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中国城镇化率目标

2023-09-10 02:12:17
TAG: 城镇化
共1条回复
牛云

法律分析: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2个百分点左右,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城镇化格局更加优化。“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镇化战略格局基本形成,城市群集聚经济、人口能力明显增强,东部地区城市群一体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中西部地区城市群成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的重要增长极。城市规模结构更加完善,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更加突出,中小城市数量增加,小城镇服务功能增强。城市发展模式科学合理。密度较高、功能混用和公交导向的集约紧凑型开发模式成为主导,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建成区人口密度逐步提高。绿色生产、绿色消费成为城市经济生活的主流,节能节水产品、再生利用产品和绿色建筑比例大幅提高。城市地下管网覆盖率明显提高。城市生活和谐宜人。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消费环境更加便利,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空气质量逐步好转,饮用水安全得到保障。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得到有效保护,城市发展个性化,城市管理人性化、智能化。城镇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户籍管理、土地管理、社会保障、财税金融、行政管理、生态环境等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阻碍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基本消除

法律依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第二章 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我国城镇化经历了一个起点低、速度快的发展过程。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必须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第三章 发展态势,根据世界城镇化发展普遍规律,我国仍处于城镇化率30%-70%的快速发展区间,但延续过去传统粗放的城镇化模式,会带来产业升级缓慢、资源环境恶化、社会矛盾增多等诸多风险,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进而影响现代化进程。随着内外部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城镇化必须进入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

相关推荐

中国城镇化率

中国城镇化率突破65%。根据国家公布的数据,过去五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60.2%提高到65.2%,这是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突破65%,意味着“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的目标提前实现。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世界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推进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高国力分析,随着一系列相关文件出台落地,中国户籍制度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数据显示,全国每年有上千万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过去10年共1.4亿农村人口在城镇落户。城镇化的好处1、彻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规模布局十分落后,垃圾无法清扫,污水无处排放,各项基础设施较为完备,农村城镇化实施后,由于居住集中,交通相对便利,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有的地方通过合理规划,整个小镇的居住环境都非常舒适。2、合理高效利用农村土地在闲置状态下,“空心房”、“空心村”成为困扰乡村规划建设的一大难题。闲置宅基地造成大量土地资源浪费。农村城镇化实施后,原有村庄可逐步腾空开垦。减少土地资源浪费。3、解决医疗教育等问题撤并后,留守农村的孩子上学成了问题,医疗等其他方面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农村城镇化后,由于人口集中,生活便利,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条件将得到极大改善。
2023-09-02 04:17:201

2022年中国城镇化率

2022年中国城镇化率为65.22%。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末城镇常住人口9207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46万人;乡村常住人口49104万人,减少731万人;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65.22%,比上年末提高0.50个百分点。根据各地发布的2022年统计公报和公开数据梳理发现,已有9个省份城镇化率超过70%。从城镇人口数量看,有4个省份超过5000万人,其中广东超过9000万。从近十年来的城镇化率增幅看,贵州、甘肃、宁夏提升幅度位居前三。上海、北京、天津、广东、江苏、辽宁、浙江、重庆、福建等9个省份城镇化率都已经超过70%,比上一年增加1个,即福建。推动城镇化“下半场”走深走实要稳步推进城市群、都市圈建设,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市布局应兼顾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安全需要,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城市特别是县城功能,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县城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据统计,2021年县城及县级市城区人口约2.5亿人,占全国城镇常住人口的近30%。当前,农民到县城买房子、向县城集聚的现象十分普遍。要选择一批条件好的县城重点发展,加强政策引导,使之成为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重要空间,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支撑点。
2023-09-02 04:17:361

中国城镇化模式的典型模式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的社会与自然发展环境、发展阶段等都有很大差异,在城镇化的时间中,许多地方结合自身的条件和特点走出了一些具有明显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大致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种城镇化“模式”: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国营企业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这种模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其城镇化的原动力来自于国家计划对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生产建设;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主要是因为资源开发所引起的大量外来人口的迁入以及相关政策的强制性推动。攀枝花、大庆、鞍山、东营、克拉玛依等许多城市的兴起是典型案例。商品经济短缺时期以乡镇集体经济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也即“苏南模式”这是一种通过乡村集体经济和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乡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进而推动城市发展的模式。这种模式在当时特定的背景下,就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大大积累了地方经济的基础,有效推动了小城镇的发展,当然也带来了布局分散、投资效率低等问题。市场经济早期以分散家庭工业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也即“温州模式”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通过家庭手工业、个体私营企业以及批发零售商业来推动农村工业化,并且以此带动乡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以外资及混合型经济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进入20实际9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全球资本与产业的转移,部分地区积极把握机遇、大力推动资本结构转型,进入了吸引外资的高潮期,以外向型经济园区为主体的空间成为集聚人口与产业、推动城镇化的有力载体。以大城市带大郊区发展的成都模式其主要做法是对土地确权颁证,建立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市场,设立建设用地增减指标挂钩机制。以发展较好的区域作为起步点,确立优势产业,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集群。另外再配以农民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以宅基地换房集中居住的天津模式天津的小城镇发展主要又分为四种子类型:整体推进型、都市扩散型、开发拓展型和“三集中”型。其主要做法为乡镇政府主导的“以宅基地换房”,先解决搬迁农民的安置问题,然后通过土地集约增值的收益发展地区产业,解决农村居民的就业问题。将农民的集中居住与城镇化、产业化有机结合。
2023-09-02 04:18:121

什么是中国城镇化

就是农民都不种田了.
2023-09-02 04:18:302

我国城镇化方向为什么是从大城市转向特色小镇呢?

8月24日,“首届中新·国际特色小镇发展论坛”在北京开幕。本届论坛主题为“特色小镇之路——动感VS静思”,力求在我国特色小镇建设发展整体过热的背景下,引发冷静的思考与研判。论坛为期2天,围绕特色小镇事业设置多元主题板块,除趋势研判、经验交流分享外,为实现项目和资源的有效对接,特别开设国内外优秀小镇展和产业IP展,以及年度特色小镇研究报告发布等活动。在举行的2017首届中新·国际特色小镇发展论坛上,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郑新立表示,城镇化的方向要由重点发展大城市向重点发展特色小镇转变。过去30多年城镇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出现了一些弊端和问题。例如,人口大量涌入大城市,导致大城市病;城市布局不合理,过度集中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发展落后;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后因为户籍制度无法享受到均等的公共服务。他认为,未来在城镇化道路上将会出现一系列创新和转变。第一,城镇化的方向要由重点发展大城市向重点发展特色小镇转变。通过在小镇上来发展专业化协作,降低成本,能够形成更高的竞争力,这将改变中国城镇化的走向。通过发展一批特色小镇,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吸引城市人口和农村转移人口向小城镇聚集,从而改变中国城市化的走向。第二,城市的功能由过去工作区域和居住区域相互分离改变为向产城融合的方向发展。过去那种“摊大饼”式的城市化发展方式使得就业地和居住地互相分离,形成大规模的潮汐式人流,给交通造成很大压力,所以下一步小城镇的发展,必须是产城融合的,不是盖一片房子,让大家到那里去买,而是必须要有产业,要有就业的机会。第三,城市的功能和主导产业的选择上,由多业并举的综合性城市向专业化的特色产业发展。未来的特色小镇需要高度的专业化,围绕一个产品形成一个小镇,然后围绕这种产品来搞专业化协作,最终形成无与伦比的竞争力。第四,投资运营主体由政府主导转变为企业运营。通过PPP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不但大大提高效率,而且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第五,土地的供应由政府征地以后“招拍挂”向转让土地用益物权或者土地入股的方式来转变。农村的经营性建设用地可以跟国有土地同权同价,特别是农村的宅基地的整理所节约的土地,他的建设用地指标可以拿到一定范围内去进行交易,满足城市新增建设用地的需要。第六,融资方式由间接融资为主向直接融资为主转变。搞特色小镇切忌不要把债务比例搞得太高,尽可能股权融资,由企业来投资,把债权融资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比例,这样小城镇未来的运营就可以避免过重的债务负担。
2023-09-02 04:19:001

如何理解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第一,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是集约型的城镇化。它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土地城镇化”,而是从过去的“物”的城镇化转变为“人”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将不再是以往钢筋水泥式的粗放型城镇化,而是走集约型城镇化道路,大力推进土地、能源、水资源等节约集约利用,注重拉动城镇消费增长,追求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是惠民型的城镇化。它不再只是追求简单的城镇规模扩张和城市人口比例增加,而是注重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由“农村”到“城市”的转变。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其目的是让农村的居民也能像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到城市生活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享受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最终实现强国富民的“中国梦”。  第三,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是融合型的城镇化。它不光注重城市规划与发展,而是更加强调城乡统筹发展与产城融合发展。新型城镇化将着眼于以城带乡,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通过实现要素的自由流动,改善社会资源在部门间、地区间、人群间的配置,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另一方面,新型城镇化将推动以工促农,促进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协调发展。  第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是生态型的城镇化。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的城市发展理念,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在城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推动未来城镇化向低碳、绿色、智慧、生态、宜居的方向发展。新型城镇化将城市建设融入生态系统,并从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消费模式等多角度将低碳环保的“绿色发展”理念植入其中。通过推行绿色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构建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城镇、生态园区、生态企业和生态产业体系,进而营造一个产业发展、生活富裕、生态优美的宜居环境。  第五,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是改革型的城镇化。它重在体制变革、结构调整,以及谋求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变。新型城镇化是在就业为先、市民化为本的主导思想下,变革城镇化发展模式及其关联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财政及行政管理体制等,促进城乡要素资源的自由流动,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
2023-09-02 04:19:391

中国是在一个什么的基础上开展城镇化建设的?

工业化的基础上绿色发展的基础上
2023-09-02 04:19:501

为什么要城镇化和什么是城镇化

城镇化原因:根本的原因是使用集约的方式提供消费品,以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城镇化是一种集中的居住方式,因为集中居住,很多公共产品的空间成本下降,可以通过外销量的消费者消费而获得分摊,因此,使用公共性消费变得经济。人们选择城镇生活,是因为这里会提供很多农村无法提供的公共品,这种无法提供的含义是向农村分散居住下居民提供并不经济,而不是技术上无法实现。城市居民比农村居民有更高的福利的原因在于,他们可以用相对经济的方法获得比农村多得多的公共产品、共用品。城镇里的公共产品用税收来保证的,农村不用交那么多的税,也买不到这么多的公共产品。城市里居民不仅用税收购买公共产品,还通过居住的集中带来共用品的便利,比较便宜地获得如商业、旅游、教育、卫生等服务。现实中讲的城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将农村户口转变为城镇户口,是制度性的城镇化;也是将农民土地集体所有转变为国家所有,集中到政府手中再重新分配,是财产再分配下的城市化,是一次新的利益分配;还是建设一些新城镇,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推动经济增长的城市化,其中包括利用城镇化工程让一些人获益的城镇化。拓展资料:中国应该推进真正的城镇化,一方面,中国城镇人口比例不足,过多的农村人口,意味着较低的生产效率和较低的生活水平,推进城镇化,就是降低农村人口比例,另一方面,逐步放开户籍制度,让人们对不同生活方式做出选择。中国,特别是广东有着特殊的城镇化问题,人口密度大、乡镇企业在农村得到的非常集中的发展,大量的工业镇实际上已经是城镇却不能得到政府承认,而人们关注的只是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发展。从增加选择的机会看,各种不同的城镇都应该存在,它们应该发挥着不同的功能,也为公众居住提供多种选择机会。中国没有办法向其他国家学习,没有一个国家如此快速工业化和如此高的人口密度,需要以大量的分散城镇化来代替城市化。参考资料:城市化百度百科
2023-09-02 04:20:011

越来越多农民工不再跨省打工,中国的城镇化成果如何?

他们的成果还是很好的,有很多的人在本地也可以得到一定的利益,创建自己的家乡,自己的家乡建设越来越美好,经济也发展越来越快。
2023-09-02 04:20:284

中国的城镇化率在2019年已经达到( )。

城市化率(也叫城镇化率)是城市化的度量指标,一般采用人口统计学指标,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包括农业与非农业)的比重。中心城区、县(市、区)及建制镇,凡列入城镇建设规划且城区建设已延伸到乡镇、居委会及村委会并已实现水、电、路“三通”的,都纳入市镇人口计算,这样能客观反映城市化进程。根据“城乡发展动力”、“城乡发展质量”、“城乡发展公平”指数计算,《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还给出中国内地50个代表城市的新型城市化水平排序,上海、北京、深圳、天津、成都、广州、苏州、重庆、杭州、无锡位居前10名。
2023-09-02 04:22:3912

中国城镇化这里的城镇两个字什么范围?

在中国,城镇的定义是以户籍制度为基础,以人口数量、行政区划、经济、社会等方面综合标准为基础,将人口集中、经济发达、社会服务完备、基础设施健全的聚居区域划分为城镇,以及与之相对应地将居住在这些聚居区域内的人口划分为城镇居民。因此,城镇的范围包括各种城市和镇,但并不包括农村居民点。通常情况下,城镇人口和城市人口是等同的概念,城镇化率也是指城镇人口比重占总人口的比例。
2023-09-02 04:23:041

全国城镇化率要求

2050年达到百分之71.2。根据查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显示,我国对于全国城镇化率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要求,那就是我国的城市化率在2050年要达到百分之71.2,2022年中国城镇化率为百分之65.22。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在城镇居住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总人口×百分之100。
2023-09-02 04:23:111

中国历年城镇化率

我国城镇化率升至58.52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8134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049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58.52%,比上年末提高1.17个百分点。“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所在,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意义重大。”国家统计局副局长毛有丰说,城镇化发展有利于扩大内需,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要素资源优化配置,增强经济辐射带动作用,提高群众享有的公共服务水平。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就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我国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统计显示,与2012年相比,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5.95个百分点,城镇常住人口增加10165万人。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高于城镇居民0.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2.72下降为2.71。专家认为,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距离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也意味着巨大的城镇化潜力,将为经济发展持续释放动能。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陈玉宇说,城镇化率提升将带来技术进步和效率改进,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强劲增长,也更容易实现包容和普惠的经济增长。要借鉴国际经验,走一条能带来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化、人均收入提高的持续城镇化道路。毛有丰说,一般认为,城镇化率由30%上升到70%的过程为经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如果再考虑到目前我国城镇化率中包括了1亿左右的常住城镇的农民工,以及城市基础设施质量、人均拥有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差距等因素,我国城镇化进程所蕴含的经济增长动力将更大。
2023-09-02 04:23:234

中国城镇化率

中国城镇化率是63.89%。近几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63.89%,用两个词概括:翻天覆地、日新月异。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2020年全国城市道路长度达49.3万公里,城市轨道交通建成里程7597.9公里。市政公用设施水平显著提升,2020年我国供水普及率及燃气普及率分别达到99%、97.9%,实际上已经基本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相关体现城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2020年我国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共计239.8万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8平方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显著提高,46个重点城市的生活垃圾分类在居民小区覆盖率已超97%,覆盖近1亿户居民;地级以上城市的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已基本消除。同时,历史文化保护力度不断加强,我国共公布了137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1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已划定历史文化街区970片,确定历史建筑是42700处,大量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了保护。
2023-09-02 04:23:491

如何理解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第一,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是集约型的城镇化。它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土地城镇化”,而是从过去的“物”的城镇化转变为“人”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将不再是以往钢筋水泥式的粗放型城镇化,而是走集约型城镇化道路,大力推进土地、能源、水资源等节约集约利用,注重拉动城镇消费增长,追求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是惠民型的城镇化。它不再只是追求简单的城镇规模扩张和城市人口比例增加,而是注重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由“农村”到“城市”的转变。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其目的是让农村的居民也能像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到城市生活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享受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最终实现强国富民的“中国梦”。  第三,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是融合型的城镇化。它不光注重城市规划与发展,而是更加强调城乡统筹发展与产城融合发展。新型城镇化将着眼于以城带乡,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通过实现要素的自由流动,改善社会资源在部门间、地区间、人群间的配置,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另一方面,新型城镇化将推动以工促农,促进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协调发展。  第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是生态型的城镇化。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的城市发展理念,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在城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推动未来城镇化向低碳、绿色、智慧、生态、宜居的方向发展。新型城镇化将城市建设融入生态系统,并从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消费模式等多角度将低碳环保的“绿色发展”理念植入其中。通过推行绿色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构建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城镇、生态园区、生态企业和生态产业体系,进而营造一个产业发展、生活富裕、生态优美的宜居环境。  第五,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是改革型的城镇化。它重在体制变革、结构调整,以及谋求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变。新型城镇化是在就业为先、市民化为本的主导思想下,变革城镇化发展模式及其关联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财政及行政管理体制等,促进城乡要素资源的自由流动,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
2023-09-02 04:24:051

中国城镇化的未来怎么走?

据报道,在日前的相关会议上,中国领导人指出,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发展协调发展机制,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同发展的格局,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专家认为,此次发布的报告将城镇化放到了区域发展战略中,这是一个全新的变化,也就是将城镇化放到了一带一路,京津冀,和长江经济带等三大战略中,通过发展城市群来加快城镇化的进程,实际上意味着有更多的发展机会,给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报道称,现在我国城镇化水平每年增速在1.2%,如果按照1.2%的增速,到2020年,城镇化率将达到60%以上,到2030年达到70%,这就有了现代化的基础,现代化的重点是人的现代化,而不是物的现代化。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要在城市群的大框架下,加快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就意味着重点它也是在2035年以后,在城镇化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同时,要解决城镇化质量提高的问题,要解决两亿多农民工如何在城市中如何真正的转化成市民。希望中国城镇化建设可以早日实现!
2023-09-02 04:24:281

新型城镇化道路为什么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只有新型城镇化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国梦  什么是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内涵理应极其丰富。尽管目前很难清晰地界定新型城镇化,但是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实践,其内涵也将不辨自明。从现有认识来看,我国在当前提出新型城镇化主要是针对我国快速城镇化实践中所出现的重大问题而提出来的,无疑地,它负有新的历史使命,是区别于我国以往的城镇化,更是区别于世界其他国家一般的城市化。  结合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实际,综合考虑到我国城镇化成效与问题,新型城镇化的总体目标应是城镇化与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能够更好地相协调,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能够更好地实现强国富民梦。  新型城镇化必须对过去快速城镇化的一些理念和做法进行纠偏。作为区别于以往的城镇化,我国新型城镇化应是由过去的制约外来人口融入城镇向积极稳妥地将转移人口市民化转变的过程,城镇建设和发展由过去的粗放方式向集约化转变的过程,城镇由过去的过分注重经营城市向服务市民转变,城镇政府公共服务由过去的只面向户籍人口向覆盖到全部常住人口转变的过程,最终使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并形成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城市群的科学合理体系。  作为区别于世界其他国家一般的城市化,我国新型城镇化理应最大限制地避免城市病和农村病的蔓延和恶化,绝不让贫民窟成为我国城市的社会问题,也绝不让农村凋敝,便不会出现全社会只重视工业而忽视农业。我国新型城镇化,必须有助于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未来1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让更多的人生活在城镇,不但可以让更多人享受城镇文明,尽快过上小康生活,而且也有助于减轻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压力。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小康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农村只转移劳动力,而不能减少人口,有限的农业农村资源,不足以支撑城乡居民实现均等化的收入,全面小康无从谈起。农村人口大幅度减少了,全面小康建设的难度也就降低了。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是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新型城镇化,不但会让城镇更好地吸引合格劳动力,更好地提升劳动力素质,而且更加有助于促进城镇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移农业劳动力市民化,可以让劳动者更加稳定,彻底解决民工荒和劳动力结构失衡问题。通过转移劳动力培训和工作积累,形成稀缺的人力资本,增强经济发展后劲。转移农业劳动力市民化,不仅给城镇提供产业工人,而且也会拉动消费,扩大需求,促进城镇第三产业发展。走新型城镇化道路,让城镇更好地聚集各类资源并优化配置,有助于实现产业升级。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才能更好地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长期以来,城镇建设往往都是低价征收土地,以土地财政搞城镇建设。推行新型城镇化,能够更好地维护拆迁户和被征地农民的权益,减少利益冲突。推行新型城镇化,更加注重生态环境建设,让城镇更加宜居,让市民生活更有质量,这更加符合广大市民的期待。  不断纠偏才能闯出一条新型城镇化道路  怎样才能走出一条新型城镇化道路?目前没有明确的答案,需要深化改革,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不断纠偏。  城乡二元体制是妨碍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最大制约,我国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形成的块块分割的行政体制,城镇建设与发展,往往以追求部分群体利益最大化,忽视城镇长远发展,忽视非当地户籍常住人口权益,甚至将有户籍居民与转移人口常住居民权益对立起来,严重妨碍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要改革户籍制度,完善人口管理,更好地建设城镇,让城镇对人口吸引力更强。要重新设计税制和社会保障分担机制,调动就业地城镇政府吸纳人口的积极性。  推进新型城镇化,关键要转变城镇建设与发展的理念,彻底摒弃城镇化就是圈地造城的习惯思维,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城镇建设,不仅修路盖楼办工厂,而且要更多地吸纳外来人口,更好地满足居民生活需要,更好地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在大力发展城镇经济同时要建设好城镇先进文化。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城镇发展。  推进城镇化,主要应从城镇布局和城镇管理等多方面来解决部分城市人口过分集中而部分城镇无法让外来人口融入的问题。要通过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城镇合理布局,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对于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小城镇,常住人口达到城市规模的,要通过行政区划调整,让已经城镇化的农村转变为城市,以便更好地发挥城市功能。  大城市也需要农民工市民化。长期以来,像北京这样人满为患的城市,控制人口增长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政策措施。为此,城市往往只对高学历、海归学子开放,而将外地农民工拒之门外。北京市季节性缺工问题,反映出北京人口迁移政策存在着很大问题。每当春节来临,北京市由农民工从事的一些服务行业,如餐饮业、家政服务等传统服务业,以及快递业,就会出现严重的缺工问题。城市服务业出现严重的缺工问题,与现有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直接相关。如果转移农民工不能市民化,每到春节,农民工总是需要回到农村到家的。  未来缓解大城市季节性缺工难题,可能需要对人口迁移政策做出相应的调整,也需要将一定的转移农民工市民化,改善大城市人口和劳动力结构。大城市如果只有高端人才,没有了从事一般服务的劳动力,大城市的产业体系就会不健全,社会问题就难以解决。  推进新型城镇化,要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城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我国大量农民工在城镇就业,但是不能与城镇居民在社会保障和子女上学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这不仅是社会问题,也是经济问题。应从法律和管理多方面入手,加强监管,让城镇政府拿出放弃常住居民歧视性政策的时间表,让农民工也可以购买保障房,让进城务工农民的所有孩子都能够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就近上学和参加高考。改革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管理体制。对于异地参加高考的,录取地招生名额可考虑由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追加非户籍学生计划。  总之,新型城镇化需要通过深化改革走出一条能够让人民幸福、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科学发展道路。
2023-09-02 04:25:071

中国城镇化建设带来了哪些机遇

我国城镇化建设发展面临的机遇推进中国农村的城镇化建设,是中国经济发展必须要走的阶段,也有利于提高各种市场要素的配置效率,是破除城乡二元隔阂的重要通道,从当前的国家的整体国情出发,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与生存理念转换。新生代农民工的权利意识觉醒,要求更高的工资与保障性待遇,不再为沿海地区低劣的工作付出劳力,与之相比,更愿意在内地一般城市选择较为体面而有保障的工作。很多农民工多会在家乡附近的县城买房,在距离县城较近的大中城市务工或者经商,相比大城市局促的居住与生活空间,在县城生活则更为舒适。新生代农民工的选择为城镇化建设注入了更多的资源,成为当前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国家高度重视城镇化建设。2010年一号文件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规划水平和发展质量,当前要把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作为重点。”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关键就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长久以来,进城务工的农民虽然给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城乡户籍差别所带来的家庭保障、子女教育和身份歧视等问题制约了他们在城市的发展,农民很难分享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利益,城乡差距不断增大。国家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同时,中央将完善加快小城镇发展的财税、投融资等配套政策,在安排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时支持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以后国家还将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将有稳定职业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让农民获得了真正进城的条件。中央近几年在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推动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下放管理权限。强县扩权这项地方性行政体制改革,试验区域正从原来的浙江迅速扩展到江苏、山东等地,得到各方的积极回应。其是以财政体制的“扁平化”,渐进带动行政体制的“扁平化”,最后以体制改革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上县级政府提供的优越条件,推动产业更加合理地往内地聚拢,更多地往中小城市小城镇布置,进城的农民可以在家乡附近的城市或城镇就业,这给城镇化发展提供了机遇。
2023-09-02 04:25:151

中国的城镇化到底是对是错?

错!
2023-09-02 04:25:244

中国为什么能做到城镇化率提升至58.2%?

中国能够做到整体的城镇化率,现在已经达到了58.2%的这个成绩,这充分说明,中国的优势和中国道路是伟大,光明,正确。中国1.7亿农业转移人口的城镇化,面临着很多制度性的改革(关键点是户籍制度改革)。应通过中央和地方分担改革的成本,推动这样的结构调整,解决在城镇化中所面临的巨大的农业转移人口的压力。首先,一个国家的发展能不能够高速稳定的前景,要看这个国家选择的道路和模式是否正确,从中国推进城镇化率的速度来看,中国在城镇化上面的方式方法是高度正确的。在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以前,农村人口有八九亿,如果不集中力量,镇化很难彻底的推进。刘世锦也认为:“中国城镇化今后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要看中国农民工进城朝什么城市去的问题。”在公共服务福利方面,他认为,除了改革之外还要有产业支撑。“没有就业机会,过一段时间人就走了。所以‘以人为本"首先得有产业的支撑,有就业的机会,通俗说就是能赚到钱。”其次,中国做事情不像许多外国国家那样喜欢折腾和纠缠不清。在中国,很多事情一旦议定,党员干部群众就会集中力量去推进,排除万难,有问题,解决问题,有困难,处理困难,总而言之,大家都一心一一操作问题解决的方向迈进,因此我们的城镇化才能够如此快捷的推进。总之,中国的城镇化率能够提升到58.2%,这是中国人会聚焦的体现。
2023-09-02 04:25:321

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是在(  )以后。

【答案】:C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城镇化总体历程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基本阶段:①城镇化启动阶段(1949~1957年),形成了以工业化为基本内容和动力城镇化;②城镇化波动发展阶段(1958~1965年),这个阶段是违背客观规律城镇化大起大落时期;③城镇化停滞阶段(1966~1978年),由于由于十年动乱,国民经济面临崩溃,分散工业布局难以形成聚集优势来发展城镇;④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1979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我国城镇化过程摆脱了长期徘徊不前局面,步入新中国成立以来城镇化发展最快一个时期。
2023-09-02 04:25:571

我国的城镇化工程特点是什么?

城镇化是各个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一种社会变迁过程的反映,是客观规律的反映,中国也不例外。但是纵观世界,各国的城镇化过程无不和他们各自的国情(包括经济、社会、历史、地理、民族、文化等)有关,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城镇化道路和不同的特点。城镇化是受工业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所带动,但是它的推进,也反过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50年的城镇化历程表明:①工业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带动了城镇化,城镇化又会从正面或负面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②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对城镇化进程有很大影响;③至2020年或更长时期,中国的城镇化还将经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中国城镇化的显著特点是:就全国而言,城镇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是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迁移。其“动力”来自两个方面:农村存在大量富余劳动力;城镇存在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包括正规和非正规的)。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民工潮”最能说明这个问题。但据有关部门调查,几年来这类流动人口中,只有17%左右在城镇“定居”下来,成为“真正”的城镇人口,80%以上是“候鸟型”的流动人口。总的看来,我国城镇人口的增长,除了主要来源是农民之外,还有城镇人口的自然增长,高校毕业生和复转军人中原农村生源、兵源的留城等,境外移民数量很少。其次,中国地区差异很大,情况比较复杂,表现在分省(区)的城镇化水平上差别也较大。总的说来,城镇化率的高低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还与各省(区)本身地理、历史、政治、农业结构、人口密度等特点相关。资源问题是制约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重要“瓶颈”。我国大部分城镇存在“缺水”问题。有些城市盲目“做大”,往往“盲”在不顾水资源的制约,指望国家来解决燃眉之急(包括远距离调水等)。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城镇合理的布局和合理的发展规模,把推行“节水型”城镇,作为一种战略性的措施。能源问题也是严峻的。每年新增1800多万城镇人口,对电、石油、燃气、煤等能源消耗的增量是很大的。土地是城镇发展的另一个重要资源。我国现有城镇的土地利用与世界各国比较,是属于“中等高密度”的。大量农民成为城镇人口,他们的居住形态将从分散、低层、独居为主变为集约型、多层为主的城市社区。
2023-09-02 04:26:081

1亿非户籍人口已城市落户,我国的城镇化水平怎么样?

我国的城镇化水平现在还处于起步阶段,因为很多城镇化水平都非常的低,我相信以后肯定会越来越高的。
2023-09-02 04:26:314

中国城镇化的结果是什么

http://baike.baidu.com/view/429147.html?wtp=tt
2023-09-02 04:27:492

中国城镇化为什么不可逆

关于城镇化的问题,最容易陷入其中的就是数据分析。在没有完成城镇化之前,实际上我们的数据统计水平依然较低,真正的国民大数据管理、研究是在城镇化之后发挥作用的。 农业人口,城镇化率,土地、税收、社保、教育,再加上国际数据等等,让人眼花缭乱的同时,数据本身就成了关注对象,城镇化问题成了数据逻辑之下的一个确定模型,非此即彼的结论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对城镇化问题做人性的追溯。 我试图从不引用数据的情况下理解城镇化,以便能够跟投资领域有所结合且欢迎讨论。 一、整体理解 此次城镇化会议虽然强调了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注重人口素质、居民生活质量,稳定常住人口就业。但城镇化背后依然潜藏着因政府意向性主导产生的各类不确定性,城镇化肩负的责任似乎比市场想象的还要大。 此次城镇化会议还提出,城镇化能够释放内需、能够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从这个层面来讲,城镇化已经成了实现“中国梦”的主要手段之一。 对于市场来说,城镇化牵扯到更大的利益群体。最直接的就是城镇化将会对城市规划、建设、保障等相关企业、地方财政等带来更多利益诉求和预期,在真正执行过程当中,很可能会淡化“以人为本”及以“环境承受力”为前提的中央对城镇化的总体要求。 农民在城镇化过程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他们的话语权和选择权是非常小的,属于弱势群体。至今各地方政府还没有明确城镇化当中的“人”到底是正资产还是负资产,如果是正资产,就需要积极支出服务使其安心并创造更多的价值;如果是负资产,就会出现潜意识的抵触和排斥。 实际上各地方政府都有着同样的打算,希望流动人口抬高需求预期以便卖出高价土地,更希望这部分人能够缴纳更多的税,同时尽可能的控制对其社会保障等服务的支出。 为了保证市场参与主体能够在城镇化过程当中既可以得到相应的利益,又相对能够制衡企业、政府相关部门在城镇化过程当中的无限逐利及侥幸性贪婪腐败,我建议成立部级以上的城镇化弱势群体保障组织,类似中央巡视组一样,发挥相应的独立性保障监督职能,更大程度的降低城镇化风险、保障弱势群体利益。 但可以预期是,无论如何,城镇化是一个不可逆的进程,教育、医疗和就业资源的不断转移、向城市的集中,将让城镇化速度更快。环境和生态问题很难阻止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城市重复建设带来的浪费和交通堵塞等各种城市病也不足以上升到中央层面停滞城镇化。城镇化将伴随我们这一代人,也有可能会改变甚至牺牲我们这一代人的梦想和追求。 二、面临的挑战 城镇化如果从技术的角度来讲,对政府最大的挑战是治理方法和治理结构的变化。对于那些以前需要靠电视、村支书、党支部等传播教育做工作的农村人口,进城之后需要融入到大数据信息化管理时代。更多的人口将进入公司治理领域,某种程度上城市里各个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治理结构对管理进城人口方面比政府更加直接,而政府大多数时间只需要做好企业服务和劳工维权。 美国之所以能够用数据管理国家,正是因为城镇化的完善和发展,公司力量的强大。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将会给就业统计、社会保障、消费追踪、行业活力、金融服务、人才创新等带来各种数据统计的全面性和准确率,将有利于政府实施更加有效的产业支持和税收政策,给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会带来更加科学的数据依据。 一个由大数据提供支撑的管理模式才会真正触动政府职能的转变。如果没有人口的集中和更多的需求,政府就不可能建一个办事大厅,不可能建立流程化办事体系。城镇化给政府提供了转型的良好机会,也给政府带来了新的管理挑战,这种挑战需要割舍更多的不透明以及相关的既得利益和权力寻租,对一向只把服务停留在嘴上的政府服务机构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目前中国的城镇化还没有考虑到的一点是,城镇本身面临的分级和分化将给未来城镇化带来一种不平衡风险。比如目前准备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这其实是让农村人口就地进城居住,而非真正的城镇化人口资源流动,小城镇的真正未来就业人口实际上是很少的。小城镇能解决教育和医疗的问题,却很难解决就业问题。 目前出现的一个现象是,农村人口迁入离自己最近的县城或市的时候,老人和孩子往往就固定在了这个城市,包括孩子上学、老人就医、老人和孩子消费、生活等。年轻人一般依然会选择在更大的城市打工就业。因此,我们未来还面临着年轻人就业和居住需要同步的一个更大的城镇化目标,这个过程依然是充满各种挑战和风险的。 老人和孩子居住在小城镇,就需要更多的社会保障,但这些小城镇面临的是土地财政的枯竭,负债率过高,吸引投资和增加就业的能力逐步恶化。这就会造成小城镇和大城市的贫富差距(也可以说活力差距)越来越大,县域经济将面临凋敝。十年之后,可能国家层面不得不再次进行从小城镇到大城市的又一轮城镇化思考,以此类推,无法解决失衡问题,就只能忙着拆迁和重建了,资源浪费将更加严重,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阻力不减。
2023-09-02 04:27:581

中国该走怎样的城镇化道路?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与会专家认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当前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新型城镇化将有望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城镇化是历史的必然,在这个时期谁能走得好,谁就有可能成为世界的强国,如果走得不好,则有可能坠入中等收入陷阱。”住建部住房改革与发展司司长倪虹发言指出。   “城镇化将是中国经济继续发展的一大增长点,我国城镇化至少还有20个百分点的增长空间。目前城镇常住人口中仍有近20个百分点的非城市人口,这部分人如果成为市民,消费将会增长30%左右,相当于6个百分点的农民进了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表示。   10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2002-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以平均每年1.35个百分点的速度发展,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已超过50%。   “中国正面临着这样的时刻,我们要借鉴前人走过的路,运用现代科技和智慧共同努力,使中国的城镇化走得更加健康。”倪虹说。   造城运动的历史镜鉴   与会专家认为,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但城镇化不是造城运动,未来应避免城市圈地,切勿重蹈“大城市病”覆辙。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看来,当前我国的城镇化仍有诸多亟待完善之处:城市里仍有1.6亿农民工没有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城市布局混乱,环状建设、“摊大饼”的布局,直接或间接地带来了交通拥挤、房价过高、污染加重等问题。   “日本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也遭遇了种种问题,如大城市人口剧增、交通拥堵、能源紧缺以及环境污染等,中国应引以为鉴。”日立公司总裁中西宏明表示。   经济学家吴敬琏直言,以赚取土地差价推动的旧型城镇化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保守估计一些部门在造城运动中获取的土地差价在30万亿元左右,旧型城镇化难以为继。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也认为,未来的城镇化应避免农民失地、流离失所现象的发生,“居者有其屋是中国梦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做到了居者有其屋,中国则可以换来20-30年的政治和社会稳定,今天遇到的很多问题也会自然消失,否则就会长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中,面临无穷无尽的问题。”郑永年说。   新型城镇化的路径走向   “城镇化的重点不是速度和规模,而是质量。”杨伟民建议,要把政府的工作重点放在体制机制的建设上,应破除过去二元结构的旧体制,建设适应人口市民化发展趋势的财税体制和公共服务等。   中西宏明建议,要合理规划交通设施,鼓励市民广泛参与到城市化中来,同时还应完善医疗教育等生活服务设施。“要充分考虑到人的因素,这样才能实现良好的城市化,为人们提供高品质的生活。”   郑永年指出,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将面临包括农村土地制度在内的众多体制改革,他建议应在土地国有化的同时,允许土地使用权私有,以避免城镇化成为新一波掠夺农民土地的运动。   ABB集团董事会主席冯恩博认为,面对城镇化可能带来的挑战,中国需要建立智能城市。这一方面需要有政府决策的支持,还需要在建筑、运输、交通等各方面有技术上的解决方案。(王宇 柳新勇 王希)
2023-09-02 04:28:091

当代中国城市化有什么特征?

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征:①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上相适应②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③城市化水平的省级差异显著④郊区化进程已经显现⑤都市连绵区成为国家经济的核心地区
2023-09-02 04:28:173

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城镇化率能达到100%吗?到时中国是不是就没有农村了?

那么中国就会摆脱贫困帽子了
2023-09-02 04:28:392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城镇化

近来,新型城镇化已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人们普遍认为,新型城镇化将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有人认为,新型城镇化就是新一轮的高速城镇化,将会大兴土木、圈地造城、逼农民进城上楼、推高房价。新型城镇化果真会如此吗?如何理解新型城镇化?我国为什么要提新型城镇化?怎样才能走出一条符合“五位一体”要求、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需要探讨。  理解新型城镇化必须科学总结快速城镇化的成效与问题  城镇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过程。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阶段,城镇化速度与城镇化质量则存在着明显差异。自1996年以来,我国城镇化进入加速阶段,每年新增城镇人口约2000万人,年均城镇化水平提高近1.5个百分点。2012年,我国城镇人口已经超过7亿人,城镇化率达到52.6%。  根据国际上一般经验,一个国家或地区当城镇化率处于30%到70%之间时,城镇化速度则相对比较快。据此可以判断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我国城镇化率还将快速提高。如何才能更好地确保我国城镇化质量?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为此,需要总结和反思我国以往快速城镇化的成效和出现的重大现实问题。  快速城镇化,使我国有效地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20世纪90年代末,亚洲一些国家发生了严重金融危机,我国经济保持着平稳较快增长。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让当今世界上发达经济体遭遇历史最严重的经济衰退。美国财政悬崖、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日本经济停滞不前,困扰着发达国家。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无法从长期增长性贫困和中等收入陷阱走出来,一些发展中国家长期陷入战乱和国内动荡。而自1996年以来,我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超过9%,成为世界经济的引擎,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  快速城镇化,带来了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到2012年,我国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比重已经下降到约10%,工业化基本实现。城镇化和工业化在带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还肩负起了反哺农业和带动农村发展重任。快速城镇化,正在彻底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摆脱贫困。  现在,我国提出新型城镇化,不是否定城镇化道路,而应该是为了提高城镇化质量。这样,我们在充分肯定快速城镇化成效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城镇化出现的问题。  到2012年,我国转移农村劳动力超过2.6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超过1.6亿人,他们基本上都在城镇就业,这是城镇化快速推进给农村带来的变化。快速城镇化,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目前,我国农民在城镇就业的收入超过在家中务农的收入。但是,每年转移的大量农村劳动力,仍然游离于农村和城镇,尚未成为真正的市民城镇化,根本上是人口由分散在农村向城镇集中的过程。  衡量城镇化水平,基本指标是城镇人口在全社会人口中的比重。如果只让农民进城而不让农民转变为市民,这样的城镇化是一种不彻底的城镇化。由于建设的需要,一些农民已经失去土地,但是仍然未能成为市民,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问题突出。  人口城镇化滞后所带来的经济社会问题影响极其深远。转移农村劳动力不能市民化,无论对农村,还是对城市,都会带来后遗症。农民工只能进城就业,无法举家在城镇生活,出现农村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新生代农民工,对农业和农村比较陌生,但是真正融入城镇还比较困难。  农民工不能市民化,就会抑制消费,给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带来困难。农民工不能市民化,就可能将农业作副业,制约农业规模经营,妨碍现代农业发展。农民工不能市民化,也会使民工荒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逢年过节农民工回乡所带来的城市服务业缺工问题已经影响到城市居民家庭生活。  我国很多城镇建设比较粗放,占用土地过多,集约化程度不高。很多城镇建设,比较注重征地造城,卖地搞房地产开发,土地财政富裕了城镇政府,而对于居民必需的菜市场等公共设施建设既没有投入,也不给合法的建设用地。一些城镇注重引进工业项目,搞工业园,而对于公共绿地建设严重不足,城镇生态系统缺陷大、环境差。  目前,我国形成的城镇化体系极不合理。越来越多的大型城市和一线城市人口过于集中,甚至过分拥挤、交通堵塞、污染严重,房价过高,居民生活负担重、质量差,“城市病”越来越突出。一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经济发展乏力,缺乏有竞争力的产业,对转移人口的吸引能力不强。很多农村城镇化地区已经聚集了大量人口,但是城镇功能十分不健全。  一些城镇政府缺乏大局观念,过分注重经营城市,而公共服务意识比较淡薄,公共服务严重不足。城镇政府普遍地对常住居民提供差别化歧视性公共服务,特别是在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方面尤为突出。  未来我国城镇化仍将会快速提高。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同时,如何确保城镇化质量?这就需要对我国城镇化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要敢于面对,深入研究,注重顶层设计,激励创新,大胆实践,不断总结,及时纠偏。这样才能走出一条更符合全国人民期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只有新型城镇化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国梦  什么是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内涵理应极其丰富。尽管目前很难清晰地界定新型城镇化,但是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实践,其内涵也将不辨自明。从现有认识来看,我国在当前提出新型城镇化主要是针对我国快速城镇化实践中所出现的重大问题而提出来的,无疑地,它负有新的历史使命,是区别于我国以往的城镇化,更是区别于世界其他国家一般的城市化。  结合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实际,综合考虑到我国城镇化成效与问题,新型城镇化的总体目标应是城镇化与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能够更好地相协调,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能够更好地实现强国富民梦。  新型城镇化必须对过去快速城镇化的一些理念和做法进行纠偏。作为区别于以往的城镇化,我国新型城镇化应是由过去的制约外来人口融入城镇向积极稳妥地将转移人口市民化转变的过程,城镇建设和发展由过去的粗放方式向集约化转变的过程,城镇由过去的过分注重经营城市向服务市民转变,城镇政府公共服务由过去的只面向户籍人口向覆盖到全部常住人口转变的过程,最终使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并形成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城市群的科学合理体系。  作为区别于世界其他国家一般的城市化,我国新型城镇化理应最大限制地避免城市病和农村病的蔓延和恶化,绝不让贫民窟成为我国城市的社会问题,也绝不让农村凋敝,便不会出现全社会只重视工业而忽视农业。我国新型城镇化,必须有助于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未来1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让更多的人生活在城镇,不但可以让更多人享受城镇文明,尽快过上小康生活,而且也有助于减轻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压力。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小康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农村只转移劳动力,而不能减少人口,有限的农业农村资源,不足以支撑城乡居民实现均等化的收入,全面小康无从谈起。农村人口大幅度减少了,全面小康建设的难度也就降低了。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是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新型城镇化,不但会让城镇更好地吸引合格劳动力,更好地提升劳动力素质,而且更加有助于促进城镇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移农业劳动力市民化,可以让劳动者更加稳定,彻底解决民工荒和劳动力结构失衡问题。通过转移劳动力培训和工作积累,形成稀缺的人力资本,增强经济发展后劲。转移农业劳动力市民化,不仅给城镇提供产业工人,而且也会拉动消费,扩大需求,促进城镇第三产业发展。走新型城镇化道路,让城镇更好地聚集各类资源并优化配置,有助于实现产业升级。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才能更好地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长期以来,城镇建设往往都是低价征收土地,以土地财政搞城镇建设。推行新型城镇化,能够更好地维护拆迁户和被征地农民的权益,减少利益冲突。推行新型城镇化,更加注重生态环境建设,让城镇更加宜居,让市民生活更有质量,这更加符合广大市民的期待。  不断纠偏才能闯出一条新型城镇化道路  怎样才能走出一条新型城镇化道路?目前没有明确的答案,需要深化改革,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不断纠偏。  城乡二元体制是妨碍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最大制约,我国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形成的块块分割的行政体制,城镇建设与发展,往往以追求部分群体利益最大化,忽视城镇长远发展,忽视非当地户籍常住人口权益,甚至将有户籍居民与转移人口常住居民权益对立起来,严重妨碍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要改革户籍制度,完善人口管理,更好地建设城镇,让城镇对人口吸引力更强。要重新设计税制和社会保障分担机制,调动就业地城镇政府吸纳人口的积极性。  推进新型城镇化,关键要转变城镇建设与发展的理念,彻底摒弃城镇化就是圈地造城的习惯思维,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城镇建设,不仅修路盖楼办工厂,而且要更多地吸纳外来人口,更好地满足居民生活需要,更好地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在大力发展城镇经济同时要建设好城镇先进文化。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城镇发展。  推进城镇化,主要应从城镇布局和城镇管理等多方面来解决部分城市人口过分集中而部分城镇无法让外来人口融入的问题。要通过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城镇合理布局,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对于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小城镇,常住人口达到城市规模的,要通过行政区划调整,让已经城镇化的农村转变为城市,以便更好地发挥城市功能。  大城市也需要农民工市民化。长期以来,像北京这样人满为患的城市,控制人口增长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政策措施。为此,城市往往只对高学历、海归学子开放,而将外地农民工拒之门外。北京市季节性缺工问题,反映出北京人口迁移政策存在着很大问题。每当春节来临,北京市由农民工从事的一些服务行业,如餐饮业、家政服务等传统服务业,以及快递业,就会出现严重的缺工问题。城市服务业出现严重的缺工问题,与现有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直接相关。如果转移农民工不能市民化,每到春节,农民工总是需要回到农村到家的。  未来缓解大城市季节性缺工难题,可能需要对人口迁移政策做出相应的调整,也需要将一定的转移农民工市民化,改善大城市人口和劳动力结构。大城市如果只有高端人才,没有了从事一般服务的劳动力,大城市的产业体系就会不健全,社会问题就难以解决。  推进新型城镇化,要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城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我国大量农民工在城镇就业,但是不能与城镇居民在社会保障和子女上学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这不仅是社会问题,也是经济问题。应从法律和管理多方面入手,加强监管,让城镇政府拿出放弃常住居民歧视性政策的时间表,让农民工也可以购买保障房,让进城务工农民的所有孩子都能够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就近上学和参加高考。改革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管理体制。对于异地参加高考的,录取地招生名额可考虑由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追加非户籍学生计划。  总之,新型城镇化需要通过深化改革走出一条能够让人民幸福、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科学发展道路。
2023-09-02 04:28:491

我国城镇化率最低,最高的两个省级行政区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截止2013年底,中国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53.73%,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从城镇人口、空间形态标准来看,中国整体上已进入到初级城市型社会;但从生活方式、社会文化和城乡协调标准看,目前中国离城市型社会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  价值线数据中心对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城镇化率进行排名。我们发现有18个省的城镇化率超过50%,12个省的城镇化率在35%至50%之间。其中上海的城镇化率达到88.02%,排名第一;北京以86.30%紧随其后;天津以78.28%排名第三。根据您的问题我在百度百科中查询到我国城镇化率最低的省级行政区域是西藏。西藏自治区最新城镇化率只有36.61%,这个水平真的太低了,不得不说这与西藏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有决定性关系,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和胜肽保护区域,西藏不仅没必要,也没太大的可能性提升城镇化率。
2023-09-02 04:28:572

当代中国城市化有什么特征

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1、 城市化的发动与发展以政府为主导2、 中国的城市化不是伴随着农村经济破产和城乡之间的尖锐对立而展开的3、 中国城市化出现乡村城镇化的新模式4、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转换先于地域转换5、 人口的高增长量是制约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 中国的城市化历史分期 1中国城市化分为五个阶段:(1)城市化的起步与正常发展阶段(1949-1957)(2)城市化过度发展阶段(1958-1960)(3)城市化的调整阶段(1961-1965)(4)城市化的严重停滞阶段(1966-1976)(5)城市化恢复正轨并健康发展阶段(1977年至今) 六、中国城市化的基本方针 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主要是控制1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人口数量),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这一方针表明城市化的合理标准或目标是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这一目标的实现,应该是不同等级城市和谐发展的结果,而不同等级的城市在发展中应有所区别与侧重.(1)发挥大城市优势,形成区域发展的龙头(50万以上大城市,100万以上特大城市) (2)强化中等城市的功能,发挥其在城市体系中的中介优势 (3)合理发展小城市,促进农村城市化
2023-09-02 04:29:042

中国2050年城镇化有多少

百分之70吧
2023-09-02 04:29:132

中国新型城镇化特点有哪些?结合城镇化知识,谈谈自己家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建议。

一、中国城镇化的世界形势和时代背景 1.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可以发挥比较优势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同时促进和带动自身的产业升级,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城镇化的发展。 2.全球资源枯竭环境恶化 传统发达国家城镇化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都是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是在农业经济时代开始的,当时自然资源丰富,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还未开始利用或刚被开采不久。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始于20世纪末,此时全球已经开始面临化石能源枯竭,环境不断恶化的问题。 3.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当今世界正在向信息时代迈进,信息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血液"、"润滑剂";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地渗透到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信息产业正逐步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首先,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刻的改变着产业结构,第一催生了一些新的行业,如互联网行业、信息咨询行业等;第二使服务业空前繁荣,极大改变了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其次,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刻的影响着城镇化发展,如智能城市、数字城市概念的提出,对城镇化的空间布局,网络交通都有着一定的要求。 二、中国城镇化现阶段的国情因素 1.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我国有14亿人口,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0%,目前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是一大优势。但是,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因此,要增强人均意识,大力节约各种资源;同时还应有计划的对人中实行调节和控制。因此决定了城镇化必须是环境友好型的。 2.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低,国民素质有待提高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和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都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在很多地方都应该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并培养相关人才。同时,现阶段中国国民素质还有待提高,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这也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所以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国民尤其是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 3.特殊的工业化进程 一般来说城镇化的发展是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而不断推进的,工业化的进程对于推动城镇化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一般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是工业化初期,以轻工业为主导;第二是,工业化中期,以重工业为主导;第三是工业化后期,以服务业为主导。特殊国情和世界形势的原因,我国的工业化第一阶段是为了巩固国防,解除西方世界的威胁和封锁,因此我国工业化的起点是重工业而非轻工业;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以后的轻工业发展阶段;第三阶段是进入21 世纪开始的重新重工业化阶段;第四阶段是重工业化以后服务业为主发展阶段。虽然打下了比较好的重工业基础,但造成“重工业太重、轻工业太轻、农业落后、服务业太少”的畸形产业结构和严重的短缺经济。 三、中国特殊的体制与制度 1.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要求了从根本上不能走和资本主义国家相同的道路。 2.独特的城乡二元结构 二元社会结构”是学术界对中国城乡关系和城乡格局的概括性表述。它指的是在整个社会结构体系中,城市社会为一元、农村社会为另一元的城乡分离状态。我国的情况就是如此。二元的城乡结构是造成城乡之间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之一。首先是城乡之间的户籍壁垒,这样人为的将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划分为两类拥有不同社会身份的人群,同时限制了城乡之间人口的自由流动。其次是由于户籍壁垒带来的不公平的资源配置制度,目前国家每年为城镇居民提供上千亿元的各类社会保障(养老、医疗、失业、救济、补助等),而农民生老病死伤残几乎没有任何保障,农民还要上交乡村统筹为五保户、烈军属提供补助救济。 3.不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采用的是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强调行政指令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而忽视市场和价格规律,带来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等问题,致使经济发展的无效率。改革开放以后,新一代领导集体,开始有计划的进行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实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我国的经济体制中既存在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仍然过多的问题,也存在政府宏观调控的科学性、有效性、权威性需要提高的问题,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更加尊重市场规律,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完善政府的宏观调控,把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更好地结合起来。
2023-09-02 04:29:551

中国城镇化率提升至58.2%有什么意义?

中国之所以能够将城镇化率提升到58.2%,正是因为中国的模式有着非常强大的举国优势和优点。纵观中国城镇化的历程,硕果累累。从改革开放初期到去年,中国城市规模和数量快速增长,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2%,增长到2016年的57.35%,增长了2.2倍,可谓成绩斐然。联合国报告指出,中国的城镇化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一个国家,全球大概超过50万人口的城市中,有四分之一是在中国。首先,中国推进城镇化建设,不像其他国家那样,总是会扯皮,而是一心一意,集中力量,轰轰烈烈的推进。中国在各地的拆迁过程中,有时候也会闹出一些矛盾,但是总会得到尽快妥善的解决。中国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总体上来说是比较高效务实的,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但是,“在我们的城镇化中,大家知道城镇化率衡量的指标有两个,一个是按常住人口衡量(如上是57.35%)。另一个衡量指标是按照户籍,现在只有41.2%,户籍的城镇化率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就有一个差距,像一个喇叭似的。其次,中国一心一意谋发展,不被其他的问题所拖累。比如在美国要修一条高铁,也许拆迁就可以讨论上十年,然后和周围的居民谈20年都谈不拢。但是在中国,只要方案制定了,总会强力的实施,虽然说有时候也会有一些波折,但总体上中国的决策是更加的高效,务实,快速。总之,中国城镇化率能够提升到58.2%,就是因为中国模式比西方模式更优化。
2023-09-02 04:30:031

中国城市化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我觉得最方便的就是通讯交通的便捷,以前小时候想买什么不常见的东西都得骑个车去镇上才有得买现在各种快递行业,通讯交流可以让卖家送货上满。人们日常工作之余的娱乐也变得多了,不再是那个天黑之后过一会,基本全村就没啥事干只能看电视或者睡觉。
2023-09-02 04:30:3113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总体趋势呈现的基本特征有( )。

【答案】:A、D、E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总体呈现以下特征:①城镇化经过了大起大落阶段以后,已进入了持续、加速和健康发展阶段;②城镇化发展的区域重点经历了由西向东的转移过程,总体是东部快于西部、南方快于北方;③区域中心城市及城市密集地区发展加速,成为区域甚至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中枢地区,成为接驳世界经济和应对全球化挑战的重要空间单元;④部分城市正逐步走向国际化。
2023-09-02 04:30:581

中国将进入高成本城镇化时代,城镇化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城镇化是中国改革开放能否最终取得全面成功的关键,有着方方面面的意义。城镇化是现代化过程的必经阶段,也是推动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世界上的发达国家都是城镇化水平超过70%的国家,而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对于我国这样人口规模巨大、疆域辽阔且区域差异显著的发展中大国,在推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五位一体”建设的过程中,城镇化是一个关键的着力点。第一,只有城镇化才能真正让农民脱贫致富,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8亿农业人口,要让这8亿人口都脱贫,把他们困守在农村土地上,显然是不行的,必须让农民工进城,寻找新的就业机会,才能够带动农村脱贫致富。第二,城镇化能够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整体实力。世界上发达国家基本上城镇化都非常成功,城镇化的比例都非常大,乡村的人口是很少的。中国城镇化率的提高,也就是中国国际地位不断彰显和综合实力日益增强的体现。第三,城镇化能提升人的综合素质。为什么城市的小孩普遍比农村的小孩受到的学习教育要好,而且城市的小孩在各方面都会全面领先农村的小孩,就是因为在城市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孩子的学习进步会更快。总之,只有城镇化,才能真正让农民脱贫致富,城镇化能够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水平,城镇化才能真正的发展人,提升人的素质。
2023-09-02 04:31:091

国家统计局: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历年统计数据(1949 - 2015)

国家统计局: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历年统计数据(1949 - 2015) 年份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2015年 56.10 2014年 54.77 2013年 53.73 2012年 52.57 2011年 51.27 2010年 47.50 2009年 46.59 2008年 45.68 2007年 44.94 2006年 43.90 2005年 42.99 2004年 41.76 2003年 40.53 2002年 39.09 2001年 37.66 2000年 36.22 1999年 30.89 1998年 30.40 1997年 29.92 1996年 29.37 1995年 29.04 1994年 28.62 1993年 28.14 1992年 27.63 1991年 26.37 1990年 26.41 1989年 26.21 1988年 25.81 1987年 25.32 1986年 24.52 1985年 23.71 1984年 23.01 1983年 21.62 1982年 21.13 1981年 20.16 1980年 19.39 1979年 19.99 1978年 17.92 1977年 17.55 1976年 17.44 1975年 17.34 1974年 17.16 1973年 17.20 1972年 17.13 1971年 17.26 1970年 17.38 1969年 17.50 1968年 17.62 1967年 17.74 1966年 17.86 1965年 17.98 1964年 18.37 1963年 16.84 1962年 17.331961年 19.29 1960年 19.75 1959年 18.411958年 16.25 1957年 15.39 1956年 14.62 1955年 13.48 1954年 13.69 1953年 13.31 1952年 12.46 1951年 11.78 1950年 11.18 1949年 10.64拓展资料1,城市化率是城市化的度量指标,一般采用人口统计学指标,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包括农业与非农业)的比重。根据联合国的估测,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在2050年将达到86%,我国的城市化率在2050年将达到71.2%。2,2000年,我国的城市化率为36%。2003年,中国城市人口总量为世界的17%,居世界第1位。从比率指标来看,中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世界发展指标2005》统计的151个国家中居第107位;中国第二、三产业就业量在《国际统计年鉴2005》统计的32个国家中居最后一位。综合比较,中国城市人口呈现双重性:中国城市人口总量居第1位,城市人口比率指标居第70位。3,2006年全国城市人口57706万,占全国总人口比重为43.9%,城市化水平比2002年提高4.8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这三个城市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100%。4,根据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居住在城市的人口为665575306人,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市人口增加207137093人,乡村人口减少133237289人,城市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2023-09-02 04:31:361

中国的城镇化将会以何种形式在何时到达饱和点?

就个人而言,这是个没办法具体量化的事情,只能根据其他国家的经验,以及我国的实情做出一些判断。发达国家经验但从主要发达国家经验数据看,中国离饱和点还早。目前来看,日本90%以上,美国80%以上,中国目前不到60%。以美国标准还有20个百分点,也就是近3亿人潜力;以日本标准还有30个百分点,也就是4亿多人潜力。中国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化率也非常不均衡,三线以下城市,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率还比较低,而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城市化率已基本到顶。城镇化的意义城镇化的意义在于将人口和资源同时集中在一起,有效增加资源的利用率。举例来说,现在三甲医院为什么都开在大城市,有人抱怨说这是对三四线城市居民的不公平,但是三甲医院所在的位置也有道理。首先三甲医院对应着优质的医疗资源,而优质的资源必须要被高效率的利用,否则就是一种浪费资源的做法,如果把大医院设置在一些穷山僻岭的地方,这才是最浪费的做法。中 国的城镇化运动在近年来达到了其速度的峰值,根据数据显示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历史最高,超过50%。 虽然距离欧美发达国家的80-90%仍有很大距离,但是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也是可以在不远的未来达到饱和点。所以目标是存在的,任务和压力也是有的。何时能达到目标,还需要国家和人民一起一步一步的继续努力下去。
2023-09-02 04:31:551

中国将进入高成本城镇化时代,城镇化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城镇化只是给后面留下更大的麻烦,中国是农业大国,不适宜搞城镇化,最适合搞农村特色旅游开发
2023-09-02 04:32:3015

为什么说中国转型城镇化有较大阻力

 在经济增速回落的今天,很多人都在思考今后10年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引擎,而城镇化再度被主流观点认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或未来扩大内需的 最大潜力,个 别经济学家甚至认为城镇化是让中国经济未来20年年均潜在增长率达到8%的主要理由。而在10年之前,大家公认的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却有三大动力:世界工 厂、城镇化和消费升级,因此,需要从量化分析、国别经济发展比较等角度来客观评价城镇化的功效。  从农村看城市:中国或已步入城镇化的后期  目前中国官方公布的城镇化率为51%,这是按常住人口概念计算的,有不少学者甚至认为,如果按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0%左右,这两个数据都预示着中国城 镇化之路还可以至少延续20年(即城镇化率达到70%)。但如果换一种角度看城镇化水平,去农村调研看看中国的“农村化率”,会发现农村的青壮年人口已经 非常少了,而城镇化率=1-农村化率。 如果农村化率很低,是否意味着城镇化率较高呢?  “后城镇化”会否蜕变为经济增长的阻力  绝大部分人都相信城镇化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这在中国过去30年的城镇化进程中已经被充分证明了。但是,从拉美和 南亚这些步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看, 他们的经济停滞不前,但城市化率却仍在提升,如巴西的城市化率已经高达80%,但经济却陷入长期徘徊的困境中,人均GDP达到一万美元左右后止步。据世界 银行的数据,在1960年的101个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只有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等13个国家和地区先后进入高收入行列。可见,步入中等收入陷阱是大概率 事件,当经济增长到了一定阶段,都会遇到发展的瓶颈,而城市化本身只是工业化的结果,而未必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回顾中国30多年来的城镇化过程,支撑城镇化的主要是工业化,而工业化之所以能如此迅猛地推进,一是靠中国大量廉价劳动力的优势,二是靠行政主导的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从而有效地承接了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让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但中国接下来面临的困难会很多,从企业层面看,低端人力成本的刚性上升,产能过剩、企业杠杆率上升,今后企业会面临利润率下降,投资意愿不足的窘况;从政府层面看, 一方面债务水平上升,制约其投资意愿,另一方面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中盈利性项目比重不断降低,公益性项目比重会不断上升,这就需要消耗更多的财力;从农村转 移劳动力层面看,过去30年政府和企业为农民工所支付的酬劳很低,如今,不仅劳动力成本提高,而且随着农民工年龄的增长,子女在城里成长,政府必须提供更 多的教育、医疗、福利等公共产品。据笔者粗略估计,目前中国城镇中30岁以下的“穷二代”已经占城市总人口的20%左右。  过去30年中,政府和企业从劳动人口中获得的多、付出的少,这可以从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企业盈利占GDP比重的不断上升中得到印证。那么,今后10年,这两个占比都将掉头向下,这也意味着全社会储蓄率水平下降,投资率也相应下降,进而让经济增速进一步放慢。  有人说城镇化会导致更多的购房等消费需求,从而成为拉动经济的最大内需,那么,为何过去30年的城镇化过程没有让农民工成为买房群体呢?统计显示,农民工在城镇的自有住房拥有率只有0.7%,几乎等于零。而未来面对高房价,农民工更没有购买能力,只有靠政府提供廉租房等公共产品,而目前政府所能提供的保障房连城市户籍的低收入群体都难以完全满足。这意味着依托城镇化毫不费力地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今后城镇化率越上升,政府所要支付的成本就越大。  比较日本、韩国、新加坡及台湾地区等成功实现经济转型、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过程,发现它们的普遍特征是,随着城市化率的上升,贫富 差距普遍缩小,基 尼系数都在0.4以下,日本、台湾等甚至低于0.3。而那些步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则无一例外地出现了贫富差距扩大的现象,如巴西的基尼 系数甚至超过0.5。而中国2009年的基尼系数为0.47,呈现快速上升趋势,说明中国城镇化过程更接近拉美及南亚国家的特征。这应该足以引起警觉,即 中国进入后城镇化阶段后,如果不能有效缩小贫富差距,不仅经济增速会放缓,还有可能步入中等收入陷阱。  行政区划体制下的城镇化难以优化资源配置  城市的形成大致有三种模式,一是交通便利、资源充裕的优越地理环境自然形成的人口密集区,二是经济发达、产业集聚而形成 的经济中心,三是依靠行政权力建立起 来的区域。由于中国地方政府拥有较大的行政责任和权力,中国的城镇化过程错综复杂。比如,自然形成的城镇自古有之,不必赘述;而东部经济的率先发展,导致 中国过去30年来人口不断往东部流动,但行政区划管理体制下的行政性城镇化,则导致了投资向西部倾斜。  过去10多年中,被批准的区域振兴规划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等数量众多,覆盖了全国各地。据不完全统计,仅2008年以来国务院就批准了21个区域振兴规划。 尽管这些规划的推出都是为了拉动经济增长,实现地区间均衡发展,但过去的经验表明这些地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逐年上升并没有带来相应的经济繁荣。如2001-2010年,西部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在全国的占比从16.37%提高到19.58%,中部从14.86%提高到17.14%,2012年上 半年更是达到24%,而东部地区从54.9%降至如今的50%以下,但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多年来不断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却没有带来GDP的同步增长,说明大 规模投资并没有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实现效益的提升。  更让人担忧的是,行政区划管理体制下的城镇化,不仅容易导致规模不经济,而且容易造成产业同构化和产能过剩。从过去的大炼钢铁闹剧,到如今一哄而上的光伏、风电等新兴产业的盛衰,都反映了各地方政府为了政绩而彼此争夺资源和消耗财力的行政区划体制属性。  综上所述,中国快速城镇化经历了30多年后,所堆积的问题越来越多,矛盾也愈加尖锐,故未来的城镇化过程应该是风险大于收益,困难多于机 遇。尤其在缩小贫富 差距和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方面,要挑战政府的财政能力底线。此外,未来的城镇化过程能否做到去行政化也非常关键,否则城镇化所带来的成本和压力,与过去相 比将不堪忍受。因此,未来的城镇化恐怕难以成为助推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中国经济要健康发展,仍然绕不开改革。  笔者发现官方公布的第一产业就业人口,主要是从事农业劳动的人数,被大大高估了。如2011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一产业就业人口为2.66亿,扣除城镇从事第一产业的360万人之后,农村从事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约为2.62亿。但这2.62亿农村劳动力中,究竟有多少是全职从事农业劳动,又有多少是兼职从事农业劳动,官方并没有作出说明。但从农民纯收入的构成看,有接近40%的收入是工资性收入,可见有很多被纳入“第一产业劳动人口”的,实际上主要是从事非农职业,而这部分人的数量约有8000万。笔者最后的结论是,目前中国农村主要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口大约只有1.6亿左右,比官方数据少一个亿,而未来农村可向城镇转移的劳动力数量大约只有4000-6000万。这意味着,到2020年前后,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就大致结束了,目前中国或许已经步入城镇化的后期。  这个结论可以找出各种佐证:1、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经降至10%左右,尽管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在过去30年中大幅提升;2、民 工荒现象的持续出 现,学者对刘易斯拐点的讨论;3、城乡之间超过3倍的收入差,决定了农村绝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没有理由继续从事农业劳动;而城镇从事环卫、园林等行业的低 收入劳动者的老龄化现象,也证明了农村老年劳动人口也已经向城镇转移。4、中国农民平均年龄快速上升,目前应该在50岁以上,与发达国家的农业劳动人口的 年龄日益靠近。  如果城镇化不以常住人口(在某地居住六个月以上)的概念来划分,而是以“城镇非就业人口”加上“全国非农就业人口”除以全国总人口来估算城镇化率,则2011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0%了。这也意味着,我们所憧憬的拉动未来经济增长的城镇化因素,其动力已比较有限。
2023-09-02 04:33:571

城镇化对中国发展有哪些积极作用

你是要具体的权威的看法吗?我这里只有比较粗浅的看法!城镇化的进程,利好有以下几点?1、资源优化配置,农村土地集中承包,有利于合理利用,也解放了农村大量的劳动力,他们可以进厂,进城,贡献给工业发展。2、城市的发展可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城市越大,农村人民进城的就越多,对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有帮助。3资源的优化配置,大量的资源集中在农村,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就是需要城市化,合理妥善的处理耕地问题,资源问题。
2023-09-02 04:34:072

中国为何要坚持走城镇化道路

  城镇化本质是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的体现  当前各项城镇化政策均偏重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均衡发展,效果并不显著。低端劳动力和高端人才继续外流,投资增加与人才外流导致生产要素不匹配。  中西部地区投入产出比持续下降、投资效率低下。近年全国投入产出比都呈现下降趋势,靠投资拉动模式的效率越来越低,但中西部地区和东北的降幅更大,另外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与税收增长更不匹配。  发达经济体区域经济呈现不均衡发展态势,但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却比较小,因为各地区间的产业发展水平是由要素禀赋决定的,而地区间的公共服务和福利均等化则可以通过政府的转移支付等调控手段来实现,中国的城镇化战略更偏重于地区间 GDP水平的均衡而非居民收入和福利差距的缩小。  从行政与财政双角度来诠释城镇化  现有行政体制下,地方政府间为获得发展权而竞争成为常态,发展战略趋同屡屡出现,盲目发展不仅增加财政负担和政府债务,还造成资源错配和浪费。但对于中央而言,区域均衡发展举措是平衡各地方间关系的无奈之举。  在地方间横向转移支付相关制度未建立前,现有财政体制不支持户籍开放、人口自由流动、本地农村户籍人口市民化、就业机会均等。唯有不影响各地区自身发展规划和投资、不需要各地区增加额外财政支出的城镇化人口政策,才容易被现有行政和财税体制所接受。  城镇化:短期红利与长期忧患  过去城镇化率快速提高是工业化自然推动和政府投资驱动的结果,对于改善投资环境和居民生活功不可没。但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在城镇化方面的巨大投入,并未带动人口聚集和现金流回报,很多三四城市都存在建设用地过度开发问题,城市建设空有架子却没有产业支撑,当地政府负债率大幅上升。东部地区投资比重下降却仍然带来人口的集聚(东部三大增长极已经形成)。  从全球看,大城市化才是新兴经济体向发达经济体迈进的方向,这既是规模经济的要求,又是社会低端群体追求公共设施和服务共享的唯一途径。中国目前大城市化率依然偏低,未来大城市化步伐将加快。  城镇化和城市化都应该是经济发展的结果而非手段,如果不遵循经济规律,过多规划区域布局,最终的结果是人口与投资的逆向流动,资源的错配和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即短期发展红利造成长期萧条。
2023-09-02 04:34:171

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城镇化是中国

百度百科:城市化(urbanization/urbanisation)也称为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城镇化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之有不同的解释,就目前来说,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化的概念分别从人口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角度予以了阐述。2011年12月,中国社会蓝皮书发布,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首次超过50%,标志着中国城市化首次突破50%。中央多次表态城市化是我国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在城市化大趋势的市场背景下,各地热衷于新区、新城的报批,一些新区、城市副中心规划大批量出台,预计未来将会有大规模新城涌现。
2023-09-02 04:34:241

什么是腐败?如何反腐败?

腐败在广义上说是行为主体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职权或偏离公共职责的权利变异现象,从狭义上说泛指国家公职人员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权力的权利蜕变现象。  腐败是指国家公务人员借职务之便获取个人利益,从而使国家政治生活发生病态变化的过程。目前,腐败问题是各国都存在的通病,而我国腐败现象发展迅猛的势头,既危及和破坏法律的权威性和有效实施,又破坏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动摇着我国社会的政治基础。腐败问题已经对党,对国家和社会构成了潜在的威胁。法制监督不力是导致腐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试对腐败的界定、成因及反腐败与法制监督的关系作出分析,并提出依靠法制监督反腐败的对策和措施。
2023-09-02 04:18:411

写毕业论文先后顺序是什么啊?

毕业论文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即按照以下要求以及顺序来写: 论文首页,包括论文标题、单位姓名等中文摘要及其关键词英文摘要及其关键词目录正文(含引言或序言),要注意论文中图表、注释格式参考文献附录(可选)1、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以简明的词语恰当、准确地反映论文最重要的内容(一般不超过20字)。论文题目通常由名词性短语构成,应尽量避免使用不常用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码和公式等。 如论文题目内容层次很多,难以简化时,可采用题名和副题名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副题名起补充、阐明题名的作用。题名和副题名在整篇论文的不同地方出现时,应保持一致。 2、摘要 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一般以第三人称语气写成,不加评论和补充的解释。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重点是结果和结论。 中文摘要一般字数为300~600字,英文摘要要实词在300个左右,如遇特殊需要字数可以略多。摘要中应尽量避免采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 3、关键词 关键词(包括中文和英文关键词)是表述论文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应体现论文特色,具有语义性,在论文中有明确的出处。 关键词数量一般为3~8个,每一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用标点符号,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中文关键词前应冠以“关键词:”,英文关键词前冠以“Key words:”作为标志。 4、目录 目录即论文各章节的顺序列表。论文应写出目录,标明页码,便于阅读和掌握论文的主要内容,目录层次要求不多于3级。 5、正文 正文包括:绪论(或前言、序言)、本论、结论。 (1) 绪论:是论文的开头部分,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① 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 ② 提出问题。 (2) 本论:是论文的主体,是论文中最重要的部分,整个论证过程在此展开。本论一般包括: ① 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确定分论点并安排好文章层次、段落; ② 提出分论点,并展开论述。 (3) 结论:是论文的结尾,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 ① 提出或强调得出的结论; ② 对论题研究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 ③ 有关问题的简要说明。 (理工科专业、经管文法类专业一般要求10000~15000字)。 6、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文中引用的有具体文字来源的文献集合,是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论文的参考文献要求10篇以上,其中至少有2篇以上的外文参考文献。 7、附录 根据论文的内容要求,确定是否需要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分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的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等。那么,怎样写好论文?首先是选择课题。选题是论文撰写成败的关键。因为,选题是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它实际上就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亦即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如果“写什么”不明确,“怎么写”就无从谈起。具体地说,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选题。首先,要从现实的弊端中选题,学习了专业知识,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和理论上,还要下一番功夫,理论联系实际,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去寻找和解决工作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其次,要从寻找科学研究的空白处和边缘领域中选题,科学研究还有许多没有被开垦的处女地,还有许多缺陷和空白,这些都需要填补。作者应有独特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去思索,去发现,去研究。最后,要从寻找前人研究的不足处和错误处选题,在前人已提出来的研究课题中,许多虽已有初步的研究成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还有待于丰富、完整和发展,这种补充性或纠正性的研究课题,也是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的。
2023-09-02 04:18:422

雷雨的解释及造句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下面,我为大家分享雷雨的解释及造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雷雨拼音 【注音】: lei yu 雷雨解释 【意思】:由积雨云产生一种天气现象,降水伴随着闪电和雷声,往往发生在夏天的下午。 雷雨造句: 1、大雷雨惊了牛群。 2、下面你将看到一些雷暴和极炫的超雷雨胞例子。 3、他呼吁公众理解,声称夏季雷雨和大风导致了部分问题。 4、这是一种对于雷雨的恐惧。 5、灵敏的听觉使大多数动物比人们更早地知道雷雨的到来。 6、雷雨要来了怎么说? 7、八月初的一个下午,乌云密布,在雷雨到来之前我和约翰开车前往他妻子家的一个树木繁茂的院子。 8、冰雹,雷雨和大风袭击了中国南部的广东地区,造成至少12人死亡和27人受伤。 9、一个例子就是听到雷雨的同时不要打响手指。 10、但是国内公用无线电台的很多录像带显示了那些云朵、雷雨甚至飓风的重量有多么的沉重。 11、她爬进了格子爬梯,因为原先的绵绵细雨很快地变成了倾盆雷雨。 12、中央气象台最新实况监测显示,未来一周四川、重庆、甘肃南部、陕西西南部等地震灾区将有三次雷雨或阵雨。 13、我们17年前在雷雨中出生。 14、六月的暴雨,洪水泛滥总与一段干旱期后的雷雨相关。 15、雷雨破坏了我们的野餐计划。 16、局部地区会出现雷雨大风等天气。 17、再加上雷雨天气和高达每小时70英里的强风使得它形成了危险的快速蔓延的`野火。 18、爱丽丝抬起头来,发现王后站在她们面前,交叉着胳膊,脸色阴沉得像大雷雨前的天色一样。 19、有的周末,会有一千多个形单影只的人来这里寻找自己的另一半。但是今天天气预报说可能会有雷雨,所以下午十分安静。 20、2006年10月9日,雷雨中,雅典卫城的古希腊帕特农神殿上面闪过一道美丽的闪电。 21、有时候,需要更换硬件组件,雷雨等自然现象可能影响系统,系统需要应用补丁并重新启动。 22、前两天晚上的那场雷雨把小汤姆吓得半死。 23、并且,更糟糕的是,后来一次雷雨顺便替我们毁掉它,你猜我们干了什么? 24、我喜欢想像那棵树本身的情景:首先是它自身木质的细密干燥的感觉,然后想像它感受到雷雨的摧残;接下去就感到树液缓慢地、舒畅地一滴滴流出来。 25、玛丽:也就是能带来雷雨的云。 26、你真太傻,下这么大的雷雨你还往外走! 拓展:关于雷雨的句子 1、夜晚,老天爷撕破了那乌云,随即,雷雨就下起来了。开路军是夺目的闪电和惊天动地的雷声,它们胁迫着狂风暴雨铺天盖地地向大地冲来。 2、渐渐地,大雨倾盆而下,地上积起了一个个小水潭,小草和小花在雨中低着头。房子上的雨水汇成雨帘,顺流而下。 3、是啊,天晴雨过了,彩虹就走向幸福的天空,没有阴气沉沉的阴天,哪来的狂风暴雨,雨后靓丽的彩虹又从何而来呢? 4、天边像一块巨大的铅沉沉地压了下来。顷刻间,一道电光划破天际,发出巨大的轰鸣,不一会儿就下起了瓢泼大雨,天地间变成白茫茫的一片! 5、大雨隆隆的下着,风也在呼呼的吹,耳边的雷声不断,好像是狮子在怒吼,让人感觉可怕极了。 6、瓢泼大雨倾盆而下,瞬间天地间一片模糊。 7、抬头一看窗外,外面早就已经是倾盆大雨,就像有人斜着把水泼了出去,大风像是有人得罪了他一样,把家家户阳台上的衣架吹得东倒西歪。 8、父爱是拐弯处的回头,父爱是生病时的牛奶,父爱是暴雨夜的雨伞,父爱是寒夜时的棉被。 9、忽然大雨下了起来,像铜钱大的雨点儿狠狠地打在了地上,发出啪啪的响声,又像利剑从天上自上而下射了下来。 10、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 11、乌云笼罩着田野,电鞭划破了长空,狂风刮断树枝,巨雷震耳欲聋,骤然间暴雨如注,闪电在天上舞绸子。 12、暴风雨终于来了。雨点噼里啪啦的打在地上,敲打着有节奏的鼓点。风儿在为它伴舞,闪电为它歌唱,它似乎给大地演奏了一曲动人的音乐会。 13、雷声响过,大雨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不断地往下落。倾盆大雨下个不停,从房檐上流下来的雨水在街道上汇集成一条条小溪。 14、漆黑的天空,漆黑的两岸,漆黑的河水,暴雨不分丝缕,像整块幕布沉重地覆盖下来。雨水泼在脸上,使人喘不出气。 15、家那边今天暴雨,此刻芭堤雅又是下雨又是闪电,希望明天是个好天气。 16、一天深夜,阴云密布,响雷一个接着一个,闪电在天空中闪着。风,使劲地吹着,树枝被风吹得喀嚓喀嚓作响,顷刻之间,倾盆大雨就落了下来。 17、倾盆大雨下个不停,从房檐上流下来的雨水在街道上汇集成一条条小溪。大雨疯狂地从天而降,黑沉沉的天就像要崩塌下来。 18、乌云和闪电,狂风和暴雨,海浪和天空,都在火焰和箭光中爆发!喷射!倾泻!挣脱。 19、一场大雨刚停,本来就要落山的太阳,从西边重新露出脸来,染红了天边的云彩。 20、这场暴风雨虽然给植物和人们生活带来不便,但同时也给人们带来无比的快乐,因为这暴风雨让人们欣赏到了一场雷、雨、风、合奏的交响乐。 21、乌云和闪电,狂风和暴雨,海浪和天空,都在火焰和箭光中爆发!喷射!倾泻!挣脱! 22、天阴沉沉,一会儿下起了蒙蒙细雨,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掉。随着雷公电母的到来,又下起了倾盆大雨。 23、冷酷与疯狂,绝望与希望,毁灭与重生,都在这风暴与雨水中相遇!汇聚!融会!交锋! 24、夏天的雨是什么样的?当是一场小雨时,她是温柔的姑娘;当是一场雷阵雨时,她就是发火的大婶;当是一场暴雨时,她就是一个怒发冲冠的少妇。 25、空气中弥漫着一份压抑,不一会儿倾盆大雨就落了下来,那奔腾的气势,溅起的水花,如同万马齐发豪迈,没有一丁点的拖沓。 26、下雨天喔,昨晚暴雨,完全不能出门,夜间的闪电加雷声把我吓醒了,真的是! 27、天边出现了一道长龙似的闪电,哗的一声,大雨就像塌了天似的铺天盖地从天空中倾泻下来,雨点连在一起像一张网,挂在我眼前。 28、第一眼看见的放肆的大雨,雨并不像以往的万根银针竖地面那样竖着拉开雨帘,而是被风折磨成变形的巨浪! 29、幸好,这场暴风雨下了十几分钟就停下了。太阳公公露出了笑脸,天空中挂着一道美丽的彩虹,大地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人们又开始忙碌起来。 30、窗外狂风暴雨、雷电交加,雨水加着风,还带着冰雹打的窗户劈啪作响。
2023-09-02 04:18:431

如何做进出口贸易

法律主观:个人做进出口贸易的方式为:熟悉贸易特别是进出口贸易的整个完整流程;物色供应商,与一可靠的供应商合作;熟悉进出口贸易的经营和管理方式。且从事货物进出口或者技术进出口的对外贸易经营者,应当向国务院对外贸易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机构办理备案登记。法律客观:《对外贸易法》明确规定,有进出口权的进出口企业可以为没有进出口权的企业、组织和个人进行代理业务,这就明确了个人也可以从事进出口业务。
2023-09-02 04:18:381

小学二年级下册《雷雨》课文

雷雨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天亮起来了。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 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一条彩虹挂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坐在网上。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雷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及词语,认识4个字,并注意积累课文中你喜欢的好词、赏析好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部分。 3、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4、理解课文,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变化。 教学重点: 1、习生字、新词。 2、初步认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变化的特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理解课文,感悟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能写本课压、乱、垂三个生字。 2、能从“压”“乱”等字中感悟到雷雨前乌云的厚,天气的闷,风的"大。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认、能写本课压、乱、垂三个生字。 教学难点:能从“压”“乱”等字中感悟到雷雨前乌云的厚,天气的闷,风的大。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经验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注意过雷雨天气吗? 雷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雷阵雨,谁能说说雷雨情景?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叫做《雷雨》。(板书课题) 二、看图,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两幅图,指导学生一幅一幅地观察。这两幅图中都画了哪些景物? 2、比较两幅图:哪些景物是只在第一幅图中有的?哪些景物是只在第二幅图中有的? 两幅图分别是什么时候的景色特点?概括地说出来。 三、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的方法解决它; 2、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将课文读正确、流利。 3、不要忘了读完一节在前面标上节号。 (二)学习生字:压、乱、垂、虹 过渡:老师将蜗牛上的生字宝宝放到卡片上,你还认识他们吗? 1、加拼音指名读生字 2、不加拼音读(边读边贴)指导“虹”:怎么记住虹字板书“红”对比 3、快速读 4、看表演猜字“乱”“垂”“压” 乱:反义词“齐” 垂:垂头、垂手、写字:(1)观察横多,注意长短、 压:压字要注意什么?与“庄”作比。 找朋友:压下来 四、朗读感悟雷雨前的画面 (一)天“闷” 过渡:课文中是什么压下来了,读课文第一段找一找。——乌云(板画) 从哪句话中知道的? A出示:“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1、从这句话中你感觉到这压下来的云怎样? 从哪个词语中感受到的? 黑沉沉:黑、多、厚、沉 满天:多 指导词语朗读后再放入句子。 2、这么多的云都“压”下来(板书) 知道压下来是什么感觉吗?(压一个学生)什么感觉?——重、沉、透不过气来 现在压着你的不是老师,而是这——读句子 引读:云好黑啊、云好多啊、云好沉啊 B“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过渡:这么沉的云压得你是透不过气来,压得树上的叶子,是一动不动,压得蝉是一声也不叫啊。 1、读句子 2、蝉:见过蝉吗?就是“知了”为什么称知了 爱唱歌的蝉为什么不叫了?——引出:闷(板书) C齐读 (二)、风“乱” 过渡:哗——(出示:打乱):打乱头发、打乱书本 这种沉闷被什么给打乱了?读第二小节找——风(板书) 出示句子“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1、指导朗读:读了这句话,你会在风前面加什么字 从哪个字中感受到的——乱 抓住这个字,把风的狂猛给读出来,注意朗读不单用嘴,还课加入表情和动作。 (1)自由读(2)指名读(3)齐读 2、引导感悟:风好狂哪,吹得树枝乱摆,(课件出示) 这样的风吹到了蜘蛛身上呢? 3、句式训练:风仅仅只吹到了大树和蜘蛛吗?还吹到了谁? 大风吹得 树枝 大风吹得 蜘蛛 大风吹得 花儿 大风吹得 小结:用一个字说说此时场面:乱 (三)电闪雷鸣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过渡:是呀,此时的乌云越积越厚,像巨石一样压下来,狂风又席卷着大地,更可怕的是闪电和雷声也来凑热闹了。 闪电是一道比一道亮,雷声是一个比一个响。用一个成语说就是:电闪雷鸣 小结:乌云压、狂风吹、电闪雷鸣,天气的闷,场面的乱,雷声的响都告诉我们谁要来了。 但是现在来了没?那我们就说这是雷雨前的景象。(板书前) 齐读 雷雨中和雷雨后又是怎样的一副景像呢?咱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板书设计: 雷雨 前:乌云压 狂风刮 电闪雷鸣 (简笔画) 闷 乱 响 中 后
2023-09-02 04:18:351

请问“畜牧兽医专业”类核心期刊有哪些?

S8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类核心期刊表1、畜牧兽医学报 2、中国兽医学报 3、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4、中国兽医科技(改名为:中国兽医科学) 5、中国兽医杂志 6、草业学报 7、中国草地(改名为:中国草地学报) 8、草地学报 9、动物营养学报 10、蚕业科学 11、黑龙江畜牧兽医 12、草业科学 13、中国家禽 14、动物医学进展 15、中国饲料16、畜牧与兽医 17、饲料工业 18、中国畜牧杂志 19、饲料研究 20、中国畜牧兽医S9 水产、渔业类核心期刊表
2023-09-02 04:18: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