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西南大学知名校友

2023-09-11 23:53:48
TAG: 校友
共1条回复
余辉

西南大学知名校友有袁隆平、孟安明、吴明珠等。

1、袁隆平。

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 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与此同时,袁隆平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

2、孟安明。

又一位大佬级别的。就读于西南农学院(西南大学)农学系,获农学学士学位,四川大竹人,发育生物学家,九三学社社员,2006年6月加入九三学社,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3、吴明珠。

研究员、中国园艺学会第七、第八、第九理事会常务理事,曾任新疆园艺学会副理事长,现为《园艺学报》编委,《中国西瓜甜瓜》《中国蔬菜》杂志顾问,华中农业大学、西南农业大学兼职教授,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西甜瓜的育种研究,从50年代末即开展西甜瓜的育种和相关栽培技术研究。

相关推荐

园艺学报影响因子2022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主办的科技期刊《园艺学报(Horticultural Plant Journal)》获得了首个影响因子1.524,在36种园艺学科期刊中排名第15位,位于Q2区。
2023-09-03 13:11:291

园艺学报退稿快吗

《园艺学报》(CN:11-1924/S)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退稿也快!
2023-09-03 13:11:361

园艺学报好投稿吗

很好投稿的。在你熟悉的领域写你熟悉的东西即可。它们经常征稿。最好用电子邮件发稿,效率高、回复快。投稿子后,要有完备的联系方式:作者名字、署名、地址、电话、邮箱,QQ什么的都要详细,以便编辑联系你!还有详细的联系方式是编辑鉴定作者是不是抄袭稿子的一个重要依据。发电子邮件,得注明投什么栏目,写上你名字和稿子名字。
2023-09-03 13:11:431

园艺学报英文版大修完能接收吗

无法确定。无法确定园艺学报英文版的大修何时完工,以及是否接收投稿。一般来说,学术期刊修订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流程,如审稿、修改、编辑、排版等环节。
2023-09-03 13:11:511

园艺学报文章中的参考文献需要在文中标出顺序吗

需要,但只要在文中注[数字],在文尾参考文献栏写[数字]+引用
2023-09-03 13:11:581

有没有关于草花培育、新品种等方面的专业杂志

国内没有。台湾大学种子研究室免费发送自己的种苗电子报,设计全世界园艺界的最新咨询和品种信息,也可以上他们的网站查询以往的报纸,你可以直接发邮件给 <mion106@gmail.com>索取。国内的园艺杂志有《中国花卉园艺》和《中花园艺》,后者不接受邮局订阅,可以向中国花卉报社咨询订阅方式。这两本杂志偶尔会有相关的信息。
2023-09-03 13:12:072

园艺科学方面投国外SCI期刊求助

其实有些国外的期刊还不如中文核心期刊!《北方园艺》期刊级别: 北大核心期刊《园艺学报》期刊级别: CSCD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这两个属于国内比较有影响力的期刊杂志,你偏偏要投国外只有在杂志之家查询了,发表老师很专业的!
2023-09-03 13:12:141

[蟠桃早熟新品种――贵妃红 等]蟠桃新品种

  蟠桃早熟新品种――贵妃红   贵妃红是1997年从伊犁蟠桃芽变中选育的蟠桃早熟新品种,2006年2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登记委员会鉴定。果实扁平形,平均单果重130.0g,最大210.0g。果皮底色黄绿,着鲜红色,中等厚,成熟后易剥离;果肉淡绿色,完熟后黄白色,硬溶质,纤维少,汁多,可溶性固形物13.20 %,风味甜,有香气。在新疆石河子地区,7月上旬成熟,耐贮运。树势中庸,成花容易,坐果率高,丰产。   本文摘自《中国果树》2006年5期,作者新疆石河子农业科学中心葡萄研究所陈虎等。      晚熟制汁葡萄新品种――北紫   北紫为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利用葡萄与玫瑰香杂交选育而成,2006年3月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北京地区9月下旬成熟,从开花至成熟164d(天),果穗圆锥形,平均重386.6g。果粒椭圆形,蓝黑或紫黑色,单粒重2.8g。果肉较软,汁多,酸甜味正,可溶性固形物19.6 %~21.5 %、酸0.67 %,出汁率78.8%。汁红紫色,味酸甜,微有清香,品质上等。早果性强,抗寒、抗旱及抗病性均强。棚架栽培最好,以短梢修剪为主。扦插不易生根,繁殖技术要求较高。   本文摘自《园艺学报》2006年6期,作者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范培格等。      黄色晚熟苹果品种――金富   金富是甘肃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榆中园艺场从金冠实生株系中选育而成的黄色晚熟苹果品种,1995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果实圆锥形,果顶微具五棱,果梗粗短;果个均匀,平均单果重205g;果面底色黄或黄绿,向阳面有红晕,果面光洁无锈,果点小,果粉少,蜡质厚,有光泽;果肉淡黄色,肉质细脆,汁液中等,味甜,有浓郁的清香,可溶性固形物15.5 %~16.0 %。极耐贮运,货架寿命长。甘肃静宁4月上旬花芽萌动,4月28日至5月5日开花,10月中旬果实成熟,11月中旬落叶,果实生育期150~160d(天)。   本文摘自《西北园艺》2006年8期,作者甘肃静宁县果业局王毅。      李新品种――金吉李   金吉李为济源黄甘李芽变优选而来,2006年2月通过河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果实近圆形,单果均重80.3g,最大116.5g,果顶微凹,缝合线中深、明显,两侧不对称。果皮黄色、中厚,易剥离;果粉白色,中厚。果肉金黄色,肉质细嫩,纤维少,汁多,风味甜,有香气。半黏核。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2 %,可滴定酸0.82 %,品质优,耐贮运,常温下可贮10d(天)左右。果实发育期95d(天)左右,在济源7月上旬成熟。金吉李适应性强,抗旱,抗病力强,比黄甘李较抗天牛危害,树体、花芽抗寒力和抗晚霜能力均较强。   本文摘自《果农之友》2006年8期,作者河南省林业科学院黄鹏。      早熟板栗新品种――花桥1号   花桥1号是湖南省湘潭市林科所选育的无性系早熟板栗新品种。树冠圆头形,树姿直立,枝条稀疏。枝条皮色赤褐,皮孔扁圆。芽三角形,芽尖黄色。叶片倒卵状椭圆形,叶色深绿,有光泽,叶柄微红。雄花序少是区别于其他品种的重要特征。总苞椭圆形,平均果重93g,刺束密,硬度大,出实率31.8 %。平均坚果重15.6g,属大型果,坚果椭圆形,红褐色油亮,茸毛多,底座大,易剥,坚果出仁率78.3 %。果实成熟期8月下旬,比铁粒头早30d(天)。   本文摘自《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7年5期,作者湖南省宁远县柏家坪镇双井圩责任区郑亚平。   枣树新品种――骏枣1号   骏枣1号是从骏枣中选出的早实、丰产、优质、特大果型新品种,2003年通过山西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果实柱形,平均单果重35g,最大70g以上。果皮薄,深红色,光滑艳丽;果肉淡绿色,脆甜,鲜枣含糖量32 %、酸0.45 %、维生素C 4 530mg/kg,干枣含糖量76 %。适宜鲜食、制干和加工。在太原地区,果实9月上中旬成熟,果实发育期100d(天)左右。该品种树势强健,树姿半开张,耐干旱、瘠薄、高温,抗风沙,抗寒性较强,适应性和丰产性强。   本文摘自《山西林业科技》2007年1期,作者山西省林业科学院杨建华。      杂交黑莓特早熟品种――无刺红   无刺红是从美国引进的黑莓品种中筛选出的特早熟品种,2006年12月通过江苏省农林厅组织的专家鉴定。植株为无刺灌木,直立性差,近蔓生,须搭架栽培。在南京地区,果实5月底至6月中旬成熟,为特早熟品种。果实中大,深红色,平均果重4.3g,最大可达8g。成熟果实酸甜适口,香气浓郁,含可溶性固形物9.5 %~10.0 %、糖5.8 %、酸1.9 %、维生素C 193.2mg/kg,富含各种营养成分,鲜食、加工皆宜。喜微酸性土壤,最适土壤pH值6.0~6.5,在肥水条件较好、pH7.5~8.0的土壤也可栽培。   本文摘自《落叶果树》2007年4期,作者南京中山植物园闾连飞等。      薄皮核桃新品种――绿岭   绿岭是从香玲核桃中选出的芽变,2005年通过河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并命名。坚果卵圆形,浅黄色,均重12.8g。壳厚0.8mm,均匀不露仁。内种皮淡黄色,无涩味。种仁颜色浅黄,饱满浓香。出仁率67 %以上,脂肪含量87 %,蛋白质含量22 %。在河北临城,果实9月初成熟,较香玲晚3~5d(天)。雄先型品种,以中短果枝结果为主,侧芽结果率83.2 %。早实,栽后第2年挂果,第5年进入盛果期,产量3 000kg/hm2以上。抗逆性、抗病性、抗寒性均强,较耐旱。对细菌性黑斑病和炭疽病具有较强的抗性。适宜在河北省太行山、燕山南麓以及邢台平原核桃栽培区推广。   本文摘自《园艺学报》2007年1期,作者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李保国等。      中熟猕猴桃优良品种――华优   华优猕猴桃是中华猕猴桃与美味猕猴桃的自然杂交后代,2007年1月通过陕西省果树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果实椭圆形,单果重80~120g,最大150g,果面棕褐色或绿褐色,茸毛细小、稀少、易脱落,果皮较厚,难剥离。成熟后果肉黄色或绿黄色,质细汁多,香气浓郁,风味香甜。在陕西周至,果实9月中旬成熟,货架期长达20~30d(天),在0 ℃下可贮藏5个月左右。该品种较抗溃疡、黄化、根腐病,抗旱、抗寒、抗高温、抗日灼能力较强,适宜在陕西关中猕猴桃产区及类似地区栽培,配套的雄株为华雄602和603。   本文摘自《西北园艺u30fb果树专刊》2007年3期,作者陕西省周至县猕猴桃试验站张清明等。   板栗短枝型品种做中间砧效果好以沂蒙短枝、燕山短枝、阳光短枝和莲花栗等短枝型板栗品种为试材,进行中间砧应用试验,结果表明以普通实生苗做基砧,短枝型品种做中间砧嫁接石丰板栗品种,嫁接成活率达87.3 %~98.1 %,与实生砧嫁接无差异。用短枝型品种做中间砧长度需在30cm以上,运用中间砧的树高、冠径、节间长度均明显小于实生苗砧的同龄树,产量显著提高,品质不变,其中以沂蒙短枝做中间砧效果最好,嫁接树高、冠径、节间长度只相当于实生砧同龄树的70 %、60 %、57 %,增产幅度为169 %。   本文摘自《落叶果树》2006年3期,作者山东省泰安市林业局高凤英等。      晚熟油桃‘澳洲秋红"引种试验   澳洲秋红系河北省邢台县中澳合作项目办公室1997年从澳大利亚引进的晚熟油桃新品种。该品种果实椭圆形,较大,单果重180g,最大350g,果皮底色金黄,果面60 %以上着鲜红色。果肉黄色,近核处着红色,汁液多,硬溶质,纤维少,甜酸可口,香气浓郁。可溶性固形物17.8 %,可溶性糖11.7 %,可滴定酸0.54 %,维生素C 124mg/kg。无裂果,黏核,核卵圆形。耐贮运,货架期长,常温下可贮1个月,冷藏品质更佳。在河北邢台,3月16日萌芽,4月2日始盛花,9月15~20日果实成熟,11月中旬落叶,果实发育期166d(天)。   本文摘自《中国南方果树》2006年2期,作者河北省农业厅经作处王旗等。      控制密植梨树树冠的几种修剪方法   1控制树体高度利用折叠扇形、倒人字形整形;轻剪缓放,结合拉枝;有中心干的采用转主换头方法,将原头拉平结果压冠;对中心干及时落头开心等均可有效控高。   2限制树冠宽度除采用折叠形、倒人字形扁形树形外,成形后及时疏间和缓放外围新梢,当树冠超宽时,对连年缓放的粗大枝组,于花芽多的年份回缩,在一定范围内缩放结合。   3调节枝的密度减少主枝数,容易调节内膛枝密度;减少骨干枝级次,在主干或主枝上直接着生结果枝组;及时控制直立枝和竞争枝,及时疏除各类不良枝等。   本文摘自《果农之友》2006年12期,作者河北省遵化市科技局高素红。      改革苹果休眠期修剪技术   1修剪时间苹果休眠期的修剪应在萌芽前1个月开始,半个月内完成,严禁在“三九”寒天进行修剪,以减轻树体病害,特别是腐烂病、干腐病的发生。   2修剪要点新植园一律实行高定干(1.2m),第1年至4年,在保证整形效果的基础上,一律实行轻剪,尽可能多的保留树体的生物产量,尽快促进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年龄段的中央领导干上着生的骨干枝,其基部粗度不得超过着生处中央干粗度的1/5。   本文摘自《烟台果树》2007年2期,作者山东省烟台市果树工作站马德功等。      葡萄嫁接双根栽培法   将藤稔和巨峰葡萄当年生小苗(或上年扦插苗)靠近栽植,于萌芽后或生长季节,将两苗木距地面10cm以内光滑无节处,各削成3cm长的削面至露出形成层或削到髓心,然后将两个相对应的削面用塑料带绑缚在一起,1个月后,待接穗成活后将巨峰葡萄从愈合部上端剪除。此后注意加强肥水管理,采用该法种植的藤稔葡萄,生长发育加快,果穗果粒均增大,抗病性也得到加强,比未嫁接双根的藤稔葡萄增产15 %~20 %。   本文摘自《河北果树》2007年1期,作者河南省三门峡园艺总站贺亚丽。      短截对板栗生长结实的影响   在12月份,对12年生石丰、烟泉、红光等板栗1年生健壮初果枝和2年生结果母枝分别进行轻截(截1/3)、中截(截1/2)、重截(截2/3),以不剪为对照。结果表明,除1年生枝重短截处理外,其他1年生枝和2年生枝的所有短截处理均降低了发枝量,短截程度越重,发枝量越少。不过短截都有效促进了新梢生长,短截程度越重,新梢生长势越强,单叶面积也越大。1年生枝短截后,平均每枝抽生的果枝量均低于对照,短截程度越重,果枝量越少,减产幅度越大,重截单枝产量仅为对照的19.7 %。2年生枝除重截外,其他均提高了果枝量;不同短截都增加了单枝产量,中、轻度短截增产2.6倍和2.3倍。可见,除对2年生枝进行适当短截外,1年生枝一般不宜短截。   本文摘自《河北果树》2007年2期,作者山东省泰安市林业局李圣龙等。      日光温室油桃的适宜留果量   在日光温室栽培超红珠、早红2号、春光、千年红等油桃品种互为授粉树,行株距2.0m×1.2m。树形主干形,树高1.8~2.0m,东西冠径1.7~1.9m,南北冠径1.1~1.3m。沙壤土,滴灌供水,温室生产期间覆盖黑色地膜。在此栽培条件下,盛果期早红2号适宜留果量为100~110个/株,超红珠的适宜留果量为130~140个/株。该留果量可明显增大果个,稳定产量,改善果实品质,增加经济效益。试验中同时还发现,进行疏花疏果时,先疏除部分花蕾,然后再分次疏果到最佳留果量的效果明显好于单纯疏花和疏果。   本文摘自《中国果树》2007年1期,作者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冯孝严等。      嘎拉苹果乔化树较矮化树好   据对11年生皇家嘎拉、陕嘎、烟嘎树调查,嘎拉苹果乔化树结果性能和丰产性能普遍好于矮化树。具体表现:①乔化树生长量普遍好于矮化树。乔化树较矮化树高50cm,主枝直径多1cm,主枝数量多2个,单株枝量多509条,长势较旺,可克服矮化树结果后易早衰的缺点。②乔化树丰产性高于矮化树。乔化树与矮化树进入结果期和丰产期的年限基本一致,但乔化树的丰产性高于矮化树,尤其是后几年差别更明显,如11年生树单株产量差17.5kg。③乔化树上的果实普遍大于矮化树。乔化树较矮化树果个明显大,80mm果多17.0 %,75mm果多7.1 %,70mm果多9.5 %,65mm果少33.6 %。   本文摘自《西北园艺果树专刊》2007年3期,作者陕西省农业学校侯广太等。      扁桃初结果树的修剪要点   扁桃初结果树,长果枝及副梢增多,枝条缓放易于成花。修剪要点:①以轻剪长放多留枝为原则。长枝多去,短枝少去,适当短截,以利整形扩冠,增加枝量。对主侧枝均中剪(1/3~1/4),对小枝及串花枝不短截,使其结果。②少疏枝。幼树一般不疏枝,但对直立枝、徒长枝、竞争枝、密集长枝等可适当疏除。③修剪宜轻不宜重。对主侧枝上的斜生枝、水平枝等缓放,促其形成串花枝结果;对主侧枝上的直立枝、旺枝,有空间的应拉平或重剪,促成结果枝组;对长果枝中剪或重剪,更新结果;对冗长枝、单轴枝、密挤交叉枝回缩,促成枝组;对主枝及时开角,打开光路。   本文摘自《河北科技报》2007年2月15日,作者河北省涿鹿县林业局楚燕杰。      果树刮皮五宜五不宜   果树刮皮一是宜晚不宜早。刮皮早了易造成抗寒力降低和水分散失,因此,刮皮适期宜在果树发芽前即害虫出蛰前进行。二是宜浅不宜深。刮皮重了会影响果树正常生长,深度以刚好刮除病虫体和翘皮为宜,即大树留白、小树留绿,无病虫体处不刮。三是宜细不宜粗。不要只刮主干、主枝,对小枝也要仔细观察,刮后还须反复检查,以求完全彻底。四是宜埋不宜带。刮皮时注意铺塑料布、编织袋收集,宜就地集中挖深坑连同落叶埋掉,不宜带出园外。五是宜新不宜旧。刮皮后不宜用福美砷涂、喷,宜用无公害新药或保护胶、生物膜等涂刷喷洒。   本文摘自《瓜果菜》2007年2期,作者山东省招远市阜山镇政府宁安中等。      矮化中间砧苹果幼树整形修剪关键技术   由于矮化中间砧苹果幼树有中心干极性弱、枝条顶端优势不强和主枝加粗生长快的特点,所以整形修剪的关键技术是“抑侧促干”,即抑制基层主枝和侧生分枝的加粗生长,促进中心干的生长。栽后第2年春,对中心干轻短截,增强极性,加粗生长;对强旺主枝进行重短截,再生的侧生枝生长很长,削尖度小,分枝角度容易开张。另外,为了促进中心干的健壮生长,还应加强肥水管理,对矮砧段进行培土,设杆扶直中心干,在中心干上少造修剪伤口等。   本文摘自《北京农业》2007年1期,作者陕西省果树研究所葛世康。      几种无核葡萄硬枝扦插适宜的基质   将红宝石无核、爱莫无核、无核白、大粒红无核和火焰无核的1年生枝条,剪成长20~30cm,带2~3个芽的插条,扦插于盛有基质的营养钵中,置于空气温度22±1 ℃、相对湿度80 %,扦插基质温度20±1 ℃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生根试验。在所涉及的6种扦插基质中,各品种均以泥炭∶河沙∶珍珠岩为1∶1∶1的基质中芽萌动和生根最早,效果最好。其中平均株生根条数4.3条,生根率92.5 %,且不定根生长健壮。该混合基质应为理想的葡萄硬枝扦插基质。   本文摘自《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7年3期,作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文颖强等。      甜樱桃授粉品种筛选试验   选取红灯、拉宾斯、意大利早红、佐滕锦、甜心、早大果甜樱桃品种进行相互人工授粉试验,分别测定其坐果率、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结果表明,红灯较适宜的授粉品种为佐滕锦、意大利早红,拉宾斯为早大果、甜心,意大利早红为拉宾斯、早大果,佐滕锦为拉宾斯,甜心为早大果、拉宾斯,早大果为拉宾斯。选择授粉品种时,不仅考虑主栽品种,而且要考虑相互授粉效果。试验看出拉宾斯、甜心有自花结实能力,但不如异花结实率高,生产上也应配置授粉树。就授粉而言,早大果、拉宾斯效果突出,同时拉宾斯还能提高果重,为理想授粉品种。   本文摘自《北方园艺》2007年5期,作者辽宁省辽东学院园艺系黄国辉等。      人参果罐头加工技术   ①选料清洗。选成熟度80 %左右的个大、肉厚、无病虫和机械伤害的人参果,用流动清水冲洗干净。②去皮。人参果的果皮较硬且薄,可采用机械或烫漂去皮,若采用烫漂去皮时,烫漂时间不能超过5min(分钟)。③护色。将去皮后的果块,添加0.3 %的柠檬酸、1.5 %食盐作护色液进行护色,可有效抑制酶活性和褐变。④切块灭酶。由于果肉含较多酶类,切块去心后须立即置于85 ℃~90 ℃的热水中灭酶2min (分钟)。⑤装罐。趁热将果块加入已消过毒的玻璃罐中,将加热至85 ℃的罐液(按蔗糖30 %、蜂蜜0.5 %、柠檬酸0.12 %比例调配)按一定比例装罐。⑥排气杀菌。装罐后未加盖时加热排气5min(分钟),加盖后在90 ℃下灭菌12min(分钟),分段冷却。   本文摘自《农产品加工》2007年5期,作者云南农业大学董文明等。      利用草木灰贮藏果薯   1薯类贮藏。把无病、无伤马铃薯放置阴凉干燥处,覆草木灰5~10cm厚,可保鲜半年。   2保鲜大枣。在容器底部铺10cm厚草木灰,将无病、无伤、无虫的鲜大枣,按一层枣一层草木灰依次放好,最上层再盖12~16cm草木灰,贮于阴凉干燥处,可保鲜3个月以上。   3制水果保鲜剂。取草木灰1份,加入6~7份10 %的乙酸,充分搅拌后过滤,将滤液蒸干取得粉末。使用时将此粉末配成0.2 %的溶液,在配液后24h(小时)内浸果30min(分钟)或喷洒在果面,有良好的保鲜效果。   本文摘自《农业知识瓜果菜》2007年7期,作者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农业局蒋安元。      柿果低温浸藏脱涩保鲜效果   供试品种为盖柿和高桩柿,采收期分别设早采(9月18日)、中采(9月29日)、晚采(10月9日)处理;供试浸果保鲜液为脆宝灵Ⅰ、Ⅱ、Ⅲ号浓缩液(自行研制配方),浓度分别设50、100、200倍,在0 ℃~2 ℃的冷库中贮藏,每月取样分析测定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柿子品种、不同采收期、不同型号和不同浓度的脆宝灵液对贮藏品质均有明显的影响,在品种间,盖柿比高桩柿耐贮藏;在采收期中,以9月29日采的贮藏效果较好,即果面大部分转为黄色、果蒂周围仍带有绿色时采收贮藏最佳;在不同型号和浓度中,盖柿以Ⅱ号50倍液最好,高桩柿以Ⅲ号100倍液最好。   本文摘自《北方园艺》2007年7期,作者北京门头沟区科技开发实验基地刘法英等。      桃、樱桃的FGW生物保鲜   1桃的保鲜将FGW生物保鲜剂(作者研制)置于开水中溶解,充分搅拌,配制浓度8g/kg。处理时,一是把桃放在保鲜液中30 s(秒),捞出沥水后用薄白纸单个包起来,稍晾后摆放箱内。二是将白纸剪成方块,把保鲜液均匀喷洒在纸上(纸不滴液),直接包桃入箱,贮库温度-6.5 ℃~0 ℃、相对湿度90 %左右,保鲜期可达6个月左右。   2樱桃保鲜先用清水将樱桃冲洗干净,沥干水后放入溶解好的保鲜液(配置方法和浓度同上)中浸泡1min(分钟),捞出沥水,晾后装箱,贮库温度-0.5 ℃左右、湿度90 %左右。此法不仅可保鲜,还可使樱桃更香甜可口。   本文摘自《农产品加工》2007年7期,作者中国海洋大学王向前。      葡萄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效果好   葡萄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冬春季保护地栽培,20cm地温平均提高4 ℃~6 ℃,气温平均提高2 ℃~3 ℃,二氧化碳浓度增加4~6倍,光合效率提高70 %以上,农药用量降低60 %以上,化肥用量减少50 %以上,上市期提早10~15d(天),含糖量提高1~2个百分点,上色加快,着色鲜艳,单粒果重及单穗重增加,果粒均匀,每年可多结1茬果。大棚应用平均增产40 %以上,大田应用平均增产30 %以上。规范应用,1kg秸秆可增加0.5~0.7kg葡萄产量。   本文摘自《果农之友》2006年10期,作者河北省临城县林业局吕素霞。      红富士苹果有了国家标准   由烟台市农业局承担的《红富士苹果》国家标准制定任务,通过近3a(年)的努力顺利完成,近日由国家农业部颁布并正式实施。该标准是我国第1个红富士苹果标准,《红富士苹果》标准按照果实外部感官、内在质量、安全用药等指标将红富士苹果分为3个等级、几个规格,改变了以往仅以果实直径和颜色等外观指标来划分等级。同时这一标准着眼开拓国际市场,兼顾国内市场,与日本的国家标准相比更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红富士苹果作为我国北方第一大果树品种,该标准的颁布实施对全国红富士商品化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摘自《山东科技报》2007年1月3日,作者鲁殿。
2023-09-03 13:12:221

河北农大张志东简历

张志华,河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1957 年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果树栽培及生理。科研论文、论著1 . 核桃雌雄异熟性研究,园艺学报, 1993(20)2 ,第 1 作者2 . 核桃光合特性研究,园艺学报, 1993(20)4 ,第 1 作者3 . 核桃坚果呼吸特性研究,园艺学报, 1994(21)3 ,第 1 作者4 . 核桃雌雄异熟性的花芽分化进程,园艺学报, 1995(22)4 ,第 1 作者5 . 核桃雌雄花期预测模式研究,园艺学报, 1997(24)1 ,第 1 作者6 . 核桃果实成熟期间呼吸速率与内源激素的变化,园艺学报, 2000(27)3 ,第 1 作者7 . 核桃果实成熟期间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园艺学报, 2001(28)6 ,第 1 作者8 . 核桃优良品种及其丰产优质栽培技术,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8.1 , 10 万字,第 1 作者9 . 果树栽培学各论,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8 , 71 万字,参编荣誉表彰1 . 河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河北省教委、人事厅, 19982 . 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人事部, 19993 . 保定市市长特别奖。
2023-09-03 13:12:291

中国园艺学会是什么组织?

中国园艺科学技术工作者自愿结合的学术性群众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其任务是,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组织重点学术课题的探讨和科学考察;推荐科技成果和人才;进行国际间学术交流活动,加强同国外的科学技术团体和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友好联系。专业范围包括果树、蔬菜、西瓜、甜瓜和园林植物的栽培、育种、产品贮藏加工及园林规划设计等。学会创建于1929年。1934年出版第1期《中国园艺学会会报》。抗日战争时期学会活动基本停顿。抗日胜利后在南京复会,并在上海、广州、北京等地建立各地园艺学会组织,编印园艺学会会报等刊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6年8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园艺学会代表大会,选出第1届理事会。1957年编辑出版《园艺通报》和《园林通讯》。1962年5月编辑出版《园艺学报》,每年4期。1966年,中国园艺学会停止活动,《园艺学报》出版至第5卷第2期停刊。1978年7月,学会恢复活动。8月,《园艺学报》复刊。1981年,作为联系会员加入国际园艺学会。学会设5个组:国内学术交流组、国际学术交流组、科学普及组、教育组、组织组。设有4个专业委员会。其中果树专业委员会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辽宁兴城)主持日常工作,1990年有会员4330余人;蔬菜专业委员会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主持日常工作;西、甜瓜专业委员会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主持日常工作;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由北京林业大学主持日常工作。1957~1989年,学会组织和参加了多次果树或与果树有关的学术交流活动(见表)。中果枝见结果枝。
2023-09-03 13:12:521

刘孟军的介绍

刘孟军,男,汉族, 1965 年 4 月生于河北省望都县王文村,博士后。河北农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北方山区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兼任国家科技部红枣咨询专家,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果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植物学会理事,《园艺学报》编委,河北省专家献策团专家,河北省青年科协副主席。同时还兼任国际园艺学会枣属植物工作组主席,中国园艺学会干果分会理事长,国家林业局枣产业专家组组长,河北省植物学会理事长,国家林业局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等。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和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
2023-09-03 13:13:021

河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的科研成果

科研工作坚持面向地方经济建设,以应用和发展研究为主,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为两翼,成果累累。1990年以来,取得国内领先及以上水平科研成果48项,其中获国家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6项。目前主持国际合作项目、国家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省部级课题共计68项。先后主编出版了《现代果树科学集论》26册丛书、《中国果树志·枣卷》、《中国果树志·核桃卷》、《中国核桃》、《中国鸭梨》、《中国野生果树》、《中国干果》等经典著作和技术图书80部。在国际学术刊物、专业会议及国内《遗传学报》、《园艺学报》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500余篇。
2023-09-03 13:13:171

陈发棣的发表的主要论文(加*的为通讯作者)

[1] Fadi Chen, Fengtong Li, Sumei Chen, Zhiyong Guan, Weimin Fang. 2009. Meiosis and pollen germinability in small-flowered anemone type chrysanthemum cultivars. Plant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280:143-151(SCI)[2] Li Jian,Chen Sumei,Chen Fadi*, et al.2008.Karyotype and meiotic analyses of six species in the subtribe Chrysantheminae.Euphytica, 164:293-301 (SCI)[3] Zhang Shumei,Chen Sumei,Chen Fadi*,et al.2008.Anatomical structure and gravitropic response of the creeping shoots of ground-cover chr ysanthemum ‘Yuhuajinhua".Plant Growth Regulation, 56(2):141-150 (SCI)[4] Chen FD, Chen SM, Guo WM. 2003. Salt tolerance identification of three species of chrysanthemums. Acta Horticulturae, 618: 299-305 (ISTP)[5] Zhao HB,Chen FD*,Wang YF,et al.2008.Study on pollen viability,longevity and pistil receptivity of self-compatible chrysanthemum with small inflorescences.Acta Horticulturae,766 (3): 405-411(ISTP)[6]Liu Liqing,Zhu Kai,Yang Yanfang,JianWu,Chen Fadi,Yu Deyue.2008.Molecular cloning,expression profiling and trans-activation property studies of a DREB2-like gene from chrysanthemum (Dendranthema vestitum).Journal of Plant Research, 121:215-226 (SCI)[7]Yanfang Yang,Jian Wu,Kai Zhu,Liqing Liu,Fadi Chen,Deyue Yu. 2008. Identif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wo chrysanthemum (Dendranthema ×morifolium) DREB genes, belonging to the AP2/EREBP family.Molecular Biology Reports, 36:71-81 (SCI)[8]Li Jian, Teng Nianjun, Chen Fadi*, Chen Sumei, Sun Chunqing, Fang Weimin. 2009. Reprodu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Opisthopappus taihangensis (Ling) Shih, an endangered Asteraceae species endemic to China. Scientia Horticulturae,121:474-479 ( SCI)[9] Teng NJ,Chen FD*,Fang WM,et al.2008.Detection of genetic variation among chrysanthemum plantlets, regenerated from calli irradiated with 60Co,by RAPD technique.Acta Horticulturae, 766 (3): 415-419(ISTP)[10]Chen Sumei, Miao Hengbin, Chen Fadi*, Jiang Beibei, Lu Jungang, Fang Weimin. 2009. Analysis of expressed sequence tags (ESTs) collected from the inflorescence of chrysanthemum.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er, DOI 10.1007/s11105-009-0103-6 (SCI)[11]Gaojuan Xu, Fadi Chen*, Chen Sumei. 2009.Transgenic Chrysanthemum Plants Expressing a HarpinXOO Gene Demonstrate Induced Resistance to Alternaria Leaf Spot (Alternaria tenuissima) and Accelerated Development. Russ J Plant Physiol (Accepted, SCI)[12] Dongmei Yin, Sumei Chen, Fadi Chen*, Zhiyong Guan & Weimin. 2009. Morp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of two chrysanthemum cultivars differing in their toler-ance to waterlogging. Environmental and Experimental Botany, DOI:10.1016/j.envexpbot.2009. 06.006 (SCI)[13] Fangping Tang, Sumei Chen, Fadi Chen* et al. 2009. Intergeneric hybridization and relationship of genera within the tribe Anthemideae Cass. ( I. Dendranthema crassum (kitam.) kitam.×Crossostephium chinense (L.) Makino).Euphytica, DOI: 10.1007/s10681-009-9956-x (SCI)[14] Jiang Baibai, Chen Sumei, Chen Fadi* et al. 2009.The Lateral suppressor-like gene, DgLsL, alternated the axillary branching in transgenic chrysanthemum (Chrysanthemum×morifolium) by modulating IAA and GA content.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er, DOI 10.1007/s11105-009-0130-3 (SCI)[15] 徐雁飞,陈发棣*,陈素梅,滕年军,李风童. 5 个菊花品种自交结实特性及减数分裂行为与花粉育性研究.西北植物学报,2009,29 (3) :0469-0474[16] 赵静媛,陈发棣*,滕年军,陈素梅.地被菊匍匐性的遗传分析与RAPD 标记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2009,42(2):734-741[17] 许 瑛,陈 煜,陈发棣*,陈素梅. 菊花耐寒特性分析及其评价指标的确定. 中国农业科学,2009,42(3):974-981[18] 徐雁飞, 陈发棣*, 滕年军, 陈素梅, 翟璐璐. 菊花品种自交亲和性鉴定及其授粉后花柱内3种保护酶活性的变化. 园艺学报,2009, 36 (1) : 59-64[19] 尹冬梅, 陈发棣*, 陈素梅. 涝渍胁迫下5种菊花近缘种属植物生理特性. 生态学报,2009, 29 (4) :2143-2148[20] 赵宏波, 陈发棣*, 缪恒彬, 郭维明. 栽培菊花与矶菊属间杂交亲和性及F1 结实特性研究. 广西植物, 2009,29 ( 2 ) : 171 – 175[21] 崔新利, 陈发棣*, 陈素梅. 地被菊雨花勋章再生和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9, 32 (2) : 40-46[22] 张飞, 谢伟, 陈发棣*, 房伟民, 陈素梅. 中国菊花品种初选核心种质的代表性检验.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9, 32 (2) : 47-50[23] 吴国盛, 陈发棣*, 陈素梅, 赵宏波, 房伟民. 部分菊属与亚菊属植物的形态学聚类及亲缘关系分析.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9, 32 (1) :155-159[24] 贾思振, 房伟民, 陈发棣, 陈素梅, 杨雪萌. 夏菊耐热性指标筛选和综合评价.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9,26(1):52-57[25] 杨再强, 罗卫红,陈发棣,谢以萍,顾俊杰. 基于光温的温室多杆切花菊干物质生产与分配的预测模型. 生态学报,2009, 29 (3) :1478-1485[26] 孙春青,陈发棣,房伟民,刘兆磊,马 静,滕年军,佘琳芳. 栽培菊花‘奥运天使"与野路菊杂交生殖障碍的细胞学机理. 中国农业科学, 2009,42(6):2085-2091[27] 缪恒彬 陈发棣*, 赵宏波,房伟民. 应用ISSR对25个小菊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指纹图谱构建.中国农业科学, 2008,41(11):3735-3740[28] 赵宏波, 陈发棣*, 房伟民, 郭维明, 谢伟. 利用亚菊属矶菊获得栽培菊花新种质. 中国农业科学, 2008,41(7):2077~2084[29] 丁玲,陈发棣*,滕年军,房伟民. 菊花品种间过氧化物酶、酯酶同工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08, 41(4):1142~1150[30] 李辛雷, 陈发棣*, 赵宏波. 菊属种间杂种若干花器官性状的表现. 中国农业科学, 2008, 41(3):786~794[31] 姜贝贝, 房伟民, 陈发棣, 赵宏波, 顾俊杰. 植株营养生长天数对切花菊花芽分化与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08,41(6):1755~1760[32] 杨再强, 罗卫红, 陈发棣, 顾俊杰, 李向茂, 丁琪峰, 赵才标, 陆亚凡. 温室标准切花菊发育模拟与收获期预测模型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40(6): 1229~1235[33] 张云, 郭维明, 陈发棣, 韩亮, 李正名. N-月桂酰乙醇胺对香石竹开放和衰老进程中花瓣微粒体膜.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40(10): 2303~2308[34] 许瑛, 陈发棣*. 菊花8个品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及其抗寒适应性. 园艺学报, 2008, 35 (4): 559~564[35] 李辛雷,陈发棣*,赵宏波. 菊属植物远缘杂交亲和性研究. 园艺学报, 2008, 35(2): 257~262[36] 李畅, 陈发棣*, 赵宏波,陈素梅. 栽培小菊17个品种的核型多样性. 园艺学报, 2008,35(l): 71~80[37] 缪恒彬, 陈发棣*, 赵宏波. 85个大菊品种遗传关系的ISSR分析. 园艺学报, 2007, 34(5): 1243~1248[38] 李畅, 陈发棣*, 赵宏波, 房伟民. 切花菊14个品种的核形态学研究. 园艺学报, 2007, 34(5): 1235~1242[39] 崔娜欣, 陈发棣*. 几种菊属植物及种间杂种减数分裂行为初步研究. 园艺学报, 2006,33(5):1033~1038[40] 陈发棣, 蒋甲福, 郭维明. 小菊悬浮细胞培养与植株再生研究. 园艺学报, 2006,33(5):1021~1026[41] 赵宏波, 陈发棣*, 房伟民. 菊科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研究进展. 园艺学报, 2006,33(4):908~914[42] 陈发棣, 蒋甲福等. 小菊若干花器官性状在F1代的表现. 园艺学报, 2003,30(2):175~182[43] 李辛雷, 陈发棣*. 菊属二倍体野生种与栽培菊花种间杂种的幼胚拯救. 林业科学, 2006,42(11):42~46[44] 赵宏波, 陈发棣*, 郭维明, 缪恒彬, 李 畅, 房伟民. 菊属与亚菊属属间杂种的鉴定及其分类学意义. 植物分类学报, 2007, 45 (5): 661~669[45] 常青山, 陈发棣*, 滕年军, 张淑梅, 卢军刚, 陈素梅. 菊花黄绿叶突变体不同类型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结构特征比较. 西北植物学报, 2008, 28(9):1772~1777[46] 丁玲, 陈发棣*, 房伟民. 菊属8个种27份材料遗传多样性的同工酶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2007, 27(2): 0249~0256[47] 王红, 陈发棣*, 房伟民, 赵宏波. 平阳霉素对小菊品种离体培养的影响. 西北植物学报, 2007, 27(4): 0693~0698[48] 杨再强,戴剑锋,罗卫红,陈发棣,顾俊杰,丁琪峰,莫丹,姜贝贝. 单位面积杆数对温室标准切花菊品质影响的预测模型. 应用生态学报,2008, 19(3): 575~582[49] 姜贝贝, 房伟民,陈发棣,顾俊杰.氮磷钾配比对切花菊‘神马"生长发育的影响.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8,25(6):692-697[50]滕年军, 陈发棣*,马旭,侯喜林. 菊花脑大孢子发生、雌配子体与胚胎发育的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8, 31 (4): 32-36[51] 姜莉, 陈发棣*, 崔娜欣, 顾俊杰. 六个荷花品种杂交、自交和开放授粉结实性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2008, 24(3):61~64[52] 丁玲, 陈发棣*, 滕年军, 房伟民, 赵静媛. 野生及不同用途菊花的同工酶分析. 南京农业大学报, 2008, 31(3):37~42[53] 莫丹, 陈发棣, 徐迎春, 房伟民, 顾俊杰, 陆锦华, 朱中亚. 定植期和摘心次数对小花型盆栽夏菊开花的影响. 南京农业大学报, 2008, 31(3):51~54[54] 王伟, 戴华国, 陈发棣, 郭维明. 菊花花部特征及花冠精油组分与访花昆虫的相关性. 植物生态学报. 2008,32(4):776~785[55] 王伟, 刘勇, 陈发棣, 戴华国. 南京郊区小菊访花昆虫的行为与活动规律. 生态学杂志, 2008,27(7):1167~1172[56] 张飞, 房伟民, 陈发棣, 赵宏波, 贾文珂. 切花菊花器性状的遗传变异与相关性研究.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8,25(3):293~297[57] 赵宏波, 陈发棣*, 郭维明, 汤访评, 房伟民. 菊属与春黄菊族部分属间杂交亲和性初步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8,31(2):139~143[58] 莫丹, 陈发棣, 徐迎春, 房伟民. 温度对小花型夏菊花芽分化及开花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2008,20(5):27~29[59] 吴国盛, 陈发棣*, 陈素梅, 赵宏波, 房伟民. 基于PCR-RFLP多态的部分菊属与亚菊属植物亲缘关系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08, 2:58~61[60] 莫丹, 陈发棣, 徐迎春, 房伟民, 姜贝贝. 温度对国庆小菊早意大利红花芽分化及开花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08, 1:105~108[61] 陈发棣, 赵宏波,李畅,陈素梅,房伟民. 菊属植物细胞学与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进展.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8, 31 (1): 118~126[62] 李辛雷, 陈发棣*. 菊花自交不亲和性初步研究.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7, 25(6): 591~595[63] 陈素梅, 陈发棣*, 赵宏波, 房伟民. 基于rpl16-rpl14、GS序列的广义菊属若干分类群亲缘关系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07, 6: 111~115[64] 任广兵, 房伟民, 贾思振, 陈发棣. 梅花花粉量及离体萌发特性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2007, 23(4): 42~46[65] 缪恒彬, 陈发棣*, 房伟民. 菊属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江苏农业科学, 2007, 5: 94~97[66] 崔娜欣, 陈发棣*, 赵宏波. 部分菊属植物及其种间杂种减数分裂异常现象观察. 广西植物, 2007, 27(5): 676 ~ 681[67] 杨再强, 罗卫红, 陈发棣, 顾俊杰, 李向茂, 丁琪峰, 赵才标, 陆亚凡. 温室标准切花菊叶面积预测模型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40(11): 2569~2574[68] 杨娜, 郭维明, 陈发棣, 房伟民. 光周期对秋菊品种‘神马"花芽分化和开花的影响. 园艺学报. 2007, 34 (4): 965~972[69] 周彩莲, 郭维明, 陈发棣, 顾俊杰, 朱中亚, 石鹤林, 马赞留. 1-MCP处理抑制切花菊叶片衰老的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07, 4: 213~215[70] 王艳芳, 房伟民, 陈发棣, 赵宏波, 刘灶长. ‘神马"菊花的离体保存及遗传稳定性.西北植物学报, 2007, 27(7): 1341~1348[71] 杨再强, 罗卫红, 陈发棣, 顾俊杰, 李向茂, 丁琪峰, 赵才标, 陆亚凡. 温室标准切花菊干物质生产和分配模型.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40(9): 2028~2035[72] 赵宏波, 房伟民, 陈发棣*. 梅花花粉离体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研究. 广西植物, 2007, 27(3): 393~396[73] 李向茂, 戴剑锋, 罗卫红, 陈发棣, 顾俊杰, 陆锦华. 定植期和定植密度对温室单头切花菊外观品质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18(5): 1055~1060[74] 杨再强, 罗卫红, 陈发棣, 顾俊杰, 李向茂, 丁琪峰, 赵才标, 陆亚凡. 基于光温的温室标准切花菊品质预测模型.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18(4): 877~882[75] 李辛雷, 陈发棣*. 部分菊属植物种间杂种难稔性及其克服. 林业科学研究, 2007, 20(1): 139~142[76] 丁玲, 陈发棣*, 滕年军, 房伟民. 菊花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器官POD和EST同工酶比较. 西北植物学报, 2007, 27(10): 2029~2034[77] 王红, 陈发棣*, 赵宏波, 房伟民. 平阳霉素对盆栽小菊意大利红的诱变效应.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7, 30 (1): 39~43[78] 赵宏波, 陈发棣*, 房伟民. 菊属植物花粉生活力检测方法的比较.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6,23(4):406~409[79] 赵宏波, 陈发棣*等. 基因转移技术在观赏植物抗性育种中的应用. 广西植物, 2006,26(3):289~296[80] 徐国彬, 罗卫红, 陈发棣等. 不同整枝方式对盆栽一品红品质的影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6[81] 徐国彬, 罗卫红, 陈发棣等. 温度和辐射对一品红发育和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 园艺学报, 2006,33(1):168~171[82] 陈发棣,赵宏波,房伟民, 郭维明. 菊科植物原生质体研究进展. 西北植物学报, 2005;25(9):1913~1920[83] 赵宏波, 陈发棣*等. 蝴蝶花的组织培养和根状茎的诱导. 园艺学报, 2005,32(3):556[84] 赵宏波, 陈发棣*, 房伟民. 栽培小菊和几种菊属植物花粉离体萌发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5,28(2):22~27[85] 李辛雷, 陈发棣*等. 菊属种间杂种的鉴定.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5,28(1):24~28[86] 李辛雷, 陈发棣*. 生物技术在花卉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广西植物, 2005,25(2):134~141[87] 赵宏波, 陈发棣*, 房伟民. 银叶菊的组织培养.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4,40(5):578[88] 蒋甲福, 陈发棣*,房伟民. 小菊自交种子辐射生物学效应的研究. 核农学报, 2004,18(6):431~434[89] 李辛雷, 陈发棣*. 菊属野生种、栽培菊花及种间杂种的RAPD分析.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4,27(3):29~33[90] 李辛雷, 陈发棣*等. 菊花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植物学通报, 2004,21(4):392~401[91] 李辛雷, 陈发棣*. 菊属种间杂交胚拯救过程成苗途径的初步研究. 植物学通报, 2004,21(3):337~341[92] 赵宏波, 陈发棣*. 植物体细胞原生质体遗传转化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2004,24(7):1329~1341[93] 李辛雷, 陈发棣*, 王红, 房伟民, 管志勇. 菊花外植体再生体系的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2004,20(2):13~16[94] 陈发棣, 蒋甲福, 郭维明. 小菊悬浮细胞辐射育种初步研究. 基因型、外植体和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的选择.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3,26(4):26~29[95] 赵云鹏, 陈发棣,郭维明. 观赏植物花色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植物学通报, 2003,20(1):51~58[96] 陈发棣, 滕年军, 房伟民, 管志勇. 三个菊花品种花器官愈伤组织辐射效应的研究. 中南林学院学报, 2003.23(5):49~52[97] 滕年军, 陈发棣*. 翠菊组织培养研究.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3,39(3):227~227[98] 蒋甲福, 陈发棣*等. 小菊杂种一代部分性状的遗传与变异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3,26(2):11~15
2023-09-03 13:13:311

黄远新的发表论文

1. 黄远新,张凯,赵勇,王季春,吕长文,何凤发,唐道彬. 叶原基形态对甘薯茎尖脱毒培养的影响[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6(1):1-6.2. 黄远新,王晓雯,林呐. 植物茎尖培养实验的教学实践[J]. 生物学通报,2013,48(9):56-57.3. 黄远新. 黑麦减数分裂时期的定位观察[J]. 生物学通报,2008,43(11):53-55.4. Yi Zhang, Jin-Xiong Mao, Kun Yang, Yun-Feng Li, Jian Zhang, Yuan-Xin Huang,Fu-Cheng Shen, and Chao-Di Zhang.Characterization and mapping of a male-sterility mutant, tapetum desquamation (t), in rice[J].Genome,2008,51: 368–374.5. 黄远新,谭鹃,黄玉兰,冯超. 紫花苜蓿离体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研究[J].草业与畜牧,2008,6:1-3,10.6. 黄远新. 农作物遗传改良中的自然辩证法刍议[J].现代农业科技,2008,11:244,247.7. 黄远新. 脱毒甘薯高产栽培与调控分析[J].耕作与栽培,2008,2:56-57.8. 黄远新,卢跃进. 与时俱进做好高校班主任工作[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1):163-165.9. 黄远新,何晓阳,朱利泉,彭兴中,朱亚平. 生命科学实验平台建设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7):866-868,886.10. 黄远新,何晓阳,朱利泉,周志云. 生命科学洁净实验室建设[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6,2:92-95.11. 黄远新,何晓阳,朱利泉,彭兴中,朱亚平. 高校生命科学实验平台建设与管理探析[J].农业教育研究(西南大学),2006,3:62-65.12. 崔翠,何凤发,周清元,王季春,黄远新. 山葵试管苗快繁体系优化初探[J].园艺学报,2006,33(4):876-878.13. 黄远新,王季春,唐道彬,何凤发. 生姜茎尖离体培养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05,1:24-25.14. 何晓阳,朱利泉,朱亚萍,黄远新. 实验教学中心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5,9:44-45.15. 黄远新,何凤发,玉永雄,胡艳. 青蒿花序轴离体培养的初步研究[J].四川草原,2004,4:15-17.16. 黄远新,王季春,何凤发,唐道彬,崔翠,李海超,刘中文. 竹姜分生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体系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26(5):566-569.17. 黄远新,何凤发,殷家明,林呐.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教学初探[J].农业教育研究(西南农业大学),2004,2:62-65.18. 朱利泉,何晓阳,黄远新. 微型化、绿色化和体系化建设是提高生物科学类实验教学水平的基础[J].农业教育研究(西南农业大学),2004,2:23-26.19. 黄远新,玉永雄,胡艳. 南方紫花苜蓿不同外植体离体培养的研究[J].中国草地,2003,25(3):42-47.20. 黄远新,何凤发,张盛林. 魔芋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25(4):309-312.21. 何凤发,王季春,张启堂,黄远新,唐道彬. 甘薯茎尖脱毒与快繁技术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24(6):509-511.22. 崔翠,何凤发,王季春,周清元,黄远新. 光照时间和碳源对试管结薯的影响[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23(6):547-548.
2023-09-03 13:14:011

王飞的研究成果

已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2篇,参与编写著作4部。 ①2007年获校“农业专业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一等奖 ,第二完成人;② 2006年获校“植物组织培养” 教案,一等奖,第一完成人;③2000年获校“果树专业暑假实习体系的建立与实践”教学成果奖,第五完成人;④1998—1999,1999—2000两次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优秀论文奖,第一完成人;⑤1989年获陕西省高等教育局“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 二等奖,第三完成人。 ①《葡萄与葡萄酒实验技术操作规范》西安地图出版社,副主编:②《果品贮藏加工学》陕西科技出版社,副主编:③《园艺专业英语教程》陕西省科技出版社,编委:④《植物组织培养》化学工业出版社农业科技出版中心,编委: 序号 名 称 时间 发表论文刊物、成果鉴定、颁奖、采用部门或出版单位 作者位次 1 无核葡萄与中国野生葡萄杂种胚败育的某些生理生化变化 2004 园艺学报31(5) : 651~654 第一完成人 2 无核葡萄与中国野生葡萄杂种胚发育和败育的细胞学研究 200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33(3):61~66 第一完成人 3 葡萄属植物(Vitis L.)再生系统的研究进展 200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31 191-197 第一完成人 4 杏品种的需寒量与抗寒性的相关研究 2001 中国农业科学34(5):486~490 第一完成人 5 杏花的抗寒生理研究 1999 园艺学报26(6):356~359 第一完成人 6 杏品种一年生休眠枝、花、幼果抗寒性相关分析 1999 西北植物学报19(4)618~623 第一完成人 7 几种化学药剂对早熟筑波桃坐果及品质的影响 1999 果树科学,1999,16(2):135~140 第一完成人 8 杏花的抗寒生理研究 1999. 园艺学报 第一完成人 9 杏花及幼果的抗寒性研究 1995. 西北植物学报 第一完成人 10 Logistic方程确定杏花期的抗寒性 1997.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第一完成人
2023-09-03 13:14:311

吴震的成就

以下更新于2014年:获得的主要教学表彰/奖励所在蔬菜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是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华东地区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成员,近年来主要以番茄、大蒜、红香芋等为对象,以蔬菜优质高产、高效节本的安全生产为目标,在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逆境生理、蔬菜生物技术与分子生物学、蔬菜育苗技术、栽培生理、环境生理生态调控等方面开展广泛研究,并取得较好成绩。多次荣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南京农业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及江苏省优秀科技特派员、师德先进个人、教学质量标兵等荣誉称号。国内外发表论文70余篇,多次受邀参加国际会议并作口头报告,国际会议论文10篇。获得专利2项(发明专利:一种大蒜脱毒苗繁殖的方法;实用新型:防虫避雨棚)。出版技术专著一部(蔬菜育苗实用新技术百问百答,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年),副主编教材两部(无土栽培学、园艺学各论南方本),副主编出版论文集一部(植物组织培养及工厂化种苗生产,2013年),参编教材6部。获得江苏省人民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无公害蔬菜生产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及其应用,2007年,排名第四;主要园艺作物工厂化技术研究与应用,2012年,排名第二。近期发表主要论文主要论著(近年来已发表的与本项目有关的主要论著目录和获得学术奖励情况)1. 期刊论文:Cao X(#),Wu Z(*),Jiang F L,Zhou R,Yang Z E,Identification of chillingstress-responsive tomato microRNAs and their target genes by high-throughputsequencing and degradome analysis,BMC Genomics,2014,12(15):1130-1146。Jiang, Fangling(#),Wang, Feng,Wu, Zhen,Li, Ying,Shi, Gongjun,Hu, Jingding,Hou, Xilin(*),Components of the Arabidopsis CBF Cold-Response Pathway Are Conserved inNon-heading Chinese Cabbage,Plant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er,2011,29(3):525-532。Cao X(#),Wu Z(*),Zhou R,Jiang F,A novel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DNA-based strategy for genetic diversity analysis and identification oftomatoes,Genetics and Molecular Research,2015,14(1):1650-1661。M Liu, Z Wu*, FL Jiang (2015) Selectionand validation of garlic reference genes fo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normalization.Plant Cell, Tissue and Organ Culture (PCTOC):1-10 doi:10.1007/s11240-015-0780-9Tian J(#),Jiang F,Wu Z(*),The apoplastic oxidative burst as a keyfactor of hyperhydricity in garlic plantlet in vitro,Plant Cell, Tissue and Organ CultureJiang Fangling, Jin Huiqing, Tian Jie,Cao Xue, Liu Min, Li Jieying,Wu Zhen*.The Effects of Exogenous H2O2 andAsA on Occurrence of Hyperhydricity and Production and Localization ofEndogenous ROS in Garlic Plantlet in Vitro.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2012, 201201-195.Wu Z*,JIN Hui-Qing, JIANG Fang-Ling, TIAN Jie.The Occurrence of Hyperhydricity and Production and Location of EndogenousReactive Oxygen Species in the Garlic Plantlet in Vitro under Exogenous H2O2Stress. 28th International Horticultural Congress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Horticultural Science,ISHC), 2010, Portugal Lisbon.Wu Z*,Chen L J, Long Y J. Analysis ofultrastructure an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of hyperhydric garlic(Allium sativumL.)shoots. In Vitro Cell.Dev.Biol.-Plant, 2009, 45:483-490.Z.Wu*,R.M.Song. Effects of Ethephon Treatmenton the Soluble Protein, Isoenzymes, and Their Activities in Muskmelon(Cucumismelo L.var. reticulatus Naud.). Acta Horticulturae, ISHS 2008, (774): 329-338.Z.Wu*,Y.J. Long, Q. Zhang and P.F. Li.Effectof Cold Treatment Time on Stem-Disc Culture of Garlic(Allium sativum L.). ActaHort. 764, ISHS 2007, 213-218周蓉,蒋芳玲,梁梅,邹滔,刘小娟,曹雪,吴震*,基于表型性状的番茄品种评价和遗传多样性分析,西北农业学报, 2012,(09):95-102。期刊论文梁梅,周蓉,邹滔,刘小娟,吴震*,番茄农艺性状与果实主要营养成分相关性分析,西北农业学报,2013,(5):91- 100。期刊论文夏冬,李洁英,王广龙,蒋芳玲,吴震*,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肥力和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生态学杂志,2014,(07 ):1826-1832。期刊论文周怀兵,蒋芳玲,胡根金,徐为圣,王东,吴震*,定植密度和单株留果穗数对春季大棚大果型番茄植株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江苏农业学报,2013,29(3):626-632。期刊论文周蓉,蒋芳玲,梁梅,邹滔,刘小娟,吴震*,用色差仪法定量分析番茄果实番茄红素的含量,江西农业学报,2012,(09):45-48。期刊论文王广龙,夏冬,杨泽恩,蒋芳玲,吴震*,幼苗质量对番茄植株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江苏农业科学,2014,(05 ):140-144。期刊论文于璐,蒋芳玲,周蓉,曹雪,吴震*,培养基类型和培养温度对引进番茄品种花粉活力的影响,江苏农业科学,2014,( 01):110-113。期刊论文胡宏敏,蒋芳玲,曹雪,吴震*,王广龙,黄瓜贝壳杉烯氧化酶基因CKO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园艺学报,2012,(06):1131-1140。期刊论文明村豪,蒋芳玲,王广龙,胡宏敏,周学超,吴震*,黄瓜壮苗指标与辐热积关系的模拟模型,农业工程学报,2012,( 09):109-113。期刊论文范伯圣,蒋芳玲,王旭,胡根金,王东,吴震*,源库调节对厚皮甜瓜植株生长和抗氧化特性及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西北植物学报,2013,33(4):741-746。期刊论文张琳,蒋芳玲,熊超超,孙萍萍,靳慧卿,田洁,吴震*,外源H_2O_2作用下大蒜试管苗活性氧代谢的变化及对AsA的响应,园艺学报,2011,(09):1707-1716。期刊论文蒋芳玲,徐磊,王克磊,吴震*,光照与基质含水量对不结球白菜光合特性的影响,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1,(06):25-30。期刊论文田洁, 蒋芳玲, 刘敏, 吴震*. 外源H2O2处理对大蒜试管苗玻璃化发生及玻璃苗特性的影响.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2012, 201201-224.薄丽萍, 吴震*, 蒋芳玲, 徐金金, 吴汉花. 不结球白菜种子活力及抗氧化特性在人工老化过程中的变化. 西北植物学报, 2011, 31( 4) : 0724– 0730.靳慧卿, 蒋芳玲, 张琳, 孙萍萍, 熊超超, 田洁, 吴震*. 外源H2O2对大蒜试管苗玻璃化及活性氧代谢动态变化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2010, 22(6):53–57.郭菊叶, 蒋芳玲, 吴震*, 曾旋睿, 靳慧卿. 不同品种薹用大蒜花薹发育进程及其形态和解剖学观察. 上海农业学报, 2009, 3:42–46.曾旋睿, 蒋芳玲, 吴震*, 郭菊叶, 靳慧卿. 60Co–y射线辐照对大蒜试管苗增殖、生长及抗氧化特性的影响.西北农业学报, 2009, 18(6): 212–216.黄俊, 郭世荣, 蒋芳玲, 陈岚, 吴震*. 遮荫处理及恢复光照对白菜生长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园艺学报, 2008, 35(5):753–756.2.会议论文:Zhou R(#),Wu Z(*),Jiang F,Molecular Diversity Among TomatoCultivars (Solanum lycopersicum L.) From America, China, Netherlands AndPortugal,The 29th International HorticulturalCongress 第29届国际园艺学大会,2014.08.17-2014.08.24。会议论文Cao X(#),Wu Z(*),Jiang F,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Screeningof Chilling Tolerance Tomato Seedlings,The 29th International HorticulturalCongress 第29届国际园艺学大会,2014.08.17-2014.08.24。会议论文Zhou R(#),Wu Z(*),Jiang F,Genetic Diversity Of Species In TomatoClade Revealed By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Markers,The 29th International Horticultural Congress 第29届国际园艺学大会,2014.08.17-2014.08.24。会议论文Liu M(#),Wu Z(*),Jiang F,Tian J,The Role of Plasma Aquaporin (AQPs) ofAllium sativum L.(garlic) in hyperhydricity of plantlet in vitro,The 29th International Horticultural Congress 第29届国际园艺学大会,2014.08.17-2014.08.24。会议论文Jiang F L,Guo J Y,Wu Z*. 2010. The dynamic changes ofinner hormones during floral differentiation in bolting garlic cultivar. 28thInternational Horticultural Congress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Science,ISHC), Portugal Lisbon. Oral presentationWu Z*,JIN H Q,Jiang F L, Tian J. 2010.The Occurrence ofHyperhydricity and Production and Location of Endogenous Reactive OxygenSpecies in the Garlic Plantlet in Vitro under Exogenous H2O2 Stress. 28thInternational Horticultural Congress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Science,ISHC), Portugal Lisbon. 28th InternationalHorticultural Congress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Science,ISHC), Portugal Lisbon.3.专著:吴震,蒋芳玲.植物组培苗玻璃化.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392-396.(见《10000个科学难题——农业科学卷》,吴震.蒋芳玲为参编人)吴震,翁忙玲、蒋芳玲.蔬菜育苗实用新技术百问百答.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4.主持 “内源活性氧引发大蒜试管苗细胞膜异变和玻璃化发生的机理解析(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014-2017:31372056)”、“黄瓜幼苗徒长的生理和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2008-2011:BK2008342)、“主要蔬菜作物种子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08-2010:008BADB1B06),参加“长江三角洲现代农业区新农村建设关键技术研究集成示范” (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08-2010;008BAD96B05)”、利用VIGS 技术探明调控番茄裂果的细胞壁松弛基因”(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2014-2017:BK20140712)等国家及省部课题30余项。近期主要的研究项目: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372056、内源活性氧引发大蒜试管苗细胞膜异变和玻璃化发生的机理解析、2014/01-2017/12、80万元、在研、主持。2)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BK20140712、利用VIGS技术探明调控番茄裂果的细胞壁松弛基因、2014/07-2017/06、20万元、在研、主要参加。3)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08342、黄瓜幼苗徒长的生理和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2008/07-2011/06、8万元、已结题、主持。4)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8BAD96B05、长江三角洲现代农业区新农村建设关键技术研究集成示范、2009/01-2011/12、20万元、已结题、主要参加。5)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8BADB1B06、主要蔬菜作物种子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2008/01-2010/12、56万元、已结题、主持。-----------
2023-09-03 13:14:452

陈美霞的人物简历

2006年被国家一级学术核心期刊《园艺学报》聘为审稿专家;2008年评为潍坊市第九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9年被评为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2010年被评为潍坊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并记三等功;中国生物技术协会会员,潍坊市花卉协会理事。现任潍坊职业学院园林工程系主任。
2023-09-03 13:14:581

求中国或日本老一辈园艺 果树学家名字及其著作

史燕山 “核果类果树砧木耐盐差异性的研究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5种草本地被植物抗旱性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遗传与有关问题初探”(《山西农业大学学报》)、“木奈李在天津高接后的生长表现”(《落叶果树》)、“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的地被植物 ”(《天津农学院学报》)、“栒子属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用作地被的探讨”(《中国林业出版社》)、“二色补血草核型分析”(《天津农学院学报》)等。代表著作有: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五”规划教材——《园林生态学》.束怀瑞 1. 我国苹果根系研究的成就与应用,中国科学技术前沿,中国工程院,2003,6,501-526 2. 我国果树业生产现状和待研究的问题,中国工程科学,2003,5(2):45-48 3. 苹果园群体结构对产量品质影响的通径分析与优化方案,园艺学报,93,20(1):33-37 4. 红星苹果果实的矿质元素含量与品质关系,园艺学报1992,19(4)301-306 5. 苹果氮素营养研究Ⅴ 不同形态15N的吸收、分配特性,园艺学报,87,18(4):17-24 6. 苹果果实衰老与活性氧化代谢的关系,园艺学报,96,23(4): 326-328 7. 苹果采后Ca2+、K+外渗及胞外Ca2+的变化,园艺学报99,26(5):331-332 8. 超强表达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CpTI)转化苹果的研究,园艺学报,01,28(1):57-58 9. 园艺植物水分胁迫生理及耐旱机制研究进展, 西北植物学报 2002年05期
2023-09-03 13:15:121

王俊的发表论文

绿云梨的动态特性研究农业机械学报6<>,王俊辐照预处理对苹果脱水特性的影响核农学报<4>,王俊电子鼻信号特征提取与传感器优化研究传感技术学报19<3>, 20060908海铮 王俊甘草起苗机的设计与试验研究农业机械学报37<7>, 20060729于慧春 刘俊峰 冯晓静 王俊机械损伤苹果CT值的试验研究农业机械学报37<6>, 20060628徐澍敏 于勇 王俊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diesel engine operated with diesel and burning oil of biomass 生物质燃油的燃烧特性Renewable Energy31<7>, 20060628Zhang HM, Wang J水果含水率与CT 值相关性的研究科技通报22<6>, 20060609徐澍敏 王俊Studies on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Pear with Finite Element Method*基于有限元的梨的动力学特性研究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7<6>, 20060608Song H.Z,Wang J, Li Y.WFar-infrared and microwave drying of peach远红外和微波干燥桃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39<3>, 20060529Wang J, Sheng KCModeling equilibrium moisture content of gamma-ray irradiated rough rice辐照稻谷平衡含水率的模拟研究Drying Technology24<5>, 20060529Yu Y, Wang JThe firmness detection by excitation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for peach通过动力学特性对桃子的坚实度检测Food Control17<5>, 20060506Wang J, Teng B, Yu Y桃的撞击特性及与损伤的关系浙江农业学报18<2>, 20060330徐澍敏 何龙 马顺水 厉继仁王俊鸡蛋蛋壳受载特性的有限元研究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32<3>, 20060329宋慧芝 王俊生物质燃油/柴油混合燃料燃烧特性农业机械学报37<3>, 20060326张红梅 徐国强 王俊番茄整果在常温贮藏中的蠕变特性试验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32<3>, 20060325陆秋君 王俊 黄会明 周莹Detection of adulteration in camellia seed oil and sesame oil using an electronic nose基于电子鼻食用油掺假的研究European Journal of Lipid Science and Technology108<2>, 20060209Hai Z, Wang JElectronic nose technique potential monitoring mandarin maturity基于电子鼻技术的柑橘成熟度的检测Sensors and Actuators B-Chemical113<1>, 20060103Gomez AH, Wang J, Hu GX, et al.番茄硬度的电子鼻评价与预测的研究园艺学报32<6>, 20051208周亦斌,王俊Effect of gamma irradiation pre-treatment on drying characteristics and qualities of rice 伽马射线预处理对稻米干燥特性和品质的影响Radiation Physics, Radiation Chemistry74<5>, 20051130Y. Yu; J WangEggshell crack detection by dynamic frequency analysis通过动态频率特性对蛋壳裂纹的分析European Food Research and Technology221<1-2>, 20050909Wang J, Jiang RS电子鼻无损检测柑橘成熟度的实验研究食品与发酵工业31<8>, 20050806胡桂仙Antihus Hernández Gómez 王俊 王小骊在常温贮藏中番茄应力松弛特性的试验农业机械学报36<7>, 20050700陆秋君 王俊S拟合与BP神经网络的结合及其在粮食产量预测中的应用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7>, 20050700海铮 王俊梨动力学特性有限元分析36<6>, 20050628宋慧芝 王俊 陈琦峰 严志权Drying characteristics and drying quality of carrot using a two stage microwave process两种不同波段微波对胡萝卜干燥品质和特性影响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68<4>, 20050608Wang J, Xi YS柑桔敲击响应主频率与其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31<5>, 20050528黄会明,王俊,胡桂仙, 陆秋君罗剑毅60Coγ射线辐照预处理对小麦干燥特性的影响农业工程学报21<5>, 20050500于勇 王俊 王爱华 庞林江 傅俊杰深小网箱网衣破损监测系统设计农业机械学报37<4>, 20050425叶盛基于电子鼻的番茄成熟度及贮藏时间评价的研究农业工程学报21<4>, 20050400周亦斌 王俊鸡蛋敲击响应特性与蛋壳裂纹检测农业机械学报36<3>, 20050323姜瑞涉 王俊 陆秋君 于勇Variations in firmness and sugar content in "Huanghua" pear (Pyrus pyrifolia "Nakai")“黄花”梨坚实度和含糖量的变化Journal of Horticultur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80<3>, 20050309Wang J, Sheng KCImpulse response of pear fruit and its relation to Magness-Taylor firmness during storage在贮藏中梨的脉冲响应与MT坚实度的关系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35<2>, 20050229Gomez AH, Wang J, Pereira AG60Coγ射线辐照处理对晚稻低温干燥特性的影响核农学报19<1>, 20050101于勇 王俊 王爱华 罗剑毅The effect of gamma-ray irradiation on the drying characteristics and final quality of dried potato slices γ射线对马铃薯片干燥和品质特性的影响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40<1>, 20050101Wang J, Du YSMicrowave drying characteristics and alternative power on dried quality for potato微波的干燥特性与变功率对干燥品质的影响European Food Research and Technology219 <5>, 20040906王俊 熊永森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ear as a function of location and orientation梨的各向物理特性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PROPERTIES7<2>, 20040700王俊新技术在茶叶品质评价中应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茶叶科学24<2>, 20040502周亦斌 王俊Modeling of muti-layer far-infrared dryer多层远红外干燥模型DRYING TECHNOLOGY22<4>, 20040401王俊,盛奎川The steady-state sinusoidal dynamic behaviour of peach and pear桃梨的稳态交变动态特性BIOSYSTEMS ENGINEERING87<4>, 20040401王俊,陆秋君梨敲击激励产生的动力学特性研究农机学报35<2>, 20040401王俊,滕 斌桃下落冲击动力学特性及其与品质相关性农工学报20<1>, 20040401王俊,滕 斌电子鼻与电子舌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农业工程学报20<2>, 20040202王俊 胡桂仙 于勇 周亦斌Pear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firmness detection梨动态特性与坚实度检测EUROPEAN FOOD RESEARCH AND TECHNOLOGY218<3>, 20040202王俊,滕斌,于勇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intact pear果实动态特性TRANSACTIONS OF THE ASAE47<1>, 20040202王俊,陆秋君电子鼻在食品检测中应用研究的进展食品发酵与工艺30<2>, 20040201周亦斌 王俊虚仪现实技术及要农业中的应用中国农机化<1>, 20040102何喜玲 王 俊60Co辐照预处理对苹果片脱水特性和品质的影响中国食品学报4<1>, 20040101王俊 巢炎 王剑平 傅俊杰Relationship between dynamic resonance frequency and egg physical properties鸡蛋动力学响应与其物理特性的关系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37<1>, 20040101王俊,姜瑞涉,于勇频谱分析在桃品质检测中的应用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10>, 20031005滕 斌,张向明, 王俊浙江大学农业工程本科教育改革的探索<9>, 20030909应义斌 赵文波 郭亚芳 冯水娟 何勇 王俊高新技术在农产品精深加工中的应用中国食品学报3<3>, 20030901于 勇 王 俊 胡桂仙建立生物系统工程学科的探索19(3).-<3>, 20030509应义斌 赵文波 何勇 苗香雯 王俊 汪懋华梨的下落碰撞冲击加速度特性研究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9<3>, 20030506陈善锋 周亦斌 王 俊 王剑平电子鼻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浙江大学学报29<5>, 20030503于 勇 王俊 胡桂仙近红外技术及其在农业物料检测中的应用中国农机化<5>, 20030502庞林江 王俊Effect of Co-60 irradiation on drying characteristics of appleCo-60对苹果的干燥的影响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56<4>, 20030430jwang(王俊)脱水蔬菜的研究现状及展望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4>, 20030404于 勇 胡桂仙 王 俊辐照对土豆失水和干燥品质影响核农学报<2>, 20030403王俊高校测绘教学与工程素质培养农业化研究<2>, 20030402郑霞,王俊,田学艳Effect of Gamma Irradiation on Quality of Dried Potato60Co辐照对土片脱水特性和品质的影响Radiation physics and chemistry4<1>, 20030401王俊 巢炎Effect of Gamma Irradiation on Quality of Dried Potato辐照对土豆干品质的影响Radiation physics and chemistry66<4>, 20030330j wang(王俊)鸡蛋蛋壳裂纹敲击响应特性与检测农业机械学报36<3>, 20030309姜瑞涉 王俊Anisotropic Relaxation Properties of Pear梨松弛特性差异Biosystems Engineering85<1>, 20030306Biosystems Engineering水稻直播机中国农机化<1>, 20030103何喜玲.王俊试析我国博士生教育收费制度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3<1>, 20030101张慜 范柳萍 景玉美 应义斌 王俊黄花梨的撞击力学特性研究农业工程学报<6>, 20021230王俊黄花梨果实的坚实度和糖度差异浙江大学学报33<6>, 20021225王俊鸡蛋品质检测的研究现状及其展望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11>, 20021102姜瑞涉, 王俊A Single Layer Model Far-infrared Radiation Drying of Onion洋葱的远红外干燥模型Drying technology20<10>, 20021025j wang(王俊)农业机器人的开发与应用中国农机化<10>, 20021002胡桂仙,于勇,王俊梨肉松弛特性各向差异研究农业工程学报<4>, 20020725王俊农业物料碰撞数据采集系统农业工程学报18<3>, 20020725王俊Drying Characteristics of Irradiated Apple slices辐照预处理苹果片的干燥特征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52<1>, 20020530j wang(王俊)辐照土豆热风干燥工艺的实验研究农业机械学报32<3>, 20020526王俊微波干制胡萝卜试验研究科技通报18<5>, 20020504熊永森,王 俊,王金双农业物料力学试验系统研究浙江大学学报33<2>, 20020425王俊微波干燥胡萝卜片干燥特性试验研究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2>, 20020406王金双,熊永森,王俊无菌包装技术探讨包装与食品机械20<3>, 20020301雷进波,王俊农业物料力学试验测控系统设计农业机械学报33<1>, 20020125王俊土豆片的微波干燥规律实验研究浙江农业学报14<1>, 20020101王金双,王俊,熊永森农业物料特性及其应用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1>, 20020101姜瑞涉 王俊辐照苹果热风干燥工艺的研究研究浙江大学学报27<5>, 20011125王俊60COγ射线辐照预处理对切片土豆的干燥特性影响核农学报16<6>, 20011120王俊黄花梨的动态特性试验研究浙江大学学报27<3>, 20010530王俊辐照苹果的干燥特性研究农业工程学报17<3>, 20010526王俊物料特性对微波干燥影响的研究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1(3).-18-191<1>, 20010501熊永森,王金双,王俊国内外瓜果品质的无损检测技术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现代化农业<1>, 20010129滕 斌,王俊胡萝卜微波干燥最佳工艺试验研究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1>, 20010101王金双,熊永森,王俊利用重力进行茶叶梗分选研究农业工程学报16<增>, 20001230陈贵祥 王 俊切片土豆干燥中传热过程模拟与分析浙江大学学报26<6>, 20001129王俊切片土豆间歇干燥过程传质模拟研究农业工程学报16<6>, 20001125王俊梨肉的各向机械特性研究农业机械学报31<6>, 20001125王俊农产品分级技术及品质检测设备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 20000301陈善锋 王俊桃坚实度和糖度的相关性研究浙江农业学报15<5>, 20000201陆秋君, 王俊, 陈善锋
2023-09-03 13:15:201

生态学核心期刊有哪些(请注明:重点核心、一般核心),谢谢

生态学报
2023-09-03 13:15:356

余甘子的起源如何?

大戟科余甘子属热带落叶果树,小乔木。又名余甘、油甘子、油甘。学名Phyllanthus emblica L.(Emblic officinalis Caertn.)。起源与分布中国南部是原产地之一。分布于印度、巴基斯坦、马来西亚、缅甸、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及中国等热带亚热带地区。广东、海南、福建、广西、台湾、云南、四川、贵州等有分布或栽培,多为半野生状态。广东主要分布于粤东、粤中丘陵山区,以普宁县为多;福建以莆田、晋江、南安等县为多。特征与特性高约3~7米。根群发达,分布广而深,再生力强,易生不定芽。叶线状矩圆形,长约1厘米,先端钝,两列互生于纤弱的小枝上。圆锥花序,小花黄色或带红色;花小,单性同株,花瓣缺;雄花极多,具柄,花盘的腺体极小,花药3~5;雌花近无柄,子房半藏于环状花盘内。果圆或扁圆形,稍呈6棱,浅黄绿色,单果重7~10克,中果皮肉质,内果皮硬化为核,内藏种子6枚,微带红色(见图)。冬季落叶,3月下旬发新梢,4月上旬吐蕾开花,花期约1个月,8月至11月果实成熟。余甘子多生长在潮湿至半干旱热带、南亚热带地区,是较耐寒、耐旱、耐瘠的热带果树,喜酸性红壤土,但多种土壤均能适应,在红壤粗沙土结果大,果质优,风味佳。主要品种多为野生、半野生,未系统进行品种分类。粤东、粤南栽培的主要品种有:①狮头种。柿饼形,蒂凹入。单果重10克,成熟时赤白色。可食部分91%,肉脆汁多,略带涩味,食后回甘。②青皮。果皮青色,圆球形、蒂凸,单果重8.1克。肉脆、味甘甜。③软枝。圆球形,皮青白色,单果重6.4克。肉脆、味甘略带涩。④人仔面。扁圆形,绿白色。肉脆味甘甜,专供生食。⑤算盘子。果扁圆形,绿色,单果重7克,适于生食和加工。栽培技术要点余甘子适应性强,易于管理,实生苗随落果而长。繁殖方法有用实生、嫁接、扦插及掘根蘖。嫁接多用根系发达的软枝油甘作砧木,1~2年生健壮枝条为接穗,在3月上旬前后切接。落叶后至发芽前定植。年施肥3次:①促花肥。发新梢前施,氮为主,配合磷、钾肥。②壮果肥。小果期施,磷钾为主,氮次之。③采后肥。有机质土杂肥为主,配合化肥,复壮树势,促进花芽分化。采果时应避免过多折断枝叶。春季喷药治蚜虫及其他害虫。经济价值每100克鲜果肉含维生素C高者达500~1800毫克,果鲜食初略酸涩,细嚼甘甜,具解渴生津,防治咽喉痛、降低胆固醇的功效。对高血压、肠炎、淋巴结核、皮肤湿疹等病也有疗效。花可用作解热药。种子可治气喘和支气管炎、糖尿病。果可加工蜜饯、果酱、果冻。树皮含鞣酸22.4~29.36%,可制烤胶。木材赤色,坚硬耐朽有弹性。俞德浚(1908~1986)中国植物分类学家。1908年2月1日生于北京。1986年7月14日逝世。193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1947年赴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进修,并担任邱园客籍研究员。1950年回国后,先后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北京植物园主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曾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植物引种驯化协会理事长、中国园艺学会副理事长;曾担任《中国植物志》主编,《植物引种驯化集刊》主编。俞德浚长期从事植物分类的研究。1932~1938年,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深入中国西南地区采集植物标本2万余号,为植物分类的研究积累了珍贵的材料。他重点从事蔷薇科植物的分类研究,1974~1986年主持编著了《中国植物志》第36~38卷(蔷薇科),被授予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他在果树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涉及中国果树资源的地理分布,果树资源的收集、保存和生物学特征观察方法,果树种和品种的分类,栽培果树的起源及砧木资源等,先后发表调查研究报告和论文60余篇。在50年代,他组织并参加了中国华北地区梨的资源调查,1958年主持编写了《华北的梨》。经过对梨品种的比较研究,1979年主持发表了中国梨品种的一个新系统——新疆梨系统。1979年发表的《中国果树分类学》,为解决全国果树资源普查中的果树分类问题作出贡献。获1982年度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俞德浚在1950年回国后,积极筹备和创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并主持该园工作长达30多年。他重视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强调引种植物要保持完整的科技档案。在他的主持下,北京植物园已初具规模,大批科技成果在农林、园艺、医药及轻工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培养出了一批热爱植物园事业、业务水平较高的科技骨干,为植物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预先无性接近法见远缘杂交。预先选择见早期鉴定。《园艺学报》中国园艺学科包括果树、蔬菜、花卉等的综合性学术刊物。由中国园艺学会编辑,1962年5月于北京创刊。它侧重于报道园艺学科中应用基础理论和技术研究的学术论文,刊登专题研究报告、简报,新的研究成果,以及国内外有关园艺书报、文献的评价等。主要读者为从事园艺科学的研究人员、农林大专院校师生及相应专业的技术干部。为便于对外交流,每篇论文附有英文或俄文摘要。创刊后由农业出版社出版,连续出版到第5卷第2期;1966年6月后停刊,至1979年8月复刊,改由中国农学会主办。学报编辑部设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该刊为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英、美、德、日、意等国有少量订阅。原始材料圃见种质库。原芜洲(1903~1973)中国果树学家和农业教育家。1903年9月2日生于山西省河津县。1931年毕业于上海劳动大学园艺系。历任广西大学助教,西北农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陕西省仪祉农校校长,西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园艺系主任,副研究员、研究员,陕西省果树研究所所长,陕西省园艺学会副理事长。原芜洲致力于农业科学研究40余年,为西北地区园艺业的起步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他在早期执教期间,参与规划和指导建立了西北地区第一个果园和仪祉农校百亩苹果园。1949年以后,在西北农林部技术研究室、西北农业科学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期间,倡导建立了资源圃;通过资源调查研究,查明陕西共有果树16科30属168种,968个品种,主编出版了《陕西果树志》、《西北的梨》、《西北地区苹果砧木资源调查》等专著。提出将陕西省划分为4个果树区和建立8个果树林带的规划意见,被省政府采纳。任陕西省果树研究所所长(1958)后,重点进行苹果、梨育种研究。他主持的“苹果矮化砧在陕西适应性研究”;“陕甘两省秦岭地区苹果品种区域化研究”;“苹果新品种选育研究”和“梨新品种选育研究”均取得了较好成绩。尤其是通过杂交选育的“秦冠”苹果,已在全国27个省(自治区)推广,获1988年国家发明二等奖。在50~60年代,他通过实地勘察设计、规划,写出10余万字的研究报告,对陕北高原和甘肃天水一带设果树带、在秦岭北麓规划百万亩苹果林带提出了方案。提出秦岭地区不同地段的适栽品种及品种组合意见,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撰写的《陕北黄土高原苹果外销基地考察报告》,后经13个省(自治区)果树专家考察,对他提出的渭北黄土高原是具备生产优质苹果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取得一致结论,且已被后来生产所证实。
2023-09-03 13:15:501

向您请教~~~中国花卉种质资源的特点!!急!!多谢!!

花卉种质资源指的是能将特定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并有效表达的花卉的遗传物质的总称。主要特点是遗传差异的野生种、半野生种和人工栽培类型。 中国种质资源主要以观赏花卉为主。想了解更多请登陆:http://www.cnki.com.cn/ ! 或则看一下《园艺学报》
2023-09-03 13:16:122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园艺园林系的科研成果

1985年以来,取得具有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40余项,其中30项获得省、市科技奖励,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50余篇发表在诸如《中国农业科学》、《园艺学报》、《果树科学》、《中国果树》等国家级刊物上;5篇论文在国外发表,1篇被SCI索引。出版著作10余部。园艺园林系教师积极参加山区开发、扶贫和社会服务工作。 七五、八五期间,在燕山、冀东等地(青龙、昌黎、遵化)通过山区开发和试区建设,培训农民2万余人,推广新技术、新品种20多项,累计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3亿多元,多次受到国家、省、市的表彰和奖励。果树学作为本院的重点学科,现有三个研究方向(果树遗传育种、果树栽培生理、果树种质资源)。目前承担着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市级科研课题28项,科研经费314.5万元左右,拥有仪器设备价值1554.2万元。已经培育成功了17个桃、葡萄、大樱桃、安梨、板栗新品种(系)。建立了葡萄诱变育种、桃实生育种的理论与技术体系。 21世纪桃和板栗化学疏雄技术被河北省和林业部列为重点转化推广项目。率先探索了一套设施果树栽培的应用技术,带动了唐山、秦皇岛、承德、沧州等一批设施果树基地。开展了果树酶学、葡萄促根机制、脱毒苹果代谢机制、山楂种子休眠的生理机制研究。园林专业师生完成了砺慧园、砺智园和桃林口风景区的设计任务。本系是中国园艺学会团体会员单位和河北省果树学会副理事长单位,近年来有8人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5人出国访问,100多人次参加中国科协、中国农学会、中国园艺学会的重点学术会议,120人次参加省科协、省果树学会的学术会议。5人受到中央领导人的接见。与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大学具有校际合作关系。与河北省农科院昌黎果树研究所具有全面合作协议。
2023-09-03 13:16:201

园艺方面的英文期刊有哪些

序号刊名中文译名中图刊号出版国1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Science美国园艺科学会志670B0003美国2HortScience园艺科学670B0100美国3The journal of horticultural science & biotechnology园艺科学与生物技术杂志670C0002英国4Landscape ecology园林生态学670LB055荷兰5Scientia horticulture团艺科学670LB054荷兰6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采收后生物学和技术652LB004荷兰7American Journal of enology and viticulture美国葡萄酿酒学与葡萄栽培学杂志836B0057美国8Vitis葡萄660E0063德国9园艺学会杂志园艺学会杂志670D0001日本10Breeding Science育种科学660D0002日本11Biological agriculture& horticulture生物农业与园艺650C0086英国12Journal of American Pomological Society美国果树栽培学会志670B0002美国13European Journal of horticultural science欧洲国艺科学杂志670E0076德国14HortTechnology园艺技术670B0144美国15New Zealand journal of crop and horticultural science新西兰作物与团艺科学杂志650UB059新西兰16Acta horticulturae园艺学报670LB053荷兰
2023-09-03 13:16:551

张海洋的介绍

张海洋,生命科学学院教学科研副院长,1954年8月1日出生,教授。1982年一月毕业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系,从事专业生物学研究与教学,原工作单位硕士生导师。精于植物学教学和植物资源学研究工作,主讲过植物学、园林花卉和普通生物学等多门课程。完成国家科研课题4项,省部级科研课题4项。目前,正在从事Solanum nigrum L.复合种物种生物学研究工作。在《园艺学报》、《西北植物学报》、《武汉植物研究》和《植物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审教材1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
2023-09-03 13:17:041

请问有姓松的吗 ?

现在也有
2023-09-03 13:17:213

Acta Horticulturae中文名字是什么?是什么级别?

园艺学Acta Horticulturae sinica是园艺学报这是中国园艺学会主编的杂志
2023-09-03 13:17:321

园艺学的基本概况

中国是世界园艺大国。蔬菜、果树和花卉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2004年园艺作物栽培面积约占全国耕地面积15%,而园艺产品(含茶叶)产值约为7 000亿元,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近20%。2005年园艺产品出口额为71亿美元(含食用菌),贸易顺差为63亿美元。园艺产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约有1.7亿农民直接从事园艺生产。2004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中仅蔬菜收入就达376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3%。因此,发展园艺产业对中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巨大,不仅是保障城镇居民对副食品的需要,而且也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同时在改善和美化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出口贸易中,园艺产业是中国最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农业产业之一。在中国设立的重大科技计划中,如“973”计划、“863”计划、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星火计划、国家新技术引进计划以及一些省、部级重点研究计划中,都列有与园艺作物有关的研究课题,在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方面,已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并用于生产。中国农业科学院有4个与园艺作物有关的专业研究所,在全国32个省、市(区)级农业科学院设有园艺(果树、蔬菜、观赏园艺)研究所(室),32所大学设有与园艺学相关的专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从事园艺学研究的科技人员约5 000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中国园艺学会是由中国园艺科技工作者组成的学术团体,创建于1930年。学会下属果树、蔬菜、观赏园艺、西瓜和甜瓜4个专业委员会。注册会员4 300 余人,团体会员单位39个。编辑出版学术期刊《园艺学报》,一些地方性学会或会员单位亦编辑出版相关的技术或科普型刊物。
2023-09-03 13:17:391

哪些原因造成园林植物种质资源严重流失?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评价意义1.种质资源是开展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没有好的种质资源,就不可能育成好的品种;植物育种发展进程的事实表明,突破性成就决定于关键性基因资源的发现和利用。如现代月季的育种实践。2.种质资源是不断发展新观赏植物的主要来源据统计,全球植物有35~40万种,其中1/6具有观赏性;这些花卉植物有许多还处于野生状态,尚待人们对其进行调查、收集、保存、研究和利用。我国野生的观赏植物资源极为丰富,通过引种、驯化,选拔野花进花园。植物种质资源是人类的宝贵财富。JRHarlan(1970)认为:“人类的命运将取决于人类理解和发掘植物种质资源的能力”。主要是为了选育优良品种,提高园林绿化效果,节约绿化建设成本。哪些原因造成园林植物种质资源严重流失?_相关论文(共2735篇)_百度学术最高相关 最新发表英国引种中国园林植物种质资源史实及应用概况《园艺学报》被引:43重庆荚蒾属园林植物种质资源及其应用西南园艺被引:13玉簪属植物种质资源及其园林应用现状《中国园林》被引:49成都市观赏性芳香植物种质资源及园林应用调查研究《西南交通大学》被引:11西安市彩叶植物种质资源和园林应用的调查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被引:11查看更多相关论文>>我国园林植物种质资源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哪些方面?第一,要加强现有资源的保护、保存。第二,保存就是为了利用,只有对资源有了全面了解才能谈到利用。因此,要加强资源的评价,全面系统的评价。第三,充分利用资源为人类服务。培育大规格园林绿化苗木,加快城市绿化步伐。
2023-09-03 13:18:081

方智远的人物生平

方智远(1995.2-2000.11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所所长)蔬菜遗传育种专家。1939年9月3日生于湖南衡阳,中国共产党党员。1964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同年8月份配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工作,1988.5~2000.11先后任蔬菜花卉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兼所党委书记。现任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轻纺环境学部副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第九届、第十届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农业转基因安全委员会委员,科技部十五863计划生物技术与现代农业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学会副会长,中国园艺学会副理事长,园艺学报主编,北京市科协副主席,北京市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等。武汉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西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北京农学院等学校的兼职教授。从1970年开始从事甘蓝遗传育种研究,1970-1971、1978年至今任甘蓝育种课题组组长,与课题组同志一起,70年代初在国内首先突破甘蓝自交不亲和系。1973年育成我国第一个甘蓝杂交种京丰一号。后又相继育成不同类型的甘蓝新品种20余个,并在全国30余个省(市、区)广泛推广,种植面积占全国甘蓝总栽培面积的60~70%。1979年在国内外首次发现甘蓝显性雄性不育材料, 90年代突破甘蓝雄性不育系选育与利用技术,选育出一批不育株率及不育度达到100%、经济性状及配合力优良的甘蓝显性核基因雄性不育系和孢子雄性不育系。并利用雄性不育系配制出5个通过国家审定的甘蓝新品种,并开始大规模进行制种利用。80年代以来,先后主持或参加科技部、农业部、北京市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多项科研课题。包括国家科技攻关专题、课题,863计划子课题,农业部科技重点项目、948项目,北京市科技重点项目等。参与多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立项、咨询、评估。主编或参编科技著作10余部,主要有《甘蓝栽培技术》(1991年)第一作者;《中国蔬菜抗病育种进展》(1996年)副主编;《蔬菜优质高产栽培的理论基础》(1999年) 副主编;《蔬菜学》(2004年)主编。先后在《Euphytica》、《中国农业科学》、《园艺学报》、《中国蔬菜》等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培养硕士、博士生10余人。
2023-09-03 13:18:161

张连忠哪里人

张连忠张连忠,山东农业大学教授,1954年8月出生。中文名:张连忠出生日期:1954年8月职业:教授毕业院校:山东农学院园林系代表作品:《果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与果蔬贮藏保鲜》性别:男人物经历1979年7月毕业于山东农学院园林系并留校任教,先后承担本科果树专业的《普通园艺学》、《果树栽培学》、《特产果树栽培学》;本专业研究生的《果树早期生产栽培原理》《国内外果树科技进展》;全校选修课《特产果树资源与栽培》、《果树栽培》、《果树概论》、《植物生产学》等课程,2001年,被山东农业大学评为优秀教师。研究方向果树栽培生理,已培养和毕业研究生9名。主讲课程《普通园艺学》、《果树栽培学》、《特产果树栽培学》、《果树早期生产栽培原理》、《国内外果树科技进展》、《特产果树资源与栽培》、《果树栽培》、《果树概论》、《植物生产学》等课程主要贡献主编和参编著作《绿色无公害果品生产全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8月,副主编《山东果树》,农学专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8月,参编《果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与果蔬贮藏保鲜》新疆喀什,2001年10月,主编《猕猴桃高产栽培技术》,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11月,主编《经济林栽培学》,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年11月,副主编《葡萄病虫害防治》,山东省科技出版社,1997年8月,主编《水土保持原理与综合治理》,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12月,副主编《山东名特优果树资源与栽培》自编教材,本科教学用,1992,10,主编主持与参加的课题2007-2010年,农业部公益性科研专项,梨高改及高效生产技术研究子课题,10万元。参加2007-2010年,金正大科研基金,肥城桃栽培控释肥试验与应用开发,4万元。主持2007-2009年.山东省教育厅,四季草莓成花机理与优质高效技术体系研究,4万元。主持2007-2009年,山东省重大科技专项,精品肥城桃基地建设,10万元,主持2006-2009年,泰安市科技局,名特优果品肥城桃精品示范研究,10万元,主持2005-2008年,泰安市科技局,大樱桃矮化砧木抗性及标准化栽培体系研究,2万,主持2005-2008年,院士基金,樱桃砧木种质资源研究与开发,5万,主持2005-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子题,杏新品种选育研究,5万,参加2001-2005年,山东省科委,山东省名特优果树品种产业化利用与开发,4万,参加2001-2004年,泰安市科委,四季草莓、大樱桃矮化砧的研究与开发,2万,副主持1998-2002年,山东省科技厅,生物有机肥研究与开发,4万,参加1998-2002年,山东省政府,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科技示范工程子课题《绿色果品生产与开发》,2.2万,主持发表论文1、苹果幼树铜、镉分布特征与基本规律研究,《园艺学报》2006.第33卷第一期,111-114,第一位。2、重金属和生物有机肥对苹果根区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水土保持学报,2005.4,第19卷,第2期;第一位。3、重金属镉.铜在苹果幼树体内的分布特性及生物有机肥对减少重金属效应的研究,水土保持学报,2004年6月;第一位。4、甜樱桃矮化砧木矮化机理解剖学研究,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4.2;通讯作者5、苹果砧木根系钙素吸收动力学研究,园艺学报,2003,30(3):253-256,第二位。6、TheeffectofIBAontheCa2+absorptionandCa2+-ATPaseactivityandtheirultracytochemicallocalizationinappleroots.,ActaHort.(ISHS)636:211-2192004,第二位。7、《四季草莓”赛娃”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育》植物生理通讯,2003.2;第一位。8、生物有机肥的土壤学效应,新疆石河子大学学报,2003,4,通讯作者9、断根和剪枝对盆栽苹果叶片光合和蒸腾及WUE的影响,园艺学报2002.6(3)10、四季草莓丰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落叶果树2002.3,全部第1位11、四季草莓赛娃的组织培养与脱毒快繁,植物生理通讯2002-1,全部第1位12、草莓新品种——美德来特,落叶果树2001.4,全部第1位13、早期疏花对梨果实早期发育的影响水,水土保持研究,2001.3,全部第1位14、几个新品种梨的授粉特性研究,水土保持研究2001.3,全部第1位15、大果四季草莓——赛娃,农业科技通讯2001.2,部分第2位16、生产绿色果品的系统技术,水土保持研究2001.3,2位17、大果四季草莓新品种——赛娃,落叶果树2001.5,部分第2位18、植物对土壤干旱识别与逆境信号的产生与传输,水土保持研究2001.3,部分第2位19、四季草莓赛娃的茎尖组培试验,中国果树2001.5,部分第2位20、重视品种更新换代、丰富草莓市场供应,农业知识2001.14,部分第2位21、萌芽前根外营养的吸收分配与苹果品质间关系研究,山农大学报2000.2,全部第1位22、IBA对苹果幼树Ca2+吸收及根系活力的影响,园艺学进展2000.4,部分第3位23、早熟优质梨品种玛瑙的引种试验,落叶果树99.4,全部第1位24、早熟优质梨品种绿宝石的引种试验,落叶果树99.10,全部第1位25、落叶前根外追肥对苹果休眠期营养状况的影响,山农大学报98-4,全部第1位26、生长季根外营养与果实品质关系的研究,山农大学报97-28,全部第1位27、苹果落叶前根外营养与贮藏营养关系的研究,山农大学报97-28,全部第1位28、植物非蛋白氨基酸的化学结构,植物学通讯97-2,(3)29、花叶病毒与植物相互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植物学通讯97-2,(3)30、利用源于病毒基因组的成分转化植物的现状,植物学通报97-6,(3)31、特早熟杏的育种,园艺学报,1996,23:27—31(3)32、肥城桃异地栽培丰产优质技术理论研究,落叶果树,1994.3(2)33、肥城桃群体分析及良种化,国际园艺学会交流,1993,(5)34、生长延缓剂在肥城桃上的应用,落叶果树,1993.2(!)获奖记录植物新品种权证书,红丰杏,2001年,国家农业部,专利,5植物新品种权证书,新世纪杏,2001年国家农业部,专利,5果树根外营养与果实品质关系的研究,1998年获山东省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冬雪蜜桃早期丰产高效栽培研究,1998年获泰安市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2)肥城桃异地栽培丰产优质技术开发,1992年获山东省农业厅科技进步二等奖(2)肥城桃异地栽培丰产优质技术研究。1992年获山东农业大学二等奖(2)苹果碳素、氮素营养研究,1989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5)山地杏园树盘覆草效益研究,1987年获山东省农业厅三等奖(2)。
2023-09-03 13:18:291

赵晓军是谁

赵晓军赵晓军,男,陕西铜川人,九三学社社员,毕业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园艺系,曾任铜川市园艺站副站长(兼市果树研究所副所长),现任铜川市果业局副局长。农艺师职称。中文名:赵晓军外文名:zhaoxiaojun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陕西铜川出生日期:1970职业:专业技术干部毕业院校: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信仰:九三社员主要成就:《铜川市大樱桃标准化栽培技术》《苹果根腐病及防治研究》代表作品:《大樱桃授粉树的选择与配置》《介绍十个优良大樱桃品种》个人简介赵晓军,男,陕西铜川人,九三学社社员。政协铜川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国际人才交流协会理事,中国园艺学会樱桃分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农业厅聘请为“陕西省樱桃产业技术体系产业专家大院首席专家”、陕西省农业专家服务团成员,陕西省果蔬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并连续多年被省市果业系统评为优秀工作者并受到嘉奖。成就简介2004年被共青团陕西省委评为“陕西省青年新长征突击手”;2006年荣获陕西省果业协会“果业明星”荣誉称号;2010年先后获省委统战部“西部大开发突出贡献奖”及市委统战部授予的“铜川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荣誉称号;2011年被铜川市委、市政府授予“劳动模范”光荣称号;2012年被评为铜川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其所承担的“大樱桃果蝇为主的病虫生态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被铜川市政府评为铜川市科学技术一等奖。2013年其所参与的“优质大樱桃新品种及抗根癌矮化砧木选育示范与推广”项目被陕西省人民政府评为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一等奖;2016年其所主持的项目《大樱桃设施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获得了铜川市政府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其先后在国家级刊物《园艺学报》、省级刊物《西北园艺》、《陕西科技报》等发表论文数篇;现被陕西省农业厅聘请为“陕西省樱桃产业技术体系产业专家大院首席专家”、陕西省农业专家服务团成员,并连续多年被省市果业系统评为优秀工作者并受到嘉奖。论文简介论文《苹果根腐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金龟子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发表在陕西科技报,论文《铜川新建园适宜品种及关键技术》刊登在《专家言论集》、《大樱桃授粉树的选择与配置》《介绍十个优良大樱桃品种》发表在《西北园艺》杂字,《铜川市大樱桃标准化栽培技术》作为果农的专业培训书籍在全市推广。2016年其所主持的项目《大樱桃设施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获得了铜川市政府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其先后在国家级刊物《园艺学报》、省级刊物《西北园艺》、《陕西科技报》等发表论文数十篇;
2023-09-03 13:18:371

花卉方面的杂志或报刊都有哪些啊?通过什么方式可以订阅到?

邮局官方网站上有可选择的杂志名称,建议先订少量的像天才宝贝升级版四部曲就有你需要的早教方面的资料或者有别的早教方面的问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2023-09-03 13:18:482

中国农业重点期刊

确切说,两者,都没有。。我是论文代理。。。
2023-09-03 13:19:082

中国园艺学会的组织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中国园艺学会(Chinese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缩写:(CSHS)。第二条 本社团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全国园艺科技工作者自愿结成的具有学术性、专业性、联合性、非盈利性和依法登记的社会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园艺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我国园艺科技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第三条 本社团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团结广大园艺科技工作者,认真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方针和“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族科学素质服务、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弘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尚,倡导“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精神,坚持民主办会的原则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园艺科技人才的成长和提高,同时反映园艺科技工作者的意见,维护园艺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为园艺科技工作者服务,繁荣和发展我国园艺科技事业。第四条 本社团接受业务主管单位中国科协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国家民政部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第五条 本社团挂靠单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办事机构设在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第二章 业务范围第六条 本社团的业务范围(一)开展园艺学术交流活动,组织对重大学术问题的探讨和科学考察活动;(二)围绕国家经济建设和园艺科学发展的需要,举办各种形式的专业培训,普及园艺科学知识,传播和推广先进技术;(三)接受国家各级领导机关和有关部门的委托,对园艺科技政策和重要措施进行决策论证,对我国西部开发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提出合理化建议,承担有关科技项目评估、科技成果的评审等。(四)编辑出版《园艺学报》及园艺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等书刊;(五)开展国际园艺科技交流活动,加强同国外园艺科技团体和科技工作者的联系,选派人员出国考察;(六)开展表彰奖励活动,推荐科技成果和人才;(七)加强海峡两岸的园艺科学技术团体与园艺科学家的学术交流与友好往来,开展技术合作,促进园艺事业的繁荣发展。(八)开展为园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活动,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园艺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建议和要求,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九)本社团的专业活动范围为果树、蔬菜、西瓜、甜瓜和园林植物的栽培、育种、种质资源,产品贮藏加工、生物技术应用、生理生化、流通销售及园林规划设计等。第三章 会员第七条 本社团的会员包括单位会员、个人会员、终身会员和外籍会员。第八条 申请加入本会的会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一)拥护本社团的章程:(二)有加入本社团的意愿:(三)在本社团的学科领域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四)个人会员 具有大学毕业水平并从事三年以上园艺工作或具有相当中级技术职称以上的园艺科技工作者(包括港澳、台地区及外籍人士)和具有相当上述条件的园艺行政领导、管理干部或为园艺产业发展做出贡献的企业家;(五)单位会员 凡拥有一定数量的园艺科技人员,自愿参加并支持本会工作的科研、教育、推广等企事业单位,以及依法成立的有关学术团体。(六)外籍会员 凡具有较深造诣,对园艺科技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并积极参与和支持我国园艺科技事业的外籍园艺科学家。第九条 会员入会的程序是:(一)提交入会申请书;(二)由地方学会推荐,申请人所在单位审核盖章后,上报本社团;(三)经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四)由理事会授权机构学会办公室发给会员证。第十条 会员享有下列权利:(一)本社团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二)参加本社团举办的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科技工作者联谊等活动;(三)获得本社团服务的优先权;(四)对本社团工作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五)入会自愿,退会自由。第十一条 会员履行下列义务:(一)执行本社团的决议;(二)维护本社团会合法权益;(三)完成本社团委托交办的工作;(四)按规定交纳会费;(五)向本社团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六)积极撰写学术论文和参加科普活动。第十二条 会员退会应书面通知本会,并交回会员证。会员如果1年不交纳会费或不参加本会活动的,视为自动退会。第十三条 会员如有严重违反本章程的行为,经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表决通过,予以除名。第四章 组织机构和负责人产生、罢免第十四条 本社团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职权是:(一)制定和修改章程;(二)选举和罢免理事;(三)审议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四)制定和修改会费标准;(五)决定其他重大事宜。第十五条 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须有2/3以上的会员代表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会员代表半数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第十六条 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每四年召开一次(每届四年),因特殊情况需要提前或延期换届的,须由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但延期换届最长不超过1年。第十七条 理事会是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闭会期间领导本社团开展日常工作,对会员大会负责。第十八条 理事会的职权是:(一)执行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二)选举和罢免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常务理事;(三)筹备召开会员大会;(四)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五)决定会员的吸收或除名;(六)决定设立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七)决定副秘书长、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八)领导本社团各机构开展工作;(九)制定内部管理制度;(十)开展表彰奖励活动;(十一)决定其他重大事项。第十九条 理事会原则上须有2/3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理事2/3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第二十条 理事会每年召开一次会议,情况特殊的,也可采用通讯形式召开。第二十一条 本社团设立常务理事会。常务理事的人数不超过理事人数的1/3,常务理事会由理事会选举产生,在理事会闭会期间由常务理事会行使理事会的除二、四以外的其他条款,对理事会负责。第二十二条 常务理事会须有2/3以上常务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常务理事2/3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第二十三条 常务理事会至少半年召开一次;情况特殊的也可采用通讯形式召开。第二十四条 本团体的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具备下列条件:(一)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素质好;(二)在本团体业务领域内有较大影响;(三)理事长、副理事长最高任职年龄不超过70周岁,秘书长最高任职年龄不超过62周岁,秘书长为专职(如秘书长不能专职,须设专职副秘书长);(四)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五)未受过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处罚;(六)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第二十五条 本团体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如超过最高任职年龄的,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后,方可任职。第二十六条 本团体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任期4年,任期最长不得不超过两届。因特殊情况需延长任期的,须经会员代表大会2/3以上会员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后方可任职。第二十七条 本团体理事长为本团体法定代表人。本团体法定代表人不得兼任其它团体的法定代表人。第二十八条 本团体理事长行使下列职权:(一)召集和主持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二)检查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决议的落实情况;(三)代表本团体签署有关重要文件。第二十九条 本团体秘书长行使下列职权:(一)主持办事机构开展日常工作,组织实施年度工作计划;(二)协调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开展工作;(三)提名副秘书长以及各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主要负责人,交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决定;(四)决定办事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专职工作人员的聘用;(五)处理其他日常事务。第五章 资产管理、使用原则第三十条 本团体经费来源:(一)会员会费;(二)捐赠;(三)政府资助;(四)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五)利息;(六)其他合法收入。第三十一条 本团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会员会费。第三十二条 本团体经费须用于本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的发展,不得在会员中分配。第三十三条 本社团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第三十四条 本团体配备具有专业资格的会计人员。会计不得兼任出纳。会计人员必须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手续。第三十五条 本团体的资产管理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接受会员代表大会和财政部门的监督。资产来源属于国家拨款或社会捐赠、资助的,必须接受审计机关的监督,并将有关情况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第三十六条 本团体换届或更换法定代表人之前必须接受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组织的财务审计。第三十七条 本团体的资产,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第三十八条 本团体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和保险、福利待遇,参照国家对事业单位有关规定执行。第六章 章程的修改程序第三十九条 对本团体章程的修改,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后报会员代表大会审议。第四十条 本会修改的章程,须在会员代表大会通过后15日内,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并报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核准后生效。第七章 终止程序及终止后的财产处理第四十一条 本团体完成宗旨或自行解散或由于分立、合并等原因需要注销的,由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提出终止决议。第四十二条 本团体终止决议须经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并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第四十三条 本团体终止前,须在业务主管单位及有关机关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清理债权债务,处理善后事宜。清算期间,不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第四十四条 本团体经社团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后即为终止。第四十五条 本团体终止后的剩余财产,在业务主管单位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用于发展与本团体宗旨相关的事业。第八章 附 则第四十六条 本章程经2009年11月22日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第四十七条 本章程的解释权属本团体的理事会。第四十八条 本章程自民政部核准之日起生效。
2023-09-03 13:19:181

园林专业毕业论文:北方常见丁香属园林植物研究进展

[1] 藏淑英.刘更喜,丁香[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1.[2] 孙振雷,刘海学,雷虹,等.丁香属种、变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J].哲里木畜牧学院学报,1998,8(3):16~19.[3] 陈新露,赵祥云,Bradley N,等.应用RAPD技术评价丁香品种间遗传关系[J].园艺学报,1995,22(2):171~175.[4] 陈新露,陈振峰,韩劲.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标记用于丁香品种遗传分析及品种分类[J].西北植物学报,1999,19(2):169~176.
2023-09-03 13:19:371

李曙轩的研究开发植物激素应用技术

1.首次成功地应用α-萘乙酸延长花椰菜和甘蓝的保鲜期。李曙轩在美国留学时,美国在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延长鳞茎类和薯芋类蔬菜贮藏期方面已获得成功,但在延长甘蓝类蔬菜保鲜期方面刚刚开始探索。李曙轩意识到,甘蓝和花椰菜是全世界普遍食用的蔬菜,若能用激素处理的方法代替冷藏法延长保鲜期,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阅读了大量科技文献,并在认真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他用各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多种方法处理,终于获得成功。他把α-萘乙酸甲脂先喷在纸屑上,然后与产品一起混装在包装箱里,明显地抑制了采后脱叶,延长了保鲜期。1947年,他在《美国园艺学报》上发表了《α-萘乙酸甲脂对花椰菜保鲜作用的研究》论文,1948年,完成了博士论文《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花椰菜和结球甘蓝采后脱叶的影响》。李曙轩率先研究了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延长甘蓝类蔬菜保鲜期。2.开发出应用生长素类物质刺激茄果类单性结实技术。李曙轩认识到用生长素类物质促进单性结实,防止茄果类落花落果,提高产量,是一项极其有效而易于在中国推广的技术,因此在回国时,有意识地带回了2,4-D,β-萘氧乙酸(βNOA)等生长素类物质。50年代初期,他就在国内开始用2,4-D防止番茄、茄子的落花落果,促进单性结实获得成功,明显地增加了产量。在以后30多年里,他一方面推广这项技术,另一方面则不断地加以改进和完善。70年代,他研究使用对-氯苯氧乙酸(PCPA)代替2,4-D,提高了工效,减轻了药害。现在用2,4-D和PCPA防止落花已成为各地普遍使用的生产措施。他发表的代表性论文有《植物生长刺激素对于番茄落花及结实的影响》、《植物生长刺激物对于茄子落花及结实的影响》、《应用苯酚类生长调节剂防止番茄落花增加产量的效果》等。国际园艺界的调查报告记载:“中国是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增加番茄产量最多的国家。”这项举世公认的成就凝聚了李曙轩近40年的心血。3.最先在世界上用激素控制瓠瓜的性别表现。瓜类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其性别调控机理和技术一直是遗传学、园艺学和植物生理学研究的重点。到80年代,已经可以用植物激素调节黄瓜的性别表现,但还没有人在瓠瓜上作过试验。李曙轩经过多次试验,1978年终于成功地用植物激素控制了瓠瓜的性别表现。他用乙烯利在苗期处理瓠瓜植株,使原来很少开雌花的主蔓开出了大量雌花,大幅度地提高了产量。1979年,李曙轩在《植物生理学报》上发表了题为《黄瓜及瓠瓜的性别表现与激素控制》论文,这一发现,提出了激素可以改变植物遗传中的雌性或雄性表现,1980年,李曙轩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召开的美国园艺学会第77届年会上宣读了题为《瓠瓜性别表现的激素控制》的论文,为各国科学家所重视。1986年,他主持的“蔬菜作物化学控制技术”研究课题,由于在瓠瓜性别调控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获国家教委颁发的科技进步二等奖。李曙轩在植物激素应用领域内的研究很广泛,在使用2,4-D防止大白菜脱叶,用顺丁烯二酸联氨(MH)控制洋葱及大蒜在贮藏期间发芽,用乙烯利对番茄进行催熟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1988年以后,李曙轩相继出版了《植物生长调节剂与农业生产》、《植物生长调节剂与蔬菜生产》2本专著,全面总结了他的研究成果,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技术。
2023-09-03 13:20:371

温孚江的发表论文

不要诋毁温校长,在网络上造势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非君子所为!
2023-09-03 13:20:513

苹果属植物的分类及分布是怎么样的?

(一)苹果属植物的分类因作者不同,所依据的分类特征不同,因此,苹果属植物的分类有许多系统,每个系统中包含的苹果属植物种类数目也不尽一样,多者达74种(Knight,R.L.1963 Abstract bibliography of fruit breeding and genetics to 1960.Malus and Pyrus),少的仅3种(Miller,P.1745,首先把苹果属从梨属中分离出来)。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下述几个分类系统。1.柯汉(E.Koehne)分类1898年,柯汉依据果实上萼片的残存与否将苹果属植物分为宿萼果(Calyx persistent)和脱萼果(Calyx deciduous)两个区。2.托拜尔(H.Zabel)分类1903年,托拜尔依据成年树上裂叶的有无将苹果属植物分为真苹果区(Eumalus)和花楸苹果区(Sorbomalus)。3.瑞德(A.Rehder)分类1920年,瑞德依据幼叶在芽内的状态及成龄叶裂片的有无将苹果属植物分为五个区,即真苹果区(Eumalus Zabel)、花楸苹果区(Sorbomalus Zabel)、洋沙果区(Chloromeles Rehd)、毛裂片果区(Eriolobus Schneider)和栘海棠区(Docyniopisis Schuneider)。其中与果树栽培关系密切的是前三个区。该分类法包括的苹果属植物共有25个种。4.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分类1956年,俞德浚和阎振茏依据幼叶在芽内的卷叠状态、叶片分裂与否、果实石细胞的有无及果实萼片的残存与否,将中国原产的苹果属植物分为三组5个系,共包括20个种。1979年,俞德浚在《中国果树分类学》一书中,提及到的中国原产的苹果属植物已达23种。1983年,西南农业大学成明昊和江宁拱等发现了苹果属新种——小金海棠,从而使我国原产的苹果属植物达到24种。1988年,阎振茏将我国原产的24种苹果属植物按其分类依据分为三组六系。(1)真正苹果组(Eumalus Zabel)包括三个系,即山定子系(Baccatae Rehd.,内含山定子、毛山定子、丽江山定子、锡金海棠、湖北海棠、垂丝海棠和小金海棠等七个种)、苹果系(Pumilae Rehd.,内含苹果、新疆野苹果和沙果等三个种)和海棠系(Prunifoliae Yu et Yan,内含海棠果、海棠花和西府海棠等三个种)。(2)花楸苹果组(Sorbomalus Zabel)包括三个系,即三叶海棠系(Sieboldianae Rehd,内含三叶海棠等一个种)、陇东海棠系(Kansuensis Rehd.,内含陇东海棠、山楂海棠、变叶海棠和花叶海棠等四个种)和滇池海棠(Yunnanensis Rehd.,内含西蜀海棠、沧江海棠、河南海棠和滇池海棠等四个种)。(3)栘海棠组(Docyniopsis Schneid.)内含台湾林檎和尖嘴林檎等两个种。该分类方法包括的苹果属植物有我国原产的24个种,据此可列成下图表示(图3-1-2)。作者同时认为,全世界苹果属植物共有35个种。图3-1-2 中国原产的苹果属植物组系分类示意图5.怀斯特伍德(M.N.Westwood)分类1990年,怀斯特伍德等依据染色体数目、无融合生殖状况、同种内个体之间的化学亲和性、果实体积、萼片宿存与否、心皮数目及成熟果实的脱落情况等将苹果属植物分为五个区,从而建立了苹果属植物的新分类系统。(1)真苹果区(Eumalus Zabel)包括三系四组25个种,即苹果系(Pumilae Rehd.,内含苹果组的苹果、森林苹果、栽培苹果M.domestica、东方苹果、新疆野苹果、海棠果、沙果、花海棠、西府海棠等九个种和山定子组的山定子、毛山定子、锡金海棠、湖北海棠、垂丝海棠等五个种)、二叶海棠系(Prunifoliae Yu et Yan,内含三叶海棠、沙金海棠等两个种)和陇东海棠系(Kansuensis Rehd.,内含陇东海棠组的变叶海棠等五个种和滇池海棠组的西蜀海棠、沧江海棠、滇池海棠、河南海棠等四个种)。(2)花楸苹果区(Sorbomalus Zabel)包括费罗伦萨海棠一个种。(3)毛裂片果区(Eriolobus Schneider)包括裂叶海棠一个种。(4)洋沙海棠区(Chloromeles Rehd.,)包括草原海棠、窄叶海棠、花冠海棠等三个种。(5)栘海棠区(Docyniopsis Schneider.,)包括乔劳斯基海棠、台湾林檎、尖嘴林檎等三个种。该分类方法包括的苹果属植物有33个种,其中有原产我国的22个种。比较瑞德分类和怀斯特伍德分类可以看出,二者都将苹果属植物分为五个区,但各区中包含的系、组和种类及其数目则不尽相同,有的相差甚远。从上述介绍可见,由于苹果植物个体因异花授粉而高度杂合,野生群体则以较为混杂的形式存在,致使苹果属植物种间杂交现象相当普遍。因此,苹果属植物的分类至今尚未完满解决。(二)苹果属植物的分布1989年,李育农报道,世界上苹果属植物定有种名的有37—60种,其中24个种起源于中国,4—7种起源于北美,欧洲和高加索各有2—3种,中亚西亚有1—10种或变种,日本有4种。各起源中心分布的苹果属种类如表3-1-1所示,并绘制出世界苹果属植物在北温带的分布(图3-1-3)。表3-1-1 世界苹果属植物分布表表3-1-1 世界苹果属植物分布表(续)-1表3-1-1 世界苹果属植物分布表(续)-2图3-1-3 世界苹果属植物在北温带的分布(引自李育农,“世界苹果和苹果属植物基因中心的研究初报”,园艺学报,1989)阎振茏在1988年指出,原产于我国的丰富的苹果属植物主要分布于西北和西南,其中四川有20个种,陕西有13个种,甘肃有12个种,云南有11个种。而李育农调查考究后于1989年认为,在我国原产的24个苹果属植物种中,四川有19个种,陕西有12个种,甘肃有11种,云南有8种,川滇古陆地带(四川和云南西部)分布有12种。作者同时绘出分布于四川、云南、陕西和甘肃四个省的我国原产苹果属植物种数的图示(图3-1-4)。图3-1-4 世界苹果属植物和我国四个省的苹果属植物种数(引自李育农,“世界苹果和苹果属植物基因中心的研究初报”,园艺学报,1989)
2023-09-03 13:21:171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的名师风采

博士生导师——李玉李玉,男,1944年出生,真菌及植物病理学教授,农学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植物病理学学科带头人,俄罗斯农业科学院外籍院士,《菌物研究》主编,《Intenational Medicinal Mushroom》编委。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中国食用菌协会副会长,中科院微生物所客座研究员和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36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攻关项目30余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各一项,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多项,吉林省农业推广二等奖1项,发明专利6项。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病理学、菌类作物学和作物生态学。博士生导师——高洁高洁 女,1964年11月生,汉族,九三学社社员,吉林省梨树县人。植物病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年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植保专业,1986年获沈阳农业大学植物病理专业硕士学位,2005年获吉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博士学位。现为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理事,吉林省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评估中心专家,吉林省科技专家特派员,吉林省检疫性有害生物审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农科院第九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审委员。主要从事农作物病害的鉴定和诊断、综合治理技术和植物的抗性基因工程研究,在细菌病害的鉴定及诊断方面具有专长。参加工作以来主持和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主持或副主持项目4项,获奖10余项。在国家级及省级重要和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和参编近10部书籍的编著;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1项;在研项目近5项。多年来先后为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讲授《农业植物病理学》、《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原细菌学》、《植物病理学Seminar》、《高级植物病理学》等多门课程,教学中注重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及时吸收与教学有关的学科前沿的最新研究成果并融入到教学中来。主讲的《农业植物病理学》2001年获省级优秀课程。指导硕士研究生28名,博士研究生3名。博士生导师——图力古尔图力古尔 男,1962年11月出生,内蒙古通辽市人,蒙古族,农学博士,蒙古国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吉林农业大学菌物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菌物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塔里木大学客座教授,吉林省食药用菌协会副会长,长春市政协委员,民盟吉林省委委员、农业与农村经济委员会主任,《菌物研究》编委。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2001年被吉林省教育厅评为“吉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50多篇,出版著作5部(合作)。主要从事北温带菌物分类学及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尤其在菌物多样性(Mycodiversity)及其保育(conservation)研究领域颇具特长。博士生导师——王玉兰王玉兰 女,1936年12月10日生于沈阳市,九三学社社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吉林省高级专家、长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长春市百名优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现任东北特用玉米研究会理事长、吉林省农学会常务理事、吉林省科协委员、吉林省专用玉米首席专家、全国特用玉米东华北区区域试验主持人。曾任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育种教研室主任,作物遗传育种学科带头人,吉林省作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作物学会理事,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常委,《玉米科学》编委。先后主持科研课题20多项。荣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获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农业技术改良一等奖1项。发表论文80余篇,主编著作8部。博士生导师——王丕武王丕武 男,1958年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教授,博士,曾先后去日本和美国开展合作研究。现任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生物技术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作物遗传育种和作物生物技术专业学科带头人,吉林省遗传学会、作物学会副理事长,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常务理事,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大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要从事农业生物技术和作物遗传育种研究。先后被遴选为“吉林省农业科技骨干”,“吉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吉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长春市百名优秀科技工作者”,“吉林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 “长春市突出贡献专家”、“吉林省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和“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十五”以来主持选育出高产、抗病、优质的大豆新品种9个,主持培育出玉米新品种3个。获得吉林省科学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2000年以来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其中国家重要核心期刊论文3篇 。博士生导师——马景勇马景勇 1951年11月生于吉林省前郭县。1985年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1989年至1991年赴澳大利亚从事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现任吉林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超级稻新品种研制与高产机理研究。马景勇同志多年来培育了“吉农大3号、7号、19号、吉农大808”等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10个,其中吉农大3号、7号、19号3个水稻新品种分别被评为吉林省一、二、三届优质水稻品种,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马景勇同志一直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国家级、省级、市级科研项目10余项。2000年以来先后主持国家科技部“北方优质粳稻新品种与无公害优质水稻生产技术开发”项目,农业部科技成果转化“北方优质粳稻新品种示范”项目,吉林省科技厅“优质超级稻新品种研制与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项目。代表作有:《北方粳稻稻米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借鉴澳大利亚农业发展经验 探讨我国农业发展途径》等。曾获得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三等奖多项、长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年被批准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200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博士生导师——吴春胜吴春胜 1956年6月生,汉族,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作物高产理论与实践,作物生理生态研究。现任国家大豆区域技术创新中心(吉林中心)、吉林农业大学作物研究中心主任,吉林省作物学会副理事长,吉林省耕作学会副理事长,国家“863”项目评审专家,科技部星火计划项目评审专家,吉林省首批农业专家顾问组成员,长春市科技评估中心咨询专家。先后主持并参加了国家科委“八五”“九五”“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三项、国家“863”项目一项、省级课题三项,获国家重大科技成果一项、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先后在《作物学报》《应用生态学报》《玉米科学》等国家一、二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著作2部。博士生导师——徐克章徐克章,男,1954生,汉,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党总支书记,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理事,《作物学报》、《大豆科学》编委。吉林农业大学首届教学名师。徐克章教授主要从事作物光合作用与物质生产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原国家医药总局、农业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吉林省科委等10多项研究课题。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校级教学成果奖四项。先后在《植物学报》、《作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园艺学报》、《中国油料作物学报》、《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植物生理学通讯》、《大豆科学》、《植物学通报》等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教材和著作7部。博士生导师——杨伟光杨伟光,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作物育种教研室主任。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玉米重要性状的遗传改良及高产杂交种的选配”等15余项;培育高产、优质、抗病玉米新品种吉玉4、吉玉8、吉玉106和高粱新品种吉农8。通过吉林省科学技术成果鉴定5项。“高产优质抗病玉米新品种吉玉4选育与推广”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作物学报》、《玉米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12篇。主要从事作物育种教学和玉米育种工作。博士生导师——杨信东杨信东,男,1945 年生,汉族。吉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省植物保护学会名誉理事长。1968 年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 1982 年获中科院理学硕士学位。自 1982 年起,他一直从事植物病理学的教学工作。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植物病原学》、《普通植物病理学》、《植病研究方法》、《植物病害诊断》、《植物病害流行学》、《生理及分子植物病理学》等课程。编写了《植物病害流行学》、《植病研究常用技术》、《吉林省主要农作物常见病害诊断》等教材。主要研究方向是植物病害流行学。针对生产中危 害严重的稻瘟病;玉米大斑病、灰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烟草野火病、赤星病;瓜类霜霉病等病害,开展了病害流行环节的定量研究工作。在研究中解决了空气相对湿度对叶部病斑产孢的定量影响、降雨对空气中游浮孢子携落率的计算及雨露中病原细菌数量动态等问题。首次在国内提出“天气促病指数”概念并组建了稻瘟病、烟草赤星病、烟草野火病的天气促病指数表解模型(利用查表代替计算机运算的模拟模型)。首次发现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衰老病斑仍然保持旺盛产孢能力的独特规律。提出了科学实用的稻叶、穗瘟、烟草赤星及野火病的药剂防治指标,已在吉林省稻区、烟草产区普遍推广。在病害影响因素监测及病害防治效果分析研究领域,研制成 DLY-2 型重量式结露仪,获国家实用型专利;提出利用地面台站常规观测因子推算露时的回归方程。提出了针对多循环病害疫情控制效果计算的杨信东公式,解决了公式的广适性问题。对稻瘟病、大豆花叶病等病害的抗病性鉴定、评价也进行了研究。已发表植物病害研究论文 70 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3 项,其中“吉林省稻瘟病预测技术研究”课题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名)。于 1997 年被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吉林省第四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 。
2023-09-03 13:22:171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的在任领导

杜永臣 博士,研究员,蔬菜花卉所所长,番茄育种课题组组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二级岗位杰出人才,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和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评审专家,中国园艺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农业生物技术中心学术委员,农业部全国番茄区域试验负责人。主要从事番茄遗传育种和抗逆形成的生理、生化机制和抗逆材料的鉴定、筛选技术;利用分子标记、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现代育种技术筛选和创造抗逆、抗病、优质育种材料;选育保护地和露地番茄优良新品种;研制国家番茄新品种DUS测试指南及番茄产品质量标准等。截止到2011年,“九五”主持和参加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番茄育种专题的“番茄耐低温材料选育研究”、“番茄抗病材料选育研究”、“番茄育种技术研究”、农业部“948”项目、教育部、人事部回国留学人员资助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各类项目11项。 育成的“保护地番茄优良品种中杂9号和中杂8号”200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本人第3名,两品种已累计推广250多万亩,创经济效益7.5亿多元。特别是中杂9号成为了北方广大粉果番茄种植地区保护地生产的主栽品种。主持选育出的“中杂12”保护地番茄新品种2000年通过河北省和北京市品种审定。最新成的“中杂11”番茄获国家攻关后补助二等奖,并在2001年通过全国品种审定;截止到2011年,共发表论文30多篇。 孙日飞 博士,研究员,蔬菜花卉所副所长,白菜育种课题组负责人,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三级岗位杰出人才,学科带头人。兼任北京蔬菜学会副秘书长,《园艺学报》编委,《中国蔬菜》编委,第三届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专家,第五届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国家推广计划专家。主要从事大白菜遗传育种研究。截止到2011年,主持“八五”、“九五”国家攻关课题和农业部重点高新技术与基础研究及重点开放实验室项目、国际合作欧盟项目10余项。十五期间,国家863计划“蔬菜高效育种技术及优质、高产、多抗、专用新品种选育2001AA241121” 课题首席科学家。主持十五攻关重大专项“中南地区无公害蔬菜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主持十五攻关“大白菜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研究”;主持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大白菜自交不亲和基因的分子鉴别”研究。首次在国内育成了无苗期黄化,有蜜腺,生长和结籽正常,转育容易,育性稳定的新型大白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研究了培养基成分、培养条件对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影响,建立了理想的培养体系,获得大量小孢子再生植株,这些DH单株正用于新品种培育和分子遗传学研究。首次发现了两个与抗TuMV-C4基因连锁的标记和5个与抗TuMV-C1紧密连锁的AFLP标记。1992年“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第八名;1995年“用组培获得100%不育群体的白菜制种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第四发明人;1996年“组培繁育大白菜亲本制种技术”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4位。1999年“大白菜2n配子发生的细胞学机制及应用研究”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5位。 张宝玺 硕士,研究员,蔬菜花卉所副所长,茄科育种室主任,辣椒育种课题组组长,硕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三级岗位杰出人才,中国农科院首批跨世纪科技开发与推广带头人,中国农学会第三届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中国园艺学会辣椒分会副会长,全国蔬菜品种鉴定委员会委员,北京政协海淀区政协委员。主要从事辣椒遗传育种研究工作。对辣椒的主要植物学性状、抗病性、抗逆性、细胞生物学、分子辅助选育技术等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创新和选育了大批优异育种材料和新品种,育成甜辣椒新品种14个,甜椒的选育在国内处领先水平。"中椒"系列品种在全国的推广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截止到2011年,参加和主持了国家、部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基金项目、863项目等。获多项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西藏作物品种资源考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集体奖) ;早熟丰产抗病毒病甜椒中椒2号的选育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第四名);优质抗病丰产甜椒新品种中椒4、5号的育成,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第三名);甜辣椒中椒6号和中椒7号的育成,获中国农科院科学技术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名)。发表论文30余篇。 胡鸿,硕士,研究员,蔬菜花卉所副所长。硕士生导师。中国园艺学会副秘书长,北京市蔬菜学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蔬菜贮藏保鲜与采后处理技术研究以及科研管理工作。截止到2011年,主持或参加国家科技支撑、“863”、北京市有关蔬菜贮藏研究方面的项目30余项。在主要蔬菜采后生理、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和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以及科研计划管理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绩。“蔬菜流通体系综合保鲜技术的研究与实施”1992年获国内贸易部和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蔬菜采后处理工艺设计与实施”2001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结合试验研究的进展,共发表论文40余篇。
2023-09-03 13:22:331

曾丽的代表性论文、著作

1. 曾丽,赵梁军. 一串红种子发育及内含物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0,5(1):35-382. 曾丽,周叶林,陈光甫,等.万寿菊提取叶黄素专用品种筛选及配套技术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2,20(2):145~1493. 曾丽, 储琪春, 黄丹枫, 彭勇政. 工厂化育苗中根域容积对万寿菊幼苗生长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3, 21(增刊):56-604. 曾丽, 彭勇政, 茹瑾, 盛宣国. 不同浓度复合肥叶面喷施对万寿菊生长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5,23(4):383-3865. 曾丽,赵梁军,孙强,等. 超干处理与贮藏温度对一串红种子生活力与生理变化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2006,3(10):2076-20836. 曾丽,孙佳,臧西瑜,等. 彩叶植物在上海地区的种类及其应用调查[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7,25(2):151-1557. 周家杏,曾丽,陶懿伟,等. 微型月季花粉生活力测定方法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7,25(6):574-5788. 周家杏,曾丽,张永强,等. 六个微型月季品种硬枝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北方园艺,2008,(9):112-1159. 孙佳,曾丽,刘正宇,等. 微型月季品种分类的花粉形态学[J]. 中国农业科学,2009,42(5):1867-187410.曾丽,赵梁军,孙佳,等. 万寿菊属品种资源遗传关系的ISSR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 (1): 215-22211.赵子刚,曾丽,唐克轩,等.色素万寿菊叶片再生体系的建立和优化[J]. 园艺学报,2010,37(4): 655-66012. 曾丽,赵梁军,张华丽,等. 万寿菊的花器官发生与发育观察[J]. 园艺学报,2010,37(5): 785-79313. 季春娟,曾丽,周家杏,等. 不同微型月季扦插繁殖技术的研究[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0,28(3):275-27914. 杨帆,曾丽,赵子刚,等. 万寿菊 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1,29(1): 22-2715. 杨帆,曾丽,叶康,等. 17份蔷薇属植物的亲缘关系的形态学和ISSR分析. 植物研究,2011,31(2):193-198
2023-09-03 13:23:131

包志毅的主要论文

包志毅 陈俊愉, 金花茶砧穗组合的初步研究,园艺学报18(2),1989包志毅, Landscape Architecture Educatio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in Modern China. 1995.10. 日本大阪城市公园景观研究国际会议上宣读,并被收入论文集包志毅,中国城建系统植物园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国植物园第3期,1995包志毅(主持),浙江省(杭州市)城市绿地系统植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1997唐宇力 包志毅 张华,檵木属观赏植物研究,植物引种驯化集刊2000(13):66-72包志毅,中国花卉种植面积“世界第一”质疑,中国花卉园艺 2001(5):32Bao Zhiyi,Die gegenwartige Situation der natürichen Vorkommen von Ginkgo biloba L. in der Volksrepublik China,BEITRAAGE ZUR GEHOLZKUNDE(2001-12):63-72Bao Zhiyi,Kurze Mitteilung zur Kenntnis der Chinesischen Fransen-Zauberblüte und ihrer Varietaten, BEITRAAGE ZUR GEHOLZKUNDE(2001-12):263-265陈波 包志毅,国外采石场的生态和景观恢复,水土保持学报vol.17(5):71-73,2003-6徐华 包志毅 谭一凡 深圳市彩叶植物种类及应用调查研究,中国园林vol.19(2):56-60,2003-2陈波 包志毅,生态恢复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中国园林vol.19(7):44-47,2003-7张兰 包志毅,由《芥子园画传》看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中国园林vol.19(11):62-65,2003-11包志毅 张华 包劲松 黄哲,应用RAPD分析红继木变异类型的遗传多样性,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9(6):665-670,2003-12包志毅 罗慧君,城市街道绿化树种结构量化研究方法,林业科学40(4):166-170,2004-7包志毅 陈波,工业废弃地生态恢复中的植被重建技术,水土保持学报18(3):160-163,2004-6包志毅 陈波,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与城市减灾防灾,自然灾害学报13(2):155-160,2004-4包志毅 陈波,乡村可持续性土地利用景观生态规划的几种模式,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30(1):57-62,2004-2罗慧君 包志毅,欧洲城市林业概述,世界林业研究17(3):44-47,2004-6陈波 包志毅,景观概念的误用,新建筑2004(7):35-36,2004-12章银柯 包志毅,园林苗木容器栽培中的节水灌溉技术研究,现代化农业2004(10):6-9,2004-10何晓燕 包志毅,中国杜鹃花属植物种质资源引种及利用——以英国为例,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04,16-18,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8章银柯 包志毅,园林苗木容器栽培及容器类型演变,中国园林21(4):55-58,2005-4Qinghua Shi,Zhiyi Bao,Zhujun Zhu,Silicon-mediated alleviation of Mn toxicity in Cucumis sativus in relation to activities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and ascorbate peroxidase,PHYTOCHEMISTRY,2005-66(13):1551-1559(SCI)唐宇力,章银柯,包志毅,园林植物容器栽培的矿质营养供应问题,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05:604-607,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8汤珏,包志毅,植物专类园地类别和应用,风景园林2005创刊号:61-64,2005-6-25
2023-09-03 13:23:281

圆黄梨果实生长发育的研究 梨果实生长发育时期

   摘 要:圆黄梨果实纵径和横径的生长曲线相似,均呈“双S”型。果实发育期主要营养成分(糖、酸、维生素C、淀粉等)含量呈规律性变化,可溶性糖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可滴定酸含量呈不断下降趋势,维生素C含量为“降-升-降”变化趋势,淀粉含量变化呈“抛物线”型,随着果实的成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逐渐增加,果实硬度逐渐降低。   关键词:圆黄梨;果实发育;生长曲线;营养成分      圆黄梨(Wonhwang)属砂梨系统,是韩国园艺研究所1994年用早生赤与晚三吉杂交育成的梨新品种,1998年引入我国,经各地试种表明,该品种果个大、品质佳、丰产、抗病、易管理,可大面积发展。近几年已成为日本、韩国及东南亚果品市场上的主销梨果品种。以前对圆黄梨的研究多集中在引种表现和栽培技术方面,对圆黄梨果实的生长规律和发育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变化尚未见报道。本文对圆黄梨果实生长曲线及发育过程中主要糖、酸和维生素C、淀粉、可溶性固形物、硬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旨在为改进栽培技术、提高果实品质、适时采收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以邯郸县梨园公园的高接圆黄梨为试材,选10株长势相近、生长结果正常的树为样本树。落花后在样本树上标定30个发育一致的果实,每10 d(天)用游标卡尺测量果实纵径和横径;同时采摘树冠外围中上部不同方位的果实,用于测定营养物质含量。酸含量测定用酸碱滴定法;糖含量测定用铁氰化钾滴定法;维生素C含量测定用2,6-二氯酚靛酚比色法;淀粉含量测定参照仝月澳方法;果实发育后期,每10 d(天)测定1次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用GY-1型果实硬度计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用WYT-4型手持糖量计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果实生长曲线      果实的生长曲线如图1所示,果实纵、横径生长均呈“快-慢-快-慢”增长趋势,生长过程中出现两次生长高峰。第1个生长高峰是花后10~40 d(天),为幼果迅速生长期;花后40~60 d(天)为缓慢增长期,该时期果实横径逐渐超过纵径,果实由圆变为扁圆;花后60 d(天)至果实成熟为第2个生长高峰,持续时间为70 d(天)左右。   2.2 酸含量的变化   试验结果如图2所示,圆黄梨果实发育前期酸含量较高,随着果实的生长,可滴定酸含量逐步降低,到花后100 d(天)降至整个生育期的最低点,此后至果实成熟,可滴定酸含量基本不变。      2.3 糖含量的变化   由图3可以看出,圆黄梨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呈上升趋势,其过程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第1阶段,花后10~60 d(天),可溶性糖含量先降后升,总体保持较稳定水平;第2阶段,花后60~70 d(天),为第1个糖积累高峰;第3阶段,花后70~90 d(天),可溶性糖缓慢增长;第4阶段,从花后90 d(天)至果实成熟,为第2个糖积累高峰。      2.4 维生素C(Vc)含量的变化   在果实发育过程中,Vc含量呈“降-升-降”的动态变化(图4所示)。花后10 d(天)Vc含量处于较高水平,此后开始下降,从花后70 d(天)开始Vc含量迅速增加,在花后120 d(天)达最高值,此后又略呈下降趋势。可见适时采收对于保证果实品质,提高Vc含量,具有重要意义。      2.5 淀粉含量的变化   圆黄梨淀粉含量变化呈“抛物线”型(见图5)。花后10~30 d(天)淀粉含量几乎没有增长,花后30 d(天)开始进入淀粉迅速增长期,并于花后70 d(天)达到整个发育过程的最大值,之后淀粉含量开始下降,至果实成熟时淀粉含量达最低点,可见在果实发育前期以淀粉积累为主,后期则以淀粉降解转化过程为主。      2.6 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   由图6可知,圆黄梨果实发育后期,随着果实的生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增加趋势,花后70~120 d(天)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长阶段,此后至果实成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趋于稳定;而硬度则呈逐渐下降趋势,花后70~80 d(天),果实硬度快速下降,之后下降速率逐渐变缓,至成熟前10 d(天)左右果实硬度下降至最低点。      3 小结与讨论      1)圆黄梨果实生长曲线呈“双S”型,发育过程可分为幼果速长期、缓慢生长期和熟前速长期3个阶段。   2)甘霖等以枣为试材研究认为,酸含量降低的原因可能是酸转化为糖或酸作为呼吸底物被消耗了。本试验结果表明,在幼果速长期,酸含量迅速下降,而糖含量几乎没有增长,其原因除酸作为呼吸底物被消耗,可能还与幼果膨大造成的浓度稀释有关。   3)分析淀粉和糖含量的变化规律,发现在果实发育前期以淀粉积累为主,后期以淀粉降解转化过程为主,且淀粉转化时期与糖含量增长阶段部分重合,所以在糖增长高峰到来之前,及时进行施肥,会显著提高果实的含糖量和前期淀粉的积累量。   4)为了获得最佳品质的圆黄梨,采收应在花后120 d(天)进行,因为此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Vc含量已达最大值,而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达最小值。      参考文献   1.李 义. 韩国早熟梨新品种――圆黄梨[J]. 河北果树, 2003(2): 42~43   2.高档梨果精品――圆黄梨[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3(10): 17   3.刘广勤,邱孟斌,史志勇,等.圆黄梨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综合表现及栽培技术[J].中国南方果树,2006, 35(5): 50~51   4.刘龙训,赵刚德.韩国圆黄梨试栽总结[J].河北果树,2002(3): 37   5.季瑞荣.韩国圆黄梨引种观察初报[J].山东林业科技,2003, 145(2): 21   6.雷 波,陈争峰,田 娟,等.圆黄梨在故道地区的表现[J].烟台果树,2004, 86(2): 28   7.黄窈军,周晓华,梅迎春,等.圆黄梨在浙江铜庐的表现及其栽培要点[J].中国南方果树,2005, 34(1): 53~54   8.任淑艳.圆黄梨优质丰产栽培技术[J].河北果树, 2003(3): 18~19   9.赵世发. 圆黄梨幼树丰产优质栽培技术[J].烟台果树, 2003, 84(4): 29~30   10.仝月澳著.果树营养诊断法[M].农业出版社,1982   11.X.H.波钦诺(荆家海,丁钟荣译).植物生物化学分析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143~147   12.李合生.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与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48~251   13.甘 霖,谢永红,吴正琴,等."嘉平大枣"果实发育过程中糖、酸及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J].园艺学报,2000,27(5):317~320      第一作者简介:申爱刚(1976-),河北邯郸人,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园艺植物引种与栽培技术研究。   (收稿日期:20070129;电话:0310-8029122)
2023-09-03 13:23:431

赵岩的学术研究

1993-1997,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农学学士1997-2002,山东省泰安市农业局,历任技术员、助理农艺师、农艺师;2002-2005,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硕士;其中2003-2004,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李立会课题组承担“冰草P基因组特异重复序列克隆”工作;2005-今,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草业科学系。历任讲师、副教授。其中,2009-2012,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博士(在职)。教学工作:主讲本科生《草坪、牧草育种及生物技术》、《草坪学》,研究生《牧草与草坪草育种学》、《野生植物资源开发》等课程及相关实验实践;指导国家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1项,泰安市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2项,山东农业大学大学生创业计划1项,SRT项目16项;主持山东农业大学教研课题2项,发表教研论文多篇。目前招收草学硕士研究生和农业资源利用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论文:⒈ 赵岩,孔凡美,王涛,李斯深. EST-SSR 标记在翦股颖上的通用性及其利用. 园艺学报,2010,37⑶: 485-490⒉ 赵岩,王涛,孔凡美,李斯深. 翦股颖EST-SSR信息分析与分子标记开发. 中国草地学报,2010,32⑷: 117-120⒊ 赵岩,李斯深,李秀全,杨欣明,刘伟华,李立会. 冰草P基因组ISSR扩增特异DNA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中国草地学报,2009,31⑵: 22-27⒋ 赵岩,孔凡美,丁承强,李斯深. EST-SSR标记在结缕草中的通用性. 中国草地学报,2008,30⑶: 69-73⒌ Zhao Yan,Li Si-shen,Kong Fan-mei. Analysis of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in the tribe Triticeae using EST-SSR. Multifunctional Grasslands in a Changing World (XⅪ International Grassland Congress),2008,6: 5196.Yan Zhao, Hai-yan Sun, Ying-ying Wang, Yan-yan Pu, Fan-mei Kong, Si-shen Li. QTL mapping for the color, carotenoids and polyphenol oxidase activity of flour in 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of wheat. Australian Journal of Crop Science, 2013, 7 (3) : 328-337 (SCI, IF1.632)
2023-09-03 13:23:531

西南大学走出过哪些知名校友?

西南大学走出的名校友袁隆平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也就是现在的西南大学。众所周知,他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水稻一期、二期。他发明的杂交水稻解决了十亿多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更是为全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我们校友都以袁隆平先生引以为傲。赵帅我校体育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赵帅在英国曼彻斯特世界跆拳道锦标赛中成功卫冕63公斤以下级冠军。这也是本届世锦赛中国男子跆拳道的首枚金牌。“拿到这块金牌是国家的一份荣耀,国家培养我们不容易,这块金牌属于全体中国队”他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说。他是里约奥运会冠军和世锦赛双料冠军。在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上,赵帅担任了亚运会中国代表团旗手,成为第一个在国际大型综合运动会开幕式上高举中国国旗的跆拳道运动员。李大银我校体育学院2018级运动训练专业李大银同学斩获男子81公斤级三项冠军,并打破该级别总成绩的世界记录。向仲怀国际著名蚕学专家,西南大学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创建我国第一个家蚕基因库,先后主持国家及省市级重点科研课题20余项。获国家部、省级成果奖1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2023-09-03 13:24:1212

孙红梅的成就

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于Corvinus University of Budapest 作访问学者。2006年入选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2007年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计划,2009年入选沈阳农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09年被授予“辽宁省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2010年荣获“沈阳市五四奖章”。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沈阳农业大学拔尖人才基金等课题10余项,参加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10余项,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2005,2006年);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2项(2005年;2008年)、二等奖1项(2009年),获沈阳市农村科技推广一等奖1项(2005年)。在球根花卉种球发育生理以及观赏植物栽培生理等领域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尤其在百合种球产业化生产的几个关键环节—种球脱毒快繁、商品种球繁育、种球低温处理等领域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在百合种球发育以及冷处理机制的生理生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内容已在《Floriculture and Ornamental Biotechnology》、《园艺学报》、《中国农业科学》、《林业科学》等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国家级教材7部,出版学术专著1部。目前正在对百合鳞茎发育与休眠的生理及分子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曾应邀于2006年8月和2006年10月分别在韩国檀国大学、匈牙利卡尔文纽什大学做国际会议特邀报告。主笔起草了沈阳市花卉质量等级划分标准与栽培技术规程。
2023-09-03 13:35:501

王泽农的主要论著

1 王泽农.灼烧法制造咖啡碱.茶叶研究所丛刊,1943,第1号.2 王泽农.武夷茶岩土壤,茶叶研究所丛刊,1944,第7号.3 王泽农.迎接1950年的茶叶增产.大众农业,1950(3):2—3.4 王泽农.中国茶业发展的道路.中国茶讯,1950(综合版):18—19.5 王泽农.植物营养元素与茶叶生长.中国茶讯,1950(综合版):38—39.6 王泽农.关于茶鞣质的研究.化学,1951(13):5—6.7 王泽农编译.关于茶叶生物化学的研究.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7.8 王泽农.我国茶区的土壤.茶业通报,1958(2):3—7.9 王泽农.茶叶生长发育期与矿质营养,茶业通报,1960(3):1—410 王泽农主编. 茶叶生物化学.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61.11 王泽农.发酵的概念和茶叶发酵的实质. 园艺学报,1962(2):201—219.12 王泽农.论茶叶发酵的实质.中国农业科学,1964(9):29—37.13 王泽农.茶叶理化审评研究动态与展望.安徽农学院滁县分院科研报告,1974(13):1—8.14 王泽农.微量营养元素对茶树的生化作用.茶叶季刊,1975(4):19—27.15 王泽农.微量营养元素对茶树的生理生化作用.安徽农学院滁县分院科研报告,1975:1—9.16 王泽农.从茶树密植谈到农业技术措施协调问题。茶叶,1979(3):1—2.17 王泽农.茶树光能利用与矿质营养.茶业通报,1979(1—2):83—87.18 王泽农.磷对提高茶叶品质的功能.中国茶叶,1980(1):15—17.19 王泽农主编.茶叶生物化学(第一版).北京:农业出版社,1980.20 王泽农.茶叶生化原理.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21 王泽农.茶叶磷代谢的计量生化,(一)磷对氮代谢的功能.安徽农学院学报,1981(1):1—27.22 王泽农.茶叶磷代谢的计量生化,(二)磷对碳代谢的功能.安徽农学院学报,1982(1):1—16.23 王泽农.茶叶磷代谢的计量生化,(三)茶树嫩梢中磷的再利用率.安徽农学院学报,1982(2):1—10.24 王泽农.茶的药效作用.茶叶与健康文化研究论文集,1983年(10):20—24.25 王泽农.茶叶研究对生物化学的贡献.茶叶,1984(1):1—3.26 王泽农.茶叶发酵的生化机制.福建茶叶,1985(4):5—7.27 王泽农主编.英汉茶业词汇.北京:农业出版社,1986.28 王泽农.茶园合理施肥与产量质量的关系.茶叶教学与科研,1986(1):6—15.29 王泽农.论茶叶发酵的生化机制.福建茶叶,1987(1):5—10.30 王泽农.综述茶叶保健功能.广东茶叶,1987(21):1—8.31 王泽农主编.茶叶生物化学(第二版).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32 王泽农主编.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
2023-09-03 13:37:031

李名扬的科研项目

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重庆市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30余项。在《遗传学报》、《实验生物学报》、《园艺学报》、《中国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农学通报》、《作物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4部。在园林植物生物技术,特别在花卉(花器官)发育相关基因、花卉抗逆(抗旱、抗寒、抗虫、抗病)基因、花色形成机理及花色素形成关键基因等基因克隆、功能验证及转基因研究、花卉植物离体快繁和遗传转化技术研究领域有较扎实的研究基础和较高的学术水平。
2023-09-03 13:37:301

北大李玲的老公

广东省第二批“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级重点教师,第二届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教育部生物教学指导委员会生物技术分会委员(2006-2010),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生长物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植物生长调节剂协会理事长,广东省植物学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植物生长物质的基础理论,以及植物细胞工程的研究和教学工作。2006年以来,承担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植物生长物质”、“植物生长发育的化学控制”、“植物生理学实验”、“细胞生物学进展”等课程的教学任务,主持国家级精品课程“植物生理学”建设。在“细胞生物学”、“植物学”和“微生物与生物化学制药”专业招收研究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科学计划项目、广东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重点项目等,研究内容有:1.脱落酸调节花生抗旱性分子机理研究;2.植物组织培养外植体褐变发生的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3.葛根素形成相关基因克隆和代谢调控研究。研究结果发表在《PlantGrowthRegulation》、《植物学报》、《植物生理学报》、《园艺学报》、《作物学报》、《核农学报》等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共发表论文五十多篇。和潘瑞炽教授合编的《植物生长发育的化学调控》和《植物组织培养》在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023-09-03 13:38: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