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郑世杰的郑世杰教授

2023-09-06 11:51:18
共1条回复
豆豆staR

主要代表作:

[1]Zheng Shijie(2004), A Stabilized EAS Element for Hyperelastic Analysis of Shells, Finite Elements in Analysis & Design,40(3), 319-340(SCI收录号: 758BF、EI收录号: 03477740557)

[2]Zheng Shijie, Wang Xinwei, Chen Wanji(2004), The Formulation of Refined Hybriduf0be EAS Solid-Shell Element and its application to model smart structures containing distributed piezoelectric sensors/actuators, 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13(4), pages N43 - N50(SCI收录号: 848EV、EI收录号:04358327189)

[3]Shijie Zheng(2004),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Smart Structures with Piezoelectric Sensors/Actuators Including Debonding,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航空学报英文版, 17(4), 246-250(EI收录号: 04518731869)

[4]Shijie Zheng, Hongtao Wang, Lifeng Liu(2005), The Novel Method of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Using FEM and Neural Networks, Materials Science Forum, 475-479, 2099-2102

[5]Zheng Shijie(2002), A stabilized hybrid-stress solid element for geometrically nonlinear homogeneous and laminated shell analyses,Computer methods in applied mechanics & Engineering, 191, 1945-1966 湖北省十堰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民族宗教委主任

郑世杰 1937年6月生,湖北天门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湖北省十堰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民族宗教委主任,湖北省十堰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自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在光化县二中、均县二中任教师;均县文教局、宣传部任干部;郧阳报均具记者、报社副总编辑、总编办主任;1985年4月任郧阳报社社长;1986年5月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郧阳报社社长;1991年12月任地委党校校长、党委书记;1994年11月任中共十堰市委党校(行政干部学院、团校)委员会书记。1995年2月任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同年4月任民族宗教委主任。

(概述图片 )

航空学报

相关推荐

航空学报属于什么级别

《航空学报》杂志创刊于1965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面向发行的的CSCD期刊(月刊)。《航空学报》和CJA是中国航空航天领域的旗舰期刊,在行业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在历年的期刊评比中屡获殊荣,是本领域科研人员发表学术论文首选的期刊。《航空学报》在国内航空航天核心期刊中综合评价总分连续多年名列第1。CJA在SCI航空航天学科影响因子排名位居前列,稿源来自全球60余个国家和地区。《航空学报》和CJA具有独树一帜的办刊理念,作为中国在该领域的旗舰期刊,两刊将继续与中国正在迅速发展的航空航天事业紧密相伴,探寻未来,引领学科发展。
2023-08-30 14:44:001

航空学报为什么是四审制

要保持航空学报的严谨性和权威性。航空学报是综合性科学技术期刊,作为航空类人才指引和最新科技报道,需要保持严谨性和权威性,所以需要四道审查严格把关。航空学报创刊于1965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航空学会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
2023-08-30 14:44:191

审稿周期短的航空航天类期刊是什么

审稿周期短的航空航天类期刊有:《航空学报》、《飞行力学》、《航天器环境工程》。* 《航空学报》:是中国领先的航空学术期刊,审稿周期一般为三个月左右。* 《飞行力学》:是国际上飞行力学领域的重要期刊,审稿周期一般为三到六个月不等。* 《航天器环境工程》:主要报道航天器环境工程相关的最新理论、应用和技术,审稿周期约为1-2个月。请注意,这些期刊的审稿周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而变化。
2023-08-30 14:44:282

中国航空学报含金量

高。根据查询中国科协发布信息显示,《航空学报》稳居国内航空航天类学术期刊综合评定第一名,连续获得全国百种杰出期刊殊荣。
2023-08-30 14:44:351

航空学报外审通过后会发邮件吗

会发邮件。航空学报外审通过后学校有关部门会向申请人的邮箱发送邮件,安排后续事项。航空指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内的航行活动,航天指飞行器在大气层外宇宙空间的航行活动。
2023-08-30 14:44:431

航空学报的期刊简介

《航空学报》(《Acta Aeronautica et Astronautica Sinica》,ISSN 1000-6893)创刊于1965年,为中文双月刊;《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中国航空学报》(英文版),ISSN 1000-9361)创刊于1988年,为英文双月刊。 两刊均是由中国航空学会主办、航空学报杂志社编辑出版的综合性学术刊物, 大16开铜版纸印刷,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文章内容彼此不相重复。
2023-08-30 14:45:041

航空学报的介绍

《航空学报》创刊于1965年,为中文月刊,由中国航空学会主办、航空学报杂志社编辑出版的综合性学术刊物, 大16开铜版纸印刷,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航空学报》的办刊宗旨是及时反映中国航空航天领域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交流国内外科技新成果,促进学术进步和人才成长,推动新理论、新技术的发展。主要读者对象是航空航天技术领域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大专院校航空航天相关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1。
2023-08-30 14:45:161

CJA是哪个期刊?

CJA是《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中国航空学报(英文版)》)的缩写。该期刊创刊于1988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航空学会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办、航空学报杂志社编辑出版的英文综合性学术刊物,刊登内容覆盖航空、航天领域,包括各种飞行器的设计、制造、试验、使用、材料、器件、测控、基础研究等方面的论文。
2023-08-30 14:45:322

航空学报官网怎么打不开?

你好,我打开官网看到这个信息尊敬的各位专家和作者你们好,由于航空学报中英文网站和服务器在国庆期间进行了转移,导致目前网站和系统使用不太稳定,由此给大家带来的麻烦,敬请谅解。为了更好的使用,根据编辑部的使用经验,总结如下:1. 请不要再使用以前收藏的地址。2. 对浏览器的缓存进行清理。3. 重新在百度进行搜索航空学报官网或者直接输入网址(hkxb.buaa.edu.cn)访问。4. 如果仍然不能,请重复操作几次。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联系编辑部。联系电话: 苏磊 010-82339316 张晗,李丹 010-82314519
2023-08-30 14:45:541

请问北京航空航天报是什么级别?

航空学报由【中国航空学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期刊,创立于【1965】年,属于【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
2023-08-30 14:46:043

航空学报英文版是国际sci期刊吗

必须啊,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Q1区,影响因子1点几,20多个航空类国际SCI期刊中排名前10,很难中的答题不易望采纳,不懂请追问非常期待你的采纳
2023-08-30 14:46:191

试述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与我国的对策

摘 要 本文从论述风险管理与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之间的逻辑关系出发,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国内外现状进行了综 述,最后针对我国在这一领域的不完善之处提出了若干参考性政策建议。 关键词 风险管理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体系 一、风险管理与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概述 风险管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工程工程项目管理方面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虽然风险管理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原始人类的生存活动,但是作为系统的科学方法,则产生于本世纪初的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造成经济衰竭,因此提出了包括风险管理在内的企业经营管理问题。 1929-1933 年美国卷入最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使风险管理问题成为许多经济学家研究的重点。1931 年,美国管理协会保险部首先提出风险管理概念,1932 年成立纽约保险经纪人协会,由纽约几家大公司组织定期的讨论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该协会的成立标志着风险管理学科的兴起。但是,风险管理真正在美国工商企业中引起足够重视而得到推广则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当时,美国企业界发生了两件大事,其一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自动变速器装置引发火灾,造成巨额经济损失;其二是美国钢铁行业因团体人身保险福利问题及退休金问题诱发长达半年的工人罢工,给国民经济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这两件大事促进了风险管理在企业界的推广,从此风险管理得到了蓬勃发展。1963 年,美国出版的《保险手册》刊载了《企业的风险管理》一文,引起欧洲各国的普遍重视,以后对风险管理的研究逐步趋向系统化、专门化,风险管理也成了企业管理科学中一门独立的学科。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风险管理和工程项目管理相结合的一门学科。一方面,工程项目风险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出现的风险,工程项目中各种不同确定因素的变动对工程项目管理过程有重大影响,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要结合工程项目风险的特点并与工程项目管理过程相适应;另一方面,工程项目风险是风险在工程项目中的特殊表现形式,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风险管理在工程项目管理领域的延伸,它要按照风险管理的一般原则进行管理。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是从分析工程项目风险起源入手,探讨降低工程项目风险、为工程项目提供安全保障、促使工程项目顺利进行的方法;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目的是寻找对工程项目风险进行有效管理的途径,以上这些都属于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范围。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对策的制定和实施,以及根据实施效果的反馈信息对计划调整和再实施等,都属于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实务研究。 因此,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过程中,可以将理论研究与实务研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通过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研究更好的指导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实务研究,从而实现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根本目的;再通过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实务研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风险管理理论。 二、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一)国外的研究http://blog.mypm.net从出版的著作和发表的论文看,英国学者 J u2022 R u2022Turner 所著《The Handbook of Project-based Management》有一章专门讨论了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问题, 有代表性的期刊是由英国 Butterworth-Heinemann Ltd 主办的《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Management》,其中经常刊登有关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文章。常刊登有关工程项目风险方面文章的杂志还有:英国的《Project Ap-praisal》、美国的(Journal of Risk and Uncertainty), (Risk Analysis), (The Engineering Economist)等,与此有关的还有其他杂志( Insurance: Mathematics and Economics),(Decision Sciences), (Management Science),(Econometrics)等。论文的主要内容集中在技术方法的开发和理论体系的完善上,也有一定数量的应用报告和体会的文章。从开发的软件和应用方面来看,己经开发的软件如美国 的 Palisade Corporation的“Analytical Power Tools”系列软件、英国的“RiskNet”软件、挪威的“Dyn-Risk”软件、芬兰的“Riskman”软件等。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应用范围很广,己经从最初的国防、航天和建设部门广泛应用到医药、化工、矿山、石油等部门。值得注意的是,英美等国的许多部门在应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技术的同时,还编著并且不断修订针对本部门特点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手册,从而保证了采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科学 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如美国防务系统管理学院编著的《RiskManagement: Concepts and Guidance》就是美国国防部关于在武器装备研制中如何减少和控制风险的规范化著作,此书1989年版本的中译本已经于1992年由我国国防科工委军用标准化中心译出版。 (二)我国研究的现状 我国对于风险问题的研究是从风险决策开始的,起步很晚。“风险”一词是在 1980年首次由周士富提出的,这与我国改革开放前长期实行的高度集中统一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是相适应的。1991年,顾昌耀和邱苑华在《航空学报》上首次将嫡扩展到复数并且用于风险决策研究。十多年来,我国有关风险分析、风险决策的论著已经有一些,但是讨论工程项目风险的著作并不多,讨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则更少。从出版的著作和发表的论文方面看,我国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着重于工程项目进度、费用的控制,这主要是从引进国外的网络计划技术开始的。由的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倡导,于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开始对网络计划技术方面进行研究,并在一些部门进行了试点应用,华罗庚教授将网络计划技术概括为统筹法,后来也有人称之为统筹学。同时,我国杰出的科学家钱学森也从系统工程的角度积极倡导科学管理,并把计划协调技术应用于我国国防建设的重要工程项目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从开发的软件和应用方面来看,各高校的管理学院、计算技术所、北京梦龙科技开发公司、大连同洲电脑有限公司(中日合资) 等单位都对工程项目管理的进度开发过一些软件,但是主要是采用计划协调技术而没有针对工程项目风险。工程项目风险分析在我国也曾经应用于实践,如三峡工程工程项目、上海地铁建设工程项目、大亚湾核电站工程项目等。 从上述国内外研究的综述可以看出: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方面,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务应用,与西方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都有很大差距,我国的水平仍然处于引进、吸收和消化阶段。为了尽快缩小国内外差距并力争有所突破和创新,不仅要求我国的工程项目经理们提出一系列直接针对现实工程项目风险问题的对策,也要求经济管理科学工作者们提出一整套有利于理解现实问题、能够解决现实问题、适合中国国情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同时还要对各种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细致的实证分析,用丰富详实的经验材料对各种理论的科学性和各种方法的有效性做出检验,并不断的拓宽应用范围,这些都是摆在我国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研究工作者和实际管理人员面前的一些艰巨的任务。 三、我国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指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对可能导致损失的工程项目不确定性进行预测、识别、分析、评估和有效的处置,以最低的成本完成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以观察、实验和分析损失资料为手段,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数学工具,以系统论为科研方法去研究工程项目的部门、进度、成本、市场等各个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从而寻求控制风险的规律。通常风险管理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量化处理和风险监督。 从上述概念可以看出:风险管理强调对工程项目目标的主动控制,对工程进行过程中遭遇的风险或干扰因素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以避免和减少损失。目前,工程项目管理界已经把风险管理和目标管理列为工程项目管理的两大基础,认为只有把这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较好的实现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然而,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在我国建设领域中仍然是薄弱环节,加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提高工程项目的抗风险能力,仍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一)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由上所述,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方面,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应用,我国与西方发达的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我国的水平仍然处于引进、吸收和消化阶段。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特点下,竞争的需要和信息技术的支撑,促使了工程项目管理的全球化发展:国际间的工程项目合作日益增多以及国际化的专业活动日益频繁。但是,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国际化水平还有待提高。 第二,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我国虽己出台了《担保法》和《保险法》,但由于缺乏针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具体规定,在实践中难以操作。保证担保和保险虽能有效帮助企业转移风险、规避风险,但是保险业只承担纯粹的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导致的损失,转移的是意外和自然灾害风险。《建筑法》第 48 条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为从事危险作业的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支付保险费。” 根据此条规定,建筑职工意外伤害保险属强制性保险,投保人是施工企业。该保险一般都是在合向签证时办理,真正出现工伤事故 时,企业考虑的是企业的形象,只要未产生严重的影响,基本上都是采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私了办法。目前己开办的建筑工程保险和安装工程保险,由于保险的费用来源不明确,加之保险的条款中规定是“由业主或主承包商统一投保的方式”,所以,国内工程保险的投保率都很低。 第三,风险识别和风险处理手段落后。风险管理技术是 20 世纪初 60 年代以来的现代工程项目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我国在70 年代末、80 年代初引进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时,由于当时管理水平较低和人们风险意识较差,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未能及时引进,直到 80 年代中期以来,风险管理理论才逐渐被引入,在一些大型土木工程工程项目中运用。在发达国家均有专门的风险研究报告或风险一览表,一些大型企业或专业的保险经纪人公司、工程项目咨询公司还制定自己的风险管理手册。而我国很多企业决策者对工程项目的真风险和假风险缺少识别能力,对潜伏的风险缺少前瞻性推测、判断,工程项目风险处理的手段单一、落后。由于风险管理基础弱,科学的定量分析难度大,大部分仅是通过定性的分析。 (二)加强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建议本文转自项目管理者联盟第一,加强与国际接轨,完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法律法规,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在我国,许多制度还在探索阶段,现行的法律法规不适应 WTO 有关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例如,自 1995 年10月开始实施的《担保法》虽规定了留置、保证、抵押、质押、定金等五种担保方式,但缺乏针对工程担保的特别法规,阻碍了担保在工程建设中的实施,不利于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从 1979 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开办工程保险以来,我国的工程保险虽已发展成为财产保险领域中的一个主要的险种,发挥了一定的风险保障作用,但在工程建设相关法律中,缺少工程保险的实施细则。所以,我们要针对建设领域内存在突出问题,尽快建立参照国际惯例并符合中国实际的工程保险和工程担保制度。研究合理的工程担保、保险的收费标准及费用收取办法等。 第二,培育担保市场,发展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介机构。建立风险管理制度是顺应市场经济规范有序发展和规避风险的现实需要,在推行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也需要利用市场经济手段对市场建设加强培育和引导。工程担保制度的建立,除继续发挥银行的作用外,还应当积极培育其他具备条件的机构担当担保人,以形成有一定竞争的担保市场。 第三,建立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管理技术。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首先必须建立企业风险管理制度,明确职责,逐步形成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由于风险具有隐蔽性和不确定性,企业必须首先要提高对风险的识别能力,加强风险信息收集工作,掌握不同工程项目的风险规律。目前,绝大多数承包商对房地产工程项目的风险比较重视,但对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的风险重视不够, 有些所谓的“形象工程”特事特办,不按市场规则运行;有的根本不进行可行性研究或不可行的工程项目也开始运行,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要一介入就会遇到极大的风险。所以,承包商要对参与的工程项目列出潜伏的风险清单并且对其进行分类,衡量对比,从而确定风险的相对重要性,以便应用各种风险分析技术。最后再用定性、定量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对风险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2023-08-30 14:46:271

投了航空学报中文版,三个外审,意见是修改后在在审,拒稿可能性大吗?

 一般的文艺类的报刊杂志的稿件处理期为3个月,3个月没有得到通知,基本上可以自行处理,现在的杂志一般不退稿。如果是学术性论文,那就不好说了,因为现在潜规则在中国非常流行,可以找一下负责的编辑,让对方开出条件,否则,被毙的机率超高。一般正规的报刊,接到了好的稿件,第一时间会通知作者,告知可能采用意向。
2023-08-30 14:46:351

高镇同人物介绍

高镇同高镇同,1928年11月生于北京,原籍江西省都昌。结构疲劳专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46年至1950年在北洋大学航空系学习,毕业后曾在清华大学任助教。1952年起在北京航空学院工作,历任材料力学实验室主任、固体力学研究所所长等职。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过8家飞机制造厂和研究所的技术顾问,曾兼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和多届国际学术会议主席或委员。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高镇同主要研究内容为材料疲劳性能,主讲“材料力学”、“塑性力学”等课程,担任材料力学实验室主任。高镇同院士是我国著名结构疲劳专家,创立了“疲劳统计学”分支学科。他曾负责自行设计和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光弹性仪,第一个电阻应变片,先后承担国家、航空航天部、空军等30多项科研课题。中文名:高镇同国籍:中国出生地:北京市出生日期:1928年11月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毕业院校:北洋大学主要成就:创立疲劳统计学等代表作品:《疲劳统计学》人物经历高镇同,1928年11月15日出生于北京市,原籍江西都昌。1946年至1950年在北洋大学航空系学习,毕业后曾在清华大学任助教。1952年起在北京航空学院工作,主讲“材料力学”、“塑性力学”等课程,担任材料力学实验室主任。20世纪60年代初,高镇同从材料疲劳性能的研究入手,随后对作用于机体结构上的载荷谱进行研究,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发展了“全波雨流计数法”,经过多次实际应用证明,该法使用方便,计算精度高,被一直沿用至今。此后,高镇同开展了疲劳断裂可靠性研究,提出了疲劳裂纹扩展可靠性曲线测定原理、疲劳试验统计分析方法等。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高镇同晚年一直热心慈善事业。2011年6月30日,高镇同院士为祝贺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在“共产党员献爱心”活动中,将自己积攒的5万元捐献给北京市慈善协会,以资助贫困残疾儿童与老人。截至2011年6月30日,他用于慈善事业、捐献的现金累计已达70多万元。2018年11月15日,“永不疲倦的结构疲劳专家”、中科院院士高镇同迎来90岁寿辰。生日当天,高镇同捐款90万元,奖励和资助对航空航天领域做出贡献的国内高校相关专业优秀青年人才。主要成就科研成就成就北航博士生阎楚良在高镇同的鼓励与指导下,敢于求解新的未知数,跟着高镇同“爬大山”。高镇同联想到疲劳试验中最少试样的确定方法,与解决此项研究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借鉴这一方法,不仅解决了最少飞行采样起落次数,也解决了长期众说纷纭的置信度问题。于是,“中值谱”的新概念应运而生。经过20多年的努力,由高镇同负责的“国产大型系列飞机疲劳载荷谱工程”,通过8.6亿个载荷谱实测数据采集、处理和载荷谱编制方法的研究,完成程序语句设计18.6万条,逐一解决了诸多疑难问题,使我国飞机载荷谱编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建立了具有90%以上置信度的中值载荷谱原理与体系。为此,以“大型机械结构中值载荷谱编制原理及工程应用”命名的项目,于200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与目前国内外采用计数统计结果编制的载荷谱不同,中值载荷谱真实地保持了载荷—时间历程与各状态参数一一对应关系,因而进行疲劳试验时,能够真实展现结构部位疲劳损伤依赖于时间萌生、演化和终结的全过程。众多中科院院士和航空航天有关专家评价说,该成果的取得,使中国在具有高置信度载荷谱编制领域的研究方面,跨入国际领先水平,它对疲劳学科发展、室内模拟试验技术、多轴联合作用寿命估算理论等的发展,将会起到重大推动作用,而且为21世纪开展结构可靠性模拟设计奠定了基础。他负责自行设计和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光弹性仪,第一个电阻应变片,1956年被评为北京市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1988年,高镇同成功完成了“直升机强度规范和直升机强度规范使用说明”、“航空有机玻璃疲劳和断口研究及疲劳手册和断口图谱集的制定”两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同年,他还完成了“复合应力疲劳寿命估算”的研究课题,解决了起落架支柱的复合应力疲劳寿命估算问题。此后高镇同进一步完善了随机疲劳断裂载荷谱,提出了随机加速试验谱编制方法,为疲劳试验节省了大量的资金,提高了工作效率。1978年以来,高镇同在北航任教授、固体力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先后承担国家、航空航天部、空军等30多项科研课题,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其中,4项获国家级成果奖,9项获部级成果奖,2篇论文被评为中国金属学会优秀论文。1991年获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主要论著主要论著有:《疲劳统计学》、《疲劳可靠性》等6部,在国际国内发表论文80余篇。1高镇同等.疲劳性能测试.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02高镇同主编.航空金属材料疲劳性能手册.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19813高镇同等.疲劳应用统计学.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64高镇同等.疲劳缺口系数和复杂载荷下寿命估算.力学学报,1986(4)5高镇同主编.有机玻璃疲劳和断口图谱.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6高镇同等.给定寿命下的疲劳裂纹尺寸分布.航空学报,1988(3)7高镇同等.随机损伤过程和依赖于时间的损伤概率分布.力学学报,1988(6)8高镇同等.σ-N曲线三餐秫米函数拟合法.航空学报,1989(2)9高镇同等.确定威布尔分布三参数的相关系数优化法.航空学报,1990(7)10高镇同.ReliabilityBasedDesignforServiceLifeAssessment.ConferenceProceedingsofFATIGUE"90(第四届国际疲劳会议,特邀报告),USA,199011高镇同.TwoDimensionStress-StrengthInterferenceModelforReliability-BasedDesign.ConferenceProceedingsofICM-6(第六届材料力学行为会议,特邀报告),Japan,199112高镇同等.疲劳损伤概率分布及疲劳寿命统计矩.中国科学,1997,27(2)13GaoZhentong,etal.AContinuumDamageMechanicsModelforHighCycleFatigue.Int.J.Fatigue,1998,20(7)14高镇同等.疲劳性能广义σ-N曲面.机械工程学报,1999,35(1)15高镇同等.疲劳性能试验设计和数据处理.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916高镇同等.疲劳可靠性.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人才培养截至2015年,高镇同培养了40余名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数字研究馆信息、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高镇同培养学生情况如下:个人荣誉高镇同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和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1年获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1999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56年被评为北京市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1990年国家教委和国家科委授予“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1991年获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共4项,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省部级成果奖9项。2003年获得“爱心捐助奖”;2006年获得“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2007年获得“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社会任职高镇同担任过8家飞机制造厂和研究所的技术顾问,曾兼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曾任首届亚太地区材料和结构强度会议主席、第四届亚太地区强度评价会议主席、第四届国际疲劳会议技术委员、第四届国际局部化损伤会议技术委员。人物评价作为一名教师,高镇同院士始终坚持;要有牺牲精神,因为这是中国的优良传统。作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教师要在研究成果奖项上、在论文的署名上把学生摆在第一位。(首都文明办评)高镇同院士是一位科研路上的攀登者,也是一位为祖国为民族而拼搏的战士,更是一位诲人不倦的师者。高镇同的人格魅力对社会的影响不仅仅在科学及教育本身,更在于他对社会文明进步所作的卓越奉献。(首都文明办评)
2023-08-30 14:46:431

刊物卷号是什么

问题一:请问,刊物卷号,刊物年号,刊物期号是什么东西? 刊物卷号是刊物以时间分类的一种是刊物从创刊年度开始按年度顺序逐年累加的编年号,刊以内容分种,以时间分卷和期。卷是在期之上的一个时间分类。这里“期”为1个年度中依时间顺序发行的期数的编号; 如2080年创刊的《刊物》2090年12月为第120卷第12期 这就代表 《刊物》是月刊,故12月出来的是第十二期; 而这个“120”就是卷号,2080年全部《刊物》为第一卷,2090年的全部12期《刊物》,依序就为第120卷 不少期刊在第几期之上有第几卷标志。 期刊以内容分种,以时间分卷和期。卷是在期之上的一个时间分类。这里“期”为1个年度中依时间顺序发行的期数的编号;而“卷”是此刊物从创刊年度开始按年度顺序逐年累加的编年号。 如1981年创刊的《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年12月为第二十四卷第六期 什么意思呢?《中山大学学报论丛》是双月刊,故12月出来的是第六期; 而这个“二十四”就是卷号,1981年全部《中山大学学报论丛》为第一卷,2004年的全部6期《中山大学学报论丛》,依序就为第二十四卷。 一般的期刊是具有卷号和期号的。但也有些期刊只有期号而没有卷号,是以其出版年作为卷号。在引用时不写卷号,只标注期号即可。如:(11):3-6 问题二:什么是期刊期号 ISSN 是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编号 还有一个事CN是国内统一刊号 报纸和杂志都有 只有CN一般是内部出版物,你说的期刊期号通常在我们出版学中是指 “卷(期)”。希望对你有帮助。 问题三:期刊的卷号和期号有什么区别? 一般的期刊是具有卷号和期号的。但也有些期刊只有期号而没有卷号,是以其出版年作为卷号。在引用时不写卷号,只标注期号即可。如:(11):3-6 问题四:期刊卷号的举例 如1981年创刊的《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年12月为第二十四卷第六期,是什么意思呢?答:《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是 双月刊,故12月出来的是第六期;而这个“二十四”就是卷号,1981年全部《中山大学学报论丛》为第一卷,2004年的全部6期《中山大学学报论丛》,依序就为第二十四卷。 问题五:杂志的卷号是什么? 卷,按年数,一年年累加。 期,为同年内,注意是同一年内发表的次数,依此排序。 2080年创刊,至2090,那么2080为第一卷,2081为第二卷,依此累加,2090为11卷。 如果是单月刊,那么每年都是 1-12期。也就是说, 2080第一卷有第三期, 2090年同样也有第三期,但是卷却不同,是11卷。 问题六:期刊卷号期号什么意思 一般的期刊是具有卷号和期号的。但也有些期刊只有期号而没有卷号,是以其出版年作为卷号。在引用时不写卷号,只标注期号即可。如:(11):3-6 问题七:写的文章时候,期刊的旗号和卷号哪一个写到括号里 文章指的是哪一类文章?如果是论文的话 期刊著录格式: [序号] 作者. 题目[J]. 刊名,年,卷(期):页码. 例:[1] 傅惠民. 二项分布参数整体推断方法[J]. 航空学报,2000,21(2):155~158. [2] Moustafa G H. Interaction of axisymmetric supersonic twin jets[J]. AIAA J, 1995, 33(5): 871~875. 注:外文期刊的刊名可用简称;请注意标注文章的年、卷、期、页,不要遗漏。 不知道是否能帮助到你呢:) 问题八:期刊卷号是什么,应该如何查询,它的计算方式是什么 下面的就是期刊号了 问题九:期刊的卷号怎么看??要生成参考文献!!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putation 期刊名称 219 卷号 2013 出版年份 8121C8144 论文起止页码 问题十:怎么区分期刊卷号,年号,期数 下面的就是期刊号了
2023-08-30 14:46:521

范守文是什么职业

范守文范守文,男,1968年07月生,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议专家,《中国机械工程》、《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航空学报》、《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等期刊审稿人。中文名:范守文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68年07月职业:教师毕业院校:四川大学主要成就:2001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代表作品:机电产品的可验证设计系统及其实现框架研究.职称:电子科技大学教授职务: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委员人物经历1992年和2002年于四川大学分别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2007.4-2008.4英国NewcastleUniversity机器人中心访问研究。主要贡献研究成果机器人学、设计自动化。迄今为止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十四项(已授权九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包括MechanismandMachineTheory、机械工程学报、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及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其中被SCI、EI检索十余篇次。科研项目1.“容错纠错设计理论与方法及其在IC制造装备中的应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8.1-2010.12,经费32万2.“复杂机械传动系统的可验证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1.1-2012.12,经费8万3.“面向流体传动与控制应用系统的容错原理与纠错方法研究”,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1.1-2012.12,经费6万论文论著1.陈晓东,范守文.面向卫星追踪平台的容错纠错策略与算法研究.宇航学报,2011,32(2):439-4452.熊静琪,范守文.面向雷达天线平台的容错纠错策略及其FPGA实现.航空学报,2010,31(11):2245-22523.张小丽,范守文.基于自适应思维进化算法的容错控制仿真研究.系统仿真学报,2009,21(22):7243-72474.ShouwenFan,RobertBicker.DesignandValidationofAFPGABasedSelf-healingControllerforHybridMachineTools.Int.JournalofAdvancedMechatronicsSystems,2010,2(1/2):99-1075.邵旭光,范守文.一种基于免疫神经网络的故障检测方法.中国机械工程,2010,21(19):2285-22916.陈斯,范守文.一种4自由度空间并联机构的奇异容错纠错策略与方法研究.中国机械工程,2011,22(10):1143-11487.陈斯,范守文.基于过约束冗余驱动的球面机构精度容错模型与方法研究.中国机械工程(已接收)8.范守文,熊静琪.机电产品的可验证设计系统及其实现框架研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0,16(6):1151-1157(EI)9.范守文,黄洪钟.机电产品的容错纠错设计系统及其基本框架研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7,13(7):1275-1281(EI)10.吕刚,范守文.约束驱动的动态关联式装配验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已接收)11.徐礼钜,范守文.基于并行计算的新型并联机床动力学解析模型.机械工程学报,2004,40(4):71-76(EI)12.范守文,徐礼钜.基于数字-符号法的空间4自由度并联机构位置正解.机械工程学报,2002,38(9):57-60(EI)13.Xuliju,FanShouwen.AnalyticalModelAlgorithmforDynamicsofRoboticManipulators.ChineseJournalofMechanicalEngineering(EnglishEdition),机械工程学报(英文版),1995,l8(2):168-17114.Xuliju,FanShouwen.Numeric-SymbolicApproachforKinematicandDynamicofRoboticManipulators.MechanismandMachineTheory,1995,30(5):645-652(SCI、EI)15.Li-JuXu,Shou-WenFan.AnalyticalmodelmethodfordynamicsofN-celledtetrahedron-tetrahedronvariablegeometrytrussmanipulators.MechanismandMachineTheory,2001,36(11):1271-1279(SCI、EI)专利情况授权发明专利迄今为止已申请国家发明18项,其中13项已经授权:1.徐礼钜,范守文.基于混联机构的虚拟轴机床.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00120604.4,授权日期:2003.7.92.徐礼钜,范守文.混联五自由度虚拟轴机床.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01107247.4,授权日期:2003.8.63.徐礼钜,范守文.两维移动三维转动五轴虚拟轴机床.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01128904.x,授权日期:2004.7.214.徐礼钜,范守文.混联微动机器人.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01128916.3,授权日期:2006.5.105.范守文,李辉.基于一维移动三维转动主进给机构的并联机床结构.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03135788.1,授权日期:2006.5.24(实施许可:中山市美捷时喷雾阀有限公司)6.范守文,李辉.一种用于光电子器件封装的精密对接装置.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310110847.7,授权日期:2007.1.31(实施许可:中山市晶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7.范守文,李辉.一种新型精密微操作机器人结构.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310104118.0,授权日期:2007.10.31(实施许可:东莞市世通国际快件监管中心有限公司)8.范守文,李登静.机械系统可重构的混联机床及其容错纠错方法.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810046309.9,授权日期:2010.12.089.范守文,李登静.并联/混联机床传感器输入故障的容错纠错方法及其控制装置.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810147900.3,授权日期:2010.08.1110.范守文,熊静琪.带容错和纠错功能的并联机器人装置及其容错和纠错方法.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910263431.6,授权日期:2011.06.0111.熊静琪,范守文.具有容错纠错功能的动感游戏机平台及容错纠错方法.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010526712.9,授权日期:2014.01.2212.范守文,杨文.一种具有轴向移动和转动双功能的液压换向阀.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210311504.6,授权日期:2014.10.1513.范守文,周连绪.娱乐设施通用动感座椅.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310317335.1,授权日期:2014.12.17主持科研项目1.“容错纠错设计理论与方法及其在IC制造装备中的应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08.1-2010.12,经费32万(项目批准号:50775027)2.“约束驱动的机械产品设计缺陷辩识模型与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2.1-2015.12,经费57万(项目批准号:51175067)3.“复杂机械传动系统的可验证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1.1-2012.12,经费8万(项目编号:SKLMT-KFKT-201010)4.“面向流体传动与控制应用系统的容错原理与纠错方法研究”,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1.1-2012.12,经费6万(项目编号:GZKF-201029)5.“面向验证的机械产品设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研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基金重点项目,2012.1-2013.126.“自动开封盖装置数字样机快速设计平台研发”,深圳中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委托横向科研项目,经费40.46万,2014.12-2015.127.“动感游戏装备及其在动感赛车游戏中的应用研究”,广东省中山市装备制造工业研究院重大项目,经费40.0万,2014.12-2016.12。获奖记录1.“钣金数控加工CAM系统”1997年获成都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东方气轮机厂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1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23-08-30 14:47:001

航空材料学报是ei吗 百度搜出来的是ei,然后官网期刊简介上没有ei啊 到底是不是啊

喝蚕蛾种匦微细文
2023-08-30 14:47:202

杨彭基是什么职业

杨彭基简介杨彭基个人资料介绍杨彭基,航空工程学家,航空教育家。他长期从事飞机设计、制造的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航空工程技术人才。他在航空工程方面的主要成就是从理论上、物质上、组织上创建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学科。为我国飞机设计、制造技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杨彭基,祖籍江苏省嘉定县,1913年7月19日出生于上海市。1931年他从天津南开中学毕业,并考入清华大学。当时正值“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军占领东北三省,向华北进逼。他和同学们一同去南京-要求出兵抗日,并到长城沿线慰劳东北军部队,下乡宣传抗日。那时有些同学投笔从戎,报考飞行学校,对他影响很大。他深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决心走“航空救国”之路,于1933年9月去比利时学习航空工程。由于他学习勤奋,成绩优异,在比利时连年获得最高额奖学金。他的毕业设计是设计一架全金属低翼飞机。在30年代这是一种先进的设计。1939年通过答辩,获得列日大学飞机设计工程师学位。为了获取飞机设计的实际知识,他到勒纳尔(RENARD)飞机制造厂任实习工程师。1939年底,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战争即将蔓延到比利时,战争爆发后欧亚海运势必中断,他当即决定回国。当时我国半壁江山已经沦陷,杨彭基和夫人毅然同去抗日后方——昆明。在昆明期间,他和留学国外学习航空工程的同学,共同编著了《英法德华航空工程名词》。同时,和西南联合大学航空系毕业的同学共同组成了“中国航空促进会”,探讨自行设计、制造飞机的路子。1940年10月,杨彭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中缅边境的垒允,任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设计课工程师,主要负责修复大型运输机的设计工作,并仍抽时间和“中国航空促进会”会员一起设计一架小型飞机。1941年底,日军入侵缅甸,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从垒允撤退,设计工作中断。杨彭基回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航空系任教,讲授“飞机设计”课。1942年秋,应邀到中国滑翔总会工作,任总会第四组(技术组)主任干事,主要任务是确定总会所属各厂制造滑翔机的型号,掌握各厂制造进度,解决制造中的技术、材料问题。1943年,兼任总会所属成都滑翔机制造厂厂长,直接参与滑翔机的设计与制造工作。1944年秋,中国滑翔总会技术部门划归航空委员会管理,他应邀到重庆交通大学任航空系教授,1945年底随该校迁回上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杨彭基到新成立的华东航空学院任教授、飞机系副主任,1954年兼任飞机工艺教研室主任,筹办飞机工艺专业。他从编写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开始,直到讲课、指导学生做毕业设计,筹建实验室,同教研室教师一起走完了飞机工艺专业教学的全过程。195j华东航空学院内迁西安,改名为西安航空学院,1957年西安航空学院与西北工学院并校成立西北工业大学。杨彭基任西北工业大学教授、飞机系副主任。1958年,拥有飞机设计、飞机工艺等专业的飞机系师生在“大跃进”的气氛下,创议设计、制造飞机并拟命名为“延安一号”。杨彭基由于始终怀有设计、制造飞机的愿望,并认为学生应当接受一定的实际锻炼,所以他支持这项创议并担任了总工艺师。1960—196j间,杨彭基在飞机工艺教学和实践的基础上,开始考虑如何提高我国飞机制造工艺水平和飞机制造工业的发展问题。首先,他针对当时飞机生产中普遍存在的工件间以及工件和工夹具间配合不协调问题,研究了飞机生产中的准确度。其次,他认为我国除了要掌握苏联飞机工艺的理论和经验外,还应当吸收欧美国家的飞机制造技术,因而翻译并出版了法国吉贝尔教授所著《飞机和导弹制造》一书。此后,为了使飞机生产现代化,他注意到了自动化和数控技术在飞机制造中的应用。由于“文革”的影响,这些正确的设想都被迫中断。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杨彭基施展才能,把数控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航空工业,曾任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研究中心主任等。在他的倡导下,建立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学科,组建了该学科的研究基地,培养了这一学科的硕士生与博士生,发表了大量著作与论文,开展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的国际学术交流,在他带领下完成了多项国家重要科研任务。为了表彰杨彭基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所作的贡献,国家教育委员会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并颁发“人民教师”奖章;航空航天工业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0年首批享受国务院发给的政府特殊津贴。对飞机制造准确度研究取得重要成果50年代,我国航空工业发展很快,仿制了多种苏联飞机。杨彭基注意到当时各厂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生产中的“协调问题”,即在飞机组合件、部件对合时配合不良。经过思考,他认为“协调问题”主要是制造准确度问题,从而对飞机生产准确度开始进行研究。1961年,他以新工艺讲座的形式讲了“飞机生产几何准确度”,并提出部件对接部位的尺寸误差是由该尺寸的形成过程所造成的,即由形成最后尺寸的各环节误差累积造成的。为此,他对累积误差问题进行了研究,查阅了大量资料,于1962年西北工业大学科学报告会上作了“飞机制造中累积误差之计算公式“的报告。在报告中,他分析了可采用的5种累积误差的计算公式后,认为在计算飞机生产准确度时,应以波洛达却夫公式作为基本公式。为了应用这一公式,他认为需要确定飞机生产典型环节的误差分布律及其不对称系数α和相对分布系数k。为此,必须做大量的实际测量与统计工作。1962—1965年间,他的3位研究生在他指导下相继在累积误差公式的基础上对“以装配孔装配部件的准确度”、“在型架装配机中安装型架的准确度”和“以光学仪器安装型架的准确度”等课题进行了研究,并做了大量实测工作,取得了典型环节的分布曲线和αk系数。1964年,杨彭基提出了协调准确度的理论,作为飞机生产中解决“协调问题”的基础的同时,他认为不同材料的热膨胀也对装配工艺中的尺寸协调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在我国首先提出了热膨胀协调误差问题并给出了计算公式。这样,就把实际存在的物理因素考虑到几何因素中去,更真实地反映客观事实。1965年,杨彭基在《航空学报》上发表了题为“热膨胀对飞机装配工艺的影响”的论文,阐述了他的观点。建立“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学科197j,杨彭基带领学生在工厂对数控技术在飞机生产中的综合应用作了初步尝试,1977年发表了“飞机设计生产一体化实践报告”一文,基本上表达了当时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的水平,并提出了缩短我国和世界先进国家间差距的措施。为了缩短这一差距,他认为培养人才是最根本的途径,因而从工厂返校后,即在本科生专业中增设了“程序算法语言”和“数学模型”等新课程并亲自讲授。1978年,他开始培养这方面的硕士研究生。1982年教育部下达国务院批准杨彭基为我国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的批示后,他培养了我国第一位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学科的博士生。到1994年,他已培养出该学科的博士20人,在校正在培养的10人。1990年国家批准该学科设立博士后流动站,他担任指导教师。1978年,正当国内航空工厂与院校把注意力集中于计算机制图、数控加工和数控测量时,杨彭基却首先瞄准了图形显示器(又称图像仪)及其在飞机设计与制造中的作用,写了“光笔图形显示器及其在‘一体化"中的应用”一文。随即亲自和几位教师一起掌握了图像仪的使用及其软件系统,编制了一套工夹具设计应用程序,为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开辟了道路。他同时十分重视建立配备有图形显示器的实验室,于1982年在西北工业大学建成了航空工业部第一套以国产设备为主的“交互式图形显示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实验基地”。198j,在航空工业部的资助下,基地更新了设备,建立了以PRIME—550Ⅱ为主机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系统的建立为研究生的培养和科研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92年获得世界银行贷款,在西北工业大学建立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国家专业实验室。在筹建中,他亲自参加设备选型、软件选择的论证会,常提出重要的决策性意见。1981年,杨彭基担任了航空工业部“六五”关键课题“7760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与管理系统”的顾问。这是一个由研究所、工厂、学校共同组成、有140多位专家参与的大型集成化软件系统,198j完成,被《科技日报》和中央电视台共同评选为198j全国十项重大科技成果的第一项,198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他自80年代初就指导研究生从事利用图形显示器编制多轴数控加工程序。经过10年的实践、提高、再实践、再提高,形成了完整而实用的NPU(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系统。这个系统于1992年在国家科委组织的“全国自主版权软件”的考评中获计算机辅助制造项第一名,其代表作“大型水轮机叶片系列几何造型及多轴数控加工图像编程系统的研究”于同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十多年来,他还接受了如航空工业部某型号工程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关键等多项科研任务。杨彭基对承担科学研究任务有个主导思想,即学术上是国际水平的;是国家的重大科技任务;要有较大经济效益。他还说过:“对国民经济有重大作用、国防上需要的重要项目,哪怕赔钱也干”。杨彭基及其同事们经过多年努力,在人才培养、实验基地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终于形成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学科。1984年杨彭基被正式任命为西北工业大学该学科领导小组组长。198j学校成立了跨系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研究中心,他出任中心主任。1985年他在《航空学报》上发表论文“计算机辅助飞行器设计与制造概况”,阐述了计算几何、交互图形显示学、数据结构和数据库、数控技术是支承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学科的四大技术基础,从而为这一新学科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1984年和198j这一新学科连续被航空工业部确定为部重点学科,1988年被评为国家教委重点学科。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学科一直坚持“老中青结合,建设人才梯队,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的精神,这也是该学科在国内享有盛誉的主要因素之一。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学科的建立是杨彭基对我国科技事业的一个贡献,实现了他生平“从事航空工程、振兴中华”的宿愿。为我国培养了高水平的科技人才杨彭基自1942年起从事教学工作已半个世纪。他在指导研究生时,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提高理论水平,强调为国民经济服务。他一般要求完成论文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结合实际任务,发现高难度问题,要求从理论上予以解决;第二阶段,针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要求取得有国际水平的成果。研究生们用6个字概括导师的培育,即“管得严,放得开”。“管得严”是指要求研究生在业务上和思想品德上都要高标准;“放得开”是指在学术思想上广开思路,百花齐放。因此,他培养的研究生的水平,在后续学习和实际工作中得到国内或国际认可。博士学位论文“空间三角网格上的C和G插值”受到世界著名计算数学家波姆(W.Bo,hm)教授的重视并为论文作者申请到“洪堡奖学金”。博士论文“多结点布尔和曲面交互飞机外形设计”受到诺丁汉大学生产工程系系主任卡莱特(Carlett)教授的赞赏,邀请论文作者去该大学做博士后研究。1991年得到学位的二位博士生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同年被西北工业大学破格提升为教授。杨彭基对博士生在政治思想上要求同样严格。每当他们出国前都要对他们讲:“我对出国深造是很支持的,但是总希望学成后回国。学完后多呆一段时间,取得国外经验和技术,我也赞成,但希望最终能回来为国家出力。”在他所培养的20名博士生中有6名曾先后出国,已有5名回国。受到杨彭基教育的学生对他都有深厚的感情。一位1991年破格提升为教授的年轻博士生在他的论文的“致谢”中写道:“整个论文工作的完成凝结着杨老师的心血。他那渊博的知识,严格的治学态度,以及言传身教的学者风范将使作者受益终生。”交通大学航空系50年代初毕业生、学部委员顾诵芬,1992年4月撰文回忆老师教诲时仍然记得:“在大学里最后一年杨先生教我们飞机设计,而且作了一个相当份量的设计作业,对我来说受益很大。印象最深的就是设计一定要有规范。我一接触到飞机设计就关心规范的收集。在设计教练机时,我们收集到英国的AP—970、美国的CAM0、苏联1947年的强度规范,避免了出大漏洞。这就不得不使我感激杨先生的教诲。”早在“文革”前,杨彭基就向党组织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粉碎“-”后,他再一次提出了入党要求,终于在198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作出了一个知识分子慎重的选择。他常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年份,是真正能做些工作的年份。由于方针政策正确,创造了一个安定团结的局面,实行了改革开放,否则我个人本事再大,也没用处。”杨彭基已年过八旬,仍在教学、科研一线辛勤耕耘,因为学科还需要他发挥带头人的作用。(作者:张庆恩)简历1913年7月19日生于上海市。1931—1933年清华大学肄业。1933—1939年在比利时学习,毕业于列日大学,获飞机设计工程师学位。1939年任比利时勒纳尔飞机制造厂实习工程师。1940—1941年任云南垒允中央飞机制造厂工程师。1942年任西南联合大学航空系副教授。1943年任成都滑翔机制造厂厂长。1944—195j任交通大学航空系教授,华东航空学院教授兼飞机系副主任、飞机工艺教研室主任。195j—现在任西安航空学院教授、飞机系副主任,西北工业大学教授、飞机系副主任、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研究中心主任、计算机集成制造研究所所长。1981年任航空工业部7760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与管理系统顾问。198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博士生导师。1990年任航空航天工业部《航空制造工程手册》总编委会副主任。
2023-08-30 14:47:281

宗璞写的紫藤萝瀑布时的写作背景、个人资料和他弟弟的资料

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弟弟身患绝症
2023-08-30 14:47:385

谈和平人物简介

谈和平谈和平,江苏无锡市人。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航空航天热物理研究所所长。1980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毕业,1989年获法国普瓦蒂埃大学博士学位。1997年度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1年谈和平教授获第六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14年入选“万人计划”第一批教学名师。中文名:谈和平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江苏无锡职业:教师毕业院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动力机械系信仰:共产主义主要成就:1997年度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1年获第六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14年入选“万人计划”第一批教学名师代表作品:计算热辐射学,多层介质红外热辐射传输性别:男人物经历1976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动力机械系;1980年12月哈工大热能工程学科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85年由教育部选送赴法国学习,1988年4月回国,1989年获法国普瓦蒂埃大学博士学位。1991年起任哈工大教授。2009年谈和平教授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作者),2011年谈和平教授获第六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14年入选“万人计划”第一批教学名师。担任职务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第五届理事,第六届常务理事;《工程热物理学报》、《宇航学报》编委;国际传热传质联合会科学理事会:theScientificCounciloftheInternationalCentreforHeatandMassTransfer,中国委员;目标与环境光学特征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第三届)委员。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曾任:教育部科技委第五届、第六届学部委员(第五届:工程技术一部;第六届:能源与土木建筑水利学部);曾任:美国传热学杂志:ASMEJournalofHeatTransfer,编委。研究方向论著成果指导硕士生已毕业47人,有1人获黑龙江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博士生已毕业27人,有3人获哈工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1人获2004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1人获2005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防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航天部、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研究结果在Int.J.HeatandMassTransfer,ASMEJ.HeatTransfer,J.QuantitativeSpectroscopyandRadiativeTransfer,AIAAJ.ThermophysicsandHeatTransfer,PhysicalReviewE,IntJ.HydrogenEnergy,SolarEnergy,AtmosphericEnvironment,Int.J.ThermalSciences,NumericalHeatTransfer,红外与毫米波学报,工程热物理学报,宇航学报,航空学报,太阳能学报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70余篇,被SCI收录240余篇。发表的论文被国内外同行他引3170余篇次,其中:SCI他引1916余篇次,国外(美国、俄罗斯、法国)近10本专著、教材他引80余篇次。他引的作者分布: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瑞士、瑞典、西班牙、希腊、葡萄牙、荷兰、芬兰、波兰、土耳其、乌克兰、保加利亚、立陶宛、克罗地亚、加拿大、墨西哥、巴西、澳大利亚、印度、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伊朗、沙特阿拉伯、约旦、南非、埃及、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卡塔尔、多哥、中国、中国台湾、香港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代表作品谈和平教授专著:谈和平教授代表性论文:1TanHePing,M.Lallemand.Transientradiative-conductiveheattransferinflatglassessubmittedtotemperature,fluxandmixedboundaryconditions.Int.J.ofHeatandMassTransfer,1989.05,32(5):795-810,(查SCI他引用PingTH,HepingT,Tanheping,TanHP)2TanHeping,B.Maestre,M.Lallemand.Transientandsteady-statecombinedheattransferinsemi-transparentmaterialssubjectedtoapulseorastepirradiation.J.ofHeatTransfer_TransactionsoftheASME,1991.02,113(1):166-173(查SCI他引用TanH.P.,HepingT.,PingT.H.,Tanheping)3YongShuai,Xin-LinXia,He-PingTan.Radiationperformanceofdishsolarconcentrator/cavityreceiversystems.SolarEnergy,2008,82(1):13-214He-PingTan,Li-MingRuan,Xin-LinXia,Qi-ZhengYu,TimothyW.Tong.Transientcoupledradiativeandconductiveheattransferinanabsorbing,emittingandscatteringmedium.Int.J.ofHeatandMassTransfer,1999.08,42(15):2967-29805He-PingTan,Li-MingRuan,TimothyW.Tong.Temperatureresponseinabsorbing,isotropicscatteringmediumcausedbylaserpulse.Int.J.ofHeatandMassTransfer,2000.01,43(2):311-3206He-PingTan,Hong-LiangYi,Ping-YangWang,Li-MingRuan,TimothyW.Tong.Raytracingmethodfortransientcoupledheattransferinananisotropicscatteringlayer.Int.J.ofHeatandMassTransfer,2004.09,47(19-20):4045-40597He-PingTan,Hao-ChunZhang,BingZhen.Estimationofrayeffectandfalsescatteringinapproximatesolutionmethodforthermalradiativetransferequation.NumericalHeatTransferPartA,2004.11,46(8):807-8298YongHuang,Xin-LinXia,He-PingTan.Temperaturefieldofradiativeequilibriuminasemitransparentslabwithalinearrefractiveindexandgraywalls.J.ofQuantitativeSpectroscopyandRadiativeTransfer,2002.07,74(2):249-2619HongQi,Li-MingRuan,ZhangHao-Chun,WangYan-Ming,TanHe-Ping.Inverseradiationanalysisinaone-dimensionalparticipatingslabbystochasticparticleswarmoptimizeralgorithm.Int.J.ofThermalSciences,2007.07,46(7):649-66110YuMa,Shi-KuiDong,He-PingTan.LatticeBoltzmannmethodforone-dimensionalradiationtransfer.PhysicalReviewE,2011,84(1):01670411谈和平,崔国民,阮立明,夏新林,余其铮.地物目标红外热像理论建模中的蒙特卡罗法与并行计算.红外与毫米波学报,1998.12,17(6):417-42312He-PingTan,Ping-YangWang,Xin-LinXia.Transientcoupledradiationandconductioninanabsorbingandscatteringcompositelayer.AIAAJ.ofThermophysicsandHeatTransfer,2000.01-03,14(1):77-8713He-PingTan,Jian-FengLuo,Xin-LinXia.Transientcoupledradiationandconductioninathree-layercompositewithsemitransparentspecularinterfacesandsurfaces.J.ofHeatTransfer_TransactionsoftheASME,2002.06,124(3):470-48114He-PingTan,Jian-FengLuo,Xin-LinXia,Qi-ZhengYu.Transientcoupledheattransferinmultilayercompositewithonespecularboundarycoated.Int.J.ofHeatandMassTransfer,2003.02,46(4):731-74715He-PingTan,Hong-LiangYi.Temperatureresponseinparticipatingmediawithanisotropicscatteringcausedbypulsedlasers.J.ofQuantitativeSpectroscopyandRadiativeTransfer,2004.08.15,87(2):175-19216YongZhang,YiHong-Liang,TanHe-Ping.Naturalelementmethodforradiativeheattransferintwo-dimensionalsemitransparentmedium.Int.J.ofHeatandMassTransfer,2013.01.01,56(1-2):411-42317WangFu-Qiang,LinRiyi,LiuBin,TanHe-Ping,ShuaiYong.Opticalefficiencyanalysisofcylindricalcavityreceiverwithbottomsurfaceconvex.SolarEnergy,2013.04,90:195-20418YongZhang,YiHong-Liang,TanHe-Ping.Naturalelementmethodforradiativeheattransferinasemitransparentmediumwithirregulargeometries.J.ofComputationalPhysics,2013.05.15,241:18-3419WangFuqiang,ShuaiYong,TanHeping,YuChunliang.Thermalperformanceanalysisofporousmediareceiverwithconcentratedsolarirradiation.Int.J.ofHeatandMassTransfer,2013.07,62:247-25420WangFu-Qiang,ShuaiYong,TanHe-Ping,ZhangXiaofeng,MaoQianjun.Heattransferanalysesofporousmediareceiverwithmulti-dishcollectorbycouplingMCRTandFVMmethod.SolarEnergy,2013.07,93:158-16821YongZhang,MaYu,YiHong-Liang,TanHe-Ping.Naturalelementmethodforsolvingradiativetransferwithorwithoutconductioninthree-dimensionalcomplexgeometries.J.ofQuantitativeSpectroscopyRadiativeTransfer,2013.11,129:118-13022Fu-QiangWang,Jian-YuTan,Lan-XinMa,YongShuai,He-PingTan,YuLeng.Thermalperformanceanalysisofporousmediumsolarreceiverwithquartzwindowtominimizeheatfluxgradient.SolarEnergy,2014.10,108:348-359
2023-08-30 14:48:041

发表论文的卷号是什么?

问题一:期刊的卷号和期号有什么区别? 一般的期刊是具有卷号和期号的。但也有些期刊只有期号而没有卷号,是以其出版年作为卷号。在引用时不写卷号,只标注期号即可。如:(11):3-6 问题二:发表的论文期刊上没有写多少卷,这个怎么填 期刊都是有卷号的,但是一般都需要自己算,或者很多期刊都会印刷在样刊上,仔细找找能找到的。 卷号:自创刊年开始,1年则为1卷。卷号=文章安排刊期年号-创刊年号+1。 查到创刊年,减去你发表的年份,再加一就是了。 比如一个期刊2000年创刊的,你今年发表的论文,那么卷号就是2016-2000+1=17,卷号17. 其下还有年号、期数。 年号:文章安排刊期所在年。 期数:文章安排的期数。 比如你是在一个月刊8月发表的论文,那么年号就是2016,期数就是8期。如果该刊是2000年1月就开始发行的,那么总共的期数就是用到现在为止的年数2016-2000=16年再乘以每年12期加上今年8期,就是12*16+8=200,总第200期。 卷号17,年号2016,期数8期,总第200期。 问题三:怎么查找论文的卷号 有些期刊是没有卷号的,因为一般期刊一年就是一卷,出版年份就是卷号的代表;还有部分期刊也不是很规范,所以也没有卷号,没有卷号这是正常的。 如有疑问请追问,解决问题还望采纳 问题四:【急】期刊卷号怎么看,请问这个期刊有卷号吗? 刊物卷号是刊物以时间分类的一种是刊物从创刊年度开始按年度顺序逐年累加的编年号,刊以内容分种,以时间分卷和期。卷是在期之上的一个时间分类。这里“期”为1个年度中依时间顺序发行的期数的编号; 如2080年创刊的《刊物》2090年12月为第120卷第12期 这就代表 《刊物》是月刊,故12月出来的是第十二期; 而这个“120”就是卷号,2080年全部《刊物》为第一卷,2090年的全部12期《刊物》,依序就为第120卷 不少期刊在第几期之上有第几卷标志。 一般的期刊是具有卷号和期号的。 但也有些期刊只有期号而没有卷号,是以其出版年作为卷号。在引用时不写卷号,只标注期号即可。 从你的图片看,是看不到卷号的 问题五:写的文章时候,期刊的旗号和卷号哪一个写到括号里 文章指的是哪一类文章?如果是论文的话 期刊著录格式: [序号] 作者. 题目[J]. 刊名,年,卷(期):页码. 例:[1] 傅惠民. 二项分布参数整体推断方法[J]. 航空学报,2000,21(2):155~158. [2] Moustafa G H. Interaction of axisymmetric supersonic twin jets[J]. AIAA J, 1995, 33(5): 871~875. 注:外文期刊的刊名可用简称;请注意标注文章的年、卷、期、页,不要遗漏。 不知道是否能帮助到你呢:) 问题六:论文里的参考文献怎么标注 卷号 hawkyin 投稿期刊没有明确要求: 下面是期刊的参考文献要求: 参考文献类型 专著 论文集 期刊文章 学位论文 标准 专利 文献类型标识 M C J D S P a 专著、论文集和学位论文 主要责任人. 文献题名 .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张铁军,陈常青.延缓衰老和抗疲劳中药现代研究与应用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郁 青,沈兆邦,陈 祥,等. 97中国银杏开发研讨会文集汇编 .上海:国家科委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1996. 孔令义. 前胡中降肺动脉压的有效成分及其相关化合物的化学研究. 沈阳:沈阳药学院,1992. b 期刊 主要责任人. 文献题名 . 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杨秀伟,赵 静,欧阳顺和. 天师栗三萜皂苷成分的研究.中草药,2002,33(5):389-391. Markham K P, Ternal B, Stanley R,et al. Carbon 13 NMR studies of flavonoids III . Tetrahedron ,1978,34:1389-1397. c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人. 析出文献题名. 原文献主要责任人. 原文献题名.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黄 熙,马 援,任 平. “证治药动学”假说的科学依据与前景 . 陈可冀.迈向21世纪的中西医结合 .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 d 国际、国家标准 标准名称 . 发布时间. 中国药典 . 一部. 2005. e 专利 专利所有者. 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姜锡洲. 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 . 中国专利:CN881056073,1989-07-26. 问题七: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是公开发表出版的学术期刊,格式中带有出版年号,卷号,期号。那个卷号在哪我怎么没找到 5分 期刊的话,一般知网上可以直接导出参考文献 问题八:论文期号和卷号的意思 卷号就是标志为Vol【】,【】里面的是卷号。你举的例子,3期是期号,100期是总期号 问题九:两种类型的论文卷号(期号)怎么看? 通过文献名在数据库里面检索!! 有的数据库会直接给出的 但页码之类的可能要下载完文章以后看页面上的页码标注了 问题十:急求以下论文的发表年份 期号 卷号 发表期刊和所在期刊的页数!急急急!!! 5分 只要是在正规的期刊上发表过的文章 ,您都可以上知网查到,万方数据库也可以
2023-08-30 14:48:131

近年会计监督论文参考文献

近年会计监督论文参考文献 [1] 本报记者 罗晶晶. 会计监督研究应重点关注基础理论、创新机制等五大问题[N]. 中国会计报, 2010, (2010-08-13) . [2] 黄露 财政部驻浙江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常做常新的会计监督[N]. 中国会计报, 2009, (2009-09-11) . [3] 安才 安徽省财政厅监督检查局. 会计监督实践与三维监督体系[N]. 中国会计报, 2009, (2009-12-04) . [4] 柴慧. 建立完善会计监督长效机制[N]. 中国财经报, 2007, (2007-10-12) . [5] 汪永飞 安徽省财政厅监督检查局. 完善内控建设 提高会计资讯质量[N]. 中国会计报, 2010, (2010-01-08) . [6] 叶伟 黄春 江西省景德镇市财政国库支付中心高阶会计师、景德镇陶瓷学院讲师. 后金融危机时代, *** 主导会计监督如何完善[N]. 中国会计报, 2010, (2010-01-22) . [7] 本报记者 梁红建. 建立内外约束机制 规范会计资讯失真[N]. 协商新报, 2010, (2010-04-20) . [8] 本报记者罗晶晶. “会计监督这面旗帜不能倒!”[N]. 中国会计报, 2010, (2010-02-05) . [9] 吴雪香 财政部驻海南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与会计资讯质量检查一起不断创新发展[N]. 中国会计报, 2010, (2010-01-15) . [10] 财政部驻上海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副专员 卞文甫. 会计监督:新路径引领新成效[N]. 中国会计报, 2009, (2009-07-31) . [1] 海南省会计学会秘书长 邓天林. 会计监督缺位引发的思考[N]. 中国财经报, 2008, (2008-12-19) [2] 苏财. 省内会计监督全面启动[N]. 江苏经济报, 2009, (2009-04-21) [3] 朱晓. 要强化会计监督[N]. 中国国门时报, 2009, (2009-06-16) [4] 黄露 财政部驻浙江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常做常新的会计监督[N]. 中国会计报, 2009, (2009-09-11) [5] 李元成 财政部驻江苏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副监察专员. 推进内控制度建设离不开强化会计监督[N]. 中国会计报, 2009, (2009-12-11) [6] 记者罗晶晶. 浙江专员办对会计监督物件开展“回访”[N]. 中国会计报, 2009, (2009-11-20) [7] 山西省农牧业技术综合服务培训中心 赵福燕. 搞好会计监督必须做到“四个结合”[N]. 山西日报, 2009, (2009-12-28) [8] 安才 安徽省财政厅监督检查局. 会计监督实践与三维监督体系[N]. 中国会计报, 2009, (2009-12-04) [9] 记者 冯珉. 会计监督查出违规资金14亿[N]. 安徽日报, 2008, (2008-12-20) [10] 财政部驻上海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副专员 卞文甫. 会计监督:新路径引领新成效[N]. 中国会计报, 2009, (2009-07-31) 急!会计监督论文的英文参考文献 Businesses recognize impairment when the financial statement carrying amount of a long-lived asset or asset group exceeds its fair value and is not recoverable. A carrying amount is not recoverable if it is greater than the sum of the undiscounted cash flows expected from the asset"s use and eventual disposal. FASB defines impairment loss as the amount by which the carrying value exceeds an asset"s fair value. CPAS need not check every asset an entity owns in each reporting period. When circumstances change indicating a carrying amount may not be recoverable, CPAS should test the asset for impairment. A test may be called for when one or more of these events our: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e market price of a long-lived asset. A significant change in how a pany uses a long-lived asset or in its physical condition. 有关会计监督的参考文献 :ki./ 中国知网知道么?你点开有分类,搜寻也可以的 会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去中国知网上下载吧 [1]罗飞.《成本会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87—201,333—338 [2]王立彦,刘志远.《成本管理会计》.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256—276,367—374 [3]龚曼君.《管理会计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324—350,459—474 [4]马海清,朱光林.《决策会计学》.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420—434 [5]Gary M.cokins.《作业成本管理》.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中译本 会计论文参考文献5个 参考文献: 1、邓春华, 《财务会计风险防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1年版。 2、王春峰, 《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3、王卫东, 《现代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4、常勋,《财务会计四大难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1月第二版。 5、《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操作指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证券公司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11月版。 会计诚信论文参考文献 [1] 葛家澍.中级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工业出版社,1999. [2] 李玉敏.中级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 [3] 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1]孟凡利.会计基础知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2]李勇.大力推进行业职业道德建设[J].中国农业会计,2003,(1):8-9. [3]阎达五,支晓强.论会计管制[J].中国农业会计,2003,(1):10-13. [4][美]丹尼尔·史普博.管制与市场[M].余晖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张维迎,博弈论与资讯经济学[M],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8 2.李爽,会计资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研究: 会计粉饰问题研究[M],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6 3.杨雄胜,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J],会计研究,2002,3:6-12 4.赵家保,会计资讯失真的博弈分析及治理[J],会计研究,2002,4:185-186 5.李志芳,会计资讯失真的博弈剖析[J],财会月刊(会计),2002,2:39 6.罗正英,上市公司资讯披露诚信机制的建立与完善[J],会计研究,2002,8: 33-36 7.吴联生,会计资讯失真的“三分法”:理论框架与证据[J],会计研究,2003,1:25-30 你这个题目,不管知网也好! 万方学术论坛也好! 都有很多类似的,甚至百度文库都有不少的! ==================论文写作方法=========================== 论文网上没有免费的,与其花人民币,还不如自己写,万一碰到骗人的,就不上算了。 写作论文的简单方法,首先大概确定自己的选题,然后在网上查询几份类似的文章,通读一遍,对这方面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 参照论文的格式,列出提纲,补充内容,实在不会,把这几份论文综合一下,从每篇论文上覆制一部分,组成一篇新的文章! 然后把按自己的语言把每一部分换下句式或词,经过换词不换意的办法处理后,网上就查不到了,祝你顺利完成论文! 论文参考文献 [1] 王黎静, 袁修干. 飞机座舱设计人机工效评价探讨[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2,(02) [2] 白穆, 庄达民, 张磊, 王睿. 飞机操纵装置优化布局[J].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 2010,(01) [1] 王睿,庄达民. 基于动力学模型的飞行员舒适操作域研究[J]. 计算机模拟, 2006,(08) . [4] 李社新,王豪杰,李杰. 某支线飞机超临界机翼设计研究[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9,(05) . [5] 张启业. 飞机事故问题的设计探究[J]. 物理教学探讨, 2009,(27) . [10] 张磊,庄达民,颜吟雪. 飞机座舱显示介面编码方式[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09,(04) . [1] 王芳. 飞行模拟器操纵负荷系统研究[D].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8 . [7] 徐浩军,朱建太,曾凡. 飞机纵向摆动及飞行安全评估[J]. 航空学报, 2003,(03) .
2023-08-30 14:48:241

崔乃刚的4论著成果

1. 空地反辐射导弹抗雷达关机制导方案研究。航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2. 雷达对大过载再入机动目标搜索跟踪算法研究。航天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3. 反舰导弹主动规避技术研究。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4. 对提高统计线性化精度及高阶矩阵传播法的研究。航空学报,1997,Vol.18(2):234-2375. 弹性机翼对机载导弹子惯导系统导航精度的影响分析。宇航学报,1998,Vol.19(4):21-276. 定常推力登月飞行器最优软着陆轨道研究。高技术通讯,2003,Vol.13(4):39-427. 小推力登月飞行器轨道初步研究。飞行力学,2000,Vol.18(2):46-498. 定常幅值小推力登月飞行器轨道研究。航空学报,2001,Vol.22(1):281-2859. 基于高动态GPS接收机输出数据的卫星自主导航。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00,Vol.20(6):23-2910. 考虑对接装置惯性及接触变形的对接动力学仿真研究。空间科学学报,2001,Vol.21(3):280-286
2023-08-30 14:48:311

陆启韶的介绍

陆启韶,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理学院教授,一般力学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 现任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中国力学学会一般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和非线性动力学与稳定性专业组组长,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非线性振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力学学报》和《力学进展》常务编委、《非线性动力学学报》副主编、《航空学报》和《振动工程学报》编委,“Cognitive Neurodynamics”和“Int. J. Compt. Math.”编委,“Mathematical Review”评论员。
2023-08-30 14:49:111

有关振动或者功率流的文章,哪个期刊比较好中?(不是核心的也可以)

结构动力学分析方面的EI收录期刊有,南航主办的《振动工程学报》,南航主办的《振动、测试与诊断》,上海交大主办的《振动与冲击》,清华主办的《工程力学》,北航主办的《航空学报》,这些都是EI全文收录的重要核心。要说快,《工程力学》快,要说好,都是EI全文收录的,都是不错的期刊。我是借花献佛了,最近也在准备投振动方面的期刊
2023-08-30 14:49:342

王新民的西北工业大学教授

姓 名:王新民 出生年月:1951.5职 称:教 授 1973.9--1976.12 西工大 自动控制专业 学习1984.9--1985.12 南京理工大 助教进修班 学习1988年4月获工学硕士学位 1976.12--至今 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原自动控制系) 教师1991年聘为副教授;1997年聘为教授;2003年聘为博士生导师。 在《测控技术》担任编委中国航空学会飞行器控制与操纵专业会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解放军防空兵指挥学院外聘专家 1.飞行控制与仿真技术(主要是飞行器控制系统研究;飞机控制律设计;无人机自主控制;控制系统半物理仿真;测试系统)。2.先进控制理论及应用(主要是鲁棒控制理论、非线性控制理论、参数优化理论与方法、故障诊断与自修复)。 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及部级基金、横向合作课题和飞机型号项目,近3年科研项目522.1万元。完成的主要部分课题如下:1、XX型直升机数字式自动驾驶仪控制律设计及系统调试、负责人、2004-20062、直XX型机飞行控制律设计开发、负责人、2007-20103、无人机自主控制技术研究、负责人、2007-20084、XX雷达组网系统资源管理技术,负责人,2008-2009.5、飞控系统性能评估研究及软件包开发,负责人,2009-20106、飞行器三维航迹规划、跟踪控制研究,负责人,2009-20107、XX变换器改进,负责人,20098、无人机自动进场、着陆控制律研究及数字仿真,负责人,2009-20109、着舰控制技术研究,负责人,2010-201110、XX飞行器飞行控制技术研究,负责人,2010-201111、自动飞行系统性能需求及其指标分配的研究,负责人,2010-201112、飞控实时仿真与测试系统,负责人,2011-201213、各类飞行事故对飞控系统设计影响研究,负责人, 2011-201214、XX设备仿真系统,负责人,2011-201315、XX型机飞行控制律设计开发,负责人,2012-2016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多篇论文被EI、ISTP索引,部分索引论文如下:1. Xinmin Wang, Rong Xie, Yan Li, Nonlinear Controller Design for a Super- maneuverable Aircraft,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Sciences and Optimization 2009, pp: 318-322, Sanya, Hainan, China, Apr 2009.2. Hai Chen, Xin-min Wang, Yan Li. A Survey of Autonomous Control for UAV. The 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2009: 267-2713. Hai Chen, Xin-min Wang, Yu-song Jiao, Yan Li. Research on Search Probability and Camera Footprint of Region Coverage for UAVs. The 7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trol & Automation, 2009: 1920-10244. Rong Xie, Ximmin Wang, Yan Li, H∞State Feedback Control for the Stabilization of the Three Euler Angles of Helicopter Based on LM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Computation Technology and Automation 2008, pp: 375-379, Changsha, Hunan, China, Oct, 20085. Rong Xie, Xinmin Wang, Yan Li, Kairui Zhao,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n Improved BP Neural Network Algorithm, IEEE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and Application 2010, Taichung, Taiwan, China, June 20106. Sijun Ye, Youmin Zhang, Xinmin Wang, Bin Jiang. Fault-tolerant control for a class of uncertain systems with actuator faults.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novative Computing,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Kaohsiung, Taiwan, 2009: 1519-15227.焦裕松,谢蓉,王新民,李俨,超机动飞机的动态建模与控制律设计及仿真,控制与决策, 2010,25(5): 744-7478.沈宁,王新民,李俨.基于CreatorVega的空中加油视景仿真系统,系统仿真学报, 2008,20(20),5569-55729.陈海,王新民,赵凯瑞.无人作战飞机自主控制分级递阶控制结构.航空学报, 2008, 29(S1): 224-22810.王新民,肖亚辉,邓婉,谢蓉. 某型固定翼飞机协调转弯鲁棒控制律设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1,37(7):762-765. 1.《过程控制与集散系统》2010年12月电子工业出版社;2.《工业过程控制工程》2003年1月化学工业出版社;3.《过程控制系统》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4.《过程控制系统—习题解答及课程设计》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5.《先进控制理论与方法导论》2000年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6.《计算机仿真技术与应用》1998年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7.《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1995年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8.《计算机仿真技术》2005年化学工业出版社 讲授过过程计算机控制、自动控制理论、控制系统仿真、现代控制理论、最优控制、微机原理、先进控制理论与方法导论等十余门课程。
2023-08-30 14:49:461

高镇同的主要论著

1 高镇同等.疲劳性能测试.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02 高镇同主编.航空金属材料疲劳性能手册.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19813 高镇同等.疲劳应用统计学.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64 高镇同等.疲劳缺口系数和复杂载荷下寿命估算.力学学报,1986(4)5 高镇同主编.有机玻璃疲劳和断口图谱.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6 高镇同等.给定寿命下的疲劳裂纹尺寸分布.航空学报,1988 (3)7 高镇同等.随机损伤过程和依赖于时间的损伤概率分布.力学学报,1988(6)8 高镇同等.σ-N曲线三餐秫米函数拟合法.航空学报,1989 (2)9 高镇同等.确定威布尔分布三参数的相关系数优化法.航空学报,1990(7)10 高镇同.Reliability Based Design for Service Life Assessment. Conference Proceedings of FATIGUE"90(第四届国际疲劳会议,特邀报告),USA,199011 高镇同.Two Dimension Stress-Strength Interference Model for Reliability-Based Design. Conference Proceedings of ICM-6(第六届材料力学行为会议,特邀报告),Japan,199112 高镇同等.疲劳损伤概率分布及疲劳寿命统计矩.中国科学,1997,27(2)13 Gao Zhentong,et al. A Continuum Damage Mechanics Model for High Cycle Fatigue. Int. J. Fatigue,1998,20(7)14 高镇同等.疲劳性能广义σ-N曲面.机械工程学报,1999,35 (1)15 高镇同等.疲劳性能试验设计和数据处理.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916 高镇同等.疲劳可靠性.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
2023-08-30 14:50:181

荣科的主要论着

1荣科.精铸工艺及其理论的探讨.上海机械制造,19502荣科.铝—硅合金的晶粒细化的修改处理.上海机械制造,19503荣科.球墨铸铁一次处理研究过程.机械学报,9534荣科.球墨铸铁代钢的研制.第三机械工业部四局技术报告,19545荣科.铝合金脱氢处理.第三机械工业部四局技术报告,19546荣科等.有色合金的铸造原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567荣科.关于涡喷7甲发动机空心涡轮叶片研制经过的回忆.航空工业史(第21辑),19878荣科等.铸钢学.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889荣科.涡轮叶片的研究进展.航空学报,198910荣科,殷克勤.航空发动机用铸件的高温结构材料发展现状.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2023-08-30 14:50:301

我想问一下宗璞的《红豆》创作背景,越详细越好

冯钟璞 ,笔名:宗璞、绿蘩、任小哲、丰非。 原名:冯钟璞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28年 出生地:北京 籍贯:河南唐河。乃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幼承家学,就读清华大学附属成志小学校。抗战爆发,随父赴昆明,就读西南联大附属中学。1945年回北京。1946年入南开大学外文系,1948年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曾就职于中国文联及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宗璞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主要作品:《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等。50年代的作家基本无法挣脱政治意识的束缚,无法跳出“爱情+革命”的枷锁,而宗璞的《红豆》却能够真正从爱情本身出发,真实地描写青年知识分子的真实情感生活,写出了丰富性和复杂性,反拨了传统的“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模式,体现了作家对爱情、对人性的一种关怀。 读宗璞的《红豆》,满眼的兰芷,宗璞在小说语言的运用中描摹真切、语言简约,纯净沉郁,以质朴无华的文字传达爱之深,痛之切的情思,真实而感人,字里行间充满雅韵逸致,文化气氛浓郁。 可以说宗璞是一位沐浴在西方艺术之中,又为中国传统文化所“化”过的知识性女作家。宗璞原名冯钟璞,祖籍河南唐河,生于北京。乃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幼承家学,抗战胜利次年入南开大学外文系,后曾就职于中国文联及编辑部工作。又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正是有着这样特殊是文化气息,使她在后来的创作中流露出一种真实的创作风格。 她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成名作为1957年的短篇小说《红豆》,1953年毕业后,大部分时间在《世界文学》编辑部工作。新时期她开始大量发表作品,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三生石》(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童话《总鳍鱼的故事》(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蜗居》、《我是谁》等。1988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南渡记》,1996年由华艺出版社出版四卷本《宗璞文集》。近年来又抱病创作反映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命运的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 世事纷争,岁月留下了一些难以忘却的记忆。当江玫不期然而面对那两颗色泽依旧“十分匀净而且鲜亮”的红豆时,一段不寻常的往事如潮般涌上心头。宗璞的《红豆》是运用倒叙的方式描写全国解放前夕女大学生江玫与银行家少爷齐虹之间的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恋爱故事,揭示了一代青年知识分子艰辛而曲折的心灵历程。小说通过一个爱情悲剧,表达了一个在时代巨变面前如何选择自己道路和前途的人生命题。这篇作品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内涵与艺术激情,远远超过了一般意义上的爱情小说。它在短小的篇幅内可贵地表达了知识分子自己的叙事视角,虽然浮光掠影,却隐晦地表现出知识分子在大痛苦与大欢乐交织在一起的时代洪流中所面对的人生选择和内心矛盾,突现出作者在当时特殊年代对青年的爱情观和心理活动的人性关怀。 然而,《红豆》面世以来,由于当时读者对《红豆》理解的视角和主题的切入点不同,以及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等因素,造成了读者的解读产生了分歧,并且有许多纠缠不清的政治问题,在1958年“反右”的大风波中,难免受到严厉的批判。令人遗憾的是,生活在当时环境下的作家没有重视《红豆》发表后所引起的读者的注意和知识分子的共鸣与欣赏,而一味地站在政治的角度上看《红豆》。具体的说,《人民文学》10月号上刊登了孙秉富的《批判〈人民文学〉七月号上的几株毒草》和《这是什么样的革新——本刊编辑部整理》两篇文章,无疑将《红豆》一棍子打进了死胡同。孙在文中明确指出“小说《红豆》也是一株莠草,受了党的六年教育的女主人公江玫在回忆她过去的那个极端仇视人民革命,在解放前夕怆惶逃往美国的贵族大学生的时候,是多么惋惜,怅惘和悲痛。”让人更加痛心的是,1958年7月,北大海燕文学社召开了题为“《红豆》问题在哪里?”的座谈会更把《红豆》往死里送。几乎全部与会者都义无返顾或者言不由衷地判定《红豆》是一个宣扬小资产阶级恋爱至上,暴露了作者思想改造不彻底的坏作品。 其实,为什么会出现当时这种恶劣的批判情况,应该是当时的作家在“双百”方针提出来的一个历史性的错误理解。结合当时作家的革命心理,我们不难发现,主要是当时的作家将“文艺为社会服务”错误理解为“文艺为政治服务”,然后片面地强调政治的重要性,演绎着“文艺为社会——社会为政治”的怪圈。谢冕先生曾说:“中国特有的社会忧患总是抑制文学的纯美倾向和它的多种价值,总是驱使它向着贴近中国现实以求有助于改变中国生存处境的社会功利方向。”整体上说,当时文艺界存在的目的就是歌颂无产阶级英雄的纷纷涌现,而不是为探索人性奥秘、表达真情实感,挖掘并感染人性中真切存在的爱情、亲情等元素。所以出现了这种政治意识形态深刻影响创作主体的荒诞现象,并在后来的文化大革命中泛滥成灾。有些文章尖锐地指出:“这篇小说特别突出的陈旧恋情的痛苦回忆,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值得党的工作者江玫如此痛苦的怀念?”这些指责完全歪曲了文本误读了作家,是毫无道理的恶意攻击,在今天看来是极为荒谬可笑的。事实上,当时许多作家仍然没有跳出“爱情+革命”的枷锁,而宗璞却能够正视现实,正视具体的人生,写出了江玫、齐虹这样生活在充满了复杂矛盾是世界中活生生的人,真切而生动。 小说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主人公江玫与齐虹从相识,相恋到最后决裂分手的全过程。幻想、期待、甜蜜、痛苦、矛盾、悲伤……这一系列丰富的心理活动,在爱情和革命两条线索的交错发展下,小说真实而令人信服地记录下江玫性格与心灵的清晰脉络。拨开纷扰的爱情雾霭,透露出的正是主人公热诚而透明的心,江玫的信仰与追求,也是祖国冲破黎明前的黑暗那个生机勃勃、孕满希望的年代里一代人拥有的共同的真诚信念,符合一代青年知识分子从迷惘到觉醒、软弱到坚强的思想感情发展逻辑。不但揭示了“爱情为革命服务”的主题,而且显示了人的本性和感情的丰富和复杂性。 其实作家宗璞在真实地将这对恋人恋爱中的欢乐、痛苦、缠绵描写得细致入微,感人肺腑的同时,就是要激起当时在爱情上的种种正确观念的产生。让这种对爱情如泣如诉的抒写能够在那个以歌颂为主的“文学独白”的年代绽放光彩,让更多的人特别的作家更多地去思考人的思想,人的内心活动,以及人的价值观念等因素,让中国的文艺界多生产一些具有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的作品。可以说《红豆》是一篇真正意义上的爱情小说,它不仅讲述一个爱情故事,而且表达了一种爱情观念。所以小说中齐虹与江玫的三次冲突中表现出来的“凶残”本质,可以理解为青年人对爱情的痴迷、深情。 可以肯定,宗璞的《红豆》是一部真真切切的爱情小说,它通过江玫与齐虹的一场恋爱表明了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爱情观念。同时,作品中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深刻刻画也正表明了《红豆》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人性关怀和人文精神的痕迹,这是一种文艺界真实美的启明星。宗璞(pú)(1928—)女,原名冯钟璞,笔名有任小哲、丰非等。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1928年7月生于北京,十岁时随家庭南迁到昆明。上过南菁小学和西南联大附中。1946年考入天津南开大学外文系,后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51年毕业。曾在中国文联、文艺报等单位工作。1960年调《世界文学》编辑部。“文革”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等,《红豆》曾受到不应有的批判。“文革”后,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198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宗璞小说散文选》。后来又抱病奋力创作反映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命运的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其第一部《南渡记》已于1987年问世,获得了好评。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成名作为1957年的短篇小说《红豆》。新时期她开始大量发表作品,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三生石》(获第 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童话《总鳍鱼的故事》(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蜗居》、《我是谁》等。1988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南渡记》,1996年由华艺出版社出版四卷本《宗璞文集》。近年来又抱病创作反映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命运的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 宗璞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她的小说,刻意求新,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颇具特色。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 宗璞在病中苦耕,历时7年,《南渡记》的第二部《东藏记》终于面世。计划中尚有《西征记》、《北归记》,是总书名为《野葫芦引》的多卷长篇系列。 宗璞以她细密从容的叙述方式,建立起优美温婉的语言风格。众多的人物命运和世相心态,在看似平淡的生活情境和细节中缓缓展开,伏有大气磅礴的布局。宗璞笔下的战争没有刀光剑影,却烙刻了深重的精神创痕,并具有一种柔性的书卷气息。那种浸入骨髓的文化质感,在阅读中竟令人有如置身于《红楼梦》的语境之中。读《东藏记》这样隽永而精致的小说,真是受益又享受。宗璞的一篇文章《紫藤萝瀑布》。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1982年10月小弟病逝),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转悲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此文。宗璞弟弟的资料冯钟越,飞机结构强度专家。长期从事飞机结构设计与强度研究工作。在新型歼击机结构强度计算与试验,航空结构分析系统(HAJIF)的开发研制和航空结构静、动、热强度试验现代化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冯钟越,1931年12月31日出生于北平(今北京市)。祖籍河南省唐河县。祖父冯台异是清朝进士,在湖北崇阳当过知县。父亲冯友兰曾任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第三、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教授,是国内外著名学者。母亲任载坤毕业于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是辛亥革命前辈任芝铭的女儿。冯钟越先后在昆明、北京完成了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全部学业。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在大学读书时他就是中国共产党联系的积极分子,于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2023-08-30 14:50:485

孟光的成就荣誉

孟光同志主持:1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863”项目,9项国防预研项目;参与:40多项国家和省、部委的研究课题,发表学术论文140多篇,其中被SCI和EI收录70余篇次。作为第一获奖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四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获第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光华”科技奖二等奖,中国航天青年科技奖等奖项。中国航天技术(上海)研究院该院为副部级机构,先后研制成功“风暴一号”、“长征二号丁”、“长征三号(一、二级)”、“长征四号”等大型运载火箭,并保持了连续20多次发射成功的记录。其中“长四乙”火箭发射已取得“五连冠”的佳绩。被航天局被授予“优质运载火箭”金牌。在应用卫星方面,先后参与了20多颗卫星的发射任务,特别是1999年5月发射成功的“风云一号C”气象卫星,至今在轨道稳定运行三年多,成为我国过第一颗达到和超过设计寿命的气象卫星,并被世界气象组织列为世界业务卫星序列。在参与“神舟”号飞船的研制工作中,航天局研制的部分系统在飞船三次飞行试验中均表现出色,圆满完成了试制任务。在战术导弹方面,该院承担了各种型号导弹的研制生产,并批产装备我国:陆军、海军、空军部队,在国防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国际及学术组织职务国际转子动力学会议 :委员会委员;国际旋转机械振动会议 组委会:委员会委员;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linear Science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副主编;《航空学报》,《振动工程学报》,《应用力学学报》,《振动与冲击》,《机械强度》等杂志编委;
2023-08-30 14:51:171

杨树兴的介绍

杨树兴,男,1962年11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所在学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主要研究方向为飞行器总体与控制。先后担任3个型号项目的武器系统总设计师和5个型号项目的副总设计师,承担“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项,国防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被SCI和EI收录6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5项,出版专著1部。 目前,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兵工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航空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航空学报》编委会副主编,总装备部科技委委员等社会兼职。 1999年获得教育部“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荣誉称号,2000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计划”,2002年获得“国防科技工业突出贡献中青年”称号和北京市“首都劳动奖章”,并入选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2006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入选,2008年任“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1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负责工作:学术建设,科研管理,科技实验室建设,产学研合作工作。联系校学术委员会、校科协。分管部门:科技处、学术期刊办公室、产业办公室、产业单位。联系学院:宇航学院。
2023-08-30 14:51:321

宗璞的弟弟?

宗璞的弟弟因为过早逝世,宗璞内心很焦虑悲痛,便对生活没有了渴望。
2023-08-30 14:51:493

宗璞的资料是什么?宗璞的作文大概分那几大类?宗璞的弟弟是谁?家境如何?她弟弟干什么工作?关系如何?

散文,
2023-08-30 14:52:131

戴冠中的个人履历

戴冠中(1937——),男,上海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复杂网络中的控制问题等方面的研究。1937年8月生,浙江鄞县人,生于上海。1956年——1961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 1961年——1970年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航空系教员。1970年——1981年任西北工业大学电子工程系助教,副教授。1981年——1984年任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1984年——1985年在美国南加州大学任访问学者。1985年起历任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自动控制系主任,副校长。1992年——2001年任西北工业大学校长,兼任总装备部(原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兼职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教委科技委学科组成员,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控制理论与应用》、《控制与决策》、《信息与控制》编委、《航空学报》副主编等职。1997年当选为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
2023-08-30 14:52:221

刘伟的个人简介

刘伟,男,1970.6月出生。硕士生导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机与环境系统工程工学博士,剑桥大学访问学者(已获邀请)。研究领域为:人机交互、认知科学等。至今发表论文40多篇,出版专著3部,参与出版专著2部。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装“十二五”预研、多项企业课题等。目前为现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议专家、国家工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human factor》(USA)与《航空学报》审稿专家,宇航学会会员,航空学会员 。
2023-08-30 14:52:381

嵌入式系统技术的作者简介

张晓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航空电子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负责人;《电子学报》、《航空学报》、《遥测遥控学刊》编委;中国电子学会理事、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航空学会理事;教育部电子电气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专家组组长,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系统竞赛专家组组长等。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级项目,在研制成功的我国首架共轴式双旋翼无人驾驶直升机科研项目中担任副总设计师。主要从事信息传输与处理、飞行器通信与电子系统、集成电路SOC设计等研究工作。1992年被航空航天工业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2年10月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9月被教育部授予“国家级教学名师奖”。
2023-08-30 14:53:011

高为炳的技术成就

非线性控制系统理论研究成果卓著高为炳是我国最早从事非线性控制系统理论研究的学者之一。早在60年代就对Lur"e直接控制系统开创性地引入了“消除中间变量法”,导出了最少保守性的绝对稳定性判据,迄今仍是国际上同类工作中最好的结果,并为1969年出版的著名著作《Nonlinear Differential Equations of High Order》所索引。他解决了用谐波平衡法研究含多个非线性元件系统的自激振荡问题,对强迫振荡的存在性条件和自激振荡的稳定性等问题的研究得到了重要结果。他还提出了“谐波线性化D-域方法”,系统解决了二阶非线性系统的多类稳定性问题。他的这些重要研究成果被钱学森、宋健的名著《工程控制论》索引。进入80年代后,高为炳和他所指导的研究生对现代非线性控制理论中的一批基本问题开展了系统和深刻的研究,发展完善了动态扩张算法,发现了非线性系统新的不变量——本性秩,解决了非线性系统最小阶动态解耦问题,提出了非线性系统观测器的一般形式和设计理论,取得了一批有很重要价值的成果,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1988年高为炳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出版了专著《非线性控制系统导论》,集中反映了他在这一领域的精深造诣。这本90万字的宏大著作是我国第一本有关专著,系统全面地介绍了非线性控制系统理论研究的丰富成果,出版后深受欢迎,1991 年再次印刷,成为这一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著作。首创变结构控制系统设计的“趋近律”方法变结构控制理论是50年代由苏联学者创立的一种控制系统设计方法,经典的变结构控制理论主要研究用相变量描述的单变量线性系统。进入80年代以来,受控对象、运行环境和所要完成的任务越来越复杂。如何设计控制器,使得受控系统对外部干扰及内部参数变化具有较强的鲁棒性成为自动控制领域的中心课题之一。在这一背景下,变结构控制理论由于其普遍适用性、对干扰的鲁棒性、控制形式的简单实用性等特点而引起人们的广泛研究和应用。用传统变结构控制理论设计多输入对象的变结构控制器时,会导致求解高阶联立不等式组,一般不能得到解析解,无法求出控制器。为克服这一困难,高为炳提出了“趋近律”方法。这一方法可将传统方法中求解高阶不等式组的问题简化为求解一个简单的代数方程,并通过适当选取方程中的函数和参数,可得到各种不同控制性能的变结构控制器。这一方法从全新的途径解决了多变量系统变结构控制器的设计问题,简明有效,易于设计,且可推广到多种类型的复杂系统,并提供了削弱系统抖振,保证控制过程品质的有效手段,成为变结构控制器设计的一种新的基本途径。“趋近律”方法现已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引用,据1998年底不完全统计,已被国内外30余种期刊和专著引用200余次。这一研究成果1997 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随着变结构控制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的迅速发展,许多科研工作者迫切希望及时了解最新进展并投入到相关研究工作中,急需阅读有关专著,但由于研究正处于迅速发展之中,要系统论述最新研究成果有很大难度。在这一形势下,高为炳克服困难,以自己多年从事变结构控制研究的深刻体验及对其新发展和体系组成的新思考,于1990 年出版了我国第一本有关专著《变结构控制理论基础》。该书详细介绍了变结构控制的基本数学理论,着重以独创的滑动模态分类和“趋近律”方法为线索,系统论述了多变量变结构控制系统的切换函数构造与控制器设计方法,深入探讨了不变性与鲁棒性以及新提出的品质控制等专门问题,并介绍了大量工程应用实例。该书的出版对我国变结构控制理论与应用研究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据1999年对控制领域四个主要期刊《自动化学报》、《航空学报》、《控制与决策》和《控制理论及应用》的调查,自1992年以来,有关变结构控制的论文大幅度增长,其中有63%以上引用了此专著。变结构控制理论的创始人之一V.I.Utkin教授见到此书后专门写了书评,称它“是一部现代变结构控制理论基础的系统论著,它丰富和发展了变结构理论的思想和方法,对这一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并将“趋近律”方法誉为“高为炳方法”,是“对现代变结构控制理论的根本功绩”。此专著1992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1993年高为炳根据变结构控制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重新改写了此书,写成专著《变结构控制的理论及设计方法》,病逝后由科学出版社于1996年出版,1997年获国家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和第三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紧随科技发展 不断扩展研究领域高为炳科研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依据自动控制学科发展的世界潮流,不断扩展研究领域,在许多重要研究方向上都取得重要成果。在大系统理论研究方面,高为炳用图论方法研究出大系统的多层结构分解法,将大系统分解为以一种最简单基本结构——“最小强相联系统”经多层组合而成,从而将大系统的稳定性问题转化为简单的最小强相联系统稳定性分析。这一方法为大系统稳定性分析提供了一条简便途径,也为以最小控制器镇定大系统提供了新的思路。连同高为炳建立的动态递阶控制理论、线性时变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非线性大系统在有限域中的鲁棒稳定性等重要结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系统稳定性和镇定理论。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在1987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机器人的协调控制系统研究在机器人控制方面,高为炳对多机器人的协调控制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多机器人新的力学模型,以递推形式的力链和速度链关系取代传统研究中采用的联立方程模型,解决了实时控制的计算有效性问题。他针对国际学术界采用的“主—从”型控制策略存在的易于出现内力对抗和实时计算困难的缺点,提出了“主—助”型控制策略,为解决机器人之间的负荷分配提供了一种更好方法。基于这种控制策略,高为炳在多机器人系统跟踪控制问题、适从控制问题、复杂装配任务问题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结果,为多机器人协调控制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他的这些成果在国际期刊和会议发表后,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重视,多次应邀到美国、日本等国讲学。在航天飞行器控制方面,高为炳提出和解决了大型空间柔性结构的状态观测问题。他所提出的状态观测静态方法和非线性观测器方法成功解决了柔性结构控制中的状态测量难题,使状态反馈控制方法能应用于实际。有关结果引起前苏联和日本学者的极大兴趣。高为炳还指导研究生在自动控制领域的鲁棒控制、分散控制、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的监督控制、智能控制等重要研究方向上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2023-08-30 14:53:261

7075铝合金的屈服强度怎么样呢?

产品名称:7075铝合金棒、铝合金棒提高合金中的锌、镁含量,抗拉强度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但其抗应力腐蚀和抗剥落腐蚀的能力会随之下降。经热处理,能达到非常高的强度特性。该系材料一般都会加入少量铜、铬等合金,该系当中以7075-T651铝合金尤为上品,被誉为铝合金中最优良的产品,强度高,远胜于软钢。此合金并具有良好机械性能及阳极反应。代表用途有航空航天、模具加工、机械设备、工装夹具,特别用于制造飞机结构及其它要求强度高、抗腐蚀性能强的高应力结构体。
2023-08-30 14:53:423

吴勇的西北工业大学教授

基本信息姓 名: 吴勇职称、职务: 教授学 科: 系统工程研究方向1. 航空电子综合系统及仿真技术2. 复杂系统建模、仿真及效能评估3. 先进火控理论教育背景1. 1985年西北工业大学航空火力控制专业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2. 1988年西北工业大学系统火力控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得硕士学位工作履历1988.4至今,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开设课程1. 航空电子系统综合化 本科专业课2. 航空电子综合系统 硕士专业课3. 系统硬件及软件综合设计 硕士实验课4. 航空电子系统的发展方向展望 博士专业课科研工作作为负责人主持航空科学基金3项,主持科研项目10多项;获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发表论文20多篇,EI、ISTP索引10多篇;申请发明专利5项,获专利授权2项。主要论著及代表性论文1. 改进型灰色聚类法对航电火控系统仿真可信度评估,火力与指挥控制,2012.4;2. 随机Petri网的光纤通道总线传输模型,火力与指挥控制,2012.4;3. 光纤通道交换网络WRR实时调度算法分析,航空学报,2012,2;4. 综合测试设备自检模拟器的设计与实现,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1,12;5. 模糊Petri网在航电总线系统故障诊断中的研究,测控技术,2011.6;6. 基于USB的通用1553B总线综合监测仪设计,火力与指挥控制,2011.4;7. 基于PXI的机载面板I/O模块通用测试系统研制,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0,8;8. 基于USB的1553B总线通用接口研究,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0,4;9. 线性调频连续波雷达双通道距离改进系统,计算机仿真,2009,11;10. The detection range improvement of two channels FMCW radar,IET Waveform Diversity and Digital Radar Conference 2008.12;获奖情况1. 2011.12,国防科学技术三等奖,排名第二。2. 2011.12,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十三。3. 2005.11,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九。4. 2004.11,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七。5. 2001.06,陕西高教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2023-08-30 14:54:301

洪嘉振的已发表论文:

[1]刘锦阳 李彬 洪嘉振.作大范围空间运动柔性梁的刚-柔耦合动力学[J].力学学报,2006,38(2):276~[2]蔡国平 李琳 洪嘉振.中心刚体-柔性梁系统的最优跟踪控制[J].力学学报,2006,38(1):97~[3]常忠正 洪嘉振.基于MPI的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并行计算[J].宇航学报,2006,27(1):89~[4]李彬 刘锦阳 洪嘉振.计及剪切变形的Timoshenko梁的刚-柔耦合动力学[J].计算力学学报,2006,23(4):419~[5]刘锦阳 洪嘉振.温度场中的柔性梁系统动力学建模[J].振动工程学报,2006,19(4):469~[6]赵飞云 洪嘉振 刘锦阳 谢永诚.高速旋转柔性矩形薄板的动力学建模和近似算法[J].振动工程学报,2006,19(3):416~[7]李智勇 刘锦阳 洪嘉振.作平面运动的二维平面板的热耦合动力学问题[J].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06,4(2):114~[8]蔡国平 洪嘉振.考虑附加质量的中心刚体-柔性悬臂梁系统的动力特性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05,41(2):33~[9]蔡国平 洪嘉振.旋转运动柔性梁的假设模态方法研究[J].力学学报,2005,37(1):48~[10]蔡国平 滕悠优 洪嘉振.中心刚体-柔性梁系统的旋转运动控制[J].宇航学报,2005,26(4):487~[11]蔡国平 洪嘉振.柔性机械臂的位置主动控制[J].机械科学与技术(西安),2005,24(10):1178~[12]陈纪朝 洪嘉振.模态信息探伤的实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5,24(4):81~[13]蔡国平 洪嘉振.旋转运动柔性悬臂梁的动力特性及振动主动控制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西安),2005,24(1):70~[14]杨辉 洪嘉振 余征跃.动力刚化问题的实验研究[J].力学学报,2004,36(1):118~[15]杨辉 洪嘉振 余征跃.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实验研究综述[J].力学进展,2004,34(2):171~[16]蔡国平 洪嘉振.中心刚体-柔性悬臂梁系统的位置主动控制[J].宇航学报,2004,25(6):616~[17]王巧 洪嘉振 尤超蓝.簇状卫星姿态控制方程的通用建模方法[J].宇航学报,2004,25(4):389~[18]尤超蓝 洪嘉振 章杰.周边式对接机构对接捕获阶段的三体力元动力学模型[J].宇航学报,2004,25(4):439~[19]蔡国平 洪嘉振.中心刚体—柔性悬臂梁系统的动力特性研究[J].航空学报,2004,25(3):248~[20]刘锦阳 洪嘉振.卫星太阳电池阵的刚-柔耦合动力学[J].空间科学学报,2004,24(5):367~
2023-08-30 14:54:441

鲍文的简介

1988.9-1992.7 哈尔滨工业大学动力工程系本科,获学士学位1992.7-1997.11 哈尔滨工业大学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研究生,获博士学位1996.3-1997.11 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学院助教1997.11-1999.12 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学院讲师1999.12-2003.6 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学院副教授2003.6-今 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学院教授2004.5-今 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学院博士生导师2003.6-今 哈尔滨工业大学先进动力技术研究所副所长2008.6-今 哈尔滨工业大学高超声速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1.国家重大专项专家组成员2.黑龙江省电机工程学会热控专委会 委员 秘书3.《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编委4.《Experimental Thermal and Fluid Science》、《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Journal of Thermophysics and Heat Transfer》、《Applied Energy》特约审稿人5.《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推进技术》、《航空学报》、《宇航学报》、《航空动力学报》特约审稿人
2023-08-30 14:55:031

中国航空学会的学术活动

中国航空学会及各专业委员会(分会)、地方学会每年均举行各种形式的学术会议。学会还和中国科协所属其他学会联合举办一些交叉学科的学术交流会。学会及各级组织每年举办的学术会议平均为40次左右,交流的论文在千篇以上,并评选、奖励优秀成果。国际交流:中国航空学会是国际航空科学理事会(ICAS)的全权会员单位。为促进科技合作,学会推荐有专长的科技人员参加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出席国际会议,同时在中国举办国际会议和展览会。学会邀请国外专家在国内作技术报告,接待国外学者、科技人员来华进行科技参观和学术讨论,组织双边性研讨会,以促进国内外之间的学术交流。组织活动:组织召开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学会工作会议等:办理学会所属工作委员会、专业委员会(分会)编委会的建立和调整;组织两院院士、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的推荐评选;发展会员,并为会员服务。科学普及:为向广大群众和青少年普及航空科学知识,学会及其各级组织经常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动。学会设有航空馆,展示国内外飞机或模型以及机载设备、发动机,介绍国内外航空技术的发展。继续教育:学会以各种形式向会员扩充新的科学技术知识,组织专题讲座、技术报告以提高会员的学术水平和工作能力。科技咨询:中国航空学会可以对国家科学技术政策和经济建设、国防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开展决策论证、提出政策建议、进行科技咨询服务。出版物:《航空学报》中文双月刊;《航空学报》英文季刊;《航空动力学报》中文双月刊,《航空材料学报》中文双月刊;《航空知识》中文月刊;《航空模型》中文双月刊。
2023-08-30 14:55:201

何广平的出版教材专著

⒈ 殷际英,何广平,《关节型机器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⒉ 方建军,何广平,《智能机器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⒊ 陆震,何广平,丁希伦,战强,《冗余自由度机器人原理与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近5年以第一作者发表的科研论文(期刊论文) 2004年⒈ EI:欠驱动冗余度空间机器人优化控制,控制理论与应用,2004,21 ⑵: 305-310;EI:04338313688⒉ EI:欠驱动机器人动力学运动规划的动态子空间法及控制,机械工程学报 2004,40⑻: 145-149。EI:04468459029⒊ EI:平面三连杆欠驱动机械臂的谐波函数控制方法,航空学报,2004,25⑸:520-524。EI:045287442062005年⒋ EI: Nonlinear dynamic analysis of planar flexible underactuated manipulators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2005,18⑴:78~82。EI: 05189079576⒌ EI: Selfreconfiguration of underactuated redundant manipulators with optimizing the flexibility ellipsoid,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2005,18⑴:92~97。EI: 05199092658⒍ EI:欠驱动机器人动力学耦合奇异研究,航空学报,2005,26⑵:240~245. EI:05219118460⒎ EI:欠驱动余度机械臂的动态自重构,机械工程学报,2005,42⑷:158~162,167。EI:05219118854⒏ 欠驱动冗余度机器人的非完整冗余特征研究,宇航学报,2005,26⑵:143~147。⒐ EI: Optimization of Planar Five –bar Parallel Mechanism via Self-reconfiguration Method,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2005,18⑵:185~192;EI:05509533997⒑ EI:欠驱动余度机械臂的无碰撞运动规划与控制,机械工程学报,2005,42⑹:208~213。EI: 05289208603;⒒ EI:柔性欠驱动机械臂的内共振现象及应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5,31⑻:913~916。EI: 053893748582006年⒈ 何广平,王侃,张向慧,五杆柔顺并联机构的多稳态特征综合,微纳电子技术,2006,43⑸:237-243。⒉ 何广平,范春辉,张乐,陆震. 双稳态平面并联机构,机械工程学报,2006,43⑿:95-100;(EI:070410388326)⒊ 何广平,谭晓兰,张向慧,陆震. 平面全柔性3-DOF过驱动并联机构的最优综合,机器人,2006,28⑹:623-628,635;(EI: 070310373287)2007年⒋ 何广平,谭晓兰,张向慧,双臂弹性单腿机器人的垂直跳跃控制,机械工程学报,2007,43⑸:44-49. (EI:072510662657)⒌ 何广平,陆震,谭晓兰,欠驱动机械臂的光滑时变指数稳定,航空学报,2007,28⑶:751-756.(EI 072710691810)⒍ Guangping He,Fengxiang Wang,Zhenlu. Optimal Synthesis of Planar 3-DOF Overactuated Parallel Mechanisms,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2007,20⑶:34-38。(EI 072810698074)2008年⒎ Guang-Ping He,Xiao-Lan Tan,Xiang-Hui Zhang and Zhen Lu. Modeling,Motion Planning,and Control of One-Legged Hopping Robot Actuated by Two Arms,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2008,43⑴:33-49.(SCI: 244ML,EI: 074610923246)⒏ The Nonholonomic Redundancy and Its Application of Second-order Nonholonomic Mechanical Systems,Robotics and Autonomous systems,2008,56⑺: 583-591.(SCI:332KV,EI: 082511324022)2009年⒐ Guang-Ping He,Zhi-Yong Geng. Exponentially Stabilizing An One-Legged Hopping Robot With Non-SLIP Model In Flight Phase,Mechatronics,2009,19⑶: 364-374. (SCI:704MH,EI 20091211970925)以第一作者发表的科研论文(会议论文)⒈ He Guangping,Optimum Motion Planning of Parallel Redundant Mechanisms With Shaking Force Reduction,Computational Engineering in Systems Applications,CESA,2006。⒉ Guangping He. Research on the redundant actuated parallel mechanisms with full compliancy,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gration and Commercialization of Micro and Nano-systems,Sanya,Hainan,China,January,10-13,2007.⒊ Guang-Ping He,Zhi-Yong Geng. Optimal Motion Planning of A One-Legged Hopping Robot,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nce on Robotics and Biomimetics,2007. ROBIO 2007,1178-1183.⒋ Guang-Ping He,Zhi-Yong Geng. Optimal Motion Planning for Differential flat Underactuated Mechanical Systems,Proceedings of th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tomation and Logistics Qingdao,China September 2008,1567-1572.
2023-08-30 14:56:031

李爽的基本信息

李爽,工学博士,教授,2007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飞行器设计专业,2010年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012-2013年英国Strathclyde大学机械与宇航工程系访问学者。主要从事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深空探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作为课题负责人,先后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国家“863”计划课题、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新教师类)、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第四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江苏省博士后基金、上海航天创新基金和南航创新基金各1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12篇,EI收录25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担任国家自然基金函评专家,IEEE T AERO ELEC SYS、AEROSP SCI TECHNOL、ADV SPACE RES、ACTA ASTRONAUT、P I MECH ENG G-J AER、J INTELL ROBOT SYST、AIRCR ENG AEROSP TEC、CHINESE J AERONAUT、自动化学报、航空学报、宇航学报、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等刊物审稿专家。
2023-08-30 14:56:201

试述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与我国的对策?

试述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与我国的对策有哪些呢,下面中达咨询招投标老师为你解答以供参考。一、风险管理与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概述风险管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工程工程项目管理方面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虽然风险管理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原始人类的生存活动,但是作为系统的科学方法,则产生于本世纪初的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造成经济衰竭,因此提出了包括风险管理在内的企业经营管理问题。1929-1933年美国卷入最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使风险管理问题成为许多经济学家研究的重点。1931年,美国管理协会保险部首先提出风险管理概念,1932年成立纽约保险经纪人协会,由纽约几家大公司组织定期的讨论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该协会的成立标志着风险管理学科的兴起。但是,风险管理真正在美国工商企业中引起足够重视而得到推广则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美国企业界发生了两件大事,其一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自动变速器装置引发火灾,造成巨额经济损失;其二是美国钢铁行业因团体人身保险福利问题及退休金问题诱发长达半年的工人罢工,给国民经济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这两件大事促进了风险管理在企业界的推广,从此风险管理得到了蓬勃发展。1963年,美国出版的《保险手册》刊载了《企业的风险管理》一文,引起欧洲各国的普遍重视,以后对风险管理的研究逐步趋向系统化、专门化,风险管理也成了企业管理科学中一门独立的学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风险管理和工程项目管理相结合的一门学科。一方面,工程项目风险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出现的风险,工程项目中各种不同确定因素的变动对工程项目管理过程有重大影响,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要结合工程项目风险的特点并与工程项目管理过程相适应;另一方面,工程项目风险是风险在工程项目中的特殊表现形式,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风险管理在工程项目管理领域的延伸,它要按照风险管理的一般原则进行管理。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是从分析工程项目风险起源入手,探讨降低工程项目风险、为工程项目提供安全保障、促使工程项目顺利进行的方法;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目的是寻找对工程项目风险进行有效管理的途径,以上这些都属于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范围。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对策的制定和实施,以及根据实施效果的反馈信息对计划调整和再实施等,都属于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实务研究。因此,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过程中,可以将理论研究与实务研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通过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研究更好的指导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实务研究,从而实现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根本目的;再通过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实务研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风险管理理论。二、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现状项目管理者联盟,项目管理问题。(一)国外的研究从出版的著作和发表的论文看,英国学者Ju2022Ru2022Turner所著《TheHandbookofProject-basedManagement》有一章专门讨论了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问题,最具有代表性的期刊是由英国Butterworth-HeinemannLtd主办的《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jectManagement》,其中经常刊登有关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文章。常刊登有关工程项目风险方面文章的杂志还有:英国的《ProjectAp-praisal》、美国的(JournalofRiskandUncertainty),(RiskAnalysis),(TheEngineeringEconomist)等,与此有关的还有其他杂志(Insurance:MathematicsandEconomics),(DecisionSciences),(ManagementScience),(Econometrics)等。论文的主要内容集中在技术方法的开发和理论体系的完善上,也有一定数量的应用报告和体会的文章。从开发的软件和应用方面来看,己经开发的软件如美国的PalisadeCorporation的“AnalyticalPowerTools”系列软件、英国的“RiskNet”软件、挪威的“Dyn-Risk”软件、芬兰的“Riskman”软件等。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应用范围很广,己经从最初的国防、航天和建设部门广泛应用到医药、化工、矿山、石油等部门。值得注意的是,英美等国的许多部门在应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技术的同时,还编著并且不断修订针对本部门特点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手册,从而保证了采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如美国防务系统管理学院编著的《RiskManagement:ConceptsandGuidance》就是美国国防部关于在武器装备研制中如何减少和控制风险的规范化著作,此书1989年版本的中译本已经于1992年由我国国防科工委军用标准化中心译出版。(二)我国研究的现状我国对于风险问题的研究是从风险决策开始的,起步很晚。“风险”一词是在1980年首次由周士富提出的,这与我国改革开放前长期实行的高度集中统一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是相适应的。1991年,顾昌耀和邱苑华在《航空学报》上首次将嫡扩展到复数并且用于风险决策研究。十多年来,我国有关风险分析、风险决策的论著已经有一些,但是讨论工程项目风险的著作并不多,讨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则更少。从出版的著作和发表的论文方面看,我国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着重于工程项目进度、费用的控制,这主要是从引进国外的网络计划技术开始的。由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倡导,于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开始对网络计划技术方面进行研究,并在一些部门进行了试点应用,华罗庚教授将网络计划技术概括为统筹法,后来也有人称之为统筹学。同时,我国杰出的科学家钱学森也从系统工程的角度积极倡导科学管理,并把计划协调技术应用于我国国防建设的重要工程项目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从开发的软件和应用方面来看,各高校的管理学院、计算技术所、北京梦龙科技开发公司、大连同洲电脑有限公司(中日合资)等单位都对工程项目管理的进度开发过一些软件,但是主要是采用计划协调技术而没有针对工程项目风险。工程项目风险分析在我国也曾经应用于实践,如三峡工程工程项目、上海地铁建设工程项目、大亚湾核电站工程项目等。从上述国内外研究的综述可以看出: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方面,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务应用,与西方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都有很大差距,我国的水平仍然处于引进、吸收和消化阶段。为了尽快缩小国内外差距并力争有所突破和创新,不仅要求我国的工程项目经理们提出一系列直接针对现实工程项目风险问题的对策,也要求经济管理科学工作者们提出一整套有利于理解现实问题、能够解决现实问题、适合中国国情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同时还要对各种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细致的实证分析,用丰富详实的经验材料对各种理论的科学性和各种方法的有效性做出检验,并不断的拓宽应用范围,这些都是摆在我国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研究工作者和实际管理人员面前的一些艰巨的任务。三、我国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指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对可能导致损失的工程项目不确定性进行预测、识别、分析、评估和有效的处置,以最低的成本完成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以观察、实验和分析损失资料为手段,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数学工具,以系统论为科研方法去研究工程项目的部门、进度、成本、市场等各个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从而寻求控制风险的规律。通常风险管理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量化处理和风险监督。从上述概念可以看出:风险管理强调对工程项目目标的主动控制,对工程进行过程中遭遇的风险或干扰因素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以避免和减少损失。目前,工程项目管理界已经把风险管理和目标管理列为工程项目管理的两大基础,认为只有把这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较好的实现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然而,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在我国建设领域中仍然是薄弱环节,加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提高工程项目的抗风险能力,仍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一)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第一,由上所述,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方面,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应用,我国与西方发达的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我国的水平仍然处于引进、吸收和消化阶段。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特点下,竞争的需要和信息技术的支撑,促使了工程项目管理的全球化发展:国际间的工程项目合作日益增多以及国际化的专业活动日益频繁。但是,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国际化水平还有待提高。第二,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我国虽己出台了《担保法》和《保险法》,但由于缺乏针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具体规定,在实践中难以操作。保证担保和保险虽能有效帮助企业转移风险、规避风险,但是保险业只承担纯粹的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导致的损失,转移的是意外和自然灾害风险。《建筑法》第48条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为从事危险作业的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支付保险费。”根据此条规定,建筑职工意外伤害保险属强制性保险,投保人是施工企业。该保险一般都是在合向签证时办理,真正出现工伤事故时,企业考虑的是企业的形象,只要未产生严重的影响,基本上都是采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私了办法。目前己开办的建筑工程保险和安装工程保险,由于保险的费用来源不明确,加之保险的条款中规定是“由业主或主承包商统一投保的方式”,所以,国内工程保险的投保率都很低。第三,风险识别和风险处理手段落后。风险管理技术是20世纪初60年代以来的现代工程项目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我国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引进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时,由于当时管理水平较低和人们风险意识较差,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未能及时引进,直到80年代中期以来,风险管理理论才逐渐被引入,在一些大型土木工程工程项目中运用。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2023-08-30 14:56:391

梁彦的西北工业大学教授

人物简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中国博士后基金等研究项目10项;作为项目主要完成人,参与国防预研等研究项目10余项。在《Signal Processing》、《Computers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IEEE Transactions on Aerospace and Electronic Systems》国际杂志和《自动化学报》、《控制理论与应用》、《电子学报》等国内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SCI、EI索引16篇次。荣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三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等4项,2004年获陕西省青年科技奖,入选校英才计划。主要研究方向:复杂动态大系统建模、估计、控制与仿真,信息融合,信息感知与控制,图像理解。个人简历出生于1971年1989.9-1993.7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工程学院,获学士学位1995.9-2001.4 西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系,获硕士、博士学位2001.5-2003.7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 博士后2004.5-2009.4 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 副教授2006.5-2006.8 香港理工大学电子计算系 Research Fellow2007.12-2008.12 Alberta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 国家公派访问学者2009.5-至今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科研方向估计理论,信息融合,目标跟踪与识别,远程预警数据处理等学术兼职2005—至今 IEEE member2006—至今 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员2008—至今 中国航空学会会员2006—至今 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2009—至今 中国航空学会信息融合专业委员会委员2009—至今 陕西省自动化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2008—至今 《机械与电子》特邀编委The 2011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tronics and Automation 程序委员会委员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Advanced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Intelligent Informatics程序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二十五界青年学术会议,2010 年,大会特邀报告人第三界中国信息融合大会,2011 年,组织委员会主席第二界全国信息融合年会,2010 年,程序委员会副主席第一界全国信息融合年会,2009 年,程序委员会委员第三十界中国控制会议,2011 年,程序委员会委员《IEEE Trans. Automatic Control》、《Automatica》、《Systems and Control Letter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ust and NonlinearContro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Contro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aptive Control and Signal Processing》、《Asian Journal of Control》、《EURASIP Journal on Advances in Signal Processing》、《Applied Mathmatics and Computation》、《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Ad Hoc & Sensor Wireless Network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tomation and Computing》、《自动化学报》、《控制理论与应用》、《电子学报》、《航空学报》等学术刊物审稿人科技奖励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排名第一)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排名第三)陕西省青年科技奖(2004,荣誉)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三等奖(2003,排名第五)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排名第八)科研项目1.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负责人), 2006-20092. ×××雷达数据处理算法与工程实现 国防科技项目(负责人),2005-20093. 量测随机缺失多速率系统估计理论与应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2011-20134. 网络化混合系统多源信息估计与融合的关键问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20055. 针对多种异类信息的混合估计与融合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20036.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 国防科技项目(负责人),2005-20087. ×××跟踪算法性能评估系统 国防科技项目(负责人),2003-20058. ×××体系基本生成软件 国防科技项目(负责人),2010-20119. ×××网络智能化管理技术研究 国防科技项目(负责人),2010-2011
2023-08-30 14:56:521

李玉龙的生平

李玉龙,男,1961.06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三批“长江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985年4月获西北工业大学固体力学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88年以双边合作培养博士生身份赴英国牛津大学工程科学系学习,1992年获固体力学博士学位,1996年被选拔为博士生导师。1996年为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访问教授,1996年至2000年为约翰·霍布金森大学博士后、副研究科学家。1993年至1996年担任飞机系副系主任,2006年起担任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入选“国防科工委第二批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2006年被评为国防科工委“优秀教师”称号,入选陕西省“三五人才”,是美国约翰霍布金森大学、日本东京理科大学、法国巴黎第六大学等访问教授。现任国际理论与实用力学联合会(IUTAM)材料力学工作委员会委员,国家“863”专家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力学组成员,第六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数理学部委员,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航空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结构与强度分会主任委员。《Acta Mechanica Sinica》、《固体力学学报》、《航空学报》、《爆炸与冲击》等杂志编委。国家重点学科“固体力学”学科带头人,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飞行器结构力学与强度技术”负责人,教育部和国家外专局创新引智基地“结构力学行为科学与技术”负责人,航空学院“先进结构与材料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飞行器结构抗坠毁设计,飞行器结构抗离散源撞击设计、分析与试验验证,极端环境下先进材料及结构的力学行为及其优化设计等研究工作,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国防预研以及重大工程应用项目的研究。出版专著4本,获得国家专利10项,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60余篇,被SCI检索100篇,被EI检索137篇,论文被他人引用超过300次。先后指导博士研究生25名,硕士研究生61名。
2023-08-30 14:57:251

万敏的简介

在Int. J. Mach. Tools Manuf., ASME J. Manuf. Sci. Eng.、J. Mater. Process. Technol.、Int. J. Adv. Manuf. Technol.、Appl. Math. Modelling、《航空学报》等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上累计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SCI收录25篇(H因子为16,google学术数据),其中在切削领域顶级期刊Int. J. Mach. Tools Manuf.发表学术论文10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0项。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基金等项目10余项。从事专业为航空宇航制造工程,主要研究方向为先进制造工艺中的基本力学问题:1.高效高精密加工理论2.切削过程分析与建模方法3.切削系统稳定性分析4.高性能切削刀具设计技术
2023-08-30 14:57:391

沈毅的个人简历

沈毅,男,1965 年 2 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5 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分别于 1988 年和 1995 年在哈工大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88 年留校任教, 90 年任讲师, 93 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97 年破格晋升为教授, 99 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1999 年至今历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控制教研室副主任、控制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主任,2004 曾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本部)航天学院常务副院长、本科生院院长、教务处处长,负责研究生培养工作。曾获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师萤雪一等奖、宝钢一等奖教金等教学奖励;获国家三等奖 1 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3 项,已有 3 项专利获得授权;在哈工大 负责创 建的 “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 学科,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 。曾被评为哈尔滨工业大学青年学科带头人,入选国家 863-409-2 专家组成员,入选教育部“ 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和“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在国际权威期刊“ 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 Measurement ”、“ Journal of Guidance, Control & Dynamics ”、“ Physica D: Nonlinear Phenomena ”、国内重要刊物“电子学报”、“控制理论与应用”、“仪器仪表学报”、“航空学报”、“兵工学报”,以及IEEE IMTC 、IMEKO 、IFAC 等国际会议上发表科技论文 100 余篇。
2023-08-30 14:57:521

李玉龙的人物简介

李玉龙 教授,男,1961年6月生,博士,博士生导师,第三批“长江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985年4月获西北工业大学固体力学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88年以双边合作培养博士生身份赴英国牛津大学工程科学系学习,1992年获固体力学博士学位,1996年被选拔为博士生导师。1996年为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访问教授,1996年至2000年为约翰·霍布金森大学博士后、副研究科学家。1993年至1996年担任飞机系副系主任,2006年起担任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入选“国防科工委第二批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2006年被评为国防科工委“优秀教师”称号,入选陕西省“三五人才”,是美国约翰霍布金森大学、日本东京理科大学、法国巴黎第六大学等访问教授。现任国际理论与实用力学联合会(IUTAM)材料力学工作委员会委员,国家“863”专家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力学组成员,第六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数理学部委员,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航空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结构与强度分会主任委员。《Acta Mechanica Sinica》、《固体力学学报》、《航空学报》、《爆炸与冲击》等杂志编委。国家重点学科“固体力学”学科带头人,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飞行器结构力学与强度技术”负责人,教育部和国家外专局创新引智基地“结构力学行为科学与技术”负责人,航空学院“先进结构与材料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飞行器结构抗坠毁设计,飞行器结构抗离散源撞击设计、分析与试验验证,极端环境下先进材料及结构的力学行为及其优化设计等研究工作,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国防预研以及重大工程应用项目的研究。出版专著4本,获得国家专利10项,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60余篇,被SCI检索100篇,被EI检索137篇,论文被他人引用超过300次。先后指导博士研究生25名,硕士研究生61名。
2023-08-30 14:5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