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登幽州台歌》译文及鉴赏

2023-09-05 23:17:06
TAG: 译文 鉴赏
共1条回复
cloudcone

上学的时候,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骈俪对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登幽州台歌》译文及鉴赏,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登幽州台歌》

唐代: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译文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登幽州台歌》注释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前:过去。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后:未来。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念:想到。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涕:古时指眼泪。

《登幽州台歌》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公元696年(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赏析

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采纳,屡受击,心情郁郁悲愤。诗歌写登上幽州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时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是一声人生短暂的感喟。诗人纵观古往今来,放眼于历史的长河,不能不感到人生的短促。天地悠悠,人生匆匆,短短的几十年真如白驹之过隙,转瞬之间就消失了。这种感叹既可以引出及时行乐的颓废思想,也可以引发加倍努力奋斗的志气。自古以来有多少仁人志士并不因感到人生短暂而消沉颓唐,反而更加振作精神,使自己有限的一生取得接近无限的意义。正因为陈子昂抱着这种积极态度,所以他才“怆然涕下”。也正因为在悲怆的深层,蕴蓄着一股积极奋发欲有所作为的豪气,所以才能引起我们的共鸣。诗人俯仰古今,深感人生短暂,宇宙无限,不觉中流下热泪。这是诗人空怀抱国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呐喊。细细读来,悲壮苍凉之气油然而生,而长短不齐的句法,抑扬变化的音节,更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只是登台的感慨,却成为千古名篇。诗篇风格明朗刚健,是具有“汉魏风骨”的唐代诗歌的先驱之作,对扫除齐梁浮艳纤弱的形式主义诗风具有拓疆开路之功。在艺术上,其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使得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鲜亮感人。全诗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第四句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抒情主人公——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上,画面顿时神韵飞动,光彩照人。从结构脉络上说,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在用辞造语方面,此诗深受《楚辞》特别是其中《远游》篇的影响。《远游》有云:“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此诗语句即从此化出,然而意境却更苍茫遒劲。

陈子昂这首感伤之作是由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遭遇触发的,但是其客观意义却远远超越了他自身以至他所处的时代的范围,带有一定的广泛性。表现在这首诗里的感伤情绪,和世俗的忧生叹逝有明显的不同。这是一种在对事业和人生的执着追求中产生的喟叹。

《登幽州台歌》作者介绍

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陈子昂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古诗赏析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由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

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因而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作者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解和政治才能的文人。

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所采纳,并且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

武攸宜为人轻率,少智谋。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攸宜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还是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等诗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但是,以前那样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登台远眺之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觉得孤单寂寞,悲从中来,只有怆然流泪了。

这首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孤苦的情怀。

这种悲哀常常为旧时代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了广泛的共鸣。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远眺,写出了空间的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之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

两相辉映,分外动人。

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

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的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

前两句的音节比较急促,表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

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登幽州台歌阅读答案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在北京市。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造的。

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后:后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涕:眼泪。

译文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

【译诗】

向前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 向后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天地的高远广袤,我独自感伤,泪水流下!

相关试题及答案

一:

(1).请从“古人”和“悠悠”中选择一个进行解释。(1分)

(2).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2分)

3.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 的感慨,抒发了 的思想感情。(2分)

4.“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3分)

答案

(1)古人:贤明的君主(能礼贤下士的圣君);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2)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3.(2分)登楼远眺,凭今吊古(1分)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三个词答对一个即给1分)

4(3分)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意思答对即可给分)

二:

⑴这首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史事而作。诗中,作者通过抚今追昔的感慨,深刻表达了诗人_________ 的思想感情。同时由于它是在平定契丹叛乱时所写,其中肯定也包含____________ 的爱国情感。

⑵ “古人”“来者”指的是_____________ 。“独”字表现了作者_________ 的心境。整首诗通过采用 _______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_____的感情基调。

答案:

①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或者渴望知遇、实现雄伟抱负的强烈愿望);希望平定叛乱、巩固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感。

②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孤独寂寞凄凉;直抒胸臆;苍凉悲壮。

三:

1、给全诗划分朗读节奏(在原文上划分)。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

“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感。

4、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的力量。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这首诗传达出时间的绵长无尽,以及个人置身其中的孤独感,唤起的是人类共有的那种在广袤时空中常不知自己置身何处且何去何从的茫然感。它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借助具体的景或事,而靠感情本身的力量来打动人。

5、《登幽州台歌》的抒情方式是直抒胸臆,它的语言风格是沉郁悲壮。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孤独寂寞之情。

7.本诗中从天地落笔,表现出生不逢时的孤独和伤感的句子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8、此诗篇幅胆小,但是内涵丰富,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时”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四: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答: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象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政治抱负不能实现,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作者俯仰古今,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2、“念天地之悠悠”写出了空间的什么特点?

答:作者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寥廓绵长,天长地久,写出了空间的广阔。

3、“独怆然而泣下”体现了什么?

答:作者面对悠悠天地,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抒发了怀才不遇的孤寂。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相关推荐

登幽州台歌的诗句是什么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023-08-30 05:14:526

登幽州台歌

没有格律的诗!
2023-08-30 05:15:128

登幽州台歌古诗带拼音

登幽州台歌古诗带拼音如下:qián bù jiàn gǔ rén,hòu bù jiàn lái zhě。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niàn tiān dì zhī yōu yōu,dú chuàng rán ér tì xià。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作品简介与赏析这首诗写于公元696年(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敢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采纳,屡受打击,心情郁郁悲愤。诗歌写登上幽州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时”的哀叹。文章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
2023-08-30 05:16:182

《登幽州台歌》翻译是什么?

向前看不见古之贤君,向后望不见当今明主。一想到天地无穷无尽,我倍感凄凉独自落泪。
2023-08-30 05:17:172

登幽州台歌表达诗人怀才不遇的诗句是

1. 关于诗人怀才不遇的诗句 关于诗人怀才不遇的诗句 1.著名的诗人对怀才不遇的名诗句 《登幽州台歌》年代:【唐】 作者:【陈子昂】 体裁:【七古】 类别:【怀古】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赏析:《登幽州台歌》这首短,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 但是,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扩展资料:《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 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全诗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结构紧凑连贯,又留有充分的空间。 前二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读来酣畅淋漓又余音缭绕。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登幽州台歌。 2.著名的诗人对怀才不遇的名诗句 《登幽州台歌》 年代:【唐】 作者:【陈子昂】 体裁:【七古】 类别:【怀古】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赏析: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 但是,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扩展资料: 《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 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全诗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结构紧凑连贯,又留有充分的空间。 前二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读来酣畅淋漓又余音缭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登幽州台歌 3.有关怀才不遇的诗句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其他的还有一些: 《咏史》 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南园》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商隐:安定城楼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雏竟未休 怀才不遇[曾成] 才智无处挥,未老欲隐归 田园寻靖节,山丘觅屋台 庭中鹦鹉语,院外鹧鸪飞 白日闲劳作,夜梦诉生悲。 4.关于怀才不遇的古诗 补充几个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一楼说的也附在下边,病牛我觉得说托物言志可以,怀才不遇稍感牵强;陆游那首是很有点这个意思的。你可以看看 /chinese/luyou/luyou/shijian1.htm 顺便一说,陆游的诗词有许多是表达怀才不遇的。 病牛 --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5.写怀才不遇的诗句 恨天生我何迟,不与孔孟同时。 若得人寿起春秋,万世独尊一子 将进酒 作者: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咏史 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南园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出自宋代柳永词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白居易 望洞庭湖有感 李白就是呀 比如李商隐,杜牧,韩愈,孟浩然,陈子昂,李贺,杜甫,苏轼,蒲松龄 等等。 诗句嘛,咏史(二) 左思 【原文】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登幽州台歌 年代:【唐】 作者:【陈子昂】 体裁:【七古】 类别:【怀古】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日齐山登高 年代:【唐】 作者:【杜牧】 体裁:【七律】 类别:【记时】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秋宿湘江遇雨 年代:【唐】 作者:【谭用之】 体裁:【七律】 类别:【羁旅】 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书愤 年代:【宋】 作者:【陆游】 体裁:【七律】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贾生 年代:【唐】 作者:【李商隐】 体裁:【七绝】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宿府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七律】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登岳阳楼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五律】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将进酒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乐府】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谪仙怨 年代:【唐】 作者:【刘长卿】 体裁:【词】 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 县西郊秋寄赠马造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七排】 紫阁峰西清渭东,野烟深处夕阳中。 风荷老叶萧条绿,水蓼残花寂。 6.表现诗人怀才不遇和有才不得施展的诗句 咏史(二) 左思 【原文】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赏析1】 志高才雄,胸怀旷迈 ——谈左思的《咏史》诗 这是左思著名的《咏史》诗中的第二首。诗一开头就用比兴的手法,以涧底松来比喻怀才不遇的寒士,以山上苗来比喻凭借门阀世代卿相的士族,深刻地揭露了西晋社会“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畸形现象。对扼杀人材的门阀制度发出了愤慨的抗议。其态度之激烈、笔锋之尖锐,在整个西晋六朝都是不多的。“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这一艺术形象打动了不少后世文人,南朝范云曾写过《咏寒松》诗,初唐王勃也写过《涧底寒松赋》来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可见左思《咏史》诗揭示的社会问题的广泛意义及其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7.描写诗人怀才不遇一腔孤寂化作泪水的诗句. 一、回答: 1、描写诗人怀才不遇一腔孤寂化作泪水的诗句: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2、赏析:“郁孤台下清江水。”起笔横绝。由于汉字形、声、义具体可感之特质,尤其郁有郁勃、沉郁之意,孤有巍巍独立之感,郁孤台三字劈面便凸起一座郁然孤峙之高台。词人调动此三字打头阵,显然有满腔磅礴之激愤 ,势不能不用此突兀之笔也。进而写出台下之清江水。《万安县志》云:“赣水入万安境,初落平广,奔激响溜 。”写出此一江激流,词境遂从百余里外之郁孤台,顺势收至眼前之造口。造口,词境之核心也。故又纵笔写出:“中间多少行人泪。”行人泪三字,直点造口当年事。词人身临隆祐太后被追之地,痛感建炎国脉如缕之危,愤金兵之猖狂,羞国耻之未雪,乃将满怀之悲愤,化为此悲凉之句。在词人之心魂中,此一江流水,竟为行人流不尽之伤心泪。行人泪意蕴深广,不必专言隆祐。在建炎年间四海南奔之际,自中原至江淮而江南,不知有多少行人流下无数伤心泪啊。由此想来,便觉隆祐被追至造口,又正是那一存亡危急之秋之象征。无疑此一江行人泪中,也有词人之悲泪啊。“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长安指汴京,西北望犹言直北望。词人因回想隆祐被追而念及神州陆沉,独立造口仰望汴京亦犹杜老之独立夔州仰望长安。抬望眼,遥望长安,境界顿时无限高远。然而,可惜有无数青山重重遮拦,望不见也,境界遂一变而为具有封闭式之意味,顿挫极有力。歇拍虽暗用李勉登郁孤台望阙之故事,却写出自己之满怀忠愤。 二、扩展知识: 1、全词欣赏: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2、作品简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是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江途经造口时所作的词。此词写作者登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远望,“借水怨山”,抒发国家兴亡的感慨。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历史回忆,抒发家国沦亡之创痛和收复无望的悲愤;下片借景生情,抒愁苦与不满之情。全词对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满和自己一筹莫展的愁闷,却是淡淡叙来,不瘟不火,以极高明的比兴手法,表达了蕴藉深沉的爱国情思,艺术水平高超,堪称词中瑰宝。 3、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 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 8.描写怀才不遇的诗句有哪些 怀才不遇的古诗词 【宋】 作者:【陆游】 体裁:【七律】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贾生 年代:【唐】 作者:【李商隐】 体裁:【七绝】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宿府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七律】 清秋幕府井梧寒, 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 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 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 强移栖息一枝安. 登岳阳楼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五律】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9.关于描写“怀才不遇”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描写“怀才不遇”的诗句有: 1、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唐·杜甫《古柏行》 解释:天下志士幽人请你不要怨叹,自古以来大材一贯难得重用。 2、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宋·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解释:乡思难耐,看见橘柚更令人悲叹。羁旅他乡,如被弃的山野之人无人看重。 3、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唐·李商隐《贾生》 解释: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子。贾谊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 4、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南朝·吴均《赠王桂阳》 解释:松树虽是大材,但当它初生数寸之时,也会被草埋没而不被看重。当一个人高远的志向尚未表露的时候,谁能晓得他有坚贞的品质呢? 5、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看花东上陌,惊动洛阳人。——唐·李白《洛阳陌》 解释:那个面白如玉的是谁家的少年郎?他已回车过了天津桥。在城东的大道上看花,惊动得洛阳人都来看他。通过“谁家郎”的春风得意与诗人作鲜明对比,隐隐流露出诗人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凄凉。 6、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唐·李白《行路难·其一》 解释: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 7、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唐·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解释:什么时候能够给骏马套上镶金的笼头,让它在秋日辽阔的原野尽情驰骋。 8、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唐·李商隐《风雨》 解释:我虽然胸怀匡国之志,也有郭元振《宝剑篇》那样充满豪气的诗篇,但却不遇明主,长期羁旅在外虚度华年。 9、寄卧郊扉久,何门致此身。——唐·马戴《灞上秋居》 解释:寄居郊外柴门已很久,不知何门能进用此身? 10、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唐·秦韬玉《贫女》 解释:谁能爱我高尚的品格和情调?却都喜欢时下正流行的俭妆。
2023-08-30 05:17:261

登幽州台歌古诗繁体字文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後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023-08-30 05:17:362

古诗文登幽州台歌下一首是什么

《登幽州台歌》是古体诗。《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在用辞造语方面,此诗深受《楚辞》特别是其中《远游》篇的影响。《远游》有云:“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此诗语句即从此化出,然而意境却更苍茫遒劲。同时,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其句式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其句式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2023-08-30 05:17:441

《登幽州台歌》属于什么诗?其他像这样的诗句还有什么?

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陈子龙《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
2023-08-30 05:17:521

登幽州台歌体裁

《登幽州台歌》的体裁是古体诗,五言和七言兼用,诗歌的格律自由,且长短不限。《登幽州台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陈子昂,诗人在仕途中接连受挫,眼看报国宏愿无法达成,在登上幽州蓟北楼远望时,内心悲中来,因而写下这首诗。《登幽州台歌》的赏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是诗人纵观古往今来的感慨,诗人将自身放在历史的长河中衡量,很容易感受到人生的短促。诗人俯仰古今,深感人生短暂,宇宙无限,不觉中流下热泪。这是诗人空怀报国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呐喊。诗篇风格明朗刚健,是具有“汉魏风骨”的唐代诗歌的先驱之作,对扫除齐梁浮艳纤弱的形式主义诗风具有拓疆开路之功。《登幽州台歌》具有意境雄浑的艺术情境,视野开阔,使得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鲜亮感人。《登幽州台歌》的全文《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023-08-30 05:18:121

”登幽州台歌”一诗该如何断句?

登/幽州台/歌。
2023-08-30 05:18:225

登幽州台歌古诗扩写

登幽州台歌古诗扩写 诗人孤独于幽州台上,放眼山河,思绪万千。他心中到底是忧虑大唐社稷还是感伤文化的萧条呢?在这蓟北幽州台上,他或许想到了大破齐军的燕国上将军乐毅,或许想到了北征乌桓临石观海的三国豪雄曹操,而他在武攸宜帐下,竟无用武之地,英雄已远而前途渺茫,那份旷世的孤独,自然就凝成了震撼千古的力作名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免不了有对时世的感伤,但也有诗人对诗坛污浊的憎恶。诗人看不见前古贤人,古人也没来得及看见诗人;诗人看不见未来英杰,未来英杰同样看不见诗人,诗人所能看见以及能看见诗人的,只有眼前这个时代。这是一个沉迷惨淡、生气寂然的时代,初唐四杰在诗坛上吵闹了一阵,什么也没留下就悄然离去;与他同代的张若虚留下一篇《春江花月夜》后也悄无声息,没有在理论上对诗歌创作进行任何的探讨;盛唐群星璀璨的诗国胜景他又无法看见,李杜元白以及王维、高适、岑参等诗坛梁柱那时还一个都未曾出生。而眼下宋之问与沈佺期之流都干了些什么?都写了些什么诗?不过是些吟风弄月邀媚取宠的应景之作。在盛唐与初唐之间,只有他陈子昂一人为改变萎靡诗风冲冲杀杀,只有他一人在单枪匹马地鏖战,“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诗人只有雄心和宏愿,没有盖世神功,他不是独孤求败,也不是金蛇郎君夏雪宜,他在与堕落的宫廷诗的斗争中多少有点显得力不从心。“天地悠悠”,人生短促,每念及此,怎不“怆然涕下”?短短四句,有如阵云深拥、万幕不哗,是何等的深沉抑郁!复如千林振响、万马奔腾,又是何等的悲愤激烈!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孤高一世、上下求索的独行者,也看到了一个百感交集、心事茫茫的感伤者。毫无疑问,陈子昂是诗坛上的孤独大侠,他一人一剑,在初唐与盛唐之间继往开来,依靠挚著的追求、依靠高昂的战斗激情,终于用理论和实践清除了宫体诗的浑浊污垢,开辟了通往盛唐的路。
2023-08-30 05:18:371

独怆然而涕下的上一句

独怆然而涕下的上一句是念天地之悠悠。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出自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全诗如下: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译文:向前看不见古之贤君,向后望不见当今明主。一想到天地无穷无尽,我倍感凄凉独自落泪。注释: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前:过去。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后:未来。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古诗赏析《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诗作,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全诗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结构紧凑连贯,又留有充分的空间。前二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读来酣畅淋漓又余音缭绕。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登幽州台歌》
2023-08-30 05:18:451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一句出自哪一首诗?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出自唐朝诗人陈子昂的古诗作品《登幽州台歌》第三四句,其全诗文如下: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023-08-30 05:19:022

古代诗歌五首七下原文及翻译

古代诗歌五首七下原文如下:1、登幽州台歌【作者】陈子昂【朝代】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2、望岳【作者】杜甫【朝代】唐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3、登飞来峰【作者】王安石【朝代】宋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层。4、游山西村【作者】陆游【朝代】宋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5、己亥杂诗(其五)【作者】龚自珍【朝代】清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翻译如下:往前望不到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往后看不到后世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想到广阔天地的无穷无尽,我独自悲伤,热泪纵横!泰山到底怎么样啊?从齐到鲁都可看到泰山苍翠的峰峦绵延不断。大自然把神奇秀美都聚集到泰山,山南山北明暗不同。(山中)升起层层云气,(看后使人)心胸开阔激荡,睁大眼睛,归巢的飞鸟都尽收眼底。(我)定要登上顶峰,看众多的山,都显得低矮渺小。我登上飞来峰上的高塔,听到鸡鸣声,登上飞来峰,见到日出的奇景。我不怕浮云挡住远望的视线,因为我站在山峰塔顶的处。
2023-08-30 05:19:151

长短句登幽州台歌

1. 登幽州台歌诗句 登幽州台歌⑴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读音分段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悠悠:渺远的样子。 怆然:悲伤凄凉。 注释译文 词语注释 ⑴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⑵前:过去。 ⑶古人、来者: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指:燕昭王 ⑷念:想到。 (5)悠悠:辽阔,遥远 (6)怆(chuàng )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7)涕:古时指眼泪,此指流泪。涕下:流眼泪 作品译文 直译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明君, 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 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 意译 回头看看哪有古代贤明君主的踪影,放眼望去也不见一个礼贤下士的君主,我真是生不逢时啊。想到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 2. 登幽州台歌在形式上与其他唐诗宋词有什么区别 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例如,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如果在律诗定格基础上加以铺排延续到十句以上,则称排律,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再如,绝句仅为四句两联,又称绝诗、截句、断句,平仄、押韵、对偶都有一定要求。 从上到下,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3. 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是什么意思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 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 【注释】: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悠悠:无穷无尽的意思。怆然:悲痛伤感的样子。涕:眼泪。 【赏析】 公元696年,契丹攻陷了营州,陈子昂奉命出征,带兵的将领是个草包,接连打了几次败仗,陈子昂提了很多建议,也未被采纳,眼看着报国的良策无法实现。有一天他登上了幽州台,想起了战国时广招天下的燕昭王,悲愤之极,写下了这首《登幽州台歌》。诗人俯仰古今,深感人生短暂,宇宙无限,不觉中流下热泪。这是诗人空怀抱国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呐喊。细细读来,悲壮苍凉之气油然而生,而长短不齐的句法,抑扬变化的音节,更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4. 赏析句子登幽州台歌的名句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 《蓟丘览古》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但是,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因此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这里免不了有对时世的感伤,但也有诗人对诗坛污浊的憎恶。 诗人看不见前古贤人,古人也没来得及看见诗人;诗人看不见未来英杰,未来英杰同样看不见诗人,诗人所能看见以及能看见诗人的,只有眼前这个时代。这首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5. 登幽州台歌的名句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释义:向前看不见古之贤君,向后望不见当今明主。 一想到天地无穷无尽,我倍感凄凉独自落泪。 扩展资料 文学赏析:这首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只是登台的感慨,却成为千古名篇。诗篇风格明朗刚健,是具有“汉魏风骨”的唐代诗歌的先驱之作,对扫除齐梁浮艳纤弱的形式主义诗风具有拓疆开路之功。在艺术上,其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使得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鲜亮感人。 全诗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 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第四句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抒情主人公——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上,画面顿时神韵飞动,光彩照人。 从结构脉络上说,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6. 登幽州台歌 中的名句及翻译 作品原文 登幽州⑴台歌 唐·陈子昂前⑵不见古人,后⑶不见来者。 念⑷天地之悠悠,独怆然⑸而涕下。[1]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词语注释 ⑴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⑵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⑶后:未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⑷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⑸怆(chuàng)然:悲伤凄凉的样子。 涕:古时指眼泪,此指流泪。涕下:流眼泪。 [2-3] 白话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2023-08-30 05:19:481

登幽州台歌 时间长绵的诗句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句是表现孤独的诗句。《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这首诗。
2023-08-30 05:20:071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登幽州台歌》诗词原文赏析|名句解读

登幽州台歌① 陈子昂 名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导读】 陈子昂(659—700),宁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初唐著名诗人。唐睿宗文明元年(684)中进士,因《谏灵驾入京书》一文,为武则天所赏识,曾任过麟台正字、右拾遗等职。后随武攸宜东征契丹,多次进谏,未被采纳,反而被斥降职。于圣历元年(698)辞官回乡,不久为贪暴的县令段简所陷害,死于狱中。 陈子昂在政治上曾针对时弊,提过一些改革的建议。在文学方面针对初唐的浮艳诗风,力主恢复汉魏风骨,反对齐、梁以来的形式主义文风。主张诗歌内容要反映社会现实,摈弃“采丽竞繁”的文风。他自己的创作,以《登幽州台歌》、《感遇》等诗最为有名,风格质朴明朗,格调苍凉激越,标志着初唐诗风的转变,受到杜甫、韩愈等人的推崇。有《陈伯玉集》。 【原诗】 前不见古人②,后不见来者③。 念天地之悠悠④,独怆然而涕下⑤。 【注释】 ①幽州:唐代属河北道,州治在今北京市大兴县。幽州台:即蓟北楼,又称蓟丘、燕台,因在幽州,所以叫幽州台。②古人:指古代的明君贤才。③来者:指后代的英明有为之士。这两句意思是说,像燕昭王那样任用贤才的君主我不可能见到。这样的明主今后也一定会有,但因人生有限,我也来不及见到了。因而感叹自己生不逢时,壮志难申。④悠悠:长远,无穷尽。⑤怆(chuànɡ)然:悲伤的样子。涕:眼泪。 【译诗】 前不见古代的圣哲明君, 后不见今天的贤才英杰。 看茫茫苍天是那样广阔无垠, 止不住独自掉下悲伤的热泪。 【赏析】 这首古诗文句虽短,抒发的感情却格外悲壮深长,是古代失意文人的代表诗作。 诗的前两句纵贯古今,以两个“不见”相互映照,表达了对古代礼贤明君的钦敬仰慕和自己生不逢时的感伤。第三句“念天地之悠悠”俯仰天地,以广袤无垠的广阔背景,有力地突出了第四句独立苍茫、怆然涕下的诗人自我形象,从而抒发了天地虽大、知音难觅、岁月无情、时不我待的深沉感喟,抒发了诗人的痛苦心声。这种情感在古代失意文人中极富代表性。 这首诗直抒胸臆,集中抒发个人的失意和感伤。视野开阔,取象宏大,托意深远,体现出究通古今之变、尽阅人世沧桑后的历史见识,给人以雄浑博大、沉郁悲壮的艺术美感。
2023-08-30 05:20:141

登幽州台歌名句赏析

哈哈哈!加油奥利给。
2023-08-30 05:20:263

登幽州台歌的念是什么意思

登幽州台歌的念是什么意思 ⑴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⑵前:向前看。 ⑶古人、来者: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指:燕昭王 ⑷念:想到。 (5)悠悠:辽阔,遥远 (6)怆(chuàng )然:悲伤的样子。 (7)涕:古时指眼泪,此指流泪。涕下:流眼泪 登幽州台歌 歌是什么意思 歌是诗的一种体裁,称为歌体,古代标以歌的韵文都是诗,例如《九歌》、《沧浪之水歌》、《垓下歌》、《大风歌》、《登幽州台歌》、《长恨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等,都是诗。 《登幽州台歌》中的“歌”是什么意思? 歌是一种诗体(诗歌体裁) 登幽州台歌的歌什么意思 不是短诗啊,不要误人子弟! 歌是一种诗体,所谓歌行体是也,比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琵琶行,丽人行等等 中文系权威答复呵呵 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是什么意思? 《登幽州台歌》的意思是:登上幽州台所作的诗歌。 全文: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字词注释: ⑴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⑵前:向前看。 ⑶古人、来者: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⑷念:想到。 (5)悠悠:辽阔,遥远 (6)怆(chuàng )然:悲伤的样子。 (7)涕:古时指眼泪,此指流泪。涕下:流眼泪. 《登幽州台歌》翻译为: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登幽州台歌的诗什么意思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 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 【注释】: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悠悠:无穷无尽的意思。怆然:悲痛伤感的样子。涕:眼泪。 【赏析】 公元696年,契丹攻陷了营州,陈子昂奉命出征,带兵的将领是个草包,接连打了几次败仗,陈子昂提了很多建议,也未被采纳,眼看着报国的良策无法实现。有一天他登上了幽州台,想起了战国时广招天下的燕昭王,悲愤之极,写下了这首《登幽州台歌》。诗人俯仰古今,深感人生短暂,宇宙无限,不觉中流下热泪。这是诗人空怀抱国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呐喊。细细读来,悲壮苍凉之气油然而生,而长短不齐的句法,抑扬变化的音节,更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登幽州台歌的意思 登幽州台歌[1] 陈子昂[2]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3],独怆然而涕下[4]。 中华书局1960年排印本《全唐诗》 【注释】 [1]这首诗写于万岁通天元年(696)。由于契丹反叛,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讨伐之,陈子昂随军参谋。武攸宜出身亲贵,不晓军事,使前军陷没,陈子昂进献奇计,却未被采纳。他不忍见危不救,几天后再次进谏,结果激怒了武攸宜,被贬为军曹。他满怀悲愤地登上蓟北楼,写下了这首震惊千古的《登幽州台歌》。幽州台:即蓟北楼,又称燕台、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西南。相传战国时燕昭王为雪国耻,采纳郭隗建议,在燕都蓟城筑高台,置黄金于其上,招揽天下贤才,终于得到乐毅等人,致使国家臻于富强。 [2]陈子昂(661-702),初唐著名诗人,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唐睿宗文明元年(684)进士,官至右拾遗。他论诗标榜汉魏风骨,反对齐梁绮靡文风,所作诗歌以三十八首《感遇诗》最为杰出,诗风质朴浑厚,受到杜甫、韩愈、元好问等后代诗人的高度评价。 [3]一般把"古人"、"来者"解释为像燕昭王一样礼贤下士、任用贤才的君主。从诗的整体意思来看,将其解释为"英雄"(包括被燕昭王及被重用的乐毅等人)似更为确切。 [4]怆(chuàng 创)然:凄伤的样子。涕:泪。 【提示】 陈子昂素以安邦经国之才自负,仕途失意时往往有抒怀感遇之作,三十八首《感遇》和这首《登幽州台歌》都是广为传诵的作品。此诗虽因怀才不遇而发,却能超越个人得失,以傲岸孤竣的人格反观宇宙,既有明主难期、知音难求的强烈孤独感,又充满强烈的自信、豪迈之情,意蕴相当丰富。 从艺术上看,虽然四句都是虚笔抒情,却纵览今古、横扫天地,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孤傲而富有英雄气魄的诗人形象。这一英雄形象昭示著"盛唐之音"即将到来,在千百年后仍然能够令读者感动不已。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 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 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 1、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幽州台:即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修建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其师郭隗为例,成为当时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一位贤才。 2、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3、怆然:悲伤的样子。 4、涕:古时指眼泪。 5 、前:向前看。 6 、念:想到。 译文 直译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 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 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 意译 放眼望去哪有古贤人的踪影,回头看看也不见一个效法古贤的今人。想到那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溼了衣襟! 这首诗通过抒发诗人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正直,多才而遭遇困厄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古诗登幽州台歌及意思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 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 【作者简介】:陈子昂(661-702)字伯玉。少任侠。其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有《陈子昂集》。 【注释】: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悠悠:无穷无尽的意思。怆然:悲痛伤感的样子。涕:眼泪。 【赏析】 公元696年,契丹攻陷了营州,陈子昂奉命出征,带兵的将领是个草包,接连打了几次败仗,陈子昂提了很多建议,也未被采纳,眼看着报国的良策无法实现。有一天他登上了幽州台,想起了战国时广招天下的燕昭王,悲愤之极,写下了这首《登幽州台歌》。诗人俯仰古今,深感人生短暂,宇宙无限,不觉中流下热泪。这是诗人空怀抱国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呐喊。细细读来,悲壮苍凉之气油然而生,而长短不齐的句法,抑扬变化的音节,更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2023-08-30 05:20:441

登幽州台歌主旨句

《登幽州台歌》的主旨句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句话通过登楼远眺、吊古伤今所引起的无限感慨,表达了诗人悲凉孤寂的情感,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易逝、人生易老、忧国忧民的伤感情绪。
2023-08-30 05:20:512

《登幽州台歌》这首古诗蕴含了怎样的感情和哲理?

婆托了好朋友都没
2023-08-30 05:21:015

【非靠谱语文老师品诗词】跨越时空的悲叹——《登幽州台歌》

读完这首诗,大家一定会有一个很直观的发现——这首诗,好像在句子结构上与我们平时所熟知的那些唐诗有些不一样。我们平时读的唐诗,更多的,要么是四句,要么是八句,要么是五字一句,要么七字一句,总之字数句数上一般都是整整齐齐的,而这首《登幽州台歌》,显然不是这样,虽然也是四句,但是前两句每句五个字,后两句每句六个字,此种结构,极为少见。 其实呢,这就是所谓近体诗和古体诗的差别。近体诗,是指自隋唐开始盛行的格律诗,如果是四句则称为绝句、八句称为律诗,超过八句则为排律,又因为每句字数的不同一般又分为五言和七言,近体诗最大的特点就是对于押韵,平仄,格式,对仗等均有较严格的要求。 而相对于近体诗,古体诗在格律对仗等方面就显得自由的多,字数句数也都没有严格的限制,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等,不过一般以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为主,当然还有一类古体诗,每句字数长短不一,被称为杂言古诗,但在分类上,杂古一般也被分到七古之列。 说到这大家应该就可以明白,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显然是一首古体诗,而且应该被归为七古之列。当然按照郦波先生在解读这首诗时分析的那样,如果在七古的基础上继续细分,这首《登幽州台歌》还应当归为歌行体,而且应该是目前已知最短的歌行体。 说完体裁,咱们回到这首诗歌内容本身,关于前两句的解释一般有两种说法:第一种就是比较泛泛的解读为向前看,看不到前世的古人,向后看,看不到后世的来者,但还有一种更加具体的解释为向前看,看不到古代贤君,先后看,看不到后世明主。紧接着后两句悲叹,天地之间如此广阔,唯我陈子昂孑然独立,悲怆痛苦,不禁声泪俱下,情不能已。 我们不禁在思考,究竟是什么让一代诗骨陈子昂如此悲怆以至于失声痛哭呢?他,本不该如此脆弱;他,可是陈子昂啊。 陈子昂本是四川富家子弟,十八岁之前过着标准的颓废富二代公子哥的生活,射猎赌博,任性放纵,直到十八岁那一年偶然进入乡里学校,闻校园书声琅琅而幡然醒悟,立志苦学。自此闭门谢客,潜修经典,三年时间,经史百家,遍览无遗。陈子昂的好友卢藏用在《陈子昂别传》中记载说“尤善属文,雅有相如子云之风骨。初为诗,幽人王适见而惊曰:此子必为文宗矣”。正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当年的浪荡公子一旦认真起来,其目标感与为之不断努力的信念之坚定,也是超过常人的。那些他曾经失去过的东西,现在会更加珍惜,而这个东西,就是受人肯定的人生价值。 陈子昂二十一岁时,携所作诗文来到京城,目标很明确,就是要通过科举进入仕途,以实现自我价值。然而在当时,若要在科举考试中高中,仅仅有真才实学,有时候,也未必管用。 因为在唐代,“行卷”之风盛行,什么叫行卷呢,就是在正式的科举考试之前,你要将自己创作的诗文写成卷轴,通过一定的渠道呈送给一些达官显贵,文坛名流,希望得到权威肯定,以求让自己名声远播,并得到这些大人物向主考官的推荐。而这种名声和推荐,是衡量你最终能否高中进士科的重要标准之一。换个角度说,如果你默默无闻,无人推荐,即使才气绝伦,那上榜的几率依然会大大降低。 陈子昂虽然出生于四川富庶人家,但在当时还远算不上名门,京城之内无人帮衬,奔走许久,仍无人知晓。但科举之路的坎坷没有打到陈子昂的精神意志,实现人生价值的信念让他依然努力的寻找属于自己的机会。 终于有一天,偶遇一卖胡琴之人,要价百万,围观群众不乏豪门显贵但都无法辨识眼前的胡琴是否真的值这个价钱。这时,陈子昂突然站了出来,以百万钱买下,并当众宣布,我擅长弹奏此乐器,明日大家齐聚宣阳里,听我弹琴呐。第二天,大家果真如约到来,而宣阳里的美酒佳肴也都准备妥当,大家吃饱喝足之后,只见陈子昂怀抱胡琴站在众人面前。就在所有人都以为,马上就要听到传闻中的美妙琴乐的时候,陈子昂突然开口说道: 说完当着众人之面,一把将价值百万钱的胡琴当众摔碎。 而正当大家都为眼前这个败家小孩的败家行为所震惊的时候,陈子昂顺势拿出了自己的诗文分发给了在场的众人。众人一读,惊叹不已,一日之内,子昂之名传遍京城,子昂之才震惊文坛,这真是最牛的营销,当然这个营销也真的很贵。 后来,陈子昂高中进士,其才华得到武则天赏识并被提拔为麟台正字,麟台,即秘书省,是专门管理国家藏书的机构,正字是该机构中一个小官,官职极低仅为正九品下,但毕竟在中央机构任职,这对于一心想要有所成就的二十几岁的陈子昂来讲,也算是开了一个好头。年级轻轻就得到重用的陈子昂,那份对实现人生价值的渴望变得愈发强烈,每逢武则天召见问政,他都积极、率真、恳切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慢慢的,陈子昂无奈地发现,武则天对于自己的观点,逐渐变得不置可否起来。《新唐书 陈子昂传》里记载说:“虽数召见问政事,论亦详切,顾奏闻辄罢。”意思就是武则天在称帝后,尽管数次召见陈子昂问政,尽管陈子昂的回答依然详尽恳切,但武则天听了之后也就不了了之了,用现在的话来讲,武则天的态度大概就是“嗯,呵呵”。 不难想象,当志存高远的陈子昂,屡次被召见问政,又屡次被嗯嗯,呵呵以待时,这种屡屡燃起希望,又屡屡得不到肯定的挫败感以及空有才华不被赏识的孤独感,一定会狠狠地反复地蹂躏着他的精神。尽管后来也姑且被提拔为右拾遗,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陈子昂在仕途上的尴尬处境。仕途的坎坷让陈子昂抑郁寡欢,加之身体的羸弱多病难免令他萌生退意。 这时,上天又一次和陈子昂开了一个玩笑。契丹反叛,武则天派侄子建安郡王武攸宜出兵征讨,陈子昂被任命为幕府参谋。朝堂失意的陈子昂似乎迎来了自己在疆场之上建功立业实现自我价值的有一个契机。 然而,命运再次将陈子昂的希望无情摧毁,毫无将帅才能的武攸宜一开始就吃了败仗,陈子昂愤然进谏,表示此等军国大事万不能儿戏,应以精锐之兵攻击对方弱处,并主动请缨率领一万将士做先锋。而武攸宜却认为陈子昂一介书生根本不懂打仗,因此并未采纳其建议。 数日后陈子昂再次进谏,言语极其恳切,武攸宜再次拒绝甚至这一次还将陈子昂贬为军曹。军曹在唐代军队中,基本约等于普通士兵。 面对如此绝望的处境,心灰意冷的陈子昂,独自来到了位于现北京大兴的幽州台。幽州台,又叫黄金台,是当年燕昭王以黄金招纳天下英才的地方,正式因为有了像燕昭王这样爱才惜才的贤君明主,才有了如乐毅这般天下名仕的投奔以及燕国之后的国势骤盛。陈子昂无助地凝望着脚下的幽州台,这象征着贤君明主的幽州台,此时此刻,真是莫大的讽刺啊。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种感受,某天晚上,当你抬起头仰望夜空,放空杂念,静静凝望,几秒种后,会突然被一阵某名的恐惧感触动,会感叹宇宙之无限,自身之渺小,空间和时间竟忽然变得失去了概念,让人感到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悲凉。 而那个站在幽州台之上的陈子昂,当他逃避似的不再凝望这幽州台转而望向身边的旷野,望向头顶的天空,那瞬间袭来的天地浩瀚无穷尽,自身渺小不可期的巨大心理冲击,让陈子昂的精神防线瞬间轰然崩塌,这些年来的努力,这些年来的执着,这些年来的委屈,这些年来的坎坷,都在此时,化作悲叹与泪水。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023-08-30 05:21:281

登幽州台歌古诗诗句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己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023-08-30 05:21:483

登幽州台歌古诗的意思,登幽州台歌的诗意

1.原文《登幽州台歌》唐代: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 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4.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5. 赏析此诗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 6.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7.全诗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结构紧凑连贯,又留有充分的空间:前二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读来酣畅淋漓又余音缭绕。
2023-08-30 05:21:551

登幽州台歌古诗 登幽州台歌古诗是什么

1、《登幽州台歌》。古诗原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这首诗写于公元696年(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2023-08-30 05:22:051

登幽州台歌古诗

1、《登幽州台歌》。古诗原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2、这首诗写于公元696年(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2023-08-30 05:22:121

登幽州台歌是小学几年级的课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2023-08-30 05:22:362

登幽州台歌文言文翻译

1. 《登幽州台歌 》 译文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译文】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 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作者简介】:陈子昂(661-702)字伯玉。 少任侠。其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 有《陈子昂集》。【注释】: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 悠悠:无穷无尽的意思。怆然:悲痛伤感的样子。 涕:眼泪。【赏析】公元696年,契丹攻陷了营州,陈子昂奉命出征,带兵的将领是个草包,接连打了几次败仗,陈子昂提了很多建议,也未被采纳,眼看着报国的良策无法实现。 有一天他登上了幽州台,想起了战国时广招天下的燕昭王,悲愤之极,写下了这首《登幽州台歌》。诗人俯仰古今,深感人生短暂,宇宙无限,不觉中流下热泪。 这是诗人空怀抱国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呐喊。细细读来,悲壮苍凉之气油然而生,而长短不齐的句法,抑扬变化的音节,更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背景】: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 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2. 登幽州台歌翻译 一、出处 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二、原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三、译文 过去没有看到古之贤君,未来见不到贤明君主。 想到天地之间久远广大,我更加感到悲伤凄凉而独自流泪。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陈子昂由于经常对武后朝廷提出批评,而受到政治打击,接连被贬谪。苦闷之余,陈子昂登上幽州台,追怀古今并写下此诗。 二、赏析 在这短短的四句诗中,诗人巧妙地将自己的孤独放在天地辽阔的背景里,以天地的辽阔反衬出自身的渺小,更加凸显了自己的孤独、悲哀之感。时间和空间的两组对比,将诗人丰富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一位壮志满怀却报国无门的孤独诗人形象,透过字里行间,亢立在苍茫广阔的天地间。 三、作者简介 陈子昂24岁高中进士,官擢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他为人豁达正直,敢于直言进谏,但仕途不顺,屡遭贬值。后因政治主张不能实现而辞官归隐,最后被武三思陷害,死于狱中。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登幽州台歌 3. 登幽州台歌原文 登幽州台歌⑴前不见古人⑵,后不见来者⑶。 念天地之悠悠⑷,独怆然而涕下⑸。词句注释⑴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⑵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⑶后:未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⑷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⑸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涕:古时指眼泪。[2-3] [4] 白话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3]。 4. 求登幽州台歌译文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 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 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 【作者简介】:陈子昂(661-702)字伯玉。 少任侠。其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 有《陈子昂集》。 【注释】: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 悠悠:无穷无尽的意思。怆然:悲痛伤感的样子。 涕:眼泪。 【赏析】 公元696年,契丹攻陷了营州,陈子昂奉命出征,带兵的将领是个草包,接连打了几次败仗,陈子昂提了很多建议,也未被采纳,眼看着报国的良策无法实现。 有一天他登上了幽州台,想起了战国时广招天下的燕昭王,悲愤之极,写下了这首《登幽州台歌》。诗人俯仰古今,深感人生短暂,宇宙无限,不觉中流下热泪。 这是诗人空怀抱国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呐喊。细细读来,悲壮苍凉之气油然而生,而长短不齐的句法,抑扬变化的音节,更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背景】: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 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5. 求《登幽州台歌》的原文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 【简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反叛,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讨伐,陈子昂随军参谋,到了东北边地。武攸宜根本不懂军事,陈子昂进谏,不仅没被采纳,反而被贬斥,因此登幽州台抒发失意的感慨。 全诗以广阔的胸襟,慷慨悲凉的情调,感时伤事,吊古悲今,不假修饰,其立意、气势和思想、感情,千百年来一直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 6. 登幽州台歌的翻译 《登幽州台歌》作者: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注解:1、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2、悠悠:渺远的样子。3、怆然:悲伤凄凉。 4、泪:眼泪。翻译: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独自凭吊,我涕泪纵横凄恻悲愁!赏析一:ue771ue771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所采纳,屡受打击,心情郁郁悲愤。 ue771ue771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 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句式长短参错,音节前紧后舒,这样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由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 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 《蓟丘览古》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但是,象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 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 在用辞造语方面,此诗深受《楚辞》特别是其中《远游》篇的影响。《远游》有云:“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 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本篇语句即从此化出,然而意境却更苍茫遒劲。 同时,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其式为: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其式为: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赏析二: 人人都赞美这是一首好诗。几乎所有的文学史都称引它,几乎所有的唐诗选本都选了它。 然而,它究竟好在哪里,却值得每一个读者反复玩味.探究出个所以然。 全诗短短四句,通共不过二十二个字,没有铺叙,没有比喻,没有用典,不讲究什么吞吐回环,更不屑于堆彻雕琢,只是大声咏叹,直抒胸隐,但是,它的境界却何等阔大,格调何等雄浑,含义何等深刻!这首诗之所以称得上是陈子昂的压卷之作,是因为它在如此短小的篇幅中,蕴含着大诗人理想和现实的尖锐矛盾。 它像火山的喷薄,又象江河的奔流.不但倾泻着这位一代诗风开启者心灵的苦闷,而且更代表了我国七世纪末那“鼎盛时代”的中坚分子们壮怀激烈的思想感情。唯其加此,它一直保持着历久不衰的艺木魅力,感动了一千多年来的无数读者,以至我们今天重新来品味它,仍然仿佛置身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之中.看到了苍茫的天宇,寥廓的原野,听到了“盛唐之音”的先驱者那震撼人心的慷慨悲歌,感受着一种雄豪悲壮的美。 《登幽州台歌》作于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697)。据陈子昂的好友卢藏用的《陈氏别传》记载,这一年子昂从武攸宜征讨契丹,在军中任参谋。 当时战争形势对武周王朝不利,武攸宜前军惨败,大营震动,人心惶惶。子昂不忍坐视败局,挺身向武攸宜进谏,提出了不同的作战策略。 出身亲贵而不懂军事的武攸宜非但不纳谏。 7. 《登幽州台歌 》 译文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 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 【作者简介】:陈子昂(661-702)字伯玉。少任侠。其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有《陈子昂集》。 【注释】: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悠悠:无穷无尽的意思。怆然:悲痛伤感的样子。涕:眼泪。 【赏析】 公元696年,契丹攻陷了营州,陈子昂奉命出征,带兵的将领是个草包,接连打了几次败仗,陈子昂提了很多建议,也未被采纳,眼看着报国的良策无法实现。有一天他登上了幽州台,想起了战国时广招天下的燕昭王,悲愤之极,写下了这首《登幽州台歌》。诗人俯仰古今,深感人生短暂,宇宙无限,不觉中流下热泪。这是诗人空怀抱国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呐喊。细细读来,悲壮苍凉之气油然而生,而长短不齐的句法,抑扬变化的音节,更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8. 古诗《登幽州台歌》的原文及意思 登幽州台歌 唐代: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⑴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363393735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⑵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⑶后:未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⑷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⑸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涕:古时指眼泪。 《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在初唐时期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此诗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全诗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结构紧凑连贯,又留有充分的空间:前二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读来酣畅淋漓又余音缭绕。
2023-08-30 05:22:431

登幽州台歌的诗什么意思

《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诗作。全诗的字面意思:往前不见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自己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全诗赏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是一声人生短暂的感喟。诗人纵观古往今来,放眼于历史的长河,不能不感到人生的短促。天地悠悠,人生匆匆,短短的几十年真如白驹之过隙,转瞬之间就消失了。这种感叹既可以引出及时行乐的颓废思想,也可以引发加倍努力奋斗的志气。自古以来有多少仁人志士并不因感到人生短暂而消沉颓唐,反而更加振作精神,使自己有限的一生取得接近无限的意义。正因为陈子昂抱着这种积极态度,所以他才“怆然涕下”。也正因为在悲怆的深层,蕴蓄着一股积极奋发欲有所作为的豪气,所以才能引起我们的共鸣。诗人俯仰古今,深感人生短暂,宇宙无限,不觉中流下热泪。这是诗人空怀报国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呐喊。细细读来,悲壮苍凉之气油然而生,而长短不齐的句法,抑扬变化的音节,更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2023-08-30 05:22:542

登幽州台歌的诗名是什么意思

登幽州台歌的解释诗篇名。唐代陈子昂作。作者在随军出征契丹途中经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时所作。因苦心 建议 不被采纳,反遭降级,心怀抑郁,故登台抒愤。诗全文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 悠悠 ,独 怆然 而涕下!”因体现了怀才不遇者的普遍心理,故历来被 广泛 传诵。
2023-08-30 05:23:311

关于幽州台的诗句(登幽州台歌古诗诗句)

1.登幽州台歌古诗诗句 登幽州台歌 朝代:唐朝 作者: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注释 ⑴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⑵前:过去。 ⑶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⑷后:未来。 ⑸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⑹念:想到。 ⑺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⑻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 ⑼涕:眼泪。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奈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公元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2.登幽州台歌诗句 登幽州台歌⑴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读音分段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悠悠:渺远的样子。 怆然:悲伤凄凉。 注释译文 词语注释 ⑴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⑵前:过去。 ⑶古人、来者: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指:燕昭王 ⑷念:想到。 (5)悠悠:辽阔,遥远 (6)怆(chuàng )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7)涕:古时指眼泪,此指流泪。涕下:流眼泪 作品译文 直译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明君, 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 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 意译 回头看看哪有古代贤明君主的踪影,放眼望去也不见一个礼贤下士的君主,我真是生不逢时啊。想到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 3.登幽州台歌的名句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释义:向前看不见古之贤君,向后望不见当今明主。 一想到天地无穷无尽,我倍感凄凉独自落泪。 扩展资料 文学赏析:这首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只是登台的感慨,却成为千古名篇。诗篇风格明朗刚健,是具有“汉魏风骨”的唐代诗歌的先驱之作,对扫除齐梁浮艳纤弱的形式主义诗风具有拓疆开路之功。在艺术上,其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使得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鲜亮感人。 全诗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 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第四句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抒情主人公——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上,画面顿时神韵飞动,光彩照人。 从结构脉络上说,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2023-08-30 05:23:531

登幽州台歌的著名诗句是哪一句?

一般是前面两句比较出名
2023-08-30 05:24:032

初中生必背古诗文的登幽州台歌的下一首是什么?(我忘带古诗书了)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023-08-30 05:24:201

登幽州台歌的作者是谁?

登幽州台歌作者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人,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人物生平:少年时期:陈子昂幼而聪颖,少而任侠,年十七、八,尚不知书。后因击剑伤人,始弃武从文,慨然立志,谢绝旧友,深钻经史,不几年便学涉百家,不让乃父。两次落第:高宗调露元年(679年),怀经纬之才的陈子昂,出三峡,北上长安,进入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学习,并参加了第二年科举考试。落第后还乡。回故里金华山研读,“数年之间,经史百家,罔不赅览。尤善属文,雅有相如、子云之风骨”,为他后来革新文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永淳元年(682年),学有所成的陈子昂,再次入京应试,仍不为人知。得到重用:文明元年(684)进士及第。陈子昂生性耿直,关怀天下,直言敢谏,一度遭到当权者的排斥和打击。三十八岁辞职还乡,后为奸人所害。但因其文“历抵群公”,得罪权贵,不为所用。不久唐高宗病逝于洛阳,武则天执掌朝政,议迁梓宫归葬乾陵。陈子昂闻后,上书阙下加以谏阻,武则天看后,叹其才,授以麟台正字,旋迁右拾遗。垂拱二年(686),万岁通天元年(696)两次从军北征。受谗被诬:陈子昂北征,积极反对外族统治者制造的分裂战争,多次直言进谏,不但未被采纳,却被斥降职,一度遭到当权者的排挤和打击,壮志难酬的陈子昂三十八岁辞职还乡,后被奸人陷害,冤死狱中,年仅四十一岁。轶事典故伯玉毁琴:陈子昂第二次落第,适一人卖胡琴,索价百万,豪贵围观,莫敢问津,陈子昂挤进人群,出千缗(古代一种计量单位)买之。并于次日在长安宣阳里宴会豪贵,捧琴感叹:“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乐,岂宜留心。”话完即碎琴遍发诗文给与会者。其时京兆司功王适读后,惊叹曰:“此人必为海内文宗矣!”一时帝京斐然瞩目。狱中卜命:卢藏用《陈子昂别传》云:“属本县令段简贪暴残忍,闻其家有财,乃附会文法,将欲害之。子昂慌惧,使家人纳钱20万,而简意未塞,数舆曳就吏。子昂素羸疾,又哀毁,杖不能起。外迫苛政,自度气力恐不能全,因命蓍自筮,卦成,仰而号曰:”天命不佑,吾殆死矣!"于是遂绝,年四十二。评价: 在初唐到盛唐诗风发展转变的过程中,陈子昂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时人和后人都给了他很高的评价。卢藏用《右拾遗陈子昂文集序》:“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金元好问《论诗绝句》:“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杜甫:“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白居易《初授拾遗》:“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韩愈《荐士》:“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宋刘克庄《后村诗话》:“唐初王、杨、沈、宋擅名,然不脱齐梁之体,独陈拾遗首倡高雅冲淡之音,一扫六代之纤弱,趋于黄初、建安矣。”萧颖士:“近日陈拾遗子昂文体最正。”梁肃《补阙李君前集序》:“陈子昂以风雅革浮侈。”陈子昂进一步发展了“初唐四杰”所追求的充实,刚健的诗风,彻底肃清了齐梁诗歌中绮靡纤弱的习气,对盛唐诗人张九龄,李白,杜甫产生了深远影响。诗歌特色:陈子昂在著名的《修竹篇序》里,曾经提出了诗歌革新的正面主张: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 在唐诗发展史上,陈子昂这篇短文好像一篇宣言,标志着唐代诗风的革新和转变。我们知道,刘勰、锺嵘反对南朝形式主义诗风,曾经标举过“比兴”、“风骨”的传统。王勃反对龙朔前后的宫廷诗风,也指责他们是“骨气都尽,刚健不闻”。陈子昂继承了他们的主张,一针见血地指出初唐宫廷诗人们所奉为偶像的齐梁诗风是“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指出了“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的光辉传统作为创作的先驱榜样,在倡导复古的旗帜下实现诗歌内容的真正革新。态度很坚决,旗帜很鲜明,号召很有力量。“兴寄”和“风骨”都是关系着诗歌生命的首要问题。“兴寄”的实质是要求诗歌发扬批判现实的传统,要求诗歌有鲜明的政治倾向。“风骨”的实质是要求诗歌有高尚充沛的思想感情,有刚健充实的现实内容。从当时情况来说,只有实现内容的真正革新,才能使诗歌负起时代的使命。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由于“初唐四杰”等诗人的积极努力,新风格的唐诗已经出现,沿袭齐梁的宫廷诗风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不满,诗歌革新的时机更加成熟了。陈子昂的革新主张在这个时候提出,不仅有理论的意义,而且富有实践的意义;不仅抨击了陈腐的诗风,而且还为当时正在萌芽成长的新诗人、新诗风开辟道路。《晚次乐乡县》是陈子昂由故乡东行入京,在襄州乐乡县留宿时所写的一首抒发羁旅之情的五律.顾璘曰:“无句法,无字法,天然之妙”。 陈子昂继四杰之后,以更坚决的态度起来反对齐梁诗风的统治,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上都表现了鲜明的创造革新精神。陈子昂的思想是很复杂的,他既好纵横任侠,又好佛老神仙,但儒家兼善天下的精神,仍然是他思想的主导方面。从他的许多政论奏疏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洞察国家安危的远见,关怀人民疾苦的热情。例如在《上蜀川安危事》的奏疏中,他曾经对诸羌的进犯感到忧虑,对蜀川人民“失业”、“逃亡”深表同情,对“官人贪暴”、“侵渔”、“剥夺”百姓的罪恶加以愤慨的指责。《资治通鉴》引用他的奏疏、政论有四、五处之多。王夫之《读通鉴论》认为陈子昂“非但文士之选”,而且是“大臣”之材,这是完全正确的。他的政治热情是他从事诗歌革新的动力。陈子昂的诗歌创作,鲜明有力地体现了他的革新主张,《感遇诗》三十八首,正是表现这种革新精神的主要作品,这些诗歌并不是同时之作,有的讽刺现实、感慨时事,有的感怀身世、抒发理想。内容广阔丰富,思想也矛盾复杂。首先值得注意的是那些现实性很强的边塞诗,例如:朝入云中郡,北望单于台。胡秦何密迩,沙朔气雄哉!籍籍天骄子,猖狂已复来。塞垣无名将,亭堠空崔嵬。咄嗟吾何叹,边人涂草莱。 这是他从征塞北时的作品,诗中对将帅无能,使边民不断遭受胡人侵害的现实,深表愤慨。在从征幽州时所写的“朔风吹海树”一篇中,又对边塞将士的爱国热情遭到压抑表示深刻的同情,《丁亥岁云暮》一篇更明白地揭发了武后开蜀山取道袭击吐蕃的穷兵黩武的举动。陈子昂的诗突破了泛拟古题的边塞诗传统风气,他对武后内政方面的弊端也有所讽刺。在“圣人不利己”一诗里,他指责了武后雕制佛像、建造佛寺,浪费人力物力的佞佛行为。在“贵人难得意”一诗里,他更勇敢地讽刺了武后对待臣下时而信任、时而杀戮的作风。从这些现实性很强的诗篇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他的政治抱负和他的诗歌革新主张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他的那些感怀身世的诗,也写得很动人: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这里,美好理想无法实现的深沉的苦闷,借楚辞草木零落、美人迟暮的意境,宛转蕴藉地表现出来。但是,他这种苦闷,在不同的时间境遇之下,又转为愤激慷慨之音。如: 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感到思报国,拔剑起蒿莱。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谁言未忘祸,磨灭成尘埃。《感遇诗》里也有一些叹息人生祸福无常,赞美隐逸求仙,发挥佛老玄理的作品,例如“市人矜巧智”、“玄天幽且默”等篇,都有浓厚的佛老消极思想。《登幽州台歌》和《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也是他杰出的代表作。这几首诗是他随建安王武攸宜出征契丹的时候写的。卢藏用《陈氏别传》说:子昂体弱多疾,感激忠义,常欲奋身以答国士。自以官在近侍,又参预军谋,不可见危而惜身苟容。他日又进谏,言甚切至,建安谢绝之,乃署以军曹。子昂知不合,因箝默下列,但兼掌书记而已。因登蓟北楼,感昔乐土、燕昭之事,赋诗数首。乃泫然流涕而歌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时人莫不知也。 他在《蓟丘览古》中,曾经歌颂了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燕昭王、燕太子,感激知遇、乘时立功的乐毅、郭隗等历史人物。俯仰今古,瞻望未来,他更深刻地体验到生不逢时、理想无法实现的痛苦和悲哀,也更深刻地体会了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在困扼境遇中激愤不平的崇高感情。也正是这种不可遏止的理想和激情,使他唱出了这首浪漫主义的《登幽州台歌》。尽管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他的苦闷无法解决,使这首诗的情调显得相当孤独。但是,也正是这首诗,在当时和后代得到无数读者的深刻同情,卢藏用说这首诗“时人莫不知也”,就是有力的证明。这不愧是齐梁以来两百多年中没有听到过的洪钟巨响。陈子昂的律诗比较少,但是象《度荆门望楚》,也是初唐律诗中的佳作: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诗人用气势流畅的笔调,写出了他初次离蜀途中所见的巴楚壮丽山川。风格和其他诗人是有所不同的。陈子昂仰慕“建安作者”和“正始之音”,他的诗受建安、正始诗人影响较深。唐皎然《诗式》说:“子昂《感遇》,其源出于阮公《咏怀》。”象“兰若生春夏”、“贵人难得意”等比兴托讽的诗篇,以及那些感慨人生祸福无常的诗,的确和阮籍相似。此外如《燕昭王》乃至《登幽州台歌》等,和阮诗“驾言发魏都”、“独坐空堂上”等诗也有意境相通之处。而“丁亥岁云暮”、“本为贵公子”、“朔风吹海树”、“苍苍丁零塞”等边塞诗,则和建安诗中“梗概而多气”的写时事之作比较接近。他的诗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同时存在。那些现实主义的作品,有的叙事慷慨沉痛,有的还兼有政论锋芒。那些偏于抒发理想之作,有的寄兴幽婉,有的又激情奔放,这又是浪漫主义的不同表现。总的来说,他的诗风格并不完全统一。当然,陈子昂的诗在艺术上也存在一些缺点。他对汉魏南北朝的乐府民歌学习得不够。对七言诗这种新形式也不重视,集中竟没有一首七言诗(注:只蜀刻本《陈子昂先生全集》有《杨柳枝》七绝一首,真伪难定。)。《感遇诗》中甚至还有一些作品受玄言诗影响,读起来有些枯燥乏味。但是,他的全部诗作绝没有一点齐梁浮艳的气息,这是更难能可贵的。 总之,他是唐诗开创时期在诗歌革新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大功绩的诗人,杜甫称赞他:“有才继骚雅,哲匠不比肩。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韩愈称赞他:“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都对他在唐诗发展上的功绩有高度的肯定,也反映了唐代诗人的公论,至于他的《感遇诗》直接启发了张九龄《感遇》和李白《古风》的创作,李白继承他以复古为革新的理论,进一步完成唐诗革新的历史任务,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陈子昂在散文革新上也是有功绩的。他文集中虽然也还有一些骈文,但那些对策、奏疏,都用的是比较朴实畅达的古代散文,这在唐代,也是开风气之先。所以唐代古文家梁肃、韩愈都对他这方面的努力有较高的评价 。子昂遗迹:陈子昂读书台陈子昂读书台位于射洪县城北23公里处的金华山上,是初唐诗人陈子昂青年时代读书的地方,原名读书堂,或称陈公学堂。发展历史:①旧址在金华山古观之后,今祖师殿一带。唐大历年间,东川节度使鲜于叔明曾为陈子昂立旌德碑于读书堂前。②中唐后政局混乱,战争频仍,学堂因之衰废。③宋嘉裕年间,邑令庞子明在其遗址建拾遗亭。④ 明初,拾遗亭已毁,廉承务逍于旧基建屋塑像,并立明远亭于其侧,成化时,县令郭镗立感遇亭。⑤清初,上述建筑全坍坏。⑥康熙五十一年,知县唐麟翔于学堂旧址建方厅一大间,置匾额为古读书台。⑦道光八至十一年,邑令钱秉德,汪澍移读书台于岭后梧岗山。⑧光绪六年(1880),知县文芳等捐资劝募,拆去短垣,芟除荆莽,于亭前新建厅三间,翼以回廊曲槛,外置甬道门阁;亭右立精舍三间,亭后辟地增葺大厅三间,额拟留云山馆,游廊环绕,外蔽缭垣;最后砌台竖荷叶亭一大间,额拟涵波临江,建船房三间,小榭一间,已初具规模。此后基本保持原状,略有增修。文革期间被毁。⑨2006年05月25日,陈子昂读书台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陈子昂墓:陈子昂墓在今四川省射洪县龙宝乡龙宝山东麓,龙宝山唐时名独龙 山。陈子昂墓面对梓水,右傍涪江,四周青山蔚起,层峦叠翠,平川广陆,流水映带。唐东川节度使鲜于叔明曾为之立旌德之碑于墓前,后因字迹磨灭,宋开宝年间郭延谓重建此碑。明成化时,郭堂及扬澄曾先后立诗碑于墓前。清嘉庆时,墓侧有祠,康熙四十八年知县李瑞建,旁有古柏五十八株,犹蔚然翠。文革中,墓被毁,1999年恢复维修陵园,现址为后来砌石恢复土冢原貌。
2023-08-30 05:24:291

登幽州台歌全诗的拼音

《登幽州台歌》古诗带拼音如下:qián bù jiàn gǔrén,hòu bù jiàn lái zhě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niàn tiān dì zhīyōu yōu,dú chuàng rán ér tì xià。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译文:向前看不见古之贤君,向后望不见当今明主。一想到天地无穷无尽,我倍感凄凉独自落泪。《登幽州台歌》赏析《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全诗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结构紧凑连贯,又留有充分的空间。诗中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古代的明君和贤臣,借此感慨自己的怀才不遇。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面对天地悠悠,想到人生短暂,过客匆匆,而自己壮志难酬,只能洒下悲愤的泪水。
2023-08-30 05:24:361

登幽州台歌这首诗的艺术风格是什么

陈子昂的 《登幽州台歌》 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 在用辞造语方面,此诗深受《楚辞》特别是其中《远游》篇的影响。《远游》有云:“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本篇语句即从此化出,然而意境却更苍茫遒劲。 同时,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其式为: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其式为: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为千古人们传唱。
2023-08-30 05:25:074

求类似《登幽州台歌》类似的长短句四句短诗

与《登幽州台歌》类似的短诗,像。南北朝民歌《敕勒歌》就是。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2023-08-30 05:25:481

登幽州台歌仿写作文

1. 登幽州台歌 古诗改写文章 具体自己写,给个素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3],独怆然而涕下[4]。 中华书局1960年排印本《全唐诗》 【注释】 [1]这首诗写于万岁通天元年(696)。由于契丹反叛,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讨伐之,陈子昂随军参谋。武攸宜出身亲贵,不晓军事,使前军陷没,陈子昂进献奇计,却未被采纳。他不忍见危不救,几天后再次进谏,结果激怒了武攸宜,被贬为军曹。他满怀悲愤地登上蓟北楼,写下了这首震惊千古的《登幽州台歌》。幽州台:即蓟北楼,又称燕台、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西南。相传战国时燕昭王为雪国耻,采纳郭隗建议,在燕都蓟城筑高台,置黄金于其上,招揽天下贤才,终于得到乐毅等人,致使国家臻于富强。 [2]陈子昂(661-702),初唐著名诗人,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唐睿宗文明元年(684)进士,官至右拾遗。他论诗标榜汉魏风骨,反对齐梁绮靡文风,所作诗歌以三十八首《感遇诗》最为杰出,诗风质朴浑厚,受到杜甫、韩愈、元好问等后代诗人的高度评价。 [3]一般把"古人"、"来者"解释为像燕昭王一样礼贤下士、任用贤才的君主。从诗的整体意思来看,将其解释为"英雄"(包括被燕昭王及被重用的乐毅等人)似更为确切。 [4]怆(chuàng 创)然:凄伤的样子。涕:泪。 【提示】 陈子昂素以安邦经国之才自负,仕途失意时往往有抒怀感遇之作,三十八首《感遇》和这首《登幽州台歌》都是广为传诵的作品。此诗虽因怀才不遇而发,却能超越个人得失,以傲岸孤竣的人格反观宇宙,既有明主难期、知音难求的强烈孤独感,又充满强烈的自信、豪迈之情,意蕴相当丰富。 从艺术上看,虽然四句都是虚笔抒情,却纵览今古、横扫天地,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孤傲而富有英雄气魄的诗人形象。这一英雄形象昭示着"盛唐之音"即将到来,在千百年后仍然能够令读者感动不已。 2. 登幽州台歌改写成散文700字,谢谢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追忆过往的历史,我孤独无助,再也无缘拜会那些求贤若渴的古代贤主;向往未来,我更不可能有生逢旷世明君的机遇。 古代那些明君贤士早已逝去,只留下一些历史的陈迹和佳话供人凭吊追忆,再也见不到他们了。即使今后再有那样的英豪出现,自己也赶不上和他们见面(当今这般碌碌之辈,如同尘芥一样,还值得一提吗)。 从古至今以至遥远的将来,天地依旧是原来的天地,它们的生命多么悠久。看到天地的广阔无边与永恒不息,就浩叹人生的短暂与渺小。 相比之下,人的一生却是太短暂了!自己的雄心壮志来不及实现,自己的雄才大略来不及施展,就将匆匆地离开人世。想到这里,怎能不忧从中来,潸然泪下呢。 3. 登幽州台歌古诗扩写 登幽州台歌古诗扩写 诗人孤独于幽州台上,放眼山河,思绪万千。 他心中到底是忧虑大唐社稷还是感伤文化的萧条呢?在这蓟北幽州台上,他或许想到了大破齐军的燕国上将军乐毅,或许想到了北征乌桓临石观海的三国豪雄曹操,而他在武攸宜帐下,竟无用武之地,英雄已远而前途渺茫,那份旷世的孤独,自然就凝成了震撼千古的力作名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免不了有对时世的感伤,但也有诗人对诗坛污浊的憎恶。 诗人看不见前古贤人,古人也没来得及看见诗人;诗人看不见未来英杰,未来英杰同样看不见诗人,诗人所能看见以及能看见诗人的,只有眼前这个时代。这是一个沉迷惨淡、生气寂然的时代,初唐四杰在诗坛上吵闹了一阵,什么也没留下就悄然离去;与他同代的张若虚留下一篇《春江花月夜》后也悄无声息,没有在理论上对诗歌创作进行任何的探讨;盛唐群星璀璨的诗国胜景他又无法看见,李杜元白以及王维、高适、岑参等诗坛梁柱那时还一个都未曾出生。 而眼下宋之问与沈佺期之流都干了些什么?都写了些什么诗?不过是些吟风弄月邀媚取宠的应景之作。在盛唐与初唐之间,只有他陈子昂一人为改变萎靡诗风冲冲杀杀,只有他一人在单枪匹马地鏖战,“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诗人只有雄心和宏愿,没有盖世神功,他不是独孤求败,也不是金蛇郎君夏雪宜,他在与堕落的宫廷诗的斗争中多少有点显得力不从心。“天地悠悠”,人生短促,每念及此,怎不“怆然涕下”?短短四句,有如阵云深拥、万幕不哗,是何等的深沉抑郁!复如千林振响、万马奔腾,又是何等的悲愤激烈!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孤高一世、上下求索的独行者,也看到了一个百感交集、心事茫茫的感伤者。 毫无疑问,陈子昂是诗坛上的孤独大侠,他一人一剑,在初唐与盛唐之间继往开来,依靠挚著的追求、依靠高昂的战斗 *** ,终于用理论和实践清除了宫体诗的浑浊污垢,开辟了通往盛唐的路。
2023-08-30 05:25:561

登幽州台歌地点

《登幽州台歌》地点是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固城镇。
2023-08-30 05:26:032

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

《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全诗如下: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全诗如下: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逢入京使》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名篇之一。全诗如下: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晚春》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作。全诗如下: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全诗如下: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古诗。全诗如下: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飞来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如下: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己亥杂诗(其五)》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作品。全诗如下: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游山西村》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全诗如下: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泊秦淮》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全诗如下: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咏史诗。全诗如下: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约客》是南宋诗人赵师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如下: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作品。全诗如下: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2023-08-30 05:26:135

《登幽州台歌》解读赏析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一 古代的明主没有赶上,后来的贤君也不及见。 一想到天地的久远与绵延,禁不住独自悲怆而黯然。 二 陈子昂(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年轻时行侠仗义,好打抱不平,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在武则天时期曾任右拾遗,直言敢谏,批评朝政,不为采纳。神功元年(697),随军征讨契丹,所献奇计不被采纳,多次进言俱遭排斥。在驻地幽州写下了许多诗篇,抒发生不逢时、壮志难酬的感慨。本诗即是其中之一。 圣历二年(698),陈子昂因父亲去世,居家守制。受当地县令迫害入狱。公元700年,陈子昂忧愤而卒,葬于射洪独坐山,享年四十二岁。 三 “幽州台”,又称“黄金台”、燕台、招贤台。相传是燕昭王为招揽贤才用郭隗之言而筑,一时魏国乐毅、齐国邹衍、赵国剧辛等人才纷纷来投。经过二十八年生养积聚,燕国实力大振,由乐毅带队,联合秦楚三晋等大败齐国,连拔七十城,只剩即墨和莒未下。幽州台故址一说在河北易县东南,一说在河北固安,一说在北京德胜门外,一说在北京大兴。与河北固安相邻的北京大兴礼贤,旧有土城,其东门砖雕楹联是:“黄金台畔,犹闻郭隗之言;即墨城边,宜识乐生之志。”说的就是历史上的这段故事。 “古人”,指燕昭王,也泛指和燕昭王一样的前代贤君。乐毅在魏国无尺寸之功,到燕国却做出惊天动地的事迹,正是因为遇到燕昭王这样的明君。 前代贤君不复可见,后来的英明之主也不及见,诗人真是生不逢时。前后皆不可见,这与《诗经·秦风·蒹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上下皆不可寻,真是一脉。 “天地悠悠”。写出北方原野辽阔、天高地广、绵长无尽的气象。这与《楚辞·远游》“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亦是一脉。天地,古人,来者,是衬托诗人孤独无依的背景,是引发诗人感慨的触媒。 “独”,是一个坐标,前后是时间坐标;天地是空间坐标。天地无穷,人生有限。时空的无言和无尽,映衬着个体生命的短暂和渺小。个人置身其中,青春易逝,知音难求,报国无门,怎会不黯然泪下? 春秋时,孔子几次躲避劝他出仕的大夫阳货,最后还是在途中相遇。阳货说:“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这句话给人以巨大的震撼,孔子因而出仕。时不我待,正如孔子说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陈子昂登幽州台时的感触,亦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人是宇宙中唯一没有对等物的存在者,因而是孤独的,这种孤独是有宿命意义的。陈子昂登高望远,一股巨大的孤独感铺天盖地而来。 孔子说:“君子登高必赋。”古人有所思,必登高望远,提升自己的高度,打破视野的局限,抒发自己的怀抱。如孟子所言:“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诗经》:“陟彼岵兮,瞻望父兮。”屈原“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范仲淹“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西游记》“如来暗示主人公”那一节,佛祖在高处慧眼遥观,早知过去、现在和未来。 人到了高处,面对天地的无穷,总会禁不住发出天问。 上古时期百姓问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加哉?”(《击壤歌》) 西周灭亡,周平王东迁,故大夫经过故都问天:“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春秋时期,孔子带着学生们流浪,哀叹“何草不黄,何日不行,何人不将,经营四方”、“匪兕匪虎,率彼旷野。”战国时期,屈原问天:“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秦末项羽问天:“时不利兮骓不逝,虞兮虞兮奈若何?”西汉司马迁说:“劳苦倦极未有不呼天地者也,疾痛惨怛,未有不呼父母者也。” 在陈子昂之后,盛唐李白问天:“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北宋苏轼问天:“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清曹雪芹问天:“若说有奇缘,若说没奇缘。” 事物有自己的规律,可是事物变化,又受命运支配。老子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是规律;“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是命运。 一个人有才华,有能力,一时艰难,总会被赏识,被重用,这是规律。但是世上多有才能的人不被重用,被埋没,这是命运。 四 南朝齐梁间,声律开始形成,诗人受到对偶、平仄的限制,大多把注意力放在诗歌的形式上。初唐时近体诗的发展已经出现了过于讲究形式的倾向。 继初唐四杰之后,陈子昂横空出世,提出了“复古”的主张。他倡导用《诗经》中比兴的传统,《楚辞》中美人香草的传统,《古诗十九首》中叠字的传统,扫除绮靡的六朝余音,吹出了诗歌革新的号角,被誉为初唐诗歌“古体之祖”。 主张古文运动的韩愈对陈子昂推崇备至,“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南宋刘克庄也赞赏有加:“唐初王杨沈宋擅名,然不脱齐梁之体,独陈拾遗首倡高雅冲澹之音,一扫六代之纤弱,趋于黄初建安矣。” 金人元好问给予陈子昂非常高的评价:“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明胡震亨、清沈德潜都把陈子昂比作诗国的陈胜、吴广。清王夫之认为,陈子昂“非但文士之选”,而且是“大臣”之才。 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对陈子昂非常仰慕。特别是李白称陈子昂为“麟凤”,并承陈子昂余绪,一扫六朝浮靡习气。
2023-08-30 05:26:271

登幽州台歌古诗带拼音

1、登幽州台歌古诗原文:前不见古人qián bù jiàn gǔ rén,后不见来者 hòu bù jiàn lái zhě。念天地之悠悠niàn tiān dì zhī yōu yōu,独怆然而涕下dú chuàng rán ér tì xià。2、《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创作的诗歌。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全诗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结构紧凑连贯,又留有充分的空间:前二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读来酣畅淋漓又余音缭绕。
2023-08-30 05:26:351

古诗登幽州台歌及意思

1、原文《登幽州台歌》唐代: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2、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3、赏析此诗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全诗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结构紧凑连贯,又留有充分的空间:前二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读来酣畅淋漓又余音缭绕。
2023-08-30 05:26:431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玉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哪句?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023-08-30 05:26:545

登幽州台歌是谁的诗作?

《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诗作。全诗如下:前注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全诗的字面意思:往前不见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自己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全诗赏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是一声人生短暂的感喟。诗人纵观古往今来,放眼于历史的长河,不能不感到人生的短促。天地悠悠,人生匆匆,短短的几十年真如白驹之过隙,转瞬之间就消失了。这种感叹既可以引出及时行乐的颓废思想,也可以引发加倍努力奋斗的志气。自古以来有多少仁人志士并不因感到人生短暂而消沉颓唐,反而更加振作精神,使自己有限的一生取得接近无限的意义。正因为陈子昂抱着这种积极态度,所以他才“怆然涕下”。也正因为在悲怆的深层,蕴蓄着一股积极奋发欲有所作为的豪气,所以才能引起我们的共鸣。诗人俯仰古今,深感人生短暂,宇宙无限,不觉中流下热泪。这是诗人空怀报国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呐喊。细细读来,悲壮苍凉之气油然而生,而长短不齐的句法,抑扬变化的音节,更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2023-08-30 05:27:412

《登幽州台歌》一诗中的名句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023-08-30 05:28:002

《登幽州台歌》这首诗的长短不一的句子传达的是怎样的语气?速求啊.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 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其式为: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其式为: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5] 同时,诗歌的韵味极强,前两句更是苍劲有力.如果你满意我的回答,请在采纳前,将问题分类 修改为 教育科学 ,万分感谢.
2023-08-30 05:28:121

登幽州台歌是谁写的诗?

《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写的诗。全诗如下:前注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全诗的字面意思:往前不见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自己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全诗赏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是一声人生短暂的感喟。诗人纵观古往今来,放眼于历史的长河,不能不感到人生的短促。天地悠悠,人生匆匆,短短的几十年真如白驹之过隙,转瞬之间就消失了。这种感叹既可以引出及时行乐的颓废思想,也可以引发加倍努力奋斗的志气。自古以来有多少仁人志士并不因感到人生短暂而消沉颓唐,反而更加振作精神,使自己有限的一生取得接近无限的意义。正因为陈子昂抱着这种积极态度,所以他才“怆然涕下”。也正因为在悲怆的深层,蕴蓄着一股积极奋发欲有所作为的豪气,所以才能引起我们的共鸣。诗人俯仰古今,深感人生短暂,宇宙无限,不觉中流下热泪。这是诗人空怀报国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呐喊。细细读来,悲壮苍凉之气油然而生,而长短不齐的句法,抑扬变化的音节,更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2023-08-30 05:28:272

登幽州台歌翻译及诗意

《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接下来分享《登幽州台歌》翻译及诗意,供参考。 《登幽州台歌》原文和翻译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翻译: 向前看不见古之贤君,向后望不见当今明主。 一想到天地无穷无尽,我倍感凄凉独自落泪。 诗意 《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作者简介 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市)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
2023-08-30 05:29:231

登幽州台歌的作者是谁?

《登幽州台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陈子昂。全诗如下:前注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全诗的字面意思:往前不见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自己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全诗赏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是一声人生短暂的感喟。诗人纵观古往今来,放眼于历史的长河,不能不感到人生的短促。天地悠悠,人生匆匆,短短的几十年真如白驹之过隙,转瞬之间就消失了。这种感叹既可以引出及时行乐的颓废思想,也可以引发加倍努力奋斗的志气。自古以来有多少仁人志士并不因感到人生短暂而消沉颓唐,反而更加振作精神,使自己有限的一生取得接近无限的意义。正因为陈子昂抱着这种积极态度,所以他才“怆然涕下”。也正因为在悲怆的深层,蕴蓄着一股积极奋发欲有所作为的豪气,所以才能引起我们的共鸣。诗人俯仰古今,深感人生短暂,宇宙无限,不觉中流下热泪。这是诗人空怀报国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呐喊。细细读来,悲壮苍凉之气油然而生,而长短不齐的句法,抑扬变化的音节,更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2023-08-30 05:29: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