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养竹记赞扬了竹子的什么品行

2023-09-10 06:46:37
TAG: 养竹记
共1条回复
苏萦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千古流传的佳句,可说把竹子坚贞不屈的精神品质写得淋漓尽致。竹在荒山野岭中默默生长,无论是峰峰岭岭,还是沟沟整整,她都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顽强生存。尽管长年累月守着无边的寂寞与凄凉,一年四季经受着风霜雪雨的抽打与折磨,但她始终“咬定青山”、专心致志、无怨无悔。千百年来,竹子清峻不阿、高风亮节的品格形象,为人师表、令人崇拜。

竹子刚劲、清新,生机盎然,蓬勃向上。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新笋就悄悄在地上萌发了,一场春雨过后,竹笋 破土而出,直指云天,所谓“清明一尺,谷雨一丈”,便是对她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机的写照。当春风拂去层层笋衣,她便象个活泼的小姑娘,婷婷玉立在明媚的春光里。到了盛夏,她舒展长臂,抖起一片浓郁的青纱,临风起舞,炯娜多姿。暑尽寒来, 她仍绿荫葱葱,笑迎风霜雪雨。难怪白居易在《题窗竹》中留下这样的佳句:“千花百草凋零尽,留向纷纷雪里看。”竹, 拥有永不消失的春天。

松树,使人想起志士;芭蕉,使人想起美人;高大的槐树,使人想起了将军;而修竹呢她使人想起了隐者。竹轻盈细巧、 四季常青,尽管有百般柔情,但从不哗众取宠,更不盛气凌人,虚心劲节,朴实无华才是她的品格。竹不开花,清淡高雅,一尘 不染,她不图华丽,不求虚名的自然天性为世人所倾倒。清代诗人郑燮这样赞美道:“一节复一节,千校攒万叶;我自不开花, 免撩蜂与蝶。”竹子心无杂念,甘于孤寂,她不求闻达于莽林,不慕热闹于山岭,千百年过去了,却终成这瀚海般的大气候。

相关推荐

养竹记文言文全文附翻译

白居易,现实派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养竹记文言文全文附翻译,欢迎参考~ 白居易《养竹记》原文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白居易《养竹记》翻译 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呢?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想到正直、不偏不倚的人)。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接受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想到虚心求道者)。竹子的节坚定,坚定是为了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要磨炼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想到砥砺名节、无论穷通祸福,始终如一的人)。正因为如此,君子都喜欢种竹,把它作为庭院中存在价值的东西。 贞元十九年的春天,我在吏部以拔萃及第,被任命为校书郎。最初在长安求借住处,得到常乐里已故关相国私宅的东亭,在那里住了下来。第二天,散步走到亭子的东南角,见这里长着几丛竹子,枝叶凋敞,毫无生气。向关家的"旧人询问是什么缘故,对方答道:“这些竹子是关相国亲手栽种的。自从相国死后,别人借住在这里,从那时起,做筐篓的人来砍,做扫帚的人也来砍,砍伐剩下的竹子,长的已不到八尺,数量也不到百竿了。还有平常的草木混杂生在竹丛中,长得繁盛茂密,简直都没有竹子的苗了。”我感到很惋惜,这些竹子,是由年迈德崇的关相国亲手种植,现在竟被庸俗之人看得如此卑贱。但即使被砍削、废弃到这种程度,其秉性却仍然不变。于是我把那些繁盛茂密的草木铲掉,给竹子施加肥料,又在下面疏通、培修土层,没用一天就干完了。从此以后,这些竹子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随风依依,生机盎然,好象在感激着我的知遇之情。 可叹啊!竹子,不过是一种植物,与人有什么关系呢?就由于它与贤人相似,人们就爱惜它,培植它,何况对于真正的贤人呢?然而,竹子与其它草木的关系,也就象贤人与一般人的关系一样。唉!竹子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其它草木区别开来,要靠人来加以区别,贤人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一般人区别开来,要靠使用贤人的人来加以区别。因此,写了这篇《养竹记》,书写在东亭的壁上,是为了留给以后居住这所房子的人,也是为了使现在使用贤人的人知晓罢了。
2023-09-02 07:17:201

《养竹记》全文翻译及赏析作者是谁?

《养竹记》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建善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日: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繇是筐篚者斩焉,篲箒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五百焉。翻译: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接受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竹子的节坚定,坚定是为了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要磨炼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正因为如此,君子都喜欢种竹,把它作为庭院中存在价值的东西。《养竹记》简介《养竹记》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所写的一篇散文,文章第一段谈竹子的四种美德,第二段写自己与竹相知相处的经过,第三段借竹子前后不同际遇来表达自己内心情感。全文语言浅显通畅,朴素自然,文字省净,意境新颖,极富哲理性。同时又反映出作者对当时不注重培养人才,不知道爱惜人才的现实状况感到忧虑的心情。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养竹记》
2023-09-02 07:17:271

白居易养竹记文言文翻译

白居易的《养竹记》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夫人之相国,其府园广袤,一日游翫,偶入深竹之林,见一僧正悟禅法。府主方留之卧宿,支公(注:僧人的尊称)于竹林中,因嗟叹曰:‘小竹枝短,而叶繁复茂,妙在顽强。如之何以矬杀竹之灵?"乃命左右括取数根,至府堂前屏风上,插之瓶镯之内;以分明其质,容其韵致。又画一影踪二竹,秀然出于华墨。竹变为象,隐隐约约若有所指者。就永言官请笔,作诗一首,曰:萧疏千竿竹,翠染暗时空。不依经义直自性,顽强未肯任秋风。赠我似霜清羽客,留君何用柳条同?他日天涯何处见,断篱残照水初红。永以此月二十四日献郎中门下。微之翻译《养竹记》的意思是,有一天,相国的夫人游玩时,偶然进入竹林,遇见了一位行禅的僧人。府主非常欣赏支公,留他在府内过夜,而支公则喜欢在竹林中冥思苦想。他注意到小竹子虽然叶子丰茂,但是它们太短了,不能享受到清新空气的滋润,让他感到惋惜。于是他叫人摘下一些小竹子,放在客厅里观赏,并命人为它们写诗、作画。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的爱竹之情,通过描述相国夫人和僧人的邂逅以及文艺创作活动,展现出了白居易对自然美的敏感和他追求自由、无拘无束的精神特质。关于竹子拓展知识竹子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不仅出现在许多文学作品中,还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如餐具、乐器、笛子等等。竹子瘤是一种由于竹子的生长不良或者其他原因出现的肿瘤,可以通过割除或者加以利用来达到治疗的目的。此外,中国还有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立夏”,就是因为这个时节养竹的效果最好而得名的。总之,《白居易养竹记》不仅是一篇有关养竹的随笔,更是记录了唐代社会对竹子的认识和利用。它既具有观赏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优秀文献。
2023-09-02 07:17:441

养竹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养竹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具体如下:翻译: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接受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竹子的节坚定,坚定是为了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要磨炼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正因为如此,君子都喜欢种竹,把它作为庭院中存在价值的东西。贞元十九年的春天,我在吏部以拔萃及第,被任命为校书郎。最初在长安求借住处,得到常乐里已故关相国私宅的东亭,在那里住了下来。第二天,散步走到亭子的东南角,见这里长着几丛竹子,枝叶凋敝,毫无生气。向关家的旧人询问是什么缘故,对方答道:“这些竹子是关相国亲手栽种的。自从相国死后,别人借住在这里,从那时起,做筐篓的人来砍,做扫帚的人也来砍,砍伐剩下的竹子,长的已不到八尺,数量也不到百竿了。还有平常的草木混杂生在竹丛中,长得繁盛茂密,简直都没有竹子的苗了。”我感到很惋惜,正迅这些竹子,是由年迈德崇的关孙清派相国亲手种植,现在竟被庸俗之人看得如此卑贱。但即使被砍削、废弃到这种程度,其秉性却仍然不变。于是我把那些繁盛茂密的草木铲掉,给竹子施加肥料,又在下面疏通、培修土层,没用一天就干完了。从此以后,这些竹子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随风依依,生机盎然,好像在感激着我的知遇之情。可叹啊!竹子,不过是一种植物,与人有什么关系呢?就由于它与贤人相似,人们就爱惜它,培植它,何况对于真正的贤人呢?然而,竹子与其它草木的关系,也就象贤人与一般人的关系一样。唉!竹子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其它草木区别开来,要靠人来加以区别,贤人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一般人区别开来,要靠使用贤人的人来加以区别。因此,写了这篇《养竹记》,书写在东亭的壁上,是为了留给以后居住这所房子的人,也是为了使现在使用贤人的人知晓罢了。注释:本:根。固:稳固。树:树立。倚:偏颇。体道:体悟仁德。虚受:虚心接受。贞:坚定。砥砺(dǐ lì):磨练,锻练。名则贺行:名节操行。如是:像这样。树:种植竹子。庭实:原指将贡品或礼物陈列于庭,让人观赏。这里是指将竹子种植在庭院中,随时观赏。常乐里:长安的里名。关相国:疑为德宗时的宰相关播。殄瘁:枯萎凋谢的样子。殄(tiǎn):灭绝,此指摧残。 瘁:劳伤,此指毁坏。关氏之老,关家旧人,如老仆,管家之类。繇(yóu):同“由”。筐篚(fěi):竹器,方形的叫筐,圆形的叫篚。篲箒(huìzhǒu):都是扫箒。篲:通“彗”,扫帚。这里作动词用。寻:古时八尺为一寻。菶(běng)茸荟郁:形容草木繁盛茂密。芟(shān)蘙(yì)荟,剪除茂盛的杂草。封:培土。斯:指这所房子。养竹记文言文原文:原文: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2023-09-02 07:18:031

养竹记 翻译

百度知道提问搜一搜养竹记 翻译翻译 展开收起有奖发布问题不好答?加入战队答题,奖励更多纵横竖屏LV.32019-11-17关注白话译文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接受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竹子的节坚定,坚定是为了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要磨炼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正因为如此,君子都喜欢种竹,把它作为庭院中存在价值的东西。贞元十九年的春天,我在吏部以拔萃及第,被任命为校书郎。最初在长安求借住处,得到常乐里已故关相国私宅的东亭,在那里住了下来。
2023-09-02 07:19:3610

养竹记的意思是:什么?

养竹记 白居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意思: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有道德修养的人大多都会种上竹子作为他们庭院的充实物。如果对你有帮助,希望采纳!谢谢
2023-09-02 07:20:131

养竹记的作品原文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2023-09-02 07:20:221

白居易 养竹记 什么意思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鸣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2023-09-02 07:20:391

阅读白居易《养竹记》选段,回答问题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鸣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译文:竹子的特性与贤者相似,为什么呢?竹子的根很牢固,凭着牢固的根可以树立品德。有道德修养的人看见它的根,就会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竹本性挺直,凭着挺直的本性可立身;有道德修养的人看见它挺直的本性,就会想到处事正直、不偏不倚的人。竹子的内心是空的,凭着心空可以体验道(的存在);有道德修养的人看见它的空心,就会想到虚心求道者。竹子的节很坚贞,凭着坚贞的节可以立志,有道德修养的人看见它的节,就会想到砥砺名节、无论危险还是平安都始终如一的人。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有道德修养的人大多都会种上竹子作为他们庭院的充实物。贞元十九年的春天,我因为科举考试及第,被授以校书郎的职务,开始在长安寻求借居的处所,找到了地处常乐里的前任相国关先生的私人住宅的东亭住下来。第二天,走到亭东面靠南方的一个角落,在那里看到了一丛竹林,枝叶受到损坏,显得没有姿态。向一位姓关的老人询问这是为什么,他说:这竹是相国亲手栽的。后来,关相国离开了相国府,别的人借住在里面,从此做竹筐的人去砍它(用来做竹筐),做扫帚的人去割它(用来做扫帚),砍掉之后乘下的竹子,高不足一寻(古代八尺为一寻),数目不过一百。再加上杂草杂树长在竹林里,茂盛的杂树和纤细的杂草长在一起,再也没有竹子的样子了。我痛惜这些竹子曾经为长者亲手所植,却被俗人看低,被砍伐弃置成这个样子,但竹的本性还在。于是砍掉杂树割掉杂草,清除其中的脏物,给过密的地方增大空隙,给它们的根部培上土,不到一天就完成了这项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太阳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竹荫,风吹过来的时候有清越的声音。竹影随风摇摆,显出很高兴的样子,好像是对它们的际遇有所感激。啊!竹子是植物(尚且如此),对于人会怎么样呢?凭着它有同贤者相似的地方如果有人能爱惜它们,给它们培好土好好种植它们(都会如此),更何况真正的贤者呢?既然这样那么竹子同草木相比,就同贤者和一般人相比是一样的。啊!竹子不能自己使自己与其它草木不同,只有人能使之与一般草木不一样。贤者也不能自己使自己与一般人不同,只有任用贤者的人才能使他们与一般人不一样。所以写下这篇《养竹记》,写在亭子的墙上,以留待日后居于这里的人看,也希望统治者(用贤者)能看到这篇文章。
2023-09-02 07:20:511

养竹记赞扬了竹子的什么品行

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根稳固,意志坚定不移性秉直,正直无私、不偏不倚心空,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节坚定,不论平顺危险,始终如一
2023-09-02 07:21:001

养竹记的主旨句是什么?

养竹记的主旨: 答:作者借物抒情、托物寄意,揭示和批判了当朝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主旨。
2023-09-02 07:21:261

养竹记表达了白居易怎样的思想

  作者借物抒情、托物寄意,叙竹只是兴起。议论才是目的,最后一段水到渠成地揭示出了,文章批评当朝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主旨。   人物简介: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著有《白氏长
2023-09-02 07:21:341

文言文《养竹记》中“竹似贤表现在哪些地方”

高风亮节
2023-09-02 07:21:432

养竹记和爱莲说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养竹记和爱莲说主要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养竹记:由竹的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而爱莲说:从莲的生长环境、外形、香气、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
2023-09-02 07:22:092

养竹记赞扬了竹子的什么品行和操守

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根稳固,意志坚定不移性秉直,正直无私、不偏不倚心空,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节坚定,不论平顺危险,始终如一
2023-09-02 07:22:191

养竹记和爱莲说都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是托物言志吧
2023-09-02 07:22:293

《养竹记》告诉我们什么?

任何东西的又存在的目的,竹子也一样
2023-09-02 07:23:312

养竹记阅读训练答案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下面是养竹记阅读训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文言文《养竹记》阅读训练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翳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白居易/文) 阅读训练 1.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思中立不倚者 中立:指待人接物不偏不倚 B.则思砥砺名行 砥砺:磨练 C.履及于亭之东南隅 履:鞋子 D.疏其间,封其下 封:堆土加高地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①居易以拔萃选及第 ②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B.①见丛竹于斯 ②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C.①此相国之手植者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D.①乃芟翳荟 ②良乃入,具告沛公 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贻其后之居斯者 A.询于关氏之老 B.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 C.竹,植物也 D.书于亭之壁 4.下面对文章的分析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起笔提出竹似贤,何哉?的设问,接着以竹所代表的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美质来象征君子的品格,这样写是为下文的记叙和议论作铺垫。 B.第二段记叙了已故关相国园中一丛枝叶殄瘁,无声无色之竹的变化。作者出于怜竹之心、爱竹之情,一番辛勤培植,最后使竹丛呈现出了一片盎然的生机。 C.作者借物抒情、托物寄意,叙竹只是兴起,议论才是目的,最后一段水到渠成地揭示出了文章批评当朝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主旨。 D.本文立意深刻,借物喻理,说理自然,卒章显志,多用对偶、排比句,句式工整,语言清隽,意境优美,体现出了一种诗情画意的散文美。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2)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 《养竹记》阅读答案 参考答案 1.C(履:踩;踏。这里指走) 2.C(之: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结构助词,的。A以:介词,因为。B于:介词,在。D乃:副词,于是) 3.B(省略句,省略介词于;A、D均为介词结构后置句;C为判断句) 4.C(体现出了一种诗情画意的散文美错) 5.(1)君子看到它的.节,就会想到那些磨砺名节、无论穷富祸福始终如一的人。 (2)既然这样,那么竹子对于草木,就像贤者对于普通人。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竹心空,空以体道 体:实践 B.始于长安求假居处 假:借 C.刑余之材,长无寻焉 寻:寻找 D.书子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 贻:留 5.C/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由是筐篚者斩焉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C.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D.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 赵岂敢留壁而得罪于大王乎 6.A/则:均为连词,表承接,就。B焉:上句,代词,它们;下句,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不译。C其:均为代词。上句。指物,它、竹子;下句,指人,他们。D.于:均为介词,上句,表比较,比;下句,表对象引进,可不译。 《养竹记》阅读答案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A.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B.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C.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D.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7.D/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8.文章写竹如君子,表现在哪些方面,这样写目的是什么?(4分) (1)表现在: (2)目的是: 8.(1)本固、性直、心空、节贞。(1分)(2)托物寄意,希望当朝用人者能发现贤才的独特美质,进而选拔重用。(3分) 9.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3分) 译文: (2)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4分) 译文: (3)见贱俗人之口,剪弃若是,本性犹存。(3分) 译文: 9.(1)君子看到竹节,就会想到磨砺名节品行、通达困顿都一致的人。(节、砥砺、夷险)(2)第二天,行走到亭的东南角,在这里看到一丛竹子。(明日、履、隅、于斯)(3)(竹子)被俗人看得低贱,砍削弃置到这等模样,但它的本性还在。(见贱、若是、犹存)《养竹记》 这篇养竹记阅读答案是由语文网我为您收集整理,希望通过这些阅读练习和答案,能帮助同学们把握语文阅读的特点,进而提高阅读、鉴赏、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2023-09-02 07:23:381

养竹记中作者借竹子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借助主旨表达了就是那种坚强的决心和自己的一种思想感情
2023-09-02 07:23:482

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的翻译

原文: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鸣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译文: 竹子的特性与贤者相似,为什么呢?竹子的根很牢固,凭着牢固的根可以树立品德。有道德修养的人看见它的根,就会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竹本性挺直,凭着挺直的本性可立身;有道德修养的人看见它挺直的本性,就会想到处事正直、不偏不倚的人。竹子的内心是空的,凭着心空可以体验道(的存在);有道德修养的人看见它的空心,就会想到虚心求道者。竹子的节很坚贞,凭着坚贞的节可以立志,有道德修养的人看见它的节,就会想到砥砺名节、无论危险还是平安都始终如一的人。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有道德修养的人大多都会种上竹子作为他们庭院的充实物。 贞元十九年的春天,我因为科举考试及第,被授以校书郎的职务,开始在长安寻求借居的处所,找到了地处常乐里的前任相国关先生的私人住宅的东亭住下来。第二天,走到亭东面靠南方的一个角落,在那里看到了一丛竹林,枝叶受到损坏,显得没有姿态。向一位姓关的老人询问这是为什么,他说:这竹是相国亲手栽的。后来,关相国离开了相国府,别的人借住在里面,从此做竹筐的人去砍它(用来做竹筐),做扫帚的人去割它(用来做扫帚),砍掉之后乘下的竹子,高不足一寻(古代八尺为一寻),数目不过一百。再加上杂草杂树长在竹林里,茂盛的杂树和纤细的杂草长在一起,再也没有竹子的样子了。我痛惜这些竹子曾经为长者亲手所植,却被俗人看低,被砍伐弃置成这个样子,但竹的本性还在。于是砍掉杂树割掉杂草,清除其中的脏物,给过密的地方增大空隙,给它们的根部培上土,不到一天就完成了这项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太阳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竹荫,风吹过来的时候有清越的声音。竹影随风摇摆,显出很高兴的样子,好像是对它们的际遇有所感激。 啊!竹子是植物(尚且如此),对于人会怎么样呢?凭着它有同贤者相似的地方如果有人能爱惜它们,给它们培好土好好种植它们(都会如此),更何况真正的贤者呢?既然这样那么竹子同草木相比,就同贤者和一般人相比是一样的。啊!竹子不能自己使自己与其它草木不同,只有人能使之与一般草木不一样。贤者也不能自己使自己与一般人不同,只有任用贤者的人才能使他们与一般人不一样。所以写下这篇《养竹记》,写在亭子的墙上,以留待日后居于这里的人看,也希望统治者(用贤者)能看到这篇文章。 一上是出处!原文: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翻译:竹子的节很坚贞,凭着坚贞的节可以立志,有道德修养的人看见它的节,就会想到砥砺名节、无论危险还是平安都始终如一的人。
2023-09-02 07:23:586

养竹记的字词注释

本:根固:稳固建:树立倚:偏颇虚受:虚心接受贞:坚定体道:体悟仁德砥砺:磨练,锻练名行:名节操行树:种植竹子如是:像这样庭实:原指将贡品或礼物陈列于庭,让人观赏。这里是指将竹子种植在庭院中,随时观赏。贞元十九年:即公元803年。拔萃:唐代考中进士,还要经过吏部考试,才能授官。白居易三十二岁这年,以“拔萃”登科。校书郎:秘书省属官,管理校勘和整理国家图书典籍。常乐里:长安的里名。关相国,疑为德宗时的宰相关播。殄(tiǎn):灭绝,此指摧残。 瘁:劳伤,此指毁坏。 殄瘁:枯萎凋谢的样子。关氏之老,关家旧人,如老仆,管家之类。繇:同“由”。筐篚(fěi):竹器,方形的叫筐,圆形的叫篚。篲箒(huìzhǒu):都是扫箒。篲:通“彗”,扫帚。这里作动词用。寻:古时八尺为一寻。菶(běng)茸荟郁:形容草木繁盛茂密。芟(shān)蘙(yì)荟,剪除茂盛的杂草。封:培土。斯:指这所房子。体:体悟。实:充实,充满。
2023-09-02 07:24:261

养竹记 阅读答案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竹似贤,何哉?竹本(1)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2)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3)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4)焉。——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注释】(1)本:根。(2)体:体悟。(3)虚受:虚心接受。(4)实:充实,充满。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可爱者甚蕃( ) (2)陶后鲜有闻( )(3)贞以立志( ) (4)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1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译文:(2)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译文:19.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4分)20.甲乙两文都用了□□的表现手法,甲文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乙文则主要运用了□□的表达方式。(3分)答案:17.(1)多(2)少(3)坚定,有节操(4)种植,栽培18.(1)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2)君子看见它的本性,就会想到那些待人接物不偏不倚的人。19.外形 香气 性直 心空20.象征 描写 议论我也在做这套题,顺便给你发过来啦~~
2023-09-02 07:25:001

养竹记和爱莲说两篇短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都是对植物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志向
2023-09-02 07:25:091

养竹记中作者以竹喻人,借自己的养竹经历希望用贤者怎样对待人才?

原文可以表达全文意义的句子: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斯应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这一句就可以表述如何对待人才!译文:竹子的内心是空的,凭着心空可以体验到的存在,有道德修养的人看见他的空心就会想到虚心求道者。竹子的节很坚贞,凭着坚贞的节可以立志,有道德修养的人看见他们就会想到砥砺名节、无论危险还是平安都始终如一的人。——看人不要只看其外表,更要注重其内涵,也就是要观察一个人的言行是否如一,表里是否一致,更要看他是否能够虚心接受意见,待人接物能否诚实,珍惜自己的名誉尊严,懂得自尊自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才无德的人,根本不堪重任,虽然一个人才能欠缺,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他的德行,让其担当适合自己的职能!这才是真正的用人之道!
2023-09-02 07:25:171

养竹记的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2月28日)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居士。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琵琶行》、《长恨歌》等也极有名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赠刘禹锡诗云: “古歌旧曲君休听, 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
2023-09-02 07:25:241

养竹记中竹体现了君子怎样的品性?

养竹记体现了君子正直不偏倚,谦虚中正,能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砥砺名节,通达困顿都如一的品性。
2023-09-02 07:25:501

养竹记第一段的第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什么是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语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象征、寄寓等。▣ 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比喻▣ 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比喻的三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好像、若、似乎、似的、好似、如、犹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变成、是……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句,但未必就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否为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美丽的小兴安岭》拟人▣ 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判断要点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的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将事物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舞蹈。(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5)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夸张▣ 什么是夸张?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一定要注意:对某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毫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夸张的种类(1)扩大夸张对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了。(2)缩小夸张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如: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如: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夸张的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给人启示,加强渲染力,引发联想。▣ 典型例句(1)这巴掌大的地方,怎么能踢球呢?(2)十几天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排比▣ 什么是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判断要点排比的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 排比的作用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 典型例句(1)晏子回答说:“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尖,大王怎么说没人呢?”(2)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对偶/对仗▣ 什么是对偶?对偶又叫对仗,是一种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相近或相反的意思。▣ 判断要点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同或相反。▣ 对偶的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表意凝练,易于记忆。▣ 典型例句(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借代▣ 什么是借代?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本体事物的名称,而借用与本体事物相联系的其他事物来代替本体。▣ 判断要点用相关的事物代替要表达的事物。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典型例句(1)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2)几十把雪亮的刺刀闯进来。反问▣ 什么是反问?反问就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中。用问的语气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说白了就是有问答在句中。反问是四大句类中的一种(其他三种是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 反问的作用反问表达的意思更坚定,使读者确信无疑,毫无辩驳、怀疑的余地,进而达到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典型例句(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2)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设问▣ 什么是设问?说话、写文章时,为了强调自己的看法或结论,有时先提一个问题,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由自己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直白地说就是自问自答。▣ 判断要点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设问的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典型例句她敢从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对比▣ 什么是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判断要点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本质矛盾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典型例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希望小企鹅的回答能让您有帮助
2023-09-02 07:25:591

文言文“养竹记’’中如是什么意思

夫如是:正因为如此。夫:句首发语词,不用翻译。如:象是:此,这样
2023-09-02 07:26:061

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D 小题4:(1)君子看到竹节,就会想到磨砺名节品行、通达困顿都一致的人。(节、砥砺、夷险) (2)第二天,行走到亭的东南角,在这里看到一丛竹子。(明日、履、隅、于斯) 译文: 竹子像贤,为什么昵?竹根深固,根本深固用来培养德操,君子看到它的根本,就会想到善于建树德操坚贞不拔的人。竹性正直。身性正直用来安身立命,君子看到它的本性,就会想到中正不偏倚的人。竹心虚空,内心虚空用来实践天地正道.君子看到它的内心,就会想到适应需要虚心接受意见的人。竹节坚贞,竿节坚贞用来树立志向,君子看到它的竿节,就会想到磨砺名节品行、通达困顿都如一的人。像这样,所以君子大多种植它来充实庭院。 唐贞元十九年春天,我凭借吏部拔萃科考取进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开始在长安访求借住的地方,寻得常乐里从前关相国私宅的东亭住了下来。第二天,行走到亭的东南角,在这里看到一丛竹子,枝叶凋敝,没有生气。向关家还活着的老人询问,就说:“这些竹子是关相国亲手栽种的。自从相国死后,别人借住在此,从那时起,做筐篓的来砍,做扫帚的来砍,砍剩的竹子,高的不到八尺,数量不到百竿。还有平常的草木混杂在竹丛中,长得茂密,有的不再是竹子的原本样子了。”我痛惜这些竹子曾经由长者的手种植,却被俗人看得低贱,砍削 弃置到这等模样,但它的本性还在。于是铲除那些茂密的草木,搬运那些粪土。松好竹间的泥土,堆起竹下的培土,不到一天就干完了。从此以后,这些竹子日出有了清阴,风来有了清声,竹子似乎有所依,也有所喜,好像有情.对它的际遇有所感激。 唉!竹子只是植物,对于人会怎么样呢?凭着它与贤者有相像的地方,如果人们怜惜它,栽培它,(它都会如此,)更何况(对待)那些真正的贤者呢?这样那么,竹子比草木,就像贤者比众人了。唉!竹子不能自己区别(于其它草木),只有人才能加以区别;贤者不能自己区别(于众人),只有选用贤能的人才能加以区别。因此我写下《养竹记》,书写在亭壁上,来留给日后居住在这里的人,也想让当今选用人才的人听到罢了。
2023-09-02 07:26:161

养竹记中这首词中竹子有四种美德分别是本固什么什么什么?

竹的四种美德“本固、性直、心空、节贞
2023-09-02 07:26:261

白居易养竹记写作背景

  《养竹记》的第一节。开门见山,咏物托意,理趣盎然。《养竹记》的第二节,描写了作者在长安暂借居处,发现一丛被“贱俗”人所破坏的竹林,怜惜其“尝经长者之手”,“本性犹存”,于是尽心竭力地疗治病竹的经过。竹林由“枝叶殄瘁,无声无色”到“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的变化。竹尚有知,感于知遇之恩,更况人乎?人们爱竹植竹,是因为“竹似贤”,那么真正的贤人不更需要用贤者的感遇扶持吗?两个问句,几多感慨。而“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以之为异);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则是作者浓墨饱蘸,深发于心的压轴之笔。文章用“竹似贤”统领全文,点透旨意。紧接着,从容不迫地连用四个排比阐明“竹似贤”这一论点的依据——本固、性直、心空、节贞。“固以树德”、“直以立身”、“空以体道”、“贞以立志”,群子由此而思“善建不拔”、“中立不倚”、“应用虚受”、“砥砺名行”。君子以竹之节操品性为修身立命之典范,自勉自律的立志宣然纸上,气势磅礴。以竹喻君子、比贤人、或自律自比,自古已然。物情本同人性。物我之情交融。
2023-09-02 07:26:341

养竹记的主旨

养竹记的主旨:答:作者借物抒情、托物寄意,揭示和批判了当朝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主旨。
2023-09-02 07:26:441

养竹记中的性是什么意思

性是秉性,特性。“竹性直,直以立身。”的翻译为: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出处:唐代白居易《养竹记》,“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译文: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
2023-09-02 07:27:081

养竹记阅读答案中的于,毕是什么意思

养竹记不终日而毕:没用一天就干完了。毕:完成。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第二天,散步走到亭子的东南角,见这里长着几丛竹子。于:到
2023-09-02 07:27:171

《养竹记》全文及翻译原文

《养竹记》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建善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日: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繇是筐篚者斩焉,篲箒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五百焉。翻译: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接受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竹子的节坚定,坚定是为了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要磨炼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正因为如此,君子都喜欢种竹,把它作为庭院中存在价值的东西。《养竹记》简介《养竹记》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所写的一篇散文,文章第一段谈竹子的四种美德,第二段写自己与竹相知相处的经过,第三段借竹子前后不同际遇来表达自己内心情感。全文语言浅显通畅,朴素自然,文字省净,意境新颖,极富哲理性。同时又反映出作者对当时不注重培养人才,不知道爱惜人才的现实状况感到忧虑的心情。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养竹记》
2023-09-02 07:27:361

养竹记原文及翻译

养竹记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乃养其德。竹叶动,动以风韵,君子观其动,乃养其性。竹无声,非无声,乃不乱其声。竹无色,非无色,乃不炫其色。夫君子的行已,以德为基,如竹之就景,如风之过耳。故曰:“君子不语,静而笑。”若夫竹也,临风之竹,比君子之德,虚心而直,不蔓不枝,动有韵律,静有气质,坐有定力,风度翩翩,是为君子之德。翻译: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接受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由于竹子多功能在景物上投下影子,如风之过耳,故曰:“君子不语,静而笑。”若夫临风之竹,比君子之德,虚心而直品性正直无怨无悔,不攀附权势或追逐名利,动时自有韵律动感,静时有气质定力,风吹来时风度翩翩,是为君子之德。
2023-09-02 07:27:542

白居易的《养竹记》译文

原文: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鸣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译文:竹子的特性与贤者相似,为什么呢?竹子的根很牢固,凭着牢固的根可以树立品德。有道德修养的人看见它的根,就会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竹本性挺直,凭着挺直的本性可立身;有道德修养的人看见它挺直的本性,就会想到处事正直、不偏不倚的人。竹子的内心是空的,凭着心空可以体验道(的存在);有道德修养的人看见它的空心,就会想到虚心求道者。竹子的节很坚贞,凭着坚贞的节可以立志,有道德修养的人看见它的节,就会想到砥砺名节、无论危险还是平安都始终如一的人。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有道德修养的人大多都会种上竹子作为他们庭院的充实物。贞元十九年的春天,我因为科举考试及第,被授以校书郎的职务,开始在长安寻求借居的处所,找到了地处常乐里的前任相国关先生的私人住宅的东亭住下来。第二天,走到亭东面靠南方的一个角落,在那里看到了一丛竹林,枝叶受到损坏,显得没有姿态。向一位姓关的老人询问这是为什么,他说:这竹是相国亲手栽的。后来,关相国离开了相国府,别的人借住在里面,从此做竹筐的人去砍它(用来做竹筐),做扫帚的人去割它(用来做扫帚),砍掉之后乘下的竹子,高不足一寻(古代八尺为一寻),数目不过一百。再加上杂草杂树长在竹林里,茂盛的杂树和纤细的杂草长在一起,再也没有竹子的样子了。我痛惜这些竹子曾经为长者亲手所植,却被俗人看低,被砍伐弃置成这个样子,但竹的本性还在。于是砍掉杂树割掉杂草,清除其中的脏物,给过密的地方增大空隙,给它们的根部培上土,不到一天就完成了这项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太阳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竹荫,风吹过来的时候有清越的声音。竹影随风摇摆,显出很高兴的样子,好像是对它们的际遇有所感激。啊!竹子是植物(尚且如此),对于人会怎么样呢?凭着它有同贤者相似的地方如果有人能爱惜它们,给它们培好土好好种植它们(都会如此),更何况真正的贤者呢?既然这样那么竹子同草木相比,就同贤者和一般人相比是一样的。啊!竹子不能自己使自己与其它草木不同,只有人能使之与一般草木不一样。贤者也不能自己使自己与一般人不同,只有任用贤者的人才能使他们与一般人不一样。所以写下这篇《养竹记》,写在亭子的墙上,以留待日后居于这里的人看,也希望统治者(用贤者)能看到这篇文章。
2023-09-02 07:28:112

《养竹记》原文及翻译是什么?

《养竹记》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建善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日: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繇是筐篚者斩焉,篲箒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五百焉。翻译: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接受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竹子的节坚定,坚定是为了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要磨炼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正因为如此,君子都喜欢种竹,把它作为庭院中存在价值的东西。《养竹记》简介《养竹记》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所写的一篇散文,文章第一段谈竹子的四种美德,第二段写自己与竹相知相处的经过,第三段借竹子前后不同际遇来表达自己内心情感。全文语言浅显通畅,朴素自然,文字省净,意境新颖,极富哲理性。同时又反映出作者对当时不注重培养人才,不知道爱惜人才的现实状况感到忧虑的心情。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养竹记》
2023-09-02 07:28:181

《养竹记》原文及翻译

《养竹记》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建善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日: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繇是筐篚者斩焉,篲箒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五百焉。翻译: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接受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竹子的节坚定,坚定是为了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要磨炼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正因为如此,君子都喜欢种竹,把它作为庭院中存在价值的东西。《养竹记》简介《养竹记》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所写的一篇散文,文章第一段谈竹子的四种美德,第二段写自己与竹相知相处的经过,第三段借竹子前后不同际遇来表达自己内心情感。全文语言浅显通畅,朴素自然,文字省净,意境新颖,极富哲理性。同时又反映出作者对当时不注重培养人才,不知道爱惜人才的现实状况感到忧虑的心情。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养竹记》
2023-09-02 07:28:351

养竹记的翻译和注释

养竹记的翻译和注释如下:原文: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建善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日: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繇是筐篚者斩焉,篲箒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五百焉。翻译: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接受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竹子的节坚定,坚定是为了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要磨炼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正因为如此,君子都喜欢种竹,把它作为庭院中存在价值的东西。《养竹记》简介:《养竹记》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所写的一篇散文,文章第一段谈竹子的四种美德,第二段写自己与竹相知相处的经过,第三段借竹子前后不同际遇来表达自己内心情感。全文语言浅显通畅,朴素自然,文字省净,意境新颖,极富哲理性。同时又反映出作者对当时不注重培养人才,不知道爱惜人才的现实状况感到忧虑的心情。
2023-09-02 07:28:521

白居易养竹记原文与翻译 养竹记原文是什么

1、原文: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2、翻译: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2023-09-02 07:29:171

养竹记文言文翻译

  《养竹记》描述了竹子刚直、不倚的风格。以下是我收集的相关信息,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白居易《养竹记》原文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白居易《养竹记》翻译   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呢?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想到正直、不偏不倚的人)。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接受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想到虚心求道者)。竹子的节坚定,坚定是为了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要磨炼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想到砥砺名节、无论穷通祸福,始终如一的人)。正因为如此,君子都喜欢种竹,把它作为庭院中存在价值的东西。   贞元十九年的春天,我在吏部以拔萃及第,被任命为校书郎。最初在长安求借住处,得到常乐里已故关相国私宅的东亭,在那里住了下来。第二天,散步走到亭子的东南角,见这里长着几丛竹子,枝叶凋敞,毫无生气。向关家的旧人询问是什么缘故,对方答道:“这些竹子是关相国亲手栽种的。自从相国死后,别人借住在这里,从那时起,做筐篓的人来砍,做扫帚的人也来砍,砍伐剩下的竹子,长的已不到八尺,数量也不到百竿了。还有平常的草木混杂生在竹丛中,长得繁盛茂密,简直都没有竹子的`苗了。”我感到很惋惜,这些竹子,是由年迈德崇的关相国亲手种植,现在竟被庸俗之人看得如此卑贱。但即使被砍削、废弃到这种程度,其秉性却仍然不变。于是我把那些繁盛茂密的草木铲掉,给竹子施加肥料,又在下面疏通、培修土层,没用一天就干完了。从此以后,这些竹子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随风依依,生机盎然,好象在感激着我的知遇之情。   可叹啊!竹子,不过是一种植物,与人有什么关系呢?就由于它与贤人相似,人们就爱惜它,培植它,何况对于真正的贤人呢?然而,竹子与其它草木的关系,也就象贤人与一般人的关系一样。唉!竹子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其它草木区别开来,要靠人来加以区别,贤人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一般人区别开来,要靠使用贤人的人来加以区别。因此,写了这篇《养竹记》,书写在东亭的壁上,是为了留给以后居住这所房子的人,也是为了使现在使用贤人的人知晓罢了。
2023-09-02 07:29:261

养竹记原文及翻译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译文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接受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竹子的节坚定,坚定是为了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要磨炼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正因为如此,君子都喜欢种竹,把它作为庭院中存在价值的东西。贞元十九年的春天,我在吏部以拔萃及第,被任命为校书郎。最初在长安求借住处,得到常乐里已故关相国私宅的东亭,在那里住了下来。第二天,散步走到亭子的东南角,见这里长着几丛竹子,枝叶凋敝,毫无生气。向关家的旧人询问是什么缘故,对方答道:“这些竹子是关相国亲手栽种的。自从相国死后,别人借住在这里,从那时起,做筐篓的人来砍,做扫帚的人也来砍,砍伐剩下的竹子,长的已不到八尺,数量也不到百竿了。还有平常的草木混杂生在竹丛中,长得繁盛茂密,简直都没有竹子的苗了。”我感到很惋惜,这些竹子,是由年迈德崇的关相国亲手种植,现在竟被庸俗之人看得如此卑贱。但即使被砍削、废弃到这种程度,其秉性却仍然不变。于是我把那些繁盛茂密的草木铲掉,给竹子施加肥料,又在下面疏通、培修土层,没用一天就干完了。从此以后,这些竹子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随风依依,生机盎然,好像在感激着我的知遇之情。可叹啊!竹子,不过是一种植物,与人有什么关系呢?就由于它与贤人相似,人们就爱惜它,培植它,何况对于真正的贤人呢?然而,竹子与其它草木的关系,也就象贤人与一般人的关系一样。唉!竹子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其它草木区别开来,要靠人来加以区别,贤人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一般人区别开来,要靠使用贤人的人来加以区别。因此,写了这篇《养竹记》,书写在东亭的壁上,是为了留给以后居住这所房子的人,也是为了使现在使用贤人的人知晓罢了。
2023-09-02 07:29:341

如何理解《养竹记》?

《养竹记》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建善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日: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繇是筐篚者斩焉,篲箒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五百焉。翻译: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接受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竹子的节坚定,坚定是为了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要磨炼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正因为如此,君子都喜欢种竹,把它作为庭院中存在价值的东西。《养竹记》简介《养竹记》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所写的一篇散文,文章第一段谈竹子的四种美德,第二段写自己与竹相知相处的经过,第三段借竹子前后不同际遇来表达自己内心情感。全文语言浅显通畅,朴素自然,文字省净,意境新颖,极富哲理性。同时又反映出作者对当时不注重培养人才,不知道爱惜人才的现实状况感到忧虑的心情。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养竹记》
2023-09-02 07:29:491

养竹记原文及翻译

原文为:译文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接受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竹子的节坚定,坚定是为了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要磨炼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正因为如此,君子都喜欢种竹,把它作为庭院中存在价值的东西。贞元十九年的春天,我在吏部以拔萃及第,被任命为校书郎。最初在长安求借住处,得到常乐里已故关相国私宅的东亭,在那里住了下来。第二天,散步走到亭子的东南角,见这里长着几丛竹子,枝叶凋敝,毫无生气。向关家的旧人询问是什么缘故,对方答道:“这些竹子是关相国亲手栽种的。自从相国死后,别人借住在这里,从那时起,做筐篓的人来砍,做扫帚的人也来砍,砍伐剩下的竹子,长的已不到八尺,数量也不到百竿了。还有平常的草木混杂生在竹丛中,长得繁盛茂密,简直都没有竹子的苗了。”我感到很惋惜,这些竹子,是由年迈德崇的关相国亲手种植,现在竟被庸俗之人看得如此卑贱。但即使被砍削、废弃到这种程度,其秉性却仍然不变。于是我把那些繁盛茂密的草木铲掉,给竹子施加肥料,又在下面疏通、培修土层,没用一天就干完了。从此以后,这些竹子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随风依依,生机盎然,好像在感激着我的知遇之情。可叹啊!竹子,不过是一种植物,与人有什么关系呢?就由于它与贤人相似,人们就爱惜它,培植它,何况对于真正的贤人呢?然而,竹子与其它草木的关系,也就象贤人与一般人的关系一样。唉!竹子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其它草木区别开来,要靠人来加以区别,贤人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一般人区别开来,要靠使用贤人的人来加以区别。因此,写了这篇《养竹记》,书写在东亭的壁上,是为了留给以后居住这所房子的人,也是为了使现在使用贤人的人知晓罢了。
2023-09-02 07:30:181

《养竹记》文言文翻译

《养竹记》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所写的一篇散文。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养竹记》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养竹记》文言文翻译 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呢?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想到正直、不偏不倚的人)。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接受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想到虚心求道者)。竹子的节坚定,坚定是为了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要磨炼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想到砥砺名节、无论穷通祸福,始终如一的人)。正因为如此,君子都喜欢种竹,把它作为庭院中存在价值的东西。 贞元十九年的春天,我在吏部以拔萃及第,被任命为校书郎。最初在长安求借住处,得到常乐里已故关相国私宅的东亭,在那里住了下来。第二天,散步走到亭子的东南角,见这里长着几丛竹子,枝叶凋敞,毫无生气。向关家的旧人询问是什么缘故,对方答道:“这些竹子是关相国亲手栽种的。自从相国死后,别人借住在这里,从那时起,做筐篓的人来砍,做扫帚的人也来砍,砍伐剩下的竹子,长的已不到八尺,数量也不到百竿了。还有平常的草木混杂生在竹丛中,长得繁盛茂密,简直都没有竹子的苗了。”我感到很惋惜,这些竹子,是由年迈德崇的.关相国亲手种植,现在竟被庸俗之人看得如此卑贱。但即使被砍削、废弃到这种程度,其秉性却仍然不变。于是我把那些繁盛茂密的草木铲掉,给竹子施加肥料,又在下面疏通、培修土层,没用一天就干完了。从此以后,这些竹子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随风依依,生机盎然,好象在感激着我的知遇之情。 可叹啊!竹子,不过是一种植物,与人有什么关系呢?就由于它与贤人相似,人们就爱惜它,培植它,何况对于真正的贤人呢?然而,竹子与其它草木的关系,也就象贤人与一般人的关系一样。唉!竹子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其它草木区别开来,要靠人来加以区别,贤人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一般人区别开来,要靠使用贤人的人来加以区别。因此,写了这篇《养竹记》,书写在东亭的壁上,是为了留给以后居住这所房子的人,也是为了使现在使用贤人的人知晓罢了。 【原文】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注释】 本:根 固:稳固 建:树立 倚:偏颇 虚受:虚心接受 砥砺:磨练。锻练 名行:名节操行 树:种植竹子 如是:因为如此 庭实:原指将贡品或礼物陈列于庭,让人观赏。这里是指将竹子种植在庭院中,随时观赏。 贞元十九年:即公元803年。 拔萃:唐代进士,还要经过吏部考试,才能授官。自居易三十二岁这年,以“拔萃”登科。 校书郎:秘书省属官,管理校勘和整理国家图书典籍。 常乐里:长安的里名。关相国,疑为德宗时的宰相关播。 殄(tiǎn):灭绝,此指摧残。 瘁:劳伤,此指毁坏。 殄瘁:枯萎凋谢的样子。 关氏之老,关家旧人,如老仆,管家之类。 繇:同“由”。 筐篚(fěi):竹器,方形的叫筐,圆形的叫篚。 彗箒(huìzhǒu):都是扫箒。彗:通“彗”,扫帚。这里作动词用。 寻:古时八尺为一寻。 菶(běng)茸荟郁:形容草木繁盛茂密。 芟(shān)蘙(yì)荟,剪除茂盛的杂草。 封:培土。 斯:指这所房子。 体:体悟。 实:充实,充满。
2023-09-02 07:30:371

养竹记 白居易翻译

养竹记白居易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为庭实焉。 竹子像贤,为什么昵?竹根深固,根本深固用来培养德操,君子看到它的根本,就会想到善于建树德操坚贞不拔的人。竹性正直。身性正直用来安身立命,君子看到它的本性,就会想到中正不偏倚的人。竹心虚空,内心虚空用来实践天地正道.君子看到它的内心,就会想到适应需要虚心接受意见的人。竹节坚贞,竿节坚贞用来树立志向,君子看到它的竿节,就会想到磨砺名节品行、通达困顿都如一的人。像这样,所以君子大多种植它来充实庭院。
2023-09-02 07:30:463

养竹记文言文翻译

翻译节选: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接受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 养竹记 唐代:白居易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译文 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接受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竹子的节坚定,坚定是为了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要磨炼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正因为如此,君子都喜欢种竹,把它作为庭院中存在价值的东西。 贞元十九年的春天,我在吏部以拔萃及第,被任命为校书郎。最初在长安求借住处,得到常乐里已故关相国私宅的东亭,在那里住了下来。第二天,散步走到亭子的东南角,见这里长着几丛竹子,枝叶凋敝,毫无生气。向关家的旧人询问是什么缘故,对方答道:“这些竹子是关相国亲手栽种的。自从相国死后,别人借住在这里,从那时起,做筐篓的人来砍,做扫帚的人也来砍,砍伐剩下的竹子,长的已不到八尺,数量也不到百竿了。还有平常的草木混杂生在竹丛中,长得繁盛茂密,简直都没有竹子的苗了。”我感到很惋惜,这些竹子,是由年迈德崇的关相国亲手种植,现在竟被庸俗之人看得如此卑贱。但即使被砍削、废弃到这种程度,其秉性却仍然不变。于是我把那些繁盛茂密的草木铲掉,给竹子施加肥料,又在下面疏通、培修土层,没用一天就干完了。从此以后,这些竹子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随风依依,生机盎然,好像在感激着我的知遇之情。 可叹啊!竹子,不过是一种植物,与人有什么关系呢?就由于它与贤人相似,人们就爱惜它,培植它,何况对于真正的贤人呢?然而,竹子与其它草木的关系,也就象贤人与一般人的关系一样。唉!竹子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其它草木区别开来,要靠人来加以区别,贤人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一般人区别开来,要靠使用贤人的人来加以区别。因此,写了这篇《养竹记》,书写在东亭的壁上,是为了留给以后居住这所房子的人,也是为了使现在使用贤人的人知晓罢了。 创作背景 这篇散文是白居易的早期作品,写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时年作者三十一岁。 白居易生长在一个民不聊生的时代,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深深地感受到了社会的危机和人民的疾苦。他幻想着当权者能够选贤任能,治理关下,企望着有朝一日自己能被重用,作出一番大事业,故写下了这篇《养竹记》。借养竹之事充分表达自己慕贤守道、坚贞不渝的志向。
2023-09-02 07:31:071

《养竹记》翻译

《养竹记》翻译如下: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接受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竹子的节坚定,坚定是为了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要磨炼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正因为如此,君子都喜欢种竹,把它作为庭院中存在价值的东西。拓展知识:一、《养竹记》简介《养竹记》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所写的一篇散文,文章第一段谈竹子的四种美德,第二段写自己与竹相知相处的经过,第三段借竹子前后不同际遇来表达自己内心情感。全文语言浅显通畅,朴素自然,文字省净,意境新颖,极富哲理性。同时又反映出作者对当时不注重培养人才,不知道爱惜人才的现实状况感到忧虑的心情。二、原文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建善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日: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繇是筐篚者斩焉,篲箒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五百焉。
2023-09-02 07:31:141

养竹记文言文字词翻译

  《养竹记》,书写在东亭的壁上,是为了留给以后居住这所房子的人,也是为了使现在使用贤人的人知晓罢了。   文言文《养竹记》阅读训练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翳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白居易/文)   字词注释   本:根   固:稳固   建:树立   倚:偏颇   虚受:虚心接受   贞:坚定   体道:体悟仁德   砥砺:磨练,锻练   名行:名节操行   树:种植竹子   如是:像这样   庭实:原指将贡品或礼物陈列于庭,让人观赏。这里是指将竹子种植在庭院中,随时观赏。   贞元十九年:即公元803年。   拔萃:唐代时考中进士,还要经过吏部考试,才能授官。白居易三十二岁这年,以“拔萃”登科。   校书郎:秘书省属官,管理校勘和整理国家图书典籍。   常乐里:长安的里名。关相国,疑为德宗时的宰相关播。   殄(tiǎn):灭绝,此指摧残。瘁:劳伤,此指毁坏。殄瘁:枯萎凋谢的样子。   关氏之老,关家旧人,如老仆,管家之类。   繇:同“由”。   筐篚(fěi):竹器,方形的`叫筐,圆形的叫篚。   篲箒(huìzhǒu):都是扫箒。篲:通“彗”,扫帚。这里作动词用。   寻:古时八尺为一寻。   菶(běng)茸荟郁:形容草木繁盛茂密。   芟(shān)蘙(yì)荟,剪除茂盛的杂草。   封:培土。   斯:指这所房子。   体:体悟。   实:充实,充满。
2023-09-02 07:3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