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有哪些企业收购失败的案例

2023-09-15 08:17:18
TAG: 案例
共1条回复
南yi
中海油并购优尼科失败啊!
非常有名的收购失败案例,当时很轰动啊!
其他的还有:
2005年,中海油以185亿美元的价格大手笔展开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在与雪铁龙公司拉锯战、美国政府干预等情况下,最后撤回收购。

2007年,华为和美国贝恩资本试图以22亿美元联手收购3Com公司,但因美方担忧国家安全而流产。

2009年,中铝与澳大利亚力拓的195亿美元“世纪大交易”失败。

2010年,腾讯竞购全球即时通讯工具鼻祖ICQ失败。

2010年,中海油联合加纳国家石油公司出价50亿美元,竞购加纳Jubilee油田23.5%股权交易失败。

2010年,中化集团与新加坡淡马锡联手用约500亿美元收购加拿大钾肥的计划失败。

2010年,华为竞购摩托罗拉业务失败,被诺基亚西门子公司以低于华为报价的12亿美元收购成功。

2010年2月25日,通用汽车在底特律总部宣布四川腾中重工未能按期完成对悍马的收购,此项收购交易失败,通用汽车将逐步关闭对悍马的运营。通用汽车表示,因为四川腾中无法在拟议的交易时间里,获得中国监管部门许可,因此这项交易无法完成。

2011年1月,光明食品集团退出了收购美国维生素零售连锁店健安喜(“GNC”)的谈判。光明食品与GNC的交易破裂,是因为双方未能就价格和其他条款达成一致。

2011年3月21日,光明食品证实,全球第二大酸奶制造商法国优诺公司已与通用磨坊公司签订了排他协议,其竞购优诺公司的项目以失败告终。

2011年2月11日,华为美国并购受阻,美国国会小组以安全考虑为由,要求中国的华为技术公司剥离已收购美国服务器技术公司3LeafSystems所获得的科技资产。华为公司曾一度拒绝此项提议,表示退出该交易将会对其品牌和声誉造成“严重损害”,并等待美国总统奥巴马作出最终决定。不过随后,华为公司宣布接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建议,撤销对美国三叶公司技术资产的收购,这意味着华为第二次进军北美市场的尝试再次以失败告终。

相关推荐

国内有哪些经典的公司并购案例?

个人觉得,今年最好的并购案应该就是恒大并购nevs51%的股份了。完善汽车产业布局,nevs不仅有萨博的技术,还有新能源汽车平台的专利技术,对于造车,不再依赖于ff了。虽然跟贾跃亭的争夺告一段落,但是因为是贾跃亭,不稳定因素还是在。
2023-09-05 01:47:208

企业纵向并购的案例有哪些?

中粮集团纵向收购海外原材料企业:在对澳大利亚两家产能40多万吨的糖厂的收购争夺战中,7月份,中粮以1.4亿澳元的高价战胜国际巨头邦吉公司完成对澳大利亚Tully糖厂的收购,而在澳大利亚Proserpine糖厂的收购争夺战中,中粮的对手是抢先一步提出收购价格的丰益国际。为了成功将澳大利亚这两家糖厂已经下属的甘蔗种植园一起收入中粮的旗下,从而提高中粮在农产品领域的控制力,中粮对Proserpine糖厂的收购价格在高出对手500万澳元后继续加价,在此前的1亿澳元债务再融资金额后,大幅加价3000万澳元,以1.3亿澳元的价码来提高中粮的吸引力。为了完成对这家糖厂的收购,中粮还在收购方案中对财务安排和资金来源等做了细致的安排。扩展资料1、纵向并购是生产经营同一产品相继的不同生产阶段,在工艺上具有投入产出关系公司之间的并购行为。2、优点:通过市场交易行为内部化,有助于减少市场风险,节省交易费用,同时易于设置进入壁垒。缺点:企业生存发展受市场因素影响较大,容易导致“小而全,大而全”的重复建设3、纵向并购是指为了业务的前向或后向的扩展而在生产或经营的各个相互衔接和密切联系的公司之间发生的并购行为。①纵向兼并使企业明显的提高了同供应商和买主的讨价还价能力②纵向兼并往往导致“连锁”反映。垂直收购的好处是,一方面可以使供应方稳定销售渠道,另一方面使购买方稳定材料,半成品或者产品的来源,从而节约交易费用,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在外资收购国内企业中,外国企业稳定销售渠道,使国内企业稳定原材料或产品来源,从而节约交易费用,提高国内企业的生产效率。但是当外资垂直收购国内企业覆盖市场的范围过大,从而维护有效竞争性的市场结构而言,其也具有危害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纵向并购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纵向收购
2023-09-05 01:47:451

阿里巴巴互联网,阿里巴巴并购饿了么案例

阿里巴巴并购饿了么案例分析:一、并购双方基本情况1、并购方阿里巴巴集团概述阿里巴巴集团创建于1998年年底,总部设在中国杭州,并在海外设立美国硅谷、伦敦等分支机构。阿里巴巴集团是B2B电子商务的著名品牌,是目前全国最大且世界领先的电子商务企业。阿里巴巴于2014年9月19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在2016年10月的阿里巴巴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马云在演讲中第一次提出了“新零售”这个概念,并对外宣告此计划。2、被并购方上海拉扎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饿了么)概述饿了么是2008年创立的本地生活平台,主营在线外卖、新零售、即时配送和餐饮供应链等业务。饿了么拥有高效体系完整的物流配送体系和数字化餐饮系统,致力于用科技打造本地生活服务O2O平台。饿了么在外卖配送方面,推动了中国餐饮的数字化进程,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就餐方式,大大推进了餐饮业和物流业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饿了么已覆盖2000个城市,加盟餐厅130万家,用户量达2.6亿和超过300万名的骑手。2017年8月24日,饿了么正式宣布合并百度外卖。二、并购动机1、新零售计划开展的需要“线上线下和物流结合在一起,才会产生新零售。”而阿里巴巴作为一个B2B的电子商务企业,具有丰富的线上经验,却缺乏线下的经验。在线下这一区域,可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也,是空白的领域。如果自己白手起家,从头搭建整个线下体系,其缺乏相关经验、技术以及人脉,是不理智的商业决策。而饿了么刚好有着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是一个发展成熟的O2O企业,刚好满足了阿里巴巴发展线下业务的需要。饿了么有几百万的专职和兼职骑手团队,通过与阿里巴巴合作,能够使自己的业务不再局限于外卖行业,而能够与阿里巴巴共享资源和途径。通过饿了么线下配送平台和阿里巴巴线上购物平台,如淘宝、支付宝等相结合,打通了线上和线下之间的屏障。2、带来协同效应的需要阿里巴巴并购饿了么,可以形成协同效应,可以帮助形成 “1+1>2”的效应。通过内外部协同相结合的方式,两家企业可以减少运营成本费用,增加利润,并购方可以给被并购方提供资金促其开拓发展。从两者共同的角度来看,阿里巴巴副总裁王磊、原阿里巴巴健康CEO出任饿了么CEO能够实现两者技术、管理、资源的融合,能够优势互补,弥补缺陷。同时也在品牌效应、技术、企业文化等方面也实现协同,为两者带来规模经济效益,为新零售计划的开展提供了经济力量支持。在此并购基础之上,饿了么也可以利用阿里巴巴的资金支持,使饿了么月初巨大的补贴损失由阿里巴巴来弥补。3、制衡竞争对手的需要目前线下O2O龙头企业仅饿了么以及美团两家独大。腾讯优先选择了美团,如果阿里巴巴想要拓展线下业务,那么阿里巴巴选择权仅剩下饿了么。从阿里巴巴的角度来看,阿里巴巴需要制衡的竞争对手是百度、腾讯等。饿了么的业务正好符合阿里巴巴蚂蚁金服的业务发展战略需要,阿里巴巴收购饿了么,也许未来支付宝以及淘宝里的口碑就可以直接和饿了么相接,使得阿里巴巴能够利用蚂蚁金服重新冲刺本地生活服务这一块领域。三、并购风险1、企业整合风险总的来说,企业并购后整合的效果对于企业并购最终是否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阿里巴巴和饿了么虽然同属于网络行业,但是两者的业务却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是线上B2B电子商务企业,后者是线下O2O订餐平台,如果两者合并的话,必然存在企业整合风险。这里的整合,不仅仅只是资源整理这样一个单方面的过程,同时也包括一个文化整合的过程。阿里巴巴想要对本地生活市场进一步整合,根据相关新闻讯息,知道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服务公司将由饿了么和口碑两大业务合并组成。而在未来,阿里巴巴有着想要本地生活服务公司将与阿里巴巴生态内原有各个板块产生更大的协同效应的愿景。但两个企业之间整合方面就存在两个方面的难题:第一是饿了么和口碑的整合;第二是饿了么和阿里巴巴的整合。2、支付风险阿里巴巴成功以95亿美元的现金对价形式实现对饿了么的并购行为,对饿了么完成全资收购。这次收购被称为互联网史上最大的现金收购案例。而此前阿里巴巴收购优酷土豆、万达电影的金额分别为45亿美元和46.8亿美元。华联股份披露了相关的细节,其对饿了么进行估值,企业价值约为90.53亿美元,低于阿里巴巴投入的总现金金额。阿里巴巴此次采用巨额全现金的对价形式收购饿了么,此次支付的对价是之前的两倍多。阿里巴巴这样做虽然可以迅速达到并购的目的,且现金对价形式不同于负债类融资和股权类融资,其具有防止股权过度分散的优势,也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举债的金融杠杆风险。但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因为需要其在短时间内迅速支付大数量金额,那么企业的资金链也有断裂的可能性。除此之外,企业可能会产生过度交易的不良后果。3、独立性风险饿了么可能丧失独立性。阿里巴巴通过全资收购饿了么,其实也是全资控股了饿了么,成为绝对的大股东。并宣布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王磊担任了饿了么CEO。这跟并购之时,阿里巴巴说的坚持饿了么独立运营的原则不变,饿了么将保持独立品牌、独立运营相矛盾。饿了么虽然被阿里巴巴并购之后能够获得大力的资金支持,但其独立性的削弱,意味着其要成为阿里巴巴手下的一颗棋子,一颗布局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棋子。饿了么丧失独立性之后,公司的业务和战略将会被颠覆,以原本的外卖配送业务为主或许会成为阿里巴巴布局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一个辅助工具。四、结论互联网企业的并购行为对自身企业的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并购方来说,应该考虑并购后对企业流动性的影响,对企业财务状况是否会带来不利影响。公司应该提前做好财务规划和预测,提前防范此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应提前考虑并购的必要性及合理性,要记住并购要服务于公司的总体发展目标,并购是为了形成协同效应及达成规模经济效益,而不是单纯为了抗衡竞争对手而进行盲目并购。并购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对价金额及对价形式是否最优,制定合理的资本结构,降低融资风险,保障企业流动性偿债能力。在并购以后不可忽视资源整合和文化整合风险,加强协同效应以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2023-09-05 01:48:001

求纵向并购案例

例如,汽车制造公司合并零配件企业、橡胶轮胎企业,钢铁冶炼企业合并煤炭、矿石开采企业以及运输企业等,均属于这种合并。纵向合并推行不同生产经营阶段纵向一体化的原因很多,诸如节约再加工成本、运输成本。减少磋商价格、签订合同、收取货款、发布广告等成本,促进企业集团内部成员企业供、产、销的良性循环等。当然,纵向合并也可能会使一体化企业在经营的某个阶段拥有垄断力量,从而对那些独立的企业提高投入要素的价格,并对最终产品市场实行掠夺性定价以压榨独立的企业。这种反竞争的效应,在一些国家也得到了重视。扩展资料纵向并购理论的核心问题是资产设备的特定性,即企业某一资产对市场的依赖程度。资产有三种特性:1、资产本身的特定性,如特殊设计只能加工某种原料的设备。2、资产选址的特定性,为节省运输费用,设备一般坐落在原料附近,一旦建成,移动的费用就会很高。3、人力资产的特定性,对于一家企业,它的雇员就是它的资产。如果工作的性质只需要低技术劳动,无须专门训练,这些人力资产就无特定性而言。但如果一个雇员在这个企业工作,积累了对企业运行的丰富经验,这个人力资产的特定性就很高。上述三种资产特定性的任何一种都能促使企业进行纵向并购。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纵向并购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纵向合并
2023-09-05 01:48:201

绿色并购有什么好的案例吗

绿色并购有威立雅提出收购计划的案例。2020年8月30日威立雅提出收购计划,10月5日威立雅宣布,已经以每股18欧元(包含股息)的价格收购了苏伊士29.9%的股份。技术产品的部分协同(如海水淡化、膜技术、生化技术、蒸发结晶、混凝沉淀与气浮等方面)。市场资源协同,将更有效率地开发新兴市场,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研发投资效能及新技术的市场外溢价值。工业水处理业务协同整合。
2023-09-05 01:48:331

请问有近几年的中小企业并购案例的分析吗,写论文用的,急需

第一个并购案例,星医疗收购一个非挂牌的公司,收购方是医疗代理经销商,并购对象是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销售商,有自己的专利技术。交易是百分之百的股权收购,现金支付比例特别高,是3.59亿,其中只有9%有股权的对价。 第二个案例,上市公司天山生物收购了大象股份,大象股份规模比较大,主要是做户外广告,但是广告业态中比较传统。整个交易的金额是23.72亿,其中有5亿多是现金支付,剩下18亿用股份支付。同时有5.99亿的配套的募集资金。第三个案例,天泽公司收购了有棵树,标的公司主要是做跨境电商进出口,在物流和供应链特别是进出口放了经验比较丰富。利润是略大于收购方,整个标的交易额是34亿,业绩承诺非常高,加起来是9.6亿。整个支付是4.2亿现金,接近30亿是用股份支付。
2023-09-05 01:48:441

近三年的比较典型的企业并购案例有哪些?

中国相关的,近期的,较大规模的:双汇收购美国史密斯菲尔德中石油收购加拿大尼尔森建设银行收购巴西Bicbanco银行复星收购地中海俱乐部三一收购德国大象潍柴动力收购德国凯傲等很多国外收购中国企业,国外并购国外企业每天都在发生,数不胜数016年4月跨国并购案例一览:以本月最终完成的巨人网络借壳世纪游轮为例,2016年4月19日,重庆新世纪游轮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受让上海巨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100.00%股权,作价130.90亿元人民币,至此,被炒已久的巨人网络借壳上市终于尘埃落定。巨人网络借壳上市后,世纪游轮的股价曾在2015年连续20个涨停,最高市值高达千亿。世纪游轮之前主营业务为内河涉外豪华游轮运营业务和旅行社业务,近三年来盈利水平波动幅度较大且呈现明显下降趋势。本次借壳上市交易完成后,巨人网络将整体注入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将变身为一家以网络游戏为主的综合性互联网企业。
2023-09-05 01:49:121

近期公司并购的案例有哪些?

吉利收购沃尔沃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10年8月2日宣布完成对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收购价格为18亿美元。这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豪车的第一步。  工商银行收购南非标准银行  工商银行2007年10月25日以423.1亿港元收购非洲最大银行——南非标准银行的20%股权,成为标准银行的单一最大股东。工行将与南非标准银行商讨设立一个规模至少达10亿美元的全球矿产资源基金。这是目前为止,中国银行海外并购最大案。  五矿集团收购OZMinerals  2010年6月11日,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宣布,中国五矿以约17亿美元的价格100%收购OZMinerals公司主要资产。此次交易将全部以现金方式完成。此次交易将有效增加我国锌、铜、铅等主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储备。  中国平安收购富通  自2007年11月始,中国平安先斥资18.1亿欧元,在二级市场陆续买入比利时富通集团总计4.18%的股票,成为其最大的单一股东,后又增持至4.99%。2008年初,平安又宣布拟以21.5亿欧元收购富通旗下资产管理公司50%的股权。  华菱集团收购FMG  2009年,华菱集团宣布将以约12亿澳元收购FMG16.5%的股份。收购完成后,华菱集团将排在FMG总裁Andrew Forrest之后成为FMG第二大股东,并将获得该矿业公司董事会的一个席位。  中海油收购OPTI  2011年7月20日中国海洋石油宣布附属CNOOC与加拿大油砂开发商OPTI订立协议,收购全部OPTI股份及第二留置权票据。交易对价总值约21亿美元。  中国石化收购Addax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于2009年6月25日宣布,其下属全资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已与总部位于瑞士的Addax石油公司达成现金收购协议,以每股52.80加元的价格收购该公司全部股份。中石化收购总价为82.7亿加元,相当于72.4亿美元。
2023-09-05 01:49:321

企业并购失败的案例分析

失败案例:海尔&美泰兼并背景美泰公司是一家有着100多年历史、身价高达47亿美元的美国老牌家电企业,以生产吸尘器、洗衣机、电冰箱为主营业务,是美国家电市场的第三大企业,位居惠尔浦(Whirlpool)和力诺国际(Lennox)之后。 由于美泰公司生产成本过高,近年来业绩每况愈下,2005年美泰欲寻求收购公司。海尔关注这一收购对象与其较早进入美国有关,美泰在美国当地市场的营销网络是最有价值的优势之一。失败原因:1)缺乏公关策略美泰有着近2万名的员工然而海尔公司并没有将与员工的沟通作为其重要工作之一。国际传播领域专家约瑟夫-布鲁曼菲尔德(JosefBlu-menfeld),在海尔在竞购案还被国内看好时就作出此悲观预言:在竞购过程中,海尔暴露出了传播和公关方面能力的不足,将使未来的中国企业收购变得更加困难。海尔美国公司发言人在被问到如何联系海尔管理层时,只撂下一句“我也不知道”就没了下文。而正是海尔(美国)拒绝了《DesMoinesRegister》(美泰所在Iowa州的地方媒体)的采访,从而给当地民众传递了一个负面的信号。此举引起美泰当地工人的不满。工会在跨国收购中是一支不可低估的力量,失去了工会的支持,海尔的竞购自然举步维艰。布鲁曼菲尔德认为:“如果正确地向美国公众解释,我认为公众将会支持中国的加盟。但问题是这样的‘正确解释"几乎从未有过。中国没能使用公关策略去形成有利于自身的美国舆论。”2)竞购价格过高自从美国最大的白色家电制造商惠而浦加入美泰竞购战,提出13.5亿美元的收购价格后,价格就开始不断攀升。海尔选择了退出。惠而浦先后三次提高收购价格,最终以总报价23亿美元得到美泰的肯定。3)整合面临困难FTN Midwest证券分析师Eric Bosshard认为,虽然海尔对美泰有意,但可能在尽职调查过程中发现,整合美泰的工作过于艰难,所以只好中途放弃。如果海尔收购美泰,将面临在美国境内推广两大品牌的问题,为推广美泰品牌注入资金。4)牵涉政治因素海尔目前虽由私人管理,但仍然由国家控股。在各种媒体的渲染下,海尔被描述成危险的外国掠夺者,渴望从美国买家手里抢走有价值的资产。而与海尔并购案同时间的中石油并购案也被认为政治到因素,这成为收购失败的另一原因。
2023-09-05 01:49:421

横向并购的案例

联想并购IBM PC 2005年5月1日,在中国企业并购史上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联想并购IBM的PC事业宣布成功,完成“蛇吞象”的并购壮举。详细资料 http://wenku.baidu.com/view/3938067302768e9951e73830.html
2023-09-05 01:49:502

需要一个收购收购者(“帕克曼”)的真实案例,“帕克曼”。

1998年初计算机合伙人公司(Computer Associates简称CA)对计算机科学股份公司(Computer Sciences Corp简称CSC)的收购案例。收购方CA和被收购方CSC均为纽约交易所挂牌的上市公司。由著名美藉华裔王嘉廉领导的CA是美国第三大独立软件制造商。它主要为大公司提供数据管理商业软件。全球“财富500”家大企业中,有95%采用它的网络化管理软件。位于加州的被收购方CSC是美国著名电脑咨询服务公司,它的服务项目包括程序设计。管理咨询,系统结合及产品寻购业务等,它的主要客户是政府及政府附属机构,占其总业务量的25%左右。并购目的面对计算机业的激烈竞争,20年前才成立的CA,能挤身美国软件业前茅,除了靠发展自身的技术外,通过不断收购其他企业来扩大服务项目,增添产品种类来世大企业规模在其高速发展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短短的20年里,CA收购企业多达50余家。CA希望能通过对CSC收购,让CSC为CA软件提供支持,使CA变成像IBM一样,可以为客户提供一套从硬件到软件,更全面,更完整的服务:并可以向CSC客户推销它的系统软件产品,将CA的客户层从大公司推至政府部门。并购过程CA在1997年12月中旬开始同CSC接触,洽谈并购事宜。在经过两个多月的“友好”谈判后,双方在价格和收购条款上均未能达成协议。1998年2月中旬,CA决定采取行动,公开发出以高出当时CSC市价的30%,每股108美元的价格收购CSC公司的收购要约,整个收购金额涉及90亿美元(如果收购成功,将成为当代高科技领域第三大并购交易)。CA总裁和首席执行官库马先生在写给CSC董事长汉尼卡特的正式书面信中提出:对两家公司至今未能达成协议感到遣憾,但CA决心不遣余力采用所有合适的方法来促使并购交易成功。在CA收购要约中,CA提出以下几个收购条件:①留住CSC公司主要管理人员和主要员工;②向CSC公司主要管理人员和员工提供员工购股权:保证在合并后公司中,CSC和CA组织地位相等:④除非万不得已,原CSC组织框架不变;(5)合并后公司使CA和CSC在技术和市场开拓上能互相帮助,共同发展;⑥没有裁员计划。CA这种做法带有很强的敌意。第一,CA原来打算:如果CSC同意同CA以“友好”方式合并,CA愿以每股114美元的价格向CSC股东购买CSC股权。但现将收购价调低,显然是对CSC不合作的惩罚。第二,从“友好”协议转向以正式要约收购,迫使CSC在十天内作出反应。除此之外,CA还向内华达地方法院提出要求:希望法院裁定CSC在1998年8月份召开股东大会之前将CA收购要约提前交给股东讨论。并购谈判从“友好”转向“敌意”,使原本有意寻找合并伙伴的CSC改变对整个兼并活动的立场,CSC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决定不道余力造行反收购。CSC通过采取以下行动来回应CA的敌意收购:①修改公司章程,取消拥有20%股权的股东提出提前召开股东大会的权利;②为公司最高层17位管理人员订立丰厚离职补赏金;将股东大会决议通过比率要求从50%提高到90%;④扬言计划向优先股股东发放普通股认股权的股息,为公司毒丸防御计划铺平道路,因为一旦发生兼并,优先股可转换为收购者普通股,以增加收购成本;⑤向洛杉矶最高法院提出S000万美元的诉讼,起拆CA收购行为违反了加洲不公平商业竞争法;⑥向美国洛杉矶地方法院起诉CA和它的并购顾问贝尔,控制被告方通过CSC以前的商业伙伴,一家信誉评级机构中非法获取CSC机密信息。3月2日,CSC正式拒绝了CA收购要约。3月6号,CA在经过各种努力后,终于宣布:当3月16日收购要约期结束后,不考虑延长要约期,这也意味着CA彻底放弃了对CSC收购,从而使美国高科技史上第三大兼并案以流产告终。反并购CA在兼并之前未对目标公司作深入。全面了解,CA认为向CSC股东发出收购价已高于其市场价30%,收购价格应当合理。但这是其实对CSC股东心理缺乏了解。CSC是高成长性公司,有一半以上CSC股东属长期投资者,持有CSC股票至少五年了。并且CSC是他们投资组合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每股108元,即以高于市场价30%得出的收购价格对其他被并购公司也许合理,但对CSC股东却偏低。一位高科技行业的分析家认为每股130元才是吸引 股东放弃股权的合理价位。CA及它的并购顾问贝尔,因为没有充分了解目标公司股东情况,在收购的最关键问题造成失误。CA未考虑被兼并企业的行业特性,选用了错误的并购方案。对于高科技企业来讲,最重要的资产是人才。如果被兼并企业的人才对兼并公司不满,兼并后纷纷离开公司,也就丧失了兼并的意义。因此,对高科技企业的兼并,人们极不推崇采用敌意收购,因为它往往造成被兼并方管理层和员工对兼并方的敌对情绪,使兼并结果不能达到预期效果,CA在这场兼并战中,不顾及CSC的反对,我行我素,按美林证券分析师的说法:采用对CSC敌意收购从一开始就是个错误,因为即使敌意收购成功,也势必造成CSC员工和忠诚客户的流失,不可能有好的商业经济效果。
2023-09-05 01:50:081

2014年我国互联网企业有什么重大的并购案例

1.阿里并购UC6月11日,阿里巴巴集团与UC优视联合宣布,UC优视全资融入阿里巴巴集团,并组建阿里UC移动事业群。UC优视董事长兼CEO俞永福将担任UC移动事业群总裁,进入阿里集团最高决策团队——阿里集团战略决策委员会。对于此次并购,俞永福称,整个交易对UC的估值远远超过了之前“中国互联网最大并购交易”的百度对91的收购,而在完成交易后,赴美IPO的阿里集团也为其上市概念补上了移动互联环节最重要的一笔。阿里对UC的渗透由来已久,早在2009年,UC优视曾获阿里巴巴集团、晨兴投资、联创策源共三家机构的战略投资,双方初步结缘;2013年3月,阿里花费5.06亿美元增持UC优视,两者关系再进一步;2013年12月,阿里进一步增持UC,支付现金1.8亿美元,彼时,阿里将最终入主UC的迹象就已经逐渐明朗了起来。也正是因为如此众多的布局在先,此番UC正式融入阿里,也就显得水到渠成。 2.腾讯入股京东腾讯京东“联姻”,可谓2014年开年以来,影响电商布局最重要的一枚棋子。双方于3月10日公布的协议显示,腾讯以约2.15亿美元入股京东,拿到京东15%左右的股权,并可在后者上市时追加认购5%的股权。京东则将收购腾讯旗下QQ网购和拍拍网的100%权益、物流人员和资产,以及易迅网的少数股权和购买易迅网剩余股权的权利。腾讯总裁刘炽平将进入京东董事会。与此同时,腾讯向京东提供微信和手机QQ客户端的一级入口位置及其他主要平台的支持。双方还将在在线支付服务方面进行合作。腾讯在京东上市后再度斥资13.25亿美元收购股份。据腾讯测算,其付出的代价约为169.59亿人民币,持有京东股权合计17.43%。 3.阿里12.2亿美元入股优酷土豆4月28日,优酷土豆与阿里集团宣布建立战略投资与合作伙伴关系,阿里巴巴和云锋基金以12.2亿美元购得优酷土豆A股普通股721,120,860股(每18股优酷土豆A类普通股相当于一股ADS),阿里巴巴持股比例为16.5%,云锋基金持股比例为2%。此外,阿里集团将委派其CEO陆兆禧加入优酷土豆董事会。 4.阿里收购高德剩余股权简介:4月,高德控股有限公司对外宣布,已经与阿里达成了确定性收购协议,阿里将以每股普通股5.25美元或每股美国存托股份(ADS)21.00美元的收购对价收购高德其余72%的股份,收购完成后,高德将退市。今年2月10日,阿里曾对外宣布,阿里集团拟以每股美国存托股票21美元的价格,对高德公司股票进行现金收购。2013年5月,阿里曾以2.94亿美元收购高德软件约28%的股份。根据协议,交易预期将在2014年第三季度完成,对高德在完全转股且摊薄的基础上的股权价值估值约为15亿美元。 5.腾讯7.36亿美元入股58同城6月28日,58同城联合腾讯控股公司发布公告,腾讯将以7.36亿美元投资58同城。交易完成后,腾讯将拥有58同城全面摊薄后19.9%的股份和15.2%的投票权,成为58同城第一大机构股东。根据投资协议,腾讯将以20美元/股的价格认购58同城3680.5万股A类及B类普通股。 6.阿里53.7亿港元投资银泰商业简介:3月30日,阿里巴巴集团与银泰商业集团共同宣布,阿里集团将以53.7亿元港币对银泰商业进行战略投资。双方将打通线上线下的未来商业基础设施体系,并将组建合资公司。在本次合作中,阿里集团将以认购银泰商业新股及可转换债券的方式进行投资,总投资额53.7亿元港币。交易完成后,阿里集团将持有银泰商业9.9%的股份及总额约37.1亿元港币的可转换债券。双方约定在未来三年内,在相关法律法规许可的前提下,阿里集团可将可转换债券转换为银泰商业的普通股股份,从而使得阿里集团最终在银泰商业的持股比例不低于25%。 7.腾讯4亿美元入股大众点评2月19日,腾讯控股和大众点评网宣布,腾讯以认购新股的方式,成为大众点评网占股约20%的股东,并保留未来认购大众点评网额外股份的权利。 8.腾讯14.97亿港币入股华南城1月15日,主营批发市场、仓储物流的地产开发商华南城今日发布公告,称以2.2港元/股的价格向腾讯的一家全资附属公司发行6.803亿股新股,完成交易后,腾讯将持有华南城9.9%的股权。交易规模约为14.97亿港元。此外,华南城还表示,向腾讯售出购股权,对方可以以3.5港元(可调整)的价格进一步认购2.448亿股新股份。按这一价格,这一部分的规模将达到8.568亿港元。完成这一交易后,腾讯持有华南城的股权比例将达到13.0%。 9.阿里12亿元入股恒大足球6月5日,阿里巴巴集团正式与恒大集团签署协议,将斥资12亿元人民币收购恒大足球俱乐部50%股权。马云称,希望通过与恒大合作,共同促进中国足球的发展。 10.百度全资收购糯米网今年1月,百度和人人公司联合宣布签署协议,百度收购人人所持的全部糯米网股份,百度成为糯米网的单一全资大股东。业内人士表示,百度在对糯米网战略投资后进一步全资收购,表明糯米团购业务和百度核心业务产生了明显的协同效应。全资收购后糯米团购业务将和百度包括搜索、地图等明星产品以及线下的销售渠道进行更深度的整合。——《2014上半年中国互联网十大并购事件》http://ido.3mt.com.cn/Article/201409/show3838192c31p1.html
2023-09-05 01:50:481

能源企业并购案例有哪些?

当前全球能源行业处于转折点,并购是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助推力。新能源产业内企业的强强联合、拆分重组、混合参股、内部重组等多种方式的并购整合案例将持续涌现。但是并购整合并非一件易事,组织结构的调整背后牵扯海量交易数据的整合。Intralinks依托技术创新研发新能源交易平台,借助大数据基础与先进科学技术赋能能源并购,推动新能源并购交易顺畅开展。Intralinks新能源交易平台拥有全球专职服务团队,深耕能源交易25年,从传统的油气领域,到新兴的可再生能源,对各种类型的能源交易都拥有丰富的经验。截止目前,Intralinks新能源交易平台帮助美国桑普拉能源公司完成旗下未来能源控股公司94.5亿美元的业务重组,帮助PDC Energy IncSRC Energy Inc.完成16.83亿美元股票互换交易,帮助Whiting Petroleum Corp与债权人达成18.28亿美元债务重整交易。想要了解更多成功案例可以咨询一下Intralinks官方网站哦!具体可以百度一下。
2023-09-05 01:50:581

混合并购的案例分析

核心竞争力战略理论不鼓励企业进入那些与其核心优势缺乏较强战略关联的产业领域,认为只有建立在现存优势基础之上的战略才会引导企业获取或保持持久的战略优势。目前,通过并购获得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所需要的资源要素或者围绕核心竞争力进行业务拓展成为许多企业管理者的共识。因此,在决定进行混合并购之前,企业应更多地考虑自己的能力和资源,充分了解自己所拥有的核心竞争力,在自己拥有一定优势的领域附近经营,而不是简单地考虑市场吸引力,盲目进入其他领域,特别是进入那些与其核心优势缺乏战略关联的产业领域。成功实现了混合并购扩张的主体往往是拥有优势品牌或其他核心竞争力的大型和巨型企业。 其中以可口可乐公司的扩张最具代表性。1960年,可口可乐公司购进了密纽特·梅德冷冻果汁公司;1961年,购进了邓肯食品公司(主要经营咖啡业);1977年,又购进了泰勒啤酒公司,并且成功地对泰勒啤酒公司进行了运营,使之一跃而成为美国第五大酒业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可口可乐公司还通过并购将其业务扩展到了其他许多“无关联”的工业、文化娱乐、体育和社会公益等领域。应该说,可口可乐公司的成功与它的神奇配方是有重要关系的。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认为可口可乐的技术配方就是它的核心能力,其真正的核心能力应该是公司的市场营销能力——明确的、持之以恒的营销战略和不断的营销创新。否则,我们将很难理解为什么可口可乐公司在它的发明者潘伯顿药剂师那里不能得到发展。 再如,海尔的多元化是其进行扩张的重要途径,它有没有失败的情形呢?也有,比如它在药业的发展就不快,也不够理想。原因并不是技术问题或者资金问题,最主要的一点是,集团原来的综合优势和核心竞争力,药业借用不上。因为用户对海尔产品的信任仅局限在家电领域,他对海尔的冰箱很相信,也会对海尔的洗衣机相信,但是他未必对海尔的药相信。因此,这块资产也许会被海尔剥离出去。由此可见,偏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混合并购存在很大的风险。这与企业能力论的观点是相吻合的。根据企业能力论的观点,偏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盲目多元化不仅难以分散风险,反而可能增加企业经营的风险。因此,围绕核心竞争力的混合并购才是可行的,才能够达到企业预期的目标,才能够为实现企业的长期战略做出应有的贡献。
2023-09-05 01:51:081

金融危机导致的企业并购实例

我给你几个资料,你可以参考他的内容来当依据
2023-09-05 01:51:224

敌意收购有哪些经典案例?过程和结果是怎样的?

案例一:1989年KKR敌意收购的RJR Nabisco烟草公司过程:起初西尔逊雷曼哈顿公司想收购RJR Nabisco烟草公司,每股出价75美元。KKR听到消息后迅速将出价提高至90美元。随后,福斯特曼·利特尔加入收购竞争,KKR立即将出价提高至109美元。RJR Nabisco烟草公司的管理层则在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和所罗门兄弟的帮助下发起了反收购,将价格抬高至112美元。最后RJR Nabisco烟草公司董事会接受了KKR公司109美元的价格。在收购与反收购的激烈争夺中,除了雷曼兄弟和所罗门兄弟外,摩根斯坦利、高盛和美林等顶尖投行和其他商业银行也都纷纷卷入,为交易各方提供财务顾问或资金支持。结果:这宗敌意收购涉及金额高达311亿美元,KKR却只动用了3000万美元的自有资金。311亿美元的交易纪录一直保持了17年,直到2006年才被打破。如果按照美元不变价格而不是名义价格计算,迄今还没有任何一宗交易涉及的金额超过它。这桩交易被记录在畅销书《门口的野蛮人:RJR Nabisco的陨落》中,后来还被拍成电视剧。案例二:过程:盛大同控股股东地平线媒体有限公司一起通过公开股票市场交易收购了新浪公司(Nasdaq:SINA)大约19.5%的已发行普通股。而且,盛大已经按照美国证券法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Schedule 13 D报告,该公司在报告中表明了对所持有新浪股票的受益所有权,同时还公布了相关交易以及其它需要在Schedule 13 D中报告的特定内容。紧接着,2月19日23时,新浪CEO兼总裁汪延代表管委会发给全体员工一封信,表明了新浪不被控制不受影响的态度。2 月24 日,新浪正式表态,不欢迎通过购买股票的方式控制新浪,同时其管理层抛出“毒丸”计划,以反击盛大收购。根据Nasdaq 数据显示,盛大此时的市值约为21.3 亿美元,新浪是12.9 亿美元。在一般情况下,新浪可以以每份购股权0.001美元或经调整的价格赎回购股权,也可以在某位个人或团体获得新浪10% 或以上的普通股以前(或其获得新浪10%或以上普通股的10天之内)终止该购股权计划。结果:最终盛大只能无奈放弃新浪。案例三:南孚电池在电池生产行业可以说是首屈一指。南孚占据全国电池市场的半壁江山,总销量超过7亿只,产值7亿6千万。南孚已发展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五大碱性电池生产商。2003年8月,南孚突然被其竞争对手美国吉列公司收购。过程:1988年,南平电池厂与福建兴业银行、中国出口商品基地建设福建分公司(简称“基地福建公司”)、香港华润集团百孚有限公司(基地福建公司的子公司)合资组建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1999年,南孚正处在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南平市政府吸引外资政策的要求下,上述股东以南孚69%股份作为出资与摩根士丹利、荷兰国家投资银行、新加波政府投资公司合资组成中国电池有限公司。其中,外方持股49%,中方持股51%。新成立的中国电池有限公司掌握了南孚的绝对控股权,也就是说外方股东只要再增加2%的股份,就可通过中国电池间接控股南孚。“南孚其实并不缺乏资金,相反,南孚的资金很充裕。南孚当时是被迫合资的!”做为国际风险投资大鳄,摩根士丹利要入股一家企业的理由很简单,无非是看中其潜在的市场价值,时机一到便将其所持股份抛售,从股票升值中赚取巨额利润。南平市政府引进国际风险投资的举动无疑是“引狼入室”。南孚后来被出卖给竞争对手的厄运便由此开始了:首先是百孚公司由于经营不善,造成巨额亏损,被迫向摩根士丹利出让了中国电池8.25%的股份。接着,摩根士丹利以1500万美元获得了原属基地福建公司的20%中国电池股份。2002年,外方股东又收购多达1000万美元的中国电池股份。至此,中国电池有限公司的绝大部分股份基本上都已转入外方股东手中,而它们对南孚的控股也已达到了72%。本来摩根士丹利希望中国电池有限公司能够在海外上市,从而给它带来巨额的股票收益,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电池迟迟未能上市。外方股东等不及了,它们以1亿美元的价格将中国电池的全部股份出售给美国吉列公司。外方股东的总投资约为4200万美元,一下子净赚了5800万美元!结果:生产“Mach3”剃须刀和金霸王电池等消费产品的美国吉列公司宣布,已经买下中国电池生产商南孚电池的多数股权——南孚成了它的子公司了。短短几年时间,南孚由中国电池生产业的巨头变成了其竞争对手的子公司,而且这个竞争对手曾是它的手下败将。吉列的金霸王电池进入中国市场十年,却始终无法打开局面,市场份额不到南孚的1/10。现在好了,最大的竞争对手消失了,而且还得到了一家年利润8000万美元,拥有300多万个销售点的电池生产企业,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大半个中国市场。本来南孚的优质碱性电池已打入国际市场,此时正是向海外发展的大好时机,可是为了避免和母公司争夺市场份额,南孚只好匆匆鸣金收兵。由于不能与金霸王正面冲突,现在南孚有一半的生产能力被闲置着。南孚正渐渐地失去活力。南孚被并购,不仅对其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南孚被收购后不久,原总经理陈来茂便黯然辞职。十几年的辛勤奋斗换来的知名品牌—“南孚”,已经是别人的了。
2023-09-05 01:51:312

2017企业并购重大案例 [企业并购中的文化融合]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发展壮大,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资产重组、文化整合。而在众多的企业并购案例中,有成功实现经营扩张战略目标的,亦有功亏一篑的。实践证明,与人员、技术、信息、组织、管理上的融合相比,企业文化的融合难度更大,过程更长。本文描述的某汽车服务企业A集团对某汽车经销服务企业B集团进行的并购案例表明,在实现并购成功的诸多因素中,只有成功实现了企业文化的融合,才能更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并购背景   2010年,某全国知名的汽车服务企业A集团(以下简称A企业)对西南某省名列前茅的汽车经销服务企业B集团(以下简称B企业)进行了收购。A企业是一家有国际投资背景的全国性汽车经销集团,近几年成立以来通过收购扩张迅速成为全国最大的汽车经销商集团,管理团队多为具有国际500强企业背景的职业经理人组成,该集团倡导以人为本、客户至上、结果导向、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   B企业有20年历史,经历了艰苦创业、规模扩张、多元发展、专业经营等阶段,在企业管理方面具有内地民营企业发展阶段的典型特征,如集权管理、人治管理、执行力强、管理粗放。同时B企业的企业文化具有较强的老板个人色彩,比如:企业集团管理模式高度集权,财权和人事权高度集中于集团和老板,甚至于下属公司的招待费和上游厂商的关系维护都由集团集中处理;企业通过老板个人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打造了较强的执行力,并依靠强有力的督导检查予以强化;公司以工会名义组织开展多种员工关怀活动,如经常开展员工家访,对员工及家属的生老病故问题给予及时解决,使员工深感公司非常人性化管理的温暖。B企业强调服务的经营理念,对服务礼仪严格要求,很好地提升了企业形象,曾被上级列为服务行业的标杆企业,员工引以为豪。   文化冲突   由于汽车消费具有地域性特点,加之A企业成立时间短,在B企业所在地不为公众和业内人士所了解,甚至其子公司的管理团队在收购之初对A企业的实力、行业地位、价值理念、企业愿景的认识和了解也极为有限,甚至片面认为其只关注于KPI,而注重人性化管理不足,对A企业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知之甚少,对收购整合团队没有建立起信任。员工们则更找不到自己与A企业的契合点,甭谈对A企业的认同。员工们最容易感受到并且谈论最多的企业文化,以前是那么熟悉和亲切,曾经引以为豪,而现在在新的管理模式下却不被重视,致使员工士气低落,精神不振,重要表现在:   服务意识逐渐淡化。员工们发现在并购后A企业在招聘新员工时不再重视对员工的礼仪和形象上的严格要求,以前B企业在新员工入职培训时要开展军训和礼仪培训,员工服务理念执行文化已经形成了自身特点。   行为规范要求松懈。现在对职业着装和职业形象既没有严格要求更没有检查,从总经理到员工可以不穿职业装,大家反而觉得很不习惯了。而在以前员工都要严格按照规定着职业装。   常见活动成为历史。B企业历来重视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比较常见的形式有春游、周年庆和春节聚会,其中周年庆和春节聚会被大家称为员工的两个节日。周年庆时,老板通常会邀请全国的明星捧场,员工们对此津津乐道,认为这是对员工的尊重和最高礼遇,是作为B企业员工的骄傲。而这台凝聚员工的周年庆晚会也将成为员工心中的记忆。   观念碰撞更为突出。A企业在管理中倡导绩效文化,而在B企业考评机制尚未建立,员工们认为是把自己该得的钱拿出一部分进行考核,哪怕最终拿得比以前多,仍然不理解与支持。如薪酬制度由底薪加提成改革为全部提成工资制度,管理人员薪酬与绩效挂钩,在公布了绩效制度不到一周时间,结果一下属公司员工便流失20%。   A企业与B企业文化冲突显而易见,该如何处理和化解,促进两家企业的文化融合呢?   举措成效   A企业收购方人力资源部针对B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同时对于企业文化整合存在的问题经过仔细分析,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寻求两家企业文化价值观念背后的共通之处,并加强沟通,促使员工了解企业文化,推进文化融合。   继承原有做法,加强行为规范督导。人力资源部认为,B企业原有的一些做法如严格职业着装、行为规范等制度,既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落实和强化服务理念和服务文化的重要措施,是B企业原有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应因势利导地予以继承和发扬,并进一步强化业务流程规范服务,要求行政部门坚持标准,加强督导,让员工了解到新的公司管理并没有放松要求。   直面热点问题,促进企业内部沟通。人力资源部认为,与其让员工们议论纷纷,不如直接面对,通过组织召开全体员工大会,大张旗鼓地介绍和宣贯企业文化,直接正面向员工传递公司声音。在员工沟通大会上,由总经理亲自宣导企业文化,管理团队全体参加,减少了员工的种种猜测,并要求各下属公司主要负责人也在人力资源部门的协助下分别召开企业文化宣讲会,促进了基层员工对公司的了解和认同。   围绕价值观念,深入宣贯企业文化。人力资源部认为,应开辟更畅通的渠道与员工开展沟通,不断传播公司的价值观。于是创办了企业内部刊物,深入系统地宣传企业文化、核心理念、企业管理模式、行为评价标准,大力宣传符合企业价值观的先进人物和事迹,以主渠道引导舆论,传递公司声音,促进员工思想认识的统一,以顺利推进整合。   尊重员工需求,开展集团文化活动。人力资源部认为,原B企业的周年庆文化活动是员工的一种文化需求,已成为员工心中的一种情结,可以变通形式来满足需求并提供给员工展示的舞台。2012年春节,B企业精心策划组织了盛大的春节团拜活动和文艺会演,全体员工参加,取得空前成功,员工们欢欣鼓舞,完全超越了原来周年庆观看明星表演的愉悦感受,这台新的晚会已经代替了周年庆在员工心目中的地位,对凝聚团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整合体会   通过以上A企业并购B企业后进行企业文化整合的案例,笔者总结出如下几点体会:   充分肯定和继承原企业文化积极因素。分析原企业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充分肯定和继承,既是尊重员工对原企业的美好情感,又有利于求同存异,统一思想,凝聚团队,减少员工接受新的文化和价值观念的震荡,对于保持队伍稳定、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员工对新的企业文化的适应性和认同度都有积极意义。   利用多渠道加强与员工开展正式沟通。在企业收购中,对于新的价值观体系标准如何认识和理解,如果没有正式渠道沟通,就会造成价值观的“真空期”,会造成迷茫和无所适从,容易引起心理和情绪的不稳定。以最权威的声音、最直接的方式、最畅通的渠道与不同层面的员工开展正式沟通最为有效,同时以非正式沟通为辅,必要时召开员工沟通大会。   高度重视员工敏感的企业文化要素。每个企业都有自身的企业文化符号,这就是员工最为敏感的企业文化要素。对于这些要高度重视、充分尊重和慎重处理。对于没有原则冲突的在前期整合阶段建议都应予以继承,为进一步整合创造好的条件。   企业在并购过程中的文化融合,重在思想认识,只有对企业文化融合有了足够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才能掌握其实施成功的方法,让企业文化融合真正助力企业发展,使企业尝到实实在在的甜头。   (作者系重庆中汽西南汽车有限公司人力行政总监)   (责任编辑:郝幸田)
2023-09-05 01:51:391

并购案例分析的问题~~能解答的都是大神级别!!

1.(1)“ST 美雅”与“万和集团”的并购属于混合并购。理由:“万和集团”生产制造家用电器、电子产品,而“ST美雅”从事纺织业。凡并购双方分属不同产业领域,且部门之间并无特别生产技术联系,这种并购为混合并购。(2)“ST美雅”和“广新外贸”的并购是横向并购。理由:两个企业都从事纺织业。凡并购双方都属于同一产业部门、其产品属同一市场的并购为横向并购。2. 并购后的整合包括:财务整合、人力资源整合、资产整合、业务整合、市场整合、供应渠道整合和企业文化整合。3. (1)常见的反收购措施包括:①“驱鲨剂”条款;② “毒丸”计划;③绿讹诈函;④金降落伞协议;⑤ “焦土”政策;⑥ “白衣骑士”;⑦帕克门战略;⑧ “皇冠之珠”⑨ “锁定”安排;(2) ST雅美针对“万和集团”采取的反收购措施包括——“白衣骑士”和“焦土”政策。
2023-09-05 01:51:491

企业并购文化整合失败的案例

 从纺织龙头企业到农机航母再到中国最大的医药集团,华源在陌生的产业领域,整合末见起色。到2000年,华源在纺织品总量上已跃居全国第一,但始终看不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没有突出的品牌,没有“单打冠军”。而农机业也无法实现整合的协同效应,亏损严重,华源最终在2005年5月全线退出。华源进入上药集团和北药集团,虽力求实现纺织和医药的整合效应,却由于纺织板块日颓,医药板块内部也难有协同,仅是“兼而不并”,使并购流于形式。  此外,华源内控薄弱,没有实现财务整合,主要表现在:一是财权比较分散,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各子公司的财权较大,集团总部难以控制。二是对各子公司未建立起有效的财务负责人委派制度,集团总部不能完全掌握子公司的资金运行状况。三是集团未建立起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和财务报告制度。四是集团内审体系建设较薄弱,对子公司缺乏必要的内审流程。五是财务基础管理特别是财务信息化的基础十分薄弱。华源外部主要依靠高额银行贷款投入,内部又无法实现管理、财务与运营的协同效应,无法获得稳定的现金流入,经营和财务风险日益加大,最终使资金链断裂,从而导致整个集团的倒塌。  三、华源并购引发的思考  1、政府对国有企业并购应给予必要的政策指导和监管  在华源并购扩张的过程中,政府部门除了一路“绿灯”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外,并没有给予相对应的政策指导和监管。如果政府对于重点央企在给予重点支持的同时,还能够给予重点关注,关注其风险与并购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多进行一些例行检查,则华源的问题就可能早一点被发现。因此,政府在对国有企业并购给予支持的同时也应加强必要的政策指导和监管。  2并购企业应端正并购动机  华源并购失败,很大程度上缘于盲目并购。多元化投资与经营作为分散财务风险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减少企业的风险损失。但是如果不切实际地搞多元化投资与经营,涉及过多产品或项目,主业不突出,不仅不能分散风险,反而会使企业陷入困境。并购企业应端正并购动机,根据自己的发展战略,立足长远发展,从理性层面考虑规模效应,实行强强联合、优化重组,从而达到企业间优势互补、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的目的。  3、重视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从财务角度看,资产负债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以及现金流量的合理匹配是抵御流动性风险、防范财务危机的根本举措。在并购融资过程中,应遵循优化资本结构的要求,尽可能按合理的资本结构安排负债与股权比例;应在对未来流动资金进行准确预测的基础上,合理配置资产与负债结构;应当适当平衡长、短期负债,使企业资金能满足未来现金流的需要,又不至于使大量资金沉淀在企业而降低资金的使用效率。  4、加强企业并购后的财务整合工作  “有并购无重组、有上市无整合”是华源并购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华源并购失败的现实表明:仅仅追求并购的表面效应,而忽视了并购的财务整合,“捷径”就有可能变成“困境”;纵使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丰厚的资本,但缺乏财务整合能力,仍然无法避免并购的失败。因此,并购企业在并购协议签署以后,应根据事先的规划安排,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并购后的企业进行财务整合。不同的并购企业,其财务整合的框架也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三个到位、七项整合”。一个中心即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中心。三个到位,即对并购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及融资活动的财务管理到位。七项整合包括财务管理目标、财务制度体系、会计核算体系、资产、业绩考核体系、现金流转内部控制及债务的整合。从我国企业并购的实际情况来看,要提高并购的成功率,企业在强化财务整合的同时还必须做到:制定系统的整合规划和有效的整合执行计划;加强并购双方的沟通、交流和协调,重视人员整合,注意调动被并购方员工的积极性,防止关键人员的流失,解决好并购方与被并购方员工的矛盾;此外,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相对稳定的企业文化,成功的并购还必须考虑到双方企业文化的融合。
2023-09-05 01:52:101

联想收购IBM案例分析

这是IBM笔记本故障论坛 你这个问题应该发到肯德基订餐电话那去~
2023-09-05 01:52:252

TCL并购汤姆逊公司 案例简介

  [并购案例]TCL并购汤姆逊  并购已成为企业迅速扩张和企业家迅速增长财富的重要手段,因此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都上演着许多扑朔迷离的资本传奇故事。有人为之自豪与狂欢,有人则为此沮丧和懊恼。  中国企业家及其企业也开始尝到其中的美妙与苦涩。中海油和海尔分别高调并购美国优尼科和美泰克,华为欲重磅并购英国马尼可,都以失败告终,但却大大开阔了中国企业家及其企业的国际化视野,并得到了对国际市场游戏规则很好的历练。这也就有了中石油等企业的再次成功起航。  并购也在迅速改变全球产业格局,并引起各国政府高度警惕。凯雷并购徐工、法国SEB并购苏泊尔(21.76,-1.14,-4.98%)都引起了中国政府的极大关注,并出台了相关政策;中海油并购优尼科,同样导致了美国政府的介入而使这桩交易无疾而终。  并购近来表现出的更大魅力是,史无前例地影响着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和商业思想,并在不断加快这一认知和实践进程。并购使企业综合竞争力被迫迅速提升,行业品牌集中度迅速加大,企业经营技能迅速攀升。中国与世界正一同进入并购时代。这也就是我们总结近三年来国内极具代表性的10大并购案例的初衷。  TCL并购汤姆逊  时间:2004年1月  并购模式:并购问题知名企业。2004年1月,与法国汤姆逊达成协议,7月底成立合资公司TTE。李东生认为,汤姆逊有品牌、技术和欧美渠道,而TCL可借之作为欧美市场,规避反倾销和专利费的困扰,并喊出“18个月扭亏”口号。但并购后连续两年报亏,2006年10月底,除OEM外,TCL不得不将其欧洲彩电业务砍掉。  并购难点:1.汤姆逊彩电业务连续多年巨额亏损,2003年达17.32亿元,而TCL年净利润只有7亿元;2.整合汤姆逊资源难度非同一般。  最新挑战:TCL要战胜自己的高期望,“这一仗输不起。”  典型经验:1.通过并购改变全球产业格局,并获得了突破全球市场、技术和供应链的机会;2.借此提升全球知名度;3.并购的阿尔卡特手机业务等也最终放弃了,并购衰弱品牌值得反思。  前景预测:目前失败,未来翻身难度大。
2023-09-05 01:52:351

企业并购中人力资源整合的成功案例

案例1:1987年,台湾宏基电脑公司收购了美国生产微型电脑的康点公司,但此后3年累积亏损5亿美元。到1989年,宏基公司只好以撤资告终。其失败的真正原因就是“人力资源整合策略”出现了故障。无论收购前后,康点公司均发生了人才断层危机,而宏基公司又缺乏国际企业管理人才,无法派员填补此成长的缺口,另上康点公司研究人员流失严重,无奈,宏基被迫宣告并购失败。 案例2:1998年9月,合肥荣事达集团公司正式兼并重庆洗衣机总厂。经过不到两年的经营,在重庆地区,两家的“荣事达”与“三峡”品牌市场占有率由40%上升至70%以上,平均毛利率比上年同期增长82.57%。探究其成功之路,无不得益于兼并后荣事达集团的有效人力资源整合管理。兼并之初,集团不减人员、不动班子,承担全部员工、保留原厂级领导职位,集团只派3人出任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和财务总监助理。并决定把当年利润用于增加员工工资和奖励管理者。一段时期后,组建了新班子,并由新班子对公司进行管理和机构改革,新机构将原来的16个处室、3个车间调整为6处1室、4个车间,精减中层和机关管理人员63人。这些措施把荣事达引上了成功之路。
2023-09-05 01:52:451

企业并购重组案例分析怎么写

企业并购重组中要注意:(一)要做好并购重组企业发展环境调查 企业并购行为虽然是市场行为,但不可能不受到当地政府影响,要考虑政府的政策和态度。对于并购项目,政府考虑更多的职工安置、并购后的企业税收及对本地经济发展的影响。企业要对并购项目进行判断,对有发展前景的、符合国家鼓励产业的,政府大多会采取支持态度,从资金、税收、土地使用权等方面给予重大优惠。这样,企业就可充分利用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与措施。对无发展前景的,国家明文规定抑制的项目,政府大多会采取抑制态度。如属于高能耗、污染严重的行业,企业应尽量规避政府出台的抵制其发展的政策措施。 (二)要做好并购企业相关财务信息调查分析 并购过程中,并购企业可能存在资产质量较差,历史沉淀的不良资产、大量潜在负债等情况,要充分了解并购项目资产、负债、运营效率情况,运用财务指标科学分析,作出合理评估。如在资产质量与偿债能力方面:要综合对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存量资产状况等指标作出分析判断。此外,还应了解主要资产的抵(质)押、出租或承租等状况;在盈利能力及其成长方面:要综合对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及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及构成比例等指标作出分析判断;并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等指标对其成长性作出分析判断;在现金流质量方面:要综合对各种现金流量、现金销售比率、净利润现金含量等指标作出分析判断。 此外,还要做好企业重要外部关系分析。如向并购重组企业的律师、会计师、财务顾问等外部顾问了解企业情况;向银行了解企业的信用评价情况,如信贷额度、相关机构的信贷或证券信用等级评价;委托双方都认同的评估机构对并购资产进行合理估价,作为双方谈判并购价格的基础等。 (三)要做好并购企业的潜在风险分析 企业在并购其他企业时考虑的是并购后协同效应,实现并购后企业的价值最大化。但由于对并购企业的情况不很了解,并购方可能对并购企业存在的涉税风险、潜在诉讼、法律纠纷等潜在的风险浑然不觉,结果为将来的重组失败埋下伏笔。因此,要对并购行为进行全过程跟踪,认真搞好尽职调查,聘请中介机构进行法律、财务、风险防范等方面的咨询、评价。如在财务税收方面:要考虑并购企业是否存在应收帐款没法收回、潜在的诉讼可能导致的赔偿责任、对外担保带来的连带责任等潜在负债风险等;还有前期运行中是否存在偷漏税行为及可能带来的影响等涉税风险;在法律诉讼方面:要考虑并购企业是否存在已发生的、未决的和潜在的诉讼,可能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的涉法风险;在企业文化方面:要考虑其融合程度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着并购后企业的决策速度和执行力度,不少企业并购行为的失败,关键就在于企业文化的冲突。要考虑两种企业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针对并购对象进行文化变革的难度,以最短时间促进企业的战略调整、组织架构建设、业务流程调整再造、资源合理配置,做到妥善谋划和安排。 (四)要推进科学决策机制,高度重视风险管理 企业并购,实际就是资本的扩张,投资方向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现有的复杂经济形势下,非理性投资、超能力投资、非主业投资,都会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企业应按照关规定,科学决策,加强风险管理。一是企业作为并购重组的市场主体,要强化战略意识,重视涉及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定位。投资规模应与企业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把目标集中于投资回报,灵敏反应市场信号,按企业发展的规律办企业。二是企业并购属于重大投资行为,要强化董事会决策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法人治理建设,促进决策机制的科学化。同时,应建立适当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将并购效益与管理层的报酬和责任直接挂购,让他们既分享并购重组收益,又要承担与决策有关的风险。三是引入专家决策和项目动态管理手段。一要委托专业咨询机构组织行业专家、财务专家论证,提供决策建议;二要开展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提高企业投资决策水平。
2023-09-05 01:52:541

国企并购民营企业案例

国有企业并购案例汇总: 2014年: 1、绿地借壳金丰交易金额系A股历史最大【资产置换发行股份购买】 2014年3月18日,停牌8个月的绿地借壳金丰终有进展。金丰投资发布公告称,公司拟通过资产置换和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方式进行重组。其中,金丰投资拟置出资产预估值23亿元,拟注入的绿地集团100%股权预估值达到655亿元,这是迄今为止A股交易金额最大的一次重组并购。如果重组完成,绿地集团将通过借壳方式实现A股上市。接下来,预计绿地集团会发行一些定向募股、公司债,对公司资金面有非常正面的作用。在置出资产后,金丰投资将向绿地集团全体股东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购买其持有的绿地集团股权。 2、五矿联合体$58.5亿收购秘鲁铜矿【现金购买股权】 2014年4月14日,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所属五矿资源有限公司(MMG)宣布,由MMG、国新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和中信金属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与嘉能可”达成秘鲁“邦巴斯项目”股权收购协议,交易对价为58.5亿美元。邦巴斯是世界在建的最大铜矿之一。此次收购邦巴斯项目也成为中国金属矿业史上迄今实施的最大境外收购。邦巴斯该项目位于秘鲁南部,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在建铜矿项目,预计达产后前5年每年可生产铜精矿含铜量约45万吨。 嘉能可表示,该交易预计将在今年9月底完成。在收购该矿的财团中,五矿资源占62.5%的股份,国新国际投资有限公司(Guoxin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占22.5%,中信金属(Citic Metal)占15%。 拉斯邦巴斯是世界在建的最大铜矿之一,每年可供应大约45万吨铜。截止去年11月,铜矿的建设进度已完成40%,预计2015年可正式投产并出产40万吨铜,相当于2013年中国进口铜的12.5%。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铜矿进口国,铜需求占全球需求的大约40%。
2023-09-05 01:53:034

企业纵向并购的案例有哪些?

中粮集团纵向收购海外原材料企业:在对澳大利亚两家产能40多万吨的糖厂的收购争夺战中,7月份,中粮以1.4亿澳元的高价战胜国际巨头邦吉公司完成对澳大利亚Tully糖厂的收购,而在澳大利亚Proserpine糖厂的收购争夺战中,中粮的对手是抢先一步提出收购价格的丰益国际。为了成功将澳大利亚这两家糖厂已经下属的甘蔗种植园一起收入中粮的旗下,从而提高中粮在农产品领域的控制力,中粮对Proserpine糖厂的收购价格在高出对手500万澳元后继续加价,在此前的1亿澳元债务再融资金额后,大幅加价3000万澳元,以1.3亿澳元的价码来提高中粮的吸引力。为了完成对这家糖厂的收购,中粮还在收购方案中对财务安排和资金来源等做了细致的安排。据悉,当前在农产品竞争领域,中粮集团农产品板块的利润率受制原材料供应不足,从2008年的5.95%一路下降到去年的2.96%。为了提高农产品板块的利润,加大对海外原材料供应的掌控力是中粮走向海外的必修课。
2023-09-05 01:53:512

近三年的比较典型的企业并购案例有哪些

中国相关的,近期的,较大规模的:双汇收购美国史密斯菲尔德中石油收购加拿大尼尔森建设银行收购巴西Bicbanco银行光明收购英国维多麦食品公司复星收购地中海俱乐部潍柴动力收购意大利法拉第游艇三一收购德国大象潍柴动力收购德国凯傲柳工收购波兰HSW徐工收购德国施维英等很多国外收购中国企业,国外并购国外企业每天都在发生,数不胜数
2023-09-05 01:54:102

阿里巴巴互联网,阿里巴巴并购饿了么案例

全渠道触达用户,多维度竞争形成。以移动支付为支点,用户从线下到线上的各个消费节点被全面触达。此外,阿里的业务也拓展到了其他领域,金融、娱乐、本地服务等其他领域,进一步从不同角度覆盖用户,提升渗透率,最终巩固和提升零售领域的竞争力。
2023-09-05 01:54:272

求纵向并购案例

首钢收购澳大利亚铁矿
2023-09-05 01:54:465

企业并购失败的案例分析

失败案例:海尔&美泰兼并背景美泰公司是一家有着100多年历史、身价高达47亿美元的美国老牌家电企业,以生产吸尘器、洗衣机、电冰箱为主营业务,是美国家电市场的第三大企业,位居惠尔浦(Whirlpool)和力诺国际(Lennox)之后。 由于美泰公司生产成本过高,近年来业绩每况愈下,2005年美泰欲寻求收购公司。海尔关注这一收购对象与其较早进入美国有关,美泰在美国当地市场的营销网络是最有价值的优势之一。失败原因:1)缺乏公关策略美泰有着近2万名的员工然而海尔公司并没有将与员工的沟通作为其重要工作之一。国际传播领域专家约瑟夫-布鲁曼菲尔德(JosefBlu-menfeld),在海尔在竞购案还被国内看好时就作出此悲观预言:在竞购过程中,海尔暴露出了传播和公关方面能力的不足,将使未来的中国企业收购变得更加困难。海尔美国公司发言人在被问到如何联系海尔管理层时,只撂下一句“我也不知道”就没了下文。而正是海尔(美国)拒绝了《DesMoinesRegister》(美泰所在Iowa州的地方媒体)的采访,从而给当地民众传递了一个负面的信号。此举引起美泰当地工人的不满。工会在跨国收购中是一支不可低估的力量,失去了工会的支持,海尔的竞购自然举步维艰。布鲁曼菲尔德认为:“如果正确地向美国公众解释,我认为公众将会支持中国的加盟。但问题是这样的‘正确解释"几乎从未有过。中国没能使用公关策略去形成有利于自身的美国舆论。”2)竞购价格过高自从美国最大的白色家电制造商惠而浦加入美泰竞购战,提出13.5亿美元的收购价格后,价格就开始不断攀升。海尔选择了退出。惠而浦先后三次提高收购价格,最终以总报价23亿美元得到美泰的肯定。3)整合面临困难FTN Midwest证券分析师Eric Bosshard认为,虽然海尔对美泰有意,但可能在尽职调查过程中发现,整合美泰的工作过于艰难,所以只好中途放弃。如果海尔收购美泰,将面临在美国境内推广两大品牌的问题,为推广美泰品牌注入资金。4)牵涉政治因素海尔目前虽由私人管理,但仍然由国家控股。在各种媒体的渲染下,海尔被描述成危险的外国掠夺者,渴望从美国买家手里抢走有价值的资产。而与海尔并购案同时间的中石油并购案也被认为政治到因素,这成为收购失败的另一原因。
2023-09-05 01:55:201

求 近两年企业合并案例及分析

1998年4月6日起,在短短7天的时间内,美国连续发生了6家大银行的合并,其中,美国花旗银行和旅行者集团的合并涉及金额高达725亿美元,创下银行业并购价值的最高纪录。这两家企业合并后的总资产额高达7000亿美元,并形成了国际性超级金融市场,业务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亿多客户。2000年1月,英国制药集团葛兰素威康和史克必成宣布合并计划,新公司市值将逾1150亿英镑,营业额约二百亿英镑,根据市场占有率计算,合并后的葛兰素史克制药集团将成为全球最大制药公司。2000年1月10日,美国在线公司和时代华纳公司的合并,组建美国在线一时代华纳公司,新公司的资产价值达3500亿美元。2000年2月4日,全球最大的移动电话运营商英国沃达丰公司以1320亿美元收购德国老牌电信和工业集团曼内斯曼,成为当时全球最大并购案。企业并购单位规模的不断扩大,表明企业对国际市场的争夺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这种强强合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十分巨大,它极大地冲击了原有的市场结构,刺激了更多的企业为了维持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而不得不卷入更加狂热的并购浪潮之中。 第三,横向并购与剥离消肿双向发展。第五次并购浪潮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大量企业把无关联业务剥离出去,相应并购同类业务企业,使生产经营范围更加集中。近年来的全球同行业横向并购几乎涉及所有行业:石油、化工、汽车、金融、电信等等重要支柱产业和服务业。同时,企业剥离也在不少大公司特别是跨行业经营的公司内展开。例如,1997年德国西门子公司宣布停止生产电视机,从家电行业撤出,集中力量在世界通讯业展开竞争;英荷合资跨国公司联合利华为实现产业优化组合,出售了产业中的化工部门,其目的在于通过出售这几个化工公司,使其能够更多地投资到该公司利润增长更快的行业中去;韩国的双龙集团则将其双龙汽车制造公司出售给三星汽车制造公司,使其能够集中于水泥和石油等专业领域的发展。
2023-09-05 01:55:311

求企业纵向并购的案例。。。企业纵向并购案例,急求!最好是有名的公司的案例!好的将追加奖励。

不知道
2023-09-05 01:55:422

求一个企业并购失败案例发我消息里,知道问过的案例不要

失败案例:海尔&美泰兼并背景美泰公司是一家有着100多年历史、身价高达47亿美元的美国老牌家电企业,以生产吸尘器、洗衣机、电冰箱为主营业务,是美国家电市场的第三大企业,位居惠尔浦(Whirlpool)和力诺国际(Lennox)之后。 由于美泰公司生产成本过高,近年来业绩每况愈下,2005年美泰欲寻求收购公司。海尔关注这一收购对象与其较早进入美国有关,美泰在美国当地市场的营销网络是最有价值的优势之一。失败原因:1)缺乏公关策略美泰有着近2万名的员工然而海尔公司并没有将与员工的沟通作为其重要工作之一。国际传播领域专家约瑟夫-布鲁曼菲尔德(JosefBlu-menfeld),在海尔在竞购案还被国内看好时就作出此悲观预言:在竞购过程中,海尔暴露出了传播和公关方面能力的不足,将使未来的中国企业收购变得更加困难。海尔美国公司发言人在被问到如何联系海尔管理层时,只撂下一句“我也不知道”就没了下文。而正是海尔(美国)拒绝了《DesMoinesRegister》(美泰所在Iowa州的地方媒体)的采访,从而给当地民众传递了一个负面的信号。此举引起美泰当地工人的不满。工会在跨国收购中是一支不可低估的力量,失去了工会的支持,海尔的竞购自然举步维艰。布鲁曼菲尔德认为:“如果正确地向美国公众解释,我认为公众将会支持中国的加盟。但问题是这样的‘正确解释"几乎从未有过。中国没能使用公关策略去形成有利于自身的美国舆论。”2)竞购价格过高自从美国最大的白色家电制造商惠而浦加入美泰竞购战,提出13.5亿美元的收购价格后,价格就开始不断攀升。海尔选择了退出。惠而浦先后三次提高收购价格,最终以总报价23亿美元得到美泰的肯定。3)整合面临困难FTN Midwest证券分析师Eric Bosshard认为,虽然海尔对美泰有意,但可能在尽职调查过程中发现,整合美泰的工作过于艰难,所以只好中途放弃。如果海尔收购美泰,将面临在美国境内推广两大品牌的问题,为推广美泰品牌注入资金。4)牵涉政治因素海尔目前虽由私人管理,但仍然由国家控股。在各种媒体的渲染下,海尔被描述成危险的外国掠夺者,渴望从美国买家手里抢走有价值的资产。而与海尔并购案同时间的中石油并购案也被认为政治到因素,这成为收购失败的另一原因。
2023-09-05 01:55:531

反并购策略的经典案例

1998年初计算机合伙人公司(Computer Associates简称CA)对计算机科学股份公司(Computer Sciences Corp简称CSC)的收购案例。收购方CA和被收购方CSC均为纽约交易所挂牌的上市公司。由著名美藉华裔王嘉廉领导的CA是美国第三大独立软件制造商。它主要为大公司提供数据管理商业软件。全球“财富500”家大企业中,有95%采用它的网络化管理软件。位于加州的被收购方CSC是美国著名电脑咨询服务公司,它的服务项目包括程序设计。管理咨询,系统结合及产品寻购业务等,它的主要客户是政府及政府附属机构,占其总业务量的25%左右。 CA在1997年12月中旬开始同CSC接触,洽谈并购事宜。在经过两个多月的“友好”谈判后,双方在价格和收购条款上均未能达成协议。1998年2月中旬,CA决定采取行动,公开发出以高出当时CSC市价的30%,每股108美元的价格收购CSC公司的收购要约,整个收购金额涉及90亿美元(如果收购成功,将成为当代高科技领域第三大并购交易)。CA总裁和首席执行官库马先生在写给CSC董事长汉尼卡特的正式书面信中提出:对两家公司至今未能达成协议感到遣憾,但CA决心不遣余力采用所有合适的方法来促使并购交易成功。在CA收购要约中,CA提出以下几个收购条件:①留住CSC公司主要管理人员和主要员工;②向CSC公司主要管理人员和员工提供员工购股权:保证在合并后公司中,CSC和CA组织地位相等:④除非万不得已,原CSC组织框架不变;(5)合并后公司使CA和CSC在技术和市场开拓上能互相帮助,共同发展;⑥没有裁员计划。CA这种做法带有很强的敌意。第一,CA原来打算:如果CSC同意同CA以“友好”方式合并,CA愿以每股114美元的价格向CSC股东购买CSC股权。但现将收购价调低,显然是对CSC不合作的惩罚。第二,从“友好”协议转向以正式要约收购,迫使CSC在十天内作出反应。除此之外,CA还向内华达地方法院提出要求:希望法院裁定CSC在1998年8月份召开股东大会之前将CA收购要约提前交给股东讨论。并购谈判从“友好”转向“敌意”,使原本有意寻找合并伙伴的CSC改变对整个兼并活动的立场,CSC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决定不道余力造行反收购。CSC通过采取以下行动来回应CA的敌意收购:①修改公司章程,取消拥有20%股权的股东提出提前召开股东大会的权利;②为公司最高层17位管理人员订立丰厚离职补赏金;将股东大会决议通过比率要求从50%提高到90%;④扬言计划向优先股股东发放普通股认股权的股息,为公司毒丸防御计划铺平道路,因为一旦发生兼并,优先股可转换为收购者普通股,以增加收购成本;⑤向洛杉矶最高法院提出5000万美元的诉讼,起拆CA收购行为违反了加洲不公平商业竞争法;⑥向美国洛杉矶地方法院起诉CA和它的并购顾问贝尔,控制被告方通过CSC以前的商业伙伴,一家信誉评级机构中非法获取CSC机密信息。3月2日,CSC正式拒绝了CA收购要约。3月6号,CA在经过各种努力后,终于宣布:当3月16日收购要约期结束后,不考虑延长要约期,这也意味着CA彻底放弃了对CSC收购,从而使美国高科技史上第三大兼并案以流产告终。 CA在兼并之前未对目标公司作深入。全面了解,CA认为向CSC股东发出收购价已高于其市场价30%,收购价格应当合理。但这是其实对CSC股东心理缺乏了解。CSC是高成长性公司,有一半以上CSC股东属长期投资者,持有CSC股票至少五年了。并且CSC是他们投资组合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每股108元,即以高于市场价30%得出的收购价格对其他被并购公司也许合理,但对CSC股东却偏低。一位高科技行业的分析家认为每股130元才是吸引 股东放弃股权的合理价位。CA及它的并购顾问贝尔,因为没有充分了解目标公司股东情况,在收购的最关键问题造成失误。CA未考虑被兼并企业的行业特性,选用了错误的并购方案。对于高科技企业来讲,最重要的资产是人才。如果被兼并企业的人才对兼并公司不满,兼并后纷纷离开公司,也就丧失了兼并的意义。因此,对高科技企业的兼并,人们极不推崇采用敌意收购,因为它往往造成被兼并方管理层和员工对兼并方的敌对情绪,使兼并结果不能达到预期效果,CA在这场兼并战中,不顾及CSC的反对,我行我素,按美林证券分析师的说法:采用对CSC敌意收购从一开始就是个错误,因为即使敌意收购成功,也势必造成CSC员工和忠诚客户的流失,不可能有好的商业经济效果。
2023-09-05 01:56:371

寻找2000年后国外发生的经典的失败并购案例,做70多页的论文案例分析

1、纠正一下:1.1、你“感觉SUN公司不是行业知名企业”的认识是非常错误的,当年他就像今天的苹果一样是个伟大的公司,从80年代到2002年一直是个IT业顶尖企业,其在企业级服务器和工作站领域其硬件是直接与IBM分庭抗礼;其操作系统在网络领域遥遥领先微软的Windows NT,据说后来的 Windows 2000的某些功能仍然由 Unix 来完成的。可惜因其不重视非计算机专业的个人操作系统的应用和开发而被微软超越和淘汰。1.2、SUN拒绝被IBM收购的原因估计是SUN藐视IBM,因为sun是最后被微软打败的,而IBM在服务器领域原来是有点落后SUN的,只是因为IBM与微软共享6.22版本的DOS操作系统的专利,从而使其在使用微软基于dos开发的Windows操作系统和相关软件有一定的专利优势,这就像二战日本人只承认是被美国而不是被中国打败一样。2、“失败婚姻”式的国际并购案例再推荐几个:2.1、TCL并购汤姆逊:汤姆逊彩电业务连续多年巨额亏损,李东生认为,汤姆逊有品牌、技术和欧美渠道,而TCL可借之作为欧美市场,规避反倾销和专利费的困扰,并喊出“18个月扭亏”口号。但并购后连续两年报亏,2006年10月底,除OEM外,TCL不得不将其欧洲彩电业务砍掉,目前该并购基本定性为失败。2.2、TCL并购阿尔卡特:TCL并购后3年净亏40亿元,同时在6年后遭受2项索赔超5亿元,已经失败,成为商学院的经典案例了。2.3、上汽并购韩国双龙汽车巨亏42亿!!!!!!!2.4、中国平安并购荷兰-比利时富通集团,8个月净亏157亿元;TCL并购汤姆逊,3年净亏40亿元;中投集团投资美国黑石集团,20亿美元不到一年,缩水70%以上。3、纯国际并购失败案例:3.1、福特1999年并购沃尔沃(近似2000年吧),因未达到并购目的被认为并购失败,并于2009年将沃尔沃卖给吉利。该案例已延续跨入了2000年以后了。3.2、1998年克莱斯勒与戴姆勒-奔驰正式合并,2000年巨亏18亿美元,现在正待价而沽。该案例已是延续跨入2000年以后了。3.3、1998年9月美国世界通信公司与MCI通信公司370亿美元的合并,新公司MCI 世通(MCI WorldCom)正式营业。不久,美国通信业步入低迷时期,2000年对SPRINT的收购失败更使公司发展战略严重受挫,股价暴跌。2000年7月,两家公司终止收购计划,MCI世通仍在随后再次更名为世通。2002年被监管部门发现其财物造假已多年,仅1999年-2001年就虚增营收90多亿美元,并于2002年7月申请破产重组。纯国外并购后不成功的案例完全要是在2000年以后的确实不多,以上三个也算是前后跨世纪的了,仅供参考。当然,中国参与的国际并购失败的案例那是多老了去了,甚至像联想具资收购IBM的PC业务,和几年的IBM的商标使用仅还可被定义为成功案例,都坑爹的主。最大的国际并购笑话是中国铝业收购力拓股权一事,澳方公开承认违约且是技术性违约,主动认罚,董事会代全体股东感谢中国铝业在危难时候的援助,澳国媒体和民众还蔑视中国!@#¥*¥…%&*。
2023-09-05 01:57:011

结合课件中"丁谓收购胜家"的案例,分析并购决策中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1并购决策阶段 企业通过与财务顾问合作,根据企业行业状况、自身资产、经营状况和发展战略确定自 身的定位,形成并购战略。即进行企业并购需求分析、并购目标的特征模式,以及并购方向 的选择与安排。 2丁谓,善美集团创始人,现任集团执行主席,首席行政总监。正是他,在企业重组方面表现卓越,今世界惊叹;他独特的资本营运战略,使得善美集团在不长的时间里一跃而为全球著名企业,他也随之成为全球企业界声名显赫的风云人物。祖籍福州、1950年生于上海的丁谓,曾先后随家人迁往香港、澳大利亚,后又移民加拿大,也正是在加拿大攻读电子工程硕士时,他得到机会承担、完成了一项新产品设计,靠智慧赚到了第一笔钱,从此他开始踏上创业之路
2023-09-05 01:57:302

急求一篇企业并购案例分析,需要是近年的案例,也没有论文格式都无所谓,字数无要求,不过不能太短了,2

维纳斯并购妙管家就是个不错的并购案例。在今年浙江省两会上,省委书记夏宝龙为纳爱斯集团点了赞。不仅因为纳爱斯在整体经济环境换挡减速的背景下,2014年各项指标继续呈两位数高速增长,捐资千万助力“五水共治”;更因为,该集团以7000万美元收购了台湾妙管家100%的股权,公开资料显示,这是迄今大陆对台湾企业最大的一宗并购案。  纳爱斯集团逆势出击,提振了浙江企业的信心,为浙江企业家提气。回顾该集团的成长历程,一路上伴随三次大的并购。早在2006年,该集团就全资收购英属中狮公司旗下的香港奥妮、裕旸、莱然等三家公司,将产品线延伸到个人护理用品。当时,这笔收购被认为是中国日化界最大的收购外资案。2009年3月,纳爱斯与全国知名的蚊香生产企业李字集团,正式“联姻”,双方合作成立了浙江李字日化有限责任公司,新公司由“纳爱斯”出资8000万元,占60%股份,拓展了公司的业务范围。  今年5月9日,纳爱斯集团完成了47年发展历程中的第三次并购。在中国台北,纳爱斯集团董事长庄启传正式以“台湾妙管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新头衔示人。  据介绍,本次收购由纳爱斯集团旗下纳爱斯浙江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前后历时一年。双方于今年3月初签署了正式收购协议,100%收购妙管家的股权,花费约3.3亿元人民币,加上接收对方债务,共需支付约4亿元人民币。3月13日,双方完成股权交割,满满一箱子各种面值的妙管家股票被纳爱斯收入囊中。  资料显示,妙管家是台湾日用洗涤行业的一线品牌,2014年销售收入约3亿多元人民币。公司创办于1985年,总部位于台北,在台中有生产基地,在台北、台中、台南等地设有6处营业所,是台湾家喻户晓的清洁用品制造、批发及零售企业,现有员工1000多人。2002年起,妙管家进入大陆市场,在太仓设有生产基地,在上海、南京两地设有经销点。  为什么收购妙管家?  “从产业结构来说,双方主营业务都与"清洁"有关,大方向一致,而且妙管家的产品具有自身特色,与纳爱斯的产品形成互补。在生产工艺、市场销售渠道等方面,两者都是兼容的。”另外,庄启传尤其看中台湾企业充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经验,“收购妙管家为纳爱斯走向世界、更大范围整合资源提供了便利,是实现"世界级纳爱斯"战略目标的最佳跳板。  庄启传指出,洗涤用品行业正处在一个转型升级的时代,中产阶层崛起后,消费者对个人生活舒适度的要求将越来越高,洗涤用品将朝着安全、方便、绿色的方向加速发展,而妙管家在卫生间、厨房、地板清洗等方面,已有先行一步的探索。纳爱斯则在洗衣和个人清洁用品方面有优势,双方在产品结构上存在互补。  “我很喜欢"妙管家"这三个字,这个品牌名称与其产品有恰到好处的对接,可以溢出消费者居家生活的心声和愿望,具有较高的品牌价值。既然是 "管家",就可以延伸到个人、家庭清洁、护理的方方面面。妙管家是一块质地上好的宝石,我们可以将它雕刻成稀世珍品。”  谈及妙管家未来发展方向,庄启传打了个比喻:“妙管家是原董事长蔡宗仰先生一生心血的结晶,蔡先生把妙管家托付给纳爱斯,就如同为女儿找到好婆家一样的欣慰。”如今,如何让这桩联姻开花结果,责任落在了庄启传及其管理团队肩上。  今年5月,庄启传带领一个由新任妙管家总经理、销售副总、财务主管等在内的小型管理团队,亲赴台北。他要求,所有派到台湾工作的员工,都要尊重本地同事,要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集思广益,让纳爱斯的文化、管理真正服台湾的水土,融合发展,在年内顺利走过磨合期。  这其中,庄启传最看中的一条是:要给予妙管家足够的自由发展的空间。在妙管家部门负责人和职工代表见面会上,他表示,纳爱斯将充分授权,让妙管家按着自身特点发展,让妙管家成为纳爱斯走向国际化的一个窗口。“妙管家管理上既可以依靠纳爱斯,也可以自成体系,或有分有合、兼而有之。怎么有利、怎么能做出自身应有特色,就怎么走。”
2023-09-05 01:57:421

【企业并购后的集团管控整合策略】2017企业并购重大案例

  近年来随着我国逐步进入工业化中后期,行业整合或跨国并购频繁发生,如联想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中国建材整合国内水泥产业,中海油竟购尤尼科等不一而足。并购作为企业快速做大做强,获取竞争优势的一条捷径,日益受到我国企业的重视,正在掀起一波又一波的高潮。   然而并购并不容易,相当一部分企业并购后,不仅未能实现之前所期望的价值,而且可能面临完全失败的风险。按照科尔尼公司对全球115个并购案例的分析,约有60%的并购事实上侵害了股东的利益,并购3年后,新企业的利润率平均降低了10%,而且50%的美国企业在并购4年后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首要的便是并购后缺乏整合或整合失败。这样,在我国“十二五”期间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历史背景下,对企业并购后如何进行管控整合研究就显得很有意义。   通常情况下,大型企业尤其是集团型企业,经常被看作是一个复杂系统,当并购事件发生时,意味着两个复杂系统发生合并,此时原有系统所具有的不确定性、非线性和蝴蝶效应将会进一步放大和加剧,因而新企业的首要任务是抑制负向的蝴蝶效应,管理、加工和驾驭那些正向的蝴蝶效应。具体该怎样做呢?以下四个整合策略可供参考。   首先,新的企业要形成一套关于如何发展的超级理论,即如何整合原有企业的两种商业模式,形成新的发展模式。比如谷歌在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之前,两者已在各自领域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模式,但当面对以苹果公司为核心的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的强势竞争时,它们发现单靠任何一家企业均无法取得竞争优势,于是便出现了谷歌以125亿美元代价收购摩托罗拉移动,试图通过深度整合,打造全业务链运营发展模式,和苹果公司进行抗衡的经典案例。   然后,企业需要明确与发展模式对应的管控模式。不同的发展模式导致不同的管控模式,如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是一家从事多元化业务的控股公司,经营范围极为广泛,但总部对下属子公司的要求只限于“公司股票每股内在价值(包括股息)的增长率要高于标准普尔500每股的内在价值(15%)”。在这样的发展模式指引下,该公司具有典型的财务型管控模式特征,其最主要的特点是:总部对下属子公司进行高度分权治理,但同时保持对集团公司资金的高度集中管理。   接着,企业需要从治理、控制、宏观管理三个维度承接管控模式,使得集团管控能够真正落地。以中日汽车合资企业为例,日方通过治理章程条款预埋以及技术方案控制,不仅仅赚取了整车制造利润,而且赚取了发动机、变速箱等关键零部件销售的高额利润。再以淡马锡为例,该企业通过在每年12次的董事会中引入决议计划卡,并在年末根据董事所填写的计划卡内容对其履职能力和履职态度进行综合评价,从而解决了如何对董事进行绩效考核这一难题。再如,中国建材自2007年起开始对中国水泥行业进行整合,其下属南方水泥公司在采用操作型管控模式基础上,力推可复制型管控模式,通过“三五模式”、对标管理和辅导员制度,实现对成员企业的深度管理融合,从而确保了不同所有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企业能够迅速融为一体,发挥整体效益。   最后,企业需要根据管控模式有选择地进行价值链整合。以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为例,联想通过比较双方职位体系、管理体系之后,提出了双方均认可的新的职位体系,较好地解决了并购中经常发生的高管流失问题。再如中国建材南方水泥公司,在确定操作型管控模式之后,构建了“总部一区域公司一生产企业”三层组织架构,分别对应于“决策中心一利润中心一成本中心”,然后根据组织设计需求,把市场营销、采购、财务、技术、决策等职能集中到总部统一管理,初步解决了“集而不团、管而不控”的问题。
2023-09-05 01:58:011

高级会计师案例分析: 企业并购

  甲公司为一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企业,也是全球著名集成电路制造商之一。基于公司战略目标,公司准备积极实施海外并购。相关资料如下:   (1)并购对象选择。甲公司认为,通过并购整合全球优质产业资源,发挥协同效应,是加速实现公司占据行业全球引领地位的"重要举措;并购目标企业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①应为集成电路设计商,位于产业链上游,且在业内积累了丰富而深厚的行业经验,拥有较强影响力和行业竞争力;   ②拥有优秀的研发团队和领先的关键技术;   ③具有强大的市场营销网络。经论证,初步选定海外乙公司作为并购目标。   (2)并购价值评估。甲公司经综合分析认为,企业价值/息税前利润(EV/EBIT)和市价/账面净资产(P/BV)是适合乙公司的估值指标。甲公司在计算乙公司加权平均评估价值时,赋予EV/EBIT的权重为60%,P/BV的权重为40%。   可比交易的EV/EBIT和P/BV相关数据如表4所示:   表4   (4)并购融资。2015年末,甲公司资产负债率为80%。甲公司与N银行存续贷款合约的补充条款约定,如果甲公司资产负债率超过80%,N银行将大幅调高贷款利率。贷款利率如提高,甲公司债务融资成本将高于权益融资成本。 (3)并购对价。根据尽职调查,乙公司2015年实现息税前利润(EBIT)5.5亿元,2015年末账面净资产(BV)21亿元。经多轮谈判,甲、乙公司最终确定并购对价为60亿元。   甲、乙公司协商确定,本次交易为现金收购。甲公司自有资金不足以全额支付并购对价,其中并购对价的40%需要外部融资。甲公司综合分析后认为,有两种外部融资方式可供选择:一是从N银行获得贷款;二是通过权益融资的方式,吸收境内外投资者的资金。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1.根据资料(1),从经营协调效应的角度,指出甲公司并购乙公司的并购动机。   2.根据资料(2)和(3),运用可比交易分析法,计算如下指标:   ①可比交易的EV/EBIT平均值和P/BV平均值;   ②乙公司加权平均评估价值。   3.根据资料(2)和(3),运用可比交易分析法,从甲公司的角度,判断并购对价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4.根据资料(4),指出甲公司宜采用哪种融资方式,并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   1.并购动机:纵向一体化;资源互补。   评分说明:将“规模经济、纵向一体化、获取市场力或垄断权、资源互补”全部列示的,不得分;其他情形按得分点给分。   2.①EV/EBIT的平均值=(10.47+9.04+12.56+7.44+15.49)/5=11(倍)   P/BV的平均值=(1.81+2.01+1.53+3.26+6.39)/5=3(倍)   ②按可比交易EV/EBIT平均值计算,乙公司评估价值=5.5×11=60.5(亿元)   按可比交易P/BV平均值计算,乙公司评估价值=21×3=63(亿元)   乙公司加权平均评估价值=60.5×60%+63×40%=36.3+25.2=61.5(亿元)   评分说明:根据EV/EBIT和P/BV的平均值,分别计算出乙公司评估价值,且结果正确的,得相应分值的一半;只计算出其中之一的,不得分。   或:   乙公司加权平均评估价值=5.5×11×60%+21×3×40%=61.5(亿元)   3.对甲公司而言,并购对价合理。   理由:乙公司的并购对价为60亿元,低于乙公司评估价值61.5亿元。   或:   理由:可比交易法下溢价水平加权平均值=11×60%+3×40%=7.8(倍)   并购对价下溢价水平加权平均值=60/5.5×60%+60/21×40%=10.91×60%+2.86×40%=7.69(倍)   并购对价的溢价水平较低(7.69<7.8)。   4.融资方式:权益融资   理由:权益融资资本成本相对更低;从N银行贷款将会进一步提高甲公司资产负债率,从而加大财务风险。   评分说明:答出“权益融资成本较低”或“负责融资加大财务风险”的,得相应分值的一半。
2023-09-05 01:58:111

并购风险应该写几年的案例分析

案例通常建议选用18-19年并购案例,可以充分体现并购前后的绩效状况对比。1、注意并购方可获得近五年数据的要求。2、并非所有并购案例都值得被研究。比如互联网大厂的收购、融创收购万达文旅、吉利收购沃尔沃等等。
2023-09-05 01:58:181

什么是三角并购?并列举案例

三角并购重组。是指在一项交易中,并购公司首先设立一家全资子公司,然后将目标公司与该子公司合并。作为目标公司的股东获得的对价,至少有50%是母公司的股票,其余可以是现金、债券或其他。三角并购重组又可以分为顺三角方式和反三角方式两种,若目标公司被子公司并购,则为顺三角并购,目标公司注销,其资产和负债合并到并购公司中,目标公司的股东转而持有并购公司的股票。若子公司被目标公司并购,则为反三角并购,但是采用这种方式,一般是由于存在执照、租赁、贷款担保、管制要求等限制情形,有必要保留目标公司。日本政府从2007年5月1日起解除了旨在防止外国企业通过“三角并购”的形式对日本企业实施并购的禁令。分析人士认为,此举将促进日本国内企业的合并重组,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市场价值和竞争力,从而为日本经济注入新活力。 所谓“三角并购”,是指某外国企业首先在日本设立一家子公司,然后通过这家子公司以母公司股票置换的方式并购日本企业。其特点是子公司用母公司的股票来换取被并购企业股东的股票,而不必使用现金。 虽然日本不允许外国企业通过与并购对象企业直接交换股权进行跨国合并,但随着“三角并购”禁令的解除,外国企业通过其全资子公司将日本企业纳入麾下,则与一般的并购和合并经营具有同样的效果。 首先,“三角并购”与其他并购方式一样,是促进企业成长、提高经营效率的有效手段,它可通过企业间人、财、物和信息等经营资源流动产生更高的附加价值,从而推动日本经济增长。 《日本经济新闻》4月30日发表社论指出,2005财年(2005年4月至2006年3月)日本上市企业的总资产利润率为3.1%,低于同期美国企业的4.7%;2006财年(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日本上市企业的股东资本利润率为9%,低于美国企业的16%。 上述数据表明,与欧美企业相比,日本企业的资产效率仍然较低。与此同时,日本还面临人口减少、老龄化日益严重等诸多制约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在此背景下,加大企业重组的力度,扩大与外界的交流合作是克服这些不利因素的重要途径。 其次,“三角并购”可使外国企业的资本、技术和经营方法更顺利地进入日本,有利于提高并购对象企业的经营效益,这不仅对股东有好处,而且对日本整体经济的发展也有好处。 第三,“三角并购”在吸引外国对日直接投资方面的效果值得期待。据统计,2006年日本仅获得外国直接投资53亿美元,仅相当于同年英国的2%,在全球排名中位列第39位。 此间分析人士指出,“三角并购”的优势在于用股份即可实现收购的目的,公司可以把手中的现金用于发展生产和技术研发上。对于那些股价较高的外国企业来说,通过“三角并购”可以节省更多资金。 分析人士还指出,企业并购将是日本2007财年的潮流,食品、运输和药品等诸多行业都在进行大规模的重组,“三角并购”的解禁将进一步提高日本经济的活力。
2023-09-05 01:58:282

电大案例分析企业集团并购需要经历哪些主要过程

企业并购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交易过程。并购过程一般需要经历下列主要环节:(1)企业集团制订并购目标规 划;(2)寻找和确定潜在的并购目标;(3)对并购目标的发展前景以及技术经济效益等情况进行战略性调 查和综合论证;(4)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5)拟定并购支付方式并策划融资方案等。
2023-09-05 01:58:392

请问谁能给我一个私募并购基金的案例??

找宏皓要,他是最好的私募基金
2023-09-05 01:58:593

收购与反收购的经典案例

以搜狐为例浅析企业收购与反收购10月12日青鸟公司宣布将分批抛售所持的全部672万股搜狐股票,据称主要原因是:集团内部对互联网的看法产生分歧;搜狐方面的不合作态度;搜狐内部人员持股比例过高。这里的“不合作态度”指的是搜狐在今年7月底制定了“现有股东购买优先股权利”的防止恶意收购计划。下面,我们试着以此案为例,说说企业的收购与反收购。 收购的定义、动机和方式 收购的定义简单来说就是获取企业的股权及控制权。 举例来说,青鸟手握672万股搜狐股票,仅为搜狐的第三大股东,因此还谈不上收购搜狐。相比来看,新浪则成为了阳光卫视的第一大股东,虽然没有绝对控股,但通过与杨澜合作,却可以控制阳光卫视董事局。 收购的常见动机为: (1)追求规模经济,扩大产品线以及市场份额。(2)快速进入新的行业领域。(3)取得先进生产技术和各类人才。(4)转手倒卖。(5)扼杀竞争对手。(6)内部控制人--经理层扩张性冲动或个人私欲驱动等。(7)获取上市公司的壳资源等。 显然,在搜狐这个案例中,青鸟对搜狐的收购动机最可能是(2)或(4)。 具体到收购方式主要是通过收集目标企业的股权来实现,从收购双方的合作程度来看,可分为敌意收购与善意收购两种。青鸟成为第三大股东后,可能正式向搜狐提出收购意向,要求与搜狐协商此事。而搜狐董事会没有理会,因此基本可以判定为非善意收购。裕兴举牌方正科技,也可划入敌意收购行列。新浪经与杨澜友好协商,换股进入阳光卫视,则为善意收购。 另外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杠杆收购方式,主要是指运用财务杠杆,通过借款筹集资金,以小博大,控制目标企业。杠杆收购与一般收购的区别在于,一般收购中的负债主要由收购方的资金或其他资产偿还;而杠杆收购中引起的负债主要依靠被收购企业今后内部产生的经营效益,结合有选择的出售一些原有资产进行偿还,投资者的资金只在其中占很小的部分,通常为10%-30%左右。 美国80年代中后期曾经流行“垃圾债券”(Junkbond),即信用评级不太高,但利率较高的债券。整个80年代,美国各公司发行的垃圾债券有1700多亿美元, 其中有一部分即是出于杠杆收购的需要。1988年底,亨利·克莱斯收购雷诺烟草公司,收购价高达250亿美元,但克莱斯本身动用的资金仅1500万美元,其余99.94%的资金都是靠“魔术师”、“垃圾债券之王”米尔根(此君后来也完蛋)发行的垃圾债券筹得的。利用垃圾债券进行杠杆收购财务风险较大,基础利率高时不甚适合此法,如果收购完成后碰到熊市或股灾,就难以顺利还款。 收购与反收购 通常情况下,恶意收购方一开始是隐蔽的,准备得当后才突然发难,要求与被收购方进行协商收购,遭拒绝后便可能爆发股权之战,被收购企业也会进行反收购行动。 恶意收购主要有以下手法:(1) 狗熊式拥抱(bear hug),指投书给目标公司的董事会,允诺高价收购该公司股票,要求董事会以股东利益为重接受报价,董事会出于责任要把信件公布于全体股东,而分散的股东往往受优惠价格的诱惑迫使董事会接受报价。(2) 狙击式公开购买,先在市场上购买目标公司的股票,通常为5%(有的国家和地区,如我国规定,这里得公告,无法隐藏),然后再视目标公司反应进行下一步行动,比如增持股份;若收购不成,还可以高价售出股票获利。 除了收购股票外,还可收购目标公司中小股东的投票委托书。如果能够获得足够多的投票委托书,使其发言权超过目标公司管理当局,就可以设法改组后者的董事会,最终达到合并的目的。 一般来说,被狙击的公司,通常是大股东财务吃紧、公司股权相对分散、股价被明显低估或者是现金流丰裕几种情况。比如方正科技,就是股权高度分散的典范。搜狐则拥有充足的现金,股价也低,但是它的股权相对集中,张朝阳与MAXTECH公司合计持股比重超过45%,若二者抱成一团,青鸟显然没有机会收购成功。在香港股市中,比较有名的狙击手有刘銮雄(他也是女明星的狙击手),经典的战役有狙击能达、收购华置、狙击煤气、挑战嘉道理等。 反收购的动机一般都比较单纯,即:不愿意丧失对公司的控制权;认为收购方实力不强、出价过低;认为收购方入主后对公司经营不利等。搜狐的第一大股东是张朝阳,兼任公司董事长及CEO。如果青鸟收购搜狐成功,则张朝阳的位置会有些危险。此外,张朝阳对搜狐本身比较有信心,深信当前搜狐的股价过低,此时转让手中股份颇为不值。再者,搜狐管理层具有留洋背景,可能不太认同土生土长的青鸟公司。青鸟在内地有青鸟华光、青鸟天桥两家上市公司,在香港还有青鸟环宇。主营业务是软件、有线电视网等,比较杂乱,而且都不是很强势。三家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能力也有限。搜狐有理由防着对方仅仅冲着自己手中的数千万美金而来。 常用的反收购方式有:增持股份、寻求大股东联盟及收集中小股东的投票委托书、找第三方公司充当外援、高报价求购狙击手的股份、制定有针对性的股东权益计划(即“毒丸”)等。方正集团在应对裕兴收购战时,就采用了前几种办法。搜狐则利用了“毒丸”计划,具体的方法是给予股东大量的优先股购买权,当并购发生时,这些优先股可以转化为普通股,从而令收购方股份稀释。这个计划不仅使青鸟无法顺利收购,而且可能吓跑潜在的有收购意向的机构,令青鸟难于高价转让套现。 如果收购方现金吃紧,则可能面临以下尴尬:要么再花费大量现金行使普通股认购权;要么就只能放弃认股权,只占有稀释后的、比重不高的股权。“毒丸”也有变种,如兑换毒债,即公司在发行债券或借贷时订立“毒药条款”,依据该条款,在公司遭到并购接收时,债权人有权要求提前赎回债券、清偿借贷或将债券转换成股票。这样,目标公司可能得在短期内偿付大量现金,导致财务恶化;或者因债转股,增加不少股票,令收购难度加大。“毒丸”计划令现有股东掌握更多的主动权,但同时需要法律支持。在我国,因为公司不能发行优先股,也不容易发行债券,很难私下形成借贷关系,所以“毒丸”计划在国内资本市场目前还没有多大的实用性。 我国的相关法规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之第四章《上市公司收购》对我国的上市公司收购有具体规定。上市公司收购可以采取要约收购或者协议收购的方式。前者主要是指,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投资者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的百分之三十时,继续进行收购的,应当依法向该上市公司所有股东发出收购要约。收购要约中提出的各项收购条件,适用于被收购公司所有的股东。比方说,我通过二级市场增持,若持有A公司30%股份,且有意收购,便须发出要约。这时,所有的其他股东均可以按同等的价格将股票卖给我,我不能不买。 收购要约的期限届满,收购人持有的被收购公司的股份数达到该公司已发行的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该上市公司的股票应当在证券交易所终止上市交易。若达不到75%的比例,则全面收购失败,若干时间内不能卷土重来。记得香港股市也有类似规定。所以在实际操作中,有些收购者如果能以30%以下的股份控制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则不愿意进一步增持,以免付出更多现金。 协议收购方式比较简单,指收购人依法同被收购公司的股东以协议方式进行股权转让,并作出公告,公告后方可履行协议。需要注意的是,证券法规定,在上市公司收购中,收购人对所持有的被收购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在收购行为完成后的六个月内不得转让;上市公司收购中涉及国家授权投资机构持有的股份,应当按照国务院的规定,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再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的股票,但为减少公司资本而注销股份或者与持有本公司股票的其他公司合并时除外。因此,我国的股份公司很难也很少操作股票回购。《公司法》还规定,发起人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三年内不得转让;公司董事、监事、经理应当向公司申报所持有的本公司的股份,并在任职期间内不得转让。在收购实践中,倘若碰到此类情形,收购方便无法受让发起人及管理层的股份。
2023-09-05 01:59:081

由国资委主导的中国平安并购上海家化和一般的并购案例有何异同

涉及国有股份
2023-09-05 01:59:173

西班牙国际银行的并购案例

2002年12月11日美国银行耗资16亿美元收购墨西哥第三大银行—桑坦德·塞尔芬银行(Grupo Financiero Scamander Serfin)25%的股份。2007年10月14日桑坦德银行、富通银行及苏格兰皇家银行组成之财团以1010亿美元收购荷兰银行,桑坦德银行获得荷兰银行意大利及巴西业务。2008年7月16日桑坦德银行同意以总价12.6亿英镑(合26亿美元)全股票的方式收购英国第七大银行联合莱斯特银行Alliance & Leicester。u200e2009年10月7日桑坦德银行(Banco Santander)的巴西分公司Santander Brazil S.A.将发行6亿个单位的新股,约占总股份的17%,每股售价23.50雷亚尔和13.40美元,相当于筹资141亿巴西雷亚尔(80.4亿美元)进行IPO首度公开上市,这项IPO对巴西桑坦德银行的估值为341.5亿欧元(约合502.3亿美元)。将于10月6日公开招股,新股将在巴西和纽约两地同时上市,美国存托凭证(ADR)订10月7日在纽约证交所开始交易,隔日在巴西交易所正式挂牌。Banco Santander Brasil此次发行的每个股权单位相当于一股美国存托股票(ADS)﹐代表着55股普通股和50股优先股。2009年11月11日,桑坦德银行以9.04亿美元(约70.5亿港元)收购汇丰融资旗下汽车融资贷款管理部门及10亿美元贷款结欠额 桑坦德银行以折价从困境中的贷款商手中买进美国的小规模汽车贷款组合﹐将其整合到Santander Consumer Finance USA之中。2010年8月3日,西班牙桑坦德银行其英国子公司(Santander UK)同意以16.5亿英镑代价,其中包括3.5亿英镑的商誉金,收购苏格兰皇家银行(RBS)在英格兰、威尔士及NatWest银行苏格兰分行的部分业务,本次收购包括苏格兰皇家银行在英格兰和威尔士的311家分行、NatWest的7家分行以及40个中小企业银行中心、400多名客户关系经理、4个企业银行中心和3个私人银行中心。180万零售客户、约24.4万中小企业客户以及1200个中期公司客户,成为在英国分支机构网络第四大的银行,中小型企业市场中的份额也将从3%上升至8%。2011年10月28日旗下的其美国消费金融部门向华平投资集团(Warburg Pincus)、KKR和Center Bridge Partners控制的一项投资工具融资10亿美元,这三家机构将持有桑坦德美国消费金融部门25%的股份,Dundon DFS和桑坦德自身分别持有10%和65%。桑坦德美国消费金融部门拥有2800名员工,客户超过200万,创造利润4.55亿美元。
2023-09-05 01:59:371

戴姆勒并购克莱斯勒案例分析

  2007-04-15 14:07戴姆勒集团董事长于尔根·施伦普1998年1月12日只身来到克莱斯勒公司董事长罗伯特·伊顿的办公室,17分钟后施伦普就离开了那里,伊顿甚至没有请施伦普喝一杯咖啡。但这次匆忙见面,只是一个漫长故事的开端。在那之后,他们敲定了一桩360亿美元的天价合并,也是商业史上最重要的一次跨文化合并实验。这桩曾被广泛喻为“天作之合”的联姻,并没有兑现那些纸面上显而易见的协同效应。恰恰相反,它成了一部MBA教材上不会出现的莎士比亚戏剧。这个故事里充满了欺骗、争夺和贪婪,也有懦弱、自私与失控,而且这出人性的悲剧直到今天都还没有谢幕。根本而言,一切商业活动都是人性驱动的。但很少有哪个商业行为像戴姆勒-克莱斯勒这桩灾难性并购一样,充分显示了人性的失败一面。  恐惧的种子在伊顿心里生根  今天克莱斯勒命运的肇始者是罗伯特·伊顿(Robert Eaton)。1992年3月他成为克莱斯勒的接班人。1990年代初,克莱斯勒一举超越了底特律城里的对手们。但鼎盛之时,克莱斯勒也成为了一些猎人的目标。其中,前拳击手、飞行员,后因涉猎航空、地产和影视等生意而成为亿万富翁的柯克瑞恩高调宣布,将会以每股55美元现金的价格收购普通持股人手中的股份。  面对总价高达228亿美元的收购,伊顿的态度是回绝,但柯克瑞恩不仅让伊顿意识到克莱斯勒并非是不可收购的,更在这个工程师的内心埋下了一颗恐惧的种子。对未来的恐惧,把伊顿打败了,他需要有人跟他站在一起。于是,那个宣布“没有想过和其他人或企业联合或者是被收购”的伊顿,要求其副手寻找可接洽的对象。  施伦普:从卡车修理工到曼德拉的朋友  在伊顿的设想里,地球上最适合合并对象是德国的戴姆勒-奔驰。而在大西洋对岸,戴姆勒-奔驰也在全球搜索着可能的合作对象,其答案也很明确:克莱斯勒。于是,戴姆勒-奔驰的董事长于尔根?施伦普走进了伊顿的办公室。  即将在底特律会面的两个人,可能是全世界最不一样的两种生物。如果说伊顿冷淡、木讷,施伦普就像一部永远燃烧着的发动机。他高大、粗壮、精力无比旺盛。他曾经和第一位不带氧气翻越伊乌斯特山的登山家迈斯纳共同登上了意大利的阿尔卑斯山;他从每天清晨起就开始疯狂的工作,整天一根接一根的抽着万宝路香烟,到了深夜也并不着急休息,而是大吃大喝一顿。  无所畏惧与过人的精力,让施伦普从一个卡车修理工(美其名曰“卡车售后服务员”)成为了这家德国工业巨子的领导者。而其在南非工作期间,由于公开反对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且与南非黑人领袖曼德拉成了好友。  17分钟敲定商业史上最重要的合并  面对伊顿,施伦普像与人谈一次5块钱的交易一样开门见山:“你没有多少时间,我也一样。所以让我们直奔主题。我对克莱斯勒进行了评估,也对自己的公司进行了评估。我们两家公司有很多人都在谈论1995-1996年全球的汽车工业。我已经得出结论,那就是如果我们两家公司合并在一起,将会是非常合适的。产品、地理条件,所有一切都很匹配。对不对?”  停顿了一下,施伦普看到伊顿并没有任何表示,他继续了下去:“当然,如果你觉得我有些操之过急就告诉我。如果你觉得这种方式并不好,我会觉得很遗憾但其实也没什么。我只是需要一个回答,你看如何?”  恐惧,以及施伦普直接的表达方式,让一向沉默的伊顿没有太多犹豫。仅用了17分钟,会谈就结束了。出门后,施伦普对自己的人大笑着说:“这实在是太快了,他甚至没来得及请我喝杯咖啡。这太棒了!”十天后,伊顿打电话给施伦普表示这值得双方坐下来谈谈。  包括律师、法律顾问和银行家在内的谈判双方用八天时间,才得出一个清晰的结论:保证股东获得免税的最佳方案是组建一家新的德国公司。但“免税”不能解决另外一个问题——戴姆勒和克莱斯勒的名字谁放在新公司的名字前面呢?  美国人再次屈服了。1998年5月7日上午10点,伊顿和施伦普在伦敦签署了克莱斯勒和戴姆勒-奔驰正式合并的协议.  扛着女秘书的施伦普与选择淡出的伊顿  当年12月戴姆勒-克莱斯勒举办德美高层的首次大聚会,所有的人在一起吃饭、喝酒、比赛,以此增进相互了解。因为时差,伊顿早早回旧点休息了,但施伦普带着人们狂欢。他和人们唱遍了所能想起来的流行歌曲,到了凌晨,他把自己的女秘书扛到肩膀上,另一只手抄起一瓶香槟,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就像它们的领导人一样,两家公司太不一样了——所有这些问题不仅难以形成互补,甚至是不可弥合的。  在一次公开演讲时,伊顿讲起了牺牲。他先是双眼迷离、脸涨得通红、声音哽咽,不久后就当着300名公司高层抽泣起来。当人们为伊顿的自我袒露而鼓掌时,施伦普问坐在身边的克莱斯勒总裁斯特坎普:“你知道他在干吗?我知道,他在说Goodbye。”  是的,从此之后,伊顿逐渐淡出了公司决策层。  1999年8月,克莱斯勒市场和销售主管霍尔登(Jim Holden)收到了一份工作邀请——他被邀请成为拥有400多家销售店的连锁汽车销售公司,汽车世界公司的总裁。为留住霍尔登,伊顿命令公司总裁斯特坎普离职,目瞪口呆的斯特坎普最终为了保全自己的退休补偿接受了这一荒唐要求。  2000年下半年克莱斯勒出现了惊人的18亿美元的亏损,这是九年来克莱斯勒首次出现营业亏损。施伦普辞退了克莱斯勒总裁霍尔登的决议,并决定立刻由自己的亲信蔡澈(Dieter Zetsche)——当时47岁的商用车部门主管去接管这家美国公司。  在当时13人的公司管理委员会中,已经只剩2名美国人了,而在这两人中,负责产品研发、设计的汤姆?加尔将在年底合约到期告老还乡。  强悍的蔡澈为克莱斯勒注入生机  走马上任的蔡澈带着小圆眼镜、留着浓密八字胡,看起来和蔼可亲。在很多次克莱斯勒的新车发布会上,他都会带一把吉他从冰块筑成的墙后冲进会场。这在德国人中实属罕见。但如果论述蔡澈与伊顿的最大区别,用其前同事的说法最为恰当:“在需要的时候,他能够变的非常强悍。” 蔡澈到达底特律克莱斯勒总部后仅几个小时,就开除了包括市场和销售负责人、首席行政官及公关主管等三名公司高管。而他做过的最聪明的决策是他接连让公司开发出两款热卖车型:300C和道奇Charger。在300C和道奇Charger热销的帮助下,克莱斯勒在2005年获得18亿美元的盈利,与此同时,通用汽车和福特都遭受了数十亿美元的亏损。  克莱斯勒被卖传闻再次出现  正当克莱斯勒逐渐显露出一些生气的时候,2005年7月份60岁的施伦普突然宣布将会在年底退休,离开这家已经工作了44年的公司。他的工作合同原本一直持续到2008年。  施伦普的确遇到了麻烦,他勾勒的全球商业帝国蓝图中,与日本三菱汽车的结盟完全失败;克莱斯勒情况好转时,奔驰业务却又陷入了近10年来的首次亏损。最终,董事会对施伦普丧失了耐心,请他选择了退休。而在克莱斯勒拥有着出色业绩的蔡澈成为了施伦普的继任者。  但坏消息是,克莱斯勒的销售出了问题。2006年9月克莱斯勒宣布将会把下半年的计划产量削减16%。但似乎,德国人并不认为自己有义务,或有能力再一次拯救克莱斯勒。于是,那个关于克莱斯勒可供出售的传闻,开始回荡在汽车业内了。  关键人物:  ——伊顿,合并发起人。他因为克莱斯勒高层公司政治而阴差阳错地成为了这家美国标志公司的最高领导人,但这个工程师因为一场敌意收购而长期生活在恐惧中。他愿意为解脱自己付出一切代价,包括自己的职位,与克莱斯勒的灵魂。  ——施伦普,合并主导者。这个国际象棋手精心策划了一场棋局,从而将“平等”的合并变成严重倾斜的收购。但这个自称拥有九条命的人,最终也成为了糟糕业绩的替罪羊,被董事会赶下了台。  ——斯特坎普,克莱斯勒总裁。为数不多敢于与施伦普直接对抗的美国高管,并多次拒绝施伦普发出的共同逼迫伊顿尽早退休的邀请,但最终他被伊顿以难以明述的方式赶下了台。  ——霍尔登,斯特坎普的继任者。与前任不同,他积极与施伦普合作,但在他治下,克莱斯勒九年来首次亏损,并因此被施伦普辞退。  ——蔡澈,收拾残局的人。一个最难被定义的主角,这个德国人挽救了滑落中的克莱斯勒,但现在,又是他试图卖掉它。这一次,克莱斯勒被估值为80亿美元,是当初购买价格的2/9。
2023-09-05 01:59:541

有哪些经典的敌意收购 案例和手法

敌意收购(hostile takeover),又称恶意收购(hostile takeover),是指收购公司在未经目标公司董事会允许,不管对方是否同意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收购活动。当事双方采用各种攻防策略完成收购行为,并希望取得控制性股权,成为大股东。当中,双方强烈的对抗性是其基本特点。除非目标公司的股票流通量高可以容易在市场上吸纳,否则收购困难。敌意收购可能引致突袭收购。进行敌意收购的收购公司一般被称作“黑衣骑士”。就恶意收购来看,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狗熊式拥抱(Bear Hug),第二种则是狙击式公开购买。2004年12月13日上午,甲骨文恶意收购仁科案就是一例。当天,两家公司同时发布公告称,仁科同意以每股26.50美元现金、合总额103亿美元的价格被甲骨文收购。从收购过程来看,从正式决定收购完成,甲骨文先后对收购价格进行了5次调整,从最初的63亿美元调整至73亿美元,然后调至94亿美元,又到77亿美元,而最后以103亿美元成交,前后历时18个月。欧洲企敌意收购准备业界最大敌意收购战,当法国制药巨头塞诺菲宣布斥资480亿欧元收购竞争对手安万特,在全球制药业掀起一场轩然大波的时候,却有另外两家看似与此无关的公司从中受益。它们就是石油巨头道达尔和化妆品集团欧莱雅。石油巨头道达尔(TotalSA)和化妆品集团欧莱雅(LOrealSA)这两家大型法国公司都持有塞诺菲的大量股权。不管收购结果如何,它们都能最终获利。如果塞诺菲能够成功地以480亿欧元出价收购安万特,道达尔和欧莱雅就会更容易兑现它们所持新制药巨头的股票。如果塞诺菲落败,自己就会一夜之间成为被收购的目标,那么道达尔和欧莱雅所持的塞诺菲股票就会增值。2008年7月12日早晨,澳大利亚中西部公司(Midwest)挂出大股东中钢集团的声明,截至7月10日,中钢总计持有Midwest股份已达到213,840,550股,持股比例达到50.97%,获得了Midwest的控股权。分析人士称,此项目是中国国有企业的第三次海外敌意收购尝试,也是第一宗成功的敌意收购案例,已无需澳官方再行审批。对于鼓舞中国企业开展海外并购会产生积极影响。在中国证券史上,90年代宝安、延中的控股大战以及大飞乐、小飞乐的收购案都是恶意收购的经典案例,且大多成功。在美国证券史上,此类恶意收购也层出不穷,2004年12月13日上午,甲骨文恶意收购仁科案就是一例。当天,两家公司同时发布公告称,仁科同意以每股 26.50美元现金、合总额103亿美元的价格被甲骨文收购。从收购过程来看,从正式决定收购完成,甲骨文先后对收购价格进行了5次调整,从最初的63亿美元调整至73亿美元,然后调至94亿美元,又到77亿美元,而最后以103亿美元成交,前后历时18个月。2008年7月12日早晨,澳大利亚中西部公司(Midwest)挂出大股东中钢集团的声明,截至7月10日,中钢总计持有Midwest股份已达到213,840,550股,持股比例达到50.97%,获得了Midwest的控股权。分析人士称,此项目是中国国有企业的第三次海外敌意收购尝试,也是第一宗成功的敌意收购案例,已无需澳官方再行审批。对于鼓舞中国企业开展海外并购会产生积极影响。
2023-09-05 02:00:031

《兵临城下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风云》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兵临城下》(丁建英)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yzrkQappVXm6jjANmh-ECw 提取码: a45i书名:兵临城下作者:丁建英豆瓣评分:8.0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年份:2018-12内容简介:本书通过构建“A股并购实践的五级金字塔全景模型”和对中国上市公司代表性并购案例的全景式分析来展现A股八大形态并购1993~2018年二十五年间风云激荡的实践历程。本书力图构建中国上市公司二十五年并购实践的整体框架,但A股并购案例璨若星河,如果仅仅通过数十个案例就试图展现A股并购全貌,那么必定无功而返。因此,本书抛弃了传统教科书上的理论分类,而借鉴分类学的纲目分类体系,形成一种全新的实践分类,以纲挈目,前述任务化繁为简。在完整回顾A股并购的二十五年实践历程后,本书总结构建出“五级金字塔全景模型”,“八大形态为纲,二十四模式为目”,纲举目张,A股并购全貌豁然开朗。并购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因此案例成为本书的主要载体,本书就八大并购形态遴选出数十个代表性案例进行全景式介绍分析。A股历史上著名的宝延案、德隆案、宝万案、中石油旗下公司退市、券商借壳上市、钢铁业整体上市、央企合并、民企跨境产业并购等均在本书得以介绍。此外,尽管本书是一部案例分析式的著作,但各类型并购案例及其所涉及的宏观背景、行业演进、市场主题则共同拼汇成一部简明的二十五年A股并购史。作者简介:丁建英并购实践者、研究者;天使投资人,职业董秘。清华大学物理系本科、硕士,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中国互联网早期创业者,2000年参与创办电商平台:蔚蓝网络。曾任上市公司立思辰(300010.SZ)战略管理与投资并购部总经理,负责战略、投资、并购和市值管理等工作,成功操盘多宗投资并购案,实现公司市值数十倍成长。现任中国领先的互联网游戏公司中清龙图董事、董秘、证券部总经理和多家公司董事、监事。兼任清华经管学院金融硕士行业导师、清华大学《中国金融实务课堂》顾问讲师等。曾提出在资本市场和互联网行业影响颇广的“双百理论”——“十亿市值靠业务,百亿市值靠并购,千亿市值靠核爆业务+并购”和“应用型公司值十亿,平台型公司值百亿,生态型公司值千亿”。
2023-09-05 02:00:101

S*ST圣方并购北京新华联置地案例分析

S*ST圣方并购北京新华联置地案例分析㊣
2023-09-05 02:00:243

求09 10年中国企业并购外企和外企并购国内企业的案例

企业:北汽 收购对象 :瑞典萨博部分技术 签约日期: 2009年12月14日 交易价格 :14亿瑞典克朗(约1.97亿美元) 核心内容:北汽与瑞典萨博汽车公司完成了相关知识产权的收购工作,其中包括现款萨博9-5、9-3等三个整车平台和两个系列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变速箱的技术所有权以及部分生产制造模具。 企业:宁波韵升 收购对象 :日本日兴电机 签约日期: 2009年12月14日 交易价格 :11.7亿日元(约9200万元人民币) 核心内容:宁波韵升收购日兴电机79.13%的股权。本次收购完成后,日兴电机将成为宁波韵升的控股子公司。日兴电机为日本知名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主要经营车用电装品、直流电动机及控制机器等产品的制造及销售。
2023-09-05 02:00: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