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儒家学说的概况

2023-08-29 12:19:25
共1条回复
真可

  儒家学说是由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儒家的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 儒家的“礼治”主义的根本含义为“异”,即使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理想社会。国家的治乱,取决于等级秩序的稳定与否。儒家的“礼”也是一种法的形式。它是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如违反了“礼”的规范,就要受到“刑”的惩罚。

  儒家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这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的办法,断非法律制裁所能办到。

  儒家的“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从这一角度看,“德治”主义和“人治”主义有很大的联系。“德治”强调教化的程序,而“人治”则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种贤人政治。由于儒家相信“人格”有绝大的感召力,所以在此基础上便发展为“为政在人”、“有治人,无治法”等极端的“人治”主义。

相关推荐

儒家学派的观点学说

儒家学派的观点学说具体如下:儒家学派的思想主张是互敬互信、仁而有序、微言大义、重义轻利、格物致知。互敬互信,伦理学上儒家注重自身修养,其中心思想乃“仁”,意谓人与人之间应注重和谐的关系。要尊重知识,朝闻道,夕死可矣,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以及君子远庖厨等。仁而有序。儒家重义轻利,重官轻商,重本抑末,与现代商品经济不相适应。儒家的格物致知就是专门从事科领域专业知识的研究,此学派已失佚,后来成为儒家认识论的重要问题。扩展知识:儒家思想在教育方面的意义。孔子非常重视教育,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学思结合、重视实践、学仕结合等仍然与现在的教育理念相适应,并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经济方面的意义。其博施济众、依群利己的经营宗旨,以人为本、仁民爱物的经营原则,以义取利、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好学重教、以智经商的经营特色,以和为贵、和气生财的经营方法在现代经济中得到了创造性的应用。
2023-08-27 07:26:571

儒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儒家学说是古代中国一支重要的传统思想,它讲求“仁”、“礼”、“智”和“信”,强调“仁爱”、“礼让”、“智慧行事”和“坚守诺言”。儒家学说强调“孝顺父母”、“敬长辈”、“维护社会秩序”,有“仁义礼智信”的思想基础,主张“尊师重道”,认为“学而优则仕”,注重“制度”和“道德”。儒家学说以孔子为代表,以《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为代表著作,其传统思想对中国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2023-08-27 07:27:272

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仁,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义)、诚(信)、弟(悌)、智(知)、忠、礼、勇、恕、廉、温、恭、宽、良、耻、让、敏、惠等项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文化影响1.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它和封建统治结合的结果,因此,儒家思想是连同我们当代在内的主流思想。2.儒学在中国存在几千年,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潜在影响。3.现代企业管理中也注入了不少儒家思想。
2023-08-27 07:27:431

儒家学说 主要内容

儒家学说是由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儒家的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儒家的“礼治”主义的根本含义为“异”,即使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理想社会。国家的治乱,取决于等级秩序的稳定与否。儒家的“礼”也是一种法的形式。它是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如违反了“礼”的规范,就要受到“刑”的惩罚。儒家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这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的办法,断非法律制裁所能办到。儒家的“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从这一角度看,“德治”主义和“人治”主义有很大的联系。“德治”强调教化的程序,而“人治”则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种贤人政治。由于儒家相信“人格”有绝大的感召力,所以在此基础上便发展为“为政在人”、“有治人,无治法”等极端的“人治”主义。
2023-08-27 07:28:024

儒家学说为什么分成理学和心学?

二程、朱熹提出“有理而后有气”、“理是本”的观点完全不符合事实情况。中医认为气是影响人体健康的核心,气顺则身畅,气积则产生病。而有悖事实的程朱理学能在南宋发展,与当时国土沦陷二圣被俘,宋高宗赵构消极怯战的实情分不开,名将岳飞认为血气男儿当尽忠报国,曾悲切地写下:“……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满江红·怒发冲冠》)。数年后,有弟子问朱熹:若岳飞不死可否直捣黄龙收复河山?朱子答:“将骄兵惰,未可知也”,可见朱熹并不看好岳飞能一雪靖康耻,收拾旧山河。朱熹认为养军队消耗财力,会减少其他方面投入,他说“财用不足皆起于养兵,十分八分是养兵,其他用度止在二分之中"(《朱子语类》卷一百十《论兵》)。他还批评法家革新派是功利邪说,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的口号让主和派君臣找到安慰,却让多少立志恢复河山的血气男儿寒心。国将不存,留下是非道理等后人评说……这有何意义?因此程朱理学能在南宋兴起,是迎合了主和派的结果,是时代的产物。理学思想能在南宋兴起,与当时满朝消极怯战的心态分不开。“国虽亡,道理在”的理论是聊以自慰罢了。程朱理学的“理本论”观点有悖事实,思想理论也消极怠战,而被历史抛弃。若抗日战争时期全民族也这消极抵抗思想,就没当今之中国了。明代兴起的陆王心学却走向了另一个“心本论”的极端,直接忽视问题。心学认为,凡事的好坏在于自己的心态,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类似道家杨朱学派与佛学思想的主观唯心主义,回避问题不证视问题。罗钦顺、王廷相就曾批判心学所谓“万事万物皆出于心”、“是内非外”、“禅定而无应”等观点是道家杨朱学派吸收了佛学思想的异端。理学、心学都是不适宜当下时代的唯心思想。区别在于唯心的程度,理学属于消极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心学属于自负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理学能在南宋兴盛,离不开连年战火的外部形势,消极怯战的主和派又占据了主力,因此宋代理学的唯心思想受国情影响,是消极的客观唯心思想。心学能在明代兴盛,得益于汉人成功驱除蒙元的实情,打得曾不可一世的蒙古铁骑无招架之力,自大自负的心态在明朝蔓延,因此明代心学的唯心思想也受国情影响,是自大自负的主观唯心思想。一个学术思想的发展与所处的社会背景密不可分,尤其是哲学。迎合社会主流心态才能发展好一个思想,比如心学也是迎合了明朝君臣自我自大的心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也是迎合了特定时代的需要!至于玄学是传统道家思想,道家思想也分多个学派。理学、心学都吸收了一部分道家思想,心学就被视为改头换面的道家杨朱学派,而理学被视为偏向道家理论的儒家思想。所以都是唯心思想却唯心的程度和方向不同,心学是自负的主观唯心主义,理学是消极的客观唯心主义。但儒家学术并不仅此理、心两派而已,还有第三派——气学,也称张王气学(张指张载、王指王廷相和王尚絅,其中王廷相集大成)属辩证唯物主义。王廷相(王浚川)是王守仁(王明阳)同时期人,气学理论也是相当丰富,不比王明阳心学著述少。可惜在当时明朝人骄傲自负都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会环境下,和科技文化的局限性,唯物主义气学必然是不受推崇的。王廷相弟子吴廷翰、儒学大贤吕坤、天工开物宋应星、一代大师王夫之、清代第一儒戴震都是气学思想家,对东南亚以及日本近代哲学影响非常大。因此在马克思列宁唯物主义成为中国当下主流思想的今天,重新研究气学意义重大!也有助于对儒家学术的传承。
2023-08-27 07:28:146

儒家学说的介绍

儒家学说是由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创立,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当时儒道两家学派有个明显的共同趋势就是道家往下层社会发展成民间道教;而儒家则在上层社会发展成了庙堂儒教1。“儒学”、“儒家”、“儒教”这些概念要分清。儒学作为一种学说,儒家作为一个阶层,儒教作为一种信仰,三者相同也不同需要区分开来。
2023-08-27 07:28:471

儒家学说的基本起点是什么?

儒家学说的基本起点是“儒”,也就是“人之所需”,是从个人生存的需要、个人发展的需要、个人与社会融洽的需要为起点的学问。儒家学说的起点是“自私”的,但因为自己“自私”的需要,它表现出来后反而是“无私”的,因为“无私”有助于大环境建设,让大多数人的“自私”得以满足。然而,儒家学说的起点,许多人误解为“仁”,认为“仁”是一种“无私”的思想。每个人一味地要求别人“无私”,其实是出于自己的“自私”。完全“无私”的人是不存在的,所以自己的“自私”并不能被满足。因为长期地不能被满足,人们会变得越加“麻木”、越加“苛刻”。所以,人们往往是特别提倡儒家的“仁学”,反而却不喜欢儒家,就是这个道理。注:秦汉之后的帝国时期,因为帝王谢绝普通百姓的自私本性,以“自私”为起点的学问并不能发展流传,这是儒学必定被误解的根本原因。
2023-08-27 07:29:139

、儒家学说的主要内涵

整个儒家学说大纲就是大学里面的三纲(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整个儒家学说可以说都是三纲八目的注解,这句话用现代化来讲就是如何教我们认识真正幸福美满有意义的人生是什么样子,和我们如何做?才能够拥有这样的一个人生。这是儒家的核心。当然儒家的基本概念,常见的有五伦五常四维八德,随便举一个例子,五常:仁义礼智信,如孔子一生是仁爱的典范,孔子的德行是五德:温良恭俭让,孟子取义等等,基本上每个字都有一个人物代表的故事,非常感人。五常讲的是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五类社会关系如何相处。但是现代社会这这些文化基本概念的曲解误解误导比较严重。下面就简单给您推荐一下,不知是否和您的爱好,但可以肯定按这个顺序走下去,基本是和正统的儒家文化,别的不敢保证,至少不会出现曲解误解儒家文化。启蒙的教材是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核心经典和精华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诗经、尚书、周礼也有说是礼记,周易、春秋),还有一说是六经就是再加上乐经,已失传。宋朝的时候达到了十三经,这是核心,但是每个朝代基本上都有注解和讲义,经典的注解可以参考十三经注疏,算是比较全面的,另外比较通俗易懂的,正宗的,可以看看,台湾徐醒民教授的四书讲义,这个应该可以给你做个入门的钥匙,徐醒民是台湾李炳南教授的学生,李炳南是孔子第七十二代嫡传孔德成的奉官,讲解的儒家经典应该是比较接近儒家思想的!
2023-08-27 07:30:021

儒家学说在中国古代具有怎样的地位和影响

儒家学说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从孔子开创到变成官方哲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期间也接受了许多其它文化的冲击与挑战,以及在现代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儒家伦理也同样经历了一个时代思想的冲击.春秋时期,孔子开创儒家学派,主张“仁”的思想.但那个烽烟四起群雄争霸的年代,“仁”的思想不能为统治者逐鹿中原,成就大一统的霸业.所以有了孔子与弟子的周游列国.到了战国时期孟子成为了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人性本善,他将“仁”的思想运用到政治思想上,他希望以推行“仁政”来结速纷乱的列国分争局面,但依然没有在那个纷乱的年代实现.而儒学的思想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秦王赢政统一中国后,采用严刑竣法的法家思想来治理国家,甚至以“焚书坑儒”的方式来禁固人的思想、巩固自己的政权.于是儒家学派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阻碍.汉朝建立,在采用“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后,经过“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国力已经逐渐强大.到了汉武帝时代,便需要有一个新的政策来巩固政权,于是便有了董仲舒的“大一统”、“天人感应”.汉武帝转“无为”为“有为”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因为儒家学说“仁”的思想,重伦理、重道德的特点可以为统治者更好的治理国家.儒家成了官方思想,儒学从此繁荣下去,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几千年中,它的儒学思想一直成为统治者最好的巩固中央集权的手段.但繁荣的过程中,也受到了许多其它外来文化的冲击.东汉以后因为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盛,对作为官方哲学的儒学提出了挑战.南宋理学家朱熹他充分吸收北宋理学家的思想,提出“明天理,灭人欲”的观点,使得佛道的虚幻因素与儒家的现实观念融合起来,最终为现实服务.这一思想的融合使得儒学的发展更进一步,他将儒学又推向了另一个新的高峰.虽然“孔孟之道”适应了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以后来尊崇儒家的朝代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但同时它的“三纲五常”等儒家思想也同样成了人们的精神枷锁禁固了人们思想的自由.明清以后的八股取仕更使得读书人变的迂腐而没有思想.这是儒家文明在后来发展的弊端.但儒家伦理所提倡的“推已及人,先人后已”的待人原则也成为了中国的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
2023-08-27 07:30:131

儒家学说的起源发展和内涵

儒家学说利大与弊!~
2023-08-27 07:30:263

孔子,创办了什么学派提出了什么样的学说

孔子,创办了什么学派?提出了什么样的学说?儒家学派儒家学派是中国学术思想中崇奉孔子学说的学派。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一‘仁"为学说核心,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在天道观上,儒家宣扬“畏天命,畏圣人之言”,同时又对神灵崇拜作谈化处理,把超自然的信仰放到了现实人事的从属地位。在历史观上,它标榜“信而好古”,每每试图恢复“周公之礼”,将捍卫三代典章文物当做自己的神圣使命,同时亦不排斥对不符合时代潮流是礼俗政令加以适当的变通修改。在修身治国方面,它设计出一整套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的发展人格和安定邦家的方案,为巩固政教体制提供了切实可循的途径。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指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的精神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首。学说内容,主要是“祖述尧舜,宪章(效法)文武”,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中庸”之道。政治上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和自我修身养性。战国时儒家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学后,其学说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文化主流。儒家为适合各个时期封建统治阶级的需要,总是从孔子学说中演绎出各种应时的儒家学说来。如在两汉,有以董仲舒和刘歆等为代表的今古文经学以及谶纬之学;在魏晋,有王弼、何晏以老庄思想解释儒经的玄学;在唐代,有韩愈为排佛而倡导的儒家“道统”说;在宋明,有兼取佛道思想的程朱派和陆王派的理学;清代前期有汉学、宋学之争,清代中叶以后有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之争。五四运动前后,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而日渐丧失其作为正统思想的地位。但由于儒家学说统治中国学术思想二千余家,它的经典曾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最高教条,实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也为后代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2023-08-27 07:30:541

儒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

儒家政治上主张“德治”和“礼治”,儒家提倡仁政,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后来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它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影响深远。儒家思想是中国文明史经历了夏、商、周的近1700年之后,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儒家思想的三个主义1、“礼治”主义儒家的“礼治”主义的根本含义为“异”,即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儒家的“礼”也是一种法的形式,它是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如违反了“礼”的规范,就要受到“刑”的惩罚。2、“德治”主义儒家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3、“人治”主义儒家的“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
2023-08-27 07:31:151

简述古代儒学思想的发展历程

1 春秋时期孔子创立 经过战国时期孟子 荀子的发展2 秦朝时 秦始皇信封法家 "焚书坑儒" 儒学遭重创3 西汉时 董仲舒发展新儒学 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成为进入封4 建社会的主导思想 并通过南宋"程朱理学"的发展 一直传承下来5 明末清初 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为代表的思想家大力批判封建专制和儒家思想 使得入学遭受一定的冲击6.近代以来,出现 现代新儒家,主张融合中国传统的儒家和西方现代文化,还要向西方传播儒学,所以所以孔子学院满天下
2023-08-27 07:31:284

儒学,儒家,儒教有什么区别

儒学,亦称儒家学说,起源于东周春秋时期,和“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诸子百家之一,汉朝汉武帝时期起,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如果从孔子算起,绵延至今已有两千五百余年的历史了。随着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儒家学说从内容、形式到社会功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与发展。如果对儒家学说的内容、形式和社会功能等进行综合的宏观考察,有些人认为中国儒学有四个比较明显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儒家是个群体,儒家之学又称儒学、儒家学说,是崇尚等级制度和用三纲五常来维护统治的学说。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学派。儒家最初指的是丧葬祭祀冠婚时的司仪,自春秋起指由孔子创立的后来逐步发展以维护周朝等级制度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儒有君子儒、小人儒之分。《易经》讲“君子以同而异”,小人以异而同。就是说君子本质是相同的,在方法论上取求大同存小异;小人表面一团和气,实际脑后张反骨。儒家都是君子儒。儒教是以孔子为先师,圣人神道设教,“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倡导王道德治、尊王攘夷和上下秩序的国家宗教。儒教以十三经为经典,以古代官僚机构为组织,以天坛、宗庙、孔庙、泰山为祭祀场所,以郊祀、祀祖、祭社稷、雩祀、释奠礼、五祀为祭祀仪式。而狭义上儒教是指民国初年以来康有为等人的孔教运动。儒教是中国传统的思想学派,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神经和灵魂。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五千年未曾中断,儒教思想在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中也未曾中断。
2023-08-27 07:32:121

儒家思想发展历程是什么?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以下是儒家思想的主要发展历程:先秦时期(约公元前770年-前221年):孔子被认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对道德伦理、政治哲学和教育等领域都有着深刻的思考和贡献。在此期间,儒家思想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并获得了不少追随者。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220年):随着秦朝的统一和汉朝的建立,儒家思想得到了官方的支持和推广。此时期出现了许多大儒,如荀子、孟子、韩非子等,他们继承并发展了儒家思想。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589年):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分裂和动荡的时期,儒家思想也遭到了挑战。然而,儒家思想的精神和价值观仍然影响着许多人,如王充、刘备、魏征等。唐宋元明清时期(公元618年-1912年):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化的黄金时期,儒家思想在政治、教育、文化和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明清时期,儒家思想成为了官方意识形态,并逐渐被推广到全国各地。
2023-08-27 07:32:192

儒家思想的弊端是什么

儒家思想就是坚持等级制度,束缚人们的思想,不利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2023-08-27 07:32:398

儒家是啥意思?

儒家是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其大成,之后延绵不断,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学术流派。儒家原先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一,其创始人是孔子。儒家在先秦时期和诸子百家地位平等。而后汉武帝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听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对思想实施钳制,使儒家重新兴起。“儒学”、“儒家”、“儒教”这些概念要分清。儒学作为一种学说,儒家作为一个阶层,儒教作为一种信仰。
2023-08-27 07:33:0713

国学和儒学的区别是什么?

国学是道家政治主张,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就是现代自由主义君主立宪的含义,小政府大国民
2023-08-27 07:33:394

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汉、宋明、明清之际的代表人物、主张、地位及原因,要比较详细的答案,谢谢

春秋孔子、战国孟子(稳坐儒家第二把交椅)、战国荀卿、汉朝董仲舒、北宋程颐、南宋朱熹(继孔子后最博学的大儒)、清朝陆守仁、明朝王阳明。
2023-08-27 07:34:043

儒家的含义

儒家,又称儒学、儒教、孔孟思想、孔儒思想,是起源于中国并同时影响及流传至其他周遭东亚地区国家的文化主流思想、哲理与宗教体系。儒家,最初指的是冠婚丧祭时的司仪,自汉代起指由孔子创立的后来逐步发展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儒家的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流派,自汉以来在绝大多数的历史时期作为中国的官方思想,至今也是一般华人的主流思想基础。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奉儒学为官学的最后一个王朝大清帝国被民国取代以后,儒家思想受到了外来新文化最大限度的冲击,不过在历经多种冲击、浩劫乃至官方政权试图彻底铲除儒家思想之后,儒家思想依然是中国社会一般民众的核心价值观,并在世界上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和民族传统的标记。
2023-08-27 07:34:131

儒家思想经历了哪些阶段?

儒家学派发展的四个重要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儒家思想产生并开始发展的时期,代表人物分别是孔子、孟子和荀子。孔子主张“仁”的思想,重视礼乐,强调为政以德;孟子发扬了他的思想,主张“仁政”,并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而且他认为“性本善”;荀子是这个事情较为后期的人物,他提出“性本恶”,同时还将人民的地位进一步提高,他提出了君舟民水的思想。第二个阶段是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了正统思想,代表人物是董仲舒,他设立太学,以儒家经典教授学生,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自此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工具。第三个阶段是宋明时期,儒家思想得到了新的发展,并发展成为儒教,代表人物有北宋时期的程颐、程颢,南宋的朱熹和明朝的王阳明等。二程的思想主要认为天地只有一个理,他们的学说标志着理学体系的正式形成,朱熹则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提出先理后气的观点,还论述了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探求理。明朝的王阳明是心学的代表,他主张心即理也,强调知行合一。第四个阶段是明末清初时期,儒家思想得到批判继承的发展,代表人物有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等。李贽是儒学异端,他主张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锢,否定了孔子的权威;黄宗羲强调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否定皇帝一家之法;顾炎武批判了君主专制,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王夫之对程朱理学进行了批判,提出了气的观点,同时这也是哲学中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代表。
2023-08-27 07:34:441

儒家学说是什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以待人。不一定对哦!我想差不多。
2023-08-27 07:34:552

孔子的儒家学说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1.优点: 1、道德精神:“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感,“朝闻道,夕可死”的精神追求,坚毅的人格、积极的人生态度,尊老尚贤敬师和见利思义的人生准则。 2、现代价值: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团结;以人为...
2023-08-27 07:35:056

儒家学说的现代意义

儒家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从事丧葬行业的司仪,后来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它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 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儒学”、“儒家”、“儒教”这些概念要分清。儒学作为一种学说,儒家作为一个阶层,儒教作为一种信仰,三者相同也不同,需要区分开来。
2023-08-27 07:35:246

什么是儒家学说

就是孔子孟子提倡的思想,主要还是修身齐家
2023-08-27 07:35:573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023-08-27 07:36:222

儒家学说的内容

  儒家学说基本内容:   孔子一生长期从事教育活动,学生众多,有所谓“弟子三千,贤人七—”之誉。而孔子的思想学说体系所涉及的范围又相当广泛,孔门弟子对孔子言论和思想的理解不尽相同,难免会产生歧见。所以,孔子逝世以后,孔门弟子就开始逐步分化。别厂战国的中后期,儒学在成为“显学”的同时,在儒家内部也形成了八个不同的派别。儒家“八派”之说,始见于《韩非子》的《显学》篇:“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限于历史文献资料,对战国儒家这八派简述如下: “子张之儒”:子张姓颛孙,名师,字子张,养秋末期陈国阳城(今河南淮阳)人,生于公元前503年,卒年不详。子张是孔子晚年的弟子,从学后学业出众,与子夏、子游齐名。曾从孔子周游列国,在陈、蔡之间遭到过围困。他勤学好问,经常与孔子讨沦各种问题,《沦语》记其向孔子问学达二十次之多。主张“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沦浯·子张》),明确反对“执德不弘,信道不笃”,“言不忠信,行不笃敬”(《沦语·子张》)的人和事。子张的秉性有点偏激,孔子曾批评他“师也过”,“师也辟”(《论语·先进》)。但他为人博爱容众,交友颇广,认为君子应该“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论浯·子张》)。子张终身未仕,孔子死后,居陈国,收徒讲学。子张传下来的弟子以后就形成了“子张之儒”,被列为战国儒家八派之首。“子张之儒”的学术或政治主张究竟如伺,现在已难知其详。荀子在其《非十二子》中曾十分严厉地批评“干张之儒”.把他们称之为“贱懦”,况:“弟佗其冠,神谭其辞,禹行而舜趋,是子张氏之贱儒电。”这个批评似乎没有列出什么学术或思想上的根据,仅讲一些言行举止而已。一般以为荀子所斥可能是指战国末期依附于“子张之儒”—派门墙的人。如清儒郝懿行以为,是指那些徒似子张之貌而不似其真的人(参见正先谦《荀子集解》引)。现代学者郭沫若根据“子张之儒”具有博爱容众,严已宽人等特点,认为“子张氏的后学们似乎更和墨家接近”,并推测“墨翟受了子张的影响”(《十批判书,儒家八派的批判》)。   “子思之儒”:子思是孔子的孙子(参见本书“于思”条)。关于“子思之儒”的学术或政治主张究竟如何,现在已难知其洋。荀子在《非十二子》中从否定的角度略有沦及,说:“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犹然而材剧志大,闻见杂博。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其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案饰其辞而祗敬之曰:‘此真君子之言也"。子思唱之,盂轲和之,世俗之沟犹督儒曜曜然不知其所非也,遂受而传之。”按大多数宋儒的观点,“子思之儒”发挥了孔子的中庸思想,把儒家道德范畴“诚”这一精神实体提高到世界本原的地位,对儒家的心性之学有重大贡献。宋儒之说,近代以来有不少学者表示怀疑。   “颜氏之儒”:综合《论语》、《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等文献资料的记载。孔子弟子中姓颜的共有八人,他们是:颜无繇、颜回、颜幸、颜高、颜祖、颜之仆、颜哙、颜何。“颜氏之儒”究竟是其中何人之学所传,今天已难确断,学术界一般认为足以颜回为代表的。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其学派的最主要特点就是安贫乐道,重在下功夫实践孔子的仁德思想。此外,在《庄子》一。书中,也提到过颜回之学的“坐忘”、“心斋”等修养理论。 “孟氏之儒”:学术界一般认为,“孟氏之儒”是以孟子为代表的,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发展了孔子的“仁学”思想,提出了“人性本善”的理论,以及施行“仁政”、“王道”的政治理想和“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等(参见本书“孟子”条) ,孟子曾自云:“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孟子·离娄下》),司马迁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则谓其“受业于子思门人”。又荀子在《非十二子》中说“子思唱之,孟轲和之”,则“孟氏之儒”又当与“子思之儒”为一系。郭沫若认为,“孟氏之儒”不仅与“子思之儒”为—系,而且也与“乐正氏之儒”为一系(《十批判书·儒家八派的批判》)。   “漆雕氏之儒”:综合《论语》、《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等文献资料的记载,孔子弟子中姓漆雕的共有三人,他们是:漆雕开、漆雕哆、漆雕徒父(《孔子家语·弟子解》作漆雕从),学术界一般认为“漆雕氏之儒”足以漆雕开为代表的。漆雕开,《汉书·艺文志》作漆雕启,据宋儒王应麟考证,“启”为原名,汉人避汉景帝名讳改为“开”,春秋末期鲁国(—说蔡国)人,生于公元前540年,卒年不详。漆雕开是孔子弟子,孔子曾让他去做官,他说对做官没有信心,孔子听厂表示很赞赏(参见《论语·公冶长》)。漆雕开具有不屈的勇气,《韩非子·显学》中说:“漆雕之议,不色挠,不目逃,行曲则违于臧获,行直则怒于诸侯,世主以为廉而礼之。”在对人性的看法上,主张性有善有恶,《论衡·本性》中记:“宓(不齐)子贱、漆雕开、公孙尼子之徒,功;论情性,与世子(世硕)相出入,皆言性有善有恶。”根据这些资料,现代学者研究认为:“漆雕氏之儒”不愿做官,好勇任侠,属于孔门弟子中任侠的—派;这一派主张人性有善有恶,宓子贱、公孙尼子、世硕等都是这一派的主要成员;《汉书·艺文志》中著录有《漆雕子》、《宓子》、《世子》、《公孙尼子》,说明他们当时都有著作(均已佚);此外,《孟子·公孙丑上》称善于“养勇”的北宫黝,亦当属于“漆雕氏之儒”(参见郭沫若《十批判书·儒家八派的批判》、蒙文通《古学甄微·漆雕之儒考》)。   “仲良氏之儒”:战国儒家八派中这—派不可考。据郭沫若推测,“仲良氏之儒”或许就是《孟子·滕文公亡》所说的陈良一派。据《孟子“记载:“陈良,楚产也,悦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谓豪杰之士也,”陈良的弟子有陈相、陈辛等,后来欣赏农家许行的学说,曾遭到孟子的严厉批评。据陈奇猷推测,“仲良氏之儒”或许是《礼记·檀弓上》所载的仲梁子—派仲梁子,东汉郑玄在《礼记注》中说是鲁人。据《礼记·檀弓上》记:“曾子曰:尸未设饰,故帷堂,小敛而彻帷。仲梁子曰:夫妇方乱,故帷堂小敛而彻帷。”又《毛诗传》中引有仲梁子语,而《毛诗》源自子夏,所以这一派可能兼有曾参、子夏二家之学。 “孙氏之儒”:学术界一般认为“孙氏之儒”就是以荀子为代表的一派。荀子是战国晚期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继承了孔子的治学传统,是儒家经学的主要传播者之一;在政治思想上发展了孔子的“礼学”,倡言礼法兼治;哲学上主张“天人相分”,“制天命而用之”;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孙氏之儒”中除那些传承荀子经学的弟子之外,有名者是韩非和李斯,但他们两人已经突破了其老师荀子的儒家学派的界限,而成为法家巾的代表人物。 “乐正氏之儒”:战国儒家八派中这一派也不可考。据郭沫若推测,“乐正氏之儒”或即孟子弟子乐正克,因此当属“孟氏之儒”一系。据陈奇猷推测,“乐正氏之儒”或为曾子弟子乐正子春,因此当传曾子之学。 总之,战国时期的儒家八派,是当时“百家争鸣”中儒家内部出现的派别,它们之间的观点很不相同,但都自认为是代表了孔子的儒学思想。从以后的历史发展来看,主要是孟子的—派和荀子的一,派影响颇大
2023-08-27 07:36:481

儒家学说

儒家 仁义礼智信 以仁为本,我不知道你到底需要什么
2023-08-27 07:36:594

儒家思想主张的是什么?

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仁治”。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具体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是自己的思想本色。扩展资料:儒家思想十分丰富。就个体讲,有仁、义、礼、智、圣(信)、恕、忠、孝、悌等思想。比照元素论,古人开出过三德、五行、六德等德目。孔孟讲的是“圣”端;董仲舒改为“信”端。影响儒家思想核心是“博爱、厚生、公平、正义、诚实、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谐、法治等德道思想‘"。它对于我们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理论支援以夯实、筑高舆论阵地,对于社会树立核心价值观以寻求长治久安良策,对于我们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国际化,对于我们建设保和太和、万国咸宁的和谐世界都有重大意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儒家思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儒家思想核心
2023-08-27 07:37:211

儒家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三纲五常,用五常来建立道德价值观及礼仪文化,用三纲在构建各种组织关系,从而组建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
2023-08-27 07:37:565

儒家学说于儒家思想各不相同吗?内容是什么?

儒家思想是主张礼治,强调传统的伦常关系,尤注重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等。儒家思想是这种思维活动的结果。儒家学说是儒家思想学术上自成系统的主张、理论.他的代表人物有 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程颐、朱熹(继孔子后最博学的大儒)、陆守仁、王阳明等 ;以《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等书为经典.
2023-08-27 07:38:273

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中国文明史经历了夏、商、周的近1700年之后,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 儒学创始人——孔子立。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是自己的思想本色。   东周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周王室衰微,诸侯坐大,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的“周礼”遭到极大破坏,诸侯争霸,社会处于动荡之中。这时候代表各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异常活跃,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他们纷纷登上历史舞台,著书立说,提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办法,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家、法家、道家、墨家,他们各自为新兴的地主阶级设计了一套结束割据,实现统一的治国方案,为秦汉以后的社会治国思想的选择奠定了基础。   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由于社会内部不可调合的矛盾引起的深重危机摇撼了传统文化的权威性,对传统文化的怀疑与批判精神与日俱增,就连“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孔子也不能不把当时所处的时代精神注入到自己的思想体系中,并对传统文化加以适当的改造,以便在社会实践中建立一种新的和谐秩序和心理平衡,这种情况到了大变革的战国时代显得尤为突出,因为人们在崩塌的旧世界废墟上已经依稀看到了冲破旧尊卑等级束缚的新时代的曙光。   未来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模式,就成了举世关注的大问题,并在思想界引起了一场百家争鸣式的大辩论。当时代表社会各个阶级、阶层利益的诸子百家,纷纷提出各自的主张,其中一个最主要的争论焦点就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围绕这个问题而进行的思想交锋,儒、法两大思想流派最有代表性。他们旗鼓相当,针锋相对,英者云集,皆为显学。另外还有墨家、道家、阴阳家、兵家等等学派,可谓学派林立,在中国历史上学术与言论为开明时代。对中国的意义 1.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所传授的不外《四书》《五经》。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它和封建统治结合的结果,因此,儒家思想是连同我们当代在内的主流思想。   2.儒学在中国存在几千年,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潜在影响。   3.现代企业管理中也注入了不少儒家思想。
2023-08-27 07:38:386

孔子儒家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仁、爱
2023-08-27 07:39:086

儒学历史悠久,到底什么是儒学?

第一个说的最好,只是 ,王阳明是法家的吧 怎么归类儒家?
2023-08-27 07:39:2610

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什么?谢谢

中庸
2023-08-27 07:39:537

儒家文化的主要思想有哪些?

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儒家的“礼治”主义的根本含义为“异”,即使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社会。国家的治乱,取决于等级秩序的稳定与否。儒家的“礼”也是一种法的形式。它是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如违反了“礼”的规范,就要受到“刑”的惩罚。儒家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这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的办法,断非法律制裁所能办到。儒家的“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从这一角度看,“德治”主义和“人治”主义有很大的联系。“德治”强调教化的程序,而“人治”则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种贤人政治。由于儒家相信“人格”有绝大的感召力,所以在此基础上便发展为“为政在人”、“有治人,无治法”等极端的“人治”主义。
2023-08-27 07:40:222

什么叫儒学

儒学释义:1.儒家学说;儒家经学。 2.元、明、清在各府、州、县设立的供生员修业的学校。 3.指儒家学者。如《旧唐书》、《新唐书》、《元史》等皆有儒学传。
2023-08-27 07:40:323

什么是法学儒学道学蝉学

法学(英文:law,science of)  研究法这一特定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社会科学。又称法律学或法律科学。其研究对象包括法的产生、本质、特征、形式、发展、作用、制定和实施以及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  法学是社会科学中一门特殊的科学,研究“法”这一特定社会现象及其规律。法学肯定法律对于社会的制约和调整。从而,法学成为教育全体人民遵纪守法,具有特殊的价值。  法学思想最早渊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哲学思想。法学一词,在中国先秦时被称为“刑名之学”,自汉代开始有“律学”的名称。  在西方,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Ulpianus)对“法学”(古代拉丁语中的Jurisprudentia)一词的定义是:人和神的事务的概念,正义和非正义之学。  现代的法学,是指研究法律的科学。但是关于法学与科学的关系有不同的看法,这主要涉及价值论的研究是不是科学的问题。儒学  儒家学说,亦称儒学,起源于东周春秋时期,和“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诸子百家之一,汉朝汉武帝时期起,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如果从孔子算起,绵延至今已有两千五百余年的历史了。随着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儒家学说从内容、形式到社会功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与发展。如果对儒家学说的内容、形式和社会功能等进行综合的宏观考察,有些人认为中国儒学有四个比较明显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道学  中国人把哲学叫做道学..就是西方人的哲学拉  1.儒家的道德学问。   2.道家或道教的学说。   3.唐宋两朝以培养道教徒为目的的专门学府。   4.道教的法术。   5.指佛教徒和儒生。   6.宋代儒家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等的哲学思想。道学又称理学,是宋明时期思想界最重要的学术流派。道学之名源于北宋时期;而道学被改称理学,则是在南宋时期。《宋史·道学传序》说:“道学之名,古无是也。”两宋时期,道学(理学)集大成者有:北宋王景山(讳开祖)。王开祖“倡鸣‘道学"二字,著之话言”,首创“道学”一词。北宋程颐,张载。南宋朱熹,陆九渊,张栻。   7.形容为人处事迂腐,拘泥于礼法。   道学(Daoism)之名,始见于《隋书·经籍志》,原指老子创立的有关道的学说,它包括哲学的道家、宗教学的道教以及属于人体生命科学范围的内丹学。中国古文献中凡较严肃的学术分类或艺文志书,皆以儒、道并举,未有将儒家学说称为“道学”者。《宋史》立“道学传”,遂致“伪道学”之消。自明代李贽至清末皆有人揭露将宋明理学称作“道学”之伪,指出仅有老子、庄子的学说才是真道学。胡孚琛著《道学通论》已首先为道学正名,同时又论证了道家、道教、内丹学三者的关系并揭示了道学的基本内容。胡孚琛指出,创立有时代精神的新道学是中华民族21世纪唯一可行的文化战略。今再从新的侧面,提出道学八大支柱的框架。【 禅学 】 《 佛学大词典 》 禅家之学,见性成道之法。即在文字言句上讲禅或加以解释之书。 (术语)禅家之学。见性成道之法也。
2023-08-27 07:41:051

儒家思想的经典名言有哪些?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摘《大学》译: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摘《大学》译: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大学》译: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大学》译: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中庸》译: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中庸》译: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摘《中庸》译: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中庸》译: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礼之用,和为贵。——摘《论语》译: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论语》译: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儒家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它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儒学"、"儒家"、"儒教"这些概念要分清。儒学作为一种学说,儒家作为一个阶层,儒教作为一种信仰,三者相同也不同,需要区分开来。
2023-08-27 07:41:152

中国古代儒学发展过程

啊的
2023-08-27 07:41:244

儒家文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以仁为核心和人为贵的思想体系,儒家的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最为重要的传统文化,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2、孟子,主要思想主张:把“仁”思想发展成为“仁政”,主张“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施仁政以民,省刑罚,薄税敛”;提出“民贵君轻”民本思想,认为人民、国家比国君更重要;提出“性善论”伦理观。3、荀子,主要思想主张:“仁义”、“王道”、“以德服人”;提出“君舟民水”民本思想;提出“性恶论”伦理观;主张进行法治。
2023-08-27 07:41:381

儒家在中国历史命运

就是在百家争鸣的时候有影响。
2023-08-27 07:41:582

儒家学说的基本概念有哪些

仁义礼智信
2023-08-27 07:42:072

孔子怎样开创儒家

儒家学派:中国学术思想中崇奉孔子学说的学派。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一‘仁"为学说核心,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在天道观上,儒家宣扬“畏天命,畏圣人之言”,同时又对神灵崇拜作谈化处理,把超自然的信仰放到了现实人事的从属地位。   在历史观上,它标榜“信而好古”,每每试图恢复“周公之礼”,将捍卫三代典章文物当做自己的神圣使命,同时亦不排斥对不符合时代潮流是礼俗政令加以适当的变通修改。  在修身治国方面,它设计出一整套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的发展人格和安定邦家的方案,为巩固政教体制提供了切实可循的途径。  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指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  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的精神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首。学说内容,主要是“祖述尧舜,宪章(效法)文武”,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中庸”之道。政治上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和自我修身养性。战国时儒家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学后,其学说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文化主流。儒家为适合各个时期封建统治阶级的需要,总是从孔子学说中演绎出各种应时的儒家学说来。如在两汉,有以董仲舒和刘歆等为代表的今古文经学以及谶纬之学;在魏晋,有王弼、何晏以老庄思想解释儒经的玄学;在唐代,有韩愈为排佛而倡导的儒家“道统”说;在宋明,有兼取佛道思想的程朱派和陆王派的理学;清代前期有汉学、宋学之争,清代中叶以后有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之争。  五四运动前后,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而日渐丧失其作为正统思想的地位。但由于儒家学说统治中国学术思想二千余家,它的经典曾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最高教条,实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也为后代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2023-08-27 07:42:321

孔子儒家学说,让人值得尊敬的地方究竟在哪?

在于给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人生道理,影响力之广大,帮助培养了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
2023-08-27 07:42:434

解读孔子,儒家思想精髓是什么?

所谓的忠,也是愚忠,古时候所谓的忠是忠诚于某个君王家族,而不是国家百姓,俗话说,为民谋福祉,为民族谋复兴为国家谋富强,这才是忠,而不是愚忠,忠于某个家族某个君王,某个朝廷;所谓,仁,就是仁道,就是体恤百姓,体恤天下,避免苛捐杂税,避免暴政,避免独裁威权统治,讲究民主公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平公正,皆是仁政,仁道,仁德;德,所谓,德既道德,讲究道德底线,道德规范,以普遍遵循的规范,规则,法律约束自己与组织机构,国家机器统治阶层(国家暴力机器,维护社会稳定国家统一);总之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悌,孝,就是尊老爱幼,讲究迁就与忍让,服从父母的耳提面命,服从父母的管束与教育,古话说,子不教父之过;古人对父母都是磕头和讲究绝对服从的,没有一丝一毫的提出异议的权力,这就是家庭权威独裁,家庭也是社会,讲究民主生活会嘛,所以,父子亲如兄弟这在西方很普遍,在东方就会被认为是大逆不道,皆是儒家思想作祟
2023-08-27 07:43:115

儒学发展的几个阶段?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以下是儒家思想的主要发展历程:先秦时期(约公元前770年-前221年):孔子被认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对道德伦理、政治哲学和教育等领域都有着深刻的思考和贡献。在此期间,儒家思想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并获得了不少追随者。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220年):随着秦朝的统一和汉朝的建立,儒家思想得到了官方的支持和推广。此时期出现了许多大儒,如荀子、孟子、韩非子等,他们继承并发展了儒家思想。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589年):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分裂和动荡的时期,儒家思想也遭到了挑战。然而,儒家思想的精神和价值观仍然影响着许多人,如王充、刘备、魏征等。唐宋元明清时期(公元618年-1912年):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化的黄金时期,儒家思想在政治、教育、文化和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明清时期,儒家思想成为了官方意识形态,并逐渐被推广到全国各地
2023-08-27 07:43:412

儒学是什么

儒家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它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中国文明史经历了夏、商、周的近1700年之后,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秦朝是以法家思想为政权的统治思想,而汉朝在汉武帝之前以道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加之汉字尚处于雏形,不具备准确表达的功能,正统的儒家思想已基本消失。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调以儒家思想为国家的哲学根本,杜绝其他思想体系。汉武帝采纳了他的主张。从此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研究四书五经的经学也成为了显学。此时,孔子已死三百余年。董仲舒在具体的政策上将道家,阴阳家和儒家中有利于封建帝王统治的部分加以发展,形成了新儒家思想。对于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文化,中国现有的一切都是以传统为基础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当代很多外国思想家正在反思社会的运行模式和走向,并感觉到了其中的潜在危机。很多思想家反思的结果就是:把目光投向中国,而他们关注的焦点就是中庸思想。
2023-08-27 07:44:112

儒家思想被称为什么之道求答案

儒家思想概述  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儒家的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  儒家的“礼治”主义的根本含义为“异”,即使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社会。国家的治乱,取决于等级秩序的稳定与否。儒家的“礼”也是一种法的形式。它是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如违反了“礼”的规范,就要受到“刑”的惩罚。  儒家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这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的办法,断非法律制裁所能办到。  儒家的“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从这一角度看,“德治”主义和“人治”主义有很大的联系。“德治”强调教化的程序,而“人治”则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种贤人政治。由于儒家相信“人格”有绝大的感召力,所以在此基础上便发展为“为政在人”、“有治人,无治法”等极端的“人治”主义。
2023-08-27 07:44:191

儒家学说的发展演变过程

  中国的儒学如果从孔子算起,绵延至今已有两千五百余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随着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儒家学说从内容、形式到社会功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与发展.不了解儒家学说的历史演变。  一、中国儒学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以孔子、孟子、荀子等为代表的先秦原始儒学 儒出身于"士",又以教育和培养"士"("君子")为己任."士"者"仕"也.孟子说:"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孟子·滕文公下》),意思是说,士出来任职做官,为社会服务,就好像农夫从事耕作一样,是他的职业.荀子在讲到社会分工时,也把"士"归于"以仁厚知能尽官职"(《荀子·荣辱》)的一类人.所以,从这一角度来讲,原始儒家学说也可以说是为国家、社会培养官吏的学说,是"士"的文化. 子贡曾向孔子提出"何如斯可谓之士矣"的问题,即怎样做才称得上"士".孔子回答说:"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论语·子路》)。  二、中国儒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以董仲舒、《白虎通义》为代表的两汉政治制度化和宗教化的儒学 汉初统治者为医治秦末苛政、战乱造成的社会民生极度凋敝的状况,采用了简政约法、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方针政策,以恢复社会的生机.与此相应,在文化思想上则主要是推崇和提倡黄老道家学说。  三、中国儒学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以程、朱、陆、王等为代表的宋、明、清时期的性理之学的儒学佛道学说对广大士大夫修养身心方面的巨大影响,引起了一部分儒者的不满与不安.他们认为,以佛道理论修身养性将使人们不守儒学礼法,从而危及社会的统治秩序。  朱熹进一步发挥了程氏的思想,而且把"仁"为"理"的道理讲得更加清楚.这里我们引几条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对"仁"的解释,以见其大概.如: "仁者,爱之理,心之德也."(《论语·学而》注) "仁者,人之所以为人之理也."(《孟子·尽心下》注) "仁者,天地生物之心,而人得以生者,所谓"元者善之长"也."(《中庸》章句) "仁者,本心之全德.......为仁者,所以全其心之德也.盖心之全德,莫非天理,而亦不能不坏于人欲.故为仁者,必有以胜私欲而复于礼,则事皆天理,而本心之德复全于我矣."(《论语·颜渊》注)。
2023-08-27 07:44: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