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从众心理的股票投资

2023-09-10 00:37:29
共1条回复
LocCloud

有这样一则幽默故事:一位石油大亨死后到天堂去参加会议,一进会议室发现已经座无虚席。于是他灵机一动,大喊一声:“地狱里发现石油了!”这一喊不要紧,天堂里的人们纷纷向地狱跑去。

很快,天堂里就只剩下那位大亨了。这时,大亨心想,大家都跑了过去,莫非地狱里真的发现石油了?于是,他也急匆匆地向地狱跑去。但地狱并没有一滴石油,有的只是受苦。

这仅仅是个故事,但股市的盲从行为往往会造成“真金白银”的损失,恐怕就不会那么轻松了。 目前,不少投资者乐于短线跟风频繁操作,而血本无归的例子也不乏少数。5·30大跌就让许多跟风炒作垃圾股的散户损失惨重,许多人至今仍未解套。这对今年新增的1000多万股民来说,无疑是“血淋淋”的警示。

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的《中国证券投资者行为研究》显示,中国证券投资者行为有三个显著特点,即短线操作、从众行为和处置效应。而调查结果显示,即使在行情上升130%的2006年A股大牛市中,仍然有30%左右的投资者是亏损的,这其中的重要原因是盲目从众、短线投机所致。

投资者的“羊群效应”或从众行为,是行为金融学中比较典型的现象。从众行为让投资者放弃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必然成为无意识投资行为者,这其中蕴藏着极大的风险。

投资者的羊群行为,不仅容易导致股市出现泡沫,使市场运行效率受损;同时也使系统风险增大,加剧了股市的波动。在“羊群效应”作用下,投资者在股市涨的时候热情高涨,跌时则人心惶惶,使市场投机氛围加重。

投资心理学告诉我们,证券投资过程可以看成一个动态的心理均衡过程。但在证券市场存在的“羊群效应”作用下,往往会产生系统性的认知偏差、情绪偏差,并导致投资决策偏差。投资决策偏差就会使资产价格偏离其内在的价值,导致资产定价的偏差。

而资产定价偏差往往会产生一种锚定效应,反过来影响投资者对资产价值的判断,进一步产生认知偏差和情绪偏差,这就形成一种反馈机制。在这个“反馈循环”中,初始“羊群效应”使得偏差得以形成;而强化“羊群效应”,则使得偏差得以扩散和放大 。

处置效应

相关推荐

什么是处置效应?其产生的心理学基础是什么

所谓处置效应,是指投资人在处置股票时,倾向卖出赚钱的股票、继续持有赔钱的股票,也就是所谓的‘出赢保亏"效应。这意味着当投资者处于盈利状态时是风险回避者,而处于亏损状态时是风险偏好者。
2023-09-02 02:51:062

小知识第9期:处置效应

每天学点金融理财:处置效应处置效应指人们在处置股票/基金时倾向于首先卖出赚钱的股票/基金然后死守亏钱股票/基金的行为。理性的做法应该是根据对市场和投资标的基本面客观分析,继续持有那些有上涨潜力的股票赚取更多的收益,卖出那些下跌的股票及时止损,但现实中多数人的操作却恰恰相反。形象化举例敏敏是个投基新手,她的持仓里有两只基金,A基金盈利5%,B基金亏损10%。近期行情反复震荡,敏敏看着A基金,盈利比例上下波动,心情也跟着忽高忽低,总怕那5%的盈利保不住,于是她决定赎回A基金,落袋为安;再看B基金呢,亏损比例也是在10%上下波动,甚至有扩大的趋势,但敏敏不愿意止损,她觉得割肉太痛苦了,觉得只要持有的时间足够长,肯定能回本。敏敏的这种心态就是典型的“处置效应基金盈利时是风险回避者,亏损时又变成风险偏好者,实际上,A基金更适合长期持有因为其重仓股主要是成长型龙头企业,赚钱效应刚开始显现,而B基金亏损比例扩大,是因为更换了基金经理风格激进选股集中度高,超出敏敏的风险承受度了。“处置效应”是资本市场中一种普遍存在的非理性行为。普通投资者比专业投资者更容易受到处置效应的影响,这也是优秀的基金经理和投资机构的价值所在。
2023-09-02 02:51:201

如何理解损失厌恶,禀赋效应与处置效应之间的关系

损失厌恶,禀赋效应与处置效应之间的关系。1、损失厌恶的存在,会对人们的投资行为产生很重要的影响。2、损失厌恶:一单位的损失对人们的伤害往往甚于一单位的得到给人们制造的喜悦。3、处置效应:是指在资产卖出决策中所产生的由于损失而不愿意交易的现象。
2023-09-02 02:52:272

有限理性在证券市场上的表现包括

有限理性在证券市场上的表现包括:处置效应、羊群效应、过度自信、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一)处置效应处置效应是指投资者往往在自己已经买入的股票稍有获利时就将其卖出,而把被套住的股票长期留下的现象。(二)羊群效应羊群效应即人的从众行为,在股票投资中则特指大量投资者在一段时间内采取相同的交易方式进行买卖,使股票价格持续向一个方向运动,远远偏离其正常价值。(三)过度自信投资者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高估自己成功的机会,认为自己能够把握市场,获得超过平均水平的投资回报率,一旦投资成功,又将之归功于自己的能力,而低估运气和机会在其中的作用,这种认知偏差称为过度自信。(四)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反应过度是指某一重大事件引起股票价格产生剧烈变动,超过预期的理论水平,超涨或者超跌,然后再以反向修正的形式回归至其应有价位上的现象。反应不足是指当市场上有重大消息时,股价波动平平,而一些较大的波动却出现在没有什么消息的时期。
2023-09-02 02:52:351

如何理解处置效应

1985年,Hersh Shefrin and Meir Statman在《The Disposition to Sell Winners TooEarly and Ride Losers Too Long: Theory and Evidence》( The Journal Of Finance, Vol.XL, No. 3, July 1985:777-790.)中提出了“处置效应”的概念。 文章结合了卡尼曼的“前景理论”中“人们在面临损失时是风险喜好,而面临收益时是风险规避的”以及萨勒的“心理账户”中“关闭一个心理账户是痛苦的”等观点阐述了投资者总是将收益好股票过快的卖出,而将亏损的股票长期持有的现象。 处置效应是在前景理论、心理账户、后悔理论、自我约束以及税收的基础上,将这种行为模式进行了更广泛的运用。文章还运用1964年至1970年间个人消费者行为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 1998年奥登在“Are investors reluctant to realize their losses?”文中用实证方法检验处置效应的存在,很经典。
2023-09-02 02:52:563

行为经济学 (4)禀赋效应和处置效应

1 禀赋效应和处置效应 本章介绍损失厌恶的第2个影响: 损失厌恶会导致人们不愿意在有损失的时候交易 ,从而导致决策失误和财富减少。比如在经济下滑,指数下跌的时候大多数人的反映是保本和恐惧,而不是进场和买入。 在这个影响下有两个现象:禀赋效应和处置效应。 1.1 禀赋效应 1990年由Kahneman,Knetsch,Thaler三位行为经济学家提出。 咖啡杯实验:有咖啡杯的人接受的卖价最少是5.25美元,没有咖啡杯的人接受的买价最多是2.75美元。(有点类似“敝帚自珍”的意思) 5.25/2.75=1.9 损失厌恶系数的衡量。 研究表明:有经验的交易者禀赋效应会减弱;禀赋效应与参照点有关。(比如:参照点是拥有还是卖出) 1.2 处置效应 含义:是指在资产卖出决策中所产生的由于损失而不愿意交易的现象。 举例:房屋买卖 A的购买价格>当前预期售价 和 B的购买价格<当前预期售价 对比 研究发现:A房的初始要价比B房的高25%-35%;A房平均在市场上挂更长时间,最终可能退出交易。 解释:对于卖主来讲,过去的购房交易价格形成了它的参照点,当它形成了一个损失厌恶之后,完全没办法忍受以比参照点低的价格卖出。但理性来讲:现在的市场需求是唯一能够决定房子能卖多少钱的;过去的购房价格是一个沉没成本,是不需要考虑的。(也有情况:卖二手书,二手吉他的时候人们却能够忍受,而不管市场需求) 同时研究还发现:自住房的处置效应比投资的房子的更严重。说明有投资经验的人,会减弱不愿意在损失时交易的倾向。 举例:股票买卖 股票投资者更倾向于卖出赚的股票而持有赔的股票(赚和赔相对于购买价格)。 大部分人会选择20卖,而5不卖。 但未来将来2有可能20会涨到30,5会跌到0;而在将来1的时候的决策不应该不同。 理性:初始的购入价格不应该成为交易决策的重要因素。可事实上,由于人们的损失厌恶,极大的影响了人们的股市交易决策。当然,处置效应不一定会造成人们的损失,人们的损失最终取决于股市后续的走向。 在Odean教授的数据中,处置效应产生了巨大的损失: (1)卖掉的赚钱股票持续涨;(2)持有的赔了的股票持续下跌。 Odean教授衡量处置效应程度的方式: 说明损失厌恶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心理机制,会给我们的决策带来方方面面的影响。
2023-09-02 02:53:041

处置的意思是什么

处置的意思是处罚。一、出处。《汉书.薛宣传》。二、处置效应。所谓处置效应,是指投资人在处置股票时,倾向卖出赚钱的股票、继续持有赔钱的股票,也就是所谓的出赢保亏效应。这意味着当投资者处于盈利状态时是风险回避者,而处于亏损状态时是风险偏好者。三、处置权。就一般物权意义而言,处置权的行使可使所有权消灭,亦可使所有权转移给他人,或使用权、占有权转移,或可将所有物设定物权;但是不符合法律规定或所有人意志的处置是不法处置,不法处置人应将处置物返还给所有人或合法处分人,不能返还或造成损失时应予赠偿。四、分词释义。处(chǔ或chù),多音字。读(chǔ)时,意思是居住;也指存在、置身;还有决定的意思。读(chù)时,表示地方;也指点、部分;也表示机关、团体。置(拼音:zhì),汉语汉字,笔画13画,上下结构。词性是动词时,一般指放,摆,搁,也指购买,也指设立,设备等。处置的例句:1、我将如何处置它?我该考虑哪些东西?我该担心什么?谁是我的竞争对手?谁是我的顾客?我将走出去与顾客谈话。从谈话中我会发现,与其他企业相比,我这一特定的企业的优势与劣势所在。2、其次,你们未办理结婚登记,属于非法同居关系。不具备夫妻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无法共同生活,就同居期间的财产处置以及孩子抚养权以及抚养费用做好约定即可自行分开。3、也可以认为不是属于自己的,因为人的出生并不是由自己来决定的,因此自己也没有随意处置这个生命的权利,尤其对于父母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所以要善待自己的生命。4、在建筑式仿真系统中实装开展的船舶消防训练,其灾害模拟程度不高、训练效果不明显,因而很难更好地评估消防员的灾害处置能力并提供决策辅助。
2023-09-02 02:53:191

处置效应的分析

投资者的处置效应倾向并不一定意味着投资者是非理性的,它可能与投资者采取反向投资策略有关。当股价上涨后,投资者可能降低股价进一步上涨的预期,售出股票也在情理之中;当股票价格下跌,投资者可能预期股价反转的可能性加大,也有理由继续持有亏损股票。我们可以通过研究投资者卖出股票后股价的涨跌来考察投资者决策的正确与否。如果卖出股票的价格进一步上涨,则投资者的决策是错误的,继续持有股票会增加收益;如果卖出股票的价格下跌,则投资者的决策是正确的,继续持有股票会减少收益。事实上,在一段时间内,股价大多同涨同跌,如果卖出股票的股价涨幅小于(或跌幅大于)持有股票的股价涨幅,则投资者的决策是正确的;反之,投资者的决策是错误。本研究是从事后结果考察投资者决策有理性因素。从事前来看,如果投资者相信股价将继续原有的趋势,则会“售亏持盈”;如果投资者相信股价会反转,则会“售盈持亏”,即会表现处置效应倾向。因此,“售盈持亏”现象与股价反转是一致的。
2023-09-02 02:54:061

处置效应的理论解释

Zuchel认为处置效应描绘了过去的业绩和投资决策共同影响着目前的投资决策,因此评价上述理论能否解释处置效应有两个标准:一是这些理论能否真正抓住处置效应的核心问题,比如是否能将目前的投资决策同过去的收益(即是盈利的还是亏损的)联系起来,以及同过去的投资决策(即是否持有)联系起来;二是实证分析能否支持这种解释。Zuchel认为上述理论关于处置效应的解释并不能满足这两条标准,他们指出处置效应实际上可以用心理学文献中自我辩解假设来说明。自我辩解是基于认知不和谐(cognitive dissonance)理论的一个假设。认知不和谐理论认为,投资者在投资亏损后会产生“我的投资失败了”这样一个认识,相比“我获利了,我是一个成功的投资者”认识有一定的差异。而人们总是试图证明过去的决策是正确的,以避免决策错误产生的结果不利于其形象。在自我辩解假设下,人们持有亏损股票的原因在于如果出售亏损股票或者说实现亏损就意味着他们过去的决策是错误的,所以投资者会进一步产生一个认识:“损失是暂时的”,从而继续持有亏损股票形成处置效应现象。Goetzmann和Peles发现投资者高估所持有共同基金的收益,这与自我辩解假设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在保持良好的自我形象前提下,股票收益预期必然会被高估,投资亏损信号必然会被扭曲,实际上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
2023-09-02 02:54:201

处置效应的验证推论

奥登(Odean)的结论与我们通常所了解的情况是吻合的,我们周围的投资者大都如此。国内研究者对中国股市“处置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投资者更加倾向于卖出盈利股票,继续持有亏损股票,而且这种倾向比国外投资者更为严重。而且,在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中均存在着处置效应。处置效应的基本结论是投资者更愿意卖出盈利股票,继续持有亏损股票。这种持有亏损股票而过早卖出赢利股票的“售盈持亏”的心态在国内和国外投资者中同样存在,反映了人类的天性。处置效应的极端情况就象我们通常所说的“虱多不痒,债多不愁”,甚至“死猪不怕开水烫”。而针对处置效应的一项有力措施就是:止住亏损,让赢利充分增长。 处置效应的基本结论是投资者更愿意卖出盈利股票,和继续持有亏损股票。与此相关的两个推论是:(1)卖出盈利股票的比率超过卖出亏损股票的比率;(2)持有亏损股票的时间长于持有盈利股票的时间。处置效应还有一个不太适当的推论是卖出盈利股票的数量超过卖出亏损股票的数量,这一推论不适当的原因是当市场处于牛市时,投资者的投资组合中的大部分股票会处于盈利状态,盈利股票的数量远超过亏损股票,买出更多的盈利股票是合理的;而当市场处于熊市时,投资者的投资组合中的大部分股票会处于亏损状态,亏损股票的数量远超过盈利股票,买出更多的亏损股票是合理的,采取推论(1)的比率方式有利于克服上述问题。此外,从处置效应我们亦可以推论股市在跌市的成交量应少于升市的成交量。
2023-09-02 02:54:451

如何理解过度自信与归隐偏差,证实偏差,处置效应,羊群效应等投资现象

2.谈谈你对过度自信与归因偏差、证实偏差、处置效应和羊群效应等投资现象的理解。①人们有高估自己能力和对成功过分乐观的倾向,并称这种倾向为“过度自信”。投市场上交易越频繁者,自信程度越高。而且,投资者通常更倾向于提高交易的频繁程度,也就是说,会表现得更加自信。②归因偏差是指投资者往往将好的结果归因于自己的能力,而将坏的结果归结于不利的外部环境,使得这种纠偏的过程大大减缓。现实中许多投资者将失败归因于中国投资市场不够成熟、不够规范,而不是从自身找原因。③证实偏差是投资者寻找支持自己立场的证据的倾向。其产生原因是利益使然,使我们不愿意相信和接受与我们对立的观点,即使这种观点很可能是正确的。④处置效应指投资者在处置股票时,倾向卖出盈利的股票,继续持有亏损的股票,即通常的“出赢保亏”。理性的决策应该是,卖出上涨动力较小的股票,保留上涨动力充沛的股票,而不应以是否盈利作为卖出的标准。⑤羊群效应就是投资市场中得羊群行为,是指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或者过度依赖舆论,而不考虑私人信息,简单地模仿他人的行为。
2023-09-02 02:55:011

经济下行对处置效应的影响

〔一〕就业减少。受经济下行影响,中央财政对我县转移支付相对减少,再因我县经济固投基数大,而经济指标“虚高”现象愈加严重;此外我县作为全市工业大县,冶金产业占全县工业经济比重较大,现阶段钢铁铅锌原材料价格低迷,冶金企业生产意愿不大,工业产业投资支撑出现“无补位”状况,投资持续增长压力大。这样,投资增速减缓,导致对产业和企业的支持力度减弱,进而影响就业。〔二〕民生事业发展受限。企业效益下滑、新增税源少、结构性减税等优惠政策实施影响财政增收,与此同时,今年财政刚性支出大幅度增加,使财政“两难”问题更加突出。截止5月底,地方财政收入短均衡进度1839万元。财政收入难,影响财政支出,民生投入增速也相应减少,民生事业因资金缺乏发展受限。〔三〕 经济社会改革受阻。如果中国经济没有下行压力,推什么改革大概都比较宽裕。经济形势好,就可以多做不伤害既得利益的“增量改革”,做结构调整的资本也比较雄厚。反之,一旦经济增速放缓,改革每割一块肉都会有更多社会痛苦感,这些痛苦有可能转化成改革的阻力。二、存在的主要困难经济下行,新常态下经济增长正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创新需要人才,目前我县缺乏工业、城市建设、金融、经济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人才,这就要求我县创新人才引进策略,鼓励柔性引进人才,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各类社会机构开展合作,建立多渠道的人才培养机制。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实施技能型人才和创业型人才培训等工程,推进劳动力优势向人才优势转变。三、应对举措面对经济的下行压力,为了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维护社会稳定,我县应采取以下四个方面的措施,以保障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全县经济稳中有进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出应有奉献。〔一〕抓好重大项目建设,保持投资持续稳步增长。一是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不动摇,严格执行“四个一批”项目建设管理机制。二是紧跟政策走向,抓紧项目储备申报,力争我县更多项目进入明年省、市重点项目投资计划。三是坚持向上争取与激发民资并重,研究促进民间投资较快增长的措施和方法,确保实现双增长。四是紧抓要素保障。切实提高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水平,为项目储备、新开工、建设创造良好条件。〔二〕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特色化发展,大力实施“5+5”产业发展规划,做大做强专业乡镇、村组;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引导农民以土地、资本、劳动力为生产要素投入到农业“产业链”中。二是着力提升工业质量。狠抓园县建设,加快推进标准厂房、七通一平建设、108国道一级公路建设和沿线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狠抓企业培育,力争2015年再培育年销售收入达5亿元企业一家,年销售收入达1亿元企业1-2家,新入规企业4家,发展微型企业100户以上。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产业载体建设,加快推进升华广场城市综合体、河市物流园县、商贸物流园县建设,并加快推进农贸市场建设。同时大力发展生活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培育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大力培育扶持竞争力强、质量优的商贸骨干企业,并引导“走出去”;鼓励中小微企业运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在线采购、销售等经营活动。继续拉动城乡市场消费,推进“便利消费进社县,便民服务进家庭”的“双进”工程。〔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持续发展后劲。一是加大项目包装、推介、洽谈力度,重点梳理、储备、包装一批工业、旅游、商贸服务等产业类项目,积极利用各种推介平台向外推介。二是拓展招商渠道。进一步加大发挥6个专业招商小分队作用,充分利用登门招商、亲情招商、以商招商、网上招商等多种方式。三是加大重点对象招商,以世界500强、央企、国企、上市公司等行业知名企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型企业和达州籍在外商人为重点对象开展招商,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效应强的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四〕多措并举拓展财源,确保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一是挖掘收入潜力,促进财政增收。重点加强对对主体税种及重点税源的挖掘,做到稳固主体税源,培育后续税源。二是着力抓好资金筹措。加快推动五家政府平台公司实体化经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金”的作用和乘数效应,鼓励和吸引民间资金、金融资金投入建设。三是加大力度开辟乡镇资源,培植发展乡镇经济。四是增加土地存量,加大闲散土地处置力度,足额保障土地“双挂钩”经费。百度文库VIP已帮您省80元现在续费最低仅需0.3元/天u200bu200b立即续费u200b如何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给社会稳定带来的影响如何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给社会稳定带来的影响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运行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如何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给社会稳定带来的影响?一、经济下行给社会稳定带来的影响〔一〕就业减少。受经济下行影响,中央财政对我县转移支付相对减少,再因我县经济固投基数大,而经济指标“虚高”现象愈加严重;此外我县作为全市工业大县,冶金产业占全县工业经济比重较大,现阶段钢铁铅锌原材料价格低迷,冶金企业生产意愿不大,工业产业投资支撑出现“无补位”状况,投资持续增长压力大。这样,投资增速减缓,导致对产业和企业的支持力度减弱,进而影响就业。第 1 页〔二〕民生事业发展受限。企业效益下滑、新增税源少、结构性减税等优惠政策实施影响财政增收,与此同时,今年财政刚性支出大幅度增加,使财政“两难”问题更加突出。截止5月底,地方财政收入短均衡进度1839万元。财政收入难,影响财政支出,民生投入增速也相应减少,民生事业因资金缺乏发展受限。〔三〕 经济社会改革受阻。如果中国经济没有下行压力,推什么改革大概都比较宽裕。经济形势好,就可以多做不伤害既得利益的“增量改革”,做结构调整的资本也比较雄厚。反之,一旦经济增速放缓,改革每割一块肉都会有更多社会痛苦感,这些痛苦有可能转化成改革的阻力。
2023-09-02 02:55:081

使用匹配方法估计处置效应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独立性、共同区间。匹配方法估计处置效应实施前要求满足条件独立性和共同区间两个假设条件,所谓条件独立性指的是在控制协变量后,个体到底在处理组还是控制组,是独立于潜在结果,满足独立性、共同区间条件,所谓共同区间假设条件指的是要求样本中要同时存在处理组和控制组。
2023-09-02 02:55:151

处置效应对股市的影响

预测这个的结果不错的,你说呢28
2023-09-02 02:55:263

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和表现以及这种行为对市场稳定运行的影响?

投资行为的界定是对市场的一个运作程度的影响
2023-09-02 02:55:385

损失厌恶效应是什么意思

损失厌恶效应是什么意思损失厌恶是指对大多数人来讲,损失所带来不爽的程度远远要高于同等盈利带来的快乐程度。为什么会有损失厌恶?对大多数人来讲,100块钱的损失所带来不爽的程度远远要高于100块钱的盈利带来的快乐程度,这就是损失厌恶,它是不对称的。由于有损失厌恶,导致大家会不想实现损失,尤其在你处于损失状态的时候,你可能会去冒你平时不愿意去冒的险让你回本。比如说在打高尔夫的过程中,如果你第一杆打得比较差,这个时候在第二杆、第三杆时就愿意去冒险,哪怕专业的高尔夫球员都会有这种倾向,但是冒险反而使得他后面打得更不好。损失厌恶可不是人独有的一个偏好,甚至连猴子都有。一个猴子的实验:你要想训练猴子去用硬币其实也不是很难的事情,你要不停地用香蕉去交换,猴子学了很久之后,知道硬币可以换香蕉。训练好猴子用硬币之后,你就可以跟猴子做交易,现在把做实验的人分成两组。第一组人跟猴子做交易,猴子在笼子里面,猴子给人一个硬币,人给猴子一根香蕉。这个时候拿到硬币之后人扔一下硬币,如果是正面就再给猴子一根香蕉。经过多次交易之后,猴子大概知道如果跟这一组人做交易,平均一个硬币可以换1.5根香蕉。下面第二组做实验的人跟猴子去做交易,这个时候如果猴子给人一个硬币,人给猴子两根香蕉,但是人再扔一下硬币,如果是正面,人会拿回一根香蕉,经过很多次交易之后,猴子知道一个硬币也能换到1.5根香蕉。但有意思的是后面,我们再让所有做实验的人,A组和B组都站在一排,然后让猴子自由过来交易,看看猴子会愿意跟哪组人做交易,最后发现基本上所有的猴子只会愿意跟第一组的人去做交易。其实这两组是没有任何区别的,唯一的区别就是在第一种情况下,这个猴子感觉它在处于盈利的框架下,扔一下硬币还有可能多拿50%。第二种情况是在一个损失的框架下,虽然平均获得的香蕉是一模一样的。看见没有?损失厌恶是在猴子里都会有的一个行为。你想,如果连猴子都有损失厌恶,基本上说明损失厌恶是由于进化过来的,那就说明损失厌恶在过去曾经帮助过我们生存和繁衍后代。那我们就回到几百万年前,你想那个时候我们的祖先都是处于饥饿线和生存线的边缘。假设那个时候每一个人平均一个星期要吃一只鹿,也就是每个星期打猎要打到一只鹿,这样他才能生存。这一只鹿就是参考点,多一只鹿就是处于盈利的状态,少一只鹿就是处于亏损的状态。如果这个星期你很幸运打到两只鹿,你当然很开心了,但是那个时候可能没有什么储存机制,打了两只鹿你也得把它们吃了,吃多一点撑着了,最后你多长一点点肉,可以让你存活的概率增加一点。但是,如果这个星期都到了星期五你还一只鹿都没打到,那这个时候你可能就会非常地不爽,因为你可能就面临生和死的区别了。由于损失厌恶,给你极大的动力去外面打猎、捕鱼,这样能让你生存下来的概率更高,或者你好不容易到星期五打到一只鹿,然后另外一个人把你这只鹿给抢了,这个时候你也会极其地不爽,你会有很大的动力去把这只鹿抢回来。这样的话由于别人知道你有极大的动力去做这件事情,他一开始可能也不敢去抢你的,因为他知道这样会把你激怒,带来的后果会很严重。所以你看,损失厌恶其实在那种环境下,应该是达到帮助我们生存和繁衍后代的一个机制。刚刚讲的是损失厌恶给我们更大的动力出去捕猎,或者更大的动力去把别人抢我们的东西给抢回来,但是不光是动力,其实到星期五如果你没打到猎的话,你知道如果再有两天打不到猎你可能就死了。这个时候你可能更加愿意去冒平时不愿冒的险,这也会导致我们像打高尔夫一样,输了球之后你会更加愿意去冒平时不愿意冒的险。所以你看,损失厌恶让我们更加有动力去努力工作,同时也给我们更多的动力去冒各种险。我们下面讲几个应用,一些是在公司管理中的应用,一些是在宏观经济中的应用。先讲一个在公司管理中的应用,最简单的一个东西就是工资的“下行粘性”。假设你是公司老板,你现在有100个员工,每个员工的工资是100万每年,现在经济形势比较差了,你的盈利没那么多了。你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裁员两个人,一个是每个人的工资降低两万,你会选择哪一个?有经验的老板应该都会选择裁员,虽然听起来很残酷,但是可能这是对公司来讲最好的一个行为。你想如果你不裁员,每个人的工资降两万,这个时候由于员工都有损失厌恶,过去工资是100万,现在变成98万,他们的心情会非常地不爽,工作的积极性会很不高,这样的话其实是很不好的,导致大家的效率很低。但是,如果你这个时候裁员两个人,效果就不一样了,剩下的人的工资还是100万,并没有降低,他们就没有损失厌恶。而且没有被裁的人还会挺感激你的,自己不是那两个中的一个,他们就更加有动力去努力工作。所以说这对公司来讲是很好的行为。如果你裁了这两个人的话,会导致这两个人很惨,因为本来经济形势就不好,他们丢了工作,再找工作其实是更难的。如果每个人都降低两万工资,其实对这100个人的生活都没有太多影响,但是由于有损失厌恶,为了公司的利益,提高公司的效率,很多老板还是会选择去裁员。我们就把前面这个现象叫做工资的下行粘性。工资的下行粘性还有什么其他的应用呢?其实它在宏观经济里面也有应用,这跟通货膨胀有关。比如说津巴布韦的钱还不如厕所的纸贵,因为极高的通胀导致整个经济形势都不稳定。但是其实适当的通胀是有好处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家有损失厌恶,导致工资的下行粘性。大家考虑下面两种情况:国家A的通胀是6%,这一年工资上涨3%,实际工资其实下降了3%。国家B的通胀是0,今年的工资下降2%。你想哪个国家的公民会觉得更加开心呢?其实应该是国家A的人更加开心,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工资特别敏感,工资上涨了他们开心,而对通胀一般是没有那么敏感的,可能感觉不到,尤其是适当的通胀。但是国家B的公民感觉到自己的工资下降了,那会极度痛苦。所以说虽然第一种情况按购买力来讲下降得更多,但是它的公民会感觉生活条件更好了,自己会更加开心。这个例子背后的逻辑其实有更广泛的应用,它叫做框架效应。什么是框架效应呢?就是同一个东西在一种框架下,可以显示出它是处于盈利的状态,但是你放在另外一个框架下,显示出它是个损失的状态。比如说刚刚的例子中由于有通货膨胀的存在,导致本来工资是下降的,但是它其实显示工资是在上升。什么是处置效应损失厌恶的一个最重要的应用,就是在股票市场中的应用,叫做处置效应。你买了两个股票,股票A是100块钱买的,现在涨到150块,股票B是100块钱买的,现在跌到80块,问你会卖哪个股票?大多数人都会卖第一个股票,也就是涨了的那个股票。为什么会这样呢?第一个原因就是前面已经有研究发现,当大家处于账面盈利的状态,就想锁定自己的盈利,这是人的一个本性;当账面亏损的时候,会有更加冒险的一个倾向。所以说当你盈利的话当然就会卖掉那个赢钱的股票,这是一个正常行为。但是损失厌恶也告诉我们,人不喜欢损失,喜欢回本,所以说你会厌恶去实现你的损失,那输了钱的股票,当然就不会卖了。人会卖掉赢钱的股票,而继续持有输钱的股票,这种倾向叫做处置效应。1.损失厌恶:对大多数人来讲,损失所带来不爽的程度远远要高于同等盈利带来的快乐程度。2.损失厌恶导致的行为:大家不想实现损失,在处于损失状态的时候,可能会去冒险。3.框架效应:就是同一个东西在一种框架下,是处于盈利的状态,但是放在另外一个框架下,显示出它是个损失的状态。4.处置效应:人们倾向于卖掉挣钱的股票,留下亏钱的股票。损失厌恶心理挽回爱情第一个阶段进行讨好策略,然后突然进入第二个阶段——“后撤”表示放弃,从而激发起对方“损失厌恶”的心理,变被动为主动,变低位为高位。你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刚分手的时候表现出不舍、道歉、哀求和痴情,然后突然让他觉得你死心,放弃了。人都会高看自己,喜欢被肯定,害怕被否定,越被否定就越想赢得肯定。但反过来利用“损失厌恶”,就是停止投资,忽视他的否定,接受分手并及时抽身,抽身意味着收回之前对他的肯定并否定他。反撤技巧之注意事项1、坚持反撤一旦开始,记得一定要贯穿到底,不能一面说放下了,一面表现得你还喜欢他的样子。而且你要沉住气,不能反撤没几天,看对方没反应就马上焦虑起来着急去联系,这样就等于宣告失败了。2、果断当时机合适,准备后撤时候,不能拖泥带水,不能今天犹犹豫豫或者没事还聊聊,必须停止一切的联系行为。3、迎接试探一般来说,当你采取反撤策略,如果一切得当,对方很可能会反过头来测试你,试探你是不是真的放下了,比如他会找个借口突然喊你帮忙,或者表现得其实他心里还是喜欢你。但这个时候,你一定不要被各种假象蒙蔽,要坚持到底,才能顺利通过他的测试。很多人止步于对方的测试,被对方的试探给漏了马脚,原形毕露,甚至反扑,那么这就又回到了原点,也加大了挽回的代价。4、强化在通过测试之后,他会更加关注你,也会开始怀疑自己当初分手的决定是不是错的。这时,你一定要表现出你确实已经放下了,并且过得很好。通过强化你已经走出失恋的阴影来刺激他,那么他会更加难受,打破他的心理不平衡,成为压到他的最后一根稻草。之后,他不得不乖乖就范,求你挽回。其实,两性关系本质上就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并且令人唏嘘的是,当你完全专注自我不需要他的认可时,就是你最牛逼最有魅力的时候。挽回不难,不是付出不够,而是付出太多。利用反撤技巧挽回失去的爱情2挽回爱情秘籍一、给彼此一定的个人空间分手之后不管是你还是对方,都会心情很糟糕,这时候就不能盲目地和对方联系,要留给彼此一定的个人空间。有的人会说,有问题了就需要立即解释清楚,可是你要知道,有时候情绪比事实对人的影响更大。你永远不可能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你也不可能让一个正在气头上的人好好地听你的解释和情话。你不给他冷静地时间就上去继续给他增加更多的烦恼,只会让他越走越远。分手之后,你要给他至少一周的时间冷静一下。不要太着急,爱一个人不仅仅是要整天和他在一起,还有学会尊重他,给他空间去冷静。二、调整自己的状态想要挽回爱情,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不能整日昏昏沉沉,情绪低落。要是情况允许,你可以请几天的假,出去看一看美丽的风景,换一个心情;也可以和朋友们一起出去聚餐,感受友谊带来的快乐;或者做一些刺激情绪的运动,如过山车、云霄飞车等项目。。。。。。这些活动对于你情绪的排解,压力的"释放,都有很大的好处。分手后几乎人人都会痛苦,这没什么。千万不要装作没什么事的样子强撑着,那只会引发更强烈的精神压抑,以致于你头脑不清醒,做出让他更加讨厌的事情,或者说出让他反感的话。三、让自己变得更好其实我们都知道,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恋人能和自己分手,肯定是自己有的地方做得还不够好。可是遗憾的是,大多数人知道自己确实还不够好,还有很多可以提升的空间,可就是难以下决心去改掉身上的坏毛病。如果我们想要去和前任重归于好,就应该试着改变自己。分手之后,你可以冷静的想一想,自己身上有哪些对方曾经明确表示过他喜欢的优点,有哪些对方曾经批评过的、他讨厌的缺点。对于优点,我们可以继续发扬光大,而身上的缺点,就要尝试着去慢慢改正。这样不仅可以为你建立起自信,还可以让前任对你刮目相看。你一旦踏上爱情的这条道路,就会遇到无数条岔道。有时候你可以成功地和喜欢的人长长久久,白头偕老。有时候你和恋人可能会中途分手,这些都是正常的情况。分手了不用担心,用挽回爱情的秘籍就可以了。情感中的损失厌恶心理学效应损失厌恶是指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人们认为损失会更让人难以接受,而同量的损失带来的负效用为同量收益的正效用的2.5倍。损失厌恶原理其实本质上是一种认知偏差,也是一类影响人们日常生活行为的一类心理学效应。人类天生就喜欢规避风险,有这么一个思想实验,向上抛一枚质地均匀、正常的硬币,如果抛出的结果是正面,你将获得120元,但如果是反面,你将输掉100元。当看到这个游戏规则,你是否想参加这个游戏?大多数的人是会选择拒绝参与这个游戏的,因为一般人会有这类规避风险的情绪。但从统计概率学角度去看,如果这个游戏一直玩下去,输赢概率是一样的,但赢得游戏所获得的奖励是比输掉游戏的损失大的,也就是说此时之于玩家来说,期望是正的,必然是挣钱的。??对于多数人而言,损失100元的痛苦远大于获得120元的快乐,因此他们是不愿意参加的。研究表明,当把奖励提升至200及以上,大家才有意愿来参加这个游戏。?损失厌恶理论是经常被用在市场营销领域,常见的有四种:第一种,限时秒杀。一般限时秒杀商品对应会有倒计时,这也在按时消费者,你所浏览的商品有非常的优惠,而如果你不抓住这个机会,就没有办法享受到这个优惠。这个时候,消费者脑子里的低价的“损失厌恶”机制就会被启动。第二种,有限席位。一些线下活动或者见面会会设置人数限制,旨在告诉大家活动名额有限,你不抓住这次见面学习的机会,就会被别人抓住。第三种,满减包邮。电商的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钟爱线上购物,而物流是有成本的,部分商家为了提高客户成交的单价,会设置满额包邮的门槛,大多消费者为了避免自己在运费上吃亏,会去选择凑单,从而获得包邮服务。第四种,限时涨价。知识付费时代,网上出现一系列的付费课程,这些课程通常以视频或者音频形式,而对方会告诉你,由于课程的更新,将于几月几号做涨价处理,这就刺激到还没买而对课程感兴趣的那批用户,就会想趁着没涨价买下它。而在股市里,损失厌恶原理经常会让人陷入被套的境况。为什么在股价上涨,经济走好的情况下,股市里还一直流行着“一赢二平七输”的结论呢?即便是那些优质的白马股,短期依旧可能会有大幅震荡,而部分白马股的持有股民因为厌恶损失中途下了车。??当然,换个角度,我们也能让损失厌恶理论对我们起到正面推动的作用,我们会因为厌恶损失而选择去学习,去往前面走。举个例子,你想减肥,但又控制不住你自己。于是你叫来你老爸,告诉他监督你减肥,如果你一个月减不到10斤,你就给他1000元,当然这里的金额需要自己去设定,如果只是设定一个你毫不在意的金额,那么你这个行动大概率还是不成功的。心理学不断重复叫什么效应“谎言重复一千次就会成为真理”在心理学上属于“心理暗示”效应。【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从心理机制上讲,它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向于这项内容。我们在生活中无时不在接收着外界的暗示。比如,电视广告对购物心理的暗示作用。——所以“谎言重复一千次就会成为真理”就是在反复的“心理暗示”下被强行植入客体意识中的,此时客体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已被强行植入信息所替代而无以发挥作用,而谎言就如此简单、直接的变成真理了。
2023-09-02 02:56:151

浅谈止损的法则是什么?

止损,对于股票投资者而言,这个字眼听起来令人很不舒服,也不太受他们的欢迎。而如果你也是非常厌恶这个名词的话,那你的投资行为就已经埋下了重大隐患,就像一颗定时炸弹,迟早要毁灭你的投资生涯的。其实,止损对于一个职业投资者而言,是一系列操盘程序的重要一环,没有任何感情色彩,只是预订计划的一部分,就像玩电子游戏一样自然,按照设计好的程序去执行任务,冲关夺隘,壮士断臂,无比自然。懂得科学止损才是股市获胜的根本保证。科学止损的目的可以归纳为:回避风险、保住本金、求得生存。股市是风险市场,“一赢二平七输”是古今中外股票市场中的正常现象,而且无论熊市还是牛市。“贪婪和恐惧”两个恶魔纠缠着每一个股票投资人,如何控制风险将成为每一个职业投资人的第一课题。“百年大计,安全第一”,想要成为股市赢家,不能靠一时的大盘走牛或天降好运,一定要有持续获利的技巧和能力,以及回避风险的“防弹衣”。一句话,职业化自己,否则被股市消灭。
2023-09-02 02:56:333

博弈论和行为金融学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内容摘要:本文从行为金融学与进化博弈论的发展历程分析出发,比较了这两门学科中关于有限理性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关键词:有限理性内容摘要:本文从行为金融学与进化博弈论的发展历程分析出发,比较了这两门学科中关于有限理性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关键词:有限理性行为金融学进化博弈 在行为金融学和进化博弈论中都有关于有限理性概念,那么,这两门学科中有限理性的内涵是否一致,本文从这两门学科的发展历程来说明有限理性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行为金融学中的有限理性的内涵 由于传统的金融学是建立在理性人假设和有效市场假说两大基石之上的,投资的目标是收益最大化,投资者之间无差别,他们都是对风险持厌恶态度的,并且面对不同资产的风险态度始终是一致的。但是,随着金融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金融市场上存在着大量无法用传统金融理论解释的异常现象;同时实验经济学研究表明,投资者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投资决策时并不总是理性的,随着上世纪80年代心理学在研究人的非理性行为方面的重大发现,金融学便借鉴了心理学、社会学等研究成果,对证券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和有限理性行为及其深层次的原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创新的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理论从心理学对人类决策行为的研究成果出发,比较圆满地解释了金融市场上存在的一些无法用传统金融理论阐述的异常现象,比较切合实际的阐释了投资者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行为,并由此否定了传统金融学中的投资者完全理性的假设,提出了有限理性的概念。 经济心理学家Slovic提出以来,早已超出了生物进化理论的使用范围,现己被广泛地应用于经济领域、社会领域来解释并猜测人的群体行为。 行为金融学中的有限理性的表现 普遍的售盈持亏倾向 售盈持亏倾向,即投资者愿意卖出当前盈利的股票并继续持有亏损股票的心理倾向,行为金融理论称之为处置效应。 赵学军、王永宏实证研究发现,中国个体证券投资者的售盈持亏倾向比美国投资者更严重;吕岚、李学通过卖盈比例/卖亏比例和持股时间检验表明,中国股市同样存在处置效应,与美国股市不同,中国股市的处置效应在年末相对增强,中国个体证券投资者的处置效应比中国机构投资者的处置效应更强烈;陈斌等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在个体证券投资者处理套牢股票的方式方面,选择长期持有,直到解套的投资者为数最多,选择不断补仓拉低价位的投资者数量次之,而选择忍痛割肉者最少。上述对处置效应的研究反映了中国个体证券投资者的损失厌恶倾向,这会削弱投资者对投资风险和股票未来收益状况的客观判定。 总体上存在过度自信倾向 心理学家发现,人类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判定能力,高估自己成功的机会,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而低估运气和机会等外因在其中的作用,这种心理偏差被称为过度自信。 李心丹、王冀宁和傅浩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发现投资者进行了一些并非能带来收益最大化的交易,在排除合法避税、流动性需求和平衡收益与风险等三个可能影响因素后确定我国个体证券投资者进行上述非理性交易的原因是对自己的能力过度自信,故我国个体证券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时总体上存在过度自信倾向。 过度自信倾向对于投资者正确处理信息有直接和间接两方面影响。直接影响是,假如投资者有过度自信倾向,那么他们就会过分依靠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而轻视公司财务表的信息;间接影响是,具有过度自信倾向的投资者在处理各种信息时,重视那些能增强他们自信心的信息,而忽视那些有损其自信心的信息,以至于不愿承认自己投资决策失误,这会导致售盈持亏、对某些信息反应过度或反应不足、进行大量盲目交易等非理性行为。 显著的羊群行为倾向 羊群行为是一种非凡的非理性行为,它是指投资者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拟他人决策或者过度依靠舆论,而不考虑自己拥有的信息的行为。具体表现为大量的投资者在某段时期内买卖相同或相近的股票,同时进出证券市场。中国证券市场中存在着明显的羊群行为,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体投资者,羊群行为均表现十足。施东晖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建立了用以检验羊群行为的回归模型,并据此对中国证券市场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政策干预频繁和信息不对称严重的市场环境下,存在一定程度的羊群行为。证券市场上的羊群行为使投资者的买卖行为和证券价格变化具有联动性和趋同性,从而导致个股价格变化和市场指数变化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引起大量的跟风和跟庄行为的出现,而这些行为往往被某些别有专心的庄家所利用,所以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大部分中小投资者成为庄家获取暴利的
2023-09-02 02:57:561

你中招了吗

处置效应处置效应,即投资者趋于过长时间地持有正在损失的股票,而过快地卖掉正在盈利的股票,处置效应是资本市场中一种普遍存在的投资者非理性行为。普通投资者比专业投资者更容易受到处置效应的影响。但是,投资者可以通过学习避免处置效应的影响。理性的做法应该是根据对市场和投资标的基本面客观分析,继续持有那些有上涨潜力的股票赚取更多的收益。卖出那些下跌的股票及时止损,但现实中多数人的操作却恰恰相反。如何规避“处置效应”呢?普通投资者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后,可以成功改变“卖赢持亏”的心理惯性,规避处置效应,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步骤。1.坚持学习,建立自己的投资体系,严格执行培养交易的纪律性很重要。少数赢家和大部分输家之间的区别在于:这些少数赚钱的投资者都是自律地进行交易。他们从未想过战胜市场而是顺势而为,不断修正和改造自己,适应股票市场,并采取一以贯之的策略,控制情绪。2.学会止损,定期审视自己的每一笔投资学会止损。没有人能永远正确预测股票走势,但是你可以控制损失。要规避处置效应,止损操作是必须的。股市一句谚语说: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傅。投资者必须在买入一只股票之前,就设置止损位和止损规则,而不是在持仓亏损很多以后,才去想要不要止损。让利润奔跑起来对顶尖趋势交易员连续10年的交易统计,结果表明并不存在胜率超过50%的趋势交易系统。很多人在这个问题上走进了思维的死胡同,他们并不明白在胜率不超过50%的情况下。追求胜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在出错时把亏损控制在小幅内,赢利时却可以赚更多。而处置效应则使投资者过早将好股票卖出,长期持有亏损的坏股票。对于投资者而言,处置效应的危害最终是损害自己的投资收益。了解“处置效应”是一种心理认知所导致的行为偏差,或许能让我们在下次面对亏损和盈利时,做出的投资策略更加理性和客观。面对处置效应,我们的最佳决策是“截断亏损,让利润奔跑”。
2023-09-02 02:58:041

在交易中,有哪些秘密是只有职业交易员才知道的?

职业交易员,大多都是洞察到了交易真相的人。 而我们知道,交易,实际上是一个反人性的过程。也就是说,职业交易员,他们大多数都掌握了人性在交易中的各种表现。 知道了人性是如何表现的,并逆反这些人性,便是交易员交易成功的基础,因此,职业交易员其实没有什么秘密,他们只是发现了人性在交易中的弱势,并且主动的逆反了它们。 在海龟交易法则一书中,罗列出了一些对 大多数人的交易 影响明显的认知偏差。主要有以下几种: 1、厌恶损失:对避免损失有强烈的偏好。 2、沉没成本:重视已经花掉的钱。 3、处置效应(厌恶不确定):早早兑现利润,却让损失持续下去 4、结果偏好:更加注重结果,忽略过程。 5、近期偏好:更重视近期的数据或经验 6、锚定效应:过于依赖容易获得的信息。 7、潮流效应:盲目的相信一件事,只因为很多人都相信它。 8、信奉小数法则:从太少的信息中得出没有依据的结论。 那么,这些认知偏差是如何影响我们的交易的? 1、厌恶损失 不愿意止损。我宁愿不盈利,也不愿意止损出局。这就是很多人的心理状态,期货还好,因为有杠杆,大波动,人们更容易能够认清止损的必要性,但是股市中,不愿意止损的人的数量非常庞大,因为,股票在牛市中总是会上涨的这句话,给了他们一个最好的理由。 而职业交易者都止损都直接而果断,跟喝水吃饭一样简单。 2、沉没成本 因为厌恶损失,衍生出了人们对待“沉没成本”的态度。沉没成本指的已经发生,无法收回的成本。经济学家薛兆丰曾经指出:沉没成本不是成本。但是大多数人并不这么想,他们很难接受这些事实。 比如海龟交易法则里曾经举过一个例子:一个公司投入了1亿美元研发出了一个项目。结果这个项目开发成功以后,他们发现了一个明显更好的技术。按照正常的理性的逻辑,这个公司应该放弃之前的项目,转而研发这个新的项目,应该着眼于未来,不必在意之前已经花掉的成本。 但是,这种转变会让这家公司觉得自己的1亿美元成本白白浪费了。他们有可能会继续坚持最初的项目……这就是沉没成本带来的糟糕决策,被已经发生,无法收回的成本所影响。 在交易中,这种现象也市场可见。 比如,很多人经常死扛着一支股票,除了厌恶损失的情绪外,或许他还在想,这支股票我如果平掉了,那么我之前的损失就浪费了。于是,他就死守着想要捞回成本,根本不管不问别的走势更好的股票。这个就跟上面说的那个公司是一个道理。因为之前的成本而放弃了别的更好的机会。 这种行为模式会随着亏损的增加而被强化,因为沉没成本越大,人们越难以放弃。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听说有人的股票拿了几十年的原因。让人能够关掉电脑,卸载软件的根本原因就是:我既然已经亏了这么多,如果我止损,那么这钱不是都打了水漂么? 可实际上呢?实际上,后期行情怎么走,跟他付出了多少沉没成本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因此,对于交易员而言,该止损止损,该回吐回吐,不要过分在于那些沉没成本。 3、厌恶不确定 海龟交易法则把人们更愿意落袋为安成为处置效应。但是我觉得它是由厌恶损失和厌恶不确定而导致的。当我们的账户有浮盈的时候,我们会同时面对利润的不确定性,和利润可能损失掉的可能性。这就导致了我们难以忍受继续持仓。我们迫切的想把盈利这件事给确定下来。所以,一旦有浮盈,尤其是在浮盈开始波动的时候,是人们最想平仓的时候。. 可实际上,交易需要拥抱不确定,需要在有浮盈的时候,尝试获取大的趋势行情。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有机会拉大盈亏比,实现整体交易逻辑的正向收益预期。见好就收的思路,是根本持有不到趋势行情的。 关于厌恶损失和厌恶不确定,下面一张图可以完美的展示: 一个20%的概率,将我们的两种本能轻易的调动了出来。 4、 结果偏好 就是我们更愿意相信结果,而非过程。 很多人只看自己的交易是否盈利,他们认为,盈利的交易就是正确的,亏损的交易就是错误的。完全不在意其背后的交易逻辑。 实际上,职业交易员更在意的是交易逻辑,逻辑正确,单次交易是亏损的也是对的。逻辑不正确,盈利的单子也是错的。 比如,死扛。很多人死扛后真的抗回来了。这在结果偏好的认知下,他们会认为这是正确的,然后就在某一天被一波抗不回来的行情给带走了。还有很多人因为运气而实现了短期盈利,结果也是强化了他的行为模式,最后导致了其失败。 人们向来喜欢结果,尤其是在期货市场这种不确定横行的领域。因此,在交易界,吹牛向来是有市场的。因为赚钱的就是厉害的,谁赚钱谁是高手,这就是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 看结果不如看逻辑,因为在这个不确定、带杠杆的领域里,结果非常具有偶然性,而逻辑,才具有真正的稳定性。 5、近期偏好 更重视近期的数据或经验。 这个很好理解,很多人使用某一套交易方式,只要近期亏损,他立即会说:市场变了或者说,方法失效了。 比如海龟交易法则本身,很多人都尝试过这套交易模式,但是,只要当这套方式开始连续亏损,他们就会说,这个方法知道的人太多了,早就失效了。可实际上,真正能够使用这套方法的人,凤毛麟角,极少部分是因为真的懂,而大多数人是因为他们并不理解其中的交易逻辑,他们遵循了自己的近期偏好。 一亏损就开始改变,这其中很大部分是因为人们的近期偏好,殊不知,任何一套交易方法都无法实现一直盈利,任何的交易方法都有着自己的不利期,长远的从逻辑上看问题,才是正确的方式。 最近谁赚钱,谁就厉害,谁就是大神。以前几年收益稳定,近期亏损的老牌高手就是不行了,这就是外行的思维模式。明星常有,而寿星少存,可很多人并不这么认为。 6、锚定效应。 心理学名词,指的是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 这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出场。 为什么在走势下跌,账户亏损的时候很多人无动于衷,而行情反弹到成本附近的时候,人们更原因反应过来而逃跑呢? 除了厌恶损失,厌恶不确定等因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锚定效应。比如,多单螺纹钢3000的时候我犹豫了没出,现在2800了我更不能出,因为当时3000的时候我都没出。3000这个位置变成了一个锚点。人们总是把当前的位置跟锚点相比。而当价格开始反弹到这个位置的时候,接近了锚点,人们就更容易出场,因为接近了锚点。 我们以前听过期货市场上有人用5万元赚到了上千万最后又回到了3万的故事。她为什么不在回撤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落袋为安呢?我相信有两个因素。第一:她之所以能够实现夸张的收益,靠的就是能够抗得住回撤。第二点,就是在回撤过程中,她想,既然我曾经达到过那么高的收益,现在平仓的话,岂不是白白损失了本属于我的利润?她把之前的高收益位置当成了锚点。 账户权益一路下跌,一路被锚定,一路不甘心,最后,怎么上去的怎么回来。 这个问题在交易中非常常见,解决方式也很简单,设置合理的出场,忍受一定程度的回撤,并且明白回撤是趋势交易的必然代价即可。不承担回撤,如何获取趋势中正确的方向? 7、 潮流效应和羊群效应 比较简单,就是人们会因为其他人相信某件事就随波逐流的相信这件事。比如,大多数人都相信:海龟交易法则早就失效了。为什么?因为他们验证过吗?没有,因为大家都这么说。 在交易中,洞察力很重要,因为它能帮助交易者避免上述两种情况。 8、小数法则 与之相对的,是大数法则。 大数法则反应了这个世界的一个基本规律。在一个包含众多个体的大群体中,由于偶然性而产生的个体差异,着眼在一个个的个体上看,是杂乱无章,难以预测的。但是,由于大数法则的作用,整个群体却能呈现出某种稳定性。 以前,有朋友跟我说了一个技术指标,我们研究了最近2个月的走势后发现,这个指标简直神奇,准确率100%。然后我编写了模型测试了一下它所有的 历史 走势,发现它的准确率是20%。 以前,我有个朋友跟我说每一个星期二,XX品种总会走出十字星,我看了100个星期二的走势后,发现他是在胡扯。 结果偏好+小数法则,很容易让人们错误的相信了某些东西,又会让人们难以坚持一套交易方法。 交易,需要一定的格局和从大局全面思考的能力。任何一个依据,一个逻辑,需要有充足的样本去论证才可以。 职业交易员并没有什么神奇的秘密,他们只是观察到了人性在交易中的表象,做到了大多数人做不到或者说不愿意做的事情而已。 各位觉得呢? 交易里确实有很多秘密,就像电影里演的那样,虽然有时候有些夸张,但是仔细回想一下,确实如此!其实交易员在交易的过程中也只是扮演着一种打工的角色,真正的幕后大老板才是操控一切的关键,我记得以前和一个机构朋友聊过,他就这样明确的和我说,在一个大的机构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就如上班一样,有些人专门负责卖,有些人专门负责买,有些人负责选股票,有些人负责和上市公司对接,俗称拜票!因此交易员的分工不同也就注定了他们知道的秘密也不同! 其实据我所知道的是,一些交易员大致的秘密如下面几点: 1.所有的K线,成交量,技术指标,短期的都是可以通过资金来操控的,也就是说,有钱有筹码,想在短期内画出什么形态,就能有什么形态! 2.所有的上市公司和庄家都是有对赌协议的,其中包括很多条条框框,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就是为上市公司所有的信息,内容,资料,消息,都是可以用来帮助住家来造势和洗盘的! 3.交易体系里最大的秘密就是,交易员永远无法战胜那些不看股票和做长线投资的人,因为股票就是一个舞台,交易员就是操纵舞台上跳舞的人,但是投资人连戏都不看,那么他们怎么骗散户买卖交易呢? 4.每只股票都有庄家,每个庄家都有自己的团队,并且非常有实力!所以想要和庄家对着干是不现实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和庄家为伍! 5.交易中的资金和时间都是有成本的,所以一旦开始坐庄就要开始计算出资金买入筹码的成本和时间成本,时间越久,说明资金成本越大,那么未来拉升的空间也就必须足够多,才能有获利! 最后我想说的是,别把职业交易员想的太神奇了,他们也只不过是打工的,他们幕后的老板才是最后实力的,胜在人际关系,消息面,还有就是资金来源!所以交易员所知道的消息可额能不比散户多多少,而他们厉害之处只是在于懂得如何骗散户手里的筹码,和分析一些个股的价值机会而已!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打字很辛苦记得点个赞!!加一波关注,带你读懂主力真正的意图! 我是股市里的长线价值投资者:张大仙! 这个问题以前好像是回答过类似的,谁要说有秘密那纯粹是瞎扯。如果是正八经期货公司开户的,都在一样的市场,都是一样的行情数据,能有什么秘密可言啊?难道你的行情和别人的还不一样不成?无非就是职业交易员比非职业的要专业一点,在研究上投入的时间、金钱会多一些。这么说来,其实也就是说职业的交易员都是从哪方面来着手的。 我们常说的职业交易员,分为两类: 一类是机构职业 , 一类是个人职业。先说第一类机构职业交易员吧!一般在策略执行上,机构交易员都是分开的,有的人会搜集一些数据,有的对数据进行分析。有的制定相应的进仓策略,有的则完全执行下单命令,不考虑下单依据。总之在交易方面,都是相互配合,各自按部就班而已。这一种既有做基本面的,也有做技术的。如果真涉及一些私密的,比如操纵这种(若是真有),可能会有放出假消息的,借机拉人或者发消息跟帖炒作的,有外出调研发表观点的,也有联系其它人用各自资金相互配合的。 第二类是个人职业交易者。相比机构来说,个人在这块儿要做的工作就很多了。因为一个人要承担很多东西的调研、分析、策略制定、下单、平仓、资金管理等等。需要的职业素养要远高于在机构的交易员。因此在这方面,个人职业要投入的精力相当大,而且很容易出现谬误,还得不到及时的指正,只能让市场给自己纠错。在此之间,个人职业要更加勤奋,不断地求教才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 有不少人做交易习惯图省事,越是怎么简单越是怎么来。其实这是一种误区,交易简单来自于前期的努力和投入。不少人只是学其形,而未学到其核心。就好比你看到高手端起杯子喝一口水,你也喝了一口;高手漱了口吐了出来,结果你喝了。这能一样吗? 股票交易那些赚到大钱的人,都知道哪些散户不可能知道的交易秘密? 1.每一个进入股票市场的人,都被告诫不要追涨杀跌,这是股票市场最大的谎言。 这也是造成很多散户亏损的根本原因,追涨杀跌,其实在我们职业交易人的眼中是右侧交易,是趋势跟踪,如果你坚持追涨杀跌,长期来看,你不会亏损太多,而且有可能会稳定盈利,很多散户被告知不可追涨杀跌,不愿意止损,所以往往都是小亏慢慢抗扛成了大亏。 2.股市并不是一个国家经济的晴雨表。 从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了,中国经济在过去20年经济高速发展,然而我们的A股却总是在3000点附近徘徊。 而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全世界各个国家和本国的经济都受到了重创,但是疫情过后,每个国家的股市都经历了一轮暴涨。 这里的本质原因就是因为现在的股票市场已经变成了专家机构以及一些利益集团收割散户的场所,而你要收割散户,这件事情跟国家经济是不沾边的。 3.很多股票老师会告诉你,通过高抛低吸可以不断降低买入成本。说出这句话的老师不是个骗子,就是傻子,因为高抛低吸本身就很难操作。 一段行情什么时候是高点,什么时候是低点,当你身处环境中你根本不知道,只有当行情走出来以后,你才能知道哪里是高点,哪里是低点。 而当你在一个点认为是一个低点的时候,你去进行抄底,而行情继续走低的时候,你又会继续去买,试图摊低成本,这样亏损了你就会一直死扛不舍得止损,但是底部什么时候来你根本不知道,万一来一波大的反向行情,如果你加了杠杆就会让你爆仓。 在交易市场九成的散户是赚不到钱的,投机市场百年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大家都认为自己是赚钱的那一成。 4.第4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所谓的K线只能反映股票过去的 历史 走势,它并没有办法可以预测未来,所以你研究任何的K线组合,试图去对未来的市场进行一个预测都是没用的。 因此由K线所衍生出来的所有指标也都没办法预测市场,很多人喜欢研究什么macd,kdj其实都没有意义。通常这些人在失败后都会一点懵逼,明明这些指标在过去的 历史 K线都很准确,为什么实际操盘应用当中却赚不到钱呢? 其实答案就在神经科学和心理学当中。并不是这些指标在过去的K线走势中很准。而是人类无法克服的自利偏差和后视偏差。自利偏差的意思是,人类更相信对自己有益的细节,比如一个指标你认为它是有用的,那你潜意识当中就会不断的去放大它的优势而忽略它的缺陷。 这就导致你在 历史 的K线走势图中只看到了这个指标有用的一部分。而会不自觉的忽视他失效的那一部分。 而后视偏差,是人类往往会把未来的经验带到过去里面,这仿佛让我们拥有了上帝的视角一样去判断,自利偏差和后视偏差结合起来,就会让人们感觉K线技术在过去的 历史 走势中是有用的,而未来也一定会一直有用。 我曾经使用编程的手段把MACD, KDJ,RSI等常用的指标,以及市场上常用的K线组合去测试 历史 ,近10年的行情得出来的结果是这些K线的成功率无限接近于50%,也就是在说你在实盘交易中如果用这些指标去交易,其实和你抛硬币 决定买还是卖是一样的。 我很庆幸自己很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也很庆幸自己大学念的是计算机专业,让我懂得一点点编程的技术,可以让我用计算机的力量去很快回测一些技术,从而发现一些真相,如果靠人工去复盘的话,这个过程你会花费很多年的时间才会发现这个真相。 最后我要奉劝那些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散户,不要轻易踏入股市,投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这个行业毕竟只有10%的人能赚到钱,而你绝不会一上来就是那10%的人,你更有可能是一个新鲜的韭菜,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人。 职业交易员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的秘密确实算是有很多吧,下面我简单说说一下几点吧,算是自己的理解,希望大家看到不要骂就好了。 第一就是交易其实很简单 要想学会交易其实很简单吧,根本不需要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很多交易员完全是靠感觉交易的,技术指标其实就是做给散户使用的,很多时候都是不准的,即使准主力也会利用技术指标,诱骗散户。也就是说交易就有一个目的就是赚钱,赚钱的的秘密在于不要被技术指标欺骗。按照自己的计划,肯定比按照技术指标频繁交易赚钱。 第二就是,职业交易员也是人,做不出来违反人性的交易 也即是说大家都是人,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都是一样的,职业交易员为什么能够比散户更有耐心和坚持呢?唯一的原因就是职业交易员拿的不是自己的钱交易的,这就是秘密。 职业交易员通常会做套利单子 也就是说大家都是厌恶风险的的,所以说期货里面最难得就是控制风险,但是由于风险无处不在,因此对于风险的控制算是日常工作最重要的部分,也就是说职业交易员可以不赚钱,但是一定不能亏钱。他们的作用是帮助企业锁住生产利润。 先来说一个交易当中最大的秘密。其实要说是秘密也算不得什么真正的秘密。但在绝大做交易的人是不知道,或者是将信将疑,不愿意相信。也可以算是一个秘密了。 那就是,无论期货股票外汇交易并不存在长期稳定的暴利。 网上的书上的那些暴利的财富传奇都不具有可复制性。如果你进入交易的目的是复制那种财富传奇。。那很大可能,你的交易将会是失败的。 所以这个秘密是指:99%的人对交易的认知是错误的,对市场的回报预期是错误的。交易盈利很难,稳定盈利更难。 在金融市场中,什么样的人亏损最严重?就是那一类幻想一夜暴富的。市场有属于自己的回报规律;我也承认有阶段性暴利的机会。 比如说本周的黄金走势。金价从1460一直上涨到1500,重仓做对的方向当然是暴利。但你不能只看市场的这一面;有可能你做错了方向;有可能即便你做对了这一波趋势,但在震荡当中也会亏损严重。 如果你的交易做得一直都不成功,还是把回报的预期放低再试试吧。。 所有的技术指标都不具有预测的作用。 什么是技术指标?技术指标是价格在图表上的体现,而且是过去的价格在图表上的体现。过去能代表未来吗?肯定是不可能的。我们举个例子。均线金叉的时候做多,死叉的时候做空。那么该做空或者该做多,是均线告诉我们的还是我们自己的理解呢?肯定是我们自己的理解。所以指标只是把它该有的样子呈现在图表上,而怎么理解这个图表,是交易员做的事情。 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在我的办公室里,对于相同的指标和图表,交易员会有不同的理解,甚至完全相反的方向。指标是静态的,理解是动态的。 金融投机市场已经存在了几百年。多少代人都在寻找这种市场的秘密,金融市场运行背后的逻辑到底是什么?规律是什么?有规律还是没有规律? 如果金融市场运行背后有规律,有逻辑,那么我们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律跟逻辑又是什么?这种问题你根本没有法去考虑,或者说你根本找不到答案。 金融市场哪有什么秘密可言? 老子《道德经》:“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大家仔细的思考一下。 金融市场没有秘密,如果你在寻找金融市场的秘密,那么你肯定走错了道路。 市场最大的秘密就是没有秘密。 没有什么秘密可讲,只有交易模式(交易逻辑);大家都是靠经验积累出来的成功率。谁都会经历了:扛单、多次爆仓总结后才能成为盈利模式。当然也是有悟性高的区别,不是每个人都能胜任金融行业,也许他本人更加适合其它行业。 交易的最大魅力就是不确定性,而不确定性是由人的心里不同而产生的,所以看似高端大气上档次的AI,不过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他自身没有像人一样的复杂心里。从事过专业交易的都知道,不要跟单子,为什么,因为即使告诉你在哪一个点进,在哪一个点出,你不一定进的来出的去,即使你每一单都你都跟进,可是处理单子那是在每一个点上每0.1s都有万般思维,经过一段时间你会发现跟单者可能不盈利可能亏的一塌糊涂而你师父却赚的让你羡慕不已,这就是秘密,交易的秘密。不确定性,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而不管发生什么都能应付自如获利还是亏损,成功就在这里。 职业交易员很多都是有天赋的,交易员是双重性格,他随时切换,交易时候必须进入到不正常的状态反人性的,才能交易成功,停止交易的时候他又切换到正常人的状态,交易没有绝招,都是经验总结提纯,立帖为证慢慢体会,我的文章有一些常用指标心得实战介绍,可以看看也许对你有所启发 高频交易员不会告诉你其实他们能看到你下单的数据,然后通过直达交易所服务器的特别光纤抢在你前面下单。 对,就是低买高卖卖给你。 其它交易员不会告诉你,大户养着很多股票经纪,可以从他们手里拿到你还不知道的小道消息,虽然消息有时候可能是错的。 大多数情况下,职业交易员只是对交易有狂热的爱,我做美国香港套利交易的同事可以晚上4点起床做美国市场。业余交易员不可能做到这么投入
2023-09-02 02:58:371

买基金如果亏了,会血本无归吗?

基金亏了只是一时的跌,而其可以通过时间来调整而恢复过来。
2023-09-02 02:58:478

《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4-宽框架决策与窄框架决策

分开决策的时候,你可能选A+D,但是合并之后,悖论出现了:你选择了F(B+C),放弃了E(A+D) “ 窄框架 ”:分别思考2个 「简单的决策问题」 。 “宽框架” :一个有4个选项的 「综合决策问题」 。 为了说明这两种框架,卡尼曼引用了马修·拉宾和理查德·泰勒所用的例子: “在一个抛硬币的赌局中,你可能会输100美元,也可能会得200美元,且输100美元与得200的概率是一样的,那么,你愿意参加这个赌局吗?” “同样是上述的赌局,如果进行100次,你还会参加吗?” 从常识的角度出发:如果只抛1次并不能吸引你的话,那么,进行100次你会选择怎么样。对大部分人来讲可能是个诱人的赚钱机会,但仍然有很多人会拒绝。 著名的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曾经证明:在一些特定情况下,最注重效用的人拒绝了一次赌局,也会拒绝多次。但这个结论与我们根据常识所做的选择是矛盾的。 拉宾和泰勒为了解释我们的常识选择,设置了虚拟人物“山姆”,他们借用虚拟人物山姆的计算发现(考虑人们的“损失厌恶”:这里认为,损失100美元的实际心理效果相当于损失200美元): 如果按照“宽框架”——即将五次赌局作为整体来看,输的概率整体在下降(第4次出现了升高),结果价值则在升高,于是,结论很显然: “宽框架”比“窄框架”更适合风险决策——更直白的说法是“将所有的风险选择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会更合理”。 卡尼曼认为, “损失厌恶” 和“ 窄框架 ”的结合是一个代价更大的祸端。所以,个人投资者可以通过降低查看自己投资结果的频率来避免这个问题,这样可以获得“宽框架”带来的情感收益的同时节约时间、减轻痛苦。由于频繁的低额损失带来的痛苦比同样频率的低额收益带来的快乐程度更强烈,所以,“时刻关注每日的经济波动/股市波动是一种亏本的对策”。 卡尼曼的“宽框架”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格雷厄姆式聪明的“价值投资者”不去每天关注股市变化的原因。 另一方面,卡尼曼提到“风险政策是一种宽框架”,而且,“风险政策”与“外部意见”一样都可以用来消除偏见(但这都不是绝对的)。 这里提到的“风险政策”是指“在买保险时,总是选择最高的免赔额”、“绝不要买延长保险” 最后一个例子再次说明了“ 宽框架 ”相比“ 窄框架 ”的优势: 无论是“抛硬币”、还是“执行总裁决策”的例子,“宽框架”在决策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它仍然存在一定的适用条件,以投资为例,至少需要注意下面几点: 1.当所有赌局都 真正相互独立 时,“宽框架”才适用;“宽框架”不适用于同一行业的多种投资,因为这些投资本质都是一样的,可能会同时遭遇失败。 2.只有在 可能的损失不会使你的全部资产处于危险时它才有效 。如果你不想某一次损失成为影响你经济前景的重要阻碍的话,就请注意。 3.若一个赌局中 每次下注赢的可能性都非常小 ,就不该将“宽框架”用在这个风险大的赌注上,例如买彩票。 心理账户是人为每个支出都设定一个账户的情况,例如教育费用、应急费用、日常开销。以股票投资为例,人们会为每一支股票设定一个“心理账户”:这支股票的盈亏总会牵扯着人们的心; 理性经济人对整个投资结果的看法是通过综合分析得来的,也就是看整体的盈亏情况——是基于“宽框架”的;现实中的人是非理性的,我们会为每项投资开设“心理账户”,希望在每个账户上都赚钱——是基于“ 窄框架 ”的,我们试图通过有限的大脑使所有的事情都得到掌控,易于管理。 假如你在股市中投了一笔钱,当你需要用钱时,你是卖出已经盈利的股票,还是卖出已经亏损的股票呢。金融研究发现,大部分人会选择售出已经盈利的股票,而保留亏损的股票,我之前在股票上的操作也是如此。但这是一种偏见,称为 「处置效应」 。 处置效应是 「 窄框架 」 决策:人会为每项投资开设一个“心理账户”,并期望每个账户都能赚钱。而理性经济人则是「宽框架」决策,他们会评估整体的投资组合,只要账户整体盈利率达到预期,因此对于股票投资的处置原则是: “售出最无可能在未来盈利的股票,而不考虑他是盈利股还是亏损股” ——亏损股是先前选择的错误(亏损额就是“沉没成本”),没有必要去纠正(因为纠正错误就会付出代价)。 由于在盈利的情况下售出股票,就相当于关闭了“心理账户”,会使人产生愉悦感。因为这个心理账户已经获利,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而亏损股仍然没达到目标,所以人们会售出盈利股,而保留亏损股。换一个角度看,这种非理性选择的心理因素就是:人们为了产生愉悦感而支付了额外的成本(有研究表明,盈利股通常还会继续盈利一段时间,但是人们将其售出,等于放弃了未来的那些收益;同时,亏损股可能产生更大的亏损,这同样是损失)。 而这也兵法上的理论:「不要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重要的是持之以恒」类似,频繁的计较会让自己陷入处置效应中,应该要的最终结果的胜利。读书时,做考题时也不应该在一些难点题目上耗费太多时间,而是要获得整体考试的最高分,优先把能够拿到的分拿到,这样结果是最优的。 后悔是生活和工作中一种普遍的情绪,“总是与一个人 本该更加了解的情感 、 不祥的预感 以及 对做错的事 或 失去的机会 念念不忘等情绪形影相随,与严厉自责和改正错误的倾向形影相随,与‘ 此事如果没有发生该多好 "或是‘ 如果再有一次机会该多好 "之类的想法形影相随”。当你想象自己正在做某事而不是在想曾经做过的事情时,就会感到强烈的悔意。 可以先看下以下两个情景中决策那个更让人感到后悔 虽然两个结果都会让人产生后悔的情绪,但实验表明,大部分人通常对于采取了行动会比没有采取行动更让人感到后悔。而这其中对比的锚点就是常规行为,如果你偏离了常规行为产生了不好的后果,让更让人后悔。但人们会更加责备小张,因为小张的行为一直在冒风险。 在投资中也是如此,大家都愿意选择保险的策略来避免风险,因为如果采用常规的策略出了问题,比因为冒险产生的后悔程度要低很多。但是也因为如此,导致人很可能因为担心更加后悔,而在该冒险的时候做出一些非理性决策。
2023-09-02 02:59:191

拿不住盈利单,该怎么办?(为什么拿不住盈利单子?)

以规则克服。当产生浮盈的时候,我们要同时面临两个考验:我们厌恶到手的利润飞走,我们厌恶利润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所以,我们非常想要落袋为安。但是,要知道,在期货交易中,想要获利,我们必须做到截断亏损,让利润奔跑。所以,盈利单子还必须要拿一拿。因此,我们需要制定规则。比如,你盈利了100个点,你的规则设计为:保留80个点的利润,让剩下的20个点去奔跑。就是当利润回吐到你仅盈利80个点时候,你就出场。这样的好处是什么?你即保证了利润,又给后面的行情留了空间。那么,假如这个行情回落,把你晃了出去之后再度走好了怎么办?没办法。这是你要保留80个点利润的必然代价。行情走势是不确定的,我们又不知道行情会这样走,还能怎么办?如果你修改了保留70个点,那么行情恰好回到69个点后把你再晃出去了怎么办?你再改成50个点?在行情中,交易过程不可能是完美的。交易是一个取舍的过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不要纠结小细节,你应该关注的,是你出场这个规则,能否在长期为你带来收益。从原理而言,你承担一部分回撤,换取未来收益的行为是对的。那么你坚持运行下去即可。可能有很多时候,你会被晃,那都是必须面对的,所有的出场都会经历这种情况,后面该怎么处理,那是由你的入场规则决定的。你的规则,必须要包容这种情况,并且有解决之道。建立出场规则,是站在大的维度来看待整体。不要为了小细节而不停的修改自己的规则,导致了自己规则无法一致性的执行下去。在期货这种不确定横行的领域,规则带来的是高效。各位觉得呢?点赞支持一下,谢谢。现在马上冬至了,如果明天天气回暖,你会脱下棉衣吗?所以交易到最后就是研究其规律,然后安规律办事,该做多做多,该做空做空!拿不住单是因为你对行情的把握,还没有到对四季轮回的程度!拿不住盈利单,最大的问题是怕盈利的又失去了,解决掉担心就可以了。很简单的一个方法,心理设定一个基本盈利目标比如是15%,那么利润超过15个点之后就把止损放着这个位置,随着价格的上涨就把止损上移那么就不会担心拿不住了感谢邀请题主提出的问题应该是每一个交易者进阶过程中会遇到的。下面说一下我的做法。首先:制定合理的出场的规则。我们都知道交易系统的的结果都是可以概率化的,盈亏比和成功率之间负相关。设置出场盈亏比和成功率一定要均衡。不能为追求盈亏比放弃成功率,毕竟连续的止损对于交易员的心理影响太大,不利于保持交易一致性。试想交易系统连错5次和连错10次那一个更容易执行。其次:分批次出场。这是我现在采取的出场的方式。我现在采用的是分两次出场的模式。下图是我最近的交易的出场的设置:1,每次进场我都会按照仓位进两张单子。进场分别设置不同的止损。2,第一个张单子我会在止损位置黄金分割扩张2.618位置出场一半,3,第二张单子会在更高的盈亏比全部平仓。第三:设置保护性止损。说下我的逻辑。同时进场两张单,盈亏比达到1:1,保护性止损一张头寸,盈亏比达到1:1.5保护性止损所全部头寸。保护性止损不建议跟随的太激进,要给行情足够的弹性。总结:没有最完美的出场,只有最合理的出场。所以制定好规则尽可能做到位。以上的三点都是我实盘的逻辑希望对题主有用。尽量用实盘回答问题,请点赞支持。感谢。外汇期货全职交易员,资管团队创始人。欢迎留言交流。如果喜欢请关注,每天更新财经类问题只拿看的懂得盈利,永远不要追求卖在最高点。能卖在阶段性高点就已经不错了,炒股高手都有有卖飞的时候。一,为什么拿不住盈利?就股票而言,拿不住的人通常都是对未来充满迷茫。由于不知道后市是涨是跌,所以会导致纠结犹豫。怕好不容易到手的盈利回吐,坐了过山车。这有几种可能:1,技术没有学好,如果你学的是一套系统性的方法,肯定会有明确的买卖点规则。当你知道股票不可能卖在最高点之后就只会追求做看的懂得盈利,在自己方法体系内尽量做的完美,虽然这个难度很大,但还是要不断的优化交易尽量利润最大化。2,习惯性心态导致拿不住股票,怎么理解?A股这个市场现在同质化太严重,存量资金互相博弈都是用的同一个套路。有些人是长期处在亏损状态中的,心态上是习惯性被套。只要出现上涨之后就会变得不习惯,不习惯就会恐慌,然后就会拿不住股票。二,如何解决1,针对技术没学好的,这个只能通过自己去学习,并且在实战中不断完善交易。这里还是要强调的是做看的懂得利润。对于学习方法不要喜新厌旧,认准一个用心学下去。把一个功夫练一百遍,一千遍,一万遍。2,心态这个会随着你技术的进步而慢慢改变,当你非常自信的可以在这个市场里游刃有余操作的时候,我相信心态一定会慢慢变好。当你看完全能看得懂股票走势,具备分析能力的时候就会自信。总结担心利润回吐提前卖出锁定利润我觉得这种操作没有问题,在我眼里只要交易是赚钱的就是好的交易。无非就是赚多赚少,我们都不是神仙没有预测未来的能力。卖飞的时候时常发生,心态上一定要做好调整。很多人都是因为卖飞了股票反而变得焦虑,然后异常着急要抓下一个大牛股,这样一来节奏就乱了反而会两头吃耳光。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猪爸爸看股市,欢迎各位转发、评论、点赞。在我们的期货交易中,常常遇到拿不住盈利单的问题。为什么拿不住盈利单,可以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当行情转入震荡后被折磨的晕头转向,盈利时而增长,时而回撤,非常煎熬,最终选择暂时离场,希望在更好的价位再度进场,但是往往离场后再度进场比最初进场的判断难度更大,这样很多时候眼睁睁看着后期流畅的趋势行情一去不复返。第二种则是手中盈利出现了大幅回撤,加之技术图形难看让投资者自身对于行情的看法出现了动摇或者改变,选择了离场来保护利润,其中部分投资者甚至还会反向操作。第三种情况则是趋势行情走的太顺利,投资者看着行情天天上涨或天天下跌,自己账面的盈利不断增加,这时投资者反而会潜意识的认为太流畅和强烈的上涨或下跌无法持久,随时可能有报复性的反向行情出现,正是在这种不够自信,自己吓自己的心理下,过早的获利平仓而损失掉了后期的大行情。总而言之,投资者盈利单拿不住的主要原因主要是交易行情本身的不确定性和交易者自身的心态问题。首先是控制好仓位,降低杠杆比例。如果10万资金你买了两三手并且盈利了,我相信你会拿住单子;但是如果你重仓、满仓干,恐怕就很难拿住盈利单。99%的人满仓恐怕都拿不住,因为一个调整、动荡就会获利回吐进而造成亏损,重仓的做法无非就是两种选择:有一定的利润就平仓获利了结或者降低持仓,如果持仓降到20%以内你就有把握拿住盈利单了。可见相对的轻仓是拿住盈利单的必选项。其次,对于盈利较大的单子设好止盈后,让盈利去奔跑,自己少看盘,少受盘面波动的干扰。当然有些投资者有不一样的想法,他们认为要想抓住大行情,对于盈利单只设保本不设止盈,要么挣大钱,要么不挣钱,我却要说,我们在期货市场上,当行情没有真正走完结的时候,任何人都不敢确定的告诉你这是一个大的趋势行情,市场出现大趋势行情的概率永远只是极少数,所以根据我多年的经验,止盈还是必须的,很多时候大的盈利回撤到成本后会影响后期的心态和信心,止盈可以是部分仓位止盈,留部分仓位继续跟随,这样保证了投资者总有底仓在手,后期再想加仓也能更加从容。最后说一下止盈的设置。止盈相比止损而言难度要大很多,对于盈利单而言,止盈设置的好坏决定了未来盈利的大小,止盈做的不好,除了可能造成盈利回撤过大外,还可能把大的趋势行情放走。但愿以上的内容能给期货市场的投资者带来帮助,那怕使得投资者取得小小进步,也就1.搞清楚自己的性格。是激进型还是保守型。2.以自己的性格确认操作周期,日线,小时级别还是什么3按照自己的性格确定执行方针。多年前,我特别崇拜一个老师的麻雀战法。原理是每周只要获利2%,两年内资金可以增值10倍。当时我还特别制定了一个两年内成为百万富翁的计划。每天只要利润达到2%就获利了结,止损设置买入价下跌2%。忙活了一段时间,发觉好像不赚钱,为什么呢?当时百思不得其解,很是苦恼。后来终于想明白了,2%止盈止损,虽然每天都可以找到涨幅大于2%的个股,但每天跌幅大于2%的个股也不少。你的成功率达到50%,扣除手续费,你依然是亏损的。所以你的成功率必须大大的超过50%,至少要超过60%,才能有所盈利。所以把握不好就无法盈利,亏损的几率会很大。我这还是有计划的采用超短线的方法。如果你是毫无计划的采用超短线方法,结果会怎样呢?看着股价涨心跳加速,股价跌心跳也加速,不涨不跌依然烦躁。于是有点利润就赶紧溜,跌了也赶紧溜。这种做法是不赚大钱,也不亏大钱,全心全意为税收服务。我一个朋友是,股价涨一点就溜,跌了就是死守,不赚钱不跑路。这种做法在牛市成功率很高,但所有利润会在某一次的大跌中连本带利的还回去。除非急流勇退,否则在劫难逃。观察了很多,思考了很多,总结了很多发觉其实炒股没有那么复杂,正所谓大道至简,简单制胜。后来我就采用了一个进二退一或者进三退一的模式,就像华尔兹一样有节奏,让炒股变成简单的事。每次买入后,在买入价下方10%设置一个止损价,在买入价上方20%到30%设置一个止盈价。哪个价格先到,就按哪个价格执行,用这个方法,今年股市暂时获利30%。你拿得住盈利单吗?你的方法是什么?欢迎留言交流。这个问题,在交易心理学上称为处置效应,具体表现就是在处置股票的时候,倾向于卖掉盈利的股票,持有亏损的股票。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呢?1.对自己的判断没有信心。不确定自己判断的方向对不对,能走多远。所以会尽早止盈,锁住利润。2.害怕后悔。拿着盈利的单子,想要让利润奔跑,又怕行情突然转向,本来应该挣的钱没挣到,还亏钱了。并且你会发现,持有盈利的股票比持有亏损的股票更痛苦。因为你会纠结。3.仓位过大,浮动的盈利亏损都不是你能够承受的怎么解决?1.降低仓位,盘面的盈利亏损在你心中都无关痛痒,你就能拿住单子了。2.也是我最常用的方法。分批止盈。盈利的单子分多次平仓。止盈一部分仓位之后,剩余仓位设置保本持有。这样你心里负担没那么重,因为这笔单子你肯定不会亏钱。拿一部分浮盈去博取更大的利润。感谢邀请!我们在交易市场中的任何行为,都是我们整个思维逻辑和交易系统的直接体现。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两方面去回答:一、心态问题。当持仓产生盈利的时候,被人性的弱点、行情的震荡反弹等各种因素所影响,过早的平掉盈利的持仓,而丢掉后期大把的利润。二、交易系统。如果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就说明你的交易体系不够成熟完善。用市场中的一句老话去解释,你的交易能力和格局不足以支撑你去获取大幅的利润!从这两点出发,可以更好的去反思自己的交易系统。
2023-09-02 03:00:131

长期持有一只股票,坚持每天做T,几年以后会怎样?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你不确定这家公司在未来几年能不能赚钱,同样,选择一只股票坚持每天定投,你也不知道几年后会怎么样。投资都不是稳赚不赔的都会伴随着一定的风险,所以在购买之前要谨慎。
2023-09-02 03:01:064

下列属于有限理性在证券市场上的表现行为的有( )。

【答案】:A、B、C、D、E几种有代表性的行为:过度自信;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损失厌恶;处置效应;神奇式思考。
2023-09-02 03:02:161

20个典型的思维错误

1.因果性偏好——先后性。把先后发生的两件事解释成因果关系。 2.因果性偏好——相关性。把相关的两个事件解释成因果关系。比如统计表明常吃海参的孩子更聪明,人们可能就会解释成吃海参能使人变聪明,但是真实的情况可能是,海参比较贵,所以吃海参的人都是家庭比较富裕的,而富裕家庭通常会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所以孩子表现的更聪明。 3.因果性偏好——随机性。把随机性的事物解释成因果关系。比如孩子感冒了,家长会说,看吧,叫你不小心,着凉了吧! 4.因果性偏好——回归平均值。把回归平均值的结果进行因果性解释,比如一个运动员有一次表现超出预期,下一次表现一般,人们就会说,他肯定是骄傲了 5.心理账户效应,即我们在组织和经营自己的生活时,会建立不同的账户。比如两个球迷准备去看球赛,一个人的票是自己掏钱买的,另一个人的是别人送的,突然天气预报说马上会有暴风雪,那么相对于第二个人,第一个人更有可能冒雪去看球,因为他把看球这件事单独设置了一个心理账户,而在这个账户亏损的情况下不情愿关闭账户。我们投资的时候也会如此,单个投资亏钱了,不舍得割肉,而赢钱的股票则会比较轻易的卖出提赢,这个也叫做处置效应。 6.峰终定律,即我们对一个经历的记忆是由峰值时刻和结尾时刻的感受决定的,而对这个经历过程中正面和负面感受的比例,以及经历的长短并不重要。 7.否命题思维:把正确命题的否命题拿过来直接使用,其实它不一定成立。比如说鸟类都有翅膀,所以不是鸟的动物肯定没有翅膀。 8.逆命题思维:把正确命题的逆命题拿过来直接使用,其实它不一定成立。比如说鸟类都翅膀,所以看见某种动物有翅膀就说它肯定是鸟。 9.稻草人攻击。曲解对方的观点,然后针对曲解后的观点进行攻击,然后宣称自己推翻了对方的观点。这个和「偷换主题」、「偷换概念」类似。 10.举证责任。举证责任本应该在提出观点的人。比如指责韩寒代笔,指责的人有责任拿出证据证明他代笔了,而韩寒没有责任一定要拿出证据证明自己没有代笔。 11.语意模糊。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让人无从辩驳。 12.诱导性问题。警察审讯就喜欢问这样的问题,比如不是问你是否偷了钱包,而是问那个钱包里面有没有驾照。 13.循环论证。A说,小明是音乐神童,因为他很懂音乐;B问,你怎么知道他很懂音乐?A答,因为他是音乐神童。 14.拒绝承认事实。我们得知坏消息的第一反应通常就是拒绝承认。 15拒绝改变观点,即使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是错的。 16.只挑选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而忽视相反的证据。 17.混淆事实和观点。比如「今天气温35度」是事实,而「今天天气很热」是观点。 18自己理解不了的东西,就认为一定是假的。 19高估自己。比如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的开车水平高于平均水准,而这是不可能的。 20.无根据的假定。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观念,我们通常都假定是对的,其实并非如此。比如吃消炎药或者打点滴真的能治疗感冒吗?
2023-09-02 03:02:231

投资中的偏差行为,常见的投资偏差行为都有哪些?

外推法偏差:是指很多人会倾向于将股票、基金或者市场的收益外推到将来,相信过去代表了未来的表现, 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常见错误。 决策方面的投资偏差处置效应: 大部分投资者往往会过早套现盈利的股票或者基金,而一直持有亏损的股票或者基金,对亏损听之任之。 认知失调的偏差:参照点不同,从0漂移到了最高市值时的点位,让人心里产生不平衡、不甘心和后悔的心理,更加贪婪,欲望膨胀。
2023-09-02 03:02:324

disposition effect是什么意思

disposition[英][u02ccdu026aspu0259u02c8zu026au0283n][美][u02ccdu026aspu0259u02c8zu026au0283u0259n]n.性情,性格; 意向,倾向; 安排,配置; <军>部署,战略(战术)计划; 例句 1 Principle of Series Compensation Protection Equipments Disposition and Setting in Shen-bao 500 kV Transmission Line 神保500kV线路串补装置的保护配置及整定原则 2 Optimal Disposition of Warship Formation for Enhancing the Effect of Electromagnetism Interference of Warship Formation 增强电磁干扰反导效果的舰艇编队队形优化配置 3 to discuss and adopt a plan for the dis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bankruptcy property. 讨论通过破产财产的处理和分配方案。
2023-09-02 03:03:532

有限理性在证券市场上有什么表现

表现为:(一)处置效应处置效应是指投资者往往在自己已经买入的股票稍有获利时就将其卖出,而把被套住的股票长期留下的现象。(二)羊群效应羊群效应即人的从众行为,在股票投资中则特指大量投资者在一段时间内采取相同的交易方式进行买卖,使股票价格持续向一个方向运动,远远偏离其正常价值(三)过度自信投资者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高估自己成功的机会,认为自己能够把握市场,获得超过平均水平的投资回报率,一旦投资成功,又将之归功于自己的能力,而低估运气和机会在其中的作用,这种认知偏差称为过度自信。(四)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反应过度是指某一重大事件引起股票价格产生剧烈变动,超过预期的理论水平,超涨或者超跌,然后再以反向修正的形式回归至其应有价位上的现象。反应不足是指当市场上有重大消息时,股价波动平平,而一些较大的波动却出现在没有什么消息的时期。
2023-09-02 03:04:041

有限理性在证券市场上的表现包括过度自信

过度自信:投资者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高估自己成功的机会,认为自己能够把握市场,获得超过平均水平的投资回报率,一旦投资成功,又将之归功于自己的能力,而低估运气和机会在其中的作用,这种认知偏差称为过度自信。处置效应:处置效应是指投资者往往在自己已经买入的股票稍有获利时就将其卖出,而把被套住的股票长期留下的现象。羊群效应:羊群效应即人的从众行为,在股票投资中则特指大量投资者在一段时间内采取相同的交易方式进行买卖,使股票价格持续向一个方向运动,远远偏离其正常价值。
2023-09-02 03:04:261

损失厌恶

损失厌恶是指对大多数人来讲,损失所带来不爽的程度远远要高于同等盈利带来的快乐程度。 为什么会有损失厌恶? 对大多数人来讲,100块钱的损失所带来不爽的程度远远要高于100块钱的盈利带来的快乐程度,这就是损失厌恶,它是不对称的。由于有损失厌恶,导致大家会不想实现损失,尤其在你处于损失状态的时候,你可能会去冒你平时不愿意去冒的险让你回本。 比如说在打高尔夫的过程中,如果你第一杆打得比较差,这个时候在第二杆、第三杆时就愿意去冒险,哪怕专业的高尔夫球员都会有这种倾向,但是冒险反而使得他后面打得更不好。损失厌恶可不是人独有的一个偏好,甚至连猴子都有。 一个猴子的实验:你要想训练猴子去用硬币其实也不是很难的事情,你要不停地用香蕉去交换,猴子学了很久之后,知道硬币可以换香蕉。训练好猴子用硬币之后,你就可以跟猴子做交易,现在把做实验的人分成两组。 第一组人跟猴子做交易,猴子在笼子里面,猴子给人一个硬币,人给猴子一根香蕉。这个时候拿到硬币之后人扔一下硬币,如果是正面就再给猴子一根香蕉。经过多次交易之后,猴子大概知道如果跟这一组人做交易,平均一个硬币可以换1.5根香蕉。 下面第二组做实验的人跟猴子去做交易,这个时候如果猴子给人一个硬币,人给猴子两根香蕉,但是人再扔一下硬币,如果是正面,人会拿回一根香蕉,经过很多次交易之后,猴子知道一个硬币也能换到1.5根香蕉。 但有意思的是后面,我们再让所有做实验的人,A组和B组都站在一排,然后让猴子自由过来交易,看看猴子会愿意跟哪组人做交易,最后发现基本上所有的猴子只会愿意跟第一组的人去做交易。 其实这两组是没有任何区别的,唯一的区别就是在第一种情况下,这个猴子感觉它在处于盈利的框架下,扔一下硬币还有可能多拿50%。第二种情况是在一个损失的框架下,虽然平均获得的香蕉是一模一样的。看见没有?损失厌恶是在猴子里都会有的一个行为。 你想,如果连猴子都有损失厌恶,基本上说明损失厌恶是由于进化过来的,那就说明损失厌恶在过去曾经帮助过我们生存和繁衍后代。 那我们就回到几百万年前,你想那个时候我们的祖先都是处于饥饿线和生存线的边缘。假设那个时候每一个人平均一个星期要吃一只鹿,也就是每个星期打猎要打到一只鹿,这样他才能生存。这一只鹿就是参考点,多一只鹿就是处于盈利的状态,少一只鹿就是处于亏损的状态。 如果这个星期你很幸运打到两只鹿,你当然很开心了,但是那个时候可能没有什么储存机制,打了两只鹿你也得把它们吃了,吃多一点撑着了,最后你多长一点点肉,可以让你存活的概率增加一点。但是,如果这个星期都到了星期五你还一只鹿都没打到,那这个时候你可能就会非常地不爽,因为你可能就面临生和死的区别了。 由于损失厌恶,给你极大的动力去外面打猎、捕鱼,这样能让你生存下来的概率更高,或者你好不容易到星期五打到一只鹿,然后另外一个人把你这只鹿给抢了,这个时候你也会极其地不爽,你会有很大的动力去把这只鹿抢回来。这样的话由于别人知道你有极大的动力去做这件事情,他一开始可能也不敢去抢你的,因为他知道这样会把你激怒,带来的后果会很严重。所以你看,损失厌恶其实在那种环境下,应该是达到帮助我们生存和繁衍后代的一个机制。 刚刚讲的是损失厌恶给我们更大的动力出去捕猎,或者更大的动力去把别人抢我们的东西给抢回来,但是不光是动力,其实到星期五如果你没打到猎的话,你知道如果再有两天打不到猎你可能就死了。这个时候你可能更加愿意去冒平时不愿冒的险,这也会导致我们像打高尔夫一样,输了球之后你会更加愿意去冒平时不愿意冒的险。所以你看,损失厌恶让我们更加有动力去努力工作,同时也给我们更多的动力去冒各种险。我们下面讲几个应用,一些是在公司管理中的应用,一些是在宏观经济中的应用。 先讲一个在公司管理中的应用,最简单的一个东西就是工资的“下行粘性”。假设你是公司老板,你现在有100个员工,每个员工的工资是100万每年,现在经济形势比较差了,你的盈利没那么多了。你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裁员两个人,一个是每个人的工资降低两万,你会选择哪一个?有经验的老板应该都会选择裁员,虽然听起来很残酷,但是可能这是对公司来讲最好的一个行为。 你想如果你不裁员,每个人的工资降两万,这个时候由于员工都有损失厌恶,过去工资是100万,现在变成98万,他们的心情会非常地不爽,工作的积极性会很不高,这样的话其实是很不好的,导致大家的效率很低。 但是,如果你这个时候裁员两个人,效果就不一样了,剩下的人的工资还是100万,并没有降低,他们就没有损失厌恶。而且没有被裁的人还会挺感激你的,自己不是那两个中的一个,他们就更加有动力去努力工作。所以说这对公司来讲是很好的行为。 如果你裁了这两个人的话,会导致这两个人很惨,因为本来经济形势就不好,他们丢了工作,再找工作其实是更难的。如果每个人都降低两万工资,其实对这100个人的生活都没有太多影响,但是由于有损失厌恶,为了公司的利益,提高公司的效率,很多老板还是会选择去裁员。 我们就把前面这个现象叫做工资的下行粘性。工资的下行粘性还有什么其他的应用呢?其实它在宏观经济里面也有应用,这跟通货膨胀有关。比如说津巴布韦的钱还不如厕所的纸贵,因为极高的通胀导致整个经济形势都不稳定。但是其实适当的通胀是有好处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家有损失厌恶,导致工资的下行粘性。 大家考虑下面两种情况: 国家A的通胀是6%,这一年工资上涨3%,实际工资其实下降了3%。 国家B的通胀是0,今年的工资下降2%。 你想哪个国家的公民会觉得更加开心呢?其实应该是国家A的人更加开心,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工资特别敏感,工资上涨了他们开心,而对通胀一般是没有那么敏感的,可能感觉不到,尤其是适当的通胀。但是国家B的公民感觉到自己的工资下降了,那会极度痛苦。所以说虽然第一种情况按购买力来讲下降得更多,但是它的公民会感觉生活条件更好了,自己会更加开心。 这个例子背后的逻辑其实有更广泛的应用,它叫做框架效应。 什么是框架效应呢?就是同一个东西在一种框架下,可以显示出它是处于盈利的状态,但是你放在另外一个框架下,显示出它是个损失的状态。 比如说刚刚的例子中由于有通货膨胀的存在,导致本来工资是下降的,但是它其实显示工资是在上升。什么是处置效应 损失厌恶的一个最重要的应用,就是在股票市场中的应用,叫做处置效应。 你买了两个股票,股票A是100块钱买的,现在涨到150块,股票B是100块钱买的,现在跌到80块,问你会卖哪个股票?大多数人都会卖第一个股票,也就是涨了的那个股票。为什么会这样呢? 第一个原因就是前面已经有研究发现,当大家处于账面盈利的状态,就想锁定自己的盈利,这是人的一个本性;当账面亏损的时候,会有更加冒险的一个倾向。所以说当你盈利的话当然就会卖掉那个赢钱的股票,这是一个正常行为。 但是损失厌恶也告诉我们,人不喜欢损失,喜欢回本,所以说你会厌恶去实现你的损失,那输了钱的股票,当然就不会卖了。 人会卖掉赢钱的股票,而继续持有输钱的股票,这种倾向叫做处置效应。1. 损失厌恶:对大多数人来讲,损失所带来不爽的程度远远要高于同等盈利带来的快乐程度。 2. 损失厌恶导致的行为:大家不想实现损失,在处于损失状态的时候,可能会去冒险。 3. 框架效应:就是同一个东西在一种框架下,是处于盈利的状态,但是放在另外一个框架下,显示出它是个损失的状态。 4. 处置效应:人们倾向于卖掉挣钱的股票,留下亏钱的股票。
2023-09-02 03:05:151

止损四大法则有哪些?

-、空间位移止损法:1、 初始止损法:在买进股票前预先设定的止损位置,比如说在买入价下方的3%或5%处(短线,中线最多不应超过10%),一旦股价有效跌破该止损位置,则立即离场。这里所说的“有效跌破”,一般是指收盘价格。2、 保本止损法:一旦买入后股价迅速上升,则应立即调整初始止损价格,将止损价格上移至保本价格(买入价+双向交易费用),此法非常适用于T+0操作,T+1效果也不错。3、 动态止损法:一旦股价脱离保本止损价格持续向上,则应该不断向上推移止损价格的位置,同时观察盘面的量价关系。如果量价关系正常,则向下一定比例设好止损继续持有,若量价关系背离,则应该立即出局。4、 趋势止损法:以某一实战中行之有效的趋势线或移动平均线为参考坐标,观察股价运行,一旦股价有效跌穿该趋势线或平均线,则立即离场。二、时间周期止损法:我们在买入股票前,要对买入股票设定持有时间,如1天、3天、一星期、两星期等等,如果买入后持有时间已经到设定期限,但股价没有发生预期走势,同时也没有到达设定的止损位,这时,千万不要转换持股的“时间周期”,立即离场,以免将“短线投机”变成“长线投资”,并最终成为“长期套牢”。三、情绪波动止损法:如果买入股票后,感觉不好,寝食难安,这说明自己认为买入理由不充分或信心不足,这将影响今后的正常操作,故应果断卖出离场。四、突发事件止损法:如果所买入股票发生重大事件,以至买入理由消失,则应止损离场,以免遭受更大损失。
2023-09-02 03:05:232

博弈论和行为金融学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博弈论假定所有人都是理性的行为金融学考虑了很多心理学因素。。
2023-09-02 03:05:333

炒外汇有什么误区

国内和国外的差别很大的 保证金的比例也大不相同 有很多都是1比400的 固然收益很高 比如前段时间的黄金 跌了1000多点 如果你做空的话 不说一手 就算0.1手 你算算利润有多大 很多人的误区就是执着 就是不止损 不止盈 本人 增加收益颇丰 但没有止盈 结果。。。。。。。。
2023-09-02 03:06:112

谁能说下海龟交易法则的基本理论?何如操作?

汇查查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海龟交易法则及其原理:海龟交易法则:在某种形式的突破之后,新的趋势往往会出现。简单来说,突破是指价格开始向新的方向波动,并超出当前的盘整期,突破新高或新低的地方。这时也是突破交易者入场的地方。但是,在真实市场中,大多数突破发生后,都不足以发展成发生利润的趋势。因此,海龟交易系统是一种双重的突破系统,包括系统1和系统2。其中系统1是指20日均线的快突破系统,系统2是指55日均线的慢突破系统。在海龟交易系统中,快突破旨在帮助交易员尽早进入趋势,在新趋势形成之初,尽早建仓。慢突破则是等待更强劲的趋势信号,以确保趋势的准确性。与快突破系统相比,慢突破系统还允许趋势出现更大的回撤。这使其可以长时间保持强势趋势。海龟交易原理:海龟交易系统是基于规则的精密系统。它涵盖了交易的各个方面,包括交易市场、头寸大小、入场以及离场。就基本机制而言,海龟交易策略是一种双重突破系统,协同工作,相互补充,其目的是识别新趋势并从中获利。1)市场–买卖什么交易所有主要的期货合约、金属、货币和大宗商品;在多个市场进行交易以分散风险。2)头寸大小–买卖多少根据20日均线的市场波动性确定头寸规模;以总账户净值1%的资金进行交易。3)入场–何时买卖交易唐奇安突破系统,系统1使用20日突破,系统2使用55日突破;在获胜趋势中加大仓位。4)止损–何时平掉亏损订单系统1在与入场相反方向的突破的第10天离场,而系统2在与入场相反的方向突破的第20天离场;所有订单都不会超过2%的风险,按照规则设置止损。5)策略–如何买卖交易最重要的策略就是信心、一致性和纪律性;成功的交易者都使用一套固定的交易系统;只交易流动市场。
2023-09-02 03:06:334

杰西利弗莫尔的时间要素指的是什么?

已经被八大法则涵盖,时间长了均线拉平了,价格到达5号位。
2023-09-02 03:07:078

三维诱因里的从众心理是什么

三维诱因里的从众心理是什么意思是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影响或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或违背自己的观点使自己的言论、行为保持与群体一致的现象,即通常所说的“随大流”。而从众行为,通常指群体成员跟从群体的倾向行为
2023-09-02 03:07:243

如何运用断点回归的方法来检测数据造假?

Lee和Lemieux(2010)提出两种方法来选择合适的箱体范围。第一种是根据对数据的观察决定使用[转载]断点回归及其在经济学中的应用个箱体;然后对[转载]断点回归及其在经济学中的应用个箱体的虚拟变量做回归;随后,将箱体范围缩小二分之一,使得箱体由[转载]断点回归及其在经济学中的应用个变为[转载]断点回归及其在经济学中的应用个,将[转载]断点回归及其在经济学中的应用个箱体的虚拟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再做一次回归。由于使用[转载]断点回归及其在经济学中的应用个箱体虚拟变量的回归是内嵌于使用[转载]断点回归及其在经济学中的应用个箱体虚拟变量的回归之中的,因此,可以使用标准的F检验来比判断[转载]断点回归及其在经济学中的应用个箱体和[转载]断点回归及其在经济学中的应用个箱体的优劣。第二种方法是基于这样一个原理,如果箱体足够的小,那么被解释变量和决定处置的关键变量将不会出现系统的联系,因此,可以将被解释变量对箱体的虚拟变量以及该虚拟变量和决定处置的关键变量的乘积项做回归,并使用F检验来判断虚拟变量和关键变量的乘积项是否显著的为0。
2023-09-02 03:07:553

请大家给我1份关于中国证券市场投资策略的论文2

2023-09-02 03:08:313

陆蓉《行为金融学》读书笔记

行为金融学(其实也是行为经济学)的这个特点很容易让人觉得行为金融学是正确的,毕竟它研究的是真实的世界,传统金融学研究的是假设的世界(理性人假设),是一套供奉于象牙塔错误的理论。 这种观点是错的。借用一句话:所有的理论都是错的,但是有些很有用。行为金融学和传统金融学都是正确的理论,这种正确是基于他们所假设的条件基础上的正确。正如,数学是一种绝对正确的知识,因为它的研究出发点并不是真实世界,而是由公里和逻辑所架构起的世界。我们觉得传统金融学是错误的理论是因为我们用另外一套基础假设去套它,当然就觉得它是错误的了,其实作为理论来说,它并没有什么错误。 现在很多文学青年喝多了巴菲特的心灵鸡汤,总觉得价值投资是正确的,有效市场假设是错误的,应该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他们这种价值判断所犯的错误跟我上面讲的并无差别。 也许有童鞋会继续提出质疑:现代金融学毕竟是建立在真实金融运行之上的,我们如何能允许一个建立在非真实现象基础上的假设和基于这些假设的理论呢?其实,传统金融的假设也是对某些决策的观察基础上抽象的,也就是冯·诺伊曼的最大期望值理论。一个现象有时候可以总体去研究,也可以拆分到许多小环节,小情景去研究。某些环节和情景,适用的理论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们在使用一套理论去解析现象的时候,必须首先去研究这套理论建立在什么样的假设之上,并且这些假设和你要解决的问题是否符合。这才是正确运用理论的态度。记得读大学的时候,有一个老是对我说过一句我至今还记住的话:当你研究一个模型的时候,你首先要看的是它不能做什么,而不是它能做什么。 传统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是两棵根不同、树干独立而树冠交织在一起的独立理论。 套利行为可以分为三种:跨商品套利、跨市场套利和跨期套利。 跨市场套利: 是一个商品在不同市场的价格存在差异,扣除交易成本以后,如果仍然能有价差,那么就表明存在跨市场套利的机会; 跨商品套利 :是指在同一个市场上,不同商品之间存在套利的空间。 跨期套利 :同一种商品在不同时间的价格不同,考虑到所有的时间成本和交易成本后,如果仍有价差存在,表明存在套利机会。 现实中的套利是有限制、有风险并且不能保证正收益的: 有限制:指套利交易的很多交易都有保证金,并且交易资金的流动性通常会收到限制(例如,卖空所获得得资金在履约之前是不能提取出来的); 有风险:套利行为的出发点可能是因为价差的出现,并且认为价差很有可能会犹豫市场的理性而快速地消除。但,实际的情况很有可能是价差不仅不会消除,很有可能会进一步扩大,从而耗光投资者的保证金。 正收益不可保障:很多投资者都不能加持到胜利的时刻,中间很有可能是因为保证金不够而被迫平仓出局。 这本书的作者认为有限套利和心理学是行为金融学的两大支柱。所以,在讲完有限套利的基本概念和产生机制后,作者就开始转向了讲解心理学这个领域的东西,首先要关注的就是认知偏差。 其实认知偏差很多人早就知道了,有两本书《清醒思考的艺术》和《明智行动的艺术》就列举了很多有趣的认知偏差的例子。这些关于认知偏差的书都有一个不足,就是无法用一个同一的框架框定这些偏差,让人非常难去记住这些认知偏差究竟在那个环节以什么样的方式和效果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这本书的作者就提供了一个框架,我觉得蛮有启发意义。这个框架就是信息处理过程,并把各种认知偏差归结到各个过程当中,让我们至少能够对认知偏差进行分类管理。 人的信息处理过程分为: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输出和信息反馈。在不同的环节里,我们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认知偏差。 可得性偏差是指容易获得的信息对我们产生的影响更大。容易获得既包括可以通过便捷渠道获得、也包括容易理解、容易想象、经常接触、现象的描述更加夸张和生动等因素有关。通常,具备以下特点的信息都容易让人产生可得性偏差: 可想象性。能让人容易记住很重要。 新近性。最新的信息影响最大,哪怕是充满不确定的。 显著性。浅显易懂,观点突出很重要。 生动性。形式和实质都很重要。 另外,通常最近发生的事情对你的影响更大。但有时候也是首次发生的影响更大。这种似乎是矛盾的现象的一个解析是看时间和强度。 代表性偏差表明我们容易被一些显著的刻板印象来影响力判断。代表性偏差的本质是不懂小样本不能用做统计推断这个道理。 要避免代表性偏差的一个重要思考模式就是要学会用基础概率来思考问题。不管面前的这个现象描述是多么精准,我们都首先要学会排除这种干扰,从总体的概率来看这个现象发生的概率,然后再调整自己的判断。也就是,要使用所谓的贝叶斯方法。 过度自信应该是人类最常见的心理偏误了。过度自信的人通常都会高估自己和高度当前的形势。例如,在牛市面前疯狂买买买,熊市时就不敢动。 为什么人会有过度自信?人的的知识产生过程本质是信息积累的过程,也就是:信息积累 —》知识—〉能力。但是,知识积累是无限的,人的能力的增长是有限的,这个时候就产生了过度自信。 * 自我归因:认为好的结果都是自己的功劳,坏的结果都是别人造成的。 * 后见之明:事后人们产生一种早就知道原因的幻觉。 * 认知失调:当结果与自己的认知不一致,选择忽略或者歪曲事实的心理机制。 确认性偏误:人只关注哪些能支撑自己结论的证据,对于否定自己的证据视而不见。 神奇推理:将某件事发生的原因归结于某些神奇的举动或者现象。神奇推理的本质就是将相关关系误认为是因果关系。 常见的决策非理性包括以下几个: 参考点依赖:人作决策时通常不是以自己的效用最大化作为比较(传统金融学的观点),而是以作对比来判断效用,这个被用作对比从而形成效用感知的点就被称为参考点。参考点是prospect theory的关键概念。参考依赖点通常来自于: (a)历史水平 (b)期望水平 (c)其他相似的参考人。例如你获得了奖金,这个奖金的效用并不取决于奖金的大小,而是取决于跟你一个办公室的某某也拿了多少奖金。 要摆脱参考点依赖,就要学会向前看,立足当下,面向前方做出决策,不要受过去的成本所影响,就假设现在这种情形下,如果没有过去的成本,我因该怎么做。 不同情景下的风险偏好有所不同:传统的金融学认为人都是损失厌恶的,但是行为金融学则认为只有人在面对收益的时候才是损失厌恶的,当他们在面对损失的时候,则是风险喜好的。 错判概率导致决策偏差:不同事件的概率转化是非线性的。存在以下四种可能: 低概率事件被高估 —— 偏度很高。 当这个事件发生时,导致的损失很大,尽管事件的发生概率极低,人们也会认为其发生概率很大,从而做出误判。最典型的就是害怕坐飞机,从统计结果来看,坐飞机是最安全的交通方式,但是飞机事故造成的后果很严重,所谓人就会错误地不敢坐飞机。 低概率事件被低估 —— 对小概率事件的漠视,而且一般都将小概率事件发生的概率降低到0。 高概率事件被低估 —— 失去了才觉得最美。 表现为对一些常见的事件视而不见,转而追求一些希望渺茫,成功概率很低的事情。在金融市场上就表现为对大类资产的配置不讲究(研究表明,大类资产的配置,例如股票、债券和银行资产,对整体收益率的影响超过90%),而专门去研究个股。 高概率事件被高估 —— 连续决策错误。 连续发生的高概率事件只要将概率相乘,其发生的可能性就会明显降低了。 狭隘框架理论 :人们在做决策的时候无法从全景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这就是框架的作用。例如,人虽然知道分散投资建立投资组合,但是你仍然会去关注组合中个股的投资收益,但投资组合的作用就是抵消个股波动的影响,是不应该关注个股的,这就是因为狭隘框架。 心理账户理论 :人有很多独立的心理账户,这些账户之间通常没什么联系。 现在,市场上有一只股价为50元的股票,你认为这只股票实际价值只有30元,但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关于这只股票的一系列利好信息,这只股票的股价很有可能会达到80元,你会怎么投资呢?如果按照传统金融理论,你应该卖空这只股票,因为这只股票已经远高于其真实价值。但是,行为金融学认为,你的目标是盈利,这只股票的真实价值并不重要,你要做的是对别人的判断的猜测,就好像选美一样,漂亮不漂亮并不重要,关键是才对 —— 所以你应该买进那只股票。 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进行思考,并做出投资决策。 传统的金融学是不会去研究参与者的。因为传统金融假设人都是理性人,并且所有的投资者都是一样的,所以就没有了研究的必要。但是,通过前面对认知偏误和决策错误的陈述,我们发现行为金融学认为需要对投资者进行研究。 典型的交易错误如下: (1)分散不足:所投资的资产的变动方向一致,从而使得所配置的资产形成一致方向。 书中提出的一种典型的分散不足:本地偏差。所谓的本地偏差包含的范围很广,包括投资自己熟悉的股票、投资自己公司的股票、只投资本国的股票等都属于本地偏差。因为这些资产的变动方向都是一样的,例如投资自己公司的股票就会跟自己的工资的变动方向一样,如果公司破查了,你就同时丢掉了收入和公司的股票。 (2)简单分散化:1/n进行资产配置,也就是说在所有的资产大类都分配同样的比例。理性的资产配置应该是需要根据投资者自身的风险偏好来进行资产的大类配置的。因此,不同的人的资产配置模式应该会有非常大的差异。 (3)过度交易:过于频繁地进行交易,导致收益率降低。过度交易产生的原因通常是过度自信,主要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单身与否、周边朋友圈的影响等。一般认为,个人投资者的交易频率高于机构投资者。 (4)卖出行为偏差:过度处置效应。书中讲了一个“卖赢持亏”的事实,即人们在处置自己的账户时,倾向于卖出盈利的资产而继续持有亏损的资产。 产生这种效果可用Prospect Theory来解析,即人们在盈利时倾向于厌恶风险,在损失时,倾向于接受风险。本质上,还是决策参考点的问题。 要避免这种倾向,不是说每次你不买点盈利的而卖掉亏损的。关键时往前看,即*做每次决策的时候都是要立于当下的情景,不要被过去的成本参考点所影响,要基于当下来做决策。 (5)买入行为偏差 —— 涨停敢死队和有限关注。这个问题的本质还是往回看,感觉历史会重演,涨停还会继续发生; (6) 羊群效应。 社会心理学认为一群人的心理不会由于内部的随机性而在整体对冲掉,而是会体现出一种系统性的偏差。“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的现象是不存在的。在金融市场上,当人们面对恐慌性事件,绝大多数的人不会做出理性的判断,而是会恐慌式抛售、踩踏。 羊群效应在中国市场会更加明显,因为中国市场以散户为主。 美国:90%机构投资者;10%个人投资者; 中国:20%机构投资者;80%个人投资者; 大盘可预测理论:罗伯特·席勒认为大盘是可以预测的,关键在于找到一个关键指标衡量当前的价格偏离价值的程度。 股权溢价之谜&股票非参与之谜:股权溢价之谜体现在股票的实际收益与高于其风险×厌恶系数,表明股票的整体收益是更高的,因此我们在进行战略资产配置的时候应该更加关注股票;但是,现实情况是,人们在资产配置中,很少配置股票 ——这被称为股票非参与之谜。 价量关系理论 —— 米勒假说: 成交量反应了市场上投资者的意见分歧。如果投资者的意见分期越大,成交量就越大。 米勒假说认为,在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市场:1)投资者有意见分期;2)卖空有限制;那么当前金融市场的价格反应的就是乐观者的预期,也就是说稳定的价格都是被高估的。米勒假说还有两个推论:1)投资者的分期越大,股票被高估的可能性就越大;2)越难卖空的股票,其股票就越容易被高估。 博傻理论:击鼓传花。末日权证狂欢日。 这个理论也反映了,长期持有一只股票有时候也有时候不是一个好策略。因为根据米勒假说,你手中的股价很有可能是被高估的,如果你长期持有不懂,可能是击鼓传花游戏中把花落在了手上的最后接棒人。 6. 行为金融交易策略 行为金融的交易策略本质就是利用人们会犯错的特点,从而获得收益。这些策略包括很多,例如惯性定律、量价关系等等。但,最吸引我的还是那个因子模型。 书中甚至总结了目前研究中发现的97个异像因子:
2023-09-02 03:08:511

标准金融理论

  现代金融理论由于忽略了对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行为模式的研究,造成了理论与实证的背离。行为金融理论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之中,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社会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证券市场的现象和问题,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框架,建立了行为投资决策模型。在对证券市场的大量统计研究基础之上,行为金融理论家们已获得了关于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大量实证研究结论,从而为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证券投资策略。因此综合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用行为金融理论深入探讨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策略,并对可能存在的问题作一些初步研究已显得非常必要。  一、行为金融理论与投资决策模型  大量的事实证明,投资者的行为方式及其深层次的心理特征对投资活动的结果具有直接的、重要的影响,在研究复杂的金融市场时,我们必须考虑人类自身行为所具有的复杂多变性特点。在借鉴行为科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以投资活动当事人的心理因素为基础的行为金融理论体系。对应于现代投资理论的假设,行为金融理论给出自己的理论假设:(1)人是有限理性的;(2)非完全市场的存在;(3)投资者的投资具有群体行为特征。行为金融理论基础主要有:(1)期望理论(Prospect Theory 1979);(2)行为资产定价模型(BAPM);(3)行为金融资产组合理论(Behavioral Portfolio Theory 1999)。在此基础之上构造的行为金融投资决策模型有:(1)BSV模型与DHS模型;(2)统一理论模型(Unified Theory Model);(3)羊群效应模型。  二、行为金融对投资者行为的实证研究结论  1.过度自信。人的心理中往往有过分高估自己能力和知识的倾向,表现为投资决策中过分相信自身的判断和决策,而忽视了客观情况变化造成决策失误的可能性。由上交所组织完成的《中国证券投资者行为研究》指出,我国股市6500万投资者中无业者占较大比例,有理由相信这些无业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人,由于无事可做,也不考虑自己的能力,就想到股市赚钱,由此可见我国投资者过度自信之严重程度。  2.抛锚性错误。人们在对某件商品的价值进行判断时,通常需要一定的信息锚作为判断的参照标准。同样,投资者对于证券价格的变动预测也需要一定信息作为参照的锚。抛锚性往往导致投资者对新的、正面的信息反应不足。我国投资者往往是利用类似行业、板块、股本大小、经营业绩等的股票价格来衡量其投资股票的价格的。但是锚并不能长时间一直保持准确性和有效性,即锚会使投资者判断出错。  3.羊群行为。股市中的“羊群行为”是指投资者由于受其他投资者投资策略的影响而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其关键是其他投资者的行为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并对他的决策结果造成影响。我国股市中存在的大量“跟风”、“跟庄”、投资基金的投资组合类同等都是典型的“羊群行为”。孙培源(2002)通过构造股票收益率的横截面绝对偏离和市场收益率的非线性检验,实证了中国股市羊群效应的存在。  4.噪声交易。非理性投资者把与价值无关的信息认为是与价值有关,或者某些投资者人为地制造虚假信息,而其他投资者无法识别其真伪,这两种信息被认为是噪声,相应产生的交易称为噪声交易。我国股市近400%的年换手率中至少300%可以归因于噪声交易。施东晖(2001)实证研究表明,由于技术分析方法在上海股票市场被广泛使用,当某此技术信号显示“上升”或“下跌”趋势时,将引发大量的买卖行为,从而强化现有的股价趋势。  5.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过度反应是由DeBondt和Thaler(1985)最早发现的,他们发现投资者对于近期的好消息不是做出正确的贝叶斯反应,而是过度反应致使股票价格超过其内在价值。我国王永宏(2001)运用DT的方法研究了中国股票市场的过度反应现象证实了中国股市存在着明显的过度反应现象。反应不足是指投资者对自身的判断过度自信,或是一味依赖过去的历史经验作为判断的参照标准(犯抛锚性错误),对市场中出现的新趋势和新变化反应迟钝,丧失了获利的良好时机。我国股市中存在的“轮涨效应”就是一种“反应不足”。  6.处置效应。“处置效应”是指投资者长时期持有套牢的股票而过早抛出赢利的股票的现象。这意味着当投资者处于盈利状态时是风险回避者,而处于亏损状态时是风险偏好者。赵学军(2001)等人的研究结论是:与国外相比,我国投资者更加倾向于卖出盈利股票,继续持有亏损股票。我国股市的处置效应在年末相对增强,个人投资者的处置效应强于机构投资者。  7.动量效应。在一定持有期内,平均而言,如果某只股票或某些股票组合在前一段时期内涨幅较好,那么,下一段时期内,该股票或股票组合仍将有良好表现。通过对我国股市历年大盘及个股的统计分析,我们认为无论是在大盘还是在个股上,我国股市都存在动量效应。大盘的动量效应以日为时间单位比较明显,而一些典型个股无论是以日、周还是以月为时间单位都非常显著。  8.过度恐惧与政策依赖性心理。当股市虚假消息满天飞、股市暴跌时,投资者不计成本的大量抛出股票,表现出十足的恐惧。在股市暴跌时,我国投资者往往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政府的救市政策上,这种对政策的依赖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9.遗憾。遗憾理论认为投资者为了回避曾经做出的错误决策的遗憾和报告损失带来的尴尬,可能避免卖掉价格已下跌的股票。还有,即使决策结果相同,如果某种决策方式能减少投资者的后悔心理,对投资者而言,这种决策方式就优于其它决策方式。因此,投资者有从众心理,倾向于购买本周热门或受大家追涨的股票,因为当考虑到大量投资者也在同一投资上遭受损失时,投资者可能降低其情绪反应或感觉。  10.暴富心理与赌博心理。中小投资者短线频繁操作,其目的是为了快速致富。面值1元的股票炒到100多元还有人敢去追涨;公司亏损了几亿元,已经资不抵债还有人敢去接盘;ST现象是指那些被冠以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其股价在特别处理消息公布后不跌反升的现象。明知上市公司巨额弄虚作假还有人敢去炒底,这些都充分暴露了我国投资者实足的赌性。  11.轮涨轮跃效应(补涨补跌效应)。在一次行情中,如果某些股票没有上涨(下跌),那么它们就具有补涨(补跌)的潜力。没涨的要无条件补涨,没跌要五条件补跌。长期以来我国股市个股轮番炒作就是一例。  12.小盘股、新股效应。我国股市对小盘股、新股独有情忠,逢小必炒、逢新必炒已是我国股市的惯例。我们统计分析发现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小盘股、新股的收益率显著高于大盘股和老股。但自2001年6月中国股市长期下跌及证券投资基金大量发行以来,这一状况有所改变。  三、行为金融理论指导下的证券投资策略  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意义在于确立了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因素在投资决策行为以及市场定价中的作用和地位,否定了传统金融理论关于理性投资者的简单假设,更加符合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行为金融学的实践指导意义在于投资者可以采取针对非理性市场行为的投资策略来实现投资赢利目标。在美国证券市场上,目前有数家资产管理公司在实践着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其中有的基于行为金融的共同基金取得了复合年收益率25%的良好投资业绩。考察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行为特点,我们总结出我国金融市场的投资策略:  1.针对过度反应的反向投资策略。反向投资策略就是买进过去表现差的股票而卖出过去表现好的股票来进行套利的投资方法。行为金融理论认为,由于投资者在实际投资决策中,往往过分注重上市公司的近期表现,从而导致对公司近期业绩情况做出持续过度反应,形成对绩差公司股价的过分低估,最终为反向投资策略提供了套利的机会。  2.动量交易策略。即预先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设定过滤准则,当股票收益或股票收益和交易量同时满足过滤准则就买入或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行为金融意义上的动量交易策略的提出,源于对股市中股票价格中间收益延续性的研究。
2023-09-02 03:09:001

如何在理想价位卖出股票?

买对股票只完成投资过程的一半或更少,接下来就是跟踪股票,并在股价大幅上涨之后卖掉股票,所以如何卖股票同样至关重要。俗话说:会买是银,会卖是金。如果买了好的股票,未能选择好的卖出时机,将会给股票投资带来诸多遗憾。   赌徒谬误和处置效应卖股票是最难的事,从某种程度上讲,何时卖股票甚至比何时买股票、买何种股票更难,而且更重要。买者一旦买了一种股票,他就要决定是持有还是卖出。实战的结果很残酷,投资者正确卖出股票的概率很低。究其根源,这种结果起因于心理学上的赌徒谬误和处置效应。   如果你在一轮掷骰子中已掷出五次两点,你下次再掷出两点的机会就要小于1/6了。这种说法对不对呢?如果你对这个问题回答说对,你就陷入了所谓赌徒谬误之中。在掷骰子时,每次掷出的点数和以前掷出的点数是完全无关的。   赌徒谬误是说当一个赌徒看到连续抛出的10次正面硬币之后,他将倾向于相信下一次将抛出反面硬币。   赌徒谬误   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参与者的启发式思维:人们倾向于认为如果一件事总是连续出现一种结果,则很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来将其平均一下。   在股票市场上,赌徒谬误主要表现为投资者在股价上涨时,急于抛出股票,实现资本增值,股价下跌时,则不会及时止损,而是继续持有,避免实现资本亏损,并且期待着股价会反弹,而且连跌股票的持有时间要显著高于连涨股票,即跌得越多,投资者越是持有。   处置效应   即投资者对盈利和亏损的股票的不同处置行为。投资者往往将盈利的股票尽快兑现,将亏损的股票拖拉不卖。结果会形成这样的局面:公司业绩优良本来可以上升幅度更大的股票因为众多投资者的抛售,而压抑了其升幅,而一些业绩差行情无法回到历史高位的股票却因为散户投资者的集体拖拉不卖,而延长了缓慢下跌的过程。   卖股方法那么怎样尽量减少投资中的处置效应与赌徒谬误,在最理想的位置卖出股票呢?以下是几种在实战中被证明较为有效的方法:   本利分离操作法所谓本利分离,是指把最初投入股票的本金和后来赢取的利润区别对待。具体来说,就是把本金用作短线投资,去追逐那些强势股,而利润则用作长线投资,投放到绩优股上。这样做的好处是,本金可以及时出手获利,风险小;利润用作长线投资,心理负担轻,可以静待股价向有利位置发展。   定点了结法股价波动常常出现各种让投资者大跌眼镜的情况,对此,一种使人少伤脑筋的卖法就是定点了结,即股价升到某一点时便抛出所持股票。当然,这个点不是盲目确定而是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情况,进行盈利对比和发展势头等分析工作后确定的。比如,有位投资者在2007年4月20日在18元价位买入深万科,定点获利幅度为5~6元,一旦股价涨到了23~24元,那么不论有再多的利多消息,也就即行了结。那么他就应该在5月14日坚决卖出,由此成功地回避一次暴跌行情。   止损了结法这种操作方法是将所持股票在股价回落到一定点时了结,以停止损失。比如投资者确定,不管股价将来如何上涨,只要在现在的价位基础上回跌2元就马上抛出。这种方法对中小股民是很实用的,让出了小利,却解决了无法把握股市涨跌的问题。   分批了结法简单地说,就是不一次卖掉手中所有股票,而是分批逐渐卖出。这种方法可以看作在投资者自己判断力较弱时,对定点了结法的补充。分批了结法主要分为定量分批了结法和倒金字塔出货法。如果持有某种股票1.2万股,成本是每股12元,预定初卖点是18元,一批卖3000股,以后每涨2元卖一批,这样就是20元卖3000股,22元卖3000股,直卖到24元。这是定量分批了结法。倒金字塔出货法则是每批出手的股票数量由小而大、呈倒金字塔形。显然,采用倒金字塔出货法,获利可能较前者更大,但所承担的风险也相应更大。   因时制宜法不同时期卖股票有不同的卖出方法。在跌市初期,如果个股股价下跌得不深、套牢尚不深的时候,应该立即斩仓卖出。这种时候考验投资者能否当机立断,是否具有果断的心理素质。只有及时果断地卖出,才能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在股价经历深幅快速下跌后,再恐慌地杀跌止损,所起的作用就有限了,这时股市极易出现反弹行情,可以把握好股价运行的节奏,趁大盘反弹时卖出。在大势持续疲软的市场上,见异常走势时坚决卖出。如果所持有的个股出现异常走势,意味着该股未来可能有较大的跌幅。例如在尾盘异常拉高的个股,要果断卖出。越是采用尾盘拉高的动作,越是说明主力资金已经到了无力护盘的地步。当股市下跌到某一阶段性底部时,可以采用补仓卖出法,因为这时股价离自己的买价相去甚远,如果强行卖出,损失往往会较大。可适当补仓以降低成本,等待行情回暖时再逢高卖出。这种卖出法适合于跌市已近尾声时。   从心理角度说,卖股票永远是一件让人痛苦的事情。当股价已经大幅上升的时候,觉得还能赚得更多,如果卖了就没有获取更高利润的机会了。而当股票下跌甚至亏损比较严重的时候,卖出更是让人难受,卖出后就不再是数字的变化,而是实实在在的亏损。但是现在舍不得卖出,哪里还有资本再搏别的投资机会呢?现在的卖出正是为了去寻求更好的盈利,避免更大的亏损。当卖出时机来临的时候,就要坚决卖出。不求卖得多么高明,多么有艺术,只求卖得正确,卖得及时!
2023-09-02 03:09:081

第十七届金融系统工程与风险管理年会评述

风险-不确定性等效与现代金融理论的诞生 经济理论中的风险与不确定性的区分往往会追溯到富兰克·奈特,他将风险划分为数值可测的,将不确定性划分为不可测的,这样的区分在当代关于风险与不确定性的文献中已是司空见惯的事。奈特说:“一个可测量的不确定性,或“风险”,与一个不可测量的不确定性截然不同,前者实际上根本不是一个不确定性。” 1944年,冯·诺依曼与摩根斯坦恩出版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第一次正式的把风险与不确定性统一到经济理论中。1738年,丹尼尔·伯努利定义了期望是各种结果的概率组合,后来被称为效用。冯·诺依曼与摩根斯坦恩以公理形式证明了伯努利的期望效用是各种结果按概率加权后效用的总和,并建议用数字来测量效用。认识论上的不确定性由此转变为实体论上的风险,是关于世界各种可能状态的分布函数。 战后经济学用风险来代替不确定性理论上是由两个主要力量推动的,他们的结合使经济学的研究主题变成了现在的模样。首先,正如巴克豪斯所阐述的,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经济学的决定性的数学化代表了经济学一个主要的新分支,尽管数学在经济学上运用已经有较长 历史 了,包括马克思、凯恩斯等。《通论》在当时是一本被认为高度数学化的书,由此也被老一代经济学家广泛拒绝。其次,经济理论的学科与方法经历了一个关键的重新界定。冯·诺依曼与摩根斯坦恩方法的理论基础是由莱昂内尔·罗宾斯(1933)提供,他认为经济学不是被研究主题所区分,它不是关于商品的买卖,不是关于失业与商业周期,而是处理人类行为的一个特殊方面:在不同使用者之间如何分配稀缺资源。《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代表了第一个在不确定性下的一致性、可预测选择理论,强烈反对经济学中在不确定性下的人及心理因素等人类行为的数学处理。 这样,不确定性,这个仅在20世纪30年代被介绍进经济学的概念,被表达为可计算的形式,并且因此降维为风险。这种做法的一个重要结果,是诞生了现代金融理论,即1952年马柯维茨的投资组合理论与1964年夏普的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布莱克-斯科尔斯的期权定价模型,它能把衍生品的风险进行定价。现代金融理论可被称为是不确定性量化科学。 不确定性的回归 不确定性的量化在现代金融理论的里程碑中达到顶峰,它产生了几乎前所未有的政治和实践影响。其中最为中肯的论证是由唐纳德·麦肯齐给出的,他于2006、2007年在关于“经济理论的表演性”的研究中指出,期权定价理论的广泛应用对金融实践产生了如此大的影响,以至于“它的假设——最初与市场的经验现实严重不符——变得不那么不现实了”。费希尔·布莱克他自己曾在1989年说到:“交易员们现在广泛地使用公式及其变种。他们如此频繁地使用它,以至于市场价格通常接近公式的定价,即使在那些应该有很大偏差的地方。”布莱克-斯科尔斯的期权定价公式被誉为对“金融真相的科学发现”,它也是自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全球衍生品市场实现巨大增长的关键。与有效市场假说一起,这个公式在衍生品通过动态对冲能减少 社会 风险的假定下进一步合法化。引用一位经纪商的话:“我们交易越多, 社会 就越美好,因为风险越小”。 始于2007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是美国次级抵押贷款违约的结果,并迅速通过证券化产品,如CDO,CDS衍生品在全球扩散,这场危机使得人们通过概率数字来评估风险的信心嘎然而止。不可计算的不确定性以“黑天鹅”的形式回归,“黑天鹅”是指一种没有预期到的尾部风险事件,伪装成正态分布,但实际上它的相关性不能被风险模型所捕捉,这也是非理性的“贪婪”的投机。 用复杂系统理论 探索 金融系统的不确定性 08年的金融危机只是警钟之一,在风险管理领域中越来越被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将不确定性降维成风险存在很强的误导性和局限性,而这一认知也推动着新研究视角的产生。在国内,就有高校长期致力于从复杂系统的视角,用系统论的方法来研究金融系统的不确定性。作为金融系统工程领域一年一度的盛会,天津大学金融系统工程与风险管理国际年会至今已举办到了第十七届。2019年年会以 “百年变局下的金融系统工程和风险管理” 为主题,旨在研讨如何认识和把握复杂金融系统运行规律和理论,明晰金融系统工程和风险管理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挑战,更好地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百年变局下的伟大民族复兴助力。 百年变局使我们的眼界和信息不同以往,金融发展的本身出现了‘实践快于理论"的现象, 新的产品和服务带来新的问题,值得各位学者从更广泛的视角,运用更全面的数据去开展研究,这也体现了系统工程学科的独特价值与活力 。 以下为本次大会主题报告及专题报告的简要概述。 香港城市大学李端教授介绍了他的研究“Revised Progressive-Hedging-Algorithm Based Two-layer Solution Scheme for Bayesian Reinforcement Learning” 。他指出,随机控制既有固有的随机系统噪声,又缺乏对系统参数的认识,构成了强化学习中的一个基本挑战。对此,李端教授提出了一种新的两层解方案,用于将可约系统的不确定性与不可约的不确定性分离到两层,并直接逼近最优策略。该方法可应用于动态投资组合的选择问题中。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杨晓光研究员的报告主题为“‘涨强跌弱"与中国市场异象” 。该研究通过日度和日内高频数据,阐述了中国股市存在着正反馈交易现象,即中国股市追涨的强度远远大于杀跌的强度,而这一现象主要的成因是占据市场交易主体的散户“追涨守跌"力量大过了机构投资者的”追涨杀跌“力量。他指出,这种不对称性,降低了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削弱了市场的有效性。 天津大学张维教授进行了题为“百年变局中的管理科学:几点思考的分享”的主题报告 。依托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部正在进行的“十四·五”战略研究课题,张维指出,在当今百年变局的时代背景下,颠覆性技术的重要影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中国的最佳实践以及人类发展面临的挑战是影响管理活动规律的重大因素。张维以颠覆性技术对金融活动规律的影响为例,分析了未来管理科学研究活动的特点,探讨了未来重要科学前沿与重大科学问题。 复旦大学张金清教授进行了题为“指数基金的股指期货对冲策略研究”的专题报告 。张全清认为,指数型基金较主动型基金绩效更好,有强烈的风险对冲需求,而将模糊厌恶引入指数基金的股指期货构建的对冲策略能够显著提高ETF组合的投资绩效。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房勇副研究员作题为“融资融券的处置效应及动量策略研究”的主题报告 。他分享了其在融资融券以及动量策略方面的研究成果。其研究证实中国融资融券业务投资者整体存在显著的处置效应,且不同市场中同种因素对处置效应个体的强度影响不完全相同。 上海交通大学吴冲锋教授以“移动交易特征研究”为题作主题报告 。他认为,移动技术带来的便利性深深影响了人们的行为,也推动了互联网背景下金融业的创新与变革。他指出,移动交易端的出现改变金融市场参与便利性、参与者主体的广泛性、渠道的普及性、直接交易成本与信息获取成本等等,从而改变了传统金融创新带来的供求特性、流通特性、损益特性和风险特性,并且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中国科学院战略咨询研究院李建平研究员以“大数据环境下的风险识别与集成”作主题报告 。他对“大数据环境下的风险识别与集成方法”进行研究汇报,以财务报表为载体,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构造了新的风险识别模型,成功地将非结构化文本与结构化文本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出风险因子分层体系。 厦门大学郑振龙教授作题为“牛市风险与牛市贝塔”的主题报告 。该研究首次提出了牛市风险的概念,发现了在中国股票市场中,牛市贝塔与横截面收益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并证实了牛市风险是一个有别于传统定价因子的新定价因子。 吉林大学陈守东教授的报告主题为“系统性金融风险与中国金融状况分析” 。陈守东在报告中分享了他最近的研究工作,包括构建包含关键性风险因素的金融状况指数,进行经济冲击对中国金融稳定的影响强度分析,进行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期限效应分析等研究内容,为中国金融状况的分析、预测以及经济金融政策的制定作出贡献。 西南交通大学黄登仕教授以“企业R&D投入强度是锚定政策门槛还是联结企业”为题作主题报告 。他指出,企业高管在研发投入决策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锚定和调整行为,不仅锚定政策门槛,同时还锚定联结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但政策门槛对研发投入决策的正向影响更大。 山西大学张信东教授的报告主题为“Does supplier concentration affect corporate innovation?” 。她认为,高水平的供应商集中度减少了公司的创新投入,且这种影响在小规模、私营、耐用品行业的企业中更加明显。同时她指出,风险承担、资源占用和议价能力是造成这种影响的三个渠道。 华东理工大学周炜星教授从预测大地震的发生概率出发,提出了时间序列的重现时间间隔分析(Recurrence interval analysis) ,在研究过程中,首先设定事件发生的阈值,假设重现时间间隔的几种概率密度分布情况,并通过KS检验进行验证。该方法可以运用于股票涨跌情况的概率预测,进行风险预警。 北京师范大学李红刚教授以“ 社会 经济系统复杂性与金融系统风险”为题作主题报告 。他运用复杂经济金融系统与计算实验的方法,建立“金融机构网络与系统性风险”、“交易者信息交互与行为趋同”与“交易者策略交互与行为级联”等多主体模型,开展 社会 经济系统复杂性与金融系统风险研究。 湖南大学马超群教授作了题为“供应链金融+区块链”的主题报告 。他首先将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进行对比,详细分析了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与存在的各种痛点,比如融资难融资贵、技术资产抵押难、资金流传慢等一系列问题,结合计算机技术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和区块链保证底层数据真实可靠的性质,提出了供应链金融区块链解决方案目标。 厦门大学郭晔教授的主题报告题目为“后资管新规时代的影子银行与中国资产证券化” 。她针对后资管新规时代的影子银行与中国资产证券化展开研究,分析了中国影子银行的现状、定义与分类,对比资管新规前后,中国资本证券化的发展,以及中美两国关于资本证券化的界定与风险,提出了中国企业的资产证券化更具有影子银行的典型特征。 从对风险与不确定性明确的区分,到风险与不确定性的等效,再回到对风险并不等同于不确定性的认知,风险与不确定性的定义及二者间的关系一直在不断演变中。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肯尼斯u2022阿罗曾说过,“对我而言,我们对 社会 中和自然界事物运作方式的了解就像一团团模糊不清的云。不论是 历史 的必然性,重大的外交计划,还是关于经济政策的激进观点,信仰确定性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祸端。对个人或 社会 而言,开发具有广泛影响的政策时,谨慎是必需的,因为我们无法预测结果。”在由不确定性统治的世界中,对结果的预测不是简单、确定的线性关系,真实的世界永远是复杂的,多维度的,随机游走的。而在同样由不确定性统治的金融市场中,我们亦需要时刻保持对它的敬畏。
2023-09-02 03:09:271

如何在理想价位卖出股票?

买对股票只完成投资过程的一半或更少,接下来就是跟踪股票,并在股价大幅上涨之后卖掉股票,所以如何卖股票同样至关重要。俗话说:会买是银,会卖是金。如果买了好的股票,未能选择好的卖出时机,将会给股票投资带来诸多遗憾。    赌徒谬误 和 处置效应 卖股票是最难的事,从某种程度上讲,何时卖股票甚至比何时买股票、买何种股票更难,而且更重要。买者一旦买了一种股票,他就要决定是持有还是卖出。实战的结果很残酷,投资者正确卖出股票的概率很低。究其根源,这种结果起因于心理学上的 赌徒谬误 和 处置效应 。    如果你在一轮掷骰子中已掷出五次两点,你下次再掷出两点的机会就要小于1/6了。这种说法对不对呢?如果你对这个问题回答说 对 ,你就陷入了所谓 赌徒谬误 之中。在掷骰子时,每次掷出的点数和以前掷出的点数是完全无关的。   赌徒谬误 是说当一个赌徒看到连续抛出的10次正面硬币之后,他将倾向于相信下一次将抛出反面硬币。    赌徒谬误    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参与者的启发式思维:人们倾向于认为如果一件事总是连续出现一种结果,则很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来将其 平均 一下。    在股票市场上, 赌徒谬误 主要表现为投资者在股价上涨时,急于抛出股票,实现资本增值,股价下跌时,则不会及时止损,而是继续持有,避免实现资本亏损,并且期待着股价会反弹,而且连跌股票的持有时间要显著高于连涨股票,即 跌得越多,投资者越是持有 。    处置效应    即投资者对盈利和亏损的股票的不同处置行为。投资者往往将盈利的股票尽快兑现,将亏损的股票拖拉不卖。结果会形成这样的局面:公司业绩优良本来 可以上升幅度更大的股票因为众多投资者的抛售,而压抑了其升幅,而一些业绩差行情无法回到历史高位的股票却因为散户投资者的集体拖拉不卖,而延长了缓慢下 跌的过程。    卖股方法那么怎样尽量减少投资中的 处置效应 与 赌徒谬误 ,在最理想的位置卖出股票呢?以下是几种在实战中被证明较为有效的方法: 1、本利分离操作法 所谓 本利分离 ,是指把最初投入股票的本金和后来赢取的利润区别对待。具体来说,就是把本金用作短线投资,去追逐那些强势股,而利润则用作长线投资,投放到绩优股上。这样做的好处是,本金可以及时出手获利,风险小;利润用作长线投资,心理负担轻,可以静待股价向有利位置发展。    定点了结法股价波动常常出现各种让投资者大跌眼镜的情况,对此,一种使人少伤脑筋的卖法就是 定点了结 ,即股价升到某一点时便抛出所持股票。 当然,这个点不是盲目确定而是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情况,进行盈利对比和发展势头等分析工作后确定的。比如,有位投资者在2007年4月20日在18元价位买 入深万科,定点获利幅度为5~6元,一旦股价涨到了23~24元,那么不论有再多的利多消息,也就即行了结。那么他就应该在5月14日坚决卖出,由此成功地回避一次暴跌行情。 2、止损了结法 这种操作方法是将所持股票在股价回落到一定点时了结,以停止损失。比如投资者确定,不管股价将来如何上涨,只要在现在的价位基础上回跌2元就马上抛出。这种方法对中小股民是很实用的,让出了小利,却解决了无法把握股市涨跌的问题。 3、分批了结法 简单地说,就是不一次卖掉手中所有股票,而是分批逐渐卖出。这种方法可以看作在投资者自己判断力较弱时,对定点了结法的补充。 分批 了结法 主要分为 定量分批了结法 和 倒金字塔出货法 。如果持有某种股票1.2万股,成本是每股12元,预定初卖点是18元,一批卖3000股,以后 每涨2元卖一批,这样就是20元卖3000股,22元卖3000股,直卖到24元。这是 定量分批了结法 。 倒金字塔出货法 则是每批出手的股票数量由 小而大、呈倒金字塔形。显然,采用 倒金字塔出货法 ,获利可能较前者更大,但所承担的风险也相应更大。 4、因时制宜法 不同时期卖股票有不同的卖出方法。在跌市初期,如果个股股价下跌得不深、套牢尚不深的时候,应该立即斩仓卖出。这种时候考验投资者能 否当机立断,是否具有果断的心理素质。只有及时果断地卖出,才能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在股价经历深幅快速下跌后,再恐慌地杀跌止损,所起的作用就有限了,这时股市极易出现反弹行情,可以把握好股价运行的节奏,趁大盘反弹时卖出。在大势持续疲软的市场上,见异常走势时坚决卖出。如果所持有的个股出现异常走势,意味着该股未来可能有较大的跌幅。例如在尾盘异常拉高的个股,要果断卖出。越是采用尾盘拉高的动作,越是说明主力资金已经到了无力护盘的地步。当股市 下跌到某一阶段性底部时,可以采用补仓卖出法,因为这时股价离自己的买价相去甚远,如果强行卖出,损失往往会较大。可适当补仓以降低成本,等待行情回暖时 再逢高卖出。这种卖出法适合于跌市已近尾声时。    从心理角度说,卖股票永远是一件让人痛苦的事情。当股价已经大幅上升的时候,觉得还能赚得更多,如果卖了就没有获取更高利润的机会了。而当股票 下跌甚至亏损比较严重的时候,卖出更是让人难受,卖出后就不再是数字的变化,而是实实在在的亏损。但是现在舍不得卖出,哪里还有资本再搏别的投资机会呢? 现在的卖出正是为了去寻求更好的盈利,避免更大的亏损。当卖出时机来临的时候,就要坚决卖出。不求卖得多么高明,多么有艺术,只求卖得正确,卖得及时!
2023-09-02 03:09:352

行为金融学的应用

我国的证券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市场,在许多方面尚未成熟。目前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过度投机性,而其产生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众多中小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可分为机构投资者与普通投资者,前者在资金实力、分析手段与信息获得与把握上具有优势;而后者由于势单力薄,经常揣摩、打听前者的消息或行动,作为自己决策的参考依据。在我国,中小投资者占投资者的绝大部分,他们的决策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市场的发展状况,而他们又以弱势人群的姿态出现,其决策行为的非理性严重导致了市场的不稳定。因此,仅借助现代金融学的方法无法正确分析我国证券市场,我们应充分重视行为金融学这一新兴理论方法,利用它来发展、完善现代金融学,并将其应用到我国的证券市场。 将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我国证券市场的实践中,合理引导投资者的行为。对于广大中小投资者,要通过教育来使其趋于理性化,提高证券市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能力和市场的运作效率。对于机构投资者,要提高其投资管理水平。例如,行为金融学对我国开放式基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开放式基金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基金份额的赎回,基金经理要根据其对赎回量的估计确定资产的流动性,而这就不可避免地要估计投资者的行为决策方式。投资者往往在受到压力时高估风险,稍有风吹草动,他们就可能大量赎回,而从众心理又可能深化这种趋势,使基金受到更大的压力。另外,由于投资者的后悔与谨慎心理,他们常常利用代理人制度转移其对经济结果的责任及受到的压力,通过深入分析这一点,基金经理就能确定合理的管理费率,提高基金的运作水平。资本市场与机构投资者的发展使得投资基金逐渐成为资本市场中的主要投资机构,以共同基金、养老基金以及对冲基金等众多投资基金为主体的投资机构已经成为市场中最重要的投资主体。投资基金地位的上升也使得投资基金逐渐成为居民投资者的重要投资对象,因此如何在众多投资基金中确定投资对象就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课题。投资基金经理是投资基金的管理层,是基金投资策略的确定者和实施者。投资基金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基金经理的选择。基金经理层的专业学识与心理素质也成为选择基金时的重要考虑因素。对于基金经理的选择以前主要是以传统的有效市场理论和信息理论为指导,但是随着金融理论的发展,行为金融学理论在这个领域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根据行为金融学理论,结合中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我国投资者在确定投资对象与选择基金经理时,除了传统金融理论中的考虑因素,还必须从行为金融理论出发进行考虑。首先,优秀的基金经理应该具有雄厚的专业学术基础和丰富的金融专业理论与实践知识。受过正规教育,知识背景丰富的经理对市场信息的收集分析能力和对市场的形势判断能力相对较强,这一点在发达国家中表现得较明显。1994年7月第四期的BusinessWeek曾经公布过一个调查结果:将美国的大部分基金按照该基金中同样位置的经理是否是常青藤盟校毕业生划分,结果发现由常青藤盟校毕业担任经理的基金比其他基金的回报率高出40个基本点。芝加哥大学学者JudithChevaliert和MIT学者GlennEllison抽取了1988年到1994年期间美国的492个基金经理(限于增长和收入型基金)的样本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拥有MBA学位或者在作为学生期间SAT成绩优秀的基金经理,其管理的基金业绩显著优于没有MBA学位和SAT成绩平常的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业绩。基金经理毕业学校、学习成绩、从业年限等因素的差别所导致基金业绩的差别实际反映了经理金融专业知识、从业经验、利用社交关系网络能力、收集处理市场信息能力等方面的差别,因而也是投资者选择基金经理时应该考虑的因素(JudithchevalierandGlennEllison,1999)。其次,优秀的基金经理不仅应具有良好的信息收集与信息分析处理能力,还应当了解市场中的投资者和自己会产生什么样的心理和行为偏差;优秀的基金经理应当能够避免由于自身的心理因素造成重大失误并且了解投资者的心理偏差和决策失误对市场产生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投资策略。例如,根据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市场中的投资主体可能会对市场中的信息反应迟缓,在利好消息造成某种证券价格上涨后,这种上涨的趋势就有可能持续一定的时间。因此,买入价格开始上涨的证券,卖出价格开始下跌的证券的动量投资策略(MomentumStrategies)就成为投资基金可以选择的投资策略。此时,基金经理对于投资者的心理、对于市场延迟反应影响的性质和程度,以及证券价格变动的趋势和持续时间必须有深刻地了解和准确把握,才能在合适时机买入和卖出证券。此时对于投资大众心理的研究和把握就成为优秀的投资基金经理必备的一项重要能力。再次,从大众投资者的角度来分析,在选择投资基金确定自身投资组合时必须考虑到基金经理对预期风险收益的影响和偏差。例如,如前文所述基金经理可能由于过于自信而过高估计自身的能力,此时基金经理就有可能为了获取较高的投资回报从事风险较大的投资(DeLongJ.Bradford,AndreiShleifer,LawrenceH.SummersandRobertJ.Waldmann,1991)。同样在一段时期内投资业绩优秀的基金经理有可能为了保持自己的声誉而采取较以前更稳定的投资策略以降低基金投资组合的风险程度,从而锁定基金的投资收益。在以上两种情况下,居民投资者投资组合的预期风险状况均有可能由于基金经理的行为被放大或缩小。因此,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必须对于经理人的心理变化和行为倾向进行关注,避免选定的投资组合的风险收益发生意外的变化。最后,投资者还必须注意基金经理出于提高自身利益的心理动机可能会故意扭曲自身在投资者心目中的形象。例如基金经理会在投资基金信息披露日(如年报、中报公布日)附近调整投资头寸,以提升基金和经理自身在市场中的公众形象,研究表明许多投资机构在第四季度或年末具有买入风险较小,前一段时间内价格上升、收益为正的证券,卖出风险较大、前一段时间价格下跌、收益为负的证券的倾向(JosefLakonishoketal,1991)。因此,投资者在选择基金经理时需要考虑有关基金信息和数据的有效性和真实性。 (一)行为金融学投资策略市场参与者的非理性造成的行为偏差导致了市场价格的偏离,而若能合理利用这一偏差将能给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这就形成了行为金融学的投资策略。传统投资策略还存在投资者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的变动,而人类的心理决策特征是长期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所以某些行为是稳定的和跨文化的,行为金融投资理念的交易策略相应也就更具有相当的持久性。从国外看,基本市场异象的行为金融学投资策略主要有价值投资策略与反向投资策略:动量交易策略,成本平均策略和时间分散化策略等等。近年来,美国的共同基金中已经出现了基本行为金融学理论的证券投资基金,如行为金融学大师RichardThaler发起的Fuller—Thaler资产管理公司,其中有一些还取得了复合收益率25%的良好投资业绩。(二)演化证券学投资策略演化证券学(Evolutionary Analysis Theory of Security,简称EAS)是运用生物进化原理系统阐释股市运行机理的新兴交叉学科,是证券投资研究的一个具有生命力和丰富内涵的新领域。与现代金融学的“理性人”、“有效市场”相关假设不同,演化证券学重视对“生物本能”和“竞争与适应”的研究,强调人性和市场环境在股市演化中的重要地位,是揭示股市生存法则最有潜力的前沿科学。其开山之作《股市真面目》及一系列研究成果,颠覆了股市运行机理的传统理论,可称为达尔文式的范式革命。当前,演化证券学和行为金融学一道已成为金融学的热门边缘交叉学科,对传统金融理论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个全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体系,演化证券学摒弃证券市场行为分析中普遍流行的数学和物理学范式,突破机械论的线性思维定式和各种理想化假设,研究指出股市波动既不是传统经济学认为的线性的、钟摆式的“机械运动”,也不是随机漫步理论认为的“布朗运动”,而是一种特殊的、非线性、复杂多变的“生命运动”,其典型特征包括:代谢性、趋利性、适应性、可塑性、应激性、变异性、节律性等。这就是为什么股市波动既有一定规律可循,又难以被定量描述和准确预测的最根本原因。比较常用的演化证券学模型,主要有如下几种:MGS模型、BGS模型、AGS模型、PGS模型、IGS模型、VGS模型、RGS模型等。(三)对我国机构投资者的启示行为金融学对我国开放式基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开放式基金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基金份额的赎回,基金经理要根据其对赎回量的估计确定资产的流动性,而这就不可避免地要估计投资者的行为决策方式。投资者往往在受到压力时高估风险,稍有风吹草动,他们就可能大量赎回,而从众心理又可能深化这种趋势,使基金受到更大的压力。另外,由于投资者的后悔与谨慎心理,他们常常利用代理人制度转移其对经济结果的责任及受到的压力,通过深入分析这一点,基金经理就能确定合理的管理费率,提高基金的运作水平。机构投资者本应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中投资理念和投资策略的领导者,但我国的各类基金却一直是投资风格模糊。其可以考虑利用市场现象的行为金融学解释,并依据我国证券市场的特性,采取相应的行为金融学投资策略。1、反向投资策略与价值投资策略该策略就是买进过去表现差的股票,而卖出过去表好的股票。如选择低市盈率的股票。选择股票市值与账面价值比值低的股票、选择历史收益率低的股票等。行为经济学认为,反向投资策略是对股市度反应的一种纠正,是一种简单外推的方法。中国的股票市场素有“政策市”之称,不同的投资者对政策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普通个人投资者由于消息的不完全,往往对政策信息表现出过度反应,尤其是我国的个人投资者对政策面消息的反应尤为强烈。而机构投资者的信息库和专家队伍则可以对政策的把握有一定的预见性,针对个人投资者的行为反应模式,可以采取反向投资策略,进行积极的波段操作。我国证券市场还存在大量的“跟风”,“跟庄”的羊群行为。使整个市场的预测出现系统性偏差。导致股票价格的偏离,并随着投资者对价格趋势的积极跟进而进一步放大了价格与股票基础价值的偏离。这些对股票价值的高估或低估最终都会随着金融市场的价值回归而出现异乎寻常的股价下挫或上扬,也就带来了相应的价值投资机会。ST股的股价往往在特别处理或特别转让的消息公布后现出不跌反涨的现象。从现为金融学的角度看。由于我国证券市场上壳资源的稀缺性,这类公告效应带来的不仅是公司陷入严重困境的角度看,更是该公司可能会成为潜在并购目标,紧接着就有资产重组等大动作,给投资者带来其未来收益流价值的预期。这类股票也可以成为机构投资者资产组合中的构成之一。2、动量交易策略该策略的核心内容是寻求在一定期间中股价变动的连续性。如股价变动连续趋涨,则采取连续卖出的策略;如股价变动连续趋低,则采取连续买入的策略。我国投资者的“处置效应”倾向比国外同类研究的发现更加严重。根据赵学军、王永宏(1998-2000)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股市中投资者卖出赢者的概率是其卖出输者概率的两倍,而Odean(1998)的研究中,国外证券市场中投资者卖出赢者的概率是其卖出输者概率的1.5倍。处置效应会带来股票基本价值与市场价值之间的差幅,而这一差价最终的收敛意味着那些有大量资产收益未实现的股票一般要比那些有大量资产亏损未实现的股票有更高的预期回报。利用这一异象可以采用动量交易策略,也就是基于过去股票价格的走势,通过差幅获利。另外,由于投资者的过度自信带来的锚定效应等也会导致其对新的信息反应不足,使得股票的上扬或下挫趋势会维持一段时间,因此对此也可以运用动量交易策略,从业绩变动与事后股价的这种关系中捕捉到获利的机会。3、技术分析策略我国投资者典型的羊群行为带来的信息骤集效应也增强了技术分析的有效性。将图形分析视为一种进行短期决策的信息,当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采用这一主法,骤集在这一“信息”上由此分析得出相似的结论,并据此进行交易时,投资者就会从中获利,进而又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采用图形分析的手段,最终使技术分析所预测的预测值与未来的资产价格确实呈现出现正相关关系。4、演化分析策略演化分析是以演化证券学理论为基础,将股市波动的生命运动特性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股市的代谢性、趋利性、适应性、可塑性、应激性、变异性和节律性等方面入手,对股价波动方向与空间进行动态跟踪研究,为股票交易决策提供机会和风险评估的方法总和。在基本分析、技术分析、演化分析这三大证券分析方法中,基本分析主要应用于投资标的物的选择上,技术分析和演化分析则主要应用于具体投资操作的时间和空间判断上,作为提高投资分析有效性和可靠性的重要补充。
2023-09-02 03:09:461

李学峰的代表论文

至今已在CSSCI期刊发表论文35篇,主要有:1,《现代货币数量论与经济发展》,载于《经济问题探索》,1995年第12期;2,《产权交易与制度创新—对中国开展产权交易的理论分析》,载于《财经问题研究》,1996年第11期;3,《股权结构与股市稳定性—对中国股票市场非稳定运行的理论分析》,载于《南开经济研究》,2001年第2期;4,《上市公司股东投票权非完备性与股东行为选择》,《证券市场导报》2003第三期。5,《股票市场发展与企业投资支出研究》,载于《财经研究》2004年第5期。《中国股票市场财富效应微弱研究》,《南开经济研究》2003第三期。6,《大股东投票权非完备性及其对中小股东的侵害》,载于《南开经济研究》2004年第4期。7,《基于资本配置效率的资本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6年第一期。8,《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组合与投资策略的匹配性研究》,《证券市场导报》2006年第四期。9,《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资产配置能力研究》,《证券市场导报》2007第3期。10,《股票市场均衡与大股东行为选择》,《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7第4期。11,《我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与QFII行为比较研究》,《财经研究》2008第三期。12,《我国开放式基金启发式偏差行为及其对市场影响分析》,《财贸研究》2008第四期。13,《QFII投资组合构建的合理性研究》,《国际经贸探索》2008第七期。14,《QFII与国内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的羊群行为比较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8第四期。15,《基金公司治理结构是否影响基金绩效?》,《证券市场导报》2008第二期。16,《基于有效需求视角的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8第2期。17,《社保基金交易策略的实证分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第一期18,《基于ANP方法的场外交易市场运行绩效综合评价——以美国、印度、英国和台湾为例的比较研究》,《国际金融研究》2009第12期。19,《场外交易市场与中小企业互动效应的实证研究----以美国OTCBB市场为例》,《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第7期。20,《基于非线性有效边界的证券投资基金绩效研究》,《证券市场导报》2009第8期。21,《业绩排序对基金投资风险水平变化的影响》,《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0第1期。22,《我国券商与证券投资基金的惯性反转策略比较研究———基于交易策略弹性指数》,《财贸研究》2010第4期。23,《我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与QFII“处置效应”的比较——基于“买卖周期时间”统计量视角的实证研究》,《证券市场导报》2010第9期24,《投资者个体的羊群行为:分布及其程度——基于分割聚类的矩阵化方法》,《国际金融研究》2011年第4期。25,《惯性或反转策略会带来好的投资绩效吗?》,《财贸研究》2011第5期。26,《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隐性激励:测度、机制与契约优化》,《金融研究》2011第10期。27,《什么导致了处置效应?——基于不同市场环境的模拟研究与经验检验》,《世界经济》2011第12期。28,《创业板市场运行绩效综合评价》 ,《证券市场导报》2011第12期。在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发表论文7篇,主要有:1,《我国开放式基金业绩持续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当代经济管理》2007第9期。2,《我国开放式基金赎回异象是否持续?》,《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第3期。3,《来自不同国家(地区)QFII交易策略的比较研究》,《投资研究》2011第12期。在其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3篇。
2023-09-02 03:10:021

从众心理的本质

弄一下是本着贪心些本着东西拿去多联系是吧真的就是
2023-09-02 03:10:195

谈谈对前景理论的认识?

2002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以色列籍教授卡尼曼获得了本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其“前景理论”开行为经济学研究之先河,揭示了影响人类选择行为的非理性因素。 描述与解释了人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判断与决策行为。经研究证实,由於经济环境的复杂性、未来的不确定性、信息的不完全性以及人类认识能力的有限性,人的决策会受自身能力及客观现实的限制。概言之就是说,在经济行为中,人的理性往往是有限的。前景理论有三个基本原理:一、 处於收益状态时,大多数人喜欢规避风险;二、 处於损失状态时,大多数人愿意承受风险;三、 大多数人对损失比对收益更敏感。运用前景理论,可以直面人性的一些“弱点”, 理解投资时的非理性行为,提高交易决策能力。前景原理一告诉我们,大多数人处於收益状态时,往往小心翼翼、厌恶风险、喜欢见好就收,害怕失去已有的利润。此时投资者有强烈地获利了结倾向。表现在交易上就是喜欢将赚钱的股票卖出。有统计研究证实,在国内外股市,都有一种“处置效应” 现象。指得就是投资者卖出获利股票的意愿远远大於卖出亏损股票。前景原理二告诉我们,大多数人处於亏损状态时,会极不甘心,不愿意面对亏损,而愿意承受更大的风险,试图以此来挽回损失;表现在交易上就是喜欢将赔钱的股票继续持有下去。统计数据证实,投资者持有亏损股票的时间远长於持有获利股票。投资者长期持有的股票多数是不愿意割肉而留下的“套牢”股票。前景原理三告诉我们,大多数人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有极大的差异,面对损失时的痛苦感要大大超过面对获得时的快乐感。表现股市上就是,我们赔一万元的带来的痛苦会远大於赚一万元带来的快乐。
2023-09-02 03:10:472

商业周期扩张阶段什么可能减少

第一阶段:经济萎缩,进入低迷的衰退时期,人们对贷款的需求降低,债券市场上升(意味着利率水平下降)。通常情况下,债券市场的波动要比股票市场的波动早几个月。股票和商品的收益下降,投资者对公司利润的预期下降;由于需求减少,定价的压力也在减少。·第二阶段:聪明的投资者预期经济会复苏,因此股价上扬。银行主导市场,股价上涨和银行股走弱的趋势会让人们怀疑经济复苏的趋势。人们认定银行将发放更多的贷款,利息差更高。特殊消费类股(consumer discretionary stocks)的价格开始上涨,科技股也走强。小盘股的走势往往会引导大盘股的表现,因为有操作杠杆放大和市场份额增强的潜力,小盘股更容易从经济复苏中受益。但是,财经报纸的头条新闻依然比较悲观。大多数投资者过于怯懦,只能离场或者观望。在经济衰退时期,债券和商品的价格都下降。人们对于贷款的需求依然很弱,价格折扣力度较大,市场以价换量趋势明显。·第三阶段:经济衰退力量明显,商品价格上涨。三大类资产的市场价格都在上涨。借款者的数量明显增多,他们预料到了市场的需求,增加了库存和头寸。人们料到了市场需求量增大,价格走强。有些生产类企业已经停业,短期内增大供应量的可能性不大。遵循经济循环规律的交易对象在市场上的表现更突出。投资者在市场选择上依然很慎重,利空消息较多,很多经济学家和战略家都持谨慎态度。·第四阶段:债券市场下跌,人们对贷款的需求引起了利率上升。股票和商品价格均上涨。遵循循环的交易对象,包括能源股和基础工业股,引起了投资者更多的注意。商品价格上涨,定价时已经考虑了生产能力的限制这一因素。出于对美联储可能出台从紧的货币供应政策的顾虑,以及利率水平的上涨可能引发更多的资产购买和存货投机行为,进而抵消涨价的压力,投资新手可能会恐慌,希望等到经济利好消息出来后再做定夺。当他们看到经济学家和战略学家对市场看好时,会如释重负。·第五阶段:因为害怕通货膨胀,引发了利率和商品价格的上升,而股票价格却在下降。资本货物股票看涨,而公司最终都会有看涨的前景,并扩大了资本支出。此外,他们还会加紧并购。据估计,利润前景较好时,市场和股票的定价所用的市盈率较高。大量的借款试图收购资产,并出现了销售高峰。债券的价格继续下跌,对于利率水平上升的担心会伴随着通货膨胀的出现。债券的销售量走弱,人们逐渐关注必需品、公共事业和防御性股票(如服务公司股票)的投资和购买。报纸上的新闻显示了经济形势大好的局面。投资者开始走投机路线,主要转手投资那些有更大上涨空间的投机性股票,因此错失了利用最后一次市场价格上涨的机会。不久后令投资者疑惑的是,尽管经济形势的消息一片利好,市场却走弱。希望斜坡的心理(Slope of Hope Psychology)让投资者处于麻痹大意的状态。这导致了他们到手的收益锐减,甚至亏损。对市场情况的观察导致了处置效应(disposition effect),人们并不急着出手损失的头寸,因为希望它们有朝一日能反弹。·第六阶段:第五阶段已经达到顶峰,经济衰退开始了。物价普遍上涨,基本面分析结果不佳,压制了需求正旺的势头,因此投资者对投资收益比较保守。由于对原材料的商业需求减弱,商品价格下跌,所有三大资产类别的市场都处于萎缩状态。举债买入的资产开始漏洞百出,价值不断下跌。金融机构岌岌可危,政府可能会干预维稳。报纸上稍有风吹草动,大出血的投资者就会草木皆兵,他们不断抛售手中的股票,下定决心从此金盆洗手。不过,一旦时局好转,他们还会“屡教不改”的。
2023-09-02 03:10:541

梦见被学校通报处置

1、梦见被学校通报处置的吉凶指数 境遇安全,长辈惠泽,承受父祖之余德,前辈之提拔,而可获得意外之成功发达。但数理若凶,或许陷于病弱。【大吉昌】 吉凶指数:83(仅供参考) 2、梦见被学校通报处置的宜忌 「宜」宜偏执,宜午后起床,宜相互鼓舞。 「忌」忌读小说,忌会旧友,忌添置新家当。 3、梦见被学校通报处置的预兆 梦见学校,一方面,暗示你对青春校园生活的留恋或向往。另一方面,还表示你内心里追求品德的高尚或是心里有进修、充电的愿望,并预示事业上会取得新的进展。 本命年的人梦见被学校通报处置,意味着家产运欠佳,小不忍则乱大谋,容忍谦让则平顺。 梦见学校,表示是祥兆,会传捷报。 梦见被学校通报处置 ,疲累没劲儿,昏昏沉沉过一天!内心挂念着爱慕的对象,却挣扎着不敢表现出来。买组熏香灯及喜爱的香精油,补充情绪养份。工作/学业陷入混沌,毫无进展。 梦见学校——意味着品德高尚。 梦见学校,是祥兆;会传捷报。 恋爱中的人梦见被学校通报处置,说明互相忍让勿争躁,有希望合婚。 怀孕的人梦见被学校通报处置,预示生男,春占生女,有孕前三个月多小心。 梦见被学校通报处置,按周易五行分析,财位在 东南方向 ,桃花位在 正东方向 ,幸运数字是 9 ,吉祥色彩是 黑色 ,开运食物是 栗子 。 做生意的人梦见被学校通报处置,代表未能平稳顺利,冬春之际稍平顺。 梦见处置效应 ,善加运用赞美的言语,恋爱、人际关系都将更圆滑。如果能再于回家前为家人带点宵夜点心,对你而言只是稍微用点心而已,但却能大大取悦家人呢。但这两天却不宜处理土地、房屋等资产,容易发生纠纷的暗示,从事仲介业的人也要留意喔。 怀孕的人梦见被学校退学,预示生女,勿动土。 梦见学校,是祥兆;会传捷报。 怀孕的人梦见通报批评,预示生女,冬占生男。慎防流产。 做生意的人梦见处置闹事,代表虽有言传的破坏,不会影响营利。 本命年的人梦见被通报批评,意味着不可因小失大,宜放眼看天下,不计较则可得利。 恋爱中的人梦见出走被老公抓回去处置,说明双方若能互相信任,不听信谣言则婚姻可成。 做生意的人梦见被点名通报批评,代表未能专心在事业上发挥,应该专注关切。 本命年的人梦见学校被烧,意味着陷在困难之境,反省改进,转职转业有利。 本命年的人梦见处置效应,意味着诸事平顺,凡事要亲身处理,风雨天少出门。
2023-09-02 03:11: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