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定量分析方法

2023-09-08 11:01:36
共1条回复
再也不做稀饭了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方法,常用于有机物、生物大分子、离子、蛋白质、糖类等物质的分离和测定。在HPLC分析中,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外标法、内标法和归一法。

外标法:此方法是通过比较样液与标准溶液中目标物质的峰面积来确定样液中目标物质的含量。

色谱分析法

内标法:此方法是在样液中加入一种内标物,通过比较样液与标准溶液中目标物质和内标物的峰面积来确定样液中目标物质的含量。具体操作是将标准溶液和内标物分别注入色谱柱和检测器中,记录峰面积,绘制标准曲线。然后将样液和内标物注入色谱柱和检测器中,记录峰面积,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液中目标物质的含量。此方法的优点是能够抵消仪器波动和环境变化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归一法:此方法是通过比较样液与标准溶液中各组分的峰面积来确定样液中各组分的含量。具体操作是将标准溶液分别注入色谱柱和检测器中,记录各组分的峰面积,绘制标准曲线。然后将样液注入色谱柱和检测器中,记录各组分的峰面积,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液中各组分的含量。此方法的优点是简便、快速,适用于多组分分析,但准确性较低。

色谱分析法

总之,在HPLC分析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定量分析方法。在实际操作中,还需注意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误差分析。

相关推荐

色谱分析中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哪几种

峰面积测量法,定量校正因子
2023-09-01 01:09:103

色谱法作为分析方法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1.色谱法的特点 色谱法是以其高超的分离能力为特点,它的分离效率远远高于其它分离技术如蒸馏、萃取、离心等方法. 2.色谱法的优点 (1) 分离效率高.例如毛细管气相色谱柱(0.1~0.25μm i.d.)30~50m其理论塔板数可以到 7万~12万.而毛细管电泳柱一般都有几十万理论塔板数的柱效,至于凝胶毛细管电泳柱可达上千万理论塔板数的柱效. (2) 应用范围广.它几乎可用于所有化合物的分离和测定,无论是有机物、无机物、低分子或高分子化合物,甚至有生物活性的生物大分子也可以进行分离和测定. (3) 分析速度快.一般在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就可以完成一次复杂样品的分离和分析.近来的小内径(0.1mm i. d.)、薄液膜(0.2μm)、短毛细管柱(1~10 m)比原来的方法提高速度5~10倍. (4) 样品用量少.用极少的样品就可以完成一次分离和测定. (5) 灵敏度高.例如GC可以分析几纳克的样品,FID可达10-2g/s,ECD达10-3g/s;检测限为10-9 g/L和10-12 g/L的浓度. (6) 分离和测定一次完成.可以和多种波谱分析仪器联用. (7) 易于自动化,可在工业流程中使用.
2023-09-01 01:09:201

如何建立气相色谱分析方法

气相色谱分析严格来讲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如果不配置质谱仪等专用定性的仪器联胜,其本身并不能真正定性,因为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色谱法本身的原理只是通过色谱柱将待测物质组份进行分离后再通过检测器进行检测,而且常用的FID,TCD,ECD,FPD等检测器本身并不能定性,只能进行相对定量检测计算;之所以说气相色谱可以定性,那是是一种对照判断式定性,就是将通过在相同的色谱分析条件下在相同时间段内出现的峰认定为同一种物质。这种认定一般对已经物质的定性是准确的,但对未知物质和同分异构体是无法分别的;气相色谱仪分析根据定量对照计算方法的不同分为:归一法,校正归一法,内标法,外标法等常用方法。归一法:就是将所有峰数据的总数归一,根据各组份的峰面积在总面积中所占比例计算各组份的百分比,由于事实上检测器对不同的物质的响应因子并不相同,导致峰面积比在事实上并不能代表真实组份含量比,因此这是一种粗略的相对测控法,并不准确。常被用于工厂对已知组份生产过程的控制粗测,此时并不需要准确知道具体含量值,只需要知道比例范围是否发生变化。
2023-09-01 01:09:323

光谱法与色谱法分析原理有何不同

  光谱法与色谱法分析原理不同之处为:   1、光谱和色谱是分析方法的两个大类,其中都包含很多小类;   2、光谱是利用物质对光的吸收或者本身受到激发而得到特定光谱来进行分析的,根据光谱的性质可分为1分子光谱,由原子间键能变化所致,包括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分子荧光光谱;   3、原子光谱,原子外层电子能级变化所致,包括原子吸收光谱,原子发射光谱,原子荧光光谱;   4、原子内层电子能级变化所致,x射线荧光光谱色谱其实是一种分离方法,目的是将混合物分离为各种纯物质,然后再用光谱、质谱等方法进行分别检测,分为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凝胶色谱等;   5、检测器可使用1液相色谱:紫外可见、示差折光、荧光、质谱、蒸发光散射等;   6、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热导检测器、质谱等;   7、凝胶色谱:示差折光、激光光散射等。
2023-09-01 01:09:401

色谱法分几类?

按色谱法分离所依据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又可将其分为5类,分别是:1、吸附色谱法:利用吸附剂表面对不同组分物理吸附性能的差别而使之分离的色谱法称为吸附色谱法。适于分离不同种类的化合物(例如,分离醇类与芳香烃)。2、分配色谱法:利用固定液对不同组分分配性能的差别而使之分离的色谱法称为分配色谱法。3、离子交换色谱法:利用离子交换原理和液相色谱技术的结合来测定溶液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一种分离分析方法,利用被分离组分与固定相之间发生离子交换的能力差异来实现分离。离子交换色谱主要是用来分离离子或可离解的化合物。它不仅广泛地应用于无机离子的分离,而且广泛地应用于有机和生物物质,如氨基酸、核酸、蛋白质等的分离。4、尺寸排阻色谱法:是按分子大小顺序进行分离的一种色谱方法,体积大的分子不能渗透到凝胶孔穴中去而被排阻,较早的淋洗出来;中等体积的分子部分渗透;小分子可完全渗透入内,最后洗出色谱柱。这样,样品分子基本按其分子大小先后排阻,从柱中流出。被广泛应用于大分子分级,即用来分析大分子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分布。5、亲和色谱法:相互间具有高度特异亲和性的二种物质之一作为固定相,利用与固定相不同程度的亲和性,使成分与杂质分离的色谱法。例如利用酶与基质(或抑制剂)、抗原与抗体,激素与受体、外源凝集素与多糖类及核酸的碱基对等之间的专一的相互作用;使相互作用物质之一方与不溶性担体形成共价结合化合物,用来作为层析用固定相,将另一方从复杂的混合物中选择可逆地截获,达到纯化的目的。可用于分离活体高分子物质、过滤性病毒及细胞。或用于对特异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其应用:色谱法的应用可以根据目的分为制备性色谱和分析性色谱两大类。制备性色谱的目的是分离混合物,获得一定数量的纯净组分,这包括对有机合成产物的纯化、天然产物的分离纯化以及去离子水的制备等。相对于色谱法出现之前的纯化分离技术如重结晶,色谱法能够在一步操作之内完成对混合物的分离,但是色谱法分离纯化的产量有限,只适合于实验室应用。分析性色谱的目的是定量或者定性测定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性质和含量。定性的分析性色谱有薄层色谱、纸色谱等,定量的分析性色谱有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法应用于分析领域使得分离和测定的过程合二为一,降低了混合物分析的难度缩短了分析的周期,是比较主流的分析方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共有超过约600种化学合成药和超过约400种中药的质量控制应用了高效液相色谱的方法。
2023-09-01 01:09:591

药品检验时,有哪些常用分析方法?

红外光谱分析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重量分析法,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非水滴定法,药物仪器分析法,质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电泳法和PH值测定法,物理常数测定法
2023-09-01 01:10:162

光谱法与色谱法分析原理有何不同?

  光谱和色谱是分析方法的两个大类。其中都包含很多小类。  光谱是利用物质对光的吸收或者本身受到激发而得到特定光谱来进行分析的。 根据光谱的性质可分为1 分子光谱,由原子间键能变化所致,包括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分子荧光光谱;2 原子光谱,原子外层电子能级变化所致,包括原子吸收光谱,原子发射光谱,原子荧光光谱; 3 原子内层电子能级变化所致,x射线荧光光谱 (x射线能谱/x射线波谱)  色谱其实是一种分离方法,目的是将混合物分离为各种纯物质,然后再用光谱、质谱等方法进行分别检测。分为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凝胶(排阻)色谱等,检测器可使用1液相色谱:紫外可见、示差折光、荧光、质谱、蒸发光散射等;2 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热导检测器、质谱等;3 凝胶色谱:示差折光、激光光散射等
2023-09-01 01:10:471

气相色谱法定性分析有哪些方法?

保留指数。标准谱图
2023-09-01 01:10:593

在纸色谱法中 为什么要借助于对照品进行定性鉴定

不然你知道真实的是怎样的吗?
2023-09-01 01:11:102

色谱分析法区别与其他分析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色谱分析法的主要特点是能快速有效分离复杂有机混合物,可用于有机物定性和定量分析。定性方法是与其他样品或标样的谱图对比,或者用色谱-质谱连用仪确定化合物结构。
2023-09-01 01:11:321

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中分析方法认证的主要内容

含量方法学认证主要考察以下几个性质:1专属性:查看被测物质与被测结果间是否正确且唯一对应。 考察方法:将处被测成分外的其他物质均做空白干扰对照,包括流动相、辅料空白、溶剂空白、其他成分(多组分产品)空白、如果方法有衍生还应包括衍生空白等等。2精密度:查看方法多次测定是否能够得到相同的结果。 考察方法:重复性试验,应包括仪器精密度(对照多次进样查看偏差),方法精密度(多次测定同一样品查看结果,该测定应包含全部试验过程,即配制多个供试品溶液),中间精密度(不同人员不同时间不同仪器,最好试剂和实验室也更换,测定同一样品,查看结果偏差)。RSD应小于2%3准确度:测得结果与实际量间是否一致。 考察方法:通过回收率试验来确定,应包含3个浓度至少9个样品的测定结果,测定时应采取对照品(或原料)加辅料等其他干扰,计算回收率和结果偏差。视方法而定一般回收率应在95~105%,RSD小于2%4线性:在线性范围内,测得峰面积与被测物质的量是否能够呈线性关系。 考察方法:线性试验,应取至少5个浓度点,绘制标准曲线,计算线性相关系数,液相色谱法中一般认为R=0.9999以上才能算呈线性。5定量限:当物质达到定量限浓度以上时,该方法可以对该物质进行定量检测。 考察方法:当被测物峰高:信号噪音=10:1时,当前浓度即为定量限。如果想做更加可靠的实验,应在定量限处考察精密度和回收率。6耐用性:方法对实验环境的耐受程度。即当实验条件发生细微变化时,方法仍然能够保持测定的准确。 考察方法:通过几项实验来确定:溶液稳定性(相同溶液在几小时内多次进样查看结果),色谱条件变化(应包括柱温、流速、色谱柱批次、检测波长等条件的轻微变化)。
2023-09-01 01:11:444

什么是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具体如下:气相色谱法是利用气体作流动相的色层分离分析方法。汽化的试样被载气(流动相)带入色谱柱中,柱中的固定相与试样中各组份分子作用力不同,各组份从色谱柱中流出时间不同,组份彼此分离。采用适当的鉴别和记录系统,制作标出各组份流出色谱柱的时间和浓度的色谱图。根据图中表明的出峰时间和顺序,可对化合物进行定性分析;根据峰的高低和面积大小,可对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具有效能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强、分析速度快、应用广泛、操作简便等特点。适用于易挥发有机化合物的定性、定量分析。对非挥发性的液体和固体物质,可通过高温裂解,气化后进行分析。可与红光及收光谱法或质谱法配合使用,以色谱法做为分离复杂样品的手段,达到较高的准确度。是司法鉴定中检测有机化合物的重要分析手段。优点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例如可将汽油样品在两小时内分离出200多个色谱峰,一般的样品分析可在20分种内完成。应用范围广。选择性好,可分离、分析恒沸混合物,沸点相近的物质,某些同位素,顺式与反式异构体邻、间、对位异构体,旋光异构体等。
2023-09-01 01:12:011

我想知色谱分析法的原理同埋实验步骤~~~~~~~

叶中有几种色素 1. 叶绿素 (a) 叶绿素a : 蓝绿色 所有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都有 (b) 叶绿素b : 黄绿色 高等植物和绿藻有 2. 类胡萝卜素 (a) 胡萝卜素(carotene) 橙色 所有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有 (b) 叶黄素(xanthophyll) 黄色 藻有 每种色素的分子结构都不同 它们的分子量也不同 有些分子量大些 即是重些. 色谱分析法 其实是根据色素的分子量来把它们分离的. 好似跑步一样 各色素放在同一点在 让它们赛跑 重的 就会跑得慢 轻的跑得快. 步骤: 1. 绿叶先被磨碎,加入提取溶剂(如丙酮和二乙醚混合液acetone/diethyl ether mixture)以提取叶绿素。 2. 把叶绿素提取液逐滴加在滤纸末端位置,待干后再加另一滴。重复进行直至获得深绿 *** 点。 3. 把滤纸悬浮于大试管内,内置展开溶剂(不盖过提取液色点)。 4. 随展开溶剂向上移动,同时会带动色素移动。 5. 记录展开溶剂移动的距离和同时各色素的位置,计算Rf值:色素移动的距离/开溶剂移动的距离。 6. 以每种色素的颜色和Rf值来判断: 胡萝卜素 黄 Rf: 0.97 叶黄素 黄 0.22 叶绿素a 绿 0.18 叶绿素b 淡绿 0.01 胡萝卜素分子量最轻 跑得最快 Rf最大 参考: haychik.tripod/bio3b
2023-09-01 01:12:371

色谱分析法的定性和定量依据是什么?常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有哪些?

定性多以保留时间为主,有些时候还会采用光谱法辅助定性,依据是不同物质在色谱中保留行为的不同导致保留时间不相同。定量一般采用锋面积或锋高定量法,依据是检测器产生的响应信号在一定范围内与进入检测器的待测物质浓度成正比。色谱中常用定性分析方法就是采用待测物与目标物保留时间进行对比。定量方法就是锋面积或锋高定量。
2023-09-01 01:12:471

在色谱分析中对载体的要求不包括

在色谱分析中对载体的要求不包括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色谱分析的概念:色谱分析是指按物质在固定相与流动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别而进行分离、分析的方法。其按流动相的分子聚集状态可分为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及超临界流体色谱法等。按分离原理可分为吸附、分配、空间排斥、离子交换、亲合及手性色谱法等诸多类别。按操作原理可分为柱色谱法及平板色谱法等。色谱法已成为应用最广、药典收载最多的一类分析方法。色谱分析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效的分析和分离技术,也称为色层分析,简称为层析。层析法是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在20世纪初发明的。他将植物色素的石油醚提取液注入碳酸钙柱,再加入石油醚到柱内,使之自由流下,分出叶绿素带(绿色)和胡萝卜素带(黄色)。随着层析法的发展,陆续出现了前沿层析法、置换层析法、分配层析法、纸层析法、离子交换层析法等。层析法已成为生物技术中不可缺少的分离、鉴定和制备的方法。色谱分析的应用:在农业上,气相色谱法可以对农药残留量、氨基酸、维生素、激素、糖类、脂质、核酸等进行测定,也可对某些金属离子以及大气中的CO2,SO2,H2S,甲烷等进行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对维生素、生物碱、激素、氨基酸、农药、核酸、香豆素、脂质等有机物质进行分析,也可测定一些无机离子及金属元素。离子色谱法是一种分析无机和有机离子的液相色谱技术,能测定数百种阴、阳离子和化合物,最适合多组分与多元素的同时分析。该方法选择性好,样品用量少,灵敏度高,易实现自动化,是分析水中阴离子的最好方法,多应用于环境水样的测定。
2023-09-01 01:12:551

苯甲酸的检测方法是什么?

苯甲酸外观为白色结晶体,有安息香或苯甲气味,其蒸气具有很强刺激性,主要用作食品添加剂,具有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繁殖或杀灭、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保持食品鲜度作用。但若过量添加,不仅能破坏维生素b1,还能使钙形成不溶性物质,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同时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过量食用可诱发癌症,长期使用可诱发哮喘、荨麻疹及血管性水肿等变态反应,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近年来,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热点。苯甲酸作为食品添加剂,我国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其使用限量应<0.1g/kg,故有关苯甲酸含量检测研究也备受关注。1·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是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发展起来的,具有填料颗粒小、且均匀,小颗粒具有高柱效特点,该法是目前应用最多一种色谱分析方法。与经典液相色谱相比,其优点是分辨率高、灵敏度高、样品量少、易回收和色谱柱可重复使用等。液相色谱法除可检测乳制品中苯甲酸含量,还能测定其在其它食品中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巴西食品中苯甲酸含量。分别将饮料、果汁、黄油及奶酪等食品进行粉碎处理,然后与蒸馏水混合,再用氢氧化钠溶液将ph值调为碱性,最后离心处理,取上层清液进行反相色谱法测定,其检测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能满足分析要求。liu等〔5〕采用液相色谱仪测定面粉和油炸食品中苯甲酸含量,样品经乙醇超声破碎后提取苯甲酸,然后用c18柱进行梯度洗脱。经实验测得苯甲酸线性检出范围为0.50~15.06mg/l,最低检出限为0.22mg。2·毛细管电泳法毛细管电泳(简称ce),是上世纪80年代初发展起来一种新型高效分离技术。以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以高压支流电场为驱动力,通常使用内径为25,000~100,000nm弹性涂层熔融石英管。该毛细管特点是容积小、侧截比大,可用自由溶液或凝胶等为支持介质,在溶液介质下能产生平面状电流场.该法具有高效、快速、样品量少、测定成本低等优点。
2023-09-01 01:13:422

气相色谱分析中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

气相色谱分析中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归一化法、外标法、内标法、内标校正曲线、内标对比法和内加法等。1.归一法:它的优点是简便,定量结果与进样量无关,而且操作条作变化对结果的影响较小,缺点是必须所有成分在一个分析周期内都能流出色谱柱,而且检测器都对它们产生信号。该方法不能用于微量杂质的混合量测定。2.外标法:可分为校正曲线法和外标一点法。外标法不用加内标物,常用于控制分析,分析结果的准确度主要取决于进样的准确性和操作条件的稳定程度。3.内标法:由于操作条件的变化而引起的误差都将同时反映在内标物和欲测成分上而得到抵清。因此该方法的分析结果准确度较高,对进样量准确度的要求也相对较低,可测定微量成分。但在实际工作中,内标物的选择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样品的配制也较为繁琐。4.内标校正曲线法:该方法消除了某些操作条件的影响,也不需要严格要求进样的体积很准确。5.标准加入法:在难以找到合适的内标物或色谱图上难以插入内标时可采用该方法。
2023-09-01 01:13:521

色谱分析法介绍

1、色谱分析法、又称层析法,色层法,层离法。是一种物理或物理化学分离分析方法。是先将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而后逐个分析。其分离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溶解、解析、吸附、脱附或其他亲和作用性能的微小差异,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使各组分随着移动在两相中反复受到上述各种作用而得到分离。色谱法已成为分离分析各种复杂混合物的重要方法,但对分析对象的鉴别能力较差。2、色谱分析法的分类比较复杂。根据流动相和固定相的不同,色谱法分为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按色谱操作终止的方法可分为展开色谱和洗脱色谱。按进样方法可分为区带色谱、迎头色谱和顶替色谱。3、色谱法分离效率高、分离速度快、灵敏度高、可进行大规模的纯物质制备。
2023-09-01 01:14:241

色谱法的两大基本内容分别是什么

色谱法的两大基本内容分别是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色谱法(chromatography)又称色谱分析、色谱分析法、层析法,是一种分离和分析方法,在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色谱法利用不同物质在不同相态的选择性分配,以流动相对固定相中的混合物进行洗脱,混合物中不同的物质会以不同的速度沿固定相移动,最终达到分离的效果。
2023-09-01 01:14:361

什么是色谱法

色谱法(chromatography)又称“色谱分析”、“色谱分析法”、“层析法”,是一种分离和分析方法,在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色谱法利用不同物质在不同相态的选择性分配,以流动相对固定相中的混合物进行洗脱,混合物中不同的物质会以不同的速度沿固定相移动,最终达到分离的效果。
2023-09-01 01:14:501

色谱法的介绍

色谱法(chromatography)又称“色谱分析”、“色谱分析法”、“层析法”,是一种分离和分析方法,在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2023-09-01 01:14:581

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常规步骤有哪些?

楼主你好: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常规步骤在实际工作中,当我们拿到一个样品,我们该怎样定性和定量,建立一套完整的分析方法是关键,下面介绍一些常规的步骤:1、样品的来源和预处理方法GC能直接分析的样品通常是气体或液体,固体样品在分析前应当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而且还要保证样品中不含GC不能分析的组分(如无机盐),可能会损坏色谱柱的组分。这样,我们在接到一个未知样品时,就必须了解的来源,从而估计样品可能含有的组分,以及样品的沸点范围。如果样品体系简单,试样组分可汽化则可直接分析。如果样品中有不能用GC直接分析的组分,或样品浓度太低,就必须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采用吸附、解析、萃取、浓缩、稀释、提纯、衍生化等方法处理样品。2、确定仪器配置所谓仪器配置就是用于分析样品的方法采用什么进样装置、什么载气、什么色谱柱以及什么检测器。一般应首先确定检测器类型。碳氢化合物常选择FID检测器,含电负性基团(F、Cl等)较多且碳氢含量较少的物质易选择ECD检测器;对检测灵敏度要求不高,或含有非碳氢化合物组分时,可选择TCD检测器;对于含硫、磷的样品可选择FPD检测器。对于液体样品可选择隔膜垫进样方式,气体样品可采用六通阀或吸附热解析进样方法,一般色谱仅配置隔膜垫进样方式,所以气体样品可采用吸附-溶剂解析-隔膜垫进样的方式进行分析。根据待测组分性质选择适合的色谱柱,一般遵循相似相容规律。分离非极性物质时选择非极性色谱柱,分离极性物质时选择极性色谱柱。色谱柱确定后,根据样本中待测组分的分配系数的差值情况,确定色谱柱工作温度,简单体系采用等温方式,分配系数相差较大的复杂体系采用程序升温方式进行分析。更多质量检测、分析测试、化学计量、标准物质相关技术资料请参考国家标准物质食品检测标准物质 http://www.rmhot.com/plist_1/plist_1_12_0_1.html常用的载气有氢气、氮气、氦气等。氢气、氦气的分子量较小常作为填充柱色谱的载气;氮气的分子量较大,常作为毛细管气相色谱的载气;气相色谱质谱用氦气作为载气。3、确定初始操作条件当样品准备好,且仪器配置确定之后,就可开始进行尝试性分离。这时要确定初始分离条件,主要包括进样量、进样口温度、检测器温度、色谱柱温度和载气流速。进样量要根据样品浓度、色谱柱容量和检测器灵敏度来确定。样品浓度不超过10mg/mL时填充柱的进样量通常为1-5uL,而对于毛细管柱,若分流比为50:1时,进样量一般不超过2uL。进样口温度主要由样品的沸点范围决定,还要考虑色谱柱的使用温度。原则上讲,进样口温度高一些有利,一般要接近样品中沸点最高的组分的沸点,但要低于易分解温度。4、分离条件优化分离条件优化目的就是要在最短的分析时间内达到符合要求的分离结果。在改变柱温和载气流速也达不到基线分离的目的时,就应更换更长的色谱柱,甚至更换不同固定相的色谱柱,因为在GC中,色谱柱是分离成败的关键。5、定性鉴定所谓定性鉴定就是确定色谱峰的归属。对于简单的样品,可通过标准物质对照来定性。就是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分别注射标准样品和实际样品,根据保留值即可确定色谱图上哪个峰是要分析的组分。定性时必须注意,在同一色谱柱上,不同化合物可能有相同的保留值,所以,对未知样品的定性仅仅用一个保留数据是不够的,双柱或多柱保留指数定性是GC中较为可靠的方法,因为不同的化合物在不同的色谱柱上具有相同保留值的几率要小得多。条件允许时可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定性。6、定量分析要确定用什么定量方法来测定待测组分的含量。常用的色谱定量方法不外乎峰面积(峰高)百分比法、归一化法、内标法、外标法和标准加入法(又叫叠加法)。峰面积(峰高)百分比法最简单,但最不准确。只有样品由同系物组成、或者只是为了粗略地定量时该法才是可选择的。相比而言,内标法的定量精度最高,因为它是用相对于标准物(叫内标物)的响应值来定量的,而内标物要分别加到标准样品和未知样品中,这样就可抵消由于操作条件(包括进样量)的波动带来的误差。至于标准加入法,是在未知样品中定量加入待测物的标准品,然后根据峰面积(或峰高)的增加量来进行定量计算。其样品制备过程与内标法类似但计算原理则完全是来自外标法。标准加入法定量精度应该介于内标法和外标法之间。7、方法的验证所谓的方法验证,就是要证明所开发方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实用性一般指所用仪器配置是否全部可作为商品购得,样品处理方法是否简单易操作,分析时间是否合理,分析成本是否可被同行接受等。可靠性则包括定量的线性范围、检测限、方法回收率、重复性、重现性和准确度等。
2023-09-01 01:15:151

色谱法作为分析方法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1.色谱法的特点 色谱法是以其高超的分离能力为特点,它的分离效率远远高于其它分离技术如蒸馏、萃取、离心等方法。2.色谱法的优点(1) 分离效率高。例如毛细管气相色谱柱(0.1~0.25μm i.d.)30~50m其理论塔板数可以到 7万~12万。而毛细管电泳柱一般都有几十万理论塔板数的柱效,至于凝胶毛细管电泳柱可达上千万理论塔板数的柱效。 (2) 应用范围广。它几乎可用于所有化合物的分离和测定,无论是有机物、无机物、低分子或高分子化合物,甚至有生物活性的生物大分子也可以进行分离和测定。 (3) 分析速度快。一般在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就可以完成一次复杂样品的分离和分析。近来的小内径(0.1mm i. d.)、薄液膜(0.2μm)、短毛细管柱(1~10 m)比原来的方法提高速度5~10倍。 (4) 样品用量少。用极少的样品就可以完成一次分离和测定。 (5) 灵敏度高。例如GC可以分析几纳克的样品,FID可达10-2g/s,ECD达10-3g/s;检测限为10-9 g/L和10-12 g/L的浓度。 (6) 分离和测定一次完成。可以和多种波谱分析仪器联用。 (7) 易于自动化,可在工业流程中使用。
2023-09-01 01:15:381

色谱分析法和光谱分析法的区别

色谱法利用不同物质在不同相态的选择性分配,以固定相对流动相中的混合物进行洗脱,混合物中不同的物质会以不同的速度沿固定相移动,最终达到分离的效果。光谱法是根据物质发射电磁辐射或电磁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而建立起来的方法
2023-09-01 01:15:481

色谱分析的定性和定量方法有哪些

定性依据的是保留时间。定量依据的是与对照品的比对。HPLC中常用的定量方法(主要以峰面积为基础),有:外标一点法,外标两点法,外标标准曲线,内标一点法,内标两点法,内标标准曲线;归一化法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用作定量。
2023-09-01 01:16:012

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常规步骤有哪些?

楼主你好: 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常规步骤 在实际工作中,当我们拿到一个样品,我们该怎样定性和定量,建立一套完整的分析方法是关键,下面介绍一些常规的步骤: 1、样品的来源和预处理方法 GC能直接分析的样品通常是气体或液体,固体样品在分析前应当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而且还要保证样品中不含GC不能分析的组分(如无机盐),可能会损坏色谱柱的组分。这样,我们在接到一个未知样品时,就必须了解的来源,从而估计样品可能含有的组分,以及样品的沸点范围。如果样品体系简单,试样组分可汽化则可直接分析。如果样品中有不能用GC直接分析的组分,或样品浓度太低,就必须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采用吸附、解析、萃取、浓缩、稀释、提纯、衍生化等方法处理样品。 2、确定仪器配置 所谓仪器配置就是用于分析样品的方法采用什么进样装置、什么载气、什么色谱柱以及什么检测器。 一般应首先确定检测器类型。碳氢化合物常选择FID检测器,含电负性基团(F、Cl等)较多且碳氢含量较少的物质易选择ECD检测器;对检测灵敏度要求不高,或含有非碳氢化合物组分时,可选择TCD检测器;对于含硫、磷的样品可选择FPD检测器。 对于液体样品可选择隔膜垫进样方式,气体样品可采用六通阀或吸附热解析进样方法,一般色谱仅配置隔膜垫进样方式,所以气体样品可采用吸附-溶剂解析-隔膜垫进样的方式进行分析。 根据待测组分性质选择适合的色谱柱,一般遵循相似相容规律。分离非极性物质时选择非极性色谱柱,分离极性物质时选择极性色谱柱。色谱柱确定后,根据样本中待测组分的分配系数的差值情况,确定色谱柱工作温度,简单体系采用等温方式,分配系数相差较大的复杂体系采用程序升温方式进行分析。更多质量检测、分析测试、化学计量、标准物质相关技术资料请参考国家标准物质食品检测标准物质 http://www.rmhot.com/plist_1/plist_1_12_0_1.html 常用的载气有氢气、氮气、氦气等。氢气、氦气的分子量较小常作为填充柱色谱的载气;氮气的分子量较大,常作为毛细管气相色谱的载气;气相色谱质谱用氦气作为载气。 3、确定初始操作条件 当样品准备好,且仪器配置确定之后,就可开始进行尝试性分离。这时要确定初始分离条件,主要包括进样量、进样口温度、检测器温度、色谱柱温度和载气流速。进样量要根据样品浓度、色谱柱容量和检测器灵敏度来确定。样品浓度不超过10mg/mL时填充柱的进样量通常为1-5uL,而对于毛细管柱,若分流比为50:1时,进样量一般不超过2uL。进样口温度主要由样品的沸点范围决定,还要考虑色谱柱的使用温度。原则上讲,进样口温度高一些有利,一般要接近样品中沸点最高的组分的沸点,但要低于易分解温度。 4、分离条件优化 分离条件优化目的就是要在最短的分析时间内达到符合要求的分离结果。在改变柱温和载气流速也达不到基线分离的目的时,就应更换更长的色谱柱,甚至更换不同固定相的色谱柱,因为在GC中,色谱柱是分离成败的关键。 5、定性鉴定 所谓定性鉴定就是确定色谱峰的归属。对于简单的样品,可通过标准物质对照来定性。就是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分别注射标准样品和实际样品,根据保留值即可确定色谱图上哪个峰是要分析的组分。定性时必须注意,在同一色谱柱上,不同化合物可能有相同的保留值,所以,对未知样品的定性仅仅用一个保留数据是不够的,双柱或多柱保留指数定性是GC中较为可靠的方法,因为不同的化合物在不同的色谱柱上具有相同保留值的几率要小得多。条件允许时可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定性。 6、定量分析 要确定用什么定量方法来测定待测组分的含量。常用的色谱定量方法不外乎峰面积(峰高)百分比法、归一化法、内标法、外标法和标准加入法(又叫叠加法)。峰面积(峰高)百分比法最简单,但最不准确。只有样品由同系物组成、或者只是为了粗略地定量时该法才是可选择的。相比而言,内标法的定量精度最高,因为它是用相对于标准物(叫内标物)的响应值来定量的,而内标物要分别加到标准样品和未知样品中,这样就可抵消由于操作条件(包括进样量)的波动带来的误差。至于标准加入法,是在未知样品中定量加入待测物的标准品,然后根据峰面积(或峰高)的增加量来进行定量计算。其样品制备过程与内标法类似但计算原理则完全是来自外标法。标准加入法定量精度应该介于内标法和外标法之间。 7、方法的验证 所谓的方法验证,就是要证明所开发方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实用性一般指所用仪器配置是否全部可作为商品购得,样品处理方法是否简单易操作,分析时间是否合理,分析成本是否可被同行接受等。可靠性则包括定量的线性范围、检测限、方法回收率、重复性、重现性和准确度等。
2023-09-01 01:16:121

色谱法作为分析方法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建议你去“色谱世界”网站问问看吧,这个网站在色谱方面非常专业,专业人士较多,估计能进一步的解决你的问题。应该对你会有较大的帮助。
2023-09-01 01:16:222

色谱法有什么意义?

色谱法又称色谱分析、色谱分析法、层析法,是一种分离和分析方法,在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色谱法利用不同物质在不同相态的选择性分配,以流动相对固定相中的混合物进行洗脱,混合物中不同的物质会以不同的速度沿固定相移动,最终达到分离的效果。主要意义是鉴别物质,提纯分离物质,以及确定物质的分子结构等。
2023-09-01 01:16:321

色谱法分为哪几种类型?

按色谱法分离所依据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又可将其分为5类,分别是:1、吸附色谱法:利用吸附剂表面对不同组分物理吸附性能的差别而使之分离的色谱法称为吸附色谱法。适于分离不同种类的化合物(例如,分离醇类与芳香烃)。2、分配色谱法:利用固定液对不同组分分配性能的差别而使之分离的色谱法称为分配色谱法。3、离子交换色谱法:利用离子交换原理和液相色谱技术的结合来测定溶液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一种分离分析方法,利用被分离组分与固定相之间发生离子交换的能力差异来实现分离。离子交换色谱主要是用来分离离子或可离解的化合物。它不仅广泛地应用于无机离子的分离,而且广泛地应用于有机和生物物质,如氨基酸、核酸、蛋白质等的分离。4、尺寸排阻色谱法:是按分子大小顺序进行分离的一种色谱方法,体积大的分子不能渗透到凝胶孔穴中去而被排阻,较早的淋洗出来;中等体积的分子部分渗透;小分子可完全渗透入内,最后洗出色谱柱。这样,样品分子基本按其分子大小先后排阻,从柱中流出。被广泛应用于大分子分级,即用来分析大分子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分布。5、亲和色谱法:相互间具有高度特异亲和性的二种物质之一作为固定相,利用与固定相不同程度的亲和性,使成分与杂质分离的色谱法。例如利用酶与基质(或抑制剂)、抗原与抗体,激素与受体、外源凝集素与多糖类及核酸的碱基对等之间的专一的相互作用;使相互作用物质之一方与不溶性担体形成共价结合化合物,用来作为层析用固定相,将另一方从复杂的混合物中选择可逆地截获,达到纯化的目的。可用于分离活体高分子物质、过滤性病毒及细胞。或用于对特异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其应用:色谱法的应用可以根据目的分为制备性色谱和分析性色谱两大类。制备性色谱的目的是分离混合物,获得一定数量的纯净组分,这包括对有机合成产物的纯化、天然产物的分离纯化以及去离子水的制备等。相对于色谱法出现之前的纯化分离技术如重结晶,色谱法能够在一步操作之内完成对混合物的分离,但是色谱法分离纯化的产量有限,只适合于实验室应用。分析性色谱的目的是定量或者定性测定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性质和含量。定性的分析性色谱有薄层色谱、纸色谱等,定量的分析性色谱有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法应用于分析领域使得分离和测定的过程合二为一,降低了混合物分析的难度缩短了分析的周期,是比较主流的分析方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共有超过约600种化学合成药和超过约400种中药的质量控制应用了高效液相色谱的方法。
2023-09-01 01:16:401

库仑分析法属于色谱分析法吗

色谱分析法、又称层析法,色层法,层离法。是一种物理或 物理化学分离分析方法。是先将混合物中各 组分分离,而后逐个分析。其分离原理是利 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溶解、解析、吸附、脱附或其他亲和作用性能的微小差异,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使各组 分随着移动在两相中反复受到上述各种作用 而得到分离。色谱法已成为分离分析各种复 杂混合物的重要方法,但对分析对象的鉴别 能力较差。[1]色谱分析法的分类比较复杂。根据流动相和固定相的不同,色谱法分为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按色谱操作终止的方法可分为展开色谱和洗脱色谱。按进样方法可分为区带色谱、迎头色谱和顶替色谱。色谱法分离效率高、分离速度快、灵敏度高、可进行大规模的纯物质制备。
2023-09-01 01:16:541

色谱法作为分析方法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1.色谱法的特点色谱法是以其高超的分离能力为特点,它的分离效率远远高于其它分离技术如蒸馏、萃取、离心等方法。2.色谱法的优点(1)分离效率高。例如毛细管气相色谱柱(0.1~0.25μmi.d.)30~50m其理论塔板数可以到7万~12万。而毛细管电泳柱一般都有几十万理论塔板数的柱效,至于凝胶毛细管电泳柱可达上千万理论塔板数的柱效。(2)应用范围广。它几乎可用于所有化合物的分离和测定,无论是有机物、无机物、低分子或高分子化合物,甚至有生物活性的生物大分子也可以进行分离和测定。(3)分析速度快。一般在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就可以完成一次复杂样品的分离和分析。近来的小内径(0.1mmi.d.)、薄液膜(0.2μm)、短毛细管柱(1~10m)比原来的方法提高速度5~10倍。(4)样品用量少。用极少的样品就可以完成一次分离和测定。(5)灵敏度高。例如GC可以分析几纳克的样品,FID可达10-2g/s,ECD达10-3g/s;检测限为10-9g/L和10-12g/L的浓度。(6)分离和测定一次完成。可以和多种波谱分析仪器联用。(7)易于自动化,可在工业流程中使用。
2023-09-01 01:17:161

气相色谱分析有哪些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定性主要的:标样对照定性,利用相对保留值定性。定量:峰面积测量归一法内标法,外标法。
2023-09-01 01:17:252

气相色谱法的分析方法

气相色谱法的分析方法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样品的来源和预处理方法GC能直接分析的样品必须是气体或液体,固体样品在分析前应当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而且还要保证样品中不含GC不能分析的组分(如无机盐),可能会损坏色谱柱的组分。这样,我们在接到一个未知样品时,就必须了解的来源,从而估计样品可能含有的组分,以及样品的沸点范围。如能确认样品可直接分析。如果样品中有不能用GC直接分析的组分,或样品浓度太低,就必须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包括采用一些预分离手段,如各种萃取技术、浓缩和稀释方法、提纯方法等。2、确定仪器配置所谓仪器配置就是用于分析样品的方法采用什么进样装置、什么载气、什么色谱柱以及什么检测器。3、确定初始操作条件当样品准备好,且仪器配置确定之后,就可开始进行尝试性分离。这时要确定初始分离条件,主要包括进样量、进样口温度、检测器温度、色谱柱温度和载气流速。进样量要根据样品浓度、色谱柱容量和检测器灵敏度来确定。样品浓度不超过mg/mL时填充柱的进样量通常为1-5uL,而对于毛细管柱,若分流比为50:1时,进样量一般不超过2uL。进样口温度主要由样品的沸点范围决定,还要考虑色谱柱的使用温度。原则上讲,进样口温度高一些有利,一般要接近样品中沸点的组分的沸点,但要低于易分解温度。4、分离条件优化分离条件优化目的就是要在*短的分析时间内达到符合要求的分离结果。在改变柱温和载气流速也达不到基线分离的目的时,就应更换更长的色谱柱,甚至更换不同固定相的色谱柱,因为在GC中,色谱柱是分离成败的关键。5、定性鉴定所谓定性鉴定就是确定色谱峰的归属。对于简单的样品,可通过标准物质对照来定性。就是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分别注射标准样品和实际样品,根据保留值即可确定色谱图上哪个峰是要分析的组分。定性时必须注意,在同一色谱柱上,不同化合物可能有相同的保留值,所以,对未知样品的定性仅仅用一个保留数据是不够的,双柱或多柱保留指数定性是GC中较为可靠的方法,因为不同的化合物在不同的色谱柱上具有相同保留值的几率要小得多。6、定量分析要确定用什么定量方法来测定待测组分的含量。常用的色谱定量方法不外乎峰面积(峰高)百分比法、归一化法、内标法、外标法和标准加入法(又叫叠加法)。峰面积(峰高)百分比法*简单,但*不准确。只有样品由同系物组成、或者只是为了粗略地定量时该法才是可选择的。相比而言,内标法的定量精度,因为它是用相对于标准物(叫内标物)的响应值来定量的,而内标物要分别加到标准样品和未知样品中,这样就可抵消由于操作条件(包括进样量)的波动带来的误差。至于标准加入法,是在未知样品中定量加入待测物的标准品,然后根据峰面积(或峰高)的增加量来进行定量计算。其样品制备过程与内标法类似但计算原理则完全是来自外标法。标准加入法定量精度应该介于内标法和外标法之间。7、方法的验证所谓的方法验证,就是要证明所开发方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实用性一般指所用仪器配置是否全部可作为商品购得,样品处理方法是否简单易操作,分析时间是否合理,分析成本是否可被同行接受等。可靠性则包括定量的线性范围、检测限、方法回收率、重复性、重现性和准确度等。
2023-09-01 01:18:031

气相色谱分析有哪些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气相色谱分析严格来讲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如果不配置质谱仪等专用定性的仪器联胜,其本身并不能真正定性,因为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色谱法本身的原理只是通过色谱柱将待测物质组份进行分离后再通过检测器进行检测,而且常用的FID,TCD,ECD,FPD等检测器本身并不能定性,只能进行相对定量检测计算;之所以说气相色谱可以定性,那是是一种对照判断式定性,就是将通过在相同的色谱分析条件下在相同时间段内出现的峰认定为同一种物质。这种认定一般对已经物质的定性是准确的,但对未知物质和同分异构体是无法分别的;气相色谱仪分析根据定量对照计算方法的不同分为:归一法,校正归一法,内标法,外标法等常用方法。归一法:就是将所有峰数据的总数归一,根据各组份的峰面积在总面积中所占比例计算各组份的百分比,由于事实上检测器对不同的物质的响应因子并不相同,导致峰面积比在事实上并不能代表真实组份含量比,因此这是一种粗略的相对测控法,并不准确。常被用于工厂对已知组份生产过程的控制粗测,此时并不需要准确知道具体含量值,只需要知道比例范围是否发生变化。
2023-09-01 01:18:191

色谱法可以按照什么来分类?

按色谱法分离所依据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又可将其分为5类,分别是:1、吸附色谱法:利用吸附剂表面对不同组分物理吸附性能的差别而使之分离的色谱法称为吸附色谱法。适于分离不同种类的化合物(例如,分离醇类与芳香烃)。2、分配色谱法:利用固定液对不同组分分配性能的差别而使之分离的色谱法称为分配色谱法。3、离子交换色谱法:利用离子交换原理和液相色谱技术的结合来测定溶液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一种分离分析方法,利用被分离组分与固定相之间发生离子交换的能力差异来实现分离。离子交换色谱主要是用来分离离子或可离解的化合物。它不仅广泛地应用于无机离子的分离,而且广泛地应用于有机和生物物质,如氨基酸、核酸、蛋白质等的分离。4、尺寸排阻色谱法:是按分子大小顺序进行分离的一种色谱方法,体积大的分子不能渗透到凝胶孔穴中去而被排阻,较早的淋洗出来;中等体积的分子部分渗透;小分子可完全渗透入内,最后洗出色谱柱。这样,样品分子基本按其分子大小先后排阻,从柱中流出。被广泛应用于大分子分级,即用来分析大分子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分布。5、亲和色谱法:相互间具有高度特异亲和性的二种物质之一作为固定相,利用与固定相不同程度的亲和性,使成分与杂质分离的色谱法。例如利用酶与基质(或抑制剂)、抗原与抗体,激素与受体、外源凝集素与多糖类及核酸的碱基对等之间的专一的相互作用;使相互作用物质之一方与不溶性担体形成共价结合化合物,用来作为层析用固定相,将另一方从复杂的混合物中选择可逆地截获,达到纯化的目的。可用于分离活体高分子物质、过滤性病毒及细胞。或用于对特异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其应用:色谱法的应用可以根据目的分为制备性色谱和分析性色谱两大类。制备性色谱的目的是分离混合物,获得一定数量的纯净组分,这包括对有机合成产物的纯化、天然产物的分离纯化以及去离子水的制备等。相对于色谱法出现之前的纯化分离技术如重结晶,色谱法能够在一步操作之内完成对混合物的分离,但是色谱法分离纯化的产量有限,只适合于实验室应用。分析性色谱的目的是定量或者定性测定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性质和含量。定性的分析性色谱有薄层色谱、纸色谱等,定量的分析性色谱有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法应用于分析领域使得分离和测定的过程合二为一,降低了混合物分析的难度缩短了分析的周期,是比较主流的分析方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共有超过约600种化学合成药和超过约400种中药的质量控制应用了高效液相色谱的方法。
2023-09-01 01:18:281

纸色谱-萃取分离半微量化学分析法

50mg试样经纸色谱和萃取进行分离富集后测定Nb2O5、Ta2O5等13个组分,其分析流程见图70.7。图70.7 纸色谱-萃取分离-铌(钽)铁(锰)矿半微量分析流程图试剂色层箱60cm×25cm×40cm的木质箱。顶部盖沿贴以橡皮,使之既能开关自如,又能较好地密封。正面装有机玻璃,便于观察内部情况。色层纸杭州新华定性滤纸。裁成20cm×16cm长方块,先在(3+97)HCl溶液中浸泡数小时,洗涤,除去铁、钙、镁等杂质。然后在(3+97)HF溶液中浸泡以除去硅质,洗净,风干后备用。层析液甲基异丁基酮-丁酮-氢氟酸(4+4+2)。8-羟基喹啉60g/L乙醇-水溶液。分析步骤(1)试样分解及铌、钽的测定称取50mg(精确至0.01mg)试样置于铂坩埚内,用两滴水润湿,加入1mLHCl及5~6mLHF,摇匀后加热溶解。必要时可用少许HNO3或H2O2助溶。在此情况下则应以盐酸两次处理将绝大部分硝酸除去,否则容易导致色层纸断裂。试样分解完全后蒸发至湿盐状,用塑料移液管移取1.5~2.0mL层析液洗坩埚内壁并浸取坩埚底的盐类。小心移取清液(尽可能少带盐类)在低温烘烤下慢慢涂于色层纸一端4~5cm处的带上,以后每次用层析液约1mL按上述处理5~6次,使铌、钽全部移于色层纸上。将纸卷成圆筒,重叠部分用棉线缝合,于50~60℃烘干后立即放入事先已为层析液蒸汽饱和的层析箱内。色层纸载试液一端向下,以浸没于层析液内1cm左右为宜。待层析液上行至纸的上端2~3cm时取出,低温烘干后再层析一次。取出烘干,在氨气中中和5min,喷以20g/L的丹宁水溶液,烘干。剪下橘红色铌、钽带置于已恒量的坩埚内,用HNO3润湿,低温灰化,于900℃灼烧40min,称量Nb2O5+Ta2O5总量。将沉淀研细并充分混匀,准确称取等分部分于光洁的瓷坩埚内,用1gK2S2O7熔融至透明,冷后用40g/L草酸铵溶液提取移入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分取部分溶液用焦性没食子酸光度法测定钽并对铌的影响进行校正。铌按差减法求得。(2)铁、钛、锆的萃取分离与测定塑料移液管以多次抽吸热的(1+1)HCl洗涤原分解试样的坩埚内壁,加5滴(1+1)H2SO4,蒸发至出现SO3白烟,冷后用少量水加热溶解并转入100mL烧杯中。层析纸的非铌、钽带放入瓷坩埚内灰化后用0.5gKHSO4熔融至透明,冷后用5.5mL5mol/LH2SO4加热提取并和上述溶液合并。转入120mL分液漏斗中,控制体积为50mL左右。向分液漏斗中加入4mL60g/L铜铁试剂溶液,用10mL氯仿萃取2min,分层后有机相移入100mL烧杯内。向水相中加入2mL60g/L铜铁试剂溶液,用5mL氯仿再萃取2min。加入1mL60g/L铜铁试剂溶液,用少量氯仿再萃取一次,至铜铁试剂加入后水相中无任何沉淀析出为止。有机相合并,微热使氯仿全部挥发后用15mLHNO3和5mLHClO4处理至溶液无色,最后制备成50mL的(5+95)H2SO4溶液(A)。分别取溶液用磺基水杨酸光度法测定铁,用二安替比林甲烷光度法测定钛,用苦胺R光度法测定锆(铪)。(3)锰、钍、稀土、铀、铝的萃取分离与测定用(1+1)氨水调节分离铁、钛、锆后水相的pH至4~5,加入3mL60g/L铜铁试剂溶液,用10mL氯仿萃取2min,分层后将有机相移入100mL烧杯中。向水相中加入1~2mL60g/L铜铁试剂溶液,并用5mL氯仿再萃取一次。此后加入2mL60g/L铜铁试剂和5mL60g/L铜试剂溶液,先用3~4滴氨水、后用(1+9)氨水调节水相pH至8~9,用10mL氯仿萃取2min,在试剂和氯仿减半的情况下再萃取一次,使锰全部进入有机相。有机相合并,低温蒸去氯仿后用HNO3和HClO4处理至溶液无色,并制备成稀盐酸溶液(B)50mL。分取部分溶液以铬天青S光度法测定铝;取部分溶液经硫酸冒烟处理后以高碘酸钾光度法测定锰;取部分溶液以铍试剂Ⅱ光度法测定铍;分别取部分溶液经适当处理后以偶氮胂Ⅲ光度法测定稀土、钍和铀。(4)钙、镁的分离与测定向萃取分离锰、稀土、钍等元素后的水相中加入5mL60g/L8-羟基喹啉溶液,用300g/LKOH溶液调节pH至11~12,以10mL氯仿萃取2min,减半试剂和氯仿再萃取一次。水相弃去。有机相合并收集于100mL烧杯中,经硝酸和高氯酸处理后分别取部分溶液,以达旦黄光度法测定镁,以偶氮胂Ⅲ光度法测定钙。另取试样以气相色谱法测定H2O+。二氧化硅可另取试样用焦硫酸钾熔融、酒石酸浸取分离铌、钽后再以碱熔残渣并用光度法测定。注意事项混合酸应在通风橱中配制,必须带防护手套,并慢慢将硫酸倒入氢氟酸中,切勿反加。
2023-09-01 01:18:571

色谱法作为分析方法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1.色谱法的特点 色谱法是以其高超的分离能力为特点,它的分离效率远远高于其它分离技术如蒸馏、萃取、离心等方法. 2.色谱法的优点 (1) 分离效率高.例如毛细管气相色谱柱(0.1~0.25μm i.d.)30~50m其理论塔板数可以到 7万~12万.而毛细管电泳柱一般都有几十万理论塔板数的柱效,至于凝胶毛细管电泳柱可达上千万理论塔板数的柱效. (2) 应用范围广.它几乎可用于所有化合物的分离和测定,无论是有机物、无机物、低分子或高分子化合物,甚至有生物活性的生物大分子也可以进行分离和测定. (3) 分析速度快.一般在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就可以完成一次复杂样品的分离和分析.近来的小内径(0.1mm i. d.)、薄液膜(0.2μm)、短毛细管柱(1~10 m)比原来的方法提高速度5~10倍. (4) 样品用量少.用极少的样品就可以完成一次分离和测定. (5) 灵敏度高.例如GC可以分析几纳克的样品,FID可达10-2g/s,ECD达10-3g/s;检测限为10-9 g/L和10-12 g/L的浓度. (6) 分离和测定一次完成.可以和多种波谱分析仪器联用. (7) 易于自动化,可在工业流程中使用.
2023-09-01 01:19:061

色谱法 有什么意义?

由于现代色谱分析技术具有分离和分析两种功能,即能排除复杂组分间的相互干扰,逐个将组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因此,现代色谱分析技术非常适合成分复杂的生药的有效性评价。
2023-09-01 01:19:264

气相色谱分析法中,进样量是否需要非常准确?为什么?

同意:应该根据你的方法来定。如果是外标法测,自然得非常准确,内标法或者是面积归一化法则不一定要那么准确了,当然能准确是最好了。
2023-09-01 01:19:394

色谱法分为哪几种方法?

按色谱法分离所依据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又可将其分为5类,分别是:1、吸附色谱法:利用吸附剂表面对不同组分物理吸附性能的差别而使之分离的色谱法称为吸附色谱法。适于分离不同种类的化合物(例如,分离醇类与芳香烃)。2、分配色谱法:利用固定液对不同组分分配性能的差别而使之分离的色谱法称为分配色谱法。3、离子交换色谱法:利用离子交换原理和液相色谱技术的结合来测定溶液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一种分离分析方法,利用被分离组分与固定相之间发生离子交换的能力差异来实现分离。离子交换色谱主要是用来分离离子或可离解的化合物。它不仅广泛地应用于无机离子的分离,而且广泛地应用于有机和生物物质,如氨基酸、核酸、蛋白质等的分离。4、尺寸排阻色谱法:是按分子大小顺序进行分离的一种色谱方法,体积大的分子不能渗透到凝胶孔穴中去而被排阻,较早的淋洗出来;中等体积的分子部分渗透;小分子可完全渗透入内,最后洗出色谱柱。这样,样品分子基本按其分子大小先后排阻,从柱中流出。被广泛应用于大分子分级,即用来分析大分子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分布。5、亲和色谱法:相互间具有高度特异亲和性的二种物质之一作为固定相,利用与固定相不同程度的亲和性,使成分与杂质分离的色谱法。例如利用酶与基质(或抑制剂)、抗原与抗体,激素与受体、外源凝集素与多糖类及核酸的碱基对等之间的专一的相互作用;使相互作用物质之一方与不溶性担体形成共价结合化合物,用来作为层析用固定相,将另一方从复杂的混合物中选择可逆地截获,达到纯化的目的。可用于分离活体高分子物质、过滤性病毒及细胞。或用于对特异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其应用:色谱法的应用可以根据目的分为制备性色谱和分析性色谱两大类。制备性色谱的目的是分离混合物,获得一定数量的纯净组分,这包括对有机合成产物的纯化、天然产物的分离纯化以及去离子水的制备等。相对于色谱法出现之前的纯化分离技术如重结晶,色谱法能够在一步操作之内完成对混合物的分离,但是色谱法分离纯化的产量有限,只适合于实验室应用。分析性色谱的目的是定量或者定性测定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性质和含量。定性的分析性色谱有薄层色谱、纸色谱等,定量的分析性色谱有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法应用于分析领域使得分离和测定的过程合二为一,降低了混合物分析的难度缩短了分析的周期,是比较主流的分析方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共有超过约600种化学合成药和超过约400种中药的质量控制应用了高效液相色谱的方法。
2023-09-01 01:19:541

在色谱分析中,还有哪些定量分析方法

色谱定量分析是根据组分检测响应讯号的大小,定量确定试样中各个组分的相对含量。其依据是:每个组分的量(重量或体积)与色谱检测器产生的检测响应值(峰高或峰面积)成正比。具体到特定方法,主要有下列方法:1.归一化法当样品中所有组分能全部...
2023-09-01 01:20:202

色谱技术在公安业务的应用

据我了解,色谱技术在公安技术上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比如醉驾的案子,对嫌疑人血醇含量进行检测,就使用的是色谱技术,当然还有去他方面,网上一搜就有了。
2023-09-01 01:20:292

色谱和光谱有哪些区别

光谱『spectrum』  光谱是复色光经过色散系统(如棱镜、光栅)分光后,被色散开的单色光按波长(或频率)大小而依次排列的图案。  光波是由原子内部运动的电子产生的.各种物质的原子内部电子的运动情况不同,所以它们发射的光波也不同.研究不同物质的发光和吸收光的情况,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已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光谱学.下面简单介绍一些关于光谱的知识.复色光经过色散系统(如棱镜、光栅)分光后,按波长(或频率)的大小依次排列的图案。例如,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形成按红、橙、黄、绿、蓝、靛、紫次序连续分布的彩色光谱。红色到紫 色,相应于波长由7,700—3,900埃的区域,是为人眼所能感觉的可见部分。红端之外为波长更长的红外光,紫端之外则为波长更短的紫外光,都不能为肉眼所觉察,但能用仪器记录。 因此,按波长区域不同,光谱可分为红外光谱、可见光谱和紫外光谱;按产生的本质不同,可分为原子光谱、分子光谱;按产生的方式不同,可分为发射光谱、吸收光谱和散射光谱;按光谱表观形态不同,可分为线光谱、带光谱和连续光谱。
2023-09-01 01:20:422

色谱法是()

色谱法是() 色谱法亦称色层法或层析法,是一种分离技术。当其应用于分析化学领域,并与适当的检测手段相结合,就构成了色谱分析法。(正确答案) 色谱法亦称色层法或层析法,是一种富集技术。当其应用于分析化学领域,并与适当的检测手段相结合,就构成了色谱分析法。 色谱法亦称色层法或层析法,是一种进样技术。当其应用于分析化学领域,并与适当的检测手段相结合,就构成了色谱分析法。 色谱法亦称色层法或层析法,是一种萃取技术。当其应用于分析化学领域,并与适当的检测手段相结合,就构成了色谱分析法。
2023-09-01 01:20:501

挥发性脂肪酸的气相色谱分析法

(1) 高速微量台式离心机(转速1000r/min以上)。(2)带有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和自动积分仪的气相色谱仪,例如HP5890或岛津-9A气相色谱仪。(3)精确配制的含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己酸的标准混合液。(4)3%甲酸溶液。 以气相色谱分析VFA浓度的原理是根据比较标准溶液中各组分和样品水样中相应组分的峰高和峰面积计算而来。但现代的气相色谱仪带有微机对个组分的峰面积进行自动积分,并与标准溶液中的相应组分的峰面积进行比较,同时根据水样的稀释倍数计算出个组分的浓度并打印出结果。 如果所用气相色谱仪不带积分仪,被测样品中某组分的浓度可按下式计算:测试结果还可用mgCOD/L或mmol/L来表示,下表是每毫克或每毫摩尔的VFA与毫克COD的换算关系,据此可在各单位间相互换算。
2023-09-01 01:21:401

光学仪器分析的色谱法

不动的一相,称为固定相;另一相是携带样品流过固定相的流动体,称为流动相。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物质进入色谱柱时,从进样到出现峰极大值所需的时间称为死时间。试样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峰极大点时所经历的时间,称为保留时间。某组份的保留时间扣除死时间后称为该组份的调整保留时间,即tR′=tR-tM。死体积可由死时间与流动相体积流速F0(L/min)计算: VM=tM·F0。指从进样开始到被测组份在柱后出现浓度极大点时所通过的流动相体积。保留体积与保留时间tR的关系如下:VR=tR·F0某组份的保留体积扣除死体积后,称该组份的调整保留体积,即VR′=VR-VM。某组份2的调整保留值与组份1的调整保留值之比,称为相对保留值?必须注意,相对保留值绝对不是两个组份保留时间或保留体积之比?。 从色谱流出曲线上,可以得到许多重要信息:(l)根据色谱峰的个数,可以判断样品中所合组份的最少个数。(2)根据色谱峰的保留值?或位置),可以进行定性分析。(3)根据色谱峰下的面积或峰高,可以进行定量分析。(4)色谱峰的保留值及其区域宽度,是评价色谱柱分离效能的依据。(5)色谱峰两峰间的距离,是评价固定相?和流动相?选择是否合适的依据。 色谱分析的目的是将样品中各组分彼此分离,组分要达到完全分离,两峰间的距离必须足够远,两峰间的距离是由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决定的,即与色谱过程的热力学性质有关。但是两峰间虽有一定距离,如果每个峰都很宽,以致彼此重叠,还是不能分开。这些峰的宽或窄是由组分在色谱柱中传质和扩散行为决定的,即与色谱过程的动力学性质有关。因此,要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方面来研究色谱行为。描述这种分配的参数称为分配系数见它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达平衡时的浓度之比值?K?。分配比又称容量因子,它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两相间分配达平衡时,分配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质量比?k?。k值越大,说明组分在固定相中的量越多,相当于柱的容量大,因此又称分配容量或容量因子。它是衡量色谱柱对被分离组分保留能力的重要参数。k值也决定于组分及固定相热力学性质。它不仅随柱温、柱压变化而变化,而且还与流动相及固定相的体积有关。分配比k值可直接从色谱图测得。设流动相在柱内的线速度为u,组分在柱内线速度为us,由于固定相对组分有保留作用,所以us<u.此两速度之比称为滞留因子Rs。通过选择因子α把实验测量值k与热力学性质的分配系数K直接联系起来,α对固定相的选择具有实际意义。如果两组分的K或k值相等,则α=1,两个组分的色谱峰必将重合,说明分不开。两组分的K或k值相差越大,则分离得越好。因此两组分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是色谱分离的先决条件。R值越大,表明相邻两组分分离越好。一般说,当R<1时,两峰有部分重叠;当R=1时,分离程度可达98%;当R=1.5时,分离程度可达99.7%。通常用R=1.5作为相邻两组分已完全分离的标志。 气相色谱检测器是把载气里被分离的各组分的浓度或质量转换成电信号的装置。目前检测器的种类多达数十种。根据检测原理的不同,可将其分为浓度型检测器和质量型检测器两种:热导检测器和电子捕获检测器?浓度型检测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和火焰光度检测器?质量型检测器?。热导检测器?几乎对所有物质都有响应,通用性好,而且线性范围宽,价格便宜,因此是应用最广,最成熟的一种检测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比热导检测器的灵敏度高约103倍,检出限低,可达10-12g·S-1。一个优良的检测器应具以下几个性能指标:灵敏度高、检出限低、死体积小、响应迅速、线性范围宽、稳定性好。 在使最难分离的组分有尽可能好的分离前提下,采取适当低的柱温,但以保留时间适宜,峰形不拖尾为度。柱温不能高于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进样量的选择:一般说来,色谱柱越粗、越长固定液含量越高,容许进样量越大。 气相色谱法分析对象只限于分析气体和沸点较低的化合物,它们仅占有机物总数的20%。对于占有机物总数近80%的那些高沸点、热稳定性差、摩尔质量大的物质,目前主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和分析。气相色谱采用流动相是惰性气体,它对组分没有亲和力,即不产生相互作用力,仅起运载作用。而高效液相色谱法中流动相可选用不同极性的液体,选择余地大,它对组分可产生一定亲和力,并参与固定相对组分作用的剧烈竞争。因此,流动相对分离起很大作用,相当于增加了一个控制和改进分离条件的参数,这为选择最佳分离条件提供了极大方便。气相色谱一般都在较高温度下进行的,而高效液相色谱法则经常可在室温条件下工作。总之,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吸取了气相色谱与经典液相色谱优点,并用现代化手段加以改进,因此得到迅猛的发展。目前高效液相色谱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对生物学和医药上有重大意义的大分子物质,例如蛋白质、核酸、氨基酸、多糖类、植物色素、高聚物、染料及药物等物质的分离和分析。
2023-09-01 01:21:551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的应用

1 作为分析手段使用分为单独使用和与其他分析设备配套使用两种形式。单独使用的应用范围已经十分广泛,是常规的仪器分析手段,相关的国家标准也很多,2015年正在执行的已经超过600项。 比如:GB/T 30388-2013 辣椒及其油树脂 总辣椒碱含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25224.2-2010 动植物油脂 植物油中豆甾二烯的测定 第2部分: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17528-2009 胡椒碱含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配套使用主要是与质谱等设备联用,能够有效的确定混合物样品或者是未知物样品的组分。比如:GB/T 29664-2013 化妆品中维生素B3(烟酸、烟酰胺)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B/T 23217-2008 水产品中河豚毒素的测定 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2 作为微量分离手段使用,详见“制备色谱”词条称之为高效液相制备色谱。在将物质分离后进行分别收集,实现微量物质的分离。这在高端化学品,比如手性药物中间体的制备中,非常常见。
2023-09-01 01:22:111

光谱法与色谱法分析原理有何不同?

  光谱和色谱是分析方法的两个大类.其中都包含很多小类.   光谱是利用物质对光的吸收或者本身受到激发而得到特定光谱来进行分析的. 根据光谱的性质可分为1 分子光谱,由原子间键能变化所致,包括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分子荧光光谱;2 原子光谱,原子外层电子能级变化所致,包括原子吸收光谱,原子发射光谱,原子荧光光谱; 3 原子内层电子能级变化所致,x射线荧光光谱 (x射线能谱/x射线波谱)   色谱其实是一种分离方法,目的是将混合物分离为各种纯物质,然后再用光谱、质谱等方法进行分别检测.分为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凝胶(排阻)色谱等,检测器可使用1液相色谱:紫外可见、示差折光、荧光、质谱、蒸发光散射等;2 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热导检测器、质谱等;3 凝胶色谱:示差折光、激光光散射等
2023-09-01 01:22:281

按照使用原理,仪器分析分为哪几种类型?

电化学分析法 光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质谱法热分析法
2023-09-01 01:22:531

色谱法的色谱理论

关于保留时间的理论保留时间是样品从进入色谱柱到流出色谱柱所需要的时间,不同的物质在不同的色谱柱上以不同的流动相洗脱会有不同的保留时间,因此保留时间是色谱分析法比较重要的参数之一。保留时间由物质在色谱中的分配系数决定:tR = t0(1 + KVs / Vm)式中tR表示某物质的保留时间,t0是色谱系统的死时间,即流动相进入色谱柱到流出色谱柱的时间,这个时间由色谱柱的孔隙、流动相的流速等因素决定。K为分配系数,VsVm表示固定相和流动相的体积。这个公式又叫做色谱过程方程,是色谱学最基本的公式之一。在薄层色谱中没有样品进入和流出固定相的过程,因此人们用比移值标示物质的色谱行为。比移值是一个与保留时间相对应的概念,它是样品点在色谱过程中移动的距离与流动相前沿移动距离的比值。与保留时间一样,比移值也由物质在色谱中的分配系数决定:R_f=frac{V_m+KV_s}其中Rf是比移值,K表示色谱分配系数,VsVm表示固定相和流动相的体积。基于热力学的塔板理论塔板理论是色谱学的基础理论,塔板理论将色谱柱看作一个分馏塔,待分离组分在分馏塔的塔板间移动,在每一个塔板内组分分子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形成平衡,随着流动相的流动,组分分子不断从一个塔板移动到下一个塔板,并不断形成新的平衡。一个色谱柱的塔板数越多,则其分离效果就越好。根据塔板理论,待分离组分流出色谱柱时的浓度沿时间呈现二项式分布,当色谱柱的塔板数很高的时候,二项式分布趋于正态分布。则流出曲线上组分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C_t=frac{sigmasqrt{2pi}} e^{-frac{(t-t_R)^2}{2sigma^2}}这一方程称作流出曲线方程,式中Ct为t时刻的组分浓度;C0为组分总浓度,即峰面积;σ为半峰宽,即正态分布的标准差;tR为组分的保留时间。根据流出曲线方程人们定义色谱柱的理论塔板高度为单位柱长度的色谱峰方差:H=frac{sigma^2}理论塔板高度越低,在单位长度色谱柱中就有越高的塔板数,则分离效果就越好。决定理论塔板高度的因素有:固定相的材质、色谱柱的均匀程度、流动相的理化性质以及流动相的流速等。塔板理论是基于热力学近似的理论,在真实的色谱柱中并不存在一片片相互隔离的塔板,也不能完全满足塔板理论的前提假设。如塔板理论认为物质组分能够迅速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建立平衡,还认为物质组分在沿色谱柱前进时没有径向扩散,这些都是不符合色谱柱实际情况的,因此塔板理论虽然能很好地解释色谱峰的峰型、峰高,客观地评价色谱柱地柱效,却不能很好地解释与动力学过程相关的一些现象,如色谱峰峰型的变形、理论塔板数与流动相流速的关系等。基于动力学的范第姆特方程范第姆特方程(Van Deemter equation)是对塔板理论的修正,用于解释色谱峰扩张和柱效降低的原因。塔板理论从热力学出发,引入了一些并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假设,Van Deemter方程则建立了一套经验方程来修正塔板理论的误差。范第姆特方程将峰形的改变归结为理论塔板高度的变化,理论塔板高度的变化则源于若干原因,包括涡流扩散、纵向扩散和传质阻抗等。由于色谱柱内固定相填充的不均匀性,同一个组分会沿着不同的路径通过色谱柱,从而造成峰的扩张和柱效的降低。这称作涡流扩散纵向扩散是由浓度梯度引起的,组分集中在色谱柱的某个区域会在浓度梯度的驱动下沿着径向发生扩散,使得峰形变宽柱效下降。传质阻抗本质上是由达到分配平衡的速率带来的影响。实际体系中,组分分子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达到平衡需要进行分子的吸附、脱附、溶解、扩散等过程,这种过程称为传质过程,阻碍这种过程的因素叫做传质阻抗。在理想状态中,色谱柱的传质阻抗为零,则组分分子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会迅速达到平衡。在实际体系中传质阻抗不为零,这导致色谱峰扩散,柱效下降。在气相色谱中Van Deemter方程形式为:H=A+frac{mu}+Cmu其中H为塔板数,A为涡流扩散系数,B为纵向扩散系数,C为传质阻抗系数,μ为流动相流速。在高效液相色谱中,由于流动相粘度远远高于气相色谱,纵向扩散对峰型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算,因而Van Deemter方程的形式为:H = A + Cμ
2023-09-01 01:23: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