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古人谈读书的意思是什么?

2023-09-06 02:56:30
TAG: 读书 古人
共1条回复
snjk

古人谈读书的意思如下:

1、论语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朱熹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3、曾国藩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古文的翻译是: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思和眼睛既然不专心致志,就只是随意地诵读,那么一定无法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紧要。心既然已经到了,眼睛和嘴巴难道会不到吗?

相关推荐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眼到,心到,什么意思?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古文的翻译是: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思和眼睛既然不专心致志,就只是随意地诵读,那么一定无法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紧要。心既然已经到了,眼睛和嘴巴难道会不到吗?扩展资料对于读书学习来说,用心是最重要的。用心,就是要我们做到“我要学习,不是别人要我学习”,要发自内心地想要去学习。要知道,学习是一件高度自觉的事情,知识是靠自觉学习来得到的,靠别人督促甚至打骂,是学不好的。所以说,“自主”学习才是“学”的关键,心不到,口到和眼到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本文选自南宋时朱熹的《训学斋规》。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世称朱子。他所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用书。
2023-08-30 07:23:281

“读书有三到,眼到,口到,谓心到”的一整首诗

上课干嘛呢?没听老师讲课么?
2023-08-30 07:23:363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是出自哪个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字面意思是: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说的是心到、眼到、口到。(心到就是把心思用在书上,专心致志。眼到就是眼睛不离书,不受外物影响,目不旁观散视。口到就是用口诵读,朗读不辍。作者朱熹在这篇《读书要三到》中认为,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自然会到。)编辑于 2019-12-22查看全部4个回答一起学网校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高分名师课,阅读理解+作文双提升值得一看的语文相关信息推荐一起学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名师课,作文专项提升+阅读写作重难点讲解,为孩子建立语言思维,提升表达能力清北一流名师,人均授课超20000小时,全方位科学指导,名师体验课9元限时抢购!xue.17xueba.com广告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是什么意思?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 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心思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记不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是最重要的。 原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翻译: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 扩展资料: 朱熹说:"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守而致精。"就是说,读书要有个先后顺序,读通一书,再读一书。就读一书而言,则要逐字逐句逐段按顺序读,先读的未弄通,就不能读后面的。这样才不会生吞活剥或杂乱无章。 朱熹还进一步指出,读书要从易到难,从浅到深,从近到远,急不得,也慢不得。"所谓急不得者,功效不可急;所谓不可慢者,工夫不可慢。"这是在告被读书人既不可急于求成,也不可松松垮垮,而要进度适当,方能见效。 朱熹曾批评当时普遍存在的两种毛病:一是"主私意",就是以自己的想法去揣测书中的道理,穿凿附会,歪曲了古人本来意思。二是"旧有先人之说",就是先前接受的观点不肯放弃,从而排斥接受新的观点。 为了纠正以上这两种不好的毛病,朱熹主张读书必须虚怀若谷,静心思虑,悉心体会作者本意。朱熹强调读书要耐心"涵泳",就是要反复咀嚼,深刻体会行中的旨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读书有三到
2023-08-30 07:24:082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的意思 心到眼到口到出处

1、意思: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说的是心到、眼到、口到。 2、出处:出自朱熹的《训学斋规》。 3、原文: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4、翻译: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心思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记不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是最重要的。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
2023-08-30 07:24:151

《朱子家训》里“余尝谓读书有三到”那句话的逐字译文。

【原文】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⑴,则亦虚心静虑,勿遽⑵取舍于其间。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⑶,以验其通塞⑷,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⑸矣。复以众说互相诘难⑹,而求其理之所安⑺,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⑻而无以立⑼矣。大率⑽徐行却立⑾,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⑿;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⒀置而徐理之。此观书之法也。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⒁身体,对书册,详⒂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⒃暗记。只要多诵⒄遍数,自然上口,永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⒅。”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⒆。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译文】看书大多数都必须先要熟读,让书上的语句都好像出自于我的嘴巴。紧接着就精心地思考,让它的道理好像都出自于我的心里所想的,这样以后可以有所收获了。至于那些对于文章道理有疑惑的地方,各家说法纷繁错杂,就也要虚心静静思索,不要匆忙急促地在各家意见中确定谁对谁错。先假定一种说法自己单独列为一说,然后顺着文章的思路去想,来验证它思路的通畅和阻塞。那么那些特别没有道理的说法,不等到和其他的学说相比较,就已经自己屈服了。再用大家的言论互相诘问反驳,然后寻求它的道理的稳妥,来考证它的正确或错误,那么好像是对其实是错的,也将被公众承认的说法所否定而不能成立了。一般情况下,慢慢地停下来看,用平静的心态来观察发展变化,像攻击坚硬的木头,先攻击它的容易的地方而再攻击它的关键之处;像解开缠乱在一起的绳子,地方有所不通就暂且放在那儿慢点去处理它。这就是看书的方法。凡是读书,必须先整理好读书用的桌子,使桌子干净平稳,把书册整整齐齐地放在桌子上,让身体坐正,面对书册,仔细从容地看清书上的文字,仔细清楚地朗读文章。必须要读得每个字都很响亮,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勉强硬记,只要多读几遍,就自然而然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古人说:“读书的遍数多了,它的道理自然就明白了。”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道理了。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急迫最要紧。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2023-08-30 07:24:221

读书三到的原文是什么?

原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⒆。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翻译:读书时要读得响亮,不能错一个字,不能少一个字,不能多一个字,不能颠倒一个字,不能强记或笼统记住,只要多读几遍,自然朗朗上口,很久都不会忘。古人说:读书百遍,其意自现。说的是读熟了,则不用解说,自己知道意思。我曾经说,读书有三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这儿,那么就看不仔细,心眼不一致,只能漫不经心地读,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也不会太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都到了,眼睛与嘴怎么不会到呢 ?
2023-08-30 07:24:291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中谓的意思

谓拼音:wèi,释义:1. 告诉:人~予曰。2. 称呼,叫作:称~。何~人工呼吸?3. 〔~语〕对主语加以陈述,说明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的句子成分。4. 说:所~。无~。可~神速。“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中的“谓”有叫做、称作的意思
2023-08-30 07:24:402

朱熹说:“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 ),......三到之中,( )最急。( )既到矣,( )岂不到乎?”

心到,眼到,口到 心到 心 眼口
2023-08-30 07:25:043

读书有三到的下一句是什么?

、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曾国藩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译文及注释译文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默默地记住所证明论语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朱熹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曾国藩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译文及注释译文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默默地记住所
2023-08-30 07:25:111

读书三到的意思是什么?

1、意思: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说的是心到、眼到、口到)。2、出处:出自朱熹的《训学斋规》。3、原文:原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4、翻译: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心思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记不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是最重要的。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扩展资料:“读书三到”的解析:“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不到,则眼口皆不能到,心到了,身自然能配合,做到身心一致。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心到呢?其实,人心和田地是一样的,有了足够的善知识,人的修养就好,心灵的土壤就肥沃,虽有杂草,但不能影响其根本。这样的人只需经常自我反省,拔除杂草,心就干净了,学到的知识长在肥沃的土壤里,就能根深蒂固,茁壮成长,心无杂念自然很轻松就做到了。反之,有另外一种人,利欲熏心,整天沉溺幻想之中,好高骛远而又怯于实践,且为人心地不善,内心肮脏不堪。这样的人,心里早就是流腐遍地,恶臭难闻了。试问,这样的心境,你叫他在桌前安坐,认真学习,可能他连五分钟都坐不住。表面上,你看他是在坐着看书,实际上心早就飞到十万八千里之外了,那颗心整天躁动不安,想的无非是些“贪嗔淫妄”的事,心灵被欲望填满了,自然身心无法集中,连坐都坐不住,更谈不上“眼到”和“口到”了。
2023-08-30 07:25:301

古人谈读书第二则注释翻译?

古人谈读书第二则注释翻译?第二则为: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翻译:我曾经说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没有专注统一,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么一定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了,也记不长久。这三到中,心到最重要。若心神集中了,眼和口还会不集中吗?
2023-08-30 07:25:4715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的文言文翻译

读书时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
2023-08-30 07:28:347

《朱子家训》里“余尝谓读书有三到”那句话的逐字译文。

【原文】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⑴,则亦虚心静虑,勿遽⑵取舍于其间。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⑶,以验其通塞⑷,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⑸矣。复以众说互相诘难⑹,而求其理之所安⑺,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⑻而无以立⑼矣。大率⑽徐行却立⑾,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⑿;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⒀置而徐理之。此观书之法也。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⒁身体,对书册,详⒂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⒃暗记。只要多诵⒄遍数,自然上口,永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⒅。”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⒆。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译文】 看书大多数都必须先要熟读,让书上的语句都好像出自于我的嘴巴。紧接着就精心地思考,让它的道理好像都出自于我的心里所想的,这样以后可以有所收获了。至于那些对于文章道理有疑惑的地方,各家说法纷繁错杂,就也要虚心静静思索,不要匆忙急促地在各家意见中确定谁对谁错。先假定一种说法自己单独列为一说,然后顺着文章的思路去想,来验证它思路的通畅和阻塞。那么那些特别没有道理的说法,不等到和其他的学说相比较,就已经自己屈服了。再用大家的言论互相诘问反驳,然后寻求它的道理的稳妥,来考证它的正确或错误,那么好像是对其实是错的,也将被公众承认的说法所否定而不能成立了。一般情况下,慢慢地停下来看,用平静的心态来观察发展变化,像攻击坚硬的木头,先攻击它的容易的地方而再攻击它的关键之处;像解开缠乱在一起的绳子,地方有所不通就暂且放在那儿慢点去处理它。这就是看书的方法。 凡是读书,必须先整理好读书用的桌子,使桌子干净平稳,把书册整整齐齐地放在桌子上,让身体坐正,面对书册,仔细从容地看清书上的文字,仔细清楚地朗读文章。必须要读得每个字都很响亮,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勉强硬记,只要多读几遍,就自然而然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古人说:“读书的遍数多了,它的道理自然就明白了。”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道理了。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急迫最要紧。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2023-08-30 07:29:451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是谁写的

【出自】:宋·朱熹《训学斋规》:“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紧。”
2023-08-30 07:29:561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和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怎样画停顿

断句是:余尝谓,读书有三到。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这句话出自朱熹《读书要三到》。
2023-08-30 07:30:071

不二斋文言文注释

1. 《不二斋》翻译与赏析 不二斋,屋旁有株高三丈的梧桐,树冠茂密,能遮盖住大半个屋顶,但遮不到围墙的西面,(我,指作者)就在这里种上蜡梅,(这样子)看上去周围全是树荫,连夏日的暑气也挡在了外面。 从屋子的后窗看出去,有段比窗榄略高的矮墙,(它后面)是几只潇潇洒洒的竹子。(我的,指作者的)内堂里挂着一副郑子昭写的“满耳秋声”的横幅。 (院子中间)天光照射下,抬眼看去,就象玻璃、云母(一样透明),总觉得自己是坐在一个清凉的世界里面。 屋子里面放满了书,从墙角一直堆到了床上;各种摆设品也合适的安放在一些(需要他们的)地方。 我在房子的左边放了张床,并摆上竹几和蚊帐,以防蚊虫。(我坐在床上),看到窗外的树叶透过蚊帐,连墙壁上也印上了绿色一样。 每到夏天,建兰、茉莉的香味四处飘散,连衣服上也有它们的味道;到了重阳节,又在北边的窗下种上菊花,分上下五层摆放,看上去颜色秀丽。到了冬天,看梧桐落叶,闻腊梅飘香福耿弟际郗宦甸为鼎力,(体会)太阳温暖的晒在窗前,……再用昆山石种水仙花,放在几级小几上面,等到春天,四下句全是山兰花开。 我在花圃里种的半亩芍药里面,还有几本是稀有的。 我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坐在家里,一年四季也不出门,觉得就像生活在梦里一样。 2. 《不二斋》翻译赏析 不二斋 张岱 不二斋,高梧三丈,翠樾千重;墙西稍空,腊梅补之。但有绿天,暑气不到。后墙高于栅,方竹数竿,潇潇洒洒,郑子昭“满耳秋声”横披一幅。天光下射,望空视之,晶沁如玻璃、云母,坐者恒在清凉世界。图书四壁,充栋连墙,鼎彝尊,不移而具,余于左设石床竹几,帏之纱幕,以障蚊虻,绿暗侵纱,照面成碧。 夏日,建兰,茉莉芗泽侵入,沁入衣裾。重阳前后,移菊北窗下,菊盆五层,高下列之,颜色空明,天光晶映,如沉秋水。冬则梧落叶,腊梅开,暖日晒窗,红炉()毛氍(毛毯)。以昆山石种水仙列阶趾。春时,四壁下皆山兰,栅前芍药半亩,多有异木。 余解衣盘礴,寒暑未曾轻出,思之如在隔世。 ——(《陶庵梦忆》) 评析:不二斋,思之如在隔世,却又如此清晰地呈现于眼前,可见作者对它用情之深。作者怀念故国,思恋逝去的生活,却隐而不表,只以清淡笔墨细致地叙写书斋内外之景及四时之情趣,而恰在此字里行间,那种情绪隐隐流露。结尾句“思之如在隔世”,看似淡淡一笔,实如重锤一击,作者的感伤情绪全于此喷发出来。寻梦,寻梦!过去的生活如梦中,如画中,飘然而逝,现而有隐,作者只有靠“梦忆”来寻求心灵的慰藉,其情其景,令人感叹不已。(《明清名家小品精华》第585页) 译文:不二斋,屋旁有株高三丈的梧桐,树冠茂密,能遮盖住大半个屋顶,但遮不到围墙的西面,(我,指作者)就在这里种上蜡梅,(这样子)看上去周围全是树荫,连夏日的暑气也挡在了外面。从屋子的后窗看出去,有段比窗榄略高的矮墙,(它后面)是几只潇潇洒洒的竹子。(我的,指作者的)内堂里挂着一副郑子昭写的“满耳秋声”的横幅。(院子中间)天光照射下,抬眼看去,就象玻璃、云母(一样透明),总觉得自己是坐在一个清凉的世界里面。 屋子里面放满了书,从墙角一直堆到了床上;各种摆设品也合适的安放在一些(需要他们的)地方。我在房子的左边放了张床,并摆上竹几和蚊帐,以防蚊虫。(我坐在床上),看到窗外的树叶透过蚊帐,连墙壁上也印上了绿色一样。每到夏天,建兰、茉莉的香味四处飘散,连衣服上也有它们的味道;到了重阳节,又在北边的窗下种上菊花,分上下五层摆放,看上去颜色秀丽。到了冬天,看梧桐落叶,闻腊梅飘香,(体会)太阳温暖的晒在窗前,……再用昆山石种水仙花,放在几级小几上面,等到春天,四下句全是山兰花开。我在花圃里种的半亩芍药里面,还有几本是稀有的。 我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坐在家里,一年四季也不出门,觉得就像生活在梦里一样。 3. 不二斋文言文阅读答案 不二斋,高梧三丈,翠樾千重。城西稍空,腊梅补之,但有绿天,暑气不到。后窗墙高于槛,方竹数干,潇潇洒洒,郑子昭“满耳秋声”横披一幅。天光下射,望空视之,晶沁如玻璃、云母,坐者恒在清凉世界。图书四壁,充栋连床;鼎彝尊暴,不移而具。余于左设石床竹几帷之纱幕,以障蚊虹;绿暗侵纱,照面成碧。夏日,建兰、茉莉,芗泽浸人,沁入衣裾。重阳前后,移菊北窗下,菊盆五层,高下列之,颜色空明,天光晶映,如沉秋水。冬则梧叶落,蜡梅开,暖日晒窗,红炉毾氍。以昆山石种水仙,列阶趾。春时,四壁下皆山兰,槛前芍药半亩,多有异本。余解衣盘礴,寒暑未尝轻出,思之如在隔世。 【译文】 不二斋,屋旁有株高三丈的梧桐,树冠茂密,能遮盖住大半个屋顶,但遮不到围墙的西面,(我,指作者)就在这里种上蜡梅,(这样子)看上去周围全是树荫,连夏日的暑气也挡在了外面。从屋子的后窗看出去,有段比窗榄略高的矮墙,(它后面)是几只潇潇洒洒的竹子。(我的,指作者的)内堂里挂着一副郑子昭写的“满耳秋声”的横幅。(院子中间)天光照射下,抬眼看去,就象玻璃、云母(一样透明),总觉得自己是坐在一个清凉的世界里面。屋子里面放满了书,从墙角一直堆到了床上;各种摆设品也合适的安放在一些(需要他们的)地方。我在房子的左边放了张床,并摆上竹几和蚊帐,以防蚊虻。(我坐在床上),看到窗外的树叶透过蚊帐,连墙壁上也印上了绿色一样。每到夏天,建兰、茉莉的香味四处飘散,连衣服上也有它们的味道;到了重阳节,又在北边的窗下种上菊花,分上下五层摆放,看上去颜色秀丽。到了冬天,看梧桐落叶,闻腊梅飘香,(体会)太阳温暖的晒在窗前,……再用昆山石种水仙花,放在几级小几上面,等到春天,四下句全是山兰花开。我在花圃里种的半亩芍药里面,还有几本是稀有的。我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坐在家里,一年四季也不出门,觉得就像生活在梦里一样。 4. 文言文不二斋 作品出处:《陶庵梦忆》; 文学体裁:散文; 作者:张岱; 原文: 不二斋,高梧三丈,翠樾千重。城西稍空,腊梅补之,但有绿天,暑气不到。后窗墙高于槛,方竹数干,潇潇洒洒,郑子昭“满耳秋声”横披一幅。天光下射,望空视之,晶沁如玻璃、云母,坐者恒在清凉世界。图书四壁,充栋连床;鼎彝尊暴,不移而具。余于左设石床竹几帷之纱幕,以障蚊虹;绿暗侵纱,照面成碧。夏日,建兰、茉莉,芗泽浸人,沁入衣裾。重阳前后,移菊北窗下,菊盆五层,高下列之,颜色空明,天光晶映,如沉秋水。冬则梧叶落,蜡梅开,暖日晒窗,红炉毾氍。以昆山石种水仙,列阶趾。春时,四壁下皆山兰,槛前芍药半亩,多有异本。余解衣盘礴,寒暑未尝轻出,思之如在隔世。 译文: 不二斋,屋旁有株高三丈的梧桐,树冠茂密,能遮盖住大半个屋顶,但遮不到围墙的西面,(我,指作者)就在这里种上蜡梅,(这样子)看上去周围全是树荫,连夏日的暑气也挡在了外面。从屋子的后窗看出去,有段比窗榄略高的矮墙,(它后面)是几只潇潇洒洒的竹子。(我的,指作者的)内堂里挂着一副郑子昭写的“满耳秋声”的横幅。(院子中间)天光照射下,抬眼看去,就象玻璃、云母(一样透明),总觉得自己是坐在一个清凉的世界里面。屋子里面放满了书,从墙角一直堆到了床上;各种摆设品也合适的安放在一些(需要他们的)地方。我在房子的左边放了张床,并摆上竹几和蚊帐,以防蚊虻。(我坐在床上),看到窗外的树叶透过蚊帐,连墙壁上也印上了绿色一样。每到夏天,建兰、茉莉的香味四处飘散,连衣服上也有它们的味道;到了重阳节,又在北边的窗下种上菊花,分上下五层摆放,看上去颜色秀丽。到了冬天,看梧桐落叶,闻腊梅飘香,(体会)太阳温暖的晒在窗前,……再用昆山石种水仙花,放在几级小几上面,等到春天,四下句全是山兰花开。我在花圃里种的半亩芍药里面,还有几本是稀有的。我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坐在家里,一年四季也不出门,觉得就像生活在梦里一样。 5. 不二斋文言文阅读答案 出处:《陶庵梦忆》 作者:张岱 【原文】 不二斋,高梧三丈,翠樾千重。城西稍空,腊梅补之,但有绿天,暑气不到。后窗墙高于槛,方竹数干,潇潇洒洒,郑子昭“满耳秋声”横披一幅。天光下射,望空视之,晶沁如玻璃、云母,坐者恒在清凉世界。图书四壁,充栋连床;鼎彝尊暴,不移而具。余于左设石床竹几帷之纱幕,以障蚊虹;绿暗侵纱,照面成碧。夏日,建兰、茉莉,芗泽浸人,沁入衣裾。重阳前后,移菊北窗下,菊盆五层,高下列之,颜色空明,天光晶映,如沉秋水。冬则梧叶落,蜡梅开,暖日晒窗,红炉毾氍。以昆山石种水仙,列阶趾。春时,四壁下皆山兰,槛前芍药半亩,多有异本。余解衣盘礴,寒暑未尝轻出,思之如在隔世。 【译文】 不二斋,屋旁有株高三丈的梧桐,树冠茂密,能遮盖住大半个屋顶,但遮不到围墙的西面,(我,指作者)就在这里种上蜡梅,(这样子)看上去周围全是树荫,连夏日的暑气也挡在了外面。从屋子的后窗看出去,有段比窗榄略高的矮墙,(它后面)是几只潇潇洒洒的竹子。(我的,指作者的)内堂里挂着一副郑子昭写的“满耳秋声”的横幅。(院子中间)天光照射下,抬眼看去,就象玻璃、云母(一样透明),总觉得自己是坐在一个清凉的世界里面。屋子里面放满了书,从墙角一直堆到了床上;各种摆设品也合适的安放在一些(需要他们的)地方。我在房子的左边放了张床,并摆上竹几和蚊帐,以防蚊虻。(我坐在床上),看到窗外的树叶透过蚊帐,连墙壁上也印上了绿色一样。每到夏天,建兰、茉莉的香味四处飘散,连衣服上也有它们的味道;到了重阳节,又在北边的窗下种上菊花,分上下五层摆放,看上去颜色秀丽。到了冬天,看梧桐落叶,闻腊梅飘香,(体会)太阳温暖的晒在窗前,……再用昆山石种水仙花,放在几级小几上面,等到春天,四下句全是山兰花开。我在花圃里种的半亩芍药里面,还有几本是稀有的。我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坐在家里,一年四季也不出门,觉得就像生活在梦里一样。 6. 关于“北通州不二斋牛锡三”的资料~ 资料1:民国十一年的"志大"树桩式笔筒,有"北通州不二斋牛锡三造"款,高:16CM 如图 资料2:不二斋,高梧三丈,翠樾千重,墙西稍空,蜡梅补之,但有绿天,暑气不到。后窗墙高于槛,方竹数竿,潇潇洒洒,郑子昭“满耳秋声”横披一幅。天光下射,望空视之,晶沁如玻璃、云母,坐者恒在清凉世界。图书四壁,充栋连床;鼎彝尊罍,不移而具。余于左设石床竹几,帷之纱幕,以障蚊虻;绿暗侵纱,照面成碧。夏日,建兰、茉莉,芗泽浸人,沁入衣裾。重阳前后,移菊北窗下,菊盆五层,高下列之,颜色空明,天光晶映,如沉秋水。冬则梧叶落,蜡梅开,暖日晒窗,红炉毾氍。以昆山石种水仙,列阶趾。春时,四壁下皆山兰,槛前芍药半亩,多有异本。余解衣盘礴,寒暑未尝轻出,思之如在隔世。 /viewthread.php?tid=5734 7. 哪为好心人能帮我翻译一下文言文《训学斋规》 太长了吧? 附原文; 训学斋规 《读书》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凡书册须要爱护,不可损污,绉折济阳江禄,读书未竟,虽有急速,必待掩束整齐,然后起此,最为可法。 扪虱新话《陈善u2027扪虱新话》 《读书须知出入法》 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 《读书牢记则有进益》 读书惟在牢记,则日见进益,陈晋之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后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数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虽然,况一日乎。 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贤良为得法云。 性理大全 《读书法》 程子曰:读书将以穷理,将以致用也。 今或滞心于章句之末,则无所用也。此学者之大患。 凡观书,不可以相类泥其义不尔,则字字相梗。当观其文势,上下之意如充实之谓美。 与诗之美不同。尝觉读书有令人喜时,有令人手舞足蹈时,或问莫是古人之意与先生之意相合,后如此否。 曰:是也。论语孟子只剩读着,便是意足学者,须是玩味,若以语言解着,意便不足。 问世有以读书为文为艺者,曰:为文谓之艺,犹之可也。读书谓之艺,则求诸书者,浅矣。 张子曰:观书必总其言,而求作者之意。读书少则无由考校,得义精盖书以维持,此心一时放下,则一时德性有懈。 读书则此心常在,不读书则终看义理不见书,须成诵精思,多在夜中,或静坐得之,不记得思不起,但通贯得大原,后书亦易记,所以观书者释己之疑,明己之未达。每见每加新益则学进矣,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 上蔡谢氏曰:学者先学文,鲜有能至道。至如博观泛览,亦自为害。 故明道先生教余,尝曰:贤读书慎,不要寻行数墨。 龟山杨氏语,罗仲素曰:某尝有数句教学者,读书之法云,以身体之,以心验之。 从容默会于幽闲,静一之中超然,自得于书言,象意之表,此盖某所自为者如此。 和靖尹氏曰:吕献可尝言,读书不须多读,得一字行取一字。 伊川亦尝言,读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行得便是会读书,二公之意正同。 读书须是看圣人用心处,自家临事一一要使。 延平李氏曰:读书者,知其所言,莫非吾事,而即吾身以求之,则凡圣贤所至,而吾所未至者,皆可勉而进矣。 若直以文字求之说,其词义以资诵说,其不为玩物丧志者几希。 东莱吕氏曰:读书有思索,人往往不苟,不曾读书与曾读书识理趣者,观其所为,便可见。 凡读书必务 精熟,若或记性迟钝,则多诵数遍,自然精熟,记得坚固。若是遍数不多,只务强记。 今日成诵,来日便忘,其与不曾读书,何异。凡为学之道,必先至诚,不诚未有能至焉者也。 何以见其诚居处齐,庄志意凝,定不妄言。不苟笑,开卷伏读,必起恭敬如对圣贤,掩卷沈思,必根义理以闲邪。 僻行之悠久,习与性成便有圣贤前辈气象。为学之本,莫先于读书,读书之法须令日有课程,句读有未晓大义,有未通不惜与人商确,不惜就人授读。 凡人多以此为耻,曾不知不如是,则有终身之耻也。后学读书,未曾识得,目前大略,便要说性命,此极是害事为学,自有等级。 后生学问,聪明强记,不足畏。惟思索寻究者,为可畏耳。 象山陆氏曰:大抵读书训诂,既通之后,但平心读之,不必勉加揣量,则无非浸灌培养,鞭策磨厉之功。或有未通晓处,姑缺之无害,且以其明白昭晰者,日加涵泳则自然日充日明,后日本原深厚,则向来未晓者将亦有涣然冰释者矣。 读书作文亦是吾人事,但读书本不为作文,作文其末也。有其本必有其末,未闻有本盛而末不茂者,若本末倒置,则所谓文者亦可知矣。 勉斋黄氏曰:平居当以敬自持,令心虑宁静。至于读书则平心定气,端庄严肃,须以吾心默观圣贤之语,常使圣贤之意自入于吾心,如以镜照物,妍丑自见镜,何心哉。 今人所以不善读书,非是圣贤之意难明,乃是吾心纷扰,反以汨乱圣贤之意,读书只是沈静精密则自然见得分明,切不可萌轻易自喜之心,便解得六经通彻,亦何足自喜,亦岂敢轻易才如此。便不足以任重后生,且收敛静退,歉然常若,不足方能有进。 观书者,最怕气不平,且如公冶长一章。谢上蔡则谓圣人,择婿惊人如此,杨龟山则谓圣人所以求于人者,薄可免于刑戮,而不累其家,皆可妻也。 上蔡气高者也,龟山气弱者也,故所见各别如此,要之当随文平看,方见得圣人之本意,此观书之大法。 北溪陈氏曰:读四书之法,毋过求毋巧凿毋旁搜毋曲引,亦惟平心以玩,其旨归而切己,以察其实用而已尔。 果能于是四者,融会贯通而义理昭明,胸襟。
2023-08-30 07:30:211

读书有三到译文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
2023-08-30 07:30:406

朱熹的《读书有三到》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2023-08-30 07:31:253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这句话的全文是: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意思是:我曾经说: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没有专注统一,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么一定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了,也记不长久。这三到中,心到最重要。若心神集中了,眼和口还会不集中吗?作品赏析本篇讲述了读书的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上半部分告诉我们学习阅读的方法,要怎样读才能正确了解、深刻记住文章的内容。心到,口到,眼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只是在看却不进入脑海(也就是心里)就不能记,记也记不长久。下半部分讲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这个是基础,只有在读书的时候,全身心的投入其中,才能有好的收益,如果心不在此,读再多也没有用。
2023-08-30 07:31:471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就是,心里要思考,眼睛要看到,口里要诵读。~~~说到三到,再给你补一个三上欧阳修:“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2023-08-30 07:32:062

朱熹认为读书有三到是什么意思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出处:南宋·朱熹《读书有三到》原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译文: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那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如果心不在此,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不集中,只能随随便便读,永远记不住。即使记得,也不会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是最重要的。既然思想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扩展资料:诗文道理:读书要由浅入深,由近及远,既不急也不慢。这是为了告诫学者们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懈怠,而要在进步适当的时候取得成果。有些人在阅读上没有取得什么成就,因为没有在“熟悉”和“精炼”两个词上下足功夫。朱熹从阅读方法的角度,强调阅读必须与自身和实践相联系,所学的理论要转化为行动。这种观点是可取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读书三到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读书有三到
2023-08-30 07:32:181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对的我觉得非常需要这些才可以
2023-08-30 07:32:395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朗读停顿怎么画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朗读停顿的划分方法如下:1. 节奏划分: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2. 节奏划分: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上述两种方法都可以划分出正确的节奏,但音调会有所不同,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来选择。
2023-08-30 07:32:583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在文中第一句起什么作用?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句话放在文中第一句,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是全文的纲领,下文的论述都围绕着这个中心和纲领而展开。从文章欣赏和写作的角度看,这种写法叫做开门见山,字面意思是打开门就能看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这种写法,直截了当地落笔扣题,总领全篇,纲举目张。朱熹在点明“三到”后,逐个解释了三到的具体内涵,强调了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的问题。从论述证明和逻辑推理的角度来看,这种写法叫直接点明论题,作出结论,为下面的提供论据,展开论证作好铺垫。不但有利于作者围绕论点选择论据,展开论证,也便于读者把握文章的要点和结构。让听者或者读者一开始就能抓住话题或者文章的中心,从而围绕着中心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023-08-30 07:33:121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

我说过读书有三道叫做心到眼到口到心慈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好好看眼睛,既不专心看却只是随随便便的读那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道之中亲到最近已经到了严格是随随便便的读,那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不会到吗
2023-08-30 07:33:2615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出处?

朱熹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出自宋代朱熹的《古人谈读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来自朱熹)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2023-08-30 07:33:572

朱熹《朱子家训》余尝谓读书有三道.....(题目)

这里;绝对;难心既然到了,眼口难道不到吗?注意力容易分散
2023-08-30 07:34:2314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的意思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的意思是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以加强对学习的记忆效果。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的意思 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读书的三到是指在读书时要做到:心、眼、口都到位,言下之意是指读书的时候要一边放心思去想,还要一边用眼看,同时嘴上要读出来,从而对你阅读的内容可以从三个方面同步关注,以加强对学习的记忆效果。 原文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 复以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而无以立矣。大率徐行却立,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此观书之法也。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即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2023-08-30 07:34:592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出自哪里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
2023-08-30 07:36:175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原文 读书要三到原文

1、《读书要三到》 【作者】朱熹 【朝代】宋 2、原文: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2023-08-30 07:36:481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

译文: 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心思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记不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是最重要的。 希望能帮到你,觉得好就点个赞吧。
2023-08-30 07:36:582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的意思是什么

1、意思: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说的是心到、眼到、口到。2、出处:出自朱熹的《训学斋规》3、原文:原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4、翻译: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心思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记不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是最重要的。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扩展资料:读书的态度: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改变气度。读书肯定是有用的,可以提升个人的修养,修养是长期积累而成的,读书并不需要有很明确的目的。我们已经具备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要对读书重视,观念的转变很重要。学术的态度:学习本应有严肃的态度,要努力,有自觉的意识,学术水平的高低靠积累,不强调客观,强调人自身的努力,是对个人品质的要求。
2023-08-30 07:37:131

读书有三到原文及翻译

读书有三到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熟读,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译文:凡是读书,必须先整理好读书用的桌子,使桌子干净平稳,把书册整齐地放在桌子上,让身体坐正,面对书册,仔细从容地看清书上的文字,仔细清楚地朗读文章。必须要读的每个字都很响亮,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勉强硬记,只要多读几遍,就自然而然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古人说:“书读的遍数多了,它的意思自然会显现出来。”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意思了。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思想不集中,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集中了,眼会看不仔细,嘴会读不正确吗。文章赏析《读书要三到》提出了读书时的正确要求,这是对读书经验的总结和对读书的具体指导,至今仍有很重要的指导价值。那种小和尚念经式的有口无心的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读书既要有恒,又要有心。无论说“三有”“三到”,都不过强调首先人要有上进求学的心,有坚持求学的志,还要有独立不苟同的头脑。读书不可固执不信异己之言,更不可轻信,要有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同时,在书斋学问之外,更要知行合一,亲证亲行,所学知识才经得住考验,来得亲切。
2023-08-30 07:37:211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是什么意思?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全文翻译是:只要是读书,就要每个字都读得很大声,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勉强硬记,只要多读几遍自然而然就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古人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道理了。我曾经说过,读书要专心一致,必定要三者到位,即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致志,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出自:宋·朱熹《训学斋规·读书要三到》。原文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2023-08-30 07:37:361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的意思 心到眼到口到出处

1、意思: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说的是心到、眼到、口到。 2、出处:出自朱熹的《训学斋规》。 3、原文: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4、翻译: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心思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记不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是最重要的。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
2023-08-30 07:37:541

读书三到出处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口到,眼到等等等等.这一段出自哪本书?是谁说的

宋·朱熹《训学斋规》:“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紧.” (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2023-08-30 07:38:053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 全文翻译!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2023-08-30 07:38:342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是出自哪个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字面意思是: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说的是心到、眼到、口到。(心到就是把心思用在书上,专心致志。眼到就是眼睛不离书,不受外物影响,目不旁观散视。口到就是用口诵读,朗读不辍。作者朱熹在这篇《读书要三到》中认为,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自然会到。)编辑于 2019-12-22查看全部4个回答一起学网校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高分名师课,阅读理解+作文双提升值得一看的语文相关信息推荐一起学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名师课,作文专项提升+阅读写作重难点讲解,为孩子建立语言思维,提升表达能力清北一流名师,人均授课超20000小时,全方位科学指导,名师体验课9元限时抢购!xue.17xueba.com广告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是什么意思?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 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心思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记不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是最重要的。 原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翻译: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 扩展资料: 朱熹说:"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守而致精。"就是说,读书要有个先后顺序,读通一书,再读一书。就读一书而言,则要逐字逐句逐段按顺序读,先读的未弄通,就不能读后面的。这样才不会生吞活剥或杂乱无章。 朱熹还进一步指出,读书要从易到难,从浅到深,从近到远,急不得,也慢不得。"所谓急不得者,功效不可急;所谓不可慢者,工夫不可慢。"这是在告被读书人既不可急于求成,也不可松松垮垮,而要进度适当,方能见效。 朱熹曾批评当时普遍存在的两种毛病:一是"主私意",就是以自己的想法去揣测书中的道理,穿凿附会,歪曲了古人本来意思。二是"旧有先人之说",就是先前接受的观点不肯放弃,从而排斥接受新的观点。 为了纠正以上这两种不好的毛病,朱熹主张读书必须虚怀若谷,静心思虑,悉心体会作者本意。朱熹强调读书要耐心"涵泳",就是要反复咀嚼,深刻体会行中的旨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读书有三到
2023-08-30 07:38:502

读书有三到下一句是什么,作者是谁

下一句是心到、眼到、口到。作者是南宋诗人朱熹。
2023-08-30 07:39:112

文言文余尝谓

1.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 全文翻译 全文:凡读书。 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好句、好段: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注释: (谓):说 (漫浪):随意 (急):要紧,重要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致志,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 2.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的全文及翻译是什么 原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⒆。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翻译:读书时要读得响亮,不能错一个字,不能少一个字,不能多一个字,不能颠倒一个字,不能强记或笼统记住,只要多读几遍,自然朗朗上口,很久都不会忘。古人说:读书百遍,其意自现。说的是读熟了,则不用解说,自己知道意思。我曾经说,读书有三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这儿,那么就看不仔细,心眼不一致,只能漫不经心地读,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也不会太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都到了,眼睛与嘴怎么不会到呢 ?
2023-08-30 07:39:181

三到的古文是什么?

五年级语文《古人谈读书》二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古文的翻译是: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思和眼睛既然不专心致志,就只是随意地诵读,那么一定无法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紧要。心既然已经到了,眼睛和嘴巴难道会不到吗?
2023-08-30 07:39:251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的意思

不懂
2023-08-30 07:39:3713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翻译

我是什么时候可以发货了一个星期吧,
2023-08-30 07:40:156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是什么意思

【释义】:读书要专心一致,必定要三者到位   【出处】:本词出自南宋·朱熹《训学斋规》:“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翻译】: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课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既然意境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
2023-08-30 07:41:013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1、意思: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说的是心到、眼到、口到。2、出处:出自朱熹的《训学斋规》3、原文:原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4、翻译: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心思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记不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是最重要的。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扩展资料:读书的态度: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改变气度。读书肯定是有用的,可以提升个人的修养,修养是长期积累而成的,读书并不需要有很明确的目的。我们已经具备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要对读书重视,观念的转变很重要。学术的态度:学习本应有严肃的态度,要努力,有自觉的意识,学术水平的高低靠积累,不强调客观,强调人自身的努力,是对个人品质的要求。编辑于 2021-01-11查看全部14个回答高子阳人人能用,最简单的五种读书方法值得一看的读书方法相关信息推荐问读书方法有哪些5种答读书方法有哪些,泛读2,精读3,通读4,跳读5,速读6,略读7,再读8,写读9,序例读10,选读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告初中毕业学什么好?男初三毕业学什么好?石家庄北方助学8800,限额中值得一看的171004相关信息推荐问初中学历学什么好答初中毕业学什么专业好,这是很多同学都比较迷茫的一个问题,北京中职北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广告更多专家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的意思?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马上提问最美的花火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lanqiuwangzi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garlic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188****8493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篮球大图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动物乐园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AKA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2023-08-30 07:41:211

《读书有三到》古文译文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原文』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复以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而无以立矣。大率徐行却立,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此观书之法也。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译文』凡是读书必须先要熟读,让里面的话都好像出自于我的嘴巴。进一步就仔细的思考,使它的意思好像都出自于我的心里所想的,然后可以有所心得。至于那些对于文章意思有疑惑的,大家的言论纷乱错杂的,就也要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不要匆忙急促地在当中取舍。先把其中的一篇自己单独列为一说,顺着文章的思路去想,来验证它思路的通畅和阻塞,那么那些特别没有明显含义和道理的,不等到和其他的学说相比较道理就已经自动屈服了。再用大家的言论互相诘问反驳,然后寻求它的道理的稳妥,来考证它的正确或错误,好像是对其实是错的,也将被公众承认的说法所否定而不能成立。一般情况下慢慢地停下来看,处理静止状态观察动态的,像攻击坚硬的木头,先攻击它的容易的地方而再攻击它的关键之处;像解开缠乱在一起的绳子,地方有所不通就暂且放在那儿慢点去处理它。这就是看书的方法。凡是读书,必须先整理好读书用的桌子,使桌子干净平稳,把书册整齐地放在桌子上,让身体坐正,面对书册,仔细从容地看清书上的文字,仔细清楚地朗读文章。必须要读的每个字都很响亮,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勉强硬记,只要多读几遍,就自然而然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古人说:“书读的遍数多了,它的意思自然会显现出来。”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意思了。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
2023-08-30 07:41:291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全文翻译

  《读书三到》文言文翻译:我曾经说过: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  《读书三到》原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读书三到》出自南宋朱熹所写的《朱子家训》。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
2023-08-30 07:41:361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 全文翻译!!! 急急急啊!!!!!!!!!!!!!!!!!

原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⒆。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翻译:我曾经说,读书有三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这儿,那么就看不仔细,心眼不一致,只能漫不经心地读,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也不会太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都到了,眼睛与嘴怎么不会到呢 ?
2023-08-30 07:41:4713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的意思

  1、意思: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说的是心到、眼到、口到。   2、出处:出自朱熹的《训学斋规》。   3、原文: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4、翻译: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心思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记不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是最重要的。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
2023-08-30 07:42:291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原文

1、《读书要三到》【作者】朱熹【朝代】宋2、原文: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2023-08-30 07:42: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