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初中数学教研计划怎么写

2023-09-08 22:08:51
共1条回复
wio

1.初中数学教研计划怎么写

  1、各备课组由备课组长负责继续实行集体备课制,切实做好备课过程中的各环节:即说课,编写教案;议课,精改教案;温课,优化教学;省课,反思教学。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智慧,同时注重发挥每位教师各自的教学特色和风格,备课组长要把好本组的教学质量关,每位教师都要明确树立集体质量意识。继续落实青年教师新能挂钩、以能带新的结对子制度。

  2、加强教研组的管理,狠抓组风建设,教研组长经常深入备课组,了解、检查本组的教学工作情况,每月对各教师的备课、听课情况检查一次,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充分利用每周四的开放日,发动教师积极参加听课活动,集思广益,对校级开设的公开课、示范课等要求无课的教师一律参加。争取各备课组开设两堂组内公开课,向学校推出一堂校级公开课,由项富菊老师执教。

  4、初一、初二年级要抓好基础教学,要面向全体,抓两头带中间,特别要重视做好后进生的补差工作;初三年级面临着升学考试,备课组教师要齐心协力,认真做好复习工作,其他教师也要关注毕业班级的教学,献技献策,争取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同时初三年级要切实做好x月xx日全国数学竞赛的辅导工作,力争在竞赛中取得可喜成绩。

  5、每周二认真组织教师理论学习,提高本组教师的理论素养,召开两次中考研究会,研究中考试题的特征,预测出题方向。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现代化教学培训,提高现代化教学工具的使用能力,争取在各类课件比赛中有部分教师获奖。

  6、要求各教师根据自身专长,加强学习,努力实践,善于总结,积极参与科研,提高科研能力。

  7、各备课组搞好自编资料的积累和整理,做到分工协作,共同收益,逐步完善本组的教学资料库。

2.初中数学教研计划怎么写

  一、指导思想

  教师要以人为本,立足新课程,转变教与学的方式,重能力,重探究,重体验,研究新教法,探索新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任务目标

  教师认真学习《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观看教学实录,统一思想,统一认识,优化教法、学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使每个学生不同程度的有所提高,探索创新形成具有个人和教研组特色及风格的教学模式。

  三、主要措施

  1、学习

  学习《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观看教学实录,明白课改的原因和做法,把课堂变为学堂,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空间、工具、提问权、评议权,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学习的主人。

  2、备课

  博采众长,集体备课,确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案。积极参与枣庄滕州两级市教研室组织的优秀教案评比活动,提高自己的备课水平。

  3、规范行为培养习惯

  规范学生行为,从一点一滴中帮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会预习复习、会看书、会思考、会提取有效信息、会质疑、会合作、会表达、会自查、会归纳总结。

  4、反思

  每节课后进行教学反思,随时交流教学中的体会。通过教与学以及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关注和了解,反思教学中的不足,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多途径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惑。

  5、辅导

  加强特长生的竞赛辅导,重视对学困生和临界生的帮扶。对数学偏科的学生进行有效的辅导,让学生全面发展。

  6、教学质量分析

  每次考试后,从试题的易中难比例,学情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不足,确定努力方向和采取的措施。

  7、公开课

  请部分老师在组内上复习、新授模式公开课。教师之间随堂听课、评课。深化交流、张扬个性、融合吸收,达到以老带新,以能带新,共同提高的目的。

  8、积累和完善教学资料

  (1)每位教师勇于创新,善于总结,积累素材,使改变教学方法成为个人的自觉意识,逐步形成个人和教研组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并将收获体会以论文形式呈现。

  (2)各年级备课组要做好资料的积累和整理,做到分工协作,共同受益,按学校安排完成优秀教案的评选活动,逐步完善本组的教学资源库。

3.初中数学教研计划怎么写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数学组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钻研新教材、学习新课程标准为动力,把探索生本理念的教学模式作为本学期教学的课堂教学研究,并结合学校电子白板的学习与实践,树立教研组团队合作意识。加强教学常规建设和课题研究,积极开展校本研究,进一步提高我校数学整体的教学水平。

  二、工作要点

  1、切实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积极实践课改的新理念、新思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认真学习领会新标准,积极开展新教材研究工作,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

  3、认真开展集体备课课和课题研究活动,加强教研组团队合作意识。

  4、继续开展对青年教师的老带新活动,帮助中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提高本组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5、认真组织师徒结对活动,充分发挥本组老教师的带头作用。

  6、深化数学课题研究提升数学教师科研素养,积极撰写教改论文并参加各级的评比。

  7、立足课堂,在有效教学策略上深入实践与研究。

  三、具体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师素质。

  进一步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目标、重难点,严格执行新标准的指导思想,提出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法。继续开展教科研活动,各位教师要加强学习,努力实践,善于总结,积极参与校本教材的研发工作,提高教科研能力。

  2、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常规常抓,常抓常新。

  向常态工作要质量,以作业规范为抓手,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强化常态工作的质量意识。教研组长要加强得组内教学工作的管理,经常深入课堂,了解、检查本组教师的教学工作情况。

  3、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做到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改革以适应我校学生实际为宗旨,探索适合学生实际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把小组合作与润泽课堂的教学模式作为本学期教学的课堂教学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理念的更新。从而做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加强备课组教研活动,强化教研功能。

  各备课组由备课组长负责继续实行集体备课制,备课组长要把好本组的教学质量关,每位教师应明确树立集体质量意识,切实做好备课过程中的各个细节,强调课前备课的研讨,切实做好导学案的研制工作。

  5、加强质量监测,及时反馈,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安排的常规考试,试卷命题、批改等工作,由各年级组长负责工作安排,全组教师齐心协力完成任务,并认真地做好试卷分析,为下一步教学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做好周周练的工作,能够在周练过程中重视知识点的滚动提高。

  6、认真开展知识竞赛的开展。

  初一我们可以组织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技能赛,初二开展推理能力的提升赛,初三组织学生的基础解题的友谊赛,在不同的时间段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有一定的竞争意识。

4.初中数学教研计划怎么写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初中数学组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学习新课程标准为动力,把探索六步式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作为本学期教学的课堂教学研究,结合自主学习,共同探究的学习模式进行实践训练。树立教研组团队合作意识,加强教学常规建设和课题研究,积极开展校本研究,进一步提高我校数学整体的教学水平。

  二、工作要点

  1、切实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积极实践课改的新理念、新思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认真学习领会新标准,积极开展新教材研究工作,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

  3、认真开展集体备课和课题研究活动,加强教研组团队合作意识。

  4、继续开展对青年教师的观摩课学习实践,帮助中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提高本组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5、认真组织师徒结对活动,充分发挥本组老教师的带头作用。

  6、深化数学课题研究,提升数学教师科研素养,积极撰写教改论文并参加各级的评比。

  7、继承和发扬我组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爱岗敬业的精神、良好的教风和教学研究的热情。在全组发扬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形成浓厚的教研之风、互学之风、创新之风。

  8、立足课堂,在有效教学策略上深入实践与研究。

  三、具体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师素质。

  进一步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目标、重难点,严格执行新标准的指导思想,提出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法。继续开展教科研活动,各位教师要加强学习,努力实践,善于总结,积极参与校本教材的研发工作,提高教科研能力,及时认真地填好《教研活动记录》《备课组活动记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创新。

  2、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常规常抓,常抓常新。

  向常态工作要质量,以作业规范为抓手,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强化常态工作的质量意识。教研组长要加强得组内教学工作的管理,经常深入课堂,了解、检查本组教师的教学工作情况。每月要对各教师的备课、听课、批改作业的情况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做到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改革以适应我校学生实际为宗旨,探索适合学生实际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作为本学期教学的课堂教学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理念的更新。从而做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加强年级组集体备课的教研活动,强化教研功能。

  各年级组由备课组长负责继续实行集体备课制,备课组长要把好本组的教学质量关,每位教师应明确树立集体质量意识,切实做好备课过程中的各个细节,充分发挥年级组的集体智慧,备出优质课,特色课,全力打造实用课。共同探讨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的教学模式;同时注重发挥每位教师各自的教学特色和风格。

  5、加快培养青年教师的步伐,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把观摩课活动、师徒结对活动当作培养青年骨干教师的途径,并作为教研组的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工作来抓,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校内公开课活动要以青年教师为主,让他们在习惯于上公开课的前提下帮助他们提高上公开课的水平。一阶段下来从他们当中选出代表参加青年教师教学风采大赛活动、与兄弟学校共同教研活动等,进行较高层次的锻炼。

  6、加强质量监测,及时反馈,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安排的常规考试,试卷命题、批改等工作,由各年级组长负责工作安排,全组教师齐心协力完成任务,并认真地做好试卷分析,为下一步教学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7、认真开展课题研究,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进一步发挥教研组功能,组内教师积极参与小课题研究,并协助学校教研室搞好专题研究活动。在本组内,开展业务学习活动,每次活动确定主题和中心发言人,主题的确定切忌大而虚,倡导小而实,真正起到为教学服务的作用;中心发言人要做精心的准备,然后大家一起探讨、交流,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8、配合教导处、做好一切教学科研工作。

  配合教导处、督促本组教师开展教学教研各项活动。做积极、上进、好学的教研团队。

5.初中数学教研计划怎么写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数学组教研工作将围绕我校开展的教学开放周活动,以课程改革实验为主线,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优秀率、合格率为重点,认真搞好教学研究、扎实有效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学生共同发展。切实加强教研组建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总结经验,发挥优势,改进不足,聚集全组教师的工作力和创造力,努力使我数学教研组在有朝气、有创新精神、团结奋进的基础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因此特结合本组的实际,制定本学期的教研组工作计划。

  二、本学期主要工作:

  (一)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1、按教务处统一部署,开学初组织本组教师认真学习数学教学的新课程标准。组织学科教师围绕新教材认真讨论,将学习所得用以指导教学工作。

  2、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坚持业务学习,组织全组教师根据九年级教材特点,讨论教材教法,相互交流经验互相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二)加强教研组的常规管理。

  经常深入备课组,了解、检查本组的教学工作情况。开学初,期中以及期末对各教师的备课、听课、批改作业的情况进行检查一次,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提高教研质量,切实开展校本教研。

  以学校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切实组织好常规教研,理论学习,说、讲、评要有实效,各备课组要发挥备课组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坚持集体备课,充分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让每个教师的聪明才智融汇到教案和教学中。在常规教学中使全组达到统一进度,集体备课,根据各班不同情况编写教案,布置练习,统一考试。坚持每周一次的备课教研,重点研究教材,教法,备课,练习,考试和评点。按学校要求,每次教研会,须有主讲并做好会议记录,以存资料,以备检查。提倡相互听课,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达到以老带新,以能带新,共同提高的目的。听课节数按学校要求。每位教师要上一堂公开课,听课后认真评议,就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的渗透提出反思。

  (四)加强资料建设。

  我备课组要编写或选用符合我校实际,课堂适应,学生欢迎的上课资料和训练检测资料。九年级要完成九年级全年大部份教学任务以及第一轮、第二轮复习资料的准备工作。各年级单元考试、综合考试要求既针对中考,又符合学生实际。以学生为中心,以考纲为重点,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前提,以适应中考变化为目的。要摸索出适应学生实际的小单元检测资料,电脑备份,以便选用,资源共享。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抽空将平时教学心得记录下来,形成文字材料,为自己和本组积累教学财富。

  (五)开展课题研究

  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教育。学习态度的好坏,关系到学习是否主动,是否刻苦,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而学习方法的好坏,关系到学习是否有成效,教师既要向学生教方法,又要指导学生自己总结积累方法。要把立足点放在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探究学习中来。要注意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在教改方向上,九年级主要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试能力上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重点是把学生尽快地引上正轨,同时进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实验。以培养优生和缩小后进生作为教改的突破口,关注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用鼓励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赞赏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鼓励各位教师根据所教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实际,确立自己的教改课题。

  (六)继续开展培优辅差第二课堂活动

  对于较好的年段三分之一的学生,组织每周一次的提高辅导,定员、定时、定内容。对于学困生,各班根据每次小单元考情况,及时对学困生进行补缺漏,细水长流。总之我们教研组要多进行合作交流,发挥整体效能。教师间要建立积极互助的伙伴关系,加强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分享教学资源,形成教研合力,以便尽快提高教研组整体教学水平。

相关推荐

2022初中数学教案设计万能模板

  为了顺利的开展教学工作,老师们在上课前通常会准备教案,那么初中数学的教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2022初中数学教案设计万能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2初中数学教案设计万能模板(一)   一、 教学目的   1.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体会到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2.使学生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3.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    二、重点、难点   1.重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2.难点:弄清题意,找出“相等关系”。   三、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一本笔记本1.2元。小红有6元钱,那么她最多能买到几本这样的笔记本呢?   解:设小红能买到工本笔记本,那么根据题意,得1.2x=6;   因为1.2×5=6,所以小红能买到5本笔记本。   2、新授   问题1:某校初中一年级328名师生乘车外出春游,已有2辆校车可以乘坐64人,还需租用44座的客车多少辆?(让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再作讲评)   算术法:(328-64)÷44=264÷44=6(辆)   列方程:设需要租用x辆客车,可得:   44x+64=328(1)   解这个方程,就能得到所求的结果。   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试试看?   问题2:在课外活动中,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年龄大多是13岁,就问同学:“我今年45岁,几年以后你们的年龄是我年龄的三分之一?”   通过分析,列出方程:13+x=(45+x)   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你能否从小敏同学的解法中得到启发?   把x=3代人方程(2),左边=13+3=16,右边=(45+3)=×48=16,   因为左边=右边,所以x=3就是这个方程的解。   这种通过试验的方法得出方程的解,这也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也可以据此检验一下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   问:若把例2中的“三分之一”改为“二分之一”,那么答案是多少?动手试一试,大家发现了什么问题?   同样,用检验的方法也很难得到方程的解,因为这里x的值很大。另外,有的方程的解不一定是整数,该从何试起?如何试验根本无法人手,又该怎么办?   3、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3页练习1、2。   4、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怎样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谈谈你的学习体会。   5、作业   教科书第3页,习题6.1第1、3题。   2022初中数学教案设计万能模板(二)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2、理解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的特征和相关的性质。   3、弄清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别与联系。   4、掌握直线的平移法则简单应用。   5、能应用本章的基础知识熟练地解决数学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构建比较系统的函数知识体系。   难点:对直线的平移法则的理解,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三、教学过程:   1、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一次函数:一般地,若y=kx+b(其中k,b为常数且k≠0),那么y是一次函数。   正比例函数:对于 y=kx+b,当b=0, k≠0时,有y=kx,此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k为正比例系数。   2、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别与联系:   (1)从解析式看:y=kx+b(k≠0,b是常数)是一次函数;而y=kx(k≠0,b=0)是正比例函数,显然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一次函数是正比例函数的推广。   (2)从图象看: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而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过点(0,b)且与y=kx平行的一条直线。   基础训练:   1、写出一个图象经过点(1,— 3)的函数解析式为:   2、直线y=—2X—2不经过第 象限,y随x的增大而:   3、如果P(2,k)在直线y=2x+2上,那么点P到x轴的距离是:   4、已知正比例函数 y =(3k—1)x,若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k是:   5、过点(0,2)且与直线y=3x平行的直线是:   6、若正比例函数y =(1—2m)x 的图像过点A(x1,y1)和点B(x2,y2)当x1y2,则m的取值范围是:   7、若y—2与x—2成正比例,当x=—2时,y=4,则x= 时,y = —4。   8、直线y=— 5x+b与直线y=x—3都交y轴上同一点,则b的值为 。   9、已知圆O的半径为1,过点A(2,0)的直线切圆O于点B,交y轴于点C。   (1)求线段AB的长。   (2)求直线AC的解析式。   2022初中数学教案设计万能模板(三)    一、教材内容   xx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负数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   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二)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   ①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1.8千克。   ④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   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3)展示交流   2.认识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   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是正号。   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我们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6)。其实,过去我们认识的很多数都是正数。   (2)试一试   请你用正、负数来表示出其它几组相反意义的量。   写完后,交流、检查。   3.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1)说一说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教学例2。)   (2)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来表示。   ①同桌交流。   ②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这样的正、负数能写完吗?(板书:……)   强调指出:像过去我们熟悉的这些整数、小数、分数等都是正数,也叫正整数、正小数、正分数;在它们的前面添上负号,就成了负整数、负小数、负分数,统称负数。   4.练一练   读一读,填一填。   5.出示课题   同学们,想一想,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认识了哪位新朋友?你能为今天的数学课定一个课题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选择板书课题:认识负数。   2022初中数学教案设计万能模板(四)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2、学会求出某二元一次方程的几个解和检验某对数值是否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3、学会把二元一次方程中的一个未知数用另一个未知数的一次式来表示;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并渗透进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难点: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其实质是解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通过与一元一次方程的比较,加强学生的类比的思想方法;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认识数学是根据实际的需要而产生发展的观点。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新闻链接:x70岁以上老人可领取生活补助。   得到方程:80a+150b=902880、   2、新课教学:   引导学生观察方程80a+150b=902880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异同?   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做一做:   (1)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①小明去看望奶奶,买了5kg苹果和3kg梨共花去23元,分别求苹果和梨的单价、设苹果的单价x元/kg,梨的单价y元/kg;   ②在高速公路上,一辆轿车行驶2时的路程比一辆卡车行驶3时的路程还多20千米,如果设轿车的速度是a千米/小时,卡车的速度是b千米/小时,可得方程:   (2)课本P80练习2、判定哪些式子是二元一次方程方程。   合作学习:   活动背景爱心满人间——记求是中学“关爱老人”志愿者活动。   问题:参加活动的36名志愿者,分为劳动组和文艺组,其中劳动组每组3人,文艺组每组6人、团支书拟安排8个劳动组,2个文艺组,单从人数上考虑,此方案是否可行?为什么?把x=8,y=2代入二元一次方程3x+6y=36,看看左右两边有没有相等?由学生检验得出代入方程后,能使方程两边相等、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并提出注意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书写方法。   3、合作学习:   给定方程x+2y=8,男同学给出y(x取绝对值小于10的整数)的值,女同学马上给出对应的x的值;接下来男女同学互换、(比一比哪位同学反应快)请算的最快最准确的同学讲他的计算方法、提问:给出x的值,计算y的值时,y的系数为多少时,计算y最为简便?   出示例题:已知二元一次方程x+2y=8。   (1)用关于y的代数式表示x;   (2)用关于x的代数式表示y;   (3)求当x=2,0,—3时,对应的y的值,并写出方程x+2y=8的三个解。   (当用含x的一次式来表示y后,再请同学做游戏,让同学体会一下计算的速度是否要快)   4、课堂练习:   (1)已知:5xm—2yn=4是二元一次方程,则m+n=;   (2)二元一次方程2x—y=3中,方程可变形为y=当x=2时,y=;   5、你能解决吗?   小红到邮局给远在农村的爷爷寄挂号信,需要邮资3元8角、小红有票额为6角和8角的邮票若干张,问各需要多少张这两种面额的邮票?说说你的方案。   6、课堂小结:   (1)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注意书写格式);   (2)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定性和相关性;   (3)会把二元一次方程化为用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   7、布置作业:   略。   2022初中数学教案设计万能模板(五)    教学目标:   1、了解公式的意义,使学生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概括的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公式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    教学建议:   一、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具体例子了解公式、应用公式。   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并抽象为具体的公式,要注意从中反应出来的归纳的思想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   人们从一些实际问题中抽象出许多常用的、基本的数量关系,往往写成公式,以便应用。如本课中梯形、圆的面积公式。应用这些公式时,首先要弄清楚公式中的字母所表示的意义,以及这些字母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就可以利用公式由已知数求出所需的未知数。具体计算时,就是求代数式的值了。有的公式,可以借助运算推导出来;有的公式,则可以通过实验,从得到的反映数量关系的一些数据(如数据表)出发,用数学方法归纳出来。用这些抽象出的具有一般性的公式解决一些问题,会给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带来很多方便。   三、知识结构   本节一开始首先概述了一些常见的公式,接着三道例题循序渐进的讲解了公式的直接应用、公式的先推导后应用以及通过观察归纳推导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整节内容渗透了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的辨证思想。   四、教法建议   1、对于给定的可以直接应用的公式,首先在给出具体例子的前提下,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清晰地认识公式中每一个字母、数字的意义,以及这些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具体例子的基础上,使学生参与挖倔其中蕴涵的思想,明确公式的应用具有普遍性,达到对公式的灵活应用。   2、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认识有时问题的解决并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套,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尝试探求数量之间的关系,在已有公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具体运算推导新公式。   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应观察哪些量是不变的,哪些量是变化的,明确数量之间的对应变化规律,依据规律列出公式,再根据公式进一步地解决问题。这种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认识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能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理解公式与代数式的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   1、利用数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利用已知的公式推导新公式的能力。   (三)教育渗透点   数学来源于生产实践,又反过来服务于生产实践。   (四)美育渗透点   数学公式是用简洁的数学形式来阐明自然规定,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了色彩斑斓的多种数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公式的简洁美。   二、学法引导   1、数学方法:引导发现法,以复习提问小学里学过的公式为基础、突破难点。   2、学生学法:观察→分析→推导→计算。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利用旧公式推导出新的图形的计算公式。   2、难点:同重点。   3、疑点:把要求的图形如何分解成已经熟悉的图形的和或差。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者投影显示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图形,学生思考,师生共同完成例1解答;教者启发学生求图形的面积,师生总结求图形面积的公式。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景,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代数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有很多应用,公式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在小学里学过许多公式,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公式,教法说明,让学生一开始就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后面利用公式计算感到不生疏。   在学生说出几个公式后,师提出本节课我们应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研究如何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公式   师:小学里学过哪些面积公式?   板书:S=ah   (出示投影1)解释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   【教法说明】让学生感知用割补法求图形的面积。
2023-09-01 07:55:361

如何进行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设计?

数学概念,就是事物在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本质属性,是人们通过实践,从数学所研究的对象的许多属性中,抽出其本质属性概括而形成的。它是进行数学推理、判断的依据,是建立数学定理、法则、公式的基础,也是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出发点。目前部分教师的概念教学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开门见山,教师直接给出定义,归纳注意事项、举例让学生反复练习;(二)认为概念教学 = 解题教学,所以通过大容量训练,使学生逐步认识概念; (三)创设情境,但情境的选择并不能揭示概念的本质,只是为了设计情境而刻意安排的,让人感到前后不够协调;(四)注意到让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但在概念的分析过程中,缺乏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总感觉每个概念都是孤零零的,没有形成系统。这些模式的教学,其效果往往事倍功半,耗费学生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知识掌握的一知半解,吃夹生饭,对问题的解决,依靠简单的机械模仿,所有的训练都游离在知识的表层甚至知识之外。概念的课堂教学大致经历以下几个环节:概念的引入、概念的生成、概念的剖析及辨析、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概念应用举例、概念的巩固练习。下面结合实例就其中关键环节谈谈在设计时的注意事项:1. 联系概念的现实原理引入新概念。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有关实物、模型、图示等,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概念,理解概念的实际内容,搞清楚这些概念是从什么问题上提出来的。2. 从具体到抽象引入新概念。 数学概念有具体性和抽象性双重特性。在教学中就可以从它具体性的一面入手,使学生形成抽象的数学概念。3. 用类比的方法引入概念。 类比不仅是一种重要形式,而且是引入新概念的重要方法。
2023-09-01 07:55:461

初中数学《完全平方公式》教学设计【三篇】

【 #教案# 导语】总结公式的等号两边的特点,用语言表达公式的内容。通过逐层深入的练习,巩固完全平方公式两种形式的应用。 为大家准备了初中数学《完全平方公式》教学设计【三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   课题名称:完全平方公式(1)   一、内容简介   本节课的主题: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计算结果中总结出完全平方公式的两种形式。   关键信息:   1、以教材作为出发点,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引导学生体会、参与科学探究过程。首先提出等号左边的两个相乘的多项式和等号右边得出的三项有什么关系。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对可能的答案做出假设与猜想,并通过多次的检验,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通过收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2、用标准的数学语言得出结论,使学生感受科学的严谨,启迪学习态度和方法。   二、学习者分析:   1、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①同类项的定义。   ②合并同类项法则   ③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   2、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   在学习完全平方公式之前,学生已经能够整理出公式的右边形式。这节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等号的左边形式和右边形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公式的应用方法。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力能力。   2、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知识与技能: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   数、实数、代数式、防城、不等式、函数;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代数式、防城、不等式、函数等进行描述。   (四)解决问题:能结合具体情景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尝试从不同   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五)情感与态度: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   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   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   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当学生迷路的时   候,教师不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2、采用“问题情景—探究交流—得出结论—强化训练”的模式   展开教学。   3、教学评价方式:   (1)通过课堂观察,关注学生在观察、总结、训练等活动中的主   动参与程度与合作交流意识,及时给与鼓励、强化、指导和矫正。   (2)通过判断和举例,给学生更多机会,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   揭示思维过程和反馈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使老师可以及时诊断学情,调查教学。   (3)通过课后访谈和作业分析,及时查漏补缺,确保达到预期的   教学效果。   五、教学媒体:多媒体六、教学和活动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提出问题   [引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多项式乘多项式法则和合并同类项法则,通过运算下列四个小题,你能总结出结果与多项式中两个单项式的关系吗?   (2m+3n)2=_______________,(-2m-3n)2=______________,   (2m-3n)2=_______________,(-2m+3n)2=_______________。   〈二〉、分析问题   1、[学生回答]分组交流、讨论   (2m+3n)2=4m2+12mn+9n2,(-2m-3n)2=4m2+12mn+9n2,   (2m-3n)2=4m2-12mn+9n2,(-2m+3n)2=4m2-12mn+9n2。   (1)原式的特点。   (2)结果的项数特点。   (3)三项系数的特点(特别是符号的特点)。   (4)三项与原多项式中两个单项式的关系。   2、[学生回答]总结完全平方公式的语言描述:   两数和的平方,等于它们平方的和,加上它们乘积的两倍;   两数差的平方,等于它们平方的和,减去它们乘积的两倍。   3、[学生回答]完全平方公式的数学表达式:   (a+b)2=a2+2ab+b2;   (a-b)2=a2-2ab+b2.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口答:(抢答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m+n)2=____________,(m-n)2=_______________,   (-m+n)2=____________,(-m-n)2=______________,   (a+3)2=______________,(-c+5)2=______________,   (-7-a)2=______________,(0.5-a)2=______________.   2、判断:   ()①(a-2b)2=a2-2ab+b2   ()②(2m+n)2=2m2+4mn+n2   ()③(-n-3m)2=n2-6mn+9m2   ()④(5a+0.2b)2=25a2+5ab+0.4b2   ()⑤(5a-0.2b)2=5a2-5ab+0.04b2   ()⑥(-a-2b)2=(a+2b)2   ()⑦(2a-4b)2=(4a-2b)2   ()⑧(-5m+n)2=(-n+5m)2   3、小试牛刀   ①(x+y)2=______________;②(-y-x)2=_______________;   ③(2x+3)2=_____________;④(3a-2)2=_______________;   ⑤(2x+3y)2=____________;⑥(4x-5y)2=______________;   ⑦(0.5m+n)2=___________;⑧(a-0.6b)2=_____________.   〈四〉、[学生小结]   你认为完全平方公式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那些问题?   (1)公式右边共有3项。   (2)两个平方项符号永远为正。   (3)中间项的符号由等号左边的两项符号是否相同决定。   (4)中间项是等号左边两项乘积的2倍。   〈五〉、冒险岛:   (1)(-3a+2b)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2m)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5m+2n)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5a-1/2b)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mn+3)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a2b-0.2)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xy2-3x2y)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n3-3m3)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学生自我评价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悟?   本节课,我们自己通过计算、分析结果,总结出了完全平方公式。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同学们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团结协作共同取得了进步。   〈七〉[作业]P34随堂练习P36习题    篇二   总体说明:   完全平方公式则是对多项式乘法中出现的较为特殊的算式的一种归纳、总结.同时,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是初中数学中运用推理方法进行代数式恒等变形的开端,通过完全平方公式的学习对简化某些整式的运算、培养学生的求简意识有较大好处.而且完全平方公式是后继学习的必备基础,不仅对学生提高运算速度、准确率有较大作用,更是以后学习分解因式、分式运算、解一元二次方程以及二次函数的恒等变形的重要基础,同时也具有培养学生逐渐养成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的作用.因此学好完全平方公式对于代数知识的后继学习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本节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整式的运算》的第8小节,占两个课时,这是第一课时,它主要让学生经历探索与推导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符号感与推理能力,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数学中的作用.   一、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的技能基础:学生通过对本章前几节课的学习,已经学习了整式的概念、整式的加减、幂的运算、整式的乘法、平方差公式,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平方差公式一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探索和应用的过程,获得了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了一定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同时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很多探究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独立探究意识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   (2)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背景.   数学能力:   (1)由学生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与推理能力.   (2)发展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情感与态度:   将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暴露出来进行分析,避免形成教学上的“相异构想”.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   2、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1、消除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避免形成“相异构想”;   2、完全平方公式结构的认知及正确应用.   四、教学设计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十一个教学环节:学生练习、暴露问题——验证——推广到一般情况,形成公式——数形结合——进一步拓广——总结口诀——公式应用——学生反馈——学生PK——学生反思——巩固练习.   第一环节:学生练习、暴露问题   活动内容:计算:(a+2)2   设想学生的做法有以下几种可能:   ①(a+2)2=a2+22   ②(a+2)2=a2+2a+22   ③正确做法;   针对这几种结果都将a=1代入计算,得出①②都是错误的,但③的做法是否一定正确呢?怎么验证?   活动目的:在很多学生的头脑中,认为两数和的完全平方与两数的平方和等同,即:   (a+2)2=a2+22,如果不将这种定式思维*,就很难建立起一个正确的概念;这一环节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的这种错误或其它错误充分暴露出来,并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原有的定式思维是错误的,为下一步构建新的思维模式埋下伏笔.   第二环节:验证(a+2)2=a2–4a+22   活动内容:(a+2)2=(a+2)u2022(a+2)=a2+2a+2a+22   活动目的:在前一环节已经打破了学生的原有的思维定式的基础上,给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方法,避免形成“相异构想”.   第三环节:推广到一般情况,形成公式   活动内容:(a+b)2=(a+b)(a+b)=a2+ab+ab+b2=a2+2ab+b2   活动目的: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过程,体验到发现的快乐.   第四环节:数形结合   活动内容:设问:在多项式的乘法中,很多公式都都可以用几何图形进行解释,那么完全平方公式怎样用几何图形解释呢?   展示动画,用几何图形诠释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意义.   学生思考: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来诠释完全平方公式?(课后思考)   活动目的: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与形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数与形是可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第五环节:进一步拓广   活动内容:推导两数差的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   方法1:(a–b)2=(a–b)(a–b)=a2–ab–ab+b2=a2–2ab+b2   方法2:(a–b)2=[a+(–b)]2=a2+2a(–b)+(–b)2=a2–2ab+b2   活动目的:让学生经历由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拓广到两数差的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体会到符号差异带来的结果差异,由第二种推导方法体会到两数差的完全平方公式是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   第六环节:总结口诀、认识特征   活动内容:比较两个公式的共同点与不同点:(a+b)2=a2+2ab+b2   (a–b)2=a2–2ab+b2   特征:①左边都是一个二项式的完全平方,两者仅有一个符号不同;右边都是二次三项式,其中第一、三项是公式左边二项式中每一项的平方,中间一项是左边二项式中两项乘积的两倍,两者也仅一个符号不同;   ②公式中的a、b可以是任意一个代数式(数、字母、单项式、多项式)   口诀:首平方,尾平方,首尾相乘的两倍在中央.   活动目的:认识完全平方公式的特征,总结出完全平方公式的口诀,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避免学生在应用该公式中出现错误.   第七环节:公式应用   活动内容:例:计算:①(2x–3)2;②(4x+)2   解:①(2x–3)2=(2x)2–2u2022(2x)u20223+32=4x2–12x+9   ②(4x+)2=(4x)2+2u2022u2022u2022u2022u2022(4x)()+()2=16x2+2xy+   活动目的:在前几个环节中,学生对完全平方公式已经有了感性认识,通过本环节的讲解以及下一环节的练习,使学生逐步经历认识——模仿——再认识.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   第八环节:随堂练习   活动内容:计算:①;②;③(n+1)2–n2   活动目的:通过学生的反馈练习,使教师能全面了解学生对完全平方公式的理解是否到位,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是否得当,以便教师能及时地进行查缺补漏.   第九环节:学生PK   活动内容:每个学生各出五道完全平方公式的计算题给自己的同桌解答,比一比谁的准确性率高,速度快.   活动目的: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学生的好胜心,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完全平方公式的理解与应用.   第十环节:学生反思   活动内容: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收获1:认识了完全平方公式,并能简单应用;   收获2:了解了两数和与两数差的完全平方公式之间的差异;   收获3:感受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在数学中的作用.   活动目的:通过对一堂课的归纳与总结,巩固学生对完全平方公式的认识,体会数学思想的精妙.   第十一环节:布置作业:   课本P43习题1.13    篇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体会公式的发现和推导过程,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理解公式的本质,会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归纳、概括、猜想等探究创新能力,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并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与喜悦,树立学习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对公式的理解,包括它的推导过程、结构特点、语言表述(学生自己的语言)、几何解释.   2、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1、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及其几何解释.   2、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点及其应用.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问题1:请说出平方差公式,说说它的结构特点.   问题2:平方差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   问题3:平方差公式可用来解决什么问题,举例说明.   问题4:想一想、做一做,说出下列各式的结果.   (1)(a+b)2(2)(a-b)2   (此时,教师可让学生分别说说理由,并且不直接给出正确评价,还要继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问题情境、探究新知   一块边长为a米的正方形实验田,因需要将其边长增加b米,形成四块实验田,以种植不同的新品种.(如图)   (1)四块面积分别为:、、、;   (2)两种形式表示实验田的总面积:   ①整体看:边长为的大正方形,S=;   ②部分看:四块面积的和,S=.   总结:通过以上探索你发现了什么?   问题1:通过以上探索学习,同学们应该知道我们提出的问题4正确的结果是什么了吧?   问题2:如果还有同学不认同这个结果,我们再看下面的问题,继续探索.(a+b)2表示的意义是什么?请你用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加以验证.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提到猜想、感觉得到的不一定正确,只有再通过验证才能得出真知,但还是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发表见解,但要验证)   问题3:你能说说(a+b)2=a2+2ab+b2   这个等式的结构特点吗?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结构特点:右边是二项式(两数和)的平方,右边有三项,是两数的平方和加上这两数乘积的二倍)   问题4:你能根据以上等式的结构特点说出(a-b)2等于什么吗?请你再用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加以验证.   总结:我们把(a+b)2=a2+2ab+b2(a–b)2=a2–2ab+b2称为完全平方公式.   问题:①这两个公式有何相同点与不同点?②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这两个公式吗?   语言描述: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数积的2倍.   强化记忆:首平方,尾平方,首尾二倍放中央,和是加来差是减.   三、例题讲解,巩固新知   例1: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2x-3)2(2)(4x+5y)2(3)(mn-a)2   解:(2x-3)2=(2x)2-2o(2x)o3+32   =4x2-12x+9   (4x+5y)2=(4x)2+2o(4x)o(5y)+(5y)2   =16x2+40xy+25y2   (mn-a)2=(mn)2-2o(mn)oa+a2   =m2n2-2mna+a2   交流总结: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的一般步骤   (1)确定首、尾,分别平方;   (2)确定中间系数与符号,得到结果.   四、练习巩固   练习1: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练习2: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练习3:   (练习可采用多种形式,学生上黑板板演,师生共同评价.也可学生独立完成后,学生互相批改,力求使学生对公式完全掌握,如有学生出现问题,学生、教师应及时帮助.)   五、变式练习   六、畅谈收获,归纳总结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的完全平方公式.   2、我们在运用公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公式中的字母a、b可以是任意代数式;   (2)公式的结果有三项,不要漏项和写错符号;   (3)可能出现①②这样的错误.也不要与平方差公式混在一起.   七、作业设置
2023-09-01 07:55:541

如何进行初中数学学科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设计的意义 教学设计是我们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大家都知道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做一个设计,有一个设计就会使我们做的更加主动。 单元设计,首先什么是单元,比如说一章,比如说一个模块,比如一个模块里的一块面,比如说一元二次方程这章,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一个完整的内容来进行设计。当然,也可以做跨章节的内容的教学设计。比如说一次函数,我们可以把一次函数这章分为三块,一块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知识初步,一块是一次函数的知识,第三块是反比例函数的内容。函数知识是初中的一个重点,怎么样对这些进行教学设计,我们有一个整体的思考非常重要。 另外,老师应该能够关注关于方法和能力方面的单元教学设计。比如计算,我们就可以考虑一下,作为一个计算能力,在初一、二年级里,怎么样进行设计。使得我们的学生从小学的水平,能够有一个明显的提升。我们可以分析一下,支持计算能力的,在课程中有哪些载体。然后在这些载体中,应该如何帮助学生提升他的计算能力。所以我想这样的一些思考,都是单元教学的设计的很重要的内容,与我们传统单元的教学设计的内容,需要开拓一点,视野开拓一点。在单元教学设计,有一个,或者有两个核心的主题词,第一个是整体,第二个是效率。 我觉得做好单元教学设计,会使你知道在什么时候,我讲到什么程度,我后面还会对这件事情有所解释的。当然现在对单元教学设计的思考范围还是更大一些。比如对有一些概念,比如说弧度的概念,我们也可以对他有一个单元的思考。因为绝不是说讲弧度的定义的时候,才会涉及到弧度。只能这样就无法向学生解释清楚为什么加人弧度概念等等,所以我们应该以一个整体的观点来思考我们整体的教学。这样会提高教学效率。 二.单元教学设计的含义 单元教学设计:对教材中的章或单元等相对完整、综合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一课时教学设计:对适合在一节课内实施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三.单元教学设计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1)以单元或章为单位,体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2)体现单元学习的完整性 (3)体现单元学习的层次性 (4)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教师主导、学生探究相结合 (5)注重单元内容的综合运用 (6)提供评价方法及模板…… 四.如何进行单元教学设计 (1)基本结构框架 (2)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要充分考虑本学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里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充分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的实质;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4.学生分析:习惯、态度、对学过内容的掌握 5.教材分析 (1)教材分了17个学时讲授,2个学时复习,写出具体课时安排 (2)可能遇到问题 6.教学设计的一些问题 (1)什么内容以教授为主 (2)如何利用学过的知识 (3)如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利用符号语言梳理学过内容 (4)让学生总结一些好的案例:比较不同语言表述同一对象 (5)如何提示学生“实数和二次根式”在后面学习中的作用 (6)“实数和二次根式”将伴随学生经历从初中到高中学习的过渡,在教学设计中关注以下问题:①学生的学习习惯;②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③帮助学生梳理学习过的内容 7.教学反思、总结 (1)收集一些教学案例 (2)与自己教学比较 (3)完成一个总结 (4)修订自己的教学设计
2023-09-01 07:56:321

初中数学课教案

  反比例函数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对正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的复习和对比,也是以后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本课时的学习是学生对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一个再知的过程,由于初二学生是首次接触双曲线这种函数图象,所以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征,让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有一个形象和直观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二期课改“以学生为主体,激活课堂气氛,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精神。在教学设计上,我设想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在掌握反比例函数相关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   因此把教学目标确定为:1.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够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学会用描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掌握图象的特征以及由函数图象得到的函数性质。2.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思考及想象,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综合能力。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本堂课的重点是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图象特征以及函数的性质;   难点则是如何抓住特征准确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并制作了能动态演示函数图象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亲手操作,积极参与并主动探索函数性质,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四、教学方法   鉴于教材特点及初二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设想采用问题教学法   和对比教学法,用层层推进的提问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主动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同时注意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减少学生对新概念接受的困难,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时间。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多观察,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组织学生参与“探究——讨论——交流——总结”的学习活动过程,同时在教学中,还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师生的共同活动中启发学生,让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   五、学法指导   本堂课立足于学生的“学”,要求学生多动手,多观察,从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分析、   对比、归纳的思想方法。在对比和讨论中让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去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上要采用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方法组织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体会参与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感知数学的奇妙。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反函数解析式   练习1:写出下列各题的关系式:   (1)正方形的周长C和它的一边的长a之间的关系   (2)运动会的田径比赛中,运动员小王的平均速度是8米/秒,他所跑过的路程s和所用时间t之间的关系   (3)矩形的面积为10时,它的长x和宽y之间的关系   (4)王师傅要生产100个零件,他的工作效率x和工作时间t之间的关系   问题1:请大家判断一下,在我们写出来的这些关系式中哪些是正比例函数?   问题1主要是复习正比例函数的定义,为后面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给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打下基础。   问题2:那么请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其余两个函数关系式有什么共同点吗?   通过问题2来引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请学生对比正比例函数的定   义来给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这不仅有助于对旧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对比和探究能力。   例题1:已知变量y与x成反比例,且当x=2时,y=9   (1)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2)当x=3.5时,求y的值   (3)当y=5时,求x的值   通过对例1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如何根据已知条件来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在   解题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在求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时用到的“待定系数法”,先设反比例函数为,再把相应的x,y值代入求出k,k值的确定,函数解析式也就确定了。   课堂练习:已知x与y成反比例,根据以下条件,求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1)x=2,y=3(2)x=,y=   通过此题,对学生掌握如何根据已知条件去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的学习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反馈。   (二)探究学习1——函数图象的画法   问题3:如何画出正比例函数的图象?   通过问题3来复习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主要分为列表、描点、连线三个步骤,为学习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画法打下基础。   问题4: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应该怎样去画呢?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仿照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的画法。   设想的教学设计是:   (1)引导学生运用在画正比例函数图象中所学到的方法,分小组讨论尝试,采用列表、描点、连线的方法画出函数和的图象;   (2)老师边巡视,边指导,用实物投影仪反映一些学生在函数图象中出现的典型错误,和学生一起找出错误的地方,分析原因;   (3)随后老师在黑板上演示画好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步骤,展示正确的函数图象,引导学生观察其图象特征(双曲线有两个分支)。   初二学生是首次接触到双曲线这种比较特殊函数图象,设想学生可能会在下面几个环节中出错:   (1)在“列表”这一环节   在取点时学生可能会取零,在这里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代数的方法得出x不能为零。也可能由于在取点时的不恰当,导致函数图象的不完整、不对称。在这里应该要指导学生在列表时,自变量x的取值可以选取绝对值相等而符号相反的数,相应的就得到绝对相等而符号相反的对应的函数值,这样可以简化计算的手续,又便于在坐标平面内找到点。   (2)在“连线”这一环节   学生画的点与点之间连线可能会有端点,未能用光滑的线条连接。因而在这里要特别要强调在将所选取的点连结时,应该是“光滑曲线”,为以后学习二次函数的图像打下基础。为了使函数图象清晰明显,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尽量选取较多的自变量x的值和对应的函数值y,以便在坐标平面内得到较多的“点”,画出曲线。   从而引导学生画出正确的函数图象。   (3)图象与x轴或y轴相交   在这里我认为可以埋下一个伏笔,给学生留下一个悬念,为后面学习函数的性质打下基础。   需要说明的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学习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不过,尽管多媒体的演示既快又准确,我认为在学生第学画反比例函数图象的过程中,老师还是应该在黑板上认真示范画出图象的每一个步骤,毕竟多媒体还是不能替代我们平时老师在黑板上板书。   巩固练习:画出函数和的图象   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再次动手画出函数图象,改正在初次画图象时出现在一些问题。老师使用函数图象的课件,用屏幕显示的函数图象验证学生画出的函数图象的准确性。   (三)探究学习2——函数图象性质   1、图象的分布情况   问题5:请大家回忆一下正比例函数的分布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提出问题5主要是起到巩固复习,为引导学生学习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分布情况打下基础。   问题6:观察刚才所画的图象我们发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有两个分支,那么它的分布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   在这一环节中的设计:   (1)引导学生对比正比例函数图象的分布,启发他们主动探索反比例函数的分布情况,给学生充分考虑的时间;   (2)充分运用多媒体的优势进行教学,使用函数图象的课件试着任意输入几个k的值,观察函数图象的不同分布,观察函数图象的动态演变过程。把不同的函数图象集中到一个屏幕中,便于学生对比和探究。学生通过观察及对比,对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分布与k的关系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3)组织小组讨论来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一条性质:当k>0时,函数图象的两支分别在第一、三象限内;当k<0时,函数图象的两支分别在第二、四象限内。   2、图象的变化情况   问题7:正比例函数图象的变化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提出问题7主要是起到巩固复习,为引导学生学习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变化情况打下基础。   问题8: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否也具有这样的性质呢?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是:   (1)回顾反比例函数和的图象,通过实际观察;   (2)根据解析式对x进行取值,比较x在取不同值时函数值的变化情况;   (3)电脑演示及学生小组讨论,请学生给出结论。即这个问题必须分成两种情况讨论即当k>0时,自变量x逐渐增大时,y的值则随着逐渐减小;当k<0时,自变量x逐渐增大时,y的值也随着逐渐增大。   (4)对于学生做出的结论,老师应该要给予肯定,同时可以提出:有没有同学需要补充的呢?若没有,则可以举例:当k>0,分别比较在第三象限x=-2,第一象限x=2时的y的值的大小,则以上性质是否依然成立?学生的回答应该是:不成立。这时老师再请学生做小结:必须限定在每一个象限内,才有以上性质成立。   问题9:当函数图象的两个分支无限延伸时,它与x轴、y轴相交吗?为什么?   在这个环节中,可以结合刚才学生所画的错误图象,引导学生可以通过代数的方法分析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由分母不能为零,得x不能为零。由k≠0,得y必不为零,从而验证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当两个分支无限延伸时,可以无限地逼近x轴、y轴,但永远不会与两轴相交。随即强调画图时要注意准确性。   (四)备用思考题   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求a的取值范围   2、   (1)当m为何值时,y是x的正比例函数   (2)当m为何值时,y是x的反比例函数   (五)小结:   《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材北师大版七年级第二章第一节《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勾股定理是几何中几个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数量关系。它在数学的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在现时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作用。学生通过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勾股定理,并能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及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感受数形结合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爱国热情,让学生体验自己努力得到结论的成就感,体验数学充满探索和创造,体验数学的美感,从而了解数学,喜欢数学.   (三)教学重点:经历探索及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并能用它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面积法(拼图法)发现勾股定理。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办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索、在探索中领悟、在领悟中理解.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归纳、猜想和推理的能力.他们在小学已学习了一些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包括割补、拼接),但运用面积法和割补思想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另外,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较高,课堂活动参与较主动,但合作交流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教法分析:结合七年级学生和本节教材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巩固”的模式,选择引导探索法。把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亲身观察,大胆猜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过程。   学法分析: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2.实验操作,模型构建3.回归生活,应用新知   4.知识拓展,巩固深化5.感悟收获,布置作业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图片欣赏勾股定理数形图1955年希腊发行美丽的勾股树2002年国际数学的一枚纪念邮票大会会标设计意图:通过图形欣赏,感受数学美,感受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   (2)某楼房三楼失火,消防队员赶来救火,了解到每层楼高3米,消防队员取来6.5米长的云梯,如果梯子的底部离墙基的距离是2.5米,请问消防队员能否进入三楼灭火?   设计意图: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引入新课,反映了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产生于人的需要,也体现了知识的发生过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从而引出下面的环节.   二、实验操作模型构建   1.等腰直角三角形(数格子)   2.一般直角三角形(割补)   问题一:对于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Ⅰ、Ⅱ、Ⅲ的面积有何关系?   设计意图:这样做利于学生参与探索,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问题二:对于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正方形Ⅰ、Ⅱ、Ⅲ的面积也有这个关系吗?(割补法是本节的难点,组织学生合作交流)   设计意图:不仅有利于突破难点,而且为归纳结论打下基础,让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通过以上实验归纳总结勾股定理.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归纳出勾股定理的雏形,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同时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验了从特殊——一般的认知规律.   三.回归生活应用新知   让学生解决开头情景中的问题,前呼后应,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增加学以致用的乐趣和信心.   四、知识拓展巩固深化   基础题,情境题,探索题.   设计意图:给出一组题目,分三个梯度,由浅入深层层练习,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知识的运用得到升华.   基础题: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长为3,斜边为5,另一直角边长为X,你可以根据条件提出多少个数学问题?你能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吗?   设计意图:这道题立足于双基.通过学生自己创设情境,锻炼了发散思维.   情境题:小明妈妈买了一部29英寸(74厘米)的电视机.小明量了电视机的屏幕后,发现屏幕只有58厘米长和46厘米宽,他觉得一定是售货员搞错了.你同意他的想法吗?   设计意图:增加学生的生活常识,也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   探索题:做一个长,宽,高分别为50厘米,40厘米,30厘米的木箱,一根长为70厘米的木棒能否放入,为什么?试用今天学过的知识说明。   设计意图:探索题的难度相对大了些,但教师利用教学模型和学生合作交流的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五、感悟收获布置作业: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作业:1、课本习题2.12、搜集有关勾股定理证明的资料.   板书设计探索勾股定理   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   设计说明::1.探索定理采用面积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宽松的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及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2.让学生人人参与,注重对学生活动的评价,一是学生在活动中的投入程度;二是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维水平、表达水平.   勾股定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勾股定理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是几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它揭示了一个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它可以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问题,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根据之一,在实际生活中用途很大。   教材在编写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分析、拼图等活动,使学生获得较为直观的印象;通过联系和比较,理解勾股定理,以利于正确的进行运用。   据此,制定教学目标如下:1、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及其证明。2、能够灵活地运用勾股定理及其计算。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4、通过介绍中国古代勾股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与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钻研精神。   二、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证明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四、教法和学法:教法和学法是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本课的教法和学法体现如下特点:   以自学辅导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兴趣,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操作、归纳,理解定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演示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分析、证明,使学生得到获得新知的成功感受,从而激发学生钻研新知的欲望。   五、教学程序:本节内容的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动手、动脑方面,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以古引新   1、由故事引入,3000多年前有个叫商高的人对周公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端连接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如果勾是3,股是4,那么弦等于5。这样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   2、是不是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有这个性质呢?教师要善于激疑,使学生进入乐学状态。   3、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二)初步感知理解教材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通过自学感悟理解新知,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锻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三)质疑解难讨论归纳:1、教师设疑或学生提疑。如:怎样证明勾股定理?学生通过自学,中等以上的学生基本掌握,这时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2、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要求进行拼图,观察并分析;   (1)这两个图形有什么特点?(2)你能写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吗?   (3)如何运用勾股定理?是否还有其他形式?   这时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人人参与的效果,接着全班交流。先有某一组代表发言,说明本组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组作评价和补充。教师及时进行富有启发性的点拨,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最终解决疑难。   (四)巩固练习强化提高   1、出示练习,学生分组解答,并由学生总结解题规律。课堂教学中动静结合,以免引起学生的疲劳。   2、出示例1学生试解,师生共同评价,以加深对例题的理解与运用。针对例题再次出现巩固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对练习中出现的情况可采取互评、互议的形式,在互评互议中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全班讨论的形式予以解决,以此突出教学重点。   (五)归纳总结练习反馈   引导学生对知识要点进行总结,梳理学习思路。分发自我反馈练习,学生独立完成。   本课意在创设愉悦和谐的乐学气氛,优化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间的合作,营造一种学生敢想、感说、感问的课堂气氛,让全体学生都能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教学活动,在学习中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平行四边形》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这节课主要是通过测量操作活动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并掌握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概念,初步会画出平行四边形底上的高。   说教法:新教材的引入方法与以往的不同,是采用两条等宽色带进行交叠后产生的四边形来引入平行四边形的。首先突出的是平行四边形“面”的形象,然后再到“边”(面的边缘)。教学分两两个环节。第一步是认识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观察两条互相平行的透明色带交叠出的四边形,进而观察这些四边形的特点。学生通过操作、比较、思考后发现:这些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然后引导学生小结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并给出数学记号。让学生找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的例子,一方面可以丰富对平行四边形的表象,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认识。   第二步是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平行四边形的任何一条边都可以为底边,那么从底边的对边上的一点出发做底边的垂线,该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就是该底边上的高。然而“高”的概念对学生来说不容易建立,以为学生在生活经验中的高,往往是身高、树高、塔高等,指的是直立于地面上的对象的高度,隐含着垂直的定义。因此教材中,我从垂线这一概念引入,再通过垂线段建立起高的概念,同时进行操作观察,这些高的位置与关系。从中得出:同一底边上可以画出无数条高,这些高的长度都相等,但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只要作一条高就可以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如形外高的操作,或者底不是水平方向的怎样操作高等,从而拓宽了学生对平面图形中“高”的认识。   19.1平行四边形   [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行四边形。2、掌握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概念,并初步会画出平行四边形底上对应的高。   [过程与方法]   [情感目标]: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会画出平行四边形底上对应的高。【教学难点】:会画出平行四边形底上对应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认识了哪些几何图形?这些几何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2、出示发现什么?------出现了一个新的四边形   这个四边形有什么特殊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板书:平行四边形   二、新课探究   1、师:根据你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请你选择小棒摆一个平行四边形。指名学生用实投展示,组织学生评价。   2、师:打开学具袋,从中找到平行四边形。   3、问:请你们将学习小组找到的平行四边形放在一起,观察一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提出要求:四人一组,充分利用学具,开动脑筋,想办法,共同探讨。小组汇报,集体交流。归纳概括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问:我们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用自己的方法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那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呢?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小结: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4、出示图片图上的物体都是我们经常见到的,推拉铁门、栏杆、标志、花窗。这些物体中都隐藏着平行四边形,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5、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   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你认为关键是什么?   三、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   行四边形的底与高   1、学生在作业纸上自己试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2、教师指导板书画高的方法。   问:通过画高,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1)平行四边形有4条底,每一条边都可以作为底。   (2)同一条底上有无数条高,每条高都相等。   3、识别、提高。   (1)投影出示:画在平行四边形外边的高,让学生识别认识。   小结:平行四边形的高有的可以画在平行四边形的里边,有的可以画在平行四边形的外边,不管画在哪儿都要注意底和高的对应关系.  
2023-09-01 07:56:411

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设计范例精选

  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设计范例精选    教学设计 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的初中数学教案设计范例,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初中数学教案设计范例【1】   《角平分线的性质》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不利用工具,请你将一张用纸片做的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你有什么办法?   如果前面活动中的纸片换成木板、钢板等没法折的角,又该怎么办呢?   设计目的:能聚拢学生的思维为新课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   (活动一)探究角平分仪的原理。具体过程如下:   播放奥巴马访问我国的录像资料------引出雨伞-----观察它的截面图,使学生认清其中的边角关系-----引出角平分线;并且运用几何画板对伞的开合进行动态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伞面形成的角与主杆的关系-----让学生设计制作角平分仪;并利用以前所学的知识寻找理论上的依据,说明这个仪器的制作原理。   设计目的:用生活中的实例感知。以最近大事作引入点,以最常见的事物为载体,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其中设计制作角平分仪,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成就感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很轻松的完成活动二。   (活动二)通过上述探究,能否总结出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一般方法.自己动手做做看.然后与同伴交流操作心得.   分小组完成这项活动,教师可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启发和指导,使讲评更具有针对性。   讨论结果展示: 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   已知:u2220AO B.   求作:u2220AOB的平分线.   作法:   (1)以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OA、OB于M、N.   (2)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1/2MN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u2220AOB内部交于点C.   (3)作射线OC,射线OC即为所求.   设计目的:使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画法,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议一议:   1.在上面作法的第二步中,去掉“大于 MN的长”这个条件行吗?   2.第二步中所作的两弧交点一定在u2220AOB的内部吗?   设计这两个问题的目的在于加深对角的平分线的作法的理解,培养数学严密性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生讨论结果总结:   1.去掉“大于 MN的长”这个条件,所作的两弧可能没有交点,所以就找不到角的平分线.   2.若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 MN的长为半径画两弧,两弧的交点可能在u2220AOB的内部,也可能在u2220AOB的外部,而我们要找的是u2220AOB内部的交点,否则两弧交点与顶点连线得到的射线就不是u2220AOB的平分线了.   3.角的平分线是一条射线.它不是线段,也不是直线,所以第二步中的两个限制缺一不可.   4.这种作法的可行性可以通过全等三角形来证明.   (活动三)探究角平分线的性质   思考:已知一角及其角平分线添加辅助线构成全等三角形;构成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这样的三角形有多少对?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加深对全等的认识。   初中数学教案设计范例【2】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2、理解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的特征和相关的性质。   3、弄清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别与联系。   4、掌握直线的平移法则简单应用。   5、能应用本章的基础知识熟练地解决数学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构建比较系统的函数知识体系。   难点:对直线的平移法则的理解,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三、教学过程:   1、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一次函数:一般地,若y=kx+b(其中k,b为常数且ku22600),那么y是一次函数。   正比例函数:对于 y=kx+b,当b=0, ku22600时,有y=kx,此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k为正比例系数。   2、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别与联系:   (1)从解析式看:y=kx+b(ku22600,b是常数)是一次函数;而y=kx(ku22600,b=0)是正比例函数,显然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一次函数是正比例函数的推广。   (2)从图象看:正比例函数y=kx(ku22600)的图象是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而一次函数y=kx+b(ku22600)的图象是过点(0,b)且与y=kx   平行的一条直线。   基础训练:   1、写出一个图象经过点(1,— 3)的函数解析式为:   2、直线y=—2X—2不经过第 象限,y随x的增大而。   3、如果P(2,k)在直线y=2x+2上,那么点P到x轴的距离是:   4、已知正比例函数 y =(3k—1)x,,若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k是:   5、过点(0,2)且与直线y=3x平行的直线是:   6、若正比例函数y =(1—2m)x 的图像过点A(x1,y1)和点B(x2,y2)当x1y2,则m的取值范围是:   7、若y—2与x—2成正比例,当x=—2时,y=4,则x= 时,y = —4。   8、直线y=— 5x+b与直线y=x—3都交y轴上同一点,则b的值为 。   9、已知圆O的半径为1,过点A(2,0)的直线切圆O于点B,交y轴于点C。   (1)求线段AB的长。   (2)求直线AC的解析式。   初中数学教案设计范例【3】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2、学会求出某二元一次方程的几个解和检验某对数值是否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3、学会把二元一次方程中的一个未知数用另一个未知数的一次式来表示;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并渗透德育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难点: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其实质是解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通过与一元一次方程的比较,加强学生的类比的思想方法; 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认识数学是根据实际的需要而产生发展的观点。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新闻链接:x70岁以上老人可领取生活补助。   得到方程:80a+150b=902 880、   2、新课教学:   引导学生观察方程80a+150b=902 880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异同?   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做一做:   (1)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①小明去看望奶奶,买了5 kg苹果和3 kg梨共花去23元,分别求苹果和梨的单价、设苹果的单价x元/kg , 梨的单价y元/kg ;   ②在高速公路上,一辆轿车行驶2时的路程比一辆卡车行驶3时的路程还多20千米,如果设轿车的速度是a千米/小时,卡车的速度是b千米/小时,可得方程:   (2)课本P80练习2、判定哪些式子是二元一次方程方程。   合作学习:   活动背景爱心满人间——记求是中学“学雷锋、关爱老人”志愿者活动。   问题:参加活动的36名志愿者,分为劳动组和文艺组,其中劳动组每组3人,文艺组每组6人、团支书拟安排8个劳动组,2个文艺组,单从人数上考虑,此方案是否可行? 为什么? 把x=8,y=2代入二元一次方程3x+6y=36,看看左右两边有没有相等? 由学生检验得出代入方程后,能使方程两边相等、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并提出注意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书写方法。   3、合作学习:   给定方程x+2y=8,男同学给出y(x取绝对值小于10的整数)的值,女同学马上给出对应的x的值; 接下来男女同学互换、(比一比哪位同学反应快)请算的最快最准确的同学讲他的计算方法、提问:给出x的值,计算y的值时,y的系数为多少时,计算y最为简便?   出示例题:已知二元一次方程 x+2y=8。   (1)用关于y的代数式表示x;   (2)用关于x的代数式表示y;   (3)求当x= 2,0,—3时,对应的y的值,并写出方程x+2y=8的三个解。   (当用含x的一次式来表示y后,再请同学做游戏,让同学体会一下计算的速度是否要快)   4、课堂练习:   (1)已知:5xm—2yn=4是二元一次方程,则m+n=;   (2)二元一次方程2x—y=3中,方程可变形为y= 当x=2时,y= ;   5、你能解决吗?   小红到邮局给远在农村的爷爷寄挂号信,需要邮资3元8角、小红有票额为6角和8角的邮票若干张,问各需要多少张这两种面额的邮票?说说你的方案。   6、课堂小结:   (1)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注意书写格式);   (2)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定性和相关性;   (3)会把二元一次方程化为用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   7、布置作业:
2023-09-01 07:56:481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注意的几个环节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注意的几个环节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直接与教师的教学质量有关,同时一节课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 键看你的课堂设计是否具有科学性,现根据我的教学实践来看,应着重抓住以下几个环节。一、注意处理好课堂教学内容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处理好教材,学生要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 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把数学运用于实践生活中去,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教材 中,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处理好教材是关键,如果处理得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讲练结合要适度。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深入吃透教材,设计的问题不要太深太难, 学生不易回答,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由浅入深,层层深 入,准确把握知识目的能力目标。讲课时要做到把数学中的概念,原理公理,描述准确,不能 含糊,举例要真实可靠,重点要突出,难点要突破。课堂教学内容要适度安排的内容,不能过 多或过少,切忌贪多求全,偏深偏难,其次,要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学到的知识不是 零碎的而应是形成结构的,要使学生的知识能迁移。教师在处理好教材时,其中也包括把握好 知识点的结点和它们之间的联系,最后教学节奏要和谐,作为教师要想使自己教的课具有特 色,具有魅力,必须会调节教学节奏和师生情感,为课堂教学创造一种和谐的节奏和气氛,温 馨和谐的教学气氛会促成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意合理分配好教学时间 为了保证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一节课各个环节所用时间分配必须合理,分配时间,要提出 主攻方向。哪些是重点、非重点,难点、非难点,哪些地方该练习,哪些环节该占用多少时 间,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明确教学任务的重点和主次,才能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其次要明确教与学的关系,恰当分配,讲练时间要合理,应少讲多练,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而 教师起主导作用,合理分配教学时间,还要考虑符合教学实际,课堂教学时间结构要根据教学 内容的要求,教学环境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一定的调整。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为了进一步实现教学目的,突出重难点,必须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只有教学方法选好 了,教学效果才能达到事半功倍,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应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与之相适应,然而如何选择教学方法呢?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 方法,如课的难易程度。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个性心理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如学生 的基础知识,如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怎样,学生之间的学习水平差异大小等情况。考虑学生思维活动规律,要根据学生课堂思维变化规律来选择教学方法,最后要根据教学 情境和教师教风,选择教学方法。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和条件是不一样的,所以选择教学方法 也要从教学条件和环境出发,有的课可以用一种方法,有的课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总之, 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都要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和积极性,同时学生的思维得到持续地健康 发展。
2023-09-01 07:56:591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怎样写

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并能运用它进行求角的度数的计算。2.通过让学生猜测并动手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课件课前准备:1.每人用纸剪三个三角形:一个直角三角形、一个锐角三角形、一个钝角三角形,并找出每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中点,在中点处用笔点一个点,作上记号。2.量出剪的三角形每个角的度数,并记在相应角上。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导入谈话: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三角形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认识三角形的内角。课件演示三条线段围成三角形的过程,师指课件:三条线段在围成三角形后,在三角形内形成了三个角(课件闪烁三个角的弧线),我们把三角形内的这三个角,分别叫做三角形的内角(板书:内角)。三角形有几个内角?(三个)二.探究新知:(一)三角形内角和的意义:1.师出示两个直角三角板,问:这两个三角板是什么形状?(三角形)
2023-09-01 07:57:101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板书设计有哪些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常用模式有:  一、“引导——发现”模式  这种模式是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是  将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精心设置的一个个问题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与合作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种模式的教学目标是:学习发现问题的方法,培养、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引导——发现”模式的教学结构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猜测——推理验证——得到结论。(例: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二、“活动——参与”模式  这种模式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通过动手探索,参与实践,密切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掌握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和数学建模方法,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活动内容是丰富多彩的,部分数学活动既可在课内进行又可以在课外进行,像问题解决、数学游戏、数学实验。一般来说,课外活动更重视培养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学习内容受课本的约束也很少。  “活动——参与”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①数学调查;②数学实验;③测量活动;④模型制作;⑤数学游戏;⑥问题解决。  这种模式的教学目标是:积极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增进师生、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该模式一般的教学结构是:创设问题情境——实践活动——合作交流——总结。(例:用正多边形拼地板)  三、“讨论——交流”模式  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有助于学生合作学习,因此也是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模式。  这一模式的教学目标是:养成积极思维的习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培养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协作能力。它的特点是,对学习内容通过问题串形式开展讨论,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通过讨论,交流思想,探究结论,掌握知识和技能。  “讨论——交流”模式一般的教学结构是:提出问题——课堂讨论——交流反馈——小结。(例:完全平方公式)  四、“自学——辅导”模式  “ 自学——辅导”模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辅导下进行自学、自练和自改作业,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学生通过自学,进行探索、研究,老师则通过给出自学提纲,提供一定的阅读材料和思考问题的线索,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它的特点是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较强,有利于学生在自学中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  “自学——辅导”模式一般的教学结构是:提出要求——自学——提问——讨论交流——讲解——练习。  以上四个教学模式是数学新课程所提倡的主要教学模式。同时,我们认为传统的“讲解——传授”模式在数学新课程教学中也并未被抛弃,只不过是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改革其中的一些陈旧的作法而不是对其全盘否定。  五、“讲解——传授”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以教师的系统讲解为主脉,教师进行适当的启发引导,促使学生进行积极思考。这种教学模式主要用于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它有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知识和形成熟练技能。  “讲解——传授”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凯洛夫教学思想和奥苏贝尔的“有意义的学习”的理论。  这种教学模式能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迅速系统地掌握较多的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采用这种模式最需要关注的是:学生必须有进行对学习材料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知识与新知识产生联系。  以上几种常见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在选择教学模式时,要明确三点:  1. 最有效的学习应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2. 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学生接受式学习与发展式学习互相补充、合理结合;  3. 数学教学模式不能机械的截然划分,在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几种模式可以进行相互渗透与综合。  每一位教师都应认识到,没有可适用于各种情况的教学模式,也没有所谓最好的教学模式。对某一种教学目标、某一类数学教学内容、某一个班学生不一定只有一种教学模式,有多种模式可以选用。我们必须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的特点等诸多方面来考虑,灵活地进行选择与组合,这样才能实现最佳的教学过程。
2023-09-01 07:57:331

如何有效进行初中数学课的课堂教学设计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设计是在分析学生的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条件以及教学系统组成特点的基础上,统筹全局,进行构造和选择具体教学方案的过程。因此,我们要改变落后陈旧的教学观,认真领悟新课程理念,明确新课程理念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新观念带来新变化。课堂教学设计主要涉及六个内容:①解决“为什么教”的问题:就是从学习的需要分析开始,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期望水平之间的差距,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②分析具体的教学内容。即编者意图、内容框架、主要观点、问题设置等;③进行学习者分析;④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即学生应该掌握什么样知识和技能;⑤解决“怎么教”的问题:确定教学策略,考虑如何实现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⑥对教和学的行为作出评价。下面是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针对搞好课堂教学设计的问题,摸索出以下三个方面的认识,供同学们参考,如有不妥,请指正为谢!一、我们的教学设计要依据《课标》的具体要求,明确思路。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具体内容,而教材又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课标》在整个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它起了方向和导航作用。教学目标的设置包括三个方面,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维目标。三维目标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二、 我们的教学设计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抓住起点。教学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依据是学生分析,即我们平时所讲的学情分析。我们用的教材,以前称为“教本”而现在叫做“学本”,“学本”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在老师的组织帮助下,学生自己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教材或从老师假想的问题出发。比如:在七年级《走进数学的世界》的教学中,我能根据课堂教学活动,有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进入到教学情境中,不断反思自我,让数学伴我们成长,让同学们轻松走进数学的世界。 三、 我们的教学设计要抓住教学关键,突出重点,激发兴趣 在课堂实际教学中,面对不同的学生,重点、难点也会有所变化。教材是新课标的重要载体,教材内容仅是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如只把着眼点放在理顺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上,这会使上课产生沉闷的气氛。同样的教材内容,同样的学生基础,由于教师对教材的不同处理,教学效果就不一样。例在如在讲授三角形知识在各方面的广泛应用时,可以启发学生: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数学知识只有同实际运用相结合,才能体会到它的使用价值。另外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给学生针对性的布置一些作业,或者建议学生观察了解数学知识在各个方面的应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培养他们关注社会的习惯。,我始终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方法为重点,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交流,最终攻克难点,突出重点。因此教师应依据多变的教学内容和不同年龄的教学对象,灵活设计教学环节。
2023-09-01 07:57:411

初一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解析

   篇一: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说明:信息技术支持导入、讲授、评价等环节优化的三项作业,可以是同一节课中不同环节的技术应用,也可以是不同课中相应环节的技术应用。 作者信息   信息技术支持的导入环节优化(一)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第二步:技术支持的导入设计   说明:在这一步里,请将你在导入环节上要说的话,预估的时间,所采用的信息技术支持(请具体说明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优化导入效果,并截取重要画面,链接相应的文档)呈现在下表中。   信息技术支持的讲授环节优化(二)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第二步:技术支持的讲授设计   说明:在这一步里,请你在下表左栏简述讲授环节的主要教学活动(一至二个),并在下表   信息技术支持的评价优化(三)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说明:请根据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针对一至两个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设计,在表格呈现您设计此项评价的目的、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及需使用的信息技术工具。(注:两个评价设   第二步:技术支持的评价设计   说明:在这一步里,请将你在该环节的教学、评价目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呈现在下表中。在“评价工具”一栏中,除量规外,其他均需信息技术的支持(请具体说明如何利用信息技    篇三:数学 宋红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作业   说明:信息技术支持导入、讲授、评价等环节优化的三项作业,可以是同一节课中不同环节的技术应用,也可以是不同课中相应环节的技术应用。 作者信息   信息技术支持的导入环节优化(一)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第二步:技术支持的导入设计   说明:在这一步里,请将你在导入环节上要说的话,预估的时间,所采用的信息技术支持(请具体说明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优化导入效果,并截取重要画面,链接相应的文档)呈现在下表中。   信息技术支持的讲授环节优化(二)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第二步:技术支持的讲授设计   说明:在这一步里,请你在下表左栏简述讲授环节的主要教学活动(一至二个),并在下表右栏具体说明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讲授效果,请提供截取的重要画面及相应文档链接)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情境图)   观察情境图,你想说些什么?   让学生观看媒体片断片段,体会视觉效果。    二、新授   1.看一看,说一说。 笑笑和淘气的房间谁的整洁? 说说你的理由。   2.笑笑房间的物品时怎样摆放的? 根据你自己的想法在图中画一画或圈一圈,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提问:这样分类整理后,有什么好处? 3.请帮淘气整理一下房间。   提问:你打算怎样整理?说一说你的理由。    三、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互相检查,教用投影仪实时展示学生的习   作并展开讨论,能够及时评   师根据巡视情况。   价和改进学生的学习。   说说是怎样整理的?   让学生观看媒体片段,体会好的理解。   信息技术支持的评价优化(三)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说明:请根据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针对一至两个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设计,在表格呈现您设计此项评价的目的、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及需使用的信息技术工具。(注:两个评价设   第二步:技术支持的评价设计
2023-09-01 07:57:491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人教版

  只有有一个很好的教学谁,其 七年级数学 课程的效果才能会明显。这是我整理的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人教版,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七年级数学下教学设计人教版   6.1.2平方根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用计算器求算术平方根;了解无限不循环小数的特点;会用算术平方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 方法 : 通过 折纸 认识第一个无理数2,并通过估计它的大小认识无限不循环小数的特点。用计算器计算算术平方根,使学生了解利用计算器可以求出任意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再通过一些特殊的例子找出一些数的算术平方根的规律,最后让学生感受算术平方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2的大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了解两个方向无限逼近的数学思想,并且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提高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①认识无限不循环小数的特点,会估算一些数的算术平方根。   ②会用算术平方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认识无限不循环小数的特点,会估算一些数的算术平方根。    教学方法 : 自主探究、启发引导、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通过实验引入:   怎样用两个面积为1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面积为2的大正方形?   如图,把两个小正方形沿对角线剪开,将所得的4个直角三角形拼在一起,就得到一个面积为2的大正方形。你知道这个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吗?   设大正方形的边长为x,则xuf03d2,由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可知xuf03d   所以大正方形的边长为2。   二、讨论2的大小:   由上面的实验我们认识了2,它的大小是多少呢?它所表示的数有什么特征呢?下面我们讨论2的大小。   因为12uf03d1,22uf03d4,1<2<2,所以1<2<2.   因为1.4uf03d1.96,1.5uf03d2.25,所以1.4<2<1.5。   因为1.41uf03d1.9881,1.42uf03d2.0164,所以1.41<2<1.42   因为1.414uf03d1.999396,1.415uf03d2.002225,所以1.414<2<1.415   u201eu201e   如此进行下去,我们发现它的小数位数无限,且小数部分不循环,像这样的数我们成为无限不循环小数。22222222, 222=1.41421356u201eu201e   注:这种估算体现了两个方向向中间无限逼近的数学思想,学生第一次接触,不好理解,教师在讲解时速度要放慢,可能需要讲两遍。2=1.41421356u201eu201e,是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但是很抽象,没有办法全部表示出来它的大小,类似这样的数还有很多,比如,,7等,圆周率u03c0也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三、用计算器求算术平方根:   大多数计算器都有“”键,用它可以求出一个有理数的算术平方根或近似值。   例1、 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   ) (1); (2)2(精确到0.001   解:(1)依次按键   (2)依次按键3136uf03d,显示:56.所以uf03d56 2=,显示:1.414213562,这是一个近似值。所以2uf0bb1.414.   注:不同品牌的计算器,按键的顺序可能有所不同。   四、探索规律:   (1)利用计算器计算,并将计算结果填在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62.5625   (2)用计算器计算3(结果保留4个有效数字),并利用你发现的规律写出0.03,300 ,   30000的近似值。你能根据的值求出30的值吗?   学生通过计算器可求出(1)的答案,依次是:0.25,0.791,2.5,7.91,25,79.1,250。从运算结果可以发现,被开方数扩大或缩小100倍时,它的算术平方根就扩大或缩小10倍。   由uf0bb1.732可得.03uf0bb0.1732,uf03d17.32,30000uf0bb173.2,由3的值不能求出30的值,因为规律是被开方数扩大或缩小100倍时,它的算术平方根才扩大或缩小10倍,而3到30扩大的是10倍,所以不能由此规律求出。   此题学生可独立完成。   五、实际应用:   例1、小丽想用一块面积为400cm的正方形纸片,沿着边的方向裁出一块面积为300cm   的长方形纸片,使它的长与宽之比为3:2,不知道能否裁出来,正在发愁,小明见了说:“别发愁,一定能用一块面积大的纸片裁出一块面积小的纸片。”你同意小明的说法吗?小丽能否用这块纸片裁出符合要求的纸片吗?   分析:学生一般认为一定能用一块面积大的纸片裁出一块面积小的纸片。通过计算和讲解纠正这种错误的认识。   解:设长方形纸片的长为3xcm,宽为2xcm。   22根据边长与面积的关系可得:3xuf0d72xuf03d300,6xuf03d300,xuf03d50,xuf03d22 u2234长方形纸片的长为3cm。因为50﹥49,所以﹥7,从而﹥21   即长方形纸片的长应该大于21cm,而已知正方形纸片的边长只有20cm,这样长方形纸片的长将大于正方形纸片的边长。   答:不能同意小明的说法。小丽不能用这块正方形纸片裁出符合要求的长方形纸片。   六、随堂练习:   1.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   (1) (2).2036 (3) (精确到0.01)   2、估计大小:   (1)与12 (2)uf02d1与0.5 2   3、已知2uf0bb1.414,求0.02,0.0002,200,20000的值。   七、课堂小结   1、被开方数增大或缩小时,其相应的算术平方根也相应地增大或缩小,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夹值的方法来求出算术平方根的近似值;   2、利用计算器可以求出任意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近似值;   3、被开方数扩大(或缩小)与它的算术平方根扩大(或缩小)的规律是怎样的呢?   4、怎样的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八、布置作业   课本第47页习题6、1第3、5题   教学 反思 :   初中数学教学几何画板运用   摘要:   几何画板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下为数学教学提供服务的信息技术软件,因其为数学教学提供了良好教学环境及数形结合的特点而被广泛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以帮助教师更便捷地制作数学教学有关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意识与探究创新精神。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创造生动具体的教学环境,将模糊抽象的数学教学变得直观生动具体,以更好地掌握具体数学知识。本文将主要针对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   几何画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实践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现代教学中,而今多媒体技术已成为辅助 教育 教学的重要手段与工具。几何画板是一种操作简单、功能强大的教学软件,不仅能作图与计算,还能适应现代课程教学内容,符合素质教育教学要求,有助于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为学生创造生动具体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理解教学文本,提高学生的创新探索精神。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将其引用其中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能通过这种高科技技术的展现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如何将几何画板运用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成为广大数学教师共同探讨的话题。对此本文将简要探讨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遵循以人为本,避免喧宾夺主   几何画板虽然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法,但是教师需要认识到它只是一种课堂教学辅助手段,在设计与制作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教学原则,而不只是机械地将课堂教学内容生搬硬套到几何画板中,让其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独树一帜、照本宣科、喧宾夺主。所以,制作几何画板时,教师应当详细分析课堂教学内容,公平合理地安排学生实践活动,组织与安排好学生演板练习、提问回答等相关活动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等。例如,教学“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节时,教师可先借助几何画板进行复习导入,运用课件展示点与圆之间的几种位置关系,而后组织学生思考与回答,紧接着运用几何画板呈现大量数学知识理论与定义,得出点与圆之间的三种位置关系,再利用几何画板课件展现直线与圆之间的几种位置关系,不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则无法实现在短时间内向学生展示海量的信息。最后,借助几何画板导入“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相关学习,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可借助几何画板制作出“日环食”这一动画效果,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学习。   二、借助几何画板,创造学习环境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与综合性都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 逻辑思维 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在不断实践过程中逐步培养出来的。借助几何画板软件进行数学教学,学生能任意移动、观察图形,并对此进行大胆猜测与验证,加强学生对图形的直观认识,从而丰富几何 经验 ,进一步提升对知识的理解与证明能力。由此可见,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认知能力,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这种教学软件的出现与运用让原本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清晰,让原本厌恶数学的学生认为其生动有趣,不仅为学生数学学习提供诸多便利与条件,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习主体,敢于追求知识。此外还有助于树立学生学习信心,将学习数学当做一件快乐的事情,在做中学、在学中做。通过几何画板这种教学软件的运用,学生将那些需要反复认知与学习的数学概念与学习内容直接复制拷贝回家反复学习,为学习困难户提供一次再认与再学习的机会,真正落实新课程改革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与发展。   三、运用几何画板,揭示定理联系   通常而言,不同数学知识概念或者相关对象之间或多或少会存在某种联系与差异。运用几何画板中的动态功能一定程度上能揭示不同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差异,还能更方便、快捷地呈现出彼此之间的运动变化过程,对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概念本质,获得正确概念,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进而有助于发展与培养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理解能力。比如,教授“轴对称图形”这一节时,可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功能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认识,帮助更直观生动地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与概念,还有助于学生区别其与中心对称相关知识点的联系与差异。   四、利用几何画板,帮助发现问题   几何画板为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良好教学环境与条件,易于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索。这种教学软件能在短短几分钟内制作出生动逼真的动画效果,还能随意拖动鼠标,动态测量角度大小,还能任意变换图形形状,将其运用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为创设动态学习环境,让学生发现问题、不断探索,从而实现学生数学 文化 素养提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例如,教学“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节时,教师可以通过实验课程设计与分析教学,让学生通过不断探索发现与归纳 总结 ,最后得出实验结论,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动手实践机会,丰富课程知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实践,积极探索、主动研究,为高效数学课堂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几何画板进行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理性认识,还有利于教师突破教学重难点,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还能通过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树立正确数学学习意识,有助于实现学生探究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与发展,为学生今后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仲从桂 单位:沭阳县华冲中学   参考文献:   [1]常家洁.“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宁夏大学,2015.   [2]赵生初,杜薇薇,卢秀敏.《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12,03:104-107.   [3]翁娟娟.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应用中的有效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0.   [4]李玉权.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科教导刊(下旬),2015,05:134-135.
2023-09-01 07:57:591

初中数学绝对值教案有哪些

  新学期的伊始,让学生尽快进行自我调整,明确奋斗目标,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因此,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初中数学绝对值教案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初中数学绝对值教案一   一、教材内容   北师大2012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绝对值”。   二、设计思路   1、设计理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中,有关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概念教学精心设置问题串,由浅入深,提出一系列有思维层次或不同理解深度的问题,力图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的本质联系,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教学过程中适时向学生提供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的主动式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归纳、概括绝对值的若干性质,提炼上述活动中对绝对值代数解释的理解和应用,并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语言及数学符号去表示。   2、教材内容分析   (1)教材内容:这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为理解相反数、绝对值两个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掌握绝对值的相关性质,并能用符号语言来表示即讨论︱a︱与a之间的关系;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2)教材地位:本节紧承前一节《数轴》的内容,首先从数字特征角度总结出相反数的概念,然后又借助数轴,从几何角度理解相反数的意义,同时自然从几何的角度引入绝对值的概念,然后又进行了代数解释。理解并掌握绝对值的概念是有理数大小比较和有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所以又自然过渡到下节课的《有理数的加法》中去。思维及教学活动连接紧密,使前后形成整体,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3、学情分析   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在前面一节课中,学生已经理解了有理数的意义,并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能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初步获得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初步体验解决方法的多样性,初步发展了创新意识。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探究活动,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感受到了从数学活动中积累数学经验的过程;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及技能   (1)借助数轴,理解绝对值和相反数的概念。   (2)知道︱a︱的含义(这里a表示有理数)以及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   (3)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和相反数,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4)通过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绝对值的意义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运用数学符号描述相反数和绝对值概念的过程,发展抽象思维。经历从相反数到绝对值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感知数学知识具有普遍的联系性。   (2)初步形成反思意识,通过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学会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通过数形结合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必然联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愉悦感。   四、教学重点   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概念,从相反数的代数定义探究其几何本质,从绝对值的几何定义里理解它的代数解释。并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难点   绝对值问题中有关非负数的问题。   六、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直观演示法、合作探究法   七、课前准备   1、教具:计算机、多媒体课件、三角板   2、学具:直尺或三角板。   八、教学过程   初中数学绝对值教案二   一、课题: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课型:讲授课   三、课时:1课时   四、教学目标   1.会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了解“消元”思想,初步体会数学研究中“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   3.经历化未知为已知的探索过程,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难点:在解题过程中体会“消元”思想和“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   六、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情境引入;第二环节:探索新知;第三环节:巩固新知;第四环节:练习提高;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回忆上一节课讨论的“买门票”问题,想一想当时是怎么获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   设他们中有x个成人,y个儿童,我们得到了方程组x+y=8,5x+3y=34,成人和儿童到底去了多少人呢?在上一节课的“做一做”中,我们通过检验x=5,y=3是不是方程x+y=8和方程5x+3y=34的解,从而得知这个解既是x+y=8的解,也是5x+3y=34的解,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定义,是方程组x+y=8,5x+3y=34的解。所以成人和儿童分别去了5人和3人。   提出问题:每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都有无数多个,而方程组的解是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前面的方法中我们找到了这个公共解,但如果数据不巧,这可没那么容易,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获得任意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呢?   第二环节:探索新知   回顾七年级第一学期学习的一元一次方程,是不是也曾碰到过类似的问题,能否利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该问题?(由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教师注意指导学生规范表达)   解:设去了x个成人,则去了(8-x)个儿童。   根据题意,得5x+3(8-x)=34,解得x=5。   将x=5代入8-x=8-5=3。   答:去了5个成人,3个儿童。   在学生解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列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列一元一次方程设未知数有何不同?列出的方程和方程组又有何联系?对你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有何启示?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前提下,进行小组讨论,在此基础上由学生代表回答,老师适时地引导与补充,力求通过学生观察、思考与讨论后能得出以下的一些要点)   1.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设有两个未知数:x个成人,y个儿童。列一元一次方程只设了一个未知数:x个成人,儿童去的个数通过去的总人数与去的成人数相比较,得出(8-x)个。因此y应该等于(8-x)。而由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个方程x+y=8,根据等式的性质可以推出y=8-x。   2.发现一元一次方程中5x+3(8-x)=34与方程组中的第二个方程5x+3y=34相类似,只需把 5x+3y=34中的“y”用“(8-x)”代替就转化成了一元一次方程。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便可寻求到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将新知识(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旧知识(一元一次方程)便可。   (由学生来回答)上一节课我们就已知道方程组中相同的字母表示的是同一个未知量,所以将x+y=8变形得y=8-x,我们把y=8-x代入方程5x+3y=34,这样就有5x+3(8-x)=34,“二元”化成“一元”。   教师总结:同学们很善于思考。这就是我们在数学研究中经常用到的“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通过它使问题得到完美解决。下面我们完整地解一下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师把解答的详细过程板书在黑板上,并要求学生一起来完成)   解:x+y=8,①5x+3y=34,②   由①得y=8-x,③   将③代入②得5x+3(8-x)=34,解得x=5。   把x=5代入③得y=3。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x=5,y=3。   (提醒学生进行检验,即把求出的解代入原方程组,必然使原方程组中的每个方程都同时成立,如不成立,则可知解有问题)   下面我们试着用这种方法来解答上一节的“谁的包裹多”的问题。   (放手让学生用已经获取的经验去解决新的问题,由学生自己完成,让两个学生在黑板上规范的板书,教师巡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适时地加以辅导,以期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领会“代入消元法”的真实含义和“化归”的数学思想)   第三环节:巩固新知   1.解下列方程组:   (1)3x+2y=14,①x=y+3;②(2)2x+3y=16,①x+4y=13。②   (根据学生的情况可以选择学生自己完成或教师指导完成)   解:(1)将②代入①,得3(y+3)+2y=14。   解得y=1。   把y=1代入②,得x=4。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x=4,y=1。   (2)由②得x=13-4y。③   将③代入①,得2(13-4y)+3y=16。   解得y=2。   将y=2代入③得x=5。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x=5,y=2。   (2)题需先进行恒等变形,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交流获得求解,在求解过程中学生消元的具体方法可能不同,所以教学中不必强求解答过程的统一,但要提出如何选择将哪个方程恒等变形、消去哪个未知数能使运算较为简单,让学生在解题中进行思考)   (教师在解完后要引导学生再次就解出的结果进行思考,判断它们是否是原方程组的解,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方程组解的含义以及学会检验方程组解的方法)   2.思考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相互补充与评价,并提出下面的问题)   (1)给这种解方程组的方法取个什么名字好?   (2)上面解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3)主要步骤有哪些?   (4)我们观察例题的解法会发现,我们在解方程组之前,首先要观察方程组中未知数的特点,尽可能地选择变形后的方程较简单和代入后化简比较容易的方程变形,这是关键的一步。你认为选择未知数有何特点的方程变形好呢?   (由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深入参与到学生讨论中,发现学生在自主探索、讨论过程中的独特想法,请学生小组的代表回答或学生举手回答,其余学生可以补充,力求让学生能够回答出以下的要点,教师要板书要点,在学生回答时注意进行积极评价)   (1)在解上面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我们都是将其中的一个方程变形,即用含其中一个未知数的代教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然后代入另一个未变形的方程,从而由“二元”转化为“一元”,达到消元的目的。我们将这种方法叫代入消元法。   (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消元,把“二元”变为“一元”。   (3)解上述方程组的步骤:   第一步:在已知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选择一个适当的方程,将它的某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来;   第二步:把此代数式代入没有变形的另一个方程中,可得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第三步: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得到一个未知数的值;   第四步:把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回到原方程组中的任意一个方程或变形后的方程(一般代入变形后的方程),求得另一个未知数的值;   第五步:把方程组的解表示出来;   第六步:检验(口算或笔算在草稿纸上进行),即把求得的解代入每一个方程看是否成立。   (4)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尽量选取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的绝对值是1的方程进行变形;若未知数的系数的绝对值都不是1,则选取系数的绝对值较小的方程变形。   第四环节:练习提高   1.教材随堂练习(在随堂练习中,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交流,各个学生消元的具体方法可能不同,可以不必强调解答过程统一。可能会出现整体代换的思想,若有条件可以提出,为下一课做点铺垫也可以)   2.补充练习:用代入消元法解下列方程组:   (1)x+2y=4,2x-y=3;(2)3x-4y=19,x+2y=3;(3)3x-2y=7,x+32-y=0(注意分数线有括号功能)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师生相互交流总结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消元”,即把“二元”变为“一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第一种解法——代入消元法,其主要步骤是:将其中的一个方程中的某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来,并代入另一个方程中,从而消去一个未知数,化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一元一次方程。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便可得到一个未知数的值,再将所求未知数的值代入变形后的方程,便求出了一对未知数的值,即求得了方程组的解。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初中数学数轴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1.2有理数1.2.2数轴。这一节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从知识上讲,数轴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它主要应用于绝对值概念的理解,有理数运算法则的推导,及不等式的求解。同时,也是学习直角坐标系的基础,从思想方法上讲,数轴是数形结合的起点,而数形结合是学生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日常生活中带见的用温度计度量温度,已为学习数轴概念打下了一定的基础。通过问题情境类比得到数轴的概念,是这节课的主要学习方法。同时,数轴又能将数的分类直观的表现出来,是学生领悟分类思想的基础。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1)知识掌握上,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2)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学生对数轴概念和数轴的三要素,学生不易理解,容易造成画图中掉三落四的现象,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的好动性,注意力容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三、设计思想   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研究新问题,是我们组织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小学里曾学过利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为此我们可引导学生思考:把射线怎样做些改进就可以用来表示有理数?伴以温度计为模型,引出数轴的概念。教学中,数轴的三要素中的每一要素都要认真分析它的作用,使学生从直观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直线、数轴都是非常抽象的数学概念,当然对初学者不宜讲的过多,但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还是可行的。例如,向学生提问:在数轴上对应一亿万分之一的点,你能画出来吗?它是不是存在等。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数轴的三要素,能正确画出数轴。   2、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   (二)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逐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   2、对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 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画数轴,给学生以图形美的教育,同时由于数形的结合,学生会得到和谐美的享受。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2、难点: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六、教学建议   1、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并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难点是正确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数轴的概念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二是这三个要素都是规定的。另外应该明确的是,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用数轴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今后充分利用“数轴”这个工具打下基础。   2、知识结构   有了数轴,数和形得到了初步结合,这有利于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数形结合是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本课知识要点如下:   定 义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三要素 原 点 正方向 单位长度   应 用 数形结合   七、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始终贯穿“激发情趣—手脑并用—启发诱导—反馈矫正”的教学方法。   2、学生学法:动手画数轴,动脑概括数轴的三要素,动手、动脑做练习。   八、课时安排   1课时   九、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投影仪、三角板   十、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讲授新课   (出示投影1)   问题1:三个温度计.其中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上2个刻度,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下5个刻度,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刻度.   师: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是多少?   生:2℃,-5℃,0℃.   问题2: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动手操作)   师:我们能否用类似的图形表示有理数呢?   师:这种表示数的图形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数轴(板书课题).   师:与温度计类似,我们也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   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方法如下   (边说边画):   1.画一条水平的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通常取适中的位置,如果所需的都是正数,也可偏向左边)用这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   2.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箭头所指的方向),那么从原点向左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0℃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   3.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在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u2026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u2026   师问:我们能不能用这条直线表示任何有理数?(可列举几个数)   让学生观察画好的直线,思考以下问题:   (出示投影2)   (1)原点表示什么数?   (2)原点右方表示什么数?原点左方表示什么数?   (3)表示+2的点在什么位置?表示-1的点在什么位置?   (4)原点向右0.5个单位长度的A点表示什么数?   原点向左1.5个单位长度的B点表示什么数?   根据老师画图的步骤,学生思考在一条水平的直线上都画出什么?然后归纳出数轴的定义.   师:在此基础上,给出数轴的定义,即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   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进而提问学生:在数轴上,已知一点P表示数-5,如果数轴上的原点不选在原来位置,而改选在另一位置,那么P对应的数是否还是-5?如果单位长度改变呢?如果直线的正方向改变呢?   通过上述提问,向学生指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缺一不可.   【教法说明】通过“观察—类比—思考—概括—表达”展现知识的形成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领会数学思想和思维方法,并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归纳概括和口头表达能力.   师生同步画数轴,学生概括数轴三要素,师出示投影,生动手动脑练习   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出示投影3).画出数轴并表示下列有理数:   1、1.5,-2.2,-2.5, , ,0.   2.写出数轴上点A,B,C,D,E所表示的数:   请大家回答下列问题:   (出示投影4)   (1)有人说一条直线是一条数轴,对不对?为什么?   (2)下列所画数轴对不对?如果不对,指出错在哪里?   【教法说明】此组练习的目的是巩固数轴的概念.   十一、小结   本节课要求同学们能掌握数轴的三要素,正确地画出数轴,在此还要提醒同学们,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但是反过来不成立,即数轴上的点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数,至于数轴上的哪些点不能表示有理数,这个问题以后再研究.   十二、课后练习 习题1.2第2题   十三、教学反思   1、数轴是数形转化、结合的重要媒介,情境设计的原型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易于体验和接受,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数轴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数轴概念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也体出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到抽象概括的认识规律。   2、教学过程突出了情竟到抽象到概括的主线,教学方法体了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3、注意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 猜你喜欢: 1. 初一上册数学绝对值试题及答案 2. 七年级数学上册绝对值的应用练习试卷 3. 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 4.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5. 七年级绝对值教学反思
2023-09-01 07:58:091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进入初中之后,数学几乎是从零开始,内容也是从头开始学起。而对于很多学生而言,数学一直是他们的薄弱科目,想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师生的互动性也起到关键作用。怎么样才能做到以更和谐的课堂氛围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呢。    (一)、淡化形式——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   新课改实施以后,课堂教学往往流于形式,效率不高,表演痕迹明显,往往有走过场的现象,甚至教师对好课有这样的误解:创设情境导入、学生讨论、合作学习、多媒体课件成为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但初中数学有很多知识,如代数式、公式、证明、法则是需要言简意赅、直奔主题的。例如讲去括号,就可以让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化简代数式想x-3(2x+6),就没有必要创设情境,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教学应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教材中许多章节都有小组合作学习的课题,但是一味的让每一节课都追求小组合作、小组讨论,只会让学生变的华而不实。如何有效进行小组讨论有以下几点教学策略供参考:   1、小组分组的有效性   部分教师为了方便,一般是让学生前后左右为一小组,但是由于没有充分分组导致有学生偷懒、遗忘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现阶段一般采用异质分组,目前比较流行“异质分组”,也就是按学生的性别、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认为在小组中保持差异可以有效的促进优势互补。   2、教学中要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和个人责任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他们需要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合作,合作学习有哪些要完成的目标,如果目标不明确,那么合作往往就流于形式。   3、教学过程中找准合作的机会   在合作教学中,教师对教材处理和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影响课堂合作的气氛和效果。那合作学习什么时候适用呢?在个人操作难以完成时;在学生产生疑惑时;在解法不一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解答“开放性”或“探索性”等问题时。   形式化的课堂教学对提高教学效率是不明显的,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角,教师是导演,教师应设计最合适的课堂教学方式,关注实质,淡化形式,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二)、明确目标——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指导方向   实施这一策略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明确表述课堂教学目标;(2)确保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性;(3)有效实施教学调控策略。我们可以看出有效实施教学调控策略由其重要,教师发挥积极调控的有效性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自我调控,可以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应调整教学目标。二是细节调控。三是教师要灵活调控。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教师在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时,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才能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三)、先做后讲——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   “先做后讲”是让学生先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会教学目标,充分体现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这里“讲”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讲,给出问题,总结步骤,感悟思想方法等;二是学生讲,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例如:引导学生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先提出问题:画任意一个四边形、三角形、五边形的内角和,用量角器量一量每个内角,你发现了什么?再计算外角和,你有什么发现?再推广问题:多边形的内角和和外角和与边数之间有规律吗?(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后填表)   先动手操作、实践,后讲感悟、体会,既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抓住学生的重点,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四)、整合教材——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教学方法   难度适中的课堂教学内容是衡量有效教学的另一个维度。课堂教学内容太多或太少、太难或太易都不利于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一个优秀的教师除了有较强课堂管理能力外还得有较强的教材开发和整合能力。   在有效的课堂教学里,教师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曲线和教材知识结构的安排,充分捕捉和利用课堂动态资源,因书、因课、因时、因生、因情对教材进行开发和整合、补充、删减或更换。教师要准确地把握每节课的重点、难点,有效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材施教,实现有效课堂教学。    (五)、变式练习——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初中数学主要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思想方法,所以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循序渐进,层层深入,设计梯度清晰的适度的“变式”,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正确理解,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例如:在学习同类项时,可以安排如下变式:   变式1:判断下列是不是同类项:   6xy与xz 5.5与4   变式2:已知两个单项式是同类项,求各字母的值。   变式3:同类项与绝对值联系在一起,求字母的值。   可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操作活动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有模仿、记忆形成基本技能的过程,但低层次的学习并不能达到是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所以,适当的进行变式演练是提升数学思维的必要手段。    (六)、互动活动——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师生关系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以自己的固定经验(自我概念)来了解对方的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目标重心在于改变学生、促进学习、形成态度、培养性格和促进技能发展,完成社会化的任务。
2023-09-01 07:58:191

课程标准指导下,如何做好一堂初中数学课的教学内容分析

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也带动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那么,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主战场。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尤为突出,要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里,我想就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设计,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思路、性质与目标 初中数学的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必须遵循数学课程标准,充分体现课程标准。教学的最根本的出发点必须要放在学生的发展上 ——“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教”。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以不同的发展”。“数学是一个过程”,教之道在于“度”,学之道在于“悟”,传统教案的设计与编写必须首先变革。作为数学教师,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来设计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内容应当包括:总体教学思路,教学的主要目标;学习素材的搜集准备;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实现教学目标的策略方法和步骤;检测和评估等方面。二、用新课程理念丰富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 1、在引课的问题情境设计上,要渗透创新性。“思维就是操作,思维是内化的动作——在头脑中进行。”思维的发展必须通过有效的训练和实践操作,才能树立清晰明确的具体思维形象,使思维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发展,达到创新。例如:我在教《生活中的平面图形》时,精心设计,力图实践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创新意识。如:问题: 从一个多边形的同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把这个多边形分割成多少个三角形?本环节设计三道思考题:(1)通过动手,你得到了怎样的规律?学生经过动手操作,发现了几个规律:如①多边形的边数越多,分割成的三角形越多;②多边形的边数增加一边,分割成的三角形就多一个;③分割成的三角形个数=多边形边数-2等。(2)引申:从一个圆的圆心出发,引n条不重合的半径,圆被分割成多少个扇形?学生通过上题的活动经验,马上得出结论。(3) 动手设计、创意:用圆、多边形等你所熟悉的图形拼成一个漂亮的图案,并写出贴切的解说词。学生想象丰富,设计作品多达30余幅,解说词更是各有千秋,如:“宁静的夜晚”“鱼儿你慢些游”“争分夺秒”等。整堂课学生学得既活跃又有创意。因此,要训练学生的思维,既要重视抽象思维的发展,更要重视形象思维的发展和深化。2、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必须体现教学目标和实现目标的策略。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应当包括“问题情境——提出数学;学生活动——体验数学;建立模型——感知数学;数学理论——建构数学;解释、应用与拓展——运用数学;总结反思——理解数学”。一次教学活动的过程设计要根据教学目标,选定具体的丰富的内容,这包括生活素材、基本练习、典型例题、能力训练题、实践题等。 例如:在“圆的内接四边形”一节的教学活动中,围绕教学目标,我作了如下的过程设计。导入: 在 ⊙O 上 , 任取三个点 A 、 B 、 C, 然后顺次连接 , 得到的是什么图形 ? 这个图形与 ⊙O 有什么关系 ? 探究: 由圆内接三角形的概念 , 能否得出什么叫圆的内接四边形呢 ( 类比 )? 猜想:(1)让学生动手任意画 ⊙O 和 ⊙O 的内接四边形 ABCD 。 ( 教师适当指导 ) (2)量出可以求出的所有值 ( 圆的半径和四边形的边 , 内角 , 对角线 , 周长 , 面积 ), 并观察这些量之间的关系。 (3)改变圆的半径大小 , 这些量有无变化 ?(4)移动四边形的一个顶点 , 这些量有无变化 ? 移动三个顶点呢 ? 移动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呢 ? (5)如何用命题的形式表述刚才的实验得出来的结论呢 ?( 让学生回答 )。这种探索性的数学教学方式在其后的例题讲解中亦得到了进一步的贯彻。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增强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 , 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 , 也向学生渗透了实践 —— 认识 —— 再实践 —— 再认识的辩证观点。这样一来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 而且比过去的教学更能够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几何。3、在课堂小结的设计上,应注重实效性。课堂小结这一环节上,要注重学生的反思和收获,不要流于形式。包括过程反思、方法反思、经验反思、错误反思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愉快的事。通过大量的实践,我觉得有以下几种模式行之有效。(1)写数学日记法:日期、天气、学习课题、知识归纳与整理、我的收获与困惑、自我评价、老师我想对你说。(2)我思考、我快乐法:本节课我的收获是什么?我的表现是什么?我的困惑是什么?友情提醒……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增强了学习的实效性,受益非浅。总而言之,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师主导下展开的“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的设计就是具体教学活动步骤的安排,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手段和方法及教学艺术程度。 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启动,如何搞好新课程教学,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师面前的迫切任务,教师要推崇“数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的大众化数学的理念”。
2023-09-01 07:58:281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要遵循哪些原则

1、数学课程观 课程观它是所有的学生都要达到的基本的水平,在这个基础上它期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够适合他个体的、个性化的发展,保底上不封顶。 2、课程内容 又有基本性又有发展性,课程内容首先要反映社会的需要,要反映学科的特点,同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教学观与学生观 教育是一个主动的学的形为,因此,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我们老师应该学会从如何利用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进行教学,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好的教育核心是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这是一个真正的教学观,所以在《义务教育法》里明确写到了启发式教学。 4、评价观: 建立多维的、多元的评价体系。 5、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观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要求越来越高了,信息技术与我们数学课程的整合。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它有很多好处,它能够节省时间、能够帮助老师教学、帮助学生扩展视野有很大的好处;但是最核心的问题,就是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把课讲得更好,让学生更多的参与、让学生建起直观、加深理解。老师还要善于挖掘身边的资源,把资源用到我们的小学、中学的课堂教学当中。 我在教学中是这样认真贯彻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1.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具有刻意求新的意识和大胆尝试的精神。 要重视继承前人优良的教育传统,决不意味着墨守成规。而要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既要研究初中数学教育发展史上值得借鉴的经验,也要以科学、审慎的态度来分析批判以往初中数学教学中失败的教训,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作大胆的尝试,要敢于超越传统,综合创新,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评价中主要观测:(1)在教学设计上有没有新的思路?(2)在课堂教学模式上有没有新的探索,新的尝试?(3)蕴涵的教学思想有没有站在时代的前沿? 2.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做到服务与指导相结合,教师“教不越位”,学生“学习到位”。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有机协调的系统,重教轻学,课堂教学中缺乏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能收到好的效果;反之,重学轻教,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忽视或轻视教师的主导性,也不可能有好的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机统一,才能获得最佳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努力摆正自己的位置,力求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教学中,不仅考虑到教师怎样教,而且考虑到学生怎样学。使教学真正从学生的学出发,能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设计。特别是能顺着学生的思路来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中不回避问题,随时根据学生学的情况调整教学,加强提问的启发性,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力求服务与指导相结合。真正做到北师大的周玉仁教授所提倡的: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要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点体尝成功的愉快。
2023-09-01 07:58:48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七年级下册数学概念

  科学的教案设计总是以某种七年级数学教学理论为依据的。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设计 ,希望你们喜欢。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教学设计   5.3.2命题、定理   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了解命题的概念,并能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2、经历判断命题真假的过程,对命题的真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初步培养学生不同几何语言相互转化的能力.   重点:命题的概念和区分命题的题设与结论.   难点: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下列问题:   1.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哪些?   2.平行线的性质有哪些.   学生能积极的思考教师所出示的各个问题复习巩固有关的知识点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注意: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三种,另外还有平行公理的推论)   二、尝试活动探索新知   教师给出下列语句,   ①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②等式两边都加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   ③对顶角相等;   ④如果两条直线不平行,那么同位角不相等.   学生学生能由教师的引导分析每个语句的特点.思考:你能说一说这4个语句有什么共同点吗?并能耐总结出这些语句都是对某一件事情作出―是‖或―不是‖的判断.初步感受到有些数学语言是对某件事作出判断的.   教师给出命题的定义.   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3)命题的组成.   ①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②命题的形成,可以写成“如果u201eu201e,那么u201eu201e”的形式。   真命题与假命题:   教师出示问题:   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对顶角.   如果a>b.b>c那么a=b   如果两个角互补,那么它们是邻补角.   三、尝试反馈理解新知   明确命题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命题的正确性是我们经过推理证实的,这样得到的真命题叫做定理,作为真命题,定理也可以作为继续推理的依据.   1.―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是命题吗?它们题设和结论分别是什么?   2.命题―两条平行线被第三第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是正确的?命题―如果两个角互补,那么它们是邻补角‖是正确吗?再举出一些命题的例子,判断它们是否正确.   四、总结拓展: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本节课的小结,强调重要的知识点.   五、布置作业:习题5.3第11题.   初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训   一、打破传统模式,构建思维型课堂   初中阶段是学生情感意识建立的关键时期,而学生对于教师的良好感情则是课堂互动的基础。教师在教课过程中应该避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因为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使学生增加对教师的依赖感,降低了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在课堂上,教师应当加强与学生互动,适当地增加问题的提问。另外,教师在教学时应当结合实际,问题的设置要尽量贴近中学生的兴趣爱好,打破原来枯燥的说教方式。只有学生和教师之间建立起了良好的情感交流平台,学生才能对课堂感兴趣,才能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   二、在解题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   (一)加强审题能力   审题是解题的第一个步骤,而细看当今中学生的答题试卷便可发现,因为审题出错的题目比比皆是,所以提高审题能力是解题的关键步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意识,如可以让学生在读题时用笔标出关键条件,也可以让学生小声朗读题目。这都有助于学生对于题目的理解。   (二)设置思维型问题,给学生留下想象空间   无论是课堂例题的设置还是课后练习题的设置,都需要教师动脑筋,教师要用贴近学生生活的题目去吸引学生,并使之从中得到练习,加强对知识的巩固。思维发散的题目对于学生各项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是很有益的。且这类题目一般形式新颖,学生对于它们的印象比较深刻,从而有利于学生对此类知识的吸收。例如,现有含盐15%的盐水200克,含盐40%的盐水150克,另有足够的盐和水,要配置成含盐20%的盐水300克。   1.如果要求是使用现有的盐水,但尽可能地少使用盐和水,应该怎样设计配置方案?   2.你还有其他的配置方案吗?这一类的题目就是一种思维发散的题目,第一问更多地给予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能使他们利用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展开想象,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最终求得合理的配置方案。而第二问则在第一题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学生可以相互展开讨论,培养自己的求异意识。这样,在整个解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三)培养对错题的反思意识   对于错题的整理与反思是纠正错误、加深印象和提高成绩最有效的办法。而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对于这方面的内容做得还不够好。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对错题反思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做硬性的要求,使学生在不断地总结与反思的过程中去发散思维,得到新的启示。   学生可能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如在做一道题时,反复思考都得不到答案,但是一经别人的提点或者一看答案解析,就立马想到了做法,实际上这还是因为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掌握不牢固。因此,学生要培养错题反思、整理的意识,在了解标准答案的同时还要对自己不熟悉的知识进行着重的记忆,在造成解题障碍的环节上多下工夫。另外,学生在整理错题的过程中往往能收获新的解题方式,或者能对题目有更深的理解,这些都是思维锻炼的方式。   三、结语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应当将知识准确地传达给学生;另一方面,也应当注重学生对于学习方法方式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锻炼。数学的学习是一个有趣灵活的过程。在数学课堂中,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的可能性将更大。因此,教师一定要抓住初中生这一时期的特点,构建思维型和情感型课堂,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得到能力的提升,最终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作者:邱爱淦 单位:江西省上饶县第七中学
2023-09-01 07:58:561

初中数学主题教研活动方案

初中数学主题教研活动方案   为有力保证活动开展的质量水平,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活动方案制定工作,活动方案是对具体将要进行的活动进行书面的计划。优秀的活动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初中数学主题教研活动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数学主题教研活动方案1   一、总体思路:   以进一步推动和落实新课程改革,培养符合新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目标为指导,切实解决课堂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根据局教研室集体教研活动的总体思路:优化落实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大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落实力度;开展“观课、议课”“有效课堂”等开放式教研活动。教研活动要找准切入点,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和愿望,为实效的校本教研提供展示的平台和发展的机会。   二、活动目的:   1、发挥学校教研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每一位教师的科研素养和适应性,以课程改革精神为指导,研究、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加大研究落实的力度。   3、加强初中数学教师队伍建设,依托名师、骨干教师资源,认真落实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加快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步伐,特别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   三、活动要求:   1、本学期各学校数学教研组活动以“观课议课”、“有效课堂”公开课展示为切入点,坚持讲座研讨、观摩课研讨与培训交流相结合的教研活动。研究讨论中要确定活动的主题、内容、形式及中心发言人。   2、主题教研活动要突出特点和特色,全员参与,策划好活动方案,做到既要有形式更要有内容,同时做好文本、图片的收集和总结工作。   3、主讲人提前一个星期确定主题并告知大家,主讲人对于主讲内容要有文稿,要求打印出来。备课组成员也要提前准备,上网找资料学习,讨论时每人至少说三点,观点要明确,语言要精炼,便于记录。   四、活动对象:   全体初中数学教师。   五、本学期活动安排:   第三周,初一,负责人:钟永婷,主讲人:李秋娇,记录人:钟永婷,实践人:陈瑞和刘永娟。   第五周,初二,其他由备课组长安排。   第七周,初三,其他由备课组长安排。   初中数学主题教研活动方案2   一、研修活动目的   今年学校继续大力推行省学课堂,其中如何落实好每个省学环节才能进一步促进基础薄弱学生的地理学习,提高课堂效益,一直是我组成员共同关注的话题。本组5月份进行省学课堂的研讨和展示。   二、研修活动时间及地点   时间:第12周周五(5月22日),第1节,第2节   地点:二楼多功能教室   三、研修活动人员安排   活动主持人:   开课人:   课题:七年级:《 撒哈拉以南非洲 》 初一(2)   八年级:《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初二(3)   摄影:   点评:   通讯报道:   活动反思或心得:全体地理组教师   四、研修活动要求   1.活动前三天,将活动方案交教研处上传至校园网公示。   2.切实开展研修活动,开设两节研究课,课后进行全员研讨。拍照人需精选4-5照片(执教者近照、上课全景照、听课照、研讨照)。   3.活动结束后24小时内,负责通讯报道者将通讯稿(需围绕研修目的来写,检查病句、错别字及标点等)和所精选的"几张照片分开发到教研处,以及时上传。   4.活动结束后三个工作日内,组长需完成研修平台里的“活动方案、省学案、活动报道、活动掠影”的上传,直接以发帖形式,勿压缩。课件需以压缩文件的形式跟在省学案的后面;执教者在“教后反思”中发帖,组内其他所有老师以跟帖的形式将听后反思跟在“教后反思”的后面,记得更换头像并署名,不少于500字。   组长需在三个工作日内及时提醒本组成员完成自己的任务,研修平台将在活动结束后三个工作日后自动关闭。   初中数学主题教研活动方案3   为了进一步推进初中语文学科素质教育,提高语文学科教学质量,及时发现和培养优秀学科教师,经请示教育局领导决定开展初中语文教师优质课竞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于后:   一、活动主题:   展示新课程培训成果,展示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   二、选课范围:   以现行语文版教材各年级(下)测为准。   三、活动形式:   1、这次活动分两段进行,   第一段为选拔段,凡学区推荐选手均要参加该段活动,主要形式为说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设计说明、精彩片段展示。评委依据相应标准评分。   第二阶段为展示阶段。围绕高效优质课堂标准,在选拔阶段产生优秀选手进行课堂教学展示。   2、展示课要求   参加展示课的老师,在规定篇目中重新抽签,在规定时间内备课,在规定时间内展示完整课堂教学。   3、特长演绎   进入优质课展示的教师,选择最能体现个人才情的某一特长进行5分钟展示。   四、计分办法:   1、说课分为100分。   2、精彩片段展示20分。   3、优质课展示100分,   4、特长展示10分。   五、活动时间:   5月7至8日。   六、活动地点:   待定   七、结果运用   按照正式文件规定的评奖要求进行。   八、名额分配:   各学区原则上1人。   九、选手推荐时间   各学区应在4月底前完成推荐名额上报。   阳简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2023-09-01 07:59:131

精选初中数学说课稿5篇

【 #教案# 导语】“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以下是 为大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精选初中数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本节课是中考考纲中规定的必考内容,它对整章节教学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梯形会有举一反三、以一当十的作用。   (二)课时安排:   两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第二课时是梯形的判定及应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梯形的有关概念、等腰梯形的性质和五种基本辅助线。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使学生在探究梯形相关的概念和等腰梯形的性质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说理意识;   ⑵在解决等腰梯形的应用问题的过程中,尝试多样化的方法和策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们体会数学活动充满着思考与创造的乐趣,体验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愉悦;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分成三个层次:   1、掌握梯形的定义,认识梯形的其他相关概念;   2、熟练应用等腰梯形的性质;   3、通过实际操作研究梯形的基本辅助线作法。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灵活添加辅助线,把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原因是解决梯形问题往往要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来处理,经常需要添加辅助线,对于刚刚接触梯形的学生难免会有无从下手的感觉,往往会有题目一讲就明白但自己不会分析解答的情况发生。   为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我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为:努力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五个突破——以学生主体观念突破教师中心、以学生主体活动突破课堂中心、以学生主体参与突破讲解中心、以学生主体经验突破书本中心、以学生主体能力发展突破考试中心。在这样的理念下,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   二、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我采用“引、动、导、探”教学法,实施“二、四、六”教学模式,即两个探究层次、四个教学环节、六步教学程序。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在方法上应该是“行”为先,“知”为后。   三、学习方法:   初二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新课标》中要求的“初步的空间观念”《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为了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本节课采用“做、思、问、辩、议”的五步学习法、正如波利亚所说的:“学习任何知识的途径,都是自己去发现。”   四、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小黑板,常用画图、剪纸工具,矩形纸片,平行四边形纸片,信纸   五、教学程序:   共有六步   (一)情境引发   (二)活动探索、研究发现   (三)深化建构   (四)迁移运用   (五)系统概括   (六)布置作业,拓展思维   这六步教学程序在教案中都详细介绍了,我只把教学的主线和总的设计意图说一说。   在前三个环节我都是以剪纸为主线: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先是利用平行四边形纸片剪梯形,然后是利用矩形纸片剪特殊梯形,再利用剪出的等腰梯形研究发现等腰梯形的性质,这样一环扣一环的完成教学目标,并解决本节课的两个重点。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如《新课标》中所说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没有一味的照本宣科,而是让学生们在操作中发现,在操作中探究,在操作中升华,借助于优美的课件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以自己的行动实践了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   在第四个环节迁移运用里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在这里我设计了“练一练,议一议,试一试,想一想”四个环节。   由学生独立完成,用实物展台展示学生解答过程,集体评价、完善,规范学生的解题过程、并着重解决梯形的辅助线问题,由学生归纳、补充、完善,在黑板的主板面——中间位置逐一列出。   设计意图:解决梯形问题的策略很多,在这里我没有单纯的就辅助线来研究辅助线而是把知识点蕴含在习题中,再归纳总结。华应龙老师说:的课堂,本质上是一种“有助于启动和启发思维的酵母”。我就想通过这样做使学生的思维自然而然的过渡到本节课的难点上,这样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一题解决一类问题、顺利的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在第五个环节系统概括里我没有采用传统的学生或老师小结的方式而是以探究课题的方式出现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个作为探究课题:   1、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区别和联系;   2、我看等腰梯形的特殊性;   3、解决梯形的常用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将探究结果以文章的形式呈现。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这三个题目就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无论学生选择哪一个,在浏览、思考、准备、生成的过程中即达到了概括的目的又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在第六个环节在作业内容的设计上,我改变了传统的以巩固知识为目的的单一的作业形式,留的两项作业都是考察学生能力的   1、拓展性作业:在平行四边形(矩形)纸片上画一条裁剪直线,将该纸片裁剪成两部分,并把这两部分重新拼成如下图形:   (1)等腰梯形   (2)直角梯形(要求:所拼成的图形互不重叠且不留空隙)   2、发挥想象,以梯形为基础图案设计通钢三中第xx届运动会的会徽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即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又突出体现实践性、探究性、发展性,使学生所学知识得以升华,在设计会徽时还可以适当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同时为下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六、有四点说明:   1、板书设计分为三个部分:(左)梯形定义和性质;(中)梯形五种辅助线的作法及图形;(右)大屏幕。这堂课的板书力求做到形象直观,适当运用彩粉笔,突出重难点,便于学生理解,起到深化主题,回顾中心的作用。   2、时间的大体安排:情境引发大约3分钟,活动探索、研究发现,大约15分钟,深化建构约8分钟,迁移运用大约13分钟,系统概括及布置作业6分钟。   3、教学反思需要课后填写4、整个设计要突出体现的特色: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实践验证,让学生自己设计,学生能说的我不说,学生能做到的我不做,努力做到“教是因为需要教”。   七、教学预测:   本节课内容较多尤其是辅助线的几种作法在一课时内完成,有部分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上可能会有所欠缺。以上是我基于《梯形》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初二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作出的教学设计,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2.精选初中数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梯形是人们最为熟悉的几何图形之一,在生活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在小学阶段学生对梯形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再次将学生带入梯形的殿堂,进一步探究梯形的相关概念、等腰梯形的性质以及解决梯形问题的策略,是四边形知识螺旋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地位及作用,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梯形的相关概念,了解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两条对角线相等的性质。   (2)培养学生初步应用等腰梯形的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究梯形相关的概念,等腰梯形性质的过程。   (2)在解决等腰梯形的应用问题的过程中,尝试多样化的方法和策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简单的操作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说理意识和主动探究的习惯,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2)体会探索发现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   1、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等腰梯形的性质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教学难点:梯形有关计算和推理中的常用策略、   二、教法分析:   针对本节课的特点,采用“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知识运用”为主线的教学方法。   三、学法指导:   《数学课程标准纲要》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本节课采用“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探索的快乐,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纸片和剪刀,只剪一刀,保证留下的纸片是是四边形,那么留下的四边形是什么图形?学生动手操作,我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及时搜集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学生容易发现,当所剪的边与相对的边平行时,得到的是平行四边形,那么不平行时,得到的是什么图形呢?由此导入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刚刚研究过的的平行四边形入手,让学生既复习运用了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又有利于加强对比,顺利过渡到梯形的研究。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探究一、梯形的相关概念。   由剪纸的体验,学生很容易概括出梯形的定义,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梯形的相关概念。强调:上下底的区分是根据长度,而不是根据其位置。   紧接着让学生举出生活中梯形的实例,学生的举例可能会拘泥于校园,教室,家里的物品,这时我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墨西哥的金字塔,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会馆的的图片,让学生发现图片中的梯形,感受梯形的美。接着,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生活中的梯形。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了加深学生学生对梯形高的意义的理解,我设计了“画一画”:在一张有平行线条的纸上作一个梯形ABCD,使AD∥BC,并作出它的一条高。   待学生画好后,分别指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梯形高的作法,理解梯形高的意义以及梯形的高有无数条。学生知道了什么是梯形,那么梯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异同?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后汇报,借助课件的动画效果加以强调。并进一步提出以下问题:   1、梯形是平行四边形吗   2、一组对边平行这组对边不相等的四边形是梯形吗?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属于四边形的两个不同分支,探究二、特殊梯形   为得到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定义,我设计了下面的活动:剪一剪:如图,把一张矩形纸片对折后,用剪刀沿斜线剪开,然后将其展开,可得到一个什么图形?   让学生从学具中拿出矩形纸片,按大屏幕的要求完成剪纸,并向大家展示,所得到的是什么图形?剪下的是什么图形?这时我鼓励学生由剪纸过程说说什么样的梯形是等腰梯形,什么样的梯形是直角梯形,结合课件的动画效果给出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的定义。   (三)总结反思,纳入系统。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得到了哪些新知识?   2、解答关于等腰梯形的问题后,你获得了哪些方法?设计意图:这是一次知识与情感的交流,培养学生自我反馈,自主发展的意识。   (四)布置作业,拓展思维。   学生经过以上四个环节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等腰梯形的性质,但学生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作业布置为:   1、基础性作业:课本121面习题4、8节1、2、3题。   2、拓展性作业:在下图所给的平行四边形(矩形)纸片上画一条裁剪直线,将该纸片裁剪成两部分,并把这两部分重新拼成如下图形:   (1)等腰梯形。   (2)直角梯形。   要求:所拼成的图形互不重叠且不留空隙。设计意图: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更好的会学数学,用数学的理念。同时为下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五、教学评价。   本节课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多媒体展示、学生画图、探究,使学生在“做中学”。 3.精选初中数学说课稿   大家好!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大家一起学习、交流,希望大家多多指教!我说课的课题是“合并同类项”,下面进行简单的说课: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选自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4节,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在引入用字母表示数,学习了代数式、多项式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对同类项进行合并的探索、研究。合并同类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其法则的应用是一次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另一方面,这节课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建立在数的运算律的基础之上;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要不断运用数的运算。可以说合并同类项是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延伸与拓广。因此,这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七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象直观思维已比较成熟,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所授班级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的学习风气。   基与上面对教材与学情的分析,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同类项、多项式相等的概念。   2、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能力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认识同类项,了解数学分类的思想;并且能在多项式中准确判断出同类项。   2、在具体情景中,通过探究、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体验探求规律的思想方法;并熟练运用法则进行合并同类项的运算,体验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情感目标:   1、通过设置具体的问题情境,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合作的愉快与收获。   2、实施开放性教学,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3、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重点: 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应用。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同类项;准确合并同类项。   二、设计思路:   1、 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教学。让学生经历同类项概念和合并同类项法则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其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   2、 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猜想、推理、论证、交流与反思等数学活动;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学会探索、学会学习。   3、 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实施开放性教学,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 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程序: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实现我的设计效果,我采用引导、探究法为主的教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CAI辅助教学。设计以下主要教学流程:   1)创设五个步步深入的问题情境: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探索欲 望,同时为本课学习做好准备和铺垫。   2)问题探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认识同类项,了解数学分类的思想;获得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体验探求规律的思想方法。同时让学生体验合作的愉快与收获。感受成功的喜悦。   3)火眼金睛与看谁做的又快又准:让学生加深对同类项的认识,加强对合并同类项法则的理解。   4)例题讲解与巩固练习:让学生掌握在多项式中判断出同类项和运用法则进行合并同类项运算的技能,使学生的知识、技能螺旋式上升。   5)课堂小结: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6)拓展延伸与挑战自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他们提供更广泛的发展空间。   我的教学目的能不能实现,设计效果能不能达到,就只能看我接下来上课的情况了!我的说课就简单说到这里,谢谢大家! 4.精选初中数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的位置和数量关系,为今后学习几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证明几何题提供了一个示范作用,本节对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推动作用,所以本节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经有的知识基础,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从图中辨别对顶角和邻补角。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3)理解对顶角相等的说理过程。   2、过程与方法   经历质疑,猜想,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转化,说理能力和数学语言规范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让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乐趣,增强学习兴趣;在解题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中充满着探索和创造。   (三)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为:   重点: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难点:写出规范的推理过程和对对顶角相等的探索。   二、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直观的教具演示和多媒体。增大了教学的直观性,让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总结,使学生经历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三、学法指导 5.精选初中数学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这节课所选用的教材为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八年级教科书。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初中数学____ 年级 册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____ 的基础上,对____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____ 等。   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____的工具性内容。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____,对____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是对于____的理解,(由于其抽象程度较高,)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   难点确定为:   二、 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我确立了如下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三、 教学方法分析   本节课我将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流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另外,在教学过程当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为了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1) 复习就知,温故知新   设计意图:建构主义主张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____是本节课深入研究____的认知基础,这样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情境。   (2)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以问题串的形式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对旧知识产生设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望。   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已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 望,产生了强劲的学习动力,此时我把学生带入下一环节。   (3) 发现问题,探求新知   设计意图:现代数学教学论指出,教学必须在学生自主探索,经验归纳的基础上获得,教学中必须展现思维的过程性,在这里,通过 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   (4) 分析思考,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论指出, 数学概念(定理等) 要明确其 内涵和外延(条件、结论、应用范围等) ,通过对 定义 的几个重要方面的阐述,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优化,知识体系得到完善,使学生的数学理解又一次突破思维的难点。   通过了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把握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此时,他们急于寻找一块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于是我把学生导入第____环节。   (5) 强化训练,巩固双基   设计意图:几道例题及练习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其中例1……例2……,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这一环节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内化知识。   (6) 小结归纳,拓展深化   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且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7)当堂检测 对比反馈   (8) 布置作业,提高升华   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巩固提高。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见解,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谅解 ! 谢谢。
2023-09-01 07:59:261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该怎么写

案例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待教学的结果--某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应和教师的感受,解决了哪些问题,未解决哪些问题,有何遗憾、打算、设想等。以“问题”为主线,有矛盾、冲突甚至“悬念”,能引起读者兴趣和深入思考。
2023-09-01 07:59:364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乘方》教案范文

  有理数乘方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所以教师在教这一节课的教学中要从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一数学《有理数的乘方》教案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乘方》教案范文一   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非负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并且知道a×a记作 a2,读作a的平方或a的二次方,前几节课,学生已掌握了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具备了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的知识技能基础.   学生的活动 经验 基础: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不同类型的数学活动,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探究学习的意识都有明显的进步,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学习任务分析   新版教科书在学生熟练掌握了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的基础上,尤其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和探究 方法 的基础上,提出了本节课的具体学习任务,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方的概念,学会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在现实背景中,感受有理数乘方的必要性,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掌握有理数乘方的概念,能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3、经历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的探究过程,领悟乘方运算符号的确定法则。   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环节:第一环节:引入情境,导入新课;第二环节:定义乘方,熟悉   概念;第三环节:例题练习,乘方运算;第四环节:随堂演练,符号法则;第五环节:联系拓广, 发散思维 ;第六环节:课堂小结;第七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引入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内容:观察教科书给出的图片,阅读理解教科书提出的问题,弄清题意,计算每一次分裂后细胞的个数,五小时经过十次分裂后细胞的个数.   活动目的:感受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乘法运算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同时体会细胞分裂的述度非常快,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课题:有理数的乘方.   活动的注意事项:在活动中需要运用乘法运算计算五小时一个细胞能分裂成多少个细胞,这个过程不要一次完成,而应让学生仔细分析,逐步完成,并依次类推,如果一次分裂成2个,第2次分裂成2×2个,第三次分裂成2×2×2个.因为五小时要分裂10次,所以第十次分裂成2×2×2………×2×2个.得到这个结果时要指出两点:一是让学生感受细胞分裂的速度非常快的事实.二是要指出这种表示方法很复杂,为了简便,可将它写成210,表示10个2相乘,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同时指出这就是乘法运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理数的乘方.   第二环节:定义乘方,熟悉概念   活动内容:1.归纳多个相同因数相乘的符号表示法,定义乘方运算的概念。   2.通过练习熟悉乘方运算的有关概念.   填空:   (1)(-2)10的底数是_______,指数是________,读作_________   (2)(-3)12表示______个_______相乘,读作_________,   (3)( 1/3)8的指数是________,底数是________读作_______,   (4)3.65的指数是_________,底数是________,读作_______,xm 表示____个_____相乘,指数是______,底数是_______,读作_________.   把下列各式写成乘方的形式:   (1)6×6×6; (2)2.1×2.1;   (3)(-3)(-3)(-3)(-3);   (4) .   活动目的: 培养学生的归纳抽象能力,建立符号感,理解符号所表示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学习新知识,认识乘方是一种运算,幂是乘方运算的结果.还要让学生明白: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例如8就是 ,通常指数为1时省略不写。   活动的注意事项: 教科书在给出乘方运算的 概念后,有关练习放在随堂练习的第一题中.为了及时消化新知识,要完成活动中的填空练习及乘方与乘法的相互转换,真正弄清楚幂的读法和写法,区分幂的指数和底数.   第三环节:例题练习,乘方运算   活动内容:教科书例1,例2分别计算:   例1:① 53 ;② (-3)4;③ (-1/2)3.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乘方》教案范文二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数学思考 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经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的过程,从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解决问题 通过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方意义的过程,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 在经历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 故事 让学生认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 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方法。 难点 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的理解。   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图 活动内容和目的 活动1 复习与回顾   活动2 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活动3 学习乘方的有关概念   活动4 应用、巩固乘方的有关概念   活动5 探索幂的符号法则   活动6 应用、拓展有理数的乘方   活动7 讲数学故事   活动8 小结与布置作业   活动9 思考题 回顾小学学习过的一些概念,承上启下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营造一个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的氛围。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巩固有理数乘方的意义,让每一位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找到自信。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把问题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检验新知的掌握情况,把在幂的理解上容易错的题进行分析、比较,进一步巩固乘方的意义。   通过故事让学生认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梳理知识,学生获得巩固和发展。   有利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1   问题   1.边长为 a 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棱长为a 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活动2   出示细胞分裂示意图   下图是细胞分裂示意图,当细胞分裂到第10次时,细胞的个数是多少?   SHAPE MERGEFORMAT   活动3   问题1   思考:   1.什么叫做乘方?   2.什么叫做幂?   3.什么叫做底数、指数?   问题2   4.在 中,底数a表示什么?指数n表示什么? 就是几个几相乘?   活动4   应用新知,巩固提高   一、填空   1.在 中,15是__数,9是___数,读作_________   2. 的底数是__,指数是___ ,读作_________   3. 中,-6是___数,12是___数,读作________   4. 的底数是___,指数是__,读作_________   5. 7底数是______,指数是_____   6. X底数是______,指数是_____   二、把下列乘法式子写成乘方的形式   1、2×2×2×2×2=_______   2、(-1)×(-1)×(-1)×(-1)×(-1)×(-1)=______   3、 × × × =_______   三、把下列乘方写成乘法的形式.   1. =_________________   2. = 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   活动5   问题1   与 有何不同?   问题2   计算   (1) (2) (3)   问题3   计算:   (1) (2)   (3) (4)   (5) (6)   (7) (8)   (9) (10)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活动6   问题1   目标检测   (1) 是___数 (2) 是___数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问题2    拓展训练   你能完成下面的计算吗?试一试.   活动7   问题   棋盘上的学问   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 国际象棋 ,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1格放1粒米,第2格放2粒米,第3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16粒、32粒、······一直到第64格。”“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米!”   你认为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米吗?   活动8   小结 反思 :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有什么疑惑?   2、 总结 五种已学的运算及其结果?   布置作业:   1.教科书47页第1题   2.收集生活中有关乘方运算的例子及趣闻故事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乘方》教案范文三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现实背景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能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②已知一个数,会求出它的正整数指数幂,渗透转化思想;   ③培养观察、归纳能力,以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运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做数学”和“用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的奇妙性;   ②领会数学建模思想,归纳思想,形成数感、符号感、发展 抽象思维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①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提高数学素养。   ② 通过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主动 学习态度 ,培养科学探索精神,提高人文素质,鼓励猜想,倡导参与,与人合作,学会倾听、欣赏和感悟,建立自信心。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①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和表示方法。   ②会进行乘方运算。   教学难点   ①幂、指数、底数的概念及其表示,理解有理数乘方运算与乘方间的联系,处理好负数的乘方运算。   ②用乘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教学策略   本节课采用“启发引导、动手操作、分析讲解”的教学方式,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运用的过程.在教学中注意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自主探索、逐步递进.积极参与讨论、合作学习,肯定成绩,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教学用具   纸片模型   6.教学过程   教学进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   教者结合多媒体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能否用算式表示这种关系   问题一:细胞分裂问题:   某种细胞每过30分钟便由1个分裂成2个。经过3小时,这种细胞由1个能分裂成多少个?   问题二:问题二:   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面积为 ;   棱长为a的正方体的体积为 ;   学生动手操作,   回想情景,发现规律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归纳能力   让学生亲历每个因数都相同时的乘法,书写起来的冗长,所以才需要创造一种简单的形式   学习新知   2个4相加可记为:4+4=4×2   6个2相加可记为:2+2+2+2+2+2=6×2   4个a相加可记为:a+a+a+a=4a   n个a相加可记为:a+a+a+……+a=na   类比可得:   64个2相乘可记为: 264   n个a相乘又记为什么呢?   定义:一般地,我们把几个相同的因数相乘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如果有n个a相乘,可以写成 ,也就是 EMBED Unknown   其中 叫做 的n次方,也叫做 的n次幂. 叫做幂的底数 可以取任何有理数;n叫做幂的指数,可以取任何正整数.   特殊地, 可以看作 的一次幂,也就是说 的指数是1.   例如: 读作-2的4次方或-2的4次幂;底数是-2,指数是4;表示4个-2相乘. x看作幂的话,指数为1,底数为x.   注意:当底数是负数或分数时,写成乘方形式时,必须加上括号.   在学生理解有理数的乘方的意义的情况下,提供例1,指导学生完成,巩固概念的理解.   1.(口答)   把下列相同因数的乘积   写成幂的形式,并说出底数和指数:   (1) (-6)×(-6) ×(-6)   (2) × × ×   ⑶ EMBED Unknown 的底数是_____,指数是_____,它表示______;   ⑷ 的底数是______,指数是______,它表示______;   ⑸ 的底数是______,指数是______,它表示_______;   例1.计算:   (1)(-3)2 (2) 1.53   SHAPE MERGEFORMAT   例3. 解决实际问题:   将一张足够长的厚度为0.1mm的纸对折后裁开,叠放在一起,再同时对折裁开,继续叠放在一起,继续对折、裁开、叠放,这样进行20次,能有多高?有人说比30层楼房还要高,你相信吗?   分析:每层楼房按3米计算   (1)0.1毫米×220=0.1毫米×1048576   =104.8576米   104.8576÷3≈34.95   (2)如果连续进行30次,会比12个珠穆朗玛峰还要高!?你信吗?   0.1毫米×230=0.1毫米×1073741824   =107374.1824米   8844.43 ×12=106133.16米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乘方》教案范文相关 文章 : 1. 初一上册数学《有理数》教案精选范文五篇 2.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乘方教学反思 3. 初一上册数学《有理数的乘方》练习试题 4.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乘方练习题及答案 5.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视频 6. 《有理数的乘法》初一数学教学设计 7. 初一数学教程视频:有理数的乘方 8. 《有理数乘方》反思小结 9.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乘方检测题1 10. 七年级数学学习视频:有理数的乘方
2023-09-01 07:59:501

【七年级第一堂数学课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数学作业本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导言部分“欢迎同学们走进五彩缤纷的数学园地”,很多数学老师要么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要么弃之不管,使之形同虚设,笔者的做法却恰恰相反,我是这样设计的。   问题一:同学们,在小学你们学过哪些数学知识?具体说说你知道的数学在某些方面的应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并总结小学学过的数学知识,为下面的问题解决作准备。   问题二:既然数学如此重要,那我们初中数学将要继续学习新知识,下面请同学们看看几个例题。   例1:古人用天干和地支记次序,其中天干有10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12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将天干的10个汉字和地支的12个汉字分别循环排列如下两行: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西戌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从左往右数,第1列是甲子,第2列是乙丑,第3列是丙寅……,问当第二次甲和子在同一列时,该列的序号是多少?   例2:以下是给出的3个不同分子的结构式,请推断出下一个、第100个、第n个分子的结构式。   设计意图:对于例1,既可以引导学生用常识一0年一个轮回解释为第6l列,也可以用学生小学学过的最小公倍数方法求得,还可以引导学生一一表示甲与子的位置,同一列转换为两个代数式相等的建模方程方法,让学生领悟到生活与数学的关联性,对于例2,可培养学生观察探究一般规律的能力。更可以让学生发现分子式CnF2n+n中n分别取1、2、3、4、…、100时所代表的不同的分子式,使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以及变量思想,如果教师穿插基本的代数简史,能使教学更上一层楼。      例3:用一根足够长的铁丝沿地球赤道表面捆绑地球,刚好捆住,不留空隙,如果铁丝再加长10米,这时铁丝与地球赤道有了空隙,此空隙有多大?猜一猜,算一算。   例4:爸爸给女儿圆圆买了一个圆柱形的生日蛋糕,圆圆想把蛋糕切成大小不一定相等的若干块(不少于10块),分给10个小朋友,若沿竖直方向切分这块蛋糕,至少需要几刀?   设计意图:例3和例4趣味性与挑战性并存,例3能极大地引起学生的估算兴致,通过建立同心圆模型,运用小学所学的圆周长公式,可以验证经验的不可靠性,展示数学在地理学科中的巨大威力,例4是日常生活问题,生活气息浓郁。更能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从而把学生引领到一个美妙且丰富的几何图形世界,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穿插欧氏几何简史,更能锦上添花。   例5:统计本班男(或女)生所穿运动鞋的鞋码,如果你是市场营销员,你会向你的鞋厂老板提供什么生产建议呢?   例6:从本班两位优秀射手中挑选一名参加射击训练,备作2008年奥运选手,如何选派才是公平的呢?   例7:统计1000个人们最常用的汉字。   例8:月球的周期,一个满月发生在月球运行到与太阳相对并同在地球的另一侧面,即三球成一直线的时候,经过满月、上弦月、半月、下弦月、新月完成一个周期的运动,2005年上半年的6个满月分别发生在1月25日、2月24日、3月25日、4月24日、5月23日、6月22日,请结合此信息,判断一个满月发生的周期。   设计意图:解决上面的例题需要经历收集、整理、分析、判断、选择等一系列过程,学生可以从中领悟出解决这些问题离不开数据,从而让学生意识到初中的数学学习将进入一个新的统计与概率世界。   问题三:上面列举的一些问题,你都会解答吗?你准备如何学好妙趣横生的初中数学知识呢?   设计意图:在上面一系列的数学问题中,学生能体会到继续学好数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教师再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新计划,在进入初中的一开始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知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为后面的学习作好心理准备。       (责任编辑 李 闻)
2023-09-01 07:59:571

1,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包括哪些

要么? 我们有完整的!!!
2023-09-01 08:00:212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树立科学合理的初中数学教学观念,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以及分析和确定学生的实际情况,是有效开展初中数学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下面是我整理的初中数学 教学 方法 有哪些,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更多教学方法相关内容推荐↓↓↓ 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好的教学方法有哪几种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区别 教学方法的种类和手段有哪些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1、明确数学教学目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数学教学目的。就是规定了数学教学应当完成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个性品质等方面的 教育 任务,是根据我国教育的性质、任务和课程目标,并结合数学科学的特点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而制定的。特别是现行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就明确提出了“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要让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作为数学教师,必须对教学目的有明确的认识,并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展开教学。因为它是考核学生成绩和检查、评估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我们必须全面、深刻地掌握数学教学目的。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以此来检查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从而不断改进数学教学方法。 2、切实抓好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互动过程。师生均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进入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 (1)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古往今来,很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和利用。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说明“好学”对教育的重要性。作为教师要做到以“趣”引路,以“情”导航。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感情色彩。即教育情感性。任何学生对教师的第一节课都会产生期待心情。这种期待主要表现为:①对教师外表形象的期待;②对教师言谈举止的期待;③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期待。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许多学生对于自己喜爱的教师、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等都会表现出极大的投入,其学习思维就会与教师的教学保持着和谐、完美的统一。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学会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作为教师就应该认真研究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并通过这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要充分相信每一名学生的潜能。鼓舞每一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长期以来,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表现为:教师权威高于一切,对学生要求太严太死;课堂气氛紧张、沉闷,缺乏应有的活力;形成了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违背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性增强,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导致厌学情绪,致使学习效率普遍降低。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做到:①课堂上多给学生留出一些让他们自主学习和讨论的空间。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并发表各自的意见。②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由于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在于教学生去学,既要帮助学生学会,也要帮助学生会学。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进而不断提高数学教学效果。③运用探究式教学。教学中,在教师的主导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让学生从思想上产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3)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能力实际上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听、说、读、写、想等方面的能力,它们是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学习能力。也是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保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听”就是学生首先要听课,同时也要听同学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课后的感受,这就需要有“听”的技能。因此。教师要随时了解周围学生对数学课知识要点的理解及听课的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听课技能。例如:①在听课过程中怎样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思路与教师同步。②怎样才能更好地领会教师的讲解。③怎样学会归纳要点、重点。④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办。⑤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听。并积极参与讨论等。“说”就是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对数学中的概念能够作出解释,与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向老师提出问题,使得自己的见解和提出的问题易于被别人理解。“读”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从某种层面上讲,也是为今后“说”的技能打基础。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课外资料,既丰富了知识面。又养成了自学的习惯,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写”就是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具体运用到学习活动中去,它是学生学习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 (4)将“开放式问题”带入课堂 数学教学中将开放式问题带人课堂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探索,也是当前数学教育的发展潮流。 数学开放式问题的显著特点是其思考空间广阔。思维活动的自由度较大。学生的思维活动易于展开,在思考中能提出更多的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也更多。它具有与传统封闭型题不同的特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有其独特的效果。数学开放式问题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能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开放式”的数学思维和开拓进取精神。 初中教学方法的实施 1、创建有效课堂是基础 教学是以课堂为载体进而开展的活动,所以,要实现有效的教学就必须首先创设出有效的课堂教学环境,唯有一个良好而有效的课堂才能够为有效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创设有效课堂的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营造融洽课堂气氛 课堂之上的气氛是课堂环境的首要构成因素,营造出融洽的课堂气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在课堂学习之中感受到一种愉悦感,进而帮助学生进行快乐学习。那么,该如何进行这种融洽课堂气氛的营造呢?笔者认为,教师在开始某一内容的教学之前,可以挑选出一些有趣的教学 故事 借助一种幽默的语言进行讲述。这样课堂上的气氛瞬间被幽默的话语和学生的笑声所充斥,课堂的气氛自然逐渐地融洽缓和起来。 2)和谐师生关系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彼此进行沟通的地方,同时也是教师传授知识,为学生解答疑难的地方。那么,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这种有效及时地互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配合在有效课堂和教学的建设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正是基于此点,要求和谐师生的关系出现。和谐师生关系拉近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推动教学的发展。和谐师生的关系主要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主动和学生谈心交流进而主动走进学生拉近两者的心理距离。 以上方法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基本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有效课堂一旦得到构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得到调动同时有效教学这一目标也将实现。 2、发掘有效教法是关键 有效的课堂建立起来了,有效教学的基础有了,这时候需要教师发掘出具有可行性的有效教法从而推动有效教学的发展。笔者 总结 出三种有效教法。 1)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一门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诞生的学科。所以,教师要抓住这一点,合理地创设出有效地教学情境尤其是生活情景,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有关的学习。合理地生活情景能够让学生在心理上走进数学,使得学生对数学问题产生一种亲近感从而帮助学生在心理上对数学的学习具备一定的心理优势。例如:进行“反比例函数与实际问题的运用”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教师进行某些例子的讲解时就可以适当地将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进而使得学生在看到题目的第一眼就产生一种亲切感而不是畏惧感。好比“正在新建中的某会议室的地面约500,现在要铺贴地板砖。”这一条件的创设教师就可以转化为“我们学校的小礼堂面积大约500,现在学校为了方便同学们更好地开展活动准备将其进行翻新,要铺贴地板砖”。 就是这样的一种生活情景的设置帮助学生走进有关的数学问题,并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关题目的题设、条件和问题。 2)课后适当训练巩固教学成果 课堂教学无疑是教学环节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教师还需要注意到一点是学生在课堂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新训练同样非常重要。古人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唯有在课后进行适当地训练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将白天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并且为进行第一个阶段的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3、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学生是教学、学习活动开展的主体,因此要想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一定要重视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在有效教学创建中,注意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有利于培养起学生的探究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起学生的创新求异能力,从而培养起学生的整体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之中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可以采取的方法有: 1)开展小组性合作,鼓励学生在小组之中进行交流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鼓励学生就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和逆向 反思 。 3)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纵向、横向交错的网格式思考和探究。 凸显出学生主体性地位的方法有多种,以上几种仅仅是笔者自己的一些总结。当然要做好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工作,就是要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帮助学生获得进步和提升。同时笔者也坚信,只要诸位数学教师不断进行分析和总结,就一定能够获得达到有效教学的目标。 初中数学不好怎么提高 1重视书本基础知识初中生学习数学书本上的知识是非常基础的一部分,大家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自己的成绩,就一定要将书本的知识学习透彻,这样在做各种类型的练习题的时候才能够迎刃而解。 建议基础不好的初中生可以自己讲之前的书本内容从头到尾的多读几遍,相信你一定能够在细读的过程中理解很多问题,然后将该背下来的基本概念、公式和典型例题都背下来,这样一定能够快速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2养成正确的听课方式很关键对于初中生来讲,课上听老师讲课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初中生一定要特别重视上课的时间,一定要高效利用好上课的黄金时间,争取在课堂上就将老师将的重点内容消化好,这样课下在进行简单的复习就能够很轻松的掌握相应的知识点了。 这里我要建议大家养成提前预习的好习惯,一般成绩不好的学生上课很难跟上老师的讲课节奏,而且也很难做到一节课完全聚精会神的听讲,一旦注意力不集中,就很容易错过老师讲的重点知识点。所以大家提前预习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学习新内容的兴趣,避免上课出现走神的情况,而且也能更好的跟上老师讲的课程。 3记笔记与解疑点在听课期间,学生应该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及时将重点内容整理到笔记上,当然如果课上的时间很紧迫,学生也可以简单标记一下,利用课后的时间进行整理总结。 要强调一点的是,在听课的过程或者平常做题的过程中,可能你会遇到一些没有理解的知识点,在遇到这样情况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的将自己不懂的地方学明白,只有将所有的疑点都解决,自己的成绩才会变好!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相关 文章 : ★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与策略有哪些? ★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的方法有哪些 ★ 常用的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 初中生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 初中教师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 初中数学常用教学方法是什么 ★ 中学数学常用教学方法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6732713c8049618d4dd9c9b08bf57682";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2023-09-01 08:00:391

初一教学设计课件(5篇)

【 #课件# 导语】课件是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依据,是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课件,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由于学科和教材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课的类型不同,课件不必有固定的形式。下面是 整理分享的初一教学设计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1.初一教学设计课件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要求,深刻钻研新课标,准确把握课程知识体系,认真探索新课标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突出“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的育人要求,引导学生确立“尊重、关爱、责任”的最基本的价值观,全面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二、教学目标要求   1、引导学生确立“尊重、关爱、责任”的基本的价值观目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教育他们要正确认识自我,学会与人交往,追求高雅情趣、品味美好人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能明辨是非,知法、守法、撑起法律的保护伞。   2、教学生掌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法。使全体学生树立起明确的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调动起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因工作需要,我改代思想品德课,自己对新教材不熟悉,对学生也不了解,加之本届学生的素质差,师生互不了解,要想实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本学期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尽快在短时间内,摸清学生的底子,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四、教学措施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彻底改革课堂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要坚持让“人人参与,个个展示、体验成功、享受快乐”的原则,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虚心向教学有方,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学习,本学期坚持听课不少于36节。   3、积极参加,教师培训活动,认真学习并掌握信息技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为教学服务,力争做到用电脑备课,进多媒体教室上课。   4、根据学校的要求,认真备课,做到备知识、备方法、备情感。上课,要认真落实“人人参与、个个展示、体验成功、享受快乐”的课堂主题。课后,要及时写好教学反思;课后作业,要分层布置。自习辅导要做到“抓两头、促中间”,不搞一刀切。   5、要积极撰写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论文等,及时总结得失,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2.初一教学设计课件   为了搞好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更高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1、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   2、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目标设计以学生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   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4、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即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   5、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总之,让学生在使用英语中学习英语,让学生成为GoodUser而不仅仅是Learner。让英语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最实用的工具而非累赘,让他们在使用和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体味到轻松和成功的快乐,而不是无尽的担忧和恐惧。   6、以全面提高英语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突出两个侧重,即侧重隐性效应,即苦练内功,转差培优。   二、所教班级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届七年级新生和以往初一学生相比在英语基础方面很薄弱,由于在小学英语课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他们在写的技能方面基本上没有得到过训练,连音标和字母的拼读都没有掌握好。经过上学期的不懈努力,年段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了加强,学习态度也有所好转。但是学生整体的惰性还是很强,自觉性很差。另外,学生在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方面还存在诸多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例如:很多学生不能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没有真正认识到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交流;有些同学在学习中缺乏小组合作意识;大多数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学习没有计划性和策略性;不善于发现和总结语言规律,不注意知识的巩固和积累。   三、主要教学工作:   1、以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为中心。向45分钟要质量,要做到这点我要做到提前备课,没有教案不得进课堂;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2、转变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式,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突破口,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学习方法指导、信心培养、沟通学生心灵为主,切实做好防差、转差工作(转差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树立“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的意识,加大转差力度。(主要措施: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自主互助学习习惯及兴趣;作好差生思想工作,鼓励其学习信心;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实施小组辅导与组长负责制;课后作业加大面批次数,勤检测,勤鼓励,单词亲自督促,组长负责检查,老师以单元过关检测为主)。加强检查及时评估。   3、继续做好同学科、同年级教师之间交流,共同制定进度计划,单元测试卷,互相学习(尤其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   4、加大教学研究力度,积极进行新课改与信息技术整合,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教学反思。   5、教学常规工作:作业有布置,有批改,有反馈。作业的种类可分为:阅读、笔试等。英语教学在完成教材内容的同时,更应注意知识的延伸,内容的扩展。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知识的能力。   6、英语兴趣的培养是辅导后进生的一种方法和途径。精心准备,上好每一节课,备课要做到有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及信息反馈。   7、为使教学做到心中有数,全面了解学情,教学反馈及时。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以学校组织的月考、期中和期末成绩为主要依据,对每个学生建立英语质量档案,对每个学生英语学习情况进行跟踪。   8、加强英语和其它学科的课程整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充分利用我校现有资源,争取实现英语教学和计算机教学的有机整合。   9、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总之,在新的学期里,我将更努力的争取让每个孩子尽量不掉队,调动每个孩子的积极性,争取更大的进步!    3.初一教学设计课件   我们学校初一年级英语组将认真贯彻和落实20xx年县英语教研组工作会议精神,本学期工作计划将继续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围绕课改完善和深科教学常规,进行课改研究和专题研究等活动,增强全体组的质量意识、课改意识、创新意识和发展意识。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改变教学方式   认真初中《英语导学》和有关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教师要彻底改变传统的师生观、教学观、人才观。教学从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2、充分发挥备课组力量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及的需要,我们要认真学习《英语新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实行集体说课、备课。备课尽量做到节节集体备课,地点就在英语组办公室。在个人说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统一每课时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单元的重、难点,知识讲练的深度与广度,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做到练习一致,测试一致。平时积极探讨,相互交流,有经验及时,有问题及时解决。   3、认真上好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完成整个学期的教学任务   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计划、组织和实施各种英语学习活动。能主动扩展和利用学习资源,从多渠道获取。能根据自我评价结果调整学习目标和策略。能体会交际中语言的文化内涵和背景。复习巩固语言基础知识,注重过程性评价,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4、突出教学重点,攻克教学难点   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听力、口语、词汇、句型、语法、阅读、书面表达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每周定时上口语课;每天进行单词、短语、句子的听写和课堂过关测试;每堂课进行随堂听力训练和句型、语法练习;同时通过课外作业对单词、句型及语法进行巩固性练习;每单元进行一次单元综合测验,以提高学生在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书面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   5、课后做好不同层次学生的辅导工作。   尤其要关心后进生,厚爱特困生,积极投入到爱心帮扶活动中去。   要重兴趣、重方法、求稳定、求实效,避免出现大批掉队和过早分化现象。对英语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要做好"培优补差"。在上好课的同时,我们全备课组教师也积极参加各种教科研活动,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4.初一教学设计课件   一、指导思想   虽然大部分学生在小学已接触过英语,但学生以前不大重视英语,所以,现阶段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增强信心,克服困难。除了从思想上给予引导之外;在教学上,有针对性、目的性、有系统、有计划地上好课。   二、基本情况   初一(41)班共52人。男25人,女27人。初一(42)班共52人,男27人,女25人。学生虽大部分已在小学阶段已学过英语,但由于在小学阶段,学生认为英语是次科并不如语文、数学重要,对英语普遍不够重视。成绩并不理想,书写也较差。课堂气氛太沉闷。所以,要改变以上种种情况,除了抓好课堂纪律外,还要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之外,亦要想方设法上好每一节课,利用多种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是很重要的。   三、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训练学生听说读学能力。   四、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   本学期共有12个单元,加强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训练,要求学生懂得以上的语法知识点,能听懂课堂上的用语和一些较短的对话、短文,能看图说话,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五、教学具体措施   1、认真备好课,是好课,通过做游戏、唱英文歌,单词比赛等多种形式,多利电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上和生活中注意困村施教,做到“一视同人”关心差生,对其循循善诱,耐心教育。   3、平时多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了解其思想动向,关心学生学习和生活中情况,有困难时助其克服困难。   4、多与差生沟通,助其克服自卑,增强信心,利用课余时间及晚温辅导其学习。   5、开展“四人”学习小组,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前进。    5.初一教学设计课件   一、指导思想:   七年级数学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及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情况分析:   根据上述情况本期的工作重点将扭转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抓优扶差,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反对死记硬背,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三、具体教学措施:   1、教材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是教学的基础设施。在教学中必须依纲靠本,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钻研教材抓好重点。   2、在课堂中尽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教师的指导作用。   3、设计好的开头尽量以引趣的形式引入课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以合作探究、自主学习为主。   4、要扭转学生的厌学现象。利用晚自修时间对他们进行辅导,在平时的课堂中多给予提问,给后进生树立信心。对优生要严格要求,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抑制他们产生骄傲情绪。   5、树立榜样,以点带面,以先进带后进,让后进生自动自觉向先进看齐,从而发挥榜样的力量。   6、坚持因材施教原则,逐步实施分层教学,向基础不同的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力求使中下生吃得上,中等生吃得下,优生吃得饱,即课堂练习、作业及要求等进行分层即课堂练习、作业及要求等进行分层。   7、在课堂教学中将严抓课堂纪律使学生形成自学遵守纪律的习惯,要求他们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言,作业认真完成。但同时又不死板,给时间让学生讨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8、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利用课余时间多接触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9、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循序渐进原则,正确组织课堂教学。做好知识的衔接及章元过关工作。及时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查漏补缺。
2023-09-01 08:01:041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探析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探析   本文在分析现状的前提下,对如何提高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提出了小组学习的思想。以下是我J.L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之论文范文。   在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下,由于数学学习的抽象性东西太多,所以有必要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方法进行相应的改革。在新课程思潮的影响之下,课堂的设计原则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与优化,与新课程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相结合,完成教学方法的转化适应时代的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实际运用、学会合作的理念,在掌握基础学习方法的前提下找到创新的方案。   一、课堂教学设计原则   (一)建构性学习方式原则   新课程改革在很多教学方面都做出了改进,建构性学习方式原则的提出就是改革的一大成果。该学习方式主要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获得知识的方法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着很大的不同。在新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讲到:教学方式应该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主要主要任务,积极探索主动学习、勤于实践、相互合作的学习方法,不应该像传统模式那样只局限于对知识的记忆、背诵、模仿等。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认为,学生的学习方式需要得到转变,应该将以前灌输式学习方法转变成学生自主学习探讨的模式。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建构性学习方法在新课程标准的环境之下有着充分的发展潜力。   (二)交互式教学设计原则   教师身份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至关重要,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而不是单纯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没有了解到学生对于学习情况的反馈。教师应该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到有效的督促的作用,进一步的培养起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相互合作的关系,也能有效的促进交往方式的改善。所以说交互式的教学设计原则对于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创设情境的教学设计原则   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明确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对于数学知识来讲,学生在学习相关的知识并运用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综合调动各方面的能力,比如说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运算解答能力、数字分析处理能力等。但是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通过观察、判断以及实际的例子进行引导,逐步在学生脑海中培养相应的意识。创设情境的教学设计原则正好就满足了对这些能力培养的要求,需要长期的应用下去。   二、高效课堂的教学方式   初中数学的学习对于一些学生来说相对比较枯燥,所以高效的学习方法对于提高学习数学的热情十分有帮助。在采用上面提到的设计原则的前提下,对教学方式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认识,认为在课堂上实行分组的方式,既能有效提高合作的能力,也能增强学习的兴趣。通过具体的实践也表明小组的方式具有可行性,还能取得不错的成果。   (一)学生小组方式   小组的分组需要充分考虑成员之间的各种因素,学习能力、性格、性别、理解能力等都应该要考虑进去。具体的方式主要有两种:①优差学生均衡搭配。这样的分组方式能够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对班级整体学习氛围的提升很有帮助。班级中分成的各个小组之间的学习水平不会有太大的差距,优等生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将自己学习的方法、经验进行介绍,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到对自己有用的方法,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学生在增强相互合作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帮互助的氛围,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②分层搭配的分组方式。这种方式就是将学习能力相同的人放在一组,这样做的好处是,学习能力强的人相互之间能够共同发展,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在小组之内也能树立自己学习的自信心,对于基础内容的掌握十分有帮助。   (二)实例探讨   就拿初中数学中关于“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学习情况来说,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分为4个部分,即线段、角度、等腰以及直角三角形。那么在班级之中就可以分成8个小组,小组内的学生先预习课本的内容,然后通过共同的讨论来归纳出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并派出一个代表进行总结发言。通过这种方式的实施可以发现,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积极性非常高,探讨得也非常的激烈,学生也充分利用到了互联网的优势,对轴对称图形收集到的资料也非常的齐全,学习的效果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本文在分析现状的前提下,对如何提高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提出了小组学习的思想。并通过一定的实践发现,小组学习的方式改变了传统式的填鸭学习,学生学习的潜能、兴趣得到了提高,也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相互学习、互帮互助的能力。小组学习的方式不应该仅仅是一种理念,应该长期的不断进行实践。 ;
2023-09-01 08:01:131

初中数学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1、初中 数学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初中数学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情境,是指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趣,以形象为主体的主动、具体的情境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今天,朴新小编给打击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对老问题进行延伸,创设类比发现的问题情境在中学教学中有许多知识具有相似的属性,对于这些知识,教师先引导学生研究已有的知识,通过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创设类比发现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原有的结构中得以同化与构建。例3、在讲“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时,首先,复习提问“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内容及图形(如图1),此时,则有AB∶BC=1∶1=DE∶EF;接着,将直线CF向下平移,得到若AB∶BC=1∶2时,其余条件不变,则DE∶EF=?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结论;然后继续平移BE和CF,使AB∶BC=m∶n时(m,n为实数),其余条件不变,则DE∶EF=?启发学生采用合作、讨论的形式,归纳结论。利用数学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故事有时反映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审美能力。例4、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时,笔者先讲数学家欧拉发明坐标系的过程,欧拉躺在床上静静的思考如何确定事物的位置,这时一只苍蝇粘在在蜘蛛网上,蜘蛛迅速的爬过去把它捉住,欧拉恍然大悟:“啊,可以象蜘蛛一样用网络来确定事物的位置。”于是,我引入本节正题。 利用多媒体课件,淋漓尽臻的反映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思维浪花例5、在讲“扇形面积”的计算时,笔者先用Flash设计出一则有趣的动画情节“狗与麻雀”来引入课题。有一块空旷的草地上有一根柱子,柱子上栓着一条长3米的绳子,绳子的另一端栓着一只狗,问这只狗的最大活动区域有多大?突然,来了一只麻雀来与这只狗逗乐,于是这只狗绕着柱子转过n度,那么,它的最大活动区域有多大?当沉重看完这段小电影后,强烈的刺激了求知欲,马上将这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于是,引出了扇形面积的计算。在教学中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学生在自由自在的欣赏动画时,体验着生活,在情境中产生了探索的欲望,自主学习被激发出来。2、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创设故事情境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中,产生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数学故事和数学家轶事。这些数学典故有时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审美能力。在设计数学教学情境时,可充分挖掘数学史料,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创设数学情境,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从中学习数学知识,领略数学家的人格魅力,接受思想教育。 如高斯、笛卡儿、牛顿及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华罗庚、陈景润,都有很多故事可以用来设计数学情境。例如,在讲“勾股定理”这一节时,可以向学生讲这样一则故事:如果在宇宙除了人类还有其他文明,人类应如何同他们交流呢?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出,勾股定理最能代表人类的文明。如果宇宙中还有其他文明的话,接受到这个信息,就会向人类发出回应。听了这个故事,同学们肯定会急切地想知道,勾股定理的内容到底是什么?从而为学习新课作好了铺垫。开拓思维,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巧妙地提出问题。要先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激励诱导学生,尔后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去探寻“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这样的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打开思维的闸门。例如,在对“等腰三角形的制定”进行教学设计时,我是这样创设出诱人的问题情境的:在△ABC中,AB=AC,倘若不留神,它的一部分被墨水涂没了,只留下了一条底边BC和一个底角∠C,请问:有没有办法把原来的等腰三角形重新画出来?学生先画出残余图形并思索着如何画出被墨水涂没的部分。 各种画法出现了,有的学生是先量出∠C的度数,再以BC一边,B点为顶点作∠B=∠C,B与C的边相交得顶点A;也有的是取BC中点D,过D点作BC的垂线,与∠C的一边相交得顶点A,这些画法的正确性要用“制定定理”来制定,而这正是要学的课题。于是我便抓住“所画的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吗?”引出课题,再引导学生分析画法的实质,并用几何语言概括出这个实质,即“△ABC中,若∠B=∠C,则AB=AC”。这样,就由学生自己从问题出发获得了判定定理。3、创设问题情境利用数学典故,创设问题情境数学课堂中的典故可以包括数学史及一些名人轶事,或一些要用数学知识解决的有趣的民间故事等等。历史上的数学典故有时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典故来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史,提高数学素养。在数学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讲一段故事给学生听,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时,教师给学生边讲个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测量金字塔高度的故事,边用多媒体展示情景图片,学生都非常疑惑不解,教师因势利导引入相似三角形知识应用的学习,学完新课后,再一起回过头来思考泰勒斯是用什么方法原理测量金字塔高度。这样的一个持续的问题情境贯穿于整堂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通过类比,创设问题情境 类比是在两类不同事物之间进行对比,找出若干相同或相似点之后,推测在其他方面也可能存在相同或相似之处的一种思维方式。由于数学学科知识具有很强的外扩性,而新扩知识总是与扩前知识有很多类似之处,类比新知识与扩前知识是一种巧妙高效的教学策略。利用类比取得重大发现、发明的事例在数学领域屡见不鲜。我们应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归纳/类比等丰富多彩的探索活动,鼓励学生进行一般与特殊、高维与低维、无限与有限等的类比,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如: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可以类比小学数学的混合运算法则;实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又可以类比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乘方意义,可以类比乘法意义;二元二次方程的意义,可以类比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分式的基本性质、运算法则,可以类比分数基本性质、运算法则等等。可以说,凡是有学习的地方就会有迁移,因为孤立的、彼此互不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正迁移情境,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4、创设教学情境创设讨论、操作式情境,深化感悟在数学课堂中,感悟数学知识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作为数学老师,要为学生感悟数学创设和谐的情境,触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学生能有所悟,自悟自得,并能在实践活动中深化感悟。 创设讨论、操作式情境,能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对探究性问题,需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在操作中尝试,在讨论中释疑。通过动口讨论,动脑思考,动眼观察,动手操作,让他们的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画图、测量、搜集信息、剪、折、移、转、制作模型等活动情境,不仅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丰富了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应用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创设争论式情境,启迪学生的发散思维数学课堂上,为满足学生的争强好胜心理,教师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有意识地创设“争论式”情境,给学生设置知识擂台,造成认知冲突,在一个个交锋的回合中,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教师在创设争论式问题情境时,可按照以下形式进行:(1)只给出问题的条件(或结论),让学生争论出不同的结果(或应具备的条件);(2)对已给出的条件(或结论)做出增删,让学生在交流争论中归纳出原先给定的结论(或条件)的变化;(3)对条件、结论完整的问题,先给出条件,让学生在交流、争论中猜想结论,并进行证明等。 创设试误式情境,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针对学生对某些概念、法则、定理、性质等理解不透彻的情况或在连接中考中的易错易混点,有目的地创设一些具有迷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走进迷魂阵,不断碰壁,引导他们走出思维误区,给其指点迷津的过程中,使之吃一堑长一智,错误的思维逐渐弃之,正确的思维得到优化。
2023-09-01 08:01:261

如何进行" 初中阶段数学图形变换的教学

一、本类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中要注意初中数学空间与图形与实际生活中(或是抽象出来的图形)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证明的理解,注重一般的方法,但不追求证明的技巧与数量.  2、教学设计要运用系统的观点,从教学内容的研究、学生状况的研究、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和教学过程的设计等五个环节进行.每个环节的具体设置都值得研究.  3、 从教学设计中的目标的制定、数学活动的安排和信息技术的整合等几个方面,谈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  二、初中阶段“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标准的理解   1、学会合作、交流、表达,在探索图形性质、与他人合作交流等活动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进一步学习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  2、学会简单推理,在积累了一定的活动经验与图形性质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的事实出发,证明一些有关三角形、四边形的基本性质,从而体会证明的必要性,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初步感受公理化思想.  3、注重联系实际,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像等探索过程,能解决一些生活中较简单问题.三、关于《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五环节的认识  1、教学内容分析:分析将要让学生掌握什么知识点,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有何联系,本知识点的重要性认识;在围绕知识点教学过程中,涉及到什么样的数学思维方法,让学生掌握这些方法;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中,适当地取材,不必限于课本,为的是更能激活思维,实现教学目标,实现“从生活走进课程,从课程走进社会”的理念.  2、学生需求分析:应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学习习惯等,有针对性地制定出恰当的教学目标,才能选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充分地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教学全过程.3、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目标要具体;教学目标要能达成;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系统地确定教学目标.  4、重点难点的确定:要认真分析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及学生的思维障碍,要设计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具体的方式方法.  5、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分为引入新课、学习新知、应用新知、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五个环节,有的教师认为这是“老五环”,其实在每个环节中,你完全可以创新,以适合现代教育的需要.比如,需要设计出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运用怎样有效的教学方法、实施哪些必要的教学手段、采取何种的交流方式,如何进行评价活动等方面去完成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具体且具有可操作性.
2023-09-01 08:01:351

浅谈如何上好初中数学课的教学策略

一、改变旧的以知识为中心的备课传统,以备学生为主新课标规定,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教学中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展,因而,教师备课的重点必须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教学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是备课的宗旨。作为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和能力发展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使教学起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教学起点是指学生对特定的学科内容或任务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教师备课时要对以下问题有清楚的了解:(1)学生对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否已经具备;(2)在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学会的知识和技能他们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3)学生还有哪些部分没有掌握;(4)能掌握的有多少人;(5)掌握到了怎样的程度;(6)哪些知识学生可以自己学会;(7)哪些知识需要教师进行点拨和引导。只有对学生了解了,教师才能够确定应重点进行辅导的有哪些知识,可以略讲甚至不讲的有哪些知识,进而很好地把握教学的起点,使教学过程的设计更加合理,更贴近实际,更有针对性,使教学的重点更加突出,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提高。二、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求知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关注的是结果、成绩、名次,而很少关注学生对所学科目的浓厚兴趣,而它恰恰是通向知识高峰的强烈动力。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人们发现事物的新线索,并进行探索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最清晰,思维活动就会最积极、最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数学课,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如课前预习、巧设导语、直观教学、创设情境、积极给予评价等。作为数学教师,应懂得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只有使学生热爱数学,他们才能对学习有兴趣,才能学好数学,因为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三、教学目标要适中,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关系到整个课堂的设计,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设计什么样难易度的题目、怎样的讲解方式,因此目标的设计要适中,不能过高,过高的目标会导致教学设计内容过多过难,老师讲解过快,学生掌握起来会越困难,导致大部分学生无法掌握,达不到预期目标,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目标设计过低,则不利于学生思维及能力的培养 因而要提高课堂效率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只有当教师的教学目标明确了才能知道本节课要教会学生学会什么,掌握什么,上课时才能有的放矢,当老师上课没有目标时,就会夸夸其谈,无法切中要害,教师不知教什么,学生更不知学什么,这如何能提高课堂效率呢?同时教学目标的设置要根据学生实际,不能设计太高,也不能设计太低,教师在上课前要把握好本节课的目标,清楚本节课学生要掌握的知识,清楚本节课学生要掌握的技能,要培养哪种思维能力,达到什么程度,这些老师在备课时都要考虑清楚,明确下来,才能设计教学。因此教师在设计目标时要面向大多数学生,使学习的深度、进度为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所能接受 合理明确地确立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出数学本体性,我们的课堂就有了导向性,课堂教学才有成效性,才能真正有利于数学知识的掌握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课堂气氛新课程改革使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的学生无论在知识储备还是个人能力方面都较以前有了较大的进步,自主意识更为强烈 教师角色也从传授者向引导者转变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就变得更为微妙 因此互相的理解与尊重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前提语言亲切、面带微笑的教师肯定会得到学生的欢迎 学生接受你,关系和谐了,你的要求学生执行起来就更到位了,课堂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师生关系的和谐更容易营造一个既宽松又严谨、既舒适又紧张的课堂气氛,在这样的气氛中,学生的思维才容易被打开,思维活跃了,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2023-09-01 08:01:571

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反比例函数》的小结与复习课。函数本身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而反比例函数又是基础函数。反比例函数是继一次函数学习之后又一类新的函数,它位居初中阶段三大函数中的第二,区别于一次函数,但又建立在一次函数之上,而又为以后更高层次函数的学习,函数、方程、不等式间的关系的处理奠定了基础。 通过本节课对本章知识的复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能根据图象和解析式进一步探索并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能用反比例函数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是学生对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一个再知和整合的过程。    二、 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课改“以学生为主体,激活课堂气氛,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精神。在教学设计上,我设想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在掌握反比例函数相关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因此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复习反比例函数概念、图象与性质的知识点,通过相应知识点的配套练习加深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本章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2)能够根据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会画出它的图象,并根据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及增减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相关问题的变式探究,正确运用反比例函数知识,进一步体验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创设教学情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反比例函数复习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获得问题解决后的乐趣,继续渗透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由于本节课的学习是学生对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一个再知和整合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进一步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像、性质并正确运用。教学难点是反比例函数性质的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分析   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我采用合作交流、集体探究的方法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主动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同时注意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时间。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多观察,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组织学生参与“探究——讨论——交流——总结” 的学习活动过程,同时在教学中,还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师生的共同活动中启发学生,让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    五、学法指导   本堂课立足于学生的“学”,要求学生多动手,多观察,从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分析、对比、归纳的思想方法。在对比和讨论中,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去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上要采用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方法组织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体会参与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感知数学的奇妙    六、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一)知识梳理:主要说明本章的内容由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三大块组成。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复习反比例函数概念及其等价形式。并设计了相应的配套练习:判断反比例函数并指出其中的K值;结合物理知识写函数关系式,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考查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系数及自变量的指数的掌握情况。   2.复习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并用来解决问题。也设计了相应的配套练习:根据K值确定反比例函数所在象限及其一支(X>0)的增减性,根据函数关系式和给定自变量(函数值)求函数值(自变量的值);由图像性质和K值的关系确定m的取值范围;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根据函数增减性及所给函数图像上点的横坐标判断个点函数值的大小,难度较大,学生不易掌握。   3.综合运用:给出一次函数的图像y=ax+b与反比例函数y= 相交的示意图及交点M(2,m)、N(-1,-4)两点。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并根据图像写出反比例函数的值大于一次函数的值的X 的取值范围。此类题目在中考中常见。是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应用,主要用数形结合思想和待定系数法求解,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应用及合情推理能力。   (三)随堂练习: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具体内容见课件。   (四)归纳总结:   由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   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3.数形结合思想   让学生通过知识性内容的小结,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五)布置作业   (六)课后反思:   1.在本课时的师生互动过程中,积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使他们有成功的学习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2.尽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顺利地“消化”本节课的内容。   3.即时训练——巩固新知。为了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化理解,从而达到巩固提高的效果,我特地设计了一组即时训练题,把配套练习中的习题熔入即时训练题中,通过学生的观察尝试,讨论研究,教师引导来巩固新知识。   4.存在的问题:学生配合不够积极,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少,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对中下学生关注的"太少;教师说的多,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讨论交流;课堂教学内容稍多,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说课稿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的内容是在已经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和一次函数的基础上,再一次进入函数范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的内涵,并感受到现实世界中存在各种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对正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的复习和对比,也是以后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本课时的学习是学生对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一个再知的过程,由于初二学生是首次接触双曲线这种函数图象,所以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征,让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有一个形象和直观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激活课堂气氛,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精神。在教学设计上,我设想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在掌握反比例函数相关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   因此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使学生能够根据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3.使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会画出它们的图象,以及根据图象指出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加或减少而变化的情况。   4.会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数学思想:   1.向学生渗透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去作用于实践的观点。   2.使学生体会事物是有规律地变化着的观点。   (四)情感态度:   通过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研究,渗透反映其性质的图象的直观形象美,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反比例的概念、图象、性质,以及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性。   (二)教学难点: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三)解决方法   (1)由分组讨论,积极思考,分析问题,发现结论。   (2)训练,研究,总结   因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有两个分支,而且这两个分支的变化趋势又不同,学生初次接触,一定会感到困难。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并制作了能动态演示函数图象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亲手操作,积极参与并主动探索函数性质,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一)探究学习1——函数图象的画法   问题3:如何画出正比例函数的图象?   通过问题3来复习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主要分为列表、描点、连线三个步骤,为学习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画法打下基础。   问题4: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应该怎样去画呢?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仿照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的画法。   设想的教学设计是:   (1)引导学生运用在画正比例函数图象中所学到的方法,分小组讨论尝试,采用列表、描点、连线的方法画出函数和的图象;   (2)老师边巡视,边指导,用实物投影仪反映一些学生在函数图象中出现的典型错误,和学生一起找出错误的地方,分析原因;   (3)随后老师在在黑板上演示画好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步骤,展示正确的函数图象,引导学生观察其图象特征(双曲线有两个分支)。   初二学生是首次接触到双曲线这种比较特殊函数图象,设想学生可能会在下面几个环节中出错:   (1)在“列表”这一环节在取点时学生可能会取零,在这里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代数的方法得出x不能为零。也可能由于在取点时的不恰当,导致函数图象的不完整、不对称。在这里应该要指导学生在列表时,自变量x的取值可以选取绝对值相等而符号相反的数,相应的就得到绝对相等而符号相反的对应的函数值,这样可以简化计算的手续,又便于在坐标平面内找到点。   (2)在“连线”这一环节学生画的点与点之间连线可能会有端点,未能用光滑的线条连接。因而在这里要特别要强调在将所选取的点连结时,应该是“光滑曲线”,为以后学习二次函数的图像打下基础。为了使函数图象清晰明显,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尽量选取较多的自变量x的值和对应的函数值y,以便在坐标平面内得到较多的“点”,画出曲线。从而引导学生画出正确的函数图象.   (3)图象与x轴或y轴相交   在这里我认为可以埋下一个伏笔,给学生留下一个悬念,为后面学习函数的性质打下基础    四、教学方法:   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鉴于教材和初二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设想采用问题教学法和对比教学法,用层层推进的提问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主动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同时注意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减少学生对新概念接受的困难,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时间。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多观察,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组织学生参与“探究——讨论——交流——总结”的学习活动过程,同时在教学中,还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师生的共同活动中启发学生,让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    五、学法指导:   本堂课立足于学生的“学”,要求学生多动手、多观察从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分析、对比、归纳的思想方法。在对比和讨论中让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去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上要采用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方法组织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体会参与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感知数学的奇妙。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反函数解析式   练习1:写出下列各题的关系式:   (1)正方形的周长C和它的一边的长a之间的关系   (2)矩形的面积为10时,它的长x和宽y之间的关系   (3)王师傅要生产100个零件,他的工作效率x和工作时间t之间的关系   问题1:请大家判断一下,在我们写出来的这些关系式中哪些是正比例函数?   问题1主要是复习正比例函数的定义,为后面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给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打下基础。   问题2:那么请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其余两个函数关系式有什么共同点吗?   通过问题2来引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请学生对比正比例函数的定义来给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这不仅有助于对旧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对比和探究能力。   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说课稿3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第一课时,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反比例函数的教学重点,学生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运用。本节课是全章的核心,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让学生结合实例,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等手段经历画图、观察、猜想、思考、归纳等数学活动,并初步认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特征,逐步明确反比例函数的直观形象,为学生探索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提供思维活动的空间。也为以后二次函数以及其他函数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结合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分析,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学生在动手操作,学会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描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2、通过观察反比例函数图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反比例函数的性质,3、在学生自主探究反比例函数图像和性质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活动中充满了探索和创造,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描点法作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并利用图像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难点:如何抓住特点准确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现代教育理论中要求“要把学生学习知识当作认识事物的过程来进行教学”。针对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选择“引导探索法”。由浅到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主动探索的学习状态。   根据新课标要求“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因此教师要有组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并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鼓励学生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研讨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和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问题一: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是什么形状的?我们是通过几个步骤画出来的呢?   2、问题二: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又是什么形状呢?大家想知道么?   通过问题一帮助学生回忆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方法,并认识到任何函数的图象都可以用描点法画,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为探究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奠定基础。问题二的提出,给学生一个想象空间,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   (二)类比联想,探究交流---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画法   1、问题一:根据已经学过的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怎样画出反比例函数y=和y=--的图象?   先根据学生的回答和补充,得出画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基本步骤:列表——描点——连线。再让学生分组尝试画两函数的图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仿照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的画法。   学生是首次接触到双曲线这种比较特殊函数图象,学生可能会在下面几个环节中出错:   (1)在“列表”这一环节   在取点时学生可能会取零,在这里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代数的方法得出x不能为零。也可能由于在取点时的不恰当,导致函数图象的不完整、不对称。在这里指导学生在列表时,自变量x的取值可以选取绝对值相等而符号相反的数,相应的就得到绝对值相等而符号相反的对应的函数值,这样可以简化计算的手续,又便于在坐标平面内找到点。   (2)在“连线”这一环节   学生画的点与点之间连线可能会有端点,未能用平滑的线条连接,或者把两个象限内的点连起来。因而在这里要特别要强调在将所选取的点连结时,应该是“平滑曲线”,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代数的方法进一步分析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y=﹙k≠0﹚,由分母不能为零,得x不能为零。由k≠0,得y必不为零,从而验证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当两个分支无限延伸时,可以无限地逼近x轴、y轴,但永远不会与两轴相交。从而引导学生画出正确的函数图象。为后面学习函数的性质打下基础。并给出双曲线的概念。   2、问题二:比较函y=和y=--的图象有什么共同特征它们之见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小组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高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巩固训练:画函数y=和y=--的图象   让学生自己动手分组完成,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画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基本方法,也为后面观察分析归纳出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增加感性认识。   (三)、探索比较,发现规律----函数图象性质   问题一:观察函数y=和y=--的图象   (1)找出反比例函数y=(k≠0)图象有哪些共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2)每个函数图象分别位于哪几个象限?由什么因素决定?   (3)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变化如何变化?   引导学生通过对反比例函   数图象进行观察、分析,对函数图象的位置与k值符号关系的探讨,以及反比例函数的两个分支在相应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的探讨,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性质的理解和掌握;学生根据对图象的观察,由得到的图象特征总结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性质:(1)反比例函数y=(k为常数,k≠0)的图象是双曲线。   (2)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   (3)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   (四)、归纳总结,   问题一: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   问题二: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在图象分布与性质上有什么异同点?   通过列表的形式,引导学生小结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与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纵向对比,加深认识。通过学生自由讨论、总结、概括本章所学内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反比例函数图象及其性质,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在交流中与全班同学分享。   (五)布置作业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并时刻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
2023-09-01 08:02:051

谈初中数学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有哪些教学模式

  摘 要: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具有时代特征的、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加以整合的新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间题的能力。   关键词: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3-189-01   我们初步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初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这种适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又具时代特征的、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加以整合的新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间题的能力。   一、初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背景   当我们步人21世纪时,世界科学技术正在发生新的重大突破,以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为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打开了广阔前景。基础教育特别是初中教育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尽管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反映整个教改并没有取得很大的突破。原因在哪儿呢?主要问题在于这些教改只注重了内容、手段和方法的改革,而忽视教学模式的改革。甚至将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手段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混为一谈。诚然,这些改革确实是很需要的,因为对推动整个教育教学改革有一定的意义。但是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这类改革的同时,却忽视了一个更为根本性的改革,这就是教学模式的改革。所谓的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教学活动诸要素依据一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认识特点,所形成的一种稳定而又简约化的教学结构。也就是按照什么样的教育思想、理论来组织你的教学活动进程,它是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集中体现。教学结构的改变必然会触动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的理论等根本性的问题,可见,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深层次的改革。   以凯洛夫的五段教学模式为典型代表的传统教学模式,长期以来一直统治着我们各级各类学校。它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知识的地位。在这样一种结构下,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媒体是辅助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   不难想象,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学生如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肯定难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更不可能培养出创造型人才,这就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结构的最大弊病。   二、初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构思   我们已初步构建了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加以整合,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宗旨,以数学实验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以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和认知工具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的,基于校园网网络环境下的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自主探究式”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索→网上协作→网上测试→课堂小结。   三、初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初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理论、建构主义“认知工具”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 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   1、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或方面。   2、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交流来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达到意义建构的目标,怎样更多的获得教师或他人的指导和帮助等。其实,协作学习的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交流对于推进梅个学习者的学习进程,是至关重要的手段。   4、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其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的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2023-09-01 08:02:211

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创设情境教

情境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情境是为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而创设的,任何与学习无关的情境都是不必要的。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合理创设教学情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解题技能,还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可以使原本抽象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形象、富有趣味,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苦学”“厌学”变为“乐学”“愿学”。下面笔者将针对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希望能够为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帮助和参考。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1/view-5313097.htm一、联系生活,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选取与学生生活贴近、联系紧密的素材,将学生感兴趣和比较关注的事情作为他们的认知背景,进而创设出有效的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数学知识并不仅限于书本上枯燥的学问,它来自于现实生活,而且也会运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数学脱离了日常生活就会显得苍白无力。同时,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有了一些社会实践,具备了许多生活知识。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学会利用学生的这些生活经验,引出将要讲授的教学内容,创设一种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也离不开数学”,进而引导他们主动地、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比如:在教学“打折销售”问题时,笔者课前到商店,在征得允许的情况下,将卖家、买主在买卖中的实际情景用手机拍摄下来,通过电脑加工、整理后在多媒体教室展现出来,重点展现卖家介绍商品、推销商品中的进价、售价、利润以及买主打折购物等与数学有关的实际情境。在此基础上,学生就会兴趣大增,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多数学生很快布列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解决了问题,这就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二、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古语有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就是说疑问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人的大脑在受到新事物的刺激后,会处于紧张而兴奋的状态。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提出一些能够引起学生思考和探究的问题,以此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营造出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教学氛围。但是,这里的提问并不是教师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思考回答,而是教师精心设置一些客观条件,如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实践的材料,有意识地设置问题和障碍,或设置悬念,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是针对教学问题完成教学设计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理解问题的真正含义,才能使他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再如,在教学“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时,教师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破碎的圆形硬纸片,并说:“机器上的皮带轮碎了,为了制作一个同样大小的皮带轮,请你设法画出皮带轮对应的圆形。”接着让学生用圆规、直尺、量角器比比画画,进行实验,探索问题的解法,然后在实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情境: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画几个圆?这时,学生对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来研究具体的问题,他们探究问题时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三、通过讲故事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在数学的发展历程中,有许多脍炙人口、使人津津乐道的数学故事和数学家的趣闻轶事。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到数学学习中。有时候,数学故事、典故,以及数学家的轶事等能够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知识点的本质,因此我们初中数学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数学史料,利用这些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还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能从这些故事中领略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家的精神,从而受到思想品质方面的教育。比如,讲“黄金分割”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对0.618( 的近似值)作出的深入研究――他以“黄金分割”为依托,创造发明了优选理论,这种方法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的应用上为我国和世界科学文化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通过讲述这个故事,学生不仅对“黄金分割点”有了形象、直观、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他们的情感也受到了激发。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的方法还有很多种,不管哪种方法,都是建立在教师对新课标充分解读的基础上,其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023-09-01 08:02:311

《相交线》初中数学说课稿

《相交线》初中数学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我整理的《相交线》初中数学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相交线》初中数学说课稿1   开场白:   尊敬的各位考官,上午好,我是面试初中数学的6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相交线》。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相交线》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由生活中常见的剪刀入手,通过观察剪刀4个角的关系,抽象出两条相交直线形成的4个角的位置和大小关系,同时理解对顶角,邻补角的意义。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角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同时为后续学习相交线中特殊的垂线以及后续其他类型的角的位置关系打下了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理解教材地位与作用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标准,特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对相交线的学习,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相交线相关角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观察与实践,体验相交线的学习过程,并且能够掌握应用相交线所产生的角之间的关系,从而来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的美感,从而了解数学,喜欢几何。   根据教学三维目标以及对教材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学生了解两条直线相交后形成的角,探索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而基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将本节课的难点确定为:学生掌握两条直线相交后所产生的4个角之间的关系,并且会应用此关系去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学情   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对于把握和处理教材具有重要作用,接下来我来说一下学情。七年级的学生虽抽象思维占优势,但还需感性经验的支持,这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叛逆心理比较强,教师应关注这些特点,多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说教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引导设问法、讨论法、练习法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说学法   教法为学法导航,学法是教法的缩影。因此,本节课的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对新知的自主探究,促使学生更深入地去学习数学,乐于探究数学。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新课标教材及学生特点,为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参与知识的过程,我将从五个环节展开我的教学。   1.导入   在上课伊始,我会在大屏幕上呈现剪刀剪开布的动态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剪刀把手之间的角度和刀刃之间的角度变化关系,学生会发现二者同时变大或变小,此时我会继续提出问题:如果把把剪刀的构造看作两条直线的相交,那大家会发现什么呢?通过学生动手画图,会发现4个角,我会乘胜追击,再次发问:这4个角之间又怎样的位置关系?从而引入课题---相交线。   这样的导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从剪刀的构造抽象出两条直线相交,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接下来的探究做好了铺垫。   2.新授   活动一:初步认知   学生产生探究欲望以后,我会带领学生画出一组两条直线相交,并在黑板上标出所形成的∠1、∠2、∠3、∠4。此时提出问题:∠1和∠2有怎样的位置关系?∠1和∠3呢?学生会发现∠1和∠2有条公共边,∠1和∠3有个公共顶点,此时我会讲授:像这样∠1和∠2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1和∠3有一个公共顶点,∠1的两边分别是∠3两边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同时引导学生同桌之间观察所画出的角,会发现∠1和∠2总是邻补角,∠1和∠3总是对顶角,从而总结规律:不管角如何变化,角的位置关系是不会变的。   接着继续让学生观察,在这4个角中,是否还有其他的邻补角和对顶角,数一数一个角有几个邻补角,预设学生会发现∠4和∠3互为邻补角,∠4和∠1也互为邻补角;∠4和∠2互为对顶角,在学生表述角的关系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不理解“互为”的意义,单独描述∠4是邻补角,从而出错,我会及时订正学生的错误。并再次抛出问题:可以单独说∠1、∠2、∠3、∠4是领补角或者对顶角吗?学生借助∠4和∠2以及∠3的位置关系,会发现∠4既是∠2的对顶角,又是∠3的邻补角。此时我也会进行总结:邻补角、对顶角是成对出现的,都是相对于两个角而言,是指的两个角的一种位置关系。在相交直线中,一个角的领补角有两个。   活动二:深入了解   学生掌握了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我会继续带领学生探究角的大小关系,让学生运用手中的量角器测量4个角的度数,看看各角有什么关系,并和同桌交流。借助平角的意义,学生不难发现∠1+∠2=180,∠2+∠3=180,我会继续启发学生发现∠1=∠3,在表扬学生的同时,我会继续讲授:按照同样的方法,也可以得出∠2=∠4。为了进一步规范学生的推导过程,我会在大屏幕出示推导的过程:因为∠1与∠2互补,∠2与∠3互补(邻补角定义),所以∠1=∠3(同角的补角相等)。   在此基础之上,我会继续大屏幕出示剪刀剪布的视频,提出问题:在剪刀把手之间的角变化的过程中,这个角的位置关系还会保持吗?为什么?并请同学们动手画一画,想一想。学生会发现,不管角度如何变化,角的位置关系总是不变的。此时,我会进一步总结: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   活动三:实际应用   接下来是应用阶段,我会在大屏幕出示题目:两条直线相交,已知∠1=50,你能其他几个角的大小吗?这个问题组织学生前后4人为一小组,进行探讨。学生讨论的同时,我也会走下讲台,深入学生探究,对于探究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指导,最后师生共同总结解题方法:根据邻补角的性质,可得∠2=180-50=130;由对顶角相等可得∠3=∠1=50;∠4=∠2=150。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新授过程,通过3个活动层层递进,激发学生学习探究欲望的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发现知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练习   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应用新知,我会大屏幕出示题目,取两根木棍将他们交叉放到一起,并把它们想象成两条直线,说出其中的一些邻补角和对顶角?引导学生和同桌相互说一说,并再次追问,在两根木棍所形成的角中,如果∠a=35,那其他角等于多少呢?引导学生在作业本上独立完成,大屏幕出示结果,全班核对答案。   4.小结   在本环节,我会让学生大声交流讨论的方式互相说一说本节课学了那些新知,总结收获,并进一步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5.作业   最后是布置作业环节,我会让学生完成课后习题1、2,并请学生查看生活中的相交线,并通过测量感受角度之间的关系。    六、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现在呈现在黑板上的就是我的板书。这样的板书一目了然,突出本节课重点。   结束语: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感谢各位考官的耐心聆听,请问我可以擦掉板书吗? 《相交线》初中数学说课稿2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相交线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对顶角,邻补角的定义,对顶角的性质。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对该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作用   该节课是在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的位置和数量关系,为今后学习几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证明几何题提供了一个示范作用,本节对于进一步培养学生们的识图能力,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具有推动作用,所以该节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们已有的知识基础,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该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从图中辨别对顶角和邻补角。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3)理解对顶角相等的说理过程。   2、过程与方法   经历质疑,猜想,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转化,说理能力和数学语言规范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让学生们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乐趣,增强学习兴趣;在解题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中充满着探索和创造。   (三)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们已有的知识基础,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该节课的重难点为:   重点: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难点:写出规范的推理过程和对对顶角相等的探索。    二、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直观的教具演示和多媒体。增大了教学的直观性,让学生们观察、比较、归纳、总结,使学生们经历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三、学法指导   让学生们学会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学会从具体的实例中抽象出一般规律。从中提高他们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能力,并养成动手、动脑、动口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孩子思维活跃,模仿能力强。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能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并归纳总结。但是受年龄特征的影响,他们对知识迁移能力不强,推理能力还需进一步培养。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立交桥、防盗网。   设问:从这些图片得出什么几何图形?学生们会指出:相交线。从而引出了课题:相交线。让学生们借助已有的几何知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建立直观、形象的数学模型。   (二)新课探讨   1、对顶角、邻补角的位置关系。   让学生们用已备好的剪刀剪纸片、向他们提出以下问题:   问题1:一把张开的剪刀能联想出什么几何图形?说一说,剪刀剪开纸片的过程中有关角的变化?   学生们观察,很容易把剪刀的构造想象成两条相交直线。在剪刀剪纸片的过程中,把手和刀刃之间的夹角不断发生变化,但是这些角之间存在着不变的位置和数量关系。   通过生活中的情景抽象出几何图形,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问题2:任意两条相交的直线在形成的4个角中,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各对角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   学生们以事先分好的小组(四人为一组)为单位,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并填好表格中的内容。接着我加以适当启发引导,让他们归纳出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以及对顶角和邻补角的判定方法。然后让学生们依据这些判定方法找出图中的对顶角和邻补角。有些同学可能概括得不太好,我将肯定他们探讨的热情和发言的勇气。同时,帮助他们进行纠正。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对他们不抛弃,不放弃,建立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这样,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们分析问题,以至解决问题,体现了新型的课改精神。   2、对顶角的大小关系   学生们根据已有的知识可以肯定邻补角互补,也可以猜到对顶角相等,但不是很肯定。为了让学生们的猜想得于肯定,我的做法如下:   (1)我演示教具(自己制作),也给学生们操做。   (2)让学生们通过量角器测量。   (3)让学生们把画好的对顶角剪下来,进行翻折。   (4)引导学生们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来推导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引导他们写出推理过程后,我在黑板上板出规范的过程。学生们通过观察,比较,找出自己写的和老师写的有哪些异同点。   学生们的自主学习应接受老师的指导与引导,这也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新型师生关系,即教师是合作者,引导者。通过学生们的思考、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使学生们初步养成言之有据的习惯。   (三)让学生们举出生活中对顶角相等的例子   学生们可以通过合作性交流、思考、发表见解。   让学生们举出生活中对顶角相等的例子,使学生们进一步理解对顶角的性质,体会生活中的对顶角,让他们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打破了他们一直误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这一观念。增加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例题解析   例 如图,直线a, b相交, ∠1=40°,求∠2, ∠3, ∠4的度数。 <img script="" content_relate");
2023-09-01 08:02:461

初中数学说课稿模板?

加油加油 祝你成功!
2023-09-01 08:03:043

新课标指导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有哪些

本文是从分析传统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特征及其弊端人手,阐述了新课标下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和创新课堂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现代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1 传统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特征及其弊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主导性教学模式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它是对建国后长期形成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的改革.它虽然超越了“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但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其弊端已逐渐“显山露水”,“请你跟我走,保证没错”的主导式教育教学思想,使得学生思维难以多方面展开,只是为知识而教,不是为多元化人格的发展而教.从宏观上来审视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通常存在以下特征及弊端:(1)以教师的教为本位.教师讲,学生练,学生围绕教师转,学生失去了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主动性.(2)以书本知识为本位.学生死记数学定理、公式,机械地模仿教科书上解决问题的方法,忽视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应有的合作学习与情感交流,丧失了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性和发展性.(3)以静态教案为本位.教师对教材、教案的认识过程代替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过程,学生只能被动适应,丧失了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和创造性.2 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现代学习化社会要培养适应具有国际性竞争力的新型人才,我们必须与时俱进,转变教育观念和人才的培养模式,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使现代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既要为学生今天的学习服务,又要为学生明天的可持续发展奠基.“以学生为本”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应把学生学习的起点作为教师教学的起点,要把传授书本知识服务于学生有个性、可持续、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学基本理念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必须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2.1 课堂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观念的转变包括教师的角色转变和学生地位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是教师主导下的教学,而新课标提倡的教学观念是教师指导下的教学,教师角色的转变应从原来以自己为中心的“讲解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学生地位的转变是将学生由原来单纯听课、被动接收的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探究发现的主体地位.两方面转变所引起的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体现了“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的教学新理念.2.2 课堂教学内涵认识的更新传统的教学内涵对学生而言只是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了模仿的对象;对教师而言只是一种预计的、最为理想化的学习结果.教师是将其中一个个精确的概念,一个个深刻的定理;一道道难题的精妙解法和一串串抽象的证明一丝不差的传授给学生,使本来充满生机的数学变得枯燥、乏味、抽象,使学生望而生畏.而新课标所持有的数学教学理念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方面达到不同的发展而不是人人成为数学家.在这一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应认识到教学应为学生的数学活动提供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数学活动机会.因此学生的学习内容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应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这就需要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尽量来源于实际生活,源于自然、社会和科学中具有一定的数学价值的现象和问题.例如:“图的认识”可以借用学生喜欢的彩球、彩棒、动物模型;对“圆的认识”可以从“车轮为什么都是圆的”做为教学的起点.2.3 课堂教学策略的改变适应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策略是:着力引导一主动参与一有效建构.柏拉图曾说过: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心灵达到完善的境地.这就是说真正的教育应当是用知识的陶冶与智慧的激发来“照亮人的心灵”.由此可见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而只是一种解释和假设,学习者应根据自己的经验,以自己的方式建构知识的理解,学习活动也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同时把社会性的互动作用看作促进学习的源泉.因此,教师的着力引导,是为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从而形成有效的建构性学习.2.4 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复旧、讲新、练习、作业”是传统的教学结构模式,形式单一,只重知识的传递,忽视了学生的心理过程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忽视了知、情、意、行的相互关联和相互渗透.这种只强调“感知一理解一固一应用”的单一模式,只能使学生处于机械训练,被动参与之中.新课标下课堂教学应由传统的教授学生记诵什么,思考什么,转变为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如何交往,如何发现,变“信息源泉”和“知识传播者”为一个合作者和一个咨询者,让学生以生活中“找”数学,使数学生活化;从实践中“做”数学,使数学活动化;在游戏中“玩”数学,使数学趣味化;在情境中“问”数学,使数学问题化.例:有一对统计图的认识的教学案例:“在《中国日报》1999年10月1日的国庆刊上,刊登了有关中国城市在建国50年的发展情况,下面是一则中国城市数量统计图.你从这个统计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并和同学交流”.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让学生搜集有关的报纸、电视等媒体中有关中国社会发展的报道.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报道中的具体内容,提出自己的想法.学生在搜集有关的数据或统计图表时,会亲自感受统计数据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切实了解统计表的真实意义.同时学生搜集数据或图表的过程,也是一种经验和体验.以这样的事例为背景组织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统计图,了解统计图表,而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讨论,从图表中了解更多的信息,通过比较分析,提出进一步研究的问题.2.5 课堂教学过程的转变传统的教学过程是逻辑分析一讲解说明式的进程,它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导致课堂气氛窒息,使学生失去了学习活动的空间,丧失了自己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新课标提倡的教学过程是在建构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过程,即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教学情景,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理解知识,发现知识,并通过有意义建构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获得新知.新课标下的现代教学过程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自主性学习:让学生明确知识源于实践,反过来指导实践,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给学生提供自主思考的机会,让学生自动地思考、概括、提炼、消化知识,体验学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能力.(2)合作性学习:子日“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教师和学生不应是被动的服从关系,应是和谐、互助的合作关系,让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达到互教互学、教学相长之目的.(3)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首先要转变教师观念,由“传道、授业、解惑、”向迷惑、激励、求知转换”.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为学生“解惑”,有时甚至需要“迷惑”学生,把学生引入“歧途”,然后让他们自己去寻找出路.其次要用好用活现行教材,着眼于创新素质的培养,把陈述性知识转变为探究性素材.第三要更新习题配置观念,根据“跃而可获”的原则,配置具有梯度性的习题,适合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变“知识巩固”为“知识发现”.(4)趣味性学习:数学家王元曾说“兴趣是成功的第一步”.“玩”是青少年儿童的天性,教师应抓住这个特性,让他们在“玩”中学到知识,如把做智力游戏、小发明、小制作、社会实践活动等融入第二课堂,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2.6 课堂教学手段的转移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利用和操作教学媒体(教具、学具、现代化教学媒体)向学生呈现和讲述知识,而新课标下应把教学媒体,从教师手中转移到学生手中,让学生亲自操作,使媒体由作为教师的讲解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2.7 课堂教学评价的改变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侧重于终结性评价,以学生是否能正确回答课堂教学提问;是否解决书本上的练习题;是否达到课堂教学目标为测量指标,目的是选拔和管理.而新课标下的教学评价更侧重于形成性评价,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课堂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新课标下课堂教学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又要关注他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他们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总之,我们要准确把握数学新课标的本质和内涵,坚持贯彻“以学生为本”和“实践第一”的原则,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以学生思维活动为中心,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动”起来.通过反复历炼,循序渐进,
2023-09-01 08:03:141

如何组织有效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

一、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构建素质 教育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性环节。 提高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数学课堂教 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必须要通过教学反思,积极地转变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同时,在具体的教学 实践中,创设有利于有效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教学环境,着力探究开展有效数学 教学活动的途径和办法,把课堂教学改革引向深入。 一、关注学生发展是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 展.因此,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次上,但学生是否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数 学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首先,就发展的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通俗地说,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教学活动, 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 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 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 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其次,就发展的 方式而言,包含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教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 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有 效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 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简言之,即教师在数学学习中实现有效组织、 有效引导、 有效合作. 再次,从发展时间上来说,学生的发展有当下发展和终身发展。任何一 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以前教 学太注重当下发展,实际上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 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最后,就学生发展的过程而言,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有效的数学教学活 动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任何有效教学总意味着 想方设法 地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 为了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发展,教师要在上课前做好备课工作,也就是 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有效与否,不仅要从教师的教角度,更要 从学生的学角度出发,要把立足点建立在学生身上,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 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找准教学的起点,突破教学的难点, 捕捉教学的生长点,使教学切合实际。虽然教学设计从形式和方法的层面上来说 是多种多样的,但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不变的,即必 须依据教材特点,确立相应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预期的教 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 学过程 也就是提倡 , 用教材教 新教材是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 。 是一个载体, 需要每一位教师去认真研读、感悟、领会,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 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 活动的科学内涵。 用教材不等于拘泥于教材,教师也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 生的实际,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 再创造 ,实现教材由点向线,由线向面, 由二维向三维的转换,真正做到用实、 、用活、用好教材。教材中有些情境不一 定适合各个地区的孩子。教材中的动物对去过动物园的城里孩子很熟悉,而农村 的孩子则对家禽更了解,教师在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特点灵活运用。 任何优质的教学设计总是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密切关联。 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源自认知的需要、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动机。传统的数学教学主要是传授与 接受的关系, 忽视或淡化了学生的情感态度, 使学生厌学、 怕学, 学生学的痛苦, 教师教的辛苦。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 念, 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设计生动有趣、 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 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当然,教 师在创设情境时,也应遵循现实性、有意义性和富有挑战性的原则,需明确情境 教学的目的和作用,科学适度地进行情境教学。 在教学活动中,要真情关爱每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尤其 对于学业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要多激励、多关怀,正确对待他们在知识方面的错 误,帮助他们走出误区,使他们树立起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主动参与数学教 学活动,实现情商促进智商的目标。 四、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障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 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能 够有力地促进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 对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学习状况的评 价,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 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 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变化 与发展。同时,对学生实施评价,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数 学的自信心,从而以极大的热情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之中。教师在数学教学 中,应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激励、改进、鉴定和研究功能,以保障课堂教 学的有效性。 这样,通过评价过程的不断反 馈和调节,可以使教师随时了解学生达到目标的程度,发现教中所存在的问题。 使教师的教不断改进,学生的学习不断强化和提高。激励功能主要指被评价者通 过评价可以看到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找到或发现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激起发扬优 点、 克服缺点、 不断改进教和学, 驱动他们的内部活力, 调动起教和学的积极性。 这是评价是否起到良好的作用的关键。改进功能主要是运用反馈的原因,通过评 价及时获得有关教和学的反馈信息, 判断教学过程是否有效。 好的地方得到强化, 缺点和不足得到纠正,使课堂教学不断完善、改进和提高,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 的目标。从而达到教学的整体优化,达到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鉴定功 能主要指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及教学的结果进行价值的判断。 通 过评价来比较、区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获取确定学生水平和教 学有效性的证据,以便制定周密的计划进行指导和培养。另外,评价的结果也可 作为评定等级的证据,为教育管理服务。研究功能评价作为教学研究与实践的一 种工具,通过评价不断地明确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所应选择的手段和程序,为教 学研究提供必要的信息。 教学是一门艺术。实施新课程目标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设计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就是要尊重学生、关注学生遵循学生的情感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以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一般的学习方法为依据,确定教学目标,处理学习材料,选 择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学习,学会 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 从而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
2023-09-01 08:03:251

如何进行初中数学 片段教学

你倒数第啊你
2023-09-01 08:03:482

1,一般来说,教学设计应包含哪些主要内容

根据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概念可知,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1)分析教学需求,确定教学目标(教什么),亦即教学目标设计。这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通常须要分析和设计学习背景、学习需求、学习任务。(2)设计教学策略(如何教),亦即教学策略设计。在设计时,从整体把握教学策略,融会贯通地理解和运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状态,创造性地组织教学,设计出具有特色,符合教师自身特征及实际教学背景的教学策略。(3)进行教学评价(教得如何),亦即教学评价设计,主要有四种比较典型的教学评价模式:决策性的评价模式,研究型的评价模式,价值性的评价模式,系统性的评价模式。对以上内容的研究是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任务,如何运用这些内容和方法来解决教学问题就是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一般地,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设计首先要对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学习者、学习目标等几个要素进行分析。这里着重介绍学情要素分析。1. 学习需要分析学习需要是指初中生目前的状况与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分析学习需要的主要目的在于:①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②分析问题产生的因素,以确定初中数学教学设计能否解决。③分析现有资源及约束条件,以论证解决问题的可行性。④分析问题的重要性,确定优先解决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分析学习需要的方法有内部参照分析法和外部参照分析法。内部参照分析法是以学习者所在的组织机构内部已经确立的教学目标为参照标准,来考查学习者与之的差距,从而确定学习需要的一种分析方法。采用内部分析法确定学习需要一般有以下几种渠道:①设计测试题、问卷等让学生回答,通过对其结果的统计、分析来获取期望的信息。
2023-09-01 08:03:591

数学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数学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的实际和教材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使教与学双边活动如何和谐、协调地进行,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学目标能顺利、高效地达成。
2023-09-01 08:04:102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教案内容范文示例

1、教学目标:使学生能说出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法则;能熟练运用法则结合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特别是应用绝对值概念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能利用数轴对多个有理数进行有序排列。能正确运用符号<>∵∴写出表示推理过程中简单的因果关系。2、教学重点与难点:运用法则借助数轴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利用绝对值概念比较两个负分数的大小。3、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4、教学设计:交流对话,探究新知。5、说一说(多媒体显示)某一天我们5个城市的最低气温,从刚才的图片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从常见的气温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可能有些学生会说从中知道广州的最低气温10℃比上海的最低气温0℃高,有些学生会说哈尔滨的最低气温零下20℃比北京的最低气温零下10℃低等;不会说的,老师适当点拔,从而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以下填空。比较这一天下列两个城市间最低气温的高低(填高于或低于)广州_______上海;北京________上海;北京________哈尔滨;武汉________哈尔滨;武汉__________广州。6、画一画:把上述5个城市最低气温的数表示在数轴上,(2)观察这5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从中你发现了什么?温度的高低与相应的数在数轴上的位置有什么?(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发现原点左边的数都是负数,原点右边的数都是正数;同时也发现5在0右边,5比0大;10在5右边,10比5大,初步感受在数轴上原点右边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教师趁机追问,原点左边的数也有这样的规律吗?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进一步验证了原点左边的数也有这样的规律。从而使学生亲身体验探索的乐趣,在探究中不知不觉获得了知识。)由小组讨论后,教师归纳得出结论: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7、应用新知,体验成功:练一练(师生共同完成例1后,学生完成随堂练习1)例1:在数轴上表示数5,0,-4,-1,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将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用8、要点总结:小组讨论归纳,本题解题时的一般步骤:①画数轴②描点;③有序排列;④不等号连接。9、随堂练习:P19T1做一做(学生小组讨论后,代表站起来发言,口述自己组的发现,说明自己组发现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规律的能力。)10、要点总结:两个正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大;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反而小。11、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由学生总结得出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法则。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两个正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大。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反而小。师生共同完成例2后,学生完成随堂练习2、3、4。12、比较下列每对数的大小,并说明理由:(师生共同完成)1与-10,(2)-0.001与0,(3)-8与+2;(4)-与-;(5)-(+)与-|-0.8|分析:第(4)(5)题较难,第(4)题应先通分,第(5)题应先化简,再比较。同时在讲解时,要注意格式。注:绝对值比较时,分母相同,分子大的数大;分子相同,则分母大的数反而小;分子分母都不相同时,则应先通分再比较,或把分子化相同再比较。两个负数比较大小时的一般步骤:①求绝对值;②比较绝对值的大小;③比较负数的大小。思考:还有别的方法吗?(分组讨论,积极思考)13、想一想:我们有几种方法来判断有理数的大小?你认为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由学生讨论后,得出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共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法则,另一种是利用数轴,当两个数比较时一般选用第一种,当多个有理数比较大小时,一般选用第二种较好。14、练一练:P19T2、3、4。15、议一议,谈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16、布置作业:P19A组、B组。
2023-09-01 08:04:181

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方法

  导语:初中学习是连接小学与高中的重要阶段,而数学的学习又是其中非常重要但比较难掌握的部分。初中数学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就需要提高教学质量,构建高效课堂。高效课堂的建立,需要在质与量两方面都投入努力,不能因为教学内容多就忽视了每一部分的详细讲解,导致学生有些知识没有掌握;也不能针对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耗费大量的时间来探讨,导致教学的量不够。这两者都不算是高效课堂的表现。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进行。   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方法   一、老师教的改变与学生学的改变   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改变教学观点、教学思路,特别是在数学课堂上更应当改变,详细而言,体现在下述方面。   1.让学生学会学的方式:提升学生和别人协作沟通的水平;用课本教,而非教课本;应当探究教学方法及学习方法、应做好学生学习情况的剖析、应结合学生的现实状况进行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还应积极指引学生自主探究,遇到新问题或者困难应当勇敢面对,不逃避退缩。应当尽量想方法、抓重点,寻找突破点,且持续增强自我攻克难题的信心。比如,在讲授《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这节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思考每个算式,而且用自己想到的方式进行解答,最终归纳所有同学的方式,找到其中最简便的,将其依照种类归类。   2.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点。教师教得再好,学生没有掌握也是无用功,所以改变学习方法非常关键。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是学生学习的有效方式,在数学课堂上应当营造适宜学生发展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有表达的欲望、表达的能力、沟通的能力、协作的能力、自我展示的欲望和能力,使学生在互动的气氛中提高能力、形成个性,真正让学生快乐学习,进而为提高教学效率奠定基础。一堂高效的数学课应当是轻松的、活泼的、积极的、生动的,达成知识架构的重建。比如,老师可以让学生做好预习,在上课过程中,让学生尽量将自我在预习过程中想到的解题方法写在黑板上,对于数学课而言,解题思路越多越好,如此学生便会积极思考、深入探究,进而让数学课堂变为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如果学生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便会生出强烈的求知欲望。作为数学老师,我们应当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便会主动学习,学习效率会大幅提高。在兴趣中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够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把学习当做一种快乐的事,进而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三、构建朋友式的师生关系   真正喜爱学生,得到学生的信赖,这是构建朋友式师生关系的基础。唯有使学生感觉到老师喜欢他,学生才会信赖老师,老师的观点才有影响力,老师的预期目标才能达到。另外学生也会真诚地和老师交流,进而拉近学生和老师的距离,提升教学成效。因此,笔者认为,应当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应理解与尊重学生,强化教学效果的重点是尊重学生;第二应平等、客观地看待所有学生。老师应当注意使用的教育方法,平等地看待每一名学生。第三,运用课下时间,尽可能多地和学生沟通,全面交流是构建朋友式师生关系的前提。将课余休息时间当做和学生交流的最好时机,如此能够指出学生学习方法的不足抑或提出自己的意见。由于学生有较强的自尊心,因此应当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用恰当的方法指出其不足,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第四,应当放下架子,在确保教学平稳进行的基础上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如此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尽情展现自我。   四、高效课堂需要充分的课前准备,即导学案的拟定   1.教学内容的拟定   “不打没有把握的仗”,要想课堂高效,老师就要仔细进行课前准备,用心设计教学环节,应依据教学知识点、学生状况,设计出可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预习作业。知识目标的确定应恰当,不可太难,也不可太简单,另外还应整体考虑到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知识目标的统一。另外,在备课过程中,老师应当明晰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无需全面兼顾,但应侧重点突出。另外,老师应当留出足够的时间处理上课时遗留的问题。   2.教学对象拟定   上课前一定要认真备课,尤其是要认真“备学生”。比如,我在准备《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这堂课时,恰好赶上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学生没时间去现场,于是我在导学案中设计了与世界园艺博览会有关的话题。而且上课的`时候可以告知学生,只要你好好学习该节知识,放假之后父母带你们去现场时,在你购物之前可先了解父母准备了多少钱,这样你就能在短时间内计算出可以购买东西的件数,你们便可以科学消费了。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3.学生课堂的拟定   高效课堂需要活泼的课堂气氛,老师应善于依据实际教学状况,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式,发现与培养学生,变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掘者,用心设计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的方式。作为课堂的组织者,老师应当注重课堂和谐气氛的打造,指引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指引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积极表述、愉悦合作,让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全面调动其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积极性。   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方法介绍   一、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提高课前效率   备课是教师对课堂进度的整体把握,教师能有效操控课堂时,整节课的节奏就能十分紧凑,教师对课堂的驾驭水平很大程度上依靠教师的备课水平,课备得有条理,有趣味,对学生的吸引就越大,也就能提高上课的整体效率。   课堂的引导部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多加注意。课堂的导入,就好比一根火把,导语部分设计的精彩,这根火把就亮,能够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带领学生向知识更深的层次探索。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师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取材,结合本堂课所教授的内容,从生活中提取与之相关的现象,设计一些有趣的小问题,在上课前交给学生去思考,看能否用常识解决问题。如果不能,在接下来的上课过程中学生就会认真地学习新知识,并尝试用新知识来解决问题,这样最大程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对学生牢固掌握知识起到了促进作用。   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提出生活中存在的三角形,比如斜坡和地面,就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那么下一步引导,如果想测量斜坡的长度,可以有什么办法,除了直接测量之外,是否可以用两条直角边的长度来计算斜坡的长度。如果这个三角形不是直角的,又该怎么计算。这样用生活中的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讲解三角函数知识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的理解。   二、明确上课讲解重点,运用新媒体教学   数学是一门讲究逻辑的学科,在数学知识的讲解过程中,需要教师对于一节课的整体掌握,如果教师对本节内容的重点掌握不到位,讲解过程中会出现拖沓、详略失当的问题,加上大多数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有畏惧情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会大打折扣,对重点的理解不清晰,也会对之后的写作业和复习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将本节内容的重点十分明确的标识出来,用简短的一两句话进行概括,或者采用绕口令的方式编一些短小的绕口令方便学生的记忆。   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多采用新媒体教学的方法。新媒体的运用,有利于构建情景,促进学生思维转换,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新媒体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培养学习能力。   例如,在讲解有关统计与分析的知识时,要明确统计知识对生活学习的作用就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来证明,用实际的操作来实验显然不可取,教师单纯的讲解也无法使学生形象理解相关的原理。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电教媒体,将无法直观展现的内容通过设计模型等展现出来。通过统计软件的应用,将上千次甚至上万次的实验,通过电脑在短时间内展现给学生,学生便能在上课的过程中快速掌握统计的原理。也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设计,做自己的统计数据进行实验,更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   三、增强教师模范作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为人师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应保有激情,并且要将学生的激情一并调动起来,有疑问的地方一起提出疑问,探求的时候一起探求,只有将学生和教师合为一体,才能最大程度上调动课堂的情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把自己摆在神坛上,对学生居高临下,应该与学生是平等的地位,设身处地的去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从学生的角度探索解决的方法。另外,虽然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但是学习同样也是教师应该持续努力的方向。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漏洞,提升自我的过程也是提升教学水平的过程。   除了教师的教学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将课前的预习工作做好,对上课过程中快速理解课堂内容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站在教师的位置上看问题,会让学生获得不一样的收获,对于问题的理解也能够多样化。
2023-09-01 08:04:261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我整理的初中数学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1   教学内容分析:   《有理数的乘方》是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一章第五节内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从教材编排结构上,此节内容共3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后学习的,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也是后续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计数法和开方及指数幂运算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本节课学习可以让学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感受化归及分类的数学思想。   教学目标分析:   (1)、知道乘方、底数、指数和幂的概念,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经历有理数乘方概念的推导,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进一步感受化归、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   (3)学生尝试利用知识的迁移获得新知,通过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索规律,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分析:   1、学情分析:从知识基础看,学生在小学已学习了求正方形的面积及正方体的体积,具备求一个正数的平方和立方的知识水平,且刚学完有理数的乘法,能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乘方的定义及表示,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但学生对于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的掌握上会有难度,对于这类计算容易混淆,是本节课的难点。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乘方定义,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的形成与运用   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启发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法:观察、比较、归纳,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边长为3的正方形的面积是___3×3可以记作___,读作_________.   (2)、棱长为3的正方体的体积是___3×3×3可以记作___,读作_________.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唤起旧知,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2、自主探索形成新知   观察下列各式有何特征?   (1)2×2×2×2=   (2)(-3)×(-3)×(-3)=   引导学生通过类比、探究、归纳乘方定义及表示,实现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明确乘方是乘法的特殊形式,体现化归的数学思想。   3、应用新知巩固概念   练习1、2巩固乘方定义及乘方表示的注意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题进一步强化乘方运算   4、探索研究发现规律   通过题组训练,探索规律,合作交流,获得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体现分类的数学思想。   5、应用新知巩固训练   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符号法则的运用及利用乘方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拓展思维知识延伸   利用故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索的热情。   7、课堂小结归纳反思   锻炼学生及时总结的良好习惯和归纳能力   教学评价分析:   对学生探究过程的参与及与同学合作交流进行评价,以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1)关注学生的智力参与度   (2)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分层练习的评价方式,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知识技能的发展。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2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能力目标: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经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的过程,从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推理,归纳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经历知识的拓展过程,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1、教学重点:   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   有理数的乘方符号法则的理解。   二、说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式、实践探究式。   三、说教学设计   (一)创设问题、引入新知   a(1)边长为2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棱长为2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3)学生活动:   我们把一张纸对折后裁开,可以裁成几张纸?对折两次后可以裁成几张纸?对折三次呢?   猜想对折10次后可以裁成几张纸?   对折20次后的纸张的厚度比我们大唐发电厂的烟囱的高度还高,你信吗?   学完这节课后,你就知道结果了。   (让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归纳同时板书问题答案)   学习新知:   (二)、自主学习新知:   1、阅读书了解什么是乘方?还有那些新的概念?   2、同学们想一想?以上乘法与前面学习过乘法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观察回答,教师引入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归纳同时板书问题答案)   板书: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一个数可以表示成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指数1通常省略不写。   3、提出问题:到目前为止,对有理数来说,我们学过的运算有哪些?分别是什么?运算结果叫什么?(让学生讨论交流回答,教师板书问题答案)。   板书答案:   运算:加、减、乘、除、乘方   结果:和、差、积、商、幂   4、检验学习:   在这里,我设置了三组题,第一组学生组内完成,采用组内互检方式完成。   第二三组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在由组长检查,并让两名学生到黑板上展示交流,教师给予点评。   (三)探究乘方的符号法则   设置了四组习题探究规律:   1、完成下面的计算:   22= 32= 43 = 104=   (-3)2= (-2)4= (-3)4=   (-3)3= (-10)3= (-2)5=   02= 03 = 04= 06=   2、思考:根据上面计算的结果想一想:正数的幂的符号与指数有何关系;负数的幂的符号与指数有何关系?   师生总结: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板书结论: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四)学习使用计算器计算乘方的方法。   1、每组一个计算器,教师讲解,学生操作。   2、解决引例折叠20次后纸张的厚度。如果一张纸的厚度为0.2毫米,试用计算器求出结果。   (五)小结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惑?   课堂检测、布置作业。   (目的:为巩固本节所学的知识,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应用知识的能力。)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3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上午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大家共同交流,谨此向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学习。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乘方”第一课时的内容。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运用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在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的理念。我在设计中力求“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接下来我将对本节课的设计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有理数乘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从教材编排的结构上看,共需四个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与延续,又是后面继续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⑴、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⑵、过程与方法:   在生动的情景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体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导过程,从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观察、推理,归纳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拓展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及运算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有理数乘方中幂,指数,底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关系的理解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教法学法   1、学情分析:   在知识掌握方面,由于学生刚学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对许多概念、法则的理解不一定很深刻,容易造成知识的遗忘与混淆。所以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应全面系统的加以讲述。   在知识障碍方面,学生对有理数乘方中相关概念的理解及其符号规律的推导、应用方面可能会有模糊现象。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在学生特征方面:由于七年级学生具有好动、好问、好奇的心理特征。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特征,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与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学策略: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并结合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我将以多媒体为教学平台,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与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与活动,不断创造思维兴奋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亲自动手操作,探索结论。教给学生多观察、勤动手、大胆猜、肯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获得充足的体验与发展,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教学过程   1、设置游戏,引入新课:   首先借助多媒体及课前准备好的硬纸片让全体学生共同做两个折纸游戏。   游戏一是把面积为1的长方形硬纸片沿中间对折,使两边能够完全重合。引导学生思考:如此折叠五次后所得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得出算式: × × × × ;   游戏二是让学生把长方形纸片对折后再沿折痕剪开,将得到的所有纸片重合放置后再对折、剪开。如此操作五次之后共有多少张硬纸片?得出算式:2×2×2×2×2;   最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算式的特点,引入新课。   这个环节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使其从直观上理解了乘方运算的特点,并为后续学习起到了导航作用。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下面算式特点:① × × × × ,②2×2×2×2×2,③(-3)×(-3)×(-3)×(-3),④(-0.3)×(-0.3)×(-0.3)   接着让学生思考正方形面积与边长a的关系,正方体体积与棱长a的关系,得出:a·a=a ,a·a·a=a 。然后让学生类比出上面四个算式的记法与读法,最后引导学生猜想:a·a·……·a的结果,总结出幂、底数与指数的概念。   n个a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从游戏结果出发,通过正方形面积与正方体体积的表示方法,类比出乘方的表示形式,总结出相关概念。既体现了学生思维的过程,又渗透了转化思想。   3、迁移训练,总结规律: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要求学生把算式①﹙-4﹚×﹙-4﹚×﹙-4﹚,②﹙-2﹚×﹙-2﹚×﹙-2﹚×﹙-2﹚,③﹙- ﹚×﹙- ﹚×﹙- ﹚,④﹙- ﹚×﹙- ﹚写成乘方的形式,并说出其底数和指数分别是多少?接着评析例1,结合例1的解题结果,总结出负数的幂的正负的规律。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将例1各题的底数换为正数或0,结果会怎么样呢?在学生练习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规律。即: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最后结合例2,要求学生掌握计算器的用法,并运用计算器完成课本上的练习,进一步理解有理数乘方的符号规律。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变换例1的条件让学生加以练习,进而归纳出结论。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初步接触到数学的奇妙,提高其积极性与主动性。   4、应用新知,尝试练习:   本环节我主要设计了两组练习,第一组练习是以运用符号规律为目的,让学生通过计算﹙-2﹚ 、-2 、﹙ ﹚ ,进一步掌握有理数乘方符号规律的运用方法,并使其在对比﹙-2﹚ 与-2 ,﹙ ﹚ 与 的基础上总结出:当底数为负数和分数时,一定要用括号把底数括起来。   第二组练习是以乘方的实际应用和综合应用为目的而设计的,共两个习题。希望借助第一题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乘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使其树立一个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而第二题则是乘方与有理数大小比较的综合应用,可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分析能力和综合解题能力。   5、归纳小结,形成体系:   首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的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与体会;然后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接着布置本节课的课内与课外作业;最后说一下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四、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依据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立足于学生的认知基础来确定适当的起点与目标。内容安排是从引入概念出发,到有理数乘方符号规律的发现与应用,逐步展示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层层展开、逐步深入。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及学具辅助教学,展示图片与动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运用数学无时不有,并能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如从简单的折纸游戏中就可得出不同类型的运用乘方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去探索、研究和解决。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
2023-09-01 08:04:341

初中数学教案评语

  教案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案检查必须关注教案设计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教育理念的体现。以下是我搜集整理的初中数学教案评语,欢迎阅读。    初中数学教案检查评语   撰写教案普遍比较认真。   教案规范、详细,教学目的明确,既有知识目标,又有情感目标,还有德育目标。   重难点突出,教法选择灵活恰当,教学过程设计较详,并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的师生互动过程设计。   板书设计有创意,知识联络图文结合。   作图非常规范,非常漂亮,还有课后小结。   注意用不同的色彩强调语句中的重点,一目了然。   教案非常详细,结合时政,有大量的.文字叙述。   教案格式规范,一笔一划书写很认真,很漂亮。   布置作业量适度,批改规范,没有漏批现象。   用色统一,形式美观,及时复批。   作业本保存完好,错题有复批。学生书写工整。   作业书写规范整洁,格式新颖,批语有鼓励性。   作业批改及时、认真有特色。   作业批改“勤”,多达67次,全批全改。   不仅批改了作业本,改错本,而且把单元训练习题也全批全改。   在全批全改基础上给每位学生的每次作业都作有简短评语。   作文批改比较规范,有旁批、有总批、有分数。   老师作业批改较勤、次数较多。    拓展阅读:教案检查记录情况反馈情况反馈   根据学校安排,由教导处组织,学校领导、各教研组长参加,对201x年春季开学至3月22号期间的教师教案和学生作业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情况汇总如下:    语文组:   本次教案编写课时量充足,设计合理,结构完整,详略得当,作业次数充足,批注认真,有评语。特别是杨焕荣、尹秋菊等老师的教案内容充实,书写认真,反思深刻。    数学组:   各教师教案编写认真,规范,内容充实,环节完整,有教学反思。且能从实际出发,由感而发,作业批改及时,有详细的批注,评语。简亚丽、何修建、王新爱等老师,教案编写、作业批改很认真    英语组:   通过检查英语组全体教师都能认真备课且设计合理,条理清楚,书写工整。写有反思的有楚玉莉、董玉玲、余为勇、陈海云老师。作业形式多样,批改认真,董玉玲、孙俊老师全批全改且有鼓励性语言的有余为勇,存在问题是个别教师备课量虽足但过于简单,没写课后反思。    政史地组:   本次检查中,教案编写都较认真,及时,足额,且内容较为充实,完备,结构完整,书写认真,反思深刻,设计操作性强,方法多样,体现了新课改理念,作业批改较及时认真,个别同志有针对性评语,对学生进行详细评价,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也有个别同志教案过于简单,不能完全体现新课改要求,设计不十分合理,需要大力改进。    理化生组:   大多数教师多为详案,书写认真,结构完整,节节有反思。作业有批有改,极个别教师部分教案书写有点简单,内容空洞。   通过各组反馈情况,总结如下:    好的方面   1、总体检查情况良好,绝大多数老师能根据所任学科教材及班级实际备课、编写教案,课时教案目标突出,渗透了新课程理念,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有一定教学准备,过程清晰。   2、大部分老师的教案具有内容规范、项目填写齐全、突出重难点等优点,还体现了学习方法、课后练习具有实效性,学习形式多样性的特点。   3、多数老师能根据教学对象和所教科目的不同、科学设计教案、能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内容和进度。   4、教学反思有一定的量,大部分老师课后发现有更好的上课思路、方法,能及时写的备课本上,补上去或修改好,使下次备课更加完美,较有效地达到了反思的目的。   5、多数教师能够认真对待作业的布置及批改这一环节;批改及时、认真,对于作业完成出色或有进步的学生能够给出激励性的评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模块测试,单词测试,课文背诵检查到位及时、    存在的问题   1、个别老师的文字书写较潦草,再有部分老师的教案教学过程过于简单,没有体现情景的创设,不利于实际教学的操作。   2、个别老师的教学反思写得粗浅,形式化,针对性、实用性不强,没有写出优点和存在的不足,没有改进措施及从中受到的启发或启迪,不能很好地起到反思—调整—改进的作用。   3、个别老师没有按照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教案   4个别教师批改作业不够细致认真,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没有作出纠正;有的科目作业布置及批改次数过少;上交作业本数不足。    改进措施   1、组织老师学习优秀的教学设计,教研组要加大教学研讨的力度,教导处要增加抽查的次数。   2、必要时,对个别老师进行个别指导,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对一”的交流。   3、教案设计要体现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的实际,要有分层指导,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服务;课后反思要及时   4、作业布置量要适中,要分层;批改要更加认真,对错题要有明显标记,并及时督促学生更改,进行二次批改;批改作业时要有鼓励性批语。
2023-09-01 08:04:471

66岁祝寿词简短经典

日月昌明,日月同辉,松鹤长春,后福无疆,富贵安康,春秋不老。祈望你心灵深处芳草永绿,青春常驻,笑口常开。祝你66岁生日快乐,健康幸福!你的生命如舟,在人生的浪尖深谷中起落。生日时,我衷心祝愿你,平安地驶出港湾!为你的今年欢呼,为你的今天喝彩,为你的明天祈福:永葆青春的容颜和美丽的心情!真高兴今天是您的生日,老师说我是上帝赐给您的礼物,但愿这礼物不是太糟糕,祝您快乐!每个生灵的诞生都给这个多彩的世界添加了一道颜色,而你是最亮丽的一笔。祝你66岁生日快乐!你以爱心为我们建一个温馨的世界,祝福你,我亲爱的母亲,66岁生日快乐!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日月轮转永不断,情若真挚长相伴,不论你身在天涯海角,我将永远记住这一天。祝你生辰快乐!安逸静谧的晚年,一种休息,一种愉悦,一种至高的享受!祝您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清晨出现的第一道曙光,确确地,投在您的自行车篮里,一直陪着您走进烛光,走进生日的祝福!山长水远,挡不住祝福的短信,几句话语,难抒我心中思念。让思念的快乐,永远紧抱着我们吧!祝福是一束鲜花,祝福是一份深情,祝福是一份责任,在辞旧迎新之际,我把这一片祝福寄给你。母亲的爱是火热的,父亲的爱是深沉的,只有拥有这全部的爱,才是真正的幸福,祝你们66岁生日快乐!安逸静谧的晚年,一种休息,一种愉悦,一种至高的享受!晚辈希望您每天都开开心心,健康平安!因为你的诞生,使这一天别具意义,也显得分外美丽!只是一个小小的问候,却是一个浓浓的真意!
2023-09-01 08:02:401

如何建立与流程挂钩的绩效考核制度

建立与流程挂钩的绩效考核制度的步骤如下:一、明确岗位流程责任我们在进行流程设计时已经将责任划分到岗位了,为什么这里还要明确岗位流程责任呢?是不是重复工作呢?不是!这是关联工作,而不是重复工作。将责任划分到岗位,是流程管理的前提或基础;将各个岗位的流程责任搞清楚,是流程管理的继续或保证。前者属于流程设计,后者属于岗位工作规范。岗位工作规范就是建立岗位工作标准。一个岗位的工作标准我们要求至少包含以下内容:岗位的工作事项(工作职责)、遵循的制度和流程、做好的主观条件、做好的客观条件、做好的标准要求或指标值、考核标准。实施流程管理的企业在建立员工岗位工作标准时,一定要将该岗位应该遵循的制度和流程代号列入其中,一是方便对新员工入职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二是方便岗位员工职责清楚,三就是方便考核。我们知道企业的流程图数量繁多,而具体到每一个岗位员工需要操作或执行的流程图却并没有多少,少的只有一二个,将各岗位的流程责任集中归类,员工能够开门见山,流程图的指引作用也能立竿见影。如果流程图不与被执行者直接联系,再多再好的流程图就只能束之高阁,形同虚设。二、细分流程团队责任流程管理的目的是保证所有流程活动都能给企业带来增值,单一流程活动能否增值取决于整个流程目标是否实现,因此,每一个岗位员工的工作都必须对整个流程结果负责。整个流程的增值目标实现了,参与者的工作就有价值,整个流程失败或无效,参与者都要承担责任。承担责任的大小与其所起的作用大小相关。那么,在进行流程责任考核时,我们就必须区分每个员工在流程团队中的责任,事先规定承担责任的大小,有功,与责任大小相等,有过,也与责任大小相当。比如,如果某一流程的失误,做主管的承担50%-80%的责任,那么,参与者就可能承担50%/N-20%/N的责任。责任大小由流程参与岗位及其上司主管共同确认。三、设立流程考核权重事实上即使实施流程管理的企业,也不能完全靠流程细分全部工作,不能从流程角度进行责任考核的事项又不能不考核,这里就出现流程责任占考核多大权重的问题。而且,同一企业内部,不同的岗位流程责任的权重也是不同的。对此,岗位工作标准就是区分流程责任大小的主要工具。如果该岗位的工作都与流程联系紧密,则其流程责任考核的权重就大,反之,权重就小。但任何岗位流程责任的权重最高不宜超过90%,最低倒是可以不设限,如单独作业的清洁工,就不必设立流程考核权重。四、制订流程责任考核办法按流程执行,就必须按流程考核。考核标准、考核方法要经过充分的讨论,让流程执行者参与讨论,是保证流程能够执行的最有效手段。考核标准要参照企业的历史数据、考虑执行者的技能水平,还要参考行业平均水准,同时也要考虑失误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大小等诸多因素。如果其活动犯错误的频率高,则应该减少其扣分的分值,如果其活动造成的损失大,则应加大其扣分的分值。扣分分值大小在企业内部保持统一即可。考核标准的确立往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一旦确立就不要随意更改,至少保持一年不变。考核方法与考核标准紧密相连。多数企业采取月度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这与工资奖金的发放时间吻合,较为可取。但考核是不能只在月底或年底进行的,而应该与工作结果完成时间同步,月底或年底只能是考核结果的统计时间。这里又要说到我的“责任随着岗位走,考核围绕流程走”的观点了。一个流程活动终了,结果是好是坏就有了,这个时候进行考核才是最佳时机,延后考核往往只能凭印象打分。流程责任考核完全可以借鉴生产工人的工序流转卡方式来设计。工序流转卡可以记录员工的工作业绩,流程责任跟踪卡与此类似,也可以说是异曲同工。流程责任承担者可以自己打分。让流程执行者自己考核,其主管复核确认,也省掉了不少额外工作。只要标准统一,考核以事实为依据,任何人评价一个事实(工作结果)都给出一个得分,这才能保证客观、准确,这样的考核才能做到公开、透明。让员工成为绩效考核的主体,是我一直以来的观点,也曾专门著文阐述,故不重复。五、计算流程考核得分考核后统计得分,简单易行,勿需多言。但我这里还要补充强调流程主管的统计责任:哪些流程执行得好,哪些流程执行得差。这是流程主管(也许有的企业叫流程经理,或者叫CPO)的主要工作之一。考核是针对岗位员工的,但流程执行得好坏却关系到企业管理的好坏、关系到企业效益的高低。流程主管必须从企业流程整体执行情况的角度进行统计分析。从个体的角度进行分析则是各个直线主管的责任。六.分析流程执行情况流程主管必须对流程执行的整体情况进行分类,至少按好、中、差进行三级分类。特别是执行差的流程原因何在,必须与相关岗位人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差的根源所在,从而制订改善措施。流程执行差的原因通常可以从两个方面查找,一是流程本身有问题,脱离实际,难以执行;二是执行者的原因。执行者的原因也有二点,一是意识问题,不愿意或不敢按流程执行,如习惯于请示报告的员工,胆小怕事,不愿意承担责任;二是水平问题或者能力问题,不具备按流程执行的独立操作能力。当然,还可能存在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说,企业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官僚干部的独断专行等等都会影响流程运行。找到问题根源,才有改善可能。流程主管任重道远。七、考核结果检讨与运用毫无疑问,考核之后就要奖惩兑现。奖励流程执行好的员工,惩罚不按流程执行的员工,帮助意识差、水平差的员工,企业的管理水平才能提升、效益才能增加。绩效考核的目的最终都是为了改善绩效。改善绩效从哪里入手呢?实施流程管理的企业提高绩效有两个途径:一是优化低效的流程,二是提高流程执行者的能力和水平。在这里,流程执行情况的分析就能帮上大忙了。流程管理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持续优化,持续优化的基础就是严格的考核。考核结果的运用让改善有的放矢:是流程本身的问题就改善流程,是流程执行者的问题就培训员工或者换人换岗。八、颁发新的考核制度按流程执行、按流程考核,就得建立与流程挂钩的绩效考核制度,把大家讨论认可的考核标准、考核方法上升到制度层面,企业负责人正式颁布新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至关重要。全体员工不从思想上认同,不从制度上规范,仍然沿用传统的考核制度,不仅不能推动企业流程管理的开展,相反还有可能让流程管理的已有成果付之东流。新考核制度生效之日,原有考核制度必须废止。有家企业实施了流程管理,而考核却仍然沿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将考核指标分解到部门,用部门业绩考核全体部门成员,让多干的人不多得,让少干的人跟着沾光……结果,不到半年时间,流程被扔到一边,按领导旨意做事盛行,拍马屁者吃香,正直者选择离开。这样的考核再怎么细致,也改变不了苦乐不均的局面,失败也就在所难免。考核强调责权利对等,脱离了员工各自的工作事项去考核,得到的只能是责任不清业绩不分的结果。这也是为什么众多企业绩效考核屡试屡败的原因所在。实施流程管理的企业,必须建立与流程挂钩的绩效考核制度,并且做到位才能避免不重蹈企业失败的覆辙。
2023-09-01 08:02:411

沙尘暴和扬尘的天气对人体有什么危害?怎么防护啊?

危害人体健康沙尘暴引起的健康损害是多方面的,皮肤、眼、鼻和肺是最先接触沙尘的部位,受害最重。皮肤、眼、鼻、喉等直接接触部位的损害主要是刺激症状和过敏反应,而肺部表现则更为严重和广泛。7年前美国健康学家首先提出,细微污染颗粒与肺病和心脏病死亡之间存在关系。澳大利亚《时代报》称由于土壤被风蚀而引起的沙尘暴是导致该国200万人哮喘的元凶。 面对沙尘暴对健康的影响,搞好自身防护很重要。 首先,在防护方面,使用防尘、滤尘面罩能有效减少吸入体内的沙尘。戴合适的眼镜保护眼睛,穿戴防尘的手套、鞋袜、衣服以保护皮肤,进食前要勤洗手脸,减少外出接触沙尘的机会,及时关 闭门窗等。 其次,在饮食方面,春天天气干燥,加上扬尘,皮肤表层的水分极易丢失, 造成皮肤粗糙,同时,尘埃进入毛孔后易发生堵塞,不及时去除,可能会引起痤疮,过敏体质的人还容易发生各种过敏性皮炎及皮疹。专家建议,多饮水能及时补充丢失的水分、加快体内各种代谢废物和毒素的排出,对皮肤保健和全身健康都是非常有益的。但肾病患者,尤其是肾功能不全者,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适当限制盐和水的摄入。
2023-09-01 08:02:411

老舍的好文

千佛山、大明湖和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现在单讲趵突泉。 在西门外的桥上,便看见一溪活水,清浅,鲜洁,由南向北的流着。这就是由趵突泉流出来的。设若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了一半的美。但是泉的所在地并不是我们理想中的一个美景。这又是个中国人的征服自然的办法,那就是说,凡是自然的恩赐交到中国人手里就会把它弄得丑陋不堪。这块地方已经成了个市场。南门外是一片喊声,几阵臭气,从卖大碗面条与肉包干的棚子里出来,进了门有个小院,差不多是四方的。这里,“一毛钱四块!”和“两毛钱一双!”的喊声,与外面的“吃来”联成一片。一座假山,奇丑;穿过山洞,接联不断的棚子与地摊,东洋布,东洋磁,东洋玩具,东洋……加劲的表示着中国人怎样热烈的“不”抵制劣货。这里很不易走过去,乡下人一群跟着一群的来,把路塞住。他们没有例外的全买一件东西还三次价,走开又回来摸索四五次。小脚妇女更了不得,你往左躲,她往左扭;你往右躲,她往右扭,反正不许你痛快的过去。 到了池边,北岸上一座神殿,南西东三面全是唱鼓书的茶棚,唱的多半是梨花大鼓,一声“哟”要拉长几分钟,猛听颇像产科医院的病室。除了茶棚还是日货摊子,说点别的吧! 泉大好了。泉池差不多见方,三个泉口偏西,北边便是条小溪流向西门去。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你立定呆呆的看三分钟,你便觉出自然的伟大,使你不敢再正眼去看,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只是自然有这样的力量!冬天更好,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在深绿的长的水藻上飘荡着,使你不由的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 池边还有小泉呢:有的像大鱼吐水,极轻快的上来一串小泡;有的像一串明珠,走到中途又歪下去,真像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着;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泡,大,扁一点,慢慢的,有姿态的,摇动上来;碎了;看,又来了一个!有的好几串小碎珠一齐挤上来,像一朵攒整齐的珠花,雪白。有的……这比那大泉还更有味。 新近为增加河水的水量,又下了六根铁管,做成六个泉眼,水流得也很旺,但是我还是爱那原来的三个。 看完了泉,再往北走,经过一些货摊,便出了北门。 前年冬天一把大火把泉池南边的棚子都烧了。有机会改造了!造成一个公园,各处安着喷水管!东边作个游泳池!有许多人这样的盼望。可是,席棚又搭好了,渐次改成了木板棚;乡下人只知道趵突泉,把摊子移到“商场”去(就离趵突泉几步)买卖就受损失了;于是“商场”四大皆空,还叫趵突泉作日货销售场;也许有道理。习 惯 不管别位,以我自己说,思想是比习惯容易变动的。每读一本书,听一套议论,甚至看一回电影,都能使我的脑子转一下。脑子的转法像螺丝钉,虽然是转,却也往前进。所以,每转一回,思想不仅变动,而且多少有点进步。记得小的时候,有一阵子很想当“黄天霸”。每逢四顾无人,便掏出瓦块或碎砖,回头轻喊:看镖!有一天,把醋瓶也这样出了手,几乎挨了顿打。这是听《五女七贞》的结果。及至后来读了托尔斯泰等人的作品,就是看了杨小楼扮演的“黄天霸”,也不会再扔醋瓶了。你看,这不仅是思想老在变动,而好歹的还高了一二分呢。 习惯可不能这样。拿吸烟说吧,读什么,看什么,听什么,都吸着烟。图书馆里不准吸烟,干脆就不去。书里告诉我,吸烟有害,于是想烟,可是想完了,照样点上一支。医院里陈列着“烟肺”也看见过,颇觉恐慌,我也是有肺动物啊!这点嗜好都去不掉,连肺也对不起呀,怎能成为英雄呢?!思想很高伟了;乃至吃过饭,高伟的思想又随着蓝烟上了天。有的时候确是坚决,半天儿不动些小白纸卷儿,而且自号为理智的人——对面是习惯的人。后来也不是怎么一股劲,连吸三支,合着并未吃亏。肺也许又黑了许多,可是心还跳着,大概一时还不至于死,这很足自慰。什么都这样。接说一个自居“摩登”的人,总该常常携着夫人在街上走走了。我也这么想过,可是做不到。大家一看,我就毛咕,“你慢慢走着,咱们家里见吧!”把夫人落在后边,我自己迈开了大步。什么“尖头曼”“方头曼”的,不管这一套,虽然这么谈到底觉得差一点。从此再不双双走街。 明知电影比京戏文明一些,明知京戏的锣鼓专会供给头疼,可是嘉宝或红发女郎总胜不过杨小楼去。锣鼓使人头疼的舒服,仿佛是吧,同样,冰激凌,咖啡,青岛洗海澡,美国桔子,都使我摇头。酸梅汤,香片茶,裕德池,肥城桃,老有种知己的好感。这与提倡国货无关,而是自幼儿养成的习惯。年纪虽然不大,可是我的幼年还赶上了野蛮时代。那时候连皇上都不坐汽车,可想见那是多么野蛮了。 跳舞是多么文明的事呢,我也没份儿。人家印度青年与日本青年,在巴黎或伦敦看见跳舞,都讲究馋得咽唾沫。有一次,在艾丁堡,跳舞场拒绝印度学生进去,有几位差点上了吊。还有一次在海船上举行跳舞会,一个日本青年气得直哭。因为没人招呼他去跳,有人管这种好热闹叫作猴子摹仿,我倒并不这么想,在我的脑子里,我看这并不成什么问题,跳不能叫印度登时独立。也不能叫日本灭亡。不跳呢,更不会就怎样了不得,可是我不跳。一个人吃饱了没事,独自跳跳,还倒怪好。叫我和位女郎来回的拉扯,无论说什么也来不得。贡着就是不顺眼,不用说真去跳了。这和吃冰激凌一样,我没有这个胃口。舌头一凉,马上联想到泻肚,其实心里准知道没有危险。 还有吃西餐呢。干净,有一定份量,好消化,这些我全知道。不过吃完西餐要不补充上一碗馄饨两个烧饼,总觉得怪委曲的。吃了带血的牛肉,喝凉水,我一定跑肚。想象的作用。这就没有办法了,想象真会叫肚子山响! 对于朋友,我永远爱交老粗儿。长发的诗人,洋装的女郎。打微高尔夫的男性女性,咬言咂字的学者,满跟我没缘。看不惯。老粗儿的言谈举止是咱自幼听惯看惯的。一看见长发诗人,我老是要告诉他先去理发;即使我十二分佩服他的诗才,他那些长发使我堵的慌。家兄永远到“推剃两从便”的地方去“剃”,亮堂堂的很悦目。女子也剪发,在理认论上我极同意,可是看着别扭。问我女子该梳什么“头”,我也答不出,我总以为女性应留着头发。我的母亲,我的大姐,不都是世界上最好的女人么?她们都没剪发。 行难知易,有如是者。 取 钱 我告诉你,二哥,中国人是伟大的。就拿银行说吧,二哥,中国最小的银行也比外国的好,不冤你。你看,二哥,昨儿个我还在银行里睡了一大觉。这个我告诉你,二哥,在外国银行里就做不到。 那年我上外国,你不是说我随了洋鬼子吗?二哥,你真有先见之明。还是拿银行说吧,我亲眼见,洋鬼子再学一百年也赶不上中国人。洋鬼子不够派。好比这么说吧,二哥,我在外国拿着张十镑钱的支票去兑现钱。一进银行的门,就是柜台,柜台上没有亮亮的黄铜栏杆,也没有大小的铜牌。二哥你看,这和油盐店有什么分别?不够派儿。再说人吧,柜台里站着好几个,都那么光梳头,净洗脸的,脸上还笑着;这多下贱!把支票交给他们谁也行,谁也是先问你早安或午安;太不够派儿了!拿过支票就那么看一眼,紧跟着就问:“怎么拿?先生!”还是笑着。哪道买卖人呢?!叫“先生”还不够,必得还笑,洋鬼子脾气!我就说了,二哥:“四个一镑的单张,五镑的一张,一镑零的;零的要票子和钱两样要按理说,二哥,十镑钱要这一套罗哩罗嗦,你讨厌不,假若二哥你是银行的伙计?你猜怎么样,二哥,洋鬼子笑得更下贱了,好像这样麻烦是应当应分,喝,登时从柜台下面抽出簿子来,刷刷的就写;写完,又一伸手,钱是钱,票于是票子,没有一眨眼的工夫,都给我数出来了;紧跟着便是:“请点一点,先生!”又是一大“先生”,下贱,不懂得买卖规矩!点完了钱,我反倒愣住了,好像忘了点什么,对了,我并没忘了什么,是奇怪洋鬼子干事——况且是堂堂的大银行——为什么这样快?赶丧哪?真他妈的! 二哥,还是中国的银行,多么有派儿!我不是说昨儿个去取钱吗?早八点就去了,因为现在天儿热,银行八点就开门;抓个早儿,省得大晌午的劳动人家;咱们事事都得留个心眼,人家有个伺候得着与伺候不着,不是吗?到了银行,人家真开了门,我就心里说,二哥:大热的天,说什么时候开门就什么时候开门,真叫不容易。其实人家要楞不开一天,不是谁也管不了吗?一边赞叹,我一边就往里走。喝,大电扇忽忽的吹着,人家已经都各按部位坐得稳稳当当,吸着烟卷,按着铃要茶水,太好了,活像一群皇上,太够派儿了。我一看,就不好意思过去,大热的天,不叫人家多歇会儿,未免有点不知好歹。可是我到底过去了,二哥,因为怕人家把我撵出去;人家看我像没事的,还不撵出来么?人家是银行,又不是茶馆,可以随便出入。我就过去了,极慢的把支票放在柜台上。没人搭理我,当然的。有一位看了我一眼,我很高兴;大热的天,看我一眼,不容易。二哥,我一过去就预备好了:先用左腿金鸡独立的站着,为是站乏了好换腿。左腿立了有十分钟,我很高兴我的腿确是有了劲。支持到十二分钟举不能不换腿了,于是就来个右金鸡独立。右腿也不弱,我更高兴了,晦,爽性来个猴啃桃吧,我就头朝下,顺着柜台倒站了几分钟。翻过身来,大家还没动静,我又翻了十来个跟头,打了些旋风脚。刚站稳了,过来一位;心里说:我还没练两套拳呢:这么快?那位先生敢情是过来吐口痰,我补上了两套拳。拳练完了,我出了点汗,很痛快。又站了会儿,一边喘气,一边欣赏大家的派头——真稳!很想给他们喝个彩。八点四十分,过来一位,脸上要下雨,眉毛上满是黑云,看了我一眼,我很难过,大热的天,来给人家添麻烦。他看了支票一眼,又看了我一眼,好像断定我和支票像亲哥儿俩不像。我很想把脑门子上签个字。他连大气没出把支票拿了走,扔给我一面小铜牌。我直说:“不忙,不忙!今天要不合适,我明天再来;明天立秋。”我是真怕把他气死,大热的天。他还是没理我,真够派儿,使我肃然起敬! 拿着铜牌,我坐在椅子上,往放钱的那边看了一下。放钱的先生——一位像屈原的中年人——刚按铃要鸡丝面。我一想:工友传达到厨房,厨子还得上街买鸡,凑巧了鸡也许还没长成个儿;即使顺当的买着鸡,面也许还没磨好,说不定,这碗鸡丝面得等三天三夜。放钱的先生当然在吃面之前决不会放钱;大热的天,腹里没食怎能办事。我觉得太对不起人了,二哥!心中一懊悔,我有点发困,靠着椅子就睡了。睡得挺好,没蚊子也没臭虫,到底是银行里!一闭眼就睡了五十多分钟;我的身体,二哥,是不错了!吃得饱,睡得着!偷愉的往放钱的先生那边一看,(不好意思正眼看,大热的天,赶劳人是不对的!)鸡丝面还没来呢。我很替他着急,肚子怪饿的,坐着多么难受。他可是真够派儿,肚子那么饿还不动声色,没法不佩服他了,二哥。 大概有十点左右吧,鸡丝面来了!“大概”,因为我不肯看壁上的钟——大热的天,表示出催促人家的意思简直不够朋友。况且我才等了两点钟,算得了什么。我偷偷的看人家吃面。他吃得可不慢。我觉得对不起人。为兑我这张支票再逼得人家噎死,不人道!二哥,咱们都是善心人哪。他吃完了面,按铃要手巾把,然后点上火纸,咕噜开小水烟袋。我这才放心,他不至于噎死了。他又吸了半点多钟水烟。这时候,二哥。等取钱的已有了六七位,我们彼此对看,眼中都带出对不起人的神气。我要是开银行,二哥,开市的那天就先枪毙俩取钱的,省得日后麻烦。大热的天,取哪门子钱?不知好歹! 十点半,放钱的先生立起来伸了伸腰。然后捧着小水烟袋和同事的低声闲谈起来。我替他抱不平,二哥,大热的天,十时半还得在行里闲谈,多么不自由!凭他的派儿,至少该上青岛避两月暑去;还在行里,还得闲谈,哼! 十一点,他回来,放下水烟袋,出去了;大概是去出恭。十一点半才回来。大热的天,二哥,人家得出半点钟的恭,多不容易!再说,十一点半,他居然拿起笔来写账,看支票。我直要过去劝告他不必着急。大热的天,为几个取钱的得点病才合不着。到T+点,我决定回家,明天再来。我刚要走,放钱的先生喊:“一号!”我真不愿过去,这个人使我失望!才等了四点钟就放钱,派儿不到家!可是,他到底没使我失望。我一过去,他没说什么,只指了指支票的背面,原来我忘了在背后签字,他没等我拔下自来水笔来,说了句:“明天再说吧。”这才是我所希望的!本来吗,人家是一点关门;我补签上字,再等四点钟,不就是下午四点了吗,大热的天,二哥,人家能到时候不关门?我收起支票来,想说几句极合适的客气话,可是他喊了“二号”;我不能再耽误人家的工夫,决定回家好好的写封道歉的信!二哥,你得开开眼去,太够派儿!
2023-09-01 08:02:414

什么是语文中的通感!请给列举

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著名学者 钱钟书 先生说:“ 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鼻、舌、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锋芒.”...下面列举一些运用通感的例子.1.“ 晨钟云外湿 ” (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 “ 湿 ” ,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
2023-09-01 08:02:361

凭借经验解决的问题的策略或方法是启发式

凭借经验解决的问题的策略或方法是启发式教学策略。启发式是以一种快速的看起来不费力的方式做复杂的决定或进行推论时应用的一些简单规则。 是减少心理消耗的潜在捷径,用迅速且不怎么费力的方式来作出复杂的决定,或作出推论的简单的规则。 是以当前刺激或事件与其他刺激或范畴的相似程度作为决策基础的一种策略。除通用的问题解决的手段一目的分析策略(正向工作法)外,还包含许多具体的策略,如目标递进策略(指向性分析法)、目标递归策略,爬山法等。策略适宜与否,决定问题解决的成败。其具体应用,依赖于问题本身的性质和内容以及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局限性:有些时候,基于代表性的判断会出错,主要由于以下几个原因:以这个原则为基础的决定或判断常常忽视了基本概率——在总人口中特定事件或模式出现的频率。比如,在实际生活中,生意人多于图书管理员——差不多是50倍。这样,即使你的邻居凭她的特点看上去更像图书馆员而不是个生意人,她从事商业的概率事实上高于她做图书馆员的概率。以此或相关方式思考别人,代表性启发式可能导致错误的判断。可利用性启发式:有时候,它会导致错误。与汽车事故所造成的死亡率相比,很多人对飞机失事所造成的死亡率表现出了更强烈的恐惧。事实上汽车事故的死亡概率更高。这种差别可能源自于飞机失事给人们更深刻的印象,而且受到了更多的媒体注意。人们会更容易想起飞机失事,因此,对人们的判断和思想产生更强烈的影响。
2023-09-01 08:02:361

校园文化标识设计

自己上网查
2023-09-01 08:02: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