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中国的城市化水平

2023-09-01 20:30:20
TAG: 城市化
共2条回复
可乐

中国的城市化率历年情况

2000年,我国的城市化率为36%。

2003年,中国城市人口总量为世界的17%,居世界第1位。从比率指标来看,中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世界发展指标2005》统计的151个国家中居第107位;中国第二、三产业就业量在《国际统计年鉴2005》统计的32个国家中居最后一位。综合比较,中国城市人口呈现双重性:中国城市人口总量居第1位,城市人口比率指标居第70位。2006年全国城镇人口57706万,占全国总人口比重为43。9%,城市化水平比2002年提高4。8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

2006年东、中、西部城市化水平分别为54。6%、40。4%和35。7%。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这三个城市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100%。城市化达到90%以上的城市已达到8个城市;城市化水平较低的是贵州和西藏,分别为27。5%和28。2%。

2009年,城市化率已达46。6%,

2010年达到47。5%。

马老四

总人口超过一半,已经达到城市化!

相关推荐

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水平又叫城市化率,是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根据联合国的估测,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在2050年将达到86%,我国的城市化率在2050年将达到71.2%。 城市化水平 中心城区、县(市、区)及建制镇,凡列入城镇建设规划且城区建设已延伸到乡镇、居委会及村委会并已实现水、电、路“三通”的,都纳入市镇人口计算,这样能客观反映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水平的整体评价体系应包括下列要素:城市人口比重,适龄人口入中学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市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城市人均道路铺装长度,城市用自来水普及率,城市人均住房面积,万人拥有医生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当然这其中有统计上的因素,由于流动人口在离开户口所在地,并且在城市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才能被统计为城市人口,这有可能低估了我国现有的城市化水平。
2023-08-28 18:35:231

如何判断城市化水平的高低

判断城市化水平高低的主要依据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城市化水平又叫城市化率,是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城市化水平的整体评价体系应包括下列要素:城市人口比重(城市人口实际包括非农业人口、居住城区的农业人口和流动人口);适龄人口入中学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市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城市人均道路铺装长度;城市用自来水普及率;城市人均住房面积;万人拥有医生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2023-08-28 18:35:381

城市化水平指标标准是什么?

城市化水平就是指城市化率,主要是指一个地区的城镇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重,这是反映工业化水平和经济社会结构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过程的指标。上世纪90年代中等收入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大致为50%,按照目前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 展速度,全面建成小康城市化率目标设定值为55%。
2023-08-28 18:36:023

城市化水平或称城市化率,数值越高

城市化水平或称城市化率,是用来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具体是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数值越高,城镇化水平就越高。我国的城镇化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城镇化人口质量还不高;东部、中部、西部区域城镇化的发展不平衡;全国大多数的城市还处于城镇化的初级发展阶段。小城镇的盲目发展造成了环境的污染等。对于当前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的局面: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副司长冷宏志介绍,目前已采取大量措施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事实上,在6.22亿的城镇人口中,有1.67亿农民工,他们统计在城镇人口中,但事实上还属于农业户籍人口。李守信表示,未来中国城镇化最关键、最重要的问题是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他们应该和城镇居民有同等的社会权益,平等地享有他们所创造的经济成果。为解决好农民工群体的权益保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政策研究司司长尹成基表示,政府已经和即将采取措施。“在马上来临的十二五(2011-2015年)期间,中国的城镇化水平预计将超过50%。”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司副司长张勤说,“未来10-15年中国仍将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化水平将年均提高0.8-1个百分点。”
2023-08-28 18:36:111

城市化水平或称城市化率是用来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具体是指城市人口

城市化水平或称城市化率,是用来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具体是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数值越___,城镇化水平就越高。A、低。B、高。答案:B。注意。当前中国城市化发展存在五大战略性弊端:一是在世界格局中,中国的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所对应的非匹配;二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明显地表达出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的非规整;三是中国的城市化亟需克服“城市和农村、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非公平;四是中国的城市化偏重城市发展的数量和规模,忽略资源和环境的代价,呈现出粗放式生产的非集约;五是中国的城市化必须解决如何进入现代管理制度、消除城市病的非成熟。根据“城乡发展动力”、“城乡发展质量”、“城乡发展公平”指数计算,《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还给出中国内地50个代表城市的新型城市化水平排序,上海、北京、深圳、天津、成都、广州、苏州、重庆、杭州、无锡位居前10名。
2023-08-28 18:36:281

什么是城市化水平?拜托了各位 谢谢

城镇化率(urbanization rate) 城镇化率(又称城市化率, 城市化度, 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指标) 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人口学讲的城镇化是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过程, 即以农村人口不断向 城市 迁移和聚集为特征的一种历史过程;
2023-08-28 18:36:421

城镇化水平计算公式

城市化率(也叫城镇化率)是城市化的度量指标,一般采用人口统计学指标,即城市(镇)人口占总人口(包括农业与非农业)的比重。城市人口实际包括非农业人口、居住城区(镇)的农业人口和流动人口。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总人口在数据难获得的情况下,特别是县级及以下的城市规划研究,因数据难以获取,城市(镇)化率(城镇化水平)常统一简化为非农业人口比重,即非农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城市规划中,城市化水平的另外一种表示方法是以城市建成区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
2023-08-28 18:36:501

城市化水平是( )的重要标志之一,( )是城市化的主要标志。

城市化水平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城市人口)是城市化的主要标志
2023-08-28 18:36:593

中国城市化水平

中国的城市化水平程度快速发展:1、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自1949年至2003年,我国的城市数量已由132个增加到660个,全国的城镇人口已经增加到5亿多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2、在城市数量迅速增加的同时,城市的各项功能也趋于完善,城市体系逐渐形成,城市作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及信息的中心地位日益凸现。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在经济建设、制度创新、产业升级方面不断优化结构,完善功能,给周围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强大的辐射力和带动效中国的城市化率历年情况2000年,我国的城市化率为36%。2003年,中国城市人口总量为世界的17%,居世界第1位。从比率指标来看,中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世界发展指标2005》统计的151个国家中居第107位;中国第二、三产业就业量在《国际统计年鉴2005》统计的32个国家中居最后一位。综合比较,中国城市人口呈现双重性:中国城市人口总量居第1位,城市人口比率指标居第70位。2006年全国城镇人口57706万,占全国总人口比重为43。9%,城市化水平比2002年提高4。8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2006年东、中、西部城市化水平分别为54。6%、40。4%和35。7%。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这三个城市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100%。城市化达到90%以上的城市已达到8个城市;城市化水平较低的是贵州和西藏,分别为27。5%和28。2%。2009年,城市化率已达46。6%,2010年达到47。5%。
2023-08-28 18:37:093

杭州城市化的水平和特点

杭州城市化的水平:杭州城市化的水平“十三五”时期,杭州经济总量始终走在全国前列,2020年GDP总量达到1.61万亿元,居全国大中城市第8位,世界城市排名进入第二方阵,获评最具国际影响力十大城市、中国十大创新城市、中国十大智慧城市、全球15个旅游最佳实践样本城市、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全球会议目的地百强城市、综合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新时代数字治理标杆城市等系列殊荣,城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杭州城市化的特点:城市美誉度不断提高、人民幸福感持续提升、城市空间格局更趋优化、数字治理体系智慧高效、城乡融合发展统筹推进。
2023-08-28 18:37:281

什么是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以城市规模、人口和居民生活质量等为指标的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总是要受到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交通运输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城市化水平也是一国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标志之一。公路运输是可以联系千家万户的面上运输,以高速、安全、土地利用效率和通行能力高为主要特征的高速公路的出现,是面上运输网络布局得以优化、在限定时间内到达或往返区域内任意地点的"小时或数小时交通圈"规划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由此而产生的及时运输服务和物流管理不仅改变了制造业和流通领域的经营方式,提高了经济效率,而且对产业结构及分布、城市结构和规模、中小城镇的发展,以至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别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意义深远的社会效益。这已是为实践所证明的客观规律。  国外的实践经验表明,一条高速公路,特别是大城市之间的高速公路建成后,就会使两端的大城市沿高速公路逐渐延伸发展,形成以高速公路为轴线的城市群,在各处出入口或立交桥附近形成一系列卫星城镇。如日本坂神等几条高速公路的14座立交桥投入营运5年后,新建工厂9,000余家,同时使原来的小城镇逐步发展成工业城市。  又如,贯穿加拿大最大的两个省份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的高速公路,起于西南部与美国的汽车城底特律相邻的温莎,止于东北部圣劳伦斯河畔的魁北克,全长1,100余公里。在多伦多交通最繁忙的地区,该高速公路最宽处多达16车道,日均交通量达35万余辆,高峰期超过40万辆,是北美最重要的公路运输干线。在这条高速公路修建之前,安大略省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多伦多南部。1962年该高速公路建成之后,工业布局逐渐向北延伸,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轴线的工业走廊,集中了全加拿大70%以上的工业,包括食品饮料、汽车及其零部件、钢铁、纸浆及造纸、纺织服装、电子、通讯、飞机、造船、木材加工、化工、军工等几十个工业门类,相应地促进了高速公路沿线商业、文化设施的发展和中小城镇的发展,使之成为全加拿大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该高速公路因此被称为"加拿大的主要街道"。  我国的京津塘高速公路全长142.69公里,其中天津段100.85公里,经武清、北辰、东丽、塘沽四个区县,是天津的城乡结合部,原先以农业为主。高速公路建成后,沿线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两年内批准设立的三资企业一千余家,沿线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从原先的90%左右下降到40%(1993年)。乡镇企业的总产值从1990年的690,181.5万元增长到1993年的1,618,200万元,增长了134.46%,年增长率达18%。京津塘高速公路沿线的出入口周围形成了电子、机电、新材料、生物、新能源等各具特色的9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及相应的城镇居民区。  沈大高速公路将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群与以大连为中心的南部城市群连成一体,形成了一条经济开发轴线,沿线建设的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占全省总数的一半。既促进了原有大中型城市的发展,也促进了郊区卫星城和中小城镇的发展。1990年,全省共有6个县级市、413个建制镇,位于沈大高速公路沿线的仅分别有2个和173个;到1993年,全省发展到14个县级市、526个建制镇,而位于高速公路沿线的就分别达到了7个和227个。  沪嘉高速公路建成后,现代化的交通条件大大改善了沿线的乡镇的投资环境,从而使沿线土地价值从原先的每平方米仅5元左右增加到30-80美元。不仅吸引了大量外资和内资发展了经济,而且发展了新兴的农村集镇,促进了劳动力由农村向城镇、由农业向非农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和第三产业转移,推动了高速公路沿线及周边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缩小了城乡差别。而在广深高速公路沿线,除了个别地段外,几乎已没有空地,分不出城镇和乡村,基本上实现了城乡一体化。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经济的变革时期,城市化发展的趋势是显然的。高速公路的发展将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将高速公路的规划和建设与城市规划和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制订有利于城市化发展的政策法规及具体措施,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2023-08-28 18:37:361

根据国际经验,当城市化水平达到多少

根据国际经验,当城市化水平达到30%以后,城市化将步入高速发展的阶段,直至达到70%以后才逐渐减速至平稳发展,我国正处在这样一个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区间之中。
2023-08-28 18:37:442

我国城市化水平目前是60.6%,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是多少?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是80.25%,目前我国处于发展中国家,所以我们应该更加努力。
2023-08-28 18:38:044

高中地理如何提高城市化水平

第一,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1、农业发展为城市经济提供资金积累;2、农业发展为为口向城市的聚集提供基本的物资生活条件;3、农业发展为城市发展提供劳动力;4、农业发展为城市轻工业生产提供原料;5、农业为城市工业提供市场。第二,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1、工业化使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2、工业化冲破农村自然经济的桎梏;3、工业化带动交通地理的大变化;4、工业化促进城市第三产业的大发展。第三,市场化是城市化的直接动力。1、劳动力市场化使劳动为口向城市的迁移得以实现;2、土地资源市场化使城市窨规模的扩大和新城镇的建设得以实现;3、产品市场化使城市化在更广阔地域的展开得以实现。
2023-08-28 18:39:421

我国2019年的城市化率为60%,在世界处于什么水平?

我国2019年的城市化率为60%,在世界处于中等水平。目前,全球的城镇化水平大约在百分之五十五,中国的城镇化已经超过了全球的平均水平,不过这种超越并不是很多。从国家来看,美国的城镇化水平高达百分之八十,而日本更是高达百分之九十,从中可以看出,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远,从地区来看,中国的城镇化水平仅仅高于亚洲和非洲的平均水平,相比北美、欧洲以及大洋洲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应答时间:2021-05-12,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2023-08-28 18:39:535

一座城市或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越高越好吗?

我并不这么认为,现在我身边看到太多两极分化的地区,就是为了发展城市,导致仍然农村和城市还是有差距,甚至城市的中心和郊区差距就已经很大了
2023-08-28 18:41:084

2022全国各省城市化水平

“2022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百强榜”。榜单从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人口发展与社会潜力、生态文明与环境治理、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等7个一级指标、45个二级指标进行综合评选,其中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广州市和杭州市位列榜单前五位,
2023-08-28 18:41:543

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预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

挑战城乡发展不平混 区域发展不平衡 2011的中国城市化在47% 左右 估计2030会达到65%左右 谢谢采纳
2023-08-28 18:42:054

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标志是

答案D城市化的三大标志: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用地规模扩大,③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其中城市人口比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
2023-08-28 18:42:252

2000年的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的城市化水平已达( )。

【答案】:D进入90年代后,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城市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2000年的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的城市化水平已达36.22%。2000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实施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共同进步”的基本策略。
2023-08-28 18:42:341

城市化的概念和衡量指标1

城市化 (一)城市化的概念和衡量指标 城市化又称城镇化、都市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是“城市化水平”,它一般用国家或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其实质是反映了人口在城乡之间的空间分布。 (二)城市化的类型 1.向心型城市化与离心型城市化 如果从城市中心来考察城市发展过程,城市化有两大阶段:一是向城市中心集聚的向心型城市化(又称集中型城市化);二是从城市中心向外扩展或扩散的离心型城市化(又称分散型城市化)。城市发展的初中期主要是向心型的,城市发展的中后期主要是离心型的。 在城市离心发展过程中又有郊区化(又称郊外化)和逆城市化两种不同类型和不同阶段。郊区化是人口、就业岗位和服务业从大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的一种分散化过程。逆城市化是人口从大城市和主要的大都市区向小的都市区甚至非都市区迁移的一种分散化过程。 城市进化理论认为,从工业化社会到后工业化社会,城市发展具有相似的进化过程,可以分为如下4个阶段:(1)“绝对集中”时期:(2)“相对集中”时期(3)“相对分散”时期(4)“绝对分散”时期 中国的城市化就整个过程看,仍属于乡村人口和产业向各级中心城市集聚的向心型城市化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1)城市化速度明显加快,(2)乡村城市化推动了小城镇的发展,(3)城市集聚规模迅速扩大,为此,中国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 2.外延型城市化与飞地型城市化 按照城市离心扩散方式的不同,城市化可分为外延型城市化和飞地型城市化。如果城市的离心扩散一直保持与建成区接壤,连续渐次地向外推进,这种扩散方式称为外延型城市化。如果在推进过程中,出现了空间上与建成区断开,职能上与中心城市保持联系的城市扩散方式,则称为飞地型城市化。 飞地型城市化一般在大城市的情况下才出现。 题目:在城市中,居住用地一般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 )。 A.20%左右 B.30%左右 C.35%左右 D.40%左右 答案:(B) 题目:城市建成区是指( )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A.城市规划区 B.城市规划控制区 C.城市行政区 D.市区和近郊区 答案:(c)
2023-08-28 18:42:421

中国城市化为什么低于工业化水平

应大力发展中小城市、乡镇小城镇建设,一是减缓大城市压力,二是小城镇更能使国家经济全面发展,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
2023-08-28 18:42:552

城市化特点

一、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城内经有以下特点: 1.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一是不同国家之间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二是同一国家内不同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也有较大差异。 2.城市化模式为过度城市化和城市化滞后。从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来考察,世界城市化进程可分成四种模式,即同步城市化、过度城市化、滞后城市化和逆城市化。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基本上都是同步城市化。逆城市化也是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模式。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模式则主要是过度城市化和城市化滞后。 3.在城市布局方面,发达国家大多形成巨大的城市群或城市带,城市之间分工协作,经济联系密切。而发展中国家则是一个或几个主要的中心城市在人口、生产和服务部门的分布方面中显著优势,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1.工业化和城市化不同步,主要表现为过度城市化和城市化滞后。过度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超过了本国的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如墨西哥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远远比不上瑞士,但该国1993年的城市化水平达到74%,高于瑞士的60%,过度城市化的问题突出。而城市化验室滞后是指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如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就落后于工业化水平,成为阻碍我国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因素,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人口问题日益突出,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1950-1980的30年间,墨西哥城人口由于不足300万增加到1500万。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导致城市基础设施的严重不足,加之发展中国家城市规划和管理工作的滞后,造成了环境恶化、失业严重、犯罪率高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人口过分集中于大城市还导致经济布局的高度集中,加剧了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如2001年仅阿概廷首都的工业产值就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2/3。 3.城市化速度过快。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城市化速度过快,欧洲城市人口由占总人口的40%提高到60%经历了50年,拉丁美洲实现相同水平的跨越仅用了25年。另据联合国的预测,从1990-2030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将增加1.2倍,崦发展中国家将增长2.9倍。这种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一方面对工业化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也造成很多负面影响。 4.城市就业压力持续增加,城市贫困化和贫富差距日益严重。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发展所创造出的就业机会满足不了不断增加的城市人口的就业需求,导致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失业率居高不下。失业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其突出的表现是城市贫困化和严重的贫富差距。如巴西近20年来,城市人口增长了24%,贫民窟人口增长了118%,城市贫民窟人口达到3500万人,占全国城市人口的25.4%,同时1%的富人占有53%社会财富。
2023-08-28 18:43:041

城市化水平的影响因素?

问题一:影响城市化的经济的因素有哪些 1、城市化滞后严重影响农村改革和发展。从1996年至去年上半年,农民收入增幅分别为9%、4.6%、4.3%、3.8%和1.8%,逐年下降而且已连续三年降到5%以下。其中,出售农产品收入的绝对额在近两年来也是下降的。我们告诉农民;增加收入必须调整结构。但现在除了牛奶和水果外,我国人均占有的粮食、肉类、禽蛋、水产品和蔬菜都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由于农民占70%,人均肉类消费是城镇居民的60%,人均禽蛋、水产品、水果消费是城镇居民的40%,城镇居民的副食品确实不少。调整结构,确实面临着农民讲的“生产什么什么多”的问题。 2、城市化滞后直接影响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就业。从1980年起的近20年内,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国家第三产业比重从34.6%上升到48.2%,我国从21.4%上升到33.9%,起点低(13点),发展慢(2点)。就业比重,1995-1999年,我国一产下降2.1个百分点剩下50.1%,二产保持23%不变,三产增加2.1个百分点达到26.9%,占新增就业岗位的63%,成为主渠道。可见,没有城市化就没有“生活的社会化”,就没有第三产业和就业的快速发展。 3、城市化滞后会形成消费断层。从1990-1999年,我国城乡消费品零售额的比例由0.89:1变为1.58:1。69%的农村人口只有38.7%的零售额,今年8月份只剩下37%。更典型的例子是:我国彩电生产能力过剩一半,价格一降再降,但农村的彩电普及率却只有10%。我们所说的需求不足,主要是农村需求不足,我们所说的贫富差别,也主要表现为城乡差别。这不仅会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还会从整体上阻碍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协调发展。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住宅建设和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化水平在30%-70%时,是城市化发展最快的时期。现在,我国特别是东部发达地区已经进入这个起跑线。据此,权威部门预测:未来10年,我国城市人口将由3.7亿发展到6.3亿,城市化水平达到45%。打破城乡分割,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就会成为一个大规模、多层次、多区域的经济系统重组过程。专家预算,在现有水平上,城市化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直接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是推动我国经济再高速发展20年最基本的动力之一。 问题二:影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因素大概有哪些方面?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城市化。 城市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资本主义发生并发达以后, 特别是工业化以后所特有的现象。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 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上升,农村地域中城市要素逐渐增长,出现了人口从以农 业活动为主的农村向以非农业活动为主的城镇转移的过程,城市人口比重日益增大, 城市数目迅速增加,这就是城市化的基本含义。所以城镇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然结果。 问题三:城市化影响因素。 利:人口城市化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城市化水平 弊:1.人口城市化虽然可以为人们提供便捷和良好的生活环境,但因为交通、环境,以及水资源和能源等方面的问题,往往又会使人们的生活质量降低 2.人们的生活成本往往比较高,而且为了解决交通及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必须支付较高的治理成本,这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而使得企业的效率受到影响 问题四:一般认为,城市化影响因素的答案 城市化(urbanization/urbanisation)也称为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1)产业结构 世界城市化的历史表明,产业结构调整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城市化的实质是由生产力变革引起的人口和其他经济要素从农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而它表现在生产方式上,就是产业结构的大规模调整,即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各非农产业部门的转移。因此,产业结构的变动必然体现为城市化的变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主要是靠第二、三产业比重的上升,二者几乎同步进行,即工业、服务业就业比重每上升1%,城市化水平也提高1%。如果第一产业比重低,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比重则比较高,则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反之亦反。 长期以来,西部由于受到观念、制度、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制约,产业结构调整十分缓慢。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直接导致了不合理的就业结构。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使西部地区大量劳动力滞留于农村,影响了农业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变,是西部城市化水平落后的主要原因。 (2)经济增长 从各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来看,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间存在很强的正相关关系。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步伐。由于经济发展使经济收入增加,人们的需求也随之提高,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生理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更高层次的需求会随之产生,但不同层次的需求收入弹性是不同的。在众多商品中,农作物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较低,人们对该类产品的实际需求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相对减少;相反,制造业产品和服务业的需求收入弹性较高,收入增长导致对它们的需求更快的增长。因此经济增长会带来需求结构的变动也必然带动投入结构(资本与劳动的投入)和产出结构相应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大规模转移,导致资本与人口在空间的高度集聚,并因此加快城市化步伐。 (3)资金状况 城市化实际上是经济发展的结构转换与升级过程,这一过程的核心问题是区域的工业化过程,这个过程导致对资金的强烈需求。一方面,工业化特别是农村工业化需要足够的资金积累用于发展制造业及相关的资金密集、周转时间长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城市化要为农村人口的转移提供足够的城市基础设施,城市要成为现代化经济发展的中心就需要建设现代化设施,发展现代服务业,这些都需要足够的资金投入。 (4)区位因素 世界上的各种资源不是均衡分布的,因此城市总是在那些地理、气候、图纸、矿藏条件和原有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产生和发展;并不断吸引人口与资本向其中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更好的城市聚集,从而体现出不同的效益差别来。所以,滨海的良港、河流的两岸、铁路的沿线,不仅城市数量多,而且规模大、发展快、效益好;相反,“穷乡”则往往处于“僻壤”。地理位置沿海、沿江的城市或临近已有大城市的地区总是能得到更快的发展。又因为自然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衡,造成了资源供给的地区价格差异,从而影响城市的分布和工业布局。自然资源匮乏或长期难以利用的地区,其城市化水平总是落后于资源丰富、或利用条件较好的地区。 (5)基础设施状况 随着经济发展,各种资源要素,包括人力资本、医疗卫生状况、通讯交通设施等在特定区位形成了大量集聚,这些因素在城市化进程中也发挥着积极的决定作用。根据集聚经济理论,城市经济具有规模递增的特点,具有一......>> 问题五:影响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和如何影响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选择什么样的战略模式,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国在选择城市发展的战略模式时应根据: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技术、现代分工体系、不同阶层利益的均衡以及环境、资源等因素来确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发展战略;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城市可持续发展 一个城市的发展战略方案,在大的方面主要涉及城市发展的阶段定位,即回答这个城市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空间方位;其次是城市发展方向和道路的确定;此外还有城市产业模式、城市系统协调发展等。根据这些要求,在具体制定城市发展战略方案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一、经济全球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的世纪,经济全球化对现代城市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使现代城市发展环境出现了同质化发展趋势,对城市发展国际性与开放性提出新的挑战。城市发展环境同质化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制度的同质化,即市场制度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制度;经济交往规则国际化,即在世贸组织框架下的全球贸易体系,使按照共同贸易规则从事经济活动成为经济一体化的内在要求;在信息技术支撑下形成经济活动平台,使产业要素在全球范围内高度流动和重组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同质化大环境,在扩展了城市发展空间的同时,也提升了以城市为核心的地区之间的竞争层次;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新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制定21世纪城市发展战略时,经济全球化导致的同质化环境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一是在城市发展的空间定位上,必须从全球化的高度来确定城市发展可利用资源的空间边界。要从信息化改变的现代世界的空间中,从虚拟空间、关联空间、辐射空间、核心空间等多维空间中确定城市发展的新空间和新位置。 二是在城市发展的目标定位上,应从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与本地经济优势的结合中,确定21世纪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在同质性中找出差异优势,是确定新战略目标不可缺少的新思路。 三是在城市竞争对策制定上,应当考虑全球化背景下已提升的竞争平台和已发生的竞争内容来确定新竞争对策,确定如何打造新核心竞争力的竞争方案。 二、控制城市规模 中国进入了快速城市化时期,2004年我国城市化水平达到41.8%,较1978 年增加了26 个百分点。相应地,城市用地规模不断增长,1985 -2 0 0 0 年我国城市建成区用地年均扩展速度为850km2。进入21 世纪以后,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城市的空间结构面临调整,许多城市的总体规划都进入修编阶段。 在各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城市规模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部分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人口与用地规模在1990 年代初已被突破,城市总体规划的范围、目标和标准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二是许多城市在1990 年代中后期就开始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或编制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其中2010 年的城市人口规模出现了大幅增加的现象,比上版总体规划确定的2010年城市人口规模增加30%以上。城市发展规模一直是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和审批关注的焦点,多年以来主要是通过预测人口规模来确定用地规模,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城市人口规模预测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强。如何解决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规模问题得到城市规划界的关注。纵观现有的文献,主要有3 种代表性的观点:(1)产业需求的角度。根据城市的性质、职能的特点预测城市生产性用地和非生产性用地;(2)制度建设的角度。在经 济的转型时期,要实现“范式的转换”由规模控制向制度建设转变;(3)市场的角度。由于市场力量在城市发展和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强,对城市......>> 问题六: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 一个城市的发展战略方案,在大的方面主要涉及城市发展的阶段定位,即回答这个城市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空间方位;其次是城市发展方向和道路的确定;此外还有城市产业模式、城市系统协调发展等。根据这些要求,在具体制定城市发展战略方案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一、经济全球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的世纪,经济全球化对现代城市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使现代城市发展环境出现了同质化发展趋势,对城市发展国际性与开放性提出新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同质化大环境,在扩展了城市发展空间的同时,也提升了以城市为核心的地区之间的竞争层次;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新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制定21世纪城市发展战略时,经济全球化导致的同质化环境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1、在城市发展的空间定位上,必须从全球化的高度来确定城市发展可利用资源的空间边界。要从信息化改变的现代世界的空间中,从虚拟空间、关联空间、辐射空间、核心空间等多维空间中确定城市发展的新空间和新位置。 2、在城市发展的目标定位上,应从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与本地经济优势的结合中,确定21世纪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在同质性中找出差异优势,是确定新战略目标不可缺少的新思路。 3、在城市竞争对策制定上,应当考虑全球化背景下已提升的竞争平台和已发生的竞争内容来确定新竞争对策,确定如何打造新核心竞争力的竞争方案。 二、控制城市规模 在各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城市规模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部分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人口与用地规模在1990年代初已被突破,城市总体规划的范围、目标和标准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二是许多城市在1990 年代中后期就开始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或编制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其中2010 年的城市人口规模出现了大幅增加的现象,比上版总体规划确定的2010年城市人口规模增加30%以上。城市发展规模一直是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和审批关注的焦点,多年以来主要是通过预测人口规模来确定用地规模,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城市人口规模预测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强。如何解决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规模问题得到城市规划界的关注。 三、现代分工体系对城市发展模式的影响 产业集聚理论认为城市的发展有赖于城市产业的集聚,城市不仅有使产业集聚的功能,反过来产业集聚形成的集聚效应,又会成为推动城市发展和产业发展的动力。产业集聚与产业本身的发展和城市的发展具有一种互动机制。事实上,现代城市不仅是产业要素或产业群聚集的平台,同时也是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分工发展的平台。可以说现代社会分工与城市的发展紧密相连。城市所具有的规模效益是建立在高度分工的基础上的。没有分工的发展就没有产业规模的扩展,越是大城市越有利于专业化分工发展。所以我们在制定城市发展战略时,必须充分地考虑分工的因素,从现代社会分工体系中对城市产业发展进行定位,对于我国城市发展战略制定显得尤为重要。
2023-08-28 18:43:121

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工业革命前时期。早期城市因生产力水平不高,可提供城市居民需要的农副产品数量有限,所以城市发展受到限制。那时城市数目少、规模不大,城市人口比重小,主要分布在灌溉发达、利于农业生产或便于向周围征收农产品的地带。早期城市主要为行政、宗教、军事或手工业中心。这个阶段延续的时间最长,城市人口增长缓慢,直到1800年,世界城镇人口仅占总人口的3%。二是工业社会时期。18世纪中叶开始,迎来了城市发展史上一个崭新的时期。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城市发展之快、变化之巨,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是近代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欧美国家城市数目激增,城市规模快速增长,英国在1900年城镇人口比重达到75%,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近代世界城市化的又一特点是亚非国家城市化的兴起,出现了一元的封建城市体系向封建城市与近代城市并存的二元结构转化。世界城市体系的出现是近代城市化的第三个特点。195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上升到29.2%。三是当代世界的城市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化开始形成世界规模。因为从50年代到70年代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较快,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政治独立以后,经济上也有一定发展,这一切大大加快了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发展中国家已经构成当今世界城市化的主体。 市化的阶段特征 根据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经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过程大致呈一条拉平的“s”形曲线。当人口城市化水平达到30%左右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达到70%左右时,进入相对稳定阶段。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过程至今经历了四个阶段:①集中趋向的城市化阶段。该阶段城市化的主要特征是中心城市人口和经济迅速增长,特别是市中心城区形成高度集聚。②郊区城市化阶段。这个时期城市化的特征是,在工商业继续向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中心集中的同时,郊区人口增长超过了中心市区。③逆城市化阶段。在郊区城市化继续发展的同进,中心市区显现衰落景象,出现人口净减少。④再城市化阶段。中心市区经济复兴,人口出现重新回升。世界城市化一般规律(背景资料)二十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战以后,世界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195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为29.2%,1990年上升到47%,预计2000年达到50%。发达国家早在1950年城市化水平已超过50%,1950年至1980年间的城市化速度仍较快,1990年发达国家的平均城市化水平已达75%。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仍以乡村向城市移民为主,1990年平均城市化水平为37%。城市不断向四周蔓延,使城市与城市间的农田分界带日渐模糊,城市地域出现连片的趋势,形成了大都市带。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战后,若干发达国家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逐渐退居次要地位,一个城市人口向郊区迁移的郊区化或逆城市化过程开始出现。到八十年代,一些城市面对经济结构老化、人口减少,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以吸引人口回城居住,出现了再城市化现象。
2023-08-28 18:44:031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是什么

城市化一般是指人口向城市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 衡量城市化水平主要有三个标志: 1.城市人口增加 2.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3.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
2023-08-28 18:44:551

城市化会造成哪些影响?

1、人口聚集;2、伴随工业化;3、促进第三产业;4、影响自然生态;5、财富聚集效应,造就一批富人的同时产生更多的“穷人”;6、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医疗、教育、生产管理的水平也相对较高。
2023-08-28 18:45:033

近代中国华北地区城市化的特点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城市化获得了长足的进展,现在已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特点。这些新的变化和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城市化动力呈现出公有经济、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三足鼎立的动力结构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只有单一的公有经济成分。即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和集体两种经济形式。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非公经济快速崛起,即除公有经济之外其他所有经济形式,包括民营和外资两大类。经济成分趋向于多元化。然而,公有经济的步伐却相对放慢了。尤其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公有经济还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萎缩。这样,在21世纪之初,民营经济就取代公有经济而上升成为中国市场经济的主体。民营经济是指由中国民间资本投资和管理的经济成分,包括除公有和外资之外所有其他经济形式。同时,外资经济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成为中国市场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外资经济是指由境外资本投资和管理的经济成分,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两种形式。2006年,公有、民营和外资三种经济成分的比重分别是23%、56%和21%。因此可以说,当前中国城市化的动力结构为:公有经济为主导,民营经济为主体,外资经济为辅助,三者大体上成鼎立之势。这样的动力结构,就为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提供了条件。(二)城市化模式演变成计划、市场和外向三种模式并存的格局城市化动力成分和动力结构的发展与变化,自然会带来动力机制和模式的演变。计划经济时期,在公有经济基础上,城市化形成了计划机制和模式。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民营经济基础上,又出现了市场机制和模式。同时,随着外向经济的发展,在外资经济的基础上,还形成了外向机制和模式。这样,改革开放30年来,与动力结构的演变相适应,中国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与模式也转变成计划模式为主导、市场模式为基础、外向模式为辅助的格局。 从总体上说,这样的模式结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兼顾了质量和效率,有利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三)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动力结构、机制和模式的优化,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城镇人口平均每年增加不足500万人。改革开放后,城市化步伐显著加快。20世纪80年代,城镇人口平均每年增加1000万人以上,到90年代又增长到1500万人以上。进21世纪,城镇人口平均每年增长接近2000万人,规模进一步扩大。同时,在90年代(1990~2000年),全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平均每年扩大938平方公里,进入21世纪后(2000~2007年)则平均每年扩大1861平方公里,几乎加快了一倍。(四)城市化质量显著改进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化之所以加速推进,主要是由市场经济推动的。在初级阶段,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主要是一些小企业,甚至是个体户。由于个体私营企业规模小,素质低,不规范,主要从事些简单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因而,早期的城市化是比较粗放的,存在着大量的半城市化现象,而且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压力。即使到了20世纪90年代,由于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各个城市也几乎成了建设工地。进21新世纪后,旧城改造接近尾声,过去那种大拆大建式的城市化开始降温,内在素质的提升已成为新型城市化的主要内涵。尤其是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各地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强了科技创新,信息化和现代化进程加快,竞争力增强,城市化质量有了大的飞跃。例如,反映城市现代化水平的各项公用事业指标,进21新世纪后均上了一个大台阶。尤其是园林绿地面积,在2000年之后的建设进度比前一个时段快了两倍多。(五)大城市发展优势明显增强计划经济时期,由于政府主导的重工业化道路,中国大城市发展较快。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小城镇快速崛起,大城市风光不再。中国的市场经济是从计划经济体制比较薄弱的外围起步的,如农村和小城市,尤其是在东南沿海地区。这样,小城镇和小城市最先得益于市场经济的推动,活力展现。然而,大城市由于受体制的拖累,负担过重,步履维艰。不过,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同时也将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打破了),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大城市的活力开始得以恢复和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市场经济体制趋于完善,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增强,大城市、特别是区域性中心城市,如上海、南京、武汉、广州、北京等,发展优势更加突出。2000~2005年,中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就显示出城市规模越大年均增长率越高的趋势。(六)城市化的地域差异已经形成中国城市化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传统模式,即从计划经济时期一直延续下来的计划模式;另一类是新兴模式,包括前面提到的市场模式和外向模式两种形式。传统模式至今仍在发挥着作用,以政府为主导因素,主要通过行政的力量来配置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尤其在中西部地区,这种城市化模式目前仍占主体地位,甚至是唯一的模式。新兴模式是在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以资本为主导因素,由市场来配置资源,通过发展经济,推动城市化进程。新兴模式主要存在于东部沿海,尤其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后,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化步伐之所以显著加快,主要得益于新兴模式。由于这一模式是以新兴工业化(尤其表现为农村工业化,主要从事简单的加工和装配活动)为动力的,城市化的地域扩张快,占地范围广,为离散型城市化。经过30年的发展,这一工业化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市场空间基本上开发完备),目前正在进行转型和升级。尤其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迫使其转型和升级过程不得不加快步伐,向着技术创新型工业发展。而且,这些地区的土地空间基本上被开发完备,不得不向着土地集约型的经济活动转变。同时,经过30年的发展,这些地区已积累了雄厚的经济基础(成为中国的经济发达地区),也在转型和升级,向着服务业发展:一方面是商业贸易,另一方面是生产性服务业。这样,该地区的城市化就在原来初级工业化基础上开始进行再城市化过程,即商业化过程。根据中国的实践经验,城市化有三个阶段:工业化—商业化—都市化。当然,这样的城市化主要是集中型城市化,地区中心城市将得到优先发展,如广州、深圳、温州、苏州、上海等。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转型和升级,就促使当地产业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扩散,这其中包括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与扩散,如珠江三角洲向东边的惠州、北边的河源及西边的阳江等地进行投资。这样,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在产业上开始形成纵向关联,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梯级差异态势正在形成,并向纵深发展。这样,中部地区的新型工业化过程正在大规模推进,其重点在靠近东部沿海的省份,如安徽、江西、河北等省,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西部地区,只有少数几个条件适宜的地方有限地展开,如四川盆地、关中平原等地,总体上规模不大。这样,经过改革开放后30年的发展,原来计划经济时期比较均衡的城市化格局就彻底改变了,中国城市化发展水平在地域上已经形成了梯度差异。(七)城市化增长重心开始内移改革开放后,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崛起,新兴城市化进程得以启动,从而使得中国城市化重心逐渐东移。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投资重点开始西移,从而使得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增长重心出现了由沿海向内地移动的趋势。如表4所示,近年来中国东部地区的GDP和进出口额均出现了微弱的相对下降趋势,而中西部地区则有所上升(但东北地区几乎没有变化)。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中西部地区增长幅度明显提高。从城市建成区面积来看,虽然中西部地区的增长速度仍然赶不上东部地区,但差距在逐步缩小(只有2005~2006年中部地区的增长速度有所反常)。(八)农村隐性城市化进展加快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的村庄建设步伐加快,村容面貌显著改观。楼房的出现,突破了传统上平坦的村落格局。街道路面的硬化,照明设施的建设,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普及或改善,如电视、电话、电力、供水、交通等,显著缩小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距离。虽然这并不是统计意义上的城市化,但在内涵上与城市化是一致的。因而,可将当前的新农村建设称之为隐性城市化。还有一种形式的城市化,也是隐性的,但却是负效应。主要存在于中西部边远地区的农村、山区或牧区,大批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去城镇打工,学生到附近城镇上学,富裕家庭也迁到生活条件较好的城市居住,从而使得农村人口逐渐减少,村庄不断萎缩,直至消失。在当地,由于农村人口减少,相应的使得城市化水平有所上升。负效应的农村隐性城市化虽有出现,但并不普遍,更多的是随着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正效应的隐性城市化为主。这也应该是中国特色城市化的一种表现。
2023-08-28 18:45:101

城市化水平衡量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该城市的城市人口比重
2023-08-28 18:45:182

城市化带来的弊端和好处

人口集中化,城市化,数十年后央央大国柴米油盐只能进口化,所谓专家食古不化。利在当代,弊在后代。
2023-08-28 18:45:283

衡量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最重要的指标是

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023-08-28 18:46:073

城市化水平计算的是()。

城市化水平计算的是()。 A.城市面积占总国土面积比重 B.城市面积与农村面积之比 C.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D.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之比 正确答案:C
2023-08-28 18:46:261

城市化指标 要具体数字

城市化是工业化的重要方面和必然成果。城市化水平就是指城市化率,主要是指一个地区的城镇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重,这是反映工业化水平和经济社会结构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过程的指标。上世纪90年代中等收入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大致为50%,按照目前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 展速度,全面建成小康城市化率目标设定值为55%。 目标值:55% 2005年我市达到:60.4% 2006年我市预计达到:60%以上
2023-08-28 18:46:351

城市化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为什么

因为城市化是衡量现代化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城市化越高说明建筑越多
2023-08-28 18:46:421

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

发达国家:起步早,水平高,速度缓慢,出现逆城市化发展中国家:起步晚,水平低,加速发展,城市化不合理
2023-08-28 18:46:503

城市化特点

一、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城内经有以下特点: 1.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一是不同国家之间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二是同一国家内不同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也有较大差异。 2.城市化模式为过度城市化和城市化滞后。从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来考察,世界城市化进程可分成四种模式,即同步城市化、过度城市化、滞后城市化和逆城市化。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基本上都是同步城市化。逆城市化也是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模式。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模式则主要是过度城市化和城市化滞后。 3.在城市布局方面,发达国家大多形成巨大的城市群或城市带,城市之间分工协作,经济联系密切。而发展中国家则是一个或几个主要的中心城市在人口、生产和服务部门的分布方面中显著优势,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1.工业化和城市化不同步,主要表现为过度城市化和城市化滞后。过度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超过了本国的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如墨西哥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远远比不上瑞士,但该国1993年的城市化水平达到74%,高于瑞士的60%,过度城市化的问题突出。而城市化验室滞后是指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如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就落后于工业化水平,成为阻碍我国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因素,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人口问题日益突出,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1950-1980的30年间,墨西哥城人口由于不足300万增加到1500万。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导致城市基础设施的严重不足,加之发展中国家城市规划和管理工作的滞后,造成了环境恶化、失业严重、犯罪率高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人口过分集中于大城市还导致经济布局的高度集中,加剧了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如2001年仅阿概廷首都的工业产值就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2/3。 3.城市化速度过快。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城市化速度过快,欧洲城市人口由占总人口的40%提高到60%经历了50年,拉丁美洲实现相同水平的跨越仅用了25年。另据联合国的预测,从1990-2030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将增加1.2倍,崦发展中国家将增长2.9倍。这种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一方面对工业化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也造成很多负面影响。 4.城市就业压力持续增加,城市贫困化和贫富差距日益严重。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发展所创造出的就业机会满足不了不断增加的城市人口的就业需求,导致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失业率居高不下。失业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其突出的表现是城市贫困化和严重的贫富差距。如巴西近20年来,城市人口增长了24%,贫民窟人口增长了118%,城市贫民窟人口达到3500万人,占全国城市人口的25.4%,同时1%的富人占有53%社会财富。
2023-08-28 18:47:011

城市化率越高城市发展水平越好吗

城市化率越高城市发展水平并不是越好的。一个国家的城市化应该是产业的城市化,而不单单是人口的城市化,一产,二产,三产相结合,相辅相成,共同进步,没有一产农业的稳定,国家的城市化就是空中楼阁,粮食问题是根本。农村在一个国家也是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农村萎缩落后,农村的贫困人口很多,那么对一个国家的整体发展肯定是不利的。城市化水平的意义。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比较高,那么代表国家是比较发达的,是很多国家追求的目标,不过,任何国家都是需要农村的,并不是城市化越高越好,农村和城市是相辅相成的。城市化对一个国家是有好处的,代表一个国家的发达和先进,城市化越明显,城市的人口也会比较饱满,城市里高楼林立,商业发达,经济繁荣,科技发达,尤其是高新技术也很发达。
2023-08-28 18:47:191

什么是滞后城市化

问题一:什么叫做滞后城市化现象 滞后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滞后的原因主要是 *** 为了避免城乡对立和“城市病”的发生。 滞后城市化现象就是滞后城市化的结果不仅使城市的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得不到很好的发挥,而且还引发了诸如工业乡土化、农业副业化,离农人口“两栖化”和城镇发展无序化等“农村病”现象。 这是违背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规律的城市化,如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等一些南亚、东南亚国家就属于这种状况,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城市化就是这种城市化的突出代表。 问题二:哪个城市滞后城市化最明显 浙江 问题三:虚假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 虚假城市化――城市化水平超过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城市基础设施落后,又称过度城市化、超前城市化。城市化的速度大大超过工业化的速度,城市化主要是依靠传统的第三产业来推动,甚至是无工业化的城市化,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少数大中城市,城市人口过度增长,城市建设的步伐赶不上人口城市化速度,城市不能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和必要的生活条件,农村人口迁移之后没有实现相应的职业转梗,造成严重的“城市病”。 虚假城市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二元经济结构下形成的农村推力和城市拉力的不平衡(主要是推力作用大于拉力作用),而 *** 又没有采取必要的宏观调控措施。相当数量的发展中国家基本上是这种城市化模式。 南美洲国家突出。 如墨西哥的工业化化与经济发展水平远远不如发达国家,但1993年其城市化水平已74%,明显高于同期瑞士的60%、奥地利的55%、芬兰的62%和意大利的67%。 ――――――――――――――――――――――――――――――――――――――――――  滞后城市化(under urbanization)――是指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 滞后的原因主要是 *** 为了避免城乡对立和“城市病”的发生,采取种种措施来限制城市化的发展,结果不仅使城市的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得不到很好的发挥,而且还引发了诸如工业乡土化、农业副业化,离农人口“两栖化”和城镇发展无序化等“农村病”现象。这是一种违背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规律的城市化模式。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城市化就是这种城市化的突出代表。198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为42.2%,发达国家为70.2%,发展中国家为29.2%,而中国城市化水平仅为19.4%。从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看,我国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与第三产业呈低水平上的相适应。1996年我国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指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之比仅为0.69,远低于该比值1.4―2.5的合理范围。这一方面说明了我国城市化的滞后,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国工业化过度地孤军深入。 问题四:为什么会出现滞后城市化?请举例 5分 中国特殊的国情与发展阶段决定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复杂性。本文对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城市埂空化”以及发展中国家出现的“超前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现象进行分析探讨,结合中国城市化进程作实证分析,得出我国城市化总体上处于滞后状态,但超前化和中空化趋势同时存在。对中国城市化特征的正确判定,将有利于城市规划中的科学决策。 chinaelections/NewsInfo.asp?NewsID=86605 问题五:什么是虚假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 虚假城市化――城市化水平超过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城市基础设施落后,又称过度城市化、超前城市化。城市化的速度大大超过工业化的速度,城市化主要是依靠传统的第三产业来推动,甚至是无工业化的城市化,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少数大中城市,城市人口过度增长,城市建设的步伐赶不上人口城市化速度,城市不能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和必要的生活条件,农村人口迁移之后没有实现相应的职业转换,造成严重的“城市病”。 滞后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 问题六:中国的城市化是滞后还是超前 城市化应该有两个概念,一是城市规模化,二是城市普遍化。二者存在发展的主次和方向问题。就城市普遍化而言,还是符合社会发展自然规律的。 但是,就单体的中国的城市规模化而言不是滞后,而是超前。而且在无休止的扩大单体城市规模,从目前的鬼城的事实证明,盲目地追求城市规模化,已经犯了经济,政治和军事战略的错误。 1,首先,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一个农业大国,有占世界1/4~1/5的人口问题。即便是成为了世界工业大国,也无法改变这一事实。城市交通的拥挤和资源的浪费及匮乏,已经显露了严重的规模弊病――一个个艰难甚至无法解决的弊病。 2,城市规模化无法解决进城农民再就业和转行问题,存在农村与城市的重复建设和两地顾此失彼的劳动时间浪费。 3,把大部分低收入买房者变成了房奴,豢养了房地产资本家和有钱的中产阶级,造就了大批的贪官和官二代。 4,加重了人们生存环境的污染,特别是水资源的污染。 5,否定人们以往的劳动和重复以及浪费人们劳动已经到了犯罪的程度。 问题七:中国城市化滞后的原因? 社会结构演化进程与城市化过程"并没有实时匹配. 深层次的亟待体制改革啊. 问题八:人口城市化滞后土地城市化 怎么理解 城市化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农村地区逐步演变成城市地区,城市人口不断增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提高,同时城市文化和城市价值观念成为主体,并不断向农村扩散。也即城市化就是生产力进步所引起的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转变的过程。人口城镇化是指非城镇人口不断向城市转化和集中,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逐渐提高的动态过程。人口城市化有利于集中化生产。
2023-08-28 18:47:341

在我国,城市化率越高越好吗?

不是。无论城市或乡村,贵要创意、个性和文化,千万不能千城一面,千村一面。当前,我国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的中期阶段,但世界经验告诉我们,城镇化速度不是越快越好,城镇化率不是越高越好。中国的城乡统筹发展中缺失很多东西,城市化正呈现千城一面,农村建设脱离传统文化。全国几万个乡村正在失去中国特色,正在失去传统文化,”求是《小康》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舒富民指出。创新城乡中国行活动,对建设美丽城乡是有意义的。创意中国将城乡纳入到规划发展中,美丽中国不仅是良好的自然环境,还要有内在美,美在社会和谐、人的素质提高,把自然、社会、人文结合起来,这是美丽中国应有之义,全地会应为之努力。城镇化率最大的考量因素有两个:一个是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如何转化为城镇劳动力,他们的再教育如何进行,他们的后代的教育问题以及与家庭在城镇落户相关的城镇配套措施。另一个是,农村劳动力人口流出后,农业将如何变迁,农村土地如何流转?资本下乡、企业下乡、农业科技化、农业城市化目前是一个趋势。这一点拜当下科技的快速进步所赐,现在已经不是大问题。
2023-08-28 18:47:431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必然表现为城市面积的扩大和农业用地的减少

不对。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不一定表现为城市面积的扩大和农业用地的减少。首先,城市化水平指的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化发展到一定水平会出现郊区化(此时城市还是在扩大的),然后会发展到逆城市化,此时是城市人口向周围的小城镇迁出,直接表现就是城市规模的缩小。这是城市化进程的一个必然阶段。其次,农业用地是不会减少的,因为总人口还是那么多,总得有那么多地来种植粮食作物。只是农业人口的数量减少了,换句话说,农业生产逐渐转为技术密集型,劳动集约化程度低,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的农业。用地是不会减少的。 楼下的。别一直抄袭别人的成果。这些都是我一个一个字打的,你却大片地复制别人的东西(包括我的)。至少要注明出处啊!
2023-08-28 18:48:042

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标志是?

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城市化水平又叫城市化率,是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例如:通过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施、绿化环境等措施,使得环境向着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方向转变,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城市化的三大标志: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用地规模扩大,③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其中城市人口比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
2023-08-28 18:48:141

按照人口指标计算城市化,某城市的城市化水平能否达到100%?为什么?

根据人口指标计算城市化的方法,通常是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即城市化率。因此,城市化率的最高值是100%。然而,在实际情况中,一个城市要达到100%的城市化水平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是因为城市化率是通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计算的,而且这个比例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整体人口为基础的。随着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乡村地区的人口将会逐渐减少,这会导致城市化率达到一个平衡点,而不是持续增加。此外,城市化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演变的过程。一个城市的城市化水平不仅仅取决于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还与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环境质量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因此,即使城市的人口比例达到100%,城市化的水平也不一定会完全实现。综上所述,城市化率的最高值是100%,但一个城市要真正实现100%的城市化水平几乎是不可能的。城市化是一个长期演变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2023-08-28 18:48:361

中国的城市化率是多少

目前中国城市化率已经达到了58.2%,未来能够上升的空间其实不大了。根据推测中国即使成为发达国家,中国城市水平也不会超过70%,2030年之前,中国城市化会上升到65%左右,也就是说中国已经进入城市化的最后阶段,最多5年,中国大规模城市化就将结束。一、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1、提高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加快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持续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和形态,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治理水平。2、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向乡村覆盖,支持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和农村改革试验区加快改革探索。二、城市化率的意义1.·人口转化。城市能够创造出比较多的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2.·产业调整。城市化过程能够卓有成效地带动广大农村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3.·工业发展。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4.·科技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使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进而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5.·文化交流。有利于城市与乡村的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二条·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法。本法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本法所称规划区,是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中,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
2023-08-28 18:48:441

城市化的解释城市化的解释是什么

城市化的词语解释是:指人口向城市集中,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的过程。表现为城市数目增多、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提高。城市化进程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关。城市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化的词语解释是:指人口向城市集中,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的过程。表现为城市数目增多、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提高。城市化进程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关。城市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注音是:ㄔㄥ_ㄕ_ㄏㄨㄚ_。拼音是:chéngshìhuà。结构是:城(左右结构)市(上下结构)化(左右结构)。城市化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网络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城市化(人类社会具有现代城市特征之演化的历史过程)城市化(urbanization/urbanisation)也称为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城镇化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之有不同的解释,就目前来说,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化的概念分别从人口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角度予以了阐述。2011年12月,中国社会蓝皮书发布,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首次超过50%,标志着中国城市化首次突破50%。关于城市化的近义词现代化关于城市化的诗句一朝城市化荒烟一朝城市化荒烟城市化龙宫关于城市化的单词citify关于城市化的成语空城计吹箫吴市杯弓市虎黑云压城城欲摧杖化龙监市履_关于城市化的词语街头市尾潜山隐市室怒市色市道之交杯弓市虎空城计朝迁市变管城子六街三市柳市花街关于城市化的造句1、城市化进程与农村的非农化并举是上述国家的普遍特征。2、在公路建设,城市化建设机械肯定是先行的。3、"摊大饼"式地推进城市化,导致宝贵的土地资源大量浪费,而且城市的专业化水平很低,城市运营效率低下。4、总统伊沃。萨那德尔在他的开幕辞中讲到,世博会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来评估城市化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的利与弊。5、文章对内陆地区通过提高城市化水平,有效推进区域开发的基本途径进行了较系统地探讨。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城市化的详细信息
2023-08-28 18:48:531

为什么巴西会出现过度城市化

巴西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速度过快, 现在城市化水平特别的高, 一般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农村劳动力解放出来进行工业活动而产生的城市化, 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但是由于发展中国家,人口过度膨胀,导致于农村人口过剩, 剩余劳动力只能涌入城市。 所以说巴西的城市化不是生产力发展解放出来的, 而是农村人口增长过快而造成的, 简称为生出来的:) 所以由于城市没有给大量涌入城市的农民以就业机会, 这必然导致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出现。 简言之: 巴西的城市化发展和生产力的发展不相适应。城市化的过度发展和城市人口的过度集中,已使巴西染上了以城市人文、生态环境恶化为特征的“城市病”。
2023-08-28 18:49:001

如何判断城市化水平的高低

  城市化水平又叫城市化率,是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   城市化水平的整体评价体系应包括下列要素:城市人口比重;适龄人口入中学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市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城市人均道路铺装长度;城市用自来水普及率;城市人均住房面积;万人拥有医生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2023-08-28 18:49:38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数值越什么?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数值越数值越高,城镇化水平就越高。这是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是多维的概念,城市化内涵包括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地理空间城市化和社会文明城市化。人口学把城市化定义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地理学角度来看城市化是农村地区或者自然区域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经济学上从经济模式和生产方式的角度来定义城市化。城市人口占比对城市发展的意义。城市人口占总比例高,可以为城市创造出比较多的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使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化过程能够卓有成效地带动广大农村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
2023-08-28 18:49:461

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贡献是不是最明显的

城市化(urbanization/urbanisation)也称为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1)产业结构ue004  世界城市化的历史表明,产业结构调整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城市化的实质是由生产力变革引起的人口和其他经济要素从农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而它表现在生产方式上,就是产业结构的大规模调整,即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各非农产业部门的转移。因此,产业结构的变动必然体现为城市化的变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主要是靠第二、三产业比重的上升,二者几乎同步进行,即工业、服务业就业比重每上升1%,城市化水平也提高1%。如果第一产业比重低,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比重则比较高,则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反之亦反。ue004  长期以来,西部由于受到观念、制度、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制约,产业结构调整十分缓慢。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直接导致了不合理的就业结构。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使西部地区大量劳动力滞留于农村,影响了农业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变,是西部城市化水平落后的主要原因。  (2)经济增长ue004  从各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来看,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间存在很强的正相关关系。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步伐。由于经济发展使经济收入增加,人们的需求也随之提高,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生理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更高层次的需求会随之产生,但不同层次的需求收入弹性是不同的。在众多商品中,农作物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较低,人们对该类产品的实际需求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相对减少;相反,制造业产品和服务业的需求收入弹性较高,收入增长导致对它们的需求更快的增长。因此经济增长会带来需求结构的变动也必然带动投入结构(资本与劳动的投入)和产出结构相应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大规模转移,导致资本与人口在空间的高度集聚,并因此加快城市化步伐。  (3)资金状况ue004  城市化实际上是经济发展的结构转换与升级过程,这一过程的核心问题是区域的工业化过程,这个过程导致对资金的强烈需求。一方面,工业化特别是农村工业化需要足够的资金积累用于发展制造业及相关的资金密集、周转时间长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城市化要为农村人口的转移提供足够的城市基础设施,城市要成为现代化经济发展的中心就需要建设现代化设施,发展现代服务业,这些都需要足够的资金投入。  (4)区位因素ue004  世界上的各种资源不是均衡分布的,因此城市总是在那些地理、气候、图纸、矿藏条件和原有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产生和发展;并不断吸引人口与资本向其中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更好的城市聚集,从而体现出不同的效益差别来。所以,滨海的良港、河流的两岸、铁路的沿线,不仅城市数量多,而且规模大、发展快、效益好;相反,“穷乡”则往往处于“僻壤”。地理位置沿海、沿江的城市或临近已有大城市的地区总是能得到更快的发展。又因为自然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衡,造成了资源供给的地区价格差异,从而影响城市的分布和工业布局。自然资源匮乏或长期难以利用的地区,其城市化水平总是落后于资源丰富、或利用条件较好的地区。ue004 (5)基础设施状况ue004  随着经济发展,各种资源要素,包括人力资本、医疗卫生状况、通讯交通设施等在特定区位形成了大量集聚,这些因素在城市化进程中也发挥着积极的决定作用。根据集聚经济理论,城市经济具有规模递增的特点,具有一定规模的城市可以提供较好的基础设施、较完善的生产、金融、信息、技术、医疗卫生等服务以及较集中、有规模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因而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城市吸引力,所以又会进一步推进城市化的发展。ue004 交通状况的改善有助于增加地区的可通达性,缩短城市与农村的空间距离感,从而推进城市化进程。西部资金匮乏,技术落后,且地形复杂,进行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极大,使西部交通建设十分落后。2001年全国铁路总里程为58,655公也与东部存在十分明显的差距。交通通讯条件的落后,进一步阻断了西部地区城乡之间的联系,加大了西部地区推进城市化的难度。  (6)政策支持ue004  客观上说,中国东西部地区城市的非均衡发展,既是历史过程的沉淀和延续,又是政策战略导向作用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使国家在东部投入大量资金,修建各种基础设施;给予东部企业种种优惠;在沿海地区设立特区、开放城市、保税区等,极大地推动了东部地区城市化的进程。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深圳从80年代初的小渔村迅速成长为国际性的现代化都市。而西部地区,国家没有采取这一系列措施,长期以来作为东部地区资源的提供地、产品的销售市场,城市化进程自然缓慢。ue004  (7)外向化程度ue004  区域的开放程度也是影响城市化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区域的开放度越高,则生产要素的区际流动越迅速,工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强,从而有助于推进城市化进程。ue004  进口替代内向度高,城市的开放性小,生产要素的区际流动滞缓,城镇的动力机制较弱,因而吸收劳动力的能力较低。据统计,发展中国家在进口替代阶段,工业吸收劳动力的速度一般只有2.5%—3%,与人口增长差不多;而出口导向则外响度高,城市的开放性大,生产要素的区际流动频繁而量大,城镇的动力机制较强,因而吸收劳动力的能力较高。发展中国家在此阶段,工业吸收劳动力的速度普遍达到5%—6%,几乎是进口替代阶段的两倍。韩国和台湾就是以出口导向发展战略来加速工业化,并推动城市化。  (8)科教水平ue00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和成果的普遍推广和应用,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加速经济增长;同时深刻的改变产业结构、劳动组织结构和物质空间结构,影响城市化进程。科技的推广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会大大提高人口素质,促进城乡文明的融合;同时深刻改变就业结构、劳动组织结构和物质空间结构,推进城市化进程。而西部在科技进步和教育水平上长期落后于东部地区。2000年西部文盲率和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高于东部,而具有初中教育程度、高中及中专教育程度、大专以上教育程度的人口比重则远远低于东部,也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科教水平的落后进一步影响了西部经济的活力加深了城乡文明的隔阂,加大了西部推进城市化的困难。  (9)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ue004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中国城市化获得了新的动力。实际上,不论是在发达的西欧工业国还是新兴的亚洲工业国,在城市化早期阶段,农村及农业的发展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对于城市化的促进作用显得更为重要。  农业及农村的发展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因各国国情的差异而有不同的体现。就亚洲国家来看,则体现在一是无论农业的发深度开发还是农村地区工业化的加快,都提高了农村地区对人口容纳能力;二是农村经济的发展缩小了托达罗所谓的农村与城市之间预期收入的差距,同样起到了缓解人口向城市迁移压力的作用;三是农业及农村的发展扩大的城市工业及服务业发展的市场及需求。四是建立在农村发展基础上的小城镇的发展有利于合理的城镇体系的形成,从而促进城镇化的持续发展。  (10)人口密度ue004  根据一般经验,在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相应的城市化水平较高。人口密度较高,人均耕地面积少,农村人口不能依赖土地生存,或者说有限的土地不能提供足够的生活资料,他们有更强的压力和动力从事工业生产和服务业,工业和服务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能提供较多的就业,而且城市发达的工业和第三产业,给城市居民提供了较高的收入,收入差距吸引更多的农业劳动者进入城市;城市优越的生活居住条件,也对乡村居民产生和大的吸引力。这促使乡村人口大规模的向城市转移。我国东部地区的人口密度远高于西部地区,相应的,东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也远大于西部地区。
2023-08-28 18:50:041

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什么关系?

我在101教育PPT的课件里有看到这个问题,经济学课件中有讲解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能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情况下,生产力发展水平高的国家或地区,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大;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的国家或地区,其城市化水平低,城市人口比重小。
2023-08-28 18:50:192

发展中国家平均城市化水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随着旧的殖民体系的瓦解,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迅速推进,其速度远远超过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城市化水平1900年为40%、1960年为70%、1990年超过75%。韩国城市化水平1970年是40%,而到1990年已高达78%。美国用了九十年时间才达到的城市化水平,韩国仅用了二十年。1999年,世界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平均已达到41%。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严重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大城市人口的过度密集、表现为,发展中国家首位城市人口比率(首位城市人口比率=某国最大城市的人口/该国城市总人口×100%)偏高。在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首位城市人口比率达29%;在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区、中东和北非地区,首位城市人口比率达25%。而在经济发达的欧盟,首位城市人口比率只有15%。大城市人口的过度密集,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居民健康、生活质量、国际产业竞争、城市管理和制度建设、城市社会凝聚力和社会稳定性等方面的一系列严重问题。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在过去五十多年的发展中,采取的基本上是抑制城市化的方针政策
2023-08-28 18:5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