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首因效应

2023-09-12 21:04:23
共1条回复
小菜G

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

什么是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首因,是指首次认知客体而在脑中留下的“第一印象”。

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面,45秒钟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而最初的0.25至4秒给对方留下的印象是最深刻的。

不要小看这短短的4秒钟,别人对你这个人75%的判断和评价都由此而来。所以别人第一印象中的你不管是不是真实的,以后你留给别人的这种印象都很难改变。

首因效应举例当一名女生第一次见到某个男生时,如果这名男生又高又帅,穿着打扮也很得体,那么女生对他的第一印象就会特别好,快乐兴奋,心跳加快,产生一见钟情的感觉。

之所以会感到快乐兴奋,是因为身体内分泌了大量的多巴胺、感到心跳加快则是因为体内分泌了肾上腺素。

如果双方对彼此的感觉都很不错,期待着下一次的见面,就说明首因效应已经发挥作用了。

首因效应启示

1.在社交活动中,尤其是初次见面时,要注意给人留下好的印象。如交友、求职等。

2.首因效应容易让人被表面现象所蒙蔽,被误导,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仅凭第一印象就妄加判断,“以貌取人”。

3.一种令人感观舒适的第一印象,一种令人印象深刻的第一印象,往往能够对爱情关系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懂得追求爱情的技巧的人,会注重“第一印象”在爱情关系里的作用,他们更容易获得美好的爱情。

相关推荐

什么是首因效应

你好! 首因效应: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
2023-09-03 21:25:552

首因效应是什么

首因效应是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相关知识介绍如下:1、简介:首因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如果一个人在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那么人们就愿意和他接近。2、产生原因: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对于这种因信息输入顺序而产生的效应的现象,有种种不同的原因解释。最先接受的信息所形成的最初印象,构成脑中的核心知识或记忆图式。后输入的其他信息只是被整合到这个记忆图式中去。3、应用方法:第一印象是在短时间内以片面的资料为依据形成的印象,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面,它主要是获得了对方的性别、年龄、长相、表情、姿态、身材、 衣着打扮等方面的印象,判断对方的内在素养和个性特征。这一最先的印象对他人的社会知觉产生较强的影响,并且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
2023-09-03 21:26:461

首因效应的名词解释

首因效应的名词解释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对于这种因信息输入顺序而产生的效应的现象,有种种不同的原因解释。首因效应的影响:在社会认知中,个体获得对方第一印象的认知线索往往成为以后认知与评价的重要根据。首因效应的影响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首因效应的产生与个体的社会经历、社交经验的丰富程度有关。如果个体的社会经历丰富、社会阅历深厚、社会知识充实,则会将首因效应的作用控制在最低限度。首因效应的洛钦斯实验:洛钦斯实验研究证明了第一印象对认知的影响。在首因效应中,对情感因素的认知常常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们一般都喜欢那些流露出友好、大方、随和情感的人。因为在生活中,我们都需要他人尊重和注意,这个特点在儿童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小孩子都喜欢第一次见了他/她就笑呵呵的人,如果再给予相应的赞扬,那么儿童就会更加的高兴。首因效应的理论应用:一、把握控制:首因效应的产生与个体的社会经历、社交经验的丰富程度有关并不是难以改变的。对于这种因信息输入的顺序而产生的效应的现象,有种种不同的原因解释。二、职场现象:1、现象:首因效应职场上到处可见新官上任三把火、早来晚走、恶人先告状、先发制人、下马威等,都是想利用首因效应占得先机。2、原因:首因效应完全可以解释这样一种职场怪现象,有的人吃了相貌的亏,有的人却占了相貌的便宜。这也是大学生求职前纷纷跑到美容院整容的原因之一。相貌不佳者,其实根本不需要整容。一是去谋求不计较相貌的职业;二是学点心理学,任何事情都抢个先,占尽首因效应带来的职场先机。
2023-09-03 21:27:101

心理学小知识——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一.什么是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是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它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二.首因效应的影响。一方面,有一些首因效应带来的第一印象确实是正确和敏锐的,它可以帮助我们去快速的筛选出一些和我们气质不和感觉冲突的人,降低我们的人际交往的成本。另外一方面,第一印象一旦形成就比较难以改变,即使它是错误的,仍然会持续的去发生影响,这和人们的验证性偏差相关。也就是说当我们对一个人产生了第一印象之后,人们总是倾向于去寻找证实自己的材料,而不是证实自己错误的信息。所以第一印象并不总是正确的,但它却鲜明而牢固。三.首因效应举例。当一名女生第一次见到某个男生时,如果这名男生又高又帅,穿着打扮也很得体,那么女生对他的第一印象就会特别好,快乐兴奋,心跳加快,产生一见钟情的感觉。之所以会感到快乐兴奋,是因为身体内分泌了大量的多巴胺、感到心跳加快则是因为体内分泌了肾上腺素。如果双方对彼此的感觉都很不错,期待着下一次的见面,就说明首因效应已经发挥作用了。四.首因效应的启示。正是因为首因效应,所以男女之间第一次见面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比如第一次约会,刚加上好友你的头像和朋友圈给对方的印象,都很重要。所以,平时要维护好你的朋友圈,打造好自己的形象,第一次见面要表现好啊,注意打扮,注意细节,男生注意绅士和礼貌。千万不要,没有好好打扮状态不好,勉强见面。
2023-09-03 21:27:541

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有时又称为第一印象的作用,指的是知觉对象给知觉者留下第一印象对社会知觉的影响作用。 具体说,就是初次与人或事接触时,在心理上产生对某人或某事带有情感因素的定势,从而影响到以后对该人或该事的评价。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对决策中收集正确的情报加以分析而言,这种效应是不利的。无论第一印象是好或是坏都是片面的,不利于全面地了解、分析。 第一印象所产生的作用称之为首因效应。 根据第一印象来评价一个人的好坏,往往比较偏颇。如果在招聘考试和考察员工绩效时,只凭第一印象,就会被某些表面现象蒙蔽。 首因效应在招聘过程中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以貌取人。对仪表堂堂、风度翩翩的应聘者容易赢得主考官的好感,二是以言取人,那些口若悬河、对答如流者往往给人留下好印象。 因此在选拔人才时,既要听其言、观其貌,还要察其行、考其绩。
2023-09-03 21:28:401

首因效应 近因效应 晕轮效应的区别与联系。。。跪谢各位大神。。。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这两种效应均属于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效应,各有积极和消极的一面。(1)首因效应它是第一印象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由于它是最初的不全面的认识,因而是有偏差的。作为认识的主体,要尽量避免第一印象产生的不良影响,要把第一印象与日后的观察结合起来,客观、公正地认识一个人,给人一个正确的评价。(2)近因效应它是相对于首因效应而言的,主要产生于“熟人”之间,由于最近时间的某一信息,使过去形成的认识或印象发生了质的变化。
2023-09-03 21:28:512

首因效应是什么意思

人与人第1次交往中给对方留下的印象,会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第一印象,是在短时间内以片面的资料为依据形成的印象,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面,45秒钟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这一最先的印象会对他人的社会知觉产生较强的影响,并且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实验证明,第一印象是难以改变的。因此在日常交往过程中,尤其是与别人的初次交往时,一定要注意给别人留下美好的印象。第一印象主要是依靠性别、年龄、体态、姿势、谈吐、面部表情、衣着打扮等,来判断一个人的内在素养和个性特征。所以说,第一印象(首因效应)在人们的交往中起着非常微妙的作用,只要能准确地把握它,定能给自己的事业开创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
2023-09-03 21:29:245

什么是首因效应?

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营运输业的千代子夫妇想要办一家搬家专业公司。一天,手里的电话号码簿为千代子带来了灵感。在日本,电话号码簿是按行业分类的,在同一行业中,企业的排列顺序又是以日语的字母为序。由此她想,谁要搬家,肯定会在电话号码簿上找运输公司的电话,那么排在第一位的公司是很容易被发现并被记住的。于是她给搬家公司起名叫“阿托搬家公司”,自然被编录在日本电话号码簿的同行业的首位。公司创办后,果然很快就吸引了大批的用户,获得了很快的发展。千代子正是根据“首因效应”的原理,为自己的公司赢得了先机。在当今社会,商家争夺互联网的搜索引擎上前面的位置,也是同样道理。第一印象在人们的心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在心理学上。第一印象又叫初次印象,指两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第一次见面时所获取的印象。在生活中,人们总是比较重视第一印象。比如我们到一个新单位前,会有人告诫:“注意你给别人的第一印象!”那些初次约会的男女青年,大多是衣冠楚楚,彬彬有礼,为的是能在一开始就吸引住对方。“新官上任三把火”,也是一个妇孺皆知的生活常识。人们常说“先入为主”。就是指第一印象往往给人印象比较深刻。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根据初次见面时对方的仪表、风度、性格、态度所留下的印象来作出判断,并以此作为今后交往的基础。这种现象,其背后是心理学的首因效应原理。如果解释首因效应的原理,首先是在关于记忆的实验里发现的:试验者给被试者呈现一系列无关联的字词,然后让他们以任意的顺序加以回忆,结果表明。位于开始部分的比位于中间部分的字词更容易回忆。这种现象叫做“首因效应”。比如一篇文章、一套数据,开始的内容往往比后面的部分记得清楚,这是因为,新的刺激能引起兴奋,在大脑皮层下会留下较深的痕迹,这样以后回顾起来比较容易。思维的过程也表明,思考问题时,人容易产生“定势”现象,即所谓的“先人为主”。初次印象是思考问题的起点,在思维的坐标图中,人们分析问题,判断问题是从这个起点开始并向后延续的。思维的过程是大脑运动的过程,运动就有惯性在起作用。比如一个人同陌生人接触时,能否产生认同感,影响着今后的关系。周围的人一接触,他说的话别人不爱听,做的事别人看不惯,解决问题的方法同大家扭着劲,就会在交往开始给对方留下好印象,也必将影响以后相互间的关系。首因效应还会影响到我们对数字的记忆。比如一个商品的定价是49.9元,而不定为50元,就是因为人们比较注意前面的数字,有一种错觉,好像是四十多元钱的东西,其实,仔细一想,基本相当于50元。还有,人们看钟点也容易有这样的错觉。你看电子表的9:47这个时刻,就以为是九点多,却没想到离10点只差十几分钟,是离10点更近的。如果看墙上的挂钟,可能才会避免这种错觉。由于首因效应,使人类有一种特性,就是对任何堪称“第一”的事物都具有天生的兴趣并有着极强的记忆力,往往产生一种“承认第一,无视第二”的心理。比如出许许多多的第一:如世界第一高峰、中国第一个皇帝、美国第一个总统,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等等,这些属于“第一”的人们容易的便能记住,可是紧随其后的第二呢?试想我们能说也来几个?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也同样对“第一”情有独钟,比如我们往往会记住第一任老师、第一天上班、第一次恋爱等等,但对第二的印象往往大打折扣,如过眼云烟,可能转眼即忘。很多人的思维方式是根据经验,通过第一印象就武断地把某人归类:“一见他就知道他是这样的人”;“第一眼我就知道她是个内向的女孩”。因而,在交往中,我们一定要非常注意自己的“登场亮相”,争取让自己的第一印象为自己加分,这主要应该注意:衣着得体,礼貌待人,给人一种有教养的印象,要积极求同,缩短距离。其实,人和人之间既有差异,又有共同点,和陌生人之间,要迅速寻找到共同点,这样容易产生亲和力。与人初次交往之前,如有可能要尽量了解对方的情况,作为相识和交谈的基础,譬如爱好等。在交往的过程中,要记住对方的名字,如能多叫他几次,就会给增加他亲切感。
2023-09-03 21:29:584

首因效应指什么?

先入为主的心理学效应是首因效应,首因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实验心理学研究表明,外界信息输入大脑时的顺序,在决定认知效果的作用上是不容忽视的。最先输入的信息作用最大,最后输入的信息也起较大作用。大脑处理信息的这种特点是形成首因效应的内在原因。首因效应本质上是一种优先效应,当不同的信息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人们总是倾向于重视前面的信息。即使人们同样重视了后面的信息,也会认为后面的信息是非本质的、偶然的,人们习惯于按照前面的信息解释后面的信息,即使后面的信息与前面的信息不一致。也会屈从于前面的信息,以形成整体一致的印象,当不同的信息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人们总是倾向于重视前面的信息。扩展资料首因效应的影响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的。首因效应的产生与个体的社会经历、社交经验的丰富程度有关。如果个体的社会经历丰富、社会阅历深厚、社会知识充实,则会将首因效应的作用控制在最低限度。另外,通过学习,在理智的层面上认识首因效应,明确首因效应获得的评价,一般都只是在依据对象的一些表面的非本质的特征基础上而作出的评价,这种评价应当在以后的进一步交往认知中不断地予以修正完善。也就是说,第一印象并不是无法改变,并不是难以改变的。孔子的“吾始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吾今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也就是这种变化最经典的说明。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首因效应
2023-09-03 21:30:351

什么是“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 引言 首因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 产生原因 一种解释认为,最先接受的信息所形成的最初印象,构成脑中的核心知识或记忆图式。后输入的其他信息只是被整合到这个记忆图式中去,即这是一种同化模式,后续的信息被同化进了由最先输入的信息所形成的记忆结构中,因此后续的新的信息也就具有了先前信息的属性痕迹。 另一种解释是以注意机制原理为基础的,该解释认为,最先接受的信息没有受到任何干扰地得到了更多的注意,信息加工精细;而后续的信息则易受忽视,信息加工粗略。 实际应用:
2023-09-03 21:31:021

什么是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首因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如果一个人在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那么人们就愿意和他接近,彼此也能较快地取得相互了解,并会影响人们对他以后一系列行为和表现的解释。反之,对于一个初次见面就引起对方反感的人,即使由于各种原因难以避免与之接触,人们也会对之很冷淡,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会在心理上和实际行为中与之产生对抗状态。扩展资料:产生原因:一种解释认为,最先接受的信息所形成的最初印象,构成脑中的核心知识或记忆图式。后输入的其他信息只是被整合到这个记忆图式中去,即这是一种同化模式,后续的信息被同化进了由最先输入的信息所形成的记忆结构中,因此后续的新的信息也就具有了先前信息的属性痕迹。另一种解释是以注意机制原理为基础的,该解释认为,最先接受的信息没有受到任何干扰地得到了更多的注意,信息加工精细;而后续的信息则易受忽视,信息加工粗略。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首因效应
2023-09-03 21:31:146

什么是首因效应

你和别人交往过程中给别人的第一应像~
2023-09-03 21:32:134

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总说第一印象很重要,如果见第一面,没有留下好印象,多半也就没以后了。就连我们再购物的时候,第一眼就瞧不上的,也很难有想去摸摸它,试试它的冲动。为什么我们总受第一印象支配?那是因为,我们刚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在大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并影响着我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这种效应就叫做首因效应。简单来说,某人/某物如果第一开始就给人留下好印象,那么可能一直就是好的,反之亦然。智能手机问世的时候,如果你首先接触的是苹果手机,它的极简特性,便会在你的大脑中形成印象。以后当你打算换手机的时候,就会把所有手机和苹果手机做对比。到底换哪个品牌,当下立断。在营销中如何用到这一点呢?那就是注意细节,做好差异化。比如同样是卖水果,别人家的干千巴巴,你家摊上的水果,颜色自然鲜亮还带有绽绿色的叶子看着新鲜感+足视觉上就已经赢了。就像我们去饭店吃饭,可能不知道味道如何,但若就餐环境有格调,潜意识中也会默认这里的菜品不错。除了视觉、感觉,还可以给产品起个响亮又有记忆点的名字。比如借用当下热点、谐音、叠词,读着朗朗上口,当用户第一次听到就能记住名字的话,也会增加体验产品的次数,而这将帮你节省不少的广告费。所以,千万不要忽略第一印象的重要性,不但能让你后期省去很多精力关键的是还能决定你有没有下一次机会!
2023-09-03 21:32:291

心理学中的首因效应具体是什么?

首因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如果一个人在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那么人们就愿意和他接近,彼此也能较快地取得相互了解,并会影响人们对他以后一系列行为和表现的解释。反之,对于一个初次见面就引起对方反感的人,即使由于各种原因难以避免与之接触,人们也会对之很冷淡,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会在心理上和实际行为中与之产生对抗状态。
2023-09-03 21:33:192

什么叫首因效应?

生活中的第一印象作用,就是首因效应的表现。首因效应和人际交往是有很密切的关系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首因效应与人际交往的关系文章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首因效应与人际交往的关系  心理学研究发现,在人际知觉过程中,有关他人信息输入的先后顺序有重要意义,最先接受的信息占优势,对人际知觉的作用最大。这种最先接受的信息所引起的心理效应,就叫作首因效应。生活中的第一印象作用,就是首因效应的表现。为什么人们相互认识的过程会出现首因效应?一是最先接受的信息形成的原始印象,构成了关于他人的记忆图式,人以这个记忆图式来整合、同化后来接受的信息,从而左右人们对后来信息的解释。换言之,最初的印象往往影响着对某人后来一系列行为的解释。二是最先接受的信息受到人更多的注意,在大脑中被更好地加工处理。“先入为主”最好地概括了上面这两点。  美国心理学家卢钦斯,用编撰的两段文字作为实验材料,研究了首因效应现象。他编撰的文字材料,主要是描写一个名叫吉姆的男孩的生活片段。第一段文字将吉姆描写成热情并外向的人;第二段文字则相反,把他描写成冷淡而内向的人。在实验中,卢钦斯把这两段文字以不同顺序呈现给4个实验小组进行测试,让4个小组回答一个问题:吉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结果发现,同样的内容,仅仅因为先后的顺序不同,形成的印象就因最先出现的内容不同而不同。这就是首因效应的表现。
2023-09-03 21:33:271

首因效应的例子有什么?

例子:面试、相亲等场合要收拾自己,给对方留下一个比较好的第一印象;新官上任三把火等,这些都是第一印象占据主导地位。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第一印象效应或优先效应,最先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提出的,强调了第一印象的重要性,是指双方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形成的印象,会影响以后的交往和相处方式,第一印象给人留下的是最牢固、鲜明的印象。中国有句古话,叫作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告诫我们不要凭借第一印象草率地判断一个人。了解一个人,不能只看外在,要看他们的内心,草率地看待一个人,会让人错失很多机会。上大学的时候,一个同学在奢侈品店打工,一个穿着睡衣,形象不怎么好的女士到店,店员都不搭理她,只有同学上前热情地接待她,女士既不生气,也没有其他的情绪反应,买了几个包,一些衣服,花了两百多万。其他店员都很吃惊。这种例子太多了,以至于销售们再也不敢轻视衣冠不整的顾客。我们可以利用首因效应,给别人留下好印象。但是也要避免用首因效应判断别人。
2023-09-03 21:33:351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分别是什么?

首因效应: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交往中最后一次见面给人留下的印象,这个印象在对方的脑海中也会存留很长时间。首因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近因效应是指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这种现象是由于近因效应的作用。信息前后间隔时间越长,近因效应越明显。原因在于前面的信息在记忆中逐渐模糊,从而使近期信息在短时记忆中更清晰。运用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方法:一、控制自己的小动作细节决定成败,在与他人沟通的时候,你的小动作越多,越会让人对你的印象大打折扣,所以你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小动作。举例来说,在与他人交谈时,不要坐立不安、动来动去,特别是不要做出抖腿等不雅观的动作。二、生动描述自己的个人信息当别人询问你的个人信息时,说明他很想了解你,这时候你要生动地介绍自己,这样别人才会记得你。比如,你可以将你名字的寓意生动地告诉对方,将工作的细节或者趣闻逸事有针对性地告诉对方。这样一来,你才能有与对方进行深入交流的机会。三、临别时给对方一个拥抱拥抱具有关心、爱护等含义,因此,在谈话结束后,你可以给对方一个深切的拥抱,这会让对方感受到你对他的关怀,也能够为你们下一次的交流打下基础。因为,分开后即使你说的话对方已经不记得了,但他会记得你们拥抱的画面,这能在无形中给你增加不少印象分。人际交往,是不断结识朋友、扩大人脉圈的过程。而沟通是人际交往中最基本的一门艺术,如果你要想获得好的人脉圈,就必须学会沟通这门艺术。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在沟通中起着重要作用,当你在沟通中能正确运用这两个效应后,你便能获得自己想要的沟通效果以及自己想要的人脉圈子。
2023-09-03 21:33:511

ufeff首位效应

首因效应,是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效应。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它是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 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首因,是指首次认知客体而在脑中留下的第一印象。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 洛钦斯实验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洛钦斯(A. S. Lochins)1957年以实验证明了首因效应的存在。 他用两段杜撰的故事做实验材料,描写的是一个叫詹姆的学生生活片断。这两段故事描述的是两种完全相反的性格。一段故事中把詹姆描写成一个热情并且外向的人,另一段故事则把他写成一个冷淡而内向的人。两段故事分别列于下方: 詹姆走出家门去买文具,他和他的两个朋友一起走在充满阳光的马路上,他们一边走一边晒太阳。詹姆走进一家文具店,店里挤满了人,他一边等待着店员对他的注意,一边和一个熟人聊天。他买好文具在向外走的途中遇到了熟人,就停下来和朋友打招呼,后来告别了朋友就走向学校。在路上他又遇到了一个前天晚上刚认识的女孩子,他们说了几句话后就分手告别了。 放学后,詹姆独自离开教室走出了校门,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路上阳光非常耀眼,詹姆走在马路阴凉的一边,他看见路上迎面而来的是前天晚上遇到过的那个漂亮的女孩。詹姆穿过马路进了一家饮食店,店里挤满了学生,他注意到那儿有几张熟悉的面孔,詹姆安静地等待着,直到引起柜台服务员地注意之后才买了饮料,他坐在一张靠墙边地椅子上喝着饮料,喝完之后他就回家去了。 洛钦斯把这两段故事进行了排列组合: 一种是将描述詹姆性格热情外向的材料放在前面,描写他性格内向的材料放在后面;一种是将描述詹姆性格冷淡内向的材料放在前面,描写他性格外向的材料放在后面; 一种是只出示那段描写热情外向的詹姆的故事; 一种是只出示那段描写冷淡内向的詹姆的故事。 洛钦斯将组合不同的材料,分别让水平相当的中学生阅读,并让他们对詹姆的性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第一组被试中有78%的人认为詹姆是个比较热情而外向的人;第二组被试只有18%的人认为詹姆是个外向的人;第三组被试中有95%的人认为詹姆是外向的人;第四组只有3%的人认为詹姆是外向的人。 研究证明了第一印象对认知的影响。在首因效应中,对情感因素的认知常常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们一般都喜欢那些流露出友好、大方、随和情感的人,因为在生活中,我们都需要他人尊重和注意,这个特点在儿童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小孩子都喜欢第一次见了他/她就笑呵呵的人,如果再给予相应的赞扬,那么儿童就会更加的高兴。[2] 理论解释 在心理学中,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效应。第一印象,是在短时间内以片面的资料为依据形成的印象,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面,45秒钟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这一最先的印象对他人的社会知觉产生较强的影响,并且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烽火猎聘资深顾问就曾经指出:“保持和复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关的心理活动第一次出现时注意和兴趣的强度。”并且这种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是人的普遍的主观性倾向,会直接影响到以后的一系列行为[4]。 亦称“首位效应”、“第一印象”。 (1)系列位置效应的一种形式,指识记一系列项目时,系列开始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如将每个项目的呈现时间由1秒改为2秒,则可增强首因效应而不影响近因效应。原因在于呈现较长时间使开始部分的项目有更多的复述时间,有利于长时记忆的贮存。 (2)社会知觉效应的一种形式,指在人际知觉过程中最初形成的印象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亦即“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20世纪40年代中期,美国社会心理学家S.E.阿希在有关印象形成的实验研究中首先发现这种现象的存在,但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至50年代后期,A.S.卢钦斯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不仅证明了它是普遍存在的,而且证明了它的作用的强烈性和持久性。 一般有两种归因性解释:(1)原型论,属格式塔心理学传统,认为第一印象构成一个格式塔原型,随后的交往信息以这个原型为基础来理解,并整合到这个原型之中; (2)互动论,认为在互动过程中,知觉主体是以对知觉对像所形成的第一印象为基础来交往的,这种交往方式当然易于在知觉对像身上诱发出与第一印象相吻合的反应特征,从而反过来加强知觉主体对知觉对像所形成的第一印象。[5] 实验心理学究表明,外界信息输入大脑时的顺序,在决定认知效果的作用上是不容忽视的。最先输入的信息作用最大,最后输入的信息也起较大作用。大脑处理信息的这种特点是形成首因效应的内在原因。 首因效应本质上是一种优先效应,当不同的信息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人们总是倾向于重视前面的信息。即使人们同样重视了后面的信息,也会认为后面的信息是非本质的、偶然的,人们习惯于按照前面的信息解释后面的信息,即使后面的信息与前面的信息不一致,也会屈从于前面的信息,以形成整体一致的印象。在生活节奏如同飞快奔驰的列车的现代社会,很少有人会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证实一个留给他不美好第一印象的人。
2023-09-03 21:34:341

首因效应与晕轮效应的区别?

晕轮效应与首因效应的区别:1、“第一印象”是以仪容仪表、言谈举止为素材而形成的,带有较多的情绪色彩。受其影响,人们会喜欢或不喜欢与对方交往,但不能明确地说出对方“是什么人”。2、“晕轮效应”是在与对方交往了一段时间后,因了解对方的某一特别突出的品质并据此进行“故事化”的推理而产生的。3、人际认知要比“第一印象”更有深度。人们已能“持之有据”地说对方是“好人”或是“坏人”。4、从时间上说,“首因效应”在前,“晕轮效应”在后。5、但是在人际交往中,往往是“第一印象”仍在起作用的时候,“晕轮”也开始起作用了。这样“首因效应”就会像“增效剂”一样地去增强“晕轮效应”。6、“晕轮效应”作用时间比“首因效应”要长,它可以持续到人际交往的全过程。拓展资料:首因效应的产生与个体的社会经历、社交经验的丰富程度有关.首因效应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我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实际上指的就是“第一印象”的影响。第一印象,是在短时间内以片面的资料为依据形成的印象,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面,45秒钟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这一最先的印象对他人的社会知觉产生较强的影响,并且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实验心理学究表明,外界信息输入大脑时的顺序,在决定认知效果的作用上是不容忽视的。最先输入的信息作用最大,最后输入的信息也起较大作用.大脑处理信息的这种特点是形成首因效应的内在原因。参考资料:首因效应_百度百科 晕轮效应_百度百科
2023-09-03 21:34:411

首因效应、晕轮效应和社会刻板的印象的表现

首因效应是指第一印象,晕轮效应是指成见效应,社会刻板印象也称定型化效应。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晕轮效应指在人际知觉,对方的某个特别突出的特点、品质就会掩盖人们对对方的其他品质和特点的正确了解,具体表现在这样三个方面:遮掩性、表面性、弥散性。社会刻板印象指人们对社会环境中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固定、概括、笼统的看法。常使对其他人或事物的认知评价失于主观、片面。扩展资料:首因效应、晕轮效应和社会刻板印象产生的原因:首因效应本质上是一种优先效应,当不同的信息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人们总是倾向于重视前面的信息。即使人们同样重视了后面的信息,也会认为后面的信息是非本质的、偶然的。晕轮效应的形成原因,与我们知觉特征之一---整体性有关。人们在交往认知中,对方的某个特别突出的特点、品质就会掩盖人们对对方的其他品质和特点的正确了解。社会刻板印象是因为,一般来说,生活在相似背景中的人,在心理和行为方面总会有一些相似性;同一职业或同一年龄段的人,他们的观念、社会态度和行为也可能比较接近。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首因效应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晕轮效应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刻板印象
2023-09-03 21:34:541

举例说明首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印象

首因效应,也称为第一印象作用,或先入为主效应。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面试时候要衣冠整洁,给人以良好的印象,过程可以顺利的进行,录取的几率也较大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指人们在交往进程中从交往对象的某种特征推及对象的总体特征,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对象的认知偏差或倾向——————答卷时我书写整齐,结果得分较高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是我们在认识他人时经常出现的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人们对待精神病人避而远之
2023-09-03 21:35:043

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效应有哪些

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效应有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光环效应、投射效应及刻板印象等。1、首因效应有谁不愿意给别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呢?首因,即最初的印象,或称第一印象。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注意开始接触到的细节,如对方的表情、身材、容貌等,而对后来接触到的细节不太注意。这种由先前的信息而形成的最初的印象及其对后来信息的影响,就是首因效应,即我们常说的“逗衡先入为主”。第一印象赖以产生的信息是有限的,第祥或一印象不一定是真实可靠的。由于认知具有综合性,随着时间的变化、认识的深入,人完全可以把这些不完全的信息贯穿起来,用思维填补空缺,形成一定程度的整体印象。正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2、近因效应近因,即最后的印象。近因效应,指的是最山宴做后的印象对人们认知具有的影响。最后留下的印象,往往是最深刻的印象,这也就是心理学上所阐释的后摄作用。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第一印象固然重要,最后的印象也是不可忽视的。在对陌生人的认知中,首因效应比较明显;而对熟识的人的认知中,近因效应比较明显。这就告诉我们,在与他人进行交往时,既要注意平时给对方留下的印象,也要注意给对方留下的第一印象和最后印象。3、光环效应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指的是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常从对山宴做方所具有的某个特性而泛化到其他有关的一系列特性上,从局部信息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即根据最少量的情况对别人作出全面的结论。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说的就是这种光环效应。光环效应实际上是个人主观推断泛化的结果。在光环效应状态下,一个人的优点或缺点一旦变为光环被扩大,其优点或缺点也就隐退到光的背后被别人视而不见了。4、投射效应投射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形成对别人的印象时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即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其他人身上。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反映的就是投射效应的一个侧面。投射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指个人没有意识到自己具有某些特性,而把这些特性加到了他人身上。5、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或人物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主要表现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主观、机械地将交往对象归于某一类人,不管他是否呈现出该类人的特征,都认为他是该类人的代表,进而把对该类人的评价强加于他。刻板印象作为一种固定化的认识,虽然有利于对某一群体做出概括性的评价,但也容易产生偏差,造成“先入为主”的成见,祥或阻碍人与逗衡人之间深入细致的认知。
2023-09-03 21:35:261

什么是首因效应,什么是晕轮效应和刻板印象?

首因效应,也称为第一印象作用,或先入为主效应。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面试时候要衣冠整洁,给人以良好的印象,过程可以顺利的进行,录取的几率也较大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指人们在交往进程中从交往对象的某种特征推及对象的总体特征,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对象的认知偏差或倾向——————答卷时我书写整齐,结果得分较高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是我们在认识他人时经常出现的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人们对待精神病人避而远之
2023-09-03 21:38:151

什么是首印效应?在人际交往中如何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

首因效应在人际交往中的应用研究作者:叶柳萍摘 要:首因效应是指人们在最初接触到信息后,在头脑中所形成的印象对人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该效应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提出,反映了人际交往中主体信息出现的次序对印象形成所产生的影响。首因效应的提出说明了人际交往中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在日常生活中,随着人际关系的拓展,交往圈子的扩大,结识新朋友的活动越发不可避免,而在第一眼给人留下的印象将决定未来与其的相处,因此更加说明首因效应在交往时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将从首因效应的概念及特点、影响因素以及运用策略等方面展开研究,探索首因效应在交往中的应用方法。关键词:首因效应;人际交往;应用人际交往已成为社会形态下无法避免的社会交流活动,人属于群居动物,因此在与群体相处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必要的交流沟通。在建立起人际关系的初期阶段,首因效应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恰当运用首因效应,建立起合适的人际关系将对我们往后的生活有着重大帮助。一、首因效应的概念首因效应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家洛钦斯提出的,是一种关于人在社会交往中所起到作用的理论效应。主要是指人在环境的作用下接收到环境所传递的信息后在头脑中加工形成最初印象,并作用于人之后表现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首因效应实质可以理解为最先接受的信号在大脑中形成为原始印象,构成为“记忆因式”,而后的印象受记忆因式的影响与左右[1]。该效应指出人与人之间的第一印象占据着之后交往的主要地位,强调了第一印象的重要性。现代学者认为首因效应本质上是一种优先效应。有研究表明,外界信息输入大脑时的顺序,在决定认知效果的作用上是不容忽视的。最先输入的信息作用最大,最后输入的信息也起较大作用。大脑处理信息的这种特点是形成首因效应的内在原因[2]。二、首因效应的特点(一)强烈性首先,首因效应具有强烈性。该强烈性是指在人际交往初步阶段时相对于其他效应具有更加强烈的作用,即作用效果最强。在人际关系形成的初识阶段,由于所接触的人之前从未接触,头脑中未形成与之相关的信息,因此此时最直观的获取信息方式即通过观察所了解到的对方的外貌、言行、气质等特征,从而使其基本形象特点在自己头脑中形成初步概念,并深刻保留在头脑中影响自己以后对他的评价和看法。(二)持久性首因效应具有持久性,第一印象形成后会在头脑中保持较长一段时间。个体在头脑中形成对他人的初步印象后,消退速度较慢。在无交集或者较少交集的情况下,该印象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使该印象与自我认知保持平衡。直到深入了解或者出现其他刺激打破该平衡,印象改变,首因效应作用逐渐变弱最终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三)不准确性在深入接触过程中,个体会对另一个个体的印象发生改变,有的印象会与第一印象相符,而大多数则会对第一印象进行扩充或者推翻,这就是首因效应的不准确性。比如第一次认为对方是一个文静的人,在接触后会发现对方其实是个乐观活泼开朗的人,此则为印象推翻。若对方大部分时间处于文静状态,但在个别场合显示出活泼开朗,此为印象扩充。印象推翻则是推翻前认知,在接触中形成对个体的新认知,形成与之前完全不同的印象。印象扩充说明首因效应仍是起主要作用,但是是在首因效应基础上进行扩充增补,使对个体的认识更加全面。无论是印象推翻还是印象扩充,二者都能体现出首因效应的不准确性。三、首因效应影响因素(一)外貌特征容貌、穿衣特点等是初次接触是给人以最直接也是最深刻的印象,是在无其他条件辅助下可通过观察获得的直接要素。一个人的外貌特征可以很大程度决定别人对他的印象和看法,因此在初次接触阶段时,人们往往会对容貌端正、衣着整洁的人或者与自己容貌相似穿衣风格相近的人留有较深印象并产生好感,愿意与之接近。语言表达语言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肢体语言,在交往中人们大多使用口头语言与肢体语言。在与其他个体的语言交流中,我们可以分析个体的文化修养、性格、思维等特点,从而帮助自己加深对该个体的印象。流利清晰的口头语言、表达得当的肢体语言往往会增加个体给他人的好感。表情与神态在与他人交流时,表情与神态会随着语言而产生。从表情和神态可以看出个体的性格、情绪变化等特点,如语言进行的同时伴随着夸张表情和较大肢体动作的属于比较外向、性格开朗、情绪易随语言变化起伏较大的人。而同样语言面部表情变化不大,肢体语言变化微小的则属于内向、冷静的人,或者属于忍耐力较强,善于调节自己情绪的人。时间与空间时间与空间作为影响首因效应的客观因素也在人际交往中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时间和空间是人际交往中沟通情景的组成部分[3],在不同的时间空间进行交流会产生不同的第一印象。比如在晴天认识到一个人,在之后的回忆中就会产生阳光、开朗、欢快的印象,而在雨天遇到则会产生阴沉、烦闷的印象。由于天气不同,个体会在不同天气的情绪状态不同,从而导致自己对他人印象的不同。首因效应在人际交往中的运用策略(一)注意穿着打扮,稍加面部修饰在不同的场合,要注意不同的着装。但是所有着装都有一条基本要求,就是干净整洁。良好的着装打扮会给人产生良好的印象,因此需注意着装的策略,在干净整洁的基础上根据场合及对象选择合适装束。容貌也是在形成初印象时占主要地位的因素,虽然容貌是天生的不会以外部意志而转移的,然而在面试或者其他较正式的场合,无论男士或女士,都可以借助外部工具进行容貌的修饰。进行修饰后的容貌会明显比未修饰状态下有较大提升,而且进行修饰会让对方感受到你对对方的重视和尊重。(二)表情神态自然,面带微笑 从一个人的面部神情神态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较为祥和、积极的神态易让人产生想要接近的欲望,而神态夸张、过于平静的则有一种让人想要远离的想法。因此交流时面部神态保持自然,不要过于夸张,能准确反映心情即可。此外,笑容是拉近双方距离的最好途径,所以在交流时注意面带微笑。(三)语言礼貌流畅,动作大方自然语言可以反映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文化水平、道德修养等。因此在交流时口头语言要礼貌流畅并且富有自信,能够流利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要运用适当的肢体语言加以辅助,使整个人的精神面貌展现出良好状态。这样在于他人交流时会给人以自信从容的面貌,从而让他人产生良好印象。(四)养成良好时间观念在许多情况下,互不认识的人们会因各种因素需要而建立联系,在接触之前人们往往会选择一个约定的时间进行会面。因此,在第一次会面时若无特殊情况,需遵守时间约定,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准时到达约定场所。迟到时间过长则会让对方产生不好的印象,并会认为你对他不尊重以及你自身的不守信,从而影响未来别人对你的评价。如果有其他事情需要紧急处理,需提前和对方说明,防止让对方空跑一趟,留下更加不好的印象。五、小结首因效应在人际交流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不同场合中,个体需要辨明适合于该场合使用的语言、服饰等等,做到在和别人接触的时候,给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此外,个体还需通过阅读书籍、参与多种活动等来进行自我提升,丰富自身经历,提高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使自己与他人交谈时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表现自己的礼仪,展示自己的思维境界。所以,在社交中要我们要充分学会利用首因效应,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初印象,从而达到在深层次的沟通中加强言语、修养、礼仪、思维等各方面的素质,实现自我的提升。
2023-09-03 21:38:231

首因效应、末轮效应

首因效应,也称为第一印象作用,或先入为主效应。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 首因,是指首次认知客体而在脑中留下的“第一印象”。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 轮效应是相对于首轮效应而言的,强调服务结尾的完美和完善,即要“功德圆满”。 末轮效应的主要内容是:在人际交往之中,人们所留给交往对象的最后的印象,通常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许多情况下,它往往是一个单位或某个人所留给交往对象的整体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时,它甚至直接决定着该单位或个人的整体形象是否完美,以及完美的整体形象能否继续得以维持。 末轮效应理论的核心思想,是要求人们在塑造单位或个人的整体形象时,必须有始有终,始终如一。
2023-09-03 21:38:441

什么是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是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效应。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它是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 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首因,是指首次认知客体而在脑中留下的第一印象。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
2023-09-03 21:38:554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解释

1、首因效应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我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实际上指的就是“第一印象”的影响。即人们根据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甚至会左右对后来获得的新信息的解释2、近因效应是指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3、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交往中最后一次见面给人留下的印象,这个印象在对方的脑海中也会存留很长时间。
2023-09-03 21:39:111

如何克服首因效应的影响?

心理学在交际中的运用:对方的第一印象,而且这一印象不会轻易随着时间或者事件随之改变,这一现象也成为首因效应。人们凭借自己对他人的第一印象做出的评价是不准确的,但是这种印象的形成却非常牢固,如果不经过更深入的了解是非常难以改变的。我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或多或少的会产生偏见。比如说你的某位朋友经常在你面前说他同事的不是,久而久之,你就会认为你朋友说的都很对,他的同事也正如他说的那样,有很多不对,即便你们没有真正接触过,或者在以后不深入的接触中,你都会带有你朋友灌输给你的思想。这样的思想是不正确的,但是在我们的心理上已经形成了对他人的第一印象,而且这种第一印象根深蒂固,很难改变。想要克服这种错误,就需要我们与他人更深入的接触,了解对方,真正的认识对方。
2023-09-03 21:39:191

首因效应

2023-09-03 21:39:261

首因效应

所谓“首因效应”,就是第一印象在经济学中的一个专用名词。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于1957年采用实验方法进行研究后提出的。 首因效应就是说人们根据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甚至会影响以后获得的新信息的认识。实际上首因效应也是人之常情,它是双方以后交往的依据,大家都有切身体会。建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就希望继续交望并增进关系;不好的或者说负面的第一印象,就会拒绝交往,使关系了结。说起理由,往往很简单:喜欢或不喜欢。 因此,在日常的交往中,尤其是与别人初次交往时,一定要注意细节,给人留下一个好的第一印象。 第一,要注重仪表。衣着干净整洁、大方得体; 其次,要注意言谈举止。说话实在,言辞优雅,侃侃而谈。 第三,态度温和。既要不卑不亢,又要善气迎人,和蔼可亲。 首因效应在日常生活乃至经济活动中,起着非常微妙的作用,只要能准确把握,定能给你的人生及事业开创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 如果一个人不修边幅、大大咧咧,不注意自己的态度言行,高傲自大,说话口无遮拦,就会很容易因不好的“首因效应”给自己带来损失。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 一个好的第一印象,就是日后助你成功的最大资本!
2023-09-03 21:39:521

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 最先输入的信息对以后对客体的认知所产生的影响最大,持续的时间也最长。 对于这种因信息输入顺序而产生不同效应的现象,有种种不同的解释。其中一种解释认为,最先接受的信息所形成的最初印象,构成大脑中的核心知识或记忆图式;后输入的其他信息只是被整合到了这个记忆图式中去,即这是一种同化模式,后续的信息被同化进了由最先输入的信息所形成的记忆结构中,因此后续的新的信息也就具有了先前信息的属性痕迹。 实验心理学研究表明,外界信息输入大脑时的顺序,在决定认知效果的作用上是不容忽视的。 最先输入的信息作用最大。 大脑处理信息的这种特点是形成首因效应的内在原因。首因效应本质上是一种优先效应,当不同的信息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人们总是倾向于重视前面的信息。 首因效应使得最先输入的信息最容易被记忆。而在结构性思维当中,要求“结论先行”,这就使得重要的结论被放在了最先输入的位置,也就最容易被记住。而结论恰好往往是表达者最希望受众能够记住的内容。
2023-09-03 21:39:591

首因效应是什么?

首因效应有时又称为第一印象的作用,具体说,就是初次与人或事接触时,在心理上产生对某人或某事带有情感因素的定势,从而影响到以后对该人或该事的评价。第一印象不好可能错失很多机会好的印象让你轻松地与人交往提高修养素质,加强好的印象、改掉坏的印象
2023-09-03 21:40:271

名词解释首因效应

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
2023-09-03 21:40:507

名词解释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如果一个人在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那么人们就愿意和他接近,彼此也能较快地取得相互了解,并会影响人们对他以后一系列行为和表现的解释。反之,对于一个初次见面就引起对方反感的人,即使由于各种原因难以避免与之接触,人们也会对之很冷淡,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会在心理上和实际行为中与之产生对抗状态。扩展资料:首因效应具有先入性、不稳定性、误导性,根据第一印象来评价一个人往往失之偏颇,被某些表面现象蒙蔽。其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以貌取人。对仪表堂堂、风度翩翩的人容易得出良好的印象,而其缺点却很容易被忽视。二是以言取人。那些口若悬河者往往给人留下好印象。首因效应之所以会引起认知偏差,就在于认知是根据不完全信息而对交往对象作出判断的。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仅凭第一印象就妄加判断,“以貌取人”,往往会带来不可弥补的错误。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首因效应
2023-09-03 21:41:201

什么是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如果一个人在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那么人们就愿意和他接近,彼此也能较快地取得相互了解,并会影响人们对他以后一系列行为和表现的解释。反之,对于一个初次见面就引起对方反感的人,即使由于各种原因难以避免与之接触,人们也会对之很冷淡,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会在心理上和实际行为中与之产生对抗状态。扩展资料产生原因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对于这种因信息输入顺序而产生的效应的现象,有种种不同的原因解释。一种解释认为,最先接受的信息所形成的最初印象,构成脑中的核心知识或记忆图式。后输入的其他信息只是被整合到这个记忆图式中去,即这是一种同化模式,后续的信息被同化进了由最先输入的信息所形成的记忆结构中,因此后续的新的信息也就具有了先前信息的属性痕迹。另一种解释是以注意机制原理为基础的,该解释认为,最先接受的信息没有受到任何干扰地得到了更多的注意,信息加工精细;而后续的信息则易受忽视,信息加工粗略。实验心理学研究表明,外界信息输入大脑时的顺序,在决定认知效果的作用上是不容忽视的。最先输入的信息作用最大,最后输入的信息也起较大作用。大脑处理信息的这种特点是形成首因效应的内在原因。首因效应本质上是一种优先效应,当不同的信息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人们总是倾向于重视前面的信息。即使人们同样重视了后面的信息,也会认为后面的信息是非本质的、偶然的,人们习惯于按照前面的信息解释后面的信息,即使后面的信息与前面的信息不一致,也会屈从于前面的信息,以形成整体一致的印象。,当不同的信息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人们总是倾向于重视前面的信息。
2023-09-03 21:41:301

首因效应是什么意思

首因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如果一个人在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那么人们就愿意和他接近,彼此也能较快地取得相互了解,并会影响人们对他以后一系列行为和表现的解释。反之,对于一个初次见面就引起对方反感的人,即使由于各种原因难以避免与之接触,人们也会对之很冷淡,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会在心理上和实际行为中与之产生对抗状态
2023-09-03 21:41:482

什么是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首因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如果一个人在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那么人们就愿意和他接近,彼此也能较快地取得相互了解,并会影响人们对他以后一系列行为和表现的解释。反之,对于一个初次见面就引起对方反感的人,即使由于各种原因难以避免与之接触,人们也会对之很冷淡,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会在心理上和实际行为中与之产生对抗状态。扩展资料:产生原因:一种解释认为,最先接受的信息所形成的最初印象,构成脑中的核心知识或记忆图式。后输入的其他信息只是被整合到这个记忆图式中去,即这是一种同化模式,后续的信息被同化进了由最先输入的信息所形成的记忆结构中,因此后续的新的信息也就具有了先前信息的属性痕迹。另一种解释是以注意机制原理为基础的,该解释认为,最先接受的信息没有受到任何干扰地得到了更多的注意,信息加工精细;而后续的信息则易受忽视,信息加工粗略。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首因效应
2023-09-03 21:42:056

解释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如果一个人在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那么人们就愿意和他接近,彼此也能较快地取得相互了解,并会影响人们对他以后一系列行为和表现的解释。反之,对于一个初次见面就引起对方反感的人,即使由于各种原因难以避免与之接触,人们也会对之很冷淡,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会在心理上和实际行为中与之产生对抗状态。产生原因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对于这种因信息输入顺序而产生的效应的现象,有种种不同的原因解释。一种解释认为,最先接受的信息所形成的最初印象,构成脑中的核心知识或记忆图式。后输入的其他信息只是被整合到这个记忆图式中去,即这是一种同化模式,后续的信息被同化进了由最先输入的信息所形成的记忆结构中,因此后续的新的信息也就具有了先前信息的属性痕迹。
2023-09-03 21:43:031

首因效应是什么

1、首因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如果一个人在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那么人们就愿意和他接近,彼此也能较快地取得相互了解,并会影响人们对他以后一系列行为和表现的解释。反之,对于一个初次见面就引起对方反感的人,即使由于各种原因难以避免与之接触,人们也会对之很冷淡,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会在心理上和实际行为中与之产生对抗状态。2、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对于这种因信息输入顺序而产生的效应的现象,有种种不同的原因解释。3、一种解释认为,最先接受的信息所形成的最初印象,构成脑中的核心知识或记忆图式。后输入的其他信息只是被整合到这个记忆图式中去,即这是一种同化模式,后续的信息被同化进了由最先输入的信息所形成的记忆结构中,因此后续的新的信息也就具有了先前信息的属性痕迹。4、另一种解释是以注意机制原理为基础的,该解释认为,最先接受的信息没有受到任何干扰地得到了更多的注意,信息加工精细;而后续的信息则易受忽视,信息加工粗略。5、实验心理学研究表明,外界信息输入大脑时的顺序,在决定认知效果的作用上是不容忽视的。最先输入的信息作用最大,最后输入的信息也起较大作用。大脑处理信息的这种特点是形成首因效应的内在原因。首因效应本质上是一种优先效应,当不同的信息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人们总是倾向于重视前面的信息。即使人们同样重视了后面的信息,也会认为后面的信息是非本质的、偶然的,人们习惯于按照前面的信息解释后面的信息,即使后面的信息与前面的信息不一致,也会屈从于前面的信息,以形成整体一致的印象。当不同的信息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人们总是倾向于重视前面的信息。
2023-09-03 21:43:221

名词解释首因效应

也称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是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事物或某人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这种最先给人留下的印象会成为一种难以改变的心理效应,影响人们以后的心理和行为。首因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如果一个人在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那么人们就愿意和他接近,彼此也能较快地取得相互了解,并会影响人们对他以后一系列行为和表现的解释。反之,对于一个初次见面就引起对方反感的人,即使由于各种原因难以避免与之接触,人们也会对之很冷淡,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会在心理上和实际行为中与之产生对抗状态。
2023-09-03 21:43:321

词解|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如果一个人在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那么人们就愿意和他接近,彼此也能较快地取得相互了解,并会影响人们对他以后一系列行为和表现的解释。反之,对于一个初次见面就引起对方反感的人,即使由于各种原因难以避免与之接触,人们也会对之很冷淡,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会在心理上和实际行为中与之产生对抗状态。中文名 首因效应 外文名 primacyeffect 应用学科 心理学 应用范围 社会心理学 产生原因 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对于这种因信息输入顺序而产生的效应的现象,有种种不同的原因解释。 一种解释认为,最先接受的信息所形成的最初印象,构成脑中的核心知识或记忆图式。后输入的其他信息只是被整合到这个记忆图式中去,即这是一种同化模式,后续的信息被同化进了由最先输入的信息所形成的记忆结构中,因此后续的新的信息也就具有了先前信息的属性痕迹。 另一种解释是以注意机制原理为基础的,该解释认为,最先接受的信息没有受到任何干扰地得到了更多的注意,信息加工精细;而后续的信息则易受忽视,信息加工粗略。 实验心理学研究表明,外界信息输入大脑时的顺序,在决定认知效果的作用上是不容忽视的。最先输入的信息作用最大,最后输入的信息也起较大作用。大脑处理信息的这种特点是形成首因效应的内在原因。首因效应本质上是一种优先效应,当不同的信息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人们总是倾向于重视前面的信息。即使人们同样重视了后面的信息,也会认为后面的信息是非本质的、偶然的,人们习惯于按照前面的信息解释后面的信息,即使后面的信息与前面的信息不一致,也会屈从于前面的信息,以形成整体一致的印象。,当不同的信息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人们总是倾向于重视前面的信息。 理论解释 1.系列位置效应的一种形式,指识记一系列项目时,系列开始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如将每个项目的呈现时间由1秒改为2秒,则可增强首因效应而不影响近因效应。原因在于呈现较长时间使开始部分的项目有更多的复述时间,有利于长时记忆的贮存。 2.社会知觉效应的一种形式,指在人际知觉过程中最初形成的印象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亦即“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20世纪40年代中期,美国社会心理学家S.E.阿希在有关印象形成的实验研究中首先发现这种现象的存在,但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至50年代后期,洛钦斯(A. S. Lochins)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不仅证明了它是普遍存在的,而且证明了它的作用的强烈性和持久性。一般有两种归因性解释: (1)原型论,属格式塔心理学传统,认为第一印象构成一个格式塔原型,随后的交往信息以这个原型为基础来理解,并整合到这个原型之中; (2)互动论,认为在互动过程中,知觉主体是以对知觉对象所形成的第一印象为基础来交往的,这种交往方式当然易于在知觉对象身上诱发出与第一印象相吻合的反应特征,从而反过来加强知觉主体对知觉对象所形成的第一印象。[3] 实验论证 洛钦斯实验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洛钦斯(A. S. Lochins)1957年以实验证明了首因效应的存在。他用两段杜撰的故事做实验材料,描写的是一个叫詹姆的学生生活片断。一段故事中把詹姆描写成一个热情并且外向的人,另一段故事则把他写成一个冷淡而内向的人。两段故事分别列于下方: 詹姆走出家门去买文具,他和他的两个朋友一起走在充满阳光的马路上,他们一边走一边晒太阳。詹姆走进一家文具店,店里挤满了人,他一边等待着店员对他的注意,一边和一个熟人聊天。他买好文具在向外走的途中遇到了熟人,就停下来和朋友打招呼,后来告别了朋友就走向学校。在路上他又遇到了一个前天晚上刚认识的女孩子,他们说了几句话后就分手告别了。 放学后,詹姆独自离开教室走出了校门,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路上阳光非常耀眼,詹姆走在马路阴凉的一边,他看见路上迎面而来的是前天晚上遇到过的那个漂亮的女孩。詹姆穿过马路进了一家饮食店,店里挤满了学生,他注意到那儿有几张熟悉的面孔,詹姆安静地等待着,直到引起柜台服务员地注意之后才买了饮料,他坐在一张靠墙边地椅子上喝着饮料,喝完之后他就回家去了。 洛钦斯把这两段故事进行了排列组合: 一种是将描述詹姆性格热情外向的材料放在前面,描写他性格内向的材料放在后面;一种是将描述詹姆性格冷淡内向的材料放在前面,描写他性格外向的材料放在后面; 一种是只出示那段描写热情外向的詹姆的故事; 一种是只出示那段描写冷淡内向的詹姆的故事。 洛钦斯将组合不同的材料,分别让水平相当的中学生阅读,并让他们对詹姆的性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第一组被试中有78%的人认为詹姆是个比较热情而外向的人;第二组被试只有18%的人认为詹姆是个外向的人;第三组被试中有95%的人认为詹姆是内向的人;第四组只有3%的人认为詹姆是外向的人。 研究证明了第一印象对认知的影响。在首因效应中,对情感因素的认知常常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们一般都喜欢那些流露出友好、大方、随和情感的人,因为在生活中,我们都需要他人尊重和注意,这个特点在儿童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小孩子都喜欢第一次见了他就笑呵呵的人,如果再给予相应的赞扬,那么儿童就会更加的高兴。 其他实验 有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把被试者分为两组,同看一张照片。对甲组说,这是一位屡教不改的罪犯。对乙组说:这是位著名的科学家。看完后让被试者根据这个人的外貌来分析其性格特征。结果甲组说:深陷的眼睛藏着险恶,高耸的额头表明了他死不改悔的决心。乙组说:深沉的目光表明他思维深遂,高耸的额头说明了科学家探索的意志。这个实验表明第一印象形成的肯定的心理定势,会使人在后继了解中多偏向发掘对方具有美好意义的品质。若第一印象形成的是否定的心理定势,则会使人在后继了解中多偏向于揭露对象令人厌恶的部分。 理论应用 应用方法 第一印象是在短时间内以片面的资料为依据形成的印象,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面,45秒钟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它主要是获得了对方的性别、年龄、长相、表情、姿态、身材、 衣着打扮等方面的印象,判断对方的内在素养和个性特征。这一最先的印象对他人的社会知觉产生较强的影响,并且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并且这种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是人的普遍的主观性倾向,会直接影响到以后的一系列行为。在现实生活中,首因效应所形成的第一印象常常影响着人们对他人以后的评价和看法。 社会心理学家艾根在1977年研究发现,在与人相遇之初,按照SOLER模式来表现自己,可以明显增加他人的接纳性,使得在人们的心中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SOLER”是由五个英文单词的开头字母拼写起来的专用术语,其中:S表示坐姿或站姿要面对别人;O表示姿势要自然开放,L表示身体微微前倾;E表示目光接触;R表示放松;用SOLER模式表现出来的含义就是“我很尊重你,对你很有兴趣,我内心是接纳你的,请随便”。 心理学家卡耐基在早期名著《如何赢得朋友》中也总结了六条给人留下良好印象的途径,即:真诚地对别人感兴趣;微笑;多提别人的名字;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鼓励别人谈他们自己;谈符合别人兴趣的话题;以真诚的方式让别人感到他自己很重要。 实际应用 古语有云:“新官上任三把火”、“早来晚走”、“恶人先告状”、“先发制人”、“下马威”等都是不乏利用首因效应占得先机的经典案例。而人们常说的“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一般就是指的第一印象,这里就存在着首因效应的作用。在交友、招聘、求职等社交活动中,可以利用这种效应,展示给人一种极好的形象,为以后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这在社交活动中只是一种暂时的行为,更深层次的交往需要加强在谈吐、举止、修养、礼节等各方面的素质,不然则会导致另外一种效应的负面影响,那就是近因效应。 人们在交友、招聘、求职等社交活动中自觉地利用这一社会心理效应,展示给人一种极好的第一形象,能为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服务,帮助人们顺利地进入人际交往,为以后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以求职为例,大部分大学生的就业方式是借助人才市场,与用人单位“供需见面”、“双向选择” 完成的。实践证明,在“双向选择”过程中,毕业生给用人单位的“第一印象”对其就业和择业至关重要。在择业过程中,大学生根据首因效应原理,做好各项面试准备,力争把自己的知识、才华和良好的态度综合表现出来,赢得良好的第一印象。 在日常交往过程中,尤其是初次交往时,要注意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首先,要注重仪表风度,—般情况下人们都愿意同衣着干净整齐、落落大方的人接触和交往。其次,要注意言谈举止,言辞幽默,侃侃而谈,不卑不亢,举止优雅,会给人留下好的印象。 效应缺点 首因效应具有先入性、不稳定性、误导性,根据第一印象来评价一个人往往失之偏颇,被某些表面现象蒙蔽。其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以貌取人。对仪表堂堂、风度翩翩的人容易得出良好的印象,而其缺点却很容易被忽视。二是以言取人。那些口若悬河者往往给人留下好印象。首因效应之所以会引起认知偏差,就在于认知是根据不完全信息而对交往对象作出判断的。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仅凭第一印象就妄加判断,“以貌取人”,往往会带来不可弥补的错误。 弱化影响 首因效应的影响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的。首因效应的产生与个体的社会经历、社交经验的丰富程度有关。如果个体的社会经历丰富、社会阅历深厚、社会知识充实,则会将首因效应的作用控制在最低限度。另外,通过学习,在理智的层面上认识首因效应,明确首因效应获得的评价,一般都只是在依据对象的一些表面的非本质的特征基础上而作出的评价,这种评价应当在以后的进一步交往认知中不断地予以修正完善。也就是说,第一印象并不是无法改变,并不是难以改变的。孔子的“吾始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吾今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也就是这种变化最经典的说明。
2023-09-03 21:43:511

首因效应是什么意思

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首因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如果一个人在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那么人们就愿意和他接近,彼此也能较快地取得相互了解,并会影响人们对他以后一系列行为和表现的解释。反之,对于一个初次见面就引起对方反感的人,即使由于各种原因难以避免与之接触,人们也会对之很冷淡,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会在心理上和实际行为中与之产生对抗状态。
2023-09-03 21:44:121

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是什么?

先入为主的心理学效应是首因效应,首因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实验心理学研究表明,外界信息输入大脑时的顺序,在决定认知效果的作用上是不容忽视的。最先输入的信息作用最大,最后输入的信息也起较大作用。大脑处理信息的这种特点是形成首因效应的内在原因。首因效应本质上是一种优先效应,当不同的信息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人们总是倾向于重视前面的信息。即使人们同样重视了后面的信息,也会认为后面的信息是非本质的、偶然的,人们习惯于按照前面的信息解释后面的信息,即使后面的信息与前面的信息不一致。也会屈从于前面的信息,以形成整体一致的印象,当不同的信息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人们总是倾向于重视前面的信息。扩展资料首因效应的影响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的。首因效应的产生与个体的社会经历、社交经验的丰富程度有关。如果个体的社会经历丰富、社会阅历深厚、社会知识充实,则会将首因效应的作用控制在最低限度。另外,通过学习,在理智的层面上认识首因效应,明确首因效应获得的评价,一般都只是在依据对象的一些表面的非本质的特征基础上而作出的评价,这种评价应当在以后的进一步交往认知中不断地予以修正完善。也就是说,第一印象并不是无法改变,并不是难以改变的。孔子的“吾始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吾今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也就是这种变化最经典的说明。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首因效应
2023-09-03 21:44:191

首因效应是什么?

“首因效应”,又称“第一印象”效应。心理学研究表明,与一个人初次会面时,45秒钟内产生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因为这个第一印象一旦形成,它就能在对方的头脑中占据主导地位,并持续较长时间。在交友、招聘、求职等社交活动中,可以利用这种效应,展示给人一种极好的形象,为以后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在面试中,面试官大多是经验丰富的领导和专家,他们有较高的识人水平和辨人能力。业内有一种说法很有道理:20分钟的面试,关键是前面2-3分钟。考生走进考场和坐下的瞬间,穿着打扮和身体活动会“自然说话”:衣冠不整说明这人缺乏礼貌、做事没条理,穿着花哨说明这人华而不实,一身名牌说明这人要求太高、喜欢张扬,姿势扭捏说明这人缺乏气质,目光游离说明这人情绪不稳,缩手缩脚说明这人缺乏自信等。开口回答第一个问题,面试官就能对考生知道个大概:说话吞吐说明这人思路不清,声音太小说明这人信心不足,空话套话连篇说明这人飘浮和虚伪,好高骛远说明这人心态不佳。总的来讲,尽管考官们对的标准把握可能不一致,但对“第一印象”的要求却基本一致。这就是:着装大方,仪态美丽;精神饱满、信心十足;坐姿端庄、眼神温和;面带笑容、性情友善;声音宏亮、表达流畅;坦率真诚、富有感情;机智干练、做事务实。由于首因效应的存在,考生一定要特别注意自己整个面试过程的前3分钟。注重自己的仪容、衣着,注意礼节和细节,注意进考场时的五六步走路,注意自己的坐姿,注意自己的神态,注意自己的开场讲话,尽可能给考官们留下好的第一印象。效应缺点首因效应具有先入性、不稳定性、误导性,根据第一印象来评价一个人往往失之偏颇,被某些表面现象蒙蔽。其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以貌取人。对仪表堂堂、风度翩翩的人容易得出良好的印象,而其缺点却很容易被忽视。二是以言取人。那些口若悬河者往往给人留下好印象。首因效应之所以会引起认知偏差,就在于认知是根据不完全信息而对交往对象作出判断的。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仅凭第一印象就妄加判断,“以貌取人”,往往会带来不可弥补的错误。
2023-09-03 21:44:341

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效应。第一印象,是在短时间内以片面的资料为依据形成的印象,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面,45秒钟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根据首因效应,有位社会语言学家提出了55387定律,即:人与人交往时,第一印象形成的55%来自非语言沟通部分(包括发型、妆面、服装、饰品、肢体语言等);38%来自沟通方式(如语音、语调、语速);7%来自沟通的内容(指谈话内容)。启示:前台是公司的名片、是访客对公司的“第一印象” 我们要提升以下几方面:服务态度、仪表着装、口头表达(语言)、非口头表达(非语言)以及个人形象和微笑。
2023-09-03 21:44:411

首因效应是什么意思

首因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如果一个人在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那么人们就愿意和他接近,彼此也能较快地取得相互了解,并会影响人们对他以后一系列行为和表现的解释。反之,对于一个初次见面就引起对方反感的人,即使由于各种原因难以避免与之接触,人们也会对之很冷淡,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会在心理上和实际行为中与之产生对抗状态。理论解释:1、系列位置效应的一种形式,指识记一系列项目时,系列开始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如将每个项目的呈现时间由1秒改为2秒,则可增强首因效应而不影响近因效应。原因在于呈现较长时间使开始部分的项目有更多的复述时间,有利于长时记忆的贮存。2、社会知觉效应的一种形式,指在人际知觉过程中最初形成的印象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亦即“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20世纪40年代中期,美国社会心理学家S.E.阿希在有关印象形成的实验研究中首先发现这种现象的存在,但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至50年代后期,洛钦斯(A. S. Lochins)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不仅证明了它是普遍存在的,而且证明了它的作用的强烈性和持久性。一般有两种归因性解释:(1)原型论,属格式塔心理学传统,认为第一印象构成一个格式塔原型,随后的交往信息以这个原型为基础来理解,并整合到这个原型之中;(2)互动论,认为在互动过程中,知觉主体是以对知觉对象所形成的第一印象为基础来交往的,这种交往方式当然易于在知觉对象身上诱发出与第一印象相吻合的反应特征,从而反过来加强知觉主体对知觉对象所形成的第一印象。扩展资料:首因效应产生原因: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对于这种因信息输入顺序而产生的效应的现象,有种种不同的原因解释。一种解释认为,最先接受的信息所形成的最初印象,构成脑中的核心知识或记忆图式。后输入的其他信息只是被整合到这个记忆图式中去,即这是一种同化模式,后续的信息被同化进了由最先输入的信息所形成的记忆结构中,因此后续的新的信息也就具有了先前信息的属性痕迹。另一种解释是以注意机制原理为基础的,该解释认为,最先接受的信息没有受到任何干扰地得到了更多的注意,信息加工精细;而后续的信息则易受忽视,信息加工粗略。实验心理学研究表明,外界信息输入大脑时的顺序,在决定认知效果的作用上是不容忽视的。最先输入的信息作用最大,最后输入的信息也起较大作用。大脑处理信息的这种特点是形成首因效应的内在原因。首因效应本质上是一种优先效应,当不同的信息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人们总是倾向于重视前面的信息。即使人们同样重视了后面的信息,也会认为后面的信息是非本质的、偶然的,人们习惯于按照前面的信息解释后面的信息,即使后面的信息与前面的信息不一致,也会屈从于前面的信息,以形成整体一致的印象。,当不同的信息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人们总是倾向于重视前面的信息。效应缺点:首因效应具有先入性、不稳定性、误导性,根据第一印象来评价一个人往往失之偏颇,被某些表面现象蒙蔽。其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以貌取人。对仪表堂堂、风度翩翩的人容易得出良好的印象,而其缺点却很容易被忽视。二是以言取人。那些口若悬河者往往给人留下好印象。首因效应之所以会引起认知偏差,就在于认知是根据不完全信息而对交往对象作出判断的。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仅凭第一印象就妄加判断,“以貌取人”,往往会带来不可弥补的错误。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首因效应
2023-09-03 21:44:531

什么是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如果一个人在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那么人们就愿意和他接近,彼此也能较快地取得相互了解,并会影响人们对他以后一系列行为和表现的解释。反之,对于一个初次见面就引起对方反感的人,即使由于各种原因难以避免与之接触,人们也会对之很冷淡,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会在心理上和实际行为中与之产生对抗状态。
2023-09-03 21:45:091

首因效应指的是什么?

心理学研究的“首因效应”,是指公众对某人形成第一印象后,会保留很长时间,并对以后的印象有很大的影响。公共部门的领导者在第一次公开露面时,必须抓住机会表现自己的长处,展示自己的风格特点,从而产生良好的“首因效应”。“新官上任三把火”,就是为了能给人留下很好的印象。但这种“先入为主”的印象并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领导者不断强化,使“近因效应”和“首因效应”互相促进,树立领导者的良好形象。
2023-09-03 21:45:311

首因效应什么意思

首因效应,是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效应。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它是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 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首因,是指首次认知客体而在脑中留下的第一印象。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
2023-09-03 21:45:401

首因效应是什么意思

首因效应是什么意思   首因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首因效应是什么意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首因效应是什么意思1   在心理学上,“首因效应”说明了第一印象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世界上优秀的销售人员都十分重视利用首因效应给客户制造好感。在推销中,懂得形象包装的推销员,将是永远的赢家。相反,不注重自己形象的业务员往往容易被客户拒之门外或被客户冷漠相待。   销售的本质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在销售中,推销员往往是先推销自己,再推销自己的产品。如果第一步就失利了,那么第二步就很难成功。调查表明,客户之所以接受推销,并不是因为特别信赖产品的质量,往往是销售员给客户的第一印象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据美国纽约销售联谊会统计,约有70%的客户是因为喜欢和信任推销员,才作出购买决定的。   既然第一印象如此重要,那么推销员怎样打造自己的形象才能给客户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呢?   穿戴服饰的原则。   作为一名销售人员,一定要注重自己的穿着:外套、裤子、领带、袜子等要搭配好,样式应以中庸为主,不要太流行,也不宜太老土;颜色不要太显眼夺目;大小要合身。要根据季节穿衣,夏天穿浅色,冬天穿深色。要根据拜访场合选择着装,到工厂不要穿西装,到客户的办公室不要穿短裤、拖鞋。   值得注意的是,女推销员不宜穿得太花哨,不要浓妆艳抹,不要穿跟过高的鞋子,不要佩戴太多饰品。可能的话,推销员记得带个公文包,带一支笔。在客户的`办公室不要脱衣服,这样会影响推销员的形象。   注意神态举止。   在与客户见面时,客户除了直观地看到你的着装打扮外,还能看到你的神态举止。有些推销员非常羞怯,举止放不开,走路蹑手蹑脚,坐下来之后前顾后盼,动作过分轻柔,生怕发出一点儿声响,这是非常不自信的表现,会给客户留下不好的印象。相反,如果推销员充满自信地与客户交谈,声音洪亮、谈吐自如、举止得体,那么就很容易赢得客户的尊重和好感。   在神态举止方面,有这样几点值得推销员注意:不要随地吐痰、不要目光闪烁不定;关门时不要太用力;坐下后不要动来动去,最好不要跷二郎腿;交换名片后,不要把玩名片,认真地看一下之后应该收起来;记得保持自然的微笑;等等。   声音要有感染力。   作为一名销售人员,声音是否有感染力,会直接影响你在客户心目中的形象。一般来说,要想让声音具有感染力,一定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口齿清晰。   在与客户交谈的时候,吐字清晰是最基本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让别人明白你的意思。这对销售人员来说,是一项最基本的要求。如果销售人员发音不准,吐字不清,是很难感染客户的。相反,还很容易造成误解,引起客户的反感。   第二,表达流畅。   表达流畅是思维敏捷的体现。相反,如果说话结巴,频繁地、没有任何征兆地停顿、中断,会让客户听得非常不舒服。最后客户很可能没有耐心听了,干脆请你走开。如果你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好,那么见客户之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熟悉产品介绍内容、多练几遍自我介绍。在与客户交谈的时候,放平心态,保持镇定,千万不要紧张,这也有助于自己流畅地表达。   第三,声音洪亮。   有些销售人员说话声小得像蚊子,唯恐被人听见,显得非常紧张和胆小,这样的话语是很难产生感染力的。相反,如果你的声音洪亮,客户会从你的声音里感受到你的热情和自信,从而对你的产品产生期待。   第四,语速适中。   要想声音有感染力,就要注意语速。语速太快,客户可能反应不过来,听不明白。语速太慢,客户听得也累。只有语速适中,才能取得良好的谈话效果。   第五,停顿恰当。   在向客户介绍产品时,恰当的停顿是非常重要的。停顿起着承上启下,或提示重点、或总结中心、或吸引客户注意、或激发客户好奇的作用。在停顿的时候,可以配合一定的身体语言。比如,停顿时可以低头沉思、双手握拳、眉头紧皱等,这些动作都能吸引客户的注意力,激发客户的兴趣。   首因效应是什么意思2   产生原因   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对于这种因信息输入顺序而产生的效应的现象,有种种不同的原因解释。   一种解释认为,最先接受的信息所形成的最初印象,构成脑中的核心知识或记忆图式。后输入的其他信息只是被整合到这个记忆图式中去,即这是一种同化模式,后续的信息被同化进了由最先输入的信息所形成的记忆结构中,因此后续的新的信息也就具有了先前信息的属性痕迹。   另一种解释是以注意机制原理为基础的,该解释认为,最先接受的信息没有受到任何干扰地得到了更多的注意,信息加工精细;而后续的信息则易受忽视,信息加工粗略。   实验心理学研究表明,外界信息输入大脑时的顺序,在决定认知效果的作用上是不容忽视的。最先输入的信息作用最大,最后输入的信息也起较大作用。大脑处理信息的这种特点是形成首因效应的内在原因。首因效应本质上是一种优先效应,当不同的信息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人们总是倾向于重视前面的信息。即使人们同样重视了后面的信息,也会认为后面的信息是非本质的、偶然的,人们习惯于按照前面的信息解释后面的信息,即使后面的信息与前面的信息不一致,也会屈从于前面的信息,以形成整体一致的印象。,当不同的信息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人们总是倾向于重视前面的信息。   理论解释   1.系列位置效应的一种形式,指识记一系列项目时,系列开始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如将每个项目的呈现时间由1秒改为2秒,则可增强首因效应而不影响近因效应。原因在于呈现较长时间使开始部分的项目有更多的复述时间,有利于长时记忆的贮存。   2.社会知觉效应的一种形式,指在人际知觉过程中最初形成的印象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亦即“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20世纪40年代中期,美国社会心理学家S.E.阿希在有关印象形成的实验研究中首先发现这种现象的存在,但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至50年代后期,洛钦斯(A. S. Lochins)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不仅证明了它是普遍存在的,而且证明了它的作用的强烈性和持久性。一般有两种归因性解释:   (1)原型论,属格式塔心理学传统,认为第一印象构成一个格式塔原型,随后的交往信息以这个原型为基础来理解,并整合到这个原型之中;   (2)互动论,认为在互动过程中,知觉主体是以对知觉对象所形成的第一印象为基础来交往的,这种交往方式当然易于在知觉对象身上诱发出与第一印象相吻合的反应特征,从而反过来加强知觉主体对知觉对象所形成的第一印象。 ;
2023-09-03 21:46: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