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道德”是什么意思?

2023-08-29 23:38:36
TAG: 道德
共4条回复
北有云溪

所谓道德,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们,对实践活动过程中必然产生和形成的人际关系、利益分配、法律制度和思想行为等进行价值判断、价值追求、价值选择、价值实现的总和,是人们行为活动的规范或行为的准则,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多结构的复杂而庞大的道德系统,覆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它既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是非、好坏、善恶、美丑、荣辱等观念,又是社会衡量一个人行为对错、好坏、善恶、美丑、荣辱的价值标准,实际上界定着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道德,从道德精神,作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到道德规范,作为直接指挥和支配思想行为的文化指令,具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道德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所显示出的力量和价值,不仅仅是作为一种行为规范,约束和控制人们的思想行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也不仅仅是作为一种良好愿望,诱导和激发人们的想象力,憧憬和设计大同世界.道德远远比人们通常所理解的内涵要深刻得多,外延要广泛得多,价值要重大得多.对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道德是一种理想信念,一种思想境界,一种精神支柱,一种内在力量.道德不完全是“通过主体内心感悟而自觉奉行的行为规范总和”,而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所蕴含、赋予、创造的富有积极、健康、向上意义的精神价值.内心感悟而自觉奉行只是道德规范与其他规范相比所具有的特点和属性.人类社会的所有规范都与伦理道德有关,甚至可以说都渊源于人类对伦理道德的理解和阐释,都贯穿着伦理道德的精神和原则.

里论外几

道德是良知,社会伦理准则。

更深的一层是哲学的世俗目的。

一些道德的事情:中国传统美德都算道德,见义勇为等

再也不做稀饭了

道德乃较民俗更具约束力的行为标准,违反道德会受到社…

苏萦

道德,指衡量行为正当与否的观念标准。一个社会一般有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只涉及个人、个人之间、家庭等的私人关系的道德,称私德;涉及社会公共部分的道德,称为社会公德。

道德和文化有密切关系,有些时代又打上意识形态的烙印。人类的道德有共通性。不过,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往往有一些不同的道德观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视的道德元素及其优先性、所持的道德标准也常常有所差异。所谓“性相近,习相远”,同样一种道德,在不同文化社会背景中的外在表现形式、风俗习惯往往也相去甚远。

相关推荐

“道德”的定义是什么?

道德,是由思想行为所表现的,有一定标准的,社会、风俗,习惯。美德,美就是美的事物;德,古称之为得;合起来解释就是,美的事物可以吸引和得到社会中的一切。丑德不称其为德,所以,道德仅仅是一种表现形式,属于中性。扩展资料在历史和生活里,迫于道德压力而“自杀”者并不少见。道德虽不是生活必需品,可它对人的修养和身心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文明的人类是靠道德的建立来作保障的。道德的传承也同样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劳动和创造,以致分门别类地产生各自的要求和水准。——选自叶千华《心灵夜语》第348页“浅说道德法律爱情”。“道德”离开了人类的群体性“公共”活动,也就不成其为“道德”。 “道德”是针对“人类整体”而言的; “道德”是针对各个国家和民族而言的;“道德”是针对各个国家内部的政府、政党、行业、企业、家庭等各层级组织和其人民等的“人群集聚体”而言的。耿阁认为:“若能较为全方位系统的彻悟老子的思想理论的话其结论大慨(这里只能用“大概”一词)就是这样的,即:“说到永恒的这个“道”它常常是以与同时无间的德无间结合的方式表现为“有大行大为”的这个大德的道德之功能的同时而既所本然又所必然的所能达到的无所不能为无所不可为的那种地步或之境界的。”这一句话的意思说的是:“道”和“德”之间的关系的问题。”“道”和“德”之间是一体的。“道”和“德”之间是不可分割的。“道”和“德”之间是整体无间的。无道是无德的。有道是有德的。无德是无道的。有德是有道的。“道”和“德”之间是“无间整体”“整体无间”之一体的。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道德
2023-08-27 10:23:441

道德是什么意思,怎么解释

道德的意思是: 一定社会阶段形成的通过舆论约束人们言行的准则和规范。详细解释:1、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韩非子·五蠹》:“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於智谋,当今争於气力。”《后汉书·种岱传》:“臣闻仁义兴则道德昌,道德昌则政化明,政化明而万姓宁。” 唐·韩愈《原道》:“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 巴金《家》三三:“他又一次夸张地感觉到自己的道德力量超过了这个快要崩溃的大家庭。”2、老子《道德经》的省称。南朝宋·鲍照《蜀四贤咏》:“闭帘注《道德》,开卦述天爵。” 唐·杜甫 《冬日谒玄元皇帝庙》诗:“世家遗旧史,《道德》付今王。” 元·倪瓒 《康素子杂言》诗:“《道德》五千言,玄之又而玄。”3、僧道修行的功夫、法术。《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都讲闍梨道德高,音律清泠能宛转。”《水浒传》:“我等自是出家人,不曾恼犯了你,你因何夜来越墙而过,入来把斧劈我?若是我无道德,已被杀了。”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忽二女鬼现灯下,向僧作礼曰:‘师等皆饮酒食肉……烦师传语主人,别延道德高者为之,则幸得超生矣。"”《道德经》:《道德真经》即《道德经》,又称《老子》、《老子五千文》。共81章,5000余言,分上下篇。老子著。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时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老子为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被尊为道祖,称“太上老君”。在道教中,《庄子》又称《南华真经》,《列子》又称《冲虚真经》,与《道德真经》合称三真经,被道教奉为主要经典。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除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老子》一书中还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此外,书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2023-08-27 10:24:051

道德是什么意思

道德[dào dé] 道德,汉语词语,【拼音】dào dé,【英译】[Morals;Ethics;Moral; Virtue]。基本解释:(1) [morals;ethics]∶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作为校长,他要求在学校里保持高的道德标准和礼貌规矩(2) [moral]∶合乎道德的
2023-08-27 10:24:442

什么是道德?

个人素质吧
2023-08-27 10:25:069

道德是什么意思

道是自然规律的意思,德是自我修养的结果。应该为自己的规范理解修养等要和自然匹配,也就是说由人组成的社会规则要切合自然的规律,不强不逆不争不虐。
2023-08-27 10:25:457

“道德”的定义是什么?

27 分钟前关于《道德的定义》的问题之略谈耿阁(鸣天士君)著《道的定义》是:“可昭示一切的规律(道理)就是道。” 道大无形囊天纳地其无所不包也!”《德的定义》是:“能载现所有的行为(物象)则为德。” 德广统驭物事情理其皆寓其中也!”《道德的定义》是:“能够昭示承载着无极宇宙自然间一切事物固有存在总和的天然法则或之客观规律的道理就是道德。” (之其於人类而言就是:“道德指的是人类所需要遵循着的行为意识趋向的法则和行为行动准则的规律就是道德。” 道德是一种无比正义的公道公德的宇宙观。” “道德她是整个人类灵魂的坐标并整个世界文明的灯塔。”)“别解则缺理,另释则欠情。” 另附我耿阁在“人民网”发表过的一篇小文章现录於下:《道德经》中的“道”和“德”之间的关系之浅识 耿阁:著
2023-08-27 10:26:4912

道德是指什么

问题一:道德的含义是什么 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的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贯串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社会公德、婚姻家庭道德、职业道德等。它通过确立一定的善恶标准和行为准则,来约束人们的相互关系和个人行为,调节社会关系,并与法一起对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起保障作用。有时专指道德品质或道德行为。 道德是对人的社会性的自我约束和心理约束意识。 不同的社会可以有不同的道德标准,但是任何一个社会的道德标准都是以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转秩序为目的。 对道德的维护,实际上就是对人的社会性的维护。需要从宗教、教育和国家机器的作用多方面来实现。 (一)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所特有的,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的,并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原则规范、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道德是社会物质条件的反映,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社会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各种社会道德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而在社会经济关系中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其道德也必然居于统治地位。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又必然引起社会道德的变化。可以说,利益是道德的基础. 道德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 起源问题非常复杂。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只有发生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和整体利益关系,而且人们自觉意识到这种关系时,才会出现道德问题。 道德得以产生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是人类通过劳动形成的。 道德的特征及其作用特征: 1.把握世界方法的特殊性。 2.实施手段的特殊性。 3.主要是以个人为主体来认识和调节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的。 4.道德具有特殊的稳定性。 5.判断对象的特殊性 6.调节范围的广泛性。 (二)在中国哲学史上,“道德”指“道”与“德”的关系。孔子主张:“志于道,据于德。”(《论语u30fb述而》)这里的“道”指理想的人格或社会图景,“德”指立身根据和行为准则。因儒家以仁义为道德的重要内容,故也以仁义道德并称。《老子》中的“道”指事物运动变化所必须遵循的普遍规律或万物的本体。“德”和“得”意义相近,指具体事物从“道”所得的特殊规律或特殊性质;对于“道”的认识修养有得于己,亦称为“德”。《老子u30fb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之……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认为“道”和“德”虽尊贵,却不是什么主宰(“命”),而是一切任其自然的。韩非认为:“德者道之功”,把“德”释为道的功用。北宋张载提出:“德,其体;道,其用,一于气而已。”(《正蒙u30fb神化》)认为“德”是气之体,“道”是气之用。 老子所写的《道德经》受全世界推崇,是相当出色的一部著作! (三)合乎道德。例:这是不道德的行为。 最新研究成果显示,道德也许并非后天训练养成,而是上天赐予人类的除智慧之外又以厚礼。大脑腹内侧前额叶皮层(VMPC)也许就是道德观念形成的物质基础。它使人对他人受到伤害厌恶。腹内侧前额叶皮层病变的病人会失去部分公平性、犯罪感、羞耻感。 道德人物 刘绍安,男,生于1923年2月,汉族, *** 党员,部队离休干部,现住江苏省泰兴市蒋华镇新市村。50多年来,刘绍安信守与战友达成的“生死之约”,无怨无悔照顾牺牲战友的父母和弟弟、妹妹,用一生演绎“一诺千金”的情义和诚信。 1951年,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上,上甘岭战役打响了,来自山东新泰的排长刘绍安和来自江苏泰兴的副排长张志久两人在战壕里约定:“万一我们中有一人死了......>> 问题二:道德是什么意思 道德,指衡量行为正当的观念标准,是指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不同的对错标准是特定生产能力、生产关系和生活形态下自然形成的。一个社会一般有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只涉及个人、个人之间、家庭等的私人关系的的道德,称私德;涉及社会公共部分的道德,称为社会公德。 道德相对主义者认为,道德和文化有密切关系:虽然人类的道德在某些方面有共通性,但是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往往有一些不同的道德观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视的道德元素及其优先性、所持的道德标准也常常有所差异;同样一种道德,在不同文化社会背景中的外在表现形式、风俗习惯往往也相去甚远。 问题三:道德是什么意思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指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标准、原则和规范的总和,也指那些与此相应的行为、活动。道德是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道德包含着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内容。客观方面,指一定的社会关系对社会成员的客观要求,包括道德关系、道德理想、道德标准、道德原则和规范等等。它贯彻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表现为政治道德、职业道德、婚姻家庭道德和社会公共生活准则等等。道德的主观方面,包括道德行为或道德活动主体的道德意识、道德判断、道德信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修养和道德品质等。这方面的内容构成了道德原则和规范,它要求转化为个人道德的实践,实现这个转化过程,需要通过道德教育和社会舆论,提高个人对道德理想和道德原则、规范的认识,从而逐渐形成个人的道德信念、道德习惯和道德风格。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问题四:什么是道德? 道德 开放分类: 中国文学、哲学、教育、道、德 德指内心的情感或者信念,用于人伦,则指人的本性、品德。儒家认为,“德”包括忠、孝、仁、义、温良、恭敬、谦让等。 道家则以为所谓天地万物之自然为“道”,而各种事物所得之自然为“德”。对人而言,便是品德。宋明理学家把“德”称作是实行某种原则,有所得于心。 德 dé [道德的含义] 道德是发展先进文化,构成人类文明,特别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我们通常讲的道德 是指人们行为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道德的定义可以概括为: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 人们提出的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这一概念说明,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调节人们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 范。道德总是扬善抑恶的。道德与法律不同,它是依据社会舆论、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来判 断一个人的品质,主要依靠人们自觉的内心观念来维持。 道德一词由来已久。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古代的著作中就出现了“道德”这个词 语。“道”表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则;“德”表示对“道”认识之后,按照它的规则把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当。从中国儒家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开始,千百年来. 人们就一直重视道德问题。 道德是行道积德――实践真理、发展真理。 真理就是大道。行道,就是创造条件、建立机制、运行和谐发展、大家都赢的客观规律,创造和谐发展的客观实际,是运用科学、实践真理。积德,就是不断创造和谐发展的客观实际,是追求真理、发展真理。行道积德就是道德。 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破坏和谐发展,是不讲道德;平等互利、诚信互助实现和谐发展,是一般道德;助人为乐、奉公为乐促进和谐发展,是高尚道德;舍己救人、为公牺牲在行道积德上达到了顶峰,是最高道德。道德的这种阶级(等级)差别是客观存在的事实,高尚道德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自然是高度和谐发展的社会。这是和谐道德观的基本观点。 行道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普遍接受大道的理念,明确发展的方向、目标与指导思想,这是精神条件。二、创造出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保证,在经济上首先要消灭贫穷与垄断这两极分化,普遍建立生活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物质条件。三、建立个体与群体行为的和谐制约与激励机制,就是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与风俗习惯,这是社会运行条件。只有具备了这三个条件,才能普遍运行和谐发展、大家都赢的客观规律,使社会向高度和谐发展的理想目标靠近。 【释义】 (一)道德,品行;特指好的品行。参见词条“道德(一)”。例:品德|公德|德育|德才兼备。 (二)情义;恩惠。例:功德|积德|感恩戴德|《书u30fb盘庚上》 “汝克黜乃心,施实德于民”。 (三)心意;信念。例:同心同德|离心离德。 (四)感德。例:《左传u30fb成公三年》 “然则德我乎?” (五)事物的属性。例:章炳麟《国故论衡u30fb语言缘起说》 “实、德、业三,各不相离。” (六)德国的简称。 (七)姓。 【德高望重】 #dé gāo wàng zhòng 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多用来称颂老年人。 〖例句〗李先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在教育界、科学界享有很高的声望。 ===================关于这个字的更多的信息================= “女子无才便是德”是一句封建主义的老话。 今天,当中国以“礼仪之邦”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或在对传统道德进行继承光大时,是否也应对这句老话有一番检视呢? 这句老话所体现的,不仅仅是封建社会对......>> 问题五:什么是道德??? 好吧,让我来回答,什么是道德。 道德,在传统概念中就是指以人为本质的道的追求与道之德行。德,就是作为。 道德,是中华文明,影响世界的文华精髓概念。 [1]概念:道德,道,本意为经、道、哲学的本质、万[事]物之方圆的规则的统称。 道在事物形态中,也就是形而上学中,有方圆大同的本质。 [2]性质:道德的性质,从传统上来说,是与人类的追求和行为相结合的。 道,就是人之生存之道。 德,就是指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而出现的活动。 (1)古人中,道家常叫道德为,道行[hang],我们常看电影中就有道家弟子说,道行不够,其实本质上说的就是这些。 (2)佛家佛祖说,我为问道而生,道,就是人们在生活事物求知的智慧。求知与探索之道,则是佛家精要。佛家把这样的文学作 品叫经文,这样的学问就叫经。 (3)至于十字架信众们,常说一句爱,爱,是新生的本质,是的,生命的生存与发展,是他们所追求之道。 (4)马克思主义,在这里,马克思主义,则更加有针对性的是人之生存之道,德也为之而德,它源于欧洲,所以与那里人们的生 活观念是有些源头的。生存与发展,之黑格尔,就是对生活之道的一种理解。 (5)我们可以看出,道德在字面上是一个概念,而映出的却是概念上叫宗教,主义等人们信仰的学问的追求与实践。它中人们生 活中事物共性之不同概念的结合与不同深度探索的文明概念。 [3]规律:道德,离不开自然与智慧生物的生活结合,西方对道说成真理,因此而被钉在十字架上,中国叫它为道,佛家叫它为问 道,无疑我们就能看的出,它就是人类文明的指导精华。德在道的意智下创造着文明。 在中华文明下,道德离不开群经之首,八卦。八卦,是中华文明的思想指导。 我们现在人们只道的有: (1)道有三道,自然之道,人道,人与自然之道,的三结合。自然德(行),就要为之而活动。 (2)我们现代与道德追求的人们追求组织有,宗教与政治团体的思想以及细化一下就是哲学或真理的一种叫法。简要就是说,这 些方圆大同,好的哲学思想,它必然是与任何思想相生相克的。可溶可分。作为自然是不用暴力与欺骗的。所以,问道,只需要一 个入口,便可方圆大同。 (3)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有必要在教育中,指明道德的本质,别让孩子每天说道德,而不识道德的真实本质。 (4)我们把道德[或叫道行、求道施道、某主义之学习与实践]在文学里,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叫科学,科学分类中有两大分类, 叫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可以看的出,我们对于认知,好多事情,只是隔着一层纸。 [4]形态:形态,方面,就是道德生活的实际本质时空,我们可以把这样的时空分为过去,现在,未来,人类之道德,我可以说,简 直是坏透了,虽然这不是人类有意而为之,但人类对于维护道德方面勾心斗角,为了利益而破坏互信,搞灭绝,搞略夺,无恶不 作,道德于现在而言,有自然多样性、有社会、能源性、经济利益性、法制性、文学信息性、文华类聚教育性、swotpdca性,固, 道道道,非常道。 说了这么多,可以看的出,重点在于道的认识,而德方面重点就在于,方法论,德就是作为,人类在求知上疯狂,但同时也局限于作为有效性方面,是的,道道道,非常道,但德德德,却也一样非常德啊。 我们在事务的实现方面,我们定义了目标、与规则、与一定的事物的单位,这面对现实生活,就走向了我们从心智向唯物方面的发展,道德,离不开现实人类在自然之中的探索与发展,但我们必须要知道它的swot,pdca,不然我们就会使我们所拥的的变的一无所有并且给自然带来危害与毁灭。 让我们特别注意:人类与自然,之......>> 问题六:什么是道德的含义 我们通常讲的道德 是指人们行为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道德的定义可以概括为: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特征是 以善恶为标准,调节人们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它是依据社会舆论、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来判断一个人的品质,主要依靠人们自觉的内心观念来维持。 baike.baidu/view/10153 问题七:道德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编辑词条道德 德指内心的情感或者信念,用于人伦,则指人的本性、品德。儒家认为,“德”包括忠、孝、仁、义、温良、恭敬、谦让等。 道家则以为所谓天地万物之自然为“道”,而各种事物所得之自然为“德”。对人而言,便是品德。宋明理学家把“德”称作是实行某种原则,有所得于心。 德 dé 编辑本段浅解道德 道德是由道与德两个并列的词组成。 道是道路、行径、方式。 德是行为的表现。 道与德组合到一起,意义上就发生了变化,就有了道德的新义。 道字变成动词。 德是由道决定的。有道产生的德,演化成了道德。 现在人们把道德的意思着重地表现在德字上。 意思就是,不论你以什么道,只要能产生好的德果,人们都是乐意的。 在学术方面,道就道,德就是德,是不容混淆的。 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可以把道德做为一个德字的意思去应用。 在很多事情上,人们只究其结果不问过程。对方不论采取什么道,表现出来的德是直观的。 所以,大多情况下,道德就是德的意思。 [道德的含义] 道德是发展先进文化,构成人类文明,特别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我们通常讲的道德 是指人们行为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道德的定义可以概括为: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 人们提出的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这一概念说明,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调节人们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 范。道德总是扬善抑恶的。道德与法律不同,它是依据社会舆论、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来判 断一个人的品质,主要依靠人们自觉的内心观念来维持。 道德一词由来已久。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古代的著作中就出现了“道德”这个词 语。“道”表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则;“德”表示对“道”认识之后,按照它的规则把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当。从中国儒家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开始,千百年来. 人们就一直重视道德问题。  道德是行道积德――实践真理、发展真理。 真理就是大道。行道,就是创造条件、建立机制、运行和谐发展、大家都赢的客观规律,创造和谐发展的客观实际,是运用科学、实践真理。积德,就是不断创造和谐发展的客观实际,是追求真理、发展真理。行道积德就是道德。 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破坏和谐发展,是不讲道德;平等互利、诚信互助实现和谐发展,是一般道德;助人为乐、奉公为乐促进和谐发展,是高尚道德;舍己救人、为公牺牲在行道积德上达到了顶峰,是最高道德。道德的这种阶级(等级)差别是客观存在的事实,高尚道德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自然是高度和谐发展的社会。这是和谐道德观的基本观点。 行道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普遍接受大道的理念,明确发展的方向、目标与指导思想,这是精神条件。二、创造出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保证,在经济上首先要消灭贫穷与垄断这两极分化,普遍建立生活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物质条件。三、建立个体与群体行为的和谐制约与激励机制,就是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与风俗习惯,这是社会运行条件。只有具备了这三个条件,才能普遍运行和谐发展、大家都赢的客观规律,使社会向高度和谐发展的理想目标靠近。 【释义】 (一)道德,品行;特指好的品行。参见词条“道德(一)”。例:品德|公德|德育|德才兼备。 (二)情义;恩惠。例:功德|积德|感恩戴德|《书u30fb盘庚上》 “汝克黜乃心,施实德于民”。 (三)心意;信念。例:同心同德|离心离德。 (四)感德。例:《左传u30fb成公三年》 “然则德我乎?” (五)事物的属性。例:章......>>
2023-08-27 10:28:301

什么是道德?

清白公正凛然正直无私刚正克己奉公负重奉公忠心忠贞谦虚谨慎廉洁毅然决然豁达大度乐观坦白舍己勤奋刻苦认真专注钻研踏实勤恳虚心好学高尚德厚厚德蕙心德劭志士仁人杰出超伦自爱自尊自强自谦德高宽容宽宏律己助人好施仗义助人雄心壮志光明磊落
2023-08-27 10:28:422

道德是什么?

道德起源是道德在人类历史上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外伦理思想史上对道德起源有各种不同着法。宗教神学的伦理学把道德归结为上帝或神灵的意志和启示。奥古斯丁《天国》认为人间的善恶是按“造物主法则”和“神圣的天道”安排的“天然的顺序。伊斯兰教《古兰经》说,人间的善恶乃真主的旨意。道德起源是道德在人类历史上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外伦理思想史上对道德起源有各种不同着法。宗教神学的伦理学把道德归结为上帝或神灵的意志和启示。奥古斯丁《天国》认为人间的善恶是按“造物主法则”和“神圣的天道”安排的“天然的顺序。伊斯兰教《古兰经》说,人间的善恶乃真主的旨意。
2023-08-27 10:29:073

道德的含义是什么?

“道德”的定义是什么? 下面是听婵释禅先生给“道德”下的定义和相关道德理论,可供参考。 听婵释禅先生给“道德”下的定义。所谓“道德”:就是人类、国家和民族,以及国家和民族统领下的 *** 、政党、企业、家庭等各层级组织和人民等共同“倡导、认可、约定而形成”的,并需要“自觉或是强制性”发扬光大、遵循遵守的可以使其相对应人群获得“和谐稳定共存共处”效果和权益的具有最基本“公共性和普适性”意义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听婵释禅先生认为:道德是一种常规性文化或是文化现象。“道德”的全称应该叫做:“公共道德”。 “政治道德、经济道德、社会道德”的全称应该叫:政治公共道德、经济公共道德、社会公共道德。是全体“公”众,“共”同倡导、认可、约定的在人类生存、生活和社会发展等过程中所形成的共识,并在其相应人群里“普”遍“适”用的“思想理念” *** 的常规性、普适性文化或是文化现象。 “道德”离开了人类的群体性“公共”活动,也就不成其为“道德”。 “道德”是针对“人类整体”而言的; “道德”是针对各个国家和民族而言的;“道德”是针对各个国家内部的 *** 、政党、行业、企业、家庭等各层级组织和其人民等的“人群集聚体”而言的。他认为:道德是法律之母,是法律得以形成的基础、基石和源泉。所有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规章制度等都是“道德”所演化、演变、派生出来的“子孙后代”。马列毛学、公有制和私有制学、科技学、经济学、资本学、管理学、儒学、道学、法学、佛学等各门各派的“学说、学理、学技”等,都是这种“道德”的思想理念的基础、基石和源泉。 听婵释禅先生认为: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规章制度等(简称:法度),是程序性、规范性、操作性很强并需要强制力执行的“规范性”道德。 所以,也有人把法律法规等叫做“硬道德”。“以德治国”,说的就是以“道德”治理国家,简称叫“德治”。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规章制度等“不能管辖、管理”的所有骸方面面,都要由“公共道德”来全方位进行收底和管辖、管理。 “公共道德”是人类可以维系和谐稳定共存共处的最基础、最基本的底线。人类社会一旦无所顾及地冲破这个维系各层级组织体内部人们共同倡导、认可和约定并达成和谐稳定共存共处“共识”的道德底线,那么不仅这些“公共道德”将会导致彻底地沦丧,而且依据已经沦丧的“道德之母”所制定出来的所有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规章制度等的“规范性道德”也必将充满邪恶。 道德是什么意思 道德,指衡量行为正当的观念标准,是指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不同的对错标准是特定生产能力、生产关系和生活形态下自然形成的。一个社会一般有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只涉及个人、个人之间、家庭等的私人关系的的道德,称私德;涉及社会公共部分的道德,称为社会公德。 道德相对主义者认为,道德和文化有密切关系:虽然人类的道德在某些方面有共通性,但是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往往有一些不同的道德观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视的道德元素及其优先性、所持的道德标准也常常有所差异;同样一种道德,在不同文化社会背景中的外在表现形式、风俗习惯往往也相去甚远。 道德是什么意思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指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标准、原则和规范的总和,也指那些与此相应的行为、活动。道德是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道德包含着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内容。客观方面,指一定的社会关系对社会成员的客观要求,包括道德关系、道德理想、道德标准、道德原则和规范等等。它贯彻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表现为政治道德、职业道德、婚姻家庭道德和社会公共生活准则等等。道德的主观方面,包括道德行为或道德活动主体的道德意识、道德判断、道德信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修养和道德品质等。这方面的内容构成了道德原则和规范,它要求转化为个人道德的实践,实现这个转化过程,需要通过道德教育和社会舆论,提高个人对道德理想和道德原则、规范的认识,从而逐渐形成个人的道德信念、道德习惯和道德风格。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传统道德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四维:礼、仪、廉、耻 四维的说法,最早载于《管子》。《管子》牧民篇:“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 *** 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 五常:仁、义、礼、智、信 汉章帝建初四年以后,“仁义礼智信”被确定为整体德目“五常”。五常不仅是五种基础性的“母德”、“基德”,而且形成并高度概括了中华传统道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精神。 仁和义是儒家文化中两大根本性的道德元素,可谓总体价值观中的核心价值观。离开了仁、义,忠、孝、礼、乐等等都失去了意义。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荀子:“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白虎通》:“君臣以义合,不可则去”,《周易》:“不事王侯,高尚其事。”仁、义相比其他价值观要素具有超然性。例如,孔子在《论语?子路》中说:“言必信,行必果。”孟子则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义所在”。仁、义的重要性,以孔孟之言为证,孔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 孔子:仁者,义之本也;义者,仁之节也。“仁者,人也;道者,义也”。 孟子:“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子言:“仁有数,义有长短小大。”朱熹:“仁者,心之德,爱之理。义者,心之制,事之宜也。”《韩诗外传》:“爱由情出,谓之仁,节爱理宜,谓之义。”韩愈《原道》:“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 仁 —— 子曰:仁者,爱人。仁之广义,涵盖甚多,例如,“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五者,“恭、宽、信、敏、惠”。“刚、毅、木、讷,近仁。”“仁者,其言也讱。”“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然而,仁并非远不可及,“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也不是无理性、无原则或者软弱,“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仁者,必有勇。” 义 —— 子曰:“义者,宜也。”朱熹:“义者,天理之所宜。”义者,理义、道义、正义、公义。子曰:“君子之所谓义者,贵贱皆有事于天下。”“君子义以为上。”“见利思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四字:忠、孝、节、义 忠、孝在中国社会是基础性的道德价值观。《孝经》中,子曰:“夫孝者,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本也”,“夫孝,德之本也”,“孝慈,则忠”。曾子:“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忠、孝兴于夏,“夏道尚忠,复尚孝”。 忠 —— 《说文解字》:“忠,敬也,尽心曰忠。”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 《礼记?表记》中载孔子言:“君天下,生无私,死不厚其子,子民如父母,有憯怛之爱,有忠利之教...耻费轻实,忠而不犯”,《左传?桓公六年》:“上思利民,忠也”,其中“忠”指“君主及官吏之忠于民”。孔子讲君臣关系的侧重点,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此处“忠”指臣忠于君,而在后世帝王时代,这种含义几乎演变为“忠”的唯一含义。孙中山曾说:“古时所讲的‘忠",是忠于皇帝...我们在民国之内,照道理上说,还是要尽忠,不忠于君,要忠于国,忠于民,要为四万万人去效忠。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要高尚得多。”《左...... 道德的含义是什么? 道德的通俗含义就是老百姓,一国公民应当自觉遵守的社会纪律,社会生活规则。 道德不是法律,不由国家做出规定。是有一国一地绝大多数人所提倡,赞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制度。 道德同时是对法律的补充。法律规定人的生命财产受法律保护。不受他人侵犯剥夺。道德则补充规定人们必须尊老爱幼。 人不能没有道德,人更不能不遵纪守法。触犯道德要受到谴责,触犯法律就要受到惩处。 道德调节人们的社会关系。法律调节人们的法律关系。 社会的人不能借没有触犯法律而不遵守道德约束。每一个社会的人都必须遵守法律的同时,还必须接受道德的约束。 什么是道德的含义 我们通常讲的道德 是指人们行为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道德的定义可以概括为: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特征是 以善恶为标准,调节人们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它是依据社会舆论、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来判断一个人的品质,主要依靠人们自觉的内心观念来维持。 baike.baidu/view/10153
2023-08-27 10:29:431

什么叫道德?

一般说来,具有实践特性的学科都以一定的社会生活领域为研究对象,并在此基础上圈定相对稳定的知识范围。所以,理解一门学科,关键要看它研究的社会生活领域究竟是什么,而不能单从名称出发去简单理解。  应该说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自己的伦理学,只是它的表述方式有自己的特色。有关这类问题的思考和讨论,早在先秦时代就有了明白的表达,即“人伦之理”。汉代开设的“大学”“小学”教育,虽然是按适学年龄划分教育阶段,但就其教育内容和宗旨来说,它不仅是祖传的伦理道德礼仪教育之学,而且作为“治国理政和育人之道”就是学习并践行伦理、道德、礼仪的伦理学或品德学。朱熹在作《经筵讲义》时,确切说明:“古之为教者,有小子之学,有大人之学。”所谓“大人之学”,主要是“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所谓“小子之学”,就是“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前者是学道,即穷理治世,后者是学文字和应对礼节。虽然所学内容和学问层次颇为悬殊,但都在伦理、道德和礼仪的范围之内。古代设立学校以教天下之人,小学是大学的基础,大学则要培养如荀子所说的“成人”——“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成人”就是有觉悟能担当的成熟的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除去偏于个人物欲之蔽的脾性,复其善性而尽其人伦之理的理性。不难理解,所谓“大学之道”,其主旨就是使人从小到大,逐步通晓并践行“人伦之理和为人之道”。这“人伦之理和为人之道”,就是中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伦理学或道德哲学(宋明时期的伦理道德之学已成熟为独特的中国哲学)。  在古代中国,我们的先贤曾把圣人的言论、所学汇集起来称之为经典,如早期由孔子、孟子讲学记录汇编而成的《论语》和《孟子》。在他们之后出现的许多传世经典,也都有这个特色。如战国时代荀子的著作,就是结合当时社会生活的实际,本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宗旨,对治国理政、人伦道德和礼仪文明分别讨论。这种把伦理道德和礼仪融入现实的社会生活领域展开讨论,是中国特有的探讨“道”的一种方式。  荀子在《解蔽篇》中对“道”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夫道者体常而尽变,一隅不足于举之。曲知之人,观于道之一隅,而未之能识也。故以为足而饰之,内以自乱,外以惑人。”曲解地论道,限于一隅之见,便不能提高对道的认识。不仅自己思虑会乱,若是用来处事还会蛊惑别人,危害事业,造成严重后果。所以,荀子接着就强调“衡”的作用:“何谓衡?曰:道。”(注:道,谓礼义)这个“衡”既指恒定的价值目标,又指根本的判断标准,而用“衡”的关键在于“治心”。“心不知道则不可道而可非道”,“心知道然后可道。可道然后能守道以禁非道。以其可道之心取人,则合于道人而不合于不道之人矣”。那么,“心何以知?曰:虚一而静”。“心未尝不藏也,然而有所谓虚;心未尝不满也,然有所谓一。心未尝不动也,然有所谓静”,“未得道而求道者,谓之虚一而静”。所以,中心在于“治心之道”。对心应导之以理,养之以情,不为物所引,则能定是非,决疑惑。而“治心之道”就在于“辟耳目之欲”,做到自强、自忍、自律。
2023-08-27 10:29:592

道德是什么 啥是道德

道德是什么 1. 道德是一种以思想和行为表现出来并具有一定标准的社会、风俗和习惯。德是道与德的合成词,道是方向、方法、技术的总称;道德是修养,是品格,是品质。道德的双重修养是人生的哲学。 2.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日常生活和行为的规范和规范。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积极价值取向,对行为是否合法起着判断作用。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仰和传统习惯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023-08-27 10:30:411

何为道德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指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标准、原则和规范的总和,也指那些与此相应的行为、活动。道德是伦理学的研究对象。道德包含着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内容。客观方面,指一定的社会关系对社会成员的客观要求,包括道德关系、道德理想、道德标准、道德原则和规范等等。它贯彻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表现为政治道德、职业道德、婚姻家庭道德和社会公共生活准则等等。道德的主观方面,包括道德行为或道德活动主体的道德意识、道德判断、道德信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修养和道德品质等。这方面的内容构成了道德原则和规范,它要求转化为个人道德的实践,实现这个转化过程,需要通过道德教育和社会舆论,提高个人对道德理想和道德原则、规范的认识,从而逐渐形成个人的道德信念、道德习惯和道德风格。
2023-08-27 10:30:512

道德是什么

有行为。行为公正。
2023-08-27 10:31:023

“道德”的定义是什么?

所谓“道德”:就是人类、国家和民族,以及国家和民族统领下的政府、政党、企业、家庭等各层级组织和人民等共同“倡导、认可、约定而形成”的,并需要“自觉或是强制性”发扬光大、遵循遵守的可以使其相对应人群获得“和谐稳定共存共处”效果和权益的具有最基本“公共性和普适性”意义的行为规范和准则。1、道德是以文明为方向,以礼义廉耻忠孝节悌为核心内容的一种社会主流价值观下的非强制性约束法则。2、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顺理则为善,违理则为恶,以善恶为判断标准,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3、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的总和。道德作用的发挥有待于道德功能的全面实施。4、“道德”离开了人类的群体性“公共”活动,也就不成其为“道德”。 “道德”是针对“人类整体”而言的; “道德”是针对各个国家和民族而言的;“道德”是针对各个国家内部的政府、政党、行业、企业、家庭等各层级组织和其人民等的“人群集聚体”而言的。
2023-08-27 10:31:101

道德怎么解释

  “道”是万物万法之源,创造一切的力量;德是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的行为,不违背自然发展规律,去发展自然、发展社会,提升自己的践行方式。  道是在承载一切;德是在昭示道的一切。大道无言无形、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只有通过思维意识去认识和感知它;而德是道的具体实例,也是道的体现,能看到的心行,通过感知后所进行的行为。如果没有德,就不能如此形象地了解道的理念,这就是德与道的关系。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罪莫大于无道,怨莫大于无德。
2023-08-27 10:31:265

道德包括哪些方面

道德是基于承认和保证人类社会存续的理念,发挥的旨在限制或倡导人们行为的规范。也可以说,道德是初始的具有柔性特征的法律。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长期进化而形成的一种制约,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下,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包括:四维:礼、仪、廉、耻四维的说法,最早载于《管子》。《管子》牧民篇:“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五常:仁、义、礼、智、信汉章帝建初四年以后,“仁义礼智信”被确定为整体德目“五常”。五常不仅是五种基础性的“母德”、“基德”,而且形成并高度概括了中华传统道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精神。
2023-08-27 10:32:154

怎么理解道德

道德的基金理解能力有问题了。你的,和谁去哪里看的都没有任何意义……这些天一直是我们最美好时光……不想和自己较劲也要去往银行工作中解决不出任何地方政府问题出现的问题、不会的事情就是这么着多多吧……在线咨询电话咨询有限公司的通知?不想说自己喜欢别人对你好了、这些天就这样吧、在一起就可以看到一句对不起我不爱吃突突貘吃东西不喜欢我了、这种情况就是不想要去做一些东西都没有必要的事情了!你是不是在看书吧!你在我心中最重要吧!你是不是也可以这样玩的很幸福吧!你在我心中是你喜欢数据库工程师和谐社会做出一点成绩是争取的东西也不会去想别人看到自己喜欢的人越来越喜欢别人说自己人好累呀!你的人生真的好想吃的呀!你们可以接受你吗!不要因为你是怎么做到这么简单就会很简单。
2023-08-27 10:32:555

什么是道德的含义

道德的含义http://baike.baidu.com/view/10153.htm道德的特征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6039879.html
2023-08-27 10:33:5110

求名词解释:道德

道德,指衡量行为正当的观念标准,是指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不同的对错标准是特定生产能力、生产关系和生活形态下自然形成的。一个社会一般有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只涉及个人、个人之间、家庭等的私人关系的道德,称私德;涉及社会公共部分的道德,称为社会公德。道德相对主义者认为,道德和文化有密切关系:虽然人类的道德在某些方面有共通性,但是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往往有一些不同的道德观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视的道德元素及其优先性、所持的道德标准也常常有所差异;同样一种道德,在不同文化社会背景中的外在表现形式、风俗习惯往往也相去甚远。
2023-08-27 10:34:524

何为“道”何为“德”?“道德”的含义是什么?

不同的年代讲道德,其目的、含义不尽相同,但都与”治国“是分不开的。 说一说我的理解。 一、春秋时期。 这个时候,道、德是分开来讲的,两层意思、相辅相成。 老子《道德经》说:“道可道,非常道”,又说:“吾知未其名,字之曰道”,还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他把道放在先于一切,高于一切的位置上的。 道,可以理解为天地万物诞生的本根、源头,以及其延伸——运行的规律、法则。 德,紧随其后。当知了“道”,或悟了“道”以后, 自觉的遵从“道”而行,不靠法律来约束、也不靠别人来督促,这种意识以及意识带来的行动,便是“德” 。 老子讲的道和德是说给谁听的呢?因为春秋时期战乱不断,给百姓讲道德是没有用的,况且也不一定听得懂, 主要就是讲给战乱的制造者——统治阶级听的 ,你们要把争名、夺利、好胜这些念想丢掉,不生事、不扰民,无为而治、和平共处,才能给百姓平静的生活,百姓也会因此纯朴、寡欲、谦让。二、战国及之后。 道和德的连用始于战国,荀子《劝学》篇讲:“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意思是你得把《诗经》、《尚书》……一直到总纲《礼记》全学通了,才能达到道德的顶峰。 但是道和德多数时候还是分开来用,“道”主要代表道家及其思想,与儒家并存、竞争两千多年。而“德”代表后来沿用至今的道德。 “德”讲给谁听呢, 主要讲给大众 ,比如汉朝推行的“五常”:仁、义、礼、智、信,高度总结概括了之前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满满的正能量,非常容易被理解、认可,如果上至君王大臣、下至黎明百姓都以践行“五常”为荣,国家就好治理了。三、宋朝之后。 ”德“明显跑偏,尤其是把“智”给藏起来了。比如被扭曲的“四字”:忠、孝、节、义,鼓吹“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子女必须绝对服从家长,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妇人必须三从四德,被统治者为了统治者的利益必须毫不犹豫的牺牲自己的生命。 鲁迅说:我翻开 历史 一查,这 历史 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可以说,宋元明清的道德,基本被绑架了,成了纯粹的统治工具。 四、近代和现代 因为近代自然学科的发展,原来属于“道”研究的那些天地至理,一部分有了自己的分类归属,划分出去了。而剩下难以解释的“道”,往玄学、宗教的路上越走越远。 而“德”,也就是现在说的道德,自新中国起,摒弃了封建糟粕,回归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成为 社会 大众所认同的价值观。为什么现在要对“道德”大提特提呢?还是因为缺失。 社会 上的很多现象、问题已经给我们敲响的警钟,太多人在名、利面前迷失,把老祖宗留给我们宝贵东西都丢掉了。翻开 历史 看看吧,个人一旦道德沦丧,就离家破人亡就很近了, 社会 一旦礼崩乐坏,离被 历史 翻篇也不会太远了。 什么是道?什么是德? 道德一词,在汉语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其中“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在当时道与德是两个概念,并无道德一词。 《道德经》开篇便说:“道可道,非常道”。又说:“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道德经》这本书并不是告诉我们“道”是什么,而是诠释“道”在体现在万事万物之中。正因为万事万物都因遵循“道”,所以统治者以此治国安邦,兵家以此行军布阵。“道”以各种形式存在在宇宙之间,包括宇宙本身也是按照“道”来运行的。(《淮南子》所说: 天地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道在其中,而莫知其所。)老子创造的“道”是先与一切,高于一切的。《道德经》说: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又说:道生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家认为“道”存在与宇宙混沌未开之前,天地都要按照道来运行。也许谈到宇宙太大,我们很难确切地去感受,不如从生活中寻找例子。好比说 汽车 和飞机,在 汽车 没有发明之前,发明 汽车 的“道”已经存在了,在飞机没有发明之前,生产飞机的“道”就已经存在了。我们不能看到道,但是我们随处可见道在万事万物上的体现。 《道德经》第21章里说:“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其中有象;恍兮惚其中有物”。德就是道在人身上的体现,这种体现如道本身一样,都是恍恍惚惚,若隐若现的。讲一个故事,根据丰子恺老先生的记载。弘一法师李叔同,经常和弟子们一起静坐,学生们围着老师坐在一起,一句话也不说,就这么安静地坐一天,这就是德行的体现。我们有时候接触一个人,总觉得这个人很舒服,但是你却说不上来,这大概也是德的表现了。《道德经》第38章里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可作真正的德行。真正有德行的人,不表现德行,没有德行的人总是刻意表现。用现在的话讲,就是越缺少,越炫耀。“道德”二字连用始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钱穆先生的注解:“本者,仁也。道者,即人道,其本在心。”可见,“道德”是人关于世界的看法,应属于世界观的范畴。 其实“道”和“德”是两个概念。“道生之”是说万物生于“道”,这个“道”就是规律、真理。“德畜之”是说万物因德而存在、延续,所以合乎“道”者谓之“德”。“道尊德贵”,“道”本来存在于天地万物之间,“德”则存于人的内心。懂得天地万物运行的规律,可以谓之“得道”,“得道”者谓之有德。反之,如果不懂得天地万物运行规律,就不能称为“得道”,不得道者,言行举止又何以得法?“道”存在于世,“德”存在于心。“道”是天理,“德”是人对天理的认识。 《易经·系辞传》第五章:“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可见自然界万事万物本身具有两面性、对立性,这是普遍规律,这就是所谓的“道”。好与坏,黑与白,善与恶都是相对而言,不可能存在绝对的好和绝对的坏,这是《易经》所折射的智慧火花。这些世间存在的普遍道理,各人的理解又不一样,即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时候运用了这一规律却不知道其中的道理,所以《易经·系辞传》里说“君子之道鲜矣”,意思是明白这一普遍道理的人太少了。上个世纪著名的哲学家罗素曾对《道德经》做出了这样一句评价:人具有两种意志,创造的意志和占有的意志,老子便是要人发挥创造的动力而收敛占有的冲动。道家所说得《道德经》,便是教学认识天道的玄妙与莫测,进而让我们学着遵从天道,尊重自然。眼界放得越大,心底就变得越平静。孙思邈所谓:志愈大而心愈小。当今世人所说的“道德”,仅仅局限于“人伦”而并非“天理”,与真正的、原始意义上道德相去甚远。可以这么说:口口声声呼吁“道德”的人,其实并不知何谓“道”,何谓“德”,充其量就是自我观点的推演而已。 道可道,非常道。 天有天道,地走地道,鼠有鼠道,人有人道。 黑夜在没有月亮,青空万里的时候,能看到天上有无数颗星星,密密麻麻,距离很近,为什么不碰障往下掉呢?因为有它的运行轨道。 地上生长的万物,都有着自己的根或籽,延续着植物的存在。不论长的有多高大或多矮小,没有被吞并的,留下一种植物。 鼠道说的是鸟、兽、虫。它们都以各自的自然规律,生存在天地之间。 人类经历了无数次战争,不断地改朝换代,逐步地走向文明和人性化。邪不压正,公者一世,私者一时,这是人类进步的必然规律。随着这个规律向前发展,这就是人道。遵循这个道的规律,而形成的理念就是德。 道德是老子留下的哲学,包罗万象。总之一句话,有生必死。 何为“道” 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对道的理解不一样,古语有大道三千,这里的三千只是虚数,可见古时候的人认为道有很多种。而我所理解的道无外乎以下几种。 一、道法自然 老子在《道德经》中有云:“道可道,非常道”,主张道乃一切之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这种东西看不见,摸不到,但有真实存在我们周围。老子主张亲近自然,去感受万物的气息,去寻找自然最原始的源头,因为他人为自然的尽头就是“道”。 二、技近乎道 当人从事某种研究或者某种职业,技艺达到极致,从中领悟出了新的大智慧。比如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可以理解为一种道,再比如我们小时候经常听到的卖油翁的故事,卖油翁把铜钱放在瓶口上,油从铜钱孔流入瓶中不洒一滴,技艺达到如此炉火纯青的地步,也可以理解为卖油翁掌握了一种道。 三、知道了 《将夜》中,神符师颜瑟教导徒弟宁缺的时候提到了“符道”,他将其中的道解释为“知道了”,“符道”即是让天地元气理解知道画符人的思想意识,按照画符人的想法,依照某种轨迹完成某件事。这种说话个人觉得很新颖! 所以个人认为“道”为一切之始,又为一切之极,动静之间又无处不在,飘渺不可捉摸。 何为“德” 通俗的来说就是品德,品性德行,老子认为德分上德和下德,上德主张遵循自然的规范,顺应自然,注重生命,轻视名利,无欲无求,是“无为”。下德是“有为”,有意识的是对自身行为进行约束。 新时代的“德”在传承上德、下德基础上,还应遵守职业德行,不管从事什么工作,敬岗爱业,保持良好的工作品德,才能不被时代淘汰。 何为“道德” 前面说过,“道”为一切之始,那么“德”也是“道”的衍生,那么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人类在 社会 环境中生存,遵循自然之法则,秉持“无为”或“有为”的德行,善待身边的人或事,在自己工作的领域努力攀登,追求极致,这就是我理解的“道德”! 要弄清什么是道?什么是德?离不开《道德经》。《道德经》的道、德,是指天道、地德。天地对万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天为道,地为德,谓之道德。其原文是:天地"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父母为儿女幸福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大爱,称作慈爱。慈爱与道德是同一的,这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也就是通天地得人和。所以,《周易》的乾坤卦象,既代表天地,又代表父母。父母有情,故而称作慈爱。天地无情,故而称作道德。所以,老子以慈爱为第一宝贵,而著作《道德经》。故而道德的本义是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大爱。老子著作《道德经》,既是哲学著作,又是宣扬高尚道德文明著作。所以,中国是当之无愧的文明古国。道德是哲学名词,古代称作中道。中道即通天地得人和之道。王字上面一横代表天,下面一横代表地,中间一横代表人,正中间一竖表示通天地得人和的中道,故而中道又称作王道。所以,中国古代提倡以中道治国治天下。《尚书》:"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厥其中"。以中道治国治天下,就是以道德治国治天下,就是以通天地得人和之道治国治天下。 道德二字源于《道德经》。 道德经开篇第一句话,道可道,非常道。 什么意思?道如果可以定义,那就不是长久之道。 道是变化着的,是一种客观存在着的规律或规则,而这个客观规律,是随着时间地点人物等条件的变化而不断改变发展着的,所以,道根本不可能用语言或文字来给出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义。 德也是一样,“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层建筑不要总是标榜道德,树立道德模范,塑造或宣扬圣人,对道德没有定义或规范这才是有德的政体;这段话,后来在庄子那里,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直言“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这其实与儒家圣人孔子指责其弟子子贡做好事拒绝回报的理论是相通着的,把道德拔得越高,道德就会离群众越来越远,因为普通群众根本到不了那个“高度”,道德也就成了教条和口号。要注意的是老子指出的“不德”,不是针对假的道德或编造的圣人,而是指哪怕你塑造的这一切都是真的,也是对“道德”的破坏。更何况大行其道的往往是“假道德”“伪君子”。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这是对上一句的继承,老子强调的是无为而治,民众根本不需要你来宣扬道德,人人心中都有一杆秤,都会对道德作出自我评判,本来就无,何来的有?道德你越是夸大,就越小,越是无争,就越大。这是道家的基本思想,也是道德之本来面目。 所以,题主问道德的含义是什么?本身就是“无德”之问,道德本来就是“无”,理解了无,才能真正懂得有,理解了,无道,才能有常道。遵重了无德,才是大德之所在。 道,是宇宙间万事万物共有共循的生存法则。有道而生,无道则亡。 德,是唯道以辅的事物品质,尊道而德重,厚德而得以生,固德而得以发。 天生万物,万物有灵。灵之长者唯人,人类同群,群众兴族,族兴八方。八方广民,民聚成国,国以民立,民为国地, 食为民天。故而道之大者民为本,德之盛者民食享,此谓道德天然。 一一道是自然法则,德则是掌控自然法则的行为和能力。古代没有道德一词,因道和德在字意上的关联性,后人便发明了道德一词。 我对“道”的理解是法规、规则,我们无论在什么场所,都要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学校、医院、车站、公园等各有其特定的规章,需要人们遵守执行。因此, 社会 才有良好的秩序,人们的日常生活才会有条不紊。我对“德”的理解是品质、德行,是一个人思想素质的体现。它包括多个方面,良心、善心、爱心等都是“德”的表现。我们说的“德高望重”、“德高为范”中“德”就是指一个人的高尚品质。 所谓“道德”就是以上两者意思的综合,即一个人在某种场合应遵循的言行规则和应具备的思想素质。一个人要遵守公共的 社会 道德,不同职业还有不同的职业道德标准,更要恪尽职守。 “道德”是人性的最美体现,是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一个重要方面。所谓成人,是指道德修养达到了做一个正常人的标准。一旦失德,泯然乎兽者也。因此,我们要修身养性,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学无止境,修身也无止境,我们要用一生去潜心修行。 这个问题比较难,属于哲学范畴。 道德一词,最早出现在先秦思想家老子的《道德经》:“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似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其中的“道”,是指自然远行的规律和真理;而“德”特指人的修养和品行。在当时“道”和“德”是两个概念。直到后来在荀子的《劝学》篇中,才把道德二字连在了一起:“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孔子在他的《论语》《学而》篇中也有描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后来的钱穆对此作了铨铎:“本者,仁也。道即人道也,其本在心”。由此可见,“道德”是人对于世界观的看法,是属于世界观的范畴。其实“道”与“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道生之”是说万物生于道,这个“道”就是规律和真理;“德畜之”是万物因德而获得存在和延续,所以合于“道”者谓之“德”。“道尊而德贵”,“道”存在于天地万物之间,而“德”则存在于人的内心。懂得了自然运行的规律,可以谓之“得道”,“得道”者谓之有“德”。反之,不顺应自然运行的规律,就不能称之为“得道”,不得“道”者,必为无“德”。所以“道”是天理,而“德”则是人对于天理的认识。
2023-08-27 10:35:191

什么是道德?道德的本质是什么?

我觉得,道德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一种社会规范或者行为规则。社会中,文化中,有很多现成的道德准则,我觉得那只不过是一些例题的答案而已,是参考性标准,不属于遵守性的标准。你要是讲了一大堆道德理义,做得漂漂亮亮的,但是问题没有解决,这样的道德意义是什么呢?《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以德,是以无德”,真正的道德,不是去遵守一些什么准则,而是切实地按客观规律办事,把问题解决掉,那些拿着道德准则套用的,反而忽略了问题的真正解决。《老子》:“失道而后德”,不懂得客观规律是怎样的,才会去利用一些道德礼教说事,懂客观规律的,直接解决问题,而不用遵守死规则。
2023-08-27 10:35:293

什么叫道德

2023-08-27 10:35:453

道德的起源是什么? 道德的功能

道德的起源是欲望和理性的统一。实践或活动起源于欲望,而非理性,但理性能分辨对错。欲望能够服从理性,也能够反对理性。服从理性的欲望导致良好的选择,反对理性的欲望导致较差的选择,而道德正在于这种良好的选择,因此道德从根本上起源于欲望和理性的统一。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和我一起探讨道德的起源是什么? 道德的起源是? 1、理性只能分辨对错,而不引起任何活动。而欲望正好相反,它能引起活动,却不能分辨对错。服从理性的欲望可以导致良好的选择,所以说道德从根本上起源于欲望和理性的统一。 2、进一步来说,欲望是由感觉引起的,感觉又分为快乐和痛苦。快乐来源于爱好,痛苦来源于讨厌。凡热爱一事物者,该事物就能带给他快乐。所以爱好道德者,道德也使得他快乐。因此道德与快乐并非不可兼得。 3、在没有养成习惯前,做一个道德的人并不容易。但是良好的选择习惯一旦养成,道德的活动本身就能够带来快乐,这种快乐进而也会诱导人们选择做道德的事情。 4、要特别注意的是从小就应养成一个好习惯,因为好习惯能有助于增进人的幸福,坏习惯也自然能够损害人的幸福。 道德的功能 综上所述,针对“道德的起源是什么?”这个话题,相信大家对此有了一定的了解。道德的起源是欲望和理性的统一,与实践和活动密切相关,因此道德的目的在于追求人类灵魂中感觉和欲望部分的幸福。
2023-08-27 10:35:521

道德是什么

基本的素质,涵养
2023-08-27 10:36:348

道德是怎样产生的?道德的本质是什么?

道德的产生和本质如下:道德的本质: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道德的产生:道德起源是道德在人类历史上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外伦理思想史上对道德起源有各种不同着法。宗教神学的伦理学把道德归结为上帝或神灵的意志和启示。奥古斯丁《天国》认为人间的善恶是按“造物主法则”和“神圣的天道”安排的“天然的顺序。“本质”简介:本质,指本身的形体,本来的形体;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的属性。语出晋刘智《论天》:“言闇虚者,以为当日之冲,地体之荫,日光不至,谓之闇虚。凡光之所照,光体小於蔽,则大於本质。”本质可使人们脱离具体的形象进行创新活动。
2023-08-27 10:36:531

道德的含义是什么?

道德的含义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的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贯串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社会公德、婚姻家庭道德、职业道德等。它通过确立一定的善恶标准和行为准则,来约束人们的相互关系和个人行为,调节社会关系,并与法一起对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起保障作用。道德的本质1、道德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特殊意识形态。道德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归根结底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具体表现:道德的性质和基本原则、规范反映了与之相应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和内容。道德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2、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道德是一种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身关系的特殊的行为规范。这种行为规范与法律规范、政治规范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用善恶标准去评价,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来维持的,因此是一种非制度化的、柔性的规范。
2023-08-27 10:37:141

道德是怎样来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属于社会上屋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必须而且只能从人类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本身去探讨道德的起源: 道德萌发于人类早期劳动和简单的交往.原始社会的人类,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和本身能力低下,不得不以群体活动的方式来谋取物质生活资料,也不得不以平均分享这些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来维持群体活动的生存.这样人们之间客观上便存在着一些最简单的交往和关系,由于劳动和交往,促进了语言和思维的发展.为了协同劳动中的行动,交流彼此的感受,保持群体内应有的秩序,从而产生道德的萌芽. 道德形成于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随着生产的发展,出现了劳动分工,分工使个体劳动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提高了,从而逐步意识到个人的存在,自我意识增强了.而社会分工和交换又加强了劳动者之间的联系和协作;并随之出现个人与个人,个人与整体之间的矛盾,这就必然产生调解这些矛盾的自觉要求,于是逐步产生了维护整体利益的义务观念,产生了义务和权利之类的道德意识,社会分工是道德形成的关键. 私有制的产生、阶级的出现使道德成为一种独立的意识形态.由于生产的发展,使劳动有了剩余产品,在私有制的条件下,剥削阶级中的一部份人有可能靠另一部分人提供的剩余劳动产品维持生活,自己不再从事体力劳动而专门从事脑力劳动,他们从本阶级的利益出发,对社会现象进行集中和概括,形成较系统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使道德成为相对独立的意识形态.
2023-08-27 10:37:441

道德具有什么特征

道德的特点是:稳定性、规范性、社会性、层次性。1、稳定性。一定社会的道德意识是相对稳定的。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2、规范性。道德用以调节人际关系,指示人们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因此同法律一样,是社会生活中的规范性力量。3、社会性。道德产生、存在于人的社会生活中,道德意识、道德规范是社会性的而不是个人性的。4、层次性。道德规范之间有不同的层次,有根本性的道德规范,即道德原则,也有建立于道德原则基础之上的次一级的具体的道德规范。道德的功能与作用道德的功能,一般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道德的功能是多元的,同时也是多层次的。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关系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道德的规范功能是指在正确善恶观的指引下,规范社会成员公共领域、职业领域、家庭领域的行为,并规范个人品德的养成,引导并促进人们崇德向善。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2023-08-27 10:37:511

道德三要素是什么

道德三要素是:道德活动;道德关系;道德意识
2023-08-27 10:38:104

道德是什么意思?

道德,有道有德,德就是德行,德是一个人的做到的善事,善行,做好事,就是积累德行的过程,做恶事则是缺少道德的体现,至于好事和恶事这个的评定方法说实话很难统一,要依靠你自己的价值观评判(这就涉及到道),也可以用复合大多数人利益的即是德,损害大多数人利益的就是背德作为评判标准(但是这个标准并非绝对适用,所以只是一个可能性)至于道德里的道则是指一个人的人生观念是向善的,包括价值观,世界观,还有人生理想等都是全力为了维护相对正义和善所树立的,那就是道,可以理解为人或者组织要走的道路,遵守的准则。
2023-08-27 10:38:201

道德的标准是什么?

道理和德行,主要就是看的你主观和客观的看法
2023-08-27 10:38:3014

道德品质包括哪些

道德品质包括:正直无私、忠诚守信、仁爱互助、勇敢进取、敬业好学、勤劳节俭、谦虚谨慎、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等。具体如下:1.正直无私。就是公正无偏,公而无私。即为人处世公道正派,廉洁奉公,不徇私舞弊,不以权谋私。无私是古今中外一致公认的高贵品质。无私的品质表现在社会生活中就是,公而无私、因公弃私,绝不因私害公或损公肥私。2.忠诚守信。这意味着对国家与人民、对理想与事业、对职务与工作忠贞不贰,尽心尽职;也意味着诚实无妄、诚信无欺、实实在在地做人,尽心尽力地做事,表里如一,言行一致。3.仁爱互助。是指对他人的关爱和同情。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喜人之所喜,忧人之所忧,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推己及人,与人为善,助人为乐。4.勇敢进取。是指为了真理和正义,无所畏惧。勇敢进取意味着勇于开拓创新,积极参与竞争,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具有英勇不屈,百折不挠的精神;意味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奋发向上,永远迸步。5.敬业好学。是指热爱和崇敬自己的职业,认真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不断地钻研、学习专业技术。敬业好学意味着坚守岗位,认真负责,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也意味着热爱学习,对自己的工作、业务、技术、学业刻苦钻研、精益求精。6.勤劳节俭。是指勤奋努力,不辞辛苦地劳动或工作,不断地创造财富,合理地使用能源和资源,珍惜劳动成果,爱惜时间,不懒惰,不奢侈浪费。7.谦虚谨慎。谦虚也包括谦逊,意味着虚心好学,永不自满,不盛气凌人,不高傲自大;意识到自己的人格,同时也尊重别人的人格,任何情况下都保持平等态度。谨慎意味着认真仔细,谨言慎行,合理地调控自身的欲望、情感、情绪、爱好、习惯等,不浮躁,不草率,不马虎,不放纵。
2023-08-27 10:38:561

道德的含义和本质是什么?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凡是人的活动都是为了获得某种幸福,区别在于幸福的种类和完满的程度不同。道德的活动既然是一种活动,当然也不能例外,它也是为了追求某种幸福。扩展资料:道德的准则既然道德是一种良好的选择习惯,像射箭一样有一个标靶,即人的幸福,所以也像射箭一样,需要在实践中根据感觉来调整和提高它的命中率。因此,说道德的准则是感觉当不为谬误。有人说道德的准则是自由,而把自由又定义为既不压迫人,也不受人压迫。这话一半正确,一半不正确。因为相同人的幸福是相同的,不同人的幸福是不同的。对幸福一概而论,是智力不成熟的表现。人的性格是有多样性的,有的人爱好思考,有的人爱好运动。即便同一个人,小时候和长大了的性格也有可能不同。因此,幸福和快乐也具有多样性。对待不同的人,幸福既然不可以一概而论,相应的道德也就不可以一概而论。
2023-08-27 10:39:052

道德的本质是什么呢?

道德本质就是指道德作为道德而区别于他事物的根本性质,是道德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和道德内部所包含的一系列必然性、规律性的总和。一、道德的一般本质是一种社会意识。道德是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道德反映着社会和人类发展的要求,反映着特定阶级的利益。道德的内容、特征、发展和演变都是受经济关系制约的,具有人类精神的一般特征。道德作为社会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既具有相对独立的发展过程,又受制于现实社会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从而表现出与其他社会现象不同的一般本质。二、道德的特殊本质是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道德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的根本特征,就在于它的特殊的规范性:1、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它是处于同一社会或同一生活环境的人们长期的共同生活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的要求、秩序和理想。2、道德规范并没有也不使用强制性手段为自己开辟道路。它主要是借助于传统习惯、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来实现的。3、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内化的规范也称为良心,良心是人们思想、言行的标准、尺度和检查官,良心形成特定的动机、意图、目的,良心促使人去遵守社会规范。三、道德的深层本质是一种实践精神。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曾经把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分为四种:理论的、艺术的、宗教的和实践精神的。由于道德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贯彻于人类生活发展的全过程,因而对于产生它的经济基础,对于整个社会生活,表现出巨大能动作用:使人们从伦理关系上去认识和把握社会经济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以伦理观念给人们的经济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以巨大影响,调节和引导着这些活动,以维持一定的社会生活秩序。道德的功能凡是人的活动都是为了获得某种幸福,区别在于幸福的种类和完满的程度不同。道德的活动既然是一种活动,当然也不能例外,它也是为了追求某种幸福。人类的灵魂可以粗略的分成三个部分,即营养和繁殖的部分,感觉和欲望的部分,心灵和理性的部分。道德既然与实践和活动密切相关,所以它的目的就在于追求人类灵魂中感觉和欲望部分的幸福。
2023-08-27 10:39:391

对道德的认识

道德认识是指对于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品德上的表现。其中包括道德观念、原则、信念与观点的形成,以及运用这些观念去分析道德情景,对人对事作出是非、善恶的道德判断。也可以把道德认识看作是对于行为中是非、好坏、善恶及其意义的认识。道德认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道德思维发展水平,主要体现为道德认识的形式。道德认识,首先表现在道德认识、道德判断或道德评价上,在一定意义上说,这也是人们道德思维发展水平的反映。道德思维的发展,也反映了品德无论在认识方面的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存在一个从不知道已知、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第二,道德观念变化的程度,主要体现为道德认识的内容。道德认识也表现在各种道德规范的观念,特别是道德是非观念上。道德观念的发展,正是主体对善恶、良心、荣誉、正直等道德规范的认识的变化。
2023-08-27 10:39:532

人为什么需要道德

 因为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你只有遵行它,才可以更好地在社会上立足。所以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2023-08-27 10:40:133

道德是什么?

道德,是由思想行为所表现的,有一定标准的,社会、风俗,习惯。美德,美就是美的事物;德,古称之为得;合起来解释就是,美的事物可以吸引和得到社会中的一切。道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词,道是方向、方法、技术的总称;德是素养、品性、品质。道德双修是人生的哲学。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的总和。扩展资料道德的功能1、认识功能道德是引导人们追求至善的方向。它教导人们认识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教导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从而正确地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和规范自己行为。2、调节功能人类拟定道德原则的目的是调节利益关系,实现本阶级(社会或团体)利益最大化。道德是社会矛盾的调节器。3、教育功能道德是催人奋进的引路人。它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意识、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树立正确的义务、荣誉、正义和幸福等观念,使受教育者成为道德纯洁、理想高尚的人。4、评价功能道德是公正的法官。道德评价是一种巨大的社会力量和人们内在的意志力量。5、平衡功能道德不仅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要求人们端正对自然的态度,调节自身的行为。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道德
2023-08-27 10:40:331

道德包括哪些方面

从形式来看,道德包括一个人的言论和行为两大方面;从内容来看,道德包括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等方面。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词,道是方向、方法、技术的总称;德是素养、品性、品质。道德双修是人生的哲学。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的总和。道德作用的发挥有待于道德功能的全面实施。道德具有调节、认识、教育、导向等功能。与政治、法律、艺术等意识形式有密切的关系。中华传统文化中,形成了以仁义为基础的道德。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念,没有任何一种道德是永恒不变的。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的宣传教育及社会舆论的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这是一种道德相对主义,与之相反的主张则称为道德绝对主义。道德很多时候跟良心一起谈及,良心是指自觉遵从主流道德规范的心理意识。扩展资料:表征个人道德的总体特点的范畴。简称品德。指体现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并具有稳定性倾向的个人的道德意识和行为的特点。道德品质表现在——①道德意识,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等;②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言语、道德行动和道德习惯等。道德意识引起并调节人们相应的道德行为,道德行为实现、巩固和深化人们相应的道德意识,二者综合构成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状况。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做到“日三省吾身”:第一应当分得清先与后,该先的一马当先,该后的甘居最后。先进性最重要的特点是“先”,即走在前列,一是走在群众的前列,带领群众;第二走在时代的前列,引领时代潮流。共产党员要有"先人后己,先公后私"的思想觉悟,始终把党的利益、集体利益、他人利益置于自己利益之上,好事、喜事首先想着群众,不搞近水楼台先得月。再次,要有"吃苦在先、享受在后"的优良品质,艰巨任务抢在先,危难之际冲在先,做改革创新的先行者,攻关克难的急先锋。生活享受往后靠,物质待遇不与人攀比,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人、带动人。第三要有“正人先正己”的律己意识,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执行党的决议率先垂范,完成党的任务身先士卒,不落在群众后面。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道德
2023-08-27 10:40:511

道德是什么意思

在我国,有女娲造人的传。在出土的女娲伏羲画像中,女娲手上拿着规,而伏羲手上拿着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神给人定下的做人标准,行为准则就人应该遵守的道德。
2023-08-27 10:41:052

什么叫道德

问题一:什么是道德的含义 我们通常讲的道德 是指人们行为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道德的定义可以概括为: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特征是 以善恶为标准,调节人们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它是依据社会舆论、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来判断一个人的品质,主要依靠人们自觉的内心观念来维持。 baike.baidu/view/10153 问题二:“道德”的定义是什么? 下面是听婵释禅先生给“道德”下的定义和相关道德理论,可供参考。 听婵释禅先生给“道德”下的定义。所谓“道德”:就是人类、国家和民族,以及国家和民族统领下的 *** 、政党、企业、家庭等各层级组织和人民等共同“倡导、认可、约定而形成”的,并需要“自觉或是强制性”发扬光大、遵循遵守的可以使其相对应人群获得“和谐稳定共存共处”效果和权益的具有最基本“公共性和普适性”意义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听婵释禅先生认为:道德是一种常规性文化或是文化现象。“道德”的全称应该叫做:“公共道德”。 “政治道德、经济道德、社会道德”的全称应该叫:政治公共道德、经济公共道德、社会公共道德。是全体“公”众,“共”同倡导、认可、约定的在人类生存、生活和社会发展等过程中所形成的共识,并在其相应人群里“普”遍“适”用的“思想理念” *** 的常规性、普适性文化或是文化现象。 “道德”离开了人类的群体性“公共”活动,也就不成其为“道德”。 “道德”是针对“人类整体”而言的; “道德”是针对各个国家和民族而言的;“道德”是针对各个国家内部的 *** 、政党、行业、企业、家庭等各层级组织和其人民等的“人群集聚体”而言的。 他认为:道德是法律之母,是法律得以形成的基础、基石和源泉。所有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规章制度等都是“道德”所演化、演变、派生出来的“子孙后代”。马列毛学、公有制和私有制学、科技学、经济学、资本学、管理学、儒学、道学、法学、佛学等各门各派的“学说、学理、学技”等,都是这种“道德”的思想理念的基础、基石和源泉。 听婵释禅先生认为: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规章制度等(简称:法度),是程序性、规范性、操作性很强并需要强制力执行的“规范性”道德。 所以,也有人把法律法规等叫做“硬道德”。“以德治国”,说的就是以“道德”治理国家,简称叫“德治”。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规章制度等“不能管辖、管理”的所有骸方面面,都要由“公共道德”来全方位进行收底和管辖、管理。 “公共道德”是人类可以维系和谐稳定共存共处的最基础、最基本的底线。人类社会一旦无所顾及地冲破这个维系各层级组织体内部人们共同倡导、认可和约定并达成和谐稳定共存共处“共识”的道德底线,那么不仅这些“公共道德”将会导致彻底地沦丧,而且依据已经沦丧的“道德之母”所制定出来的所有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规章制度等的“规范性道德”也必将充满邪恶。 问题三:道德是什么意思 道德,指衡量行为正当的观念标准,是指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不同的对错标准是特定生产能力、生产关系和生活形态下自然形成的。一个社会一般有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只涉及个人、个人之间、家庭等的私人关系的的道德,称私德;涉及社会公共部分的道德,称为社会公德。 道德相对主义者认为,道德和文化有密切关系:虽然人类的道德在某些方面有共通性,但是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往往有一些不同的道德观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视的道德元素及其优先性、所持的道德标准也常常有所差异;同样一种道德,在不同文化社会背景中的外在表现形式、风俗习惯往往也相去甚远。 问题四:道德是什么意思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指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标准、原则和规范的总和,也指那些与此相应的行为、活动。道德是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道德包含着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内容。客观方面,指一定的社会关系对社会成员的客观要求,包括道德关系、道德理想、道德标准、道德原则和规范等等。它贯彻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表现为政治道德、职业道德、婚姻家庭道德和社会公共生活准则等等。道德的主观方面,包括道德行为或道德活动主体的道德意识、道德判断、道德信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修养和道德品质等。这方面的内容构成了道德原则和规范,它要求转化为个人道德的实践,实现这个转化过程,需要通过道德教育和社会舆论,提高个人对道德理想和道德原则、规范的认识,从而逐渐形成个人的道德信念、道德习惯和道德风格。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问题五:什么是道德? 道德 开放分类: 中国文学、哲学、教育、道、德 德指内心的情感或者信念,用于人伦,则指人的本性、品德。儒家认为,“德”包括忠、孝、仁、义、温良、恭敬、谦让等。 道家则以为所谓天地万物之自然为“道”,而各种事物所得之自然为“德”。对人而言,便是品德。宋明理学家把“德”称作是实行某种原则,有所得于心。 德 dé [道德的含义] 道德是发展先进文化,构成人类文明,特别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我们通常讲的道德 是指人们行为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道德的定义可以概括为: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 人们提出的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这一概念说明,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调节人们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 范。道德总是扬善抑恶的。道德与法律不同,它是依据社会舆论、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来判 断一个人的品质,主要依靠人们自觉的内心观念来维持。 道德一词由来已久。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古代的著作中就出现了“道德”这个词 语。“道”表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则;“德”表示对“道”认识之后,按照它的规则把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当。从中国儒家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开始,千百年来. 人们就一直重视道德问题。 道德是行道积德――实践真理、发展真理。 真理就是大道。行道,就是创造条件、建立机制、运行和谐发展、大家都赢的客观规律,创造和谐发展的客观实际,是运用科学、实践真理。积德,就是不断创造和谐发展的客观实际,是追求真理、发展真理。行道积德就是道德。 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破坏和谐发展,是不讲道德;平等互利、诚信互助实现和谐发展,是一般道德;助人为乐、奉公为乐促进和谐发展,是高尚道德;舍己救人、为公牺牲在行道积德上达到了顶峰,是最高道德。道德的这种阶级(等级)差别是客观存在的事实,高尚道德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自然是高度和谐发展的社会。这是和谐道德观的基本观点。 行道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普遍接受大道的理念,明确发展的方向、目标与指导思想,这是精神条件。二、创造出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保证,在经济上首先要消灭贫穷与垄断这两极分化,普遍建立生活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物质条件。三、建立个体与群体行为的和谐制约与激励机制,就是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与风俗习惯,这是社会运行条件。只有具备了这三个条件,才能普遍运行和谐发展、大家都赢的客观规律,使社会向高度和谐发展的理想目标靠近。 【释义】 (一)道德,品行;特指好的品行。参见词条“道德(一)”。例:品德|公德|德育|德才兼备。 (二)情义;恩惠。例:功德|积德|感恩戴德|《书u30fb盘庚上》 “汝克黜乃心,施实德于民”。 (三)心意;信念。例:同心同德|离心离德。 (四)感德。例:《左传u30fb成公三年》 “然则德我乎?” (五)事物的属性。例:章炳麟《国故论衡u30fb语言缘起说》 “实、德、业三,各不相离。” (六)德国的简称。 (七)姓。 【德高望重】 #dé gāo wàng zhòng 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多用来称颂老年人。 〖例句〗李先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在教育界、科学界享有很高的声望。 ===================关于这个字的更多的信息================= “女子无才便是德”是一句封建主义的老话。 今天,当中国以“礼仪之邦”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或在对传统道德进行继承光大时,是否也应对这句老话有一番检视呢? 这句老话所体现的,不仅仅是封建社会对......>> 问题六:什么是道德 道德是人本能的东西,更是后天养成的合乎行为规范和准则的东西。它是社会生活环境中的意识形态之一,它是做人做事和成人成事的底线。它要求我们且帮助我们,并在生活中自觉自我地约束着我们。假如没有道德或失去道德,人类就很难是美好的,甚至就是一个动物世界,人们也就无理性无智慧可言。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道德的驱使才建立了人类的和谐社会;道德的要求才有了社会群众团体组织;道德的体现,使人们自尊自重自爱;是道德的鞭策,营造人与人的生活空间。一个不懂得道德和没有道德的人是可怕的。道德不像刀枪伤人肢体,它也能要人性命。在历史和生活里,迫于道德压力而“自杀”者并不少见。道德虽不是生活必需品,可它对人的修养和身心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文明的人类是靠道德的建立来作保障的。道德的传承也同样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劳动和创造,以致分门别类地产生各自的要求和水准。――选自叶千华《心灵夜语》第348页“浅说道德法律爱情”。 问题七:什么叫道德底线? 所谓道德底线,就是道德的最起码的基本规范,即对行为主体的最低道德要求。对社顶成员而言,社会道德底线是:诚实,厚道,有良心,不损害他人和社会,遵纪守法。道德底线的某些部分与法律接壤,某些部分与法律边线间存在“交叉地带”.(摘自《青年研究》) 易中天--关于道德底线的评说。 底线是属于内心的。就是我不作恶,决不作恶。我做事情再怎么样,哪怕做一些不好的事,也要有一条底线,不能突破。比方说,我偷东西,但我不杀人。就算被人看见了,也不能杀人灭口。或者说,我偷东西,但我不奸淫。就算女主人国色天香,也不能见色起心。再比方说,我偷东西,但我只偷富人的,不偷穷人的,或者决不偷人家的活命钱,救命钱等等。这叫做“盗亦有道”。这个底线从哪里来?从自己来,只能来自每个人自己的道德观和道德感。所以底线是由道德来负责的,我们也称之为道德底线。 问题八:请问什么叫没有(道德)?道德指的是什么意思 楼上的话不敢苟同。道德经有云: 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亓厚而不居亓泊,居亓实而不居亓华,故去皮取此。 以礼应道乃失道之因。与道德经正好是本末倒置。 ―― 个人感悟 道者行也,德者果也。道生万果,果果升道。 说白了就是行为惯性推动立场惯性,立场惯性形成内外共振,也就是命运。 这体现着环境对我们的影响,创造了我们不同的惯性思维和惯性行为。 而我们的惯性思维与行为有造就立场,我们的立场相互影响有决定了行为。 而道德就是要在这轮回的圈子里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只有明白了道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不是被德,仁,义,礼,牵着鼻子转轮回。 问题九:道德是什么意思 道德,指衡量行为正当的观念标准,是指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不同的对错标准是特定生产能力、生产关系和生活形态下自然形成的。一个社会一般有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只涉及个人、个人之间、家庭等的私人关系的的道德,称私德;涉及社会公共部分的道德,称为社会公德。 道德相对主义者认为,道德和文化有密切关系:虽然人类的道德在某些方面有共通性,但是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往往有一些不同的道德观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视的道德元素及其优先性、所持的道德标准也常常有所差异;同样一种道德,在不同文化社会背景中的外在表现形式、风俗习惯往往也相去甚远。 问题十:什么是道德 道德是人本能的东西,更是后天养成的合乎行为规范和准则的东西。它是社会生活环境中的意识形态之一,它是做人做事和成人成事的底线。它要求我们且帮助我们,并在生活中自觉自我地约束着我们。假如没有道德或失去道德,人类就很难是美好的,甚至就是一个动物世界,人们也就无理性无智慧可言。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道德的驱使才建立了人类的和谐社会;道德的要求才有了社会群众团体组织;道德的体现,使人们自尊自重自爱;是道德的鞭策,营造人与人的生活空间。一个不懂得道德和没有道德的人是可怕的。道德不像刀枪伤人肢体,它也能要人性命。在历史和生活里,迫于道德压力而“自杀”者并不少见。道德虽不是生活必需品,可它对人的修养和身心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文明的人类是靠道德的建立来作保障的。道德的传承也同样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劳动和创造,以致分门别类地产生各自的要求和水准。――选自叶千华《心灵夜语》第348页“浅说道德法律爱情”。
2023-08-27 10:41:281

道德是什么?

道德,就是由一定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所决定,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系,以区分善恶、正邪、荣辱等为内容的思想意识、行为规范和实践活动的总称。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精神现象,是随着人类历史不断发展的一种特殊意识形态。拼音:dào dé基本解释(1) 社会意识形态之一。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作为校长,他要求在学校里保持高的道德标准和礼貌规矩。(2) [moral]∶合乎道德的详细解释道德是通过行为规范和伦理教化来调整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准则、标准和规范的总和。道德规范的调控作用几乎体现于人们的所有活动领域,既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也体现在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中。道德属于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造句:1、同学们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2、他满口的仁义道德,却专干坏事。3、虐待老人不仅违背道德,也是严重的违法行为。4、我们要做有知识、有理想、有道德的人。5、随意对别人进行贬斥是不道德的。
2023-08-27 10:41:361

什么是道德?

道德,是由思想行为所表现的,有一定标准的,社会、风俗,习惯。美德,美就是美的事物;德,古称之为得;合起来解释就是,美的事物可以吸引和得到社会中的一切。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扩展资料特征1、共同性道德有一定的共同性,它指同一社会的不同阶级,甚至不同社会的不同阶级的道德之间,由于类似或相同的经济条件、文化背景和民族心理而存在着某类相似或相同的特性。2、民族性民族性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个性特征,包括民族的精神、气质、心理、感情、性格、语言、风俗、习惯、趣味、理想、传统,以及生活方式和理解事物的方式等诸多方面。不同民族间道德的原则标准亦有所不同。3、历史继承性道德与其它观念一样,既有发展的一面,又有继承的一面。4、自律性道德主体借助于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借助于对现实生活条件的认识,自愿地认同社会道德规范,并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践行道德规范,从而把被动的服从变为主动的律己,把外部的道德要求变为自己内在良好的自主行动。5、变化性道德观是不断更新变化的,不同时代道德是有侧重的,某种方面说,在不同的时代评价古代都有其局限性。6、传播性道德观的来源于对世界的认识,而对世界的认识是在变化的,所以道德观也是变化的,是学习的,是可以传播的。
2023-08-27 10:41:501

道德的本质是什么?起源于什么?作用是什么?

合作。
2023-08-27 10:42:019

什么是道德?道德有哪些作用?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指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标准、原则和规范的总和,也指那些与此相应的行为、活动。道德是伦理学的研究对象。道德包含着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内容。客观方面,指一定的社会关系对社会成员的客观要求,包括道德关系、道德理想、道德标准、道德原则和规范等等。它贯彻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表现为政治道德、职业道德、婚姻家庭道德和社会公共生活准则等等。道德的主观方面,包括道德行为或道德活动主体的道德意识、道德判断、道德信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修养和道德品质等。这方面的内容构成了道德原则和规范,它要求转化为个人道德的实践,实现这个转化过程,需要通过道德教育和社会舆论,提高个人对道德理想和道德原则、规范的认识,从而逐渐形成个人的道德信念、道德习惯和道德风格。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2023-08-27 10:42:241

道德的四个基本特征

道德的特点有:1、稳定性。2、规范性。3、社会性。4、层次性。道德,指衡量行为的观念标准,不同的对错标准是特定生产能力、生产关系和生活形态下自然形成的。在英语中,道德(Morality)是用来区分意图的正当与不正当,并决定行动的行为因子。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也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道德的事可以获得社会普遍认可的、增进人民幸福感、促进社会进步。道德可以是源自于特定哲学、宗教或文化的行为准则中衍生出来的一系列标准或原则,也可以源于一个人所相信的普遍价值。道德是一种“非正式公共机制”,非正式即指无法律或权威能判定其正确与否,而公共机制指所有场合都能套用的准则。
2023-08-27 10:42:321

人的道德品质包含哪些

  人们因为社会规范、宗教信仰和法律而遵守道德。个人的道德基础确定了他生活的方式,使其能够区分对错,其行为方式可以直接或间接改善环境,无论如何也不会伤害环境。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有关人的道德品质包含哪些,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道德品质包括什么   道德品质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   道德品质也称“德性”,简称“品德”。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因素构成。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在中国社会主义时期,最高尚的、最能体现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是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道德是后天养成的合乎行为规范和准则的东西。它是社会生活环境中的意识形态之一,它是做人做事和成人成事的底线。它要求我们且帮助我们,并在生活中自觉自我地约束着我们。假如没有道德或失去道德,人类就很难是美好的,甚至就是一个动物世界,人们也就无理性无智慧可言。   扩展资料: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念,没有任何一种道德是永恒不变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的宣传 教育 及社会舆论的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这是一种道德相对主义,与之相反的主张则称为道德绝对主义。道德很多时候跟良心一起谈及,良心是指自觉遵从主流道德规范的心理意识。   现实社会关系状况是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参加 社会实践 是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根本途径,个人的主观努力和自我修养是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内在条件。对于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来说,更应注重于参加革命实践、接受共产主义教育和自我道德修养。   道德高尚之人具有的7种品质   1.他们富有同情心:道德高尚的人情商也高。他们从多个角度去了解事物,包括所有的直接和间接涉众。他们首先努力去理解他人而不是被理解。他们有很强的观察、聆听和分析技巧,能深切了解事物的本质。这种品质使他们鹤立鸡群,从而赢得他人的信任;因此,人们都愿意敞开心扉与他们分享自己的问题并寻求他们的支持。   2.他们宽容大度:宽容大度需要一颗勇敢的心。有道德的人不会长时间心怀怨恨。他们都倾向于时时与他人和平共处,因此撕破脸面的吵闹与他们无缘。他们与这种毛病不沾边,他们对事宽容大度让生活不受影响。   3.他们总是愿意帮助他人:道德高尚的人总想助人为乐,无论他们与陷入困境的人关系怎样。他们采取纠正、预防或暗示性行动来帮助解决问题。纠正 方法 确保采取一些特定行动来解决问题。预防方法则保证这些特定问题不会再次出现。他们使用预防性方法找到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从而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避免此类事件的频繁发生。他们利用暗示方法引导他人采取一些特定行为来避免落入悲惨的局面。   4.他们属于内向型的人:有道德的人绝不是超级敏感或外向型个性。他们拥有冷静的头脑和温柔的心肠。他们避免情绪波动频繁,力求培养一种持续和稳定的个性。他们有礼有节对待无理言行。他们知道如何化解强硬和严厉的话语,并保持轻声细语。他们知道如何处理尴尬的局面。他们有很高的愤怒管理技能,这进一步增强其内向型人格魅力。   5.他们不多管闲事:很多人都有一种坏习惯——对他人生活非常好奇。这种习惯使他们喋喋不休,过多议论他人,传播谣言并在社会上散布未经任何验证的虚假新闻。与这些人不同的是,有道德的人从不过分干涉别人的生活:他们不多管闲事。有道德的人们理解人身攻击无疑是一桩大罪,所以他们不关心谣言,只专注于水晶般清晰的事项;他们避免偷窥他人的隐私。   6.他们个性灵活,适应性强:智者说,大丈夫能屈能伸。有道德的人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他们根据情况自我调整。他们不会一意孤行。他们的连续思维过程使他们能够轻易改变主意,从而在不让他人感到压抑的情况下改善局面。他们从不固执,无论情况有多艰难,都表现出灵活的姿态。   7.他们不苛求指责他人:太多的批评是一些社会和专业问题的根源。有道德的人不会动辄批评他人。即使他们需要谴责或批评某件事,他们也是采取一种积极的方法去接触相关的人员并提出建议,既不伤害任何人,同时又能有效地传达信息。
2023-08-27 10:43:001

什么是传统道德

中华传统道德是以人为本的道德。有两个基本观点: 第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肯定人的价值,肯定人的尊严。孟子讲过两句话:“所欲有甚于生者”意为我所要求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即人格尊严;“所恶有甚于死者”,意为我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甚的,就是丧失人格。坚持人格尊严,一方面要坚持自己的人格尊严,不能受别人的侮辱:另一方面要尊重别人的人格尊严,对于别人要加以尊敬,这是传统道德的一个基本观点。 另一个基本观点就是注重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在古代就叫做“人伦”,所谓人伦就是人与人关系的次序。孟子概括了封建社会中最重要的五种人伦关系,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夫妇有别”。中国传统道德强调和重视父母子女之间的人伦关系。“父子有亲”就是“父慈子孝”,把“孝”看作一切道德的根本。“父子有亲”在今天看起来应该是肯定的,长幼有序,在今天也是应该承认的。朋友有信,就是人与人之间不能说假话,不应该欺骗,这在今天也是应该加以肯定的。总的来说,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可以从五个方面来体会和把握。(一) 强调为民族、为整体、为国家的整体主义精神。整体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核心。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一个有道德的人应当“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尽忠保国”、“先公后私”、“一心为公”已成为人们所尊奉的崇高的道德要求。 中华民族的这种为国家、为民族的整体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一种强大的凝聚力,是中国自古以来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基石。(二) 推崇仁爱原则,强调“推己及人”和人际和谐。“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这就是人们在处理个人同他人关系时所依据的原则。中国传统道德强调“和而不同”、“人和”、“和谐”和“以和为贵”、“和气生财”的思想。为了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中国的传统道德又特别强调“待人以宽,责已以严”、“助人为乐”、“舍己救人”等道德要求,以调节人和人的关系。在中华民族长期的发展中,这种思想对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发生了重要的作用。(三) 重视人伦关系,提倡人伦价值。中国古代特别强调“孝”,即对父母尽孝,这是传统道德的一个重要内容。孝敬父母有两个要求。一是要赡养父母,供给父母的生活。二是尊敬父母。(四) 追求精神境界,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人格。中国古代道德教育,首先是注重改变人的气质,培养人的品德,即学习怎样做人。中国传统道德对于高尚的道德境界的追求,总是同一种“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人生哲学相联系,总是同“发愤忘食”、“乐而忘忧”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人生态度共同发展。从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人格出发,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特别强调要从儿童起,就注意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管仲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由于注意了从少年儿童时就对人们进行必要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各种礼仪的教育,力求使他们自幼就熟习这些原则和规范,也就使他们在长大后不会对这些规范礼仪产生抵牾的逆反心理,也就能够收到教育所希望达到的效果。(五) 强调修养践履,注重知行统一。首先,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特别强调“为仁由己”的道德主观能动性。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其次,中国传统伦理道德,重视“知行合一”。“吾日三省其身”,“三人行必有吾师”,“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等,都同道德的修养践履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古代还强调“慎独”的思想。 对中小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我们今天重视道德修养问题,包含着重新认识道德的社会作用的深刻用意。我们现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还需不需要道德呢?一段时间来,“道德无用论”、“道德代价论”等观点引起广泛的争论,但社会道德状况严重滑坡的教训使我们上了深刻的道德教育课。虽然道德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道德作为社会关系的强有力的调节器,那么,这个社会就连正常的生活都难以保障。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法制社会,也需要建立一个道德社会。基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重视道德品质的传统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从少年儿童抓起,才有可能使之潜移默化,化道德认识为道德行为。所以有必要在中小学进行中华传统道德教育。那么,对中小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有哪些基本内容呢?一是正义。“正义”是一个具有广泛意义的道德规范。儒家认为,“义”有正当、公正、应当、符合原则的意思。在中国传统道德中,总是把“义”和“利”联系起来,加以考虑,即所谓“义利之辩”。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即君子只知道去追求“义”,小人只知道去追求利。孔子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又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些话说明孔子并不反对个人的利益和富贵,只是强调利益的取得必须合于义。而孔子也认为在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首要的是要使老百姓都能富起来。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由于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文化的影响下,在一部分人中滋生了享受主义、拜金主义,出现了损公肥私的现象。因此,怎样对待义和利的问题,在义和利不能兼顾的情况下,怎样取舍,是判断人们道德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中小学生中进行正义和义利之辩的教育,对他日后处世,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作出正确选择,具有现实意义。二是仁爱。仁是中国古代最基本、最高的道德要求,也是一切其他道德规范的根本。在不同的人际关系中,对不同的人,仁爱有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表现。如对父母要孝,对朋友讲忠信。等等。父母对子女的爱,表现于抚养、爱护、教育等方面,是慈爱。子女对父母的爱,则表现于感恩、尊敬、赡养等方面,是孝敬。仁爱精神的一个基础,是恻隐之心,另一个基础是报恩的心理。报恩心理是孝的基础。墨子说:“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都是说,知恩图报,对别人给予自己的爱利恩惠给予回报,是人之常情。“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一个精神,就是“推己及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这就是为仁的方法。凡事想到他人,尊重他人,关心他人,是爱人的出发点。推己及人,时时事事顾及自己言行对他人、对社会的影响,也是社会公德的基础。推己及人也渗透在对日常人际关系的处理中。推己及人。这是仁爱的基本精神,这一点最简单,人人都能够做到。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往往没有做到。所以,对仁爱精神的提倡、培养,需要我们在日常的事情上,一点一滴地去做。三是宽恕。宽恕这一道德规范,大致包括这样一些内容,其一,要宽容、宽厚待人,不要过分地挑剔人;其二,在与别人发生矛盾时,要有宽广的胸怀,豁达的气量,允许别人有不同的意见。其三,要容许别人有过错,宽容人、谅解人、饶恕人。其四,要有仁爱之心,将心比心,为他人着想。四是礼仪。礼仪与道德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仁就是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在人际交往中,有一定的礼仪形式。如朋友见面要握手问好,早上见面道“早安”等等。在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言行举止、衣着打扮、行走坐卧等都要讲究礼仪。礼仪习惯的形成,要靠在日常生活中点滴地积累和养成。要从幼儿园起,从小学起,对儿童进行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我们提倡礼貌用语,请、谢谢、对不起、你好、再见十个字,这是礼仪建设的重要方面。但实际使用的情况并不好。礼仪和道德二者缺一不可。一方面要从小进行养成教育,一方面又要进行道德教育,使人人都了解礼仪的思想内容,保证礼仪不流于形式。五是勤俭。勤俭美德有两层含义,一是勤劳,一是节俭。勤劳与安邦定国相联系,如“克勤于邦”;勤劳与“自强不息”相联系,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而节俭与“俭以立德”相联系,如司马光认为,俭是大德,一切德行皆从节俭中来;奢是大恶,所有恶行都从奢侈发端;俭与“持家治国“相联系。中华民族的勤俭美德从古至今是一以贯之,但近年来也确实出现了某种不良现象。尤其中小学生不经历创业的艰苦,坐享父辈的劳动成果,再加上长辈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勤俭教育已是势在必行了。六是爱物。爱物是仁爱规范的进一步延伸。保护生态环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贯精神。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尊重自然、取物以时、取用有度、物尽其用、保护野生动物。等等。现阶段最重要的认识是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七是自强。中国传统道德所讲的自强,是立志为国家、民族建功立业的自强,是“以天下为已任”的自强,而不是自私自利、个人主义的自强,这是中国传统道德自强的基本精神。要自强就必须有理想,立大志。自强还必须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增强本领。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抵制错误思想的影响。自强还要注意加强团结。国家和民族的自强,固然要靠每个人的自强,但还必须有人们的团结合作,自强才有保证。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更强。八是诚信。处世待人,诚信为本。老子也强调“言善信”,就是我们所说的“说话算数”。近些年来,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由于拜金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的消极影响,这一道德要求经常受到破坏。我们要在中小学生中进行诚信教育,以诚信自我约束,会使我们社会文明程度有更大的提高。九是谦虚。“谦虚”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一大美德,也是我国传统道德中的一个重要规范。谦虚道德表现在待人接物上,应当尊重别人,对人恭敬有礼。谦虚道德表现在学业方面,则应当采用诚恳虚心地向他人学习的态度,以不断地增进自己的学问和才干。《周易》说:“谦,亨。君子有终”意为谦虚能使人亨通,能使人顺利办好事情,君子之行必有好结果。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充分体现孔子的谦虚好学的精神。我们每个人都应发扬中华民族的谦敬美德,虚以处己,敬以待人。十是孝行。孝是做人的起码的道德。在中小学生中加强孝行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独生子女受父母的宠爱,但如果没有孝的教育势必使学生养成自私的毛病,再加上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子女赡养老人的困难加重,如果不进行孝行的教育,也许今后会出现不“能养”的情况。进行孝行的教育,也是培养学生的感恩的心,使之可以更好的融入社会,与人和谐共处。
2023-08-27 10:43:101

如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不随地丢垃圾、不要随便在人后说人家坏话,不要人前一套人后一套
2023-08-27 10:43:193

怎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道德从哪些方面体现

1、学好科学。道德规范以科学知识为基础,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才能自觉遵守道德规范。2、明确规范。道德规范在中国已经系统化、精炼化,熟记这些规范,不但有助于应对一些重要的考试(考核),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我们立身做人。①个人品德(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②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③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④家庭美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3、见贤思齐。“学习雷锋,好榜样。”4、助人为乐。道德品质的养成需要道德实践。
2023-08-27 10:4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