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求高适的《燕歌行》、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和温庭筠的《菩萨蛮》的译文。谢谢

2023-08-29 05:54:09
共1条回复
西柚不是西游

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 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 男子本来就看重横刀骑马天下行, 天子赏识非常时赫赫英雄显本色。 锣声响彻重鼓棰声威齐出山海关, 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 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 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 胡人骑兵仗威力兵器声里夹风雨。 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 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 时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尽凋枯, 孤城一片映落日战卒越斗越稀少。 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 边塞之地尽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围。 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 珠泪纷落挂双目丈夫远去独啼哭。 少妇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 远征军人驻蓟北依空仰望频回头。 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 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 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 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 互看白刀乱飞舞夹杂大雪落纷纷, 从来死节为报国难道还求著功勋? 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 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从城上高楼远眺空旷的荒野,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了出来。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山上的树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江流曲折就像九转的回肠。我们一起来到百越这个纹身的地方,虽然处于一地音书却阻滞难通。[1]

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 慢吞吞,意迟迟,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相关推荐

《菩萨蛮·温庭筠》原文与赏析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菩萨蛮”这一词调相传为“百代词祖”李白所创,“王建、韩偓、温庭筠复推衍之”,“其文窈深幽约,善达贤人君子恺恻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而“以庭筠为独至”( 《龙壁山房文集·忏盫词序》)。温庭筠有菩萨蛮”二十首,今存十四首,皆抒写闺人思远之情。此即其一。 词的上片写女主人公春眠乍醒,意绪慵懒。“小山”,指屏风; “金明灭”,是说金色的阳光照在屏风上,忽明忽暗,闪烁无定。作者以此暗示其卧室之富丽; “鬓云”,即鬓发。“鬓云欲度”,写其鬓发缭乱。但“度”字含有飞动意,再着一“欲”字,便将静态化为动态,显得文辞活泼,神采焕发。“香腮雪”,从嗅觉和视觉两方面形容其肤色的娥妍。“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写女主人公无心梳妆——作者用“懒”和“迟”这两个意态动词稍加点染,便由对女主人公外形的描摹,转入对其内心世界的揭示。读到这里,悬念产生了:她为什么如此情倦意懒?这就诱使读者从下片中去寻找答案。 然而,下片却仍然只是对女主人公的容貌、动作、服饰作客观描写。“照花”二句写女主人公妆成后对镜自照,但见鲜花与人面交相辉映。这是暗示女主人公明艳如花。“新帖”二句虽就服饰着笔,却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帖”通“贴”,指贴金,是唐人刺绣的一种。女主人公在“绣罗襦”上贴上“双双金鹧鸪”有什么深意呢?如果循此加以思考,我们不难领悟:这“双双金鹧鸪”,原来寄托了女主人公盼望情郎早日归来,与自己长相厮守的愿望——“鹧鸪”,属鹑鸟类,其鸣声听来好似“行不得也哥哥”。因此,女主人公才不绣他鸟,唯绣鹧鸪。而绣成的鹧鸪成双成对,比翼齐飞,这又必然会使她触景生情,自怜形单影只。由此,我们觅得了她“懒”和“迟”的原因: “非关伤春,不是病酒”,而是系念情郎,百无聊赖。古曰: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如今,“悦己者”未归,无复得“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之趣,她那里还有心打扮呢?而她之所以久久对镜自顾,不仅为自我欣赏,也是自我哀怜:“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红颜易老,青春不再。而今自己正值如花妙龄,情郎却外出不归;一旦归来,只怕已是红颜消减,风韵无存了。这是何等曲折的心态? 词作为“心绪文学”,能在更深的层次上揭示深蕴在人类心灵底层的某些情感。这一特征在温庭筠这首词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作者截取女主人公日常生活中晨起梳妆这一片断,通过描写其容貌、动作、服饰,来揭示其复杂的心理活动。意象之间若断若续,几乎看不见缝缀的针线,中间的环节全靠读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去加以补充。这样的作品,谓之“深文隐蔚,余味曲色”,不亦宜乎? 芟《花间》者,额以温飞卿《菩萨蛮》十四首,而李翰林一首为词家鼻祖,以生不同时,不得劖入。今读之,李如藐姑仙子,已脱尽人间烟火气。温如芙蓉浴碧,杨柳浥青,意中之意,言外之言,无不巧隽而妙入。珠璧相耀,正自不妨并美。(汤显祖评本《花间集》卷一) 此感士不遇也。篇法仿佛《长门赋》,而用节节逆叙。此章从梦晓后领起。“懒起”二字,含后文情事; “照花”四句,《离骚》“初服”之意。(〔清〕张惠言《词选》) 所谓沉郁者,意在笔先,神余言外。写怨夫思妇之怀,寓孽子孤臣之感。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飘零,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而发之又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匪独体格之高,亦见性情之厚。飞卿词如“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无限伤心,溢于言表。(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 温丽芊绵,已是宋、元人门径。(陈廷焯《云韶集》评)
2023-08-27 04:26:281

菩萨蛮温庭筠原文及翻译

菩萨蛮原文: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菩萨蛮全文翻译:小山重重叠叠,晨曦闪闪或明或灭,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前镜又地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赏析全篇内容是写一个女子早晨自娇卧未醒,宿妆已残而懒起梳妆,而妆毕簪花照镜,而穿上新罗襦之过程。结构亦循此次序作直线型之描叙,极清晰明了。此词写闺怨之情,却不着一字点破,而是通过主人公起床前后一系列的动作、服饰,让读者由此去窥视其内心的隐秘。尤其是词的末二句“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不仅充分体现了温庭筠词密丽浓艳的风格,而且以咏物衬人情,更见蕴藉。《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代表词作。此词写女子起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以及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
2023-08-27 04:26:511

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原文_翻译及赏析

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时节欲黄昏,无憀独倚门。——唐代·温庭筠《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 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 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时节欲黄昏,无憀独倚门。 春天 , 写景 , 抒情寂寞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南园里满地都轻堆著飘落的柳絮,却听得一阵清明时节的急雨骤然而来。雨后的夕阳又悬挂在西边的天际,一树杏花却在急雨过后显得稀疏飘零。 被那雨声惊醒的女子默然无语,容颜却显出几分匀和秀美。女子起身将那枕后的屏山轻掩,望望窗外已是日暮苍茫的黄昏时分,靠在门楣上望着那黄昏风景,心境一时有些茫然无际。 创作背景 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载: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令狐相国(绹)假其(温庭筠)新撰密进之,戒令勿泄,而遽言于人,由是疏之。温亦有言曰:“中书堂内坐将军。”讥相国无学也。《乐府纪闻》记载此事云:“令狐绹假温庭筠手撰二十阕以进。”据此,《菩萨蛮》诸阕乃温庭筠所撰而由令狐绹进献唐宣宗之作。其时当在大中后期(850—859),正值温庭筠屡试不第之时。 赏析 刘熙载在《艺概》中称温庭筠词“精妙绝伦,然类不出乎绮怨。”这首《菩萨蛮》写的就是黄昏时候女子的“绮怨”。 上阕纯写时节景物。作者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幅典型的暮春景象,而于其略露人情。“愁闻一霎清明雨”一句是上阕的关键,说“闻”即有人在,而且是“愁闻”,更透露出人情。前后三句的景物,都是“愁闻”的人感受到的。从下阕首句看,其人闻雨是在床榻上,并是被雨惊醒的,闻雨而愁,是下意识的惜春之情的流露。首句先从景物表明时节。柳絮飞于春暮时。“轻絮”前用一“堆”字形容花絮落积之厚,在杨柳树多的地方即有这种景象。次句明言节候。“一霎”的雨是阵雨,下面两句即是阵雨后的景象。“雨后”二句写暮春阵雨后的光景:雨余气清,斜阳照射,落花犹香,一切作用于人的各种感官,总的给人以凄艳的感觉。“却”字为倒转之意,雨与阳光乃是相反的气象,而“雨后”即出现“斜阳”,故用一“却”字表示感觉的特异,亦有助于对整个境象的新鲜之感。雨停下来了,天空中出现斜阳,只见那零落的杏花,依旧散著芳香。但落花之香给予人的并不是美的享受,而是心灵上的 *** ,只能加重伤春情绪。 下阕描写主人公的情态,在这种环境薰染下的百无聊赖的心情。“无言”二句为午睡初起的表情。“无言”二字可见主人公冷寂的心情,也可看出她是独处香闺的。“匀睡脸”则是由冷寂心情产生的懒散容态,只是略匀面脂而未着意梳妆。“枕上”句是对睡处的回顾,只淡淡地把屏、枕物象略提一下,暗露主人公从起身后离开屏枕时感到的空虚心情,也是产生“无言”句那种表情的环境气氛,因为在这样的处境中,人自然地要懒洋洋的了。“屏山”是床畔的掩蔽物,即屏风。这里只提“枕上屏山掩”,因起身后枕上空虚,最是关情。末二句以主人公之黄昏无聊,觉光景人情,一片黯然。“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朱淑真《生查子》),黄昏时候人世间有多少浪漫故事发生。她也是人,也有爱情婚姻的要求,她的那颗心再也无法平静下来,便无聊地起身依门张望。至于是望谁,能否达到目的,词中没有说,留下了悬念。此词上阕所布设的时节景物,如堆絮、落花、愁雨、斜阳,与下阕描写人的活动如无言匀脸、无聊倚门,情境同此索寞,互为表里,可见匠心。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温庭筠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唐代·于良史《春山夜月》 春山夜月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春天 , 游历 , 山水月亮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宋代·李清照《蝶恋花·暖日晴风初破冻》 蝶恋花·暖日晴风初破冻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春天 , 写景 , 闺情思念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唐代·白居易《南湖早春》 南湖早春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春天 , 写水 , 写景抒情
2023-08-27 04:26:581

菩萨蛮温庭筠原文及翻译

<p><strong>原文:</strong></p><p><strong>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strong></p><p><strong>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strong></p><p><strong>翻译:</strong></p><p><strong>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strong></p><p><img src="80091434702" /></p><p></p><p>这首《菩萨蛮》词以精致的构思,精美的语言,写闺中思妇独处的情怀,刻画出一位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女性形象。</p><p>词作首句“小山重叠金明灭”颇晦涩难解,有认为是写室内屏风的,有认为是写女子眉妆的,还有解为是写女子发髻的,歧义纷纷。</p><p>因此学者往往给予特别关注,解读评鉴,发掘之深,体会之细,分析之精,可谓字无剩义,甚至远远超出作者写作歌词时主观上所欲表现的内容意蕴。</p><p>次句写闺中思妇初醒而尚未起床,散乱如云的鬓发,在如雪的面庞上飘动。三、四句写主人公起床后的行动:懒懒地打扮,慢慢地梳洗。其中的“懒”字和“迟”字,生动地体现了女主人公的惆怅倦怠之情态。</p><p>过片两句承接上片写妆扮的具体情形:簪花时,置放前后双镜,非常细致、讲究,花容和人面交相辉映,更觉人面如花,娇俏艳丽。</p><p>此处写女主人公的“细致”“认真”,与前面的“懒”“迟”,真实地反映了她内心的矛盾:因情人不在,无人欣赏,而懒起迟妆,但少妇的爱美天性又使她本能地进行细致妆扮。最后两句写她更换衣服时,忽然看见上面绣有的双双鹧鸪,不禁更添了一段新愁。</p><p><strong><br /></strong><br /></p>
2023-08-27 04:27:072

菩萨蛮·牡丹花谢莺声歇原文_翻译及赏析

牡丹花谢莺声歇,绿杨满院中庭月。相忆梦难成,背窗灯半明。翠钿金压脸,寂寞香闺掩。人远泪阑乾,燕飞春又残。——唐代·温庭筠《菩萨蛮·牡丹花谢莺声歇》 菩萨蛮·牡丹花谢莺声歇 牡丹花谢莺声歇,绿杨满院中庭月。相忆梦难成,背窗灯半明。 翠钿金压脸,寂寞香闺掩。人远泪阑乾,燕飞春又残。 女子 , 怀人相思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牡丹花凋谢了,黄莺也停止了啼鸣,皎洁的月光照映着种满了绿杨的院落。在这幽寂的环境中,她却因怀念远人而难以入眠,做不成相忆相见的美梦,她只能背对窗户,独自对着一盏昏暗的孤灯。 她头戴着华贵富丽的首饰,金玉饰物垂下来几乎遮住了她的脸庞。可是纵然盛装打扮,在这寂寞深掩的香闺里,又有谁来欣赏她的娇艳呢?想到远方的情人她不禁泪流满面,燕子飞去,春天又快要过去了,她的美好青春也随着春光一去不返!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词,侧重于描写闺人之寂寞与时光之流逝。上阕写暮春的晚上,“牡丹花谢”、“莺声歇”、“绿杨满院”可见时当春暮,“中庭月”则点明“夜”。这两句,除表现时间外,又兼有布置环境的作用,杨树满院,浓绿暗淡,月到中庭,洒下清冷的光辉。“相忆”两句,转入室内写到人。主人公因相忆而彻夜不眠,相伴的只有“半明”的孤灯,想要做个远梦,与远人相偎相倚,可梦也难成,好一番孤凄。 下阕写情,进一步刻画女子的情态:“翠钿金压脸”,以首饰之缤纷富丽反面衬托美人之孤寂;“寂寞香闺掩”,以香闺之掩闭正面状美人内心之凄苦,深动人心;“人远泪阑干”,正面揭示出孤独与寂寞都是因为“人远”所致;而“燕飞春又残”,再从侧面暗寓主人公的青春正随时光的流逝而流逝。香闺空掩,盛装之下,却难掩寂寞;无语泪流,春已暮,人未还,真不知这种等待还要持续多久。以景结情,感情的表露凄恻感人,更加渲染出无限感伤的意绪。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温庭筠 皓月初圆,暮云飘散,分明夜色如晴昼。渐消尽、醺醺残酒。危阁迥、凉生襟袖。追旧事、一晌凭阑久。如何媚容艳态,抵死孤欢偶。朝思暮想,自家空恁添清瘦。算到头、谁与伸剖。向道我别来,为伊牵系,度岁经年,偷眼觑、也不忍觑花柳。可惜恁、好景良宵,未曾略展双眉暂开口。问甚时与你,深怜痛惜还依旧。——宋代·柳永《倾杯乐·皓月初圆》 倾杯乐·皓月初圆 皓月初圆,暮云飘散,分明夜色如晴昼。渐消尽、醺醺残酒。危阁迥、凉生襟袖。追旧事、一晌凭阑久。如何媚容艳态,抵死孤欢偶。朝思暮想,自家空恁添清瘦。 算到头、谁与伸剖。向道我别来,为伊牵系,度岁经年,偷眼觑、也不忍觑花柳。可惜恁、好景良宵,未曾略展双眉暂开口。问甚时与你,深怜痛惜还依旧。 写人 , 女子相思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 斜倚栏干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唐代·白居易《春词》 春词 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 斜倚栏干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 春天 , 女子闺怨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唐代·王维《秋夜曲》 秋夜曲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唐诗三百首 , 秋天 , 女子思念
2023-08-27 04:27:391

《菩萨蛮·玉楼明月长相忆》(温庭筠)全诗翻译赏析

菩萨蛮·玉楼明月长相忆 温庭筠 系列:宋词精选-经典宋词三百首 菩萨蛮·玉楼明月长相忆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简析    春渐暖,风渐软,闺中寂寞,没情没绪,连摇漾的柳丝,在感觉中也是无力的。每到月白风情、光满小楼之夜,伊难以成眠时,总会有刻骨铭心的相忆。 鉴赏    这是温庭筠《菩萨蛮》十四首词的第六首,表现思妇在玉楼苦于思忆而梦魂颠倒的情景。首两句点明时间、地点和诗歌主人公的身份。柳丝袅娜,正是暮春时节。闺楼中的思妇,在明月之夜,正在苦苦地思忆著远方的离人。楼如白玉,楼外垂柳摇曳,并且在明月朗照之下,景象非常清幽。春风沉醉,这应是春情生发的大好辰光。此景是思妇所见,却教她顿生悔恨之情。「春无力」三字描写春柳柔媚,反衬了主人公相思之久且深,暗示思妇的痛苦不堪、心神恍惚而无可奈何的情态。三、四两句写送别情节。这应是思妇长久思忆而神魂飘荡中出现的梦境,是思忆当初送别情节在梦境中的再现。送君门外,行人已远,只见芳草萋萋,唯闻远处传来马嘶声。此种依依惜别的刹那情景,最是离人梦绕魂牵、永不会忘却的。    下阕又回到「玉楼」长夜中的景物。夜深人静,神思恍惚,空旷寂静,衬托了主人公的寂寞空虚。但见罗帷垂彩,翡翠斑斓,又见香销玉损,烛泪成堆。词人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独特的艺术境界,表现人物的情思。这五、六两句就是范例,这不仅衬托出人物的特有心境,也暗示她的美人薄命。难怪陈廷焯评这两句说:「字字哀艳,读之魂销。」(《白雨斋词评》)末二句接着写拂晓时思妇梦醒时的所见所感。子规啼声惊醒了主人公,使她回到了现实生活中来。子规啼于暮春花落之时,与开头「柳丝袅娜」相呼应。「残梦迷」正为前面之梦境点晴。「绿窗残梦迷」既写窗外春意盎然,又写主人公之感觉,窗外春草鲜美又使读者想见女主人公的娇好美丽。    此词写远离人悠悠行远,闺中人脉脉多情。物象精美,辞采清丽,情因景生,情景交融。篇幅虽短小,但又耐人寻味,表现了温词含蓄的特点。这是温庭筠十四首《菩萨蛮》词中较有特色的一首。诚如栩庄所说:「前数章时有佳句,而通体不称,此较清绮有味。」(《栩庄漫记》)
2023-08-27 04:27:461

温庭筠《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原文及翻译赏析

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原文: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翻译及注释 翻译 一个美女,睡在水晶帘里面玲珑的颇黎枕上,在这上面睡觉的女人干什么呢?相思怀念呢,屋里并不冷,暖暖的,香炉上焚著香,连绣著鸳鸯的锦被都是香的,这样的环境下少不了惹梦。江边那绵长而细软的柳丝,刚刚发新芽,看上去朦朦胧胧,像笼罩在一片烟霭之中。春天来了,大雁开始向北飞了,大雁一字飞过时,天上那一轮残月就要消失了。 注释 1菩萨蛮:词牌名。此词咏立春或人日。全篇上下两片大意从隋薛道衡《人日诗》:「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脱化。2颇黎:李白《玉阶怨》「却下水精帘」,李商隐《偶题》「水纹簟上琥珀枕」,表示光明洁净的境界和这句相类。「颇黎」既玻璃、玻璃。3」江上「两句:张惠言《词选》评注:「江上以下,略叙梦境。」后来说此篇者亦多采用张说。说实了梦境似亦太呆,不妨看做远景。详见《读词偶得》。4藕丝秋色浅:当断句,不与下「人胜参差剪」连。藕合色近乎白,故说「秋色浅」,不当是戴在头上花胜的颜色。这里藕丝是借代用法,把所指的本名略去,古词常见。如温庭筠另首《菩萨蛮》「画罗金翡翠」不言帷帐;李璟《山花子》「手卷真珠上玉钩」不言帘。这里所省名词,当是衣裳。作者另篇《归国谣》:「舞衣无力风敛,藕丝秋色染」,可知。李贺《天上谣》:「粉霞红绶藕丝裙。」5胜:花胜,以人日为之,亦称「人胜」。《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剪彩为人,或缕金簿(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华胜男女都可以戴;有时亦戴小幡,合称幡胜。到宋时这风俗犹存,见《梦梁录》《武林旧事》「立春」条。6香红:指花,即以之代花。著一「隔」字,两鬓簪花,光景分明。7玉钗头上风:幡胜摇曳,花气摇荡,都在春风中。作者《咏春幡》诗:「玉钗风不定,香步独徘徊」意境相近。 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赏析   这首词所写的主人公是一位年轻女子。水精,就是水晶。颇黎,就是玻璃。门窗上挂著水晶制成或者晶莹透明赛似水晶的帘子,床上放著玻璃制成或滑润细腻如玻璃般的枕头。第一句虽仅举出两件器物,但女子房中其他陈设的精致讲究由此便可想见。更重要的是,房主人情操的高雅美洁,也就可以借此窥见端倪。此刻,女主人公正恬然入睡于她那绣有鸳鸯图案的锦被之中,做着一个个旖旎的梦。《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文采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被子用香炉熏过,既暖且香,故能「惹梦」——带有温柔绮丽色彩的春梦。开篇两句,仅十四个字,并列地写了水精帘、颇黎枕、鸳鸯锦三件器物,却并不给人平板呆滞之感,因为其中着意点染了轻轻浮动于室内的香气和主人公幽远飘缈的梦思,就使这本来静止的画面变得有了生气,甚至充满了幻想的意味。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紧承「暖香惹梦」而来,因此清人张惠言认为这两句写的就是女主人公的梦境(见张惠言《词选》对此词的评注)。这自然不无道理。可是,尽管日常生活中的梦有许多确是不可思议、无从解释的,在文学作品中所写的梦却大抵能找到某种现实的原因或契机。因此,即使「江上」两句写的是梦境,这梦境也必然与女主人公的生活实境有些关系。根据温庭筠的另一首词《望江南·梳洗罢》可以想像,这位梦见「江上柳如烟」的女子,或许也是住在临江的楼阁里,每日对着江水在思念着心上人。她的梦,很可能便是她平日习见景致的幻化表现在梦境里。江岸边的柳树迷濛似烟,晕成朦胧的一片。侵晓时分,月亮残了。在熹微的晨光中,大雁已经开始一天的旅程,它们正结队飞回北方。寂静的天空中,也许还偶尔传来它们的长唳。这是一幅十分凄清迷离又有声有色的画面。而这幅春江晓雁图的意义是在画面之外:冬天过去了,春天已经归来,因避寒而飞往南方的大雁,此时正连夜飞返家乡,唯独楼上那女子所思念的人却仍然没有音耗。眼前的景致既是她平时倚楼眺望所常见,也就难免化作她这时在鸳鸯锦被里所做之梦。另外,锦被上绣鸳鸯也是作者有意的安排。成双成对的鸳鸯,恰恰反衬了女主人公的孤单寂寞。   上阕的妙处全在借景物作烘托,以极其含蓄委婉的笔法暗示女主人公的生活情状和心理活动。「水精帘里」二句是近景,「江上柳如烟」二句则是远景,不管近景远景,都紧紧围绕着女主人公的生活和情绪落笔。在前二与后二句看似松散的结构中,实际上一贯穿着内在的有机联系。   词的后半正面刻划这位女主人公,同样有着含蓄深婉之妙。「藕丝秋色浅」写衣着。藕成熟于秋季,故将淡紫近白的藕合色称作「秋色」,又转而用这色彩来代指藕合色丝绸做成的衣裳,这是中国古代诗文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   「人胜参差剪」。人胜又叫花胜、春胜,是用彩纸或金箔剪刻而成的一种饰品,可以贴在屏风上,也可以戴在发鬓上。唐时风俗在正月七日(又称人日)这一天,要剪戴花胜以迎接春天到来,尤以妇女喜爱此项活动。从这句看,女主人公参参差差地剪出花胜准备佩戴,似乎兴致不浅。   「双鬓隔香红」。以描写气味和颜色的「香红」代指好的面容,正如以「藕丝秋色浅」代指衣裳,手法相同。这里的「隔」字用得颇讲究,因为双鬓正是隔开在脸庞两边,形象鲜明如见,而且仿佛「双鬓」有了某种主动性,还似有若无地流露出一丝遗憾不足的意味。   「玉钗头上风」,承上双鬓连写女主人公的头饰。她头上插著的玉钗在春风中轻轻摇曳摆动。「风」在这里是名词作动词用,形容女子的头饰在微微颤动的样子。   这四句刻划人物用的也是借物衬托之法。写女子的衣着、头饰,写她剪制春胜的活动,并没有一句直接写她的形貌,却使人可以想见她的外形与心灵之美好可爱。最奇妙的是整个下阕根本不提她的满腹心事,只是一味渲染她的美丽和她剪春胜的动作,而这就使她的孤单处境和悠悠梦思更加令人觉得可叹。词人对她的同情,也就尽在不言之中。   温庭筠是 唐代 诗人中较早致力于词的创作的一个,是花间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词多写女子日常生活,当是受到南朝宫体诗的一定影响。但温词常着重表现人物心理活动,而且是借助写景写物等手法来表现,因此在艺术境界上又与宫体诗有所不问。这些从这首《菩萨蛮》词都可以看得很清楚。 诗词作品: 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 诗词作者:【 唐代 】 温庭筠 诗词归类: 【女子】
2023-08-27 04:27:531

菩萨蛮温庭筠

原 文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译 文 小山重重叠叠,晨曦闪闪或明或灭,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前镜又地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2023-08-27 04:28:143

温庭筠《菩萨蛮·宝函钿雀金u3d89鶒》原文及翻译赏析

菩萨蛮·宝函钿雀金u3d89鶒原文: 宝函钿雀金u3d89鶒,沉香阁上吴山碧。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菩萨蛮·宝函钿雀金u3d89鶒翻译及注释 翻译 华丽的香枕上装饰著漂亮的钿雀和金u3d89鵣,在这个春天的早晨,女子已经起床梳妆一新。她来到了沉香楼阁上正看见远处隐隐的吴地青山,如丝的杨柳枝条又泛起青色,在春风中袅袅飘荡,而驿桥上已经开始飘起了丝丝濛濛的细雨。在画楼上看见那江南岸边春草萋萋,女子暗叹心中的那个人竟一去未归,音讯全无,每天陪伴自己的只有手中的鸾镜和枝上的花朵,但她那满腹的心事又有谁知道呢? 注释 1菩萨蛮:词牌名。2宝函:一说指枕函,即枕套;一说指梳妆盒。此处似以梳妆盒解更优。3钿(tian)雀:有雀鸟装饰的钗。4金u3d89(xī)鶒(chi):亦指钗上所饰。5沉香阁:沉香木制的楼阁。6吴山:一说泛指吴地之山;一说为屏风上所绘的吴地山川风景。7驿桥:驿站附近的桥。8画楼:即雕梁画栋之楼,也是对楼的美称。9鸾(luan)镜:背上镌刻有鸾凤图案的镜子。十花枝:女子对镜照见自己所簪戴的花。此处借指这位女子。(浦江清)「枝」与「知」谐音。 菩萨蛮·宝函钿雀金u3d89鶒赏析   《花间集》收温庭筠的《菩萨蛮》词十四首,都是写女子相思离别之情,这是其中的第十首。   这首词起句写人妆饰之美。「宝函钿雀金u3d89鶒」,可以想像一幅美人晨妆图:一位女子春晨妆梳,打开妆盒,手拈金钗。映入眼帘的是一对镂金的紫鸳鸯。次句写人登临所见春山之美。「沉香阁上吴山碧」,亦「泰日凝妆上翠楼」之起法。登上自家的香阁,伊凭栏远望。江南的绿水青山,十分可爱。「杨柳」两句承上,写春水之美,仿佛画境。晓来登高骋望,触目春山春水,视线难收,于是再放眼一望——「杨柳又如丝」,一个「又」字,透露了女子内心的跃动,能传惊叹之神,且见相别之久,相忆之深。这个「又」字,还使得下一句「驿桥春雨时」,这个本非眼前之景,也能勾粘得紧密无间。这两句写柳丝拨动女子心弦,使她想起那个春雨潇潇的日子,曾经和情人在驿外桥边折柳送别,依依惜别的情景如在眼前,而此时离人不知在何处。这就利用时空的交替,创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这是温词凝炼、深密的典型笔法。   上片的结句回忆驿桥送别,下片接写别后。「画楼音信断」,说明人去信断。「芳草江南岸」,抒发了春归人不归的隐痛。末两句,自伤苦忆之情,无人得知。「鸾镜与花枝」,以花枝喻人。美艳如花之人,而独处凄寂,可见其幽怨之深。「此情谁得知」,千回百转,哀思洋溢。这个结句是全词感情份量最重的一句,也是全词的 *** 。 菩萨蛮·宝函钿雀金u3d89鶒创作背景   此词约作于唐大中(公元847年—公元860年)年间。 五代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载:「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令狐相国(绹)假其(温庭筠)新撰密进之,戒令勿泄,而遽言于人,由是疏之。」温亦有言曰:「中书堂内坐将军。」讥相国无学也。《乐府纪闻》记载此事云:「令狐绹假温庭筠手撰二十阕以进。」据此,《菩萨蛮》诸阕乃温庭筠所撰而由令狐绹进献唐宣宗之作。其时当在大中后期(公元850年—公元859年),正值温庭筠屡试不第之时。 诗词作品: 菩萨蛮·宝函钿雀金u3d89鶒 诗词作者:【 唐代 】 温庭筠 诗词归类: 【女子】、【相思】、【离别】
2023-08-27 04:28:231

温庭筠《菩萨蛮》拼音

菩萨蛮温庭筠拼音版:xiǎo shān chóng dié jīn míng miè,bìn yún yù dù xiāng sāi xuě。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lǎn qǐ huà é méi,nòng zhuāng shū xǐ chí。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zhào huā qián hòu jìng,huā miàn jiāo xiāng yìng。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xīn tiē xiù luó rú,shuāng shuāng jīn zhè gū。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菩萨蛮》是温庭筠词中最受关注的词作之一,历来对它的赏析和解释也是众说不一。清代词人张惠言认为《菩萨蛮》十四首是联章体,现代评论家叶嘉莹也认为这是一组词。从词的内容、情意、风格以及词的意象运用如“小山”、“藕丝”、“香红”、“秋色”、“金鸂鶒”等来看,的确有很多相同或相似,有组词的特征。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云:此调本二十首,今存十四首。二十首之主题皆以闺人因思别久之人而成梦,因而将梦前、梦后、梦中之情事组合而成。
2023-08-27 04:28:301

温庭筠·菩萨蛮

作者: 杜黎均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温庭筠 《菩萨蛮》十四首,是《花间集》中的重要作品,故放在卷首。这里所选,是其中的一篇力作。《花间集》是五代后蜀赵崇祚编的词选,收入作品五百首,大都细致刻画人物的感情世界,为宋词的先声。 温词《菩萨蛮》(玉楼明月长相忆)可称花间派代表性作品之一。通篇以含情脉脉的思念来贯注,但前后着墨点却有所不同。上片重在往事回忆,下片重在现实描写。我们先看前者。作者特意点出的“长相忆”,忆的不仅是“玉楼明月”,而且还有“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主人公的心灵活动是这样:远方的人啊,玉楼明月下的生活,值得我们永远回忆,不能忘怀。记得那天送别时,柳丝柔美,芳草繁茂,但春意却如此凄清,因为你要走了。你骑的那匹马在轻轻哀鸣,好象也不忍离开。那悲凉的马叫声,撕碎了我的心……。对回忆的抒写,是极有典型性的,诗人抓取了几个鲜明的细节,把人物感情的波涛描绘出来。 后半部进入现实意象。“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环境是夜晚屋内,主人公坐在画有金翡翠花绞的罗帐,凝望床前的香烛正熔成泪水。杜牧诗:“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赠别》)这都是借咏物而言情。 结句辞意俱不尽,使人回味无穷。”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子规即杜鹃鸟,叫声谐音为“不如归去”。古诗常写子规以抒惜别或思归之情。李白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代无名氏诗:“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杂诗》)残梦:破碎的梦。迷:沉醉,沉浸,非昏迷。李白诗:“迷花倚石忽已暝。”(《梦游天姥吟留别》)正当花落子规悲鸣的时候,她沉浸在绿窗碎梦中,深切思念那离别的人。 中国古典美学重视作品的含蓄和朦胧。刘勰提出文学要“隐”:“隐也者,文外之重旨也。”“隐之为体,义生文外,秘响旁通,伏采潜发。”(《文心雕龙·隐秀篇》)这是对“隐”的美学要求。意谓“隐”就是写出字句所隐含的重要意义,就是思想要包含在文辞以外,秘密的音响从侧面传出,潜伏的文采在暗中闪耀。可以看出,“隐”也正是主要指文学的含蓄美和朦胧美。 《文心雕龙》这一关于“隐”的精辟审美理论,对于我们进一步体会温庭筠这首《菩萨蛮》的含蓄感情,对于我们深入鉴赏一切朦胧诗的审美内涵和形象独特性,都是很有帮助的。
2023-08-27 04:28:451

温庭钧的《菩萨蛮》有何深刻的寓意吗?寄托了怎样的情感?

《菩萨蛮》是温庭筠比较擅长书写的一种诗,始终几乎都使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段,表达了作者想要报效国家的情怀。
2023-08-27 04:28:542

温庭筠《菩萨蛮》诗歌鉴赏

  神情毕现 精妙绝伦  ——说温庭筠的《菩萨蛮》 蔡厚示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在中国文学史上,温庭筠(约812-866)可称为第一位专业词人。这不仅因为他的词名压倒了诗名,而且由于中国词史上的词别集是从他的《金荃集》开始的。他流传下来的词近七十首,主要保存在赵崇祚编的《花间集》中。它大都写闺妇或妓女们的爱情,但也有少数写边塞题材的作品。  据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载:唐宣宗李忱爱唱《菩萨蛮》词,令狐綯丞相央温庭筠代作若干首(据《乐府纪闻》为二十首,现存十五首)。词成后,令狐綯冒称是自己的作品,暗地里献给李忱,并叮嘱温庭筠不要声扬出去。温庭筠却很快地说出去了,因此得罪了令狐綯,以致终生不被重用。  这首词写一个闺中贵妇的苦闷心情。首句中的"小山"一词,历来有多种解释。许昂霄《词综偶评》说:"盖指屏山而言"。全句谓屏风上雕绘着重重叠叠的小山,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一明一灭地闪烁。另一解认为指眉。《天宝遗事》载:"明皇幸蜀,命画工作十眉图。"据《海录碎事》:"十眉图:一鸳鸯、二小山……"。"金重叠",谓把眉毛画成黄色,像金一般重叠。杨慎《词品》说:"北周静帝令人黄眉墨妆,其风流于后世。"全句是说,眉上涂的颜料有的掉了,因此金光有明有灭,暗示睡觉后妆残了的意思。我师林庚先生曾另作一解。他在1962年给我的信中说:"小山重叠"指发髻,"金明灭"指首饰上闪动着的光彩。这自可备一说。但根据词的上下文义细细推断,似仍以作眉毛为好。因为首句说眉上的颜色褪了,次句说头发蓬蓬松松地快垂到腮边了,三、四两句才接着说女主人公懒洋洋地起床画眉和梳妆。这样前后呼应,层次极为分明。  下片写她梳洗和打扮齐整了,为了看头上的花饰是否插好,便拿两面镜子一前一后地照着瞧。镜子里交叉出现了她的脸孔和花饰。它相互辉映,显得格外好看。末两句写她穿上新贴图样的绣花丝绸短袄,袄子上盘着一对对金色的鹧鸪。这双双对对的鹧鸪,勾起她无限的情思。  表面看来,这首词写的不过是女主人公从睡醒后到梳妆打扮完过程中的几个镜头,却能充分透露出她内心的复杂感受,做到神情毕现。开头两句,写她脸孔雪白、芳香,头发像浓云一般乌黑柔软,再衬上金黄色的眉毛,显得多么光艳!它不仅让读者看到色彩和闻到香味,而且试图触动读者的全部感官。在短短十四字中,竟把色泽、气味、体态……连同神情都生动地描绘出来,技巧不能说不高。俞平伯先生指出:""度"字含有飞动意。"叶嘉莹女士《迦陵论词从稿》也说:""度"字生动,……足以唤起人活泼之意象。"在词人的联想中,"云"字乃从"鬓"字生出,"度"字又从"云"字生出。词人再于"度"字添一"欲"字,就把无生命的"鬓云"写活了。试想:于金光明灭之中,云鬓飘拂之际,连细小的眉、发也如此富有生气,岂不更撩人乎?这两句,已写出女主人公娇慵万分,所以第三句点出一个"懒"字,这才不使人觉得"懒"字突兀。不仅不觉得突兀,反觉得它与上文扣得很紧。因为眉残了,便画眉;发松了,便梳妆。第四句末用个"迟"字,说明女主人公对梳妆打扮并无兴致。因为她心上的人不在身旁,打扮得再漂亮又给谁看呢?又"妆"字上着一"弄"字,便含无聊已极而借此消遣的意味。  五、六两句,衬出一幅花面相映图。花似人面,人面似花。花固然美,但"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人面固然也美,但红颜易老,青春难驻,只怕也跟花一样易开易落啊!  结拍两句,说她穿上短袄,看着一双双用金线绣成的鹧鸪出神。鹧鸪尚懂得成双成对,而人呢?鹧鸪似乎在叫:"行不得也哥哥!行不得也哥哥!"而她的哥却早已出门远去,这怎不教人难挨难耐呢?  话说回来,这首词艺术技巧固然很高,思想内容却比较贫乏。特别是温庭筠词大都写这类题材,浓墨重彩,看多了未免使人腻味。清常州派词人张惠言把此词比作屈原《离骚》中的"修吾初服"之意,自然是拟于不伦,但另有人把它斥为黄色作品,我看也未免过分。清人刘熙灾在《艺概》中说:"温飞卿词,精纱绝人(伦),然类不出乎绮怨。"说得相当中肯的。我以为,通过对温庭筠词艺术技巧的探讨,是能够获得一定的审美价值的。  ===========================  温庭筠  香灯伴残梦, 楚国在天涯。  月落子规歇, 满庭山杏花。  在五、七言绝句中,五绝较为近古;前人论五绝,也每以“调古”为上乘。温庭筠这首五绝,却和崇尚真切、浑朴、古澹的“调古”之作迥然有别。它的意境和风格都更接近于词,甚至不妨说它就是一种词化的小诗。  碧磵驿所在不详,据次句可知,是和诗人怀想的“楚国”相隔遥远的一所山间驿舍。诗中所写的,全是清晨梦醒以后瞬间的情思和感受。  首句写旅宿者清晨刚醒时恍忽迷离的情景。乍醒时,思绪还停留在刚刚消逝的梦境中,仿佛还在继续着昨夜的残梦。在恍忽迷离中,看到孤灯荧荧,明灭不定,更增添了这种恍在梦中的感觉。“残梦”,正点题内“晓”字,并且透出一种迷惘的意绪。不用“孤灯”而用“香灯”这种绮丽的字面,固然和诗人的喜作绮语有关,但在这里,似有暗示梦境的内容性质的意味,且与全诗柔婉的格调取得统一。“香灯”与“残梦”之间,着一“伴”字,不仅透露出旅宿者的孤孑无伴,而且将夜梦时间无形中延长了,使读者从“伴残梦”的瞬间自然联想到整个梦魂萦绕、孤灯相伴的长夜。  次句忽然宕开,写到“楚国在天涯”,似乎跳跃很大。实际上这一句并非一般的叙述语,而是刚醒来的旅人此刻心中所想,而这种怀想又和夜来的梦境有密切关系。原来旅人夜来梦魂萦绕的地方就是远隔天涯的“楚国”。而一觉醒来,惟见空室孤灯,顿悟此身仍在山驿,“楚国”仍远在天涯,不觉怅然若失。这真是山驿梦回楚国远了。温庭筠是太原人,但在江南日久,俨然以“楚国”为故乡。这首诗正是抒写思楚之情的。  “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三、四两句,又由心之所系的天涯故国,转回到碧磵驿的眼前景物:月亮已经落下去,“啼夜月,愁空山”的子规也停止了凄清的鸣叫声;在晓色朦胧中,驿舍的庭院正开满了繁茂的山杏花。这两句情寓景中,写得非常含蓄。子规鸟又叫思归、催归,鸣声有如“不如归去”。特别是在空山月夜,啼声更显得凄清。这里说“月落子规歇”,正暗透出昨夜一夕,诗人独宿山驿,在子规的哀鸣声中翻动着羁愁归思的情景。这时,子规之声终于停歇,一直为它所牵引的归思也稍有收束,心境略趋平静。就在这种情境下,诗人忽然瞥见满庭盛开的山杏花,心中若有所触。全诗也就在这但书即目所见与若有所感中悠然收住。对这景物所引起的感触、联想和记忆,则不着一字,任凭读者去寻味。这境界是美的,但似乎带有一点寂寞和忧伤。其中蕴含着一种愁思稍趋平静时目遇美好景物而引起的淡淡喜悦,又好象在欣喜中仍不免有身处异乡的陌生感和孤孑感。碧磵驿此刻已经是山杏盛开,远隔天涯的“楚国”,想必也是满目春色、繁花似锦了。诗人当日目接神遇之际,其感受与联想可能本来就是浑沦一片,不甚分明,因此笔之于纸,也就和盘托出,不加点醒,构成一种朦胧淡远的境界。这种表现手法,在温词中运用得非常普遍而且成功,象《菩萨蛮》词的“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等句,都是显例。对照之下,可以发现“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两句,无论意境、情调、语言和表现手法,都与词非常接近。  这首诗几乎通篇写景(第二句从抒情主人公心中所想的角度去理解,也是写景,而非叙事),没有直接抒情的句子,也没有多少叙事成分。图景与图景之间没有勾连过渡,似续似断,中间的空白比一般的诗要大得多。语言则比一般的诗要柔婉绮丽,这些,都更接近词的作风。温庭筠的小诗近词,倒主要不是表明词对诗的影响,而是反映出诗向词演化的迹象。
2023-08-27 04:29:415

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写了什么?

这是一首闺情词,描写了金闺女子晨起梳妆的情状,表达了闺中人独处的空虚、孤寂之感。词中依次对女主人公醒来、起床、梳妆、更衣进行描写,在这里并无一字言情,但在对动作和服饰的描写中,处处显示了她虽身处华贵优裕的环境中,内心深处却有着难言的哀怨柔情。
2023-08-27 04:30:071

温庭筠解释如题 谢谢了

温庭筠《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 译文: 眉妆漫染 叠盖了部分额黄 鬓边发丝飘过 洁白的香腮似雪 懒得起来 画一画蛾眉 整一整衣裳 梳洗打扮 慢吞吞 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 对了前镜 又对后镜 红花与容颜 交相辉映 刚穿上的绫罗裙襦 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赏析: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帽唐代仕女图。 词的上片,写床前屏风的景色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下片写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全词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表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
2023-08-27 04:30:151

温庭筠的菩萨蛮写了什么,他的生平如何?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作者温庭筠(约812~866),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少负才名,屡试不第;晚年才任方城尉和国子助教。
2023-08-27 04:30:271

菩萨蛮是什么诗

这是一首追忆战争的诗篇,但却没有激烈愤慨或血腥的战争场面,只有江山之美跃然于目前。回忆是美好的,只要成为过去就会变成亲切的回忆,尤其是诗人要在这里凭吊昔日得胜战场,而身边的夏日黄昏的美景宁静而清翠。仿佛感恩的大自然此刻也懂得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这是一首追忆战争的诗篇,但却没有激烈愤慨或血腥的战争场面,只有江山之美跃然于目前。回忆是美好的,只要成为过去就会变成亲切的回忆,尤其是诗人要在这里凭吊昔日得胜战场,而身边的夏日黄昏的美景宁静而清翠。仿佛感恩的大自然此刻也懂得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辛弃疾菩萨蛮的思想感情这首词从怀念往事写到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中原未能恢复的沉郁心情,以及驱敌救国理想不能实现的抑郁和苦闷。“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现在用来说明历史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下面为有关《菩萨蛮》的古诗 《菩萨蛮》 【唐】李白 这是一首怀人词,写思妇盼望远方行人久候而不归的心情《菩萨蛮》 温庭筠 《菩萨蛮》一词可谓是温词中最为著名的一首了,词中细致的刻画了一个贵族女子晨起时的仪容情态,而其内心的空虚苦闷自在言外,这首词写得婉艳精工,宛如一幅动态的仕女图,这正代表了温庭筠词的风格特点。
2023-08-27 04:30:341

《菩萨蛮》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哪首?
2023-08-27 04:30:464

温庭筠《菩萨蛮》在意象构成上有什么特点

  温庭筠《 菩萨蛮》在意象构成上特点:温庭筠在对意象的选择性运用中创造了各种不同的意境,表达主人公的情意和感受真实贴切,词作所选意象色彩斑斓、浓艳绮靡,构成了以思妇为中心的意象群和自然山水意象群,两大意象群的组接始终贯穿思妇之情,虚实相生,兼长并美。
2023-08-27 04:31:021

菩萨蛮最好的十首词

菩萨蛮最好的十首词:年代】:宋bai【作者】:李清照——《菩萨蛮》【内du容】:归鸿声断残云zhi碧,背窗雪落炉dao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作者: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温庭筠《菩萨蛮》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①,鬓云欲度香腮雪②。懒起画蛾眉,弄妆③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④,双双金鹧鸪⑤。菩萨蛮朱淑真山亭水榭秋方半,凤帏寂寞无人伴。愁闷一番新,双蛾只旧颦。起来临绣户,时有疏萤度。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菩萨蛮张先忆郎还上层楼曲。楼前芳草年年绿。绿似去时袍。回头风袖飘。郎袍应已旧。颜色非长久。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菩萨蛮杜安世游丝欲堕还重上,春残日永人相望。花共燕争飞,青梅细雨枝。离愁终未解,忘了依在前。拟待不寻思,则眠梦见伊。菩萨蛮孙洙楼头尚有三通鼓,何须抵死催人去!上马苦匆匆,琵琶曲未终。回头凝望处,那更廉纤雨。漫道玉为堂,玉堂今夜长。菩萨蛮李师中子规啼破城楼月,画船晓载笙歌发。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菩萨蛮王安石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菩萨蛮晏几道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菩萨蛮魏夫人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菩萨蛮回文。夏闺怨苏轼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菩萨蛮舒亶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去住若为情,西江潮欲平。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菩萨蛮黄庭坚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菩萨蛮贺铸彩舟载得离愁动,无端更借樵风送。波渺夕阳迟,销魂不自持。良宵谁与共,赖有窗间梦。可奈梦回时,一番新别离!菩萨蛮赵令畤春风试手先梅蕊,頩姿冷艳明沙水。不受众芳知,端须月与期。清香闲自远,先向钗头见。雪后燕瑶池,人间第一枝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菩萨蛮黄庭坚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2023-08-27 04:31:362

菩萨蛮的意思

问题一:甄执 菩萨蛮 歌词的含义 是什么? 《菩萨蛮u30fb小山重叠金明灭》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代表词作。此词写女子起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以及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全词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词中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作品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 作品译文 小山重重叠叠,晨曦闪闪或明或灭,鬓边发丝延伸向脸颊,逐渐清淡,像云影轻度。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问题二:菩萨蛮是什么意思 那是词牌名 菩萨蛮:词牌名,唐朝女蛮国进贡者,他们梳有高高发髻,戴金饰帽子,挂珠玉项圈,称为菩萨蛮。 《菩萨蛮》据考证原是今缅甸境内古代罗摩国的乐曲,后经汉族乐工改制而来的。唐苏鹗从《杜阳杂编》说:大中(唐宣宗年号)初,女蛮国贡双龙犀……其国.人危髻金冠,缨珞被体,故谓之菩萨蛮。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人亦往往声其词。可见《菩萨蛮》中的菩萨与我们的佛祖菩萨并无关系,词牌的意思是象菩萨似的蛮国人。 词是韵文文体之一,又称曲子词,即歌词。它本来是为配乐歌唱而写的诗。由于它是配乐歌唱的,所以每首词都有或至少曾经有过一个乐谱。每个乐谱都必定属于某种宫调(类似今天的C调、G调之类),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东西的总和就是词调。每种词调都有一个名称(如《西江月》、《清平乐》),这个名称就叫词牌。 所以说你说的不是诗,而是词。在词牌名后面还有另外一个,才是他的名字。 问题三:辛弃疾的菩萨蛮什么意思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郁孤台下滔滔奔流的清江水,水中有多少逃难人的眼泪。我向西北眺望故都长安,可怜只见到千万重山峦。 但青山重重也难把流水挡住,江水毕竟还会向东流去。暮色苍茫我正满怀忧郁,又听到鹧鸪声声震我耳鼓。 问题四:有关菩萨蛮的诗都有哪些?菩萨蛮什么意思 《菩萨蛮》不是诗,原本是唐朝的教坊曲。唐宣宗大中年间,女蛮国派遣使者进贡,她们身上披挂着珠宝,头上戴着金冠,梳着高高的发髻,让人感觉宛如菩萨,当时教坊就因此制成《菩萨蛮曲》。后来《菩萨蛮》成了词牌名,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萨N》,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 最为大众熟知的几首《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辛弃疾: 菩萨蛮u30fb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2023-08-27 04:31:461

菩萨蛮这首古诗的意思是

菩萨蛮是词牌名,你具体说的是哪一首呢
2023-08-27 04:32:021

求韦庄的菩萨蛮(其二)的赏析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2023-08-27 04:32:101

菩萨蛮大柏地的意思

意思就是:美丽的彩虹出现在天边,好像有谁手持彩带在空中挥舞。雨后初睛,夕阳之下,群山苍翠。看到残留在村前墙壁上的弹痕,不由得想起当年激战歼敌的情景。正是经过战火洗礼的河山,今天看来才更加美丽可爱
2023-08-27 04:32:208

如何理解前人对温庭筠《菩萨蛮》“意向绵密,富艳精工”的评价?

小山明灭腮边这些词都体现了温庭筠的,艳丽
2023-08-27 04:32:521

菩萨蛮 温庭筠中的弄妆梳洗迟中弄为什么最奇

观赏
2023-08-27 04:33:062

达了作者故地重游的喜悦之情和对根据地新生活的无比热爱,同时表达了作者必胜的决心。
2023-08-27 04:33:1513

菩萨蛮温庭筠赏析 菩萨蛮温庭筠全文

1、《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代表词作。此词写女子起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以及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词人把女子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全词成功地运用了反衬手法,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作品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 2、《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原文: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3、白话译文:画屏上重叠的小山风景,闪露出时明时暗的晨光;仿佛雪地上飘过一缕青云,乌黑的鬓发掠过她的脸庞。懒懒地无心去描弯弯的眉,迟了好久才起身梳理晨妆。照插花时前镜对着后镜,镜里镜外都是花的倩影。身穿崭新的绫罗短衣,贴绣的鹧鸪似欲飞动;那金线绣成的鹧鸪成双,又撩起她相思的柔情。
2023-08-27 04:33:561

菩萨蛮温庭筠原文及翻译

菩萨蛮原文: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菩萨蛮全文翻译:小山重重叠叠,晨曦闪闪或明或灭,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前镜又地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赏析全篇内容是写一个女子早晨自娇卧未醒,宿妆已残而懒起梳妆,而妆毕簪花照镜,而穿上新罗襦之过程。结构亦循此次序作直线型之描叙,极清晰明了。此词写闺怨之情,却不着一字点破,而是通过主人公起床前后一系列的动作、服饰,让读者由此去窥视其内心的隐秘。尤其是词的末二句“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不仅充分体现了温庭筠词密丽浓艳的风格,而且以咏物衬人情,更见蕴藉。《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代表词作。此词写女子起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以及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
2023-08-27 04:34:041

菩萨蛮温庭筠拼音版

菩萨蛮温庭筠拼音版注音:xiǎo shān chóng dié jīn míng miè , bìn yún yù dù xiāng sāi xuě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lǎn qǐ huà é méi , nòng zhuāng shū xǐ chí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zhào huā qián hòu jìng , huā miàn jiāo xiāng yìng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xīntiēxiù luó rú , shuāng shuāng jīn zhè gū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菩萨蛮翻译: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2023-08-27 04:34:121

菩萨蛮温庭筠拼音版

《菩萨蛮》唐·温庭筠拼音版如下:xiǎo shān chóng dié jīn míng miè,bìn yún yù dù xiāng sāi xuě。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lǎn qǐ huà é méi,nòng zhuāng shū xǐ chí。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zhào huā qián hòu jìng,huā miàn jiāo xiāng yìng。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xīn tiē xiù luó rú,shuāng shuāng jīn zhè gū。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译文及注释:译文: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注释: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指屏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形容发髻蓬松如云。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弄妆:梳妆打扮,修饰仪容。罗襦:丝绸短袄。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2023-08-27 04:34:401

《菩萨蛮·玉楼明月长相忆》(温庭筠)全诗翻译赏析

菩萨蛮·玉楼明月长相忆 温庭筠 系列:宋词精选-经典宋词三百首 菩萨蛮·玉楼明月长相忆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简析    春渐暖,风渐软,闺中寂寞,没情没绪,连摇漾的柳丝,在感觉中也是无力的。每到月白风情、光满小楼之夜,伊难以成眠时,总会有刻骨铭心的相忆。 鉴赏    这是温庭筠《菩萨蛮》十四首词的第六首,表现思妇在玉楼苦于思忆而梦魂颠倒的情景。首两句点明时间、地点和诗歌主人公的身份。柳丝袅娜,正是暮春时节。闺楼中的思妇,在明月之夜,正在苦苦地思忆著远方的离人。楼如白玉,楼外垂柳摇曳,并且在明月朗照之下,景象非常清幽。春风沉醉,这应是春情生发的大好辰光。此景是思妇所见,却教她顿生悔恨之情。「春无力」三字描写春柳柔媚,反衬了主人公相思之久且深,暗示思妇的痛苦不堪、心神恍惚而无可奈何的情态。三、四两句写送别情节。这应是思妇长久思忆而神魂飘荡中出现的梦境,是思忆当初送别情节在梦境中的再现。送君门外,行人已远,只见芳草萋萋,唯闻远处传来马嘶声。此种依依惜别的刹那情景,最是离人梦绕魂牵、永不会忘却的。    下阕又回到「玉楼」长夜中的景物。夜深人静,神思恍惚,空旷寂静,衬托了主人公的寂寞空虚。但见罗帷垂彩,翡翠斑斓,又见香销玉损,烛泪成堆。词人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独特的艺术境界,表现人物的情思。这五、六两句就是范例,这不仅衬托出人物的特有心境,也暗示她的美人薄命。难怪陈廷焯评这两句说:「字字哀艳,读之魂销。」(《白雨斋词评》)末二句接着写拂晓时思妇梦醒时的所见所感。子规啼声惊醒了主人公,使她回到了现实生活中来。子规啼于暮春花落之时,与开头「柳丝袅娜」相呼应。「残梦迷」正为前面之梦境点晴。「绿窗残梦迷」既写窗外春意盎然,又写主人公之感觉,窗外春草鲜美又使读者想见女主人公的娇好美丽。    此词写远离人悠悠行远,闺中人脉脉多情。物象精美,辞采清丽,情因景生,情景交融。篇幅虽短小,但又耐人寻味,表现了温词含蓄的特点。这是温庭筠十四首《菩萨蛮》词中较有特色的一首。诚如栩庄所说:「前数章时有佳句,而通体不称,此较清绮有味。」(《栩庄漫记》)
2023-08-27 04:34:521

菩萨蛮原文及翻译温庭筠

温庭筠《菩萨蛮》的原文及翻译如下:一、《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1、原文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2、翻译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洁白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二、《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1、原文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2、翻译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江水毕竟还会向东流去。夕阳西下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里传来鹧鸪的鸣叫声。三、《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1、原文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2、翻译女子睡在水晶帘里玲珑的玻璃枕上,相思怀念着锦上人啊!屋室里暖暖的,香炉上焚着香,连绣着鸳鸯的锦被都是香的。江上轻轻拂动的柳枝似团团轻烟,大雁悲啼着从只留残月的夜空飞过。穿着浅淡藕荷色的丝绸罗衣,片手握剪刀,参参差差地剪出人胜佩戴在头上;红花簪在乌发上,疑否烧却翠云鬟;两缕青丝半遮半掩地搭落在红润脸庞两边。钗头闪荡悠悠,玉钗凤鸣敲砌竹,翠鸟欲飞阵阵风。
2023-08-27 04:35:001

温庭筠 5首菩萨蛮 赏析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赏析: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帽唐代仕女图。词的上片,写床前屏风的景色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下片写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全词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表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懒句指懒得起来迟句指梳洗打扮 慢吞吞 意迟迟菩萨蛮夜来皓月才当午,重帘悄悄无人语。深处麝烟长,卧时留薄妆。当年还自惜,往事那堪忆。花露(一作落)月明残,锦衾知晓寒。前三句都是写环境。第一句写时间,应该是在后半夜。第二句写地点,在重帘之后,也就是在闺中。另外还有“无人语”三字,写环境之静,也点出词中女子孤身一人。第三句写室内环境,熏炉里麝香已经燃尽(所以才到了“深处”)。第四句写到人,“卧时留薄妆”,就是说,这女子睡时脸上还留着淡淡的妆。本来,这是个很美也很幽静的状况,但是透出一股孤寂的情绪来。下片写女子的思绪。当年还自惜”,女子在一片寂静中醒来,躺在床上回忆过去,感觉过去的美好都已经不再。“往事哪堪忆”,往事不堪回首,为什么呢?因为现在是孤身一人,越是回忆过去的美好,越是映衬出现在的孤寂,所以不堪忆。“花露(落)明月残”,写景,以这种零落的景象暗示女子的遭遇或是思绪。“锦衾知晓寒”,这句意蕴最为丰富,细点说:“晓寒”,不单单是指温度的低,而是说“我一个人孤睡,凌晨所感受到的寒冷”,意思主要是放在“孤睡”上。“锦衾知晓寒”,实际上是说这种“晓寒”没有人知道。寒,怎么办呢?只好盖好锦被,可是越盖得严,越是觉得落寞,因为锦衾根本温暖不了那种孤睡的寒。然后再看“当年还自惜”,这个句子正常的语序应当是“自惜当年”,可是中间还加了一个“还”字,就是说“又在自惜当年”。后面又接着一句“往事哪堪忆”。就是说,常常自惜,然后又说算了吧,不忆了吧。但用不了多久,又会再来一次。如此反反复复。这个“还”字,就比较值得玩味了菩萨蛮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相见牡丹时,暂来还别离。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菩萨蛮翠翘金缕双鸂鵣,水纹细起春池碧。池上海棠梨,雨晴红满枝。绣衫遮笑靥,烟草粘飞蝶。青琐对芳菲,玉关音信稀。菩萨蛮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灯在月胧明,觉来闻晓莺。玉钩褰翠幕,妆浅旧眉薄。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轻。菩萨蛮宝函钿雀金鸂鵣,沉香阁(一作关)上吴山碧。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我已经尽力了
2023-08-27 04:36:002

菩萨蛮原文翻译注音

菩萨蛮原文翻译注音如下:菩萨蛮 · 小山重叠金明灭唐代 · 温庭筠xiǎo小shān山chóng重dié叠jīn金míng明miè灭,bìn鬓yún云yù欲dù度xiāng香sāi腮xuě雪。lǎn懒qǐ起huà画é蛾méi眉,nòng弄zhuāng妆shū梳xǐ洗chí迟。zhào照huā花qián前hòu后jìng镜,huā花miàn面jiāo交xiāng相yìng映。xīn新tiē帖xiù绣luó罗rú襦,shuāng双shuāng双jīn金zhè鹧gū鸪。译文: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注释:1、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2、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3、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形容发髻蓬松如云。4、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5、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6、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7、弄妆:梳妆打扮, 修饰仪容。8、罗襦:丝绸短袄。9、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2023-08-27 04:36:191

温庭筠《菩萨蛮》诗歌鉴赏

  神情毕现 精妙绝伦  ——说温庭筠的《菩萨蛮》 蔡厚示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在中国文学史上,温庭筠(约812-866)可称为第一位专业词人。这不仅因为他的词名压倒了诗名,而且由于中国词史上的词别集是从他的《金荃集》开始的。他流传下来的词近七十首,主要保存在赵崇祚编的《花间集》中。它大都写闺妇或妓女们的爱情,但也有少数写边塞题材的作品。  据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载:唐宣宗李忱爱唱《菩萨蛮》词,令狐綯丞相央温庭筠代作若干首(据《乐府纪闻》为二十首,现存十五首)。词成后,令狐綯冒称是自己的作品,暗地里献给李忱,并叮嘱温庭筠不要声扬出去。温庭筠却很快地说出去了,因此得罪了令狐綯,以致终生不被重用。  这首词写一个闺中贵妇的苦闷心情。首句中的"小山"一词,历来有多种解释。许昂霄《词综偶评》说:"盖指屏山而言"。全句谓屏风上雕绘着重重叠叠的小山,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一明一灭地闪烁。另一解认为指眉。《天宝遗事》载:"明皇幸蜀,命画工作十眉图。"据《海录碎事》:"十眉图:一鸳鸯、二小山……"。"金重叠",谓把眉毛画成黄色,像金一般重叠。杨慎《词品》说:"北周静帝令人黄眉墨妆,其风流于后世。"全句是说,眉上涂的颜料有的掉了,因此金光有明有灭,暗示睡觉后妆残了的意思。我师林庚先生曾另作一解。他在1962年给我的信中说:"小山重叠"指发髻,"金明灭"指首饰上闪动着的光彩。这自可备一说。但根据词的上下文义细细推断,似仍以作眉毛为好。因为首句说眉上的颜色褪了,次句说头发蓬蓬松松地快垂到腮边了,三、四两句才接着说女主人公懒洋洋地起床画眉和梳妆。这样前后呼应,层次极为分明。  下片写她梳洗和打扮齐整了,为了看头上的花饰是否插好,便拿两面镜子一前一后地照着瞧。镜子里交叉出现了她的脸孔和花饰。它相互辉映,显得格外好看。末两句写她穿上新贴图样的绣花丝绸短袄,袄子上盘着一对对金色的鹧鸪。这双双对对的鹧鸪,勾起她无限的情思。  表面看来,这首词写的不过是女主人公从睡醒后到梳妆打扮完过程中的几个镜头,却能充分透露出她内心的复杂感受,做到神情毕现。开头两句,写她脸孔雪白、芳香,头发像浓云一般乌黑柔软,再衬上金黄色的眉毛,显得多么光艳!它不仅让读者看到色彩和闻到香味,而且试图触动读者的全部感官。在短短十四字中,竟把色泽、气味、体态……连同神情都生动地描绘出来,技巧不能说不高。俞平伯先生指出:""度"字含有飞动意。"叶嘉莹女士《迦陵论词从稿》也说:""度"字生动,……足以唤起人活泼之意象。"在词人的联想中,"云"字乃从"鬓"字生出,"度"字又从"云"字生出。词人再于"度"字添一"欲"字,就把无生命的"鬓云"写活了。试想:于金光明灭之中,云鬓飘拂之际,连细小的眉、发也如此富有生气,岂不更撩人乎?这两句,已写出女主人公娇慵万分,所以第三句点出一个"懒"字,这才不使人觉得"懒"字突兀。不仅不觉得突兀,反觉得它与上文扣得很紧。因为眉残了,便画眉;发松了,便梳妆。第四句末用个"迟"字,说明女主人公对梳妆打扮并无兴致。因为她心上的人不在身旁,打扮得再漂亮又给谁看呢?又"妆"字上着一"弄"字,便含无聊已极而借此消遣的意味。  五、六两句,衬出一幅花面相映图。花似人面,人面似花。花固然美,但"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人面固然也美,但红颜易老,青春难驻,只怕也跟花一样易开易落啊!  结拍两句,说她穿上短袄,看着一双双用金线绣成的鹧鸪出神。鹧鸪尚懂得成双成对,而人呢?鹧鸪似乎在叫:"行不得也哥哥!行不得也哥哥!"而她的哥却早已出门远去,这怎不教人难挨难耐呢?  话说回来,这首词艺术技巧固然很高,思想内容却比较贫乏。特别是温庭筠词大都写这类题材,浓墨重彩,看多了未免使人腻味。清常州派词人张惠言把此词比作屈原《离骚》中的"修吾初服"之意,自然是拟于不伦,但另有人把它斥为黄色作品,我看也未免过分。清人刘熙灾在《艺概》中说:"温飞卿词,精纱绝人(伦),然类不出乎绮怨。"说得相当中肯的。我以为,通过对温庭筠词艺术技巧的探讨,是能够获得一定的审美价值的。  ===========================  温庭筠  香灯伴残梦, 楚国在天涯。  月落子规歇, 满庭山杏花。  在五、七言绝句中,五绝较为近古;前人论五绝,也每以“调古”为上乘。温庭筠这首五绝,却和崇尚真切、浑朴、古澹的“调古”之作迥然有别。它的意境和风格都更接近于词,甚至不妨说它就是一种词化的小诗。  碧磵驿所在不详,据次句可知,是和诗人怀想的“楚国”相隔遥远的一所山间驿舍。诗中所写的,全是清晨梦醒以后瞬间的情思和感受。  首句写旅宿者清晨刚醒时恍忽迷离的情景。乍醒时,思绪还停留在刚刚消逝的梦境中,仿佛还在继续着昨夜的残梦。在恍忽迷离中,看到孤灯荧荧,明灭不定,更增添了这种恍在梦中的感觉。“残梦”,正点题内“晓”字,并且透出一种迷惘的意绪。不用“孤灯”而用“香灯”这种绮丽的字面,固然和诗人的喜作绮语有关,但在这里,似有暗示梦境的内容性质的意味,且与全诗柔婉的格调取得统一。“香灯”与“残梦”之间,着一“伴”字,不仅透露出旅宿者的孤孑无伴,而且将夜梦时间无形中延长了,使读者从“伴残梦”的瞬间自然联想到整个梦魂萦绕、孤灯相伴的长夜。  次句忽然宕开,写到“楚国在天涯”,似乎跳跃很大。实际上这一句并非一般的叙述语,而是刚醒来的旅人此刻心中所想,而这种怀想又和夜来的梦境有密切关系。原来旅人夜来梦魂萦绕的地方就是远隔天涯的“楚国”。而一觉醒来,惟见空室孤灯,顿悟此身仍在山驿,“楚国”仍远在天涯,不觉怅然若失。这真是山驿梦回楚国远了。温庭筠是太原人,但在江南日久,俨然以“楚国”为故乡。这首诗正是抒写思楚之情的。  “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三、四两句,又由心之所系的天涯故国,转回到碧磵驿的眼前景物:月亮已经落下去,“啼夜月,愁空山”的子规也停止了凄清的鸣叫声;在晓色朦胧中,驿舍的庭院正开满了繁茂的山杏花。这两句情寓景中,写得非常含蓄。子规鸟又叫思归、催归,鸣声有如“不如归去”。特别是在空山月夜,啼声更显得凄清。这里说“月落子规歇”,正暗透出昨夜一夕,诗人独宿山驿,在子规的哀鸣声中翻动着羁愁归思的情景。这时,子规之声终于停歇,一直为它所牵引的归思也稍有收束,心境略趋平静。就在这种情境下,诗人忽然瞥见满庭盛开的山杏花,心中若有所触。全诗也就在这但书即目所见与若有所感中悠然收住。对这景物所引起的感触、联想和记忆,则不着一字,任凭读者去寻味。这境界是美的,但似乎带有一点寂寞和忧伤。其中蕴含着一种愁思稍趋平静时目遇美好景物而引起的淡淡喜悦,又好象在欣喜中仍不免有身处异乡的陌生感和孤孑感。碧磵驿此刻已经是山杏盛开,远隔天涯的“楚国”,想必也是满目春色、繁花似锦了。诗人当日目接神遇之际,其感受与联想可能本来就是浑沦一片,不甚分明,因此笔之于纸,也就和盘托出,不加点醒,构成一种朦胧淡远的境界。这种表现手法,在温词中运用得非常普遍而且成功,象《菩萨蛮》词的“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等句,都是显例。对照之下,可以发现“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两句,无论意境、情调、语言和表现手法,都与词非常接近。  这首诗几乎通篇写景(第二句从抒情主人公心中所想的角度去理解,也是写景,而非叙事),没有直接抒情的句子,也没有多少叙事成分。图景与图景之间没有勾连过渡,似续似断,中间的空白比一般的诗要大得多。语言则比一般的诗要柔婉绮丽,这些,都更接近词的作风。温庭筠的小诗近词,倒主要不是表明词对诗的影响,而是反映出诗向词演化的迹象。
2023-08-27 04:36:445

菩萨蛮温庭筠原文及翻译

菩萨蛮温庭筠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翻译: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温庭筠介绍温庭筠(yún),又做温庭云(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汉族,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_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
2023-08-27 04:37:141

《菩萨蛮 大柏地》的全诗

菩萨蛮·大柏地 毛泽东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 áo 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2023-08-27 04:37:526

温庭筠 菩萨蛮 赏析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译文: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赏析: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帽唐代仕女图。词的上片,写床前屏风的景色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下片写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全词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表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懒句指懒得起来迟句指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2023-08-27 04:38:081

温庭筠的所有《菩萨蛮》(貌似是12首)的译文加赏析

温庭筠的《菩萨蛮》在《花间集》中收录了十四首,《尊前集》中收录一首,共十五首。《花间集》中所载的十四首: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相见牡丹时,暂来还别离。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 翠翘金缕双鸂鵣,水纹细起春池碧。池上海棠梨,雨晴红满枝。绣衫遮笑靥,烟草粘飞蝶。青琐对芳菲,玉关音信稀。 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灯在月胧明,觉来闻晓莺。玉钩褰翠幕,妆浅旧眉薄。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轻。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凤凰相对盘金缕,牡丹一夜经微雨。明镜照新妆,鬓轻双脸长。画楼相望久,栏外垂丝柳。音信不归来,社前双燕回。 牡丹花谢莺声歇,绿杨满院中庭月。相忆梦难成,背窗灯半明。翠钿金压脸,寂寞香闺掩。人远泪阑干,燕飞春又残。 满宫明月梨花白,故人万里关山隔。金雁一双飞,泪痕沾绣衣。小园芳草绿,家住越溪曲。杨柳色依依,燕归君不归。 宝函钿雀金鸂鵣,沉香阁上吴山碧。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时节欲黄昏,无聊独倚门。 夜来皓月才当午,重帘悄悄无人语。深处麝烟长,卧时留薄妆。当年还自惜,往事那堪忆。花露月明残,锦衾知晓寒。 雨晴夜台玲珑日,万枝香袅红丝拂。闲梦忆金堂,满庭萱草长。绣帘垂箓簌,眉黛远山绿。春水渡溪桥,凭栏魂欲消。 竹风轻动庭除冷,珠帘月上玲珑影。山枕隐浓妆,绿檀金凤凰。两蛾愁黛浅,故国吴宫远。春恨正关情,画楼残点声。 《尊前集》载温飞卿《菩萨蛮》而《花间集》未录者: 玉纤弹处真珠落,流多暗湿铅华薄。春露浥朝花,秋波浸晚霞。风流心上物,本为风流出。看取薄情人,罗衣无此痕。
2023-08-27 04:38:183

菩萨蛮温庭筠繁体怎么写

菩萨蛮温庭筠 繁体写法如图所示
2023-08-27 04:38:251

温庭筠 菩萨蛮(雁飞残月天)全文

《菩萨蛮》: 水精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水精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仍表现工瑞所讲的温词的两点特色,他标举了精美的名物,像“水晶帘”、 “玻璃枕”、“鸳鸯锦”,而且给人一种参差错落的美感。换头的“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接连用了几个舌尖和齿头发音的字,则又从声调中传达出一种美感。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句中“水精”、“玻璃”一般给人的感觉是冰冷的、坚硬的,而他马上承接的“暖香惹梦鸳鸯锦”,则是温暖的、柔软的,这是一个鲜明的对比,而同时在前两句和三四句之间又有另外一种对比,一、二句是闺房中室内的景色,而“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是室外江上的景色,现在我们着重要讲的就是温词第三点特色:突然的跳接。温飞卿另几首《菩萨蛮》词也有这样的写法,如“翠翘金缕双鸂鶒,水纹细起春池碧”和“凤凰相对盘金缕,牡丹一夜经微雨”,都是从女子头上的装饰跳接到大自然的景物花草。温飞卿的特色就正在于他不曾清楚地告诉你是什么。例如他还有“宝函钿雀金鸂鶒,沉香阁上吴山碧”的句子,“函”即枕函,古代的枕函材料都是硬的,而且内部空心,故而名曰“函”。“宝函”也者,是说这个枕函上有金玉螺细的装饰,“钿雀”接在“宝函”之后,很可能是说“枕函”上用螺钿镶嵌出雀鸟的形状,再加上“金鸂鶒”,给人一种宝函上既有钿雀又有金鸂鶒的印象。这实在有些繁复,在标举名物时显得没有层次,当然,这只是一种可能。还有另一种可能就是“金鸂鶒”不是在宝函上的装饰,而是香炉。后蜀词人顾敻有词云:“绣帏香断金鸂鶒”(《河传》),说在那美丽的绣花的帏幕之后,金鸂鶒中焚的香已经燃尽。所以金鸂鶒明显的是指香炉。中国古代香炉以铜做成,一般有两种形状,一种是兽形,李清照的词“香冷金猊”(《凤凰台上忆吹箫》)可以为证。另外一种是鸟形,有人谓之为“金鸭”。飞卿这词中的“金鸂鶒”便是一种鸟状的香炉。而后面一句他所写的“沉香阁上吴山碧”,沉香阁也有两种可能,一便是搂阁的阁,就如同那唐玄宗陪杨贵妃赏牡丹花的沉香亭一样,同是建筑中的亭阁。另一种可能是像《开元天宝遗事》中所记述的,杨国忠等贵戚之家“以沉香为阁”,这种阁则并非建筑,而是一种放置东西的格架。“沉香阁上吴山碧”,如果以沉香阁为搂阁之类的建筑而言,就是说你站在沉香阁上远眺外面青碧色的吴山,这是一种解释。而若以沉香阁是室内精美的格架之类的家俱而言,则“吴山碧”便是在此格架上用以装饰的山水图样。接下来,温飞卿仍不做理性的解说,却以“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这样的室外景色跳接承之,所以有人不喜欢温词,像李冰若《栩庄漫记》就说他的词是“浪费丽字,扞格晦涩”。我现在要说明的是宇宙中一切事物,他的优劣长短都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不喜欢温词的人说他“浪费丽字,扞格晦涩。”这是从一个角度看问题。而常州派的词人说他的词有屈骚一类的喻托,说他的十四首《菩萨蛮》是“篇法仿佛《长门赋》,而用节节逆叙。”(张惠言《词选》)说他的一首首之间的连接就如同司马相如给陈皇后写的《长门赋》,而他是将《长门赋》的章法倒过来了,所谓“节节逆叙”是也。这种说法纯粹是深文周内的猜想。至于张惠言曾经还说“照花四句,《离骚》 ‘初服"之意”,则还不失一种有依据的联想。刚才我们说了温词引起人们这种联想的特色是因为他叙写的口吻和情意,与托喻的传统有暗合之处,他写“簪花”、 “照镜”、“画眉”,与中国诗歌中美人思妇之作的传统有一致的地方。唯其叙写的不明白,而且常用突然的跳接,留下许多空白的地方而不连贯,所以就使得读者可以用自己的想像去填补这些空白,给了读者填充和联想的馀地,这正是温词之所以使读者会有那丰富的联想的缘故,也是温词第三点的特色。温词另两首《南歌子》:“倭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及“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都写男女间相思爱慕之情,这当然是晚唐五代词一般的特色,因为那时的词人多是写诗人才子与歌儿舞伎之间的爱情,而这种感情奇妙的一点就是可以引起喻托的联想,而从男女之间相思爱慕的感情引起喻托的联想还不仅是中国诗歌的传统而已,同时这也是西洋文学的传统,不管你爱慕的是什么,是理想、事业、主义或宗教等等,在人世之间最具体、最鲜明、最强烈、最容易引起人们共鸣的还是男女之间的相思爱慕之情,这正是词这种本来只是歌筵酒席之间毫无深远的意义和价值的歌曲后来竟可以引伸出这样深广寄托的含义的主要原因。一切爱慕怀思景仰追寻的感情都与这种激情有相似之处。西方文学也有这种传统,所以西方诗歌中也往往用男女之情表现宗教的感情,《圣经》中的《雅歌》就都是爱情的诗篇。再加以温词突然跳接的笔法更留下许多空白之处,给了读者很大的联想的余地。这正是温词容易引起人托喻之想的重要缘故。当然五代的艳词有许多都是不给人托喻之想的。举一个例子来看,即如《花间集》中张泌的《浣溪纱》:“晚逐香车入凤城,东风斜揭绣帘轻。慢回娇眼笑盈盈。 消息未通何计是,直须佯醉且随行,依稀闻道太狂生。”就并不能给人什么深刻的托意的联想。我一向以为诗歌给人的感发生命有大小厚薄深浅高下之分,这首小词写得何尝没有情趣呢,但是他写得太明白了,就是一个男孩追着一个坐在香车中的女孩子进城,风把车帘吹起来,少女回头时他看到了她姣好的容貌,萍水相逢,无缘认识,只得装醉相随,终被那女子骂作“太狂生”,仅此而已。这自然不可能引起人屈子《离骚》的联想,因为事情都写得很分明,可是温词不明说却与传统暗合,这便是温词的妙处。所以温词要将几个特点结合起来,才能得到人们去把他的词比附屈骚这样的结果,因为它除空白以外,还结合了喻托的传统。我们接着看“宝函钿雀金鸂鶒”这首词的下半阕:“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画楼上是盼望着远行人的女子,而不但她所盼望的人没有回来,甚至连音信都断绝了。芳草又长满江南的岸边,“芳草江南岸”是说当芳草又长满江南的时候,就代表又是一年过去了。结合上半阕的“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我分明记得在驿桥送别的时候,曾经折柳相赠,而今“杨柳又如丝”了,而我在驿桥送别的人却仍未回返,并且是“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则同时强调了时光的流逝。而与中国诗歌喻托的传统暗合的是后两句“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他又提到了“鸾镜”与“花枝”,尽管远行的人再也不回来,尽管杨柳年复一年的绿条披拂,春草年复一年的绿了江南岸,尽管年复一年的音信断绝,但我仍然用鸾镜和花枝来珍赏自己,用以保持我真诚的、纯洁的、缠绵的、持久的相思怀念的心意,因而就表现了一种忠贞的品质。飞卿词给人联想,就是因为他把几个特点结合起来了。除以上几点特色外,我还要补充说明一点,就是中国的诗词还有另外一个传统,另外一种习惯,就是你所写的环境背景与你所写的人物的品德资质感情要有一种互相映衬的作用,我们举例来说,《古诗十九首》中有好几首写怨女思妇的诗,同样的题材,它所写的主人翁怨女思妇资质感情是不同的,所以它所写的环境与背景也是不同的。《古诗十九首》的第二首:“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这个女子是“娥娥红粉妆”,还露出纤纤之玉手,当窗而立,招摇于众目之中,这是哪个类型的女子呢?诗中说是“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所写的是一个不甘寂寞的女子的形象。《古诗十九首》又有一首:“西北有高楼,上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这是何等的委婉,“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你所能听见的只是从高楼中传出的随风飘来的断断续续的音乐之声,她何曾“皎皎当窗牖”何曾“纤纤出素手”?那上与浮云齐的高楼暗示了一种何等高洁的品德,何等的资质。所以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环境显示了不同的人物的不同品德和资质。那么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温飞卿词中所透露的是怎样一种环境,“水精帘里玻璃枕”,水晶和玻璃都是晶莹的、透明的、寒冷的、坚硬的,集中的表现了一种品质。这里,需要我们再发挥一下联想。李太白有一首《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是一首非常好的小诗。李太白常带着我们飞扬起来,他这首《玉阶怨》所写的已超越了玉阶之上女于的那种单纯的对相思之人的怨情,而把这种感情提升了,让我们看到了更高远、更美丽、更晶莹、更玲珑的值得追求的一种美好的境界。而使得这首诗的境界提升起来的,就是因为他所用的“玉阶”、“白露”、“水晶帘”和“玲珑”、“秋月”都集中的表现了一种皎洁晶莹的品质,而温词“水精帘里”一句便也表现了一种既皎洁晶莹而又寂寞凄寒的境界。刚才已经说过,温词标举的物象,表面是不通的,其实在这不通之间,这些现象完全有感发的意义和作用。第一句“水精帘里玻璃枕”,有的本子 “玻璃”作“珊瑚”,“珊瑚”二字不如“玻璃”好,一是声音平,二是形象不如“玻璃”好,水晶帘的晶莹、透明、坚硬、纯洁,只有玻璃才能与之相称。这一句不只是传达了现实中女子在闺房中挂的水晶帘、睡的玻璃枕,而是通过水晶帘与玻璃枕的晶莹、透明、坚硬、纯洁和寒冷所造成的环境气氛,衬托出那女子所有的孤独寂寞寒冷的感觉和晶莹透明纯洁的品质。而更妙的则在这句与“暖香惹梦鸳鸯锦”相接,外表的孤独和寒冷更突出陪衬了内心之中感情的缠绵热烈,“暖”是何等温馨、温暖的一种感觉,“香”是何等芬芳的一种气息,“惹”是一种何等纤柔缠绵的一种牵萦,而暖香之中所牵惹出的梦境又该是何等的梦境自可想像而知。“鸳鸯锦”,“鸳鸯”是锦上的花样图案,“鸳鸯”所代表的又是最完满、最美好的爱情,“锦”是材料的质地,是丝织品中最精美的品类,所以他说“鸳鸯锦”。但值得注意的是温飞卿并没说是“鸳鸯锦”的什么,是鸳鸯锦的被?是鸳鸯锦的褥?他都没有明说,但那女子相思怀念的感情却都通过这些形象以及连接这些形象的状语和述语传达出来了。其下的“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二句,是温词的跳接,这中间的过渡要让读者去填充,这正是那些死于句下的诗不能引起人的欣赏和感动的缘故。“江上柳如烟”,理性的解释以为可能是梦境,可是这首词在感情的自觉上已经富有美感,感发了我们。帘内的温磬的情谊如斯,帘外凄清的风光如彼,“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这两句的感发无须理性的解释,就在于这两句的两组形象的对举。还不仅如此;“柳”和“雁”的两个形象,也可以给人许多联想。 “柳”常使人联想到离别,相传为李白作的《忆秦娥》词就曾说“年年柳色,灞陵伤别”,而“柳如烟”的朦胧本身就意味着感情的幽微,和“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起同样的作用,因此,“江上柳如烟”一句便浸透了离别的情意。至于“雁”,则古人以为可以传达书信,而且飞行时常列队成人字,李清照的《一剪梅》词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也令人怀想到远人。再加以温词的声调:“水精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两句的韵字都是上声,上声扬起的要眇、遥远的声音效果传达出的梦境之中怀思遥想的感情,这是很难准确的加以说明的,只有靠心灵的感触去体会。而下面的“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两句,末尾又都用了两个一先的韵字,有一种很轻倩而凄清的感觉。所以这首词不仅是形象好,声音也配合得很好。而且不只是上半阕写得好,一首诗歌的生命都是整体的,所以要把下半阕联系起来才更见其好处。[NextPage] 下半阕的“藕丝秋色浅”,藕丝是一种衣料,极言其细、柔、薄、轻,古诗中多有用到“藕丝衫”、“藕丝裙”的地方,而温飞卿却又没有明说,只标举了质地的特性。“秋色”是颜色,从大自然来看,当秋风吹来时,自然界的颜色特质是由青转黄,《红楼梦》中凤姐常叫人从衣柜中取这样那样颜色的衣料,其中就有秋香色的,我直觉的感受以为该是一种介乎黄与绿之间的柔和的颜色。我最近看到一种词的选本,它注解“藕丝”是粉红的颜色,我对于这样的解释不大理解,不知其何所据而以为藕丝是颜色,而且还是粉红色。据我的体验,温词不可能把写粉红颜色的“藕丝”和“秋色”混和起来说,所以“藕丝”应是质料,“秋色”才是颜色。藕丝是那般柔软的质料,秋色是那般温柔的色调,而“秋色浅”更是那淡淡的秋色,这句并没有说是藕丝裙抑或是藕丝衫,不管是藕丝的什么,只要是藕丝的材料,只要是秋色的颜色,穿着“藕丝秋色”的不管是衫是裙的人都应该是美丽温柔的人物。“人胜参差剪”,什么叫人胜?《荆楚岁时记》记载古代女子“每当人日剪彩为幡胜,称人胜」,中国古代的迷信以春节后正月初数日的天气好坏预测未来一年的生物吉凶,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第七天天气好,就预示人口的兴旺平安,故而正月初七被称为人日。每逢人日,闺中女子便把五彩的材料剪成各种花样,做成彩幡,用头簪插在头上,比较谁的最美,称为“幡胜”。“参差”是高低长短不整齐的样子,喻示人胜的花样繁多。而更值得注意的是“人胜参差剪”一句中透露出来的怀人的感情,古人就多在人日写怀人之诗,岑参便写有人日怀杜甫的诗,说“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所以“人日”二字是整首诗透露消息之所在。我们还可以把“人胜”二字与“雁飞残月天”一句联系起来看,隋朝薛道衡有诗句云:“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雁都飞回来了,而人尚未回还,所以这两句透露有怀人的情意。而且“秋色浅”、“参差剪”连用了好几个用牙齿和舌尖摩擦而发出的声音表达了那份委婉曲折铭心刻骨的怀念。下面的“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二句,“香红”指的本该是花,不过花是理性的说明,飞卿不用“红花”一辞而写作“香红”,香是花的气味,红是花的颜色,都是直接的感觉,所以“香红”即是花,而且正是女子头上插戴的花,同“照花前后镜”, “鸾镜与花枝”一样,不只是美感的触发,更重要的是与美人芳草之传统的暗合。应该注意的是同样写簪花,却有区别。王国维说:“从今不复梦承恩,且自簪花坐赏镜中人”,写得明白、深切,充满沉痛之感,每字都有每字的份量,而温飞卿只写“照花前后镜”,“鸾镜与花枝”和“双鬓隔香红”,连“簪花”的本语都不用。而“双鬓隔香红”则连形象都没说清楚,因为“双鬓隔香红”的“隔”字有两个可能,一个是说双鬓被香红——花在中间隔开,另一个是双鬓的香红隔开在两边。但是无论花是插在中间或两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此处写花是要说明那女子的一片美好的感情。像飞卿这种写法,也并非全无来历。因为在文学史的演进中,必然有其过程和趋势,只不过大的天才比常人先走几步,但一定是以过去的历程为基础的,绝对不会以前是空白,所以阅读作品时一定不可忘记其传统背景。文学的体式是由比较朴素的、平铺直叙的,发展到比较复杂繁琐,比较变化的,这是文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中晚唐的阶段,诗歌已有了注重直接感受和感性叙写的趋势,李贺的诗“画阑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秋香”者桂花也,“土花”者苔藓也,就是也完全从感性来写,不作理性说明。像李商隐的《锦瑟》诗中间两联四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一句一个形象,也完全不用理性的说明,这是一个趋势。温飞卿则是以这种方式写词很成功的一个作者。在这种偏重感性的直觉,而不用理性的说明的方式中,有的成功,有的不成功,温飞卿在直感的物象之中完成了传达的作用,并且与文化传统暗合,提供了丰富的喻托的联想,所以他是成功的。末句“玉钗头上风”,听起来似乎不通,其实“风”字是很妙的,如果只说“人胜参差剪”,只说“双鬓隔香红”,那“人胜”和“香红”都是呆板不动的,但加上一个“风”字就有活力了。辛稼轩有首词写过这样两句:“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辛稼轩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词人,他能用非常鲜明的形象表现他的感发,草未青,树未绿,花未红,辛稼轩却从人日里美人头上的幡胜看到了春天的到来,“袅袅春幡”那是飘动的。韦庄有首《浣溪纱》词说“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卷帘直出画堂前”。是说美人在寒食的春天拂晓妆成,那团团的柳絮斜飞下来袅动于女子头上的花钿之间,她这时已从堂中卷帘走到了堂前。这最后一句可以作温词的注脚。“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正暗示了这女子在行动之中,那头上戴的花朵和幡胜在春风之中的袅动。
2023-08-27 04:38:511

菩萨蛮词牌名的特点

菩萨蛮:词牌名,唐朝女蛮国进贡者,他们梳有高高发髻,戴金饰帽子,挂珠玉项圈,称为菩萨蛮。《菩萨蛮》据考证原是今缅甸境内古代罗摩国的乐曲,后经汉族乐工改制而来的。唐苏鹗从《杜阳杂编》说:"大中(唐宣宗年号)初,女蛮国贡双龙犀……其国.人危髻金冠,缨珞被体,故谓之菩萨蛮。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人亦往往声其词。"可见《菩萨蛮》中的菩萨与我们的佛祖菩萨并无关系,词牌的意思是"象菩萨似的蛮国人"。词是韵文文体之一,又称"曲子词",即歌词。它本来是为配乐歌唱而写的诗。由于它是配乐歌唱的,所以每首词都有或至少曾经有过一个乐谱。每个乐谱都必定属于某种宫调(类似今天的C调、G调之类),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东西的总和就是词调。每种词调都有一个名称(如《西江月》、《清平乐》),这个名称就叫词牌。
2023-08-27 04:39:103

温庭筠的《菩萨蛮》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感情中,很多时候男人怎样联系你,取决于你在他心里的位置。一个经常“没空”的男人,并不一定是真的没空,只是他不愿意把时间分给你罢了。而一个经常“有空”的男人,并不是真的很闲,只是他愿意把余下来的时间都用来陪你。男人在爱着一个女人的时候,会忍不住时常的联系她,哪怕女人觉得他烦,他也会厚着脸皮去找她。爱一个人,恨不得时刻和她在一起,怎么会舍得“冷落”她呢?爱情中的女人,常常想知道男人是不是真的爱着自己,但往往当局者迷,其实看他如何联系你就明白了。女人要知道,男人怎样联系你,就说明了他有多爱你!1、当你有麻烦的时候,能主动联系你,说明他很爱你爱一个人的时候,总是想着能为她做点什么,并且觉得能够帮到她是一种荣幸,当看到她脸上露出笑容时,自己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甜。这就是真心爱着一个人才会有的感觉,如果不爱,只会觉得她的事情是一种麻烦。而爱你的男人,在知道你有麻烦的时候,不仅不会退缩,还会主动联系你。能够主动联系你,并且帮你解决麻烦的男人,在他的心里已经很爱你了,他愿意把你的事情当成他自己的事情处理,从不会嫌你麻烦。2、很少主动联系你,说明他并不怎么在乎你感情中,一个把你放在心上的男人,无论他平时有多么忙碌,也不会少了和你的联系。他会忍不住的挂念你,只要一有时间就主动联系你。在乎着你的男人,会在晚上空闲下来的时候,和你谈谈天,对你讲一讲他近来发生的事情,两个人一说能说上半天,好像永远有聊不完的话题。这就是爱情的样子,甜而不腻,即使频繁联系也不厌烦,而一个并不怎么在乎你的男人,很少会主动去找你并和你说心里话。3、只有在无聊的时候才想起你,对你只是喜欢不是爱爱情需要真诚和陪伴,需要用真心来浇灌,而不是把对方当成无聊时排遣的对象,这样的感情从来都长久不了。心中有你的男人,会时时刻刻挂念着你,看到好吃的会想到这是你爱吃的,看到好玩的会想着什么时候带你来玩一玩。反正不管什么时候,他的心里总会想到你。一个在这个时候才想起你的男人,对你或许只是有些浅浅的喜欢,而并非爱你,这样的男人,不值得你为他付出。
2023-08-27 04:39:195

菩萨蛮温庭筠赏析

1、《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代表词作。此词写女子起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以及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词人把女子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全词成功地运用了反衬手法,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作品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2、《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原文: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3、白话译文:画屏上重叠的小山风景,闪露出时明时暗的晨光;仿佛雪地上飘过一缕青云,乌黑的鬓发掠过她的脸庞。懒懒地无心去描弯弯的眉,迟了好久才起身梳理晨妆。照插花时前镜对着后镜,镜里镜外都是花的倩影。身穿崭新的绫罗短衣,贴绣的鹧鸪似欲飞动;那金线绣成的鹧鸪成双,又撩起她相思的柔情。
2023-08-27 04:39:501

毛泽东的词《菩萨蛮·大柏地》的解释

j
2023-08-27 04:40:008

温庭筠的《菩萨蛮》原文是什么?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2023-08-27 04:40:252

温庭筠《菩萨蛮》运用了什么手法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此词写女子起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以及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全词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词中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作品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
2023-08-27 04:40:331

菩萨蛮·大柏地是那首诗歌?

菩萨蛮·大柏地 诗词名:菩萨蛮·大柏地 作者:毛泽东 朝代:近代 体裁:词 类型: -------------------------------------------------------------------------------- 菩萨蛮·大柏地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 【注释】: 大柏地:江西瑞金城北。 彩练:彩色的绸带。 雨后复斜阳:温庭筠《菩萨蛮》,“雨后却斜阳,杏华零落香”。 关山:关隘和山。 鏖战:激战。 【题解】 一九二九年初,湘赣两省军阀何键、鲁涤平联手第三次”会剿“井冈山。一月十四日,毛泽东率红军主力下山,意图将敌军引离井冈山。离山后红军在赣南数战不利,直至二月十一日,得以在大柏地歼赣军刘士毅二个团,才打破危局。这是赣南、闽西的红军根据地创建之始。这首词是毛泽东重经大柏地时所作。 注释 〔大柏地〕在江西省瑞金县城北六十里。一九二九年一月,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军由井冈山向赣南进军。二月十日(正值春节)至十一日,在大柏地击败尾追的国民党赣军刘士毅部,歼敌近两个团,俘敌团长以下八百余人,并缴获了大批武器。这是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的红军部队离开井冈山后打的第一个大胜仗。这首词是作者一九三三年重过大柏地时所作,当时他已被调离军事领导职务,专任政府工作。 〔彩练〕彩色的丝绸,比喻虹。 〔雨后复斜阳〕唐温庭筠词《菩萨蛮》:“雨后却斜阳”。 〔洞〕射穿。 【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33年夏。大柏地在江西省瑞金县城北30公里。1929年1月,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率领红军从井冈山出发,2月10日,同追来的国民党反动派在大柏地打了一仗,大获全胜。1933年夏天,毛泽东同志重新经过大柏地,触景生情,写了这首词。 【注释】 1、大柏地: 圩镇名,在江西瑞金以北约30公里处。1929年1月初,湖南、江西两省国民党军按照蒋介石的指令,调集约三万人,准备对我井冈山根据地发动第三次“会剿”。为了打破敌人的“会剿”并解决给养、冬服等问题,红四军主力三干六百余人在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同志率领下,于1月14日离开井冈山向赣南出击。由于致以重兵围追,红四军沿路五战皆失利。2月10日(农历正月初一),红四军在大柏地麻子勒布下口袋阵,伏击尾追不舍的敌赣军刘士毅部,自是日下午三时激战至次日正午,终将敌军击溃,俘敌八百余人,缴枪八百余支。陈毅同志在当年9月1日向党中央所作《关于朱毛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中称:“是役我军以屡败之余作最后一掷击破强敌,官兵在弹尽援绝之暗用树枝石块空枪与敌在血泊中挣扎始获最后胜利,为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之战争。”1933年夏,毛泽东同志重到大柏地,抚今追昔,因有此作。本篇首次公开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2、赤橙黄绿青蓝紫:彩虹的七色。 3、彩练:彩色绢带。喻虹。当空:在正前方的天空中央。 4、雨后复斜阳:唐温庭筠《菩萨蛮u2022南园满地堆轻絮》:“雨后却斜阳。” 5、关山泛指附近群山。阵阵:每一列战斗队形。宋赵什《和韵前人初出锁头》诗:“淮木林林脱,霜鸿阵阵飞。”是说大雁列队而飞;本词则谓群山如层层军阵。北周皮信凋柱国大将军长孙俭神道碑):“风云积惨,山阵连阴。”苍:青黑色。 6、鏖战:苦战。急:激烈。 7、弹洞:枪眼。洞,若视为动词、作“洞穿”解,亦通。前村:前面的村庄。指战场附近的一个小村枣杏坑。 8、装点:装饰点缀。宋华岳《登楼晚望》诗:“装点江山归画图。” 9、今朝:如今。看:此处读平声。本篇守谱押用四部韵,句句皆叶两句一换,两庆两平相问。具体地说,“紫”、“舞”相叶;“阳”、“苍”相叶;“急”、“壁”相叶;“山”、“看”相叶。其中“紫”、“舞”本不同部,盖用方音取叶。 【译诗】 空中有赤橙黄绿青蓝紫, 而谁又在手持这彩虹临空舞蹈? 黄昏雨之后又见夕阳, 延绵的群山正渐次变得葱茏。 想当年在此激战, 昔日的弹洞仍留在村庄的壁头。 就让它来点缀面前的江山吧, 如今看上去却更加妖妍。 【赏析】 这是一首追忆战争的诗篇,但却没有激烈愤慨或血腥的战争场面,只有江山之美跃然于目前。回忆是美好的,只要成为过去就会变成亲切的回忆,尤其是诗人要在这里凭吊昔日得胜战场,而身边的夏日黄昏的美景宁静而清翠。仿佛感恩的大自然此刻也懂得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诗人毛泽东在这里没有像写《蝶恋花u2022从汀州向长沙》或那两首《渔家傲》反第一、二次大“围剿”那样以“天兵怒气冲霄汉”的壮怀激烈之情,直抒胸臆,即景写诗斥敌;而是轻松地慢慢地驻足细看,留恋光景,回首当年。 他在回忆1929年,他同他的亲密战友朱德、陈毅等率红军主力三千六百余人在那一年的早春离开了井冈山,向赣南进击。由于敌军重兵围追,又由于来到外地,人生地不熟,红四军沿途五战皆告失利。就在这一年的阴历的除夕之夜,红四军刚到瑞金,江西敌军便尾随而至。毛主席见敌单薄,即决定再次迎敌。战机已经抵达,好运即将降临。毛主席沉着调兵,在瑞金以北约30公里处的大柏地麻子坳布下口袋阵。自第二日下午3时一直激战到次日正午,终于击溃敌军,取得这次转战以来首次重大胜利。而胜利之地就是大柏地——一个吉祥的必胜之好地名。 世事变幻,雪泥鸿爪,时间又到了1933年夏,多少年过去了,毛主席又置身于大柏地,这一次他的心情也不太好,因1932年10月中共苏区中央局宁都会议后,毛泽东受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排斥,被免去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的职务,改去地方上主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工作,这年夏天(即1933年)他因从事调研工作,领导中央苏区的查田运动才重返大柏地,面对昔日金戈铁马的战场,他感慨万千地抚今追昔,一口气写下了这首诗。 此诗一开始就描绘了当日夏天傍晚雨后晴空的山水风景,先从目前夕阳西下的晚空入笔,一来就是七个颜色字,而且每字每顿,突兀奇瑰,有破空到来之感,同时又十分形象传神地给了我们一幅斑斓的夏日黄昏图。接着第二句更加大胆灵妙。究竟是谁手持彩虹临空而舞?仿佛诗人将自己溶入其间;这如画的风景谁来描绘,谁来掌握?令人读起来就是诗人自己,他就是这样美景的绘图人,这美景的变幻者,这“红雨随心翻作浪”的真正主人。 然后从空中到眼前的夕辉与青山,黄昏雨后的群山格外苍翠欲滴,在夕阳的映衬下闪烁着绮丽的暮色。这三、四句中,虽然第三句化用花间词人温庭筠的“雨后却斜阳”但并非落入花间派的婉约纤柔之中,其中一个“复”字就显得比“却”字有重量,更肯定,“却”字却更婉转、更轻一些。而且第四句的风物也呈浩然大气,尤其是“阵阵”二字,有浩荡铺展之势,“关山”二字也是从大象入手,最后一个“苍”字显得气韵悠荡,无边无涯之感回荡于心头。 下半阕起首二句才点出此诗追忆的主题,上半阕整个是写今日风景(即1933年夏天大柏地的风景)。当年的激战如今已成为烟云,只有雨后墙壁上还残留着一些弹洞。这些追忆并非随意道来,它将立即为我们创造出一个新意境:“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这的确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对美的新发现,因为在一般人的眼中,弹洞点是不好看的东西,但在诗人眼里,一切都是物随心喜。就用这些弹洞来点缀祖国河山吧,它在夏日黄昏雨后的晴空里显得分外美丽。因为它展示了一种新风景,诗人在此也预感到一个新世界。
2023-08-27 04:41:001

温庭筠的菩萨蛮解析

一、词学专家周汝昌先生认为:此篇通体一气。精整无只字杂言,所写只是一件事,若为之拟一题目增入,便是“梳妆”二字。领会此二字,一切迎刃而解。而妆者,以眉为始;梳者,以鬓为主;故首句即写眉,次句即写鬓。小山,眉妆之名目,晚唐五代,此样盛行,见于《海录碎事》,为“十眉”之一式。大约“眉山”一词,亦因此起。眉曰小山,也时时见于当时词中,如五代蜀秘书监毛熙震《女冠子》云:“修蛾慢脸(脸,古义,专指眼部),不语檀心一点(檀心,眉间额妆,双关语),小山妆。”正指小山眉而言。又如同时孙光宪《酒泉子》云:“玉纤(手也)淡拂眉山小,镜中嗔共照。翠连娟,红缥缈,早妆时。”亦正写晨妆对镜画眉之情景。可知小山本谓淡扫蛾眉,实与韦庄《荷叶杯》所谓“一双愁黛远山眉”同义。旧解多以小山为“屏”,其实未允。此由(1)不知全词脉络,误以首句与下无内在联系;(2)不知“小山”为眉样专词,误以为此乃“小山屏”之简化。又不知“叠”乃眉蹙之义,遂将“重叠”解为重重叠叠。然“小山屏”者,译为今言,谓“小小的山样屏风”也,故“山屏”即为“屏山”,为连词,而“小”为状词;“小”可省减而“山屏”不可割裂而止用“山”字。既以“小山”为屏,又以“金明灭”为日光照映不定之状,不但“屏”“日”全无着落,章法脉络亦不可寻矣。重在诗词韵语中,往往读平声而义为去声,或者反是,全以音律上的得宜为定。此处声平而义去,方为识音。叠,相当于蹙眉之蹙字义,唐诗有“双蛾叠柳”之语,正此之谓。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故诗又有“八字宫眉捧额黄”之句,其良证也。已将眉喻为山,再将鬓喻为云,再将腮喻为雪,是谓文心脉络。盖晨间闺中待起,其眉蹙锁,而鬓已散乱,其披拂之发缕,掩于面际,故上则微掩眉端额黄,在隐现明灭之间;下则欲度腮香,——度实亦微掩之意。如此,山也,金也,云也,雪也,构为一幅春晓图,十分别致。上来两句所写,待起未起之情景也。故第三句紧接懒起,起字一逗——虽曰懒起,并非不起,是娇懒迟迟而起也。闺中晓起,必先梳妆,故“画蛾眉”三字一点题——正承“小山”而来。“弄妆”再点题,而“梳洗”二字又正承鬓之腮雪而来。其双管并下,脉络最清。然而中间又着一“迟”字,远与“懒”相为呼应,近与“弄”字互为注解。“弄”字最奇,因而是一篇眼目。一“迟”字,多少层次,多少时光,多少心绪,多少神情,俱被此一字包尽矣。梳妆虽迟,终究须有完毕之日,故过片重开,即写梳妆已罢,最后以两镜前后对映而审看梳妆是否合乎标准。其前镜,妆台奁内之座镜也;其后镜,手中所持之柄镜也——俗呼“把儿镜”。所以照者,为看两鬓簪花是否妥恰,而两镜之交,“套景”重叠,花光之与人面,亦交互重叠,至于无数层次!以十个字写此难状之妙景,尽得神理,实为奇绝之笔。词笔至此,写梳妆题目已尽其能事了,后面又忽有两句,又不知为何而设?新贴,新鲜之“花样子”也,剪纸为之,贴于绸帛之上,以为刺绣之“蓝本”者也。盖言梳妆既妥,遂开始一日之女红:刺绣罗襦,而此新样花贴,偏偏是一双一双的的鹧鸪图纹。闺中之人,见此图纹,不禁有所感触。此处之所感所触,乃与开头之山眉深蹙,梦起迟妆者相应。由此一例足见飞卿词极工于组织联络,回互呼应之妙。二、全篇内容是写一个女子早晨自娇卧未醒,宿妆已残而懒起梳妆,而妆毕簪花照镜,而穿上新罗襦之过程。结构亦循此次序作直线型之描叙,极清晰明了。此词写闺怨之情,却不着一字点破,而是通过主人公起床前后一系列的动作、服饰,让读者由此去窥视其内心的隐秘。尤其是词的末二句“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不仅充分体现了温庭筠词密丽浓艳的风格,而且以咏物衬人情,更见蕴藉。三、在格律上,词作采用了仄韵和平韵交错变换的调式来表现曲折细腻的思想感情,而“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二句,不仅平仄合于律句,而且巧妙地安排了五个响亮的去声字:“照”“后”“镜”“面”“映”,置于换头之处,吟唱时,就更加显得跌宕飞动,抑扬顿挫。扩展资料创作背景此词约作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后期。据《唐才子传》和《北梦琐言》记载,唐宣宗喜欢曲词《菩萨蛮》,相国令狐_暗自请温庭筠代己新填《菩萨蛮》词以进。据此可知《菩萨蛮》诸词乃温庭筠所撰而由令狐_进献唐宣宗之作。其时当在大中四年(850)十月至十三年(859)十月之间,《唐五代文学编年史》编为大中六年(852)前后,正值温庭筠屡试不第之时。全词成功地运用了反衬手法,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作品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
2023-08-27 04:4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