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艾青的诗《我爱这土地》

2023-09-06 15:15:33
TAG: 艾青
共13条回复
wpBeta

原文: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出处:

现代艾青《我爱这土地》

我爱这土地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11月17日,发表于同年12月桂林出版的《十日文萃》。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作者和当时文艺界许多人士一同撤出武汉,汇集于桂林。作者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便写下了这首诗。

二、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假如”开头,这个头开得突兀、新奇,有凝神沉思之感。诗中的“鸟”是泛指,是共名,它不像历代诗人所反复咏唱的杜鹃、鹧鸪那样,稍一点染,即具有一种天然的特殊的情味和意蕴,而是全靠作者在无所依傍的情况下作出新的艺术追求。

再则,诗中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也和古典诗词中栖枝的黄莺、啼血的杜鹃、冲天的白鹭等大异其趣,它纯粹是抗战初期悲壮的时代氛围对于作者的影响所致,同时也是这位“悲哀的诗人”(作者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和个性的深情流露。

诗的首句集中展现了作者对土地的一片赤诚之爱。在个体生命的短暂、渺小与大地生命的博大、永恒之间,作者为了表达自己对土地最真挚、深沉的爱,把自己想像成“一只鸟”,永远不知疲倦地围绕着祖国大地飞翔。

全诗表现出一种“忧郁”的感情特色,这种“忧郁”是对灾难深重的祖国爱得深沉的内在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自民族的苦难,因而格外动人。这里有深刻的忧患意识,有博大的历史襟怀,有浓烈的爱国真情。

这种忧郁表现在两点:其一,强烈的抒情色彩。这首诗可以说是作者的自白。作者采用了“直接”的抒情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土地的感情。它像“誓词”一样严肃,又像“血”一样庄严,十分强烈,震撼人心。诗人用了四行象征性的诗句,来概括“我”的使命。

这四句诗并没有具体所指,但它们以更形象、更广泛的泛指性,扩大加深了这使命的内涵。

作者所深深爱着的这土地,正在经历着一场历史的大搏斗,大变革。人民在奋起,民族在觉醒,“无比温柔的黎明”已经可望了,作者作为一只鸟,就要为这一伟大的时代歌唱。

其二,写实和象征交织。作者用写实和象征的手法,描绘了一组鲜明的诗歌意象,分别赋予“大地”、“河流”、“风”、“黎明”等意象不同的象征和暗示意味。但作者对祖国的“黎明”也抱有乐观的信念,作了美妙的抒写。

这首诗在抒情上不断地强化自己的感情,以便久久地拨动心弦。此诗偏以“假如”开头,这是第一层强化。谁不知道鸟声优美清脆,此诗偏以“嘶哑”相形容,这是第二层强化。光有这两层强化还不够,于是诗中接连出现了所歌唱的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描写这些对象时达到了穷形尽相、淋漓酣畅的地步,充分体现了这位自由体诗人的艺术特色。写诗多半是忌用或少用“的”字的,因为“的”字一多,拖泥带水,冲淡了诗味。

作者艾青则不然,他敢于用由一系列“的”字组成的长句来抒发缠绵而深沉的感情,喜欢在所描写的对象前面加上大量的形容词和修饰语,以展现对象的神采风貌,形成一种特殊的立体感和雕塑感,这是作者艾青的自由诗创作不同于其他自由诗作者(如田间)的一个重要特色。

《我爱这土地》这首诗也不例外,且看诗人在“土地”“河流”“风”“黎明”这样的中心词语前面特意加上的“悲愤的”“激烈的”“温柔的”等许多修饰语,就科窥见其中的奥秘了。以上所说的这些描摹土地、河流等景观的长句,可说是第三层强化。

正当为作者不断的歌唱——顽强的生命力所折服所吸引时,诗篇却陡然来了一个大的转折,一个破折号之后突出“我死了”,让身躯肥沃土地。

于是,生前和死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而在这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中一以贯之的乃是“鸟”对土地的执著的爱,这便是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念兹在兹,至死不渝。

康康map

《我爱这土地》

作者: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可乐

《我爱这土地》

作者: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gitcloud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们也刚刚学了,加油

左迁

《我爱这土地》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的抒情名篇,以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形象抒发了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诗人艾青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更能表达诗人为祖国前途、命运担忧,心力交瘁的情状。

我爱这土地作者:艾青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CarieVinne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S笔记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我们都爱这脚下的土地,

所受的伤

要我们大家一起来行动!!!!!!!!!!1

FinCloud

《我爱这土地》

作者: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snjk

中文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写于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七日

英文

   If I were a bird

  I should sing with my husky throat

  The land which is being hitted by the storm

  The river which is always filled with our indignation

  The wind which blows violently forever

  And the most tenderness dawn which comes from the forest……

  After that I died

  The feathers corrupted in the earth.

  Why are the tears always in my eyes?

  That"s because I love the land so much……

皮皮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nicehost

作者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

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再也不做稀饭了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慧慧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相关推荐

《我爱这土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我爱这土地》表达了出了作者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最伟大、最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写出了自己那真挚的爱国情怀,展现了作者对祖国土地的一片赤诚之爱。原文:我爱这土地【现代】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扩展资料:创作背景《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11月17日,发表于同年12月桂林出版的《十日文萃》。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作者和当时文艺界许多人士一同撤出武汉,汇集于桂林。作者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便写下了这首诗。作者通过描述自己生活在祖国的这块土地上,痛苦多于欢乐,心中郁结着过多的悲愤和痛苦。然而,这毕竟是生他养他的祖国,即使为她痛苦到死,也不愿意离开这土地。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我爱这土地
2023-08-30 17:18:481

我爱这土地的主旨是什么

主旨:作者通过描述自己生活在祖国的这块土地上,痛苦多于欢乐,心中郁结着过多的“悲愤”、“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然而,这毕竟是生他养他的祖国,即使为她痛苦到死,也不愿意离开这土地——“死了”以后连“羽毛”也要“腐烂在土地里面”。表达了作者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最伟大、最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8年写的一首现代诗。这首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的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扩展资料《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11月17日,发表于同年12月桂林出版的《十日文萃》。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作者和当时文艺界许多人士一同撤出武汉,汇集于桂林。作者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便写下了这首诗。土地是个博大的意象,诗人选择它来作为寄情和倾诉的对象,其境界极其广阔,然而又将这些感情浓缩在10行的诗句里,取得了极佳的艺术效果。这首先是因为作者不是从实处落笔,而是从虚处落笔,不是直写自己与土地的关系,而是通过想像把自己虚拟为“一只鸟”,借鸟儿与土地的关系来展开全诗的艺术境界,使诗的整体构架显得巧妙自然,浑然不觉。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我爱这土地
2023-08-30 17:19:021

《我爱这土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深沉、热情、悲怆。《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诗人艾青写的一首现代诗。作者通过描述自己生活在祖国的这块土地上,痛苦多于欢乐,心中郁结着过多的“悲愤”、“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然而,这毕竟是生他养他的祖国,即使为她痛苦到死,也不愿意离开这土地——“死了”以后连“羽毛”也要“腐烂在土地里面”。表达了作者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最伟大、最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u2002扩展资料这首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的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11月17日,发表于同年12月桂林出版的《十日文萃》。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作者和当时文艺界许多人士一同撤出武汉,汇集于桂林。作者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便写下了这首诗。
2023-08-30 17:19:181

我爱这土地是谁写的诗?

《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11月17日,发表于同年12月桂林出版的《十日文萃》。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作者和当时文艺界许多人士一同撤出武汉,汇集于桂林。作者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便写下了这首诗。40年代中国最有代表性的诗人,他的诗歌于悲哀中凝聚着关于土地和太阳的深沉主题,在艺术上也达到了历史的综合,对古代诗歌、西方现代诗,左翼诗歌和现代派等多种传统的融合。|历史地位和分期艾青34年就以《大堰河——我的母亲》出名,被称为吹芦笛的诗人,那时起就呈现出世界潮流、民族主题和个人气质的自觉融合,不过更加受到西方诗风的影响。等到抗战爆发后,他就转型成为一个吹号的诗人,有诗集《北方》和长诗《向太阳》,探索用新诗表达民族心声的道路。他的诗作40年代的七月派诗人有直接的影响,其余拍一再申明他们是在爱情的影响下成熟起来的,自觉把艾青作为旗帜。中国新诗派的代表穆旦也显然受到艾青的影响。他的诗对国外,尤其是日本进步青年,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其完成的是历史的综合这一任务,坚持了中国诗歌会左翼诗人那种现实的革命的战斗的内容传统,另一方面又吸收了现代派诗人在创作手法的成果。其手法呈现出古典中国诗歌和西方现代印象派的内在统一。|艾青诗歌的特点内容上的特点是在悲哀的感情基调上,唱出深沉热烈的颂歌。其诗绪,也就是反复环绕在诗歌中的情感,是悲哀忧郁的,构成了“艾青式的忧郁”。其早期表现为漂泊的情愫,是诗人个人境遇和西方文学思潮的结合,后来在抗战中,其增添了国家、民族和时代的思考,于是升高到深沉的爱的程度,这些契合在一处构成了艾青诗歌的总体特点。其诗歌常用的意象有土地和太阳。土地代表了爱国主义,对祖国大地的热爱,也代表了艾青对其上朴素劳动者的认同和关注,这在《大堰河——我的母亲》《我爱这土地》中可以看出来。其太阳的意象代表了诗人对光明和理想的追求,比如《向太阳》《黎明的通知》。其艺术上的特点则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印象式的意象构建,另一个则是自由体诗歌的诗体。其创作通常从一瞬间的感觉和印象出发,然后用主观感情加以浸润,在二者的融合中创造出既是明晰的,有时具有象征意义的视觉形象,在充满了丰富的光和色的同时,有包含深刻的意蕴。这一点显示了艾青诗歌和西方印象派绘画和诗歌的联系,也和中国古代诗歌用意象的美学原则有共通之处。其创作采用自由体,追求散文美,因为诗体的自由更能适应动荡激烈的时代,而散文更加新鲜单纯富有人间气息。但是其自由体又能在表面上的自由中,利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达到参差中的和谐。其诗歌是抗日战争时期主流自由体诗歌的历史成就。
2023-08-30 17:19:261

我爱着土地,土地象征什么?河流象征什么?风象征什么?黎明象征什么?

答:象征着灾难深重的祖国,凝聚着诗人对祖国、人民以及对大地母亲深沉的爱,对祖国命运深深的忧患意识
2023-08-30 17:19:354

我爱这土地艾青全文赏析

  1、赏析: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是他诗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之一(另一个是“太阳”)。“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对“土地”的热爱,是艾青作品咏唱不尽的旋律。“假如我是一只鸟”,全诗以这样一个出人意料的假设开头,使读者不禁发出疑问,“鸟”的形象和作者所要歌颂的“土地”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   2、作者对此作出了阐释。“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在炮火连天、国运危急的时刻,一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鸟也要奋力抗争,用自己的歌喉发出不屈的声音。这使人联想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嘶哑的喉咙”,让我们看到这是一只饱受磨难的鸟,它的歌声,是用整个生命发出的。   3、下面四行诗,分别描述了鸟儿歌唱的四个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它们的核心是“土地”。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这四个对象前面都加了长长的修饰语。“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是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国土的写照。   4、“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土地上的河流,像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一般汹涌奔流。“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土地上空吹刮着的风,象征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5、“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小鸟活着时,倾尽全力为土地而歌唱,死后,又将自己的全身投入土地的怀抱,连羽毛都与土地融为一体。在诗的第二节,作者笔锋一转,由上文对歌唱者动态的描述,转而对“我”进行了一个近镜头的特写。这是以设问的方式进行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眼里常含泪水”这样一个静态的特写,表现了悲愤痛苦的情感恒久萦绕于“我”的心中。“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目睹山河破碎、人民涂炭的现实,对祖国爱得愈深,心中的痛苦也愈强烈。   6、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精华,它是那个苦难的年代,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种爱刻骨铭心,至死不渝,不仅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更是全民族普遍的爱国情绪的浓缩。艾青以这两句诗,抒发了那个时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
2023-08-30 17:19:571

谁知到《我爱这土地》的意思?

是艾青的那首诗吗
2023-08-30 17:20:096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中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象征
2023-08-30 17:20:318

急求赏析我爱这土地

【全诗赏析】《我爱这土地》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的抒情名篇,以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形象抒发了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诗人艾青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更能表达诗人为祖国前途、命运担忧,心力交瘁的情状。集中展现了艾青对土地的一片赤诚之爱。在个体生命的渺小、短暂与大地生命的博大、永恒之间,诗人为了表达自己对土地最真挚深沉的爱,把自己想像成是“一只鸟”,永远不知疲倦地围绕着祖国大地飞翔,永远不停歇地为祖国大地而歌唱,既唱出大地的苦难与悲愤,也唱出大地的欢乐与希望;即使死了,也要将整个身躯融进祖国的土地中,以表示自己对土地的深沉之爱。全诗的感情是强烈而内在的,基调是深沉而忧郁的。可以说,时代的投影与真实的感受相结合,使得这首诗的感情显得极为真诚,更有感染力,更能拨动读者的心弦【诗句赏析】“假如我是一只鸟”,全诗以这样一个出人意料的假设开头,使读者不禁发出疑问,“鸟”的形象和作者所要歌颂的“土地”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在炮火连天、国运危急的时刻,一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鸟也要奋力抗争,用自己的歌喉发出不屈的声音。这使人联想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嘶哑的喉咙”,让我们看到这是一只饱受磨难的鸟,它的歌声,是用整个生命发出的。下面四行诗,分别描述了鸟儿歌唱的四个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它们的核心是“土地”。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这四个对象前面都加了长长的修饰语。“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是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国土的写照。“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土地上的河流,象征着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江河一般汹涌奔流。“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土地上空吹刮着的风,象征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小鸟活着时,倾尽全力为土地而歌唱,死后,又将自己的全身投入土地的怀抱,连羽毛都与土地融为一体。在诗的第二节,作者笔锋一转,由上文对歌唱者动态的描述,转而对“我”进行了一个近镜头的特写。这是以设问的方式进行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眼里常含泪水”这样一个静态的特写,表现了悲愤痛苦的情感恒久萦绕于“我”的心中。“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目睹山河破碎、人民涂炭的现实,对祖国爱得愈深,心中的痛苦也愈强烈。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精华,它是那个苦难的年代,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种爱刻骨铭心,至死不渝,不仅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更是全民族普遍的爱国情绪的浓缩。艾青以这两句诗,抒发了那个时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
2023-08-30 17:21:001

艾青写《我爱这土地》的写作背景 1

太阳与土地是最能概括艾青诗歌特色的两个概念.诗人对于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常常借助太阳这一意象得以表现,艾青仿佛是一位夸父,至死不渝地追寻着太阳、光明和理想;作为另一面,与诗人血脉相连的土地也是他一生一世都无法割舍的眷恋.他曾说过:“这个无限广阔的国家和无限丰富的农村生活—无论旧的还是新的—都要求在新诗上有它的重要篇幅.”(《献给乡村的诗·序》)艾青对土地的关注,就是对农民、民族、祖国的挚爱.写于抗战爆发后1938年的《我爱这土地》就是艾青这种特有的土地情结的代表作.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艾青向祖国捧出一颗赤子之心,爱国深情的抒发,波澜起伏,层层推进. 一、点出土地情结.先欣赏起始两句:“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诗人对土地的酷爱,已到了不知道如何倾诉的地步.于是,他只能舍弃人的思维语言而借用鸟的简单朴素的语言倾泻他的爱情,在诗人看来,这简单朴素的往往是最真诚热烈的.形容词“嘶哑”,已不能再唱出美丽悦耳清亮动听的情歌,但这“嘶哑”的歌声正能抒发对土地的义无反顾的真诚和执著.于是土地情结的激越歌声由此响起. 二、倾吐土地情结.可分四层.第一层:隐喻人民苦难.“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暴风雨”、“悲愤的河流”这些意象告诉我们,艾青魂牵梦绕地爱着的土地,是布满痛苦、躯体上有太多凝结成块的流不动的悲愤的土地.当时日寇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等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草菅人命.艾青在《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有着相似的描写:“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风,/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紧紧地跟随着/伸出寒冷的指爪/拉扯着行人的衣襟,/用着像土地一样古老的话/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诗人用“寒冷”、“雪”、“风”、“封锁”等意象勾勒出扼杀着一个个求生的生命的悲惨处境.两首诗写于同一时期,都表现出诗人对人民苦难的深情关注.第二层,隐喻人民反抗.“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一句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神州土地养育了中华民族,也养育了一种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无止息”暗寓反抗精神的传承,“刮”、“激怒”表示力量的强大,由悲土地之苦难转入赞土地的抗争,诗人的土地情结深了一层;第三层,“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一句可以看作是斗争前景的象征,也可以更“实”一点,看作是充满生机的解放区的象征,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的象征.总之,诗人的情思已由悲愤、称颂进入憧憬,表现出坚定的必胜信念,构思又进一层:第四层,“—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诗人没有沉溺于对“温柔”恬静的“黎明”的欣赏中,为了自己的爱永远留给土地,他作出了上述郑重庄严的抉择.这种献身精神可以作这样的诠释:我来自土地而最终归于土地,这样,爱才得以升华,得以永恒.这是一种多么超凡脱俗、悲壮高尚的土地情结啊! 三、升华土地情结.第二节的一问一答,诗人由借鸟抒情转入直抒胸臆:“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太“深沉”太强烈的土地之爱,已使诗人难以诉诸语言,只能凝成晶莹的泪水.“深沉”一词也许达不到与实际感情相应的表达强度,于是,其后紧跟的六个沉重的省略,似乎涌动着潜流地火般的激情,更为沉重地叩击着读者的心房,激起读者持续的共鸣.全诗在这问答中达到高潮,那炽热、真挚的爱国情怀,留下不尽的余韵. (一)情境导入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地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现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澄,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浙江金华人.自幼由一位贫苦农妇养育到5岁回家.1928年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翌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32年初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1935年出狱,翌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泥土气息浓郁,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2、写作背景 《我爱这土地》一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2023-08-30 17:21:221

我爱这土地原文

1、我爱这土地,作者艾青,朝代:现代。2、原文: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023-08-30 17:21:301

《我爱这片土地》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我爱这土地》营造了的意境是用鸟儿嘶哑的歌喉,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的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鸟儿的歌喉虽然沙哑但却宽厚,虽然悲哀但却博大,虽古朴但却苍劲有力,显示出一种雄浑的生命感,这正是出于对土地的热爱和眷恋,土地是孕育万物的基础。
2023-08-30 17:21:383

我爱这土地这首诗的意思?

1、真正的名家名作,诗坛泰斗的精品。解放前,艾青先生以画家的身份,进入诗坛,他追求光明,热爱土地,他脚踏大地,手持火把,心向太阳。一首朴实无华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感动了无数代人。解放后备受打击,但矢志不移,作为归来的诗人,他焕发创作的第二个春天,《鱼化石》富含哲理,发人深思。2、艾青是个作者,其中一个作品是《绿》这个是短诗,写了都是关于绿的东西,如:乱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太阳也是绿的,非常精彩。3、信息爆炸的年代,艾青的意象显得格外枯单调,轰轰烈烈的现代化进程,也让他的家国乡土革命等种种情怀无处诉说,历史人物一定要放在历史中考量其价值。4、艾青久享盛名的诗歌论着。作者结合自己丰富的创作经验,把真善美作为品评诗歌的美学纲领,系统研究诗歌创作欣赏的内在以及外部规律,作出关于“新诗美学”的经典论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独创性与影响力的诗论着作。扩展资料艾青《我爱这土地》赏析诗人艾青是一位擅长抒发内心的深沉情感的杰出歌手, 《我爱这土地》, 写在抗日救亡的最艰难的岁月。如何表达对於祖国的最为深沉的爱?诗人没有直呼"热爱呀"之类的口号,也没直接渲泄自己的感情,而是运用象征的手法,让抒情主人公化作一只小鸟,把心底的全部情感浓缩在小鸟那"嘶哑的喉咙"的"歌唱"中。"歌唱"也不是轻柔空灵的,而是无比凝重深沉。因为祖国那"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正惨遭蹂躏, 面临沦亡。最后, 诗人以小鸟之死,把诗情升华到顶点,而死后也要与祖国的土地浑融合一,则是诗人赤诚之心的真实写照。
2023-08-30 17:21:461

艾青诗选我爱这片土地艺术特色分析

对于艾青名作《我爱这片土地》的分析,一定要结合它创作的时代背景。抗日战争爆发后,艾青怀着高昂的爱国热情、同仇敌忾的民族义愤,拿起诗笔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美诗篇,《我爱这土地》就是其中的一首,作于抗战初期,是藉土地激发诗人情绪的代表作。这首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的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作者把自己虚拟为“一只鸟”,借鸟儿与土地的关系来展开全诗的艺术境界,使诗的整体构架显得巧妙自然,浑然不觉。“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是一句引人注目、令人心动、值得品味和沉思的诗句,也是全诗中深化作者对土地感情的一个奇异的亮点。本来,鸟声是优美清脆的,不存在“嘶哑”的声音,但作者却特别亮出“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是当时悲壮的时代氛围(抗战初期)、作者特殊的个性与气质以及作者特殊的表达需要等,共同作用于鸟儿形象而产生的审美意象,它大大提升和强化了形象的审美表现力,从中更能感到作者对土地的爱是如此的执著、坚贞和顽强:即使是面对这样一片浸透着苦难的土地,作者也要无条件地去爱,要永远不知疲倦、竭尽全力地去为这片土地而歌唱!接下来,作者用类似电影蒙太奇式的特写镜头,依次推出他要歌唱的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这些都是博大的自然或宇宙意象,有动有静,有近有远,境界开阔,气势恢弘。作者在“土地、河流、风、黎明”前都特意加上了带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或修饰语,使它们一个个都转化成了富有象征意味和暗示力的画面。从构思的角度看,到这里,作者仍然紧扣“鸟儿”这个虚拟的形象(“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作者借这个形象,象征性地表现了自己决心生于土地、歌于土地、葬于土地,与土地生死相依、忠贞不渝的强烈情感。至此,诗的感情已达到了高潮。之后,作者笔锋一转换成实写的视角,即从作者自我的视角去实写自己“常含泪水的眼睛”,倾诉自己对土地的“深沉”之爱,是直抒胸臆。这样,虚境和实境的结合与对应,构筑了全诗内在完整的艺术空间;结果与原因的关联与对照,又构成了支撑全诗的内在逻辑结构。满意请采纳。
2023-08-30 17:22:041

我想知道艾青为何爱这土地?

《我爱这土地》表达诗人为祖国前途、命运担忧,心力交瘁的情状。以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形象抒发了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在中国诗人当中,艾青是一位扎根土地而又向往太阳的诗人。土地和太阳是支撑他生命和精神的脊梁,也是他全部诗歌的核心意象。如果说太阳意象寄寓了诗人对理想和光明的追求和向往,那么土地意象则寄寓了诗人对大地母亲、对祖国、对人民最朴素、最忠贞、最深沉的爱。这首《我爱这土地》就是诗人献给土地最真挚的恋歌。它以简练传神的笔法、精巧的构思,生动形象地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土地最忠诚的歌者形象,一个始终环绕和守护着土地母亲的诗魂,一个给人以信念、信心和希望的使者。艾青介绍艾青,男,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毕业于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出生于浙江金华,现当代文学家、诗人。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诗选》等。
2023-08-30 17:22:111

为《我爱这片土地》写几句推荐语?

《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诗人艾青写的一首现代诗。这首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的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
2023-08-30 17:22:312

艾青 我爱这土地中土地象征什么

不会。。。。。。。。。。
2023-08-30 17:22:392

艾青诗选我爱这土地赏析 该诗表达了什么

1、这首诗以“假如”开头,这个头开得突兀、新奇,有凝神沉思之感。诗中的“鸟”是泛指,是共名,它不像历代诗人所反复咏唱的杜鹃、鹧鸪那样,稍一点染,即具有一种天然的特殊的情味和意蕴,而是全靠作者在无所依傍的情况下作出新的艺术追求。 2、再则,诗中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也和古典诗词中栖枝的黄莺、啼血的杜鹃、冲天的白鹭等大异其趣,它纯粹是抗战初期悲壮的时代氛围对于作者的影响所致,同时也是这位“悲哀的诗人”(作者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和个性的深情流露。
2023-08-30 17:22:481

假如艾青还活到现在,那么他又会将他的作品《我爱这土地》怎么改写,求大神帮忙,急!!!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清脆的喉咙歌唱,这被无比温暖太阳照过的土地,这流淌着中华历史的土地,这美丽富饶强大的祖国啊,和那来自人间无比贴心的照顾,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充满希望,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2023-08-30 17:22:582

我爱这土地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扩展资料:《我爱这土地》一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太阳与土地是最能概括艾青诗歌特色的两个概念。诗人对于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常常借助太阳这一意象得以表现,艾青仿佛是一位夸父,至死不渝地追寻着太阳、光明和理想;作为另一面,与诗人血脉相连的土地也是她一生一世都无法割舍的眷恋。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我爱这土地
2023-08-30 17:23:301

艾青《我爱这土地》赏析

艾青(1910.3.27—)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1929年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比利时诗人凡尔哈仑给他的影响最大。1932年创作第一首诗《会合》,此诗以笔名“莪伽”发表于同年七月出版的《北斗》第2卷第3、4期合刊。 1932年5月回到上海,加人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并组织春地画社。7月,被捕入狱,在狱中翻译凡尔哈仑的诗作并创作了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接着创作了《芦笛》、《巴黎》等。 1935年10月,经保释出狱。1937年抗战爆发后到武汉,写下《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1938年初到西北地区,创作了《北方》等著名诗篇。同年到桂林,任《广西日报》副刊编辑,又与戴望舒合办诗刊《顶点》,此间较重要作品有《诗论》。 1940年到重庆任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不久赴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工作。此时代表作有《向太阳》等。1944年获模范工作者奖状,并加人中国共产党。 1945年10月随华北文艺工作团到张家口,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领导工作,写有《布谷鸟》等诗。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58年到黑龙江农垦农场劳动,1959年转到新疆石河子垦区。1979年彻底乎反后,写下《归来的歌》、《光的赞歌》等大量诗歌。 从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建国后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归来的歌》、《彩色的诗》、《域外集》、《雪莲》、《艾青诗选》等。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著作书目: 《大堰河——我的保姆》(诗集)1936,上海群众杂志公司 《北方》(诗集)1939(自费印出);1942,文生 《他死在第二次》(诗集)1939,上杂 《向太阳》(长诗)1940,海燕 《旷野》(诗集)1940,生活 《诗论》(理论)1941,桂林三户出版社 《反法西斯》(诗集)1943,华北书店;1946,读书 《吴满有》(长诗)1943,新华书店;1946,作家书屋 《黎明的通知》(诗集)1943,文化供应社 《愿春天早点来》(诗集)1944,桂林诗艺出版社 《雪里钻》(诗集)t944,新群 《献给乡村的诗》(诗集)1945,北门 《释新民主主义的文学》(理论)1947,香港海洋书屋 《走向胜利》(诗集)1950,文化工作社 《新文艺论集》1950,群益 《欢呼集》(诗集)1950,北京新华书店;1952,人文 《艾青选集》1951,开明 《新诗论》1952,天下 《宝石的红星》(诗集)1953,人文 《艾青诗选》1955,人文 《黑鳗》(长诗)1955,作家 《春天》(诗集)1956,人文 《海岬上》(诗集)1957,作家 《苏长福的故事》(报告文学)署名纳雍,1960,新疆人民 《归来的歌(诗集)198O,四川人民 《艾育叙事诗选》198O,广东人民,1984,花城 《海恋花》(散文集)1980,四川人民 《艾青选集》1980,香港文学研究社 《彩色的诗》(诗集)198O,江苏人民 《抒情诗选一百首》1980,香港时代图书公司 《艾青诗选》1982,外文 《艾青谈诗》(理论)1982,花城 《落时集》(诗集)1982,浙江人民 《艾青抒情诗选》1983,文联 《雪莲》(诗集)1983,黑龙江人民 《域外集》(诗集)1983,花山 《艾青》(综合集)1983,人文 《艾青短诗选》1984,花城 《绿洲笔记》(散文集)1984,四川人民 《启明星》(诗集)1984,百花 《艾青论创作》1985,上海文艺 《艾青选集》(1——3册)1986,四川文艺 大堰河 ——我的保姆 大 堰 河 , 是 我 的 保 姆 。 她 的 名 字 就 是 生 她 的 村 庄 的 名 字 , 她 是 童 养 媳 , 大 堰 河 , 是 我 的 保 姆 。 我 是 地 主 的 儿 子 ; 也 是 吃 了 大 堰 河 的 奶 而 长 大 了 的 大 堰 河 的 儿 子 。 大 堰 河 以 养 育 我 而 养 育 她 的 家 , 而 我 , 是 吃 了 你 的 奶 而 被 养 育 了 的 , 大 堰 河 啊 , 我 的 保 姆 。 大 堰 河 , 今 天 我 看 到 雪 使 我 想 起 了 你 : 你 的 被 雪 压 着 的 草 盖 的 坟 墓 , 你 的 关 闭 了 的 故 居 檐 头 的 枯 死 的 瓦 菲 , 你 的 被 典 押 了 的 一 丈 平 方 的 园 地 , 你 的 门 前 的 长 了 青 苔 的 石 椅 , 大 堰 河 , 今 天 我 看 到 雪 使 我 想 起 了 你 。 你 用 你 厚 大 的 手 掌 把 我 抱 在 怀 里 , 抚 摸 我 ; 在 你 搭 好 了 灶 火 之 后 , 在 你 拍 去 了 围 裙 上 的 炭 灰 之 后 , 在 你 尝 到 饭 已 煮 熟 了 之 后 , 在 你 把 乌 黑 的 酱 碗 放 到 乌 黑 的 桌 子 上 之 后 , 你 补 好 了 儿 子 们 的 为 山 腰 的 荆 棘 扯 破 的 衣 服 之 后 , 在 你 把 小 儿 被 柴 刀 砍 伤 了 的 手 包 好 之 后 , 在 你 把 夫 儿 们 的 衬 衣 上 的 虱 子 一 颗 颗 的 掐 死 之 后 , 在 你 拿 起 了 今 天 的 第 一 颗 鸡 蛋 之 后 , 你 用 你 厚 大 的 手 掌 把 我 抱 在 怀 里 , 抚 摸 我 。 我 是 地 主 的 儿 子 , 在 我 吃 光 了 你 大 堰 河 的 奶 之 后 , 我 被 生 我 的 父 母 领 回 到 自 己 的 家 里 。 啊 , 大 堰 河 , 你 为 什 么 要 哭 ? 我 做 了 生 我 的 父 母 家 里 的 新 客 了 ! 我 摸 着 红 漆 雕 花 的 家 具 , 我 摸 着 父 母 的 睡 床 上 金 色 的 花 纹 , 我 呆 呆 地 看 着 檐 头 的 我 不 认 得 的 “ 天 伦 叙 乐 ” 的 匾 , 我 摸 着 新 换 上 的 衣 服 的 丝 的 和 贝 壳 的 钮 扣 , 我 看 着 母 亲 怀 里 的 不 熟 识 的 妹 妹 , 我 坐 着 油 漆 过 的 安 了 火 钵 的 炕 凳 , 我 吃 着 碾 了 三 番 的 白 米 的 饭 , 但 , 我 是 这 般 忸 怩 不 安 ! 因 为 我 我 做 了 生 我 的 父 母 家 里 的 新 客 了 。 大 堰 河 , 为 了 生 活 , 在 她 流 尽 了 她 的 乳 液 之 后 , 她 就 开 始 用 抱 过 我 的 两 臂 劳 动 了 ; 她 含 着 笑 , 洗 着 我 们 的 衣 服 , 她 含 着 笑 , 提 着 菜 篮 到 村 边 的 结 冰 的 池 塘 去 , 她 含 着 笑 , 切 着 冰 屑 悉 索 的 萝 卜 , 她 含 着 笑 , 用 手 掏 着 猪 吃 的 麦 糟 , 她 含 着 笑 , 扇 着 炖 肉 的 炉 子 的 火 , 她 含 着 笑 , 背 了 团 箕 到 广 场 上 去 晒 好 那 些 大 豆 和 小 麦 , 大 堰 河 , 为 了 生 活 , 在 她 流 尽 了 她 的 乳 液 之 后 , 她 就 用 抱 过 我 的 两 臂 , 劳 动 了 。 大 堰 河 , 深 爱 着 她 的 乳 儿 ; 在 年 节 里 , 为 了 他 , 忙 着 切 那 冬 米 的 糖 , 为 了 他 , 常 悄 悄 地 走 到 村 边 的 她 的 家 里 去 , 为 了 他 , 走 到 她 的 身 边 叫 一 声 “ 妈 ” , 大 堰 河 , 把 他 画 的 大 红 大 绿 的 关 云 长 贴 在 灶 边 的 墙 上 , 大 堰 河 , 会 对 她 的 邻 居 夸 口 赞 美 她 的 乳 儿 ; 大 堰 河 曾 做 了 一 个 不 能 对 人 说 的 梦 : 在 梦 里 , 她 吃 着 她 的 乳 儿 的 婚 酒 , 坐 在 辉 煌 的 结 彩 的 堂 上 , 而 她 的 娇 美 的 媳 妇 亲 切 的 叫 她 “ 婆 婆 ” … … … … 大 堰 河 , 深 爱 她 的 乳 儿 ! 大 堰 河 , 在 她 的 梦 没 有 做 醒 的 时 候 已 死 了 。 她 死 时 , 乳 儿 不 在 她 的 旁 侧 , 她 死 时 , 平 时 打 骂 她 的 丈 夫 也 为 她 流 泪 , 五 个 儿 子 , 个 个 哭 得 很 悲 , 她 死 时 , 轻 轻 地 呼 着 她 的 乳 儿 的 名 字 , 大 堰 河 , 已 死 了 , 她 死 时 , 乳 儿 不 在 她 的 旁 侧 。 大 堰 河 , 含 泪 的 去 了 ! 同 着 四 十 几 年 的 人 世 生 活 的 凌 侮 , 同 着 数 不 尽 的 奴 隶 的 凄 苦 , 同 着 四 块 钱 的 棺 材 和 几 束 稻 草 , 同 着 几 尺 长 方 的 埋 棺 材 的 土 地 , 同 着 一 手 把 的 纸 钱 的 灰 , 大 堰 河 , 她 含 泪 的 去 了 。 这 是 大 堰 河 所 不 知 道 的 : 她 的 醉 酒 的 丈 夫 已 死 去 , 大 儿 做 了 土 匪 , 第 二 个 死 在 炮 火 的 烟 里 , 第 三 , 第 四 , 第 五 而 我 , 我 是 在 写 着 给 予 这 不 公 道 的 世 界 的 咒 语 。 当 我 经 了 长 长 的 飘 泊 回 到 故 土 时 , 在 山 腰 里 , 田 野 上 , 兄 弟 们 碰 见 时 , 是 比 六 七 年 前 更 要 亲 密 ! 这 , 这 是 为 你 , 静 静 的 睡 着 的 大 堰 河 所 不 知 道 的 啊 ! 大 堰 河 , 今 天 你 的 乳 儿 是 在 狱 里 , 写 着 一 首 呈 给 你 的 赞 美 诗 , 呈 给 你 黄 土 下 紫 色 的 灵 魂 , 呈 给 你 拥 抱 过 我 的 直 伸 着 的 手 , 呈 给 你 吻 过 我 的 唇 , 呈 给 你 泥 黑 的 温 柔 的 脸 颜 , 呈 给 你 养 育 了 我 的 乳 房 , 呈 给 你 的 儿 子 们 , 我 的 兄 弟 们 , 呈 给 大 地 上 一 切 的 , 我 的 大 堰 河 般 的 保 姆 和 她 们 的 儿 子 , 呈 给 爱 我 如 爱 她 自 己 的 儿 子 般 的 大 堰 河 。 大 堰 河 ,我 是 吃 了 你 的 奶 而 长 大 了 的 你 的 儿 子 我 敬 你 爱 你 黎 明 的 通 知 为 了 我 的 祈 愿 诗 人 啊 , 你 起 来 吧 而 且 请 你 告 诉 他 们 说 他 们 所 等 待 的 已 经 要 来 说 我 已 踏 着 露 水 而 来 已 借 着 最 后 一 颗 星 的 照 引 而 来 我 从 东 方 来 从 汹 涌 着 波 涛 的 海 上 来 我 将 带 光 明 给 世 界 又 将 带 温 暖 给 人 类 借 你 正 直 人 的 嘴 请 带 去 我 的 消 息 通 知 眼 睛 被 渴 望 所 灼 痛 的 人 类 和 远 方 的 沉 浸 在 苦 难 里 的 城 市 和 村 庄 请 他 们 来 欢 迎 我 白 日 的 先 驱 , 光 明 的 使 者 打 开 所 有 的 窗 子 来 欢 迎 打 开 所 有 的 门 来 欢 迎 请 鸣 响 汽 笛 来 欢 迎 请 吹 起 号 角 来 欢 迎 请 清 道 夫 来 打 扫 街 衢 请 搬 运 车 来 搬 去 垃 圾 让 劳 动 者 以 宽 阔 的 步 伐 走 在 街 上 吧 让 车 辆 以 辉 煌 的 行 列 从 广 场 流 过 吧 请 村 庄 也 从 潮 湿 的 雾 里 醒 来 为 了 欢 迎 我 打 开 它 们 的 篱 笆 请 村 妇 打 开 她 们 的 鸡 埘 请 农 夫 从 畜 棚 牵 出 耕 牛 借 你 的 热 情 的 嘴 通 知 他 们 说 我 从 山 的 那 边 来 , 从 森 林 的 那 边 来 请 他 们 打 扫 干 净 那 些 晒 场 和 那 些 永 远 污 秽 的 天 井 请 打 开 那 糊 有 花 纸 的 窗 子 请 打 开 那 贴 着 春 联 的 门 请 叫 醒 殷 勤 的 女 人 和 那 打 着 鼾 声 的 男 子 请 年 轻 的 情 人 也 起 来 和 那 些 贪 睡 的 少 女 请 叫 醒 困 倦 的 母 亲 和 他 身 边 的 婴 孩 请 叫 醒 每 个 人 连 那 些 病 者 和 产 妇 连 那 些 衰 老 的 人 们 呻 吟 在 床 上 的 人 们 连 那 些 因 正 义 而 战 争 的 负 伤 者 和 那 些 因 家 乡 沦 亡 而 流 离 的 难 民 请 叫 醒 一 切 的 不 幸 者 我 会 一 并 给 他 们 以 慰 安 请 叫 醒 一 切 爱 生 活 的 人 工 人 , 技 师 及 画 家 请 歌 唱 者 唱 着 歌 来 欢 迎 用 草 与 露 水 所 渗 合 的 声 音 请 舞 蹈 者 跳 着 舞 来 欢 迎 披 上 她 们 白 雾 的 晨 衣 请 叫 那 些 健 康 而 美 丽 的 醒 来 说 我 马 上 要 来 叩 打 他 们 的 窗 门 请 你 忠 实 于 时 间 的 诗 人 带 给 人 类 以 慰 安 的 消 息 请 他 们 准 备 欢 迎 , 请 所 有 的 人 准 备 欢 迎 当 雄 鸡 最 后 一 次 鸣 叫 的 时 候 我 就 到 来 请 他 们 用 虔 诚 的 眼 睛 凝 视 天 边 我 将 给 所 有 期 待 我 的 以 最 慈 惠 的 光 辉 趁 这 夜 已 快 完 了 , 请 告 诉 他 们 说 他 们 所 等 待 的 就 要 来 了 给 太 阳 早 晨 , 我 从 睡 眠 中 醒 来 , 看 见 你 的 光 辉 就 高 兴 ; — — 虽 然 昨 夜 我 还 是 困 倦 , 而 且 被 无 数 的 恶 梦 纠 缠 。 你 新 鲜 、 温 柔 、 明 洁 的 光 辉 , 照 在 我 久 未 打 开 的 窗 上 , 把 窗 纸 敷 上 浅 黄 如 花 粉 的 颜 色 , 嵌 在 浅 蓝 而 整 齐 的 格 影 里 , 我 心 里 充 满 感 激 , 从 床 上 起 来 , 打 开 已 关 了 一 个 冬 季 的 窗 门 , 让 你 把 全 金 丝 织 的 明 丽 的 台 巾 , 铺 展 在 我 临 窗 的 桌 子 上 。 于 是 , 我 惊 喜 看 见 你 : 这 样 的 真 实 , 不 容 许 怀 疑 , 你 站 立 在 对 面 的 山 巅 , 而 且 笑 得 那 么 明 朗 。 我 用 力 睁 开 眼 睛 看 你 , 渴 望 能 捕 捉 你 的 形 象 , 多 么 强 烈 , 多 么 恍 惚 , 多 么 庄 严 ! 你 的 光 芒 刺 痛 我 的 瞳 孔 。 太 阳 啊 , 你 这 不 朽 的 哲 人 , 你 把 快 乐 带 给 人 间 , 即 使 最 不 幸 的 看 见 你 , 也 在 心 里 感 受 你 的 安 慰 。 你 是 时 间 的 锻 冶 工 , 美 好 的 生 活 镀 金 匠 ; 你 把 日 子 铸 成 无 数 金 轮 , 飞 旋 在 古 老 的 荒 原 上 … … 假 如 没 有 你 , 太 阳 , 一 切 生 命 将 匍 匐 在 阴 暗 里 , 即 使 有 翅 膀 , 也 只 能 像 蝙 蝠 在 永 恒 的 黑 夜 里 飞 翔 。 我 爱 你 像 人 们 爱 他 们 的 母 亲 , 你 用 光 热 哺 育 我 的 观 念 和 思 想 — — 使 我 热 情 地 生 活 , 为 理 想 而 痛 苦 , 直 到 我 的 生 命 被 死 亡 带 走 。 经 历 了 寂 寞 漫 长 的 冬 季 , 今 天 , 我 想 到 山 巅 上 去 , 解 散 我 的 衣 服 , 赤 裸 着 , 在 你 的 光 辉 里 沐 浴 我 的 灵 魂 … …
2023-08-30 17:24:303

《我爱这土地》原文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的吹刮着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一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023-08-30 17:25:0115

《我爱这土地》诗歌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诗歌吧,诗歌语言言简义丰,具有凝练和跳跃的特点。究竟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我爱这土地》诗歌,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爱这土地》诗歌1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喜悦的声音鸣叫,   这被春雨滋养的金色的田野,   这洋溢着人民的幸福的江水,   这轻轻吹过的温柔的风,   和那来自天边血染一般的夕阳。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泥土里,   为什么我的眼中充满希望,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我爱这土地》诗歌2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高昂的声音歌唱:   这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   这如雄鹰展翅般翱翔于天际的战斗机,   这风驰电掣般的独具中国特色的高铁,   和那可上九天揽月的神州飞船……   ——然后我笑了,   连笑声也渗透进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笑意?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炽热…… 《我爱这土地》诗歌3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欢快的语调歌唱:   这被阳光所滋润着的土地,   这永远潺潺前进的不息的河流,   这充满花香的和煦的风,   和那来自校园的琅琅的读书声……   ——然后我笑了,   连笑声也渗透进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笑得如此灿烂?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真挚…… 《我爱这土地》诗歌4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展翅于田野观望:   这茁壮成长的庄稼,   这整齐有致的田垄,   这清澈甘甜的水流,   和那些嬉笑玩闹的伙伴们……   ——然后我飞向这热闹的田野,   连羽毛也在喧嚣着欢乐。   为什么我的心中略有失落?   因为我已飞向远方…… 《我爱这土地》诗歌5   假如我是一阵风,   我也应该任脚步一往无前:   去看看这被绿水青山装扮着的大地,   穿梭于这永远弥漫着欢声笑语的街道,   亲吻过这高高飘扬的鲜红的国旗,   探访那城市乡村的平凡烟火……   ——然后我笑了,   连声音也回旋在神州大地。   为什么我的脚步如此轻快?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真挚…… 《我爱这土地》诗歌6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的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提示:这首诗写于1938年冬,后收入作者的诗集《向太阳》。当时正值日本侵略者大举进犯之际,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诗人满怀着激越的心情,用自己心底里流露出来的诗句倾泻着对祖国的炽烈热爱和深沉眷恋。把握这首诗的思想情感,宜从“鸟”“土地”两个意象入手。“鸟”是诗人炽热爱国之心的化身。“鸟”即使喉咙嘶哑,也要不停唱歌,甚至死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忧郁中透出坚定的信念、奋勇向上的进取精神。“土地”是伟大而古老的祖国的象征,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吹刮着的激怒的风”的土地,昭示了这片土地正在遭受日本帝国主义者的蹂躏,人民正在进行着激烈的反抗。 《我爱这土地》诗歌7   假如我是一棵树,   我也要扭着腰肢尽情舞蹈:   这被凛冽的秋风所摧残的身躯,   这被无情的寒冷的秋雨所打击的臂膀,   这被冰冷的刺骨的秋霜所冻结的手指,   和那期待中来自明春无比温暖的曙光……   然后我发芽了,   连小鸟也停在我头上歌唱。   为什么我从不放弃希望,   因为我对这生命爱得执着…… 《我爱这土地》诗歌8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要用清脆的喉咙歌唱:   这高峡出平湖的三峡大坝,   这可上九天揽月的神州飞船,   这见证着国人光荣与梦想的鸟巢和水立方,   和那来自四川灾区的小朋友们纯真的笑脸......   然后,我哭了,   眼泪也只是悄无声息地落下。   为什么我在梦中也要飞到遥远的天府?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情......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清脆的喉咙歌唱:   这被阳光所照耀的土地,   这永远荡漾着我们的喜悦的河流,   这静悄悄地吹拂着的清爽的风,   和那来自校园的无比清晰的琅琅书声……   ---然后我笑了,   连笑声也渗透进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笑意?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纯真……   我爱这校园   假如我是一颗草,   我也应该用柔嫩的腰肢舞蹈,   这被霞光所装饰的校园,   这永远孕育着年轻的梦想的摇篮,   这活跃地奔跑着的长长的身影,   和那来自教室里的一缕幽幽的书香……   ---然后我枯了,   连叶子也腐烂在泥土里面。   为什么我的嘴角常挂笑容?   因为我对这校园爱得执着……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滴玉露   我也愿把这剔透的身体融入:   这被烟雨所迷蒙的瘦西湖,   这永远吸引着我们的兴致的香格里拉,   这悄然的红叶飘落的香山,   和那来自“东方小巴黎”的纯朴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然后我痴迷了,   连目光也定格在那迷人的一线天。   为什么我的眼里总是充满希望?   因为我挚爱这土地……   我爱这音乐   假如我是一架钢琴,   我也应该用清脆的音符弹奏:   这留给人们长久记忆的乐曲,   这诠释生活喜怒哀乐的五线谱,   这带有神秘色彩的休止符,   和那来自音乐的无比神奇的力量……   ----然后我笑了,   连笑声也融入在这音乐里面。   为什么我的嘴角常含笑意?   因为我对这音乐爱得长久……   我爱这校园   假如我是一株蒲公英,   我也应该用轻盈的身姿舞蹈:   这被知识所充斥着的校园,   这催促着孩子们上课的欢快的铃声,   这崭新的营造活力的操场,   和那来自教室里的朗朗读书声……   ——然后,我离开了,   连梦想也随风飞扬在这校园之中。   为什么我总是恋恋不舍?   因为我对这校园爱得真挚……   我爱这校园   假如我是一朵花,   我也应该张开灿烂的笑脸绽放:   这被阳光所沐浴着的校园,   这永远焕发着青春的活力的老师,   这莘莘学子的浓郁的学习风气,   和那来自未来的无比美好的憧憬……   ——然后,我谢了,   连花根也留在校园里面。   为什么我常常散发清香?   因为我热爱我的校园……   我爱这海洋   假如我是一只海燕,   我也应该用嘹亮的喉咙歌唱:   这千万条河流所汇聚成的海洋,   这永远翻腾着我们热血的海浪,   这孕育在贝壳里的理想的珍珠,   和那来自天空的朵朵自由的白云……   连飞翔也那么自在而富有力量。   为什么我的内心常含喜悦?   因为我对这海洋爱得执著。 《我爱这土地》诗歌9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受得深沉……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我爱这土地》诗歌10    ■点出土地情结   先欣赏起始两句:“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诗人对土地的酷爱,已到了不知道如何倾诉的地步。于是,他只能舍弃人的思维语言而借用鸟的简单朴素的语言倾泻他的爱情,在诗人看来,这简单朴素的往往是最真诚热烈的。形容词“嘶哑”,已不能再唱出美丽悦耳清亮动听的情歌,但这“嘶哑”的歌声正能抒发对土地的义无反顾的真诚和执著。于是土地情结的激越歌声由此响起。    ■倾吐土地情结   诗的第一节可分四层。    第一层,隐喻人民苦难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暴风雨”、“悲愤的河流”这些意象告诉我们,艾青魂牵梦绕地爱着的土地,是布满痛苦、躯体上有太多凝结成块的流不动的悲愤的土地。当时日寇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等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草菅人命。艾青在《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有着相似的描写:“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风,/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紧紧地跟随着/伸出寒冷的指爪/拉扯着行人的衣襟,/用着像土地一样古老的话/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诗人用“寒冷”、“雪”、“风”、“封锁”等意象勾勒出扼杀着一个个求生的生命的悲惨处境。两首诗写于同一时期,都表现出诗人对人民苦难的深情关注。    第二层,隐喻人民反抗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一句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神州土地养育了中华民族,也养育了一种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无止息”暗寓反抗精神的传承,“刮”、“激怒”表示力量的强大,由悲土地之苦难转入赞土地的抗争,诗人的土地情结深了一层。    第三层,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一句可以看作是斗争前景的象征,也可以更“实”一点,看作是充满生机的解放区的象征,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的象征。总之,诗人的情思已由悲愤、称颂进入憧憬,表现出坚定的必胜信念,构思又进一层。    第四层,—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诗人没有沉溺于对“温柔”恬静的“黎明”的欣赏中,为了自己的爱永远留给土地,他作出了上述郑重庄严的抉择。这种献身精神可以作这样的诠释:我来自土地而最终归于土地,这样,爱才得以升华,得以永恒。这是一种多么超凡脱俗、悲壮高尚的土地情结啊!    ■升华土地情结   第二节的一问一答,诗人由借鸟抒情转入直抒胸臆:“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太“深沉”太强烈的土地之爱,已使诗人难以诉诸语言,只能凝成晶莹的泪水。“深沉”一词也许达不到与实际感情相应的表达强度,于是,其后紧跟的六个沉重的省略,似乎涌动着潜流地火般的激情,更为沉重地叩击着读者的心房,激起读者持续的共鸣。全诗在这问答中达到高潮,那炽热、真挚的爱国情怀,留下不尽的余韵。    ■文章的基调   在诗的开头,诗人把“我”假设为一只“鸟”的形象,而且这“鸟”是饱受磨难的喉咙嘶哑的鸟,使读者立刻被诗人的忧患意识所感染。这忧患意识来自对多灾多难的祖国博大深沉的爱。诗歌就在这样的基调下,进一步展开了对鸟儿歌唱对象的描述,它们是:土地、河流、风、黎明。从四个歌唱对象前面的修饰词语看来,它们都是长期遭受风雨打击、悲愤满怀、奋力抗争的形象,与下文鸟儿献身于土地的精神正相吻合,这就强化了诗人所要表现的“爱土地”“爱祖国”的主题。    ■第二节分析   如果说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可看作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去掉第二节,诗意则得不到提炼和强化。   诗歌我爱这土地赏析由语文网我整理,仅供参考。
2023-08-30 17:27:051

艾青的 我爱这土地

2023-08-30 17:27:158

艾青《我爱这土地》原文及鉴赏

《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8年写的一首现代诗。下面是我整理的艾青《我爱这土地》原文及鉴赏,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爱这土地》原文: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爱这土地》鉴赏: 1、文学赏析。 这首诗以“假如”开头,这个头开得突兀、新奇,有凝神沉思之感。诗中的“鸟”是泛指,是共名,它不像历代诗人所反复咏唱的杜鹃、鹧鸪那样,稍一点染,即具有一种天然的特殊的情味和意蕴,而是全靠作者在无所依傍的情况下作出新的艺术追求。再则,诗中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也和古典诗词中栖枝的黄莺、啼血的杜鹃、冲天的白鹭等大异其趣,它纯粹是抗战初期悲壮的时代氛围对于作者的影响所致,同时也是这位“悲哀的诗人”(作者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和个性的深情流露。 诗的首句集中展现了作者对土地的一片赤诚之爱。在个体生命的短暂、渺小与大地生命的博大、永恒之间,作者为了表达自己对土地最真挚、深沉的爱,把自己想像成“一只鸟”,永远不知疲倦地围绕着祖国大地飞翔。全诗表现出一种“忧郁”的感情特色,这种“忧郁”是对灾难深重的祖国爱得深沉的内在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自民族的苦难,因而格外动人。这里有深刻的忧患意识,有博大的历史襟怀,有浓烈的爱国真情。这种忧郁表现在两点:其一,强烈的抒情色彩。这首诗可以说是作者的自白。作者采用了“直接”的抒情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土地的感情。它像“誓词”一样严肃,又像“血”一样庄严,十分强烈,震撼人心。诗人用了四行象征性的诗句,来概括“我”的使命。这四句诗并没有具体所指,但它们以更形象、更广泛的泛指性,扩大加深了这使命的内涵。作者所深深爱着的这土地,正在经历着一场历史的大搏斗,大变革。人民在奋起,民族在觉醒,“无比温柔的黎明”已经可望了……作者作为一只鸟,就要为这一伟大的时代歌唱。其二,写实和象征交织。作者用写实和象征的手法,描绘了一组鲜明的诗歌意象,分别赋予“大地”、“河流”、“风”、“黎明”等意象不同的象征和暗示意味。但作者对祖国的“黎明”也抱有乐观的信念,作了美妙的抒写。 这首诗在抒情上不断地强化自己的感情,以便久久地拨动心弦。此诗偏以“假如”开头,这是第一层强化。谁不知道鸟声优美清脆,此诗偏以“嘶哑”相形容,这是第二层强化。光有这两层强化还不够,于是诗中接连出现了所歌唱的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描写这些对象时达到了穷形尽相、淋漓酣畅的地步,充分体现了这位自由体诗人的艺术特色。写诗多半是忌用或少用“的”字的,因为“的”字一多,拖泥带水,冲淡了诗味。作者艾青则不然,他敢于用由一系列“的”字组成的长句来抒发缠绵而深沉的感情,喜欢在所描写的对象前面加上大量的形容词和修饰语,以展现对象的神采风貌,形成一种特殊的立体感和雕塑感,这是作者艾青的自由诗创作不同于其他自由诗作者(如田间)的一个重要特色。《我爱这土地》这首诗也不例外,且看诗人在“土地”“河流”“风”“黎明”这样的中心词语前面特意加上的“悲愤的”“激烈的”“温柔的”等许多修饰语,就科窥见其中的奥秘了。以上所说的这些描摹土地、河流等景观的长句,可说是第三层强化。正当为作者不断的歌唱——顽强的生命力所折服所吸引时,诗篇却陡然来了一个大的转折,一个破折号之后突出“我死了”,让身躯肥沃土地。于是,生前和死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而在这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中一以贯之的乃是“鸟”对土地的执著的爱,这便是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念兹在兹,至死不渝。 2、艺术特色。 (1)篇幅短小,构思精巧。 土地是个博大的意象,诗人选择它来作为寄情和倾诉的对象,其境界极其广阔,然而又将这些感情浓缩在10行的诗句里,取得了极佳的艺术效果。这首先是因为作者不是从实处落笔,而是从虚处落笔,不是直写自己与土地的关系,而是通过想像把自己虚拟为“一只鸟”,借鸟儿与土地的关系来展开全诗的艺术境界,使诗的整体构架显得巧妙自然,浑然不觉。诗中的“鸟”,仅是泛指,具有象征性,不像古诗词中那些实指(如杜鹃、鹧鸪等)。“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是一句引人注目、令人心动、值得品味和沉思的诗句,也是全诗中深化作者对土地感情的一个奇异的亮点。本来,鸟声是优美清脆的,不存在“嘶哑”的声音,但作者却特别亮出“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是当时悲壮的时代氛围(抗战初期)、作者特殊的个性与气质以及作者特殊的表达需要等,共同作用于鸟儿形象而产生的审美意象,它大大提升和强化了形象的审美表现力,从中更能感到作者对土地的爱是如此的执著、坚贞和顽强:即使是面对这样一片浸透着苦难的土地,作者也要无条件地去爱,要永远不知疲倦、竭尽全力地去为这片土地而歌唱!接下来,作者用类似电影蒙太奇式的特写镜头,依次推出他要歌唱的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这些都是博大的自然或宇宙意象,有动有静,有近有远,境界开阔,气势恢弘。作者在“土地、河流、风、黎明”前都特意加上了带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或修饰语,使它们一个个都转化成了富有象征意味和暗示力的画面。从构思的角度看,到这里,作者仍然紧扣“鸟儿”这个虚拟的形象(“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作者借这个形象,象征性地表现了自己决心生于土地、歌于土地、葬于土地,与土地生死相依、忠贞不渝的强烈情感。至此,诗的感情已达到了高潮。 (2)巧妙转换,另辟诗境。 通常来说,诗情到达高潮之后,再接下来抒写难度就很大,写得不好,就难以为继,或画蛇添足,或前后脱节,或情思弱化,难以压阵……但作者却巧妙地宕开一笔,隔开一行,做了必要的间歇和停顿后,开始巧妙转换,另辟诗境,写下了两行形象突出,感情进一步升华的结尾。有怦然心动,过目难忘,吟诵不已之感。 第一,抒情视角作了转换。诗的第一节是从虚拟的视角,即从鸟儿的视角去想像,去表现鸟儿对土地的忠诚与挚爱,显得形象含蓄;第二节却换成实写的视角,即从作者自我的视角去实写自己“常含泪水的眼睛”,倾诉自己对土地的“深沉”之爱,是直抒胸臆。这样,虚境和实境的结合与对应,构筑了全诗内在完整的艺术空间;结果与原因的关联与对照,又构成了支撑全诗的内在逻辑结构。 第二,写作手法作了转换。第一节用的是比,是想像的境界;第二节用的是赋,是直抒胸臆的.写实。全诗由前面蒙太奇镜头式的画面暗示转到了后面作者的直接指点,以一个强有力的情感抒发结束了全篇,从而把注意力引到一个浓郁的情感氛围中,再一次感受到作者对土地的忠贞与挚爱。 3、主题意象。 (1)主题。 作者通过描述自己生活在祖国的这块土地上,痛苦多于欢乐,心中郁结着过多的“悲愤”、“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然而,这毕竟是生他养他的祖国,即使为她痛苦到死,也不愿意离开这土地——“死了”以后连“羽毛”也要“腐烂在土地里面”。表达了作者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最伟大、最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2)意象。 作者艾青诗歌中的土地情结以及土地在作者诗中具有多重象征意义。作者艾青堪称“土地的歌者”,“土地”构成了作者诗歌的中心意象。“土地”这一意象是民族精神的象征,中华文明的象征,也是祖国命运的象征,其中聚集着作者对祖国和大地母亲深深的爱,这种感情在这首诗中得到充分的反映:诗人表示要像鸟一样歌唱祖国大地;死了,也要使自己融进祖国的土地中。“土地”的意象也凝聚着作者对生于斯、耕作于斯、死于斯的劳动者最深沉的爱,对他们的命运的关注与探索。这里的“土地”,不再单纯是客观景物,而是贯注了作者主观情感的“象”。作者对苍老、衰弱、正备受苦难的祖国感到万分悲哀,挟着这份感情,用忧郁的目光扫视周围时,寂寞、贫困的旷野的载体——土地便进如作者的脑海。 作者通过吟唱土地这一个“象”,诅咒摧残土地的人,幻想着土地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诗中,作者的歌喉虽然沙哑但却宽厚,虽然悲哀但却博大,显示出一种雄浑的生命感;虽古朴但却苍劲有力,因为土地是孕育万物的基础。正是由于有了对土地的这种热爱和眷恋,作者笔下的另外三个意象便顺流而出。“河流”的前面加上“永远汹涌着”和“悲愤”两个形容词,“风”前面加上“无止息地吹刮着的”和“激怒”两个修饰语,就把“河流”“风”这两种外在的纯景物变成了含有作者主观情思的“象”,就把悲愤和激怒的人民为了挽救土地的那种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奋力抗争的革命斗争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黎明”这个意象表明作者坚信在人民风起云涌的斗争中必将迎来曙光,迎来胜利。但是作者意犹未尽,“……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表达了作者对土地执著的爱。最后两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再回归到土地这个意象上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作者简介: 艾青(1910年~1996年)现代诗人。本名蒋海澄,字养源,笔名莪伽、克阿、林壁等。浙江金华人。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人民文学》副主编、全国文联委员等职,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著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湛江,夹竹桃》等诗集。
2023-08-30 17:28:161

《我爱这土地》赏析

  在中国诗人当中,艾青是一位扎根土地而又向往太阳的诗人。土地和太阳是支撑他生命和精神的脊梁,也是贯穿于他全部诗歌的核心意象。如果说太阳意象寄寓了诗人对理想和光明的追求和向往,那么土地意象则寄寓了诗人对大地母亲、对祖国、对人民最朴素、最忠贞、最深沉的爱。这首《我爱这土地》就是诗人献给土地最真挚的恋歌。它以简练传神的笔法、精巧的构思,生动形象地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土地最忠诚的歌者形象,一个始终环绕和守护着土地母亲的诗魂,一个给人以信念、信心和希望的使者。   要想深刻地感受和理解这首诗,我们首先就要了解艾青诗歌中的土地情结以及土地在艾青诗歌中的多重象征意义。艾青生于乡村的土地,长于乡村的土地,吸吮着农妇大叶荷(大堰河)的乳汁长大,从乡村的土地走向城市,再走向法国留学。回国后,他以满腔的热情想在祖国的土地上播种梦想和希望。可是,呈现在他眼前的,却是贫穷、落后、愚昧,战乱的风暴不断地袭击着祖国的大地,特别是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肆意地践踏、蹂躏着祖国的大地。诗人的心时刻牵连着苦难的大地和人民。抗战爆发不久,1938年12月28日的夜晚,他写下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全诗分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以中心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贯穿其中,间隔反复,多角度地透视了战争给中国大地带来的灾难:“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无数土地的垦植者/失却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拥挤在/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诗人由此发出辛酸而悲愤的慨叹:“中国的路/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中国的苦痛和灾难/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而在《手推车》一诗中,诗人站在北方的黄土地上,看到深深的如鞭痕一样纵横交错的车辙,听到手推车发出病人挣扎一般的尖厉的啸响,他的"心灵为这苦难的大地以及大地上艰难挣扎的人民感到揪心的疼痛,觉得那灰黄色的土地,那刻在土地上的深深的辙迹是“交织/北国人民的悲哀”。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感到诗人对大地母亲、对民族、对人民的骨肉深情。而当抗日的烽火逼近了黄河,民族危亡的警钟不断在诗人心头轰鸣的时刻,艾青身伫古老的潼关,举目四望悲哀的北方,眼含热泪写下了《在北方》这首忧郁沉思、苍凉悲壮的歌。诗不仅如实地描写了日本侵略战争给北方带来的深重灾难,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命运的深深忧虑,对战乱中人民遭遇的深切同情,更表达了诗人对这片贫瘠的土地的忠贞与挚爱:“我爱这悲哀的国土,/一片无垠的荒漠/也引起了我的崇敬”“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它的广大而瘦瘠的土地/带给我们以纯朴的语言/与宽阔的姿态,/我相信这言语与姿态/坚强地生活在大地上/永远不会灭亡;/我爱这悲哀的国土/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民族”。在这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诗人这样讴歌土地,无疑在鼓舞人们树立坚定的信念、不屈的意志。这是诗人对土地的信念,对土地的忠贞,对土地的挚爱。由此可见,土地意象已融入了诗人的生命和灵魂,它是生命之母的象征、祖国母亲的象征、民族精神的象征、中华文明的象征,也是祖国命运的象征、华夏历史的象征、民族凝聚力的象征、人民意志和力量的象征。总之,在土地意象上凝聚了诗人异常复杂的情感信息和思想信息。   正因为如此土地在诗人笔下,已成了永恒的情结。土地是诗人永远依恋的对象,永远倾诉的对象,永远忠诚的对象,永远歌颂的对象。这种种复杂的情感汇聚在一起,终于使诗人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要做一个土地最忠诚的歌者,于是便催生出这首著名的诗篇《我爱这土地》。   这首诗写于抗战初期,它集中展现了艾青对土地的一片赤诚之爱。在个体生命的渺小、短暂与大地生命的博大、永恒之间,诗人为了表达自己对土地最真挚深沉的爱,把自己想像成是“一只鸟”,永远不知疲倦地围绕着祖国大地飞翔,永远不停歇地为祖国大地而歌唱,既唱出大地的苦难与悲愤,也唱出大地的欢乐与希望;即使死了,也要将整个身躯融进祖国的土地中,以表示自己对土地的深沉之爱。全诗的感情是强烈而内在的,基调是深沉而忧郁的。可以说,时代的投影与真实的感受相结合,使得这首诗的感情显得极为真诚,更有感染力,更能拨动读者的心弦。   从写作艺术上看,这首诗的显著特点是篇幅短小,构思精巧。土地是个博大的意象,诗人选择它作为寄情的对象、倾诉的对象,其境界极其广阔,意象极其丰富,诗人的情思是多角度、多层次的,诗人的想像和诗思的回旋天地也是无限自由、广阔的。但他没有把诗的篇幅拉长,不让诗的情思散漫开去,而只把诗人对土地广阔而深厚的爱浓缩在10行诗中,并且取得了最佳的艺术效果。   诗人不是从实处落笔,而是从虚处落笔,通过想像把自己虚拟为“一只鸟”,借鸟儿与土地的关系来展开全诗的艺术境界,使诗的整体构架显得巧妙自然,使人浑然不觉。诗以“假如”开头,显得新奇,富有独创性,便于化人为鸟,把诗境推向虚拟的艺术境界。当然,诗中的“鸟”,仅是泛指,具有象征性,不像古诗词中那些实指(如杜鹃、鹤鸽等)。“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是一句引人注目、令人心动、值得品味和沉思的诗句,也是全诗中深化诗人对土地感情的一个奇异的亮点。这是当时悲壮的时代氛围(抗战初期)、诗人特殊的个性与气质(艾青自称是“悲哀的诗人”)以及诗人特殊的表达需要等等,共同作用于鸟儿形象而产生的审美意象。它大大提升和强化了形象的审美表现力—从中我们不仅能感到时代的氛围、诗人的个性和气质,更能感到诗人对土地的爱是如此的执著、坚贞和顽强。   接下来,诗人便向我们叙述他要歌唱的对象。从句式上看,用的是排比句;从方法上看,用的是类似电影蒙太奇式的特写镜头,向我们依次推出他要歌唱的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这些都是博大的自然或宇宙意象,但诗人选择了这几种典型的形象,极其简洁、鲜明,却又能让我们产生丰富的想像和联想,引起深刻的沉思。值得指出的是,诗人在“土地、河流、风、黎明”前都特意加上了带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或修饰语,使它们一个个都转化成了富有象征意味和暗示力的画面,既暗示了祖国多灾多难的命运,也暗示着人民的不屈与抗争,以及大地上仍然在生长着的希望,同时还暗示着诗人要竭尽全力,与其共命运,为他们而歌唱;即使死了,也要埋进这片土地,用自己的身躯去肥沃这片土地。从构思的角度看,到这里,诗人仍然紧扣“鸟儿”这个虚拟的形象(“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让其生前与死后形成强烈的对比,于对比中表现出鸟儿对土地的执著、赤诚之爱,从而也艺术地塑造了一个土地忠诚的歌者形象。   这首诗的第二个特点是巧妙转换,另辟诗境。按理,诗情到达高潮之后,再接下来抒写难度就很大。但诗人却巧妙地宕开一笔,隔开一行,作了必要的间歇和停顿后,开始了巧妙转换,写下了两行形象突出、感情进一步升华的结尾。令人读后怦然心动,过目难忘,吟诵不已。   第一,抒情视角作了转换。诗的第一节是从虚拟的视角,即从鸟儿的视角去想像,去表现鸟儿对土地的忠诚与挚爱,显得形象含蓄;第二节却换成实写的视角,即从诗人自我的视角去实写自己“常含泪水的眼睛”,倾诉自己对土地的“深沉”之爱,是直抒胸臆。这样,虚境和实境的结合与对应,构筑了全诗内在完整的艺术空间;结果与原因的关联与对照,又构成了支撑全诗的内在逻辑结构。   第二,写作手法作了转换。前一节用的是比,是想像的境界;后一节用的是赋,是直抒胸臆的写实。全诗由前面蒙太奇镜头式的画面暗示转到了后面诗人的直接指点,以一个强有力的情感抒发结束了全篇,从而把读者的注意力引进了一个浓郁的情感氛围,再一次感受到诗人对土地的忠贞与挚爱。
2023-08-30 17:28:231

我爱这土地拼音原文

wǒ ài zhè tǔ dì。我wǒ——生母w,韵母o,读三声。爱ài——生母i,韵母a,读四声。这zhè——生母zh,韵母e,读四声。土tǔ——生母t,韵母u,读三声。地dì——生母d,韵母i,读四声。《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8年写的一首现代诗。这首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的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扩展资料这首诗以“假如”开头,这个头开得突兀、新奇,有凝神沉思之感。诗中的“鸟”是泛指,是共名,它不像历代诗人所反复咏唱的杜鹃、鹧鸪那样,稍一点染,即具有一种天然的特殊的情味和意蕴,而是全靠作者在无所依傍的情况下作出新的艺术追求。再则,诗中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也和古典诗词中栖枝的黄莺、啼血的杜鹃、冲天的白鹭等大异其趣,它纯粹是抗战初期悲壮的时代氛围对于作者的影响所致,同时也是这位“悲哀的诗人”(作者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和个性的深情流露。诗的首句集中展现了作者对土地的一片赤诚之爱。在个体生命的短暂、渺小与大地生命的博大、永恒之间,作者为了表达自己对土地最真挚、深沉的爱,把自己想像成“一只鸟”,永远不知疲倦地围绕着祖国大地飞翔。全诗表现出一种“忧郁”的感情特色,这种“忧郁”是对灾难深重的祖国爱得深沉的内在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自民族的苦难,因而格外动人。
2023-08-30 17:28:301

我爱这土地中的土地是什么意思

《我爱这土地》一诗中的意象有鸟、土地、河流、风、黎明等。“土地”这一意象是民族精神的象征,中华文明的象征,也是祖国命运的象征,其中聚集着作者对祖国和大地母亲深深的爱,这种感情在这首诗中得到充分的反映:诗人表示要像鸟一样歌唱祖国大地;死了,也要使自己融进祖国的土地中。“黎明”这个意象表明作者坚信在人民风起云涌的斗争中必将迎来曙光,迎来胜利。但是作者意犹未尽,“——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表达了作者对土地执着的爱。最后两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再回归到土地这个意象上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河流”的前面加上“永远汹涌着”和“悲愤”两个形容词,“风”前面加上“无止息地吹刮着的”和“激怒”两个修饰语,就把“河流”“风”这两种外在的纯景物变成了含有作者主观情思的“象”,就把悲愤和激怒的人民为了挽救土地的那种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奋力抗争的革命斗争形象地表现了出来。作品原文: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我爱这土地
2023-08-30 17:28:511

《我爱这土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抗日战争爆发后,艾青怀着高昂的爱国热情、同仇敌忾的民族义愤,投身于反侵略的伟大斗争,他拿起诗笔,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美诗篇,《我爱这土地》就是其中的一首,作于抗战初期,是藉土地激发诗人情绪的代表作.我们学习这首诗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掌握:一、朴实的意象,凝聚深沉的爱 意象即意境.“土地”和“太阳”是艾青诗中的两个主导意象,“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因此“土地”意象凝聚了艾青对祖国和人民最深沉的爱,对民族危难和人民疾苦的深广忧愤.我们从诗的题目中就可以看出这一点,再如“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真实朴素的两句诗,道出了诗人内心深处永恒的“土地”情结.由此我们不难得出艾青的诗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象世界.二、悲怆的诗句,反映热切的情 作为抒情的艺术,诗歌作品需要不断地强化自己的感情,以便久久地拨响读者的心弦.这首诗中回荡着忧郁的调子,郁积着深深的忧伤.“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句中交织着忧郁悲怆之情,但这种抒情基调是诗人敏感的心灵对民族苦难现实和人民悲苦生活的回应,是感情极度热切的反映.人非鸟兽,不言自明,此诗偏以“假如”开头,这是第一层强化.谁不知道鸟声优美清脆,此诗偏以“嘶哑”相形容,这是第二层强化.光有这两层强化还不够,于是诗中接连出现了所歌唱的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在描写这些对象时达到了穷形尽相、淋漓酣畅的地步,充分体现了这位自由体诗人的艺术特色.我们知道,写诗多半是忌用或少用“的”字的,那些民歌体作品不必谈了,就是自由诗创作,也有不少人害怕“的”字一多,拖泥带水,冲淡了诗味.艾青则不然,他敢于用由一系列“的”字组成的长句来抒发缠绵而深沉的感情,喜欢在所描写的对象前面加上大量的形容词和修饰语,以展现对象的神采风貌,形成一种特殊的立体感和雕塑感,这是艾青的自由诗创作不同于其他自由诗作者(如田间)的一个重要特色.《我爱这土地》自然也不例外,试看诗人在“土地”“河流”“风”“黎明”这样的中心词语前面特意加上的“悲愤的”“激烈的”“温柔的”等许多修饰语,就不难窥见其中的奥秘了.以上所说的这些描摹土地、河流等景观的长句,可说是第三层强化.三、强烈的对比,映射执著的爱 “假如我是一只鸟”,全诗以这样一个出人意料的假设开头,使读者不禁发出疑问,“鸟”的形象和作者所要歌颂的“土地”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这是作者在开头留给我们的悬念.正当读者为诗人不断的歌唱——顽强的生命力所折服所吸引时,没料到诗篇陡然来了一个大的转折,一个破折号之后突出“我死了”,让身躯肥沃土地,于是,生前和死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而在这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中一以贯之的乃是“鸟”对土地的执著的爱,这真是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至死不渝!至此上面的悬念也就迎刃而解了.最后需要指出,诗中的“鸟”是泛指,是共名,是诗人在无所依傍的情况下作出的新的艺术追求.诗中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它纯粹是抗战初期悲壮的时代氛围对于诗人的影响所致,同时也是这位“悲哀的诗人”所具有的特殊气质
2023-08-30 17:29:111

我爱这土地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体现了对祖国、土地、劳动者的真挚而深沉的爱。出自我国现代作家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扩展资料作者通过描述自己生活在祖国的这块土地上,痛苦多于欢乐,心中郁结着过多的“悲愤”、“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然而,这毕竟是生他养他的祖国,即使为她痛苦到死,也不愿意离开这土地——“死了”以后连“羽毛”也要“腐烂在土地里面”。表达了作者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最伟大、最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2023-08-30 17:29:211

我爱这土地原文是怎样的?

原文: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扩展资料:《我爱这土地》一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太阳与土地是最能概括艾青诗歌特色的两个概念。诗人对于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常常借助太阳这一意象得以表现,艾青仿佛是一位夸父,至死不渝地追寻着太阳、光明和理想;作为另一面,与诗人血脉相连的土地也是她一生一世都无法割舍的眷恋。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我爱这土地
2023-08-30 17:29:351

艾青《我爱这土地》赏析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T8WsLB3GCSP9H16bNvXCSol8USKmPt86xomWhNKhKsWhoRW6JLKWQyh0vp3Fvx9V
2023-08-30 17:29:5412

艾青《我爱这土地》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象征意义:1、土地:是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国土的写照。2、河流:土地上的河流,象征着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一般汹涌奔流。3、风:土地上空吹刮着的风,象征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4、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扩展资料:对艾青《我爱这土地》的评价:艾青与聂鲁达、西特梅克一同被誉为“20世纪三大人民诗人”,而艾青的重要诗歌作品,正是在烽火连天的抗战时期完成的。由艾青之子艾丹主编、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我爱这土地:艾青抗战诗集》近期正式面世。抗战时期,伴随着隆隆炮火,艾青进入了他诗歌创作的高峰期。如他所言,那时候早晨一醒来,脑子上像沾满了露水,充溢着写诗的冲动。这一时期他写出的《我爱这土地》等一系列名篇,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忧患意识,以对自由的热切呼唤,用精湛的诗艺,实现了民族精神的诗化。正是出于对心灵自由的渴望,艾青以自由诗作为自己最主要的写作形式。在他看来,自由诗是新世界的产物,更能适应激烈动荡、瞬息万变的时代。艾青的抗战诗歌,源于自由的心灵,不仅在内容上充满自由的精神,在形式上也不愿受既有格律和程式的拘囿。他具有开放的眼光,对以惠特曼为代表的自由诗和以凡尔哈伦为代表的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借鉴,使他在意象的选择、意境的营造等方面表现了极大的自由,在其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中,呈现了一种崇高之美与苦难之美,代表了中国自由诗创作的成就。参考资料:人民网-《我爱这土地:艾青抗战诗集》面世:民族精神的诗化
2023-08-30 17:30:481

我爱这土地的主旨是什么?

《我爱这土地》的主旨:作者通过描述自己生活在祖国的这块土地上,痛苦多于欢乐,心中郁结着过多的悲愤、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然而,这毕竟是生他养他的祖国,即使为她痛苦到死,也不愿意离开这土地——死了以后连羽毛也要腐烂在土地里面。表达了作者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最伟大、最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巧妙转换,另辟诗境:第一,抒情视角作了转换。诗第一节是从虚拟的视角,即从鸟儿的视角去想像,去表现鸟儿对土地的忠诚与挚爱,显得形象含蓄。第二节却换成实写的视角,即从作者自我的视角去实写自己“常含泪水的眼睛”,倾诉自己对土地的深沉之爱,是直抒胸臆。这样,虚境和实境的结合与对应,构筑了全诗内在完整的艺术空间;结果与原因的关联与对照,又构成了支撑全诗的内在逻辑结构。第二,写作手法作了转换。第一节用的是比,是想像境界。第二节用的是赋,是直抒胸臆的写实。全诗由前面蒙太奇镜头式的画面暗示转到了后面作者的直接指点,以一个强有力的情感抒发结束了全篇,从而把注意力引到一个浓郁的情感氛围中,感受到作者对土地的忠贞与挚爱。
2023-08-30 17:31:041

《我爱这土地》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深沉、热情、悲怆。《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诗人艾青写的一首现代诗。作者通过描述自己生活在祖国的这块土地上,痛苦多于欢乐,心中郁结着过多的“悲愤”、“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然而,这毕竟是生他养他的祖国,即使为她痛苦到死,也不愿意离开这土地——“死了”以后连“羽毛”也要“腐烂在土地里面”。表达了作者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最伟大、最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u2002扩展资料这首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的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11月17日,发表于同年12月桂林出版的《十日文萃》。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作者和当时文艺界许多人士一同撤出武汉,汇集于桂林。作者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便写下了这首诗。
2023-08-30 17:31:231

“我爱这土地爱得深沉”的下句是什么?

没有下一句了
2023-08-30 17:31:312

我爱这土地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运用了象征手法
2023-08-30 17:31:424

《我爱这土地》出自于哪首诗?

没有找的那个。《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11月17日,发表于同年12月桂林出版的《十日文萃》。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作者和当时文艺界许多人士一同撤出武汉,汇集于桂林。作者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便写下了这首诗。文学赏析这首诗以“假如”开头,这个头开得突兀、新奇,有凝神沉思之感。诗中的“鸟”是泛指,是共名,它不像历代诗人所反复咏唱的杜鹃、鹧鸪那样,稍一点染,即具有一种天然的特殊的情味和意蕴,而是全靠作者在无所依傍的情况下作出新的艺术追求。再则,诗中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也和古典诗词中栖枝的黄莺、啼血的杜鹃、冲天的白鹭等大异其趣,它纯粹是抗战初期悲壮的时代氛围对于作者的影响所致,同时也是这位“悲哀的诗人”(作者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和个性的深情流露。
2023-08-30 17:32:031

艾青的 {我爱这土地}的写作背景是什么,谢谢 呵呵

《我爱这土地》一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2023-08-30 17:32:135

我爱这土地艾青全文赏析 我爱这土地欣赏

1、赏析: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是他诗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之一(另一个是“太阳”)。“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对“土地”的热爱,是艾青作品咏唱不尽的旋律。“假如我是一只鸟”,全诗以这样一个出人意料的假设开头,使读者不禁发出疑问,“鸟”的形象和作者所要歌颂的“土地”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 2、作者对此作出了阐释。“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在炮火连天、国运危急的时刻,一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鸟也要奋力抗争,用自己的歌喉发出不屈的声音。这使人联想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嘶哑的喉咙”,让我们看到这是一只饱受磨难的鸟,它的歌声,是用整个生命发出的。 3、下面四行诗,分别描述了鸟儿歌唱的四个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它们的核心是“土地”。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这四个对象前面都加了长长的修饰语。“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是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国土的写照。 4、“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土地上的河流,像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一般汹涌奔流。“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土地上空吹刮着的风,象征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5、“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小鸟活着时,倾尽全力为土地而歌唱,死后,又将自己的全身投入土地的怀抱,连羽毛都与土地融为一体。在诗的第二节,作者笔锋一转,由上文对歌唱者动态的描述,转而对“我”进行了一个近镜头的特写。这是以设问的方式进行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眼里常含泪水”这样一个静态的特写,表现了悲愤痛苦的情感恒久萦绕于“我”的心中。“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目睹山河破碎、人民涂炭的现实,对祖国爱得愈深,心中的痛苦也愈强烈。 6、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精华,它是那个苦难的年代,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种爱刻骨铭心,至死不渝,不仅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更是全民族普遍的爱国情绪的浓缩。艾青以这两句诗,抒发了那个时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
2023-08-30 17:33:021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的意象和意境分别是什么

土地是指祖国的土地,河流是指人民满腔的悲愤,风是指人们的抗争精神,黎明是指解放区
2023-08-30 17:33:125

《我爱这土地》的诗歌赏析怎么写?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七日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是他诗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之一(另一个是“太阳”)。“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对“土地”的热爱,是艾青作品咏唱不尽的旋律。《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其时正值国难当头,饱经沧桑的祖国又一次遭受日寇铁蹄的践踏。作为诗人的艾青,坚定地汇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并成为时代的“吹号者”。他说他“是作为一个悲苦的种族争取解放、摆脱枷锁的歌手而写诗”。……这首诗写于抗战初期,它集中展现了艾青对土地的一片赤诚之爱。在个体生命的渺小、短暂与大地生命的博大、永恒之间,诗人为了表达自己对土地最真挚深沉的爱,把自己想像成是“一只鸟”,永远不知疲倦地围绕着祖国大地飞翔,永远不停歇地为祖国大地而歌唱,既唱出大地的苦难与悲愤,也唱出大地的欢乐与希望;即使死了,也要将整个身躯融进祖国的土地中,以表示自己对土地的深沉之爱。全诗的感情是强烈而内在的,基调是深沉而忧郁的。可以说,时代的投影与真实的感受相结合,使得这首诗的感情显得极为真诚,更有感染力,更能拨动读者的心弦。从写作艺术上看,这首诗的显著特点是篇幅短小,构思精巧。土地是个博大的意象,诗人选择它作为寄情的对象、倾诉的对象,其境界极其广阔,意象极其丰富,诗人的情思是多角度、多层次的,诗人的想像和诗思的回旋天地也是无限自由、广阔的。但他没有把诗的篇幅拉长,不让诗的情思散漫开去,而只把诗人对土地广阔而深厚的爱浓缩在10行诗中,并且取得了最佳的艺术效果。诗人不是从实处落笔,而是从虚处落笔,通过想像把自己虚拟为“一只鸟”,借鸟儿与土地的关系来展开全诗的艺术境界,使诗的整体构架显得巧妙自然,使人浑然不觉。诗以“假如”开头,显得新奇,富有独创性,便于化人为鸟,把诗境推向虚拟的艺术境界。当然,诗中的“鸟”,仅是泛指,具有象征性,不像古诗词中那些实指(如杜鹃、鹤鸽等)。“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是一句引人注目、令人心动、值得品味和沉思的诗句,也是全诗中深化诗人对土地感情的一个奇异的亮点。这是当时悲壮的时代氛围(抗战初期)、诗人特殊的个性与气质(艾青自称是“悲哀的诗人”)以及诗人特殊的表达需要等等,共同作用于鸟儿形象而产生的审美意象。它大大提升和强化了形象的审美表现力—从中我们不仅能感到时代的氛围、诗人的个性和气质,更能感到诗人对土地的爱是如此的执著、坚贞和顽强。接下来,诗人便向我们叙述他要歌唱的对象。从句式上看,用的是排比句;从方法上看,用的是类似电影蒙太奇式的特写镜头,向我们依次推出他要歌唱的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这些都是博大的自然或宇宙意象,但诗人选择了这几种典型的形象,极其简洁、鲜明,却又能让我们产生丰富的想像和联想,引起深刻的沉思。值得指出的是,诗人在“土地、河流、风、黎明”前都特意加上了带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或修饰语,使它们一个个都转化成了富有象征意味和暗示力的画面,既暗示了祖国多灾多难的命运,也暗示着人民的不屈与抗争,以及大地上仍然在生长着的希望,同时还暗示着诗人要竭尽全力,与其共命运,为他们而歌唱;即使死了,也要埋进这片土地,用自己的身躯去肥沃这片土地。从构思的角度看,到这里,诗人仍然紧扣“鸟儿”这个虚拟的形象(“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让其生前与死后形成强烈的对比,于对比中表现出鸟儿对土地的执著、赤诚之爱,从而也艺术地塑造了一个土地忠诚的歌者形象
2023-08-30 17:33:474

我爱这土地 艾青 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还有别的问题 好加分

热爱
2023-08-30 17:34:256

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上一句是什么?

这句话来自于《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8年写的一首现代诗。全诗如下: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023-08-30 17:34:422

我爱这土地 诗的开头作者为什么将自己假设成一只鸟

这是作者在开头留给我们的悬念.正当读者为诗人不断的歌唱——顽强的生命力所折服所吸引时,没料到诗篇陡然来了一个大的转折,一个破折号之后突出“我死了”,让身躯肥沃土地,于是,生前和死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而在这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中一以贯之的乃是“鸟”对土地的执著的爱,这真是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至死不渝!至此上面的悬念也就迎刃而解了.最后需要指出,诗中的“鸟”是泛指,是共名,是诗人在无所依傍的情况下作出的新的艺术追求.诗中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它纯粹是抗战初期悲壮的时代氛围对于诗人的影响所致,同时也是这位“悲哀的诗人”所具有的特殊气质和个性的深情流露
2023-08-30 17:35:383

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什么时候创作的?

《我爱这土地》表达了出了作者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最伟大、最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写出了自己那真挚的爱国情怀,展现了作者对祖国土地的一片赤诚之爱。原文:我爱这土地【现代】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扩展资料:创作背景《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11月17日,发表于同年12月桂林出版的《十日文萃》。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作者和当时文艺界许多人士一同撤出武汉,汇集于桂林。作者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便写下了这首诗。作者通过描述自己生活在祖国的这块土地上,痛苦多于欢乐,心中郁结着过多的悲愤和痛苦。然而,这毕竟是生他养他的祖国,即使为她痛苦到死,也不愿意离开这土地。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我爱这土地
2023-08-30 17:36:041

关于我爱这土地的诗句大全

1.艾青的诗《我爱这土地》 原文: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出处: 现代艾青《我爱这土地》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11月17日,发表于同年12月桂林出版的《十日文萃》。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作者和当时文艺界许多人士一同撤出武汉,汇集于桂林。作者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便写下了这首诗。 二、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假如”开头,这个头开得突兀、新奇,有凝神沉思之感。诗中的“鸟”是泛指,是共名,它不像历代诗人所反复咏唱的杜鹃、鹧鸪那样,稍一点染,即具有一种天然的特殊的情味和意蕴,而是全靠作者在无所依傍的情况下作出新的艺术追求。 再则,诗中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也和古典诗词中栖枝的黄莺、啼血的杜鹃、冲天的白鹭等大异其趣,它纯粹是抗战初期悲壮的时代氛围对于作者的影响所致,同时也是这位“悲哀的诗人”(作者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和个性的深情流露。 诗的首句集中展现了作者对土地的一片赤诚之爱。在个体生命的短暂、渺小与大地生命的博大、永恒之间,作者为了表达自己对土地最真挚、深沉的爱,把自己想像成“一只鸟”,永远不知疲倦地围绕着祖国大地飞翔。 全诗表现出一种“忧郁”的感情特色,这种“忧郁”是对灾难深重的祖国爱得深沉的内在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自民族的苦难,因而格外动人。这里有深刻的忧患意识,有博大的历史襟怀,有浓烈的爱国真情。 这种忧郁表现在两点:其一,强烈的抒情色彩。这首诗可以说是作者的自白。作者采用了“直接”的抒情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土地的感情。它像“誓词”一样严肃,又像“血”一样庄严,十分强烈,震撼人心。诗人用了四行象征性的诗句,来概括“我”的使命。 这四句诗并没有具体所指,但它们以更形象、更广泛的泛指性,扩大加深了这使命的内涵。 作者所深深爱着的这土地,正在经历着一场历史的大搏斗,大变革。人民在奋起,民族在觉醒,“无比温柔的黎明”已经可望了,作者作为一只鸟,就要为这一伟大的时代歌唱。 其二,写实和象征交织。作者用写实和象征的手法,描绘了一组鲜明的诗歌意象,分别赋予“大地”、“河流”、“风”、“黎明”等意象不同的象征和暗示意味。但作者对祖国的“黎明”也抱有乐观的信念,作了美妙的抒写。 这首诗在抒情上不断地强化自己的感情,以便久久地拨动心弦。此诗偏以“假如”开头,这是第一层强化。谁不知道鸟声优美清脆,此诗偏以“嘶哑”相形容,这是第二层强化。光有这两层强化还不够,于是诗中接连出现了所歌唱的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描写这些对象时达到了穷形尽相、淋漓酣畅的地步,充分体现了这位自由体诗人的艺术特色。写诗多半是忌用或少用“的”字的,因为“的”字一多,拖泥带水,冲淡了诗味。 作者艾青则不然,他敢于用由一系列“的”字组成的长句来抒发缠绵而深沉的感情,喜欢在所描写的对象前面加上大量的形容词和修饰语,以展现对象的神采风貌,形成一种特殊的立体感和雕塑感,这是作者艾青的自由诗创作不同于其他自由诗作者(如田间)的一个重要特色。 《我爱这土地》这首诗也不例外,且看诗人在“土地”“河流”“风”“黎明”这样的中心词语前面特意加上的“悲愤的”“激烈的”“温柔的”等许多修饰语,就科窥见其中的奥秘了。以上所说的这些描摹土地、河流等景观的长句,可说是第三层强化。 正当为作者不断的歌唱——顽强的生命力所折服所吸引时,诗篇却陡然来了一个大的转折,一个破折号之后突出“我死了”,让身躯肥沃土地。 于是,生前和死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而在这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中一以贯之的乃是“鸟”对土地的执著的爱,这便是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念兹在兹,至死不渝。 2.“我爱这土地”中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哪些 主旨: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8年写的一首现代诗。这首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的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11月17日,发表于同年12月桂林出版的《十日文萃》。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作者和当时文艺界许多人士一同撤出武汉,汇集于桂林。作者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便写下了这首诗。 赏析: 这首诗以“假如”开头,这个头开得突兀、新奇,有凝神沉思之感。诗中的“鸟”是泛指,是共名,它不像历代诗人所反复咏唱的杜鹃、鹧鸪那样,稍一点染,即具有一种天然的特殊的情味和意蕴,而是全靠作者在无所依傍的情况下作出新的艺术追求。 再则,诗中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也和古典诗词中栖枝的黄莺、啼血的杜鹃、冲天的白鹭等大异其趣,它纯粹是抗战初期悲壮的时代氛围对于作者的影响所致,同时也是这位“悲哀的诗人”所具有的特殊气质和个性的深情流露。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我爱这土地
2023-08-30 17:36:181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主要写什么?

《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其时正值国难当头,饱经沧桑的祖国又一次遭受日寇铁蹄的践踏。作者通过本诗抒发了那个时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是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
2023-08-30 17:36:404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怎么划分节奏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83
2023-08-30 17:37:224

《我爱这土地》的象征手法是什么?

象征意义:1、土地:是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国土的写照。2、河流:土地上的河流,象征着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一般汹涌奔流。3、风:土地上空吹刮着的风,象征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4、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扩展资料:对艾青《我爱这土地》的评价:艾青与聂鲁达、西特梅克一同被誉为“20世纪三大人民诗人”,而艾青的重要诗歌作品,正是在烽火连天的抗战时期完成的。由艾青之子艾丹主编、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我爱这土地:艾青抗战诗集》近期正式面世。抗战时期,伴随着隆隆炮火,艾青进入了他诗歌创作的高峰期。如他所言,那时候早晨一醒来,脑子上像沾满了露水,充溢着写诗的冲动。这一时期他写出的《我爱这土地》等一系列名篇,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忧患意识,以对自由的热切呼唤,用精湛的诗艺,实现了民族精神的诗化。正是出于对心灵自由的渴望,艾青以自由诗作为自己最主要的写作形式。在他看来,自由诗是新世界的产物,更能适应激烈动荡、瞬息万变的时代。艾青的抗战诗歌,源于自由的心灵,不仅在内容上充满自由的精神,在形式上也不愿受既有格律和程式的拘囿。他具有开放的眼光,对以惠特曼为代表的自由诗和以凡尔哈伦为代表的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借鉴,使他在意象的选择、意境的营造等方面表现了极大的自由,在其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中,呈现了一种崇高之美与苦难之美,代表了中国自由诗创作的成就。
2023-08-30 17:37: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