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道教有多少天尊,要全部天尊名号。

2023-09-06 11:27:46
共7条回复
余辉

诸真圣号宫阙

三清:玉清圣境元始天尊 玉几下 清微天宫

上清真境灵宝天尊 玉几下 禹馀天宫

太清仙境道德天尊 玉几下 大赤天宫

三清总号:虚无自然大罗三清三境三宝天尊 玉几下 三宝景阳宫

玉皇:昊天金阙至尊玉皇上帝 御陛下吴天通明宫

天皇:百灵之宗天皇大帝 御陛下勾陈上宫

紫微:万灵之主紫微大帝 玉几下星汉天宫

又:紫微元皇天尊 玉几下星汉天宫

后土:万灵之主后土皇地帝祗琼阙下 九华玉阙

南极:南极生长大帝统天元圣天尊 御陛下 金阙高上神霄府

四御总号:大罗玉京金阙四御四皇上帝 御陛下 四御宫

三皇:天地人甲三皇上帝 御陛下 三皇帝阙

又:开明祖劫天尊 御陛下 天地人甲宫 子会天宫

五老:东方青灵始老苍帝九气天君 阙下 青灵始老宫

南方丹灵真老赤帝三气天君 阙下 丹灵真老宫

西方皓灵皇老白帝七气天君 阙下 皓灵皇老宫

北方五灵玄老黑帝五气天君 阙下 五灵玄老宫

中央元灵元老黄帝一气天君 阙下 黄灵元老宫

五老总号:天地始祖五老上帝 阙下 五老帝阙

王母:万仙至尊玉池王母宠德碧霞元君 懿前 瑶池仙宫

斗姥:“圣德巨光天后摩利支天大圣先天斗姥元君獬座下 大梵天宫

九皇:天英:北斗第一阳明贪狼太星君 垣下 天元宫 太上宫

天任:北斗第二阴精巨门元星君 垣下 地元宫 中元宫

天柱:北斗第三真人禄存贞星君 垣下 日元宫 真元宫

天心:北斗第四玄冥文曲纽星君 垣下 月元宫 纽幽宫

天禽:北斗第五丹元廉贞罡星君 垣下 江元宫 纲神宫 ,

天辅:北斗第六北极武曲纪星君 垣下 河元宫 阳宫

天冲:北斗第七天关破军关星君 垣下 海元宫 关会宫

天芮:北斗第八洞明外辅星君 垣下 帝座宫 帝度宫

天蓬:北斗第九隐光内弼星君 垣下 上尊宫

九星总号:中天大圣北斗九皇九真延生解厄上道星君 玉垣下 北斗九皇宫

七星:中天大圣北斗七元延生星君 垣下 北斗旋玑宫

五斗:五方五宿五斗星君 垣下 五极星宫

五星:金木水火土五镇星君五行应运天尊星垣下 造化利生宫

生神:九天自然生神上帝 阙下 九天生神玉京宫

无量:三十二天上帝度人无量天尊 御陛下 度人无量宫 无量天皇宫

真武:玉虚师相玄天上帝金阙化身荡魔天尊御陛下 北极真武宫

天真皇人:校经主宰大夫天真皇人 法幕下 画一天宫

广成:太玄元父广成天师金亭序事赞化祖师真君法篆常中 天尊青城洞天宫

木公:东华木公青童道君 阙下 东极紫府

金母:西极金母宏慈大妙元君 琼阙下西灵无上宫

太阳:日宫郁仪帝君慈辉朱日天尊 垣下郁仪扶桑宫

太阴:月府结磷皇君妙果素月天尊 垣下素曜天宫

三星:紫微龙德福禄寿三星真君宏德广应天尊 星垣下 天德福幕宫

魁星:文衡大帝南极斗口魁神星君广播帝教天尊 星垣下 奎光保运府

又:九天宣化扶文启运魁斗星君 垣下 保运府

天官:上元九气赐福天官曜灵元阳大帝紫微帝君总真应见天尊 宝阙下 上元覃恩府

地官:中元七气赦罪地官洞灵青虚大帝青灵帝君平等应善天尊 宝阙上 中元覃宥府

水官:下元五气解厄水官金灵洞阴大帝旸谷帝君法流远洽天尊 宝阙下 下元通济宫

火官:赤元上品三气火官炎帝真君洞阳大帝南丹纪寿天尊 荧惑宫

三官总号:玉真天地水府三元三品三官大帝阙下三元妙纬宫 三元总圣宫

雷祖:高上玉霄九天雷祖大帝除灾利物天尊法陛下 禹极雷霆宫

雷神:高上神霄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神霄光明大帝 法陛下 九天应元府

救苦:太乙救苦天尊青玄九阳上帝 狮座下 东极妙严宫

张天师:祖师三天扶教辅元体道雷霆玄省天机内相冲应孚佑真君 法幕下天机府

葛天师:太级左宫仙翁雷霆玄省天机内相冲应孚佑真君 法陛下 天机府

许天师:九州都仙大史雷霆泰省天枢伏魔上真神功妙济真君 法幕下 天机府

萨天师:祖师先天教主掌风云雷雨尚书一元无上萨翁真君 法幕下 天机府

天王君:先天一气威灵显化天尊 麾下都天豁落府

马天君:正一监经灵官马天君 麾下 六天火府

四灵官:玄帝御前护卫三境四灵四圣王马赵温四大元帅 麾下 丹天风火院

中极马赵温岳:祖师中极人天圣主广济高真开元普化救苦天尊 御前 中极太玄宫

四极:金阙都堂主宰天蓬天猷翌圣佑圣四真君 法陛下 金阙都堂院

八仙:吕祖: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兴行妙道天尊 演正天宫

曹祖:黄华洞天帝主超凡入圣天尊 黄华洞天

蓝祖:万华洞天帝主流光耀采天尊 万华洞天

李祖:西华洞天帝主超登莲华天尊 西华洞天

张祖:中条洞天帝主通玄应变天尊 中条洞天

韩祖:瑶华洞天帝主圆通早觉天尊 瑶华洞天

何祖:清霞洞天仙姑宏慈妙法元君 青霞洞天

钟祖:终南洞天帝主飞行救劫天尊 威烈猛义府

东岳:东岳天齐大生仁元圣帝 陛下蓬玄天宫 东岳泰岱宫

西岳:西岳金天大利顺圣上帝 陛下 素元天宫 太华宫 灏灵天宫

南岳:南岳司天大化召圣上帝 陛下衡霍宫南岳宸霆宫

北岳:北岳安天大贞元圣上帝 陛下洞渊天宫 垣庐宫

中岳:中岳中天大宁祟圣上帝 陛下大光天宫 嵩阳宫

幽用北岳:祖师北岳教主龙德上真玉眸炼质天尊 陛下 北岳上宫

五岳丈人:灵枢毓秀五岳丈人大元解惠天尊圣前 五岳灵妙宫

南岳魏夫人:云霞玉女大法教主南岳夫人魏元君开玄道济天尊 法幕下云霞大法院

十方灵宝:十方太上灵宝天尊 位下 十方灵宝宫

诸神总号: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神光普照天尊 位前 三界总圣宫

孔子:大成至圣先师孔子文宣王兴儒盛世天尊玉几下 大成殿

文昌:谈经演教消劫行化更生永命天尊圣前 玉真庆宫

关帝:敕封三界伏魔大帝忠义神武关圣帝君神威远镇天尊 圣前 丹天伏魔宫

五祖七真:邱祖 紫府清和宫 郝祖 广宁宫其馀皆用 蓬莱宫

黄石公:玉京开化真君 金华洞天

留候:校经主宰天枢上相法主道君天尊 天枢院

药王:九天采访三界药王天医大圣开元普度天尊 圣前 药王妙济宫 天医采访院

九天采访使:高上景霄九天采访使者应元保运妙化天尊 九天保运宫

六波:高上紫霄六波天主帝君普施法润天尊御前 六波天主宫

子牙:太公宠元广庆天尊 圣前 霄难宫

太白:太白太素小阳白皇上真帝君 圣下太白太素宫

水神:水府扶桑丹霞大帝 扶桑宫

龙王:天衣玄皇辰极灵威壬癸龙王伺辰真君甘露流润天尊 圣前 天一紫皇宫 水晶宫

杨四将军:九水天灵大元帅紫云统法真君水国镇龙安渊王 灵源通济天尊圣前 紫云台上

金龙大王:敕封洞庭郡主金龙大王柳真君 宫下 洞庭郡主宫

靖江大王:敕封水府丁三舍人龙虎将军靖江大王圣前 靖江大王府

萧公:九天涵泻大司马天泗皇君泛航海济真人圣前 水府天泗宫

宴公:海源主宰宴公丈人持衡稳天尊 圣前 奠安御宇府

李公:灵源主宰李公神师观风镇浪靖海真君圣前 平波府

氲神:天府宪府统瘟都天都总管金容大帝麾下 都天宪府

虫蝗:万灵法主治化生民驱灭螟蝗主宰十方八腊护国彰灵王 圣前 罗天八腊殿

山神:敕封护国佑民猛烈将军威灵感应普德天尊麾下猛烈帅府

财神:正一福禄财神真君 位前 福禄宫

仓神:岁洽丰粮天尊 位前 乌丰稔浩宫

马王:青城柏山马王尊神 马司宫

牛王:青城桐山牛王尊神 牛司宫

圣母:三仙圣母碧霞元君 懿前 天妃宫

又:三仙送子娘娘慈懿育慧元君 座下 太乙广生宫

又:多儿多女九天卫房圣母元君 懿前 圣女逍遥宫

张仙:抱阳辅阴张大仙 育婴宫

土地:中央镇位真官土地大道神 位前戊已宫 福德宫

灶君:九天东厨司命太乙元皇定福奏善天尊位前 奏善宫

文佛:通天彻地中天教主释迦牟尼文佛灵鹫宝山

观音:广大灵感观世音真人圆通自在天尊莲座下 落迦山

九幽:圣师慈悲教主九幽拔罪天尊御前 九德靖幽宫

城隍:辅德大王威灵感应天尊 圣前 福德殿威灵宫

酆都:北阴酆都天子地府玄卿大帝 北阴酆都宫

鬼王:幽冥教主冥司面然之鬼王由孑大帝麾下 由孑宫

十王:冥京十王慈仁真君金定玄通天尊案下冥京十王宫

一殿秦广大王泰素妙广真君 金案下 玄明宫

二殿楚江大王阴德定体真君 金案下 普明宫

三殿宋帝大王洞明善静真君 金案下 纣绝宫

四殿五官大王玄德灵真真君 金案下 太和宫

五殿阎罗天子最胜耀灵真君 金案下 纣伦宫

六殿卞成大王宝肃昭成真君 金案下 明辰宫

七殿泰山大王神变万灵真君 金案下 神化宫

八殿平等大王无上证度真君 金案下 七非宫

九殿都市大王飞魔演庆真君 金案下 碧真宫

十殿转轮大王武化威灵真君 金案下 肃英宫

二十四分位宫阙:

九霄神霄宫 九气天宫 东华上相宫

七政星宫 灵宝五师宫 九天司命宫

上清真境宫 度人注生宫 三元妙纬宫

诸天琼阙宫 天曹景命宫 北极紫微宫

天景上圣宫 三界总圣宫 经箓众真宫

水府扶桑宫 岳帝蓬玄宫 冥京十王宫

绝阴天宫 香火琳宫 阳界祀典宫

都天大雷宫 家堂福德宫 威灵宝殿三界通神宫

马老四

九位:通天=上清灵宝天尊。老子=太清道德天尊。元始=玉清元始天尊。.统御万天的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玉皇大帝〕。

2.统御万雷的勾陈上宫天皇大帝。

3.统御万星的中天紫微北极大帝。

4.统御万类的东极青华大帝(又称太乙救苦天尊)。

5.统御万灵的南极长生大帝。

6.统御万地的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

FinCloud

十方诸天尊,其数如沙尘,化形十方界,普济度天人

clou

其实“天尊”可名非名,故证实于绝言之境。天尊是道教徒对神仙的敬称,不单指哪些,有地位高的和地位不高的,高的如三清、先天道母、四御、救苦天尊,次之的有雷声普化,再次之的还有各路成道的天师、真人,宝诰中都有天尊之名。无上太乙天尊!

cloud123

去问张三丰。

北境漫步

天尊是道教术语中的一个尊称,是指道教信徒用以尊称地位最高的神仙(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该术语在《太上开演秘密藏经》,《灵书度命经》等中均有提及。

天尊可名非名,故证理於绝言之境;大象无象,故升玄於无物之间。若唯恍惚,杳冥众生,可无瞻仰,所以垂象立号,令含识各有归依。无始以来,劫数久远,圣人应号,亦复无边,虽不总备经文,实亦纪之万一,即事可显者,千五百天尊,名别录随进。按诸经所明,天尊有法身、本身、道身、真身、迹身、应身、分身、化身。谨按《太上开演秘密藏经》曰:太上言,此经名为开演秘密之藏,义如我等比无上法王,出此五浊,化诸众生三业,示现方便,善巧意趣,微隐难可了知。所以示者,十方天尊所得妙身,即真道相体,自然无形无名,非造非作,法如虚空相。无数劫来,久证此法同,一性平等无二,而能出现种种法身,示修习报应,化无方人天恶道。随类所见,受生业行,皆同其法,或现殊胜,超逾世间,第一希有,独步无畏,威变自在,不可思议,是名开演身秘密藏。能於正道真实之性天尊无说寂灭相中,善巧因缘,分别显示,随其所宜,说法无尽,言辞次第,义味深赜,或说三乘,入天业果,渐渐开化,使得同归真一正道,是名开演口秘密藏。虽无念虑,离分别想,以一切智,洞达空门正观,穷理边底,与真实相平等为一,以一切智照人间法,色法非法,心法非心法,人天五道,四大六尘,众生想念,果报因缘,於一念中明了无碍,善识根性,随宜所行,洞达究意,是名开演心秘密藏。以是三种秘密之法,成真道身,非是凡夫了至,九星所能觉知。法身天尊者,谨按《升玄经》曰:吾以三气周环八极,或号元始,或号老君,或号太上,或为帝师,或为玄宗,出幽入冥,待应无方,随人所好,为作法身。同归之趣,非为缘异,愚者不体,相与(女十自)贤,吾愍口过,敢陈其源。道之布气,在於无边无形无像,留住经文,不自巧饰,诚惟修身,其身得真,既得真像,自然登晨。此法玄妙,玄之又玄,愚者失趣,或谓非神,相与竞笑,攻本伐根。按《太上洞极最胜无等道集经》曰:尔时十方天尊,来到此土,依域而住,各於殿内而说赞曰:

元始无上第一尊,超逾十方无等伦。

无数劫来积妙行,具足清浄福惠因。

烦恼结习皆已断,毕竟故业不造新。

神通威力无所畏,洞达三界了悟真。

圆备智慧诸功德,集此妙法以为身。

本身天尊者,谨按《宝玄经》云:太上曰,本寂应动,真假有殊,权实众妙,同出玄门。又按《太上开演秘密藏经》曰:帝君曰,如是本身,能生万物,即是万物之本始者,此与神本有何差别?太上答曰;源其实体,无有二相。何以故?俱毕竟故,无始终故,不可言说故。以善方便,亦得言异。所谓神本,是妄想物,一念想续,众生业果轮转无穷,是名识物,亦名神本。言本身者,即是道性。清净之心,能为一切,出万法之根本,故名为本始。是真性,非心不心,非色不色。无缘虑故,非无常故,故言非心;能生心故,无不知故,亦名为心。无所得故,故名非色;能生色故,道眼见故,亦名为色。是清净心,具足一切,无量功德,智慧成就,常住自在,湛然安乐,但为烦恼所覆蔽,故未得了,故名为性。若修方便,断诸烦恼,障法尽故,显现了故,名为本身。如此身者,本自有之,非今造故,故名为本。非有性,非三代,摄方便说故,故非三代。本来有故,名为过去。一切众生,毕定当得,故名未来。十方大圣,今已得故,故名见在。虽复说有,三代差别,体不动故,常住无变。道身天尊者,谨按《太上灵宝无量度人经》云:元始祖劫,化生诸天,开明三景,是为天根。上无复祖,唯道为身。又按《太上开演秘密藏经》曰:太上大道君与无量天真妙行真人,俱诣太微天帝君处,明霞之上琼阙之内,金华之房。太微帝君稽首:道君不审三代十方天尊所得妙身,以何为法,为同一体,为各异耶?太上告曰:至真妙理,寂绝无形,清净凝湛,不可言名。方便引化,略开二途:一者,道身寂体虚无;二者,生身诞孕形躯。言道身者,离一切相,正慧成满,断除虚妄,冥契玄宗,与道为一,不灭不生,无来无去,谈论路断,念虑长毕。帝君礼曰:不审道身即是寂本,唯更有义名为本耶?太上告曰:道为圣本,本是道根,虽是一体,非无二源。道名独立,体自虚通,强字无待。远逝息功,本对於末,因待假名,称为物始,用涉能生。又为迹本,动寂用殊,出没物表,语嘿相须。於是道君欲显玄理,重说偈曰:

道身不生灭,任理自玄通。湛然常清净,独立强言空。绝名不待对,亦妄造物功。端静息义用,肃寂守虚冲。

真身天尊者,按《仙公请问经》曰:得道之尊,并由积德行善,论身炼神,故致成真。又《太上决疑经》曰:元始天尊时在协晨灵观棱层之台,与太上大道君及十二亿童真上圣俱坐白玉师子之座,俱宣秘要,开阐妙门,自非天尊同业,共行入道界人,不豫斯会。复以神力震动大地,周回旋转,惊骇物心。当尔之时,三恶众生皆得休假,人天之报,各蒙增益,无诸苦恼障难之厄,莫不一时远近俱集,其众无量,不可胜言。是时大众,咸同一心,瞻仰道君,目不暂胸而说偈曰:

元始无上天人师,今舍大慈离生死。

独反善寂妙一源,不住世间济尘滓。

真智淳净无碍身,譬喻言辞莫能拟。

非是我等所知见,何能观之悟玄理。

迹身天尊者,谨按《太上开演秘密藏经》曰:帝君又问生身、迹身是应作耶?太上答曰:如是如是,生之与迹,并称机缘,利益不差,即名为应,体用不别,随义异名。帝君又问:是迹身者,为有法耶,为无法耶?太上答曰:我不说耶,一切诸法,性无所有,云何迹身,而当有法?若假名字,亦有亦无。不离本故,故名为无;众生见故,故名为有;更无别体,故名为无;有实利益,故名为有。犹如明镜,能现色像,了了分明,种种差别。是镜中像,不可定说,是有是无,而亦得言镜中有像。一切众生心镜明,故见真道像,又如止水无涛波,故影见日月星辰、飞鸟,悉见水底一切诸物,亦见自影,了了分明。此水中物及所见影,俱非真实,不可言有,不可言无。一切众生,心水清澄,见道身影,亦复如是。体印真道,是故非有非不见,故不得言无。如追逝者寻迹,然得是迹与人,非一非异,迹身亦尔。明解之人,因迹入悟,见真道身,知无迹法,故名为一。非不因迹,渐得晓达,能立福田,是名为异。如是之义,是道境界,非是凡夫下圣能了。於是道君欲显斯义,重说偈言:

权迹无定方,现身亦长久。逼示五道形,姿容顺妍丑。任本之所重,利益无忧负。乍有变化生,时或因父母。

应身天尊者,谨按《老君经教》云:圣真无鞅,大要有二。一者道精神气,降应成形,形以同人,人未还本。二者凡夫积学,功行备充,神与应合,隐而无名。道应随缘,缘本无名,出应有号,出号异应,号异道同,动不离寂。又按《太上决疑经》云:元始天尊曰,为众生故现应受身,游入五道,称缘开度,随宜方便,皆使悟入,称物根性,权示色像,故名应身。而此应身,亦无生灭去来,常住不变,为利一切,隐显不同,发起精进,令无退转。是时众仙转拜道君而说偈曰:

无上净妙真智身,寂灭无相莫能睹。

但见应体还本源,是故各怀大忧苦。

仰赖太上无极尊,犹如失母依慈父。

我等没在忧火中,惟愿时澍甘露雨。

断绝倒想恋着心,消除诸见灭邪趣。

分身天尊者,谨按《灵书度命经》曰:天尊分形百万,处处同时,是男是女,普见天尊在五色光中,如俱一地,随所在处,长幼男女,皆往稽首。天尊随其国土,说演十部妙经,授以禁诫,宣示男女。是时四方边境男女长幼,莫示福心,各赍金银、五色纹缯、珠玉、珍宝,无鞅亿数,来送天尊,伏受法诫,尊承妙经。七日七夜,光明朗除,四方复常,诸国宝信,满一国中。天尊一时布赐穷困,饥者饱足,贫者不乏,贫富齐等,人无怨心。上天校录,先有善功,名书金简,皆得度世,飞行太空,始入法门,普皆长寿三万六千年。又按《太上洞极最胜无等道集经》曰:元始天尊三日三夜安然不动,诸根寂灭,入甚深定,洞观妙门,一切大众皆亦端拱,瞻仰尊颜,无一差跌。过三日已,元始天尊举身含笑,遍体放光,纯黄金色普照大众,发微妙音赞道君曰:善哉善哉!我之真子,能绍尊位,教化众生,启方便门,与我无异。十方天尊,皆悉随喜。元始天尊化作百亿黄金之殿,高下庄严,法坐绮饰,齐等如前,十方国土,皆在殿内。分身天尊、十方界,见此光明,一时来集,相貌徒众,说法轨仪,称叹道君。

化身天尊者,《定志经》曰:时有十二年少,处世间乐,日日相就,共作饮食,嬉戏游观,或复议论为道之难易。天尊以道眼遥见人前生在世得为人而秘吝经典,故弟子相道之心亦复犹预,因此彻缘,缘犹可度。於是天尊即化作凡夫从会中过讦乞食,因共语化人曰:持戒甚易,违此难耳。诸人闻化人言,皆各佥然。问化人曰:云何先生持戒云易,不持极难。化人曰:立身如戒,不畏天子,不畏鬼神,何为不易?如违戒者,是人悉畏,复畏鬼神,云何不难?於是十二年少,并有道意,因各各自忖,了达法缘。《太上决疑经》云:元始天尊语徐来勒曰:吾以道眼遥於寂地,观察众生,有能分别,赐子法印,依教行者,我即化身种种,示现人天六道,随宜施作,倏有欻无,权示接引,覆护辅持。今无留难,卿当以此正法之印,普教天人,咸使知识,按法奉行。太极真人稽首奉命。

wio

张祖师爷会告诉你的

相关推荐

三清的护法是谁

“三清”是道教层次最高的神仙,道观供奉“三清”,犹同佛寺供奉如来。“三清”指的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后者也就是太上老君。据说他们分别住在清微天上清境、大赤天玉清境和禹余天太清境,这些仙境都在天的最高层,合称“三清天”。道观里供奉的“三清”,高高在上,横列一排,元始天尊居中,灵宝天尊居左,道德天尊居右。这个次序一点不能含糊,因为他们代表着世界形成过程的三个阶段。 “三清”手里各拿一物,含义深奥。元始天尊拿的是一颗圆珠,象征世界形成以前的混沌状态。这是最初的阶段,“元始”之名因此而来。道教把这个阶段叫做“洪元”。灵宝天尊手捧“坎离匡廓图”,象征世界从没有形象到有形象的过渡。从“洪元”分出了阴阳,阴阳的相互作用是天地万物产生的动力。这个阶段叫做“混元”。道德天尊手拿一把扇子,上面绘有阴阳镜,象征世界的最初形成,终于从阴阳的变化,分出了天地。天代表阳,地代表阴。这个阶段叫做“太初”。天地形成以后,万物才一一出现。 道教设置“三清”,把“三清”说成为世界的创造者,是想用这三位神仙去象征道教关于世界形成过程的观点。道教虽然把“三清”看作是创造世界的神,但实质上却偏重于从哲学的角度去解释世界起源的问题。 道教关于世界起源的观点来自道家的哲学。道家认为世界的本源是“道”,而“道”看不见也摸不着,在先天地之前就已经存在。而“洪元”、“混元”、“太初”是世界形成过程中的三个阶段,说到底一切都是由“道”衍化出来的。也就是说,“三清”就是“道”衍化出来的三位创造世界的神。 道教崇奉“三清”,表示了企求把握万物之本源“道”的愿望。把握了这一本源,叫做“得道”,得道者称为“真人”,即修道成仙的人。如哪吒的师父叫做太乙真人。 道教认为人是大自然统一的一分子,而修道的目的是要让人们回归到大自然,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超脱生死,与天地并存。期望这样,成为长生不老的仙人。一般宗教追求的是灵魂在死后进入天国,而道教所追求的是成为仙人,这与道教关于世界本源及其形成、发展的哲理有关,而崇奉“三清”就是一种形象化的体现。
2023-08-30 14:19:401

何为三清何为三元

三清者,玉清、上清、太清,这三清天境为道教三十六天中最高的三天。三清天,又称三清境,是道教所称最高神(三清)所居之最高天界。也代指道教最高的三位神,即居清微天玉清境元始天尊虚皇道君,居禹余天上清境的灵宝天尊玉宸道君,居大赤天太清境的道德天尊太上老君。三清又号三宝君,《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曰:“天宝君者。则大洞之尊神。天宝丈人则天宝君之祖炁也。丈人是混洞太无元高上玉虚之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亿万炁。后至龙汉元年化生天宝君。出书时号高上大有玉清宫。  灵宝君者。则洞玄之尊神、灵宝丈人则灵宝君之祖炁也。丈人是赤混太无元玄上紫虚之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万炁。后至龙汉开图。化生灵宝君。经一劫至赤明元年。出书度人时。号上清玄都玉京七宝紫微宫。  神宝君者。则洞神之尊神。神宝丈人则神宝君之祖炁也。丈人是冥寂玄通元无上清虚之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万炁。后至赤明元年。化生神宝君。经二劫至上皇元年。出书时号三皇洞神太清太极宫。  此三号虽年殊号异。本同一也。分为玄元始三炁而治。三宝皆三炁之尊神。号生三炁。三号合生九炁。九炁出乎太空之先。隐乎空洞之中。”三清朝科曰:“混洞太无元,化生天宝君,治玉清境,清微天宫,其气始青,号元始天尊,演洞真一十二部尊经。赤混太无元,化生灵宝尊,治上清境,禹余天宫,其气元黄,号灵宝天尊,演洞玄一十二部尊经。冥寂玄通元,化生神宝君,治太清境,大赤天宫,其气玄白,号道德天尊,演洞神一十二部尊经,是谓三元三清,三宝三境,三十六部尊经,真文宝符。历劫开化,无量度人。”三元者也可称天地水三官大帝。
2023-08-30 14:19:501

三清天的介绍

三清天,又称三清境,是道教所称最高神(三清天尊)所居之最高天界。即元始天尊所居之清微天玉清境,灵宝天尊所居之禹余天上清境,道德天尊所居之大赤天太清境。
2023-08-30 14:19:571

三清天尊是哪三清?

三清,分别是玉清、上清、太清。全名分别为玉清圣境无上开化首登盘古元始天尊、上清真境玉宸道君灵宝天尊、万教混元教主太上老君道德天尊。1,元始天尊,全称“青玄祖炁玉清元始天尊妙无上帝”,又名“玉清紫虚高妙太上元皇大道君”,是道教最高神三清之一,“玉清元始天尊“道场位于昆仑玉清境。2,大罗灵宝天尊,又称上清大帝、太上大道君、玉宸道君、上清高圣太上玉宸元皇大道君等,全称“一炁化三清上清居禹馀天真登上清境元气所成曰灵宝君灵宝天尊妙有上帝”由大道赤混太无元玄黄之气化生。3,太上老君是公认的道教始祖,即道教中具有开天创世与救赎教化的太上道祖。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为道祖老君的圣诞日,为国际道教节。扩展资料三清尊神历史形象:三清尊神的形象有一个历史过程。汉顺帝时(126—144年),张道陵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创立正一盟威道,尊“太上老君”为最高神。后来寇谦之改革天师道,亦以“太上老君”为最早最高尊神,但已经出现了“道德天尊”的名称,以今所见,“三清”的名称最早始见于南梁陶弘景所撰的《真灵位业图》。该书排列神仙序位,分为七个层次,每一层设一个中位。上第一中位,上合虚皇道君,应号元始天尊。第二中位,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为万道之主)。第三中位,太极金阀帝君,姓李,(壬辰下教太平主)。第四中位,太清太上老君(为太清道主,下临万民)。上皇太上无上大道君。其中较为明显地提出了上清太清的名称,但“三清”之名位次序尚未确定,并且第三位为“金阀帝君”,太上老君却居于第四中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清天尊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上老君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灵宝天尊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始天尊
2023-08-30 14:20:101

三清是哪三个?

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汉顺帝时(126—144),张道陵于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创立天师道,尊“太上老君”为最高神。后来寇谦之改革天师道,亦以“太上老君”为最高尊神,但已经出现了“道德天尊”的名称。以今所见,“三清”的名称最早始见于南梁陶弘景所撰的《真灵位业图》。该书排列神仙序位,分为七个层次,每一层设一个中位。第一中位,上合虚皇道君,号元始天尊。第二中位,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为万道之主)。第三中位,太极金阙帝君,姓李(壬辰下教太平主)。第四中位,太清太上老君(为太清道主,下临万民),上皇太上无上大道君。其中较为明显地提出了上清太清的名称,但“三清”之名位次序尚未确定,并且第三位为“金阙帝君”,太上老君却居于第四中位。以后“三清”神名逐渐流变发展,至唐代才成为定说。《道藏·太平部·三洞珠囊》卷七引《老君圣迹》云:“此即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三十五天之上也。此即上清境,太上大道君(灵宝天尊)位,在三十四天之上也。太清境太极宫,即太上老君位,在三十三之上也。”于是“三清”遂成为道教的最高神。扩展资料《道教义枢》卷七引《太真科》说:“大罗生玄元始三气,化为三清天也:一曰清微天玉清境,始气所成;二日禹余天上清境,元气所成;三曰大赤天太清境,玄气所成。从此三气各生”。据《云笈七签》和《道法会元》等道书记载,清微天玉清境,混洞太无元,其气始青,真道升圣境,天宝尊治之;禹余天上清境,其气元黄,仙道升真境,灵宝尊治之;大赤天太清境,其气玄白,人道升仙境,道天尊居之。文曰:“此四种民天,即三界之上,灾所不及四种民天上有三清境。三清之上即是大罗天,元始天尊居其中,施化敷教。天宝君治在玉清境,清微天也。灵宝君治在上清境,即禹余天也,神宝尊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也。”(《云笈七签》卷三《道教本始部》)又据《集说诠真》引《读书纪数略》云:“三清者玉清圣境,元始居之;上清圣境,道君居之;太清仙境,老君居之。”同时,道教的三清尊神还反映了道教“三洞真经”的神化。《云笈七签》卷六《三洞经教部》说:“《道门大论》云三洞者,洞言洞也。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第一洞真,第二洞玄,第三洞神。乃三景之玄旨,八会之灵章。”根据《道法会元》卷一《清微道法枢纽》关于清微神位的记载:清微圣祖玉清元始妙道上帝代表洞真经部,太玄辅之,传道教清微派;清微玄祖上清灵宝玉宸大道君,代表洞玄经部,太平辅之,传灵宝派;清微始祖太清道德五灵玄老君代表洞神经部,太清辅之,正一盟威之道通贯三洞,传道德派和正一派。
2023-08-30 14:20:231

道教中三清天尊指的是谁?

三清,分别是玉清、上清、太清。全名分别为玉清圣境无上开化首登盘古元始天尊、上清真境玉宸道君灵宝天尊、万教混元教主太上老君道德天尊。1,元始天尊,全称“青玄祖炁玉清元始天尊妙无上帝”,又名“玉清紫虚高妙太上元皇大道君”,是道教最高神三清之一,“玉清元始天尊“道场位于昆仑玉清境。2,大罗灵宝天尊,又称上清大帝、太上大道君、玉宸道君、上清高圣太上玉宸元皇大道君等,全称“一炁化三清上清居禹馀天真登上清境元气所成曰灵宝君灵宝天尊妙有上帝”由大道赤混太无元玄黄之气化生。3,太上老君是公认的道教始祖,即道教中具有开天创世与救赎教化的太上道祖。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为道祖老君的圣诞日,为国际道教节。扩展资料三清尊神历史形象:三清尊神的形象有一个历史过程。汉顺帝时(126—144年),张道陵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创立正一盟威道,尊“太上老君”为最高神。后来寇谦之改革天师道,亦以“太上老君”为最早最高尊神,但已经出现了“道德天尊”的名称,以今所见,“三清”的名称最早始见于南梁陶弘景所撰的《真灵位业图》。该书排列神仙序位,分为七个层次,每一层设一个中位。上第一中位,上合虚皇道君,应号元始天尊。第二中位,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为万道之主)。第三中位,太极金阀帝君,姓李,(壬辰下教太平主)。第四中位,太清太上老君(为太清道主,下临万民)。上皇太上无上大道君。其中较为明显地提出了上清太清的名称,但“三清”之名位次序尚未确定,并且第三位为“金阀帝君”,太上老君却居于第四中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清天尊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上老君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灵宝天尊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始天尊
2023-08-30 14:20:541

道教三清是哪三清

“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第一中位,上合虚皇道君,号元始天尊。第二中位,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为万道之主)。第三中位,太极金阙帝君,姓李(壬辰下教太平主)。第四中位,太清太上老君(为太清道主,下临万民),上皇太上无上大道君。但“三清”之名位次序尚未确定,并且第三位为“金阙帝君”,太上老君却居于第四中位。以后“三清”神名逐渐流变发展,至唐代才成为定说。《道藏·太平部·三洞珠囊》卷七引《老君圣迹》云:“此即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三十五天之上也。此即上清境,太上大道君(灵宝天尊)位,在三十四天之上也。太清境太极宫,即太上老君位,在三十三之上也。”于是“三清”遂成为道教的最高神。
2023-08-30 14:21:082

清微简介

清微,道教天界名称之一,为天宝君或元始天尊所治,亦是道教派别之名称。道教认为天界共有三十六天,包括欲界六天、 *** 十八天、无 *** 四天、种民四天、三清天和大罗天,其中三清天名为清微天、余禹天、大赤天。据《云笈七签》〈道教三洞宗元〉言,三清天又称三清境,其中各有神灵治之,如言:「其三清境者,玉清、上清、太清是也,亦名三天。其三天者,清微天、禹余天、大赤天是也。天宝君治在玉清境,即清微天也,其气始青。灵宝君治在上清境,即禹余天也,其气元黄。神宝君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也,其气玄白。」此外,南宋以后道教中又有以清微名派者,影响颇大。 《云笈七签》〈道教三洞宗元〉,见《道藏》,第22册。
2023-08-30 14:21:151

道教的三清是哪三清?

三清为道家哲学“三一”学说的象征《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由无名大道化生混沌元气,由元气化生阴阳二气,阴阳之相和,生天下万物。第十四章又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认为一化为三,三合为一,“用则分三,本则常一”。后来道教以此衍化出居于三清胜境的三位尊神。三清尊神在道教神仙体系中的位置《道教义枢》卷七引《太真科》说:“大罗生玄元始三气,化为三清天也:一曰清微天玉清境,始气所成;二日禹余天上清境,元气所成;三曰大赤天太清境,玄气所成。从此三气各生”。据《云笈七签》和《道法会元》等道书记载,清微天玉清境,混洞太无元,其气始青,真道升圣境,天宝尊治之;禹余天上清境,其气元黄,仙道升真境,灵宝尊治之;大赤天太清境,其气玄白,人道升仙境,道天尊居之。文曰:“此四种民天,即三界之上,灾所不及四种民天上有三清境。三清之上即是大罗天,元始天尊居其中,施化敷教。天宝君治在玉清境,清微天也。灵宝君治在上清境,即禹余天也,神宝尊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也。”(《云笈七签》卷三《道教本始部》)又据《集说诠真》引《读书纪数略》云:“三清者玉清圣境,元始居之;上清圣境,道君居之;太清仙境,老君居之。”同时,道教的三清尊神还反映了道教“三洞真经”的神化。《云笈七签》卷六《三洞经教部》说:“《道门大论》云三洞者,洞言洞也。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第一洞真,第二洞玄,第三洞神。乃三景之玄旨,八会之灵章。”根据《道法会元》卷一《清微道法枢纽》关于清微神位的记载:清微圣祖玉清元始妙道上帝代表洞真经部,太玄辅之,传道教清微派;清微玄祖上清灵宝玉宸大道君,代表洞玄经部,太平辅之,传灵宝派;清微始祖太清道德五灵玄老君代表洞神经部,太清辅之,正一盟威之道通贯三洞,传道德派和正一派。
2023-08-30 14:21:243

道教三清是哪三清

道教三清大殿中,通常供奉着神态庄严的三位尊神,这就是道教的最高神“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清为道家哲学“三一”学说的象征:《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由无名大道化生混沌元气,由元气化生阴阳二气,阴阳之相和,生天下万物。第十四章又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认为一化为三,三合为一,“用则分三,本则常一”。后来道教以此衍化出居于三清胜境的三位尊神。三清尊神在道教神仙体系中的位置《道教义枢》卷七引《太真科》说:“大罗生玄元始三气,化为三清天也:一曰清微天玉清境,始气所成;二日禹余天上清境,元气所成;三曰大赤天太清境,玄气所成。从此三气各生”。据《云笈七签》和《道法会元》等道书记载,清微天玉清境,混洞太无元,其气始青,真道升圣境,天宝尊治之;禹余天上清境,其气元黄,仙道升真境,灵宝尊治之;大赤天太清境,其气玄白,人道升仙境,道天尊居之。文曰:“此四种民天,即三界之上,灾所不及四种民天上有三清境。三清之上即是大罗天,元始天尊居其中,施化敷教。天宝君治在玉清境,清微天也。灵宝君治在上清境,即禹余天也,神宝尊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也。”
2023-08-30 14:21:441

家里为什么不能供奉三清

家里不能供三清是因为三清都是三尊一起供的,只有排场比较大的,比如庙观或者道长自己在家设坛供奉。普通信士不够规格,一般信徒没有在家里供三清天尊的,家里一般是供奉三清四御之外的神仙。“三清”是道教层次最高的神仙,道观供奉“三清”,犹同佛寺供奉如来。“三清”指的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后者也就是太上老君。据说他们分别住在清微天上清境、大赤天玉清境和禹余天太清境,这些仙境都在天的最高层,合称“三清天”。“三清”手里各拿一物,含义深奥。元始天尊拿的是一颗圆珠,象征世界形成以前的混沌状态。这是最初的阶段,“元始”之名因此而来。道教把这个阶段叫做“洪元”。灵宝天尊手捧“坎离匡廓图”,象征世界从没有形象到有形象的过渡。从“洪元”分出了阴阳,阴阳的相互作用是天地万物产生的动力。这个阶段叫做“混元”。道德天尊手拿一把扇子,上面绘有阴阳镜,象征世界的最初形成,终于从阴阳的变化,分出了天地。天代表阳,地代表阴。这个阶段叫做“太初”。天地形成以后,万物才一一出现。三清道家的哲学三清为道家哲学“三一”学说的象征。《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由无名大道化生混沌元气,由元气化生阴阳二气,阴阳之相和,生天下万物。第十四章又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认为一化为三,三合为一,“用则分三,本则常一”。后来道教以此衍化出居于三清胜境的三位尊神。《道教义枢》卷七引《太真科》说:“大罗生玄元始三气,化为三清天也:一曰清微天玉清境,始气所成;二日禹余天上清境,元气所成;三曰大赤天太清境,玄气所成。从此三气各生,”此三位天神自然即为三气所化或为三气之体现者。因此“三清”尊神在道教神仙体系中位为最尊。
2023-08-30 14:22:101

三清之上即是大罗天,元始天尊居其中。天宝君〔元始天尊〕治在玉清境,元始天尊到底是36层天还是35层天

其实三清天就是大罗天。元始在最高处,天中之天。也就是三十六天。三十六天中有四方天界和四民天之分。其中四民天重叠的。下面的三十二天分成四方层排,一方便有八天。整个就是穹庐,如人言“苍穹”是也。然竖分则为九霄。所有天都在清微天玉清境外围,围绕在此处的外围,所以称为“上极无上,天中之天。”。
2023-08-30 14:22:301

道教三清天尊诞辰日

冬至日:玉清元始天尊圣诞,夏至日:上清灵宝天尊圣诞,农历二月十五:太清道德天尊圣诞。
2023-08-30 14:22:382

三清天尊是哪天的辰日?

冬至日:玉清元始天尊圣诞;夏至日:上清灵宝天尊圣诞;农历二月十五:太清道德天尊圣诞。三清天尊是道教对其所崇奉的三位最高神的合称。玉清圣境无上开化元始天尊、上清真境太卫玉晨道君灵宝天尊、太清境三教宗师混元皇帝太上老君道德天尊。其中所谓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是所居仙境的区别,清微天、禹余天、大赤天是所统天界的划分,而天尊的意思则是说,极道之尊,至尊至极,故名天尊。扩展资料:元始天尊,又名“玉清元始天尊”。《历代神仙通鉴》称他为“主持天界之祖”。他的地位虽然高,但在历史上的出现记载却比太上老君要晚。在太元(即宇宙)诞生之前便已存在,所以尊称他为元始。在无量劫数来临之时,用玄妙的天道来教化众生,故而尊称他为天尊。是道教最高尊神三清第一位尊神。元始天尊是道教上清派信奉的最高神。大罗灵宝天尊,又称上清大帝、通天教主等。灵宝天尊居玄都七宝紫微宫、禹余天宫,是汉族民间信仰和道教尊奉的神仙之一。大罗灵宝天尊主宰和象征混沌始清、阴阳初分、灵宝出法,随世度人的道教第二个大世纪,道教称洪元时期,故以阴生阳消、昼长夜短的夏至为诞辰。在道教官观“三清殿”中,其塑像位于元始天尊左侧,大多手捧如意或者太极。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道教天神、教主。为三清之第三位。又称“混元老君”、“降生天尊”、“太清大帝”等。在道教宫观“三清殿”,其塑像居右位,手执扇子,即老子。 道教从创立之时起,就尊奉老子为教主,但在三清中,其地位处于最低层,所以到后来,又产生了老子一气化三清的说法。
2023-08-30 14:22:521

三清分别是哪三个啊

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清为道家哲学“三一”学说的象征。《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由无名大道化生混沌元气,由元气化生阴阳二气,阴阳之相和,生天下万物。第十四章又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认为一化为三,三合为一,“用则分三,本则常一”。后来道教以此衍化出居于三清胜境的三位尊神。因此“三清”尊神在道教神仙体系中位为最尊,《道教义枢》卷七引《太真科》说:“大罗生玄元始三气,化为三清天也:一曰清微天玉清境,始气所成;二日禹余天上清境,元气所成;三曰大赤天太清境,玄气所成。从此三气各生,”据《云簋七籖》和《道法会元》等道书记载,清微天玉清境,混洞太无元,其气始青,真道升圣境,天宝尊(元始天尊)治之;禹余天上清境,其气元黄,仙道升真境,灵宝尊治之;大赤天太清境,其气玄白;人道升仙境,道 天尊居之。文曰:“此四种民天,即三界之上,灾所不及四种民天上有三清境。三清之上即是大罗天,元始天尊居其中,施化敷教。天宝君治在玉清境,清微天也。灵宝君治在上清境,即禹余天也,神宝尊(道德天尊)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也。”(《云簋七籖》卷三《道教本始部》)又据《集说诠真》引《读书纪数略》云:“三清者玉清圣境,元始居之;上清圣境,道君居之;太清仙境,老君居之。”同时,道教的三清尊神还反映了道教“三洞真经”的神化。《云簋七籖》卷六《三洞经教部》说:“《道门大论》云三洞者,洞言洞也。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第一洞真,第二洞玄,第三洞神。乃三景之玄旨,八会之灵章。”根据《道法会元》卷一《清微道法枢纽》关于清微神位的记载;清微圣祖玉清元始妙道上帝代表洞真经部,太玄辅之,传道教清微派;清微玄祖上清灵福玉雇大道君,代表洞玄经部,太平辅之,传灵宝派;清微始祖太清道德五灵玄老君代表洞神经部,太清辅之,正一盟威之道通贯三洞,传道德派和正一派。 三清尊神的形象有一个历史过程。汉顺帝时(126—144年),张道陵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创立无斗米道,尊“太上老君”为最高神。后来寇谦之改革天师道,亦以“太上老君”为最早最高尊神,但已经出现了“道德天尊”的名称,以今所见,“三清”的名称最早始见于南梁陶弘景所撰的《真灵位业图》。该书排列神仙序位,分为七个层次,每一层设一个中位。上第一中位,上合虚皇道君,应号元始天尊。第二中位,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为万道之主)。第三中位,太极金阀帝君,姓李,(壬辰下教太平主)。第四中位,太清太上老君(为太清道主,下临万民)。上皇太上无上大道君。其中较为明显地提出了上清太清的名称,但“三清”之名位次序尚未确定,并且第三位为“金阀帝君”,太上老君却居于第四中位。以后“三清”神名逐渐流变发展,至唐代才成为定说。《道藏·太平部·三洞珠囊》卷七引《老君圣迹》云:“此即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三十五天之上也。此即上清境,太上大道君(灵宝天尊)位,在三十四天之上也。太清境太极目,即太上老君位,在三十三之上也。”于是“三清”遂成为道教的最高神。 元始天尊 元始天尊,又名“玉清元始天尊”。在“三清”之中位为最尊,也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历代神仙通鉴》称他为“主持天界之祖”。他的地位虽然高,但出现却比太上老君要晚。道教形成初期并无“元始天尊”的说法,《太平经》《想尔注》等均无记载。在中国神话传说中,也无来历可寻。根据道书的记载:最早出现“元始”之名的是晋葛洪的《枕中书》书中记载:棍沌未开之前,有天地之精,号“元始天王”,游于其中。后二仪化分,元始天王居天中心之上,仰吸天气,俯饮地泉。又经数劫,与太元玉女通气结精,生天皇西王母,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其其后庖羲,神农皆苗裔也。并曰:“玄都玉京七宝山,在大罗之上,有上、中、下三宫。上宫是盘古真人、元始天王、太太圣母所牿。”此时,还只有有始天王的称呼。直到南朝时,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才始有“元始天尊”之号。该书第一阶中位神为“上台虚皇道君”,应号“元始天尊”,称“玉清境元始天尊”为主。但是书中又有一“元始天王”,列为第四中位左位第四神。《隋书.经籍志四》始喊予元始天尊以诸神特性,称他“生于太元之先”。认为“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每到天地初开,授以秘道,谓开劫度人。然其开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龙汉、开皇,是其年号,其问相距经四十亿万载,所度皆诸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皇真人,五方五帝及诸仙官”。隋代道士为天尊取名为“乐静信”。隋唐之时,遂将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盘古真 地位而掀起的说法。表明道教信徒对元始天尊的信仰。 关于元始天尊的名称,《初学记》卷二三引《太玄真一本际经》解释说:“无宗无上,而独能为万物之始,故名元始。运道一切为极尊,而常处二清,出诸天上,故称天尊。”《历代神仙通鉴》说:“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气也。”认为元始是最初的本源,为一切神仙之上,故称“天尊”。根据道经的描述,元始天尊禀自然之气,存在于宇宙万物之前。他的本体常存不灭,即使天地全部毁灭,也丝毫影响不了他的存在。每当新的天地形成时,天尊就会降临人世间,传授秘道,开劫度人。所度者都是天仙上品,包括太上老君、天真皇人、五方天帝等神仙。每当新的天地开辟时,都有其年号,曰延康、赤明、龙汉、开皇等等,年号之间相距长达41亿万年。并且,元始天尊位居三十六天的最上层“大罗天”中,所居仙府称为“玄都玉京”。玉京之中,黄金铺地,玉石为阶,宫中有七宝、珍玉,仙王、仙公、仙卿、仙伯、仙大夫等居于中央和两旁的仙殿中,这种气派显然被人间帝王所效仿。 纵观元始天尊的演变过程,可以发现“元始”一词原是道家舒述世界本源的哲学用语,后来被道教加以神化,逐渐演变成道教的最高尊神,居于三清之首。从历史角度上考察,这与道家演变成道教的历史完全相吻合。 据《历代神仙通鉴》记载,元始天尊“顶负圆光,身披七十二色”,故供奉在道教三清大殿中的元始天尊,一般都头罩神光,手执红色丹丸,或者左手虚拈,右手虚捧,象征“天地未形,混沌未开,万物未生”时的“无极状态”和“混沌之时,阴阳未判”的第一大世纪,故以阳生阴降、昼短夜长的冬至日为元始天尊的圣诞。长期以来,元始天尊受到了上至帝王圣贤,下至民间善男信女的虔诚崇拜。
2023-08-30 14:23:082

谁能给我讲讲关于道家三清祖师爷的由来或故事啊?

万物有灵,这是对世界本质,更高一层的认知。盘古就是现在的宇宙,有没有盘古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用盘古这名称来说事,会让人更容易理解宇宙。 盘古是宇宙这个系统,不是神,系统运行的是逻辑,并没有主观。系统与神有区别,神有主观意志。…盘古化身为宇宙,宇宙里有大道在运行,大道主宰着盘古系统里的生发演化与成住坏空。神话传说,盘古的灵魂化成了三清。三清就是这个宇宙的灵魂,监管和维护着这个系统的运作,所以三清是最高神。 三生万物,万物由三组成,每个事物里都含三。事物的组成为阴阳,阴阳有互淹的本性,不互淹则是阴阳之间有秩序的存在。世间的一切,都逃不开成住坏空的客观经过,就是说秩序与阴阳总是处在一个动态中,这是另一种力量的存在——变化。阴阳,秩序,变化,是三,相互纠缠态的三,一变全变,一没就全没的化无。…社会是阴阳,道德就是秩序,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变化等,就是变化。…原子内,正负电子就是阴阳。不互淹的秩序,由中子和变化带来的电子云高速运动完成的。变化,原子内就是个动态,动态就是变化。………三大天尊,原始就代表阴阳,道德就代表秩序,灵宝就代表变化。三是纠缠态的,就会分不出先后与高下,所以,三清的排位不分先后。三清是道级,无所不在级,这级所处的系统比神级处的系统高。无所不在,身体便是局限,哪怕是神级的身体也会有局限,所以三清是没有具体形象的。………人的崇拜,总是得需具体认知,于是设计出了三清的像貌。物质世界,无法把三排成不分前后左右,于是把原始天尊摆在三的中间。…我们无法以人身,进入石头之中。高维到低维,只能降维以下,因为道大,道比具体的神大。天地人是大道的子系统,此系统的天为神级,太上老君是道级的道德天尊,在神级的具体化身。骑牛入函谷关的老子,是道德天尊在人级的具体化身。…三界是大道的子系统,子系统也是系统,系统就是道。玉皇大帝是这个子系统的代表,太上老君是道德天尊具体的化身,此时只是神而不代表大道,道大,所以天庭上老君是臣,玉帝是君。
2023-08-30 14:23:272

三清、四御、十方天尊分别指什么?

【三清】三清,指居于三清仙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乃道教诸天界中最高者。总称谓是“虚无自然大罗三清三境三宝天尊”,位于玉几下三宝景阳宫。亦指道教所尊的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境。也其中所谓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是所居仙境的区别,清微天、禹馀天、大赤天是所统天界的划分,而天尊的意思则是说,极道之尊,至尊至极,故名天尊。 《道教义枢》卷七引《太真科》说:“大罗生玄元始三气,化为三清天也:一曰清微天玉清境,始气所成;二日禹余天上清境,元气所成;三曰大赤天太清境,玄气所成。从此三气各生,”《云簋七籖》和《道法会元》等道书记载,清微天玉清境,混洞太无元,其气始青,真道升圣境,天宝尊(元始天尊)治之;禹余天上清境,其气元黄,仙道升真境,灵宝尊治之;大赤天太清境,其气玄白;人道升仙境,道天尊居之。《道藏61太平部61三洞珠囊》卷七引《老君圣迹》云:“此即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三十五天之上也。此即上清境,太上大道君(灵宝天尊)位,在三十四天之上也。太清境太极目,即太上老君位,在三十三之上也。《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由无名大道化生混沌元气,由元气化生阴阳二气,阴阳之相和,生天下万物。若从它们出现之先后为序,先为“老君”,次为“元始”,后为“道君”。【四御】他们的全称是:紫微北极大帝、南极长生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帝地祗。”《道法会元》称“三清”、“四御”为“七宝”,认为三清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四御是统率天地的万神者。此外,四御还协助玉皇执掌天道。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协助玉皇执掌天经地纬、日、月、星、辰、四时气候,能呼风唤雨,役使鬼神,为万象之宗师、万星之教主;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协助玉皇执掌南北极与天、地、人三才,并主宰人间兵革之事;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协助玉皇执掌阴阳生育,万物生长,与大地河山之秀道教还有“六御”之说。他们为:统御万天的玉皇大帝、统御万雷的勾陈大帝、统御万星的紫徽大帝、统御万类的青华大帝(又称太乙救苦天尊)、统御万灵的长生大帝、统御万地的后土皇地祗。这种说法源于中国古代“六合”观念,所谓“六合”指宇宙的巨大空间,即上、下、四方(东、西、南、北)。南宋刘用光《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对此的排列顺序为: 玉清上帝、上清上帝、太清大帝、昊天至尊玉皇上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东极太乙救苦天尊(即青华大帝)、南极长生大帝、后土皇地祗。 前三尊为三清,后六尊则构成了上(玉皇)、下(后土)、四方的“六合”布局。道教称之为“昊天六御宸尊”,加上三清,合为“九皇御号”【十方天尊】《十方天尊告简全集》中即列有十方救苦天尊的职能,称:东方玉宝皇上天尊 “位列震宫,尊居卯位,执掌风雷地狱,权衡霹雳之威,行善者作于青篇,作恶者标于黑簿,考察无私。 南方玄真万福天尊 “位列离宫,尊居午位,执掌火医地狱,威专烈焰之权,杳杳冥谴,莫破幽之烛,茫茫苦梅,难逢济险之舟,生死殊途,轮目不免。” 西方太妙至极天尊 “位列兑宫,尊居酉位,执掌金钢地狱,威司考掠之权,诠量功德,了无毫发之私,报对冤仇,备极再三之间,善篇有记,罪积无差。 北方玄上玉宸天尊 “位居坎宫,尊居子位,执掌冥冷地狱,权衡冰雪之威,城峙四同之铁,欲出无门,剑生万树之傍,实观有惧,众生无赖,五苦难逃。 东北方度仙上圣天尊 “位列艮宫,尊居丑位,执掌镬扬地狱,威张煮溃之权,七情六欲,难逃业境之分明,五体四肢,最苦风月之持掠,死生判注,善恶攸分。” 东南方好生度命天尊 “位列巽宫,尊居幽府,执掌铜柱地狱,威专履足之刑,辩明善恶,如日月之无私,注判姓名,若风雷之莫测。凡有众生,难逃六道。” 西南方太灵虚皇天尊 “位列坤宫,尊居泉曲,执掌屠割地狱,威权刀割之刑,无偏无党,赏刑罚于多劫千生,难理难明,辨枉直于四甸九日,死生展转,功德定分。” 西北方无量太华天尊 “位列乾宫,尊居阴府,执掌火车地狱,威司运转之权,设衡石而考功过,平等无私,主夙人以判升沉,磨研有当,无私无曲,不顺不逆。” 上方玉虚明皇天尊 “敕合乾元,德隆坤域,执掌昔掠地狱,威张炽盛之权,三百六甸之黜陟,事事难明,一十八地狱之经由,人人战栗,凡积愆于平日,必定罪于斯时,九地轮目,三途往返。” 下方真皇洞神天尊 “位尊幽都,名尊十帝,执掌罗丰之府,权衡宪法之严,有生有死,两分而入之机,无党无偏,三等幽冥之持,他时所造,此际何逃。”十方救苦天尊还化十方冥王、真君。 东方玉宝皇上天尊化冥府一殿泰丅素妙广真君秉广大王,神居玄冥宫,神诞二月一日。 南方玄真万福天尊化冥府二殿阴德定休真君楚江大王,神居昔明宫,神诞三月一日。 西方太妙至极天尊化冥府三殿洞明昔静真君宋帝大王,神居纠集宫,神诞二月八日。 北方玄上玉宸天尊化冥府四殿玄德五灵真君伍官大王,神居太和宫,神诞二月十八日。 东北方度仙上圣天尊化冥府五殿最胜耀灵真君阎罗大王,神居纠纶宫,神诞元月八日。 东南方好生度命天尊化冥府六殿宝肃昭成真君卞城大王,神居明晨宫,神诞三月八日。 西南方太灵虚皇天尊化冥府七殿等观明理真君泰山大王,神居神华宫,神诞三月廿七日。 西北方无量太华天尊化冥府八殿飞魔衍庆真君都市大王,神居碧真宫,神诞四月一日。 上方玉虚明皇天尊化冥府九殿无上正度真君平等大王,神居七非宫,神诞四月八日。 下方真皇洞神天尊化冥府十殿五华威灵真君轮转大王,神居肃英宫,神诞四月廿七日。
2023-08-30 14:23:372

佛教的三十三天和道教的三十六天是什么?

三十六天:老君化生九炁,是为九天;一天化生三炁,是为三天,何为二十七天,两者合为三十六天。等级:三界——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梵天——四梵天(声闻、缘觉、菩萨、佛)圣境——三清天(上清、太清、玉清),大罗天(太上老君)权柄:昊天金阙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简称玉皇,统领三界六道,职权囊括九重天。所以说,西方所谓的佛祖,依旧在玉皇之下,但又不绝对受到制衡,拥有部分自由性,类似于听调不听宣的一方诸侯,当然菩萨类似。至于三清,那就无需多说,天地不灭,三清不显,因为他本身就是老君的化身,而老君却是天地大道的化身。至于佛教的三十三天,其实是处于同一层天的三十三块区域,而帝释天便是中天之主,号帝释天王,为天人之中最尊贵者,但依旧不入四梵天果位。另外佛教亦有所谓的二十八天之说,更好喝道教三界二十八等天相合。诸君要明白,佛教晚入华夏,本身跟脚就不如道教,更何况佛教借鉴了太多道教的思想与形制,这就是主客之别。佛教所谓的佛亦有“金仙”之称,金仙一般指大罗金仙,然而三清却是混元大罗金仙,老君便是混元一气,故有混元大罗金仙之名,圣人之号。并且圣人是不可能被生灵证就的,修道之人怎能成为道本身呢,就好像人类将生存的过程称之为“生活”,生活的方式与品质就好像修道之法,人类本身能够和生存等同吗?读书是为了明白道理,但是你就算读完了所有的书,也不可能变成道理本身,却可以超越无数人,看透无数人所看不透之事物。如此,那些看不透者便是三界之内的生灵,而你却是三界之外的生灵,虽然只是精神上的超脱。——综上所述,仅为个人观点,难登大雅之堂,恐为贻笑大方,但资笑谈耳!
2023-08-30 14:23:541

中国道教供奉的三位最高尊神分别是谁?

三清三清为道家哲学“三一”学说的象征《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由无名大道化生混沌元气,由元气化生阴阳二气,阴阳之相和,生天下万物。第十四章又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认为一化为三,三合为一,“用则分三,本则常一”。后来道教以此衍化出居于三清胜境的三位尊神。三清尊神在道教神仙体系中的位置《道教义枢》卷七引《太真科》说:“大罗生玄元始三气,化为三清天也:一曰清微天玉清境,始气所成;二日禹余天上清境,元气所成;三曰大赤天太清境,玄气所成。从此三气各生”。据《云笈七签》和《道法会元》等道书记载,清微天玉清境,混洞太无元,其气始青,真道升圣境,天宝尊治之;禹余天上清境,其气元黄,仙道升真境,灵宝尊治之;大赤天太清境,其气玄白,人道升仙境,道天尊居之。文曰:“此四种民天,即三界之上,灾所不及四种民天上有三清境。三清之上即是大罗天,元始天尊居其中,施化敷教。天宝君治在玉清境,清微天也。灵宝君治在上清境,即禹余天也,神宝尊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也。”(《云笈七签》卷三《道教本始部》)又据《集说诠真》引《读书纪数略》云:“三清者玉清圣境,元始居之;上清圣境,道君居之;太清仙境,老君居之。”同时,道教的三清尊神还反映了道教“三洞真经”的神化。《云笈七签》卷六《三洞经教部》说:“《道门大论》云三洞者,洞言洞也。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第一洞真,第二洞玄,第三洞神。乃三景之玄旨,八会之灵章。”根据《道法会元》卷一《清微道法枢纽》关于清微神位的记载:清微圣祖玉清元始妙道上帝代表洞真经部,太玄辅之,传道教清微派;清微玄祖上清灵宝玉宸大道君,代表洞玄经部,太平辅之,传灵宝派;清微始祖太清道德五灵玄老君代表洞神经部,太清辅之,正一盟威之道通贯三洞,传道德派和正一派。
2023-08-30 14:24:011

佛教所谓的三十三天是指什么?

三十六天:老君化生九炁,是为九天;一天化生三炁,是为三天,何为二十七天,两者合为三十六天。等级:三界——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梵天——四梵天(声闻、缘觉、菩萨、佛)圣境——三清天(上清、太清、玉清),大罗天(太上老君)权柄:昊天金阙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简称玉皇,统领三界六道,职权囊括九重天。所以说,西方所谓的佛祖,依旧在玉皇之下,但又不绝对受到制衡,拥有部分自由性,类似于听调不听宣的一方诸侯,当然菩萨类似。至于三清,那就无需多说,天地不灭,三清不显,因为他本身就是老君的化身,而老君却是天地大道的化身。至于佛教的三十三天,其实是处于同一层天的三十三块区域,而帝释天便是中天之主,号帝释天王,为天人之中最尊贵者,但依旧不入四梵天果位。另外佛教亦有所谓的二十八天之说,更好喝道教三界二十八等天相合。诸君要明白,佛教晚入华夏,本身跟脚就不如道教,更何况佛教借鉴了太多道教的思想与形制,这就是主客之别。佛教所谓的佛亦有“金仙”之称,金仙一般指大罗金仙,然而三清却是混元大罗金仙,老君便是混元一气,故有混元大罗金仙之名,圣人之号。并且圣人是不可能被生灵证就的,修道之人怎能成为道本身呢,就好像人类将生存的过程称之为“生活”,生活的方式与品质就好像修道之法,人类本身能够和生存等同吗?读书是为了明白道理,但是你就算读完了所有的书,也不可能变成道理本身,却可以超越无数人,看透无数人所看不透之事物。如此,那些看不透者便是三界之内的生灵,而你却是三界之外的生灵,虽然只是精神上的超脱。——综上所述,仅为个人观点,难登大雅之堂,恐为贻笑大方,但资笑谈耳!
2023-08-30 14:24:191

三清道祖分别是指那三清?

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汉顺帝时(126—144),张道陵于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创立天师道,尊“太上老君”为最高神。后来寇谦之改革天师道,亦以“太上老君”为最高尊神,但已经出现了“道德天尊”的名称。以今所见,“三清”的名称最早始见于南梁陶弘景所撰的《真灵位业图》。该书排列神仙序位,分为七个层次,每一层设一个中位。第一中位,上合虚皇道君,号元始天尊。第二中位,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为万道之主)。第三中位,太极金阙帝君,姓李(壬辰下教太平主)。第四中位,太清太上老君(为太清道主,下临万民),上皇太上无上大道君。其中较为明显地提出了上清太清的名称,但“三清”之名位次序尚未确定,并且第三位为“金阙帝君”,太上老君却居于第四中位。以后“三清”神名逐渐流变发展,至唐代才成为定说。《道藏·太平部·三洞珠囊》卷七引《老君圣迹》云:“此即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三十五天之上也。此即上清境,太上大道君(灵宝天尊)位,在三十四天之上也。太清境太极宫,即太上老君位,在三十三之上也。”于是“三清”遂成为道教的最高神。扩展资料《道教义枢》卷七引《太真科》说:“大罗生玄元始三气,化为三清天也:一曰清微天玉清境,始气所成;二日禹余天上清境,元气所成;三曰大赤天太清境,玄气所成。从此三气各生”。据《云笈七签》和《道法会元》等道书记载,清微天玉清境,混洞太无元,其气始青,真道升圣境,天宝尊治之;禹余天上清境,其气元黄,仙道升真境,灵宝尊治之;大赤天太清境,其气玄白,人道升仙境,道天尊居之。文曰:“此四种民天,即三界之上,灾所不及四种民天上有三清境。三清之上即是大罗天,元始天尊居其中,施化敷教。天宝君治在玉清境,清微天也。灵宝君治在上清境,即禹余天也,神宝尊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也。”(《云笈七签》卷三《道教本始部》)又据《集说诠真》引《读书纪数略》云:“三清者玉清圣境,元始居之;上清圣境,道君居之;太清仙境,老君居之。”同时,道教的三清尊神还反映了道教“三洞真经”的神化。《云笈七签》卷六《三洞经教部》说:“《道门大论》云三洞者,洞言洞也。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第一洞真,第二洞玄,第三洞神。乃三景之玄旨,八会之灵章。”根据《道法会元》卷一《清微道法枢纽》关于清微神位的记载:清微圣祖玉清元始妙道上帝代表洞真经部,太玄辅之,传道教清微派;清微玄祖上清灵宝玉宸大道君,代表洞玄经部,太平辅之,传灵宝派;清微始祖太清道德五灵玄老君代表洞神经部,太清辅之,正一盟威之道通贯三洞,传道德派和正一派。
2023-08-30 14:24:391

道教讲天有几层?是九层吗?都是哪九层?

三十六天!详细的你可以百度一下!
2023-08-30 14:25:114

三清天尊的三清天尊介绍

又名“玉清元始天尊”。在“三清”之中位为最尊,也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玉清元始天尊,也称原始天王。元始天尊约在晋代才在道教神系中出现。根据道书的记载:最早出现“元始”之名的是晋葛洪的《枕中书》书中记载:混沌未开之前,有天地之精,号“元始天王”,游于其中。后二仪化分,元始天王居天中心之上,仰吸天气,俯饮地泉。又经数劫,与太元玉女通气结精,生天皇西王母,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其其后庖羲,神农皆苗裔也。并曰:“玄都玉京七宝山,在大罗之上,有上、中、下三宫。上宫是盘古真人、元始天王、太太圣母所牿。”此时,还只有元始天王的称呼。直到南朝时,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才始有“元始天尊”之号。隋唐之时,隋代道士为天尊取名为“乐静信”,表明道教信徒对元始天尊的信仰。据《历代神仙通鉴》记载,元始天尊“顶负圆光,身披七十二色”,故供奉在道教三清大殿中的元始天尊,一般都头罩神光,手执红色丹丸,或者左手虚拈,右手虚捧,象征“天地未形,混沌未开,万物未生”时的“无极状态”和“混沌之时,阴阳未判”的第一大世纪,故以阳生阴降、昼短夜长的冬至日为元始天尊的圣诞。长期以来,元始天尊受到了上至帝王圣贤,下至民间菩男信女的虔诚崇拜。 道教最高神灵“三清”尊神之一,全称为“上清真境灵宝天尊”,又名太上大道君或灵宝君。位于三清之中第二。灵宝天尊在道教神系中出现,则晚于元始天尊,是南北朝时才有的。唐代时曾称为太上大道君,宋代起才称为灵宝天尊或灵宝君。据《云笈七签》引《洞真大洞真经》,灵宝天尊系“玉晨之精气,九庆之紫烟,玉晖焕耀,金映流真,结化含秀,苞凝元神,寄胎母氏,育形为人”。《灵宝略记》则称“太上大道君以开皇元年托胎于西方绿那玉国,寄孕于洪氏之胞,凝神琼胎之府三千七百年,降诞于其国郁察山浮罗之岳丹玄之阿侧,名曰器度,字上开元。及其长,乃启悟道真,期心高道,坐于枯桑之下,精思百日而元始天尊下降,授灵宝大乘之法十部妙经”。据《洞玄本行经》,灵宝天尊以灵宝之法,随世度人。自元始开光,至于赤明元年,经九千九百亿万劫,度人有如尘沙之众,不可胜量。凡遇有缘好学之人,请问疑难,灵宝天尊即不吝教诲。天尊有三十六变、七十二化,人欲见之,随感而应,千万处可分身即到。道教宫观里的三清殿中,灵宝天尊常以手捧如意之像居元始天尊之左侧位,手持太极图或玉如意。在道教大型斋醮礼仪中,也多设有三清神位,以灵宝天尊居元始天尊之左位。灵宝天尊之神诞日为夏至日,约在农历五月中。民间于夏至日之供奉常以灵宝天尊为主神。 即太上老君,道教天神、教主。为三清之第三位。又称“混元老君”、“降生天尊”、“太清大帝”等。在道教宫观“三清殿”,其塑像居右位,手执扇子,即老子。 道教从创立之时起,就尊奉老子为教主,但在三清中,其地位处于最低层,所以到后来,又产生了老子一气化三清的说法。东汉明帝、章帝之际(58年 ~88年),益州太守王阜作《老子圣母碑》云:“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浮游六虚,出入幽冥,观混合之未别,窥浊清之未分。” 将老子神化为先天地之神物,并与“道”相等同。顺帝时(126年~144年)张陵在巴蜀鹤鸣山创立五斗米道,即奉老子为教主。至魏晋南北朝,太上老君之名益显。至唐,太上老君之威灵更盛。他不仅被奉为李唐王朝的始祖,帮助唐高祖李渊平定天下,据称当武则天篡夺李唐王朝后,又显灵降世,谓“武后不可革命”,“不得辄立异姓。……武后亦终惧此言,不敢立武三思”。因此,天宝年间,玄宗最后为他上“大圣祖高上金阙玄元天皇大帝”尊号。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八月加号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2023-08-30 14:25:341

道教与佛教的三十三天有何不同。。。

同问
2023-08-30 14:25:493

三清天尊的全名和道号.

玉清元始天尊。又名“玉清元始天尊”。在“三清”之中位为最尊,也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历代神仙通鉴》称他为“主持天界之祖”。他的地位虽然高,但出现却比太上老君要晚。道教形成初期并无“元始天尊”的说法,《太平经》《想尔注》等均无记载。在中国神话传说中,也无来历可寻。根据道书的记载:最早出现“元始”之名的是晋葛洪的《枕中书》书中记载:棍沌未开之前,有天地之精,号“元始天王”,游于其中。后二仪化分,元始天王居天中心之上,仰吸天气,俯饮地泉。又经数劫,与太元玉女通气结精,生天皇西王母,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其其后庖羲,神农皆苗裔也。太清道德天尊:老子,李耳。上清灵宝天尊:太上道君、玉晨大道君
2023-08-30 14:26:071

道教三清的三清简介

东汉张陵继承汉代的黄老道,创立了天师道的教团,用黄老之术教化西蜀少数民族所信仰的宗教,于是老子自然而然成为新教团的教主。自佛教进入中原,这个和中国似曾相识的宗教使得汉朝士大夫普遍认为老子西去印度度化成佛陀;而刚刚传入中国的佛教,此时微不足道,更是迫切依附在道教上发展,西来传教的佛教徒也宣称老子是佛陀的老师。于是,老子化胡的说法成为当时的共识。汉魏时期,太上老君是早期道教教团组织的最高的神。魏晋时期道教神仙已十分庞杂,但散乱无序。到了南朝梁代,著名道教理论家陶弘景写的《真灵位业图》作为第一个较为系统的道教神谱,开始出现。在这神谱中,陶弘景将神仙分为七个等级,每个等级设一中位,有一个神仙主持,中位之外又分设左位,右位若干席位,安排诸神。七个等级高低有别,以第一等级为最高,以此分级,秩序井然。各等级除了中位主神外,还有左右诸位神仙,数量各不相等,如第一等级左位 29 神外,右位 19 神。第三等级左位 50 余神,右位 30 余神。这些左右诸神仙,有的是历史上的帝王、将相或圣人先贤,如第三等级的孔子、颜回、庄子,第七等级的秦始皇、汉高祖、齐桓公、晋文公、魏武帝、刘备、李广、韩遂、孙策、徐庶等。有的是道教著名领袖,如第二等级的魏华存、许穆、许拥是道教上清派的创始人,徐来勒、葛玄是灵宝派的创始人,而第四阶次的张陵是天师道的鼻祖,葛洪是道教大理论家。有的是神话传说人物,如第三阶次的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第四阶次的赤松子等等。总之,神谱中各色各样的人物都有,且大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但也有无人知晓的人物,难以考其来源,有的与道教关系不大,像孔子也拉进神谱,显得不伦不类。除陶的神谱外,还有各种不同的神谱,其结构和内容也互有出入。陶弘景的《真灵位业图》神谱只是上清派一家之言,它奉元始天尊、元始天王、太上大道君、金阙帝君等为最高神,灵宝派以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地位为最尊,而天师道则尊老子为最高神。三派各行其是,在最高神问题上彼此不完全认同,随着道教的发展和各派的互相交融,大概在南北朝末期,出现了统一的最高尊神“三清”,即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三清神的出现,标志着道教神仙谱系的最终定型[6]。“三清”尊神的建立,却经历了一较长的发展过程。道教初创时,是以老子为其始祖,称之为太上老君又称太上道君,尊奉为最高神灵。例如于吉等人所编的《太平经》和张陵等人所造作的道书,皆托名为老君所授,直至北魏寇谦之所撰的《云中音诵新科之诫》和《录图真经》以及他的“天师”称号,皆托名老君所赐。这是包括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在内的早期道教的一个共同特点。乃至以后的全真道道统渊源,仍称太上老君传于金母,金母传白云上真,白云上真传王玄甫,王玄甫传钟离权。钟离权授吕洞宾和刘海蟾,吕洞宾授王重阳,重阳授北七真。将全真道统上溯到老子,并尊王玄甫为全真道的始祖。及至东晋中后期上清、灵宝等道派出现后,对道教最高尊神的观念便发生了变化。这些新起的道派,便不再尊奉太上老君为最高尊神了,而是以元始天王或元始天尊与太上大道君的地位最尊。在这两派的经书中也提到太上老君,但往往把它摆在一个次要的地位,有些经书甚至把它作为元始天尊或元始天王和太上道君的弟子看待。这种分歧,在《魏书·释老志》和《隋书·经籍志》对道教的介绍中,便可明显地看出来。《魏书》卷一百一十四《释老志》说:“道家之原,出于老子。其自言也,先天地生,以资万类。上处玉京,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为飞仙之主。”[7]②这显然是反映了天师道以老子为最高尊神的思想。《隋书》卷三十五《经籍志》四则称:“道经者,云有元始天尊,生于太元之先,禀自然之气,冲虚凝远,莫知其极……以为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每至天地初开,或在玉京之上,或在穷桑之野,授以秘道,谓之开劫度人。所度皆诸天仙上品,有太上老君……。”这明显是以元始天尊为最高尊神,太上老君也是元始天尊所传度的弟子之一,代表上清派的思想。天师道与上清、灵宝等三个主要道派在道教最高尊神的观念方面,分歧既然有如此之大,即道教经书既有大中小之分,则造说这些经书的教主也势必会有先后等级的差别,在《云笈七笺》卷六《三洞经教部》之《三洞并序》里即称:“三洞既降,遂有大小中乘、初中后法三种分别。”在三洞尊神之间,如何划分先后等级的差别呢?故道教又有“一气化三清”之说。在上引《九天生神章经》里即含有三清皆由道气所化之意,在《三洞并序》中说:“又三洞之元,本同道气;道气惟一,应用分三,皆以诱俗修仙,从凡证道,皆渐差别,故有三名。”即是说,三洞的本元,都是来自同一的道气,只是应用不同,才分为三个不同的名称。尽管如此,但具体到究竟是由谁一气化三清呢?则又有不同说法。一种意见是认为,道教的三清是由大罗天的玄、元、始三气所化而成。如大约为东晋或南北朝初年出世的《太真科》就说:“三天最上号曰大罗,是道境极地,妙气本一,唯此大罗生玄元始三燕,化为三清天也。一日清微天玉清境,始气所成;二日禹余天上清境,元气所成;三日大赤天太清境,玄气所成。”这种说法,并未解决三清尊神之间先后等级的实质问题,而且还会引来住大罗天的尊神是谁,三清尊神是否为这位尊神所化而成等一系列的问题,故道教通常又有另外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认为,三清是由元始天尊一气所化,上清派道士多主张之。《三洞并序》引证《业报经》和《应化经》说:“天尊日:吾以道气,化育群方,从劫到劫,因时立化。吾以龙汉元年,号无形天尊,亦名天宝君,化在玉清境,说《洞真经》十二部,以教天中九圣,大乘之道也。……吾以延康元年,号无始天尊,亦名灵宝君,化在上清境,说《洞玄经》十二部,以教天中九真,中乘之道也。……吾以赤明之年,号梵形天尊,亦名神宝君,化在太清境,说《洞神经》十二部,以教天中九仙,小乘之道也。”这就说,三洞尊神都是元始天尊在不同时期的化身,三洞经书也都是元始天尊在不同时期所说,这样对道教各派便不会产生等级高下之分,导致教派之间的矛盾了。不过这很明显是代表上清派的说法,《隋书·经籍志》采用之。道教的另一种说法是认为,三清是由老子一气所化,这主要以天师道为代表的道士们的思想。这种思想,其渊源甚早。早在道教正式产生之前,就开始对老子进行神化。东汉明帝(公元 57~75 年在位)、章帝(公元 76~88 年在位)之时,益州太守成都人王阜所作的《老子圣母埤》即称:“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浮游六虚,出入幽冥,观混合之未别,窥清浊之未分。”[8]这里便把老子与道合而为一,而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因而老子也就自然成为造物主,当然也就是至高无上的神灵了。早期道教继承并继续发挥了这一思想。在道教早期经典《太平经》中便说:“老子者,得道之大圣,幽明所共师者也。应感则变化随方,功成则隐沦常住。住无所住,常元不在。……周流六虚,教化三界,出世间法,在世间法,有为无为,莫不毕究。”[9]传为张陵(或张鲁)所作的《老子想尔注》,也把老子作为道的化身,称“一者,道也”,“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10]。《云笈七簸》卷一《道德部》之《总叙道德》引葛玄《五千文经序》说:“老君体自然而然,生乎太无之先,起乎无因,经历天地,终始不可称载,穷手无穷,极乎无极也,与大道而轮化,为天地而立根,布气于十方,抱道德之至纯,浩浩荡荡,不可名也。……堂堂乎为神明之宗,三光持以朗照,天地禀之得生……故众圣之所共宗。”其后南宋谢守灏所撰编的《混元圣纪》、《太上老君年谱要略》、《太上混元老子史略》等著作中更反复地说:“太上老君者,大道之主宰,万教之宗元,出乎太无之先,起乎无极之源,经历天地,不可称载,终乎无终,穷乎无穷者也。其随方设教,历劫为师,隐显有无,罔得而测。然垂世立教,应现之迹,昭昭然若日月。”又说:“太上老君,乃大道之宗祖,三才之本根也。”又说:“太上老君,乃元气之祖,万道之宗,乾坤之根 本,天地之精源。”又引唐尹文操的话说:“老子者,即道之身也,迹有内外不同,由能应之身或异也。”并称他“秉生成之柄,镇造化之原,故在天为众圣之尊,在世为万教之主。谓之老子者,道之形也,应既不一,号亦无量,或三十六号,或七十二名。”又说:“老君在天皇时,号玄中大法师,亦日通玄天师,出《洞真经》一十二部,以无极大道下教人间。在地皇时,号有古大先生,出《洞玄经》一十二部,化人以无上正真之道。在人皇时,号盘古先生,出《洞神经》一十二部,化人以太平无为之道。”按照这种说法,则是三洞经书,皆由老子所造作。不仅如此,甚至还说:“老君于三皇时说经,世谓之《三坟》之书,久失其传,兼累世所说经,多藏琼室瑶台,或秘龙宫海藏,神真保护,世莫得闻,今所传者,太山一毫芒尔。”这就是说,三洞之外的众多经书,也系老子所造。我们知道,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以修道成仙为最终目的,这是一切道派的共同思想,也是道教和其他宗教的根本区别,天师道一系从东汉以来即将老子看作是道的化身,老子与道是一是二、二而一的。“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因而作为“道”的化身的太上老君老子,自然也就成为“混沌之祖宗,天地之父母,阴阳之主宰,万神之帝君”,当然也就是道教的最高神灵了。那末,老子一气化三清之说,也就不言而喻了。但在《太上混元老子史略》卷下又有“老君日:夫三洞宝经,皆三清之上道也,吾昔受之于元始天尊”的一段话与全文主题不类,应是宋朝上清派昌盛掌权编辑《道藏》时所添改的观点。魏晋道教有另两种创世说存在,一种也就是元始天王创世。另一种是太上老君创世,也是被历代皇帝推崇与说的最多的。不过,唐代四川“三宝窟”开始供奉道教神像。
2023-08-30 14:26:251

道教三大天尊是哪三位?

三大天尊是玉清境清微天元始天尊、上清境禹馀天灵宝天尊、太清境大赤天道德天尊。三清天尊是道教对其所崇奉的三位最高神的合称。玉清圣境无上开化元始天尊、上清真境太卫玉晨道君灵宝天尊、太清境三教宗师混元皇帝太上老君道德天尊。其中所谓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是所居仙境的区别,清微天、禹余天、大赤天是所统天界的划分,而天尊的意思则是说,极道之尊,至尊至极,故名天尊。扩展资料:三大天尊简介:元始天尊:又名“玉清元始天尊”。在“三清”之中位为最尊,也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玉清元始天尊,也称原始天王。元始天尊约在晋代才在道教神系中出现。灵宝天尊:道教最高神灵“三清”尊神之一,全称为“上清真境灵宝天尊”,又名太上大道君或灵宝君。位于三清之中第二。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道教天神、教主。为三清之第三位。又称“混元老君”、“降生天尊”、“太清大帝”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清天尊
2023-08-30 14:27:261

神话故事,天庭三十三重天,从第一重条到三十三重天的名字。求解!

 欲界六天(太皇黄曾天、太明玉完天、清明何童天、玄胎平育天、元明文举天、七曜摩夷天)色界十八天( 虚无越衡天、太极蒙翳天、赤明和阳天、玄明恭华天、耀明宗飘天、竺落皇笳天、虚明堂曜天、观明端靖天、玄明恭庆天、太焕极瑶天、元载孔升天、太安皇崖天、显定极风天、始黄孝芒天、太黄翁重天、无思江由天、上揲阮乐天、无极昙誓天)无色天四天( 皓庭霄度天、渊通元洞天、翰宠妙成天、秀乐禁上天)四梵天( 无上常融天、玉隆腾胜天、龙变梵度天、平育贾奕天)三清天( 太清境大赤天、上清境禹余天、玉清境清微天)。 佛教  据《正法念处经》卷二十五载,此三十三天之名为:“一者名曰住善法堂天。二者名住峰天。三者名住山顶天。四者名善见城天。五者名钵私地天。六者名住俱吒天俱吒者山名也。七者名杂殿天。八者名住欢喜园天。九者名光明天。十者名波利耶多树园天。十一者。名险岸天。十二者。名住杂险岸天。十三者。名住摩尼藏天。十四者。名旋行地天。十五者。名金殿天。十六者。名鬘影处天。十七者。名住柔软地天。十八者。名杂庄严天。十九者。名如意地天。二十者。名微细行天。二十一者。名歌音喜乐天。二十二者。名威德轮天。二十三者。名月行天。二十四者。名阎摩娑罗天。二十五者。名速行天。二十六者。名影照天。二十七者。名智慧行天。二十八者。名众分天。二十九者。名住轮天。三十者。名上行天。三十一者。名威德颜天。三十二者。名威德焰轮天。三十三者。名清净天。”   其中之善见城天,即帝释天主之所居。 编辑本段含义说明  天(天王) 天即神,著名的大梵天(原为婆罗门教的创世神)、帝释天(原为雷雨神兼战神) 、多闻天、持国天、增长天、广目天、大自在天、吉祥天等等共33天.(三十三重也应指下面怛利天中的三十三城) 佛教有六重天: 是指佛家的欲界的六欲天,比人类福报号 .生命以欲为因 轮回有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而地狱,恶鬼,畜牲,人道都是欲界天的 六欲天 1、四王天:此天为欲界六天的第一层、与人间最近的一层。为四天王所管辖。 2、怛利天:此天在四王天之上为六欲天的第二层,在须弥山顶;四方各有八天城, 当中有一天城是帝释的居所。总数是三十三城,所以又叫三十三天。 3、夜摩天:这是六欲天的第三层。夜摩的意思是时分,就是说此天时时刻刻都快乐。 4、兜率天:六欲天的第四层。此天为受乐知足而生喜足之心。 5、乐变化天:这是六欲天的第五层。此处众生以神通力变化妙乐而自娱自乐。 6、他化自在天:六欲天第六层。这里的众生夺他人所变化的妙乐自娱;此天不劳而 获、为害正法。所以是天魔天。 以上六层天是由在人间行善多少所积福德而得报所生
2023-08-30 14:28:111

大罗天的介绍

大罗天三清天之统称。据《九天生神章经》的“三元”思想,无疑已赋予三清天以无先、无上的意义,自然居于天界最高处。而《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和《道门经法相承次序》等所阐述的三十六天说,则称三清天之上弥盖大罗天;但他们又称三清天为“无上三天,皆是证果极地”。“大罗天,元始天尊居其中施化行教。”似又将大罗天与三清天视为一体,皆为三清尊神所统的最高天界。
2023-08-30 14:28:191

元始天尊的化身叫什麽?

元始天尊简介▲  【简介】   在庄严肃穆的道教三清大殿中,通常供奉着神态端庄的三位尊神,这就是道教的最高尊神“三清祖师”。站在三清大殿大门看,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神像在大殿居中间、上清灵宝天尊神像在大殿居右、太清道德天尊神像在大殿居左,三清为道家哲学“三一”学说的象征。《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由无名大道化生混沌元气,由元气化生阴阳二气,阴阳之相和,生天下万物。第十四章又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认为一化为三,三合为一,“用则分三,本则常一”。后来道教以此衍化出居于三清胜境的三位尊神。因此“三清”尊神在道教神仙体系中位为最尊,《道教义枢》卷七引《太真科》说:“大罗生玄元始三气,化为三清天也:一曰清微天玉清境,始气所成;二日禹余天上清境,元气所成;三曰大赤天太清境,玄气所成。从此三气各生,”据《云簋七籖》和《道法会元》等道书记载,清微天玉清境,混洞太无元,其气始青,真道升圣境,天宝尊(元始天尊)治之;禹余天上清境,其气元黄,仙道升真境,灵宝尊治之;大赤天太清境,其气玄白;人道升仙境,道 天尊居之。文曰:“此四种民天,即三界之上,灾所不及四种民天上有三清境。三清之上即是大罗天,元始天尊居其中,施化敷教。天宝君治在玉清境,清微天也。灵宝君治在上清境,即禹余天也,神宝尊(道德天尊)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也。”(《云簋七籖》卷三《道教本始部》)又据《集说诠真》引《读书纪数略》云:“三清者玉清圣境,元始居之;上清圣境,道君居之;太清仙境,老君居之。”同时,道教的三清尊神还反映了道教“三洞真经”的神化。《云簋七籖》卷六《三洞经教部》说:“《道门大论》云三洞者,洞言洞也。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第一洞真,第二洞玄,第三洞神。乃三景之玄旨,八会之灵章。”根据《道法会元》卷一《清微道法枢纽》关于清微神位的记载;清微圣祖玉清元始妙道上帝代表洞真经部,太玄辅之,传道教清微派;清微玄祖上清灵福玉雇大道君,代表洞玄经部,太平辅之,传灵宝派;清微始祖太清道德五灵玄老君代表洞神经部,太清辅之,正一盟威之道通贯三洞,传道德派和正一派。  三清尊神的形象有一个历史过程。汉顺帝时(126—144年),张道陵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创立无斗米道,尊“太上老君”为最高神。后来寇谦之改革天师道,亦以“太上老君”为最早最高尊神,但已经出现了“道德天尊”的名称,以今所见,“三清”的名称最早始见于南梁陶弘景所撰的《真灵位业图》。该书排列神仙序位,分为七个层次,每一层设一个中位。上第一中位,上合虚皇道君,应号元始天尊。第二中位,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为万道之主)。第三中位,太极金阀帝君,姓李,(壬辰下教太平主)。第四中位,太清太上老君(为太清道主,下临万民)。上皇太上无上大道君。其中较为明显地提出了上清太清的名称,但“三清”之名位次序尚未确定,并且第三位为“金阀帝君”,太上老君却居于第四中位。以后“三清”神名逐渐流变发展,至唐代才成为定说。《道藏·太平部·三洞珠囊》卷七引《老君圣迹》云:“此即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三十五天之上也。此即上清境,太上大道君(灵宝天尊)位,在三十四天之上也。太清境太极目,即太上老君位,在三十三之上也。”于是“三清”遂成为道教的最高神。
2023-08-30 14:28:481

《西游记》三十三重天每层都住着谁?

《西游记》第三十三重天这层天上住着太上老君。道家三十六重天,分为六界。第一界六重天,分别是太皇黄曾天、太明玉完天、清明何童天、玄胎平育天、元明文举天、七曜摩夷天。第二界十八重天,依次是无越衡天、太极蒙翳天、赤明和阳天、玄明恭华天、耀明宗飘天、竺落皇笳天、虚明堂曜天、观明端靖天、玄明恭庆天、太焕极瑶天、元载孔升天、太安皇崖天、显定极风天、是黄孝芒天、太黄翁重天、无思江由天、上揲阮乐天、无极昙誓天。第三界四重天,分别是皓庭霄度天、渊通元洞天、翰宠妙成天、秀乐禁上天。第四界乃是四梵天,依次是无上常融天、玉隆腾胜天、龙变梵度天、平育贾奕天。第五界便是三清天,分别是玉清天、上清天、太清天。最高境界是第六界的大罗天。太上老君,在神妖小说《西游记》中被尊为三清之一,虽然在吴承恩的设计中太上老君并不出彩,但吴承恩巧妙地运用书中角色的言行。《西游记》中相传天上分为三十三重,而不同的神仙住在不同的天上,这三十三重天其实像极了现在买房的各种地段,很多人可能对此就有了疑惑。
2023-08-30 14:29:261

三清天尊的三清天尊传说

三清,指天神居住的仙境,即玉清、上清、太清。天尊,是道教对尊贵天神的称谓。 魏晋时期道教神仙已十分庞杂,但散乱无序。到了南朝梁代,著名道教理论家陶弘景写的《真灵位业图》作为第一个较为系统的道教神谱,开始出现。在这神谱中,陶弘景将神仙分为七个等级,每个等级设一中位,有一个神仙主持,中位之外又分设左位,右位若干席位,安排诸神。七个等级高低有别,以第一等级为最高,以此分级,秩序井然。各等级除了中位主神外,还有左右诸位神仙,数量各不相等,如第一等级左位29神外,右位19神。第三等级左位50余神,右位30余神。这些左右诸神仙,有的是历史上的帝王、将相或圣人先贤,如第三等级的孔子、颜回、庄子、第七等级的秦始皇、汉高祖、齐桓公、晋文公、魏武帝、刘备、李广、韩遂、孙策、徐庶等。有的是道教著名领袖,如第二等级的魏华存、许穆、许拥是道教上清派的创始人,徐来勒、葛玄是灵宝派的创始人,而第四阶次的张陵是天师道的鼻祖,葛洪是道教大理论家。有的是神话传说人物,如第三阶次的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第四阶次的赤松子等等。总之,神谱中各色各样的人物都有,且大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但也有无人知晓的人物,难以考其来源,有的与道教关系不大,像孔子也拉进神谱,显得不伦不类。除陶的神谱外,还有各种不同的神谱,其结构和内容也互有出入。陶弘景的《真灵位业图》神谱只是上清派一家之言,它奉元始天尊、元始天王、太上大道君、金阙帝君等为最高神,灵宝派以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地位为最尊,而天师道则尊老子为最高神。三派各行其是,在最高神问题上彼此不完全认同,随着道教的发展和各派的互相交融,大概在南北朝末期,出现了统一的最高尊神“三清”,即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三清神的出现,标志着道教神仙谱系的最终定型。“三清”尊神的建立,却经历了一较长的发展过程。道教初创时,是以老子为其始祖,称之为太上老君又称太上道君,尊奉为最高神灵。例如于吉等人所编的《太平经》和张陵等人所造作的道书,皆托名为老君所授,直至北魏寇谦之所撰的《云中音诵新科之诫》和《录图真经》以及他的“天师”称号,皆托名老君所赐。这是包括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在内的早期道教的一个共同特点。乃至以后的全真道道统渊源,仍称太上老君传于金母,金母传白云上真,白云上真传王玄甫,王玄甫钟离权,钟离权授吕洞宾和刘海蟾,吕洞宾授王重阳,重阳授北七真。将全真道统上溯到老子,并尊王玄甫为全真道的始祖。及至东晋中后期上清、灵宝等道派出现后,对道教最高尊神的观念便发生了变化。这些新起的道派,便不再尊奉太上老君为最高尊神了,而是以元始天王或元始天尊与太上大道君的地位最尊。在这两派的经书中也提到太上老君,但往往把它摆在一个次要的地位,有些经书甚至把它作为元始天尊或元始天王和太上道君的弟子看待。这种分歧,在《魏书·释老志》和《隋书·经籍志》对道教的介绍中,便可明显地看出来。《魏书》卷一百一十四《释老志》说:“道家之原,出于老子。其自言也,先天地生,以资万类。上处玉京,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为飞仙之主。”② 这显然是反映了天师道以老子为最高尊神的思想。《隋书》卷三十五《经籍志》四则称:“道经者,云有元始天尊,生于太元之先,禀自然之气,冲虚凝远,莫知其极……以为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每至天地初开,或在玉京之上,或在穷桑之野,授以秘道,谓之开劫度人。所度皆诸天仙上品,有太上老君……。”①这明显是以元始天尊为最高尊神,太上老君也是元始天尊所传度的弟子之一,代表上清派的思想。天师道与上清、灵宝等三个主要道派在道教最高尊神的观念方面,分歧既然有如此之大,即道教经书既有大中小之分,则造说这些经书的教主也势必会有先后等级的差别,在《云笈七笺》卷六《三洞经教部》之《三洞并序》里即称:“三洞既降,遂有大小中乘、初中后法三种分别。”③那末,在三洞尊神之间,如何划分先后等级的差别呢?故道教又有“一气化三清”之说。在上引《九天生神章经》里即含有三清皆由道气所化之意,在《三洞并序》中说:“又三洞之元,本同道气;道气惟一,应用分三,皆以诱俗修仙,从凡证道,皆渐差别,故有三名。” ④即是说,三洞的本元,都是来自同一的道气,只是应用不同,才分为三个不同的名称。尽管如此,但具体到究竟是由谁一气化三清呢?则又有不同说法。一种意见是认为,道教的三清是由大罗天的玄、元、始三气所化而成。如大约为东晋或南北朝初年出世的《太真科》就说:“三天最上号日大罗,是道境极地,妙气本一,唯此大罗生玄元始三燕,化为三清天也。一日清微天玉清境,始气所成;二日禹余天上清境,元气所成;三日大赤天太清境,玄气所成。”①这种说法,并未解决三清尊神之间先后等级的实质问题,而且还会引来住大罗天的尊神是谁,三清尊神是否为这位尊神所化而成等一系列的问题,故道教通常又有另外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认为,三清是由元始天尊一气所化,上清派道士多主张之。《三洞并序》引证《业报经》和《应化经》说:“天尊日:吾以道气,化育群方,从劫到劫,因时立化。吾以龙汉元年,号无形天尊,亦名天宝君,化在玉清境,说《洞真经》十二部,以教天中九圣,大乘之道也。……吾以延康元年,号无始天尊,亦名灵宝君,化在上清境,说《洞玄经》十二部,以教天中九真,中乘之道也。……吾以赤明之年,号梵形天尊,亦名神宝君,化在太清境,说《洞神经》十二部,以教天中九仙,小乘之道也。”②这就说,三洞尊神都是元始天尊在不同时期的化身,三洞经书也都是元始天尊在不同时期所说,这样对道教各派便不会产生等级高下之分,导致教派之间的矛盾了。不过这很明显是代表上清派的说法,《隋书·经籍志》采用之。道教的另一种说法是认为,三清是由老子一气所化,这主要以天师道为代表的道士们的思想。这种思想,其渊源甚早。早在道教正式产生之前,就开始对老子进行神化。东汉明帝(57_75在位)、章帝(76—88在位)之时,益州太守成都人王阜所作的《老子圣母埤》即称:“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浮游六虚,出入幽冥,观混合之未别,窥清浊之未分。”①这里便把老子与道合而为一,而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因而老子也就自然成为造物主,当然也就是至高无上的神灵了。早期道教继承并继续发挥了这一思想。在道教早期经典《太平经》中便说:“老子者,得道之大圣,幽明所共师者也。应感则变化随方,功成则隐沦常住。住无所住,常元不在。……周流六虚,教化三界,出世间法,在世间法,有为无为,莫不毕究。”②传为张陵(或张鲁)所作的《老子想尔注》,也把老子作为道的化身,称“一者,道也”,“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③。 《云笈七簸》卷一《道德部》之《总叙道德》引葛玄《五千文经序》说:“老君体自然而然,生乎太无之先,起乎无因,经历天地,终始不可称载,穷手无穷,极乎无极也,与大道而轮化,为天地而立根,布气于十方,抱道德之至纯,浩浩荡荡,不可名也。……堂堂乎为神明之宗,三光持以朗照,天地禀之得生……故众圣之所共宗。”④其后南宋谢守灏所撰编的《混元圣纪》、《太上老君年谱要略》、《太上混元老子史略》等著作中更反复地说:“太上老君者,大道之主宰,万教之宗元,出乎太无之先,起乎无极之源,经历天地,不可称载,终乎无终,穷乎无穷者也。其随方设教,历劫为师,隐显有无,罔得而测。然垂世立教,应现之迹,昭昭然若日月。”⑤又说:“太上老君,乃大道之宗祖,三才之本根也。”⑥又说:“太上老君,乃元气之祖,万道之宗,乾坤之根 本,天地之精源。”⑦又引唐尹文操的话说:“老子者,即道之身也,迹有内外不同,由能应之身或异也。”①并称他“秉生成之柄,镇造化之原,故在天为众圣之尊,在世为万教之主。谓之老子者,道之形也,应既不一,号亦无量,或三十六号,或七十二名。”②又说:“老君在天皇时,号玄中大法师,亦日通玄天师,出《洞真经》一十二部,以无极大道下教人间。在地皇时,号有古大先生,出《洞玄经》一十二部,化人以无上正真之道。在人皇时,号盘古先生,出《洞神经》一十二部,化人以太平无为之道。”③按照这种说法,则是三洞经书,皆由老子所造作。不仅如此,甚至还说:“老君于三皇时说经,世谓之《三坟》之书,久失其传,兼累世所说经,多藏琼室瑶台,或秘龙宫海藏,神真保护,世莫得闻,今所传者,太山一毫芒尔。”④这就是说,三洞之外的众多经书,也系老子所造。我们知道,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以修道成仙为最终目的,这是一切道派的共同思想,也是道教和其他宗教的根本区别,天师道一系从东汉以来即将老子看作是道的化身,老子与道是一是二、二而一的。“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因而作为“道”的化身的太上老君老子,自然也就成为“混沌之祖宗,天地之父母,阴阳之主宰,万神之帝君”,当然也就是道教的最高神灵了。那末,老子一气化三清之说,也就不言而喻了。但在《太上混元老子史略》卷下又有“老君日:夫三洞宝经,皆三清之上道也,吾昔受之于元始天尊”⑤的一段话与全文主题不类,应是宋朝上清派昌盛掌权编辑《道藏》时所添改的观点。魏晋道教有另两种创世说存在,一种也就是元始天王创世。另一种是太上老君创世,也是被历代皇帝推崇与说的最多的。不过,唐代四川“三宝窟”开始供奉道教神像。
2023-08-30 14:29:511

什么叫 “上清天”“太清天”?

道教不坏,天上有四天一梵天、三庆天、大罗天。四大梵天:至昌荣天、玉龙腾胜天、龙梵天、平玉佳艺天。三清:于清日(又称清微日)、商清日(又称玉玉日)、大庆日(又称大红日)。三清天上:大罗天。在《道家经》第七卷中,引用太振科的话,“神秘元朝之初的三气转变为三清:一是清王朝的形成;二是《明天玉鱼》的形成;三是明天大红天和神秘气的形成。四:梵天与以上皆为金仙,我对金仙的了解如下:清朝三朝的宣宣长老、老祖洪君、吴老,以及玉皇玄强高神宣宣上人、洪君祖、三清五老代表吉,首元无限天上的玉皇大帝玄奇高神代表着太极。虽然玉皇大帝生活在太极状态,但他的真实身体并不像世人所描述的那样,根据有道的说法人们看到了玉皇大帝看不见的样子,只有红云围绕着身体,绿气弥漫在地上。红青二气,就是太极阴阳二气也。扩展资料:注意事项:三清,道教的三大神。一般称为“虚无自然、大罗、三净、三宝、天藏”,指的是道教推崇的玉石、上清、太清等景区,以及居住在三清景区内的三尊神。玉器清初成圣文明先登盘古始天,清真环境太卫玉器晨主灵宝天庭,清代三教宗师太尚帝老君道德天庭。孔童答曰:“玉是清,上清,太清。”人生是二、二、三、万物之义,三代法之道。清三祖(创世)、清三主教(启蒙)、玉皇大帝(治)、政教分离、苗统元。道,非常道;名称,名字;这是一个谜。这是一个谜。
2023-08-30 14:30:151

介绍一下天地间的圣人?

圣人之师:鸿钧-鸿钧道人也叫鸿钧老祖,在小说《封神演义》中称为鸿钧道人,为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的师傅。传说鸿钧道人为众仙之祖,也称“鸿元老祖”。鸿元指天地未开、虚空未分之际的宇宙本始状态。有“先有鸿钧后有天”之说。也有一说鸿钧老祖便是盘古(另有部分道教徒称元始天尊的前身是盘古)。-混沌初开时,西昆仑有一生灵得到造化神器的一部残片“造化玉牒”,修成太乙真仙自号鸿钧老祖。以前有句话“先有鸿钧后有天,陆压道君还在前”(此句出自以《封神演义》为蓝本之说书话本)!但陆压道君则不得而知了。陆压道君在北海鱼鲮岛,属散仙,辈份奇高,但在神仙榜上功劳并不大,所以记录不多了。他是最高无上的,他就是道,不会参与世间之事情,不会偏袒任何人,世间的任何事情对他来说不过是无足轻重的鹅毛,真正做到顺天道而任自然。只要不是发生毁天灭地的圣人之争斗,他不会出现。另一说法,鸿钧即是盘古大帝退位后的另一名号,弟子为三清,有女为妈祖,子为玄武。还有一说法,鸿钧即天地初开时的混元一气,此混元一气化为鸿钧。鸿钧是盘古的神识。----------洪荒圣人:太上老君-在庄严肃穆的道教三清大殿中,通常供奉着神态端庄的三位尊神,这就是道教的最高尊神“三清祖师”。站在三清大殿大门看,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神像在大殿居中间、上清灵宝天尊神像在大殿居右、太清道德天尊神像在大殿居左,三清为道家哲学“三一”学说的象征。《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由无名大道化生混沌元气,由元气化生阴阳二气,阴阳之相和,生天下万物。第十四章又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认为一化为三,三合为一,“用则分三,本则常一”。后来道教以此衍化出居于三清胜境的三位尊神。因此“三清”尊神在道教神仙体系中位为最尊,《道教义枢》卷七引《太真科》说:“大罗生玄元始三气,化为三清天也:一曰清微天玉清境,始气所成;二日禹余天上清境,元气所成;三曰大赤天太清境,玄气所成。从此三气各生,”据《云簋七籖》和《道法会元》等道书记载,清微天玉清境,混洞太无元,其气始青,真道升圣境,天宝尊(元始天尊)治之;禹余天上清境,其气元黄,仙道升真境,灵宝尊〔灵宝天尊〕治之;大赤天太清境,其气玄白;人道升仙境,道德天尊居之。文曰:“此四种民天,即三界之上,灾所不及四种民天上有三清境。三清之上即是大罗天,元始天尊居其中,施化敷教。天宝君〔元始天尊〕治在玉清境,清微天也。灵宝君〔灵宝天尊〕治在上清境,即禹余天也,神宝尊(道德天尊)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也。”(《云簋七籖》卷三《道教本始部》)又据《集说诠真》引《读书纪数略》云:“三清者玉清圣境,元始居之;上清圣境,道君居之;太清仙境,老君居之。”同时,道教的三清尊神还反映了道教“三洞真经”的神化。《云簋七籖》卷六《三洞经教部》说:“《道门大论》云三洞者,洞言洞也。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第一洞真,第二洞玄,第三洞神。乃三景之玄旨,八会之灵章。”根据《道法会元》卷一《清微道法枢纽》关于清微神位的记载;清微圣祖玉清元始妙道上帝代表洞真经部,太玄辅之,传道教清微派;清微玄祖上清灵福玉雇大道君,代表洞玄经部,太平辅之,传灵宝派;清微始祖太清道德五灵玄老君代表洞神经部,太清辅之,正一盟威之道通贯三洞,传道德派和正一派。 原始天尊-元始天尊又名“玉清元始天尊”。在“三清”之中位为最尊,也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历代神仙通鉴》称他为“主持天界之祖”。他的地位虽然高,但出现却比太上老君要晚。道教形成初期并无“元始天尊”的说法,《太平经》《想尔注》等均无记载。在中国神话传说中,也无来历可寻。根据道书的记载:最早出现“元始”之名的是晋葛洪的《枕中书》书中记载:棍沌未开之前,有天地之精,号“元始天王”,游于其中。后二仪化分,元始天王居天中心之上,仰吸天气,俯饮地泉。又经数劫,与太元玉女通气结精,生天皇西王母,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其其后庖羲,神农皆苗裔也。并曰:“玄都玉京七宝山,在大罗之上,有上、中、下三宫。上宫是盘古真人、元始天王、太太圣母所牿。”此时,还只有有始天王的称呼。直到南朝时,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才始有“元始天尊”之号。该书第一阶中位神为“上台虚皇道君”,应号“元始天尊”,称“玉清境元始天尊”为主。但是书中又有一“元始天王”,列为第四中位左位第四神。《隋书.经籍志四》始赋予元始天尊以诸神特性,称他“生于太元之先”。认为“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每到天地初开,授以秘道,谓开劫度人。然其开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龙汉、开皇,是其年号,其问相距经四十亿万载,所度皆诸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皇真人,五方五帝及诸仙官”。隋代道士为天尊取名为“乐静信”。隋唐之时,遂将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盘古真 地位而掀起的说法。表明道教信徒对元始天尊的信仰。在庄严肃穆的道教三清大殿中,通常供奉着神态端庄的三位尊神,这就是道教的最高尊神“三清祖师”。站在三清大殿大门看,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神像在大殿居中间、上清灵宝天尊神像在大殿居右、太清道德天尊神像在大殿居左,三清为道家哲学“三一”学说的象征。《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由无名大道化生混沌元气,由元气化生阴阳二气,阴阳之相和,生天下万物。第十四章又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认为一化为三,三合为一,“用则分三,本则常一”。后来道教以此衍化出居于三清胜境的三位尊神。因此“三清”尊神在道教神仙体系中位为最尊,《道教义枢》卷七引《太真科》说:“大罗生玄元始三气,化为三清天也:一曰清微天玉清境,始气所成;二日禹余天上清境,元气所成;三曰大赤天太清境,玄气所成。从此三气各生,”据《云簋七籖》和《道法会元》等道书记载,清微天玉清境,混洞太无元,其气始青,真道升圣境,天宝尊(元始天尊)治之;禹余天上清境,其气元黄,仙道升真境,灵宝尊治之;大赤天太清境,其气玄白;人道升仙境,道 天尊居之。文曰:“此四种民天,即三界之上,灾所不及四种民天上有三清境。三清之上即是大罗天,元始天尊居其中,施化敷教。天宝君治在玉清境,清微天也。灵宝君治在上清境,即禹余天也,神宝尊(道德天尊)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也。”(《云簋七籖》卷三《道教本始部》)又据《集说诠真》引《读书纪数略》云:“三清者玉清圣境,元始居之;上清圣境,道君居之;太清仙境,老君居之。”同时,道教的三清尊神还反映了道教“三洞真经”的神化。《云簋七籖》卷六《三洞经教部》说:“《道门大论》云三洞者,洞言洞也。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第一洞真,第二洞玄,第三洞神。乃三景之玄旨,八会之灵章。”根据《道法会元》卷一《清微道法枢纽》关于清微神位的记载;清微圣祖玉清元始妙道上帝代表洞真经部,太玄辅之,传道教清微派;清微玄祖上清灵福玉雇大道君,代表洞玄经部,太平辅之,传灵宝派;清微始祖太清道德五灵玄老君代表洞神经部,太清辅之,正一盟威之道通贯三洞,传道德派和正一派。三清尊神的形象有一个历史过程。汉顺帝时(126—144年),张道陵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创立五斗米道,尊“太上老君”为最高神。后来寇谦之改革天师道,亦以“太上老君”为最早最高尊神,但已经出现了“道德天尊”的名称,以今所见,“三清”的名称最早始见于南梁陶弘景所撰的《真灵位业图》。该书排列神仙序位,分为七个层次,每一层设一个中位。上第一中位,上合虚皇道君,应号元始天尊。第二中位,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为万道之主)。第三中位,太极金阀帝君,姓李,(壬辰下教太平主)。第四中位,太清太上老君(为太清道主,下临万民)。上皇太上无上大道君。其中较为明显地提出了上清太清的名称,但“三清”之名位次序尚未确定,并且第三位为“金阀帝君”,太上老君却居于第四中位。以后“三清”神名逐渐流变发展,至唐代才成为定说。《道藏·太平部·三洞珠囊》卷七引《老君圣迹》云:“此即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三十五天之上也。此即上清境,太上大道君(灵宝天尊)位,在三十四天之上也。太清境太极目,即太上老君位,在三十三之上也。”于是“三清”遂成为道教的最高神。 通天教主-通天教主 通天教主,出自小说《封神演义》,又名上清灵宝天尊,截教教主。师父是鸿钧道人,在三个徒弟中排行第三,大师兄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二师兄玉清原始天尊。三清各执掌人、阐、截三教。通天教主住在碧游宫,乃仙之极致,称混元大罗金仙。他最达明的地方就是推行“有教无类”的收徒准则,因此得到原始的愤懑,进而携手老子联络西方教暗算通天。通天教主的弟子有:赵公明、多宝道人、金光圣母、龟灵圣母、长耳定光仙、乌云仙、金光仙、灵牙仙和火灵圣母等等。阐教金仙犯了杀劫,且玉皇大帝需要神将驱使,于是三教三商,立了封神榜,阐教门下齐心协力,又有元始天尊暗中相助,扶助西周进攻截教支持的商朝,阐教十二金仙老谋深算,棋高一着,所以损失的都是一些无关重要之人,而截教虽然门人众多,法力高强,但不识天数,又不通谋略,虽然有赵公明,三宵等超级高手出马,却或被阴死,或被元始天尊以大欺小出手杀死。广成子三上碧游,被截教众弟子诬陷出言不逊,惹得通天教主大怒,且自以为察觉到阐教阴谋,于是下了凡尘,布诛仙阵及万仙阵阻挡元始天尊等人,布万仙阵前又制六魂幡企图害太上老君,原始天尊,接引道人,准提道人和姜子牙,武王的性命,被大师兄太上老君,二师兄原始天尊,以及西方教两位教主接引道人和准提道人会盟共击之,不敌,失了面子和徒弟,截教不存,心生不忿之念,欲重练地水火风,再开世界,却被道祖鸿钧带回紫霄宫。至此封神顺利进行。封神中 ,通天教主主杀伐,掌诛仙剑阵,布下之后,太上老君说需要四个他们那种力量层次的人会同才能破阵。战力应该是鸿钧以下第一人,佩剑是青萍剑,坐骑是奎牛。法宝诛仙四剑:诛仙剑,绝仙剑,戮仙剑,陷仙剑。有重立地水火风,再开世界的能力。附注:以上都是小说内容,非是正统宗教内容,请各位不要混淆。东游记中的通天教主-在东游记中,他是一个大魔头,他曾经利用白牡丹迷惑过吕洞宾。他之所以由神仙变成一个大魔头,因为他妒忌二师兄原始天尊。他认为自己应该坐到二师兄的位置,而二师兄应该坐到他的位置。他有一个徒弟:穿山甲。因为他疑心很重,对穿山甲说的话不是很相信。最终,落到被穿山甲杀死的下场。 女娲娘娘-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传说女娲用黄土仿照自己造成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还有传说女娲补天,即自然界发生了一场特大灾害,天塌地陷,猛禽恶兽都出来残害百姓,女娲熔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又杀死恶兽猛禽。另传说女娲制造了一种叫笙簧的乐器,于是人们又奉女娲是音乐女神。《风俗通义》记载她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被传为婚姻女神。关于女娲的传说很多,一直流传至今,影响甚为广泛深远。至今中国云南的苗族、侗族还将女娲作为本民族的始祖加以崇拜。 又称女阴、女娲娘娘,凤姓,生于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一说她的名字为风里希(或为凤里牺)。是中国历史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女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她慈祥地创造了我们,又勇敢地照顾我们免受天灾。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祖神。她神通广大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 红云(死)- 红云又称红云老祖,是天地初开后天地间第一朵红云得道。准圣实力,曾经与十二大祖巫、东皇太一、帝俊、红云、镇元子等,在紫霄宫听鸿钧讲道。红云天性良善,乐于助人,在洪荒中交友极广,鸿蒙时听道的大神通者多与其相善,更是有一位与世同君的镇元子为其至交好友。且也是洪荒第一倒霉之人。在紫霄宫的时候鸿钧老祖分圣位,把最后一道鸿蒙紫气分给红云,所谓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留一遁去,红云天道所算计,鲲鹏半路偷袭红云,红云敌之不过,最后身陨。鸿蒙紫气也遁去不知所踪。 接引道人(如来佛祖)-是西方教教主,住在西方极乐之乡。此人身高丈六,面皮黄色。长年累月不曾离得清净之所。后来受人之约,三颗舍利取下戮仙门,与老子、元始共破通诛仙阵。 准提道人(菩提祖师)-《封神演义》中的准提道人是一个开明人事。他多次来再东土度化有缘人。对东方道教颇为了解。而他又是西方教的二教主。对佛学文化自然更是了如指掌。《西游记》中的菩提祖师,似佛似道。名出菩提,身行道家。可见他与西方道教渊源极深。他们一个掌教于西方极乐之乡,一个隐居在西牛贺洲教徒。种种迹象表明,菩提祖师就是准提道人。只是后来西方教并入(或说化成)佛教,接引道人更名为阿弥陀佛统领佛门弟子,准提道人改名为菩提祖师,退隐山林,修身养性去了。--------------人间圣人:伏羲(天皇)神农(地皇)轩辕黄帝(人皇)--------------古代圣人(贤者):画圣--吴道子医圣--张仲景书圣--王羲之草圣--张旭智圣--东方朔武圣--关羽酒圣--杜康史圣--司马迁至圣--孔丘亚圣--孟轲文圣--欧阳修乐圣--李龟年茶圣--陆羽棋圣--黄龙士曲圣--关汉卿诗圣--杜甫词圣--苏轼
2023-08-30 14:30:371

道教里的三清(元始天尊 太上老君 通天教主) 做了什么事?找来玉帝管理天庭之后就归隐了吗?我问的

凡不测圣 你怎么知道就是归隐了哪!?
2023-08-30 14:30:464

三清的简介

魏晋时期道教神仙已十分庞杂,但散乱无序。到了南朝梁代,著名道教理论家陶弘景写的《真灵位业图》作为第一个较为系统的道教神谱,开始出现。在这神谱中,陶弘景将神仙分为七个等级,每个等级设一中位,有一个神仙主持,中位之外又分设左位,右位若干席位,安排诸神。七个等级高低有别,以第一等级为最高,以此分级,秩序井然。各等级除了中位主神外,还有左右诸位神仙,数量各不相等,如第一等级左位29神外,右位19神。第三等级左位50余神,右位30余神。这些左右诸神仙,有的是历史上的帝王、将相或圣人先贤,如第三等级的孔子、颜回、庄子、第七等级的秦始皇、汉高祖、齐桓公、晋文公、魏武帝、刘备、李广、韩遂、孙策、徐庶等。有的是道教著名领袖,如第二等级的魏华存、许穆、许拥是道教上清派的创始人,徐来勒、葛玄是灵宝派的创始人,而第四阶次的张陵是天师道的鼻祖,葛洪是道教大理论家。有的是神话传说人物,如第三阶次的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第四阶次的赤松子等等。总之,神谱中各色各样的人物都有,且大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但也有无人知晓的人物,难以考其来源,有的与道教关系不大,像孔子也拉进神谱,显得不伦不类。除陶的神谱外,还有各种不同的神谱,其结构和内容也互有出入。陶弘景的《真灵位业图》神谱只是上清派一家之言,它奉元始天尊、元始天王、太上大道君、金阙帝君等为最高神,灵宝派以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地位为最尊,而天师道则尊老子为最高神。三派各行其是,在最高神问题上彼此不完全认同,随着道教的发展和各派的互相交融,大概在南北朝末期,出现了统一的最高尊神“三清”,即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三清神的出现,标志着道教神仙谱系的最终定型。“三清”尊神的建立,却经历了一较长的发展过程。道教初创时,是以老子为其始祖,称之为太上老君又称太上道君,尊奉为最高神灵。例如于吉等人所编的《太平经》和张陵等人所造作的道书,皆托名为老君所授,直至北魏寇谦之所撰的《云中音诵新科之诫》和《录图真经》以及他的“天师”称号,皆托名老君所赐。这是包括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在内的早期道教的一个共同特点,乃至全真道道统渊源,仍称太上老君传于金母,金母传白云上真,白云上真传王玄甫,王玄甫钟离权,钟离权授吕洞宾和刘海蟾,吕洞宾授王重阳,重阳授北七真。将全真道统上溯到老子,并尊王玄甫为全真道的始祖。及至东晋中后期上清、灵宝等道派出现后,对道教最高尊神的观念便发生了变化。这些新起的道派,便不再尊奉太上老君为最高尊神了,而是以元始天王或元始天尊与太上大道君的地位最尊。在这两派的经书中也提到太上老君,但往往把它摆在一个次要的地位,有些经书甚至把它作为元始天尊或元始天王和太上道君的弟子看待。这种分歧,在《魏书·释老志》和《隋书·经籍志》对道教的介绍中,便可明显地看出来。《魏书》卷一百一十四《释老志》说:“道家之原,出于老子。其自言也,先天地生,以资万类。上处玉京,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为飞仙之主。” ②这显然是反映了天师道以老子为最高尊神的思想。《隋书》卷三十五《经籍志》四则称:“道经者,云有元始天尊,生于太元之先,禀自然之气,冲虚凝远,莫知其极……以为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每至天地初开,或在玉京之上,或在穷桑之野,授以秘道,谓之开劫度人。所度皆诸天仙上品,有太上老君……。” ①这明显是以元始天尊为最高尊神,太上老君也是元始天尊所传度的弟子之一,代表上清派的思想。天师道与上清、灵宝等三个主要道派在道教最高尊神的观念方面,分歧既然有如此之大,即道教经书既有大中小之分,则造说这些经书的教主也势必会有先后等级的差别,在《云笈七笺》卷六《三洞经教部》之《三洞并序》里即称:“三洞既降,遂有大小中乘、初中后法三种分别。”③那末,在三洞尊神之间,如何划分先后等级的差别呢?故道教又有“一气化三清”之说。在上引《九天生神章经》里即含有三清皆由道气所化之意,在《三洞并序》中说:“又三洞之元,本同道气;道气惟一,应用分三,皆以诱俗修仙,从凡证道,皆渐差别,故有三名。”④即是说,三洞的本元,都是来自同一的道气,只是应用不同,才分为三个不同的名称。尽管如此,但具体到究竟是由谁一气化三清呢?则又有不同说法。一种意见是认为,道教的三清是由大罗天的玄、元、始三气所化而成。如大约为东晋或南北朝初年出世的《太真科》就说:“三天最上号日大罗,是道境极地,妙气本一,唯此大罗生玄元始三燕,化为三清天也。一日清微天玉清境,始气所成;二日禹余天上清境,元气所成;三日大赤天太清境,玄气所成。”①这种说法,并未解决三清尊神之间先后等级的实质问题,而且还会引来住大罗天的尊神是谁,三清尊神是否为这位尊神所化而成等一系列的问题,故道教通常又有另外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认为,三清是由元始天尊一气所化,上清派道士多主张之。《三洞并序》引证《业报经》和《应化经》说:“天尊日:吾以道气,化育群方,从劫到劫,因时立化。吾以龙汉元年,号无形天尊,亦名天宝君,化在玉清境,说《洞真经》十二部,以教天中九圣,大乘之道也。……吾以延康元年,号无始天尊,亦名灵宝君,化在上清境,说《洞玄经》十二部,以教天中九真,中乘之道也。……吾以赤明之年,号梵形天尊,亦名神宝君,化在太清境,说《洞神经》十二部,以教天中九仙,小乘之道也。”②这就说,三洞尊神都是元始天尊在不同时期的化身,三洞经书也都是元始天尊在不同时期所说,这样对道教各派便不会产生等级高下之分,导致教派之间的矛盾了。不过这很明显是代表上清派的说法,《隋书·经籍志》采用之。道教的另一种说法是认为,三清是由老子一气所化,这主要以天师道为代表的道士们的思想。这种思想,其渊源甚早。早在道教正式产生之前,就开始对老子进行神化。东汉明帝(57_75在位)、章帝(76—88在位)之时,益州太守成都人王阜所作的《老子圣母埤》即称:“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浮游六虚,出入幽冥,观混合之未别,窥清浊之未分。”①这里便把老子与道合而为一,而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因而老子也就自然成为造物主,当然也就是至高无上的神灵了。早期道教继承并继续发挥了这一思想。在道教早期经典《太平经》中便说:“老子者,得道之大圣,幽明所共师者也。应感则变化随方,功成则隐沦常住。住无所住,常元不在。……周流六虚,教化三界,出世间法,在世间法,有为无为,莫不毕究。” ②传为张陵(或张鲁)所作的《老子想尔注》,也把老子作为道的化身,称“一者,道也”,“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 ③。《云笈七簸》卷一《道德部》之《总叙道德》引葛玄《五千文经序》说:“老君体自然而然,生乎太无之先,起乎无因,经历天地,终始不可称载,穷手无穷,极乎无极也,与大道而轮化,为天地而立根,布气于十方,抱道德之至纯,浩浩荡荡,不可名也。……堂堂乎为神明之宗,三光持以朗照,天地禀之得生……故众圣之所共宗。”④其后南宋谢守灏所撰编的《混元圣纪》、《太上老君年谱要略》、《太上混元老子史略》等著作中更反复地说:“太上老君者,大道之主宰,万教之宗元,出乎太无之先,起乎无极之源,经历天地,不可称载,终乎无终,穷乎无穷者也。其随方设教,历劫为师,隐显有无,罔得而测。然垂世立教,应现之迹,昭昭然若日月。”⑤又说:“太上老君,乃大道之宗祖,三才之本根也。”⑥又说:“太上老君,乃元气之祖,万道之宗,乾坤之根 本,天地之精源。”⑦又引唐尹文操的话说:“老子者,即道之身也,迹有内外不同,由能应之身或异也。”①并称他“秉生成之柄,镇造化之原,故在天为众圣之尊,在世为万教之主。谓之老子者,道之形也,应既不一,号亦无量,或三十六号,或七十二名。”②又说:“老君在天皇时,号玄中大法师,亦日通玄天师,出《洞真经》一十二部,以无极大道下教人间。在地皇时,号有古大先生,出《洞玄经》一十二部,化人以无上正真之道。在人皇时,号盘古先生,出《洞神经》一十二部,化人以太平无为之道。”③按照这种说法,则是三洞经书,皆由老子所造作。不仅如此,甚至还说:“老君于三皇时说经,世谓之《三坟》之书,久失其传,兼累世所说经,多藏琼室瑶台,或秘龙宫海藏,神真保护,世莫得闻,今所传者,太山一毫芒尔。”④这就是说,三洞之外的众多经书,也系老子所造。我们知道,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以修道成仙为最终目的,这是一切道派的共同思想,也是道教和其他宗教的根本区别,天师道一系从东汉以来即将老子看作是道的化身,老子与道是一是二、二而一的。“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因而作为“道”的化身的太上老君老子,自然也就成为“混沌之祖宗,天地之父母,阴阳之主宰,万神之帝君”,当然也就是道教的最高神灵了。那末,老子一气化三清之说,也就不言而喻了。但在《太上混元老子史略》卷下又有“老君日:夫三洞宝经,皆三清之上道也,吾昔受之于元始天尊”⑤的一段话与全文主题不类,应是宋朝上清派昌盛掌权编辑《道藏》时所添改的观点。魏晋道教有另两种创世说存在,一种也就是元始天王创世。另一种是太上老君创世,也是被历代皇帝推崇与说的最多的。不过,唐代四川“三宝窟”开始供奉道教神像。至唐,太上老君之威灵更盛。他不仅被奉为李唐王朝的始祖,帮助 平定天下,据称当武则天篡夺李唐王朝后,又显灵降世,谓“武后不可革命”,“不得辄立异姓……武后亦终惧此言,不敢立武三思”。因此,天宝年间,玄宗最后为他上“大圣祖高上金阙玄元天皇大帝”尊号。为唐朝第一至高神。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八月加号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到了宋朝上清派依然持此说,犹龙传更宣传老君乃是元始的徒孙,有点门户之见不是主流。到了上清派的《云笈七签》除了继续承认老子的教主地位之外,特别突出宋真宗时代出现的圣祖(赵玄朗)崇拜。例如将真宗所制《先天纪叙》和《轩辕本纪》列于纪之首,位居《元始天王纪》之上,赫然宋朝第一至高神。到了元朝全真更称为老君遗教。
2023-08-30 14:32:051

求道教三十三天全名

天界名。《道书》以东方八天,南方八天,西方八天,北方八天,计三十二天,又有至上之大罗天,为三十三天。道经以大罗天为最高之天,其下有:音乐天、成轮天、月行天、速行天、智慧天、娑利天、善法堂天、影照天、威德颜天、众分天、住轮天、清净天、上行天、钵私地天、亲地天、山顶天、住峰天、俱吒天、光明天、周行地天、欢喜园天、波利树天、摩尼藏天、亲险岸天、柔软地天、险岸天、亲庄严天、如意地天、微细行天、密殿中天、寰影上天、兜率天、大梵天,计为三十三天;加以三清所居之清微天,禹余天,大赤天,合为三十六天也。]
2023-08-30 14:32:534

道教天界有几重天?

道教构想的地上之天共有三十六层:(一)太皇黄曾天(二)太明玉完天(三)清明何童天(四)玄胎平育天(五)元明文举天(六)七曜摩夷天,此六天合称为欲界(七)虚无越衡天(八)太极濛翳天(九)赤明和阳天(十)玄明恭华天(十一)耀明宗飘天(十二)竺落皇笳天(十三)虚明堂曜天(十四)观明端靖天(十五)玄明恭庆天(十六)太焕极瑶天(十七)元载孔升天(十八)太安皇崖天(十九)显定极风天(二十)始黄孝芒天(二十一)太黄翁重天(二十二)无思江由天(二十三)上揲阮乐天(二十四)无极昙誓天,此十八天合称为色界(二十五)皓庭霄度天(二十六)渊通元洞天(二十七)翰宠妙成天(二十八)秀乐禁上天,此四天合称无色界。(二十九)无上常融天(三十)玉隆腾胜天(三十一)龙变梵度天(三十二)平育贾奕天(三十三)太清境大赤天(三十四)上清境禹余天(三十五)玉清境清微天,此三天合称三清天(三十六)为最高一层,称大罗天,与三清境合称为圣境四天。三十六天是汉族民间宗教道教根据道生万物的宇宙创世理论,构想出来的神仙所处的空间。据宋代张君房编撰的《云笈七箓》卷二十一“天地部”称,道教构想的地上之天共有三十六层,故名三十六天。道教称神仙所居的天界有三十六重,每一重都有得道的天神统辖。
2023-08-30 14:33:001

三大天尊谁知道是哪三大天尊

三大天尊是玉清境清微天元始天尊、上清境禹馀天灵宝天尊、太清境大赤天道德天尊。三清天尊是道教对其所崇奉的三位最高神的合称。玉清圣境无上开化元始天尊、上清真境太卫玉晨道君灵宝天尊、太清境三教宗师混元皇帝太上老君道德天尊。其中所谓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是所居仙境的区别,清微天、禹余天、大赤天是所统天界的划分,而天尊的意思则是说,极道之尊,至尊至极,故名天尊。扩展资料:三大天尊简介:元始天尊:又名“玉清元始天尊”。在“三清”之中位为最尊,也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玉清元始天尊,也称原始天王。元始天尊约在晋代才在道教神系中出现。灵宝天尊:道教最高神灵“三清”尊神之一,全称为“上清真境灵宝天尊”,又名太上大道君或灵宝君。位于三清之中第二。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道教天神、教主。为三清之第三位。又称“混元老君”、“降生天尊”、“太清大帝”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清天尊
2023-08-30 14:33:351

道教最高尊神是谁?

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汉顺帝时(126—144),张道陵于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创立天师道,尊“太上老君”为最高神。后来寇谦之改革天师道,亦以“太上老君”为最高尊神,但已经出现了“道德天尊”的名称。以今所见,“三清”的名称最早始见于南梁陶弘景所撰的《真灵位业图》。该书排列神仙序位,分为七个层次,每一层设一个中位。第一中位,上合虚皇道君,号元始天尊。第二中位,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为万道之主)。第三中位,太极金阙帝君,姓李(壬辰下教太平主)。第四中位,太清太上老君(为太清道主,下临万民),上皇太上无上大道君。其中较为明显地提出了上清太清的名称,但“三清”之名位次序尚未确定,并且第三位为“金阙帝君”,太上老君却居于第四中位。以后“三清”神名逐渐流变发展,至唐代才成为定说。《道藏·太平部·三洞珠囊》卷七引《老君圣迹》云:“此即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三十五天之上也。此即上清境,太上大道君(灵宝天尊)位,在三十四天之上也。太清境太极宫,即太上老君位,在三十三之上也。”于是“三清”遂成为道教的最高神。扩展资料《道教义枢》卷七引《太真科》说:“大罗生玄元始三气,化为三清天也:一曰清微天玉清境,始气所成;二日禹余天上清境,元气所成;三曰大赤天太清境,玄气所成。从此三气各生”。据《云笈七签》和《道法会元》等道书记载,清微天玉清境,混洞太无元,其气始青,真道升圣境,天宝尊治之;禹余天上清境,其气元黄,仙道升真境,灵宝尊治之;大赤天太清境,其气玄白,人道升仙境,道天尊居之。文曰:“此四种民天,即三界之上,灾所不及四种民天上有三清境。三清之上即是大罗天,元始天尊居其中,施化敷教。天宝君治在玉清境,清微天也。灵宝君治在上清境,即禹余天也,神宝尊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也。”(《云笈七签》卷三《道教本始部》)又据《集说诠真》引《读书纪数略》云:“三清者玉清圣境,元始居之;上清圣境,道君居之;太清仙境,老君居之。”同时,道教的三清尊神还反映了道教“三洞真经”的神化。《云笈七签》卷六《三洞经教部》说:“《道门大论》云三洞者,洞言洞也。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第一洞真,第二洞玄,第三洞神。乃三景之玄旨,八会之灵章。”根据《道法会元》卷一《清微道法枢纽》关于清微神位的记载:清微圣祖玉清元始妙道上帝代表洞真经部,太玄辅之,传道教清微派;清微玄祖上清灵宝玉宸大道君,代表洞玄经部,太平辅之,传灵宝派;清微始祖太清道德五灵玄老君代表洞神经部,太清辅之,正一盟威之道通贯三洞,传道德派和正一派。
2023-08-30 14:33:571

太上老君到底是谁?

道教的创始人,也称:老子、太上道祖、道德天尊。坐骑为青牛。在庄严肃穆的道教三清大殿中,通常供奉着神态端庄的三位尊神,这就是道教的最高尊神“三清祖师”。站在三清大殿大门看,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神像在大殿居中间、上清灵宝天尊神像在大殿居右、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神像在大殿居左,三清为道家哲学“三一”学说的象征。《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由无名大道化生混沌元气,由元气化生阴阳二气,阴阳之相和,生天下万物。第十四章又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认为一化为三,三合为一,“用则分三,本则常一”。后来道教以此衍化出居于三清胜境的三位尊神。因此“三清”尊神在道教神仙体系中位为最尊,《道教义枢》卷七引《太真科》说:“大罗生玄元始三气,化为三清天也:一曰清微天玉清境,始气所成;二日禹余天上清境,元气所成;三曰大赤天太清境,玄气所成。从此三气各生,”据《云簋七籖》和《道法会元》等道书记载,清微天玉清境,混洞太无元,其气始青,真道升圣境,天宝尊(元始天尊)治之;禹余天上清境,其气元黄,仙道升真境,灵宝尊〔灵宝天尊〕治之;大赤天太清境,其气玄白;人道升仙境,道德天尊居之。文曰:“此四种民天,即三界之上,灾所不及四种民天上有三清境。三清之上即是大罗天,元始天尊居其中,施化敷教。天宝君〔元始天尊〕治在玉清境,清微天也。灵宝君〔灵宝天尊〕治在上清境,即禹余天也,神宝尊(道德天尊)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也。”(《云簋七籖》卷三《道教本始部》)又据《集说诠真》引《读书纪数略》云:“三清者玉清圣境,元始居之;上清圣境,道君居之;太清仙境,老君居之。”同时,道教的三清尊神还反映了道教“三洞真经”的神化。《云簋七籖》卷六《三洞经教部》说:“《道门大论》云三洞者,洞言洞也。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第一洞真,第二洞玄,第三洞神。乃三景之玄旨,八会之灵章。”根据《道法会元》卷一《清微道法枢纽》关于清微神位的记载;清微圣祖玉清元始妙道上帝代表洞真经部,太玄辅之,传道教清微派;清微玄祖上清灵福玉雇大道君,代表洞玄经部,太平辅之,传灵宝派;清微始祖太清道德五灵玄老君代表洞神经部,太清辅之,正一盟威之道通贯三洞,传道德派和正一派。 关于老子,历史上其实不只是李耳一人。上古时老子为仓颉,西周时老子为伯阳父,春秋时老子为李耳,战国时老子为周太史儋,东汉时老子为“三张”。太上老君,是多神合成的形象,其中以“三张”的成分居多,应是道教嗣师张衡。 三清尊神的形象有一个历史过程。汉顺帝时(126—144年),张道陵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创立五斗米道,尊“太上老君”为最高神。后来寇谦之改革天师道,亦以“太上老君”为最早最高尊神,但已经出现了“道德天尊”的名称,以今所见,“三清”的名称最早始见于南梁陶弘景所撰的《真灵位业图》。该书排列神仙序位,分为七个层次,每一层设一个中位。上第一中位,上合虚皇道君,应号元始天尊。第二中位,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为万道之主)。第三中位,太极金阀帝君,姓李,(壬辰下教太平主)。第四中位,太清太上老君(为太清道主,下临万民)。上皇太上无上大道君。其中较为明显地提出了上清太清的名称,但“三清”之名位次序尚未确定,并且第三位为“金阀帝君”,太上老君却居于第四中位。以后“三清”神名逐渐流变发展,至唐代才成为定说。《道藏·太平部·三洞珠囊》卷七引《老君圣迹》云:“此即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三十五天之上也。此即上清境,太上大道君(灵宝天尊)位,在三十四天之上也。太清境太极目,即太上老君〔道德天尊〕位,在三十三之上也。”于是“三清”遂成为道教的最高神。 太上老君,道教天神、教主。为三清之第三位。又称“道德天尊”、“混元老君”、“降生天尊”、“太清大帝”等。在道 教宫观“三清殿”,其塑像居右位,手执扇子。 相传其原形为老子。 北魏前称:道德天尊,是道教最高神明“三清”尊神之一,即老子。约自北魏起,又称太上老君。东晋葛洪的《神仙传》汇集群书所见之老子传记,或称老子先天地生,或称其母怀孕七十二年生,生而白发,故称老子。亦有称其母于李树下生,生而能言,指树而姓“李”。据东汉延熹八年陈相边韶的《老子铭》,老子“离合於混沌之气,与三光为终始”,“道成化身,蝉蜕度世”。齐梁高道陶弘景《真灵位业图》定太清太上老君为第四中位,居太清境太极宫,即三十六天中之第三十四天,在三十三天之上。《魏书》的《释老志》称太上老君“上处玉京,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为飞仙之主”。唐代皇室,以老子李耳为同姓,崇奉太上老君,累加尊号。唐高宗尊太上老君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三上尊号,称“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到宋代真宗于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加号“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是历代帝王对太上老君的最后一次加封。
2023-08-30 14:34:291

天中有三十三重天,那么九重天中生活着什么样神或人呢,

天中有三十三重天,那么九重天中生活着什么样神或人呢?, 其实这是一种混淆的说法,在佛教有三界的说法“欲界、 *** 、无 *** ”其中下至地狱上至六欲天都是欲界众生,在欲界的六欲天中,最下层是四天王天,分管四大部洲,再往上是忉利天,这里的忉利天有三十三层,有三十三个主宰,最中心由帝释天为主管,根据正法念处经,第九天是光明天。 但是九重天的说法是如何来的呢?是中国古代易学中,九为阳数之极,所以又有天有九重,地有九幽的说法,这里的两个九都是极致的意思,是虚指,后来道教吸纳了这些思想,于是就有了九霄三十六天的说法,这里的九霄三十六天中只有二十八天是佛教中的三界,然后是种民四天,三清境和最高的大罗天,九霄中最高一层是神霄天。 但是在两教的发展中,在民间渐渐融合,就产生了三十三天和九重天融合的说法,因为在民间认为玉帝就是帝释天,但实际上无论对于佛教还是道教这种说法都是不靠谱的,因为在民间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帝王是最大的,所以在民间神话体系里帝释天或玉皇就是最大的,其他的仙佛都是听其差遣的。 世有三十三重天,那么这三十三重天是哪三十三重,叫什么? 道教 欲界六天(太皇黄曾天、太明玉完天、清明何童天、玄胎平育天、元明文举天、七曜摩夷天) *** 十八天( 虚无越衡天、太极蒙翳天、赤明和阳天、玄明恭华天、耀明宗飘天、竺落皇笳天、虚明堂曜天、观明端靖天、玄明恭庆天、太焕极瑶天、元载孔升天、太安皇崖天、显定极风天、始黄孝芒天、太黄翁重天、无思江由天、上揲阮乐天、无极昙誓天)无色天四天( 皓庭霄度天、渊通元洞天、翰宠妙成天、秀乐禁上天)四梵天( 无上常融天、玉隆腾胜天、龙变梵度天、平育贾奕天)三清天( 太清境大赤天、上清境禹余天、玉清境清微天)。 佛教 据《正法念处经》卷二十五载,此三十三天之名为:“一者名曰住善法堂天。二者名住峰天。三者名住山顶天。四者名善见城天。五者名钵私地天。六者名住俱咤天俱咤者山名也。七者名杂殿天。八者名住欢喜园天。九者名光明天。十者名波利耶多树园天。十一者。名险岸天。十二者。名住杂险岸天。十三者。名住摩尼藏天。十四者。名旋行地天。十五者。名金殿天。十六者。名鬘影处天。十七者。名住柔软地天。十八者。名杂庄严天。十九者。名如意地天。二十者。名微细行天。二十一者。名歌音喜乐天。二十二者。名威德轮天。二十三者。名月行天。二十四者。名阎摩娑罗天。二十五者。名速行天。二十六者。名影照天。二十七者。名智慧行天。二十八者。名众分天。二十九者。名住轮天。三十者。名上行天。三十一者。名威德颜天。三十二者。名威德焰轮天。三十三者。名清净天。” 三十三重天和九重天有什么区别 修行者分为:入门期,结丹期,辟谷期,元婴期,小乘期,中乘期,大乘期,渡劫期,地仙期,散仙期,飞升期,共十一大期,每期又分前、中、后三期,共三十三小期,隐含三十三天之数。 天分三十三重,宇宙神居住在最高的三十三重天,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居、菩提天尊住在二十四重天,玉皇大帝居住在九重天 九重天仙人分: 凡仙居住在一重天 中仙居住在二重天 上仙居住在三重天 大仙居住在四重天 银仙居住在五重天 金仙居住在六重天 大罗仙居住在七重天 大罗上仙居住在八重天 大罗金仙居住在九重天 中国神话有三十三重天,这三十三重天的名字叫什么 欲界六天(太皇黄曾天、太明玉完天、清明何童天、玄胎平育天、元明文举天、七曜摩夷天) *** 十八天( 虚无越衡天、太极蒙翳天、赤明和阳天、玄明恭华天、耀明宗飘天、竺落皇笳天、虚明堂曜天、观明端靖天、玄明恭庆天、太焕极瑶天、元载孔升天、太安皇崖天、显定极风天、始黄孝芒天、太黄翁重天、无思江由天、上揲阮乐天、无极昙誓天)无色天四天( 皓庭霄度天、渊通元洞天、翰宠妙成天、秀乐禁上天)四梵天( 无上常融天、玉隆腾胜天、龙变梵度天、平育贾奕天)三清天( 太清境大赤天、上清境禹余天、玉清境清微天)。 天庭三十三重天  欲界六天(太皇黄曾天、太明玉完天、清明何童天、玄胎平育天、元明文举天、七曜摩夷天) *** 十八天( 虚无越衡天、太极蒙翳天、赤明和阳天、玄明恭华天、耀明宗飘天、竺落皇笳天、虚明堂曜天、观明端靖天、玄明恭庆天、太焕极瑶天、元载孔升天、太安皇崖天、显定极风天、始黄孝芒天、太黄翁重天、无思江由天、上揲阮乐天、无极昙誓天)无色天四天( 皓庭霄度天、渊通元洞天、翰宠妙成天、秀乐禁上天)四梵天( 无上常融天、玉隆腾胜天、龙变梵度天、平育贾奕天)三清天( 太清境大赤天、上清境禹余天、玉清境清微天)。 佛教据《正法念处经》卷二十五载,此三十三天之名为:“一者名曰住善法堂天。二者名住峰天。三者名住山顶天。四者名善见城天。五者名钵私地天。六者名住俱咤天俱咤者山名也。七者名杂殿天。八者名住欢喜园天。九者名光明天。十者名波利耶多树园天。十一者。名险岸天。十二者。名住杂险岸天。十三者。名住摩尼藏天。十四者。名旋行地天。十五者。名金殿天。十六者。名鬘影处天。十七者。名住柔软地天。十八者。名杂庄严天。十九者。名如意地天。二十者。名微细行天。二十一者。名歌音喜乐天。二十二者。名威德轮天。二十三者。名月行天。二十四者。名阎摩娑罗天。二十五者。名速行天。二十六者。名影照天。二十七者。名智慧行天。二十八者。名众分天。二十九者。名住轮天。三十者。名上行天。三十一者。名威德颜天。三十二者。名威德焰轮天。三十三者。名清净天。” 其中之善见城天,即帝释天主之所居。 编辑本段含义说明天(天王) 天即神,著名的大梵天(原为婆罗门教的创世神)、帝释天(原为雷雨神兼战神) 、多闻天、持国天、增长天、广目天、大自在天、吉祥天等等共33天.(三十三重也应指下面怛利天中的三十三城) 佛教有六重天: 是指佛家的欲界的六欲天,比人类福报号 .生命以欲为因 轮回有三界--欲界, *** ,无 *** 而地狱,恶鬼,畜牲,人道都是欲界天的 六欲天 1、四王天:此天为欲界六天的第一层、与人间最近的一层。为四天王所管辖。 2、怛利天:此天在四王天之上为六欲天的第二层,在须弥山顶;四方各有八天城, 当中有一天城是帝释的居所。总数是三十三城,所以又叫三十三天。 3、夜摩天:这是六欲天的第三层。夜摩的意思是时分,就是说此天时时刻刻都快乐。 4、兜率天:六欲天的第四层。此天为受乐知足而生喜足之心。 5、乐变化天:这是六欲天的第五层。此处众生以神通力变化妙乐而自娱自乐。 6、他化自在天:六欲天第六层。这里的众生夺他人所变化的妙乐自娱;此天不劳而 获、为害正法。所以是天魔天。 以上六层天是由在人间行善多少所积福德而得报所生 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 在道教三十三重天中地球属于哪一重天 道教中其实一共有三十六天,人间一天也不是,最近的一天是四大天王管辖的四王天,天帝的灵霄宝阁在九重天!三十三天是太清境大赤天、三十四天上清境禹余天、三十五天玉清境清微天,三十六天为最高一层,称大罗天,与三清境合称为圣境四天。 佛教三十三重天 查了一下三十三层天,有几种说法,都是佛教说法,比如:欲界天第二,名忉利天,意为三十三,这是三十三天。又说忉利天主在须弥山顶,周围四方各有八天,共三十三天,这都无关紧要,总之这个三十三天和我们说到三十三层天是有区别的。 至于佛家说,世尊才生下,便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天有五色光,地涌金莲花。世尊言:"天上地下,须宇弥尘,三十三天,唯吾独尊。"这个三十三天是确指还是泛指很多时空我没研究,权且放开。 至于三十三重天这种说法,我未能查到什么典籍,我想应该是民俗传说,把三十三天以讹传讹弄错了吧。西游记里好像是说三十三重天兜率天最高,这无疑是套用佛经的说法,况且兜率天并非最高。红楼梦说离恨天,这···大概纯属曹雪芹的创作。 再说三十六重天。根据我手头的资料,是在魏晋到南北朝时期,道士们引进佛教思想,对道教的体系进行了改革,按欲界, *** ,无 *** 和无 *** 上的分法建立了三十二天体制。(见《度人经》,这名就像佛经)唐李少微加三清天和大罗天成三十六天。具体如下: (一)欲界六天(太皇黄曾天、太明玉完天、清明何童天、玄胎平育天、元明文举天、七曜摩夷天); (二) *** 十八天(虚无越衡天、太极蒙翳天、赤明和阳天、玄明恭华天、耀明宗飘天、竺落皇笳天、虚明堂曜天、观明端靖天、玄明恭庆天、太焕极瑶天、元载孔升天、太安皇崖天、显定极风天、始黄孝芒天、太黄翁重天、无思江由天、上揲阮乐天、无极昙誓天);(三)无 *** 四天(皓庭霄度天、渊通元洞天、翰宠妙成天、秀乐禁上天); (四)四梵天,即四种民天(无上常融天、玉隆腾胜天、龙变梵度天、平育贾奕天);(五)三清天(太清境大赤天、上清境禹余天、玉清境清微天,或称太清天、上清天、玉清天); (六)大罗天。 注意,不是四种/民天,而是四/种民天。。《度人经》称:达此二十八天, 尚不免轮转之苦,只有"学真堪为种人"者,西王母乃迎之登于二十八天之上的"四种民天"。 大概是“神之选民”的意思吧。 佛教说二十八天,没有三十三重天的说法。28天: 1欲界-四天王天 佛告诉阿难,一切世间的人,不求永恒的真理,不能割舍妻妾的恩爱,但也不犯邪淫,故于心中生明白世间处世之心,命终之后,上升居于天堂,与日月为邻,如此一类称四天王天。 2欲界-忉利天(此天是类似于联邦制的,一共有33个联邦,所以也叫做33天,就是您说的三十三重天) 佛告诉阿难,一切世间的人,不求永恒的真理,对于自己的妻子,淫爱已较微薄,但对修行起居并不拘泥,命终之后,上升居于天堂,此天已超越日月在人间之顶,如此一类称忉利天 3.欲界-须焰摩天 佛告诉阿难,一切世间的人,不求永恒的真理,对于淫爱有需求时则行淫爱,但结束后则不会想念回忆,处在人世间动时少静时多,命终之后,上升居于天堂,此天于虚空中日月所不能照及,因为在此天境之人,本身自有光明,如此一类称须焰摩天。 4. 欲界-兜率陀天 佛告诉阿难,一切世间的人,处在人世间时大多时以静修身,若有需要时才予以回应世间事,不会违反这样的常规,命终之后,上升居于天堂,此天与下界如人间及前面所提的天界已无接触,乃至面对劫坏(境界崩殂)所造成的灾害也不会殃及,如此一类称兜率陀天。 5. 欲界-乐变化天 佛告诉阿难,一切世间的人,处在人世间时本身没有什么欲心,完全是依据对方的应对来行事,当面对死亡的时候,其感觉如同嚼腊,命终之后,上升居于天堂,此天乃超越前述的境界,如此一类称乐变化天。 6. 欲界-他化自在天 佛告诉阿难,一切世间的人,处在人世间时本身没有什么人世间的心,对于在世间行事能够了然超越,命终之后,能够超越世间化现无极的境界,如此一类称他化自在天。 佛告诉阿难,这六种天境,虽能脱出形体但心中尚有执著,所以称为欲界。 7. *** -梵众天 佛告诉阿难,一切世间修心的人,不修禅定无法获得智慧,但若能坚固自己的心念不做淫欲的情事,不论处于静时或动时,都没有任何的心念,各种情爱欲染都无从生起,就不会留在欲界,,此类修行之人必然因其心念投身僧侣梵众,如此一类称梵众天。 8. *** -梵辅天 承上段,如果欲望的习气已经去除,离开欲望的心已经浮现,在各种佛教的规律仪式,能够喜爱并乐于去顺从,则该修行人能够行僧侣的德行,如此一类称梵辅天 9. *** -大梵天 承上段,如果觉得身心都通融圆明,威仪俱全,都能明了各种戒律并能遵守,则该修行人能够统领僧侣梵众,成为大梵王,如此一类称大梵天。 佛告诉阿难,此三种殊胜的的天境,一切苦恼都不能侵犯,虽不是真正修三摩地,但心中所得到的清静,各种苦恼及五蕴不会从心中起,这种境界可称为初禅。 10. *** -少光天 佛告诉阿难,其次在梵天中,统理梵人能够圆满梵行(身为僧侣的德行),心中寂然不动自然生出光明,如此一类称少光天。 11. *** -无量光天 承上段,在自然生光之后能够光光相照,照耀无尽的十方世界,到处都是如硫璃所成,如此一类称无量光天。 12. *** -光音天 承上段,能够吸收护持此圆满的光明,成就自然的本体,化现清静而应用不尽,如此一类称光音天。 佛告诉阿难,此三种殊胜的的天境,一切忧虑苦恼都不能侵犯,虽不是真正修三摩地,但心中所得到的清静,已经了解并降伏初漏(五蕴之始),这种境界可称为二禅。 13. *** --少净天 佛告诉阿难,再进一步,像这样的天人(居于天堂之人),已具有圆满光明,并了解其中的精妙,并能够去施行,通晓寂静无争之乐,如此一类称少净天。 14. *** --无量净天 承上段,再者,寂静空无现前,引发无有边际的身心轻快安隐,成就寂静无争之乐,如此一类称无量净天。 15. *** --遍净天 承上段,一切身心于十方世界圆明洁净,而能成就此德行,如此胜境现前,归于寂净安乐,如此一类称遍净天。 佛告诉阿难,此三种殊胜的的天境,具备有浩大的随意顺心,故能身心安隐得无量乐,虽不是真正得三摩地,但在安乐的心中,已经欢喜俱全,这种境界称为三禅。 16. *** --福生天 佛告诉阿难,再者,像这样的天人(居于天堂之人),各种苦厄不会压迫身心,苦因已尽,但乐非永久常在,久了必定生坏。此时苦乐两种心境顿时舍弃,各种烦恼趋灭,纯一之福性生出,如此一类称福生天。 17. *** --福爱天 承上段,如果舍得之心圆融,了解何谓清静无为,自然无法遮挡福性,在未来可得妙意随顺,如此一类称福爱天。 18. *** --广果天 佛告诉阿难,从此天境中有两种不同的路,若于初发心时,有无量净光,福德圆满光明,乃因修行证得而住此,如此一类称广果天。 19. *** --无想天 承上段,若于初发心时,乃是对于苦乐厌离,精进的研究如何舍弃心念,从不间断,并能做到舍弃一切道法,身与心具灭,心思凝定,经过五百劫。该人既然以生灭为修行之因,故不能发现明了生与灭的本质,所以会有初半劫灭后半劫生的状况,如此一类称无想天。 佛告诉阿难,此四种殊胜的的天境,一切世间各种苦乐所不能侵犯,虽不是真正无为究竟不变的天境,但因是有所得的心境且功用纯熟,故称为四禅。 佛告诉阿难,在此当中还有五种不还天,在下界时九种习气皆能除尽,无苦也无乐,由于没有舍恋,故心无挂念,能安心立命于一处。 20. *** -无烦天 佛告诉阿难,由于苦乐两灭故无争斗之心,如此一类称无烦天。 21. *** -无热天 能够了解苦乐天机,勤于研究,如此一类称无热天。 22. *** -善见天 对于十方世界能够圆满的了解清楚的看见,不会被什么尘垢所遮扰,如此一类称善见天。 23. *** --善现天 对于苦乐有精辟的见解,没有阻碍,如此一类称善现天。 24. *** -色究竟天 能够究竟脱离之前所述,了解物质的本性,有如进入无边的境界,如此一类称色究竟天。 佛告诉阿难,此五种不还天,前面所说的四禅(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的四位天王,具有独特的见闻,他人等不能了解。就像世间,在旷野深山,讲道的场地,都有阿罗汉在住持,但世间的凡人却不能看见般。 佛告诉阿难,以上这十八天独行而无所窒碍,没有形体的牵累,到此为止的境界称为 *** 。 其次,佛告诉阿难,再过来更有上层,于 *** 的边际中,再分有两条路线,若能舍弃心念,发现大智慧开悟,便能脱离尘界,成为阿罗汉,进入菩萨的境界,如此一类称为回心大阿罗汉。 25. 无 *** --空处 承上段,若在舍心的过程中,以厌离为成就,感觉到身躯是一种障碍,然后以此方法去掉这样的障碍入于空处,如此一类称为空处。 26. 无 *** -识处 承上段,各种障碍既然消灭,便成为无碍无灭,其中只剩下阿赖耶识,存于边际非常微细,如此一类称为识处。 27. 无 *** -无所有处 承上段,空与色既然都已消灭,识心也都灭了,故十方一片寂静,无来无往,如此一类称为无所有处。 28. 无 *** -非想非非想处 承上段,如果识性不动,积极的研究灭性,在无尽中,发现(终了)的特性,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存在与不存在没什么不同,终了与不终了也没什么不同),如此一类称为非想非非想处。 上述四种境界,穷于研究空界,但不能了解空的根本道理,故居此天无法再进一层,如此一类名为不回心钝阿罗汉。若从无想的境界,进入其他外道的天境,穷于研究空理,迷失无法自拔,便会转入轮回。佛告诉阿难,在各种天境中,每位天人都是凡夫,都是因本业福报的酬谢,若酬谢完了便坠入轮回。他们的天王就是菩萨在修三磨地的过程中,慢慢的增进,回向圣界的修行路。佛告诉阿难,在那上述的四空天中,身心都已灭尽,定性已现前,没有业果的显现,从此已至终了,称为无 *** 。这些天境都是不了解妙觉明心的真理,累积了妄想错误所发生,故形成了三界,并于其中随意沉沦,沉溺于七趣中,(七趣--地狱、恶鬼、畜生、人道、仙道、修罗、天趣),补特伽罗,各自从其属类。 传说中有三十三重天、第三十三重天是太上老君的宿舍、那么其他三十二重天又是哪位神仙的宿舍呢? 三十二重天是太极平育贾奕天。详情参见百度百科道教三十六天。具体谁住在三十二重天就不太清楚了。 什么小说里有三清上人,三十三重天 《洪荒之孔宣明道》
2023-08-30 14:34:371

道家三十六重天,是什么意思。

道家的宇宙模型建议参照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hare?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9185874141677559998%22%2C%22sourceFrom%22%3A%22bjh%22%7D
2023-08-30 14:34:479

1,道教的三十六天和佛教的二十八天到底有什么不同?还是只是两个教...

管她多少天呢,你又不知道哪个对哪个不对。
2023-08-30 14:35:054

天地有三十六重天,为何玉帝只掌管三十三重?

都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玉帝以上还有元尊
2023-08-30 14:35:224

三清天尊的全名和道号.

三清,指天神居住的仙境,即玉清、上清、太清。天尊,是道教对尊贵天神的称谓。地位最高的是居于清微玉清境仙界的元始天尊。元始,指宇宙的本原、开端。道教称他在天地开初之时就以秘道传授诸神仙,开劫度人。居于第二位的是灵宝天尊,其任在禹余天上清境,故称上清,据经书记载,灵宝天尊是由"赤混太无元"所化生。排位第三的是道德天尊,也叫太上老君。太上老君仙居大赤天太清境界。太上老君即老子,老子是个历史人物,由于他智慧高超思想博大精深,后被道教利用。老子《道德经》是道教的根本经典,他本人也被神化,成了宇宙未形成前从混浊状态中产生的三元气之一的"冥寂玄通元"所化生的道德天尊。道教宫观供奉的三清塑像,一般以玉清元始天尊居中,左侧为灵宝天尊,右侧为道德天尊。
2023-08-30 14:36:011

道教里的三清、三师、三帝分别是哪些呢?

"三清”(玉清元始、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帝”(玄武帝君、文昌帝君、关圣帝君)、“三师":吕纯阳祖师、王重阳祖师、丘处机祖师
2023-08-30 14:36:092

“离恨天”是道家认为最高的一层天吗?

八卦最初为黄帝所创,之后到商末,周文王以八卦为基础做出《易经》的六十四卦。后世的修真都是世俗观念,早已经偏离了道家的本意。在原始中国,道家的学说代表着科学,但也有人拿科学诈骗。——火药的发明和中医理论都和道教有着直接关系。春秋时期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老子有过一句名言“道可道,非常道”修真一类早已被证实是不可能的事情,不管看什么东西,懂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2023-08-30 14:36:186

大罗天的诗句大罗天的诗句是什么

大罗天的诗句有:直至大罗天上头,亦不知有大罗天。大罗天的诗句有:大罗天上探花使,亦不知有大罗天。注音是:ㄉㄚ_ㄌㄨㄛ_ㄊ一ㄢ。拼音是:dàluótiān。结构是:大(独体结构)罗(上下结构)天(独体结构)。大罗天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道教所称三十六天中最高一重天。二、引证解释⒈道教所称三十六天中最高一重天。引《云笈七_》卷二一:“《玉京山经》曰:玉京山冠於八方诸大罗天《元始经》云:大罗之境,无_真宰,惟大梵之气,包罗诸天太空之上。”唐王维《送王尊师归蜀中拜扫》诗:“大罗天上神_客,濯锦江头花柳春。”唐李商隐《留赠畏之》诗之一:“空记大罗天上事,众仙同日咏《霓裳》。”清赵翼《石庵相公挽诗》:“才送还朝数月前,俄惊仙驭大罗天。”三、国语词典道家指最高的天,即仙界。四、网络解释大罗天三清天之统称。据《九天生神章经》的“三元”思想,无疑已赋予三清天以无先、无上的意义,自然居于天界最高处。而《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和《道门经法相承次序》等所阐述的三十六天说,则称三清天之上弥盖大罗天;但他们又称三清天为“无上三天,皆是证果极地”。“大罗天,元始天尊居其中施化行教。”似又将大罗天与三清天视为一体,皆为三清尊神所统的最高天界。关于大罗天的诗词《无题·大罗天迥榜花春》《留赠畏之·空寄大罗天上事》《擢进士·霓旌引上大罗天》关于大罗天的成语天罗地网滔天大祸罗天大醮瞒天大谎地网天罗胆大泼天弥天大罪云罗天网漫天大谎天大地大关于大罗天的词语天下大乱地网天罗云罗天网天罗地网滔天大祸弥天大罪罗天大醮瞒天大谎漫天大谎胆大泼天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大罗天的详细信息
2023-08-30 14:36:321

洪荒六圣都是谁。详细介绍下六圣。还有各自的徒弟、还有他们的成圣法宝。 鸿钧又是什么?

小说不是同一个人写的,不由引用文字印证,但按照各方推断,天地是奉召为天,奉的鸿钧,所以六圣得给面子,后土不是化成六道轮回了吗!所以功德大大的,所以很有成圣的机会,还记得封神时的万仙大阵吗?要不是截教灭亡,天帝算个什么啊!还记得“老子化胡”可以解释如来的问题了
2023-08-30 14:36: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