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求关于的相关书评

2023-09-06 16:01:30
共6条回复
皮皮

书评:诗外的哥萨克

孙郁 鲁迅博物馆馆长

普希金的诗里常出现哥萨克的意象。我那时很小,喜欢普希金,学俄文,对那个国度满是好奇。哥萨克的影子在普希金的诗里是血色和浑厚的,点缀着他的诗的美,但飘忽不定,从未清晰过,一晃就消失了。我从没有产生了解那个神奇的民族的冲动,只是在读了巴别尔的《骑兵军》,才知道那样血腥的民族深厚的故事。哥萨克的历史与亚洲关联很大,后来扮演了涤荡欧洲的角色。有关的资料我接触得很少,巴别尔感性的画面令人惊异,其中包容了太多的内涵,他把哥萨克的风采从诗神那里驱走了。

关于巴别尔的艺术,最早由鲁迅、周扬等人介绍,近来因王天兵、戴骢等先生的鼎力推介,在中国读者里有了一定的反响。我很喜欢巴别尔的小说,他给我的刺激比任何一位中国当代作家都要大。《骑兵军》与《敖德萨故事》是神异的存在,谜一样的词语连着人性的极限和认知的极限。上帝与流民,神灵与兽欲,和洪荒般的暮色贴近着,每每使人有着颤栗的快感与不安。巴别尔给了我们太多的神奇。而高不可攀的结果,使我们只能满足于一般的阅读享受,也没有细究的愿望了。那也是不求甚解的意识使然吧?

直到《哥萨克的末日》出版,我才知道巴别尔精神背后的谜底,它们一一浮出水面,一些朦胧的意识现在有了轮廓。作者王天兵的气韵是从轰鸣的历史深处流出的闪光,将俄国社会的一片盲点照亮了。这是巴别尔研究的向导,直指中国读者未曾体味的世界,包括中国近代史的一隅也面目清晰了。如果不是这个凶悍的民族,俄国的扩张也许是另一个色调。我这才明白,普希金的诗句何以在哥萨克的节奏里流动着那么动情的音符,也许是从中眺望到了无常的命运?

巴别尔的不凡之处是,那么生动地描述了真实的哥萨克,将古老的犹太文明与一个强悍的民族的骑兵队搅动在一起。最柔软的与最惨烈的绘制出人间斑斓的景致。形成它的原因是什么,对读者是不可思议的光环。如果不是王天兵这样有心的人,我们大概还不会理解深层的问题。《哥萨克的末日》不是一般的文学研究论著,它涉及的内涵太多,历史学、宗教、欧洲风土、俄国革命、政党文化、屠犹痛史、苏波战争……巴别尔的丰富也导致了《哥萨克的末日》的丰富。

巴别尔的价值是在荒诞与残酷里指示了思想的盲点,变化的观念与不变的习俗演示着人间的百态。《哥萨克的末日》对此间的细节的读解令我欣喜,一个非逻辑的存在,被科学的严明的语态叙述着。一般的读者只是沉浸在惊奇的感受里,《哥萨克的末日》却回溯到精神流动的源头。巴别尔的神奇在于表达了精神的无数种可能,哥萨克的与他既远又近的关系,刺激了内心。最高远的精神期许与最原始的野性雄风在此碰撞出罕有的词语奇观。这就是世界。野蛮与文明,对立着又混杂着,试看近年有战争的地方,何尝不是如此?

对比是有力量的。我由此理解了鲁迅为何喜欢俄国的小说了。因为血腥里的游民,也折射着中国的过去与现在。英国、美国的贵族文学怎么能满足鲁迅这样的写作者的愿望呢?我们有过水泊梁山,有张献忠、李自成,有义和团的队伍。这些缠绕着我们的历史。对比俄国的小说家,中国的文人涂饰太多,将无数惨烈的影像引到空洞的词林里去了。鲁迅当年称赞巴别尔是世界性的作家,不是没有道理。像《骑兵军》、《敖德萨故事》、《巴别尔马背日记》这样神异的书,我们在汉语作家里,还没有遇到。

普希金让我了望到诗里的哥萨克。巴别尔则是我感受到了诗外的哥萨克,那个撕毁和破坏一切的烽火,我们的历史也曾存有。一个血性的民族留给人的尽是诗的谈资,那自然美好,可是诗外的存在对世人更有诱惑力。因为我们都在一个粗糙的世界生活着。那是没有办法的。

《骑兵军》不衰:巴别尔现象的启示

最近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苏联作家巴别尔的短篇小说集《骑兵军》中译本,西安电影制片厂将要拍成一部中国版的同名电影……巴别尔一时成了热点。

巴别尔这个名字对中国读者很陌生,翻阅《辞海》和苏联文学史都找不到他的名字。由于媒体介绍其新译本,人们才对这位像彗星般一闪而逝的文学大师有所了解。

巴别尔18岁开始写作,在高尔基主编的杂志发表作品。高尔基发现他的天才,称他是写微型小说的高手。十月革命后巴别尔参军,作为战地记者跟随苏维埃红军第一骑兵军进攻波兰,目击了人类历史上那次大规模的空前惨烈的骑兵会战。根据这次征战,他创作了30多篇短篇小说发表在杂志上。小说记录了苏波战争期间战场上的苏联骑兵军的故事,着力刻画他们身上人性化的一面,真实揭示了骑兵军士兵鲜为人知的内心世界。1926年他将小说结集出版,题为《骑兵军》。书出版后好评如潮,但它的严酷的真实性却惹恼了第一骑兵军军长布琼尼。这位骑兵元帅愤怒抨击他写的不是第一骑兵军,而是马赫诺匪帮。高尔基仗义执言,为巴别尔辩护,所以巴别尔能暂时度过难关,但是他已无法再继续创作了。高尔基死后,巴别尔自然在劫难逃。他于1939年5月被捕,1940年1月27日被处决。从此他的作品被禁,直到1957年苏联文坛“解冻”,《骑兵军》才重新出版,并译成20多种文字,流传各国,震惊全球。在欧美文化界刮起一股“巴别尔旋风”。1986年意大利杂志《欧洲人》评选全球一百位最佳小说家,巴别尔高居首位。2002年和2003年连续两年,《骑兵军》名列美国畅销书排行榜。《骑兵军》里每一篇都非常短小精悍,长的不过五六千字,短的仅大半页。巴别尔的写作技巧可说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小说风格新颖独特,震撼人心;语言方面他要求自己:

“必须像战况公报或银行支票一样准确无误”。

凭着薄薄的一个小册子,居然在全球文坛上产生如此巨大影响,赢得如此崇高声誉,这在世界文学史上实属罕见。

而我们有些作家、学者竟能在一天之内写出好几千字,能在一年之内出版六七本书,各种报刊杂志屡屡见其大名。让人怀疑这些作品究竟是怎么写出来的?其质量如何?能流传下来吗?影视名人也不甘落后,真有长江后浪推前浪之势,帅哥靓姐们齐上阵。那些出卖隐私的东西又有什么价值?可是出版商却对这类货色趋之若鹜,还不都是为了赚钱!

巴别尔现象对我国当前文化界的浮躁风气具有启发意义:应当宁可少些但要好些,把健康有益的精品奉献给读者,别只为了名利给人类社会制造精神垃圾!

[光明日报]天纵其才:巴别尔《骑兵军》

“布琼尼本人不仅喜欢美化自己战士的外表,而且还喜欢美化马匹。巴别尔美化了布琼尼战士的内心,而且在我看来,要比果戈理对扎波罗热人的美化更出色、更真实。”

这是巴别尔的杰作《骑兵军》出版后,苏联第一骑兵军原军长布琼尼恼怒地指责作家写的“不是第一骑兵军,而是马赫诺匪帮”时,大文豪高尔基挺身而出,为巴别尔所作的著名辩护词。然而,高尔基能仗义执言地捍卫作家艺术创造的神圣权利,却无能为力保护巴别尔宝贵的生命———他1939年5月被捕,翌年1月被处决。于是,天纵其才的巴别尔,宛若一颗耀眼的彗星,在苏联文学的夜空一闪而过,眨眼之间便销声匿迹了。

苏联“解冻”后,《骑兵军》等作品才得以重新出版,并先后译成几十种文字。在欧美文化界卷起了一股“巴别尔旋风”。惊异不已、惊喜不已的人们,纷纷狂热地传阅着、谈论着几乎被湮没的文学天才巴别尔。海明威意识到巴别尔比他写得更凝练;博尔赫斯觉得巴别尔的作品享有散文难以获取,只有诗才配享有的荣耀;卡尔维诺指出《骑兵军》是“本世纪写实主义文学的奇书之一”。《欧洲人》杂志评选全球一百位最佳小说家,巴别尔居于魁首。

巴别尔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大的魅力?

80年前,26岁的巴别尔以战地记者的身份,跟随布琼尼统帅的苏维埃红军第一骑兵军进攻波兰。这支骁勇善战、所向披靡的哥萨克骑兵,未入波兰却已令敌闻风丧胆。据曾在波军服役的美军飞行员回忆,从飞机上俯瞰这支在沙皇铺设的通往波兰的官道上行进的劲旅,但见每行八人八骑,哥萨克将士个个头戴圆桶形翻毛帽,身披有头套的黑色大氅,肩上斜挎着步枪,腰悬长马刀和短匕首,在尘土中威武雄壮、浩浩荡荡地驱驰,几公里外不见尽头……年轻的犹太书生巴别尔,亲历了这场欧洲历史、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的空前惨烈、血腥的骑兵会战。战争结束后,他陆续发表了36篇短小精悍的小说,长不过五六千字,短则仅有大半页纸,最后结集为《骑兵军》出版。巴别尔一举成名。他被赞为“真正的语言大师”、“文学的征服者”。《骑兵军》亦被誉为战争文学之“绝唱”。

伍尔夫说过,“灵魂是俄国小说的主要特点”。《骑兵军》亦如此。巴别尔描写的是别开生面的骑兵战,然而,他更关注人性、人的内心、人的灵魂。勿宁说,他描绘了战争状态中人的灵魂生动逼真的风景,他把战争状态中人的灵魂的狂暴激情、不安躁动,善与恶、美与丑、残忍与悲悯的奇异混合,别具一格、力透纸背地表现了出来,这正是巴别尔的迷人之处。

今年春上,和煦的暖风在北京的大街小巷里逡巡的时候,远在美国旧金山的友人王天兵忽然打电话来,滔滔不绝地谈起他对巴别尔的迷恋、酷爱和崇敬。他根据三种英译本,校阅了国内较好的《骑兵军》译本,发现了不少误译,即找到住在上海的译者戴骢先生,戴先生极愿重新校订译文。王天兵还有幸得到美国以收藏苏联文献资料著名的胡佛档案馆负责人斯希u2022黑尔女士的支持,复制了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有巴别尔的多幅肖像,有不同语种、不同版本的《骑兵军》书影,有苏联第一骑兵军冲锋陷阵的图景、哥萨克将士训练劈杀的雄姿,还有苏波战争的珍贵图片资料——当年双方的海报、宣传画,华沙、基辅的街景,参战的美军飞行员,甚至还有一幅巴别尔提审过的被俘美军飞行员库柏的照片……

重遇巴别尔:《骑兵军》

再读巴别尔,经年之久。巴别尔的小说有诗的美,铁的张力。尤在斯大林龌龊肮脏的时代,巴别尔作为犹太人参加了红色骑兵军。真正经历过铁与血的作家才写得出不做作,不讳莫如深,不煽情,忠于内心感受的文字。布琼尼领导的骑兵军与波兰血战后,从此像一股幽灵。

  巴别尔太无忌了,他说斯大林喜欢用有历史污点的人,如布琼尼的妻子自杀,他又娶了一位资产阶级的小姐……这些话为他带来杀身之祸。

  

  《我的第一只鹅》是《骑兵军》里的名篇,描述了一个大学生参加骑兵军,他的眼镜与博士学位备受骑兵军的嘲笑与羞辱,小伙子们把他的手提箱扔的远远的,还对着他放屁。“一个蓄有亚麻色垂发,长有一张漂亮的梁赞人脸庞的小伙子走到我的箱子前,一把提起箱子,扔出院外。然后掉过身子,把屁股冲着我,放出一串臊人的响声。”大学生受此侮辱并没有逃避,而是对着“鹅”下手,“我掉过头去,看到不远处撂着一把别人的马刀。有只端庄的鹅正在院场里一边踱着方步,一边安详地梳理着羽毛。我一个箭步蹿上前去,把鹅踹倒在地,鹅头在我的靴子下喀嚓一声断了,血汩汩地直往外流。白的鹅颈横在粪便里,死鹅的翅膀还在扑棱。”

  美丽柔弱的鹅轻易地死在靴子下,大学生于是获得了骑兵军的认可,他们坐在一起吃喝,谈论着列宁的“真理”,这里对列宁有很精到的评论。“要把真理从一大堆杂七杂八的东西里挑出来别提有多难,可他就像鸡啄米那样一啄一个准儿。”

  

  在苏联文学只见森林,不见树木。意识形态是主流的当时,巴别尔的小说读到人性之美,是非主流的,他短促箭般有力射出的文字使心脏血液凝固。“巴别尔是俄苏那代作家最后一个在汉语里大红大紫的………”。

  

  真理蒙着杀戮的面纱,裹着正义的微笑。铁骑向弱小国家人民踏去。想起蒙古兵,成吉思汗,康熙伐金……马背上的民族天生嗜血,以杀戮为职业,布琼尼的骑兵军,看到他的像,两撇微翘的小胡子优雅不凡,骑兵军的将领个个英俊孔武,难怪巴别尔笔下有醉心的崇拜。

  

  “时间中断后从新流动,顺着交错的路向四方”,巴别尔被关押的时候,违心地招认了与很多文化人的“勾当”,证据被斯大林锁在柜子里,准备随时抛出惩治。“有谁比我更理解她的心灵”善良安静的巴别尔只活了47年,天才的小说家临死时的请求是:“我只有一个请求,那就是让我完成我最后的作品。”他于1940年1月27日凌晨被枪决。梦里枪声大作,灵魂撕裂。

  

  每个时期遇上的作家都有不同,彼时阅读的心境决定了与这个作家的缘份。阅读乃是内心涌动感受在书本里寻找映证的过程。巴别尔,你的魂魄飘浮在那些可怜人的天空,血浆满天的世界,巴别尔的浪漫发挥到极致。这是一个美国神奇的国度,无论你在哪里,只要你身处人类之中,你就能感受到无处不在的荒诞与美妙。

巴别尔的《骑兵军》及1920年日记

1920年6月,列宁发动了苏波战争,他要饮马华沙,推动德国工人起来暴动,将革命传遍欧洲和全世界。

当时,苏维埃红军从两个方向进攻波兰:从白俄罗斯的明斯克方向进攻的是西方面军,在27岁的图哈切夫斯基指挥下,一路势如破竹,至7月底进逼华沙城下。从基辅方向进攻的是西南方面军,由叶戈罗夫指挥,其先锋是哥萨克第一骑兵军,于1919年11月成立,下设五个师,共有哥萨克16,700多人。在1918到1920年的内战中,他们由布琼尼统帅,击溃了与之交战的所有白军。1920年5月,他们从内战前线转战千里,一举攻克乌克兰首府基辅,几乎围歼了波兰军队,然后顺势突入波兰300公里,如入无人之境。

26岁的巴别尔,化名柳托夫,作为敖德萨的俄国南方通讯社的战地记者跟随第一骑兵军入侵波兰。一路上,巴别尔的职责不只是战地记者;还包括填写战报;征用大车和马匹;审讯俘虏;传达命令等,同时他还在为将来的创作做准备。他在马背上、宿营地里、马车上;在枪林弹雨、饥寒交迫、人困马乏中断断续续地记录了沿途的所见所闻,包括骑兵军的方方面面——从军长、政委、师长、旅长、团长到传令兵和护士,从冲锋、战斗、行军到滥杀战俘,都历历可数——这就是他1920年的军旅日记。

红军开始势如破竹,但随着深入波兰,战线过长,后勤接济不上。图哈切夫斯基的西方面军虽然将华沙团团围住,但他的战线并不严密。在8月初,红军最高指挥部曾要求西南方面军将哥萨克骑兵军调归图哈切夫斯基指挥。当时西南方面军的政委是斯大林,他和叶戈罗夫不积极执行调令,而要向南攻克利沃夫,将战火烧到罗马尼亚、匈牙利以及整个东南欧,和图哈切夫斯基平分世界革命的秋色。

1920年8月16日,波兰领袖毕苏斯基亲率一支奇兵,从红军包围圈的最薄弱处侧翼突破,迂回到红军的背后。已成强弩之末的西方面红军立即土崩瓦解,不出一周,就全线溃败。而西南方面的哥萨克骑兵军也未能攻克利沃夫。在8月底,他们在欧洲历史上最后一次骑兵军会战中被波兰枪骑兵击败。世界革命的梦想到此破灭了。

巴别尔参与了这次骑兵会战的全过程。1923-24年,巴别尔根据他在这场战争中的经历和他的日记,创作了震撼世界的短篇小说集《骑兵军》,其中的人物和场景大都能从这本日记中找到出处。1926年结集出版后,轰动了俄罗斯,后曾连续重版8次,1927-1929年,相继出版了德、法、英、西班牙语译本。巴别尔成为世界著名的作家。海明威是他最早的读者,并赞美他比自己更凝练。鲁迅先生早在30年代就看过巴别尔的自传。

但自从《骑兵军》出版以来,他就受到包括军长布琼尼在内的骑兵军军官的攻击。高尔基为了捍卫巴别尔还曾和布琼尼公开论辩。《骑兵军》对战争失败的真实记录,也最终得罪了斯大林及其死党。1924年,随着斯大林上台,对意识形态的控制越来越严。进入30年代,大清洗开始了。在1934年的全苏作家代表大会上,巴别尔赞美了斯大林的文笔,但呼吁作家要有写“坏”作品的权利,并称自己是沉默派大师。1936年,高尔基去世。1939年5月15日,苏联秘密警察以间谍罪被逮捕了巴别尔,并搜走了他的全部手稿。1940年1月27日凌晨,巴别尔被枪决,他的临终遗言是“我只有一个请求,那就是让我完成我最后的作品。”

斯大林在大清洗中还逐一枪毙了直接参与苏波战争的图哈切夫斯基、叶戈罗夫、加米涅夫等高级将领。苏波战争的真相也渐渐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1954年,巴别尔被平反昭雪,他的作品又重见天日。但直到1990年,巴别尔的全部作品才得以出版。他1920年的随军日记也第一次全文发表。随着德、意、法、英译本的相继问世,这部日记不但被当成20世纪作家手稿的重大发现,而且也被公认是一部文学经典。

读《骑兵军》

1920年,一位戴着细圆边儿眼镜、名叫科利奥u2022柳托夫的青年来到布琼尼统率的苏维埃红军第一骑兵军,他一面随军征战,进攻波兰,一面在《红色骑兵报》上发表战地报道和军情速写。三年之后,这位青年把战地日记整理成30多篇小说;1926年,这些小说以《骑兵军》的名字结集,并被译成数国语言,介绍到西方其他国家。

这本书的作者伊萨克u2022巴别尔是一个犹太人,1894年出生在俄国南部海滨城市奥德萨。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两千年来,欧罗巴大陆上一直持续着对犹太人的残暴迫害,甚至大肆屠杀。在巴别尔11岁时,他就亲眼目睹沙皇雇佣的哥萨克骑兵血洗犹太区。犹太人在哥萨克骑兵所到之处受尽欺压凌辱,并惨遭毫无理由的杀害。作为弱势群体中的一员,巴别尔对哥萨克骑兵既恐惧又崇敬,他的内心渴望自己是一个像哥萨克骑兵那样强悍的人。

他决定参加哥萨克红色骑兵军,他想把自己塑造成一名彻底的哥萨克骑兵,但他是犹太人,只好化名科利奥u2022柳托夫,以随军记者的身份参战。这就构成一个奇特的现象:一名犹太人与自己同类的死敌哥萨克骑兵们并肩作战,却看着他们屠杀波兰犹太人,内心痛苦万分;一位受过严格的文明教育的人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原始野蛮、杀人如麻的屠夫。该书的中文版编者王天兵说,这是巴别尔的犹太情结与哥萨克情结。我想,这实质上是文明与野蛮两种力量在巴别尔的内心发生剧烈冲突,并外化成文字的表现形式。他一方面为“排犹”、“屠犹”感到悲愤,另一方面却崇拜哥萨克骑兵。

在这本短篇小说的集里,巴别尔以精炼、短促、细致、诗化的语言描述了一幅幅关于骑兵军征战生活的场景。巴别尔发挥了他擅长于场景和对话描写的优势,把一个事件、一个人物展现得真实、饱满,立体感相当强。在他的小说中,一个个人物跃然纸上,仿佛他们身披黑色大氅,刚刚打马从你身边呼啸而去,小说的真实性可通过人物体现出来。巴别尔笔下的人物都是实有其人,只不过有的用了化名,如年轻的师长萨维斯基即后来的苏联元帅铁木辛哥,那年他才24岁,而对于大部分人,巴别尔则干脆直接用他们的本名,如骑兵军三首领布琼尼、伏罗希洛夫、夏坚科等,人物的真实性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小说的厚重感。

巴别尔无异于一名杰出的画家,将苏波战争中的历史画面清晰地凝固于纸上,让人们了解战场上的真相。他从细节着手,着力去描绘事物的本来面目。这是他个人的文风,也是性格的使然,但也为他个人以后的遭遇埋下不幸的伏笔。那些哥萨克骑兵们历经一战、俄国内战、苏波战争,受到重创,自此一蹶不振,而巴别尔的小说则恰恰是为他们写的挽歌。

《骑兵军》已经风行世界80年,震撼过无数怀有梦想和激情的心灵,并受到高尔基、海明威、博尔赫斯等大师的赞誉。此次的中译本后附有百余幅插图,是有关作者、骑兵军将领、骑兵操练及本书俄文版本的照片。这可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散发着神秘与骁勇、青春与铁血味道的骑兵军。

《再现哥萨克骑兵军密码》

去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巴别尔的《骑兵军》插图本,不但被《中华读书报》评为当年十大文学书,而且还售出三万册。70多岁的王蒙,50多岁的张抗抗,20多岁的张悦然都相继发表长篇谈话,盛赞巴别尔和《骑兵军》。西安电影制片厂已把《骑兵军》在国家电影局立项。新锐导演王全安,赞叹《骑兵军》为魔鬼文笔,并说唯有到乌克兰、波兰边境去拍摄才能再现那壮烈的时代和风云人物。

《骑兵军》速写哥萨克,却没能翔实地记录哥萨克将士的穿着、装备、相貌、身材、兵器、马匹等的模样;它侧重写人和人的灵魂,并没有正面描写骑兵军每一天的战斗、冲锋,及其地理环境,更没有留下行军路线。如果真要拍电影,战场实物都要出现,那就不是诗的语言所能承载的了。试想,就是最普通的一次军官向指挥官报告,他们站立的姿势、相互的位置是怎样的,就都缺少依据。

而一张当年的老照片,也许就能向我们提供还原真实所需的视觉信息。据考,极端真实地再现了盟军在诺曼底犹他海滩登陆的美国电影《拯救大兵雷恩》,就是以随军记者卡帕所摄的照片中幸存的11张为依据的。对比电影和照片,导演斯皮尔波格不过是亦步亦趋地还原了照片,连那种烧焦的毛糙动感都被再现了。

而今天,终于有一本书,具有重现巴别尔的骑兵军、哥萨克将士以及苏波战争所需的全部视觉密码,这就是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巴别尔马背日记1920 7-9》,其中我们将看到当年哥萨克第一骑兵军转战乌克兰、波兰的详细路线图和时间表,有每一所重要城市的名字和骑兵军在附近征战的日期,还有其中某些城市的旧照,完全可以作为选择外景地的蓝本。另外,在巴别尔1920年日记中,我们发现那些强悍迷人的哥萨克们都是有原型的。这部日记中除有《骑兵军》插图本中已出现的布琼尼,伏罗希洛夫外,共168幅插图还终于让人一睹多次出现的师长萨维茨基,也就是苏联元帅铁木辛哥的当年风采,他曾是巴别尔最崇拜的骑兵将领。还有名篇《二旅旅长》中提到的“赫赫有名的克尼加”,毕其功于一役的科列斯尼科夫,他们都是第一次出现在和巴别尔相关的书籍中;还有那个先滥杀战俘后英勇捐躯的连长特隆诺夫,穿着沙皇旧军服,留着两撇大胡子,令人发指。在日记中,从军长、政委、师长、旅长、团长、连长、直到普通战士,还有他们在苏波战前、战中、战后,在冲锋中、在行军中、在军部里的模样,可以说应有尽有。

而巴别尔日记本身,更像一架不停运转的摄像机。在字里行间,我们不但能闻到炸弹爆炸前的气味,感到辘辘的饥肠,看见嘘嘘的弹道,嗅到冒泡的鲜血,听到默默的砍杀,最主要的是巴别尔那永远睁着的双眼,他看到一切,追查一切,不论是或狼狈或出色的指挥员,还是或野蛮或狡猾的战士;不论是泼辣放荡的护士们,还是苟且偷生的当地居民;还有一次次冲锋撤退逃跑、一次次转移驻扎抢劫,都没有逃脱猎人巴别尔的眼睛——如果说《骑兵军》是纯熟运用蒙太奇的故事片,那么巴别尔日记真像是一部大型纪录片的完成台本,它事无巨细地记录目之所及的一切!

这就是巴别尔1920年跟随哥萨克骑兵军入侵波兰时的军旅日记,由美国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1920年日记》的编者提供详细注释,经过一年时间翻译、校对、配图、制作的精品。

《骑兵军》

坟墓里翻出来的好书——《骑兵军》。网上搜索一下就知道大概,那么多赞誉也不过分,的确是少有的强书,强到逢人就想推荐的程度。

文字很美,美到让人想朗诵。场景描写部分极富想象力,甚至华丽,如“风像一只发疯的兔子在枝桠间跳跃着飞掠而过”等。而情节叙述部分则相反,异常地凝练简洁。比如经典篇章《我的第一只鹅》里的经典段落:

“我掉过头去,看到不远处撂着一把别人的马刀。有只端庄的鹅正在院场里一边踱着方步,一边安详地梳理着羽毛。我一个箭步蹿上前去,把鹅踹倒在地,鹅头在我的靴子下喀嚓一声断了,血汩汩地直往外流。白的鹅颈横在粪便里,死鹅的翅膀还在扑棱。”

读这样的叙述很有快感,仿佛镜头突然加快,乱剪,三步杀一鹅,十步杀一人,紧张得让人喘不过气。总之,书里的血腥片段,几乎都是这样残忍而不动声色地讲出来的。

用这篇译者访谈里的话来讲,“这大概是俄罗斯文学的一个特点,语言上习惯采取白描手法,用细节说话。思想上具有很强的苦难意识和批判精神。”难怪一翻开这本书首先就联想到另一本书——陀思妥耶夫司机的《死屋手记》,苦难的白描尤其的像。所以发现此书的时候非常兴奋,一下子重回到当年沉浸在《死屋手记》里的快乐。

不同的是《骑兵军》都是短篇,几千把字的文章,干净利落如一把把锋利的马刀。感谢译者,翻译得那么传神,连“嗝儿屁”这种词都有,读起来真是非常流畅,眼珠子直往下滚。提一下,文章里的对话也非常精彩:“你活不过明天!你活不过明天!死神已经在你肠子里了!!”“同志,我宁愿上吊。”等等,非常有趣,调性跟东方时空那帮子电视流氓搞的《分家在十月》是一样的。

整体上,读着些文章,就像是在欣赏一滴鲜红的血珠,顺着雪亮的马刀滴溜溜往下滚,直滚到刀尖上,一个闪光,摔碎在你胸口。那些结尾啊,真的就象刀尖一样犀利!比如,我最喜欢的一个:“在我们两人眼里,世界是五月的牧场,是有女人和马匹在那儿走动的牧场。”

另外,序言《巴别尔的秘密》也很有意思,披露了这个犹太人不寻常的精神背景——他几乎是有点变态地在仰望着哥萨克人,或者说,他是一只渴望批上狼皮的羊——了解了这一点,再来读他这些描写哥萨克骑兵的文章,你会有一种不一般的微妙感觉。

原来找了12篇,奈何框内字数有限,只能放下8篇不同的书评文章,你看看是否用得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LocCloud

杰出的文学作品,通常只能亲手触摸,而无法借助转译。伊萨克·巴别尔的《骑兵军》就是一例。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骑兵军》曾出版过三个中译本,但都不如人意。这次出版的戴骢先生的译本,被誉为最好的一个版本,甚至包括英译本在内。但念及美国诗人弗罗斯特所说,“诗歌就是在翻译中失去的东西”,读者可以体谅译者艰辛,也不妨视这次翻译为一次基于原作与汉语言的出色再创作。

评论则是另一层转译。文学通常借助于直觉、含混和不准确性,以包容丰富的意蕴,启发联想。相比之下,理性的分析是与此相关但又绝不相同的一轮工作。《骑兵军》简洁而又饱满的文字风格,非亲自阅读,不能把握。

巴别尔生在俄罗斯南方一个犹太人家庭,自幼饱读诗书。后来参加苏维埃政权。上个世纪20年代,苏维埃对波兰发动战争,巴别尔作为战地记者加入了哥萨克骑兵军。《骑兵军》就是对这段生活的记录。这首先是一个境遇:一个以读书、知识为重的人,来到到处是杀戮和暴力的战场。

一篇小说叙写了这一场遭遇。《千里马》里,“我”主动下到一个最好斗的连队,但一直无法得到士兵的友谊。他不停地问连长,你让我树了敌人,我到底做错了什么。最后,骑兵连长说,“我可看透了,我从骨子里看透了你u22efu22ef你巴望活在世上太太平平,没一个敌人u22efu22ef你用出吃奶的力气朝着这方面去做——千万不要有敌人u22efu22ef这样活着还有什么意思u22efu22ef”

“太太平平”,“千万不要有敌人”,这里面蕴含着对生命的尊重,对和平的期待。而暴力是无理...

《骑兵军》是苏联著名作家巴别尔的一部名作。这是一部流传了80年的奇书。1920年,26岁的巴别尔以战地记者的身份,跟随苏维埃红军第一骑兵军进攻波兰。巴别尔目击了欧洲历史上,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的空前惨烈的骑兵会战。

1923年至1924年,他根据这次征战,陆续创作了30多篇短小精悍的文章,有战地速写,也有军旅故事,这就是《骑兵军》。全书以35篇散记的形式,记录了上个世纪20年代苏波战争期间,在波兰的苏联骑兵军的故事,以骑兵军士兵献身革命事业为前提,着力刻画了他们身上人性化的一面,真实地再现了布琼尼领导的骑兵军鲜为人知的风貌,揭示了内幕。

1957年,巴别尔的《骑兵军》在苏联重新出版,并陆续译成20多种文字,在各国流传,震惊了欧美的文学界。1986年,《欧洲人》杂志选出100位世界最佳小说家,巴别尔名列第一。2002年、2003年,《骑兵军》连续两年名列美国畅销书排行榜。

2004年10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巴别尔诞辰110周年纪念会上,推出了插图版《骑兵军》。此次的最新译本,配有100余幅关于骑兵军、苏波战争等历史图片,许多都是第一次刊登。

可乐
《骑兵军》是俄罗斯著名作家巴别尔的一部名作。这是一部流传了八十年的奇书,也是用青春的铁和花,锻打成的文学瑰宝。作者是20世纪俄罗斯文学天才伊萨克u30fb巴别尔。1920年,二十六岁的他以战地记者的身份,跟随布琼尼统帅的苏维埃红军第一骑兵军进攻波兰。战争历时三个月。巴别尔目击了欧洲历史上,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的空前惨烈的骑兵会战。1923年至1924年,他根据这次征战,陆续创作了三十多篇短小精悍的文章,有战地速写,也有军旅故事,这就是《骑兵军》。这曲曾经震撼过世界、畅销欧美的苏波战争的绝唱,既是一个带眼镜的犹太书生有关文明与暴力、征服与反抗的记录,也是一部霸气十足、豪气冲天、剽悍粗犷的哥萨克骑兵将士的列传。
全书以三十五篇散记的形式,记录了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苏波战争期间,在波兰的苏联骑兵军的故事,以骑兵军士兵献身革命事业为前提,着力刻画了他们身上人性化的一面,真实地再现了布琼尼领导的骑兵军鲜为人知的风貌,揭示了内幕。其中关于残酷的战争场景及普通哥萨克既英勇又消极的真实形象的描写,在原苏联引起极大争议。
巴别尔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原苏联最引人注目的作家之一。高尔基说他是俄罗斯当代最卓越的作家。巴别尔作品具有巨大的生命力。1975年他的《骑兵军》重新出版,并陆续译成二十多种文字,震惊了欧美文学界。1986年,《欧洲人》杂志选出100位世界最佳小说家,巴别尔名列第一。作为令人佩服的短篇小说大师,巴别尔受到众多名家交口称赞:海明威认为比自己更凝练;博力u30fb赫斯认为如诗那样美;辛西娅u30fb奥捷克认为他是和卡夫卡并列的优秀作家。

原文链接:http://www.yuedu.org/thread-8545-1-1.html
南yi

我不用“读”而用“看”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前一个阶段读了几页于丹讲庄子的书倒了胃口,二是《骑兵军》这本书用“看”字更能说明我读后的心得体会。

  翻开这本书,第一个短篇《泅渡兹勃鲁契河》可以说是用两个电影镜头组成的画面。一个是夕阳西下骑兵军渡河的壮观场面,一个是渡河之后的深夜“我”住在一个犹太人家庭的情景。渡河之中,那诗一般的语言只有写过诗的人才能体会。对语言的过渡信赖,不无绕口的渲染,有时达到了炫耀的程度。而一旦进入到人物的行动和言语却突然变得精准、洗练、震撼,令人窒息。

  这就是巴别尔笔下的哥萨克骑兵军。我越看到后面我的这种感觉越强烈。我有理由相信,三两个电影镜头组成的超级惊险战争小说是在美国大片没有出现之前提供给好莱坞的最好的战争题材的脚本,它们连缀成一幅幅波澜壮阔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苏波战争画面。它给人的惊奇就在于文字能像电影镜头一样说话,省去了心理活动,没有多余的废话,而读者分明能体察出小说人物的心里在想什么。它是彩色宽银幕的,浪漫而血腥的,痛苦而骄傲的。他的代表作《我的第一只鹅》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一个喝墨水的下到基层营地,从哥萨克兵的排斥到接受通过一个小动作就解决了――“我一个箭步蹿上前去,把鹅踩倒在地,鹅头在我的靴子下喀嚓一声断了,血汨汨的直往外流。”而我看到的分明是“我”的血在往外流。我能想像到的人性是那样的不可思议和无法救赎的痛苦作者不动声色的一一呈现给我们。

  我甚至想,这是小说吗?假如当作小说看,它的真实性就值得怀疑。但我分明看到的那一幕幕不容怀疑的血腥场面就活灵活现的发生在我的眼前,再厉害的语言大师假如没有血与火的洗礼肯定是写不出来的。假如当作战地日记去读,我又分明看到寂静的大草原,“我”放马旷野,撂下屠刀,毫不吝惜的挥洒笔墨,美轮美奂的精致画面出现了:那些哥萨克骑兵们好像刚刚完成了一件自己满意的手艺活,懒散的躺在草地上,或吃、或喝、或谈论着女人,每个人的衣服上还点缀着血迹。这分明又是一篇篇散文。从散文的角度讲,人物关系简单清晰,场景转换自然,寥寥数语,人物就确立了,而读者的心就会抽搐、震颤、滴血。

  战争是属于男人的,特别是在《骑兵军》中,可女人也不是陪衬。《骑兵军》中的《寡妇》给我的冲击一点不少于冲锋陷阵的战士。她的坚毅,不,野蛮,比哥萨克骑兵的马刀更能刺痛我的心。战争把一切都变成了动物与动物的关系。师长的马车夫列夫卡的拳头落在寡妇的脸上能说明什么呢?假如人性一息尚存他就不会在团长舍列夫没有死之前就拉着她向洼地走去。也许东西方的有关性的差别让我误读了这篇小说,但列夫卡最后的话还是能让我看到战争没有摧毁一切。人类在战争面前不仅仅是杀戮还有最起码的伦理底线。

康康map

《骑兵军》是俄罗斯著名作家巴别尔的一部名作。这是一部流传了八十年的奇书,也是用青春的铁和花,锻打成的文学瑰宝。作者是20世纪俄罗斯文学天才伊萨克·巴别尔。1920年,二十六岁的他以战地记者的身份,跟随布琼尼统帅的苏维埃红军第一骑兵军进攻波兰。战争历时三个月。巴别尔目击了欧洲历史上,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的空前惨烈的骑兵会战。1923年至1924年,他根据这次征战,陆续创作了三十多篇短小精悍的文章,有战地速写,也有军旅故事,这就是《骑兵军》。这曲曾经震撼过世界、畅销欧美的苏波战争的绝唱,既是一个带眼镜的犹太书生有关文明与暴力、征服与反抗的记录,也是一部霸气十足、豪气冲天、剽悍粗犷的哥萨克骑兵将士的列传。

全书以三十五篇散记的形式,记录了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苏波战争期间,在波兰的苏联骑兵军的故事,以骑兵军士兵献身革命事业为前提,着力刻画了他们身上人性化的一面,真实地再现了布琼尼领导的骑兵军鲜为人知的风貌,揭示了内幕。其中关于残酷的战争场景及普通哥萨克既英勇又消极的真实形象的描写,在原苏联引起极大争议。

巴别尔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原苏联最引人注目的作家之一。高尔基说他是俄罗斯当代最卓越的作家。巴别尔作品具有巨大的生命力。1975年他的《骑兵军》重新出版,并陆续译成二十多种文字,震惊了欧美文学界。1986年,《欧洲人》杂志选出100位世界最佳小说家,巴别尔名列第一。作为令人佩服的短篇小说大师,巴别尔受到众多名家交口称赞:海明威认为比自己更凝练;博力·赫斯认为如诗那样美;辛西娅·奥捷克认为他是和卡夫卡并列的优秀作家

coco
* 回复内容中包含的链接未经审核,可能存在风险,暂不予完整展示!
http://www.caijing.c*.cn/20041129/5189.shtml
http://www.yuedu.org/books/book-200627115446B2.htm

相关推荐

央视的分家在十月是什么意思

  那是一个央视的一个恶搞视频。《分家在十月》主要是描述《东方时空》改版内幕。由于制作精良,幽默搞笑,在网上传播非常迅速,评论也接踵而来,很多人认 为这部片子是一小伙央视工作人员愤怒之作。  中央电视台(CCTV)成立于1958年5月1日,当年9月2日正式播出。初名为北京电视台,1978年5月1日更名为中央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为国家副部级事业单位,内设24个机构以及6个台属单位。
2023-08-30 17:48:483

请问最近网上很流行的那句“我已经很老了,老到记不清很多的事情”最早出自哪部文学或影视作品?谢谢!

被抄袭的次数太多了
2023-08-30 17:49:047

兔斯基的名字由来

兔斯基创作者叫王卯卯,是中国传媒大学动画系毕业的孩子,平时沉默寡言,在生活当中情绪激动的时候总想用夸张的动作表示自己的想法,可是又不好意思这么做,于是就把这些动作画成这只兔子。后来这只兔子在网上传来传去,人人都用兔子表达自己的夸张动作,这是王卯卯所始料未及的,她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提到名字的由来:星期日:兔斯基为何叫兔斯基?兔斯基让我想到了苏联人,想到了央视主持人拍的恶搞片《分家在十月》“崔永元·斯基”。这个名字的来历有什么故事吗? 王卯卯:小时候,我很喜欢一篇名为《请用“s”拼我的名字》的短篇小说,主人公Zebatinski,在故事里把名字中的“z”改成了“s”,从此命运发生很大的转变。因为这个故事,我对“斯基”这个名字的后缀很有感觉,于是我的兔子就叫兔斯基(Tuzki)。
2023-08-30 17:49:191

"快去救列宁"是什么意思

列宁有危险,快棋就他
2023-08-30 17:49:332

谁知道《罗马黑帮》这部电影?介绍下,跟这部电影差不多的电影也请介绍几部。谢谢!

不知道
2023-08-30 17:49:422

东方时空的创始人是谁

《东方时空》创始人是央视原新闻评论部副主任陈虻生于1961年8月30日,2008年12月24日逝世。享年47岁。著名电视人,生前曾任央视新闻中心评论部副主任,20世纪90年代初,曾在《观察与思考》做记者。  198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光学工程专业毕业,毕业时被分到航天工业部团委,1985年进入中央电视台,先后在《人物树林》、《观察与思考》栏目做记者。1993年7月加盟《东方时空》,出任《生活空间》制片人,提出“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广告语。1996年获全国十佳制片人。1997年组织召开了北京国际纪录片学术会议。2001年初赶美参加伯克利大学“媒体与社会发展国际研讨会”。2001年1月,担任新闻评论部副主任,主管《实话实说》、《新闻调查》,2001年10月主管《东方时空》,并兼任该栏目总制片人。在多年的电视新闻工作中,陈虻的创作经历,十分丰富,收获颇多.  网络上有一个很有名的片子《分家在十月》,是我曾供职的央视新闻评论部的兄弟们攒的,已经成为中国电视史上最具智慧的黑色幽默作品。这个片子还有一个名字叫《陈虻诺夫回忆录》。在片中,时任评论部副主任陈虻白发苍苍。但是现实中,陈虻没有活到那个年纪,昨夜,他因胃癌去世,享年47岁。  陈虻喜欢穿牛仔裤,长发飘飘。才情丰富,成就斐然,心思敏锐,情怀深沉。熟谙主流话语不乏叛逆精神。在我心中,这是最有理由享受理想生活的那种人,应该在城市边缘弄个诗意的居所,调素琴阅金经,饮茶读书,高朋满座,一不称意便可明日散发弄扁舟。可惜这样的生活往往属于那些满脸横肉铜臭逼人的房地产暴发户。陈虻,不过是电视与官场的双重压力艰难负重的中年男。  记得那时,大家很怕他审片,总是先打听好审片主任的排班表,如果感觉是个烂片就想办法拖一拖,避开他的锋芒。他目光太敏锐,语言太精妙,那时,能做出个好片子与陈虻英雄惜英雄,曾是我很大的创作动力。《巴金》、《余光中》、《孙志刚》,少数几个自己尚能过关的片子都曾经过他的法眼。他可算是台里少数审片专注的领导,之后的点评,更是字字珠玑句句经典,只是在场听的人常常只有一两个人。如今想来,十分可惜。他不仅指点具体的剪接拍摄采访技巧,也善于提炼深厚的人生哲理。有些话,在离开多年后依然感觉振聋发聩,比如他曾经说: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  他后来,可能也忘了自己为什么出发,或者,无法回到出发的原点,所以满腹才情,最终敌不过几个癌细胞。记得常常在夜里九、十点才编完最后一个画面,他一脸倦容地走进机房,刚看完《社会纪录》,再之前是《纪事》,再之前是《百姓故事》......被七八个或精彩或平庸的片子折磨过,每一个都不敷衍,每一次审片,都像一堂课.我们拿着同意播出的签字收拾好带子踏实地走人,他还坐着,说要等准直播的《连线》。印象中我的最后一次审片,签完字后他没有走,而是长叹一声,说:文飞刚来的时候还是个小姑娘,现在,也老了。我拿着播出单,转过身去,收拾台子上的带子、关机,眼中怆然泪下。那是我最后一次见他,之后,我离开了让我老得很快的编辑台和新闻评论部。  这个世界上,有些人能量太多,多到可以分给很多人,我也曾幸运地分得一杯羹,这杯羹,现在还在滋养我。肉身有它自己的天命。但是,一个人的智慧,被许多人悄悄地拥有着,这样的价值,不与肉身等长。  所以,此刻,我和很多人一样悄然叹息,但想到他将生命能量发散后,在地母黑暗而温暖的拥抱中开始深长的休息,我又感觉到一种平静的温暖。虽然从此以后,无论我拿出什么作品,都找不到这样一个人去惶恐面对。  24日凌晨0:30,北京肿瘤医院,抢救黯然结束,中央电视台社会专题部副主任生于1961年8月30日,2008年12月24日逝世。享年47岁。著名电视人,生前曾任央视新闻中心评论部副主任,20世纪90年代初,曾在《观察与思考》做记者。  198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光学工程专业毕业,毕业时被分到航天工业部团委,1985年进入中央电视台,先后在《人物树林》、《观察与思考》栏目做记者。1993年7月加盟《东方时空》,出任《生活空间》制片人,提出“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广告语。1996年获全国十佳制片人。1997年组织召开了北京国际纪录片学术会议。2001年初赶美参加伯克利大学“媒体与社会发展国际研讨会”。2001年1月,担任新闻评论部副主任,主管《实话实说》、《新闻调查》,2001年10月主管《东方时空》,并兼任该栏目总制片人。在多年的电视新闻工作中,陈虻的创作经历,十分丰富,收获颇多.  网络上有一个很有名的片子《分家在十月》,是我曾供职的央视新闻评论部的兄弟们攒的,已经成为中国电视史上最具智慧的黑色幽默作品。这个片子还有一个名字叫《陈虻诺夫回忆录》。在片中,时任评论部副主任陈虻白发苍苍。但是现实中,陈虻没有活到那个年纪,昨夜,他因胃癌去世,享年47岁。  陈虻喜欢穿牛仔裤,长发飘飘。才情丰富,成就斐然,心思敏锐,情怀深沉。熟谙主流话语不乏叛逆精神。在我心中,这是最有理由享受理想生活的那种人,应该在城市边缘弄个诗意的居所,调素琴阅金经,饮茶读书,高朋满座,一不称意便可明日散发弄扁舟。可惜这样的生活往往属于那些满脸横肉铜臭逼人的房地产暴发户。陈虻,不过是电视与官场的双重压力艰难负重的中年男。  记得那时,大家很怕他审片,总是先打听好审片主任的排班表,如果感觉是个烂片就想办法拖一拖,避开他的锋芒。他目光太敏锐,语言太精妙,那时,能做出个好片子与陈虻英雄惜英雄,曾是我很大的创作动力。《巴金》、《余光中》、《孙志刚》,少数几个自己尚能过关的片子都曾经过他的法眼。他可算是台里少数审片专注的领导,之后的点评,更是字字珠玑句句经典,只是在场听的人常常只有一两个人。如今想来,十分可惜。他不仅指点具体的剪接拍摄采访技巧,也善于提炼深厚的人生哲理。有些话,在离开多年后依然感觉振聋发聩,比如他曾经说: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  他后来,可能也忘了自己为什么出发,或者,无法回到出发的原点,所以满腹才情,最终敌不过几个癌细胞。记得常常在夜里九、十点才编完最后一个画面,他一脸倦容地走进机房,刚看完《社会纪录》,再之前是《纪事》,再之前是《百姓故事》......被七八个或精彩或平庸的片子折磨过,每一个都不敷衍,每一次审片,都像一堂课.我们拿着同意播出的签字收拾好带子踏实地走人,他还坐着,说要等准直播的《连线》。印象中我的最后一次审片,签完字后他没有走,而是长叹一声,说:文飞刚来的时候还是个小姑娘,现在,也老了。我拿着播出单,转过身去,收拾台子上的带子、关机,眼中怆然泪下。那是我最后一次见他,之后,我离开了让我老得很快的编辑台和新闻评论部。  这个世界上,有些人能量太多,多到可以分给很多人,我也曾幸运地分得一杯羹,这杯羹,现在还在滋养我。肉身有它自己的天命。但是,一个人的智慧,被许多人悄悄地拥有着,这样的价值,不与肉身等长。  所以,此刻,我和很多人一样悄然叹息,但想到他将生命能量发散后,在地母黑暗而温暖的拥抱中开始深长的休息,我又感觉到一种平静的温暖。虽然从此以后,无论我拿出什么作品,都找不到这样一个人去惶恐面对。  24日凌晨0:30,北京肿瘤医院,抢救黯然结束,中央电视台社会专题部副主任陈虻 因胃癌去世,享年47岁
2023-08-30 17:49:501

兔斯基的含义是什麽

就一只兔子呗!你没有见过?汗~很火的!去兔斯基吧看看吧~!
2023-08-30 17:49:595

关于兔斯基

兔斯基不是V系列,是MOTO Q系列的,带中文键盘那个嘛
2023-08-30 17:50:154

有没有很棒的短小精悍的赞美青春的文章?谢了!

走入青春的大门,好象是一夜间的事,然后沉湎其间不知道岁月时间的长短,将要走出大门时,却是那么的恋恋不舍,恨不能从新来过。我看到那些赞美青春的文章,对青春的赞美,有对青春短暂的感慨,有希望留驻青春的愿望,还有好多好多……不知道看过多少有关青春的文字了,有关于青春的散文,关于青春的诗歌,关于青春的随笔,青春是写不尽的,象是大海的海潮。总会感到那种温情可以流淌到心灵的很深处,可又时常觉得我对青春美的渴望,一直未曾得到,走着走着,回过头一看,好象青春正在流逝,有时并没能马上感觉到,有时又突然醒悟,原来这就是青春。
2023-08-30 17:50:242

《少年》有着导演对银幕暴力无尽的迷恋

《少年》这部电影,它最终呈现的内容及方向,可能与很多人的预期完全相反。从最开始的阵容配置及片名,我们一直以为这是一部关于青春的电影,最多是一部残酷青春物语。仍是关于青春的苦恼与哀伤,以及爱情。 出于对青春片的一贯敌意,对《少年》这部电影,原本并没有那么期待。不过,就像之前在新片前瞻说过的,该片的第一支先导预告,却勾起了我的一些观看欲望。 而真正看完之后,你更会发现,这片跟青春几乎毫无关系。就像导演说的,这就是一部成人世界的犯罪题材。影片甚至有意张扬暴力与其他噱头,夸张点的话,你可能会在其中看到暴力狂、控制欲、符号化的恶人、不明的性取向。当然,还有永无休止的罪恶与暴力。 甚至在戏份编排上,影片的真正男主则更像是张译,欧豪的角色更像是个影子男主,隐藏在背后。而张译饰演的警察却一直站在前面,是一个以观众视点代入的角色,带观众进入这个案件,并了解背后的阴谋。 影片导演杨树鹏在之前的访谈中提到过,他最初看中并决定参与改编这个剧本,其实就是因为张译这个角色,那是一个疲于奔命的警察,被这场扑朔迷离的案件搞得晕头转向,这种有点美式侦探小说的角色设定,成为他最开始的嗨点。 就好像张译脸上持续不断的伤痕(不是额头碰上了,就是鼻梁撞坏了),还经常灰头土脸的形象,其实也是很常见的人物塑造方式。 它用角色的狼狈,张译外形上的变化,去增加故事的紧迫感,告诉观众,其实真正四处碰壁的,并不是张译伤痕累累的脸,而是对案件调查的的过程,一路碰壁,毫无头绪。 不过,倒可以先聊聊《少年》的导演杨树鹏,倒也是个有趣的人。按他的描述,他的经历其实非常有趣,小时候也混过,没事打打架什么的,还在录像厅看过场子,做过消防员,在影视公司做过攥稿,当过编辑,最终才通过《实话实话》和《电影传奇》走进电影圈。 他的人生经历,恰好可以对应很多普通影迷对电影以及电影梦的假想 都是没经过科班训练,也没有太多电影专业经历,更多是凭借个人的兴趣,试图走进这个圈子。只不过,杨树鹏是比较幸运的那个,他最终混进了电影圈,实现了他的电影梦。而我们,则一直在圈外打转。 从兴趣爱好上,杨树鹏导演也是个不折不扣的文艺青年,就好像他之前在知乎上发的一个文章,推荐自己看过五遍以上的电音,他推荐的是《教父》《七武士》《愤怒的公牛》《盗火线》以及《喋血街头》 而在之前与他进行的一次对谈中,他说提到自己很喜欢美国文学,比如卡佛、塞林格或者海明威。他说,那些小说当中人物的不确定性,其实对他之后很多作品影响很大,他希望他作品中的人物,大概也有一些不确定的东西,非好非坏的。 在“文艺青年”这个称呼有点变成贬义的今天,杨树鹏却坚定地认为自己就是文艺青年。他说“我们喜欢电影,为电影做一点事情,喜欢文学,为文学做一点事情,我觉得这个不丢人。以前我挺担心被描述成一个文艺青年,40岁以后大概确实有一些四十不惑的意思,我不再特别担心某些事情。” 所以,自称文艺青年的杨树鹏,也尝试在他的作品中融入更多文艺青年的东西。最早知道杨树鹏,其实是因为一个恶搞短片《分家在十月》。那个十几年前大热的短片,曾经也是风靡一时,在网上火到不行,算是国产恶搞短片的元老了。而那个短片,正是杨树鹏他们几个人鼓捣出来的。 从当初那个短片,其实就能看出杨树鹏作品的一些特点,容易受经典影响或是呼应经典,并且喜欢对固有类型进行突破,这都是特别影迷的东西。 就好像他之后的《烽火》《我的唐朝兄弟》以及《匹夫》,无论你觉得这些作品如何,却总能从中看出一些试图突破固有类型框架的野心,《我的唐朝兄弟》显然是在古装基础上融入了喜剧与武士片的元素,而《匹夫》则尝试在抗日题材里加些西部片以及其他迷影元素。 即便我不喜欢《匹夫》,却仍然对其中一些形式感以及恶趣味的东西感兴趣,比如那场制服妹子砍鬼子的设定。 这都是很迷影,又很恶趣味的选择,它会与同好形成共鸣。 那么,《少年》里又能看到什么呢? 很明显的感觉,《少年》里面有韩国犯罪片的影子:对邪恶人性的迷恋,对罪恶的细致描述,尤其是对银幕暴力的热衷。其实,都是这几年韩国犯罪片,都有类似的情况,放大的银幕暴力。 导演认为,自从科波拉《教父》系列中出现了眼镜腿杀人,从相对冷静的状态创造出调性很高的冷暴力环境,挑动了很多人的神经,这种形式感的暴力是他很喜欢的。而韩国的犯罪片,则将这种暴力进一步放大。这是与三池崇史的暴力完全不同的,写实的暴力。 就好像我们之前看过的很多韩国犯罪片,尤其是金知云的《再见恶魔》这种 有着对银幕暴力的无尽的痴迷,如一场大赏。而这,已然成为当下韩国犯罪片的主流。 另外,追寻杨树鹏的创作轨迹,也能找到他与韩国电影的关联。 在拍完《匹夫》之后,杨树鹏有好几年的蛰伏期,一直没有作品出来。 据他介绍,那几年他主要在韩国,参与一些中韩合拍的犯罪片运作。选择韩国,是因为可以规避很多风险,比如案件发生在韩国,警察也是韩国人,所以在影片通过审查时会更方便。 那期间他一共操作了两个项目,一个是关于杀手的公路片,另一个是悬疑罪案题材。虽然由于演员档期或其他原因,两部片子都没拍成,但是,在韩国的那段经历,无疑会对他之后的创作产生了很多影响。而提到韩国,他最大的感受还是韩国电影人的敬业程度,以及对职业的敬畏感。 回到《少年》,这部片子的整体状态都非常压抑与黑暗,是有韩国写实罪案题材影子的。尤其是那些挑战观众神经的银幕暴力场面,包括其中一场强奸戏,都特别刺激观众。而最后那场用大铁镐砍人的场景,看到我都有点疼。在这几年的华语片里,这也是挺突出的一场银幕暴力戏。 对于银幕暴力的迷恋,一定程度也源自导演的直男审美吧。 杨树鹏经常会有意无意提到自己是个直男与直男口味。而他的直男口味,也一定程度影响了自己的作品。就像他说自己一定不会去拍的都市爱情片,即便给再多钱也不想拍。我觉得,这不光是想不想拍,也是能不能拍得出来。 显然,他还是喜欢拍这些犯罪的、动作戏的,更男儿热血的片子。 包括在上文他提到的,自己看的次数最多的电影,也是相当直男的选择,五部电影基本都是动作片或罪案题材,没有一丁点温柔与浪漫。不过,这几个选择倒是很对我的胃口。 包括在《少年》里面,也是特别直男的拍法,关注的是案件与阴谋,设一个大局,以及整个阴谋的执行。整个片子都很硬,动作与阴谋。而我们以为的女主角郭姝彤,其实戏份并不多,更多只是个执行任务的配角,剧情的核心仍然是张译、欧豪、郭晓冬这几个人 《少年》其实是个复仇的故事,并伴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整个故事都是在这个阴谋之下推进,而真相,甚至要到影片的最后一刻才能完全揭开。 为了铺垫这个阴谋,导演有意在之前影片前半段放了好多烟雾弹来搅乱你,而最后的真相,一方面确实很意外,却也因为太过意外带出反效果,会被一些观众认为是刻意反转,并开始质疑剧情上的bug。 至于欧豪,导演说选择他来出演,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欧豪的身体条件很好,片中有很多动作戏,都要他亲自上阵,这是其他偶像演员不太擅长的。再加上,欧豪身上的一点点痞气,也更适合这个角色。 好在这部电影其实是个群戏,而片中的很大一部分戏也都压在张译身上。所以,当你真正看了《少年》,你会发现这部片子的戏份其实挺均衡,尤其这还是个罪案片,更多都是靠事件推动剧情,留给角色矫情的时间并不多。 之前看到有评论说,杨树鹏认为《少年》是他最满意的一部作品。 起码从类型上,这部应该是他的作品里最贴近观众的一部了,有犯罪、有悬疑以及各种抓眼球的元素。虽然,在当下的情况下,影片还是有太多遗憾,有太多地方要删,很多地方要改,尤其必须正面的角色,就一定要正面处理,是不许犯错误的。 甚至导演自己提到很多不得已的删改都骂娘,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毕竟这就是当下我们拍摄犯罪片的现状,很多东西不能拍也不让拍。犯罪题材尤其难办,毕竟禁区也更多。而这几年犯罪题材则格外多,从《烈日灼心》《拯救吾先生》一路下来,每一部相关影片,都在一点点改变着犯罪片的尺度。当然,我们还是希望有更多的变化。就好像《少年》对暴力的渲染与描写,同样是在跟尺度硬碰,并试图有更多的推进。 即便有很多不如意和不满足,这仍是一部有诉求的片子,类型元素丰富,风格也算突出。尤其结尾听到陈百强那首《一生何求》,还真的能品出主角心中的那点失落与悔恨。 而提到业余生活,导演说他工作虽然很忙,却仍有时间看电影和美剧,比如《西部世界》有看,不过没看完,《罪恶之夜》则很喜欢。 今年的韩片,《小姐》和《哭声》他都很爱。 这倒是不意外。
2023-08-30 17:50:441

兔斯基创作人详细资料

“兔斯基”是由一位名叫王卯卯(MOMO)的网友制作的。MOMO是北京广播学院动画系04级大3在读的学生,生于85年底,她讨厌萝卜、卷心菜和甜的东西。 最初,MOMO创作了一批兔斯基漫画。她说:兔斯基喜欢思考,通过他的眼睛感悟出了一些关于生活和人生“兔斯基”是中国传媒大学动画系04级大3学生王卯卯(MOMO)创作的一套动画表情。兔斯基,就是那只耳朵细细长长、脸长得死样怪气、转动着两根面条般的手臂做着搞笑动作的兔子。 基本资料  姓名:兔斯基   英文名:Tuzki   性别:男   出生:失忆了,来历不明!   身高:1.2m   个性:有时乐观有时消沉、喜欢自娱自乐、有着丰富的想象力、热情、单纯、随和又随意。 兔斯基特写情绪:肢体语言夸张、不开心又很快复原、爱将快乐传给人。   喜欢:牛奶、酪乳、果汁、咖啡、茶、面包、带皮的水果。   讨厌:萝卜(不是所有的兔子都喜欢萝卜的!) 、卷心菜、甜的食物(这些特点与作者相同)   害怕:酒(不要给我喝,我会发酒疯的!)   长处:发明小东西。   短处:发明小东西带来的麻烦,又管不了。   永不会做:不文明不雅观的动作、淫秽的成人动作。   宠物:萝卜耶夫。   特征:耳立 头圆 眯眼 嘴隐 鼻无 脖粗 臂软 尾短 腿直 身白   朋友:R1 、面桶猪。 编辑本段兔斯基是怎么得名的?   兔斯基创作者叫王卯卯,是北京广院动画系毕业的孩子,平时沉默寡言,在生活当中情绪激动的时候总想用夸张的动作表示自己的想法,可是又不好意思这么做,于是就把这些动作画成这只兔子。后来这只兔子在网上传来传去,人人都用兔子表达自己的夸张动作,这是王卯卯所始料未及的。她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提到名字的由来:星期日:兔斯基为何叫兔斯基?兔斯基让我想到了苏联人,想到了央视主持人拍的恶搞片《分家在十月》“崔永元·斯基”。这个名字的来历有什么故事吗?   王卯卯:小时候,我很喜欢一篇名为《请用“S”拼我的名字》的短篇小说,主人公Zebatinski,在故事里把名字中的“Z”改成了“S”,从此命运发生很大的转变。因为这个故事,我对“斯基”这个名字的后缀很有感觉,于是我的兔子就叫兔斯基了(Tuzki) 编辑本段人格介绍兔斯基的有趣   一个不善言辞的小姑娘画出了自己,我们也就能用这些画表达自己,每个人都是一个兔斯基,眯着可爱的眼睛、想着扭动两根面条般的手臂、做各种可爱的动作。 兔斯基每天与我们相伴的QQ、MSN上面,我们隔着网络想相互做动作,比如擦汗、厥倒、泪奔……来表达各种情绪。但是光靠打字远不足以传达这些动作,这时候一个表情能愉快地传达我们的意思,动画的肢体语言在这个时候起着意想不到的效果。 兔斯基的红火   最近,最红的MSN表情莫过于兔斯基,就是那只耳朵细细长长、脸长得死样怪气、转动着两根面条般的手臂做着搞笑动作的兔子。 兔斯基的作者   兔斯基创作者叫王卯卯,是中国传媒大学动画系毕业的小姑娘,平时沉默寡言,在生活当中情绪激动的时候总想用夸张的动作表示自己的想法,可是又不好意思这么做,于是就把这些动作画成这只兔子。后来这只兔子在网上传来传去,人人都用兔子表达自己的夸张动作,这是王卯卯所始料未及的。 编辑本段兔斯基语录   1. 疼痛使我有活着的感觉    兔斯基[1]  2. 难过的时候,可曾想起过我?   3. 孤单是一种态度   4. 命运是存在的,只不过有的人不敢去相信,有的人不屑去相信罢了   5. 压力都是自己给的   6. 距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越来越远   7. 人生是有限的,我们所能做的只不过是在有生之年让自己过得高兴些罢了   8. 据说每个人一生中都能遇到两万个与自己相配得人,我的那两万人又在哪里   9. 永远不要期望什么,因为你往往什么都得不到   10. 单身就是一个人在食堂吃馄饨   11. 网游是路边一个水坑,有的人绕过去,有的人跳进去又爬出来,有的人就蹲里面了   12. 流氓也是一种气质   13. 不管你的想法是对是错,都不要强迫别人去接受,应试教育才这么做   14. 学校的职能是:你想干嘛就不让你干嘛   15. 有一天,我遇到了你,于是,世上便有了爱   16. 有些东西消逝后,人们才能看到他的光辉,这是种万幸,也是种不幸   17. 相依为命就是当另外一个人突然不在了,除了巨大的悲伤,还有迎来更巨大的恐惧   18. 最大的空虚莫过于在终点前回首自己过的路是一片空白   19. 站在低处,所以渴望更高   20. 为别人而去刻意改变自己是无意义的,因为那样你就不是你了,他连真正的你都不爱,就更不会爱上不像你的你了   21. 有的人睁开第一眼,看到满是满地苹果,有的人睁开第一眼看到是苹果树苗   22. 真正的悲伤是不能以天来计算的,而是浸透在每时每刻里的   23. 如果没有人来帮你,那么就去帮助别人   24. 不管好事还是坏事,自己清楚就足够了,做人要低调   25. 如果我们不能在一起,那么说明我们没有缘分,既然没有缘分,那么不能在一起也没什么好遗憾的   26. 心中有笼,便有笼.心中无笼,便没有笼   27. 嫉妒是一把刃,最后不是插在别人身上,就是插进自己心里   28. 凡事要做好最坏的打算,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29. 因为不再拥有,所以无法忘怀    兔斯基[1]  30. 被框了,被害了,被坑了,被骗了,被蒙了   31. 停下来休息的时候,不要忘记别人还在奔跑   32. 钱花在自己身上总是最值得的,即使没有物质获得,也能换来好心情   33. 真爱就像UFO,都听说过但没人见过   34. 情侣是以相聚为目的,父母则以分别为目的   35. 人生是一个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   36. 人生是一种无法抗拒的前进   37. 爱是幸福的产物,我幸福吗?不,所以我没有爱   38. 有一天,我看到了一条线,于是我明白了,我就是我,我只是我,我只有我   39. 不要让我看到你难过,我不想看见你难过,你不可以难过,因为我无能为力。   40. 人生就是还债,一代接着一代   41. 爱情没有先来后到,而该是少数服从多数   42. 是心都需要有人对自己好,哪怕是自己对自己好   43. 如果不快乐,就去创造些快乐   44. 人生是由每一天组成的,过好每天,就是过好一生   45. 说谎是桩亏本生意,为了掩着一个谎,总之需要说更多的谎   46. 谁也没有义务记得你,就像谁也没有义务对你讲真话一样   47. 世上没有烦恼,顾虑的事多了,也便有了烦恼   48. 失落往往是自我感觉过于良好而造成的   49. 做了的事就不要后悔,因为那毫无用处   50. 先做自己再爱别人   51. 如果永远都以为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那你将失去更多   52. 有一天,我遇到了你,于是世上便有了光,然而你瞬间便熄灭了,我只能慢慢燃烧你的爱,来怀念那一瞬的温暖   53. 相同的一句话,由别人说出来是想笑,由自己说出来叫自大   54. 有时候成功只是时间问题   55. 没有期望,才能做到不失望   56. 曾经梦想做画家,曾经梦想做科学家,曾经梦想做飞行员,不要让梦想永远成为一个梦想   57. 如果心里有一条马里亚纳海沟,那么任何江湖山川都可以接受   58. 万事真现实不切实际的,将能看到的山都翻越过就足够了   59. 让适当的人在合适的位置上   60. 自己认为重大的事情,对于别人其实也没有意义   61. 只有不想做没有不能做   62. 不管态度与否,现实都不会改变,与其悲观的对待,不如乐观的接受   63. 遗忘是对背叛最大的责罚   64. 任何形式的索取都会有偿还的那一天   65. 当说到连自己都深信不疑时,假话就是真话   66. 感情是一种消费   67. 机会多半都是自己放走的   68. 衰老不仅仅是个adj[形容词]更是一个事实   69. 如果奇迹没有出现,那就去创造一个   70. 30岁前有钱花,很快乐。30岁后有钱花,更快乐。30岁前奋斗,很辛苦。30岁以后奋斗,更辛苦。   71. 减肥犹如戒毒,复吸一次便前功尽弃   72. 并不是每次跌落都能有再爬起来的机会   73. 创新,就是把睡过两个月的床单拿起来抖抖,反过来再铺上   74. 即使自己对自己好,也会觉得感动   75. 钱不是万能的,但钱可以挽救很多东西,比如生命   76. 努力的另一个含义;永远保持让年龄成为自己的优势,而不是负担   77. 坚持自己的原则,对方就会失去原则   78. 真理往往是看似简单又直白的东西   79. 我只要属于我的那一朵(花),可他在哪呢?   80. 对我不好是你的事,与我无关.对你好是我的事,与你无关   81. 痛苦是用来独自承受的,快乐才是用来分享的   82. 不要想着自己曾给人恩惠,因为除了你没人会记得   83. 身体+劳动=工资 工资+buy=食物 吃饭=吃自己   84. 我是兔子,你是鸟,这就是我只能呆在地上的原因   85.折扣商品如鸡肋,其实并不少什么,但不买又缺点什么   86.我和Roy折回了桥,这才发现了墩   87. 不要想着自己曾给人恩惠,因为除了你没有人会记得。   88. 创新,就是把睡过两个月的床单拿起来抖抖,反过来,再铺上。   89. 站在低处,所以渴望更高。   90. 10000年后,人类的手指会进化得只剩两个。(因为鼠标只有两键最常用。)   91. 机会多半都是自己放走了。   92. 如果奇迹没有出现,那就去创造一个。   93. 真正的悲伤是不能以天来计算的,而是浸透在每时每刻里的。   94. 为别人而去可以改变自己是无意义的。因为那样你就不是你了,他连真正的你都 不爱,就更不会爱上不想你的你了。的道理。而兔斯基的迅速走红,却是起因于这一套简单的表情!
2023-08-30 17:50:531

一个馒头引起的血案(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

“做人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这个句式现在在网上还是挺常见的,而它的原创不敢说肯定是某个人,但让这个句式火起来的无疑是大导演陈凯歌。 能让业界闻名的导演放出这种狠话的人是谁呢?其实只是一个小人物,胡戈,不是胡歌。 这就是2005年底到2006年初,被各界炒得沸沸扬扬的“馒头案”,也就是《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引发的官司。 十几年过去了,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这件事,不妨聊聊吧。 先来看看当事人。 一、胡戈和陈凯歌 胡戈先后学过钢琴、架子鼓、电吉他、电贝司、国画、霹雳舞、现代舞等才艺,后来还玩过轮滑。毕业后从事过主持人、音乐人、音频技术人员、作曲、编曲、录音师、动画片音效等工作,貌似还卖过二手音响。 从胡戈简单的履历可以看出来,这是一个“不安分”的大男孩,换句话说就是不安于现状、不老实,这样的孩子一般情况下早晚都会惹出点儿大事的,只是没想到他一惹就惹到了大导演陈凯歌。 陈凯歌在2005年前后正处于一个转型期,其实也不光是他,二十一世纪初那个时间段国内大导演们都跟着了魔一样。 由于李安的《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奖,这引发了国内几个大导演纷纷开始“冲奥”。 张艺谋率先拍出来《英雄》和《十面埋伏》,虽然没有冲奥成功并且国内差评如潮,但老谋子的电影在国外却赢得赞誉一片,他也基本奠定了中国电影国际一哥的地位。 后起之秀的冯小刚也在2004年的《天下无贼》开始转型,接着筹拍《夜宴》冲击奥斯卡。 前有张艺谋,后有冯小刚,陈凯歌不可能闲着,他花费大量金钱和精力扑在《无极》上,不仅想一举冲奥并且在国内再创辉煌,同时还有打开日韩市场继而像《英雄》一样誉满全球的野心。 了解了这个背景,也就了解了陈凯歌为何在之后会怒斥胡戈“做人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 二、十五年后依然没看懂的《无极》 2005年底,寄托着陈凯歌无限希望的《无极》终于上映了,在此之前这部电影刮风一样在全国到处宣传和路演,陈凯歌可谓诚意满满,观众对于这部电影也充满了期待。 毫无意外,陈凯歌砸在宣传上的重金没白花,《无极》上映之后连续打破中国电影七项票房纪录,包括点映票房纪录、首日票房纪录、单日票房纪录以及首周末票房纪录等。 但是,随着一系列票房纪录被打破,《无极》的口碑却开始崩塌,电影中一些莫名其妙又搞笑的对白,以及尴尬又晦涩的剧情让观众不光看起来费劲,甚至一度把这部史诗片当成喜剧片去欣赏。 记得当年陈凯歌好像说过一句话,十年后再看《无极》你就懂了。 实打实讲,十五年过去了,笔者到现在还是没看懂陈凯歌这部电影想说什么,虽然近几年有无数人用高深的语言重新解构《无极》,甚至认为当年大家错怪了陈凯歌,《无极》是一部优秀的电影。 但笔者想说,如果全国甚至全世界(《无极》在海外的口碑比国内还差)绝大部分观众都看不懂《无极》,那你再高深又有何意义呢?就像路遥笔下的田二一样,天天嘟囔着“世事要变了”,如此“高深莫测”的呓语倒是能唬住几个陌生人,但全村人谁不知道田二就是个憨憨。 著名的《第十放映室》说了一句总结性的评语:“有了直抒胸臆的野心,不一定就得放弃好好讲故事的本分,引人深思和令人费解,还是有区别的”。 三、引发无数共鸣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 2005年12月18日,中国网络视频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刚花80块钱高价看了《无极》的胡戈感觉受骗了,他在一个论坛上发表了一个简单的影评,影评大意是:作为导演的陈凯歌是优秀的,作为编剧的陈凯歌是不合格的。 不得不说,胡戈的影评很专业,一针见血。但是这种影评没有传播渠道,无疑没有任何意义。 而对于网络视频音频技术很熟悉的胡戈,之前还曾看过《大史记》和《分家在十月》等视频,他决定改编《无极》,制作一部以《无极》为主要素材的恶搞电影。 胡戈除了选用了《无极》的一些片段作为素材(看起来像是电影院录的枪版),还使用了中央电视台《中国法治报道》和上海马戏城表演片段等素材。 2005年12月28日胡戈制作完成20分钟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随后网络分发给几个朋友,然后又发表在自己的技术论坛上,起初播放量很小。 2006年初,有人将《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上传到了六间房等视频网站并提供免费下载,随即该视频开始在网络上迅速发酵,最终成为一个现象级的网络恶搞视频,有人戏称它为“中国恶搞视频鼻祖”。 事实上,在胡戈和《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之前,网络上已经有了一些恶搞视频,但都没有成气候,因此胡戈的“馒头”被称为恶搞视频鼻祖也是可以接受的。 有一说一,胡戈的“馒头”用现在的眼光看的话,制作水平能算中等,画面清晰度不高是技术环境问题不用提,主要是视频的内容稍显拖沓,而且制作也比较粗糙。 但是,《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还是火爆了,除了这种恶搞形式比较新颖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不得不提,那就是大家对《无极》的差评共鸣。 曾有人说过,那些花了五十元高价票走进电影院的人们看了《无极》有什么感受?绝大多数人无疑是不满的,是感觉上了当的。但是你让一个公司白领、一位公交车司机或者一位超市售货员他们怎么在媒体上发表自己的吐槽?就算发在网上有谁能看到? 哎,这个时候《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横空出世,大家不仅在这个恶搞视频中找到了欢乐,同时还找到了想对《无极》吐槽的共鸣。 有意思的是,还有些人因为看了《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反而主动买票去看《无极》,就是想看看这片子到底什么样,看完了带着郁闷回来打开电脑上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然后大呼一声:“馒头”诚不欺我! 《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就这么火了,带动了中国网络视频产业的发展,让无数网民感受到网络视频的魅力,同时也引发了当年还少见的网络狂欢。胡戈的大名一时间比胡歌还要出彩。 但是,肯定会有人不高兴的,比如陈凯歌。 四、陈凯歌雷霆之怒 随着《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火爆,其观看人数甚至超过了《无极》,更让陈凯歌生气的是无数人看了“馒头”转身来嘲讽《无极》,这种环境下你让《无极》的冲奥大业和出击海外市场的雄伟计划还如何展开? 眼看着自己几亿资金和几年的心血,被一个无名小卒十天的小制作毁掉,甚至于连胡戈用的素材都是《无极》上的,平心而论,这事换在谁身上都会恼怒。 因此,陈凯歌面对记者就发出了那句名言:“人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 据说张艺谋也曾被记者追问:“如果你的电影被人恶搞,你会怎么做?”张艺谋哈哈一笑“我会与民同乐”。无疑老谋子是看热闹不嫌事大那户的。 其他如陆川甚至包括曾志伟都参与到热议中来,当然绝大多数人都认为陈凯歌此举没必要,太跌大导演的份儿了。 而在网民一方也出现一边倒支持胡戈的现象,甚至有人喊出为胡戈捐款打官司的口号。 也许胡戈也是深入了解了相关法律,虽然有无数网民支持,他还是“怂”了,在2月15日正式通过媒体向陈凯歌道歉,之后随着央视表示不起诉胡戈,此事最终以和解并私下解决结束(也有一说是不了了之)。 六、后续 《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带给陈凯歌的是伤害,不过毕竟是见过世面的大导演,两年后他以一部《梅兰芳》重整雄风还拿到了黑泽明奖。 对于网络世界来说,《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则是激发了恶搞视频这个行业,当然现在好像更多人管这玩意叫鬼畜视频了。 也就是在那几年,网络视频平台大批量出现,现在已经逐渐成为网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对于胡戈来讲,《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虽然让他扬名,但并没有让他得到多大的利益,他制作的《春运帝国》等恶搞视频虽然也挺火,但却没法给他变现。 前不久,有人在网络上询问胡戈在干嘛?结果胡戈本尊现身了,他说自己现在是一个电影制作人,正在筹备网络电影。 有意思的是,在一个关于陈凯歌的问题下面,排在第一的答案是胡戈写的,他明显是站在陈凯歌一边支持这位大导演的。于是大家又重新聊起了《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和《无极》,看来,这个话题仍然会继续。 十五年,好像一个圈儿,貌似胡戈和陈凯歌都没怎么变。
2023-08-30 17:51:021

兔斯基是什么?、

表情。。。
2023-08-30 17:51:115

兔斯基的斯基是什么意思

兔斯基是中国的国产表情帝,但他的名字有一点点外国风情,“斯基”看起来很像俄国人的名字,但其实只是因为创作者小时候,喜欢一篇名为《请用“S”拼我的名字》的短篇小说,主人公Zebatinski,在故事里把名字中的“Z”改成了“S”。因为这个故事,她对“斯基”这个名字的后缀很有感觉,所以她的兔子就叫兔斯基(Tuzki)。 兔斯基现在是时代华纳旗下特纳中国权力打造的核心动漫形象,仍然活跃在广大网友中间,比如兔斯基的漫画、兔斯基的表情包和壁纸都还在持续更新呢!最近兔斯基还上了奇葩说的辩题表演,非常有趣。
2023-08-30 17:51:323

百度贴吧里的兔斯基表情包。我要。

网上搜就好了
2023-08-30 17:51:413

谁知道这动漫人物叫什么?

百度表情 兔斯基。。。
2023-08-30 17:52:1411

兔斯基是什么意思啊

给狗狗狗狗狗狗狗狗
2023-08-30 17:52:385

罗马黑帮的创作背景

有很多喜欢看电影的人,我们叫做影迷。而影迷中又有很多种,有的是家里收藏了好几千张DVD影碟,至于看不看就因人而异了;而有的则是说起某一类型的电影来就头头是道,比专家还专家;而有的,则是看完了这些碟以后就异想天开地说:让我们也来拍一部吧!电影梦,是一个很奢侈的梦想。因为大家都知道,这要花很多的钱!就象我们敬爱的The One在电影里说的那样:钱!很多很多的钱!然后一排保险柜就呼啸而至,打开一看,里面是各种坚挺货币。然后大家载歌载舞,一起欢唱:等咱有了钱,拍电影当导演;妈的想拍文艺拍文艺,想拍商业拍商业;电影拍两版,票房冠军当一个,国际影展送一个。大家在茶馆或咖啡馆里叹口气清醒过来,作鸟兽散后各自继续忙碌生活。只是心里的想法还顽固地保留着一点微弱的火种。再怎么说,起码还能看看影碟来安慰自己。然后,就有了这样的一部电影——用已有的电影,进行重新剪辑和配音,用自己的方式来解构和阐述自己的想法。说白了,这是一个游戏,用来愉悦自己和朋友的游戏。但这种游戏精神如果能够坚持下来并作到一个规模后,它就开始具备愉悦更多人的潜质。《罗马黑帮》这个片子,我其实都不是很好意思称它为“电影”。因为我们基本上是利用经典电影《罗马假日》的画面素材进行了重新剪辑和配音,然后再根据我们的剧情自己拍摄 了一些画面补充进去,最后形成了一个全新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正是因为这样的特点,所以我觉得它不能算是一部“电影作品”。如果要找个更贴切的说法,我想“同人电影”可能会比较恰当。所谓的“同人电影”,其实就是影迷将自己熟悉的电影重新剪辑和配音后用来恶搞。流传于网络的《分家在十月》和《粮食》,以及《大史记》等小电影,算是国内最早的先驱。只是因为题材、内容、版权等种种原因,它们并没有脱离开网络传播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 ,这无疑影响了它们的传播,使得更多的人只能听说过但看不到它们。而《罗马黑帮》则可以算是国内第一部具有一定规模制作的“同人电影”了。它之所以和别的小电影不同,是因为它并不是简单地将老电影进行重新剪辑和配音,同时为了配合新的故事和人物关系,制作者召集到了国内几家顶尖专业院校里的歪才甚至中央台、北京台里 的革命同志。不但拍摄了很多新画面,并为本片单独写了主题曲和插曲——而正是这些原创的画面和音乐,从而形成了本片中最有戏剧张力和喜剧冲突的场景。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创作”的概念了。我们在《罗马黑帮》中看到的不仅仅只是几个影迷在抖小机灵和调侃,而是用一种自己的态度和方式,将一个大家都已经知道个故事重新诠释,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力。作为网络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延续,我们已经看到诸多的先例。先是出版业,然后是游戏界,都开始重视网络文化在商业方面所具备的潜力。而现在,虽然我们还不敢说电影行业已经开始注重网络文化,但起码现在已经开始有了这样的趋势。作为一种网络文化的代表方 式,也算“同人电影”一种类型的“恶搞电影”不但能够在网络上得以流传,正规制作的电影也开始涉及到这个题材。近几年来连续热卖的好莱坞的《惊声尖笑》系列,就可以算是其中最为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了。对于这样的电影,大家都不会用苛刻的态度来对待它。因为大家都知道这只是一种另类的娱乐方式,就象很多人都喜欢看名人的八卦新闻一样,作为一个影迷,看到自己所熟悉的电影片段被人用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重新表现出来,那毫无疑问也是一种乐趣。因为,在这 个时候,我们看到了电影不是那么光辉万丈的另一面,而是更接近我们生活的一面。这种游戏精神和无厘头的态度,以及用专业的态度来对待业余爱好的执着,才是我们所要欣赏并引为同道的东西。因为我们都等不到一起载歌载舞的那一天,所以我们就在电影里用自己的方式来庆祝自己的电影梦想。尽管有人会觉得这很无聊,但不为无意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能够用游戏的精神和平等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念,并将它传播出去用以愉悦更多的同道中人,足矣。
2023-08-30 17:53:041

陈凯歌和胡戈之间的“馒头”血案是怎么一回事?简单介绍一下。

陈认为侮辱了他的电影
2023-08-30 17:53:183

这个叫什么名字

兔斯基
2023-08-30 17:53:339

兔斯基是段子手吗?

兔斯基创作者叫王卯卯,是中国传媒大学动画系毕业的孩子,平时沉默寡兔斯基(23张) 言,在生活当中情绪激动的时候总想用夸张的动作表示自己的想法,可是又不好意思这么做,于是就把这些动作画成这只兔子。后来这只兔子在网上传来传去,人人都用兔子表达自己的夸张动作,这是王卯卯所始料未及的,她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提到名字的由来:星期日:兔斯基为何叫兔斯基?兔斯基让我想到了苏联人,想到了央视主持人拍的恶搞片《分家在十月》“崔永元·斯基”。这个名字的来历有什么故事吗? 王卯卯:小时候,我很喜欢一篇名为《请用“s”拼我的名字》的短篇小说,主人公Zebatinski,在故事里把名字中的“z”改成了“s”,从此命运发生很大的转变。因为这个故事,我对“斯基”这个名字的后缀很有感觉,于是我的兔子就叫兔斯基(Tuzki)。
2023-08-30 17:54:262

这兔子叫什么求

兔斯基我最爱啊
2023-08-30 17:54:4410

好像是兔斯基。
2023-08-30 17:55:083

这个表情人物叫什么名字

兔斯基吧..
2023-08-30 17:55:322

兔斯基是什么

是一种表情,聊天顶帖踩空间都可以用的,很有意思.
2023-08-30 17:55:493

这只兔子的名字是什么

姓名:兔斯基  英文名:Tuzki  性别:男  出生:失忆了,来历不明!  身高:1.2m  个性:有时乐观有时消沉、喜欢自娱自乐、富想象力、热情、单纯、会多种动作、随和又随意  情绪:肢体语言夸张、不开心又很快复原、爱将快乐传给人  喜欢:牛奶、乳酪、果汁、咖啡、茶、带皮的水果  讨厌:萝卜(不是每只兔子都喜欢萝卜的!)  害怕:酒(不要给我喝,我会发酒疯的!)  长处:发明小东西  短处:发明小东西带来的麻烦,又管不了  永不会做:挖鼻孔、不文明不雅观的动作  宠物:萝卜耶夫  朋友:R1  特征:耳立 头圆 眯眼 嘴隐 鼻无 脖粗 臂软 尾短 腿直 身白
2023-08-30 17:55:584

兔斯基图片是谁原创的啊

2006年9月,王卯卯画出了兔斯基的形象。
2023-08-30 17:56:143

《少年》有着导演对银幕暴力无尽的迷恋

《少年》这部电影,它最终呈现的内容及方向,可能与很多人的预期完全相反。从最开始的阵容配置及片名,我们一直以为这是一部关于青春的电影,最多是一部残酷青春物语。仍是关于青春的苦恼与哀伤,以及爱情。 出于对青春片的一贯敌意,对《少年》这部电影,原本并没有那么期待。不过,就像之前在新片前瞻说过的,该片的第一支先导预告,却勾起了我的一些观看欲望。 而真正看完之后,你更会发现,这片跟青春几乎毫无关系。就像导演说的,这就是一部成人世界的犯罪题材。影片甚至有意张扬暴力与其他噱头,夸张点的话,你可能会在其中看到暴力狂、控制欲、符号化的恶人、不明的性取向。当然,还有永无休止的罪恶与暴力。 甚至在戏份编排上,影片的真正男主则更像是张译,欧豪的角色更像是个影子男主,隐藏在背后。而张译饰演的警察却一直站在前面,是一个以观众视点代入的角色,带观众进入这个案件,并了解背后的阴谋。 影片导演杨树鹏在之前的访谈中提到过,他最初看中并决定参与改编这个剧本,其实就是因为张译这个角色,那是一个疲于奔命的警察,被这场扑朔迷离的案件搞得晕头转向,这种有点美式侦探小说的角色设定,成为他最开始的嗨点。 就好像张译脸上持续不断的伤痕(不是额头碰上了,就是鼻梁撞坏了),还经常灰头土脸的形象,其实也是很常见的人物塑造方式。 它用角色的狼狈,张译外形上的变化,去增加故事的紧迫感,告诉观众,其实真正四处碰壁的,并不是张译伤痕累累的脸,而是对案件调查的的过程,一路碰壁,毫无头绪。 不过,倒可以先聊聊《少年》的导演杨树鹏,倒也是个有趣的人。按他的描述,他的经历其实非常有趣,小时候也混过,没事打打架什么的,还在录像厅看过场子,做过消防员,在影视公司做过攥稿,当过编辑,最终才通过《实话实话》和《电影传奇》走进电影圈。 他的人生经历,恰好可以对应很多普通影迷对电影以及电影梦的假想 都是没经过科班训练,也没有太多电影专业经历,更多是凭借个人的兴趣,试图走进这个圈子。只不过,杨树鹏是比较幸运的那个,他最终混进了电影圈,实现了他的电影梦。而我们,则一直在圈外打转。 从兴趣爱好上,杨树鹏导演也是个不折不扣的文艺青年,就好像他之前在知乎上发的一个文章,推荐自己看过五遍以上的电音,他推荐的是《教父》《七武士》《愤怒的公牛》《盗火线》以及《喋血街头》 而在之前与他进行的一次对谈中,他说提到自己很喜欢美国文学,比如卡佛、塞林格或者海明威。他说,那些小说当中人物的不确定性,其实对他之后很多作品影响很大,他希望他作品中的人物,大概也有一些不确定的东西,非好非坏的。 在“文艺青年”这个称呼有点变成贬义的今天,杨树鹏却坚定地认为自己就是文艺青年。他说“我们喜欢电影,为电影做一点事情,喜欢文学,为文学做一点事情,我觉得这个不丢人。以前我挺担心被描述成一个文艺青年,40岁以后大概确实有一些四十不惑的意思,我不再特别担心某些事情。” 所以,自称文艺青年的杨树鹏,也尝试在他的作品中融入更多文艺青年的东西。最早知道杨树鹏,其实是因为一个恶搞短片《分家在十月》。那个十几年前大热的短片,曾经也是风靡一时,在网上火到不行,算是国产恶搞短片的元老了。而那个短片,正是杨树鹏他们几个人鼓捣出来的。 从当初那个短片,其实就能看出杨树鹏作品的一些特点,容易受经典影响或是呼应经典,并且喜欢对固有类型进行突破,这都是特别影迷的东西。 就好像他之后的《烽火》《我的唐朝兄弟》以及《匹夫》,无论你觉得这些作品如何,却总能从中看出一些试图突破固有类型框架的野心,《我的唐朝兄弟》显然是在古装基础上融入了喜剧与武士片的元素,而《匹夫》则尝试在抗日题材里加些西部片以及其他迷影元素。 即便我不喜欢《匹夫》,却仍然对其中一些形式感以及恶趣味的东西感兴趣,比如那场制服妹子砍鬼子的设定。 这都是很迷影,又很恶趣味的选择,它会与同好形成共鸣。 那么,《少年》里又能看到什么呢? 很明显的感觉,《少年》里面有韩国犯罪片的影子:对邪恶人性的迷恋,对罪恶的细致描述,尤其是对银幕暴力的热衷。其实,都是这几年韩国犯罪片,都有类似的情况,放大的银幕暴力。 导演认为,自从科波拉《教父》系列中出现了眼镜腿杀人,从相对冷静的状态创造出调性很高的冷暴力环境,挑动了很多人的神经,这种形式感的暴力是他很喜欢的。而韩国的犯罪片,则将这种暴力进一步放大。这是与三池崇史的暴力完全不同的,写实的暴力。 就好像我们之前看过的很多韩国犯罪片,尤其是金知云的《再见恶魔》这种 有着对银幕暴力的无尽的痴迷,如一场大赏。而这,已然成为当下韩国犯罪片的主流。 另外,追寻杨树鹏的创作轨迹,也能找到他与韩国电影的关联。 在拍完《匹夫》之后,杨树鹏有好几年的蛰伏期,一直没有作品出来。 据他介绍,那几年他主要在韩国,参与一些中韩合拍的犯罪片运作。选择韩国,是因为可以规避很多风险,比如案件发生在韩国,警察也是韩国人,所以在影片通过审查时会更方便。 那期间他一共操作了两个项目,一个是关于杀手的公路片,另一个是悬疑罪案题材。虽然由于演员档期或其他原因,两部片子都没拍成,但是,在韩国的那段经历,无疑会对他之后的创作产生了很多影响。而提到韩国,他最大的感受还是韩国电影人的敬业程度,以及对职业的敬畏感。 回到《少年》,这部片子的整体状态都非常压抑与黑暗,是有韩国写实罪案题材影子的。尤其是那些挑战观众神经的银幕暴力场面,包括其中一场强奸戏,都特别刺激观众。而最后那场用大铁镐砍人的场景,看到我都有点疼。在这几年的华语片里,这也是挺突出的一场银幕暴力戏。 对于银幕暴力的迷恋,一定程度也源自导演的直男审美吧。 杨树鹏经常会有意无意提到自己是个直男与直男口味。而他的直男口味,也一定程度影响了自己的作品。就像他说自己一定不会去拍的都市爱情片,即便给再多钱也不想拍。我觉得,这不光是想不想拍,也是能不能拍得出来。 显然,他还是喜欢拍这些犯罪的、动作戏的,更男儿热血的片子。 包括在上文他提到的,自己看的次数最多的电影,也是相当直男的选择,五部电影基本都是动作片或罪案题材,没有一丁点温柔与浪漫。不过,这几个选择倒是很对我的胃口。 包括在《少年》里面,也是特别直男的拍法,关注的是案件与阴谋,设一个大局,以及整个阴谋的执行。整个片子都很硬,动作与阴谋。而我们以为的女主角郭姝彤,其实戏份并不多,更多只是个执行任务的配角,剧情的核心仍然是张译、欧豪、郭晓冬这几个人 《少年》其实是个复仇的故事,并伴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整个故事都是在这个阴谋之下推进,而真相,甚至要到影片的最后一刻才能完全揭开。 为了铺垫这个阴谋,导演有意在之前影片前半段放了好多烟雾弹来搅乱你,而最后的真相,一方面确实很意外,却也因为太过意外带出反效果,会被一些观众认为是刻意反转,并开始质疑剧情上的bug。 至于欧豪,导演说选择他来出演,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欧豪的身体条件很好,片中有很多动作戏,都要他亲自上阵,这是其他偶像演员不太擅长的。再加上,欧豪身上的一点点痞气,也更适合这个角色。 好在这部电影其实是个群戏,而片中的很大一部分戏也都压在张译身上。所以,当你真正看了《少年》,你会发现这部片子的戏份其实挺均衡,尤其这还是个罪案片,更多都是靠事件推动剧情,留给角色矫情的时间并不多。 之前看到有评论说,杨树鹏认为《少年》是他最满意的一部作品。 起码从类型上,这部应该是他的作品里最贴近观众的一部了,有犯罪、有悬疑以及各种抓眼球的元素。虽然,在当下的情况下,影片还是有太多遗憾,有太多地方要删,很多地方要改,尤其必须正面的角色,就一定要正面处理,是不许犯错误的。 甚至导演自己提到很多不得已的删改都骂娘,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毕竟这就是当下我们拍摄犯罪片的现状,很多东西不能拍也不让拍。犯罪题材尤其难办,毕竟禁区也更多。而这几年犯罪题材则格外多,从《烈日灼心》《拯救吾先生》一路下来,每一部相关影片,都在一点点改变着犯罪片的尺度。当然,我们还是希望有更多的变化。就好像《少年》对暴力的渲染与描写,同样是在跟尺度硬碰,并试图有更多的推进。 即便有很多不如意和不满足,这仍是一部有诉求的片子,类型元素丰富,风格也算突出。尤其结尾听到陈百强那首《一生何求》,还真的能品出主角心中的那点失落与悔恨。 而提到业余生活,导演说他工作虽然很忙,却仍有时间看电影和美剧,比如《西部世界》有看,不过没看完,《罪恶之夜》则很喜欢。 今年的韩片,《小姐》和《哭声》他都很爱。 这倒是不意外。
2023-08-30 17:56:401

这只兔子叫什么 还有这个小人

兔子是”兔斯基“兔斯基创作者叫王卯卯,是中国传媒大学动画系毕业的孩子,平时沉默寡言,在生活当中情绪激动的时候总想用夸张的动作表示自己的想法,可是又不好意思这么做,于是就把这些动作画成这只兔子。后来这只兔子在网上传来传去,人人都用兔子表达自己的夸张动作,这是王卯卯所始料未及的,她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提到名字的由来:星期日:兔斯基为何叫兔斯基?兔斯基让我想到了苏联人,想到了央视主持人拍的恶搞片《分家在十月》“崔永元·斯基”。这个名字的来历有什么故事吗? 王卯卯:小时候,我很喜欢一篇名为《请用“s”拼我的名字》的短篇小说,主人公Zebatinski,在故事里把名字中的“z”改成了“s”,从此命运发生很大的转变。因为这个故事,我对“斯基”这个名字的后缀很有感觉,于是我的兔子就叫兔斯基(Tuzki)。
2023-08-30 17:56:501

兔斯基的作者是谁?

兔斯基创作者叫王卯卯,是北京广院动画系毕业的孩子,平时沉默寡言,在生活当中情绪激动的时候总想用夸张的动作表示自己的想法,可是又不好意思这么做,于是就把这些动作画成这只兔子。后来这只兔子在网上传来传去,人人都用兔子表达自己的夸张动作,这是王卯卯所始料未及的。她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提到名字的由来:星期日:兔斯基为何叫兔斯基?兔斯基让我想到了苏联人,想到了央视主持人拍的恶搞片《分家在十月》“崔永元·斯基”。这个名字的来历有什么故事吗? 王卯卯:小时候,我很喜欢一篇名为《请用“S”拼我的名字》的短篇小说,主人公 Zebatinski,在故事里把名字中的“Z”改成了“S”,从此命运发生很大的转变。因为这个故事,我对“斯基”这个名字的后缀很有感觉,于是我的兔子就叫兔斯基了(Tuzki)
2023-08-30 17:56:581

兔斯基这个名字谁取的?

Hello楼主,很高兴为你解答这个问题。兔斯基,就是那只耳朵细细长长、脸长得死样怪气、转动着两根面条般的手臂做着搞笑动作的兔子。兔斯基创作者叫王卯卯,是中国传媒大学动画系毕业的孩子,平时沉默寡言,在生活当中情绪激动的时候总想用夸张的动作表示自己的想法,可是又不好意思这么做,于是就把这些动作画成这只兔子。后来这只兔子在网上传来传去,人人都用兔子表达自己的夸张动作,这是王卯卯所始料未及的。她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提到名字的由来:星期日:兔斯基为何叫兔斯基?兔斯基让我想到了苏联人,想到了央视主持人拍的恶搞片《分家在十月》“崔永元·斯基”。这个名字的来历有什么故事吗?王卯卯:小时候,我很喜欢一篇名为《请用“S”拼我的名字》的短篇小说,主人公Zebatinski,在故事里把名字中的“Z”改成了“S”,从此命运发生很大的转变。因为这个故事,我对“斯基”这个名字的后缀很有感觉,于是我的兔子就叫兔斯基(Tuzki)。望采纳,谢谢。
2023-08-30 17:57:061

兔斯基兔斯基

我有(不知道是不是你想要的啊),但不是网上的,是在电脑里的,也是别人给我发的,你要是要的话有时间发到你的邮箱里或者是什么地方
2023-08-30 17:57:133

介绍兔斯基

Tuzki is one of the top rising star characters on the internet. Tuzki, born on September 6, 2006, is a simple black and white line drawing of a bunny easily recognized as a quirky character on various instant messaging platforms. He is a silent but deeply philosophical character with a keen sense of mischief and a unique personality of his own. Tuzki"s wide range of cheeky expressions and humorous body language gives people a vehicle to express their own, often hidden, emotions while his presence on multiple digital platforms, including instant messaging, social networks, games and mobile applications, has taken him across borders and made him a true icon of the internet generation.Tuzki is now managed by TurnOut Ventures Limited, a joint venture between Turner Broadcasting System Asia Pacific, Inc. and Outblaze Investments Limited, established in Hong Kong in 2008. The purpose of this joint venture is to combine and leverage the partner companies" strengths in content and game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s as an incubator for market-leading new media content such as Tuzki.
2023-08-30 17:57:243

求这个QQ表情中的小人是什么东西?

兔斯基已发
2023-08-30 17:57:324

一只经常在签名前出现的GIF兔子不知道叫什么名字

兔斯基
2023-08-30 17:57:544

兔斯基是咋发明构思的呢

兔斯基”是中国传媒大学动画系04级大3学生王卯卯(MOMO)创作的一套动画表情。兔斯基,就是那只耳朵细细长长、脸长得死样怪气、转动着两根面条般的手臂做着搞笑动作的兔子。姓名:兔斯基 英文名:Tuzki 性别:男 出生:失忆了,来历不明! 身高:1.2m 个性:有时乐观有时消沉、喜欢自娱自乐、有着丰富的想象力、热情、单纯、随和又随意。 兔斯基特写情绪:肢体语言夸张、不开心又很快复原、爱将快乐传给人。 喜欢:牛奶、酪乳、果汁、咖啡、茶、面包、带皮的水果。 讨厌:萝卜(不是所有的兔子都喜欢萝卜的!) 、卷心菜、甜的食物(这些特点与作者相同) 害怕:酒(不要给我喝,我会发酒疯的!) 长处:发明小东西。 短处:发明小东西带来的麻烦,又管不了。 永不会做:不文明不雅观的动作、淫秽的成人动作。 宠物:萝卜耶夫。 特征:耳立 头圆 眯眼 嘴隐 鼻无 脖粗 臂软 尾短 腿直 身白 朋友:R1 、面桶猪。
2023-08-30 17:58:022

请问兔斯基的创作者王卯卯是如何成功的?

与其说是作者的成功,不如说是兔斯基这个国产表情包的成功。创作者画出贱萌可爱的白色兔子形象,赋予兔斯基名字和性格,使它成为具象化的形象符号。而兔斯基的成功有赖于特纳中国的运营,作为特纳的重要动漫IP,兔斯基的衍生品和商业活动使兔斯基一直保持热度。微信和QQ等聊天平台不断上线新表情包,登上巴黎时装周,推出各种周边,和知名品牌合作,让兔斯基这个形象深入人心,成为国人的表情包符号。所以兔斯基作者的成功是兔斯基的成功,有赖于成功的运营和表情包本身的魅力。
2023-08-30 17:58:113

兔斯基为什么叫兔斯基呢?不叫基斯兔

为什么!
2023-08-30 17:58:235

请问《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引起的争论何去何从?

不清楚,你去问老陈或者小胡吧
2023-08-30 17:58:4012

我们英语课要介绍兔斯基,谁能帮我?

兔斯基是国人发明的吧~~用英语介绍?~~那兔斯基怎么说啊?你们老师可真有意思~~ "Tu Siji"~~~??? 你对它了解多少啊?先用汉语 在翻译一下就OK了嘛~~~ 我可带翻译~~~
2023-08-30 17:59:032

兔斯基是谁设计的?

“兔斯基”是中国传媒大学动画系04级大3学生王卯卯(MOMO)创作的一套动画表情。兔斯基,就是那只耳朵细细长长、脸长得死样怪气、转动着两根面条般的手臂做着搞笑动作的兔子。简介  姓名:兔斯基 英文名:Tuzki   性别:未知   出生:失忆了,来历不明!   身高:1.2m   个性:有时乐观有时消沉、喜欢自娱自乐、富想象力、热情、单纯、会多种动作、随和又随意   情绪:肢体语言夸张、不开心又很快复原、爱将快乐传给人   喜欢:牛奶、乳酪、果汁、咖啡、茶、带皮的水果   讨厌:萝卜(不是每只兔子都喜欢萝卜的!)   害怕:酒(不要给我喝,我会发酒疯的!)   长处:发明小东西   短处:发明小东西带来的麻烦,又管不了   永不会做:挖鼻孔、不文明不雅观的动作、淫秽的成人动作   宠物:萝卜耶夫   朋友:R1编辑本段名字由来  兔斯基创作者叫王卯卯,是中国传媒大学动画系毕业的孩子,平时沉默寡言,在生活当中情绪激动的时候总想用夸张的动作表示自己的想法,可是又不好意思这么做,于是就把这些动作画成这只兔子。后来这只兔子在网上传来传去,人人都用兔子表达自己的夸张动作,这是王卯卯所始料未及的。她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提到名字的由来:星期日:兔斯基为何叫兔斯基?兔斯基让我想到了苏联人,想到了央视主持人拍的恶搞片《分家在十月》“崔永元·斯基”。这个名字的来历有什么故事吗? 兔斯基王卯卯:小时候,我很喜欢一篇名为《请用“S”拼我的名字》的短篇小说,主人公Zebatinski,在故事里把名字中的“Z”改成了“S”,从此命运发生很大的转变。因为这个故事,我对“斯基”这个名字的后缀很有感觉,于是我的兔子就叫兔斯基(Tuzki)。编辑本段人格介绍兔斯基的有趣  一个不善言辞的小姑娘画出了自己,我们也就能用这些画表达自己,每个人都是一个兔斯基,眯着可爱的眼睛、想着扭动两根面条般的手臂、做各种可爱的动作。 兔斯基兔斯基的红火  最近,最红的MSN表情莫过于兔斯基,就是那只耳朵细细长长、脸长得死样怪气、转动着两根面条般的手臂做着搞笑动作的兔子。编辑本段兔斯基语录  1. 疼痛使我有活着的感觉 兔斯基  2. 难过的时候,可曾想起过我?   3. 孤单是一种态度   4. 命运是存在的,只不过有的人不敢去相信,有的人不屑去相信罢了   5. 压力都是自己给的   6. 距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越来越远   7. 很多事情都不是以快乐为目的的,甚至与快乐无关   8. 据说每个人一生中都能遇到两万个与自己相配得人,我的那两万人又在哪里   9. 永远不要期望什么,因为你往往什么都得不到   10. 单身就是一个人在食堂吃馄饨   11. 网游是路边一个水坑,有的人绕过去,有的人跳进去又爬出来,有的人就蹲里面了   12. 流氓也是一种气质   13. 不管你的想法是对是错,都不要强迫别人去接受,应式教育才这么做   14. 学校的职能是:你想干嘛就不让你干嘛   15. 有一天,我遇到了你,于是,世上便有了爱   16. 有些东西消逝后,人们才能看到他的光辉,这是种万幸,也是种不幸   17. 相依为命就是当另外一个人突然不在了,除了巨大的悲伤,还要迎来更巨大的恐惧 兔斯基人生语录(20张)  18. 最大的空虚莫过于在终点前回首自己过的路是一片空白   19. 站在低处,所以渴望更高   20. 为别人而去刻意改变自己是无意义的,如果他连真正的你都不爱,就更不会爱上不像你的你了   21. 有的人睁开第一眼,看到满是满地苹果,有的人睁开第一眼看到是苹果树苗   22. 真正的悲伤是不能以天来计算的,而是浸透在每时每刻里的   23. 如果没有人来帮你,那么就去帮助别人   24. 不管好事还是坏事,自己清楚就足够,做人要低调   25. 如果我们不能在一起,那么说明我们没有缘分,既然没有缘分,那么不能在一起也没什么好遗憾的   26. 心中有笼,便有笼.心中无笼,便没有笼   27. 嫉妒是一把刃,最后不是插在别人身上,就是插进自己心里   28. 凡事要做好最坏的打算,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29. 因为不再拥有,所以无法忘怀 兔斯基  30. 被框了,被害了,被坑了,被骗了,被蒙了   31. 停下来休息的时候,不要忘记别人还在奔跑   32. 钱花在自己身上总是最值得的,即使没有物质获得,也能换来好心情   33. 真爱就像UFO,都听说过但没人见过   34. 情侣是以相聚为目的,父母则以分别为目的   35. 人生是一个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   36. 人生是一种无法抗拒的前进   37. 爱是幸福的产物,我幸福吗?不,所以我没有爱   38. 有一天,我看到了一条线,于是我明白了,我就是我,我只是我,我只有我   39. 不要让我看到你难过,我不想看见你难过,你不可以难过,因为我无能为力。   40. 人生就是还债,一代欠着一代   41. 爱情没有先来后到,而该是少数服从多数   42. 是心都需要有人对自己好,哪怕是自己对自己好   43. 如果不快乐,就去创造些快乐   44. 人生是由每一天组成的,过好每天,就是过好一生   45. 说谎是桩亏本生意,为了掩着一个谎,总之需要说更多的谎   46. 谁也没有义务记得你,就像谁也没有义务对你讲真话一样   47. 世上没有烦恼,顾虑的事多了,也便有了烦恼   48. 失落往往是自我感觉过于良好而造成的   49. 做了的事就不要后悔,因为那毫无用处   50. 先做自己再爱别人   51. 如果永远都以为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那你将失去更多   52. 有一天,我遇到了你,于是世上便有了光,然而你瞬间便熄灭了,我只能慢慢燃烧你的爱,来怀念那一瞬的温暖   53. 相同的一句话,由别人说出来是褒奖,由自己说出来叫自大   54. 有时候成功只是时间问题   55. 没有期望,才能做到不失望   56. 曾经梦想做画家,曾经梦想做科学家,曾经梦想做飞行员,不要让梦想永远成为一个梦想   57. 如果心里有一条马里亚纳海沟,那么任何江湖山川都可以接受   58. 万事真现实不切实际的,将能看到的山都翻越过就足够了   59. 让适当的人在合适的位置上   60. 自己认为重大的事情,对于别人其实也没有意义   61. 只有不想做没有不能做   62. 不管态度与否,现实都不会改变,与其悲观的对待,不如乐观的接受   63. 遗忘是对背叛最大的责罚   64. 任何形式的索取都会有偿还的那一天   65. 当说到连自己都深信不疑时,假话就是真话   66. 感情是一种消费   67. 机会多半都是自己放走的   68. 衰老不仅仅是个adj[形容词]更是一个事实   69. 如果奇迹没有出现,那就去创造一个   70. 30岁前有钱花,很快乐。30岁后有钱花,更快乐。30岁前奋斗,很辛苦。30岁以后奋斗,更辛苦。   71. 减肥犹如戒毒,复吸一次便前功尽弃   72. 并不是每次跌落都能有再爬起来的机会   73. 创新,就是把睡过两个月的床单拿起来抖抖,反过来再铺上   74. 即使自己对自己好,也会觉得感动   75. 钱不是万能的,但钱可以挽救很多东西,比如生命   76. 努力的另一个含义;永远保持让年龄成为自己的优势,而不是负担   77. 坚持自己的原则,对方就会失去原则   78. 真理往往是看似简单又直白的东西   79. 我只要属于我的那一朵(花),可他在哪呢?   80. 对我不好是你的事,与我无关.对你好是我的事,与你无关   81. 痛苦是用来独自承受的,快乐才是用来分享的   82. 不要想着自己曾给人恩惠,因为除了你没人会记得   83. 身体+劳动=工资 工资+buy=食物 吃饭=吃自己   84. 我是兔子,你是鸟,这就是我只能呆在地上的原因   85. 折扣商品如鸡肋,其实并不少什么,但不买又缺点什么   86. 我和Roy折回了桥,这才发现了墩   87. 并非所有的失足都能挽回   88.10000年后,人类的手指会进化得只剩两个   89.幽默就是一个人想哭的时候,还有笑的兴致。编辑本段作者相关简介  姓名: 王卯卯   称呼:MOMO   出生:85.12.3   出生地:天津   现居住:美国加州(于美国加州艺术学院进修)   星座:射手 王卯卯  血型:A   身高:1.71   学校:北京广播学院动画系04级毕业 美国加州艺术学院实验动画研究生在读   喜欢:画画,走神   公司:Time Warner Asia编辑本段兔斯基创作灵感个性 兔斯基漫画  王卯卯小时候,周围的朋友和同学不约而同地叫她“兔子”,据说是形似加神似,后来上大学写博客,选择绘画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生活。其实最初画的那只兔子就是自己,是记录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有意思、有感觉的好玩事情。后来,图画日记中的兔子形象越来越丰富,渐渐有了自己的性格,与现实中的自己相似,却又不完全相同。于是,慢慢的把它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赋予他越来越多属于自己的东西,通过形形色色的肢体语言,表达它的喜怒哀乐,他就是兔斯基。
2023-08-30 17:59:111

长得和蜡笔小白挺像的卡通动物叫什么?

兔斯基
2023-08-30 17:59:204

找一套兔子的qq表情

加入会员不就有了嘛
2023-08-30 17:59:435

兔斯基主义的兔斯基的起源

兔斯基创作者叫王卯卯,是北京广院动画系毕业的孩子,平时沉默寡言,在生活当中情绪激动的时候总想用夸张的动作表示自己的想法,可是又不好意思这么做,于是就把这些动作画成这只兔子。后来这只兔子在网上传来传去,人人都用兔子表达自己的夸张动作,这是王卯卯所始料未及的。她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提到名字的由来:星期日:兔斯基为何叫兔斯基?兔斯基让我想到了苏联人,想到了央视主持人拍的恶搞片《分家在十月》“崔永元·斯基”。这个名字的来历有什么故事吗?王卯卯:小时候,我很喜欢一篇名为《请用“S”拼我的名字》的短篇小说,主人公Zebatinski,在故事里把名字中的“Z”改成了“S”,从此命运发生很大的转变。因为这个故事,我对“斯基”这个名字的后缀很有感觉,于是我的兔子就叫兔斯基了(Tuzki)
2023-08-30 17:59:571

我喜欢兔斯基qq表情,有谁能提供一下相应浏览地址,想挑选自己没有的表情下载

提问几次了!http://www.tusiji.com/祝你成功!=======================================
2023-08-30 18:00:112

兔斯基是什么意思

一个漫画人物
2023-08-30 18:00:192

个性十足的兔斯基是如何制作的?

用flash8,逐帧画的(也不排除个别地方用补间动画。。)至于动画的生动可爱,那是作者扎实的基本功的体现啦
2023-08-30 18:00:272

兔斯基动作是什么意思

兔斯基表情包有许多动作,在不同情境下可以表达不同情感,兔斯基是经典国民表情帝,是互联网时代一代人的记忆。直到现在,兔斯基表情包仍然是聊天对话中经常使用到的经典表情包。兔斯基是萌贱的形象,甩着两条像面条一样的手臂,眼睛是两条线,这种可爱样子让众多人喜欢上它。兔斯基有几个非常经典的动作,比如得瑟就是抖着面条手的经典动作,表示骄傲;然后跳舞就是左右摆手跳舞,经典动作之一,表示开心神气;还有耸肩:左右摇晃,同样是经典动作。
2023-08-30 18:00:352

请问兔斯基 是用什么软件来画的?是用鼠绘的吗?

应该是FLASH制作的。下面是转来的一篇作者的访谈 兔斯基创作者叫王卯卯,是一个正在北京念大学动画系的小姑娘,平时沉默寡言,在生活当中情绪激动的时候总想用夸张的动作表示自己的想法,可是又不好意思这么做,于是就把这些动作画成这只兔子。后来这只兔子在网上传来传去,人人都用兔子表达自己的夸张动作,这是王卯卯所始料未及的。 星期日新闻晨报(以下简称星期日):我们打电话给你的经纪人时,他说你极其不善言词,所以只能接受EMAIL采访。我很好奇,一个沉默寡言的小女孩,是怎么画出这么多好玩的兔子的?介绍下你自己吧。生活、画画、玩、吃饭、写博客,以及看书,看别人的画? 王卯卯:喜欢田岛昭宇的《多重人格侦探》,喜欢表现方法独特,题材深沉的作品。似乎没有什么时间静下心来看纯文学了,有空了,就看看潮流杂志,譬如《Milk》。最近看过的电影,最有感觉的是《香水杀手》。我确实不善言辞,能画出很多的故事,就是因为有些用语言不能表达的事情,需要通过画笔来讲述。生活很简单,都已经被你概括了。除了一个普通学生的基本生活之外,其它的时间,我基本上都是用来画画了。 星期日:兔斯基为何叫兔斯基?兔斯基让我想到了苏联人,想到了央视主持人拍的恶搞片《分家在十月》“崔永元夫斯基”。这个名字的来历有什么故事吗? 王卯卯:小时候,我很喜欢一篇名为《请用“S”拼我的名字》的短篇小说,主人公Zebatinski,在故事里把名字中的“Z”改成了“S”,从此命运发生很大的转变。因为这个故事,我对“斯基”这个名字的后缀很有感觉,于是我的兔子就叫兔斯基了(Tuzki)。 星期日:当初为什么画兔子?不画其他小动物?能说说兔斯基诞生的前前后后吗? 王卯卯:小时候,周围的朋友和同学不约而同地叫我“兔子”,据说是形似加神似,我自己也蛮喜欢这个可爱的绰号的。上大学之后,我开了博客,并且选择了绘画这个比较擅长的形式记录自己的生活。最初,我画的那只兔子就是自己,记录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有意思、有感觉的、好玩的事情。后来,图画日记中的兔子的形象越来越丰富,渐渐有了自己的性格,与现实中的我相似,却又不完全相同。于是,我慢慢地把它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赋予它越来越多的属于自己的东西,通过形形色色的肢体语言,表达它的喜怒哀乐。 星期日:兔斯基的那些动作,灵感得自哪里呢?这些肢体语言是怎么想出来的、记录下的、表达出来的? 王卯卯:兔斯基的创作思路,来源生活。其实,每一个人,每一天,都会遇到很多事情,都会有触动、有感悟。只是多数的时候,这些心绪的波澜都被我们不经意地忘记了。我选择了画画,对于我来说画画和生活中的日记没有什么分别。提起笔来,把昨天的种种倒出来晾晒;于是有了机会去掉冲动、迷乱,把那些真的值得思考、值得回忆的事情记录下来。我是很想在遇到某件事情的时候能用那些夸张、搞笑地动作表达自己当时的情绪,只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好意思那样子做了。于是我把这些动作画到兔斯基身上,它代我做了这些动作。 星期日:我们注意到,中国以前的动画漫画,许多都以形象具体、描画细致,但是动作不够丰富、传神,比如齐天大圣挠头的姿势似乎总是同一个画面,而现在的动画,许多都以夸张的动作、肢体语言为特点。我想兔斯基最成功的地方,还是它演绎出那么多栩栩如生的动作为大家所喜欢吧。想问问你对这样的变化怎么看?是什么造成了现在这样的特点? 王卯卯:几年前,动画还只是少数的专业团队可以涉足的领域。那种状态,一方面成就了考究的画面,精细的工艺;另一面,也把很多来自业余动画人(爱好者)的精彩创意挡在了门外。Flash是便捷的动画工具,易学易用;互联网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发表作品的媒体。这些新生事物创造了崭新的环境,让每一个动画人都获得了发言权,都有机会将自己的作品公之于众。于是,多元化的作品纷纷涌现。这其中,与传统的动画艺术有所差异的,也许会得到更多的关注,但是我想,真正获得认可的作品,并非因为风格、手法;而是因为得到读者(或者说是网友)的心灵共鸣吧。 星期日:说说兔子的商业前景吧。有何期待?有何创新的打算? 王卯卯:去年底,曾经印制了少量兔斯基笔记本、明信片和小海报当作送给朋友的新年礼物。后来有些剩余的,就放在我们的淘宝网店上,销售出乎意料得火爆。 不过,到现在为止,从兔斯基周边销售上获得的经济回报还微不足道,但会继续努力,推出更多的兔斯基衍生产品。
2023-08-30 18:00:431

卡通人物的名字

叫兔斯基,“兔斯基”是中国传媒大学动画系04级大3学生王卯卯(MOMO)创作的一套动画表情。兔斯基,就是那只耳朵细细长长、脸长得死样怪气、转动着两根面条般的手臂做着搞笑动作的兔子。姓名:兔斯基 英文名:Tuzki 性别:男 出生:失忆了,来历不明! 身高:1.2m 个性:有时乐观有时消沉、喜欢自娱自乐、有着丰富的想象力、热情、单纯、随和又随意。 兔斯基特写情绪:肢体语言夸张、不开心又很快复原、爱将快乐传给人。 喜欢:牛奶、酪乳、果汁、咖啡、茶、面包、带皮的水果。 讨厌:萝卜(不是所有的兔子都喜欢萝卜的!) 、卷心菜、甜的食物(这些特点与作者相同) 害怕:酒(不要给我喝,我会发酒疯的!) 长处:发明小东西。 短处:发明小东西带来的麻烦,又管不了。 永不会做:不文明不雅观的动作、淫秽的成人动作。 宠物:萝卜耶夫。 特征:耳立 头圆 眯眼 嘴隐 鼻无 脖粗 臂软 尾短 腿直 身白 朋友:R1 、面桶猪。兔斯基是怎么得名的? 兔斯基创作者叫王卯卯,是北京广院动画系毕业的孩子,平时沉默寡言,在生活当中情绪激动的时候总想用夸张的动作表示自己的想法,可是又不好意思这么做,于是就把这些动作画成这只兔子。后来这只兔子在网上传来传去,人人都用兔子表达自己的夸张动作,这是王卯卯所始料未及的。她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提到名字的由来:星期日:兔斯基为何叫兔斯基?兔斯基让我想到了苏联人,想到了央视主持人拍的恶搞片《分家在十月》“崔永元夫斯基”。这个名字的来历有什么故事吗? 王卯卯:小时候,我很喜欢一篇名为《请用“S”拼我的名字》的短篇小说,主人公Zebatinski,在故事里把名字中的“Z”改成了“S”,从此命运发生很大的转变。因为这个故事,我对“斯基”这个名字的后缀很有感觉,于是我的兔子就叫兔斯基了(Tuzki)
2023-08-30 18:0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