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疾!简略介绍近代文学。

2023-09-10 13:23:23
共8条回复
牛云

近代文学,指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的文学,即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文学。

社会原因 中国古代传统体裁的文学,如诗赋词曲等,发展到清中叶,除小说外,如诗、文、词、戏曲等,虽作家作品众多,也在风格流派上彼此竞争,但大都缺乏新的思想内容,因袭旧的艺术形式,日趋衰落,陷于困境。

到了近代,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开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在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而同时中国人民也进行了一系列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政变、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都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的反抗精神”(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八十年中,随着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革命(1840~1851)、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义和团运动(1862~1900)、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01~1918)的历史发展,阶级矛盾、民族矛盾进一步尖锐化、表面化,文学创作从思想内容、艺术形式到风格流派,都相应地发生重大变化,为反帝反封建服务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文学,直接继承发展古代优良的文学传统,特别是清初至清中叶的爱国主义文学传统,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流,形成新风貌和新潮流。同时,那些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各种传统文学在新形势下也不断地有所变化和发展。

道光、咸丰朝文学 19世纪中叶前后,清代道光、咸丰年间,是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英国资本主义的大炮,打开了闭关自守的封建帝国的大门,暴露了清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封建帝国的空前危机。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洋货倾销,鸦片输入,白银外流,银贵谷贱,加速了中国农村自然经济的破产。加上贪官污吏横征暴敛,农民和其他各阶层人民更无法生存,阶级矛盾不断地尖锐化。从白莲教起义到太平天国革命,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也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生长和发展。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了分化。一部分地主阶级开明派,开始睁眼看世界,厌弃宋、元以来的程朱理学和盛极一时的乾嘉朴学,而研究“经济”之学,强调“通经致用”的学术;并发出了改革腐朽内政、学习外国有用的知识、抵抗外国侵略的呼声。文学也突破了死气沉沉的局面,理论上提出了文学要为现实政治斗争服务的思想,反对模拟;创作实践上要求反映现实政治社会内容,歌颂广大人民和英雄人物对外国侵略者的英勇抵抗,揭露清王朝及其官僚贵族的昏庸腐朽和社会矛盾,打破了陈腐的面貌,出现了进步的文学新潮流。

这个时期,作家众多,流派竞起,文学呈现繁荣复杂的景象。首开文学新风气的是以龚自珍、魏源、林则徐等为代表的开明派,以及张际亮、汤鹏、姚燮、贝青乔等。他们敏锐地看到清王朝内外严重的危机,积极建议改革内政,坚决主张抵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写出许多富于时代色彩和历史意义的诗文作品。张维屏、陆嵩、朱琦、林昌□等,则从不同角度写了某些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后来,早期的改良主义者冯桂芬、王韬都曾反对或抛弃桐城派古文;王韬更以一般古文或文言文用之于报章,使古文社会化或通俗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太平天国领袖们的诗文作品,批判封建色彩浓厚的陈词滥调,提倡朴实明晓的文风,直接为革命斗争服务。这些就是这个时期进步文学的主流。

与此同时,传统诗文也出现了“宋诗运动”和桐城派中兴。“宋诗运动”继承乾隆、嘉庆间的“宋诗派”,以模拟宋诗为贵,由程恩泽、祁□藻、曾国藩倡导,重要作家有何绍基、郑珍、莫友芝等。桐城派古文在这一时期产生了梅曾亮等著名作家,形成了“中兴”的局面。而经学家阮元,提倡以《文选》为范本,实际是提倡骈文,形成与桐城派古文对立的扬州派骈文。在骈、散之间作调和态度的则有常州的李兆洛。他实际也是倾向骈文。这些诗文流派的作家和作品,就其主导倾向看,是守旧或保守的。此外,词则有“常州派”的发展。周济提出“诗有史,词亦有史”的主张,有进步意义。但被誉为“倚声家老杜”的蒋春霖的词,内容则多为诬蔑太平天国革命,表现了地主阶级的没落情绪。小说主要是“狭邪小说”和“侠义公案小说”,倾向日趋堕落。

同治、光绪朝文学 从19世纪60年代到同世纪末,清代同治、光绪年间,是帝国主义列强和封建买办相勾结把中国变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时期。中国资本主义大致从这时开始得到初步的发展。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中日战争失败后,举国悲愤,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空前尖锐,斗争是激烈而复杂的。封建买办阶级如李鸿章卖国投降,但人民群众强烈的反帝爱国精神爆发了义和团运动;同时出现了相当广泛的改良运动。一部分由官僚地主阶级转化的上层资产阶级,呼吁救亡图存,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康有为、梁启超就是这一运动的代表人物和领袖。在文学上的代表作家则是黄遵宪、 康有为、 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他们自觉地使自己的文学为改良运动服务。

在戊戌变法前后,梁启超提出了“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的明确主张。戊戌变法前,梁启超和谭嗣同、夏曾佑曾试作“新诗”,反映了改良派对新思想、新知识即“新学”的要求。戊戌变法失败后(1898),梁启超便提出:“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的“诗界革命”(《饮冰室诗话》)主张,推尊黄遵宪从理论到诗作实践已为“诗界革命”作了榜样,是推陈出新的“新派诗”。梁启超虽不以诗人自命,他自己的诗实际也是“新派诗”。他的“文界革命”主张,是适应资产阶级“开通民智”、改革语文的维新思潮而提出来的。当时已有人认为文言是“祸亡中国”之一端,“白话为维新之本”,主张“崇白话而废文言”,“报章宜改用浅说”。同时长江下游各省白话小报纷纷出现。他的散文写作也实践自己的主张,打破一切传统古文的格局,开创了“新文体”。同样的出于改良的目的,他更提倡“小说界革命”(《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强调小说对改良社会的作用,而特别重视“政治小说”,宣传政治主张、政治理想,直接为改良运动服务。他更试作政治小说《新中国未来记》,虽未完篇,但有现实意义。与此同时,梁启超和其他改良派作家也曾利用“杂剧”、“传奇”的传统戏曲形式,反映现实政治内容,虽不成功,但也表现着他们对戏曲改良的尝试和努力。

翻译文学的兴起,也是改良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严复、林纾是这个时期著名的翻译家,他们分别以各自熟练的古文翻译西方社会科学和文学作品,对传播新思想、新文化,起了积极的作用和广泛的影响。

改良运动对封建文化的冲击力量是不足的。传统诗文继续发展。“宋诗运动”的发展,出现了颇有影响的“同光体”;同时出现了拟古的汉魏六朝诗派和晚唐诗派等。常州词派则朝词学的整理和研究方面发展。“桐城派”古文也出现了黎庶昌等新的作家,并对严复、林纾等翻译文有明显影响。

此外,道光年间诞生的京剧,在这一时期得到发展繁荣。它进一步吸取地方戏的精华,出现了一些有时代精神的优秀剧目,不少名演员创造了许多生动优美的艺术形象,成为一个影响深广的重要剧种,是这一时期文学成就比较突出的一个方面。

清末民初文学 从20世纪初到五四运动前夕,清代末年到民国初期,是中国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时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又转为失败的时期。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中下层,毅然走革命的道路,积极进行推翻清王朝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帝国主义和腐朽的清王朝,成为广大人民愤恨和斗争的焦点。许多爱国青年,接着先进人物的足迹,纷纷东渡日本留学,寻求救国真理,一时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留学热潮。清政府迫于危亡形势,也不得不向资产阶级作某些让步,实行“新政”,废八股,停科举,开办新式学堂,等等。随着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国内外先后产生了许多革命小团体。1905年许多革命小团体的联合,成立了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同盟会”,创办了机关刊物《民报》,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已走向高潮。它和改良派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和斗争。革命报刊和文学期刊纷纷出现,文学团体“南社”在1909年正式成立,参加者17人,其中14人是同盟会会员,文学为政治服务的目的更加明确,各种文学形式一时都成为革命斗争的工具,进步的文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这一时期诗歌的突出特点和成就,是以南社为中心、以南社诗人柳亚子、高旭、陈去病、马君武、周实等为代表,慷慨高歌民族民主革命。秋瑾则是这时期最杰出的女诗人。以宣传革命思想为主题的散文,章炳麟取法魏晋古文,青年作家邹容则采取通俗化的古文。小说出现了揭露黑暗、同情革命的曾朴《孽海花》和歌颂革命的陈天华未完成作品《狮子吼》。主张一般社会改良的著名谴责小说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和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也出现在这一时期。而戏剧说唱等方面,则有汪笑侬改良京剧,黄吉安改良川剧,春柳社、众化团等文明戏即话剧团体的出现,秋瑾、陈天华等用说唱形式宣传革命,以及一批有革命倾向的杂剧、传奇、乱弹等作品。

这一时期保守的传统诗文,主要在北京活动。“同光体”诗人在北京创立诗社,隐然和“南社”对立。而王国维则在西方资产阶级哲学思想基础上,提倡文学脱离现实政治社会,和进步潮流背道而驰。同时,随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失败,革命进步作家有颓唐悲观的,如“南社”苏曼殊等人。而前一时期的改良派人物如梁启超、严复、林纾等也与前清遗老们合作起来。这些都表现着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革命的不彻底性。

近代文学的特点 近代文学区别于传统封建文学有以下的特点:

① 文学的政治性、战斗性,随着近代社会的发展,愈来愈加强和显著了。进步作家和作品,继承了中国文学的优良传统,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专制主义的内外压迫,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平等而斗争。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是这个时期文学突出的思想内容。从龚自珍、魏源到“南社”诗人们的文学创作活动,密切与现实政治联系,成为日益明显的历史潮流,反映近代文学发展的新方向。

② 文学的题材和内容,文学反映现实的领域空前地扩大了。这在各种文学形式中莫不皆然,特别是诗,尤为突出。它几乎无所不包地反映了新世界、新思想、新事物,表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意境。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的诗都表明了这一点。

③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得到继承和发展。龚自珍首先突破清中叶以来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统治,成为近代早期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许多散文和一部分律诗绝句,也表现了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后来改良派和革命派的许多作家,都进一步发展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特别是现实主义成为文学界自觉的创作运动。林昌□、陈应昌、贝青乔、黄遵宪等人的作品都体现了这一特色。

④ 随着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民主革命的宣传的需要,出现了文学团体和文学刊物,它们起着前所未有的组织、教育与鼓舞群众的作用。文学的社会作用扩大了,它不再只是案头窗下少数人所用的工具,而是群众的读物。因此,人们自然地改变了对文学的旧观点,产生了对文学的新估价,这是近代文学发展的一个新变化,这个变化从晚清到民初新文化运动才特别显著。

⑤ 随着题材和内容的扩大,文学的形式、语言乃至风格特征也有了新的变化,一般趋向通俗化。龚自珍大量绝句诗,多采“古绝”体,打破清中叶以来诗歌重格律的束缚,以及后来黄遵宪、梁启超对诗风的改变,提倡诗与音乐结合,使得诗能歌唱,是走向通俗化最有代表性的表现。晚清资产阶级由于开通民智的需要,在文学各方面更自觉地致力于这一点,使文学更有效地为政治服务。

⑥ 由于近代社会迅速的变化以及作家阶级立场和世界观的局限,文学发展呈现复杂景象和过渡状态。进步作家的进步性往往表现不彻底,并有前后期的不同。传统派作家也不能避免时代潮流的影响,产生某些可取的作品。新旧派作家都有内容和形式矛盾的作品。新旧派有对立的一面,也有联系的一面。新派对旧形式、旧风格突不破,缺乏艺术上彻底革新的自觉的努力。

近代文学的成就在于它的反帝反封建的进步主流,它的反映现实和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方法。

北有云溪

近代文学——晚清至“五四”的文学

(公元1840-1918年)

概说

中国文学发展到清代中叶,除少数小说由于自身的继承关系和一定的社会条件得到进一步发展外,一般传统文学的趋势是衰落的。许多诗文流派翻来覆去,只在形式技巧或风格流派上彼此模拟,始终找不到出路。

然而到了近代,开始发生了新的变化,呈现复杂的景象。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开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在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而“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政变、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都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的反抗精神”(《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这就是说,在帝国主义侵略的新形势下,中国封建社会一步一步地变为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同时中国人民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的革命斗争。八十年的中国的近代史,从革命潮流看,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时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随着这种社会历史的发展,在阶级矛盾、民族矛盾进一步尖锐化、表面化的情况下,文学从内容到形式逐渐发生了变化,因而出现了新的文学面貌和文学潮流。这是服务于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文学。同时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各种腐朽文学也在进行着不断的挣扎。

十九世纪中叶前后(道、咸),首先是英国资本主义的大炮,打开了闭关自守的封建帝国的大门,暴露了清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封建帝国的危机。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加速了中国农村自然经济的破产。例如包世臣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在《答族子孟开书》中说:“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同时也就加深了阶级矛盾。洋货倾销,白银大量外流,银贵谷贱的结果,“米二石方能完条银一两,米七八石方能完额漕一石,田内所收,不敷两税”:广大农民日益陷于无以为生的困境。太平天国革命就是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清王朝残酷的封建剥削的新形势下激起的。但是也应该看到,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不仅加速了中国农村自然经济的破产、阶级矛盾的尖锐化,同时也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生长和发展。在新的复杂的现实形势之下,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开始发生了分化。一部分较为开明的地主阶级士大夫,厌弃程朱理学和经史小学考据的空谈无用,而研究“经济”之学,并发出了改革内政、学习外国有用的知识、抵抗外国侵略的呼声。正是由于新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传统文学才在理论上出现了新的文学观点,反对模拟,主张文学为现实政治社会服务;在创作上才打破陈腐的面貌,反映新的现实内容,歌颂广大人民和英雄人物对外国侵略者的英勇抵抗,揭露清王朝及其官僚士大夫的昏庸和腐朽无能,同情人民的生活疾苦等等:因而产生了进步的文学潮流。

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龚自珍是这个时期首开风气的人物。他在鸦片战争前夕,以其敏锐的眼光和批判的态度,向腐朽的清王朝和官僚士流社会进行了大胆的揭露和抨击,并提出了改革内政、抵抗外国侵略的主张。他的诗文表现了新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因而他成为近代文学的开山作家。魏源和龚自珍齐名,思想也相近,他们都研究“今文派”经学和实际有用之学,都是近代改良主义运动的前驱思想家。但魏源的诗文作风则比较平实朴素,影响亦较小。后来的冯桂芬、王韬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影响较多,改革内政的愿望和主张也愈来愈明确、具体因而成为近代早期的改良主义者。王韬是中国早期的新闻工作者,他的散文冲出了古文辞的门径,平易畅达,切实有用,开始成为群众的读物,走上社会化的道路。此外还有许多作家,他们虽没有萌发改良主义思想,不属于改良派,但一般反对外国侵略,同情人民疾苦,表现了爱国主义立场。他们的诗文同样不事模拟,反映了新的现实内容。太平天国革命领袖提倡“文以纪实”,他们的诗文直接为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斗争服务,打破一切封建文学的束缚,表现了“朴实明晓”的作风。优秀的民间文学,更以歌谣和故事等为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基本内容,即广大人民反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反抗封建压迫和封建剥削的革命斗争内容。总之,龚、魏等前驱或早期的改良主义人物,他们的学术思想或文学思想的共同趋向,是和现实政治社会联系,使学术或文学为现实政治社会服务。他们的诗文和许多爱国主义者的诗文,以及太平天国革命领袖的诗文和民间文学,构成了这个时期进步的文学潮流。

同时传统诗文,也还不甘没落,出现了宋诗运动和“桐城派”古文的“中兴”,进一步走上了腐朽或反动的道路。被称为“倚声家老杜”的蒋春霖,他的某些著名作品,诬蔑太平天国革命,也表现了地主阶级的没落情绪和反动立场。古典小说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则陡然衰落,除个别作品如《三侠五义》外,不仅许多狭邪小说和侠义小说充满了封建糟粕,而且还出现了企图扑灭进步思想极端反动的作品。

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同世纪末(同、光),是帝国主义列强和封建买办阶级互相勾结,把中国变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时期。在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中日战争中国完全失败后,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达到了空前的紧张阶段,亡国之祸,迫在眉睫。同时也是中国资本主义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和洋务运动的影响下,开始发展的时期。从光绪二年(1876)中国资产阶级戴恒、郑观应等筹办上海机器织布厂,到戊戌前后,中国民族纺织工业有了初步的发展。这个时期斗争是复杂的,尖锐的。既有封建买办阶级如李鸿章之流的卖国投降,也有人民群众强烈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同时许多先进人物,努力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和文化,企图按照西方资产阶级国家的模型来改变中国的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于是从鸦片战争前后发生的改良主义思潮迅速形成了相当广泛的政治和文化运动。它代表着一部分由官僚地主阶级转化的资产阶级,在根本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呼吁挽救民族危亡,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康有为正是这一运动的代表人物。他继承了龚自珍、魏源的“今文派”经学的思想传统,并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和文化的影响,不断上书清王朝,请求变法,提出政治经济和文化上一系列的积极建议,得到许多人的赞成和拥护。他在戊戌变法以前写的许多诗文与改良运动配合,有进步意义,作风亦显然受龚自珍的影响。

由于改良运动的需要,在文学范围内,也发出了各种改良的呼声。梁启超、谭嗣同等于戊戌变法前一两年内,曾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并试作“新诗”。虽然这时所谓“新诗”只是“寻扯新名词以自表异”,但还是很有意义的。它反映了人们对新文化,新思想的现实要求。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到日本,著《饮冰室诗话》,继续鼓吹“诗界革命”,并提出“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或者说“熔铸新理想以入旧风格”的主张,要求在不破坏旧风格的前提下,诗歌要反映现实政治社会内容,是近代以来进步的诗歌潮流一个概括和理想。梁启超极力推尊的黄遵宪,从理论到创作,实际已为“诗界革命”作了准备。他早年即提出“我手写我口”、反对模拟古人的主张。后来他要求“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我”,进一步明确了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精神。他的创作实践反映了新世界,特别重要的是反映了一系列的近代史上的重大事变,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诗确实是“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是“新派诗”,因而成为“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资产阶级为了“开通民智”,扩大改良运动的宣传影响,在戊戌变法前后,陈荣衮、裘廷梁等提出语文合一的文体改革的主张。认为文言是“祸亡中国”的一端,“白话为维新之本”,主张“崇白话而废文言”,“报章宜改用浅说”。同时长江下游各省白话小报纷纷出现。这一白话文运动虽没有取得全面的、彻底的胜利,代替传统古文的统治地位,但它从语言、形式上否定了古文的表达作用,对晚清的文体解放运动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梁启超提出过“文体革命”的口号。他的写作实践打破一切传统古文的格局,发展冯桂芬、王韬的作风,“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他的散文风靡一时,“学者竞效之,号新文体”(《清代学术概论》)。同样由于改良运动的宣传需要,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科学和文学不断输入。严复、林纾成为这时著名的翻译家。严译《天演论》一时起了极其广泛的思想影响。近代商业都市的兴起,新闻事业和文学期刊的兴盛,促进了小说的繁荣。“经史不如八股盛,八股无如小说何”(康有为《闻菽园居士欲为政变说部……》),它成为改良社会、揭露社会政治黑暗的有力工具。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和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则是这时著名的小说作家和作品。梁启超在小说的创作和理论上也起了积极的作用。他创办《小说林》,提倡“小说界革命”。他在《小说林》创刊号上发表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极力强调小说的改良政治社会的作用,认为“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一时发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人都来探讨小说理论,肯定小说的社会作用,提高小说的文学地位,大大改变了鄙视小说的传统态度,因而产生了古典小说研究的新评价和新风气。从十九世界中叶(道光年间)逐渐流行的“京剧”,具有深厚的民间艺术基础、集中了许多地方戏曲的优点,在唱腔(以“皮黄”为主)、表演、服色以及唱词道白等等方面,逐渐超过了已往的各个剧种,最广泛地吸引了群众,代替了为贵族文士欣赏的“昆曲”,“居然登了大雅之堂”(《瞿秋白文集?乱弹》)。太平天国革命被镇压后,清王朝暂时的苟安,又使北京成为许多地方戏演员集中的地方,于是“京剧”得到进一步吸收各种地方剧精华的机会。十九世纪后三十年代是“京剧”独立发展的时期,剧目丰富,题材广泛,不少剧目反映了一定的时代精神;名演员大量涌现,创造了许多生动优美的艺术形象:因而成为有广泛影响的一个重要剧种。但它也产生了不少反动作品。在改良运动的影响下,个别作家利用杂剧、传奇的旧形式反映新的现实政治社会内容,有一定意义,但成就不大。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对封建文化的冲击力量是不足的。这时传统诗文的馀波并未平息。在诗坛上,和“新派诗”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以陈三立、陈衍为代表的“同光体”。这是宋诗运动的一个发展。其他还有王闿运等不同的拟古诗派。词在这个时期,则有“常州派”的发展。谭献、王鹏运是它的早期作家,后来朱孝臧、况周颐被称为大家。词学的整理研究也以这时为盛。许多词人都是词的整理研究者,其中以朱孝臧的成绩为最大、最知名。“桐城派”古文虽为改良派所唾弃,但也出现了黎庶昌、吴汝纶等新的作家。严复、林纾以古文翻译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科学和文学,也为传统古文找到了新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

从二十世纪初到“五四”运动前夕,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又转为失败的时期。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资产阶级发生了分化,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中下层,不再寄幻想于清王朝,积极进行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义和团运动被镇压后,帝国主义列强侵占北京,清政府订立了屈辱的辛丑和约,中国进一步殖民地化,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在这个危亡的新形势下,帝国主义强盗和腐朽无能的清王朝,就成为广大人民愤恨和斗争的焦点。许多爱国青年步武先进人物的足迹,东渡日本留学,寻求救国真理,一时形成了留学热潮。同时中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清政府迫于危亡形势也不得不接受资产阶级某些要求,如实行“新政”,废八股,停科举,开办新式学堂,等等,这样,在日本的留学生界和国内新式学堂,就成为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也是革命派宣传革命、准备起义斗争的重要据点。随着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国内外先后产生了革命小团体。光绪三十一年(1905),许多革命小团体的联合,成立了“中国同盟会”,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已走向高潮。许多革命报刊和文学期刊纷纷出现。它们互相配合,共同为革命服务。文学的群众性、组织性大大地增强了,出现了文学团体“南社”,这是明末“复社”以后最大的一个文学团体。它在宣统元年(1909)正式成立的时候,参加者十七人,其中就有十四人是同盟会会员。文学为政治服务的目的更明确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以及某些民间文学形式如时调、歌谣、弹词等等,一时都成为革命斗争的工具。进步的文学潮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以“南社”为中心的革命诗歌大量地涌现。“南社”最初发起人柳亚子、高旭、陈去病的诗一般激昂慷慨,为民族民主革命而高歌。散文既有章炳麟饱含革命思想、取法魏晋的古文,也有邹容宣传革命通俗化的古文,更出现了白话文。小说有新的发展,除揭露黑暗外,也有倾向革命、歌颂革命的作品。但也有愈趋下流的东西。戏剧方面,有以汪笑侬为代表的改良“京剧”运动;在日本留学生中也产生了“话剧”;同时旧形式的杂剧、传奇,也被利用来为革命服务。陈天华、秋瑾等激进派革命者都曾利用通俗的说唱文学形式来宣传革命。在革命浪潮中,一切腐朽的文学,受到沉重的打击。但它还远远地没有被打垮。“同光体”诗人依然活跃一时。他们也在北京创立诗社,隐然和“南社”对抗。同时又出现了王国维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他在西方资产阶级哲学思想的影响下,提倡文学脱离现实政治社会,显然是和文学为革命斗争服务的进步潮流背道而驰的。随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失败,封建势力的复辟,革命进步作家有颓唐悲观的,如“南社”的许多诗人;有的甚至走向反动。前一时期的改良派人物如梁启超、严复、林纾等等也与遗老们合作起来,一时形成了腐朽文学的大合唱。

中国资产阶级,由于先天的软弱性和不彻底性,不可能完成民主革命和彻底打垮封建文化的任务。这个历史任务不得不落到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肩上来了。在新文化的伟大发展中,一切腐朽文学终于受到更沉重的打击,溃不成军。

可可

文学现代性是文学所具有的属于现代的属性,而就中国文学而言,这应是指与文学古 典性不同的新属性,如以大众传播媒介为主要传输工具、运用现代汉语符号系统、表述 中国人在全球性格局中的生存体验、创造新的艺术形象、面对市民消费群体等。把晚清 与文学现代性联系起来,是想由此入手探测中国文学继其古典性衰败后新的现代性形态 的发生过程。如果把古典性文学视为中国文学的旧传统,那么,现代性文学则应是它的 一种新传统[1],而晚清则直接关系到这一新传统的发生。晚清是带有一定伸缩性的概 念,我个人用它大致表述鸦片战争起至辛亥革命这一时段,也就是道光中期至清朝终结 。对这个时段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关系向来存在不同看法。一个长期占据主流地位的观 点是,晚清代表中国古典文学的终结而非现代文学的开端。随着80年代中期“20世纪中 国文学”概念的风行,晚清或清末与文学现代性进程的联系逐渐受到关注。这种关注有 助于在更宽泛的视野上观照晚清文学的现代性轨迹。不过,单纯从西历纪年的“20世纪 ”入手谈论中国文学现代性问题,已经显得有些表面化和非历史化了;而同时,更要紧 的是,这无法完整地说明文学所从中产生并发挥作用的文化语境缘由,以及文学的独特 审美特征。中国文学现代性的进程不会单纯按“20世纪”这种整齐划分去展开,而是呈 现自身的独特逻辑线索。文学现代性的逻辑线索是可以从文学的一些相关要素上见出的 ,它们有:文学活动的时空布局、文化语境压力、体验模式、传播媒介、语言、形象等 。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要素在晚清都已经初露端倪了。

考察文学现代性的发生,需要特别关注那时带有现代性萌芽的文学活动的时空布局方 式,即它们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理位置分布的。这直接关系到文学现代性的发生方式。 至今常见的描述方式是,以北京为中心地、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根据考察文学现代 性的发生,从而满足于文学现代性的北京中心论、“五四”标志论和形态一元论。我以 为,此说在今天看来实在站不住脚。因为,只要我们适当跳出“北京”和“五四”旧观 念限制而放宽视野,就可以看到,文学现代性潮流是在五四之前的晚清和北京之外的边 缘地带首先涌动的。晚清之前的北京确实可以称为古典性文学主流的最后堡垒,现代性 在开初无力正面强攻时就只能选择边缘薄弱处率先突破。新的文学现代性的波澜,正是 从外地逐渐地向京城移动的;或许起初萌发于王韬、薛福成、黄遵宪等游历海外的知识 分子的朦胧体验、想象与冲动,率先发端于19世纪70年代被英国管辖的“殖民地”香港 (以王韬创办《循环日报》为标志),继而是北移上海,由众多报纸、杂志和书籍等组成 的新兴都市大众传媒网络,接着是东渡向东京留日中国学人媒体圈(如梁启超、章太炎 、鲁迅和郭沫若等的文学活动),以及天津、长沙等地新生的舆论阵地,最后才借助辛 亥革命胜利的显赫声势在“五四”前夕冲刷文学古典性的最后堡垒北京,形成声势浩大 的以“五四”运动为总体象征的决定性总攻与盛大庆典。当然,还可以适当考虑“太平 天国”时期双方为实施社会动员而开展的白话通俗文艺活动、20世纪初年胡适等留美学 生的白话文写作实验等。试想,如果没有最初发端于香港、上海、东京、天津、美国等 “外地”的文学现代性多元涌流,“五四”时北京的最后总攻与庆典就是不可思议的。 因此,文学现代性的发生在晚清其实有着由若干边缘城市渐次向北京中心移动、从原初 多元现代性潜能而归于“五四”一元形态的特点。不同的边缘城市涌动着彼此不尽相同 的原初文学现代性因子,是由于那些地方的人们往往在具体情势下升起朦胧的念头或直 觉性做法,而不一定事先拥有精心规划的现代性方略。种种多元现代性因子形成众声喧 哗之势,从外围震荡文学古典性的北京堡垒。从文学活动的这种时空布局特点看,一些 学者(如王德威等)有关文学现代性在晚清拥有多元可能性之说,就是合理的了。而如果 要进而界定中国文学现代性的确定发生端点,可能有些困难;取而代之,不妨暂且找出 有着一定合理性的标志性事件来谈论,那么,当推1874年王韬在香港创办中文报纸《循 环日报》并撰写现代政论散文。理由在于这里已拥有文学现代性的多重因子:现代大众 传播媒介(报纸)、现代政论散文文体(报刊社论体)、全球性格局中的新体验(“地球合 一”论及其他)。这样,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可以从“五四”向上一直回溯到1874年 《循环日报》创办,比发生于“五四”说提前40年之多(值得重新打量的40年)。

最初的现代性文学活动为什么会首先分布于北京之外?这种时空布局的特点不能仅仅从 文学活动本身出发去解释。应当看到的是更深的文化语境缘由:第一,文学现代性的最 大动力不是出自文学内部而是来自文化语境的变革压力,尽管文学内部的原因也需要适 当考虑;第二,面对当时作为古典性政治与文化堡垒的北京的强势存在,最初的现代性 冲动只能选择北京之外的边缘地带积聚力量而伺机突破。所以,在晚清寻觅文学现代性 的最初微澜时,应当考虑到如下文化语境状况:这些初澜常常涌动于现代知识分子群体 的无意识间,而这种无意识又具有远比文学本身更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深潜于人们内 心隐秘处的文化无意识交织在一起。文化语境是影响文学的更大的社会符号表意系统, 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学等综合状况,与人们的情感与理智、意识与无意识等社 会心理状况密切关联。以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为标志,晚清语境中回荡着强烈的文化变革 压力:面对“列强环伺”而“中国积弱”这一新的全球性境遇,中国人不得不起而探求 文化现代性变革之路。这种文化语境需求表现在文学领域,就是要在汉语符号系统中想 象性地摹拟上述文化现代性变革状况。发生在晚清的由梁启超发起的“诗界革命”与“ 小说界革命”,很大程度上不是来自文学的内部,而是导源于更广泛的文化语境的变革 压力——更新诗歌和小说,旨在开启民智。中国文学的古典性进程延伸到晚清文化语境 时已无可挽回地显示出颓败迹象,甚至丧失掉自我变革的活力,从而不得不让位于新的 文学现代性进程。这样,回荡于晚清文化语境中的强大的变革压力为文学现代性的最初 涌起准备了合适的条件。另外,文学现代性的突出特点之一是借助大众媒介传输的具有 广泛社会动员效果的文学革命思潮的频频发生。而这一点在梁启超的“诗界革命”和“ 小说界革命”中已经获得了典型表现。

重要的是要看到,文学现代性的发生说到底取决于人的现代性体验的发生——这构成 任何现代性大厦得以矗立的坚实“地面”。体验是个体对自身在世界上的生存境遇或生 存价值的具体的日常而又深沉的体会,是感性与理性、情感与理智、想象与幻想、意识 与无意识等的复合体,也是任何思想、情感、想象、幻想等得以建构和存在的基本场所 。现代性进程落实到个体上,正具体地呈现为个体体验的现代性进程。按王韬《tāo @①园文录外编》和《漫游随录》、黄遵宪《人境庐诗草》等的描述,中国人原来所身 处于其中的“天下”已经被新的“地球”格局所取代,昔日的傲视群夷的“天朝上国” 如今沦为劣等民族,而向来被视为末技的器具而今竟然成为日常家居的舒适工具和卫国 兴邦的制胜法宝。这种变化并非仅仅表现为精英人物的思想变迁,而是意味着包括普通 民众、精英人物在内的全体国民的整个生存体验模式的转型,涉及人的欲望、情感、想 象、幻想等的全面而又深刻的裂变,既与高雅的精神追求也与世俗的日常生活状态相关 。一旦体验模式发生根本转型,那么文学由古典性向现代性的转变就是必然的了。而正 是在文学文本中可以见出那时的现代性体验的发生踪迹和四种类型。第一类是惊羡体验 ,以王韬《tāo@①园文录外编》和《漫游随录》为代表,体现了对于中国现代性进 程中新生的或新出现的东西惊奇与羡慕的姿态,指向现代性的未来维度。第二类是感愤 体验,以黄遵宪诗作为代表,显示了现代性体验的感伤与悲愤主调,指向现代性的现实 维度。第三类为回瞥体验,以刘鹗《老残游记》为代表,属于一种剩余型体验,凝聚了 对于行将消逝的中国古典性传统的深深的怀旧之情,指向现代性的传统维度。第四类为 断零体验,以苏曼殊《断鸿零雁记》为代表,表现出一种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深深的 悲怆与幽恨之情,体现为上述三种体验类型在清末民初绝望境遇中的具体融汇形态[2] 。

谈论文学现代性不能不谈及文学媒介。媒介不只是文学的外在传播渠道,而是影响文 学内容的东西。如果说晚清之前中国文学的主导媒介是文字媒介和雕版印刷媒介,那么 ,以《循环日报》创办和报刊政论文体出现为标志,机械印刷媒介就逐渐地成为中国文 学的主导媒介。从文字媒介和雕版印刷媒介到机械印刷媒介,中国文学实现了从古典性 到现代性的转变。随着现代报纸、杂志和书籍等新型文学媒介的不断涌现,以及李伯元 等在上海印书办报卖文为生,文学现代性所需要的市民读者群、文学消费欲望、大众报 刊文学文体以及都市职业作家群等因子都一并呈现出来,构成了中国文学现代性的整体 景观。

当然,应当冷静地看到,作为文学现代性的重要标志之一的现代语言变革,在晚清时 段还没有走向成熟。语言是与媒介不同的:媒介是文学的传播渠道,而语言则是文学的 符号表意系统。众所周知,古典性文学是以古代汉语文言文为主要符号表意形式的,而 现代性文学则以现代汉语白话文为主要符号表意形式。诚然,成熟的现代白话文文学作 品当以鲁迅的《狂人日记》(1918)为标志,但在晚清时段,例如在王韬的散文、黄遵宪 的诗歌、李伯元的小说和弹词、林纾的翻译小说里,在上海各种报刊杂志里,交织着“ 欧风美雨”的“地球”、“大海”、“赤道”、“留学生”等现代汉语词句已开始流行 ,相应的报刊散文文体、文学的雅俗文类、都市时尚语言等也已陆续出现。这些无疑为 现代性文学的语言系统的形成铺设了台阶,为“五四”时期胡适和鲁迅等的最后的语言 总攻修筑了醒目的路标。

另外,一种新型文学传统的形成总伴随着新型的文学形象的诞生,包括自然形象和人 物形象。如果说,“海”是与中国古典性文学传统紧密相连的文学形象,那么,在古典 “海”中加上修饰语“大”而新生的“大海”,则成为文学现代性的表征性形象。同时 ,以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1903)中的维新人物黄克强为开端,创造具有神圣性、 原创性和感染力的“现代卡里斯马典型”人物,成为现代性文学在其20世纪时段的一种 主流传统,这一传统甚至延续到80年代[3]。

可以见出,晚清称得上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时段。当然,这里只是一次初略描述。 还应当看到,中国文学现代性可能是一个包含若干短时段在内的长时段或超长时段进程 ,正像文学古典性经历先秦、秦汉、六朝、唐、宋、元、明、清等众多时段一样。晚清 不过属于文学现代性的最初的短时段。至于它与后来若干短时段的关系,该另文考虑了 。

【参考文献】

[1]参见拙著《汉语形象与现代性情结》,[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8- 23页。

[2]参见拙著《中国现代性体验的发生》,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参见拙著《中国现代卡里斯马典型》,[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韬的繁体

cloudcone

文学现代性是文学所具有的属于现代的属性,而就中国文学而言,这应是指与文学古 典性不同的新属性,如以大众传播媒介为主要传输工具、运用现代汉语符号系统、表述 中国人在全球性格局中的生存体验、创造新的艺术形象、面对市民消费群体等。把晚清 与文学现代性联系起来,是想由此入手探测中国文学继其古典性衰败后新的现代性形态 的发生过程。如果把古典性文学视为中国文学的旧传统,那么,现代性文学则应是它的 一种新传统[1],而晚清则直接关系到这一新传统的发生。晚清是带有一定伸缩性的概 念,我个人用它大致表述鸦片战争起至辛亥革命这一时段,也就是道光中期至清朝终结 。对这个时段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关系向来存在不同看法。一个长期占据主流地位的观 点是,晚清代表中国古典文学的终结而非现代文学的开端。随着80年代中期“20世纪中 国文学”概念的风行,晚清或清末与文学现代性进程的联系逐渐受到关注。这种关注有 助于在更宽泛的视野上观照晚清文学的现代性轨迹。不过,单纯从西历纪年的“20世纪 ”入手谈论中国文学现代性问题,已经显得有些表面化和非历史化了;而同时,更要紧 的是,这无法完整地说明文学所从中产生并发挥作用的文化语境缘由,以及文学的独特 审美特征。中国文学现代性的进程不会单纯按“20世纪”这种整齐划分去展开,而是呈 现自身的独特逻辑线索。文学现代性的逻辑线索是可以从文学的一些相关要素上见出的 ,它们有:文学活动的时空布局、文化语境压力、体验模式、传播媒介、语言、形象等 。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要素在晚清都已经初露端倪了。

考察文学现代性的发生,需要特别关注那时带有现代性萌芽的文学活动的时空布局方 式,即它们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理位置分布的。这直接关系到文学现代性的发生方式。 至今常见的描述方式是,以北京为中心地、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根据考察文学现代 性的发生,从而满足于文学现代性的北京中心论、“五四”标志论和形态一元论。我以 为,此说在今天看来实在站不住脚。因为,只要我们适当跳出“北京”和“五四”旧观 念限制而放宽视野,就可以看到,文学现代性潮流是在五四之前的晚清和北京之外的边 缘地带首先涌动的。晚清之前的北京确实可以称为古典性文学主流的最后堡垒,现代性 在开初无力正面强攻时就只能选择边缘薄弱处率先突破。新的文学现代性的波澜,正是 从外地逐渐地向京城移动的;或许起初萌发于王韬、薛福成、黄遵宪等游历海外的知识 分子的朦胧体验、想象与冲动,率先发端于19世纪70年代被英国管辖的“殖民地”香港 (以王韬创办《循环日报》为标志),继而是北移上海,由众多报纸、杂志和书籍等组成 的新兴都市大众传媒网络,接着是东渡向东京留日中国学人媒体圈(如梁启超、章太炎 、鲁迅和郭沫若等的文学活动),以及天津、长沙等地新生的舆论阵地,最后才借助辛 亥革命胜利的显赫声势在“五四”前夕冲刷文学古典性的最后堡垒北京,形成声势浩大 的以“五四”运动为总体象征的决定性总攻与盛大庆典。当然,还可以适当考虑“太平 天国”时期双方为实施社会动员而开展的白话通俗文艺活动、20世纪初年胡适等留美学 生的白话文写作实验等。试想,如果没有最初发端于香港、上海、东京、天津、美国等 “外地”的文学现代性多元涌流,“五四”时北京的最后总攻与庆典就是不可思议的。 因此,文学现代性的发生在晚清其实有着由若干边缘城市渐次向北京中心移动、从原初 多元现代性潜能而归于“五四”一元形态的特点。不同的边缘城市涌动着彼此不尽相同 的原初文学现代性因子,是由于那些地方的人们往往在具体情势下升起朦胧的念头或直 觉性做法,而不一定事先拥有精心规划的现代性方略。种种多元现代性因子形成众声喧 哗之势,从外围震荡文学古典性的北京堡垒。从文学活动的这种时空布局特点看,一些 学者(如王德威等)有关文学现代性在晚清拥有多元可能性之说,就是合理的了。而如果 要进而界定中国文学现代性的确定发生端点,可能有些困难;取而代之,不妨暂且找出 有着一定合理性的标志性事件来谈论,那么,当推1874年王韬在香港创办中文报纸《循 环日报》并撰写现代政论散文。理由在于这里已拥有文学现代性的多重因子:现代大众 传播媒介(报纸)、现代政论散文文体(报刊社论体)、全球性格局中的新体验(“地球合 一”论及其他)。这样,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可以从“五四”向上一直回溯到1874年 《循环日报》创办,比发生于“五四”说提前40年之多(值得重新打量的40年)。

最初的现代性文学活动为什么会首先分布于北京之外?这种时空布局的特点不能仅仅从 文学活动本身出发去解释。应当看到的是更深的文化语境缘由:第一,文学现代性的最 大动力不是出自文学内部而是来自文化语境的变革压力,尽管文学内部的原因也需要适 当考虑;第二,面对当时作为古典性政治与文化堡垒的北京的强势存在,最初的现代性 冲动只能选择北京之外的边缘地带积聚力量而伺机突破。所以,在晚清寻觅文学现代性 的最初微澜时,应当考虑到如下文化语境状况:这些初澜常常涌动于现代知识分子群体 的无意识间,而这种无意识又具有远比文学本身更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深潜于人们内 心隐秘处的文化无意识交织在一起。文化语境是影响文学的更大的社会符号表意系统, 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学等综合状况,与人们的情感与理智、意识与无意识等社 会心理状况密切关联。以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为标志,晚清语境中回荡着强烈的文化变革 压力:面对“列强环伺”而“中国积弱”这一新的全球性境遇,中国人不得不起而探求 文化现代性变革之路。这种文化语境需求表现在文学领域,就是要在汉语符号系统中想 象性地摹拟上述文化现代性变革状况。发生在晚清的由梁启超发起的“诗界革命”与“ 小说界革命”,很大程度上不是来自文学的内部,而是导源于更广泛的文化语境的变革 压力——更新诗歌和小说,旨在开启民智。中国文学的古典性进程延伸到晚清文化语境 时已无可挽回地显示出颓败迹象,甚至丧失掉自我变革的活力,从而不得不让位于新的 文学现代性进程。这样,回荡于晚清文化语境中的强大的变革压力为文学现代性的最初 涌起准备了合适的条件。另外,文学现代性的突出特点之一是借助大众媒介传输的具有 广泛社会动员效果的文学革命思潮的频频发生。而这一点在梁启超的“诗界革命”和“ 小说界革命”中已经获得了典型表现。

重要的是要看到,文学现代性的发生说到底取决于人的现代性体验的发生——这构成 任何现代性大厦得以矗立的坚实“地面”。体验是个体对自身在世界上的生存境遇或生 存价值的具体的日常而又深沉的体会,是感性与理性、情感与理智、想象与幻想、意识 与无意识等的复合体,也是任何思想、情感、想象、幻想等得以建构和存在的基本场所 。现代性进程落实到个体上,正具体地呈现为个体体验的现代性进程。按王韬《tāo @①园文录外编》和《漫游随录》、黄遵宪《人境庐诗草》等的描述,中国人原来所身 处于其中的“天下”已经被新的“地球”格局所取代,昔日的傲视群夷的“天朝上国” 如今沦为劣等民族,而向来被视为末技的器具而今竟然成为日常家居的舒适工具和卫国 兴邦的制胜法宝。这种变化并非仅仅表现为精英人物的思想变迁,而是意味着包括普通 民众、精英人物在内的全体国民的整个生存体验模式的转型,涉及人的欲望、情感、想 象、幻想等的全面而又深刻的裂变,既与高雅的精神追求也与世俗的日常生活状态相关 。一旦体验模式发生根本转型,那么文学由古典性向现代性的转变就是必然的了。而正 是在文学文本中可以见出那时的现代性体验的发生踪迹和四种类型。第一类是惊羡体验 ,以王韬《tāo@①园文录外编》和《漫游随录》为代表,体现了对于中国现代性进 程中新生的或新出现的东西惊奇与羡慕的姿态,指向现代性的未来维度。第二类是感愤 体验,以黄遵宪诗作为代表,显示了现代性体验的感伤与悲愤主调,指向现代性的现实 维度。第三类为回瞥体验,以刘鹗《老残游记》为代表,属于一种剩余型体验,凝聚了 对于行将消逝的中国古典性传统的深深的怀旧之情,指向现代性的传统维度。第四类为 断零体验,以苏曼殊《断鸿零雁记》为代表,表现出一种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深深的 悲怆与幽恨之情,体现为上述三种体验类型在清末民初绝望境遇中的具体融汇形态[2] 。

谈论文学现代性不能不谈及文学媒介。媒介不只是文学的外在传播渠道,而是影响文 学内容的东西。如果说晚清之前中国文学的主导媒介是文字媒介和雕版印刷媒介,那么 ,以《循环日报》创办和报刊政论文体出现为标志,机械印刷媒介就逐渐地成为中国文 学的主导媒介。从文字媒介和雕版印刷媒介到机械印刷媒介,中国文学实现了从古典性 到现代性的转变。随着现代报纸、杂志和书籍等新型文学媒介的不断涌现,以及李伯元 等在上海印书办报卖文为生,文学现代性所需要的市民读者群、文学消费欲望、大众报 刊文学文体以及都市职业作家群等因子都一并呈现出来,构成了中国文学现代性的整体 景观。

当然,应当冷静地看到,作为文学现代性的重要标志之一的现代语言变革,在晚清时 段还没有走向成熟。语言是与媒介不同的:媒介是文学的传播渠道,而语言则是文学的 符号表意系统。众所周知,古典性文学是以古代汉语文言文为主要符号表意形式的,而 现代性文学则以现代汉语白话文为主要符号表意形式。诚然,成熟的现代白话文文学作 品当以鲁迅的《狂人日记》(1918)为标志,但在晚清时段,例如在王韬的散文、黄遵宪 的诗歌、李伯元的小说和弹词、林纾的翻译小说里,在上海各种报刊杂志里,交织着“ 欧风美雨”的“地球”、“大海”、“赤道”、“留学生”等现代汉语词句已开始流行 ,相应的报刊散文文体、文学的雅俗文类、都市时尚语言等也已陆续出现。这些无疑为 现代性文学的语言系统的形成铺设了台阶,为“五四”时期胡适和鲁迅等的最后的语言 总攻修筑了醒目的路标。

另外,一种新型文学传统的形成总伴随着新型的文学形象的诞生,包括自然形象和人 物形象。如果说,“海”是与中国古典性文学传统紧密相连的文学形象,那么,在古典 “海”中加上修饰语“大”而新生的“大海”,则成为文学现代性的表征性形象。同时 ,以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1903)中的维新人物黄克强为开端,创造具有神圣性、 原创性和感染力的“现代卡里斯马典型”人物,成为现代性文学在其20世纪时段的一种 主流传统,这一传统甚至延续到80年代[3]。

可以见出,晚清称得上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时段。当然,这里只是一次初略描述。 还应当看到,中国文学现代性可能是一个包含若干短时段在内的长时段或超长时段进程 ,正像文学古典性经历先秦、秦汉、六朝、唐、宋、元、明、清等众多时段一样。晚清 不过属于文学现代性的最初的短时段。至于它与后来若干短时段的关系,该另文考虑了 。

cloud123
诗潮澎湃
有涯沧海,无涯胸怀。
乱世诗狂,盛世英才。
历经蒙古铁骑的疯狂践踏;饱尝满清胡虏的野蛮奴役;残遭八国联军的枪炮轰击;忍受日本强盗的烧杀抢掠……压抑了几十年,几百年。今天,在华夏大地上,终于爆发出一股强大的生命力,激发出一种令天下所有炎黄子孙的心灵都为之震撼的东西——这,就是《诗词三百首》!
读了《诗词三百首》,颇有一种痛快淋漓的感觉,书中有雷鸣,有号角,有虎啸,有龙吟。好似惊涛骇浪,以波澜壮阔的气势,揭天掀地,席卷而来。大笔挥舞,铿锵有力,所向披靡。字字句句落地有声,振聋发聩。自然流露出处在变革时期的求索者“胸怀万里世界,放眼无限未来,阅尽千古风流,独占万世潇洒”的豪迈、奔放、乐观、旷达。
伟哉!《诗词三百首》。读了你,我们可以触摸到诗人的高风亮节!
壮哉!《诗词三百首》。读了你,我们可以呼吸到诗人的浩然正气!
——孙培军

诗韵悠悠
天地之道,恒久不已。
利有攸往,终则有始。
——《周易》
《诗词三百首》真真写煞,真真写绝。不能不让人们引为知己,叹为观止。与其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支前奏曲,倒不如说是炎黄子孙从此走向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
她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作者强烈感情的喷发。她不单纯是作者博古通今之后的知识发挥,而且是:作为一个平民的血与泪的痛苦结晶;作为一个战士的生与死的真实写照;作为一个学者的灵与肉的慷慨独白;作为一个游子的爱与恨的情感升华。
她叩响世纪之门,奏起时代弦律,歌唱美好生活。最贴切地道出了一个群体的心灵之声,最直接地反映了一代人的精神风貌。
前世不忘,后世之师。读了《诗词三百首》,能够使人想起一段难忘的岁月。是为跋。
——胡庄
再版说明
诗风隽永
华夏文明,精彩纷呈。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诗词三百首》能够再版,又一次向世界证明了神州神韵的源远流长和古老文明的博大精深以及生命力量的无穷无尽,实现了多少人多少年的梦想。最终使优秀的传统得到继承,使崇高的精神得到发扬,使伟大的人格得到尊重。简而言之,是大势所趋,是民心所向,是众望所归。
通过《诗词三百首》,我们可以体会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艰辛;感受到“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励”的勇气;领略到“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激情。
《诗词三百首》内涵丰富,简古流畅;深入浅出,厚积薄发;易学易记,易吟易诵。曾经产生过很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坚定过很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今天,我们再一次读到她,除了可以尽情享受和惊叹她的大气之外,还能够找回那种久违了的自豪与欣慰,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永远无法预见、不可估量的。 ——李正刚
可乐

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的文学,称近代文学,即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文学。这一时期,中国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极其尖锐,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和革命斗争波澜壮阔,风起云涌。为反帝、反封建斗争服务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文学诞生了,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流。同时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各种传统文学也有所发展和变化。

nicehost

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的文学,称近代文学,即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文学。这一时期,中国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极其尖锐,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和革命斗争波澜壮阔,风起云涌。为反帝、反封建斗争服务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文学诞生了,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流。同时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各种传统文学也有所发展和变化。

(够简略了吧)

wio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19年“五四”运动结束,是中国历史上的近代。近代社会是古代的终结和现代的前夜。而近代文学不仅标志着古代文学的终结,还下启现代文学的新生,因而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根据中国革命的发展进程,晚清社会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时期,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时期,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时期,这三个阶段分别以一八九四年中日战争和一九O五年同盟会的成立为分界线。晚清文学也据此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巨大事变,有些爱国诗人在诗歌里面反映了这一重要史实。贝青乔的《咄咄吟》描绘了鸦片战争的场景,张维屏的《三元里》纪述了广州三元里乡民围困英国侵略军的经过。还有些诗人凭借诗歌抒发忧国之情。林则徐写了《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中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名句,从中可以感受到一个忧念时事、以身许国的志士的心迹。魏源也是一位很有影响的作家。魏源(1794—1857)字默深,湖南邵阳人,他是一位有见识的学者和思想家,编有叙述各国历史地理的《海国图志》一书,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这种向列强学习以谋求强国之路的主张,在当时有远见、思变革的士大夫中间很有代表性。魏源的不少诗篇,如《江南吟十章》、《寰海十章》及《后十章》、《秋兴十章》等,都是议论时事、抒写感愤的政治诗。

  鸦片战争结束后不久,太平天国运动再一次从内部给清王朝以沉重的打击。在重重危机之下,统治集团中一批主张变革的人士推进了一场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核心的“洋务运动”。为了更好地贯彻“中学为体”,洋务派在文化上持坚守传统的保守立场,文学上的代表就是以桐城派余绪的“湘乡派”和诗歌中的“宋诗运动”。

  一八九四年发生了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败给了日本。甲午战争的结果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激起更为激烈的变革要求,于是发生了著名的戊戌变法。在变法思潮的推动下,戊戌诸君在文坛上也产生了巨大影响,主要是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等人。晚清中期诗坛上最重要的业绩,就是“新派诗”的兴起和梁启超对“诗界革命”的提倡。此外,梁启超还提倡“新文体”散文以及“小说界革命”。

相关推荐

怎样概述近代文学?

中国近代文学起源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时期,从此时起中国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极其尖锐,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和革命斗争波澜壮阔,风起云涌。为反帝、反封建斗争服务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文学也应运而生,并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流。19世纪中叶前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文学上出现了主张为现实政治斗争服务的进步潮流。龚自珍、魏源等开风气之先。龚自珍主张批判清王朝的腐朽现状,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反映人民的斗争精神,他的诗文发抒感慨,纵横议论,包含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内容。魏源与龚自珍齐名,他强调“变古愈尽,便民愈甚”,其诗文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诗歌风格遒劲,不拘一格,散文以议论见长,颇多针砭时弊之作。另有林则徐、张际亮、张维屏、贝青乔、冯桂芬等,都有许多富于时代特色和历史意义的诗文作品。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和王韬的《弢园文录外编》|园文录外编》开近代新体政论散文之先,使文章社会化、通俗化,在散文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这一时期出现的太平天国的革命文学,提倡“文以纪实”,“朴实明晓”,主张社会实用。他们的诗文充满革命理想和雄图大志,通俗易懂,生动有力。传统诗文这时也出现了宋诗运动和桐城派古文的中兴。宋诗运动以模拟宋诗为贵,最先由程恩泽、曾国藩倡导,重要作家有何绍基、郑珍、莫友芝等。桐城派古文中兴以梅曾亮的古文为标志,曾国藩则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小说创作方面,出现了《施公案》一类的侠义小说、《品花宝鉴》一类的狭邪小说及《荡寇志》、《儿女英雄传》一类的具有代表性的小说等,古典小说开始走向衰落。19世纪后期,随着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出现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文学上,一些作家自觉地使文学为改良运动服务。梁启超首先提出“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的口号,主张革新诗歌与小说,以适应资产阶级改良现实政治的需要,反映了人们对新思想、新文化的要求,对于“新派诗”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小说地位的提高和创作的繁荣,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的散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为晚清的文体解放和以后的白话文运动开辟了道路。黄遵宪是“诗界革命”的最早的实践者和旗帜,他一生诗作多达千余首,形式多样,语言通俗,多写新事物、新文化,反映中国近代的重大历史事件,表现出强烈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诗史”之称。康有为也是改良派的重要作家之一,他写有不少反映重大时事和为现实政治斗争服务的诗篇,散文打破传统古文的程式,自由抒写,淋漓尽致,开梁启超“新文体”之先河。另有谭嗣同、夏曾佑等重要作家,曾试作“新诗”,写新体散文,表现出大胆的革新、创造精神。严复和林纾,则在翻译方面,引进和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科学和小说,扩大了当时的眼界,影响广泛、这时的传统诗文亦在继续发展,影响较大的是“同光体”诗派,论诗主张打破唐宋界限,艺术上模仿宋代江西诗派,代表作家有陈三立、陈衍、沈曾植、郑孝胥等。同时还出现了以王闿运为代表的拟古的汉魏六朝诗派,以谭献、王鹏运、朱孝臧、况周颐为代表的“常州词派”等,词学的整理研究也以此时为盛。小说创作方面,出现了许多谴责现实黑暗的“谴责小说”,著名者如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刘鹗的《老残游记》等。从19世纪中叶逐渐流行的“京剧”,这时进入独立发展时期,成为一个影响广泛的重要剧种。从20世纪初到“五四”运动前夕,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文学阶段,重要的民主革命作家有章炳麟、秋瑾、邹容、陈天华等。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富有革命理想和爱国热忱,其诗文感情激昂,富有战斗性,成为他们宣传革命的重要工具。如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秋瑾的《宝刀歌》、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等。这一时期,革命报刊和文学期刊纷纷出现,还出现了近代第一个具有民族民主革命意识的文学团体——南社。南社成员柳亚子、陈去病、高旭、马居武、周实等人的诗,歌颂民族民主革命,直抒革命怀抱,热情奔放。后期随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失败,革命派作家开始分化,有的人转入颓唐悲观,如南社作家苏曼殊等。而王国维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出现,则代表着另一种思潮。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境界”说,接触到文学艺术上一些根本理论问题,产生了重大影响。晚清的小说创作,曾朴的《孽海花》成就较高,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批判较其他谴责小说深刻,结构上很有特色。这时期“鸳鸯蝴蝶派”小说和大批“黑幕小说”的出现,则代表了小说创作的消极、颓废倾向。
2023-09-02 12:16:131

近代文学主要文学形式

近代文学主要文学形式如下:1、小说:小说是一种长篇虚构故事,通常由一系列的情节和角色组成。2、.散文:散文是一种散行性质、谈论性质的文学形式。3、诗歌:诗歌是一种通过语言和韵律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文学形式。4、戏剧:戏剧是一种通过舞台表演展现人物情节和社会事件的文学形式。
2023-09-02 12:16:271

列举中国近代文学艺术代表作品各一例

鲁迅:代表作《狂人日记》郭沫若:代表诗作《女神》茅盾:代表作长篇小说《子夜》、《林家铺子》、《春蚕》。巴金:著名作家,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老舍:著名作家,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田汉:现代戏剧的奠基人、诗人、剧作家,代表作《名优之死》,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等歌词,还有文学剧本《月光曲》等,戏曲剧本《白蛇传》等。朱自清:现代作家学者,著作共26种,约200万字诗文、散文,学术著作,散文成就最高,代表作《荷塘月色》、《背影》、《春》、《绿》等。夏衍:著名剧作家、翻译家,主要著作话剧剧本《上海屋檐下》《秋瑾传》、《赛金花》等,报告文学《包身工》,译著长篇小说《母亲》等。林语堂:著名作家、学者,代表作长篇小说《京华风云》。周作人:现代散文作家,著有《自己的园地》、《过去的生命》等,其诗《小河》被誉为新诗中的第一首杰作。许地山:代表作小说《缀网劳蛛》,散文名篇《落花生》邹韬奋:主要著作有《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经历》等。张恨水:现代小说家,代表作长篇章回小说《金粉世家》、《啼笑姻缘》等。郁达夫:代表作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等。徐志摩:主要作品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等。郑振铎:《文学大纲》、《中国俗文学史》等。翦伯赞:著名历史学家,代表作有游记体散文《内蒙访古》。邓拓:代表作《燕山夜话》。吴晗:代表作《朱元璋传》,京剧剧本《海瑞罢官》。闻一多:有诗集《红烛》、《死水》
2023-09-02 12:16:471

当代文学与近代文学还有现代文学的时间如何划分的

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封建时代文学中划定为古代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为近代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现代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当前为当代
2023-09-02 12:17:082

中国近代文学名人有哪些

从中国历史文献资料看,李白是唐朝名言佳句最多的诗人,流传至今的有46句,杜甫是唐朝名言佳句第二多的诗人,仅次于李白,流传至今的有34句,苏轼是宋朝名言佳句最多的诗人、词人,流传至今的有30句,在中国历史文坛上,李白、杜甫、苏轼创作流传下来的名言佳句数量依次位居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大理潘正伟到目前为止,从已公开发表的名言佳句来看,有160句,而这160句名言佳句包含的作品,仅仅只是占大理潘正伟作品的三分之一左右,也就是说,大理潘正伟作品的三分之二左右中的精彩佳句还没有展示出来。而展示出来的三分之一约160句,已经超越李白、杜甫、苏轼三位中华大儒的名言佳句总和,由此,我们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在神州大地这片星空下,大理潘正伟是中国创作名言佳句最多的文人学者。
2023-09-02 12:17:362

近代文学的开山作家是谁?

龚自珍的诗、词、文创作都有建树,被后世称为近代文学开山作家。
2023-09-02 12:18:3514

近代文学开山作家是谁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盦,别署羽琌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道光九年(1829)中进士。曾先后任宗人府及礼部主事等职,终其一生不出地位卑微的小京官。道光十九年(1839),因忤其长官辞官南归,两年后,暴卒于丹阳。有《龚自珍全集》。龚自珍是在近代历史开端之际得风气之先的杰出的思想家与文学家。他的思想明显受到明中叶以来伸张个性思潮的影响,重情、重童心,强调“人”、“我”与“心之力”的作用(《壬癸之际胎观第一》、《第四》),反对压制与束缚,倡言“好削成,大命以倾”(《削成箴》),具有鲜明的个性解放倾向。在乾嘉汉学极盛的学术风气和家学传统的影响下,他在汉学方面也有一定造诣,但并不为其所囿。他崇尚经今文学,密切关注现实,讥切时政,在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中,崇史尊史,从历史中汲取理性,有很高的理性自觉:“虽天地之久定位,亦心审而后许其然”。(《文体箴》)所有这些都表现出突出个性、自我与理性而与封建专制主义处于某种矛盾状态,富有叛逆色彩,成为我国近代最早的启蒙思想家。龚自珍面对衰世,具有深沉的忧患意识。他以当代的史官自居,激浊扬清,始终把文学作为批评现实的武器。他思想早熟,25岁以前已经写出《明良论》、《尊隐》、《乙丙之际箸议》等文,揭露危机,鼓吹变革,呼唤风雷,憧憬未来,思想深刻,锋芒逼人。29岁后步入官场,不能不稍敛锋芒,常常引起内疚,慨叹“文格渐卑”(《杂诗,己卯自春徂夏……》其二)、“诗渐凡庸”(《己亥杂诗》六五)。实际上他写下的一系列大胆建白文章,诸如《西域置行省议》、《东南罢番舶议》、《上大学士书》等,无不关系国家安危及内政改革的大事,贯穿着批评与变革精神。在相对自由的诗歌领域更是“欲为平易近人诗,下笔清深不自持”(《杂诗,己卯自春徂夏……》其十四),落笔便不能不尖锐。当他结束20年仕宦生涯,辞官南归,还表示要“狂言重起廿年瘖”(《己亥杂诗》十四),再度发挥20年前在野的自由批评的锋芒。龚自珍的诗文是他社会批判的产物,紧密围绕社会政治这个轴心,彻底打破了嘉庆以来文坛的平庸风气,体现出时代精神,成为近代文学的开山。
2023-09-02 12:21:0913

中国近代文学家简介...

近代文学家有纳兰性德、厉鹗、蒲松龄、曹雪芹、吴敬梓、纪晓岚、龚自珍等。1、纳兰性德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2、厉鹗厉鹗(1692年—1752年),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诗人、学者,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李绂在浙江主持乡试时,看到厉鹗的试卷,大为欣赏。厉鹗于该年考中举人。进京以后,以诗为汤右曾所赏识,但未能考中进士。乾隆元年(1736年),为浙江巡抚程元章推荐,参加“博学鸿词”考试。由于考试过程中,误将《论》置于《诗》前,以不合程式再次名落孙山。此后,终身未仕。著有《樊榭山房集》、《宋诗纪事》、《辽史拾遗》、《东城杂记》、《南宋杂事诗》等书。其中《南宋杂事诗》一书,采诸书为之注,征引浩博,为考史事者所重。3、蒲松龄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蒲松龄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康熙三十八年(1709年)方撤帐归家。他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被誉为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4、曹雪芹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祖籍辽宁铁岭,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_之子。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曾祖父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康熙宠信。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5、吴敬梓吴敬梓(1701—1754年12月11日),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汉族,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家
2023-09-02 12:26:341

近代文学的发展背景

中国古代传统体裁的文学,如诗赋词曲等,发展到清中叶,除小说外,如诗、文、词、戏曲等,虽作家作品众多,也在风格流派上彼此竞争,但大都缺乏新的思想内容,因袭旧的艺术形式,日趋衰落,陷于困境。到了近代,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开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在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而同时中国人民也进行了一系列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政变、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都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的反抗精神”(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八十年中,随着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革命(1840~1851)、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义和团运动(1862~1900)、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01~1918)的历史发展,阶级矛盾、民族矛盾进一步尖锐化、表面化,文学创作从思想内容、艺术形式到风格流派,都相应地发生重大变化,为反帝反封建服务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文学,直接继承发展古代优良的文学传统,特别是清初至清中叶的爱国主义文学传统,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流,形成新风貌和新潮流。同时,那些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各种传统文学在新形势下也不断地有所变化和发展。道光、咸丰朝文学 19世纪中叶前后,清代道光、咸丰年间,是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英国资本主义的大炮,打开了闭关自守的封建帝国的大门,暴露了清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封建帝国的空前危机。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洋货倾销,鸦片输入,白银外流,银贵谷贱,加速了中国农村自然经济的破产。加上贪官污吏横征暴敛,农民和其他各阶层人民更无法生存,阶级矛盾不断地尖锐化。从白莲教起义到太平天国革命,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也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生长和发展。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了分化。一部分地主阶级开明派,开始睁眼看世界,厌弃宋、元以来的程朱理学和盛极一时的乾嘉朴学,而研究“经济”之学,强调“通经致用”的学术;并发出了改革腐朽内政、学习外国有用的知识、抵抗外国侵略的呼声。文学也突破了死气沉沉的局面,理论上提出了文学要为现实政治斗争服务的思想,反对模拟;创作实践上要求反映现实政治社会内容,歌颂广大人民和英雄人物对外国侵略者的英勇抵抗,揭露清王朝及其官僚贵族的昏庸腐朽和社会矛盾,打破了陈腐的面貌,出现了进步的文学新潮流。 这个时期,作家众多,流派竞起,文学呈现繁荣复杂的景象。首开文学新风气的是以龚自珍、魏源、林则徐等为代表的开明派,以及张际亮、汤鹏、姚燮、贝青乔等。他们敏锐地看到清王朝内外严重的危机,积极建议改革内政,坚决主张抵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写出许多富于时代色彩和历史意义的诗文作品。张维屏、陆嵩、朱琦、林昌□等,则从不同角度写了某些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后来,早期的改良主义者冯桂芬、王韬都曾反对或抛弃桐城派古文;王韬更以一般古文或文言文用之于报章,使古文社会化或通俗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太平天国领袖们的诗文作品,批判封建色彩浓厚的陈词滥调,提倡朴实明晓的文风,直接为革命斗争服务。这些就是这个时期进步文学的主流。与此同时,传统诗文也出现了“宋诗运动”和桐城派中兴。“宋诗运动”继承乾隆、嘉庆间的“宋诗派”,以模拟宋诗为贵,由程恩泽、祁□藻、曾国藩倡导,重要作家有何绍基、郑珍、莫友芝等。桐城派古文在这一时期产生了梅曾亮等著名作家,形成了“中兴”的局面。而经学家阮元,提倡以《文选》为范本,实际是提倡骈文,形成与桐城派古文对立的扬州派骈文。在骈、散之间作调和态度的则有常州的李兆洛。他实际也是倾向骈文。这些诗文流派的作家和作品,就其主导倾向看,是守旧或保守的。此外,词则有“常州派”的发展。周济提出“诗有史,词亦有史”的主张,有进步意义。但被誉为“倚声家老杜”的蒋春霖的词,内容则多为诬蔑太平天国革命,表现了地主阶级的没落情绪。小说主要是“狭邪小说”和“侠义公案小说”,倾向日趋堕落。同治、光绪朝文学 从19世纪60年代到同世纪末,清代同治、光绪年间,是帝国主义列强和封建买办相勾结把中国变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时期。中国资本主义大致从这时开始得到初步的发展。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中日战争失败后,举国悲愤,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空前尖锐,斗争是激烈而复杂的。封建买办阶级如李鸿章卖国投降,但人民群众强烈的反帝爱国精神爆发了义和团运动;同时出现了相当广泛的改良运动。一部分由官僚地主阶级转化的上层资产阶级,呼吁救亡图存,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康有为、梁启超就是这一运动的代表人物和领袖。在文学上的代表作家则是黄遵宪、 康有为、 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他们自觉地使自己的文学为改良运动服务。在戊戌变法前后,梁启超提出了“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的明确主张。戊戌变法前,梁启超和谭嗣同、夏曾佑曾试作“新诗”,反映了改良派对新思想、新知识即“新学”的要求。戊戌变法失败后(1898),梁启超便提出:“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的“诗界革命”(《饮冰室诗话》)主张,推尊黄遵宪从理论到诗作实践已为“诗界革命”作了榜样,是推陈出新的“新派诗”。梁启超虽不以诗人自命,他自己的诗实际也是“新派诗”。他的“文界革命”主张,是适应资产阶级“开通民智”、改革语文的维新思潮而提出来的。当时已有人认为文言是“祸亡中国”之一端,“白话为维新之本”,主张“崇白话而废文言”,“报章宜改用浅说”。同时长江下游各省白话小报纷纷出现。他的散文写作也实践自己的主张,打破一切传统古文的格局,开创了“新文体”。同样的出于改良的目的,他更提倡“小说界革命”(《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强调小说对改良社会的作用,而特别重视“政治小说”,宣传政治主张、政治理想,直接为改良运动服务。他更试作政治小说《新中国未来记》,虽未完篇,但有现实意义。与此同时,梁启超和其他改良派作家也曾利用“杂剧”、“传奇”的传统戏曲形式,反映现实政治内容,虽不成功,但也表现着他们对戏曲改良的尝试和努力。翻译文学的兴起,也是改良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严复、林纾是这个时期著名的翻译家,他们分别以各自熟练的古文翻译西方社会科学和文学作品,对传播新思想、新文化,起了积极的作用和广泛的影响。改良运动对封建文化的冲击力量是不足的。传统诗文继续发展。“宋诗运动”的发展,出现了颇有影响的“同光体”;同时出现了拟古的汉魏六朝诗派和晚唐诗派等。常州词派则朝词学的整理和研究方面发展。“桐城派”古文也出现了黎庶昌等新的作家,并对严复、林纾等翻译文有明显影响。此外,道光年间诞生的京剧,在这一时期得到发展繁荣。它进一步吸取地方戏的精华,出现了一些有时代精神的优秀剧目,不少名演员创造了许多生动优美的艺术形象,成为一个影响深广的重要剧种,是这一时期文学成就比较突出的一个方面。
2023-09-02 12:27:041

中国近代文学四大家

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唐诗四大家: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 宋词四大家: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周邦彦亦可)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明清小说四大家: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 当代散文四大家:杨朔、魏巍、秦牧、刘伯羽(吴伯箫也不错)
2023-09-02 12:27:251

近代文学主要精神是什么

一;抗敌救亡,二;文学革新,三;思想洗礼等.
2023-09-02 12:27:534

近现代文学领域流派及其代表人有哪些?

  中国现代文学的流派主要有:  海派,代表作家有穆时英、施蛰存等,作品多反映半殖民地商业化大都市如上海的生活;  新海派,代表作家张爱玲,有意与时代主流拉开距离,主要反映作家自己对社会生活的独特感受,既有现代、先锋,又通俗,雅俗共赏,可读性强。  京派,代表作家老舍、沈从文,注重人性主题,主张文学的独立和艺术性。  现代派(得名于30年代初的《现代》杂志表现幻灭中的追求、对现实的理性批判意识和孤独寂寞的心态,追求语言质朴、形式自由舒展,代表人物戴望舒);  七月诗派,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诗歌流派,主张主客观统一、个人与历史融合,形式为自由体诗,其中政治抒情诗成就较高,代表人物艾青、田间、鲁藜等;  七月派小说,抗战时期国统区小说流派,代表人物路翎、邱东平等,因多数作品编入七月文丛而得名;  荷花淀派,代表作家孙犁,风格干净清新,主要写解放区、根据地人民的精神面貌;  山药蛋派,代表作家赵树理,作品有晋东南一带的乡土特色和风情;  20年代文坛有:  文学研究会(主张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流派,代表人物周作人、沈雁冰、王统照等);  创造社(初期主张为艺术儿艺术的浪漫主义流派,代表人物郁达夫);  新月派(诗歌流派,提倡新格律诗,代表人物闻一多、徐志摩);  语丝派(散文流派,文章多针砭时弊、言辞锋利主要成就是短小犀利的杂感,代表人物鲁迅、周作人、林语堂等);  随感录作家群,随感录专栏杂文创作,代表人物李大钊、陈独秀等;  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张恨水、刘云若等,通俗小说,反映半封建半殖民地背景下都市男女爱恨纠葛;  问题小说,代表人物冰心、王统照;  自叙传小说,现代抒情小说流派,代表人物郁达夫;  小诗体,诗歌流派,多写即兴式的短诗,抒写诗人刹那间的感兴,代表人物冰心、宗白华;  湖畔派(纯真热情的爱情诗流派);  言志派(提倡以自我为中心,集合叙事说理抒情于一体的言志散文,追求闲适、涩味和简单味,代表人物周作人、俞平伯、钟敬文等);  现代评论派(成员多为欧美海归自由主义作家,受西洋文学影响较大,代表人物徐志摩、陈西滢、吴稚晖等)  象征派(诗歌流派,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影响,提倡重象征和暗示的纯诗,代表人物李金发等);  此外还有:  黑幕派,是近代小说流派,题材涉及社会各界人物事件,虽然上承明清谴责小说余绪,但是写法上赤裸裸地描绘闲适,专揭隐私、泼污水、进行人身攻击儿没落。  战国策派,1940前后出现在国统区的文艺派别,提倡历史重演说,鼓吹强权政治,主张以“恐怖、狂欢、虔诚”为三大母题,代表人物陈铨。
2023-09-02 12:28:041

中国文学史的阶段划分。

上面说的很多。不过当代文学应该到1900年为止吧
2023-09-02 12:28:176

有没有中国近代一些文学作品的推荐

  茅盾奖作品  第一届 (1982年 六部长篇小说)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周克芹 《东方》 魏巍 《李自成》(第二卷) 姚雪垠 《将军吟》 莫应丰 《冬天里的春天》 李国文 《芙蓉镇》 古华 第二届 (1985年 三部长篇小说) 《黄河东流去》(上下集)李准 《沉重的翅膀》 张洁 《钟鼓楼》 刘心武  第三届 (1988年 五部长篇小说) 《平凡的世界》 路遥 《少年天子》 凌力 《都市风流》 孙力、余小惠 《第二个太阳》 刘白羽 《穆斯林的葬礼》 霍达 (荣誉奖二部) 《浴血罗霄》 肖克 《金瓯缺》 徐兴业  第四届 (1989-1994年 四部长篇小说) 《战争和人》 王火 《白鹿原》(修订本) 陈忠实 《白门柳》(一二部) 刘斯奋 《骚动之秋》 刘玉民  第五届 (2000年 四部长篇小说) 《抉择》 张平 《尘埃落定》 阿来(藏) 《长恨歌》 王安忆 《茶人三部曲》(1、2)王旭烽  第六届 (2005年 五部长篇小说) 《张居正》 熊召政 《无字》 张洁 《历史的天空》 徐贵祥 《英雄时代》 柳建伟 《东藏记》 宗璞  第七届 (2008年 四部长篇小说) 《秦腔》 贾平凹 《额尔古纳河右岸》 迟子建 《暗算》 麦家 《湖光山色》 周大新  鲁迅 《呐喊》、《彷徨》茅盾《子夜》、《林家铺子》和《春蚕》巴金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战三部曲〉 老舍《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中篇小说《微神》、《月牙儿》、《我这一辈子》;话剧《龙须沟》、《茶馆》等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2023-09-02 12:28:431

鲁迅是近代文学家还是现代文学家?

文学上的时代划分:1840年以前称为古代,1840——1919年是中国的近代,1919——1949是中国的现代,1949以后是当代。鲁迅的创作集中在20世纪二十到三十年代。这个时期,当然是属于现代了
2023-09-02 12:28:512

中国近代的文学作品有哪些?都是那些文学家写的?

应该问的是近现代的文学大家吧按您这么问 那要多少啊
2023-09-02 12:29:095

中国现代文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中国现代文学发端于五四运动时期,但以鸦片战争后的近代文学为其先导。现代文学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现实土壤上的新的产物,同时又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文学的一个发展。广义上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是指1917年到1997年。中国现代文学是在中国社会内部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条件下﹐广泛接受外国文学影响而形成的新的文学。它不仅用现代语言表现现代科学民主思想,而且在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上都对传统文学进行了革新。扩展资料:中国现代文学放在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中去把握其发生、发展,要把文学放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去把握,同时,要把文学作为艺术来进行研究。树立历史在场观念:用美学的眼光、审美的观念,在具体的历史背景中去分析和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作家创作和作品生成以及文学的接受过程和对创作的影响。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研究的对象:中国现代文学既是作家作品的历史,也是文学和文化思想的历史,也是中国社会接受和运用现代文学的历史。同时,现代文学为中国的近现代社会创造了民族共同的想象空间,对中国近现代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凝聚,民族国家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现代文学
2023-09-02 12:29:251

日本近现代文学史上有哪些流派作家,分别有什么作品

明治时期 (1868~1911) 1868年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文学开始的标志。坪内逍遥(1859~1935)的小说理论著作《小说神髓》的发表,具有近代文学启蒙的性质。二叶亭四迷写出近代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浮云》,森鸥外相继发表近代最早的浪漫主义小说《舞姬》,确立了近代文学的发展方向。砚友社作家群的代表尾崎红叶(1867~1903)的名作《金色夜叉》是19世纪末最畅销的小说。20世纪初,受西方影响,自然主义文学兴起。代表作家岛崎藤村的长篇小说《破戒》具有强烈批判现实的倾向,田山花袋的小说《棉被》却不乏自然主义文学的特点,受到自然主义文学理论家的赞许。卓立于这一运动之外的作家夏目漱石,其代表作《我是猫》以嬉笑怒骂的讽刺给予近代社会的种种弊端以有力抨击。大正时期 (1912~1925) 近代文学进入末期,以武者小路实笃(1885~1976)为首的白桦派作家和以芥川龙之介 为代表的新思潮派作家等,为文坛主流。芥川的小说以怀疑主义对“人性的自私”等社会现实进行考察,悲观的结论导致其自杀,也意味着大正文学发展的终结。昭和时期(1926~1988) 及其后 日本现代文学开始形成并得以发展。初期文坛的主流是无产阶级文学。1928年全日本无产者艺术联盟(简称纳普)成立,促进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成熟。小林多喜二和德永直(1899~1958)的小说《蟹工船》和《没有太阳的街》是典范之作。与革命文学并立的是新感觉派作家,其代表横光利一(1898~1947)和川端康成 等在 当时有一定影响。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展开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期间,许多作家被征集从军,文坛冷寂不振。
2023-09-02 12:29:421

中国近代七大文学大师是谁?

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冰心
2023-09-02 12:30:032

中国20年代的文学作品有哪些?

小说:鲁迅的 彷徨 狂人日记 啊Q正传 呐喊 故事新编叶圣陶的 倪焕之 多收了三五斗 前途 潘先生在患中 风潮 许地山的 命命鸟 坠网劳蛛 黄会后 春桃 冰心的 两个家庭 斯人独憔悴 秋风秋雨愁煞人 超人 烦闷 悟郁达夫的 沉沦 青烟 春风沉醉的晚上 过去 出奔 南迁散文:周作人的 自己的园地 雨天的书 谈虎集 永日集 吃茶 谈酒朱自清的 背影 儿女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2023-09-02 12:30:142

近代文学的介绍

近代文学,指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的文学,即中国现代化孕育期的文学,反映了中国文学挥别传统、重塑现代的特殊精神追求。
2023-09-02 12:30:501

现当代文学时间划分是什么?

现当代文学时间划分是:1917年起至1949年,1949年以后。中国现代文学发端于五四运动时期,但以鸦片战争后的近代文学为其先导。现代文学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现实土壤上的新的产物,同时又是就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文学的一个发展。广义上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是指1917年到1997年。现当代文学史重点中国现代文学史,最重要的是看你这部作品对社会的贡献,对社会起着进步的积极的作用,一个社会曾开始发展的文学作品,是对社会进步的重要的解释和思索,并提示或引导年轻的一代如何去做,如何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作出自己的贡献这是我的回答。
2023-09-02 12:31:061

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可分几个时期

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可分四个时期,即由中国近代文学的发轫期、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期、中国近代文学的繁荣期、中国近代文学的低潮时期与中国新文学的萌芽。把近代文学分成这四个时期,便能将中国近代文学在急剧变化的大动荡时代所经历的萌芽、发展和衰微等不同发展阶段明晰地疏理出来,反映出中国封建时代文学蜕变与近代化的过程。
2023-09-02 12:31:231

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三个革命是什么

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维新变法,
2023-09-02 12:31:421

近代文学的文学简介

从20世纪初到五四运动前夕,清代末年到民国初期,是中国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时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又转为失败的时期。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中下层,毅然走革命的道路,积极进行推翻清王朝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帝国主义和腐朽的清王朝,成为广大人民愤恨和斗争的焦点。许多爱国青年,接着先进人物的足迹,纷纷东渡日本留学,寻求救国真理,一时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留学热潮。清政府迫于危亡形势,也不得不向资产阶级作某些让步,实行“新政”,废八股,停科举,开办新式学堂,等等。随着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国内外先后产生了许多革命小团体。1905年许多革命小团体的联合,成立了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同盟会”,创办了机关刊物《民报》,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已走向高潮。它和改良派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和斗争。革命报刊和文学期刊纷纷出现,文学团体“南社”在1909年11月13日正式成立,参加者17人,其中14人是同盟会会员,社员以诗歌活动为主,借吟诗作文,鼓吹民主革命,提倡爱国主义,抨击清王朝的统治。文学为政治服务的目的更加明确,各种文学形式一时都成为革命斗争的工具,进步的文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023-09-02 12:31:521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历程

20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的研究可分为四个时期:20世纪前20年。是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第一时期。此20年间,中国文学的发展正经历着由古典向现代的艰难蜕变。对鸦片战争以来作家作品、思潮流派孰短孰长的文学批评,对现阶段正在进行的文学革新见仁见智的评论,便形成了最为初期的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初期的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与近代文学的发展同步进行,在成果形式上,以传统的序跋、评点、诗话、词话等文学批评方式为主。20世纪20至40年代,是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第二时期。这三十年间的研究工作,在20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学术史上,可以称作是现代学术体系建立时期。随着五四新文学序幕的揭开,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成为一段相对固定的历史。五四之后的学者对这段文学发展历史的研究思考,逐渐摆脱了传统的序跋、诗话、论文的评论方式,而推出了一系列的研究论著。在这些论著中,史的意识得到强化,近代文学研究的基础在这一时期得以奠定。
2023-09-02 12:32:071

中国近代文学艺术的主要特点

① 文学的政治性、战斗性,随着近代社会的发展,愈来愈加强和显著了。进步作家和作品,继承了中国文学的优良传统,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专制主义的内外压迫,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平等而斗争。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是这个时期文学突出的思想内容。从龚自珍、魏源到“南社”诗人们的文学创作活动,密切与现实政治联系,成为日益明显的历史潮流,反映近代文学发展的新方向。② 文学的题材和内容,文学反映现实的领域空前地扩大了。这在各种文学形式中莫不皆然,特别是诗,尤为突出。它几乎无所不包地反映了新世界、新思想、新事物,表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意境。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的诗都表明了这一点。③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得到继承和发展。龚自珍首先突破清中叶以来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统治,成为近代早期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许多散文和一部分律诗绝句,也表现了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后来改良派和革命派的许多作家,都进一步发展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特别是现实主义成为文学界自觉的创作运动。林昌□、陈应昌、贝青乔、黄遵宪等人的作品都体现了这一特色。④ 随着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民主革命的宣传的需要,出现了文学团体和文学刊物,它们起着前所未有的组织、教育与鼓舞群众的作用。文学的社会作用扩大了,它不再只是案头窗下少数人所用的工具,而是群众的读物。因此,人们自然地改变了对文学的旧观点,产生了对文学的新估价,这是近代文学发展的一个新变化,这个变化从晚清到民初新文化运动才特别显著。⑤ 随着题材和内容的扩大,文学的形式、语言乃至风格特征也有了新的变化,一般趋向通俗化。龚自珍大量绝句诗,多采“古绝”体,打破清中叶以来诗歌重格律的束缚,以及后来黄遵宪、梁启超对诗风的改变,提倡诗与音乐结合,使得诗能歌唱,是走向通俗化最有代表性的表现。晚清资产阶级由于开通民智的需要,在文学各方面更自觉地致力于这一点,使文学更有效地为政治服务。⑥ 由于近代社会迅速的变化以及作家阶级立场和世界观的局限,文学发展呈现复杂景象和过渡状态。进步作家的进步性往往表现不彻底,并有前后期的不同。传统派作家也不能避免时代潮流的影响,产生某些可取的作品。新旧派作家都有内容和形式矛盾的作品。新旧派有对立的一面,也有联系的一面。新派对旧形式、旧风格突不破,缺乏艺术上彻底革新的自觉的努力。
2023-09-02 12:32:311

中国近代文学家排名?

中国近代文学家排名:鲁迅、老舍、朱自清、曹禺、钱钟书、矛盾、巴金、郭沫若、冰心
2023-09-02 12:33:0715

近代文学家有哪些著名人物

近代文学家有:鲁迅、巴金、林语堂、老舍、茅盾等著名人物。1、鲁迅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豫亭,笔名鲁迅,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石,后与《阿Q正传》、《药》、《故乡》等小说名篇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2、巴金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中国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青年”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3、林语堂林语堂(1895-1976)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贫穷的牧师家庭。早年留学国外,回国后在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著名大学任教,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1966年定居台湾,1976年在香港逝世,享年八十二岁。4、老舍老舍(1899年-1966),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5、茅盾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有小说《子夜》。
2023-09-02 12:33:571

近代文学的基本特点

近代文学区别于传统封建文学有以下的特点:① 文学的政治性、战斗性,随着近代社会的发展,愈来愈加强和显著了。进步作家和作品,继承了中国文学的优良传统,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专制主义的内外压迫,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平等而斗争。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是这个时期文学突出的思想内容。从龚自珍、魏源到“南社”诗人们的文学创作活动,密切与现实政治联系,成为日益明显的历史潮流,反映近代文学发展的新方向。② 文学的题材和内容,文学反映现实的领域空前地扩大了。这在各种文学形式中莫不皆然,特别是诗,尤为突出。它几乎无所不包地反映了新世界、新思想、新事物,表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意境。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的诗都表明了这一点。③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得到继承和发展。龚自珍首先突破清中叶以来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统治,成为近代早期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许多散文和一部分律诗绝句,也表现了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后来改良派和革命派的许多作家,都进一步发展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特别是现实主义成为文学界自觉的创作运动。林昌□、陈应昌、贝青乔、黄遵宪等人的作品都体现了这一特色。④ 随着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民主革命的宣传的需要,出现了文学团体和文学刊物,它们起着前所未有的组织、教育与鼓舞群众的作用。文学的社会作用扩大了,它不再只是案头窗下少数人所用的工具,而是群众的读物。因此,人们自然地改变了对文学的旧观点,产生了对文学的新估价,这是近代文学发展的一个新变化,这个变化从晚清到民初新文化运动才特别显著。⑤ 随着题材和内容的扩大,文学的形式、语言乃至风格特征也有了新的变化,一般趋向通俗化。龚自珍大量绝句诗,多采“古绝”体,打破清中叶以来诗歌重格律的束缚,以及后来黄遵宪、梁启超对诗风的改变,提倡诗与音乐结合,使得诗能歌唱,是走向通俗化最有代表性的表现。晚清资产阶级由于开通民智的需要,在文学各方面更自觉地致力于这一点,使文学更有效地为政治服务。⑥ 由于近代社会迅速的变化以及作家阶级立场和世界观的局限,文学发展呈现复杂景象和过渡状态。进步作家的进步性往往表现不彻底,并有前后期的不同。传统派作家也不能避免时代潮流的影响,产生某些可取的作品。新旧派作家都有内容和形式矛盾的作品。新旧派有对立的一面,也有联系的一面。新派对旧形式、旧风格突不破,缺乏艺术上彻底革新的自觉的努力。 陈子展:《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上海书店影印,上海,1982。任访秋:《中国近代文学作家论》,河南人民出版社,郑州,1984。
2023-09-02 12:34:121

中国近代文学作品

、近代作品水平普遍不高,只要部分性阅读“四大谴责小说”(即《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和知道它们的思想倾向,另外稍知《儿女英雄传》、《七侠五义》等小说的存在,外加知道有个作家叫苏曼殊,有个文学理论家叫王国维,他写了本《人间词话》,有个文学团体叫“湘乡派”,有本好书叫《曾国藩家书》,这就差不多了。2、1919——1927,重点:文学研究会、创造社、巨匠鲁迅。文学研究会:冰心《繁星》、《春水》、《寄小读者》朱自清《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周作人《故乡的野菜》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许地山《坠网劳蛛》庐隐《海滨故人》王统照《湖畔儿语》、《沉船》王鲁彦《柚子》、《黄金》茅盾(另记,但要记住他是这个社团一员)该社团其他作家选择性识记:苏雪林、许钦文、许杰、王任叔、蹇先艾。创造社:郁达夫《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郭沫若《女神》田汉《获虎之夜》张资平《冲积期化石》叶灵凤《女娲氏之遗孽》该社团其他作家选择性识记:陶晶孙、成仿吾。鲁迅的作品,不说了吧,说了都是吃饭太多。本时期其他社团和作家:浅草——沉钟社:冯至《我是一条小河》,陈翔鹤《不安定的灵魂》林语堂:《祝土匪》、《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戴望舒《雨巷》(2)1927——1937,重点:左联,新月,东北作家群,海派,京派,巨匠茅盾、巴金、曹禺、老舍。左联:艾芜《人生哲学第一课》、《山峡中》沙汀《丁跛公》、《在祠堂里》张天翼《包氏父子》、《大林和小林》新月社:徐志摩(他的作品貌似不用介绍了吧)闻一多《死水》、《红烛》东北作家群: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萧军《八月的乡村》海派:穆时英《夜总会里的五个人》施蛰存《梅雨之夕》京派:老舍(另记)萧乾《栗子》、《檐下》废名《竹林》、《桃园的故事》沈从文《边城》、《湘西》林语堂《忆狗肉将军》(最好把《京华烟云》一并识记)通俗文学:张恨水《啼笑姻缘》、秦瘦鸥《秋海棠》鲁迅作品本期以杂文为主,不用多说。茅盾、巴金、曹禺、老舍的作品,要是不知道也说不过去了吧。另外臧克家的诗歌《老马》、《罪恶的黑手》也应该知道吧。(3)1937——1949,重点:七月派、国统区、孤岛——沦陷区、解放区。七月派:艾青(他的作品要再介绍那就太……,不说了吧)路翎《饥饿的郭素娥》、《财主底儿女们》国统区:沙汀《淘金记》、《在其香居茶馆里》艾芜《一个女人的悲剧》、《石青嫂子》陈白尘《升官图》吴祖光《风雪夜归人》张恨水《八十一梦》孤岛——沦陷区:张爱玲(这个真不该多介绍,自己看着办吧)有条件选择性识记下列作家:梅娘、苏青、袁犀(李克异)、关永吉、爵青。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解放区:赵树理(这个就不废话了)另外识记孔厥、袁静的《新儿女英雄传》,马烽、西戎的《吕梁英雄传》
2023-09-02 12:34:351

中国近代的著名小说有哪些

1、《孔乙己》《孔乙己》是近代文学巨匠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最早发表在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后编入《呐喊》,是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第二篇白话小说。小说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篇幅不长,但是深刻揭露了当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2、《阿Q正传》《阿Q正传》是鲁迅创作的中篇小说,创作于1921年12月,最初发表于北京《晨报副刊》,后收入小说集《呐喊》。该小说创作于1921年底,共分九章。小说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描写了未庄流浪雇农阿Q,虽然干起活来“真能做”,但却一无所有,甚至连名姓都被人遗忘的故事。3、《一件小事》《一件小事》是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鲁迅创作的一篇小说,收录于小说集《呐喊》中。这篇小说讲述的是在虚伪的时代,车夫撞到人但并没有其他人看见,而且在冒着被人讹诈的情况下还去帮助老人的故事。文章短小精悍,情节真实可信,运用对比手法,以塑造出城市苦力工人的高大形象。4、《在酒楼上》《在酒楼上》是近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短篇小说,最初发表于1924年5月10日的《小说月报》上,后收录在鲁迅的小说集《彷徨》中。《在酒楼上》通过讲述主人公吕纬甫由一个在辛亥革命时期的热血青年变成意志消沉的文人这样的转变,对当时社会上新型知识分子的形象及心态做了深刻的探讨剖析。5、《故乡》《故乡》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1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安排,依据“我”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的人物形象,从而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同时深刻指出了由于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劳苦大众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缚,造成纯真的人性的扭曲,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该小说入选初中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鲁迅
2023-09-02 12:34:461

中国近代文学家排行榜

中国近代文学家排名:鲁迅、巴金、林语堂、老舍、茅盾、沈从文、曹禺、张爱玲、钱钟书。1、鲁迅鲁迅(1881-1936) 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豫亭,笔名鲁迅。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石,后与《阿Q正传》、《药》、《故乡》等小说名篇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2、巴金巴金(1904-2005) 原名李尧棠,中国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1921年肄业于成都外语专门学校,1927年至1929年赴法留学,回国后,从事文学创作。被认为代表着中国大陆知识分子的良心,晚年提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化大革命博物馆,但后者至今都未实现。3、林语堂林语堂(1895-1976) 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贫穷的牧师家庭。早年留学国外,回国后在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著名大学任教,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1966年定居台湾,1976年在香港逝世,享年八十二岁。林语堂既有扎实的中国古典文学功底,又有很高的英文造诣,他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4、老舍老舍(1899年—1966),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5、茅盾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有小说《子夜》。
2023-09-02 12:35:301

中国近代文学有怎样的特点和独特之处

① 文学的政治性、战斗性,随着近代社会的发展,愈来愈加强和显著了。进步作家和作品,继承了中国文学的优良传统,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专制主义的内外压迫,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平等而斗争。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是这个时期文学突出的思想内容。从龚自珍、魏源到“南社”诗人们的文学创作活动,密切与现实政治联系,成为日益明显的历史潮流,反映近代文学发展的新方向。② 文学的题材和内容,文学反映现实的领域空前地扩大了。这在各种文学形式中莫不皆然,特别是诗,尤为突出。它几乎无所不包地反映了新世界、新思想、新事物,表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意境。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的诗都表明了这一点。③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得到继承和发展。龚自珍首先突破清中叶以来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统治,成为近代早期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许多散文和一部分律诗绝句,也表现了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后来改良派和革命派的许多作家,都进一步发展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特别是现实主义成为文学界自觉的创作运动。林昌□、陈应昌、贝青乔、黄遵宪等人的作品都体现了这一特色。④ 随着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民主革命的宣传的需要,出现了文学团体和文学刊物,它们起着前所未有的组织、教育与鼓舞群众的作用。文学的社会作用扩大了,它不再只是案头窗下少数人所用的工具,而是群众的读物。因此,人们自然地改变了对文学的旧观点,产生了对文学的新估价,这是近代文学发展的一个新变化,这个变化从晚清到民初新文化运动才特别显著。⑤ 随着题材和内容的扩大,文学的形式、语言乃至风格特征也有了新的变化,一般趋向通俗化。龚自珍大量绝句诗,多采“古绝”体,打破清中叶以来诗歌重格律的束缚,以及后来黄遵宪、梁启超对诗风的改变,提倡诗与音乐结合,使得诗能歌唱,是走向通俗化最有代表性的表现。晚清资产阶级由于开通民智的需要,在文学各方面更自觉地致力于这一点,使文学更有效地为政治服务。⑥ 由于近代社会迅速的变化以及作家阶级立场和世界观的局限,文学发展呈现复杂景象和过渡状态。进步作家的进步性往往表现不彻底,并有前后期的不同。传统派作家也不能避免时代潮流的影响,产生某些可取的作品。新旧派作家都有内容和形式矛盾的作品。新旧派有对立的一面,也有联系的一面。新派对旧形式、旧风格突不破,缺乏艺术上彻底革新的自觉的努力。 陈子展:《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上海书店影印,上海,1982。
2023-09-02 12:35:501

中国近代文学史的目录

绪论上篇概说第一章 近代文学的先行者——龚自珍第二章 经世派作家的崛起第三章 鸦片战争时期的爱国诗潮第四章 桐城派的中兴与复归第五章 宋诗派及其他诗词流派第六章 19世纪40~80年代的小说创作第七章 《艺概》及其他文论中编概说第一章 资产阶级文学改良运动第二章 梁启超第三章 黄遵宪下编结束语后记
2023-09-02 12:36:011

近代文学流派时间轴

  海派,代表作家有穆时英、施蛰存等,作品多反映半殖民地商业化大都市如上海的生活;  新海派,代表作家张爱玲,有意与时代主流拉开距离,主要反映作家自己对社会生活的独特感受,既有现代、先锋,又通俗,雅俗共赏,可读性强。  京派,代表作家老舍、沈从文,注重人性主题,主张文学的独立和艺术性。  现代派(得名于30年代初的《现代》杂志表现幻灭中的追求、对现实的理性批判意识和孤独寂寞的心态,追求语言质朴、形式自由舒展,代表人物戴望舒);  七月诗派,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诗歌流派,主张主客观统一、个人与历史融合,形式为自由体诗,其中政治抒情诗成就较高,代表人物艾青、田间、鲁藜等;  七月派小说,抗战时期国统区小说流派,代表人物路翎、邱东平等,因多数作品编入七月文丛而得名;  荷花淀派,代表作家孙犁,风格干净清新,主要写解放区、根据地人民的精神面貌;  山药蛋派,代表作家赵树理,作品有晋东南一带的乡土特色和风情;
2023-09-02 12:36:301

中国现代文学史与近代史时间框架

现代文学与近代文学应该是以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为界。
2023-09-02 12:36:412

中国近代文学区别于传统古典文学的特点

一个近代,一个古典
2023-09-02 12:37:045

中国近代文学家排行前十有哪些

中国近代文学家排名:鲁迅、巴金、林语堂、老舍、茅盾、沈从文、曹禺、张爱玲、钱钟书。1、鲁迅鲁迅(1881-1936) 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豫亭,笔名鲁迅。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石,后与《阿Q正传》、《药》、《故乡》等小说名篇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2、巴金巴金(1904-2005) 原名李尧棠,中国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1921年肄业于成都外语专门学校,1927年至1929年赴法留学,回国后,从事文学创作。被认为代表着中国大陆知识分子的良心,晚年提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化大革命博物馆,但后者至今都未实现。3、林语堂林语堂(1895-1976) 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贫穷的牧师家庭。早年留学国外,回国后在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著名大学任教,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1966年定居台湾,1976年在香港逝世,享年八十二岁。林语堂既有扎实的中国古典文学功底,又有很高的英文造诣,他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4、老舍老舍(1899年—1966),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5、茅盾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有小说《子夜》。
2023-09-02 12:37:271

近代文学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① 文学的政治性、战斗性,随着近代社会的发展,愈来愈加强和显著了。进步作家和作品,继承了中国文学的优良传统,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专制主义的内外压迫,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平等而斗争。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是这个时期文学突出的思想内容。从龚自珍、魏源到“南社”诗人们的文学创作活动,密切与现实政治联系,成为日益明显的历史潮流,反映近代文学发展的新方向。② 文学的题材和内容,文学反映现实的领域空前地扩大了。这在各种文学形式中莫不皆然,特别是诗,尤为突出。它几乎无所不包地反映了新世界、新思想、新事物,表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意境。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的诗都表明了这一点。③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得到继承和发展。龚自珍首先突破清中叶以来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统治,成为近代早期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许多散文和一部分律诗绝句,也表现了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后来改良派和革命派的许多作家,都进一步发展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特别是现实主义成为文学界自觉的创作运动。林昌□、陈应昌、贝青乔、黄遵宪等人的作品都体现了这一特色。④ 随着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民主革命的宣传的需要,出现了文学团体和文学刊物,它们起着前所未有的组织、教育与鼓舞群众的作用。文学的社会作用扩大了,它不再只是案头窗下少数人所用的工具,而是群众的读物。因此,人们自然地改变了对文学的旧观点,产生了对文学的新估价,这是近代文学发展的一个新变化,这个变化从晚清到民初新文化运动才特别显著。⑤ 随着题材和内容的扩大,文学的形式、语言乃至风格特征也有了新的变化,一般趋向通俗化。龚自珍大量绝句诗,多采“古绝”体,打破清中叶以来诗歌重格律的束缚,以及后来黄遵宪、梁启超对诗风的改变,提倡诗与音乐结合,使得诗能歌唱,是走向通俗化最有代表性的表现。晚清资产阶级由于开通民智的需要,在文学各方面更自觉地致力于这一点,使文学更有效地为政治服务。⑥ 由于近代社会迅速的变化以及作家阶级立场和世界观的局限,文学发展呈现复杂景象和过渡状态。进步作家的进步性往往表现不彻底,并有前后期的不同。传统派作家也不能避免时代潮流的影响,产生某些可取的作品。新旧派作家都有内容和形式矛盾的作品。新旧派有对立的一面,也有联系的一面。新派对旧形式、旧风格突不破,缺乏艺术上彻底革新的自觉的努力。
2023-09-02 12:37:551

我国近代第一文学家是谁?

楼主,中国近代文学家第一是鲁迅,这是举国公认的。
2023-09-02 12:38:181

中国近代文学时期划分

惯常的理解,现代从五四的建国,建国到现在为当代。近代,从1840到1919现代,从1919到1949当代,从1949年至今这是中国文学的时代划分
2023-09-02 12:38:431

中国近代著名作家

鲁迅: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著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有《朝花夕拾》等,杂文集有《南腔北调集》等.郭沫若: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代表诗作《女神》,历史剧《屈原》、《蔡文姬》,他是鲁迅之后的中国文坛领袖.茅盾:著名作家,同鲁迅、郭沫若一起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定了基础,代表作长篇小说《子夜》、《林家铺子》、《春蚕》.还有“蚀”三部曲,“农村”三部曲,剧本等大量作品,《白杨礼赞》是散文名篇.巴金:著名作家,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与茅盾、老舍的客观性、真实性的中长篇小说一起构成现代文学中长篇小说的艺术高峰.老舍:著名作家,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名篇有《在烈日和暴雨下》.叶圣陶:著名作家、教育家,代表作长篇小说《倪焕之》.田汉:现代戏剧的奠基人、诗人、剧作家,代表作《名优之死》,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等歌词,还有文学剧本《月光曲》等,戏曲剧本《白蛇传》等.朱自清:现代作家学者,著作共26种,约200万字诗文、散文,学术著作,散文成就最高,代表作《荷塘月色》、《背影》、《春》、《绿》等.夏衍:著名剧作家、翻译家,主要著作话剧剧本《上海屋檐下》《秋瑾传》、《赛金花》等,报告文学《包身工》,译著长篇小说《母亲》等.林语堂:著名作家、学者,代表作长篇小说《京华风云》.周作人:现代散文作家,著有《自己的园地》、《过去的生命》等,其诗《小河》被誉为新诗中的第一首杰作.许地山:现代作家,代表作小说《缀网劳蛛》,散文名篇《落花生》、《春桃》等.邹韬奋:现代作家,新闻记者,主要著作有《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经历》等.张恨水:现代小说家,代表作长篇章回小说《金粉世家》、《啼笑姻缘》等.郁达夫:现代作家,代表作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等.徐志摩:现代著名诗人,主要作品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等.郑振铎:现代作家、文学史家、文学研究著作有《文学大纲》、《中国俗文学史》等.翦伯赞:著名历史学家,代表作有游记体散文《内蒙访古》.邓拓:著名新闻工作者、杂文家、历史学家,代表作《燕山夜话》.吴晗:著名历史学家、杂文作家,代表作《朱元璋传》,京剧剧本《海瑞罢官》等,著作颇多,是著名的明史研究专家.闻一多: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集《红烛》、《死水》等,1946年7月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后当天下午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2023-09-02 12:39:043

中国近代文学家排名?

中国近代文学家排名:鲁迅、巴金、林语堂、老舍、茅盾、沈从文、曹禺、张爱玲、钱钟书。1、鲁迅鲁迅(1881-1936) 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豫亭,笔名鲁迅。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石,后与《阿Q正传》、《药》、《故乡》等小说名篇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2、巴金巴金(1904-2005) 原名李尧棠,中国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1921年肄业于成都外语专门学校,1927年至1929年赴法留学,回国后,从事文学创作。被认为代表着中国大陆知识分子的良心,晚年提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化大革命博物馆,但后者至今都未实现。3、林语堂林语堂(1895-1976) 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贫穷的牧师家庭。早年留学国外,回国后在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著名大学任教,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1966年定居台湾,1976年在香港逝世,享年八十二岁。林语堂既有扎实的中国古典文学功底,又有很高的英文造诣,他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4、老舍老舍(1899年—1966),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_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5、茅盾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有小说《子夜》。1981年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2023-09-02 12:39:151

中国近代文学家简介...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12182723.html你去这个网址可以找得到,很全的。
2023-09-02 12:39:503

近现代文学领域流派及其代表人有哪些

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巴尔扎克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人物:雨果现代主义文学代表人物:贝克特
2023-09-02 12:40:162

近代文学的主要成就

这一时期诗歌的突出特点和成就,是以南社为中心、以南社诗人柳亚子、高旭、陈去病、马君武、周实等为代表,慷慨高歌民族民主革命。秋瑾则是这时期最杰出的女诗人。以宣传革命思想为主题的散文,章炳麟取法魏晋古文,青年作家邹容则采取通俗化的古文。小说出现了揭露黑暗、同情革命的曾朴《孽海花》和歌颂革命的陈天华未完成作品《狮子吼》。主张一般社会改良的著名谴责小说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和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也出现在这一时期。而戏剧说唱等方面,则有汪笑侬改良京剧,黄吉安改良川剧,春柳社、众化团等文明戏即话剧团体的出现,秋瑾、陈天华等用说唱形式宣传革命,以及一批有革命倾向的杂剧、传奇、乱弹等作品。这一时期保守的传统诗文,主要在北京活动。“同光体”诗人在北京创立诗社,隐然和“南社”对立。而王国维则在西方资产阶级哲学思想基础上,提倡文学脱离现实政治社会,和进步潮流背道而驰。同时,随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失败,革命进步作家有颓唐悲观的,如“南社”苏曼殊等人。而前一时期的改良派人物如梁启超、严复、林纾等也与前清遗老们合作起来。这些都表现着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革命的不彻底性。
2023-09-02 12:40:401

中国近代文学主要哪些变化?试举例说明?(500~1000左右字)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4194054.html?si=1看看吧
2023-09-02 12:41:002

中国近代七大文学大师是谁

鲁郭茅巴老曹张,他们是:鲁——鲁迅郭——郭沫若茅——茅盾巴——巴金老——老舍曹——曹禺张——张恨水
2023-09-02 12:41:153

中国近代文学起讫于何时

近代文学的最大特点是过渡性,是从古典文学过渡到现代文学的桥梁。按习惯,近代文学的时限与历史分期相同,即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
2023-09-02 12:4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