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通货膨胀一般会持续多长时间

2023-09-10 14:06:18
共2条回复
coco
通货膨胀一般会持续直到永远,只不过有时候是温和的通货膨胀,有时候是剧烈的通货膨胀。
meira
* 回复内容中包含的链接未经审核,可能存在风险,暂不予完整展示!
通货膨胀没有具体时间,但是,一般经济危机或者经济严重“滞涨”,会有2-3年吧,如果没有有效措施或者会更长,比如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

先面是百度百科的通货膨胀概念和险关理论。

参考资料:http://baike.b***.com/view/4017.htm

基本概念

通货膨胀一般指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通货膨胀在现代经济学中意指整体物价水平上升。一般性通货膨胀为货币之市值或购买力下降,而货币贬值为两经济体间之币值相对性降低。前者用于形容全国性的币值,而后者用于形容国际市场上的附加价值。两者之相关性为经济学上的争议之一。

纸币流通规律表明,纸币发行量不能超过它象征地代表的金银货币量,一旦超过了这个量,纸币就要贬值,物价就要上涨,从而出现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只有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在金银货币流通的条件下不会出现此种现象。因为金银货币本身具有价值,作为贮藏手段的职能,可以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使它同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相适应。而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因为纸币本身不具有价值,它只是代表金银货币的符号,不能作为贮藏手段,因此,纸币的发行量如果超过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数量,就会贬值。

例如: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银货币量不变,而纸币发行量超过了金银货币量的一倍,单位纸币就只能代表单位金银货币价值量的1/2,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纸币来计量物价,物价就上涨了一倍,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货币贬值。此时,流通中的纸币量比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银货币量增加了一倍,这就是通货膨胀。在宏观经济学中,通货膨胀主要是指价格和工资的普遍上涨。

通货膨胀之反义为通货紧缩。无通货膨胀或极低度通货膨胀称之为稳定性物价。

(在若干场合中,通货膨胀一词意为提高货币供给,此举有时会造成物价上涨。若干(奥地利学派)学者依旧使用通货膨胀一词形容此种情况,而非物价上涨本身。因之,若干观察家将美国1920年代的情况称之为“通货膨胀”,即使当时的物价完全没有上涨。以下所述,除非特别指明,否则“通货膨胀”一词意指一般性的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上涨的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各种解释

不同学派对通货膨胀的起因有不同的学说。

1.【货币主义的解释】

对于通货膨胀最广为人知也最直接的理论是:通货膨胀导因于货币供给率高于经济规模增长。此说主张以比较GDP平减指数与货币供给增长来作测量,并由中央银行设定利率来维持货币数量。此观点不同于下述之奥地利学派者在于其着重于货币之数量而非实质。在货币主义架构下,货币的聚集是重点所在。

货币数量理论,简单的说,就是经济体所耗货币总量取决于现存货币总量。下列公式创自此说:p 为一般消费品物价水平,dc为消费品总需求量,而sc消费品总供给量。

公式背后的观念是:在消费品总供应量对消费品总需求量相对下降,或消费品总需求量对消费品总供应量相对上升时,一般消费品物价会随之提高。基于总开销主要基于现存货币总量的观点,经济学者们以货币总量计算消费品总需求量。于是乎,他们断定总开销与消费品总需求量随著货币总量提高。于是相信货币数量理论的学者们同样也相信物价上涨的唯一原因就是经济成长(表示消费品总供给量正提高),以及央行因之以货币政策提高现存货币总量。

以此观点来说,通货膨胀的最根本原因是货币供给量多于需求量,于是“通货膨胀是一定会到处发生的货币现象”,弗里德曼如是说。意指通货膨胀的控制有赖于货币上与财政上的限制。政府不可令借支过于容易,其自身亦不可超额贷款。此观点着重于中央政府预算赤字与利率,以及经济生产力,也就是由生产成本(总供应)所推动的通货膨胀( cost - pull inflation )。

2.【新凯恩斯主义的解释】

(neo-keynesian) 依新凯恩斯主义,通货膨胀有三种主要的形式,为robert j. gordon所说的“三角模型”的一部分:

·需求拉动通胀 ——通货膨胀发生于因GDP所产生的高需求与低失业,又称菲利普斯曲线型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通胀 ——今称“供给震荡型通货膨胀”(supply shock inflation),发生于油价突然提高时。

·固有型通货膨胀(built-in inflation)—— 因合理预期所引起,通常与物价/薪资螺旋(price/wage spiral)有关。工人希望持续提高薪资,其费用传递至产品成本与价格,形成恶性循环。固有型通货膨胀反应已发生的事件,被视为残留型通货膨胀,又称“惯性通货膨胀”,甚至是“结构性通货膨胀”。

这三型的通货膨胀可随时合并解释现行的通货膨胀率。然而,大多时前两种型态的通货膨胀(及其实际的通货膨胀率)会影响固有型通货膨胀的大小:持续性的高(或低)通货膨胀带动提高(或降低)固有型通货膨胀。

三角模型中有两项基本元素:沿著菲利普斯曲线移动,如低失业率刺激升高通货膨胀;以及转移其曲线,如通货膨胀升高或降低对失业率的影响。

3.【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说】

(phillips curve)(或称需求面):需求带动理论主要集中于货币供给:通货膨胀可由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与经济供应力(其潜在输出)相关。这点在政府(可能于对外战争或内战期间)印行超额的货币引起金融危机时特别鲜明,有时会导致恶性通货膨胀使得物价飞涨(或达每月上涨一倍的程度)。

货币供给在程度温和的通货膨胀中也扮演主要角色,但其重要性有争议。货币主义经济学家相信其具强力连结;相反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者强调总体需求在其中的角色,而货币供给仅只是总体需求的决定性因素。

凯恩斯主义解释法的基本观念为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模型。此模型在物价稳定度与失业率之间权衡(trade off);故为将失业率降至最低,可允许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菲利普斯曲线模型极佳的描述出美国在1960年代的经历,但不足以诠释其于1970年所遭遇到的通货膨胀升高与经济停滞结合。现今菲利普斯曲线用以关联薪资总额增长与一般性通货膨胀的关系而非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

·菲利普斯曲线之位移
因为供给震荡与通货膨胀已成为经济活动的固定因素,当代整体经济使用‘位移"过的菲利普斯曲线(以及物价稳定度与失业率之间的取舍平衡)来描述通货膨胀。供给震荡意指1970年的油价震荡,而固有型的通货膨胀意指物价/薪资循环与通货膨胀预期,表示在正常经济情况下容忍通货膨胀。因此,菲利普斯曲线仅代表三角模式中的需求拉动通胀。

另一个凯恩斯主义的观点为潜在产出(有时称为国内生产总值)——也就是达到最高生产力的状况下经济体之gdp水准——为习惯性且固有的限制。此种输出标准对应于nairu——固有失业率、自然失业率或全职性的失业率。在如此架构下,固有型通货膨胀率为内因性地取决于经济体内的劳动量:

GDP超出其潜在水准(且失业率低于nairu)时。该理论指出,在其他条件相等时,通货膨胀随著供应者提高价格而加剧,且固有型通货膨胀会更恶化。进一步将导致菲利普斯曲线朝著高通胀与高失业摆向滞胀。这种“加速型通货膨胀”曾见于1960年代的美国,当时越战的开销(由小额加税抵消)在数年间将失业率压低在百分之四以下。

GDP低于其潜在水准(且失业率高于nairu),而其他条件相等时,通货膨胀随著供应者企图降价,让市场消化超额数量,并低估固有型通货膨胀而减低;即阻止通货膨胀。将导致菲利普斯曲线朝著低通胀与低失业摆向期望的方向。阻止通货膨胀曾见于1980年代的美国,当时美联储主席保罗u2022沃尔克的抗通胀措施带来数年的高失业率,其中两年曾高达百分之十。

gdp相等于其潜在水准(且失业率也等于nairu)时,只要没有供给震荡,通货膨胀率即不变。长期说来,大多数的新凯恩斯总体经济学者视菲利普斯曲线为垂直。也就是说,若通货膨胀率高到可以压过失业率的情况下,失业率为其前提,且等相于nairu。

然而,以该理论作为政策制订的标的存在缺陷。潜在产出(以及nairu)的数量通常为未知,且会随时间改变。另外,通货膨胀率的发生并不对称,上升的速度较下降为快;更糟的是还趋向随政策而变。例如说,在撒切尔首相主政时期,失业者发觉自己处于结构性失业,也就是无法在不列颠经济体内找到适才适所的就业机会,当时英国的高失业率可能提高了nairu(且潜力降低)。在一经济体避免跨越高通货膨胀的门坎时,结构性失业率的提高暗示着只有小量的人力可在nairu中找到就业机会。

若假定nairu与潜在产出两者皆具独特性且迅速达成,则绝大多数的非凯恩斯主义的通货膨胀理论可理解为包含于新凯恩斯主义的观点中。当"供给面"固定时,通货膨胀取决于总体需求(aggregate demand)。固定供给面也暗示著公私机构的开销定然相互冲突。故政府的赤字开支会对私营机构产生排挤效果,而对就业水准并无影响。也就是说,资金供给与金融政策为唯一可影响通货膨胀者。

4.【供给面学说】
供给面经济学说假定通货膨胀一定由资金供给过剩与资金需求不足所引起。对这两个因素而言,资金数量纯粹只是标的物。于是,欧洲于中世纪的黑死病流行期间所发生的通货膨胀,可视为因资金需求降低所引起;而1970年代的通货膨胀可归因于美国脱离布雷顿森林体系所订定的金本位后所产生的资金供给过剩。供给学派假定,资金供给与需求同时提高时,不会导致通货膨胀。

供给面经济学说所阐述的一个要素,称美国1980年代由低税负所引领的经济扩张为结束高通货膨胀的手段。其论点在经济扩张提高对基本资金的需求,且此种作法抵销通货膨胀的影响。经济扩张可视为经常性的带来对资金的高需求,且其他条件等同于提高资金数量。在国际货币市场中,此种政策无可置辩。供给面经济学说主张,经济扩张不仅提高国内对资金的评价,也会提高国际上的评价。

表现因素

稳定的小幅度通货膨胀的其中一个影响是难以重新谈判降价,特别是对薪资与合约而言更是如此。所以物价若缓步上涨,则相关的价格便较易于调整。有多种物价会“滞留降价”,但悄悄上涨。所以零通货膨胀(物价维持平准)的效应会以降低价格、盈利、与雇员数的方式影响到其他方面。所以,若干公司的执行部门视温和的通货膨胀为“润滑商业巨轮”。追求完完全全的价格稳定会带来极具毁灭性的通货紧缩(物价持续降低),将导致破产与经济衰退(甚至经济萧条)。

金融体系视通货膨胀之“潜在风险”为高于储蓄累积财富的基本投资诱因。换句话说,通货膨胀就是市场对金钱的时间价值之措辞。也就是说,因为今天的一元较明年的一元更具价值,所以未来的资本价值在经济学上有所扣减。此种观点视通货膨胀为对未来资本价值的不确定性。

对低阶层者而言,通货膨胀通常会提高由经济活动之前的贴现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通货膨胀通常导因于政府提高货币供给政策。政府对通货膨胀的所能进行的影响是对停滞的资金课税。通货膨胀升高时,政府提高对停滞的资金的税负以刺激消费与借支,于提高了资金的流动速度,又增强了通货膨胀,形成恶性循环。在极端的情形下会形成恶性通货膨胀(hyperinflation)

国际贸易:若国内通货膨胀率较低,遭削减的贸易余额会破坏固定汇率。

鞋底成本:因为现金的价值在通货膨胀时会萎缩,在通货膨胀时期人们因此会倾向持有较少的现金。此词表示真实的成本会更经常流向银行。(鞋底成本一词是句玩笑话,意指因走到银行而磨损鞋底所产生的成本。)

菜单成本:商号须更勤于改变产品价格。此词表示餐厅用于改印菜单所需的成本。

恶性通货膨胀:若通货膨胀升高的程度失去控制,会干扰到正常的经济活动,损害供给能力。

在一经济体中,会有若干部门编入通货膨胀指数,而若干部门没有,通货膨胀行为会自未编入的部门向编入的部门重新分配。在影响幅度小时,这属于一种政策性的选择,不对储蓄而对变现优先权与手头资金课税。若影响超出一定幅度时,则其效应歪曲,成为个人“对通货膨胀的投资”,也就是鼓励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心理。

因为以上打击通货膨胀的理由都高于打击其预期行为与打击持有大量资金所需的小幅影响,大部分的中央银行顾及物价稳定性,都以可见但极低的通货膨胀为目标。

影响因素

在有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必将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影响。如果社会的通货膨胀率是稳定的,人们可以完全预期,那么通货膨胀率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很小。因为在这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之下,各种名义变量(如名义工资、名义利息率等)都可以根据通货膨胀率进行调整,从而使实际变量(如实际工资、实际利息率等)不变。这时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的唯一影响,是人们将减少他们所持有的现金量。但是,在通货膨胀率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将会影响社会收入分配及经济活动。因为这时人们无法准确地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调整各种名义变量,以及他们应采取的经济行为。

(一)在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债务人而不利于债权人

在通常情况下,借贷的债务契约都是根据签约时的通货膨胀率来确定名义利息率,所以当发生了未预期的通货膨胀之后,债务契约无法更改,从而就使实际利息率下降,债务人受益,而债权人受损。其结果是对贷款,特别是长期贷款带来不利的影响,使债权人不愿意发放贷款。贷款的减少会影响投资,最后使投资减少。

(二)在雇主与工人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

这是因为,在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之下,工资增长率不能迅速地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调整,从而即使在名义工资不变或略有增长的情况下,使实际工资下降。实际工资下降会使利润增加。利润的增加有利于刺激投资,这正是一些经济学家主张以温和的通货膨胀来刺激经济发展的理由。

(三)在政府与公众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政府而不利于公众

由于在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之下,名义工资总会有所增加(尽管并不一定能保持原有的实际工资水平),随着名义工资的提高,达到纳税起征点的人增加了,有许多人进入了更高的纳税等级,这样就使得政府的税收增加。但公众纳税数额增加,实际收入却减少了。政府由这种通货膨胀中所得到的税收称为“通货膨胀税”。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这实际上是政府对公众的掠夺。这种通货膨胀税的存在,既不利于储蓄的增加,也影响了私人与企业投资的积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三次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分别发生在1980年,1988年和1994年。

测量因素

通货膨胀之测量由观察一经济体中之大量的劳务所得或物品价格之改变而得,通常是基于由政府所收集的资料,而工会与商业杂志也做过这样的调查。物价与劳务所得两者共同组成物价指数,为整组物品的平均物价水准之测量基准。通货膨胀率为该项指数的上升幅度。物价水准量测整体物价,而通货膨胀是指整体物价的上扬幅度。

对通货膨胀没有单独性的确实量测法,因通货膨胀值取决于物价指数中各特定物品之价格比重,以及受测经济区域的范围。通用的量测法包括:

生活指数CLI(cost of living index)为个人生活所需费用的理论增幅,以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es)概估之。经济学家对特定的CPI值应估计为高于或低于cli值有不同的看法。这是因为CPI值公认具“偏向性”(bias)。CLI可用“购买力平”(ppp, purchasing power parity)来调整以反应区域性商品与世界物价的广泛差距。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consumer price index)测量由‘典型消费者"所购物品之价格。在许多工业国家中,该指数的年度性变化百分比为最通用的通货膨胀曲线报告。该项测量值通常用于薪资报酬谈判中,因为雇员希望薪资(名目)能相等或高于CPI。有时劳资合约中会包含按生活指数调整条款(cost of living escalators),表示名目薪资会随CPI的升高自动调整,其调整之时机通常于通货膨胀发生之后,幅度较实际通货膨胀率为低。

生产者物价指数(PPI)(Producer Price Indexes)测量生产者收购物料的价格,与CPI于物价津贴、盈利、与税负上有所不同,导致生产者之所得与消费者之付出产生差距。PPI反应于CPI升高而上升,具有典型的延迟。虽说其具多样化的组合,一般相信这种延迟的特性使得根据今日的PPI通货膨胀粗估(rough-and-ready)明日的CPI通货膨胀成为可能;各种的论述与内容有极重要的不同。

批发物价指数(wholesale price index)测量选择性货品之批发价格变化(特别是销售税),与PPI极为类似。

商品价格指数(commodity price index)测量选择性商品售价之变化。若使用金本位制,则其所选择的商品为黄金。美国使用复本位制,其指数包含黄金与白银两者。

GDP平减指数(GDP deflator)为基于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名目GDP 与经通货膨胀修正后的GDP (即不变价格(constant-price)GDP 或实质GDP )两者间所使用的金钱之比例(参见实质与名目经济)。这是对价格水准最宏观测量。本指数也用来计算GDP 的组成部分,如个人消费开支。美国联邦储备改用核心个人消费平减指数(personal consumption deflator)及其他平减指数作为制订“反通胀政策”的参考。

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pcepi)(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s price index)。2000年2月17日,在半年一度的国会金融政策报告(亦即humphrey-hawkins报告)中,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声称将主要的通货膨胀测量法自cpi改为连锁式个人消费开支价格指数。

因为每一种测量法都基于他种测量法,并以固定模式结合在一起,经济学家经常争议在各测量法及通货膨胀模式中是否有‘偏差"存在。例如,boskin委员会于1995年找出美国劳工部统计局(bls)所计算出的CPI具有偏差。在对其偏差进行定量分析后,他们认为当年度的通货膨胀遭过分夸大。因“快乐论”(hedonic )所带来的科技创新增加与以平价品取代昂贵的商品,两者都会降低CPI-U的升高率。另一个例子是在1980年代早期,无人居住的出租单位并不计入CPI-U与CPI-W的租金收入部分;在加计此部分后,通货膨胀率实际上是极度的受低估,于是在1982年的CPI计算中加入了这项改变。

现存的争论为应否计入关于快乐论的调整部分,包含人们会在高物价的地区不可企及时搬迁到较便宜的地区。也有人认为指数中的购屋部分极度低估了日常生活费用对房价的冲击,亦极度低估了医疗费用在退休者的日常费用中的重要性。

相反概念
·通货紧缩

1、区别

⑴含义和本质不同: 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是指在经济相对萎缩时期,物价总水平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值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社会总供给。

⑵表现不同: 通货膨胀最直接的表现是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降低。通货紧缩往往伴随着生产下降,市场萎缩,企业利润率降低,生产投资减少,以及失业增加、收入下降,经济增长乏力等现象。主要表现为物价低迷,大多数商品和劳务价格下跌。

⑶成因不同: 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货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通货紧缩的成因主要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长期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形成买方市场及出口困难导致的。

⑷危害性不同: 通货膨胀直接使纸币贬值,如果居民的收入没有变化,生活水平就会下降,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不过在一定时期内,适度的通货膨胀又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通货紧缩导致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居民生活有好处,但从长远看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导致恶性的价格竞争,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⑸治理措施不同:治理通货膨胀最根本的措施是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同时要采取控制货币供应量,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等措施 。治理通货紧缩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出口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正确的消费政策,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

2、联系

⑴二者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亦即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与发行量不平衡造成的。

⑵二者都会使价格信号失真,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因此都必须采取有效地措施予以抑制。

表现形式
·典型表现--物价上涨
一般地说, 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但不能说凡是物价上涨都是通货膨胀。影响物价上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①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过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就会上涨。

②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商品价值量增加,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

③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上涨。

④政策性调整,理顺价格关系会引起上涨。

⑤商品流通不畅,市场管理不善,乱收费、乱罚款,也会引起商品价格的上涨。可见,只有在物价上涨是因纸币发行过多而引起的情况下,物价上涨才是通货膨胀。

痛苦指数

(痛苦指数:Misery index)

·痛苦指数的概念

痛苦指数代表令人不快的经济状况,等于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总合。其公式为:痛苦指数 = 通货膨胀百分比 + 失业率百分比,表示一般大众对相同升幅的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感受到相同程度的不愉快。

·学者观点

现代经济学家不同意以完全负面的“痛苦”一词来形容上述通货膨胀机转的负面冲击。实际上,经济学家中有许多认为公众对温和通货膨胀的成见是来自其相互影响:群众只记得在高通货膨胀时期相关的经济困难状况。以现代经济学家的观点来说,温和的通货膨胀是较不重要的经济问题,可由对抗滞胀[stagflation](可能由货币主义[monetarist]所刺激)来作部分中止。

反通货膨胀

国家中央银行,如美联储,可经由设定利率及其他货币政策来有力地影响通货膨胀率。高利率(及资金需求成长迟缓)为央行反通胀的典型手法,以降低就业及生产来抑制物价上涨。

然而,不同国家的央行对控制通货膨胀有不同的观点。例如说,有些央行密切注意对称性通货膨胀目标,而有些仅在通货膨胀率过高时加以控制。欧洲中央银行因在面对高失业率时采行后者而受指责。

货币主义者着重经由金融政策以降低资金供给来提高利率。凯恩斯主义者则着重于经由增税或降低政府开支等财政手段来普遍性的降低需求。其对金融政策的解释部分来自罗伯特u2022索罗对日用品价格上涨所作的研究成果。供给学派所主张的抵抗通货膨胀方法为:固定货币与黄金等固定参考物的兑换率,或降低浮动货币结构中的边际税率以鼓励形成资本。所有这些政策可透过公开市场操作达成。

另一种方法为直接控制薪资与物价(参见工资议价,incomes policies)。美国在1970年代早期,尼克森主政下,曾试验过这种方法。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是,这些政策与刺激需求面同时实施。故供给面的限制(控制手段、潜在产出)与需求增长产生冲突。经济学家一般视物价控制为不良作法,因其助长短缺、降低生产品质,从而扭曲经济运行。然而,若能避免因经济严重衰退导致成本升高,或在抵抗战时通货膨胀的情形下,这样的代价或许值得。

实际上,物价控制可能因抵抗通货膨胀而使经济衰退更具影响力(因降低需求而提高失业率),而经济衰退可在需求高涨时防止物价因控制产生歪曲。

相关推荐

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区别

货币学派是二十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个经济学流派,亦称货币主义,其创始人为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弗里德曼。 货币学派在理论上和政策主张方面,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引起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发生变动的根本的和起支配作用的原因,布伦纳于1968年使用“货币主义”一词来表达这一流派的基本特点,此后被广泛沿用于经济学文献之中。供给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经济学流派。该学派强调经济的供给方面,认为需求会自动适应供给的变化,因而得名,该学派认为,生产的增长决定于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货币学派认为,影响经济的要素是货币的发行量而不是需求。它主张控制货币发行量,反对用扩大政府开支、增加预算赤字手段来对付经济衰退和扩大就业,反对国家过多地干预经济。 供给学派强调以供给创造需求,认为发展经济的重点在于扩大供给而不是需求,只要供给充足,需求就会跟上,整个经济便会随之出现稳定增长。该学派主张减税和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认为减税能刺激人们投资和生产的积极性,减少政府对经济能加强市场机制的作用。 两者虽有不同,但都是反凯恩斯主义的重要学派,都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
2023-09-02 12:50:364

供给学派的失业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包含了很多的经济资本主义理论,同时也包含了很多的发展情况,而且也出现了不同的定理。
2023-09-02 12:51:395

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

货币学派是二十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个经济学流派,亦称货币主义,其创始人为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弗里德曼。 货币学派在理论上和政策主张方面,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引起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发生变动的根本的和起支配作用的原因,布伦纳于1968年使用“货币主义”一词来表达这一流派的基本特点,此后被广泛沿用于经济学文献之中。供给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经济学流派。该学派强调经济的供给方面,认为需求会自动适应供给的变化,因而得名,该学派认为,生产的增长决定于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货币学派认为,影响经济的要素是货币的发行量而不是需求。它主张控制货币发行量,反对用扩大政府开支、增加预算赤字手段来对付经济衰退和扩大就业,反对国家过多地干预经济。 供给学派强调以供给创造需求,认为发展经济的重点在于扩大供给而不是需求,只要供给充足,需求就会跟上,整个经济便会随之出现稳定增长。该学派主张减税和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认为减税能刺激人们投资和生产的积极性,减少政府对经济能加强市场机制的作用。 两者虽有不同,但都是反凯恩斯主义的重要学派,都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
2023-09-02 12:52:251

供给学派代表人物是

您好,您是想问供给学派代表人物是谁吗?供给学派代表人物是蒙代尔、拉弗。1、拉弗。阿瑟·拉弗阿瑟·拉弗(ArthurBetzLaffer),(1941年8月14日出生),美国经济学家,南加州大学教授,供应学派代表人物。拉弗先生以其“拉弗曲线”而著称于世,并当上了里根总统的经济顾问,为里根政府推行减税政策出谋划策。2、蒙代尔。罗伯特·蒙代尔(RobertAlexanderMundell,1932年12月24日出生),是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被誉为“欧元之父”。蒙代尔系统地描述了什么是标准的国际宏观经济学模型,是货币和财政政策相结合理论的开拓者。蒙代尔改写了通货膨胀和利息理论,倡导利用货币方法来解决支付平衡。此外,他还是供应学派的倡导者之一。供给学派亦称“供给经济学”、“供给方面经济学”。着重从供给方面考察经济现状和寻求对策的一种经济理论。相对于强调经济需求的凯恩斯主义而言。20世纪70年代出现于美国。主要代表有蒙代尔、拉弗等。
2023-09-02 12:52:321

凯恩斯主义、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主张有何不同?

1、优缺点不同货币学派依靠货币自由调节市场,供给学派依靠供给自由调节市场,货币学派及供给学派的理论被称为反凯恩斯主义,不是因为不主张政府进行干预,而是要求减少政府的干预。其与凯恩斯主义的主要区别在两点:政府干预的度;影响经济的主要因素或者说关键因素是什么。优点就是强调市场规律,缺点就是忽略了国家的宏观调控,太注重市场规律当然会引起经济危机。2、主张不同凯恩斯主义的经济主张,充分就业,刺激消费需求;运用货币政策,扩大投资需求,加强国家经济干预,促进经济发展。货币学派的主张是影响经济发展的是货币供应量,因此主张控制货币供应量,反对扩大政府开支、增加预算来对付衰退和扩大就业。供给学派的主张是在供给和需求关系上,供给创造需求,只要供给充足。需求就会跟上,整个社会经济就会稳定增长,主张减税刺激经济发展。3、目的和措施不同供给学派认为,控制货币数量增长的目的不应只是与经济增长相适应,而是为了稳定货币价值。货币价值保持稳定,人们的通货膨胀心理就会消失。在安排货币收入时,人们就乐意保存货币,不去囤积物资,选择生产性投资,不做投机性投资。同时,货币价值稳定又是保证财政政策,发挥促进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如何保持货币价值稳定,拉弗、万尼斯基、肯普等坚持必须恢复金本位制。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凯恩斯主义百度百科-货币学派百度百科-供给学派
2023-09-02 12:52:491

凯恩斯学派和供给学派的区别?

凯恩斯学派的经济政策观点的核心是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供给学派认为自由市场会自动调节生产要素的供给和利用,应当消除阻碍市场调节的因素。 凯恩斯只学派注意政策对经济主体收入和支出的效果;供给学派反对凯恩斯主义只注意政策对经济主体收入和支出的效果,而是强调政策对生产活动的作用。
2023-09-02 12:53:112

供给学派税收思想的介绍

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个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的税收理论与政策主张。该学派因强调“供给创造需求”而得名,又称供应学派。它认为一个国家国民生产增长率主要决定于劳动力和资本等主要生产要素的供给及其有效使用;企业和个人提供生产要素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都是为了谋取利润和报酬,取得实际收入。主张充分发挥自由市场对生产要素的供给和利用的调节作用;政府的税收应该成为刺激供应、增加生产和实际收入的工具。
2023-09-02 12:53:181

供给学派财政政策缺点 [供给学派财政政策]

  供给学派财政政策,主张降低累进所得税率,改革社会福利制度,实现预算平衡的一种财政政策观点。同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相对立。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供给学派财政政策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供给学派财政政策的观点   降低累进所得税率的观点   供给学派断言,在经济增长的自然动力被窒息的地方用财政支出刺激需求的增长,只能带来通货膨胀,而累进的高所得税率则是窒息经济增长和抑制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   供给学派认为减税,特别是降低边际税率,可以对经济产生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如鼓励人们加班加点,积极经营,推迟退休,缩短待业期,从而提高收入。这样人们就可以有更多的钱用于支出,特别是有更多的钱用于储蓄,而储蓄与收入刺激相结合,又可以鼓励投资。在这一点上,正好体现出它与凯恩斯学派认为减税的作用只在于增加总需求的不同着眼点。供给学派主张,减税必须按照激励储蓄和工作并给投资者以鼓舞的方向去设计,主张实行累进税和公司税的削减。它与主张对高收入阶层增税而仅仅对低收入阶层减税的自由主义者完全对立。供给学派认为,当高额累进税率阻止企业家积累财富时,社会遭受的损失远较税收为多,它丧失的是企业家发展自己事业时所具有的发明革新、敢冒风险和创新的精神。   改革福利制度的观点   供给学派认为,在财政支出方面对经济增长起窒息作用的是社会福利开支。他们认为所得转移──福利、社会保险、失业补助等等,对个人进取心的消极影响和高累进所得税率相同。这是由于救济金的水平并不比个人从工作中得到的净所得低多少,在发放救济、津贴前对申请人作家庭调查以后所公开课征的实际税率,使领救济金变成一些人赚取另一些人个人所得的行为。因此这种制度鼓励的是那些不想干活的人,而挫伤的则是积极进取的人。他们认为,美国现行的福利制度在许多场合使靠福利为生的人获得超过许多辛勤工作者净所得水平的救济金。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将会导致更高的失业率。工人们知道失业救济金将帮助自己渡过失业期后情愿找季节性工作,而雇主则愿意在淡季辞退工人,因为工人可以领到失业补助。供给学派抨击美国联邦政府的福利政策是过时的凯恩斯观点的体现。它只关心维持个人的收入水平,而不管他们是否工作和储蓄,只要能消费就行。当人们靠领取失业救济比靠辛勤工作能生活得一样好甚至更好时,这种制度就是完全荒谬的。   实现预算平衡观点   供给学派反对赤字财政政策。他们认为,预算赤字的增加只能剥夺私营企业所需要的资本,并且造成金融市场的“挤出效应”;或者当政府所发生的亏空是用增加货币发行量去弥补时,就会造成通货膨胀。如果说税收和政府开支等量增加,那么私营企业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又会使经济进一步萧条。他们虽然反对赤字财政,却不赞成把平衡预算作为实行减税的前提条件。他们把主张先有财政盈余再实行减税的人称为“传统的预算平衡论者”加以抨击。他们认为,对付大手大脚花钱的自由主义者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减税置于优先地位。供给学派还反对赤字财政造成通货膨胀的见解。他们指出,通货膨胀基本上是一种货币现象。如果美国联邦储备系统不适当地增加货币供应量,那么不管预算是否平衡也会发生通货膨胀。如果财政部向公众出售自己的全部债券以弥补赤字,那只不过是把等量的私人储蓄吸收过来并且提高利息率。把私人投资者从市场上排挤出去肯定不是一种合适的做法,但它不是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不超额增加货币数量,就不会有物价水平的普遍上涨。   供给学派财政政策的评论   供给学派的论点和主张受到西方经济学界各方关注。凯恩斯主义者萨缪尔森认为,它既没有经济史上的有力证据,又缺乏理论分析上的合理推断。货币学派虽然对一些论点表示赞同,但认为它并没有提出有效解决美国社会经济问题的分析结构。进步学者的评论更加尖锐。   评论者都不同意拉弗、万尼斯基、肯普等关于美国税制已经进入禁区的论断,认为缺乏历史和现实的验证 。对于供给学派所说减税不会导致出现财政赤字,即使发生赤字对经济也无任何妨碍,赤字会自行消失的观点,更认为是纯属无稽之谈。评论者一致指出,降低边际税率是为富人谋利。因为全面降低累进税率,高收入阶层获得减税的好处要比低收入阶层多 ,削减社会支出则使低收入阶层直接受到损失。   凯恩斯主义者阿罗、卡恩等指出,政府干预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并非政治家 们的任意设计。二次大战后西方国家在资源分配和利用、保持经济稳定、收入再分配等方面的干预和调节,对经济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制订生产安全、环境保护等法律条例,虽然增加了企业负担,但保护了社会利益。   一些进步学者批评供给学派过分强调资本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并着重指出,资本投资既促进经济增长,又造成生产过剩危机。他们还反对供给学派把投资不足作为经济出现"滞胀"的原因,指出70年代美国企业固定资本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并不比60年代低。   评论者认为,恢复金本位制将大大缩减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使经济陷入长期衰退。指出货币历史表明金本位并不能保证物价稳定。1981年美国国会成立的专门研究恢复金本位问题的"黄金委员会",经过半年多的争辩,最后否定了供给学派的主张。供给学派虽然遭到经济学界的评论,但也给予经济思想以有力冲击,对西方一些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经济政策也有很大的影响。
2023-09-02 12:53:311

供给学派的失业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供给学派的失业理论的主要内容是(认为失业是由供给不足而诱发的。)供给学派认为凯恩斯提出的“凯恩斯定律”即“需求创造供给”无法解释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滞涨问题,他们认同萨伊定律,认为在市场供给关系中供给应占主导地位,供给创造需求,供给是需求唯一的源泉,而社会存在的失业问题也是由于供给不足而产生的。资本供给不足,在市场中缺乏竞争力,从而发现销售危机,引起的工人失业;失业人员缺乏技能,缺少训练;资源短缺,能源紧张,生产成本上升引起的失业,这些都是供给不足引起。供参考。
2023-09-02 12:53:391

供给学派的兴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占据了经济学的统治地位,西方国家普遍依据凯恩斯的理论制订政策,对经济进行需求管理, 并取得了较大效果。于是凯恩斯主义盛极一时。但是,凯恩斯主义人为地扩大需求,最后导致70年代西方经济出现生产停滞、失业严重,同时物价持续上涨的“滞胀”局面。于是经济学界纷纷向凯恩斯主义提出挑战,并研究替代的理论和政策。供给学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兴起的。该学派的先驱者是加拿大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芒德尔。70年代初,他多次批评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提出同凯恩斯主义相反的论点和主张。1974年他反对福特政府征收附加所得税控制物价的计划,主张降低税率、鼓励生产,同时恢复金本位、稳定美元价值来抑制通货膨胀。芒德尔的论点引起拉弗 和万尼斯基的注意和赞赏,拉弗进一步研究并发展了芒德尔的论点。当时的美国国会众议员肯普也很重视芒德尔的主张,他任用罗伯茨为他拟定减税提案,聘请图尔进行减税效果的计量研究。70年代后半期,拉弗,万尼斯基、罗伯茨等利用《华尔街日报》广泛宣传他们的论点。肯普也在国会内外竭力鼓吹减税能够促进经济增长。1977年 ,肯普与参议员罗斯联名提出三年内降低个人所得税30%的提案。这个提案虽然未经国会通过,但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万尼斯基所著《世界运转方式》被认为是供给学派的第一部理论著作,吉尔德的《财富与贫困》阐述供给学派的资本和分配理论,被誉为是供给经济学的第一流分析。70年代末,供给学派在美国经济学界已成为独树一帜的学派。在学派形成过程中,有些倡导者如费尔德斯坦、埃文斯等在一些论点和政策上同拉弗、万尼斯基、肯普等人的意见差异很大。因为费尔德斯坦、埃文斯的观点比较温和,持折衷论,经济学界称他们为温和派,称拉弗、万尼斯基、肯普等为激进派。但后者则自称是供给学派正统派,西方各界通常也把后者作为供给学派的代表。
2023-09-02 12:53:591

供给学派的主要主张是

关于供给学派的主要主张是什么介绍如下:降低边际税率。关于降低边际税率的介绍如下:边际税率(MarginalTaxRateMTR),就是征税对象数额的增量中税额所占的比率。以超额累进的个人所得,举例:免征额为5000元。当收入为5000元时,此人收入免税,边际税率为0。当一个人月收入达到5700元的时候时。相比起5000元增量为700元,按照适用税率应缴纳21元的税,当然这是在没有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等可以免税的情况下计算的。此时边际税率就是21元÷700元=3%。当所得额为45000元时,增量变为40000元,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2520,就要缴纳1480元的税,边际税率变成3.7%。边际税率是指在增加一些收入时,增加这部分收入所纳税额同增加收入之间的比例。在这里,平均税率是相对于边际税率而言的,它是指全部税额与全部收入之比。在比例税率条件下,边际税率等于平均税率。在累进税率条件下,边际税率往往要大于平均税率。边际税率的提高还会带动平均税率的上升。边际税率上升的幅度越大,平均税率提高就越多,调节收入的能力也就越强,但对纳税人的反激励作用也就越大。因此。通过两者的比较易于表明税率的累进程度和税负的变化情况。在理论上,边际税率指的是征税对象单位数额的增加所引起的应纳税额增量占征税对象单位增加额的比率。税法中边际税率是指在税法规定的征税级距下,纳税人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的征税对象所引起的征税对象级距的变化而最后适用的税率。
2023-09-02 12:54:121

供给学派的观点主张

供给学派并没有建立其理论和政策体系,只是学派的倡导者对于经济产生“滞胀”的原因及政策主张有些共同的看法。供给学派认为,1929~1933年 的世界经济危机并不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是当时西方各国政府实行一系列错误政策造成的。萨伊定律完全正确,凯恩斯定律却是错误的。吉尔德坚持说,就全部经济看,购买力永远等于生产力;经济具有足够的能力购买它的全部产品,不可能由于需求不足而发生产品过剩。拉弗极力强调萨伊定律的重大意义 ,他指出萨伊定律不仅概括了古典学派的理论,而且确认供给是实际需求得以维持的唯一源泉。供给学派认为政府不应当刺激需求,而应当刺激供给。供给学派重新肯定萨伊定律以后,进而确认生产的增长决定于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在生产要素中资本至关紧要。资本积累决定着生产增长速度,应当鼓励储蓄和投资。供给学派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和企业提供生产要素和从事经营活动都是为了谋取报酬或利润。因此,对报酬和利润的刺激会影响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实际工资的刺激将影响劳动力的供给;对储蓄和投资报酬的刺激会影响资本的供给和利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能够使生产要素供需达到均衡和有效利用。应当消除不利于生产要素供给和利用的因素。供给学派指出,政府的经济政策是经济主体经营活动的刺激因素,其中财政政策最为重要。在分析经济政策对行为的影响时,供给学派反对凯恩斯主义只注意政策对经济主体收入和支出的效果,而是强调政策对生产活动的作用。供给学派着重分析税制对生产要素供给和利用的效果。他们指出,经济主体从事经营活动所关心的并不是获得的报酬或利润总额,而是减去各种纳税后的报酬或利润净额。在累进税制条件下,边际税率又是关键因素。因为经济主体是否多做工作,或增加储蓄和投资,要看按边际税率纳税后增加的净报酬是否合算。他们认为税率影响经济主体行为是通过相对价格变化实现的,税率提高,纳税后净报酬减少。就劳动力看,这意味着休闲对做工的价格下降,人们就会选择休闲而不去做工,劳动力供给就会减少。就资本看,这意味着消费对储蓄和投资的价格下降,人们就乐意把收入用作消费而不用作储蓄和投资,资本供给就会减少。此外,经济主体为了逃避高税率,还把经济活动从市场转入地下。这些都会使生产要素供给减少,利用效率降低,使生产下降。供给学派进而分析税率与税收的关系。因为税收是税率与税收基础的乘积,税率变动既然影响生产,就必然影响税收。拉弗首次把税率与税收的关系制成模型,画在直角坐标图上,这就是以拉弗命名的拉弗曲线。减税,特别是降低边际税率能促进生产增长,并可抑制通货膨胀。拉弗、万尼斯基、肯普等宣扬正是高税率挫伤了人们的劳动热情,阻碍了个人和企业储蓄与投资 。这就必然导致生产率增长缓慢、生产呆滞,出现商品供给不足、物价上升。这时再加上人为地扩大需求,通货膨胀势必加剧。通货膨胀又使储蓄和投资进一步萎缩,生产更加呆滞;还使纳税人升进高税率等级,而实际收入并未增加,纳税负担因而更重。因此,供给学派竭力主张大幅度减税,夸大了降低边际税率的作用。他们认为减税能刺激人们多作工作,更能刺激个人储蓄和企业投资,从而大大促进经济增长,并可抑制通货膨胀。他们还认为,减税后政府税收不致减少,还会增多。即使出现财政赤字,对经济也无关紧要。经济增长后,赤字自然缩小和消失。供给学派认为,政府支出不论是公共支出还是转移支付,都或多或少起着阻碍生产的作用。公共支出中有些是浪费资源,有些虽然对经济有益,但效率很低。因此,他们主张大量削减社会支出,停办不必需的社会保险和福利计划,降低津贴和补助金额,严格限制领受条件。供给学派虽然同意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但在控制货币数量增长的目的和措施上 ,同货币学派大相径庭。供给学派认为,控制货币数量增长的目的不应只是与经济增长相适应,而是为了稳定货币价值。货币价值保持稳定,人们的通货膨胀心理就会消失。在安排货币收入时,人们就乐意保存货币,不去囤积物资 ,选择生产性投资,不做投机性投资。同时,货币价值稳定又是保证财政政策,发挥促进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如何保持货币价值稳定,拉弗、万尼斯基、肯普等坚持必须恢复金本位制。
2023-09-02 12:54:361

供给学派倡导的措施包括()。

【答案】:A、B、C、D考查通货膨胀的治理。供给学派倡导积极的供给政策,主要措施有减税、削减社会福利开支、适当增加货币供给发展生产和精简规章制度等。公开市场操作是属于紧缩的货币政策,E选项错误。
2023-09-02 12:54:491

凯恩斯主义,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主张有何不同

凯恩斯主义,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1936)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凯恩斯主义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18世纪晚期以来的“政治经济学”或者“经济学”建立在不断发展生产从而增加经济产出,而凯恩斯则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因此,凯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以与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 货币学派及供给学派的理论被称为反凯恩斯主义,不是因为不主张政府进行干预,而是要求减少政府的干预,其与凯恩斯主义的主要区别在两点:1、政府干预的“度”。 2、影响经济的主要因素或者说关键因素是什么。另外,供给学派虽然同意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但在控制货币数量增长的目的和措施上,同货币学派大相径庭。供给学派认为,控制货币数量增长的目的不应只是与经济增长相适应,而是为了稳定货币价值。货币价值保持稳定,人们的通货膨胀心理就会消失。在安排货币收入时,人们就乐意保存货币,不去囤积物资,选择生产性投资,不做投机性投资。同时,货币价值稳定又是保证财政政策,发挥促进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如何保持货币价值稳定,拉弗、万尼斯基、肯普等坚持必须恢复金本位制。
2023-09-02 12:54:58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西方供给学派,凯恩斯理论的观点及主张有何不同

  凯恩斯主义的经济主张,充分就业,刺激消费需求;运用货币政策,扩大投资需求,加强国家经济干预,促进经济发展。  货币学派:影响经济发展的是货币供应量,因此主张控制货币供应量,反对扩大政府开支、增加预算来对付衰退和扩大就业。  供给学派:供给决定论,在供给和需求关系上,供给创造需求,只要供给充足.需求就会跟上,整个社会经济就会稳定增长,主张减税刺激经济发展。
2023-09-02 12:55:081

货币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供给学派的异同

我们作业也要写
2023-09-02 12:55:175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哪些方面与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不同

以后都没有此类优惠!
2023-09-02 12:55:364

二战后的十二种经济学派

所有的经济学派:重农学派 古典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 奥地利学派 奥地利经济学派 新奥地利经济学派 边际效用学派 德国历史学派 弗莱堡学派 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供给学派 官房学派 公共选择学派 功利主义 货币学派 哈佛学派 海派经济学 经济历史学派 剑桥学派 激进经济学派 经济浪漫主义学派 经济自由主义 凯恩斯主义 洛桑学派 伦敦学派 李嘉图派社会主义者 李嘉图学派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瑞典学派 数理经济学派 新制度学派 新古典综合学派 新剑桥学派 新自由主义新凯恩斯主义 新历史学派 新经济地理学派 新制度经济学派 理性预期学派 芝加哥经济学派 制度学派 重商主义 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 资产阶级经济学 古典自由主义 成本学派
2023-09-02 12:55:571

货币主义、新古典综合学派和供给学派三者之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三者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在解读经济发展运行中所隐含的规律,还有一个就是这三个学派都是兴起于二战后的美国。所不同的是研究经济的侧重点不同。1.货币学派在理论上和政策主张方面,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引起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发生变动的根本的和起支配作用的原因。2.供给学派强调经济的供给方面,认为需求会自动适应供给的变化。3.新古典综合学主张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总需求,以减少失业、消除危机。在经济制度方面,主张混合经济论,即公私机构共同对经济施行控制。也就是研究经济切入口不一样。希望这个答案可以帮助你。
2023-09-02 12:56:051

供给学派的评论

供给学派的论点和主张受到西方经济学界各方关注。凯恩斯主义者萨缪尔森认为,它既没有经济史上的有力证据,又缺乏理论分析上的合理推断。货币学派虽然对一些论点表示赞同,但认为它并没有提出有效解决美国社会经济问题的分析结构。进步学者的评论更加尖锐。评论者都不同意拉弗、万尼斯基、肯普等关于美国税制已经进入禁区的论断,认为缺乏历史和现实的验证 。对于供给学派所说减税不会导致出现财政赤字,即使发生赤字对经济也无任何妨碍,赤字会自行消失的观点,更认为是纯属无稽之谈。评论者一致指出,降低边际税率是为富人谋利。因为全面降低累进税率,高收入阶层获得减税的好处要比低收入阶层多 ,削减社会支出则使低收入阶层直接受到损失。凯恩斯主义者阿罗、卡恩等指出,政府干预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并非政治家 们的任意设计。二次大战后西方国家在资源分配和利用、保持经济稳定、收入再分配等方面的干预和调节,对经济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制订生产安全、环境保护等法律条例,虽然增加了企业负担,但保护了社会利益。一些进步学者批评供给学派过分强调资本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并着重指出,资本投资既促进经济增长,又造成生产过剩危机。他们还反对供给学派把投资不足作为经济出现“滞胀”的原因,指出70年代美国企业固定资本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并不比60年代低。评论者认为,恢复金本位制将大大缩减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使经济陷入长期衰退。指出货币历史表明金本位并不能保证物价稳定。1981年美国国会成立的专门研究恢复金本位问题的“黄金委员会”,经过半年多的争辩,最后否定了供给学派的主张。供给学派虽然遭到经济学界的评论,但也给予经济思想以有力冲击,对西方一些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经济政策也有很大的影响。
2023-09-02 12:56:131

三个经济学派

"凯恩斯主义是建立在凯恩斯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取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施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凯恩斯主义是现代经济学种较早产生的一个主流学派,19世纪中到20世纪初,西方国家不断的发生周期性经济危机,屡次出现产能过剩,甚至发生了“将牛奶倒入河里”的荒谬现象。针对这种情况,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建立了一套理论,其核心是:需求总量才是决定生产和就业水平的关键因素。通俗点说,如果老百姓不消费,自然就会产能过剩,经济衰退,所以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是保持需求。凯恩斯认为,私有经济的自我调节能力差,不可避免的产生“过热-衰退”周期,他主张利用政府主导的公共经济进行反周期操作。在经济过热时,政府应该调高利息和税收,减少公共开支,以防需求过剩,。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应该增加公共开支,弥补私有经济的需求不足。简而言之,凯恩斯解决经济衰退的方法就是:老百姓不肯花钱,政府替你们花! 凯恩斯主义强调政府力量介入经济,与中国传统思想上主张严刑峻法,靠政府力量管理国家的法家思想颇有类似之处。巧的是,现代经济学中与凯恩斯主义并列的主要流派正是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 供给学派是从供给角度考察经济现象和寻求对策的经济分析理论,主要相对于强调需求的凯恩斯主义而言的。20世纪70年代出现于美国,主要代表任务有蒙代尔,拉佛,吉拉德等。主要的论调与主张为: +大幅降低个人和企业纳税的税率,以增加个人储蓄能力,刺激人们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的投资能力和投资积极性; +取消国家对经济的过多干预,加强商品和劳动的市场竞争,最大限度的鼓励创改曹福。 +实行货币管理,使货币的增长和经济增长相匹配,减缓政府预算支出的增长速度,逐步实现预算平衡,消减社会福利支出。 供给学派主张先“修身,齐家”然后才能“治国,平天下”。与儒家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 货币主义学派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强调货币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创始人为美国芝加哥大学佛利德曼,其认为货币供应量是影响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的最主要因素,声称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可能把失业率降至自然失业率以下,是导致经济不稳定和通货膨胀的主要根源。因而主张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即主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越少越好,认为政府需要采取的唯一政策是公开宣布一个长期不变的年货币供应量增长率,这一增长率应与实际国民收入预计在长时间内会有的增长率大体一致,以保持基本的物价稳定。货币主义学派主张黄老之道,无为而治,正和道家思想。 “法儒道”三家经济学思想争鸣了几十年,各国政府的经济政策也各有侧重。中国政府比较强调宏观调控,偏向凯恩斯主义。欧元区没有中央政府,缺乏统一的财政政策,但可以通过欧洲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所以货币主义在欧元区占据上风。美国则是供给学派的大本营,该学派降低税收和减少政府干预的主张正符合共和党的理念,自里根总统时代就被共和党代表的右翼政治势力奉为圭臬,因此供给学派又称为“”里根经济学“。货币主义在美国也很有市场,长期执掌美联储的格林斯藩基本是个货币主义者,供给学派和货币主义的一个共同点是主张自由经济,减少政府干预,故二者都属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
2023-09-02 12:56:261

滞胀的含义及起因

就是经济危机,即资本家榨取了资本后,由于生产力大于劳动人民的购买力,使广大劳动人民的购买力不能随劳动力发展而相应提高,这就造成生产盲目扩大同劳动人民购买力的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到一定程度必然滞胀. 其实这是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美国九十年代因人们大规模购买股票,造成市场虚假繁荣,物价上涨,失业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徘徊不前,这就是滞胀
2023-09-02 12:56:372

供给学派理论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正确吗

供给学派理论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重要的理论基础,这句话是完全正确的,因为我国的供给侧改革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上的。
2023-09-02 12:56:441

供给学派的影响

供给学派对近几年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的影响很大。1981年 ,新上台的里根总统提出的“经济复兴计划”开头就声明,他的计划与过去美国政府以需求学派为指导思想的政策彻底决裂,改以供给学派理论为依据。1985年,里根总统在第二任期开始时宣称,他将继续实施并扩大原订计划。但是,美国经济并没有象计划所预期的那样顺利发展,大部分目标也未能实现。计划实施不久 ,美国经济就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特别是联邦财政连年出现巨额赤字,导致高利率和美元高汇价,又使对外贸易连年出现创纪录赤字。所以几年来除了几位倡导者仍在宣扬供给学派获得巨大胜利外,信仰和赞赏的已日趋减少。
2023-09-02 12:56:521

供给学派主张采取刺激生产增加供给的方法来治理通货膨胀,其主要措施有

【答案】:A、C、D、E供给学派主张采取刺激生产增加供给的方法来治理通货膨胀,其主要措施有:(1)减税。(2)削减社会福利开支。(3)适当增加货币供给。(4)精简规章制度。
2023-09-02 12:57:181

供给学派衰落了吗?

是的。该学派并非起源于学术界,除了最著名的供给学者阿瑟·拉弗是一位经济学教授,学派其它成员大都来自于传媒界、咨询公司等非主流经济学圈。
2023-09-02 12:57:271

简述供给学派关于税收的三个基本命题。

【答案】:(1)高边际税率会降低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低边际税率会提高人们的工作积极性。(2)高边际税率会阻碍投资,减少资本存量,而低边际税率会鼓励投资,增加资本存量。(3)边际税率的高低和税收收入的多少不一定按同一方向变化,甚至可能按反方向变化。
2023-09-02 12:57:471

供给学派税收思想的降低累进税率与边际税率的理论

在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经济中的根本问题是通货膨胀,但供给学派认为根本问题是税收制度,是所得税的“税率结构”不合理,也就是对富人征税适用的税率太高,富人的负担太重。主张降低税率,特别是降低边际税率。因为边际税率越高,替代效应越大,对人们创造新增收入积极性的伤害也越大。因此,特别强调降低对额外收入具有重要刺激效果的边际税率。供给学派认为,实行高累进税率制度的弊端有: ①影响富人投资的积极性。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富人投资的数量和质量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增加税收负担,对富人的消费开支没有多大的影响,而影响的却是富人投资的数量和质量因为消费开支在上层阶级的财富中只占相当小且较稳定的一部分。 ②促使地下经济发展 ③增加逃税现象 ④“经济外移”即资本外逃和人才外流,窒息经济的增长。
2023-09-02 12:57:541

供给面学派的里根与供给面学派

里根总统有一批经济学家作他的顾问,这些经济学家由于强调经济中的供给面而被称为“供给学派”,与强调总需求的凯恩斯经济学形成对照。供给学派认为,有效抵御通胀的方法是移动总供给曲线,因此他们促成了1981年的减税,他们相信这样做能刺激经济中的供给,从而降低通胀水平。他们认为,当时的税务制度削弱了经济发展动力。工人们工作的越来越不努力,因为他们劳动的边际所得中被政府拿走的部分越来越大。与此相似,因为税收的消极作用,企业投资越来越少,居民存的钱也越来越少而不是相反。在减税的同时,里根政府大幅度削减民用支出特别是社会福利支出。里根政府的另外一项政策措施就是精简规章制度。里根执政的前几年,通胀得到了控制,但是总体来说,通胀的抑制应归功于需求的变动,而不能将其归功于产出的增加,实际上产出的增加很少,并且这种抑制是以巨大的经济衰退为代价的。即使企业由于税收的减少而增加投资,但在此之前,为投资增加的支出首先对需求方造成了正面的影响,这加剧了通胀。增加产出的实现需要时间,时间过长,通货膨胀控制有限。1、供给学派认为,高额的边际税率会对经济产生三方面的负作用:降低人们的工作积极性;阻碍投资,降低资本存量;使得税收收入下降。当边际税率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减税反而会增加税收收入。这种关系可以用拉弗曲线来说明。2、(1)供给学派最主要的政策建议就是基于对税率和税收量关系的分析,认为政府应该减低税率,以刺激供给,提高劳动积极性、鼓励投资。( 2)供给学派的其他政策建议还包括:放松政府干预,加强市场调节。降低政府开支,主要是削减政府支出中的福利支出。执行限制性货币政策。3、供给学派的政策会产生以下问题:(1)供给学派通过减税刺激产出增加总供给以抑制通胀的方法,由于减税,首先是刺激投资的增加,这将进一步加剧通货膨胀。而产出的增加还要有很长时间的调整期。(2)供给学派预言,税率的大幅度削减会加大税收收入,但实际上,相对于长期趋势,税收收入在利率下降后却显著下降,导致政府赤字猛增。
2023-09-02 12:58:091

如何评价西方供给学派的税收观点和拉弗曲线

西方经济学将供给学派的税收观点归结为三个基本命题:(1)高边际税率会降低人们的工作积极性,而低边际税率会提高人们的工作积极性。(边际税率是指增加的收入中要向政府纳税的数额所占的比例)(2)高边际税率会阻碍投资,减少资本存量,而低边际税率会鼓励投资,增加资本存量。这里所说的投资包括物质投资和人力投资。降低边际税率可以增加劳动的供给与需求,从而增加税后总供给。(3)边际税率的高低和税收收入的多少不一定朝同一方向变化,甚至可能朝相反的方向变化。高边际税率主张地下经济活动,减少税收收入,降低边际税率,可以增加税收收入。拉佛曲线是描绘政府的税收收入与税率之间的关系的曲线,是由阿瑟·拉弗提出的。 拉佛曲线缺乏体系的完整性,一般情况下,提高税率能增加政府税收收入,但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供参考。
2023-09-02 12:58:291

“供给学派经济学”奏效吗?

我怎么知道能今天要吃几碗,,,。。。。。。。。。。。。。饭。。。。
2023-09-02 12:58:432

供给学派和凯恩斯学派对减税的经济效果的看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看待他们的分歧?

供给学派亦称“供给经济学”、“供给方面经济学”。着重从供给方面考察经济现状和寻求对策的一种经济理论。相对于强调经济需求的凯恩斯主义而言。20世纪70年代出现于美国。主要代表有蒙代尔、拉弗、吉尔德等。主要论点和主张为:(1)大幅度降低个人和企业纳税的税率,以增加个人储蓄能力,刺激人们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对企业的投资能力和投资积极性。(2)取消国家对经济的过多干预,加强劳动和商品市场上的竞争。(3) 实行货币管理,使货币的增长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减缓政府预算支出的增长速度,逐步实现预算平衡;削减社会福利支出。凯恩斯的经济政策观点的核心是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凯恩斯所说的扩大政府职能,主要是指扩大政府调节消费倾向和投资引诱的职能。调节消费倾向,目的在于刺激消费。调节投资引诱,目的在于刺激投资。有效需求是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组成的,刺激消费和投资,就是刺激有效需求。凯恩斯还指出,政府最聪明的办法是双管齐下,一方面,由社会控制投资率,增加投资;另一方面,提高消费倾向,增加消费。不过,凯恩斯强调说,不能太着重于增加消费,而应着重于投资。刺激消费和投资,可以采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凯恩斯指出,仅仅依靠货币政策很难奏效,主要应当依靠财政政策。关于财政政策,凯恩斯不同意传统经济学保持国家预算平衡的观点,而是指出赤字财政有益。关于货币政策,凯恩斯不同意传统经济学保持国内价格水平稳定的观点,而是指出温和的通货膨胀无害。
2023-09-02 12:59:191

提出拉弗曲线的经济学派是

供给学派。“拉弗曲线”理论是由“供给学派”代表人物、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商学研究生院教授阿瑟·拉弗提出的。该理论之所以被称之为“供给学派”是因为它主张以大幅度减税来刺激供给从而刺激经济活动。
2023-09-02 12:59:271

如何评价西方供给学派的税收观点

供给学派产生以后,中外经济学家大都认为它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但都承认它有两个突出的特点:①这一理论和政策主张出现不久即被英、美等国政府所接受,并据此迅速制定政策加以贯彻执行,这在经济学史上是少见的。②供给学派对政府开支、经济管制,特别是对税收等方面存在的弊端有独到的理论分析和政策见解。
2023-09-02 12:59:35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该理论完全来源于美国的供给学派对不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该理论完全来源于美国的供给学派(F)。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源于美国的供给学派,还有一些人认为,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美国供给学派主张的改进型。总之都认为是美国里根经济学在中国的翻版。我认为,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美国供给学派仅仅在文字上有相似之处,其本质、实际内容和政策含义完全不同,根本不能相提并论。供参考。
2023-09-02 12:59:471

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区别

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有3点不同:一、两者的实质不同:1、货币学派的实质:货币学是研究货币促进经济增长、社会发展规律的学说,货币发行的价值总量,不能大于商品价值总量,否则会引起物价全面上涨,又称货币学派,亦称“货币主义”。是西方经济学派之一。2、供给学派的实质:供给学派亦称“供给经济学”、“供给方面经济学”。着重从供给方面考察经济现状和寻求对策的一种经济理论。相对于强调经济需求的凯恩斯主义而言。二、两者的兴起时间不同:1、货币学派的兴起时间: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在美国兴起。2、供给学派的兴起时间:20世纪70年代出现于美国。三、两者的观点主张不同:1、货币学派的观点主张:弗里德曼强烈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主张实行一种“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这就是把货币存量作为唯一的政策工具,由政府公开宣布一个在长期内固定不变的货币增长率,这个增长率应该是在保证物价水平稳定不变的条件下 ,与预计的实际国民收入在长期内会有的平均增长率相一致。2、供给学派的观点主张:供给学派认为,政府支出不论是公共支出还是转移支付,都或多或少起着阻碍生产的作用。公共支出中有些是浪费资源,有些虽然对经济有益,但效率很低。因此,他们主张大量削减社会支出,停办不必需的社会保险和福利计划,降低津贴和补助金额,严格限制领受条件。扩展资料: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是一个稳定的函数,其动向是可以预测的。理由是:1.影响货币供给和需求的因素相互独立。弗里德曼指出,影响货币供应的若干主要因素,并不影响货币需求。货币需求主要受制于函数式中的那些变量。2.在函数式的变量中,有些自身就具备相对的稳定性(如U、W),有些只在很少情况下才影响货币需求(如1/p dp/dt),因而它们不会破坏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货币需求函数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收入与利率。3.货币需求函数的倒数——货币流通速度基本上是一个稳定的函数。弗里德曼认为:从实证来看,货币流通速度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规则性,有规律可循。依据经验,流通速度往往与收入保持“正一致性”,即同方向变动关系。收入提高,流通速度加快;反之亦然。弗里德曼通过对美国货币史的长期研究,论证出货币流通速度在长期内是十分稳定的,至于在短期内,用永恒收入的概念来考虑也是稳定的。他在《货币数量说-一种重新表述》一文中,曾把货币需求函数写成另一种形式:此式表明货币流通速度函数V是收入Y对货币数量M之比,弗里德曼指出,“只要Y是永恒收入,Y对M的比率就会不变”。所以货币流通速度无论在长期还是在短期内,都是一个稳定的函数。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货币学派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供给学派
2023-09-02 13:00:091

供给学派的论点主张

(一)复活“供给自创需求”的萨伊定律供给学派认为,在供给和需求的关系上,供给居于首要的、决定的地位。社会的购买能力取决于社会的生产能力,而社会的生产能力就是社会的供给能力,人们在向社会提供商品的过程中自然会创造出多方面的需求。社会的供给能力越强,需求就越大,在信用货币制度下,不会出现购买力不足而发生商品过剩的问题。供给学派不仅把萨伊定律奉为其理论和政策的基础,而且以此为武器,否定凯恩斯主义需求决定供给的理论和需求管理政策,他们认为经济发生滞胀完全是由于需求管理政策造成的,是需求过度和供给衰退的必然结果,其祸根就是凯恩斯需求决定供给的理论,因此必须坚决摈弃。他们还认为经济发展的标志是供给的水平和能力,经济学的首要任务应当是研究如何促进生产、增加供给,仅仅在需求和分配上做文章是远远不够的。(二)力主市场经济,反对政府干预供给学派从萨伊定律出发,认为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中供求总是均衡的。他们宣扬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和自由经营活动是促进生产、增加供给的关键因素,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是企业家施展才能的最佳经济体制,在市场机制的充分作用下,各种经济变量都能自动趋于均衡,保证经济长期地稳定发展。国家干预不仅会破坏市场经济的自动调节机制,而且往往由于干预不当而损害经济中的供给力量,例如凯恩斯主义的国家调节政策以充分就业为首要目标,注重需求方面的短期效果,不注重供给方面的长期利益;注重收入再分配的调节,把以税收、公债形式从企业和个人那里征集的过多社会资财,通过财政的转移性支付变成了巨大的消费而损耗掉,降低了资本积累,阻碍了生产发展,削弱了供给能力。特别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往往服从于政党之间的争斗,这种短期化行为,却对供给产生持久的破坏作用。因此,政府过多地干预经济对国民经济有害而无益。(三)通过减税刺激投资,增加供给他们认为,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但供给的大小取决于产量的多少,产量是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的直接结果,而生产要素的投入取决于各种刺激。这些刺激应以提高储蓄率、投资率为目标,以鼓励企业家冒险和创业为满足。因此通过各种刺激就能增加生产以达到增加供给的目的。供给学派认为,在所有的刺激中,税率的变动是最重要、最有效的因素。税率变动影响着劳动力的供应及其结构,影响着储蓄、投资以及各种有形的经济活动。因为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虽然是收益,但他所关心的不是收入总额,而是纳税后可支配的收入净额,因此税率,特别是边际税率是关键的因素。提高税率,人们的净收入额下降;减低税率,人们的净收入增加。经济主体考虑是否增加活动,主要看由此带来的净收入增量是否合算来决定。高税率因减少人们的净收益而挫伤劳动热情,缩减储蓄,致使利率上升投资萎缩,生产增长缓慢,商品供给不足。而减税则具有与上述相反的作用。供给学派认为减税不仅能将国民收入更多地积累在企业和个人手里,用以扩大储蓄与投资,增加供给,而且也不会影响政府的税收收入。因为决定税收总额的因素不仅是税率的高低,更主要的是课税基数的大小。高税率不一定使税收额增加,却常因压抑了经济主体的活动而缩减了课税基数,反而使税收额减少。供给学派常用著名的“拉弗曲线”来说明税收与税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四)重视智力资本,反对过多社会福利供给学派认为,“一国实际收入的增长,取决于其有形资本与智力资本的积累,也取决于其劳动力的质量与努力程度。”尤其是当代智力资本所形成的科技革命,正在迅速改变着物质生产和人们生活的面貌,给人类带来极大的福利。因此资本,特别是智力资本是人类福利的源泉,应当鼓励人们进行智力投资。只有当有形资本和智力资本达到最大化时,人类福利才能达到最大化,若资本不足时,过多的福利只会产生不良作用,削弱了人们储蓄和投资和积极性,特别是压抑了积蓄智力资本的动力,滋长了穷人的依赖心理,使失业成本大大降低,人们不储蓄、不工作、不学习、不提高也能生存,这就不利于增加投资,不利于扩大就业,不利于鼓励进取,不利于刺激供给,不能达到真正的最大福利化社会。同时过多的福利扩大了政府的社会性支出而排挤了私人的生产性支出,不利于消除赤字,不利于生产增长。因此必须削减过多的社会福利。(五)主张控制货币,反对通货膨胀由于供给学派以增加生产,扩大供给为主旨,所以他们的货币金融理论特别强调货币金融对于供给因素的影响;又因他们将减税作为主要武器,因而十分注重货币金融与财政政策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他们从提高供给能力的角度出发,力主稳定货币,反对通货膨胀。 供给学派用著名的“拉弗曲线”来说明税收与税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图中横轴代表税率,纵轴代表税收额。税收与税率的函数关系呈曲线OAB。当税率开始逐渐增高时,税收也随之上升;当税率增至C点时,税收达到最高额AC;当税率超过C点,税收额不但不增反而开始下降,当税率达到B点(100%)时,将因无人愿意工作和投资使税收额降为零。所以图中阴影部分被拉弗称为税收禁区。供给学派依据拉弗曲线大声疾呼,美国的累进所得税率和资本收益税率已深深进入禁区,必须果断地进行减税。一是减少个人所得税和边际税率;二是减免资本收益税。费尔德斯坦认为:贯穿整个税法的精神,应该是强调降低边际税率,加强对工作、储蓄、投资与担当风险的刺激。特别是鼓励资本家投资,以刺激生产和供给。 供给学派把储蓄定义为:为了生产将来商品的最终目的而储存起来的那部分收入。因此,储蓄既是真实信贷的最终基础,也是资本供给的主要来源,增加储蓄无疑有利于促进投资,扩大生产,增加供给。他们认为,当前经济学的任务不仅要消除凯恩斯主义储蓄有害论的不良影响,理直气壮地鼓励储蓄,在提高储蓄的基础上增加投资,而且要着重分析影响储蓄和投资的各种因素,以利于扩大其规模。关于储蓄和投资的影响因素,供给学派认为储蓄不只受收入的影响,投资也不仅取决于利率,在货币稳定的条件下,税率将对储蓄和投资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对于储蓄来说,不只是笼统地受收入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还要受税率的影响。因为储蓄一方面受制于可支配收入,另一方面受储蓄率的影响,而这二方面都与税率有关,税率对储蓄在这两个方面都有重要影响:1、税率对储蓄数量的影响。税率对储蓄数量的影响主要通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产生的。可支配收入是指收入中扣除税收以后的余额,是人们自己可以支配的净收入,也是储蓄的真实基数。高税率直接减少可支配收入,将削弱人们的储蓄能力;而减税则通过提高可支配收入扩大了储蓄基数,增加了人们的储蓄能力,从而增加储蓄的数量。因此,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税率变化与储蓄数量的变化成反比。2、税率对储蓄率的影响。储蓄率是指储蓄占可支配收入的比率。影响储蓄率变化的因素很多,有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和传统的等各种因素。在经济因素中,影响储蓄率变化的主要是消费倾向的大小和储蓄收益的多少。由于各种资本收益都要征收所得税(国债有例外),因此,税率越高,不仅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下降,在消费额不变时会加大消费倾向,而且人们的以各种资产方式进行的储蓄收益中个人可支配收益就越少,导致当前消费的机会成本下降,这也将加大消费倾向。因此,在其他情况不变时,税率与储蓄率也是成反比的。高税率打击人们的储蓄意愿,降低储蓄率;而减税可以提高人们的资本净收入,使储蓄和投资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同时因加大了当前消费的成本,从而改变了人们的总支出构成,使可支配收入中的储蓄率上升。对于投资来说,虽然利率是重要的因素,但却不是唯一的因素。他们认为,投资收益、经济发展状况和前景、各种创业要素的发展(如新发明、新材料等)都会影响人们的投资行为。在这些因素中,投资收益是影响投资的主要因素,但投资收益不光是受利率的影响,税率对投资收益也有重要的影响。由于税率的高低直接增减投资者的可支配收益,高税率使投资者的可支配收益下降,挫伤投资的积极性。因此,即使利率不变,只要降低税率,同样具有提高投资的作用。特别是减税后,当长期储蓄率开始上升,必然减轻利率对于投资的压力,所以减税对于投资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供给学派认为,要实现降低税率有利于增加储蓄和投资以扩大供给的效果,必须以货币稳定为前提条件。如果货币不稳定,不仅极大地影响减税效果,而且通货膨胀本身将直接导致供给不足。他们认为通货膨胀的危害主要在于以下几点:第一,通货膨胀使个人和企业承受更高的实际税赋。第二,通货膨胀降低储蓄的数量和效率。第三,通货膨胀减少投资。第四,通货膨胀严重损害供给。第五,通货膨胀导致贸易逆差。从上述可见,供给学派认为,通货膨胀的主要危害不在于物价上涨,而在于对经济体系中供给能力的损伤,因此,通货膨胀不仅不能刺激经济增长,反而会导致经济衰退。供给学派的这种理论经常被作为“通货膨胀促退论”的主要代表。 1.一般政策主张。根据上述理论,供给学派认为,要治理通货膨胀,摆脱滞胀困境,真正的治本之方必须着力于增加生产和供给。增加生产意味着经济增长,从而克服经济停滞;增加供给可以消除过剩的需求,从而克服通货膨胀。要增加生产和供给,首先必须减税,以提高人们储蓄和投资的能力与积极性。此外,还需要有两个条件加以配合,一是削减政府开支,以平衡预算、消灭赤字,并缓减排挤效应。二是限制货币发行量,稳定货币,以稳定物价,排除对市场机制的干扰,保证人们储蓄和投资的实际效益,增强其信心和预期的乐观性。政府除了为增加供给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必要的条件之外,不应对经济多加干预,而由市场机制对经济进行自动调节。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减税刺激供给的积极作用。随着商品和劳务供给的增加,彻底消除通货膨胀。2.改变货币制度,恢复金本位制。供给学派认为,要消除通货膨胀对减税效果和增加供给的不良影响,必须实行货币限制。只有进行有效的货币限制,才能稳定币值,稳定物价,公平征税,保证人们的实际可支配收入。这样就有利于鼓励储蓄和投资,健全市场机制,增强减税效果,促进生产和增加供给。因此,实行货币限制既是制止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的有效措施,又是增加供给,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在怎样进行货币限制问题上,他们不赞同货币学派提出的由货币当局控制货币供应增长率的主张。认为采用“单一规则”来进行货币限制是非常困难的。鉴于此,许多供给学派人士认为,要实行有效的货币限制,较为理想的办法是废止信用货币制度,恢复金本位制。这既能使货币当局控制货币数量有据可依,又能硬化货币供应的约束机制,还能有力地限制各种各样准货币(近似货币)的创造和流通、并且消除人们的看涨心理,恢复对法定货币的信心。这样才能进行卓有成效的货币限制,稳定币值,稳定物价、降低利率,确保人们的实际收益。这正是增强减税效果,提高储蓄和投资、扩大生产和供给、促进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也是从根本上制止通货膨胀的保证。
2023-09-02 13:00:251

财政政策的供给学派

供给学派财政政策(supply-side economics fiscal policy)主张降低累进所得税率,改革社会福利制度,实现预算平衡的一种财政政策观点。同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相对立。 供给学派断言,在经济增长的自然动力被窒息的地方用财政支出刺激需求的增长,只能带来通货膨胀,而累进的高所得税率则是窒息经济增长和抑制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供给学派认为减税,特别是降低边际税率,可以对经济产生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如鼓励人们加班加点,积极经营,推迟退休,缩短待业期,从而提高收入。这样人们就可以有更多的钱用于支出,特别是有更多的钱用于储蓄,而储蓄与收入刺激相结合,又可以鼓励投资。在这一点上,正好体现出它与凯恩斯学派认为减税的作用只在于增加总需求的不同着眼点。供给学派主张,减税必须按照激励储蓄和工作并给投资者以鼓舞的方向去设计,主张实行累进税和公司税的削减。它与主张对高收入阶层增税而仅仅对低收入阶层减税的自由主义者完全对立。供给学派认为,当高额累进税率阻止企业家积累财富时,社会遭受的损失远较税收为多,它丧失的是企业家发展自己事业时所具有的发明革新、敢冒风险和创新的精神(见供给学派税收思想)。 供给学派反对赤字财政政策。他们认为,预算赤字的增加只能剥夺私营企业所需要的资本,并且造成金融市场的“挤出效应”;或者当政府所发生的亏空是用增加货币发行量去弥补时,就会造成通货膨胀。如果说税收和政府开支等量增加,那么私营企业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又会 使经济进一步萧条。他们虽然反对赤字财政,却不赞成把平衡预算作为实行减税的前提条件。他们把主张先有财政盈余再实行减税的人称为“传统的预算平衡论者”加以抨击。他们认为,对付大手大脚花钱的自由主义者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减税置于优先地位。供给学派还反对赤字财政造成通货膨胀的见解。他们指出,通货膨胀基本上是一种货币现象。如果美国联邦储备系统不适当地增加货币供应量,那么不管预算是否平衡也会发生通货膨胀。如果财政部向公众出售自己的全部债券以弥补赤字,那只不过是把等量的私人储蓄吸收过来并且提高利息率。把私人投资者从市场上排挤出去肯定不是一种合适的做法,但它不是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不超额增加货币数量,就不会有物价水平的普遍上涨。
2023-09-02 13:00:401

简述供给学派的主要观点和政策主张

  供给学派的主要论点和政策主张  (一)复活“供给自创需求”的萨伊定律  供给学派  供给学派认为,在供给和需求的关系上,供给居于首要的、决定的地位。社会的购买能力取决于社会的生产能力,而社会的生产能力就是社会的供给能力,人们在向社会提供商品的过程中自然会创造出多方面的需求。社会的供给能力越强,需求就越大,在信用货币制度下,不会出现购买力不足而发生商品过剩的问题。供给学派不仅把萨伊定律奉为其理论和政策的基础,而且以此为武器,否定凯恩斯主义需求决定供给的理论和需求管理政策,他们认为经济发生滞胀完全是由于需求管理政策造成的,是需求过度和供给衰退的必然结果,其祸根就是凯恩斯需求决定供给的理论,因此必须坚决摈弃。他们还认为经济发展的标志是供给的水平和能力,经济学的首要任务应当是研究如何促进生产、增加供给,仅仅在需求和分配上做文章是远远不够的。  (二)力主市场经济,反对政府干预  供给学派从萨伊定律出发,认为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中供求总是均衡的。他们宣扬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和自由经营活动是促进生产、增加供给的关键因素,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是企业家施展才能的最佳经济体制,在市场机制的充分作用下,各种经济变量都能自动趋于均衡,保证经济长期地稳定发展。国家干预不仅会破坏市场经济的自动调节机制,而且往往由于干预不当而损害经济中的供给力量,例如凯恩斯主义的国家调节政策以充分就业为首要目标,注重需求方面的短期效果,不注重供给方面的长期利益;注重收入再分配的调节,把以税收、公债形式从企业和个人那里征集的过多社会资财,通过财政的转移性支付变成了巨大的消费而损耗掉,降低了资本积累,阻碍了生产发展,削弱了供给能力。特别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往往服从于政党之间的争斗,这种短期化行为,却对供给产生持久的破坏作用。因此,政府过多地干预经济对国民经济有害而无益。  (三)通过减税刺激投资,增加供给  他们认为,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但供给的大小取决于产量的多少,产量是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的直接结果,而生产要素的投入取决于各种刺激。这些刺激应以提高储蓄率、投资率为目标,以鼓励企业家冒险和创业为满足。因此通过各种刺激就能增加生产以达到增加供给的目的。  供给学派认为,在所有的刺激中,税率的变动是最重要、最有效的因素。税率变动影响着劳动力的供应及其结构,影响着储蓄、投资以及各种有形的经济活动。因为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虽然是收益,但他所关心的不是收入总额,而是纳税后可支配的收入净额,因此税率,特别是边际税率是关键的因素。提高税率,人们的净收入额下降;减低税率,人们的净收入增加。经济主体考虑是否增加活动,主要看由此带来的净收入增量是否合算来决定。高税率因减少人们的净收益而挫伤劳动热情,缩减储蓄,致使利率上升投资萎缩,生产增长缓慢,商品供给不足。而减税则具有与上述相反的作用。  供给学派认为减税不仅能将国民收入更多地积累在企业和个人手里,用以扩大储蓄与投资,增加供给,而且也不会影响政府的税收收入。因为决定税收总额的因素不仅是税率的高低,更主要的是课税基数的大小。高税率不一定使税收额增加,却常因压抑了经济主体的活动而缩减了课税基数,反而使税收额减少。供给学派常用著名的“拉弗曲线”来说明税收与税率之间的函数关系。  (四)重视智力资本,反对过多社会福利  供给学派认为,“一国实际收入的增长,取决于其有形资本与智力资本的积累,也取决于其劳动力的质量与努力程度。”尤其是当代智力资本所形成的科技革命,正在迅速改变着物质生产和人们生活的面貌,给人类带来极大的福利。因此资本,特别是智力资本是人类福利的源泉,应当鼓励人们进行智力投资。只有当有形资本和智力资本达到最大化时,人类福利才能达到最大化,若资本不足时,过多的福利只会产生不良作用,削弱了人们储蓄和投资和积极性,特别是压抑了积蓄智力资本的动力,滋长了穷人的依赖心理,使失业成本大大降低,人们不储蓄、不工作、不学习、不提高也能生存,这就不利于增加投资,不利于扩大就业,不利于鼓励进取,不利于刺激供给,不能达到真正的最大福利化社会。同时过多的福利扩大了政府的社会性支出而排挤了私人的生产性支出,不利于消除赤字,不利于生产增长。因此必须削减过多的社会福利。  (五)主张控制货币,反对通货膨胀  由于供给学派以增加生产,扩大供给为主旨,所以他们的货币金融理论特别强调货币金融对于供给因素的影响;又因他们将减税作为主要武器,因而十分注重货币金融与财政政策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他们从提高供给能力的角度出发,力主稳定货币,反对通货膨胀。
2023-09-02 13:00:541

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内容

货币学派认为,影响经济的要素是货币的发行量而不是需求。它主张控制货币发行量,反对用扩大政府开支、增加预算赤字手段来对付经济衰退和扩大就业,反对国家过多地干预经济。 供给学派强调以供给创造需求,认为发展经济的重点在于扩大供给而不是需求,只要供给充足,需求就会跟上,整个经济便会随之出现稳定增长。该学派主张减税和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认为减税能刺激人们投资和生产的积极性,减少政府对经济能加强市场机制的作用。 两者虽有不同,但都是反凯恩斯主义的重要学派,都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
2023-09-02 13:01:021

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有哪些

供给学派并没有建立其理论和政策体系,只是学派的倡导者对于经济产生“滞胀”的原因及政策主张有些共同的看法。供给学派认为,1929~1933年 的世界经济危机并不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是当时西方各国政府实行一系列错误政策造成的。萨伊定律完全正确,凯恩斯定律却是错误的。吉尔德坚持说,就全部经济看,购买力永远等于生产力;经济具有足够的能力购买它的全部产品,不可能由于需求不足而发生产品过剩。拉弗极力强调萨伊定律的重大意义 ,他指出萨伊定律不仅概括了古典学派的理论,而且确认供给是实际需求得以维持的唯一源泉。供给学派认为政府不应当刺激需求,而应当刺激供给。供给学派重新肯定萨伊定律以后,进而确认生产的增长决定于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在生产要素中资本至关紧要。资本积累决定着生产增长速度,应当鼓励储蓄和投资。供给学派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和企业提供生产要素和从事经营活动都是为了谋取报酬或利润。因此,对报酬和利润的刺激会影响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实际工资的刺激将影响劳动力的供给;对储蓄和投资报酬的刺激会影响资本的供给和利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能够使生产要素供需达到均衡和有效利用。应当消除不利于生产要素供给和利用的因素。供给学派指出,政府的经济政策是经济主体经营活动的刺激因素,其中财政政策最为重要。在分析经济政策对行为的影响时,供给学派反对凯恩斯主义只注意政策对经济主体收入和支出的效果,而是强调政策对生产活动的作用。供给学派着重分析税制对生产要素供给和利用的效果。他们指出,经济主体从事经营活动所关心的并不是获得的报酬或利润总额,而是减去各种纳税后的报酬或利润净额。在累进税制条件下,边际税率又是关键因素。因为经济主体是否多做工作,或增加储蓄和投资,要看按边际税率纳税后增加的净报酬是否合算。他们认为税率影响经济主体行为是通过相对价格变化实现的,税率提高,纳税后净报酬减少。就劳动力看,这意味着休闲对做工的价格下降,人们就会选择休闲而不去做工,劳动力供给就会减少。就资本看,这意味着消费对储蓄和投资的价格下降,人们就乐意把收入用作消费而不用作储蓄和投资,资本供给就会减少。此外,经济主体为了逃避高税率,还把经济活动从市场转入地下。这些都会使生产要素供给减少,利用效率降低,使生产下降。供给学派进而分析税率与税收的关系。因为税收是税率与税收基础的乘积,税率变动既然影响生产,就必然影响税收。拉弗首次把税率与税收的关系制成模型,画在直角坐标图上,这就是以拉弗命名的拉弗曲线。减税,特别是降低边际税率能促进生产增长,并可抑制通货膨胀。拉弗、万尼斯基、肯普等宣扬正是高税率挫伤了人们的劳动热情,阻碍了个人和企业储蓄与投资 。这就必然导致生产率增长缓慢、生产呆滞,出现商品供给不足、物价上升。这时再加上人为地扩大需求,通货膨胀势必加剧。通货膨胀又使储蓄和投资进一步萎缩,生产更加呆滞;还使纳税人升进高税率等级,而实际收入并未增加,纳税负担因而更重。因此,供给学派竭力主张大幅度减税,夸大了降低边际税率的作用。他们认为减税能刺激人们多作工作,更能刺激个人储蓄和企业投资,从而大大促进经济增长,并可抑制通货膨胀。他们还认为,减税后政府税收不致减少,还会增多。即使出现财政赤字,对经济也无关紧要。经济增长后,赤字自然缩小和消失。供给学派认为,政府支出不论是公共支出还是转移支付,都或多或少起着阻碍生产的作用。公共支出中有些是浪费资源,有些虽然对经济有益,但效率很低。因此,他们主张大量削减社会支出,停办不必需的社会保险和福利计划,降低津贴和补助金额,严格限制领受条件。供给学派虽然同意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但在控制货币数量增长的目的和措施上 ,同货币学派大相径庭。供给学派认为,控制货币数量增长的目的不应只是与经济增长相适应,而是为了稳定货币价值。货币价值保持稳定,人们的通货膨胀心理就会消失。在安排货币收入时,人们就乐意保存货币,不去囤积物资 ,选择生产性投资,不做投机性投资。同时,货币价值稳定又是保证财政政策,发挥促进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如何保持货币价值稳定,拉弗、万尼斯基、肯普等坚持必须恢复金本位制。
2023-09-02 13:01:121

凯恩斯主义、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主张有何不同?

货币学派主张通过控制货币供给政府能够调节经济,是为凯恩斯主义。供给学派认为经济规模由供给决定,凡是厂家生产的商品最终都能完全销售出去,即实现市场出清。这两派理论都有明显缺陷,不符合经济学实践。现在已经被新古典主义理论所取代。对于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建议多看看马克思的资本论。
2023-09-02 13:01:204

供给学派的失业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供给学派的失业理论的主要内容是(由供给不足而诱发的。)供给学派认为凯恩斯提出的“凯恩斯定律”即“需求创造供给”无法解释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滞涨问题,他们认同萨伊定律,认为在市场供给关系中供给应占主导地位,供给创造需求,供给是需求唯一的源泉,而社会存在的失业问题也是由于供给不足而产生的。资本供给不足,在市场中缺乏竞争力,从而发现销售危机,引起的工人失业;失业人员缺乏技能,缺少训练;资源短缺,能源紧张,生产成本上升引起的失业,这些都是供给不足引起。供参考。
2023-09-02 13:01:481

需求学派与供给学派的比较

供给学派的主要论点和政策主张 (一)复活“供给自创需求”的萨伊定律 供给...而减税则具有与上述相反的作用。 供给学派认为减税不仅能将国民收入更多地积累...
2023-09-02 13:01:572

凯恩斯主义、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的财政政策观点的异同

货币学派及供给学派的理论被称为反凯恩斯主义,不是因为不主张政府进行干预,而是要求减少政府的干预,其与凯恩斯主义的主要区别在两点:1、政府干预的“度”。2、影响经济的主要因素或者说关键因素是什么。
2023-09-02 13:02:042

供给学派倡导的措施包括()。

【答案】:A、B、C、D考查通货膨胀的治理。供给学派倡导积极的供给政策,主要措施有减税、削减社会福利开支、适当增加货币供给发展生产和精简规章制度等。公开市场操作是属于紧缩的货币政策,E选项错误。
2023-09-02 13:02:291

货币主义、新古典综合学派和供给学派三者之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三者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在解读经济发展运行中所隐含的规律,还有一个就是这三个学派都是兴起于二战后的美国. 所不同的是研究经济的侧重点不同. 1.货币学派在理论上和政策主张方面,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引起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发生变动的根本的和起支配作用的原因. 2.供给学派强调经济的供给方面,认为需求会自动适应供给的变化. 3.新古典综合学主张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总需求,以减少失业、消除危机.在经济制度方面,主张混合经济论,即公私机构共同对经济施行控制. 也就是研究经济切入口不一样.希望这个答案可以帮助你.
2023-09-02 13:02:371

凯恩斯主义,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主张分别是什么

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货币学派在理论上和政策主张方面,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引起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发生变动的根本的和起支配作用的原因,布伦纳于1968年使用“货币主义”一词来表达这一流派的基本特点,此后被广泛沿用于经济学文献之中。供给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经济学流派。该学派强调经济的供给方面,认为需求会自动适应供给的变化,因而得名。
2023-09-02 13:02:452

供给学派基本理论特征是什么

供给创造需求,商品是以商品进行购买。。。。
2023-09-02 13:02:543

供给面学派的学派兴起原因和过程

产生背景:因为停滞性通货膨胀兴起此学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占据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统治地位,西方国家普遍依据凯恩斯的理论制定经济政策,对经济进行需求管理,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凯恩斯主义人为地扩大需求,最后导致20世纪70年代经济出现停滞,失业严重,同时物价持续上涨的局面。于是西方经济学界纷纷向凯恩斯主义提出挑战,并研究替代的理论和政策。供给面学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兴起的。学派形成过程: 该学派的先驱者是加拿大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R.A.芒德尔(1932~ )。70年代初,他多次批评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提出同凯恩斯主义相反的论点和主张。1974年他反对福特政府征收附加所得税控制物价的计划,主张降低税率、鼓励生产,同时恢复金本位、稳定美元价值来抑制通货膨胀。芒德尔的论点引起拉弗和J.万尼斯基(1936~ )的注意和赞赏。拉弗进一步研究并发展了芒德尔的论点。当时的美国国会众议员J.F.肯普(1935~ )也很重视芒德尔的主张。他任用P.C.罗伯茨(1939~ )为他拟定减税提案,聘请N.B.图尔(1923~ )进行减税效果的计量研究。70年代后半期,拉弗、万尼斯基、罗伯茨等利用《华尔街日报》广泛宣传他们的论点。肯普也在国会内外竭力鼓吹减税能够促进经济增长。1977年肯普与参议员W.V.罗斯(1921~ )联名提出三年内降低个人所得税30%的提案。这个提案虽然未经国会通过,但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罗伯茨的论文《凯恩斯模型的破产》(1978)和图尔的文章《税制变动的经济效果:新古典学派的分析》(1980),提出在税制的经济效果问题上同凯恩斯主义对立的论点。万尼斯基所著《世界运转方式》(1978)被认为是供给学派的第一部理论著作,G.吉尔德(1939~ )的《财富与贫困》(1981)阐述供给学派的资本和分配理论,被誉为是供给经济学的第一流分析。70年代末,供给学派在美国经济学界已成为独树一帜的学派。在学派形成过程中,有些倡导者如 M.费尔德斯坦(1939~ )、M.K.埃文斯(1938~ )等在一些论点和政策上同拉弗、万尼斯基、肯普等人的意见差异很大。因为费尔德斯坦、埃文斯的观点比较温和,持论折衷,西方经济学界称他们为温和派,称拉弗、万尼斯基、肯普等为激进派。但后者则自称是供给学派正统派,西方各界通常也把后者作为供给学派的代表。下面所称的供给学派也是指激进派。供给学派在美国兴起后,英国、联邦德国等也出现了一些追随者。不过,西欧国家的供给学派虽然赞同美国供给学派的基本观点,但没有强调大规模减税。
2023-09-02 13:03: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