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云贵高原石质荒漠化的原因和治理措施有哪些?

2023-08-29 00:40:38
TAG: 措施
共1条回复
LocCloud

云贵高原石漠化的主要成因与水土流失的原因差不多.

自然原因:地形落差大;夏季多暴雨,对地面侵蚀力强;石灰岩中的一些成分可溶于水,易随水流失;植被覆盖率低.

人为原因:采矿、采石、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破坏植被,水土流失之后,裸露出光秃的岩石,即石漠化.

治理措施:优化产业结构;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改善能源结构,大力推广沼气和省柴灶;加强对缓冲区的管理,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相关推荐

石漠化是什么意思

石漠化,亦称石质荒漠化。是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石漠化是中国西南湿润岩溶地区特有的、在脆弱的岩溶地质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荒漠化生态现象,是由于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参与岩溶自然过程,造成植被退化、水土资源流失,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是水土流失顶级表现。自然因素是石漠化形成的基础条件。岩溶地区丰富的碳酸盐岩具有易淋溶、成土慢的特点,是石漠化形成的物质基础。山高坡陡,气候温暖、雨水丰沛而集中,为石漠化形成提供了侵蚀动力和溶蚀条件。因自然因素形成的石漠化土地占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26%。石漠化分布特征:1、分布相对比较集中。以云贵高原为中心的81个县,国土面积仅占监测区的27.1%,而石漠化面积却占石漠化总面积的53.4%。2、主要发生于坡度较大的坡面上。发生在16度以上坡面上的石漠化面积达1100万公顷,占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84.9%。3、程度以轻度、中度为主。轻度、中度石漠化土地占石漠化总面积的73.2%。4、石漠化发生率与贫困状况密切相关。
2023-08-27 02:07:041

石漠化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石漠化主要分布在石灰岩地区。石漠化多发生在石灰岩地区,由于人类活动使得自然植被不断遭到破坏,大面积的陡坡开荒造成地表裸露,加之喀斯特石质山区土层薄、基岩出露,暴雨冲刷力强,大量的水土流失后岩石逐渐凸现裸露,从而呈现出石漠化现象。石漠化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和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分布区,由于石漠化的出现,这一地区也出现了大量的集中连片贫困区。危害石漠化地区极易发生山洪、滑坡、泥石流,加上地下岩溶发育,导致水旱灾害频繁发生,几乎连年旱涝相伴;同时,石漠化山地岩石裸露率高,土壤少,贮水能力低,岩层漏水性强,极易引起缺水干旱,而大雨又会导致严重水土流失。由于水土流失严重,西南大部分地区缺土,一些地方还存在着工程性缺水现象。石漠化与水土严重流失已形成恶性循环,不仅恶化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而且将使群众失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许多地方不得不考虑生态移民。
2023-08-27 02:07:491

石漠化的危害

石漠化的危害包括它直接导致土地承载能力大幅度降低甚至丧失,缩小了人类的生存发展空间,包括减少了我们的耕地资源。加重了自然灾害,经常表现为干旱和洪涝并存的状态。严重影响长江、珠江流域的生态安全,容易导致这些地区贫困加剧,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石漠化会造成植被结构简单化、生态系统简单化,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石漠化亦称石质荒漠化,是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石漠化多发生在石灰岩地区,土层厚度薄(多数不足10cm),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成因分析石漠化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更是人为因素所致。自然因素是石漠化形成的基础条件,岩溶地区丰富的碳酸盐岩具有易淋溶、成土慢的特点,是石漠化形成的物质基础。山高坡陡,气候温暖,雨水丰沛而集中,为石漠化形成提供了侵蚀动力和溶蚀条件,因自然因素形成的石漠化土地占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26%。人为因素是石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岩溶地区人口密度大,地区经济贫困,群众生态意识淡薄。各种不合理的土地资源开发活动频繁,导致土地石漠化,人为因素形成的石漠化土地占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74%。
2023-08-27 02:08:081

我国西南部 石漠化是为什么 主要原因事什么 怎么办

原因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石漠化多发生在石灰岩地区,土层厚度薄(多数不足10cm),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从成因来说,导致石漠化的主要因素是人为活动。由于长期以来自然植被不断遭到破坏,大面积的陡坡开荒,造成地表裸露,加上喀斯特石质山区土层薄,基岩出露,暴雨冲刷力强,大量的水土流失后岩石逐渐凸现裸露,从而呈现出石漠化现象。治理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核心。石漠化治理应遵循水土保持的原则,因地制宜;要坚持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核心,以提高水土资源的永续利用率为目的,把石漠化治理与退耕还林、防护林种植、水土保持、人畜饮水、扶贫开发等生态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综合防治。防治石漠化的对策,首先要立足保护好岩溶地貌地区尚未发生石漠化的地方,防止其发生石漠化,预防潜在石漠化的继续恶化演变;对于已发生石漠化的地区要实行综合治理,使其逐步向良性发展,重点应放在轻度和中度的石漠化上。防治石漠化须多管齐下。如封山育林、荒山造林、退耕还林、转变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实施生态移民等;同时要制定优惠扶持政策,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个人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参与石漠化治理;尤其是要重视调整石漠化地区能源结构,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减少森林资源的能源性消耗。扩展资料危害石漠化地区极易发生山洪、滑坡、泥石流,加上地下岩溶发育,导致水旱灾害频繁发生,几乎连年旱涝相伴;同时,石漠化山地岩石裸露率高,土壤少,贮水能力低,岩层漏水性强,极易引起缺水干旱,而大雨又会导致严重水土流失。由于水土流失严重,西南大部分地区缺土,一些地方还存在着工程性缺水现象。石漠化与水土严重流失已形成恶性循环,造成的山穷、水枯、林衰、土瘦,给西南地区人们的生存亮起了红灯。石漠化地区日趋恶化的脆弱生态环境制约了西南地区的发展,石漠化地区的人口问题、生存问题、能源问题,成了不容回避的问题。水土资源不断流失后呈现的“石漠化”现象,不仅恶化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而且将使群众失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许多地方不得不考虑"生态移民。
2023-08-27 02:08:311

云贵高原石漠化主要原因

降水集中,不合理的农业活动。1、不合理的农业活动,植被被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一定时期的大规模土地垦殖和不合理矿业开发,导致该地区植被被严重破坏,土壤缺乏植被保护,进而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各种不合理的土地资源开发活动频繁等人为因素是导致土地石漠化的主要原因。2、降水集中。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丰富的碳酸盐岩具有易淋溶、成土慢的特点,是石漠化形成的物质基础。山高坡陡,气候温暖、雨水丰沛而集中,为石漠化形成提供了侵蚀动力和溶蚀条件。3、环境污染形成酸雨,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的大量排放导致酸雨的形成,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极其脆弱,其组成物质与酸雨发生反应,导致石漠化进一步加剧。
2023-08-27 02:08:481

石漠化的原因有哪些?

(1)贵州石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从地形、降水、岩石性质等方面加以分析.地形崎岖;夏季多暴雨,对地面侵蚀力强;石灰岩中的一些成分可溶于水,易随水流失;植被覆盖率低. (2)石漠化诱发和加重了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山地岩石裸露率高,贮水能力低,经常表现为干旱和洪涝并存的状态;直接导致土地承载能力大幅度降低甚至丧失,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减少耕地资源,造成植被结构简单化、生态系统简单化,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故答案为:(1)降水丰沛、集中(气候暖湿);(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土层较薄,易发生侵蚀. (2)石漠化地区易诱发(加剧)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石漠化山地岩石裸露率高,贮水能力低,水旱灾害频繁发生;土地生产力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2023-08-27 02:08:551

广西石漠化的形成原因

自然因素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第一,岩溶地区的土层薄,极易流。第二,石漠化地区地形地陡峭,相对落差大,为流水冲刷、侵蚀提供了足够的势能。第三,岩溶地区降水量大,而且降水集中,强度很大。这就为雨水冲刷地表提供了足够的动能。第四,岩溶地区热量条件非常好,绝大多数地区平均年气温在15-20度之间,加快了岩溶的溶蚀速度。第五,酸雨沉降也加速了石漠化的发生。 人为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陡坡耕种。岩溶地区普遍耕地资源较少,特别少的地方人均只有半亩耕地,所以毁林开垦、毁草开垦的现象非常严重。在现有的耕地当中,坡耕地占到40%左右,加剧了石漠化。第二,过度樵采薪材在农村农业结构当中,占比达到40%左右。高强度的集中连片樵采容易导致植被破坏、土壤流失,加重了石漠化。第三,过度放牧,岩溶地区的牲畜一般是放养,不仅破坏植被,而且破坏地表,加重了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第四,无序的工矿建设开发也加重了石漠化。
2023-08-27 02:09:031

关于石漠化对农业生产不利影响的回答最正确的是( )

关于石漠化对农业生产不利影响的回答最正确的是( )A、 成土速率低、土层浅薄B、 钙、镁还易随水流失C、 生态环境脆弱,恢复发展困难D、 以上选项都是正确的答案:以上选项都是正确的。石漠化的危害:石漠化作为土地退化的表现形式,必然会从多方面来影响我们的生产与生活。首先,随着植被的退化和石漠化程度的加强,土层会越来越薄,土壤结构会逐渐恶化,土壤抗蚀性会越来越差,土壤愈发地贫瘠。而这些会直接导致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耕地产出和可耕地面积的减少。同时,如果区域内的发展过度依赖于对自然资源的索取,而缺乏其他产业的支撑,那么最终会由于石漠化而导致贫困问题的加剧。其次,西南岩溶地区由于地势崎岖不平,生境空间分异大,小生境的多样性造成了植被群落组成物种的复杂性。而在石漠化发展后,便会打破现有的状况,使植被逆向演替,导致植物种群数量下降和植被结构简单化,进一步又会影响到物种群多样性,从而造成森林生态系统的严重受损,使生物多样性丧失,使物种灭绝速度加快。再次,西南岩溶地区具有地表地下的二元水文结构,雨水会通过岩溶地下管道系统漏失到地下。在地表失去森林植被覆盖后,调节地表径流和水源涵养的能力会明显下降。遇小雨,雨水会迅速漏失地下;遇大雨,地表径流会携带泥沙迅速汇集到低洼处,造成排水不畅,内涝严重。所以,岩溶地区石漠化的发展会使区域性旱涝灾害发生的概率和严重程度增加,造成地表水贵如油,地下水滚滚流的现象。最后,石漠化进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会加剧江河湖库的泥沙淤积,直接影响流域内的水利水电设施的安全运行和效能发挥,最终威胁到区域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此外,由于石漠化会破坏岩溶地区的自然生态景观,造成其区域内景观的旅游价值降低以及丧失,影响到优势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2023-08-27 02:09:111

石漠化和红漠化的区别

石漠化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及其发育的背景下,受人为活动的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溶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分布在云贵高原等西南部。红色荒漠化是红色贫瘠的土壤造成的荒漠化,红色荒漠化主要在中国东南部红壤分布区,福建是其中之一
2023-08-27 02:09:332

石漠化治理措施

法律分析:石漠化治理化须多管齐下,比如搞好封山育林、荒山造林、退耕还林、转变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实施生态移民等;同时要制定优惠扶持政策,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个人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参与石漠化治理;尤其是要重视调整石漠化地区能源结构,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减少森林资源的能源性消耗。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二十九条 国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各级人民政府对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自然分布区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域,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和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以及人文遗迹、古树名木,应当采取措施予以保护,严禁破坏。
2023-08-27 02:09:501

 石漠化的演变过程

贵州喀斯特石漠化是在诸多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形成的,而作用的主要过程是毁林—陡坡开荒—水土流失—岩石裸露。脆弱的生态坏境为石漠化过程提供了条件,不良的人为活动则加速了这一进程。从生态环境演替规律的角度分析,石漠化过程实际上是生境逆向演替过程,它包含了土地环境、植被环境和水环境的退化,即由具有稳定的地质基础,较厚的土壤,较高生产力的土地,良好植被覆盖的土地,退化成缺乏植被覆盖,水土资源更新换代,地质基础失稳,基岩大面积裸露,土地生产力下降的石漠化土地,喀斯特山区石漠化土地的演替极为复杂。由于组成土地的各因子在内外力作用下的历史发展,都能引起土地的变化。各因子变率有较大差异,导致土地变化的不同步性和难以确定性。地貌是决定喀斯特土地特征及类型的关键因子,它的变化最终决定土地的演替。从贵州喀斯特高原区来看,地貌演替遵循的规律为:喀斯特高原→峰丛中山→峰丛低山→峰林低山、丘陵→峰林丘陵→残丘溶原→溶原。这一变化过程是极为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变,因此地貌演替引起的石漠化是一种最漫长的变化。演替过程中的每一状态,是由植被、土壤、水环境等因子引起的。因此,土地石漠化的演替是指植被、土壤等因子在人为作用下引起的改变,这种演替有两个方向:(1)从优化方面看,喀斯特土地从裸岩状态开始,以生物(植物)迁入、定居、发展为线索,顺序发展,最终形成喀斯特森林景观。其过程为:裸岩地表→灌丛(草坡)→喀斯特森林。在贵州,相应的植被大致是喀斯特苔藓→悬钩子、大棘藤刺灌丛→月月青或枸皮、榆属灌丛→鹅耳栎、化香或甜槠栲等及针叶(柏木)林。其植被类型在不同地域不尽相同,黔东、南以常绿林为终,黔西、黔中则多以落叶或混交林结束。与此相反,土壤也发生演替:间断分布的黑色石灰土→红(黄)色石灰土→红(黄)壤。在整个演替中,如果缺乏足够的森林面积或距森林太远,灌丛草坡状态将较长时间保持而不能继续演替,甚至会向恶化发展。(2)从恶化方面看,在喀斯特地区,其原生植被如受过度破坏,极易发生恶化演替。它的演变从森林开始,到达石漠化结束:表现为喀斯特森林→常绿落叶灌丛→藤刺灌丛→(草坡)→裸岩地表。如果破坏不再继续,到藤刺灌丛后能够长期保持成为次顶极状态。无论从优化还是从恶化看,其中间环节均是藤刺灌丛,因此这一类型在喀斯特地区最为常见,且因与环境极为适应故长期存在。恶化过程中土壤的变化主要是土层变薄,有效成分流失,土被越来越零星,甚至完全丧失土壤。不过,喀斯特峰丛洼地区土壤状况不一定按此顺序变化,它可以一直保持黑色石灰土阶段而不发生大的变化,这也适于优化过程。从目前看,由于长期以来的人类活动,贵州喀斯特森林土地类型除茂兰等少数地区外,已极为少见。在广大的石灰岩地区,森林大多保留在村寨附近,以风水林形式存在,以“绿岛”的形式点缀在极为裸露的喀斯特土地上。总之,喀斯特石漠化的演变有正向和逆向两种变化方向,一般正向演变均为渐变过程,历时长,而逆向演变突变过程居多,历时短。而突变的发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是严重的,甚至是灾害性的。但不论是正向演替或是逆向演变,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环境均是呈阶段性相互发展的,即:顶级石漠化剧烈脆弱型〓严重石漠化强度脆弱型〓中等石漠化中度脆弱型〓轻微石漠化轻度脆弱型〓危险石漠化潜在脆弱型〓无石漠化无脆弱型。在复杂的喀斯特人地地域耦合系统下,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石漠化演化也表现得极为复杂。综合分析,在演化过程中主要表现出以下特征(图4-11):图4-11 喀斯特石漠化演化模式图(1)正、逆向演化系列时间并存,空间互补性:正向演化的主要阶段为石漠化土地 →旱生藤刺灌草丛→常绿落叶灌丛→喀斯特森林;逆向演化的主要阶段为喀斯特森林→常绿落叶灌丛→旱生藤刺灌草丛→石漠化土地,两者是一对互逆的演化。从现实来看,两种演化模式都存在,在一些典型的样区,既存在石漠化正向演化的阶段性结果,如茂兰自然保护区典型的喀斯特原始森林,广大喀斯特地区村寨附近的次生“风水林”以及近年来建造的喀斯特人工生态林,都是顺向演化的典型代表。但又更多存在逆向演化的各种类型,如普定县马官一带大量的低覆盖度旱生藤刺灌丛,镇宁县黄果树瀑布上游随处可见的喀斯特草坡等。从其空间分布来看,在范围较小的流域里,既有石漠化顺向发育阶段,又有石漠化逆向演化的不同代表,构成石漠化的镶嵌景观,无论从顺向还是从逆向看,演化中间环节均是藤刺灌丛,因此这一类型在喀斯特地区最为常见。整个演化表现为两个演化系列时间并存、空间互补。(2)演化的不平衡性:喀斯特石漠化演化的区域环境影响因子的多样性和多变性,造成区域立地条件的复杂多样,生态异质性高,生物群落演替所处的复生环境条件差异大,小生境多样性和环境容量有限,生态位窄,使物种从一个生境跃迁到另一生境极为困难,当石漠化生态环境一旦受到破坏,便很快向单一旱生化趋同,出现逆向演替,物种结构与喀斯特顺向演化的顶级群落形成明显反差,使得喀斯特生态环境逆向演替快,群落结构演化在不同阶段差异大。动态平衡是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重要法则,只有在石漠化环境演化顺向、逆向基本平衡的前提下,才能在人类积极作用下,使其向环境优化的顺向发展。目前,在人类活动的剧烈扰动下,石漠化顺向演化空间综合驱动力明显小于逆向演化,区域石漠化以逆向演化为主,顺向演化相对微弱,表现为石漠化程度进一步加剧,生态环境质量进 一步恶化,整个演化体系极端倾斜失衡。(3)演化中的严格选择性:喀斯特石漠化演化对环境的选择性,最为明显地体现在对植物的严格选择性。喀斯特石漠化环境对植物有严格的选择性,乔木生长极慢,因为只有那些在生理上表现出喜钙、耐旱和岩生性的植物种群,根系能适应攀附岩石,在裂缝中求得生存吸取营养的种属,才能在土薄、含钙易旱的石灰土上生长发育。因此,当生态环境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发生变化,要求生境条件较高的喜湿、喜酸性植物,甚至许多普适性植物便难以生存和发育成长,相反,耐旱、耐贫瘠、耐碱性的有刺灌丛则可率先生长,有的植物种属发生变异而适应这种生态环境,如一些兰草之类的草本植物,由于根系不能向岩缝深度吸取水分和养分,将一部分茎变粗、变大、变异成“贮水囊”储存一定的水,而叶片则革质化,以抵抗岩石干热生境,仙人掌则形成聚生的灌丛,乔木(如榕树)的根系发达,攀附在岩石上伸向岩缝中,根系长可超过树高数倍,这种环境生态错位现象也是生态环境变异敏感度高的反映。正是因为这种严格的选择性,使得石漠化顺向演替极为缓慢,在保护状态下,从裸岩演化为旱生灌草丛约需10年,演化为藤刺灌丛约需30年,而形成喀斯特森林植被约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4)演化进程的递变性与跳跃性:在石漠化演化过程中,无人为作用下,都严格地遵循渐进的过程,尤其是顺向演化不可能发生从低态向高态的直接跃迁,而逆向演化也只是在自然灾变时极少发生跳跃性演化。但是,当有人类活动参与的情况下,极易发生逆向跳跃性演化,而人类积极活动引起的顺向跳跃性演化规模却很小。石漠化演化是递变性与跳跃性演化同时存在的复杂过程。判断石漠化程度最直接的两个指标是植被覆盖率和土被覆盖率。土被覆盖率与土层厚度是成正比的,在喀斯特山区,地势起伏,没有较厚的土层,就不可能有较高的土被覆盖率,没有植被覆盖的裸地,但只要有较高的土被覆盖率,仍属于无石漠化土地。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存在无土或土层极为浅薄但发育较好的森林,仍视为无石漠化或潜在石漠化。茂兰森林自然保护区便是一个典型实例,喀斯特森林生长在几乎无土的喀斯特石山上,所形成的枯枝落叶垫积层,覆盖充填表层喀斯特裂隙带,由于有良好的吸水功能,不仅减弱了地表径流,而且还形成了喀斯特森林滞留水层,虽然其补给径流路径短,水量小,但动态稳定,排泄点多,泉水密集分布,水流长年不断,便于利用,且是最好的补给下层喀斯特水的水源之一,起到明显改善喀斯特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的作用,也使大气降水、地下水、地表水相互转化,相互调节产生良性循环,很少出现裸露喀斯特无林山区常见的生境恶劣旱涝交加的不良生境。然而,在广大的喀斯特区域,由于土层浅薄,坡度较大,植被发育差,多中度以上石漠化。如果人为大量破坏植被,就发生由喀斯特森林植被→石漠或藤刺灌丛→石漠的跳跃性演化。这种演化对人类来说,可能是突发性和灾难性变化,带来的消极影响在短期内无法消除,生态环境恶化的后续负效应将持续到几代人,也就是说,当代人种下的环境恶果,不仅当代人得到饱尝,子孙后代也逃不脱它的“恩惠”。(5)逆向演化的人为主导性:人为活动是石漠化加速演化的根本原因。无人为活动的纯自然条件下,由于喀斯特生态环境特殊的地域背景,在各自然因子的综合驱动下,也会发生顺向和逆向演化。尤其是顺向演化在光、热、水、土等形成的良性循环下,可能是一个较快的过程。逆向演化则是在突发性自然灾害(如滑坡、泥石流)下的局部性退化,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并不大。但人为活动的参与,除了对已有的森林、土地资源的大规模破坏外,还极大的改变了石漠化正向演化的驱动因子,使得原本较快的演化速度急速减慢甚至停止,而逆向过程却加速进行,区域环境迅速恶化。从相关分析结论可知,9个主导因子中,自然因子有喀斯特面积、河网密度、平均海拔高程、≥25。坡地面积,对石漠化贡献率之和为45%,而人为因子有植被覆盖率(受人为影响的)、未利用地、耕地、土地垦殖率和草地,对石漠化贡献率之和为55%,而人为因子主要以其破坏性作用使石漠化逆向演化,故人为因子在石漠化逆向演化中起主导作用。在喀斯特环境中,生态系统的能量转换途径脆弱而敏感,如一旦森林遭受破坏,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交换即会暂时中断,生态平衡发生突变,甚至造成失去人类生存的恶劣环境出现,喀斯特森林-土壤层是维系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关键,植被一旦破坏,土地石漠化,恢复是极为困难的,即导致生态链物质、能量交换平衡的失调,正反馈良性效应中断,正熵突增,而且造成的无序性后果远较非喀斯特常态森林植被区严重,石漠实质上就是石漠化逆向演化的顶级阶段,人类已经不可能在这种环境中继续生存下去。
2023-08-27 02:10:121

石漠化的概念

石漠化,即石质荒漠化,是荒漠化的一种类型,在自然营力及人文干扰下使地表原来比较连续的植被遭到破坏,失去保护的土壤严重流失而造成大片基岩裸露的一种土地退化过程。石漠化是一种山地灾害,也是一种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危及人类的生存。石漠化对人类生存造成的严重威胁,主要是裸露的岩石使人类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耕地和水,还会造成严重的自然灾害:高温、干燥、崩塌、泥(沙)石流、失去了生态环境多样性。如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专家曾断言,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是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我国岩漠分布面积约有16万km2,是第三纪(古、新近纪)以来干旱半干旱地区山地岩石不断风化,碎屑物下移后岩石裸露形成的。而石漠化多指现在正在形成裸露岩石的过程。在广西有代表性的石漠化主要是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和砂砾岩地区的石漠化。据20世纪90年代估计,广西有喀斯特石漠化面积约2.3万km2,且以每年3%~6%的速率在增长。由于广西喀斯特地区面积占总面积的38%以上,石漠化一直是广西贫困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考察表明,2010年后广西石漠化逐渐得到控制。
2023-08-27 02:10:201

石漠化 土地沙漠化 荒漠化的区别

石漠化(Stony Desertification)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也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沙漠化(sandy desertification )是指干旱半干旱和部分半湿润地带在干旱多风和疏松沙质地表条件下,由于人为强度利用土地等因素,破坏了脆弱的生态平衡,使原非沙质荒漠的地区出现风沙活动的土地退化过程。 荒漠化(desertization;desertification )由气候变化、人类活动或两者共同作用所引起的荒漠环境向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延伸或侵入的过程。
2023-08-27 02:10:294

请问:石漠化的人为原因与自然原因?(请详解)

石漠化是石质荒漠化土地的简称,是指在亚热带湿润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的自然环境下,受人为活动的干扰,造成植被严重破坏和土地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石漠化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土地资源的丧失,实质是水土流失.水土资源不断流失后呈现的“石漠化”现象,不仅恶化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而且使人类失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被人们称为“地球癌症”.石漠化,这个人类至今还不能有效遏制的生态顽疾,离我们并不遥远,它每天都在侵蚀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和环境! 造成石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粗放耕作、过度樵采、石山放牧等掠夺式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以及自然原因形成.导致石漠化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活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过度采伐、陡坡开垦、毁林开垦、采矿.其中,后两种造成的危害最大,自然恢复能力分别是极其困难和无可能性.人为原因加剧了自然石漠化的形成. 1、人为原因:人为原因导致石漠化的面积占1888.4公顷,占石漠化面积25600.3公顷的7.4%.按主要原因分,过度樵采面积361.3公顷,占人为原因的19.1%;不适当经营方式的面积为1181.8公顷,占人为原因的80.9%.主要是人口增长过快、植被破坏、不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导致大面积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成为石漠化扩张的主要动力. 2、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导致石漠化的面积占23711.9公顷,占石漠化面积25600.3公顷的92.6%.属石灰岩岩溶地区特有,是在脆弱的喀斯特地貌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荒漠化生态现象.喀斯特源于加拿大地理俗语,意即碳酸盐岩构成的地质.该类地质遇雨水后,易发生溶蚀化学反应,形成土层薄、植被少、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特征.导致岩石大面积裸露或堆积地表,而呈现出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这就是石漠化. 1、突出重点,综合治理.坚持以综合治理为核心,以提高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率为目的,把石漠化治理与退耕还林,水土保持、人畜饮水、扶贫开发等生态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综合防治.当前重点应立足保护好岩溶地区尚未发生石漠化的地方,防止其发生石漠化,下大力气预防潜在石漠化的继续恶化演变,尽快开展抢救性的治理工程;对于已发生石漠化的地区要实行综合治理,使其逐步向良性发展,重点应放在轻度和中度的石漠化上. 6、依靠科技,推广示范.一是推广和应用防治石漠化的实用技术和模式,加强技术培训和示范工作,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建设质量;二是建设防治石漠化综合示范区,探索防治石漠化政策措施、技术模式和管理体制,以点带片,以片促面;三是加强监测机构和队伍建设,健全和完善荒漠化监测体系,实施重点工程跟踪监测,科学评价建设效果.
2023-08-27 02:10:441

石漠化治理措施

措施一、在治理过程中充分借助法治和政策的平台,助推石漠化工程治理工作。在石漠化治理过程中严格遵守《森林法》《草原法》《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石漠化治理方面的破坏生态的不法行为。另外,借助各方面政策,从1999年开始启动了很多生态建设的政策,比如天然保护林的补助政策、生态公益林的生态效益补偿政策、草原的补偿政策,这些政策含金量非常高,有很多政策资金投入,直接转化为生态成效,促进农民脱贫致富。措施二:加大工程推进力度。持续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启动了新一轮的退耕还林工程、启动了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继续建设长江防护林、珠江防护林,通过这些工程项目带动石漠化的综合治理。措施三:疏导人口,通过减少人口对环境的压力来促进石漠化的治理。在岩溶地区主要是城镇化、生态移民,包括外出务工。加快城镇化和劳动力外出务工,有很多人口不依赖于土地了,这就促进了石漠化地区生态的自然恢复。另外,倡导农村进行能源结构调整。在西南地区农村积极倡导推广沼气、太阳能、电力和液化气。同时对没有条件进行更替的地方,推广节煤炉、节柴炉等,通过能源结构调整减轻了环境压力,促进了生态恢复。
2023-08-27 02:10:521

石漠化治理的地学理论

一、石漠化治理地学模式建立的指导思想建立地学模式的指导思想为:从地学的角度开展地质环境的整治,通过对岩溶山区岩、土、水资源的合理有效开发,提高环境承载力,实现对脆弱环境条件的改善,用以协调人类需要与资源承载力矛盾,平衡岩溶山区人类生活和生产对资源需求,并为其他学科石漠化治理措施提供地质基础平台,实现从源头上杜绝石漠化的发生和发展。据此,从脆弱岩溶地质环境整治的角度建立石漠化整治地学模式,使之成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理论和治理工程体系的补充。二、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体系石漠化和贫困好似一对“孪生兄弟”,其发生和发展都是脆弱的岩溶生态环境条件下的产物,并且二者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事实证明,只有解决了山区群众的生存条件和温饱问题,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实现了脱贫,才有可能有效实现石漠化生态环境的改善。否则,地表整治工程实施再多,也难以杜绝毁林开荒,较好地实现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石漠化生态修复难以达到较好的效果。因而石漠化的防治必须与农村脱贫相结合,而要促使农村脱贫的重要措施则是改善岩溶山区农村生活和生产条件,通过科学的途径和手段提高农业生产环境承载力,提高石漠化地区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岩溶山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石漠化的治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不但应对已出现的石漠化“景观”进行整治、修复,促使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恢复,而且,更重要的是要防止新的石漠化以及遏制已发生中、轻度石漠化的地区石漠化加剧发展。实现“防”、“治”结合,“标”、“本”兼治,使石漠化得到有效防治。鉴于此,石漠化治理的工程概括起来应包含石漠化生态修复和石漠化预防两个子系统。在石漠化生态修复子系统中,目前有效的工程手段主要为以恢复和扩大植被覆盖面积为目的的“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工程,通过植被恢复涵养水土,逐步使已经发生石漠化的区域的植被得到有效的恢复,环境得到改善。工程实施中应充分重视的问题为根据石漠化区的地质环境条件以及树(草)种类对地质环境的适宜性,并考虑经济合理性,合理地选择树种和草种。石漠化预防子系统则应主要针对石漠化的成因,由实施系统的、以防止新的石漠化发生和发展的工程措施组成。石漠化发生和发展受两个方面的因素控制,一是脆弱的岩溶地质环境,二是不合理的人为工程活动。脆弱的岩溶地质环境是造成环境承载力低下的根源,而导致不合理的人为工程活动的原因则是人类生存对资源“过高”的需求与岩溶山区低下的环境承载力的矛盾的结果。因而在石漠化预防子系统中,防治工程应围绕着协调岩溶山区环境承载力与需求的矛盾,遏制可能引发和加剧石漠化的不合理的人为工程活动来确定。主要的工程措施包括以增加可利用自然资源为目的的地质环境的改善,以减少石漠化区环境压力为目的的生态移民,以及以降低对自然资源需求为目的的农业科学技术开发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三个方面。为此,石漠化的综合整治工程模式可概括为图2-11所示。图2-11 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模式框图三、石漠化治理地学模式理论建立的依据在岩溶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工程体系中,相对来说,石漠化预防子系统是一项综合性和科学性更强、更复杂的系统工程。过去的实践表明,尽管国家对西南岩溶山区石漠化的治理进行了大量的投入,也在局部试验点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部分老的石漠化生态环境虽然得到了一定的控制或改善,而新的石漠化仍在继续发生发展,而且发展的速度还大于治理恢复的速度。通过调查统计证实,20世纪以来,岩溶山区石漠化正以一个较快的速度持续发展,仅从1987年到1999年12年间,我国整个西南岩溶山区石漠化面积从8.30万平方千米扩大到10.51万平方千米,净增石漠化面积2.21万平方千米;贵州省石漠化面积从1985年的1.3888万平方千米扩大到2005年3.7597万平方千米,净增石漠化面积2.37万平方千米。上述石漠化面积中,尚不包括通过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已经得到改善的部分。究其原因,在于目前的治理工程较多地集中在对已发生石漠化地区的“生态修复”的工程上,而在针对防止新的石漠化发生和发展采取的工程措施和经费的投入方面则相对不足,而且预防的工程手段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一定的缺陷。虽然采取了小城镇建设和生态移民来减少石漠化区人口;通过地表“三小”水利工程的建设、农田基本建设、庭院经济开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手段提高土地的产出率,来满足石漠化区人口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沼气工程、小水电工程等解决石漠化区居民的燃料结构,避免和减少燃料缺乏而产生的森林砍伐。并利用上述治理工程组合构成了不同的石漠化综合整治模式,通过这些治理模式和工程措施的实施,减少石漠化区人类生活和生产对自然资源过多依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石漠化区人类对资源的需要与环境承载力矛盾,推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民众脱贫,减少甚至杜绝了毁林开荒和过度的边坡垦殖,并为“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和植树造林”等生态修复工程提供保障,达到防止新的石漠化发生发展,实现对石漠化的有效治理。但是,这些治理模式都存在共同的问题———工程措施多集中在对地表生物圈的控制和干预,而对控制生态环境特征的岩溶地质环境的整治和改善考虑得较少,对岩溶地质背景的基础作用重视不够,所包含的工程措施都仍然基于在原始的脆弱岩溶地质环境的基础上被动地实施石漠化治理工程,致使石漠化治理缺乏良好的资源环境支撑,其表现为:①一些地表水利工程建设缺乏可靠的水源保障。②部分生态移民安置基地不足。③土质贫瘠始终没有得到完善的解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缺乏适宜的地球化学背景支撑。其结果导致人畜饮水得不到很好的解决,耕地灌溉缺乏水源保障,农作物产量提高不大、品质不高,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仍然低下,贫困人口得不到脱贫,甚至一些原来已经脱贫的人口和地区又重新返贫。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力进行石漠化的治理,但是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石漠化仍然以较快的速度持续发展。可见,岩溶地区自然地质环境质量的好坏,对岩溶山区生态环境质量、石漠化的发展、石漠化治理等一切工程活动乃至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控制作用。没有良好的环境基础,人类的一切工程活动都难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因此,石漠化的治理还应首先在查明地质环境条件和资源及其空间分布的基础上,对脆弱的岩溶地质环境实施整治,通过采用科学的手段充分开发、合理利用石漠化区的潜在自然资源,提高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改善脆弱的地质环境,为石漠化治理中水利工程建设、农田基本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移民,以及其他治理措施提供良好的地质基础支撑和资源环境,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态修复、土地整理、水利水保、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移民等工程进行综合整治,石漠化防治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鉴于此,可以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岩溶地质环境的整治工作是石漠化整治工作的基础。四、石漠化治理地学模式的基本内涵石漠化治理地学模式的是集地质学、岩石矿物学、岩溶学、水文地质学、地球化学、农业地质学为一体,并以其为指导,从地学的角度对石漠化进行防治的一种方法。模式的主要内涵是通过科学的手段合理有效开发天然地质资源,包括岩溶地下水资源、岩土矿物元素资源、由于自然因素造成的废弃土地等资源,提高石漠化区自然环境的承载力(环境容量),为石漠化区民众提供生活和生产必需的基本条件,解决或缓解人类需要与环境资源承载力的矛盾,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林、牧)产品品质,推动岩溶山区脱贫进程,遏制或减少毁林开荒、水土流失,促进退耕还林,最终实现石漠化的有效治理。石漠化治理地学模式研究不仅正视天然条件下岩溶山区生态环境脆弱的现实性,更强调人为科学手段干扰下通过资源的有效开发,岩溶山区脆弱环境的可改善性。针对岩溶山区“地表缺水、少土、土质贫瘠”的脆弱生态特征,石漠化治理地学模式的主要工程措施包括:一是针对地表水资源缺乏,合理开发利用岩溶地下水资源,解决地表缺水区人畜饮水,并为农田灌溉提供水源,提高土地的产出率,改善石漠化区人民生存条件;二是合理开发众多的洪涝洼地,恢复水毁土地的利用,缓解石山区“少土”问题,为生态移民提供安置基地;三是根据岩、土、水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植(作)物的适宜性,编制农业种植规划,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地质依据。同时,研究和开发植(作)物生长所需的岩石矿物元素,补充碳酸盐岩分布区土壤中营养元素的不足。
2023-08-27 02:11:131

什么是石漠化?

不知道你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如果是属于地理方面的话,就是土壤石头化,沙漠化~
2023-08-27 02:11:234

云贵高原石漠化的原因

表层土壤稀薄,植被破坏后,水土流失。
2023-08-27 02:11:325

石漠化是什么意思?

石漠化。亦称石质荒漠化。是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石漠化多发生在石灰岩地区,土层厚度薄(多数不足10cm),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是中国西南湿润岩溶地区特有的、在脆弱的岩溶地质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荒漠化生态现象,是由于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参与岩溶自然过程,造成植被退化、水土资源流失,导致岩石大面积裸露,
2023-08-27 02:13:131

石漠化的名词解释

石漠化是“石质荒漠化”的简称,指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下,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而造成人地矛盾突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生产能力衰退或丧失,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从成因来说,导致石漠化的主要因素是人为活动。由于长期以来自然植被不断遭到破坏,大面积的陡坡开荒,造成地表裸露,加上喀斯特石山区土层薄,基岩出露浅,暴雨冲刷力强,大量的水土流失后岩石逐渐凸现裸露,呈现“石漠化”现象,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石漠化”的程度和面积也在不断加深和发展。“石漠化”发展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土地资源的丧失。又由于石漠化地区缺少植被,不能涵养水源,往往伴随着严重人畜饮水困难。
2023-08-27 02:13:311

贵州石漠化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1)贵州石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从地形、降水、岩石性质等方面加以分析.地形崎岖;夏季多暴雨,对地面侵蚀力强;石灰岩中的一些成分可溶于水,易随水流失;植被覆盖率低. (2)石漠化诱发和加重了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山地岩石裸露率高,贮水能力低,经常表现为干旱和洪涝并存的状态;直接导致土地承载能力大幅度降低甚至丧失,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减少耕地资源,造成植被结构简单化、生态系统简单化,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故答案为:(1)降水丰沛、集中(气候暖湿);(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土层较薄,易发生侵蚀. (2)石漠化地区易诱发(加剧)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石漠化山地岩石裸露率高,贮水能力低,水旱灾害频繁发生;土地生产力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2023-08-27 02:13:441

石漠化治理措施有哪些?

石漠化治理化须多管齐下,比如搞好封山育林、荒山造林、退耕还林、转变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实施生态移民等;同时要制定优惠扶持政策,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个人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参与石漠化治理;尤其是要重视调整石漠化地区能源结构,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减少森林资源的能源性消耗。石漠化是中国西南湿润岩溶地区特有的、在脆弱的岩溶地质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荒漠化生态现象,是由于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参与岩溶自然过程,造成植被退化、水土资源流失,导致岩石大面积裸露,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是水土流失顶级表现。石漠化治理应遵循水土保持的原则,因地制宜;要坚持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核心,以提高水土资源的永续利用率为目的,把石漠化治理与退耕还林、长江和珠江防护林、水土保持、人畜饮水、扶贫开发等生态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综合防治。他强调,防治石漠化的对策,首先要立足保护好岩溶地貌地区尚未发生石漠化的地方,防止其发生石漠化,下大力气预防潜在石漠化的继续恶化演变;对于已发生石漠化的地区要实行综合治理,使其逐步向良性发展,重点应放在轻度和中度的石漠化上。防治石漠化须多管齐下。比如搞好封山育林、荒山造林、退耕还林、转变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实施生态移民等;同时要制定优惠扶持政策,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个人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参与石漠化治理;尤其是要重视调整石漠化地区能源结构,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减少森林资源的能源性消耗。为做好石漠化防治工作,尽快遏制石漠化扩展趋势,改善岩溶地区的生态环境,需要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加强领导,强化责任。要将石漠化防治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纳入各级地方政府政务内容。石漠化防治要实行地方政府负总责,建立健全各级行政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签订责任状,并作为各级地方行政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法制,严格保护。石漠化的防治要从源头上抓起,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治理。要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做到一手抓治理,扩大林草植被;一手抓保护,严格监管,依法保护好现有林草植被,防止产生新的石漠化土地。设立专项,综合治理。国家应把石漠化防治纳入国家生态建设总体构架之中,尽快编制石漠化防治工程规划,安排专项资金,启动石漠化防治专项工程。要在保护好现有植被的基础上,通过采取造林种草、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加强基本农田和配套小型水利建设、积极发展农村能源、改善农村人畜饮水条件以及对不具备基本生存条件的地区实施生态移民等措施,综合治理,迅速推进石漠化防治工作。强化科技支撑,科学防治。石漠化防治必须依托科技,要结合防治工作需要,大力开展科研工作,组织开展技术攻关。大力推广应用现有的成熟技术和模式,积极推进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的应用,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技培训。特别是加强基层科技人员及农民的培训,使广大群众掌握防治石漠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治理者的整体素质。完善监测体系,实施动态监测。以本次监测为基础,加强石漠化监测体系建设,实行5年为一个周期的监测制度,定期监测、掌握石漠化状况和动态变化趋势,及时对防治工作进展及其成效作出客观评价,为防治决策提供依据。
2023-08-27 02:13:521

请问:石漠化的人为原因与自然原因?(请详解)

石漠化是石质荒漠化土地的简称,是指在亚热带湿润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的自然环境下,受人为活动的干扰,造成植被严重破坏和土地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石漠化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土地资源的丧失,实质是水土流失.水土资源不断流失后呈现的“石漠化”现象,不仅恶化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而且使人类失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被人们称为“地球癌症”.石漠化,这个人类至今还不能有效遏制的生态顽疾,离我们并不遥远,它每天都在侵蚀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和环境! 造成石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粗放耕作、过度樵采、石山放牧等掠夺式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以及自然原因形成.导致石漠化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活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过度采伐、陡坡开垦、毁林开垦、采矿.其中,后两种造成的危害最大,自然恢复能力分别是极其困难和无可能性.人为原因加剧了自然石漠化的形成. 1、人为原因:人为原因导致石漠化的面积占1888.4公顷,占石漠化面积25600.3公顷的7.4%.按主要原因分,过度樵采面积361.3公顷,占人为原因的19.1%;不适当经营方式的面积为1181.8公顷,占人为原因的80.9%.主要是人口增长过快、植被破坏、不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导致大面积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成为石漠化扩张的主要动力. 2、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导致石漠化的面积占23711.9公顷,占石漠化面积25600.3公顷的92.6%.属石灰岩岩溶地区特有,是在脆弱的喀斯特地貌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荒漠化生态现象.喀斯特源于加拿大地理俗语,意即碳酸盐岩构成的地质.该类地质遇雨水后,易发生溶蚀化学反应,形成土层薄、植被少、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特征.导致岩石大面积裸露或堆积地表,而呈现出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这就是石漠化. 1、突出重点,综合治理.坚持以综合治理为核心,以提高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率为目的,把石漠化治理与退耕还林,水土保持、人畜饮水、扶贫开发等生态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综合防治.当前重点应立足保护好岩溶地区尚未发生石漠化的地方,防止其发生石漠化,下大力气预防潜在石漠化的继续恶化演变,尽快开展抢救性的治理工程;对于已发生石漠化的地区要实行综合治理,使其逐步向良性发展,重点应放在轻度和中度的石漠化上. 6、依靠科技,推广示范.一是推广和应用防治石漠化的实用技术和模式,加强技术培训和示范工作,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建设质量;二是建设防治石漠化综合示范区,探索防治石漠化政策措施、技术模式和管理体制,以点带片,以片促面;三是加强监测机构和队伍建设,健全和完善荒漠化监测体系,实施重点工程跟踪监测,科学评价建设效果.
2023-08-27 02:14:081

关于石漠化地区加分?相关信息

什么意思???
2023-08-27 02:14:182

石漠化与荒漠化区别 石漠化与荒漠化区别介绍

1、特征: 石漠化发生率与贫困状况密切相关;主要发生于坡度较大的坡面上;分布相对比较集中。 荒漠化是热带荒漠,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温带荒漠,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深居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2、概述:石漠化亦称石质荒漠化。是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 荒漠化是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破坏、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因素造成的大片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的自然(非自然)现象。 3、成因: 自然因素是石漠化形成的基础条件。岩溶地区丰富的碳酸盐岩具有易淋溶、成土慢的特点,是石漠化形成的物质基础。山高坡陡,气候温暖、雨水丰沛而集中,为石漠化形成提供了侵蚀动力和溶蚀条件。因自然因素形成的石漠化土地占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26%。人为因素是石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岩溶地区人口密度大,地区经济贫困,群众生态意识淡薄,各种不合理的土地资源开发活动频繁,导致土地石漠化。人为因素形成的石漠化土地占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74%。 荒漠化的原因:自然因素包括干旱(基本条件)、地表松散物质(物质基础)、大风吹扬(动力),没有植被(保护)等。人为因素既包括来自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又包括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以及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人类的不当活动。
2023-08-27 02:14:251

关于石漠化对农业生产不利影响的回答最正确的是( )

关于石漠化对农业生产不利影响的回答最正确的是成土速率低、土层浅薄;钙、镁还易随水流失;生态环境脆弱,恢复发展困难。石漠化作为土地退化的表现形式,必然会从多方面来影响我们的生产与生活。首先,随着植被的退化和石漠化程度的加强,土层会越来越薄,土壤结构会逐渐恶化,土壤抗蚀性会越来越差,土壤愈发地贫瘠。而这些会直接导致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耕地产出和可耕地面积的减少。同时,如果区域内的发展过度依赖于对自然资源的索取,而缺乏其他产业的支撑,那么最终会由于石漠化而导致贫困问题的加剧。其次,西南岩溶地区由于地势崎岖不平,生境空间分异大,小生境的多样性造成了植被群落组成物种的复杂性。而在石漠化发展后,便会打破现有的状况,使植被逆向演替,导致植物种群数量下降和植被结构简单化,进一步又会影响到物种群多样性,从而造成森林生态系统的严重受损,使生物多样性丧失,使物种灭绝速度加快。再次,西南岩溶地区具有地表地下的二元水文结构,雨水会通过岩溶地下管道系统漏失到地下。在地表失去森林植被覆盖后,调节地表径流和水源涵养的能力会明显下降。遇小雨,雨水会迅速漏失地下。遇大雨,地表径流会携带泥沙迅速汇集到低洼处,造成排水不畅,内涝严重。所以,岩溶地区石漠化的发展会使区域性旱涝灾害发生的概率和严重程度增加,造成地表水贵如油,地下水滚滚流的现象。最后,石漠化进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会加剧江河湖库的泥沙淤积,直接影响流域内的水利水电设施的安全运行和效能发挥,最终威胁到区域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此外,由于石漠化会破坏岩溶地区的自然生态景观,造成其区域内景观的旅游价值降低以及丧失,影响到优势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2023-08-27 02:14:331

石漠化治理措施

石漠化是中国西南湿润岩溶地区特有的、在脆弱的岩溶地质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荒漠化生态现象,是由于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参与岩溶自然过程,造成植被退化、水土资源流失,导致岩石大面积裸露,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是水土流失顶级表现。  石漠化治理应遵循水土保持的原则,因地制宜;要坚持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核心,以提高水土资源的永续利用率为目的,把石漠化治理与退耕还林、长江和珠江防护林、水土保持、人畜饮水、扶贫开发等生态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综合防治。他强调,防治石漠化的对策,首先要立足保护好岩溶地貌地区尚未发生石漠化的地方,防止其发生石漠化,下大力气预防潜在石漠化的继续恶化演变;对于已发生石漠化的地区要实行综合治理,使其逐步向良性发展,重点应放在轻度和中度的石漠化上。  防治石漠化须多管齐下。比如搞好封山育林、荒山造林、退耕还林、转变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实施生态移民等;同时要制定优惠扶持政策,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个人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参与石漠化治理;尤其是要重视调整石漠化地区能源结构,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减少森林资源的能源性消耗。  为做好石漠化防治工作,尽快遏制石漠化扩展趋势,改善岩溶地区的生态环境,需要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  1.加强领导,强化责任。要将石漠化防治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纳入各级地方政府政务内容。石漠化防治要实行地方政府负总责,建立健全各级行政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签订责任状,并作为各级地方行政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2.加强法制,严格保护。石漠化的防治要从源头上抓起,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治理。要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做到一手抓治理,扩大林草植被;一手抓保护,严格监管,依法保护好现有林草植被,防止产生新的石漠化土地。  3.设立专项,综合治理。国家应把石漠化防治纳入国家生态建设总体构架之中,尽快编制石漠化防治工程规划,安排专项资金,启动石漠化防治专项工程。要在保护好现有植被的基础上,通过采取造林种草、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加强基本农田和配套小型水利建设、积极发展农村能源、改善农村人畜饮水条件以及对不具备基本生存条件的地区实施生态移民等措施,综合治理,迅速推进石漠化防治工作。  4.强化科技支撑,科学防治。石漠化防治必须依托科技,要结合防治工作需要,大力开展科研工作,组织开展技术攻关。大力推广应用现有的成熟技术和模式,积极推进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的应用,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技培训。特别是加强基层科技人员及农民的培训,使广大群众掌握防治石漠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治理者的整体素质。  5.完善监测体系,实施动态监测。以本次监测为基础,加强石漠化监测体系建设,实行5年为一个周期的监测制度,定期监测、掌握石漠化状况和动态变化趋势,及时对防治工作进展及其成效作出客观评价,为防治决策提供依据。
2023-08-27 02:14:522

分析贵州石漠化的成因

(1)贵州石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从地形、降水、岩石性质等方面加以分析.地形崎岖;夏季多暴雨,对地面侵蚀力强;石灰岩中的一些成分可溶于水,易随水流失;植被覆盖率低. (2)石漠化诱发和加重了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山地岩石裸露率高,贮水能力低,经常表现为干旱和洪涝并存的状态;直接导致土地承载能力大幅度降低甚至丧失,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减少耕地资源,造成植被结构简单化、生态系统简单化,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故答案为:(1)降水丰沛、集中(气候暖湿);(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土层较薄,易发生侵蚀. (2)石漠化地区易诱发(加剧)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石漠化山地岩石裸露率高,贮水能力低,水旱灾害频繁发生;土地生产力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2023-08-27 02:15:071

广西石漠化的成因

1)土壤形成过程缓慢。广西石灰岩地区岩层主要是泥盆系、石炭系和二叠系。其中,泥盆系和石炭系碳酸盐岩中酸不溶杂质含量仅 5%左右。广西中部的碳酸盐岩溶蚀率最高为0.12~0.3mm/a,据有关科学家研究,在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形成1m厚的土壤需要溶蚀方解石含量为90%的岩石20m,时间要50万a。二叠系岩层则富含硅质,石灰岩与硅质岩夹层互层或是燧石灰岩,形成的土壤是极为贫瘠的粗骨土。由于坡地多为正地形,基本上没有异地搬运来的堆积物,只能靠石灰岩本身风化残积成土,即只有形成在溶沟、溶洼、溶坑里的小块土壤,不可能形成整片的土层。因此,要在人类可接受的时间内形成可利用的土壤来改变其生态环境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但是,由于有气候等有利条件,在广西石漠化地区要在十数年内恢复植被却是可能的。2)由于缺土而缺水,植物生长困难,生态十分脆弱。3)人口增长过快,人均耕地急剧减少,人们不得不加快开垦不适宜耕作的石山坡地。4)由于传统陋习,加快了喀斯特地区石漠化进程。喀斯特地区坡地有很多不合理利用方式:陡坡开荒、顺坡种植、过度放牧、烧山、全垦造林等。如马山县饲养黑山羊的农户2.4万户,存栏14.4万只,仅白山镇2200户就养殖2.8万只山羊,2003年全县出口黑山羊创汇589万美元。5)坡地石漠化对坡脚土地的影响主要是坡地重力地貌灾害加剧,砂石流、崩塌等覆盖耕地与村庄。
2023-08-27 02:15:281

云贵高原石漠化的原因

云贵高原石漠化的原因:一、植被被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一定时期的大规模土地垦殖和不合理矿业开发,导致该地区植被被严重破坏,土壤缺乏植被保护,进而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各种不合理的土地资源开发活动频繁等人为因素是导致土地石漠化的主要原因。二、喀斯特地貌的自身原因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丰富的碳酸盐岩具有易淋溶、成土慢的特点,是石漠化形成的物质基础。山高坡陡,气候温暖、雨水丰沛而集中,为石漠化形成提供了侵蚀动力和溶蚀条件。三、环境污染形成酸雨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的大量排放导致酸雨的形成,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极其脆弱,其组成物质与酸雨发生反应,导致石漠化进一步加剧。扩展资料石漠化的治理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核心。石漠化治理应遵循水土保持的原则,因地制宜;要坚持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核心,以提高水土资源的永续利用率为目的,把石漠化治理与退耕还林、防护林种植、水土保持、人畜饮水、扶贫开发等生态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综合防治。防治石漠化的对策,首先要立足保护好岩溶地貌地区尚未发生石漠化的地方,防止其发生石漠化,预防潜在石漠化的继续恶化演变;对于已发生石漠化的地区要实行综合治理,使其逐步向良性发展,重点应放在轻度和中度的石漠化上。防治石漠化须多管齐下。如封山育林、荒山造林、退耕还林、转变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实施生态移民等;同时要制定优惠扶持政策,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个人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参与石漠化治理;尤其是要重视调整石漠化地区能源结构,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减少森林资源的能源性消耗。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云贵高原 (中国西南部高原)
2023-08-27 02:15:361

石漠化原因

石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为活动。由于长期以来自然植被不断遭到破坏,大面积的陡坡开荒,造成地表裸露,加上喀斯特石山区土层薄,基岩出露浅,暴雨冲刷力强,大量的水土流失后岩石逐渐凸现裸露,呈现石漠化现象,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石漠化的程度和面积也在不断加深和发展。 石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为活动。由于长期以来自然植被不断遭到破坏,大面积的陡坡开荒,造成地表裸露,加上喀斯特石山区土层薄,基岩出露浅,暴雨冲刷力强,大量的水土流失后岩石逐渐凸现裸露,呈现石漠化现象,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石漠化的程度和面积也在不断加深和发展。
2023-08-27 02:16:061

减少石漠化的措施高中地理

石漠化(Stony Desertification)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也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核心。石漠化治理应遵循水土保持的原则,因地制宜;要坚持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核心,以提高水土资源石漠化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核心。石漠化治理应遵循水土保持的原则,因地制宜;要坚持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核心,以提高水土资源的永续利用率为目的,把石漠化治理与退耕还林、防护林种植、水土保持、人畜饮水、扶贫开发等生态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综合防治。防治石漠化的对策,首先要立足保护好岩溶地貌地区尚未发生石漠化的地方,防止其发生石漠化,预防潜在石漠化的继续恶化演变;对于已发生石漠化的地区要实行综合治理,使其逐步向良性发展,重点应放在轻度和中度的石漠化上。防治石漠化须多管齐下。如封山育林、荒山造林、退耕还林、转变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实施生态移民等;同时要制定优惠扶持政策,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个人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参与石漠化治理;尤其是要重视调整石漠化地区能源结构,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减少森林资源的能源性消耗。
2023-08-27 02:16:281

关于石漠化对农业生产不利影响的回答最正确的是( )

关于石漠化对农业生产不利影响的回答最正确的是( )A、 成土速率低、土层浅薄B、 钙、镁还易随水流失C、 生态环境脆弱,恢复发展困难D、 以上选项都是正确的答案:以上选项都是正确的。石漠化的危害:石漠化作为土地退化的表现形式,必然会从多方面来影响我们的生产与生活。首先,随着植被的退化和石漠化程度的加强,土层会越来越薄,土壤结构会逐渐恶化,土壤抗蚀性会越来越差,土壤愈发地贫瘠。而这些会直接导致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耕地产出和可耕地面积的减少。同时,如果区域内的发展过度依赖于对自然资源的索取,而缺乏其他产业的支撑,那么最终会由于石漠化而导致贫困问题的加剧。其次,西南岩溶地区由于地势崎岖不平,生境空间分异大,小生境的多样性造成了植被群落组成物种的复杂性。而在石漠化发展后,便会打破现有的状况,使植被逆向演替,导致植物种群数量下降和植被结构简单化,进一步又会影响到物种群多样性,从而造成森林生态系统的严重受损,使生物多样性丧失,使物种灭绝速度加快。再次,西南岩溶地区具有地表地下的二元水文结构,雨水会通过岩溶地下管道系统漏失到地下。在地表失去森林植被覆盖后,调节地表径流和水源涵养的能力会明显下降。遇小雨,雨水会迅速漏失地下;遇大雨,地表径流会携带泥沙迅速汇集到低洼处,造成排水不畅,内涝严重。所以,岩溶地区石漠化的发展会使区域性旱涝灾害发生的概率和严重程度增加,造成地表水贵如油,地下水滚滚流的现象。最后,石漠化进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会加剧江河湖库的泥沙淤积,直接影响流域内的水利水电设施的安全运行和效能发挥,最终威胁到区域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此外,由于石漠化会破坏岩溶地区的自然生态景观,造成其区域内景观的旅游价值降低以及丧失,影响到优势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2023-08-27 02:16:351

喀斯特地貌石漠化的原因

石漠化是“石质荒漠化”的简称,石漠化是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下,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而造成人地矛盾突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生产能力衰退或丧失,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从成因来说,导致石漠化的主要因素是人为活动.由于长期以来自然植被不断遭到破坏,大面积的陡坡开荒,造成地表裸露,加上喀斯特石山区土层薄,基岩出露浅,暴雨冲刷力强,大量的水土流失后岩石逐渐凸现裸露,呈现出“石漠化”现象,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石漠化”的程度和面积也在不断加深和发展.“石漠化”发展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土地资源的丧失.又由于石漠化地区缺少植被,不能涵养水源,往往伴随着严重人畜饮水困难.
2023-08-27 02:16:571

贵州石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从哪些方面分析?

(1)贵州石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从地形、降水、岩石性质等方面加以分析.地形崎岖;夏季多暴雨,对地面侵蚀力强;石灰岩中的一些成分可溶于水,易随水流失;植被覆盖率低. (2)石漠化诱发和加重了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山地岩石裸露率高,贮水能力低,经常表现为干旱和洪涝并存的状态;直接导致土地承载能力大幅度降低甚至丧失,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减少耕地资源,造成植被结构简单化、生态系统简单化,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故答案为:(1)降水丰沛、集中(气候暖湿);(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土层较薄,易发生侵蚀. (2)石漠化地区易诱发(加剧)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石漠化山地岩石裸露率高,贮水能力低,水旱灾害频繁发生;土地生产力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2023-08-27 02:17:061

荒漠化包括石漠化吗

1、荒漠化包括石漠化。2、荒漠化包括石漠化、红漠化、盐渍化,还包括沙漠化。石漠化主要分布在喀斯特地貌区,我国石漠化严重区主要在广西西北部、北部,云南东部,贵州大部,其中贵州、广西最为严重。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地区,地表红壤因水土流失,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贫瘠,形成荒漠,所以被称为红漠化,红漠化主要由于人类活动过于激烈造成的。
2023-08-27 02:17:131

石漠化的成因和治理措施是什么?

1、成因:形成石漠化的主要原因是水土流失严重,人地矛盾成为了治理石漠化最大的一个难题。统计分析显示,人为因素形成的石漠化土地中,过度樵采形成的占31.4%,不合理耕作形成的占21.2%,开垦形成的占15.1%,乱砍滥伐形成的占13.4%,过度放牧形成的占8.2%。另外,乱开矿和无序工程建设等也加剧了石漠化的扩展,占人为因素形成的石漠化面积的10.7%。2、治理措施石漠化治理应遵循水土保持的原则,因地制宜;要坚持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核心,以提高水土资源的永续利用率为目的,把石漠化治理与退耕还林、防护林种植、水土保持、人畜饮水、扶贫开发等生态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综合防治。防治石漠化的对策,首先要立足保护好岩溶地貌地区尚未发生石漠化的地方,防止其发生石漠化,预防潜在石漠化的继续恶化演变;对于已发生石漠化的地区要实行综合治理,使其逐步向良性发展,重点应放在轻度和中度的石漠化上。扩展资料:分布特征:一、分布相对比较集中。以我国为例,以云贵高原为中心的81个县,国土面积仅占监测区的27.1%,而石漠化面积却占石漠化总面积的53.4%。二、主要发生于坡度较大的坡面上。发生在16度以上坡面上的石漠化面积达1100万公顷,占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84.9%。三、程度以轻度、中度为主。轻度、中度石漠化土地占石漠化总面积的73.2%。四、石漠化发生率与贫困状况密切相关。监测区的平均石漠化发生率为28.7%,而县财政收入低于2000万元的18个县,石漠化发生率为40.7%,高出监测区平均值12个百分点;在农民年均纯收入低于800元的5个县,石漠化发生率高达52.8%,比监测区平均值高出24.1%。
2023-08-27 02:17:231

我国西南部 石漠化是为什么 主要原因事什么 怎么办

自然原因:①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②植被根系浅,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人为原因:①过度开荒;②滥砍滥伐。 防治措施:①退耕还林;②加强环境保护;③人工种草;④草地改良;⑤坡耕地改梯田;⑥植树种草等。
2023-08-27 02:17:545

试分析贵州石漠化的自然原因及人为原因。

(1)贵州石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从地形、降水、岩石性质等方面加以分析.地形崎岖;夏季多暴雨,对地面侵蚀力强;石灰岩中的一些成分可溶于水,易随水流失;植被覆盖率低. (2)石漠化诱发和加重了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山地岩石裸露率高,贮水能力低,经常表现为干旱和洪涝并存的状态;直接导致土地承载能力大幅度降低甚至丧失,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减少耕地资源,造成植被结构简单化、生态系统简单化,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故答案为:(1)降水丰沛、集中(气候暖湿);(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土层较薄,易发生侵蚀. (2)石漠化地区易诱发(加剧)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石漠化山地岩石裸露率高,贮水能力低,水旱灾害频繁发生;土地生产力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2023-08-27 02:18:311

关于石漠化对农业生产不利影响的回答最正确的是( )

关于石漠化对农业生产不利影响的回答最正确的是成土速率低、土层浅薄;钙、镁还易随水流失;生态环境脆弱,恢复发展困难。石漠化作为土地退化的表现形式,必然会从多方面来影响我们的生产与生活。首先,随着植被的退化和石漠化程度的加强,土层会越来越薄,土壤结构会逐渐恶化,土壤抗蚀性会越来越差,土壤愈发地贫瘠。而这些会直接导致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耕地产出和可耕地面积的减少。同时,如果区域内的发展过度依赖于对自然资源的索取,而缺乏其他产业的支撑,那么最终会由于石漠化而导致贫困问题的加剧。其次,西南岩溶地区由于地势崎岖不平,生境空间分异大,小生境的多样性造成了植被群落组成物种的复杂性。而在石漠化发展后,便会打破现有的状况,使植被逆向演替,导致植物种群数量下降和植被结构简单化,进一步又会影响到物种群多样性,从而造成森林生态系统的严重受损,使生物多样性丧失,使物种灭绝速度加快。再次,西南岩溶地区具有地表地下的二元水文结构,雨水会通过岩溶地下管道系统漏失到地下。在地表失去森林植被覆盖后,调节地表径流和水源涵养的能力会明显下降。遇小雨,雨水会迅速漏失地下。遇大雨,地表径流会携带泥沙迅速汇集到低洼处,造成排水不畅,内涝严重。所以,岩溶地区石漠化的发展会使区域性旱涝灾害发生的概率和严重程度增加,造成地表水贵如油,地下水滚滚流的现象。最后,石漠化进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会加剧江河湖库的泥沙淤积,直接影响流域内的水利水电设施的安全运行和效能发挥,最终威胁到区域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此外,由于石漠化会破坏岩溶地区的自然生态景观,造成其区域内景观的旅游价值降低以及丧失,影响到优势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2023-08-27 02:18:381

贵州为什么被称为‘白色沙漠’

石质荒漠化太严重了,人类的不合理开发活动,加剧了水土流失,使基岩裸露出来,最终结果是土地退化,生产能力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像沙漠寸草不生。
2023-08-27 02:18:573

广西石漠化的危害

石漠化的危害的确非常之大,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第一,它直接导致土地承载能力大幅度降低甚至丧失,缩小了人类的生存发展空间,包括减少了我们的耕地资源。第二,加重了自然灾害,经常表现为干旱和洪涝并存的状态。第三,严重影响长江、珠江流域的生态安全。第四,容易导致这些地区贫困加剧,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第五,石漠化会造成植被结构简单化、生态系统简单化,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
2023-08-27 02:19:041

如何治理石漠化

一、生态治理技术生态治理技术是利用生态自然力进行石漠化生态和植被恢复的技术。对于具有自然恢复能力的、处在不同石漠化阶段的草坡地、灌木林地、疏林地、未成林地以及难以人工造林的陡坡地,进行封山育林。通过封山育林和辅助技术措施,减轻或解除生态胁迫因子,使现有植被朝顶极群落演替。二、生物治理技术 生物治理技术是指利用现有的生物技术,通过人工途径恢复和重建岩溶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措施。 在石漠化的生物治理中,形成了多种生物治理模式。按用途来分有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薪炭林和特用林;按生长型划分有乔林型、灌木型、草本型和藤本型;按结构划分有林果药结合模式、用材薪柴饲料多用途林模式、乔灌草结合模式、经药藤蔓植物治理模式、林粮间作模式等;按照工程的性质分有采矿地复垦恢复模式、退耕还林还竹还草模式、种质资源保存模式等;按更新方式来分有人工更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和天然更新等等。这些模式在石漠化治理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造林技术措施 1、树种选择目前治理中采用的物种达100种以上,南北之间有所不同。例如,在北热带和南亚热带区域,主要有:任豆、香椿、菜豆树、榕树、苏木等。2、确定合适的苗龄 苗龄与造林成活率关系密切,苗龄太小,苗木过于弱小,抵御恶劣环境的能力差, 造林成活率低; 苗龄太大,苗木过于高大,不仅加大了造林难度,而且,苗木蒸腾作用增加,需要水分多,根系受伤严重,恢复困难, 同样导致成活率不高。所以,应针对不同树种的特点,确定合适的苗龄,一般苗龄以1~1.5年为宜。3、采用非常规方法整地造林 由于石灰岩溶地区土壤的特殊性,石漠化治理也必须采取特殊的方式。首先,造林整地不能炼山 并应尽可能保留石山上的原生植被。 原生植被不仅能给新造林起到遮荫, 提高造林成活率的作用,也能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 而且, 能为今后形成多树种立体混交林奠定基础。其次,适当控制密度,过密不仅大量破坏原生植被,而且对今后的林木生长也不利; 过疏则造林效果慢,甚至起不到造林效果。因此, 造林密度应控制在900~1050 株/km2为宜,且密度不能强求一致,只能采取“见缝插针”的方式,且造林苗木最好都能用营养袋苗,如有困难, 也应采取营养苗、 裸根苗、 种子直播并举的技术路线。4、实行封山 森林植被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而封山育林是恢复和建设植被最省钱、 省工的办法。封山育林就是以封禁为手段,利用林木天然更新能力、 植物群落自然演替规律, 使疏林、 灌木林、 散生木林、 荒山等林业用地自然成林。封山育林形成的森林结构是由乔木、 灌木、 草本组成的立体结构, 其根系也在地下组成立体结构, 深根、 浅根合理分布于不同的土层, 能充分利用不同土层中的水分和养分,故有利于植被的恢复和生长, 从而, 能提高石山岩溶地区植被的覆盖度, 而且, 封山形成的林分生态功能最全、 生态效益最高。
2023-08-27 02:19:143

石漠化坡度越大发生率越低为什么?

等你记得我等到作业是可数名词
2023-08-27 02:19:252

试简述贵州石漠化发生的主要自然原因.

(1)贵州石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从地形、降水、岩石性质等方面加以分析.地形崎岖;夏季多暴雨,对地面侵蚀力强;石灰岩中的一些成分可溶于水,易随水流失;植被覆盖率低. (2)石漠化诱发和加重了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山地岩石裸露率高,贮水能力低,经常表现为干旱和洪涝并存的状态;直接导致土地承载能力大幅度降低甚至丧失,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减少耕地资源,造成植被结构简单化、生态系统简单化,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故答案为:(1)降水丰沛、集中(气候暖湿);(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土层较薄,易发生侵蚀. (2)石漠化地区易诱发(加剧)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石漠化山地岩石裸露率高,贮水能力低,水旱灾害频繁发生;土地生产力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2023-08-27 02:19:581

生物多样性丰富,但森林覆盖率和生态效率低,石漠化严重

调查研究表明,西南地区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云南、四川、广西的植物种类在全国各省分列第一、二、三位,且特有植物也较多。桂西南是我国三个植物特有现象的分布中心之一,为具有国际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陈灵芝,1993)。以广西弄岗自然保护区来说,有维管束植物1454种,特有种29种(广西植物所,1988)。石山地区的树木胸径的年生长速度仅约2~4m m,大大低于同样湿热条件下的非岩溶区,生态效率很低。由于西南岩溶山区的岩溶作用强烈,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效率低,加上人口密集,居民对森林的砍伐和环境的破坏,石漠化非常严重。森林覆盖率普遍在10%以下,很多岩溶县的森林覆盖率小于1%,林地蓄积量约为20m3/hm2,仅相当于广西全区平均数(30m2/hm2)的2/3。而且石漠化的趋势还在加剧。图4 广西岩溶峰丛洼地分布
2023-08-27 02:20:071

以下哪些省份为我国石漠化最为严重的省份?()

以下哪些省份为我国石漠化最为严重的省份?() A.贵州 B.云南 C.广西 D.河北 正确答案:ABC
2023-08-27 02:20:261

石漠化土壤是碱性还是酸性?

1)沙漠化是指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使原来非沙漠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环境的变化;2)荒漠化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3)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地区,地表红壤因水土流失,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形成荒漠,所以被称为红漠化;4)盐渍化指水灌地由于盐分积聚而缓慢恶化的过程。当土壤含盐量太高(超过0.3%)时,形成盐渍化也称为盐碱化。
2023-08-27 02:20:351

石漠化的生态危害

石漠化地区极易发生山洪、滑坡、泥石流,加上地下岩溶发育,导致水旱灾害频繁发生,几乎连年旱涝相伴;同时,石漠化山地岩石裸露率高,土壤少,贮水能力低,岩层漏水性强,极易引起缺水干旱,而大雨又会导致严重水土流失。由于水土流失严重,西南大部分地区缺土,一些地方还存在着工程性缺水现象。石漠化与水土严重流失已形成恶性循环,造成的山穷、水枯、林衰、土瘦,给西南地区人们的生存亮起了红灯。石漠化地区日趋恶化的脆弱生态环境制约了西南地区的发展,石漠化地区的人口问题、生存问题、能源问题,成了不容回避的问题。水土资源不断流失后呈现的“石漠化”现象,不仅恶化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而且将使群众失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许多地方不得不考虑生态移民。
2023-08-27 02:20:431

石漠化土地就是岩溶土地正确吗

不正确。岩溶地貌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起的物理和化学作用以及它们形成的水文和地貌现象。而石漠化土地是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石漠化的主要因素是人为活动。由于长期以来自然植被不断遭到破坏,大面积的陡坡开荒,造成地表裸露,加上喀斯特石山区土层薄,基岩出露浅,暴雨冲刷力强,大量的水土流失后岩石逐渐凸现裸露,呈现“石漠化”现象。
2023-08-27 02:20: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