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姓陈以仁字结尾的男孩名字推荐 成稳大气寓意聪明命好的名字

2023-08-27 19:01:02
TAG: 推荐 结尾
共1条回复
黑桃云

仁字基本信息

简体:仁 简体笔画:4

繁体:仁 繁体笔画:4

五行属性:金 姓名学笔画:4

字义内涵:仁-道德范畴;温润;亲爱;恩惠;完美的道德。用作人名意指仁爱、热心、完美之义。

姓陈以仁字结尾的男孩名字推荐

陈玮仁

玮:美丽的玉;美好;珍奇,贵重;珍爱,珍视。用作人名意指杰出、高贵、美好之义。

陈善仁

善:指吉利、上升、善良、友好、高明、善于。用作人名意指吉利、上升、善良、友好之义;

陈博仁

博:博本意是大。引申指丰富、宽广。又引申指广泛、普遍。用作人名意指博大、渊博、宽广、丰富之义;

陈秀仁

秀:谷物再度抽穗扬花,也指俊秀、秀丽、秀美,品德美好,常指才能出众、清秀优雅,美丽脱俗,峭拔秀丽之义;用作人名意指才能出众,秀丽、美丽脱俗之义;

陈朋仁

朋:指彼此友好的人、结党、成群。用作人名意指友好、和善、八面玲珑之义;

陈伯仁

伯:指兄弟间的排行伯是老大。比喻不相上下的人或事物。用作人名意指差不多、难分优劣、多才巧智之义。

姓陈以仁字结尾的男孩名字大全

  • 陈成仁
  • 陈修仁
  • 陈为仁
  • 陈如仁
  • 陈宏仁
  • 陈裕仁
  • 陈会仁
  • 陈生仁
  • 陈知仁
  • 陈涛仁
  • 陈波仁
  • 陈海仁
  • 陈鸣仁
  • 陈之仁
  • 陈腾仁
  • 陈虎仁
  • 陈伟仁
  • 陈言仁
  • 陈鹏仁
  • 陈光仁
  • 陈江仁
  • 陈浩仁
  • 陈洛仁
  • 陈小仁
  • 陈昭仁
  • 陈策仁
  • 陈才仁
  • 陈顺仁
  • 陈禹仁
  • 陈胤仁
  • 陈勇仁
  • 陈鹤仁
  • 陈昌仁
  • 陈亦仁
  • 陈栩仁
  • 陈泊仁
  • 陈翰仁
  • 陈世仁
  • 陈延仁
  • 陈高仁
  • 陈文仁
  • 陈广仁
  • 陈刚仁
  • 陈军仁
  • 陈先仁
  • 陈豪仁
  • 陈雄仁
  • 陈福仁
  • 陈杰仁
  • 陈道仁
  • 陈思仁
  • 陈崇仁
  • 陈河仁
  • 陈伯仁
  • 陈磊仁
  • 陈风仁
  • 陈健仁
  • 陈孝仁
  • 陈悦仁
  • 陈时仁
  • 陈厚仁
  • 陈敬仁
  • 陈佑仁
  • 陈铭仁
  • 陈绍仁
  • 陈全仁
  • 陈榕仁
  • 陈运仁
  • 陈晓仁
  • 陈政仁
  • 陈烁仁
  • 陈哲仁
  • 陈劲仁
  • 陈欣仁
  • 陈兴仁
  • 陈琛仁
  • 陈仁仁
  • 陈龙仁
  • 陈谦仁
  • 陈星仁
  • 陈炜仁
  • 陈坚仁
  • 陈亮仁
  • 陈镇仁
  • 陈彤仁
  • 陈德仁
  • 陈平仁
  • 陈飞仁
  • 陈良仁
  • 陈月仁
  • 陈富仁
  • 陈焕仁
  • 陈丁仁
  • 陈子仁
  • 陈人仁
  • 陈钦仁
  • 陈声仁
  • 陈彦仁
  • 陈壮仁
  • 陈若仁
  • 陈中仁
  • 陈行仁
  • 陈久仁
  • 陈泰仁
  • 陈晨仁
  • 陈传仁
  • 陈恒仁
  • 陈超仁
  • 陈善仁
  • 陈凡仁
  • 陈来仁
  • 陈乐仁
  • 陈国仁
  • 陈浚仁
  • 陈易仁
  • 陈钧仁
  • 陈有仁
  • 陈林仁
  • 陈琪仁
  • 陈鑫仁
  • 陈武仁
  • 陈凌仁
  • 陈民仁
  • 陈发仁
  • 陈毅仁
  • 陈恺仁
  • 陈弘仁
  • 陈峥仁
  • 陈济仁
  • 陈诚仁
  • 陈相仁
  • 陈功仁
  • 陈潇仁
  • 陈远仁
  • 陈康仁
  • 陈和仁
  • 陈礼仁
  • 陈力仁
  • 陈东仁
  • 陈秀仁
  • 陈积仁
  • 陈亚仁
  • 陈信仁
  • 陈博仁
  • 陈山仁
  • 陈亨仁
  • 陈骐仁
  • 陈致仁
  • 陈承仁
  • 陈庆仁
  • 陈胜仁
  • 陈天仁
  • 陈岚仁
  • 陈宗仁
  • 陈城仁
  • 陈轮仁
  • 陈楠仁
  • 陈冠仁
  • 陈森仁
  • 陈朗仁
  • 陈贵仁
  • 陈辰仁
  • 陈安仁
  • 陈彪仁
  • 陈勋仁
  • 陈明仁
  • 陈友仁
  • 陈峰仁
  • 陈强仁
  • 陈仕仁
  • 陈盛仁
  • 陈水仁
  • 陈宁仁
  • 陈雅仁
  • 陈灵仁
  • 陈屹仁
  • 陈宜仁
  • 陈炎仁
  • 陈奇仁
  • 陈义仁
  • 陈添仁
  • 陈秋仁
  • 陈邦仁
  • 陈斌仁
  • 陈泽仁
  • 陈忻仁
  • 陈震仁
  • 陈懿仁
  • 陈清仁
  • 陈元仁
  • 陈彬仁
  • 陈雪仁
  • 陈望仁
  • 陈达仁
  • 陈津仁
  • 陈桐仁
  • 陈茂仁
  • 陈沐仁
  • 陈志仁
  • 陈孟仁
  • 陈予仁
  • 陈松仁
  • 陈学仁
  • 陈长仁
  • 陈蔚仁
  • 陈昱仁
  • 陈士仁
  • 陈利仁
  • 陈建仁
  • 陈俊仁
  • 陈航仁
  • 陈辉仁
  • 陈朋仁
  • 陈楚仁
  • 陈家仁
  • 陈汉仁
  • 陈永仁
  • 陈固仁
  • 陈玉仁
  • 陈心仁
  • 陈琳仁
  • 陈以仁
  • 陈祥仁

相关推荐

民国知名女画家,两段婚姻草草收场,余生舍弃爱情,反而发家致富

民国时期因为思想的开放,所以很多人都开始追求自由恋爱。但其实当时真正追去自由恋爱的大多都是男性,女性并不多。 其中比较著名就是陆小曼和林徽因,但陆小曼最初和王庚的婚姻其实也是包办婚姻。而林徽因和梁思成本就是青梅竹马,与包办婚姻的差别仅仅只是一纸婚约而已。 而当时有一位女性,不仅自己追求爱情,还在第二次婚姻中毅然与丈夫离婚。她就是张荔英,被称为“革命圣人”的张静江是她的父亲。 一、民国侠女,立志献身于艺术 张荔英幼年的时候是真正的掌上明珠,当时张荔英最大的爱好就是绘画。张静江为此特意请来了俄国的画师教她油画,在当时也是有着小才女之称的。 但是随着年龄慢慢变大,张静江却发现自己的这个四女儿有些变味了,虽说对绘画的兴趣不减反增,但却有些一些其他的爱好。 最初张荔英在喜欢打网球的时候,张静江还能理解。毕竟当时的年轻人都比较喜欢西方的一些运动,而且当时的中国经过满清的荼毒,青年人健康的休闲方式还真就不多。 而且打网球不仅能够消磨时间,还能锻炼身体。所以对于张荔英打网球张静江也是比较支持的,虽说当时喜欢打网球的基本都是男孩子。 但是后来张荔英喜欢骑马的时候就给张静江敲响了一个警钟,要知道当时可不是唐朝,女性出门基本都是坐车的。骑马几乎是男子的专利,但张静江本身自己就是一个革命人士,思想自然是先进的,所以虽说有些在意,但也没有去制止。 直到后来张荔英喜欢上了打猎,张静江彻底的慌了。但是因为当时张荔英的年纪已经不小了,所以张静江便把劝解女儿的这项工作交给了妻子。 后来妻子的一句,“以后谁还敢娶你”算是彻底地捅了马蜂窝。并不是说张荔英大闹了一场,而是扬言一生都要醉心于艺术,不结婚了! 二、不婚主义只是因为没有遇到对的人 网球、骑马、打猎这些爱好注定了张荔英自小便是和男孩子一起长大的,久而久之她所向往的也就不会是深居简出,而是开始崇拜起来了英雄。 后来在张荔英24岁那年,她便遇到了自己的英雄,陈友仁。并不是说陈友仁英雄救美之类的,只是因为张荔英被他的事迹打动了,认为这个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当时的社会24岁未嫁就已经算是老姑娘了,张静江夫妇为此也非常发愁,在得知自己女儿有意中人后自然非常开心,但知道了这个意中人是谁的时候张静江就再也开心不起来了。 陈友仁不仅比张荔英年纪大了30岁,而且还是二婚。不过这些其实都不是张静江最生气的地方,毕竟当时夫妻年纪差30岁以上的比比皆是。 最主要的是陈友仁和张静江的政见非常不同,而且是处于劣势的那一方。当时张静江就知道,若是张荔英真的和他在一起了,那么下半辈子几乎就只能在逃亡中度过,直到陈友仁去世。 但张荔英最终还是和陈友仁去浪迹天涯了,之所以浪迹天涯就是两人还未成婚的时候,陈友仁就成了通缉犯。 当时两人在巴黎举行了婚礼,在此之前两人分别给张静江写了一封信,希望他能成全。当时张静江绝对是对此不屑一顾的,他只想将自己的女儿接回来。 但张静江也了解自己的女儿,自己现在动身前往巴黎来不来得及另说,就算是去了他也不可能将张荔英带回来。 所以这桩婚事就在张静江不同意的情况下举办了,两人的婚后生活虽说拮据,但绝对能称得上是幸福。 不过两人的年纪终究是差了太多,再加上陈友仁的身体一向不好。所以没过几年,陈友仁就去世了。 三、不幸福的婚姻还不如醉心于艺术 在陈友仁死后张荔英曾坦言自己不会再结婚了,“在经历过与陈友仁的美好婚姻后,我曾很肯定自己不会再次踏入婚姻,也打算从此献身于喜爱的艺术事业中去。” 但后来张荔英却在张静江众多朋友的劝说下,与何永佶的苦苦追求下妥协了。在47年的时候张荔英再一次踏入婚姻的殿堂,对方是陈友仁生前的好友何永佶。 但在婚后不久张荔英便发现何永佶并不适合自己,何永佶在婚后尝试过许多的工作,但都做不长久。 而且他没有一个明确的志向,更是在多次工作受挫后安心的吃起了软饭,认为张荔英卖画就能养活两个人。 张荔英最初是不想结婚的,遇到陈永仁结婚是因为陈永仁能够算得上是人杰。所以虽说如今张荔英已经是二婚了,但也不代表什么人都能凑合着过。 所以张荔英和何永佶离婚了,之后张荔英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回国,便前往新加坡发展。她当时本就在绘画界小有名气,在真正醉心于艺术后,绘画技术自然是突飞猛进。 后更是被新加坡 *** 授予文化艺术奖章,这是新加坡对张荔英一生在艺术界卓越成就与巨大贡献的表扬。
2023-08-26 12:24:431

陈友谅的后人现在在哪里?

史学家翻查明朝文献发现,关于陈友谅后代的记载并不多,只是提到他们被发配到朝鲜,其后的遭遇就找不到文字记载了。一直到后代的清朝才有人提到了,比如湖广总督就在一份奏折里说过,陈友谅后代改名换姓,分为柯姓、陈姓两个分支。他们世代生活在江西和湖广一带,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陈友谅的后代除了被发配到了朝鲜半岛之外还有不少人留在了国内。前几年洛阳一个叫做陈宅村的地方发现了陈友谅的又一支后裔。这个村子里的人都姓陈,据他们的族谱记载他们的祖先就是陈友谅,而且在村民假中还保存着陈友谅留下来的印章、玉玺等物,原本他们是改了其他姓氏的,到了清朝以后才又改回陈姓以继承陈友谅留下来的香火。扩展资料家族成员:祖父:谢千一,后入赘陈家,改姓陈。祖母:陈氏父亲:陈普才,降明后封承恩侯,洪武五年(1372)徙滁阳。弟:陈友仁,在鄱阳湖战死,明初追封康山王。弟:陈友贵,在鄱阳湖战死。兄:陈友当,降明后封归仁伯。兄:陈友直,降明后封怀恩伯。太子陈善,被朱元璋军所俘。陈理,降明后封归德候。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友谅
2023-08-26 12:24:511

陈友谅曾有两个结义兄弟,最后结局分别如何?

我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陈友谅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公元1351年,红巾军首领徐寿辉起兵,建立天完政权,先后攻占今湖北、江西、安徽、福建、浙江、江苏、湖南等大片地区,众至百万。与此同时,陈友谅于黄蓬起义,加入徐寿辉领导的红巾军,后以功升元帅。七年之后的天定二年(1359年),陈友谅挟徐寿辉,移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立为汉王;次年,在采石杀徐寿辉,自立为大汉皇帝,年号大义,以邹普胜为太师,张必先为丞相,张定边为太尉。这三个人中,除了邹普胜外,张定边和张必先二人是陈友谅的结义兄弟,发誓生死与共,风雨同舟,共谋前程。然而世事无常,1363年,陈友谅率六十万水军进攻朱元璋,在鄱阳湖大败,陈友谅也在突围时中流箭而死,年四十四岁。陈友谅死后,他的这两位兄弟的反应却是截然不同,他们一人选择投降朱元璋,一人选择奋战到底。 张必先,元末农民起义军将领之一。他在湖北黄蓬镇与陈友谅、张定边结拜为兄弟,生死与共,风雨同舟,共谋前程。1360年陈友谅杀徐寿辉于采石,自立为帝。建国号大汉,改元大义,以恢复汉族王朝的统治为号召。以邹普胜为太师,张必先为丞相,张定边为太尉。1363年,陈友谅率六十万水军进攻朱元璋,张必先、张定边皆随军奋战,此战,朱元璋乘陈友谅军久攻坚城受挫,分兵据守鄱阳湖口,先断其退路;继集中兵力,巧用火攻,歼其主力;后水陆截击,全歼陈军于突围之际,大败之后的陈友谅也在突围时中流箭而死。陈友谅死后,张必先、张定边等人在武昌立陈友谅次子陈理登基为帝,改元德寿。次年,朱元璋西吴军廖永忠部兵临武昌城下,围武昌四个月,城坚不下。此时身为丞相的张必先自岳州率军赶来增援,朱元璋派常遇春突然中道攻袭,活擒了这位外号“泼张”的骁将。 常遇春押着张必先来到城下,向上喊话:“汝所恃者,惟‘泼张"一人,今已为我所擒,尚何恃而不降!”张必先也气沮,仰头向上,对张定边喊话:“吾已至此,事不济矣,兄宜速降为善。”朱元璋派俘虏的陈友谅旧臣罗复仁入城劝降,表示说:“陈理若来降,当不失富贵。”罗复仁入城,与陈理抱头大哭,张定边也在一旁大哭。于是,转天大清早,陈理衔璧肉袒,率人出城诣军门投降。随着陈理的出降,张必先这样的骁将当然也便没了什么用处,此后更是不知所踪。 张定边,沔阳人,元末第一猛将,若论勇猛天下无出其右者。张定边出身渔家,身材魁梧,留着五绺美髯,潇洒英俊。知天文识地理,习兵法,练武功,精拳艺,擅岐黄。为人急公好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他在湖北黄蓬镇与陈友谅、张必先结拜为兄弟,生死与共,风雨同舟。从陈友谅起义,定都武昌,转战荆楚,征伐两江、闽、浙边陲重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但在征朱元璋之时,陈友谅专横独断,不纳张定边等诸将之言,最终被围于鄱阳湖。朱元璋下令放火焚烧陈友谅的船只,其弟陈友仁等都被烧死,当时张定边在关键时刻单刀直入,勇不可挡,以孤军冲进朱元璋水军前阵,直指朱元璋所乘的座舰。张定边挥刀力战且越战越勇,连斩朱元璋军中韩成、陈兆先、宋贵三员大将,眼看着张定边朝自己冲了过来,朱元璋急命座船躲避,但谁知座船竟然搁浅。 千钧一发之时,在不远处作战的常遇春拉弓射箭,一箭射中张定边,张定边被射中后,无力指挥战斗,就此退出朱元璋水军,竟无人阻挡。张定边作了一回赵子龙,但朱元璋可不是曹操,没有规定不许放冷箭。此时的陈友谅军已经到了失败的时刻,陈友谅被流矢射中头颅而死,汉军全军覆没。张定边身披百矢,犹冒死黑夜驾小舟,载陈友谅之尸,护谅之子陈理奔武昌,立陈理为帝。但随后朱元璋发大军猛攻武昌,力量悬殊之下,陈理出城投降。张定边不愿做朱元璋的降将,遂于洪武元年(1368)戊甲孟秋,遁入泉南灵源山隐居。为避前嫌,削发为僧,自号沐讲禅师,数十年后寿终而死(1318—1417),活了近百岁。
2023-08-26 12:24:581

哪个中国外交官生在国外不会说中文,却为中国收回两座城?

他是不会说中文的中国人,却为国家收回两块地,享葬入八宝山荣耀在北京西山前的平原上,有一座孤立的山丘,一般人称这里为八宝山。这里原本有一座名为灵福寺的寺庙,明清时期改为了高级宦官离宫后的养老居所。但这里出名不是因为这些高级宦官,而是因为一座公墓,那就是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八宝山革命公墓是我国声名最著,规格建制最高的园林式公墓,国内外诸多民主人士以及一些对国家做出过大贡献的伟人离世后大多长眠于此处,可以说,葬入八宝山代表着国家对一个人付出的认可,是一种至高荣耀;而在此处长眠的人当中,竟然还有一个不会说中文的中国人。他叫做陈友仁,是民国时著名的华侨外交家。或许提到民国时的外交官,大家通常只会想起顾维钧,了解多点的估计还会想起梅汝璈、倪征燠,但除了他们之外,陈友仁也在外交事业上为中国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帮中国夺回了两块地。1875年,陈友仁出生在特立尼达岛上,当时这是属于英国的地盘。陈友仁的祖籍在广东,但他从小在海外长大,这么一方小小的岛屿,却充分认可了他的社会地位。陈友仁还经常会去到英国伦敦,与当地的好友一起谈天论地,顺便享受度假时光。1911年,陈友仁向往常一样,去到伦敦与自己的好友菲利普·陶还有伍连德博士一起闲聊,却恰好听到了国内传来辛亥革命的消息。虽然他们三个连中国话都不会说,也没回过中国,但骨子里他们一直都认同自己中国人的身份。三人一拍即合,决定回去参与革命事业,陈友仁激动地甚至都没回家拿行李,就踏上了回国之路。说起来其实陈友仁追随孙先生的时间并不早,他是1918年才正式来到孙先生的身边,在1913年的时候,陈友仁担任的交通部法律顾问,还有英文《京报》总编辑。只不过孙先生很器重他们这些千里迢迢赶回国的爱国人士,陈友仁自己也很有能力,短短一年时间,他就能够成为中国代表团的一员出席巴黎和会。1922年,陈友仁开始担任孙先生的外事顾问跟英文秘书,并代其起草了《致苏联遗书》。但是说到陈友仁最大的成就,还是帮忙夺回了九江、汉口两座城。说夺城也不太正确,严谨来讲,是将英国从这里赶了出去。1927年,民国政府刚迁到武汉后不久,就发生了英军刺伤民众事件。陈友仁代表民国政府跟英国展开谈判,前后共有16次,并强势表示英军“须于二十四小时内撤出水兵,由中国政府派队进驻英租界,否则再有其他事件,概不负责”。九江跟汉口租界的收回,代表着中国人民通过革命运动和外交途径,在废除不平等条款中,第一次取得胜利。后来抗日战争爆发,他多次参加抗日活动,被日军抓住关押在上海;1944年,陈友仁先生在上海病逝。解放后,为了感激他为中国人民的付出,他的遗骸被移入八宝山公墓。对于一些人而言,不论他身在何方,不论他讲何种语言,只要他心中有国,有爱,哪怕不远万里也会奔赴回来,与国同在。
2023-08-26 12:25:061

鄱阳湖之战陈友谅为何会兵败

鄱阳湖之战,陈友谅为何会兵败?说到鄱阳湖大战,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刘基:“友谅包饶、信,跨荆、襄,几天下半。”“士诚自守虏,不足虑。友谅劫主胁下,名号不正,地据上流,其心无日忘我,宜先图之。陈氏灭,张氏势孤,一举可定。”陈友谅性格强势而疑神疑鬼,喜欢以权谋操纵属下。他已自称为皇上,并且尽占江西、湖广的地方,便自视军力强劲,想往东攻占应天府(今江苏南京)。朱元璋担忧陈友谅与张士诚联手,在刘基的提议下,遣胡大海直砍广信府(今江西上饶市)断之后路,又设计方案命陈友谅的老友康茂才寄信诱惑他,使他快速赶到。陈友谅果真率水师东下,抵达江东桥,通话康茂才,没有人同意,才知道自身被骗。彼此战于龙湾(今江苏南京市郊),陈友谅惨败,由于潮落,船被抛锚,逝者成千上万,缺失舰船数百艘,陈友谅只能坐小帆船逃跑。冯国胜率五路大军乘胜追击,惨败陈友谅于采石矶。陈友谅舍弃太平,逃至江州。朱元璋军乘胜追击攻占安庆,陈友谅的部下于光、欧普祥都击飞投降。第二年,陈友谅派部下张定边再度攻占安庆。1361年(至正二十一年)八月,朱元璋亲自率军征讨,俞通海、赵德胜大破陈友谅网络水军于安庆,长驱直穿到达江州。陈友谅兵败,当晚携妻带儿逃到武昌。朱元璋攻破江州,乘胜追击占领蕲州,又占领安庆。他的部下吴宏以饶州投降,王溥以建昌投降,胡廷瑞以龙兴投降。陈友谅眼看其疆域日益降低,十分恼怒,因此生产制造了数百艘楼船。这种船均高数丈,用丹漆装饰,每艘船都是有三层,设立走马厩,船里船仆人语之声互相闻,橹箱都用铁裹起来。1363年(至正二十三年),陈友谅率精兵六十万,船载亲属百官,尽发精英攻击南昌,飞梯冲车,百路并举。朱元璋的堂侄朱文正及郑愈固守南昌三个月,朱元璋亲自率军前往救援,陈友谅听闻朱元璋将到,便撤销对南昌的包围着,往东出鄱阳湖,与朱元璋在康郎山相逢。陈友谅结合战舰,以连锁加盟为阵。朱元璋军不可以仰攻,连战三日,弃甲曳兵,渐感不行。可是没多久,掀起了东北风,朱元璋便一声令下纵火焚烧处理陈友谅的船舶,其弟陈友仁等都被杀死。陈友仁称为五王,瞎一眼,却足智多谋,他人死之后,陈友谅大为消沉。在这次作战中,朱元璋船虽小,却轻巧易行;陈友谅虽是战舰,却不可以进退有度,因此兵败。朱元璋乘的船是白船头,陈友谅便两者之间官兵承诺第二天集中兵力猛击白桅船。朱元璋了解后,一声令下将全部船的船头都喷成白色。第二天决战,从早上到下午,陈友谅军惨败。陈友谅想退保险革奚山,但朱元璋已事先揪住湖口,阻拦其后路。在坚持不懈数日以后,陈友谅与众将士商议改变现状的防范措施。右金吾大将说:“既然出湖艰难,大家就理应焚船登陆,奔向湖的南岸以象再举。”左金吾大将说:“它是向对手忍让,她们运用步骑追逐中国军队。胜败中间大家将丧失自身的底盘,趁势也将去也。”陈友谅不可以作出决定,继而讲道:“右金吾大将所言言之有理。”左金吾大将因其建议未被听取意见,便率所部投降了朱元璋;右金吾大将悉知后,也率军投降。陈友谅境遇更为艰难。朱元璋给陈友谅写了两封信,信的内容大概如下:“我觉得与你承诺,彼此各安一方,以待天命。你却筹算出错,妄图加害于我。中国军队只用小量军力,便攻占了你龙兴十一郡,你要不悔改,再次挑动战端。最先受困在洪都,再败于康郎,骨血官兵被埋葬于火海。你就算心存侥幸获救,但也理应撤销帝号,坐待真正的主人,要不然可能丧家灭姓,到那时候就悔之晚矣。”陈友谅接到信后勃然大怒,未予复信。时间一久,陈友谅军内谷物渐绝,只能突出重围冲破湖口。朱元璋的名将们从上下游多方面阻拦,彼此对决于泾江口,汉军且战且走,但日落之际仍无法解决。陈友谅那时候从船中伸出头来,指挥战斗,却被飞枪击中,围绕头部,陈友谅立即去世。突然,陈友谅军分崩离析,皇太子陈善儿被擒,太尉张定边趁夜劫持陈友谅的次子陈理,载上陈友谅的遗体逃往武昌。陈友谅死前日常生活奢华,以前生产制造了一张镂金床,质量十分精致,宫里别的器皿也是一样。他人死之后,江西行省将镂金床送给朱元璋,朱元璋感慨道:“这张床与孟昶的七宝便壶有哪些不一样呢?”随后一声令下相关高官将它熔掉。张定边等拥护陈理回到武昌后,立陈理为帝,改元德寿。1364年(至正二十四年)二月,朱元璋西吴军廖永忠部兵临武昌城下,陈理出降,汉亡。陈理至应天,元璋封为归德侯。多年以后,朱元璋出自于“归属感”,将其送到高丽王朝居住,“一切顺利”。
2023-08-26 12:25:531

西方称赞他为“铁腕外交”,为中国收复两块地,他是谁呢?

他就是陈友仁。大革命时期,陈友仁出任国民政府的外交部长,在外交上态度一度强势,尤其是在明知道劣势的情况下,仍然主张同英国人谈判,收回英国占据的九江以及汉口两地,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赞誉,而铁腕外交的外号,也就是这时候才开始叫开的。
2023-08-26 12:33:332

陈友谅弟兄五个,分别叫什么?

弟:陈友仁,在鄱阳湖战死,明初追封康山王弟:陈友贵,在鄱阳湖战死兄:陈友当,降明后封归仁伯兄:陈友直,降明后封怀恩伯
2023-08-26 12:34:1415

陈友仁的人物逸事

陈友仁反对蒋介石的态度是非常鲜明的,很长一段时间还是被蒋介石通缉的人物,但恐怕很少人知道,向蒋介石推荐他最为器重的笔杆子陈布雷,竟有陈友仁的一份力。1927年前后,蒋介石对自己的几个笔杆子不满意,共产党人李一氓知道后,想物色一位有正义感、富爱国心、能下笔千言倚马可待的大手笔,推荐到蒋介石身边去担任秘书。他觉得陈布雷是最合适的人选。陈布雷虽有很重的封建伦理观念,但饱读中国典籍,文章流畅犀利,笔调苍劲古朴,他正是蒋氏赏识的那类文人。陈布雷可以由李一氓去做工作,但找谁去引荐是个问题。一位友人提醒他,蒋介石最愿意听张静江的意见,而要找张静江,最好还是找陈友仁。陈友仁当时是国民党中执委、广州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向来与共产党关系不错,又新近要做张静江的女婿。陈友仁听说此事后,满口答应,他找到张静江,一番游说,张氏甚表赞同。不久,张静江果然慎重地向蒋介石进言。蒋介石率军北伐,抵达南昌行营,陈布雷赶赴南昌,彼此初见,相谈甚欢,蒋介石与陈果夫遂介绍陈布雷加入国民党。自此,陈布雷追随蒋介石长达21年。 陈友仁一生追随孙中山,对宋庆龄也是非常尊重,并一度担任宋庆龄的私人代表,但在两人的工作交往中,充满了一些恩怨是非。1927年4月,宋庆龄与陈友仁等联名发表了《讨蒋通电》,并委托陈友仁代表她在汪精卫召开的“分共会议”上发言,表明自己坚决反对分共的立场。这一年8月,宋庆龄有意地、鲜明地反抗那些借用国民党之名、行背叛孙中山三大政策之实的那些人,决定去苏联访问。她在陈友仁的陪同下,从汉口到上海,与陈友仁的两个女儿秘密乘船去苏联。但是,对于宋庆龄的苏联之行,国民党右派在国内大造谣言,说是她要与陈友仁结婚,这种诡计是想把她与孙中山的名字分开。尽管这种谣言纯属中伤,但对宋庆龄的伤害是非常巨大的,以至于影响了身体的健康。不过,她在欧洲期间,仍不断地与邓演达、陈友仁一起商议中国革命的问题,堪称莫逆之交。但是,宋庆龄1932年借着给陈友仁夫人张荔英的一封信,称“我可能有过的对他的任何幻想都破灭了”,断然与其断交。这是因为陈友仁1931年回国之后,与孙科、汪精卫等人走到了一起,并担任了广州国民政府委员兼外交部长,与宋庆龄与国民党彻底决裂的态度背道而驰。此后,陈友仁一直在努力与宋庆龄取得联系,三番五次写信进行解释,并且声明坚持孙中山的三大政策、联共反蒋的立场,赞成建立抗日统一战线,最终与宋庆龄取得和解。1938年前后,两人恢复了联系,宋庆龄与他夫妇之间常有信函来往。1938年,宋庆龄和陈友仁等在香港联名致电重庆国民政府,提出抗战四项原则,次年又再次联名通电蒋介石,斥责他发动“皖南事变”。
2023-08-26 12:34:421

巴黎和会的幕后英雄是谁,一个决定便让世界各国肃然起敬?

巴黎和会的幕后英雄应该说是美国,这个结果相信大家都比较意外,但其实在巴黎和会上,真的只有美国没有参与到讨伐中国的队伍中
2023-08-26 12:34:553

陈友仁的人物简介

1911年,陈友仁和往年一样,离开特立尼达岛,去伦敦度一年一次的假。在那个偏僻的孤岛上,他是个颇有社会地位的富足律师,有产业有别墅,有妻有子,但他总觉得那里天地狭小,要感受更广阔的世界,还是需要去伦敦。在伦敦,他遇到了老朋友菲利普·陶与伍连德博士。这时候,辛亥革命的消息刚刚传到伦敦,三人虽然从未回过中国,也不会说一句中文,却在心底深处始终认定自己是中国人,对中国的事情从来都是关心有加。三人越说越兴奋,一激动,下了一个平生最大的决定:回到中国去。他甚至连家都没回,义无反顾地去了中国,说做就做,这倒符合他果断的性格。不知道这算是陈友仁人生的必然选择,还是一种宿命的安排?这一去,就改变了他的一生,他的职业从律师变成了报纸编辑、革命者、外交家,也让孙中山多了一个亲密战友和助手,让国民政府中多了一个出色的外交部长。华侨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此言不虚。无论是在哪里,中国人的家国观念始终如影随形,挥之不去,无处不在无处在,是融化在血液里的东西。尽管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回过中国,但陈友仁似乎从来没有把自己与中国分割开来。这么强烈的感觉,多少与他父亲有关。他的父亲曾经参加过太平天国运动,辗转流落到特立尼达岛之后,仍然忘却不了旧国旧事,一直对儿子说起从前,这种言行对儿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终于一有机会,陈友仁回归到了中国。陈友仁刚回中国时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能栖身在北洋军阀政府里,他办过一段时间报纸,渐渐以文得名,与孙中山走到了一起,此后的生涯也一直与这个名字分不开。从时间上来看,陈友仁1918年才开始追随孙中山,时间不算早,但他得到了孙中山的绝对信任,不仅代表以孙中山为首的南方中国政府参加了巴黎和会,更在此后担任孙中山的外交顾问,参与了孙中山与苏俄特使越飞的会谈,为“联俄、联共、辅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提出作了重要铺垫,孙中山的《致苏联遗书》也由他来代为起草。在陈友仁的生涯中,追随孙中山是一个亮点,另一个亮点就是他的外交成就。都说弱国无外交,但陈友仁偏偏在西方列强面前,显示出了强硬的外交姿态,在中国外交史上写下了彪炳的一页。在第一次担任广州国民政府的外交部长期间,适逢举世瞩目的省港大罢工正在进行,这次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罢工以胜利告终,最根本的原因当然是工人阶级的顽强斗争,但也与当时国民政府的大力支持有相当关系。陈友仁一针见血地揭露英国殖民者制造了惨案,自食苦果才引起工人罢工,解决罢工“最少当寻求其直接原因之所在”,迫使英国方面多次与国民政府淡判。在处理省港大罢工的外交淡判中,陈友仁已显示出出色的外交才华,那么,在武汉国民政府外交部长期间,陈友仁书写了他外交生涯最辉煌的一页。国民政府迁到武汉后不久,陈友仁便约见英国公使,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收回租界等等。而1927年初发生的英军刺伤群众的事件,陈友仁立即向英国提出抗议,“须于二十四小时内撤出水兵,由中国政府派队进驻英租界,否则再有其他事件,概不负责”。他与英方先后进行了16次谈判,最终收回了汉口、九江租界,这是中国人民通过革命运动和外交途径,在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条款中,第一次取得胜利。当时的上海,由军阀孙传芳控制的《申报》在这段期间,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陈友仁的名字,有人甚至称武汉国民政府为“陈友仁时代”。放弃优裕的生活,追随孙中山,推行革命外交,拒绝与日本人合作,事实上,贯穿陈友仁一身的,始终是爱国”两个字。因此,尽管他不是牺牲在抗日的战场上,他本人也没有参加共产党,但解放之后,中央人民政府把他的遗骸放到了八宝山革命公墓,这算是对他最好的肯定与承认吧。
2023-08-26 12:35:281

1927年一月 汉口事件 谁领导武汉市民冲入汉口英租界

反正不是我
2023-08-26 12:35:574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哪年成立

1949年(己丑年)10月1日成立, 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国徽内容包括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 首都北京, 省级行政区划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由56个民族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汉族占总人口的91.51%。扩展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1949年(己丑年)10月1日成立, 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国徽内容包括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 首都北京, 省级行政区划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由56个民族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汉族占总人口的91.51%。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东部和南部大陆海岸线1.8万多千米,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470多万平方千米。海域分布有大小岛屿7600多个,其中台湾岛最大,面积35798平方千米。我国同14国接壤,与8国海上相邻。省级行政区划为4个直辖市,23个省,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首都北京。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1933年11月22日—1934年1月13日)是中华民国时期由蔡廷锴、李济深等人在福州建立的政权,亦称“福建人民政府”。1933年11月,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爱国将领蔡廷锴等联合国民党内反蒋势力李济深等,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由李济深任主席。规定以福州为首都;更年号为“中华共和国元年”;以上红下蓝两横条中嵌黄色五星为国旗,将福建省改划成闽海、兴泉、龙汀、延建四省;由李济深任政府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陈铭枢任政府委员兼文化委员会主席,冯玉祥(余心清代)任经济委员会主席,蒋光鼐任政府委员兼财政部长,陈友仁任政治委员兼外交部长,徐谦任政府委员兼最高法院院长,李章达任政府委员兼政治保卫局长;成立人民革命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部,下辖五个军;发表《政纲》,主张“实现国内各民族之平等权利”,“计口授田”,“发展民族资本,奖励工业建设”,“保护华侨资本”,“排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废除不平等条约”。“实现关税自主”。翌年1月,由于蒋介石的政治军事围攻,帝国主义的干涉及革命政府内部的分裂,遭致失败。
2023-08-26 12:36:201

陈友谅为何吃了败仗?

陈友谅为何吃了败仗鄱阳湖之战,朱元璋击败陈友谅,明军顺利拿下江西、湖南、湖北,眼前形式对朱元璋来说一片大好。那鄱阳湖之战无疑是重要的转折点,在这场水战中,朱元璋的兵力远不如陈友谅。当时明军只有20万,而汉军有65万人,陈友谅兵力是朱元璋三倍之多,为何他还会吃败仗呢?陈友谅的失败,主要原因是因为他在战略上出现了重大失误,导致自己兵力受到牵制,原本是优势,却把自己逼到了劣势境地。鄱阳湖之战1363年陈友谅趁朱元璋出兵向北解救小明王之际,收复大量失地,又率十万大军围困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战略要地洪都。坚守洪都的朱文正一面以微弱的兵力抵抗陈友谅大军,一面向朱元璋求救。朱元璋得知洪都战况惨烈后急命徐达撤回应天,自己亲率水军20万救洪都。陈友谅久攻洪都不下,又得知朱元璋亲率大军来到鄱阳湖,不得不下令撤出洪都战场,回到鄱阳湖。七月二十日,两军水师在鄱阳湖的康郎山水域相遇。面对陈友谅的庞大水师,朱元璋一方面鼓舞士气,一方面寻找对方的破绽。他在仔细观察陈友谅大军后发现,他们的战舰都是首尾相接,这就跟当年“赤壁之战”时曹操用的战法一样。于是朱元璋命人将水军分成多个小分队,都配上火器和弓弩,待靠近陈军战船时先发火器,再用弓弩,上了船后再与陈军短兵相接。各支小分队很好地贯彻了朱元璋的作战意图。陈友谅的战舰先后遭到猛烈的火攻,数百艘战舰被焚毁,士兵伤亡过半,就连陈友谅的弟弟陈友仁、陈友贵也战死。发动心理战朱元璋这边日子也不好过,自身也伤亡数万人。陈友谅退守大孤山,双方形成相持的态势。在相持过程中,陈友谅军中人心浮动,甚至有人投降朱元璋。朱元璋见时机已到,亲自修书一封给陈友谅劝其投降,书信中多是些嘲讽之词。陈友谅接信后不免愤怒,于是扣留使者,斩杀朱军俘虏。看到这种情形后,朱元璋反而尽数释放陈军俘虏,伤者及时治疗。朱元璋这种仁义之举,更加令陈军动摇,于是有更多的陈军过来投靠朱元璋,既削弱了陈军的战斗力又瓦解了陈军的士气。朱元璋见陈军军心涣散于是命常遇春、廖永忠率水师主力在湖面形成对陈友谅的阻击之势,同时下令在长江两岸设置大量木栅,广置火筏于水中,并派遣兵力控制上游地区截断陈友谅退路。经过一个多月的激战,陈军损失惨重,陈友谅组织精锐力量准备向湖口方向突围遭到常遇春的阻击,再逃泾江口时又遭埋伏,陈友谅中箭身亡,残部遂投降朱元璋。此战,因陈友谅倚仗自己兵多将广过于轻敌,从而给朱元璋留有机会。反观朱元璋沉着冷静,巧妙运用各种手段最终战胜强敌,解决了江南地区首霸,从而为统一江南地区和自己的霸业打下基础。
2023-08-26 12:36:371

拥有平天下实力的朱元璋,是怎么击败陈友谅的?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四月,陈友谅亲率六十万大军,自武昌沿长江东下,入赣江包围洪都,以报前仇。七月,朱元璋自率水师二十万,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展开决战。两军相遇康郎山。陈友谅遣骁将张定边正在围攻朱元璋,忽然被一支箭射中额头,射箭的不是别人,正是大将常遇春。常遇春和俞通海及时赶来,帮朱元璋解围。张定边身负重伤不得不撤退。这时,江水忽然涨潮,把朱元璋的船托得老高,帮他杀出重围。双方一场激战,不知不觉已到日落时分,朱元璋鸣金收兵,并和徐达一同商议。朱元璋说:我当初让刘伯温守金陵是为了防止张士诚偷袭,眼下强敌未退,你快些赶回去替他守城,让他过来和我一起商议军机! 刘伯温正在路上时,陈友谅又前来挑衅。朱元璋只好派兵迎敌,可不知怎么的,派出去的部队大多战败而归。正当朱元璋恼羞成怒时,郭兴进言说:敌舰高大,我们的小船肯定不是对手,目前只有使用火攻!可朱元璋说,前些时候用的火攻也没见什么成效。这时,刘伯温刚好乘船抵达,他向朱元璋举荐了两个人:一个是铁冠道人张景和,曾经预言过朱元璋必将大有作为;一个是僧侣周颠,博学多才,卓识远见,是刘伯温的良师益友。朱元璋盼来了军师又添两位高人,禁不住心花怒放,立即向刘伯温请教对策。刘伯温吩咐朱元璋暂且退兵,然后使用火攻。朱元璋说:不少人都提议用火攻,但是陈友谅的船那么多,风势又不稳定,怎么烧得完呢?这时铁冠道人张景和忽然大笑起来:你是天子下凡,有神灵护佑,还担心没有大风相助么?朱元璋追问何时有风,周颠忽然插话说:今天黄昏就有东北风。朱元璋觉得两位高人神机妙算,便又追问陈友谅的下场和自己的前景,周颠说:陈友谅无缘皇帝的宝座,而你固然有灾星临头,但定有贵人相助,不必多虑。听闻此话,朱元璋心中有了底气,于是吩咐刘伯温跟随自己前去破敌。 到了傍晚,江面上忽然刮起一阵大风。陈友谅正率领士兵巡逻,忽然远远望见江中驶来七艘小船,满载着士兵,于是连忙下令弓箭手射击。可这些士兵仿佛不怕利箭,依然屹立不倒。陈友谅急忙派人登船前去杀敌,走近一看,才发现船上坐的只是一群稻草人。此时,潜藏在船下的勇士,突然点着了船里的硫磺和火药。风助火势,陈友谅的大船纷纷起火,此时,常遇春也带兵杀来,急得陈友谅不知所措。浓烟滚滚,四处弥漫,再怎么勇猛的将士,也敌不过烟雾带来的窒息,陈友谅的弟弟陈友仁和陈友贵先后死于大火。眼看大势已去,陈友谅只好狼狈而逃。 陈友谅逃了一阵,越想越气,决定第二天卷土重来,他发现朱元璋所乘的船桅杆是白色的,于是吩咐手下只要看见白色桅杆的船就发起攻击。可第二天陈友谅赶到前线一看,发现所有敌船的桅杆都是白色,情急之下,陈友谅下令军队全力猛攻。此时,朱元璋镇定自如地在船上指挥战斗,突然刘伯温让朱元璋赶紧换船。朱元璋刚登上另一艘船,只听身后一声巨响,原来的船就被炮弹击得粉碎,瞬间沉没。刘伯温高兴地说:灾星已经过了,主公尽请放心!陈友谅听到巨响,以为朱元璋被炮轰死了,便下令退兵。 朱元璋哪里肯让陈友谅大摇大摆地撤退,他命令廖永忠和俞通海驾驶六只小船,悄悄地靠近了陈友谅的战船。小船里的将士飞速地登上了大船,顿时杀声震天,浓烟四起。一面是敌人突袭,一面是大火包围,陈友谅的士兵大多死于非命。陈友谅自知大势已去,于是在张定边的协助下再次逃走。朱元璋追到了罂子口,见水面狭窄,不便深入,所以决定暂时撤军。此后,朱元璋给陈友谅写了一封信,借机羞辱陈友谅闭门不出,胆小如鼠。 恰好此时,陈友谅的两位将军前来投降,可见陈友谅已经是众叛亲离。当朱元璋得知陈友谅不遵守交战规则,任意屠杀俘虏时,顿时变得异常气愤,可他很快就控制住了情绪,再次提笔给陈友谅写信,信中说:天下英雄,就数你我二人,可你为何度量如此狭小,要滥杀我的将士?你的领地已被我占领,就算你侥幸逃脱,也不是长久之计,你好好考虑吧,否则后果自负。 陈友谅看过信件,置之不理,依然往洪都运送粮草,可偏偏又被朱文正半路截获,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过了几天,陈友谅再次集结残兵败将与朱元璋一决雌雄,可他既不得天时也不得地利,只剩大败一条路可走。陈友谅兵败如山倒,最后只有带着张定边一人出逃。朱元璋追了好一阵,忽然遇上了在江面上划船高歌的铁冠道人张景和,朱元璋赶紧询问:张道人!你怎么还有闲心在这里消遣啊?张景和说:陈友谅都死了,我为什么不能消遣?朱元璋不信,张景和大笑起来:你是皇帝,我是道士,我和你打赌,拿脑袋做赌注如何?正当此时,忽然有人前来报信,说陈友谅被箭射穿了脑袋死于江中,这果然应验了张景和的预言。这是至正二十三年八月的事。这月,朱元璋改洪都府为南昌府。 朱元璋追剿陈友谅的残部,抓获了他的妃子^氏和长子陈善。第二天,陈荣带领五万人前来投降,再次证实了陈友谅战死的消息,他的尸首则被张定边和小儿子陈理带到武昌去了。陈友谅称帝才四年,死的时候不过四十四岁,可谓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朱元璋高奏凯歌,荣归应天府,他封赏了有功的将士,大摆宴席,金陵城内顿时歌舞升平。此后,朱元璋觉得^氏虽然是陈友谅的妃子,但她毕竟有几分可怜,于是纳她为妾。 大军修养了几个月,朱元璋派常遇春带兵围攻武昌。第二年,即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一月一日,朱元璋在应天府自称吴王,封李善长为右相国,徐达为左相国,刘伯温为太史令,常遇春和俞通海做了平章政事。又过了几个月,朱元璋还没有听到攻下武昌的喜讯,便决定亲自前往。
2023-08-26 12:37:501

南浔巨富张静江之女:抱定独身主义,24岁却嫁55岁孙中山秘书

1930年的一天, 在上海的西藏路大庆里的张公馆, 张静江 独自端坐在书房中,阅读着家信。那是宝贝女儿 张荔英 从法国巴黎寄来的书信。信上写道: 张静江读完,气不打一处来,他一把将信纸揪成了一团。 出生于 南浔 巨贾之家的张静江,从25岁起,就在法国、美国等欧美国家游历经商,思想一向开明豁达,为什么得知女儿恋爱的消息,会是这种反应呢? 此时的张家,有了5个女儿。个个花容月貌,追求者众。是上海滩数一数二的名媛贵淑,据说, 杜月笙 的晚宴名单上,张家的5朵金花,均列其中。 特别是四女儿张荔英,容貌尤其出众,还登上过上海当时最 时尚 的杂志《 良友 》的封面。 张荔英,这位有着故乡 南浔“水晶晶” 的秀丽气质的江南女子,她玉软花柔的外表下,却有着一颗和父亲张静江一样的侠义之心。 她不仅喜欢琴棋书画,也偏好骑射。她特别擅长绘画,从小就立志要当个画家。 张家 有女初长成 ,5朵金花的婚姻大事逐渐列上了议事日程。上门求亲的人,络绎不绝。 可是,个性独特的四小姐张荔英,偏偏告诉全家人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 对于四女儿的特立独行,父亲张静江是鼓励和欣赏的。在这位开明的父亲眼里,没有什么比女儿开心更重要的事情了。至于是否独身,一切顺其自然吧。 因为,他早就看出四女儿清醒冷峻的个性超出常人。 张静江25岁那年,以清政府一等参赞的身份,随驻法公使孙宝琦出使法国,妻子 姚蕙 随行。 在此期间,生育了5个女儿。后来,张静江为了革命工作,大部分时间都在国内。女儿们的生活学习主要由妻子负责。 孩子们虽然从小在欧美国家长大,受到的是西式教育,但出生于书香门第的姚蕙,从来没有忽视过孩子们的中国古典文化的教育。 因此,5个女儿,个个学贯中西、秀外慧中。 天有不测风云,这个幸福富足的家庭却横遭厄运。 1924年,姚蕙在带着女儿们在公园散步的时候,被一个枯树枝砸中,突发脑溢血,撒手人寰,抛下了5个年纪尚小的女儿们。 四女儿张荔英才18岁,最小的女儿仅14岁。 当时,张静江正在国内忙于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噩耗传来,他悲痛欲绝。但一时无法分身去处理妻子的后事,只好委托给孩子们的舅舅。 在这场巨大的变故中,年仅18岁的四女儿表现得最为坚毅。从母亲的突然受伤,到医治无效离世,直至后事安排,她始终都能保持着一份超出年龄的冷静。 母亲的葬礼上,她表情凝重,不哭不闹。她克制着丧母的巨大悲痛,扶着母亲的灵柩,随着送葬的队伍,缓缓前行,让观者无不动容。 后来,张荔英和姐妹们一起回到上海,父亲的身边。 到了上海后,从小养尊处优的张家“5朵金花”才发现自己的祖国还是那么的积贫积弱,街边上还有那么多吃不饱、穿不暖的穷苦之人。 她们感受到了不公,父亲的那份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也影响着她们。 当别的富家小姐们都在社交玩乐的时候,她们却组织起街头演讲。 她们拖出个肥皂箱子,手持一个纸卷做的喇叭筒,踩上箱子,登高一呼,宣布起了革命。因此,“五朵金花”还获得了一个“肥皂箱上的演说家”的雅号。 无疑,在“革命”活动中,表现最突出的就是四小姐张荔英。 张静江看在眼里,对女儿们女侠一般的侠肝义胆,感到十分欣慰。 同时,他对女儿们的教育也从来没有放松过。他因材施教,孩子们喜欢什么就重点学什么。三女儿喜欢钢琴就学钢琴,四女儿擅于绘画就专修绘画。 他给她们分别请了白俄私人教师,来家中授课,精心培养。 从此,张荔英爱上了西方的油画艺术。她在上海完成了高中教育后,于1926年又留学海外,继续深造。 她先在美国纽约的艺术学生联盟,系统地学习艺术。随后,又转战法国,在巴黎的克拉洛西美术专科学校和比娄学院接受更加专业的美术训练。 1930年,24岁的张荔英已经学业有成,她第一次参加了巴黎秋季沙龙。 后来,她的作品多次入选独立沙龙和杜勒利沙龙,受到业内广泛的高度赞誉。 巴黎的第如迭坡美术馆还收藏了她的一副画作。 在当时的 社会 背景下,张荔英作为一名亚洲女性画家,其取得的成就和绘画技艺,论为登峰造极,也不为过。 1930年,是张荔英的幸运年。在绘画事业取得辉煌的同时,爱情也轻轻敲开了张荔英的心门。 那天,在闺蜜 宋庆龄 的介绍下,她和 陈友仁 相识。 这位曾经抱定“独身主义”的个性少女,在遇到自己的真命天子之后,却很快改变了的爱情观。 陈友仁,担任过 孙中山 的英文秘书和外交顾问。 他是一位华侨,祖籍是广东兴梅地区,出生于中美洲英属西印度群岛的特立尼达。从小接受的是英国教育,成年后,做了当地的第一位华人律师,享有盛誉,是一位赫赫有名的成功人士。 但是,陈友仁并不满足眼下“小我”的安逸和富足,他胸怀一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当他听说国内的辛亥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时,感到特别振奋。他很快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追随孙中山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之中。 1927年,作为武汉国民政府的外交部长的陈友仁在与 英国代表欧玛利 的谈判中,签订了 《收回九江英租界之协定》 ,一举收回了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 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是石破天惊的大事件,陈友仁也因此被誉为 "铁腕外交家" 。 陈友仁这位民国时期的华侨外交家,从小在国外长大,甚至都不太会说中国话,却为中国收回了2座城市,让中国人终于扬眉吐气。 不得不说,陈友仁是一位令人尊敬的政治家。 或许,正是因为陈友仁的种种义举,打动了张荔英的芳心。 虽然,张荔英结识陈友仁的时候,已经错过了他的人生巅峰。他已经55岁,比张荔英的父亲张静江还年长2岁。原配妻子病逝了4年,还是4个孩子的父亲。 而且,他的政治生涯的辉煌时期已然过去,还正在被蒋介石通缉,过的是颠沛流离的的流亡生活。 那年,张荔英才24岁,芳华正茂,意气风发,自己的绘画事业也处于高峰阶段。 但是,张荔英看到的是陈友仁的高风亮节,他就是她心目中的“中国第一美男子”。她毅然放弃了自己曾经抱定独身主义的想法,决定和陈友仁相伴到老。 于是,张荔英给上海的父亲写去了信件,告知了自己的恋情。 但是,父亲张静江得知这个消息,却非常生气。不仅是因为他们的年龄差距,最主要的是,陈友仁和自己的政见有着巨大的分歧。 后来,陈友仁也给未来岳父写去了饱含真挚 情感 的邮件。他对于两人不同的政见只字不提,只是诚恳地表达出对张荔英的爱恋,并表示将全心全意地呵护她。 张静江毕竟是开明的家长,既然女儿喜欢,他也只得同意这门婚事。只希望2人互敬互爱,白头到老。 可是,张静江还是隐约感到女儿的婚姻会经历坎坷,他赌气说道: 没想到一句气话,却得到了无情的应验,他们的婚姻仅维持了14年。 1930年,在法国巴黎,张荔英和陈友仁在巴黎举办了简单的婚礼。开始了一段神仙眷侣似的婚后生活。从此,张荔英的画作签名改为“CHEN”,随夫姓“陈”。 夫妇俩伉俪情深,互敬互爱,羡煞旁人。 陈友仁对自己的娇妻,不仅在 情感 上专一,生活上照顾,对她的绘画事业也给予了最大的支持。 他是她最忠诚的模特。任何时候,只要妻子需要,他就会摆好一个姿势,长时间一动不动。张荔英曾经非常感恩地说: 不仅如此,陈友仁还会陪着妻子到郊外写生,塞纳河畔留下了夫妻二人恩爱相伴的身影。 张荔英的画展事务中,陈友仁也是全程操办,亲力亲为。 在巴黎的安逸美好的时光很快过去。 动乱的年代,总少不了颠沛流离。抗战爆发后,有着强烈爱国情怀的陈友仁,于1934年前往 香港 从事抗日活动。彼时,张荔英一直陪伴在丈夫的身边。 不久,日本侵略军就攻占了香港,夫妻二人双双被日军逮捕,并被转押送至 上海 软禁于家中。 日本侵略者时常来家中,对陈友仁软硬兼施,各种拷问。这对夫妻二人施加的精神压力,可想而知。 但他们用极大的意志力支持着彼此,相信一定会“ 守得云开见月明 ”。 在那段苦难的日子里,张荔英始终不离不弃,与爱人风雨同舟。她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一幅幅美好的图画,慰藉着彼此的心灵,耐心等待着拨云见日的那一天。 1944年,他们终于等来了抗战即将结束的号角,当曙光即将普照中华大地的时候,陈友仁却突发心脏病,于上海逝世。 丈夫去世后,张荔英把所有的 情感 和精力都投入到她的油画事业之中,她原本打算不再结婚,但朋友们都劝她: 1947年,她再度进入婚姻,第二任丈夫是陈友仁生前好友何永佶博士。 但她的画作签名依然还是一直使用“CHEN”,以此纪念自己的爱人。 可惜,这段再婚只维系了6年,由于何永 佶 在事业上一直不思进取,也没有稳定的工作,想当然地认为有妻子赚钱养家就可以了。这点,让张荔英非常不满。后来,二人还是于 1953年离婚,结束了这段短暂婚史。 离婚后的那年, 张荔英从马来西亚来到新加坡,接受了南洋美专校长 林学大 的邀请,做了一名美术老师。在该校任职长达27年,为新加坡培养出大量的美术人才。她后来入籍新加坡,成为国宝级的油画大师。 1993年 ,漂泊了大半生的张荔英,在新加坡与世长辞,享年87岁。 这位祖籍来自江南水乡的美丽女子,一生再也没有机会回到她的故乡 “水晶晶”的南浔 ,她何尝不对故乡魂牵梦绕?于是,她用她的画笔寄托着那份乡愁。 她曾在自己的花园里,种下满池莲花,并创作出巨型油画精品《莲花颂》。这位伟大的女性画家用自己最独特的方式表达着对祖国、对家乡的牵挂和热爱。 前期文章:张荔英的三姐张芸英也是一位了不起的音乐家
2023-08-26 12:37:571

国民政府1927年收回了汉口和什么英租界

汉口和九江。群众性反帝斗争的蓬勃发展,推动国民政府于1927年2月收回了汉口、九江英租界。九江英租界,位于九江府城以西,长江与甘棠湖之间的狭窄地段,西面到龙开河,东西向长150丈(即沿长江岸线长度),南北向进深为60丈,面积150亩。租界南部包括湓浦港的一部分。1927年2月19日中英双方签订协议,从1927年3月15日起,汉口、九江英租界的管理权,正式收归中国所有。至此,举世瞩目的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斗争,取得了完全的胜利。这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外交史上第一次胜利的谈判,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里收回租界。1927年的中国随着北伐的高歌猛进,形势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其中最令国人扬眉吐气的是中国收回了位于汉口、九江的英租界,俗话说弱国无外交,更何况收回租界,无异于要列强把吃进肚里的肥肉吐出来,难度可想而知。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的时候,镇江的游行示威人数就达到了三万,但还是被英国水兵和巡捕镇压了下去。到了1927年的时候,汉口和九江英租界已经被英国人强占了长达66年之久,此时民众对英帝已经是群情激昂,到了要喷发的临界点,数月前英国不但调兵遣将,帮助军阀抵抗北伐军,还以军舰炮轰万县县城,制造了千余家民房店铺被毁,死伤千人的万县惨案。于是在中共领导下,1926年12月26日,汉口各界群众20余万人举行了反英大会,其中一项要求就是立即收回租界。1927年元旦,武汉民众为庆祝国民政府迁到武汉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连续三天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1月3日下午,在临近租界的空场内,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正在宣传演讲,民众越聚越多,英军水兵竟然冲出租界,用刺刀向人群乱捅,刺死一人,重伤80余人,轻伤300多人,制造了汉口“一三”惨案。中共领导的湖北省总工会立即声讨英帝国主义的暴行,李立三、刘少奇组织多达30万的民众参加了反英示威大会,并占领了汉口英租界,武汉国民政府也派外交部长陈友仁对英进行紧急交涉,陈友仁强硬的命令口吻让一向以太上皇自居的英国领事馆无言以对,不得以退让,汉口英租界被国民政府接管了。1月6日九江也发生了类似事件,九江英租界被北伐军接管。
2023-08-26 12:38:041

陈友谅战死后,其后代的下落如何?

陈友谅原为红巾军将领倪文俊的部下。至正十七年(1357年),倪文俊与红巾军领袖徐寿辉发生内讧,倪文俊在投奔陈友谅的途中,被陈友谅杀死。陈友谅因此取得了徐寿辉的信任,并将倪文俊的人马吞为已有,实际上攫取了徐寿辉建立的天完政权的实权。至正二十年(1360年),陈友谅在采石矶杀死徐寿辉后,建汉称帝,兵强马壮,实力强劲。此时的陈友谅雄踞江西、湖广,是占据应天的朱元璋的最大对手。野心勃勃的陈友谅向应天的朱元璋发起挑战。至正二十年,陈友谅在占领安徽太平后,欲联合另一支反元力量张士诚联合围攻应天。朱元璋有一部将康茂才,其与陈友谅是故交。因此朱元璋设计让康茂才诈降陈友谅。康茂才致信陈友谅,诈称愿为其内应,诱骗陈友谅轻进。陈友谅信以为真,率兵至江东木桥,发现木桥已被朱元璋的部队改为石桥,而康茂才也不露面。陈友情知不妙,率军急退,却为时已晚。在龙湾,康茂才率部痛击陈友谅。陈友谅部损失惨重,并随后连失安庆、江州多地。随着朱元璋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陈友谅的地盘不断萎缩,这令陈友谅非常不爽。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陈友谅率六十万大军进攻南昌。驻守南昌的是朱元璋的部将朱文正、邓愈等。在朱、邓的坚守下,陈友谅耗时三个月,未能攻下南昌。同年七月,朱元璋、徐达率部驰援南昌。陈友谅闻讯,立即解围南昌,东出鄱阳湖,与朱元璋展开决战。由于陈友谅的战船船高数丈,船形笨重,而朱元璋的战船船形较小,灵活机动。所以,朱元璋利用风向,用火攻焚烧了陈友谅的船只。陈友谅的弟弟陈友仁也被烧死。陈友谅大败后,在突围时,被朱军的飞箭当场射死。由于这次作战陈友谅携带着家眷,他的太子陈善儿和妃子阇氏也都被朱元璋俘获。陈善儿在被擒后,关于他的结局史籍中再无记载。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陈善儿绝对不会是善终。因为陈友谅屡屡挑战朱元璋,出于对陈友谅的报复心理,貌美的阇氏则被朱元璋占有。由于部将张定边的奋力掩护,陈友谅的次子陈理逃过此劫,在逃回武昌后称帝。此后,朱元璋对陈理穷追猛打,亲自率部,连续两次猛攻武昌。由于陈理的援军、丞相张必先被常遇春擒拿,陈理大势已去,归顺了朱元璋。由于陈理是主动投降,朱元璋为了招降纳叛,笼络人心,也没有杀害陈理,反而封陈理为归德侯。但是,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陈理已经年长,经常有所怨言,朱元璋对其还是有所顾虑。在大臣汪广洋的建议下,朱元璋将陈理远远地打发到高丽。此外,明玉珍的儿子、归义侯明升与陈理同行。在高丽,陈理虽然被封为陈王,但生活一直很清苦,几乎难以为继。后来,贫病交加的陈理在永乐六年病逝。陈理有一子陈明善。此后,陈氏后人在半岛开枝散叶。另外,被朱元璋纳入后宫的阇氏,后来生下一子朱梓。据查继佐所著的《罪惟录》记载,朱梓实为陈友谅的遗腹子。在朱梓被封潭王,赴封地时其母阇氏告以实情。朱梓于是筹划谋反,为陈友谅复仇。被朱元璋派军讨伐后,朱梓全家自焚。这其实只是野史的传说。据史载,阇氏被俘是在1363年,而朱梓生于1369年。也就是说陈友谅在死后6年,阇氏才生下朱梓。显然,朱梓是陈友谅遗腹子的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
2023-08-26 12:38:151

陈友谅为什么败给朱元璋

1、从势力上看,陈友谅控制着长江中游,朱元璋的势力则在苏南皖南赣中,都是元末农民起义军重要的两支势力,兵力上来说,陈友谅略微强过朱元璋2、从军事谋略上看,朱元璋先是分裂了陈友谅与张士诚联合,陈友谅率师东下,朱元璋早有准备,陈友谅自然大败,又因为正逢潮落,船只被搁浅,死伤无数,丧失战舰数百艘,陈友谅只能仓皇逃走。如此一对比,朱元璋的军事能力明显高于陈友谅。3、从战略上看,陈友谅性情强硬而多疑,喜欢以权术控制部下。并杀害自己的上司徐寿辉,他自称皇帝,陈友谅便愈加骄狂,,而朱元璋强调军纪,严禁掳掠,有个别兵士犯禁,立即处死,因此,朱元璋的军队受到当地百姓的拥护。并执行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的策略,朱元璋的战略能力明显高于陈友谅。4、从武器上看,陈友谅集合巨舰,以连锁为阵。朱元璋军不能仰攻,但是不久,刮起了东北风,朱元璋便下令放火焚烧陈友谅的船只,其弟陈友仁等都被烧死,陈友谅为之丧气。在这场战斗中,朱元璋船虽小,却轻便易行;陈友谅虽是巨舰,却不能进退自如,故而战败。5、从运气上看,陈友谅运气也不好,陈友谅军中粮食渐绝,只得突围冲出湖口。朱元璋的将领们从上游加以拦截,双方大战于泾江口,汉军且战且走,但日落之时仍未能摆脱。陈友谅当时从船中伸出头来,指挥作战,却被飞箭射中,贯穿头颅,陈友谅当即死去。6、陈友谅一死,陈友谅军土崩瓦解,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三月,朱元璋再次到武昌督兵攻城,陈友谅次子陈理最终出城投降。陈友谅家族彻底失败。
2023-08-26 12:38:511

陈友谅有没有乱世兄弟?陈友谅是怎么死的?他的后代后来怎么样了?

陈友谅,如果他不是碰巧生在乱世,与一群英雄和农民起义为伍,可能只是千千万万个最终会消失在历史尘埃中的人之一。正是在那个人人都能拼出自己的天下的年代,他这个小渔夫的儿子,才得以打下强大的势力,与明成祖朱元璋抗衡,建立大汉政权。陈友谅,公元1320年生于湖北绵阳黄鹏,元朝末年中国达汗政权的创始人。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参加徐寿辉领导的田湾红巾军,晋升为元帅。1357年,陈友谅以勤王为由,攻打并杀死了反叛徐守慧的倪文君。公元1359年,杀天之后的将军赵普生,将徐守慧挟持为人质,自称汉王。公元1360年,他杀了徐寿辉,自立为帝,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人。此后,在继续抗元战争的同时,军事重点放在了对邻国朱元璋的战争上。大汉将士大多年事已高,对陈友谅杀徐守慧自立为帝极为不满。战争中投奔朱,导致陈友谅接连败北,最后在鄱阳湖战争中把天下输给了朱元璋。在陈友谅建立达汗政权后,他得意极了。用现在的话来说,他觉得老子是天下第一。所以他在继续抗元战争的同时,另一方面已经把军事重心放在了与朱元璋的战斗上。在势力上,陈友谅控制着长江中游,而朱元璋的势力在苏南、皖南、赣中,两个相邻的大国之间必然会爆发一场大战。两人的战争经历了龙湾、江州、鄱阳湖几大战役。陈友谅称帝建立汉朝,一堆官员除了邹普生一个太师,他手下的大部分官员都属于旧属。这些旧臣对陈友谅杀了徐寿辉,自立为帝篡权夺权深感不满,在与朱元璋的斗争中纷纷投奔朱元璋,导致陈友谅屡战屡败。这也导致了陈友谅的军队不稳,最后死于鄱阳湖之战。陈友谅骄傲自满,专横跋扈,铺张浪费,不为人民着想。据传,朱元璋击败陈友谅后,登上了陈友谅打造的华丽战船。他房间里的每一张床都极其豪华,精致到了极点。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我想这是陈友谅会输给朱元璋的主要原因。另外,陈友谅不善于夺取战机,所以在一场大战刚结束就贸然与朱元璋开战,不给士兵喘息的机会,也是他失败的原因之一。查阅陈氏宗亲网,汉王陈友谅的家谱记载其父只有五个儿子。这意味着陈友谅有五个兄弟,分别是陈、陈友芝、陈友谅、和陈。其中,陈友仁在鄱阳湖一战中阵亡。战败后,陈和他的堂兄保护五皇子何氏及其次子伯能、伯同、女儿伯慧和九皇子逃脱。还有两个弟弟在投降朱元璋后被封爵。朱元璋对陈友谅的亲戚还算不错。不仅把这个称号授予了他的两个弟弟,就连他的父亲陈普才也是在他投降后才被授予这个称号的。陈有良娶了他的妻子杨焕华、楼、陶氏和施的投资者说20130606。有两个字记载为陈友谅,长子陈善,次子陈立。陈友谅战败后,长子陈山被陈友谅的部下押解到大别山腹地,改名换姓。他化名郭敬富,躲过了朱元璋的追捕。明朝灭亡后,世代统一又开始了:家传,志气次子陈历在鄱阳湖兵败陈友谅,被陈友谅旧部张定边押解回武昌。回到武昌后,在等人的支持下,他成为的第二个皇帝,并把他的头衔改为袁和德寿。后来朱元璋到了武昌城下后,出城投降了。投降后,朱元璋认为自己还年轻,皇恩浩荡,所以免了死刑,流放到了很远的地方。“在首都,城城出于仇恨不惜语言。皇帝:‘这孩子年纪太小,不能受别人蛊惑,不能被我充分欣赏。他应该在很远的地方,”“张清于婷等人《明史》。
2023-08-26 12:38:581

朱元璋和陈友谅谁厉害?

1:从势力上看,陈友谅控制着长江中游,朱元璋的势力则在苏南皖南赣中,都是元末农民起义军重要的两支势力,兵力上来说,陈友谅略微强过朱元璋2:从军事谋略上看,朱元璋先是分裂了陈友谅与张士诚联合,陈友谅率师东下,朱元璋早有准备,陈友谅自然大败,又因为正逢潮落,船只被搁浅,死伤无数,丧失战舰数百艘,陈友谅只能仓皇逃走。如此一对比,朱元璋的军事能力明显高于陈友谅。3:从战略上看,陈友谅性情强硬而多疑,喜欢以权术控制部下。并杀害自己的上司徐寿辉,他自称皇帝,陈友谅便愈加骄狂,,而朱元璋强调军纪,严禁掳掠,有个别兵士犯禁,立即处死,因此,朱元璋的军队受到当地百姓的拥护。并执行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的策略,朱元璋的战略能力明显高于陈友谅。4:从武器上看,陈友谅集合巨舰,以连锁为阵。朱元璋军不能仰攻,但是不久,刮起了东北风,朱元璋便下令放火焚烧陈友谅的船只,其弟陈友仁等都被烧死,陈友谅为之丧气。在这场战斗中,朱元璋船虽小,却轻便易行;陈友谅虽是巨舰,却不能进退自如,故而战败。5:从运气上看,陈友谅运气也不好,陈友谅军中粮食渐绝,只得突围冲出湖口。朱元璋的将领们从上游加以拦截,双方大战于泾江口,汉军且战且走,但日落之时仍未能摆脱。陈友谅当时从船中伸出头来,指挥作战,却被飞箭射中,贯穿头颅,陈友谅当即死去。6:陈友谅一死,陈友谅军土崩瓦解,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三月,朱元璋再次到武昌督兵攻城,陈友谅次子陈理最终出城投降。陈友谅家族彻底失败。扩展资料:(1)陈友谅(1320年-1363年10月3日),湖北沔阳人;元朝末年群雄之一。农民起义领袖,中国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陈友谅虽然失败了,但他毕竟是反对蒙汉地主阶级统治的英雄人物,在历史上起过作用。(2)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安徽凤阳人,汉族,生于濠州钟离(明朝建立后改为凤阳),字国瑞,参加郭子兴军改为现名朱元璋。政治家,战略家,军事统帅,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初,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当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后晋割让的幽云十六州也被收回。又平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陈友谅百度百科——朱元璋
2023-08-26 12:39:061

朱元璋击败陈友谅称王武他真的有实力平天下

二十三年四月,陈友谅率军六十万,从武昌顺流而下,入赣江包围洪都,为前敌报仇。七月,朱元璋率水师二十万,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展开决战。两军在康郎山相遇。陈友谅的第一任统帅张定边正在围攻朱元璋,突然被一支箭射中了前额。这位射手不是别人,正是常遇春将军。常遇春和于桐海及时赶到,帮助朱元璋解围。张定边受了重伤,不得不撤退。就在这时,河水突然上涨,朱元璋的船被高高举起,帮他杀出重围。双方激战正酣,不知不觉已是日落时分。朱元璋敲响金钟后撤,与徐达商议。朱元璋说:“我让刘伯温镇守金陵,是为了防止张士诚进攻。现在强敌未退,请你赶快回去替他守城,请他来和我商量军机的事!”刘伯温在路上的时候,陈友谅又来挑衅他了。朱元璋不得不出兵迎敌,但不知何故,派出的军队大部分都被击溃而归。就在朱元璋恼羞成怒的时候,郭兴说:“敌船高大,我船绝对不是对手。目前我们只用火力攻击!”但是朱元璋说前段时间用的火攻没有取得什么效果。这时,刘伯温刚好乘船到达,他向朱元璋推荐了两个人:一个是张景和,一个头戴铁冠的道士,他曾预言朱元璋将大有作为;一个是周颠,和尚,博学多才,是刘伯温的良师益友。朱元璋盼着军师到来,又加了两个主子。他不禁心花怒放,立即向刘伯温请教对策。刘伯温让朱元璋暂时撤军,然后用火攻。朱元璋说:“很多人提出火攻,但陈友谅船多,风向不稳。他们怎么会烧坏呢?”这时,铁关道士张景和突然哈哈大笑:“你是天子,受神明保护,还担心没有大风相助?”朱元璋问什么时候有风,周颠突然插话说:“今天黄昏会有东北风。”朱元璋觉得两位大师有高明的计策,就问陈友谅的命运和自己的前途。周颠说:“陈友谅没有机会当皇帝,你当然有难,但你一定有贵人相助,你就不要担心了。”朱元璋听了,心里有了信心,于是命令刘伯温跟随自己去打败敌人。晚上,河上突然刮起了大风。陈友谅正在带兵巡逻,忽然看见远处河中驶来七艘船,船上坐满了士兵,他急忙命令弓箭手射箭。但这些士兵似乎并不惧怕利箭,但他们仍然站着不动。陈友谅迅速派人登船杀敌。当他走近时,发现只有一群稻草人坐在船上。此时,藏在船下的武士突然点燃了船内的硫磺和火药。风助火起,陈友谅里的大船接连起火。这时常遇春也出去杀了,陈友谅不知所措。到处浓烟滚滚,再勇敢的战士也打不过浓烟带来的窒息感。陈友谅的弟弟陈友仁和陈死于火灾。眼见大势已去,陈友谅只好逃跑。陈有良逃了一段时间,越来越生气,决定第二天再来。他发现朱元璋的船的桅杆是白色的,就命令手下只要看到有白色桅杆的船就攻击。但第二天,陈友谅赶到前线,发现敌舰的桅杆都是白色的。无奈之下,陈友谅下令大军全力猛攻。此时,朱元璋在船上冷静指挥战斗,突然刘伯温要求朱元璋赶紧换船。就在朱元璋登上另一艘船的时候,他听到身后一声巨响。原船被炮弹打得粉碎,瞬间沉没。刘乙朱元璋哪里肯让陈友谅大摇大摆地撤退,他命令廖永忠和于同海驾着六条船,悄悄逼近陈友谅的战船。船上的士兵以飞快的速度登船,顿时一声巨响,浓烟滚滚。一面是敌人突袭,一面是炮火包围,陈友谅的士兵大多死亡。陈友谅知道大势已去,于是在张定边的帮助下再次逃跑。朱元璋追到商口时,见水窄,不便深入,便决定暂时退兵。之后,朱元璋给陈友谅写了一封信,借机羞辱陈友谅胆小如鼠。此时,陈友谅的两位将军前来投降,可见陈友谅的冷清。当朱元璋得知陈友谅不遵守交战规则,任意屠杀俘虏时,顿时怒不可遏,但他很快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再次给陈友谅写信说:天下只有你我是英雄,你却为何采取如此狭隘的手段,滥杀我的士兵?你的领地已经被我占领了。就算侥幸逃脱,也不是长久之计。考虑一下,不然后果自负。陈友谅看了信,没有理会,仍然向洪都运送粮草,却偏偏在半路上被朱文正截住,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几天后,陈友谅再次集结残兵败将与朱元璋决一死战,但他既没有天时地利人和,只有一条路可走。陈友谅大败,最后带着张定边逃走了。朱元璋追了很久,突然遇到了正在河上划船唱歌的铁冠道士张景和。朱元璋急忙问道,“张道士!你怎么还有闲工夫在这里?”张景和说,“陈友谅死了。为什么我不能玩得开心?”朱元璋不信。张景和笑道:“你是皇帝,我是道士。我和你打个赌。拿你的脑袋做赌注怎么样?”正在这时,突然有人来报信,说陈友谅被箭射穿了脑袋,死在了河里,果然应验了张景和的预言。这件事发生在二十三年八月。本月,朱元璋将洪都府改为南昌府。朱元璋追击陈友谅的残余势力,俘虏了他的妃子石悦和长子陈善。第二天,陈蓉率领5万人投降,再次证实了陈友谅死亡的消息。他的遗体被张定边和他的小儿子陈力带到了武昌。陈友谅称帝仅四年,死时才44岁。他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朱元璋奏凯歌,尊应天府。他奖励有功将士,大摆宴席,金陵城内载歌载舞。从此,朱元璋觉得高家虽然是陈友谅的妾,但毕竟有些可怜,就收她为妾。经过几个月的调教,朱元璋派常遇春围攻武昌。第二年,也就是二十四年元月一日,朱元璋在应天府自称吴王,封李善长为右相国,徐达为左相国,刘伯温为太史令,常遇春、于通海为官商。几个月后,朱元璋还没有听到攻下武昌的捷报,于是决定亲自前往。
2023-08-26 12:39:331

孙中山在民国是怎么死的?孙中山死后会有什么?

孙中山是中华民国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为革命事业孜孜不倦。大家对孙中山的结局同样感兴趣的生活。孙中山是怎么死的?如果中国最重要的政治人物如果要在整个华人世界中选一个近代史,孙中山很可能是第一个,这不仅是因为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古老王朝的统治。孙中山在革命中是被黑暗杀死的还是生来就要死的?孙仲三是怎么死的?1925年3月12日上午9时30分,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创始人孙中山先生因肝癌医治无效,在北京东城铁十字胡同5号行苑逝世,享年59岁。他临终前的遗言是:和平,奋斗,救中国。孙中山历史网1月26日下午,孙中山病重,住进协和医院治疗。他在晚上9点接受了手术。打开腹腔后,他知道自己已经到了肝癌晚期,无法治愈。2月18日,他被顾维钧他在北京铁狮子胡同的私人住宅接受治疗,病情恶化了。22日,孙克、宋子文、孔祥熙、何香凝、汪精卫、张继、李烈钧要求孙中山立遗嘱。24日,病情恶化,经宋庆龄同意,孙克、宋子文、孔祥熙、汪精卫轻装走进病房,逐字逐句向孙中山宣读事先写好的三份遗嘱。孙中山他死后的立遗嘱如下:我投身国民革命四十年,目的是在中国寻求自由平等。40年后经历过,我知道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团结世界上平等对待我们的民族共同奋斗。革命尚未成功。我的所有同志都必须跟从余工程建国方略)、建国大纲和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实施。主张最近召开全国会议,废除不平等条约,特别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就是告状!孙逸仙孙中山全文他给家人的遗嘱如下:于因国事而死。所有的书、衣服、房子等。他留下的钱都付给了我的妻子宋庆龄作为纪念。余美国的孩子们,已经长大了,可以自立了,希望他们能相亲相爱,把于之事业发扬光大。这个指令!孙逸仙给苏联的遗言由孙中山用英文口述,鲍罗廷、陈友仁、宋子文、孙克做笔记,进一步阐明三大政策。3月11日,何香凝发现孙中山瞳孔散光,急告宋庆龄。宋庆龄拥着孙中山最后在三份遗嘱中写下了孙文这个词。
2023-08-26 12:39:401

朱元璋为何会善待陈友谅之子陈理?不怕他造反吗?

在很多人看来,朱元璋就是一个会残杀功臣的皇帝,历史上朱元璋曾经杀掉了太多曾经跟随自己的有功之臣,不仅如此,明初四大案当中死掉的人数以万计,这其中牵连的人必然存在很多没有犯事却被连坐的人。如此心狠手辣的皇帝,在历史上可以说是真的不多见,朱元璋算是唯一的一个了。然而,凡事总有例外,比如陈友谅的儿子陈理,朱元璋就根本没有对他下手。我们知道,朱元璋最担心的自然就是手底下的人起兵造反,更何况陈友谅还是他的对手,但是他为什么会善待陈理,根本不担心他造反呢?这样的行事作风对于朱元璋来说可真的是很不一样的,为何朱元璋会如此对待陈理?而当时的陈理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 1.陈理简介 陈理(1351年―1408年),沔阳(今湖北仙桃)人,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友谅次子。汉亡后其子孙改为程姓、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八月,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中中箭身亡。后来张定边等大将保护陈友谅次子陈理返武昌,立陈理为帝,改元德寿。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八月,陈理的父亲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中中箭身亡,陈理的哥哥太子陈善儿被擒,陈友谅的太尉张定边趁夜挟持陈理,载上陈友谅的尸体逃回武昌。陈理回到武昌后,继位称帝,改年号为德寿。同年冬天,朱元璋亲征武昌。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二月,朱元璋再次亲征武昌,陈理的丞相张必先从岳州前来援救,暂驻洪山。朱元璋的部将常遇春击败并擒获他,将他绑在城下示众。张必先是一名骁将,在军中号称“泼张”,深得重任。他被擒之后,城中将士惊慌失措,许多人因此想投降朱元璋。朱元璋便派遣陈友谅的旧臣罗复仁入城前去招降陈理。陈理于是投降,大汉政权灭亡。陈理进入军门,俯伏于地不敢抬头。朱元璋见陈理年幼弱小,便将他扶起,握着他的手说:“我不会将你治罪的。”府库财物任凭陈理选取,随即返回应天(今江苏南京),封陈理为归德侯。并封陈友谅的父亲陈普才为承恩侯,大哥陈友富为归仁伯,二哥陈友直为怀恩伯,追赠四弟陈友仁为康山王,命有关官员立庙祭祀,并将五弟陈友贵附祭。 2.朱元璋为什么要善待陈理 众所周知,在朱元璋一统中原的过程中,陈友谅曾经是他最大的对手。那么,对于这个昔日最大对手的儿子,朱元璋为什么要如此善待,甚至还封他为侯呢? 01昔日盟友,面子上过得去 历史上以杀伐果断闻名的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对当年追随自己打天下的功勋,都曾挨个清算,为什么对自己对手的儿子陈理网开一面呢? 这肯定不是朱元璋对陈理发善心,同情陈理的遭遇,而是其中有更复杂的作用;和陈理同病相怜的不止一个,其中最有名的是元末另一位割据势力领袖明玉珍的儿子明升。 不过,由于明玉珍英年早逝的缘故,而且当年明玉珍和朱元璋还是盟友关系,双方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冲突,面子上依然是和和气气的。从这方面来讲,明升要比陈理有优势。但如果从整体考量,无论是陈友谅或者是明玉珍,都是曾经朱元璋统一天下进程里强劲的对手。 02显示宽仁,安抚人心 朱元璋之所以对这两个对手的儿子如此的厚待,最大的一个理由就是要赢得人心!击败了陈友谅以后,朱元璋虽然成了南方最强割据势力,实力比其他势力都强,可南方毕竟还是没有实现统一。 不仅如此,在北边,当时的北方元政权依然实力强悍,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善待对手之子,陈友谅和明玉珍的老部下就很可能会心生感激,为朱元璋领军。 而从当时的全国各个战区情况来看,这样的方案,明显对于朱元璋好处最大。也正是因为朱元璋能够优待了陈理和明升,朱元璋才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得到陈友谅和明玉珍旧部的忠心追随。 因此,鄱阳湖战役以后,在全部统一南方的战争中,朱元璋的军队并没有蒙受什么损失,反而是越战越勇,很快就强大到足以独自抗衡北方元政权的程度。 03集中精力对抗元朝残余势力的需要 当时的北元政权,其实也是乱成一锅粥。军阀林立,互相攻伐,不听元朝皇帝的命令。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朱元璋统一南方的战争中,许多北方元朝军阀都认为朱元璋完成统一南方的战争需要很多年时间才行,而要对北方产生威胁则要更久。 因此,在朱元璋在南方忙着统一战争的时候,北方元政府并没有插手。等到朱元璋完成了统一南方的战争,并优待对手之子稳住了人心以后,北方的元朝割据势力才开始意识到事情不对劲了。 但即使到了这种关头,北元军阀仍然没有搁置彼此的矛盾,组成联军抵抗朱元璋,反而继续乐此不疲的内耗。在这种情况下下,实力大增的朱元璋,用非常短的时间,迅速派大军攻占了元大都,元顺帝仓皇逃向北方草原,元朝正式灭亡。 不过,不管这其中有什么具体原素,朱元璋优待了陈理这是不争的事实。放眼整个中国古代史,争夺天下失利以后,还能有一个好的结局的人物,并没有几个。陈理的结局,又何尝不是不幸中的万幸呢? 3.陈理是怎么死的 陈理住在京城,一直闷闷不乐,有时还口出怨言。朱元璋说:“这只是小孩所犯的过错,恐怕他会受到小人的欺骗诱惑,不能牢记朕对他的恩典,还是应当让他远离京城为好。”洪武五年(1372年)正月,朱元璋将陈理与归义侯明升一起迁居高丽,让元朝降臣枢密使延安答理护送他们,并赏赐高丽王罗绮,让其善待他们。朱元璋同时将陈普才等人迁居滁阳。 同年五月十九日,陈理和明升一行二十七人到达高丽,受到高丽恭愍王的接见,当时陈理二十二岁。六月初六日,恭愍王赐给陈理苎布九匹。 陈理到了高丽之后,被称为陈王。但生活过的很艰苦。建文三年(李朝太宗元年)闰三月十八日,李朝太宗李芳远赐给陈理一些田地。(《李朝太宗实录》卷一,元年闰三月乙未) 永乐元年(李朝太宗三年)十一月初五日,李芳远赐给陈理一名婢女以及米豆(《李朝太宗实录》卷六,三年十一月戊寅) 永乐二年(李朝太宗四年)六月初七日,李芳远赐给陈理米四石,酒十瓶。(《李朝太宗实录》卷十一,四年六月乙丑。) 永乐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陈理病死。有一子陈明善。李朝礼部赠米豆五十石、纸百卷、赐棺椁。(《李朝太宗实录》卷十五,八年十二月乙巳。)
2023-08-26 12:39:481

陈友谅的人物生平

陈友谅,沔阳渔家之子。祖父陈千一原本姓谢,因入赘陈家,才跟随其姓,父陈普才有五子,陈友谅排行第三。 他少时读书,略通文义。有一卜者在察看过其祖先的墓地之后说:“日后定会富贵。”陈友谅心中暗喜。他曾任县里的小吏,但这并非他的目标。1355年(至正十五年)正月,徐寿辉遣其将倪文俊复破沔阳,陈友谅于黄蓬起义,加入红巾军,初为簿书掾,后以功升元帅。 1357年(至正十七年)九月,倪文俊谋害徐寿辉未成,逃奔黄州,投奔陈友谅,陈友谅乘机杀了倪文俊,吞并了他的军队,自称宣慰使,随即又称平章政事。1358年(至正十八年),陈友谅率军攻陷安庆,又破龙兴、瑞州。然后分兵攻取邵武、吉安,而自己则领兵进入抚州。不久,又破建昌、赣、汀、信、衢。 当时,长江以南只有陈友谅部最强。朱元璋攻取太平后,与他为邻。陈友谅攻陷元池州,朱元璋派常遇春率军前去攻打陈友谅,夺取池州。赵普胜是有名的骁将,号称“双刀赵”。开始与俞通海等驻扎巢湖,一起归附朱元璋,后来叛归徐寿辉。这时他正为陈友谅驻守安庆,多次引兵争夺池州、太平,到处抢掠。朱元璋为此担忧不已,于是引诱赵普胜的食客,让他潜入陈友谅军中去离间赵普胜。赵普胜没有发觉,见到陈友谅的使者总是诉说自己的功劳,觉得自己有恩于陈,脸上露出悻悻的表情。陈友谅由此怀恨心中,怀疑他要背叛自己。1359年(至正十九年),陈友谅以会师为名,从江州突然来到安庆,赵普胜在雁汊以烧羊迎接,当他刚一登船,陈友谅便马上杀了他,吞并其军。然后以轻兵袭击池州,被徐达等击败,参战军队全军覆没。 当初陈友谅攻占龙江时,徐寿辉想迁都龙兴,陈友谅不同意。1360年(至正二十年),徐寿辉仓促从汉阳出发,临时驻扎江州。江州是陈友谅管辖之地,他命士兵埋伏在城外,然后将徐寿辉迎入城中,马上紧闭城门,将徐寿辉所部全部消灭。随即以江州为都,挟奉徐寿辉居于此地,而陈友谅则自称汉王,设置王府官属。然后挟持徐寿辉东下,进攻太平。但太平城坚不可拔,于是陈友谅军便利用大型船只靠近西南城墙,士兵们顺着船尾爬过矮墙进入城内,攻克太平城。此后,陈友谅便愈加骄狂。陈友谅部进驻采石矶后,他派遣部将假装到徐寿辉面前陈述事情,趁机安排壮士用铁器击碎徐寿辉的脑袋。徐寿辉一死,陈友谅便以采石五通庙为行殿,即皇帝位,国号汉,改元大义,太师邹普胜以下都是以前的旧官。陈友谅即位之日正巧遇上大风大雨,群臣们排列在沙岸上向他道贺,没能按礼仪行事。 陈友谅眼见其疆土日益减少,十分愤怒,于是制造了数百艘楼船。这些船均高数丈,用丹漆粉饰,每艘船都有三层,设有走马棚,船上船下人语之声互不相闻,橹箱都用铁裹住。1363年(至正二十三年),陈友谅率大军六十万,船载家属百官,尽发精锐进攻南昌,飞梯冲车,百路并进。朱元璋的堂侄朱文正及郑愈坚守南昌三个月,朱元璋亲自率军前去援救,陈友谅听说朱元璋将到,便撤除对南昌的包围,向东出鄱阳湖,与朱元璋在康郎山相遇。陈友谅集合巨舰,以连锁为阵。朱元璋军不能仰攻,连战三日,损兵折将,渐感不支。但是不久,刮起了东北风,朱元璋便下令放火焚烧陈友谅的船只,其弟陈友仁等都被烧死。陈友仁号称五王,瞎一眼,却智勇双全,他死后,陈友谅为之丧气。在这场战斗中,朱元璋船虽小,却轻便易行;陈友谅虽是巨舰,却不能进退自如,故而战败。 朱元璋的坐船是白桅杆,陈友谅便与其将士约定第二天集中兵力猛攻白桅船。朱元璋知道后,下令将所有船的桅杆都漆成白色。第二天再战,从早晨到中午,陈友谅军大败。陈友谅想退保革奚山,但朱元璋已预先扼住湖口,拦截其退路。在坚持数日之后,陈友谅与众将商量摆脱困境的对策。右金吾将军说:“既然出湖困难,我们就应当焚船登陆,直奔湖的南岸以图再举。”左金吾将军说:“这是向敌人示弱,他们利用步骑追赶我军。进退之间我们将失去自己的地盘,大势也将去也。”陈友谅不能作出决定,既而说道:“右金吾将军所言有理。”左金吾将军因其意见未被采纳,便率所部投降了朱元璋;右金吾将军知悉后,也率部投降。陈友谅处境更加困难。朱元璋给陈友谅写了两封信,信的内容大致如下:“我想与你约定,你我各安一方,以待天命。你却盘算失误,企图加害于我。我军只以少量兵力,便攻取了你龙兴十一郡,你还不悔过,重新挑起战端。首先被困在洪都,再败于康郎,骨肉将士被葬身于火海。你即便侥幸生还,但也应当取消帝号,坐待真正的主人,不然将会丧家灭姓,到那时就悔之晚矣。”陈友谅收到信后怒不可遏,不予回信。时间一久,陈友谅军中粮食渐绝,只得突围冲出湖口。朱元璋的将领们从上游加以拦截,双方大战于泾江口,汉军且战且走,但日落之时仍未能摆脱。陈友谅当时从船中伸出头来,指挥作战,却被飞箭射中,贯穿头颅,陈友谅当即死去。顿时,陈友谅军土崩瓦解,太子陈善儿被擒,太尉张定边趁夜挟持陈友谅的次子陈理,载上陈友谅的尸体逃回武昌。陈友谅生前生活奢侈,曾经制造了一张镂金床,做工非常精巧,宫中其他器物也是一样。他死后,江西行省将镂金床献给朱元璋,朱元璋感叹道:“这张床与孟昶的七宝便壶有什么不同呢?”然后下令有关官员将它熔掉。 张定边等护陈理返回武昌后,立陈理为帝,改元德寿。1364年(至正二十四年)二月,朱元璋西吴军廖永忠部兵临武昌城下,陈理出降,汉亡。陈理至应天,元璋封为归德候。数年之后,朱元璋出于“安全感”,将其送往高丽定居,“平安无事”。
2023-08-26 12:39:571

历史上真正的陈友谅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乱世英豪
2023-08-26 12:40:135

陈友谅死后,朱元璋怎样处置他的妻儿?

陈友谅死后,他的老婆有的自杀了,有的逃跑了,有一个阇氏被朱元璋俘虏后就占有了;大儿子陈善被明军俘虏,结果不明,小儿子陈理投降后受到善待,被封为归德候。
2023-08-26 12:41:045

亡国后被流放到朝鲜的中国皇帝,如今子孙遍布韩国各地,此人是谁?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位皇帝,亡国之后被流放到高丽,不仅得到高丽王的优待,还被称为陈王。据说从此之后他就在高丽繁衍后代,开枝散叶,还有不少人说这位亡国之君的后代,如今遍布韩国各地。而这位皇帝,便是陈理。他的父亲是陈友谅,是“陈汉”政权的第一位皇帝。陈理出生于1351年,那时候陈友谅还只是县里的一个小吏。随着元末农民起义的不断爆发,陈友谅也不断躁动起来。在他看来,与其一辈子平淡无奇的度过,那倒不如搏一搏,万一单车变路虎呢?于是1355年年初,陈友谅就在湖北发动黄蓬起义,随后便加入红巾军。这个时候的陈理,不过才4岁。陈友谅的能力是顶尖的,运气也是极好的。短短几年时间,陈友谅便成为长江以南地区,实力最强的诸侯。实力的不断膨胀,陈友谅的内心便得意忘形起来,于是他就在1360年称帝,立国号为“汉”,史称“陈汉”。陈友谅当上了皇帝,那他就需要立一个太子。值得一提的是,陈理并不是太子,因为他是次子,他有一个哥哥,名叫陈善。如果一切顺利,那陈理就安安心心的当个王爷也很好。但他没有想到的是,陈友谅称帝后仅仅3年多,就跟朱元璋爆发了鄱阳湖之战。更为悲剧的是,陈友谅战败就算了,还把自己的性命,跟太子陈善的性命给搭进去。更让陈理没有想到的是,陈友谅的麾下大将张定边,竟然连夜挟持陈理,并带上陈友谅的遗体逃回武昌,然后在张定边的安排下,陈理登基,成为“陈汉”政权的第二位皇帝。说是皇帝,但第一,他不是正统,顶多就是个割据势力的诸侯王。第二,他没有实权,也就是个傀儡皇帝。陈理刚刚登上皇位,朱元璋就亲自领兵攻打武昌。这一次陈理的运气不错,在张定边等人的指挥下,朱元璋最终撤退。可是紧急着朱元璋又第二次亲征武昌,大批军队将武昌成团团包围。在这种实力对比悬殊的情况下,陈理最终选择投降。至此,陈友谅建立的“陈汉”,仅仅存在了14年。朱元璋之所以不杀陈理,有这么几点原因。第一,陈理年纪尚小,不论是名声还是威望,都完全无法和陈友谅相比,因此即便他有反叛之心,也无法对朱元璋造成太大的威胁。第二,陈汉刚刚灭亡,正是需要拉拢人心、稳定局势的时候。如果杀掉陈理,无疑是会造成动荡,给朱元璋带来一大堆不必要的麻烦。同时,朱元璋为了显现自己的宽宏大量、胸怀广阔,于是就封陈理为归德侯,还赏赐了不少金银珠宝。当然了,陈理的活动范围也被限制在了京城。在这种情况下,陈理不禁闷闷不乐起来,有时候还说了一些影响很不好的话。但这些消息被朱元璋得知后,难免会有些不高兴。于是朱元璋便决定,让陈理远离京城。就这么的,1372年,陈理被流放到高丽。而朱元璋还提前派人抵达高丽,要求高丽王一定要优待陈理。也因此当陈理抵达高丽后,还受到高丽王的接见,并被高丽王称作陈王,可谓是将陈理,放在了和自己同一层次里。但陈理的生活,跟之前比起来就是天差地别了。虽然高丽王表面上对陈理十分客气,但在生活上并没有给予陈理多好的优待,这让陈理在高丽的生活只能说是还算一般,至于之前锦衣玉食的生活,那便是想都不要再想了。1408年,陈理去世,也就是说他在朝鲜生活了36年。史书记载,陈理有一个儿子,名叫陈明善,而陈明善没有子嗣,也就是说他这一脉,是断了的。但不知为何,现在有很多人说,陈理的后代如今遍布韩国各地,还说韩国的陈姓中,有很多人都是陈理的后代。这一说法不知道最早是谁先提出来的,毕竟根据史书的记载,陈理就一个儿子陈明善,而陈明善都没有子嗣。
2023-08-26 12:42:445

张静江的家庭成员

张静江共有12个孩子。前妻姚蕙生了5个女儿。即蕊英、芷英、芸英、荔英、茜英;她们均生在法国,外语基础好,又受生母姚氏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个个都是“中西结合”的大家闺秀,格外引人注目。大女儿蕊英嫁瞿濂甫;二女儿芷英嫁周君梅(南浔丝商之后,英国留学生,曾任江南铁路公司总经理)。三女儿芸英嫁电影明星陈寿荫。张静江在外一向主张自由、开放,但对三女儿芸英的这门婚事却极力反对。他认为文艺圈不可靠,所以他极力反对。北伐之前张静江在广州,有一次芸英从上海前去探望父亲,被宋子文一眼看中,追求甚为“紧张”。宋子文身为“国舅”,又主管财政,可张静江却看不上他。然而这一回芸英却决议“造反”。很快宋子文爱慕芸英的消息就传到了上海,陈寿荫这头又摆不平,立马发来一封电报促她赶快返沪,不然的话他就自杀。最后芸英她摆脱了宋子文,瞒住了父亲与陈寿荫完婚。四女儿荔英是个反传统的“侠女”。她是个画家,很有才气,还会骑马打猎。1930年她嫁给了比她大30岁的陈友仁。陈友仁是民国著名的外交家。孙中山先生的英文秘书,曾参加过巴黎和会,以及孙中山与苏联特使越飞、孙中山与苏联顾问鲍罗廷、宋庆龄与斯大林之间举行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会谈,并担任过武汉国民政府的外交部长。他的原配妻子阿加莎患癌症去世4年后,他与张荔英在法国巴黎结婚,引起了一场轰动。对于荔英的这桩婚事,大概其父亲也是气不打一处来。双方年龄差距甚远,陈在政治上的观点与张静江也大相径庭。张静江是蒋介石的“二哥”,在“清共”中是积极分子,而陈友仁则是亲苏、亲共,是个反蒋的硬分子。荔英嫁给他后,他始终在流亡中,没有一个安定的地方。五女儿茜英是姚氏所生的女儿中最小。抗战前期,茜英在沪,喜欢一个人开汽车到处跑,一个月所耗的汽油费常常在百元以上。后嫁给华侨林可胜。张静江前妻姚蕙去世以后,张静江续弦朱逸民,朱逸民又为他生了五个女儿和两个儿子,女儿名叫乃琪、乃恒、乃理、乃琛、乃珣,儿子名叫张乃昌和张乃荣,这两个儿子都是20世纪20年代以后出生的。
2023-08-26 12:46:571

明代陈友谅结局怎么样?

1363年,陈友谅率六十万水军进攻朱元璋。在鄱阳湖水战之中,陈友谅被乱箭射死。
2023-08-26 12:47:245

你怎么理解《无间道》这部电影?

佛经里说,无间是八大地狱之中最痛苦的一个。两个身份都本不该属于自己的人,他们如同生活一个无间地狱当中,做梦都怕别人拆穿自己的身份。这个世界里,角色的茫然成了探讨的根源:到底什么才是生活的道理、做人的道理?无间地狱没有轮回,只有永远受苦,但片中两位主角却不甘于此。两个身份混乱的男人,他们分别是警方和黑社会的卧底。现在他们决心要离开这个不辨是非的处境,离开无间地狱,寻回自己。怎么理解这部电影?从片名“无间”就可得知。据《地藏菩萨本愿经》记载,无间地狱有五大无间,趣果无间、受苦无间、时 无 间、命 无 间、身形无间。落入无间地狱之人将会无时无刻的都在受到惩罚,就像本片两位主人公一样。既然说到理解,那么在这里我就不再随大众一般夸赞庄文强和麦兆辉编写剧本的能力之强,刘德华和梁朝伟演绎角色的深刻入骨,还有一大帮配角将角色拿捏得恰到好处,背景音乐安插的如锦绣添花。要说理解,当然就要从两位主人公身上找出本片的精髓了。刘德华饰演的刘建明原本是一名古惑仔,被老大韩琛安插到警局做卧底,方便自己走私毒品;梁朝伟饰演的陈友仁想报考警校却被长官派去做卧底。从此之后,两位主人公每天都在忍受煎熬,怕被人拆穿,就像落入无间地狱一样无时无刻受到无穷无尽的折磨。
2023-08-26 12:49:032

陈友谅死后,朱元璋怎样处置他的妻儿?

朱元璋并没有将他的妻儿杀害,而是将他的儿子流放到了现在的朝鲜地区。
2023-08-26 12:50:125

历史上的陈友谅是一个怎样的人?

陈友谅生于1320年,是沔阳人士,本是渔家子,还当过县吏,后来参加天完红巾军,元朝至正二十年,在采石矶杀了徐寿辉,自立为帝,国号大汉,年号大义,二十三年八月,在鄱阳湖与朱元璋一场鏖战,结果兵败身死,他的儿子陈理继位。
2023-08-26 12:51:142

朱元璋和陈友谅是什么关系

对头,应该是在潘阳湖决战
2023-08-26 12:52:004

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的过程

参看:闽变1933年11月20日,闽变正式爆发,在福州的“生产人民党”及“第三党”举行“中国全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决议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推李济深、陈铭枢、陈友仁、蒋光鼐、蔡廷锴、方振武、黄琪翔等十一人为政府委员,并宣布最高权力机构为农工商学兵代表大会。该政府的宗旨是抗日反蒋。22日“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宣布成立,以李济深为政府主席,陈友仁为外交部长,蒋光鼐为财政部长,李济深兼军事委员,任何公政为福建省长。改年号为“中华共和国”元年。更改国旗为上红下蓝,中嵌黄色五角星。同时废止中国国民党。闽变成立的中华共和国,未能得到中国国民党内其他势力的支持,亦得不到中国共产党的真诚合作。中共中央发表声明,指福建 政府是“非人民的,仍是不革命的”,并指“一切想在革 命与反革命中间取第三条路者,必然失败”。最后中华共和国在蒋介石大军压境和金钱收买的双重压力下分化瓦解,高级将领纷纷投降,首脑人物被迫出走香港,该政权由成立至解散只有五十多天。 南撤的中华共和国军队主力于13日抢渡乌龙江,15日全军过江。原本蒋中正派中华民国海军部部长陈绍宽率海军对中华共和国的渡江部队进行拦截,但当时留在福州、倾向于中华共和国一方的海军元老萨镇冰凭借其在海军界的声望和人际关系,劝陈绍宽暗中留情,于是陈绍宽部的海军在闽江仅仅向天鸣炮而佯装进攻,给19路军足够时间渡江逃逸。19路军主力南下后,留守仙游的19军第3师迎击自永泰进逼的国军第83师,保障主力顺利南撤,而19路军第49师又在莆田北面阻击了尾追的国军第36师。1934年1月19日,双方在惠安涂岭发生激战,至1月20日,中华共和国军队迂回到沿海,当夜全部通过涂岭,21日进入晋江以南地区。21日,第二军军长毛维寿与第一军军长沈光汉还有区寿年、张炎等将领联名通电投降南京政府,此前,厦门的黄强已宣布投降。蔡廷锴等只好决定从漳州向闽西方向撤退,1月中旬以后,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黄琪翔、何公敢、徐名鸿等中华共和国高级官员相继到达龙岩,此时他们只有残军4000多人。最终,蔡廷锴接受了余部被广东陈济棠收编的提议,而自己同李济深等逃往香港[8]。中华共和国政府政府主席为李济深,执政党为生产人民党,政府委员有李济深、陈 铭枢、陈友仁、蒋光鼐、蔡廷锴、方振武、黄 琪翔、徐谦、李章达、余心清、何公敢,一共11人。政府委员中,余心清为冯玉祥的代表,而方振武因未到,其位置后改由戴戟担任。中华共和国政府下设3会、4部、1院,即军事委员会、经济委员会、文化委员会,外交部、内政部、农工部、财政部,最高法院。军事委员会主席由李济深兼任,文化委员会主席由陈铭枢兼任,经济委员会主席由余心清代理冯玉祥担任,外交部长由陈友仁兼任,财政部长由蒋光鼐兼任,高等法院院长为徐谦(不久由林植夫接任)。另外,李章达任国家保卫局局长,彭泽湘任政府秘书长[2]。
2023-08-26 12:52:081

朱元璋和陈友谅是什么关系?

两大势力首脑人物
2023-08-26 12:52:2515

南京条约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
2023-08-26 12:53:012

宋庆龄是怎么解决性的

对宋庆龄伤害最大的绯闻是关于她在1927年与陈友仁结婚。陈友仁是国民党左派,在1927年政局发生剧变之时,他与宋庆龄因为政治立场一致,所以关系非常密切。同年,宋庆龄顶着来自家人的压力,与陈友仁以及其他几人一起,乘了一条苏联货船悄悄出走。不久在上海就有传言说她在莫斯科与陈友仁结婚了。有一种说法,说制造这个谣言的人正是她大姐宋蔼龄。宋庆龄在莫斯科听到这个传言后大病了一场。
2023-08-26 12:53:101

历史上的陈友谅是一个怎样的人?

也是一位野心勃勃的军事谋略家,带兵打仗能力特别强,而且还非常的擅长谋略,是朱元璋称帝路上非常大的绊脚石。
2023-08-26 12:53:197

陈友谅亲兄弟五个分别叫什么名字?

惊鸿一瞥,乱我心曲
2023-08-26 12:55:147

历史上陈友凉弟兄几人?

陈友谅一共有五个亲兄弟,分别是陈友富、陈友直、陈友谅、陈友仁、陈友贵。其中陈友仁在鄱阳湖一战中战死了,陈友贵及堂弟陈遂在战败后保护五皇妃何氏携二子伯能、伯通及一女伯慧和九皇妃薛氏逃走。还有两弟投降朱元璋后被授予爵位。
2023-08-26 12:55:311

也曾是起义军的首领,陈友谅的后人现在在哪里?

1:从势力上看,陈友谅控制着长江中游,朱元璋的势力则在苏南皖南赣中,都是元末农民起义军重要的两支势力,兵力上来说,陈友谅略微强过朱元璋2:从军事谋略上看,朱元璋先是分裂了陈友谅与张士诚联合,陈友谅率师东下,朱元璋早有准备,陈友谅自然大败,又因为正逢潮落,船只被搁浅,死伤无数,丧失战舰数百艘,陈友谅只能仓皇逃走。如此一对比,朱元璋的军事能力明显高于陈友谅。3:从战略上看,陈友谅性情强硬而多疑,喜欢以权术控制部下。并杀害自己的上司徐寿辉,他自称皇帝,陈友谅便愈加骄狂,,而朱元璋强调军纪,严禁掳掠,有个别兵士犯禁,立即处死,因此,朱元璋的军队受到当地百姓的拥护。并执行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的策略,朱元璋的战略能力明显高于陈友谅。4:从武器上看,陈友谅集合巨舰,以连锁为阵。朱元璋军不能仰攻,但是不久,刮起了东北风,朱元璋便下令放火焚烧陈友谅的船只,其弟陈友仁等都被烧死,陈友谅为之丧气。在这场战斗中,朱元璋船虽小,却轻便易行;陈友谅虽是巨舰,却不能进退自如,故而战败。5:从运气上看,陈友谅运气也不好,陈友谅军中粮食渐绝,只得突围冲出湖口。朱元璋的将领们从上游加以拦截,双方大战于泾江口,汉军且战且走,但日落之时仍未能摆脱。陈友谅当时从船中伸出头来,指挥作战,却被飞箭射中,贯穿头颅,陈友谅当即死去。6:陈友谅一死,陈友谅军土崩瓦解,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三月,朱元璋再次到武昌督兵攻城,陈友谅次子陈理最终出城投降。陈友谅家族彻底失败。
2023-08-26 12:55:407

陈友谅兵力是朱元璋三倍多,为何吃了败仗

陈友谅兵力是朱元璋三倍多,为何吃了败仗?鄱阳湖之战,朱元璋击败陈友谅,明军顺利拿下江西、湖南、湖北,眼前形式对朱元璋来说一片大好。那鄱阳湖之战无疑是重要的转折点,在这场水战中,朱元璋的兵力远不如陈友谅。当时明军只有20万,而汉军有65万人,陈友谅兵力是朱元璋三倍之多,为何他还会吃败仗呢?陈友谅的失败,主要原因是因为他在战略上出现了重大失误,导致自己兵力受到牵制,原本是优势,却把自己逼到了劣势境地。1、鄱阳湖之战1363年陈友谅趁朱元璋出兵向北解救小明王之际,收复大量失地,又率十万大军围困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战略要地洪都。坚守洪都的朱文正一面以微弱的兵力抵抗陈友谅大军,一面向朱元璋求救。朱元璋得知洪都战况惨烈后急命徐达撤回应天,自己亲率水军20万救洪都。陈友谅久攻洪都不下,又得知朱元璋亲率大军来到鄱阳湖,不得不下令撤出洪都战场,回到鄱阳湖。七月二十日,两军水师在鄱阳湖的康郎山水域相遇。面对陈友谅的庞大水师,朱元璋一方面鼓舞士气,一方面寻找对方的破绽。他在仔细观察陈友谅大军后发现,他们的战舰都是首尾相接,这就跟当年“赤壁之战”时曹操用的战法一样。于是朱元璋命人将水军分成多个小分队,都配上火器和弓弩,待靠近陈军战船时先发火器,再用弓弩,上了船后再与陈军短兵相接。各支小分队很好地贯彻了朱元璋的作战意图,陈友谅的战舰先后遭到猛烈的火攻,数百艘战舰被焚毁,士兵伤亡过半,就连陈友谅的弟弟陈友仁、陈友贵也战死。2、发动心理战朱元璋这边日子也不好过,自身也伤亡数万人。陈友谅退守大孤山,双方形成相持的态势。在相持过程中,陈友谅军中人心浮动,甚至有人投降朱元璋。朱元璋见时机已到,亲自修书一封给陈友谅劝其投降,书信中多是些嘲讽之词。陈友谅接信后不免愤怒,于是扣留使者,斩杀朱军俘虏。看到这种情形后,朱元璋反而尽数释放陈军俘虏,伤者及时治疗。朱元璋这种仁义之举,更加令陈军动摇,于是有更多的陈军过来投靠朱元璋,既削弱了陈军的战斗力又瓦解了陈军的士气。朱元璋见陈军军心涣散于是命常遇春、廖永忠率水师主力在湖面形成对陈友谅的阻击之势,同时下令在长江两岸设置大量木栅,广置火筏于水中,并派遣兵力控制上游地区截断陈友谅退路。经过一个多月的激战,陈军损失惨重,陈友谅组织精锐力量准备向湖口方向突围遭到常遇春的阻击,再逃泾江口时又遭埋伏,陈友谅中箭身亡,残部遂投降朱元璋。此战,因陈友谅倚仗自己兵多将广过于轻敌,从而给朱元璋留有机会。反观朱元璋沉着冷静,巧妙运用各种手段最终战胜强敌,解决了江南地区首霸,从而为统一江南地区和自己的霸业打下基础。
2023-08-26 12:56:061

朱元璋和陈友谅谁更有能力统一全国?

1:从势力上看,陈友谅控制着长江中游,朱元璋的势力则在苏南皖南赣中,都是元末农民起义军重要的两支势力,兵力上来说,陈友谅略微强过朱元璋2:从军事谋略上看,朱元璋先是分裂了陈友谅与张士诚联合,陈友谅率师东下,朱元璋早有准备,陈友谅自然大败,又因为正逢潮落,船只被搁浅,死伤无数,丧失战舰数百艘,陈友谅只能仓皇逃走。如此一对比,朱元璋的军事能力明显高于陈友谅。3:从战略上看,陈友谅性情强硬而多疑,喜欢以权术控制部下。并杀害自己的上司徐寿辉,他自称皇帝,陈友谅便愈加骄狂,,而朱元璋强调军纪,严禁掳掠,有个别兵士犯禁,立即处死,因此,朱元璋的军队受到当地百姓的拥护。并执行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的策略,朱元璋的战略能力明显高于陈友谅。4:从武器上看,陈友谅集合巨舰,以连锁为阵。朱元璋军不能仰攻,但是不久,刮起了东北风,朱元璋便下令放火焚烧陈友谅的船只,其弟陈友仁等都被烧死,陈友谅为之丧气。在这场战斗中,朱元璋船虽小,却轻便易行;陈友谅虽是巨舰,却不能进退自如,故而战败。5:从运气上看,陈友谅运气也不好,陈友谅军中粮食渐绝,只得突围冲出湖口。朱元璋的将领们从上游加以拦截,双方大战于泾江口,汉军且战且走,但日落之时仍未能摆脱。陈友谅当时从船中伸出头来,指挥作战,却被飞箭射中,贯穿头颅,陈友谅当即死去。6:陈友谅一死,陈友谅军土崩瓦解,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三月,朱元璋再次到武昌督兵攻城,陈友谅次子陈理最终出城投降。陈友谅家族彻底失败。扩展资料:(1)陈友谅(1320年-1363年10月3日),湖北沔阳人;元朝末年群雄之一。农民起义领袖,中国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陈友谅虽然失败了,但他毕竟是反对蒙汉地主阶级统治的英雄人物,在历史上起过作用。(2)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安徽凤阳人,汉族,生于濠州钟离(明朝建立后改为凤阳),字国瑞,参加郭子兴军改为现名朱元璋。政治家,战略家,军事统帅,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初,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当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后晋割让的幽云十六州也被收回。又平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陈友谅百度百科——朱元璋
2023-08-26 12:57:141

陈友谅的后人现在在哪里?

我们是大战过后先逃往重庆涪陵后被发现又逃到贵州省务川县的一枝,百度可查务川陈氏民居有图文记载
2023-08-26 12:57:319

历史上陈友谅是一个怎样的人?

聪明有胆量,号召能力强,同时也是很狡诈,阴险毒辣,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
2023-08-26 12:57:575

中华共和国的过程

参看:闽变1933年11月20日,闽变正式爆发,在福州的“生产人民党”及“第三党”举行“中国全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决议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推李济深、陈铭枢、陈友仁、蒋光鼐、蔡廷锴、方振武、黄琪翔等十一人为政府委员,并宣布最高权力机构为农工商学兵代表大会。该政府的宗旨是抗日反蒋。22日“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宣布成立,以李济深为政府主席,陈友仁为外交部长,蒋光鼐为财政部长,李济深兼军事委员,任何公政为福建省长。改年号为“中华共和国”元年。更改国旗为上红下蓝,中嵌黄色五角星。同时废止中国国民党。闽变成立的中华共和国,未能得到中国国民党内其他势力的支持,亦得不到中国共产党的真诚合作。中共中央发表声明,指福建 政府是“非人民的,仍是不革命的”,并指“一切想在革 命与反革命中间取第三条路者,必然失败”。最后中华共和国在蒋介石大军压境和金钱收买的双重压力下分化瓦解,高级将领纷纷投降,首脑人物被迫出走香港,该政权由成立至解散只有五十多天。 南撤的中华共和国军队主力于13日抢渡乌龙江,15日全军过江。原本蒋中正派中华民国海军部部长陈绍宽率海军对中华共和国的渡江部队进行拦截,但当时留在福州、倾向于中华共和国一方的海军元老萨镇冰凭借其在海军界的声望和人际关系,劝陈绍宽暗中留情,于是陈绍宽部的海军在闽江仅仅向天鸣炮而佯装进攻,给19路军足够时间渡江逃逸。19路军主力南下后,留守仙游的19军第3师迎击自永泰进逼的国军第83师,保障主力顺利南撤,而19路军第49师又在莆田北面阻击了尾追的国军第36师。1934年1月19日,双方在惠安涂岭发生激战,至1月20日,中华共和国军队迂回到沿海,当夜全部通过涂岭,21日进入晋江以南地区。21日,第二军军长毛维寿与第一军军长沈光汉还有区寿年、张炎等将领联名通电投降南京政府,此前,厦门的黄强已宣布投降。蔡廷锴等只好决定从漳州向闽西方向撤退,1月中旬以后,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黄琪翔、何公敢、徐名鸿等中华共和国高级官员相继到达龙岩,此时他们只有残军4000多人。最终,蔡廷锴接受了余部被广东陈济棠收编的提议,而自己同李济深等逃往香港 。中华共和国政府政府主席为李济深,执政党为生产人民党,政府委员有李济深、陈 铭枢、陈友仁、蒋光鼐、蔡廷锴、方振武、黄 琪翔、徐谦、李章达、余心清、何公敢,一共11人。政府委员中,余心清为冯玉祥的代表,而方振武因未到,其位置后改由戴戟担任。中华共和国政府下设3会、4部、1院,即军事委员会、经济委员会、文化委员会,外交部、内政部、农工部、财政部,最高法院。军事委员会主席由李济深兼任,文化委员会主席由陈铭枢兼任,经济委员会主席由余心清代理冯玉祥担任,外交部长由陈友仁兼任,财政部长由蒋光鼐兼任,高等法院院长为徐谦(不久由林植夫接任)。另外,李章达任国家保卫局局长, 彭泽湘任政府秘书长 。
2023-08-26 12:59:351

宋美龄算国民党右派吗?有谁是典型的左派?

嫁夫随夫。蒋介石属于右派,宋美龄自然不能例外,不过她不在党。宋庆龄、何香凝、邓演达是左派的代表人物。 国民党内典型的左派有廖仲凯 宋庆龄 邓演达 陈友仁(武汉国民政府外交部长)李济深 以及汪精卫,汪在发动“七 一五”反革命政变之前,一直是国民党左派的领袖
2023-08-26 13:00:003

历史上的陈友谅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陈友谅为人果决狠毒,刚愎自用,不懂谋略,以致多次身陷朱元璋计谋之中。
2023-08-26 13:00:245

旧中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是什么时候废除的/???

建国以后 我们党废除了以前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口号有:先扫清屋子再请客……
2023-08-26 13:02:003

中国青年党与第三党,现在是否还存在?或者更名了?

中国青年党 初名“中国国家主义青年团”。1923年12月2日成立于法兰西共和国巴黎。主要发起人有曾琦、李璜、李鲁之、李不韪、张子柱、胡国伟、何鲁之等人。1924年3月1日在巴黎召开第一届代表大会,发起人均被推选为中央委员,还推选曾琦为委员长,何鲁之、李璜、张子柱、李不韪、胡国伟、段震环分掌内务、外务、宣传、组织、训练、总务各部。1929年8月20日在沈阳举行第4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定名为“中国青年党”。该党由地主、资本家、军阀、政客及部分知识分子组成。抗日战争期间,一部分成员公开投靠日本。解放战争期间,进一步依附国民党政权。该党于1949年随国民党去到台湾。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前夕,在国民党左派邓演达和共产党个别领导人之间,就曾有解散共产党,再次改组国民党,另组第三党的酝酿。这个主张当然被共产党所拒绝。革命失败后,邓演达去苏联,后又到欧洲考察。一九二七年十一月初,宋庆龄、邓演达、陈友仁在莫斯科以“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名义发表《对中国及世界革命民众宣言》,声明该会的职责是:“宣告南京武汉的伪党部中央之罪过,以革命手段中止其受第二次大会委托之职权;并临时行使革命指导之机能”(在全副武装的国民党反动统治面前,要实现这样的主张是不可能的。邓演达也曾提出建立“平民革命军”的问题,但他并不是从革命群众中去建立,而是寄希望于那些“潜伏在国民革命军内面而忠实于农工平民大众的分子,必然的能了解他们自己过去的光荣而与新起来的人民打成一片,形成新的革命武装——平民革命军”)。但这个临时行动委员会在当时并未形成为一个组织。
2023-08-26 13:0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