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意思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解释

2023-09-08 18:11:38
TAG: 芙蓉山
共1条回复
康康map

1、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意思是遇到风雪投宿宿芙蓉山的主人。

2、原文: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3、译文:当暮色降临山苍茫的时候就越来越觉得路途遥远,当天气越寒冷茅草屋显得更加孤零零。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

相关推荐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全诗是什么?

译文及注释译文暮色苍茫,更觉前行山路遥远。天寒地冻,倍觉投宿人家清贫。忽然听得柴门狗叫,应是主人风雪夜归。注释逢:遇上。宿:投宿;借宿。芙蓉山主人:芙蓉山,各地以芙蓉命山名者甚多,这里大约是指湖南桂阳或宁乡的芙蓉山。主人,即指留诗人借宿者。这首诗通过雪夜借宿山村的情形,巧妙地写出山村景象与农家生活。日暮:傍晚的时候。苍山远: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绰绰显得很远。苍:青色。白屋: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一般指贫苦人家。犬吠:狗叫。夜归人:夜间回来的人出自: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代: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2023-09-01 06:22:352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风雨夜归人整首诗是什么?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整首诗是: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译文:暮色降临山色苍茫愈觉路途远,天寒冷茅草屋显得更贫困。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风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来了。作者:唐·刘长卿诗歌赏析这是一首出色的五言写景绝句。诗人真切而生动地描绘出了冬天的一夜晚,芙蓉山里的所见所闻,寥寥几笔再现出了风雪中的景物和贫寒人家的生活。诗的一二两句“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用对句的形式开头,写出了眼中所见。在苍茫的暮色中,诗人行进在荒僻的旅途上,青苍苍的芙蓉山逶迤远去,路途漫长而艰苦;严冬季节,天气寒冷,山脚下呈现在眼前的十分简陋的房屋,显得冷落而萧条。“日暮”,点明了投宿的时间。“苍山”,指芙蓉山,点明投宿的地点。一个“远”字,写出了归途的遥远和途中跋涉的艰辛。“天寒”,点明了季节时令;“白屋贫”写出了山里人家的苦寒凄凉。诗的前两句的佳妙之处在于对仗工整,“日”对“天”,“苍山”对“白屋”,“远”对“贫”,词性相同,平仄互谐,异常妥贴自然。诗的三四两句“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投宿的时候是黄昏时分,风雪交加,这时,传来柴门开动的声响,紧接着是一阵清脆的犬吠,原来是主人家出外谋生的人顶风冒雪回来了。这两句描写山村风雪之夜的情景非常生动逼真。这首诗前两句写眼中所见,后两句写耳中所闻;前两句写“日暮”时的景物,后两句写夜间的动静。诗人犹如一个高明的画家,以简练而又鲜明的线条为人们留下了一幅生动的写生画——山村雪夜借宿图。
2023-09-01 06:22:431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

【原诗】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代 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注释】 逢:遇上。 宿:投宿;借宿。 芙蓉山主人:芙蓉山,各地以芙蓉命山名者甚多,这里大约是指湖南桂阳或宁乡的芙蓉山。主人,即指留诗人借宿者。这首诗通过雪夜借宿山村的情形,巧妙地写出山村景象与农家生活。 日暮:傍晚的时候。 苍山远: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绰绰显得很远。 苍:青色。 白屋: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一般指贫苦人家。 犬吠:狗叫。 夜归人:夜间回来的人。 【译文】当暮色降临山苍茫的时候就越来越觉得路途遥远,当天气越寒冷茅草屋显得更加孤零零。 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赏析】初一看,刘长卿这首五言绝句是一幅“风雪夜归人”的画图。前两句是一组静的景物,日薄西山,苍山隐隐,半山腰闪出茅草的房屋,一片萧疏凄凉的景色。画面中心是诗人拖着疲惫的身子正向茅草屋慢慢移动着,透出断肠人在天涯的况味。而后两句是一组动的画面,天色漆黑,风雪交加,犬吠声打破了山村的寂静,诗人被主人迎入柴门。“归”字用得很妙,有宾至如归之感,日暮途穷,继之以风雪,极尽旅途之苦,风雪中得入柴门,带来了一股温暖的气息。这首诗有以下几个写作特点:1、写作次序由远及近,由近及人,由疏到密。通过对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风雪系列铺陈,表达旅人投宿的喜悦,层次分明,层层递进,点明主题。短少的20个字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都交代的很清楚。2、采取白描手法,对色彩的描绘,用日暮,表达天快黑了。苍山是指灰白色的山。作者是在芙蓉山一带,因为下雪投宿。而苍山应就是芙蓉山的一脉,这个芙蓉山在湖南宁乡,但也不一定是确指,或泛指苍白色的山。白屋,故言之是在风雪中隐约看到的茅屋。风雪,当然是白色的。这些色调都显得苍白、淡远而萧瑟。3、声音描摹,赶路的呻吟声,犬叫声,风雪声,还有作者的呼唤声,主人家的迎客声,这些声音好几种都在诗外,仿佛听到似的,但隐又在诗中,属象外之象。4、有静有动,静动结合,以动写静,以静衬动。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写静态的景象。柴门闻犬吠,是动态的景物,风雪夜归人看似静,实则动,静中有动。5、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的方法。虚境通过实境来实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驭下来加工,提炼取舍,虚实相生成为诗词意境独特的结构方式。苍山为虚景,白屋为实景,柴门为实,犬吠为实,风雪为虚,归人为实。景物为实,情感为虚,赋陈为实,起兴为虚。相互映衬,渲染气氛,烘托感情思想。6、采用了衬托的方法。衬托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把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从而突出所咏的重点。如:用绿衬托红,绿叶把红花衬托得更加鲜艳美丽。前两句的意象之间是正衬,衬托出一个萧瑟凄凉贫寒的景象。后两句又是反衬,以动景狗叫反衬日暮黄昏的寂静。7、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方法。这种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表现了荒凉,风寒,贫穷的景象,其实都是在渲染作者贬谪路途中的悲惨凄凉的心情和处境,也叫借景抒情。第三句写柴门狗叫,以荒郊野外狗狂叫体现作者处境的悲凄,实际写沦落天涯无处寄托的复杂心情。第四句,风雪夜归人,主人迎接客人,反客为主,作者又转为喜悦的心情。看似写景,实为写情,以哀景来表达乐情。全诗是一个画境,描写出一个“象”,而诗人的“兴”就是画面中寓含不尽的韵味。如题为“宿芙蓉山主人”,但主人并未在画面上出现,而是从“风雪夜归人”的画面上透出主人的好客之情。诗人就是通过“夜归人”刹那间的感触,来写主人的善美心灵。旅途的艰难,仕途的坎坷,风雪严寒,世态炎凉,而在萧条的山庄,白屋人家却保留着这美好的情谊,这才是诗人的“兴”之所在,整篇饱含着含蓄蕴藉的不尽韵味。也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上述几种方法在诗词创作中经常运用,但手段方式都是为内容服务,为主题思想而服务的。这就叫诗意蕴藉,意境隽永,含蓄有余,蓄而不露,比物以意,诗以言志,达到了一个较高的艺术境界。【作者介绍】 刘长(zhǎng)卿(718年—790年),字文房,祖籍宣城,家居洛阳。唐朝时期大臣、诗人、儒客大家。天宝年间,进士及第。至德年间,授监察御史,迁长洲县尉。大历年间,出任江淮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坐贬睦州司马。刚直犯上,两度迁谪。唐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选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
2023-09-01 06:22:561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古诗

  1、《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作者: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2、译文:暮色苍茫,更觉前行山路遥远。天寒地冻,倍觉投宿人家清贫。忽然听得柴门狗叫,应是主人风雪夜归。   3、《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全诗语言朴实浅显,写景如画,叙事虽然简朴,含意十分深刻。
2023-09-01 06:23:041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古诗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古诗是: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全诗意思:暮色降临山色苍茫愈觉路途远,天寒冷茅草屋显得更贫困。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风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来了。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中“日暮”点明时间: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下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天寒白屋贫”: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就写作角度而言,前半首诗是从所见之景着墨,后半首诗则是从所闻之声下笔的。因为,既然夜已来临,人已就寝,就不可能再写所见,只可能写所闻了。“柴门”句写的应是黑夜中、卧榻上听到的院内动静:“风雪”句应也不是眼见,而是耳闻。是因听到各种声音而知道风雪中有人归来。这里,只写“闻犬吠”,可能因为这是最先打破静夜之声,也是最先入耳之声,而实际听到的当然不只是犬吠声,应当还有风雪声、叩门声、柴门启闭声、家人回答声,等。这些声音交织成一片,尽管借宿之人不在院内,未曾目睹,但从这一片嘈杂的声音足以构想出一幅风雪人归的画面。
2023-09-01 06:23:121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诗赏析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长卿。其全文古诗如下: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前言】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全诗语言朴实浅显,写景如画,叙事虽然简朴,含意十分深刻。对这首诗的词句释义和意境理解,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此诗表面看似乎字字“明白”,实则言简意约,含而不露,“情在景中,事在景中”,而情非直抒、事不明写,这给解读带来难度,歧义难免,多解必然。 【注释】 逢:遇上。 宿:投宿;借宿。 芙蓉山主人:芙蓉山,各地以芙蓉命山名者甚多,这里大约是指湖南桂阳或宁乡的芙蓉山。主人,即指留诗人借宿者。这首诗通过雪夜借宿山村的情形,巧妙地写出山村景象与农家生活。[4] 日暮:傍晚的时候。 苍山远: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绰绰显得很远。苍:青色。 白屋: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一般指贫苦人家。 犬吠:狗叫。 夜归人:夜间回来的人。 【翻译】 暮色降山苍茫愈觉路途远,天寒冷茅草屋显得更贫困。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风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来了。 【赏析】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诗的开端,以“日暮苍山远”五个字勾画出一个暮色苍茫、山路漫长的画面。诗句中并没有明写人物,直抒情思,但其人呼之欲出,其情浮现纸上。这里,点活画面、托出诗境的是一个“远”字,从这一个字可以推知有行人在暮色来临的山路上行进时的孤寂劳顿的旅况和急于投宿的心情。接下来,诗的次句使读者的视线跟随这位行人,沿着这条山路投向借宿人家。“天寒白屋贫”是对这户人家的写照;而一个“贫”字,应当是从遥遥望见茅屋到叩门入室后形成的印象。上句在“苍山远”前先写“日暮”,这句则在“白屋贫”前先写“天寒”,都是增多诗句层次、加重诗句分量的写法。漫长的山路,本来已经使人感到行程遥远,又眼看日暮,就更觉得遥远;简陋的茅屋,本来已经使人感到境况贫穷,再时逢寒冬,就更显出贫穷。而联系上下句看,这一句里的“天寒”两字,还有其承上启下作用。承上,是进一步渲染日暮路遥的行色;启下,是作为夜来风雪的伏笔。 这前两句诗,合起来只用了十个字,已经把山行和投宿的情景写得神完气足了。后两句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写的是借宿山家以后的事。在用字上,“柴门”上承“白屋”,“风雪”遥承“天寒”,而“夜”则与“日暮”衔接。这样,从整首诗来说,虽然下半首另外开辟了一个诗境,却又与上半首紧紧相扣。但这里,在承接中又有跳越。看来,“闻犬吠”既在夜间,山行劳累的旅人多半已经就寝;而从暮色苍茫到黑夜来临,从寒气侵人到风雪交作,从进入茅屋到安顿就寝,中间有一段时间,也应当有一些可以描写的.事物,可是诗笔跳过了这段时间,略去了一些情节,即使诗篇显得格外精炼,也使承接显得更加紧凑。诗人在取舍之间是费了一番斟酌的。如果不下这番剪裁的功夫,也许下半首诗应当进一步描写借宿人家境况的萧条,写山居的荒凉和环境的静寂,或写夜间风雪的来临,再不然,也可以写自己的孤寂旅况和投宿后静夜所思。但诗人撇开这些不去写,出人意外地展现了一个在万籁俱寂中忽见喧闹的犬吠人归的场面。这就在尺幅中显示变化,给人以平地上突现奇峰之感。 就写作角度而言,前半首诗是从所见之景着墨,后半首诗则是从所闻之声下笔的。因为,既然夜已来临,人已就寝,就不可能再写所见,只可能写所闻了。“柴门”句写的应是黑夜中、卧榻上听到的院内动静:“风雪”句应也不是眼见,而是耳闻,是因听到各种声音而知道风雪中有人归来。这里,只写“闻犬吠”,可能因为这是最先打破静夜之声,也是最先入耳之声,而实际听到的当然不只是犬吠声,应当还有风雪声、叩门声、柴门启闭声、家人回答声,等等。这些声音交织成一片,尽管借宿之人不在院内,未曾目睹,但从这一片嘈杂的声音足以构想出一幅风雪人归的画面。 全诗纯用白描手法,语言朴实无华,格调清雅淡静,却具有悠远的意境与无穷的韵味。
2023-09-01 06:23:271

古诗(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其中写雪的诗句是哪个?
2023-09-01 06:23:365

古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及意思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暮色降山苍茫愈觉路途远, 天寒冷茅草屋显得更贫困。 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 风雪夜来了我这个投宿的人
2023-09-01 06:23:525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全古诗的意思是什么?

这首古诗描写天气很冷。
2023-09-01 06:24:165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求俺是没用的✌✌✌
2023-09-01 06:25:205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朝代:唐代作者: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译文:暮色苍茫,更觉前行山路遥远。天寒地冻,倍觉投宿人家清贫。忽然听得柴门狗叫,应是主人风雪夜归。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中“日暮”点明时间: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下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天寒白屋贫”: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投宿的顺序写下来的。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
2023-09-01 06:25:541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意思

暮色降山苍茫愈觉路途远,天寒冷茅草屋显得更贫困。柴门外忽传来狗的叫声,风雪夜来了我这个投宿的人。
2023-09-01 06:26:034

古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及意思?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 【诗文解释】 夜暮降临,连绵的山峦在苍茫的夜色中变得更加深远.天气寒冷,使这所简陋的茅屋显得更加清贫.半夜里一阵犬吠声把我惊醒,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 【词语解释】 白屋:茅草屋. 【诗文赏析】 这首诗用精炼的诗笔,描绘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主题的寒山夜宿图.整首诗按照时间顺序安排.上半是旅客山行夜宿,后半是主人夜半还家;上半全为所见,后面皆是所闻.平中有转,有起有伏,虽未直接抒情,但山野孤寂的羁旅情怀不写自现.每句诗都构成一幅独立的画面,彼此又都相互承接.诗中有画,画中有,8,
2023-09-01 06:26:181

古诗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作者】: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注释】: 芙蓉山:今湖南桂阳,宁乡等地均有芙蓉山,未知实指何处。 白屋:如茅屋。多指贫民住的简陋屋舍。 【赏析】: 暮色苍茫,山路漫漫,天寒地冻,茅屋的主人听见柴门犬吠声,出来一看--风雪之夜有人来投宿;而旅客听见柴门犬吠声,喜出望外--风雪之夜有处可投宿营。这是"五言长城"刘长卿描绘的一幅"寒山夜宿图"。诗中没有明写人物,却感到其人呼之欲出,没有直抒怀有情怀,但觉得其情动人肺腑..
2023-09-01 06:26:262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古诗词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作者: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全诗语言朴实浅显,写景如画,叙事虽然简朴,含意十分深刻。
2023-09-01 06:26:352

<<逢雪送芙蓉山主人>>的全诗是?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2023-09-01 06:26:481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赏析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简单质朴,言约意丰。要想很好地品读这首诗,就要准确深入地解读这首诗中的意象,尤其是“柴门”意象,要从更深层次上理解作者笔下的“柴门”,才能体味诗歌那深刻丰厚的内涵。 一、柴门——古朴素淡的美学风格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柴门”是贫寒荒凉的标志,作者把简陋原始的柴门置于荒原之上,写出了山野的荒凉空旷,古朴苍凉;“柴门”也是朴素而简陋生活的写照。这里“日暮”“苍山”“天寒”“白屋”“柴门”“犬吠”“风雪”等一系列意象,展现的低矮茅舍在寒冬黄昏中更显得简陋、沧桑、荒凉,但又显示出其古拙、朴质素淡的和谐之美,充满自然本色,散发着原始的真美。古朴素淡一直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追求,但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一方面追求现实世界的繁华美景、美味享受;一方面,又在艺术世界里返归原始的简单质朴,欣赏古拙淡雅朴素之美。“柴门”,最能体现这种质朴简陋素雅之美。在作者的笔下,“柴门”意象与其他意象组合,蕴涵着无穷的艺术魅力。远山天寒的柴门,在漫天飘舞的雪花中若隐若现,浸透着作者的惆怅寂寞孤独,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古朴苍凉,画中有诗,画中有情,抒发了作者强烈的孤凄惆怅感伤情怀,但凄凉里有几分心安自得,感伤里也有些许愉悦,虽然伤感,但很优美。 二、柴门——家园的象征 柴门的真正意义在这里是守护,是对家园的守护,对宁静的守护,也是对诗意的守护,心灵的守护。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日暮黄昏,天寒地冻,孤独前行的诗人,在漫天飞舞的雪花中来到了柴门前。这里的门,有丰厚的意蕴:一是家园的象征。它牵系着远行者的归来,是诗人羁旅之时暂得的寓所,躲避着风雪,获得温馨与安宁;二是精神家园的象征。它呼唤着飘零异乡、历尽艰辛、饱经沧桑的诗人回归诗意家园(精神家园)躲避世间风雨。这蕴含着作者羁旅他乡,漂泊无依,心灵疲惫,渴望超越现实,追求心灵宁静,追寻心灵家园,获得心灵的回归、精神的超脱。“柴门”一扇,隔开了两个世界,门里是家园,是温馨,是呵护,是暖意融融,是爱意绵绵;门外是荒野,是风雪,是坎坷,是冷风飕飕,是雪花飘飘。柴门,温暖着“夜归人”疲惫的心灵。所以柴门大多在深山野岭、人烟稀少的地方,行人经过漫长的旅途,疲惫不堪,远远地看到柴门,内心就会漾起无比的幸福之感,他从“柴门”这里看到的是亲切温馨。这里的风雪夜也有象征意蕴。一方面是写实,作者刘长卿一生坎坷,宦海沉浮。他生命中大部分时间羁旅他乡。那宦游漂泊、孤独天涯之感此诗展露无遗,陈邦炎赏析此诗时就认为:“从中透露的山居荒寒之感,由此触发的旅人静夜之情,都不言自见,可想而知了。”(《唐人绝句鉴赏集》第77页)另一方面是象征,展现了作者宦海追求时的坎坷艰辛,仕途不顺。因此,这不仅表现了作者在人生旅途中遭受风雪的伤痛与不幸,而且又深蕴作者回归后的温馨与愉悦,更有心灵的感悟、精神的超脱,曲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仕途的艰辛坎坷、失意和内心无限的感喟。正如明朝唐汝询《唐诗解》评价此诗云:“此诗直赋实事,然令落魄者读之,真足凄绝千古。” 三、柴门——隐逸的象征 柴门在山间林丛,它的前方是田园,是山林,主人常常站在柴门边,看着眼前的桑麻,望着远处的疏林,自有一种超脱隐逸的风范。“柴门”的里外都是宁静,所以,柴门就有了回归自然、追求宁静自适之感,是隐逸的象征。 柴门挡不住风,挡不住景,它就是这么习惯性地随意一掩,把嘈杂挡在了外面,把宁静留在了里面。走进柴门,就走进了自己,吟咏、冥想,闲适自得,惬意无限。作者刘长卿早年生活困顿,屡试不中,直到四十多岁才中第。然而仕途坎坷,曾两次被贬。为了生计和仕途,他抛妻别子,背井离乡,在权贵和要门间奔走,但一直失意待官,内心苦闷。终于他在人生黄昏之时,厌倦了仕宦官场,渴望恬静闲适的诗意人生。“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柴门”召唤着作者回归自然,回归田园;“风雪”意味着艰辛与寒冷,而能得以“夜归”,蕴含着作者的归隐之趣与超脱后的温馨,也是作者遭受磨难后心灵的感悟。在风雪中夜归,其象征意味很明显。“日暮苍山”“天寒白屋”“柴门犬吠”“风雪夜归”,诗歌中四幅画面在对立中求统一,在交织中融于一体,余味不尽,能给人以强烈的感受。 “风雪归人”不畏风急山高、雪深路险,如期而归;“犬吠柴门”,这如画诗境,熔铸着诗人和读者共同的情感和精神共鸣,激跃着读者强烈的内在感受。 来源:课外语文·教研版
2023-09-01 06:27:031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赏析

①、逢雪:遇到下雪。投宿在芙蓉山一家人家里。②、苍山:青色的山。这句说:天快黑了,又下着雪,四周的青山显得模糊而遥远了。③、白屋:贫苦人家住的茅草屋。这句说:天冷了,山间破旧的茅草屋更显得贫寒了。④、柴门:贫苦人家用碎木材、树枝、芦柴等做成的门。吠(fèi):狗叫。⑤、这两句说:柴门外传来一阵狗叫,在这漫天风雪的夜里,有人从外面来投宿了。夜归人:指诗人自己。[说明]这首诗描绘茫茫雪夜诗人投宿山村的所见(一、二句)所闻(三、四句)。短短四句,既有景物和环境描写,又有人物的活动,生动地概括了山中人家生活的典型特征,也表现了诗人对贫苦劳动人民的同情
2023-09-01 06:28:072

逄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的古诗

《逄雪宿芙蓉山主人》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古诗。原文: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翻译:当暮色降临山苍茫的时候就越来越觉得路途遥远,当天气越寒冷茅草屋显得更加孤零零。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赏析: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诗中有画,画外见情。刘长卿的相关内容:刘长卿出身于官宦人家,年轻时在嵩山读书,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未果。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刘长卿高中进士,后两遭贬谪,第一次于至德三年(公元758年),因事入狱,被贬南巴(今广东电白)。第二次于大历十一年(公元776年),被贬睦州(今浙江杭州淳安)司马。刘长卿长于五言和七律,是唐代大历诗风的代表人物。刘长卿生卒年未确论,各名家说法相差甚远,争议十分激烈,一般认为生于公元709年-725年间,逝于786-790年间。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刘长卿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选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
2023-09-01 06:28:181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古诗意思解释

翻译:暮色降临山色苍茫愈觉路途远,天寒冷茅草屋显得更贫困。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风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来了。作者:刘长卿,唐河间(现属河北)人,一说宣城(现属安徽)人,河间为其郡望,字文房。玄宗天宝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赏析:词大意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中“日暮”点明时间: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下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天寒白屋贫”: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诗的开端,以「日暮苍山远」五个字勾画出一个暮色苍茫、山路漫长的画面。诗句中并没有明写人物,直抒情思,但使读者感到其人呼之欲出,其情浮现纸上。这里,点活画面、托出诗境的是一个「远」字。它给人以暗示,引人去想象。从这一个字,读者自会想见有人在暮色来临的山路上行进。
2023-09-01 06:28:491

风雪夜归人全诗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原诗及解释

1、原文: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2、译文:暮色降临山色苍茫愈觉路途远,天寒冷茅草屋显得更贫困。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风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来了。 3、作者介绍:刘长卿,唐河间(现属河北)人,一说宣城(现属安徽)人,河间为其郡望,字文房。玄宗天宝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刘长卿生卒年未确论,各名家说法相差甚远,综合看来约生于709-725年间,逝于786-790年左右。
2023-09-01 06:29:121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描写景物的诗句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2023-09-01 06:29:442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全诗和意思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代: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译文及注释 译文 暮色苍茫,更觉前行山路遥远。 天寒地冻,倍觉投宿人家清贫。 忽然听得柴门狗叫,应是主人风雪夜归。 注释 逢:遇上。 宿:投宿;借宿。 芙蓉山主人:芙蓉山,各地以芙蓉命山名者甚多,这里大约是指湖南桂阳或宁乡的芙蓉山。 主人,即指留诗人借宿者。 这首诗通过雪夜借宿山村的情形,巧妙地写出山村景象与农家生活。 日暮:傍晚的时候。 苍山远: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绰绰显得很远。 苍:青色。 白屋: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 一般指贫苦人家。 犬吠:狗叫。 夜归人:夜间回来的人。 ▲
2023-09-01 06:29:511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的解释和注释。 急求!!!!!!!!!!!!

【注释】: 宿芙蓉山主人:在芙蓉山主人家过夜。 1.芙蓉山:地名。 2. 日暮:傍晚。 3.苍山:青山。 4.白屋:贫家的住所。房顶用白茅覆盖,或木材不加油漆叫白屋。 5. 柴门:农舍人家用柴木做成的门。 6.犬吠:狗叫。 7. 夜归人:指诗人自己。 诗文解释: 夜暮降临,连绵的山峦在苍茫的夜色中变得更加深远。天气寒冷,使这所简陋的茅屋显得更加清贫。半夜里一阵犬吠声把我惊醒,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
2023-09-01 06:29:591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赏析

诗词大意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中“日暮”点明时间: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下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天寒白屋贫”: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投宿的顺序写下来的。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反客为主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可谓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其中最后一句“风雪夜归人”甚至为剧作家借用为剧名,遂使此诗在当代更为著名。然而对此诗的理解,窃以为问题颇大,通常的讲析很难令人信服。主要问题是两个,一是标题,前面“逢雪宿芙蓉山”六字似已申足诗题,何以还要加上“主人”两字?于是有人以为此乃衍文,“主人”两字应该删去;二是“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一联,诸多赏析者都展开神思,想象为:诗人夜宿于芙蓉山某农户家,夜闻农家主人雪夜归来,犬吠人答,所谓:“这些声音交织成一片,尽管借宿之人不在院内,未曾目睹,但从这一片嘈杂的声音足以构想出一幅风雪人归的画面。”(《唐诗鉴赏辞典》406页)此诗不但运用了“反客为主”——出奇制胜的艺术构思,而且还采用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艺术技巧。由此可见,刘长卿的这首小诗,上联写贬谪中的投宿,重在客观描写,下联写投宿时的感受,重在主观抒发,自然婉转,一气呵成。在表现形式上则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音律上也如弹丸圆美流转,自有其美,并不存在所谓脉络的跳跃。诗虽全用赋体,然仍意在言外,启人深思。至此,标题中“主人”两字所特含的暗示意味,也就不言而喻,迎刃而解了,这个芙蓉山“主人”,不是别人,正是诗人之自谓也。
2023-09-01 06:30:081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写作背景

刘长卿,洛阳人,字文房,他约生于开元十四年(726),主要创作活动在安史之乱以后。刘长卿早年生活困顿,又屡试不第,长期功名无成。直到四十多岁方才中第,授长洲县尉,真可谓“一官成白首”。(《松江独宿》)入仕后,他的遭遇反而更不幸,肃宗乾元元年(759),即因为“刚而犯上”被贬为南巴县尉,直到正元二年(761)春天时才北归苏州。刘长卿曾以“沧海一穷鳞”来自喻。(《负谪后登干越亭作》)其后,刘长卿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漫游干谒,以求得政治上的出路。大历二年(767)二入长安求官,但一无所获;大历四年又扁舟南下,漂泊湖湘间。他在诗中描写自己的生活时说:“只为乏生计,尔来成远游。一身不家食,万事从人求。”(《睢阳赠李司仓》)这不仅仅是诗人自己的生活写照,也是当时许多求宦文人的写照,为了生计与前途,不得不抛妻别子,背井离乡,奔走于权贵势要门下,“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正是写于这个时候,诗人正在为生计与前图而奔波。由于他一生的大部分时光是在逆境中度过的。长期的悒郁寡欢,使他的诗歌于冷落寂寞的情调中,又平添了一些惆怅衰飒的心绪,所以显得凄清悲凉。也可以这样理解本诗:因为“日暮苍山远”而不得不借宿于山中人家,半夜却为柴门犬吠惊醒,原来主人风雪夜归。诗人于此油然而生同病相怜之情,这个夜归人不是跟自己一样都在为生活而奔波么,如此的风雪之夜不知道有多少人还在四处奔波!“风雪夜归人”,不只是芙蓉山主人,不只是诗人刘长卿,也不只是求宦之人,而是天下苍生。如此,“风雪夜归人”便具有了写实和象征的双重意味了。
2023-09-01 06:30:272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意思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作品译文  暮色苍茫,更觉前行山路遥远。天寒地冻,倍觉投宿人家清贫。忽然听得柴门狗叫,应是主人风雪夜归。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全诗语言朴实浅显,写景如画,叙事虽然简朴,含意十分深刻。  对这首诗的词句释义和意境理解,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此诗表面看似乎字字“明白”,实则言简意约,含而不露,“情在景中,事在景中”,而情非直抒、事不明写,这给解读带来难度,歧义难免,多解必然。
2023-09-01 06:30:351

龙血送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千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朝代:唐代作者:刘长卿原文: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译文暮色降临山色苍茫愈觉路途远,天寒冷茅草屋显得更贫困。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风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来了。这是一首诗,也象一幅画.全诗仅以寥寥二十个字,便勾勒出一个严冬寒夜的山村景象和一个逢雪借宿者的形象.  诗一上来,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漫无边际的霭暮笼罩着远处的千嶂万壑,旷野茅屋在凛冽寒气的侵凌下显得是那么孤零安谧.起联不写行人的兼程寻宿,而先写他已找到安顿处后从远处看到的山村景象,这在布局上既避免平铺直叙,又给下联创造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和一种萧瑟的气氛.  下二句,由远景逐渐移入近处,写白屋有人归来,引起了柴门外的犬吠声,这声音来得多么突然,又是多么可喜可亲!如果说,上联已构成了一幅寒寂清冷的风景画,那么下联便是在这幅画的显眼处,纳入了声响和人物,添上寒风和飞雪,经这样的渲染、照应,就把遥见的"苍山"、"白屋",近闻的"犬吠"和眼下的"风雪"交织成章了.  刘长卿这首诗的意境是从"夜"这个中心词生发开去的."夜"是全诗的脉络,"天寒"和"风雪"加深了"夜"的寒意.这夜,是眼前客观现实的寒夜,也是诗人内心对时势有所感受的象征意味的寒夜.刘长卿是一个"魏阙心常在,随君亦向秦"(《送王员外归朝》)的入世者,但现实生活却使他沦为一个寄迹楚湘的谪臣.他痛恨上司诬加的罪名,也深知代宗的圣意难违.在诗人心目中朝廷和官场的现状就如同这"风雪夜"一般,他既不愿随波逐流、攀龙附凤,又无力拨乱反正,自然只好怆然喟叹.由于在人生道路上长期奔波,当诗人这一次于风雪之夜得到芙蓉山主人的接待,其内心的复杂思绪:悲凉、辛酸之感中夹杂着某种庆幸和温暖的慰藉,是可以想见的.  这首诗的遣词造句颇见功力.用"苍山"对"白屋",山是苍色,屋是白色,二者遥相映照,便构成一个银白苍茫的世界.再以"远"和"贫"真(这里的"贫"是少、乏的意思)来点出眼前的空旷浩茫,这就准确地表达了从远处看到的景象.第三句中的"柴门"和"犬吠".既照应了"白屋",又是"白屋"的延伸.特别是句中一"吠"字,响亮有声,划破了日暮天寒山村的宁静,唤起了寂寥群山的回响,给沉睡的郊野带来了生气.
2023-09-01 06:30:511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意思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作品译文  暮色苍茫,更觉前行山路遥远。天寒地冻,倍觉投宿人家清贫。忽然听得柴门狗叫,应是主人风雪夜归。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全诗语言朴实浅显,写景如画,叙事虽然简朴,含意十分深刻。  对这首诗的词句释义和意境理解,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此诗表面看似乎字字“明白”,实则言简意约,含而不露,“情在景中,事在景中”,而情非直抒、事不明写,这给解读带来难度,歧义难免,多解必然。
2023-09-01 06:31:061

江雪和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诗词什么意思

小儿垂钓 年代:【唐】 作者:【胡令能】 体裁:【七绝】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注释〖译文〗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垂钓,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遇到有人问路他老远就招着小手,唯恐怕鱼儿被吓跑他不敢大声应答。〖点评〗这首诗注重塑造形象,贴近生活,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很少,因而显得可贵。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他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他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他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通过以上的简略分析可以看出,前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体态,但“侧坐”与“莓苔”又不是单纯的描状写景之笔;后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绘动作的生动的笔墨。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注释] 1.芙蓉山:地名。 2.苍山:青山。 3.白屋:贫家的住所。房顶用白茅覆盖,或木材不加油漆叫白屋。 4.犬吠:狗叫。 [简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日暮苍山远”,“日暮”点明时间,正是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次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白屋”,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这首诗历来解释不同,主要分歧是在对“归”的理解上。一种意见认为“归”是诗人的来到,诗人在迷漫风雪中忽然找到投宿处,如“宾至如归”一般。另一种意见是芙蓉山主人风雪夜归。关键是诗人的立足点在哪里。前者,诗人是在“白屋”外,在风雪途中;后者,诗人在“白屋”内,或前两句在屋外,后两句在屋内。【分析】 刘长卿(709—780),中唐前期的重要诗人,工五言,描写个人生活和自然风景的诗,具有高度的艺术技巧,诗的风格以工整清丽出名。 此诗为刘长卿山水诗的名篇。诗人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勾画出暮雪中的山村图景,直叙旅途中雪夜投宿的见闻,不加渲染,而意思曲折、深刻。开篇即是一组静物,日薄西山,苍山隐隐,空旷的山野中惟有一座茅屋立于风雪之中。诗人极尽旅途之苦,风雪中得入柴门,顿时带来一股温暖的气息。苍山、风雪、白屋、柴门、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一幅淡雅的雪夜客至图。
2023-09-01 06:31:171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古诗的翻译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朝代:唐代作者: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译文:暮色苍茫,更觉前行山路遥远。天寒地冻,倍觉投宿人家清贫。忽然听得柴门狗叫,应是主人风雪夜归。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中“日暮”点明时间: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下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天寒白屋贫”: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投宿的顺序写下来的。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
2023-09-01 06:31:251

逢雪送芺荣山主人古诗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朝代:唐代作者: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2023-09-01 06:31:371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按照时间顺序写的。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
2023-09-01 06:31:472

风雪夜归人是什么意思

在风雪交加的夜里,归回家中的人,一般这句话都用于妻子在家等待丈夫,外面风雪又大,既关心又担心,盼望又早点归来
2023-09-01 06:31:575

蓬雪山芙蓉山主人古诗

您好。《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代:刘长卿。原文: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译文:当暮色降临山苍茫的时候就越来越觉得路途遥远,当天气越寒冷茅草屋显得更加贫穷。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中“日暮”点明时间: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下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天寒白屋贫”: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投宿的顺序写下来的。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希望能够帮到您,谢谢,望采纳。
2023-09-01 06:32:581

逢雪送芙蓉山主人古诗

1、全诗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2、注释暮色降临山色苍茫觉得路途远,天气寒冷茅草屋显得更加贫困。柴门外忽然传来了狗叫的声音,原来是这家主人冒着风雪深夜从外面归来。(1)芙蓉山:地名。(2)苍山:青山。(3)白屋:贫家的住所。房顶用白茅覆盖,或木材不加油漆叫白屋。(4)犬吠:狗叫。(5)夜归:夜晚归来。3、出处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为唐代诗人刘长卿所作;4、作者简介刘长卿(709~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唐代著名诗人,擅五律,工五言。官至监察御史。与诗仙李白交厚,有《唐刘随州诗集》传世,其诗五卷入《全唐诗》。
2023-09-01 06:33:075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全诗和意思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代: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译文及注释译文暮色苍茫,更觉前行山路遥远。天寒地冻,倍觉投宿人家清贫。忽然听得柴门狗叫,应是主人风雪夜归。注释逢:遇上。宿:投宿;借宿。芙蓉山主人:芙蓉山,各地以芙蓉命山名者甚多,这里大约是指湖南桂阳或宁乡的芙蓉山。主人,即指留诗人借宿者。这首诗通过雪夜借宿山村的情形,巧妙地写出山村景象与农家生活。日暮:傍晚的时候。苍山远: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绰绰显得很远。苍:青色。白屋: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一般指贫苦人家。犬吠:狗叫。夜归人:夜间回来的人。▲
2023-09-01 06:33:224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全诗是什么意思?

芙蓉山主人U0001f44eU0001f44dU0001f44eU0001f44dU0001f44eU0001f44d
2023-09-01 06:33:314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全文翻译及赏析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注释   1.芙蓉山:地名。   2.苍山:青山。   3.白屋:贫家的住所。房顶用白茅覆盖,或木材不加油漆叫白屋。   4.犬吠:狗叫。   作品译文   暮色苍茫,更觉前行山路遥远。天寒地冻,倍觉投宿人家清贫。忽然听得柴门狗叫,应是主人风雪夜归。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日暮苍山远”,“日暮”点明时间,正是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次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白屋”,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这首诗历来解释不同,主要分歧是在对“归”的理解上。一种意见认为“归”是诗人的来到,诗人在迷漫风雪中忽然找到投宿处,如“宾至如归”一般。另一种意见是芙蓉山主人风雪夜归。关键是诗人的立足点在哪里。前者,诗人是在“白屋”外,在风雪途中;后者,诗人在“白屋”内,或前两句在屋外,后两句在屋内。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全文翻译及赏析
2023-09-01 06:34:181

请问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诗词是什么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作者: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译文暮色苍茫,更觉前行山路遥远。天寒地冻,倍觉投宿人家清贫。忽然听得柴门狗叫,应是主人风雪夜归。《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全诗语言朴实浅显,写景如画,叙事虽然简朴,含意十分深刻。
2023-09-01 06:34:261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全诗意思

诗句的意思
2023-09-01 06:34:368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的意思

百科解释为遇到下雪,借宿于芙蓉山一户人家。按照古代词语的动词名词性质变化。"宿"可以解释为"向~~借宿"。这样后跟"人"而非"人家",似乎更好理解。古代中国人少地多,几百万几千万。所以在山上盖个房,取个名号叫"~~山人"很多。听起来感觉山上就你一个人,山也属于你一个人的。也没人在意。称为"芙蓉山主人"只是好听的说法,可能山附近"一定范围"也无别的猎户。
2023-09-01 06:34:522

古诗(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日暮苍山远”,“日暮”点明时间,正是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次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白屋”,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2023-09-01 06:35:012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意思

一、原作品翻译:暮色降山苍茫愈觉路途远,天寒冷茅草屋显得更贫困。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风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来了。二、原文: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三、重点字词:(1)逢:遇上。(2)宿:投宿;借宿。(3)芙蓉山主人:芙蓉山,各地以芙蓉命山名者甚多,这里大约是指湖南桂阳或宁乡的芙蓉山。主人,即指留诗人借宿者。这首诗通过雪夜借宿山村的情形,巧妙地写出山村景象与农家生活。(4)日暮:傍晚的时候。(5)苍山远: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绰绰显得很远。苍:青色。(6)白屋: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一般指贫苦人家。(7)犬吠:狗叫。(8)夜归人:夜间回来的人。
2023-09-01 06:35:091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全诗语言朴实浅显,写景如画,叙事虽然简朴,含意十分深刻。[1]对这首诗的词句释义和意境理解,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此诗表面看似乎字字“明白”,实则言简意约,含而不露,“情在景中,事在景中”,而情非直抒、事不明写,这给解读带来难度,歧义难免,多解必然。
2023-09-01 06:35:533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全诗语言朴实浅显,写景如画,叙事虽然简朴,含意十分深刻。[1]对这首诗的词句释义和意境理解,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此诗表面看似乎字字“明白”,实则言简意约,含而不露,“情在景中,事在景中”,而情非直抒、事不明写,这给解读带来难度,歧义难免,多解必然。
2023-09-01 06:36:113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里描写了七个什么自然景物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
2023-09-01 06:36:182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翻译

【诗文解释】 夜暮降临,连绵的山峦在苍茫的夜色中变得更加深远。天气寒冷,使这所简陋的茅屋显得更加清贫。半夜里一阵犬吠声把我惊醒,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
2023-09-01 06:36:274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在冬季的哪一个节气里写的?

【原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代 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注释】逢:遇上。宿:投宿;借宿。芙蓉山主人:芙蓉山,各地以芙蓉命山名者甚多,这里大约是指湖南桂阳或宁乡的芙蓉山。主人,即指留诗人借宿者。这首诗通过雪夜借宿山村的情形,巧妙地写出山村景象与农家生活。日暮:傍晚的时候。苍山远: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绰绰显得很远。苍:青色。白屋: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一般指贫苦人家。犬吠:狗叫。夜归人:夜间回来的人。【译文】当暮色降临山苍茫的时候就越来越觉得路途遥远,当天气越寒冷茅草屋显得更加孤零零。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赏析】初一看,刘长卿这首五言绝句是一幅“风雪夜归人”的画图。前两句是一组静的景物,日薄西山,苍山隐隐,半山腰闪出茅草的房屋,一片萧疏凄凉的景色。画面中心是诗人拖着疲惫的身子正向茅草屋慢慢移动着,透出断肠人在天涯的况味。而后两句是一组动的画面,天色漆黑,风雪交加,犬吠声打破了山村的寂静,诗人被主人迎入柴门。“归”字用得很妙,有宾至如归之感,日暮途穷,继之以风雪,极尽旅途之苦,风雪中得入柴门,带来了一股温暖的气息。这首诗有以下几个写作特点:1、写作次序由远及近,由近及人,由疏到密。通过对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风雪系列铺陈,表达旅人投宿的喜悦,层次分明,层层递进,点明主题。短少的20个字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都交代的很清楚。2、采取白描手法,对色彩的描绘,用日暮,表达天快黑了。苍山是指灰白色的山。作者是在芙蓉山一带,因为下雪投宿。而苍山应就是芙蓉山的一脉,这个芙蓉山在湖南宁乡,但也不一定是确指,或泛指苍白色的山。白屋,故言之是在风雪中隐约看到的茅屋。风雪,当然是白色的。这些色调都显得苍白、淡远而萧瑟。3、声音描摹,赶路的呻吟声,犬叫声,风雪声,还有作者的呼唤声,主人家的迎客声,这些声音好几种都在诗外,仿佛听到似的,但隐又在诗中,属象外之象。4、有静有动,静动结合,以动写静,以静衬动。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写静态的景象。柴门闻犬吠,是动态的景物,风雪夜归人看似静,实则动,静中有动。5、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的方法。虚境通过实境来实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驭下来加工,提炼取舍,虚实相生成为诗词意境独特的结构方式。苍山为虚景,白屋为实景,柴门为实,犬吠为实,风雪为虚,归人为实。景物为实,情感为虚,赋陈为实,起兴为虚。相互映衬,渲染气氛,烘托感情思想。6、采用了衬托的方法。衬托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把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从而突出所咏的重点。如:用绿衬托红,绿叶把红花衬托得更加鲜艳美丽。前两句的意象之间是正衬,衬托出一个萧瑟凄凉贫寒的景象。后两句又是反衬,以动景狗叫反衬日暮黄昏的寂静。7、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方法。这种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表现了荒凉,风寒,贫穷的景象,其实都是在渲染作者贬谪路途中的悲惨凄凉的心情和处境,也叫借景抒情。第三句写柴门狗叫,以荒郊野外狗狂叫体现作者处境的悲凄,实际写沦落天涯无处寄托的复杂心情。第四句,风雪夜归人,主人迎接客人,反客为主,作者又转为喜悦的心情。看似写景,实为写情,以哀景来表达乐情。全诗是一个画境,描写出一个“象”,而诗人的“兴”就是画面中寓含不尽的韵味。如题为“宿芙蓉山主人”,但主人并未在画面上出现,而是从“风雪夜归人”的画面上透出主人的好客之情。诗人就是通过“夜归人”刹那间的感触,来写主人的善美心灵。旅途的艰难,仕途的坎坷,风雪严寒,世态炎凉,而在萧条的山庄,白屋人家却保留着这美好的情谊,这才是诗人的“兴”之所在,整篇饱含着含蓄蕴藉的不尽韵味。也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上述几种方法在诗词创作中经常运用,但手段方式都是为内容服务,为主题思想而服务的。这就叫诗意蕴藉,意境隽永,含蓄有余,蓄而不露,比物以意,诗以言志,达到了一个较高的艺术境界。【作者介绍】刘长(zhǎng)卿(718年—790年),字文房,祖籍宣城,家居洛阳。唐朝时期大臣、诗人、儒客大家。天宝年间,进士及第。至德年间,授监察御史,迁长洲县尉。大历年间,出任江淮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坐贬睦州司马。刚直犯上,两度迁谪。唐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选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
2023-09-01 06:37:041

刘长卿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作者:刘长卿 原文: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注释: 1、逢:遇上。 2、宿:投宿;借宿。 3、芙蓉山主人:芙蓉山,各地以芙蓉命山名者甚多,这里大约是指湖南桂阳或宁乡的芙蓉山。主人,即指留诗人借宿者。这首诗通过雪夜借宿山村的情形,巧妙地写出山村景象与农家生活。 4、日暮:傍晚的时候。 5、苍山远: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绰绰显得很远。苍:青色。 6、白屋: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一般指贫苦人家。 7、犬吠:狗叫。 8、夜归人:夜间回来的人。 翻译: 暮色降山苍茫愈觉路途远, 天寒冷茅草屋显得更贫困。 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 风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来了。 赏析: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诗的开端,以日暮苍山远五个字勾画出一个暮色苍茫、山路漫长的画面。诗句中并没有明写人物,直抒情思,但其人呼之欲出,其情浮现纸上。这里,点活画面、托出诗境的是一个远字,从这一个字可以推知有行人在暮色来临的山路上行进时的孤寂劳顿的旅况和急于投宿的心情。接下来,诗的次句使读者的视线跟随这位行人,沿着这条山路投向借宿人家。天寒白屋贫是对这户人家的写照;而一个贫字,应当是从遥遥望见茅屋到叩门入室后形成的印象。上句在苍山远前先写日暮,这句则在白屋贫前先写天寒,都是增多诗句层次、加重诗句分量的写法。漫长的山路,本来已经使人感到行程遥远,又眼看日暮,就更觉得遥远;简陋的茅屋,本来已经使人感到境况贫穷,再时逢寒冬,就更显出贫穷。而联系上下句看,这一句里的天寒两字,还有其承上启下作用。承上,是进一步渲染日暮路遥的行色;启下,是作为夜来风雪的伏笔。 这前两句诗,合起来只用了十个字,已经把山行和投宿的情景写得神完气足了。后两句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写的是借宿山家以后的事。在用字上,柴门上承白屋,风雪遥承天寒,而夜则与日暮衔接。这样,从整首诗来说,虽然下半首另外开辟了一个诗境,却又与上半首紧紧相扣。但这里,在承接中又有跳越。看来,闻犬吠既在夜间,山行劳累的旅人多半已经就寝;而从暮色苍茫到黑夜来临,从寒气侵人到风雪交作,从进入茅屋到安顿就寝,中间有一段时间,也应当有一些可以描写的事物,可是诗笔跳过了这段时间,略去了一些情节,即使诗篇显得格外精炼,也使承接显得更加紧凑。诗人在取舍之间是费了一番斟酌的。如果不下这番剪裁的功夫,也许下半首诗应当进一步描写借宿人家境况的萧条,写山居的荒凉和环境的静寂,或写夜间风雪的来临,再不然,也可以写自己的孤寂旅况和投宿后静夜所思。但诗人撇开这些不去写,出人意外地展现了一个在万籁俱寂中忽见喧闹的犬吠人归的场面。这就在尺幅中显示变化,给人以平地上突现奇峰之感。 就写作角度而言,前半首诗是从所见之景着墨,后半首诗则是从所闻之声下笔的。因为,既然夜已来临,人已就寝,就不可能再写所见,只可能写所闻了。柴门句写的应是黑夜中、卧榻上听到的院内动静:风雪句应也不是眼见,而是耳闻,是因听到各种声音而知道风雪中有人归来。这里,只写闻犬吠,可能因为这是最先打破静夜之声,也是最先入耳之声,而实际听到的当然不只是犬吠声,应当还有风雪声、叩门声、柴门启闭声、家人回答声,等等。这些声音交织成一片,尽管借宿之人不在院内,未曾目睹,但从这一片嘈杂的声音足以构想出一幅风雪人归的画面。 全诗纯用白描手法,语言朴实无华,格调清雅淡静,却具有悠远的意境与无穷的韵味。 宿山寺·众岫耸寒色 贾岛 宿山寺众岫耸寒色 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 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 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 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闻。 【赏析】 贾岛少年为僧,后虽还俗,但因屡试不第,仕途不遇,他似乎一直未脱离过僧本位的思想。在他那以幽奇寒僻的风格见长的诗作中,往往蕴含着耐人寻味的禅意。这首诗,堪称其中的佳作。 起笔从视觉形象写起:群峰高耸,翠色浮空,透出一片寒意;诗人投宿的寺院就座落在群峰环绕的一座山峰的绝顶之上。作者用了水墨画的技法,勾画出山寺孤峙高寒的特点。 三、四句具体描绘夜空天体运行的景观。从寺外疏落的树枝空隙之间,看见夜空的流星划过;朵朵轻云,逆着月亮运行的方向飘移,月亮就在云际中游动。作者描绘这种幽清奇丽的景象,极见推敲炼字之功。沈德潜评走月逆行云说:顺行云则月隐矣,妙处全在逆字。(《唐诗别裁》)同样,流星透疏木的透字与疏字也有严密的内在逻辑关系,唯因木之疏,所以才能透出流星来,否则纵有流星划过,为浓厚的枝叶所遮挡,又怎能看见呢?然而这两句的妙处还不止于此,疏木与行云衬托下的流星走月的自落自行,渲染出空山幽寂清冷的气氛,有力地衬托了山寺的凄冷荒寂。 五、六句从自然景观转入人事议论。绝顶人来少,是说山寺因在绝顶而人迹罕至,揭示了山寺的远离市尘。高松鹤不群,写独鹤单栖高松之上。松鹤在古典诗文中,常作为高洁与长寿的象征,现在看到松鹤,自然使人想到植松养鹤之人。这就为下面写寺中高僧作了铺垫。 结尾两句写寺中只有一位八十岁高僧,虽然久经春秋,却一直与世无争。读到这里,回头再看绝顶高松二句,正是展现了具有象征意味的这位僧人的生活环境。推之全诗,可以看出,有此众岫环抱空寂之山,才有此绝顶孤峙之寺,有此绝顶孤峙之寺,才有此超然世外之僧;而身临其境,投宿其寺,亲见其僧者,唯有诗人一人而已。于是,诗人的胸襟可见一斑了。 辛弃疾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作者: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释: 1、庵:圆形草屋。 2、华:花白。 3、归来,指43岁免官归里。 翻译: 饥饿的老鼠绕着床窜来窜去, 蝙蝠围着昏黑的油灯上下翻舞。 狂风夹带着松涛, 犹如汹涌波涛般放声呼啸; 大雨瓢泼而下,急促地敲打着屋顶; 糊窗纸被风撕裂,呼呼作响, 仿佛自说自话。 从塞北辗转江南,如今归隐山林, 已是容颜苍老,满头白发。 一阵凄冷的秋风吹透了单薄的布被, 突然惊醒, 眼前依稀还是梦中的万里江山。 赏析: 不少专家都曾指出过辛词的多样性特点,肯定各种风格的作品往往又都达到了很高的文学成就,一旦我们细读了辛词,便会有极深的感受。就拿这阕《清平乐》来说,可以讲是代表了辛词的一种艺术风格,全词仅有八句话四十六个字,但是却描绘了一幅萧瑟破败的风情画。夜出觅食的饥鼠绕床爬行,蝙蝠居然也到室内围灯翻飞,而屋外却正逢风雨交加,破裂的糊窗纸也在鸣响。自语二字,自然而又风趣地将风吹纸响拟人化、性格化了。独宿的这个王氏庵,是久已无人居住的破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一个平生为了国事奔驰于塞北江南,失意归来后则已头发花白、容颜苍老的老人出现了。心境如此,环境如此,秋宵梦觉分明指出了时令,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难以入睡。半夜醒来,眼前不是饥鼠蝙蝠,残灯破窗,而是祖国的万里江山。很显然,他梦中行遍,江南江北(《满江红》),醒后犹自留连梦境,故云眼前万里江山。这一句与平生塞北江南相呼应,而把上阕四句推到背后。平生经历使他心怀祖国河山,形诸梦寐;眼前现实使他逆境益思奋勉,不坠壮志。全词因有这一句,思想境界顿然提高。 这首词用文字构筑的画面和表达的感情,若改用线条和色彩是完全能够表达出来的,可见作者用抽象的文字符号所捕捉、表现的景物的具象化程度了。而且,每一句话都是一件事物、一个景点,把它们拼接起来,居然连连接词都可以省略掉,因此自然就形成了这幅难得的风情画!通过画面,我们几乎可以触摸到作者那颗激烈跳动着的凄苦的心,那颗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执着的心!尽管作者有意要把它掩藏起来。 从词的格调看,近似田园派,或者归隐派,同作者的那些豪放之作相去太远了,而且还算不上是代表作。不过,这首词别具一格同样带给了人们美好的艺术享受。从创作来说,作品总反映着作家的所历、所见、所闻,所感,总反映着作家的一生及其一生的各个方面,即反映作家的全人。从创作的角度讲,任何作家也总是从题材内容出发,去努力寻求不同的形式和风格,他们之间的区别权在于成就的高低而已。象作者这样,能够在断承、发展苏轼词风的基础上,成为豪放派大家,同时还能在闲淡、细腻、婉约等格调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在文学史上倒是不多见的。正如刘克庄在序《辛稼轩集》时所说:公所作,大声镗钅答小声铿金訇,钅答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博山,在江西永丰境内,古名通元峰,由于其形状象庐山香炉峰,所以改称博山。(博山炉是外表雕刻成重叠山形的香炉,见《西杂记》)。作者在上饶带湖闲居期间曾多次游览博山,并留有颇多的题咏。 刘长卿 新年作 《新年作》 作者: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注释: 1、春归句:春已归而自己尚未回去。 2、已似句:西汉贾谊曾为大臣所忌,贬为长沙王太傅。这里借以自喻。 译文: 新年中思念家乡的心情更为急切, 独在天涯海角怎不叫我潸然落泪? 年纪已经老大了却依旧寄人篱下, 春天脚步多么轻快比我更早回归。 在岭南早晚只能与猿猴相依作伴, 或与江边杨柳共同领受风烟侵吹。 我象西汉的贾谊被贬为长沙太傅, 不知今后还要几年才有还乡机会? 赏析: 诗人曾被贬南巴尉,身处异乡,却逢新年,伤感之情,油然而生。首联写情,新岁怀乡;颔联写景寓情,感叹春归我先;颈联即景生情,身处孤境悲愁;末联借贾谊自况,抒发贬谪悲愤。全诗抒情多于写景,无限离愁,跃然纸上。
2023-09-01 06:3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