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有关《月光曲》《老人与海鸥》《最后一头战象》的填空题

2023-09-08 16:05:07
共3条回复
黑桃云
一, 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 )。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 )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 )的地方升起来。( )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 )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 )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 )的大海。
1、按原文填空。
2、下面不是比喻句的一句诗( )

①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

②月亮越升越高,穿过轻纱似的微云。

③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3、用“__”在文中画出实在事物,用“~~”划出联想的内容。
4、皮鞋匠的第一次联想描绘了三幅画面,它们是
(1)

(2)

(3)

5、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没看见过的景象?

6、借助皮鞋匠的联想,我仿佛听到了贝多芬的《月光曲》:时而 ,时而 ,时而 。

7、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文第二自然段的意思。

二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文中几次出现“善”,想一想下面两个“善”字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钟子期曰:善哉

2、文中“若”的意思是 。这个意思一直到现在,仍然在一些词语中使用,例如:旁若无人。你还能举几个例子吗?

3、用原文回答问题:

(1) 把具体说明“伯牙绝弦“的意思的句子写下来

(2) 哪句话说明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4、解释文言字词:

绝: 鼓:

峨峨: 洋洋:

必得之: 乃:

复: 哉: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2)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6、俞伯牙、钟子期相传为 时代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

《 》和《 》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明代小说家

( ),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 ,用高山流水比喻

三.阅读练习

① 在喂海鸥的人群中很容易认出那位老人。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的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② 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海鸥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1. 这两个段落出自课文

2. 第一段中画线的句子是对老人的 描写,从这处描写中可以体会到这是一位 的老人。

3. 用“﹏﹏”画出第二段中描写老人给海鸥喂食的语句,并写一写从中体会到什么?

4、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第二自然段的意思。

5、第二自然段画线句子运用了 修辞方法,从中体会到

(二)

听到这个消息 我们仿佛又看见老人和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随 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放大 带到了翠湖边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群海鸥突然飞来 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 连声鸣叫 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 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我们非常惊异 急忙从老人的照片旁退开 为海鸥们让出了一片空地

1、给原文加上标点符号。

2、“听到这个消息”,这个消息指什么?

4、“意想不到”是什么意思?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为什么发生这样的事情? 5、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段话的意思。

6、从这段话的描写中,你可以感受到海鸥对老人 的感情。

四.读《穷人》选段,回答问题。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
“不,没有人 上帝 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如今我怎么对他说呢 ”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1、请在 上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1)文中“裹住”的“裹”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
(2)“忐忑不安”中“安”的意思有: A 安全; B安装; C安定。
在文中应取( )。
3、在文段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自食其果( ) 心神不宁( )
4、你认为这段话主要讲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在这段文字中找出一个最能概括地说明桑娜把西蒙两个孤儿抱回家后心情的词,并用这词造句。
6、文中第二自然段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 )
①话没说完。 ②人物在思索表示矛盾不安的心情。 ③表示人物惊慌失措,语无伦次。
7、用“ ”画出描写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桑娜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后为什么忐 5、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1)心惊肉跳

(2)她为什么感到不安?

忑不安?

7、睡觉还早,桑娜站起身来,把一块很厚的围巾包在头上,点亮马灯,走出门去。她想看看灯塔上的灯是不是亮着,丈夫的小船能不能望见。可是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风掀起她的围巾,卷着被刮断的什么东西敲打着邻居小屋的门。桑娜想起了她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女邻居。“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桑那一边想,一边敲了敲门。

(1)这段话选自课文《 》。

(2)用“——”划出描写天气的句子。

(3)这段话表现了桑娜是个 的人。可以从

中看出来。

8、门突然开了。一股清新的海风冲进屋子。魁梧黧黑的渔夫拖着湿淋淋的撕破了的渔网,一边走进来,一边说:“嘿,我回来啦,桑娜!”

“哦,是你!” 桑娜站起来,不敢抬头看他。

“瞧,这样的夜晚!真可怕!”

“是啊,是啊,天气坏透了!哦,鱼打得怎么样?”

“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倒霉,倒霉!天气可真厉害!我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家,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渔夫说着,把网拖进屋里,坐在炉子旁边。

“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忧、担心)呢!”

“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你有什么办法呢!”

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你知道吗?”桑娜说,“咱门的邻居西蒙死了。”

“哦,什么时候?”

“我也不知道她什么时候死的,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哪!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严峻)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过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1)把括号中不正确的词语划掉。

(2)改写下列句子。

a、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 改被字句

b、你瞧,他们在这里啦。 改反问句

(3)简要写出“两个人沉默了一阵”的原因。

桑娜沉默的原因

渔夫沉默的原因

(4)“得把他们抱过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说明渔夫下了什么样的决心?

(5)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五, 课内阅读(1)《文言文两则》: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盘盂:盛物之器,圆者为盘,方者为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请用“/”画出以上文章的朗读停顿。

2、孟子是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被称为“ ”,他和 合著

,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3、孔子是春秋末期 、 、 、 的创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

》一束,流传于世。

4、《学弈》讲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两个人学习的结果却( )。一人学得好,是因为他在学习中(

);另一人学得不好,是因为他在学习中( )(三个空都填成语)。从中懂得的道理是

5、《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争辩的问题是( )。一儿的依据是( ),结论是(

);另一儿的依据是( ),结论是( )。如果你来解答,你认为是( )。

6、“孔子不能决也。”意思是“孔子听了不能作出判断。”博学的孔子不能判断是非,说明了什么?你认为孔子的态度是否可取?为什么?

7、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3)孰为汝多知乎?

六. 课内阅读(2)《匆匆》:

1、这篇文章的作者( )。

2、读画“ ”的句子,回答问题:

(1)第一句有两个排比句式,把( )比喻( ),想说明(

)。

(2)第二句是反问句式,把( )比作( ),是想说明(

)。

(3)第四句中,作者扪心自省( )。

3、照样子摘录文中的词语.

头涔涔

茫茫然

4、在第四自然段中有很多问号,请你多读几遍,想想问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5、请你模仿第三自然段用( )括住的句子,接着写两三句。

6、通过阅读本文,你懂得了什么?

七.多少条岭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

(1)这句话主要讲了什么?

(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八、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

(1)这条铁路修好了会怎样呢?修不好会怎样呢?

(2)这句话主要讲了什么?表达了詹天佑怎样的思想感情?

3、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方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挑水。他常常跟工人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从山顶往下打直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这样一来,几个工作面可以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1)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

(2)开凿隧道时,詹天佑根据居庸关 、 的特点,采用了 的工作方法;他根据居庸关 、 的特点,采用了 的工作方法,表达了他 。

九、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面,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粘稠的松脂里是怎样挣扎的,因为它们的腿的周围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从那块琥珀里,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早已有了苍蝇和蜘蛛了。

(1)联系课文解释词语。 推测

(2)用“||”把这段话分两层,并写出层意。

(3)这块琥珀被发现的两个条件是

(4)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是

十、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地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他们叫我偷老板的黄瓜,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

(1)概括地说,这段话里,凡卡是从哪几个方面向爷爷诉苦的?

(2)读了这段话的细节描写,你体会到了什么?说明什么?

十、我的故乡村东头,有一口古井。古井里的水,清凉可口,大半个村子的人,都到这儿取水。古井向一位温顺的母亲,用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平原上的儿女。

(1)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乳汁(yu ru) 哺育(bu pu)

(2)用“——”划出比喻句。作者用 比喻 ,表达了 的思想感情。

十一、球员,深深地理解这一点。这些健儿清楚,一个球的输赢,不仅关系个人的颜面,而且关系到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荣誉啊!不但要打出个人的风格,而且要打出我们的国格!胜利不是为个人出风头,而是为祖国争光荣!

(1)联系上下文解词。

风格—— 国格——

(2)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我国人民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十二、陈庚一把搂住小鬼,狠狠地给自己一个嘴巴:“陈赓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

(1)这段话写出了陈赓当时怎样的心情?

(2)简要概括《马背上的小红军》一课的主要内容。

12、果然,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 ),( ),( )。太阳像负着什么( ),( ),( ),( )。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 ),( )。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也突然有了光彩。

(1)填空。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负着—— 夺目——

(3)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

(4)这段话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十三、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叠一尺来高的文件说:“我今晚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1)“这些文件”指什么?说明了什么?

(2)总理自己不停地工作,而让别人抓紧时间休息,反映出总理什么思想品质?

十四、送牛奶的同志进门就夸“好香”。这使我们全家都感到骄傲。赶到昙花开放的时候,约几位朋友来看看,更有秉烛夜游的味道——昙花总在夜里开放。花分根了,一棵分为几棵,就赠给朋友们一些,看着友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喜欢。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骄傲——

秉烛夜游——

(2)请用“||”把这段话分为三层。

(3)这段话从哪些方面写出了养花的乐趣?

18、这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哪儿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段话赞扬了白杨树的三个特点:1、 ;2、 ;3、 。

19、总理的灵车缓缓地开来了……人们的心情 ,目光随着灵车 。好像 ,老人、青年、小孩、都 地站直了身子, 下帽子, 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 。

这段话写了 的情景,表达了 的思想感情。

22、“不要瞎忙吧!”方志敏说,“我们不像你们当官的,个个都有钱。我们革命不是为了发财!”

(1)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2)读了这段话你明白了什么?

31、我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作兴安岭,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了。“兴国安邦”

。为什么说兴安岭“兴国安邦” 。

32、“也只有这种草,才可以骄傲地嗤笑那些养育在花房里的盆花。”“这种草”指 ,这里暗指 。“花房里的盆花”暗指 。

34、我的眼睛真是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上面这段话,前一句概括讲了 ,后一句具体地讲了 ,从中流露了作者 的心情。

35、我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样,两三天也到不了山顶。就得一个劲往前走。别看我们走得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

挑山工担重物,走得慢,却常常领先,原因是 ,而游人不负重,走得快,反而常常落后,原因是 。这段话告诉我们放松要求 ,是干不好事情的;只有看准目标 的道理。

36、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高大的白杨树”是指 :,“几棵小树” 是指: 。

(2)“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暗示: 。 (3)这篇课文讲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借以表达自己 、 的志向。同时希望自己的孩子也 。

38、榕树正是茂盛的时期,它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写近义词。 茂盛( ) 照耀( )

(2)解词。 颤动—— 展示——

(3)用“——”画出静态描写。 (4)这段话主要讲了 ,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39、落花生

(1)缩写划线的句子。

(2)用课文中词语解释“体面”。

(3)“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请举具体事例解释这句话的意思。

(4)文中写道花生有哪些好处?

(5)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事?

、根据下面的意思在文中相应序号的括号中填上成语。4分

(1)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2)没有原因。

(3)言辞诚恳,情意深长。

(4)不受外力量控制、支配,自己行使主权。

2、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在下面画“——”。2分

膝盖(qī xī) 枯萎(wěi wǔi)

从从容容(cóng cōng) 汲水(jī jí)
真可

一, 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 )。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 )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 )的地方升起来。( )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 )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 )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 )的大海。

1、按原文填空。

2、下面不是比喻句的一句诗( )

①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

②月亮越升越高,穿过轻纱似的微云。

③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3、用“__”在文中画出实在事物,用“~~”划出联想的内容。

4、皮鞋匠的第一次联想描绘了三幅画面,它们是

(1)

(2)

(3)

5、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没看见过的景象?

6、借助皮鞋匠的联想,我仿佛听到了贝多芬的《月光曲》:时而 ,时而 ,时而 。

7、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文第二自然段的意思。

二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文中几次出现“善”,想一想下面两个“善”字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钟子期曰:善哉

2、文中“若”的意思是 。这个意思一直到现在,仍然在一些词语中使用,例如:旁若无人。你还能举几个例子吗?

3、用原文回答问题:

(1) 把具体说明“伯牙绝弦“的意思的句子写下来

(2) 哪句话说明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4、解释文言字词:

绝: 鼓:

峨峨: 洋洋:

必得之: 乃:

复: 哉: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2)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6、俞伯牙、钟子期相传为 时代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

《 》和《 》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明代小说家

( ),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 ,用高山流水比喻

gitcloud

遗像前的那群海鸥所念-------

相关推荐

老人与海鸥的原文

人类学家邓启耀先生写有《寂寞鸥灵》一文,而《老人与海鸥》则是在《寂寞鸥灵》一文的基础上改编的。翠湖畔的老人与海鸥——梁言顺在与滇池一箭之遥的翠湖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每年冬天的早晨,车水马龙的翠湖边,徘徊着一个孤独的老人。10余年里,他节衣缩食,用微薄的退休金喂养着向他儿女一样的海鸥们,守护着这群小精灵不受路人的伤害。1995年,当这群西伯利亚的白色精灵飞临昆明的第十一个冬天来临的时候,海鸥老人病逝了。在他身后,老人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就是几个鸡蛋,老人舍不得吃,准备蒸鸡蛋馍喂海鸥的。《山茶》杂志和云南“人与自然基金会”在老人常去的翠湖边发了个讣告,告知人,也告知鸟:“海鸥老人于1995年12月20日病逝,终年71岁,为昆明化工厂退休工人……老人虽逝,却望海鸥常飞,愿老人之愿与海鸥同在。”讣告和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就放在他常去喂海鸥的地方,许多人在老人的照片上签了名。人们把签了名的老人遗照放在草坪上,准备撒食,代表老人再喂一次海鸥。刚放好老人遗照,未及撒食,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废纸,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飞翔姿态都异于平常,好像知道发生了什麽大事。欧群急速扇动翅膀,轮流定在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遗像上的老人,凝固着一个它们最熟悉的动作。不一会儿,一群白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面和后面整整齐齐站成两排,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这样的情景持续了好一会儿,看到的人都无法想象这只是一种巧合。当人们最后不等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向炸了锅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张着嘴鸣叫,翅膀扑的那样近,以至于收照片的人下意识的缩紧了身体,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之后,欧群长时间盘旋在遗像上空,像是为老人守灵,又像是为老人送行……
2023-09-01 04:39:151

老人与海鸥一共讲了几件事,分别讲了哪几件事

写了老人喂海鸥、唤海鸥、谈海鸥和海鸥悼念老人两个方面的事情 ,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课文语言朴实,平凡中包含深情,令读过的人无不为人与动物这样真挚的感情而动容。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到,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是我们亲密的朋友。我们对它们所付出的任何一分感情,都能得到它们加倍的回报。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2023-09-01 04:40:062

老人与海鸥的作者是谁?

老人与海鸥作者是谁。 原文的作者是人类学家邓启耀先生,而课文《老人与海鸥》则是在邓启耀先生的《寂寞鸥灵》一文的基础上改编的。 《老人与海鸥》的作者到底是谁? 人类学家邓启耀先生写有《寂寞鸥灵》一文,而课文《老人与海鸥》则是在《寂寞鸥灵》一文的基础上改编的。 《老人与海鸥》一文,作者是从哪里两个方面来讲述老人与海鸥的故事的?(要对的噢) 本文通过描写老人十几年如一日喂养海鸥。余海欧结下了深厚感情。老人去世后,海鸥送别老人。不忍离去,表现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从这两方面来写的。 老人与海鸥作者是怎么表达对海鸥的情感 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爱海鸥;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 画 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2023-09-01 04:40:251

老人与海鸥 的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讲述老人风雨无阻地坚持喂食、照料海鸥以及与海鸥之间深厚的友谊,展示了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2023-09-01 04:40:3512

老人与海鸥课文原文分段及段意

文学作品《老人与海鸥》来源于真实故事:一位老人吴庆恒,为了喂食海鸥,每天徒步二十余里到昆明的翠湖,去给他心爱的海鸥送吃的。 课文分段及段意 《老人与海鸥》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老人爱海鸥,海鸥送老人。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爱海鸥;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课文语言朴实,平凡中包含深情,令读过的人无不为人与动物这样真挚的感情而动容。课文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13自然段):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在老人看似平常的举动和谈吐中,感受老人对海鸥的一片真情。 第二部分(14-19自然段):在老人去世以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从海鸥的动作中可以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情义。 课文原文 那是一个普通的冬日。我和朋友相约来到翠湖时,海鸥正飞得热闹。 在喂海鸥的人群中很容易认出那位老人。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您给海鸥取了名?”我忍不住问。 老人回头看了我一眼,依然俯身向着海鸥:“当然,哪个都有个名儿。” “您认得出它们?”相同的白色翅膀在阳光下飞快闪过,我怀疑老人能否看得清。 “你看你看!那个脚上有环的是老沙!”老人得意地指给我看,他忽然对着水面大喊了一声:“独脚!老沙!起来一下!” 水面上应声跃起两只海鸥,向老人飞来。一只海鸥脚上果然闪着金属的光,另一只飞过来在老人手上啄食。它只有一只脚,停落时不得不扇动翅膀保持平衡。看来它就是独脚,老人边给它喂食边对它亲昵地说着话。 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动起来。 “海鸥最重情义,心细着呢。前年有一只海鸥,飞离昆明前一天,连连在我帽子上歇落了五次,我以为它是跟我闹着玩,后来才晓得它是跟我告别。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海鸥是吉祥鸟、幸福鸟!古人说‘白鸥飞处带诗来",十多年前,海鸥一来,我就知道咱们的福气来了。你看它们那小模样!啧啧……”海鸥听见老人唤,马上飞了过来,把他团团围住,引得路人都驻足观看。 太阳偏西,老人的塑料袋空了。“时候不早了,再过一会儿它们就要回去啦。听说它们歇在滇池里,可惜我去不了。”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 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样。 没想到十多天后,忽然有人告诉我们:老人去世了。 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仿佛又看见老人和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随……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了翠湖边。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我们非常惊异,急忙从老人的照片旁退开,为海鸥们让出了一片空地。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 在为老人举行的葬礼上,我们抬着那幅遗像缓缓向灵堂走去。老人背着那个蓝布包,撮着嘴,好像还在呼唤着海鸥们。他的心里,一定是飞翔的鸥群。
2023-09-01 04:41:061

老人与海鸥的资料

语文书上有
2023-09-01 04:41:144

邓启耀的《老人与海鸥》的原文

作品原文 老人与海鸥  在与滇池一箭之遥的翠湖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每年冬天的早晨,车水马龙的翠湖边,徘徊着一个孤独的老人。10余年里,他节衣缩食,用微薄的退休金喂养着向他儿女一样的海鸥们,守护着这群小精灵不受路人的伤害。   1995年,当这群西伯利亚的白色精灵飞临昆明的第十一个冬天来临的时候,海鸥老人病逝了。在他身后,老人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就是几个鸡蛋,老人舍不得吃,准备蒸鸡蛋馍喂海鸥的。《山茶》杂志和云南“人与自然基金会”在老人常去的翠湖边发了个讣告,告知人,也告知鸟:“海鸥老人于1995年12月20日病逝,终年71岁,为昆明化工厂退休工人……老人虽逝,却望海鸥常飞,愿老人之愿与海鸥同在。”   讣告和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就放在他常去喂海鸥的地方,许多人在老人的照片上签了名。人们把签了名的老人遗照放在草坪上,准备撒食,代表老人再喂一次海鸥。刚放好老人遗照,未及撒食,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沸纸,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飞翔姿态都异于平常,好像知道发生了什么大事。   鸥群急速扇动翅膀,轮流定在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遗像上的老人,凝固着一个它们最熟悉的动作。不一会儿,一群白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面和后面整整齐齐站成两排,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这样的情景持续了好一会儿,看到的人都无法想象这只是一种巧合。当人们最后不等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向炸了锅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张着嘴鸣叫,翅膀扑的那样近,以至于收照片的人下意识的缩紧了身体,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之后,欧群长时间盘旋在遗像上空,像是为老人守灵,又像是为老人送行……
2023-09-01 04:41:448

《老人与海鸥》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中心思想是:(表达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表达了海鸥对老人震撼的情)。《老人与海鸥》主要内容是:(每年冬天,一位老人步行二十余里,为海鸥送餐,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老人去世后,海鸥们不约而同地为老人送行的事)。海鸥飞处情深深 —《老人与海鸥》朗读教学片段赏析 在《爱尔兰冥想》的静静的舒缓的的音乐的结束声中,我和孩子们依然沉浸在老人与海鸥的那种浓浓的情谊里,很多学生流下了热泪,我那成功的感觉油然而生,这种久违了的感觉真好!本课我运用多种多元的朗读教学方式:个人读、同桌对读、师生对读、齐读、跳跃式引读、范读。以“情”牵课,效果出奇的好。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学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从而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我多次为朗读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下面仅对自己三次指导朗读老人外貌段落的片段进行赏析。 片段一 : 启情,欣赏和谐画面 1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1至13段,找一找文中老人爱海鸥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感情。 (1)生:我从老人外貌句子的段落中能看出来: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2)师相应出示课件——老人外貌图片及句子:谁再来读这句话?这是什么描写?说说你的理解与体会? 生:我从“褪色、背驼了和蓝布包、每天步行二十余里”能看出老人对海鸥的爱。 (3)师感情导语:勤俭的老人,却无私地对海鸥付出,这是源于他对海鸥的爱。师很有感情地范读第2段。 (4)师:请带着你的敬重,带着你的感动,齐读这段话,我立刻引读第一句,然后手势示意学生再齐接读。 〔设计意图〕以情动情,启发情感。要使作者、教师和学生三者的情感沟通起来,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朗读教学时,教师要掌握契机叩动学生的心弦,渗透到学生的心田里,达到“披文人情”的效果。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在初步理解、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过程中,了解老人,把图画与文字结合起来,渗透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初步体会情感和人文价值,使语文课堂的“语文味”更浓些。 片段二:入情,渲染情感氛围 1师:你对老人还有哪些了解呢? 2学生交流老人资料。 3我分别出示课件老人喂海鸥、唤海鸥、谈海鸥的图片并配了一首舒缓的令人感动的乐曲《爱尔兰冥想》,酿造了一种感伤的气氛,同时我也深情地导入:每逢冬季来临,老人都会如期赴“约”,风雨无阻。喂食时,他总是边和海鸥亲热地说着话。海鸥也眷顾着孤独的老人,久久地守在他的身旁。与海鸥相伴,是吴庆恒退休生活的重要内容,而海鸥也成了他与人交流最重要的话题。说起海鸥,内向的老人滔滔不绝。十多年了,每逢冬天,老人都到翠湖边喂海鸥,风雨无阻。老人和海鸥就像是?(生:亲人一样,师板书亲人)。 4师:让我们一起再读课文的第2、13段,以及中间的对话部分。(教师引读每段开头,学生齐读)。读后师评价:你们读得情真意切,生情绪高涨。) 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图片、幻灯、音乐、语言描述、动作、手势等方式,创设与渲染情境气氛,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之耳听目视,口诵心动,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中,从而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感伤的音乐、深情的语言,一下子就奠定了学生进入文本的情感基调。这里我运用了这些方式,是既让学生模仿老师的语调读文,又不破坏文本中的宁静,使文本不被间断,使读更具连贯性、情感性、听起来更具美感。 片段三:激情,体验升华情感 师小结全文:如今,在翠湖边,市民为了纪念这样一位关爱动物的老人,为他修筑了一座铜像。(出示课件老人塑像)每到海鸥飞临翠湖边的季节,就会有许多市民像当年的老人一样,给它们喂食。老人虽然已经故去,但他关爱动物的善举将永远在人们中间传承下去!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2、13、14和结尾段。出示课件老人图片,配乐朗读。师再次感情引读。 教师入境激情,带来了学生的心动情发,起到了见作者之所见,思作者之所思,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的作用。这时的朗读已经是全课的总结与尾声,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较准确地领会文章中的情感,被老人精神与海鸥的感恩的行动所感染,随着情感蓄积加深,情势加剧,会产生急于喷发的动机,即出现了“情满而溢发”的现象。把握了学生急于激情的需要,所以我进行了第三次的关于老人的外貌的语段的朗读。我依然不去破坏文本的宁静、完整,无声的用手势示意学生接我的引读,此时的课堂,真的如一首美妙的画,一首灵动的歌!那种默契,让我们师生好回味,好陶醉!此时课堂的激情已经达到了极点。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依据教材,抓住重点有感情地范读,有目的地指导朗读,不但能使学生从正确的朗读(含声调、节奏等方面)中去理解课文,感受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调节课堂气氛。本课的这三次朗读指导,感情一次比一次升华,让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因此,我深深地体会到,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加强有感情地朗读训练,是上好语文课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而教师感情饱满更是取得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
2023-09-01 04:42:028

老人与海鸥的故事!~

那是一个普通的冬日。我和朋友相约来到翠湖时,海鸥正飞得热闹。在喂海鸥的人群中很容易认出那位老人。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tuì)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cuō)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nì)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您给海鸥取了名?”我忍不住问。老人回头看了我一眼,依然俯身向着海鸥:“当然,哪个都有个名儿。”“您认得出它们?”相同的白色翅膀在阳光下飞快闪过,我怀疑老人能否看得清。“你看你看!那个脚上有环的是老沙!”老人得意地指给我看,他忽然对着水面大喊了一声:“独脚!老沙!起来一下!”水面上应声跃起两只海鸥,向老人飞来。一只海鸥脚上果然闪着金属的光,另一只飞过来在老人手上啄食。它只有一只脚,停落时不得不扇动翅膀保持平衡。看来它就是独脚,老人边给它喂食边对它亲昵地说着话。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动起来。“海鸥最重情义,心细着呢。前年有一只海鸥,飞离昆明前一天,连连在我帽子上歇落了五次,我以为它是跟我闹着玩,后来才晓得它是跟我告别。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海鸥是吉祥鸟、幸福鸟!古人说‘白鸥飞处带诗来",十多年前,海鸥一来,我就知道咱们的福气来了。你看它们那小模样!啧(zé)啧……”海鸥听见老人唤,马上飞了过来,把他团团围住,引得路人都驻足观看。太阳偏西,老人的塑料袋空了。“时候不早了,再过一会儿它们就要回去啦。听说它们歇在滇(diān)池里,可惜我去不了。”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样。没想到十多天后,忽然有人告诉我们:老人去世了。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仿佛又看见老人和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随……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了翠湖边。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我们非常惊异,急忙从老人的照片旁退开,为海鸥们让出了一片空地。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xuán)涡(wō)中脱出身来。……在为老人举行的葬礼上,我们抬着那幅遗像缓缓向灵堂走去。老人背着那个蓝布包,撮着嘴,好像还在呼唤着海鸥们。他的心里,一定是飞翔的鸥群。
2023-09-01 04:42:432

老人与海鸥全文赏析

现代人因忙碌于社会的竞争与个人的生存,常常匮乏于与自然的和睦与亲近。当你偶尔发现那些人与自然和谐之美好故事时,或许能够使你暂时忘却那人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今天在小学六年级的一节语文课堂上,我便深深地沉浸在那美好故事的陶醉之中,心灵如被清泉涤荡过一般舒爽润泽。 在与滇池一箭之遥的翠湖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每年冬天的早晨,车水马龙的翠湖边,徘徊着一个孤独的老人。10余年里,他节衣缩食,用微薄的退休金喂养着像他儿女一样的海鸥们。 这位老人便是吴庆恒,人称“海鸥老人”。 文章讲述的是发生在昆明翠湖边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这故事是多么感人,而我们在生活中,并不是人人都善待动物。 海鸥的栖息地是滇池,而滇池污染是一个令人揪心的话题。为了净化这五百里滇池的浑浊波涛,“七五”以来国家和云南省相继投入滇池污染治理的经费突破了40亿元。花了这么多钱,却未完全根治滇池污染。近年来滇池的污染十分严重,已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治理的“三湖三河”之一。滇池会被污染有几大原因,而这些原因,几乎都是人为造成的,他们乱丢垃圾,乱排放工业污水,滥砍滥伐滇池旁的树木。现在的滇池,就像一位生命垂危的老人,海鸥们在那里已无法生存……人们应向文中的老人学习,把动物视为自己的亲人,照顾它们,爱护他们! 是爱让两个原本不相连的心紧紧地相连在一起;是爱让他们变得亲密无间;是爱让大自然变的平等、友爱、和平起来。老人的爱像阳光一样温暖,照亮了海鸥的心灵;老人的爱像柔和的小雨,滋润着海鸥的翅膀。即使老人已经不存在了,但他的微笑也会变成温暖的阳光,沐浴在海鸥柔软的翅膀上!
2023-09-01 04:42:542

老人与海鸥阅读答案

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仿佛又看见老人和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随。 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了翠湖边。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 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 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我们非常惊异,急忙从老人的照片旁退开,为海鸥们让出了一片空地。
2023-09-01 04:43:052

六年级语文老人与海鸥中老人的资料

不知道可不可以,老师上课讲的,有些忘记了,就记得这些。老人每月只有308元的退休工资,整天省吃俭用,不舍得给自己买一些穿的,好吃的。却给海鸥购买了一斤4.5元的饼干,而自己唯一的奢侈品就是两毛一包的香烟,从此看出老人对海鸥无私的情感。可以吗
2023-09-01 04:43:1511

《老人与海鸥》的说明方法有什么? 结构是什么?

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老人爱海鸥海鸥送老人。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爱海鸥;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课文语言朴实,平凡中包含深情,令读过的人无不为人与动物这样真挚的感情而动容。打比方、摹状貌
2023-09-01 04:43:381

老人与海鸥最后一次见面的作文600字

  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仿佛又看见老人和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随……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了翠湖边,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我们非常惊异,急忙从老人的照片旁退开,为海鸥们让出一片空地。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的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时,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的方向扑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是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在为老人举行的葬礼上,我们抬着那幅遗像缓缓向灵堂走去。老人背着那个蓝布包,撮着嘴,好像还在呼唤着海鸥们。他的心里,一定是飞翔的鸥群。(
2023-09-01 04:43:481

老人与海鸥课文内容

1
2023-09-01 04:43:5814

小学语文课文《老人与海鸥》“褪色”和“褪了色”两个词中“色”读音相同吗?

不一样。。”“褪色”中的“色”是读shǎi?褪了色”中的“色”是读——sè, 赞同0| 评论
2023-09-01 04:44:335

《老人与海鸥》的诗歌是什么?

一个破袋子,一身褪色衣,日行千里路,只为湖边把鸥喂.那位老人!亲昵的歌调,袋中的饼干,翻飞的白色,多么亲密的画面,最美的歌!海鸥重情义,心儿也很细,告别重重飞,幸福吉祥的神鸟,播下福的种!天无生性情,地无具慈义,带洁魂西升,白漩涡的守灵,人间情!希望你能用到 大家可别抄我的哦!
2023-09-01 04:45:011

在《老人与海鸥》这课文老人死后海鸥会对老人说什么

海鸥会对老人的遗像说:”你千万不能死,你死了,我们就失去了一个关心和爱护我们的人,你每天步行二十余里路,二十余里路是多长的一段路?你的脚上一定磨出了水泡,你每天走那么长的路,只为了给我们送食物,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我们抬着遗像向车子走去。海鸥们还是不甘心它们竟跟着我们飞,变飞边叫,叫声好清脆,但多了几分悲凉,好像在抽涕。有一只海鸥突然落在遗像上,不停扑着翅膀,仔细看去,它只有一只脚。它不正是独脚吗?!它俯下身子,用小嘴啄着像框,小声叫着,好像在和老人说话。另几只海鸥也飞得更近了。它们挤到遗像前。两只小而有神的眼睛深情地看着老人的遗像,嘴里小声鸣叫,好像在说:“让我们再看一次吧,让我们再看看吧!”海鸥已经尾随我们飞离了岸边几十米,才停下来,落在地上齐刷刷站好,一齐高声鸣叫着,好像唱着一曲悲伤的歌。
2023-09-01 04:45:201

《老人与海鸥》先写( ),再写( ),最后写 ( ).

应该是按时间顺序,先写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写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感情!(只有两部分
2023-09-01 04:45:272

《老人与海鸥》你从文中体会到了什么,用文中的词句加以说明

扑字 表现老人与海鸥的亲近,海鸥迫不及待的接触老人,感情更强烈。人和动物都是有感情的,老人每年冬天都来此喂养海鸥,已经与海鸥结下深厚的情谊,当海鸥看到老人的照片时,自然而然的再次扑过来,与老人嬉戏。世间最美的情感,莫过于因信任而建立起的依赖与亲近。希望能帮到你哦~
2023-09-01 04:45:352

老人与海鸥中老人死后,海鸥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动物也是有感情的
2023-09-01 04:45:432

如何进行《老人与海鸥》教学有效的提问教学案例

1.本组教材的主题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本课是这一组教材的首篇课文,导入时可从单元的导语入手: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在这个单元,我们将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由此带领学生走进文本。2.初读课文时,着重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思路。可以先让学生谈自己的初步感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了解作者是如何表达的。教学时可以采用以下的思路:3. 首先,学习第一部分,找一找文中老人爱海鸥的句子,细细地品读,深入地讨论、交流。让学生在老人看似平常的举动和谈吐中,感受老人对海鸥的一片真情: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老人喂海鸥的动作是那么娴熟,海鸥与老人之间又是那么默契,老人一声呼唤,海鸥们都会“应声而来”,在老人边走边放的节奏中“起起落落”;老人给海鸥取了名字,“亲昵”地叫着它们的名字,边喂食边聊天;“太阳偏西”,海鸥即将飞离,飞回滇池,老人眼里满是“企盼”;十多年了,“老人每天必来”……老人视海鸥为儿女,对海鸥一片深情。要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让学生真切地体会老人对海鸥的情感。4. 在学生充分感受老人对海鸥的情感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读、悟课文的第二部分,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情义。海鸥对老人的情义重点体现在老人去世以后。教学时要结合课后习题2,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重点抓住课文第15~17自然段中描写海鸥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肃立不动”“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等句子,引导学生朗读感悟,从海鸥的动作中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情义。说明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落实课后习题2。5. 课文共六处用了省略号,作用也有所不同,阅读时应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仔细体会。第4自然段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第11自然段有两处使用了省略号,表示话未说完;而第15、16自然段的两处省略号,则表示语意未尽;最后一处省略号用在17与18自然段之间,单列一段,也表达了未尽的语意。6.朗读指导。在引导学生交流体会的同时,要相机指导学生读好有关的句子和段落。课文中有些句子,尤其是描写海鸥的句子写得非常生动传神,又十分感人。教学时要将朗读和体会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情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写生动的。在阅读的同时,还要让学生积累这些句子。7.在字词教学中要提醒学生注意一些生字的读音和字形,如,“塑”读sù,不要错读成shuò;“饼”读bǐng,不要读成bǐn;“营”是后鼻音。另外一些生字的字形也要提醒学生注意,如,“抑”的中间不要加点或撇,“吉”的上半部分是“士”;写字指导时要强调“塑”三部分靠拢。8.这篇课文语言明白晓畅,学生容易理解。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和体会,深化学生对本单元主题的认识:人类爱护动物,动物会回报以爱;但假如人类欺骗了动物,他也就得不到动物的信任。
2023-09-01 04:45:521

《老人与海鸥》这篇文章中老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从老人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答:《老人与海鸥》这篇文章中老人是个勤俭、富有爱心、大公无私、和蔼可亲、热爱动物的人. 从老人的身上,我学到了对人态度和蔼可亲;有爱心;生活勤俭节约;办事大公无私;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
2023-09-01 04:46:091

老人与海鸥老人会给海鸥取些什么名字

白马,王子,仙女,白毛,英雄
2023-09-01 04:46:182

老人与海鸥老人喂海鸥的句子是那句?再写出老人喂海鸥的动作的三个词语。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①老人喂海鸥的句子是:【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cuō)起嘴向鸥群呼唤】②三个动作的词语是【放】【撮】【呼唤】
2023-09-01 04:46:261

老人与海鸥相处时,会怎样和海鸥说话?{至少三句对话形式}。

老爷爷,谢谢你这么多些年对我们的关心,我们不会忘了你,你的一举一动将永远刻在我的脑海中,即使你以在天堂。老爷爷,我们很想你,很想你,我们还会经常想起我们之间发生的事的,我们还会永远记住你的,我们还希望你再喂我们食物,再叫一次我们的名字,再看我们飞翔,再......我们想你,想你......如有疑问,请追问~如果有帮助,请采纳,O(∩_∩)O谢谢~
2023-09-01 04:46:331

老人与海鸥的主要内容

一位老人吴庆恒,为了海鸥,每天到十多公里的昆明的翠湖,去给海鸥送吃的。后来老人去了,海鸥都来送他。表达了动物和人和平共处的情景。
2023-09-01 04:47:1014

老人与海鸥的教案

  《老人与海鸥》是邓启耀编著的一部文学作品。该书籍主要讲述了一位老人在昆明的翠湖边喂海鸥。后来老人去世了,“我们”把老人的照片放在翠湖边上,海鸥们成群结队地飞来向老人告别。表达了老人和海鸥之间的深厚情谊。以下是关于老人与海鸥的教案分享,希望文章能够帮助到大家!   老人与海鸥的教案 篇1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学生是阅读活动的主体,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结合老师的指导自主感悟和内化的。遵循这样的思想,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广泛的对话,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读,在读的过程中促进理解。通过研读体会老人对海鸥亲人般的爱,通过朗读感悟海鸥对老人令人震撼的情。   教材分析:   本课讲述了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一位普通的老人(吴庆恒)在翠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地去照顾他的“儿女”。老人去世后,海鸥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阅罢,让我们不得不慨叹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融,原来是那样美好,如此动人。   课文语言朴实、结构清楚,前半部分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教学目标:   1.学习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3.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   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是如何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七单元导读,明确学习要求   2.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   3.熟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2.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3、通过学习课文的细节描写,学会如何真实具体地表达感情,并进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   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是如何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   教学过程:   一、 回顾第一课时内容,整体把握主要内容   1、谁来说说:课文写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哪几件事情?   生:这篇课文讲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讲的是老人每天都来喂海鸥,第二件事情讲的"是老人去世时,海鸥都很伤心,都来为老人送行。(教师板书:喂送)   【设计意图:高年级教学要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并掌握一定的长文章的阅读的方法。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对本节课有个整体认识。为后面的学习铺垫。】   二、初读课文,把握中心   1、在这一“喂”一“送”之间,能够传达出老人与海鸥之间怎样的深厚感情呢?我们打开课本,快速地扫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有关语段来回答?   (生扫读课文,找出有关语段;教师巡视)   2、【出示语段】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我们一起读。   师:为什么老人与海鸥就像亲人一样?老人与海鸥就像亲人一样,与普通人是有所不同的。老人与海鸥的这份特殊的“亲情”就弥漫在课文的字里行间。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份特殊的“亲情”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找出老人与海鸥之间的“关系”,就是抓住了文本的“中心”。课文第13自然段是全文的“中心段”,也是本教时的“圆心”(盛新凤老师称作“点”,然后拉出“一条线”,再画成“一个圆” ,引出的是对文章的整体解读,也为体会主人公之间的情义又一次给予了引导。】   三、 自主学习,研读文本。   1、默读课文,思考: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体会老人和海鸥之间的那份特殊的亲情呢?勾画有关语句,圈圈点点,在旁边做批注。与同桌交流。   2生读、划。师巡视   三、展示交流,感受深情   预设:交流第一部分:老人关爱海鸥   1.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1)从三个“褪色”你感受到什么?   (2)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让我们再来看一份资料,自己静静地默读一下——【出示资料】吴庆恒老人每月的退休工资是308元,但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他平时几乎舍不得花1分钱坐公交车,4元5角一斤的饼干,他却毫不吝啬地买给海鸥吃。10多年来,他经常买来鸡蛋为海鸥制作“鸡蛋饼干”,而他自己,唯一的奢侈品是2角钱一包的“金沙江牌”香烟。   (3).你看到了怎样一位老人?   (4).有感情情朗读。   2.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让学生自读自悟,自由谈感受,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理解文本,教师随机指导朗读   3、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1). 谁来试着呼唤一下?   你们觉得他读得好吗?是否准确模仿了老人的呼唤?为什么?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   (引导学生结合“抑扬顿挫、唱”等词语理解老人呼唤海鸥时非常亲昵的语气,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 老人边给海鸥喂食边对它们亲昵地说着话。面对只有一只脚的独脚,老人正亲昵地对它说些什么呢?   交流第二部分:海鸥送别老人   1.过渡:这是一个把海鸥看作是自己儿女的老人,这是一个把动物当作自己生命的老人。当他去世后,海鸥们对老人的那份“亲情”你从哪里体会到的呢?   2、全班交流:   (1)“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抓“瞻仰”一词体会海鸥们对老人的敬仰、尊敬及把老人当作亲人。)   (2)“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抓“纷纷”“肃立不动”等词体会海鸥对老人的尊敬、爱戴。)   (3)“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为何用“扑”而不用“飞”?引导学生想象海鸥大声鸣叫似乎在说些什么?从“白色旋涡”体会海鸥对老人的不舍、悲痛,对老人的一片深情。)   3.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感情。   【设计意图:“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主流。在教学中,抓住课文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以获取个性化的阅读体验,让师生走进了老人与海鸥的情感世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练,体验升华情   1.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那一群海鸥中的“独脚”、或是“灰头”、“老沙”、“红嘴”、“公主”……,你会怎样向老人说?(写一写自己心理最想说的话,然后大家交流。)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在理解、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过程中,渗透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体会情感和人文价值,使语文课堂的“语文味”更浓些。引导学生超越文本,升华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主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到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意,让学生读懂作品,领悟真谛,通过超越文本的读书让学生变得智慧、变得美丽。】   老人与海鸥的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的8个生字,能正确地读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言,感受人与鸟的浓浓亲情。   4.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感。   5.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搜集海鸥的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师:中央电视台有个节目叫《动物与世界》,看过吗?说说看有什么感受? (出示课件,展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图片。)   2.下面,让我们共同来学习第21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将要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来阅读。边读边想,看看课文分几部分,每部分写的又是什么呢?   2.谁知道这句话出现在文中的什么地方?   课件:   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对海鸥就像亲人样。   3.这段话与文中的句子有一个地方不一样,看谁发现了。   4.对海鸥就像亲人样与和海鸥就像亲人样有区别吗?   5.课文分几部分吗?每部分又分别讲什么呢?用简单的小标题概。   三、读思结合,学习1至13自然段   1.认真地读一读课文地第一部分,看哪些情景是在写老人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呢?一边读,一边勾画批注,然后我们来交流交流。   2.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学习课文,体会重点语句   老人与海鸥的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言,感受人与鸟的浓浓亲情。   2、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感。   3、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老人与海鸥》,上节课我们已经预习课文,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梳理文章的结构“喂食”和“送别”两个画面   二.聚焦画面,拎出问题   1、这两个画面,让你意想不到的是哪个?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令自己意想不到的句子。   3、学生交流并质疑,归结中心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   三.回首生前,品味喂食   师:老人到底做了什么?令海鸥们有这样的举动?请同学们自由的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划出有关的句子,再体会体会。   1、学生自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自己体会。   2、全班交流。   出示句子,老人把饼干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海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   (1)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从饼干丁,退开一步,小心体会老人的细心、周到。   生:从“扫”立刻体会到海欧与老人的熟悉和信任。   (2)指导朗读   师:正是因为这熟悉和信任,所以形成了翠湖边这独特的风景。   出示句子: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1)指生读句子   (2)“翻飞的白色”“有声有色”的乐谱,透过这样的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   (3)体会老人放食的节奏   (4)创设情景指名朗读   师:无论是快还是慢,海欧总能领会老人的意思,他们之间配合得那么默契,这不正是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吗?想象这样的画面,再读这道独特的风景(全班齐读)   出示句子 :“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特红嘴,老沙公主……”   (1)透过一个个朴素的名字,你看到了什么?   (2)理解“亲呢”学着老人那样,指名亲呢呼唤这些海鸥的名字。   (3)声音有高有低,有轻有重,这就叫——抑扬顿挫,让我分组轮流的呼唤海鸥的名字。   (4)正是这份默契,所以形成了翠湖边这奇妙的风景(点击出现,乐谱句,生齐读)   师:这正是书上写的那句话,白鸥飞处带诗来,此时我们看到的老人与海鸥就像——(亲人)一样,在老人的心中海鸥就像他的儿女一样,时时刻刻想到的都是——(海鸥)他想到了自己吗?(没有)你从文中的哪句话知道。   出示句子: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褪了色。   (1)这句话一连用了几个褪色?默读句子,想想为什么连用三个褪色。   (2)为了更好地帮助你们了解这位老人,老师从网上收集了一些资料,请一位同学读一下,看看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再读这个句子,记住三个“褪色”。   四.回扣画面,品味“送别”。   褪色的是老人的衣着,永不褪色的是老人对海鸥的那份亲如儿女的爱。可是有一天,老人却没来,第二天老人还是没来,直到第三天的时候,老人才步履蹒跚地来了。喂海鸥的时候,他坐到了地上,身子弯成弓一样的弧形。这3天,他只吃了一碗面,觉得自己好点了,就赶来看海鸥。可这一看就成了决别。在收拾老人遗物时,最值钱的就是一小袋面粉和6个鸡蛋,那是给海鸥做鸡蛋馒头的。朋友在翠湖边为老人立了一块墓,很多人都在照片上签名,所有空白的地方都签满了。海鸥——这群老人的儿女呢?它们也来了,让我们再一次读读它们。   出示四个意想不到的句子   (1)学生齐读   (2)如果你就是这“白色旋涡”中的一只小海鸥,你会鸣叫些什么?   五.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鸟是有灵性的,你善待了它,它必将给予你回报。老人与海鸥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2006年1月18日“海鸥老人”吴庆恒的雕像在昆明翠湖公园揭开了面纱:一位慈祥的老人坐在水边,面带微笑,深情地望着空中,海鸥在他身边飞舞环绕……一幅人鸥和谐共处的美丽画面永久定格了。让我们牢牢记住这位喂海鸥的——老人,记住这群懂得报恩的——海鸥。   老人与海鸥的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鸥间真挚的情感。   2、体会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学习老人保护动物的高贵品质。   二、教学重点:   练习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体会老人与海鸥间的深厚的感情。   三、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是如何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初步认识老人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这样一位老人(出示图片)   2、书中是怎样描述老人?   3、出示描述老人的句子:他的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4、这段话中注重了强调了哪个词?从三个“褪了色”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是啊,就是这样一位生活俭朴的老人,天天都步行二十余里到翠湖来喂海鸥,几十年如一日。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老人,走近海鸥,去感受这个鸥间的真挚情感。   二、与文本对话,体会老人对海鸥的深情   1、快速读课文1-13自然段,边读边想像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老人干什么的画面?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2、交流学习:   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呢?(喂海鸥、唤海鸥、谈海鸥)   喂海鸥小心   (1)课文哪儿写了老人喂海鸥呢?(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围栏上,……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2)怎样喂的?(很小心)   (3)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儿体会到的?(抓住重点词谈体会)   (4)品读老人喂海鸥这段话。   唤海鸥亲昵   (1)老人怎样唤海鸥的?(亲昵、抑扬顿挫)   (2)让我们学学老人亲昵地抑扬顿挫地唤海鸥。(学生唤海鸥)   (3)海鸥们听得懂吗?从哪儿知道?   (4)水面上应声跃起两只海鸥,向老人飞来。这海鸥还真能听懂老人的话呀。独脚还落在老人的手上吃食呢?   (5)面对只有一只脚的独脚,老人正亲昵地对它说些什么呢?   (6)多感人的画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老人对海鸥的爱,他视海鸥为自己的儿女)   谈海鸥生动   (1)是啊,这如同儿女的海鸥,成了老人的至爱,因而每每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立刻就……(生动起来)   (2)如果你就是老人,你会怎样生动地谈海鸥呢?   (3)指名读谈海鸥这段。   (4)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老人说这名话时心情是怎样的?应怎样谈?(略带伤感)   (5)对了,老人就是这样,为海鸥忧,为海鸥喜。   (6)太阳偏西、海鸥要回滇池,老人要回家了,可望着远去的海鸥,老人的眼中却充满着企盼。谁知道他企盼什么?(与海鸥朝夕相处,与海鸥永远相伴……)   (7)老人能与海鸥永远相依相随吗?(不可能)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三、品读送别段,感悟海鸥情   1、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15-17自然段,找出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   (1)海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大声鸣叫,此时此刻,如果你是只海鸥,你会怎么想?   (2)海鸥们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排,肃立不动,它们这是在干什么?想想如果你是只海鸥,会说些什么?老人看着这如同儿女的海鸥们又会说些什么?   2、而当我们不得不收遗像时,海鸥们有什么表现?(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   (1)像了营似的,是怎样一幅情景?   (2)这白色旋涡指的什么?   (3)如果你在场,在这白色旋涡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海鸥太怀念老人了,海鸥对老人的情太深了)   3、反复、深情地读15-17自然段   四、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1、多么感人的画面,让我们再回顾这一幕。(放喂海鸥……送老人的画面)   2、学到这,你觉得这是位怎样的老人?   3、从老人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五、总结   人鸥间的真情打动了所有的人,如今在翠湖边,市民为老人塑了一尊铜像。每到海鸥飞临翠湖边的季节就有许多市民像当年的老人一样,给海鸥喂食。老人虽已故,但他关爱动物的善举永远在人们中间传承下去。   板书:21、老人与海鸥   喂海鸥小心爱(儿女)飞   唤海鸥亲昵老人海鸥叫   谈海鸥生动送(父母)立   扑   人鸥情深
2023-09-01 04:47:421

老人与海鸥的词语解释8个

  1、干干净净:文中指海鸥吃饼干时非常干净;   2、高空盘旋:在天空中飞旋;   3、肃立不动:站立不动;   4、驻足观看:引起别人观看;   5、滇池:昆明的一个湖;   6、轮流:一个接一个;   7、团团围住:文中指海鸥把老人围住;   8、引声而来:老人呼唤海鸥,海鸥立即飞来。
2023-09-01 04:47:491

老人与海鸥仿写老人喂海鸥时的连续动作描写(4个以上动作,两处语言,一处神态描写)至少200字

尤其
2023-09-01 04:47:593

老人与海鸥主要内容是什么?

《老人与海鸥》课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主要概括: 主要写了老人生前,精心喂养海鸥,不辞劳苦,深爱海鸥的老人去世后,海鸥一连老人,围着老人的.一向翻飞盘旋,久久不肯离去的事情。 分部分概括: 第一部分:老人喂海鸥、给海鸥起名字、唤海鸥、谈海鸥。 第二部分:海鸥儿女们为老人送行的悲壮场面。 中心思想:表达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 ,海鸥对老人真挚的情!
2023-09-01 04:48:061

从老人与海鸥的课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的崇高伟大精神。
2023-09-01 04:48:151

读《老人与海鸥》有感

  《老人与海鸥》主要讲了老人十几年如一日坚持喂海鸥,和海鸥建立深厚的友谊,老人去世后,海鸥却做了一件惊人的事:为老人守灵。下面是关于读《老人与海鸥》有感400字的内容,欢迎阅读!   读《老人与海鸥》有感1   读了《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我内心涌动着无限的激动,是啊动物是多么有灵性啊,它和人一样也是有感情的,它们也有爱和恨。   《老人与海鸥》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通过写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情景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老人去世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鸣叫等悲壮画面,正切地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震撼人心的情感。这篇课文就是写出了海鸥的情感—对老人的爱。   老人省吃俭用,风雨兼程,每天徒步二十余里来到翠湖边喂海鸥、给海鸥起名,呼唤海鸥的名字,同海鸥亲切说话,像亲人一样关爱海鸥,呵护海鸥,与海鸥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所以,老人去世后,海鸥们就在老人的遗像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老人,表达它们对老人的思念与眷恋。   望着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面前翻飞鸣叫,我想海鸥在用独特方式表达对老人的思恋和怀念,它们一定会说:“老爷爷,谢谢您!谢谢您十几年如一日地给我们送食物,您好不怕冷,不怕累,不担心自己的身体,把无私的爱奉献给我们。您好给我们取了属于我们自己、好听的名字。这名字,我们一定好好珍惜,一辈子的也不会再改。现在你去世了,虽然再也见不到您那亲切而熟悉的.身影,但您好放心吧以,我们会永远记住您好的,您好在天上安息吧!   读《老人与海鸥》有感2   我觉得老人与海鸥很有默契,从文中“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我可以看出老人与海鸥十分有默契。   还有在“在海鸥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中,我能看出老人和海鸥生活已经很久了,不然老人也不会把海鸥的名字记得那么清楚。在5~8自然段,我能看出老人与海鸥十分亲昵。   在“太阳偏西,老人的塑料袋空了。“时候不早了,在过一会儿它们就要回去拉。听说它们歇在滇池里,可惜我去不了。”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这里,我的脑子就会浮显出老人那双企盼、盼望的眼睛。他想和海鸥生活在一起,和海鸥形影不离。   就从这三点,我能看出老人喜欢海鸥,想和海鸥形影不离。海鸥也喜欢老人,当它们与海鸥离别时,应该会有依依不舍的眼神。   读《老人与海鸥》有感3   今天,我们学习了语文二十一科《老人与海鸥》,学习完这篇课文,那位老人给我的印象很深。我反复的读了好几遍。   我最受感动的段落是:“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感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因为他表达了老人对海鸥那种无私的爱,还呈现了一个爱海鸥的老人形象。还有一句是“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我感受到老人的动作是那么的娴熟,与海鸥的之间的配合是那么默契,那么和谐,从而体现了老人对海鸥的一片深情。   读完、学完,我体会到老人对海鸥那份无私的爱值得我们学习,这篇课文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让我知道人间真情多么宝贵,回头想想自己那么不爱惜动物,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以后一定要对身边的每一样东西,好好的爱惜。学习老人爱惜,关爱海鸥那杨梅爱惜动物。自从我家养了小狗以后,我没有一天好好对待过它,小狗叫一声,我就踢它,小狗一不小心动我一下,我就把它打个厉害,心情坏时,不管小狗怎样,都会打、骂它。是小狗感觉不到家的温暖,和老人对待海鸥对比一下,我做的一点儿也不够。我以后再也不会那样对待小动物了。   读《老人与海鸥》有感4   学过了《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我写了一篇读后感,最让我感动的是: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作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进,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从这段话中我体会到海鸥非常舍不得离开老人,它们正在用特殊的方式来留恋老人。   “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是为了给老人送餐,跟海鸥相伴。”我读出了老人对海鸥的深情厚谊。   “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从中我读出了老人衣食很简朴。   “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从这段话中我读出了老人和海鸥之间的默契、配合和谐。   “在海鸥的鸣叫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红嘴“”老沙“”公主“……”从这段话中我读出了老人给海鸥起名,把老欧看作自己的儿女,写出了他们之间的友谊。   只要你对动物好,动物也会对你好。老人对海鸥就像婴儿眷恋着母亲的怀抱一样!
2023-09-01 04:48:351

老人与海鸥课文原文及段落解析

文学作品《老人与海鸥》来源于真实故事:一位老人吴庆恒,为了喂食海鸥,每天徒步二十余里到昆明的翠湖,去给他心爱的海鸥送吃的。 老人与海鸥课文原文 那是一个普通的冬日。我和朋友相约来到翠湖时,海鸥正飞得热闹。 在喂海鸥的人群中很容易认出那位老人。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您给海鸥取了名?”我忍不住问。 老人回头看了我一眼,依然俯身向着海鸥:“当然,哪个都有个名儿。” “您认得出它们?”相同的白色翅膀在阳光下飞快闪过,我怀疑老人能否看得清。 “你看你看!那个脚上有环的是老沙!”老人得意地指给我看,他忽然对着水面大喊了一声:“独脚!老沙!起来一下!” 水面上应声跃起两只海鸥,向老人飞来。一只海鸥脚上果然闪着金属的光,另一只飞过来在老人手上啄食。它只有一只脚,停落时不得不扇动翅膀保持平衡。看来它就是独脚,老人边给它喂食边对它亲昵地说着话。 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动起来。 “海鸥最重情义,心细着呢。前年有一只海鸥,飞离昆明前一天,连连在我帽子上歇落了五次,我以为它是跟我闹着玩,后来才晓得它是跟我告别。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海鸥是吉祥鸟、幸福鸟!古人说‘白鸥飞处带诗来",十多年前,海鸥一来,我就知道咱们的福气来了。你看它们那小模样!啧啧……”海鸥听见老人唤,马上飞了过来,把他团团围住,引得路人都驻足观看。 太阳偏西,老人的塑料袋空了。“时候不早了,再过一会儿它们就要回去啦。听说它们歇在滇池里,可惜我去不了。”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 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样。 没想到十多天后,忽然有人告诉我们:老人去世了。 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仿佛又看见老人和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随……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了翠湖边。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我们非常惊异,急忙从老人的照片旁退开,为海鸥们让出了一片空地。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 在为老人举行的葬礼上,我们抬着那幅遗像缓缓向灵堂走去。老人背着那个蓝布包,撮着嘴,好像还在呼唤着海鸥们。他的心里,一定是飞翔的鸥群。 老人与海鸥段落解析 第一部分(1-13自然段):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在老人看似平常的举动和谈吐中,感受老人对海鸥的一片真情。 第二部分(14-19自然段):在老人去世以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从海鸥的动作中可以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情义。
2023-09-01 04:48:591

老人与海鸥全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21课
2023-09-01 04:49:125

老人与海鸥原文

那是一个普通的冬日。 我和朋友相约来到翠湖时,海鸥正飞得热闹。 在喂海鸥的人群中很容易认出那位老人。 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tuì)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 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cuō)起嘴向鸥群呼唤。 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 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 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nì)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您给海鸥取了名?”我忍不住问。 老人回头看了我一眼,依然俯身向着海鸥:“当然,哪个都有个名儿。” “您认得出它们?”相同的白色翅膀在阳光下飞快闪过,我怀疑老人能否看得清。 “你看你看!那个脚上有环的是老沙!”老人得意地指给我看,他忽然对着水面大喊了一声:“独脚!老沙!起来一下!” 水面上应声跃起两只海鸥,向老人飞来。 一只海鸥脚上果然闪着金属的光,另一只飞过来在老人手上啄食。 它只有一只脚,停落时不得不扇动翅膀保持平衡。 看来它就是独脚,老人边给它喂食边对它亲昵地说着话。 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动起来。 “ 海鸥最重情义,心细着呢。 前年有一只海鸥,飞离昆明前一天,连连在我帽子上歇落了五次,我以为它是跟我闹着玩,后来才晓得它是跟我告别。 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海鸥是吉祥鸟、幸福鸟!古人说‘白鸥飞处带诗来",十多年前,海鸥一来,我就知道咱们的福气来了。 你看它们那小模样!啧(zé)啧……”海鸥听见老人唤,马上飞了过来,把他团团围住,引得路人都驻足观看。 太阳偏西,老人的塑料袋空了。 “时候不早了,再过一会儿它们就要回去啦。 听说它们歇在滇(diān)池里,可惜我去不了。”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 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没想到十多天后,忽然有人告诉我们:老人去世了。 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仿佛又看见老人和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随……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了翠湖边。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我们非常惊异,急忙从老人的照片旁退开,为海鸥们让出了一片空地。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 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 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wō)中脱出身来。 …… 在为老人举行的葬礼上,我们抬着那幅遗像缓缓向灵堂走去。 老人背着那个蓝布包,撮着嘴,好像还在呼唤着海鸥们。 他的心里,一定是飞翔的鸥群。 扩展资料: 一、赏析 《老人与海鸥》是邓启耀编著的一部文学作品。 该书籍主要讲述了一位老人在昆明的翠湖边喂海鸥。 后来老人去世了,“我们”把老人的照片放在翠湖边上,海鸥们成群结队地飞来向老人告别。 表达了老人和海鸥之间的深厚情谊。 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老人爱海鸥,海鸥送老人。 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爱海鸥。 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课文语言朴实,平凡中包含深情,令读过的人无不为人与动物这样真挚的感情而动容。 二、作者简介 邓启耀,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云南大学西南边疆民族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云南大学和云南民族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中国探险协会人文及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副主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中艺术交流中心特邀专家及中美合作“民族文化田野考察群”中方负责人。
2023-09-01 04:49:391

老人与海鸥全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21课
2023-09-01 04:49:515

老人与海鸥资料

jlFlks
2023-09-01 04:50:2210

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讲述了一位老人在昆明的翠湖边喂海鸥。后来老人去世了,“我们”把老人的照片放在翠湖边上,海鸥们成群结队地飞来向老人告别。表达了老人和海鸥之间的深厚情谊。  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海鸥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课文语言朴实,平凡中包含深情,令读过的人无不为人与动物这样真挚的感情而感动。
2023-09-01 04:52:042

老人与海鸥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不但出乎我们的意料,更让我们为之动容!没想到老人去世后,海鸥看到老人的遗像,竟然那么反常,他们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令在场的人们不得不退开,为他们让出一片空地
2023-09-01 04:52:324

老人与海鸥是不是一本书

文学作品《老人与海鸥》来源于真实故事:一位老人吴庆恒,为了喂食海鸥,每天徒步二十余里到昆明的翠湖,去给他心爱的海鸥送吃的。老人和海鸥成了朋友,也成了翠湖的一道风景。后来老人去世了,好心的人们为老人做了一尊雕像,安放在翠湖边,好让老人永远望着他的海鸥。这尊雕像叫做"海鸥老人"该作品作为范文选入教科书。人教版6年级上册语文21课、鲁教版5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以及语文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原文的作者是人类学家邓启耀先生,而课文《老人与海鸥》则是在邓启耀先生的《寂寞鸥灵》一文的基础上改编的。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满意请采纳,谢谢。
2023-09-01 04:52:501

老人与海鸥背后的故事

海鸥老人的名字叫吴庆恒,是一位普通的昆明市民。之所以叫他海鸥老人,是因为每年的冬天,昆明的翠湖都会迎来大批的迁徙的海鸥。这个时候,总有一位老人,每天徒步二十多公里从城郊到翠湖带一些自己买来的面包,去呵护这些美丽的海鸥。 老人那布满皱纹的脸上,有一双很善良的眼睛,肩上挎一个自制的泛白的布袋子,里面装满了喂海鸥的食物。他总是微笑着凝望眼前飞上飞下的海鸥们,给它们食物吃。据老人讲,这些海鸥是通人性的,当一只海鸥受到伤害的时候,它会用凄厉的叫声呼唤其它的海鸥离开。曾经有一个海鸥,因为游客的抓捕,导致骨折,老人很小心地呵护着这只受伤的海鸥,从1992年起,老人每年都能看到这只受伤的海鸥来昆明,仿佛,海鸥很惦念这个风烛残年的老人,飞临昆明,也是一种探望纪念吧。   来公园游玩的人很多,但没有一个人知道老人的家境,只是听他自己说每一个月只有320元的退休金,而他要用其中的二分之一给海鸥们买吃的东西。有的时候,由于老人病了,每月自己的开销多了些,给海鸥们买东西的钱就少了,于是,老人就去饭馆里捡拾别人丢掉的东西,用他的话说就是穷人要有穷办法。 云南电视台的记者们知道了老人的情况,请老人讲述自己和海鸥们的故事,老人很激动,也许是寂寞太久了,看着老人激动忘我的讲解,心里升起了莫名其妙的伤感。临到最后,记者和老人约好,要带记者们去看海鸥晚上栖息的地方,那是海鸥的一个临时的家。临别之时,老人一直很客气的道别,连说了几个再见和谢谢,最后竟然摘掉了帽子,和镜头和记者朋友们道别,那种客气的背后,实际上是一个人的涵养和尊贵。 隔天约见的时间到了,老人并没有赴约。   又隔了几天,作者忽然见到了老人,老人低着头,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精神,他坐在滇池水边的石凳上,很沉静,只是用手无力的把面包伸向海鸥。记者问老人情况,老人的声音很低,很安详的告诉记者,这几天病倒了,几天的时间,只吃了一碗面条。过了一会,老人说他很累,想回家休息。夕阳中,留给人们的是老人蹒跚的背影。 又过了一些天,年轻的记者朋友们很挂念老人,经过了很多打听,终于知道了老人的家,等走过弯弯曲曲的巷子,看到的却是老人已经去世的消息。经询问才知道。老人的名字叫吴庆恒,是早年西南联大的学生,建国后受到了政治的迫害,没有了家庭,老人一生孤独,海鸥成了他孤寂晚年的唯一的朋友。   后来昆明的人渐渐知道了海鸥老人的情况,由护林局组织自发的捐款,塑了一尊老人的像,依靠在滇池,微笑中若有所思。这算是对老人的告慰。纪念海鸥老人——吴庆恒先生。如果有来生,希望他永远拥有微笑。
2023-09-01 04:52:591

老人与海鸥的句子理解

(1)对句子的理解。①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这是一个十分简朴的老人,可就是这样一个勤俭的老人,却用自己不多的退休工资给海鸥买食物,天天步行二十余里去喂海鸥。是什么给了老人这么大的动力?无疑,是老人对海鸥那种无私的爱。这里用不多的文字,向读者呈现了一个爱海鸥的老人形象。②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这是老人喂海鸥的一个细节描写。老人的动作是那么的娴熟,与海鸥之间的配合是那么默契、那么和谐!“扫”字把鸥群吃食的样子描绘得生动鲜活。海鸥有节奏地翻飞着雪白的翅膀,那场面,像一幅灵动的画,更像一首美妙的歌。③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多么朴实的名字!然而透过这一个个朴实的名字,我们看到的是老人对海鸥的亲昵,对海鸥的爱。老人亲昵而自然地呼唤着一只只海鸥,就像在呼唤着自己的儿女。也许老人并不会唱歌,可一声声对海鸥的呼唤,不就是一首首动听的歌曲吗?④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这是谁也意想不到的事情。海鸥一开始“突然飞来”时,也许以为是老人又来给它们喂食了,许多天没来的老人终于又来了,于是它们没等老人呼唤它们的名字就迫不及待地“突然飞来”。然而它们很快就发现不对,于是它们围着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它们一定是发现十多年来天天与它们朝夕相处的老人今天与往常不一样了。它们用声声鸣叫呼唤老人。⑤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海鸥也像人一样,它们有着人一样的情感。急速翻飞后,海鸥们“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是那么地严肃和安静,也许它们知道老人再也不会来了,于是它们默默地“肃立”,好像在为老人守灵。这样的场面,相信无论谁都会为之动容。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当老人的遗像被我们收起时,海鸥们的举动又是那么地让人吃惊,所有的海鸥都大声鸣叫着朝遗像扑过来,飞动的翅膀形成了一个白色的漩涡,使我们几乎无法脱身。海鸥们是那么舍不得离开老人,它们在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留恋。(2)对词语的理解。褪色:布匹、衣服等的颜色逐渐变淡。文中指老人的衣服因穿的时间久而颜色变淡。撮:吮吸。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歇落:文中指海鸥停在老人的帽子上休息。滇池:滇池位于昆明城西南,又叫昆明湖,古称滇南泽,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高原湖泊,也是全国第六大淡水湖。守灵:守在灵床或灵位的旁边。漩涡:流体旋转时形成的螺旋形。
2023-09-01 04:53:071

《老人与海鸥》的作者,和资料。O(∩_∩)O谢谢!

邓启耀
2023-09-01 04:53:194

老人与海鸥的故事

5
2023-09-01 04:53:293

老人与海鸥中的省略号起什么作用,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

省略号指内容的省略,第一个破折号指转折作用,第二个是解释说明。课文共六处用了省略号,作用也有所不同,阅读时应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仔细体会。第4自然段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第11自然段有两处使用了省略号,表示话未说完。而第15、16自然段的两处省略号,则表示语意未尽;最后一处省略号用在17与18自然段之间,单列一段,也表达了未尽的语意。扩展资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这句的破折号表示:海鸥一开始“突然飞来”时,也许以为是老人又来给它们喂食了,许多天没来的老人终于又来了,于是它们没等老人呼唤它们的名字就迫不及待地“突然飞来”。然而它们很快就发现不对,于是它们围着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它们一定是发现十多年来每个冬天都与它们朝夕相处的老人今天与往常不一样了。它们用声声鸣叫声呼唤老人。文学作品《老人与海鸥》来源于真实故事:一位老人吴庆恒,为了喂食海鸥,每天徒步二十余里到昆明的翠湖,去给他心爱的海鸥送吃的。老人和海鸥成了朋友,也成了翠湖的一道风景。后来老人去世了,好心的人们为老人做了一尊雕像,安放在翠湖边,好让老人永远望着他的海鸥。这尊雕像叫做“海鸥老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人与海鸥
2023-09-01 04:53:371

老人与海鸥 主要内容

作者:邓启耀 海鸥老人:吴庆恒 背景介绍: 海鸥老人的名字叫吴庆恒,是一位普通的昆明市民。之所以叫他海鸥老人,是因为每年的秋天,昆明的翠湖都会迎来大批的迁徙的海鸥,这个时候,总有一个老人,几乎每一天都带一些自己买来的面包,去呵护这些美丽的海鸥。 老人很苍老了,布满皱纹的脸上,有一双很善良的眼睛,肩上挎一个自制的泛白的布袋子,里面装满了喂海鸥的食物,很细心,总是微笑着看着眼前飞上飞下的海鸥们。据老人讲,这些海鸥很通人性的,当一只海鸥受到伤害的时候,他会用凄厉的叫声呼唤其他的海鸥离开,曾经有一个海鸥,因为游客的抓捕,导致骨折,老人很小心的呵护着这只受伤的海鸥,从1992年起,老人每年都能看到这只受伤的海鸥来昆明,仿佛,海鸥很惦念这个风烛残年的老人,飞临昆明,也是一种探望和安慰吧。 来公园游玩的人很多,但没有人知道老人的家境,只是听他自己说每一个月只有308元的退休金,而他要用其中的二分之一给海鸥们买吃的东西。有的时候,由于老人病了,每月自己的开销多了些,给海鸥们买东西的钱就少了,于是,老人就去饭馆里捡拾别人丢掉的东西,用他的话说就是穷人要有穷办法。 云南电视台的记者们知道了老人的情况,请老人讲述自己和海鸥们的故事,老人很激动,也许是寂寞太久了,看着老人激动忘我的讲解,心里升起了莫名其妙的伤感。临到最后,记者和老人约好,要带记者们去看海鸥晚上栖息的地方,那时海鸥的一个临时的家。临别之时,老人一直很客气的道别,连说了几个再见和谢谢,最后竟然摘掉了帽子,和镜头和记者朋友们道别,那种客气的背后,实际上是一个人的涵养和尊贵。 隔天约见的时间到了,老人并没有赴约。 又隔了几天,记者忽然见到了老人,老人低着头,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精神,他坐在滇池水边的石凳上,很沉静,只是用手无力的把面包伸向海鸥。记者问老人情况,老人的声音很低,很安详的告诉记者,这几天病倒了,几天的时间,只喝了一碗面条。过了一会,老人说他很累,想回家休息。夕阳中,留给人们的是老人蹒跚的背影。 又过了一些天,年轻的记者朋友们很挂念老人,经过了很多打听,终于知道了老人的家,等走过弯弯曲曲的巷子,看到的却是老人已经去世的消息。经询问才知道。老人的名字叫吴庆恒,是早年西南联大的学生,建国后受到了政治的迫害,没有了家庭,老人一生孤独,海鸥成了他孤寂晚年的唯一的朋友。 后来昆明的人渐渐知道了海鸥老人的情况,由护林局组织自发的捐款,塑了一尊老人的像,依靠在滇池,微笑中若有所思。这算是对老人的告慰。纪念海鸥老人——吴庆恒先生。如果有来生,希望他永远有微笑。[编辑本段]课文简说 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课文语言朴实,平凡中包含深情,令读过的人无不为人与动物这样真挚的感情而动容。
2023-09-01 04:53:441

老人与海鸥,这篇短文,第11自然段赏析

老人与海鸥 (建议你都看一看)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课文语言朴实,平凡中包含深情,令读过的人无不为人与动物这样真挚的感情而动容。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到,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是我们亲密的朋友。我们对它们所付出的任何一分感情,都能得到它们加倍的回报。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2.词句解析。(1)对句子的理解。①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这是一个十分简朴的老人,可就是这样一个勤俭的老人,却用自己不多的退休工资给海鸥买食物,天天步行二十余里去喂海鸥。是什么给了老人这么大的动力?无疑,是老人对海鸥那种无私的爱。这里用不多的文字,向读者呈现了一个爱海鸥的老人形象。②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这是老人喂海鸥的一个细节描写。老人的动作是那么的娴熟,与海鸥之间的配合是那么默契、那么和谐!“扫”字把鸥群吃食的样子描绘得生动鲜活。海鸥有节奏地翻飞着雪白的翅膀,那场面,像一幅灵动的画,更像一首美妙的歌。③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多么朴实的名字!然而透过这一个个朴实的名字,我们看到的是老人对海鸥的亲昵,对海鸥的爱。老人亲昵而自然地呼唤着一只只海鸥,就像在呼唤着自己的儿女。也许老人并不会唱歌,可一声声对海鸥的呼唤,不就是一首首动听的歌曲吗?④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这是谁也意想不到的事情。海鸥一开始“突然飞来”时,也许以为是老人又来给它们喂食了,许多天没来的老人终于又来了,于是它们没等老人呼唤它们的名字就迫不及待地“突然飞来”。然而它们很快就发现不对,于是它们围着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它们一定是发现十多年来天天与它们朝夕相处的老人今天与往常不一样了。它们用声声鸣叫呼唤老人。⑤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海鸥也像人一样,它们有着人一样的情感。急速翻飞后,海鸥们“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是那么地严肃和安静,也许它们知道老人再也不会来了,于是它们默默地“肃立”,好像在为老人守灵。这样的场面,相信无论谁都会为之动容。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当老人的遗像被我们收起时,海鸥们的举动又是那么地让人吃惊,所有的海鸥都大声鸣叫着朝遗像扑过来,飞动的翅膀形成了一个白色的漩涡,使我们几乎无法脱身。海鸥们是那么舍不得离开老人,它们在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留恋。(2)对词语的理解。褪色:布匹、衣服等的颜色逐渐变淡。文中指老人的衣服因穿的时间久而颜色变淡。撮:吮吸。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歇落:文中指海鸥停在老人的帽子上休息。滇池:滇池位于昆明城西南,又叫昆明湖,古称滇南泽,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高原湖泊,也是全国第六大淡水湖。守灵:守在灵床或灵位的旁边。漩涡:流体旋转时形成的螺旋形。二、教学目标1.学习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塑料、饼干、节奏、乐谱、吉祥、企盼、急速、抑扬顿挫、相依相随”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3.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三、教学建议1.本组教材的主题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本课是这一组教材的首篇课文,导入时可从单元的导语入手: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在这个单元,我们将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由此带领学生走进文本。2.初读课文时,着重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思路。可以先让学生谈自己的初步感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了解作者是如何表达的。教学时可以采用以下的思路:首先,学习第一部分,找一找文中老人爱海鸥的句子,细细地品读,深入地讨论、交流。让学生在老人看似平常的举动和谈吐中,感受老人对海鸥的一片真情: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老人喂海鸥的动作是那么娴熟,海鸥与老人之间又是那么默契,老人一声呼唤,海鸥“应声而来”,在老人边走边放的节奏中“起起落落”;老人给海鸥取了名字,“亲昵”地叫着它们的名字,边喂食边聊天;“太阳偏西”,海鸥即将飞离,老人眼里满是“企盼”;十多年了,“老人每天必来”……老人视海鸥为儿女,对海鸥一片深情。要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让学生真切地体会老人对海鸥的情感。在学生充分感受老人对海鸥的情感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读、悟课文的第二部分,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情义。海鸥对老人的情义重点体现在老人去世以后。教学时要结合课后习题2,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重点抓住课文第15~17自然段中描写海鸥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肃立不动”“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等句子,引导学生朗读感悟,从海鸥的动作中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情义。说明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落实课后习题2。课文共六处用了省略号,作用也有所不同,阅读时应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仔细体会。第4自然段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第11自然段有两处使用了省略号,表示话未说完;而第15、16自然段的两处省略号,则表示语意未尽;最后一处省略号用在17与18自然段之间,单列一段,也表达了未尽的语意。3.朗读指导。在引导学生交流体会的同时,要相机指导学生读好有关的句子和段落。课文中有些句子,尤其是描写海鸥的句子写得非常生动传神,又十分感人。教学时要将朗读和体会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情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写生动的。在阅读的同时,还要让学生积累这些句子。4.在字词教学中要提醒学生注意一些生字的读音和字形,如,“塑”读sù,不要错读成shuò;“饼”读bǐng,不要读成bǐn;“营”是后鼻音。另外一些生字的字形也要提醒学生注意,如,“抑”的中间不要加点或撇,“吉”的上半部分是“士”;写字指导时要强调“塑”三部分靠拢。5.这篇课文语言明白晓畅,学生容易理解。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和体会,教师也可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如,结合选读课文《军犬黑子》进行对比阅读教学,深化学生对本单元主题的认识:人类爱护动物,动物会回报以爱;但假如人类欺骗了动物,他也就得不到动物的信任了。五、相关链接海鸥 海鸥是人类最熟悉的海鸟,有50多种,其中一半以上在北半球繁殖。它对各种环境都有非凡的适应能力,根据海鸥羽毛、体形,一般把它分为两种子群。一种是黑头或是有头兜的鸥,体形较小,夏季头部颜色会有变化;一种是头部与身体颜色均呈白灰色的鸥,重90克至2 000克。“海鸥老人”塑像铭刻人鸥深情 新华网昆明2006年1月18日专电“海鸥老人”吴庆恒的雕像在昆明红嘴鸥最多的翠湖公园揭开了面纱:一位慈祥的老人坐在水边,面带微笑,手捧鸥食伸向空中,红嘴鸥在他手上、身边蹁跹环绕……一幅人鸥和谐共处的美丽画面永久定格。被昆明人称为“海鸥老人”的吴庆恒生前孤身一人,每年冬天飞抵昆明的红嘴鸥是他唯一的寄托。每当红嘴鸥“驾临”,老人天天徒步十多公里进城给它们喂食,和它们嬉戏,风雨无阻;老人每月三百零八元的退休工资有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为此,老人平时几乎舍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四元五角一斤的饼干,老人毫不吝惜买给海鸥,他知道那是海鸥最喜欢的美食;他还经常买来鸡蛋为海鸥制作“鸡蛋饼干”;而他自己,唯一的奢侈品是两毛钱一包的金沙江香烟。他与红嘴鸥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以至于他能将水中的海鸥一只只叫上岸,其中就有“独脚”,有“老沙”。在老人生命的最后时光,老人最牵挂的依然是红嘴鸥。老人去世后,他被昆明人不断追忆和怀念,认为他代表了昆明人与红嘴鸥和谐共处的精神及爱鸥护鸥的优秀品质,值得每一个市民学习。在一位热心市民的倡议下,昆明《都市时报》社、翠湖公园、昆明市园林绿化局带头为海鸥老人塑像捐款,并出资为海鸥老人塑像。
2023-09-01 04:53:521

老人与海鸥预习

一:主要内容(百度有)二:生字(一个字注音、组两个词)三:好词(自己找点)四:近义词、反义词(网上有)五:佳句(抄三个好句子)
2023-09-01 04:54:242

老人与海鸥第10自然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老人与海鸥》第十自然段是讲: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动起来,老人对海鸥的爱。  《老人与海鸥》是邓启耀编著的一部文学作品。该书籍主要讲述了一位老人在昆明的翠湖边喂海鸥。后来老人去世了,“我们”把老人的照片放在翠湖边上,海鸥们成群结队地飞来向老人告别。表达了老人和海鸥之间的深厚情谊。  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老人爱海鸥,海鸥送老人。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爱海鸥;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课文语言朴实,平凡中包含深情,令读过的人无不为人与动物这样真挚的感情而动容。  选择编写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到,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是我们亲密的朋友。我们对它们所付出的任何一分感情,都能得到它们加倍的回报。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2023-09-01 04:5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