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elisa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吗

2023-09-06 22:01:06
TAG: lis 化学
共1条回复
里论外几

免疫组化,是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即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相对定量的研究,称为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或免疫细胞化学技术(immunocytochemistry)。

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用到了免疫学原理和化学反应显色,待测的样品多是血清、血浆、尿液、细胞或组织培养上清液,因而没有用到组织包埋、切片等技术,这是与免疫组化的主要区别,操作上 开始需要将抗原或抗体结合到固相载体表面,从而使后来形成的抗原-抗体-酶-底物复合物粘附在载体上,这就是“吸附”的含义。

免疫组化和elisa所用到的原理 大致相同,只是因为所检测的样品不同,从而在操作方法上有所不同。Elisa多用于定量分析,其灵敏度非常高。

相关推荐

免疫组化技术的介绍

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又称免疫细胞化学。它是组织化学的分支,它是用标记的特异性抗体(或抗原)对组织内抗原(或抗体)的分布进行组织和细胞原位检测技术。
2023-08-30 22:08:431

免疫组化是什么意思

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即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称为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或免疫细胞化学技术(immunocytochemistry)。
2023-08-30 22:10:213

免疫组化技术的标准化质控管理

免疫组化技术的标准化质控管理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病理学,临床;质控管理 免疫细胞学是免疫学与细胞化学相结合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在免疫学理论基础上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反应,在细胞或组织中定位抗原或抗体。免疫组化技术是用标记物或显色物标记的抗体检测细胞和组织内的抗原,从而达到诊断和研究疾病的目的。随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临床病理研究与诊断中的广泛应用,因其反应步骤多,影响因素复杂,质量控制已被越来越多的病理技术专家重视。2008年全国病理学技术进展和应用研讨会上提出将质控应用到免疫组化技术上。本文对免疫组化技术的标准化质控管理进行了探索,现介绍如下。   1 标本的固定   为了更好地保持细胞和组织原有的形态结构,防止组织自溶,必须对标本进行固定。标本固定的好坏是影响病理诊断的关键,同样也影响免疫组化的结果,所以固定是质控的首要也是关键步骤。影响标本固定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①标本离体后固定不及时:一般离体标本要求15 min内必须固定[1],最好是在手术室由专业的护士将离体的标本用清水冲洗干净后立即放入质量浓度40 g/L中性甲醛内,固定液的用量为标本体积的5~10倍。而目前本院手术室做不到这一点,这就要求病理技术员在接到标本后要及时固定,不能延误时间。但是在手术室和路上延误的时间不能控制。因此,呼吁临床医生应和病理科联合起来,将标本固定地点放在手术室,以使标本及时固定,减少因固定不及时而出现的诊断困难。②标本固定的时间:40 g/L中性甲醛渗透速度一般是2 mm/h,随着时间延长速度会逐渐减慢,增加浓度反而会降低渗透速度。一般手术标本用40 g/L中性甲醛固定的时间以12~24 h为佳,最长不要超过72 h;如穿刺标本可用AFF液固定2~4 h。有研究显示,用40 g/L中性甲醛固定1周后的标本,其组织抗原几乎不能被检出[1]。但是,日常工作中常常会遇到有人催发病理报告的情况,他们希望病理科的报告最好像检验科那样早晨送下午就能拿到。这种情况下只有缩短制片程序,包括固定时间,这种操作只会增加病理诊断的风险,埋下误诊的隐患。③固定液的种类及浓度不恰当:免疫组化检测常用的固定液有40 g/L中性甲醛、40 g/L钙?甲醛、40 g/L多聚甲醛磷酸缓冲液等。穿刺标本可用AFF液固定。固定液浓度过高、过低都会因组织固定差而导致组织抗原丢失或易出现非特异性背景染色,从而影响免疫组化结果。EDTA是用于骨组织脱钙的螯合剂,因在脱钙过程中对组织的破坏性小而得到广泛使用,缺点是脱钙时间太长。④标本固定时处理不当:如淋巴结组织往往因包膜没切开,影响了固定液的渗透,而使组织固定差。大标本因没切开固定,而使标本固定不匀等,都可影响免疫组化染色。我们接诊了很多低级别医院来会诊标本,都存在以上问题,因固定差而直接影响免疫组化结果及诊断。   2 切片与烤片   免疫组化检测的切片厚以3~4 μm为宜,淋巴结组织可行2 μm厚切片,太厚影响染色结果和诊断。因免疫组化反应步骤多,易出现脱片现象,需要将载 玻 片处理后方可使用。处理方法:先将载 玻 片用肥皂水洗净后,放入清洁液中浸泡12~24 h,清水冲洗2 h,蒸馏水洗5遍,体积分数0.95乙醇浸泡后,用干净的绸布擦干,再挂胶。挂胶方法有很多种,如: APES、铬矾明胶液、多聚赖氨酸等。切片裱片要完整,不能有气泡,烤片时温度不能过高,65 ℃烤30 min即可进行染色。烤片时间过短易造成脱片,温度过高或过长可破坏抗原。   3 减少或消除非特异性染色   组织中非抗原抗体反应出现的阳性染色称为非特异性背景染色。最常见的原因是蛋白吸附于高电荷的胶原和结缔组织成分上。常见的消除方法有:①在滴加第一抗体前用体积分数0.02~0.05山羊血清或牛血清封闭组织上带电荷基团,而除去与第一抗体的非特异性结合。此种方法一般用于不需抗原修复的抗体或内源性生物素较高的组织效果佳。②体积分数0.03~0.06过氧化氢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我们认为体积分数0.05过氧化氢处理10~15 min的效果较好。③洗涤过程中用高盐缓冲液冲洗切片,也是消除非特异性染色的方法之一。方法是将磷酸缓冲液中加入10 g/L的氯化钠(pH 7.4)。④稀释抗体浓度,但必须通过阳性对照来掌握稀释的最佳浓度。我们的实践证明,应用北京中杉试剂公司生产的PV?9000二步法试剂盒,可有效地避免内源性生物素造成的非特异性染色,且操作简便。4 抗原修复   免疫组化在病理学上的应用常因甲醛固定等因素影响造成抗原失活。解决因固定包埋导致抗原失活的问题有3个途径:①开发新型抗体以识别甲醛固定后的组织抗原或提高免疫组化试剂的"灵敏度;②用改良固定液取代甲醛;③挽救因甲醛固定而失活的抗原,即抗原修复。而后者因方法简单而增敏效果显著,在病理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抗原修复是影响染色结果的最关键因素,目前最常用的是加热煮沸法,少数用酶消化法。加热抗原修复是1991年由SHI等最先报道,其机制是通过加热打开了组织抗原因甲醛固定所引起的抗原表位的交联。修复的方法有高压法、微波法、水浴法等。英联邦免疫细胞化学室间质控组织(UK NEQAS?ICC)进行的有105家实验室参与、历时两年的研究结果显示,ER、PR染色偏弱是由于微波加热时间不足与实验中操作控制不当所致,强烈推荐使用高压抗原修复[2]。国内也有专家研究表明,目前抗原修复最突出和最顽固的问题是修复不够。各种修复方法染色强度比较,高压法>水浴法>微波法。抗原修复液常用的有枸 橼 酸缓冲液(pH 6.0)、EDTA缓冲液(pH 8.0~9.0)等。在2008年全国病理学技术进展和应用研讨会上周小鸽教授做了以下实验(图1):A类抗原在任何pH条件下,修复效果都很好;B类抗原在低和高pH时,修复效果好,但在中等pH时,修复效果很差;C类抗原随着pH的增高,修复结果越来越好。如果实验室只想用1种修复液,又能兼顾3类抗原,就可选择图中3条曲线最靠近的区域所对应的pH值,此处所对应的pH为8.0~9.0。因此,他认为高pH修复液比低pH修复液更好。我们认为高压修复具有压力稳定、受热均匀、阳性检出率和阳性强度高、背景着色少等优点,对核染色阳性的抗原用pH 9.0的EDTA修复液效果较好,胞浆胞膜染色阳性的用pH 8.0的EDTA抗原修复液修复的效果较好,但如果采用pH 9.0的EDTA在高压修复时易脱片。高压修复的方法是:先将高压锅内的修复液煮沸,将切片放入高压锅内,将压力加热至最大(105 kPa)1~2 min,加热功率不要大于1 000 W。有研究表明,Ki67与P53在使用电磁炉加热时,随着功率的增强,阳性强度反而减弱。我们认为只要功率在800 W左右,不管是电磁炉还是电炉加热对免疫组化的结果影响都不大。
2023-08-30 22:10:581

多色免疫组化(mIHC)技术介绍

多色免疫组化(mIHC)技术 一.技术背景介绍 多重免疫标记技术是近年来病理学研究领域中兴起的一项重要技术方法,该方法是一项基于酪胺信号放大的多重顺次免疫染色技术,可以在细胞或组织样本原位上检测多个目标靶点,通过这些靶点的组合和位置关系的研究,进而阐明其相互作用机理。该项技术不仅可大幅提高被检测信号的灵敏度,同时也可解决了在同一张切片上进行多种同种属生物标志物检测的难题,通过定量病理分析可获得组织细胞原位各种靶标类别、组分、表达量等信息,各靶标及其相互作用的空间定位、定性和定量等信息,全面、系统、直观、科学地解析这些信息对于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对于探讨疾病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有效方法有着重要意义。 二.技术优势 uf0b2 原位展示+定量分析双重优势 uf0b2 更全面的分析:药物靶点和肿瘤微环境同时分析 uf0b2 不同靶点自由组合,多靶标共定位染色,也可以拆分信号 uf0b2 展示空间位置关系,区分不同细胞亚群 三.适合的应用方向 uf0d8 肿瘤微环境 uf0d8 肿瘤免疫浸润 uf0d8 细胞衰老/凋亡/铁死亡/细胞自噬等 uf0d8 代谢、神经等相关领域 uf0d8 其他需要多个蛋白靶点同时检测的领域 四. 服务项目以及交付内容 五. 数据案例 1.九宫格图: 说明:单染免疫组化实验(IHC): 1.提供癌组织(病理组织)的2个染色视野结果; 2.提供一个对照区域(癌旁组织)染色视野结果; 2.多色染色区域扫描图: 说明:多免疫组化实验(mIHC): 1.提供癌组织(病理组织)的3个染色视野结果; 2.3个视野结果包含病灶和癌旁。 六.客户提供材料要求 七.服务周期及价格
2023-08-30 22:11:191

什么叫“免疫组化”检查

免疫组化检查指应用免疫学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确定组织或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相对的定量检查。免疫组织化学利用抗体和抗原具有高度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先将组织或细胞中的某种化学物质提取出来,以此作为抗原或半抗原,通过免疫动物后获得特异性抗体,再以此抗体探测组织或细胞中的同类抗原。由于抗原与抗体的复合物是无色的,因此必须借助组织化学的方法将抗原抗体结合的部位显现,以达到对未知抗原进行定性、定位或定量。扩展资料意义:近年来,随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发展和各种特异性抗体的出现,使许多疑难肿瘤得到了明确诊断。尤其是免疫组化在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实用价值受到了普遍的认可,其在低分化或未分化肿瘤的鉴别诊断时,准确率可达50%-75%。免疫组织化学的临床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2、确定转移性恶性肿瘤的原发部位。3、对某类肿瘤进行进一步的病理分型。4、软组织肿瘤的治疗一般需根据正确的组织学分类,因其种类多、组织形态相像,有时难以区分其组织来源,应用多种标志进行免疫组化研究对软组织肿瘤的诊断是不可缺少的。5、发现微小转移灶,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包括手术范围的确定。6、为临床提供治疗方案的选择。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免疫组化检查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免疫组化
2023-08-30 22:12:212

免疫组化技术的前言

——1941年 Coons 首先用荧光素标记抗体—检测肺组织内的肺炎双球菌获得成功。—— 60年代 Nakane建立酶标抗体技术——铁蛋白标记Ab技术。—— 70年代 Stemberger 改良上述技术,建立辣根过氧化物酶——抗体过氧化物酶(PAP)技术,使免疫细 胞化学得到广泛应用。—— 80年代 Hsu 等建立了抗生物素—生素(ABC)法之后,免疫金—银染色法、半抗原标记法、免疫电镜 技术相继问世。—— 90年代 分子杂交技术、原位杂交技术、免疫细胞化学分类方法迅速发展。——2000年 各种免疫组化技术更加成熟,使免疫组化技术成为当今生物医学中形态、功能代谢综合研究的 一项有力工具。其应用范围深达医学各个学科,是目前生命科学工作者应该掌握的基本技术之一。 (1)根据染色方式分成:① 贴片染色② 漂浮染色(2)根据Ag—Ab结合方式分成:① 直接法② 间接法③ 多层法(3)按标记物的性质分成:① 免疫荧光技术(免疫荧光法)② 免疫酶技术(酶标抗体法、桥法、PAD 法、 ABC法)③ 免疫金属技术(免疫铁蛋白法、免疫金 染色法、蛋白A金法) (1)必要性:组织细胞内Ag—Ab结合反应一般是不可见的,若在镜下检测,则必须具有可视性标记物。(2)常用标记物① 荧光素:最常用的是异硫一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 ,FITC) —— 荧光显微镜下 呈绿色荧光四乙基罗达明(rho—damine RB200)——荧光显微镜下发橙红色荧光② 酶:辣根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酶。③ 生物素:(Biotin)④ 铁蛋白金等:主要应用于免疫电镜。其他:如同位素(因涉及污染和防护难一般不用) 1.直接法荧光素直接标记特异性抗体(—抗)上,标记抗体与抗原结合(在切片上)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检测抗 原。△ 酶标抗体要显示后镜检。直接法优点:简单,时间短,特异性强。 缺点:灵敏度低,所需抗体量大(不经济)。 应用:基本不用!2.间接法 荧光素标记在二抗上(二抗:抗产生一抗动物的 IgG抗体)。※显色后镜检特点:较直接法灵敏,可标记一种抗体→ 鉴定多种抗原。3.非标记Ab桥法:“桥法”是酶标记抗体的改进,经过三次抗体,其二抗为未标记桥抗体。(1)单桥法(2)双桥法在三抗之后,将二抗和三抗再重复一次,可增大染色强度。★ 特别提示:注意动物种属关系4.PAP法(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法 Peroxidase anti—peroxidase method, PAP法)~ 是桥法的改良,既先形成PAP复合物→抗原—抗体—抗IgG抗体—PAP复合物。该法简化了操作步骤,提高了灵敏度,所染标本可长期保存。5.ABC法(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Avidin—biotin—peroxidase Complex method,ABC 法)Avidin: 亲和素,一种糖蛋白,其上有4个与生物素相结合的位点。Biotin : 生物素—维生素H,两者亲和力巨大,牢不可破。ABC法与PAP法的区别是:以ABC复合物代替PAP复合物。(1)ABC复合物的制备:(2)ABC法反应原理6.SP或SAP法(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卵 白素或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碱性磷酸酶染 色) Streptavidin/peroxidase or strepta- vidin/alkaline phosphatase)※ 该法是ABC法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良,使卵白素与链霉(而非生物素)结合,而后再结合PO 。它有4个亚基可与生物素结合,灵敏特异, 背景低,成本低。现在还有plus盒。优点是:更简便,放大倍数↑,等电点中性更适合组织。分子量小,穿透力↑。7.蛋白A—金法(Protein—A gold method)~多用于电镜8.双重组化染色法应用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激素可在同一张切片,同一细胞或亚细胞结构内同时显示两种不同的抗原。9.免疫金—银染色法(Immunogold—silver staining IGSS) 注意事项:1.固定剂的选择:因组织而不同,注意质量和性能。2.固定方式的选择:① 浸渍固定(参考文献)② 灌注固定(+后固定)③ 蒸汽固定 1.切片脱蜡入水,入PBS 洗三次/15分钟。2.封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用新配置的0.3%H2O2 (在PAS或0.05Tris—HCL缓冲液PH7.6中或甲醇中)室 温,30 分钟。3.水洗,入PBS,洗三次,每次5分钟。4.减少非特异性着色用稀释20倍的正常血清(产生二次抗体动物血清!),室温,30分钟。5.滴加第一抗体,4℃过液或室温5′~1 hour。6.0.1MPBS,洗三次,每次5分钟。7.滴加第二抗体,室温15′~ 60′。8.0.1MPBS 洗净,洗三次,每次5分钟。9.滴加ABC复合物,室温15~60分钟。10.0.1MPBS 洗三次,每次5分钟。11.0.05M Tris –HCL 5~10分钟,此步可省略。12.DAB—H2O2 显色:用0.01%H2O2的DAB溶液,室温5~30分钟,随时镜检(DAB用时新配)13.自来水洗净。14.用Mayer 苏木素或0.5%甲基绿,复染胞核(可不染)。15.常规脱水、透明、封固、镜检。结果:棕褐色反应产物代表抗原X的定位。 1.实验计划① 根据课题的内容选用动物,选用配套的Ab。如Ab—I鼠抗人的抗体,与其他种属间无 交叉,则不能用其他 动物,而且Ab-Ⅱ必须是羊抗鼠,若PAP法Ab-Ⅲ必须来源于鼠,否则不能连接成复合物。② 若要比较染色深浅在对照组与实验组间的差异,在贴片方面最好贴于同一张载片上,否则无可比性。③ 选用的试剂可靠,货源充足,随时可取。2.Ab稀释度 (如系购买的药盒有工作液和原液)(1)工作液:无须稀释(2)原液:① 应参照其提供的工作液浓度进行预试验验。如:工作液浓度为1∶1000, 可选1∶500,1∶1000,1∶1500试验;若: 1∶500有背景,1∶1000阳性反应稍浅,可选1∶750进行试验。② 原液的保存(—20℃)冻存——应选最佳稀度冻存。③ 若工作浓度大于1∶500则要先将原液稀释十倍,而后分装10μl/瓶→冻存(-20 ℃)于 冰箱备用。④ 关于Ab保存应参照说明书。(3)Ab浓度的选择Ab浓度不可太高或太低,因为Ag-Ab结合需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进行,若一方过剩则形成复合物小且少;极 过剩时已形成的复合物亦会解体而呈现假阴性。——并非Ab浓度越高越好。3.Ab滴片技术—— 所滴的抗体应与切片上的组织刚好吻合。[注意] 滴抗体前需把切片上的水弄干,但不能干片。要领:甩净组织周围的水。4.PBS洗涤技术(1)洗涤的目的① 保证离子浓度和PH值。② 减少非特异反应(平时Ab不可靠很纯)(2)方法:洗三次,每次5分钟。5.Ab孵育技术(1)必须在湿盒内进行,以防抗体的蒸发和干片。(2)温度与时间 4℃:过夜;37℃:2 h or 参考说明书6.光镜控制显色方法(1)室内操作:注意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室温最宜5分钟。(2)染色稍浅亦可拿出,脱水,封片后颜色可加深。 从以下几 个方面综合评价:1.阳性染色特点① Ag定位,胞浆、胞核、胞膜、间质具有结构性。(非特异性~细胞与组织无区别)② 染色强度不同:颜色深浅不一(非特异性染色 弥散性均匀)2.组织切片制作过程的影响① 固定不良—非特异性染色,显示不均。② 边缘干燥—非特异性染色(常见),加抗体时勿干片。3.人工假象与特异性结果显示不在同一平面上。阳性对照:用已知抗原阳性的切片与待检标本同时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照切片呈阳性结果,标为阳性对照。阴性对照:用确证不含已知抗原的标本作对照,应呈阴性结果,称阴性对照。其实这只是阴性对照中的一种,阴性对照 还应包括空白、替代、吸收和抑制实验。▲ 染色失败的几种原因:(1)所染的全部切片均为阴性结果,包括阳性 对照在内。全部(-)原因可能:① 染色未完全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② 漏加一种抗体,或抗体失效;③ 缓冲液内含叠氮化钠,抑制了酶的活性;④ 底物中所加H2O2 量少或失效;⑤ 复染或脱水剂使用不当(2)所有切片均呈阳性反应,原因可能是:① 切片在染色过程中抗体过浓,或干燥了。② 缓冲液配置中未加氯化钠和PH值不准确,洗涤不彻底。③ 使用已变色的呈色底物溶液,或呈色反应时间过长。④ 抗体温育的时间过长。⑤ H2O2 浓度过高,呈色速度过快。粘附剂太厚。(3)所有切片背景过深,原因可能是:① 未加酶消化处理切片。② 切片或涂片过厚。③ 漂洗不够。④ 底物呈色反应过久。⑤ 蛋白质封闭不够或所用血清溶血。⑥ 使用全血清抗体稀释不够。(4)阳性对照染色良好,检测的阳性标本呈阴性反应。最常见的原因是:标本的固定和处理不当。
2023-08-30 22:13:481

建议免疫组化协助诊断是什么意思

指在临床诊断中,通过免疫组化技术对患者的组织、细胞等进行检测,以辅助诊断疾病的方法。免疫组化技术是一种基于抗体与抗原作用的技术,可以检测特定抗原在组织、细胞中的分布与表达情况,从而确定疾病的类型及程度。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定量性好等优点,可作为疾病诊断、预后评估以及治疗方案制定的重要辅助手段。
2023-08-30 22:14:191

临床免疫检验常用的分析技术

  一、免疫标记技术:2种分类   1.(1) 免疫组化技术(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 用于组织切片或其他标本中抗原抗体的定位(2)免疫测定(immunoassay): 用于液体标本中抗原或抗体的测定.   2.(1) 免疫荧光技术 (2) 酶免疫技术 (3) 放射免疫技术(4) 金标技术(5)化学发光技术   酶免疫技术—固相酶免疫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   ELISA方法类型与操作步骤   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抗原最常用的方法   原理(操作步骤): (1) 特异性抗体包被载体形成固相抗体. (2) 洗去未结合的抗体和杂质. (3) 加入待测样品,使其中相应抗原和固相抗体呈特异性结合成复合物. (4) 再洗涤除去未结合的物质.(5) 加酶标抗体,使之与固相上的抗原呈特异性结合.(6) 经充分洗涤后除去未结合的游离酶标记抗体.(7) 加入相应酶的底物,固相化的酶催化底物变成有色产物,颜色反应的程   度与固相上抗原的量有关.   适用范围:检测抗原的最常用方法 ,用此方法检测的抗原,应至少有2个以上结合位点,故不能用以测定半抗原物质。   2、竞争法:(可用于测定抗原或抗体)   原理(操作步骤):以测定抗原为例(1) 将特异性抗体包被载体,使形成固相抗体,(2) 洗去杂质,待测孔中同时加待测标本和酶标记抗原,使之与固相抗体反应。如待测标本中含有抗原,则与酶标记抗原共同竞争结合固相抗体。待测标本中抗原量越多,酶标记抗原结合量越少(3) 洗涤除去游离酶标记物后,加底物显色(4) 结果是不含受检抗原的对照孔,其结合的酶标记抗原最多,显色最深。对照孔与待测孔颜色深度之差代表受检标本中的抗原量。待测孔越淡, 标本中抗原量越多。   3、间接法:(可检测各种相应抗体)   原理(操作步骤):(1) 将特异性抗原包被载体,使形成固相抗原; (2) 洗去未结合的物质,加入待测样品,使其中待测的特异性抗体与固相抗原相结合形成固相抗原抗原复合物;(4)再经洗涤后,固相上仅留下特异性抗体; (5) 加酶标抗人球蛋白(酶标抗抗体),使与固相复合物中抗体结合,从而使待测抗体间接标记上酶;(6) 洗涤除去多余的酶标抗体,固相结合酶量就代表待测抗体的`量; (7) 最后加入底物显色,其颜色深浅可代表待测抗体量。   免疫荧光法---抗核抗体的检测   二、沉淀反应   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所出现的反应。反应分为两个阶段:(1) 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2) 形成可见的免疫复合物。   三、凝集反应   细菌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agglutination)现象。   凝集反应的发生分为两个阶段:(1)抗原抗体的特异结合;(2)出现可见的颗粒凝聚。
2023-08-30 22:15:191

免疫组化的作用是什么呢?

确保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免疫组化技术发展至今,已经有上百种肿瘤细胞特异性表达抗体的发现和应用。而通过不同肿瘤细胞所表达的特异性抗体,医生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肿瘤细胞的真正来源,确保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判断肿瘤良恶性质。如何用科学的客观的指标来判断肿瘤的性质与预后,是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肿瘤恶性程度与预后的判断也就成为免疫组化技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领域。近20年来,以P16(宫颈癌)、P504S(前列腺癌)、Ki-67(肿瘤增殖、预后监测)、P53(癌基因、预后监测)等为代表的数十种恶性肿瘤相关抗体相继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性质的判断和预后,从而使恶性肿瘤的辨识更加精确。指导肿瘤药物的使用。当病变一旦被诊断为恶性肿瘤,接下来的治疗除了手术,就是放、化疗。随着越来越多的肿瘤药物相关基因和蛋白的发现,我们可以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来检测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来初步判断患者化疗和分子靶向药物的适用范围,为下一步更精确的检测提供筛检依据。
2023-08-30 22:15:382

为什么做免疫组化

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相对定量的研究。抗体和抗原之间的结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免疫组织化学正是利用了这一原理。先将组织或细胞中的某种化学物质提取出来,以此作为抗原或半抗原,通过免疫动物后获得特异性的抗体,再以此抗体去探测组织或细胞中的同类的抗原物质。由于抗原与抗体的复合物是无色的,因此还必须借助于组织化学的方法将抗原抗体结合的部位显示出来,以其达到对组织或细胞中的未知抗原进行定性,定位或定量的研究。扩展资料凡是组织细胞内具有抗原性的物质,如肽类、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受体、表面抗原等等均可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因而目前在基础与临床科研中被广泛应用。最近几年,分子生物学研究异常活跃,但最终还要归到形态上来。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所研究的大分子分子进行定位,进而深入研究其功能。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免疫组化技术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免疫组化
2023-08-30 22:15:481

免疫组化技术的优点不包括

【答案】:D免疫组化技术重要的特点是形态学的直观性,用于抗原表达的定性分析,不能精确定量。
2023-08-30 22:15:561

免疫组化技术应用于以下检测项目,但不包括

【答案】:D免疫组化技术可鉴定肿瘤细胞,但不能检测体液中的肿瘤标志物。
2023-08-30 22:16:051

免疫组织化学病理诊断melan一a(十十十)什么意思

免疫组织化学病理诊断melan一a(十十十)什么意思免疫组织化学(简称免疫组化)技术是利用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来定位组织中某种抗原成分的一门技术,在一般病理检查不能明确诊断的疑难病例常要用到它,对原发病灶不明的癌症,诊断意义更大.但不能据此认为,免疫组化检查比病理检查更准确. 免疫组化在肿瘤病理诊断上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例如,滤泡型恶性淋巴瘤与淋巴结的反应性增生有时光凭显微镜很难区别,但两者免疫组化特征不同,前者只表达x或入(免疫球蛋白的轻链),而后者同时表达k和入.有时恶性淋巴瘤与未分化癌不易区别,但如果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即可发现前者白细胞共同抗原(LCA)阳性,角蛋白阴性,未分化癌则正好相反.
2023-08-30 22:16:181

为何做了病理学检查后仍需进一步做免疫组化检查

病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正在焕发青春的学科,病理学诊断在临床上 享有“金标准”的美誉。然而“金无足赤”,病理诊断也不是完美无缺的。病理诊断的主要方法就是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人体病变组织的形态变化来判断疾病的性质,但是并非每种疾病一定都有特定的病理学表现,不同的疾病也会有相同的病理学表现,同一种疾病也会有不同的病理学表现。 当遇到上述难题时,如果仅靠传统的病理学诊断方法和手段,往往连最高明的病理专家也会束手无策。但科学的进步是永无止境的,为了解决疑难诊断问题,一种新的诊断方法诞生了,那就是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手段,对人体病变组织内特异的蛋白质抗原进行识别,从而达到对疾病进行诊断的目的。 免疫组化技术可以对较为复杂、较为多形性的肿瘤之起源及所含成分做出正确的判断,其检测意义就在于为医生解决疑难病例及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是出于对病人病情负责任的一种必要手段。(病理科 任宁)
2023-08-30 22:16:301

神经内分泌肿瘤免疫组化指标有哪些?

神经内分泌肿瘤常用免疫组化指标是CgA、Syn、NSE、CD56
2023-08-30 22:16:472

免疫组化抗原热修复的技术要点有哪些?拜托各位大神

楼主你好: 第二节 免疫组化抗原热修复的技术要点(供参考) 1、 抗原热修复温度和时间的关系 我们日常工作中所使用的组织固定液福尔马林会引起组织蛋白内或蛋白之间的亚甲基发生桥连,具体过程如下: 第一步基本反应福尔马林和氢反应形成新的化合物 第二步基本反应福尔马林和氢反应形成新的亚甲基桥 上述反应的结果导致许多抗原决定簇被封闭,而加热可以水解该桥连使抗原被激活。影响抗原热修复的两个最关键的因素是温度和时间,有人将这两种因素对抗原修复的影响总结为下面的公式: 抗原热修复的有效性=加热温度(T) × 加热时间(t) 也就是说当我们修复时的温度越低则需要修复的时间就越长;反过来当修复温度增高时修复的时间可以适当地缩短,才能使抗原决定簇完全暴露,这种反比的关系从MBI单克隆抗体的实验结果表1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出。时间和温度对染色的影响 时间(分钟) 100℃ 80℃ 60℃5×2 + + + ――5×6 + + + + + + + ―5×10 ― + + + + +10小时 ―― + + 如果修复强度不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所显示的只能是修复后暴露的部分抗原决定簇,而不是组织所含的全部抗原。 这样的染色结果可能会非常弱,或出现假阴性,即使是阳性结果,充其量只能起到定性的作用,不能适应今后对免疫组化进行定量的需要。这就给我们诊断中定量指标的应用带来困难,例如用来测定耐药的指标。更多质量检测、分析测试、化学计量、标准物质相关技术资料请参考国家标准物质临床化学标准物质 http://www.rmhot.com/plist_1/plist_1_15_0_1.html 2、组织固定时间和所需的抗原热修复的关系 大量的实验表明,固定时间越长的标本,它所形成的桥连就越紧密,抗原就越难以被激活,所需要的修复强度也就越强。有意思的是随着固定时间的延长,组织中蛋白对温度的耐受也相应增高(如图1所示),这可能就是我们对固定时间长的标本加大修复强度的理论基础。固定时间和变性的关系 这就提醒我们在做回顾性的研究时一定要注意所使用的修复条件,它与新鲜标本的修复条件一定是有所区别的,同等条件下一定要加长修复的时间或提高修复所使用的温度,才可能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 3、 不同PH值抗原修复液对染色结果的影响 抗原热修复中所使用的修复液PH值也会对染色结果产生相当大的影响。PH值对染色结果的影响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情况。A―稳定型,PH值对染色结果影响不大,如PCNA、AE1、EMA、CD20等。B―V型,高PH值和低PH值染色较好,而PH值4-5染色结果较差,如ER、Ki-67等。C―上升型,随着PH值的增加,染色结果逐渐增强,如HMB45等。D―下降型,随着PH值的增加染色结果逐渐减弱,当然这种类型的抗体只是个别的现象,如MOC31。 一个有趣的现象值得注意,即在高PH值都有较好的染色结果,所以目前比较推崇的抗原修复液为高PH值得修复液,如1mMEDTA, PH8.0或PH9.0等。但是由于传统习惯,绝大多数医院和实验室都在使用PH6.0的枸橼酸缓冲液。综合以上各种抗体的染色状况,考虑到临床工作的实际情况,许多国外免疫组化专家建议,在常规的免疫组化工作中,全部选用高PH值得修复液来代替目前广为使用的PH6.0枸橼酸缓冲液。为此,本公司已经推出PH8.0和PH9.0的新型抗原修复液。经验证,绝大多数的抗体使用PH9.0得修复液效果都要优于PH6.0的枸橼酸,尤其是核阳性的抗体。所以,在常规的免疫组化工作中,使用高PH值的抗原修复液是今后的必然趋势。 4、抗原热修复的手段 微波炉修复和高压锅修复的比较 温度 压力 v时间 受热微波炉 100℃ 1P 15~20分钟 不均匀高压锅 120℃ 1.2P 喷气2分钟 均匀 目前抗原热修复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微波炉修复和高压锅修复两种,从表中可以看出,由于高压锅修复具有温度均一、节省时间、效果稳定等特点,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2023-08-30 22:17:181

请帮我看下免疫组化报告:SMA浆+、Ki-67核1%、Actin浆+是什么意思

免疫组化都是要结合HE形态来说的。在不同的肿瘤或病变中同一种抗体阳性的意义有时不完全相同。比如说你这SMA,正常情况它“成纤维细胞”或“肌纤维细胞”阳性,但在乳腺中通畅是观察乳腺上皮旁的肌上皮是否阳性,从而判断乳腺肿瘤良恶性。这里阳性是有肌上皮,符合正常乳腺结构,没有恶性。actin作用于SMA作用类似。Ki67是细胞增殖指数,百分比越高表示细胞增生越活跃,恶性可能越大,1%是很低的,因此考虑是良性。你是在一般的医院做的吧,如果在综合性大医院现在单独做SMA的比较少,通常会多做几项其他的肌上皮标记。
2023-08-30 22:17:492

做免疫组化前注意什么

做免疫组化前需要注意的方面:1、抗原有无丢失主要看组织切片的新鲜程度,一般切片室温保存超过3-6个月,可能切片内的抗原丢失很严重,此时可以通过重新用石蜡块切片来进一步验证(蜡块需要低温保存)。2、石蜡切片在制作过程中可能因醛基对抗原决定族的封闭,这需要通过抗原修复来充分暴露,从而增加抗原抗体结合反应,提高阳性率,一般用6min*4次中火微波抗原修复,用枸橼酸钠缓冲液。3、注意检查抗体有无选择错误和抗体孵育条件是否不适。4、抗选择单克隆抗体易出现阴性结果,因为灵敏度低但特异性好;一抗的speciesreactivity中无检测组织的种属,这是比较常见的错误;一抗选择rat,而二抗是抗mouse/rabbit等均有可能出现阴性结果。5、抗体孵育时间过短,容易导致阴性结果。一般一抗我建议4℃孵育过夜和37℃复温45min;二抗我一般37℃30min。我不喜欢参照二抗染色试剂盒说明书。6、抗体浓度过低。这是阴性结果的最可能原因。必须提高稀释度,我一般初次做一种新抗体,喜欢先用说明书建议的低浓度和高浓度做一次,然后决定是向高还是低方向摸索。一般先决定二抗的浓度(工作液就好办了,直接滴加),重点摸索一抗的最适浓度。注意:免疫反应中存在前带和后带效应,这提示不是浓度越高,阳性率就越高,反之亦然。7、血清封闭时间也可相应缩短。一般10-30min,但这个时间可以调整,封闭主要是降低切片的总体背景着色。8、细胞通透也不可忽视。许多战友认为石蜡切片一般不需细胞通透,因为切片时可能已经把细胞切开了,但对于胞核蛋白,建议还是通透一下,促进抗体等试剂充分进入参与反应。扩展资料:一、免疫组化的分类:1、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将已知抗体标上荧光素,以此作为探针检查细胞或组织内的相应抗原,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当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的荧光素受激发光的照射后会发出一定波长的荧光,从而可以确定组织中的抗原定位或定量。2、免疫酶细胞化学技术:是目前免疫组织化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技术,基本原理是先以酶标记的抗体与组织或细胞作用,然后加入酶的底物,生成有色的不溶性产物或具有一定电子密度的颗粒,通过光镜或电镜,对细胞或组织内的相应抗原进行定位或定性研究。3、免疫胶体金技术:就是用胶体金标记一抗,二抗或其他的能特异性的结合免疫球蛋白的分子(如葡萄球菌A蛋白)等作为探针对组织或细胞内的抗原进行定性,定位或定量研究。由于胶体金的电子密度高,多用于免疫电镜的单标记或多标记的定位研究。二、免疫组化的原理:抗体和抗原之间的结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免疫组织化学正是利用了这一原理。先将组织或细胞中的某种化学物质提取出来,以此作为抗原或半抗原,通过免疫动物后获得特异性的抗体,再以此抗体去探测组织或细胞中的同类的抗原物质。由于抗原与抗体的复合物是无色的,因此还必须借助于组织化学的方法将抗原抗体结合的部位显示出来,以其达到对组织或细胞中的未知抗原进行定性,定位或定量的研究。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免疫组化
2023-08-30 22:17:581

免疫组化p16.ki67是什么意思?

Ki67,在很多肿瘤病理中做,它是判断肿瘤细胞增殖情况的一个指标,越高表示正在肿瘤细胞增殖多,恶性程度越高。P16,是一个抑癌基因,直接作用于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分裂的基因,细胞内P16蛋白减少,会引起细胞周期调节紊乱,使细胞无限制增生,甚至癌变
2023-08-30 22:18:205

p53+15%什么意思

免疫组织化学(简称免疫组化)技术是利用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来定位组织中某种抗原成分的一门技术,在一般病理检查不能明确诊断的疑难病例常要用到它,对原发病灶不明的癌症,诊断意义更大.但不能据此认为,免疫组化检查比病理检查更准确.160。
2023-08-30 22:19:012

检验医学知识历年试题(46)-2020天津医疗卫生

1. 具有较强的形态学直观性的技术是: A.酶联免疫标记技术 B.直接化学发光技术 C.放射免疫技术 D.免疫组化技术 E.电化学发光技术 2. 应用了BAS系统的免疫组化技术中,哪一项技术可以最大幅度地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A.LAB法 B.BAB法 C.间接法 D.ABC法 E.直接法 3. 酶联免疫标记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最常用的酶是: A.碱性磷酸酶 B.辣根过氧化物酶 C.乳酸脱氢酶 D.半乳糖苷酶 E.腺苷脱氨酶 4. 免疫组化技术可以检测: A.细菌 B.寄生虫 C.肿瘤抗原 D.自身抗体 E.以上都是 5. 以下哪一项不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的确证试验: A.阴性对照试验 B.空白试验 C.代替试验 D.吸收试验 E.阻断试验 6. 不属于荧光免疫组化技术中所用的标本类型的是: A.血浆 B.组织切片 C.涂片和印片 D.细胞培养标本 E.活细胞爬片 【 参考答案与解析 】 1.【参考答案】D。解析: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或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可以进行原位的定性、定位或本题考察的是免疫组化技术基本定义。定量研究,形态学较直观。 2.【参考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的是BAS系统三种方法的特点。ABC法是LAB和BAB方法基础上改进而成,因此检测的敏感度最高。 3.【参考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的是酶标记技术在免疫组化的应用。两种标记技术中最常用的酶均是HRP。 4.【参考答案】E。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免疫组化技术的临床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优点:①对于细胞抗原性物质能准确、敏感地进行检测和定位;②在细胞学中主要用于菌种鉴定和抗原结构的研究;③检测人体大多数寄生虫,且具有特异性高和敏感性好等优点;④确定肿瘤的组织学发生,进行肿瘤的转移性和特异性的鉴别,辅助识别肿瘤的良、恶性,癌前病变和癌;⑤应用免疫荧光抗体间接法可以检出自身免疫疾病病人血中的自身抗体。 5.【参考答案】A。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免疫组化技术的确证试验。疫组织化学技术中所用到的空白、代替、吸收或阻断试验均为确证试验。 6.【参考答案】A。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免疫组化技术常用的标本类型。荧光免疫组化技术中应用的是组织或细胞,而非血清或血浆。
2023-08-30 22:19:141

免瘦组化,EMA(+)、PCK(+),CDX2(+)是什么意思?

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是一种病理学检查技术,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即抗原和抗体能够特异性结合的原理,确定组织细胞内的抗原(多肽、蛋白质),并对其进行定位、定性以及相对定量进行研究。EMA(+)、PCK(+)、CDX2(+)分别表示EMA、PCK和CDX2的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具体来说,EMA(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是上皮膜抗原,通常用于标记上皮组织和细胞;PCK(Pancytokeratin)是泛细胞角蛋白,可标记多种类型的上皮细胞;CDX2(Caudal Type Homeobox 2)是一种与肠道上皮细胞相关的基因,通常用于标记肠道上皮细胞。因此,如果一个组织细胞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MA(+)、PCK(+)和CDX2(+),则说明该组织细胞具有上皮或肠道上皮细胞的特征。但具体的组织来源和性质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临床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2023-08-30 22:19:392

一般病理要求做免疫组化的良性的可能性大吗?

你知道我爱你有多深,爱你有几分,你说你很好,你说你棒,你就是你个大猩猩
2023-08-30 22:19:5511

PCR技术与免疫组化技术的实际应用中的异同点

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又称免疫细胞化学。它是组织化学的分支,它是用标记的特异性抗体(或抗原)对组织内抗原(或抗体)的分布进行组织和细胞原位检测技术。PCR是体外酶促合成特异DNA片段的一种方法,由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复性)及适温延伸等几步反应组成一个周期,循环进行,使目的DNA得以迅速扩增。
2023-08-30 22:20:471

组织学技术包括

组织学技术包括组织学制片技术、胚胎学制片技术、组织化学技术、荧光技术、免疫组化技术、组织培养技术、组织工程技术等。组织学技术自1977年第一版问世以来,历经修订,已成为全世界组织学家,病理学家的重要工具书。各章节分别论述了光镜、组织固定、样本处理、冰冻切片、石蜡切片、酶组织学、免疫组化、免疫荧光、组织芯片、原位杂交、荧光原位杂交、激光显微解剖、电镜等技术;对于结缔组织、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色素及矿物质、淀粉、神经内分泌颗粒。
2023-08-30 22:20:551

[病理技师应掌握病理诊断中肿瘤标志物的应用]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

  【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271-01  在病理学诊断研究中,免疫组化技术的作用和意义非常重要。它可以确定细胞类型,辨认细胞产物,了解分化程度,研究肿瘤起源或分化表型,确定肿瘤分期,发现微小转移灶,鉴定病变性质,指导治疗和预后,辅助病理诊断和分类,寻找感染病因。   我们病理技师在日常的工作中,不仅要掌握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还要熟悉免疫组化标志物在病理诊断的应用。这对于我们在观察组化结果和控制组化质量方面非常重要。下面我们对组化标志物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做一些探讨。   一. 上皮源性肿瘤标志   (一) 广谱上皮细胞标志   在病理诊断中,遇到上皮源性肿瘤病例,一般可以选做细胞角蛋白(ck)、上皮细胞膜抗原(EMA)、癌胚抗原(CEA)。此类肿瘤相关抗原还有CA19-9、CA15-3、CA242等。   (二) 选择性上皮肿瘤标志   肝癌病例可选作甲胎蛋白(AFP),在肝细胞癌、内胚窦瘤和胚胎性生殖细胞癌中可产生AFP,免疫组化可呈阳性反应。在检测卵巢或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中,AFP可作为预后方面的指标。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作为前列腺上皮、增生上皮和前列腺较特异性标志,90%以上前列腺癌均呈阳性表达。   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SAP)在正常前列腺腺泡上皮、导管上皮、增生上皮细胞呈高度表达,在诊断中与PSA联合标记提高诊断效果。   卵巢浆液腺肿瘤相关抗原(CA125),已知它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子宫内膜样癌细胞高度表达,卵巢粘液腺癌则多为CA125阴性。近年来发现许多非卵巢上皮肿瘤均可呈阳性反应,因此,在免疫组化鉴别诊断时应注意。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正常由胎盘滋养成合体细胞产生,患滋养层细胞恶性肿瘤,如葡萄胎、恶性葡萄胎、绒毛膜癌呈强阳性表达,某些含滋养层细胞成分的生殖细胞肿瘤,如胚胎性癌和精原细胞瘤等有时可呈HCG阳性反应。近年来发现某些肿瘤可异位分泌HCG,如卵巢癌、肺癌、膀胱癌、乳腺癌及恶性黑色素瘤等。在诊断绒毛膜癌时可同时与妊娠特异性β1糖蛋白(SP1)合用提高对诊断绒癌的可靠性。   甲状性球蛋白(TG)对甲状腺滤泡上皮及其来源的肿瘤有较高的特异性。正常甲状腺滤泡上皮、滤泡胶质、甲状腺瘤和甲状腺癌均呈阳性表达。一般情况下甲状腺髓样癌不表达TG。   二. 间叶源性肿瘤标志   (一) 广谱间叶肿瘤标志   如果碰到间叶细胞及其肿瘤的病列,可选作波形蛋白(Vimentin)它存在于全身所有间叶细胞及其肿瘤细胞。以往认为Vimentin只表达于正常间叶原性细胞或组织及其间叶肿瘤中,近年来经大量免疫组化标记发现,某些上皮性恶性肿瘤则可发生Vimentin异常表达。   (二) 肌源性肿瘤标志   (1)广谱肌源性肿瘤标志 遇到肌源性肿瘤的病例,可以选用结蛋白(desmin)和肌特异性肌动蛋白(MSA)来标记。   (2)横纹肌肿瘤标志 横纹肌肿瘤的病例,可选作肌红蛋白(myoglobin,Mg)、MyoD1和Myogenin)标志物。由于Mg为多克隆抗体,其非特异性背景也比较重,所以近年来应用越来越少。MyoD1和Myogenin是较新的横纹肌及其肿瘤标志物,免疫表型为细胞核型。在横纹肌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应首选横纹肌肌动蛋白和Myogenin和MyoD1。   (3)平滑肌肿瘤标志 平滑肌肿瘤的病例,可选作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平滑肌特异性蛋白caldesmon和calponin是最高新商品化抗体,对平滑肌和肌上皮有非常高的特异性。在诊断中可首先的平滑肌标志物是SMA或caldesmon。   (三) 纤维组织细胞肿瘤标志   纤维组织细胞肿瘤的病例可选作CD68(KP1)和MAC387,它们对巨噬细胞和组织细胞均为阳性反应。大量免疫组化标记表明,α1抗胰蛋白酶(A1AT)、α1抗胰糜蛋白酶(A1ACT)和溶菌酶(Lysozyme),这些标记无特异性,应结合其它肿瘤标志综合判断。   (四) 血管源性肿瘤标记   血管源性肿瘤,如果是血管内皮细胞肿瘤,可选作第八因子相关抗原(FVIII)、CD31、CD34。   (五) 间皮细胞肿瘤标志   间皮细胞肿瘤病例,可选作Calretinin钙结合蛋白,在间皮肿瘤标记中,最好采用HMBE1和Calretinin联合应用。   (六) 基底膜标志 要观察基底膜细胞可选作层粘蛋白(Laminin)和胶原IV 两者标记谱系相似,可以合用。   三. 神经源性肿瘤标志   (一) 胶质细胞肿瘤标志   胶质细胞肿瘤的病例可以选作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S-100蛋白、髓鞘碱性蛋白(MBP)。   (二) 神经元肿瘤标志   神经元肿瘤的病例可以选作神经细丝蛋白(N 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 S E)、铬粒素(CgA)、突触蛋白(sy)。   (三) 神经内分泌肿瘤标志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例,如垂体腺瘤的标志物有PRL、GH、ACTH、TSH、FSH、LH。胰岛细胞瘤标志物有胰岛素(insulin)、胰高血糖素(glucagen)和成长抑素(somatostatin)。有时还产生促胃液素(gastrin)、血管活性肠肽(VIP)、胰多肽(PP)等。肾上腺嗜铬细胞瘤首选组化标志为CgA。甲状腺肿瘤标志物为甲状腺球蛋白(Tg)、降钙素(hCT)。恶性黑色素瘤相关抗原HMB45和S-100共同作为黑色素瘤最常用的肿瘤标志物。   四. 淋巴造血肿瘤标志   淋巴造血肿瘤的病例,常用CEA、CK、Vimentin和NF合用,将淋巴瘤与上皮性肿瘤、间叶源性肿瘤及神经内分泌肿瘤相鉴别。B淋巴细胞的标志物有CD20、CD21、CD45RA、CD74、CD75、CD79a、CD79acy、BLA、Kappa和Lambda等。T淋巴细胞标志物有CD3、CD8、CD45RO、CD43等,ALK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特异性标记。CD56为自然杀伤细胞标志物,它在淋巴瘤诊断中受到重视。霍奇金细胞及其淋巴瘤最常用的标志物是CD30(Ki-1)、CD15(GAA)。   以上内容是我们对肿瘤标志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做一初步总结。我们要阐述的是,当今的病理技术工作需要我们技师有较强的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学会基本的诊断;要知道每个病例是什么肿瘤,什么样的标志会阳性,这个标志应该阳性还是阴性,这个标记是真阳性还是假阳性,用何种标志物对此肿瘤的表达更好等。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知识,不断地总结经验和创新。病理技术工作已经不局限于动手操作的过程,更需要大量的知识与其相适应。病理诊断也越来越依赖于新的病理技术,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去适应当前世界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
2023-08-30 22:21:051

免疫组化的分类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按照标记物的种类可分为免疫荧光法、免疫酶法、免疫铁蛋白法、免疫金法及放射免疫自显影法等。这些常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的原理如下:1. 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将已知抗体标上荧光素,以此作为探针检查细胞或组织内的相应抗原,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当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的荧光素受激发光的照射后会发出一定波长的荧光,从而可以确定组织中的抗原定位或定量.2. 免疫酶细胞化学技术是目前免疫组织化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技术.基本原理是先以酶标记的抗体与组织或细胞作用,然后加入酶的底物,生成有色的不溶性产物或具有一定电子密度的颗粒,通过光镜或电镜,对细胞或组织内的相应抗原进行定位或定性研究.3. 免疫胶体金技术就是用胶体金标记一抗,二抗或其他的能特异性的结合免疫球蛋白的分子(如葡萄球菌A蛋白)等作为探针对组织或细胞内的抗原进行定性,定位或定量研究.由于胶体金的电子密度高,多用于免疫电镜的单标记或多标记的定位研究.
2023-08-30 22:21:151

酶免疫技术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标记的免疫技术 4 酶免疫技术的分类 5 酶免疫测定的应用 1 拼音 méi miǎn yì jì shù 2 概述 酶免疫技术是以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为主要试剂的方法,是标记免疫技术的一种。近年来标记免疫技术飞速发展,应用不同标记物,根据不同原理、不同技术建立起来的检测方法层出不穷,而方法的创建者往往给同类的方法以不同的名称。因此确知某一方法属于哪一类型,对该方法的正确理解有着重要意义。本节先叙述各种标记免疫技术的要点,然后介绍酶免疫技术的分类,这样可以对酶免疫技术和其他非酶的标记免疫技术的各种类型有一个总的概念。 3 标记的免疫技术 免疫技术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进行的检测方法,即应用制备好的特异性抗原或抗体作为试剂,以检测标本中的相应抗体或抗原。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如将试剂抗原或试剂抗体用可以微量检测的标记物(例如放射性核素、荧光素、酶等)进行标记,则在与标本中的相应抗体或抗原反应后,可以不必测定抗原抗体复合物本身,而测定复合物中的标记物,通过标记物的放大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免疫技术的敏感性。这种标记免疫技术一般分为两类,一类用于组织切片或其他标本中抗原或抗体的定位,另一类用于液体标本中抗原或抗体的测定。前者属于免疫组化技术(immunohistochemicaltechnique)范畴,后者则称为免疫测定(immunoassay)。 首先被用作标记免疫技术中标记物的是荧光素。1941年Coons建立的荧光抗体技术(fluorescentantibodytechnique)使组织和细胞中抗原物质的定位成为可能。放射性核素作为标记物在免疫技术中的应用又开创了特异性的超微量测定。1956年Yalow和Berson建立的放射免疫测定(radioimmunoassay,RIA)很快普遍应用于体液中的激素、微量蛋白及药物的测定。酶用作免疫技术标记物是从抗原定位开始的。1966年Nakene和Pierce利用酶使底物显色的作用而得到与荧光抗体技术相似的结果。70年代初,酶标抗体技术开始应用于免疫测定,其后得到迅速发展。 荧光抗体技术、放射免疫分析和酶免疫技术,即经典的三大标记技术,又可根据标记物是否为放射性物质分为放射性免疫测定和非放射性免疫测定两大类。后者消除了应用放射性物质在测定中带来的不便,受到使用者的欢迎,新的方法不断出现。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和金免疫技术等得到很大的发展。这些方法已普遍应用于临床检测验。 4 酶免疫技术的分类 酶免疫技术一般分成酶免疫组化技术和酶免疫测定两大类。酶免疫组化技术与荧光抗体技术相似,酶标记抗体与组织切片上的抗原起反应,然后与酶底物作用,形成有色沉淀物,可以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如酶作用的产物电子密度发生一定的改变,则可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称为酶免疫电镜技术。 酶免疫测定根据抗原抗体反应后是否需要分离结合的与游离的酶标记物而分为均相(homogenous)和异相(heterogenous)两种类型,实际上所有的标记免疫测定均可分成这两类。如以标记抗体检测标本中的抗原为例,按照简单的形式是在试剂抗体过量的情况下进行,其反应式如下: Ab*+Ag→Ab*Ag+Ab* Ab*Ag代表结合的标记物,Ab*为游离的标记物。如在抗原反应后,先把Ab*Ag与Ab*分离,然后测定Ab*Ag或Ab*中的标记物的量,从而推算出标本中的抗原量,这种方法称为异相法。如在抗原抗体反应后Ab*Ag中的标记物*失去其特性,例如酶失去其活力,荧光物质不显荧光,则不需要进行Ab*Ag与Ab*的分离,可以直接测定游离的Ab*量,从而推算出标本中的Ag含量,这种方法称为均相法。 在异相法中,抗原和抗体如在液体中反应,分离游离和结合的标记物的方法有好多种。与放射免疫测定相类似的液相异相酶免疫技测定,在某些激素等定量测定中也有应用。但常用的酶免疫测定法为固相酶免疫测定。其特点是将抗原或抗体制成固相制剂,这样在与标本中抗体或抗原反应后,只需经过固相的洗涤,就可以达到抗原抗体复合物与其他物质的分离,大大简化了操作步骤。这种被称为ELISA的检测技术成为目前临床检验中应用较广的免疫测定方法。 综上所述,酶免疫技术的分类可概括如图151。 图151酶免疫技术的分类 5 酶免疫测定的应用 酶免疫测定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几乎所有的可溶性抗原抗体系统均可用以检测。它的最小可测值达ng甚至pg水平。与放射免疫分析相比,酶免疫测定的优点是标记试剂比较稳定,且无放射性危害。因此,酶免疫测定的应用日新月异,酶免疫测定的新方法、新技术不断发展。但酶免疫测定在医学检验中的普及应归功于商品试剂盒和自动或半自动检测仪器的问世。酶免疫测定步骤复杂,试剂制备困难。只有用符合要求的试剂和标准化的操作,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 商品ELISA试剂盒中应包含包被好的固相载体、酶结合物底物和洗涤液等。先进的试剂盒不仅提供全部试剂成分,而且所有试剂均已配制成应用液,并在各种试剂中加色素,使之呈现不同的颜色。ELISA操作步骤多,所需试剂也多,这种有色试剂既方便操作又有利于减少操作错误。ELISA所有仪器除定量测定中必需的出色仪(专用的称为ELISA测读仪)外,洗涤板也极有用。洗涤机的使用不仅省时省工,而且也利于操作标准化,对中小型实验室是实用且易于接受的。但应注意在采用洗板机前,应先对洗板机的性能加以检定,确认各孔的洗涤效果是否彻底,且重复性好。 半自动和自动化ELISA分析仪亦趋成熟,并在大中型临床检验实验室中取得应用。自动化ELISA分析仪有开放系统(opensystem)和封闭系统(closesystem)两类。前者适用于所有的96孔板的ELISA测定;后者只与特定试剂配套使用。 均相酶免疫测定主要用于药物和小分子物质的检测。ELISA则应用更为广泛,可用以检测的项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病原体及其抗体广泛应用于传染病的诊断。病毒肝炎病毒、风疹病毒、疱疹病毒、轮状病毒等;细菌如链球菌、结核分枝杆菌、幽门螺杆菌和布氏杆菌等;寄生虫如弓形体、阿米巴、疟原虫等。 2.蛋白质各种免疫球蛋白、补体组分、肿瘤标志物(例如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等)、各种血浆蛋白质、同工酶(如肌酸激酸MB)、激素(如HGG、FSH、TSH)。 3.非肽类激素如T3、T4、雌激素、皮质醇等。
2023-08-30 22:21:301

什么是免疫组化?

问题一:免疫组化是什么意思 免疫组化就是看看癌肿细胞是什么类型的。因为不同类型肿瘤对放化疗敏感程度不同。 问题二:什么是免疫组化检查 免疫组化是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的简称。临床上的免疫组化检查是指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显色,从而确定组织细胞内的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并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 乳腺癌诊断过程中的免疫组化检查就是指应用上述免疫组化技术来检测乳腺癌组织细胞中的某些特定蛋白质。这些蛋白质的存在与否,不仅有助于确定肿瘤是哪种类型,还能够为临床医师提供乳腺癌分子分型的重要依据。这些免疫组化的检测结果反映了乳腺癌的生物学特点,具有非常重要的预测预后意义与指导治疗的价值。每一位患者的肿瘤乃至同一肿瘤的不同部分,其免疫组化的表达可能都不同。因此,乳腺癌的治疗方案不是人人相同,做免疫组化检查正是为了了解肿瘤是否具备某些特性,用以针对性地制订治疗方案,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免疫组化检查结果也是评估患者复发转移风险的重要指标之一,临床医师根据这些结果综合判断手术后的后续治疗是否需要化疗、内分泌治疗或靶向治疗。如果需要化疗,那么什么药、怎么用药、用几个疗程等等问题。都需要参考包括免疫组化报告在内的各项指标来确定。因此,临床医师在制订治疗方案之前需要阅读免疫组化报告。 问题三:做免疫组化的意思是什么? 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又称免疫细胞化学它 是组织化学的分支它是用标记的特异性抗体(或抗原)对组织内抗原(或抗体)的分布进行组织和细胞原位检测技术故其准确性比较高免疫组化是根据阳性的指标来诊断肿瘤的免疫组化比起镜检诊断更加准确客观您上面有CK(++)CK10(+++) Vim(+++) 这三项是阳性如果取自肾脏约两公分的包块说明可能与肾脏有关但这个要由病理科医生来诊断 问题四:什么是免疫组化 免疫组化,是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即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相对定量的研究,称为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或免疫细胞化学技术(immunocytochemistry)。 问题五:免疫组化结果是什么意思 p16基肿瘤抑制基p16基发突变缺失导致细胞异增殖终形肿瘤该病p16基阳性提示系恶性肿瘤 p53基抑癌基物体内种抑制细胞转变癌细胞基功能降癌症能发 Ki-67作细胞增殖标记物病理报告指数高低与许肿瘤化程度、浸润、转移及预密切相关数值越高恶性程度越高 CerbB-2基种原癌基该病阴性需用赫赛汀 TOP2A基阳性提示细胞增殖S期晚期G2/M期表达增加提示蒽环类药物化疗效(表阿霉素)制定化疗案参考用 ER/PR别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提示否需要内泌治疗该病应该做内泌治疗 CK56种基底细胞角蛋白鳞状皮发层细胞、肌皮细胞、间皮细胞阳性腺皮细胞阴性 p40腺癌阳性率 问题六:什么叫免疫组化? 什么叫免疫组化。 请问是免疫组织化学法,或者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简写吗? 问题七:免疫组化是什么意思 免疫组化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病理学检测方法,多用于鉴别形态很相似的疾病或肿瘤,确定组织来源及研究肿瘤组织代谢改变,它包括细胞内酶学的变化、糖原的变化、核酸的变化。您的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可能是为了检测是否患有恶性淋巴瘤,淋巴细胞反应性增生可能是最后的诊断结果,即在某种因素的 *** 下诱发了淋巴细胞的增生;也可能是淋巴瘤引发的。前者是一个良性的过程,而后者则是恶性疾病。所以,针对您的具体情况应作具体分析。也可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问题八:免疫组化是什么意思 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即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 (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 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称为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或免疫细胞化学技术(immunocytochemistry)。 问题九:免疫组化是什么意思 免疫组化就是看看癌肿细胞是什么类型的。因为不同类型肿瘤对放化疗敏感程度不同。 问题十:什么是免疫组化检查 免疫组化是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的简称。临床上的免疫组化检查是指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显色,从而确定组织细胞内的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并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 乳腺癌诊断过程中的免疫组化检查就是指应用上述免疫组化技术来检测乳腺癌组织细胞中的某些特定蛋白质。这些蛋白质的存在与否,不仅有助于确定肿瘤是哪种类型,还能够为临床医师提供乳腺癌分子分型的重要依据。这些免疫组化的检测结果反映了乳腺癌的生物学特点,具有非常重要的预测预后意义与指导治疗的价值。每一位患者的肿瘤乃至同一肿瘤的不同部分,其免疫组化的表达可能都不同。因此,乳腺癌的治疗方案不是人人相同,做免疫组化检查正是为了了解肿瘤是否具备某些特性,用以针对性地制订治疗方案,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免疫组化检查结果也是评估患者复发转移风险的重要指标之一,临床医师根据这些结果综合判断手术后的后续治疗是否需要化疗、内分泌治疗或靶向治疗。如果需要化疗,那么什么药、怎么用药、用几个疗程等等问题。都需要参考包括免疫组化报告在内的各项指标来确定。因此,临床医师在制订治疗方案之前需要阅读免疫组化报告。
2023-08-30 22:21:541

免疫组化的意义

由于免疫组化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定位准确等特点,且能将形态研究与功能研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所以,这门新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学和医学研究的许多领域.在病理学研究中,免疫组化技术的作用和意义更为重要.以肿瘤研究为例,在免疫组化技术出现以前,对肿瘤的诊断和分类还局限于细胞水平,而引入免疫组化技术后,则使研究的深度提高到了生物化学水平、分子水平.近年来,伴随基因探针研究而兴起的核酸分子原位杂交技术也正在蓬勃发展,更使免疫组化如虎添翼,两者相得益彰,将研究推进到了基因水平.分子生物学洗涤剂
2023-08-30 22:22:043

免疫组化有哪六项

切片病例准确,
2023-08-30 22:22:243

免疫组化gata一3(十)什么意思

免疫组化:Ck1/3(十),Vimentin(一),CEA(十),CR(少量十),p53(十),syn(一),Ck7(十),CK20(偶十),V_1l_n(一),CDX一2(十)免疫组化: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即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称为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或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扩展资料:抗体和抗原之间的结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免疫组织化学正是利用了这一原理。先将组织或细胞中的某种化学物质提取出来,以此作为抗原或半抗原,通过免疫动物后获得特异性的抗体,再以此抗体去探测组织或细胞中的同类的抗原物质。由于抗原与抗体的复合物是无色的,因此还必须借助于组织化学的方法将抗原抗体结合的部位显示出来,以期达到对组织或细胞中的未知抗原进行定性,定位或定量的研究。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免疫组化
2023-08-30 22:22:391

免疫组化技术的首要试剂是( )。

【答案】:B标记抗体是所有免疫组化技术中的必备试剂,同时也是关键试剂。抗体是免疫组化技术的首选试剂。
2023-08-30 22:22:481

免疫组化AR(-)是什么意思

免疫组化,抗原技术检测数据,AR状态分组:阳性组和阴性组。
2023-08-30 22:22:581

什么是免疫组化检查

免疫组化和基因检测对后期用药方案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一定要做全!!!推荐医生:李锦毅,长期从事恶性肿瘤侵袭与转移分子机制的研究以及肿瘤细胞生物学治疗研究
2023-08-30 22:23:237

“免疫组化”的意思是什么?

免疫组化,是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即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相对定量的研究,称为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或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2023-08-30 22:23:511

免疫组化p53少许弱十是什么意思?

免疫组织化学(简称免疫组化)技术是利用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来定位组织中某种抗原成分的一门技术,在一般病理检查不能明确诊断的疑难病例常要用到它,对原发病灶不明的癌症,诊断意义更大.但不能据此认为,免疫组化检查比病理检查更准确.160。
2023-08-30 22:24:061

在什么情况下要做免疫组化

免疫组织化学的临床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2)确定转移性恶性肿瘤的原发部位;(3)对某类肿瘤进行进一步的病理分型;
2023-08-30 22:24:185

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组织化学的关键技术在哪里?

原位杂交组织化学(in situ hybridization histochemistry, ishh)是应用已知碱基顺序并带有标记物的核酸探针与组织、细胞中待测的核酸按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进行特异性结合,形成杂交体,然后再应用与标记物相应的检测系统,通过组织化学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核酸原有的位置进行细胞定位。免疫组化,是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即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称为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或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2023-08-30 22:24:451

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的区别

1、定义不同免疫组化,是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即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相对定量的研究,称为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或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原位杂交是指将特定标记的已知顺序核酸为探针与细胞或组织切片中核酸进行杂交,从而对特定核酸顺序进行精确定量定位的过程。原位杂交可以在细胞标本或组织标本上进行。2、作用不同免疫组化:标本,实验所用主要为组织标本和细胞标本两大类,前者包括石蜡切片(病理切片和组织芯片)和冰冻切片,后者包括组织印片、细胞爬片和细胞涂片。抗体,免疫组化实验中常用的抗体为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是一个B淋巴细胞克隆分泌的抗体,应用细胞融合杂交瘤技术免疫动物制备。多克隆抗体是将纯化后的抗原直接免疫动物后,从动物血中所获得的免疫血清,是多个B淋巴细胞克隆所产生的抗体混合物。常用染色方法,根据标记物的不同分为免疫荧光法,免疫酶标法,亲和组织化学法,后者是以一种物质对某种组织成分具有高度亲合力为基础的检测方法。这种方法敏感性更高,有利于微量抗原(抗体)在细胞或亚细胞水平的定位,其中生物素—抗生物素染色法最常用。原位杂交:细胞特异性mRNA转录的定位,可用于基因图谱,基因表达和基因组进化的研究;感染组织中病毒DNA/RNA的检测和定位,如EB病毒mRNA、人类乳头状瘤病毒和巨细胞病毒DNA的检测;癌基因、抑癌基因及各种功能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表达及其变化的检测;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检测染色体的变化,如染色体数量异常和染色体易位等;分裂间期细胞遗传学的研究,如遗传病的产前诊断和某些遗传病基因携带者的确定,某些肿瘤的诊断和生物学剂量测定等。3、意义不同免疫组化:近年来,随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发展和各种特异性抗体的出现,使许多疑难肿瘤得到了明确诊断。在常规肿瘤病理诊断中,5%-10%的病例单靠H.E.染色难以作出明确的形态学诊断。尤其是免疫组化在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实用价值受到了普遍的认可,其在低分化或未分化肿瘤的鉴别诊断时,准确率可达50%-75%。原位杂交:原位杂交:在研究DNA分子复制原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其基本原理是两条核苷酸单链片段,在适宜的条件下,能过氢键结合,形成DNA-DNA、DNA-RNA或RNA-RNA双键分子的特点,应用带有标记的(有放射性同位素,如3H、35S、32P、荧光素生物素、地高辛等非放射性物质)DNA或RNA片段作为核酸探针,与组织切片或细胞内待测核酸(RNA或DNA)片段进行杂交,然后可用放射自显影等方法予以显示,在光镜或电镜下观察目的mRNA或DNA的存在并定位;用原位杂交技术,可在原位研究细胞合成某种多肽或蛋白质的基因表达。此方法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进一步从分子水平来探讨细胞的功能表达及其调节机制。已成为当今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原位杂交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免疫组化
2023-08-30 22:24:551

什么情况要做免疫组化

在检查软组织肿瘤的时候需要做免疫组化,来确定病因。免疫组化介绍:免疫组化,是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即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称为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或免疫细胞化学技术(immunocytochemistry)。基本原理:抗体和抗原之间的结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免疫组织化学正是利用了这一原理。先把组织或细胞中的某种化学物质提取出来,以此作为抗原或半抗原,通过免疫动物后获得特异性的抗体,再以此抗体去探测组织或细胞中的同类的抗原物质。由于抗原与抗体的复合物是无色的,因此还必须借助于组织化学的方法把抗原抗体结合的部位显示出来,以其达到对组织或细胞中的未知抗原进行定性,定位或定量的研究。分类:这些常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的原理如下:1.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把已知抗体标上荧光素,以此作为探针检查细胞或组织内的相应抗原,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当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的荧光素受激发光的照射后会发出一定波长的荧光,从而可以确定组织中的抗原定位或定量。2.免疫酶细胞化学技术是目前免疫组织化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技术.基本原理是先以酶标记的抗体与组织或细胞作用,然后加入酶的底物,生成有色的不溶性产物或具有一定电子密度的颗粒,通过光镜或电镜,对细胞或组织内的相应抗原进行定位或定性研究。3. 免疫胶体金技术就是用胶体金标记一抗,二抗或其他的能特异性的结合免疫球蛋白的分子(如葡萄球菌A蛋白)等作为探针对组织或细胞内的抗原进行定性,定位或定量研究.由于胶体金的电子密度高,多用于免疫电镜的单标记或多标记的定位研究。
2023-08-30 22:25:051

什么情况要做免疫组化

胰腺炎和胰腺癌区分需活检,当然症状不太一样,但如要确诊只能活检。免疫组化在临床工作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发展和各种特异性抗体的出现,使许多疑难肿瘤得到了明确诊断。在常规肿瘤病理诊断中,5%-10%的病例单靠H.E.染色难以作出明确的形态学诊断。尤其是免疫组化在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实用价值受到了普遍的认可,其在低分化或未分化肿瘤的鉴别诊断时,准确率可达50%-75%。 免疫组织化学的临床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确定转移性恶性肿瘤的原发部位; (3)对某类肿瘤进行进一步的病理分型; (4)软组织肿瘤的治疗一般需根据正确的组织学分类,因其种类多、组织形态相像,有时难以区分其组织来源,应用多种标志进行免疫组化研究对软组织肿瘤的诊断是不可缺少的; (5)发现微小转移灶,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包括手术范围的确定。 (6)为临床提供治疗方案的选择。
2023-08-30 22:25:273

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的区别

  免疫组化,是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即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称为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原位杂交是指将特定标记的已知顺序核酸为探针与细胞或组织切片中核酸进行杂交,从而对特定核酸顺序进行精确定量定位的过程。原位杂交可以在细胞标本或组织标本上进行。
2023-08-30 22:25:384

免疫组化结果判读

GPC-3(-)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肝细胞癌(HCC)和慢性丙型肝炎(CHC)诊断具有高度特异性、敏感性。联合采用GPC-3和CK-19对HCC、ICC、的诊断有重要价值。CK19 (++)[细胞角蛋白19]腺癌阳性。Hepatocyte(弱+)人肝细胞特异性抗原Hepatocyte(标记肝细胞癌)CD34(-)与CD117联合应用与鉴别胃间质瘤。Ki-67(+40%)[细胞增殖标志]肿瘤增殖越快,恶性程度越高。P53(+)[抑癌基因] 阳性者说明预后不良。CK7(++)[细胞角蛋白7]用于肺癌(CK7+)与结肠癌(CK7-)的鉴别。HBsAg(-)乙肝表面抗原阴性。HBcAg(-)乙型肝炎核心抗原阴性。TTF-1(-)【甲状腺转录因子】腺癌明显高于鳞癌。CD56(-)【神经细胞黏附分子】星型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神经内分泌肿瘤阳性。CK20(-)[细胞角蛋白20]鳞癌、乳腺癌、肺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非黏液性肿瘤阴性。CD99(+)[CD蛋白99] 胸腺瘤,尤文氏肉瘤和PNET,间叶性软骨肉瘤阳性。(从GPC-3阴性和CK19阳性,患者不像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应该是肝内胆管细胞癌,P53基因 阳性预后不良。Ki-67占40%恶性程度较高)
2023-08-30 22:25:562

为何做了病理学检查后仍需进一步做免疫组化检查

病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正在焕发青春的学科,病理学诊断在临床上 享有“金标准”的美誉。然而“金无足赤”,病理诊断也不是完美无缺的。病理诊断的主要方法就是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人体病变组织的形态变化来判断疾病的性质,但是并非每种疾病一定都有特定的病理学表现,不同的疾病也会有相同的病理学表现,同一种疾病也会有不同的病理学表现。 当遇到上述难题时,如果仅靠传统的病理学诊断方法和手段,往往连最高明的病理专家也会束手无策。但科学的进步是永无止境的,为了解决疑难诊断问题,一种新的诊断方法诞生了,那就是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手段,对人体病变组织内特异的蛋白质抗原进行识别,从而达到对疾病进行诊断的目的。 免疫组化技术可以对较为复杂、较为多形性的肿瘤之起源及所含成分做出正确的判断,其检测意义就在于为医生解决疑难病例及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是出于对病人病情负责任的一种必要手段。(病理科 任宁)
2023-08-30 22:26:061

免疫组化结果P63是什么意思?

P63可以标记多种类型的细胞,鳞状上皮,肌上皮等。免疫组化,是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即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相对定量的研究,称为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或免疫细胞化学技术(immunocytochemistry)。抗体和抗原之间的结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免疫组织化学正是利用了这一原理。先将组织或细胞中的某种化学物质提取出来,以此作为抗原或半抗原,通过免疫动物后获得特异性的抗体,再以此抗体去探测组织或细胞中的同类的抗原物质。由于抗原与抗体的复合物是无色的,因此还必须借助于组织化学的方法将抗原抗体结合的部位显示出来,以其达到对组织或细胞中的未知抗原进行定性,定位或定量的研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按照标记物的种类可分为免疫荧光法、免疫酶法、免疫铁蛋白法、免疫金法及放射免疫自显影法等。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将已知抗体标上荧光素,以此作为探针检查细胞或组织内的相应抗原,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当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的荧光素受激发光的照射后会发出一定波长的荧光,从而可以确定组织中的抗原定位或定量.免疫酶细胞化学技术是目前免疫组织化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技术.基本原理是先以酶标记的抗体与组织或细胞作用,然后加入酶的底物,生成有色的不溶性产物或具有一定电子密度的颗粒,通过光镜或电镜,对细胞或组织内的相应抗原进行定位或定性研究.免疫胶体金技术就是用胶体金标记一抗,二抗或其他的能特异性的结合免疫球蛋白的分子(如葡萄球菌A蛋白)等作为探针对组织或细胞内的抗原进行定性,定位或定量研究.由于胶体金的电子密度高,多用于免疫电镜的单标记或多标记的定位研究。近年来,随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发展和各种特异性抗体的出现,使许多疑难肿瘤得到了明确诊断。在常规肿瘤病理诊断中,5%-10%的病例单靠H.E.染色难以作出明确的形态学诊断。尤其是免疫组化在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实用价值受到了普遍的认可,其在低分化或未分化肿瘤的鉴别诊断时,准确率可达50%-75%。
2023-08-30 22:26:172

免疫组化:-2:p16(2/3层 )ki67(30% )什么意思

p16(2/3层 ),提示为中重度不典型增生,需要采取物理治疗(如冷冻、激光等),或者考虑宫颈锥切术。
2023-08-30 22:26:413

子宫内膜癌IHC:

你好, “子宫内膜癌IHC:” 是说, 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免疫组化技术(Immuno-Hsito- chemistry。 IHC)。 例如, 雌性激素受体 (ER,和 PR)分别是 70%细胞弱阳性 (+)和 80%细胞 中等阳性92+)。
2023-08-30 22:27:071

免疫组化:AR(+)(90%,中等)代表什么

这是免疫组化抗原技术检测,提示预后偏好,根据提供的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来看,目前这个检查结果主要提示,手术后可能会出现,复发的可能性比较大,并且这个情况已经出现了淋巴转移,需要及时进行后续话到这里。意见建议:目前这个情况复发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需要及时采取后期的化疗治疗才会有比较好的效果,并且还需要注意配合使用贞芪扶正颗粒。
2023-08-30 22:27:171

免疫细胞技术的抗体可不可以用于免疫组化?急求,万分感谢

免疫组化实验中常用的抗体为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肿瘤自体免疫细胞技术中据我所知所用的都是细胞因子以及肿瘤细胞抗原。
2023-08-30 22:27: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