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2023-09-11 10:07:17
TAG: 建筑
共2条回复
tt白

  斗拱

  相对于西方古建筑的砖石结构体系来说,中国古建筑是独立的机构体系,其最大的特点有四:

  1.以木结构体系为主。木结构体系的优点很多:如维护结构与支撑结构相分离,抗震性能较高;取材方便,施工速度快等等。同时木结构也有很多缺点:易遭受火灾,白蚁侵蚀,雨水腐蚀,相比砖石建筑维持时间不长;成材的木料由于施工量的增加而紧缺;梁架体系较难实现复杂的建筑空间等。不过,中国古代建筑中也有少量砖石建筑和金属建筑,如《史记索隐》中称:“石室金匮,皆为国家藏书之处。”;如《水经注》中有多处记载,《渭水篇》:“磻溪旁有一石室,盖太公所居也”。砖石结构多用于塔式建筑。金属建筑以铜为主,著名的铜建筑实例有北京颐和园宝云阁、湖北武当山金殿和昆明太和宫金殿。

  2.中国木结构体系历来采用构架制的结构原理:以四根立柱,上加横梁、竖枋而构成“间”,一般建筑由奇数间构成,如三、五、七、九间。开间越多,等级越高,紫禁城太和殿为十一开间,是现存最高等级的木构古建筑。立面上划分三个部分:台基、屋身、屋顶。其中官式建筑屋顶体型硕大、出挑深远是建筑造型中最重要的部分。屋顶的形式按照等级分为:单坡、平顶、硬山、悬山、庑殿、歇山、卷棚、攒尖、重檐、盔顶等多种制式,又以重檐庑殿为最高等级。

  3.斗栱是中国木架建结构中的关键部件,其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出悬臂梁承托出檐部分的重量。

  4.特异的外部轮廓:多层台基,色彩鲜艳的曲线坡面屋顶,院落式的建筑群,展现广阔空。两千多年前汉墓砖画上已经有院落建筑的表现,及至明清最宏大的建筑群——紫禁城,也采用的复杂的围合形式。

  在建筑思想上,中国古建筑体现了明确的礼制思想,注重等级体现:形制、色彩、规模、结构、部件等都有严格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建筑形态,但是也同时限制了建筑的发展。同时,天人合一思想同样体现在中国古建筑的发展过程中,促进了建筑与自然的互相协调与融合。注重建筑,城市选址;建造时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园林体现尤其明显,强调风水。

  古代建筑,雕梁画栋,墻壁亦往往作图画。战国时期画事颇盛;汉时宫室,亦多有画人物故事,善恶毕背,以昭鉴戒;后世所画则多山水。

  中国有很多著名的建筑著作,其中城市著作有《考工记》,建筑条例著作有宋代李诫《营造法式》、清代《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u200e》,园林著作有《园冶》。著名的匠人有隋朝的宇文恺、宋朝李诫、明朝蒯祥、清朝样式雷。

中国建筑的特征

  单体造型

  中国古代建筑的单体,大致可以分为屋基、屋身、屋顶三个部份。凡是重要建筑物都建在基座台基之上,一般台基为一层,大的殿堂如北京明清故宫太和殿,建在高大的三重台基之上。单体建筑的平面形式多为长方形、正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圆形。这些不同的平面形式,对构成建筑物单体的立面形象起着重要作用。由于采用木构架结构,屋身的处理得以十分灵活,门窗柱墙往往依据用材与部位的不同而加以处置与装饰,极大地丰富了屋身的形象。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丰富多彩。早在汉代已有庑殿、歇山、悬山、囤顶、攒尖几种基本形式,并有了重檐顶。以后又出现了勾连搭、单坡顶、十字坡顶、盂顶、拱券顶、穹窿顶等许多形式。为了保护木构架,屋顶往往采用较大的出檐。但出檐有碍采光,以及屋顶雨水下泄易冲毁台基,因此后来采用反曲屋面或屋面举拆、屋角起翘,于是屋顶和屋角显得更为轻盈活泼。

  方正严整

  中国古代建筑多以众多的单体建筑组合而成为一组建筑群体,大到宫殿,小到宅院,莫不如此。它的布局形式有严格的方向性,常为南北向,只有少数建筑群因受地形地势限制采取变通形式,也有由于宗教信仰或风水思想的影响而变异方向的。方正严整的布局思想,主要是源于中国古代黄河中游的地理位置与儒学中正思想的影响。

  中国古代建筑群的布置总要以一条主要的纵轴线为主,将主要建筑物布置在主轴线上,次要建筑物则布置在主要建筑物前的两侧,东西对峙,组成为一个方形或长方形院落。这种院落布局既满足了安全与向阳防风寒的生活需要,也符合中国古代社会宗法和礼教的制度。当一组庭院不能满足需要时,可在主要建筑前后延伸布置多进院落,在主轴线两侧布置跨院(辅助轴线)。曲阜孔庙在主轴线上布置了十进院落,又在主轴线两侧布置了多进跨院。它在奎文阁前为一条轴线,奎文阁以后则为并列的三条轴线。至于坛庙、陵墓等礼制建筑布局,那就更加严整了。这种严整的布局并不呆板僵直,而是将多进、多院落空间,布置成为变化的颇具个性的空间系列。像北京的四合院住宅,它的四进院落各不相同。第一进为横长倒座院,第二进为长方形三合院,第三进为正方形四合院,第四进为横长罩房院。四进院落的平面各异,配以建筑物的不同立面,在院中莳花植树,置山石盆景,使空间环境清新活泼,宁静宜人。

  山水园景

  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有意境,它与中国古典诗词、绘画、音乐一样,重在写意。造景家用山水、岩壑、花木、建筑表现某一艺术境界,故中国古典园林有写意山水园之称。从造景艺术创作来说,它摄取万象,塑造典型,托寓自我,通过观察、提炼,尽物态,穷事理,把自然美升华为艺术美,以之表现自己的情思。赏景者在景的触发中引起某种情思,进而升华为一种意境,故赏景也是一种艺术再创作。这个艺术再创作,是赏景者借景物抒发感情,寄寓情思的自我表现过程,是一种精神升华,使人心性开涤,达到高一层的思想境界。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景的意境大体分为:治世境界、神仙境界、自然境界。儒学讲求实际,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关心社会生活与人际关系,重视道德伦理价值和治理国家的政治意义,这种思想反映到园林造景上就是治世境界。老庄思想讲求自然恬淡和炼养身心,以静观、直觉为务,以浪漫主义为审美观,艺术上表现为自然境界。佛、道两教追求涅与幻想成仙,园林造景上反映为神仙境界。治世境界多见于皇家苑囿,如圆明园四十景中约有一半属于治世境界,几乎包含了儒学的哲学、政治、经济、道德、伦理的全部内容。自然境界大半反映在文人园林之中,如宋代苏舜钦的沧浪亭,司马光的独乐园。神仙境界则反映在皇家园林与寺庙园林中,如圆明园中的蓬岛瑶台、方壶胜境、青城山古常道观的会仙桥、武当山南岩宫的飞升岩。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神内涵特征有三。其一,艺术价值高的建筑,也同时发挥着维系、加强社会政治伦理制度和思想意识的作用。其二,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表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其三,总体性、综合性很强。往往动用一切因素和手法综合成一个整体形象,从空间组合到色彩装饰都是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抽掉其中任何一项都会影响建筑的整体效果。

  木构架为主

  中国古代建筑惯用木构架作房屋的承重结构。木构梁柱系统约在西元前的春秋时期已初步完备并广泛采用,到了汉代发展得更为成熟。木构结构大体可分为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以抬梁式采用最为普遍。抬梁式结构是沿房屋进深在柱础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重叠数层瓜柱和梁,再于最上层梁上立脊瓜柱,组成一组屋架。平行的两组构架之间用横向的枋联结于柱的上端,在各层梁头与脊瓜柱上安置檩,以联系构架与承载屋面。檩间架椽子,构成屋顶的骨架。这样,由两组构架可以构成一间,一座房子可以是一间,也可以是多间。

  斗栱是中国木构架建筑中最特殊的构件。斗是斗形垫木块,栱是弓形短木,它们逐层纵横交错叠加成一组上大下小的托架,安置在柱头上用以承托梁架的荷载和向外挑出的屋檐。到了唐、宋,斗栱发展到高峰,从简单的垫托和挑檐构件发展成为联系梁枋置于柱网之上的一圈「井」字格形复合梁。它除了向外挑檐,向内承托天花板以外,主要功能是保持木构架的整体性,成为大型建筑不可缺的部份。宋以后木构架开间加大,柱身加高,木构架结点上所用的斗栱逐渐减少。到了元、明、清,柱头间使用了额枋和随梁枋等,构架整体性加强,斗栱的形体变小,不再起结构作用了,排列也较唐宋更为丛密,装饰性作用越发加强了,形成为显示等级差别的饰物。

  木构架的优点是:第一、承重结构与维护结构分开,建筑物的重量全由木构架承托,墙壁只起维护和分隔空间的作用。第二、便于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可以因地区寒暖之不同,随宜处理房屋的高度、墙壁的厚薄、选取何种材料,以及确定门窗的位置和大小。第三、由于木材的特有性质与构造节点有伸缩余地,即使墙倒而屋不塌,有利于减少地震损害。第四、便于就地取材和加工制做。古代黄河中游森林茂密,木材较之砖石便于加工制做。

  装修与装饰

  中国古代建筑对于装修、装饰特为讲究,凡一切建筑部位或构件,都要美化,所选用的形象、色彩因部位与构件性质不同而有别。

  台基和台阶本是房屋的基座和进屋的踏步,但给以雕饰,配以栏杆,就显得格外庄严与雄伟。屋面装饰可以使屋顶的轮廓形象更加优美。如故宫太和殿,重檐庑殿顶,五脊四坡,正脊两端各饰一龙形大吻,张口吞脊,尾部上卷,四条垂脊的檐角部位各饰有九个琉璃小兽,增加了屋顶形象的艺术感染力。

  门窗、隔扇属外檐装修,是分隔室内外空间的间隔物,但是装饰性特别强。门窗以其各种形象、花纹、色彩增强了建筑物立面的艺术效果。内檐装修是用以划分房屋内部空间的装置,常用隔扇门、板壁、多宝格、书橱等,它们可以使室内空间产生既分隔又连通的效果。另一种划分室内空间的装置是各种罩,如几腿罩、落地罩、圆光罩、花罩、栏杆罩等,有的还要安装玻璃或糊纱,绘以花卉或题字,使室内充满书卷气味。

  天花即室内的顶棚,是室内上空的一种装修。一般民居房屋制作较为简单,多用木条制成网架,钉在梁上,再糊纸,称「海墁天花」。重要建筑物如殿堂,则用木支条在梁架间搭制方格网,格内装木板,绘以彩画,称「井口天花」。藻井是比天花更具有装饰性的一种屋顶内部装饰,它结构复杂,下方上圆,由三层木架交构组成一个向上隆起如井状的天花板,多用于殿堂、佛坛的上方正中,交木如井,绘有藻纹,故称藻井。

  于建筑物上施彩绘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建筑物不可缺少的一项装饰艺术。它原是施之于梁、柱、门、窗等木构件之上用以防腐、防蠹的油漆,后来逐渐发展演化而为彩画。古代在建筑物上施用彩画,有严格的等级区分,庶民房舍不准绘彩画,就是在紫禁城内,不同性质的建筑物绘制彩画也有严格的区分。其中和玺彩画属最高的一级,内容以龙为主题,施用于外朝、内廷的主要殿堂,格调华贵。旋子彩画是图案化彩画,画面布局素雅灵活,富于变化,常用于次要宫殿及配殿、门庑等建筑上。再一种是苏式彩画,以山水、人物、草虫、花卉为内容,多用于园苑中的亭台楼阁之上。

康康map

中国建筑

的特点

1、

中国古建筑

木材

砖瓦

为主要

建筑材料

,以

木构架

结构为主要的

结构方式

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

主要构件

建造而成,各个

构件

之间的结点以

榫卯

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

中国古代

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

抬梁式

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所以称为“抬梁式”。宫殿、

坛庙

寺院

等大型

建筑物

中常采用这种结构方式。

穿斗式

是用穿枋把一排排的

柱子

穿连起来成为排架,然后用枋、檩斗接而成,故称作穿斗式。多用于

民居

和较小的建筑物。

井干式

是用木材交叉堆叠而成的,因其所围成的空间似井而得名。这种结构比较原始简单,现在除少数

森林

地区

外已很少使用。木构架结构有很多优点,首先,承重与

围护结构

分工明确,

屋顶

重量由木构架来承担,

外墙

起遮挡阳光、隔热防寒的作用,内墙起分割

室内空间

的作用。由于

墙壁

不承重,这种结构赋予建筑物以极大的灵活性。其次,有利于防震、抗震,木构架结构很类似今天的

框架结构

,由于木材具有的特性,而构架的结构所用

斗拱

和榫卯又都有若干伸缩余地,因此在一定限度内可减少由地震对这种构架所引起的危害。“墙倒屋不塌”形象地表达了这种结构的特点。

2、中国建筑的

平面

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

就是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

建筑

,再以单座建筑组成

庭院

,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就

单体建筑

而言,以

长方形

平面最为普遍。此外,还有

圆形

、正方形、十字形等几何形状平面。就整体而言,重要建筑大都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以庭院为单元,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借助于建筑群体的有机组合和烘托,使主体建筑显得格外宏伟壮丽。民居及

风景园林

则采用了“因天时,就地利”的灵活布局方式。

3、

中国古代建筑

造型

优美

尤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主要有

庑殿

歇山

悬山

硬山

、攒尖、

卷棚

等形式。

庑殿项也好,

歇山顶

也好,都是大屋顶,显得稳重协调。屋顶中直线和曲线巧妙地组合,形成向上微翘的

飞檐

,不但扩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筑物飞动轻快的

美感

4、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丰富多彩

包括

彩绘

和雕饰。彩绘具有

装饰

标志

、保护、象征等多方面的作用。油漆颜料中含有铜,不仅可以防潮、防风化剥蚀,而且还可以防虫蚁。

色彩

的使用是有限制的,

明清时期

规定朱、

黄为

至尊至贵之色。

彩画

多出现于内外檐的梁枋、斗拱及

室内

天花

藻井

柱头

上,构图与构件形状密切结合,绘制精巧,色彩丰富。

明清

的梁枋彩画最为瞩目。

清代

彩画可分为三类,即

和玺彩画

旋子彩画

苏式彩画

雕饰是中国古建筑

艺术

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墙壁上的

砖雕

台基

石栏杆

上的

石雕

、金银铜铁等建筑饰物。雕饰的题材内容十分丰富,有动植物

花纹

、人物形象、

戏剧场面

及历史

传说故事

等。

5、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注意跟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

建筑本身就是一个供人们居住、工作、娱乐、社交等活动的环境,因此不仅内部各组成部分要考虑配合与协调,而且要特别注意与周围

大自然

环境的协调。中国的

设计师

们在进行设计时都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对周围的

山川

形势、

地理

特点、气候条件、

林木

植被

等,都要认真调查研究,务使建筑布局、形式、色调等跟周围的环境相适应,从而构成为一个大的环境空间。

相关推荐

中国建筑的特征

中国建筑的特征如下:关于中国建筑,前辈学者们构建了一个学术体系,总结出很多重要的特点。其中梁思成先生关于中国建筑特征提出了四个基本点:1.以木料为主要构材;2.架构制之结构原则;3.以斗拱为结构关键;4.外部轮廓形式特异。同时梁思成先生还提出了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完全不同的四个特征,这是对中国建筑另外一个侧面的总结:1.不求原物长存的观念;2.建筑活动受道德观念约束;3.建筑布局重视等级与规制;4.建筑艺术与技术依靠师徒传承,不依赖于书面传承。建筑是一门艺术,梁思成先生特别强调了中国建筑的艺术的七个方面:1、翼展的屋顶造型;“如鸟斯革,如翠斯飞”“上尊而宇卑,则吐水疾而雷远”;2、崇厚高大的建筑台基;3、正立面多为玲珑剔透的木刻造型:前廓(阴影)、勾栏、门窗、格扇;4、建筑群有多重院落组成:庭院深深深几许,侯门深似海;5、建筑色彩的施用:白色台基、黄色(绿色、蓝色)屋瓦、檐下彩绘(保护木材,创造室内华丽气氛,创造华美外观,等级分划);6、建筑平面分为两种:一、整齐对称式;二、自由多变式;7、在石结构力学特征上的认知不足(仿木石结构,违反了石材的特性)。
2023-09-03 03:35:231

中国建筑的特征主要是什么?

中国建筑的特征主要是什么?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下列九点。1、个别的建筑物,一般地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本身和上部翼状伸展的屋顶。2、在面布置上,中国所称为一“所”房子是由若干座这种建筑物以及一些联系性的建筑物,如回廊、抱厦、厢、耳、过厅等等,围绕着一个或若干个庭院或天井建造而成的。3、这个体系以木材结构为它的主要结构方法。这就是说,房身部分是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成为一付梁架。每一付梁架有两根立柱和两层以上的横梁。每两付梁架之间用枋、檩([lǐn]架在屋架或山墙上面用来支持椽子或屋面板的长条形构件。也叫桁或檩条。)之类的横木把它们互相牵搭起来,就成了“间”的主要构架,以承托上面的重量。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只是像“帷幕”一样,用以隔断内外,或分划内部空间而已。4、斗拱:在一付梁架上,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在柱头上加上一层层逐渐挑出的称做“拱”的弓形短木,两层拱之间用称做“斗”的斗形方木块垫着。这种用拱和斗综合构成的单位叫做“斗拱”。5、举折,举架:梁架上的梁是多层的;上一层总比下一层短;两层之间的矮柱(或柁[tuó]:房柁,房架前后两个柱子之间的大横梁。墩)总是逐渐加高的。这叫做“举架”。屋顶的坡度就随着这举架,由下段的檐部缓和的坡度逐步增高近屋脊处的陡斜,成了缓和的弯曲面。6、屋顶在中国建筑中素来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它的瓦面是弯曲的,已如上面所说。当屋顶是四面坡的时候,屋顶的四角也就是翘起的。它的壮丽的装饰性也很早就被发现而予以利用了。7、大胆地用朱红作为大建筑物屋身的主要颜色,用在柱、门窗和墙壁上,并且用彩色绘画图案来装饰木构架的上部结构;如额枋、梁架、柱头和斗拱,无论外部内部都如此。在使用颜色上,中国建筑是世界各种建筑体系中最大胆的。8、在木结构建筑中,所有构件交接的部分都大半露出,在它们外表形状上稍稍加工,使成建筑本身的装饰部分。(九)在建筑材料中,大量使用有色琉璃砖瓦;尽量利用各色油漆的装饰潜力。木上刻花,石面上作装饰浮雕,砖墙上也加雕刻。这些也都是中国建筑体系的特征。
2023-09-03 03:35:472

中国建筑的特征 是什么?

中国古代建筑经过长时期的努力,同时吸收了中国其他传统艺术,特别是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等造型艺术的特点,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并在这方面形成了不少特点。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以下三个方面。1、屋顶:我国古代匠师充分运用木结构的特点,创造了屋顶举折和屋面起翘、出翘,形成如鸟翼伸展的檐角和屋顶各部分柔和优美的曲线。同时,屋脊的脊端都加上适当的雕饰,檐口的瓦也加以装饰性的处理。宋代以后,又大量采用琉璃瓦,为屋顶加上颜色和光泽,再加上后来又陆续出现其它许多屋顶式样,以及由这些屋顶组合而成的各种具有艺术效果的复杂形体,使中国古代建筑在运用屋顶形式创造建筑的艺术形象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成为中国古代建筑重要的特征之一。2、色彩:中国古代的匠师在建筑装饰中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用榫卯结合的关接,同时增加美观,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3、衬托性建筑:衬托性建筑的应用,是中国古代宫殿、寺庙等高级建筑常用的艺术处理手法。它的作用是衬托主体建筑。最早应用的并且很有艺术特色的衬托性建筑便是从春秋时代就已开始的建于宫殿正门前的“阙”。中国建筑思想中国古建筑体现了明确的礼制思想,注重等级体现:形制、色彩、规模、结构、部件等都有严格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建筑形态,但是也同时限制了建筑的发展。同时,天人合一思想同样体现在中国古建筑的发展过程中,促进了建筑与自然的互相协调与融合。注重建筑,城市选址,建造时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园林体现尤其明显,强调风水。古代建筑,雕梁画栋,墻壁亦往往作图画。战国时期画事颇盛。汉时宫室,亦多有画人物故事,善恶毕背,以昭鉴戒,后世所画则多山水。
2023-09-03 03:35:552

中国建筑有什么特点?

中国 建筑艺术的重大特点是: 1、以宫殿和都城规划的成就最高,突出皇权至上思想和严密的等级观念; 2、特别注重群体组合的美,或取中轴对称院落式布局,或为自由式,以前者为主; 3、注重与自然的高度协同,尊重自然; 4、艺术性格特别重视对中和、平易、合蓄而深沉的美的追求。中国建筑艺术是中国人的伦理观、审美观、价值观和自然观的深刻体现。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建筑始终保持了自身的独特性格。西方欧美建筑建筑每每以巨大的体量和超然的尺度来强调建筑艺术的永恒与崇高。它们具有严密的几何性,常常以带有外张感的穹隆和尖塔来渲染房屋的垂直力度,形成傲然屹立,与自然对立的外观特征。古代埃及建筑文化的代表——金字塔与神庙,便突出表现了这一特点。金字塔是埃及法者或贵族的陵墓,古埃及人信奉灵魂不死的观念,认为死后永久保存肉体,便可在天国求得永生。由此,埃及法老在世时均要为自己营建代表永恒信念的金字塔。金字塔与我国古代王陵绝然不同,它不带有“入土为安”的阴柔之美,也不在深埋地下的地宫中去创造宛若人世间的富庶华丽生活的地下天堂,而是以最简明有力的几何形式,集中表现出一种与世长存的永恒主题。从艺术哲学观念来看,位于尼罗河西岸开罗近郊的吉隆金字塔群,正是以其巨大、单纯、简洁、稳定的造型,在广阔、原始、浑朴的大漠中,表现了一种超自然的纯阳刚之美,而产生了强烈的纪念性——神圣,永恒,庄严,崇高。
2023-09-03 03:36:231

中国建筑的特征

中国建筑的初始,产生于实际需要,受制于自然物理,非着意创制形式,更无所谓派别。中华民族世代生息于亚洲大陆东部,东观沧海,北依大漠,西阻高原,南接丛林,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环境中,经过数千年文明的演进,创造了光辉灿烂、独具一格的中华文化。中国建筑就是其中最令人瞩目的一种。特征一:个别的建筑物,一般的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本身和上部翼状伸展的屋顶;特征二:在平面布置上在,中国所称为一“所”房子是由若干座这种建筑物以及一些联系性的建筑物,平面布置往往左右对称,轴线显著,房屋采取向南的方向;特征三:以木材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法,房身部分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成为一付梁架,每一付梁架有两根立柱和两层以上的横梁;特征四:有斗_,在一付梁架上,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在柱头上加上一层层逐渐挑出的称作“_”的弓形短木,两侧呢个_之间用称作“斗”的斗形方木块垫着,这种用斗和_综合构成的单位叫作“斗_”;特征五:举折,梁架是上的梁是多层的,上一层总比下一层短,两层之间的矮柱总是逐渐加高的,这叫作举架,屋顶的坡度就随着这举架,由下段的檐部缓和的坡度逐步增高为近屋脊处的陡斜,成了缓和的弯曲面;特征六:屋顶在中国建筑中素来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瓦面是弯曲的,当屋顶是四面坡的时候,屋顶的四角也就是翘起的,它的壮丽的装饰性也很早就被发现而予以利用了;特征七:大胆的用朱红色作为建筑物屋身的主要颜色,用在柱、门窗和墙壁上,并且用彩色绘画图案来装饰木架构的上部结构,在使用颜色上,中国建筑是世界建筑体系中最大胆的;特征八:在木结构建筑中,所有构件交接的部分都大半露出,在它们外表形状上稍稍加工,使其成为建筑本身的装饰部分;特征九:在建筑材料中,大量使用有色琉璃瓦砖,尽量利用各色油漆的装饰潜力,木上刻花,石面上做装饰浮雕,砖墙上也加雕刻,这些都是中国建筑体系的特征。
2023-09-03 03:36:331

中国建筑的特点

现代建筑考虑的主要是实用性和观赏性,国内主要是模仿后现代主义的建筑特点
2023-09-03 03:37:044

中国古代建筑的四大特征是什么?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1,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 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所以称为“抬梁式”。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物中常采用这种结构方式。穿斗式是用穿枋把一排排的柱子穿连起来成为排架,然后用枋、檩斗接而成,故称作穿斗式。多用于民居和较小的建筑物。井干式是用木材交叉堆叠而成的,因其所围成的空间似井而得名。这种结构比较原始简单,现在除少数森林地区外已很少使用。木构架结构有很多优点,首先,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屋顶重量由木构架来承担,外墙起遮挡阳光、隔热防寒的作用,内墙起分割室内空间的作用。由于墙壁不承重,这种结构赋予建筑物以极大的灵活性。其次,有利于防震、抗震,木构架结构很类似今天的框架结构,由于木材具有的特性,而构架的结构所用斗拱和榫卯又都有若干伸缩余地,因此在一定限度内可减少由地震对这种构架所引起的危害。“墙倒屋不塌”形象地表达了这种结构的特点。 2,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 就是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就单体建筑而言,以长方形平面最为普遍。此外,还有圆形、正方形、十字形等几何形状平面。就整体而言,重要建筑大都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以庭院为单元,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借助于建筑群体的有机组合和烘托,使主体建筑显得格外宏伟壮丽。民居及风景园林则采用了“因天时,就地利”的灵活布局方式。 3,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优美 尤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卷棚等形式。 庑殿项也好,歇山顶也好,都是大屋顶,显得稳重协调。屋顶中直线和曲线巧妙地组合,形成向上微翘的飞檐,不但扩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筑物飞动轻快的美感。 4,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丰富多彩 包括彩绘和雕饰。彩绘具有装饰、标志、保护、象征等多方面的作用。油漆颜料中含有铜,不仅可以防潮、防风化剥蚀,而且还可以防虫蚁。色彩的使用是有限制的,明清时期规定朱、黄为至尊至贵之色。彩画多出现于内外檐的梁枋、斗拱及室内天花、藻井和柱头上,构图与构件形状密切结合,绘制精巧,色彩丰富。明清的梁枋彩画最为瞩目。清代彩画可分为三类,即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 雕饰是中国古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墙壁上的砖雕、台基石栏杆上的石雕、金银铜铁等建筑饰物。雕饰的题材内容十分丰富,有动植物花纹、人物形象、戏剧场面及历史传说故事等。北京故宫保和殿台基上的一块陛石,雕刻着精美的龙凤花纹,重达200吨。在古建筑的室内外还有许多雕刻艺术品,包括寺庙内的佛像、陵墓前的石人、兽等。 5,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注意跟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 建筑本身就是一个供人们居住、工作、娱乐、社交等活动的环境,因此不仅内部各组成部分要考虑配合与协调,而且要特别注意与周围大自然环境的协调。中国古代的设计师们在进行设计时都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对周围的山川形势、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林木植被等,都要认真调查研究,务使建筑布局、形式、色调等跟周围的环境相适应,从而构成为一个大的环境空间。
2023-09-03 03:37:302

中国 九大建筑特征是什么

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九个,这九个又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一)~(二):说明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一)讲立体构成,单个的建筑自下而上一般是由台基、主体(房屋)和屋顶三个主要部分构成的。(二)讲平面布局,一所房子由一个建筑群落组成,左右呈轴对称,主要房屋朝南,整个建筑群有主有从,有“户外的空间”。 第二方面,(三)~(五):说明中国建筑的结构特点。(三)从整体上介绍了中国建筑的结构方法,即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的框架结构,并解释了中国建筑的力学原理,指出这与“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构架或钢骨架”从结构原则上是一样的。(四)说明斗拱的作用,先给予一个描述性的定义:拱是“弓形短木”,斗是“斗形方木块”,它们组合起来称“斗拱”。它不但可“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还具有装饰作用。(五)说明“举折,举架”的作用,即为了形成屋顶的斜坡或曲面。 第三方面,(六)~(九):介绍中国建筑外观、颜色、装饰等方面的特点。(六)介绍屋顶,指出它是“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并在与其他建筑体系的比较中,盛称翘起如翼的屋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骄傲。(七)从着色方面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指出“在使用颜色上,中国建筑是世界各建筑体系中最大胆的”,不但在大建筑物中使用朱红色,而且还大量用彩绘来装饰木架部件。(八)介绍中国建筑的装饰部件,大到结构部件、脊吻、瓦当,小到门窗、门环、角叶,都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九)说明中国建筑在用材方面的装饰特点,有色的琉璃砖瓦、油漆、木刻、石雕、砖雕等,无不尽显中国建筑的装饰特征。
2023-09-03 03:38:221

中国古代建筑六大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六大特征如下:1、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2、建筑以木结构框架为主要结构方式。3、院落式布局,讲究对称、风水、规格。4、装修、雕饰、彩绘等。5、采用透空、对称、层次、借景等建筑手法。6、注重建筑的文化内涵,寓居于建筑之中。中国古代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也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而要鉴赏建筑艺术,除了需要理解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外,还要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些重要特点,然后再通过比较典型的实例,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是多方面的。建筑不仅仅是技术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中国古代建筑经过长时期的努力,同时吸收了中国其他传统艺术,特别是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等造型艺术的特点,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并在这方面形成了不少特点。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抬梁式构架:在柱子上放梁、梁上放短柱、短柱上放短梁,层层叠落直至屋脊,各个梁头上再架檩条以承托屋椽的形式,即用前后檐柱承托四椽栿、栿上再立二童柱承托平梁的做法。抬梁式结构复杂,要求加工细致,但结实牢固,经久耐用,且内部有较大的使用空间。2、穿斗式构架:用柱距较密落地柱直接承接而成的,这种落地柱不会沿房屋进深方向设架空设梁。3、井干式结构:这种结构它并不是用柱和梁的结构,而是使用原木,或者是一些方形矩形的断面木料层层叠加,在转角处又是用木料的端口相互交叉咬合,构成壁架。4、干栏式构架:这种结构是先用柱子在底层做一高台,台上放梁、铺板,再于其上建房子。
2023-09-03 03:38:321

中国建筑的特征

一、中国建筑最大的特点是地域的风格。二、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下列九点。1、单个的建筑物,一般地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本身和上部翼状伸展的屋顶。2、在平面布置上,中国所称为一“所”房子是由若干座这种建筑物以及一些联系性的建筑物,如回廊、抱厦、厢、耳、过厅等等,围绕着一个或若干个庭院或天井建造而成的。在这种布置中,往往左右均齐对称,构成显著的轴线。主要的房屋一般都采取向南的方向,以取得最多的阳光。3、这个体系以木材结构为它的主要结构方法。房身部分是以木材为它的主要结构方法。房身部分是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成为一副梁架。两柱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4、斗栱:在副梁架上,在立柱和衡梁交接处,在柱头上加上一层层逐渐挑出的称做“栱”的弓形短木,两层拱之间用称做“斗”的斗形木块垫着。这种用拱和斗综合构成的单位叫做“斗栱”。斗栱的装饰性很早就被发现,不但在木构上得到巨大的发展,并且在砖石建筑也充分应用,它成为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5、举折,举架:梁架上的梁最多层的;上一层总比下一层短;两层之间的矮柱(或柁墩)总是逐渐加高的。这叫做“举架”。屋顶的坡度就随着这举架,由下段的檐部缓和的坡度逐渐增高为近屋脊处的陡斜,成了缓和的弯曲面。6、屋顶在中国建筑中素来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它的壮丽的装饰性也很早就被发现而予以利用了。屋顶不但是几千年来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并且是我们民族所最骄傲的成就。它的发展成为中国建筑中 最主要的特征之一。7、大胆地用朱红为建筑物屋身的主要颜色。8、在木结构建筑中,所有构件交接的部分都大半露出,在它们外表形状上稍稍加工,使其成为建筑本身的装饰部分。9、在建筑材料中,大量使用有色琉璃砖瓦;尽量利用各色油漆的装饰潜力。木上刻花,石面上作装饰浮雕,砖墙上也加雕刻。
2023-09-03 03:39:121

中国古建筑有哪些基本特征

中国建筑是东方哲学和文化的载体,历史悠久,成就辉煌,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化内涵,而且在平面和外观上也能给人生动而具体的美感,其独特的风貌在世界建筑史的画卷闪现着璀璨的光华。北京大学教授俞同奎先生就认为,具有悠久历史的宫殿、苑囿和名胜古迹是必须保留的古建筑。那么,中国古代建筑具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以下就从建筑装饰、平面群体组合、色彩、大屋顶等几个方面深入探讨一下:中国古代的建筑装饰,不仅具有浓厚的东方文化神韵,而且极大地增强了古代建筑的艺术表现力,使建筑物的外观形象更加优美,也是中国古代建筑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独有的特色。中国古代的建筑装饰,一般都是围绕着“土”“木”实践的,单座建筑从整个形体到各部分构件,利用木构架的组合、各部件的形状,以及材料本身的质感等进行艺术加工,巧妙地把建筑功能、结构和艺术统一起来,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卓越成就之一。古代建筑师,不仅在建筑组群上,而且在建筑单体的各个部位上,都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使每一个房屋构件都能起到装饰作用,这是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一个基本特点,也成就了中国古代建筑富有特征的外观形象。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思想内涵十分丰富,艺匠们将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等不同工艺应用到建筑装饰里,极大地加强了艺术的表现力。就拿雕饰来说,作为古代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墙壁上的雕砖,台基栏杆、柱上的石雕,还是殿、塔上的金雕、银雕、铜雕等,无一不是雕刻精细,形象生动(有花鸟鱼虫、人物故事),令人叹为观止。但是,受时代限制,建筑装饰的文化主题、规格、品味等,常因伦理规范太多,而受到严格制约。比如龙的装饰图案,只能出现在皇家宫殿、坛庙、陵寝等建筑物或与歌颂王权思想有关的建筑物上。有时为了在装饰上表达主人追求的情节内容,还需要把多样、复杂的主题组合在一起。在平面群体组合方式上,古代建筑呈现出庭院式的组群布局,以中轴线为主要标志,封建伦理文化色彩浓厚,与中国人的崇中、从中、尊中的民族意识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及礼教制度密切相关。这种空间布局,也是区别于西方建筑的特征之一。从古代文献记载来看,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即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而成。宋朝欧阳修《蝶恋花》中“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字句就反映了这种庭深似海的建筑组群。
2023-09-03 03:39:401

中国古代建筑六大特征

①、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创造出独特的木结构形式,以此为骨架,既达到实际功能要求,又创造出优美的建筑形体以及相应的建筑风格。②、保持构架制原则。以立柱和纵横梁枋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梁架,使建筑物上部荷载经由梁架、立柱传递至基础。墙壁只起围护、分隔的作用、不承受荷载。③、创造斗_结构形式。用纵横相叠的短木和斗形方木相叠而成的向外挑悬的斗_,本是立柱和横梁间的过渡构件,还逐渐发展成为上下层柱网之间或柱网与屋顶梁架之间的整体构造层,这是中国古代木结构构造的巧妙形式。④、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中国古代的宫殿、寺庙、住宅等,往往是由若干单体建筑结合配置成组群。无论单体建筑规模大小,其外观轮廓均由阶基、屋身、屋顶3部分组成:下面是由砖石砌筑的阶基,承托着整座房屋;立在阶基上的是屋身,由木制柱额作骨架,其间安装门窗隔扇;上面是用木结构屋架造成的屋顶,屋面做成柔和雅致的曲线,四周均伸展出屋身以外,上面覆盖着青灰瓦或琉璃瓦。单体建筑的平面通常都是长方形,在有特殊用途的情况下,也采取方形、八角形、圆形等;而园林中观赏用的建筑,则可以采取扇形、字形、套环形等平面。屋顶有庑殿顶、歇山顶、卷棚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等形式,每种形式又有单檐、重檐之分,进而又可组合成更多的形式。⑤、重视建筑组群平面布局。其原则是内向含蓄,多层次,力求均衡对称。除特定的建筑物如城楼、钟鼓楼等外,单体建筑很少露出全部轮廓。每一个建筑组群少则有一个庭院,多则有几个或几十个庭院,组合多样,层次丰富,弥补了单体建筑定型化的不足。平面布局取左右对称的原则,房屋在四周,中心为庭院。组合形式均根据中轴线发展。唯有园林的平面布局,采用自由变化的原则。⑥、灵活安排空间布局。室内间隔采用_扇、门、罩、屏等便于安装、拆卸的活动构筑物,能任意划分,随时改变。庭院是与室内空间相互为用的统一体,又为建筑创造小自然环境准备条件,可栽培树木花卉,可叠山辟池,可搭凉棚花架,有的还建有走廊,作为室内和室外空间过渡,以增添生活情趣。⑦、运用色彩装饰手段。木结构建筑的梁柱框架,需要在木材表面施加油漆等防腐措施,由此发展成中国特有的建筑油饰、彩画。常用青、绿、朱等矿物颜料绘成色彩绚丽的图案,增加建筑物的美感。以木材构成的装修构件,加上着色的浮雕装饰的平_贴花和用木条拼镶成各种菱花格子,是实用兼装饰的杰作。北魏以后出现的五彩缤纷的琉璃屋顶、牌坊、照壁等,使建筑灿烂多彩、晶莹辉煌。
2023-09-03 03:39:491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文解析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文解析如下:梁思成,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他长期从事建筑教育事业,对建筑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曾参加了国徽的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等建筑的设计工作,对建筑设计的民族形式进行了探索。梁思成教授,是我国最早用科学方法调查研究古代建筑和整理建筑文献的学者之一。据历史记载,北京和平解放之前,曾秘密派人拜访梁思成,请教北平城内历史古迹的保护问题。梁思成曾就保护北京城墙奔走呼吁,并为此遭到不公正对待。梁思成在他的文章中,反复表达的思想是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他呼吁:“中国建筑的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一国一族之建筑是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本文运用简洁、严密、明晰的语言,通俗易懂地阐明了中国建筑体系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的地位、地理分布、形成年代和历史意义,重点概况了中国建筑在结构和装饰上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中国建筑学的“文法”理论,以及各世界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是梁思成建筑美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2023-09-03 03:39:581

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斗拱  相对于西方古建筑的砖石结构体系来说,中国古建筑是独立的机构体系,其最大的特点有四:  1.以木结构体系为主。木结构体系的优点很多:如维护结构与支撑结构相分离,抗震性能较高;取材方便,施工速度快等等。同时木结构也有很多缺点:易遭受火灾,白蚁侵蚀,雨水腐蚀,相比砖石建筑维持时间不长;成材的木料由于施工量的增加而紧缺;梁架体系较难实现复杂的建筑空间等。不过,中国古代建筑中也有少量砖石建筑和金属建筑,如《史记索隐》中称:“石室金匮,皆为国家藏书之处。”;如《水经注》中有多处记载,《渭水篇》:“磻溪旁有一石室,盖太公所居也”。砖石结构多用于塔式建筑。金属建筑以铜为主,著名的铜建筑实例有北京颐和园宝云阁、湖北武当山金殿和昆明太和宫金殿。  2.中国木结构体系历来采用构架制的结构原理:以四根立柱,上加横梁、竖枋而构成“间”,一般建筑由奇数间构成,如三、五、七、九间。开间越多,等级越高,紫禁城太和殿为十一开间,是现存最高等级的木构古建筑。立面上划分三个部分:台基、屋身、屋顶。其中官式建筑屋顶体型硕大、出挑深远是建筑造型中最重要的部分。屋顶的形式按照等级分为:单坡、平顶、硬山、悬山、庑殿、歇山、卷棚、攒尖、重檐、盔顶等多种制式,又以重檐庑殿为最高等级。  3.斗栱是中国木架建结构中的关键部件,其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出悬臂梁承托出檐部分的重量。  4.特异的外部轮廓:多层台基,色彩鲜艳的曲线坡面屋顶,院落式的建筑群,展现广阔空。两千多年前汉墓砖画上已经有院落建筑的表现,及至明清最宏大的建筑群——紫禁城,也采用的复杂的围合形式。  在建筑思想上,中国古建筑体现了明确的礼制思想,注重等级体现:形制、色彩、规模、结构、部件等都有严格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建筑形态,但是也同时限制了建筑的发展。同时,天人合一思想同样体现在中国古建筑的发展过程中,促进了建筑与自然的互相协调与融合。注重建筑,城市选址;建造时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园林体现尤其明显,强调风水。  古代建筑,雕梁画栋,墻壁亦往往作图画。战国时期画事颇盛;汉时宫室,亦多有画人物故事,善恶毕背,以昭鉴戒;后世所画则多山水。  中国有很多著名的建筑著作,其中城市著作有《考工记》,建筑条例著作有宋代李诫《营造法式》、清代《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u200e》,园林著作有《园冶》。著名的匠人有隋朝的宇文恺、宋朝李诫、明朝蒯祥、清朝样式雷。  单体造型  中国古代建筑的单体,大致可以分为屋基、屋身、屋顶三个部份。凡是重要建筑物都建在基座台基之上,一般台基为一层,大的殿堂如北京明清故宫太和殿,建在高大的三重台基之上。单体建筑的平面形式多为长方形、正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圆形。这些不同的平面形式,对构成建筑物单体的立面形象起着重要作用。由于采用木构架结构,屋身的处理得以十分灵活,门窗柱墙往往依据用材与部位的不同而加以处置与装饰,极大地丰富了屋身的形象。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丰富多彩。早在汉代已有庑殿、歇山、悬山、囤顶、攒尖几种基本形式,并有了重檐顶。以后又出现了勾连搭、单坡顶、十字坡顶、盂顶、拱券顶、穹窿顶等许多形式。为了保护木构架,屋顶往往采用较大的出檐。但出檐有碍采光,以及屋顶雨水下泄易冲毁台基,因此后来采用反曲屋面或屋面举拆、屋角起翘,于是屋顶和屋角显得更为轻盈活泼。  方正严整  中国古代建筑多以众多的单体建筑组合而成为一组建筑群体,大到宫殿,小到宅院,莫不如此。它的布局形式有严格的方向性,常为南北向,只有少数建筑群因受地形地势限制采取变通形式,也有由于宗教信仰或风水思想的影响而变异方向的。方正严整的布局思想,主要是源于中国古代黄河中游的地理位置与儒学中正思想的影响。  中国古代建筑群的布置总要以一条主要的纵轴线为主,将主要建筑物布置在主轴线上,次要建筑物则布置在主要建筑物前的两侧,东西对峙,组成为一个方形或长方形院落。这种院落布局既满足了安全与向阳防风寒的生活需要,也符合中国古代社会宗法和礼教的制度。当一组庭院不能满足需要时,可在主要建筑前后延伸布置多进院落,在主轴线两侧布置跨院(辅助轴线)。曲阜孔庙在主轴线上布置了十进院落,又在主轴线两侧布置了多进跨院。它在奎文阁前为一条轴线,奎文阁以后则为并列的三条轴线。至于坛庙、陵墓等礼制建筑布局,那就更加严整了。这种严整的布局并不呆板僵直,而是将多进、多院落空间,布置成为变化的颇具个性的空间系列。像北京的四合院住宅,它的四进院落各不相同。第一进为横长倒座院,第二进为长方形三合院,第三进为正方形四合院,第四进为横长罩房院。四进院落的平面各异,配以建筑物的不同立面,在院中莳花植树,置山石盆景,使空间环境清新活泼,宁静宜人。  山水园景  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有意境,它与中国古典诗词、绘画、音乐一样,重在写意。造景家用山水、岩壑、花木、建筑表现某一艺术境界,故中国古典园林有写意山水园之称。从造景艺术创作来说,它摄取万象,塑造典型,托寓自我,通过观察、提炼,尽物态,穷事理,把自然美升华为艺术美,以之表现自己的情思。赏景者在景的触发中引起某种情思,进而升华为一种意境,故赏景也是一种艺术再创作。这个艺术再创作,是赏景者借景物抒发感情,寄寓情思的自我表现过程,是一种精神升华,使人心性开涤,达到高一层的思想境界。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景的意境大体分为:治世境界、神仙境界、自然境界。儒学讲求实际,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关心社会生活与人际关系,重视道德伦理价值和治理国家的政治意义,这种思想反映到园林造景上就是治世境界。老庄思想讲求自然恬淡和炼养身心,以静观、直觉为务,以浪漫主义为审美观,艺术上表现为自然境界。佛、道两教追求涅与幻想成仙,园林造景上反映为神仙境界。治世境界多见于皇家苑囿,如圆明园四十景中约有一半属于治世境界,几乎包含了儒学的哲学、政治、经济、道德、伦理的全部内容。自然境界大半反映在文人园林之中,如宋代苏舜钦的沧浪亭,司马光的独乐园。神仙境界则反映在皇家园林与寺庙园林中,如圆明园中的蓬岛瑶台、方壶胜境、青城山古常道观的会仙桥、武当山南岩宫的飞升岩。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神内涵特征有三。其一,艺术价值高的建筑,也同时发挥着维系、加强社会政治伦理制度和思想意识的作用。其二,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表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其三,总体性、综合性很强。往往动用一切因素和手法综合成一个整体形象,从空间组合到色彩装饰都是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抽掉其中任何一项都会影响建筑的整体效果。  木构架为主  中国古代建筑惯用木构架作房屋的承重结构。木构梁柱系统约在西元前的春秋时期已初步完备并广泛采用,到了汉代发展得更为成熟。木构结构大体可分为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以抬梁式采用最为普遍。抬梁式结构是沿房屋进深在柱础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重叠数层瓜柱和梁,再于最上层梁上立脊瓜柱,组成一组屋架。平行的两组构架之间用横向的枋联结于柱的上端,在各层梁头与脊瓜柱上安置檩,以联系构架与承载屋面。檩间架椽子,构成屋顶的骨架。这样,由两组构架可以构成一间,一座房子可以是一间,也可以是多间。  斗栱是中国木构架建筑中最特殊的构件。斗是斗形垫木块,栱是弓形短木,它们逐层纵横交错叠加成一组上大下小的托架,安置在柱头上用以承托梁架的荷载和向外挑出的屋檐。到了唐、宋,斗栱发展到高峰,从简单的垫托和挑檐构件发展成为联系梁枋置于柱网之上的一圈「井」字格形复合梁。它除了向外挑檐,向内承托天花板以外,主要功能是保持木构架的整体性,成为大型建筑不可缺的部份。宋以后木构架开间加大,柱身加高,木构架结点上所用的斗栱逐渐减少。到了元、明、清,柱头间使用了额枋和随梁枋等,构架整体性加强,斗栱的形体变小,不再起结构作用了,排列也较唐宋更为丛密,装饰性作用越发加强了,形成为显示等级差别的饰物。  木构架的优点是:第一、承重结构与维护结构分开,建筑物的重量全由木构架承托,墙壁只起维护和分隔空间的作用。第二、便于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可以因地区寒暖之不同,随宜处理房屋的高度、墙壁的厚薄、选取何种材料,以及确定门窗的位置和大小。第三、由于木材的特有性质与构造节点有伸缩余地,即使墙倒而屋不塌,有利于减少地震损害。第四、便于就地取材和加工制做。古代黄河中游森林茂密,木材较之砖石便于加工制做。  装修与装饰  中国古代建筑对于装修、装饰特为讲究,凡一切建筑部位或构件,都要美化,所选用的形象、色彩因部位与构件性质不同而有别。  台基和台阶本是房屋的基座和进屋的踏步,但给以雕饰,配以栏杆,就显得格外庄严与雄伟。屋面装饰可以使屋顶的轮廓形象更加优美。如故宫太和殿,重檐庑殿顶,五脊四坡,正脊两端各饰一龙形大吻,张口吞脊,尾部上卷,四条垂脊的檐角部位各饰有九个琉璃小兽,增加了屋顶形象的艺术感染力。  门窗、隔扇属外檐装修,是分隔室内外空间的间隔物,但是装饰性特别强。门窗以其各种形象、花纹、色彩增强了建筑物立面的艺术效果。内檐装修是用以划分房屋内部空间的装置,常用隔扇门、板壁、多宝格、书橱等,它们可以使室内空间产生既分隔又连通的效果。另一种划分室内空间的装置是各种罩,如几腿罩、落地罩、圆光罩、花罩、栏杆罩等,有的还要安装玻璃或糊纱,绘以花卉或题字,使室内充满书卷气味。  天花即室内的顶棚,是室内上空的一种装修。一般民居房屋制作较为简单,多用木条制成网架,钉在梁上,再糊纸,称「海墁天花」。重要建筑物如殿堂,则用木支条在梁架间搭制方格网,格内装木板,绘以彩画,称「井口天花」。藻井是比天花更具有装饰性的一种屋顶内部装饰,它结构复杂,下方上圆,由三层木架交构组成一个向上隆起如井状的天花板,多用于殿堂、佛坛的上方正中,交木如井,绘有藻纹,故称藻井。  于建筑物上施彩绘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建筑物不可缺少的一项装饰艺术。它原是施之于梁、柱、门、窗等木构件之上用以防腐、防蠹的油漆,后来逐渐发展演化而为彩画。古代在建筑物上施用彩画,有严格的等级区分,庶民房舍不准绘彩画,就是在紫禁城内,不同性质的建筑物绘制彩画也有严格的区分。其中和玺彩画属最高的一级,内容以龙为主题,施用于外朝、内廷的主要殿堂,格调华贵。旋子彩画是图案化彩画,画面布局素雅灵活,富于变化,常用于次要宫殿及配殿、门庑等建筑上。再一种是苏式彩画,以山水、人物、草虫、花卉为内容,多用于园苑中的亭台楼阁之上。
2023-09-03 03:40:452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

1、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所以称为“抬梁式”。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物中常采用这种结构方式。穿斗式是用穿枋把一排排的柱子穿连起来成为排架,然后用枋、檩斗接而成,故称作穿斗式。多用于民居和较小的建筑物。井干式是用木材交叉堆叠而成的,因其所围成的空间似井而得名。这种结构比较原始简单,现在除少数森林地区外已很少使用。木构架结构有很多优点,首先,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屋顶重量由木构架来承担,外墙起遮挡阳光、隔热防寒的作用,内墙起分割室内空间的作用。由于墙壁不承重,这种结构赋予建筑物以极大的灵活性。其次,有利于防震、抗震,木构架结构很类似今天的框架结构,由于木材具有的特性,而构架的结构所用斗拱和榫卯又都有若干伸缩余地,因此在一定限度内可减少由地震对这种构架所引起的危害。“墙倒屋不塌”形象地表达了这种结构的特点。2、中国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就是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就单体建筑而言,以长方形平面最为普遍。此外,还有圆形、正方形、十字形等几何形状平面。就整体而言,重要建筑大都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以庭院为单元,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借助于建筑群体的有机组合和烘托,使主体建筑显得格外宏伟壮丽。民居及风景园林则采用了“因天时,就地利”的灵活布局方式。3、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优美尤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卷棚等形式。庑殿项也好,歇山顶也好,都是大屋顶,显得稳重协调。屋顶中直线和曲线巧妙地组合,形成向上微翘的飞檐,不但扩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筑物飞动轻快的美感。4、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丰富多彩包括彩绘和雕饰。彩绘具有装饰、标志、保护、象征等多方面的作用。油漆颜料中含有铜,不仅可以防潮、防风化剥蚀,而且还可以防虫蚁。色彩的使用是有限制的,明清时期规定朱、黄为至尊至贵之色。彩画多出现于内外檐的梁枋、斗拱及室内天花、藻井和柱头上,构图与构件形状密切结合,绘制精巧,色彩丰富。明清的梁枋彩画最为瞩目。清代彩画可分为三类,即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雕饰是中国古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墙壁上的砖雕、台基石栏杆上的石雕、金银铜铁等建筑饰物。雕饰的题材内容十分丰富,有动植物花纹、人物形象、戏剧场面及历史传说故事等。5、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注意跟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建筑本身就是一个供人们居住、工作、娱乐、社交等活动的环境,因此不仅内部各组成部分要考虑配合与协调,而且要特别注意与周围大自然环境的协调。中国的设计师们在进行设计时都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对周围的山川形势、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林木植被等,都要认真调查研究,务使建筑布局、形式、色调等跟周围的环境相适应,从而构成为一个大的环境空间。
2023-09-03 03:41:022

中国古建筑的特点是什么

1、多以木质结构为主。2、都寄托中国的人文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3、多由台、柱、檩、梁、椽等部分组合。
2023-09-03 03:41:102

中国建筑的特征有几个自然段

一、(第1、2自然段):中国的建筑体系是个独特的体系。 二、(第3~13自然段):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三、(第14~17自然段):中国建筑的“文法”。四、(第18、19自然段)。五、第20自然段。
2023-09-03 03:41:201

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特征是什么?

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特征:深沉高迈的文化哲理、重情知礼的人本精神、“天人合一”的环境观念。一、深沉高迈的文化哲理:对建筑名称包含强烈文化意义,从哲学高度理解建筑本质,应用阴阳数理哲学表现艺术美学精神,创造独具一格的礼制建筑。二、重情知礼的人本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亲近人的尺度营造空间环境,注重建筑环境的教化功能,强调建筑组群有机整体性,表现了“院落文化”的群体意识。三、“天人合一”的环境观念:人居环境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适应,广泛应用风水学说指导建筑选址规划,创造富有地域特色的山水城市,崇尚“中和美”的环境美学观,创造了极富特色的自然式中国园林艺术,把“意境美”的追求作为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最高审美理想。中国建筑师应加深中国建筑文化修养,融入时代精神创造新的建筑理论。
2023-09-03 03:41:391

中国古代建筑有哪些特点

亭、台、楼、阁、雕、栏、玉、砌。 林语堂先生总结了中国人的最理想居所的二十三要素 门内有径,径欲曲;径转有屏,屏欲小;屏进有阶,阶欲平;阶畔有花,花欲鲜; 花外有墙,墙欲低;墙内有松,松欲古;松底有石,石欲怪;石边有亭,亭欲朴; 亭后有竹,竹欲疏;竹尽有室,室欲幽;室旁有路,路欲分;路合有桥,桥欲危; 桥边有树,树欲高;树阴有草,草欲青;草上有渠,渠欲细;渠引有泉,泉欲瀑; 泉去有山,山欲深;山下有屋,屋欲方;屋角有圃,圃欲宽;圃中有鹤,鹤欲舞; 鹤报有客,客欲不俗;客至有酒,酒欲不却;酒行有醉,醉欲不归。
2023-09-03 03:41:503

中国建筑有什么特色?

中国建筑的特征主要是什么?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下列九点。1、个别的建筑物,一般地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本身和上部翼状伸展的屋顶。2、在面布置上,中国所称为一“所”房子是由若干座这种建筑物以及一些联系性的建筑物,如回廊、抱厦、厢、耳、过厅等等,围绕着一个或若干个庭院或天井建造而成的。3、这个体系以木材结构为它的主要结构方法。这就是说,房身部分是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成为一付梁架。每一付梁架有两根立柱和两层以上的横梁。每两付梁架之间用枋、檩([lǐn]架在屋架或山墙上面用来支持椽子或屋面板的长条形构件。也叫桁或檩条。)之类的横木把它们互相牵搭起来,就成了“间”的主要构架,以承托上面的重量。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只是像“帷幕”一样,用以隔断内外,或分划内部空间而已。4、斗拱:在一付梁架上,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在柱头上加上一层层逐渐挑出的称做“拱”的弓形短木,两层拱之间用称做“斗”的斗形方木块垫着。这种用拱和斗综合构成的单位叫做“斗拱”。5、举折,举架:梁架上的梁是多层的;上一层总比下一层短;两层之间的矮柱(或柁[tuó]:房柁,房架前后两个柱子之间的大横梁。墩)总是逐渐加高的。这叫做“举架”。屋顶的坡度就随着这举架,由下段的檐部缓和的坡度逐步增高近屋脊处的陡斜,成了缓和的弯曲面。6、屋顶在中国建筑中素来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它的瓦面是弯曲的,已如上面所说。当屋顶是四面坡的时候,屋顶的四角也就是翘起的。它的壮丽的装饰性也很早就被发现而予以利用了。7、大胆地用朱红作为大建筑物屋身的主要颜色,用在柱、门窗和墙壁上,并且用彩色绘画图案来装饰木构架的上部结构;如额枋、梁架、柱头和斗拱,无论外部内部都如此。在使用颜色上,中国建筑是世界各种建筑体系中最大胆的。8、在木结构建筑中,所有构件交接的部分都大半露出,在它们外表形状上稍稍加工,使成建筑本身的装饰部分。(九)在建筑材料中,大量使用有色琉璃砖瓦;尽量利用各色油漆的装饰潜力。木上刻花,石面上作装饰浮雕,砖墙上也加雕刻。这些也都是中国建筑体系的特征。
2023-09-03 03:41:581

中国古代建筑的时代特征600字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创造了与这种结构相适应的各种平面和外观,从原始社会起,一脉相承,形成一种独特风格。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抬梁式使用范围较广,在三者中居于首位。它是沿着房屋的进深方向在石础上立柱,柱上架梁,再在梁上重叠数层柱和梁,最上层梁上立脊瓜柱,构成一组木构架。在相邻木架间架檩,檩间架椽,构成双坡顶房屋的空间骨架。抬梁式构架在春秋时已有,唐代发展成熟。斗式木构架也是沿着房屋的进深方向立柱,但柱的间距较小使柱能直接承受檀的重量,不用架空的抬梁,而以数层“穿”贯通各柱,组成构架。这种结构技术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汉)已相当成熟,流传至今,为中国南方诸省所普遍采用。 井干式结构以圆木或矩形、六角形木料平行向上层层叠置,在转角处木料端不交叉咬合,形成房屋四壁,如同古代井上的木围栏,再在左右两侧壁上立矮柱承脊檩构成房屋。井干式结构需用大量木材,因此受到限制。中国的陶瓦出现于西周,有板瓦、筒瓦、半圆瓦当和脊瓦等。瓦的各种纹饰也有数十种之多。那时的瓦是用泥条盘筑法烧制,先制成筒形的陶坯,然后剖开筒,入窑烧造。四剖或六剖为板瓦,对剖为筒瓦。古人称剖瓦为削,削开后谓之“瓦解”。板瓦是仰铺在屋顶上,筒瓦是覆在两行板瓦之间,瓦当是屋檐前面的筒瓦的瓦头。战国时,半瓦当都印有花纹,并有了圆瓦当。秦国的圆瓦当上出现了卷云纹图案,沿用了很长时间。汉代用“延年益寿”“长乐未央”等作为瓦当的纹饰。唐代时屋檐前的板瓦上有了“滴水瓦”,板瓦有了滴水和瓦当组合在一起,可以防止雨雪侵蚀屋檐和墙壁。琉璃瓦最初只用于檐脊不用于整个殿顶,到了宋代,才出现了满铺琉璃瓦的殿顶,从而使建筑物增加了绚丽华贵的色彩。砖的出现比瓦要晚的多,最早的砖有方形的、曲形的和空心的。方砖多用于铺地面或屋壁四周的下部。铺地砖没有纹饰,包镶屋壁的砖多带有几何图案。还有雕刻有收获、猎渔、煮盐、宴乐等图案的画像砖。搭建阁楼,绝非简单意义上的装修而是真正的大兴土木。在搭建之前,一定要有建筑专业人士作指导,推敲审定方案,看看搭建的可行性。切莫擅自主张,改动结构。讨论与推敲的重点在于承重和荷载问题。需要明确的问题有:原有建筑本身的荷载是多少?哪些墙体可以承重?这些问题明确之后,你就可以确定能否搭建阁楼了。 如果搭建没有问题,下一步是考虑如何搭建。确定功能:阁楼的搭建,肯定是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以满足原有建筑物格局无法满足的功能需要。因此,首先应明确阁楼的未来使用,不同的功能对空间有不同的要求,这对于确定阁楼搭建的范围及标高有直接的影响。确定面积:根据墙体受力和承重情况可以明确阁楼搭建的大致范围。没有必要一味地盲目追求面积。确定标高:这是搭建阁楼的关键。 中国古代建筑 (一)殿堂 中国古代建筑群中的主体建筑,包括殿和堂两类建筑形式,其中殿为宫室、礼制和宗教建筑所专用。堂、殿之称均出现于周代。“堂”字出现较早,原意是相对内室而言,指建筑物前部对外敞开的部分。堂的左右有序、有夹,室的两旁有房、有厢。这样的一组建筑又统称为堂,泛指天子、诸侯、大夫、士的居处建筑。“殿”字出现较晚,原意是后部高起的物貌;用于建筑物,表示其形体高大,地位显著。自汉代以后,堂一般是指衙署和第宅中的主要建筑,但宫殿、寺观中的次要建筑也可称堂,如南北朝宫殿中的“东西堂”、佛寺中的讲堂、斋堂等。殿和堂都可分为台阶、屋身、屋顶三个基本部分。其中台阶和屋顶形成了中国建筑最明显的外观特征。因受封建等级制度的制约,殿和堂在形式、构造上都有区别。殿和堂在台阶做法上的区别出现较早:堂只有阶;殿不仅有阶,还有陛,即除了本身的台基之外,下面还有一个高大的台子作为底座,由长长的陛级联系上下。殿一般位于宫室、庙宇、皇家园林等建筑群的中心或主要轴线上,其平面多为矩形,也有方形、圆形、工字形等。殿的空间和构件的尺度往往较大,装修做法比较讲究。堂一般作为府邸、衙署、宅院、园林中的主体建筑,其平面形式多样,体量比较适中,结构做法和装饰材料等也比较简洁,且往往表现出更多的地方特征。 (二)楼阁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多层建筑物。楼与阁在早期是有区别的。楼是指重屋,阁是指下部架空、底层高悬的建筑。阁一般平面近方形,两层,有平坐,在建筑组群中可居主要位置,如佛寺中有以阁为主体的,独乐寺观音阁即为一例。楼则多狭而修曲,在建筑组群中常居于次要位置,如佛寺中的藏经楼,王府中的后楼、厢楼等,处于建筑组群的最后一列或左右厢位置。后世楼阁二字互通,无严格区分, 古代楼阁有多种建筑形式和用途。城楼在战国时期即已出现。汉代城楼已高达三层。阙楼、市楼、望楼等都是汉代应用较多的楼阁形式。汉代皇帝崇信神仙方术之说,认为建造高峻楼阁可以会仙人。佛教传入中国后,大量修建的佛塔建筑也是一种楼阁。北魏洛阳永宁寺木塔,高“四十余丈”,百里之外,即可遥见。建于辽代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高67.31米,仍是中国现存最高的古代木构建筑。可以登高望远的风景游览建筑往往也用楼阁为名,如黄鹤楼、滕王阁等。中国古代楼阁多为木结构,有多种构架形式。以方木相交叠垒成井栏形状所构成的高楼,称井□式;将单层建筑逐层重叠而构成整座建筑的,称重屋式。唐宋以来,在层间增设平台结构层,其内檐形成暗层和楼面,其外檐挑出成为挑台,这种形式宋代称为平坐。各层上下柱之间不相通,构造交接方式较复杂。明清以来的楼阁构架,将各层木柱相续成为通长的柱材,与梁枋交搭成为整体框架,称之为通柱式。此外,尚有其他变异的楼阁构架形式。 (三)亭 中国传统建筑中周围开敞的小型点式建筑,供人停留、观览,也用于典仪,俗称亭子,出现于南北朝的中后期。“亭”又指古代基层行政机构,兼设有旅舍形式 亭一般设置在可供停息、观眺的形胜之地,如山冈、水边、城头、桥上以及园林中。还有专门用途的亭,如碑亭、井亭、宰牲亭、钟亭等。亭的平面形式除方形、矩形、圆形、多边形外,还有十字、连环、梅花、扇形等多种形式。亭的屋顶有攒尖、歇山、锥形及其他形式复合体。大型的亭可筑重檐,或四面加抱厦。陵墓、宗庙中的碑亭、井亭可做得很庄重,如明长陵的碑亭。大型的亭可以做得雄伟壮观,如北京景山的万春亭。小型的亭可以做得轻巧雅致,如杭州三潭印月的三角亭。亭的不同形式,可以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构造作法,亭的结构以木构为最多,也有用砖石砌造的。亭多做攒尖顶和圆锥形顶。四角攒尖顶在汉代已出现,八角攒尖顶和圆锥形顶在唐代明器中已有发现。宋《营造法式》中所载“亭榭斗尖”,是类似伞架的结构。这种做法可以从清代南方的园林中见到。明清以后,方亭多用抹角梁,多角攒尖亭多用扒梁,逐层叠起。矩形亭的构造则基本与房屋建筑相同。 (四)廊 中国古代建筑中有顶的通道,包括回廊和游廊,基本功能为遮阳、防雨和供人小憩。廊是形成中国古代建筑外形特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殿堂檐下的廊,作为室内外的过渡空间,是构成建筑物造型上虚实变化和韵律感的重要手段。围合庭院的回廊,对庭院空间的格局、体量的美化起重要作用,并能造成庄重、活泼、开敞、深沉、闭塞、连通等不同效果。园林中的游廊则主要起着划分景区、造成多种多样的空间变化、增加景深、引导最佳观赏路线等作用。在廊的细部常配有几何纹样的栏杆、坐凳、鹅项椅(又称美人靠或吴王靠)、挂落、彩画;隔墙上常饰以什锦灯窗、漏窗、月洞门、瓶门等各种装饰性建筑构件。 (五)台榭 中国古代将地面上的夯土高墩称为台,台上的木构房屋称为榭,两者合称为台榭。最早的台榭只是在夯土台上建造的有柱无壁、规模不大的敞厅,供眺望、宴饮、行射之用。有时具有防潮和防御的功能。台榭的遗址颇多,著名的有春秋晋都新田遗址、战国燕下都遗址、邯郸赵国故城遗址、秦咸阳宫遗址等,都保留了巨大的阶梯状夯土台。榭还指四面敞开的较大的房屋。唐以后又将临水的或建在水中的建筑物称为水榭,但已是完全不同于台榭的另一类型建筑。 (六)庙 中国古代的祭祀建筑。形制要求严肃整齐,大致可分为三类: 1、祭祀祖先的庙。中国古代帝王诸侯等奉祀祖先的建筑称宗庙。帝王的宗庙称太庙,庙制历代不同。太庙是等级最高的建筑。贵族、显宦、世家大族奉祀祖先的建筑称家庙或宗祠。仿照太庙方位,设于宅第东侧,规模不一。有的宗祠附设义学、义仓、戏楼,功能超出祭祀范围。 2、奉祀圣贤的庙。最著名的是奉祀孔丘的孔庙,又称文庙。孔丘被奉为儒家之祖,汉以后历代帝王多崇奉儒学。山东曲阜孔庙规模最大。奉祀三国时代名将关羽的庙称关帝庙,又称武庙。有的地方建三义庙,合祀刘备、关羽、张飞。许多地方还奉祀名臣、先贤、义士、节烈,如四川成都和河南南阳奉祀三国著名政治家诸葛亮的“武侯祠”;浙江杭州和河南汤阴奉祀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的“岳王庙”和“岳飞庙”。 3、祭祀山川、神灵的庙。中国从古代起就崇拜天、地、山、川等自然物并设庙奉祀,如后土庙。最著名的是奉祀五岳——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的神庙,其中泰山的岱庙规模最大。还有大量源于各种宗教和民间习俗的祭祀建筑,如城隍庙、土地庙、龙王庙、财神庙等。 (七)坛 中国古代主要用于祭祀天、地、社稷等活动的台型建筑。北京城内外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祈谷坛、社稷坛等。坛既是祭祀建筑的主体,也是整组建筑群的总称。坛的形式多以阴阳五行等学说为依据。例如天坛、地坛的主体建筑分别采用圆形和方形,来源于天圆地方之说。天坛所用石料的件数和尺寸都采用奇数,是采用古人以天为阳性和以奇数代表阳性的说法。祈年殿有三重檐分别覆以三种颜色的琉璃瓦:上檐青色象征青天,中檐黄色象征土地,下檐绿色象征万物。至乾隆十六年改为三层均蓝色,以合专以祭天之意。 (八)塔 供奉或收藏佛舍利(佛骨)、佛像、佛经、僧人遗体等的高耸型点式建筑,又称“佛塔”、“宝塔”。塔起源于印度,也常称为“佛图”、“浮屠”、“浮图”等。塔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数量极大、形式最为多样的一种建筑类型。 塔一般由地宫、塔基、塔身、塔顶和塔刹组成。地宫藏舍利,位于塔基正中地面以下。塔基包括基台和基座。塔刹在塔顶之上,通常由须弥座、仰莲、覆钵、相轮和宝珠组成;也有在相轮之上加宝盖、圆光、仰月和宝珠的塔刹。 塔的种类众多,中国现存塔2000多座。按性质分,有供膜拜的藏佛物的佛塔和高僧墓塔;按所用材料可分为木塔、砖塔、石塔、金属塔、陶塔等;按结构和造型可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塔、单层塔、剌嘛塔和其他特殊形制的塔。楼阁式塔著名的有西安慈恩寺塔、兴教寺玄奘塔、苏州云岩寺塔等。密檐塔著名的有登封嵩岳寺塔、西安荐福寺塔、大理崇圣寺千寻塔等。单层塔著名的有历城神通寺四门塔、北京云居寺石塔群、登封会善寺净藏禅师塔等。剌嘛塔塔身涂白色,俗称“白塔”。著名的有北京妙应寺白塔、山西五台县塔院寺白塔等。金刚宝座塔著名的有北京正觉寺金刚宝座塔。 (九)影壁 建在院落的大门内或大门外,与大门相对作屏障用的墙壁,又称照壁、照墙。影壁能在大门内或大门外形成一个与街巷既连通又有限隔的过渡空间。明清时代影壁从形式上分有一字形、八字形等。北京大型住宅大门外两侧多用八字墙,与街对面的八字形影壁相对,在门前形成一个略宽于街道的空间;门内用一字形影壁,与左右的墙和屏门组成一方形小院,成为从街巷进入住宅的两个过渡。南方住宅影壁多建在门外。农村住宅影壁还有用夯土或土坯砌筑的,上加瓦顶。宫殿、寺庙的影壁多用琉璃镶砌。明清宫殿、寺庙、衙署和第宅均有影壁,著名的山西省大同九龙壁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子朱桂的代王府前的琉璃影壁。北京北海和紫禁城中的九龙壁也很有名。 (十)坊表 中国古代具有表彰、纪念、导向或标志作用的建筑物,包括牌坊、华表等。牌坊 又称牌楼,是一种只有单排立柱,起划分或控制空间作用的建筑。在单排立柱上加额枋等构件而不加屋顶的称为牌坊,上施屋顶的称为牌楼,这种屋顶俗称为“楼”,立柱上端高出屋顶的称为“冲天牌楼”。牌楼建立于离宫、苑囿、寺观、陵墓等大型建筑组群的入口处时,形制的级别较高。冲天牌楼则多建立在城镇街衢的冲要处,如大路起点、十字路口、桥的两端以及商店的门面。前者成为建筑组群的前奏,造成庄严、肃穆、深邃的气氛,对主体建筑起陪衬作用;后者则可以起丰富街景、标志位置的作用。江南有些城镇中有跨街一连建造多座牌坊的,多为“旌表功名”或“表彰节孝”。在山林风景区也多在山道上建牌坊,既是寺观的前奏,又是山路进程的标志。 华表为成对的立柱,起标志或纪念性作用。汉代称桓表。元代以前,华表主要为木制,上插十字形木板,顶上立白鹤,多设于路口、桥头和衙署前。明以后华表多为石制,下有须弥座;石柱上端用一雕云纹石板,称云板;柱顶上原立鹤改用蹲兽,俗称“朝天吼”。华表四周围以石栏。华表和栏杆上遍施精美浮雕。明清时的华表主要立在宫殿、陵墓前,个别有立在桥头的,如北京卢沟桥头。明永乐年间所建北京天安门前和十三陵碑亭四周的华表是现存的典型。 一、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是世界建筑奇迹之一。万里长城已被视为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闻名于世界。 长城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的修筑是从战国时期开始的。当时的秦、赵、魏、齐、燕、楚等诸侯国,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侵和自卫,都兴建了长城。秦兼并六国后,为防范北方匈奴的突袭,于公元前213年发起了修筑长城的巨大工程,把秦、燕、赵、魏的原有长城连接起来,并加以扩建。整个工程共征用民工30万人,连续花了l0多年方告完成,建成了西起甘肃临洮(今岷县),沿着黄河到内蒙临河,北达阴山,南到山西雁门关,东抵辽东的长城,全长达3000多公里。由于长城工程极其艰巨,民工境况非常悲惨,故留下了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故事。 汉代除重修秦长城外,又修筑了内蒙古河套南的朔方长城,以及凉州西段长城。凉州西段长城北起内蒙古居延海(今额济纳旗境内),沿额济河,经甘肃金塔,西到安西、敦煌、玉门关进入新疆。整座长城“五里一燧,十里一墩,卅里一堡,百里一城”,构成了一个严整的防御体系。 汉以后的北魏、北齐、隋 、金等朝代都对长城进行过部分修建,到了明代则进行了全面的重修。明代所修的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鸭绿江边,全长约6700公里(一万三干多华里)。整个重修过程前后达100多年,可见工程的浩大和艰巨。其中,山西以东的长城采用内部夯土,外面用砖石砌筑的方式,山西以西的长城全用夯土筑成。整座长城上又建有很多关城,关城都建在地势险峻的要地,著名者有嘉峪关、居庸关、山海关等。其中嘉峪关是现存长城关城中最完整的一处。它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气势雄伟,布局周密,结构严谨,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相传,在修建这座雄关时,不但设计和建造技艺高超,而且连用料的计算也非常精确。在关城建成之后,仅剩了一块砖,这块砖被后人放在重关的小楼上,作为纪念。
2023-09-03 03:42:251

中国现代建筑特点

当我们讨论"中国现代主义建筑"这一论题时,相信许多人心怀疑虑:"中国是否有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因为借用了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的评价标准来衡量中国的情况,至少,第一以"建筑大师的杰作"作为衡量尺码,第二以西方现代主义建筑轰轰烈烈发展的历史作为参照。假如我们打破这种习以为常的西方现代主义建筑史观的思维定势,不是以西方体系作为参照,转而将目光放在中国建筑发展自身,我们蓦然发现,无论在近代还是在当代,中国均有自己的优秀现代主义建筑作品,中国也有一条具有自身特点的现代主义建筑发展的明晰的轨迹。 一次大战之后,以格罗皮乌斯及其同事在包豪斯的教学和设计实践为标志,并以勒•柯布西耶在法国的建筑活动为另一标志,在德国、法国、荷兰乃至俄国,先锋派们的建筑设计实验导致各种现代建筑成果层出不穷,1925年前后,现代建筑运动已达到蓬勃发展的势头,并经此席卷整个欧洲,同时逐渐影响世界各地,包括亚洲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中国。 1930年前后的中国建筑界有两点史实十分清楚。其一,在上海、天津、南京、武汉、青岛,以及在日本人侵占的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地出现了现代建筑式样,或称"摩登式"、"现代风格"、"万国式"、"国际式"、艺术装饰风格、日本摩登等,其中包含有为数不多但较纯粹的现代主义风格的作品。其二,西方现代建筑文化及思想通过报刊杂志、建筑师的交流、建筑教育等方式在中国广为传播。这说明西方现代建筑运动的影响在其肇端初始就已波及到中国,并产生效应,中国近代建筑界与世界建筑发展保持着某种程度的联系。 一、现代风格的诞生 作为远东最大的贸易、金融、工业都市以及对外通商的窗口城市,20年代末的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现代风格的建筑最早正是在这里诞生。1929年9月5日,沙逊大厦在上海外滩南京路口落成,由具有雄厚的设计实力,二三十年代称雄上海的最大设计机构公和洋行(Palmer&Turner Architects and Surveyors,即今香港"巴马丹拿事务所")设计,大厦10(局部13层),塔顶高77m,平面为A字型。钢框架结构,顶部设有19m高的金字塔形铜屋顶。从其形式来说,尽管与我们今天从历史书上看到的世纪初年的世界最高摩天楼--美国芝加哥蒙特格美力公司大楼(Headquarters of Montogomery Ward,1900年建)形象何其相似,但20年代末在复古主义及折衷主义盛行的上海建成无疑给人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刺激,它体型轮廓线类似蒙特格美力向上逐渐收缩,腰部及檐口部位仍然有几何图案装饰,整体姿态尚未走出复古式样,但与周围沉重的西洋古典建筑相比,无论体型、构图,还是装饰细部已有大幅度简化,给人清新挺拔的现代感。沙逊大厦的建成标志着现代思潮的开端,它拉开近代建筑史上具有重要价值的现代建筑设计的帷幕。 公和洋行继沙逊大厦之后,1933年建成河滨公寓,8~10层,平面结合地形成"S"形布局,立而简洁,1933年及1934年先后建成汉弥登大厦及都城饭店,两幢建筑布局、层数、形式几乎一样,塔楼17层,外部处理仅在基座的上沿、顶层压顶和中央塔楼等部位设局部装饰;1934年建成峻岭公寓,平面呈条形五折环状对称布局,中部19层,立面以垂直线条处理。这些摩天楼共同的特征表现为突出建筑的体量,只有极少的几何图样装饰,与沙逊大厦相比,明显已更具有现代建筑风格特征。作为上海最有影响的设计事务所,公和洋行设计风格的转变,说明30年代初上海建筑界已以现代风格领导设计潮流,公和洋行设计的现代建筑的大显建成,对上海乃至全国建筑界具有重要影响。 二、外国建筑师对现代风格的追求 1933年,被誉为中国近代新风格先锋的匈牙利建筑师邬达克设计的上海大光明电影院落成,该建筑立面处理成横竖线条交叉构图形式,采取乳黄色曲面外墙,使用大片玻璃窗及方形玻璃灯柱,室内顶棚及墙面线脚自然流畅,一反复古样式的繁琐常态,立刻受到众人瞩目,与沙逊大厦的过渡性特征不同,它已成近代典型的摩登建筑。邬达克的另一个现代作品国际饭店于次年落成,大楼24层,其中地下2层,地面以上高83.8m,钢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楼板,它是当时全国也是当时亚洲最高的建筑物,并在上海一直保持高度的最高纪录达半个世纪。该建筑位于上海南京西路,用地局促,平面布置成工字型,立面采取竖线条划分,前部15层以上逐层四面收进成阶梯状,造型高耸挺拔,是20年代美国摩天楼的翻版。1935~1937年间设计建成的吴同文住宅更表现出邬达克对现代建筑风俗的追求,这是一座四层钢筋混凝上结构的小住宅,造型采用了局部回弧形体量,带形玻璃窗,流线型室外大楼梯及水平阳台,室内设有带玻璃天顶的日光室、安装弹簧地板的小餐厅,并设有空调、电梯等先进设备,该小住宅从形式到结构及设施,在某种程度上更具有现代性。 赉安公司(由法国建筑师A.Leonard及p.Veysseyre组成)在上海摩登建筑的设计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1933年建成的雷米(Eco1e Remi)小学教学楼,完全是一付"国际式"建筑的外貌,建筑3层,设局部四层作学生活动空廊,平面一字型,教室采光良好,钢筋混凝上结构,建筑立面作横线条处理,除立面入口旁设有两个圆形的舷窗外,没有多余的装饰;此外,1935年建成的万国储蓄会公寓及道斐南公寓,1936年建成的法租界麦兰捕房,均是10层或1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立面中部作惯通上下的坚线条处理;两侧作横线条划分,显示出娴熟的现代建筑设计技巧。 1933年哈沙德洋行设计的永安公司新大楼建成,平面呈三角形状,北部22层,南部8层,钢框架结构;1934年,英商业广公司设计的上海百老汇大厦建成,平面呈"ע形状,22层,铝钢框架结构;德和洋行设计的仁济医院1932年建成,嘉陵大楼1936年建成;法商营造公司设计的上海回力球场1934年建成,毕卡地公寓1935年建成,外滩法邮大楼1936年建成,这些具有朴素明快现代风格的建筑连续不断的出现,使上海换上了现代城市的时装。 三、中国建筑师的现代建筑作品 30年代的中国建筑界正是中国建筑师的"自立"时期,在这与世界相通的现代建筑设计潮流中,中国建筑师在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的同时,表现出对现代建筑的热情,此时期从业的主要设计事务所或建筑师几乎都有现代式样的建筑作品。庄俊设计的上海大陆商场1933年建成开张,楼高10层,外部立面只有局部简洁的纹饰,两年后设计建成的上海孙克基产妇医院局部五层,立面中部设竖向体量,两侧带状线条划分,造型式样已接近"国际式"建筑;华盖建筑师事务所,从1932~1947年问的设计作品中有20多项具有明显的现代风格特征,其中包括1938年建成的大上海大戏院及恒利银行、1947年建成的上海浙江第一商业银行等;基泰工程司设计的上海大新公司1936年建成开业,中央大厅设有当时国内首创的自动挟梯,10层钢筋混凝上结构,立面只在屋顶栏杆、花架下的挂落处有局部中国武装饰;范文照是现代建筑思想的积极倡导者,其事务所设计的协发公寓(1933年)、巢雅公寓及上海美琪大戏院(1941年)均显示出现代格调;奚福泉1934年设计建成的上海虹桥疗养院建筑形式完全符合内部功能要求,没有任何与结构无关的装饰,重视功能实用,注意卫生及环境,造型美观大方,已深得现代主义建筑的本质特征。此外,李景沛设计的上海广东银行大楼(1934年)、上海武定路严公馆,董大酉设计的自宅(1935年),陆谦受、吴景奇设计的上海中国银行虹口分行(1936年)等作品都对现代风格进行了探求。1934年设计、1936年建成的上海中国银行大厦是上海外滩唯一一幢中国人为主设计的摩天楼,主楼17层,高约69m,设计人陆谦受完全按功能要求合理组织平面,表现出理性主义的设计思想,立面设计在表现现代建筑特征的同时,局部采用了中国传统装饰,东主楼采用变形的四角攒尖屋顶,檐下装饰有斗拱,檐口及立面接层处,设有荷叶图饰,这种现代与传统共处一体的表征,表现了中国建筑师在自立时期矛盾的文化心理。 四、现代建筑在近代中国的分布状态 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是现代建筑的中心城市和前沿阵地,现代风格的建筑数量最多,规模最大、质量也最高,这是因为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此时期的上海已成为中国乃至远东最大的都市,建筑业达到极度繁荣的程度,并因此而给建筑设计行业带来了无限的机会,这一时运吸引了一批外国建筑师、留过洋的中国建筑师以及在海外学习建筑专业的中国留学生归国来到上海从事建筑设计,正是这些了解世界的建筑师把发源于欧洲而影响世界的现代建筑思想带到当时远东最繁荣的上海,导致了颇具规模的上海现代建筑设计和建造。就在上海掀起现代建筑浪潮的同时,国内某些城市也出现了向现代风格过渡的简化设计趋势并产生现代建筑作品。 在南京,华盖建筑师事务所童寓1932~1933年间设计首都饭店,建筑平面根据功能要求结合地形成L形布置,建筑造型朴素大方,已完全没有多余的装饰细部,立面真实反映内部使用功能,具有鲜明的功能主义理性思想;过养默设计的首都最高法院虽然立面中部设有塔状入口,并有竖线条装饰,某种程度上还带有新艺术运动建筑的特征,但建筑体型已明显简洁,装饰已明显减少,表现出向纯净的现代建筑过渡的设计特征;此外,杨廷宝1935年设计建成的大华大戏院,李锦沛设计的新都大戏院(1936年),基泰工程司梁衍设计的国际联欢社(1936年),华盖童寓1937年设计建成的地质矿产陈列馆等建筑均表现出造型简洁新颖、造价经济实经济实惠、形式与功能结合、运用新材料新结构等现代建筑特性,"这种设计倾向在商业与公共建筑中很快得到发展,并逐步形成一种潮流"。 在天津,"进入30年代,新建筑运动影响所及,已改变了天津近代建筑的面貌,……向现代主义建筑过波成为这一时期天津近代建筑的主流。渤海大楼(1935)及利华大搂(1936)由法国建筑师穆勒(Mu1er)设计,法国俱乐部(1931)及新华信托储蓄银行(1934)由华信工程司沈理源设计,中国大戏院(1935)由英国建筑师B.C.扬及瑞士建筑师陆普(Loup)设计,意租界回力球场(1935)由意大利建筑师鲍乃弟(Bonetti)及瑞士建筑师凯斯勒(Kess1er)设计,此外,天津仁立毛纺厂(1932~1935),香港大楼(1933)等建筑是这一时期天津现代建筑的代表作品。 在武汉,自学成才的建筑师卢镛标起初在汉口景明洋行学习建筑设计两年,30年代开业从事建筑设计,他的一系列作品如1934年设计1936年建成的四明银行,1934年设计1935年建成的中国实业银行,1936年建成的中央信托公司办公楼,这些作品表现出当时最新式的现代建筑意味,"注意内部功能,率先接受欧洲新建筑运动的思想,采用西方先进的结构技术,在当时汉口曾引起轰动。"此外,由景明洋行1929年设计的安利英洋行大楼,景明洋行1935年设计1936年建成的大孚银行大楼等都成为早期汉口现代建筑的代表。 在青岛,30年代由于远离战火,政局相对安定,外国资本大量涌入,民族资本和官僚资本得到了发展,城市建设形成繁荣的局面,建筑设计在西洋古典主义、折衷主义以及中国传统建筑复兴思想并存的情形下,"西方现代建筑理论在中国的传播波及青岛,出现一些现代主义建筑的模仿和探索",一些建筑"虽然檐部和主入口仍做些几何图形的装饰,但设计思想已在转变。开始注重实用与经济,讲究外型体块和窗洞排列的比例关系,从繁琐的细部装饰和柱式中解脱出来,已在步入现代建筑行列的进程中",如罗邦杰设计,建于1934年的大陆银行;陆谦受、吴景奇设计,建于1934年的中国银行;苏复轩设计,建于1934年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这类建筑设计多出自留洋归来的上海建筑师之子"。此外,还有世少数值得注意的建筑,如东海饭店,由上海新瑞和洋行(英)设计,建于1936年,6层钢筋混凝上结构,建筑造型筒净,是现代主义风格建筑的重要代表作品。 在昆明,"现代建筑是由部分本地人和更多来自上海等地的外地人引进来的",抗战前后,沿海和内地建筑师、工程师、高级技师纷纷迁入昆明,上海及沿海地区的建筑经验随之西移应用在昆明,现代建筑形式也在昆明大量出现,1939年建成的南屏电影院,1943年建成的安宁温泉宾谊及浴室,以及谊安大厦等建筑是典型的现代建筑的代表,此外大量住宅建筑的设计也体现出现代建筑的基本原则。 在这些城市,现代建筑明显改变了城市面貌,现代建筑的设计和建设形成了风潮,除此之外,尚存在着建有零星的现代建筑的城市,如古都北京建有梁恩成设计的北京大学地质馆(1934年设计1935年建成),以及北京大学女生宿舍(1931~1932年设计,1935年建成);广州有杨锡宗1935年设计建成的中山大学教员宿舍,郑枝之1936年设计建成的中山大学理学院天文系馆,陈荣枝1936年设计建成的爱群大厦;在烟台有1935年建成的金城电影院,有1938年建成的现名烟台工人疗养院建筑。 应该说,现代建筑仅在中国近代有限的城市中掀起了一阵波澜,而现代建筑的覆盖面是呈"中心城市上海——受影响较大的城市天津、南京等--只有零星现代建筑的城市北京、广州等",这样一个递减的状态存在。 五、日本建筑师在东北的现代建筑活动 从20年代中到30年代中,几乎与以上海为中心的其他受现代建筑思潮影响的城市同时期,东北的大城市中也出现了当时流行于日本,被称作"日本近代式"的现代建筑,如沈阳原满铁社员俱乐部(1924年设计,1925年建成),沈阳原奉天自动电后交换局(1927年设计,1928年建成),大连原南满洲电气株式会社乘合自动车待合所(1930年建成),长春原伪国务院总务厅弘报处(1932年建成),哈尔滨会馆(1936年建成),哈尔滨原弘拟会馆(1938年建成)等,这些建筑与当时盛行的折衷主义风格相比,已具备明显的现代风格,但它们又都不同程度地带有早期现代建筑的某些特征,比如原满铁建筑课设计的满铁社员俱乐部虽然平面功能组织及立面造型已表现出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思想,但限于当时当地技术及种种条件,它却采用了砖结构;原关东厅内务局土木课设计的奉天自动电话交换局,三层钢筋混凝上结构,立面造型已相当净化,但建筑审美标准并没有根本改变,立面构图仍可见三段式划分,并采取了较密的竖线条处理;吉田友雄设计的哈尔滨会馆在檐部及入口部位仍可见一些浅浮雕装饰。 30年代中期以后,建起了为数不多的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大连火车站1924年由"满铁"组织方案设计竞赛,太田宗太郎与小林良治的方案中选作为实施方案,1935年开工,1937年建成;三井洋行大楼由1924年毕业于美国康乃尔大学、当时在东京开设事务所的松田军平设计,外观没有任何装饰,显得朴素简洁;沈阳原日日新闻奉天支社(1937年设计,1938年建成)由"满铁"本社建筑课的横井谦介设计,横井1905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建筑学科,20世纪前半叶在中国东北地区是颇有代表性的日本渡海建筑师。 此外,以1931年9月18日为时间界限,当日本人把整个满洲当作日本扩大了的领上进行大规模殖民建设时,他们在东北各地制订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城市规划方案。伪满洲国把长春规划为政治、行政和居住中心,而把沈帕定为工业中心。1932年编制的长春《大新京都市计划》,以当时日本国内建筑界权威人士佐野利器为规划立案顾问,控制区域200km2,实施面积79km2人口50万,都市规划以19世纪巴黎改造规划为模式,并以埃本那泽•霍华德(E. Howard)的花园城市理论为指导思想;1932年编制沈阳《大奉天都邑计划》,此规划按现代主义功能分区的城市现划思想进行设计,城市用地分为居住、商业、工业及绿地四大类,强调交通、工作、居住与游憩的城市功能,除了对各区域内建筑密度有限制外,还对建筑高度作出30m的限高规定。这两个城市的规划实践,说明30年代现代主义的城市规划思想已被日本人接受并影响到中国的城市建设。 尤其是《大奉天部邑计划》在中国现代城市规划史上具有先驱性,同时对于规划实践远远落后于建筑活动的日本本国的建筑历史也有特殊意义。 六、现代建筑的风格倾向 当用"现代建筑"一词时,实际上我们建立起一种建筑形式风格的概念,"现代建筑"有别于当时盛行的具有复古主义思想的折衷主义建筑,包括原国民政府竭力推崇的"中国固有式"建筑以及集仿西方历史上各种形式的西洋建筑,它以形式自由、造型简洁、注重功能、经济合理,没有装饰或少量装饰的特点而成为时代的新风格。现代建筑是在欧洲现代建筑运动的影响下,中国特定社会背景及地区环境中产生的新型建筑,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以及建筑师与业主对西方现代建筑思想理解程度及角反的差异,导致中国此时期的现代建筑从形式及设计思想上来看具有不同的类型。 现代主义建筑是这一新风格建筑中最具思想深度及时代先进性的令人注目的建筑族类,尽管在数量上寥寥无几,但正是这为数不多的作品使得中国近代建筑历史中现代建筑价值观念的取向更加明确。上海雷米小学(1933年)、上海虹桥疗养院(1934年)、上海孙克基产妇医院(1935年)、北京大学女生宿舍(1935年),是比较早的现代主义建筑作品,这四例作品规模虽小,但在设计思想上表现出"体量组合及立面造型追随内部功能"的基本原则,建筑结构选型上,前三者均采用具有建筑技术先进性的钢筋混凝上结构,北大女生宿舍采用砖混结构表现出早期现代主义建筑的局限性,这些作品经济、适用、卫生、简洁、不求奢华的清新格调传达了一种即将到来的新建筑时代精神;之后建成的南京首都饭店,青岛汇泉角东海饭店(1936年),大连火车站(1937年),沈阳原日日新闻奉天支社(1938年),昆明南屏电影院(1939年)等作品则是较大规模的公共建筑,南京首都饭店自由轻松的平面布局是顺随地形、最大程度满足内部使用功能要求的结果,说明建筑师已确立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思想;大连火车站极为简洁的建筑体型、高度净化的立面竖窗处理、建筑主体与坡道广场的关系处理,处处为旅客着想的功能安排可以看出建筑师在功能主义原则之下,带有极端性地表现现代主义建筑美学观的动机,整体效果给人以强烈的现代震撼;原日日新闻泰天支社的建筑设计注重体型变化组合,立面元素没有装饰,由于建筑位于道路交叉口,转角处的塔楼为城市景观增添了不少色彩,从建筑的构图形式来看,不免让人看到荷兰的现代主义大师,W.M.杜多克设计的希尔弗瑟母市政厅的影子。 从复古风格到现代主义,建筑形式风格的变化并不是突变和跳跃式的,现代建筑的大多数作品风格处于这两者之间的过渡状态,从时序上来说,就在现代主义作品出现之前以及出现的同时,这种"中间状态"的现代建筑一直是构成现代风格的主体成分,这说明在近代,中国的现代主义建筑仍处于萌芽及先锋作品时期,而中间状态的现代建筑却经过了充分盘整和发展成为中国早期现代作品的主体。当现代新风吹来的时候,"西洋复古建筑"及"中国固有建筑"两种设计思想首先与现代思潮相结合而形成两种现代风格,前者表现为体量组合及立面构图仍追求历史样式的均衡、对称、稳重,建筑局部保留西洋图案装饰,但整体风格简洁具有现代感,作品实例如沈阳原奉天自动电话交换局(1928年)、清华大学化学馆(1931年)、青岛原大陆银行青岛分行(1934年),武汉四明银行(1936年),哈尔滨会馆(1936年)等,这些建筑具有古典的骨架、西洋的装饰及现代的风格,是西洋复古风格向现代主义风格脱胎换骨过程的中间形象。后者则表现为对你的体量,庄重的立面构图,中国式的局部装饰,简洁的现代风格,作品如北京交通银行(1931)、吉林大学东西教学修(1931年)、南京原首都中央运动场(1933年)、南京中央医院(1933年)、南京原国民政府外交部(1933年)、上海中国银行(1936)等,这类作品当时被称作"简朴实用式略带中国色彩",它是"中国固有式"建筑思想的新形式,为以"宫殿形式"表现中国固有特色的创作途径摆脱了困境,这类建筑大多由中国建筑师设计,集中体现了近代中国建筑师具有西洋古典建筑文化、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以及现代建筑文化三重建筑文化观念的特点,它是这三种建筑文化观的矛盾统一体。 艺术装饰风格是另一种"中间状态"的现代建筑类型。艺术装饰风格起源于1925年法国巴黎的"艺术装饰与现代工业国际博览会",20年代末流传到美国形成一种流行的建筑风格,同期也传播到中国成为中国现代建筑的一种主流风格。这一风格的建筑继承了意大利未来主义和立体义的某些特征,追求挺直的几何造型及光滑的流线形式,注重对称的构图、重复的序列、几何图案装饰效果,建筑中常用阶梯形的体量组合、横竖线条的构成立面、圆形的舷窗、圆弧形转角、浮雕装饰等手法,同时又具有现代建筑简洁明快的时代特征。上述上海的多数现代建筑如上海大光明电影院、国际饭店、万国储蓄会公寓、汉弥尔登大厦、百老汇大厦、大陆商场、大新公司等作品均属这类艺术装饰风格。 七、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积极倡导者 作为建筑师设计实践结果的建筑作品是建筑思想最有力的传播途径,上述众多早期现代建筑尽管多数处于样式模仿或仅带有局限性的诠释现代主义的基本思想的阶段,但对于现代建筑风潮的形成,以及设计风气的传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报刊杂志的宣传、建筑教育的传授,以及建筑师本人直接的倡导等等途径对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的广泛传播,起到推波助澜、创造声势的作用。 范文照(1893~1979)1921年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1927年在上海开设私人事务所,在起步时期与中国同时期其他建筑师一样,设计思想没有走出"复古"与"折衷"的历史局限,但是,30年代初随着现代主义的西风在上海刮起的时候,范文照立刻领悟到其先进性并进而转向积极提倡现代主义建筑思想。1933年初,范文照建筑师事务所加入了一位美籍瑞典裔建筑师林朋(CarI Lindbohm),他曾受教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及赖特等人,竭力倡行"国际式"建筑新法,范文照专门召开记者招待会将他介绍给上海建筑界,当时的报纸《时事新报》、《申报》对林朋及"国际式"主张以及范文照与林朋的工程设计进行了连续报道;1933年下半年,范文照事务所又加入了一位年轻的台伙建筑师伍子昂(1908~1987),他1993年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建筑学士学位,受到纽约各种新建筑思潮的强烈影响,范文照与林朋及伍子昂的合作,说明他确立了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方向。1934年,范文照撰文对自己早年在中山陵设计竞赛方案中"掺杂中国格式"的复古手法表示了强烈反省,呼吁"大家来纠正这种错误",并提倡与"全然守古"彻底决裂的"全然推新"的现代建筑,他甚至提出了"一座房屋应该从内部做到外部来,切不可从外部做到内部去"这一由内而外的现代主义设计思想,赞成"首先科学化而后美化"。1935年下半年,范文照周游欧洲,更加强了他对欧洲现代主义建筑的认识,促使他完成了从思想到手法都彻底转向现代建筑。范文照事务所设计的协发公寓(1933年)、集雅公寓、上海美琪大戏院是典型的现代建筑作品。范文照的现代建筑活动对现代主义思想在近代的传播起到重要作用。 如果说范文照对现代建筑的积极倡导是通过媒体传播影响了近代建筑界的话,那么另一些现代建筑的积极倡导者则是通过他们默默的设计创作及其作品对世人产生重要影响,这就是近代最多产也是现代建筑作品最多的建筑设计机构华盖建筑师事务所(由赵深、陈植、童寓组成)。华盖建筑师事务所成立于1932年,次年就建成了大上海电影院及上海恒利银行。大上海电影院"外立面底层入口处用黑色磨光大理石贴面,中部有贯通到顶的8根霓虹灯玻璃柱,内部观众厅设计亦采用流线型装饰,被当时舆论誉为"醒目绝伦"、"匠心独具的结晶";上海恒利银行"屋内外采用天然大理石和古色铜料装饰,外墙面贴深褐色面砖,并以假石面饰作垂直线条处理",当时被称为"十足德荷两国最近之作风"。此后又有上海合记公寓、懋华公寓、南京首都饭店(1934年)、浙江兴业银行(1935年)、昆明南屏大戏院(1940年)、上海浙江第一商业银行大楼(1947年)等一系列现代建筑出世。华盖的三位主要合伙人均毕业于学院派体系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但他们不赞成复古主义,曾"相约摒弃大屋顶",坚定地走向了现代主义的建筑之路。 就在华盖一系列现代建筑创作以及范文照现代建筑活动的同时,近代中国建筑师作为一个群体,实际上多数人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对现代建筑的拥护及倡导。中国最早的建筑留学生、中国建筑师学会创始人及会长庄俊(1888~1990)1935年9月在《中国建筑》上发表文盂《建筑之样式》对现代建筑推崇备至,他认为"摩登式之建筑,犹白话体之文也,能普及而又切用",是"顺时代需要之趋势而成功者也",前述上海大陆商场、上海孙克基产妇医院两例是他接受现代建筑思想、设计风格转向的力作。 梁思成(1901~1972)1931年进入中国营造学会后,在醉心于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同时,保持着对新的建筑思想的敏感,早在1930年获首选的《天津特别市物质建设方案》中就己表露出对"洋灰铁筋时代"特征的认识以及对现代建筑的基本观念的理解,他认为在新的时代,"建筑式样大致己无国家地方分别","各建筑物功用之不同而异其形式",应"摒除一切无谓的雕饰",并认为"此种新派实用建筑亦极适用于中国"。梁思成对现代建筑的看法似乎比他同时代的建筑师更深一层。
2023-09-03 03:42:361

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的中心是啥

《中国建筑的特征》体裁为议论文,文章运用简洁、严密、明晰的语言,通俗易懂地阐明了中国建筑体系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的地位、地理分布、形成年代和历史意义,重点概况了中国建筑在结构和装饰上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中国建筑学的“文法”理论,以及各世界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是梁思成建筑美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2023-09-03 03:42:452

中国原始建筑有哪些特点?

袁时间煮大叔说的特点应该是防脚崴向上,木质结构,具体你可以去百度上查找
2023-09-03 03:42:575

中国建筑的人文特点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中国的建筑也同文化一样古老。所有的资料都表明,中国人一直都在建造着一种土生土长的文明体系和建筑体系。从史前一直到西方文明传入中国之前,从北国到南疆,从西域到东方,都流传着同样的一种文化体系和建筑体系。建筑本身是文明的一部分,文明的发展也充实着建筑的设计理念,使它变得精致而具体。可以这样讲,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建筑,而且这种建筑必然会体现文化的某种精髓部分,体现文化所有者的追求和气质。梁思成先生认为,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的特征包括:一个高起的台基,作为木构梁柱为骨架的建筑物的基座,再支承一个外檐伸出的坡形屋顶。这种骨架式的构造使人们可以完全不受约束地筑墙和开窗。正是这种高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使得它能够适应中华文明的任何延伸地。中国建筑除了本身的精致性,还极注重建筑物的调配和组合。这一点从故宫到苏州园林都看得清清楚楚。中国建筑的美,也通过美的个体和美的整体表现出来。成为世界建筑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孕育和发展了中国的建筑文化,独特而丰富的建筑文化注就了金碧辉煌的中国建筑。中国文化与中国建筑之间的内在联系上什么?本文将就这个问题进行探讨。中国文化的特点:什么是文化,至今争论不休,没有一个公认、确切的定义,人们更多的是从一定角度对其本质特征加以揭示和描述。据有关专家统计,国内外关于文化的定义达160多种。由于文化在不断发展,人们对它的认识不断在深化,给文化下一个永世不变的定义,是难以做到的。但是,经过人们一百多年的研究,文化还是有为多数人可以接受的与其它相近概念区别开来的基本内容,这是对文化进行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人们认为文化的基本内容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理解。广义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符号文化等(见黄麟雏,孟宪俊《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社会》192页)。狭义的文化则仅指精神文化。由于文化是人类在一定的地域历史条件下创造的,它会随历史的发展和文化交流而不断变化发展。因此文化具有历史性、地方性、民族性和发展的过程性等特性。 一种文化与别的文化的不同之处就是它的特色。中国文化的特色是什么?张钦楠先生认为,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人口众多,从本质上讲,我国是一个贫资源国,由于这种因素,决定了我国物质与精神文明的性质和文化传统。首先,中国文明是一种历史非常悠久的文明,是一种不断继承与创新的文明。乾恒动,自强不息之精神;坤包容,厚德载物之气量;其次,中国文明具是极强、大一统模式,中国凭借这种模式,得以长存至今;第三,中国文明在古代物质尚不富裕的情况下,在很长的时间内一直是世界的经济中心,中国利用贫资源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和文化遗产。 中国之所以会这样,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原因。从远古开始,我们的祖先就懂得全面地规划、调度和利用我们的自然资源使中国文明具有极其强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在世界文明的发展史中是极其罕见的。中国以农立国,对自然抱有尊重的态度,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国人对自然的尊敬与西方人的征服特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国文化追求与自然的统一和和谐,这是另一种的大一统。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墨家,都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维护和平,爱惜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的观点。中国人对生死交替看得很淡漠,有一种朴素的天命循环生死观。中国古代多使用土、木作为建筑的材料。土是万物之源,木是生命的象征。而且土木建筑多不长久,梁思成先生认为中国古代建筑不求原物之长存。 中国文化有崇尚节俭的道德观。虽然中国王朝的灭亡大多由于骄奢而亡。但即使是中国的宫廷,也多是以比例、尺寸、韵律取胜,而不同于西方以豪华的内外装饰取胜。道德观与宇宙观在审美观上即体现为对意境的追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意境作过详细的描叙。民间建筑中的曲径通幽、借景等都是在小空间内创造大景物而追求意境的卓越手法。 中国文化有森严的封建宗教礼法等级制度。强调名正言顺。 中国文化的以上原因同时也极具有地域性,以致它成为东方文明的典型代表。 我个人认为中国文明最重要的特点应该是大一统观念的千年延续,这种大一统不仅仅表现在地理、政治,还表现在中国文明的各个方面,与自然统一。中国文明是一种农业文明,在贫资源下,中国人不得不精耕细作,协力共进,树立了统这种必然的心理。大一统观念首先是建立在氏族基础上,后来氏族发展,成为大部落和国家。正是由于这种大一统的观念,不仅使得中国文明流传千年而不衰,而且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保持了稳定和强盛。这种大一统的观念是针对异族而言,所以封建王朝的更迭并不意味着对大一统的挑战,相反,更替后的王朝比前一个王朝更热衷于统一国内的地理、政治和最重要的文化统一。 秦始皇的车同轨,书同文,度同衡的政策无疑是中国最早的大统一,汉代的董仲舒提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国文明史上的又一大统一。这种统一观对文化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建筑的特点: 什么是建筑文化?这也是一个众说纷纭,见仁见智的问题。有人认为,建筑,是人类运用一定工具、技术、工艺和自然界的物质材料,经过生产劳动所创造的一种物质产品,即建筑既包括人的建筑活动,又包括建筑活动的成果--建筑的物质产品。因此,建筑文化的基本内涵也应包括两方面:一是指人们从事建造活动的原理、蓝图、计划、程序、方法、设备等;二是建筑物质产品及其反映出的哲学、文学、艺术、伦理、法制等方面的内容,建筑文化则是这两方面内容的总和。 ]中国的建筑文化深受中国文明的影响,因此在自己的发展中不可避免地同中国文化具有完全的一致性。中国的建筑也体现了中国文明的特点。李先逵先生认为中国的建筑文化有三大特色。中国建筑文化含有深沉的文化哲理 中国建筑表象了深层次的思维理念,心理结构和中国人的人生观、宇宙观。中国人对建筑本质的认识比国外先进。外国建筑体系认为建筑是人的庇护所,凝固的音乐,都是从某一方面阐述的。中国《黄帝宅经》中认为;夫宅者乃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前者强调建筑的自然属性,后者强调它的社会属性。中国的建筑文化更加的深刻明确。中国建筑对于阴阳数理的运用时西方不曾有的,是一种纯东方式的建筑哲学。道家的《易经》中的阴阳变数,中国人认为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建筑以奇数而造。比如台阶、门等都是奇数。 中国建筑中最高地位的是礼制建筑,象天坛,祈年殿,祭祀的殿堂。它是中国建筑博大精深的最集中体现。它突出王族的至高无上和主流文化的宗教礼法,意识形态和哲理观念。在建筑的规格上甚至高于皇权建筑。中国建筑文化体现了很强的重情知礼的人本精神中国儒家文化坚持中庸有度,不事张狂,宽容兼并、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中国建筑的人本精神也体现了这点。中国建筑强调长幼、尊卑、礼制和名分。无论是北京的四合院,还是南方建筑,长幼居住都是有严格的道德规定的。 中国建筑一般不会使得个人产生一种相对渺小的感觉,而西方的哥特式建筑教堂建筑完全使人产生一种卑微的感觉,东方强调人,而西方更多地强调神。 中国建筑组成了一种有机的群落,形成了一种特有的院落文化,在福建的土楼建筑体系中,这种文化简直发挥到了极致。 中国建筑文化特别强调天人合一的环境因素 中国建筑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中国文化中的风水说可谓是最早的环保理论,尽管它不无错谬,但不可否认的是风水特别强调良好的自然环境,风水学说推崇抱阳之地。 中国建筑文化崇尚自然的环境美学,追求了大美不言,物我两忘的境界,在《红楼梦》中,贾府的花园建筑就是这样布局和追求。 中国建筑文化的上述特点是它所特有的。也是它所有特色中最吸引人的,最有魅力的一部分。中国汉族文化的所到之处,从日本到西域,从高丽到越南,几乎都体现了这种文化。尽管外表构筑有不同,但建筑物的内在美却惊人地一致。中国建筑与中国文化的内在联中国文化中的大一统观念,对中国建筑文化的构筑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是中国建筑文化中的核心部分。大一统不仅仅是政治上的统一,地理的统一,文化的统一,也包括自然与人的统一,伦理道德上的大一统,这是广义的大一统观念。 在中国建筑文化中,对建筑本身的理解就是一种统一的认识。同时强调建筑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即为一种有机的统一表述。对中国文化有很深影响的八卦图和道家思想,本身即为一种统一的学说。阴阳八卦、互克互生,对中国古代建筑设计起了很大的影响。佛教思想对建筑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塔这种建筑的引进,就是一个明证。儒教思想对中国古代木制建筑的豪劲时期、醇和时期、羁直时期影响更为巨大。三大主流思想的影响,对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和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对称,是中国正式建筑的特点。中国的宫殿、庙堂,居住的房屋都是对称的建筑,对称性更多是一种权威的体现。这也是一种大一统的体现。 中国文化中深厚的大一统观念构筑了中国光辉的建筑文化,尽管这种文化的哺育在今天已经显得不足,但中国的建筑文化界在回答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建立自己独立的建筑文化这个重要问题上,还必须更多地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古为今用。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如果丢了它,那我们可能看到的,就永远是一种拙劣的类西方、类古典的混凝土堆了。宫殿——金碧辉煌、雕栏玉砌的建筑群体宫殿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传统观念保留得最集中、艺术价值最高的一种类型,它代表了当时建筑技术和艺术的最高水平。据史书记载,夏商时期已有宫殿。秦始皇奴役农民建造了规模空前宏大的阿房宫,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也都大兴土木,营建豪华壮观的宫殿。元朝以前的宫殿建筑均已毁于战火,完整保留下来的只有北京的明清故宫和沈阳的清故宫。北京明清故宫以显示皇帝的权威为设计思想,沿中轴线南北纵深发展,对称布局,以此烘托中轴线上天安门、午门、三大殿直至神武门等主体建筑物的不凡气势,一切构件都属于最高规格,因此,格外壮观。
2023-09-03 03:43:151

中国建筑的特点和类别

中国建筑的特点是一种中庸文化和儒家文化的体现
2023-09-03 03:43:453

阅读《中国建筑的特征》,回答下面问题:1.如何把握全文的整体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篇说明文具有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的特点,把握 好本文的篇章结构,便于读懂课文。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前两段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可以看作是引论;中间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对中国建筑方方面面的特点予以总括说明;然后,作者用很大的篇幅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揭示“为什么”的问题,进一步深化了谈论的主题;最后一段,从古为今用的立场出发,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在现代社会把我们民族优良的建筑传统发扬光大,可以看作是结语。中间两部分,介绍特征,探讨风格,是学习的重点。(意对即可)2.作者总结出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并不是平均用笔的,而是根据重要程度或说明的难易程度有所侧重,重点说明的特征有:(二)平面布置,表现出中国院落文化的特色;(三)结构方法,体现了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的特殊性;(四)斗拱,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六)屋顶,斜坡飞檐是中国建筑的典型形象;(七)色彩,大胆使用朱红和彩绘成为中国建筑鲜明的特色。(意对即可)3.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语言文字中“文法”的术语来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所谓“中国建筑的‘文法”",是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有一定之规,有它的“拘束性”,但也有它的“灵活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特的个性。(意对即可)
2023-09-03 03:43:561

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什么

1.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中国的抬梁式木构架结构如同现代的框架结构一样,在平面上可以形成方形或长方形柱网。柱网的外围,可在柱与柱之间,按需要砌墙壁,装门窗。由于墙壁不负担屋顶和楼面的荷重,这就赋予建筑物以极大的灵活性,既可以做成各种门窗大小不同的房屋,也可做成四面通风,有顶无墙的凉亭,还可做成密封的仓库。在房屋内部各柱之间,则用格扇、板壁等做成轻便隔断物,可随需要装设或拆改。中国历史上有预先制作结构构件运至现场安装的记载,也有若干拆运成批宫殿易地重建的记录。据汉明器和唐长安遗址发掘以及清朝某些地区的住宅所示,有在房屋内部用梁柱而周围用承重墙的方法。抬梁式木构架结构经过长期实践,成为中国建筑普遍的结构方法。至于穿斗式木构架的柱网处理虽不及抬梁式木结构那样灵活,可是在承重和围护结构的分工方面仍然一样。2.便于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无论抬梁或穿斗式木构架的房屋,只要在房屋高度、墙壁与屋面的材料和厚薄、窗的位置和大小等方面加以变化,便能广泛地适应各地区寒暖不同的气候。3.有减少地震危害的可能性木构架结构由于木材具有的特性,而构架的节点所用斗拱和榫卯又都有若干伸缩余地,因而在一定限度内可减少由地震对这种构造所引起的危害。4.材料供应比较方便中国的木构架建筑在防火、防腐方面虽然有着严重的缺点,可是在古代中国大部分地区内,木料比砖石更容易就地取材,可迅速而经济地解决材料供应问题,因此,木结构仍然广泛地用于一般建筑,此外还用于各种梁式、悬臂式和拱式桥梁。
2023-09-03 03:44:041

中国建筑的特征概括

中国建筑特徵为木构建筑体系是世界上独特的,并且传播至日本,韩国,越南等东亚文化区。共25张中国传统建筑早期中国建筑以夯土为主要承重结构,辅以木构框架作补强。唐代以後中国木构建筑步向成熟,全木构架普及,以榫卯结构连结构件。中国木结构建筑地域特色浓厚,朝代更替带来的一代新风与民间地方手法互相影响,南北建筑特色分明。清末民国後主流建筑被西式建筑取代
2023-09-03 03:44:133

中国建筑的具体特征

青砖,带瓦,斜顶,,
2023-09-03 03:44:242

中国建筑与外国建筑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同属木构建筑体系。日韩木构都受到中国古建筑影响。日本建筑形式与技术是唐代鉴真和尚东渡时带去的,外观上有明显的隋唐盛世的朴素大气。在小木作(门、窗、隔间)、装饰方面,体现了不同民族性格。日韩席地而坐,故室内空间低矮,建筑尺度与人体尺度关系密切,比如日本房间大小由榻榻米决定;而中国在五胡乱华期间使用游牧民族的高坐具,故室内高敞,由宋及清,建筑尺度与形制、材分有关,即多高的级别就用多大的木材、多大的木材就盖多大的房子,远离人体尺度。此外,日本的景园设计,如枯山水等,就与中国的园林大异其趣。
2023-09-03 03:44:353

中国古建筑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古建筑的特点主要是在设计上,一般采用砖木结构的设计,有廊檐,雕梁画柱,非常的大气
2023-09-03 03:44:478

古代中西方建筑风格特点的差异在哪?

1,材料,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而西方以石材为主。材料不同而在制作工艺上会有差异,由此造成中式建筑细腻,西式建筑宏大的特点2,审美和社会风气,不同时期和地区建筑风格总是受到同时代的审美和社会风气所影响。古代中式建筑受中国文人气息影响大,以江浙一带的园林建筑最具民族代表性。而西方古代建筑风格以“罗马风”和“歌特式”为代表
2023-09-03 03:45:463

法国古典式建筑与中国建筑的比较

法国在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初的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专制王权极盛时期,开始竭力崇尚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建造了很多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古典主义建筑造型严谨,普遍应用古典柱式,内部装饰丰富多彩。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是规模巨大、造型雄伟的宫廷建筑和纪念性的广场建筑群。这一时期法国王室和权臣建造的离宫别馆和园林,为欧洲其他国家所仿效。 随着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流行,巴黎在1671年设立了建筑学院,学生多出身于贵族家庭,他们瞧不起工匠和工匠的技术,形成了崇尚古典形式的学院派。学院派建筑和教育体系一直延续到19世纪。学院派有关建筑师的职业技巧和建筑构图艺术等观念,统治西欧的建筑事业达200多年。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品有巴黎卢浮宫的东立面、凡尔赛宫和巴黎伤兵院新教堂等。凡尔赛宫不仅创立了宫殿的新形制,而且在规划设计和造园艺术上都为当时欧洲各国所效法。 伤兵院新教堂又称残废军人新教堂,是路易十四时期军队的纪念碑,也是 十七世纪法国典型的古典主义建筑。新教堂接在旧的巴西利卡式教堂南端,平面呈正方形,中央顶部覆盖着有三层壳体的穹窿,外观呈抛物线状,略微向上提高,顶上还加了一个文艺复兴时期惯用的采光亭。穹窿顶下的空间是由等长的四臂形成的希腊十字,四角上是四个圆形的祈祷室。新教堂立面紧凑,穹窿顶端距地面106.5米,是整座建筑的中心,方方正正的教堂本身看来像是穹窿顶的基座,更增加了建筑的庄严气氛。 在十八世纪上半叶和中叶,国家性的、纪念性的大型建筑比 十七世纪显著减少。代之的是大量舒适安谧的城市住宅和小巧精致的乡村别墅。在这些住宅中,美奂的沙龙和舒适的起居室取代了豪华的大厅。在建筑外形上,虽然巴洛克教堂式样很快为其他建筑物所效法,但这时期巴黎建筑学院仍是古典主义的大本营。 当时的著名建筑有和谐广场(又译协和广场)和南锡市的市中心广场等。后者由在一条纵轴线上的三个广场组成:北为政府广场,长圆形;南为斯丹尼斯拉广场,长方形;中间是一个狭长的广场。广场群是半封闭的,空间组合富有变化,又和谐统一。广场上的树木、喷泉、雕像、栅栏门、桥、凯旋门和建筑物的配合也很恰当。 中国建筑中具有审美价值的特征形式和风格。自先秦至19世纪中叶以前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独立的体系,2000多年间风格变化不大,通称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社会性质的改变,外国建筑,特别是西方建筑的大量输入,中国建筑与世界建筑有了较多的接触和交流,建筑风格发生了急剧变化,通称为中国近现代建筑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封建社会中发展成熟,它以汉族木结构建筑为主体,也包括各少数民族的优秀建筑,是世界上延续历史最长、分布地域最广、风格非常显明的一个独特的艺术体系。中国古代建筑对于日本、朝鲜和越南的古代建筑有直接影响,17世纪以后,也对欧洲产生过影响。 艺术特征 和欧洲古代建筑艺术比较,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有3个最基本的特征: ①审美价值与政治伦理价值的统一。艺术价值高的建筑,也同时发挥着维系、加强社会政治伦理制度和思想意识的作用。 ②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表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建筑艺术的一切构成因素,如尺度、节奏、构图、形式、性格、风格等,都是从当代人的审美心理出发,为人所能欣赏和理解,没有大起大落、怪异诡谲、不可理解的形象。 ③总体性、综合性很强。古代优秀的建筑作品,几乎都是动员了当时可能构成建筑艺术的一切因素和手法综合而成的一个整体形象,从总体环境到单座房屋,从外部序列到内部空间,从色彩装饰到附属艺术,每一个部分都不是可有可无的,抽掉了其中一项,也就损害了整体效果。 中国古代建筑类型虽多,但可以归纳为4种基本风格。 ①庄重严肃的纪念型风格。大多体现在礼制祭祀建筑、陵墓建筑和有特殊涵义的宗教建筑中。其特点是群体组合比较简单,主体形象突出,富有象征涵义,整个建筑的尺度、造型和涵义内容都有一些特殊的规定。例如古代的明堂辟雍、帝王陵墓、大型祭坛,和佛教建筑中的金刚宝座、戒坛、大佛阁等。 ②雍容华丽的宫室型风格。多体现在宫殿、府邸、衙署和一般佛道寺观中。其特点是序列组合丰富,主次分明,群体中各个建筑的体量大小搭配恰当,符合人的正常审美尺度;单座建筑造型比例严谨,尺度合宜,装饰华丽。 ③亲切宜人的住宅型风格。主要体现在一般住宅中,也包括会馆、商店等人们最经常使用的建筑。其特点是序列组合与生活密切结合,尺度宜人而不曲折;建筑内向,造型简朴,装修精致。 ④自由委婉的园林风格。主要体现在私家园林中,也包括一部分皇家园林和山林寺观。其特点是空间变化丰富,建筑的尺度和形式不拘一格,色调淡雅,装修精致;更主要的是建筑与花木山水相结合,将自然景物融于建筑之中。以上 4种风格又常常交错体现在某一组建筑中,如王公府邸和一些寺庙,就同时包含有宫室型、住宅型和园林型3种类型, 帝王陵墓则包括有纪念型和宫室型两种。 地方民族风格 中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差别很大,地区间(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和山区)的封闭性很强,所以各地方、各民族的建筑都有一些特殊的风格,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8类: ①北方风格。集中在淮河以北至黑龙江以南的广大平原地区。组群方整规则,庭院较大,但尺度合宜;建筑造型起伏不大,屋身低平,屋顶曲线平缓;多用砖瓦,木结构用料较大,装修比较简单。总的风格是开朗大度。 ②西北风格。集中在黄河以西至甘肃、宁夏的黄土高原地区。院落的封闭性很强,屋身低矮,屋顶坡度低缓,还有相当多的建筑使用平顶。很少使用砖瓦,多用土坯或夯土墙,木装修更简单。这个地区还常有窑洞建筑,除靠崖凿窑外,还有地坑窑、平地发券窑。总的风格是质朴敦厚。但在回族聚居地建有许多清真寺,它们体量高大,屋顶陡峻,装修华丽,色彩浓重,与一般民间建筑有明显的不同。 ③江南风格。集中在长江中下游的河网地区。组群比较密集,庭院比较狭窄。城镇中大型组群(大住宅、会馆、店铺、寺庙、祠堂等)很多,而且带有楼房;小型建筑(一般住宅、店铺)自由灵活。屋顶坡度陡峻,翼角高翘,装修精致富丽,雕刻彩绘很多。总的风格是秀丽灵巧。 ④岭南风格。集中在珠江流域山岳丘陵地区。建筑平面比较规整,庭院很小,房屋高大,门窗狭窄,多有封火山墙,屋顶坡度陡峻,翼角起翘更大。城镇村落中建筑密集,封闭性很强。装修、雕刻、彩绘富丽繁复,手法精细。总的风格是轻盈细腻。 ⑤西南风格。集中在西南山区,有相当一部分是壮、傣、瑶、苗等民族聚居的地区。多利用山坡建房,为下层架空的干栏式建筑。平面和外形相当自由,很少成组群出现。梁柱等结构构件外露,只用板壁或编席作为维护屏障。屋面曲线柔和,拖出很长,出檐深远,上铺木瓦或草秸。不太讲究装饰。总的风格是自由灵活。其中云南南部傣族佛寺空间巨大,装饰富丽,佛塔造型与缅甸类似,民族风格非常鲜明。 ⑥藏族风格。集中在西藏、青海、甘南、川北等藏族聚居的广大草原山区。牧民多居褐色长方形帐篷。村落居民住碉房,多为2~3层小天井式木结构建筑,外面包砌石墙,墙壁收分很大,上面为平屋顶。石墙上的门窗狭小,窗外刷黑色梯形窗套,顶部檐端加装饰线条,极富表现力。□嘛寺庙很多,都建在高地上,体量高大,色彩强烈,同样使用厚墙、平顶,重点部位突出少量坡顶。总的风格是坚实厚重。 ⑦蒙古族风格。集中在蒙古族聚居的草原地区。牧民居住圆形毡包(蒙古包),贵族的大毡包直径可达10余米,内有立柱,装饰华丽。□嘛庙集中体现了蒙古族建筑的风格,它来源于藏族□嘛庙原型,又吸收了临近地区回族、汉族建筑艺术手法,既厚重又华丽。 ⑧维吾尔族风格。集中在新疆维吾尔族居住区。建筑外部完全封闭,全用平屋顶,内部庭院尺度亲切,平面布局自由,并有绿化点缀。房间前有宽敞的外廊,室内外有细致的彩色木雕和石膏花饰。总的风格是外部朴素单调,内部灵活精致。维吾尔族的清真寺和教长陵园是建筑艺术最集中的地方,体量巨大,塔楼高耸,砖雕、木雕、石膏花饰富丽精致。还多用拱券结构,富有曲线韵律。 时代风格 由于中国古代建筑的功能和材料结构长时期变化不大,所以形成不同时代风格的主要因素是审美倾向的差异;同时,由于古代社会各民族、地区间有很强的封闭性,一旦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或各地区民族间的文化发生了急剧的交融,也会促使艺术风格发生变化。根据这两点,可以将商周以后的建筑艺术分为3种典型的时代风格: ①秦汉风格。商周时期已初步形成了中国建筑的某些重要的艺术特征,如方整规则的庭院,纵轴对称的布局,木梁架的结构体系,由屋顶、屋身、基座组成的单体造型,屋顶在立面占的比重很大。但商、周建筑也有地区的、时代的差异。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各国文化不同,建筑风格也不统一。大体上可归纳为两种风格,即以齐、晋为主的中原北方风格和以楚、吴为主的江淮风格。秦统一全国,将各国文化集中于关中,汉继承秦文化,全国建筑风格趋于统一。代表秦汉风格的主要是都城、宫室、陵墓和礼制建筑。其特点是,都城区划规则,居住里坊和市场以高墙封闭;宫殿、陵墓都是很大的组群,其主体为高大的团块状的台榭式建筑;重要的单体多为十字轴线对称的纪念型风格,尺度巨大,形象突出;屋顶很大,曲线不显著,但檐端已有了“反宇”;雕刻色彩装饰很多,题材诡谲,造型夸张,色调浓重;重要建筑追求象征涵义,虽然多有宗教性内容,但都能为人所理解。秦汉建筑奠定了中国建筑的理性主义基础,伦理内容明确,布局铺陈舒展,构图整齐规则,同时表现出质朴、刚健、清晰、浓重的艺术风格。 ②隋唐风格。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建筑风格发生重大转变的阶段。中原士族南下,北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随着民族的大融合,深厚的中原文化传入南方,同时也影响了北方和西北。佛教在南北朝时期得到空前发展。随之输入的佛教文化,几乎对所有传统的文学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增加了传统艺术的门类和表现手段,也改变了原有的风格。同时,文人士大夫退隐山林的生活情趣和田园风景诗的出现,以及对江南秀美风景地的开发,正式形成了中国园林的美学思想和基本风格,由此也引伸出浪漫主义的情调。 隋唐国内民族大统一,又与西域交往频繁,更促进了多民族间的文化艺术交流。秦汉以来传统的理性精神中糅入了佛教的和西域的异国风味,以及南北朝以来的浪漫情调,终于形成了理性与浪漫相交织的盛唐风格。其特点是,都城气派宏伟,方整规则;宫殿、坛庙等大组群序列恢阔舒展,空间尺度很大;建筑造型浑厚,轮廓参差,装饰华丽;佛寺、佛塔、石窟寺的规模、形式、色调异常丰富多采,表现出中外文化密切交汇的新鲜风格。 ③明清风格。五代至两宋,中国封建社会的城市商品经济有了巨大发展,城市生活内容和人的审美倾向也发生了很显著的变化,随之也改变了艺术的风格。五代十国和宋辽金元时期,国内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文化艺术再一次得到交流融汇;元代对西藏、蒙古地区的开发,以及对阿拉伯文化的吸收,又给传统文化增添了新鲜血液。明代继元又一次统一全国,清代最后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建筑终于在清朝盛期(18世纪)形成最后一种成熟的风格。其特点是,城市仍然规格方整,但城内封闭的里坊和市场变为开敞的街巷,商店临街,街市面貌生动活泼;城市中或近郊多有风景胜地,公共游览活动场所增多;重要的建筑完全定型化、规格化,但群体序列形式很多,手法很丰富;民间建筑、少数民族地区建筑的质量和艺术水平普遍提高,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多种风格;私家和皇家园林大量出现,造园艺术空前繁荣,造园手法最后成熟。总之,盛清建筑继承了前代的理性精神和浪漫情调,按照建筑艺术特有的规律,终于最后形成了中国建筑艺术成熟的典型风格——雍容大度,严谨典丽,机理清晰,而又富于人情趣味。 秦汉、隋唐、明清3个时期相距时间基本相等,它们是国家大统一、民族大融合的3个时代,也是封建社会前、中、后 3期的代表王朝。作为正面地、综合地反映生活的建筑艺术,这3种时代风格所包含的内容,显然远远超出了单纯的艺术范围;建筑艺术风格的典型意义和它们的反映功能,显然也远远超过了建筑艺术本身。 中国近现代建筑艺术 中国近现代建筑艺术是伴随着封建社会的解体,西方建筑的输入而形成的,它的发展与每一阶段的社会体制、生产、生活方式和审美趣味有着直接的联系。主要表现为: ①传统建筑在数量上仍占主导地位,但由于出现了新的审美趣味,致使建筑风格和某些艺术手法有所变化。 ②近代工业生产和以公共活动为主的新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新类型的建筑。 ③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也要求相应的新形式。 ④封建等级制度的废除,社会体制的变革,使得传统建筑艺术赖以存在的许多重要审美价值发生了根本动摇,建筑艺术的社会功能有所改变,要求创造出能体现新的审美价值,适应新的社会功能的新形式。 ⑤传统的审美心理与新的审美价值、新的社会功能产生了新的矛盾,在新建筑中能否体现和怎样体现传统形式,成为近现代建筑美学和艺术创作的核心问题。 在上述社会变革与建筑变革构成的复杂的背景面前,中国近现代建筑表现出一些新的艺术特征: 传统建筑的园林和装饰艺术出现了新风格 在传统建筑中,园林和装饰是由于审美趣味的变化而变化最敏感的部分。19世纪中叶以后,以苏州为代表的江南园林和以北京为代表的北方园林大部分经过改建和重建,它们共同的倾向是,建筑的比重大大增加,空间曲折多变,装饰繁复细腻,假山曲屈奇谲,相当一部分流于繁琐造作。建筑装饰则普遍走向大面积满铺雕镂,色彩绚丽,用料名贵,题材范围扩大,手法非常细致,还有一些西方巴洛克、罗可可的手法类杂其中,某些构图意匠也受其影响。 突出了建筑的类型风格 近代出现的新类型建筑开始大都是直接搬用西方同类的建筑,而西方各类建筑又大都有一套基本定型的形式,当时常见的有殖民地式、古典复兴式、哥特复兴式、折衷式等,从哈尔滨到香港,从青岛到喀什,举凡机关、银行、商场、会堂、公寓、住宅、学校等,各自都以基本定型的形式标志出自己的内容,而同类型的形式又大同小异,极少显示出特有的地方民族特色,甚至出现了北方建筑用深拱廊百页窗(殖民地式),南方建筑设壁炉(古典复兴式)的现象。而在20~30年代兴起创作民族形式以后,大多数也都是套用古代某一时期官式建筑法式(主要是清代),致使广州的民族形式建筑与北京的无大差别。只在80年代以后,才较多地注意地方特色,即所谓乡土建筑风格。 单体建筑重在表现外观造型 近现代建筑打破了传统建筑封闭内向,以表现空间意境为主的审美观念,突出了公共性和开放性的观赏功能,这与同时输入的西方建筑重视表现实体造型的审美观念是一致的。中国近现代建筑的艺术形式包含着两类内容。一是某些大型的、纪念性比较强的建筑仍十分注重造型艺术的社会价值,审美功能要求有较强的政治伦理内容,即以特定的形式表现某些特定的精神涵义。如银行、海关常采用庄重华贵的西方古典形式,以显示其财力的坚实富有;一些政府机关和纪念建筑多吸取传统形式,以显示继承传统文化,发扬国粹的精神。二是大多数民用建筑一般只从审美趣味出发,一方面追求时髦新奇,同时仍受到传统审美趣味的影响。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流行的洋式店面、洋学堂、洋戏院和城市里弄住宅等,都是所谓中西合璧的形式;以后则更多直接采用西方流行的形式;80年代以后又兴起了追求乡土风味的形式,这些都是与当代大众的审美趣味一致的。 城市环境和建筑群体突出了开放型性格 近代城市功能的急剧变化,给传统的环境艺术以根本的影响,原有的群体序列艺术和环境尺度远不能适应新的功能,于是产生了崭新的群体艺术。首先,不同城市和不同街区对开放性、公共性有不同的要求,出现了不同性格、不同风格的群体环境,其艺术形象异常鲜明,如北京的使馆区,青岛、大连、哈尔滨的行政区,上海、天津、广州的金融商业区和高级住宅区,南京、长春的政权机关区,以及各大城市的新型商业街区等等。其次,随着近代城市规划理论的输入,也引进了城市和街区群体构图艺术,使得一些城市和街区出现了新的风格。开始是德国式、俄国式、英国式、日本式等等新的小街区建设,其后就扩大为整个城市自觉的整体经营。20世纪初至30年代,中国各大城市都进行了新的规划,大多注意到新的环境艺术构图和建筑空间序列设计,尤以1929~1930年上海、南京的规划和1939年伪满洲国新京(长春)的规划最为典型。50~60年代以来,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兴起,表现城市个性的群体环境艺术手法开始成熟,如北京天安门广场的改建,广州北部新区的开发,都是突出的例证。80年代以后,新兴市镇建设更注重群体艺术的价值,深圳、珠海以及上海、天津、北京等大城市的卫星城和居住小区,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它们的个性特征和艺术表现力都很突出。 时代风格变化迅速 从19世纪中叶到现在短短的100多年间,建筑风格变化速度之快,远远超出了古代。其间,既有与西方建筑风格平行发展的一般类型,也有受中国本土社会文化制约的特殊类型。从艺术特征来看,后者无疑更具有典型的美学价值,也就是说,新内容、旧形式和中外建筑形式能否结合,怎样结合,一直是近代建筑风格变化的主线。寻求时代风格与民族风格相结合的道路,一直是建筑艺术创作的主题。
2023-09-03 03:45:581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是什么~

1)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2)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3)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优美(4)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丰富多彩(5)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注意跟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
2023-09-03 03:46:093

中国建筑有什么特点?

以宫殿和都城规划的成就最高,突出皇权至上思想和严密的等级观念。特别注重群体组合的美,或取中轴对称院落式布局,或为自由式,以前者为主。注重与自然的高度协同,尊重自然。艺术性格特别重视对中和、平易、合蓄而深沉的美的追求。建筑 是人们用土、石、木、钢、玻璃、芦苇、塑料、冰块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建造的构筑物。建筑的本身不是目的,建筑的目的是获得建筑所形成的“空间”。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中国地域宽广、民族较多,各地民居的形式、结构、装饰艺术、色调等各具特点。在此,主要介绍一下个性鲜明的北方窑洞和古城内的民居。中国北方黄河中上游地区窑洞式住宅较多,在陕西、甘肃、河南、山西等黄土地区,当地居民在天然土壁内开凿横洞,并常将数洞相连,在洞内加砌砖石,建造窑洞。窑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凉,节省土地,经济省工,将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有机结合,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筑形式,渗透着人们对黄土地的热爱和眷恋。此外,中国还有保存较完好的古城,这些古城内均有大量的古代民居。其中,山西平遥古城和云南丽江古城均在199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23-09-03 03:46:372

中国建筑的特征

中国建筑的初始,产生于实际需要,受制于自然物理,非着意创制形式,更无所谓派别。中华民族世代生息于亚洲大陆东部,东观沧海,北依大漠,西阻高原,南接丛林,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环境中,经过数千年文明的演进,创造了光辉灿烂、独具一格的中华文化。中国建筑就是其中最令人瞩目的一种。特征一:个别的建筑物,一般的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本身和上部翼状伸展的屋顶;特征二:在平面布置上在,中国所称为一“所”房子是由若干座这种建筑物以及一些联系性的建筑物,平面布置往往左右对称,轴线显著,房屋采取向南的方向;特征三:以木材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法,房身部分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成为一付梁架,每一付梁架有两根立柱和两层以上的横梁;特征四:有斗栱,在一付梁架上,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在柱头上加上一层层逐渐挑出的称作“栱”的弓形短木,两侧呢个栱之间用称作“斗”的斗形方木块垫着,这种用斗和栱综合构成的单位叫作“斗栱”;特征五:举折,梁架是上的梁是多层的,上一层总比下一层短,两层之间的矮柱总是逐渐加高的,这叫作举架,屋顶的坡度就随着这举架,由下段的檐部缓和的坡度逐步增高为近屋脊处的陡斜,成了缓和的弯曲面;特征六:屋顶在中国建筑中素来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瓦面是弯曲的,当屋顶是四面坡的时候,屋顶的四角也就是翘起的,它的壮丽的装饰性也很早就被发现而予以利用了;特征七:大胆的用朱红色作为建筑物屋身的主要颜色,用在柱、门窗和墙壁上,并且用彩色绘画图案来装饰木架构的上部结构,在使用颜色上,中国建筑是世界建筑体系中最大胆的;特征八:在木结构建筑中,所有构件交接的部分都大半露出,在它们外表形状上稍稍加工,使其成为建筑本身的装饰部分;特征九:在建筑材料中,大量使用有色琉璃瓦砖,尽量利用各色油漆的装饰潜力,木上刻花,石面上做装饰浮雕,砖墙上也加雕刻,这些都是中国建筑体系的特征。
2023-09-03 03:46:471

中国建筑的特征都有哪些

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九个,这九个又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方面,(一)~(二):说明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一)讲立体构成,单个的建筑自下而上一般是由台基、主体(房屋)和屋顶三个主要部分构成的。(二)讲平面布局,一所房子由一个建筑群落组成,左右呈轴对称,主要房屋朝南,整个建筑群有主有从,有“户外的空间”。第二方面,(三)~(五):说明中国建筑的结构特点。(三)从整体上介绍了中国建筑的结构方法,即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的框架结构,并解释了中国建筑的力学原理,指出这与“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构架或钢骨架”从结构原则上是一样的。(四)说明斗拱的作用,先给予一个描述性的定义:拱是“弓形短木”,斗是“斗形方木块”,它们组合起来称“斗拱”。它不但可“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还具有装饰作用。(五)说明“举折,举架”的作用,即为了形成屋顶的斜坡或曲面。第三方面,(六)~(九):介绍中国建筑外观、颜色、装饰等方面的特点。(六)介绍屋顶,指出它是“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并在与其他建筑体系的比较中,盛称翘起如翼的屋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骄傲。(七)从着色方面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指出“在使用颜色上,中国建筑是世界各建筑体系中最大胆的”,不但在大建筑物中使用朱红色,而且还大量用彩绘来装饰木架部件。(八)介绍中国建筑的装饰部件,大到结构部件、脊吻、瓦当,小到门窗、门环、角叶,都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九)说明中国建筑在用材方面的装饰特点,有色的琉璃砖瓦、油漆、木刻、石雕、砖雕等,无不尽显中国建筑的装饰特征。
2023-09-03 03:47:161

中国建筑的特征

1、以宫殿和都城规划的成就最高,突出皇权至上思想和严密的等级观念。2、特别注重群体组合的美,或取中轴对称院落式布局,或为自由式,以前者为主。3、注重与自然的高度协同,尊重自然。4、艺术性格特别重视对中和、平易、合蓄而深沉的美的追求。中国建筑艺术是中国人的伦理观、审美观、价值观和自然观的深刻体现。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建筑始终保持了自身的独特性格。
2023-09-03 03:47:251

中国建筑的特征包括几个方面?

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下列九点:1、个别的建筑物,一般地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本身和上部翼状伸展的屋顶。2、在面布置上,中国所称为一“所”房子是由若干座这种建筑物以及一些联系性的建筑物,如回廊、抱厦、厢、耳、过厅等等,围绕着一个或若干个庭院或天井建造而成的。3、这个体系以木材结构为它的主要结构方法。这就是说,房身部分是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成为一付梁架。每一付梁架有两根立柱和两层以上的横梁。每两付梁架之间用枋、檩([lǐn]架在屋架或山墙上面用来支持椽子或屋面板的长条形构件。也叫桁或檩条。)之类的横木把它们互相牵搭起来,就成了“间”的主要构架,以承托上面的重量。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只是像“帷幕”一样,用以隔断内外,或分划内部空间而已。4、斗拱:在一付梁架上,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在柱头上加上一层层逐渐挑出的称做“拱”的弓形短木,两层拱之间用称做“斗”的斗形方木块垫着。这种用拱和斗综合构成的单位叫做“斗拱”。5、举折,举架:梁架上的梁是多层的;上一层总比下一层短;两层之间的矮柱(或柁[tuó]:房柁,房架前后两个柱子之间的大横梁。墩)总是逐渐加高的。这叫做“举架”。屋顶的坡度就随着这举架,由下段的檐部缓和的坡度逐步增高近屋脊处的陡斜,成了缓和的弯曲面。6、屋顶在中国建筑中素来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它的瓦面是弯曲的,已如上面所说。当屋顶是四面坡的时候,屋顶的四角也就是翘起的。它的壮丽的装饰性也很早就被发现而予以利用了。7、大胆地用朱红作为大建筑物屋身的主要颜色,用在柱、门窗和墙壁上,并且用彩色绘画图案来装饰木构架的上部结构;如额枋、梁架、柱头和斗拱,无论外部内部都如此。在使用颜色上,中国建筑是世界各种建筑体系中最大胆的。8、在木结构建筑中,所有构件交接的部分都大半露出,在它们外表形状上稍稍加工,使成建筑本身的装饰部分。9、在建筑材料中,大量使用有色琉璃砖瓦;尽量利用各色油漆的装饰潜力。木上刻花,石面上作装饰浮雕,砖墙上也加雕刻。这些也都是中国建筑体系的特征。
2023-09-03 03:47:361

中国建筑有什么特点?

中国建筑的特征主要是什么?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下列九点。1、个别的建筑物,一般地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本身和上部翼状伸展的屋顶。2、在面布置上,中国所称为一“所”房子是由若干座这种建筑物以及一些联系性的建筑物,如回廊、抱厦、厢、耳、过厅等等,围绕着一个或若干个庭院或天井建造而成的。3、这个体系以木材结构为它的主要结构方法。这就是说,房身部分是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成为一付梁架。每一付梁架有两根立柱和两层以上的横梁。每两付梁架之间用枋、檩([lǐn]架在屋架或山墙上面用来支持椽子或屋面板的长条形构件。也叫桁或檩条。)之类的横木把它们互相牵搭起来,就成了“间”的主要构架,以承托上面的重量。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只是像“帷幕”一样,用以隔断内外,或分划内部空间而已。4、斗拱:在一付梁架上,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在柱头上加上一层层逐渐挑出的称做“拱”的弓形短木,两层拱之间用称做“斗”的斗形方木块垫着。这种用拱和斗综合构成的单位叫做“斗拱”。5、举折,举架:梁架上的梁是多层的;上一层总比下一层短;两层之间的矮柱(或柁[tuó]:房柁,房架前后两个柱子之间的大横梁。墩)总是逐渐加高的。这叫做“举架”。屋顶的坡度就随着这举架,由下段的檐部缓和的坡度逐步增高近屋脊处的陡斜,成了缓和的弯曲面。6、屋顶在中国建筑中素来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它的瓦面是弯曲的,已如上面所说。当屋顶是四面坡的时候,屋顶的四角也就是翘起的。它的壮丽的装饰性也很早就被发现而予以利用了。7、大胆地用朱红作为大建筑物屋身的主要颜色,用在柱、门窗和墙壁上,并且用彩色绘画图案来装饰木构架的上部结构;如额枋、梁架、柱头和斗拱,无论外部内部都如此。在使用颜色上,中国建筑是世界各种建筑体系中最大胆的。8、在木结构建筑中,所有构件交接的部分都大半露出,在它们外表形状上稍稍加工,使成建筑本身的装饰部分。(九)在建筑材料中,大量使用有色琉璃砖瓦;尽量利用各色油漆的装饰潜力。木上刻花,石面上作装饰浮雕,砖墙上也加雕刻。这些也都是中国建筑体系的特征。
2023-09-03 03:47:461

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什么

(一) 个别的建筑物,一般地由3个主要部分构成: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本身和上部翼状伸展的屋顶。(二) 在平面布置上,中国所称为一“所”房子是由若干座这种建筑物以及一些联系性的建筑物,如回廊、抱厦、厢房、耳房、过厅等等,围绕着一个或若干个庭院或天井建造而成的。在这种布置中,往往左右均齐对称,构成显著的轴线。这同一原则,也常应用在城市规划上。主要的房屋一般地都采取向南的方向,以取得最多的阳光。这样的庭院或天井里虽然往往也种植树木花草,但主要部分一般地都有砖石墁地,成为日常生活所常用的一种户外的空间,我们也可以说它是很好的“户外起居室”。(三) 这个体系以木材结构为它的主要结构方法。这就是说,房身部分是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成为一副梁架。每一副梁架有两根立柱和两层以上的横梁。每两副梁架之间用枋、檩之类的横木把它们互相牵搭起来,就成了“间”的主要构架,以承托上面的重量。
2023-09-03 03:47:561

中国建筑的特征?

中国建筑的特征主要是什么?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下列九点。1、个别的建筑物,一般地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本身和上部翼状伸展的屋顶。2、在面布置上,中国所称为一“所”房子是由若干座这种建筑物以及一些联系性的建筑物,如回廊、抱厦、厢、耳、过厅等等,围绕着一个或若干个庭院或天井建造而成的。3、这个体系以木材结构为它的主要结构方法。这就是说,房身部分是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成为一付梁架。每一付梁架有两根立柱和两层以上的横梁。每两付梁架之间用枋、檩([lǐn]架在屋架或山墙上面用来支持椽子或屋面板的长条形构件。也叫桁或檩条。)之类的横木把它们互相牵搭起来,就成了“间”的主要构架,以承托上面的重量。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只是像“帷幕”一样,用以隔断内外,或分划内部空间而已。4、斗拱:在一付梁架上,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在柱头上加上一层层逐渐挑出的称做“拱”的弓形短木,两层拱之间用称做“斗”的斗形方木块垫着。这种用拱和斗综合构成的单位叫做“斗拱”。5、举折,举架:梁架上的梁是多层的;上一层总比下一层短;两层之间的矮柱(或柁[tuó]:房柁,房架前后两个柱子之间的大横梁。墩)总是逐渐加高的。这叫做“举架”。屋顶的坡度就随着这举架,由下段的檐部缓和的坡度逐步增高近屋脊处的陡斜,成了缓和的弯曲面。6、屋顶在中国建筑中素来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它的瓦面是弯曲的,已如上面所说。当屋顶是四面坡的时候,屋顶的四角也就是翘起的。它的壮丽的装饰性也很早就被发现而予以利用了。7、大胆地用朱红作为大建筑物屋身的主要颜色,用在柱、门窗和墙壁上,并且用彩色绘画图案来装饰木构架的上部结构;如额枋、梁架、柱头和斗拱,无论外部内部都如此。在使用颜色上,中国建筑是世界各种建筑体系中最大胆的。8、在木结构建筑中,所有构件交接的部分都大半露出,在它们外表形状上稍稍加工,使成建筑本身的装饰部分。(九)在建筑材料中,大量使用有色琉璃砖瓦;尽量利用各色油漆的装饰潜力。木上刻花,石面上作装饰浮雕,砖墙上也加雕刻。这些也都是中国建筑体系的特征。
2023-09-03 03:48:371

中国古代建筑具有什么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四种具体思想有天人合一的观念;敬天祭祖的礼制观念;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观念;以族长为中心的家族思想。中国古代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也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而要鉴赏建筑艺术,除了需要理解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外,还要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些重要特点,然后再通过比较典型的实例,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是多方面的。建筑不仅仅是技术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中国古代建筑经过长时期的努力,同时吸收了中国其他传统艺术,特别是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等造型艺术的特点,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并在这方面形成了不少特点。扩展资料:中国古代建筑的单体,大致可以分为屋基、屋身、屋顶三个部份。凡是重要建筑物都建在基座台基之上,一般台基为一层,大的殿堂如北京明清故宫太和殿,建在高大的三重台基之上。单体建筑的平面形式多为长方形、正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圆形。这些不同的平面形式,对构成建筑物单体的立面形象起着重要作用。由于采用木构架结构,屋身的处理得以十分灵活,门窗柱墙往往依据用材与部位的不同而加以处置与装饰,极大地丰富了屋身的形象。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丰富多彩。早在汉代已有庑殿、歇山、悬山、囤顶、攒尖几种基本形式,并有了重檐顶。以后又出现了勾连搭、单坡顶、十字坡顶、盂顶、拱券顶、穹窿顶等许多形式。为了保护木构架,屋顶往往采用较大的出檐。但出檐有碍采光,以及屋顶雨水下泄易冲毁台基,因此后来采用反曲屋面或屋面举拆、屋角起翘,于是屋顶和屋角显得更为轻盈活泼。
2023-09-03 03:48:441

中国古代建筑的四大特征

外形、结构、建筑群体布局、建筑装饰及色彩
2023-09-03 03:49:135

中国古代建筑有哪些特点?

暗合阴阳之道,讲究方位,讲究传统之美!
2023-09-03 03:49:336

中国建筑的特征行文思路

中国建筑的特征行文思路如下:“文法”是指两三千年沿用并发展下来的中国建筑的惯例法式,既有“拘束性”也有“灵活性”。“词汇”是指建筑的单个构件和因素,如梁、柱、枋﹑凛、门、窗等。“文法”和“词汇”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是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中国建筑的特征:1、单个的建筑物,一般地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本身和上部翼状伸展的屋顶。2、在平面布置上,中国所称为一“所”房子是由若干座这种建筑物以及一些联系性的建筑物,如回廊、抱厦、厢、耳、过厅等等,围绕着一个或若干个庭院或天井建造而成的。在这种布置中,往往左右均齐对称,构成显著的轴线。主要的房屋一般都采取向南的方向,以取得最多的阳光。3、这个体系以木材结构为它的主要结构方法。房身部分是以木材为它的主要结构方法。房身部分是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成为一副梁架。两柱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4、斗栱:在副梁架上,在立柱和衡梁交接处,在柱头上加上一层层逐渐挑出的称做“栱”的弓形短木,两层拱之间用称做“斗”的斗形木块垫着。这种用拱和斗综合构成的单位叫做“斗栱”。斗栱的装饰性很早就被发现,不但在木构上得到巨大的发展,并且在砖石建筑也充分应用,它成为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5、举折,举架:梁架上的梁最多层的;上一层总比下一层短;两层之间的矮柱(或柁墩)总是逐渐加高的。这叫做“举架”。屋顶的坡度就随着这举架,由下段的檐部缓和的坡度逐渐增高为近屋脊处的陡斜,成了缓和的弯曲面。6、屋顶在中国建筑中素来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它的壮丽的装饰性也很早就被发现而予以利用了。屋顶不但是几千年来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并且是我们民族所最骄傲的成就。它的发展成为中国建筑中 最主要的特征之一。7、大胆地用朱红为建筑物屋身的主要颜色。8、在木结构建筑中,所有构件交接的部分都大半露出,在它们外表形状上稍稍加工,使其成为建筑本身的装饰部分。9、在建筑材料中,大量使用有色琉璃砖瓦;尽量利用各色油漆的装饰潜力。木上刻花,石面上作装饰浮雕,砖墙上也加雕刻。
2023-09-03 03:49:561

以下哪项是中国建筑最大的特点

  一、中国建筑最大的特点是地域的风格。  二、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下列九点。  1、单个的建筑物,一般地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本身和上部翼状伸展的屋顶。  2、在平面布置上,中国所称为一“所”房子是由若干座这种建筑物以及一些联系性的建筑物,如回廊、抱厦、厢、耳、过厅等等,围绕着一个或若干个庭院或天井建造而成的。在这种布置中,往往左右均齐对称,构成显著的轴线。主要的房屋一般都采取向南的方向,以取得最多的阳光。  3、这个体系以木材结构为它的主要结构方法。房身部分是以木材为它的主要结构方法。房身部分是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成为一副梁架。两柱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  4、斗栱:在副梁架上,在立柱和衡梁交接处,在柱头上加上一层层逐渐挑出的称做“栱”的弓形短木,两层拱之间用称做“斗”的斗形木块垫着。这种用拱和斗综合构成的单位叫做“斗栱”。斗栱的装饰性很早就被发现,不但在木构上得到巨大的发展,并且在砖石建筑也充分应用,它成为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5、举折,举架:梁架上的梁最多层的;上一层总比下一层短;两层之间的矮柱(或柁墩)总是逐渐加高的。这叫做“举架”。屋顶的坡度就随着这举架,由下段的檐部缓和的坡度逐渐增高为近屋脊处的陡斜,成了缓和的弯曲面。  6、屋顶在中国建筑中素来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它的壮丽的装饰性也很早就被发现而予以利用了。屋顶不但是几千年来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并且是我们民族所最骄傲的成就。它的发展成为中国建筑中 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7、大胆地用朱红为建筑物屋身的主要颜色。  8、在木结构建筑中,所有构件交接的部分都大半露出,在它们外表形状上稍稍加工,使其成为建筑本身的装饰部分。  9、在建筑材料中,大量使用有色琉璃砖瓦;尽量利用各色油漆的装饰潜力。木上刻花,石面上作装饰浮雕,砖墙上也加雕刻。
2023-09-03 03:50:572

中国建筑的特征说明顺序

中国建筑的特征说明顺序如下:关于中国建筑,前辈学者们构建了一个学术体系,总结出很多重要的特点。其中梁思成先生关于中国建筑特征提出了四个基本点:1.以木料为主要构材;2.架构制之结构原则;3.以斗拱为结构关键;4.外部轮廓形式特异。同时梁思成先生还提出了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完全不同的四个特征,这是对中国建筑另外一个侧面的总结:1.不求原物长存的观念;2.建筑活动受道德观念约束;3.建筑布局重视等级与规制;4.建筑艺术与技术依靠师徒传承,不依赖于书面传承。建筑是一门艺术,梁思成先生特别强调了中国建筑的艺术的七个方面:1、翼展的屋顶造型;“如鸟斯革,如翠斯飞”“上尊而宇卑,则吐水疾而雷远”;2、崇厚高大的建筑台基;3、正立面多为玲珑剔透的木刻造型:前廓(阴影)、勾栏、门窗、格扇;4、建筑群有多重院落组成:庭院深深深几许,侯门深似海;5、建筑色彩的施用:白色台基、黄色(绿色、蓝色)屋瓦、檐下彩绘(保护木材,创造室内华丽气氛,创造华美外观,等级分划);6、建筑平面分为两种:一、整齐对称式;二、自由多变式;7、在石结构力学特征上的认知不足(仿木石结构,违反了石材的特性)。
2023-09-03 03:51:121

以下哪项是中国建筑最大的特点

  一、中国建筑最大的特点是地域的风格。  二、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下列九点。  1、单个的建筑物,一般地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本身和上部翼状伸展的屋顶。  2、在平面布置上,中国所称为一“所”房子是由若干座这种建筑物以及一些联系性的建筑物,如回廊、抱厦、厢、耳、过厅等等,围绕着一个或若干个庭院或天井建造而成的。在这种布置中,往往左右均齐对称,构成显著的轴线。主要的房屋一般都采取向南的方向,以取得最多的阳光。  3、这个体系以木材结构为它的主要结构方法。房身部分是以木材为它的主要结构方法。房身部分是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成为一副梁架。两柱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  4、斗栱:在副梁架上,在立柱和衡梁交接处,在柱头上加上一层层逐渐挑出的称做“栱”的弓形短木,两层拱之间用称做“斗”的斗形木块垫着。这种用拱和斗综合构成的单位叫做“斗栱”。斗栱的装饰性很早就被发现,不但在木构上得到巨大的发展,并且在砖石建筑也充分应用,它成为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5、举折,举架:梁架上的梁最多层的;上一层总比下一层短;两层之间的矮柱(或柁墩)总是逐渐加高的。这叫做“举架”。屋顶的坡度就随着这举架,由下段的檐部缓和的坡度逐渐增高为近屋脊处的陡斜,成了缓和的弯曲面。  6、屋顶在中国建筑中素来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它的壮丽的装饰性也很早就被发现而予以利用了。屋顶不但是几千年来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并且是我们民族所最骄傲的成就。它的发展成为中国建筑中 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7、大胆地用朱红为建筑物屋身的主要颜色。  8、在木结构建筑中,所有构件交接的部分都大半露出,在它们外表形状上稍稍加工,使其成为建筑本身的装饰部分。  9、在建筑材料中,大量使用有色琉璃砖瓦;尽量利用各色油漆的装饰潜力。木上刻花,石面上作装饰浮雕,砖墙上也加雕刻。
2023-09-03 03:5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