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列表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2023-09-11 20:23:33
共8条回复
cloud123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

1、颁布并实行魏国李悝的《法经》,增加连坐法,轻罪用重刑。

2、废除旧世卿世禄制, 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

3、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并且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重征商税。

4、焚烧儒家经典,禁止游宦之民。

5、普遍推行县制,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集小都乡邑聚为县,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废除分封制,凡三十一县,县设县令以主县政,设县丞以辅佐县令,设县尉以掌管军事。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

6、迁都咸阳,修建宫殿。

7、统一度量衡制,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

8、编订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规定居民要登记各人户籍,开始按户按人口征收军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商鞅变法

Chen

商鞅变法是分两次进行的。第一次开始于公元前359年,第二次开始于公元前350年。变法涉及内容很多,今归纳如下:

1. 政治方面枣商鞅对政治的改革是以彻底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建立斩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为重点。他在这方面的贡献远远超过李悝和吴起。主要内容有如下三点:

(1)制定二十级爵枣制定二十级爵的作法,意味着废除旧世卿世禄制,今后根据人们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爵的人中选用。二十级爵:一级曰公士,二级曰上造,第十九级曰关内侯,二十级曰彻侯。各级爵位均规定有占田宅、奴婢的数量标准和衣服等次。又制定了“奖励军功,严惩私斗”的办法。奖励军功的作法是:将卒在战争中斩敌首一个,授爵一级,可为五十石之官:斩敌首二个,授爵二级,可为百石之官。宗室贵族无军功的,不得授爵位。有功劳的,可享受荣华富贵;无功劳的,虽家富,不得铺张。严惩私斗的作法是:为私斗的,各以情节轻重,处以刑罚。

(2)实行县制枣废除分封制,以县为地方政区单位。分全国为四十一县,县设今以主县政,设丞以副县令,设尉以掌军事。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后来秦在新占地区设郡,郡的范围较大,又有边防军管性质,因之郡的长官称守。后来郡内形势稳定,转向以民政管理为主,于是郡下设若干县,形成秦的郡县 制度。

(3)实行什伍制度枣秦之都乡邑聚原来都是自然形成的大小居民点。至此时,均作为基层行政单位。居民登记于户籍,分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什,同于后代的保甲制度。为了加强管理和统治广大居民,规定什伍之内各家互相纠察,“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2.经济方面枣商鞅对经济的改革是以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为重点。这是战国时期各国中唯一用国家的政治和法令手段在全国范围内改变土地所有制的事例。主要内容有如下三点: (1)废井田,开阡陌枣在全国范围废除井田制度,实行土地私有制度。废止“田里不粥(鬻)”的原则,准许民间卖买田地。此后秦政府虽仍拥有一些国有土地,如无主荒田、山林川泽及新占他国土地等,但后来又陆续转向私有。

3. 废井田,开阡陌图

(2)重农抑商政策枣奖励耕织,凡努力耕织、生产多的,免除徭役。凡从事末业(工商)及因懒惰而贫穷的,全家没入官府,罚为官奴婢。

(3)统一度量衡枣统一斗、桶、权、衡、丈、尺,并颁行了标准度量衡器,全国都要严格执行,不得违犯。如今传世之“商鞅量”,上有铭文记有秦孝公“十八年”“大良造鞅”监造,“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之一为升”。知此量为“升”。由这件量器及其铭文可知,当时统一度量衡一事是十分严肃认真的。

4.社会方面枣主要推行小家庭政策,以利于增殖人口、征发徭役和户口税等。具体规定:凡一户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禁止父子兄弟(成年者)同室居住。

我不懂运营

商鞅是卫国的庶出公子,姓公孙,名鞅。后封于

商,因而称商鞅。他还年少时,便“好刑名之学”。

青年时,在魏国担任中庶子,当时的魏相公叔座发现

商鞅有奇才,当公叔座病危时,就把商鞅推荐给

魏王,请魏王重用他,并指出,若不用他,就将他处

死。但魏王并未采纳公叔座的建议。当秦孝公发出

“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切尊官,与之分

土”(《秦本纪》)的求贤令后,商鞅便从魏国来到秦

国,向秦孝公提出了用“霸道”(即法家)思想治国,

达到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立刻得到秦孝公的支持。

商鞅变法共进行了两次。关于商鞅变法的内

容,在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商君列传》中是这样叙

述的:“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

斩,告奸者与斩敌者同赏,匿奸者与降敌者同罚。民

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

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

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

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

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

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重要内容有:

在政治上,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度,实行军功爵

制,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

秩等级,各以差次明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

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商君列传》)主张

按军功大小给予一定的社会地位,“有军功者,各以

率受上爵”。奖励在战场上立功杀敌

的人。具体的规定是:凡在战场上能杀得敌人甲士

一人,并取得其首级者,赐爵一级,赐田一顷,宅一

亩;得敌一甲首者,若为官者可当五十石俸禄之官;

得敌一甲首者,还可役使一人或一家为自己的农奴,

即“除庶子一人”。为此,制定了有名的

二十等爵制。秦正是利用二十等爵的等级制与军功

紧密联系起来,以激发士兵在战场上的奋勇杀敌精

神。

在社会组织上,实行“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

坐”的制度,即五家为一伍,十家为

一什,如果一家犯罪,其余四家就要连坐,受到株连。

具体办法是,五家相互监视,发现有“奸人”,应向官

府告发。告发者可以得到同在战场斩得敌人首级相

同的奖励,否则,就要受到同奸人一样的处罚,如果

出现藏匿奸人的情况,则要受到和投降敌人一样的

处罚。据云梦秦简记载,每个伍中有一个“伍老”

是什伍基层组织的负责人,负责每伍的社会治安工

作。

在社会风尚上,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

倍其赋”。从而改变了过去“父子无别,同室而居”

的旧俗。

在经济上,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奖励耕织。规定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

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同时以法律

形式确认了新的土地所有制,即“为田开阡陌封

疆”。承认了土地私有这一事实。

在商鞅变法中,还实行了度量衡改革,普遍推行

县制,迁都咸阳,等等。

okok云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改革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

2.推行县制

3.定秦律,“燔诗书而明法令”

富国的措施

1.废井田、开阡陌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3.统一度量衡

强兵的措施

1.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2.除世卿世禄制,鼓励宗室贵族建立军功

大鱼炖火锅

北境漫步

承认土私废除井田制允许自由买卖二奖励耕战、重农抑商包括奖励耕织建立军功爵制奖励军功两面内容三普遍推行县制由君直接派官治理四颁布伍连坐告奸令禁止私斗

里论外几

变法的经济措施:

1.废井田,开阡陌(简单说就是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这个不用多说了,十分明白)

3.统一度量衡(这个是统一秦国内部的度量衡,因为商鞅变法之前,秦国领土内各地的度量衡都不统一的。而秦始皇统一的是其它六国的度量衡)

变法的政治措施:

1.奖励军功,实行军功爵制(就是爵位依军功授予,就算是宗室的人,但没有军功的,都不能列入公族,公族就是和国君同族的人)

2.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宗室贵族建立军功(就是依据军功的大少规定贵族身份的高低)

3.改革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就是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管理广大居民,所谓“五家为伍”,十家为什“,将什、伍作为基层行政单位。按照编制,登记并编入户籍,责令互相监督。一家有罪,九家必须连举告发,若不告发,则十家同罪连坐)

4.推行县制(秦始皇是推行郡县制,商鞅只是推行县制)

5.定秦律

燔诗书(就是为秦国定法律。同时极端的压制了人民思想)

nicehost

晕 这个和电脑/数码没关系吧~

相关推荐

秦国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商鞅变法,是指卫国人商鞅在秦国实行的变法运动。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嬴渠梁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商鞅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军功,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
2023-09-03 10:50:252

商鞅变法的措施有哪些

商鞅变法是卫国人商鞅在秦国实行的变法运动。他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废除井田制度,开垦荒地,实行统一度量衡,建立县制等 。这些措施使得秦国的经济、军事和政治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也为后来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2023-09-03 10:50:462

商鞅变法是什么?

简单分析一下,详情如图所示
2023-09-03 10:51:102

商鞅变法的内容是什么?

商鞅变法的内容有七:其一,度弃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其二,整改、编写户籍,家中两个壮丁的必须分家;其三,鼓励百姓开荒,对于一些生产特定商品的农户免除服徭役的权力;其四,建立军功爵,无论什么人,无军功不得封赏爵位;其五,加强秦国中央集权,把乡合并成县;其六,重农轻商;其七,制定各种法律,实行什五连坐。商鞅变法的影响一、积极影响:(1)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2)使秦国经济繁荣,军力强大;天下人才汇集;军事胜利,领土扩张,国力强盛。二、消极影响:(3)燔儒书,使大量儒家文化及其他名家学派著作被毁,禁锢世人思想。(4)重农抑商导致生产力发展缓慢,难以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生长。(5)实行专制中央集权导致国家逐渐僵化,失去活力,难以进入民主社会。
2023-09-03 10:51:511

商鞅变法的内容简略?

商鞅变法的内容:1、废除贵族的井田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百姓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3、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4、普遍推行县制,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由国君直接派
2023-09-03 10:52:164

商鞅变法的内容是什么。

1、废除贵族的井田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百姓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3、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4、普遍推行县制,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023-09-03 10:52:403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商鞅变法的目的、内容及影响分别是:1、商鞅变法的目的:战国初期,秦国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和赋税改革,都晚于其余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齐、楚、燕、赵、魏、韩六个大国。为了增强秦国实力,在诸侯国的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和不被别国吞并,秦孝公引进人才,变法图强。2、商鞅变法的内容:颁布并实行魏国李悝的《法经》,增加连坐法,轻罪用重刑。废除旧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并且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重征商税。焚烧儒家经典,禁止游宦之民。强制推行个体小家庭制度。3、商鞅变法的影响:进一步破除了井田制,扩大了亩制,重农抑商,奖励一家一户男耕女织的生产,鼓励垦荒,这就促进了秦国小农经济的发展。他普遍推行了县制,制定了法律,统一了度量衡制,建成了中央集权的君主政权。扩展资料:商鞅独立的思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商鞅主张全农的经济政策,为此他颁布了《垦草令》,制定出二十种重农和开垦荒地的办法。一方面直接或间接的刺激农业发展,一方面打压工商业。其次,商鞅主张重刑厚赏。商鞅认为人的本性是趋利畏罪的,只要重刑厚赏,就可以很好的治理人民,使国家安定。为此商鞅一方面制定严酷的刑法治理人民,一方面重赏立信。第三,商鞅主张重战尚武,具有军国主义思想。最后,商鞅主张国家应统一民众的心智,制定统一的制度,实现统一的目标。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商鞅变法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商鞅
2023-09-03 10:53:061

商鞅变法的内容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涉及维度最全面、执行程度最彻底、后辈延续最深远的一次变法运动,它为秦国从一个西方强国走向超级大国,奠定了最为坚实的基础。下面一起来看看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吧。 内容简介 1、在政治上,确立了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史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2、在经济上,一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 3、在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总的来说,商鞅变法主要从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着手改革。政治上确立了县制、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严明法度;经济上废除井田制、鼓励耕织生产粮食、统一度量衡;军事上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你知道了吗?
2023-09-03 10:53:351

商鞅变法是什么?

商鞅变法是什么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卫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衡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商鞅先后两次主持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徙木立信的由来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准备就绪,但没有公布。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并贴上告示:有谁能把这根木条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两黄金。百姓们感到奇怪,没有人敢来搬动。商鞅又贴出告示说:“有能搬动的给他五十两黄金。”有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商鞅立刻命令给了他五十两黄金。后来,徙木立信成为成语,指通过某种手段树立典型,而使公众信服的行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普遍推行县制;编订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统一度量衡制;等等。商鞅变法的结果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旧制度被彻底废除,经济得到了发展,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后来秦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继位。变法侵犯了贵族们的利益,因之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商鞅失去变法的强有力支持者,商鞅有口难辩,只得逃亡。最后,商鞅在秦军追捕中毙命,只落得个“车裂”的下场。商鞅虽死,但变法的措施仍得到继续推行。
2023-09-03 10:54:081

商鞅变法的故事简短

商鞅变法是指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法家著名人物商鞅在秦国进行的两次政治改革。那么有关商鞅变法的故事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商鞅变法故事三则 商鞅变法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命令商鞅颁布垦草令,进行变法。此时商鞅的身份只是客卿,垦草令是大规模变法的前奏。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掌握秦国实权,颁布第一次变法的一系列法令。公元前352年,商鞅升为大良造。公元前350年,秦国迁都咸阳,颁布了第二次变法的法令。商鞅变法的内容非常广泛,程度非常深刻,是战国时代最为彻底的一次改革。 舌战群儒 秦孝公认为只有通过变法运动,才能使秦国变得更加强大,于是在秦国广纳贤才,希望能寻觅一位变法人士。商鞅来到秦国后,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在秦孝公的推动下,商鞅开始了大规模的变法运动。 商鞅变法并没有很快的得到实施,秦孝公刚成为秦国的新一任国君,他怕变法会遭到守旧派的反对。果然不出意料,商鞅变法遭到了以甘龙和杜挚为首的保守党派的反对,商鞅为坚持变法的好处和他们展开了一场论战,就是著名的商鞅舌战群儒。 甘龙等人认为轻易变法会引起社会的动荡和不安,秦孝公本来才登上皇位,政权不够稳固,如果此时让商鞅主持变法,可能会引起社会的动荡。针对这个问题,商鞅认为,国家的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时代发展做出不同的适合国家国情的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国家的发展。商鞅还列举了大量的例子,比如周朝的灭亡、夏朝的灭亡,都是因为国家制度跟不上社会进步,人民才抛弃了它。对于,秦国而言,变法是唯一的必经之路。 甘龙等保守党派还认为变法要顺应时间,如果秦国一意孤行实行变法,物极必反。就俩人的意见,商鞅认为,秦国此时要想走上富强之路,必须要实行变法。纵观李悝和吴起俩人的变法,都对秦国由借鉴意义。 在商鞅的坚持下,秦孝公看到了商鞅变法的信心和决心,于是商鞅变法在秦国开始展开。 徙木立信 商鞅虽然很快拟定变法条目,但是并没有忙于公布,而是先采取了一个办法,让秦国百姓知道,官府的命令是算数的。这就是徙木立信的故事。 商鞅的国都栎阳的南门,立了一跟三尺长的木头,老百姓感觉奇怪,纷纷围观。商鞅当众宣布,有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的,赏十金。当时金指的不是黄金,而是铜。 老百姓根本不相信这种事情。十斤铜在当时是很值钱的,怎么会搬一根木头就给十斤铜呢。于是商鞅把赏金增加到五十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一个人站了出来,把木头扛到北门。商鞅亲自赏给他五十金,以表明官府言必信、行必果。
2023-09-03 10:54:171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略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三点:一是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二是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劳役;在战争中立了功的人,按照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土地和住宅。三是建立县制:把全国合并为41个县,县的长官称县令,由国君直接任免。其他措施包括:在百姓中实行什伍连坐,五家编为一伍,十家编为一什,什伍之间互相纠察告发,告奸者与斩敌者同赏,匿奸者与降敌者同罪。不认真从事农业生产、改行从事工商业的,罚为官奴婢等等。 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可以归结为四个字:富国强兵。奖励耕织达到了富国的目的,奖励军功起到了强兵的目的。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出现了“家给人足”的繁荣景象。全国的百姓,以私下的相互斗殴为耻,以为国家立下战功为荣,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国富兵强的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此后统一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2023-09-03 10:54:371

商鞅变法是什么意思?

改变治国体系 以法治国
2023-09-03 10:54:495

商鞅是怎样进行变法的?

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项著名的改革举措,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总督商鞅在公元前334年至前329年期间提出并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如下:1、土地改革:商鞅提出了“土地公有制”的改革措施,即将土地收归国家所有,再按照劳动能力和生产能力分配给农民使用。这一改革措施旨在解决土地所有权的纠纷,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2、军事改革:商鞅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军事改革措施,即结束了将领的“赏赐制”,开始以职务和贡献为基础进行晋升。这一改革措施旨在提升军事组织的效率,使军队更加专业化。3、社会改革:商鞅提出了“以法治国”的社会改革措施,即建立了法律体系,使社会更加法治。这一改革措施旨在规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023-09-03 10:55:051

秦国商鞅变法的内容有哪些

从公元前359年至前350年,商鞅先后进行了两次力度空前的变法。其主要内容有:“开阡陌封疆”,颁行军功爵制度,发布重农抑商的政令。他还“废分封,行县制”,并制定什伍连坐法,统一度量衡制。商鞅变法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符合秦国国情,因而成效显著。变法之后,秦国确立了新型的地主阶级政权,实现了强兵的目的,极大地提升了国力,并开始向东扩张。秦孝公死后,惠王即位,有人诬告商鞅“欲反”,商鞅被处以车裂之刑。周显王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变法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这时太子犯法,商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刑其太傅公子虔与老师公孙贾。秦孝公十六年(公元前346年),太傅公子虔复犯法,商鞅施以割鼻之刑。变法日久,秦民大悦。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前340年,率秦赵军败魏国公子昂将军,魏割河西之地与秦,将人民迁居至大梁,此时魏惠王大忿:“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卫鞅因功封于商十五邑。
2023-09-03 10:55:262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是什么?

1.内容:①形成两大对立的阶级;②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③各国争霸的需要;④为了增强秦国实力,秦孝公引进人才,变法图强,于是商鞅被重用。2.商鞅变法的目的:富国强兵,建立地主阶级统治。3.商鞅变法的内容:①废井田,开阡陌;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③统一度量衡;④奖励军功,实行军功爵制;⑤实行什伍户籍连坐法;⑥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宗室贵族建立军功;⑦推行县制;⑧定秦律,燔诗书而明法令;⑨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4.作用: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23-09-03 10:55:343

商鞅变法是什么意思?

商鞅变法是指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郡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开始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2023-09-03 10:55:441

商鞅变法的内容是什么?

商鞅变法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只有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军直接派官吏治理。第一次变法内容(一)颁布并实行魏国李悝的《法经》,增加连坐法,轻罪用重刑;(二)废除旧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并且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重征商税。(四)焚烧儒家经典,禁止游宦之民。(五)强制推行个体小家庭制度。第二次变法内容(一)废除贵族的井田制,“开阡陌封疆”,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二)普遍推行县制,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集小都乡邑聚为县”,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废除分封制,“凡三十一县”,县设县令以主县政,设县丞以辅佐县令,设县尉以掌管军事。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三)迁都咸阳,修建宫殿;(四)统一度量衡制,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五)编订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规定居民要登记各人户籍,开始按户按人口征收军赋;(六)革除残留的戎狄风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推行小家庭政策。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这是对第一次变法中“异子之科”法令的补充,也是对社会风俗的规范。扩展资料: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一次成功的变革记为新发,他让秦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并且为以后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而且确定了法治的思想。商鞅吸取了李悝、吴起等法家人物在魏、楚等国实行变法的经验,结合秦国的具体情况,对法家政策作了进一步发展,后来居上,变法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他进一步破除了井田制,扩大了亩制,重农抑商,奖励一家一户男耕女织的生产,鼓励垦荒,这就促进了秦国小农经济的发展。
2023-09-03 10:55:532

商鞅变法是什么时候??

公元前356年
2023-09-03 10:56:155

什么是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战国时期秦国秦孝公支持商鞅进行的一次较为彻底的封建化变法改革运动。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商鞅变法运动壮大了秦国国力,为秦后来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它推动了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型,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23-09-03 10:57:492

商鞅是哪个朝代的 商鞅变法的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 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卫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2023-09-03 10:58:403

什么叫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是商鞅于前361年在秦国实施的改革,对秦国的崛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主要内容有:措施:“开阡陌封疆”、“废井田”、“民得买卖”、承认土地私有;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废除封分制、建立县制、编制户口、“什伍连坐”;“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平斗桶、权衡、丈尺”颁布标准度量衡器;“燔诗书而明法令”。目的及作用: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制度,开阡陌,肯定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合法性;打破奴隶主世袭贵族的特权,确定封建的等级制度,发展和壮大地主阶级政治势力;实行中央集权,巩固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壮大地主阶级经济力量;方便税收和交换,加强集权制度;在上层建筑领域实行封建统治阶级的专政。商鞅变法是分两次进行的。第一次开始于公元前359年,第二次开始于公元前350年。变法涉及内容很多,归纳如下:1. 政治方面枣商鞅对政治的改革是以彻底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建立斩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为重点。他在这方面的贡献远远超过李悝和吴起。主要内容有如下三点:(1)制定二十级爵枣制定二十级爵的作法,意味着废除旧世卿世禄制,今后根据人们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爵的人中选用。二十级爵:一级曰公士,二级曰上造,第十九级曰关内侯,二十级曰彻侯。各级爵位均规定有占田宅、奴婢的数量标准和衣服等次。又制定了“奖励军功,严惩私斗”的办法。奖励军功的作法是:将卒在战争中斩敌首一个,授爵一级,可为五十石之官:斩敌首二个,授爵二级,可为百石之官。宗室贵族无军功的,不得授爵位。有功劳的,可享受荣华富贵;无功劳的,虽家富,不得铺张。严惩私斗的作法是:为私斗的,各以情节轻重,处以刑罚。(2)实行县制枣废除分封制,以县为地方政区单位。分全国为四十一县,县设今以主县政,设丞以副县令,设尉以掌军事。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后来秦在新占地区设郡,郡的范围较大,又有边防军管性质,因之郡的长官称守。后来郡内形势稳定,转向以民政管理为主,于是郡下设若干县,形成秦的郡县 制度。(3)实行什伍制度枣秦之都乡邑聚原来都是自然形成的大小居民点。至此时,均作为基层行政单位。居民登记于户籍,分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什,同于后代的保甲制度。为了加强管理和统治广大居民,规定什伍之内各家互相纠察,“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2.经济方面枣商鞅对经济的改革是以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为重点。这是战国时期各国中唯一用国家的政治和法令手段在全国范围内改变土地所有制的事例。主要内容有如下三点:   (1)废井田,开阡陌枣在全国范围废除井田制度,实行土地私有制度。废止“田里不粥(鬻)”的原则,准许民间卖买田地。此后秦政府虽仍拥有一些国有土地,如无主荒田、山林川泽及新占他国土地等,但后来又陆续转向私有。3. 废井田,开阡陌图(2)重农抑商政策枣奖励耕织,凡努力耕织、生产多的,免除徭役。凡从事末业(工商)及因懒惰而贫穷的,全家没入官府,罚为官奴婢。(3)统一度量衡枣统一斗、桶、权、衡、丈、尺,并颁行了标准度量衡器,全国都要严格执行,不得违犯。如今传世之“商鞅量”,上有铭文记有秦孝公“十八年”“大良造鞅”监造,“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之一为升”。知此量为“升”。由这件量器及其铭文可知,当时统一度量衡一事是十分严肃认真的。  4.社会方面枣主要推行小家庭政策,以利于增殖人口、征发徭役和户口税等。具体规定:凡一户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禁止父子兄弟(成年者)同室居住。
2023-09-03 10:59:141

商鞅变法的背景、目的、内容、结果、意义是什么?

编辑本段时代背景 秦国在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山东齐、楚、燕、赵、魏、韩这六个大国。其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和赋税改革,都比山东各国晚了很久。如鲁国 “初税亩”是在公元前594年,秦国的“初租禾”是在公元前408年,落后186年。可是这时,秦国已使用铁制农具,社会经济发展较快,这不仅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产生过程,而且还引起社会秩序的变动。公元前384年,秦献公即位,下令废除人殉的恶习。次年又迁都栎阳。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大变革时期,在这一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导致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逐步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随着新兴地主阶级的经济实力的增长,要求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因此纷纷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发展封 商鞅舌战守旧群臣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各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如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等。商鞅变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这种社会变革、变法运动体现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 ①形成两大对立的阶级。春秋以来,由于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的田地变成私产出租,这样出现了地主和农民两个阶级。 ②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为废除旧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各国相继掀起了变法运动。 ③各国争霸的需要。当时诸侯国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为了在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和不被别国吞并,各国竞相进行了富国强兵的改革。 ④为了增强秦国实力,秦孝公引进人才,变法图强。于是商鞅被重用。编辑本段变法经济措施 商鞅对经济的改革是以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为重点。这是战国时期各国中唯一用国家的政治和法令手段在全国范围内改变土地所有制的事例。主要内容如下:废井田 开阡陌(为田开阡陌而封疆) 商鞅在经济上推行的重大举措是“废井田、开阡陌”。《史记》记载: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战国策》说商鞅“决裂阡陌,教民耕战” ,废止“田里不粥(“粥”同“鬻”,音yù)”的原则。所谓“阡陌”,指“井田”中间灌溉的水渠以及与之相应的纵横道路,纵者称“阡”,横者称“陌”。“封疆”就是奴隶主贵族受封井田的界限。“开阡陌封疆”就是把标志土地国有的阡陌封疆去掉,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度,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法令规定,允许人们开荒,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赋税则按照各人所占土地的多少来平均负担。此后秦政府虽仍拥有一些国有土地,如无主荒田、山林川泽及新占他国土地等,但后来又陆续转向私有。依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这样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重农抑商 奖励耕织 商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因弃本求末,或游手好闲而贫穷者,全家罚为官奴。商鞅还招募无地农民到秦国开荒。为鼓励小农经济,还规定凡一户有两个儿子,到成人年龄必须分家,独立谋生,否则要出双倍赋税。禁止父子兄弟(成年者)同室居住,推行小家庭政策。这些政策有利于增殖人口、征发徭役和户口税,发展封建经济。 商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 1.农业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2.国家通过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 3.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之上。 4.工商业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从而造成种种社会问题。 5.商品经济不发达,不如经营土地有保障。统一度量衡 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如今传世之“商鞅量”,上有铭文记有秦孝公监造,“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之一为升”。从“商鞅量”中得知,商鞅规定的1标准尺约合今0.23公尺,1标准升约合今0.2公升。由量器及其铭文可知,当时统一度量衡一事是十分严肃认真的。商鞅还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等度量衡。要求秦国人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犯。度量衡的统一的意义 第一、全国上下有了标准的度量准则,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的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第二、对赋税制和俸禄制的统一产生了积极作用; 第三、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的影响; 第四、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奠定的基础。编辑本段变法政治措施 商鞅对政治的改革是以彻底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建立新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推行郡县制为重点。他在这方面的贡献远远超过李悝和吴起。主要内容如下:奖励军功 实行军功爵制 编制什伍组织 商鞅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争,各以轻重被刑”,以奖励军功而禁止私斗。规定爵位依军功授予,宗室非有的军功不得列入公族簿籍。即“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荣华”。 就是说有功劳的贵族子弟,可享受荣华富贵;无功劳的,虽家富,也不得铺张。 制定军功爵制的作法,意味着商鞅彻底废除了旧世卿世禄制,今后将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爵的人中选用。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军功爵制发展为后来著名的二十级爵:一级曰公士,二级曰上造,第十九级曰关内侯,二十级曰彻侯。据《汉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 也就说明了奖励的做法:将卒在战争中斩敌人首级一个,授爵一级,可为五十石之官:斩敌首二个,授爵二级,可为百石之官。各级爵位均规定有占田宅、奴婢的数量标准和衣服等次。 而所谓私斗,并不是指一般人打架,而是指“邑斗”。“邑”是指一般的城镇,被奴隶主所占有。奴隶主之间为了争夺土地、财产,经常发生争斗。新法规定不准私斗,目的在于削弱奴隶主的势力,加强封建中央集权。严惩私斗的作法是:为私斗者,各以情节轻重,处以刑罚。 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使得军工地主势力发展起来,打击奴隶主贵族势力,维护新兴地主势力,使得秦国军事力量发展起来,从“夷狄遇之”到“虎狼之国”。由于推崇战功,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大大增强。秦国在对外战争中,国力进一步增强,从而扭转了长期以来被动落后的局面。公元前355年,秦孝公与魏惠王在杜平相会,结束了秦国长期不与中原诸侯会盟的被动局面,提高了秦国的地位。秦国还用武力逐步占有了土地肥沃、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巴蜀地区和盛产牛马的西北地区,社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从而奠定了秦统一的物质基础。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除世卿世禄制 鼓励宗室贵族建立军功 《史记》记载,秦国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即依军功大小定贵族身份之高低。该规定沉重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因而,招致了他们的怨恨。《史记》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历史上任何一次变法,不仅是一种治国方略的重新选择,而且是一种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这也是改革受阻的真正原因。改革户籍制度 实行连坐法 秦国的都、乡、邑、聚原来都是自然形成的大小居民地点处。商鞅为了加强封建专制的统治,管理广大居民,规定居民要登记各人户籍。轻罪用重刑。将魏国李悝的《法经》颁布实行,还增加了连坐法。主要内容是:居民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将什、伍作为基层行政单位。按照编制,登记并编入户籍,责令互相监督。一家有罪,九家必须连举告发,若不告发,则十家同罪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发“奸人”的与斩敌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这与后代的保甲制度相同。商鞅同时规定,旅店不能收留没有官府凭证者住宿,否则店主也要连坐。推行县制 商鞅在政治方面的重大改革是“集小都乡邑聚为县”,以县为地方 行政单位,废除分封制,“凡三十一县” (也有史书认为是41县或36个县)。县设县令以主县政,设县丞以辅佐县令,设县尉以掌管军事。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商鞅通过县的设置,把领主对领邑内的政治特权收归中央。该措施有力地配合了“废井田、开阡陌”政策,用政治手段保证了土地私有。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削弱了豪门贵族在地方的权力。 后来,秦在新占地区设郡,郡的范围较大,又有边防军管性质,因之郡的长官称郡守。后来郡内形势稳定,转向以民政管理为主,于是郡下设若干县,形成秦的郡县制。定秦律 燔诗书而明法令 商鞅的该措施是为了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符合法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秦国的统治。然而,商鞅开创的“燔诗书”的高压政策,不仅极端压制了人民的思想,对于中国文化典籍也是一种摧残。编辑本段社会风俗 商鞅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等。编辑本段变法的目的及作用 目的:富国强兵 作用:出现了“家给人足”的繁荣景象,全国百姓以私下斗殴为耻,以为国家立下战功为荣,国家战斗力不断增强,富国强兵的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废除了旧的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是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编辑本段变法的过程 商鞅变法是分两次进行的。第一次开始于公元前356年,第二次开始于公元前350年。编辑本段徙木为信 原文: 商鞅变法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 商鞅变法令,令行于民。 译文: 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准备就绪,但没有公布。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尺高的木头,告示:有谁能把这根木条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金。百姓们感到奇怪,没有人敢来搬动。商鞅又出示布告说:“有能搬动的给他五十金。”有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商鞅立刻命令给他五十金,以表明他说到做到。接着商鞅下令变法,新法很快在全国推行。 毛泽东早年在评论“徙木立信”这段故事时指出:“商鞅之法,良法也。......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 移动一根木头并非难事,关键是以此而树立的千金难买的诚信。编辑本段商鞅与旧贵族势力的斗争 商鞅变法,侵犯了贵族们的利益,因之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太子傅公子虔和太子师公孙贾还教唆太子驷公开出来反对。商鞅在孝公的支持下,加强思想统治,新法得到推行。可是,前338年,孝公死,太子驷继位,是为秦惠王。公子虔等乘机发动反攻,诬陷商鞅以“谋反”的罪名,将他逮捕并车裂。商鞅虽死,秦惠王和他的子孙都继续实行商鞅的新法,所以秦的国势继续发展,为后来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秦国的战斗力大大提高。 贫民拥护,因为变法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编辑本段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一.顺应了历史潮流的发展趋势。 二.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有效的办法。 三.敢于同旧势力斗争。 四.取信于民,得到百姓信任 五.国君的支持。 六.长期遏制秦国的晋国分为韩,赵,魏三国. 七.中原贤士游说秦国 公元前356年,正当商鞅辅佐秦孝公酝酿变法时,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起来反对变法。他们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针锋相对地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礼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从而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商君书·更法篇》《史记·商君列传》)。这是以历史进化的思想驳斥了旧贵族所谓“法古”“循礼”的复古主张,为实行变法作了舆论准备。课本上“商鞅舌战图”插图,是当时这次大辩论的写照。 “秦人不怜” 历史上任何一次变法维新,都不仅是一种治国方略的重新选择,而且是一种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这也便是改革会遭到阻力的真正原因。由于商鞅废除井田、奖励耕战等改革措施触犯了贵族阶层对土地和官职所一项具有的垄断特权,因而便遭到了以太子为首的既得利益集团的强烈反对。但是商鞅并没有被这些有权有势的人所吓倒,他认为法律的制定,并不只是用来制裁老百姓的,自古“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因而主张首先惩办那两位唆使太子违抗新法的老师。结果,公孙贾的脸上被刻上了墨字,公子虔则因屡教不改而被割掉了鼻子。商鞅此举,确实起到了“杀鸡给猴看”的作用。人们看到,就连太子的老师都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于是再也不敢抱有任何侥幸的心理了。经过商鞅的这番努力,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但是,任何社会实践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变法维新更是如此。秦孝公的死,使商鞅失去了权力基础,即位的太子在保守派的支持下卷土重来,对商鞅施行了疯狂的报复。他们不仅以诬告陷害的方式迫使商鞅谋反,而且以最残酷的暴行,将他五马分尸了。商鞅虽然惨遭不幸,但他所开创的变法大业却因顺应了历史潮流而成不可逆转之势,并最终对秦朝的统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然,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商鞅“内行刀锯,外用甲兵”,迷信暴力而轻视教化等思想,也有其明显的历史局限。他用简单粗暴的政治手段来处理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焚烧《诗》、《书》,实行愚民政策和文化专制主义,甚至推行连坐法而刑及无辜等等,都曾产生多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也正是由于这一影响,致使他死于贵族的报复而“秦人不怜”。 启示: ①改革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强国家的实力,提升国家的地位。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强国之路。 ②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 ③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终究会取得胜利。 ④今天我们要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深化改革、勇于创新。编辑本段变法详细资料 1原因、背景: (1)发展封建经济,确立地主阶级统治(主因);各国为实现富强的愿望。 (2)战国时期. 2开始时间:公元前356年 3在位国君:秦孝公 4变法内容: (1)编制户口,加强刑罚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鼓励发展农业,奖励生产(有利于秦国经济的发展) (3)奖励军功,取消世卿世禄制(有利于军队战斗力的提高,同时,触犯了旧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4)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确立地主阶级统治最为关键的一项) (5)推行县制 (6) 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车轨 (7) 整顿秦国社会风俗,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制度,并规定父子及成年兄弟不得同居一室,到成年还不分局的,加倍征收户口税 (8)实行二十等爵制度 5影响: (1)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 (2)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3)但是商鞅实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的秦朝也有消极影响。 资料:"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商鞅 6性质: 是一场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2023-09-03 10:59:232

商鞅变法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商鞅变法是在秦始皇的时候,那个时候可以说帮了秦始皇很大的忙,大概在公元前356年到350年之间。
2023-09-03 10:59:311

商鞅变法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人物: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卫国(今河南安阳市一带)人,战国时期政治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时间:公元前356地点:秦国变法主要内容  经济措施  商鞅对经济的改革是以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为重点。这是战国时期各国中唯一用国家的政治和法令手段在全国范围内改变土地所有制的事例。主要内容如下:   1)废井田、开阡陌  商鞅在经济上推行的重大举措是“废井田、开阡陌”。《史记》记载: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战国策》说商鞅“决裂阡陌,教民耕战” ,废止“田里不粥(“粥”同“鬻”,音yù)”的原则。所谓“阡陌”,指“井田”中间灌溉的水渠以及与之相应的纵横道路,纵者称“阡”,横者称“陌”。“封疆”就是奴隶主贵族受封井田的界限。“开阡陌封疆”就是把标志土地国有的阡陌封疆去掉,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度。法令规定,允许人们开荒,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赋税则按照各人所占土地的多少来平均负担。此后秦政府虽仍拥有一些国有土地,如无主荒田、山林川泽及新占他国土地等,但后来又陆续转向私有。这样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商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因弃本求末,或游手好闲而贫穷者,全家罚为官奴。商鞅还招募无地农民到秦国开荒。为鼓励小农经济,还规定凡一户有两个儿子,到成人年龄必须分家,独立谋生,否则要出双倍赋税。禁止父子兄弟(成年者)同室居住,推行小家庭政策。这些政策有利于增殖人口、征发徭役和户口税,发展封建经济。  3)统一度量衡  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如今传世之“商鞅量”,上有铭文记有秦孝公 “十八年”“大良造鞅”监造,“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之一为升”。从“商鞅量”中得知,商鞅规定的1标准尺约合今0.23公尺,1标准升约合今0.2公升。由量器及其铭文可知,当时统一度量衡一事是十分严肃认真的。商鞅还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等度量衡。要求秦国人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犯。  度量衡的统一的意义  第一、全国上下有了标准的度量准则,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的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第二、对赋税制和俸禄制的统一产生了积极作用;  第三、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的影响;  第四、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奠定了基础。  政治措施  商鞅对政治的改革是以彻底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建立新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为重点。他在这方面的贡献远远超过李悝和吴起。主要内容如下:  1)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商鞅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争,各以轻重被刑”,以奖励军功而禁止私斗。规定爵位依军功授予,宗室非有军功不得列入公族簿籍。即“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荣华”。 就是说有功劳的贵族子弟,可享受荣华富贵;无功劳的,虽家富,不得铺张。  制定二十级爵的作法,意味着商鞅彻底废除了旧世卿世禄制,今后将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爵的人中选用。二十级爵:一级曰公士,二级曰上造,第十九级曰关内侯,二十级曰彻侯。据《汉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 也就说明了奖励的做法:将卒在战争中斩敌人首级一个,授爵一级,可为五十石之官:斩敌首二个,授爵二级,可为百石之官。各级爵位均规定有占田宅、奴婢的数量标准和衣服等次。  而所谓私斗,并不是指一般人打架,而是指“邑斗”。“邑”是指一般的城镇,被奴隶主所占有。奴隶主之间为了争夺土地、财产,经常发生争斗。新法规定不准私斗,目的在于削弱奴隶主的势力,加强封建中央集权。严惩私斗的作法是:为私斗者,各以情节轻重,处以刑罚。  由于推崇战功,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大大增强。秦国在对外战争中,国力进一步增强,从而扭转了长期以来被动落后的局面。公元前355年,秦孝公与魏惠王在杜平相会,结束了秦国长期不与中原诸侯会盟的被动局面,提高了秦国的地位。秦国还用武力逐步占有了土地肥沃、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巴蜀地区和盛产牛马的西北地区,社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从而奠定了秦统一的物质基础。  2)除世卿世禄制,鼓励宗室贵族建立军功  《史记》记载,秦国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即依军功大小定贵族身份之高低。该规定沉重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因而,招致了他们的怨恨。《史记》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历史上任何一次变法,不仅是一种治国方略的重新选择,而且是一种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这也是改革受阻的真正原因。  3)改革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  4)推行县制  
2023-09-03 11:00:041

商鞅变法时间,原因 ,人物,目的,主要内容,意义和结果是?

这个百度一下就有吧
2023-09-03 11:00:153

商鞅变法的六大原因

  ①形成两大对立的阶级.春秋以来,由于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的田地变成私产出租,这样出现了地主和农民两个阶级.   ②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为废除旧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各国相继掀起了变法运动.   ③各国争霸的需要.当时诸侯国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为了在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和不被别国吞并,各国竞相进行了富国强兵的改革.   ④为了增强秦国实力,秦孝公引进人才,变法图强.于是商鞅被重用. ⑤战国初期,秦国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和赋税改革,都晚于其余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其他六个大国. ⑥为了在诸侯战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避免被其他六国吞并.
2023-09-03 11:00:431

商鞅的两次变法分别是公元前多少年?

商鞅变法是分两次进行的。第一次开始于公元前359年,第二次开始于公元前350年。变法涉及内容很多,今归纳如下: 1. 政治方面枣商鞅对政治的改革是以彻底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建立斩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为重点。他在这方面的贡献远远超过李悝和吴起。主要内容有如下三点: (1)制定二十级爵枣制定二十级爵的作法,意味着废除旧世卿世禄制,今后根据人们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爵的人中选用。二十级爵:一级曰公士,二级曰上造,第十九级曰关内侯,二十级曰彻侯。各级爵位均规定有占田宅、奴婢的数量标准和衣服等次。又制定了“奖励军功,严惩私斗”的办法。奖励军功的作法是:将卒在战争中斩敌首一个,授爵一级,可为五十石之官:斩敌首二个,授爵二级,可为百石之官。宗室贵族无军功的,不得授爵位。有功劳的,可享受荣华富贵;无功劳的,虽家富,不得铺张。严惩私斗的作法是:为私斗的,各以情节轻重,处以刑罚。 (2)实行县制枣废除分封制,以县为地方政区单位。分全国为四十一县,县设今以主县政,设丞以副县令,设尉以掌军事。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后来秦在新占地区设郡,郡的范围较大,又有边防军管性质,因之郡的长官称守。后来郡内形势稳定,转向以民政管理为主,于是郡下设若干县,形成秦的郡县 制度。 (3)实行什伍制度枣秦之都乡邑聚原来都是自然形成的大小居民点。至此时,均作为基层行政单位。居民登记于户籍,分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什,同于后代的保甲制度。为了加强管理和统治广大居民,规定什伍之内各家互相纠察,“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2.经济方面枣商鞅对经济的改革是以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为重点。这是战国时期各国中唯一用国家的政治和法令手段在全国范围内改变土地所有制的事例。主要内容有如下三点: (1)废井田,开阡陌枣在全国范围废除井田制度,实行土地私有制度。废止“田里不粥(鬻)”的原则,准许民间卖买田地。此后秦政府虽仍拥有一些国有土地,如无主荒田、山林川泽及新占他国土地等,但后来又陆续转向私有。 3. 废井田,开阡陌图 (2)重农抑商政策枣奖励耕织,凡努力耕织、生产多的,免除徭役。凡从事末业(工商)及因懒惰而贫穷的,全家没入官府,罚为官奴婢。 (3)统一度量衡枣统一斗、桶、权、衡、丈、尺,并颁行了标准度量衡器,全国都要严格执行,不得违犯。如今传世之“商鞅量”,上有铭文记有秦孝公“十八年”“大良造鞅”监造,“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之一为升”。知此量为“升”。由这件量器及其铭文可知,当时统一度量衡一事是十分严肃认真的。 4.社会方面枣主要推行小家庭政策,以利于增殖人口、征发徭役和户口税等。具体规定:凡一户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禁止父子兄弟(成年者)同室居住。 二: 商鞅到秦国后,宣传“强国之术”,决心协助秦孝公进行社会改革,因此得到秦孝 公的信任,任命他为左庶长。公元前359年和公元前350年,在商鞅主持下秦国两次公布 了新法,其主要内容有: (1)废除奴隶主贵族的世卿世禄制度,取消宗室的特权,按军功的大小重新规定 官爵的等级和待遇。下级士兵在战争中勇敢杀敌的,也可以得到官爵,临阵脱逃和投降 敌人的要受到严厉的处罚。凡是进行私斗的,按照情节轻重判处刑罚。 (2)废除奴隶制的井田制度,在法律上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鼓励男耕女织,凡 是劳动好,生产粮食和织布多的免除徭役和赋税。 (3)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人,连同其家属罚作官奴 婢。 (4)加强中央集权,普遍推行郡县制。全国设31个县,官吏由中央直接任免;同 时进行户口编制,实行连坐法,规定五家为一伍,十家为一什,什伍中互相纠察告发 “奸人”,有坏人不告发的,什伍连坐。 (5)由中央制定和颁发统一的度量衡。比如以“商鞅方升”做为当时的标准量器, 有利于税收和经济交往。 作用: 商鞅新法直接打击了奴隶制旧势力,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面貌焕然一新。在土地所有制方面,基本废除以井田制为基础的封建领主所有制,确立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在政治方面,基本废除了分封制,确立了郡县制。秦国从落后国家,一跃而为“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强国,出现了“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的局面。 ◇福?娃℡ 2008-07-12 19:43 检举1)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商鞅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争,各以轻重被刑”,以奖励军功而禁止私斗。规定爵位依军功授予,宗室非有军功不得列入公族簿籍。即“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荣华”。 就是说有功劳的贵族子弟,可享受荣华富贵;无功劳的,虽家富,不得铺张。  制定二十级爵的作法,意味着商鞅彻底废除了旧世卿世禄制,今后将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爵的人中选用。二十级爵:一级曰公士,二级曰上造,第十九级曰关内侯,二十级曰彻侯。据《汉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 也就说明了奖励的做法:将卒在战争中斩敌人首级一个,授爵一级,可为五十石之官:斩敌首二个,授爵二级,可为百石之官。各级爵位均规定有占田宅、奴婢的数量标准和衣服等次。  而所谓私斗,并不是指一般人打架,而是指“邑斗”。“邑”是指一般的城镇,被奴隶主所占有。奴隶主之间为了争夺土地、财产,经常发生争斗。新法规定不准私斗,目的在于削弱奴隶主的势力,加强封建中央集权。严惩私斗的作法是:为私斗者,各以情节轻重,处以刑罚。  由于推崇战功,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大大增强。秦国在对外战争中,国力进一步增强,从而扭转了长期以来被动落后的局面。公元前355年,秦孝公与魏惠王在杜平相会,结束了秦国长期不与中原诸侯会盟的被动局面,提高了秦国的地位。秦国还用武力逐步占有了土地肥沃、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巴蜀地区和盛产牛马的西北地区,社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从而奠定了秦统一的物质基础。2)除世卿世禄制,鼓励宗室贵族建立军功  《史记》记载,秦国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即依军功大小定贵族身份之高低。该规定沉重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因而,招致了他们的怨恨。《史记》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历史上任何一次变法,不仅是一种治国方略的重新选择,而且是一种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这也是改革受阻的真正原因。3)改革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  秦国的都、乡、邑、聚原来都是自然形成的大小居民点。商鞅为了加强封建专制的统治,管理广大居民,规定居民要登记各人户籍。轻罪用重刑。将魏国李悝的《法经》颁布实行,还增加了连坐法。主要内容是:居民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将什、伍作为基层行政单位。按照编制,登记并编入户籍,责令互相监督。一家有罪,九家必须连举告发,若不告发,则十家同罪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发“奸人”的与斩敌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这与后代的保甲制度相同。商鞅同时规定,旅店不能收留没有官府凭证者住宿,否则店主也要连坐。4)推行县制  商鞅在政治方面的重大改革是“集小都乡邑聚为县”,以县为地方 行政单位,废除分封制,“凡三十一县” (也有史书认为是41县或36个县)。县设县令以主县政,设县丞以辅佐县令,设县尉以掌管军事。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商鞅通过县的设置,把领主对领邑内的政治特权收归中央。该措施有力地配合了“废井田、开阡陌”政策,用政治手段保证了土地私有。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削弱了豪门贵族在地方的权力。  后来,秦在新占地区设郡,郡的范围较大,又有边防军管性质,因之郡的长官称郡守。后来郡内形势稳定,转向以民政管理为主,于是郡下设若干县,形成秦的郡县制。5)定秦律,“燔诗书而明法令”  商鞅的该措施是为了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然而,商鞅开创的“燔诗书”的高压政策,不仅极端压制了人民的思想,对于中国文化典籍也是一种摧残。
2023-09-03 11:00:541

商鞅变法开始于哪一时期?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卫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于是,便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
2023-09-03 11:01:022

商鞅变法各条法令内容的具体意思是什么?分别有什么作用?

不知道
2023-09-03 11:01:156

商鞅变法在政治,经济上“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经济: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不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3统一度量衡
2023-09-03 11:01:354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分为三条是哪三条作用是什么

我要回家睡觉吃饭
2023-09-03 11:01:432

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政治措施商鞅对政治的改革是以彻底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建立新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为重点。1)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2)除世卿世禄制,鼓励宗室贵族建立军功3)改革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4)推行县制5)定秦律,“燔诗书而明法令”经济措施商鞅对经济的改革是以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为重点。这是战国时期各国中唯一用国家的政治和法令手段在全国范围内改变土地所有制的事例。主要内容如下:1)废井田、开阡陌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3)统一度量衡
2023-09-03 11:01:511

商鞅变法的局限性及原因

你好,解析如下:原因及背景:秦国在战国初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山东齐、楚、燕、赵、魏、韩这六个大国。其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和赋税改革,都比山东各国晚了很久。如鲁国“初税亩”是在公元前594年,秦国的“初租禾”是在公元前408年,落后186年。可是这时,秦国已使用铁制农具和牛耕,社会经济发展较快,这不仅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产生过程,而且还引起社会秩序的变动。公元前384年,秦献公即位,下令废除人殉的恶习。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导致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逐步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随着新兴军功地主阶级的经济实力的增长,要求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因此纷纷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各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如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等。商鞅变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这种社会变革、变法运动体现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①形成两大对立的阶级。春秋以来,由于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的田地变成私产出租,这样出现了地主和农民两个阶级。②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为废除旧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各国相继掀起了变法运动。③各国争霸的需要。当时诸侯国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为了在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和不被别国吞并,各国竞相进行了富国强兵的改革。④为了增强秦国实力,秦孝公引进人才,变法图强。于是商鞅被重用。目的:富国强兵意义:经济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制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军事上:奖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极大的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秦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总的意义: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的发展。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的制度,创立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壮大了国力,实现了富国强兵。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变法的局限性:1、商鞅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商鞅制定的法律非常严苛,如百姓在路边倒垃圾,就要被砍去双手。2、商鞅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特别是连坐法,给广大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3、商鞅变法也并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例如,变法条文中明文规定按爵位等级占有数额不同的田宅和奴隶,公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等等4、重农抑商政策,刚开始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但到后来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5、燔诗书而明法令,牵制了人们的思维,是一种文化专制,抑制了创新意识。希望对你有帮助!给个好评吧,谢谢你了!
2023-09-03 11:01:591

商鞅变法的内容

商鞅变法是指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商鞅在秦国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和“重农抑商”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商鞅变法的内容包含以下方面:1. 废除贵族的井田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百姓自由买卖。2. 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3. 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4. 普遍推行县制,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充满争议,有人认为这是商鞅在变法中实行的政策,也有人认为这是商鞅在变法中实行的政策。但无论如何,商鞅变法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它促进了秦国的繁荣和强大,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23-09-03 11:02:202

商鞅变法的内容有哪些?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一是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这就从法律上维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有利于地主经济的发展。 二是奖励耕战,包括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两方面的内容。奖励耕织就是奖励一家一户的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以生产粮食布帛多少为标准,凡是努力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免去其本身的徭役。这就促进了小农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保证了封建国家的财源和兵源。奖励军功,规定军功以在前线斩得敌人首级多少来计算,按照军功大小授予不同的爵位和田宅。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没有爵位,不能享受特权。这就严重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鼓舞将士勇敢战斗,加强了秦军的战斗力。三是普遍推行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治理,使县成为直属于国君的地方组织,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2023-09-03 11:02:292

历史上的商鞅变法

1)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商鞅变法是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创立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都起了重要作用。(2)经济上:改变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3)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器的只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4)军事上:奖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极大的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秦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023-09-03 11:02:387

商鞅变法主要内容是什么?

商鞅变法是指在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实行的一系列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上的改革措施。商鞅变法的思想和主张是以法家思想为基础的,主张强调法制建设、加强君权、以法治国代替礼治、发展封建经济和军事力量等。商鞅变法的内容包括废除井田制,推行县制,奖励耕织和军功,实行连坐之法,重视实际斗争中的才干和智谋的培养,反对向学生灌输仁、义、礼、智等道德准则等。 商鞅变法的思想和主张是以历史进化的思想,反驳了旧贵族所谓“法古”、“循礼”的复古主张,为实行变法作了舆论准备。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比较彻底的一次,也是中国历史上变法运动的重要事件之一。
2023-09-03 11:02:522

商鞅变法都有哪些措施?

  经济措施  商鞅对经济的改革是以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为重点。这是战国时期各国中唯一用国家的政治和法令手段在全国范围内改变土地所有制的事例。主要内容如下:  1)废井田、开阡陌  商鞅在经济上推行的重大举措是“废井田、开阡陌”。《史记》记载: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战国策》说商鞅“决裂阡陌,教民耕战” ,废止“田里不粥(“粥”同“鬻”,音yù)”的原则。所谓“阡陌”,指“井田”中间灌溉的水渠以及与之相应的纵横道路,纵者称“阡”,横者称“陌”。“封疆”就是奴隶主贵族受封井田的界限。“开阡陌封疆”就是把标志土地国有的阡陌封疆去掉,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度。法令规定,允许人们开荒,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赋税则按照各人所占土地的多少来平均负担。此后秦政府虽仍拥有一些国有土地,如无主荒田、山林川泽及新占他国土地等,但后来又陆续转向私有。这样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商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因弃本求末,或游手好闲而贫穷者,全家罚为官奴。商鞅还招募无地农民到秦国开荒。为鼓励小农经济,还规定凡一户有两个儿子,到成人年龄必须分家,独立谋生,否则要出双倍赋税。禁止父子兄弟(成年者)同室居住,推行小家庭政策。这些政策有利于增殖人口、征发徭役和户口税,发展封建经济。  3)统一度量衡  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如今传世之“商鞅量”,上有铭文记有秦孝公 “十八年”“大良造鞅”监造,“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之一为升”。从“商鞅量”中得知,商鞅规定的1标准尺约合今0.23公尺,1标准升约合今0.2公升。由量器及其铭文可知,当时统一度量衡一事是十分严肃认真的。商鞅还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等度量衡。要求秦国人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犯。  度量衡的统一的意义  第一、全国上下有了标准的度量准则,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的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第二、对赋税制和俸禄制的统一产生了积极作用;  第三、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的影响;  第四、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奠定了基础。  政治措施  商鞅对政治的改革是以彻底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建立新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为重点。他在这方面的贡献远远超过李悝和吴起。主要内容如下:  1)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商鞅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争,各以轻重被刑”,以奖励军功而禁止私斗。规定爵位依军功授予,宗室非有军功不得列入公族簿籍。即“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荣华”。 就是说有功劳的贵族子弟,可享受荣华富贵;无功劳的,虽家富,不得铺张。  制定二十级爵的作法,意味着商鞅彻底废除了旧世卿世禄制,今后将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爵的人中选用。二十级爵:一级曰公士,二级曰上造,第十九级曰关内侯,二十级曰彻侯。据《汉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 也就说明了奖励的做法:将卒在战争中斩敌人首级一个,授爵一级,可为五十石之官:斩敌首二个,授爵二级,可为百石之官。各级爵位均规定有占田宅、奴婢的数量标准和衣服等次。  而所谓私斗,并不是指一般人打架,而是指“邑斗”。“邑”是指一般的城镇,被奴隶主所占有。奴隶主之间为了争夺土地、财产,经常发生争斗。新法规定不准私斗,目的在于削弱奴隶主的势力,加强封建中央集权。严惩私斗的作法是:为私斗者,各以情节轻重,处以刑罚。  由于推崇战功,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大大增强。秦国在对外战争中,国力进一步增强,从而扭转了长期以来被动落后的局面。公元前355年,秦孝公与魏惠王在杜平相会,结束了秦国长期不与中原诸侯会盟的被动局面,提高了秦国的地位。秦国还用武力逐步占有了土地肥沃、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巴蜀地区和盛产牛马的西北地区,社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从而奠定了秦统一的物质基础。  2)除世卿世禄制,鼓励宗室贵族建立军功  《史记》记载,秦国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即依军功大小定贵族身份之高低。该规定沉重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因而,招致了他们的怨恨。《史记》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历史上任何一次变法,不仅是一种治国方略的重新选择,而且是一种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这也是改革受阻的真正原因。  3)改革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  秦国的都、乡、邑、聚原来都是自然形成的大小居民点。商鞅为了加强封建专制的统治,管理广大居民,规定居民要登记各人户籍。轻罪用重刑。将魏国李悝的《法经》颁布实行,还增加了连坐法。主要内容是:居民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将什、伍作为基层行政单位。按照编制,登记并编入户籍,责令互相监督。一家有罪,九家必须连举告发,若不告发,则十家同罪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发“奸人”的与斩敌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这与后代的保甲制度相同。商鞅同时规定,旅店不能收留没有官府凭证者住宿,否则店主也要连坐。  4)推行县制  商鞅在政治方面的重大改革是“集小都乡邑聚为县”,以县为地方 行政单位,废除分封制,“凡三十一县” (也有史书认为是41县或36个县)。县设县令以主县政,设县丞以辅佐县令,设县尉以掌管军事。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商鞅通过县的设置,把领主对领邑内的政治特权收归中央。该措施有力地配合了“废井田、开阡陌”政策,用政治手段保证了土地私有。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削弱了豪门贵族在地方的权力。  后来,秦在新占地区设郡,郡的范围较大,又有边防军管性质,因之郡的长官称郡守。后来郡内形势稳定,转向以民政管理为主,于是郡下设若干县,形成秦的郡县制。  5)定秦律,“燔诗书而明法令”  商鞅的该措施是为了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然而,商鞅开创的“燔诗书”的高压政策,不仅极端压制了人民的思想,对于中国文化典籍也是一种摧残。
2023-09-03 11:03:001

中国古代历史上商鞅变法是什么意思?

商鞅主张依法治国,当时几个学说争论不休,法家在秦国实行政策
2023-09-03 11:03:095

商鞅变法内容

商鞅变法内容是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核心内容);奖励耕战:奖励耕织--国富。奖励军功--兵强,建立县制。目的是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一是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这就从法律上维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有利于地主经济的发展. 二是奖励耕战,包括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两方面的内容.奖励耕织就是奖励一家一户的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以生产粮食布帛多少为标准,凡是努力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免去其本身的徭役. 这就促进了小农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保证了封建国家的财源和兵源.奖励军功,规定军功以在前线斩得敌人首级多少来计算,按照军功大小授予不同的爵位和田宅.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没有爵位,不能享受特权.这就严重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鼓舞将士勇敢战斗,加强了秦军的战斗力. 三是普遍推行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治理,使县成为直属于国君的地方组织,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意义: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封建制度在秦国确立,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军队的战斗力,使秦国很快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富强的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目的:“富国强兵”和加强封建统治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2023-09-03 11:03:241

商鞅变法的时间是什么?

商鞅变法的时间是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商鞅变法运动壮大了秦国国力,为秦后来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它推动了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型,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商鞅变法的结果。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旧制度被彻底废除,经济得到了发展,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后来秦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继位。变法侵犯了贵族们的利益,因之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商鞅失去变法的强有力支持者,商鞅有口难辩,只得逃亡。
2023-09-03 11:03:321

商鞅变法的内容有哪些?

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项著名的改革举措,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总督商鞅在公元前334年至前329年期间提出并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如下:1、土地改革:商鞅提出了“土地公有制”的改革措施,即将土地收归国家所有,再按照劳动能力和生产能力分配给农民使用。这一改革措施旨在解决土地所有权的纠纷,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2、军事改革:商鞅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军事改革措施,即结束了将领的“赏赐制”,开始以职务和贡献为基础进行晋升。这一改革措施旨在提升军事组织的效率,使军队更加专业化。3、社会改革:商鞅提出了“以法治国”的社会改革措施,即建立了法律体系,使社会更加法治。这一改革措施旨在规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023-09-03 11:03:471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商鞅变法的目的、内容及影响分别是:1、商鞅变法的目的:战国初期,秦国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和赋税改革,都晚于其余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齐、楚、燕、赵、魏、韩六个大国。为了增强秦国实力,在诸侯国的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和不被别国吞并,秦孝公引进人才,变法图强。2、商鞅变法的内容:颁布并实行魏国李悝的《法经》,增加连坐法,轻罪用重刑。废除旧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并且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重征商税。焚烧儒家经典,禁止游宦之民。强制推行个体小家庭制度。3、商鞅变法的影响:进一步破除了井田制,扩大了亩制,重农抑商,奖励一家一户男耕女织的生产,鼓励垦荒,这就促进了秦国小农经济的发展。他普遍推行了县制,制定了法律,统一了度量衡制,建成了中央集权的君主政权。扩展资料:商鞅独立的思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商鞅主张全农的经济政策,为此他颁布了《垦草令》,制定出二十种重农和开垦荒地的办法。一方面直接或间接的刺激农业发展,一方面打压工商业。其次,商鞅主张重刑厚赏。商鞅认为人的本性是趋利畏罪的,只要重刑厚赏,就可以很好的治理人民,使国家安定。为此商鞅一方面制定严酷的刑法治理人民,一方面重赏立信。第三,商鞅主张重战尚武,具有军国主义思想。最后,商鞅主张国家应统一民众的心智,制定统一的制度,实现统一的目标。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商鞅变法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商鞅
2023-09-03 11:04:061

商鞅变法的意义是什么?

标准答案: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扩展答案:经济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制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军事上:奖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极大的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秦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总的意义: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的发展。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的制度,创立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壮大了国力,实现了富国强兵。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23-09-03 11:04:429

商鞅变法主要内容有什么?

1、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自由买卖。2、按军功授爵,废除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3、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全国设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强迫人民编成“伍”、“什”,由国家统一控制。4、奖励耕织,生产多的可免徭役,鼓励发展生产。扩展资料变法影响: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涉及维度最全面、执行程度最彻底、后辈延续最深远的一次变法运动,它为秦国从一个“西方强国”走向“超级大国”,奠定了最为坚实的基础。其影响绝不仅仅停留在秦孝公、秦惠文王的时代,而且也贯彻到了秦昭襄王与秦始皇的时代,甚至最终影响到了汉帝国的体制,成为中国古代皇权帝制的重要来源之一。变法的局限:但是商鞅变法中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在一定程度上给广大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并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内行刀锯,外用甲兵”、迷信暴力而轻视教化等思想,也有其明显的历史局限。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商鞅变法
2023-09-03 11:05:251

商鞅变法都有哪些内容?

1、废除贵族的井田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百姓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3、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4、普遍推行县制,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商鞅变法的内容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卫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 于是,秦孝公便任命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
2023-09-03 11:05:432

商鞅变法的内容有哪些

(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3)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4)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023-09-03 11:05:513

商鞅变法有哪些内容?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一是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这就从法律上维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有利于地主经济的发展。 二是奖励耕战,包括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两方面的内容。奖励耕织就是奖励一家一户的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以生产粮食布帛多少为标准,凡是努力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免去其本身的徭役。这就促进了小农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保证了封建国家的财源和兵源。奖励军功,规定军功以在前线斩得敌人首级多少来计算,按照军功大小授予不同的爵位和田宅。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没有爵位,不能享受特权。这就严重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鼓舞将士勇敢战斗,加强了秦军的战斗力。三是普遍推行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治理,使县成为直属于国君的地方组织,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2023-09-03 11:06:002

商鞅变法背景、目的、内容、作用

1.内容:①形成两大对立的阶级;②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③各国争霸的需要;④为了增强秦国实力,秦孝公引进人才,变法图强,于是商鞅被重用。2.商鞅变法的目的:富国强兵,建立地主阶级统治。3.商鞅变法的内容:①废井田,开阡陌;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③统一度量衡;④奖励军功,实行军功爵制;⑤实行什伍户籍连坐法;⑥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宗室贵族建立军功;⑦推行县制;⑧定秦律,燔诗书而明法令;⑨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4.作用: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23-09-03 11:06:233

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经济措施  商鞅对经济的改革是以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为重点。这是战国时期各国中唯一用国家的政治和法令手段在全国范围内改变土地所有制的事例。主要内容如下:  1)废井田、开阡陌  商鞅在经济上推行的重大举措是“废井田、开阡陌”。《史记》记载: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战国策》说商鞅“决裂阡陌,教民耕战” ,废止“田里不粥(“粥”同“鬻”,音yù)”的原则。所谓“阡陌”,指“井田”中间灌溉的水渠以及与之相应的纵横道路,纵者称“阡”,横者称“陌”。“封疆”就是奴隶主贵族受封井田的界限。“开阡陌封疆”就是把标志土地国有的阡陌封疆去掉,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度。法令规定,允许人们开荒,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赋税则按照各人所占土地的多少来平均负担。此后秦政府虽仍拥有一些国有土地,如无主荒田、山林川泽及新占他国土地等,但后来又陆续转向私有。这样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商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因弃本求末,或游手好闲而贫穷者,全家罚为官奴。商鞅还招募无地农民到秦国开荒。为鼓励小农经济,还规定凡一户有两个儿子,到成人年龄必须分家,独立谋生,否则要出双倍赋税。禁止父子兄弟(成年者)同室居住,推行小家庭政策。这些政策有利于增殖人口、征发徭役和户口税,发展封建经济。  3)统一度量衡  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如今传世之“商鞅量”,上有铭文记有秦孝公 “十八年”“大良造鞅”监造,“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之一为升”。从“商鞅量”中得知,商鞅规定的1标准尺约合今0.23公尺,1标准升约合今0.2公升。由量器及其铭文可知,当时统一度量衡一事是十分严肃认真的。商鞅还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等度量衡。要求秦国人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犯。  度量衡的统一的意义  第一、全国上下有了标准的度量准则,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的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第二、对赋税制和俸禄制的统一产生了积极作用;  第三、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的影响;  第四、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奠定了基础。  政治措施  商鞅对政治的改革是以彻底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建立新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为重点。他在这方面的贡献远远超过李悝和吴起。主要内容如下:  1)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商鞅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争,各以轻重被刑”,以奖励军功而禁止私斗。规定爵位依军功授予,宗室非有军功不得列入公族簿籍。即“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荣华”。 就是说有功劳的贵族子弟,可享受荣华富贵;无功劳的,虽家富,不得铺张。  制定二十级爵的作法,意味着商鞅彻底废除了旧世卿世禄制,今后将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爵的人中选用。二十级爵:一级曰公士,二级曰上造,第十九级曰关内侯,二十级曰彻侯。据《汉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 也就说明了奖励的做法:将卒在战争中斩敌人首级一个,授爵一级,可为五十石之官:斩敌首二个,授爵二级,可为百石之官。各级爵位均规定有占田宅、奴婢的数量标准和衣服等次。  而所谓私斗,并不是指一般人打架,而是指“邑斗”。“邑”是指一般的城镇,被奴隶主所占有。奴隶主之间为了争夺土地、财产,经常发生争斗。新法规定不准私斗,目的在于削弱奴隶主的势力,加强封建中央集权。严惩私斗的作法是:为私斗者,各以情节轻重,处以刑罚。  由于推崇战功,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大大增强。秦国在对外战争中,国力进一步增强,从而扭转了长期以来被动落后的局面。公元前355年,秦孝公与魏惠王在杜平相会,结束了秦国长期不与中原诸侯会盟的被动局面,提高了秦国的地位。秦国还用武力逐步占有了土地肥沃、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巴蜀地区和盛产牛马的西北地区,社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从而奠定了秦统一的物质基础。  2)除世卿世禄制,鼓励宗室贵族建立军功  《史记》记载,秦国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即依军功大小定贵族身份之高低。该规定沉重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因而,招致了他们的怨恨。《史记》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历史上任何一次变法,不仅是一种治国方略的重新选择,而且是一种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这也是改革受阻的真正原因。  3)改革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  秦国的都、乡、邑、聚原来都是自然形成的大小居民点。商鞅为了加强封建专制的统治,管理广大居民,规定居民要登记各人户籍。轻罪用重刑。将魏国李悝的《法经》颁布实行,还增加了连坐法。主要内容是:居民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将什、伍作为基层行政单位。按照编制,登记并编入户籍,责令互相监督。一家有罪,九家必须连举告发,若不告发,则十家同罪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发“奸人”的与斩敌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这与后代的保甲制度相同。商鞅同时规定,旅店不能收留没有官府凭证者住宿,否则店主也要连坐。  4)推行县制  商鞅在政治方面的重大改革是“集小都乡邑聚为县”,以县为地方 行政单位,废除分封制,“凡三十一县” (也有史书认为是41县或36个县)。县设县令以主县政,设县丞以辅佐县令,设县尉以掌管军事。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商鞅通过县的设置,把领主对领邑内的政治特权收归中央。该措施有力地配合了“废井田、开阡陌”政策,用政治手段保证了土地私有。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削弱了豪门贵族在地方的权力。  后来,秦在新占地区设郡,郡的范围较大,又有边防军管性质,因之郡的长官称郡守。后来郡内形势稳定,转向以民政管理为主,于是郡下设若干县,形成秦的郡县制。  5)定秦律,“燔诗书而明法令”  商鞅的该措施是为了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然而,商鞅开创的“燔诗书”的高压政策,不仅极端压制了人民的思想,对于中国文化典籍也是一种摧残。
2023-09-03 11:06: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