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求一部英文电影的英文观后感

2023-09-01 10:57:11
共2条回复
我不懂运营

《勇敢的心》

一个勇敢的男人,一个向往自由,渴望爱情的心。用党内的话来讲,他真可以算作为了民族的事业,为了不灭的爱情,抛头颅撒热血了。佛罗伊德说过人的三大欲望,生的欲望,爱的欲望,被尊重的欲望,这个男人被负着沉重的负担,挺起宽阔的胸膛,去证实自己的存在。抛弃个人英雄主意不谈,欲望是原动力,爱情是导火索,最终向往自由的口号把整个行为推向了新的高度,华莱士仅仅是个符号,自由在引导人民。

华莱士两次深深受到伤害时的举动犹如电击般触动我的心。一幕是在心爱的女人惨遭毒手后,自己已经无力回天,他那有如闪电一样的目光,义愤填膺,气势有如滔滔江水,一发而不可收拾。另一幕出现在盟友背叛他的那一刻,孤独,无助,失望而没有绝望,他抛掉幻想,重新拿起武器,进行着一个人的战斗,向世界讨回自己的公道。

A brave man, a longing for freedom, love hearts desire. Terms of use, then the party, he can be counted as the cause for the nation, in order to immortal love, shed blood of Caesar. Floyd said that three people desire, raw desire, the desire for love, the desire to be respected, the man was a heavy burden of negative, broad chest stood to confirm their existence. Not abandon the idea of personal heroism, the desire is the driving force, love is the fuse, yearning for freedom eventually put the whole conduct of the slogan to a new height, Wallace is just the symbol, the people freely in the guide.

Wallace deeply hurt when the two act as if the electric shock-like touch my heart. Favorite scene in the hands of the women were after, have been unable to return to their own days, his eyes like lightning, like, filled with indignation, as the momentum rolling river, far out of control. Another screen appears in the betrayal of his allies at the moment, loneliness, helplessness, despair, disappointed but not that he throw away the illusion, to take up arms again to carry out a people fighting to get their fair world.

牛云

He was born on sea and sent to be the angle of piano. Maybe God thought that he wasn"t that great to keep beside him, so God throw him away, but God gave him a valuable gift that no one could compete — the special feeling about music. And God gave him a father that became the first person who loved him and took care of him. He didn"t have anything, he was nobody, but he knew that there"s always something waiting for him — the ocean. Ocean was his only home and piano was all he got. And he thanked God for giving him the gift, piano. If he ever had a choice between love, money and piano, I believe he will choose piano right away. He abandoned love for piano, he abandoned future for piano, and in the end, he left his life with piano. Which is the thing that even a pianist won"t be able to do. God knew that he is the one who could do this, that"s why he chose 1900 to be his angle of piano.

差不多180个字,应该还比较对口味,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_^

相关推荐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5篇

《海上钢琴师》,一部教科书级别的经典影片。如果要向别人推荐此生必看电影,母庸质疑,它一定会被列入名单之上。该影片首映于1998年。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海上钢琴师 观后感 范文 ,供大家参考。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1 这是一部触动心灵的电影,这是个让人爱亦不甘恨亦不忍的天纵奇才。他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名字—— 一九零零。 从他被亲生父母遗弃在三角钢琴上的那一刻,从他被水手丹尼收养的那一天,就注定与音乐结下不解之缘,就必定一生漂泊。区区七尺之躯,短短几年光阴,居然能经天纬地,驰骋乐坛,不得不让人对他五体投地。他才华横溢,可以瞬间谱写经典乐章;他幽默风趣,令失声痛哭的朋友破涕为笑;他更浪漫多情,在颠簸的船舱中与钢琴共舞一曲,优美如斯。我为他深深着迷。 不同于历史上任何一个天之骄子,他的人生既没有扣人心弦的跌宕起伏,亦无惊世的璀璨辉煌,简单四字——细水长流,即可概括全部。他藉籍无名,每天为富人穷人弹琴伴奏。那场与爵士之父意料之外确又情理之中的较量惊艳全场。 然而是命运的安排,抑或它与我们开的又一个不怀好意的玩笑?是上帝的宠儿,抑或世界的弃儿? 不被祝福地降生,是缺少证明的流民,是不被任何一个国家承认的驱逐者。他的诞生与死亡于世间没有任何影响。他在这喧闹的人世不会留下任何一个音符,他在这个片广博的土地不会留下一丝足迹。因此他拒绝出唱片,他的音乐与本人无法分割。如果这个世界无法接受他,他同样抛弃整个世界。但是即便如此,这个认知仍是他心中放不下忘不掉的伤痛。虽然他拒绝下船,但却渴望俯仰于天地之间,他有着一颗崇尚自由的灵魂。然而心底的魔床监禁了他的思想,束缚了他的肢体,无时无刻地折磨着他。但值得欣慰的是,拥有一位相知的知己是他最大的幸福。于是他痛并快乐着。 导演兼编剧Giuseppe Tornatore不是一位乐于煽情的艺术家。对于一九零零姗姗来迟的初恋并没有故意渲染。爱情的脚步翩然而至:作曲时,一位美丽的女士出现在一九零零的视野中,于是情窦初开,一见钟情,做尽恋爱中小伙子会做的。姑娘对他亦有好感。然有情人不一定终成眷属,姑娘到站了。临走前留下家庭住址让一九零零去找她。一九零零模糊地答应着。爱情能让世间最懦弱的人变勇敢。恋爱的激情唤起人们打破桎梏的勇气。姑娘走后没多久,一九零零决定下船。但就在我们万分期待中,这位被万物无限眷恋的男主角却突然停在了楼梯中央,在半空中茫然地望着眼前的城市,用力得仿佛这一生一次就够了,然后将礼帽甩进海里,毫不犹豫地回头。 相信看完电影的朋友都无法忘却一九零零辛酸苦楚的眼神,那里溢满忧伤。既然如此决绝为何流露出如此让人心疼的目光?既然如此厌恶陆地又为何总是透过窗口目送每个乘客离去,久久不语? “钢琴有八十八个琴键,我可以很好地控制它,奏出完美的音乐。但当我站在那个城市面前,我看不到它的尽头。每个街区都有上千条街,每条街都有上千个十字路口。我不知道要怎么选择。谁来告诉我该怎么选择?” 原来不是不想,而是不会吗? 在他三十多年的生命中,从来没有人教导他应该怎样选择。曾经有一个叫做丹尼的老家伙告诉他,妈妈是一匹 赛马 ,买对了你就赢了,但他还来不及说要怎样才能买对那匹马时就永远地离开了一九零零;曾经他的童年只是孤独地在渡轮昏暗的一角中度过,趴在窗边看着温暖的海水,睁着他那双蔚蓝的眼睛深深地看着,进行与大海的交流,虽然那总是他的独角戏;曾经有无数个夜晚他蜷曲着辗转难眠…… 渡船的寿命有限,人的生命亦有尽头。孩提时的一九零零和着哇哇的啼哭声降生于维珍尼亚号,离去时亦在满足中与它一起粉身碎骨。满足吗?为什么?有人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还有人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我在你面前,爱你却不能在一起。”我无法揣测出一九零零究竟是怀着哪种心情离开人世的,也许两者兼而有之吧!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2 上周和宿舍的一齐把《海上钢琴师》看完了,这过去整整一周了,心里还是为电影情节耿耿与怀 我们都说这部电影影响了我们的睡眠,每一天躺在床上的时候就开始想1900为什么执着的就是不选择离开大海呢?这么一个天才选择一个有界的轮船生活一辈子,钢琴是他的一生,不对,大海是他的一生,也不对,那么1900的一生到底是什么? 我此刻还是想不明白他心里的那个信念到底是什么,居然能让这么单纯的人一向坚守自我的信念,没有人能改变他的生活,一向都没有,就算是死亡。1900从小生活在船上,“爸爸”用他自我的方式教导这个天才小孩,可是没有人明白从来没有碰过钢琴的1900能够弹出让人感动的音乐,这又是为什么?单纯是触不可及的,我们这些在复杂的社会中浪荡了20年的人来说确实想不明白到底为什么 1900也有感情,他的感情更是单纯的想让人发笑,他没有去勇敢的为爱而改变,但这是我欣赏的,自我的生活就要自我决定,既然性格决定生活,就不能刻意的改变,否则还是自我的生活么,对吧!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3 我认为自我是一个不太容易受感动的人,因为能使我落泪的电影很少,可是有一部电影能够让我一次又一次的受到震撼,一次又一次的为之落泪。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做《海上钢琴师》。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孤儿,他是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气船上,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丹尼收养,这位烧炉工用当时的年份为孤儿起了名字,叫做1900。然而好人不得好报,烧炉工在一次意外中死亡,仅有8岁大的1900又再度成为了孤儿。过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他从不敢离船上岸去,只因纽约无际的高楼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令他迷失自我。 纵使之后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他永远地留在船上了,就算到了最终,唯一的好朋友马克斯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于是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1900殉船于海底。1900,这个既没有出生纪录,也没有身份证明的人,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就在人间蒸发,就如流逝了的音符一样,渺无踪影了。 影片使我感动的地方有很多,首先是烧炉工与1900的对话, 1900:“丹尼,什么是孤儿院呢?” 丹尼:“孤儿院就像一个大的监狱,没孩子的大人都会被关在里面。” 1900:“如果我不和你在一齐你就会进孤儿院吗?” 丹尼:“你说得对,乖,所以我要多谢你。” 这段对话真的很温暖,丹尼为了不让1900有心理上的阴影于是编制了一个善意的谎言,使1900认为自我很重要。丹尼真是一个好父亲。 “我宁可舍弃自我的生命,也不愿意在一个找不到尽头的世界生活,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来,不是因为我所能见,而是我所不见……”。 这句话是1900说过的话,1900明白欲望永无止尽,如果走下了这艘船,他能够凭借精湛的琴艺获得金钱,权利以及感情,可是他会失去对于音乐的灵感以及真正的自我。所以他选择与船共亡的重要原因。他是一位值得尊敬得艺术家,他有着真正艺术家所拥有的高贵的自尊。 这是我对于1900的理解,一个没有根而终身漂流在海上的男人,独特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使得他处在一个独立的世界里。他与这个社会仅有一段很短的距离——一块甲板;他与这个社会有一段很长的距离——一个世界!他用音乐解读一生,音乐是他对人生的感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4 有人说,这是一个悲剧。而我却以为,没有比这更好的结局了。 如果1900下了船,不外乎两种结局。一是彻底地被这个肮脏的世界同化;二是迷失了挚爱的方面、郁郁而终。而无论是哪一种,远没有死去幸福。 惟有海洋这般广大的胸怀方可容得下他惊世绝艳的才华。即使陆地上有大把大把的金钱,有形形色色的美人,有灯红酒绿的生活,1900却不属于那里。不属于一个地方的人硬是待在那里,这才是个杯具。很简单的一个道理,没有人能够说水里和地上哪个更好,鱼属于水,人属于地,只是适合不适合的问题。 与MAX道别的时候,1900说:“原谅我,我的朋友,我不下船了”,不是不想下,而是他不知下了船该如何活下去。记得他决定下船的那一幕:1900在舷梯上站了很久,最终把帽子扔进大海,人却很坚定地走回了船。他不是没尝试过,终不能战胜他的内心,只因那里太纯净。他说他看到无数条街道,却不明白路该往哪里走。 看到那里,应无人再指责他的懦弱了。所谓“不懦弱”的人们会在这个肮脏的世界上很圆滑地活着,他们或是有钱,或是有权,或是两者兼而有之。然而他们终究无法纯粹地活,因为爱而活。1900的“懦弱”令他保全了一颗完整而干净的心,令他的音乐永远流淌着纯净的气息。 影片的末尾,1900对MAX说:“两条右臂能弹出什么音乐,期望天堂有钢琴。”我想,1900终是不属于人间,即使在那里,他获得过无数掌声。然而,他需要的不是这些。如果能够的话,他宁愿一个人,一架钢琴,就这样一向弹下去。 天使不应在人间。正如1900最终选择与船一齐炸毁,如此,海上会流传着这样一个 传说 :以往有个天才的钢琴师,他的音乐令所有人为之折服,他始终没有离开过大海,然而他的心却已到达了世界的每个角落。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5 陆地上的人喜欢寻根问底,虚度了大好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迟到,夏天则担心冬天的将至。所以他们不停地四处游走,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面对这一切,那个叫1900的钢琴师会淡淡地说:“我不羡慕。” 电影《海上钢琴师》,讲了一个人的 故事 。男主人公名叫1900,他是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汽船上的孤儿,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收养,然而烧炉工在男主角8岁的时候意外死亡。过人的天赋使1900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纵使后来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他永远地留在了船上,即使到了最后,唯一的好朋友马克斯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于是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1900最终与船葬于海底。 1900,这个既没有出生纪录,也没有身份证明的人,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就在人间蒸发,就如流逝了的音符一样,渺无踪影了——让我们常常思念他,但再也找不到他。 如果他放弃那无谓的坚持,那他的人生不是会有另一番风景吗? 是的,一个真正会生活的人,一个真正热爱生活的人,就应该与命运抗争,离开井底,去往更开阔的天空,而不是逃避世界,放弃生命,对世间绝望。1900本有那么难得的天赋,有那么美满的爱情,有那么光明的未来。那次,马克斯都已成功劝说他下船了,甚至他都要走下船了,但当他看着纽约这座城市时,感到非常陌生和恐惧,便又放弃下船了。他最终还是与世界失之交臂。 1900曾说:“我那时穿着大衣,感觉也很棒,觉得自己前途无量,然后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没问题!可是,阻止了我的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见的那些。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唯独没有尽头。根本就没有尽头。我看不见的是这一切的尽头,世界的尽头。”是啊,世界的尽头,人生的尽头,那里应有回忆,没有尽头,是因为他没有真正活过。外面的世界,他连经历都没有经历过,却已绝望了。原本,他的过人天赋,他的美满爱情应该都是他面对世界的动力。他却抛弃这些,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来逃避这个他恐惧的世界。他认为“陆地”对于他来讲是一艘太大的船,一个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长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种他不会创作的音乐。他已丧失了生命的意识了。 他想结束生命来寻找自己的尽头,逃避世界的尽头。的确,世界没有尽头,真正的尽头在自己的心里,只要你经历过,活过,就一定能看到真正的尽头——你生命的价值。而他渴望在有限的空间,找到自己的坚持和熟悉。当无限的世界邀请他加入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死亡。那他死得其所了吗?他看到天赋对于他的意义了吗?他听到世界对他的召唤了吗?他感到爱情的真谛了吗?没有。 蔚蓝的大海总是载满了回忆的,无论它是快乐的,充满希望或不堪回首的……可惜1900没有看到真正的海,或许现实世界真的太让人感到陌生、恐惧和残忍吧。但我们这些未来的演奏者,就应该积极入世,经历世事,认知世界。虽然我们改变不了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拥有强大的内心,去包容世界,去追求未来,奏响自己的命运交响曲。 我想——海上,其实应该是钢琴师起步的地方。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5篇相关 文章 : ★ 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范文5篇 ★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5篇 ★ 关于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作文5篇 ★ 钢琴师观后感范文5篇 ★ 2019《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心得优秀范文5篇 ★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初中 ★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心得范文 ★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精选6篇600字 ★ 电影《海上钢琴师》700字观后感范文 ★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范文
2023-08-28 11:45:181

观《海上钢琴师》有感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观《海上钢琴师》有感范文(精选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观《海上钢琴师》有感1   还记得那是20xx年1月底,我第一次走进艺考培训学校,那是我接触的跟广播电视编导有关的第一节课——影评。老师推开门二话没说为大家播放了这部电影,那是我第一次看这部电影,也是我第一次带着专业的角度去看一部电影。《海上钢琴师》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启迪,更是一种对电影的渴望吧。时隔这么多年过去,我也走上过讲台,每每都会把这部片子拿出来,同那些面临艺考的孩子们,一起体会影片中那经典镜头带来的视觉震撼,一起感受那灵魂音乐带给我们的人性回归。《海上钢琴师》是意大利著名导演吉赛贝·托纳多雷的作品。同《天堂电影院》《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合称为"时空三部曲"或者说是"回忆三部曲",还有的称之为"回家三部曲""寻找三部曲"。三部影片运用了同样的叙事手法,在现实与过去不断穿梭,在追忆与沉思中循环往复。而他的影片配角是特别的存在,贯穿始终,是引路者。吉赛贝·托纳多雷导演作品不多,但每部都堪称精致,获得的奖项也很多。有媒体评论他一如既往地精准:在很短的时间内,将主人公或主要行动做一个非常准确的亮相,虽然身为意大利人,却比纯好莱坞导演拍出的作品还要好莱坞。但在我看来,他的作品叙事结构虽然复杂,但情节清晰流畅,画面精致唯美,音乐婉转缠绵。他总去描写那些大时代下的小人物的悲欢离合,而在其中我们能看到,爱情、梦想以及对未知的恐惧。   《海上钢琴师》这部影片的故事发生在一艘穿梭在英美之间的游轮上。1900年的第一天,铲煤工丹尼发现了遗弃在头等客舱钢琴上的男婴,收养了他并取名"1900"。1900没有出生证明没有身份没有归宿,但他有海洋有钢琴有音乐。那年,8岁的1900,推开"禁止入内"的大门,走进了他生命灵魂的深处——"Music"(音乐),钢琴天才1990一曲感动众人,一句"F the regulations"(去他的规定),开启他人生篇章。海上波涛汹涌,船内晕眩晃荡,1900又是一曲,结缘终生的朋友——小喇叭乐手MAX。摇晃的音乐大厅,四处奔走的钢琴,音乐的自由也随之开启。上天赋予1900无与伦比的音乐天赋,让船上的各式各样的人为之疯狂,也给1990带来了人生中第一次挑战。来自爵士之父的挑战。也是这次挑战,又给了他新的人生际遇。爱情总是来得异常仓促,一张唱片,本可以流传百世,却被1900抢下。"I won"t let my music go anyway out me"(我不能让我的音乐离开我),因为这音乐属于爱情。为了这奇妙的缘分"一见钟情",1900做了生命中唯一一次下船的决定,他决定为爱出走,或者是为了看看那未知的世界。但繁华世俗的世界让1900退缩了,那从未踏足的领域可能并不适合1900。最终也未能走下那通往陆地的长阶,他义无反顾的回到了船上,回到了这艘从出生就未曾离开的属于1900自己的音乐世界。即使退役了的邮轮将被炸掉,他也选择与船共存亡。2个小时的影片导演处理得很流畅,1900似乎是某种象征,我不禁跟着人物的命运思考,思考人们生存现状,思考未来命运。但每次我看完这部影片,我的大脑都会放空一段时间,不知该想什么,不知该做什么。好似想逃避这悲剧色彩带给我的不安,或是这玄妙的音乐带我短暂的抽离现实。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音乐能表情达意,它承载着电影中情感塑造的职能。它贯穿始终,每一曲都那么耐人寻味。《海上钢琴师》被誉为是最不容错过的电影原声带之一。影片的配乐出自现意大利最有名气的音乐大师颜尼欧?莫里克奈之手,他的旋律由于乐思宽广、质朴流畅、极富歌唱性而具有在一瞬间渗透人心灵的强大感染力,包括《天堂电影院》,《索多玛的120天》,都是来自这位大师的作品。而钢琴,作为乐器大家族中的王者,钢琴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社会精神生活不断发展的状态。钢琴初始,因为其做工复杂并且价格不菲,最早只有皇室和贵族才能接触到。然而仅仅300多年的历史,钢琴却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乐器之王。它美好的声音伴随着整部《海上钢琴师》,仅仅88个键,却千变万化,万种风情呈现在我们眼前。《海上钢琴师》这部影片中1900弹得第一首曲子叫做《莫扎特再生》,当时的1900稚嫩生涩,不熟练的弹奏却引来了众人的赞叹。而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出现则是在游轮爆炸前,那时没了钢琴,只有1900灵动的手指。而音乐依旧那么淳朴,好似1900的一生。1900的音乐生涯从它开始,由它终止。1900的人生也如这首曲子一般,简单却耐人寻味,如歌亦沁人心脾。再一首让人记忆深刻的也是贯穿影片的曲子,就是那爱情的旋律。1900用他那自由纯粹的心镨出一曲灵魂深处的曲子,它被录成唱片,流传了下来。这首曲子是回忆的初始,是寻找的初始,是爱情的初始,更是回归的初始。影片由这张唱片引入故事,也由这张唱片结束故事。曲终人散,1900不是个勇敢的人,他不惧怕挑战、不惧怕死亡、不惧怕离别,可偏偏害怕未知,而未知的世界仍需要勇敢的`人去探索。   当然,《海上钢琴师》中人们往往最记忆犹新的就是"斗琴"那段经典,就连周杰伦《不能说的秘密》也是有明显模仿的痕迹。"斗琴"这段,钢琴、音乐不再是1900的配角,而是与1900互为主角而存在的。这艘游轮名为"维尼吉亚号",这游轮可以说是1900的整个世界,船上的舞池是1900唯一展现他才华的地方,决斗就发生在游轮华丽的舞池。挑战者是爵士乐的发明者,这在历史上是确有其人的,成名于妓女的舞会,他被金钱与名利所包裹。他选择在舞会最高潮的时间点开始了挑战。他要炫耀,他要在众人面前羞辱这个外界传说比他强的人——1900。 影片中大全景画面很多,这样的景别既交代了人物活动的环境空间,也将气氛意境渲染到一个高度。与此同时,穿插呈现在观众眼前的人物或物体的近景合特写。好似时空停顿,意境深远。"斗琴"片段导演出神入化的表现了一段精彩场面调度。挑战者先入画面的是一高大的影子,长镜头定格在人物的远景后平移至吧台,从画面右下脚开始模糊,画面只剩清楚地酒杯,然后拉近。使观众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酒杯上。让原本同一空间的人与物产生了一种空间跳跃的错觉。之后,导演大量运用仰摄、俯摄镜头并且通过推拉镜头并加上淡入淡出叠化等电脑特技完成大全景与特写的镜头切换,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视觉观感。这样的拍摄手法以及剪辑技巧,成功的将观众的注意力转移到被摄对象。这种带有感情色彩的镜头角度,再配上三段精彩绝伦的钢琴表演,音乐,镜头,声画完美合一,塑造了1900神话般的形象。这里还要谈到的是那根"香烟",第一段斗琴,挑战者借点烟错过1900善意的握手。一根烟的时间弹完挑战曲,显示自己对音乐的控制,也是给1900下了战书。挑战者离开,举着燃尽但为掉落的烟走回吧台,熄灭在酒杯中。1900一曲圣诞去回应,激怒了挑战者。第二段斗琴,1900弹了挑战者的曲子,彻底激怒挑战者。第三段斗琴,挑战者使出大招"快",而1900俏皮的问好友要来一根香烟。两只手弹出四只手的音乐,速度之快让琴弦的温度点燃了这根香烟。此后有长达10几秒的无声,同时全场目瞪口呆的画面,把观众的情绪带到了一个兴奋的顶峰。同样是"香烟",第一根是炫耀,第二根是回馈,1900优雅的打败了自负盛名的挑战者。   《海上钢琴师》这部影片拥有音乐天赋,画面美,音乐美,意境更美。1900集万般宠爱,然最终,他放弃了陆地、城市、名利、爱情,选择与生他养他的游轮共存亡。虽然1900一生没有离开过这艘承载着他音乐与命运的游轮,但游轮上形形色色的人早已让他已看尽世界百态。"生于斯,死于斯,铭于斯,其魂气无不之也,其死而有不澌者矣。"我不禁会想,那是否是一种落叶归根的情感。落叶虽死却也是新生。   观《海上钢琴师》有感2   在苍茫的海上,是谁将心深埋于波澜?是谁谱一曲传奇与绚烂?是谁奏响海洋的心跳?是一位孤独的行者,一位执着的追梦人,一位海上钢琴师。1900不仅是他的名字,也是一个开始,一个起点,一篇乐章的前奏。高潮的悠扬,是他内心的祷告,是从海洋深处呼唤天际的歌声。他如海一般宁静深远,也如海一般变幻莫测,大陆的纷繁扰乱了他的眼,所以他选择留下,用黑白的旋律与浪花共舞,谱下属于自己的传奇。   意大利著名作家亚历山大德罗。巴里科的独角剧本《十九世纪》上演成功后,被改编成电影《海上钢琴师》,让人永远记住了那位非凡而孤独的钢琴家T·D·林蒙,人们喜欢称他为1900。   一位小号演奏家麦克斯回想起当年海上浮城遇到的音乐知己。当年,麦克斯就是吹奏着一首爵士小号曲登上船的。他满怀希望,就像去参加一场盛大的聚会一样,但是,很快他就尝到颠簸大海的痛苦滋味。正巧,他遇上了1900,邀请他坐在钢琴边听他演奏,随着大海的波澜自由滑动,他们享受着这颠簸中带来的美妙时刻。从那以后,船上的贵客们在1900钢琴声的伴奏中度过海上时光。有时,他也会来到下层客舱,为那些贫穷的欧洲移民者演奏。他手在琴上,心在海上。只要有人给他几个音符,他就能演奏塔兰台拉的舞曲。人们随着欢快的乐曲翩翩起舞。美国到了,曲终人散,所有人都踏上了新大陆,只有1900一人孤独地留下。他为什么不上岸呢?世界近在咫尺,他完全可以征服世界。可是1900认为,陆上的人总喜欢寻根问底,虚度了许多光阴,就像冬天忧虑夏天的迟来,夏天担心冬天的将至,总是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他并不羡慕。   1900是独一无二的,他认为,就像钢琴一样,琴键有始有终,有限的琴键可以奏出无穷的音乐。他的音乐不仅给凡人演奏,还给上帝演奏。上岸后,该何去何从?太多选择让他无所适从。他来自海上,也必将回归于大海。这艘船不仅载着人,也载着他的梦想。他生活的范围离不开船头和船尾,在有限的范围内,他习以为常,他自得其乐。陆地对他来说是艘太大的船,是位太美的美女,是条太长的航程,是瓶太浓的香水,是无从弹奏的乐章。所以,他无法舍弃这条船,他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这真的只是传奇,属于1900一个人的传奇。他从不奢望在陆地上开始新的生活,用他至美的琴声征服惊艳的世界,他只是默默地在海上,在漂泊中谱写自己的音乐人生。他的生命始于此,也终于此,1900永远地享受着世间少有的孤独,他把弗吉尼亚号船视为永恒的家,他的摇篮,他的精神的寄托,他的音乐的归宿,孤独感也造就了他一生的传奇。   世界宛如一座舞台,音乐是一束闪亮的聚光灯,能射入我们内心深处,也能给我们一线光明。“为升进天堂而努力,当然是壮丽而崇高的,但是活在这可爱尘世同样是美好无比!既然如此,那就让我们做人吧。”能在每分每秒中,以开阔的心来演绎世界,是一门艺术,一颗心永远向未来开启的海上钢琴师。   观《海上钢琴师》有感3   《海上钢琴师》不愧为一部经典影片。它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生在船上,长在船上,死在船上,只为钢琴而生的人的一生。他将一生所有的光芒撒在个这艘船上,短暂而凄美。   主人翁(名叫1900)对于这艘船的爱恋不舍,可能类似于我们对于故土的一种眷恋。生于斯,长于斯,故土赋予我们生命以及生命里的一切,这艘船同样赋予他人生的全部价值和情感。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不愿离开他的故土,纵然那土地贫瘠,荒凉,甚至充满危险,纵然外面的世界纷繁多彩,金银遍地,他们从不离开故土一步。对于1900,一个孤儿,他的全部世界就是这艘船,那里就是他的的家,他的全部快乐悲伤梦幻激情。能够说他对于这艘船的感情比任何一个人来的都更深沉,更灼热。所以即便是最后一刻,他仍然不会选取离开。   片中最后一段,有主人翁的一段独白,他说他不走,不是因为他站在船板上看到的那些建筑让他感到畏惧,而是因为他看不到世界的尽头。是啊,钢琴的键有始有终,船的甲板有始有终,他能够用有限的键盘奏出无限的乐曲,他能够驾驭这种“有限”,在那里,他就是他。而这个世界呢,没有开始,没有结束,错综复杂的街道,星罗棋布的高楼大厦,有太多的路能够选取,他没有办法去驾驭。驾驭他的人生,他的情感,他的音乐。他只能选取他能够选取,能够驾驭的方式生活,这种方式与世无争,平静自如,不受功名利禄的纷扰。如果一种生活方式,他无法驾驭,他宁可不要!我想这也许是他不选取离开的第二个理由。   他内心的孤独,音乐可知,就如同他的语言,他用它来述说生命,表达情感。其中有这样的一幕,夜晚,在船的酒会大厅,他演奏着,钢琴随着在飓风大浪中左右摇摆船艘,在光洁的地板上,合着音乐的节拍,乎左乎右,时而转圈,时而滑行。让你感受到仿佛他整个人的身心和这音乐,这艘船,这大海早就融合在了一齐。他说过,他的音乐和他的人不分开,所以拒绝发布他的音乐胶片。我想,他的内心里,也必须这样笃信,他的这艘船和他的人,不能分开。生命仿佛自他被抛弃的那一刻起,就和这船联系在了一齐。音乐,船,他,是“一”,永远无法分开。船的生命结束了,相信他的生命结束,也似乎成为了必然。这也许是他不离开的第三个理由。   对家的深深眷恋,对生存方式的抉择要求,以及早就融为一体的共同的生命,促成了他的杯具。   然而这真的是杯具吗?就像戏曲在最高潮处嘎然而止,人生在颠峰时刻隐退,情人们相拥着步入婚姻,我们看到了最完美的一幕,之后呢?看戏曲渐渐索然无味,人生逐渐走向低谷,感情继婚姻之后埋葬在数不清的家庭琐事里,这就是最真实的世界。他的死,至少震撼了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我们谁也无法想象这样的一位旷世奇才,走下船舶,是怎样开始他平凡的人生,开始变得庸俗乏味,追名逐利。我们不忍心看到那里,导演自然也不会忍心拍到那里。所以从某种好处上讲,这也许算不得是一幕杯具。   现实生活中,对于别人的选取,我们会感到匪夷所思,就像这部影片一样,可能很多人也不解他的这种选取,但是,我想说,无论是谁,作出怎样的选取,无论在我们看来是多么的荒谬,多么的不明智,多么的让人不解,这都是他的选取。这个选取必须有他的理由,他的思考,你不是他,你没有经历他所经历的,你没有了解他所想的,那么我们唯一能够作的事情,不是述说我们的不解,而是握住他的手,微笑着说一句,Good luck!   喜欢这部电影,喜欢1900,喜欢音乐,喜欢这一片湛蓝的大海。   观《海上钢琴师》有感4   重温电影《海上钢琴师》,又有了些许体会,这是一部关于音乐、关于命运、关于困境中成长的影片。   《海上钢琴师》讲述了一个被抛弃在“弗吉尼亚号”头等舱钢琴上的弃婴“1900”在蒸汽船上成长成为一名以海为家的天才钢琴师,并最终殉船于海底的故事。这看似虚构了一名悲剧的艺术家的人生,其实电影充满了对生命和存在意义的思考。他在海上出生,在陆地上却是个从未存在的人,没有亲人,没有户籍,大海便是他的摇篮。他随着弗吉尼亚号往返靠泊各个码头,逐渐长大。他有着非凡的钢琴天赋,吸引了愈来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1900”从出生到船被爆破拆除的时候至始至终未曾离开大海,一生与钢琴相伴,他认为外面的世界非常不着边际,上岸的话怕迷失了自我。   虽然有人看过后会说,这是一个懦夫,但我不这样认为,反而被主人翁的那份信念所打动,现在社会太过浮躁,很多人忘记自己当初的梦想,能坚持信念的人是伟大并需要偌大勇气的。也许有人会觉得“1900”有点固执,不懂变通。要是他下船了,以他的才华,肯定能有很好的生活,干嘛非得和一艘船共存亡呢,这不正是他的与众不同之处嘛?纵使外面的世界有着千千万万的诱惑,他依旧追随着自己的内心,一生都只为自己热爱的事情而活。   “1900”宁愿离开自己的生命也要守住自己初心,带着音乐与船共存亡,让我感触万分——生命不在于长短,有的人活了一百年,但却像只活了几十年一样唯唯诺诺,可有些人,虽然只活了几十年,却勇敢的活成了一百岁的样子。   观《海上钢琴师》有感5   有些电影是你看过之后心中涌现万千却无从下笔,是你思绪纷飞却不知从何整理的。《海上钢琴师》就是这样一部令人欲罢不能却欲言又止的电影。也许多年之后,人们会忘记那场惊艳的钢琴决斗,会忘记他心爱的女孩就住在莫特街27号,会忘记……但在维吉尼亚号残骸中他与麦克斯最后的对白,眼神中所流露出的孤独、决绝而温柔,始终会出没在心底,带来生息。   这个故事的开头到结尾,始终是以倒叙的手法由迈克斯陈述而来的。所以,有人说,迈克斯和1900其实就是“一个人”,因为除了迈克斯,没有人能作证,我们并不知道1900的故事是否真的存在。所以,1900代表的是某种境界,是和外界纷扰不一样的存在状态。   对于这样的结尾,我一开始感到的是惋惜和同情:为什么不能试着上岸迎接新的人生呢?为什么不能在喧嚣繁闹的世界中找到另外的一面美好呢?为什么非要以死来结束自己的生命捍卫一生的梦想呢?   对于这部电影,有很多不同的角度和主题。当然,如果一部电影只能从单一的角度去分析,就不算一部经典之作。   从追求梦想的角度来看,当时的人们都朝着美国梦不断努力,世界充满了欲望、利益和关系的纷争,甚至很多人拼搏多年依然没有获得想要的成功,最终走向穷途末路。迈克斯为了生计可以把陪伴多年的小号卖掉,为了生存他放弃了自己的梦想;而1900一生都留在了船上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为了梦想他可以放弃一切,甚至于面对死亡,他依然无所畏惧。   不完美才是生命的常态,如果结尾没有这么悲剧性的一幕,这部影片就没有了升华的价值,在我看来,它反映了很多现实世界与理想主义的东西。如果1900走出了大船,拥有了和平常人一样的家庭和财富,也许他就无法弹奏出在大船上那种纯净、自然的音乐了。所以,这部电影在一定程度上也歌颂了一种远离世俗喧嚣的纯洁梦想。   观《海上钢琴师》有感6   电影是我休闲时光不可缺少的伙伴,一部好的电影不仅可以陪伴你打发时间,更能给你以启迪。曾经朋友给我推荐了《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但因无暇一直未看,昨天晚上终于有空闲,坐下来好好欣赏了这部电影。   影片全部内容是在一艘弗吉尼亚号的海船上一一展开的,主人公是一个非常特别的角色,婴儿的他被船上的铲煤工在高等舱的餐厅里发现,被取了个长长的名字,因为当时是新世纪的第一天,所以“1900”就被铲煤工顺理成章地加在了他的名字里,于是人们就叫他1900。从此后,他留在弗吉尼亚号,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不是他不愿意去追寻梦想,而是这艘轮船是他人生的起锚地,是他生命的载体,也是他的安全港,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地舍弃所有登陆的机缘。   在他八岁时,船上的人们无意间听到一段奇妙的音乐,那就是1900弹奏出来的。他的曲子从来没有章法,就如他的内心世界一样,根本不存在什么规则、标准之类的东西,但是他有惊人的音乐天赋,那是一种超忽常规的能量,以超强的观察力去审视这个世界,用自己的内心去感悟人生百态,可惜的是他最终无法脱离自我圈定的人生枷锁。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海上钢琴师就是我们身边那些生存在自我空间里的人们的缩影。他们熟识于一如既往的生活圈,热衷于弹奏属于自己的音乐,一旦环境有变,就会感到无所适从,与周遭的一切格格不入,他们需要时间、精力来重新适应,或者无法适应。他们在自我封闭中要么颓废无功,要么创造奇迹,用自己的方式来排遣内心的孤寂落寞,展现心灵深处一直向往的世界。   试想,如果1900放弃所谓的坚持,那他的人生是否会是另外一番景象呢?当然,一个真正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一定会选择与命运抗争,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而不是选择逃避,放弃生命,走向绝望。   人生的旅途很短,短暂到有如那一段段跳跃的音符,转瞬即逝,我们只有敞开心扉,包容一切,去努力适应一切,才能演绎出精彩乐章。   观《海上钢琴师》有感7   “陆上的人喜欢寻根问底,虚度了大好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姗姗来迟,夏天则担心冬天的将至,所以他们不停四处游走,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羡慕。”   一个人,一艘船,一架钢琴,一辈子的光阴,一段传奇的故事。“只要你还有个好故事,你就永远不会完蛋!”。   目前为止我在海上体验的时间很短,我总是在期盼着,最好能登上一艘游轮,在大海上航行几天,不在乎目的地,只希望可以体验在海上的感觉。一艘船孤独的航行,陌生的人群,陌生的环境,如果没有阳光和星空,四周几乎没有分别,可以学着放松,让晃动的船体带我回到婴儿时代,感受对周围的未知,对目的地的迷茫,以及每天的无所事事。也许最初几天我会到处溜达,保持亢奋和好奇的劲头儿。然而也许十天,也许二十天,当这种新鲜的感觉一天天消散,厌倦、疲惫、无聊、焦虑、愤怒、恐惧… … 随之而来!   1900的人生很悲催,但也很幸运!悲催是站在世人的角度,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必须和孤独长时间相处。幸运的是在我看来,他有充足的时间、空间和自己交流,船上来往的旅人,正好给了他多元化的感官体验,生活在熟悉的船上,安全的底色给了他无惧生命的力量。而他对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思考,也为他的演奏注入了灵魂。技巧可以被模仿和学习,但思想是自私的,是独有的,是任谁也无法夺走的!人类的伟大就在于我们开启了自主意识模式,并擅长用意识创造和体验生命。我们工作、生活、旅行、学习等等行为模式的意义是为了打开我们的意识框架:借由看到的去思考更多看不到的;借由体验到的去创造更多可以体验的。1900不用下船,所以他从不期盼那个目的地的到来,开船的瞬间,他为同行的旅人开启一场音乐盛宴,驱散陆地带上船的雾霭。没有分别心,却更愿意在有梦想的人群中抒发自己的梦想,没有评判心,更纯粹的倾听和接受不同的信念,通过思考把感受融入灵魂,融入梦想。   三十年,生活在船上,身体可以说被禁锢在船上,可并不影响他的心灵在宇宙间翱翔。完整的人生包含了生和死,而他的完整更是完美到没有瑕疵,生于船上,死于船上,短短人生所有传奇也都在船上创造,而他的音乐,却拥有法式爱情的浪漫,英式深沉的诉说,美式激荡的呐喊… …   他用意识走遍了千山万水,他用心去感受周围的一切,名利对于他的音乐执著,对于他的创造守护,卑微而肤浅。生命的意义!深奥的话题,却有着无数简单的回答,可谁也说不清哪个更为贴切… … 我愿意用一生去享受探索生命意义的过程,也许这也是生命的意义所在!
2023-08-28 11:45:401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是一部经典影片。就情节的塑造来说,导演深谙艺术的虚实之法,以虚拟实,颇得艺术表现的妙谛。下面是我整理的《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一   “TheLegendof1900海上钢琴师”改编义大利小说名家AlessandroBaricco的独白剧,讲述一位诞生于海上的音乐奇才,精采不凡且富争议的一生。他以出生年代“1900”为名,成长于往返太平洋间,任风浪翻腾的蒸气船上。天赋异秉的钢琴才华吸引了爵士乐史上普遍公认为“第一位巨匠”的JellyRollMorton注意,特地前来船上与他较量。而这位从未接触过陆地的钢琴师,更因着对感情与新世界的好奇,离开他原有的世界,去寻求更美的理想……   是的,在最富于戏剧性的新的世纪即将到来的时刻,由一部讲述发生在上一世纪初的传奇故事的意大利影片,来为仅有区区百年历史,却早已在当今世界所有艺术形式中独领风骚的电影这门艺术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海总是载满了回忆的,无论它是快乐的,期望或不堪回首……以前我并不明白在海上生活也是生命的一种方式,纯粹,自然。没有人能像他那样简单地活着,生命中只有钢琴。看了《海上钢琴师》这部影片,最初打动我的是主人公1900的个人魅力:自信而执着;优雅而潇洒;能够轻易的透过表象而通透他人的心迹;能够挥洒地透过88块音符表达自己想要表现的——自己的内心或所洞察到的。编剧赋予他不同寻常的身份、出生、收养和死亡,无师自通,天生的钢琴师。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孤独的,因为我们生活的世界纷繁复杂,我们的欲望日益膨胀,所以,我们的思想有过多的束缚,我们活得也就更辛苦。而1900的生命少了这些,因此,他活着的方式更令人羡慕。他的生命只有大海、音乐、钢琴,生于海上,长于海上,死于海上,钢琴和音乐就是他的生命。一个属于大海的人,在陆地上无法生存,彷佛是海洋动物,离开了海就会死去一样。离开了大海,他听得到只有在陆地上才能听到的海的声音吗?听得到能指引他的生命方向的呼唤声吗?不能。他用音乐与朋友交流,在黑夜的海上,船开始剧烈颠簸,两个人并肩坐在钢琴前,随着海浪的起伏,灵动的旋律,与钢琴一齐在地板上起舞。看到那里,彷佛自己的世界也摇摆起来,有点晕乎乎的感觉。黑夜的海,有吞噬一切的力量,让人恐怖与敬畏。然而有了美妙的音乐,这个夜晚变得如此鲜活与快乐。   每个人都有一艘船,承载着自己的梦想和生活。有一天,到了必然要舍弃它的时候,就会恐惧迷茫,彷佛自己的世界坍塌了。未知的世界看不到的无限的可能,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太多的选取,让他失去了方向,他害怕离开了自己的船,害怕再也演奏不出音乐了,他的生命还有什么好处呢。当他的朋友听了他最后的告白后,独自离开,他的生命火焰随着船的残骸湮没于海洋的深处。海上钢琴师用决绝的方式回到了天堂,回到了大海的灵魂深处。他的音乐到过很多地方,但是他的身体从未离开过大海,最后,当身体没有了能够寄托的角落,他选取和船一齐毁灭。也许有一天,我也要离开自己的船,我也会恐惧,但是我不会选取和船一齐毁灭,我会选取新的生活,以更大的勇气应对未知的旅程。有时候,选取勇敢地生存远远比选取勇敢地死亡来得更难。   有些人认为,1900选取死亡是悲观的一种表现。我觉得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多面体,选取什么样的生存方式,旁人无从定论,因为每个人的思想不一样,所追求的东西也不一样。所以,在那里我并不想评论1900选取死亡是对还是错。有些时候,两种选取方式都是对的,刻意去扭转一些东西会浪费很多时间,而且没有好处。()1900没有父母,没有朋友,一辈子都生活在船上,他有的只是钢琴的天赋,他从钢琴读懂每个人的内心世界,他用钢琴带给贫苦人们最简单的快乐,一切都是即兴之作,不为功名利禄。心灵的纯净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在影片中,1900说过: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所见,是因为所不见,你明不明白?是因为看不见的东西,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除了尽头。没有尽头,我看不见城市的尽头,我需要看得见的世界尽头。这是他的内心世界的真实感受,在一片心灵的净土上生根、发芽。   看了这部影片,自己成长了许多。虽然自己已经是大学生了,有很多事情都能够试着去思考,个性是自己以后的人生。但是自己却从不认真思考,对未来也只是充满恐惧和迷茫,和1900相比,自己就逊色了许多。起码他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也一向都在坚持自己的理想,单纯地弹自己喜欢的音乐,直到生命的尽头,哪怕和船一齐毁灭,依然坚持。而我自己呢,虽然以前胸怀大志,但是都被生活磨平了棱角,再也没有一丝波澜。很多时候,我都在问自己,难道我的人生就只能平平庸庸地度过吗?难道我的理想就只能石沉大海吗?不,我要重振旗鼓,重新扬帆起航,哪怕迎接我的依然是失败。像《海上钢琴师》的最后结局时,1900说:我无法舍弃这膄船,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当看到1900应对即将爆炸的船时,他淡定地笑了,那时,他的双手还在做着弹钢琴的动作那一刻……他的笑,我至今无法忘记自己在那一刻心中曾有过的呐喊,而我只能做的也只是在心底默默地为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自己呐喊。   大海,音乐,钢琴,人生。1900以纯粹的生命方式展现了自己的一生,我们能从他的一生中受益匪浅。《海上钢琴师》给我的生命指明了方向,为我的人生注入了动力,使我对生命有了全新的思考。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我都会坚持下去—因为我相信只要灵魂在,一切都在!在《海上钢琴师》的音乐声中,我仿佛看到了不断前进中的自己……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二   有些电影是你看过之后,心中涌动万千却无从下笔,是你满脑子的思绪却不知从何整理,《海上钢琴师》就是这样一部让我欲罢不能欲言又止的电影。   看完影片之后,我的唯一感觉是孤独,真孤独。但是1900真的孤独吗之后的很多时候,我都觉得他不孤独,他有满满的用之不尽的音乐的灵感,有无数的才华和无数的流动的音符。他其实不孤独,他让我们孤独,没有天才的华丽没有天生的不俗没有特立独行的资本,没有充盈的内在没有在这个世界得到认可和满足,所以我们孤独;我们从1900身上看到了自我的卑微自我的缺乏自我的飘忽,所以我们孤独。   作为这世上存在的一个人,我们从出生到死亡都被冠以各种各样的称号和身份。出生的时候父母为我们取了一生的代号即名字,我们要上户口登记注册,等到十八岁了要去办理身份证;我们在学校是学生,工作了又要评职称,我们被别人介绍时是某人的子女父母朋友同事,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我呢当这些东西都被去除之后,我们还是我们吗我们还能找到自己吗1900是一个没有出生证明的孩子,他不属于哪个国家也没有我们传统好处上的名字,如果他死了你在任何资料中找不到他存在的痕迹,可能也没有多少人记得他的存在,他也没有一座存放他遗体的墓穴,但是他却实实在在地存在过,真真实实地活过,他用什么证明了自己的存在呢   我一向觉得1900的一生是存在主义思想的体现,他藐视规则,藐视这个社会认可的规则,他害怕上岸其实是拒绝上岸,藐视上岸。他重自身的存在大于外界对自身的认可,他能够轻易打败爵士乐的开山祖师并对他表示鄙夷,他能够靠他的才华赚取无数的名利但是他拒绝音乐与自身的分离,他能够用音乐去探究所有人的心灵,能够在音乐里去旅行,能够寻觅到自己的感情,但是他没有常人那样去要去追,他轻轻地将这些丢进了大海,他将迈向陆地的脚收回。   在存在主义者看来,人生活在一个与自己对立的、失望的世界之中,人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不确定的。绝对自由的人也是烦恼和无所依靠的孤独者。人虽然有选取的自由,但他应对的未来的生活却是混沌而没有目标的。他只是盲目地走向未来,他只明白人生的真实的终结就是死亡。死亡作为人生的最后归宿,对于个人的存在具有十分重要的好处。所以存在主义者都是悲观者,在他们眼里,人生是一场杯具。   1900的人生不可避免是一场杯具,是他自己能预料到的杯具。“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所见是因为所不见,是因为看不见的东西。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尽头,我需要看见世界的尽头。上了岸,何去何从爱一个女人,住一间屋,买一块地,望一个景,走一条死路,太多的选取我无所适从。漫漫无尽,思前想后你不怕精神崩溃那样的日子怎样过我无法遗弃这艘船,宁可遗弃自己的生命。”   我喜欢闭上眼睛,反反复复地听1900帮忙好友克服晕船时弹奏的钢琴曲,想象着自己也正坐在那艘船上,随着海浪起伏摇摆。那时的音乐是能够将人吞噬的,让你忘乎所以让你自由自在,让你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又让你无比清晰的感受到存在的快感。你能感受到飞翔,能感受到旋转,能感受到跳跃,就想初春的远行,夏日的冲浪。那里只有完美,只有存在的完美,我以为这就是生活,有活生生的完美存在。   之后我才明白生活的大多数时候其实是孤独的,是我们心里无处安放的孤独,不被这个世界所认可的孤独。1900是孤独的,所以他选取一辈子不上岸,和那座海上浮城共生共死,而我们呢我们没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城,让我们来安放我们的孤独,让我们来逃避自己不喜欢的一切,所以我们比1900更孤独更可怜。   很多时候,这个世界再繁华再喧闹,我都只是一个人仿佛置身孤岛,这时我那么孤独但却没有一座安放它的城市。这个城市越来越鄙弃孤独,它不允许你孤独它不给你时间孤独,它让你觉得孤独是可耻的,它要让你融入外面喧嚣的海洋恋爱的洪流,它要你和别人一样,上岸,走同一条路,一条望不到尽头的路。   你拒绝融入,那么你就要承受双重的孤独,外在的内在的,所以你更孤独。而融入,那是一辈子都不会快乐的旅程,你踏着陆地是那样的轻飘飘,你感受不到你的存在,你还是孤独,无处安放的孤独。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三   前两天看一部电影叫做"海上钢琴师“看了心里很是纠结,1900一出生就被抛弃的船上,在船上长大。因为他有极强的钢琴天赋,所以长大后在船上弹钢琴。几十年来他从来未下过船。直到船要报废了,船报废的这几年他一部也没有离开过船,几年后他的好朋友到报废的船上找他,都没有找到,他坚信1900还在船上,因为1900对他说过他一辈子都不会想要下船了。最后他带着1900以前为一个女孩儿的钢琴录音碟在船上的每个角落放了一遍,即将放下离去的时候,1900出此刻了角落。1900告诉他不会下船因为他生在船上死也要在船上,海才是他的家。随后1900跟船漂到了海中间永远消失在了海上。   看完后不明白怎样说,感觉心理面酸酸的!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四   对于以回忆叙述性方式来展开的影片,很多人会觉得沉闷,而我却一向喜欢,说不清为什么,就喜欢那样娓娓道来,缓缓展开的故事、画面,喜欢回忆者在经年之后,经过内心沉淀而做出的那些更加睿智、深刻而多少更具哲理性的评判总结及其自心底流淌出的叙述。   我并不是个资深影迷,对电影艺术就应算是个不折不扣的门外汉,对某部电影的评判也仅仅只是遵从自己内心的感受。这天是我第一次观看《海上钢琴师》,却被影片深深地打动,可能是因为自己接触到的真正优秀的电影还是太少的缘故,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最能够沉重地与我内心深处发生撞击的一部影片,以至于近三个小时的时间浑然不觉,似乎有很多很多感触,却又似乎思绪混乱飘乎,什么都抓不住,所有那霎那的感觉拥塞在喉头,哪一个也无法轻简单松轻快明朗地先走出来。   在回家的路上,我忍不住问自己,如果是我,我会下船吗也许真在那样的时刻,我会恐惧,但至少此刻,我若是他(必须是我是他),我的回答也是"No"。1900,他本就不属于这片真正的陆地、真正的人世间。从出生、从他成长过程、从他的才华与梦想施展、实现方式,当然还有点滴折射出的他的个性与行为方式,注定了他是个无法生存于凡世间的、上帝误落人间的精灵。1900的出现本就是不同寻常的,从生命最初的成长,就是畏惧……他总是藏匿于船仓中,怕岸上有人来将他带走。这种躲避与内心的恐惧早己埋于心底。他的所有对人世对社会的认知,均来自船员,正如片中所说,“他们以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来教养他”。养父关于孤儿院的解释,让成年后的1900依然深信,所以他说小号手“就应被送进孤儿院”,按说这不合理,他不可能始终那样认识。我想,这是否也在暗示,1900与正常的社会人是完全不同的,对世界的认识是截然相反的。这一点似乎在与爵士乐钢琴家莫顿的决斗前、决斗中也略有体现。1900,似乎也尝试过与正常人接轨,他在船长室拨通那两个电话后曾说过一句话,原话记不清了,大意是他以为两个陌生人的通话就应是友好而美妙的,但事实正相反,这算不算1900第一次试图回归受挫呢与初恋的相逢,对爱的向往就应是让他   处于回归正常社会的纠结时刻,整整七年的时光,他饱受纠结之苦,最后下定决心要下船去寻找所爱的人。在影片演到1900与船上所有人拥抱告别,坚决地准备走下virginian号时,我的眼中突然涌满泪水,其实因为观影前看到介绍,很清楚地明白1900不会走下船,对这突如其来的甚至能够说毫无来由的情感波动自己也感到一丝困惑,连我,一个观影人尚且如比,1900又如何与virginian号割裂况且,对于要突然应对那“没有尽头”的陆地,他完全不知所措。那是与他生存的内心世界,与他所沉浸的音乐与梦幻世界完全没有过交集的另一个世界   88个琴键在他脑中手下掌控,每次航行旅客但是2000人,船头到船尾的空间终究有限。而他下船要应对的却是从未碰触的没有尽头的世界,是他内心一向恐惧与逃避的陌生世界!   他的回到是必然的。1900所拥有的音乐天才自不必说,这样的才华,就应说在下船后,也必须能够让他衣食无忧。然而,他的精神世界必然是惶恐的,而他的音乐源泉也必然枯竭。名利,也许根本就没在他头脑中出现过,无所谓放下;感情,在他的精神世界中,还占不到最多份额,不足以支撑他的世界,生命,只是他精神世界的存放处。随游轮消失,我想,这就应是1900最正确最好最幸福的选取与结局!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五   郭敬明曾说,当他写下他最爱的导演王家卫的时候,笔尖曾尖锐而敏感的疼痛过。我曾对此一笑置之。但是当我写下被中国人翻译成《海上钢琴师》的Thelegendof1900时,我承认郭敬明说得没错。虽然我只看过一遍加一点零星。   故事从1900开始。从1900这个数字开始不,不是。它不是个数字,而是一个人名,一位伟大的钢琴家的名字,再准确点,是一位从没有下过船的伟大的钢琴家的名字。   他清瘦,身材修长,永远一身西装革履,对钢琴和音乐有着超于常人的天赋和热情。他热爱大海,热爱得甚至从未下过船。   或许他对陆地并非惧怕,并非恐惧,有的只是无所适从和一脸的茫然。他的人生过于悲壮,以至于和那艘从未下过的船同归于尽。朋友的劝说没有起丝毫的作用。   “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在哪里我能看到吗就连街道都已经数不清了,找一个女人,盖一间房子,买一块地,开辟一道风景,然后一齐走向死路。太多的选取,太复杂的决定了,难道你不怕精神崩溃吗陆地,太大了,他像一艘大船,一个女人,一条长长的航线,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在一个找不到尽头的世界生活,反正,这个世界此刻也没有人明白我。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来,不是因为我所能见,而是我所不能见。”   “所有那些城市,你就是无法看见尽头。尽头拜托!拜托你给我看它的尽头在哪当时,站在舷梯向外看还好。我那时穿着大衣,感觉也很棒,觉得自己前途无量,然后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没问题!但是,阻止了我的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见的那些。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惟独没有尽头。根本就没有尽头。我看不见的是这一切的尽头,世界的尽头。”   ――NineteenHundred   使这部电影深埋我心的不是他那优美而华丽的音乐,虽然它至始至终吸引着我。真正使我着迷的是他悲厌的人生观和陆地至始至终奇怪的理解。真是这些,使我夜阑时难以入眠。他那安慰朋友Max的略带幽默的话语,却是我心中最难过的记忆。   故事中他唯一爱着的女孩无疑是幸福的,虽然她可能永远不明白他爱她,更不明白那个冒险半夜闯进寝室去吻她的人是他,这些美丽的剪影让人落泪。   哪位朋友,如果你看到那里,请必须要去看这部电影,《海上钢琴师》。那份美丽的悲哀和永世的温存,值得珍藏一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六   说实话,看《海上钢琴师》我哭了,我不明白为什么会哭,只是看到小1900在轮船上的所有人都上岸以后一个人躲在船窗前眺望纽约的时候,孤独无助而又忧郁的眼神冲破了我的心里防线。我哭了。整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名为1900的天才钢琴师从出生到死亡始终没有踏上过陆地的传奇故事。   大海由始以来都是宽阔的代名词,象征着自由,激情,幻想。以海为主题的电影看过不少,讲述潜水员挑战人类极限的〈碧海情天〉,讲述完美亲情的《海底总动员》。钢琴则是一种黑白二色的忧郁,淡许飘荡出来的优美旋律,陪伴着多少个孤单的心房,《钢琴别恋》中不动声色的感情激发,《钢琴师》中灰暗的人生境地……都是生活中只有听到才会迸发的感情。   1900天才的钢琴技艺来自于大海,来自于对世界细微而深入的观察。如果说在餐厅那一场随海浪拍动而进行的钢琴舞让我大打眼界,那么在和那个他妈的爵士乐的创始人谢利进行对抗的表演就足以让我眼珠子互换了,一身洁白的礼服,高贵,典雅,汗水凝满的面容上有一种坚毅,在88个黑白键上舞动的那一双手就是千手观音姐姐见了也不得不甘拜下风。当1900把那根从琴弦上轻易点燃的香烟放在目瞪口呆的谢利的嘴里时,顿时心中便是阵阵叫好。   大海是有生命的,钢琴也是有生命的,琴声与海浪的共舞表演让生命赋于了更多的美妙的韵味,电影中配乐来自颜尼欧。莫里康这位现意大利最有名气的音乐大师,他的旋律由于乐思宽广、质朴流畅、极富歌唱性而具有在一瞬间渗透人心灵的强大感染力,包括天堂电影院,洛丽塔,索多玛的120天,都是来自这位大师的`作品。本片的所有曲目都是编写的,激情四溢的,感伤怀悲的,都深深打动着我。   凌晨的晚上,看不清时间的逝去,蹲在马桶的边缘上,脑袋里还挤满了油画般色彩的维尼吉亚号,那美奂美仑的海边天际,1900随着巨轮的爆炸声消失了,就像他说的,反正这个世界也没人明白我,没有国家,没有名字,没有出生证明。萨特同志说“人生即是虚无,存在既是荒缪“   这一棒子打死了许多包括我这样的捧着一颗滚烫烫的心永远奔向完美新生活的热血青年。每个人都在存在的好处,也许是一个人,也许是一件事,再或许是你家养的小乌龟也不尽然。   1900是个天生的钢琴家,也是个天生的思想者,他不是害怕世界的陌生而不踏上陆地的,因为一个连死亡时都能面带笑容悠然自得讲个左右手笑话的家伙是不会还有什么事物值得害怕的。他追求生活存在的好处,大海是就是他的世界,钢琴就是他的人生,维多利亚号就是他的世界。离开这任何一项,他将无法正常呼吸,就像一个三角形一样,虽然三角的世界是最稳定的架构,但是任何一方脱掉都将导致整个世界的破灭。1900告别时曾说过,我的世界就是在这艘船上,我能够用88个键弹凑像大海一样无限宽广的音乐,在那里我能看到天边的尽头。   当火光亮起,六吨半的TNT埋葬了伟大而又无人知晓的1900。   1900的朋友迈尔斯曾说过:你其实只需一小步,就上岸了!但是这一小步始终没有踏出,1900最后的一些让迈尔斯流泪的演说词更加说明了他对外面世界的不相信,恐惧感,一个没有尽头的世界毕竟比不起巨轮中简单的日子。   人是惧怕新环境的,就像我们总喜欢蹲在自己被窝里添伤口一样,我们不只是不想让别人看到自己悲哀,还因为我们怀念被子熟悉的味道……一旦空质量变了,我们的心也就飘荡不定了……是没有勇气还是我们习惯安逸?是没有本钱还是害怕失败?没有答案,一切都在发生,一切都流逝,生就是死的一部分罢了。就像双腿蹲在马桶上一样这么的不可思议又切实存在!   
2023-08-28 11:46:131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合集15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   《海上钢琴师》是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以回忆和现实交叉的叙述方式讲述了一位名为1900的钢琴天才在一艘远洋客轮上的传奇一生。那无处不在的钢琴声将观众带入1900的心灵深处。影片采用浪漫主义风格,以娴熟大气的拍摄手法,时而气势磅礴,时而温柔抒情的音乐,以及演员出色的表演,成功打造了这部经典影片。   但凡看过这部电影的人,我相信99%的人会被这个电影里头这种情节打动。这个片子拍摄起来既磅礴大气,而又低沉深婉。有好多地方通过优美的音乐来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这部电影在音乐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电影配乐史上,它现在经常被当做一部教材来使用。   这部片子它获得一种巨大成功还在于这里边对于人生价值,社会内涵的一种变现。其实,看了这部电影,你就会有体会,象征着我们人生过程中一种俭朴淡薄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是不就追求过分的欲望。这个船象征着我们理想当中淳朴的人生观。陆地象征着无边无际的欲望。1900坚守着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被物欲所俘虏。而这部电影最后,1900和弗吉尼亚号一起沉到海底象征着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对这种朴素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种基本坚守。这个电影的最大隐喻应该是我们人生在世的时候,你可以被一些无穷的欲望所沉迷,但是千万不要忘记在合适的时候,回归自己的心灵。在自己心灵里放着一艘像弗吉尼亚号这样的船。在适当的时候,我能不被物欲所迷失,能回到自己的理想之舟当中。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2   这部电影对我的影响算是比较大的,在我的人生观念形成中有可能已写下浓重的一笔。   当然,这里展现的是一种不寻常的极端人生模式,或者说向大家展示了一种观念、一个可能性,刺激大家思考。但并不一定要去效仿。对每个人来说,人生就这么一次,无法假设、不能重来。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段独特的旅程,人生的选择没有高下优劣之分,也无须与其他人比较,重要的还是在于自己要好好用心享受人生旅程。   但就跟其他好电影一样,这部电影之所以能打动我们,也在于它所展现的是一种好的事物、好的观念、好的生活方式,能引起大家的共鸣。不求形似但求神似,我们不一定要像一九〇〇那样生活,最后的结局对于他来说也许是最好的,但是这个结局过于决然,我们作为旁观者不免会觉得惋惜,也做不到。但是他的生活方式背后的心性、观念与品质,却值得我们好好琢磨,进而反思自己的人生。   把视界再放宽些,好的艺术、哲学,乃至真、善、美等所有好的价值观,都能滋润人心,引人潜思,把人导向一种更平和的生活态度;接触、感染得多了,好的元素就会在内心逐渐积淀下来,充盈内心,在心里打造一份稳如磐石的锚,能帮助自己以不变应万变,从容应对这滚滚红尘、滔滔浊世。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3   在音乐上一直是个“白痴”,但是,这并不会成为我理解本片的障碍。甚至有的时候还会随着音乐的节奏而动,或许,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就像1900从没接触过钢琴却会演奏出如此美妙的音乐一样。   生在海上,长在海上,死在海上,这就是1900的一生。他从未离开过船半步,从未踏上陆地,虽然,爱情的力量曾经让他心动……但是,他最终选择了回来,回到这属于他的甲板上,因为他不属于这世界,这世界不属于他。   当看到1900走到楼梯一半又回来时,我悬着的一颗心放下了。说真的,我还是很高兴的。世界不属于她的,又何必勉强呢?船上他很孤独,但起码他还有钢琴,还有一个演绎自己心中音乐的环境。当他一踏上陆地,他或许将更孤独。钢琴还有,没错,但,那是上帝的。   多走几步,到陆地上去,他或许真的会像他朋友所说的那样获得成功,因为他有那么好的天赋。但他选择“浪费”上帝的礼物,因为,那是……。   很好的一部电影,看完后感触颇深,奈何笔拙,只能将内心的感受表达至此……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4   上周和宿舍的一起把《海上钢琴师》看完了,这过去整整一周了,心里还是为电影情节耿耿与怀   我们都说这部电影影响了我们的睡眠,每天躺在床上的时候就开始想1900为什么执着的就是不选择离开大海呢?这么一个天才选择一个有界的轮船生活一辈子,钢琴是他的一生,不对,大海是他的一生,也不对,那么1900的一生到底是什么?我现在还是想不明白他心里的那个信念到底是什么,居然能让这么单纯的人一直坚守自己的信念,没有人能改变他的生活,一直都没有,就算是死亡。1900从小生活在船上,“爸爸”用他自己的方式教导这个天才小孩,可是没有人知道从来没有碰过钢琴的1900可以弹出让人感动的音乐,这又是为什么?单纯是触不可及的,我们这些在复杂的社会中浪荡了20年的人来说确实想不明白到底为什么   1900也有爱情,他的爱情更是单纯的想让人发笑,他没有去勇敢的为爱而改变,但这是我欣赏的,自己的生活就要自己决定,既然性格决定生活,就不能刻意的改变,否则还是自己的生活么,对吧!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5   1900是社会的弃儿,但他也有过家,弗吉尼亚号就是他温暖的家,而大海,则代表了他的生命的归属,他没有家庭,但不足以让他失去爱情,丢掉爱的资格,世界不曾证明他来过人世,但这又何妨呢?他只要能活在麦克斯的记忆之中就足够了,因为友谊是能够跨越生死的鸿沟的。在火光之中,弗吉尼亚号沉没于大海,伴随着1900内心深处的琴弦声,天堂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应该会有琴声吧。没关系的,只要有钢琴就好,一场生离死别,不属于社会的天堂之声终究魂归天堂。   音乐,是一门国际通用的语言,不用解释,就能打动人们的心弦。与生俱来的天赋,造就了这位海上钢琴师。他是一位天才,一位在钢琴领域才华横溢的天才。而一场震耳欲聋的爆炸场面,不仅仅让我们震惊和深感遗憾,也使世界失去了一份奇迹。天妒英才,用在这位海上钢琴师的身上,我不知道合适与否?但人们总说上帝是公平的,他拿走你些什么,总会还给你些什么,就当关上了一扇门时,他总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如此看来,上帝也是方圆有度的。   一切都已经结束,但一切又都没开始过,因为1900不曾属于这个世界,琴声停止响动,他走得不留痕迹,但“天堂之音”却曾响彻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6   两个钟头陪主人公1900度过了一生,又是一部经典。   主人公1900从船上一出生便被抛弃成为孤儿,由好心的烧煤工丹尼收养。童年时一次意外丹尼丧生,1900再次成为孤儿。不经意的接触钢琴,让人惊讶的发现原来他竟是无师自通的天才,此后他便开始了一生的钢琴生涯。   1900一辈子没下过这艘船,他也曾经决定离开,当站在甲板上看见所谓大城市那无穷无尽的房屋街道,他迷惑了,他说:“钢琴键有限,但是创造出的音乐无限,如果键无限,那就创造不出音乐。那座大城市一眼望去看不见尽头,尽头在哪里?—世界的尽头?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   整部电影感觉处处是经典,每个镜头都恰到好处,细节处理不多不少,刚刚好。   1900和麦克斯在随狂风暴雨摇摆的船上弹奏钢琴的那一幕,在脑海深处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在轻快的钢琴曲下,两人似乎与钢琴融为一体,优美而流畅在大厅滑行,宛如美妙少女穿着溜冰鞋伴随着悠扬的歌曲翩翩起舞,浪漫至极!   接受挑战的那一场也印象深刻,前两场比赛不知是有意无意发挥平平,甚至在对手表演时竟然感动的流泪。最后一场开始前,1900向朋友要来一支烟放在钢琴上,说了一句话:“你自取其辱!”接下来狂风骤雨般弹奏出《群峰乱舞》,震惊在座所有人。一曲完毕,1900将烟的一头按在琴弦上,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经过1900激情澎湃演奏琴弦因高频率震动而发热,竟将烟点燃了······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7   上周和宿舍的一起把《海上钢琴师》看完了,这过去整整一周了,心里还是为电影情节耿耿与怀。   我们都说这部电影影响了我们的睡眠,每天躺在床上的"时候就开始想1900为什么执着的就是不选择离开大海呢?这么一个天才选择一个有界的轮船生活一辈子,钢琴是他的一生,不对,大海是他的一生,也不对,那么1900的一生到底是什么?   我现在还是想不明白他心里的那个信念到底是什么,居然能让这么单纯的人一直坚守自己的信念,没有人能改变他的生活,一直都没有,就算是死亡。1900从小生活在船上,“爸爸”用他自己的方式教导这个天才小孩,可是没有人知道从来没有碰过钢琴的1900可以弹出让人感动的音乐,这又是为什么?单纯是触不可及的,我们这些在复杂的社会中浪荡了20年的人来说确实想不明白到底为什么   1900也有爱情,他的爱情更是单纯的想让人发笑,他没有去勇敢的为爱而改变,但这是我欣赏的,自己的生活就要自己决定,既然性格决定生活,就不能刻意的改变,否则还是自己的生活么,对吧!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8   海总是载满了回忆的,无论它是快乐的,希望或不堪回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海上钢琴师》美得让人心疼的故事就是那美丽的云之裳。   这是一个关于大海、轮船、钢琴、陆地、孤独、友情与天才交织的故事。主角1900是最大的暗示,这名出生在轮船上的孤儿,是天生的钢琴大师,他一生从来没有下过船,能够在别人因晕船而吐得一踏糊涂的时候闲庭信步。他生世凄凉却用钢琴征服所有人,他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却不以为意,他能选择与船共亡却不能为了深爱的女人登上一次陆地。托纳托雷想通过他暗示什么呢?我看到的是选择。他一直对陆地怀有矛盾的情感,他向往它,又不肯触及它,但是直到那一天他决定离开,他突然发现,外面的世界对他如此陌生,以至于不知何去何从,对自己所能做的感到迷茫,对未知的感到害怕。他只能留在船上,即使,最后一起被炸药炸飞。因为他说:“陆地没有尽头。”这种没有尽头的感觉让他害怕,钢琴的琴键是有尽头的,这让他觉得安稳。   佛曰,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沙是一部好的电影,一花是一曲好的音乐。音乐就是电影世界里的天堂。因为我们站在音乐的天堂俯瞰上帝眼中的世界,所以只有一世的我们才得以享受几生的爱恨情仇。这整部电影与音乐紧密结合、血脉相连,宛如一对双生花。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9   第三次重温了《海上钢琴师》。不论第几次看,它都是我心目中当之无愧的经典之作。   在所有我曾读到过看到过的故事里面,许久没有一个人如1900般让我充满了迫切的冲动,想要去理解他,懂得他,感知他。   他手指划过键盘流淌出来的音乐,深情,动人,一如他不曾出口的情感表达。他慵懒典雅的身姿,孩童般纯净的天使面庞,清澈纯净的蓝眼睛······当这样的声音钻进耳朵,这样的画面印入眼帘,总是禁   不住心里的激荡,大雨滂沱。不是难过,是深深的疼惜。是一种幸好遇见的庆幸与荣幸。   1900被遗弃在弗吉尼亚号游轮的头等舱里,一个黑人煤矿工在一架钢琴上发现了他。   因为是新世纪的第一天,养父丹尼给他起名叫1900。由于没有相关的出生证明,丹尼担心他被人抱走,所以1900从来没有离开过船舱。他就在这船一样大的摇篮里长大,他不知道海的尽头还有其他世界。就像他单纯地以为“妈妈”是一匹马,一匹跑得很快的马,一匹好马。尽管如此,有养父丹尼的疼爱与照顾,1900的世界是温情的。   可就在1900八岁的时候,唯一能够给他庇佑的养父意外去世。懵懂中,年幼的他便经历了生离死别。   丹尼的葬礼上,迷茫无措的1900听见远处隐约传来一阵动人心魄的声音。身边的一个亚洲女人告诉他,这是音乐。就此注定,他此生将与音乐结下深深的不解之缘。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0   一张旧相,一片流年. 今天终于下来看了它. 真的很好看. 很喜欢里面的曲子. 奔放,柔情.   个人的感情因素完全都能在曲子里体现出来, 真的很不错. 难怪它得了99年的最佳配乐奖.   Tim Roth.   Lie to me里的主演. 一直都非常喜欢他. 他有一股很强的个人魅力. 也许是那股痞性~   再就是结局.   又是一部让人很揪心的结局. max 最后还是尊重 TD的选择, 让他与船同沉.   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结局让我实在难受.   我是那种不能看着朋友在我眼前挂掉而我还能那么转身离开的人. 更何况在那种那么平淡是环境中.   我觉得,要换做是我是max, 我绑也要把TD绑走.   但是这又会违背TD的意愿. 这种生离死别什么的是最不能接受的了.   这种类型的戏真的很好看. 很合我胃口. 演员很好. 剧本又能把人物刻画的很鲜明.   就像一首元素丰富的音乐加上一只素质很高的耳机.   所有细节都呈现的很清楚但是又不会失去整体感.   让人不禁会沉浸其中. 心情随着剧情跌宕起伏.   好吧. 寥寥草草写了一篇不算观后感的观后感. 我不怎么会写这东西.   只是觉得好. 有必要记下些什么. 就写了.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1   看完电影,有点沉重,电影的整个基调都有点沉闷 ,但是本人很喜欢里面的风格,颜色基本是黑、灰、卡其为主,看着里面的人物穿着帅气经典的风衣,看着船上古典风格的家装,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那个充满梦想的时代,但是1900的梦想是什么,应该说没有梦想。   不知道是说1900是逃避现实,还是说他活得纯粹。这样的结果和他的出生、经历有关系,如果他一生下来就有父母,有亲人,结果就不会这样。那样就会学着为别人活,就会变得勇敢,变得博爱,正是因为他一直只是为自己活,也只有为自己活,才会这样。曾经他也有过为了那女孩到陆地上去,但是最后他还是退缩了,爱情都不能打败恐惧,友情更加不可能让他改变。   世界是一直在改变的,1900害怕改变,不管和平还是战争,都和他无关,他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己的音乐里,最后只能孤独的死去。也正是这种纯粹,才会有这么纯粹的音乐,这是在世俗中的人所达不到的境界。   也许如果1900到了陆地上,可能就再也弹不出那样的曲子了!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2   中午吃过饭,找到《海上钢琴师》,用电视看和影院效果差不多,很美的片子!我喜欢整部影片弥漫的钢琴声,让我仿佛置身其中。   我喜欢像一九零零那样天马行空,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我一点不觉得他的生活又多悲惨。他是个孤儿,出生在船上,一生也没下过船,没有身份。在人们眼里,他可以用他卓越的琴技换来很多钱,过着人们眼里豪华的生活。但这不是他想要的,他要的只是属于自己世界中的乐曲,他不属于陆地,他已经离不开这艘船了,即使选择死亡,他也毫不在乎。结局看似凄凉,但我能感受到他当时的心境,炸船那一刻他有了归属,回归到属于他的世界一一海洋。   虽然结局不是我想看到的样子,要么下船过着他不想要的生活,要么随着破船一起沉入海底,至始至终他都忠于自己的选择。片子中有一段他坐在钢琴前随着钢琴四处移动的镜头,太欢快!太美了!在船身剧烈摇晃的过程中,他沉浸在美妙的乐曲中,没有被当时的情景吓到,仿佛这只是一场游戏。他身上要多童真有多童真,音乐细胞与生俱来的充满他整个身体,一个纯粹的人物!   很多人无法理解他的行为,他完全可以闻名世界,赚很多的钱,有享不尽的富贵,但他就是那么坚定,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知道自己属于哪里。我佩服他的执着!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3   中午吃过饭,找到《海上钢琴师》,用电视看跟影院后果差未几,很美的片子!我喜欢整部影片洋溢的钢琴声,让我恍如置身其中。   我爱好像一九零零那样天马行空,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我一点不感到他的生活又多悲惨。他是个孤儿,诞生在船上,毕生也没下过船,没有身份。在人们眼里,他能够用他出色的琴技换来良多钱,过着人们眼里奢华的生活。但这不是他想要的,他要的只是属于自己世界中的乐曲,他不属于海洋,他已经离不开这艘船了,即便取舍逝世亡,他也绝不在乎。结局看似悲凉,但我能感触到他当时的心情,炸船那一刻他有了归属,回归到属于他的世界――大陆。   固然终局不是我想看到的样子,要么下船过着他不想要的生涯,要么跟着破船一起沉入海底,至始至终他都忠于本人的抉择。电影中有一段他坐在钢琴前随着钢琴到处挪动的镜头,太欢乐!太美了!在船身激烈摇摆的进程中,他沉迷在美好的乐曲中,不被当时的情景吓到,好像这只是一场游戏。他身上要多童真有多童真,音乐细胞与生俱来的充斥他全部身材,一个纯洁的人物!   很多人无奈懂得他的行动,他完整可以驰名世界,赚许多的钱,有享不尽的富贵,但他就是那么动摇,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晓得自己属于哪里。我信服他的执着!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4   《海上钢琴师》的男主人公1900,从出生到离开这个世界都没有离开过大海,他简直是一个天才,没有人知道他高超的技艺师出何人,他的曲子是那么纯粹,根本不需要用大海外面的世界所证明,他从未踏足陆地,他的眼睛与思绪好像走了全世界,对于陆地世界的一切风土习俗都了如指掌,简直是一件神奇的事!   他的双手生来注定会为世界音乐史留下一笔,即使不曾拥有认可的姓名,官方数据甚至没有登记过他的存在。而他也并没有为此不公所辩解和证明什么,不需要所谓的巡演让自己大紫大红,给有幸乘坐此船的乘客进行演奏,效果便足以说明他不俗的成就了,况且他也没有真正在乎过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在大海上,他从不会吝啬自己的曲子,战乱中同样不安稳的大海,是他用自己的曲子抚慰那些受到创伤的人们,陪伴他们最后一程。   才华但却没有名垂青史的记载,仿佛从未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悲哀吗?可惜吗?我想结果都不重要了吧!重要的从来不是他人的看法和结果的好坏,关键在于这个事本身,当事人的选择最重要。或许他并不属于这里,他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回到了他应该去的地方,那里也有大海,钢琴,挚友与喝彩的观众。   想想给我一个陆地生活的人的一点小小启示:便是专注于自己,专注做事,不要让欲望和这个世界的喧嚣扰乱本心吧!没有人不想纯粹,但纯粹始终如一却很难。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5   不知为什么,他留给我的印象,始终是那个在风中形销骨立的样子。   不是穿着礼服演奏,不是坐在滚动的钢琴前滑过大厅,不是那个站在废墟当中仰头看着他的朋友,谈着关于两只右臂的问题。   他其实孤独的站在雾中,四周空无一物,他戴着帽子,穿马夹,站在那里,安静的,忧伤的,让心灵从他的眼睛里流淌出来……   他望着你,但其实他看的并不是你,他朝你微笑,可那笑也不是为你,可是,他却一瞬间就了解的你的所思所感。他哼着钢琴,手放在那些并不存在的琴键上,那段关于你的乐章就从他的眼睛流淌出来…是的,就是他的眼睛贯穿始终的目光,一如他那样久久的站立于浓雾之中,一如他的忧伤像雾一样环绕在他的四周,一如他的孤独像皎洁的珍珠一样在夜里发出光茫……   他注定了就是孤立于世的,给你执笔的权利,你也不会往他身上加一点点俗世的幸福,因为他已经如此完美的完成了他的人生,像一部完整的作品,无法再被添加或删剪,即使是他如稀世珍宝般无法被复制的遗憾,以及象牙般光洁无暇的纯望,都是他翅膀上的羽毛,被他细细梳理。   他还是走了,从一开始就被他目光注定的孤独离去,在十九世纪的石板路上,在永远无法消散的浓雾的包围中,转过他的目光,转过他侧脸留下的弧线,一步一步,没有再留恋的,轻轻踏上云端……   城市太大,没有尽头……他说。   我再也不去陆地了……他说...... ;
2023-08-28 11:46:211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5篇1   电影结束后,黑白字幕慢慢闪现,我却不忍关闭视频窗口。可怜兮兮的号角声,声音划破心田,悠扬,却沉重地压在胸口。心里的难过就像浓茶,久久不散。我拒绝失去这份珍贵的悲伤,把时间条拉回到他在虚空中玩耍的那一刻。   他被遗弃在一艘船上,由一名锅炉工人抚养。他叫丹尼布德曼TD莱蒙1900。他是一个天生的天才钢琴家。在船的舞厅里,他在暴风雨中与钢琴共舞。他在音乐会上用音乐描绘人心。他是钢琴的灵魂。但是,他被船上的环境所束缚,虽然世界从他身边经过,他却不敢进入这个世界。   他从未离开过他生活过的弗吉尼亚。他也爱过那个平凡却风尘仆仆的女孩,却因为自卑和懦弱而错过了;他也想下船去找她,但他看着舷梯上无边无际的世界,犹豫着要不要回去;他也有一个真正走进他内心的朋友,却拒绝和他下船,选择了死亡。   正如他所说:世界是一架有百万个琴键的钢琴,这是上帝创作的钢琴。光是街道就有几千条。你如何选择其中一个?如何选择一个女人,一栋房子,一片土地,一段人生?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选择一种死法。于是,战争结束后,他留在了船上,在无声的表演中,他的世界和老弱病残的船一起爆炸了。   在钢琴中,键是开始和结束。幸福是他心中的距离,人生的梦想永远存在,但他却畏缩至死。究其原因,是他缺乏尊严和对抗命运的信心,让他习惯了孤独,而他的不作为,让他的快乐成为一场永远存在于他心中的悲剧。   看着看着,我不禁想到了距离和自己。像1900年一样,我默默问自己:你活着是为了什么?但是我的心还没有告诉我答案。虽然我和其他人一样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我是不是单纯的为了活着而活着,但我的内心却没有这样自由而诗意的距离?或者说,虽然心里有这样的距离,但是因为理想和懒惰的矛盾而犹豫。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5篇2   电影是我休闲时光不可缺少的伙伴,一部好的电影不仅可以陪伴你打发时间,更能给你以启迪。曾经朋友给我推荐了《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但因无暇一直未看,昨天晚上终于有空闲,坐下来好好欣赏了这部电影。   影片全部内容是在一艘弗吉尼亚号的海船上一一展开的,主人公是一个非常特别的角色,婴儿的他被船上的铲煤工在高等舱的餐厅里发现,被取了个长长的名字,因为当时是新世纪的第一天,所以“1900”就被铲煤工顺理成章地加在了他的名字里,于是人们就叫他1900。从此后,他留在弗吉尼亚号,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不是他不愿意去追寻梦想,而是这艘轮船是他人生的起锚地,是他生命的载体,也是他的安全港,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地舍弃所有登陆的机缘。   在他八岁时,船上的人们无意间听到一段奇妙的音乐,那就是1900弹奏出来的。他的曲子从来没有章法,就如他的内心世界一样,根本不存在什么规则、标准之类的东西,但是他有惊人的音乐天赋,那是一种超忽常规的能量,以超强的观察力去审视这个世界,用自己的内心去感悟人生百态,可惜的是他最终无法脱离自我圈定的人生枷锁。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海上钢琴师就是我们身边那些生存在自我空间里的人们的缩影。他们熟识于一如既往的生活圈,热衷于弹奏属于自己的音乐,一旦环境有变,就会感到无所适从,与周遭的一切格格不入,他们需要时间、精力来重新适应,或者无法适应。他们在自我封闭中要么颓废无功,要么创造奇迹,用自己的方式来排遣内心的孤寂落寞,展现心灵深处一直向往的世界。   试想,如果1900放弃所谓的坚持,那他的人生是否会是另外一番景象呢?当然,一个真正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一定会选择与命运抗争,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而不是选择逃避,放弃生命,走向绝望。   人生的旅途很短,短暂到有如那一段段跳跃的音符,转瞬即逝,我们只有敞开心扉,包容一切,去努力适应一切,才能演绎出精彩乐章。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5篇3   “我永远无法放弃这艘船,不过幸好,我可以放弃我的生命……”当1900徘徊在梦想与现实之间时,他以这样的选择告诉观众人生的意义绝不是取决于生命的长度。也许人们需要通过戏剧来得到惊喜,来感受悲伤,来体会感动,托纳托雷导演也正是利用了观众的这一心理巧妙地塑造了海上钢琴师1900这一悲情人物。   1900的朴实,儒雅,洗尽铅华在这个时代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人们似乎能够在这种纯诚、洁白的单纯背后找到久违的遗憾,就让眼泪尽情地洗礼早已失落在物质和世俗背后的那片纯情森林。在1900抑郁的眉宇间,在舒缓阴凉的背景音乐当中,那种无处不在的沧桑与孤独慢慢的侵蚀你的内心,让你在黑暗中无处可逃。然而最后,镜头中的Max在街道的尽头消失,无论是现实还是虚幻,影片在孤独平淡的音乐声中结束,1900也只能作为一个故事,活在Max和观众的幻想当中。或许他不该属于这个浮华的岁月,这个渴求的时代,一个没有出生证明本来就不复存在的角色,赋予观众无穷的想象空间,最终也为影片的孤独落寞打上了长长的省略号。   当一个鲜活的生命赋予了情感与奇迹之后,便开始渲染出让观众共鸣的氛围。不经世事却又洞穿一切的1900,用善良的微笑,倔强的生活态度,演绎了不懈的追求。他的生命中只有自己喜爱的钢琴,永远懵懂迷茫的爱情,和那看不清的未来:“陆地?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一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长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种我不会创作的音乐。”生于船或许并不意味着要死于船,但1900却全然固执己见,让观众含泪离席,却似乎在劝慰世人:找到自己真正的所属吧,人生如此短暂!   琴键是有尽头的,然而人生是没有尽头的,当1900极度挣扎着说出:“Theend?Please?Youpleasejustshowmewhereitends?”的时候,似乎我们已经看到了他的未来,却又不能看见自己的未来,于是无边的寂寞和惆怅悠然而生,让开始的期待变成同情,到最后也由衷的支持1900的选择,就让他与维珍尼亚号一起埋在没有尽头的大海吧,这或许比选择一个女人,一间屋子,一块地或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更能诠释生命的意义。   这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电影里,1900始终没有踏上陆地,却坦然面对了自己的真实。影片的最后,1900和Max的那段谈话引出了无数观众的眼泪,《海上钢琴师》和维珍尼亚号油轮一样,既载人也载梦想,电影从音乐声中来,也从音乐声中去,就像1900凄美的生命一样。   在人生这部没有剧本的戏剧中,你愿意为美好付出多大的代价呢?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5篇4   两个钟头陪主人公1900度过了一生,又是一部经典。   主人公1900从船上一出生便被抛弃成为孤儿,由好心的"烧煤工丹尼收养。童年时一次意外丹尼丧生,1900再次成为孤儿。不经意的接触钢琴,让人惊讶的发现原来他竟是无师自通的天才,此后他便开始了一生的钢琴生涯。   1900一辈子没下过这艘船,他也曾经决定离开,当站在甲板上看见所谓大城市那无穷无尽的房屋街道,他迷惑了,他说:“钢琴键有限,但是创造出的音乐无限,如果键无限,那就创造不出音乐。那座大城市一眼望去看不见尽头,尽头在哪里?—世界的尽头?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   整部电影感觉处处是经典,每个镜头都恰到好处,细节处理不多不少,刚刚好。   1900和麦克斯在随狂风暴雨摇摆的船上弹奏钢琴的那一幕,在脑海深处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在轻快的钢琴曲下,两人似乎与钢琴融为一体,优美而流畅在大厅滑行,宛如美妙少女穿着溜冰鞋伴随着悠扬的歌曲翩翩起舞,浪漫至极!   接受挑战的那一场也印象深刻,前两场比赛不知是有意无意发挥平平,甚至在对手表演时竟然感动的流泪。最后一场开始前,1900向朋友要来一支烟放在钢琴上,说了一句话:“你自取其辱!”接下来狂风骤雨般弹奏出《群峰乱舞》,震惊在座所有人。一曲完毕,1900将烟的一头按在琴弦上,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经过1900激情澎湃演奏琴弦因高频率震动而发热,竟将烟点燃了……   影片介绍:“男主角1900(人名)的整个人生都已经是一场悲剧了。他是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气船上的孤儿,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收养,然而好人不得好报,烧炉工在一次意外中死亡,只有几岁大的1900又再度成为了孤儿。过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他从不敢离船上岸去,只因纽约无际的高楼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令他没有安全感。纵使后来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他永远地留在船上了,直到唯一的好朋友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于是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1900殉船于海底。”   我不知道为什么说他是悲剧,但也许在1900眼中,其他人才在悲剧的生活。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5篇5   好几天不上线,昨日一来就看到朋友推荐我一部好片子《海上钢琴师》。实话说,我平时不大看电影,外国的更是不轻易碰触,因为感觉他们总喜欢把诸如灾难,暴力,诡异这些东西在视听上大肆渲染罢了,没什么看头,相较之下,我还是更容易接受一些轻柔和缓,温情浪漫的东西,无论是艺术还是生活。   只因《海上钢琴师》是她推荐的,随即寻找打开,直接进入画面,二十分钟后,我在心里笑着说:这家伙,你怎么知道我会喜欢,居然不早告诉!是啊,展现在面前的,绝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它分明就是一部浪漫而悠长的史诗,它不是看完之后的唏嘘叹息或捧腹大笑,它是直击灵魂的……   影片全部的情节是在一艘弗吉尼亚号的海船上一一展开的,主人公是一个非常特别的角色,婴儿的他被船上的铲煤工在高等舱的餐厅里发现,被取了个长长的名字,因为当时是新世纪的第一天,所以1900就被铲煤工顺理成章地加在了他的名字里,于是,他就叫1900了。从此后,1900在船上度过了他的一生,一辈子都没有下过弗吉尼亚号。   八岁时,船上的人们无意间听到一段奇妙的音乐,一个天才钢琴家诞生了,他就是1900。他的曲子从来没有章法,就如他的内心世界一样,根本不存在什么规则,标准之类的东西,他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妈妈”,不知道除海上以外的任何市井之事,但他知道音乐,他演奏的简直是仙乐。别人无法进入他的世界,而他却可以“看”到遥远的城市,看到那里的大雾,松涛,甚至行走着的人们的表情,他用自己独有的内心世界感知一切,他以音乐的形式传递,抒发。他的乐曲是天籁,一如他的灵魂样纯洁,干净。别人也曾劝他下船,甚至也有爱情的火花在他心中微燃,但终究没有与这些相融。因为他的音乐他的生命是在船上,在大海上。   三十多年来,他以自己的方式感知和传递着他内心的安静,清明和洁净,这是一个何等的境界,这是一个何等的向往。当时无论是下等的工人,黑人,还是贵族白人都向往自由,向往美好的生活,而影片中多次以幻觉的形式出现的美国自由女神,和1900的音乐也正契合了这样一种向往和追求,我把它解读为一种灵魂的诉求。   尘世间的人们,每每被俗务俗事所困所缠,常常逃不出自己编织的种种藩篱,然而,这些东西与一个博大的胸怀,与天地之宽广比起来算的了什么。许多的人,许多的我们身边我们周围普普通通的人,他们往往有着特别的人格魅力,他们在用最原始最本初的内心书写者人生,他们朴素恬淡,但他们,富有。就像1900一样,战争也好,诱惑也罢,似乎与他都没有任何关系,他只要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的世界神奇浪漫。他的世界恬淡安宁,这就够了。
2023-08-28 11:46:441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   似乎已注定他孤单悲凄的命运,一个囿于自己世界的天才钢琴师。成长的环境,让这名没有身份、无师便能自通的天才钢琴师与孤独相伴。88个键盘是他唯一的快乐,也是他的全部,是他演驿生命存在的形式。   因为他的出生和成长环境,他情不自禁地囿于自己的钢琴音乐世界里,拒绝陆地常人的生活。他短暂的一生永远没能有勇气走出弗吉尼亚号,因为来自内心对未来无法掌控的恐惧,让他选择现状。最终,他安心了现状,为每次旅行的20xx人次带去快乐,消除他们旅途的乏味与不安,他认为这样的生活是有意义的,他也以此籍慰自己的生活和人生。他认同并坚定他选择的生活方式,连他唯一的朋友通过尽力也没能改变他。   怜悯他的身世,同情他的处境。有三次为他落泪第一次是他的暗恋,那样青涩又那样的真诚。看着他在爱面前表现出的懦弱,为他同情。他心爱的姑娘甚至没有感知到他的爱怜!只差那么一小步,他丧失了成功追求人生美好恋爱的机会。只因他不能走出弗吉尼亚号,他永远地失去了他的恋人,成为孤苦的人儿,那段爱情成为一生的怀念和伤痛。第二次为他落泪,是感动的泪水,是因为他决定要走出这个禁固他的大船,开始有了追求自己心中梦想的勇气。当他与每位看着他长大的弗吉尼亚成员分手时,泪水夺眶而出。他站在舷梯中央,未来就会从他的脚下将要开始延伸,然而他却步了。再次为他的懦弱伤感。第三次流泪,是他选择与弗吉尼亚号同归于尽。他临死前的表白,让人心碎,没人疼没人关爱,又那样有才情。那伸在半空中空弹钢琴的双手,让人呜咽。可怜的人儿,选择了让人意想到又意想不到的悲惨结局。   宿命,其实是性格所至,是成长环境在心底无形留下的轨迹,让他情不自禁的只能选择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2   今天周六,天气晴朗。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了电影,影片的名字叫《海上钢琴师》。   电影开始了,一艘大船在海上航行。船上,一位负责添煤的工人,叫Danny。他想到头等舱碰碰运气,捡到有钱人遗忘的手表等物品。但他什么也没捡到,却在钢琴上意外发现了一个被遗弃的新生儿,装在T`D牌柠檬的纸箱里。新生儿又小又瘦,没有国籍,很可怜。善良的Danny觉得T·D代表了ThanksDanny的缩写,这应该是上天安排的,要他收养这个孤儿。因为当年是1900年,所以Danny给他取了个很长的名字,叫T·D·柠檬·Danny·1900。   不知为什么,此时,我的头脑里出现了一连串问题:他为什么没有国籍呢?他为什么会被人遗弃呢?他为什么被装在T。D柠檬的箱子里呢?   我正想着。发现影片里的1900长成了少年,收养他的Danny,在一次意外中丧生了。孤独的1900特别想念Danny,无师自通的1900来到钢琴前,居然弹出了一首从未有过的钢琴曲。这首钢琴曲,把头等舱的游客和船长吸引了过来。   从那天开始,1900荣幸地成为了这艘船上的乐队钢琴师,他的每次演奏都让游客陶醉不已。一天,1900爱上了船上的一个年轻女乘客。她在纽约下船,邀请Danny去她家看看。   到了纽约港口,Danny走到轮船的阶梯中央,看见一望无际的纽约城市和林立的高楼心生恐惧,担心自己无法融入这喧闹的世界。于是,又返身回到了船上。因为习惯了船上生活,所以,他一直都没有下过这艘船。   过了些年,破旧的轮船要报废处理了。可1900依旧待在船里,无论怎样唤他,他都不愿走出破旧的轮船。“轰”的一声,孤独的天才1900和废船一起被炸毁在海上。   我似乎被震撼了,也似乎懂了点什么: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一旦习惯了,改变起来,便有了难度,甚至无法改变了。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3   在我至今所生活中,我读懂了很多故事,也错过了很多故事,也无缘很多故事。抛开这生活不说,至少在股市发展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是充实而幸福着的。而那些过往,或许是我们见过的最美好,最在乎,最深刻的记忆。   也许在故事中,他们在旅行,他们在工作,他们在聚会,他们在前进他们在驻足,而现在的我也如其中的一类,仔细发现那一切的美好,即使它早已随风远去,不再重来,即使它正在向我驶来,而我却沉默不语,毫无行动。   在看完之后,所以的这些感悟,都蜂拥而至,或许许多人更侧重与1900对于钢琴的执着与守候,而我更吸引我的却是拿短暂而不连续却又令人至今难忘,深刻不已的"友情。   影片中有这样的一个情节始终让我难以忘怀,在1900下定决心终于开始追逐新生活,决定下船时,1900这样问康杰,你会来看我吗。当然,你会把我介绍给孩子的母亲,还邀请我星期天去吃午餐,我带着甜品,一瓶酒,你会说我太客气了,然后你领着我参观你的家,外形像条船,等你妻子烧好了烤鸡,我们围着桌子坐下,我会称赞她的厨艺惊人,她会告诉我你平时总是唠叨我。   或许他们相遇的时间的时间并不长,但彼此的感情却足够坚固,也足够深。人总说知音难遇,或许那个知音就在某一街角,路的尽头,或许就在咫尺,只是等着我们去发掘,去体会。   在影片的尾端,康杰坐在快要报废的船舱里,将挚友的琴声用流声机放遍整个角落,怀念所有从前的相见,回忆着从前的林林种种,也包括对他的思念。   最终一句,这些年你是怎么过的。打破了报废旧船舱里的宁静,也触动我的心。   有时我们也会因为周遭环境的变化和心情的不同,而对事物有了重新的定义和认识。但是那些生活中你认为珍贵的东西希望千万不要放弃,类似于友情,也许我们早已长大,真正懂我们的同龄人又有几个,不必在乎那么多,好好把握现在,可以去寻觅,好好地珍惜,保持以前,继续向前,始终如一,从中体会那最初的美好。
2023-08-28 11:47:061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有些电影是你看过之后,心中涌动万千却无从下笔,是你满脑子的思绪却不知从何整理,《海上钢琴师》就是这样一部让我欲罢不能欲言又止的电影。下面来看看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吧。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   一个从没下过船的天才钢琴家,到底存在没存在过?   弗吉尼亚号,每次载两千名旅客,旅客们因为看到美国而雀跃,为了那没有尽头的城市而欢呼。   天才钢琴家1900是在船舱里长大的,没有去过弗吉尼亚号之外的世界。   弗吉尼亚号有一个繁花似锦的舞厅,1900就是在舞厅的钢琴上被发现的。1900也是在八岁这年第一次在这里无师自通的开始了弹琴。   一转眼,1900在27岁遇到了小号手马克斯,于是小号手作为叙述者给我们讲了他所知道的1900的故事。   马克斯上船是应聘而去,面试的时候,他一段即兴表演征服了招聘负责人,也吸引了1900的注意。   上船三天以后,马克斯和1900相遇了——那是一次浪漫的弹奏,治愈晕船的演奏。随船而动的钢琴,带着他们在舞厅里驰行,巨大的吊灯也随船而荡。他们那样自由,那样欢乐,无忧无虑。撞坏了彩窗,撞坏了船长的房间,也不过是被罚去烧锅炉。如此看来,弗吉尼亚号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乌托邦。在这里,在这有限的空间里,却能够享受到畅快的自由与轻盈。   弗吉尼亚号上不能没有音乐,一等舱需要音乐,三等舱一样需要音乐。上一秒人们还沉浸在音乐里,下一秒,只要有人喊出“美国——”人们就被拉出了音乐。一下子繁华散去,人去船空。所以,弗吉尼亚号上的生活,仿佛红楼一梦终有一醒,盛席华筵终有一散,周而复始。   马克斯总是试图给1900灌输下船的好处——名、利、房、妻子、成功。1900看透了这种永远在追逐的生活,他拒绝了。   万万没有想到,给1900种下下船意识的人是拉风笛的男人,他说,大海告诉他生活是广阔无边的。1900一直在思考“大海说的话”,因为他一直在大海上却不曾听到大海对他说什么。   斗琴是《海上钢琴师》的经典桥段。刚开始我纳闷,为什么第一首曲子要弹圣诞的曲子——啊,是因为欢乐,第一首曲子是欢乐的,1900虽然觉得莫名其妙,但他是真心喜欢音乐,他喜欢有人与他交流,就像他喜欢拉风笛的男人一样。他迷惑,他不解,但是他是高兴的,同时他希望对方可以高兴。我想,第一首曲子是1900最想跟在场的人说的——请高兴吧,就简简单单的高兴吧。   斗琴第二首曲子,1900听的泪流满面,他喜欢音乐,而且也喜欢对方,特别是他听出了对方音乐里的情感,全场只有1900听的泪流满面。他是那样的纯真与纯粹,他懂了对方。   我想是因为1900对对方的.欣赏,他弹了对方的曲子,听一遍就记住,听一遍就复弹,已经把天赋显示出来了,而且点到即止,不做任何有侵略性的操作。他就是这样的简单,他以为他懂了对方,对方也可以懂他。却不知道,知音难觅!   斗琴第三首曲子,1900被对方的蔑视刺痛了。于是1900展示了惊人的琴技,仿佛暂停了场上的时间。令全场人包括对手目瞪口呆。而让我印象深刻的,是1900把点燃的香烟给了对方,他说,我不抽烟,你抽吧。   这个样子,很像周星驰《功夫》里面最后那句:想学啊,我教你啊。   这场斗琴,从始至终都是独角戏。1900没有接受挑战,也不接受任何所谓的荣耀。他不需要名利,他不需要荣耀,他把烟给了对方,等于是宣布了:我不需要,你所追逐的那些,我都不需要。   录唱片那里,1900第一次品尝到了爱情的味道。那首曲子,是他的心。在别人看来,那是一张唱片,在他看来,那是他的一部分,他的私隐。唱片公司的人说,不下船也可以有一切。我好想要这个双全法,让1900一直在,又可以让1900的音乐传出去。但是“世间安得双全法”,哪里来的两全啊!   1900唯一一次要下船,他说他要去听大海的声音。马克斯说他是为了那个姑娘,他畅想了下船后的1900的生活。他说:生活没那么广阔。   马克斯和拉风琴的男人有不一样的意见,一个说生活没那么广阔,一个说生活是广阔无边的。马克斯和拉风琴的男人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会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马克斯是一个普通的小号手,有点小聪明,但是他处处透出平庸。拉风琴的男人是被生活蹂躏过的。孤身一人,六个孩子只剩下一个小女儿。平庸的小号手说生活没那么广阔,是对的,因为生活毕竟会被平庸所限。被生活蹂躏过的男人说生活是广阔也没有错,因为生活到底没有打败他。   1900下船时,全船相送。我竟然反过来想了:全船下船时,大约1900送了每个人。所以告别之际,大家才会忽视:1900下没下船!   1900终究没有下船。   1933年,小号手马克斯下船。战后,弗吉尼亚号到了这个港口,小号手马克斯再次与之相遇,却是弗吉尼亚号要被炸毁之际,马克斯坚信1900还在船上。这个时候,1900应该是四十几岁了,毕竟二战结束是1945年嘛,弗吉尼亚号变成了人们口中的“医疗船”。   直到马克斯用那张唱片引出了1900,他告诉马克斯,当初没有下船,因为那座城市没有尽头。他说下船就没法演奏了。他问,你还吹小号吗?   马克斯哭泣,却不挽留。若是任何人恐怕也会拍晕拖走吧,费了那么半天的劲,好不容易找到了自己的挚友,马上就要死别,怎么可以不先拍晕拖走再说呢?   哎,1900到底是明白了“生活是广阔无边的”——没有尽头,看不到尽头。1900还明白了“生活没那么广阔”——下船就没法演奏了。   广阔无边的生活是真的,因为生活真的不像在船上那样无忧无虑,一日三餐有人做好,做错事仅仅是罚烧锅炉。   没那么广阔的生活也是真的,因为面对喜欢虐人的生活本尊,真的不可能再自由的演奏。再也没有随船而动的钢琴了,再也没有随心而奏的曲子了。   生活是那样的不可控,梦想是那样的容易被剥夺。1900对船外的世界从来没有过期待,所以,你如何让他放弃演奏,去与生活做交换?   生活是上帝的琴键,而1900只想弹自己的琴键。   很多人常常想能拥有自己的琴键,于是总想拿什么和上帝交换一下,用一时换一世,却总是蚀本。   1900早早的知道了自己的琴键在哪里,是什么样子,于是他没有期待,也不需要交换,他是自由的。   有人说1900不愿意走出舒适区,我想说,不过是因为他没有期待。他和生活是平等的。《庄子·养生主》有一句: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只有安时处顺的人,才和生活是平等的。因为安时处顺才不会对生活做无谓的期待,也不需要做蚀本的交换。   在广阔世间的我们啊,该如何找到我们自己的那艘弗吉尼亚号啊!在那里,我们没有期待,只有纯粹,只有自由。   1900,你真的存在过吗?那样自由而纯粹的存在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2   讲述了一个名为"1900"的弃婴在一艘远洋客轮上与钢琴结缘,成为钢琴大师的故事。电影当中的主角,1900是被遗弃在客轮船上钢琴的一个弃婴,在偶然情况下,被船上的一名矿工丹尼尔发现之后,将其收养为儿子,丹尼尔当做自己的亲生儿子,而且在捡到弃婴的时候后的年代是1900,因此就将他命名为1900。   就这样丹尼尔将1900抚养长大,并且1900也将这课文当作是自己家一样,但是很不幸的是,丹尼尔在意外的情况下去世了,使得1900再次成为了孤儿。但是1900有着钢琴的天赋,都被一声美妙的钢琴声吵醒,她们循声而看,发现1900正在弹钢琴。因此1900因为自己的钢琴天赋就被留在了客轮上,当一名海上的钢琴师。   就这样1900在这客轮上一天又一天的成长,他的钢琴技艺也闻名于很多地方,但是1900却是从来都没有下过船。之后有一位乐队的小号手,因为闻名于1900的琴艺,因此就上传向他讨教,而在这过程中两人都成了好朋友。而这位小号手则是劝说1900要下船去体验新的生活,但是1900始终都不愿意下去。   在某一天1900遇到了一位美丽的女子,他对他有着心动,但是他却又没有将自己的爱意表达出来,只是将自己的爱意倾注在干警中,1900想要跟这位美丽的女子告白,但是这位美丽的女子却下了船。1900找不到,所以1900为了去追求自己的爱情,他想尝试一次下船去寻找那位美丽的女子,但是在船边,他看着陌生的陆地,看着陌生的地方,对他来说陆地就像一所未知的大船,他感觉到陌生,因此他又退缩了,他放弃了自己的爱情,继续留在了船上。   之后即使船上没有人跳舞,即使战炮轰轰,他也依然在这艘船上弹着自己的钢琴,但是因为年代已久,需要被炸毁,小号手听到这个消息后,他坚信他的朋友依然在这艘客轮上,因此他不顾危险上了这艘船,见到了1900,并且极力的劝说1900下船,但是1900极度的反对,他不喜欢去到陆地上生活,他不愿意离开这个生活已久的家,因此最终他跟这艘客轮一起被轰炸,沉没在海底。   1900因为被人遗弃在客人的钢琴上被丹尼尔抚养长大,19000一次都没有下过船,一次都没有见过陆地,他一直都在这艘客轮上成长,客轮上生活,可以说这艘客轮与它融为了一体,他不愿意离开他熟悉的地方,去到自己前所未有的充满着未知以及危险的客轮。有人看到这部电影,或许会纳闷,1900为什么会放弃生的希望,为什么会继续留在客轮上,不愿意下船。其实这个原因并不难以想到,其实小孩子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是能够理解,1900为什么不下船的原因。
2023-08-28 11:47:241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我整理的《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精选10篇),欢迎大家分享。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   上周和宿舍的一起把《海上钢琴师》看完了,这过去整整一周了,心里还是为电影情节耿耿与怀。   我们都说这部电影影响了我们的睡眠,每天躺在床上的时候就开始想1900为什么执着的就是不选择离开大海呢?这么一个天才选择一个有界的轮船生活一辈子,钢琴是他的一生,不对,大海是他的一生,也不对,那么1900的一生到底是什么?我现在还是想不明白他心里的那个信念到底是什么,居然能让这么单纯的人一直坚守自己的信念,没有人能改变他的生活,一直都没有,就算是死亡。1900从小生活在船上,“爸爸”用他自己的方式教导这个天才小孩,可是没有人知道从来没有碰过钢琴的1900可以弹出让人感动的音乐,这又是为什么?单纯是触不可及的,我们这些在复杂的社会中浪荡了20年的人来说确实想不明白到底为什么。   1900也有爱情,他的爱情更是单纯的想让人发笑,他没有去勇敢的为爱而改变,但这是我欣赏的,自己的生活就要自己决定,既然性格决定生活,就不能刻意的改变,否则还是自己的生活么,对吧!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2   而整部影片对于一九零零的刻画则大多深入内心,导演将观众带入了一个自我封闭的纯洁世界。彷佛是对这种心灵的美好希冀,但末了一九零零的与船共沉,又使人觉得这彷佛更像是导演对于这个时代之中纯洁与美好的消逝,所表现出的深深的无奈。   要是说《海上钢琴师》是朱佩赛·多纳托雷导演对与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认知。那么在影片中,美国便是这种充满利益与诱惑的混沌社会的具体反应。彷佛所有的乘客从欧洲远到而来,直至为映入他们眼中的自由女神而惊呼,摘下礼帽,大肆的摇臂,只为迎接那充满大概性的美好未来。影片中的美国承载了大多人的梦想,诸如片中出现的小偷,一九零零说他总是会第一个发明美国,越是崎岖潦倒的人越是充满期待。而一九零零背道而驰。   正如一九零零的名字,他所处的时代是这个消灭时期的开始。他将自己拘束在这艘船上,实在是对广阔世界的恐惧。正如他自己所说“使我害怕的,不是我所看到的,而是我所看不到的!”如许的几句台词,发人怜悯。   这部片子本身也许并不想表达什么意义,就象一九零零那样漫不全心的弹奏和忧郁,他很单纯,地道,迷茫,却不需要任何支撑力,就象在风暴中他也能优雅如常的弹奏着只属于他的华尔兹乐章,一九零零不停想听听海的呐喊,却最终没有上岸。爱便爱了,忘便忘了,想往便想往了,退却便退却了,生便生了,死便死了。如许举重若轻的一生,象是从未放弃过梦想与寻求,又象是从未有过梦想与寻求。就象海一样。   我觉得毛孔象通过了微电流,如许宿命的哲学的无法可想的对话,我们的生命也象一幅挂在墙上的画。有什么样的色彩、怎样在尘土和光影中慢慢陈腐、怎样在某一天某一时刻悄无声息的失下来,或许都有过如许一次对话。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3   伴随着低沉悠扬的音乐,影片拉开序幕,幽暗的楼梯绵延不绝的伸展开来。潮湿而又逼仄的水汽弥漫在空气里,这多像一个悲凉而又巨大的隐喻。麦克斯好像预言家一样的声音振荡着呼啸在你我的耳畔。   导演将麦克斯的回忆与一九零零真实的生活穿插交错,得以重现天才传奇的一生。   这个被遗弃在头等舱钢琴上的孩子,世上没有人知道他的存在,正如麦克斯所说,没有一个城市,一个教会,一个医院,监狱或棒球队知道他的名字,他没有国籍,没有生日,没有家人。他在一个像船一样大的摇篮里成长,在欧洲和美国之间旅行。在舷窗里看到的一切,就是他童年的世界,一望无际的海平面和汹涌的波涛。他的名字,丹尼勃曼TD雷蒙一九零零,是对整个世纪的眺望。   他推开那扇锈色的铁门,刹那间,音乐的泉水汩汩而来,沁入他的心灵,他的目光在光影交错的朦胧中游离,最终,停在那架钢琴上……   这是电影中最有传奇色彩的一笔,无师自通的一九零零弹奏着美妙的音乐,并这样,与音乐一起成长。   晕船的麦克斯托尼在大厅遇见穿着燕尾服绅士一样的一九零零,他神情自若,如履平地的穿行在摇晃的船上。作为以视觉艺术为核心的电影,在导演托纳多雷的这部作品中,画面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随着船身摇晃而滑行的钢琴以及流动的音乐,划过天际的滚滚惊雷,怒吼的海洋,无不为这经典的桥段添上浓墨重彩浪漫的一笔。大海咆哮着为他伴奏,海浪与音符融合……   他是向往人间温情的,他用船上的无线电与陆地上的人们交流,甚至可以想象出一个他从没去过的城市的样子:冬天的时候,漂亮极了,三月份你总能遇到那样的午后,至少可以想象一下,浓雾滑入,就像白色的栅栏,漂浮在街灯下,淹没了万物,就像白色的刀,太神奇了,看不见房顶,看不见树枝,看不见圣路易斯教堂的尖塔,人们擦肩而过却互不相见……   他从不墨守成规,他的手指跟随思维跳跃,他说:“去他的规则!”他伴奏的舞会总是欢快并奇异的。他可以用音乐描绘每一个人的思想。他在三等舱为穷人弹琴。蚂蚁般的人群围绕着他的琴音起舞。他的思维在不停游曳,在火山的边缘,美丽的村庄,在圣索菲亚大教堂……他的手指簇拥着他的思想,一朵朵奇葩在黑白琴键上绽放。他的塔郎泰莎,人们从他身边散开,去追寻各自的幸福。他的孤独晕染开来,在冷寂的空气里散发着清冽的香气,是他灵魂的味道。   他说,我相信陆地上的人们浪费了太多时间在为什么上,冬天害怕夏天的迟来,夏天担心冬又将至,这就是为什么你不会厌倦永远在追寻着,哪里一直是夏天。我——并不羡慕。他一语成谶,更像是一位钢琴诗人。   镜头交错,在荒凉废弃的弗吉尼亚号上,麦克斯在寻找着他最好的朋友。他深信一九零零不会离开这里。   生于斯止于斯。这是他的信仰。   与爵士乐鼻祖杰里罗的钢琴对决是电影里最精彩的桥段之一。两位钢琴家都展示了他们高超的演奏技艺。与充满挑衅的杰里相比,不卑不亢自信的一九零零显然更甚一筹。他的名气也达到了顶峰。这个时候,他与他的爱情不期而遇。然而,即使是爱情,也没有让他放弃自己的追求。   他拒绝录制唱片。   因为,我和我的音乐不容分割。   苍老的弗吉尼亚号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当麦克斯在腐朽的船舱里播放着一九零零曾经为自己的爱情弹奏的音乐时,他找到了他,这里诞生了哲理的一段对话,是整部电影的灵魂所在。   在人类的城市里,无穷无尽的是欲望。对于一九零零来说,城市是一架无边无际的钢琴,在这里,演奏不了他灵魂的音乐,他宁愿,退出生命的舞台。   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用简单的故事情节构建了他心中的艺术理念,他的人文追求。这在他的“时空三部曲”中的另两部《天堂电影院》和《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都有所体现。生于船,长于船,死于船,更像是导演思想的凝结,一九零零,是真正艺术形象的化身。这是一部艺术悲剧,更是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整部影片沉浸在悲怆唯美的背景音乐中。作为托纳多雷的配乐老搭档,埃里奥莫里克奈再一次征服了观众,并由此荣获了金球奖最佳电影配乐奖。   弗吉尼亚号停泊的时候,巨大的阴影覆盖了熙熙攘攘的人群,覆盖了欲望,追求和一切。整部影片都在渲染,都在对比,导演不惜用大量全景镜头表现无边无际的人群:晨曦,自由女神在浓雾中浮现,繁华的城市在人们的瞳孔里放大,所有人都高喊着America!这是一种象征,与一九零零的信仰相悖。他的孤独是因为与世人精神追求的距离,没有人可以理解他,他的超然,成就了他的艺术,也是他的幸福所在。他不属于这个物质的世界。   正如他所说,我是生在这艘船上的,我已经和这个世界擦身而过了。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4   主角1900是一个被遗弃在蒸汽船上的孤儿,被一个好心的黑人烧炉工老丹尼收养了。可惜好景不长,在一次意外中,老丹尼不幸死亡,七岁大的1900再度成为孤儿。当美国警察上船搜查欲将他带往州立孤儿院时,他躲了起来。直到几天后的深夜中,人们才发现,1900满身煤灰地在钢琴上弹奏着不知名的美妙音乐!原来,从小被钢琴所吸引的1900凭借过人的天赋无师自通练就了一身高超技艺。他的天才琴技令当时最负盛名的爵士钢琴家都甘拜下风。但由于对红尘世俗的戒备和对陆地的恐惧,1900坚持不下船,哪怕是遇到了自己一见钟情的女孩。一次次地放弃机会与犹豫导致他对陆地、对城市越发恐慌、畏惧,乃至终生没下过船,直至船被炸毁的那一刻。   生于船,长于船,死于船,是1900的一生。不敢下船,只因为害怕陆地与城市;不肯让人刻碟发行世界,只因为不想让自己的音乐离开自己。作为音乐天才的1900的种种举动令我们十分不理解。   但这一切又是有迹可循的。1900从小被人教育,除了那艘船上的人,其他人都是坏人,因此,1900对陆地充满好奇的同时又不得不对陆地心存戒意,以不大友好的目光去审视船上的游客;美国警察上船搜寻幼年的他时的跋扈,杰瑞钢琴师的自傲粗鲁及对他的不屑,三等舱美洲人偷人衣服、伪装成一等舱欧洲移民寻求艳遇的行径等,都令他对世俗越发恐惧。同时,1900想尽一切去了解陆地、世俗的本质意义。他对“未来”太过注重,想要因果,要尽头的执着,使他想不开也放不开。其实死,对于1900来说,未必是件坏事,或许也算是某种程度上的解脱吧。   感慨天才钢琴师的选择。不过,如果1900能下船,有勇气去追求,也许,又是另一番光景,甚至成就一段不同的人生。我们该做的,是珍惜当下,把握机遇,不惧未来。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5   《海上钢琴师》不像一个故事,更像一个寓言,无正式名姓、无任何身份记录、父母不详、一生不曾下船的音乐天才1900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虚构。   虚构这样一个人物,并不像许多人说的那样为了揭示天才与普通人精神世界的差别,也并非为了让我们探讨这种生活方式实现的可能,实际上是通过他来反观现代文明(他所在的船连接欧洲和美国,实际上是世界文明的中心由欧洲转向美国),以及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   友人max作为常人存在既是情节合理展开的需要(否则他的故事怎么被世人知晓),也便于同样作为常人的我们代入、思考和追问。他为什么不下船?他怎么看待自己的身份?他怎么看待音乐上的决斗?他怎么看待外面的世界?   这些问题,又启发我们进一步思考:现代文明行进中,我们是否应该或有没有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持自身的独立,不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如果没有国籍、姓名、父母这些信息记录,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来确认自己的身份?职业、才华、兴趣这些东西是可以作为一项技能比拼,还是应该像信仰般与我们自身融为一体?当社会发展到看不到“尽头”,自我对环境没有掌控感的时候,人应该何去何从?   天才钢琴师最终还是没有走出那一艘熟悉的船,他的生命没有跳出88个黑白琴键,唯一可能让他从自己的生命暂时出走的爱情,也没能带他离开,因为他看到没有尽头的城市时,慌了。我喜欢这个处理,有很多电影,都是用爱情来将人物打出常规,我承认爱情有让人冲动的魔力,但它只会让人暴露出新的侧面,而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   或许,海上钢琴师的一生既是一个悲剧,又是另一种完美。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6   最近我看了《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   故事讲的是一个叫1900的人,他出生在船上,不知怎的就被父母遗留在了船上,无意中被船上的挖煤工丹尼捡到了,并取名为1900。有一次在挖煤时,丹尼遭遇意外去世了。1900在丹尼的葬礼上听到了楼上的钢琴声,从此爱上了弹钢琴,他一直没有下船,甚至有关部门准备炸掉船之前,他还是死活不肯下去,最后被活活炸死。我认为他是一个极度矛盾的人。   在他短暂的一生里,有一件事让他变得非常出色,那就是弹钢琴。1900在丹尼去世后开始迷恋钢琴,他有着极好的天赋,一摸就通。音乐就是1900的世界,在这个小小的世界里,他感觉自由自在。他通过不停地观察别人,挖掘他们身上的故事来了解人世间的感情,并体现到音乐当中。   我认为1900在弹钢琴时非常自信和无所畏惧。由于1900钢琴弹得太好了,人们很崇拜他,甚至爵士乐的创始人杰利都向他发起挑战。在挑战时杰利非常傲慢,但1900却沉着应战,在发挥自己最强实力之前,他甚至冒出了一句:这都是你自找的,混蛋。他最后出人意料的表现使大家都震惊了,包括杰利在内。   1900的无所畏惧还体现在他从容面对死亡。1900的好朋友麦克斯经常劝他下船去看看世界。1900每次都说我连个出生证明也没有,哪个人会让一个连名字也不确定的人上岸呢?炸船之前麦克斯劝1900下船,他最终选择了留在船上,和船同归于尽。   同时1900又是一个懦弱的人。炸船前他告诉了麦克斯他一直以来都不肯下船的根本原因:世界那么大,有成千上万种路可以走。我要是下去,就面临着重要抉择。一架钢琴有八十八个琴键,数量是有限的。可用这八十八个琴键所能创造出来的音乐却是无限的,而我在船上就好比只有八十八个琴键,我可以在上面活出各种各样的人生,甚至每天都不一样。如果我真的下了船,琴键的数量是无限的,那么音乐就更加无限,甚至每一秒都是各不相同的,我到底该怎么选呢?面对下船之后的角色,他害怕了,退缩了,他感到有压力了。他不知道如何面对陌生的世界,很难跨出自己熟悉的小空间。看到这一处的镜头,我难过地为他流下了眼泪。   1900在面对弹琴挑战的时候非常勇敢。面对下船时,他又感到有些害怕。从这几个事例就不难看出,1900是一个矛盾的人。当然,留在船上可以让他心思更加单纯,更好地发挥他的音乐才华,这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7   今天下午,太阳正盛,疲倦地窝在家里。躲在房间看完了《海上钢琴师》,深深地被打动了。   1900这个人物身上有许多动人之处。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弃在一艘船上,躺在船上的一架钢琴上面。他出生在二十世纪初,但是,无论生在哪一个时代在那个时刻他就只是一个孩子,一个应该是被妈妈疼惜爸爸爱护的小宝贝。从那时起,他就注定不能和普通的孩子一样长大成人。   从某个坏的角度来说,1900是一个弃婴,但从某个好的角度看,他虽被抛弃,至少没有被扔在荒郊野岭里等死,没有被一个坏人抓去当一个小坏人,而是被善良的工人丹尼收养了,并取名为1900.但没过多少年,丹尼就死于一场意外。   我不禁思索,1900从小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他从小就生活在阴暗潮湿的"船的最底层,身体方面会不会有什么不适呢?他从小都没有爸爸妈妈,都是跟着干活的大叔们一起生活,会不会感到伤心难过呢?他从小就没上过学,没有踏进过学堂半步,没有和同学一起玩耍的经历,会不会感到不甘和寂寞呢?当他遇到问题烦恼的时候却无人诉说,是否会感到深深地孤独呢?他从来没有离开过船半步,有没有过想要去看看更远方的世界呢?   每天早晨伴着第一缕从海平面升起的阳光睁开双眼,夜晚随着最亮的月光进入梦乡。千千万万个日子就这样反反复复,任谁都会受不了的吧。但是,1900有音乐作伴。他是一个极具音乐天赋的音乐家,是船上最优秀的钢琴家。   从小便被视为音乐神童,长大后更是名声大噪。无论是船上本身的人还是船上的游客都愿意做一个合格的聆听者。突然有一天,一名世界著名的钢琴家亲自来到这艘船,为的就是亲自和1900较量一番。而此时的1900还一副状况外的表情,仿佛在问:“音乐是用来比赛的吗?”比赛一共三局,前两局1900完全就是随便应付,直到麦克斯(他的好朋友)十分气愤地说全船的兄弟都把赌注压在他身上啦,结果他却不好好应战,这才仿佛一下惊醒了1900:原来这场比赛不止关乎他一个人啊。随即找麦克斯要了一支烟放在钢琴上,虽然他不吸烟,然后又转过头对他的对手狠狠地说了一句:“这都是你逼我的。”(听这语气好像大Boss哦。)然后就开始了一场视觉与听觉齐飞的盛宴。观众们都已目瞪口呆,那位大名鼎鼎的对手也露出愠色。疯狂的音符在1900的手指间狂舞着,没有任何事物可以打扰到他,细细密密的汗液从额头流至下巴。终于,曲毕,可众人仍处于某种呆滞状态,久久不能回神。   1900此时露出了一抹微笑,拿起那只放在钢琴上的烟,翻起钢琴的后盖,将烟头与琴弦接触,然后,烟头竟然烧着了。这也许就是他对于胜利的宣告,一种无声的宣告。   再来说说1900和他的朋友麦克斯。麦克斯刚来到这艘船上当小号手时很不习惯,半夜里晕船,一直吐。1900看见他后便开始弹钢琴,让麦克斯跟上他,慢慢的,麦克斯竟然好了(忒神奇)。   这两人既是音乐上的伙伴,又是生活中的挚友。   我一直觉得1900骨子里有一种洒脱,为人不拘。他敢在共同演奏时突然任性地改变曲目,让指挥措手不及;他敢一边弹钢琴一边横冲直撞,撞碎了整面玻璃也毫不在乎,最后又撞开了船长的房门;他敢在受罚时大胆地将铁锹扔进熊熊燃烧的大火中,然后优哉游哉地躺下休息。这一切的一切,在我看来,还是和他的成长环境有关。从小没有人亲力亲为地教导,犯了错也不一定能及时改错,因为也许根本就没有人注意到他。所以他对听话没什么概念,最向往自由,音乐。   1900每一次演奏似乎都是即兴创作。因为连续数次我都没有在他的钢琴架上看见任何谱子,这不禁让我好奇,他每次演奏的时候都在想什么呢?麦克斯替我问了这个问题,原来,每次弹奏时他都会观察观众的神情。看到某一个观众沮丧,就弹奏忧伤的曲子;看到某一个观众高兴,就弹奏欢快的曲子。曲风就在他的手中这样变幻自如,让我不得不叹服的技巧和能力。   最令我可惜的是与1900擦肩而过的爱情。1900在船上录制自己的第一张唱片时,突然在窗外看见了一位妙龄女郎,他的目光被吸引住了,手中的音符也有了细微的变化。也许,1900对这个姑娘一见钟情了,他不断找寻姑娘的踪迹,甚至悄悄潜入女寝,他想把自己的第一张音乐唱片送给这位姑娘。但最后,1900还是错过了这位有可能成为自己初恋的女孩,自己的唱片也还没有送出去,他想踏入陆地的愿望最终也未能实现。令人惋惜至极。   最后的最后。时间在推移,历史在前进。这艘船免不了被炸毁的命运,可是1900宁死不下。船就是他的整个世界,而陆地,船除外的地方也许也是世界,但是于他,真是太过于庞大,他根本无法掌控,只有深深地恐惧,还不如去天堂继续做一名快乐的钢琴手。但是,1900是没有身份的,在船上生,在船上死,人间没有他存在的确切记录,那天堂也不会有,他只能以一个无身份的人生活。不过,他已经无所谓了。   “砰!”船碎了,人死了,灵魂飘向天堂去了。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8   有些电影是你看过之后心中涌现万千却无从下笔,是你思绪纷飞却不知从何整理的。《海上钢琴师》就是这样一部令人欲罢不能却欲言又止的电影。也许多年之后,人们会忘记那场惊艳的钢琴决斗,会忘记他心爱的女孩就住在莫特街27号,会忘记……但在维吉尼亚号残骸中他与麦克斯最后的对白,眼神中所流露出的孤独、决绝而温柔,始终会出没在心底,带来生息。   这个故事的开头到结尾,始终是以倒叙的手法由迈克斯陈述而来的。所以,有人说,迈克斯和1900其实就是“一个人”,因为除了迈克斯,没有人能作证,我们并不知道1900的故事是否真的存在。所以,1900代表的是某种境界,是和外界纷扰不一样的存在状态。   对于这样的结尾,我一开始感到的是惋惜和同情:为什么不能试着上岸迎接新的人生呢?为什么不能在喧嚣繁闹的世界中找到另外的一面美好呢?为什么非要以死来结束自己的生命捍卫一生的梦想呢?   对于这部电影,有很多不同的角度和主题。当然,如果一部电影只能从单一的角度去分析,就不算一部经典之作。   从追求梦想的角度来看,当时的人们都朝着美国梦不断努力,世界充满了欲望、利益和关系的纷争,甚至很多人拼搏多年依然没有获得想要的成功,最终走向穷途末路。迈克斯为了生计可以把陪伴多年的小号卖掉,为了生存他放弃了自己的梦想;而1900一生都留在了船上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为了梦想他可以放弃一切,甚至于面对死亡,他依然无所畏惧。   不完美才是生命的常态,如果结尾没有这么悲剧性的一幕,这部影片就没有了升华的价值,在我看来,它反映了很多现实世界与理想主义的东西。如果1900走出了大船,拥有了和平常人一样的家庭和财富,也许他就无法弹奏出在大船上那种纯净、自然的音乐了。所以,这部电影在一定程度上也歌颂了一种远离世俗喧嚣的纯洁梦想。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9   这部电影对我的影响算是比较大的,在我的人生观念形成中有可能已写下浓重的一笔。   当然,这里展现的是一种不寻常的极端人生模式,或者说向大家展示了一种观念、一个可能性,刺激大家思考。但并不一定要去效仿。对每个人来说,人生就这么一次,无法假设、不能重来。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段独特的旅程,人生的选择没有高下优劣之分,也无须与其他人比较,重要的还是在于自己要好好用心享受人生旅程。   但就跟其他好电影一样,这部电影之所以能打动我们,也在于它所展现的是一种好的事物、好的观念、好的生活方式,能引起大家的共鸣。不求形似但求神似,我们不一定要像一九〇〇那样生活,最后的结局对于他来说也许是最好的,但是这个结局过于决然,我们作为旁观者不免会觉得惋惜,也做不到。但是他的生活方式背后的心性、观念与品质,却值得我们好好琢磨,进而反思自己的人生。   把视界再放宽些,好的艺术、哲学,乃至真、善、美等所有好的价值观,都能滋润人心,引人潜思,把人导向一种更平和的生活态度;接触、感染得多了,好的元素就会在内心逐渐积淀下来,充盈内心,在心里打造一份稳如磐石的锚,能帮助自己以不变应万变,从容应对这滚滚红尘、滔滔浊世。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0   初一的时候,我问了问饶老师值得一看的电影,饶老师脱口而出:“海上钢琴师。”,到了暑假,电影单中又一次出现了这个名字。“这一定是一部好电影。”于是,我带着这样的心情,细细地品味了这部电影。   这是一部意大利电影,由朱塞佩·托纳托雷执导,蒂姆·罗斯、比尔·努恩、梅兰尼·蒂埃里主演的剧情片。故事是以两个人的对话形式展开的,以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视角的转换,介绍了一位钢琴天才1900的钢琴故事。   幼时的1900,是在襁褓中被人发现的,他的母亲抛弃了他,因此他成了一名孤儿,生活在烧煤工人的船舱里,大家都照顾他,疼爱他,教他说话,写字。直到有一天,他的现任父亲因救人而死,他便非常地伤心。1900离开了父母,没有出生证明,悄悄地来到这世界,有得悄悄离去。正好比一个人死了,你找不到任何他的相关信息,没人相信他的存在,也没有一座属于他的墓碑,但他确实来到过这个世界,真真实实地活过。   1900对不好的事情十分厌恶,但不会用嘴说,会用音乐去表达。1900与小号手聊天,当他们看见小偷时,钢琴的音乐也变得断断续续,模仿着小偷的形态;当他们猜想老妇女是一个谋害亲夫而得到万贯家财的人时,钢琴的音乐是一种怪怪的音响,充满着阴险,他的音乐总是能生动的表现各式各样人的心理特征。   有的人说1900很幸福,他生活在他喜欢的音乐中,伴他左右的是对他没有半点私心的朋友们,不用去担心纷繁与拥扰。但是,只是这样吗?每次停船靠岸时他独自向岸上远处眺望的眼神分明有掩不住的落寞,还有他偷偷的拨通陌生人的电话时那紧张和期盼的语调:“你好,也许你不认识我,但,我们能聊聊吗?”尤其是当他听那个飘过的流浪人告诉他自己的经历,他愈发的想去体验:站在岸上,听海的声音,到底是什么样奇妙的感觉呢?   影片结局,1900在一艘即将炸毁的船中被找到,但他仍不愿下船,现实生活中,对于别人的选取,我们会感到匪夷所思,就像这部影片一样,可能很多人也不解他的这种选取,但是,无论是谁,作出怎样的选择,无论在我们看来是多么的荒谬,多么的不明智,多么的让人不解,这都是他的选择。或许,到了天堂,他仍会弹钢琴,就像原来在海上一样。
2023-08-28 11:47:391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400字

  音乐,是一门国际通用的语言,不用解释,就能打动人们的心弦。与生俱来的天赋,造就了这位海上钢琴师。下面我为你整理了海上钢琴师观后感400字,希望能帮到你!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400字(1)   中午吃过饭,找到《海上钢琴师》,用电视看和影院效果差不多,很美的片子!我喜欢整部影片弥漫的钢琴声,让我仿佛置身其中。   我喜欢像一九零零那样天马行空,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我一点不觉得他的生活又多悲惨。他是个孤儿,出生在船上,一生也没下过船,没有身份。在人们眼里,他可以用他卓越的琴技换来很多钱,过着人们眼里豪华的生活。但这不是他想要的,他要的只是属于自己世界中的乐曲,他不属于陆地,他已经离不开这艘船了,即使选择死亡,他也毫不在乎。结局看似凄凉,但我能感受到他当时的心境,炸船那一刻他有了归属,回归到属于他的世界——海洋。   虽然结局不是我想看到的样子,要么下船过着他不想要的生活,要么随着破船一起沉入海底,至始至终他都忠于自己的选择。片子中有一段他坐在钢琴前随着钢琴四处移动的镜头,太欢快!太美了!在船身剧烈摇晃的过程中,他沉浸在美妙的乐曲中,没有被当时的情景吓到,仿佛这只是一场游戏。他身上要多童真有多童真,音乐细胞与生俱来的.充满他整个身体,一个纯粹的人物!   很多人无法理解他的行为,他完全可以闻名世界,赚很多的钱,有享不尽的富贵,但他就是那么坚定,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知道自己属于哪里。我佩服他的执着!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400字(2)   在音乐上一直是个“白痴”,但是,这并不会成为我理解本片的障碍。甚至有的时候还会随着音乐的节奏而动,或许,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就像1900从没接触过钢琴却会演奏出如此美妙的音乐一样。   生在海上,长在海上,死在海上,这就是1900的一生。他从未离开过船半步,从未踏上陆地,虽然,爱情的力量曾经让他心动……但是,他最终选择了回来,回到这属于他的甲板上,因为他不属于这世界,这世界不属于他。   当看到1900走到楼梯一半又回来时,我悬着的一颗心放下了。说真的,我还是很高兴的。世界不属于她的,又何必勉强呢?船上他很孤独,但起码他还有钢琴,还有一个演绎自己心中音乐的环境。当他一踏上陆地,他或许将更孤独。钢琴还有,没错,但,那是上帝的。   多走几步,到陆地上去,他或许真的会像他朋友所说的那样获得成功,因为他有那么好的天赋。但他选择“浪费”上帝的礼物,因为,那是……。   很好的一部电影,看完后感触颇深,奈何笔拙,只能将内心的感受表达至此……。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400字(3)   用了三天的时间,慢慢地静静地看《海上钢琴师》。   不断地回放,不断地思索。   在思想的过程中,悲哀的是:铺垫、衬托、人物形象特点、人物之间的关系、环境、结构、主题这些词像小丑一样地在我的脑海里跳荡乱舞,我为自己的固化思维恶心。   1900是个象征,是希望?是梦想?是自由?是世界中的孤独?是决绝?是坚守?……文学作品鼓励“合理误读”,从文艺学的角度来看,这也是被允许的。在一定范围内,允许读者有自己的思考,让读者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将他们的想法带到作品中去,对作品进行解构与再创造。或者,这也叫多元解读,或者,这就是《海上钢琴师》生命力巨大的原因:每个人都从它那里读出了一些什么。   我喜欢1900一脸的清澈,喜欢他沉迷的样子,喜欢他静静地用音乐和心与自己对话。喜欢他说的话。他说:“我看不见城市的尽头,我需要看见世界的尽头。拿钢琴来说,键盘有始也有终,并不是无限的,音乐是无限的。在琴键上,奏出无限的音乐,我喜欢。可是走过跳板之后,前面的键盘,有无数的琴键。无限大的键盘怎奏得出音乐?——不是给凡人奏,是给上帝奏。我生于船,长于船。这艘船每次只载客二千,既载人也载梦想,但范围离不开船头与船尾之间,我过惯那样的日子——陆地?对我来说,陆地是艘太大的船,是位太美的美女,是条太长的航程,是瓶太浓的香水,是篇无从弹奏的乐章。我没法舍弃这艘船。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反正,世间没有人记得我,除了你,只有你知道我在这里。你属于少数,原谅我,朋友,我不能下船。”
2023-08-28 11:48:031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的作者是(意)亚历山德罗·巴里科。主要讲述了弃婴丹尼·布德曼·TD莱蒙·1900在无师自通的情况下,仅凭听到的钢琴演奏音乐后就开始弹钢琴,并成为才华瞩目的钢琴师的故事。下面是我给大家分享的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一   “只要你有好故事可以讲,有人肯听,你就还未完蛋。问题是,谁也不相信我这故事。”没错,一九九零的人生经历的确令人难以置信。   他是一个被父母遗弃的孩子,在维珍尼亚号轮船内的钢琴上,被一个船员偶然中发现并收养。船员给他起名叫做丹尼·博德曼·TD·林蒙·一九九零。前面的是船员的名字,一九九零是那一年的年份。在一九九零八岁的时候,船员在工作的时候意外死亡,一九九零又变成了孤儿。八年,船员为一九九零编制了一个纯洁,美好的童年。我想,这也赋予了他洁净的灵魂,造就了他纯粹的生命吧!   电影的画面总会定格在一九九零淡蓝色的眼眸上,他透过船舱的玻璃,望着波涛汹涌的海面,从孩童一直到成年。他若有所思,却不能被猜测出眼神中到底藏着什么,他那么的平静,那么的怅然……   八岁之后,他的音乐才能逐渐展露出来,凡是听过他弹奏钢琴的人,都觉得他是上帝派来的,专门为有幸上船的人演奏。一九九零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天分,也从一开始就被安排好了一生的宿命。在这片海洋上他弹着钢琴,直到与维珍尼亚号一起消失。海洋、船、钢琴、一九九零,冥冥中自有定数。   “陆上的人喜欢寻根问底,虚度了大好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姗姗来迟,夏天则担心冬天的将至。所以他们不停四处游走,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羡慕。”在好朋友麦士劝他离开维珍尼亚号去大陆发展的时候,他丝毫不为所动。他的愿意把自己的生命全部交给维珍尼亚号,和它一起经历四季的变换。然而,当爱情降临时,他也想勇敢地走出去,为心爱的女孩子登陆。可当他走到楼梯的一半时,他忽然停住脚步,望着眼前陌生的城市,眼神里流露出未知的情感,是畏怯,还是恐惧?或许世人永远不能理解他,就像不能理解上帝的诗篇。最终,他回过头,眼神坚定,一步一步走上船来。他的眼里,容不得拥挤的城市,他的心里,只有纯粹的音乐。   多年后,维珍尼亚号已是一艘即将被炸毁的破船,麦士得知消息后上船去找一九九零,好不容易找到了他,结果,他仍旧坚持着,不肯离开。如他所言,外面的世界太广阔了,陌生得让他害怕,那些城市里的街道无边无际,就像有无数个琴键的钢琴一样,没有尽头,让他感到恐惧。他宁可退出生命的舞台,给自己一个尽头,也不愿意茫然无措地面对一个无边无际、无所适从的生活。   就这样,他生于船,死于船,从未离开过维珍尼亚号,也从未离开过他的音乐。船爆破前的那一刻,他腾空弹奏着乐曲,仿佛面对的不是死亡,而是一场熟悉的航行。   最终,他与维珍尼亚号一同消失在苍茫的海上。他最后的希望,便是天堂能有钢琴。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二   朋友的强烈推荐,我看了《海上钢琴师》,而且一口气看了三遍,因为我想读懂其中的寂寞与孤独,是什么能让你如此痴迷,更是因为我想读懂你的.心,明白你心中到底在想什么,到底想要什么,我想了解你,可是在我看完之后你却走了,带着我读不懂的孤独和蒙着纱的心,一年的约定是我中断的,因为我不想猜,猜你的想法,你的喜怒哀乐,你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猜,真的很累!看罢,我似乎明白了点什么,我不用猜了,孤独是人生的一种姿态,与其他人无关。   看第一遍,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斗琴,华丽的指法,虽有漫不经心,不愿应对,或是与世无争,可是实力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做人就是要洒脱,可以装傻,但不能真傻,外表柔弱的隐藏着强大的心。看第二遍脑海中定格在了那个女孩的回眸,还有一张未送出的唱片和带着杂音的天籁,因为,我觉得像极了现在的我,我在心里暗暗地给1900打气,有爱就说出来吧,爱他就告诉她吧,有些人你真的会错过啊,错过后可能一辈子再也见不到了。同样的回眸,目光的相对,未来得及说出口的爱,我在等,我想下船,踏上陆地去寻找,可是她在哪儿啊,我又要到哪儿去找啊,我还能回来吗?第三遍看是最后的独白,没犹豫,我背了下来,在用灵魂的倾诉中,心灵震撼了,这不是结束,除非你有了一段可以拿出去讲给他人听的故事才是结束。1900的传奇足以震撼全世界了,所以他应该结束,彻底的解脱。   船上的窗口就像是1900的眼睛,他透过这双眼来观察世界,世间,帕多安在这样一个不经意的瞬间,不适合的场合闯入了他的眼中,更闯入了他的脑海中,在他的脑海中走来走去。他不为任何人而存在,但是因为她,在这个世上1900有了牵挂,像个有了心事的大孩子。擦肩而过,真的是错过,1900一遍一遍地练习的表白。雨中,帕多安走了,回眸,雨打在唱片上,更浇灭了他刚刚燃起的对陆地的希望,对生活的憧憬。几句话,一辈子,以后真的没机会了,唱片里收录的心声被海的声音(the voice of ocean)吞噬。   It is a secret,and secret should be kept。离别是痛彻心扉的,在分开的一瞬间,痛苦不言而喻,扭曲变形的脸,撕裂的心,1900也想走出自己的城堡,他想听海的声音,有下船的冲动,18步,离开船在舷梯上走了18步,1900停住了,偌大的城市,无尽头的街道,一个虚无缥缈的地址和一个日思夜想的人,一切在他眼里是那样的陌生,那样的不确定,在他心里划过,激起短暂的波澜,他怕,真的害怕,找不到前进的路,回不去后面的船,他选择逃避,不敢面对,躲入船舱,在他的世界里,生活在心中的船,依旧的坚固。   你在你自己的船上生活好久了,我想要做的是把你领下船,漫不经心,毫不在意,随机的迎合,我还是再猜,我也最后猜一次,你也怕受伤,想要伪装,不要把自己暴露出来,也许是生活的环境,成长的历程,这个不用猜,下船没有你去的方向。我决定了下船,猜累了,也受够了颠簸,更因为我真不再想把你领下船,在不确定的键盘上,你不会弹奏,在玷污的书上,你不会了书写。你还在船上,我先下了,不能陪你到目的地了,我不知道你的目的地在哪里,我真猜不到。等到你心中的维吉尼亚号装上6吨半的炸药,或是你想下船的时候,踏着陆地听一下海的声音。别忘了,我在陆地上,下船,有一个归宿。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三   用了三天的时间,慢慢地静静地看《海上钢琴师》。   不断地回放,不断地思索。   在思想的过程中,悲哀的是:铺垫、衬托、人物形象特点、人物之间的关系、环境、结构、主题这些词像小丑一样地在我的脑海里跳荡乱舞,我为自己的固化思维恶心。   1900是个象征,是希望?是梦想?是自由?是世界中的孤独?是决绝?是坚守?……文学作品鼓励“合理误读”,从文艺学的角度来看,这也是被允许的。在一定范围内,允许读者有自己的思考,让读者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将他们的想法带到作品中去,对作品进行解构与再创造。或者,这也叫多元解读,或者,这就是《海上钢琴师》生命力巨大的原因:每个人都从它那里读出了一些什么。   我喜欢1900一脸的清澈,喜欢他沉迷的样子,喜欢他静静地用音乐和心与自己对话。喜欢他说的话。他说:“我看不见城市的尽头,我需要看见世界的尽头。拿钢琴来说,键盘有始也有终,并不是无限的,音乐是无限的。在琴键上,奏出无限的音乐,我喜欢。可是走过跳板之后,前面的键盘,有无数的琴键。无限大的键盘怎奏得出音乐?——不是给凡人奏,是给上帝奏。我生于船,长于船。这艘船每次只载客二千,既载人也载梦想,但范围离不开船头与船尾之间,我过惯那样的日子——陆地?对我来说,陆地是艘太大的船,是位太美的美女,是条太长的航程,是瓶太浓的香水,是篇无从弹奏的乐章。我没法舍弃这艘船。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反正,世间没有人记得我,除了你,只有你知道我在这里。你属于少数,原谅我,朋友,我不能下船。”
2023-08-28 11:48:111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500字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500字范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500字范文,一千个人里面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人在看一部影片的时候总是会有不同的想法,将自己的想法写成观后感可以更好的交流的自己的观影心得,一起看看海上钢琴师观后感500字范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500字1   主角1900,出生后被遗弃,之后被船上的煤工收养。八岁那年,养父的离去让她就这样一直孤独下去。也是这一年,她接触了钢琴凭着自己的悟*与*钢琴时的专注,1900拥有着无谱却胜有谱的钢琴演奏之路。眼前头等舱里的每一个人,他都可将其的内心洞察,然后以钢琴曲的形式演绎出各人的不同心态;爵士之父咄咄逼人地来与他较量,最后黯然神伤地离开…   然而,他的一生是孤独的,没有家庭的温暖,没有儿时没有同龄伙伴的玩耍,从出生到死亡,他不曾离开过大海,一直陪伴他的只有从小演奏的钢琴。他也想有更多的朋友。于是,演奏之余,他翻开电话簿,打给一位陌生的女士,很快得到的是他人对他的不解,这是他第一次打电话,也是最后一次;当他遇到他心仪的女孩时,他努力去接近她,却总有不同的因素阻拦,他人无意的,他自身很难逾越的;当唯一的好友满怀憧憬地为他设想美好而温馨的生活前景时,他含着泪,默默地望着不解自己的好友   1900有着惊世骇俗的才华,但也有着另人难以想象的孤单,仿佛他的世界仅有他一个人。似乎拥有着登峰造极才华的人们都有着一般人无法理解的感伤与伤痛,还有像入境后雌雄不分的程蝶衣、带来文学变革的弗吉尼亚·伍尔夫、绘画大师梵高…他们的个*与天赋给了他们惊艳的才华,也给了他们无法走出的忧郁,给了大众永恒的养分,却只给他们短暂的成就感。   电影娓娓道来这这位音乐天才的传奇的一生,将他的旷世之才(世人所知的音乐家几乎完全没法和他比)与避世的人生态度故事般地讲给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听,以一种淡淡忧伤的视角展现了出来。   这部电影也让我感同身受了没有亲人、没有伙伴的痛苦,给人小小的温暖、友善带来的不同。看完电影,除了感伤震撼之外,我也知道了应该对身边的朋友、同学、亲人和那些关心着我的人,还有陌生人更好些,减少不解带来的不快。力量微小,但毕竟是是我的一小份。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500字2   电影《海上钢琴师》讲的是一位叫1900的钢琴师在海上生海上长,最后死在海上的故事,当然这位钢琴师不是大西洋底来的人,他生活在船上,生活在一艘类似于泰坦尼克号的大船上。他弹钢琴的才能是天生的,用天才钢琴师甚至是伟大钢琴家来形容他一点也不过分,因为他弹得太好了,所有懂行的和所有看热闹的都为之折服。然而,钢琴师1900对大海的热爱,准确地说是对他一生也没有离开过的那艘船的痴迷,远远胜过其他的一切,当然也包括钢琴。   1998年,吉赛贝·托纳多雷执导了他的第一部英语片——《海上钢琴师》,获得金球奖最佳作曲和欧洲电影奖最佳摄影奖。而真正的让吉赛贝·托纳多雷名震江湖的是1988年的《天堂电影院》,影片不但获得奥斯卡和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同样在欧洲各大电影节上也屡获殊荣。而为这部《海上钢琴师》操刀配乐更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意大利最具风格,著名的资深作曲家埃尼奥·莫里康内(Ennio Morricone)这位大师参与制作的各国电影配乐已不下400部,故被音乐界冠以最多产的作曲家美誉。   现时已经是70多岁高龄的他,仍拥有丰富的创作灵感和素材,在《海上钢琴师》里,大师以钢琴为主配合适当的管弦乐和室内乐创作出音色醉人、旋律优美和风格隽永的迷人乐章。   就像这部影片的中文译名与”钢琴师”有关的电影一样,钢琴演奏是电影的一大重心,何况这部电影最初正名就是”海上钢琴师的传奇”,它所描写的钢琴家1900是一个飘迫于大洋间的传奇爵士乐手,自然,在影片中是少不了精彩的钢琴演奏,而且是爵士乐的钢琴演出来,莫里克奈的爵士音乐作品,向来就有鲜明出色的个人风格影片中主人公1900所弹出基本上都是轻快俏皮,演奏精彩又富有娱乐性的作品,而《Danny"s Blue》是一首慵懒闲散,情调迷人的蓝调作品,是我个人最喜爱的作品之一。影片除了莫里克奈本人的创作外,也特别邀请Amedeo Tommasi,Gilda Butta等钢琴演奏家,演出Jelly Roll Morton及Scott Joplin等当代名家的爵士音乐作品(The Crave与Peacherine Rag),营造出浓浓的时代氛围,当然,莫里克奈捕捉早期爵士音乐神韵的技巧之传神,当然也不言而喻了。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500字3   他,生于船,死于船,1900是他独有的名字,钢琴是他终生的伴侣,大海是他灵感的源泉,宽广的大海赋予了他活力、生命,以及如同海一般透彻的`心灵,他的手随着波涛的摇曳尽情演奏,心却神游大地,无所不往,他便是这样一位特殊而又神秘的海上钢琴师。1997年导演朱塞佩·多纳托雷将这位赋予传奇色彩的钢琴师的一生搬上了电影荧幕,也造就了一段电影史上的经典,传奇的海上钢琴师有太多的别于常人的地方,这也让观者能够无限的思索、探寻,以至于反思人生应该如何生活。   人生应该如何栖居?人应该如何存在呢?亦或是人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影片《海上钢琴师》没有给我们最终的答案,尽管如此,它却指引我们去思考这一切。1900的人生是一场喜剧,也是一场悲剧,上帝赐予了他天才的灵感以及一双无可媲美的灵巧双手,大海与他融为一体,使得他足以在有限的琴键上驰骋,演奏出无限的乐曲,你会认为他是上天的宠儿,但他却是一名社会的弃儿,从小成长与船上,养父丹尼因他没有任何出生证明文件,害怕被人抢走,以至于不允许他离开船半步,他没有做为社会存在的证明,船上的旅客只是他人生的匆匆过客,1900仅是他们记忆中的一瞬,随着他们的远行而淡忘,1900仅有一位朋友小号手麦可斯,在船上同甘共苦的岁月使得他们互相依存,但这微薄的依存是无法证明1900的存在的,以至于与世界隔阂,这正是他的可悲之。,他曾试图下船,却又退却了,理由很简单,却很真实,因为那无限蔓延的城市让他看不到尽头,下船之后他不知该走向何方,这种茫然的恐惧围绕着他,终究酿成与弗吉尼亚号共赴大海的惨剧。
2023-08-28 11:48:291

看了《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感伤的海上传奇 生于船, 长于船, 死于船, 这是一个虚幻的奇迹,一个伤感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他的传奇。 大海、轮船、钢琴、陆地、孤独、友情与天才交织的故事。 孤独,自从他被抛弃在维珍尼亚号开始就注定了他一生的悲剧, 乐者,自从在丹尼的海葬听到音乐时就注定与音乐的一生纠缠, 传奇,自从他无师自通流出的第一首曲就注定了他一生的传奇, 他有个好长的名字叫【丹尼·伯特曼·T·D·林蒙·1900】。 音乐是他对人生的感悟 他的一生是无根的,终生都在飘泊的维珍尼亚号上,至死也没有踏足陆地,他的一生就是一艘船与音符所组成。与他最不可分隔的就是音乐,他用率性而为的灵感,谱出最有情的音乐去解读人生。 他有惊人的音乐天赋,那是一种超忽常规的能量,是一种超敏锐的洞察力,与灵歌之王雷·查尔斯不同,雷·查尔斯是用音乐来完成对生命的依托,而他却是用音乐去解读生活,感悟人生,虽然他们对音乐都有异乎常人的感悟力,但却有着不一样的执着,雷·查尔斯将一生都放在了音乐这个精神生活上,而对于1900来说,音乐就是他的语言。他用心灵演绎融入了世间百态的乐曲。 他是音乐演绎的天才,轻巧的手指流水般的滑过琴键,在他的指尖下所流淌着的就不仅仅是音符,而是对生活的真诚。深情飘逸的曲风,唯美、优雅的飞扬,他的音乐时而精巧,时而大气,时而细腻,时而磅礴,时而小心,时而大胆,时而激情,时而委婉。他以音乐来体现人物,用音乐来表达情感,用音乐来讲述人生,他用音符来代替语言来触及人们的心灵,听着他的音乐,就像是听着人生的经历,听着人生总总,他的手在键上,但是心如痴迷的乐者一样随着自已的音乐一起翱翔。我第一次强烈地感觉到音乐的世界是这么广阔,原来音乐讲述的世界是这么的迷人,这种音乐与人生的立体结合真的是让人大开眼界,对于音乐也有了另一番的认识。 孤独的寂寞与他的海上宿命 他一生都在海上,那艘客轮就是他的家,他的执着就是对海的依恋,海是他的宿命。 周而复始的人来人往、悲欢离合、人间万象,一幕一幕的在他面前上演,他似乎已看尽了人间的繁华、冷漠、凄凉与虚伪,也看尽了人生。 “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在一个找不到尽头的世界生活,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来,不是因为我所能见,而是我所不见……”。 在陆地上,他掌握不了自已的命运,他也无法操纵那幺多的选择,他的能力仅限于用88个键子所创造出来的世界,所以他选择了不变。船就是他保护自已,囚禁自已的地方,同时也是他与红尘隔离的地方。没有身份证,没有出生证明,这些都不是阻止他去陆地的牢笼,真正是牢宠却是他的心,是一个在他的心中永远的家。对于外界的不可知与不确定,他只有幻想、好奇与极大的恐惧。而维珍尼亚号才是他唯一的方向,在这里,他有时像个顽皮自在的孩子,有时却又孤独的叫人心酸,孤独的艺术人生与无尽的大海也就是他的宿命。 我本不信宿命,命由人改,但深思后醒悟,性格岂非宿命,决定人一生,性格就是宿命,而对于1900,他宿命的一生岂非正是他的性格所定。 他是纯粹的天才,他的个性是天才与幻想交融,他没有下船,他选择了他的幻想世界,他的懦弱似乎有些不正常,有些不可思议,但什幺是正常的?最起码,他选择了自已的路,为自已而活,而我们是不是还在为了一些遥不可及的所谓理想而奋斗,是不是还在为了压力、为了别人而活,对一些唾手可得的却没有珍惜,对这些身边的美好都没有触摸过。这岂非也同样不正常。 友情是世间赐予他的唯一的温暖 自从出现了光影的留念后,影片里就从来就不缺爱情,但偏偏这个海上钢琴师却没有这样的好运,对海的依恋,对选择的恐惧,使他错过唯一一次去爱的机会,他掰碎了那张记录了初恋的唱片,他也掰碎了那段没有结果的回忆。 还好,宿命在剥夺了他爱情的权力后,又给了他一段难得的友情。 这也是一个没有女主角的电影,影片就是随着胖子麦克斯的旁白开始,麦克斯也成了他主动与社会相关联的唯一钮带,而与胖子麦克斯的友情也是1900在影片中除了大海与音乐外的最重要的感情寄托,也正是由于这个老友的存在,我们才会觉得他这孤独的一生有了些许的温暖。 当胖子抱着唱机,播放着柔情似水的无名乐曲在即将炸毁的维珍尼亚号上寻找他时,随着影片的剪辑,胖子与柔情的音乐出现在了船上的一些旧地,这时与其说他的行为是寻找,倒不如说是缅怀,缅怀与1900一起走过的日子,缅怀对过去光影的留念。 你为什么晕船浪?这是两人多年后再次重逢的第一句话,这也是他们友情最开始的记忆。 胖子最终没有劝阻1900的最后决定,理解的面对他不归之路的选择,这是一种什幺深度的感情,换了是你,你会怎幺做,是自私的拉他下船还是放手让他达到灵魂的升化。当麦克斯默默地含泪离开即将炸毁的维珍尼亚号时,1900叫住了他,给他讲了一个不好笑、但动人的笑话,我也发觉男人与男人之间的倾诉竟也感性、如此动人,也如此伤感,这时我有了一种莫名的悲伤,是一种孤独的伤感。 吸引你眼球的影片灵魂 整部影片的气氛都是由这个男人来营造的,从来没有看过蒂姆·罗思这样的儒雅,从来没有见过他这样的朴实,他的表演是那幺的不着痕迹,洗尽铅华、浑若天成,骄而不躁。 他赋予了1900最大的生命力,并不年轻帅气的他,用了富有童稚化的表演,将与红尘疏远的海上钢琴师的无世俗、轻松、自然、雍容的性格进行了最有力的诠释。他的眼神,亲密而疏远,清辙且忧伤。他将人物进行细节的刻画,用点托起了人物,“隐”而不发的霸气,悠然自得的优雅气质,却又略带童稚纯真。 在他的演绎下,这个海之子,就像是一个惹人怜爱、顽皮反叛、随性而为的孩童,却又有着叫人伤感的孤独宿命。这会是一个不朽的角色,这会是一个真正的演者,至少是在我的心中。 影片透露出沉静的欧州风格,非现在一些狂轰烂炸的好莱坞影片可比,虽然有几段因要带出剧情的而设置的回忆也稍嫌突兀与冗长,但这些并没有影响我对影片的喜爱。它虽有看似稍有荒诞的剧情,但演员出色的表演赋予了影片太多,将你带入了故事,让人完全忘了这是一出戏,只是一个关于奇迹的传说。 当他平静的抬头望向天空,那清辙直透入人心灵的眼神至今叫我难忘,看着他随着爆炸的像涅盘一样的维珍尼亚号号沉入了海底,留下的唯有心酸与感叹。 从来没有一部片子能带给我这样的感伤,我想把文字写的伤感,细腻一些,奈何我生硬的文笔无法达到。这部影片的原声音乐应该是最有价值,因为每一段流水般的音乐都记录着他一生中的故事,精彩却不矫情,平淡却又不失回味,而他的故事就像是这部片子的直译名《1900的传奇》一样,这是一个奇迹,是一个海上传奇,伤感的。 看过《海上钢琴师》后,我有一种想要理解1900的冲动,那怕只是一点点。虽然隔着电视屏幕,隔着遥远的年代,隔着汪洋大海,所幸的是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使我们清晰的看到1900纯净得如同婴儿般的蓝眼睛。演员蒂姆·罗斯的精湛演绎使我确信,真的有那样一个没有亲人、没有户籍和国籍的天才钢琴师曾在海上飘泊过。人世间的诱惑,功名利碌,他都视若无睹。即使是爱情,或可曾让他魂牵梦萦,但就算那样,他也只让毕生之爱凝聚在瞬息:舷窗外移动的少女的倩影,破碎的唱片上梦幻般轻柔舒缓的乐曲,三等舱里胆怯忐忑的一个轻吻。此外,便是钢琴、游船和大海,还有浪涛中的平稳与宁静。八十八个琴键上创造的无限的、美妙的、自由自在的音乐,充实了他有限而单纯的生命。 1900是优雅的男人。丝纹不乱的深金头发,纤尘不染的衣帽领结,风度翩翩的举手投足,才华出众的自信风采,纯净脱俗的天使面容。他的钢琴前曾有多少美女为他倾情?他一定是沉浸于自己的音乐而无暇为琴音外的事物分心。 1900的生活单纯但不乏人性之美。与养父间短暂的亲情,与偶遇的少女瞬息即逝的爱情,以及陪伴他最长时间的迈克斯的友情,都曾滋润过1900孤寂落寞的心。1900是感情细致而深邃的男人,他的精神和才情都倾注在钢琴的八十八个琴键上。谁能理解他的心声,谁能读懂他忧郁而温柔的眼神,谁是他不离不弃的爱人?惟有流淌于他指间的动人乐符。 若与俗世的生活来对照,影片中1900的言行似乎有不真实的地方。比如,他从未接触过钢琴和音乐,但当他的手第一次放在琴键上的时候,那些动人的旋律竟能天然一般流泻而出;他从未受过正统的教育,却能说出那么诗意而蕴涵丰富的语言;甚至最后,当朋友迈克斯在那条残破不堪的,显然已废弃很久的游船上找到他时,1900哪来的食物维持生命? 我想,也只能以一颗诗意而浪漫的心去理解这部影片和1900。影片有意撇开物质的喧嚷,而突出了1900灵魂与音乐的交融,同时引导观众与片中或精彩绝伦,或妙趣横生的音乐达到共鸣。 最后,当天上的一缕光线投射下来。1900仰起平静的脸,似乎在问上帝,天堂里有钢琴吗? 1900举起双手在空中虔诚的弹奏,轻盈悠扬的旋律流水般在寂静的空气里回旋。顷刻间,一声轰响,巨大的火花在海上开放——1900带着他尚未凑完的乐曲飞升至天堂。
2023-08-28 11:49:041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所见,而是因为所不见。你明不明白?是因为看不见的东西。”“拿钢琴来说,键盘有始也有终。有88个键,错不了,并不是无限的。但音乐是无限的,在琴键上,你可以奏出无限的音乐。”“我喜欢那样,我活得惯。”…… 1900是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汽船上的孤儿,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收养,然而烧炉工在男主角8岁的时候在意外中死亡。过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纵使后来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他永远地留在了船上,即使到了最后,唯一的好朋友马克斯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于是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1900最终与船葬于海底。他用音乐来表达他看到的人和事,极尽其力,鲜明又生动。也用音乐来填充自己,挥洒生命,可以放纵,像把所有的音符挤在最狭窄的指尖一泻而下的畅快,也可以享受,抒情般慢慢流逝,在最适合的时间压下那一指黑键,听旋律的优雅和轻盈。一流的钢琴家带着鄙视和嘲笑来到了船上的宴会,三曲终,他用皎洁潇洒的笑和一根琴弦点燃的烟,把钢琴家的高高在上烧得一干二净,把听者的情绪烧得澎湃激昂,把世界的不平都抚平驱除,什么等级,什么高贵,不过如此,不堪一击。自讨没趣的人,总缺少一份内心的安宁。我们或许从来都不是天才,但是我们至少能做到勤恳、踏实。我们从坚硬和纯白开始,学会圆滑,学会世故,但内心深处,终究会一直记得,这一生所做的种种妥协,不过是为了在这个微尘世界,在这架上帝给予的钢琴上,创作出独属于自己的旋律与琴音。 黑白交错的琴键弹奏出一曲又一曲清脆悦耳、沁人心脾的旋律,也弹奏出一段又一段不同人生际遇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或许从某种意义上,他奏响的是自由理想主义轻灵完美的挽歌。 (我们学校的文学社让写的这篇观后感 刚写的哈哈)
2023-08-28 11:49:291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2000字

  《海上钢琴师》这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电影里,1900始终没有踏上陆地,却坦然面对了自己的真实。人生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坚持了不该坚持的,放弃了不该放弃的。或坚持,或放弃,如当我们取舍有道,则常足!下面是我整理的《海上钢琴师》电影 观后感 2000字,以供参考。       《海上钢琴师》 电影观后感1      很久没有一部电影让我有那么多感触了,它就仿佛是个持续发酵的面包,不断填充着我疑惑的思绪。对于这部传闻中被誉为经典的影片,我在看它前并未查看相关的简介和影评,因为没有比带着几分好奇走入一个故事更有趣了。      我想这部片子每个人看时都会有许多不同感触,不得不说在故事开端的一段时间,我都以为它是略带黑色幽默的喜剧,虽然讲述故事的MAX看起来有些落魄,但从他的描述中,无论是那些第一个在船上看到自由女神大喊“America!”的人,还是收养1900的善良黑人船工Danny,都展现出了一种充满希望的乐观精神。幼年的1900也着实是个让人喜爱而心疼的孩子,船上的人们微笑着去包容爱护他,给了他如同家人的温暖,但随着1900慢慢长大,故事在他的养父Danny遭遇意外后,渐渐透露出其中深藏的阴云,我想1900那幼小的心一定觉得上帝给他开了个很大的玩笑,同时也赐予了他异于常人的天赋。      当他在寂静深夜弹奏出动人的曲子时,我和故事中的人们一样感动,而那说话古板刻薄的船长,也让人渐渐感到他其实是个内心温柔却不善表达的人,因为故事虽然没说接下来1900到成年这十几年中的事,但不难推测,船长一定也给予了他许多帮助。      这部影片中最让我喜爱的一段就是MAX和1900的相遇,导演的镜头在展现MAX为了应聘入乐队卖力表演时,扫到那高高站在船的围栏边,合着MAX的曲子用手指敲击节奏的修长背影,相信此时所有观者一定和我一样期待他是否就是成年后的1900。      于是,故事仿佛突然又充满了快乐的元素,带我走入了MAX上船后遭遇的第一个暴风雨夜,那时的MAX就像喜剧演员一般可爱,当他感觉自己就像只快死的老鼠时,1900淡定的出现在他面前,说能治好他的晕船病,就这样MAX在纠结和怀疑中,随着1900的音乐,感受到了大海的魅力,虽然我很质疑他们坐着的椅子没和钢琴固定,如何能随着钢琴同步游走而不跑偏,但导演此刻展现给观众的无疑是最优美的视听感受,所以还是不要想太多了,单纯的享受吧,就像MAX在回忆中的自述,他感觉当时的自己像在和大海跳华尔兹,多么奇妙!      故事另一个精彩部分是1900和当时著名的爵士钢琴演奏家Jelly Roll Morton的斗琴,善良的1900甚至在起初根本没理解这决斗背后暗藏的恶意,并不是所有演奏家都是像他那样单纯的,那自称是爵士乐发明者的人,最终变成了自己导演剧目中的小丑,而这角色他本来是想留给1900的,当他灰溜溜的下船时,在旁人看来已毫无起初的光彩,这个被世俗物欲名利等缠绕的灵魂,此刻竟是如此丑陋。看到这,我不免想起老子说过:“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一个人如果忘记谦逊而自大,是难免失败的。大道无边,学无止境。      在MAX讲述之后的故事中,对于1900始终都不愿下船这个问题,我也感到很纠结,1900说“陆地上的人们浪费了太多时间去问为什么”,他不想过那样的生活。看到这我突然觉得他这句话,和以前我认为人应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单纯的活着一样,是想让心灵不要被太多世俗的表象迷惑。所以,在1900时不时冒出的哲理性话语中,我觉得他是个人生的顿悟者,虽然他从未下船去看看真实的陆地世界,但在过往无数的人群中,他能很透彻的去观察到细微的变化,这种间接经验仿佛是给他展现了很大的视野,却也成了束缚他的围栏。我有些理解为什么MAX在知道1900放弃下船后会为他落泪,也许有些选择真的是一旦放弃就很难再拾起了,我很想假设如果1900当时走下船,是否会遇到那可爱的初恋女孩,过着像MAX给他形容的快乐日子,或者是成为享誉欧洲的著名钢琴家?但对于放弃的1900来说,这些假设已不可能存在,他的观点的确也有他的道理,一个不知道自己从哪来又要到哪去的人,站在那看不到尽头的陆地世界中,的确是充满疑惑恐惧的。现实中的我们何尝不是总会为许多未知的事而烦恼,1900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不想让心灵被束缚,所以作为观者,如果站在他朋友MAX的角度去看,是无法认为1900懦弱或固执不愿改变的,在他乐观的背后,那依旧如孩子般寂寞缺乏安全感的心,也许真的只有大海和音乐才能填补。      再美好的故事都会有结束的时候,1900将一生都留在了这艘生养他的船上,二战摧毁了许多人的信念,曾经豪华的邮轮已变成一艘破旧的医疗船,1900在船上用乐曲来减轻伤兵们的痛苦,在这样的环境和过程中,他应该是早已看透了生死。当他作出那个决定时,我和MAX一样难过,我甚至希望MAX能够打晕他,带他离开,让他重新找到希望,但故事中的MAX并没有那样做,的确作为1900的知己,他不能也无法那样做,因为穷苦潦倒的他几乎连梦想都失去了,战争的折磨让他无法给一生的挚友更真实的希望,只能听着1900最后一个有些自嘲的笑话,悲伤离去,祝福他找寻到属于自己的天堂,泪奔~      我想如果1900没有经历过二战,是不是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人生中还有一个像MAX这样的知己好友会为他悲伤落泪,还有听到他曲子而感动不已的陌生人,一切都是有新的转折点的,传奇的句号不该就这样画下啊!       《海上钢琴师》 电影观后感2      从你呱呱坠地的那一天起,每一天都在奔向死亡,剩下的几万天,该怎样度过?这个问题的答案,人各相异,因为先天后天的环境、条件,各不相同。      这部电影的主人公,生于一艘游轮,也死于这艘邮轮。      和其他的游轮一样,这艘游轮上也有成千名乘客,同样有着鲜明的阶级差异。但他们都有着共同的一个目的地——美国,每当第一声“America”在船的某个角落传来,全船上下,一遍沸腾。      沸腾声后,人们纷纷下了船,登上了北美的一块自由的土地。船上只剩下下层添煤工,此时的他们终于可以来到船的上层(船上富人区)。添煤工丹尼尔伏地搜索这这块富人区,希望能捡到一点富人的遗失物品。结果他一无所获,却意外发现了一个弃婴。      善良的丹尼尔见着婴儿可爱,不忍心让他饿死,便不顾众人的目光,收养了这个孩子,并为他取了一个特别的名字——1900。这个孩子就这样在船上长大,不管是添煤工、厨房里的厨师或者帮手,还是船长,只要是船上的人都认识他,1900也在他们的关心和帮助下长大。      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丹尼尔教他看报识字,让他长成一个绅士的模样。然而有一天,丹尼尔却因为一场事故,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1900。这给1900精神上带来巨大的打击,他在船上的人眼里消失了好多天,一直一个人呆在船底。      直到一天晚上,一阵优美的钢琴声惊动了船上所有人,船长也来到钢琴前,发现消失已久的1900出现了,十分感动。自那以后,1900便加入了船上的乐队,为聚会上的人们演奏着,但他的演奏常常循规蹈矩到一半便开始放飞自我,难的是,人们不仅不厌恶他,反而跟着他。      而钢琴也让1900结识了他最好的朋友,他一生的见证者,也是这个故事的讲述者,一位小号演奏者。这个人认识到了1900在钢琴方面的巨大天赋,曾多次鼓励他走下船去,让他的琴声被更多的人听到,坐收更多的名利。但1900始终不为所动。      没有什么能让1900离开这个他记事以来就待着的地方,他仿佛像鱼一样只能与大海为生。除了爱情,让他有那么一次的动容。      1900在无数的乘客中,结识了一位前往美国的农民,他是一个父亲,但他为生活艰苦的奔波着,即使孩子因病离他而去,它也忍受痛苦,顽强的活着,并不断寻找生活新的希望。是他告诉了1900,海的声音在陆地上和在海上是不一样的,他引发了1900对陆地的好奇心。      而他的女儿,也让1900陷入爱情,创造了贯穿整个故事始终的那首曲子。第一次,1900有了下船的冲动。而在下船的楼梯上,他犹豫了,对于船下的世界,他充满了恐惧,那是一种未知带来的恐惧。他退却了,还是选择了呆在海上,演奏他的钢琴。      随着1900精湛的琴艺被更多的人知道,爵士与乐的创始人也来向他发起挑战。前两次,让人们体会到了爵士乐创始人的厉害,第三次1900则震惊了当时在座的每一位。      后来,1900的好友下船离开了,直到有一天他得知那艘游轮要被爆破,便想起了1900,并坚信1900不会离开那艘船,于是便想方设法的想找出1900。1900出现了,却拒绝了他下船的要求,并表达了自己想与船共命运的想法。最终,他也只能放弃,成全1900的愿望。      整部影片,都在一种压抑的气氛下行进着,仿佛是一部苦难片。你会感叹1900的一生是多么的悲苦、可惜,也会为这样一位天才的陨落而惋惜。      也许有人不理解1900为什么不离开游轮,觉得那是一种懦弱的表现,不敢面对未知,不敢去探索。其实不然,我觉得他是选择了自由,选择了自己,是一种更好的选择。如果明知自己无法适应那种环境,为什么还要去硬闯呢?生活有时候就是需要做减法,抛弃一些东西,你才能更好的生活。      无论如何,追随内心才是最好的选择。不要让一点点非议动摇你的初心,你就是你自己,认定了就别再犹豫了,有时候不尝试也行,只要往那个既定方向冲就可以了。  
2023-08-28 11:49:391

2022观看《海上钢琴师》精选观后感实用范文三篇

看完电影你是不是心中涌动万千思绪,但却无从下笔呢?其实写 观后感 最重要的就是把自己的真是感受写下来,真听真看真感受,下面是我整理的2022观看《海上钢琴师》精选观后感实用范文三篇,欢迎阅读参考。 《 海上钢琴师》精选观后感实用范文 u2003u2003《海上钢琴师》已经看完好几天了,但心里却一直惦记着,要写点儿什么。很喜欢这部电影,甚至为之落泪动容。它没有凄怆的爱情,没有战争,似乎没有一切应该让人落泪的东西,但我却还是落泪了,虽然它没有一切看似噱头的镜头,但编剧却用他的笔触,触动了我内心深处多年来从未曾消失的感受。遇见知音而落泪,因为有人了解自己的内心而落泪,这,就是我看完这部电影后的最大感受。 u2003u2003不必去考究生活里到底有没有这样空穴来风的名为1900的人,甚至空穴来风的就成为了钢琴家,这个不重要,逻辑和理智不必总是存在于人们的生活里,至少我一直这么认为。人们会因为理智和逻辑生活得更好,但却因为感情才会生活得更有趣。 u2003u20031900生于一艘船,死于同一艘船。他用他的方式,看待这人生。看待陆地与海洋。重要的是,他用他自己的方式,生活着。他有一个一触及到的梦,但他却从不去触摸。电影里,也许导演读出的含义是,1900觉得陆地是他无法演奏的钢琴。所以,他拒绝登录。他只想弹奏他能控制的海上的钢琴,而不想去触及那阡陌纵横的陆地之琴。但我却觉得,除此之外,编剧还有另外的想法。 u2003u2003我们这些人,谁又不是1900呢?不同的是,电影里的人,是生活在船上。而我们,生活在陆地上。我们莫名的来到世界上,总有一天,还要莫名的离开。我们生活在这个纵横捭阖的世界里,世界很大,我们的领地却很小。我们尽职尽责,战战兢兢。我们居安思危,谨慎从事。为人子时,做乖孩子;为人父母时,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剩余的一点,我们要奉献给自己的工作。我们的一生,就在这样的几个角色里,分别度过不同的幸福和努力的时光。我们遵守家规,校规,公司规矩;然后,我们要求孩子重复一样的道路,周而复始,万变不离其中。 u2003u2003我就是这其中一员,这一切,并非埋怨。只是陈述。但我会问自己,如何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可事实是,我从来未曾想清晰过,到底我想要的,是什么。因为时间变了,我也变了,我们想要的,也跟着变了。我想也想不清,所以我就永远的继续的想。在未知的思绪里,有一点我却很清晰,我一直有个愿望,或者说,是一个美丽的梦。如果我们都无法真的过上自己觉得最美丽的生活,那么,我要把它存放在我思想的角落里,或者有一天,通过文字去实现,通过一本书,一本哪怕是耗尽我心血的书,把我所有的美丽愿望,编织在其中。1900用钢琴演奏他所有的思绪。而我,一直曾经希望,能用文字,寄托自己所有的梦想。所以,当我看到1900能终生都坚持自己的一个想法时,禁不住为之流泪。那近在天边的大陆,那个有着他心爱的人的大陆,他永远只是去想象和回忆。他牺牲了一些东西,成全他的一些梦想。而舍不得牺牲的我们这些陆地人,自然没有成全之事。 u2003u2003《海上钢琴师》,让我想到自己多年来存放心底,却从未去登录的地方。如何付出和努力?如何放弃才能成全?终究有一天,时间会给出答案。 《 海上钢琴师》精选观后感实用范文 u2003u2003记得几年前,偶然加上上学时候“校草”学弟(同龄)的QQ号,长得白净,体育好,眼睛爱笑,总之是那个时期大多数女生都会喜欢的男生类型,已经毕业几年的他,越发成熟的气质,看得出来虽然毕业了,但依然会看书,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QQ空间经常会分享电影影评,或者读书的片段,翻着翻着,就看到了《海上钢琴师》,已经记不太清他的影评了,但是,我却记住了这部电影。 u2003u2003直到上周,我偶然看到我的好姐妹朋友圈发了一条感悟,推荐了几部电影,其中就有《海上钢琴师》,还有《活着》…,只有这部,我一直没看。(好姐妹暗恋了校草三年。)于是,当下马上搜索点了观看。 u2003u2003软床,暗灯,一杯热水,一个卡通靠枕,洗过脸,也泡过了脚,一个面膜正敷在脸上,会员HDR模式,开始期待并做好了尽情享受这部电影中的准备。 u2003u2003开头有几次想要关掉的冲动,因为实在是太平淡了,脑海里一直有个声音提醒我,这是一部经典影片,人生必看电影list推荐之一,终于“1990”到小男孩长大,可爱聪明的小孩虽然总是被船长训斥,但却也给这艘船的人们带来了很多欢乐,他从一出生,就在这艘船上,某一天,过人的天赋让无师自通的1900在钢琴前忘我的演奏着,动人的旋律打动了众人,从此,1900就展开了海上弹奏钢琴的旅程,也因此吸引了越来越多慕名而来的旅客。 u2003u2003如果你正心烦意乱,静下心来,跟着钢琴优美的旋律放松就好,就像那架没有固定腿脚的钢琴,在暴风雨的海浪上,优雅的滑行 u2003u2003电影的剧情是循序渐进,引人入胜的。 u2003u2003和爵士之父的斗琴,还有一次次马克斯劝说他下船,我仿佛也身在船上,能听的懂他的琴声,能感觉到他的情绪,也很多次在心里想,为什么他就不愿意下船试试呢?也许最后他下船了?毕竟遇到了喜欢的姑娘,最后成为著名的钢琴家,是个美好的结局,直到他穿着马克斯的外套,站在舷梯上,这一帧就像一幅画一样,1900停住了,他在想什么,我无数次猜想,最终,他又回到了船上。 u2003u2003“每个人都有不同选择的权利,即使你不赞同。” u2003u2003我想,1900此刻停顿在舷梯上,看到一望无际的高楼,这座从出生就没有看到过的一栋栋建筑搭建成的城市,心里多少带有一点恐惧的吧? u2003u2003就像《我们是真正的朋友》里阿雅在热气球上的恐高,萱一直安慰阿雅鼓励阿雅要勇敢,勇敢的站起来,大S这时候说“我们要尊重她的恐惧。”这句话真的很赞。“我知道恐惧对人来说是什么,所以我们要尊重彼此的恐惧。” u2003u2003直到影片的最后,马克斯问他,下船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不下船呢?1900说:“陆上的人喜欢寻根问底,虚度了大好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姗姗来迟,夏天则担心冬天的将至,所以他们不停四处游走,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不羡慕” u2003u2003看到这句话,我好像一下子理解了1900,他不是恐惧,而是终于找到了自己。音乐是他的全部,而下船,面临的是没有尽头的世界,有太多可以选择的东西和欲望,便无法随心所欲的弹奏音乐。他只想要音乐,他只想做自己。 u2003u2003船上慕名而来听他演奏的人一波又一波,总会出现第一个叫着看到“美国”的人然后大家蜂拥着相继下船,相比之下,此刻看着大家下船的1900似乎是孤独的,但我想他只是孤独过,最终,最终他的内心从孤独中得到了安定。 u2003u2003当我听到他说:“我不下船了。”的时候,我跟麦克斯一样已经泪流满面,让人心疼又真得特别理解他,想让他得到最好的世界,又不得不尊重他的选择。 u2003u2003有很多人说,1900是自闭症,我不尽然,电影之所以经典,离不开这样让人联想的剧情,人物设定,和结局,每个人站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电影就不同。 u2003u2003虽然1900从未下过船,但船上的人来人往,他的心里更清楚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麦克斯说整个世界都会倾听他的音乐,但我想,只有孤独的人才需要被人倾听吧。1900拥有音乐,他并不孤独,反而拥有自我满足的安全感。 《 海上钢琴师》精选观后感实用范文 u2003u2003电影结束了,黑白字幕缓缓划过,我却不忍关掉视频窗口。凄婉的小号声,声声切入心中,悠扬,却沉甸甸地压在胸上。心中的忧伤像是浓茶,久久不散。我不肯失掉这珍贵的悲哀,把时间条拉回他在虚空中演奏的一刻。 u2003u2003他,被遗弃在船上,被锅炉工养大,他叫“丹尼·布德曼·TD·莱蒙·1900”。他是天生的钢琴才子,在船的舞厅里,他在风暴中与钢琴起舞,他在音乐会上用音乐描述人心,他是钢琴的灵魂。然而,他被环境束缚在船上,尽管世界从他身边经过,他却不敢走进这个世界。 u2003u2003他一生都没有离开他所生活的“弗吉尼亚号”。他也曾爱慕那位平凡但出尘的姑娘,却因自卑和怯懦失之交臂;他也曾想下船找她,却在舷梯上望着无边的世界迟疑回返;他也有一位真正走进他内心的朋友,却拒绝与他下船而选择死亡。 u2003u2003如他所说:“世界是一架拥有百万琴键的钢琴,那是上帝的钢琴。仅仅是街道,就有上千条,你怎么选择其中的一条?怎么选择一个女人,一栋房子,一块地,一个人生?我无所适从,只能选择一种方法死去。”于是,战争结束后,他留在船上,在无声的演奏中和破旧残废的船——他的世界一起爆炸殆尽。 u2003u2003一架钢琴,琴键是始,琴键是终。幸福是他心中的远方,生活的梦想始终存在,可他一生畏缩至死。究其原因,是因为他所缺失的与命运抗争的尊严和信心,使他习惯了孤独,他的“不做”使他的幸福成为了一个永远存于心中的悲剧。 u2003u2003看罢,我不由得想到远方,想到自己。我也像1900,默默问自己:“活着到底为了什么?”但内心还未告诉我答案。尽管我也像其他人一样学习着,努力着,可我是否只是简单地为活着而活着,心中却没有那样一个自由与诗意的远方呢?还是,尽管我心中有这样的一个远方,却因理想与懒惰的矛盾而踌躇不行呢?
2023-08-28 11:49:551

海上钢琴师 的观后感!!!!我差不多1 7号就要交了!300字左右 急求!!!不要复制!!!谢谢

海上钢琴师》它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在船上,长在船上,死在船上,只为钢琴而生的人,短暂而凄美的一生。 主人翁对于大海的爱恋,对于这艘船的不舍,既是一种眷恋,亦是一种归属。生于此,长于此,那些随心如风的钢琴曲亦随他聆听着一个接一个的小故事浪迹于此。对于他而言,一个孤儿,他的全部世界就是这艘在无垠的大海上行驶的船,这里就是他的家,他的快乐悲伤梦幻激情都是由船上的那架钢琴所承载。可以说他对于这艘船的感情比任何一个人都来的更深沉,更灼热,也更执拗。所以即便是要炸毁船的最后一刻,他仍然选择留下,留下那唯一的执念。 片中最后一段,他说他不走,不是因为他站在船板上看到的那些建筑让他感到畏惧,而是因为他看不到世界的尽头。是啊,走下那艘船又是另一片新的天地,可能是好的开始,也可能是坏的开始,他看不见尽头看不到方向,他还能如以前的岁月自由吗?但最终的最终,他将不再是自己,没有大海的涛声,没有海上的灵感,他还会奏出震撼灵魂的琴曲吗? 他是一个孤独的人,由他的音乐可知,就如同他的语言,他用它来述说生命,表达情感。片中有这样的一幕,夜晚,在船上的酒会大厅,他演奏着,钢琴随着在飓风大浪中左右摇摆船艘,在光洁的地板上,合着音乐的节拍,忽左忽右,时而转圈,时而滑行。让你感受到仿佛他整个人的身心和这音乐,这艘船,这大海早 已相融。他说过,他的音乐和他的人不分开,所以拒绝发布他的音乐胶片。我想,他的内心里,也一定这样笃信,这大海,这艘船和他的人,不能分开。生命仿佛自他被抛弃的那一刻起,就早已注定了,音乐,大海,船,他,永远无法分开。 最后的结局,也只为那心中的执念。
2023-08-28 11:50:121

【初中水平】海上钢琴师英语观后感,100~200词

1900 this role, as lonely lonely experience, to make it more sensitive to see through people"s minds, and to play, and create music touched people"s hearts.But life in the ocean, facing the piano, all the land, for him there are too many uncertainties, so that he has been on the land does not hesitate before hesitating. As he said: "I do not see the end of the land", perhaps 1900, the sea and sky merged into the scenery visible horizon, and from the many cruise through Hong Kong is also a time when parking, 88 keys is limited, he can According to unlimited creative movement, however, endless land the big cities is unclear that he can see can not grasp.
2023-08-28 11:50:211

求大神帮写一下《海上钢琴师》的影评,大概300字就好。。

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剧情 本片讲述了一个钢琴天才传奇的一生。1900年,一个孤儿被遗弃在船内的头等舱,由船上的水手抚养长大,取名1900。1900慢慢长大,同时也浮现出了无师自通的非凡钢琴天赋,每个听过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动。爵士乐鼻祖杰尼听说了1900的高超技艺,专门上船和他比赛,最后自叹弗如,黯然离去。可惜,这一切的事情都发生在海上,1900从来不愿踏上陆地,直到有一天,他爱上了一个女孩,情愫在琴键上流淌。他会不会为了爱情,踏上陆地开始新的生活,用他的琴声惊艳世界!看点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弗吉尼亚号,,我们可以与世无争。钢铁森林的城市,就像是一艘大大的船。我们害怕那种琢磨不定,更要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就像电影里说的:“一架钢琴,整个世界,十指翻动,演奏一生。”人们围绕在1900身边为音乐起舞的时候,有人看见了自由女神,一下子所有的人呼啦啦作鸟兽散,只剩下1900孤寂的身影。再多的荣耀也挽救不了孤独,此刻他非天才,是个可怜的被遗弃者。
2023-08-28 11:50:302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500字左右

1900的出身是惨淡的1900从小便被父母抛弃,成为了一名在船上吃着百家饭长大的孤儿,他的一生都在游船上度过,每天乘着海浪,在海上往来反复,看着人们来来往往,除了抚养他长大的养父和其他船工,自己却始终是孤身一人。(后来遇到了康恩挚友)琴键上的人生是出彩的1900每天面对着来往的人群,他的内心是孤独的,与此同时,他又是在一群生来平凡的船工的爱与温柔的包围下长大的,而那琴声,则是爱的流露。唯独面对钢琴,他那无处安放的灵魂才有所释放。他的琴声悠扬婉转,遍布在整个船上,甚至传到了陆地,引来了著名钢琴家的PK,他战胜了,在那只有88个琴键的钢琴上,他是那么的自由奔放,肆意昂扬。生于船上 终于船上 英雄落幕 琴声绝响“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是太美的女人,是太长的航程,是太浓烈的香水,是我不会演奏的音乐。”一天,1900终于下定决心离开船,他站在舷梯上,望向远方那看不到尽头的陆地,他犹豫了,站定了,回头了,他又回到了船上,直到船被炸的时候他仍然没有离开,而是选择死在这理想的乌托邦。世上从此再无1900,再无那绝美的琴声。有人说1900胆小怯懦,不敢去到那陌生的陆地上开始崭新的生活,可是,在我看来,他宁愿付出自己的生命,也不愿下船,他是伟大的,和那没有尽头的陆地相比,和那令人心动的美丽女孩相比,他心中的信仰才是至高无上的,他用了一生的纯粹且浪漫的灵魂弹奏琴声,而那琴声,则是那往来过客的一段段人生。每个人都在争先恐后地去往新大陆,只有他,只有1900在嘈杂的世界里保持清醒而不随波逐流这种态度,正是我所向往且追求的。
2023-08-28 11:50:391

海上钢琴师英语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英语观后感   看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海上钢琴师英语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A man, no parents, no names, no legal documents to prove his existence. In his infancy he was abandoned on a steamboat called the Virginia, and he spent his whole life on the ship, and did not step on the land. His profession is the pianist on the Virginia. When "the Virginian" abandoned, failed to change his friends to come to them and the last ship in the sea, sailing together to destroy the decision. The only trace of his life in the world was recorded, a record plate he played. Of course, most of the music in the record can not be heard, even if you do not know who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sound.   In the luxury cruise ship Virginia sui generis sea world, named in 1900 1900 abandoned orphans grow up as a genius pianist at sea, on land first attracted talented pianists to challenge, but love also inadvertently come from the window, but at the end of 1900 was decided in the sea from the sea. But I think we can not care too much about these plots. I don"t think this is the key point of the movie, because they have been done in many movies. Looking at the film, we should see his last line of monologue to the outside world in order to understand his final decision about going ashore.   The tanker Virginia is carrying the hustle and bustle of cheers at the port of New York. Encouraged by a dream in the dense mass of people disembarked, meet with the possibility of a better future. After the hustle and bustle, there was nothing left on the ship except the crew. Coal worker Danny Boodman then went to a restaurant secretly collecting the guest lost valuables, nothing. At the end of his disappointment, he found a beautiful baby on the piano rack. He picked up the baby and saw his eyes clear and the skin white. Danny Boodman was amazed at the unexpected harvest, so the child, named 1900, was named to be adopted by him on the first day of the new century.   In modern society, love in a different way to look at different from ordinary people, like that for 1900 people; people day and night chasing difficulties with glory, splendour, wealth and rank, complain to give vent, young time to complain about social injustice and social corruption, the authorities and the inability of generation always in the past, when the young generation of old have the position of the power, they forget when young ideal, but was the cruel reality of the society to change the world is such a generation cycle and the performance of human most incisive poor human nature, do a good many innocent people, but the innocent people in such a world of suffering temptation.   Then, the day playing in the hall of the legendary, and those infected people are fake? Why they disembarked, but no one to mention? Is really a genius? Or just on the ship is a ship, what all is not the man who won? What? Is that people continue to fast in the land, and he is still on the ship, when the ship will be destroyed but only one Max think of him. If the world on the land really cares about him and cares about his piano music, what is the end? Can you believe what the future of the ship they have depicted?   If I was 1900, I will have no illusions about what the people on the land, also won"t have what to look forward to, it is a place that is endless, no one really cares for you, that is more than fear, because strange?   At the beginning, music was slow and beautiful. There was a touching note in the middle of the music. The end of the music was dull and miserable. This dull tragedy can make people shed tears. 1900, finally, with the explosion of the ship, it ended its life. When he died, he raised his hands and played the silent music, and he could hear him. ;
2023-08-28 11:51:021

求大神帮写一下《海上钢琴师》的影评,大概300字就好。。

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剧情 本片讲述了一个钢琴天才传奇的一生。1900年,一个孤儿被遗弃在船内的头等舱,由船上的水手抚养长大,取名1900。1900慢慢长大,同时也浮现出了无师自通的非凡钢琴天赋,每个听过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动。爵士乐鼻祖杰尼听说了1900的高超技艺,专门上船和他比赛,最后自叹弗如,黯然离去。可惜,这一切的事情都发生在海上,1900从来不愿踏上陆地,直到有一天,他爱上了一个女孩,情愫在琴键上流淌。他会不会为了爱情,踏上陆地开始新的生活,用他的琴声惊艳世界!看点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弗吉尼亚号,,我们可以与世无争。钢铁森林的城市,就像是一艘大大的船。我们害怕那种琢磨不定,更要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就像电影里说的:“一架钢琴,整个世界,十指翻动,演奏一生。”人们围绕在1900身边为音乐起舞的时候,有人看见了自由女神,一下子所有的人呼啦啦作鸟兽散,只剩下1900孤寂的身影。再多的荣耀也挽救不了孤独,此刻他非天才,是个可怜的被遗弃者。
2023-08-28 11:51:271

海上钢琴师英语读后感50个字

This film leaves me a great impression,and now some of the scenes are still linger in my mind. I can"t forget the beautifulmusic in the film; I can"t forget the leading character"s simple love tothe strange girl. The leading character never leaves the ship, in which hewas born. In the end of the film, the ship was explosion destroyed and he diedwith the ship.自己写的,不懂追问。
2023-08-28 11:51:352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英文)

陈豨拜为钜鹿守,辞於淮阴侯。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与之步於庭,仰天叹曰:“子可与言乎?欲与子有言也。”豨曰:“唯将军令之。”淮阴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陈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汉十年,陈豨果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其舍人得罪於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於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彊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锺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2023-08-28 11:52:012

谁有电影钢琴家的观后感啊?

  又一次得说“终于”了——终于看完了《钢琴家》。  最近看了两部关于钢琴演奏者的电影,《海上钢琴师》和《钢琴家》,如果说《海上钢琴师》更多的表现了1900对于音乐的近似膜拜的追求,那么《钢琴家》则是赤裸裸的以人性的名义践踏了艺术。所谓“践踏”并非是说电影本身对艺术采取了蔑视的态度,而是说当艺术和人性冲突时,作为人,作为需要生存下去的个体,我们不得不抛弃艺术。  电影的开场,以黑白镜头真实的再现了二战前夕华沙纷繁的民众生活,而后随着背景音乐,我们终于看到了Wlady的手翩翩飞舞于琴键上,以一种爱抚恋人的轻柔抚摩着琴键。那双手,看起来年轻而光洁,虽然说实话,那真的不是双很漂亮的手。然后镜头移向Wlady的脸——年轻瘦削,细长的眼睛里流露着艺术家的纯洁,薄薄的嘴角无声的诉说着艺术的柔弱和易碎。音乐如流水般细细淌过,温柔得让人想永远的沉睡于其中,正当我们淫浸于这样轻灵的钢琴的音符跳动里时,忽而第一次炮声扑面而来,如定音鼓般沉闷压抑,Wlady没有惊恐,继续轻抚着他的爱人,眼神一如既往的充满柔情。而后又一次,剧烈且强硬,当我们以为Wlady会继续不为所动时,沉迷于钢琴演奏中的Wlady被震动了,紧接着玻璃破碎的声音骤然响起,而钢琴声却继续缠绵,可是再一次的,当玻璃被炮火震碎,钢琴声也在一片杂乱中戛然而止。我们几乎可以看到Wlady的身体不由自主的在着这样的破坏声中颤抖了一下。  电影在开场时似乎就预言了这样一个结局——当人类面临艺术与生命的选择时,我们不得不放弃浪漫而选择实际——没有生命,从此便再不会有艺术。艺术在战火面前显得羸弱而无助得如同寒风里最后一朵战栗着开放的玫瑰,虽然美丽依旧,但这份奄奄一息的羸弱美丽又能坚持多久呢?记得曾经听到过一个比喻,战争与艺术,就像枪炮与玫瑰——即使在枪林弹雨中,玫瑰也能够瑟缩着盛开,可是盛开了,又能在炮火的夹缝中苟延残喘多久呢?  而在战争的炮火里,仍然不能扼止我们追寻爱情的本性——钢琴家以轻佻和嘲讽的表情轻笑着说,也许某天我们可以一起演奏肖邦,他在大提琴家面前展示了他的无畏。可是到影片结束时,我不禁想问,他真的无畏么?答案应该是否定的,毕竟他最终没有选择玉碎,而是选择了瓦全。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可是当我们的脖子已经被战争紧紧的勒住的时候,我们甚至连建业水都无法喝到的时候,我们还能选择什么?或者说,我们其实已经没得选择了。  To be or not to be?是生存,还是死亡?这一点都不是个问题。  唯一让我们欣慰的是,当人性残忍的践踏艺术时,我们的艺术家并没有践踏自己仍旧高尚的灵魂——他依然心中有爱的存在,相信爱的存在,依然热爱着他的钢琴,他的艺术以及他的生命。影片中,有一个镜头经常出现——犹太钢琴家的手指常常神经性的痉挛着——仿佛钢琴的琴键就永远的凝固在他的手指下一样,此时往往会有悠扬轻远的钢琴声作为背景音,缓缓的扬起,又缓缓的飘落。  对于很多人称赞这部影片里描述的二战中德国军官和犹太钢琴家的友谊,以及德国军官对音乐和对艺术的崇敬心,我个人认为这是个绝对的误导,影片的主旨显然并非立足于此。对于这一点,影片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带而过,战争的定局已然呈现,而此时再多的屠戮也是枉然——德国人未必能理解“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但却必定能够理解生命的珍贵。  整个影片对人性的震慑以及对那些不幸生活在战争中的生命的哀悼,如同Wlady最钟爱的肖邦一样,哀怨、悲伤,却永远不会失去生命的活性,音乐如水般潺潺着,生命和艺术也如水般涓涓不止,即使有战争,即使有磨难,我们依然会坚强的活下去——活下去,就是我们最大的胜利。  逝者已去,让我们好好的珍惜自己,好好的、勇敢的活下去,为了我们心中那依稀闪烁的光明。
2023-08-28 11:52:241

如何写好电影观后感

如何写好电影观后感范文   电影,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的视频画面,是一门视觉和听觉的现代艺术,也是一门可以容纳悲喜剧与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综合体。但它又具有独自的特征,电影在艺术表现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种艺术的特征,又因可以运用蒙太奇这种艺术性突跃的电影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复制放映,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电影已深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观后感是对电影更加具体深入的欣赏,但是着笔写观后感,却是大多数人头痛的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如何写好观后感的方法,并附有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方法:   (一)   电影观后感到底怎么写?怎样才能写好?近几年,我在指导学生写观后感中“摸着石头过河”,渐渐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聚“睛”会神,观感共鸣   要写观后感,首先要“会看”电影。也许有人会发笑:只要眼不瞎耳不聋,谁不会看电影?可是为什么许多人看完影片留不下印象呢?更不必说写出感想了。因此,提醒学生在看电影时要“投入”,要让自己沉浸在影片所营造的情感世界里,与主人公同悲欢、共休戚。同时,还要并用眼、耳、脑各种感官,留意细节。所谓细节,是影片画面中对表现对象的局部或细微的变化进行精要细致的描绘。细节包括人物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道具的运用,色彩的调度,声音的变化等。典型的细节对展现人物性格、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都起着积极作用。如《大转折》中先后三次出现蒋xx的背影,每一次出现都预示着国民政府军队下一次的失败,通过三次背影的刻画,将蒋xx政权日薄西山的局面溢于言表地体现出来。观众观看影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视听享受的过程,既是视觉美感逐渐积累的过程,也是情感刺激不断深化的过程。只有聚“睛”会神,我们在观看时获得的感受才能愈丰富、强烈,对影片内涵的理解也就愈深刻、透彻,写观后感就更有基础。   写观后感,要从自己观赏影片的感受出发。可是,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我强调学生应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五六倍。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   要写好观后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电影《英雄》运用了音乐与情节的和谐搭配,提高了人们的观看情绪,又用红、黄、蓝这三种色彩清楚地说明了三个不同的故事。音色相配使《英雄》的视觉观赏效果达到了中国武侠电影一种新的境界。可是看了《英雄》后,学生认为无法联系实际。我就这样启发学生:那么这部影片中,谁才是真正的英雄呢?是为了杀秦王可以牺牲自己性命的长空和飞雪;还是为了国家、人民能得到统一,而放弃报仇的残剑和无名;或是为了宏图大业,明明不忍心却狠下心杀了无名的秦王;又或者每个人都是英雄,因为英雄的特质在他们身上都得到了体现?然后我再要求学生用比较法,针对现今社会,看是否有不同于秦王等大英雄的无名英雄?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些英雄人物?这样,学生马上想到了当今社会上的各种英雄行为,想到了如今并不太平的世界大势。同学们畅所欲言,仿佛一下子有话可写了。后来,班上小葛和小陆同学的《英雄》观后感陆续在《新视野作文》上发表。如今小葛上了名牌大学又进入新闻系学习,也许是当初的鼓励激发了她与文字结缘吧!   引导学生观感“共鸣”,联系实际写好观后感,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认识能力,还能起到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作用,比老师严肃地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二、曲径通幽,挖掘要深   从写作训练的角度讲,观后感属于评析性的议论文一类。电影观后感,即对影片发表评论,抒发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它又有别于影评:影评--重在“评”,在挖掘了主题之后,应当对主题的成功与否、主题的表现所依赖的环境是否真实,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符合现实生活以及电影语言的运用是否成功等方面展开评价与论述;观后感--重在“感”,表达方式以抒情、叙述为主,内容多为电影对观众的启发,观众看了影片后的感想等。   在影片中可感的角度很多。就一部影片而言,可以从主题、人物、细节、场面、语言等方面入手;就多部影片来说,有的侧重于思想内容,有的侧重于表现形式,有的截取影片的某个场面、某个事件。“感点”的选择,各具特色,可资借鉴。   写电影观后感,要选择好角度。一篇几百字的观后感,容量很小,而一部电影所牵涉的内容却很多,切忌面面俱到,必须选好角度,把重点放在一个侧面上,这就叫“口子要小,挖掘要深”。选择角度,一方面要看影片本身的特色,另一方面要看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地方。角度选得好,对立意、选材、构思、谋篇都直接产生连锁反应,有利于把观后感写好。   如电影《少女穆然》记叙了一个女孩短暂、坎坷而又富有意义的一生,表现了她勇于战胜困难、挫折乃至疾病、死亡的独特经历,讴歌了坚强、善良、乐观的理想主义精神。   也可以从细节写起:“‘生命不是质量,而是一个量词……"这是影片《少女穆然》中张穆然墓碑上的一句话,它的含义或许只有真正尝试过垂死挣扎的人才能体会,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也在消耗生命,你是否体会到你生命中获得了什么?体会了什么?你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意义吗?”   三、厚积薄发,调“兵”遣“将”   写电影观后感,要充分而又妥贴地运用学过的语言。民间有一个给“语言”下定义的谜语:“不是蜜,但是它可以粘住一切。”高尔基也说过类似的话: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电影是一种艺术,电影观后感自然要牵涉到方方面面,没有足够的语言储备,就无法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对影片没有真切而深刻的感受,自然写不好观后感;有了真切而深刻的感受,如果语言贫乏,同样也写不好电影观后感。   比如有一个同学,他在写《少女穆然》观后感时,先将整个故事从头到尾讲述了一遍。先写张穆然如何跟着父亲从贫穷落后的陕北农村来到北京求学,再写张穆然在学校中如何被嘲笑,如何进步,接着写张穆然怎样担负起繁重的家务,如何为办理母亲的户口问题一再来到派出所,然后写她突然患病,接受一个个严酷的考验,在病床上怎样写下自传体小说,怎样接受《实话实说》栏目组的采访。最后结尾时才写到:“电影看完后,我感觉到张穆然真是太伟大了,我要向她学习,做生活中的强者。”   针对这样一篇观后感,作者尽管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和语言要求上看,都是不合格的。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虽然这句“感”的内容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语言平淡无味,很难吸引读者的眼球。   (二)   许多同学都害怕写电影观后感,看时激动不已,写时无从下笔,要么通篇复述影片内容,要么不着边际地空发议论。那如何写出真情流露的观后感呢?   一、正确把握文章内容。   常见的观后感一般包括三大块内容:1、内容简介。用简单几句话概括影片内容,就像我们平时读了一篇课文归纳主要内容一样,做到既完整又简练。2、发表评论。写这部分时,同学们可向自己提这样几个问题:你对影片中哪件事印象最深刻,为什么?哪个人物你最喜欢,为什么?哪个场面最使你感动,为什么?只要选择其中一个问题深入思考并写下来,就构成了自己对影片中某人或某事、某个镜头的个性评价。3、抒写感受。这是观后感的主体部分,学生往往言不由衷,空喊口号。最有效的方法是作比较:或将片中人物与自己比较,寻差距,找不足;或与身边熟悉的人相联系,阐发自己的观点;或将电影中的先进事迹与生活中、社会上的现象比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谈感受。在写作时,同学们可简单列举一些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事(或人)使自己的感受有血有肉,叙议结合。一句话,只有联系自己,联系生活和实际,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二、找准写作的切入口。   一部电影人物众多,内容纷繁,情节纵横交错。写作时不能面面俱到,必须找到一个切入口展开全篇,好像一条红线将“简介-评论-感受”三块内容串连起来。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方法:1、选择一个人物。一部电影看完,有的同学对主角赞不绝口,有的对某一配角记忆深刻。不管怎样,只要挑选一个人物,透过其言行举止走入他的内心,由此而发表评论,抒写感受。2、截取一个片断。即选择影片中的一个小故事或一个独立的情节展开。如电影《任长霞》中,表现任长霞一心为民的事例很多。同学们就可选择其中的一个小故事作为切入口,联系实际谈感受。3、描写一个镜头。即采用特写或素描的方法,生动描述影片中感人至深的一个镜头,引发自己的情感共鸣,进而谈体会说感受。   三、循序渐进写出特色。   初学观后感的同学可按照常见的“简介-评论-感受”三段式顺序谋篇布局,这样容易上手。有时,“评论”和“感想”可合二为一,边点评边写感受。有了一定基础后可突破固定结构,采用边叙边议边抒情等方式,围绕一条中心线索,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   范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这部影片讲述了邮轮弗吉尼亚号上的一个传奇故事。主人公1900是一个弃婴,他被发现在头等舱的一架钢琴上,老船员丹尼收养了他,为了逃避法律,1900作为一个不为人知的孩子存在于世,就好像这个世界,他根本不存在一样,1900在8岁那年,丹尼因为一个意外去世,他失去了他唯一的亲人。当丹尼的遗体投向大海的那一刻,他便真的是以海为生了。那一天,他听到了远处船上传来的声音,有人告诉他,那是音乐。也许是天注定,他对音乐非凡的天分让他不到十岁就能演奏出让人感动的音乐。这一切,他无师自通。他是一个音乐天才。 影片中最令我震撼的有3幕。其一,是当风暴来临时,1900坐在钢琴上与他后来的好友康随船滑翔,伴着美妙绝伦的音乐,享受海洋的颠簸。那一刻,是如此的惊心动魄,又是如此的安逸。1900弹着悠扬的乐曲,仿佛在海上起舞,音乐是那样的切合情景。那一刻,他不仅为海而生,更是为钢琴而生。其二,是他与另一个著名钢琴师比赛的场景,影片用夸张的手法向观众表现了1900惊为天人的钢琴演绎天赋。当全场为之安静的那一刻,当香烟被琴弦点燃的那一瞬间,1900赢了,他赢得了全场的赞叹,也让那个著名钢琴师黯然离去,他用他自己的海洋赢得了所有人的喜爱。其三,便是结尾时,1900含着泪告诉老友:“在船上,我拥有钢琴,我可以在他的88个琴键上奏出我所喜欢的无限音乐,在这里,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中。可当我看到面前那个陌生世界的时候,我突然感到恐惧,那是一个无限的钢琴没有限制,你行走其中永远都不会知道你要去弹什么。在这样的世界我要怎么去生活呢?”这是他的遗言。1900一生都未曾下过船,这个超然物外的钢琴师始终没有迈出那跨越的一步,即使岸上能使他有令他谱出无比华美乐曲,令他砰然心动的女孩,即使踏上岸能使他听到他向往已久的另一种海的声音,他还是选择了停留,即使这个决定的砝码,是他的生命。   1900的死也许太过遗憾,他与轮船一起被炸毁升天,一代音乐奇才没有留下任何完整的著作便离开世界,他留下的只有那些震撼,那些回忆,那些人们的遗憾,还有怀念。   看完这部影片,最终,我的遗憾和惋惜占据了上风,有那么些无奈,他是孤独的,也是封闭的。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需要封闭和退守的天地,就如同1900的“船”和“钢琴”,每个人都离不开自己的习惯,而且对习惯和制度产生着无限的依赖甚至与之共生死,如1900一样与弗吉尼亚号共归于尽。1900喜欢船,喜欢摇滚和漂浮的大陆,喜欢那些匆匆的过客从眼前走过,因为他已经彻底的习惯了,已经与船和钢琴融为了一体。一旦离开那里,他会感觉到陆地在摇晃和颤抖,习惯了动荡,是不是也就拒绝和厌恶和平和宁静呢?   他喜欢看别人实现梦想的人生匆匆来去,喜欢自己在钢琴前独唱主角,这种喜欢是不是也说明了一个人思维定式对人生价值观的禁锢?一个不能适应环境变化、不能随环境变化而改变自己角色的人注定与那个时代一起消亡,这是社会的也是自然的生存法则,那么1900的结局也许也是注定的,他喜欢自由和恬淡,他有自己的理想世界,那就是他的海洋,他的船,他的钢琴。1900代表的是一种童真和纯洁,代表的是人类对自身无穷无尽的欲望的恐惧,当1900站在舷梯上犹豫不决的时候,面对尘烟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1900终于下定决心从此不再离开自己漂浮的世界。   如果说把弗吉尼亚号看做是1900的家的话,那么这个价就是他的全部的世界,1900终究没有勇气走下船的原因,是他一直生活在这样一个单一的世界里。1900愚蠢的一点在于他没有勇气去接受一个未知的世界,但他的智慧之处也就在这里。人的盲目之处就是过高的看待了自己的水平,其实有些东西是可以驾驭的,但有些则不是,对于前者要全力把握,对于后者就要懂得如何去放弃,否则就是“致命的自负”。自负是一种无知的表现。对于1900而言,他能把握的钢琴中的音乐世界和弗吉尼亚号上的小人际社会,而岸上的世界无疑太大,太复杂。1900的聪明之处在于他懂得舍去,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于是,这种单纯让我们看到了一丝可爱,这是他的本心。   1900的故事倒是提醒了我,在世界中流浪的时间久了,我们对于本心的认识究竟是多了还是少了,倘若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越来越淡薄,那么该如何去认识周围的世界呢?我也很迷惑。 ;
2023-08-28 11:52:341

钢琴家观后感示例

   钢琴家观后感篇一:钢琴师观后感   钢琴师读后感   一开始听说《钢琴师》这部电影,感觉应该和另一部《海上钢琴师》相类似,是讲述一位伟大钢琴家的音乐人生故事。但是当我看完之后发现我错了。这是一部悲剧,一部震撼人心的悲剧。   故事发生在二战期间,一位天才的波兰犹太钢琴家斯皮尔曼,当时无数的光环笼罩这这位才华横溢的英俊的青年。他出生在一个音乐世家,父亲是小提琴手,理所当然的是应该子承父业。虽然一家人之间也存在些许冲突与矛盾的地方,却也是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然而就在这时纳粹入侵了,打破了不只是这一家,而是所有在波兰华沙生活的50万犹太人的生活。 起先是工作丢了,没有足够的钱买食物,迫不得已只好把心爱的钢琴变卖,但只能是日复一日地吃着土豆,等待在报纸上刊登的最新的关于犹太人的制裁的法令。   先是各个公共场所针对犹太人的禁足令,然后是金钱的限制。这些已经让所有的犹太人叫苦不迭了,当斯皮尔曼一家还在绞尽脑汁想办法藏钱的时候,政府又要求所有的犹太人带上六芒星的袖章,就像牲畜一样盖上了标示,从此面对被屠宰的命运。   没过多久,所有的犹太人被迁移到犹太区并筑起了高高的围墙。每天夜里都有各种不幸的犹太人惨遭屠杀。斯皮尔曼越发的感到家人的重   要,发誓要保护好家人。为了生存他找到一份餐馆琴师的工作,目睹了很多不同社会地位的人在这困境中是如何求生的。于是他开口求人,以保证家人的安全。然而死亡很快降临了,他和几乎所有的犹太人将被送上没有归途的火车,就当要上车时,混乱中他被扯出了队伍,这一刻他的命运被改变了,是一位犹太警察企图救他,看见父亲在队伍中露出欣慰的笑容,他落荒而逃。这是为了生命的奔跑,战争一旦开始就没有时间掩面哭泣,这不是苟且偷生,这是为了一个家族乃至一个民族的希望。 随后他被拘禁做苦工,为犹太反抗组织出力。在努力下逃脱出去被一对旧识的善良夫妇拯救,之后又被昔日的爱慕对象帮助,一次次地逃离纳粹的魔爪。他感激涕零地凝望着每个帮助过他的人,他知道,他的民族他的国家虽然被蹂躏,但绝不会消亡。德国人隆隆的炮火可以威胁他们的性命,却不能折断这股国家的凝聚力。斯皮尔曼转居到犹太区对面的公寓里时,经常没有食物和水,他在那里目睹了犹太区的同胞们坚强不屈的反抗,他看见了波兰人民与德军第一次交火,虽然都失败了,可是他开始企盼光明的到来,他知道盟军就要来了,光明不远了。   不幸的是他唯一的栖身场所也在一次纳粹的搜查中被摧毁了,为了生存他到处寻找食物,整日处在死亡的威胁下。他躲过地毯式的搜查,藏身于城市的废墟中。幸运的是他的音乐才华感动了一名德国军官,在军官的冒死保护下,钢琴家终于捱到了战争结束,迎来了自由的曙光。   虽然几行字就能概括整部电影的大致剧情,但是其中的几个镜头却是无法用简单的语言就能形容的。电影进行到30分钟左右,纳粹军闯进犹太人封锁管理区的某栋楼,直接把因为残疾坐在轮椅上未能见了纳粹军起立的某普通居民连人带椅从阳台扔了下去惨遭摔死,那残酷的一幕,使得钢琴家的母亲失声尖叫。在街上随意枪杀无处可逃的犹太人,勒令内心正遭受无限恐惧的犹太人跳舞,看到这些我感觉到的是一种真实与刺骨,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虽然早就听说过纳粹对犹太人做过的种种非人行径,但是通过电影镜头表现出后,是出乎意料的惨绝人寰。   我所看到的"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即模糊又真实:模糊的是纳粹对犹太人并没有一攻占波兰就实施大屠杀,而是像温水煮青蛙那样一点点加码。先是区别对待、然后是成立独立的限制区域、再到后来的集中营,而且对集中营并没有过多的描述;真实的是我们通过主人公的遭遇一步步经历了从一个有着不错社会地位的完美家庭到整个幸福的瓦解,通过主人公的眼睛切切实实看到了“犹太人不得入内”的侮辱性标语,限制区内的“路有冻死骨”,纳粹对   手无寸铁犹太人精神与肉体的肆意鞭笞以及对他们的生命随心所欲的剥夺。   但同时电影也展现了战争中的良知:那些许许多多无私帮助过他的人们,他们没有任何回报,甚至是冒着生命危险仍然帮助这位无助的犹太人,在如此枪林弹雨、人心不古的战乱年代坚守着自己做人的道德,着实让人感动。   影片为我们呈现了二战时期那段不光彩的历史,他对人类造成了不可磨灭的痛苦,虽然我很庆幸我没有经历过那种痛苦,但我还是感到悲伤,不论是对与那些被惨遭杀害的人们还是对于最后救了主角的那位德国军官(虽然他是纳粹的一份子)。斯皮尔曼对生存的追求以及对艺术的追求也深深地打动了我:坚持就有希望。相信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这部电影也会对我产生深远的影响。    钢琴家观后感篇二:《钢琴家》观后感。   《钢琴家》影片的开场是沉默的黑白,战争来临前的平静让我心生不安。从影片中我看到了国家间的战争、异族间的战争和心灵的战争,看到了懦弱与坚强同时存在于一个人的身体内。两个半小时内,我感觉经历了一场战争那样的漫长。   第一眼看见主角,倒八字的眉毛,红润而又细长的手翩翩飞舞于琴键上,音乐温柔得让人想永远的沉睡于其中,正当我们沉浸于这样轻灵的音乐里时,忽而第一次炮声扑面而来,他没有惊恐,继续弹琴,眼神一如既往的充满柔情。而后又一次,剧烈且强硬,当我以为他会继续不为所动时,他被震动了,紧接着玻璃破碎的声音骤然响起,而钢琴声却继续缠绵,可是再一次的,当玻璃被炮火震碎,钢琴声也在一片杂乱中戛然而止。   他在华沙的犹太区里饱受着饥饿的折磨和各种羞辱,整日处在死亡的威胁下,他躲过地毯式的搜查,藏身于城市的废墟中。他在一个个好心人的帮助下,,在纳粹的眼皮底下每天怀着恐惧生存。   电影的高潮是,钢琴家虚弱地挣扎着想把救命的一瓶罐头敲开,当罐头掉在地上,一位德国军官的脚随之出现。在那个德国军官命令下,他蹒跚的走向钢琴,手不停颤抖,因为饥饿和恐惧,可很快他就融入了音乐,一首小夜曲被他弹出了悲愤和激昂。德国军官被钢琴家的才华所震撼,后来,他将食物拿给钢琴家,坦然地说“我们投降了”,看到钢琴家瑟瑟发抖,便将自己的大衣脱下来给他。这一切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他甚至还以为有机会再听到钢琴家的音乐。战争使人恐惧,然而人性却又让人看到希望。   对于生活在纳粹下的犹太民族,失去了作为人最起码的尊严,连生存的权利都被剥夺。他们可以随时随地被纳粹处决,不需要任何理由。相比之下,能够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是幸福的。我们应该用一种更加知足、更加感恩的心去对待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钢琴家观后感篇三:《钢琴家》观后感   《钢琴家》观后感   说说我对人物的直观感受吧……全片长大概两个半小时在前两个小时的时候,我的看法一直没有改变,男主角这个大叔受呢……(额……哪儿学的…?otl)在影片中几乎整个大前部分都几乎没有怎么表现他弹钢琴的水平怎么样,让我怀疑这到底是不是钢琴家的故事……然后,他也就是应付性地在弹钢琴,为了养家糊口,但是弹得很随意游刃有余,至少能看出来他很熟练。对于弹钢琴,在那个年代背景下,作为一个钢琴师是非常的空中楼阁的……(我前半部分看的时候一直是这个感觉),他自命清高,不谙世事,羸弱而且胆小,感觉就是一个在现实中排不上用场的家伙。有人起义,他不参加,他虽然内心善良,但是却一直寄人篱下,需要别人照顾……(只能说,他非常好运,遇到了一系列愿意帮助他、赏识他的好人、能够无私地帮助他,为他冒风险……在现在是很难想像人们会为了一个钢琴师(还不是大师)付出这么多……),全片五分之四的时间,他都一直是处于落魄之中——生存条件越来越恶化,但是他虽然文弱但是坚强,一直没有放弃生的希望以及对钢琴的执着。   在那个年代,不向现实妥协的人是很少见的,其道路也必然是坎坷的,他选择了不去做敌人的奴仆。于是一日不如一日,失去了亲人,他也没有倒下,仍然选择活了下去,内心坚强这是前面唯一感动我的一点。 但也就是说,其实前面我一直对他是持否定态度的……他手无缚鸡之力,不会反抗,缺少自立能力,竟不知道发芽的马铃薯有毒……自己也越来越不成样子,蓬头垢面、腿也瘸了……但是,这些也都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对他来说,唯一的尊严,就是继续活下去……为了活下去,他什么都会吃,他什么都会喝,因为他热爱着钢琴,他还想弹钢琴,这是他活下去的动力。只要活下去了,就还会有转机,一切就会有转变……所以,终于,他的顽强和高超的钢琴技术以及诚实,感动了德国军官。在那一刻,看到了一个真正的钢琴师,尽管他蓬头垢面,腿部残疾,但是当他坐在钢琴前,开始弹奏了,琴键声响起……阳光照射进来,遮盖了他身上所有的缺点,他显得那样神圣而高大……此时…没有一个人会怀疑他不是一个钢琴家。   而这也向我们证明了——尽管是在这样一个时代……钢琴家也是有他存在的价值和需要的……他前面生存的努力没有白费,是有意义的。   此处,应该是全片的最高潮部分。在120分处,他终于饱受期待地成为了一个钢琴家,全篇的主旨表现了出来——终于使前面长时间酝酿的感情得到了宣泄爆发和升华,也终于使我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开始认可了他以及他的努力。   最后,要我总结成一句话的话……钢琴家,只有当他坐在钢琴前并且弹奏的时候……他才是钢琴家。
2023-08-28 11:52:471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引言: 《海上钢琴师》主要讲述了弃婴丹尼·布德曼·TD莱蒙·1900在无师自通的情况下,仅凭听到的钢琴演奏音乐后就开始弹钢琴,并成为才华瞩目的钢琴师的故事。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关于《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一)   “我永远无法放弃这艘船,不过幸好,我可以放弃我的生命……”当1900徘徊在梦想与现实之间时,他以这样的选择告诉观众人生的意义绝不是取决于生命的长度。也许人们需要通过戏剧来得到惊喜,来感受悲伤,来体会感动,托纳托雷导演也正是利用了观众的这一心理巧妙地塑造了海上钢琴师1900这一悲情人物。   1900的朴实,儒雅,洗尽铅华在这个时代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人们似乎能够在这种纯诚、洁白的单纯背后找到久违的遗憾,就让眼泪尽情地洗礼早已失落在物质和世俗背后的那片纯情森林。在1900抑郁的眉宇间,在舒缓阴凉的背景音乐当中,那种无处不在的沧桑与孤独慢慢的侵蚀你的内心,让你在黑暗中无处可逃。然而最后,镜头中的Max在街道的尽头消失,无论是现实还是虚幻,影片在孤独平淡的音乐声中结束,1900也只能作为一个故事,活在Max和观众的幻想当中。或许他不该属于这个浮华的岁月,这个渴求的时代,一个没有出生证明本来就不复存在的角色,赋予观众无穷的想象空间,最终也为影片的孤独落寞打上了长长的省略号。   当一个鲜活的生命赋予了情感与奇迹之后,便开始渲染出让观众共鸣的氛围。不经世事却又洞穿一切的1900,用善良的微笑,倔强的生活态度,演绎了不懈的追求。他的生命中只有自己喜爱的钢琴,永远懵懂迷茫的爱情,和那看不清的未来:“陆地?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一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长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种我不会创作的音乐。”生于船或许并不意味着要死于船,但1900却全然固执己见,让观众含泪离席,却似乎在劝慰世人:找到自己真正的所属吧,人生如此短暂!   琴键是有尽头的,然而人生是没有尽头的,当1900极度挣扎着说出:“The end?Please?You please just show me where it ends?”的"时候,似乎我们已经看到了他的未来,却又不能看见自己的未来,于是无边的寂寞和惆怅悠然而生,让开始的期待变成同情,到最后也由衷的支持1900的选择,就让他与维珍尼亚号一起埋在没有尽头的大海吧,这或许比选择一个女人,一间屋子,一块地或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更能诠释生命的意义。   这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电影里,1900始终没有踏上陆地,却坦然面对了自己的真实。影片的最后,1900和Max的那段谈话引出了无数观众的眼泪,《海上钢琴师》和维珍尼亚号油轮一样,既载人也载梦想,电影从音乐声中来,也从音乐声中去,就像1900凄美的生命一样。   在人生这部没有剧本的戏剧中,你愿意为美好付出多大的代价呢?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二)   一个人,没有父母,没有名字,没有任何能证明他存在的法律文件。他在婴儿时期被遗弃在一条叫“维珍尼亚号”的蒸汽船上,然后一生在船上度过,不曾踏上过陆地一步。他的职业是“维珍尼亚号”上的钢琴师。当“维珍尼亚号”废弃的时候,好友前来的劝解未能改变他与船共存亡,同船一起在海面上毁灭的决定。记录了他曾活在这个世界的唯一痕迹,是一张他弹奏的唱片模版。当然,唱片中的琴声绝大多数人听不到,即使听到也不知道琴声的另一边是谁。   音乐,是一门国际通用的语言,不用解释,就能打动人们的心弦。与生俱来的天赋,造就了这位海上钢琴师。他是一位天才,一位在钢琴领域才华横溢的天才。而一场震耳欲聋的爆炸场面,不仅仅让我们震惊和深感遗憾,也使世界失去了一份奇迹。天妒英才,用在这位海上钢琴师的身上,我不知道合适与否?但人们总说上帝是公平的,他拿走你些什么,总会还给你些什么,就当关上了一扇门时,他总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如此看来,上帝也是方圆有度的。   小学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就告诉我们“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百分之一的天赋。”现在看来,这似乎是一个善意的谎言。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曾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很重要,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还要重要。”至今为止,我们可以十分确定我们都还不是天才!我们没有如这位海上钢琴师般的天赋,但很庆幸的是我们有一个健全的身心。“键盘有始有终,你确切知道88个键就在那儿,错不了。它并不是无限的,而音乐,才是无限的。你能在键盘上表现的音乐是无限的,我喜欢这样,我能轻松应对!”他喜欢做他能轻松应对的事,他觉得陆地上的太多的未知他无法应对,会使他崩溃。他选择了怯步,停下的踏向陆地的步伐,为心灵加上了一把枷锁。回忆一下,爱迪生为人类开启电灯时代做了多少次的尝试!生命因尝试而勇敢,人生因尝试而更加富有意义。这位钢琴师没有让音乐离开他的身边,未能用自己的琴音点亮别人的世界。如果多一点尝试,多一份勇敢,也许他就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不一样的世界。   一声轰响,巨大的火花在海上开放,他带着他尚未奏完的乐曲飞升至天堂。故事到此完结了,但我们生活还在继续。疲惫的奔波于这个纸醉金迷物欲横流的世界,拷问自己灵魂的深处,我们为了什么而活,我们怎么活,又是什么支撑着自己,我们是否能像这位钢琴师做到忠于自己的价值观,不被利益所左右呢?虽然很遗憾,但不得不说,这是一位值得尊敬得艺术家,他有着真正艺术家所拥有的高贵的自尊。   人生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坚持了不该坚持的,放弃了不该放弃的。或坚持,或放弃,如当我们取舍有道,则常足!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三)   这是一个虚幻的奇迹,一个伤感的故事,也是一个传奇。《海上钢琴师》讲述了一艘远洋客轮上被遗弃的婴儿“1900”的传奇一生。喜欢这部电影的最大原因是它的音乐,还有就是“1900”以及他和好友Max之间的那份友谊。   影片的配乐出自大师Ennio Morricone颜尼欧·莫里克奈之手,曲风典雅,深情飘逸。影片被誉为是1999年最不容错过的电影原声带之一。我是个喜欢音乐的人,虽然不懂音乐,但并不影响我的喜爱,只要能感染到我的音乐我都喜欢。我喜欢电影里的音乐,那优美动听的琴声,喜欢电影里的浪漫,唯美的画面与音乐的融合。无处不在的音乐荡气回肠,总会触动你的心,融化你的心。   一个传奇的人,就会有与人不同之处。1900一出生就被遗弃在弗吉尼亚号游轮上,还好,他遇上了烧煤工人丹尼 博德曼Danny Boodman,丹尼 博德曼收养了他。于是1900就有了“丹尼 博德曼 T.D.雷蒙1900”这个有趣的名字。他自小聪明伶俐,非常可爱,船上的许多工人都喜欢这个虎头虎脑的小孩。然而命运并没在此停止转变,丹尼在工作中意外去世了。他再次成了孤儿,直到一天他遇上了那架钢琴,而后音乐成了他的一切。   他的音乐也是这么与众不同,过人的天赋让他无师自通,他的音乐能表达出一个人的思想,并且很恰当。他的音乐总是让人们沉迷其中,为他欢呼鼓掌。而为之疯狂,震撼的当属1900与爵士乐的始祖Jelly Roll Morton的那场音乐较量,他弹完后的琴弦竟能点燃烟。虽然不知道是不是真实的,但是,有这样的音乐存在,弹琴的人对琴的熟悉程度,对音乐的感知那是一个奇迹了。Jelly Roll Morton也为他感到无力之感,好音乐总能打动人,1900的琴声就是这样,琴声完毕,在场的人还是呆呆的沉迷其中。我也震撼,心潮澎湃!   我一直都说我是一个只爱看喜剧的人,对于伤感的故事我总是不敢面对。1900有他辉煌的一面,也有令人感到惋惜的一面,就是他对世俗的排斥和戒心,至始至终他也没有上过岸,就是心爱的初恋他也是选择了放弃。他的一生不完美,他的一生是传奇,那只是别人的看法,我想只有他每一的朋友MAX能理解他吧。人的一生不一定总是不完美的,太过完美就不完美了。上帝给他一双灵动的双手,一个奇迹,同时也会给普通人没有的一种纯朴,也许是这样,他的音乐才是那么的纯净吧。   并不是他的世界缺少什么,他有他的事业-弹琴,有朋友MAX,有初恋。特别值得一说的当然是他的唯一好友MAX,有人说得一知己,人生无憾。Max和1900从认识到max的全力寻找与劝说1900离开要炸毁的游轮,直到最后一刻他们才依依惜别,都是令人感动的。有这样的好友,真为1900感到高兴。有的人,知道一生的终止也没发现像max这样的人出现,1900是幸运的。 喜爱钢琴师,喜爱1900,max.。人的一生不求辉煌,只求一知己,一个喜欢的事业,一个喜欢的人,有亲人,世界不需要多大,一个游轮一般大小足矣。
2023-08-28 11:53:261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   用了三天的时间,慢慢地静静地看《海上钢琴师》。   不断地回放,不断地思索。   在思想的过程中,悲哀的是:铺垫、衬托、人物形象特点、人物之间的关系、环境、结构、主题这些词像小丑一样地在我的脑海里跳荡乱舞,我为自己的固化思维恶心。   1900是个象征,是希望?是梦想?是自由?是世界中的孤独?是决绝?是坚守?……文学作品鼓励“合理误读”,从文艺学的角度来看,这也是被允许的。在一定范围内,允许读者有自己的思考,让读者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将他们的想法带到作品中去,对作品进行解构与再创造。或者,这也叫多元解读,或者,这就是《海上钢琴师》生命力巨大的原因:每个人都从它那里读出了一些什么。   我喜欢1900一脸的清澈,喜欢他沉迷的样子,喜欢他静静地用音乐和心与自己对话。喜欢他说的话。他说:“我看不见城市的尽头,我需要看见世界的尽头。拿钢琴来说,键盘有始也有终,并不是无限的,音乐是无限的。在琴键上,奏出无限的音乐,我喜欢。可是走过跳板之后,前面的键盘,有无数的琴键。无限大的键盘怎奏得出音乐?——不是给凡人奏,是给上帝奏。我生于船,长于船。这艘船每次只载客二千,既载人也载梦想,但范围离不开船头与船尾之间,我过惯那样的日子——陆地?对我来说,陆地是艘太大的船,是位太美的美女,是条太长的航程,是瓶太浓的香水,是篇无从弹奏的乐章。我没法舍弃这艘船。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反正,世间没有人记得我,除了你,只有你知道我在这里。你属于少数,原谅我,朋友,我不能下船。”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2   看完之后,我稍作百度想看一下别人对这个电影的评价,又怕被引导了思维而得不出自己的想法,所有我先停止了。   可是我有些并不十分理解。   1900,是对世界陌生感的恐惧,而不愿意踏上陆地,无尽的世界没有尽头,琴键太多所以他不知道如何去演绎音乐?   他在对马克斯阐述他在看懂了陆地之后,又回到了邮轮上,他是开心的,这是看破看透,对吧。   其实我也不甚懂得,鱼般的7秒记忆,总是让我难以回播记住整个过程,但是想记录这种感觉。   那种眼神,看到女孩,似情窦初开的眼神。夜里下到船舱,找寻着并亲吻了女孩,这是一见钟情吗?那份没送出的乐盘,是他对触摸不到而又渴望爱的体现,这么形容对吧?可是这种爱,为什么又不能让他真的步下邮轮。   他只学会了在那片空间大小的环境下演绎他的人生,甚至随着邮轮炸毁而结束自己的一生,为什么不能尝试去改变呢?   马克斯跟我一样,但是他最后是理解了1900吗?他哭了,而且也离开了邮轮,也觉得自己很没用。   有些疑惑,又似能理解1900一样,无尽的尽头,在清楚了解的情况下,这算是退缩的行为吧。   为什么不能去尝试一下呢?共同奔赴毁灭却留下了自己内心最原始的追求。看完了,有些感慨文字的力量,也很佩服别人驾驭文字的能力,以及对“思考”所做的反馈。而我还需要在点滴中慢慢积累,才能有一天可以自由随意地把看过的感悟描述出来。   写完这个,内心的恐慌感,空虚,还是没能散去。借着看电影消磨时间,也借着记录观影感觉来锻炼文字能力,也消除内心一直惦念着的东西。   顺道的,不明白为什么,不能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可能就恰恰是需要1900对内心真实地追崇吧。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3   你不试,怎么知道自己不合适,怀着这样的心态不知道试过多少次了,反而更加迷茫。海上钢琴师给我的感触就是这样,我也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但我知道,那真的不适合我。外面的世界没有尽头,有各种各样的选择,可有时候真心希望自己没得选。   有次朋友聚会的时候,来了个陌生人,还没聊两句,就开始对我说:你应该去考公务员。当时回了句:“我们不知道别人经历了什么,所以不要轻易去建议别人做什么”。对1900,我们作为一个旁观者,他的确应该下船,去收获名利,去得到爱情,可这些并不属于他。如果我是1900,我也不会下船,船上有我的一切,离开船,世界那么大,我又是谁呢?   第一次看《海上钢琴师》是大学的时候,很感动,眼泪止不住的流,毕业这么久再看这部电影时,已经麻木了,一个人在电影院很平静的看完这部电影。讨论电影时,有个朋友问到,你是会选择伟大而短暂的一生,还是平庸而漫长的一生?我选择后者,我已经注定平庸,但还有很多地方我没去,很多想做的事情没有做,只有时间能给我答案。很羡慕1900这样的人,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哪怕一生短暂,对他而言已经足够了。   记得一个科普片说过,每个人的神经系统都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样一件事,也很难真正感同身受,所以想方设法讨好自己吧,多听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世俗会要求你该做这做那,但没关系,我的人生我自己走,我不会去伤害任何人,所以即使我错了,也只是害了自己,我会承担一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4   以前一直听说海上钢琴师是一部非常不错的片子,我只认为再怎么好,也不会撬动人的心灵。最近比较有空,就翻出来一口气看完了,类似于此的片子,都必须要安静的看,并且一气呵成。看完后,非常感叹!   导演能将两种世界的人刻画的如此的细腻,太传神了。刚刚听说海上钢琴师,猜想剧情也就是某个人在艰苦的环境下面成名了,也就是一种励志片。但是,该片不是,该片似乎是要净化人的心灵。太多的追求,太多的奢望,只会让最初的纯真消失的无影无踪。   Max作为一个普通的人,他被应聘到豪轮上面,他也跟着豪轮生活了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但是,他的思想永远还是在陆地上,因为他已经被感染。但是,对于1900,他是那样的干净,一层不染,无人能劝说他。他应该也在为自己登上那块陆地,曾经千百次的寻找理由,他终于选找到了一个理由,也就是那个女孩的父亲告诉他的。站在陆地上听海,海的声音是另外的感觉。就在他准备登岸以后,他却被他内心的恐惧给战胜了。他的生活方式是在海上面,海是他的摇篮,他重来没有听过海水述说生命的博大,他也没有听过海水的低吼。对他来讲,海水永远都唱摇篮曲。在让他接受另外的一个世界的时候,他选择了退却。   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方式,他孤独,他寂静,他可以读懂每个人的心思。也让他的音乐达到了巅峰。这就是他所有的追求。假如他真的上了岸,那又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他还能PK过钢琴大师么?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5   在众多影评中觅得这么一句话:凡人只能望其项背而兴叹,过后走向万家灯火,各自喧闹。   在影片带来强烈视觉冲击与心灵震撼之后读到这句话,心底蓦地一暖。   眼前回放着一幅画面。当船头人高喊America时,原本徜徉于音乐的人群蜂拥而出,只余1900(主人公名)一人留于室内,伴着他的钢琴。   对比如此,暗自心酸。   如此人物,纵有经天纬地之才,也只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荷花一擎。他注定是孤独的。他的所有的音乐才能,凝成一颗无法触碰的含泪明珠,化为不可揽怀的清冷月光。音乐奏响时,众人为他燃起的灯火,仅是过眼烟云。   万家灯火捧出一世辉煌,与他无关。   人都是趋向利己性的,那些不为他驻足流连,赶着追逐自家灯火的人,我们无法归咎于他们。他们只是甘于平庸,只是将海上钢琴师这样的境遇视为日常,无法体察其中的诗意与远方。   常人只是惊羡于烟花绽放时的夺目,却少有人为落幕时悄然的灰埃感慨。   城市格子间里讲述着的庸常繁琐,兀自生动与凋谢。   许许多多执拗的天才,以常人难以理解的追寻,以远离万家灯火为代价,去装饰自己的精神家园。而对此种人而言,把酒言欢者难寻,棋逢对手者难逢,高山流水的知音比万家赞誉更为珍贵。   他一生未曾离海,以身殉船。陆地上的人浪费太多时间在为什么上,冬天害怕夏天的迟来,夏天担心冬天将至,永远在追寻着哪里永远是夏天。凝望万家灯火,他看到的只有茫然。   他说:我不会让我的音乐离我而去。   他说:我已经和这个世界擦身而过了。   他曾受陆地上所谓大师的挑战,第三曲慷慨昂扬,热汗淋漓。现在想来,那是他在弹奏自己生命的华章。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6   最近看了两部电影,朋友推荐的《海上钢琴师》《心灵捕手》,都是豆瓣评分9点几,关于人心,关乎人性。   钢琴师里印象深刻的第一个场景是开篇时小号坐在楼梯上,只要你还有一个好故事,你就不会完蛋,还要有一个可以倾听的人,而我很庆幸,我的身边有你们,即使无法诉说,也无法理解,但陪伴就是最好的良药。   1900在丹尼的养育下,成为了一个善良的人,如果捡到他的不是丹尼,那他的人生会否是另一种呢   后来的1900遇到了一个姑娘,一见钟情,激动,雀跃,夜不能寐,却终究止步不前,再见,然后再也不见。人生那么短,如若是你我,是否有那些勇气呢?迈一步,试一场,follow your heart。   现实的我们总是想太多,如果失败了,好丢脸,好尴尬,别人会怎么看我,做不成朋友怎么办,如果如果,还是保持现状好了。或许偶尔想起时会遗憾,会失落,会纠结,会伤感,但是再也不会冲动,也做不到再次去尝试,去了结。那颗跳动的心似乎被你的自尊,你的面子所捆绑了,蒙蔽了,就浑浑噩噩的继续活着。每天三点一线,它都安稳的动着,偶尔加速一下,然后归于平淡。   结尾时1900在破旧的船舱里向小号诉说了他没有下船的理由,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惟独没有尽头。就像我们心里的欲望,无边无际,得到了今日所想,便会期待明日,总不会停止,1900选择了在有限的环境里,创造自己的无限可能,而我们又有多少人沉溺在欲望的泥沼里,越陷越深,不可自拔。生活很简单,复杂的确是人心,简单一点,勇敢一点,真诚一点,结果不一定是受伤呢......   不要犹豫,犹豫会带来恐惧。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7   《海上钢琴师》不像一个故事,更像一个寓言,无正式名姓、无任何身份记录、父母不详、一生不曾下船的音乐天才1900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虚构。   虚构这样一个人物,并不像许多人说的那样为了揭示天才与普通人精神世界的差别,也并非为了让我们探讨这种生活方式实现的可能,实际上是通过他来反观现代文明(他所在的船连接欧洲和美国,实际上是世界文明的中心由欧洲转向美国),以及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   友人max作为常人存在既是情节合理展开的需要(否则他的故事怎么被世人知晓),也便于同样作为常人的我们代入、思考和追问。他为什么不下船?他怎么看待自己的身份?他怎么看待音乐上的决斗?他怎么看待外面的世界?   这些问题,又启发我们进一步思考:现代文明行进中,我们是否应该或有没有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持自身的独立,不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如果没有国籍、姓名、父母这些信息记录,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来确认自己的身份?职业、才华、兴趣这些东西是可以作为一项技能比拼,还是应该像信仰般与我们自身融为一体?当社会发展到看不到“尽头”,自我对环境没有掌控感的时候,人应该何去何从?   天才钢琴师最终还是没有走出那一艘熟悉的船,他的生命没有跳出88个黑白琴键,唯一可能让他从自己的生命暂时出走的爱情,也没能带他离开,因为他看到没有尽头的城市时,慌了。我喜欢这个处理,有很多电影,都是用爱情来将人物打出常规,我承认爱情有让人冲动的魔力,但它只会让人暴露出新的侧面,而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   或许,海上钢琴师的一生既是一个悲剧,又是另一种完美。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8   《海上钢琴师》的男主人公1900,从出生到离开这个世界都没有离开过大海,他简直是一个天才,没有人知道他高超的技艺师出何人,他的`曲子是那么纯粹,根本不需要用大海外面的世界所证明,他从未踏足陆地,他的眼睛与思绪好像走了全世界,对于陆地世界的一切风土习俗都了如指掌,简直是一件神奇的事!   他的双手生来注定会为世界音乐史留下一笔,即使不曾拥有认可的姓名,官方数据甚至没有登记过他的存在。而他也并没有为此不公所辩解和证明什么,不需要所谓的巡演让自己大紫大红,给有幸乘坐此船的乘客进行演奏,效果便足以说明他不俗的成就了,况且他也没有真正在乎过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在大海上,他从不会吝啬自己的曲子,战乱中同样不安稳的大海,是他用自己的曲子抚慰那些受到创伤的人们,陪伴他们最后一程。   才华但却没有名垂青史的记载,仿佛从未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悲哀吗?可惜吗?我想结果都不重要了吧!重要的从来不是他人的看法和结果的好坏,关键在于这个事本身,当事人的选择最重要。或许他并不属于这里,他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回到了他应该去的地方,那里也有大海,钢琴,挚友与喝彩的观众。   想想给我一个陆地生活的人的一点小小启示:便是专注于自己,专注做事,不要让欲望和这个世界的喧嚣扰乱本心吧!没有人不想纯粹,但纯粹始终如一却很难。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9   中午吃过饭,找到《海上钢琴师》,用电视看和影院效果差不多,很美的片子!我喜欢整部影片弥漫的钢琴声,让我仿佛置身其中。   我喜欢像一九零零那样天马行空,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我一点不觉得他的生活又多悲惨。他是个孤儿,出生在船上,一生也没下过船,没有身份。在人们眼里,他可以用他卓越的琴技换来很多钱,过着人们眼里豪华的生活。但这不是他想要的,他要的只是属于自己世界中的乐曲,他不属于陆地,他已经离不开这艘船了,即使选择死亡,他也毫不在乎。结局看似凄凉,但我能感受到他当时的心境,炸船那一刻他有了归属,回归到属于他的世界 一一 海洋。   虽然结局不是我想看到的样子,要么下船过着他不想要的生活,要么随着破船一起沉入海底,至始至终他都忠于自己的选择。片子中有一段他坐在钢琴前随着钢琴四处移动的镜头,太欢快!太美了!在船身剧烈摇晃的过程中,他沉浸在美妙的乐曲中,没有被当时的情景吓到,仿佛这只是一场游戏。他身上要多童真有多童真,音乐细胞与生俱来的充满他整个身体,一个纯粹的人物!   很多人无法理解他的行为,他完全可以闻名世界,赚很多的钱,有享不尽的富贵,但他就是那么坚定,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知道自己属于哪里。我佩服他的执着!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0   之前看过这部片子,但是当时没有看进去,今天完整的看完,感觉还是引发了些思考的。整部片子都是在托尼的讲述中娓娓道来,这让人接受起来十分舒服。   隐隐地感觉到影片传达出的主人公的孤独感,那种深陷其中的孤独,在孤独中出生,习惯孤独,再到无法离开这份孤独。这份孤独里面有艺术,也有一种心病。   整部影片,我认为最精彩的部分就是1900跟爵士的创始人斗琴,1900最后一曲仿佛是四只手在弹琴,甚至夸张到可以用钢琴的琴弦发烫到可以点燃一支烟。   1900最美的曲子是写给他一见钟情的女孩的,他透过船窗户看到女孩的美丽,把自己的爱慕隐藏在音乐之中,刻录成长篇并想找机会送给她。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他会选择自己擅长的一种艺术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爱慕。他一遍一遍对着镜子练习送礼物给她的台词,而每次他每次带着羞怯的谈吐,都被对方无视,知道最后一次他向她说明自己的心意,但是船靠岸了,他们分别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让人庆幸的是,托尼还记得他,或者也是导演或者编剧在传达这样的一种想法,他们在说:这个世界只有一些少数派能够理解那些大师级别的艺术。   这部影片里,1900成了艺术的化身,他会没有户口的出现在底层社会中,也会出现在有尽头的世界里,但是他离不开有尽头的世界,他也会消失其中,毫无功利地把自己炸掉。当然编剧也安慰着自己说:“只要你还有个好故事,和一个能够倾诉的人,你就永远不会完蛋。”我有的时候觉得,即便我们写不出好的故事,也至少要成为一个能够倾听的人,不然我们好像真的一无是处。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1   海总是载满了回忆的,无论它是快乐的,希望或不堪回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海上钢琴师》美得让人心疼的故事就是那美丽的云之裳。   这是一个关于大海、轮船、钢琴、陆地、孤独、友情与天才交织的故事。主角1900是最大的暗示,这名出生在轮船上的孤儿,是天生的钢琴大师,他一生从来没有下过船,能够在别人因晕船而吐得一踏糊涂的时候闲庭信步。他生世凄凉却用钢琴征服所有人,他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却不以为意,他能选择与船共亡却不能为了深爱的女人登上一次陆地。托纳托雷想通过他暗示什么呢?我看到的是选择。他一直对陆地怀有矛盾的情感,他向往它,又不肯触及它,但是直到那一天他决定离开,他突然发现,外面的世界对他如此陌生,以至于不知何去何从,对自己所能做的感到迷茫,对未知的感到害怕。他只能留在船上,即使,最后一起被炸药炸飞。因为他说:“陆地没有尽头。”这种没有尽头的感觉让他害怕,钢琴的琴键是有尽头的,这让他觉得安稳。   佛曰,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沙是一部好的电影,一花是一曲好的音乐。音乐就是电影世界里的天堂。因为我们站在音乐的天堂俯瞰上帝眼中的世界,所以只有一世的我们才得以享受几生的爱恨情仇。这整部电影与音乐紧密结合、血脉相连,宛如一对双生花。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2   两个钟头陪主人公1900度过了一生,又是一部经典。   主人公1900从船上一出生便被抛弃成为孤儿,由好心的烧煤工丹尼收养。童年时一次意外丹尼丧生,1900再次成为孤儿。不经意的接触钢琴,让人惊讶的发现原来他竟是无师自通的天才,此后他便开始了一生的钢琴生涯。   1900一辈子没下过这艘船,他也曾经决定离开,当站在甲板上看见所谓大城市那无穷无尽的房屋街道,他迷惑了,他说:“钢琴键有限,但是创造出的音乐无限,如果键无限,那就创造不出音乐。那座大城市一眼望去看不见尽头,尽头在哪里?—世界的尽头?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   整部电影感觉处处是经典,每个镜头都恰到好处,细节处理不多不少,刚刚好。   1900和麦克斯在随狂风暴雨摇摆的船上弹奏钢琴的那一幕,在脑海深处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在轻快的钢琴曲下,两人似乎与钢琴融为一体,优美而流畅在大厅滑行,宛如美妙少女穿着溜冰鞋伴随着悠扬的歌曲翩翩起舞,浪漫至极!   接受挑战的那一场也印象深刻,前两场比赛不知是有意无意发挥平平,甚至在对手表演时竟然感动的流泪。最后一场开始前,1900向朋友要来一支烟放在钢琴上,说了一句话:“你自取其辱!”接下来狂风骤雨般弹奏出《群峰乱舞》,震惊在座所有人。一曲完毕,1900将烟的一头按在琴弦上,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经过1900激情澎湃演奏琴弦因高频率震动而发热,竟将烟点燃了······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3   而整部影片对于一九零零的刻画则大多深入内心,导演将观众带入了一个自我封闭的纯洁世界。彷佛是对这种心灵的美好希冀,但末了一九零零的与船共沉,又使人觉得这彷佛更像是导演对于这个时代之中纯洁与美好的消逝,所表现出的深深的无奈。   要是说《海上钢琴师》是朱佩赛·多纳托雷导演对与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认知。那么在影片中,美国便是这种充满利益与诱惑的混沌社会的具体反应。彷佛所有的乘客从欧洲远到而来,直至为映入他们眼中的自由女神而惊呼,摘下礼帽,大肆的摇臂,只为迎接那充满大概性的美好未来。影片中的美国承载了大多人的梦想,诸如片中出现的小偷,一九零零说他总是会第一个发明美国,越是崎岖潦倒的人越是充满期待。而一九零零背道而驰。   正如一九零零的名字,他所处的时代是这个消灭时期的开始。他将自己拘束在这艘船上,实在是对广阔世界的恐惧。正如他自己所说“使我害怕的,不是我所看到的,而是我所看不到的!”如许的几句台词,发人怜悯。   这部片子本身也许并不想表达什么意义,就象一九零零那样漫不全心的弹奏和忧郁,他很单纯,地道,迷茫,却不需要任何支撑力,就象在风暴中他也能优雅如常的弹奏着只属于他的华尔兹乐章,一九零零不停想听听海的呐喊,却最终没有上岸。爱便爱了,忘便忘了,想往便想往了,退却便退却了,生便生了,死便死了。如许举重若轻的一生,象是从未放弃过梦想与寻求,又象是从未有过梦想与寻求。就象海一样。   我觉得毛孔象通过了微电流,如许宿命的哲学的无法可想的对话,我们的生命也象一幅挂在墙上的画。有什么样的色彩、怎样在尘土和光影中慢慢陈腐、怎样在某一天某一时刻悄无声息的失下来,或许都有过如许一次对话。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4   中午吃过饭,找到《海上钢琴师》,用电视看跟影院后果差未几,很美的片子!我喜欢整部影片洋溢的钢琴声,让我恍如置身其中。   我爱好像一九零零那样天马行空,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我一点不感到他的生活又多悲惨。他是个孤儿,诞生在船上,毕生也没下过船,没有身份。在人们眼里,他能够用他出色的琴技换来良多钱,过着人们眼里奢华的生活。但这不是他想要的,他要的只是属于自己世界中的乐曲,他不属于海洋,他已经离不开这艘船了,即便取舍逝世亡,他也绝不在乎。结局看似悲凉,但我能感触到他当时的心情,炸船那一刻他有了归属,回归到属于他的世界――大陆。   固然终局不是我想看到的样子,要么下船过着他不想要的生涯,要么跟着破船一起沉入海底,至始至终他都忠于本人的抉择。电影中有一段他坐在钢琴前随着钢琴到处挪动的镜头,太欢乐!太美了!在船身激烈摇摆的进程中,他沉迷在美好的乐曲中,不被当时的情景吓到,好像这只是一场游戏。他身上要多童真有多童真,音乐细胞与生俱来的充斥他全部身材,一个纯洁的人物!   很多人无奈懂得他的行动,他完整可以驰名世界,赚许多的钱,有享不尽的富贵,但他就是那么动摇,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晓得自己属于哪里。我信服他的执着!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5   之前看过这部片子,但是当时没有看进去,今天完整的看完,感觉还是引发了一些思考的。整部片子都是在托尼讲述中娓娓道来,这让人接受起来十分舒服。   隐隐地感觉到影片传达出主人公的孤独感,那种深陷其中的孤独,在孤独中出生,习惯孤独,再到无法离开这份孤独。这份孤独里面有艺术,也有一种心病。   整部影片,我认为最精彩的部分就是1900跟爵士的创始人斗琴,1900最后一曲仿佛是四只手在弹琴,甚至夸张到可以用钢琴的琴弦发烫到可以点燃一支烟。   1900最美的曲子是写给他一见钟情的女孩的,他透过船窗户看到女孩的美丽,把自己的爱慕隐藏在音乐之中,刻录成长篇并想找机会送给她。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他会选择自己擅长的一种艺术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爱慕。他一遍一遍对着镜子练习送礼物给她的台词,而每次他每次带着羞怯的谈吐,都被对方无视,知道最后一次他向她说明自己的心意,但是船靠岸了,他们分别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让人庆幸的是,托尼还记得他,或者也是导演或者编剧在传达这样的一种想法,他们在说:这个世界只有一些少数派能够理解那些大师级别的艺术。   这部影片里,1900成了艺术的化身,他会没有户口的出现在底层社会中,也会出现在有尽头的世界里,但是他离不开有尽头的世界,他也会消失其中,毫无功利地把自己炸掉。当然编剧也安慰着自己说:“只要你还有个好故事,和一个能够倾诉的人,你就永远不会完蛋。”我有的时候觉得,即便我们写不出好的故事,也至少要成为一个能够倾听的人,不然我们好像真的一无是处。
2023-08-28 11:53:351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   1900是社会的弃儿,但他也有过家,弗吉尼亚号就是他温暖的家,而大海,则代表了他的生命的归属,他没有家庭,但不足以让他失去爱情,丢掉爱的资格,世界不曾证明他来过人世,但这又何妨呢?他只要能活在麦克斯的记忆之中就足够了,因为友谊是能够跨越生死的鸿沟的。在火光之中,弗吉尼亚号沉没于大海,伴随着1900内心深处的琴弦声,天堂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应该会有琴声吧。没关系的,只要有钢琴就好,一场生离死别,不属于社会的天堂之声终究魂归天堂。   音乐,是一门国际通用的语言,不用解释,就能打动人们的心弦。与生俱来的天赋,造就了这位海上钢琴师。他是一位天才,一位在钢琴领域才华横溢的天才。而一场震耳欲聋的爆炸场面,不仅仅让我们震惊和深感遗憾,也使世界失去了一份奇迹。天妒英才,用在这位海上钢琴师的身上,我不知道合适与否?但人们总说上帝是公平的,他拿走你些什么,总会还给你些什么,就当关上了一扇门时,他总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如此看来,上帝也是方圆有度的。   一切都已经结束,但一切又都没开始过,因为1900不曾属于这个世界,琴声停止响动,他走得不留痕迹,但“天堂之音”却曾响彻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2   中午吃过饭,找到《海上钢琴师》,用电视看跟影院后果差未几,很美的片子!我喜欢整部影片洋溢的钢琴声,让我恍如置身其中。   我爱好像一九零零那样天马行空,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我一点不感到他的生活又多悲惨。他是个孤儿,诞生在船上,毕生也没下过船,没有身份。在人们眼里,他能够用他出色的琴技换来良多钱,过着人们眼里奢华的生活。但这不是他想要的,他要的只是属于自己世界中的乐曲,他不属于海洋,他已经离不开这艘船了,即便取舍逝世亡,他也绝不在乎。结局看似悲凉,但我能感触到他当时的心情,炸船那一刻他有了归属,回归到属于他的世界――大陆。   固然终局不是我想看到的样子,要么下船过着他不想要的生涯,要么跟着破船一起沉入海底,至始至终他都忠于本人的抉择。电影中有一段他坐在钢琴前随着钢琴到处挪动的镜头,太欢乐!太美了!在船身激烈摇摆的进程中,他沉迷在美好的乐曲中,不被当时的情景吓到,好像这只是一场游戏。他身上要多童真有多童真,音乐细胞与生俱来的充斥他全部身材,一个纯洁的人物!   很多人无奈懂得他的行动,他完整可以驰名世界,赚许多的钱,有享不尽的富贵,但他就是那么动摇,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晓得自己属于哪里。我信服他的执着!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3   以前一直听说海上钢琴师是一部非常不错的片子,我只认为再怎么好,也不会撬动人的心灵。最近比较有空,就翻出来一口气看完了,类似于此的片子,都必须要安静的看,并且一气呵成。看完后,非常感叹!   导演能将两种世界的人刻画的如此的细腻,太传神了。刚刚听说海上钢琴师,猜想剧情也就是某个人在艰苦的环境下面成名了,也就是一种励志片。但是,该片不是,该片似乎是要净化人的心灵。太多的追求,太多的奢望,只会让最初的纯真消失的无影无踪。   Max作为一个普通的人,他被应聘到豪轮上面,他也跟着豪轮生活了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但是,他的思想永远还是在陆地上,因为他已经被感染。但是,对于1900,他是那样的干净,一层不染,无人能劝说他。他应该也在为自己登上那块陆地,曾经千百次的寻找理由,他终于选找到了一个理由,也就是那个女孩的父亲告诉他的。站在陆地上听海,海的声音是另外的感觉。就在他准备登岸以后,他却被他内心的恐惧给战胜了。他的生活方式是在海上面,海是他的摇篮,他重来没有听过海水述说生命的博大,他也没有听过海水的低吼。对他来讲,海水永远都唱摇篮曲。在让他接受另外的一个世界的时候,他选择了退却。   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方式,他孤独,他寂静,他可以读懂每个人的心思。也让他的音乐达到了巅峰。这就是他所有的追求。假如他真的上了岸,那又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他还能PK过钢琴大师么?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4   一张旧相,一片流年. 今天终于下来看了它. 真的很好看. 很喜欢里面的曲子. 奔放,柔情.   个人的感情因素完全都能在曲子里体现出来, 真的很不错. 难怪它得了99年的最佳配乐奖.   Tim Roth.   Lie to me里的主演. 一直都非常喜欢他. 他有一股很强的个人魅力. 也许是那股痞性~   再就是结局.   又是一部让人很揪心的结局. max 最后还是尊重 TD的选择, 让他与船同沉.   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结局让我实在难受.   我是那种不能看着朋友在我眼前挂掉而我还能那么转身离开的人. 更何况在那种那么平淡是环境中.   我觉得,要换做是我是max, 我绑也要把TD绑走.   但是这又会违背TD的意愿. 这种生离死别什么的是最不能接受的了.   这种类型的戏真的很好看. 很合我胃口. 演员很好. 剧本又能把人物刻画的很鲜明.   就像一首元素丰富的音乐加上一只素质很高的耳机.   所有细节都呈现的很清楚但是又不会失去整体感.   让人不禁会沉浸其中. 心情随着剧情跌宕起伏.   好吧. 寥寥草草写了一篇不算观后感的观后感. 我不怎么会写这东西.   只是觉得好. 有必要记下些什么. 就写了.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5   第三次重温了《海上钢琴师》。不论第几次看,它都是我心目中当之无愧的经典之作。   在所有我曾读到过看到过的故事里面,许久没有一个人如1900般让我充满了迫切的冲动,想要去理解他,懂得他,感知他。   他手指划过键盘流淌出来的音乐,深情,动人,一如他不曾出口的情感表达。他慵懒典雅的身姿,孩童般纯净的天使面庞,清澈纯净的蓝眼睛······当这样的声音钻进耳朵,这样的画面印入眼帘,总是禁   不住心里的激荡,大雨滂沱。不是难过,是深深的疼惜。是一种幸好遇见的庆幸与荣幸。   1900被遗弃在弗吉尼亚号游轮的头等舱里,一个黑人煤矿工在一架钢琴上发现了他。   因为是新世纪的第一天,养父丹尼给他起名叫1900。由于没有相关的出生证明,丹尼担心他被人抱走,所以1900从来没有离开过船舱。他就在这船一样大的摇篮里长大,他不知道海的尽头还有其他世界。就像他单纯地以为“妈妈”是一匹马,一匹跑得很快的马,一匹好马。尽管如此,有养父丹尼的疼爱与照顾,1900的世界是温情的。   可就在1900八岁的时候,唯一能够给他庇佑的养父意外去世。懵懂中,年幼的他便经历了生离死别。   丹尼的葬礼上,迷茫无措的1900听见远处隐约传来一阵动人心魄的声音。身边的一个亚洲女人告诉他,这是音乐。就此注定,他此生将与音乐结下深深的不解之缘。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6   两个钟头陪主人公1900度过了一生,又是一部经典。   主人公1900从船上一出生便被抛弃成为孤儿,由好心的烧煤工丹尼收养。童年时一次意外丹尼丧生,1900再次成为孤儿。不经意的接触钢琴,让人惊讶的发现原来他竟是无师自通的天才,此后他便开始了一生的钢琴生涯。   1900一辈子没下过这艘船,他也曾经决定离开,当站在甲板上看见所谓大城市那无穷无尽的房屋街道,他迷惑了,他说:“钢琴键有限,但是创造出的音乐无限,如果键无限,那就创造不出音乐。那座大城市一眼望去看不见尽头,尽头在哪里?—世界的尽头?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   整部电影感觉处处是经典,每个镜头都恰到好处,细节处理不多不少,刚刚好。   1900和麦克斯在随狂风暴雨摇摆的船上弹奏钢琴的那一幕,在脑海深处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在轻快的钢琴曲下,两人似乎与钢琴融为一体,优美而流畅在大厅滑行,宛如美妙少女穿着溜冰鞋伴随着悠扬的歌曲翩翩起舞,浪漫至极!   接受挑战的那一场也印象深刻,前两场比赛不知是有意无意发挥平平,甚至在对手表演时竟然感动的流泪。最后一场开始前,1900向朋友要来一支烟放在钢琴上,说了一句话:“你自取其辱!”接下来狂风骤雨般弹奏出《群峰乱舞》,震惊在座所有人。一曲完毕,1900将烟的一头按在琴弦上,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经过1900激情澎湃演奏琴弦因高频率震动而发热,竟将烟点燃了······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7   中午吃过饭,找到《海上钢琴师》,用电视看和影院效果差不多,很美的片子!我喜欢整部影片弥漫的钢琴声,让我仿佛置身其中。   我喜欢像一九零零那样天马行空,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我一点不觉得他的生活又多悲惨。他是个孤儿,出生在船上,一生也没下过船,没有身份。在人们眼里,他可以用他卓越的琴技换来很多钱,过着人们眼里豪华的生活。但这不是他想要的,他要的只是属于自己世界中的乐曲,他不属于陆地,他已经离不开这艘船了,即使选择死亡,他也毫不在乎。结局看似凄凉,但我能感受到他当时的心境,炸船那一刻他有了归属,回归到属于他的世界一一海洋。   虽然结局不是我想看到的样子,要么下船过着他不想要的生活,要么随着破船一起沉入海底,至始至终他都忠于自己的选择。片子中有一段他坐在钢琴前随着钢琴四处移动的镜头,太欢快!太美了!在船身剧烈摇晃的过程中,他沉浸在美妙的乐曲中,没有被当时的情景吓到,仿佛这只是一场游戏。他身上要多童真有多童真,音乐细胞与生俱来的充满他整个身体,一个纯粹的人物!   很多人无法理解他的行为,他完全可以闻名世界,赚很多的钱,有享不尽的富贵,但他就是那么坚定,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知道自己属于哪里。我佩服他的执着!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8   不知为什么,他留给我的印象,始终是那个在风中形销骨立的样子。   不是穿着礼服演奏,不是坐在滚动的钢琴前滑过大厅,不是那个站在废墟当中仰头看着他的朋友,谈着关于两只右臂的问题。   他其实孤独的站在雾中,四周空无一物,他戴着帽子,穿马夹,站在那里,安静的,忧伤的,让心灵从他的眼睛里流淌出来……   他望着你,但其实他看的并不是你,他朝你微笑,可那笑也不是为你,可是,他却一瞬间就了解的你的所思所感。他哼着钢琴,手放在那些并不存在的琴键上,那段关于你的.乐章就从他的眼睛流淌出来…是的,就是他的眼睛贯穿始终的目光,一如他那样久久的站立于浓雾之中,一如他的忧伤像雾一样环绕在他的四周,一如他的孤独像皎洁的珍珠一样在夜里发出光茫……   他注定了就是孤立于世的,给你执笔的权利,你也不会往他身上加一点点俗世的幸福,因为他已经如此完美的完成了他的人生,像一部完整的作品,无法再被添加或删剪,即使是他如稀世珍宝般无法被复制的遗憾,以及象牙般光洁无暇的纯望,都是他翅膀上的羽毛,被他细细梳理。   他还是走了,从一开始就被他目光注定的孤独离去,在十九世纪的石板路上,在永远无法消散的浓雾的包围中,转过他的目光,转过他侧脸留下的弧线,一步一步,没有再留恋的,轻轻踏上云端……   城市太大,没有尽头……他说。   我再也不去陆地了……他说......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9   海总是载满了回忆的,无论它是快乐的,希望或不堪回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海上钢琴师》美得让人心疼的故事就是那美丽的云之裳。   这是一个关于大海、轮船、钢琴、陆地、孤独、友情与天才交织的故事。主角1900是最大的暗示,这名出生在轮船上的孤儿,是天生的钢琴大师,他一生从来没有下过船,能够在别人因晕船而吐得一踏糊涂的时候闲庭信步。他生世凄凉却用钢琴征服所有人,他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却不以为意,他能选择与船共亡却不能为了深爱的女人登上一次陆地。托纳托雷想通过他暗示什么呢?我看到的是选择。他一直对陆地怀有矛盾的情感,他向往它,又不肯触及它,但是直到那一天他决定离开,他突然发现,外面的世界对他如此陌生,以至于不知何去何从,对自己所能做的感到迷茫,对未知的感到害怕。他只能留在船上,即使,最后一起被炸药炸飞。因为他说:“陆地没有尽头。”这种没有尽头的感觉让他害怕,钢琴的琴键是有尽头的,这让他觉得安稳。   佛曰,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沙是一部好的电影,一花是一曲好的音乐。音乐就是电影世界里的天堂。因为我们站在音乐的天堂俯瞰上帝眼中的世界,所以只有一世的我们才得以享受几生的爱恨情仇。这整部电影与音乐紧密结合、血脉相连,宛如一对双生花。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0   上周和宿舍的一起把《海上钢琴师》看完了,这过去整整一周了,心里还是为电影情节耿耿与怀。   我们都说这部电影影响了我们的睡眠,每天躺在床上的时候就开始想1900为什么执着的就是不选择离开大海呢?这么一个天才选择一个有界的轮船生活一辈子,钢琴是他的一生,不对,大海是他的一生,也不对,那么1900的一生到底是什么?   我现在还是想不明白他心里的那个信念到底是什么,居然能让这么单纯的人一直坚守自己的信念,没有人能改变他的生活,一直都没有,就算是死亡。1900从小生活在船上,“爸爸”用他自己的方式教导这个天才小孩,可是没有人知道从来没有碰过钢琴的1900可以弹出让人感动的音乐,这又是为什么?单纯是触不可及的,我们这些在复杂的社会中浪荡了20年的人来说确实想不明白到底为什么   1900也有爱情,他的爱情更是单纯的想让人发笑,他没有去勇敢的为爱而改变,但这是我欣赏的,自己的生活就要自己决定,既然性格决定生活,就不能刻意的改变,否则还是自己的生活么,对吧!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1   看完电影,有点沉重,电影的整个基调都有点沉闷 ,但是本人很喜欢里面的风格,颜色基本是黑、灰、卡其为主,看着里面的人物穿着帅气经典的风衣,看着船上古典风格的家装,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那个充满梦想的时代,但是1900的梦想是什么,应该说没有梦想。   不知道是说1900是逃避现实,还是说他活得纯粹。这样的结果和他的出生、经历有关系,如果他一生下来就有父母,有亲人,结果就不会这样。那样就会学着为别人活,就会变得勇敢,变得博爱,正是因为他一直只是为自己活,也只有为自己活,才会这样。曾经他也有过为了那女孩到陆地上去,但是最后他还是退缩了,爱情都不能打败恐惧,友情更加不可能让他改变。   世界是一直在改变的,1900害怕改变,不管和平还是战争,都和他无关,他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己的音乐里,最后只能孤独的死去。也正是这种纯粹,才会有这么纯粹的音乐,这是在世俗中的人所达不到的境界。   也许如果1900到了陆地上,可能就再也弹不出那样的曲子了!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2   在音乐上一直是个“白痴”,但是,这并不会成为我理解本片的障碍。甚至有的时候还会随着音乐的节奏而动,或许,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就像1900从没接触过钢琴却会演奏出如此美妙的音乐一样。   生在海上,长在海上,死在海上,这就是1900的一生。他从未离开过船半步,从未踏上陆地,虽然,爱情的力量曾经让他心动……但是,他最终选择了回来,回到这属于他的甲板上,因为他不属于这世界,这世界不属于他。   当看到1900走到楼梯一半又回来时,我悬着的一颗心放下了。说真的,我还是很高兴的。世界不属于她的,又何必勉强呢?船上他很孤独,但起码他还有钢琴,还有一个演绎自己心中音乐的环境。当他一踏上陆地,他或许将更孤独。钢琴还有,没错,但,那是上帝的。   多走几步,到陆地上去,他或许真的会像他朋友所说的那样获得成功,因为他有那么好的天赋。但他选择“浪费”上帝的礼物,因为,那是……。   很好的一部电影,看完后感触颇深,奈何笔拙,只能将内心的感受表达至此……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3   《海上钢琴师》的男主人公1900,从出生到离开这个世界都没有离开过大海,他简直是一个天才,没有人知道他高超的技艺师出何人,他的曲子是那么纯粹,根本不需要用大海外面的世界所证明,他从未踏足陆地,他的眼睛与思绪好像走了全世界,对于陆地世界的一切风土习俗都了如指掌,简直是一件神奇的事!   他的双手生来注定会为世界音乐史留下一笔,即使不曾拥有认可的姓名,官方数据甚至没有登记过他的存在。而他也并没有为此不公所辩解和证明什么,不需要所谓的巡演让自己大紫大红,给有幸乘坐此船的乘客进行演奏,效果便足以说明他不俗的成就了,况且他也没有真正在乎过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在大海上,他从不会吝啬自己的曲子,战乱中同样不安稳的大海,是他用自己的曲子抚慰那些受到创伤的人们,陪伴他们最后一程。   才华但却没有名垂青史的记载,仿佛从未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悲哀吗?可惜吗?我想结果都不重要了吧!重要的从来不是他人的看法和结果的好坏,关键在于这个事本身,当事人的选择最重要。或许他并不属于这里,他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回到了他应该去的地方,那里也有大海,钢琴,挚友与喝彩的观众。   想想给我一个陆地生活的人的一点小小启示:便是专注于自己,专注做事,不要让欲望和这个世界的喧嚣扰乱本心吧!没有人不想纯粹,但纯粹始终如一却很难。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4   这部电影对我的影响算是比较大的,在我的人生观念形成中有可能已写下浓重的一笔。   当然,这里展现的是一种不寻常的极端人生模式,或者说向大家展示了一种观念、一个可能性,刺激大家思考。但并不一定要去效仿。对每个人来说,人生就这么一次,无法假设、不能重来。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段独特的旅程,人生的选择没有高下优劣之分,也无须与其他人比较,重要的还是在于自己要好好用心享受人生旅程。   但就跟其他好电影一样,这部电影之所以能打动我们,也在于它所展现的是一种好的事物、好的观念、好的生活方式,能引起大家的共鸣。不求形似但求神似,我们不一定要像一九〇〇那样生活,最后的结局对于他来说也许是最好的,但是这个结局过于决然,我们作为旁观者不免会觉得惋惜,也做不到。但是他的生活方式背后的心性、观念与品质,却值得我们好好琢磨,进而反思自己的人生。   把视界再放宽些,好的艺术、哲学,乃至真、善、美等所有好的价值观,都能滋润人心,引人潜思,把人导向一种更平和的生活态度;接触、感染得多了,好的元素就会在内心逐渐积淀下来,充盈内心,在心里打造一份稳如磐石的锚,能帮助自己以不变应万变,从容应对这滚滚红尘、滔滔浊世。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5   《海上钢琴师》是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以回忆和现实交叉的叙述方式讲述了一位名为1900的钢琴天才在一艘远洋客轮上的传奇一生。那无处不在的钢琴声将观众带入1900的心灵深处。影片采用浪漫主义风格,以娴熟大气的拍摄手法,时而气势磅礴,时而温柔抒情的音乐,以及演员出色的表演,成功打造了这部经典影片。   但凡看过这部电影的人,我相信99%的人会被这个电影里头这种情节打动。这个片子拍摄起来既磅礴大气,而又低沉深婉。有好多地方通过优美的音乐来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这部电影在音乐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电影配乐史上,它现在经常被当做一部教材来使用。   这部片子它获得一种巨大成功还在于这里边对于人生价值,社会内涵的一种变现。其实,看了这部电影,你就会有体会,象征着我们人生过程中一种俭朴淡薄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是不就追求过分的欲望。这个船象征着我们理想当中淳朴的人生观。陆地象征着无边无际的欲望。1900坚守着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被物欲所俘虏。而这部电影最后,1900和弗吉尼亚号一起沉到海底象征着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对这种朴素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种基本坚守。这个电影的最大隐喻应该是我们人生在世的时候,你可以被一些无穷的欲望所沉迷,但是千万不要忘记在合适的时候,回归自己的心灵。在自己心灵里放着一艘像弗吉尼亚号这样的船。在适当的时候,我能不被物欲所迷失,能回到自己的理想之舟当中。
2023-08-28 11:53:431

海上钢琴师500字观后感

看到LJC1900 的读后感,感觉终于将我看完该部电影的所有感受,抒发得淋漓尽致,我以为你也是个女人,所以才如此细腻,看到你的资料,我要说: 从心底里,我佩服你!
2023-08-28 11:53:523

《海上钢琴师》影评1000字

我已经不记得上次这样认认真真写观后感是在什么时候了,也许是很久以前,毕竟没有那么多值得写观后感的东西,很多时候,所谓的观后感不过是在应付老师的作业或者是为了某些原因来凑数,但是这个观后感,是认认真真,不为任何人,而是因为我确实为之所感动,有感触,才会来写。其实对于影评这种文体,一般我是不大愿意正正经经地写,因为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看法,所谓的影评不过就是把你对这个片子的看法说出来,别人接受不接受是一回事,你理解得对不对又是另一回事,在我看来做这件事就像是分析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一样愚蠢,但是现在我发现,其实有的时候做点“蠢事”也是好的,毕竟,有的时候真的会觉得,看一部片子的时候感情澎湃到泛滥却无处宣泄,或许影评是最好的宣泄渠道。这次我想说的是一部老片子,《海上钢琴师》(1998)。虽然我一直秉持的观点是在看片子之前不看任何关于片子的评论和剧情介绍,但是或者是当时这部片子问世的时候真的很火,流传很广,所以当看完的时候我想起来,似乎的确是在印象里面看过一篇它的影评,具体细节已经忘却,却只记得当时那篇影评——仅仅是它有限的介绍里面,就很早地感动过一次。可是真正看完了之后,依旧会被感动。它是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也是一个温文尔雅的片子,就像是它的名字里面的大海,看上去平静美好,下面却波涛暗涌,直到最后掀起惊涛骇浪,激流汹涌的时候,你已经发现自己置身其中,无法自拔,亦无可皈依,只能任由片子把你带入一种称之为感动的情绪中,沉沦。所有的故事起源于“美国梦”,在往返于美国和欧洲的豪华游轮上的一个钢琴师的故事——很多时候,我们已经无法被那些所谓感天动地的爱情所折服,也已经对于大场面麻木,对于惊险刺激也感觉不到任何回味的尾音,可是总是会被那种最平凡,最平凡的故事,感动,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趋近于平凡,有着自己的生活,就像是海上的钢琴师一样,甚至只是一个符号,没有属于自己的名字,只是一个历史的标记,一九零零。是的,一九零零,就是这个故事主人公,他出现在一个去音乐店卖小号的男子口中,是他在海上生活中最重要的朋友,男子MAX TOONEY反复说着,这个故事没有人相信,一个平淡无奇的开头,就是在这个小小的音乐器材商店里面,一个老人和一个年过中年的男子,因为一个小号,因为最后的曲子,因为一九零零唯一留在这个世界上的钢琴曲,开始一点点展现在人们面前,就像是徐徐展开的画卷——又或者说,是一段轻柔的音乐更加贴切,把亮闪闪的音符呈现在观众眼前。一九零零的一生,传奇的,普通的,天才却又庸碌的一生。不知道要怎么评价一九零零,他或许就像是他的名字一样,是一个时代的符号,他就是他乘坐的那艘船,他就是他的琴,他就是他的音乐,唯独不是他自己。当一九零零站在船和岸之间的梯子上时,我以为他会像是楚门(《楚门的世界》)一样,在抉择之后毅然决然地离开,然而他没有,他就像是一个老旧的符号,选择了留在老旧的船上,即使他的谈吐优雅,即使他的音乐可以让世界震惊,即使他的才华是那样的耀眼——但是他选择留下。如果要说《海上钢琴师》缺少些什么,大概是爱情,或许一九零零是真心喜欢那个女孩子(我忘记了她的名字),如果不是的话他不会弹奏出如此柔美的音乐,可是他却只是懵懂的爱情,甚至,或许连他自己也不明白自己当时的感情是什么,他从来不接触外界的社会,对于他而言,生活就是弹钢琴,是音乐,是船,是美国和欧洲之间,是船上的两千人,这构成了他世界的全部。于是,片子里面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应该是斗琴一段——一九零零并不想和人斗,只是忍无可忍的时候,他展现了他高超神乎其技的琴技,激烈碰撞的琴键和音符,在大厅里面回响,只有他一个人在弹琴,却像是很多人,像是海浪,像是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像是闪电,像是暴风骤雨一般,完全没有了平时的温文尔雅,似乎片子只有到了这里的时候,才看得出那种孕育在一九零零内心中的狂躁,甚至连镜头也跟着音乐微微地兴奋地颤动。那是一九零零一生最辉煌的时刻,可也只是一霎,当船上的人们看到自由女神像的时候,还是会像最初做的那样,拥到船舷欢呼。一九零零看着近在咫尺的纽约,脚下就是陆地,却始终不肯踏上去,在船上出生,在船上生活——如果说船不过是一个人旅程中的一段,那么对于一九零零,那艘船就是他的全部,所以在MAX TOONEY找到他并告诉他船要炸毁,要一九零零下船的时候,一九零零这样告诉他最亲爱的朋友——“Land? L TVB剧情网 在线观看: http://www.tvbjq.com/
2023-08-28 11:54:011

写海上钢琴师的侧面描写作文

1. 海上钢琴师斗琴片段描写的作文 海上钢琴师 昨晚我的梦在一个美丽的村庄 薄薄的雾覆盖在简陋的屋檐上 轻盈的雪花匆匆地落在街道旁 还来不及为去年的果树换上新装 我跟从着记忆的方向 欣赏着新奥尔良的安详 像当年说好的那样 带着一瓶酒和一些甜点果酱 去拜访 我的老朋友和他小号的悠扬 举着我的两只右手掌 嘲笑他在舷梯上 哭的像找不到妈妈的小姑娘 我想 他也会拍着我的肩膀 2. 作文 海上钢琴师 要求如下 知道的告诉下,谢 1900,生于船,长于船,死于船。 这是一个虚幻的奇迹,一个伤感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他的传奇。 大海、轮船、钢琴、陆地、孤独、友情与天才交织的故事。 孤独,自从他被抛弃在维珍尼亚号开始就注定了他一生的悲剧, 乐者,自从在丹尼的海葬听到音乐时就注定与音乐的一生纠缠, 传奇,自从他无师自通流出的第一首曲就注定了他一生的传奇, 他有个好长的名字叫“丹尼·伯特曼·T·D·林蒙·1900”。 音乐是他对人生的感悟 他的一生是无根的,终生都在飘泊的维珍尼亚号上,至死也没有踏足陆地,他的一生就是一艘船与音符所组成。与他最不可分隔的就是音乐,他用率性而为的灵感,谱出最有情的音乐去解读人生。 他有惊人的音乐天赋,那是一种超忽常规的能量,是一种超敏锐的洞察力,与灵歌之王雷·查尔斯不同,雷·查尔斯是用音乐来完成对生命的依托,而他却是用音乐去解读生活,感悟人生,虽然他们对音乐都有异乎常人的感悟力,但却有着不一样的执着,雷·查尔斯将一生都放在了音乐这个精神生活上,而对于1900来说,音乐就是他的语言。他用心灵演绎融入了世间百态的乐曲。 他是音乐演绎的天才,轻巧的手指流水般的滑过琴键,在他的指尖下所流淌着的就不仅仅是音符,而是对生活的真诚。深情飘逸的曲风,唯美、优雅的飞扬,他的音乐时而精巧,时而大气,时而细腻,时而磅礴,时而小心,时而大胆,时而 *** ,时而委婉。他以音乐来体现人物,用音乐来表达情感,用音乐来讲述人生,他用音符来代替语言来触及人们的心灵,听着他的音乐,就像是听着人生的经历,听着人生总总,他的手在键上,但是心如痴迷的乐者一样随着自己的音乐一起翱翔。我第一次强烈地感觉到音乐的世界是这么广阔,原来音乐讲述的世界是这么的迷人,这种音乐与人生的立体结合真的是让人大开眼界,对于音乐也有了另一番的认识。 3.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作文】 用了三天的时间,慢慢地静静地看《海上钢琴师》。 不断地回放,不断地思索。 在思想的过程中,悲哀的是:铺垫、衬托、人物形象特点、人物之间的关系、环境、结构、主题这些词像小丑一样地在我的脑海里跳荡乱舞,我为自己的固化思维恶心。 1900是个象征,是希望?是梦想?是自由?是世界中的孤独?是决绝?是坚守?……文学作品鼓励“合理误读”,从文艺学的角度来看,这也是被允许的。在一定范围内,允许读者有自己的思考,让读者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将他们的想法带到作品中去,对作品进行解构与再创造。 或者,这也叫多元解读,或者,这就是《海上钢琴师》生命力巨大的原因:每个人都从它那里读出了一些什么。 我喜欢1900一脸的清澈,喜欢他沉迷的样子,喜欢他静静地用音乐和心与自己对话。 喜欢他说的话。他说:“我看不见城市的尽头,我需要看见世界的尽头。 拿钢琴来说,键盘有始也有终,并不是无限的,音乐是无限的。在琴键上,奏出无限的音乐,我喜欢。 可是走过跳板之后,前面的键盘,有无数的琴键。无限大的键盘怎奏得出音乐?——不是给凡人奏,是给上帝奏。 我生于船,长于船。这艘船每次只载客二千,既载人也载梦想,但范围离不开船头与船尾之间,我过惯那样的日子——陆地?对我来说,陆地是艘太大的船,是位太美的美女,是条太长的航程,是瓶太浓的香水,是篇无从弹奏的乐章。 我没法舍弃这艘船。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 反正,世间没有人记得我,除了你,只有你知道我在这里。你属于少数,原谅我,朋友,我不能下船。” 4. 求一篇关于《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 我只是偶然的点击,偶然的发现一部很久之前一个朋友介绍我看的电影——海上钢琴师。 记得她介绍我看的时候,我在网上搜索却没搜到,但是现在看到了…… 影片开始的时候并不怎么吸引我,但是看着看着,你会被他吸住眼球 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孩子,被自己的亲生父母抛弃在头等舱的钢琴上,被一个船上的煤矿工抱养。取名为1900,我个人认为这是他的幸运也是他的悲哀。抱养他的丹尼教给他的是:妈妈是一种马,赛马,是世界上最好的马。他的一生从来没有离开过这艘船,可以说是生在船上,死于船上。也可以说没有人知道他的存在,除了MAX 孩子的天分是让人觉得很恐怖 它发生在丹尼死后,丹尼因为船上的意外死亡,留下无可所依的1900,1900在一次进入头等舱演奏的时候吸引了当时船上所有的人,此时被发现他的音乐天赋 当MAX回忆的时候,总会讲起那是他一生快乐的记忆: 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刚应聘到船上吹小号的工作,但是不到三天并不觉得这是一件喜事,船在海上驶的时候,晃动的很是厉害,他晕船呕吐的很狼狈,此时1900经过的时候却是如履平地,叫他跟上他,1900带他到头等舱的钢琴就落座了下来,径自弹起钢琴,钢琴声一直在飘,钢琴随着船身患动而移动,那个场景真是一绝 一次,当他问及1900他的音乐灵感是哪来的时候,1900跟他讲的却是他看到的人生百态,船上的一个贵妇看起来就像和她的情夫一起杀了她的丈夫,现在正带着珠宝在跑路;一个绅士有心事,脑中充斥着回忆却无能为力;一个正在和一个男士跳舞的漂亮女士看上去就像是想变成修女的 *** ……这些是他的灵感 他的音乐很像他,他想着的时候可以随便更改曲风但是完全不落俗套,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观众,但是,每当有人喊起NEW YORK的时候,说明这一段旅程的结束,观众一哄而散,只留下1900一个人——这个场景看起来很凄凉 在他被人挑着要比赛的时候,他第一曲弹了平安夜,第二曲弹了和挑战者一模一样的曲子,第三曲他挥洒尽至,汗如雨下,震惊了场下所有的人,曲毕后,可以拿一根没着的香烟在钢琴后面的弦上而点燃…… 他唯一的一张胶片唱曲是因为一个在他窗口留下影子的女生而存在,他的所有灵感都来自于人类,他不会让他的音乐离他而去,本来想送给那个女生,但是最终没有成功,然后他把胶片掰坏—— 最终,他下定决心为那女孩子下船的时候,看到陆地上高耸的建筑时,断然断了上岸的念头,从此不再想着下船……但是并不是高耸的建筑让他怯步,而是城市街道的无尽头……不知什么是城市的尽头,他害怕他所看不到的尽头 有人说,1900他看透了人生百态,为什么看不透自己的人生,我是觉得他已经看透了一切,只不过他已经没有可以留恋并为之存在 最后的结局是他死于那艘船上……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不畏惧死亡的,人的生命很宝贵,那是因为我们还有爱我们的人,生活在一个从小就适应的世界,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正确面对失意和挫败的态度,以及如何调试自己,每个人其实都不坚强的…… 5. 侧面描写的作文要求400字 发生在作文兴趣班里的一件事 今天早晨,我兴致勃勃地来到了久违的作文兴趣班。 我走到作文兴趣班门前,一推开门,就被眼前的狼狈影像惊呆了:桌椅杂乱无章地摆放着,地上到处是粉笔灰和白花花的小纸片,粉笔、塑料袋横七竖八地放着。我想:怎么就几个星期不见,教室就成这样了?同学们一进来见教室这样,都扭头溜了。 这么乱,怎么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写作环境呢?大家最后终于决定,要在上课之前把教室好好打扫一下。于是行动开始了…… 首先分工。 由于男同学力气大,就让那两个男同学担任摆桌子摆椅子的任务,还有整理桌子。由于女同学细心细致,因而负责扫地与擦桌子。 分工完毕,大家便忙开了。男同学费力地搬着桌子,桌子不停地发出吱吱的响声;女同学认真地扫着地板,很快“雪片”就打扫干净了。 正当大家要松一口气时,粗心的男同学竞竟不小心把粉笔灰弄到地上去了!女同学不停地责怪着他,怪他破坏了自己的劳动成果,尽管男同学一直赔礼道歉。那位男同学只好自己把地上的“再生雪片”扫进了垃圾桶。 看到这样,女同学也不再计较,会心地笑了。 这时老师来了,她惊讶地发现我们正在勤奋地扫着地呢。 可老师没进来,她站在门口,微笑地看着我们,不时插上几句表扬:“你们干得真专心呀!”“挺干净的嘛!”或是几个指点:“这儿不够干净。”“桌子放这儿不太好!”活像一个指挥官,在指挥我们劳动。 终于打扫干净了,这时的教室和打扫前的教室大不一样了:干干净净的地板,桌椅有条理地摆着,上面没有丝毫粉笔灰,和原先的教室形成多么鲜明的对比呀!看着自己辛勤的劳动成果,同学们都开心地笑了……。 6. 运用环境描写,侧面描写写作文400字 空中没有一片云,没有一点风,头顶上一轮烈日,所有的树木都没精打采地、懒洋洋地站在那里. 天气闷热得要命,一丝风也没有稠乎乎的空气好像凝住了. 整个城市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鲜红的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 炽热的火伞高张在空中,热得河里的鱼不敢露出水面,鸟也不敢飞出山林,就是村中的狗也只是伸长舌头喘个不休. 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着了火,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 小鸟不知躲匿到什么地方去了;草木都垂头丧气,像是奄奄等毙;只有那知了,不住地在枝头发出破碎的高叫;真是破锣碎鼓在替烈日呐喊助威!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尘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不动.马路上发着白光,小摊贩不敢吆喝,商店门口的有机玻璃招牌,也似乎给晒化了. 7. 【急 1990 was born in the ship,lived in the ship and died in the ship.He got talent in playing the piano even do this better than a famous jazz pianist.But why he doesn"t leave the ship?Why he doesn"t go to the land and get every thing he want?The reason was the land was too big for him.He thought that there was not a end of cities.how to choose just one ? One woman,one house ,one piece of land to call his own ,and even one way to die.There were too many chooses in the cities for him.He had been in the boat,and his life should be just like the boat.The boat was finite,and he had been used to this.Take a piano ,there are 88 keys .Keys are finite,and the music he can make is infinite.He liked this feel. But the world is just like so big a piano that there are millions of keys that never end for him.If the keys are infinite,and how can he play in this ?It"s just like a God"s piano.He could make infinite melodie in finite piano ,but he couldn"t make just a little space on the infinite streets.。 8. 求一篇《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 600字以上 八年级水平 明明知道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是在完之后心情还是久久不能平静。不断的问自己,真的有这样是人吗?如果换做是自己,最后会上岸吗? 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1900这个人物,毫无疑问是:纯洁。他在海上出生,在海上成长,一生都没有上岸。没有国籍,没有接受过教育,就连名字,在常人看来也有些奇怪。但就是这样一个,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现实。 电影中最吸引人的,一定是男主角那令人惊叹的钢琴技巧。尽管没有接受过任何钢琴教育,但当他第一次坐着钢琴前,就注定他是一个最伟大的音乐家。他对于音乐的天赋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他的音乐有一种特殊的魔力,朋友晕船的良药,传达欢乐的手段,证明自己的方法。 1900与小号手聊天,当他们看见小偷时,钢琴的音乐也变得断断续续,模仿着小偷的形态;当他们猜想老妇女是一个谋害亲夫而得到万贯家财的人时,钢琴的音乐是一种怪怪的音响,充满着阴险,他的音乐总是能生动的表现各式各样人的心理特征。无论是在上层人士聚会的头等舱还是下等人聚会的末等舱,1900弹奏的钢琴音乐总能使各种各样的人得到快乐,而且音乐大多为即兴成分,都是有感而发得到的。 每次的演奏,都能体现出1900独特的性格:无拘无束的抛开乐队的个人演奏,与爵士乐鼻祖Jelly Roll Morton的飙琴时说出“自取其辱“的自信,对于女孩弹奏的痴情,以至于最后炸船时依然不愿离开的固执。每一次弹琴都融入到剧情发展之中,表现出1900与众不同的特点,同时也成为了影片中最为精彩的部分。 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他从不敢离船上岸去。无际的高楼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不能给他安全感。即使后来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试图上岸去寻找她,陌生而又复杂的大陆还是让他放弃了这个想法。他永远地留在船上了,即使唯一的好朋友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心甘情愿的陪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1900永远沉入海底。 面对死亡的他能够如此从容镇定,微笑着离开人世。我最喜欢1900最后说的一段话: “我看不见,看不见城市的尽头,我需要看得见!拿钢琴来说,键盘有始也有终,有88个键,是的,错不了,这并不是无限的,但音乐是无限的。在琴键上,奏出无限的音乐,我喜欢,我也应付得来。而走过跳板,前面的键盘……有无数的琴键,事实如此,无穷无尽。键盘无限大。无限大的键盘,怎奏得出音乐?不是给凡人奏,是给上帝奏。”
2023-08-28 11:54:081

一百部电影观后感

[一百部电影观后感]《西雅图夜未眠》一部很温馨的电影,片中的父子之爱,夫妻之爱就很令人感动,一百部电影观后感。还有对缘份的描绘是如此地美妙,浪漫。看到结局,暧意由心而起。《天使爱美丽》不得不叹服导演的才能,把影片拍得如此妙趣横生.拍摄手法十分新意.童话的手法拍出童话一样的爱情.我们还可以享受那法式幽默所带来的快乐.可爱的艾米丽的那双精灵般的大眼睛将成为银幕的永久画面.《肖申克的救赎》这是一部"很黑"的影片,把社会最黑的角落描绘出来。在黑暗中只有人性在闪烁着微弱的莹光,令人欣慰的是就是这一微弱之光热和着散布于黑暗中的每一个人,并终极把他们送到自由的天地。很出色的一部电影,随时间流逝,其经典地位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承认。《末代天子》很难以想像,一个外国导演竟将一个中国的末代王朝这样真实而生动地展现给观众。溥仪复杂的人生经历和他的无奈,悲凉的心理得到尽情演绎.观后不禁感慨世事的变迁.被历史所抛弃的人在历史的大潮中是多么地无助和无奈.《天堂电影院》上半部分还是很轻松地欣赏意大利人的特有的幽默,后一部分就是感动了,影片有太多的东西令人感动了。友情,爱情,@情,每一种情感都是那样真实。时光的流逝把这些至纯至真的感情发掘并真实地表现出来。对于这部影片的感觉只能用薛家燕吃了史蒂芬周的黯然销魂饭后的那种感觉来形容了。对于有着电影情结人,都能在这部电影中拥有自己一直在寻找的情怀。《中心车站》号称是世界上最好看的电影,虽有些夸张,但足以说明这部电影的经典性。影片故事就是寻找,寻找家。朵拉和约书亚的友情也在寻找的过程中渐渐发展了。结果他们没有找到约书亚的父亲,但约书亚找到了家。令人不能忘却的还有美丽的巴西乡土凤光和朵拉顾客们的表情。里面的音乐似曾相识,很美的音乐。《燃情岁月》影片的音乐,悠扬而婉转,大气磅礴而不失宁静.可以说得上是电影音乐中的尽对经典.前面的兄弟之情我们生于八十年代的人确实感觉不到了,应该是羡慕他们的爱.影片中的风景实在是美,只能对美国说:"天杀的,有这么美丽的西部."《云上的日子》这部电影最美的地方不是情节,也不是表演。而是那种悠远,宁静,带着淡淡哀伤的意境。《东风化雨》这部电影应该让中国的观众好好看看,太适合中国了.个性和青春的@是不容被死气沉沉的传统所抹杀的.就想引用一九零零说的那一句:"Fuck regulation"《马语者》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纯正的自然影片已经未几了。导演能够不受贸易的刺激的确令人尊敬.看完后是心灵像得到净化一样.平淡之中有一丝涩苦.《碧海蓝天》没有谁能像吕克.贝松那样把人对自然的眷恋拍得如此感人.把大海描绘得如此之美.令人难忘的还不止这些,还有让.雷诺的大老粗形象.那些令人忍俊不禁的台词和场景.《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这是世界上把一个少年的青春萌动表现得最好的影片,能让每一个男人都想到自己过往的暗恋时节。很幽默,可情感也很饱满。女人之美被表现到了极致.而莫妮卡.贝鲁奇则因此片名声大噪。一跃成为世界级巨星。有时候"为艺术奉献"还是值得的。《钢琴师》罗曼波兰斯基的手法总是很冷峻,而且在冷峻中往往带着一丝脆弱的热和。第一遍看的时候看不出这部电影的好,还以为是利用对二战受难者的同情来赚取奥斯卡评委的投票。后来再看的时候却被波兰斯基那些冷冷的手法所折服。为那些在纳粹屠刀下,脆弱如草芥般的生灵而悲痛。《冷山》影片要阐述的无非就是等待,盼望,坚强.不过拍得还凑合.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蕾妮.齐薇格的出色表演.《教父》(1,2)没有理由不看,20世纪最伟大的三位演员都在这两部电影中。第一部还出现了电影史上最伟大的表演。《阿甘正传》看看和这部电影竞争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提名影片,最会知道这部电影的伟大。在笑看一个傻子滑稽经历的同时,每个人都会羡慕他幸福美好的人生.几乎每一个观看者的智商都比阿甘高,但又有谁像他那样执著,执著地往追求爱情,执著地往漫无目的奔跑.世界是美好的,对每一个人都一样,包括"傻子".《海上钢琴师》影片的音乐美不胜收,实乃是莫里康内的代表之作。看似不可置信的故事,却有着不同平常的人生哲理.托那多雷三部曲中,最有富有诗意,最哲学的电影。《爱国者》除了少了美女外,一切都是梅尔吉布森的凤格,把战争的场面拍得宏大而真实,影片的打斗十分出色。《兵临城下》大呼过瘾!战争片超级经典之作。《廊桥遗梦》爱情的描写和诠释非常地深刻,情节细腻而不乏出色.女主人公在美丽邂逅的痛苦抉择得到充分地演绎.两位主演的表演都很到位.特别是老牛仔的眼神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是影史上最棒的爱情影片之一。《低俗小说》太独特了,应该是九十年代最富创新的影片.一个字可以形容"酷"-片中音乐,人物对白,行为举止,故事情节,结构,电影海报一切都酷毙了.《美美人生》用笑剧的形式来表现一个残酷的世界,一个普通的父亲,把美好和希望留给了自己的妻儿,把痛苦和死亡留给自己。我是饱含泪和笑来看这部影片的,笑中哭着往向那一个伟大的父亲致敬。《辛德勒的名单》这应该是对战争反思的最佳影片了,艺术性和思想性之高足以永载电影史册.影片史诗般地展现了当年那段惨痛的历史.被以为是斯皮尔伯格的旷世之作.由此,斯氏终于能走进艺术殿堂,角色不再仅是票房弄潮儿。《与狼共舞》西部片最美的夕阳,在西部片日渐减少的九十年代,这一影片无疑是最后一部杰作。影片在表现人性主题的同时,也强烈谴责对印第安文明的毁灭行为。在磅礴大气的西部草原上谱写一曲悲歌,为被粗暴残杀的印第安文明而唱。《钢琴课》很简单的情节,却是用带着哀伤的钢琴曲慢慢地诉说。还是咱们的中文博大精深,取了个十分恰当的译名叫钢琴别恋。当年这部电影。和老陈的霸王别姬共享金棕榈大奖。个人以为是比霸王别姬稍逊一筹。《洛丽塔》(非库氏版)很好看的一部影片,故事节奏,画面,音乐,结合得非常好。演员的表演也恰到好处。尽管影片故事存在很大的争议,但对于电影本身而言还是一部优秀之作。当然,间隔原著的小准还是差很多的。可能原著太优秀了。《美国往事》一部成长的电影,一部美国史诗电影。看完之后,令人感慨万千。人生无常,岁月无情。当年的小伙伴已成为白发苍苍的老人,怀着对朋友深深的愧疚过了自己的大半身,阔别他乡,一无所有。而到头却发现自己被最好的朋友欺骗了一生。令人叹息不已。我总想写一篇长点的观后感来写这部电影,对于这部电影有太多的要说。《美丽心灵》最出彩的地方在于能把幻想与现实很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猎鹿人》影片过于沉冗,拖泥带水的。与奥斯卡最佳电影的地位实在是不匹配。我看不出此片有什么好。《上帝之城》令人大为震动的影片,很多的影迷都会用"牛"来形容这部电影。一部反映少年景长的电影影竟然拍成了黑帮火并的枪战片。当看到拿着手枪的小孩大摇大摆地穿街走巷,杀人,抢劫时,估计每一个观众都会在哑然失笑时不禁震憾。导演似乎觉得还是不够发人深省,还在片尾加上了"本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字样。惟一不足的地方是稍微有点凌乱。《蛛丝马迹》擎匪片的上乘之作。悬疑迭起,扣人心弦。《情场世界波》超级搞笑,大胆地构思。匪夷所思之余,开怀大笑。《群尸玩过界》实在是考验人的视觉承受力,独自一人能看完整部电影就算你狠。《音乐之声》什么叫经典,魅力不随时间的流逝而褪往的就叫经典。在她诞生之时好评如潮,30年后的今天依然好评如潮,很多年以后还会好评如潮。不禁感叹歌舞片的没落,以后还会期看到像这么优秀的歌舞片吗《毕业生》那个羞涩迷茫的毕业生是当时美国一代青年的缩影,这部电影就是在五六十年代的映照。达夫汀的表演正确地反映出了那时候的青年的精神状态。那时候他就开始向众人证实了他就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男演员之一。《杀人三部曲》尽管洁尘说这部电影的导演比电影还弱智,但这的确是一部十分好看的电影,动作十分出色。《发条桔子》这是我的第一次看库布里克的电影,我被深深地震憾了。被那些暴力,怪诞的故事所震憾。库氏的电影很富于思想,可有点怪怪的那一种。那种思想和现实都是若即若离。《对她说》面包的电影看似离奇却总是给人以思考,给人以感动。这部电影就是这样的电影,不可思议的爱情同样让人觉得安静,纯洁,美丽。不过影片的结局太让人遗憾了,男主角苦爱一场却是这样的结果。《猜火车》一部很经典的青春电影,但表现得却不沉重。影片用幽默的手法往表现少年的背离和不羁,看得很轻松过瘾。影片结局终极还是回到了对主流价值的憧憬中,究竟少年终究会长大。《博击俱乐部》影片很诡异,但影片的玄色幽默元素十分地出彩,台词中不泛闪烁着生活的哲学,观后感《一百部电影观后感》。此片虽讲述着和主流意识不一样的思想,有些令人费解,但却能融合艺术和贸易。可以这样往评价这部电影:这是一部幽默的,睿智的玄色影片。《天生杀人狂》是暴力片的代表作,是MTV式电影的代表作,也是公路电影的代表作。《恋爱中的莎士比亚》一般水准的电影,把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桂冠给它,实在是太过于提拔,没什么出彩的地方。《英国病人》又是一部战争加爱情的电影,这种题材拍得太多,有点看腻了。这部电影却能成为这一类型片的又一经典,可见导演的功力。除了在视觉上带来那浩如烟海的沙漠,还有就是男女主角出色的表演。《盗火线》最大的看点就是罗伯特.德尼罗PK阿尔.帕西诺,影帝对影帝,戏骨战戏骨。警匪枪战片的影迷决对不能错过的电影。《公民凯恩》被公认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影。时至本日,我们当然不能以现在的眼光往评论这部影片。其伟大之处只有那些对电影的历史有研究的人所能确认。我等肤浅之人只能慕名观看。《出租车司机》马丁.斯克塞斯顶峰级作品。斯科赛斯在此片的表现技法堪称教科书。也就是此片让他被冠以"大师"之名。希奇的是,此片竟然在竞选奥斯卡最佳电影中落败,实乃奥斯卡污点。片中那个游离的男主角是罗伯特德尼罗所塑造最成功的角色。20世纪电影史中,德尼罗的这次表演尽对能进三甲之列。《奔腾疯人院》看完后久久地沉醉于其中,为主人公的这样的死法而伤心,也许是由于影片要表达的就是要打破束缚,尽管在最后有一线希望.但还是不能驱散心中的压抑之气.影片流程很平常,但到了最后相信每一个人的心绪都会被影片所掀动。《雪河男子汉》一般的作品,但还是值得一看,影片的乡村凤光特别的美,最为出色的是野马奔驰的画面,非常地壮观。《无人地带》一部很优秀的作品,从一个小角度往反映内战的残酷。有一份幽默,有一份仇恨,一份期待,还有一份无奈。《凤月俏佳人》朱大嘴的代表作,当年就是这一部电影让她成为一线红星。现代灰姑娘的浪漫爱情故事。影片本身就很轻松,浪漫.还有就是朱大嘴的表演的确出色。《疤面煞星》一部翻拍十分成功的黑帮电影。电影中的男主角成了猛男的代表,后来被很多的黑帮分子顶礼膜拜,竞相模仿。《筋疲力尽》只知道是新浪潮的最经典代表作,在电影史上地位崇高。慕名观看而已。谈不上好看。(3)《本能》此片成功之处就是把@和悬疑融合在一起,既有噱头,又有嚼头。为@电影又开辟了一条大道。莎朗.斯通因此片一跃成为好莱坞一线明星。实在,称此片为经典,最可能的原因在于,此片有一个@片中最为惊艳的镜头。引得无数登徒子争相按晢停。《西部往事》这是最经典的西部片,还被李抗育称为最酷的电影。的确,片中人物话语和子弹一样少。一个比一个拽,刚看到一个很酷,很拽的人物,却被另一个更牛的人物一枪嘣了。个个满是男子汉气概。酷劲十足。《情书》很多人都说这是一部经典的爱情片,记得在光良一部MTV里面,女主人公看此片泪流满面。可是我觉得此片说是经典好象差了点,应该说是一部好片,一部值得一看的爱情片。电影中的爱情不是很令人感动,但多了一份纯洁。《律政俏佳人》很轻松,活泼的电影。实在这样的电影最能赢得口碑和票房,双线飘红。影评家不会吝啬自己赞美的词汇,观众也乐意掏腰包,究竟谁都愿意轻轻松松看完一部好片,然后笑着离开电(4)《克莱默夫妇》朴实无华,却又很深动。说的事都是从社会现实中直接剥离出来的,此片在美国社会更易引起共叫。也许奥斯卡评委也感同身受,尽不犹豫地边思考自己的婚姻边送金像。做男人难啊,想要努力工作,让自己的家人过得好,却难免忽视对家人的感情;要工作没出息,家人又会抱怨。《十一罗汉》很普通,也许唯一的亮点就是帅哥集聚。其他的就没什么值得谈论的了。《大河恋》电影的音乐超级棒,宁静、舒缓、饱含深情。溶合了大自然的优美和亲情。这部电影并没有大的场面,曲折的故事,深刻的哲理,但却很感动人。由于电影描述的就是兄弟、父子间的真情,并无拖沓的内容。摄影特别出色,台词如诗歌,电影也像是一首对人生真情的赞美诗。《偷自行车的人》意大利现实主义电影的经典代表作,在六十年后看这部电影仍然是魅力四射。电影非常真实地描绘了那一个本来就不幸的人碰到不幸的事。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心里自然而然地就随着影片人物的情绪,和他一样着急,一样想知道自行车的着落。到电影结束的时候,看见父子二人无奈而伤心地走在大街上时,心里跟他们一样难过。这就是现实主义人文关怀给人的震撼和感动。《天使之城》有一些影评人说这片拍得太娇情,与原著有很大的差距。我想这类的影评人应该是基本上已过了幻想和憧憬的年纪的人。实际上,电影拍得很感人,没有理由不为他们的爱情而感动。在这部电影里有多首动听的歌曲,特别是那首.Sarah McLachlan纯净,空灵的嗓音唱尽凄美。《小姐好白》又是男扮女装的闹剧,没什么新奇的东西。但还是可以一看的。由于能给人以笑声的笑剧片就是一部好的笑剧片。这部电影在这一点是还是做到了。《银翼杀手》看得直迷糊,这部电影拍得挺没劲的。说故事也不像说故事,阐述的科学哲学也不那么令人理解。没什么看头。很令人失望的电影。《楚门的世界》没想到那个老喜欢扮着一副夸张表情的吉姆凯瑞也拍这样有深度的电影。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联想的一句广告词:只要你想。电影用笑剧化的方式是往表现一个人生的主题:面对生活中重重的束缚,我们能超越自己,向自己的理想飞往吗?实在每人人选择的生活都是自己最爱的,要不是最爱,为什么不离开呢?建议那些束缚在生活之茧的人往看这一电影,一定会感叹很多。《铁皮鼓》这可以说德国电影史上最好的电影之一。电影讲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小奥斯卡看到妈妈和别人的@,对成人的世界深感失望。于是他拒尽长大,想永远活在孩提的世界。直到身边的人都离开人世了,他才决定长大。很多人把这部电影看做是反战电影,我觉得电影更表达了一种对人世无常的悲叹,对纳粹时代小人物命运的怜悯。尽管电影中有一些令人会心一笑的场面。但终究罩在悲凉的气氛中。(5)《诺丁山》那个有点羞涩,木讷的英国名流又有了一段热和的爱情了。一部看完让人会心一笑的电影,让人觉得有一种热热的感觉流在心田。可以怀着和主人公一样的欢悦心情看最后的演员表。《四个婚礼一个葬礼》英式幽默的最为优秀代表作,台词可作学习英语的教材。尽管人过中年,麦克道威尔还是魅力依旧,眼睛太漂亮了。令我意外的是,憨豆先生还扮演了一位紧张的牧师。《杀出个黎明》尽管被赛缪尔.杰克逊不看待,鬼才导演昆汀还是坚持将表演进行到底。不仅在自己的电影里千方百计地要露把脸。这次还在好友罗德里格斯的电影里担当了主角。不过的确这次他的表演终于验证了杰克逊的活:"他的表演可不怎么样!"。但这部电影拍得还是相当不错地,对于R级片的忠实拥护者而言,可以说是大呼过瘾。里面的杀戮派对足以惊出一片尖叫。不过要提醒那些晕血的观众:假如不喜欢血淋淋的场面,那就不要按播放键。《美国美人》我对这部电影最深的印象是台词写得超好,很巧妙。不经意的一句话,却意味深长。这部电影应该是反应中年危机最好的电影。《蓝丝绒》不知道大卫.林奇又在讲述什么大道理。是做点份外的事,总会有好报的道理吗?总之,我没有感受到。只觉得这一部有点怪的悬疑片,怪得有点令人乏味。不过这也不怎么希奇,反正大卫林奇的片总是那样神神道道的。《穆赫兰道》看完之后还是有点似懂非懂的感觉。众人皆以为,看第一遍就能看懂的,算是高智商的人物。某不才,第一遍看得不是很明白。但觉得很耐人咀嚼。能把这部电影完全地剖析,恐怕能写出一大堆的论文。《午夜凶铃》超级经典的恐怖片,留下很多经典的片断。恐怖片迷必看之片。《罗拉快跑》这电影开创了MTV电影的一个全新的时代,拍得很独特,布满了创意。把一个游戏拍成一部电影本身就是创意。电影的构思很巧妙,象游戏一样可以更改电影的结局。罗拉的那一随风飘洒红发,已经成为电影史上不可磨灭的影像。实在,之所以喜欢本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喜欢罗拉的红发。《歌剧魅影》当影片中的一大吊灯升起,光彩夺目的颜色开始展洒在荧幕上,那一声激昂的音乐直扑进人心里时,我就想到,这会是一部很好看的电影。我肯定也会像风月俏佳人里的那个幸运女一样,说一声:太牛逼了。里面的音乐实在太棒了,光听音乐就足以让人欣赏下往。有一点美中不足的是,两位男主角的歌声还不够好,这实在也算是有点苛求了。究竟,电影演员能唱成那样,也算很不错的了。《黑暗中的舞者》我怎么不也不明白,为什么会用那转得头晕的手提拍摄手法,这就是导演追求的纯电影吗?他把母爱用这种残酷的方式表现出来。在感受到母爱的伟大的同时,会让人如此地难受。这是我看过所有电影中最让我心痛的电影。可能电影本身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让观众难受,压抑。《星探》这是托那多雷的电影,费了好大劲才找到的。很多人都说这是托那多雷最出神进化的作品,但我以为这部电影水准还是没有三部曲高,可也很好看,究竟是托那多雷的电影,幽默诙谐台词之中尽显众生之相。《2001太空周游》我实在是看不明白这部号称是最伟大的科幻电影,该片编剧称:"假如你们看一遍就能看明白,那就意味着我们失败了。"的确,我没看明白,整部两个多小时,除了那些慢腾腾的画面,我记不请这部电影还有什么。但我也不打算看第二遍。我惟一觉得这部电影了不起的地方就是能在六十年代拍出这样绚烂的画面。《阿拉伯的劳伦斯》一部典型的主流电影,正儿八经的,一板一眼说事儿。可称作是电影的教科书。在我看来,看这部电影的感觉和看教科书的感觉一样。教科书是好,但并不好看。《驱魔人》我实在看不出这部电影能够在恐怖电影史上占有那么重要的地位,有点感觉是徒有虚名。可能是这部电影超越了那个时代,在那个时代的恐怖电影做到这一水平已属相当成功的。但要在现在看来,则难已看到她的价值。电影的节奏很缓慢,让人失往了恐怖的感觉。《红龙》不可否认,看《沉默羔羊》的续集实际上完全是冲着霍普金斯老爷子扮演的汉尼拔往的。但《沉默羔羊》系列电影可算是一部不如一部。尽管此片大碗云集,但比起前两部来还稍逊一筹。此片的汉尼拔没有前面两集的那样令人不冷而溧了。《大鱼》波顿又一次带我们走进了童话世界,听童话似乎是属于孩童时代的事了。但童话永远都是美丽的。本片是波顿童话电影的代表作之一,温馨浪漫,奇妙无比。《V字仇杀队》一部关于政治哲学的电影,虽有些对白难以体会,但还是能感觉到其睿智。对我而言,还是那些超炫的武打好看。至于那些政治题目,则不感爱好。《第三类接触》现实中用两天往等待UFO值得,但假如电影花两个小时往等待UFO的出现实在是浪费人生。《偷香》不禁要问:倒底是偷香成就了丽芙泰勒,还是丽芙泰勒成就了偷香。有一点可以确定的,那就是,这是一部只属于一个人,只属于丽芙泰勒的电影。整部电影都是在看那一情动少女逼人的青春魅力。《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蒂姆波顿的电影总不会令人失望,这部也不例外。《千与千寻》一部动画片能拿到金棕榈,在世界影坛实为少见,实在力可见一斑。善良的心总能感动每一个人,评委也不例外。久石让的配乐中,时不时出现那段钢琴旋律,轻轻地,很动听。《黑暗侵袭》看到一半的时候都不想看下往了,看到后面时才知道不枉费等待。拍得很血腥,但也很出色。能够给人一种紧迫感。只是故事有点单调了。说的就是姐妹几个往一个洞@探密,碰到了怪物,然后就是杀戮了。人和人之间,人和怪物之间的杀戮。《风暴之门》俄罗斯究竟是军事大国,拍起电影来就会搬出一大堆武器,还找到了一部好题材:车臣战争。雄心勃勃按史诗的要求拍。可是好道具,好题材并不代表一部好电影。本片的摄影,导演手法太过平庸。最令人不能忍受的是配乐,可算是最大的败笔。《地下决斗》打斗场面的确很出色,弄了这么多身手非凡的演员。但看了整部电影后,不免有点遗憾,这么多优秀的武打的演员竟然浪费在这种单调的剧情中。剧情太单调,太老套了,毫无新意。《刀锋战士》很炫!很酷!很暴力!很血腥!"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  〔一百部电影观后感〕随文赠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2023-08-28 11:54:161

电影《海上钢琴师》究竟是要传达什么?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男主角认为自己生在船上,所以即使有想下船的理由,也不违背自己的原则,就像他即使有赚钱的机会,也不愿意把自己的音乐通过唱片给更多人听到。我的钢琴老师说,他就是太固执了,如果他当初肯下船,肯做唱片,他的人生迹事能让更多的人看到。也许就是这样的结局才让人深思,让人感到遗憾,像他这样的艺术人他的一生都是艺术。
2023-08-28 11:54:264

把这段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翻成英文,要快!!!!急!!!!

在百度里搜“有道翻译”把这段话粘贴一下就行了
2023-08-28 11:55:073

观看英文原声电影 要求:写一篇英文观后感,字数不低于200字。

《肖申克的救赎》Today i saw a very shocking film ((Shawshank Redemption)), andy deeply by the strong conviction in the face of the cruel reality of the spirit is still harbor dreams, as well as superhuman intelligence and wisdom. Reid liked monologue of that sentence: "I had to remind myself that some birds can not be locked up in cages, and their feathers are too beautiful, and when they fly away, you will find them locked up is an appreciation evil. "Yes, that is andy. Sometimes reality is so cruel, bankers andy being wronged killed his wife and his lover. Had been tortured physically and mentally,Prison others were harassed and beaten, and even more painful in the wall"s mental torture, as well as the tom know know the truth about the case can not reverse the verdict. But he is still so full of hope. . . . Workers in their fight for the beer, but also an opportunity to fight for their own ---- close to the governor to help him money. The last 20 years through the efforts of the hands of Reid with a buy from a small hammer to dig out of a prison outside the channel. So that it can not think of one. I think magic is more the spirit of andy appeal, he can always practice, he is encouraged by the people around, even for the time being that the spirit of freedom,As he put in the governor"s Office of the plate to the music people listen to the same prison, and later released from prison so that the re-Reid to find a life of hope. . . There are even more amazing is the creative director ----- has escaped through a story has brought us so much inspiration and shock.
2023-08-28 11:55:151

适合中学生写观后感的电影

适合中学生写观后感的电影【感人流泪电影】《假如爱有天意》《向左爱,向右爱》《情书》《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辛德勒的名单》《阿甘正传》《妈妈再爱我一次》《我的兄弟姐妹》《燃情岁月》《泰坦尼克号》更多精彩影片,到【每天爱看】影视网www.mtik.org【经典电影】:《泰坦尼克号》《变脸》《倩女幽魂系列》《呼啸山庄》《星球大战系列》《生化危机系列》《死神来了系列》《海上钢琴师》《勇敢的心》《情书》更多精彩影片,到【每天爱看】影视网www.mtik.org
2023-08-28 11:55:531

美丽的他观后感6篇

美丽的他观后感篇1 ?海上钢琴师》之后,又一部公认影史经典《美丽人生》以4k修复版的形式在中国内地上映。电影始终是与时间勾连同行的艺术,观众得以在22年后重新回看这部意大利喜剧,重温、审视银幕经典。 “但丁说过,爱能感动太阳与星辰,爱拥有灵魂。如果你相信的话,奇迹就会出现。”这是导演、男主角罗伯托·贝尼尼在第7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的获奖感言。当他听到影片获得最佳外语片时,他像片中的圭多一样蹦跳起来,滑稽,带又带着胜利者的姿态。他也正是在片中以这样的模样赢得女主角多拉的芳心与爱意。 ?美丽人生》还拿下包括戛纳评审团大奖等70多个国际奖项,至今位列国内豆瓣top250榜单里的第六名。影片上映之初,媒体综合评价并没有这么高,mtc评分仅 59分。罗伯托·贝尼尼表示,《美丽人生》曾遭到意大利本土极右势力的反对。因为用幽默手法来表现纳粹大屠杀,电影在戛纳首映时也受到左翼知识分子的批评。 ?美丽人生》诉说二战,关于疯狂的纳粹,关于种族主义的历史,但它又不全然政治化,一切对纳粹罪恶行径的控诉先藏身于雾中,藏匿于幕后,它更想要的是先去演绎、拥抱人性纯粹的善良与美好。 “这是个简单的故事,但不易说。像寓言,有悲有喜。也像寓言,教人不可思议。”电影开宗明义,第一部分是单纯描述爱情的纯喜剧,第二部分才是喜中有悲,悲中有喜。 “巧合”是编剧中的大忌,但电影偏偏用“巧合”,用一次次突如其来又相当美妙的奇遇来加速圭多和多拉之间感情的升温。圭多喋喋不休的话语,持续不停歇的滑稽动作,统领起流畅的叙事。 他大闹多拉订婚现场,将她成功带回家中。在一个连接两个叙事时空的绝妙镜头里,圭多和多拉走入花房,时间停顿几秒,他们可爱的孩子约书亚也从花房中走了出来。此刻,这出喜剧也迎来了“喜剧的忧伤”。 犹太人圭多一家人被押送至集中营,圭多“欺骗”儿子,把集中营里的生活描述成积满1000分就能赢得大坦克的游戏。圭多每一次向儿子编织的善意谎言,越是显得天马行空,纯真美好,越是令人隐隐作痛。 圭多原以为先前认识的纳粹医生要帮助他们一家逃离集中营,不料医生只是为了向他求证解谜的游戏。比起正面展示集中营里惨绝人寰的屠杀场面,电影是用这样残忍又荒诞的桥段来揭示纳粹身上的荒谬与可怖。 喜剧与温情是圭多对抗法西斯的武器,也是把他的孩子与纳粹拉开距离的方式。圭多初识多拉时说的“早安!公主!”成为他们婚后的每日问候,这句情话也依旧能在集中营里的广播里忽然响起,爱情与亲情的色彩依然能在集中营里如此明亮闪现。 有人批评影片脱离现实的逻辑,为何圭多能在集中营里成功藏匿孩子,还能畅通无阻?但这显然不是观看这部电影的最佳方式和路径。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德意志零年》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曾带领我们真实直面残酷二战,《美丽人生》是用舞台剧与即兴喜剧的戏剧性底色来书写二战里的美丽童话。《美丽人生》同时也是一部儿童片,它要献给的是像约书亚这样天真单纯的孩子们。 开场,多拉从屋顶摔下落进圭多的怀抱,最后,圭多从集中营的墙壁上掉落,迎来纳粹的枪响;开场,圭多像贵族王子般误入夹道欢迎的人群,最后,他的儿子爬上坦克,像小王子般走向胜利。 ?美丽人生》这出戏,喜与悲,得与失的情绪最后都混杂到了一起,难以名状,但它始终坚信一个清晰明了的真理,无论瞬间还是永恒,人生终究是美丽的。 美丽的他观后感篇2 笑着,含着眼泪,看完《美丽人生》,是喜剧,却带着最沉痛的故事,是悲剧,却从为将悲哀与绝望流露。 在浩渺的宇宙中,在无穷的时间中,我们只不过是一粒小小的微尘,人生不知何时会忽然转一个弯,从天堂到地狱,只不过是向右转。这是人生的残酷,有很多事,我们无力抗拒,只能去面对与承受。然而,从《美丽人生》中,我忽然发现,哪怕在地狱之中,人生依然可以温情洋溢,依然美丽。 那,是因为有爱的存在。 爱,一个人可以得到的最普通也最伟大的东西。人生因为爱而阳光灿烂,在那个只有死亡与痛苦的集中营中,我们看到了一簇烛光照亮了冰冷黑暗的人生。影片中的小孩,因为父亲的爱,他把这一切都当做一个游戏,那个摧残犹太人的身心的时代,他只做了一个梦,他的童年依然纯洁而七彩。 爱,一个人可以下定的最容易也最困难的决心。超越种族,超越生死,超越一切。有种爱,叫做至死不渝。影片中的女主人公,因为爱,她追随了自己的丈夫,从安宁到痛苦。不是犹太人的她,也站上火车,来到了集中营。当听到广播中的告白,听到唱片中的情歌,纵然在死亡的威胁中,她——依然是甜蜜的。 爱,一副最轻也最沉重的担子。影片中的主人公,他爱他的妻子与儿子,他有一个丈夫与父亲的责任。一个一个天性风趣的他,一面要面对德国人如奴隶般地驱使,另一面又要向儿子展现一个无忧的生活,一面在小心翼翼生存着,一面又要向妻子表达自己无尽的爱意。他的爱是一种强烈的责任。 从电影中回到现实,想想我们是高三了,的确,自己成绩的跌宕起伏,班主任的十万火急,父母的草木皆兵,自己身上的担子很重。高三的日子很苦,可是想想这部电影,我们或许会更有力量去面对一切,爱父母,我们要好好学习,爱自己,我们要奋力拼搏,去爱学习吧,这段苦累的时光很快就会过去,迎接我们的是胜利的号角声。 人生是个遥远但现实的话题,会时刻面临着各种困难与折磨,如果你退缩了,那么痛苦便会如影行随。但只要你保持乐观的心态用爱去面对人生,那么在黑暗的日子都是黎明前的那一刻。我们的人生依然美丽! 美丽的他观后感篇3 美丽是那么短暂,现实是那么残酷!在残酷的人生中!习惯用淡淡的思绪去追寻雪泥上的鸿爪,而这些零散着的片段不就是美丽人生?所以,我将唾弃凄厉的红色,用水的柔顺去描绘我的美丽人生! 在一片碧空如洗,在残阳似血的天空,在一个澄江如练,绿草生油的地方。一个小孩用他天真无邪的笑声,还有不知疲倦的奔跑,嘲笑着天地的枷锁!淘气的清风送给他一位白发婆婆的会心微笑! 在这广袤的人世间,在这无际的时空里,有什么地方能收得下这份无价的礼物?一份会心的笑,就是美丽人生!在一个无边丝雨的夜晚,在一条飞花似梦的幽径。一个男生伫立在迷茫与梦想的路口。他在默默地祈祷:梦中的她,就要在这里和他邂逅!那一定是神的旨意。他要真诚地告诉她:“无边的丝雨是他的相思,自在的飞花是他的期盼!”其实,无边丝雨的夜正是女生归家的时间,自在飞花的径只是女生归家必经的路! 一颗真挚的心,就是美丽人生!在一个月色撩人的春夜,在一条树影婆娑的小道!一对情侣漫步在月光迷离,清风拂面的琅琅乾坤!醉人的氛围令人心旷神怡,恬心的气息使人心清气爽!世上何处没有清风,天下何处没有明月?一份休闲的情,就是美丽人生! 在一个溽曙蒸人的酷夏,在一个燥耳蝉鸣的天气母亲的汗滴唤来了归来的学子,刀刻的额纹送去了衷心的祝福!烈日下,高大的影子重新溶入了那片熟悉的爱的海洋!在万物的赞美声中,我看到了母亲那永恒的微笑! 一份无私的爱,就是美丽人生!在一个寒蝉断肠的早秋,在一个重柳牵人的断亭!清晨的泪滴早已随西风飞去,落日的余晖讥笑孤单的背影!阳关三叠的歌声唱愁了多情的衰草,枯藤老叔的昏鸦噪醒了无心的流水!锦书的写处,正在那一江东流去的秋水,还有那两心总相映的婵娟! 一曲多情的离,就是美丽人生! 在一个月暗星稀的深秋,在一个寂寞如雪的黄昏。一对恋人脉脉相诉,清泉的鸣佩是他们的心声。咫尺的距离写着数十年的故事,天地的缥缈是心与心的交融! 爱情本就是平常,如同青丝和白发!一段无声的诉,就是美丽人生! 在一个万物萧条的严冬,在一个玉屑飞舞的天气。一条毕竟东流去的大江上,一叶孤寂飘零的轻舟里,一位头戴蓑笠的老者独钓着寒江。就好像一点新绿逐着簌簌雪花无忌地歌唱!他的心在寒江钓钩的深处,他的爱在漫天白雪的飘处!独钓寒江的雪也许只是生活的无赖,沁心的绿却是人心中咏出的魂! 一段沁心的绿,就是美丽人生! 在一段虚无缥缈的心魂,在一霎真实感动的顿悟。独处黄昏的细雨唱醉了闲愁,啼血迎风的杜鹃鸣碎了思绪!举一杯清觞邀明月,洒一壶浊酒对古人;蕴酿的花香是我的清觞,流天的翠华是我的浊酒!却忘了菩提树下沉思的灵魂,何处是碧波湖畔追寻的希望? 天地幽幽是追寻的方向,絮飞淡淡是轻舞的癫狂! 一宵静静的思,就是美丽人生!在一个没有起点的时间,在一个没有终点的空间!一位活力的少年扬起了美丽的翅膀,高洁的神女是他倾诉的.对象,虚急的乡土是他飞舞的地方,自然的乐章从他心中奏起,和谐的诗句由我们心中咏出! 迷茫的梦是我们的心,超脱的醒在于我们的自在! 自然就是美丽,平凡就是人生! 美丽的他观后感篇4 尽管去年11月首次在国内上映的4k修复版《海上钢琴师》取得了1.4亿元的惊人票房,但今年1月重映的又一部意大利影史经典《美丽人生》恐怕就很难再现前者的佳绩了。因为不仅《美丽人生》全程基本讲的都是意大利语,不同于对白主要是英语、更倾向于好莱坞风格的《海上钢琴师》,而且在春节前的尴尬档期里,似乎只有具备追车和爆炸场面的娱乐电影才能唤起观众的兴趣,《美丽人生》恰恰缺乏这些让人兴奋的刺激元素。但是,你只要看了这部电影就会知道,《美丽人生》的宣传 口号 “2020年要看的第一部电影”绝不是一句圈钱唬人的炒作噱头。 ?美丽人生》的故事发生在1940年代法西斯统治下的意大利,主角是一个意大利犹太人(罗伯托·贝尼尼饰),他荒诞度日,总会做出各种让人啼笑皆非的荒唐事,但他也总能灵机一动,为自己解围。虽然他看似像个傻瓜一样虚度光阴,但他绝不是傻瓜。在遇到一位女老师(尼可莱塔·布拉斯基饰),并为之神魂颠倒后,他用对方无法抗拒的幽默、智慧和勇气赢得了她的芳心。 两人结婚,成家立业,并有了一个孩子,但没过多久,纳粹向他们展开魔爪,因为是犹太人,他们的幸福生活一朝化为乌有。 虽然电影前一个小时几乎完全是喜剧,但后半部分却是战时生活的现实写照。罗伯托·贝尼尼令人叫绝地用戏谑和玩笑传递了反战的主题。他非常肢体化的表演方式和喜剧风格会让人想起许多20世纪初的默片喜剧演员,他的角色和表现不仅让人捧腹不止,同时仍然能够传达反战的信息。而且不像《拯救大兵瑞恩》那样具有道德上的争议,《美丽人生》单纯引人入胜地讲述了两个相爱的人用智慧战胜困境,奋力求生的感人故事。 这既是一部关于大屠杀的电影,又是一部喜剧。独辟蹊径将两者相结合,以喜剧化的风格处理大屠杀题材,既能让观众欣然接受,同时又不失主题的沉重性。当然,这部电影也是对种族主义和种族主义者肆无忌惮的嘲讽和批判。还让人联想到两部好莱坞战时喜剧《陆军野战医院》、《第二十二条军规》,其中的主角同样受到了他们无法控制的军队的迫害。 身兼导演、编剧和主演,罗伯托·贝尼尼再怎么被赞誉也不为过。这部电影不仅轻松有趣、引人入胜、甚至讨人喜欢,而且足够戏剧化,足以让你在电影结束时眼眶湿润。人物令人信服,情境真实可信,对话滑稽搞笑,摄影也很出色。夫复何求? 但令人遗憾的是,尽管罗伯托·贝尼尼凭借《美丽人生》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并使他迅速进入公众的视线,但在此之后,无论作为导演还是演员,他都鲜有佳作。在获奖两年之后,才出演了《美丽新世界》,再然后就是臭名昭著的为他赢得金酸梅最差男演员奖的《木偶奇遇记》。 从那以后,他只拍了5部电影,或许是他并不想超越自己最辉煌的时刻,但现在他有机会重温自己最糟糕的时刻,他的最新演员作品就是在新版《匹诺曹》中饰演老木偶匠盖比特。 美丽的他观后感篇5 前段时间利用闲暇之余看了部文艺片《美丽人生》,一直想写点什么却总是忘记,最近因为工作原因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写篇观后感作为我的公众号的开篇之作,文笔拙率还请各位看官嘴下留情,好了闲话不多说了,咱直接切入正题。 片中的男主极富智慧,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什么尴尬的场景他都能运用他的智慧一一幽默化解。他的生活总是充满着欢笑与快乐,即使一家人身处集中营这等险恶之地,他依然能给孩子编织出一个游戏,目标是赢得一辆真正的坦克。年幼无知的孩子沉浸在早日得到一千分,开上“a true tank”的美梦之中,丝毫没有感受的集中营生活的恐怖与残忍,这一切都是这位父亲的牺牲——最后孩子如愿坐上了坦克,父亲却永远留在了那里。 “命运总是颠沛流离,命运总是恐惧离奇......”人生大多总是无聊与痛苦的时间很多,那么人生应该怎么度过才算是美丽的呢?我认为剧中的男主给了我们一些很好的启发,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淡然直面生活带给你的种种,然而我们自己却可以用幽默智慧的方式去解读演绎,即使上帝赐予我们的是部悲剧但我们想方设法也要演出喜剧的效果,不但内心可以祛除自己和别人的负面情绪,更能让别人感受到欢乐与希望。 美丽人生我觉得就是充满欢笑与希望的人生。 美丽的他观后感篇6 第一遍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没有明白这部电影讲的是什么,前半部讲的是喜剧,后半部是悲伤,感觉和电影名字《美丽人生》很不相符,我就又看了第二遍。 这一遍的收获还是很大的,男主人公是个很滑稽、搞笑的人,也是个很聪明的犹太人。当初的时候想开书店,因为很麻烦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批下来,就在一家酒店打工,最开始的时候是一位客人和男主人公说:鞠躬要像向日葵一样,弯的太厉害的向日葵就快枯死了,你是侍从不是下人,想想我们在工作中也是一样的,要服务好每一位顾客,但不是求着顾客来购物,给顾客一个很舒服的购物环境,去引导每一位顾客。 男主人公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取得了戴莉的芳心,宁愿和家人闹僵也要和男主人公生活在一起,在儿子五岁的时候,老公和儿子还有叔叔被抓走了,抓到了一个全部都是犹太人的干重活的难营里面,戴莉为了老公和儿子也去了。 刚去的时候男主人为了不给儿子造成心里压力,大胆的去给大家翻译说:这是在做一场游戏,如果说遵守游戏规则谁就会获胜,获得一千分就会就会看到一个真的坦克,在最危险的时候,依旧保持镇定自若,带给孩子正能量,保持乐观的心态,再苦再累回到住的地方都会给孩子讲故事,不管在外面受多大的苦和难,回到住的地方都不会让孩子发现他的情绪状态,看到儿子会立即调整自己的情绪。 我要学习男主人公对待他儿子的这种状态,运用到工作中去,在店面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对待每一位员工都要有这种状态,不管自己多苦多累都要在员工面前一直保持快乐积极的状态,给大家带来正能量。
2023-08-28 11:56:081

楚门的世界观后感

  对于一部经典的电影作品看一遍可能无法真正理解其中的真正道理,我很喜欢看电影,尤其是这种经典的奥斯卡电影。看了两三遍后,感触颇多。   我们的世界中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假的呢,楚门的世界看起来是美好的!他走出的每一步都有人替他作最好的安排。他稳定地升学,顺利地找到工作;顺利的找到女朋友,并最终与她结婚。他生活中没有挫折,没有悲伤,没有痛苦!对于这种生活,我们只能用虚假来形容,因为我们都明白生活从来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但楚门在不明真相的时候,还觉着自己活的很真实。   当楚门发现自己被欺骗时,当他意识到所有认识的人都只不过是有固定台词的演员;他挚爱的父亲的逝世不过是剧情安排;他最亲密的妻子不过是按照脚本陪你上电视剧的女演员;他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是提前设置好了的;这一刻他才明白只有他自己是真的,周围的一切全是假的。生活安逸,快乐,轻松,稳定,那全是剧情。   当通往真实世界的那扇门被打开了,导演对楚门说:你以为现实的世界会更好吗?这个世界才是美好的,外面的"世界有更多的虚假、欺骗。楚门没有回答,他优雅地谢幕鞠躬,毫不留恋地告别摄影棚,   虽然门里什么也看不清,除了黑暗。而比起这个彩绘的虚假世界,黑暗才是实实在在的。楚门毫不犹豫地踏进未知的现实世界。也许他清楚,走出这道门,便意味着变换的未知意味着赤裸的真实,意味着实实的艰辛。可也意味着至高无上的自由。他面带微笑,携着那张从杂志上拼凑出的初恋情人的照片,不管去哪,一颗真实的心抵得过为他而存在的虚假世界。   这让我想到海上钢琴师,也许1990和楚门有着是否去真实世界的抉择,不过最后的选择责大相径庭。1900出生在船上,成长在船上,游轮就是他所知道和体验的整个世界。然而走在通往陆地的梯子上时,他最终还是犹豫了,这一刻他领悟到喧嚣的陆地对他来说是虚假的,陆地给他造成的存在的虚无感终于让他决定永远留在了船上,对他来说船上才是真实的,最终他决定与他唯一的世界同生共死。他和楚门一样遵循了自己那颗跳动的心,这样才能真正明白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假。影片最后让我产生对人性善恶的思考,当他走出影棚之后,全世界观众都欢呼雀跃,为他的勇气衷心喝彩!观众的内心最深处都会有善良的一面,这其中也表现了人们思想意识的觉醒和对人权与自由的信仰,影片结局体现出一种人道主义关怀,最终表达了人类内心的善良与美好,也使得《楚门的世界》成就了一场真正的人性自由的救赎。   所以经典电影作品大都会反映一个最终的主题:人性的救赎。古代圣贤认为“人之初,性本善”。然而荀子却说“性本恶”理论。我以为,人一出生,并无善恶可言,因为他们心中缺少辨别善恶的度量。随着年龄的增加,在社会这片土地上汲取了良莠不齐的养分,得以成长。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逐渐体会到社会上的善恶是非,学会了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性也会迷惘,要实现人性的救赎,必须从善恶的根源出发。因为欲望,才生善恶。而生存本身就是一种欲望,所以说,人难以断绝欲望。虽然我们无法断绝欲望,但我们不要放纵自己的欲望,为所欲为。欲望就是一个黑洞。善恶始于欲望。每个人心中辨别善恶的度量都不尽相同,面对善恶的时候,人性的天平本能地倾向于满足心中欲望的一端。倘若内心的阴暗面主导,那么人性将蒙上一层灰尘,黯淡了光芒。要想让心中充满阳光,首先要实现人性的自我救赎。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我们都自己命运的主导者。当控制住自己的欲望,心中向善,人性的回归才不会遥遥无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人性的自我救赎。   看完《楚门的世界》让我产生了对人的本质的思考,查阅了相关的一些哲学资料,可以总结为:人抽象的本质是人为满足物质和精神需求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在我们的文化中有句话叫作“衣食所安”,也就是衣服和食物这一类东西,使人的身体得以修养之所也就是生命所安之地,当身心俱安时,我们就能真实地感觉到自身的存在。   人的现实性本质是人的抽象本质的不断发展的结果。就楚门而言,他的各种社会关系也是他现实本质的组成部分,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人的现实性本性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这种本质不是自然自在的,它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各方面的异化,即使是植物人野人也不例外,更不要说生活在人群中的社会人了,对于楚门,由于他父亲的溺水,失去了父亲的他变得对水,对海有着深深的恐惧感。   最为基础的人的本质是人类进化的结果,它让我们不断的产生需求,不断地追求满足,这也是一个独立意识存在的必要条件。楚门也不例外,他也要工作,赚钱,生活,社会环境的诸多因都会对人产生异化,而这些因素中绝大部分都是不可控的。马克思说的:“人征服了自然,却成了自己所创造的机器的奴隶。”在现代社会,物质产品极大丰富,人的类本质也被淹没在物质的海洋里,许多人变得利欲熏心,许多人都在背离自己的本质而生活。因此在异化中把握人的本质才是最重要的。   一个人的一生是不应该有剧本的,我们就是自己人生的编剧,楚门和我们一样都有着一颗不安分的灵魂,这种不安正是源于对自我存在的不确定感,我是谁,我是从何而来,又去往何方,这个拥挤而嘈杂的地方究竟是不是我真正的家园?也许唯一能使这些不安的灵魂得到安慰的便是逃离本身,最终楚门选择了逃离。他不知道要去往何方,但唯一能肯定是他要真实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最后,当我们仰望星空时才发现,在这追寻真理与存在的旅途中,我们都将成为永恒的星尘!
2023-08-28 11:56:161

美丽人生观后感600字6篇

《美丽人生》是一部相当浪漫的电影,讲述了犹太青年基度到一个意大利小镇上准备以开书店为生,在那里,他遇见了美丽的姑娘多拉。下面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美丽人生观后感600字”,欢迎阅读与借鉴! 美丽人生观后感600字1 影片说的是基多来到多斯坎小镇追求理想与爱情,与一位小学老师朵拉共坠情网并共筑家庭;但是,好景不长,在法西斯主义的政府管制下,一家人失散,被关入集中营分处三地;在这无比残酷的环境中,基多以玩游戏的方式让儿子保有童年的快乐与天真、让妻子感应温暖与希望……母子最终团聚,他自己却死于纳粹枪下。笑声是从老爷车的刹车失灵开始的,接着,与“我的公主”几次妙遇、叔本华意志说的妙用、有关种族优劣的妙说、驱马闯入大厅的妙举……凡此种种,到那个“最有教养的医生”在危难关头以“胖胖的、丑丑的……怎么不是鸭嘴兽?而是鸭子!”我笑得前俯后仰,笑到苦不堪言。 “如果我们把人生作为整体来看,……并且只强调它最显著的特征。那它的确是一场悲剧;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它的细节,它又带有喜剧的性质”;“乐观主义是对人类灾难的一种严酷嘲弄”——片中基多曾几次三番利用意志力抵达目标,也可以说这是他获取朵拉芳心的重心所在;而事实上,他于虚空中十指翻转的运力,与叔本华“意志是一个勇猛强壮的瞎子,他背负着一个能给他指路的亮眼的瘸子”的理智、意志关系说并无关碍:基多欲望迫切的意志,因被赋予善良性与一个明智的头脑而得偿所愿。意志主义曾是宗教笼罩下德国的提神剂,当它将压抑灰暗的"情绪与拘泥传统的风尚以畸形的形态释放出来时,也就离灾难不远了;而基多运用所谓意志力的方式与他天赋中机智善良的秉性所构成的对照也就因此鲜活起来。医生是另一个意志代言人。这一角色自始至终迷心于猜谜:一开始,基多“白雪公主请七个小矮人吃饭,最快需要多久?”这一谜条使他放弃了美味晚餐;临行前,他留下“如果你叫我,我却没有应答?”的谜条给基多且不知所踪;而最后,当他突然再现并冒着风险与基多碰面,仅是为一个“胖胖的、丑丑的、黄黄的……”谜条求解时,我再也笑不出了。——他这个“最有教养的医生”是一个缩影,冷漠执意而缺乏人性;从基多的眼神与嘴形中我们看到绝望,对一个疯狂群体的彻底绝望。这一片段是我眼中的高潮,陡然起落的幅度是我未所料及的——一幕喜剧孕育在一个巨大悲剧的腹中,一旦面世便也夭折。但它毕竟存在过,尽管我对“喜剧片”这一冠名持有异议。基多这一小人物,在图书馆馆长、罗马总督与医生面前是瘦弱的,可他却在集中营这样苦难的环境中,置生命安危于不顾,让儿子相信游戏、令妻子信念犹在,这样坚固的支撑源于生命、源于道义。 在这场游戏中,父亲抱着睡梦中的他走过幽蓝的巷道来到一座骨山面前——这是唯一的大屠杀场景,寂静无声却寒意渗人;父亲在他最后的视界中昂首挺胸、令他咯咯而笑地大踏步走过;……纳粹的暴虐行径在基多的描述中只是一场游戏,而无知幼童竟也相信这是一场游戏!还有比这更可悲的对法西斯的描述吗? 美丽人生观后感600字2 尽管去年11月首次在国内上映的4K修复版《海上钢琴师》取得了1.4亿元的惊人票房,但今年1月重映的又一部意大利影史经典《美丽人生》恐怕就很难再现前者的佳绩了。因为不仅《美丽人生》全程基本讲的都是意大利语,不同于对白主要是英语、更倾向于好莱坞风格的《海上钢琴师》,而且在春节前的尴尬档期里,似乎只有具备追车和爆炸场面的娱乐电影才能唤起观众的兴趣,《美丽人生》恰恰缺乏这些让人兴奋的刺激元素。但是,你只要看了这部电影就会知道,《美丽人生》的宣传口号“2020年要看的第一部电影”绝不是一句圈钱唬人的炒作噱头。 《美丽人生》的故事发生在1940年代法西斯统治下的意大利,主角是一个意大利犹太人(罗伯托·贝尼尼饰),他荒诞度日,总会做出各种让人啼笑皆非的荒唐事,但他也总能灵机一动,为自己解围。虽然他看似像个傻瓜一样虚度光阴,但他绝不是傻瓜。在遇到一位女老师(尼可莱塔·布拉斯基饰),并为之神魂颠倒后,他用对方无法抗拒的幽默、智慧和勇气赢得了她的芳心。 两人结婚,成家立业,并有了一个孩子,但没过多久,纳粹向他们展开魔爪,因为是犹太人,他们的幸福生活一朝化为乌有。 虽然电影前一个小时几乎完全是喜剧,但后半部分却是战时生活的现实写照。罗伯托·贝尼尼令人叫绝地用戏谑和玩笑传递了反战的主题。他非常肢体化的表演方式和喜剧风格会让人想起许多20世纪初的默片喜剧演员,他的角色和表现不仅让人捧腹不止,同时仍然能够传达反战的信息。而且不像《拯救大兵瑞恩》那样具有道德上的争议,《美丽人生》单纯引人入胜地讲述了两个相爱的人用智慧战胜困境,奋力求生的感人故事。 这既是一部关于大屠杀的电影,又是一部喜剧。独辟蹊径将两者相结合,以喜剧化的风格处理大屠杀题材,既能让观众欣然接受,同时又不失主题的沉重性。当然,这部电影也是对种族主义和种族主义者肆无忌惮的嘲讽和批判。 美丽人生观后感600字3 多年前,在我选择一条与儿时伙伴们不同的道路开始,我就在问自己,何为人生,何为美丽人生。这个问题困了我很久。影片《美丽人生》给我找到一些答案。 我不知道,这些年在追求什么?我只清楚的记得,多年前,决定选择这条人生路线开始,就一直在追求两样东西--金钱与名利。因为我一直相信这两样东西能给我带来幸福的人生,能给我的人生辉煌,能让我堂堂正正的生活着。并且作为一个男人,一个儿子。我从来就没有忘记我当初选择这条路线所要追求的生活,要追求的人生。 或许你要问为,为何整个人生对你来说,只有拥有金钱与名利才能算是美丽的人生呢?因为这个社会它本身就是一个物质的社会,这个社会所有的一切都建立在特质的基础之上。我相信大家都观看过《非诚勿扰》,对这个节目中的两个人物肯定会记得特别的清楚。朱真芳说:“我的手只和我男朋友握,别人的话一次20万。”马诺说:“我还是坐在宝马里边哭吧。”如果你给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你真的OUT了。作为一个男人,一个儿子,将来一个老公,一个父亲。你必须要拥有金钱与名利。没有金钱你永远无法完成升级。你永远都只是一个男人,一个儿子。这点对中国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来说,你更没有任何名利而言了。所以《非诚勿扰》让中国的男人更加的清楚看清中国是一个物质的社会,是一个整体的拜金社会。既然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女人如此拜金,那么这上社会中的男人他无法避开的就是对金钱与名利的追求。而我只是这社会中的一名小角色,我怎么能不随波逐流而去追求金钱与名利呢?因为我是一个男人,一个儿子。要顺利的升级成一个老公,一个父亲,这条路线不走下去,我将一无所有。更何况这从一开始就是我要的东西。虽然到现在我什么都没有得到。但没有任何人能剥夺我追求的权利与梦想。所以我从来就没有认为这有错。 在《教育社会学》的课堂上,首次看到《美丽人生》这部片名时,我认为电影应该是讲述了一个人快乐、幸福、充实的一生,毕竟,这样的一生才算美丽。影片的前半部分的确如此。影片主人公是一个风趣幽默且幸福的人,他用自己的幽默给他的妻子与儿子带来了快乐。然而,影片的后半部却是讲述他们一家在纳粹集中营的生活。主人公为了不让儿子幼小的心灵受到打击与伤害,用各种谎言善意地欺骗儿子,并告诉他:“一切只是个游戏,游戏结束后,我们便可以回家。”最后,主人公为了寻找自己的妻子而送命,但他给儿子留下的并不是集中营灰暗的回忆,而是个美丽的“游戏”。 片中主人公开始是普通的饭店侍者,却凭借着他的这些天赋和浪漫手法赢得佳人芳心归,有了自己的幸福小家庭和美好温馨的生活。二次大战对犹太人的迫害也未能幸免的波及到了戈多的生活,犹太血统的他和他的儿子被送进了集中营,而他的妻子虽然不是犹太人,可为了不和心爱的亲人分离也义无返顾的走进了集中营。我想现在中国的社会中,这样的女人肯定不多了,相反朱真芳、马诺这样的女人却很多很多,所以中国的剩女也就多了起来。在集中营黑暗的日子里,戈多为了避免使儿子幼小的心灵受到战争的伤害,凭借着他对美好生活无限的想象和展望以及信心,用善意的谎言为儿子营造了一个不存在的游戏。可是,在影片的结尾,戈多并没有走出“游戏”,他付出了生命为他的妻儿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看这部片子的时候,一股莫名的感觉涌上心头,久久回味!这才叫幸福。谁说伟大一定要有伟岸的身躯、高贵的头衔,只要心中有爱,世间平凡的小人物也能成为最伟大的人物。感谢导演和演员,我将永远记住它给我带来的震撼和感动!感动,《美丽人生》的美,在感动中,我的心开始滂沱! 只要我们不放弃内心执着的追求和不弃的希望,那么我们每个人都能得到热爱着生活的人的共鸣。此生才会是美丽人生。 相信,生活,只要拥有你追求的,只要希望存在,它一定是那样的美好的。 美丽人生观后感600字4 《美丽人生》,一如片名,那和煦温暖的阳光、那充满智慧的幽默、那深深的爱恋与舐犊之情……这些能够得上美丽人生的因素却是发生在战争阴霾之下。残酷的战争为背景使得这一切都那么难能可贵。战争是黑暗的,可主人公的心中有阳光,生活便是美好的,态度便是积极的,心理便是乐观的,画面便是明艳的,情节便是喜剧的。 偶然的邂逅了他的公主;冒充视学官对种族的一番调侃;在叔叔的饭店里左右逢源;和“公主”在雨中漫步,又骑着一匹涂有“犹太马”字样的白马带着公主逃离订婚现场;儿子大了,他对儿子说“犹太人和狗不得入内”与“蟑螂与生番不得入内”其实一样;被纳粹抓走了,妻子毅然决然的说自己也是犹太人,跟着他们到了集中营,而他更是对儿子架构了一场精彩刺激的积分游戏,他从德国军官那儿“翻译”了游戏规则,他偷偷跟儿子通过广播问候他的公主,他给儿子找了一群德国小伙伴,他用餐厅的留声机为远在女营的妻子播放他们曾听过的歌剧;纳粹要撤出集中营了,他对儿子说这是游戏的最后一关,将之藏了起来,他冒着危险寻找妻子而不得,却还对那些素不相识的女犯们嘱咐关心;他被纳粹军官抓住,可在儿子的视线范围内像在表演一样做着夸张的动作,为的是让这个谎圆满下,让儿子生存下……几声枪响,我们知道,基度被杀了,没有血腥,没有绝望,甚至是从容的,像这部片子一直贯穿的那样。 记得一部小说中有这样一句话:“爱是我们临死时唯一能带走的东西,它使死亡变得如此从容。”这样的爱,对妻子,对儿子,对整个世界,在死难面前,在战争浩劫面前,是那样伟大,那样触动心灵。 刚开始,我以为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喜剧片,充斥一些搞笑噱头,让人感觉生活是美好快乐的而已。我甚至一开始还有些讨厌基度,长相平平,甚至可以说有些丑陋,油嘴滑舌,胡说八道。也忽略了战争这个背景。可到后来,竟是笑中带泪,像卓别林的喜剧片一样。 我已经习惯把电影当成娱乐消遣了,加上自身向来开朗,因而为看一部电影而哭的时候很少。但当《美丽人生》到最后响起了一段平静而深情的画外音:“这是我的经历,这是我父亲所做的牺牲,这是我父亲赐予我的恩典。”,我便再也忍不住,在电脑前哭了很久。 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那么,《美丽人生》的这样的悲喜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再拼起来给人看。美好的东西碎了,你固然伤感,但若碎了还能拼起来,虽然不完整,但又是另一番残缺的美;或者说还有拼起来的希望,便在伤感中给人以希望的感动。如同地震中,你对从废墟中顽强求生的人而产生的感动远远大于对早已埋死了的人的。真正感动人心的不是悲剧本身,而是从平凡中升华的伟大。基度是一个平凡的男人,他与多拉的爱情也平平淡淡,没有家族、地位、第三者等等的阻隔,连种族的隔阂在片中都刻画的很淡,自然而然的便结婚生子了,而那场编构的游戏,跟世界大战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但基度时时都保持的乐观积极的态度和充满智慧的幽默,多拉甘愿说自己是犹太人也要跟随着家人受难,基度为了让儿子不受战争的身心摧残而编织的完美谎言,还有一同保持谎言的陌生人……平凡中升华出了人类的永恒主题,生命与爱…… 美丽人生观后感600字5 《美丽人生》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视角阐述了在犹太人还未解放时在集中营过的生活,年幼的儿童和蹒跚的老人都被无情地送进了所谓的“洗浴室”处死,对于还有剥削价值的人则每天过着做苦力的艰辛生活,但影片的主角却在这处境中未显露出悲伤的情绪,反而以乐观的心态面对这一切。 圭多,这个幽默而睿智的犹太人,对于自己的孩子,为了不让他陷入到对集中营的恐惧,他便告诉儿子这一切不过是一场游戏,只要能够坚持到最后就可以获得奖励,而他隐藏在其中的深意则是希望儿子可以坚强地走过这人生的一道道难关,因为他坚信只要不放弃希望,就一定可以看到自由的来临。同时作为一名父亲,他为了深爱的妻儿,在困境中仍然用微笑去面对一切,在这种到处充斥着血腥与悲惨的日子中,他仍抱着希望用幽默的话语与心态去对待每一个坎,尽管最终没有逃过德国人冰冷的枪口,但是,我想他的人生是美丽的,他有着家人的血浓于水的.亲情和坚贞不渝的爱情,尽管受尽了折磨,但他的一生是美丽的,他有着一颗不屈于命运的心,有着向命运挑战的傲骨。 圭多的儿子正处在应该享受童年的纯真与快乐时,却身陷在这个人间炼狱,可他却用孩童纯真的眼光去看待这一切,对他来说,这个社会远没有那么残酷,太阳慈爱的光芒每天都照在人们的身上,在这个世界上并没有苦难和折磨,可也正是因为这份纯真与当时充斥着黑暗与鲜血的世界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也让我们体会到更加深切的悲哀,在最后一刻他与母亲相逢了,阳光倾洒在他们的身上是如此地美好,小男孩开心地高呼着“我赢了,我们自由了”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结局,可在场的每个观众心里还是被狠狠地揪了一把。此时此刻,对于这个小男孩来说他的生活是幸福的,他有着深爱他的父亲和温柔坚强的母亲。尽管在未来属于他的人生还充满着未知数,但只要有不向命运屈服的心,他就一定可以创下属于自己的人生。 说到这里也引起了我对人生的感悟,对于我们来说,人生何尝不是这样的一次游戏,充满了艰苦和辛酸;人生何尝不是一次需要幽默和乐观的游戏,去化解苦难与不幸。我相信只要能走过来,成功之门也将对着我们打开。在人生的漫漫旅途中跋涉着的人们用自己坚定的步伐去探索生命的真谛,从哈姆雷特的“生存还是死亡”的咏叹到“生命对于每一个只有一次”的警醒,在实践中我们证明着生命的真谛。 一直无法忘记在屏幕上出现的孙雯那一张充满坚韧与不屈的脸庞,“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便是她始终不渝的生命真谛,坚持就是胜利是对她最好的诠释。 如果生命是一场征途,请别为了旅途的漫长而忧伤地扼腕 ,背上你的行囊带上你的信仰,用你的坚持走完那段生命的征程,就如旦丁所说的一样“看一眼,就走下去吧”。 美丽人生观后感600字6 一个关于二战的故事,一个关于犹太种族的故事,一个关于小人物的故事,一个关于相信的故事,一个关于爱的故事,这就是《美丽人生》。 如果说,童年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有着巨大的影响,我想祖舒华无疑是幸福的。尽管生于战乱的二战时代,尽管经历过集中营那般残酷的时光,但正如他所说的,正因为他父亲的牺牲,使得他的童年依旧玩好如初,战争对于他而言只是一场有趣的游戏,大奖就是能坐着坦克回家,他的人生正如他的童年一般,是美丽的。 如果说,自由的爱情是一个女人最大的梦想,我想多拉应该是幸福的。当人生总是充斥着被安排,被强迫,看似被羡慕内心却不快乐的被束缚着,圭多的出现无疑是多拉生命里向往已久的自由,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境遇,圭多总将自己对多拉的爱毫无保留的表达出来,尽管为爱情需要付出叛出家庭的代价,但多拉从未后悔,她的人生如同她的爱情一样,是美丽的。 如果说,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快乐,我想圭多是最最幸福的。就算自己是个一穷二白的小人物,就算到陌生的城市需要寄人篱下,就算情敌是当地的显贵,就算在集中营里要忍受非人的折磨,但这都不影响圭多的快乐,他总是用自己的乐观幽默使自己快乐,朋友快乐,爱人快乐,使周围所有人跟着一起染上快乐,包括观众,圭多就想野地里的向日葵,总是快乐的追逐着太阳,人们只要一看到他就觉得温暖,他的人生正如他的笑容一般,是美丽的。 观看《美丽人生》的时候,总觉得周围被满满的爱包围着,圭多对顾客的爱,圭多对多拉的爱,圭多对儿子的爱,这些爱充斥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它是微笑着陪顾客猜谜,快乐他人的的生活,它是集中营里偷偷为妻子放一曲相爱的歌剧表达思念,它是为给儿子一个不留阴影的童年、保全他的生命,用想象力同他玩一场游戏,爱,越是在灰暗的时候就越显光芒。 说到爱,就不得不说影片让我想到的另一个关键词,善意的谎言。 当全家人一起被押进集中营时,圭多近乎本能的对儿子开始一个善意的谎言,哄骗祖舒华在集中营的日子只是一场游戏,最终的赢家将会得到一辆簇新的坦克,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圭多绞尽脑汁的将这个谎不断的圆下去,只是为能够保护儿子不收伤害,躲过劫难,并且最大限度的留给他一个美好的童年,最终圭多用自己的牺牲保护儿子的性命,而坦克的出现似乎也是天意,更像是天上的圭多兑现自己的承诺,一辆真正的坦克载着祖舒华离开集中营。人生里似乎也总会有那么一些人,为保护所爱,不得不撒一些善意的谎言或是隐藏某些不得已的事实,有些人得知真相勃然大怒,怒斥他人的欺骗,有些人感激涕零,沉溺于他人牺牲的感动中,我只觉得,如果这些谎言是善意的,又何必去揭穿他,又何必去介怀,不如像祖舒华最后终将童话接受,不带负担的去接受这些善意的谎言,不痛恨欺骗,亦不觉得歉疚,爱,本就是付出与接收,不刻意,不做作,自然而然。 总觉得人们提起二战这段血雨腥风的历史时,画面总是沉重的,灰色的,满是遮天蔽日的硝烟和声声恸人的血泪,可《美丽人生》却从头到尾都是暖的,无论是前半部分圭多追求妻子的快乐生活,还是电影的最后,阳光总是不吝给予的撒想来,温暖整个画面。影片自始至终都没有出现过血淋淋的杀戮,仅是用一些隐晦的方法,例如夜幕下隐藏在浓雾中的尸骨,几声枪声或是他人口中得知死亡威胁的存在,影片更多的是运用幽默与调侃对比出当时战争的残酷,这种表达方式笑中带泪,却最打动人心。
2023-08-28 11:56:241

人生很难,还好有电影相伴-意大利影片《天堂电影院》观后感

这是一部怎样的电影,使得它在1988年上映之初就已经引起轰动,不仅横扫世界各大电影节,还在1990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为什么很多影迷,都用“大师级导演”、“殿堂级配乐”、“传世经典”、“电影颂歌”、“影迷必看”,这些华丽的词语来形容这部跨越时空、为观众带来“永不散场”的观影体验的电影? 又是什么原因,时隔33年后当这部影片再次上映时,依旧以豆瓣9.2分占据Top250第48名,并成功到吸引大批的“后浪”们,成为他们的“心头好”? ...... 中考结束后的6月30日下午1点45分,被该片成功种草的影迷女儿,力邀我与她一起观影。 我想观看一部33年前上映的影片,应该是对往日情怀最好的一种回忆吧。《天堂电影院》讲述了二战时期,在西西里岛的吉加利小镇,有一个叫做“天堂”的电影院,电影荧幕上流动的一场场盛宴,深深吸引着古灵精怪的小男孩托托,托托非常喜欢看电影。常常拿出妈妈让他买牛奶的钱去影院,为此挨了妈妈不少揍。 除了喜欢看电影,托托更喜欢看放映师阿尔弗雷多如何放映电影,他总是想尽各种办法和阿尔弗雷多套近乎交朋友只为学习放映技术。起初,阿尔弗雷多并不同意教托托如何放电影,因为在20世纪初,电影胶片属于易燃品。 渐渐地阿尔弗雷多发现托托每次都从废弃的胶片中拿走一小张,竟然积攒了满满的一个铁桶时,他知道托托并不是一时冲动想当放映员,他是发自内心的热爱电影。 一次放映时引发的意外火灾,让托托和阿尔弗雷多成为忘年之交,并决心将放映技术倾囊相授。 长大后,原本只想留在小镇当一名放映师的托托,在阿尔弗雷多的鼓励下,离开家乡的小镇,去罗马追寻心中的梦想,最终成为一名颇有成就的大导演。 和大部分电影不同的是,《天堂电影院》是一部关于电影的电影,有影迷说它不仅是一首给电影和影迷的颂歌,更是-部写给电影的情书。生于1956年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国宝级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拍摄的影片数量不多,但都是经得起锤炼的精品。他的电影大多以家乡西西里岛为背景,题材也偏好孩童的憧憬希望和老人的回忆而构筑起浪漫的氛围。 他拍摄的《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被称之为“时空三部曲”,也被称之为“回家三部曲”。这三部电影都运用相同的叙事结构“回到”,让观众不断穿梭于“现在”与“过去”之间,获得异样的体验。 影片采用倒叙,从成名后名导演托托接到阿尔弗雷多去世的消息开始,到托托少年和膏年时期的小镇回忆,再到老年托托回乡参加阿尔弗雷多的葬礼,影片以小镇为背景,人物自然互动,线索相互交织,成长段落交替呈现,让整部影片的时间线显得更加灵活和简洁。 虽然影片的时间跨度很长,但导演在时空塑造上却充满巧思,通过镜头语言设计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时间流转和社会变迁。比如,放映师阿尔弗雷多一个捂脸的手势,托托便从孩置变成了青年,在影院工作的几年便不用赘述;再比如,青年托托离开小镇时,看了一眼路边的标识牌,而下一个镜头标识再次出现,归来的却已是满头白发的著名导演托托。 电影中涉及的人物众多,但没有一个人物是多余的,影片用托托和母亲、妹妹之间的感情、 托托和艾琳达的恋情、托托和阿尔弗雷多的忘年友谊这3组人物关系,把一个跨越多年时 空的故事讲述的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这些足以显示出这部影片的导演及所有制片人专业匠心的品味、精心编排的细节和缜密扎实的艺术功力。1 可遇不可求的忘年之年 心地善良的放映师阿尔弗雷多,是改变托托人生命运的重要人物。为了让排队3小时的观众能看上电影,阿尔弗雷多将电影屏幕反射到城市广场上,谁曾想却因此导致了一场火灾的发生。大火发生时,所有的观众为了逃生都拼命的往外跑,只有托托想到要去放映间救阿尔弗雷多,少年托托凭一已之力将在火灾中窒息的阿尔弗雷多救出了火场。 逃出火灾的阿尔弗雷多,双目失明了,天堂电影院也烧毁了。 作为小镇居民情感寄托的电影院在烧毁不久之后,“新天堂电影院”落成了,托托成了接替阿尔弗雷多的小镇电影放映员。一个小小的放映间从此成为托托大大的精神乐园,作为小镇上唯一会操作放映机的人,在小男孩托托心里,放电影是世界上最神奇和最棒的职业。而不识字,工作是只能反反复复观看同一部电影的放映师阿尔弗雷多,认为放电影只是自己对小镇居民的一种责任,但如果托托的一生都被这小小的放映室困住显然是没有前途的。他坚定地认为,随着托托逐渐长大,放映室这一方空间会成为禁锢青年托托的梦想囚笼,托托必须要走出放映室,离开小镇,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去成就更美好的未来。 于是在海边,戴着厚厚眼镜的阿尔弗雷多,面对退伍回家又失恋的托托,他如父亲般对托托进行教诲说了一番话,成为整部电影中最令影迷唏嘘的段落。 阿尔弗雷多说:“你还年轻,世界是你的。而我老了,我不想再听你说了,我想听别人说关于你的事,“不管你最后要干什么,热爱它,就像小时候你热爱放映机一样。” 这不是阿尔弗雷多放映过的任何一部影片中的台词,而是阿尔弗雷多自己一生的感悟和对世 界的观察与体悟,这些出自忘年之交的话语成了托托终生受用的鼓励。 可以说正是阿尔弗雷多成就了托托和电影的不解之缘,看到这一幕,我满眼泪花,心情久久 不能平静,真应了那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2 人生与电影不同,人生辛苦多了 影片中阿尔弗雷多在沟边对托托说过一句金句:“人生与电影不同,人生辛苦多了,“人生别底有多辛苦? 影片中还有一条很有分量的线索是讲述托托与他的初恋女友艾琳达的故事,也许会引发你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他们的初恋始于托托对艾琳达的一次拍摄,青年托托对身材材高挑栗色头发,绿色眼睛的艾琳达一见钟情,为了追求到心上人,托托每天在放映完电影后,都去艾琳达的窗户下等待,他的痴情与坚持终于打开了艾琳达的心房,两个年经人深陷情网,不可自拔。 无奈甜蜜纯洁的初恋,遭到了艾琳达父亲的阻挠,在银行家父亲的棒打下,艾琳达去外地读 大学,查无音讯,这段无疾而终的感情留给托托无尽的伤感和刻骨的思念。 面对服完兵役,受失恋打击日渐消沉的托托,阿尔弗雷多说:“一直呆在这里,你会觉得这 就是世界的中心,你会相信世界一成不变。你必须要离开这个被诅咒的地方......" 时光荏苒岁月流转,凭借着对电影的热爱,托托成为一名颇有名气的导演。他的虽然身边一直有美女围绕,但真爱难觅。 时隔30年,托托再次踏上返乡的故土,回来参加阿尔弗雷多的葬礼,托托的妈妈对儿子说:“每次给你打电话,都是不同的女人来接听,可是从这些女人的声音中,就知道这些人并是真正的爱你。” 影片结尾处,在阿尔弗雷多的葬礼上,托托收到了阿尔弗雷多留给他的一份特殊的礼物-几盘老胶卷,放映机放映出托托青春年少时记录的一段艾琳达的影像。再次看到美丽的艾琳达时,托托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无比纯真的时代,只是,那个曾经让托托伤心流泪心痛的姑娘,早已不知身在何处。 我们都能从这部电影里的桥段中或多或少找到自己年少的影子,细细想来,看似漫长的人生,又何尝不是一部被审查员一段段剪掉的电影呢?年少时踏上南下的列车,远离故土,寻找属于自己的未来。当两鬓花白再次回到故乡,走过再熟悉不过的街道,看着再熟悉不过的街景,闻着再熟悉不过的气味,当年那个让你心碎过,失眠过,逃过课的TA早已不知去向。 难怪有人说:”电影是具有生命力的,不止存在于电影上映的那段时间,一部好的电影是可以随时随地陪伴我们。”3 为什么人们喜欢看电影 有人说:“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比起以前延长了至少3倍。“ 更有人说:“电影是被认为继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和舞蹈之后的“第七艺术”,自从1895年发明后,电影给人们带来无数美好的回忆。 二战结束后,人们的精神生活极其贫瘠,看电影成为人们释放内心苦闷、焦虑与不安最好方式。犹如童年的托托,他得不到战死在沙场上父亲的爱,母亲对他也缺少关爱,他把所有的情感都寄托在看电影和放映室里,电影是托托疗愈孤独的一剂良药。 30年后,听说天堂电影院要被拆除改建成一座停车场时,返乡的托托和小镇的居民们都自发聚集在天堂电影院门口。他们说:“天堂电影院被拆除了,小镇的居民们从此没有了娱乐。 恰在此时,响起了由配乐大师莫里康内创作的片尾曲《Love Theme》,低沉悠扬的旋律为影片镀上了一层怀旧的余晖。 纵使电影落幕,斯人已逝,影院也无迹可寻,但那份哀而不伤的力量却可以带领人们继续前行。这种对电影的情感和眷恋,是现在整天手机不离身的年轻人很难理解和感同身受的。坦率地说,电影开头缓慢的剧情节奏,略带抑郁的画风会让人有一点点沉闷的感觉,但不知从哪一段起,就觉得影片越来越有趣了。特别是看到在一个物质匮乏,信息闭塞的小镇,观看电影成为当地人们当时唯一的娱乐消遣时,自己的思绪一下子就被拉回到了童年时期。 记得儿时,看露天电影属于一种享受,一听说有露天电影放,早早的就跑回家把这个消息告诉全家每个人,重点不是传递信息,而是要提醒妈妈晚饭最好早点吃,吃完饭去广场占位置。占好位置后,孩子们沉浸在电影放映前的欢乐之中,呼朋唤友地在广场上跑着、闹着、叫着。电影开始后,孩子们都坐着大人旁边聚精会神地看着,眨巴着的小眼睛像极了天上明亮的星星。 喜欢看电影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每次妈妈都会从旁边卖零食的老太太那里给全家买一份炒瓜子,那时的炒瓜子是用旧的报纸或是废弃的作业本子,把瓜子包成粽子式的三角模型,全家就坐在露天广场,一边看电影一边嗑瓜子。瓜子嗑完了,看到我和姐姐的嘴巴有一点干,宠爱我们的爸爸妈妈会额外再给我们姐妹俩买一根5分钱的冰棍,那份挥之不去的甜蜜味道和永远刻在心底的童年印象,是电影带给我的。 人生很难,还好有电影陪伴,这句话道出了托托以及每一位电影爱好者的心声,生活中诸多的鸡零狗碎都可以在电影院的短短两小时内被暂时抛在脑后,感谢电影带给我们炽热的快乐,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电影恰如其分地扮演了天堂的角色。 人生几多苦难,唯愿你我都充满勇气,努力熬过艰难的等待,迎接来之不易的小圆满。人生和电影不一样,人生辛苦多了。 离开这里,去罗马,你还年轻,世界是你的。 我老了,我不想再听你说了,我想听别人说关于你的事。 不管你最后要干什么,热爱它,就像小时候你热爱放映机一样。 日复一日地待在这里,你会以为这是世界的中心,但如果你离开一两年后再回来,每件事情都会有所改变,你会发现属于你的都会消失。越是煎熬,越刻骨铭心,爱了就要受苦没有结果。 不准想我们,不准回头,不准写信,想家时要熬住,忘了我们。
2023-08-28 11:57:021

海上钢琴师里1900就是max?{请论述一下}

我认为1900不是MAXMAX可以说是一个与1900完全相反的人物,导演塑造这样一个人物是为了与1900作对比,一个是将音乐作为谋生的手段,一个是将音乐作为整个人生和灵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于电影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不要因为别人的想法而影响了自己本身的判断。看电影的时候,我们要用自己的心来看,来品味。也许其他人的评论看起来更有深度,更有内涵,但,那毕竟是人家的……
2023-08-28 11:57:103

《小丑》观后感:2019年最好的电影,没有之一

JOKER 《小丑》 小丑 他,强颜欢笑 他把自己的嘴掰开 想让自己看上去高兴一点 然而虚伪的笑脸之下 是一颗悲伤的泪 -THE FIRST- 《小丑》讲述了一位在社会底层挣扎的喜剧演员逐渐扭曲变态成为疯狂凶残“小丑”的过程。 这部影片在豆瓣影片中和《教父》,《海上钢琴师》评分同为9点2。 看过预告片的一些人说无法形容这种震撼,有人看预告片就看了几十遍。 它在第7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影片金狮奖,上映两周为全球票房之冠。 但有批评者指责该片有美化和同情暴力,反社会之嫌,争议之大,让人在思考这部电影到底有什么吸引人之处? 还有人说没有传说的那么神,甚至以各种方式来反驳它的好。 影片里面有句话说: 这个世界什么好笑什么不好笑,都是你们来定义的。 一部电影好与不好,每个人评判的标准不同。 我认同从专业的角度来点评,但我以自己的感性与主观来评价,为什么有人就认为一定是不对的呢? 看过一网友这样的评论: 基因装上子弹,性格瞄准目标,环境扣下扳机!本电影三个方面都清楚交代了。 这部2小时2分钟的电影看下来,除了泪湿满衣外,我感悟最深的就是对人性的思考。 赞同那句: 在雪崩之前,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毫无疑问菲尼克斯的演技是毋庸质疑的,他为了拍这部影片减肥47斤,就是为了表现出营养不良的状态。 为了练习小丑的笑,疯狂笑到差点窒息。 但当大部分人在谈演技时,有多少人关心电影中那个小丑!那个小丑是这样的: 他,被人毫无理由地打骂,取笑,鄙视! 他,被自己母亲(养母)虐待, 养母亲眼看他被养母男友绑起来殴打也置之不理! 他,被自己最信任的好友出卖! 他,被自己崇拜的偶像耻笑! 他,被自认为父亲的人拒绝和殴打! 他,严重受着精神疾病的困扰却得不到正确的帮助和治疗! 这些丝毫没有人在意,而所谓亲人,朋友,作为旁观者对这欺凌置若罔闻,痛和恨让他变成“小丑”。 在他眼中是世界变得越来越疯狂,而不是他自己。 他,最后杀了他的养母,所谓的好友,地铁里殴打他的三个人,还有自己最崇拜的人! 于法律而言,他触犯了法律,他必须被定罪,他的行为不可原谅。 于道德而言,模糊了正邪对立,他是情有可原,甚至思想和行为是可以被原谅的。 -THE SECOND- 有人说反社会倾向的落魄人都很崇拜小丑。 我是不太赞同这种特别主观的错误说法。 就我个人而言,我丝毫不崇拜他,更多的是深感: 上帝只负责关门,真正开窗的人,永远是自己。但周围的人却把这扇窗钉死了。 他不是一个反派。 他甚至不是一个疯子,他只是把痛展现给这个世界,而这痛只是以毁灭自己的方式。 他以为在绝望的废墟中找到星光,可那只不过是点燃心中怒火,并走向黑暗的光! 在他内心之处,善良一直未被泯灭,也曾想好好过生活。 他,努力过: 他认真工作,却被人暴打。 他有疾病,他按时吃药,按时去医生那里报道,保持微笑,随身携带“ 我有病,对不起打扰你们了 ”的卡片。 他在公交车上逗小朋友开心,却被认为骚扰。甚至他拿出自己证明有疾病的卡片,却还是无事无补。 他照顾有精神疾病的养母,却被她始终欺骗。 他信奉着偶像的逻辑,梦想是把欢笑带给世界,可这个世界不需要他的欢笑。 人们只在乎他在地铁上杀了三个人,没有人在乎这三个人在地铁上对一位妇女骚扰,而他此时狂笑症发作,那三个人转而过来谩骂,侮辱,打骂,他才拿出他朋友给他的那把枪。 他在杀死朋友(所谓的朋友给了他一把枪,让他随身带着。他去给小朋友演出时,枪不慎掉出。他朋友却在背后出卖他,他被老板解雇),而谓的好看他时,丝毫没有关心之意,还在虚伪地说着假话。 但他却没有对另一个人下手。 那个人是一位侏儒症患者,也经常被人欺负。 小丑还是把心底里的善给了和他一样的人。 他在笔记本中写:“the worst part of having a mental illness is people expect you to behave as if you dont” ( 精神疾病最糟糕的一点就是人们希望你表现得像没病一样 ) 这个世界真的是善有善报吗?对于有些人,不是。 -THE THIRD- 希斯莱杰 有人一直认为无人可超希斯莱杰,特别是在他在离世后。 虽然两者不能比较, 希斯莱杰 在我心中也是无人可替代,但我想此小丑也是在向希斯莱杰致敬。 有人说看完这部电影,除了神作和伟大外,想不出其它词了。 也有人说,没有那么神,就是一部精神病患者被世界抛弃,阴暗的,揭示真实人性的电影。 中国影片《药神》为什么能被称为好片,因为它表现了人性的善,同时也揭发了人性的恶。 《小丑》也是如此。只不过在这部影片中想表现的恶大于想表现的善。 还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的是: 我希望我的死比活着更有价值。 多么绝望的文字,让我心痛到极点的文字。突然想中岛美嘉一首歌《曾经我也想一了百了》! 人生不易,有多少人被精神的病痛折磨,人们不去关心,而是扒开伤口注入盐。 不问原因,而是将之隔离,用谩骂,用耻笑,用鄙视,让之更加疯狂。 有时甚至连美也要摧毁。 比如《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就因为女主长得漂亮,影片中的一些人对她万般鄙视与折磨。 悲剧是什么,鲁迅说: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文中的小丑笑着说: 我以为我的人生是一场悲剧,到头来是一场喜剧! 那些宫庭剧中女主角的黑化,也是一个例子。 在那个世界,有些人就想安安静静地过完此生,可是别人不这么想。 她认为你存在就是一种威胁,就必须要置你于死地。 不妥协的唯一道路就是抗争。 那些自己认为绝不会做的恶事,此时成了抚慰精神创伤的最佳药。 谁才是生活中躲在面具后面的人在你成功时,一些人关注你的成功外,可还有一些人是否定你的成功。 总认为你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有靠山,用巴结用卑劣的手段让自己往上爬。 他们没看到你的努力,就连你吃过的那些苦,他们也丝毫没有同情。 如果你认为这仅仅是一部阴暗,压抑,反抗命运和社会的电影,那你还是没有看到它真正想表达的。 影片中他所认为的那个心理社工,去母亲曾经待过的精神医院,那个他喜欢的女孩去看他的秀,和在医院陪伴她,被崇拜的夸赞,都可能是他自己的幻想。 这让我想到本我和物我上来,就如读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残雪老师的作品。 现实与梦境之中,到底我是我,他是他,还是我不是我,他不是他?! 也如电影中小丑所说的: 也许这才是真正的我,也许我本来就是这样。 如果非得说为什么我对这部电影情有独钟,我只能说每个人并非天生就是邪恶之人,他曾经是一个跟我们一样的人,一个孤独无助、走投无路的善良人。 那些让他遍体鳞伤的人,才让他变得铁石心肠。 拿真心和善良对待他人,得到的却是拒绝和怀疑。 理想被人践踏后的绝望和失望。 这和现实是多么的吻合。 就是在此时,有多少人还是只为了否定我而否定这篇文章,甚至连影片都没有观看,就先说不好,只因为我说了好。 可笑吗?一点不可笑,这就是所谓人性。 你认为我在写一篇发泄之文?谴责之文?我只想说木心先生的话是对的,读者是会找作者的,是我的读者,一定会找到我,懂我。 而且千万不要小瞧我真正的读者,他们比我更加明白我写的。 电影结束,在流下最后一滴泪中,我听到了小丑的笑...... 注:不建议所谓性格开朗,生活幸福感高的人观看。一是 有可能你们不能真正感同身受,反而会成为促成别人成为“小丑”的人。 二是 “这个世界什么好笑什么不好笑,都是你们来定义的。三是 像youtube大聪看电影中所说:什么是推崇的价值观或意识形态,如果《小丑》用极其负面的价值观挑战现今社会,那么文明社会该有多脆弱。 我是为那些不被理解,那些健康有问题身边的人不去关心反而去践踏的,为那些生活中被鄙视被无端欺负的,为那些内心真正善良任可先毁灭自己也不伤害无辜的人的,为那些生活在边缘的,为那些不是小丑却被人当为小丑的人...... 而写,而呐喊! 而我知道这呐喊又起不到什么作用!就把这呐喊都放进文字中吧。
2023-08-28 11:57:181

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作文

穿越物质文明的绝响---《海上钢琴师》(1900是主角的名字)每艘开往那个国度的轮上都总会有一个人最先看到她的身影,并且歇斯底里地叫出她的名字。美国。代表了人们所知的繁华及自由的极限,也是众多人向往的顶端。顺理成章的,1900在众多贵族和移民共同度过的维吉尼亚号游轮的钢琴上诡异的出现了。对于这令人介坏的场景我不想去多作什么评论,毕竟是一个传奇人物的一生,所有的细节都应该是传奇的。而我们所熟知的主人公,传奇的1900,开始了他人生与世俗的第一次反差。面对一切人们为之心醉的神话,他无动于衷。正是用这种开局,一种象征和对比的手法贯穿了电影始终。维吉尼亚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空间存在。它与美国,或者说所有的物质繁华,构成了鲜明的对比。正如片尾1900所说,现实社会的复杂,并非他所能掌握的。维吉尼亚号就是一个特殊的象征。它象征着特有的空间,一个从1900生下来就被赋予的空间。由这个空间来创造天才,培育并毁灭天才。而这个时候,不得志的号手MAX的出现就显得恰到好处。他就来自物质,他就是物质世界的下层阶级,为了生活来到维吉尼亚号。这暗示着,从本质上他就不能与这个空间所融合。所以在片中,MAX不只一次地劝说1900下船抛弃固有的生活,去飞黄腾达,去大红大紫。他所代表的正是一种对物质的向往,一种急切试图摆脱现状的功利心。朱塞佩·托纳托雷之所以会将两人的命运安排在一起相遇,正是为了描述这种贯穿始终的矛盾,以及想在世俗和脱俗中的一种临界点的愿望。关于爵士乐开山鼻祖谢利来挑战的一段,也是揭示该片主题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首先必须深入的剖析谢利这个角色,他成长在红灯区,是社会下层。而正是通过他自身的天分和努力,他在这极度繁华的世界不仅立了足,而且高居人上。这种性格就是充满极度表现欲的,也极希望得到所有人的认可。这种角色就是典型的物质角色。其次是作爵士乐的分析,众所周知,20年代初的爵士乐所代表的就是个性与张扬,解放自我。而这一切,都是与终日生活在维吉尼亚号上的1900格格不入的。于是有了谢利带着他自认为的解放和个性前来挑战的一幕,在他眼中,1900就是孤僻而封闭的,就是必须声讨毁灭的一种存在。然而结果很显然,并不是主流的才是正确的。还记得在片中1900为了追随女孩而下船的那个桥段。那正是他人生之中最矛盾的时刻,也是他代表编剧、导演以及所有20世纪美国平民英雄所做的一次伟大抉择。当他缓缓走下旋梯,他内心是一种对未知世界的不确定的向往,走到旋梯中央时,朱塞佩·托纳托雷给了一个特写,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1900那张矛盾,且包含焦灼的面容。当他还在徘徊时,他试图用帽子来决定命运,于是他抛出他的命运,交给上帝。结果很显然,帽子几经旋转又飘回水面,这时的面部表情特写恰到好处,1900释然的笑容,转身回到了维吉尼亚号。从此再不离开。他的任何都是离不开海的。1900就像一个小型的金刚,用不同方式在冲击着现代文明。不过朱塞佩·托纳托雷就比彼得·杰克逊来得温柔得多。同样的,美国就代表了整个社会复杂的文明,而维吉尼亚号就代表了一片属于天才的非主流热土。而都市就像一个复杂的人体,拥有繁杂的脉络,对于1900,一个纯正的,从未涉世的天才来讲,任何可以腐化他的物质都将被船和海的力量排斥在千里之外。感谢朱塞佩·托纳托雷曲折离奇的编剧和巧妙的特写、长短镜头和空镜头,蒂姆·罗斯倾情的演出,以及更加不得不提的,埃尼奥·莫里康内(Ennio·Morricone)华丽的电影配乐。另一篇http://www.eapoo.com/doc/VmcMMQ4xUTNaPwRiVzhUZA==.html如果你是充满梦想和高傲血液的观众,你就不得不去欣赏这部华丽且沉重的《海上钢琴师》。
2023-08-28 11:57:262

听见天堂观后感 500字

今晚看了《听见天堂》。看之前,我浏览了一下电影简介。本认定是一部励志片,也酝酿好了“悲愤”的情绪去看。而看着看着,我却发现这些纯系个人偏见。这更是一部有趣的童年故事片。除此之外,如《海上钢琴师》一样,是一部要用心去听的电影。  本片取材于意大利一位著名电影音效师的真实故事。剧情简单,说的是主人公米可在十岁时的一场意外,致使双目失明,而后在父母师友的关爱下渐渐挖掘出在电影音效制作方面的天赋。  电影气氛舒缓,善于捕捉细腻的情节。故事人物的每一寸感想,通过意象唯美的画面、和谐的配乐层层剥笋。  “褐色,就如树皮,摸起来有点粗糙。我喜欢蓝色,就像踩着单车时,微风拂过脸颊的感觉……蓝色,也是大海的颜色。”米可憧憬的是心灵的自由。  失明是悲惨的。而这部电影却不用这个去铺开话题,赚取观众的眼泪。童趣是这部电影的基调。因为有爱,就有晴朗的天空,再大的悲哀不过是一时遮蔽的乌云罢了。  这也是本片格调不俗一面,不刻意制造悲伤气氛,让人一哭到底。而是告诉你什么是梦想、勇气和爱。  童趣在整部影片中无处不在,米克一进学校就跟小伙伴打架,和同伴偷偷溜进校长室偷录音带,学黄蜂的嗡嗡叫声,骑单车去剧院“听”电影,组织一群同学进行音频剧的创作……无不让人回忆起生气勃勃的童年。  虽是盲人,可他们那颗心却无比清  朗,他们执着于自己的兴趣,追求着自己的梦想,彼此关爱。不屈服于陈腐的校规。否则,这个世界只可能多了一个编织工,而少了一位电影音效大师。  如我,很多人童年梦想,随着童年的逝去而完全褪色。也许,梦想不在乎大小与时限,而在于热情和勇气,也算是生活的一种态度吧。  让人感动的是,唐老师付出的关爱。他能够宽容米可的任性,并时时鼓励着他,逐渐使他内心生长出一股力量。  “米可,无论你到什么地方,一定要坚信自己身上的天赋……”叔本华说,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人格完善过程。(这里的人格,是一个更广泛的意义,例如关爱、宽容、诚信等等在内)。也许,电影想告诉人的就是这些。开头提到这是要用心去听的电影。(我坐在最后排,声音特别大啊:)。通过一个个婉妙的音符将人物内心一层层传递给观众。  《听见天堂》,值得一看。
2023-08-28 11:57:361

人世间观后感范文6篇

《人世间》热播之后,其中蕴含的“恩”与“情”固然引发了观众的思考,父母该如何对待孩子也同样令人感触良多。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人世间 观后感 范文 6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人世间观后感范文(一) 《人世间》放弃了传奇性,以身边人的视角来描写人物传情达义,塑造了可信、可爱、可亲的平凡人形象。 周父是新中国第一代建筑工人,这让他骄傲,在三线建设工作的几十年里与家庭聚少离多也无怨言。他有中国式家长的独断和望子成龙的期待,但绝非封建家长。在他的价值体系中判断人的标准就是“好人”。因此,当他确认了冯化成和郑娟是“好人”时,便与女儿、儿子冰释前嫌。 在做一个“好人”的前提下,周家三兄妹的性格人生各有色彩。哥哥秉义具有传统知识分子齐家治国和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理想情怀。在面临改变命运的历史机会时他选择了对爱情的忠诚;在面对自己家和岳父家之间的冲突时他选择了理解;在面对军工厂改革时他选择了迎难而上;在面对汹汹舆情时他选择了隐忍;最后他主动请命回到吉春完成了光字片的改造,实现了岳父和自己的理想。他是一个讲党性原则的干部,但并非六亲不认的螺丝钉。从政治人格上看,他从岳父那里受教固然颇多,但不如说他更像曲书记。姐姐周蓉则明显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无论是年少时与北京诗人通信恋爱,还是不告而别在贵州与冯化成结婚,又抑或是毅然与冯化成离婚与蔡晓光再婚等,都清晰地展现了她个性中的决然不羁与爱自由。弟弟秉昆具有他这个阶层常见的同情、宽容和智慧,更鲜明地体现了平民阶层的精神价值。面对陷入绝境的郑娟一家,他从同情帮助中萌发了爱情的火苗越烧越旺,即使面对全家的反对也义无反顾地要与郑娟结婚。他没有哥哥姐姐那样有本事,但他守住光字片的两间老屋照顾了妈妈也成了兄弟伙的主心骨,之后又通过开饭馆开书店买房子获得了成功,也获得了父亲的肯定。这个“老疙瘩”看似愚笨,把别人的孩子当自己的娃养,还为此失手伤人入狱十几年,但这就是一个普通人对做一个“好人”守护自己家庭的朴素信仰。 郑娟也是创作者用力刻画的人物。这个身世凄惨没有工作一辈子照顾家庭的柔弱女子,却有对爱的不顾死活。当她认定了秉昆之后,便不管不顾地付出。但郑娟显然不是刘慧芳,面对孙小宁对自己拥有的家庭的挑战,她毫无犹豫地对其进行警告。郑娟用一双手和一颗心守住了家庭,守住了幸福。所以周母对她说,自己得的秉昆的“济”其实是她郑娟的“济”啊。 电视剧还刻画了秉昆的一众小伙伴,以及老马、曲书记等高级干部。这些人物各具性格的弧光,也都有自己的价值和道德底线。即使骆士宾和水自流这样的人物也体现出了时代某个层面的辩证逻辑,同样具有审美价值,没有绝对的“坏人”。他们都在历史洪流中努力向前,为自己为家庭,也为城市为国家。他们身上的良善坚韧正是千百年来中国人身上最可宝贵的真义,也是我们这个民族和国家能稳步向前最坚实的根基。 人世间观后感范文(二) 《人世间》的 故事 围绕着“光字片”里周家三兄妹展开,近50年的时间跨度里,主角周秉昆的一生历经了各种波折与坎坷。和大多数影视作品的主角自带英雄光环不同,周秉昆既不像自己的兄姐那样能考上北大、脱离自己的阶层,又没有达成什么了不起的成就。将周秉昆这样的普通人作为主角,是王海鸰认为《人世间》最核心的价值所在。 “《人世间》的本质是写普通百姓,周秉昆的终极目标就是把自己的小家过好。”王海鸰认为,过去的影视作品喜欢塑造英雄,也喜欢强调家国大义,但《人世间》要呈现的是既有宏观又有微观的世界,“大家和小家组成了社会,兄弟三人中哥哥一心为大家,弟弟一心为小家,这样和睦的家庭和一家兄妹的命运,才构成了我们过去的历史。”王海鸰认为,经过历史的长河,如今的观众已经能够理解周秉昆的价值观,“我们希望所有的普通人都活得滋润,得到抚慰。毕竟不是所有人天生就开挂,自带光环,这也是我们每个独立的个体,生命的意义到底在哪里。大家不见得是为人类做出了多少贡献,而是为自己的小家做了贡献,没有小家就没有大家。” 听说演员雷佳音在剧中和周秉昆“很贴”,为这个角色增色不少,王海鸰也表示很欣慰。她认为是周秉昆的质朴可爱,让观众们感到欣慰,“谁都愿意看英雄,但我认为人人是相通的,不管平民还是英雄,能写出人性深刻的东西来,都会得到认同。除非你为了写平凡而平凡,和观众的关注点没有对接上。” 《人世间》的故事里充斥了大量生活的细节,近50年的跨度看似内容繁杂,但整体生活流的表述给人繁而不乱的感觉。王海鸰透露,成功的秘诀还是在于细节,通过大量的细节铺垫去构建人物之间的关系,让观众建立对人物的情感,进而产生共情,“打动观众要靠与人物故事大量的细节去支撑,细节就相当于一个人体搭完骨骼之后的血肉,凡是涉及到心理的都要外化,变成影像。如果5分钟刚出现两个陌生人相识,再过十分钟这个人就死了,节奏自然是快,但大家不会动心,人物死了观众也不会悲伤。 ” 人世间观后感范文(三) 《人民的名义》之后,李路对自己的下一部作品有了更高的要求——拍伟大的东西。 就在记者专访李路导演的这间小工作室,《人世间》原著作者梁晓声先生与李路聊了3个小时。在李路眼中,梁晓声是有担当、有脊梁骨、有家国情怀的作家,“他用最委婉的语气说着最坚定的话”。梁晓声也觉得与李路“相见恨晚”。两人在现实题材作品上很有共同语言,“我们也都对工人阶级这个圈层有着深厚的感情”。 彼时,这部作品还未被茅盾文学奖加冕。 然而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7年前,李路曾自掏腰包一百多万元,买下了一部工人题材作品的改编权,不过这部作品一直没有被投资方看好,4年期限一过,改编权被收回。“那时候,全民娱乐的气氛太浓,严肃文学、现实主义作品不吃香”。 而这次不一样。李路给这部普通工人家庭的生活史诗凑齐了“各路神仙”。编剧是被誉为“中国婚姻第一写手”的王海鸰,美术指导王绍林曾斩获第29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美术奖,摄影指导张文杰曾参与打造《觉醒年代》等高口碑剧集;演员更是“四梁八柱”俱全,雷佳音、辛柏青、宋佳、殷桃;萨日娜、丁勇岱、宋春丽、张凯丽、于震……各个都是实力派。 虽然是全明星阵容,却没有一个耍大牌、不认真。“一进组,雷佳音就送我一根棒子,告诉我,谁演不好就打。”李路笑言。“这是个没人去房车里休息的剧组。一场戏拍完,大家就蹲在地上开始对剧本,有的时候还倒在炕上反复读剧本”。剧组里,演员们也不互相叫老师或叫真名,而是“妈、爸、哥、姐”,延续着剧中的人物关系。 “每个人物都立住了”的《人世间》,当之无愧成为现象级大剧。“不舍得倍速”“任何人不看都是一种损失”“预定2022年最好一部,没有之一”,观众们沉浸在“老周家”的酸甜苦辣之中,为之欢喜、为之叹息。从数据上看,该剧豆瓣开分高达8.1分,同时也创下央视一套近三年来电视剧收视新高。 人世间观后感范文(四) 进入2022年之后,在国家 文化 软实力不断提升和发展,观众们又先后迎来了不少电视剧的热播,拯救观众们剧荒的同时,又一次掀起了一波观剧热潮。其中,最为醒目的还得是由赵今麦、白敬亭领衔主演的循环短剧《开端》以及雷佳音、宋佳领衔主演的《人世间》。 前者热播之后,可以说是掀起了全网观剧热潮,不仅霸占多个平台热度榜,更是获得观众们好评如潮。即使结局让人产生争议,但剧集质量总体而言还是可圈可点的。至少该剧中所涉及的人性、救赎、小人物群像、真实情感足够获得了诸多共鸣和认同,让这部剧在悬疑猎奇性之外,又收获了一大票来自剧情层面的热议和支持。 后者《人世间》更是不得了。除了剧情上获得认可和共鸣外,在雷佳音、宋佳、辛柏青等实力派演员的出色表现以及丁勇岱、萨日娜、成泰燊、宋春丽等多位老戏骨的加持下,剧集热播至今不仅收视率断层领跑,豆瓣评分更是高达8.1分,同时也在各平台热度榜上强势领跑,取得口碑收视双丰收的同时,也让网友五星好评到:一部难得的精品! 该剧主要改编自梁晓声的同名小说改编,以居住在北方某省会城市的一户周姓人家三代人的视角,描绘了十几位平民子弟在近50年时间内所经历的跌宕起伏的人生。导演李路的实力相信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此前火爆全网,掀起观剧热潮的反腐剧《人民的名义》便是出自他手。而这次李导的表现同样也是毋庸置疑的,至少从目前观众的反应程度和剧集取得了成绩来说,还是值得肯定的。 不过,更难得是,这部剧中丝毫没有流量演员,全员实力派。雷佳音、宋佳、辛柏青、殷桃四位主演的表现可以说使得剧集看点十足。尤其是雷佳音的表现,他把周家老三周秉昆一角诠释得淋漓尽致,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不少电视剧前的观众们找到了那个年代的代入感,能够与剧中主人公感同身受。甚至不少网友还纷纷留言议论,因为太入戏,几乎难辨剧情与现实的真假。天天在追剧,天天泪目。 除此之外,该剧能够取得口碑收视双丰收的成绩,还得益于该剧的真实性。剧中的一幕幕取景、道具、服化等等,几乎都能够还原当时的生活情景。使得老一辈的观众们看过之后,久久不能平静。想起了小时候,想起了那时候的生活情况,同时也让不少观众们回到了那个时代,那个充满了人情味的年代。ps:不是说现在不好,只是该剧的热播确实让人怀念过去的生活。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这部剧,或许大家都几乎忘记了~ 总之,这部剧每个人物都很鲜活,情节有心,有情,有力,原著扎实,改编恰到好处,细节真实可信,情感丰富到位,演员演技在线,是难得的年代剧精品,把感情放在第一位,真情实感复现了普通平民在时代变迁中的真实心路历程和生存状态,平凡而伟大,整体风格带有一种厚重的史诗感。 谢谢梁晓声写出这么好的作品。谢谢李路导演和编剧,还有所有的演员,谢谢你们为我们呈现的这么感人的电视剧,真的非常的感谢! 人世间观后感范文(五) 作为业内首屈一指的大编剧,王海鸰坦言,《人世间》的创作过程尤为艰难,时间进度的紧迫给她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该剧由腾讯影业、新丽传媒、阅文影视“三驾马车”联合推出,剧组正式开机时,王海鸰的剧本还没有完全写完,“因为主创对编剧的过分信任,我们进入了边拍边写的工作方式。” 王海鸰透露,这种工作进度对于已是老年人的自己可以说“压力很大”,“我每天工作8个小时,早晨起来就坐到电脑前,中午小睡一小时,下午又一直工作到晚上,这对一个老人来说,是无中生有从脑子里往外掏的过程。”剧本对于小说进行了不少改动,拍摄过程中也会有演员时不时地发来微信,与王海鸰探讨人物行动和设定的合理性。王海鸰直言,剧中的诸多角色中,有些角色的设定根据演员的意见都进行了调整,尤其是殷桃饰演的郑娟,是她的生活 经验 里很少遇见的角色,“她一辈子没有正式工作过,而且是这么一个勇敢刚烈,在爱情面前这么坚毅的女子,距离我的生活太远了,我要想象非常困难,去很难去感同身受。” 当演员全情投入这个角色时,就会发现剧本中有些不太合理的地方需要完善。王海鸰透露,自己白天写剧本,晚上还要收到文学编辑和演员的微信,大段的语音都是谈角色和剧情的调整。殷桃曾经提出,作为一个家里的弟媳妇,郑娟的故事里完全没有和大哥周秉义的交集,而这种交代是应该有的。饰演二姐夫冯化成的演员成泰燊,也对人物的设定提出了很多质疑,最终将原始剧本里比较渣男的人设,进行了合理化的改写。“这种改变完善了人物转变的动机,让人物不是为了坏而坏,也更加符合我们戏的整体气质。从这一点上来说,演员提出来的改动是对的。” “我们的演员真的太好了,他们都是全情投入,提出来的意见也都是很合理的。”王海鸰坦言,《人世间》的创作过程充满了和导演、演员、制作团队的“相爱相杀”,这种互相的成长也让她更加的尊重内容创作,而正是整个剧组极为浓厚的创作态度,最终确保了《人世间》剧本无废戏、演员不放水的“百分百”。“对我来说,这也是一个成长。”她说。 人世间观后感范文(六) 电视剧善于展现日常生活,已有《平凡的世界》《金婚》《父母爱情》等珠玉在前,但《人世间》的独特之处在于能将前述经典恢宏的史诗性与细腻的情感性融为一体,在经纬交织中熔铸出以光字片的历史命运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与百姓生活的缩影。 《人世间》想要表达的是个人、家庭与群体、城市之间的同构命运。“光字片”是北方吉春市的边缘棚户区,这里有木材厂、酱油厂、 拖拉机 厂、军工厂等,居住的大多是新中国的第一代工人家庭。这些家庭里,有如周志刚这样的支援三线建设的建筑工人,也有“六小君子”这样的“工二代”,以及周楠、冯玥和周聪这样的第三代。它是光荣与梦想的 同义词 ,也是困惑与艰难的 近义词 。电视剧从1969年周家子女上山下乡为故事起点,逐步展开了共和国50年发展演进的宏伟画卷,其中涉及了上山下乡、三线建设、恢复高考、知青返城、改革开放、反腐倡廉等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节点和事件,而剧中这些工人群体家庭的历史命运也就随之跌宕起伏。这样,光字片就有了极典型的意义,成为了中国城市50年发展的一只“麻雀”,而电视剧也就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家庭故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故事”了。 在注重长时间跨度带来的历史深度的同时,《人世间》还从空间的角度拓展了故事的宽度。光字片犹如蒲公英的花托,随着光字片的人从这里出发,像种子向外飘散。随着周志刚,我们来到了四川三线建设前线的起伏大山中;随着周秉义,我们看到了生产建设兵团的雪山农场;随着周蓉,我们见到了贵州的青绿山水;随着骆士宾和水自流,我们见证了深圳的迅速崛起。多样化的空间通过人物关系的牵连为电视剧构造了一个蒲公英般的辐射与漂移状的故事世界,强化了电视剧容纳社会历史的能量级。从北方到南方的对角线既画出了剧中人物的种种命运,也画出了国家发展的变奏曲线和强弱声调。但最后,这些从光字片飘散在外的人们又都回到了这片生养自己的土地去见证光字片的消失——这既是光字片老百姓几代人的期盼,也是以郝省长与周秉义两代共产党干部为代表的党和政府对百姓美好生活庄严的兑现。 《人世间》中的世界当然并不全然和谐美丽,也充斥着各种矛盾冲突、思想困惑和人性复杂,但难得的是这个世界中的人们始终没有丧失对美好生活的执着向往、竭力追求和相互扶持,从而让这一方人世间成为值得留恋的有情天地。 人世间观后感范文6篇相关 文章 : ★ 《在人间》读后感初三作文10篇 ★ 乱世佳人观后感精选6篇600字 ★ 步步惊心观后感范文6篇 ★ 《人间失格》读后感800字10篇 ★ 散文读后感6篇600字 ★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6篇600字 ★ 精选安全教育片观后感范文5篇 ★ 电影奔腾年代观后感范文5篇 ★ 2020《后浪》演讲视频观后感优秀范文10篇(2) ★ 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范文5篇
2023-08-28 11:57:431

钢琴师电影观后感范文

《钢琴师》是波兰犹太作曲家和钢琴家席皮尔曼的自传改编,描写了一个波兰犹太钢琴家在二战期间艰难生存的 故事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钢琴师 观后感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 钢琴师观后感范文一 《钢琴师》是在我记忆中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一部电影,片子大概要三个小时,我看的几乎忘了时光,直到电脑自动关掉,纳粹、逃亡、男人、女人、那个世界、离我太远,却又很近。我只能任凭自我跟着主人公一齐逃亡,在那里除了活着。其他什么都失去了好处,看完这部电影,内心感到无比的纠结,人性的光辉,为什么总是在泯灭时闪现。《钢琴师》给了我一种心灵上的洗礼,很感激为这部片子付出努力的人们。 战争来临的时候,每个人都劫数难逃。钢琴师也不例外。曾被鲜花和掌声包围的钢琴家,从音乐迷梦中跌落下来,沦落凡尘可怜的艺术家不忍看到家人被饥饿和贫困击倒,忍痛卖掉了心爱的钢琴。出于同样的理由,这位首屈一指的钢琴家不得不在无人喝彩的小酒馆中弹奏。有时,琴键敲击声还比不上钱币的叮咚悦耳。然而灾难才刚刚开始。很快,混乱的犹太区也不容许他们继续生存。大批的犹太人即将被送上火车,生死未卜。在上车的前一刻,一位老友救了他,不明白是幸运还是不幸。因为死亡固然可怕,至少还能与家人相拥。离开了群体的个人生活在无望的恐惧中,是一种莫大的精神折磨。qq网名男生霸气 钢琴家暂时逃离了犹太死亡之旅,成为一名建筑工人。但即便每日的工作又脏又累,还是无法摆脱死亡的阴影。身边的工友一批批的死去,哪怕是最微小的一个暗示,也可能当场招来杀身之祸。工人们在暗地里酝酿动,而钢琴家再次幸运的逃出了魔窟。 摆脱了疲惫的肉体折磨,又进入了饥饿和囚禁的地狱。由于他犹太人的特殊身份,他不停地隐藏在变换的建筑中,耳边传来隐约的枪炮声,那是工人们动的信号,他为自我苟且偷生感到羞愧,但毕竟,生存是完美的,哪怕在饥饿和恐惧中苟活着。 之后钢琴家象个野地的幽灵,落魄而憔悴。他每一天都在废墟中寻找可存活的食物。当他最后找到了一只罐头时,德军来了。钢琴家再遇险境,只得闭目等死。当听说他是位音乐家时,颇有修养的德军将领带他来到钢琴前,要求他弹奏一曲。那是怎样一种落差啊!枯瘦如柴的手臂游移在琴键上,额前的乱发覆在眼前,一个落魄如鬼的人形坐在高贵的钢琴前,就在前一秒,抚着琴键的手还在为一点食物而不择手段。但是音乐是一种神奇的东西,他被一点一点唤醒。身体慢慢地挺直,双手也由迟疑转为行云流水般旋转。很快,他就与琴融为一体。在黑白的琴键间,那个消失的钢琴家又复活了。而音乐也经过灾难的历练而更加纯洁,更加打动人心。德军将领也在其中,他默许了这个不凡生命的存在,并为他带给食物。 当重重磨难过后,云开见日。钢琴家重又优雅地在华丽的大厅里演奏音乐。生命中所有如花的美丽绽放,一切阴霾不再。可电影的故事是否真的存在?现实中的钢琴家会这么幸运吗?而那些如草芥般瞬间消亡的普通民众呢?除却战争,人的生命是否也在经历着优胜劣汰的残酷淘汰呢?我不得而知。但至少,由此,我感到人类的渺小,也感到人性的卑劣与伟大。当繁华过眼,灰飞烟灭时,只有人类精神的矍矍之火还在宇宙的上空飘荡回响。这,该是不灭的吧。关于茶的诗句 钢琴师观后感范文二 父亲、钢琴、音乐、爱铸就了他的一生,一位伟大的钢琴家,一种淡淡的哀伤。 刚开始看《钢琴师》的时候,大卫的一顿疯癫让我感到烦躁,但是当大卫回忆起自我的童年,当他演奏起那首肖邦的曲子时,钢琴曲的那种美感突然引起了我的注意力,让我有了继续看下去的兴趣。 我认为大卫的一生有着一种淡淡的哀伤,父亲对他有着一种变态的爱,一个“小提琴的故事”父亲将自我对音乐的热忱强加于他身上,使得年幼的大卫从小就务必承受着来自父亲的压力,但也正是因为父亲这种偏执的爱使得大卫醉心于音乐,让音乐完全占据了他的全部生活。 正是因为对音乐的热爱使得大卫与父亲反目,背井离乡到了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对音乐的热忱让他完全投身于音乐,但是又无法摆脱与父亲之间反目的心理压力,那种众叛亲离的情感缺失使得他对音乐近乎疯狂,以至于最后精神崩溃。 妻子吉莲的出现给大卫的生活带来了光明,与吉莲的爱和婚姻改变了大卫的生活,再一次演奏会的成功更为大卫走出自我的阴霾带给了动力。 本片以大卫的回忆为主线,从小时候,到伦敦求学,到精神崩溃,到重新登台,这中间音乐起了重要的作用,大卫的一次次登台成为全片的线索,优美的钢琴曲成为影片的灵魂。 影片中很多场景给人很强的视觉与听觉冲击力,看完这部影片,对影片中的一些场景印象很深,大卫在雨中跑入餐厅的狼狈,崩溃的他在众人面前弹奏时的自信;结婚时蹦着,跳着,像孩子般的自由和幸福这些都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 天才的成长总是充满坎坷,而天才的陨灭更是让人心酸与叹息,这正是大卫一生的真实体现,无法释怀的父辈的期望,心中怀着对梦想的追求,叛逆与梦想,让这个天才少年大卫在到达音乐的顶峰的同时却也进入了人生的低谷,但是最后大卫的婚姻与感情又为这位天才悲哀的一生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点。 无论是从情感的表现还是从音乐的使用来看,《钢琴师》这部影片都堪得上是一部经典之作,能获得奥斯卡奖项也是必然。 钢琴师观后感范文三 影片讲述的故事是发生在二战时期的波兰,德国纳粹对犹太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杀戮,而作为钢琴师的主人公斯皮尔曼同样要在这场屠杀中东躲西藏,受尽了残酷战争所带来的巨大痛苦,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伤害,更糟糕的是精神上的折磨与羞辱。最终,幸运的是钢琴师用他的音乐才华打动了一位纳粹;在他的帮忙下,钢琴师最后等到了战争结束的那一天,顽强活了下来。 本电影透过一连串直白而又真实的画面,展露出了纳粹的残酷无情,例如,被赶到集中营的犹太人在德国士兵的皮鞭下奏起欢乐的乐曲,两眼含泪的跳着欢快的舞步。和一些德国在一队犹太人中挑出几个瘦弱的让他们趴在地上,然后一个个枪毙。他们残忍地把人的生命当作了游戏。还有,让人最深刻的那一幕是有一个因残疾而无法向德国人起立鞠躬的老人,被连人带轮椅从楼上扔下捽死在路上。而钢琴师正是这些事的经历者和目击者,然而在音乐的支撑下,钢琴师顽强地追求着生命的机会。 影片中的一幕形象地表现出钢琴师斯皮尔曼对音乐强烈的热爱之情。就是在一间藏身的屋子里,有一架钢琴,但钢琴师却不能出声,否则会暴露自我,于是他将手指悬在琴键上尽情地演奏,就好像是真实的在进行着钢琴的演奏会。也许,此时无声的钢琴之声是钢琴师生存的期望和动力了。最后,斯皮尔曼也是凭着他音乐才华打动了一位纳粹,唤醒了那位的良知与善心,也促使他帮忙了钢琴师,使钢琴师得以在一片废墟中存活了下来。从这位德国上看,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德国军人都是坏的,他们也有好人的。可惜的是,战争结束后当钢琴师赶到战俘营时,德国的战俘已经转移了,而这位以前救过钢琴师的军人最后还是死在了战俘营里面。 导演透过这部电影不仅仅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战争中某些人的坚强与勇敢,还深刻地揭露了许多社会现实。如影片中不管是哪一国家的人,都是有好有坏的,有软弱的也有坚强的。我们就应从历史中学会 反思 ,反思自我,反思自我的民族,就应努力维护世界的和平。 钢琴师观后感范文四 《钢琴师》告诉我们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波兰犹太天才钢琴师斯皮尔曼在二战爆发前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他能够在音乐厅里享受钢琴带给他的快乐,感受一家人在一齐和和睦睦的生活乐趣。然而,二战的爆发把这完美的一切都摧毁的干干净净。往日喧嚣热闹的大街变得冷冷清清,熙熙攘攘的人群不知哪里去了。昨日的欢声笑语随着德国纳粹的到来已经烟消云散,偶有三五成群的犹太人匆匆走过,他们或者盲目逃命或者商议着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灾难。 当战火弥漫在波兰的每一个角落的时候,钢琴师斯皮尔曼便开始了漫长的逃难历程。他躲过了德军地毯式的搜索,之后被抓去做了苦役。德国对犹太苦役异常残忍,他们将年纪稍大一点的犹太苦役一个之后一个的杀害,还时常无缘无故地鞭打年轻的苦役。身上的上本来就很多了,心里的伤更是像魔鬼一样挥之不去,德国军鞭打他们的身体,或许他们能够忍受,但是对于德军侮辱犹太民族那不堪入耳的"言语他们愤恨至极。他们在危机四伏的生活状态下开始谋划着起义。斯皮尔曼在一对夫妇的帮忙下逃离了德军的魔爪,但他的危险无时无刻不在。当我们看着德军残忍杀害犹太人的时候,除了对德军这种恶劣行为深恶痛绝、为遇难的犹太人惋惜同情,我们更多地认识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德军残忍杀害犹太人的行为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电影《钢琴师》里有一段令人难忘的场景:“德军搜索到一栋楼,他们让所有的犹太人站起来,其中有一个老人由于瘫痪,所以在轮椅上无法站立,愤怒的德军抬起轮椅将老人从高楼上扔了下去。在场的所有人都目瞪口呆了,我们更是感到不可思议。看着德军疯狂残杀犹太人的场景我们不禁陷入了思考,为什么德军那么痛恨犹太人呢?犹太人那么善良那么聪明,尤其在商业领域他们更是卓尔不凡。有人调查世界巨富排行榜,发现犹太人在富人排行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然而,在二战时期不知哪位聪明绝顶的科学家发出这样的论断:犹太民族是世界上最低劣的民族,他们十分的愚蠢。这种民族歧视一向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擅长的。美国的白人歧视黑人,就算是一个国家的也逃不掉被歧视的厄运。更何况并不发达先进的波兰呢。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通常以剥削为主集中资金谋取利益,他们以利益作为一切生活活动的最高标准,所以在资本主义国家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国家,正在努力地缩小贫富差距。就像邓小平说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到达共同富裕。” 纵观历史长河,我们目睹了资本主义国家给世界人民造成的一次又一次的灾难。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各种因争夺地盘争夺利益的小战役更是司空见惯。我们熟知的在清朝末期,西方列强在中国发起的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都是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资本的累积所犯下的罪行。随着1848年马克思《共产党宣言》发表,人们开始认识到资产阶级的黑暗,社会主义的完美。实现物质的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尽管实现这个理想是个漫长而坎坷的过程,但是我们坚信只要不屈不挠、勇往直前,总有一天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理想会实现的。当然,实现伟大的社会主义理想不是光靠马克思或者下一个“马克思”只有千千万万个拥有马克思主义信念的人们共同努力,才能众志成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实现社会主义理想才会指日可待。 既然我们明白实现社会主义理想要靠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那么我们就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将这一伟大的理想付诸实践。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呢?我认为就应清楚为什么坚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是引领我们走向共同富裕的旗帜,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我们的社会主义理想才会实现。我们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呢?首先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它不仅仅仅是马克思的思想,更是一个时代的精神精华。它凝聚了无数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精华,成为指导全人类前进的“圣经”,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 “圣经”,每个国家的国情不一样,当然要适当改革以适应本国的发展。我们如何发展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呢?我认为就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马克思主义对我们国家有用的部分,将不贴合我国发展的部分剔除掉。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根据国情制定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的思想路线。有所继承,有所发展。 要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务必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一理论和实际问题。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彰显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时代魅力。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同时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永葆马克思主义的生机和活力。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除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外,还就应努力学习科学 文化 知识,吸收古今中外一切先进成果,为我所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任重而道远,你做好准备了吗? 钢琴师观后感范文五 前几天闲来无事,便在某奇搜腾电影,翻看翻看着,便发现了《钢琴家》这样一部电影。 第一印象便是这朴实无华的片名,《钢琴家》,便不是说是一个钢琴家或者是一个关于钢琴的故事喽?怀揣这这样的好奇,我观看了这部影片。 142分钟的影片却让看后的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可讲的地方太多了,以至于让人不知从何说起…… 那就简单说一些吧。 影片的开头是美好的,钢琴家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有了自己心仪的女子,但突如其来的禁犹太令,让原本美好的人生被改写,所有的犹太人被迫搬迁到人为划分的犹太区,受尽侮辱,历尽险恶。犹太人仿佛牲畜一样被军官蔑视羞辱,也被世人所嫌弃。犹太人们被困在围墙中,他们失去了新鲜的面包,更失去了生而为人的自由。 而有些犹太人,不仅失去了自由,更失去了一个民族的节操,他们打骂同是犹太人的别人而来显得自己高人一等,但殊不知在别人眼里,他们是那低声下气的狗,是比那些失去了自由的人还可怜的人。 这部影片中最让人印象尤为深刻的一幕,德国军官发现了藏身的男主,却没有杀了他,而是听着他的钢琴演奏陷入深深地回忆中,更甚于之后主动帮助男主给之于食物衣物。这位德国军官本性并不是坏的,而是由于战争的残酷而不得不去战斗杀戮,他不想死,所以在感受到钢琴家的求生欲后而引起共鸣。虽然最后他的确是死了,但这不是人性中美好的一面么? 战争,对于这个世界的危害是极大的,而对于一个家庭,对于个人,最痛苦的便是失去家人失去以前拥有的所有,而这些情况,在战争是最为常见的,活下来真的很不容易。影片极其深刻的以一个平常艺术家的亲身经历刻画出了战争的残酷,也表现出了一个人对生的渴望,让我们在跌宕起伏的剧情中厌恶战争而对生活抱以希望。总之,这是一部值得去看值得深思的影片。 钢琴师电影观后感范文相关 文章 : 1. 钢琴师观后感范文5篇 2.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精选5篇 3. 2019《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心得优秀范文5篇 4. 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范文5篇 5. 电影《海上钢琴师》800字观后感范文 6. 电影《海上钢琴师》800字高中观后感范文 7. 电影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总结 8. 电影《海上钢琴师》精彩的影评大全5篇范文 9.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及影评最新【5篇】 10. 2019《海上钢琴师》电影影评及优秀观后感5篇
2023-08-28 11:59:041

帮忙。写一篇《海上钢琴师》的英文观后感。

Leggenda del pianista sull"oceano,la Take a piano. The keys begin, the keys end. You know there are eightyeight of them, nobody can tell you any different. They are not infinite. You are infinite. And on these keys the music that you can make is infinite. I like that. That I can live by. What I didn"t see. In all that sprawling city there was everything except an end. There was no end. What I did not see was where the whole thing came to an end. The end of the world... You get me up on that gangway and you"re rolling out in front of me a keyboard of millions of keys, millions and billions of keys that never end.That they never end. That keyboard is infinite. And if that keyboard is infinite, then on that keyboard there is no music you can play. You"re sitting on the wrong bench. That"s God"s piano. How do you choose just one? One woman, one house, one piece of land to call your own, one landscape to look at, one way to die... I was born on this ship, and the world passed me by, but two thousand people at a time. And there were wishes here, but never more than fit between prow and stern. You played out your happiness, but on a piano that was not infinite. I learned to live that way.
2023-08-28 11:59:122

100部经典电影思维训练营第62部《海上钢琴师》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做自己就好《海上钢琴师》是一部很值得讨论的电影,1900从小是个弃儿,由船上水手拉扯大,一次意外让1900暴露了钢琴天赋,从没碰过钢琴的1900,竟然旁若无人在钢琴上弹奏出动人的音符。从此,他就在船上开始了钢琴演奏,贵宾厅三等舱都弹,以至引来了爵士音乐大师的对决,他赢了。从此,声名大噪,唱片公司为他而来,音乐挚友劝他回归俗世,但他却始终不愿意为了名利而走下这艘船。直到遇上他心动的女孩,陷入爱情。这时候他面临选择,要追求爱情必须要下船,可是最终他还是返回了船舱。他下船,靠着他的才华完全可以有名有富有爱情。 曾经看过这部电影两遍,我都会认为这个人为什么不下船呢?未知的世界不需要害怕呀,他的钢琴天赋足以面对这纷繁复杂的社会,他可以有无限想象,为什么他要选择在船上,甚至等到死亡。这种有限的空间有什么留恋的呢? 现在看,有了理解。诚然,1900凭借一技之长,能够在红尘之中获取财富、名利、地位、声望。这些东西,是绝大多数人的梦寐以求。可是,1900对此毫无兴趣,面对各种诱惑,1900守住了初心。他非常明白,陆地上那种匆匆忙忙、追名逐利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做出舍弃。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就能拒绝诱惑,1900下船,意味着尝试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而他并不确定,那里是否有他喜欢的生活,于是他选择了回头。 很多人终其一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在1900转身回到船上,在此之后,他因为对未来确定明晰,所以心甘情愿地留在船上。 哲学家赫尔曼·黑塞说:“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然后在心中坚守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这或许就是对这部电影最好的解释。 做你自己,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余生,不要在意世俗的眼光,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就去坚守。
2023-08-28 11:59:201

求《钢琴师》观后感啊!!!!不要复制的!速度啊!

这是我看过最窝囊.最恶心的电影.如果我是纳粹.我不会杀任何犹太人.我只会杀了这个男主角,整个片子,.他一直在苟延残喘.我看不懂.究竟只是个什么东西. 没有一点尊严.他应该拿他的音乐去鼓舞波兰人民.而不是换取自己的性命. 也许我说的有点偏激.,你们懂得. 这是史上最恶心的一个电影.
2023-08-28 11:59: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