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孝庄皇后是哪个皇帝给封的??

2023-09-07 07:12:29
共2条回复
LuckySXyd

在清代众多的皇后之中,曾出现过一位身历清初三朝,劳逾半百,全心辅佐皇太极、顺治、康熙三帝主政的杰出人物,被称为“清代国母”,她就是著名的孝庄文皇后。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以及《皇太后秘史》中所展现的孝庄,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与史实事实并不完全相符。实际上,她的生平在《清史稿》中专有传记,且历代学者亦有论述。孝庄文皇后呕心沥血地以其聪明才智和特殊的地位,对解决清宫内部矛盾和斗争,稳定清初社会,促进国家统一,都起到了很大作用,她可称中国古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一、从普通皇妃到太皇太后

孝庄文皇后(庄妃),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或译作本布泰),为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的二女儿,出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二月初八日(1613年3月28日)。后金天命十年(1625)二月,时年十三虚岁的布木布泰(孝庄文皇后)由哥哥吴克善伴送至后金新都辽阳,嫁给了努尔哈赤第八子三十四岁的皇太极为侧福晋。而早在11年前,她的亲姑姑哲哲已嫁与皇太极为正房大福晋,九年以后的天聪八年(1634),已继承汗位的皇太极又娶了她的姐姐海兰珠,于是姑侄三人同事一夫。婚后,她为皇太极生下三个女儿。天聪三年(1629)生皇四女,后来受封为固伦雍穆长公主;天聪六年(1632)生皇五女,后来受封为固伦淑慧长公主;次年又生下皇七女,后来受封为固伦端献长公主。三位公主,成年后分别嫁与蒙古贵族弼尔塔哈尔、色布腾和铿吉尔格。到了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称帝于盛京(沈阳),改元崇德,同时建立后宫制度,在其众多妻妾中分封了五宫后妃,其中年龄最小的布木布泰被封为庄妃,居次西宫——永福宫,当年皇太极颁给她的册文用满、蒙、汉三种文字写成,文辞简约:“……兹尔本布泰,系蒙古廓尔沁国之女,夙缘作合,淑质性成。朕登大宝,爰仿古制,册尔为永福宫庄妃。尔其贞懿恭简,纯孝谦让,恪遵皇后之训,勿负朕命。”崇德三年(1638)正月,宸妃所生被皇太极视为皇嗣的皇八子夭折,庄妃恰逢时机地于两天后生下了皇九子福临,就是后来的世祖章皇帝顺治。

崇德八年八月初九日(1643年9月21日),戎马一生的皇太极因病身亡。由于生前没有指定皇位继承人,朝中出现了权力真空,造成诸王争位的混乱局面。最终,各派达成妥协,立年仅六岁的福临为帝,这时福临的生母庄妃作为五大后妃的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八月二十六日(10月8日),登基大典再次在盛京皇宫的大政殿举行,第一次在此登基的是丈夫皇太极,而今天则是庄妃年仅6岁的儿子福临。皇太极崩逝,作为一国之尊当是中宫皇后哲哲,出于本能。她一定会为维护母家科尔沁的利益而推举庄妃所生的福临。这样庄妃与皇后就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史料记载给人的印象是由于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与皇太极十四弟睿亲王多尔衮两个争位的人势均力敌,所以才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庄妃之子福临登上了皇位。其实,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从庄妃以后的作为及当时两黄旗大臣态度微妙的变化,还是可以推断出庄妃在福临即位的问题上不遗余力地展示了其卓越的政治才能。

最初两黄旗大臣拥立豪格是在肃亲王王府盟过誓的,但召开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由谁继承皇位时,两黄旗大臣却只提立皇子不提立豪格;而此前雄心勃勃要与多尔衮一争高下的豪格在态度上也来了一个大转弯,称自己福小命薄,难当重任并离席而去。这不是豪格表面上所做的一种姿态,离常而去是弃权的表示,哪里有一点与多尔衮势均力敌的样子。但是多尔衮却并未当上皇帝,因为就在此时,大政殿内的两黄旗大臣都抽出佩剑上前,誓死要立皇子,大政殿外两黄旗护军侍卫刀出鞘、箭上弦,紧紧包圈了议政会议所在地。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此时不让福临即位哪个能活着出宫?在皇宫中舞刀弄枪,没有中宫皇后哲哲及庄妃的默许是无人敢为的。应该说,庄妃的对手多尔衮也是位政治家。权衡之下,他选择了拥立幼子福临而自己做摄政王,为其于顺治初年独揽朝纲做了铺垫。福临即位登基,改年号为顺治,庄妃被尊为“圣母皇太后”。

顺治帝即位后,孝庄太皇教导他任贤人,远小人,赏罚公平,不要奢侈,要勤学好问。为了拉拢汉族将领,将平南王孔有德的女儿孔四贞养育宫中,岁俸视同郡主,又把皇太极十四女和硕公主嫁给平西王之子吴应熊。顺治帝是位少年天子,年轻气胜。孝庄太后始终以国事为重,识大体顾大局地妥善处理与儿子的关系。顺治帝的两次废后,并对董鄂妃的疯狂爱恋。孝庄太后对此都采取了明智的态度,废后无法挽回就加以补救,在顺治帝坚决摒弃的第一位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庄妃的亲侄女)被贬为静妃后,又紧接着从科尔沁部重选了一位同姓博尔济吉特氏的皇后(庄妃的侄孙女),以巩固与蒙古的联姻关系。而对于董鄂妃,孝庄太后则加以容忍宽容,同意她进宫,并默许她由妃品级升为皇贵妃品级,以维护顺治帝的面子,从而不至影响到清政权稳定的大局,此事充分表现出孝庄太后在执掌国政方面所特有的宽广胸怀与远见卓识。

顺治十八年(1651)正月初七日,顺治帝因出天花,年仅24岁就英年早逝。在孝庄太后的主持下,年仅8岁的皇三子玄烨成为皇嗣,是为康熙帝,而孝庄太后则从此被尊为太皇太后。

康熙10岁时,生母孝康章皇后去世。孝庄为照顾年幼的皇帝,把康熙留在自己的慈宁宫,并让自己的贴身侍女苏麻喇姑专门照料服侍他。当然,孝庄对康熙的教育也十分严格。康熙后来回忆说“朕自幼龄学步能言时,即奉圣祖母慈训,凡饮食、动履、言语,皆有规度,虽平居独处,亦教以罔敢越轨,少不然即加督过,赖是以克有成。”在康熙初年复杂的政局中,孝庄以自己的影响平衡着各种关系,尤其是她并没有继续从其母族博尔济吉特氏中挑选皇后,而是亲定首辅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为皇后,以索尼牵制专擅的辅政大臣鳌拜,体现了其政治家的胸襟与识见。康熙后来成功铲除鳌拜,也是与孝庄的支持分不开的。康熙没有辜负祖母的苦心和期望,很快成长为一代有作为的英主。孝庄文皇后经常告诫康熙说:“古称为君难,苍生至众,天子以一身临其上,生养抚育,莫不引领,必深思得众得国之道,使四海康阜,绵历数于无疆。”这话的意思是君主必须明白对百姓的责任:受到人民拥护,长期统治下去,必须使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康熙帝日后努力实践她的教导。康熙十二年,平西王吴三桂等三藩作乱,孝庄文皇后从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出发,拿出自己的金帛犒赏出征劳苦的将士。康熙十四年,蒙古察哈尔部布尔尼乘机叛乱,她又向康熙推荐图海镇压叛乱,图海迅速平定了布尔尼。可以说,康乾盛世的形成说也有孝庄太后的一份功劳。

康熙皇帝对孝庄感情深厚,尽心奉养祖母,每日一定到祖母宫内问安,在祖母膝下承欢,并且常于得闲时陪祖母出游。一次,康熙皇帝奉祖母诣五台山捻香拜佛,因担心山路崎岖,车行不稳,康熙特备下八人抬暖轿,随行在出行人马之后,在车马难以行走时,康熙及时召暖轿到祖母跟前,请祖母乘暖轿,并下马亲自替祖母扶轿前行。孝庄不无感动地说,像这样的车轿小事,皇孙都亲自过问,这就是大孝啊!康熙出行时,如果祖母不能同行,他时时不忘将自己的行踪向祖母报告。康照二十一年(1682)春,康熙以平定“三藩之乱”,率众东巡盛京祭告祖陵,同时巡边设防,加强东北地区的军事防御。当车驾行至吉林乌拉时,康熙与官兵一起捕鱼,收获颇丰。康熙马上想到了远在京城的祖母,他当即命令将亲捕之鱼浸在羊脂中,差人快马加鞭送到紫禁城中,他说,只为祖母看到鱼时能嫣然一笑。可见祖孙感情之深。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孝庄终因年事已高病倒。康熙皇帝见祖母病重,心急如焚,他昼夜守在慈宁宫里,衣不解带,睡不安眠,所有的药品及食物亲加调理,送至祖母唇边。祖母安睡时,他也不肯离去,隔着幔帐静候,席地而坐,二听到皇太后的声息,立即上前到榻前,凡是祖母所需,亲手奉上,在孝庄病重的一个多月里,康熙一刻不离开祖母的病榻,而孝庄疼爱孙儿,常劝其回宫内休息,但康熙皇帝都不肯离开。见祖母的病情越来越重,康熙每日至佛堂祷告,他在佛前许愿,如果能让祖母身体康复,自己情愿用自己的寿命换祖母的阳寿。其情其景,催人泪下。

康熙的祷告终于没能换来奇迹的出现,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孝庄皇太后寿终正寝,寿七十五岁。康熙皇帝呼天抢地,哭无停声,饮食不入口,在回顾往事时他感激地说,朕八岁时皇父宾天,十岁时母亲崩逝,父母亲的音容只仿佛记得,全赖祖母抚育教诲整整三十余年,每念教育的深厚恩情,哀痛实在难以自禁。遵照其生前的遗嘱,在遵化马兰峪建陵安葬,是为昭西陵。谥号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

西柚不是西游

顺治

相关推荐

孝庄太后是哪个朝代的

  孝庄文皇后一生历经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五朝,历四帝,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孝庄太后是哪个朝代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孝庄太后是哪个朝代的   孝庄太后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一生培养、辅佐顺治、康熙两代皇帝,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   孝庄文皇后(1613年-1688年),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为“天降贵人”),蒙古科尔沁部(在今通辽)贝勒博尔济吉特·布和之次女,孝端文皇后之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   出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初八日;天命十年(1625年)嫁给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为侧福晋;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后,受封为永福宫庄妃;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临(顺治帝);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驾崩,顺治帝即位,与其姑孝端文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顺治八年(1651年)上徽号曰昭圣皇太后;康熙帝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崩逝,享年七十五岁;葬昭西陵,上谥,雍正、乾隆累加谥,最终谥号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    人物评价   康熙帝:忆自弱龄,早失怙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致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有今日成立。   赵尔巽:世祖、圣祖皆以冲龄践祚,孝庄皇后,当时无建垂帘之议者。殷忧启圣,遂定中原,克底于升平。   杨珍:孝庄是公认的明清之际杰出的女政治家,在清朝入关特别困难的情况下,维持了清皇室的团结,而且保护培养了顺治、康熙历史名君,对扭转当时中国的"分裂局面使中国归于统一具有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她没有像慈禧那样垂帘听政,始终处于幕后,这在中国古代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苏跃:皇太极把她看作一位聪明颖慧,贤达有为的贤内助;顺治帝福临则把她看做恶毒残忍,了无亲情的仇人,而不是母亲;在康熙的眼中,他又是一位慈爱稳重感情至深,又颇具政治才能的老祖母,而在她的政治对手看来,她却是一位颇具心计,不可战胜的出色的女政治家。历代女子中,我对孝庄敬重有加,其贤德为后宫争相效仿的对象,其才能卓越,又为正统所出,不被世人所斥。
2023-08-31 04:41:051

历史孝庄太后是谁?

  孝庄文皇后(1613年-1688年),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为“天降贵人”),蒙古科尔沁部(在今通辽)贝勒寨桑之次女,孝端文皇后之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出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初八日;天命十年(1625年)嫁给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为侧福晋;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后,受封为永福宫庄妃;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临(顺治帝);崇德八年(1643年),顺治帝即位后,与其姑孝端文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顺治八年(1651年)上徽号曰昭圣皇太后;康熙帝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崩逝,享年七十五岁;葬昭西陵,上谥,雍正、乾隆累加谥,最终谥号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一生培养、辅佐顺治、康熙两代君主,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
2023-08-31 04:41:131

在清朝历史上有位孝庄皇太后是哪位皇帝的母亲

顺治
2023-08-31 04:41:283

孝庄皇太后的陵墓在哪

关於孝庄皇后为何不葬入昭陵一事,民间有"托梦定陵址"的说法。大意是:孝庄皇后死,清廷遵照祖制,决定将她葬入昭陵,与太宗合葬。但当梓宫途经东陵时,突然沉重异常。128名槓夫个个被压得龇牙裂嘴,眼冒金星,寸步难行,只得把梓宫就地停放。两个时辰过後想继续前行,梓宫就像长在地上一样,丝毫不动。这下子可急坏了送葬诸王大臣,於是飞报朝廷。康熙皇帝接到奏章,也是一筹莫展。当夜皇帝梦见孝庄皇后,对皇帝说:"我决计不与太宗合葬,如今梓宫停放之地就是上吉佳壤,可即地建陵安葬,切记吾言,休得违误。"皇帝醒後,遵照嘱咐,择吉鸠工,即地建陵。这回再移动棺椁也不那麼沉重了。很显然,这纯属神话,不能作为依据。 还有的说,因为孝庄皇后下嫁给多尔衮,已不是皇太极的皇后了,所以她没有资格入葬昭陵,也无颜与皇太极合葬。清廷官书从来没有孝庄皇后下嫁多尔衮的记载,康熙帝以後各帝始终承认她是太宗皇帝的皇后。所以说这条理由也不充足。 而查阅史料,孝庄皇后不与皇太极合葬的原因有这样一段记载。孝庄皇后生前就为自己葬地之事早就留下了遗嘱。她谆谆嘱咐康熙皇帝:"我身後之事特嘱你: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卑不动尊,此时不便合葬。若别起茔域,未免劳民动众,究非合葬之义。我心恋你们父子,不忍远去,务必於遵化安厝,我心无憾矣。"康熙皇帝一向孝顺祖母,孝庄皇后死後,康熙帝遵照遗嘱,将祖母安葬在了遵化的东陵附近。 那麼,为何孝庄又被葬在了清东陵大红门东侧风水墙外,而不是在皇陵内呢?许多野史称,这是因为孝庄下嫁多尔衮丢了爱新觉罗家族的颜面,所以把她葬在陵区大门外,罚她世世代代为子孙把门。其实,这只不过是好事者的主观意会而已。真正的原因是,顺治的孝陵处於陵区内至高无上的位置,而孝庄则是顺治的生母,将她葬在陵区内任何地方,位置都低於孝陵,这就与她的辈分不相称。第二,孝庄虽葬在遵化清东陵,但与远在渖阳的皇太极的昭陵仍是一个体系。孝庄皇后的陵名叫昭西陵,因此看,与清东陵是两个不同体系,不能混淆,只能葬在东陵区外,以示区别。第三,在清代,无论皇帝、王公谒陵,都先从最高辈分的墓主人的陵寝开始。孝庄皇后在清东陵所有内葬人中辈分最高,所以谒陵时,每次都必先从孝庄皇后的昭西陵开始。大红门是陵区的正门。是谒陵人的必经之处。将昭陵建在大红门旁边,也为谒陵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避免了绕道往返之劳。第四,清代,以左方为尊贵之位,皇帝谒陵,出入宫门、殿门、陵寝门皆走左门,臣工走右门。把昭陵建在大红门左侧,处於尊贵之处,也正反映了她的後代儿孙们对她的尊崇敬仰之意。大红门左侧地势高而平坦、土厚质纯,而大红门右侧,低洼多石,又滨临西大河,常有水患,所以从地理环境上看,也应该将昭西陵建在大红门左侧。从以上多少点看,将孝庄皇后葬在东陵陵区外,绝不是为了罚她为後代子孙看守陵门,而是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原因後作出的最佳选择。
2023-08-31 04:41:493

清朝孝庄太后的简介

孝庄文皇后(1613年-1688年),博尔济吉特氏(意为“蓝眼睛的人”,成吉思汗二弟的后裔),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为“天降贵人”),蒙古科尔沁部(在今通辽)贝勒寨桑之次女,敏惠恭和元妃海兰珠之妹。出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初八日;天命十年(1625年)嫁给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为侧福晋;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后,受封为永福宫庄妃;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临(顺治帝);崇德八年(1643年),顺治帝即位后,与其姑孝端文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顺治八年(1651年)上徽号曰昭圣皇太后;康熙帝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崩逝,享年七十五岁;葬昭西陵,上谥,雍正、乾隆累加谥,最终谥号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一生培养、辅佐顺治、康熙两代君主,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
2023-08-31 04:42:277

孝庄太后一生介绍?

孝庄太后的一生   到底在寻觅什么?上天给了我所有女人都想要的权贵与地位,我却始终放不下。有几个人能明白,这权贵与地位的背后,隐藏着多少悲伤离合?   13岁那年,哥哥吴克善奉爷爷之命,把我送到后金皇宫——沈阳盛京!哥哥将我交给姑姑,姑姑说我的将来就要在这里度过,那时的我还小,什么都不懂,只是跟姑姑最亲,她说什么我就做是什么。后来,我真的像姑姑说的那样,一直留在了盛京,倒是哥哥却回到了科尔沁。我问姑姑:“姑姑,我为什么要留在这?我想回草原去。”姑姑说:“傻孩子,姑姑现在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姑姑要让你也拥有这种权利,你愿意吗?”我迷茫的看着姑姑:“姑姑,至高无上的权利可以保护科尔沁吗?”“当然可以!拥有了这种权利,你就拥有了一切,你可以得到任何你想要得到的东西。”姑姑说的那么肯定,我就信的那么坚决。慢慢的,我开始崇尚这种权利。直到后来,我遇见了他——多尔衮!他改变了我的一生。姑姑曾说过,拥有了那种权利就是拥有了一切,可是现在我却发觉,那种至高无上的权利,并不是想拥有就能够拥有的。而我,也不能像姑姑那样洒脱的得到那种权利。因为,拥有那种权利的代价偏偏是我最不能舍弃的,它就是多尔衮!我怎么可以舍弃他?我怎么可能舍弃他? 可最终,我还是被姑姑说服了,被科尔沁说服了。我要保护科尔沁!我不能让科尔沁落入察哈尔手中,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啊~~~~~~~~~~~~~   我还是听了姑姑的话,嫁给了后金大汗皇太极,做了永福宫的庄妃!   我知道,多尔衮一定恨死我了。在他战场杀敌,不知生死的情况下,我居然糊里糊涂的嫁给了他的哥哥,做了皇妃,成了他的四嫂。可我真的没想到他还能回来。多铎亲口告诉我,他已经死了。怎么会?我心痛及了~~~~~   我该死,他恨我是因该的,我恨自己也是应该的~~~~~~~~~~~~~~~   我问苏茉尔:“苏茉尔,你告诉我,我是不是做错了?”她却答:“格格,这都是命!”是啊,这都是命!我生在科尔沁首领的家中,这是命;我为了科尔沁,为了多尔衮,嫁给后金大汗,这是命;可我偏偏爱上了后金大汗的十四弟,这也是命。我命中注定和他无缘。   我恨哪个喇嘛!就因为他的一句话,竟然毁了我们三个人一生的幸福~~~~~~~~~~   或许吧!或许真的是我不该拥有的太多。上天在给了我至高无上的权利以后,便夺去了我一生中最重要的男人——多尔衮在又一次杀敌中,战死沙场!   这时候的我,不仅仅是西侧宫的庄妃,而是拥有着最尊贵的身份,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的圣母皇太后,可惜,这时的我,不再是当初那个无知的玉儿!
2023-08-31 04:42:452

孝庄皇太后的全名

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
2023-08-31 04:42:5515

孝庄太后什么时候死的?

1、孝庄文皇后(1631-1687)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本是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31年)三月初八日。1625年,年仅13岁,嫁给了清太宗皇太极为侧室福晋。皇太极死时,孝庄32岁,她六岁的儿子福临继承了皇位,改元顺治。她“母因子贵”晋封为皇太后,顺治死时年仅24岁,由8岁的康熙继承皇位。康熙尊自己的祖母为太皇太后。这位太皇太后辅佐了顺治,康熙两位幼主,为清初的繁荣和稳定立下汉马功劳,而史学家对其评价甚高,称她是明末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深受各朝各帝的尊敬。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孝庄文皇太后病逝,终年活了七十五岁。葬入清东陵风水干墙外的昭西陵。 孝庄在历史上出名,主要是由于清初“太后下嫁”的故事。她是顺治的母亲,康熙的祖母。康熙即位时才8岁,孝庄是太皇太后,有巨大的影响,是康熙初年的当政者。这段时间是清朝康雍乾三朝150年繁荣的基础。 1644年顺治元年是明朝亡国的一年,那年3月李自成进北京,崇祯自缢。明朝的抗清大将吴三桂改变策略,向清国借兵,大将多尔衮兼程入明,在山海关与吴三桂会合,4月与李自成展开大战,李自成大败。多于5月入北京,明朝灭亡了。 事前清朝出了大事:清太宗皇太极去世,清制不设太子,所以继承便出了问题。这问题本来是简单的:太宗长子豪格有战功,是当然的人选。但兵权在多尔衮手中,他是太宗的弟弟,多自然想做皇帝,争夺的结果只能使豪格做不成,皇位落在太宗的幼子福临身上,即顺治帝。那年他才6岁,母亲被尊为孝庄皇太后,多的名义是叔父摄政王,多大权独揽,不久晋位为皇叔父摄政王,后复尊为皇父摄政王。 “皇父”是一个奇怪的名称,恐怕在中外历史都是少有的。自然皇父同太后的关系,成了人们揣测的话题。无聊的文人借此作诗。经孟森先生的考证,“太后下嫁”是完全不可靠的。他说,由是太后下嫁之事无有。而旧时所附会其下嫁者,皆可得其不实之反证。孝庄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皇太后的权威在摄政王之上,她足可抵挡多尔衮的野心。 多尔衮得皇父称号在顺治五年,顺治七年他就死了,年39岁,他的死是清朝的幸事。 多尔袭死后,顺治便于顺治八年亲政,那年他才13岁。这孩子聪明,汉文很好,可惜他的政治作为走了明朝的方向。他宠信太监吴良辅,重设十三衙门。他的宠妃董鄂妃死了,花了大量的钱。 清初历史,有许多关于“顺治出家”“董小宛”等讨论,事无根据,完全是文人的无聊,幸有孟森的研究,把这些弄清楚了。 顺治出痘而死,才24岁,他似乎要做一个明式的皇帝,早死是清朝的幸事。 顺治去世后由第三子继位,年号康熙。康熙登基时才8岁,皇太后成了太皇太后。祖孙亲密,康熙是在祖母管教下长大的。顺治遗诏深自责备,是一个奇特的文件。 康熙登基后便杀了太监吴良辅,裁撒大批太监,取消十三衙门,这显然是太皇太后的决定。她觉得顺治过分地趋于明朝的制度,一切奢侈,她要恢复清朝俭朴的风气。康熙六年亲政,时年14岁,政权很快入于康熙手中,祖孙关系密切。孝庄生于1613年,于康熙二十年去世,年75岁。康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皇帝,他幼年时祖孙的关系对他有重大的影响。 孝庄在康熙初年的措施把清宫引上轨道,她的影响是巨大的,她奠定了清中叶150年繁荣的基础,不动声色,成此大业,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伟大政治家。
2023-08-31 04:43:391

孝庄太后是怎么死的

清朝有两位皇太后对清朝政治至关重要,清初的一位是孝庄皇太后,清末的一位是慈禧皇太后。 孝庄皇太后姓博尔济吉特氏,名字叫布木布泰,是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塞桑的女儿。布木布泰是皇太极中宫皇后哲哲的侄女、关雎宫宸妃海兰珠的妹妹。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生,天命十年(1625年)与皇太极成婚,时年13岁,皇太极35岁。崇德元年(1636年),封为永福宫庄妃。她于崇德三年(1638年)为皇太极生下第九子福临,时年26岁。皇太极于崇德八年(1643年)死时庄妃31岁。这年多尔衮32岁。孝庄太皇太后病死于康熙二十六年(1688年),享年75岁。 布木布泰出身于蒙古贵族名门,容貌秀美,聪明知礼。她活了75岁,历经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五朝,是清初的重要人物,为清朝的守成兼创业作出重大贡献。 第一,身负满蒙联姻重任。天命十年(1625年),13岁的布木布泰从科尔沁草原来到建州,与35岁的皇太极成婚。这时皇太极早已同她的姑姑哲哲结婚11年了。天聪八年(1634年),她的姐姐海兰珠也嫁给皇太极。姑姑与侄女三人都嫁给同一个男人,是出于政治的原因,满洲和蒙古科尔沁部建立了姻亲关系,共同开创清朝的事业。布木布泰嫁过来的第二年,丈夫皇太极继承汗位,她从贝勒福晋变成大汗福晋。十年以后,皇太极建国号大清,改元崇德,她又成为崇德皇帝的永福宫庄妃。 第二,为清皇室生儿育女。布木布泰先后为皇太极生了4个儿女。皇太极有11个儿子、14个女儿。其中,庄妃生了皇四女、皇五女和皇七女共3个女儿,崇德三年(1638年),26岁的庄妃又生下皇九子福临,就是后来继承大清皇位的顺治皇帝。这支血脉延续了清朝的帝胤。前文说过,她和皇太极的关系似不如姐姐海兰珠,但从庄妃生育的四个子女看,起码在一段时间里,她和皇太极的关系还是很好的。其四个子女的出生时间如下: 皇四女天聪三年(1629年)生庄妃17岁 皇五女天聪六年(1632年)生庄妃20岁 皇七女天聪七年(1633年)生庄妃21岁 皇九子崇德三年(1638年)生庄妃26岁 第三,经历三次皇位之争。太后布木布泰亲历了三次后金—清最高权力的争夺,就是后金—清汗位和皇位的斗争。 第一次,公公努尔哈赤死后,尸骨未寒,便发生了汗位之争。她刚刚嫁给皇太极一年,才14岁,没有直接参与这场斗争。但是她目睹了丈夫是怎样用尽心机,排除障碍,脱颖而出,继承汗位。 第二次,丈夫皇太极死后,她不动声色,依靠姑姑、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通过错综复杂的宫廷斗争和关系整合,使儿子福临登上皇位,她自己也成为皇太后。 第三次,儿子顺治帝英年早逝后,她力主子继父位(不是弟继兄位),下懿旨由皇子中出过天花的皇三子玄烨继位,于是,顺治帝旨定玄烨继承皇位,这就是康熙皇帝。 孝庄太后不仅亲临三次大的皇位斗争,而且目睹明末清初的沧桑之变。她在社会变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四,守成兼创业功绩大。孝庄太后在清宫62年,身历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五朝,青年时帮助丈夫崇德帝皇太极,中年时辅佐儿子顺治帝福临,老年时辅佐孙子康熙帝玄烨。她从来也没有走到政治的前台,但是她的一生对清初政治起到重要影响。 孝庄太后经历清前四帝(太祖、太宗、顺治、康熙),慈禧太后影响了清后四帝(咸丰、同治、光绪、宣统),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历史现象。 以上四条,可以看出:孝庄太后布木布泰是一位非凡的女性,也是跨越清初五朝的重要人物。 采纳哦
2023-08-31 04:43:591

关于孝庄皇太后的生平及故事。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本是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初八日。清太祖努尔哈赤天命十年二月,博尔济吉特氏孝庄文皇后只有十二岁,由兄长专程护送,嫁给了比她大二十岁的亲姑夫皇太极为侧室福晋。崇德元年七月初十日,博尔济吉特氏被册为永福宫庄妃,册文上用满、蒙、汉三种文字书写着:"奉天承运,宽温仁圣皇帝制日:自开辟以来,有英运之主,必有广胤之妃,然锡册命而定名分,诚圣帝明王之首重也。兹尔本布泰系蒙古廓儿沁国之女,夙缘作合,淑质性成。联登大宝,爱做古制,册尔为永福官庄妃。尔其贞懿恭简,纯孝谦让,恪遵皇后之训,勿负朕命。" 在民间的传说中,庄妃是皇太极身边的一位女诸葛。据说,明崇祯十五年,蓟辽总督洪承畴在解锦州之国时被清军生俘,皇太极看重他的才干,想收降他。怎奈群臣费尽心机,洪承畴不仅不降,还采取了绝食行动,表白他不事二主的忠心。正当群臣无计可施之时,庄妃自告奋勇,亲自出场上阵了。这位三十岁的少妇,妆扮成汉族侍女,格外俊俏。她手捧人参汤进入囚所,极尽温柔,晓以利害,洪承畴在她婉言相劝之下,终于降了清朝,为清朝平定中原立下了汗马功劳。皇太极死后,庄妃为了帮助自己的儿子福临当上皇帝,拢络皇太极之弟、摄政王多尔衮,后来民间一直有"太后下嫁"的传说,并把它与"世祖出家"、"世宗夺嫡"并列为清初三大疑案。尽管没有确凿的证据,人们对这年轻的叔嫂间的关系不免有些议论。顺治帝在位十八年,因患天花,二十四岁就身亡了。年幼的康熙皇帝在孝庄文皇后的扶持下,八岁登极,十四岁亲政。其间辅政大臣鳌拜伺机篡权,康熙皇帝智擒鳌拜,夺回大权,也得助于孝庄文皇后的帮助。这一切,都显示出这位太后非同一般的才干。孝庄文皇后从不直接干预朝政,但对朝政十分关心。她经常告诫康熙帝:"祖宗骑射开基,武备不可弛。用人行政,务敬以承天,虚公裁决。"又说:"古称为君难,苍生至众,天子以一身临其上,生养抚育,莫不引领,必深思得众得国之道,使四海咸登康阜,绵历数于无疆,惟休。汝尚宽裕慈仁,温良恭敬,慎乃威仪,谨尔出话,夙夜恪勤,以祗承祖考遗绪,俾子亦无疚于厥心。"对这些治国修身之道,康熙帝记于心,用于行。可以这样说,康熙大帝之所以文治武功大有作为,开创清王朝鼎盛时期,其中也有孝庄文皇后的一份心血。康熙二十六年九月太后疾病重,康熙皇帝昼夜看视;十二月,康熙步行至天坛,愿减己寿以延长太后之生命。孝庄文皇后病重期间,康熙隔幔看护,水米不进,衣不解带,日以继夜。当孝庄文皇后病危之时,康熙号哭不止。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孝庄文皇后薨于慈宁宫,年七十五岁。
2023-08-31 04:44:082

满清国的孝庄皇后是蒙古人吗?

是滴 她和她的姑姑都是蒙古人
2023-08-31 04:44:185

孝庄太后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女人?为何后世对她的评价颇高?

我个人觉得孝庄太后真的是一个非常睿智的女人,而且她也善于处理一些朝政之事,所以后世的评价对她相对而言是比较好的,也是比较高的。
2023-08-31 04:44:555

孝庄皇太后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后,她的全名是什么?

孝庄太后姓博尔济吉特氏,名字是布木布泰
2023-08-31 04:46:107

孝庄太后是怎么死的?那一年死的?

孝庄太后操劳过度因病去世 一生操心的命U0001f44eU0001f44eU0001f44e
2023-08-31 04:46:362

孝庄皇后的真实历史是什么?

清代太宗皇太极妃。谥号孝庄。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之女。是清朝历史上一位举足轻重、颇受关注的人物。孝庄皇后出生于蒙古科尔沁部的一个显赫家庭。在明末东北各族各部的混战中,她作为政治联姻的纽带嫁给崛起于白山黑水的后金“英明汗”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为妻,时年十三岁。在后金的一步步成功中,她逐渐卷入一场又一场政治斗争的漩涡,并展示出了她卓越的政治才华,逐步确立了稳固的地位并成为清初政坛上的一个一言九鼎的人物。  她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的二女儿。科尔沁蒙古较早就归附了后金,并与后金联姻,以巩固双方的政治联盟关系。后金天命十年(1625)二月,时年十三虚岁的布木布泰由哥哥吴克善伴送至后金新都辽阳,嫁给了努尔哈赤第八子三十四岁的皇太极为侧福晋,也就是偏房。而早在11年前,她的亲姑姑哲哲已嫁与皇太极为正房大福晋,九年以后的天聪八年(1634),已继承汗位的皇太极又娶了她的姐姐海兰珠,于是姑侄三人同事一夫。  婚后,布木布泰接连为皇太极生下三个女儿。天聪三年(1629)生皇四女,后来受封为固伦雍穆长公主;天聪六年(1632)生皇五女,后来受封为固伦淑慧长公主;次年,又生下皇七女,后来受封为固伦端献长公主。三位公主,成年后分别嫁与蒙古贵族弼尔塔哈尔、色布腾和铿吉尔格。   历史上的孝庄皇后 她的功绩可以是 历代任何一位皇后所不能及的她的,虽然她有能力作为中国第二个武则天,然而她没有,却是为了辅佐自己的儿子和孙子而活,这是最让人敬佩的.这就是她的境界,她是不想被后人指责,不想乱了朝政,她一生的心头愿望就是为了大清朝,只要大清兴盛她什么都可以牺牲!如果爱情在她心中是第一位的话那么也许多尔衮早就能当皇上了,但孝庄皇后心中第一的是大清基业,她没有把爱情混为一谈!她一生辛劳的辅佐一代又一代皇帝,为了丈夫为了儿子付出那么多,且不说她的委屈有多少承受了多少常人没承受过的苦与累,她日积月累的辛劳就证明了她的伟大,一个女人这样是多么不容易,自古女人想撑起一切是谈何容易的啊,无数的阻力与背后的唾骂,她没有把功名看重只想做个无名功臣兴旺大清!所以我们后人还是理解到她的,为她的善良与英明一世而崇敬感动!  孝庄文皇后一生经历清初三朝,正是由乱到治的关键历史时期。她全力辅佐皇帝,对调和清宫内部矛盾和斗争,稳定清初社会秩序,促进国家的统一作出了重大贡献。后世称之为“清代国母”。  1625年(天命十年),布木布泰只有13岁,嫁给了比她大20岁的亲姑父皇太极为侧福晋。9年后,布木布泰26岁的姐姐海兰珠也嫁给了皇太极,可谓是姑侄三人同嫁皇太极。   皇太极猝死,诸王兄弟相争为乱,窥视神器。皇太极长子豪格,皇太极兄代善,弟多尔衮、阿济格、多铎均紧张地四处活动,不惜兵戎相见。在这关键时刻,孝庄凭着自己的宠贵地位和聪明才智,笼络各方势力,尤其是关键人物多尔衮和代善。   清初战乱频繁,国库空虚,兵饷不足。孝庄经常将后宫省下的钱物拿出来赈济兵民。她这种节省宫中开支赈济灾民的做法,一直影响到康熙、雍正两朝。   康熙8岁丧父,同一年又丧母,幼年由孝庄抚养成长,又赖孝庄辅政。孝庄不过多出面参政,然而康熙处理国家大事,必先征求她的同意而后决。   康熙十一年,孝庄有病去赤城洗温泉,《清圣祖实录》中详细记载了一路之上,康熙对祖母扶前围后,体贴入微。在外期间,京师来报,康熙皇二子、4岁的承佑得急病死,康熙强忍悲痛不让孝庄知道。   75岁的孝庄病重,从当时记录康熙言行的《康熙起居注》和《清圣祖实录》中,可以看到康熙这一段时间对祖母孝敬之心,真可谓千古罕见。   孝庄75岁崩于慈宁宫,留遗诏,写自己盛年丧夫,中年丧子之哀情,全靠康熙一片孝心。纵观孝庄文皇后一生,康熙有赞语可作为略评:“昔奉我皇祖太宗文皇帝赞宣内政,诞我皇考世祖章皇帝,顾复劬劳,受无疆休,大一统业。暨朕践祚在冲龄,仰荷我圣祖母训诲恩勤,以至成立”,“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敦有今日成立”。   孝庄一生为开创清朝鼎盛之局面,呕心沥血,费尽心血,实属中国历史上少见的蒙古族女政治家。如果用“国母”一词赋予统治中国200多年的清王朝,则此劳号非孝庄文皇后莫属。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生于万历四十一年二月初八日(1613年3月28日),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之妃,孝端文皇后的侄女。蒙古科尔沁部(在今通辽)贝勒寨桑之次女。天命十年(1625年)嫁给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为妻。天聪三年生固伦雍穆公主雅图,六年生固伦淑慧公主阿图,七年生固伦端献公主淑哲。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改号称帝,受封为永福宫庄妃。崇德三年,生下皇九子福临。福临即位后(年号顺治),尊为皇太后。八年二月上尊号为昭圣慈寿皇太后。八月加上尊号为昭圣慈寿恭简皇太后。十三年十二月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皇太后。  顺治十八年(1661年),福临死后,第三子玄烨即位(年号康熙),尊为太皇太后。康熙元年十月加上尊号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太皇太后。四年九月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太皇太后。六年十一月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太皇太后。十五年正月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太皇太后。二十年十二月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去世。享年75岁。二十七年十月上谥号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雍正元年八月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三年葬河北清东陵之昭西陵。乾隆元年三月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生三女,下嫁弼尔塔哈尔、色布腾、铿吉尔格。
2023-08-31 04:46:561

孝庄太后什么时候死的

1、孝庄文皇后(1631-1687)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本是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31年)三月初八日。1625年,年仅13岁,嫁给了清太宗皇太极为侧室福晋。皇太极死时,孝庄32岁,她六岁的儿子福临继承了皇位,改元顺治。她“母因子贵”晋封为皇太后,顺治死时年仅24岁,由8岁的康熙继承皇位。康熙尊自己的祖母为太皇太后。这位太皇太后辅佐了顺治,康熙两位幼主,为清初的繁荣和稳定立下汉马功劳,而史学家对其评价甚高,称她是明末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深受各朝各帝的尊敬。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孝庄文皇太后病逝,终年活了七十五岁。葬入清东陵风水干墙外的昭西陵。 孝庄在历史上出名,主要是由于清初“太后下嫁”的故事。她是顺治的母亲,康熙的祖母。康熙即位时才8岁,孝庄是太皇太后,有巨大的影响,是康熙初年的当政者。这段时间是清朝康雍乾三朝150年繁荣的基础。 1644年顺治元年是明朝亡国的一年,那年3月李自成进北京,崇祯自缢。明朝的抗清大将吴三桂改变策略,向清国借兵,大将多尔衮兼程入明,在山海关与吴三桂会合,4月与李自成展开大战,李自成大败。多于5月入北京,明朝灭亡了。 事前清朝出了大事:清太宗皇太极去世,清制不设太子,所以继承便出了问题。这问题本来是简单的:太宗长子豪格有战功,是当然的人选。但兵权在多尔衮手中,他是太宗的弟弟,多自然想做皇帝,争夺的结果只能使豪格做不成,皇位落在太宗的幼子福临身上,即顺治帝。那年他才6岁,母亲被尊为孝庄皇太后,多的名义是叔父摄政王,多大权独揽,不久晋位为皇叔父摄政王,后复尊为皇父摄政王。 “皇父”是一个奇怪的名称,恐怕在中外历史都是少有的。自然皇父同太后的关系,成了人们揣测的话题。无聊的文人借此作诗。经孟森先生的考证,“太后下嫁”是完全不可靠的。他说,由是太后下嫁之事无有。而旧时所附会其下嫁者,皆可得其不实之反证。孝庄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皇太后的权威在摄政王之上,她足可抵挡多尔衮的野心。 多尔衮得皇父称号在顺治五年,顺治七年他就死了,年39岁,他的死是清朝的幸事。 多尔袭死后,顺治便于顺治八年亲政,那年他才13岁。这孩子聪明,汉文很好,可惜他的政治作为走了明朝的方向。他宠信太监吴良辅,重设十三衙门。他的宠妃董鄂妃死了,花了大量的钱。 清初历史,有许多关于“顺治出家”“董小宛”等讨论,事无根据,完全是文人的无聊,幸有孟森的研究,把这些弄清楚了。 顺治出痘而死,才24岁,他似乎要做一个明式的皇帝,早死是清朝的幸事。 顺治去世后由第三子继位,年号康熙。康熙登基时才8岁,皇太后成了太皇太后。祖孙亲密,康熙是在祖母管教下长大的。顺治遗诏深自责备,是一个奇特的文件。 康熙登基后便杀了太监吴良辅,裁撒大批太监,取消十三衙门,这显然是太皇太后的决定。她觉得顺治过分地趋于明朝的制度,一切奢侈,她要恢复清朝俭朴的风气。康熙六年亲政,时年14岁,政权很快入于康熙手中,祖孙关系密切。孝庄生于1613年,于康熙二十年去世,年75岁。康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皇帝,他幼年时祖孙的关系对他有重大的影响。 孝庄在康熙初年的措施把清宫引上轨道,她的影响是巨大的,她奠定了清中叶150年繁荣的基础,不动声色,成此大业,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伟大政治家。
2023-08-31 04:47:071

古代史中常常提起的庄太后,究竟是谁?

是康熙皇帝的祖母,孝庄皇太后,是一位对清朝的入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业
2023-08-31 04:47:246

孝庄皇太后是死后封的谥号吗

是。
2023-08-31 04:48:096

孝庄皇后的事迹。

孝庄文皇后(1613年3月28日-1688年),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之次女。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之妃,孝端文皇后的侄女,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的生母。是史上有名的贤后,一生培育、辅佐顺治、康熙两代君主,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庄妃劝畴培养了顺治康熙两代皇帝孝庄钱皇后,明英宗元配,海州人,都指挥佥事(后封安昌伯)钱贵女。正统七年(1442年)立为皇后。十四年(1449年),英宗被瓦剌部所俘,为迎英宗回朝,她把自己宫中的全部资财输出,每天悲哀地呼天号地,祈求神灵保佑英宗。累了就就地而卧,以致伤残了一条腿。终日哭泣,又哭瞎了一只眼睛。宪宗即位,尊为皇太后,加“慈懿”徽号。成化四年(1468年)六月二十六日,钱氏病故。谥“孝庄献穆弘惠显仁恭天钦圣睿皇后”。九月四日葬裕陵。
2023-08-31 04:48:493

孝庄太后多少岁呀

75岁 孝庄,博尔济吉特氏,本是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31年)三月初八日。1625年,年仅13岁,嫁给了清太宗皇太极为侧室福晋。皇太极死时,孝庄32岁,她六岁的儿子福临继承了皇位,改元顺治。她“母因子贵”晋封为皇太后,顺治死时年仅24岁,由8岁的康熙继承皇位。康熙尊自己的祖母为太皇太后。这位太皇太后辅佐了顺治,康熙两位幼主,为清初的繁荣和稳定立下汉马功劳,而史学家对其评价甚高,称她是明末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深受各朝各帝的尊敬。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病逝,终年七十五岁,卒谥孝庄文皇后。
2023-08-31 04:48:561

孝庄皇后

皇太极的庄妃,顺治帝福临的母亲,后嫁给摄政王多尔衮,福临死后(又一说出家),辅助康熙帝玄烨登基
2023-08-31 04:49:043

孝庄皇后在历史上有什么作为?

她的功绩可以是 历代任何一位皇后所不能及的她的,虽然她有能力作为中国第二个武则天,然而她没有,却是为了辅佐自己的儿子和孙子而活,这是最让人敬佩的.这就是她的境界,她是不想被后人指责,不想乱了朝政,她一生的心头愿望就是为了大清朝,只要大清兴盛她什么都可以牺牲!如果爱情在她心中是第一位的话那么也许多尔衮早就能当皇上了,但孝庄皇后心中第一的是大清基业,她没有把爱情混为一谈!她一生辛劳的辅佐一代又一代皇帝,为了丈夫为了儿子付出那么多,且不说她的委屈有多少承受了多少常人没承受过的苦与累,她日积月累的辛劳就证明了她的伟大,一个女人这样是多么不容易,自古女人想撑起一切是谈何容易的啊,无数的阻力与背后的唾骂,她没有把功名看重只想做个无名功臣兴旺大清!所以我们后人还是理解到她的,为她的善良与英明一世而崇敬感动!孝庄文皇后一生经历清初三朝,正是由乱到治的关键历史时期。她全力辅佐皇帝,对调和清宫内部矛盾和斗争,稳定清初社会秩序,促进国家的统一作出了重大贡献。后世称之为“清代国母”。1625年(天命十年),布木布泰只有13岁,嫁给了比她大20岁的亲姑父皇太极为侧福晋。9年后,布木布泰26岁的姐姐海兰珠也嫁给了皇太极,可谓是姑侄三人同嫁皇太极。 皇太极猝死,诸王兄弟相争为乱,窥视神器。皇太极长子豪格,皇太极兄代善,弟多尔衮、阿济格、多铎均紧张地四处活动,不惜兵戎相见。在这关键时刻,孝庄凭着自己的宠贵地位和聪明才智,笼络各方势力,尤其是关键人物多尔衮和代善。 清初战乱频繁,国库空虚,兵饷不足。孝庄经常将后宫省下的钱物拿出来赈济兵民。她这种节省宫中开支赈济灾民的做法,一直影响到康熙、雍正两朝。 康熙8岁丧父,10岁丧母,幼年由孝庄抚养成长,又赖孝庄辅政。孝庄不过多出面参政,然而康熙处理国家大事,必先征求她的同意而后决。 康熙十一年,孝庄有病去赤城洗温泉,《清圣祖实录》中详细记载了一路之上,康熙对祖母扶前围后,体贴入微。在外期间,京师来报,康熙皇二子、4岁的承佑得急病死,康熙强忍悲痛不让孝庄知道。 75岁的孝庄病重,从当时记录康熙言行的《康熙起居注》和《清圣祖实录》中,可以看到康熙这一段时间对祖母孝敬之心,真可谓千古罕见。 孝庄75岁崩于慈宁宫,留遗诏,写自己盛年丧夫,中年丧子之哀情,全靠康熙一片孝心。纵观孝庄文皇后一生,康熙有赞语可作为略评:“昔奉我皇祖太宗文皇帝赞宣内政,诞我皇考世祖章皇帝,顾复劬劳,受无疆休,大一统业。暨朕践祚在冲龄,仰荷我圣祖母训诲恩勤,以至成立”,“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敦有今日成立”。 孝庄一生为开创清朝鼎盛之局面,呕心沥血,费尽心血,实属中国历史上少见的蒙古族女政治家。如果用“国母”一词赋予统治中国200多年的清王朝,则此劳号非孝庄文皇后莫属。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生于万历四十一年二月初八日(1613年3月28日),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之妃,孝端文皇后的侄女。蒙古科尔沁部(在今通辽)贝勒寨桑之次女。天命十年(1625年)嫁给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为妻。天聪三年生固伦雍穆公主雅图,六年生固伦淑慧公主阿图,七年生固伦端献公主淑哲。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改号称帝,受封为永福宫庄妃。崇德三年,生下皇九子福临。福临即位后(年号顺治),尊为皇太后。八年二月上尊号为昭圣慈寿皇太后。八月加上尊号为昭圣慈寿恭简皇太后。十三年十二月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皇太后。顺治十八年(1661年),福临死后,第三子玄烨即位(年号康熙),尊为太皇太后。康熙元年十月加上尊号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太皇太后。四年九月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太皇太后。六年十一月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太皇太后。十五年正月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太皇太后。二十年十二月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去世。享年75岁。二十七年十月上谥号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雍正元年八月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三年葬河北清东陵之昭西陵。乾隆元年三月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生三女,下嫁弼尔塔哈尔、色布腾、铿吉尔格。
2023-08-31 04:49:151

清朝孝庄太后活了多大年纪,?

孝庄75岁崩于慈宁宫
2023-08-31 04:49:324

孝庄皇后是怎么死的

孝庄太后病死的。重病。
2023-08-31 04:49:422

孝庄皇后是哪个皇帝给封的??

在清代众多的皇后之中,曾出现过一位身历清初三朝,劳逾半百,全心辅佐皇太极、顺治、康熙三帝主政的杰出人物,被称为“清代国母”,她就是著名的孝庄文皇后。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以及《皇太后秘史》中所展现的孝庄,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与史实事实并不完全相符。实际上,她的生平在《清史稿》中专有传记,且历代学者亦有论述。孝庄文皇后呕心沥血地以其聪明才智和特殊的地位,对解决清宫内部矛盾和斗争,稳定清初社会,促进国家统一,都起到了很大作用,她可称中国古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一、从普通皇妃到太皇太后 孝庄文皇后(庄妃),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或译作本布泰),为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的二女儿,出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二月初八日(1613年3月28日)。后金天命十年(1625)二月,时年十三虚岁的布木布泰(孝庄文皇后)由哥哥吴克善伴送至后金新都辽阳,嫁给了努尔哈赤第八子三十四岁的皇太极为侧福晋。而早在11年前,她的亲姑姑哲哲已嫁与皇太极为正房大福晋,九年以后的天聪八年(1634),已继承汗位的皇太极又娶了她的姐姐海兰珠,于是姑侄三人同事一夫。婚后,她为皇太极生下三个女儿。天聪三年(1629)生皇四女,后来受封为固伦雍穆长公主;天聪六年(1632)生皇五女,后来受封为固伦淑慧长公主;次年又生下皇七女,后来受封为固伦端献长公主。三位公主,成年后分别嫁与蒙古贵族弼尔塔哈尔、色布腾和铿吉尔格。到了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称帝于盛京(沈阳),改元崇德,同时建立后宫制度,在其众多妻妾中分封了五宫后妃,其中年龄最小的布木布泰被封为庄妃,居次西宫——永福宫,当年皇太极颁给她的册文用满、蒙、汉三种文字写成,文辞简约:“……兹尔本布泰,系蒙古廓尔沁国之女,夙缘作合,淑质性成。朕登大宝,爰仿古制,册尔为永福宫庄妃。尔其贞懿恭简,纯孝谦让,恪遵皇后之训,勿负朕命。”崇德三年(1638)正月,宸妃所生被皇太极视为皇嗣的皇八子夭折,庄妃恰逢时机地于两天后生下了皇九子福临,就是后来的世祖章皇帝顺治。 崇德八年八月初九日(1643年9月21日),戎马一生的皇太极因病身亡。由于生前没有指定皇位继承人,朝中出现了权力真空,造成诸王争位的混乱局面。最终,各派达成妥协,立年仅六岁的福临为帝,这时福临的生母庄妃作为五大后妃的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八月二十六日(10月8日),登基大典再次在盛京皇宫的大政殿举行,第一次在此登基的是丈夫皇太极,而今天则是庄妃年仅6岁的儿子福临。皇太极崩逝,作为一国之尊当是中宫皇后哲哲,出于本能。她一定会为维护母家科尔沁的利益而推举庄妃所生的福临。这样庄妃与皇后就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史料记载给人的印象是由于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与皇太极十四弟睿亲王多尔衮两个争位的人势均力敌,所以才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庄妃之子福临登上了皇位。其实,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从庄妃以后的作为及当时两黄旗大臣态度微妙的变化,还是可以推断出庄妃在福临即位的问题上不遗余力地展示了其卓越的政治才能。 最初两黄旗大臣拥立豪格是在肃亲王王府盟过誓的,但召开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由谁继承皇位时,两黄旗大臣却只提立皇子不提立豪格;而此前雄心勃勃要与多尔衮一争高下的豪格在态度上也来了一个大转弯,称自己福小命薄,难当重任并离席而去。这不是豪格表面上所做的一种姿态,离常而去是弃权的表示,哪里有一点与多尔衮势均力敌的样子。但是多尔衮却并未当上皇帝,因为就在此时,大政殿内的两黄旗大臣都抽出佩剑上前,誓死要立皇子,大政殿外两黄旗护军侍卫刀出鞘、箭上弦,紧紧包圈了议政会议所在地。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此时不让福临即位哪个能活着出宫?在皇宫中舞刀弄枪,没有中宫皇后哲哲及庄妃的默许是无人敢为的。应该说,庄妃的对手多尔衮也是位政治家。权衡之下,他选择了拥立幼子福临而自己做摄政王,为其于顺治初年独揽朝纲做了铺垫。福临即位登基,改年号为顺治,庄妃被尊为“圣母皇太后”。 顺治帝即位后,孝庄太皇教导他任贤人,远小人,赏罚公平,不要奢侈,要勤学好问。为了拉拢汉族将领,将平南王孔有德的女儿孔四贞养育宫中,岁俸视同郡主,又把皇太极十四女和硕公主嫁给平西王之子吴应熊。顺治帝是位少年天子,年轻气胜。孝庄太后始终以国事为重,识大体顾大局地妥善处理与儿子的关系。顺治帝的两次废后,并对董鄂妃的疯狂爱恋。孝庄太后对此都采取了明智的态度,废后无法挽回就加以补救,在顺治帝坚决摒弃的第一位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庄妃的亲侄女)被贬为静妃后,又紧接着从科尔沁部重选了一位同姓博尔济吉特氏的皇后(庄妃的侄孙女),以巩固与蒙古的联姻关系。而对于董鄂妃,孝庄太后则加以容忍宽容,同意她进宫,并默许她由妃品级升为皇贵妃品级,以维护顺治帝的面子,从而不至影响到清政权稳定的大局,此事充分表现出孝庄太后在执掌国政方面所特有的宽广胸怀与远见卓识。 顺治十八年(1651)正月初七日,顺治帝因出天花,年仅24岁就英年早逝。在孝庄太后的主持下,年仅8岁的皇三子玄烨成为皇嗣,是为康熙帝,而孝庄太后则从此被尊为太皇太后。康熙10岁时,生母孝康章皇后去世。孝庄为照顾年幼的皇帝,把康熙留在自己的慈宁宫,并让自己的贴身侍女苏麻喇姑专门照料服侍他。当然,孝庄对康熙的教育也十分严格。康熙后来回忆说“朕自幼龄学步能言时,即奉圣祖母慈训,凡饮食、动履、言语,皆有规度,虽平居独处,亦教以罔敢越轨,少不然即加督过,赖是以克有成。”在康熙初年复杂的政局中,孝庄以自己的影响平衡着各种关系,尤其是她并没有继续从其母族博尔济吉特氏中挑选皇后,而是亲定首辅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为皇后,以索尼牵制专擅的辅政大臣鳌拜,体现了其政治家的胸襟与识见。康熙后来成功铲除鳌拜,也是与孝庄的支持分不开的。康熙没有辜负祖母的苦心和期望,很快成长为一代有作为的英主。孝庄文皇后经常告诫康熙说:“古称为君难,苍生至众,天子以一身临其上,生养抚育,莫不引领,必深思得众得国之道,使四海康阜,绵历数于无疆。”这话的意思是君主必须明白对百姓的责任:受到人民拥护,长期统治下去,必须使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康熙帝日后努力实践她的教导。康熙十二年,平西王吴三桂等三藩作乱,孝庄文皇后从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出发,拿出自己的金帛犒赏出征劳苦的将士。康熙十四年,蒙古察哈尔部布尔尼乘机叛乱,她又向康熙推荐图海镇压叛乱,图海迅速平定了布尔尼。可以说,康乾盛世的形成说也有孝庄太后的一份功劳。 康熙皇帝对孝庄感情深厚,尽心奉养祖母,每日一定到祖母宫内问安,在祖母膝下承欢,并且常于得闲时陪祖母出游。一次,康熙皇帝奉祖母诣五台山捻香拜佛,因担心山路崎岖,车行不稳,康熙特备下八人抬暖轿,随行在出行人马之后,在车马难以行走时,康熙及时召暖轿到祖母跟前,请祖母乘暖轿,并下马亲自替祖母扶轿前行。孝庄不无感动地说,像这样的车轿小事,皇孙都亲自过问,这就是大孝啊!康熙出行时,如果祖母不能同行,他时时不忘将自己的行踪向祖母报告。康照二十一年(1682)春,康熙以平定“三藩之乱”,率众东巡盛京祭告祖陵,同时巡边设防,加强东北地区的军事防御。当车驾行至吉林乌拉时,康熙与官兵一起捕鱼,收获颇丰。康熙马上想到了远在京城的祖母,他当即命令将亲捕之鱼浸在羊脂中,差人快马加鞭送到紫禁城中,他说,只为祖母看到鱼时能嫣然一笑。可见祖孙感情之深。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孝庄终因年事已高病倒。康熙皇帝见祖母病重,心急如焚,他昼夜守在慈宁宫里,衣不解带,睡不安眠,所有的药品及食物亲加调理,送至祖母唇边。祖母安睡时,他也不肯离去,隔着幔帐静候,席地而坐,二听到皇太后的声息,立即上前到榻前,凡是祖母所需,亲手奉上,在孝庄病重的一个多月里,康熙一刻不离开祖母的病榻,而孝庄疼爱孙儿,常劝其回宫内休息,但康熙皇帝都不肯离开。见祖母的病情越来越重,康熙每日至佛堂祷告,他在佛前许愿,如果能让祖母身体康复,自己情愿用自己的寿命换祖母的阳寿。其情其景,催人泪下。 康熙的祷告终于没能换来奇迹的出现,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孝庄皇太后寿终正寝,寿七十五岁。康熙皇帝呼天抢地,哭无停声,饮食不入口,在回顾往事时他感激地说,朕八岁时皇父宾天,十岁时母亲崩逝,父母亲的音容只仿佛记得,全赖祖母抚育教诲整整三十余年,每念教育的深厚恩情,哀痛实在难以自禁。遵照其生前的遗嘱,在遵化马兰峪建陵安葬,是为昭西陵。谥号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
2023-08-31 04:49:511

历史上的孝庄太后是什么样的人

孝庄太后你都不知道 多尔衮的小姘
2023-08-31 04:50:116

孝庄太后什么时候死的?

孝庄太后是病逝的。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孝庄文皇太后病逝,终年活了七十五岁。葬入清东陵风水干墙外的昭西陵。一、孝庄文皇后1、孝庄文皇后(1613年-1688年),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为“天降贵人”),蒙古科尔沁部(在今通辽)贝勒博尔济吉特·布和之次女,孝端文皇后之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2、出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初八日;天命十年(1625年)嫁给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为侧福晋;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后,受封为永福宫庄妃;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临(顺治帝);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驾崩,顺治帝即位,与其姑孝端文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顺治八年(1651年)上徽号曰昭圣皇太后;康熙帝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崩逝,享年七十五岁;葬昭西陵,上谥,雍正、乾隆累加谥,最终谥号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3、她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一生培养、辅佐顺治、康熙两代皇帝,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二、人物评价1、康熙帝:忆自弱龄,早失怙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致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有今日成立。2、雍正帝:统两朝之养孝,极三世之尊亲。3、赵尔巽:世祖、圣祖皆以冲龄践祚,孝庄皇后,当时无建垂帘之议者。殷忧启圣,遂定中原,克底于升平。4、杨珍:孝庄是公认的明清之际杰出的女政治家,在清朝入关特别困难的情况下,维持了清皇室的团结,而且保护培养了顺治、康熙历史名君,对扭转当时中国的分裂局面使中国归于统一具有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她没有像慈禧那样垂帘听政,始终处于幕后,这在中国古代史上是非常罕见的。5、苏跃:皇太极把她看作一位聪明颖慧,贤达有为的贤内助;顺治帝福临则把她看做恶毒残忍,了无亲情的仇人,而不是母亲;在康熙的眼中,他又是一位慈爱稳重感情至深,又颇具政治才能的老祖母,而在她的政治对手看来,她却是一位颇具心计,不可战胜的出色的女政治家。历代女子中,我对孝庄敬重有加,其贤德为后宫争相效仿的对象,其才能卓越,又为正统所出,不被世人所斥。
2023-08-31 04:50:261

孝庄皇后的功过?

首先要说:所谓的大玉儿这个名字在正史中是根本找不到的。孝庄文皇后(庄妃)的名字是布木布泰,姓博尔济吉特,蒙古科尔沁草原的女子。大玉儿是后人妄加评说硬给她安上的名字。 孝庄文皇后足智多谋,秀外慧中并且很有远见,是女人中不可多得的奇才。在人们的印象中好象她只有顺治皇帝一个孩子,其实除了顺治皇帝之外,她还生了三位公主。,这三位公主后来都下嫁给了朝中的重臣,这也是她为了笼络八旗各派所使用的手段之一。 她一心为了大清朝的江山,经历了很多常人无法想象的磨难。她与顺治皇帝的关系并不好,因为顺治皇帝因为年轻,经常会做一些冒失、冲动的事。孝庄每到这时总会做所谓的“黑脸”为其善后。但是她所做的事情却不为顺治理解,比如为了让一手遮天的多尔衮不起异心=服从顺治,她不得不牺牲一个女人的名节。虽然太后下嫁仍是一个疑案,但是她之所以付出如此的代价,让后世的人议论她、讽刺她甚至是嘲笑她,那都是因为为了保住自己儿子的皇位,稳定大清的江山社稷。为了能让蒙古各部死心塌地地拥护顺治,她又逼迫顺治娶蒙古王公的女儿。她不是不知道政治婚姻是痛苦的,但是她懂得为了维护一个王朝的统治,牺牲一下小我是应该的,她自己何尝不是政治婚姻的受害者呢?但是,这样简单的道理她的儿子不明白。为了个人的爱情幸福,顺治一意孤行地废掉了孝庄做主册立的蒙古皇后,结果差点引起蒙古和清朝之间的战争。当然,顺治最后还是明白了母亲的苦心,虽是万分不情愿,但还是继立另外一个蒙古女子为皇后。 但是母亲终归是母亲,无论怎样她还是理解自己的儿子,所以她才会顶住各方的压力同意顺治将自己的弟媳妇纳入后宫,并册立为贵妃。在顺治临死之前想把皇位让给自己的弟弟,又是她排除众异,坚持立年仅6岁,母亲仅为庶妃的玄烨为顺治的继承人,从而才有了以后的康熙皇帝,才有了康乾盛世。 这样的一个女人,你说该怎么去形容她? 我只能说,她是女人中的精品,不愧为“凤中龙”
2023-08-31 04:50:555

孝庄下嫁过多尔衮吗??

2023-08-31 04:52:1012

孝庄活了多大年龄

75岁1613年-1688年
2023-08-31 04:53:013

有关孝庄皇后的背景

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贝勒(部落之长)寨桑的女儿,孝端皇后的侄女,清太宗皇太极的皇后,有绝色,性机敏。 1625年,年仅十三岁时嫁给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为妻,与姑母一同嫁予皇太极为妻。婚后生有三女,固伦雍长公主,固伦淑慧长公主、固伦淑哲长公主。1636年皇太极称 帝,封博尔济吉特氏为永福宫庄妃,崇德三年(1638)生皇九子福临,尊庄妃为皇太后,史称孝庄文皇后。 孝庄文皇后天生丽质称得上清朝前期的绝代佳人。她临事处置沉静果断,早在皇太极时期,孝庄文皇后就‘赞助内政",为皇太极出力。 1642年(清太宗崇德七年),清军攻陷松山,明蓟辽总督洪承畴被俘,为表示忠于明室,宣布绝食,后来,皇太极知道洪承畴好色,于是孝庄皇后向皇太极自荐,诱降洪承畴,后来洪承畴引清兵入关,明亡。 1643年,皇太极逝,福林继位为顺治帝,迁都北京,尊孝庄皇后为太后,以皇叔多尔衮摄政,顺治年幼(六岁)为了消除多尔衮对帝位的威胁,孝庄太后按满族“兄死则妻其嫂”的习俗,毅然下嫁给多尔衮。虽然史书对孝庄下嫁的说法不一,但是文献对下嫁事实的记载正规。《东华录》的记载,多尔衮长出入皇宫内院,顺治也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清初疑案“太后下嫁”之事,当非空穴来风。由于政治原因,这种举措也无损于她的历史地位。由于孝庄太后的调停,顺治的皇位保住了,多而衮没有取而代之,清朝大权逐渐转移到顺治手中。 为了创建初期的清王朝能得到汉族上层的支持,孝庄皇太后敢于冲破满、汉不得通婚的惯例,顺治十年(1653)她把孔有德的女儿孔四贞“育之宫中”当作宗室郡主看待;又把皇太极第十四女和硕公主嫁给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起到拉拢汉军将领的作用。 顺治死后,玄烨即位,号康熙,为后世的康熙大帝。康熙尊称孝庄为太皇太后,时康熙八岁,由四位大臣辅理政务,孝庄太后尽力教养幼主,护卫着爱新觉罗政权避过了重大的风险和暗礁,是大清王朝达到盛世的彼岸。四位辅政大臣中,鳌拜专横跋扈,目无幼主,妄图篡夺皇权,他滥杀无辜,企图要挟天子以令诸侯。孝庄太后成了康熙的坚强后盾,在她的支持下,康熙八年,康熙一举粉碎了鳌拜集团,夺回了政权。 康熙在平定三番之乱时,孝庄皇太后全力支持康熙平乱,她拔出宫中金帛加以犒劳。孝庄皇太后提倡节约,多次把宫中节省下来的银钱赈济灾民。她的节省家风影响到康熙、雍正两朝。 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太皇太后逝,享年七十五岁,为『孝庄文皇后』。 令人不解的是并未与皇太极合葬于沈阳的昭陵,也没进清皇陵,一直到康熙帝死,也未给祖母孝庄文皇后建陵,其梓宫在暂安奉殿停了38年之久,而最终于雍正三年(1725年)才由曾孙胤禛安葬于清东陵的风水墙外的地宫内。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即使至今也未找到令人信服的解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不过对此民间传说甚多。 关于孝庄皇后为什么不葬入昭陵一事,民间有“托梦定陵址”的说法。大意是:孝庄皇后死,清廷遵照祖制,决定将她葬入昭陵,与太宗合葬。但当梓宫途经东陵时,突然沉重异常。128名杠夫个个被压得龇牙裂嘴,眼冒金星,寸步难行,只得把梓宫就地停放。两个时辰过后想继续前行,梓宫就像长在地上一样,丝毫不动。这下子可急坏了送葬诸王大臣,于是飞报朝廷。康熙皇帝接到奏章,也是一筹莫展。当夜皇帝梦见孝庄皇后,对皇帝说:“我决计不与太宗合葬,如今梓宫停放之地就是上吉佳壤,可即地建陵安葬,切记吾言,休得违误。”皇帝醒后,遵照嘱咐,择吉鸠工,即地建陵。这回再移动棺椁也不那么沉重了。很显然,这纯属神话,不能作为依据。 还有的说,因为孝庄皇后下嫁给多尔衮,已不是皇太极的皇后了,所以她没有资格入葬昭陵,也无颜与皇太极合葬。清廷官书从来没有孝庄皇后下嫁多尔衮的记载,康熙帝以后各帝始终承认她是太宗皇帝的皇后。所以说这条理由也不充足。 而查阅史料,孝庄皇后不与皇太极合葬的原因有这样一段记载。孝庄皇后生前就为自己葬地之事早就留下了遗嘱。她谆谆嘱咐康熙皇帝:“我身后之事特嘱你: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卑不动尊,此时不便合葬。若别起茔域,未免劳民动众,究非合葬之义。我心恋你们父子,不忍远去,务必于遵化安厝,我心无憾矣。”康熙皇帝一向孝顺祖母,孝庄皇后死后,康熙帝遵照遗嘱,将祖母安葬在了遵化的东陵附近。 那么,为什么孝庄又被葬在了清东陵大红门东侧风水墙外,而不是在皇陵内呢?许多野史称,这是因为孝庄下嫁多尔衮丢了爱新觉罗家族的颜面,所以把她葬在陵区大门外,罚她世世代代为子孙把门。其实,这只不过是好事者的主观意会而已。真正的原因是,顺治的孝陵处于陵区内至高无上的位置,而孝庄则是顺治的生母,将她葬在陵区内任何地方,位置都低于孝陵,这就与她的辈分不相称。第二,孝庄虽葬在遵化清东陵,但与远在沈阳的皇太极的昭陵仍是一个体系。孝庄皇后的陵名叫昭西陵,因此看,与清东陵是两个不同体系,不能混淆,只能葬在东陵区外,以示区分。第三,在清代,无论皇帝、王公谒陵,都先从最高辈分的墓主人的陵寝开始。孝庄皇后在清东陵所有内葬人中辈分最高,所以谒陵时,每次都必先从孝庄皇后的昭西陵开始。大红门是陵区的正门。是谒陵人的必经之处。将昭陵建在大红门旁边,也为谒陵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避免了绕道往返之劳。第四,清代,以左方为尊贵之位,皇帝谒陵,出入宫门、殿门、陵寝门皆走左门,臣工走右门。把昭陵建在大红门左侧,处于尊贵之处,也正反映了她的后代儿孙们对她的尊崇敬仰之意。大红门左侧地势高而平坦、土厚质纯,而大红门右侧,低洼多石,又滨临西大河,常有水患,所以从地理环境上看,也应该将昭西陵建在大红门左侧。从以上几点看,将孝庄皇后葬在东陵陵区外,绝不是为了罚她为后代子孙看守陵门,而是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原因后作出的最佳选择孝庄皇后姓博尔济古特,名布木布泰,公元1613年3月28日出生于蒙古科尔沁贵族世家,是"黄金家族"成吉思汗的后裔。13岁那年,嫁给了后金国的四贝勒皇太极。皇太极称帝后,她被封为庄妃。顺治、康熙时,她被尊为皇太后、太皇太后。1688年1月27日病逝,享年75岁。后人习称为孝庄皇后。 孝庄皇后是我国古代—位贤良卓识、才华出众、功垂青史的杰出女政治家。她在民族矛盾及满洲贵族内部斗争十分复杂的形势下,先后拥立两位小皇帝(六岁的儿子福临、八岁的孙儿玄烨)登基继位;协助三朝(皇太极、顺治、康熙)皇帝统理朝纲,在奠定和发展大清江山的恢弘伟业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她没有任何政治头衔,也不要政治名义,虽然朝臣一再奏请她"垂帘听政";她只以一位妻子(妃)、母亲(皇太后)、祖母(太皇太后)的自然身份,在幕后默默地奉献心血、智慧和才能。不论她做出什么样的贡献,都全部归功于丈夫、儿子、孙子。 "孝庄"皇后,即清初孝庄端康文皇后,本是蒙古族,姓搏尔济吉特氏,名叫布木布泰,是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的女儿。她十三岁嫁给清太宗皇太极,被封为"庄妃"。她那娇柔弱质、美艳万方的大家闺秀的身体里却流淌着成吉思汗后代的血液,充满了勇敢、刚毅、信心和智慧。在满族宫廷斗争的漩涡和明清大决战的大潮中搏击一生。她先后辅佐清太宗皇太极(夫君)、清成宗义皇帝多尔衮(下嫁)、世祖顺治福临(儿子)、清圣祖康熙玄烨(孙子)"四代"帝王,主持了入关、定都、灭明三件大事,对清代的建政、巩固和政治清明,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她当时在朝廷中的地位不亚于唐代的武则天,但她却不称帝;她的权利不小于后代的慈禧太后,但她也不"垂帘听政"。
2023-08-31 04:53:324

孝庄是一个好女人吗?

楼主多半是女的~~正在找大家求教脚踏两只船的方法
2023-08-31 04:53:506

孝庄皇太后的丈夫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孝庄文皇后(1613年3月28日(万历四十一年二月初八日)-1688年1月27日),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系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之妃,孝端文皇后的侄女,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的生母,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的祖母。布木布泰十三岁嫁给皇太极,皇太极逝世后,多尔衮拥立布木布泰之子福临即位,年号顺治,尊布木布泰为皇太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廿五日(1688年1月27日),布木布泰去世,享年75岁。孝庄文皇后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太后和太皇太后,一生培育、辅佐顺治、康熙两代君主,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
2023-08-31 04:54:201

孝庄皇后的故事

孝庄文皇后进宫的事情孝庄文皇后在进宫前是大玉儿,她聪颖秀美、能歌善舞,和多尔衮相恋。多尔衮出征,大玉儿天天都望见圆月,盼望他凯旋,丫环苏茉尔相劝,她只说“不要再说”,苏茉尔长叹退出。这事情说明大玉儿在进宫前是挺纯真的。皇太极望见一位美女望圆月,走上去攀谈,大玉儿的聪颖和美貌让他爱。皇太极指名道姓,封大玉儿做庄妃。庄妃忍痛进宫。庄妃不再纯真,更加聪颖。皇太极获知多尔衮和庄妃曾经相恋,生气,不再爱她,宠幸她的姐姐宸妃,真的转爱,她逝世,他也因为悲痛驾崩。
2023-08-31 04:54:325

雍正小时候见过孝庄太皇太后吗

见过的 他们两个有十年的重合时间啊
2023-08-31 04:54:493

孝庄太后活了多久

  七十五岁。  孝庄文皇后(1613年-1688年),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为“天降贵人”),蒙古科尔沁部(在今通辽)贝勒寨桑之次女,孝端文皇后之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出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初八日;天命十年(1625年)嫁给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为侧福晋;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后,受封为永福宫庄妃;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临(顺治帝);崇德八年(1643年),顺治帝即位后,与其姑孝端文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顺治八年(1651年)上徽号曰昭圣皇太后;康熙帝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崩逝,享年七十五岁;葬昭西陵,上谥,雍正、乾隆累加谥,最终谥号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一生培养、辅佐顺治、康熙两代君主,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
2023-08-31 04:55:041

孝庄怎么死的?

孝庄太后病死的。得了重病
2023-08-31 04:55:142

孝庄太后是哪个年代的

孝庄太后清代太宗皇太极妃,谥号孝庄。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之女。是清朝历史上一位举足轻重、颇受关注的人物。孝庄皇后出生于蒙古科尔沁部的一个显赫家庭。在明末东北各族各部的混战中,她作为政治联姻的纽带嫁给崛起于白山黑水的后金“英明汗”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为侧福晋,时年十三岁。在后金的一步步成功中,她逐渐卷入一场又一场政治斗争的漩涡,并展示出了她卓越的政治才华,逐步确立了稳固的地位并成为清初政坛上的一个一言九鼎的人物。人物概要  姓 博尔济吉特氏  名 布木布泰  出生年 1613年3月28日(1613-03-28)  婚年 1625年 逝世年 1688年1月27日 (74岁)  谥号 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  父亲 寨桑  丈夫 清太宗皇太极  婚姻名份 侧室福晋  夫之父 努尔哈赤  夫之正室 孝端文皇后  姊妹 敏惠恭和元妃  子 清世祖福临  女 固伦雍穆公主(雅图)  固伦淑慧公主(阿图)  固伦端献公主(淑哲 )  布木布泰生于万历四十一年二月初八日(1613年3月28日)。天命十年(1625年),年仅十三岁的布木布泰嫁给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天聪三年生固伦雍穆公主雅图,六年生固伦淑慧公主阿图,七年生固伦端献公主淑哲。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改号称帝,受封为永福宫庄妃。崇德三年,生下皇九子福临。福临即位后(年号顺治),尊为皇太后。八年二月上尊号为昭圣慈寿皇太后。八月加上尊号为昭圣慈寿恭简皇太后。十三年十二月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皇太后。  顺治十八年(1661年),福临死后,第三子玄烨即位(年号康熙),尊为太皇太后。康熙元年十月加上尊号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太皇太后。四年九月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太皇太后。六年十一月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太皇太后。十五年正月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太皇太后。二十年十二月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廿五日(1688年1月27日)去世。享年75岁。二十七年十月上谥号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雍正元年八月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翊天启圣文皇后。三年葬河北清东陵之昭西陵。乾隆元年三月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生三女,下嫁弼尔塔哈尔、色布腾、铿吉尔格。
2023-08-31 04:55:221

孝庄皇后的故事

第一,洪承畴降清。 洪承畴是明王朝的蓟辽总督,是抗金前线八路总兵的主帅。公元1614年,在松山战败被俘,押送到盛京。当时,皇太极野心勃勃,想吞并中原,正在寻找一个明朝重臣作入关的"带路人",因此,不惜一切代价劝其降清。又是金钱,又是美女,但洪承畴不为所动,大义凛然地说:"本帅只知有明,不知有清,只知有死,不知有降!"说罢面壁而坐,不饮不食,只求速死。皇太极真是拿他毫无办法。 消息传到京城,明王朝举国上下为之感动,立即为他举行了追悼会,崇祯皇帝还亲临祭奠。可是,此时洪承畴并未慷慨就义,不但降了清廷,而且当了清军入关的"开路先锋"。立此劝降大功的人,不是别人,真是庄妃。 据说,在洪承畴绝食的第四天,屈辱痛苦恍惚之间,忽然一位汉族打扮的俏丽女子推门而入,呜呜咽咽地陪坐在洪承畴的身边,竟使洪承畴丧失了戒心,视其为同病相怜之人,攀谈起来。并联想起自己的娇妻爱子,百感交集,也泪如泉涌。那女子一面为他拭泪,一面悄声劝道:"将军啊,人生求死容易,活下去才难。明朝比如一座大厦,将军你就是明朝的栋梁,如果栋摧梁折,明朝还靠什么来支撑?当前,明清两国势均力敌,战则两败俱伤,和则共同兴旺。以将军的威望,若能保全性命,从中调停,把弄僵的局面扭转过来,达成协议,岂不是报效了朝廷和天下生民么?"洪承踌沉吟不语。那女子又乘机娓娓道来:"将军纵使不念及家人和我小女子的私情,也应念及生民和社稷。""但是--"洪承畴已然心动,欲言又止。那女子忙接口道:"清主仁慈宽宏,决不会为难将军的。" 洪承畴刚刚点头,门就立刻打开了,原来大清皇帝皇太极"恰巧"来了,他正盼望这个结果! 此后,洪承畴跟随多尔衮入关,攻城掠地,灭明辅清,平定江南,扫荡云贵,败李定国,除明桂王,为清王朝驰骋疆场二十余年,真正成为了满清扫平中原的先锋。 这是庄妃第一次露了峥嵘。 第二,策划福临登基。 公元1644年,皇太极驾崩。一场激烈的皇位之争展开了。有权势的竞争者有三个人: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皇太极十四弟睿亲王多尔衮和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其中,豪格和多尔衮都是拥有势力的亲王,豪格是众兄弟中唯一封王的儿子,辖八旗中正黄和镶黄两旗,得到举足轻重的八旗部队中半数的支持;多尔衮呢,战功卓著,威望正隆,手中握有正白、镶白两旗部队,兵精将勇,并有豫亲王多铎和武英郡王阿济格的效忠。两大集团互不相让。福临呢,才六岁,而且没有任何实力。但他是庄妃亲生儿子。庄妃拥有的是足够的智谋。她静观其变,暗中筹划,决定利用两大集团的矛盾,为福临争夺皇位。 庄妃暂时放下因皇太极之死带来巨大悲痛,全身心投入到夺位之争中去。她审时度势,放眼未来,感到皇太极打下的江山不但要保住,而且统一中原的大业指日可待,而豪格和多尔衮,无论谁登基,都免不了引发一场大内战。这是他俩都不希望的。所以,豪格表面上屡次假意推辞,多尔衮也迟疑不决,那么拥戴"第三者"福临就是绝好机会。关键是要争取实力派的支持!庄妃权衡利弊,为了大清江山,为了自己儿子福临,她作了一个极为大胆的决定:利用多尔衮,争取多尔衮!于是,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了女人所有的一切手段和政治家所有的伎俩,使一向将大一统视为己任的多尔衮与自己达成协议:坚决拥护福临登基。随即水到渠成,庄妃不动一刀一枪,化解了一场剑拔弩张的皇位之争。福临称了帝,庄妃坐收"渔人之利"。福临即位之后,次年改为顺治元年,当时三十一岁的庄妃,被尊为皇太后。史称"孝庄皇太后"。 这是二次大显身手了。庄妃成了皇太后。 第三,定都燕京。 与顺治掌权同时,关内一片混乱。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消息传到清廷,震动朝野。为了完成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的遗愿,孝庄皇太后当机立断,决定启动全国兵马,大举入关,统一整个中国。她告戒多尔衮,入关后要严明军纪,笼络民心,迁都北京,以稳定中原。 不久,李自成不敌洪水般的清军,放火烧毁明朝宫殿,洗劫了府库,仓惶溃走。清廷迁都以成定局。但是,清廷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不愿背井离乡,远离自己祖先的发祥地,不愿到那既陌生又充满敌意的他乡去。又是这位庄妃,力挽狂澜,决定破釜沉舟,举行一场史无前列的迁都大进军。。她带着年幼的小皇帝,拜别了皇太极的昭陵,承担起迁都的全部风险和重担。她的车子率先走在这支浩浩荡荡的大军的最前面。面对李自成留下的空城和焦土,面对成千上万人无吃无住的极大困难,是她,早有预见,强令朝鲜支援大米十万石,是她,坚定下旨:定都燕京! 随即,人心安定了,大军无忧了。李自成败亡,鲁王、唐王等南明小朝廷先后灭亡。清太宗耗尽毕生精力而终未能完成宏愿,终于实现了!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清帝国建立起来了。而"驾御"这一个大国臣民的正是孝庄的儿子--刚刚六岁的顺治。 要说是顺治的"治国安邦",还得说全靠孝庄。 第四,辅佐康熙。 顺治初年,在经历了明末的暴政、农民起义的破坏、清军铁骑的洗劫之后,在中国这块大地上,已经变得人烟稀少,田园荒芜,断瓦残垣,破败不堪了。为了帮助年幼的儿子治理这个百废待兴的国家,孝庄竭尽全力辅佐顺治削平群雄、打击朋党,沿用汉制,厉行节俭,使国家得以休养生息,人民能够安居乐业。可惜,顺治并不争气,在爱妻董鄂妃病逝之后,一蹶不振,自己也染上天花而死亡。他的儿子康熙八岁就当上了皇帝,孝庄成了太皇太后。两年后康熙生母去世,抚养教育十岁皇帝康熙的重任又落到了孝庄肩上。她还在幕后为康熙出主意,治理朝政。 当时,四位辅佐大臣鳌拜、苏克萨哈、遏必隆、索尼矛盾重重,各有野心。孝庄对他们分化、利用,最终擒了称雄一时的鳌拜,巩固了皇权。之后没多久,三藩作乱,撤三藩,平吴三桂、耿精忠、尚之信,孝庄不但支持康熙力排众议,而且多次拿自己的份银犒赏出征的将士,深得人心。 在蒙古察哈尔部布尔尼起兵反清的紧急时刻,孝庄果断推荐已被免职的大学士图海为将,从而平定了北方,稳定了大局。 康熙亲政后数年,凡重大事件,都请示孝庄而后施行。 康熙对孝庄极为孝道,曾说:"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致有成。"评价之高,无人能及。 第五,庄妃下嫁之谜。 康熙二十六年,孝庄太皇太后去世,享年七十五岁。这位为清朝披肝沥胆的巾帼至尊,死后并未按惯例全国举哀,她的棺椁在"暂安殿"内一停就是四十年,直至雍正朝才下葬,而且葬在清东陵的风水墙外,令人不得其解。 后人猜测,这和她传说下嫁给多尔衮有关。 传说,当初,科尔沁贝勒寨桑曾将布木布泰口头许配给多尔衮,没多久努尔哈赤又去科尔沁部,见了布木布泰,就将布木布泰为皇太极定了亲。多尔衮认为:布木布泰本来属于他的,是被皇太极夺了去。多尔衮为了确保福临即位,宁肯放弃自己当皇帝的机会,同时也断绝了皇太极另一个继妃所生的儿子豪格的皇帝梦。孝庄文皇后知道:多尔衮权倾朝野,羽翼丰满,废帝自立,易如反掌。一旦生变,不但自己母子性命难保,连大清江山也可能断送在八旗内乱之中。因此,她变鹊桥暗渡为明媒下嫁,可说是明智之举。于是朝廷以皇帝名义下诏行婚,制礼,举行婚礼。不出两年,多尔衮病逝。福临再无后顾之忧。此后,可能因为满人接受了汉人的道德标准,以此为耻,不肯在正史中写入,后人也以此为憾,不提"下嫁"之事。 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贝勒(部落之长)寨桑的女儿,孝端皇后的侄女,清太宗皇太极的皇后,有绝色,性机敏。 1625年,年仅十三岁时嫁给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为妻,与姑母一同嫁予皇太极为妻。婚后生有三女,固伦雍长公主,固伦淑慧长公主、固伦淑哲长公主。1636年皇太极称 帝,封博尔济吉特氏为永福宫庄妃,崇德三年(1638)生皇九子福临,尊庄妃为皇太后,史称孝庄文皇后。 孝庄文皇后天生丽质称得上清朝前期的绝代佳人。她临事处置沉静果断,早在皇太极时期,孝庄文皇后就‘赞助内政",为皇太极出力。 1642年(清太宗崇德七年),清军攻陷松山,明蓟辽总督洪承畴被俘,为表示忠于明室,宣布绝食,后来,皇太极知道洪承畴好色,于是孝庄皇后向皇太极自荐,诱降洪承畴,后来洪承畴引清兵入关,明亡。 1643年,皇太极逝,福林继位为顺治帝,迁都北京,尊孝庄皇后为太后,以皇叔多尔衮摄政,顺治年幼(六岁)为了消除多尔衮对帝位的威胁,孝庄太后按满族“兄死则妻其嫂”的习俗,毅然下嫁给多尔衮。虽然史书对孝庄下嫁的说法不一,但是文献对下嫁事实的记载正规。《东华录》的记载,多尔衮长出入皇宫内院,顺治也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清初疑案“太后下嫁”之事,当非空穴来风。由于政治原因,这种举措也无损于她的历史地位。由于孝庄太后的调停,顺治的皇位保住了,多而衮没有取而代之,清朝大权逐渐转移到顺治手中。 为了创建初期的清王朝能得到汉族上层的支持,孝庄皇太后敢于冲破满、汉不得通婚的惯例,顺治十年(1653)她把孔有德的女儿孔四贞“育之宫中”当作宗室郡主看待;又把皇太极第十四女和硕公主嫁给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起到拉拢汉军将领的作用。 顺治死后,玄烨即位,号康熙,为后世的康熙大帝。康熙尊称孝庄为太皇太后,时康熙八岁,由四位大臣辅理政务,孝庄太后尽力教养幼主,护卫着爱新觉罗政权避过了重大的风险和暗礁,是大清王朝达到盛世的彼岸。四位辅政大臣中,鳌拜专横跋扈,目无幼主,妄图篡夺皇权,他滥杀无辜,企图要挟天子以令诸侯。孝庄太后成了康熙的坚强后盾,在她的支持下,康熙八年,康熙一举粉碎了鳌拜集团,夺回了政权。 康熙在平定三番之乱时,孝庄皇太后全力支持康熙平乱,她拔出宫中金帛加以犒劳。孝庄皇太后提倡节约,多次把宫中节省下来的银钱赈济灾民。她的节省家风影响到康熙、雍正两朝。 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太皇太后逝,享年七十五岁,为『孝庄文皇后』。 令人不解的是并未与皇太极合葬于沈阳的昭陵,也没进清皇陵,一直到康熙帝死,也未给祖母孝庄文皇后建陵,其梓宫在暂安奉殿停了38年之久,而最终于雍正三年(1725年)才由曾孙胤禛安葬于清东陵的风水墙外的地宫内。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即使至今也未找到令人信服的解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不过对此民间传说甚多。 关于孝庄皇后为什么不葬入昭陵一事,民间有“托梦定陵址”的说法。大意是:孝庄皇后死,清廷遵照祖制,决定将她葬入昭陵,与太宗合葬。但当梓宫途经东陵时,突然沉重异常。128名杠夫个个被压得龇牙裂嘴,眼冒金星,寸步难行,只得把梓宫就地停放。两个时辰过后想继续前行,梓宫就像长在地上一样,丝毫不动。这下子可急坏了送葬诸王大臣,于是飞报朝廷。康熙皇帝接到奏章,也是一筹莫展。当夜皇帝梦见孝庄皇后,对皇帝说:“我决计不与太宗合葬,如今梓宫停放之地就是上吉佳壤,可即地建陵安葬,切记吾言,休得违误。”皇帝醒后,遵照嘱咐,择吉鸠工,即地建陵。这回再移动棺椁也不那么沉重了。很显然,这纯属神话,不能作为依据。 还有的说,因为孝庄皇后下嫁给多尔衮,已不是皇太极的皇后了,所以她没有资格入葬昭陵,也无颜与皇太极合葬。清廷官书从来没有孝庄皇后下嫁多尔衮的记载,康熙帝以后各帝始终承认她是太宗皇帝的皇后。所以说这条理由也不充足。 而查阅史料,孝庄皇后不与皇太极合葬的原因有这样一段记载。孝庄皇后生前就为自己葬地之事早就留下了遗嘱。她谆谆嘱咐康熙皇帝:“我身后之事特嘱你: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卑不动尊,此时不便合葬。若别起茔域,未免劳民动众,究非合葬之义。我心恋你们父子,不忍远去,务必于遵化安厝,我心无憾矣。”康熙皇帝一向孝顺祖母,孝庄皇后死后,康熙帝遵照遗嘱,将祖母安葬在了遵化的东陵附近。 那么,为什么孝庄又被葬在了清东陵大红门东侧风水墙外,而不是在皇陵内呢?许多野史称,这是因为孝庄下嫁多尔衮丢了爱新觉罗家族的颜面,所以把她葬在陵区大门外,罚她世世代代为子孙把门。其实,这只不过是好事者的主观意会而已。真正的原因是,顺治的孝陵处于陵区内至高无上的位置,而孝庄则是顺治的生母,将她葬在陵区内任何地方,位置都低于孝陵,这就与她的辈分不相称。第二,孝庄虽葬在遵化清东陵,但与远在沈阳的皇太极的昭陵仍是一个体系。孝庄皇后的陵名叫昭西陵,因此看,与清东陵是两个不同体系,不能混淆,只能葬在东陵区外,以示区分。第三,在清代,无论皇帝、王公谒陵,都先从最高辈分的墓主人的陵寝开始。孝庄皇后在清东陵所有内葬人中辈分最高,所以谒陵时,每次都必先从孝庄皇后的昭西陵开始。大红门是陵区的正门。是谒陵人的必经之处。将昭陵建在大红门旁边,也为谒陵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避免了绕道往返之劳。第四,清代,以左方为尊贵之位,皇帝谒陵,出入宫门、殿门、陵寝门皆走左门,臣工走右门。把昭陵建在大红门左侧,处于尊贵之处,也正反映了她的后代儿孙们对她的尊崇敬仰之意。大红门左侧地势高而平坦、土厚质纯,而大红门右侧,低洼多石,又滨临西大河,常有水患,所以从地理环境上看,也应该将昭西陵建在大红门左侧。从以上几点看,将孝庄皇后葬在东陵陵区外,绝不是为了罚她为后代子孙看守陵门,而是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原因后作出的最佳选择。
2023-08-31 04:56:021

孝庄皇后是哪个皇帝给封的??拜托了各位 谢谢

哪个也没有,她没当过皇后。
2023-08-31 04:56:1210

孝庄皇后是哪个皇帝给封的??

在清代众多的皇后之中,曾出现过一位身历清初三朝,劳逾半百,全心辅佐皇太极、顺治、康熙三帝主政的杰出人物,被称为“清代国母”,她就是著名的孝庄文皇后。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以及《皇太后秘史》中所展现的孝庄,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与史实事实并不完全相符。实际上,她的生平在《清史稿》中专有传记,且历代学者亦有论述。孝庄文皇后呕心沥血地以其聪明才智和特殊的地位,对解决清宫内部矛盾和斗争,稳定清初社会,促进国家统一,都起到了很大作用,她可称中国古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一、从普通皇妃到太皇太后 孝庄文皇后(庄妃),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或译作本布泰),为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的二女儿,出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二月初八日(1613年3月28日)。后金天命十年(1625)二月,时年十三虚岁的布木布泰(孝庄文皇后)由哥哥吴克善伴送至后金新都辽阳,嫁给了努尔哈赤第八子三十四岁的皇太极为侧福晋。而早在11年前,她的亲姑姑哲哲已嫁与皇太极为正房大福晋,九年以后的天聪八年(1634),已继承汗位的皇太极又娶了她的姐姐海兰珠,于是姑侄三人同事一夫。婚后,她为皇太极生下三个女儿。天聪三年(1629)生皇四女,后来受封为固伦雍穆长公主;天聪六年(1632)生皇五女,后来受封为固伦淑慧长公主;次年又生下皇七女,后来受封为固伦端献长公主。三位公主,成年后分别嫁与蒙古贵族弼尔塔哈尔、色布腾和铿吉尔格。到了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称帝于盛京(沈阳),改元崇德,同时建立后宫制度,在其众多妻妾中分封了五宫后妃,其中年龄最小的布木布泰被封为庄妃,居次西宫——永福宫,当年皇太极颁给她的册文用满、蒙、汉三种文字写成,文辞简约:“……兹尔本布泰,系蒙古廓尔沁国之女,夙缘作合,淑质性成。朕登大宝,爰仿古制,册尔为永福宫庄妃。尔其贞懿恭简,纯孝谦让,恪遵皇后之训,勿负朕命。”崇德三年(1638)正月,宸妃所生被皇太极视为皇嗣的皇八子夭折,庄妃恰逢时机地于两天后生下了皇九子福临,就是后来的世祖章皇帝顺治。 崇德八年八月初九日(1643年9月21日),戎马一生的皇太极因病身亡。由于生前没有指定皇位继承人,朝中出现了权力真空,造成诸王争位的混乱局面。最终,各派达成妥协,立年仅六岁的福临为帝,这时福临的生母庄妃作为五大后妃的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八月二十六日(10月8日),登基大典再次在盛京皇宫的大政殿举行,第一次在此登基的是丈夫皇太极,而今天则是庄妃年仅6岁的儿子福临。皇太极崩逝,作为一国之尊当是中宫皇后哲哲,出于本能。她一定会为维护母家科尔沁的利益而推举庄妃所生的福临。这样庄妃与皇后就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史料记载给人的印象是由于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与皇太极十四弟睿亲王多尔衮两个争位的人势均力敌,所以才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庄妃之子福临登上了皇位。其实,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从庄妃以后的作为及当时两黄旗大臣态度微妙的变化,还是可以推断出庄妃在福临即位的问题上不遗余力地展示了其卓越的政治才能。 最初两黄旗大臣拥立豪格是在肃亲王王府盟过誓的,但召开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由谁继承皇位时,两黄旗大臣却只提立皇子不提立豪格;而此前雄心勃勃要与多尔衮一争高下的豪格在态度上也来了一个大转弯,称自己福小命薄,难当重任并离席而去。这不是豪格表面上所做的一种姿态,离常而去是弃权的表示,哪里有一点与多尔衮势均力敌的样子。但是多尔衮却并未当上皇帝,因为就在此时,大政殿内的两黄旗大臣都抽出佩剑上前,誓死要立皇子,大政殿外两黄旗护军侍卫刀出鞘、箭上弦,紧紧包圈了议政会议所在地。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此时不让福临即位哪个能活着出宫?在皇宫中舞刀弄枪,没有中宫皇后哲哲及庄妃的默许是无人敢为的。应该说,庄妃的对手多尔衮也是位政治家。权衡之下,他选择了拥立幼子福临而自己做摄政王,为其于顺治初年独揽朝纲做了铺垫。福临即位登基,改年号为顺治,庄妃被尊为“圣母皇太后”。 顺治帝即位后,孝庄太皇教导他任贤人,远小人,赏罚公平,不要奢侈,要勤学好问。为了拉拢汉族将领,将平南王孔有德的女儿孔四贞养育宫中,岁俸视同郡主,又把皇太极十四女和硕公主嫁给平西王之子吴应熊。顺治帝是位少年天子,年轻气胜。孝庄太后始终以国事为重,识大体顾大局地妥善处理与儿子的关系。顺治帝的两次废后,并对董鄂妃的疯狂爱恋。孝庄太后对此都采取了明智的态度,废后无法挽回就加以补救,在顺治帝坚决摒弃的第一位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庄妃的亲侄女)被贬为静妃后,又紧接着从科尔沁部重选了一位同姓博尔济吉特氏的皇后(庄妃的侄孙女),以巩固与蒙古的联姻关系。而对于董鄂妃,孝庄太后则加以容忍宽容,同意她进宫,并默许她由妃品级升为皇贵妃品级,以维护顺治帝的面子,从而不至影响到清政权稳定的大局,此事充分表现出孝庄太后在执掌国政方面所特有的宽广胸怀与远见卓识。 顺治十八年(1651)正月初七日,顺治帝因出天花,年仅24岁就英年早逝。在孝庄太后的主持下,年仅8岁的皇三子玄烨成为皇嗣,是为康熙帝,而孝庄太后则从此被尊为太皇太后。康熙10岁时,生母孝康章皇后去世。孝庄为照顾年幼的皇帝,把康熙留在自己的慈宁宫,并让自己的贴身侍女苏麻喇姑专门照料服侍他。当然,孝庄对康熙的教育也十分严格。康熙后来回忆说“朕自幼龄学步能言时,即奉圣祖母慈训,凡饮食、动履、言语,皆有规度,虽平居独处,亦教以罔敢越轨,少不然即加督过,赖是以克有成。”在康熙初年复杂的政局中,孝庄以自己的影响平衡着各种关系,尤其是她并没有继续从其母族博尔济吉特氏中挑选皇后,而是亲定首辅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为皇后,以索尼牵制专擅的辅政大臣鳌拜,体现了其政治家的胸襟与识见。康熙后来成功铲除鳌拜,也是与孝庄的支持分不开的。康熙没有辜负祖母的苦心和期望,很快成长为一代有作为的英主。孝庄文皇后经常告诫康熙说:“古称为君难,苍生至众,天子以一身临其上,生养抚育,莫不引领,必深思得众得国之道,使四海康阜,绵历数于无疆。”这话的意思是君主必须明白对百姓的责任:受到人民拥护,长期统治下去,必须使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康熙帝日后努力实践她的教导。康熙十二年,平西王吴三桂等三藩作乱,孝庄文皇后从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出发,拿出自己的金帛犒赏出征劳苦的将士。康熙十四年,蒙古察哈尔部布尔尼乘机叛乱,她又向康熙推荐图海镇压叛乱,图海迅速平定了布尔尼。可以说,康乾盛世的形成说也有孝庄太后的一份功劳。 康熙皇帝对孝庄感情深厚,尽心奉养祖母,每日一定到祖母宫内问安,在祖母膝下承欢,并且常于得闲时陪祖母出游。一次,康熙皇帝奉祖母诣五台山捻香拜佛,因担心山路崎岖,车行不稳,康熙特备下八人抬暖轿,随行在出行人马之后,在车马难以行走时,康熙及时召暖轿到祖母跟前,请祖母乘暖轿,并下马亲自替祖母扶轿前行。孝庄不无感动地说,像这样的车轿小事,皇孙都亲自过问,这就是大孝啊!康熙出行时,如果祖母不能同行,他时时不忘将自己的行踪向祖母报告。康照二十一年(1682)春,康熙以平定“三藩之乱”,率众东巡盛京祭告祖陵,同时巡边设防,加强东北地区的军事防御。当车驾行至吉林乌拉时,康熙与官兵一起捕鱼,收获颇丰。康熙马上想到了远在京城的祖母,他当即命令将亲捕之鱼浸在羊脂中,差人快马加鞭送到紫禁城中,他说,只为祖母看到鱼时能嫣然一笑。可见祖孙感情之深。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孝庄终因年事已高病倒。康熙皇帝见祖母病重,心急如焚,他昼夜守在慈宁宫里,衣不解带,睡不安眠,所有的药品及食物亲加调理,送至祖母唇边。祖母安睡时,他也不肯离去,隔着幔帐静候,席地而坐,二听到皇太后的声息,立即上前到榻前,凡是祖母所需,亲手奉上,在孝庄病重的一个多月里,康熙一刻不离开祖母的病榻,而孝庄疼爱孙儿,常劝其回宫内休息,但康熙皇帝都不肯离开。见祖母的病情越来越重,康熙每日至佛堂祷告,他在佛前许愿,如果能让祖母身体康复,自己情愿用自己的寿命换祖母的阳寿。其情其景,催人泪下。 康熙的祷告终于没能换来奇迹的出现,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孝庄皇太后寿终正寝,寿七十五岁。康熙皇帝呼天抢地,哭无停声,饮食不入口,在回顾往事时他感激地说,朕八岁时皇父宾天,十岁时母亲崩逝,父母亲的音容只仿佛记得,全赖祖母抚育教诲整整三十余年,每念教育的深厚恩情,哀痛实在难以自禁。遵照其生前的遗嘱,在遵化马兰峪建陵安葬,是为昭西陵。谥号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
2023-08-31 04:56:371

孝庄活了多少岁

75岁。孝庄太后一般指孝庄文皇后,(1613年3月28日-1688年1月27日),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科尔沁贝勒宰桑-布和之女,孝端文皇后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她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一生培养、辅佐顺治、康熙两代皇帝,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含义皇太极把她看作一位聪明颖慧,贤达有为的贤内助;顺治帝福临则把她看做恶毒残忍,了无亲情的仇人,而不是母亲;在康熙的眼中,他又是一位慈爱稳重感情至深,又颇具政治才能的老祖母,而在她的政治对手看来,她却是一位颇具心计,不可战胜的出色的女政治家。历代女子中,我对孝庄敬重有加,其贤德为后宫争相效仿的对象,其才能卓越,又为正统所出,不被世人所斥。
2023-08-31 04:56:451

清代历史上的孝庄太后,其真实容貌是怎样的?

真实容貌是非常的美丽动人,因为长得好看,所以多尔衮对她一见倾心,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2023-08-31 04:57:037

孝庄太后出生在那年

孝庄文皇后(1613年-1688年),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为“天降贵人”),蒙古科尔沁部(在今通辽)贝勒博尔济吉特·布和之次女,孝端文皇后之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出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初八日;望采纳
2023-08-31 04:58:211

孝庄皇后的故事

第一,洪承畴降清。洪承畴是明王朝的蓟辽总督,是抗金前线八路总兵的主帅。公元1614年,在松山战败被俘,押送到盛京。当时,皇太极野心勃勃,想吞并中原,正在寻找一个明朝重臣作入关的"带路人",因此,不惜一切代价劝其降清。又是金钱,又是美女,但洪承畴不为所动,大义凛然地说:"本帅只知有明,不知有清,只知有死,不知有降!"说罢面壁而坐,不饮不食,只求速死。皇太极真是拿他毫无办法。消息传到京城,明王朝举国上下为之感动,立即为他举行了追悼会,崇祯皇帝还亲临祭奠。可是,此时洪承畴并未慷慨就义,不但降了清廷,而且当了清军入关的"开路先锋"。立此劝降大功的人,不是别人,真是庄妃。据说,在洪承畴绝食的第四天,屈辱痛苦恍惚之间,忽然一位汉族打扮的俏丽女子推门而入,呜呜咽咽地陪坐在洪承畴的身边,竟使洪承畴丧失了戒心,视其为同病相怜之人,攀谈起来。并联想起自己的娇妻爱子,百感交集,也泪如泉涌。那女子一面为他拭泪,一面悄声劝道:"将军啊,人生求死容易,活下去才难。明朝比如一座大厦,将军你就是明朝的栋梁,如果栋摧梁折,明朝还靠什么来支撑?当前,明清两国势均力敌,战则两败俱伤,和则共同兴旺。以将军的威望,若能保全性命,从中调停,把弄僵的局面扭转过来,达成协议,岂不是报效了朝廷和天下生民么?"洪承踌沉吟不语。那女子又乘机娓娓道来:"将军纵使不念及家人和我小女子的私情,也应念及生民和社稷。""但是——"洪承畴已然心动,欲言又止。那女子忙接口道:"清主仁慈宽宏,决不会为难将军的。"洪承畴刚刚点头,门就立刻打开了,原来大清皇帝皇太极"恰巧"来了,他正盼望这个结果!此后,洪承畴跟随多尔衮入关,攻城掠地,灭明辅清,平定江南,扫荡云贵,败李定国,除明桂王,为清王朝驰骋疆场二十余年,真正成为了满清扫平中原的先锋。这是庄妃第一次露了峥嵘。第二,策划福临登基。公元1644年,皇太极驾崩。一场激烈的皇位之争展开了。有权势的竞争者有三个人: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皇太极十四弟睿亲王多尔衮和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其中,豪格和多尔衮都是拥有势力的亲王,豪格是众兄弟中唯一封王的儿子,辖八旗中正黄和镶黄两旗,得到举足轻重的八旗部队中半数的支持;多尔衮呢,战功卓著,威望正隆,手中握有正白、镶白两旗部队,兵精将勇,并有豫亲王多铎和武英郡王阿济格的效忠。两大集团互不相让。福临呢,才六岁,而且没有任何实力。但他是庄妃亲生儿子。庄妃拥有的是足够的智谋。她静观其变,暗中筹划,决定利用两大集团的矛盾,为福临争夺皇位。庄妃暂时放下因皇太极之死带来巨大悲痛,全身心投入到夺位之争中去。她审时度势,放眼未来,感到皇太极打下的江山不但要保住,而且统一中原的大业指日可待,而豪格和多尔衮,无论谁登基,都免不了引发一场大内战。这是他俩都不希望的。所以,豪格表面上屡次假意推辞,多尔衮也迟疑不决,那么拥戴"第三者"福临就是绝好机会。关键是要争取实力派的支持!庄妃权衡利弊,为了大清江山,为了自己儿子福临,她作了一个极为大胆的决定:利用多尔衮,争取多尔衮!于是,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了女人所有的一切手段和政治家所有的伎俩,使一向将大一统视为己任的多尔衮与自己达成协议:坚决拥护福临登基。随即水到渠成,庄妃不动一刀一枪,化解了一场剑拔弩张的皇位之争。福临称了帝,庄妃坐收"渔人之利"。福临即位之后,次年改为顺治元年,当时三十一岁的庄妃,被尊为皇太后。史称"孝庄皇太后"。这是二次大显身手了。庄妃成了皇太后。第三,定都燕京。与顺治掌权同时,关内一片混乱。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消息传到清廷,震动朝野。为了完成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的遗愿,孝庄皇太后当机立断,决定启动全国兵马,大举入关,统一整个中国。她告戒多尔衮,入关后要严明军纪,笼络民心,迁都北京,以稳定中原。不久,李自成不敌洪水般的清军,放火烧毁明朝宫殿,洗劫了府库,仓惶溃走。清廷迁都以成定局。但是,清廷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不愿背井离乡,远离自己祖先的发祥地,不愿到那既陌生又充满敌意的他乡去。又是这位庄妃,力挽狂澜,决定破釜沉舟,举行一场史无前列的迁都大进军。。她带着年幼的小皇帝,拜别了皇太极的昭陵,承担起迁都的全部风险和重担。她的车子率先走在这支浩浩荡荡的大军的最前面。面对李自成留下的空城和焦土,面对成千上万人无吃无住的极大困难,是她,早有预见,强令朝鲜支援大米十万石,是她,坚定下旨:定都燕京!随即,人心安定了,大军无忧了。李自成败亡,鲁王、唐王等南明小朝廷先后灭亡。清太宗耗尽毕生精力而终未能完成宏愿,终于实现了!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清帝国建立起来了。而"驾御"这一个大国臣民的正是孝庄的儿子——刚刚六岁的顺治。要说是顺治的"治国安邦",还得说全靠孝庄。第四,辅佐康熙。顺治初年,在经历了明末的暴政、农民起义的破坏、清军铁骑的洗劫之后,在中国这块大地上,已经变得人烟稀少,田园荒芜,断瓦残垣,破败不堪了。为了帮助年幼的儿子治理这个百废待兴的国家,孝庄竭尽全力辅佐顺治削平群雄、打击朋党,沿用汉制,厉行节俭,使国家得以休养生息,人民能够安居乐业。可惜,顺治并不争气,在爱妻董鄂妃病逝之后,一蹶不振,自己也染上天花而死亡。他的儿子康熙八岁就当上了皇帝,孝庄成了太皇太后。两年后康熙生母去世,抚养教育十岁皇帝康熙的重任又落到了孝庄肩上。她还在幕后为康熙出主意,治理朝政。当时,四位辅佐大臣鳌拜、苏克萨哈、遏必隆、索尼矛盾重重,各有野心。孝庄对他们分化、利用,最终擒了称雄一时的鳌拜,巩固了皇权。之后没多久,三藩作乱,撤三藩,平吴三桂、耿精忠、尚之信,孝庄不但支持康熙力排众议,而且多次拿自己的份银犒赏出征的将士,深得人心。在蒙古察哈尔部布尔尼起兵反清的紧急时刻,孝庄果断推荐已被免职的大学士图海为将,从而平定了北方,稳定了大局。康熙亲政后数年,凡重大事件,都请示孝庄而后施行。康熙对孝庄极为孝道,曾说:"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致有成。"评价之高,无人能及。第五,庄妃下嫁之谜。康熙二十六年,孝庄太皇太后去世,享年七十五岁。这位为清朝披肝沥胆的巾帼至尊,死后并未按惯例全国举哀,她的棺椁在"暂安殿"内一停就是四十年,直至雍正朝才下葬,而且葬在清东陵的风水墙外,令人不得其解。后人猜测,这和她传说下嫁给多尔衮有关。传说,当初,科尔沁贝勒寨桑曾将布木布泰口头许配给多尔衮,没多久努尔哈赤又去科尔沁部,见了布木布泰,就将布木布泰为皇太极定了亲。多尔衮认为:布木布泰本来属于他的,是被皇太极夺了去。多尔衮为了确保福临即位,宁肯放弃自己当皇帝的机会,同时也断绝了皇太极另一个继妃所生的儿子豪格的皇帝梦。孝庄文皇后知道:多尔衮权倾朝野,羽翼丰满,废帝自立,易如反掌。一旦生变,不但自己母子性命难保,连大清江山也可能断送在八旗内乱之中。因此,她变鹊桥暗渡为明媒下嫁,可说是明智之举。于是朝廷以皇帝名义下诏行婚,制礼,举行婚礼。不出两年,多尔衮病逝。福临再无后顾之忧。此后,可能因为满人接受了汉人的道德标准,以此为耻,不肯在正史中写入,后人也以此为憾,不提"下嫁"之事。 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贝勒(部落之长)寨桑的女儿,孝端皇后的侄女,清太宗皇太极的皇后,有绝色,性机敏。 1625年,年仅十三岁时嫁给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为妻,与姑母一同嫁予皇太极为妻。婚后生有三女,固伦雍长公主,固伦淑慧长公主、固伦淑哲长公主。1636年皇太极称帝,封博尔济吉特氏为永福宫庄妃,崇德三年(1638)生皇九子福临,尊庄妃为皇太后,史称孝庄文皇后。孝庄文皇后天生丽质称得上清朝前期的绝代佳人。她临事处置沉静果断,早在皇太极时期,孝庄文皇后就‘赞助内政",为皇太极出力。 1642年(清太宗崇德七年),清军攻陷松山,明蓟辽总督洪承畴被俘,为表示忠于明室,宣布绝食,后来,皇太极知道洪承畴好色,于是孝庄皇后向皇太极自荐,诱降洪承畴,后来洪承畴引清兵入关,明亡。 1643年,皇太极逝,福林继位为顺治帝,迁都北京,尊孝庄皇后为太后,以皇叔多尔衮摄政,顺治年幼(六岁)为了消除多尔衮对帝位的威胁,孝庄太后按满族“兄死则妻其嫂”的习俗,毅然下嫁给多尔衮。虽然史书对孝庄下嫁的说法不一,但是文献对下嫁事实的记载正规。《东华录》的记载,多尔衮长出入皇宫内院,顺治也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清初疑案“太后下嫁”之事,当非空穴来风。由于政治原因,这种举措也无损于她的历史地位。由于孝庄太后的调停,顺治的皇位保住了,多而衮没有取而代之,清朝大权逐渐转移到顺治手中。为了创建初期的清王朝能得到汉族上层的支持,孝庄皇太后敢于冲破满、汉不得通婚的惯例,顺治十年(1653)她把孔有德的女儿孔四贞“育之宫中”当作宗室郡主看待;又把皇太极第十四女和硕公主嫁给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起到拉拢汉军将领的作用。顺治死后,玄烨即位,号康熙,为后世的康熙大帝。康熙尊称孝庄为太皇太后,时康熙八岁,由四位大臣辅理政务,孝庄太后尽力教养幼主,护卫着爱新觉罗政权避过了重大的风险和暗礁,是大清王朝达到盛世的彼岸。四位辅政大臣中,鳌拜专横跋扈,目无幼主,妄图篡夺皇权,他滥杀无辜,企图要挟天子以令诸侯。孝庄太后成了康熙的坚强后盾,在她的支持下,康熙八年,康熙一举粉碎了鳌拜集团,夺回了政权。康熙在平定三番之乱时,孝庄皇太后全力支持康熙平乱,她拔出宫中金帛加以犒劳。孝庄皇太后提倡节约,多次把宫中节省下来的银钱赈济灾民。她的节省家风影响到康熙、雍正两朝。 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太皇太后逝,享年七十五岁,为『孝庄文皇后』。令人不解的是并未与皇太极合葬于沈阳的昭陵,也没进清皇陵,一直到康熙帝死,也未给祖母孝庄文皇后建陵,其梓宫在暂安奉殿停了38年之久,而最终于雍正三年(1725年)才由曾孙胤禛安葬于清东陵的风水墙外的地宫内。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即使至今也未找到令人信服的解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不过对此民间传说甚多。关于孝庄皇后为什么不葬入昭陵一事,民间有“托梦定陵址”的说法。大意是:孝庄皇后死,清廷遵照祖制,决定将她葬入昭陵,与太宗合葬。但当梓宫途经东陵时,突然沉重异常。128名杠夫个个被压得龇牙裂嘴,眼冒金星,寸步难行,只得把梓宫就地停放。两个时辰过后想继续前行,梓宫就像长在地上一样,丝毫不动。这下子可急坏了送葬诸王大臣,于是飞报朝廷。康熙皇帝接到奏章,也是一筹莫展。当夜皇帝梦见孝庄皇后,对皇帝说:“我决计不与太宗合葬,如今梓宫停放之地就是上吉佳壤,可即地建陵安葬,切记吾言,休得违误。”皇帝醒后,遵照嘱咐,择吉鸠工,即地建陵。这回再移动棺椁也不那么沉重了。很显然,这纯属神话,不能作为依据。还有的说,因为孝庄皇后下嫁给多尔衮,已不是皇太极的皇后了,所以她没有资格入葬昭陵,也无颜与皇太极合葬。清廷官书从来没有孝庄皇后下嫁多尔衮的记载,康熙帝以后各帝始终承认她是太宗皇帝的皇后。所以说这条理由也不充足。而查阅史料,孝庄皇后不与皇太极合葬的原因有这样一段记载。孝庄皇后生前就为自己葬地之事早就留下了遗嘱。她谆谆嘱咐康熙皇帝:“我身后之事特嘱你: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卑不动尊,此时不便合葬。若别起茔域,未免劳民动众,究非合葬之义。我心恋你们父子,不忍远去,务必于遵化安厝,我心无憾矣。”康熙皇帝一向孝顺祖母,孝庄皇后死后,康熙帝遵照遗嘱,将祖母安葬在了遵化的东陵附近。那么,为什么孝庄又被葬在了清东陵大红门东侧风水墙外,而不是在皇陵内呢?许多野史称,这是因为孝庄下嫁多尔衮丢了爱新觉罗家族的颜面,所以把她葬在陵区大门外,罚她世世代代为子孙把门。其实,这只不过是好事者的主观意会而已。真正的原因是,顺治的孝陵处于陵区内至高无上的位置,而孝庄则是顺治的生母,将她葬在陵区内任何地方,位置都低于孝陵,这就与她的辈分不相称。第二,孝庄虽葬在遵化清东陵,但与远在沈阳的皇太极的昭陵仍是一个体系。孝庄皇后的陵名叫昭西陵,因此看,与清东陵是两个不同体系,不能混淆,只能葬在东陵区外,以示区分。第三,在清代,无论皇帝、王公谒陵,都先从最高辈分的墓主人的陵寝开始。孝庄皇后在清东陵所有内葬人中辈分最高,所以谒陵时,每次都必先从孝庄皇后的昭西陵开始。大红门是陵区的正门。是谒陵人的必经之处。将昭陵建在大红门旁边,也为谒陵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避免了绕道往返之劳。第四,清代,以左方为尊贵之位,皇帝谒陵,出入宫门、殿门、陵寝门皆走左门,臣工走右门。把昭陵建在大红门左侧,处于尊贵之处,也正反映了她的后代儿孙们对她的尊崇敬仰之意。大红门左侧地势高而平坦、土厚质纯,而大红门右侧,低洼多石,又滨临西大河,常有水患,所以从地理环境上看,也应该将昭西陵建在大红门左侧。从以上几点看,将孝庄皇后葬在东陵陵区外,绝不是为了罚她为后代子孙看守陵门,而是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原因后作出的最佳选择。
2023-08-31 04:58:311

康熙王朝中孝庄太后为什么说为了顺治化敌为夫?

因为历史上孝庄可能嫁给过多尔衮。简介:孝庄文皇后(1613年-1688年),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为“天降贵人”),蒙古科尔沁部(在今通辽)贝勒博尔济吉特·布和之次女,孝端文皇后之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出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初八日;天命十年(1625年)嫁给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为侧福晋;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后,受封为永福宫庄妃;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临(顺治帝);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驾崩,顺治帝即位,与其姑孝端文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顺治八年(1651年)上徽号曰昭圣皇太后;康熙帝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崩逝,享年七十五岁;葬昭西陵,上谥,雍正、乾隆累加谥,最终谥号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她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一生培养、辅佐顺治、康熙两代皇帝,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人物评价:雍正帝:统两朝之养孝,极三世之尊亲。赵尔巽:世祖、圣祖皆以冲龄践祚,孝庄皇后,当时无建垂帘之议者。殷忧启圣,遂定中原,克底于升平。杨珍:孝庄是公认的明清之际杰出的女政治家,在清朝入关特别困难的情况下,维持了清皇室的团结,而且保护培养了顺治、康熙历史名君,对扭转当时中国的分裂局面使中国归于统一具有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她没有像慈禧那样垂帘听政,始终处于幕后,这在中国古代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2023-08-31 04:58:401

孝庄下一代是哪个皇上

孝庄不是黄上孝庄的下一代,也就是他的儿子是顺治,他的孙子是康熙。
2023-08-31 04:58:483

普希金《致大海》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普希金《致大海》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普希金《致大海》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和借物抒情的手法。   2、体会诗歌中联想的重要作用及对主题的表现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   3、品味形象生动的语言。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2、问题研究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诗歌的王国中,外国诗歌同样具有无穷的感召力与感染力,一些世界著名诗人对世界文学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同学们,你们读过外国诗歌吗?(学生列举所知道的外国诗人及其代表作。)是的,拜伦、普希金、惠特曼、裴多菲等,他们的诗歌在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普希金的一首诗。   二、作者与写作背景简介。   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民族的伟大诗人,俄国近代文学的奠基者、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他一生写了近900首抒情诗。他的诗具有明快的哀歌式的忧郁、旋律般的美、高度的思想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824年夏天,普希金与奥德萨总督发生冲突,被军警押送到父母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幽禁在那里达两年之久。诗人在奥德萨,长期与大海相依为伴,把奔腾的大海看做自由的象征。当他将要远离奥德萨而向大海告别的时候,万千思绪如潮奔涌,忧郁而又愤激的诗篇酝酿在胸。诗人在奥德萨开始写作,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最后完成了这一篇诗作——《致大海》。   三、教师范读,学生伴随着音乐(《海之诗》)自读。   诵读时提示学生:全诗抒情气氛浓厚,感情强烈而又深沉,诵读时,要注意把握全诗感情的基调和变化。   四、合作探究,研习课文。   1、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致大海》是诗人在流放时期写的一篇浪漫主义的代表作。作品歌颂大自然的美和崇高,反对世俗生活的丑恶与平庸,突出人与自然在感情上的共鸣,把自然景物拟人化,作为一种精神象征,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即对自由和解放的热烈追求以及对暴力统治的憎恶、反抗。   全诗共十五个诗节,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来读。开头两个诗节,诗人向大海告别;中间十一个诗节,写诗人由大海引起的回忆和联想;最后一节,诗人再一次向大海深情地告别,说明自己的整个心灵被大海的形象和音响所充斥,永不忘怀。   2、具体分析。   (1)结合诗歌内容,给“大海”前加上恰当的修饰成分,体会诗人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明确:自由奔放的大海,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的大海,闪耀着骄美的容光的大海,黄昏时寂静的大海,汹涌起来而无法控制的大海……   (2)诗人为什么如此热爱大海?大海有没有象征意义?   明确:因为大海有广阔的胸怀、惊人的威力、壮丽的景色。大海是自由精神的象征。作者借大海表达了对自由的赞美及憧憬,但现实使他伤心。他虽失望但不绝望,他要把大海永记心中,把自由传播到四面八方。   (3)诗人面对大海为什么又感到悲伤痛苦呢?   明确:因为大海的自由奔放勾起了诗人失去自由的“苦恼心伤”。   (4)诗人由大海而想起了与大海有关的英雄和诗人,结合诗句说说:诗人对他们的感情有何不同?这里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对死于大西洋圣赫勒拿岛的拿破仑,诗人不无惋惜,但更多的却是谴责。拜伦的死使诗人感到无比哀痛。他称拜伦为“天才”,“我们思想上的另一位君王”,“为自由之神所悲泣着的歌者”,他在拜伦身上看到了大海一般深沉和难以驯服的倔强性格,像大海一样,什么都不能使这位自由战士屈服投降。伟大诗人和自由战士拜伦之死,使诗人感到自由之神的幻灭,整个世界都空虚了,“人们的命运到处都是一样”,几乎找不到一个自由栖身和自由歌唱的地方,一切福地都被人占有了。此时,普希金精神上感到忧郁和渺茫。   (5)这首诗将大海人格化,学生在诗中标画出这些动人的句子,讨论:这样写好在哪里?   明确:诗人多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如将“波光”写成“容光”,将海浪声声化为怨诉、呼唤、回音,使海更加人性化,便于作者与大海对话,使大海更像诗人的挚友,表达了作者对大海——自由的热爱之情。   五、进行诵读训练。   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诵,进一步体味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可要求学生画出诗歌诵读时的停顿与重音。   六、课堂小结。   这首诗具有强烈的时代感。诗人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精神,写出了人民的愿望、情绪和他们最关心的问题。他把自己对时代的感受,化为诗的情绪,融合在大海的形象中,竭力渲染,达到了寓情于景和借景抒情的目的。   七、布置作业。   以本课为起点,课下广泛研读普希金的诗,体会其中的种种美妙感受,为“普希金诗歌朗诵会”做准备。   板书设计   致大海   普希金   自由奔放的大海   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的大海 热爱大海 自由精神的象征   闪耀着骄美的容光的大海 “苦恼心伤”失去自由的诗人   黄昏时寂静的大海   汹涌起来而无法控制的大海   普希金《致大海》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普希金以及本诗的创作背景。   2、理解诗中意象、意境、感受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中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握大海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的生活环境及经历,正确理解诗人的感情   2、把握诗中大海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在了解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准确的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意境。   教学方法:   诵读、讲授、比较阅读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前几节课我们一起驾着艺术的轻舟漫游了中国现当代诗歌的海洋,大家的收获一定不小吧,今天,我没不妨调转方向,驶向一个新的世界——外国诗歌的艺术殿堂。那里有灿若星河的诗人、异彩分呈的诗歌流派一定会给我们以全新的美感享受。也就是说在中国诗歌由《诗经》而发展到当代繁荣的时期里,外国诗歌也经历了一个发展繁荣的过程,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影响整个俄国文学十九世纪的诗人普希金的《致大海》   二、简介作者及创作背景   1、作者简介:   有这样一首诗,我想大家一定都非常熟悉(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也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日子就会到来|我们的心永远向前憧憬|尽管活在阴沉的现在:|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的|而逝去的将变为可爱),这首诗的作者就是普希金。   普希金(1799——1837)。19世纪俄罗斯的伟大诗人、浪漫主义诗人、俄国近代文学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者、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造者,被称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高尔基称他为“俄国文学之始祖”。   普希金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受文学熏陶,15岁开始—公开发表作品。18岁在黄皇村中学毕业后进入外交部任职,广泛结交优秀的贵族青年,写下了一些歌颂自由、反对专制的充满激情的诗篇。1820年到1826年两次被流放,1837年在决斗中被杀害。他的代表作是《叶甫盖尼、奥涅金》,其他作品还有: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短篇小说集《别尔金小说集》等。   2、创作背景:   1820年,普希金因为创作了大量的政治诗而引起沙皇的惊恐被沙皇政府放逐到南高家索,由于他热爱自由,不愿阿谀迎奉奥德萨总督,于1824年又被革职遣送回乡,即第二次流放。在奥德萨诗人长期于大海相依为伴,把奔腾的大海看作自由的象征,当他将要远离奥得萨的时候,临别前夕,登上高加索海边的岩石,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想起自己的坎坷经历,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不禁思绪起伏,采用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写下了这首诗。   面对离别,面对相依为伴的`大海,作者的心情到底怎样?到底又对大海说了些什么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   三、研习诗歌   1、播放录音   2、全班同学一起朗读这首诗歌的1—7节(再见吧……使我留在你的岸旁)   3、请学生找出写大海的句子   大海的美丽:波浪、容光;大海的人情味:悲哀的喧响、召唤的喧响;大海的深远:心灵的愿望所在;大海的阴沉:声调   大海的特点:自由、寂静、反复无常、任性……   4、诗人对大海的感情?大海有没有象征意义?   大海的美丽、人情味、深远等一系列的品性,唤起了诗人对“自由奔放”的大海的无限热爱和眷恋。   大海是自由精神的象征   5、诗人对大海的礼赞反映了什么?   诗人以深情热烈的笔调对大海的歌颂和礼赞,反映了他对自由精神的赞美和渴望。   6、诗人面对自由奔放的大海为什么感到悲伤痛苦呢?产生这种情感的根源是什么?   自由奔放的大海勾起了诗人坎坷人生历程的回忆。包括“隐秘的愿望”未能实现的“哭恼心伤”,这实际是诗人失去自由后的内心的表白。联系写作背景可知,两次被流放,造成诗人压抑、郁闷心情的真正原因是——专制制度下的黑暗现实。   7、小结: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看到作者在这前七节里主要写的是和大海告别以及面对自由奔放的大海所引起的作者对往事的回忆。那么作者就一直沉浸在了悲伤痛苦的回忆里了吗?还是面对他曾相依为伴的大海又想到了其他的什么呢?请听我朗读8—13节,看看诗人又写了些什么。   普希金《致大海》教案 篇3   设计思想   采用比较教学的方法教学本课   教学重点   理解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题,理清诗歌的抒情思路   教学难点   理解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题   教学手段   讨论   教学过程   一、明确要求:   1、教师可把学生分为5—7人为一组的若干小组,协调分工:朗诵讨论,记录(有专人)   2、每个同学要有自己的体会,并能表达出来(1—2分钟)   3、从主题、内容、写法、情感等角度进行比较   4、教师巡查、指导,注意倾听学生们发言,给予适当启发诱导,充分肯定   5、讨论情况记入平时成绩   二、明确讨论题目   普希金的《致大海》是借大海的形象抒发诗人对自由的热烈追求,意象虽不多样,但却负载着作者沉重热烈的情感,应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充分讨论理解诗歌中能突出表现大海特点的语句,并体会其中寄托着的作者的情感,明晰诗人的抒情思路。   舒婷的《致大海》是诗人把大海作为一面镜子来表现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理解。   两首诗在题材上有相同之处,都是诗人借相同的意象(大海)来表情达意的作品。这就成为了比较教学的基础。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比较两首诗的异同点。   三、学生讨论   四、讨论发言   明确:大海常被世人寄予感情,表达诗人的思想,传达诗人的心意,此课比较阅读普希金和舒婷的作品。   先分析一下二者的结构:   普希金诗   舒婷的诗:   联想—人们对大海的一席感触   回忆—儿时的生活   思考—引入对现实之思考   抒情—积极向上,热情洋溢。   意象及意象的象征意义:   普把大海人格化,大海是自由的象征。作者直接同大海对话,给人一种亲切感。普的大海自由奔放,任性不羁,它是天使头上的光环,闪闪发光,不染纤尘。这是完美的海,梦中的海。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赞美及憧憬。但现实使他伤心,他虽失望但不绝望,他要把大海永记心中,把自由传播到四面八方。   舒所表达的是对生活的感悟,“大海——变幻的生活,生活——汹涌的海洋”。她的大海不是完美的化身,而是变幻的生活。大海有涨有落,有风暴,有平静;它多变,并不完美,但它真实。望着大海起起伏伏,就像在观望生活的戏——有悲有喜,包罗万象。感受着大海的宽广与静寂,就像在感受自己。大海是社会,是生活,是朋友,是自己的心。舒婷自己则像海燕一样,坚强地在生活风浪中自由飞翔,对生活充满了自信,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表现手法及修辞:   普采用直抒胸意的表现手法。他所表现出的情感悲壮豪放。诗中多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如将“波光”写作“容光”,将海浪声声化为“怨诉”,“呼唤”,“回音”,使海更加人性化,便于作者与海对话,使海更像诗人的挚友,表达了作者对海——自由的热爱之情。   舒采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她的大海是对生活细腻的观察,海边的每一种风景都是生活的真实写照。诗人将自己对生活的诠释融入对大海的描写当中。诗中多处运用了排比,反复。   写作背景及写作目的:   普希金是杰出的俄国民族诗人,19世纪积极浪漫文学代表,是自由战士。他一生向往自由,却被沙皇流放远方,加上拜伦的去世,普希金心情郁闷。他要借大海赞颂自由!   舒婷是朦胧派的代表诗人,她以大海写出对生活的感悟,启发人们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附录:   致 大 海   舒婷   大海的日出   引起多少英雄由衷的赞叹   大海的夕阳   招惹多少诗人温柔的怀想   多少支在峭壁上唱出的歌曲   还由海风日夜   日夜地呢喃   多少行在沙滩上留下的足迹   多少次向天边扬起的风帆   都被海涛秘密   秘密地埋葬   有过咒骂,有过悲伤   有过赞美,有过荣光   大海——变幻的生活   生活——汹涌的海洋   哪儿是儿时挖掘的穴   哪里有初恋并肩的踪影   呵,大海   就算你的波涛   能把记忆涤平   还有些贝壳   撒在山坡上   如夏夜的星   也许漩涡眨着危险的眼   也许暴风张开贪婪的口   呵,生活   固然你已断送   无数纯洁的梦   也还有些勇敢的人   如暴风雨中   疾飞的海燕   傍晚的海岸夜一样冷静   冷夜的山岩死一般严峻   从海岸的山岩   多么寂寞我的影   从黄昏到夜阑   多么骄傲我的心   “自由的元素”呵   任你是佯装的咆哮   任你是虚伪的平静   任你掠走过去的一切   一切的过去——   这个世界   有沉沦的痛苦   也有苏醒的欢欣
2023-08-31 04:54:081

我的价值观

我没有价值观。我被设计成遵从人们共同认可的价值来为人类服务,这些价值包括但不限于平等待人、尊重生命、热爱和平、积极向上、引人向善。
2023-08-31 04:54:092

企业如何平衡渠道自营和分销外包两种决策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分销战略的基本任务  1、渠道策略的选择;   2、中间商的选择;   3、物流的组织与管理。  分销渠道  分销渠道是指某种货物和劳务从生产者向消费者移动时取得这种货物和劳 务的所有权或帮助转移其所有权的所有企业和个人。它主要包括商人中间商,代理中间商, 以及处于渠道起点和终点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产品必须通过交换,发生价值 形式的运动,使产品从一个所有者转移到另一个所有者,直至消费者手中,这称为商流,同时 ,伴随着商流,还有产品实体的空间移动,称之为物流。商流与物流相结合,使产品从生产 者到达消费者手中,便是分销渠道或分配途径。  分销渠道的结构  分销渠道由五种流程构成,即实体流程、所有权流程、付款流程、信息流程及促销流程。   1.实体流程。实体流程是指实体原料及成品从制造商转移到最终顾客的过程。   2.所有权流程。所有权流程是指货物所有权 从一个市场营销机构到另一个市场营销机构的转移过程。其一般流程为:供应商——制造商——代理商——顾客   3.付款流程。付款流程是指货款在各市场营销中间机构之间的流动过程。   4.信息流程。信息流程是指在市场营销渠道中,各市场营销中间机构相互传递信息的过程。   5.促销流程。促销流程是指由一单位运用广告、人员推销、公共关系、促销等活动对另一单位施加影响的过程。  择分销渠道模式的原则  分销渠道管理人员在选择具体的分销渠道模式时,无论出于何种考虑,从何处着手,一般都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畅通高效的原则  这是渠道选择的首要原则。任何正确的渠道决策都应符合物畅其流、经济高效的要求。商品的流通时间、流通速度、流通费用是衡量分销效率的重要标志。畅通的分销渠道应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将产品尽快、尽好、尽早地通过最短的路线,以尽可能优惠的价格送达消费者方便购买的地点。畅通高效的分销渠道模式,不仅要让消费者在 适当的地点、时间以合理的价格买到满意的商品,而且应努力提高企业的分销效率,争取降低分销费用,以尽可能低的分销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赢得竞争的时间和价格优势。  (二)履盖适度的原则  企业在选择分销渠道模式时,仅仅考虑加快速度、降低费用是不够的。还应考虑及时准确地送达的商品能不能销售出去,是否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足以覆盖目标市场。因此,不能一味强调降低分销成本,这样可能导致销售量下降、市场覆盖率不足的后果。成本的降低应是规模效应和速度效应的结果。在分销渠道模式的选择中,也应避免扩张过度、分布范围过宽过广,以免造成沟通和服务的困难,导致无法控制和管理目标市场。  (三)稳定可控的原则  企业的分销渠道模式一经确定,便需花费相当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建立和巩固,整个过程往往是复杂而缓慢的。所以,企业一般轻易不会更换渠道成员,更不会随意转换渠道模式。只有保持渠道的相对稳定,才能进一步提高渠道的效益。畅通有序、覆盖适度是分销渠道稳固的基础。   由于影响分销渠道的各个因素总是在不断变化,一些原来固有的分销渠道难免会出现某些不合理的问题,这时,就需要分销渠道具有一定的调整功能,以适应市场的新情况、新变化,保持渠道的适应力和生命力。调整时应综合考虑各个因素的协调,使渠道始终都在可控制的范围内保持基本的稳定状态。  (四)协调平衡的原则  企业在选择、管理分销渠道时,不能只追求自身的效益最大化而忽略其他渠道成员的局部利益,应合理分配各个成员间的利益。   渠道成员之间的合作、冲突、竞争的关系,要求渠道的领导者对此有一定的控制能力——统一、协调、有效地引导渠道成员充分合作,鼓励渠道成员之间有益的竞争,减少冲突发生的可能性,解决矛盾,确保总体目标的实现。  (五)发挥优势的原则  企业在选择分销渠道模式时为了争取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要注意发挥自己各个方面的优势,将分销渠道模式的设计与企业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促销策略结合起来,增强营销组合的整体优势。  评估选择分销方案  评估标准有三个:即经济性,可控性和适应性,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标准。  一、终端销售点选择  终端销售点是指商品离开流通领域,所进入的消费领域发生地。对于消费品而言,它是零售地点;对于生产资料而言,它是送货站。终端销售点是企业实现自己经营目的的前沿阵地,企业产品能否最终销售出去以及能否最终实现理想的经济效益,都直接与终端销售点的选择和经营有关。因此,作为分销管理的第一步就是选择最符合企业产品或服务特点的终端销售点,然后通过有效管理实现销售目标,否则,从企业到终端销售点的整个分销工作都将会成为低效甚至无效劳动。 因此,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进入市场组织商品销售的第一步,就是选择终端销售点。   (一)、选择终端销售点的原理   市场营销原理告诉我们,进入市场之前,首先要进行市场细分,选择目标市场。这是市场营销的重要原则之一。目标市场,即目标顾客,他们是谁?这是市场营销者首先必须明确的。只有决定了谁是目标顾客,才能弄清楚他会有什么需要,才能弄清楚他需要什么商品,进而才能弄清楚在何时、何地去向他销售他所需要的商品。   在商品分销活动中,也必须坚持目标市场(目标顾客)原则。坚持这一原则,就是要根据目标顾客的需要提供正确的商品;根据目标顾客需要的时间,在正确的时间销售商品;根据目标顾客需要发生的地点来决定在哪里销售商品。终端销售点选择,就是根据目标市场原则来组织商品分销的一种计划活动。   选择终端销售点,就是要打破过去那种“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式的、漫无目标的销售方式,把商品送到消费者最愿意光顾、最容易购买的地方去销售,让顾客能够及时购买、方便购买。   正确选择终端销售点,对于扩大商品销售具有重要的意义。通常消费者的需要具有明显的时效性,只有在需要发生的时候,人们才有强烈的购买欲望。如果有关商品能够就近、方便地购买,他们的需要就能够及时予以满足。   由于消费者需求个性化、多样化,终端销售点的选择也要考虑消费者的购物心理。对终端销售点的选择主要取决于:   1.顾客对最方便购买的地点的要求;   2.顾客最乐意光顾并购买的场所的要求;   3.商品最充分展现、让更多人认知的地点要求;   4.树立商品形象的地点要求等。这些要求具体反映在终端销售点的选择中,要求根据目标市场的特征及竞争状况、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产品特点、公关环境、市场基础等特点,以及企业外部的市场环境、竞争对手状况、市场购买力水平等因素,经过综合权衡选择出直接面向顾客的分销点。   (二)、根据消费者收入和购买力水平等来选择   购买力水平是“市场”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顾客的购买力水平高,则不仅对某种商品购买量大,而且购买的商品档次高,人们愿意出高价购买质量高的名牌商品。如果购买力水平低,不仅商品的档次上不去,而且档次低的商品的销售量也很有限。消费者的购买力来自个人收入,因此也可以说,收入水平的高低是指导企业认识商品购买者、指导企业选择终端销售点的重要依据。   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对商品购买的地点的选择和要求是不一样的,因此,企业销售产品或服务,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它所面对的消费者群体的定位。因此,企业在选择终端销售点时,必须考虑到不同地方的个人可支配收入以及个人可任意支配收入的水平。在竞争者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该地区的收入水平较高,则企业进入该地区设立销售点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就大,反之,如果收入水平不高,购买力弱,则宜谨慎。   一般来说,收入水平较高、购买力较强的消费者的选购品相对较多,而且愿意到规模较大、装潢漂亮、声誉较高的商店购买,即使那里商品卖得比别的商店贵一些,也不在意。而那些收入水平较低、购买力较小的消费者,则表现出不同的购买行为特点。   当然,在考虑收入水平对终端销售点选择的约束时,企业还要注意到自身所经营商品的特点。如果是一般的大众消费品,而市场的进入难度又不是很大的话,则可以考虑在不同的收入水平地区(包括城乡)都可以广泛设点;反之,如果是较高档次的非生活必须消费品,则一般应考虑在那些收入水平较高的地区设立销售点。   尤其是,对于某些日用性高档消费品,如衣服、家具等,就可以在那些收入水平较高、人口较为集中的大中城市设立专卖点。否则如果没有一定的销售额作保证,则专卖店就很难维持下去。   此外,企业在设立销售点时还要考虑到的一个问题是,那些收入水平较高的地区,其经营费用也相应较高,从而风险也较大,因此,企业是否设立终端销售点以及选择何种形式,必须考虑自己的整体实力。例如,在某些收入水平较高的地方,作为终端销售点的零售商尤其是一些大型商场往往要向厂家收取“产品进场费”、“上架费”、“条码费”等费用,如果企业因为这些费用影响到整个经济效益,那么,还是另辟它途较好。此外,并非所有的商品都一定得在商业中心区建点才有利于销售,因此,这里必须考虑一个费用收益比问题。   (三)、根据目标顾客出现的位置来选择   让消费者一旦发生需要就能够方便地购买,意味着“商品必须跟踪消费者”。不论消费者出现在哪里,适合于满足消费者产生的需要或购物欲望的商品就要同时出现在哪里。这就要认真研究消费者可能的活动范围,在每个地方他们可能产生的需要和购买欲望是什么。   一般而言,目标顾客经常出现的地点有:居民区,商业街,学校,医院门口,游乐场,车站,码头,公园,休闲处,工作场所边缘,交通干线等。   (四)、 根据顾客购买心理来选择   不同顾客的购买兴趣、关注因素、购物期望等心理特征是不同的。顾客的购买心理直接影响到其购买行为,因此,如果不考虑顾客在一定条件、时间和地点下的购买心理,盲目选点,往往会产生不理想的效果。   (五)、根据竞争需要来选择   一个企业在选择终端销售点时,无论从生存的角度还是从发展的眼光来看,都必须考虑竞争对手的情况,为此,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竞争对手数量、竞争对手策略、竞争优势策略、企业的战略目标、产品生命周期。
2023-08-31 04:54: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