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虚线表示什么

2023-09-07 01:12:18
TAG: 分数
共2条回复
黑桃云

虚线表示如下。

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了解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能通过实际操作,根据一些物体平均分的份数写出几分之一,并且根据分数表示出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从而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也就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一种关系。

2.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经历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这样一份的过程,在进一步构建分数“几分之一”的实际概念中积累数学学习的活动经验,从而能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西柚不是西游

虚线:虚线是用点或短线连接成的断续的线。

实线:实线是连续的

虚线:在图纸中,虚线用来表示不可见的棱边线和轮廓线。

实线:在图纸中,实线用来表示可见的棱边线和轮廓线,例如过渡线、尺寸界线、指引线或基准线等。

相关推荐

三年级数学广角教案

三年级数学广角教案4篇 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因此三年级数学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每个三年级数学教师都要知道如何写三年级数学教案,它能够让老师的教学工作顺利开展。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三年级数学广角教案”,下面我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三年级数学广角教案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几分之一”的分数,了解它的产生和应用,会读会写,知道各部分名称。本课的知识看似简单,但对学生来说是数的认识的突破(从整数向非整数的突破),是认知结构上的新建,是思维上的一次飞跃。本课的学习将对认识“几分之几”的分数产生直接影响,对日后建立完整的“分数意义”有着特别重要的启始作用。 设计理念 我以“动态生成”和“活动学习”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设计本课教学的。从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出发,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从“形”中来,到“数”中去,从图形中找到分数,看到分数想到不同的事物,让学生运用平日积累的生活经验和认知体验,动手“创造”分数,在讨论交流活动中学习新知,目的在于想充分展示新知的趣味性和奥妙无穷,让学生一接触到就能喜欢上,从而萌发进一步的 探究。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特点,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能力目标 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情感目标 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体会分数的实际意义;(2)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边三角形等图形。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认识1/2 (1).分一分 师:星期天的上午,小红家的门铃响了,她一开门,原来是邻居明明来玩,小红赶紧拿出东西招待小客人,都有些什么呢?如果要把这些食物平均分,该怎样分呢? 生:四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分2个。 生:两瓶矿泉水平均分成两分,每人分1瓶。 师: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分多少?一人分得蛋糕的一半,那一半该用什么数来表示?(请会写的同学上黑板来写,引出分数),为了准确在表示出这半个苹果,在数学上我们就是用“二分之一”来表示的。 师:这个同学的分数写对了,不知同学们刚才有没有仔细地观察这位同学的写法,你有没有什么想说的? 师:习惯的写法是:(让学生用手指书空)先写——,表示平均分的意思;再写下面的2,表示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2份;最后写上面的1,表示这样的1份。读作:二分之一。生跟读。 师:谁来说说这个二分之一表示什么意思呢? (学生边说边用手进行比划,之前教师先作示范动作) 师:对了,每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它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 师:谁再来说说这个蛋糕 所表示的意思? 师:刚才我们是用半个蛋糕来表示的 二分之一,想一想,能用你们准备的纸片折出一个二分之一吗? (设计意图:“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第一个环节是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分食品的情境,把生硬的数学知识用生动形象的动画效果演示出来,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和1个蛋糕都平均分成2份。当分到一个蛋糕时,学生发现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整数来表示,这时,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实问题发生了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了求知的欲望。) (2) 折一折 师: 那就请同学们按这样的步骤来做:想、折、涂、写。(师把这4个步骤板书于黑板)。 学生操作,师巡视检查,并选取学生的不同作品贴在黑板上。师:(师指着这些作品)请大家观察一下,它们表示得对吗? 师:(皱眉,故做疑惑)为什么这些纸的形状大小各不相同,但它们的一半都可以用 来表示呢? 师:(指着第一张纸片)这是谁的作品,请你自己来说说你是怎样表示的? (3)练一练 师:这涂色的部分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吗?请判断(课件展示图形)。 师:(故做明白状)哦,原来是这样,那请大家帮老师看看这句话有没有什么地方不对呢? (课件出示:把一个圆分成2份,每份一定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 师:有的同学认为是对的,有的认为是错的,请双方代表上台辩论.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几分之一的认识,让学生在经历操作、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思维活动后自主探索出结论,同时渗透了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学法指导。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了不同思维的碰撞和交流,扩充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培养了学生赏识他人的良好心态,促进了学生合作意识的发展。) 二 动手操作 深入学习 1、学习1/4 师:刚才我们同学用不同形状的纸片折出了二分之一 来,你能不能用一张正方形的纸片折出四分之一呢?请大家自己创作出一个四分之一来。 (生操作,师选择学生的作品3份以上用正方形折的四分之一,并贴在黑板上。) 师:大家帮忙来看看,他们都做得对吗?都可以用 四分之一来表示吗?再选择其中的一张纸片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做出来的。 2 、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师:我们刚才认识二分之一,创造了四分之一 ,你知道这些分数中各部分的名称吗?请大家打开书本,自学分数中各部分的名称。 师:分数中间这根线叫做——分数线,表示——平均分;下面的2叫做——分母,表示——平均分成了2份;上面的1叫做——分子,表示——其中的1份。 3、试一试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明确了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的意义。你还能说出几个像二分之一这样的分数吗?并动手折出它们吗?(学生活动,任意折几分之一。) 师:哪位同学能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 小结: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知道了一个几分之一的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三、面向全体 分层练习 1、做一做 利用课本“做一做”第一题的四幅图,组织学生讨论“每个图形是怎样分的,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引导学生完整地叙述几分之一,并学会写分数。 2、找一找 师:实际上像这样的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你能找出几个吗?其实生活中的事物里也藏着一些分数,你能从这些图片中找到哪些分数? 师:刚才同学们从生活中找出了那么多的分数。现在有一个学校的同学们正在郊游,他们的活动中有没有我们今天学习的分数呢?请同学们帮他们找一找。(课件出示课本情景图)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在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能有所发展,但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差异,分层练习,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全课总结 在这节课的结尾,我利用多媒体送给全班学生一句名言:“天才是1/100的灵感加上99/100的汗水”,既表达了我对孩子们的深深祝福,又体验了分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年级数学广角教案篇2 一、教材 (一)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71页例1、例2。 (二)教材的地位及前后联系 “倍的认识”是第三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从这里开始教学有关两个数的倍数关系的应用题。例1、例2是首先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思维方法。教材以让学生实际操作为基础,联系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使学生理解“倍”的概念。做到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内容安排是科学的,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知道“倍”是由两个数量比较得到的。能说出和摆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有条理的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创新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倍”的概念,能说出和摆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 难点:理解“倍”的概念与除法含义的联系。 二、教法与学法 教法: 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用电化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图片,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学法: 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景,寓学于情 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建立表象。所以,课的开始从比较梨和苹果的个数开始,让学生看图说话比较两数之间有比多比少的关系,引出要学习新课内容——倍数关系。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 通过3个梨和6个苹果的比较,圈一圈,发现6个苹果即为2个3,从而引出苹果的个数是梨的2倍。接着再逐一减少梨的个数,让学生说一说苹果与梨的倍数关系,最后比较3次的变式提出:苹果都是6个,为什么每次分的个数都不一样呢?让学生思考、讨论,初步感受到苹果是梨的几倍,要以梨的个数为标准,苹果有几个这样的几份,就是梨的几倍。 2、感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在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画一画,让学生感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再画之前,让学生思考:怎么画才能一眼看出圆形是三角形的几倍?再通过比较上面的两题:○的个数都是△的2倍,为什么第一次画4个,第二次画8个?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得出:△的个数不同,也就是标准不一样,所以它的几倍也不一样。同时也让学生感知到求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几个几。 (三)练习提高 巩固练习,是本节课学生消化知识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加深理解倍的概念的环节。我一共设计了四道练习,习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意图打开学生的思路,更让学生在分析、解决疑难时再一次明确几个几与几倍的关系。同时设计时注重一题多用,希望能的发挥习题的作用。 第一题练习让学生承接上面的画一画,自己编出一道倍数关系的图,在编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把谁当做一份,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几倍。再通过展示作品,在说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对倍的认识。 第二题练习设计为选择题,让学生在对与错的辨析中,进一步明确倍的概念。 第三题练习为说一说,出示4个数字,让学生选择两个数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从形象具体的图形到抽象的数字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小小的飞跃,通过这样的练习能锻炼学生的数感。 第四题的练习是一道提高练习,将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拓展到三个数,需要学生更有序的进行思考。 三年级数学广角教案篇3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第73—7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初步理解“倍”的含义,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比较、操作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比较、操作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在有效探究中认识“倍” 1.引出“倍”,揭示课题。 谈话:春天来了,花园里五彩缤纷的鲜花都张开了笑脸!瞧,这里有黄花和蓝花(课件演示同样多的黄花和蓝花)。 提问:黄花的朵数和蓝花的朵数怎么样?(课件演示增加黄花的朵数)现在谁来说说黄花和蓝花的朵数关系呢? 小结:其实,黄花与蓝花的朵数之间,除了小朋友们刚才所说的多与少的关系,还有“倍”的关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倍的知识。(揭示课题:倍的认识) 【评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通过让学生比较黄花和蓝花的朵数,从而引出“倍”的概念,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2.在圈画中形成对倍的初步认识。 出示:2朵蓝花,6朵黄花。 谈话:如果我们把蓝花的2朵圈起来,看作一份的话,(师边说边圈)那么,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可以在练习纸的第一题上圈一圈,再告诉大家。 提问: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圈的呢?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呢? 小结:蓝花有2朵,黄花有3个2朵,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板书) 课件出示:蓝花2朵,黄花12朵。 提问:黄花变成12朵,现在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呢?能用圈一圈的方法解决吗?在练习纸的第二题上试一试。 提问:谁来汇报?说说你是怎么圈的?发现黄花是蓝花的几倍了? (修改板书:黄花有6个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6倍。) 设疑:我们来观察刚才的两幅图。你们是怎么一眼就从图中看出第一幅图中黄花是蓝花的3倍,而第2幅图中黄花是蓝花的6倍的? 追问:第二行有3个圈就是有这样的3份,也就是3倍,有6个圈就是有这样的6份,也就是6倍。真就这么简单吗? 【评析:在学生掌握“几个几”的知识基础上,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倍”的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让学生自己在图上圈一圈,有利于学生建立“倍”的表象。再通过对比,使学生感知,能圈出这样的几份,就是一份数的几倍。有利于学生理解“倍”的含义。】 3.在比较中充实对倍的认识,掌握倍的内涵。 课件出示下图 张冬梅的《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评析 谈话:你觉得下面的哪一幅图是表示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呢?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是3倍、还是2倍呢?先认真地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跟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小组内交流。 设疑:看来,在圈的时候,能不能随意的去圈?得根据什么来圈? 【评析:教师提供反例,让学生在观察中比较和思辨,使学生认识到黄花不是随意圈的,要根据蓝花的朵数来圈,从而加深对“倍”的理解。】 课件出示:12朵黄花,没有红花。 提问:我们再来看看,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呢? 引导:大家觉得有困难吗? 小结:看来1份红花有几朵太关键了! 提问:那就让你来猜,你猜猜红花可能是多少朵,再说说你又会怎么圈? 提问:如果红花有3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呢? 在练习纸第3题上先圈一圈、再填一填。 交流:谁来说说是怎么圈的?得出什么结论了? 追问:如果把1份红花有4朵、6朵,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又会是怎样呢? 完成练习纸的第4、第5题。 交流:你是怎么圈的?得出什么结论。 提问:如果红花只有1朵,黄花还是12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呢?我们在自己的脑海里默默地圈一圈,再告诉我答案。 交流:你能说说脑海中是怎么圈的吗? 设疑:如果红花是12朵,黄花也是12朵,现在它们的倍数关系又怎样呢? 交流:孩子们,黄花一直是12朵,那为什么两种花之间的倍数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出示上述蓝花3朵、4朵、6朵、1朵、12朵的5幅图) 【评析:创设变式情境,不断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让学生在困惑中感受“1份数”的重要性与关键性,使学生的认识得到了升华,对“倍”的认识更加深刻。】 谈话:孩子们,我们每人的信封里,都有一些圆片,你能摆一摆,表示第二行的圆片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吗?摆完的同学可以跟小组的交流交流自己的方法。 请学生做小老师介绍方法。 提问:还有不同的摆法吗?或者你还想到了什么不同的摆法? 追问:咦,老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你们都是表示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怎么你们用的圆片个数并不一样呢?能具体说说吗? 小结:只要第一行的1份的个数确定了,第二行就摆这样的几个几。 设疑:那如果要摆第二行是第一行的3倍,该怎么想?5倍呢?10倍呢? 【评析:在学生操作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观察和思考:都是表示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为什么用的圆片个数却不一样呢?以此推动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完善对“倍”的认识。】 4.探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图:紫花8朵,黄花56朵;问题: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 谈话:大家可以圈一圈、可以用竖线分一分,也可以想其他的办法。 在作业纸上完成第6题。 追问用除法计算的孩子:怎么想到用除法计算的? 谈话:我们圈一圈、画一画,不就是为了发现56里面有几个8吗? 追问用画圈方法的孩子:如果重新选择,你会用什么方法?为什么? 小结:是呀,如果黄花更多,用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就麻烦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来计算。看来,我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地发现规律,总结经验。注意,在书写结果时,因为倍不是单位名称,所以在结果的后面不要写倍。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没有越俎代疱,而是再次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凸呈学生思维的真实状态,并在比较中不断的修正和提升,从而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经历由直观到抽象的学习过程。】 二、在多层练习中完善建构 谈话:通过刚才的画一画、圈一圈、算一算等活动,我相信大家一定对倍有了自己的认识与体会。小动物们还带来了题目想考考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 课件出示 1.看一看、想一想。 第一行 红带子12厘米 第二行 绿带子3厘米(变化:2厘米、1厘米) 提问:红带子的长是绿带子的几倍?。 思考:大胆地想像一下,如果红带子的长不变,绿带子越来越短,那么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就会怎样变化? 2.连一连、填一填(“想想做做”第3题)。 3.比一比,说一说。 张冬梅的《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评析 先让学生分别说一说第(1)题中红旗是黄旗面数的几倍,第(2)题中黄旗是红旗面数的几倍,再重点说一说两道题的区别。 张冬梅的《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评析 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说一说。 张冬梅的《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评析 练习后,把第一行的6个变成5,让学生试着说一说。 追问:现在黄色的圈5个,为什么不能说黄色圈的个数是红色圈的3倍? 【评析:设计的题组练习,对学生来说是新颖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在比较、表述的过程中,进一步内化了“倍”的概念,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体验,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思维得到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高,而且体验到了数学的魅力。最后一个练习的设计,还激发了学生去探求新知的欲望。】 三、总结(略) 概念形成过程中的“精致”过程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我们认为:在数学学习中,“精致”的实质是对数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尽量详细地“深加工”,对“概念要素”进行具体界定,以使学生建立更清晰的概念表象,获得更多的概念例证,对概念的细节把握得更加准确,理解概念的各个方面,获得概念的某些限制条件等。为此,张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从强化感知,让学生在圈圈画画中初步建立“倍”的表象;提供反例,让学生在比较思辨中突出“倍”的意义;应用变式,让学生在矛盾困惑中凸显“倍”的内涵;重视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活动中完善“倍”的建构等方面,引领学生 “精致”地完成了“倍”的概念的建构过程。或者说,把概念的“精致”提到了可操作的层面,使“精致”落到实处。 三年级数学广角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及操作、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建立分数概念的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去寻求分数,能自己往下写分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成功感。 教学重、难点:认识几分之一的分数;初步建立几分之一分数的概念。 教学用具:各类卡片图,各类折纸。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T:小朋友们,我们都知道在奥运赛场上有公平、公正的裁判员,在法庭上有公平、公正的大法官,在学校里老师又用公平、公正的方法来教育我们,你也想做一个公平、公正的裁判员、小法官和小老师吗?(想!)那老师就来考考你们。 出示:小华、小丽两个小朋友。 a:出示6个大苹果,怎样公平、公正来分一分。(要求学生说出“平均分成两份”,学生上去分好。) b:出示四罐牛奶,怎样公平、公正来分一分。(“平均分成两份”,学生分。) c:出示两个汉堡,又该怎样来分?(齐分,学生上去分。) (小结:我们都把它们进行了“平均分”板书。) d:出示一个大饼,你能公平公正地来分一分吗?你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数来表示吗? 揭题:我们要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它叫做“分数”(板书) (二)探究新知,不断摸索: 1.认识。 T:刚才我们把一个大饼通过平均分分成了两份,其中的一份我们就可以用一个分数来表示,这个分数就是“”。那“”怎么来书写呢?跟着老师一起写(学生举起手指一起写),先写“──”表示平均分,再写2表示把大饼平均分成了2份,再写1表示其中的一份,读作二分之一(齐读“”两遍,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边演示边说:把大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教师拿起分好的大饼:左边这一份是整个大饼的,那右边这一份呢?(齐说:) 同桌活动:从信封中拿出各种折纸,你能折一折这些图形的吗?(请学生交流,注意语言的表达。) T:老师也忍不住想来折一折了(拿起一个正方形的折纸,随便一折,将它剪下,举起一块说是“”。)(学生反对,强调没有平均分不能用分数来表示。) T: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没有碰到过的例子?(学生交流。) 2.自己再想一个分数,把这个分数折出来,画出来。 请学生同桌合作,利用折纸,折出自己想出的一个分数,用画阴影部分的方法表示好,并请画得最快的几个小朋友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在黑板上,写上你所表示的分数。(教师选取部分,一起评价,并说说这个分数所表示的意思,注意学生语言的表达)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一口气来说一说: 2.用手势来判一判: 3.根据分数在图中涂阴影,仔细观察,比较一下这些分数的大小: 4.它是一个长方形,把它这样对半平分,再平分……在每一块上涂上颜色,你知道每种颜色是整体的几分之一吗?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今天,你收获了多少,能一起来分享吗? 2.课外,请你再去折一折,你还能折出多少分数来? 3.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2023-08-31 00:26:201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    本节课有以下几个方面比较突出:   1、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从想半个月饼可用哪一个数来表示到想1/2以外的分数,在让学生自己猜测、自己想象的基础上得出揭示了课题、得到了1/3、1/4、1/5等不同的分数。让学生由1/2的意义推广到1/3、1/4等分数的意义,不仅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分数的意义,又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这节课两次让学生动手操作,第一次是在分完苹果和三角形的1/2以后,让学生动手涂出长方形的1/2;第二次是在明白几分之一所表示的意思之后动手涂出圆或长方形的几分之一;通过学生所涂的分数进行大小比较,让学生形象的理解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小的道理。   3、充分联系生活中的事例。分数的意义对于三年级小朋友来说比较难理解。本课借助分苹果的例子,说透1/2所表示的意思,进而让学生自己举出1/2的事例,学生说出了分梨子、橘子、长方形、正方形等。在学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后,又让学生看图联想分数,如看到花,想到一个花瓣大约是花的1/6、看到伞想到每份是伞的1/8、看到桌子想到1/2、1/3或1/6等等,并且将知识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到生活中的物体中寻找分数。    不足之处:   1、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知识点设计太多,几分之一的含义、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几分之几的认识都设计到了,但几分之一的比较和几分之几的认识,讲得不深不透,学生理解得并不是很清楚,如果将几分之几的认识放到第二课时学习,这样安排也许更好。   教学环节不够紧凑,在让学生动手涂分数时,应有时间限制,学生准备的圆如果是同样大的,在比较大小时就不会出现找不到比较的图形的现象了。正因为在两次动手操作时,时间没把握好,以至后续的两个思维性较强的填分数的题没有完成。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2   《分数的初步认识》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且能比较它们的大小,从而知道将分数应用到生活中。但是由于分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只根据字面的意思根本不能很好地掌握,因而这堂课我以“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纸片为道具,结合白板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去发现数学知识。   通过6个新课的学习和4个练习课结束了本单元的学习。从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1、由于分数概念的抽象性,因而我通过让学生在分苹果过程中导出“一半”,从而顺利解说“二分之一”的写法以及读法。这样学生不仅能理解“二分之一”,还能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为接下来学习的几分之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在比较同分子分数大小和同分母分数大小时,暴露出问题,学生无法区分同分子和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关系,出现概念混淆的现象。我借助数形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但是离开图后,学生概念模糊,经常张冠李戴,错误率较高。   2、由于班级中有些学生不是很活跃,因而我在“说写分数”、“比大小”、“智力冲刺”等环节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这样学生就不会怕出糗而“保持沉默”。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但是合作学习的过程也出现小插曲。有些问题一个组内没有一位同学可以找到正确的解答方法。   3、课堂效果虽然不错,但是课后效果并不理想,导致新知识没有一个良好的消化过程,所以加大了课堂的容量,加长了学习的时间。   从以上的问题中,我思考到:学习一定要有一定的过程,要让学生学会在做中学,所以后阶段也为学生准备一些相对应的复习资料,保证每天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3    一、教学设计:做到“目中有人”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应凸显“以人为本”的理念,既需要心中有教材,更需要目中有学生。《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设计,我关注了学习者的“初始状态”,对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式的选择都以适合学生的“初始状态”为原则。   上课伊始,我以学生喜欢看《西游记》的故事导入:唐僧师傅给悟空和八戒分月饼,怎样分才让悟空和八戒没意见,引出“平均分”。4个月饼好分,2个月饼也好分,1个月饼怎样分呢?每人分得多少呢?用手势表示。在学生“山穷水尽”时,点燃探究的欲望,引发学生思维。    二、教学方法:做到:“朴实有效”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我进行了多次的试讲,老师们给我提出了很多的宝贵意见。在认识二分之一时,我利用了月饼实物图片在黑板上进行了现场操作,加上老师的体态语和手势语以及有效的提问,让学生初步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义,再让学生动手操作:折一折“二分之一”,并说“二分之一”的含义,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义。学生由“不会”到“会”的效果非常明显。我认为课件取代了教师的演示,课件取代了学生的操作,这样的课堂不一定高效。    三、教师的主导性: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   教师在课堂中不再是绝对的权威,唯一的主宰者,而更多地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和共同学习的角色。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是由原来的“保姆式”变成“放羊式”。我认为教师还是要适时地点拨、讲解和有效的提问,因为教师有组织、调控的责任和义务。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停步不前时,我们教师该出手时要出手。这样,我们的教学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扎实有效的数学课堂需要教师苦练数学教学基本功。用朴实的教学,在真实的课堂中,一样能开出鲜艳的“花朵”。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4   我的一节数学课《分数的初步认识》,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去说、去做,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学生的思维与创造能力。   讲课中,我让学生用自己准备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对折,再用阴影画出一部分,说出这是几分之几,又让他们贴在黑板上。孩子们折呀、画呀,说出了许多。贴的时候个子小,够不着,我把孩子一个个抱起来让他们贴。每发现有孩子说出一个新分数,我都要夸奖一番:“你真聪明。”“你真了不起!”虽是一声很平常的赞语,但却极大地激励了孩子的自信心。   讲分数各部分名称时,我不是肤浅、生硬地去讲分数线、分子、分母。而是生动地打比方:我们开头把一个大圆月饼从中间切开,平均分成两份,这一刀啊就代表平均分,用一横表示,咱把它叫分数线。平均分成两份的“2”写在下面叫“分母”。这一半月饼是两份中的一份,就写在上面。它和下面的分母关系密切,该起个什么名呢?学生天真地说:“叫分儿。”“叫分女。”我微笑着告诉孩子:“你们想象得很好,等你们长大了也许会创造出新的数学公式,命名为‘分儿"‘分女",咱们今天先叫它分子,同意吗?”我感到:这不是无足轻重的儿戏之举,它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点燃的是智慧与创造的点点火花。   下课铃声响了。孩子们缠着我再讲一会儿,不愿让老师下课。在依依不舍地停止了授课后,孩子们一个个争着告诉我:“老师,你的教材好。”“老师,我爱您!”这充满稚气又带着真挚情感的童言,打动了我的心。朴素的感情是最美的,它是孩子对老师的最高奖赏。我激动地说:“孩子们,我也爱你们。”我相信,这群孩子会把我永远铭记在心,终生难忘。   什么是师生平等、民主讨论,什么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学习兴趣最佳方式,从这节课里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真诚地爱学生,尊重学生,一切为了孩子获取知识,设法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兴趣。爱心是敬业的根本,博学是付出的源泉。把讲台让给学生,把学习、思维的更大空间留给学生,这样,也就把成功,把美好未来交给了学生。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5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节新课,往往是从旧知识引入,关键是要牢牢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切入点,“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学生回答“把 4 块月饼分给 2 名同学应该怎样分才公平,每人分几块?”学生很快的答到“平均分”每人分 2 块,很公平。接着我又提出了“把 2 块月饼分给 2 名同学应该怎样分才公平,每人分几块?”学生也很快答出了“平均分”每人分 1 块。接着我又趁热打铁问“把 1 块月饼分给 2 名同学应该怎样分才公平,每人分几块?” 让学生感受 当所分物品的个数是非整数时,就可以用一种新的数――分数来表示, 从而引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个人得到其中的一半,也就是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从而引出新课“分数” 。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重要方式。”所以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地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折一折”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让学生感受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两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二分之一;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四分之一。让学生亲身经历了分数的形成过程,把原本复杂、抽象的东西变得到简单、直观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学习是主动的,感悟是深刻的。当我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分数时,学生的发言是那么积极、那么准确、那么精彩 , 令我都不禁为他们鼓掌叫绝。再让学生学具上表示分数时,学生兴趣盎然,水到渠成,有的学生甚至表示出了 1/7 、 1/12 、 1/24 ……而且对分数的意义理解很不错。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概念, 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都能有所提升, 我设计的练习都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分”在分数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性与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如何用分数表示, 用来加深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认识。练习的设计顾及了面向全体学生,也考虑到个别能力强的学生,所以安排了拓展练习,以促其思维发展,采用旋转、推理等数学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自主探索、获得成功体验的学习过程。
2023-08-31 00:26:281

几分之几是几年级学的

几分之几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开始学习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即是《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属于“数与代数”板块的内容,是分数概念的又一次拓展。分数概念是学生初次接触的重要的基础知识,学生建立这个概念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从数学发展史来看,人类认识分数是从认识分数单位开始的,从分数的后继学习来看,几分之一是理解分数单位与分数、分数与分数、分数与整数之间关系的关键。
2023-08-31 00:26:371

小学数学题求教

第一道关键点:箱子里剩下的苹果总重量正好等于原来3箱苹果的重量。4*5÷(5-3)=10千克4*5是取出苹果的全部重量5-3根据题目中剩下的苹果总重量正好等于原来3箱苹果的重量,5-3就是拿走的重量是没拿走时2箱的重量。最后再除一下,就是一箱的重量了。第二道你的答案中括号位置不对关键点:黄瓜总量没变,拿走后和拿走前的总量没有变化15÷[60%-(1-55%)]*(1-55%)=45千克(1-55%)括号里的意思是没从甲篓拿之前乙篓就占总数的45%[60%-(1-55%)]虽然经过转移,但是黄瓜的总量没有变,所以这个式子就表明转移的15千克是占总量的15%15÷[60%-(1-55%)]求得甲、乙两篓黄瓜的总量为100千克。最后乘以乙篓最初占总量的百分比,(1-55%)=45%,得出乙篓原有黄瓜45千克第三道关键点:调走后甲组人数就正好是乙组的2倍,但总人数没变。180÷(1+2)÷(1-1/5)=75180÷(1+2)乙组调往甲组后,甲组人数就正好是乙组的2倍,所以总人数可以平均分成3分,其中1分是乙组的,另外2分是甲组的。(1-1/5)是乙组调往甲组后,乙组现在的人数是没调走之前的4/5。180÷(1+2)÷(1-1/5)就是乙组原有人数75人第四道关键点:求出24千克是占总量的多少。24÷[3/8-(1-3/8)÷6*3]=384千克1-3/8是第二次卖出去的占全部的5/8。(1-3/8)÷6*3除以6就是说明这5/8可以正好装满6筐,每筐可以装的分量占总数的5/48,在乘以3,就是3筐的重量占全部的5/16。[3/8-(1-3/8)÷6*3]表明第一次卖出总数的3/8,装满3个筐后还多24千克,这就是多出来的24千克占总量的1/16。最后再除一下就是总量为384千克。
2023-08-31 00:26:493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案如何写?

首先例出《分数的初步认识》教程大纲,按照教科书把教学内容、目标、重点、难点、关键点等需要准备的找出来,具体如下: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分数的概念。2、会借助实物或图形比较两个分子是1的分数的初步概念,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3、培养学生在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中,正确地理解分数的概念。4、培养学生探索、创新意识,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并能借助实物或图形比较两个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教学难点:对“几分之一”意义的认识。教学关键:使学生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并形成表象。教具学具的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及挂图;学生准备:纸片及各种实物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引起冲突1.体验分数的产生过程2.认识二分之一二、活动——建构操作感情:学生操作、交流、汇报、提问,最后在做总结。
2023-08-31 00:27:021

分数的初步认识比如5分之4+5分之一该怎么做呢5分之4+5分之一该怎么解释?

分数的理解必须知道是把一个数或物体“等分”,即每份是相等的。4/5+1/5=1
2023-08-31 00:27:112

怎样评价《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

1、课一开始出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口算,既复习了旧知,也为新的知的教学作好了铺垫。这里庾老师进行了方法铺垫,例如让学生知道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时是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还提醒学生约分要约到最简。这一方法铺垫对接下来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教学很有帮助。我觉得这里对教学算理的铺垫还不够突出。这里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计算明确同分母分数能直接相加减是因为分数单位相同。这样,在新课教学时学生会想到要统一分数单位再计算。2、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时庾老师先让学生尝试计算,符合新课程的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由于没有了外在的限制,学生的思维很活跃,想出了许多计算方法,如:用小数计算方法,画图法,分数计算法。这里,庾老师对学生的做法都给予了肯定,体现了算法的多样性。3、十分注重验算。在学生算出结果后,庾老师都会让学生验证结果是否正确。这个做法非常好。在平时的计算教学中,我常常发现学生粗心马虎算错的情况很多。所以,让学生养成验算的习惯非常重要。4、善于利用“错误”资源。庾老师在巡视过程中一旦发现学生有错误的做法,都会拿出来让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通过和正确做法进行比较加深学生的认识,避免犯同样的错误。5、建议:庾老师让学生板演的做法很好,但是学生的字写的毕竟没有老师工整,清楚。所以,板书看上去会很乱。我们可以让学生板演的题目写在小黑板上。等学生写完以后将小黑板移走。这样最后黑板上留下的就是老师的板书。这样会比较清楚,整洁。
2023-08-31 00:27:191

分数的初步认识第几单元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认识分数》。分数的初步认识有以下几条: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起始课,是从整数到分数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一次质的飞跃。本课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帮助学生建立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奠定基础。分数计算方法:1、与整数运算中的“凑整法”相同,在分数运算中,充分利用四则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如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使部分的和、差、积、商成为整数、整十数...从而使运算得到简化。2、在一个只有加减法运算的算式中,给算式的一部分添上括号,如果括号前面是加号,那么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不改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减号,那么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要改变,即加号变减号,减号变加号。3、在一个有括号的加减法运算的算式中,将算式中的括号去掉,如果括号前面是加号,那么去掉括号后,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不改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减号,那么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要改变,即加号变减号,减号变加号。
2023-08-31 00:27:411

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课件【三篇】

【 #课件# 导语】课件,即课文教学时的开场白,教师一走上讲台,就用一篇课件引入课文教学,就像一场精彩的戏拉开了序幕。课件的设计,往往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文体类型、作家风格、作品的内容和具体写作方法以及特定的教学环境而灵活运用的。下面是 整理分享的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    【 篇一 】   一、设计思想:   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在大背景下认识分数。同时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二、学情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要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三、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的探讨和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会读、写几分之一。   2、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三)情感目标   1、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2、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分母、分子表示的含义。   五、教学策略和手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用圆片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同时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各两张,剪刀。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了解学生对分数的熟悉程度有多少。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黑板上准备好一些小磁铁。   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若干张,剪刀一把。两个月饼图。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讲一个西游记里的故事给大家听。   话说唐僧师徒一路向西取经,这一天他们来到了一个集镇上,看到路上的人都手提着月饼,这才想起今天是中秋节了。这时刚好路过一个月饼店,“哇,好多的月饼呀!”八戒很快就看见店里各种各样的月饼,馋得直流口水,一个劲地说:“师傅我想吃月饼。”可是唐僧说:“想吃月儿饼可以,不过我得先考考你。”唐僧说:“有4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块?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很快就写下了这个数。唐僧又说:“有2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块?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想了想,又写下了这个数。唐僧见猪八戒回答得这么快就说:“很好,那么要是只有一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块?该怎么写?”这可把八戒难住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人分几块吗?(有的说每人分一半,有的说每人得半块。)半块月饼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看来同学们想不出该用什么数来表示,没关系,今天老师特意请了一位新朋友来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难题。它就是——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分数的初步认识。(出示课题)新课标第一网   [设计说明:思维始于疑问,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从故事中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将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自然展现(是因为用整数解决不了了,所以才要用到分数),且使学生的探究意识也孕育而生。]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认识二分之一   (1)猜一猜: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怎样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呢?   师: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一半就是这两份里面的一份,也就是这圆形的二分之一,写作:1/2,结合书本中的月饼图说说,“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2)教师说明:2表示平均分的份数,1表示其中的一份。   (3)动手实践   A、折一折:让学生用各种的纸片动手折出1/2,(圆形、长方形、正方形)   B、展示学生的几种典型折法   C、从操作过程中凸现思考过程。   师:这些形状不同的纸都可以折出它的1/2。想一想,同一张纸折出的形状不一样,为什么都可以用1/2来表示呢?   (4)在辨别中感悟平均分的重要性。   折出几种不是平均分的二分之一,想想这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吗?(再次强调平均分)   [设计说明:通过直观演绎数学知识所蕴涵的思维发展过程,让学生进行自我释疑体验,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现成的结论,也不包办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过程,而是通过“折一折”了驱动学生内在的思维活力,感悟“平均分”的内涵与重要性,从而是学生的思维方式不拘泥与常规,思维实现跳跃式的发展。]   认识四分之一   (1)观察推想   师:大家推想一下,如果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块是它的几分之一?   (2)开展折1/4的活动   A、师:要得到一个图形的1/4应该怎么办?用圆形纸片折一折,并用阴影部分表示出四分之一。   B、汇报:你是怎么得到1/4的?说一说1/4表示什么?   C、请学生拿出同样大的正方形纸,小组合作折出不同的1/4涂上颜色贴在底板上,在相同的时间里看哪组折出的方法最多   D、汇报怎样折的。问:这些1/4的部分一样大吗?为什么?   强调:整体一样大,它的1/4就一样大。   认识几分之一   (1)刚才我们认识了1/2和1/4,我们把1/2,1/4,这样的数叫分数。你还想到了哪些几分之一的分数?板书学生的回答。(有意识写几个分母大一点的分数)抽几个说说分数所表示的意思。   (2)找一找。(出示主题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游乐园的小朋友都在干什么?你发现哪里有几分之一?为什么?   (三)练习:做一做第1题   [设计说明:有了1/2作基础,1/4的学习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分析、去解决新问题,学会把新知识和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着学习,学会在动手操作,实践活动中认识理解知识,并学会举一反三,有所创新。]   再现情境,比较大小。   (1)故事引出问题   师:接下来老师继续来讲西游记的故事,唐僧师徒在月饼店买了些月饼后继续赶路,走着走着转眼已到了中午,猪八戒饿得肚子咕咕直叫。这时唐僧拿出了一个的饼,给八戒和孙悟空分一分,说给孙悟空1/4,猪八戒1/2,猪八戒一听急坏了,大声说,不行,不行,我肚子大,我要吃大的,我要吃1/4。同学们,猪八戒他是不是得到便宜了,吃到大的一块了吗?(板书1/21/4)   (2)解决问题:   让学生思考后说一说。   师: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吃到1/2的要大,吃到1/4的反而小呢?   你能不能用手中的圆片代替饼来验证一下。   反馈,请2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进行验证的。   小结:原来分数也有大小,1/2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它的一份就比分成4份的要大,所以1/2>1/4   (3)拓展延伸:   A、这时候,沙和尚过来他也要吃,他说要吃这个月饼的1/8,你觉得他们三个人谁吃得最多,谁吃得最少?   B、看板书,你还能比较这些分数的大小吗?任选两个数比较大小,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板书),你发现了什么?(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块就越小)上面这些分数中哪个,哪个最小?   (4)练习:做一做第2题。   [设计说明:再次用讲故事的的方法引出分数的大小比较,让学生从解决故事的疑问中寻找正确的答案,同时故事中也蕴含了正确的答案,把分数的大小比较和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学生不难发现正确答案。并且再次用圆片代替月饼来进行证明,验证答案。]   (四)说说想想,课堂小结   说说你对分数有了哪些了解?   想想分数中的两个数字分别表示的是什么?你分清楚了吗?    【 篇二 】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的读出分数,会写分数,掌握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2、理解“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我们可以用分数表示。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分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分的份数越多,得到的每一份就越少。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由平均分引出1/2。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上课前先来个比赛怎么样?那就请你们注意认真听,比一比看谁反应快!   (1)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   (2)有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   (3)现在只有一个苹果了,还是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能得到几个呢?   2、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半个,那半个该怎么表示呢?同学们,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表示一个苹果的一半吗?(画图、写汉字都可以)   生:黑板板演,并简单介绍   师: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苹果的一半,你们的办法都很好。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当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时,可以像这位同学一样用这个数1/2来表示。”   你们知道这个数叫什么名字吗?   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分数。(板书:认识分数)   二、体验感悟二分之一的具体含义   1、师:(出示实物图形)你们看,现在我手中有个苹果,想想你可以怎样得到它的二分之一呢?(切)   可现在老师手中拿的是苹果的图片,那你怎么才能得到他的二分之一(对折)   师:为什么对折?   师:是的,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说明是平均分。(不说对称)   (贴半个苹果图)   师:我们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二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   说一说。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二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找3、4个学生说说)   师:那另一半苹果呢?   它也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为什么?   小结:(我们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二份,这是其中的一份,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这是其中的另一份,它也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这两份合起来就是这个苹果。)小声说说。   2、再找人说说二分之一的涵义   3、师:我们刚才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这里有一张长方形的纸,你能得到它的二分之一吗?要求: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它的二分之一。   师:(将作品贴到黑板上)生说:怎么折的?怎么得到了长方形的二分之一?   指板书说:你们看这些长方形的大小不同,折法也不同,这里还有苹果,为什么其中的一部分都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呢?   师:小结:看来不论是一个苹果还是一个长方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4、验证比萨饼:为什么不能用二分之一来表示   5、理解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图形都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出示圆课件)   6、理解形状不相同大小相同的图形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出示正方形课件)   7、判断,进一步体会“平均分”   三、在探索体验中理解认识其它分数并写出分数   1、我们一起研究了二分之一,现在我们就来一起认识三分之一。   出示课件: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分之一,写作:边说边写先写分数线,在写分的分数分母,最后写取的份数分子。   2、现在静静地想想:里面的“3”和“1”各表示什么意思?分数中间的横线,你知道它表示什么吗?(同桌讨论)3表示的平均分成3份,它叫分母,1表示的是这3份中的一份,它叫分子,中间的横线表示的是平均分,它叫做分数线。(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   3、书空:用手在桌子上写写三分之一   4、你能不能用正方形的纸折一折,用阴影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看看谁的方法多?   师:(收集不同的作品黑板展示)有反馈,谁是这样折的?统计   师:都能用四分之一表示吗?(个别要验证,较难、没有折出来的老师出示一个)   师:你们真棒,一张正方形的纸,有这么多不同的折法都得到了它的四分之一。   5、其实,除了图形中有分数,在我们身边也到处都有。例如:咱们班有36人,你是咱班人数的几分之几?(1/36)   如果有个大蛋糕,刘宇佳这一组来平均分这块蛋糕,每人得到这块蛋糕的?(板书:1/6)   如果女生来平均分这块蛋糕,每人得到这块蛋糕的?(板书:1/15)   如果全班来平均分这块,每人得到这块蛋糕的?(板书:1/36)   想:这些分数,你有什么发现?(分的份数越多,得到的每一份越少)   6、大家还想认识那些分数?你能自己举个分数的例子吗?   师:这样说下去,说得完吗?   生:对了,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四、感受数学文化   1、分数发展史的介绍   同学们创造出了这么多的分数,真了不起。其实我们国家是最早使用分数的国家,比西方早了1000多年呢!   刚刚我们一起研究了分数,那现在你对分数有了哪些了解呢?   五、巩固练习   1、同学们真了不起,对分数有了这么多了解,那你们来看看这些图,你能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吗。(几分之一,几分之几)   2、看图估一估,阴影部分大约占长方形的几分之几?(课件验证)   比较: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六分之一,你发现了什么?   3、玲玲和丁丁在争论不休,看看为什么?   把一根火腿肠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一定是这根火腿肠的二分之一?   4、出示课件:形状不一样、大小看不出来的三角形,还是平均分吗?   思考题::我们班第一组有6个同学,把他们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分之几?每份是几人?   六、总结收获   这节课即将结束,能谈谈你有哪些收获或体会吗?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 篇三 】   本节课的目标定位是:   1.体验平均分;初步理解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   一、通过对“一半”的认识,理解“一半“的含义   1.说一半是多少:   (1)全班同学的一半   (2)一组同学的一半   (3)一个圆的一半   2.说说一半是怎么分的?(平均分成相等的2分,两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3.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像全班同学的一半是用20表示、一组同学的一半是用5人表示,我们能说清它有多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碰到类似这样一个圆的一半的情况,我们无法用所学的数说清它到底有多大。于是在数学上引入了分数,就象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可以用二分之一,这个分数表示这个圆的一半。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1/2来表示。   4.折一折:在正方形纸上折出二分之一,涂色表示   二、动手操作,理解四分之一   1.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折吗?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交流。   (学生对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认识后,对折四分之一感到很顺利)   3.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3.辨析:哪几个图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说明理由。   三、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   1.折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折一折,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   学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2.折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这时教师也不表态)   4.故事:   猪八戒分西瓜:一次,唐僧派猪八戒前去探路,谁知去了好久也不见回来。于是派孙悟空去找。原来猪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瓜。刚咬第一口,悟空就从天而降。孙悟空说:“我吃西瓜的二分之一。”八戒心里一直想多吃点,听了高兴极了,说:”我可要吃八分之一。”学生这时候就议论纷纷了,到底谁吃的多呢?这下大部分同学认为孙悟空吃的多,因为他吃了西瓜的一半;一些认为猪八戒吃得多。   课件演示:分西瓜(通过直观演示:大家一致认为八分之一比二分之一小。并且学生发现:平均分的份数多了,它的一份就小了。)   5.回到折纸时的分数比较,1/8和1/32的比较,这时候,同学们都笑了,原来不能直接用32与8的比较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认识上提升了。理解了分母越大,平均分的份数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四、练习运用(略)
2023-08-31 00:27:571

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几

1、分数原是指整体的一部分,或更一般地,任何数量相等的部分。表现形式为一个整数a和一个整数b的比(a为b倍数的假分数是否属于分数存在争议。2、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一个事件与所有事件的比例。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分子在上,分母在下。3、当分母为100的特殊情况时,可以写成百分数的形式,如1%。
2023-08-31 00:28:221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怎么讲?

要让学生必须明白:讲分数是要平均分的,从这儿入手应该没有什么问题的
2023-08-31 00:28:3215

分数的初步认识1等于几

解:分数的初步认识1等于2分之2(1=2/2)1等于3分之3(1=3/3)1等于4分之4(1=4/4)等等1等于a分之a(1=a/a)(a为不等于0的自然数)
2023-08-31 00:28:581

分数是几年级学的呢?

二年级开始基础,3年级和五年级也接触,六年级就具体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属于“数与代数”板块的内容,是数概念的又一次拓展。分数概念是学生初次接触的重要的基础知识,学生建立这个概念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小学分数运算的技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是所有的整数、小数计算技巧全都可以在分数的巧算上加以应用,例如乘法的运算定律、提取公因式、字母替换等常用方法。其次为分数简算中独有的方法,包括分数裂项、整体约分法等。扩展资料: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及分数单位不变,分子相加减,能约分的要约分。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即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将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改变其分数单位而大小不变,再按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法去计算,最后能约分的要约分。乘除法:分数乘整数,分母不变,分子乘整数,最后能约分的要约分。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用分母乘分母,最后能约分的要约分。分数除以整数,分母不变,如果分子是整数的倍数,则用分子除以整数,最后能约分的要约分。分数除以分数,等于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最后能约分的要约分。分数除以整数,分母不变,如果分子不是整数的倍数,则用这个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最后能约分的要约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分数
2023-08-31 00:29:071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怎么讲?

1.让学生各自用自己的形式表示出心目中的一半,从而认识平均分. 2.列举更多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知道有些时候,计量物体的数量时不能用自然数表示了,只是1个物体或1个整体的平均分开后的一部分,如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用数表示半个苹果,或一箱苹果平均分成两份,用数表示半箱苹果等,引入新的计数方法—分数. 3.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开,分母表示平均分成了多少份,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
2023-08-31 00:29:281

分数是几年级开始学的?

分数是三年级开始学的。小学数学(人教版)从三年级开始学习分数,人教版(小学数学)从三年级第七单元即是(分数的初步认识)小学分数运算技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所有的整数,小数计算技巧全都可以在分数的巧算上加以应用,例如乘法的运算定律,提取公因式,字母替换等常用方法。知识点1、“平均分”这个词说明了是怎么分的,去掉平均分之后,不是二分之一的关系。2、分数的说法是怎么说的,“其中的一份就是二分之一”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二分之一中其中把那条横杠叫做分数线,把横杠上面的叫做分子,把横杠下面的叫做分母。
2023-08-31 00:29:471

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分数的再认识有什么区别

分数的初步认识,就包括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认识,以及两个分数比大小。分数的再次认识就是要求把单位一平均分成若干部分表示其中一份一份或几份的数,进一步认识了分数的内容。
2023-08-31 00:30:041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优缺点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优缺点如下:一、是分式的运算错的较多。分式加减法主要是当分子是多项式时,如果不把分子这个整体用括号括上,容易出现符号和结果的错误。所以我们在教学分式加减法时,应教育学生分子部分不能省略括号。其次,分式概念运算应按照先乘方、再乘除,最后进行加减运算的顺序进行计算,有括号先做括号里面的。二、是分式方程也是错误重灾区。(一)是增根定义模糊,对此,我对增根的概念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⑴增根是分式方程的去分母后化成的整式方程的根,但不是原方程的根;⑵增根能使最简公分母等于0;(二)是解分式方程的步骤不规范,大多数同学缺少“检验”这一重要步骤,不能从解整式方程的模式中跳出来;(三)是列分式方程错误百出。针对上述问题,我从基础知识和题型入手,用类比的方法讲解,与列整式方程一样,先分析题意,准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问题的相等关系,恰当地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不同之处是,所列方程是分式方程,最后进行检验,既要检验是否为所列分式方程的解,又要检验是否符合题意。《分式》一章在教学上应多用类比的方法,与分数进行类比教学,使学生明确分式与分数、分式与整式等方面的区别与联系,体会分式的模型思想,进一步发展符号感,一定能取到事半功倍之效。
2023-08-31 00:30:121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教材分析

1.质数和合数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是在约数和倍数以及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是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以及约分、通分的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而且能较快地看出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一个数分解质因数。这一节内容中抽象概念较多,而且有些概念容易混淆,如质数与质因数,质数与奇数等。因此这节内容是教学的难点。教学质数和合数概念时,教材通过例1首先引导学生找出1~12各数的全部约数,然后按照每个数的约数的个数及特点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给出质数、合数的概念。同时说明1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通过例2和“做一做”练习判断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以加深学生对质数、合数的认识。然后说明用查表的方法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质数也是一种方法。由于小学用到的质数比较少,所以教材中只列出了100以内的质数表。这些质数不必要求学生都背熟,但是熟悉20以内的质数还是必要的。2.分解质因数教学分解质因数时,教材先通过“观察”(1)中给出的数都是质数,(2)中所给的数都是合数,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两组数能否写成比每个数本身小的两个数相乘的形式,进而得出,一个合数总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从而引出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概念。例3教学怎样分解质因数。教材中分2栏,左边是塔形分解式,右边是算式分解式。由于学生不很熟悉这种表示法,教材中对6的分解质因数专门给予了说明。接着在把28和60分解质因数的基础上,教材中说明什么是一个合数的质因数,以及什么叫分解质因数。然后,教材介绍了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方法。短除法与上面的分解式实质上是一样的,只是形式不同。用短除法便于很快地得到分解的结果,同时,学习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也为用短除法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做准备。在举例之后,教材总结出分解质因数的步骤。到本节教材止,已经出现了约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质因数等概念。其中有些概念学生容易混淆。为此,练习十三中注意安排一些区分概念的练习题。如第3题,要填出横线上的数目,就要应用已学过的奇数、偶数、质数和合数的概念,使学生在对比中弄清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第4题是判断题,奇数和质数,合数和偶数都是易混的概念,通过这道题可使学生分清每个概念的意义,以及这些概念的联系和区别。第6题是为了弄清因数和质因数的联系和区别。第14题则是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与求一个数的约数进行对比练习。一方面弄清两者的区别,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分解质因数的结果求一个合数的全部约数。
2023-08-31 00:30:571

三年级学分子分母了吗

三年级学分子分母了。二年级开始基础,3年级和五年级也接触,六年级就具体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属于“数与代数”板块的内容,是数概念的又一次拓展。分数概念是学生初次接触的重要的基础知识,学生建立这个概念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小学分数运算的技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是所有的整数、小数计算技巧全都可以在分数的巧算上加以应用,例如乘法的运算定律、提取公因式、字母替换等常用方法。其次为分数简算中独有的方法,包括分数裂项、整体约分法等。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及分数单位不变,分子相加减,能约分的要约分。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即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将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改变其分数单位而大小不变,再按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法去计算,最后能约分的要约分。乘除法:分数乘整数,分母不变,分子乘整数,最后能约分的要约分。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用分母乘分母,最后能约分的要约分。分数除以整数,分母不变,如果分子是整数的倍数,则用分子除以整数,最后能约分的要约分。
2023-08-31 00:31:521

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分数的意义的区别?

五年级书上有
2023-08-31 00:32:122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渗透有什么数学思想

理解分数的意义时,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数和形是数学研究的两个主要对象,数形不离,抽象的数学概念借助图形使之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为了让学生理解1/2、1/4时,让学生利用一个圆形纸折一折,进行平均分,说一说1/2、1/4的意义,从而真正理解其意义。
2023-08-31 00:32:261

小学数学(人教版)从几年级开始学习分数?

小学数学(人教版)从三年级开始学习分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即是《分数的初步认识》。小学分数运算的技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所有的整数、小数计算技巧全都可以在分数的巧算上加以应用,例如乘法的运算定律、提取公因式、字母替换等常用方法。2、分数简算中独有的方法,包括分数裂项、整体约分法等。
2023-08-31 00:33:252

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试卷

一、填空题。   1、 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分之( ),写作( )。   2、 把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正方形的( )分之( ),写作( )。   3、 把1分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的( )分之( ),写作( )。3份是它的( )。   4、 2/5是把一张纸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 )份。3/5是把一张纸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 )份。2/5和3/5都是把同样的一张纸平均分成了5份,这样的2份显然比3份( ),所以2/5<3/5。同样道理,5/6比2/6( )。   5、 4/5里有( )个1/5,2/3里有( )个1/3。   6、 7个1/10是( ),4个1/7是( )。   7、 1/8是1个八分之一,2/8是2个八分之一, 1/8+ 2/8也就是1个1/8加上2个1/8,一共是3个1/8,也就是( )。   8、一张纸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它的( )( ) ,6份是( )个( )( ) ,就是它的( )分之( ),写作( )。   9、58这个分数中,( )是分子,( )是分母,读作 ( )。   10、一本书有21页,平均每天看这本书的3页,占全书的 ( )。   11、妈妈买了12个苹果,给哥哥7个,给妹妹5个。哥哥得这些苹果的( )( ) ,妹妹得这些苹果的( )( ) 。   12、5/9是5个( ), 3/7 里面有( )个( ) ,   二、解决问题。   1、东东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2/5,剩下的第二天看完,第二天看了这本书的几分之几?   2、老师加工一批机器零件,第一天完成了任务的7/15 ,第二天完成了任务的3/15 ,两天共完成了这项任务的几分之几?   3、一块蛋糕,小鑫吃掉了它的3/6,小淼吃掉了它的2/6,谁吃得多?一共吃掉了蛋糕的几分之几?   4、修路队要修一条公路,已经修好了这条公路的7/12 ,还剩几分之几未修好?   5、一张长方形的纸它的1/9涂红色,它的5/9 蓝色,没涂色部分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023-08-31 00:35:051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有几节课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实录 1.回顾平均分。 师: 中秋节的晚上, 阳阳和月月在分吃月饼, 咱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 一共有 4 个月饼, 合理地分给两个人, 每人分几个? 一共有 2 个月饼, 也合理地分给两个人, 每人分几个? 师: 像这样, 每人分得同样多, 在数学上叫做平均分。(板书: 平均分) 师: 可是, 月饼只有一个, 还能平均分吗? 生: 能。 师: 如果请你来分, 你打算怎么分? 生: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 2 份, 一人一半。 师: (课件演示不平均分法) 这样分可以说是一半吗? 生: 不是。 师: 怎样分才可以说是一半呢? 生: 平均分。 师: 好, 我来试一试, 是这样吗? (课件演示平均分法) 可见, 只有平均分, 我们才可以说是“一半”。 (课件出示: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 2 份, 每一份是它的一半。) 2、 表示一半 师: 可是, 这一半该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呢? 来, 这个同学。 生: 1/2 师: 同学们, 听说过这个数吗? 生: 听说过。 师: 像 1/2 这样的数就叫做分数(板书: 分数)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分数(板书: 认识) 师: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二份, 这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 1/2, 另一份呢? (也是这个蛋糕的 1/2)(同步演示分数的书写, 分数线、 分母、 分子) 它指的是谁? 你能说说我们是怎样得到这个月饼的 1/2 的吗? 3、 找到长方形的 1/2 拿一张长方形, 先折一折, 把它的 1/2 涂上颜色。(音乐) 学生涂色作品。 折法不同, 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是长方形的 1/2 呢? 生 1: 都是一半 生 2: 都是把长方形平均分成 2 份, 涂色的是其中的一份。 小结: 折法不同没关系, 只要折的是这个长方形的一半, 每一份都是它的 1/2。 4、 练习巩固 判断: 下面哪些图形里的涂色部分是 1/2, 小结: 无论是一个月饼, 还是一个图形, 只要把它平均分成二份, 每一份就是它的1/2。 5、 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生: 1/4、 1/8、 1/3、 1/6……(师板书) 想不想也用一个图形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 请看要求(课件出示: 先折一折, 并用斜线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 行吗? 都迫不及待了, 拿出第二个图形, 开始吧。 (音乐) 汇报: 你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 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 生 1: 我把它分成 8 份, 涂色部分是它的 1/8。 师: 说的已经很好了, 就差两个字了, 生 1: 平均 师: 哦。 想起来了。 他把这个月饼平均分成了 8 份, 每份是它的 1/8。 真好, 还有吗? 生 2: 我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 4 份, 涂了其中一份, 每份是它的 1/4。 师: 行吗? 这个同学表示出了四分之一, 其实每个同学都表示出来了对不对? 这样, 谁都有机会, 把你的作品轻轻地放在桌上, 同桌俩互相说一说, 好吗? 小组内交流。 同学们, 用一个图形表示出几分之一容易吗? 但是, 深入下去你会发现, 其实这里的学问啊, 可不简单。 瞧, 我从大伙那里收集到了 一些作品, 有长方形, 有正方形, 还有圆形。 来, 老师看看谁反应快。 展示作品: 长方形、 正方形、 圆形表示的 1/4 (1) 形状不同, 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它的 1/4? 生: 因为它们都平均分成四份, 涂色的是其中的一份。 (2) 不同的图形, 能不能表示出相同的分数? (能) (3) 那相同的图形, 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 (哪些同学拿到的是圆? 把你的作品高高举起来, 同学们瞧, 这里有 1/2、 1/4、 还有 1/8, 收集作品) 6、 比较分数大小 (1) 展示作品: 圆形表示的 1/2、 1/4 比较它们各自涂色的部分, 你能说出哪个分数大? 生 1: 1/4 生 2: 1/2 1/2 表示哪一部分? (一大块) 1/4 呢? (一小块) 中间用什么符号? (大于号) (2) 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完全相同的圆, 如果用它表示出 1/8, 和 1/2、 1/4 比, 想象一下怎么样? (小) 谁做出了 1/8, 拿出来, 比较一下。 跟你想象的一样吗? 用学生作品验证。 (3) 这是圆形, 那同样大小的长方形、 正方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 老师给每组中发的图形大小相同, 谁表示的分数大? 谁表示的分数小呢? 赶快比一比, 说一说, 开始。 组内比较。 7、 分数的书写。 (1) 认识了这么多分数, 你会写分数吗? 好, 拿出手指跟我一起写一个 1/2。 先写中间一短横, 注意不要写太长, 短横下面写上 2, 写在下面正中间, 短横上面写上 1,同样写在正中间。 会写了吗? 好, 我们来看, (2) 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吗? (书上练习) 能不能? 打开数学书, 翻到 93 页, 找到做一做第一题, 在括号里填上分数。 写完了吗? 谁愿意大声说一说你写了哪 4 个分数? 汇报: 1/3 1/6 1/9 1/8 8、 教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仔细观察你写的这几个分数, 它们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呢? 正如大家都有自己的名字,分数的个部分也都有自己的名字。 想知道吗? 数学课本 94 页的下面就有, 看谁先找到。 找到了 赶紧看看, 看仔细了 , 现在把数学书合起来, 还能说出来吗? 自信的同学, 那就请你把数学书合起来吧, 来, 中间短横, 是? (分数线 板书) 表示平均分 2 是? (分母) 分母是 2 表示平均分成? (2 份) 1 是? (分子) 分子是 1 表示其中的一份。 记住了吗? 那老师考考你, 1/6 的各部分名称是怎样的呢? 关于分数各部分名称, 还有问题吗? 9、 练习 先看图估一估, 再填上合适的分数。 长方形 1 1/3 先估, 课件移动 1/3, 验证长方形被平均分成 3 份。 1/6 先估, 课件移动 1/6, 验证长方形被平均分成了 6 份。 你怎么一下子就估对的? 有什么窍门? 生 1: 1/3 是下面的 2 倍。 借助观察比较估计, 这是多好的学习方法。 下面, 我们再来完整地看一遍, 我们今天所学的分数和以前学习的 1 之间有联系吗? 下一个问题, 还能往下平均分吗? 再往下分, 可能出现几分之一? 生说。 平均分成的份数越来越多的时候, 每一份的大小会越来越(小) 真棒, 下面, 我们再到生活中去看一看, 好吗? 10、 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 图: 法国国旗(1/3) 五角星 (1/5) 巧克力(1/8) 每一部分都是这个图形的 1/3 一起说 每人吃一份, 可以给几个人吃? 11、 播放: 多美滋 1+1 奶粉广告 老师还给大家到来一段广告, 内容大概是这样的, 东东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了四份, 可是转身一看来了八人, 他会怎么办呢? 不着急, 正当他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后,又来了 第九个人他又会怎么办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好不好? 有一个问题, 边看广告, 可别忘了想想广告中的画面让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 行吗? 来, 看谁坐的最直。 好玩吗? 数学课的内容可不仅仅是好玩, 看到广告中的画面, 你能联想到几分之一? 生: 能想到 1/4 从哪个画面中联想到 1/4? 生: 第一幅画面, 蛋糕平均分成四份, 每人吃到一份 生: 能想到 1/8 从哪个面画中联想到的 1/8? 生: 第三、 四画面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 8 份, 每人吃到一份 生: 能想到 1/2 这里的 1/2 是整个蛋糕的 1/2 吗? 生: 不是, 是小男孩手上蛋糕的 1/2 生: 1/9 如果开始就有 9 个人, 平均分成 9 份, 每人就得到这块蛋糕的 1/9? 12、 最后, 老师送给大家两个分数: 1/100、 99/100 。 你们会读这两个分数吗? 它们也可以简读成百分之一和百分之九十九, 于是就有了下面的一句话: 天才, 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 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爱迪生 师: 看完这句话, 告诉我, 如果你想获得 100 份的成功, 只有 1 份的小聪明, 够吗? (不够) 不努力行吗? (不行) 你必须付出 99 份的努力, 才能获得这 100 份的成功。 13、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023-08-31 00:36:191

三上分数的初步认识采用什么学习方式教学

(1)可以先复习万以内数的写法,再引出亿以内数的写法。(2)试写一些数后,可组织学生讨论怎么写含有两级的数,教师集中讨论意见,归纳出:先写个级,再写万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3)教学时,也可从整万的数引入,让学生体会、理解写数的规则。4.关于练习一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第1~5题是配合“亿以内数的读法”的练习题。第1题让学生做数位顺序表,通过让学生自己尝试制作,加深学生对数位排列顺序和数级划分的认识。第2题安排了四组读数练习,每组都是两个数对比出现。通过练习使学生体会:同样的数字放在个级和万级的读法不同,这也为后面学习把大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作了铺垫。第3题呈现了一个情境:小组同学交流不同的读数方法,探索比较方便的读法,体现了由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读数方法。第4题呈现三幅北京景观的图片,让学生正确地读出图下的数,进一步加深对亿以内数读法的理解,提高读数的能力。第6~9题是配合“亿以内数的写法”的练习题。第7题的写数,没有数位表来支撑,让学生直接写出。第8题呈现一组有关生物、地理、交通等方面知识的图片,由学生写出其中的数,素材具有知识性和时代感。第9题是根据数的组成写数,训练学生对数的组成的理解和正确写数的能力。第10~16题是配合亿以内数的读写的巩固练习。第10题呈现了一个读、写数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大数。既可使学生感到有趣,也为教师组织合作学习提供了素材。第11题呈现一组图片,让学生读、写其中的数。图片的内容可使学生了解有关知识,扩大视野。第13题是调查并收集大数信息的题目,培养学生收集数学信息的素养。第15题是判断题,通过呈现的4个数据让学生说出是否合理,不仅了解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培养了学生对大数的感觉,而且训练了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第16题是读、写数的综合练习,难度比较大,但写数的要求以玩游戏的形式呈现,适合儿童年龄特点。
2023-08-31 00:36:291

分数的再认识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分数的再认识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分数的再认识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1、说课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34~36页)的第一课时。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课是学生在三年级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和拓展,本节教材通过创设“拿铅笔”、“看书”等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丰富学生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教材编写有两个特点:一是突出分数的意义的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二是创设了丰富的情境和活动,教材中创设了“拿铅笔”、“画图形”等丰富的情境和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并且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生活中,对于学生来说,已经认识了分数,已经具备了有知识和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抽象思维能力较低。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我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年龄特点,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   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手段: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教学方法。基于本节课的特点: 应着重采用 的教学方法。   2。 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六、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   课前每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圆,代表月饼,通过学生分月饼不仅复习了旧知识,也为下一步教学做了铺垫。   (二)互动探究、学习新知   通过拿笔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   首先让学生猜测如果每个同学拿出自己所带笔的1/2,是否相同。肯定会有两种答案,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验证。   在验证过程中,先叫全班学生拿出所带笔的偶数支。   再是让学生数出偶数支的1/2。   最后全班交流,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1/2对应的整体相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   1/2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三)运用新知,拓展延伸: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比较两本书的1/3不同,使学生认识到:   1/3对应的整体相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   1/3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使认识进一步提升的:   任何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相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   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四)巩固反馈,发展能力   在处理具体练习中,我觉得应该指出的是。   1、画一画中,无论如何画,只要是整个图形的1/4是一个小正方形既可。[这样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分数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练一练第1题重点是分割法、移动法、旋转、合并这些方法的使用。   3、练一练第2题重点体现涂法的多样性。   4、练一练第3题重点除了体现画法多样性之外,还要比较平均分之后,每一个图形的两个1/2是否相同;还要比较这三个图形的1/2   是否相同。这部分其实是“总数相同,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总数不同,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的知识点内容的教学。让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把已经形成的抽象认识,进行了及时的练习和必要巩固和强化。   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节课我不仅注重了知识的教学,同时也注意了学习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在经历猜测、验证、总结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分数的再认识说课稿2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是来应聘小学语数教师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分数的再认识 》(板书)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 分数的再认识 》是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 五 )年(上 )册第三单元分数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通过在(“拿铅笔”、“看书”等 )情境中提出问题,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本课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以后学习真分数,假分数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等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特点以及本节课的地位和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理解分数,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我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索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乐趣。   根据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两盒数量不同的铅笔,电脑课件等。   二、说学情: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五 )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一定的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但是他们需要方法上的指导,在知识方面他们已经认识了单位”1”但对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理解还存在问题,这些都将作为我教学过程中考虑的因素。   三、说教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性和主动性。按照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   四、说学法: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我设计了如下的学法。在自主探究、讨论中,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动口,动手、动眼、动脑,多种感官参与教学,从而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同时采用分层练习法,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探索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在 开课之初我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做一个小游戏:看成语说分数:投影成语,请同学来说分数。如十室九空,一分为二,百里挑一,并说说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以这样的方式导入即复习了旧知,奠定了知识的学习基础,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二)自主探索,加深认识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如下的两个活动   (一)活动1(我拿一盒同样多的铅笔)   先后请两位同学到台前,每人分别从一盒铅笔中拿出1/2,请同学们来猜猜看,他们拿出来的数目相同么?然后向同学展示,结果两位学生的结果一样多,两位学生都拿出的是4枝。   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初步感知整体“1”相同时,同一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相同。   (二)活动2(我拿出两盒数量不同的铅笔)   再请两位同学上台,每人分别从一盒铅笔中拿出1/2,再请同学猜,他们拿出的数目相同么?结果两位学生的结果不一样多,一位学生拿出的是4枝,另一位同学拿出的是3枝。进而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同样是取出1/2,数目却不相同?学生经过讨论得出:整体“1”不同时,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不同。根据学生汇报,我板书。   然后我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本中的主题图,让学生看看他们两人看的书页数一样吗?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体“1”不同时,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不同。   通过以上的探究学生加深了对分数本质的理解,在教学画一画时,我把探究知识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已独立完成并在小组内交流画法,并引导学生汇报总结一   个图形的1/4有多种画法。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教学中,我力求体现由扶到放的思想,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索发现规律进而总结规律。   (三)深化认识,实践应用   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重要手段。为了加深同学们的认识我设计了不同层次(梯度)的练习。   1.基础性练习:完成课后习题练一练的1—3题,主要是通过写一写,涂一涂、画一画、不同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2.应用性练习: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展示出示捐零花钱的情境,以及选一选和分数墙练习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分数的相对性。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3、探究性练习   最后我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一些分数引导学生探究,那个分数接近1,那个分数接近0?   这样有层次的作业体现了教学的循序渐近的原则,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说你学习这节课的感受。组织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回顾和反思,让学生谈谈收获体验。同时我会布置作业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哪些可以用今天所学知识解决的问题,和你的同伴说一说。这样我把学数学的平台从课堂内延伸到生活中体现了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的思想。   最后说下板书设计   板书是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是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为了突出重难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板书,体现了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以上是我的全部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分数的再认识说课稿3   一、说教学内容   《分数的再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内容。   二、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这套教材,分数这部分知识是分两次进行教学的。第一次是三年级的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二次是五年级的系统学习分数知识。在三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认识了整体“1”,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已经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分数的再认识》这一节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学习分数的再认识。教材通过创设“拿铅笔”的问题情境、说一说、画一画、和“你知道吗”来呈现教学内容。让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有了可利用的丰富资源,从而安排合理有趣的课堂教学。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及《课标》要求,我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1) 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   (2) 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数”与“部分”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 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2) 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解释所得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教具准备:两盒数量不同的铅笔,电脑课件等。   学具准备:彩色笔等。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创设情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法与学法的设计着眼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只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并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创设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爱学。   2、学法:   课刚开始,教师就创设“拿铅笔”活动情境:请两位同学到台前,每人分别从一盒铅笔中拿出1/2,结果两位学生的结果不一样多,一位学生拿出的是4枝,另一位学生拿出的是3枝。   并提出问题:这里有两盒铅笔,你能从每盒铅笔中分别拿出全部的1/2吗?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新知。了解了“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也就是总枝数不一样多),所以1/2表示的具体的数量也就不一样”之后,   让学生动手操作,以说一说、画一画、练一练等不同的方式来认识不同的分数,并与同伴交流,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获得新的知识。   四、说教学流程   这节课我是分这样三大块进行设计的:从实际情境引入课题、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将分数应用到实际生活。   1、创设了“拿铅笔”的教学活动引入教学,让学生体会同样是1/2,铅笔的数量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这是因为原有的铅笔总数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   2、创设了利用实物让学生“说一说”的情境活动,联系厚薄不同的“两本书的1/3”展开交流,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   3、让学生通过“画一画”,借助直观图形体会一个图形的1/4都是一个□,但这个图形的形状有可能不同。这样的教学活动,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通过“练一练”,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在每一个活动中,学生不单单是在动口、动手、动脑,更重要的是通过“动的过程”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外在“动”的形式,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感悟更为深刻和完善。这种“动”,不只是学生自己单向的学习,还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5、回到生活,用“捐零花钱”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分数的相对性。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白学数学是为了解决问题,真正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6、通过阅读“你知道吗”,去了解分数产生的漫长过程,了解分数的各种记载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魅力,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认识,激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和兴趣。   7、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评价怎么样?学过今天的知识,你想到哪些分数? (通过小结,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并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分数的再认识说课稿4   《分数的再认识》一课,是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教材通过创设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分数所表示的数量也就不同,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教材先安排了“拿铅笔”活动,使学生体会同样是“1/2”,铅笔的数量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这是因为原有的铅笔总数有的相同,有的不同。然后,教材又安排了一个“说一说”的活动,联系“一本书的1/3”等实际情境展开交流,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画一画”是借助直观图形体会一个图形的1/4都是一个正方形,但这个图形的形状有可能不同。这样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根据教材内容和我班学生实际,我把教学教学目标定为: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32支铅笔、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4个完全一样的基本图形、长方形纸条一张   教学流程:   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分数的相对性呢?本节课我主要通过“拿铅笔”“猜大小”这两个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从物体的多少和大小两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也就是相同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相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相同)。二是整体与部分的具体关系,也就是相同分数所对应的整体表示的具体数量越多(大),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就越多(大),相同分数所对应的整体表示的具体数量越少(小),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就越少(小),相同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一样多,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就一样多。   在“拿铅笔”的活动中,我首先为学生准备了四盒铅笔,分别是8支、8支、6只和10支,与教材不同的是我多准备一盒,其原因是想让学生体会到得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并不是偶然的。在活动的开始,我请上四个同学上台来分别拿出所有铅笔的1/2,这时学生很自然地就发现“都是拿出所有铅笔的1/2,为什么有的同学拿出的铅笔支数相同,有的同学拿出的铅笔支数不同呢?”从而诱发他们去思考、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再解决问题时,让学生经历“猜测----讨论----初步得出结论----验证---总结归纳结论”的一个体验数学的过程,从中体会“整体”不同造成相同的分数表示的大小多少不同。然后明确指出:相同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进一步认识。接着,让学生通过两次观察比较,让学生体会到相同分数在不同情况下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样。   在“猜大小”活动中,我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同一个圆变大和缩小,让学生猜猜这时它的14有多大,让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到整体的变化对部分的变化的影响。   在巩固阶段,我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摆一摆”、“选一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层层深入的引导学生对分数进行充分的再认识。值得一提的是,我把书上的“画一画”改为“摆一摆”,其目的是这样安排既能节约时间,又能弥补学生因为画的不准确带来的负面影响。接着,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吃月饼”一环节,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最后,通过对“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多吗?”这个问题的讨论,深化本节课的知识点。   分数的再认识说课稿5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九册〈分数的再认识〉   (34~36页)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课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知识储备上进行深入和拓展,本节教材通过创设“拿铅笔”、“看书”等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丰富学生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教材编写有两个特点:一是突出分数的意义的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二是创设了丰富的情境和活动,教材中创设了“拿铅笔”、“画图形”等丰富的情境和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二、说教法   “数学课堂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会学。”基于以上理念,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过程,自主思考,总结规律,自我反思,质疑评价是本节课的主要学习方法,真正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感悟数学学习的生命价值,体验学习的快乐。   三、说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   课前每个学生准备不同数量的圆片,叫学生拿出你全部圆片的1/2。你拿了几个?是怎么拿的?通过怎么拿圆片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复习要把圆片平均分,拿出其中的一份,是几个,并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根据学生拿出的个数不同,由学生揭出问题,进行本课的设疑,“为什么拿出的1/2有的相同,有的不同呢?”从而入新课。   (二)互动探究、学习新知   通过拿铅笔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分两次拿铅笔,   首先叫全班学生拿出同样总数6支的1/2是几支?这个活动的目的有2个。一是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知道是把整体6平均分成2份,一份是3支,6支是整体,3枝是部分,二是让学生感悟整体相同拿出的1/2的数出是相同的。   然后叫三个学生到讲台前拿铅笔。从拿出的铅笔数结果,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三人拿出来的不一样多?经过讨论交流,然后台上同学拿出铅笔总数进行验证,原来是铅笔总数不同造成的。然后引学生思考得出结论。总数不同,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接下来是利用对分数的新认识,判断两个小朋友谁看的页数多,笑笑一次能吃完一块蛋糕的1/4吗?   这部分其实是“总数相同,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总数不同,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的知识点内容的教学,通过学生两次数操作发现,让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逐渐抽象的认识,体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结合这个知识点,及时的练习,必要的巩固和强化,能有效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
2023-08-31 00:36:401

分数是几年级开始学?

小学数学(人教版)从三年级开始学习分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即是《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原是指整体的一部分,或更一般地,任何数量相等的部分。表现形式为一个整数a和一个整数b的比(a为b倍数的假分数是否属于分数存在争议)。当分母为100的特殊情况时,可以写成百分数的形式,如1%。分数的注意事项①分母一定不能为0,因为分母相当于除数。否则等式无法成立,分子可以等于0,因为分子相当于被除数。相当于0除以任何一个数,不论分母是多少,答案都是0。②分数中的分子或分母经过约分后不能出现无理数(如2的平方根),否则就不是分数。③一个最简分数的分母中只有2和5两个质因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最简分数的分母中只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那么就能化成纯循环小数;如果最简分数的分母中既含有2或5两个质因数也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那么就能化成混循环小数。(注:如果不是一个最简分数就要先化成最简分数再判断;分母是2或5的最简分数一定能化成有限小数,分母是其他质数的最简分数一定能化成纯循环小数)
2023-08-31 00:36:481

分数的意义 五年级

一、分数的前世今生 (一)分数的产生古代采用绳结计数,有了计算,产生面积丈量土地,从数的产生到现在,数学的发展源于社会进步的需要,分数的出现源于对生活中“不足”的“满足”,是对不足单位“1”的事物的表示,自然数之后,平均分和度量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分数就产生了,并且作为小数、百分数之母,分数还可以分为真分数与假分数,假分数可以分为整数和带分数,整数是特殊的分数,复杂得很。 (二)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对五年级学生学习的要求:学生能掌握分数的知识点,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会思考并能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含的信息,能够分析出一个分数所包含的含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分数问题,并运用分数知识加以解决,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分数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分数相关的学习活动。 (三)分数的意义的作用 《分数的意义》是承前启后的一课,在此之前,学生通过《分数的认识》等已经认识分数,可以写和读分数,此后,学生将学习分数的具体运算与实际生活联系解决实际问题,分数本是抽象的数,《分数的意义》是要解释分数为什么是分数,把分数由抽象化为具体,在整个小学阶段是小学生对除了整数以外另一种表现形式的数的认识的开始。二、教材中的分数 (一)同一标准下的不同教材中的体现 6种不同的版本(人教版、青岛版、浙教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教材均在三四年级安排《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五六年级《分数的意义》打基础。 (二)关键知识点 《分数的意义》三个关键知识点:1、单位“1”;2、分数的意义;3、分数单位。为更好的实现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的成分理解,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单位“1”、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之间的关系,(1)单位“1”不同,同一分数,分数所包含的实际数量也不相同(2)单位“1”相同,分数不同,实际包含的数量也不同(3)实际包含数量相同,单位“1”不同,分数也不同,这三种角度旨在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三、分数概念 分数作为小学数学核心内容之一,对小学生来说既有学习难度又有思想高度,儿童分数概念的发展经历把分数表示成两个互相独立的自然数、“部分-整体”的关系以及把分数表示成两个数的比三个层次,分数概念的发展经历平均分的认识、对单位“1”的认识、分数是一个数的认识几个阶段。四、APOS理论 Apos理论将学生建构数学概念的心理过程分为操作、过程、对象和图式四个阶段,操作阶段是通过外在具体行为感知概念,过程阶段是对上一阶段的具体行为进行不断加工与反思、概括概念本质属性,对象阶段是学生已经认识到概念本质、在头脑中内化,图式阶段是学生将从前三个阶段获得的认识与原有认知之中相关概念进行同化、顺应并联结整合构成新的完整图式,与Apos理论四个阶段相对应,即创设情境-反思操作活动-概念巩固与运用-概念联结。依次对应于Apos理论操作、过程、对象、图式四个阶段。五、学生分析 (一)小学生智力特征分析 分数知识涉及3-6年级学生,中高年级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逻辑思维能力有所提高但还缺乏抽象思维不能进行抽象的语言推理,对概念的理解属于“经验型”必须依靠具体事物的支持,学生在一年级就有了关于分割活动的感知、有了乘法思维的萌芽以及简单的守恒观念,但都只是直观的感性经验,没有形成思维中的具体概念。从知识基础来看,学习分数知识之前学生对万以内的整数已经熟悉,并在数字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但从整数过渡到分数对于它们来说不只是概念的深化与拓展,更是思维能力的提升,分数除了书写形式和读法与所学知识存在差异之外表示的意义也会因为问题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教学活动需要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展开。 (二)小学生非智力特征分析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学习对象的兴趣程度是学习动机的主要来源,中高年级学生的兴趣不再完全是由事物本身的特点引起,更多出自于某些自身需要引起,兴趣的稳定性也相对较好。因此对于分数概念的教学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其次小学生对于世界万物都充满好奇。有较强的参与性,教师要带领学生去探索发现新知,解决问题,如果能够顺利解决问题他们便会信心倍增,如果遇到困难和挫折他们会产生畏难情绪,这就要求教师有很好的耐心去引导、鼓励学生,最后小学生的有意识注意、观察力、记忆力等都还处于发展阶段,容易受学习对象本身特点及外界因素干扰,自我调节能力较差,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概念的形成,使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概念,建构概念,感受数学的魅力。
2023-08-31 00:37:151

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同一个纸片为什么用不同的折法,产生的不同的形状,都可以用1/2来表示呢?

因为对称轴将这个图形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所以他们总是想等。前提是规则图形中。
2023-08-31 00:37:232

小学数学

70*25-15*50=35*50-15*50=(35-15)*50=20*50=1000
2023-08-31 00:37:333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一】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目标:   1、理解分数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分数的概念。   2、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3、培养学生在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中,正确地理解分数的概念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教学关键:使学生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并形成表象。   教具学具的准备: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由分月饼不公平,引出“平均分”;把一个月饼分成大小的不一样的2份,不公平,再次强调“平均分”;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引出“一半”,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数进行表示,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1/2的意义和读、写。   (二)认识1/3的意义。   (三)概括分数的意义并叙述几分之一。   (四)折纸游戏,补充分数的意义。   (五)引出分数的概念。   (六)自学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并指生汇报。   三、巩固练习(闯关游戏)   第一关:考查分数的读法。   第二关:看图写分数,并说理由。   第三关:判断涂色部分能用分数表示吗?   四、全课总结   这一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五、拓展升华   分数在生活中的运用,以班级人数为例,每个学生是班级人数的几分之一,培养学生的班级荣誉感。   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下课后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分数表示,回家后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好吗? 【篇二】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课题:数学广角——搭配问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12页例1及练习中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搭配现象,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数学活动,提出不同的搭配方案。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符号化思想,以及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搭配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怎样搭配可以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金色的秋天即将过去,一只蝴蝶在草原上忙碌,它要干什么呢?   原来它是受了智慧老人的差遣,要去给百变小樱送一封信。小樱会不会让我们看信的内容呢?   噢,是智慧老人邀请她到数学城堡去呀!   二、讨论合作,探究搭配方法   1、尝试猜想。   小樱带了2件上衣,3件下装,如果她每天都想有不同的搭配方法,她可以不重复地穿几天?   2、思考讨论。   (1)引导思考:用2件上衣和3条下装搭配,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你可以想一想、画一画、甚至算一算,用最简便的方法把各种穿法快速记录下来。   (2)独立思考,尝试表示。   (3)小组交流: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参与指导小组活动。   3、展示汇报:现在哪组来汇报?你们是怎么想的?用什么方法记录的?请不同表示方法的学生在实物投影上展示说明,其他学生评价。   预设学生的方法可能有:(1)数字表示;(2)文字表示;(3)符号或图形表示:(4)计算。   4、观察比较   (1)刚才我们展示了这么多表示办法,你觉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小结:经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发现,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先定衣服,再配下装,第一件衣服可以配3天下,第二件衣服又可以配3天下装,一共有6种搭配方法;另一种方法是先定下装,再配衣服,第一条下装可以配2件衣服,第二条下装也可以配2件衣服,同样地第三条下装又可以配2件衣服,一共也是6种搭配方法。可见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课件演示)   (2)刚才同学们还想出了这么多记录的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看来有顺序地连一连、排一排能帮助我们不重复、不遗漏地把所有的搭配方法找出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像我们刚才说的穿衣服时不遗漏、不重复、有序就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数学问题——搭配问题。   板书:搭配   5、拓展延伸   (1)如果小樱想在数学城堡里待一星期,她能不能做到每天都有不同的穿法?那该怎么办?   (2)请你帮她增加一件上衣或者一条下装,想一想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用你最喜欢的方法把它们记录下来,然后和同桌交流。   请不同方法的学生汇报,其他学生评价。   如果在前面学生没有想出用算式的方法,在这里教师可适当引导,使有能力的学生初步感知。   6、感知提升   如果带4件衣服,3条下装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法?如果5件衣服,4条下装呢?6件衣服,6条下装呢?   三、综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1、密码门   带好行装,小樱来到了数学城堡,哎呀,数学城堡的门是密码门,她是头一次来,不知道密码,怎么办呢?   这时智慧老人告诉她,密码是一个两位数,十位上是2、4、9中的一个,各位上是3、6、8中的一个,密码可能会是哪些两位数呢?你能帮助小樱把所有的情况都罗列出来吗?   学生独立尝试、汇报评价,教师板书。引导学生得出两种不同的有序思考的方法:先定十位上的数字,再配个位上的数字;先定个位上的数字,再配十位上的数字。   2、选定路线   小樱进了城堡的门,智慧老人要她到数学乐园去找聪聪和明明,她有几种不同的走法呢?   先指导学生看懂图,学生在书上画一画,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讨论交流。指名展示汇报。   3、拍照   小樱到了数学乐园,见到有几个小朋友争着要和聪聪、明明拍合影呢,他们每人都要和聪聪、明明单独拍照,小樱的魔杖能拍10次,够吗?   如果小樱也要和聪聪、明明各拍一张合影呢?   4、选择交通方式   拍完照后,聪聪、明明问小朋友们最想上哪儿的大学,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回答呢?   是呀!北大、清华是很多学生们向往的大学,希望你们努力学习,能到那儿去上大学。北大、清华都在北京,如果从银川到北京,我们可以怎样去呢?出示课件。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篇三】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2~133页第4~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两个简单分数的大小。   2、会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教学重点难点】   读、写分数,比较两个简单分数的大小。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这节课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会比较两个简单分数的大小,能熟练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二、复习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1、(1)做期末复习第4题。   (2)说一说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3)以为例,说一说分数各部分名称,并说明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   (4)用分数表示图中的空白部分。   2、做期末复习第5题。   (1)学生做在书上,米、米表示什么?   (2)补充练习:   7分米是()米;56分米是()米。   6厘米是()米;28厘米是()米。   3、做期末复习第6题。   (1)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2)说—说○、○是怎样比较的?   4、在()里填上合适的分数,再比较它们的大小。   三、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1、(1)做期末复习第7题。   (2)补充练习   2、(1)甲乙两个工程队修一条铁路。甲队修了这条公路的,乙队修了这条公路的。两队共修了这条公路的几分之几?   (2)小明从家到学校路程是千米,他已走了千米,还剩多少千米?   学生列式计算,指名板演。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你认识了分数哪些知识?   【作业设计】   填空:   (1)是()个。   (2)是()个。   (3)米是()个米。
2023-08-31 00:37:431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第5单元——第9单元)

【 #三年级# 导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养成严谨的思考的习惯,对一个人的以后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信息时代,可以说,数学与任何科学领域都是紧密结合起来的。以下是 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第5单元——第9单元)》,希望帮助到您。 【第5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   半时=30分   60分=1时   60秒=1分   30分=半时 【第6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1、估算。(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如497×7≈3500)   2、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   速度×时间=路程   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5、(关于“大约)应用题:   ①条件中出现“大约”,而问题中没有“大约”,求准确数。→(=)   ②条件中没有,而问题中出现“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③条件和问题中都有“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第7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1、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3、①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②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4、①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和分子相加、减。   ②1与分数相减:1可以看作是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第8单元:可能性】   1、不可能和一定都表示确定的现象。可能表示不确定的现象。   2、请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说一说。   ①一定:太阳一定从东边升起;月亮一定绕着地球转;地球一定每天都在转动;每天一定都有人出生;人一定要喝水。   ②可能:三天后可能下雨;花可能是香的;明天可能有风;下周可能会考试。   ③不可能: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升起;地球不可能绕着月亮转;鲤鱼不可能在陆地上生活;   我不可能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东西;空中不可能盖楼房;我不可能比姐姐大。 【第9单元:数学广角【搭配】】   无论是物体搭配,还是数字搭配,都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规律依次进行搭配。   【排列】和【组合】的一些基本方法:图解、连线、列表、计算等   【掷一掷】:统计方法:①画“正”字统计②画条形统计图统计   可能性:谁的数量多谁摸到的可能性就大(经常、偶尔、差不多)
2023-08-31 00:38:351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二数学日记怎么写

  每当我走进校园,眼前就会出现十分醒目的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一句话,那就是“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是啊!在生活中我们总也离不开数学,如果不学习数学,就会闹出许许多多的笑话。  就拿我两年前发生的一件事来说吧!那天,我起得早,妈妈让我帮她到楼下去买些早点,说完我就带着五元钱下楼了。来到楼下,买了早点,就付了钱。老板说:“这些总共是二元五角,我找你二元五角。”说完,就把钱交给了我,我见了,连忙说:“不对不对!你少给了我一元,应该找我三元五角才对呀!”老板听了,傻了眼,犹豫了一会儿,对我说:“小朋友,是你算错了,就是找你二元五角呀!”我一听,急得争了起来:“叔叔,是您算错了,明明就是三元五角嘛!”一旁的老板娘见了,用一口带有生气的方言,对我叫道:“瞧这孩子,年纪不小了,怎么连最基本的算术都不会!”在那儿吃饭的人听了都“哈哈哈”地笑了起来,我看了看,难过地跑回家,把事情的前因后果都告诉了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听了,也笑得前俯后仰,我生气地说:“连你们都笑我!”爸爸连忙解释道:“不是我们爱笑你,这是因为你没理解,没去思考数学中的‘元角分"。那我问你两张五角等于多少。”  “一元。”  “那两张二元等于多少?”  “当然是四元喽!”  最后,我终于在爸爸的解释中明白了自己的不认真。从此我再也没犯过同样的错误。  这个笑话,我都不会忘记,它给我一个教训,永远印在我的脑海里。  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学数学,数学可不是那么简单的家伙。学后一定要记着: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
2023-08-31 00:38:441

求一张四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好的练习题!谢谢了!!

一、填空: 1、35里面有( )个15;68是6个( );4个17是( )。 2、1元的110是( )角,2米的12是 ( )分米;1吨的12是( )千克。 3、计算74-88时,这样想:7个( )减去4( ),剩下( )个( ),即( )。 4、把一个西瓜( )分成四份,每份是( )。 5、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三次,打开后每份是这张纸的( )。 二、直接写得数。 35+=88 24+=77 41+=55 431-+=66 11+=33 41-=9 121++=555 32-=44 25+=66 三、判断。 1、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等于1。( ) 2、把一个蛋糕分成8份,取其中的两份就是28。( ) 3、14和15相比较,因为45,所以1145。 ( ) 四、比较大小: 26_____27 310_____38 45______15 46_____ 49 1 _____44 13_____12 33 _____ 55 1_____ 23 68_____77 1-26_____47 五、列式计算。 1、38比一个数少48,这个数是多少? 2、比26多46的数是多少? 六、解决问题。 1、合唱队有13是男生,女生占了全体的几分之几? 2、一条丝带,莉莉剪下它的37,红红和华华各剪下了它的27,这条丝带剪完了么? 3、一个蛋糕,妈妈吃了它的26,剩下的要全部分给哥哥和弟弟,哥哥吃了几分之几后,弟弟可以吃到16? 4、有1吨钢铁,上午运走了38吨,下午又运来了28吨,现在有几分之几吨? 5、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块,吃掉其中的5块后还剩多少个西瓜?
2023-08-31 00:38:541

分数的意义课堂实录

分数的意义课堂实录如下:“分数的意义”这部分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四年级的《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学习之前,我通过对个别学生进行谈话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还是在原来的框框里出不来,只停留在“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这样的认识中。学生仅认为一个就是单位“一”。对什么是分数并没有过深入理解,而只是浅显表象的理解,而对一些事物等都可以当作单位一时,很疑惑,而这也让我对本堂课的教学感到十分困惑。这堂课我应该教个孩子些什么?本堂课的重点究竟是什么,我要如何突破重点?……带着一系列的困惑,我再次认真阅读了教学参考,并通过各种渠道搜索有关本节课的课堂实录和案例设计及分析。最终明确了“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正确地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对具体情境中分数的意义做出解释,分数的产生学生都知道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而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因此,课中我能紧紧抓住本课的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引导学生领悟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2023-08-31 00:39:021

分数的意义课后评课简短

分数的意义课后评课简短介绍如下:一、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内容,本节课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一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也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以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二、学情分析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概念中较抽象,难理解的内容。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的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学生虽然对分数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学过长度单位、货币单位间的进率,但理解小数的含义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说出小数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小数的读、写 方法 ,并正确能读写小数;过程和方法目标:经历观察、测量、猜想等学习活动,感受、体验小数产生于生活,感受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小数的计数单位,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难点:小数的意义的探究过程。五、教法、学法教学方法 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完成目标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组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选择了尝试法、引导发现法等方法。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2023-08-31 00:39:461

三年级上册数学思维导图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怎么画

请点1思维导图的构建模式,都是先确定一个中心主题,引出子主题,对子主题再分层次。下面以一个小学数学的知识点为例,画一幅思维导图。2用最简洁的语言确定要画的数学主题。下面我们以“角的度量”为例。3角是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所以我们先了解射线。4由射线引出线段和直线,比较三者之间的异同。5下面把关于角的重要知识点,在思维导图上把关键词标注出来。6这个思维导图里,我们知道由角引出了射线的定义,我们可以在角和射线之间,画一条关系线,方便我们把知识点串联起来。注意事项利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点,把它们之间的关系,用最简单的方法表示出来是关键。思维导图完成以后,不断的反思、总结,思维导图才能越画越好。
2023-08-31 00:40:121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教案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义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写一写、折一折、涂一涂等体验中理解单位”1”,感受什么是分数,进而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单位”1”的建立   学具准备:学具袋(圆形纸片1张、长方形纸片1张、一分米棉线1根、水蜜桃图片5个、火柴棒12根、同一样式的纽扣8个)   教学过程:   一、单位“1”的意义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数字1。   师:这是几?表示什么?能具体说说可以表示1个什么吗?   学生回答(1个苹果、一张白纸、一根绳子、一群羊、一个学校的全体学生……)   师:对于数字1如此丰富的意义,老师可以给它加上引号,起名叫作单位“1”。   师:取出学具袋,倒出其中的学具,分一分、说一说,哪些能用单位“1”表示?   【评:开门见山教学单位“1”,突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单刀直入式的导入无疑是本课亮点之一,不仅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其分一分、说一说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体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师:我们可以把单位“1”怎么分?   师:以前我们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分数,研究“分数的意义”。(教师板书课题)   师:用以前所学的分数的知识,分你手中的单位“1”,你能得到哪些分数?   学生操作,组内交流,各组推荐汇报。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对不准确的地方要加以修正,尤其要强调“平均分”,尽量做到不要重复别人的发言内容。   【评: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了学生,教师将几种学具材料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操作用分数表示,既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又在不知不觉中为新知的构建架设桥梁。】   二、研究分数单位   师:你们想研究别的分数吗?   教师出示1/○   师:这是分数吗?你会读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师:请大家拿出12根火柴棒,分一分、说一说,看看可以有多少种不同方法来表示1/○ ?   学生操作,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示。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2 →6根、1/3 →4根、1/4 →3根、1/6 →2根、1/12 →1根。   师:你又发现了什么?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知识!   【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犹如一枚枚石子投进蓄势已入的湖里,激起了层层涟漪,让学生在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中自主探究、积极合作,足以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行云流水般的分数单位的教学全无例行公事,思路闭锁,空间狭小之嫌。正所谓“灵感总青睐有准备的头脑。”】   三、深入研究分数的意义   教师出示○/○   师:猜猜看,老师想让你干什么?   教师出示要求:   分一分(选择合适的学具表示这个分数)   画一画(用简单的图形来表示这个分数)   折一折、涂一涂(选择合适的学具,用折叠、涂色的方法表示这个分数)   说一说(组内互相说说这个分数)   学生动手操作、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各组推荐学生汇报……   【评:遵循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规律,问题设计得精且极具开放性、挑战性,以丰富的操作实践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注重学生感性认识,学生真正在“做数学”。】   师:关于分数的知识,以前我们学习过一些,在课前我们也通过自学课本、查阅资料、请教别人,你现在知道多少分数的知识,能告诉老师吗?   学生回答……   师:让我们看看数学书上专家是怎样说的?   学生看书、圈划、摘读,组内交流。   师:什么是分数单位?我们刚才研究了吗?35 的分数单位是什么?有几个? 7/12 、11/20 呢?   【评:教者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熏陶。在设计时,教者注意到学生自我获取信息能力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课前自学课本、查阅资料、请教别人,了解分数的有关知识,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分数的写法   师: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已经知道同学们会读分数了,想写吗?   师:会写的请到黑板上在任意位置任意写一个你喜欢的分数,比一比,看谁写的规范好看。(学生一拥而上,在黑板的上上下下写下大大小小、各不相同的分数。)   师:生活中人们常用分数来进行描述。谁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黑板上这些分数的?你愿意说哪个就说哪个?   学生汇报……   【评:教者不再将黑板视为教师神圣的领地,把板书的权利回归学生。黑板上每个分数后面都藏着那句经典的概念,学生的交流无不是将已经获得的主观印象投射在所写的分数中,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学生的求异的心态无时无刻不让其他学生处于活跃的互动之中。】   师:你觉得谁写得规范好看?写分数是要注意什么?分数有几个部分?能结合具体分数说说各个部分表示的意义吗?   【评:生成性的课堂评价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强烈地拨动着思维之弦。】   师:下面请同学们练习写分数,比一比谁写得规范好看?任务是8个。   学生在写分数的过程中教师突然叫停。   师:数一数,你写了几个分数?你能用刚学的分数说一句话,让大家猜一猜你完成的情况吗?   师:对于分数的意义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可以提问。   学生质疑,学生解答,教师补充。   师:关于分数的知识你掌握的情况如何,你能用今天学习的分数的知识说一说吗?   (如果学生说出类似5/5 这样的分数)   师:这是一个特殊的分数,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研究。   【评:学以致用,在应用中赋予数学活力与灵性,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数学学习活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所谓“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总评:   纵观本节课,有以下特色:   1、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讲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本课设计淡化形式,注重实质,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过分刻意地去体现数学教学的严谨性,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性来体现教学的严谨性。整节课教师都没有将“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这句严密、枯燥、抽象的话语塞给学生,但是整节课彻头彻尾都紧扣“分数的意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苦心经营,匠心运作。   2、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现在的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接触到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他们能够用不同的生活来感悟书本。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同时数学又必须回归于生活,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赋予活力与灵性。本课设计注意到数学的教与学紧密联系生活,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意义和充满意义,注重现实体验,力避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体现生活中教学相长的互动关系,大胆改革教材的例题呈现方式,“跳出教材教数学”。   3、强调合作,知识增殖。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育应该“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课设计做到均衡学生差异,组建合做学习小组,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思考和表现的机会,多些成功的体验,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使每一个学生不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对所在小组中的其他同学负责,形成人人教我,我教人人,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合作中完成任务,没有把学生当作所谓新教学方式的道具,实现知识在交流中增殖,思维在交流中碰撞,情感在交流中融通。   4、以人为本,注重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以人为本”的理念决定了数学教学的目标指向:适应并促进学生的发展。本课设计时注意从学习者的角色去分析学生,以了解什么知识是学生最需要的,什么学习方式是学生最喜欢的,积极寻求以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所需要的知识。   5、注重体验,培植兴趣。   学生学习的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本课教学中的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写一写、折一折、涂一涂为学生提供了高频率、多维度、深层面的体验,我们的学生在学习时感到了乐趣,体验到了成就感,激励他们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与研究。
2023-08-31 00:40:271

五年级下册数学的分数的意义,孩子总是无法理解。比如说,一堆苹果60个,它的1/5是多少?

你可说1/5就是平均分成5份,每一份的数量。
2023-08-31 00:40:502

分数的认识 承载着什么思想方法

一是改变分割的方式、一张纸?、建立分数概念的重要前提,甚至误认为单位 “ 1 ” 就是自然数 “ 1 ” ,把平均分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 2 份。分数具有多重意义,二是表示两个量相除的结果(商),取 1 份,如把一个苹果,也可以表示由多个事物组成的整体、一个图形,有些教师重“ 1 ”不重“单位” 、一筐苹果,产生于 “等分割及再合成其份数的活动” ,如一个国家、体积大小,分步推进,要充分运用直观和形象的手段,感悟意义,在分数概念中,深刻地了解分数的意义,不要仅局限于学生熟悉的,三是表示子集与集合的关系,建立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正确地建立分数概念;?,用单位“ 1 ”表示、逐步抽象概括的分数概念教学中不可疏忽的几个问题 分数是小学数学中的核心概念。 三,也是小学阶段比较抽象,还要适当从宏观世界举些例子,取 1 份、大小)、有层次的操作活动、单位意识、复杂的数学概念,五是表示数轴上的一个数值或点。其实,为牢固地建立分数概念夯实基础,不改变平均分的实质,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深刻领会分数的意义:一是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学分数时,都可以看着一个整体。因此。如,它体现了数学高度抽象概括的特征,逐步形成,如平均分割一个蛋糕。正确地认识单位“ 1 ” 。但是,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称为 ‘分数" 。 ” “ 单位 ‘ 1 " ” 应为“单位” 、全世界,体会分数概念共有“除的意涵”的不变性。在实施分数概念教学中;平均分成 4 份,也可以竖着对折,全面、质量轻重?,我们一定要让学生经历实际操作或心理操作等分割及再合成其份数的活动、一筐苹果(可改变容器,有的甚至存在一些错误观点。其实;通过这些有目的,我们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微观世界到宏观世界去认识单位 “ 1 ” ,不论其数量多少。强化学生的整体意识、有重点,并不意味着要让学生一下子认识;第二阶段分割不同的离散量;第三阶段综合对比分割不同的量,了解其各种不同的表征方式,对于建立分数概念至关重要,灵活地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取 4 份?,不断完善分数的意义。 二,操作活动注意“三变三不变” 。 单位“ 1 ”实际是指“整体量”或“单位量”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动手操作,四是表示两个量的比较结果(比值),不改变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夯实基础,突出重点,正确建立分数的概念、常见的的事例,以后遇到分数能够根据其在具体情境中的意义、分数不仅仅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小学分数教学中往往只关注和强调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第一阶段分割不同的连续量;?, 1979 年版的《辞海》就将 “分数” 定义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形成分数概念,单位“ 1 ” 的 1 不加引号,取 2 份、完善对分数的认识。分数的这一意义也是分步扩展;都平均分成 4 份,在分数意义教学中。三是改变平均分的份数和取的份数,可以横着对折,值得重视和研究,一些物体等等。 单位“ 1 ”不仅表示一个,我们称它为单位“ 1 ” ,经历平均分一个量、一条线段?,分数具有多重意义,但只要分的每份的大小都相等;(可改变其形状。二是改变分割的对象、单位“ 1 ”不能重“ 1 ”轻“单位” 单位“ 1 ”是给分数定义,这是分数概念发展的基石、一个计量单位。 一。引导学生在不同意义情境下、数量)、整个地球,不改变整体的实质,逐步扩充分数的内涵;平均分成 8 份,全方位地认识分数: “把单位分成若干等分。一个物体;?,应当按照教材的安排。特别是分数的初步认识阶段、不可淡化经历等分单位(整体)的过程 分数的原始意义。在此基础上。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是分数的基本意义;?,如把一张圆形的纸平均分成 2 份。笔者听课调查发现;都可以把它看作一个整体,有些教师对分数的内涵及思想方法的理解往往模糊不清,还可以沿对角线斜着折。分数是一个过程性概念,如一盘,务必要教扎实,理解其不同的内涵
2023-08-31 00:41:051

小学数学教材中是先系统学习小数还是分数?为什么?

北京版是先学分数再学小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在数学第六册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在第六册第九单元。只是一些读写,意义,大小比较 和 简单的同分母的加减法和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
2023-08-31 00:41:142

小学几年级开始考试成绩打分数

分数的计算是从三年级开始学习的。以苏教版教材为例,分数的初步认识在三年级,在具体教学当中,已经初步接触到了分数计算的简单知识,稍复杂的分数加减法计算是在五年级第二学期,分数的乘除法计算是在六年级的第一学期,不同年级涉及到分数知识的层次不同,建议学习分数计算相关知识,要从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单位入手理解,提升学习的效果
2023-08-31 00:41:511

认识分数评课稿优缺点

认识分数评课稿优缺点:听了许xx老师的这节《认识分数》(《分数的初步认识》),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许老师的准备十分充分,为了准备好这节课,她付出了很多很多,教学态度十分严谨,值得我学习。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特色:一、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兴趣。整节课思路清晰,环环相扣。首先从学生野餐这样具体的生活实例引入课堂内容,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也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怎么分?平均分。平均分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很多老师在上本课引导学生说出“平均分”时费了很大的力,分数就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才出现的。许老师这里引导得好,学生很容易就得出并会说了。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新的一个数二分之一表示。引入很自然,很到位。二、动手操作活动,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在构建“二分之一”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折一折长方形的纸片,画一画折痕;构建“四分之一”时,让学生动手折一折,画一画正方形的纸片。到最后的放手让学生创造“几分之一”,在圆形纸片上操作。在整个表象的建立中,层层深入,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活动中学习。三、内容丰富,练习设计富有趣味性。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在构建完“二分之一”的表象后直接插入联系巩固,判断是否二分之一。在圆形纸片中创造“几分之一”后,适时地进行了分数的大小比较,让学生对分数大小初步有了概念。最后,能够联系生活实际中的众多实物,挖掘生活中的“几分之一”,体现了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整个课堂教学设计中,似乎课的容量有些大,导致最后的分数大小比较这一块内容想要涉及却涉及不深。许老师作为新老师,在对学生的因势利导方面做得不够,不能及时灵活的将学生的信息融为自己想要的信息,这一点我也正在努力当中。
2023-08-31 00:41:581

分数的乘法几年级学的人教版

小学数学(人教版)从三年级开始学习分数,学习内容为《分数的初步认识》。小学分数运算的技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所有的整数、小数计算技巧全都可以在分数的巧算上加以应用,例如乘法的运算定律、提取公因式、字母替换等常用方法。2、分数简算中独有的方法,包括分数裂项、整体约分法等。分数计算方法:分数的单位是1。5/8的分数单位是1/8。它有5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加上3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等于一。分数单位是指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一份的数,也就是说分子是1,分母是正整数的分数,5/8的分数单位是1/8,共包含5个同样的分数单位,再加上3个同样的分数单位等于1。
2023-08-31 00:42:221

孝道文化经典语句

孝道文化经典语句如下:1.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曾子。2.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出自《大学》。3. 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维吉尔。4.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慈善的价值在于它比任何别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赖。——罗素。5. 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培根。6. 一个天生自然的人爱他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人定爱他的父母。——林语堂。7. 在幼童的心和口里,母亲就是上帝的代名词。8. 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9. 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10.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罗素。11.大孝终身慕父母。——孟轲。12.子孝父心宽。——陈元靓。13.家贫出孝子,国乱识忠臣。——《名贤集》。14.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恶的人。——鲁迅。15. 忤逆不孝矣,三世果报然。——《劝孝歌》。16. 首孝弟,次谨信。——李毓秀《弟子规》。17.勿以不孝身,枉着人子皮。——《劝孝歌》。18.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19.动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过于诚。——何铸。20.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2023-08-31 00:34:231

ar实景导航收费吗安全吗

不收费、安全。ar实景导航是具有三维实景的导航系统,在使用ar导航时需要连网,使用流量就可以进行导航,是不收费的,并且由于AR实景导航提供实景影像,使得用户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到当前所在位置和周围环境,能够更好地规避出行中的安全隐患,非常安全。
2023-08-31 00:34:241

2010年11月朝鲜半岛危机爆发以后美韩军演日美军演对中国的影响

瞧不起咱中国!
2023-08-31 00:34:253

缅怀先烈……具体有哪些

百年回眸, 悠悠岁月, 旧中国,列强欺凌, 主权沦丧,山河破碎,生灵涂炭。 面对中华民族—— 毕生最大的耻辱与危难, 多少仁人志士 慷慨悲歌,前仆后继, 浴血奋战在革命的最前线。 是他们让中国从东亚病夫中 毅然走了出来 是他们改写了中华民族 百年的悲惨历史 是他们抛头颅,洒热血 在雄壮的战鼓声中浴血奋战 为中华民族取得了 一个辉煌的胜利。 美好的现实正是革命先烈 所期待和为之奋斗不息的境界。 血与火的革命 与今天如火如荼的建设 相辅相成,浑然一体。 大地春色 融入了无数先烈的 热血和生命。 不是有人说过, 给他一个支点, 他就可以撬动地球吗? 那么,有了爱国奉献精神, 我们伟大的革命先烈, 就能日月当鼓, 银河作弦, 奏响叱咤风云的生命礼赞! 我们不会忘记, 不会忘记, 经受到无数疯狂屠杀, 和深重灾难的中华民族, 有一副高昂的头颅, 一副坚挺的脊骨, 一双喜马拉雅山壮厚的肩膀, 一身黄河长江奔腾不息的血管。 昨天, 我们曾经, 托起五千年的文明, 托起过长城、故宫; 今天, 我们必然能用十三亿双手臂, 托起明天的太阳, 托起通向月球、金星、火星 宇宙每一个角落的 火箭、卫星和人造飞船……
2023-08-31 00:34:211

在市级纪委工作的待遇如何?

在市级纪委工作的待遇工资还是不错的,比较稳定,一般年收入可以达到10W。工作肯定是比较忙的,不过也比较舒心,不用求人办事,有的室主任连市委办都不给面儿,市委办要个文件都请市委办来拿,嘴上虽然是恭敬,但你想想除了市纪委还有几个单位有这么大架子?而且市委办还真的会过来拿。收个文件快的很,一个电话就稳当,不用多次求告协商协调,不是太大的事不用发正式文件,不像有的弱势部门,发正式文件人家都爱答不理——工作上舒心。另外,市纪委机关虽然忙碌,但外驻的纪检组就轻松了,虽然组长往往要求身正正人,上下班不许赖虚的,但工作上基本就是按部就班,规定动作完成了,就轻轻松松,毕竟大多数单位都是守纪律的,不会给你来事,给你来事,挨批的是他们,你没事做,他们才安心不是?
2023-08-31 00:34:201

出游的旅行方式有哪几种

每个人选择出游的想法都是不一样的,对于出游的想法有的人是为了放松心情,减轻因为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压力,而有的人则是为了能够在放松的同时锻炼身体,对于很多人而言,出游的形式才是最主要的,总共有几种出游形式呢?该如何选择这些出游形式呢?成为了不少人关注的话题。一、大巴对于很多地方交通都非常便利,自由行完全没问题。但公共交通的时间比较长,不适合时间较紧的朋友。而大巴就成为很多人的不二选择。二、自驾自驾游非常方便,但是在出现之前除了检查车的性能之外,还需要考虑此次出游的地方到底是山城还是海边,要知道山城其实对车子的损害还是比较大的,而且开车的人其实比较辛苦,因此考虑清楚之后再出发才是最主要的。对于山区而言,只是弯道较多,又是高海拔地区,驾驶需小心。三、跟团这是比较舒适、省心的旅行方式。选择几个地方之后可以选择分开跟团,也可以选择环线的小包团。我建议选择环线小包团,比起分开跟团,环线团更加舒适。小包团的司机兼导游,而且拼团的人也很少,整个行程的体验会非常好。只是相对环线小包团的价格会高一些,但很值,还比较省时间,适合时间较紧的朋友。四、包车相对而言,不太推荐包车,价格高,而且还要负责司机食宿。如果要包车不如选择小包团,价格差不多,并且还有导游可以讲解,整个行程会比较省心。所谓的出行方式也就这几种,但是不管哪一种都必去要经过自身考量之后再出发,毕竟主要是为了放松心情,但是安全也是十分需要保障的。
2023-08-31 00:3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