识。经常这样记忆,也有利于联想能力的提高。

3.积少成多法,文学常识内容多,涉及面广,短时间内是没有办法全部记下来的。心理学认为,记忆由四个环节组成: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

4.口诀法,我们平时背诵诗文时有这样的体会:文章背起来较慢,诗词因其节奏分明、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就容易背诵得多。我们可以把要识记的文学常识编成“口诀”,这些口诀要讲究押韵,也应该是浓缩的文学常识,记上两句,就应该记忆了许多知识。

3.初中文学常识

/5/37/92/159/2006/8/ga6026125217860028211-0

初中文学常识总汇.

舒婷作品因___朦胧____引起较大争论。

-------------------------

◎ 诗歌与反讽——以舒婷《这也是一切》为例 (阅读1591次)

今天,我们以舒婷的诗《这也是一切》为例,讨论诗歌中的反讽问题。

这首诗的副标题说明,它是对北岛《一切》的回答。舒婷和北岛,是朦胧诗的领军人物。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的这场文艺思潮和诗歌运动,是文革之后思想、文学冲破禁锢的先声,也是现代汉语诗歌走向新生的一个起点。

诗可不可以写得“朦胧”,“朦胧”在诗中有没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这些在今天看来也许并不是什么问题,但在当时却引起了极大的争议。

参考资料:/ReviewerColumn/weitianwu/article?vArticleId=36495

4.中考常考的文学常识

中考要掌握的文学知识,主要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常识以及基本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

在实际生活中,小说、散文等文学样式的阅读欣赏尤为重要,所以掌握几种体裁的文学知识是决定阅读的基础。

1.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知识

小说的三要素是典型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

塑造人物的描写手法,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还有细节描写。

小说的情节包括开端、发展、 *** 和结局。

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阅读散文要注意抓住文章的线索。

以上体裁的知识要依据课本上的知识短文附录。(《谈谈小说》《谈谈散文》《怎样读诗}《谈谈戏剧文学》)

2.重要作家作品知识

这方面知识要以教科书注释的内容为主,重要作家从作品和功绩上可作适当的扩展。

对课文的作者姓名、官职、字号、国籍、代表作等要熟记于心。具体字的写法要以课本为准。复习中,这类知识可列表复习。

5.中考文学常识总结

中考文常

作者 作品 出自 国籍/朝代 作者评价

朱自清 《春》 —— 现代 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鲁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朝花夕拾》 现代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矛盾 《白杨礼赞》 《见闻杂记》 现代 杰出作家

冰心 《小橘灯》 《小橘灯》 现代 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伊索 《〈伊索寓言〉二则》 《伊索寓言》 古希腊 寓言家

叶圣陶 《苏州园林》 《百科知识》 现代 作家,著名教育家

吴晗 《谈骨气》 《吴晗杂文选》 现代 历史学家

王愿坚 《七根火柴》 《人民文学》 现代 作家

安徒生 《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 丹麦 著名童话家

契诃夫 《变色龙》 —— 俄国 19世纪末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孟子 《〈孟子〉二章》 《孟子》 战国时期 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

诸葛亮 《出师表》 《诸葛亮集》 三国时期 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

陶渊明 《桃花源记》 《陶渊明集》 东晋 著名诗人

刘禹锡 《陋室铭》 《陋室铭》 唐朝 著名诗人

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 《苏文忠公集》 宋朝 著名文学家

范仲淹 《岳阳楼记》 《范文正公集》 北宋 政治家

欧阳修 《醉翁亭记》 《欧阳文忠公文集》 北宋 文学家,史学家

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诗选》 唐朝 浪漫主义诗人

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 宋朝 著名爱国词人

晏殊 《浣溪沙》 《唐宋词选》 北宋 词人

老舍 —— —— 现代 现代作家

杜甫 —— —— 唐代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韩愈 —— —— 唐朝 文学家

柳宗元 —— —— 唐朝 著名文学家

王安石 —— —— 北宋 政治家,文学家

陆游 —— —— 南宋 爱国诗人

李清照 —— —— 宋朝 著名女词人

蒲松龄 —— —— 清朝 文学家

6.中考文学常识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归纳 1、陶渊明:,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东晋人。

《桃花源记》《饮酒》 2、王维:字摩诘,是盛唐诗坛上极负盛名的诗人,因官至尚书右丞,所以人称王右丞。《使至塞上》 3、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李白是唐朝著名诗人,也是中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李白和杜甫合称“李杜”。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唐肃宗时,官左拾遗。

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钱塘湖春行》. 6、刘禹锡:字梦得,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陋室铭》《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

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小石潭记》 8、范仲淹:字希文,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统帅,也是—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教育家。

《岳阳楼记》,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9、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醉翁亭记》 10、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伤仲永》 11、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且苏轼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

《江城子。密州出猎》。

12、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著有《稼轩长短句》,《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13、马致远: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大都(今北京)人。

马致远以字行于世,名不祥。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

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天净沙??秋思》 14、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清代安徽全椒人。

晚年,自号文木老人,著《儒林外史》五十五回。《范进中举》 15、鲁迅: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樟寿,号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

阿长与《三海经》,故乡孔乙己,雪,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16、老舍:现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家。《济南的冬天》 17、朱自清:(1898.11.22—1948.8.12)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1919年2月写的《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

《背影》。 18、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天上的街市》。

19、契诃夫:俄国小说家、戏剧家。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齐名为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变色龙》 20、《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因此又称“诗三百”。

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

21、《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

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22、《论语》:《论语》首创语录之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

《论语》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论语》共二十篇。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 23、《孟子》:儒家经典。

《孟子》一书是"拟圣而作",它既吸收《论语》中的精华,也接受了《大学》、《中庸》的一些特点。在《孟子》一书中,反映最突出的是仁义思想。

仁是儒家学说的中心,孔子常讲仁很少讲义,孟子则仁义并重,他有句名言,即"舍生取义"。《孟子》一书以问对、答辩方式展开,以驳论为主要的论证方法。

它翔实地记载了孟子的思想,。

7.语文考试反思2000字

段老师语文期中语文反思进山中学 八年级 曹祎琪初二,是学习生涯一个里程碑,一个分水岭,而期中考试,则是对初二一段时间来的检验,其分数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而语文则是更加至关重要的,初一时语文分数总突破不了90大关,在88、89左右浮动。如今已到了初二,这个分数是依旧如此,抑或是有所浮动?这一直紧紧牵动着我的情绪。

待卷子发下,91的分数令我一喜,所幸我没有一语成谶,分数不仅没有低于往年,竟还突破了90分。欣喜过后,我翻开卷子,找寻错误。

基础题,扣掉3分,占所扣总分的30%左右,全扣在一道加标点符号的题上。阅读题,扣掉2.5分。

作文,扣掉4分。找出错误,应加以分析。

基础题中的扣分,是完全不应该的,如何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本应该是文学常识,对于这次的全部错误,只能说明我对于文学常识方面的匮乏,以及平时的粗心大意,遇到无法确定的问题没有及时请教,才会在这道本不该错的题目上全军覆没。阅读题的第一小题,答案在原文中出现过数次,我却没有留 意,填上了错误的答案,从中可以看出我在做卷子时,没有精读、细读文章,从而导致如此幼稚的错误。

在课外阅读中,答案不够简洁明了,出现太多“正确的废话”,格式也不够规范,题意理解不够清晰透彻。作文的问题更加严重。

选材不够新颖,在行文近三分之一时才进入正题,主题表达不清晰,结尾开头太长,结尾太 突然、仓促等都是致命问题。浏览遍整张卷子,先前的兴奋荡然无存,认为自己不应得如此高的分数。

如果考试是检验这一段时间学习效率的体检单,那我一定有许多隐患需要去消除。总结错误,更应展望未来。

期末考试很快就将来临,针对以上的问题与错误,我将作 出相应的努力:通过查阅网上资料,了解标点符号的使用规范及其他文学常识;多做课外语文阅读、文言文等练习;多在课下练习片段描写、小作文等;在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多读书,读好书,提高自身语文素养。

于错误中总结经验,于失败中窥见成功。在期末测验中,我将保证目前的成绩,并更上一层楼。

写后小记:这次的语文,判分标准比较松,考的成绩较理想,但错的地方实在不应该。以后会更加努力。

我的回答您满意吗?满意就采纳我,谢谢!有什么不满意的,可以继续问我哦。

相关推荐

反思文学名词解释是什么?

反思文学是**七八十年代之交**继“伤痕文学”之后出现的文学现象,它因表现出对于社会历史痛定思痛的反思特点而得名。
2023-08-26 10:06:592

反思文学名词解释是什么?

反思文学是出现在七八十年代之交的文学现象,它以对社会历史痛定思痛的反思特点而得名。这种文学形式通过艺术概括,深刻揭示极左思潮和现代迷信给党和人民造成的巨大损失和严重后果,并从不同方面总结了党的优良传统受到破坏的历史教训,启示人们思考产生历史悲剧的社会原因,以防止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2023-08-26 10:07:172

反思文学名词解释是什么?

反思文学名词解释:通过艺术概括,深刻地揭示出极左思潮和现代迷信给党和人民造成的巨大损失和严重后果,从不同方面总结了党的优良传统受到破坏的历史教训,启示人们思考产生历史悲剧的社会原因,以防悲剧重演的这类文学作品称为反思文学。反思文学具有较为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揭露和批判极左路线、反对官僚主义,揭示社会和历史悲剧,呈现和剖析悲剧人物的命运遭际,刻画悲剧人物性格是它们共同具有的特色。反思文学的意义:1、现实意义:从党和人民关系角度反思历史教训,确立“人民是上帝”的历史观念。特征之一:自我反省。《蝴蝶》、李国文《月食》《冬天里的春天》,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等。2、历史意义:立足当代历史进程,揭示从左到极左的转化,促进现实主义深化。最基本特征:思考或沉思。《李顺大造屋》。
2023-08-26 10:07:311

如何理解伤痕文学、反思文学?

伤痕文学特征:1.以悲剧形式来反映社会主义的文学思潮伤痕文学,但其悲剧精神却具有表层性的弱点。2.注重对普通人的刻画。表现对人性的探讨,假大空的思想不在占据主体。反思文学的特征:1.历史纵深感和较大思想容量;再现反思社会灾难和人生悲剧。2.反思历史,同时文学反思,作家主体、文体意识觉醒。
2023-08-26 10:07:473

反思文学的主要作品有

《1984》、《美丽新世界》、《福音书》、《异乡人》等。反思文学是指通过文学作品对社会现实进行批判和反思的文学流派,反思文学的主要作品包括《1984》、《美丽新世界》、《福音书》、《异乡人》等。这些作品在不同程度上探讨了现代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政治操纵、科技进步、宗教信仰和人类孤独等。它们通过揭示这些问题的本质和影响,引起读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警醒,是反思文学的代表作品。
2023-08-26 10:08:311

反思文学艺术特色

从百度上看到:反思文学的定义,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批作家从政治、社会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并追溯到此前的历史,从一般地揭示社会谬误上升到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上,和伤痕文学相比,其目光更为深邃、清醒,主题更为深刻,带有更强的理性色彩,被称为“反思小说”。特色的话应该用几个关键词概括:反思、历史、经验、教训、悲剧、理性
2023-08-26 10:08:412

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的特征?

“伤痕文学与反思文学的主要区别表现在:形成时间不同、特征不同、代表作品不同。 1、形成时间不同 伤痕文学形成于文革结束初期,以1977年刘心武的小说《班主任》
2023-08-26 10:08:519

反思文学的作品

1、《啊》作者:冯骥才; 2、《杂色》作者:王蒙; 3、《绿化树》作者:张贤亮; 4、《一九八六》作者:余华; 5、《叔叔的故事》作者:王安忆; 6、《我们夫妇之间》作者:肖也牧; 7、《雪城》作者:梁晓声; 8、《隐形伴侣》作者:张抗抗; 9、《血色黄昏》作者:老鬼; 10、《中国一九五七》作者:尤凤伟。
2023-08-26 10:09:071

伤痕文学与反思文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好的医生给病人切除肿瘤的时候,会准备止血、缝合、上药等,以救其命。恶的医生只拿了手术刀,剥开皮肤,看见肿瘤,一刀下去,完整切除后即完事,至于病人能不能活就不管了。为揭露而揭露的文学作者,是第二种医生!
2023-08-26 10:09:174

反思文学的简介

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在中国大陆文坛出现的一种令人瞩目的文学现象。“反思”一词是哲学上的一个术语,含有反省、回顾、再思考、再评价、怀疑以往既成的结论等多层意思。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下,伴随着政治上的拨乱反正,作家们开始以冷静、严肃、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审视历史,他们视野更加阔大、思考更加深入,反思文学从而应运而生。反思文学是伤痕文学的发展和深化。较之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不再满足于展示过去的苦难与创伤,而是力图追寻造成这一苦难的历史动因;不再限于表现“文革”十年的历史现实,而是把目光投向1957年以来甚至是更早的历史阶段。重新探究历史是非,对过去一贯以为正确而在实践中证明是错了的政策、路线、事件提出怀疑,并以艺术的方式加以充分而深刻的表现,这就是反思文学的基本出发点。在反思文学兴起的初期,“反右”扩大化、“大跃进”、“文革”等一个个事件的历史真实不断在文学中得到展示,而这些,也就构成了反思文学的主要题材。这一时期的反思文学作品几乎全部是悲剧性的,作家们在悲剧中倾诉了人民的苦难,贯注着对民族坎坷历程的思考。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等是其中的代表作。随着新时期作家主体意识的加强,从王蒙写作《蝴蝶》开始,作家们在反思历史的同时又给自己提出了新的课题,那就是个人对历史应负的责任。这样,文学就将展示历史的进程与探索人生的真谛结合了起来。在反思文学的这一阶段,新时期文学完成了它的一次重要的跨跃——由侧重于表现时代精神到注重于张扬人的主体,由展示历史沿革到致力于对人的心灵世界的探寻。反思文学开阔了新时期文学的视野,使新时期文学具有了更丰厚的容量与更深刻的蕴含。
2023-08-26 10:09:351

什么叫反思文学:什么叫反思文学

反思文学是伤痕文学的发展和深化。较之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不再满足于展示过去的苦难与创伤,而是力图追寻造成这一苦难的历史动因。描写以社会底层小人物为主角的“苦难故事”,这类作品的主人公本身不具备反思能力,因而理性“反思”色彩较淡薄,故事成为小说的中心,作家的反思主要通过离奇的故事情节来展开,这些苦难故事揭示了历史事实的某些真相。
2023-08-26 10:10:022

什么叫反思文学?寻根文学和伤痕文学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所谓反思文学,也就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以反思文革的历史教训、追溯文革的历史根源为旨归的文学思潮。它主要表现在小说领域。1979年,茹志娟在《人民文学》发表了小说《剪辑错了的故事》,标志着反思文学的开端。反思文学不再像伤痕文学那样沉溺于文革创伤记忆。它的思考眼光推向文革以前的共和国历史,思考的问题广及社会多个领域。谌容的《人到中年》、张贤亮的《绿化树》从不同方面反思知识分子问题;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环》和《山中,那十九座坟茔》反思的是军队问题;王蒙的《杂色》、《活动变人形》反思的是干部问题;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反思的是婚姻问题;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和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反思的是农村问题。反思文学表现出了初步的审美自觉,开始在艺术形式方面大胆探索:王蒙、茹志娟、谌容的创作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意识流手法,而宗璞的《我是谁》和《泥沼中的头颅》则采用了荒诞变形的手法。反思文学的“反思”在范围上是有限的,并且较多地局限在“社会问题”的层面,最终也就从根本上无法完成反思文革的使命。 伤痕文学的意义有两点:其一是说真话、诉真情,恢复了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一扫帮派文艺的“假大空”风气;其二是表现人性和人情,表现出了人道主义的精神,从政治化的文学回归于“人”的文学。 寻根文学的意义有三:其一,让文学走出了政治的牢笼,真正迈出了文学解放的坚实步伐;其二,对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初步表现出来的物欲横流、人欲横流的社会发展态势予以反拨;其三,对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外来文化的冲击予以反拨。
2023-08-26 10:10:121

伤痕文学与反思文学的相同和不同 要详细的

  反思文学  还是在“伤痕文学”兴盛之时,一批敢于思考、富有人生阅历的作家,尤其是一批因着我们党和国家在革命进程中的失误而历尽坎坷的作家,如王蒙、李国文、从维熙、张贤亮、方之、高晓声等,就率先突破了一般地提倡“恢复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口号的局限,提出了现实主义深化的主张,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写出了一批具有相当思想深度和历史深度的作品。茹志鹃于1979年2月在《人民文学》上发表的短篇小说《剪辑错了的故事》,是“反思文学”的起步标志。  伤痕文学  1977年11月,刘心武的短篇小说《斑主任》在《人民文学》发表,立即引起轰动。《班主任》是新时期文学的开山之作,在当代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价值。不久,《文汇报》(1978年8月11日)发表了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伤痕文学”和“伤痕小说”的得名便源于此。表现“伤痕”作品的主要内容,可以大致区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写知识分子、国家官员受到的迫害,他们的受辱和抗争。一是写“知青”的命运:以高昂的热情和献身的决心投人这场革命,却成为献身目标的“牺牲品”。如何看待这些作品,曾在1978—1979年发生过争论,不久,“伤痕文学”概念的贬斥含义逐渐消退,成为对一个时期文学思潮的概括。“伤痕文学”的主要作品:《班主任》(刘心武)、《伤痕》(卢新华)、《神圣的使命》(王亚平)、《高洁的青松》(王宗汉)、《灵魂的搏斗》(吴强)、《献身》(陆文夫)、《姻缘》(孔捷生)、《我应该怎么办》(陈国凯)、《从森林来的孩子》(张洁)。
2023-08-26 10:10:233

什么叫反思文学?寻根文学和伤痕文学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批作家从政治、社会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并追溯到此前的历史,从一般地揭示社会谬误上升到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上,和伤痕文学相比,其目光更为深邃、清醒,主题更为深刻,带有更强的理性色彩,被称为“反思小说”。寻根文学,以“文化寻根”为主题的文学形式。
2023-08-26 10:10:332

简述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寻根文学、先锋文学发生的背景和特点

  ppt教案上的,绝对专业!  伤痕文学(小说):  “文革”结束后兴起的一股文学潮流,肇始于刘心武《班主任》,得名于卢新华《伤痕》。其内容是揭露“文革”给人民造成的伤害,尤其是给青少年造成的精神内伤;带有感伤的、悲剧性的情感基调。  反思文学(小说):  当伤痕文学把“文革”的悲剧展现在人们面前时,人们就随之思考造成这场社会悲剧的远因近源,反思文学应运而生。其起步的标志是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1979)。在创作上的特征是:从政治、社会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从一般地揭示社会谬误上升到历史经验教训的反思,比之伤痕小说,其目光更为深邃、清醒,主题更为深刻,带有更强的理性色彩。  寻根小说:  1985年前后形成潮涌的小说潮流,它超越社会政治层面,突入到历史与文化的深处,对中国的民间生存和民族性格进行文化学的思考。  其特点是: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鲜明的地域特点;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方法,丰富和加深了作品的文化意蕴。  先锋小说:  80年代中期兴起的一股小说潮流,其创作上的特点主要有:一是在文化上表现为对意识形态的回避、反叛与消解;二是在文学观念上颠覆传统的真实观,文本只具有自我指涉的功能;三是文本特征上的叙述游戏,人物趋于符号化,性格没有深度,通常采用戏拟、反讽等写作策略。
2023-08-26 10:10:591

伤痕文学与反思文学的区别是什么?

伤痕文学特征:1.以悲剧形式来反映社会主义的文学思潮伤痕文学,但其悲剧精神却具有表层性的弱点。2.注重对普通人的刻画。表现对人性的探讨,假大空的思想不在占据主体。反思文学的特征:1.历史纵深感和较大思想容量;再现反思社会灾难和人生悲剧。2.反思历史,同时文学反思,作家主体、文体意识觉醒。
2023-08-26 10:11:071

为什么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我国文学界以“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和“改革文学”等概念来指称文学创作?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文学创作,文学界以“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和“改革文学”等概念来指称。这样描述,一方面反映了当时创作的实际状况。另一方面这种描述又同时参与了对文学走向与秩序的制约。
2023-08-26 10:11:171

反思文学的特征是什么?

以冷静、严肃、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审视历史;重新探究历史是非,对过去一贯以为正确而在实践中证明是错了的政策、路线、事件提出怀疑;
2023-08-26 10:11:273

关于反思文学方面的理论作品

可以去一些文章看看,比如 http://www.baidu.com/s?wd=%E6%AD%86%E8%A8%80%E6%96%87%E5%A2%A8&rsv_spt=1&issp=1&rsv_bp=0&ie=utf-8&tn=baiduhome_pg&rsv_sug3=4&rsv_sug=0&rsv_sug1=4&rsv_sug4=133&rsv_n=2&inputT=72470
2023-08-26 10:11:383

反思文学的作品

尤凤伟的《中国一九五七》1、强劲的想象力产生强劲的真实以虚构的形式达到逼真的写实效果,是小说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以周文祥为第一人称展开的叙述,不断遭到周文祥自己的质疑。即人物对自己的记忆是持不完全肯定态度的,正是这种不肯定的态度,获得了读者的信任。2、小说结构平实而富于变化小说共分四部和一个尾声。“平实”的表现是,按时间先后叙述,“变化”在于每部的写法不尽相同,同中有异,保持着一贯的回忆、反思的总体格调。3、语言的丰富意味小说中的人物,大都因语言(文字)而获罪,小说中描写的审讯、记大事记、词条、对歌等等,都是运用语言的不同方式,而人类的自由也主要体现在语言的自由上,如果连最基本的语言自由都没有,生命的自由根本是不可能的。小说通过周文祥的叙事,以确凿的事实告诉我们:语言的分裂与异化往往是同人格的分裂与异化互为因果、相互表征的——语言的分裂是人格分裂的体现,而人性的异化又必然导致语言的异化,在语言与人性的分裂背后则是社会的畸变。
2023-08-26 10:11:591

与伤痕小说相比,反思小说有什么特色,它的意义是什么?

与“伤痕文学”相比,“反思文学”具有较为深邃历史的纵深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揭露和批判极左路线、反对官僚主义,揭示社会和历史悲剧,呈现和剖析悲剧人物的命运遭际,刻画悲剧人物性格是它们共同具有鲜明特色,这种揭露性的内容和思想特色也成为反思作品吸引读者的最主要的因素。但也因为这批作家的理性主义色彩,他们相应地失去了“伤痕文学”那种刻骨铭心的忏悔与绝望,在某种程度上回避了揭露“文化大革命”的灾难性实质,他们“反思”的历史范围也局限在一定的政策之下,而且大多数是以苦尽甘来的“大团圆”为结局。所以,从“伤痕”到“反思”,反映了“文革”后文学与现实环境的第一场冲突龃龉以及随机转形。
2023-08-26 10:12:121

反思文学的得与失

文革”后文学的最初构成,除了“五四”一代老作家对知识分子传统精神的恢复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力量便是“归来者的反思”。“归来者”是指公刘、王蒙、张贤亮等有如下相似经历的一批作家:出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少年即受革命影响或直接参加了革命,作为踌躇满志的一代文学新人,在50年代文艺界的思想斗争中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而是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文艺方针鼓舞下,以主人翁的热情和身份携着他们积极干预现实的处女作走上文坛。但是在50年代末的反右斗争中又饱受批判和迫害,直至文革结束后70年代末才获得平反。197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他们的作品集《重放的鲜花》,便成了他们重返文坛的标志。这一批作家由于其特殊的经历,而形成了一种真诚的、坚定的和理性的对待现实的态度。二十几年的底层生活使他们具有认识现实而反思历史、痛定思痛的机会和积淀。在文革后的文学荒原上,在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之初,面对百废待兴,正处于50多岁的创作黄金期的他们复活了五四知识分子的现实战斗精神。他们紧张而忧心忡忡的关注现实,毫无保留的坚决支持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坚决同不正确的思想现象作斗争。以极大的热情和真诚为民请命,揭发社会弊端和腐败现象,充当大众的代言人和执政者的诤友。“跌倒了站起来,打散了聚拢来……生生死死,都要为人民做点事……”。50年代初在他们心中树立的理想和信念,经过风化风雨雨的摧残和打击反而更加清晰和现实。从1979年茹志鹃发表《剪辑错了的故事》开始,到1981年间的几年是“反思文学”思潮的主要形成时期。与“伤痕文学”相比,“反思文学”具有更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更大的思想容量,揭露极左路线、反官僚主义、揭示社会和历史的悲剧、刻画悲剧人物是他们共同具有的特点。“反思文学”作品往往写尽几十年的悲欢离合,凸现政治背景和故事情节的描述,强化批判极左路线和封建思想如何残害知识分子,赞美人性美好和知识分子执著的信仰。由于他们的目的是以此理性地关注现实,因此不像“伤痕文学”那样刻骨铭心和绝望,一定程度上回避了文革的灾难性,因此结局往往是平反昭雪苦尽甘来的大团圆。由于描述的内容往往横跨几十年,因此“反思文学”作品倾向于篇幅较长,又没有充裕的时间和心情作长篇小说,因此作家们几乎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中篇小说这一体裁。在叙事立场上“反思文学”作品大多采用个人视角和民族视角相联系的方式,使个人的遭遇具有民族灾难的普遍意义。主人公是受难者也是心怀庙堂而忧天下的为民请命者,往往是知识分子,这样便于对历史等大主题的批判和思考。也有少数作品有意无意地用了民间的立场和视角,来反思历朝历代政治事件中的悖论和荒谬。同时“反思文学”作品对于小说技巧的探索也略有成就,有的作品尝试以人物的意识为线索和表现方式,这些都给以后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参考资料:《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第二版、陈思和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2023-08-26 10:12:201

反思小说的起源

“反思“一词,据说首次出现于英国哲学家洛克的著作中,他将心灵内部活动的知觉,称为反思。而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这个词却具有特定的意义,即对文革、十七年以至更早的历史事实进行思考,从而在意识形态、国民性等方面挖掘现实问题的根源,同时,在历史和自然的大的环境背景中展开对人的价值的思索。可以说,反思文学是伤痕文学的深化,两者间的区别主要在于:哲学思考的介入。反思文学具有较为深邃历史的纵深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揭露和批判极左路线、反对官僚主义,揭示社会 和历史悲剧,呈现和剖析悲剧人物的命运遭际。综观反思文学的创作,主要焦点在于对人的反思上。这种对人的反思有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它首先是主要针对政治层面的,关于建国后的历史问题尤其是对农村问题的反思成为作家创作的一个重点。是当时的社会环境造就的这种小说形式。
2023-08-26 10:12:281

反思文学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反思文学要比伤痕文学出现的略晚,因为有一部分作家在写作中不满纯粹已揭露事实,要求在写作中主动分析这场浩劫之所以会发生的主客观因素,代表作有李国文的《冬天里的春天》。伤痕文学是文革后最先兴起的以揭露文革中的种种罪恶为主要情节的文学,代表作是卢新华的《伤痕》. 哈@哈笑 2008-07-14 17:13 检举
2023-08-26 10:12:411

“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的关系是怎样的?

“反思文学”是继“伤痕文学”之后产生的一种文学概念。这两个概念的出现略有先后,各自指称的作品,大体上也可以按时间加以排列。但是,在特征上两者的界限并非十分清晰,有的作品,也很难明确它们的归属。即使那些具有鲜明的类属特征的作品,也并不一律按时间的先后呈现。这些复杂的情况表明,它们只是对这一时期创作的一种大致的描述。一种说法是,“伤痕文学”是“反思文学”的源头,“反思文学”是“伤痕文学”的深化。
2023-08-26 10:12:511

新时期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和改革文学是什么回事?

十年文革期间,无数知识青年被卷入了上山下乡运动中。“伤痕文学”的出现直接起因于上山下乡,它主要描述了知青、知识分子,受迫害官员及城乡普通民众在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悲剧性的遭遇。 图为卢新华最早登于《文汇报》小说《伤痕》 较早在读者中引起反响的“伤痕文学”是北京作家刘心武刊发于《人民文学》1977年第11期的《班主任》。当时评论界认为这一短篇的主要价值是揭露了“文革”对“相当数量的青少年的灵魂”的“扭曲”所造成的“精神的内伤”,有的认为该篇发出的“救救被四人帮坑害了的孩子”的时代呼声,与当年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发出的救救被封建礼教毒害的孩子的呼声遥相呼应,使小说产生了一种深刻的历史感,充满了一种强烈的启蒙精神。 然而“伤痕文学”的名称,则源自卢新华刊登于1978年8月11日《文汇报》的短篇小说《伤痕》。它也在“反映人们思想内伤的严重性”和“呼吁疗治创伤”的意义上,得到当时推动文学新变的人们的首肯。随后,揭露“文革”历史创伤的小说纷纷涌现,影响较大的有《神圣的使命》、《高洁的青松》、《灵魂的搏斗》、《献身》、《姻缘》等知青创作,从维熙的《大墙下的红玉兰》等大墙文学,以及冯骥才早期在“伤痕文学”中艺术成就相对较高的《铺花的歧路》、《啊!》、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为代表的农村“伤痕文学”等。 卢新华 "伤痕"一词在学术界被用来概括文学思潮,最早可见于旅美华裔学者许芥昱的《在美国加州旧金山州立大学中共文学讨论会的讲话》一文。许芥昱认为,中国大陆自1976年10月后,短篇小说最为活跃,并说:"最引大众注目的内容,我称之为"Hurts Generations",即"伤痕文学",因为有篇小说叫做《伤痕》,很出风头。"有人曾对这个概括性的词汇提出过异议,认为不如使用"暴露文学"切合这个阶段的文学实质,但由于此词已于是被学术界大多数研究者所接受,因此在这里我们延用之。 "伤痕文学"涉及的内容很多,但大都是以真实、质朴甚至粗糙的形式,无所顾忌地揭开文革给人们造成的伤疤,从而宣泄十年来积郁心头的大痛大恨,这恰恰契合了文学最原始的功能:"宣泄"。反思文学 本世纪80年代前半期在中国大陆文坛出 现的一种令人瞩目的文学现象。“反思”一词是哲学 上的一个术语,含有反省、回顾、再思考、再评价、怀疑以 往既成的结论等多层意思。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思想解 放运动的影响下,伴随着政治上的拨乱反正,作家们开始 以冷静、严肃、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审视历史,他们的视野 更加阔大、思考更加深入,反思文学从而应运而生。反思 文学是伤痕文学的发展和深化。较之于伤痕文学,反思文 学不再满足于展示过去的苦难与创伤,而是力图追寻造 成这一苦难的历史动因;不再限于表现“文革”十年的历 史现实,而是把目光投向1957年以来甚至是更早的历史 阶段。重新探究历史是非,对过去一贯以为正确而在实践 中证明是错了的政策、路线、事件提出怀疑,并以艺术的 方式加以充分而深刻的表现,这就是反思文学的基本出 发点。在反思文学兴起的初期,“反右”扩大化、“大跃进”、 “文革”等一个个事件的历史真实不断在文学中得到展 示,而这些,也就构成了反思文学的主要题材。这一时期 的反思文学作品几乎全部是悲剧性的,作家们在悲剧中 倾诉了人民的苦难,贯注着对民族坎坷历程的思考。茹志 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等是其 中的代表作。随着新时期作家主体意识的加强,从王蒙写 作《蝴蝶》开始,作家们在反思历史的同时又给自己提出 了新的课题,那就是个人对历史应负的责任。这样,文学 就将展示历史的进程与探索人生的真谛结合了起来。在 反思文学的这一阶段,新时期文学完成了它的一次重要 的跨跃——由侧重于表现时代精神到注重于张扬人的主 体,由展示历史沿革到致力于对人的心灵世界的探寻。反 思文学开阔了新时期文学的视野,使新时期文学具有了 更丰厚的容量与更深刻的蕴含。众所周知,中国自1978底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便开始了自上而下的全国性经济体制改革。与此同时,许多作家开始把创作目光由历史拉到现实,一边关注着现实中的改革发展,一边在文学中发表自己关于祖国发展的种种思考和设想。这就是风骚一时的"改革文学",其开篇之作,是蒋子龙的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 从作品反映的地域上,我们可以将改革文学划分为"农村题材"和"城市题材"两大部分。 (一)农村题材: 对于农民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土地",因而1979年后,土地承包和生产责任制的实行在农村掀起了一次经济和精神上的巨大变革。许多敏感的作家便抓住拥有土地支配权后农民的新状态进行了大量的创作。 在这期间,农村改革小说的代表作如: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何士光的短篇小说《乡场上》、张一弓的短篇小说《黑娃照像》、张炜的中篇小说《秋天的愤怒》、蒋子龙的中篇小说《燕赵悲歌》、贾平凹的中篇小说《腊月.正月》、《鸡窝洼的人家》等。 纵观农村题材的改革小说,可以发现初期作品往往是简单的"一片光明",随后一些作家开始致力于揭示农村改革中所受阻力并剖析其产生的原因,一些优秀之作甚至触及到在改革中发生变异的中国农民的"传统文化心理"层面。这一过程,是不断深化的。 如早期出现的短篇小说《乡场上》(1980,8)讲述不再靠借贷度日的农民冯幺爸,终于挺直了弯了多年的脊梁、《黑娃照像》(1981,7)表现有了一定经济能力的农民对精神地位的追求;其后出现的一些作品则开始展现改革的阻力,如《秋天的愤怒》塑造了俨然一方宗主的农村干部肖万昌的形象、《燕赵悲歌》在农民改革家武耕新头顶上设置了重重关卡;在贾平凹的小说中,改革的阻力则不仅来自于国家政体的一些弊端,农民在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积淀下自身形成的顽固惰性也是阻碍改革的重要原因,如《腊月?正月》中描述了乡儒韩玄子对"致富"后的王才不可理喻的百般刁难--前者与后者从前并无任何矛盾,他之刁难后者表面上看来只是出于对"奸商"发财的不满与嫉妒,对自己地位受到侵犯的担忧而已,但实际上则反映出中国长期以来宗法制社会残留下来的传统文化心理,在面对新的社会体制时因感受到强烈的冲击
2023-08-26 10:13:022

“反思文学”的思想及审美意义

反思文学以茹志娟1979年2月发表在《人民文学》上的《剪辑错了的故事》为标志。 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批作家从政治、社会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并追溯到此前的历史,从一般地揭示社会谬误上升到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上,和伤痕文学相比,其目光更为深邃、清醒,主题更为深刻,带有更强的理性色彩。作家作品: 高晓声《李顺大造屋》:写的是李顺大一生中三次造屋的艰难历程。李顺大以“造屋”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并且为之奋斗终身的辛酸与苦难,反映了那个历史年代的荒诞以及给人们造成的心理创伤(21世纪教材下册P99)。 古华《芙蓉镇》 谌容《人到中年》 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张贤亮《绿化村》、《灵与肉》 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 王蒙《布礼》、《蝴蝶》(……<张思远>在登山的时候,他发现了自己的腿,多年来,他从来没有注意过自己的腿。在帮助农民扬场的时候,他发现了自己的双臂。在挑水的时候他发现了肩。在背背篓子的时候他发现了自己的背和腰,在劳动间隙,扶着锄把,伸长了脖子看着公路上扬起大片尘土的小汽车的时候,他发现了自己的眼睛。过去,是他坐在扬尘迅跑的小车的软座上,隔着透明塑料板看地头劳动的农民的。……)
2023-08-26 10:13:121

伤痕文学思潮与反思文学思潮在作家群方面的区别?

伤痕文学思潮和反思文学思潮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个重要文学思潮。虽然两者都具有反思社会现实的倾向,但在作家群方面,它们还是存在一些区别的。伤痕文学思潮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出现的,以写作反映中国文化大革命和“文化大炼钢”等历史事件所带来的人间悲剧和社会伤痕为主要特征。伤痕文学作家多是60年代的新生代作家,他们的作品对于文化大革命及其所引发的历史事件,以及个人与家庭在这些事件中所遭受的伤害都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探讨。伤痕文学在思想上强调对于历史的记忆和反思,对于社会的改变持有批判态度。同时,由于文革时期新生代作家的特殊历史经验,伤痕文学在文学语言和风格上也具有一定的特色。反思文学思潮则是在90年代初期形成的,这一思潮的作家以自我反思和批判自身的个人经历和生命境遇为主题,探讨人类文明的困境和出路。反思文学作家倡导反思自我,反思人性的扭曲,反思社会的冷漠,通过反思来发掘生命的意义。他们认为,个人的内心才是真正的文学写作源泉,作品的创作应该从自身出发,关注内心世界和生命经验。反思文学在思想上注重反思与探索,倡导对于人类生命、社会现实以及文学创作的自我反思。因此,尽管伤痕文学思潮和反思文学思潮都注重对于社会现实的反思和批判,但它们在作家群方面的特征不同。伤痕文学作家具有文化大革命时期新生代作家的特殊历史经验,他们更关注历史事件的反思和批判;而反思文学作家则更加关注个人生命经验和内心世界的反思,他们试图从内心出发来探索人类生命的意义。
2023-08-26 10:13:191

“反思文学”对中国文学有什么影响?

反思文学是伤痕文学的发展和深化。反思文学完成了新时期文学一次重要的跨跃——由侧重于表现时代精神到注重于张扬人的主体,由展示历史沿革到致力于对人的心灵世界的探寻。它开阔了新时期文学的视野,使新时期文学具有了更丰厚的容量与更深刻的蕴含。
2023-08-26 10:13:281

反思文学的特征

1.历史纵深感和较大思想容量;从文革上溯到四清、大跃进、反右。再现反思社会灾难和人生悲剧。2.反思历史,同时文学反思,作家主体、文体意识觉醒。
2023-08-26 10:13:481

简述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寻根文学、先锋文学发生的背景和特点

  ppt教案上的,绝对专业!  伤痕文学(小说):  “文革”结束后兴起的一股文学潮流,肇始于刘心武《班主任》,得名于卢新华《伤痕》。其内容是揭露“文革”给人民造成的伤害,尤其是给青少年造成的精神内伤;带有感伤的、悲剧性的情感基调。  反思文学(小说):  当伤痕文学把“文革”的悲剧展现在人们面前时,人们就随之思考造成这场社会悲剧的远因近源,反思文学应运而生。其起步的标志是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1979)。在创作上的特征是:从政治、社会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从一般地揭示社会谬误上升到历史经验教训的反思,比之伤痕小说,其目光更为深邃、清醒,主题更为深刻,带有更强的理性色彩。  寻根小说:  1985年前后形成潮涌的小说潮流,它超越社会政治层面,突入到历史与文化的深处,对中国的民间生存和民族性格进行文化学的思考。  其特点是: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鲜明的地域特点;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方法,丰富和加深了作品的文化意蕴。  先锋小说:  80年代中期兴起的一股小说潮流,其创作上的特点主要有:一是在文化上表现为对意识形态的回避、反叛与消解;二是在文学观念上颠覆传统的真实观,文本只具有自我指涉的功能;三是文本特征上的叙述游戏,人物趋于符号化,性格没有深度,通常采用戏拟、反讽等写作策略。
2023-08-26 10:14:041

什么是伤痕文学?

用艺术形式概括得反映出人们思想内伤的严重性,并且呼吁疗救创伤的重要性作品。
2023-08-26 10:14:143

古华《芙蓉镇》究竟是反思文学还是伤痕文学?

我觉得古华芙蓉镇这一部文学作品其实是反思文学,因为它揭露了很多人性的问题,让人们能够进行自我反思
2023-08-26 10:14:234

反思文学的背景

社会条件:政治上的拨乱反正;社会性的思想解放运动作家条件:“右派”作家归来;青年作家涌现思想条件:文学不再满足于暴露揭示伤痕,而试图对历史作纵深整体性思考。
2023-08-26 10:15:021

反思文学的作家

(一)王蒙右派后经历及复出后创作情况“故国八千里,风云三十年”。创作从纯色到杂色。思想内涵复杂化:革命理 想主义激情中融入历史理性精神;在革命信念底色上认识到现实的力量从而表现出对现实问题的戏谑 与嘲弄。艺术上锐意求新,借鉴西方现代派手法,解构传统现实主义。(二)王蒙“反思小说”的特征1、淡化创伤记忆,着意揭示深刻哲理和教训2、自觉以历史、民族、国家代言人的身份出现3、认同历史发展,以规范个体心理情感体验,显示宏大崇高的革命理想主义色彩4、叙事特征:置于40年代末到7、80年代的时间框架中,让时代动乱由心灵嬗变折射 而出。反思主体:大多干部身份,往往青年时代就投身革命,革命信仰理想激情,遭遇运动,虽迷惘痛苦,但始 终怀有革命信念对理想忠诚。(三)作品1、《布礼》,理解“钟亦诚”形象2、《蝴蝶》,张思远。确立人民上帝的主题。同样倾向:李国文《月食》 《冬天里的春天》,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3、《活动变人形》——标志作家从历史反思进入文化反思。(1)具有“反思”与“文化寻根”两个层面,双向文化批判(2)三种不同时态的时间流,叙事时间,增强作品立体感,设置多向座 标体系,以便从现实变革、文化承传、世界文化走向方面透视主人公心灵历程和文化人格。(3)倪吾诚形象塑造及其典型意义具有认知价值:A、从文化认知意义上B、从畸形人格历史遗传性。 (一)张贤亮经历及创作概况(二)作品解读:主题。小说将批判指向畸形时代社会的同时,将人物非人 化作为小说叙事起点,如何由非人还原成人,如何从苦难中中自我超越成为小说叙事重心。凭什么得以超越?——女人的拯救。《绿化树》马缨花母性多于妻性,使主人公从狼孩还原成人;《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黄香久,妻性多于母性,让主人公从半个男人成为完整的男人。(三)章永璘形象分析。(四)张贤亮反思小说的特征1、让主人公在灵与肉的煎熬中完成人格的蜕变2、对正义的坚守,对苦难的坚定承受3、表现善与美的力量4、“才子佳人”传统叙事模式(五)女性主义者对其男性中心意识的剖析。章永霖在“自我超越”过程中 越来越感觉到与马缨花的距离,对黄香久的厌弃。强调女性对男性的奉献,始乱终弃的情爱模式。 (一)张洁、谌容生平创作概况(二)谌容《人到中年》1、《人到中年》的意义提出了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呼吁尊重知识人才,关爱中年知识分子2、陆文婷形象塑造及典型意义物质极度匮乏,精神富有,抢救中年知识分子(三)张洁女性题材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祖母绿》, 改革小说《沉重的翅膀》,九十年代末《无字》以女性血缘的纽带的家族史、弑父、杀夫、女性主义视角。(四) 创作特色:鲜明的女性立场,对知识女性生存境遇的思考 (一)知青反思小说整体创作状况第一阶段:以中短篇为主,表现对往昔生活审视和对新的精神信仰、未来人生目标追寻。王安忆《本次列车终点》(陈信),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第二阶段:以长篇为主,超越单纯知青题材本身,深入人本身进行自审性批判梁晓声《雪城》、张抗抗《隐形伴侣》、老鬼《血色黄昏》等(二)梁晓声《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解读。(三) 老鬼《血色黄昏》灵魂自叙传,新闻实录,主人公胡林。
2023-08-26 10:15:241

反思小说主要反思什么

反思自己
2023-08-26 10:15:383

2. 下列作品中属于反思文学的是:A《班主任》B《大墙下的红玉兰》C《天云山传奇》D《蝴蝶》E《灵与肉》?

B《班主任》 以下为原因:1980年前后,伤痕小说、反思小说和改革小说接踵而至,以其浩大的声势,构成了新时期小说创作的第一个波峰。伤痕小说是描写文革十年政治斗争给党和国家造成的损失,给社会人民带来沉重灾难的小说。发端于刘心武的《班主任》,得名于卢新华的《伤痕》。伤痕小说主要有叶辛的《蹉跎岁月》、老鬼的《血色黄昏》、竹林的《生活的路》、莫应丰的《将军吟》、丛维熙的《大墙下的红玉兰》、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伤痕小说的特点是政治批判意识强烈、悲剧风格鲜明和宣泄感情色彩浓厚。反思小说是审视建国三十年来的重大事件,将笔触及到文革以前,反思文革是偶然还是必然?中国当代的这场浩劫是极左思潮的必然结果,也是国民性根深蒂固的必然结果。反思小说主要有谌容的《人到中年》、李国文的《冬天里的春天》、高晓声的《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李顺大造屋》、史铁生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张弦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王蒙的《蝴蝶》、《布礼》、张贤亮的《绿化树》、《灵与肉》、《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反思小说的特点是内容丰厚,具有理性色彩、进行了艺术探索。改革小说是揭示改革矛盾、塑造理想人物、具有二元对立模式的小说。改革小说主要有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柯云路的《三千万》、张贤亮的《男人的风格》、水运宪《祸起萧墙》、张洁的《沉重的翅膀》。十年文革造成的文化荒漠,读者渴望的心灵共鸣,是伤痕小说、反思小说和改革小说受关注的主要原因。
2023-08-26 10:15:461

什么是“反思小说”?其代表性作家作品主要有哪些?

思文学”具有较为深邃历史的纵深感 和较大的思想容量,揭露和批判极左路线、反对官僚主义,揭示社会 和历史悲剧,呈现和剖析悲剧人物的命运遭际,刻画悲剧人物性格是 它们共同具有鲜明特色,这种揭露性的内容和思想特色也成为反思作 品吸引读者的最主要的因素。但也因为这批作家的理性主义色彩,他 们相应地失去了“伤痕文学”那种刻骨铭心的忏悔与绝望,在某种程 度上回避了揭露“文化大革命”的灾难性实质,他们“反思”的历史 范围也局限在一定的政策之下,而且大多数是以苦尽甘来的“大团圆” 为结局。所以,从“伤痕”到“反思”,反映了“文革”后文学与现 实环境的第一场冲突龃龉以及随机转形。
2023-08-26 10:15:542

王蒙属于反思文学还是先锋文学

反思文学。王蒙属于反思文学,也就是说,反思文学是伤痕文学的深化,不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比伤痕文学有了发展进步。反思文学是伤痕文学的发展和深化,其内容不再限于表现文革十年的历史现实,而是把目光投向1957年以来甚至是更早的历史阶段。
2023-08-26 10:16:011

反思文学是什么意思?

反思文学名词解释是是七八十年代之交继“伤痕文学”之后出现的文学现象,因表现出对于社会历史痛定思痛的反思特点而得名。茹志鹃于1979年发表的短篇小说《剪辑错了的故事》,是“反思文学”的起步标志。揭露和批判极左路线、反对官僚主义,揭示社会和历史悲剧,呈现和剖析悲剧人物的命运遭际,刻画悲剧人物性格是它们共同具有的特色。具体可分为:1、个人化反思个人化反思使反思角度各异:历史文化、人性根源、社会制度、政治运动及个人经历等;相应的,得出的反思结论也各不相同,有批判政治运动的,有暴露人性阴暗的,有挖掘自身不足的,也有“拒绝忏悔”的。2、个性化特征在文学作品的风格上也参差多态,作品的个性化特征毕现。既有王小波那种戏谑调侃式的,又有崇高神圣狂热如张承志式的,也有余华、王安忆带有先锋色彩的(《一九八六》《叔叔的故事》),还有客观冷静表面上忠实于写实的尤凤伟式的。3、纪实与虚构80年代非常写实的反思,即使写的是作家个人的“真事”,也会因为要迎合社会舆论而对事实进行扭曲加工,至少在对“事实”的理解上会与作家真实的想法不尽相同。虚构需要逻辑圆满,容不得假。事实也许是虚构的,但内在的逻辑却是真实的,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真实”。
2023-08-26 10:16:191

反思文学是什么意思?

反思文学名词解释是是七八十年代之交继“伤痕文学”之后出现的文学现象,因表现出对于社会历史痛定思痛的反思特点而得名。茹志鹃于1979年发表的短篇小说《剪辑错了的故事》,是“反思文学”的起步标志。揭露和批判极左路线、反对官僚主义,揭示社会和历史悲剧,呈现和剖析悲剧人物的命运遭际,刻画悲剧人物性格是它们共同具有的特色。具体可分为:1、个人化反思个人化反思使反思角度各异:历史文化、人性根源、社会制度、政治运动及个人经历等;相应的,得出的反思结论也各不相同,有批判政治运动的,有暴露人性阴暗的,有挖掘自身不足的,也有“拒绝忏悔”的。2、个性化特征在文学作品的风格上也参差多态,作品的个性化特征毕现。既有王小波那种戏谑调侃式的,又有崇高神圣狂热如张承志式的,也有余华、王安忆带有先锋色彩的(《一九八六》《叔叔的故事》),还有客观冷静表面上忠实于写实的尤凤伟式的。3、纪实与虚构80年代非常写实的反思,即使写的是作家个人的“真事”,也会因为要迎合社会舆论而对事实进行扭曲加工,至少在对“事实”的理解上会与作家真实的想法不尽相同。虚构需要逻辑圆满,容不得假。事实也许是虚构的,但内在的逻辑却是真实的,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真实”。
2023-08-26 10:16:361

反思文学指什么?

反思文学名词解释是是七八十年代之交继“伤痕文学”之后出现的文学现象,因表现出对于社会历史痛定思痛的反思特点而得名。茹志鹃于1979年发表的短篇小说《剪辑错了的故事》,是“反思文学”的起步标志。揭露和批判极左路线、反对官僚主义,揭示社会和历史悲剧,呈现和剖析悲剧人物的命运遭际,刻画悲剧人物性格是它们共同具有的特色。具体可分为:1、个人化反思个人化反思使反思角度各异:历史文化、人性根源、社会制度、政治运动及个人经历等;相应的,得出的反思结论也各不相同,有批判政治运动的,有暴露人性阴暗的,有挖掘自身不足的,也有“拒绝忏悔”的。2、个性化特征在文学作品的风格上也参差多态,作品的个性化特征毕现。既有王小波那种戏谑调侃式的,又有崇高神圣狂热如张承志式的,也有余华、王安忆带有先锋色彩的(《一九八六》《叔叔的故事》),还有客观冷静表面上忠实于写实的尤凤伟式的。3、纪实与虚构80年代非常写实的反思,即使写的是作家个人的“真事”,也会因为要迎合社会舆论而对事实进行扭曲加工,至少在对“事实”的理解上会与作家真实的想法不尽相同。虚构需要逻辑圆满,容不得假。事实也许是虚构的,但内在的逻辑却是真实的,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真实”。
2023-08-26 10:16:541

反思文学的定义和特征

反思文学名词解释是是七八十年代之交继“伤痕文学”之后出现的文学现象,因表现出对于社会历史痛定思痛的反思特点而得名。茹志鹃于1979年发表的短篇小说《剪辑错了的故事》,是“反思文学”的起步标志。揭露和批判极左路线、反对官僚主义,揭示社会和历史悲剧,呈现和剖析悲剧人物的命运遭际,刻画悲剧人物性格是它们共同具有的特色。具体可分为:1、个人化反思个人化反思使反思角度各异:历史文化、人性根源、社会制度、政治运动及个人经历等;相应的,得出的反思结论也各不相同,有批判政治运动的,有暴露人性阴暗的,有挖掘自身不足的,也有“拒绝忏悔”的。2、个性化特征在文学作品的风格上也参差多态,作品的个性化特征毕现。既有王小波那种戏谑调侃式的,又有崇高神圣狂热如张承志式的,也有余华、王安忆带有先锋色彩的(《一九八六》《叔叔的故事》),还有客观冷静表面上忠实于写实的尤凤伟式的。3、纪实与虚构80年代非常写实的反思,即使写的是作家个人的“真事”,也会因为要迎合社会舆论而对事实进行扭曲加工,至少在对“事实”的理解上会与作家真实的想法不尽相同。虚构需要逻辑圆满,容不得假。事实也许是虚构的,但内在的逻辑却是真实的,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真实”。
2023-08-26 10:17:111

什么叫反思文学?寻根文学和伤痕文学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反思文学是伤痕文学的发展和深化。较之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不再满足于展示过去的苦难与创伤,而是力图追寻造成这一苦难的历史动因;不再限于表现"文革"十年的历史现实,而是把目光投向1957年以来甚至是更早的历史阶段。重新探究历史是非,对过去一贯以为正确而在实践中证明是错了的政策、路线、事件提出怀疑,并以艺术的方式加以充分而深刻的表现,这就是反思文学的基本出发点。在反思文学兴起的初期,"反右"扩大化、"大跃进"、"文革"等一个个事件的历史真实不断在文学中得到展示,而这些,也就构成了反思文学的主要题材。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伤痕文学”普遍表现出对于人性的关怀,对于人性深刻的探索和讨论,引发了1980年代前期规模最大的对人性,人情,人道主义问题的文艺思想讨论和对于人的尊严、价值、权利的呼唤。
2023-08-26 10:18:131

反思文学的观点

“反思”一词,首次出现于英国哲学家洛克的著作中,他将心灵内部活动的知觉,称为反思。而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这个词却具有特定的意义,即对文革、十七年以至更早的历史事实进行思考,从而在意识形态、国民性等方面挖掘现实问题的根源,同时,在历史和自然的大的环境背景中展开对人的价值的思索。可以说,反思文学是伤痕文学的深化,两者间的区别主要在于:哲学思考的介入。所谓反思,从哲学角度理解,就是人类精神的自我活动与内省的方法。反思既是对事物和现象的思考,对自己体验过的事件和经历的理解与描述,更进一步则是对自己思考的再思考。作为文学思潮,反思文学是伤痕文学的必然结果,符合“反思”思维的特点。伤痕暴露了,那么是谁造成了民族与个人的创伤?又是怎样的政治制度、文化思想、历史传统、现实因素及人性根源,导致了长达几十年的摧残伤害竟然能以合法而崇高的名义进行?综观反思文学的创作,主要焦点在于对人的反思上。这种对人的反思有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它首先是主要针对政治层面的,关于建国后的历史问题尤其是对农村问题的反思成为作家创作的一个重点。其中张一弓创作的中篇小说《犯人李铜钟的故事》以一个为了群众生命而不惜触犯党纪国法的大队支书的形象,树立了新时期第一个成熟而完整的悲剧英雄形象。而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则以看似幽默的笔法,揭示了中国农民自身的性格弱点,指出这些民族劣根性在建国后的左倾灾难所应当承担的责任。 《记忆》则以某地宣传部长秦慕平对曾经被自己错判为现行反革命的少女方丽茹的忏悔,反省了一个时期内不正常的现代迷信及自己在这种现代迷信中所扮演的可悲角色。以上作品对文革中种种事件表现的深刻程度显然远远超过伤痕小说,但它仍局限于将人仅仅放在政治层面思考。这种情况随着反思文学的深入出现了变化,很多作家不久就开始转到对人本身,如人性、人的价值、人的生命力量等更深刻的问题的思考上。这些作品或张扬被左倾思潮压制多年的人道主义,甚至歌颂某种永恒的、超阶级的人性,如表现同情的《离离原上草》 、表现母子亲情的《女俘》 、表现友情的《驼铃》和表现爱情的《如意》等;或探讨爱情婚姻方面的社会问题,如《爱,是不能忘记的》 、 《春天的童话》 、 《我们这个年纪的梦》等;或讴歌人的生命力量,如《北方的河》 、 《迷人的海》等;或思考生存价值,如知青小说中对往日做写实性却富于诗意的回忆与描述、右派小说中立足政治历史之上对自己的心理历程的解剖。
2023-08-26 10:18:231

反思文学指的是什么年代 哪些作家的文学创作

  反思文学 本世纪80年代前半期在中国大陆文坛出现的一种令人瞩目的文学现象。“反思”一词是哲学上的一个术语,含有反省、回顾、再思考、再评价、怀疑以往既成的结论等多层意思。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下,伴随着政治上的拨乱反正,作家们开始以冷静、严肃、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审视历史,他们视野更加阔大、思考更加深入,反思文学从而应运而生。  反思文学是伤痕文学的发展和深化。较之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不再满足于展示过去的苦难与创伤,而是力图追寻造成这一苦难的历史动因;不再限于表现“文革”十年的历史现实,而是把目光投向1957年以来甚至是更早的历史阶段。重新探究历史是非,对过去一贯以为正确而在实践中证明是错了的政策、路线、事件提出怀疑,并以艺术的方式加以充分而深刻的表现,这就是反思文学的基本出发点。在反思文学兴起的初期,“反右”扩大化、“大跃进”、“文革”等一个个事件的历史真实不断在文学中得到展示,而这些,也就构成了反思文学的主要题材。  这一时期的反思文学作品几乎全部是悲剧性的,作家们在悲剧中倾诉了人民的苦难,贯注着对民族坎坷历程的思考。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等是其中的代表作。随着新时期作家主体意识的加强,从王蒙写作《蝴蝶》开始,作家们在反思历史的同时又给自己提出了新的课题,那就是个人对历史应负的责任。这样,文学就将展示历史的进程与探索人生的真谛结合了起来。在反思文学的这一阶段,新时期文学完成了它的一次重要的跨跃——由侧重于表现时代精神到注重于张扬人的主体,由展示历史沿革到致力于对人的心灵世界的探寻。反思文学开阔了新时期文学的视野,使新时期文学具有了更丰厚的容量与更深刻的蕴含。
2023-08-26 10:18:392

什么是伤痕文学?什么是反思文学?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伤痕文学: 伤痕文学是本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文坛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文学现象。它得名于卢新华以“文革”中知青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伤痕》。十年文革期间,无数知识青年被卷入了上山下乡运动中。“伤痕文学”的出现直接起因于上山下乡,它主要描述了知青、知识分子,受迫害官员及城乡普通民众在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悲剧性的遭遇。 反思文学: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批作家从政治、社会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并追溯到此前的历史,从一般地揭示社会谬误上升到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上,和伤痕文学相比,其目光更为深邃、清醒,主题更为深刻,带有更强的理性色彩,被称为“反思小说”。
2023-08-26 10:18:481

反思文学作家都是谁?

巴金
2023-08-26 10:18:572

急求:名词解释:“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

较早在读者中引起反响的“伤痕文学”是北京作家刘心武刊发于《人民文学》1977年第11期的《班主任》。当时评论界认为这一短篇的主要价值是揭露了“文革”对“相当数量的青少年的灵魂”的“扭曲”所造成的“精神的内伤”,有的认为该篇发出的“救救被四人帮坑害了的孩子”的时代呼声,与当年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发出的救救被封建礼教毒害的孩子的呼声遥相呼应,使小说产生了一种深刻的历史感,充满了一种强烈的启蒙精神。 然而“伤痕文学”的名称,则源自卢新华刊登于1978年8月11日《文汇报》的短篇小说《伤痕》。它也在“反映人们思想内伤的严重性”和“呼吁疗治创伤”的意义上,得到当时推动文学新变的人们的首肯。随后,揭露“文革”历史创伤的小说纷纷涌现,影响较大的有《神圣的使命》、《高洁的青松》、《灵魂的搏斗》、《献身》、《姻缘》等知青创作,从维熙的《大墙下的红玉兰》等大墙文学,以及冯骥才早期在“伤痕文学”中艺术成就相对较高的《铺花的歧路》、《啊!》、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为代表的农村“伤痕文学”等。 "伤痕"一词在学术界被用来概括文学思潮,最早可见于旅美华裔学者许芥昱的《在美国加州旧金山州立大学中共文学讨论会的讲话》一文。许芥昱认为,中国大陆自1976年10月后,短篇小说最为活跃,并说:"最引大众注目的内容,我称之为"Hurts Generations",即"伤痕文学",因为有篇小说叫做《伤痕》,很出风头。"有人曾对这个概括性的词汇提出过异议,认为不如使用"暴露文学"切合这个阶段的文学实质,但由于此词已于是被学术界大多数研究者所接受,因此在这里我们延用之。 反思文学 本世纪80年代前半期在中国大陆文坛出现的一种令人瞩目的文学现象。“反思”一词是哲学 上的一个术语,含有反省、回顾、再思考、再评价、怀疑以往既成的结论等多层意思。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下,伴随着政治上的拨乱反正,作家们开始以冷静、严肃、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审视历史,他们的视野更加阔大、思考更加深入,反思文学从而应运而生。反思文学是伤痕文学的发展和深化。较之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不再满足于展示过去的苦难与创伤,而是力图追寻造成这一苦难的历史动因;不再限于表现“文革”十年的历史现实,而是把目光投向1957年以来甚至是更早的历史 阶段。重新探究历史是非,对过去一贯以为正确而在实践中证明是错了的政策、路线、事件提出怀疑,并以艺术的方式加以充分而深刻的表现,这就是反思文学的基本出发点。
2023-08-26 10:19:161

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特征是什么?

伤痕文学特征:1.以悲剧形式来反映社会主义的文学思潮伤痕文学,但其悲剧精神却具有表层性的弱点。2.注重对普通人的刻画。表现对人性的探讨,假大空的思想不在占据主体。反思文学的特征:1.历史纵深感和较大思想容量;再现反思社会灾难和人生悲剧。2.反思历史,同时文学反思,作家主体、文体意识觉醒。
2023-08-26 10:19: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