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iers / 阅读 / 详情

依艳丽的著作及发表论文情况

2023-09-16 00:15:27
共1条回复
tt白

出版专著《土壤、生物磁学研究及应用》2001,中国农业出版社;合著《土壤物理学基础及其研究法》及《土壤质量中的环境问题》1998,东北大学出版社;在土壤学报、中国农业科学、土壤通报、植物营养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

土壤通报

相关推荐

土壤通报专家评审好过吗?

不好过。土壤通报专家评审要进行两次外审,评审要求比较严格。评审指评议和审查;审议。一般是比赛的时候需要评审来决定选手的比赛结果。指评判审核。
2023-09-05 13:18:221

土壤通报初审过了外审会难吗

土壤通报初审过了外审会难。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显示,外审是期刊审稿第二环节,外审也叫复审,也是期刊审稿中最为关键的环节,通过率自然是把控严格,可以说外审的通过率是期刊审稿各个环节中最低的,拒稿率是比较高的,其余初审和终审相对容易通过。
2023-09-05 13:18:301

投稿土壤通报期刊用什么查重

Turnitin。Turnitin查重软件能够比对土壤通报期刊的文稿与已有的学术文献和其它来源的相似性,检测是否存在抄袭和重复出版的风险。
2023-09-05 13:18:381

土壤通报好不好中,一般多久能知道是接收了还是拒绝了

在农业类期刊中中等偏上,不是一级学报,比普通的核刊要好,要知道是否接收了可能要差不多3个月,最要命的是土壤通报是双月刊,接收以后还要排队等出版,一般要等一年以上,不过好多学校有接收函也能毕业。
2023-09-05 13:18:471

周鸣铮人物简介

周鸣铮周鸣铮(1916--)浙江诸暨人,著名的农业分析化学家,1932年毕业于诸暨中学,1951年6月任浙江大学副教授,曾任农科院土肥所所长、教授、研究员。中文名:周鸣铮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浙江省镇海县出生日期:1916年6月29日职业:农业分析化学家毕业院校:北平大学信仰:中国共产党主要成就:我国土壤分析和测土施肥的开拓者代表作品:《土壤肥力学概论》;《土壤肥力测定和测土施肥》简介周鸣铮,浙江诸暨人,生于1916年6月,1939年毕业于北平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今中国农业大学),1951年6月任浙江大学副教授,曾任农科院土肥所所长、教授、研究员。北出版著作颇丰,提出“平衡施肥法则”和“植物生长周期施肥法则”理论。是我国土壤分析和测土施肥的开拓者之一。周鸣铮先生既是我国早期的农学界第二位硕士生,也是一位土壤肥力测定和测土施肥科学的主要开拓者,曾经参加过一二·九学生运动;抗日战争胜利后,随同陈仪将军一起赴台湾负责过技术接收工作。其一生写有大量著作,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望。“六五”规划期间,周鸣铮先生担任了农业部重点攻关项目《全国各主要土类、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研究》课题总负责人,跑过17个省市。尤其是周老先生对黑龙江、吉林、辽宁三个省的农业生产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他先后应中科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黑龙江省农科院、黑龙江东北林业大学、吉林省农科院、辽林省农科院、沈阳农业大学等单位邀请,多次前往指导、讲课或作学术报告。一生中他为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农业发展及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作出了重大贡献。图:周鸣铮(右)。生平周鸣铮,原籍浙江省诸暨县城关镇,1916年6月29日生于浙江省镇海县。农业分析化学家。长期从事土壤农业化学分析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是中国土壤分析和测土施肥的开拓者之一。他自幼文理并重,学习成绩突出。1935年考入北平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七七事变后,从北平回浙江,借读于浙江大学农学院农艺系,后又取道江西到广州中山大学农学院农林化学系借读,受到当时国内著名土壤学家邓植仪、陈振铎的教诲,坚定了以土壤肥料学为自己的专业方向。1939年大学本科毕业后,在邓植仪的鼓励下,考入中山大学研究院土壤学部,1942年获土壤化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毕业后,受聘为浙江省合作供销处技术专员。1943年被聘为英士大学讲师,主讲土壤学和肥料学。次年,又增开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等课程。因教学有方,成绩斐然,1945年晋升为副教授,时年仅29岁。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光复。1946年夏,周鸣铮应陈振锋的邀请,赴台北接管肥料检验实验室,任农林验检局肥料检验科技正。后来又派他任花莲港分局筹备主任,并委以分局长之职。当时台湾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都比较优裕,但他无意于担任行政官员,7个月后即返回英士大学继续任教。在英士大学期间,周鸣铮敢于针砭时弊,宣扬民主,接触进步学生,支持学生运动。与其他进步教师一道组织“读书会”,学习《新民主主义论》和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帮助中共地下党做好高级知识分子的思想工作,为安定人心,保护学校,迎接解放而努力工作。1949年春,他秘密参加了“新民主主义青年社”。作为一名教授而与青年学生并肩战斗,实为难能可贵。浙江解放后,他转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担任校委会常委,分管教务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鸣铮被分配到浙江医学院药学系任教,主讲定性、定量分析化学和卫生分析等课程。1950年应聘到浙江大学农学院兼课,主讲土壤肥料学。他兢兢业业地把自己丰富的学识贡献给新中国的教育事业。1957年1月,周鸣铮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浙江省较早入党的高级知识分子之一。1957年浙江医学院药学系并入沈阳药学院,他才正式调到浙江农学院。1958年,浙江省农业科学研究所升格为厅级单位,为了加强领导和科研工作,调周鸣铮任该所土壤肥料系副主任、兼任浙江农学院土壤肥料系副教授。他服从组织分配,开始走上农业科学研究工作岗位。从1958年到1964年,周鸣铮一面承担教学任务,一面从事科研工作。他把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通过科研来丰富教学内容,同时,结合教学开展科研工作,使他逐步成长为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的、跨学科的,又具备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的科研工作者。60年代中期开始,周鸣铮的工作重点从实验室建设和土壤农化测试方法的研究逐渐转入土壤养分肥力的研究,特别重视土壤肥力测定和测土施肥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他广为搜集、整理国内外文献资料,将世界上主要国家的测土施肥成就引入中国,为我所用。无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还是在1974年冬开始身患脑血栓、半身瘫痪卧床长达3年的时期里,他忍受着精神上或病痛的折磨,也未间断过查阅、翻译、整理资料的工作。80年代初,农业部邀请他参加国家攻关项目“全国主要土类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研究”,并担任总顾问。在5年时间里,他不但培养了一批土壤肥力测定和测土施肥的技术骨干,同时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逐步发展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测土施肥学科体系。80年代以来,他倾注全部心血先后完成了《土壤肥力学概论》和《土壤肥力测定和测土施肥》两部论著,共70余万字。这是他一生工作的总结,也是对国内外本专业有关研究成果的综述。尤其是《土壤肥力测定和测土施肥》一书是迄今我国第一部系统介绍测土施肥理论和实践的专著,其内容和资料都较完整而且实用,对推动我国测土施肥工作的开展起了重要作用。周鸣铮现在年事已高且身患多种疾病。1985年离休后,仍坚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学术工作。直到1987年脑血栓复发才不得不停止工作。培养科技人才从40年代到60年代,周鸣铮在教育园地里辛勤耕耘了近20个春秋。先后开设过14门课程。他擅长教学又酷爱教学,为培养专门人才作出了贡献。亲自动手编写教材,是他从事教学工作的一个特点。依靠扎实的基础,深厚的外语功底,涉猎大量资料,兼收并蓄,为我所用。早在50年代初期在浙江医学院任教时,就单独编写出版了《卫生分析》一书。后来在浙江农学院兼课时,又参加了我国第一本统编《土壤学》教材的编写。为了教好每一门课,他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同时向新的学科渗透。为了提高专业分析课程的教学质量,1954年他到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等4个单位进修仪器分析长达一年。回校后,除为本校开课外,还应其他学校邀请前往讲学,并在《浙学农业科学》上开辟专栏,连续发表分析仪器系列文章。1960年,浙江农业大学与浙江农科院合并,周鸣铮任农业化学系主任。这是一个培养农产品加工及产后服务的新专业。他承担了创业的任务,亲自编写了《农产品化学及分析》等教材。在教学中,他重视基础教学,要求学生首先掌握扎实广泛的基础知识,不宜过早强调“专”。他不断把新的研究成果充实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课堂教学生动、深入浅出地把复杂的问题讲深讲透。生产实践相联系50年代时,浙江省农业科学研究所的实验室设备陈旧,测试技术大都处于国际上30年代水平,一般只能开展一些常规测试项目,工作效率低,耗用费用多。周鸣铮到所工作后,意识到土壤农化分析是农业科学的基础手段,要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首先应使测试手段现代化。他积极建议并努力促成组建新的综合性实验室。1962年,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成立中心实验室,周鸣铮兼任主任。他如愿以偿,一心扑在实验室建设上,从人员配备,仪器设备购置,研究项目的拟订到管理事务,都一一过问。他组织并依靠全室科技人员,改进实验器材,开展多项新的测试方法研究,完成了“土壤全磷分析方法的比较研究”、“用四苯硼钠测定钾的新容量法”等一批早期研究成果。在技术力量不足和资金缺乏的情况下,他团结全室科技人员,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先后引进了分光光度计、极谱仪、吸收光谱仪、色谱仪等多种先进仪器,拓宽了分析领域,提高了分析质量,推动了土壤农业化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发展。在当时,这个实验室无论在规模上或仪器设备上,还是研究成果上,在国内农业科研单位中是有一定影响的实验室之一。周鸣铮主持下的中心实验室,从一开始就注意分析测试与生产实践相联系。他认为,分析资料不只是用作撰写论文的素材,更重要的是应该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如果土壤测试结果不能作为合理施肥的参数,犹如医院的化验报告不能帮助确诊病人的病情一样。60年代初,他就和科研人员合作,采取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土壤养分肥力问题。他首先引用美国土壤学家勃莱(BrayR.H)提出的“相对值”、“相对产量”等概念,明确了土壤养分提取测定值的应用方法,使提取值的指标与作物产量联系起来。他撰写的《浙江省稻田磷肥效果与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关系》一文,为全面开展土壤肥力测定和测土施肥研究打下了基础。60年代时,世界上农业发达国家都已采用“测土施肥”技术(SoilTestingandFertilizerRecommendation),把测定土壤中的有效养分含量作为推荐肥料用量的主要依据,并得到广泛应用。在我国,由于当时农业生产水平不高,化肥投入很少,主要依靠农家肥料,因而合理施肥问题尚未引起重视。周鸣铮意识到,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化肥用量必然增加。合理施肥问题就会突出,因此,必须进行超前研究。他认为,合理施肥应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以不同肥料种类为出发点研究合理施肥;以不同作物营养要求及其品种与地区间差异为基础来研究合理施肥;以不同土壤供肥能力为依据的合理施肥。研究的重点应该放在根据土壤供肥能力和作物需肥特性确定产前定肥和各种养分的比例上面。当时国内对“土壤肥力”的定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以养分肥力为主的欧美传统观点尚未被国内土壤肥力工作者所普遍接受;而“水、肥、气、热”或“吃、住、喝”的观点则给土壤肥力测定与指标的拟订带来困难,以致有人认为土壤肥力是不可测定的。周鸣铮首先提出:“水、肥、气、热互相协调为土壤肥力的广义范围,而养分肥力及其因子则为其狭义范围,两者似可同时存在,并不相互矛盾。因此,土壤肥力是可以测定的。”国际上通称的“土壤测定”即为“土壤肥力测定”,国内简称“测土”,完整的名称应该是“土壤养分肥力测定”,即指土壤中有效养分的供应能力。明确了测土施肥的概念和范围。他认为,我国之所以尚未建立完整的“测土施肥”制度,其原因在于对“测土”不够重视。我国农业院校教材中,“土壤测定”是附属于农化分析的,其重点仍是分析。他认为,“测土”当然离不开分析,但“测土”的重点却不是分析,而是如何把有效养分从土壤中正确地提取出来。这才是土壤农业化学的重要部分。“测土施肥”是一门介乎土壤学、肥料学和分析测试之间的边缘学科,要胜任“测土施肥”研究工作,必须掌握这3门学科知识。为了推动我国测土施肥学科的发展,周鸣铮一方面搜集、整理和研究国外资料,详尽而系统地介绍给国内科技工作者;另一方面针对测土施肥具有很强的地区性,结合我国土壤类型、气候与作物进行研究。从70年代后期起,他为《土壤学进展》、《土壤通报》、《国外农业——土壤肥料》等全国性刊物撰写了数十篇论文和文献综述,内容十分广泛。从土壤速效氮、磷、钾的提取测定方法及其适应性,到土壤测定的相关研究和校验研究,以及测土施肥的科学基础等等。在此期间,他还翻译出版了《土壤测定与植物分析》一书。这是一本由美国土壤学会组织50多位著名专家合写的、全面论述用土壤养分测定与作物的植株分析法来指导科学施肥的重要著作。它的翻译出版,受到广大土壤工作者的欢迎。六五期间,周鸣铮担任了国家攻关项目“全国各主要土类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研究”的总顾问。这个有14个省(市、自治区)科研单位参加的科研课题,是我国全方位开展土壤肥力测定和测土施肥研究的一次尝试。这时他已65岁高龄,且有偏瘫后遗。除了负责课题的设计和技术指导外,在5年时间里,他不辞劳苦,四处奔波,北上黑龙江、吉林,南下广州,西至乌鲁木齐,东涉福建,跑遍了17个省市(区),向各地科技人员作了几十次学术报告,为我国培养了一批测土施肥技术骨干。1985年7月在乌鲁木齐因车祸受伤,他带着剧烈的伤痛,坚持讲学,受到当地科技干部的赞扬。周鸣铮在测土施肥研究中的主要成就之一是改进了美国土壤学家Truog在1960年首先提出的目标产量测土施肥法。原方法的理论依据不够严密,经周鸣铮和他的合作者多年研究,对该方法作了补充和改进,现已成为我国推广应用的几种主要测土施肥方法之一。周鸣铮和他的合作者还创造了“以土定产”和“以产定氮”施肥方法。因为氮素在土壤中很容易移动,目前尚没有可靠的方法来测定土壤中的氮素肥力。该方法是基于作物的基础肥力产量与足肥最高可得产量之间存在着统计学关系;而最高可得产量与基础肥力产量之差额与需氮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这一原理拟定的。这一方法先后在浙江省和全国许多地区的水稻和旱作物中推广应用,其理论价值和实际效果都得到了肯定。肥料发展方向对于我国肥料的发展方向,从领导部门到土壤肥料学界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我国对肥源的政策与出路一直是以有机肥料为主。有人还提出“走有机农业道路”。周鸣铮从50年代开始对化肥和有机肥在我国农业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肥源的政策和出路等带全局性的问题进行研究。他认为,我国是一个拥有11亿人口的大国,人均耕地不到1.5亩,扩大耕地面积的潜力不大,这就决定我国农业增产将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为主要方向。提高单产的主要手段有三:增加肥料,特别是化肥用量;改良作物品种;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这三者中,推广高产耐肥品种和提高复种指数都不能独立于肥料之外而自行改革。因此,增加肥料投入是提高单产,走向农业现代化的最根本措施。他赞同并倡导这样的剖析,即六、七十年代颇为流行的“猪多、肥多、粮多”的说法,只不过是养分在土壤一一植物——动物——土壤之间的一个闭式循环。每循环一次必有损失,周而复始的结果,土壤肥力不但不会递增而只会递减。而且,“猪多”不可能是起点,它有赖于“粮多”,而“粮多”又有赖于“肥多”。农业发展历史证明,只有在自身循环以外增加投入,才能突破闭式循环。因此,他认为只能是“肥多、粮多、猪多”。这个“肥”必须包括化肥。应该充分肯定化肥具有不可替代的优点,因为它从农业自身循环以外给土地增加巨大的增产能力。周鸣挣引用计算资料表明,1克氮的合成耗能值与增施1克氮增加的生物产量,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贮藏能值相比较,增施化肥后能量可大幅度增殖,而不是亏损。周鸣铮也肯定有机肥料的优点和重要性,主张在积极发展有机肥源的同时,应估计到有机肥发展的客观限制性。现代农业必须是高投入、高产出与高效益。我国有机肥源的总潜力有限,远不能满足高产的需要。他认为,有机肥料的关键问题是肥源不足,积肥造肥用肥的劳动效率很低,有的与粮棉油争茬口,有的需较多投资,有的还存在劳力和卫生等问题。今后有一定发展前途的绿肥、厩肥、秸秆还田等,也应考虑它们的限制条件、代价与先决条件。因此,尽管近年来有不少文章和报告提倡大力发展有机肥料,实际情况仍是成效很少。在有机肥源紧缺的情况下,应该大力发展化肥工业,增加化肥的投入,促使作物根系和生物产量大幅度提高。他认为,对于肥源的政策与出路应该“有机无机并重”,走“以无机促有机”的道路。人物简历1916年6月29日出生于浙江省镇海县。1935—1939年考入北平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获农学士学位(1937年与1938年分别借读于浙江大学农艺系和中山大学农林化学系)。194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研究院土壤学部,获土壤化学硕士学位。1942—1943年任浙江省合作供销处技术专员。1943—1946年历任英士大学农学院讲师、副教授。1946年任台北农林检验局肥料检验科技正。1947—1949年任英士大学农学院副教授。1949—1957年任浙江医学院药学系副教授。1950年后兼任浙江大学农学院副教授。1958—1960年任浙江省农业科学研究所土壤肥料系副主任,兼浙江农学院土壤肥料系副教授。1960—1963年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与浙江农业大学合并,先后任农业化学系主任和中心实验室主任。1964—1985年历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兼中心化验室主任。1985年12月离休。主要论著1周鸣铮编.卫生分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2朱祖祥,俞震豫,周鸣铮编.土壤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6.3周鸣铮.离子交换树脂在土壤可溶盐分分析中的应用.浙江农学院学报,1957,2(1):121—130.4周鸣铮译.化学工业中的气体分析.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58.5周鸣铮,沈冬莲.用四笨硼钠测定钾的新容量法.土壤学报,1963,11(3):318—324.6周鸣铮,于文涛,沈冬莲等.土壤全磷分析方法的比较研究.土壤学报,1965,13(3):300—311.7周鸣铮,于文涛,方樟法.土壤速效氮的测定方法研究.土壤,1976(5—6):316—323.8周鸣铮.土壤速效氮测定的矿化率法.土壤农化,1978(2):25—37.9周鸣铮.土壤有效磷测定的物理化学方法(上)、(下).土壤学进展,1979(1):39—50,1979(2)45—56.10周鸣铮.土壤钾有效度测定方法的进展(上)、(下).土壤学进展,1979(4):39—48,1979(5):46—56.11周鸣铮.土壤测定的相关研究与校验研究(一)、(二)、(三).土壤通报,1979(1):45—48,1979(2):43—47,1979(3):45—47.12周鸣铮.土壤速效磷化学提取测定法探讨(一)、(二).土壤通报,1980(4):47—48,1980(5):42—45.13周鸣铮.有关水稻土养料肥力的某些研究的论述(上)、(下).土壤学进展,1980(5—6):11—22,1981(2):12—23.14王竺美,周鸣铮.浙江省水稻土基本肥力与最高可得产量之间的关系.土壤学报,1982,19(3):315—322.15周鸣铮译.土壤测定与植物分析.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322.16周鸣铮.测土施肥的科学基础.土壤通报,1984,15(4):156—160.17周鸣铮编著.土壤肥力学概论.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20.18周鸣铮.我国农业现代化中的肥料问题.土壤通报,1985,16(5):193—196.19周鸣铮.美国测土施肥科学的进展.国外农学——土壤肥料,1986(6):1—3.20周鸣铮,陆允甫.浙江省红壤地区玉米的定产定氮研究.土壤通报,1986,17(3):97—100.21陆允甫,周鸣铮,吴益伟等.浙江省红壤地区玉米估产测土施肥研究.土壤通报,1986,17(4):163—167.22刘成祥,周鸣铮.对Troug—Ramamoorthy测土施肥方法的研究与讨论.土壤学报,1986,23(3):285—289.23陆允甫,周鸣铮.红壤旱耕地速效钾测定方法与指标的研究.浙江农业科学,1986(4):162—166.24周鸣铮,王竺美.浙江省水稻土“因产定氮”基本公式及其有关参数的探讨.土壤学报,1987,24(2):128—133.25陆允甫,周鸣铮.红壤旱耕地速效磷测定方法与指标的研究.土壤学报,1987,24(4):325—334.26周鸣铮.中国的测土施肥.土壤通报,1987,18(1):7—13.27周鸣铮.土壤速效磷化学提取法的体系及其适用性.土壤学进展,1987,15(6):1—12.28周鸣铮.土壤速效磷提取方法筛选研究的进展.土壤学进展,1987,15(4):9—16.29周鸣铮编著.土壤肥力测定与测土施肥.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485.30周鸣铮.略论有机肥料与配方施肥问题.土壤通报,1989,20(4):145—146.
2023-09-05 13:18:551

胡承孝是谁

胡承孝研究方向:主要作物及轮作制优化配方施肥技术体系研究;菜地氮营养管理与蔬菜安全生产及硝酸盐污染控制;作物钼营养机理与合理施用钼肥技术的研究;城市污泥农用与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中文名:胡承孝出生日期:1964年职业:教师毕业院校:华中农业大学代表作品:实用配方施肥技术学位:博士性别:男职称:教授基本情况姓名:胡承孝任教专业:理学-环境科学类在职情况:在性别:男所在院系:资源与环境学院所教课程:简介男,1964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处处长、农业部亚热带农业资源与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副主任及湖北省土壤肥料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1988年于华中农业大学获农学学士学位,1991年获硕士学位,1999年获农学博士学位。1999、2000年曾赴新西兰开展城市污泥土地利用的合作研究。1998年5月被评为华中农业大学首届十大青年岗位能手,同年被推选为湖北省跨世纪学术骨干;2001年,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3年入选湖北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先后主持国家“八五”攻关项目子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农业部“948”项目、华中农业大学创新项目及横向合作项目等多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5项;在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农业部“948”项目和横向合作项目等。主要研究领域:主要作物及轮作制优化配方施肥技术体系研究;菜地氮营养管理与蔬菜安全生产及硝酸盐污染控制;作物钼营养机理与合理施用钼肥技术的研究;城市污泥农用与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湖北省黄棕壤冬小麦施用钼肥技术”获1998年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冬小麦钼营养特性和钼氮营养关系及其机理研究”获2000年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合编的《实用配方施肥技术》(农业科学家服务台丛书)于2002年5月获湖北省第四届优秀科普作品奖(科普图书类)二等奖。在《JournalofPlantNutrition》、《Plant&Soil》及《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等期刊上共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著作1部。已毕业并获学位的硕士生4名、协助指导的博士生1名,现有在学硕士生10名、博士生2名。主要学术成果代表性著作:实用配方施肥技术代表性论文:冬小麦钼营养特性和钼氮营养关系及其机理研究科研课题小白菜硝酸盐低积累机理研究,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专项基金,6万元,2011.1-2011.12,主持。农业部“国家柑橘产业技术研发中心栽培与耕作研究室柑橘营养与施肥岗位”,2011.1-2015.12,70万元/年。作物钼营养生理及其调控技术,华中农业大学自主科技创新基金培育专项,10万元,2011.1-2015.12,主持。武汉城郊蔬菜安全高效生产土壤障碍因子及其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武汉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0万元,2009.1-2011.12,主持。基于土地利用方式的地下水质量预测区域模型(RSM)引进及其在城郊菜地中的应用,农业部948项目(2008-Z25),50万元,2008.6~2010.6,主持。城郊区农产品健康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008BADA7B03),396万元,2008.01-2010.12,主持。丹江口南水北调水源库区柑橘园土壤氮磷养分高效利用技术研究,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沿丹江口南水北调水源库区农业生态恢复技术研究与示范”子题(2007BAD87B09-09),40万元,2007年08月01日至2010年12月31日,主持。农业部“国家柑橘产业技术研发中心栽培与耕作研究室柑橘营养与施肥岗位”,2007.1-2010.12,70万元/年。低温胁迫下钼对冬小麦内囊体膜组成及光合特性的影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0671232),8万元,2007年1月-2007年12月,主持。油稻轮作下土壤质量综合评价与施肥决策系统研究与应用,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06-03-08B),30万元,2006年6月-2008年6月,主持。钼调控含钼酶在冬小麦抗寒力形成中的作用,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6万元,2005.1-2006.12,主持。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湖北水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4BA520A02),2004年1月-2006年12月,4万元,主持子项目(配方施肥)。氮淋失预测模型引进及其在菜地氮营养管理上的应用,农业部“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项目(948项目)(2003-Z54),80万元,2003.9-2007.9,主持。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ECT-04-0731):作物钼营养机理,50万元,2004.1~2009.12,主持。钼提高冬小麦抗寒力的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070431),13万元,2001.1~2003.12,主持。缺钼引起冬小麦黄化的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770428),10万元,1998.1~2000.12,主持。污泥土地利用:土壤肥力和环境效应,新西兰ASIA2000基金,1999.1~2001.12,主持。缺钼引起冬小麦黄化的机理研究,湖北省科学基金(97J054),1998.1~1999.12,主持。废渣、废液综合利用研究,企业委托,2001.1~2002.12,主持。微生物对施用城市污泥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反应及其机制,农业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01.1~2002.12,主持。鄂南棕红壤主要农作物优化配方施肥技术体系研究,国家“八五”科技攻关,1993.12~1996.12,主持子项。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及提高大、中、微量元素肥料效益物化技术研究,农业部“九五”重点项目,1996.1~1998.12,参加。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农业资源利用技术》课程建设,全国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课题(NTJC1012),2011.1-12,主持。《农业资源利用技术》课程建设,全国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课题(NTKC0912),2010.1-12,主持。农业推广硕士课程体系构建研究,全国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课题(NYKT0905),2009.1-12,主持。农科专业学位教育与本科、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实用型人才培养相衔接的研究,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十一五”重大项目子课题,2006.12~2009.12,主持。农科研究生公共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课题,2006.12~2009.12,主持。农科特色研究型大学的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华中农业大学,2005.1~2006.12,主持。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2004.6~2005.6,参加。农林科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教育部,2001.1~2003.12,第二主持。农林本科专业人文社科系列课程整合优化研究与实践,教育部,2001.1~2003.12,参加。农业资源与环境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湖北省重点,2001.1~2003.12,第二主持。《作物营养诊断与施肥》重点课程建设,华中农业大学,1998.1~2000.12,主持。获奖及专利教学奖励1997年1.华中农业大学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二等奖;2.华中农业大学教学质量优秀三等奖。1998年3.主持的《培养学生“四动”能力教学方法体系的建立与实践》被评为华中农业大学教学研究与改革奖。1999年4.获华中农业大学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5.主讲的《作物营养诊断与施肥》课程被评为华中农业大学首批优质课程。2000年6.主持的“《作物营养诊断与施肥》教学改革与实践”被评为华中农业大学教学成果优秀奖;7.华中农业大学大学生优秀论文指导奖;8.合著的《新世纪高等农林院校实验教学改革初探》获全国高等农业教育研究会2000年优秀论文二等奖,排名第三。2002年9.2002年,主持的《作物营养诊断与施肥》课程被评为湖北省优质课程;10.研究论文《创新管理,提高师资队伍建设绩效》获湖北省高校师资管理研究会2001-2003年优秀论文二等奖和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五次优秀高教科研论文三等奖。2008年11.农科博士生培养与高水平科研紧密结合的探索与实践,华中农业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二。2009年12.农林科研究生公共课程体系建设研究,2009年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优良研究成果奖,排一。13.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教育体制与运行机制创新研究与实践,2009年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优良研究成果奖,排三。主要论文科研论文1.施用氮肥对小白菜、番茄中硝酸盐积累的影响,胡承孝、邓波儿、刘同仇,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2,11(3):239~243。2.鄂南红壤性水稻土双晚杂交稻NPK经济配比施用研究,胡一凡、胡承孝、尹名济等,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2,11(3):244~248。3.武汉市菜园土硝酸盐的持留和运移,胡承孝、邓波儿、刘同仇等,土壤通报,1993,24(3):118~120。4.鄂南红壤性水稻土油稻稻轮作制中肥料分配的研究,胡承孝、胡一凡、尹名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5,Sup.Sum20:122~125。5.过量硼对小白菜品质及氮代谢的影响,胡承孝、刘同仇,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5,Sup.Sum21:49~52。6.磷肥对看麦娘生长发育的影响,张礼福、胡承孝,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6,15(1):39~40。7.氮肥水平对蔬菜品质的影响,胡承孝、邓波儿、刘同仇,土壤肥料,1996,3:34~36。8.不同小麦品种施钾效应的差异Ⅰ:生物学产量和钾积累,胡承孝、王运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6,15(3):243~248。9.鄂南4种土壤施用氯化钾对油菜幼苗生长及养分积累的影响,胡承孝、谭云,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6,15(4):350~353。10.不同小麦品种施钾效应的差异,胡承孝、王运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6,2(3):273~278。11.不同小麦品种施钾效应的差异Ⅱ:氮、磷营养元素吸收与平衡,胡承孝、王运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6,15(5):442~446。12.磷肥对小麦与看麦娘相互关系的影响,张礼福、胡承孝,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6,15(5):450~453。13.氮肥对小白菜、番茄供食器官品质的影响,胡承孝、邓波儿,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7,3(1):85~89。14.湖北省部分茶园土壤肥力及茶树营养状况分析,胡承孝、黄芳鹤,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7,16(3):287~290。15(会议).植物钼营养研究进展,胡承孝、王运华、魏文学,见:中国土壤学会、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青年委员会编,《迈向21世纪的土壤和植物营养科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344~348。16.鄂南棕红壤旱地施用石灰和硫酸镁对油菜的效应,胡承孝、吴平,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7,16(6):571~575。17.黄棕壤有效钼水平对冬小麦产量结构及叶绿素、可溶性糖的影响,胡承孝、王运华、魏文学等,土壤肥料,1998,1:19~22。18.利用钼值作为冬小麦缺钼土壤诊断指标的探讨,胡承孝、庞静、魏文学等,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8,4(4):393~398。19(会议).迅速发展的中国钼肥研究,王运华、胡承孝、魏文学等,见:中国农学会微量元素与食物链研究会编著,第二届国际微量元素与食物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33~41。20(会议).钼肥研究进展,王运华、胡承孝、魏文学等,见:李生秀主编,土壤-植物营养研究文集,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63~71。钼、氮配合施用对冬小麦产量、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胡承孝、王运华、魏文学等,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9,18(3):225~228。植物钼营养与施用钼肥研究进展,胡承孝、魏文学、王运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湖北省土壤肥料研究与应用论文集),1999,Sup.Sum28:241~247。钼在冬小麦植株中的分布研究,胡承孝、王运华、魏文学等,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0,19(6):568~572。种子钼对冬小麦硝酸还原酶活性、干物质重及产量的影响,喻敏、王运华、胡承孝,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0,6(2):220~226。一个冬小麦钼营养诊断方法研究,杜昌文、胡承孝、王运华等,世界元素医学,2000,7(1):85~88。钼对冬小麦氮代谢的影响,喻敏、胡承孝、杨玉华等,世界元素医学,2000,7(1):102~105。钼营养对冬小麦无机氮组分的影响,胡承孝、王运华、谭启玲等,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1,20(2):125~129。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对钼的吸收和积累,胡承孝、王运华、庞静等,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1,20(4):350~353。施用工业污泥对棉花产量及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谭启玲、胡承孝、魏文学,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1,20(1):36~39。钼对黄棕壤上冬小麦碳代谢的影响,庞静、胡承孝、王运华等,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1,20(1):33~35。施钼对冬小麦铵态氮含量及膜透性的影响,孙学成、胡承孝、魏文学,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381~384。施钼对冬小麦脯氨酸和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孙学成、胡承孝、魏文学,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5):473~476。施用钼肥对冬小麦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和糖含量的影响,孙学成、胡承孝、谭启玲等,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2,21(1):40-43。城市污泥中重金属形态及其对潮土酶活性的影响,谭启玲、胡承孝、周后建等,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2,21(1):36-39。钼、氮肥配合施用对冬小麦子粒蛋白质及其氨基酸组成的影响,胡承孝、王运华、谭启玲、魏文学,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2,8(2):224~228。城市污泥的特性及其农业利用现状,谭启玲、胡承孝、赵斌等,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2,21(6):586-592。冬小麦缺钼反应的基因型差异,喻敏、胡承孝、王运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3,22(4):360~364。施用钼肥对酸性黄棕壤上冬小麦叶片膜脂肪酸及叶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柳勇、胡承孝(通讯作者)、谭启玲,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4,10(1):86~90。两种污泥的连续施用对潮土重金属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谭启玲、胡承孝(通讯作者)等,应用生态学报(ChineseJournalofAppliedEcology),2004,15(3):497~500。硼镁营养对不同硼效率甘蓝型油菜品种苗期硼形态的影响,年夫照、石磊、徐芳森、陈钢、胡承孝、王运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4,10(6):633~637。49.食物中的钼与人体健康,郑艺梅、胡承孝,世界元素医学,2004,11(1):6~9。50.不同钼效率冬小麦品种钼的吸收和分配,喻敏、胡承孝、王运华,中国农业科学,2004,37(11):1749~1753。51.硼对不同效率甘蓝型油菜产量和品质的效应,年夫照、石磊、徐芳森、陈钢、胡承孝、王运华,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4,26(4):63~65。52.菜地土壤氮素淋失及其调控措施的研究进展,张学军、赵桂芳、朱雯清、陈晓群、王黎明、吴礼树、胡承孝,生态环境,2004,13(1):105~108。53.不同滴灌量和施氮量对马铃薯硝酸盐累积的影响,张学军、李娜娜、陈晓群、吴礼树、胡承孝,灌溉排水学报,2004,23(4):23~25。54.硼对油菜产量和品质效应的研究进展,年夫照、石磊、徐芳森、胡承孝、王运华,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5,24(1):79~83。55.高等植物含钼酶与钼营养,孙学成、胡承孝(通讯作者),植物生理学通讯,2005,41(3):395~399。56.Effectsofearthwormactivityonfertilityandheavymetalbioavailabilityinsewagesludge.XiaoliLiu,ChengxiaoHu(Correspondingauthor),ShuzhenZhang.EnvironmentInternational,2005,31:874-879(SCI、EI收录)。57.缺钼对冬小麦不同品种叶绿素含量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喻敏、胡承孝、王运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5,24(5):465~469。58.生态混凝土在城市面源污染控制中的应用初探,陈庆锋、单保庆、胡承孝、刘毅,上海环境科学,2005,24(5):214-217。59.钼对冬小麦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影响,喻敏、胡承孝、王运华,麦类作物学报,2006,26(2):113-116。60.EffectsofMolybdenumonAntioxdativeDefenseSystemandMembraneLipidPeroxidationinWinterWheatunderLowTemperatureStress.SUNXue-Cheng,HUCheng-Xiao(Correspondingauthor),TANQi-Ling.JournalofPlantPhysiologyandMolecularBiology,2006,32(2):175-182.61a.低温条件下钼对冬小麦叶绿素合成前体的影响,喻敏、胡承孝、王运华,中国农业科学,2006,39(4):702-708。61b.Effectsofmolybdenumontheintermediatesofchlorophyllbiosynthesisinwinterwheatcultivarsunderlowtemperature,MinYu,ChengxiaoHu,YunhuaWang.AgriculturalSciencesinChina,2006,5(9):670-677。62.低温胁迫下钼对冬小麦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孙学成、谭启玲、胡承孝(通讯作者)、甘巧巧、易长城,中国农业科学,2006,39(5):952-959。63.低温胁迫下钼对冬小麦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孙学成、胡承孝(通讯作者)、谭启玲、甘巧巧,作物学报,2006,32(9):1418-1422。64.从QTL到QTG的路还有多远?曾长英、徐芳森、孟金陵、王运华、胡承孝,遗传(HEREDITAS),2006,28(9):1191-1198。65.湖北省不同地区水稻土对几种养分的吸附能力研究,廖志文、邹娟、胡承孝(通讯作者)、巩细民、鲁君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6,25(4):385-388。66.钼对小白菜叶绿素和抗坏血酸含量以及硝酸盐累积的影响,郑艺梅、胡承孝、郑晶、华平、张奎,农产品加工·学刊,2006,3:7-8。67.不同水分条件下几种氮肥对水稻土中外源镉转化的动态影响,杨锚、王火焰、周健民、胡承孝、杜昌文,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25(5):1202-1207。68.利用生态混凝土控制城市坡面暴雨径流污染试验研究,陈庆锋、单保庆、尹澄清、胡承孝,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6,11(7):23-28。69.钼对冬小麦不同品种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喻敏、胡承孝、王运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7,13(1):164-166。70.施钼对不同钼效率冬小麦叶片呼吸作用相关酶的影响,甘巧巧、孙学成、胡承孝(通讯作者)、谭启玲,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7,13(1):113-117。
2023-09-05 13:19:021

环境的师兄师姐们,环境领域的比较好的期刊有哪些

虽然了解的不是很多,但是知道一本环境保护前沿
2023-09-05 13:19:133

王文忠的教育科研

研究方向:信息技术与土地利用,土壤环境对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讲授课程:《土壤地理学》、《土地评价与管理》、《环境保护概论》著作及发表论文:1、王文忠、徐生瑞,施钾对两种土壤钾素动态变化影响的研究,土壤通报 2001年6月,第32卷第3期2、王文忠、双树林,山西省褐土施钾对谷子养分吸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土壤通报 1999年6月,第30卷第2期。3、王文忠、张珠玉,不同施钾量对谷子吸收N、P、K、Ca、Mg、Fe、Mn、Cu、Zn的影响,《中国科学技术文库》农业卷收录,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1997年10月。4、王文忠、张晋峰等,不同土壤钾素动态特征的研究,山西农业大学学报,1995年第15卷第2期。5、王文忠、张珠玉,不同施钾量对谷子吸收N、P、K、Ca、Mg、Fe、Mn、Cu、Zn的影响,山西农业大学学报,1991年第11卷第3期。6、张珠玉、王文忠,有机、无机肥不同施用量对谷子氨基酸的影响,山西农业大学学报,1988年第8卷第2期。7、张珠玉、王文忠、李满星,追施钾肥对沁州黄谷子产量品质影响初探,山西农业大学学报,1987年第7卷第2期。8、王文忠、毛一鹏、冀飞,生态因子对饲料作物品质的影响 Ⅱ、不同生态区谷物和豆类饲料品质的综合分析,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专刊、1990年。9、王文忠、毛一鹏、冀飞,生态因子对饲料作物品质的影响 Ⅲ、不同生态区谷物和豆类氨基酸含量及组成的综合分析,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专刊、1990年。10、冀飞、毛一鹏、王文忠、贺玉柱,生态因子对饲料作物品质的影响的初探 Ⅰ、用聚类分析法划分山西省农业生态区,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专刊、1990年。11、冀飞、王文忠、徐生瑞,有毒饼粕生物脱毒技术研究,山西农业大学学报,1995年第15卷第1期。12、冀飞、徐生瑞、王文忠,生物脱毒饼粕完全替代豆饼饲喂产蛋鸡效果的观察,山西农业大学学报,1987年第15卷第3期。13、毛一鹏、冀彪、王文忠、山西的生态环境对饲料作物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中国粮油学会饲料专业学会第三届年会论文集,1990年7月。14、冀飞、王文忠、徐生瑞、杨引亮,用生物脱毒饼粕完全替代豆饼和鱼粉饲喂肉用仔鸡效果,山西畜牧兽医,1995年第2期。15.李省云、王文忠,2,6-二甲基-3,5二乙脂基-1,4二氢吡啶的合成研究,山西化工 1996年第2期。科学研究:先后主持或参加科研项目10项:其中:完成8项,在研2项,出版学术著作3部。(一)完成项目1、王文忠主持研究的《褐土施钾对谷子影响的研究》项目,于2001年6月12日,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成果鉴定,鉴定结果为“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2、王文忠技术主持研究《有毒饼粕生物脱毒技术系统的研究》项目,于1992年5月10日,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成果鉴定,鉴定结果为“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3、王文忠主持的《不同稀土配合物对植物细胞膜结构影响的研究》2002年已完成。4、参加《原平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项目,2003年已完成。5、王文忠主持《紫甘蓝综合利用的研究》项目1项,山西省科技厅2002年农业攻关项目。6、王文忠主持《紫甘蓝色素提取技术的研究》2006年6月10日正式通过山西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技术鉴定,鉴定结果为“国内领先水平”。7、王文忠主持《泽州县数字国土工程》项目1项,山西省国土资源厅,2005年通过验收。8、王文忠主持《河津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建设》项目1项,山西省国土资源厅,2005年通过验收。(二)在研项目1、王文忠主持《山西省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研究》项目1项,山西省国土资源厅 2005年。2、王文忠主持《土地开发利用对山西省生态环境安全战略研究》项目1项,山西省科技厅,2005年立项。(三)学术著作1、王文忠(副主编、统稿人),生态农业工程技术,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北京),1999年10月。(其中:完成26万字)2、王文忠参编,土壤肥力学,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太原),1992年12月。(其中:完成9万字)3、王文忠参编,山西省配合饲料资源成分及营养价值表,山西省科学教育出版社(太原),1989年12月。(其中:完成15万字)获奖情况:1999年被太原师范专科学校评为“优秀党员”。1999年被太原市教育工委评为“市优秀党员”。1999年,2000年年度考核“优秀”。2005年被评为太原师范学院“优秀党员”
2023-09-05 13:19:271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策略与技术论文

给你一篇相关例文,你参考看看论文题目:云南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危害及其防治措施建议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土壤理化性质;物质循环;农田生态系统摘要: 重金属污染是我国所面临的最严重的污染问题之一,云南省重金属污染状况尤为严峻。综述了国内外重金属对植物、土壤动物、土壤微生物、土壤物质循环以及农田生态系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云南地区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原因、危害、作用机理和农田生态防治措施,并结合地方实际,从源头控制、因地种植、科学修复三方面提出云南省重金属污染防治的科学合理的有效措施。文章引用:岳敏慧, 王朋, 禹明慧, 孟祥怀, 段昌群, 潘瑛, 黄惠琳, 刘嫦娥. 云南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危害及其防治措施建议[J]. 农业科学, 2019, 9(4): 278-289. https://doi.org/10.12677/HJAS.2019.94043
2023-09-05 13:19:422

土壤的生物学指标是什么

1、土壤肥力: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能够提供给作物生长的水分和养分的能力。土壤肥力的四大因素: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水肥气热)。2、土壤生产力:土壤生产植物产量的能力,还包括环境因子。3、土壤包括矿物质和有机质。其中矿物质是成土岩石风化而来;有机质则是泛指土壤中的各种含碳的有机化合物,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参与土壤水肥气热的调节作用,作用是提供氧分,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结构和耕性。其中的概念还有土壤腐殖质等。4、土壤孔性:土壤的孔隙状况,土壤中大小、形状不同的、复杂孔隙状况好坏由两个方面衡量:孔隙的量和孔隙的质。其中的概念还有土壤孔隙度、当量孔径、非活性孔隙、毛管孔隙、通气孔隙、土壤吸力等。5、土壤容量:单位体积自然土壤的重量(干重)。土壤容量差别较大,受五个因素影响:土壤的矿物组成和含量、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土壤的质地、土壤的结构、土壤的松紧度。6、土壤毛管水:土壤含水量超过最大分子持水量后,水分可以自由移动,靠毛管力保持在土壤孔隙中的水分即毛管水。影响因素有质地(土壤颗粒的粗细程度)、有机质、结构。7、土壤三相组成:土壤固相率、液相率和气相率。8、土壤的结构性:土体中土壤结构体的大小、类型、数量、品质及其相互排列方式和相应的孔隙状况等的综合特性。9、土壤的吸收性能:土壤能够吸收和保持土壤溶液中的分子和离子,悬液中的悬浮颗粒、气体及微生物的能力。包括机械吸收、物理吸收性、化学吸收性、物理化学吸收性(胶体)、生物吸收性。这些应该比较全了吧...希望有所帮助
2023-09-05 13:20:102

李庆逵多大了

李庆逵李庆逵(1912.2.12-2001.2.25),浙江宁波人,土壤农业化学家,中国现代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化学的奠基人之一。1932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化学系,1948年获美国伊利诺大学农学院博士学位,1953年加入九三学社,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37年发表的《土壤分析法》和1953年以后多次再版的《土壤分析法》在中国土壤分析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李庆逵长期致力于土壤分析化学、土壤植物营养化学及施肥,红壤性质、发生分类及合理开发利用研究。开创了对磷、钾、微量元素的系统研究并推动了中国科学施肥的进程。突破了天然橡胶林栽培线的禁区并推移到北纬18-24度,推动了中国磷矿粉的农业利用,创造了碳酸氢铵造粒及深施技术,为南京土壤研究所和中国土壤学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创立发展了多个土壤科学分支学科。中文名:李庆逵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浙江宁波出生日期:1912年2月12日逝世日期:2001年2月25日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毕业院校:美国伊利诺大学主要成就:碳酸氢铵深施技术、土壤化学分析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代表作品:《肥料研究》;《我国南方红壤和黄壤对磷酸盐的固定》;《施用磷肥时间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人物生平1912年2月12日,李庆逵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一个商人家庭。1921年,在外祖父家所在地的慈溪县慈湖小学毕业后,去父亲工作所在地宁波读书。1925年,李庆逵在宁波效实中学初中毕业。高中阶段就读于上海复旦中学高中部。1928年,李庆逵高中毕业,以优秀的成绩考取了上海复旦大学,报考的是化学系。1932年,以优异的成绩从复旦大学化学系毕业。1937年,李庆逵编写出版了中国第一本《土壤分析法》,这本书是土壤化学工作者经常参考的工具书。1943年,他在美国的《土壤科学》(SoilScience)第55卷第5期上发表了《中国主要土壤的化学特征》(ChemicalCharacteristicoftheGreatSoilGroupsofChina)论文,向国际土壤学界介绍中国土壤学的研究成果,为中国土壤学的研究在世界上争得了一席之地。1944年,李庆逵获得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的资助赴美留学,赴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研究生院深造。1946年,获农学硕士学位。1948年,以《土壤有效养分测定方法的研究》的论文完成博士论文答辩,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继续在中央地质调查所工作,任土壤研究室副主任。1953年,建立了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李庆逵被聘为研究员,并被任命为副所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院士)。1956年,李庆逵长期主持中国土壤学会的工作。1964年,在北京科学讨论会上,李庆逵宣读了《土壤磷素性质及磷肥品种对于作物生长的影响》的论文,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根据多年众多方面的研究,他与同事们共同编绘了《中国土壤磷素图》,对农业生产、工业布局、科研与教学都有参考价值。1979年,就土壤普查、农业生产中重大的土壤和肥料问题,人才培养、科研机构布局、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改进学会工作等问题提出了建议。1980年,针对中国氮、磷、钾化肥比例失调和肥效不能充分发挥的状况,提出尽快建立科学施肥制度等建议。1990年,主编了《中国红壤》对中国红壤的生成发育、基本特性、开发利用和改良措施进行了系统论述,积累了完整资料,在生产上发挥了积极作用。2001年2月25日,李庆逵在南京逝世,享年90岁。主要成就科研成就1954-1955年,李庆逵和他的同事们在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所属试验场及有关生产单位,共同在粤西的茂名、徐闻、广西的陆川、龙州和海南的那大5个地区进行了幼龄橡胶树氮磷肥用量和比例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垦区内施用氮磷肥都可以促进幼龄橡胶树生长,其效果大小因地而异。进而提出了不同垦区的幼龄胶园的施肥原则和技术,促进了橡胶事业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李庆逵注意吸取欧美先进的研究方法,首先引进土壤化学分析,并结合中国具体的土壤类型。20世纪70年代初,他提出的碳酸氢铵深施技术,为氮肥的合理施用和提高氮素利用率作出了贡献。他系统地研究了中国土壤中磷、钾元素的状况和磷、钾肥施用效应,并主持编制了中国第一幅土壤磷素分布图。为中国磷钾化学肥料的发展和施用提供了依据。其中,有关磷矿粉的有效条件和合理施肥技术,生产上进行了大面积推广,最高年份推广面积达1000多万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他所主编的《中国磷矿的农业利用》专著对中国磷矿资源的合理利用、发展磷肥品种的技术和合理施用磷肥都有参考价值。李庆逵与同事们全面研究了中国主要中低品位磷矿的化学性质和化学行为,并进行了作物吸收磷素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磷矿粉直接施用的肥效与土壤酸度密切相关。李庆逵的一系列研究,显示磷矿、土壤和作物三个因素都处于最佳状态时,磷矿粉的效果可以高于过磷酸钙。李庆逵结合生产实际,对土壤钾素和钾肥的有效施用进行了实地研究。施用化学钾肥,有效地防止了橡胶树黄叶病的发生。他发表的《我国红壤区某些主要土类钾的含量、状态以及含钾矿物的转化规律》及《从土壤钾素含量和状态来看我国钾肥问题》等论文,推进了中国对土壤钾素的研究、工业生产和钾肥的合理施用。李庆逵提出了将粉状碳酸氢铵加工制成粒状肥深施的设想,经过严格的田间试验,施用粒状碳酸氢铵肥比粉状肥增产稻谷36.2%—52.6%,证实了他的设想的实践意义。1:Ching-kweiLi,SodiumHydroxideasaSubstituteforIodineinRobinsonsSulfurDioxideMethodJournaloftheChemicalSocietyChinese,1933,3:288~292.2:J梭颇(Thorp)著,李庆逵、李连捷译,中国之土壤土壤特刊,(乙种),1936(1)。3:李庆逵、鹿笃伊,中国土壤的酸度和碳酸钙含量,土壤专报,1936(15):1~36。4:李庆逵,对于含碳酸钙之土壤灼烧减重的研究,土壤专报,1936(15):45~46。5:李庆逵,土壤分析法,土壤特刊(乙种),1937(3)。6:李庆逵,中国各主要土类固定硫酸铵的程度,土壤特刊(乙种),1938(4):27~40。7:Ching-kweiLi,DeterminingOrganicMatterinPaddySoils,IndustrialandEngineeringChemistry,AnalEdUSA,1939,11:428~429.8:李庆逵、尚仰震,中国中南部红壤之磷肥试验,土壤季刊,1940,1(1):46~50。9:Ching-kweiLi,VariationsinYieldandCompositionoftheWheatPlantasAffectedbytheTimeofApplyingPhosphaticFertilizers,JournaloftheAmericanSocietyofAgronomy,1940,32:782~790.10:李庆逵,磷灰岩之肥效试验,土壤季刊,1941,1(4):48~56。11:李庆逵,磷肥可溶度与玉蜀黍生长之关系,土壤特刊(甲种),1941(4):26~30。12:Ching-kweiLi,ChemicalCharacteristicsoftheGreatSoilGroupsofChina_SoilScience,USA,1943,55:(5),343~351.13:Ching-kweiLi,AStudyofMethodsofExtractionandDeterminationoftheAvailableNutrientsinSoils,ThesisfortheDegreeofDoctorofPhilosophyinAgronimyUniversityofIllinois,1948.14:李庆逵,中国土壤代换性钾之分析结果,科学,1949,31(6):171~176。15:Ching-kweiLiandRogerHBray,OrganicMatterandNitrogenContentsofSoilsasInfluencedbyManagement,SoilScience,USA,1949,68:(3),203~212.16:李庆逵,由矾石制造钾肥之实验,科学,1950,32:215~216。17:Ching-kweiLi,ExchangeablePotassiuminLateriticSoilsofChinaDerivedfromDifferentParentMaterials,ForthInternationalCongressofSiolScience,1950,1:303~304.18:李庆逵,计划中的中南区红壤改良试验,科学通报,1951,10:1081~1085。19:李庆逵、何金海、胡祖光,海州磷矿石肥效试验初步报告,土壤学报,1952,2(1):37~42。20:李庆逵、鲁如坤,土壤分析法,科学出版社,1953。21:李庆逵、何金海、鲁如坤、胡祖光,磷矿石肥效试验第二次报告,土壤学报,1953,2(3):167~177。22:李庆逵,对于进行磷矿粉肥效试验的意见,科学通报,1954,11:14。23:Ching-kweiLi,CHHo,RKLuandTKHu,AvailabilityofRockPhosphatetoPlantGrowthinRedEarth,ActaScientiaSinica,1954,3(1):65~79.24:李庆逵、胡祖光,甘家山试验场对于磷灰石肥效试验的第三次报告,土壤学报,1956,4(1):43~49。25:Ching-kweiLi,andShio-niChang,ChemicalCharacteristicsofRedSoilsinChina,Reportforthe6thInternationalCongressofSoilScience,1956.26:李庆逵,晚近农业化学的进展,科学通报,1957,4:105~109。27:张效年、李庆逵,华南土壤的黏土矿物组成,土壤学报,1958,6(3):178~192。28:CB佐恩、李庆逵,中国热带土壤发生与分类的一些问题,土壤学报,1958,6(3):193~204。29:李庆逵、石华,广东、湖南、江西三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初步土壤区划,土壤专报,1959(34):1~39。30:李庆逵,关于红壤改良的研究,土壤通报,1959,5:3~8。31:李庆逵,从土壤肥力、磷矿粉性质及农业条件看中国磷肥问题,科学通报,1959,24:820~823。32:李庆逵、王美珠、张效年,我国红壤区某些主要土类钾的含量、状态及含钾矿物的转化规律,土壤学报,1961,9(1~2):22~35。33:Ching-kweiLi,May-chuWangandShio-niChang,OntheStatusofSoilPotassiumandtheSequenceofTransformationofPotassium-BearingMineralsinSomeImportantSoilTypesintheRedEarthRegionofChina,ScientiaSinica,1961,10(8):985~997.34:李庆逵、于天仁,我国土壤科学发展中的几个问题,科学通报,1964,2:118~126。35:李庆逵,从土壤钾素含量和状态看我国钾肥问题,科学通报,1964,9:780~785。36:李庆逵、曹翠玉、戎捷,应用放射性磷矿粉进行土壤性质对植物吸收磷素影响的研究,土壤学报,1964,12(3):330~337。37:李庆逵,磷肥品种、土壤性质和植物磷素营养的相互关系,土壤学报,1966,14(1):117~122。38:李庆逵,磷矿粉肥效问题的理论基础,科学通报,1966,2:49~57。39Ching-kweiLi,TheAvailabilityofPhosphorusinRockPhosphate,KexueTongbao,1966,17(2):49~57.40:蒋柏藩、鲁如坤、李庆逵,中国土壤磷素养分潜力概图及其说明,土壤学报,1979,16(1):17~21。41:李庆逵,土壤条件与植物生长研究的进展情况-土壤条件与植物生长第十版译序,科学出版社,1979。42:Ching-kweiLiandRong-yenChen,AmmoniumBicarbonateUsedasaNitrogenFertilizerinChina,FertilizerResearch,1980,1:125~136.43:Ching-kweiLiandSheng-wuQing,PhosphorusBalanceonPaddySoilsReclaimedfromtheSalinizedWasteLand,NorthernJiangsuProceedingsofSymposiumonPaddySoil,SciencePress,Beijing;Springer-Verlag,1981:805~808.44:李庆逵,三十年来我国化学肥料的产销情况及其与粮食生产的关系,农业现代化研究,1982,3:1~5。45:Ching-kweiLi,PresentMethodsofFertilizationfortheRedSoilsinSouthChina,TropicalAgricultureResearchSeries(Japan),1982,No15:333~340.46:Ru-kunLu,Bai-fanJiangandChing-kweiLi,PhosphorusManagementforSubmergedRiceSoils,Transactionsofthe12thInternationalCongressofSoilScience,SymposiaPapers1982,Ⅱ:182~191.47:李庆逵,五十年来我国土壤分析方法的进展——土壤农业化学常规分析方法(代序),科学出版社,1983。48:李庆逵主编,中国红壤,科学出版社,1983。49:李庆逵,现代磷肥研究的进展,土壤学进展,1986,2:1~7。50:Ching-kweiLi,FertilizerApplication,FoodProductionandChangesinSoilFertilitythrough30YearsLandUtilizationinSouthChinaProceedingsoftheInternationalSymposiumonRedSoils,SciencePress,Beijing;Elsevler,Amsterdam,1986:560~575.人才培养李庆逵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12名。获奖记录社会任职江苏省第二、五、六、七、八届人大代表,江苏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教科文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第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1956-1987年间,历任中国土壤学会第二至第五届理事长,中国农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化肥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江苏省科委副主任;还曾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常委、江苏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市委员会主任委员;先后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五、六、七届代表。1932-1944年,先后任中央地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助理员、技士、研究室副主任。1948-1949年,任中央地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研究员。1949-1953年,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土壤研究室研究员。1950年,他当选为第四届国际土壤学会副主席。1953-1983年,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1957-1962年,兼任中国科学院热带生物资源综合考察队副队长。1978-1983年兼任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所所长。李庆逵还兼任过江苏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和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1979年,国际土壤学会接纳中国土壤学会为团体委员,并为理事国成员。1980年受聘为在荷兰出版的国际《肥料研究》(FertilizerResearh)杂志的编委。1983年,任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1985-2001年,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名誉所长等职。亲属成员祖父:李松侯曾担任宁波市商会会长。父亲:李子诺在宁波钱庄当职员。外祖父:叶同春是清朝举人。大舅父:叶伯允是《商报》主编。三舅父:叶叔眉是京师大学堂教授。人物评价李庆逵先生毕生致力于中国土壤科学事业,学术上的精深造诣、科研上的卓著功绩与他的优秀品格交相辉映,是我们后人学习的榜样。(南京土壤研究所党委书记林先贵评)李庆逵先生把一生献给了中国土壤科学事业和国民经济建设,李庆逵先生为土壤所的发展和中国土壤科学事业的进步作出的突出贡献,传承和弘扬他热爱科学、淡泊名利、求实创新、诲人不倦的优良品德和高尚情操,奋力拚搏、开拓进取。(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沈仁芳评)李庆逵为中国土壤科学和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曾任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所长曹志洪评)
2023-09-05 13:21:021

陈鹏的科研成果

教材专著等(按出版年代顺序)1、《世界各地珍奇动物》(自),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4(一版);1982,4(二版)2、《动物地理学》(主),东北师范大学,1981,123、《生物界的奇迹》(编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14、《地理基础知识》(参),中国青年出版社,1982,35、《长白山》(主),科学出版社,1982,76、《生物与地理环境》(主),中国青年出版社,1985,87、《动物地理学》(主),高教出版社,1986,118、《草地调查法,12章》(参译),科学出版社,1986,129、《简明生物手册》(编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87,610、《地理野外实习指导》(参),东北师大出版社,1988,611、《生物地理学》(主),东北师大出版社,1989,1012、《土壤动物区系生态地理专辑(1)》(主),东北师大出版社,1990,513、《吉林省志卷四--自然地理志》(参),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414、《长春自然地理》(参),东北师大出版社,1992,715、《土壤动物区系生态地理研究》(主),东北师大出版社,1993,316、《尼尔基水利枢纽生态环境研究》(主),地质出版社,1993,1017、《中学生百科》(参),东北师大出版社,1994,6 1818、《长春市志—自然地理志》(参),吉林文史出版社,1955,519、《动物生态地理研究》(主),成都地图出版社,1996,220、《东北森林土壤动物研究》(参),东北师大出版社,2001,9 (1963--2002年)基础理论1、试论现代生态动物地理学的内容和研究方法,《生物地理和土壤地理研究》,科学出版社,1990年2、试论陆地动物群的基本区域分异规律,《东北师大学报》,1986年3期3、试论鸟类地理区划的原则和方法,《动物学杂志》,1964年6卷2期4、吉林省鸟类地理区划,《东北师大学报》,1978年1期5、吉林省动物地理区划, 《东北师大学报》,1981年3期陆地动物生态地理6、长白山鸟类及其垂直分布,《动物学报》,1963年15卷4期7、吉林省土们岭--左家附近鸟类调查报告,《吉林师大学报》,1965年1期8、土们岭附近晚秋鸟类组成与地理分布,《野生动物》,1983年6期9、图们江流域陆栖鸟类调查报告,《东北师大学报》,1983年4期10、都陵河流域景观类型分化与繁殖鸟类群结构的研究,《地理科学》,1991年11卷2期11、长春市绿地的鸟类群结构和景观生态建设,《中国鸟类研究》,科学出版社,1991年12、吉林省鸟类地理分布,《吉林师大学报》,1964年1期13、吉林省的候鸟及其保护,《东北师大学报》,1983年1期14、人类开发活动对鸟类的影响--长白山二道白河附近鸟类组成和数量的变化,《东北师大学报》,1981年2期15、榛鸡的生态,《动物学杂志》,1964年6卷1期16、灰喜鹊生态的初步研究,《动物学杂志》,1966年1期17、栗斑腹鹀的分布及其繁殖习性,《动物学报》,1966年18卷2期18、吉林省中部平原啮齿动物及其地理分布规律,《动物学杂志》,1982年3期19、吉林省小型哺乳动物的生态分布(英文),1985,CONTEMPORARY MAMMALOGY IN CHINA AND JAPAN,Mammalogical Society of Japan20、吉林省陆栖脊椎动物的生态地理分布,《动物学报》,1981年27卷3期21、黑龙江省西部脊椎动物群落组成及其分布,《动物学杂志》,1980年2期22、中国药用动物的地理分布,《东北师大学报》,1987年2期土壤动物生态地理23、长白山北坡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动物初步调查,《森林生态系统研究》,1980年1期24、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蚯蚓的生态分布,《森林生态系统研究》,1981年2期25、长白山北坡针叶林带土壤动物调查,《野生动物》,1981年3期26、长白山北坡冰缘环境与土壤动物,《地理科学》,1983年3卷2期27、长白山北坡高山苔原带土壤动物的生态分布,《森林生态系统研究》,1983年3期28、长白山红松阔叶林下土壤动物群及其在时间上的变化,《森林生态系统研究》,1984年4期29、长白山红松阔叶林土壤水分、温度对土壤动物活动规律影响的初步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研究》,1984年4期30、长白山土壤动物在物质循环中作用的初步探讨,《生态学报》,1984年4卷2期31、长白山针阔混交林下土壤动物群集的研究(日文),《EDAPHOLOGIA》,1986年,35,JAPAN32、长白山土壤动物六年的研究综述(英文),1986,The Temperate Forest Ecosystem, ITE Symposium No.20,INSTITUTE OF TERRESTRIAL ECOLOGY33、长春净月谭地区土壤螨类的调查研究,《动物学报》,1988年34卷3期34、长春净月谭地区土壤跳虫的生态分布,《昆虫学报》,1990年33卷2期35、图们江流域土壤动物初步调查,《动物学杂志》,1986年21卷5期36、吉林省东部山地主要土壤类型及土壤动物,《东北师大学报》,1984年2期37、吉林省森林土壤动物调查研究(英文),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orest Soil ,HAERBIN CHINA38、吉林省东部山地土壤动物系列研究,《东北师大学报》,1990年2期39、吉林省土壤动物的组成与分布,《东北师大学报》,1990年增刊1期40、吉林省土壤甲虫的地理分布,《东北师大学报》,1990年增刊1期41、吉林省土壤动物组成与生态分布的初步研究,《地理学报》,1991年46卷3期42、黑龙江尚志市老爷岭土壤甲虫的分类,《土壤动物区系生态地理研究》,东北师大出版社,1993年43、小兴安岭森林沼泽土壤动物群结构特征,《土壤动物区系生态地理研究》,东北师大出版社,1993年44、小兴安岭森林落叶分解与土壤动物的作用,《地理研究》,2002年21卷6期45、小兴安岭人工云冷杉林凋落物层土壤动物群落动态研究,《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星球地图出版社,2002年46、凉水自然保护区的土壤动物,《东北森林土壤动物研究》,2001年9月47、土壤动物的生态分布,《东北森林土壤动物研究》,2001年9月48、凉水土壤动物对林木落叶的分解消耗作用,《东北森林土壤动物研究》,2001年9月49、原始红松阔叶混交林土壤动物的动态变化,《东北森林土壤动物研究》,2001年9月50、土壤动物的功能类群及生态特征,《东北森林土壤动物研究》,2001年9月51、帽儿山森林土壤甲虫的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1年52、帽儿山凋落物层的土壤动物及生态特征,《东北森林土壤动物研究》,2001年9月53、帽儿山森林落叶分解消耗过程与土壤动物季节动态的关系,《东北森林土壤动物研究》,2001年9月54、帽儿山土壤动物对林木落叶的分解消耗作用,《东北森林土壤动物研究》,2001年9月55、帽儿山土壤动物对枯木分解消耗作用,《东北森林土壤动物研究》,2001年9月56、帽儿山森林落叶分解消耗与土壤动物关系的研究,《应用生态学报》,1999年10卷4期57、帽儿山地区土壤动物群结构特征,《土壤动物区系生态地理研究》,东北师大出版社,1993年58、实验林场大型土壤动物及生态特征,《东北森林土壤动物研究》,2001年9月59、嫩江中上游地区土壤动物的组成与生态分布,《尼尔基水利枢纽生态环境研究》,地质出版社,1993年60、东北羊草草原区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东北师大学报》,1994年3期61、土壤动物在灌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作用及应用研究,《水电站设计》,1998年14卷4期62、吉林省蚂蚁资源及其开发利用问题,《东北师大学报》,1997年1期63、吉林省东部山区蚂蚁资源研究,《山地研究》,1995年13卷3期64、吉林省蚂蚁资源及其实用价值的研究,《自然资源学报》,1997年12卷3期65、吉林省左家蚂蚁及生态分布,《昆虫知识》,1996年33卷4期66、我国蚂蚁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展望,《资源开发与市场》,1995年11卷1期67、日本弓背蚁群体结构研究,《资源开发与市场》,1997年13卷6期68、辽宁省金龟子类昆虫区系研究,《东北师大学报》,1990年增刊1期69、辽宁营口地区虎甲的生态分布,《东北师大学报》,1990年增刊1期70、东北地区土壤动物的调查研究,《东北师大学报》,1990年增刊1期71、中国东北隐翅虫的区系分布,《东北师大学报》,1990年增刊1期72、中国东北土壤叩甲的地理分布,《东北师大学报》,1990年增刊1期73、中国东北几类土壤甲虫的区系研究A、扁甲总科、阎甲科、葬甲科、锥须步甲亚科,《东北师大学报》,1990年增刊1期74、中国东北几类土壤甲虫的区系研究B、象甲科、地甲科、蝼甲科、拟步甲科、长翅类,《东北师大学报》,1990年增刊1期75、中国东北土壤动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问题,《生物和土壤资源利用与保护》,科学出版社,1993年76、白浆土中的土壤动物调查简报,《土壤通报》,1984年15卷1期77、土壤动物的采集和调查方法,《生态学杂志》,1983年3期78、土壤动物呼吸量的测定方法,《东北森林土壤动物研究》,2001年9月 教学研究79、动物地理学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的几点做法,《教学研究》,1991年2期80、动物地理课程考试命题的改革初探,《教学研究》,1984年,2期81、动物地理实验教学改革初探,《教学研究》,1993年1期82、动物地理学野外实习改革初探,《教学研究》,1991年1期 获得奖状、奖章、证章、证书等1、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教授)(02011003038号),吉林省科技干部局,1985,72、“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证书”(36011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1988,103、“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证书” (850090号),吉林省人民政府,1991,6,254、“吉林英才奖章”(绶带)吉林省委,省政府,1993,105、“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证书”,Cambridge,ENGLAND,1994,7,196、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证书”(360352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92),1992,107、“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证书”(8727501),1988,7(吉林省东部山地土壤动物生态地理系列研究)8、“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证书”(92-10801),1993,6 (东北地区土壤动物生态地理系列研究)9、吉林省教委优秀教学奖(二等)证书(93059),1993,5,610、东北师大优秀教学奖证书(93011),1993,1,1511、东北师大优秀科研工作奖证书,1988,12,3012、中国“九五”优秀科研成果奖证书(16518),1999,11(吉林省蚂蚁资源及其开发利用问题)13、东北师大优秀科研成果奖证书(0247),1984,4,23(吉林省陆栖脊椎动物生态地理分布;《地理基础知识》)14、东北师大优秀科研成果奖证书(86616),1988,1,20 (《动物地理学》,高教出版社出版)15、东北师大优秀科研成果奖证书(0087118),1988,12,1(《动物地理学》,东北师大出版)16、东北师大优秀科研成果奖证书(0087128),1988,12,1 (Review of the study on soil animals during the past 6 years (1979-1985)on Changbai Mountain)17、东北师大优秀科研成果奖证书(86584),1988,1,20(长白山针阔混交林下の土壤动物群集の研究(日文))18、从事地理科学工作三十年荣誉证书(20),吉林省地理学会,1985,1219、中国当代高级科技人才系列词典,入典证书,1993,12,820、中国当代名人大典,入典证书,1994,5,121、科普工作积极分子奖状,吉林省科协,197922、东北师范大学文库纪念证书(《动物生态地理研究》,1996,10,10
2023-09-05 13:21:111

骆永明是做什么的

骆永明骆永明,男,现为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二级)、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文名:骆永明国籍:中国职业:教师毕业院校:浙江大学主要成就:《香港土壤及其环境研究》成果获2005年度国家环保科技奖三等奖代表作品:《中国主要土壤环境问题及对策》人物经历1985年7月至1991年浙江大学(原浙江农业大学)助教、讲师。1991年6月至1998年4月在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和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学习和工作并获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二级)、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人物兼职土壤所党委、学术委和学位委委员;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主任,土壤与环境生物修复研究中心主任,土壤所与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土壤学会理事、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主任。科技部“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评审专家和资源与环境科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秘书组成员,中国科学院生态与环境领域科技创新委员会委员,国家环保部“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污染防治专项顾问组成员和总体设计与集成组副组长。《科学通报》、《土壤学报》、《土壤》、《InternationalJournalofPhytoremediation》等杂志编委。“第一、二、三届国际土壤污染与修复会议”主席。研究方向长期从事土壤污染及其修复、区域土壤环境质量与风险管理等研究工作。主要贡献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8部,重要咨询报告4份,获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专利10余项。代表论著代表性论文:WuYC,TengY,LiZG,LiaoXW,LuoYM.Potentialroleofpolycyclicaromatichydrocarbons(PAHs)oxidationbyfungallaccaseintheremediationofanagedcontaminatedsoil.SoilBiology&Biochemistry,2008,40:789-796;NiJZ,LuoYM,WeiR,LiXH.Distributionofpolycyclicaromatichydrocarbonsinparticle-sizeseparatesanddensityfractionsoftypicalagriculturalsoilsintheYangtzeRiverDelta,eastChina.EuropeanJournalofSoilScience,2008,59:1020_1026Hu,N.J.,Y.M.Luo,L.H.Wu,andJ.Song.2007.Afieldlysimeterstudyofheavymetalmovementdowntheprofileofsoilswithmultiplemetalpollutionduringchelate-enhancedphytoremediation.InternationalJournalofPhytoremediation9⑷:257-268SongJ,ZhaoFJ,LuoYM,McGrathSP,ZhangH.CopperuptakebyElsholtziasplendensandSilenevulgarisandassessmentofcopperphytoavailabilityincontaminatedsoils.EnvironmentalPollution,2004,128⑶:307-315LuoYM,WuLH,JingS,WuSC,JiangXJ,LuRH,ChristieP.AccumulationandchemicalfractionationofCuinapaddysoilirrigatedwithCu-richwastewater.Geoderma,2003,115(1-2):113-120骆永明.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现状与趋势.化学进展,2009,21(2/3):558-565骆永明.土壤环境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质量演变和风险管理研究展望.土壤学报,2008,45⑸:846-851滕应,骆永明,高军,李振高.多氯联苯污染土壤菌根真菌-紫花苜蓿-根瘤菌联合修复效应.环境科学,2008,29⑽:2925-2930张长波,吴龙华,骆永明.稳健变异函数在土壤污染物来源识别中的应用:以某重金属污染场地为例.环境科学,2008,29⑶:804-808章海波,骆永明,李志博,王国庆,宋静,滕应,夏家淇,赵其国.土壤环境质量指导值与标准研究Ⅲ.污染土壤的生态风险评估.土壤学报,2007,44⑵:338-349夏家淇,骆永明.关于土壤污染的概念和3类评价指标的探讨.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6,22⑴:87-90李志博,骆永明,宋静,赵其国,刘志全.土壤环境质量指导值与标准研究Ⅱ.污染土壤的健康风险评.土壤学报,2006,43⑴:142-151王国庆,骆永明,宋静,夏家淇.土壤环境质量指导值与标准研究Ⅰ.国际动态及中国的修订考虑.土壤学报,2005,42⑷:666-673骆永明,滕应,过园.土壤修复——新兴的土壤科学分支学科.土壤,2005,37⑶:230-235骆永明.2000.强化植物修复的螯合诱导技术及其环境风险.土壤,32:57-61骆永明.1999.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土壤,31:261-265骆永明,1999.土壤污染退化及其生物修复.土壤通报,30:8-10代表性专著:骆永明等著.《土壤环境与生态安全》.科学出版社.2009骆永明著.《中国主要土壤环境问题及对策》.河海大学出版社.2008李振高,骆永明,滕应.《土壤与环境微生物研究法》.科学出版社.2008骆永明等著.《香港土壤及其环境研究》.科学出版社.2007佘之祥,骆永明等著.《长江三角洲土水资源环境及可持续性》.科学出版社.2007科研项目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部"973"项目“长江、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壤和大气环境质量变化规律与调控原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科学项目“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评价与植物修复”,国家科技部中荷科学战略联盟重大国际合作项目“污染土壤的修复和管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复合污染农田毒害污染物生物传递和生态风险评估”和中日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土壤重金属污染机制和生物修复技术”,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项目“土壤生物环境与农产品安全研究”和创新工程方向项目“典型城郊土壤复合污染机制和联合修复技术研究”等。获奖记录“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创新团队项目首席科学家,“百人计划”优秀奖获得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香港土壤及其环境研究》成果获2005年度国家环保科技奖三等奖;获2006年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20年4月,荣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
2023-09-05 13:21:281

郭涛(西南大学副教授)详细资料大全

郭涛,2006年在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植物营养系获得博士学位。现为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根际生态与土壤微生物生态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科研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已培养硕士研究生5名,4名获得校级优秀硕士论文奖励,在读研究生4名。 基本介绍 中文名 :郭涛 国籍 :中国 出生日期 :1978 年 职业 :西南大学副教授 人物经历,主讲课程,主要贡献, 人物经历 郭涛,2006年在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植物营养系获得博士学位。现为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副教授。 主讲课程 本科生课程:生态学,土壤肥料学。 研究生课程:菌根生物学。 主要贡献 主持科研项目: 1.丛枝菌根真菌侵染影响土壤结构作用与机制研究(4070108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Effectofsulfurandnitrogenonflavourof Allium plantscultivarsinChina(C/4305-1),InternationalFoundationforScience; 3.中国国家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网国家紫色土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监测站(2014年); 4.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子课题:重庆主要作物最佳养分管理技术研究与套用(201103003) 科研论文 TaoGuo ,ZhangJ,ChristieP,andLiX.2006.Effectsofarbuscularmycorrhizalfungiandammonium:nitrateratiosongrowthandpungencyofonionseedlings.JournalofPlantNutrition29(6):1047-1059. TaoGuo ,ZhangJ,ChristieP,andLiX.2006.Influenceofnitrogenandsulphurfertilizersandinoculationwitharbuscularmycorrhizalfungionyieldandpungencyofspringonion.JournalofPlantNutrition.29(10):1767-1778 TaoGuo ,JunlingZhang,PeterChristie,andXiaolinLi.2007.Pungencyofspringonionasaffectedbyinoculationwitharbuscularmycorrhizalfungiandsulfursupply.JournalofPlantNutrition.30(7):1023-1034 TaoGuo ,JunlingZhang,andXiaolinLi.2005.Effectofsulphursupplyandmycorrhizalcolonizationonthegrowthandpungencyof Allium cepaL.860-861.第十五届国际植物营养大会,北京 郭涛 等.氮、磷供给水平对丛枝菌根真菌生长发育的影响.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9,15(3):690-695 郭涛 ,王明霞申鸿.2009.丛枝菌根真菌影响蔬菜品质研究进展.中国蔬菜,6:1-6 郭涛 ,邓胤.2008.丛枝菌根真菌影响土壤结构的生态机制研究.生态科学进展,高等教育出版社,3-10 邓胤,申鸿, 郭涛 *.2009.丛枝菌根利用氮素研究进展,生态学报,29(10):5627-5635. 邓胤,申鸿, 郭涛 *.2009.不同氮素形态比例条件下接种AMF对玉米氮同化关键酶的影响.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5(6):1380-1385 彭思利,申鸿, 郭涛 *.2010.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特征的影响.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6(3):695-700 彭思利,申鸿,袁俊吉, 郭涛 *.2010.分根装置中接种AMF对1-2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6(6):1546-1550 彭思利,申鸿,袁俊吉,魏朝富, 郭涛 *.2011.丛枝菌根真菌对中性紫色土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影响,生态学报,31(2):498-505 HongShen, TaoGuo *.2011.Influenceofarbuscularmycorrhizalfungiandammonium:nitrateratiosongrowthandpungencyofspringonionplants.JournalofPlantNutrition,34(5):743-752. 张宇亭,罗珍, 郭涛 *.2011.供硫和丛枝菌根真菌对洋葱生长和品质的影响.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7(5):1283-1287 罗珍,张宇亭, 郭涛 *.2011.蚕沙发酵有机肥对菸草生长及其品质的影响.蚕业科学,37(4):775-779 郭涛 ,张龙,王兵,申鸿.2011.不同培养基中蛹虫草中的虫草素和腺苷含量的测定.蚕业科学,37(6):1117-1122 彭思利,申鸿,张宇亭, 郭涛 *.2012.不同丛枝菌根真菌侵染对土壤结构的影响.生态学报,32(3):863-870 申鸿,张龙,王兵,徐汉福, 郭涛 *.2012.蚕体和蛹粉代料培养基上的蛹虫草生长于品质检测,蚕业科学,38(1):0130-0134 张宇亭,王文华,申鸿, 郭涛 *.2012.接种AMF对菌根植物和非菌根植物竞争的影响.生态学报,32(5):1428-1435 罗珍,朱敏,线岩相洼,张宇亭, 郭涛 *.2012.丛枝菌根真菌侵染对紫色土水稳性团聚体特征的影响.土壤通报,43(2):310-314 罗珍,王晓峰,朱敏,线岩相洼, 郭涛 *.2012.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玉米秸秆降解的影响.水土保持学报,26(4):267-270 张宇亭,朱敏,线岩相洼,申鸿,赵建, 郭涛* .2012.接种AM真菌对玉米和油菜种间竞争及土壤无机磷组分的影响.生态学报,32(22):7091-7101 SiliPeng,TaoGuo,GangcaiLiu.2013.TheeffectsofarbuscularmycorrhizalhyphalneorksonsoilaggregationsofpurplesoilinsouthwestChina.SoilBiologyandBiochemistry,57:411-417 秦子娴,朱敏, 郭涛 *.2013.干旱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对玉米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2):510-516 罗珍,朱敏,王晓峰,刘先良, 郭涛 *.2013.分根装置中接种AM真菌对玉米秸秆降解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的影响.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1(2):149-156 秦子娴,张宇亭,周志峰,石孝均, 郭涛*. 2013.长期施肥对中性紫色水稻土氮素矿化和硝化作用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46(16):3392-3400 ZhifengZhou,XiaojunShi, TaoGuo *. 2014.Abundanceandcommunitystructureofammonia-oxidizingbacteriaandarchaeainpurplesoilunderlong-termfertilization.EuropeanJournalofSoilBiology,60:24–33 张思兰,石孝均, 郭涛* .2014.不同土壤湿润速率下中性紫色土磷素淋溶的动态变化,环境科学,35(3):1111-1118 郭涛* ,罗珍,王晓峰.2014.丛枝菌根真菌对玉米秸秆降解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生态学报,34(14):4080-4087 郭涛* ,朱敏,罗珍.2014.分根装置中丛枝菌根真菌影响蚕豆秸秆降解作用研究,草业学报,待刊 发明专利:一种丛枝菌根真菌在菸草大面积栽培中的套用方法.授权号:CN103125251B 郭涛 国家紫色土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400716
2023-09-05 13:21:471

去年种旱稻打了乙草胺然后又中了一季小麦,今年能种玉米吗

没问题,我查了已有文献,报道乙草胺在土壤中降解较快。乙草胺在水稻环境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农药学学报》2009年 第2期,中提到乙草胺在植株、水样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21~2.07 d、1.30~2.56 d和1.22~2.41 d。《土壤通报》 2008年06期--获取最新黑土中乙草胺残留和微生物变化的时间特征研究中提到乙草胺在土壤中半衰期较短,土壤微生物活性是影响其降解的主要因素。但是,由于施用化肥极大地刺激了微生物活性,因而,乙草胺施用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影响并不显著。然而,玉米的种植对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乙草胺残留数量有着显著的影响。种植玉米条件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显著增加,同时,土壤中乙草胺残留量降低,说明种植玉米有助于微生物活性的提高和乙草胺生物毒害性的降低。综上,我们可以知道乙草胺在土壤中可以在较短时间内降解,因此,你施药至少半年以上,乙草胺残留量应该已经较低,更何况,种植玉米也可以加速乙草胺的降解,所以你完全不用担心。可以种植玉米。
2023-09-05 13:21:571

张庆国的主要科研领域与项目

1、应用统计(under construction.......)2、生态系统分析与模拟(under construction.......)  3、景观生态学(under construction.......)  4、应用气象(under construction.......) 数学模型及其在生态系统分析中的应用研究,安徽农业大学科研成果二等奖,主持人。  实用数据分析与系统模拟软件(V1.0),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011SR029599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张庆国,汪宏喜,徐丽。高等数学(农林类)。科学出版社,2011张庆国,刘爱国。高等数学学习辅导。科学出版社,2012刘迎洲,张庆国。高等数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沈艳,杨春雷,张庆国,朱雅莉.基于RBF神经网络的池州市降水序列预测.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2,39(3):451-456 张庆国,李鹏飞,徐丽,严力蛟,等. 皖中沿江平原水稻田CH4和N2O排放估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土壤通报,2012,43(1):212-218 黄玉平,张庆国,汪水兵,古今今. 主成分分析在大气质量监测优化布点中的应用.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1, 38(6):966-970 李洋洋,樊吉,张庆国(通讯作者),等. 麦冬与黄花菜在南方丘陵山区坡耕地保育土壤作用研究.土壤通报, 2011,42(5):1070-1076 李鹏飞,张庆国(通讯作者), 周晓飞,等. 2011. Morlet小波在铜陵降水序列分析中的应用。安徽农业大学学报,38(4):563-569 Li Xu, Pengfei Li, Chunlei Yang, Qingguo Zhang(通讯作者) and Yali Zhu.Climatologic statistical diagnoses for the precipitation data of Chizhou. In:Lansun Chen et al. Proceedings of the 5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Mathematical Biology. 2011, World Academic Press.Volume 2, pp539-545(ISTP、EI 收录) 古今今, 张庆国(通讯作者), 汪水兵, 黄德明. 2010. 基于综合主成分及径向基网络的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科学与技术,33(7):196-201 Xu, Li, Xiaoqing Bian, Xiaolin Qin, Qingguo Zhang and Lin Liu. 2010. Effects of grain size change on landscape pattern indices of Hefei City.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1(5):1167-1173 (in Chinese) Xu, Li, Qingguo Zhang, Lijiao Yan and Pengfei Li. 2010. Application of Marquardt"s algorithm with faster convergence to estimate parameters of non-linear degradation model. In: Tan, Yuanshun, Lansun Chen et al. Proceedings of the 7 conference on biological dynamic system and stability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 Liverpool, England UK: World Academic Press, p794-796 (ISTP) Xu, Li and Qingguo Zhang et al. 2008. Analysis of spatial structure and microclimate effects of urban green space of Hefei City. Journal of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31(2):216-219(in Chinese) Liu, Kedong and Qingguo Zhang et al. 2007. GIS-based analysis of the landscape spatial pattern of Hefei City. Journal of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30(4):485-488(in Chinese) Xu, Li, Qingguo Zhang and Xiangming Xiao. 2007. Convergence of a discrete-time age-structured population toward a given steady state through controlled immigration. Mathematical Population Studies, 14:193-201 (SCI) Qingguo Zhang, Shuyun Yang and Xin Liu et al. 2005. Study on heat pollution of cities and the prevention ways. Journal of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8(4):360-364(in Chinese) Jiang,Yuelin, Qingguo Zhang, and Shiding Zhang et al. 2005. Effects of increased 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 on nutrient quality of wheat grain. Journal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10(1):21-25(in Chinese) Jiang,Yuelin, Qingguo Zhang, and Wei Yue et al. 2005. Responses of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Soybean to Elevated 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1(3): 290-293(in Chinese) Qingguo Zhang and Minghua Zhang. 2001. A GIS-based dynamic optimizing model applied in land use planning.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8(3):83-92(in English) Qingguo Zhang. 1999. Study on Steady Age Structure of Population Within an Opening System with Disturbing Effect.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6(1): 105-109(in Chinese) Zhang, Qingguo, Xu Li, 1998, Studies on optimizing algorithm for fitting the parameters of pesticide degradation model. Journal of Biomathematics. 13(1):84-87(in Chinese) Zhang, Qingguo, Li Hongkai. 1998. Advance of geostatistics applied in the research of landscape ecology. Ecological Research. (1): 88-93(in Chinese) Zhang, Qingguo and Binming Hu. 1998. A matrix model for population dynamics within opening system with immigration and emigration of individuals. In: Advanced Topics in Biomathematics,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 Pte. Ltd, 303-309 (ISTP) Zhang, Qingguo, Hu Bingmin, 1997, Non-stationary time series modeling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dynamic simulation of pesticide degradation. Journal of Zhe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3(6):635-639(in Chinese) Zhang, Qingguo, Hu Bingmin, 1997, Discussion on the optimum standard of ecological modelling and studies on the method of time series model-building. Journal of Zhe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3(1):86-88(in Chinese) Xu Li, Zhang, Qingguo. 1995. Studies on method of using time series analysis to build the model of the quantity dynamics of population.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2(3):320-327(in Chinese) Fang Yiping, Zhang, Qingguo. 1995. The application of Rayleigh model on study of chemical remains.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2(4): 461-464(in Chinese) Zhang, Qingguo, Xu Li, Zou Yunding, 1994. Spatial pattern of hawthorn spider mite popul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I. Synthetical estimation of population density of adult mites and its sampling technique.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5(2): 163-167.(in Chinese) Zhang, Qingguo, Li Guiting and Xu Li, 1993. Spatial pattern of hawthorn spider mite popul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 three-dimensional spatial pattern of adult mites in apple tree.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4(4): 399-403.(in Chinese) Zhang, Qingguo, Xu Li, Li Guiting. 1993. Sequential sampling of hawthorn spider mite adult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ontro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2):162-169(in Chinese) Xu Li, Zhang, Qingguo. 1993. Method for estimating parameters of Holling disk equation.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2): 179-184(in Chinese) Zhang, Qingguo, Xu Li, Li Guiting, 1993, Spatial pattern of hawthorn spider mite Tetranychus Viennensis nymphs on apple trees.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 (3): 234-240. (in Chinese) Zhang, Qingguo, 1991. An estimating method for the parameter of Logistic curve. Journal of Biomathematics. 6(4): 116-122(in Chinese) Proceedings Zhang, Qingguo et al., 2011, Cellular automata modeling applied in eco-epidemiology -- Simulation of the spatial spread of epidemics with individual  contact. In: Proceedings of the 8th European Conference on Mathematical and Theoretical Biology. Krakow, Poland. p1055-1056 Zhang, Qingguo et al., 2008, Deconvolution as a system analysis approach to study the complexity of ecosystems. In: 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China-Japan Colloquium of Mathematical Biology. Okayama, Japan. P82-85 Zhang, Qingguo et al., 2007, Conditions for the existence of a convergence stable strategy in a discrete stage-structured population model. In: 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and Mathematical Population Dynamics. Campinas, Brazil. P91-95 Zhang, Qingguo et al., 2003, A GIS-based dynamical programming model for landscape pattern optimizing and its convergent algorithm. In: Proceedings of Alcalá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thematical Ecology. Alcalá de Henares (Madrid), Spain. P125-1
2023-09-05 13:22:071

周文兵的基本情况

1. Zhou Wenbing, Yu Yun, Liu Dawei, Wu Hongwei*. Rapid recovery of fermentable sugars for biofuel production from enzymatic hydrolysis of 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 by hot-compressed water pretreatment. Energy & Fuels, 2013, 27(8):4777-4784(SCI, IF2012 = 2.853, *通讯作者, 下同)  2. 吴红艳, 程东升, 周文兵*, 胡晓波, 葛晓东, 朱端卫. 基于地统计学插值方法的洪湖水质时空状况分析.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3, 32(3): 82-87  3. Deng Li, Geng Mingjian, Zhu Duanwei, Zhou Wenbing*, Langdon Alan, Wu Hongwei, Yu Yun, Zhu Zhenxiang, Wang Yanyan. Effect of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degumming on the adsorption of heavy metal by cellulose xanthogenates prepared from Eichhornia crassipes.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2,107,41-45 (SCI, IF: 4.75)  4. Zhou Wenbing, Ge Xuan, Zhu Duanwei, Langdon Alan, Deng Li, Hua Yumei, Zhao Jianwei. Metal adsorption by quasi cellulose xanthogenates derived from aquatic and terrestrial plant materials.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1, 102(3): 3629-3631 (SCI, IF: 4.98)  5. 武少伟, 朱端卫, 周文兵*, 邓丽. 铁锰硅对凤眼莲生物质结构的影响,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 31(4): 1087-1091 (SCI, IF: 0.293)  6. Yuan Tan, Hua Yumei, Zhu Duanwei, Zhou Wenbing, Zhao Jianwei. Response of internal phosphorus transformation in lake sediments to different sulfate concentrations. Fresenius Environmental Bulletin. 2011, 20(8): 1895-1903 (SCI, IF2010: 0.716)  7. Liu Guanglong, Liao Shuijiao, Zhu Duanwei, Cui Jingzhen, Zhou Wenbing. Solid-phase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polyethylene film with manganese oxide OMS-2. Solid State Sciences, 2011, 13(1): 88-94 (SCI, IF2010: 1.828)  8. Zhou Wenbing, Zhu Duanwei, Hua Yumei, Zhao Jianwei. The effect of biomasses on C/N and humification in composting of pig feces. The Symposium on the 13th World Lake Conference. 2010.4, 880-884  9. Hua Yumei, Zhang Shaohui, Zhu Duanwei, Zhou Wenbing, Zhao Jianwei. Effect of exterior sulfate at different positions on the mobility of phosphorus in Lake Nanhu, Wuhan. The Symposium on the 13th World Lake Conference. 2010.4, 709-714  10. Ni Lingshan, Zhou Wenbing, Zhu Duanwei, Hamilton David. Effects of nutrients on algae blooms with in-situ incubation in three lakes of Wuhan in China.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informatics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 (iCBBE 2010.5516618). 2010, 6, 18-20, Chengdu, China. (EI)  11. Liu Dahui, Liu Wei, Zhu Duanwei, Geng Mingjian, Zhou Wenbing, Yang Tewu. Nitrogen effects on total flavonoids, chlorogenic acid, and antioxidant s tioxidantsof d activity activity of the medicinal plant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J. Plant Nutr. Soil Sci., 2010, 173: 268-274 (SCI, IF2009: 1.595)  12. Liu Guanglong, Zhu Duanwei, Zhou Wenbing, Liao Shuijiao, Cui Jingzhen, Wu Kang, Hamilton David. Solid-phase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polystyrene plastic with goethite modified by boron under UV/Vis light irradiation.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10, 256(8): 2546-2551 (SCI, IF2008: 1.616)  13. 邓丽, 周文兵, 祝桢祥, 朱端卫. 凤眼莲纤维素黄原酸镁盐对Pb2+、Zn2+、Cd2+的吸附性能研究. 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环境化学化工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0, 12, 57-58  14. Zhou Wenbing, Zhu Duanwei, Langdon Alan, Li Lisa, Liao Shuijiao, Tan Liangfeng, The 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of cellulose xanthogenate derived from the straw of Eichhornia crassipes.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09, 100(21), 5366-5369 (SCI, IF: 4.253)  15. Liu Guanglong, Zhu Duanwei, Liao Shuijiao, Ren Liying, Cui Jinzhen, Zhou Wenbing. Solid-phase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polyethylene-goethite composite film under UV-light irradiation.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09, 172: 1424-1429 (SCI, IF2008: 2.975)  16. Ren Liying, Zhu Duanwei, Cui Jingzhen, Liao Shuijiao, Geng Mingjian, Zhou Wenbing, Hamilton David. Plant availability of boron doped on iron and manganese oxides and its effect on soil acidosis. Geoderma, 2009, 151 (3-4): 401-406 (SCI, IF2008: 2.068)   17. Tan Liangfeng, Zhu Duanwe, Zhou Wenbing. Preferring cellulose of Eichhornia crassipes to prepare xanthogenate to other plant materials and its adsorption properties on copper.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08, 99(10): 4460-4466 (SCI, IF: 4.453).  18. Zhou Wenbing, Zhu Duanwei, Tan Liangfeng, Liao Shuijiao, Hu Zhaohua, Hamilton David. Extraction and retrieval of potassium from water hyacinth (Eichornia crassipes).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07, 98: 226-231 (SCI, IF: 3.103)  19. Hu Chaohua, Zhang Lei, Hamilton David, Zhou Wenbing, Yang Tewu, Zhu Duanwei.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induced by copper bioaccumulatioan in Eichhornia crassipes (Mart.). Hydrobiologia. 2007, 579: 211-218 (SCI, IF2006: 1.049)  20. Zhou Wenbing, Zhu Duanwei, Tan Liangfeng, Liao Shuijiao, Hu Zhaohua, Hamilton David. Extraction of potassium from water hyacinth (Eichornia crassipes). The 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llution Control and Resource Reuse for a Better Tomorrow and Sustainable Economy. 2005, 10: Part one, 626-636  21. 石海峰, 周文兵, 邓昌彦, 徐德全, 袁巧霞. 有机无机复混肥不同配比及施用方式对樱桃番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8, 27(5): 601-605  22. 刘大会, 杨特武, 朱端卫, 周文兵, 耿明建, 刘伟. 不同钾肥用量对福田河白菊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中药材, 2007, 38(1): 120-124  23. 杨旺赣, 米玮洁, 朱端卫, 周文兵, 杨特武, 耿明建, 胡伟利. 菹草生长对不同湖泊沉积物磷形态的影响. 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环境化学化工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7, 99-101  24. 朱端卫,周文兵. 新西兰罗托鲁阿群湖环境研究进展.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6, 25(6): 687-692  25. 周文兵, 朱端卫, 胡朝华, 王娟, 谭良峰. 磷缓释复混肥的制备及其氮、磷缓释特性评价. 磷肥与复肥, 2006, 21(2): 22-25  26. 周文兵, 朱端卫, 刘大会, 胡朝华, 王娟. 用缓释指数法评价化学缓释肥的缓释特性及其生物效应. 土壤通报, 2006, 37(3): 513-518  27. 刘大会, 朱端卫, 周文兵, 刘伟, 陈科力. 氮、磷、钾配合施用对福田白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中草药, 2006, 37(1): 125-129  28. 廖水姣, 王娟, 朱端卫, 任丽英, 周文兵, 丁家旺. 负载硼的针铁矿结构表征研究. 土壤学报, 2006, 43(5): 742-748  29. 王娟, 廖水姣, 朱端卫, 任丽英, 周文兵, 丁家旺. 不同氧化物硼负载体吸附锰离子的特性研究. 土壤学报, 2006, 43(5): 749-755  30. 周文兵, 朱端卫, 刘大会, 雷宏军, 刘鑫. 一种氮缓释复混肥料的制备及其氮素缓释性评价. 磷肥与复肥, 2005, 20(5): 51-53  31. 周文兵, 谭良峰, 刘大会, 阎华, 赵敏, 朱端卫. 凤眼莲及其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5, 24(4): 423-428  32. 周文兵, 朱端卫, 刘大会, 米玮洁, 王娟. 沸石复混肥对油菜苗期养分吸收、产量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5, 27(3): 45-48  33. 周文兵, 刘大会, 朱端卫, 赵敏, 耿明建, 谭良峰. 不同调理剂对猪粪堆肥腐殖化特性及元素形态变化的影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5, 24(6): 599-603  34. 刘大会, 周文兵, 朱端卫, 刘伟. 植物中硒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5, 24(3): 253-259  35. 周文兵, 刘大会, 朱端卫. 不同调理剂对猪粪堆肥过程及其养分状况的影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4, 23(4): 421-425  36. 周文兵, 朱端卫, 刘大会, 雷宏军, 刘鑫. 沸石复混肥氮素缓释效应的评价. 磷肥与复肥, 2004, 19(5): 52-54  37. 周文兵, 朱端卫, 刘大会, 米玮洁, 汪明霞. 环境害草凤眼莲的资源化利用方式探讨. 环境保护与环境工程——第四届全国环境保护与环境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原子能出版社, 2004, 7: 477-480  38. 周文兵, 朱端卫, 刘大会. 缓释指数法在复混肥养分缓释评价上的初步应用. 第九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四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西南农业学报, 2004, 17, 增刊: 294-297  39. 阎华, 朱端卫, 周文兵, 文友先. 铜、锌、铁清料法加工溏心皮蛋的比较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2004, 25(6): 64-66  40. 雷宏军, 朱端卫, 刘鑫, 周文兵, 洪丽芳. 酸性土壤在改良条件下磷的吸附-解吸特性. 土壤学报, 2004, 41(4): 636-640  41. 曾琦, 耿明建, 张志江, 周文兵, 朱端卫. 锰毒害对油菜Mn、Ca、Fe含量及POD、CAT活性的影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4, 23(3): 300-303  42. 周文兵, 朱端卫, 宋能文, 刘大会. 养殖型湖泊的生态恢复. 武汉市改善水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3, 1: 245-251  43. 周文兵, 朱端卫, 耿明建, 雷宏军, 刘鑫. 沸石载体复混肥对作物的增产效应及机制研究.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3, 22(2): 142-146  44. 雷宏军, 朱端卫, 刘鑫, 周文兵, 耿明建, 刘武定, 洪丽芳. 施用石灰对酸性土壤上蚕豆生长的影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3, 22(1): 35-39  45. 刘鑫, 朱端卫, 雷宏军, 耿明建, 周文兵. 酸性土壤活性锰与pH、Eh关系及其生物反应.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3, 9(3): 317-323  46. 朱端卫, 董恩氚, 李军, 周文兵, 蔡建波. 两类混凝剂处理公厕水冲物的初步研究,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2, 2(4): 14-17  47. 朱端卫, 王治荣, 周文兵, 李铁军, 张衍林. 畜禽粪便沼气发酵液的分离及肥料再利用研究.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1999, 1(4): 66
2023-09-05 13:22:241

不溶性含钾岩石资源研发状况分析

赵恒勤 马华龙 胡宏杰 张克仁(国家非金属矿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6;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6)摘要 介绍了国内外不溶性含钾岩石的基本特征和综合开发情况,建议通过综合利用模式开发利用。 不溶性含钾岩石在我国广泛分布,随着可利用含钾资源愈加紧张,对大量赋存的不溶性含钾岩石的价值挖掘和开发利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结合对不溶性含钾岩石多年的研究实践,对不溶性含钾岩石的特点、潜在价值、开发利用状况进行了一些分析比较,供开发利用时参考[1~6]。关键词 不溶性含钾岩石;基本特征;潜在价值;开发利用。第一作者简介:赵恒勤,研究员,从事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发和化工新材料研究。一、我国不溶性含钾岩石的类型和分布特点不溶性含钾岩石在我国广泛存在,几乎在每个省份都有分布。按所含的主体矿物来划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霞石、绿豆岩、钾长石、含钾砂质页岩。1)霞石(Nepheline):是一种含钾的铝硅酸盐矿物,化学式为(Na,K)2O·Al2O3·(2 +n) SiO2,n=0~0.2,在不溶性含钾岩石中算含硅量相对较少的矿物。云南个旧、陕西平利、新疆拜城等地有较大的典型矿床,其中云南个旧矿床储量达30×108t以上。2)绿豆岩(Potassium-bearing tuff):是一种富含钾的火山凝灰岩,其化学成分为K2O·Al2O3·10SiO2,在不溶性含钾岩石中属于含钾较高的一种矿石类型。主要分布在四川、陕西。四川绿豆岩一般产于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下部,常作为白云岩或膏盐层底板。可分两种类型,一是富钾凝灰岩,主要分布在四川东北地区,据开县岩石成分分析,K2O含量高,一般为9.8%~12.05%,平均10.9%;另一种为水云母化凝灰岩,主要分布在川南、川西南,多为火山碎屑岩受强烈水云母化形成的,以水云母为主,该类岩石还含钾水云母粘土岩,一般品位偏低,威远县岩石化学分析 K2O 为 5.60%~7.46%,品位、厚度变化较稳定。3)钾长石(Potash feldspar):也是一种典型的铝硅酸盐矿物,其化学式为(Na,K)2O·Al2O3·6SiO2,是含硅较高的含钾矿物,化学稳定性强,很难溶解于酸碱。根据已有的调查,以钾长石为代表的含钾岩石K2O含量在8%~15%之间,平均为10%,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地质储量估计上千亿吨。4)含钾砂质页岩(Potassium-bearing sandy shale):是一种混合型不溶性含钾岩石,K2O含量一般在4%~15%之间。多数成矿区带的矿物组成一般以钾长石伴生海绿石为主要特征,在河南、陕西、内蒙古等地都有大型矿床发现,储量巨大。二、我国不溶性含钾岩石的资源价值及其开发利用的意义(一)不溶性含钾岩石是我国重要的含钾资源我国是一个钾盐严重短缺的国家,每年都要从国外进口大量钾肥,2005年全国钾肥进口883×104t,占世界贸易量的19.9%,为全球第二大进口国。作为世界上一个农业大国,由于钾肥短缺,基本化肥氮磷钾肥比例长期失调,氮钾肥比例长期徘徊在1∶0.2以下,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0.30。我国钾肥长期不能自给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一大障碍,钾盐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已达90%,可利用钾盐已成为我国紧缺的非金属矿产之一。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可利用的钾盐资源即水溶性钾盐资源很少,而且分布很不均匀,95%以上分布在西部地区。因此今后除了加强在地质工作中继续寻找水溶性钾盐资源外,开发利用大量存在的不溶性含钾岩石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件大事。(二)不溶性含钾岩石也是我国重要的替代铝资源根据国土资源部和我国最大的氧化铝生产商中国铝业公司的统计,我国目前铝土矿的资源保障年限大约10年,这与有色金属行业通常要求的50年以上的资源保障要求有很大的差距。非铝土矿铝资源在我国有很广泛的分布,从地壳中平均含氧化铝约17%就可以看出其储量非凡。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找到经济可行的技术来利用这些大量存在的非铝土矿替代铝资源。含钾岩石作为一种铝硅酸盐矿物,是非铝土矿未来替代铝资源的备选矿种,若能解决其作为替代铝资源的技术难题,将会为我国开发利用非铝土矿替代铝资源如粘土、钠长石、明矾石等资源的利用树立典范,为铝工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三)不溶性含钾岩石也是我国重要的硅肥资源开展不溶性含钾岩石的综合利用研究有助于开辟硅肥生产新的资源来源,为提升我国大量赋存的铝硅酸盐类资源的价值提供技术保障。含钾岩石中含有60%以上的二氧化硅,然而由于其可溶性差,有效硅含量低,直接作为硅肥的肥效较差。硅肥作为20世纪末新开发的一种化肥,被国际土壤界认为是继氮、磷、钾之后第四种植物营养元素。硅肥是一种含酸钙为主的可溶性矿物肥料,具有无毒、无味、无腐蚀、不易流失等特性,广泛施用于水稻、小麦、玉米、棉花、花生、油菜、甘蔗、果蔬等作物。农作物所需的硅大都是由土壤提供的,但土壤中能被植物吸收的硅却很少。有关部门的勘查表明,我国长江流域70%的土壤缺硅,黄河、淮海及胶东半岛地区约有一半的土壤缺硅,而且缺硅的区域正在逐渐扩大。硅作为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重要营养元素,农作物吸收硅后能促进根系生长发育,提高抗倒伏、抗病虫害、抗旱、抗寒和养分吸收的能力,并能够改善农作物的品质,符合现代“绿色食品”发展的要求。因此,如果能在综合利用提钾的工艺技术中兼顾考虑所含的硅作为长效硅肥原料的来源,将有助于开辟我国硅肥生产新的资源来源。目前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正在开展林州含钾页岩的综合利用研究,以期获得钾盐、氢氧化铝和硅肥,实现其综合利用。三、不溶性含钾岩石资源研发状况(一)国外不溶性含钾岩石资源研发状况对于不溶性含钾岩石,国外相关的研究开发只在少数国家进行,比较典型的是前苏联。在前苏联,由于铝土矿资源相对匮乏,有部分氧化铝厂以含钾页岩为原料来生产氧化铝,并综合利用回收钾,而且已有工业化生产厂。比较典型的企业有皮卡列夫铝厂,以含钾岩石霞石为原料,生产氧化铝,副产碳酸钾、碳酸钠;基洛沃巴德铝厂,以明矾石为原料,生产氧化铝,副产硫酸、硫酸钾和五氧化二钒。前者采用碱法,后者采用酸法。他们的研究和产业化技术都以提取氧化铝为主线,兼顾回收钾盐,残渣则作为建筑材料辅料或直接作为建筑材料及其原料。对于含钾页岩中最难处理的钾长石的综合利用研究,国外矿石由于含铁低,钾长石矿物纯度相对较高,矿物嵌布关系简单,多经过简单选矿除铁以后作为优质钾长石原料用作陶瓷、玻璃原料。对于化工综合处理尚没有成熟的技术可以借鉴。(二)国内不溶性含钾岩石资源研发状况国内针对含钾岩石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以运用云南霞石进行的研究较为典型,所采用的工艺包括水化学法和烧结法,目前已有投资人在云南计划投资进行工业实践。针对不溶性含钾岩石(以下称含钾岩石)的研究开发技术,国内的研究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方法。1)以钾长石等为主的含钾岩石矿经选矿作为陶瓷、玻璃原料,这在国内已有成熟的工业实践。一般要求原矿石嵌布关系简单,钾长石矿物纯度好,易于选矿除杂。对于复杂嵌布关系的矿,由于选矿除杂效果差,一般不适用。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曾对国内一些不溶性含钾岩石矿进行过选矿试验研究,主要针对钾长石矿进行,目的在于降低矿石中的含铁杂质,以满足玻璃、陶瓷生产原料的需要。2)利用窑灰挥发法回收利用钾。此方法的实质在于用含钾岩石作为水泥原料,在高温下部分氧化钾挥发出来富集在窑灰中,进而通过窑灰回收钾。由于受挥发率的限制,钾的回收率较低。3)食盐钠化焙烧法。此工艺的实质在于利用钠离子很好的渗透性和氯根的化学活动性,在高温下破坏含钾岩石稳定的化学结构,从而将钾转化为可溶性的氯化钾。该方法的缺陷在于回收率低,设备腐蚀严重,环境污染大,目前难于产业化。4)酸法处理含钾岩石。该工艺的实质在于通过加温酸解来破坏含钾岩石的结构。由此法衍生的工艺包括HCl法、H2SO4法、硝酸法、硫酸铵焙烧法、水明矾法、碱式硫酸铝法等,发表的专利很多。但由于终端产品结构简单、价值较低,加上酸再生困难,设备腐蚀严重,环境治理成本较高,因而难于实现工业化。5)细菌解钾法。该工艺采用细菌对硅矿物溶蚀,从而破坏钾长石的结构而得到可溶性钾。目前,广泛应用的菌种主要是硅酸盐细菌。硅酸盐细菌对不同晶体结构的矿物具有明显不同的解钾效果。相比之下,硅酸盐细菌对伊利石(钾赋存于层间域中)的解钾效果明显强于对钾长石(钾赋存于结构间隙中)的解钾作用。在有多种矿物共存的条件下,细菌会因矿物晶体结构的不同,在作用强弱或快慢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从而对不同类型的矿物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作用。硅酸盐细菌对矿物的这种破坏作用因矿物产地、矿物结晶程度、伴生矿物状况而有所区别。该工艺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应是一个较好的方法,但在目前限于细菌培育成本较高,产业化前景不大。页岩的综合利用研究有助于挖掘非溶性钾盐资源的经济价值,缓解我国水溶性钾盐资源不足的局面,开辟我国钾盐/钾肥生产的新资源和新技术,对保障和提高河南省乃至我国农业可用钾资源储量有重要的科学技术意义。图1 不溶性含钾岩石烧结法综合利用工艺流程6)碱法处理含钾岩石。碱法包括高温水化学法、石灰烧结法、碱石灰烧结法和衍生出来的其他碱法流程。该工艺的实质在于或者在高温高碱的水体系中,或者在高温石灰等存在下,使铝变为可溶性的铝酸钠、铝酸钾、铝酸钙,让硅转化为硅酸钙,从而回收铝钾,残渣则用做建筑原料或者生产硅肥。该法的最大特点在于可以很好地实现综合利用,设备较简单,容易闭路循环,环境污染很小。该法的另一个特点在于采用碱法工艺,生产回收的钾以价值相对较高的碳酸钾和氢氧化钾的形式存在,铝则以价值较高的化学品氧化铝,如水铝石、活性氧化铝、易溶氧化铝、超白超细氧化铝等形式存在,硅以硅肥或建筑材料等用量很大的存在方式存在,这给含钾岩石的开发利用走向工业化奠定了很好的市场经济基础。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已对山西紫金山矿、山东钾长石矿进行过研究,钾的综合收率达到70%以上,氧化铝综合收率达到65%,残渣全部用作水泥原料。该项目已获得国土资源部科技进步奖。在该法的基础上,2003年国内有关科研单位对包头富钾板岩进行的研究表明,碱法仍然是目前最好的处理含钾岩石的工艺方法。图1、图2给出了这两种碱法工艺处理含钾岩石的典型工艺图。图2 高压水化法工艺流程四、开发利用建议1)根据目前国内外针对含钾岩石的研究状况,我国今后在含钾岩石的开发利用方面应着眼于工艺技术路线和最终产品设计。在技术路线上,应朝着工艺简单、易行、经济合理的方向进行。在最终产品设计上,应本着既能最大限度提取有用成分钾、铝,并能对找到残余物硅的用途的原则,同时又要本着钾和铝产品价值最大化的原则,而对硅产品的选择应本着使用量大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挖掘含钾页岩的价值,并真正实用化。2)国家或有关省份应集中研发力量针对交通、水电等以及开采条件比较好的矿区进行优先开发,兼顾周边地区的工业现状,选择既有资源又靠近具有较大水泥市场或者农用肥料市场的区域开发含钾岩石,这样才能从一开始就走向良性循环。参考文献[1]赵恒勤,等.钾长石的高压水化学法浸出.中国锰业,2002,(1):27-29,43[2]钮旭光,等.硅酸盐细菌解钾活性的研究.土壤通报,2005,(6):950-953[3]赵恒勤,等.钾长石的碱石灰烧结法综合利用研究.非金属矿,2003,(1):24-29[4]王儒富,等.不溶含钾岩石转化为硅钙钾肥的研究.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45-49[5]李华,等.提高钾长石转化率的实验室研究.化工矿物与加工,1999,(12):6-9[6]薛彦辉,等.钾长石综合开发利用新方法.非金属矿,2005,(4):48-50An Analysis o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tatus Quo of Resources of Insoluble Potassium-bearing OreZhao Hengqin,Ma Hualong,Hu Hongjie,Zhang Keren(China National Engineering Center for the Multipurpose Utilization of Nonmetallic Mineral Resources;Zhengzhou Minerals Resources Multipurpose Utilization Institute,CAGS,Zhengzhou 450006,Henan,China)Abstract:Some characteristics of insoluble potassium-bearing ore were introduced.The technology and methods for their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were also reviewed simultaneously with corresponding research practices.Some suggestions on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were put forward.Key words:Potassium-bearing ore,Analysis.
2023-09-05 13:22:551

张增强的出版著作

到2012年,发表科研论文16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5部。主要论文 如下(打*者为通信作者):[1].Li Ronghua, Wang Jim J, Zhang Zengqiang*, Shen Feng, Zhang Guangjie, Qin Rui, Li Xiaolong, Xiao Ran. Nutrient transformations during composting of swine manure with bentonite. Bioresource Technology. (SCI 影响因子4.98)[2].Tang Cilai, Zhang Zengqiang*, Sun Xining. Effect of common ions on nitrate removal by zero-valent iron from alkaline soil.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SCI 影响因子4.173)[3].Kang Jun, ZhangZengqiang*, Wang Jim. Influence of humic substances on bioavailability of Cu and Zn during sewage sludge composting.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1,102(17): 8022-8026 (SCI 影响因子4.365)[4].Zhang zengqiang, Zhangyiping.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Freundlich Kinetic Equation and Two –Constant Equation. Pedosphere, 1999, 9(3):213-218[5].Zhang zengqiang, Meng zhaofu, Zhangyiping. Calculation of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for Freundlich and Temkin Isotherm Models. Pedosphere, 1999, 9(4):319-322[6].Xue Wenbo, Yi Aihua, Zhang Zengqiang*, Tang Cilai, Zhang Xinchang and Gao Jinming. A New Competitive Adsorption Isothermal Model of Heavy Metals in Soils. Pedosphere, 2009,19(2):251-257 (SCI影响因子0.865)[7].Liu Xiao-Yan, Huang Miao, Ma Hai-Long, Zhang Zeng-Qiang, Gao Jin-Ming, Zhu Yu-Lei, Han Xiao-Jin and Guo Xiang-Yun . Preparation of a carbon-based solid Acid catalyst by sulfonating activated carbon in a chemical reduction process. Molecules, 2010,15:7188-7196 (SCI影响因子1.988)[8].Zhang, Wei, Yue, Bo, Wang, Qi, Huang, Zechun, Huang, Qifei, Zhang, Zengqiang. Bacter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and abundance in leachate of semi-aerobic and anaerobic landfill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China,2011, 23 (11): 1770-1777 (SCI影响因子1.531)[9].Meng Zhao-Fu, Zhang Yi-Ping, Zhang Zeng-Qiang. Simultaneous adsorption of phenol and cadmium on amphoteric modied soil.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08, 159, 492-498(SCI影响因子2.975)[10].Jia Cheng, Li Ronghua, Zhang Zengqiang*, Wang Jim. The transformation of phosphorus forms during co-composting of sludge and wheat straw. In Selected 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aste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y (ICWMT 5), 2011:462-466(ISTP收录)[11].李荣华,张广杰,秦睿,张增强*. 粉煤灰和猪粪好氧混合堆肥过程中养分转化研究. 农业机械学报, 2012,43(4): 100-105 (EI 收录)[12].李荣华,张广杰,秦睿,李晓龙,肖然,沈锋,张增强*. 添加钝化剂对猪粪好氧堆肥过程中理化特性的影响. 环境科学学报,2012,32(10):2591-2599[13].李荣华,岳庆玲,杨亚提,张广杰,秦睿,张萌,张增强*. 巯基改性玉米秸秆吸附Hg(Ⅱ)的热力学特征研究. 环境科学学报,2012,32(10): 2435-2442[14].李荣华,孙西宁,刁展,马宜修,安伟强,史莉,张广杰,张增强*. 猪粪好氧堆肥对缺锌土壤种植大豆的影响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2,31(7):1343-1349[15].张增强. 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堆肥化处理研究. 农业机械学报, 2011,42(7): 148-154 (EI 收录)[16].贾程,张增强*,张永涛. 污泥堆肥过程中氮素形态的变化.环境科学学报, 2008, 28(11): 2269-2276(EI收录)[17].王珍,张增强*,唐次来, 林建. 生物-化学联合法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 环境科学学报, 2008,28(9):1839-1847(EI收录)[18].李雅,张增强*,邵淼. 堆肥-零价铁混合PRB处理铬污染地下水. 农业机械学报, 2010,41(9):95-98 (EI 收录)[19].康军,张增强*,孙西宁,孟昭福. 污泥堆肥合理施用量确定方法. 农业机械学报, 2010,41(6):98-102 (EI 收录)[20].张维,岳波,张增强,黄泽春,黄启飞,王琪. 准好氧和厌氧填埋陈腐垃圾的稳定化特性.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2010,32 (4):118-124(EI 收录)[21].陈园,张增强*,沈志红,王豫琪,郑峰.羊肚菌固体发酵转化厨余垃圾制取饲料的研究.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30(4):761-767[22].陈小翠,张增强*,吴浩豪,李红艳. 餐饮废物制取燃料乙醇发酵条件研究. 环境科学学报, 2010,30(3):556-564[23].马芳,马海龙,张增强*,高锦明,杜宏涛. 玉米秸秆固体酸催化剂及催化合成生物柴油的工艺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38(12): 69-74[24].王栩,张增强*,高锦明,马海龙,杜宏涛. 粉煤灰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生物柴油合成中的应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39(12): 76-80[25].邵淼,杨淑英,张增强*,康军.不同处理对高含水率奶牛粪便好氧堆肥的影响.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0,29(5):982-989[26].张永涛,张增强*,孙西宁,张学政. 不同C/N污泥堆肥温度的空间变化特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37(6):125-130[27].李红艳,张增强,李荣华,孙西宁,高锦明. 微波酸预处理玉米秸秆纤维素酶水解条件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37(12):181-187[28].唐次来,张增强*,薛文博,张永涛. 快速测定水样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分析化学, 2006,34(10):1514(SCI影响因子0.361)[29].李帆,黄启飞,张增强,王琪.准好氧填埋场的温度空间变异性. 应用生态学报, 2006,17(7):1291-1294 (SCI收录)[30].孙西宁,李艳霞,张增强*,张永涛. 城市污泥好氧堆肥过程中重金属的形态变化.环境科学学报, 2009,29(9):1836-1841[31].唐次来,朱艳芳,张增强*,张英超. Fe0去除黄土地区地下水中硝酸盐的可行性研究. 环境科学学报, 2007, 27(8):1292-1299[32].陈小翠,张增强*,吴浩豪,李红艳. 微波辅助餐饮废物酸法水解条件研究. 环境科学研究, 2009,22(2):254-260[33].沈志红,张增强,王豫琪,王珍,陈园,魏素娜.生物反硝化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的混合碳源研究.环境科学学报, 2011,31(6):1263-1269[34].王豫琪,张增强*,陈园,沈志红,王珍,何国强. 基于碳酸氢钠为碳源的氢自养反硝化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研究.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30(3):564-572[35].李荣华,岳庆玲,孟昭福,张增强*. 氨基改性SBA-15有序介孔材料对Cd(Ⅱ)的吸附热力学特征研究. 环境科学学报, 2011,31(6):1241-1247[36].张增强*,孙楠,高锦明,杨胜祥,王科学,张鞍灵. 微波辅助棕榈油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中国油脂, 2008,33(3):53-55[37].曾现来,张增强*,唐次来,张永涛,张帆远航,李艳霞. 生活垃圾好氧堆肥过程中渗滤液组成的动态变化.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7,26(3):1147- 1152[38].曾现来, 张增强*, 张永涛. 城市生活垃圾好氧堆肥渗滤液的再循环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5(7):183-192[39].孙西宁, 张增强*, 张永涛, 李艳霞. 污泥堆肥过程中重金属的形态变化研究–Sposito浸提法.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7,26(6):1339-2344[40].唐次来,张增强*,张永涛,王娟. 杨凌示范区城市生活垃圾的理化性质及处理对策研究.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6,25(5):1365-1370[41].孟昭福,张增强,张一平等.几种污泥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4,23(1):115-118[42].孟昭福,张一平,张增强等. 亚表层土壤修饰改性对镉离子的吸附影响.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4,23(4):705-709[43].张增强,张一平,朱兆华. 镉在土壤中吸持的动力学特征研究. 环境科学学报, 2000,20(3):370-375[44].张增强, 孟昭福, 张一平.对Elovich方程的再认识. 土壤通报, 2000,31(5):208-209[45].靳青,张增强*,岳波, 黄泽春, 张丰松. 17α-雌二醇在土壤样品中的吸附特性研究. 环境工程,2012, 30(4): 121-126
2023-09-05 13:23:301

曹靖的工作经历

1994.6-2003.6 兰州大学生命学院讲师。2004.6-至今晋升为兰州大学生命学院生态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业务经历:1994.6-1998, 农田土壤养分循环及水肥管理。1998 - 2001,植物高效利用土壤养分潜力的生理生态学研究。2001 -至今,植物-土壤生态学;根际过程和土壤生物多样性;土壤质量与养分循环方面的研究。承担的本科生教学任务:1 1997年至今承担《土壤学》的讲授和实验(36学时),共72学时。主编《土壤学》实验讲义。2005年课程教学评估为优秀。2 2006年-2008年承担《植物生理生态学》的讲授和实验(72学时),共108学时。主编《植物生理生态学》实验讲义。3 曾指导本科毕业论文达30余人。承担的研究生教学任务:1 《植物营养生态学》54学时。2 研究生培养:2005-2008年招硕士研究生7名(其中3名转为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曹靖,胡恒觉. 不同肥料组合对冬小麦水分供需状况的研究. 应用生态学报. 2000, 11(5):713-717.曹靖,张福锁. 低磷条件下不同基因型小麦幼苗对磷的吸收和利用效率及水分的影响.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24(6):755-759.李小刚,曹靖,李凤民. 盐化及钠质化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土壤通报. 2004,35(1):64-72贾国梅, 王春燕, 曹靖,王刚. 子午岭次生林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微生物量的变化动态.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43(1),80-83.
2023-09-05 13:23:571

中文大农学类一类期刊有哪些?谢谢

农业基础科学方面1.土壤学报 2.水土保持学报 3.土壤通报 4.土壤 5.中国水土保持 6.水土保持通报 7.应用生态学报 8.土壤肥料 9.水土保持研究 10.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1.土壤与环境(改名为:生态环境) 农业工程方面1.农业工程学报 2.农业机械学报 3.灌溉排水(改名为:灌溉排水学报) 4.水利学报 5.节水灌溉 6.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7.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8.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 9.农机化研究 10.粮食与饲料工业 11.江苏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2.农业现代化研究 13.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14.农业机械 农学,农作物方面1.作物学报 2.植物生理学通讯 3.遗传学报 4.植物生理学报(改名为: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5.中国水稻科学 6.中国棉花 7.杂交水稻 8.大豆科学 9.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10.棉花学报 11.种子 12.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3.玉米科学 14.麦类作物学报 15.作物杂志 16. 中国种业 17.核农学报 农业经济方面 1.中国农村经济 2.农业经济问题 3.中国农村观察 4.农业现代化研究 5.农业技术经济 6.林业经济 7.中国土地科学 8.林业经济问题 9.生态经济 10.农业经济 11.调研世界 12.乡镇企业研究 13.中国农垦经济 14.农村经济 15.乡镇经济 16.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17.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改名为:农村经营管理) 18.世界农业 19.农村经济导刊
2023-09-05 13:24:281

胡承孝的主要论文

科研论文1. 施用氮肥对小白菜、番茄中硝酸盐积累的影响,胡承孝、邓波儿、刘同仇,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2,11(3):239~243。2. 鄂南红壤性水稻土双晚杂交稻NPK经济配比施用研究,胡一凡、胡承孝、尹名济等,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2,11(3):244~248。3. 武汉市菜园土硝酸盐的持留和运移,胡承孝、邓波儿、刘同仇等,土壤通报,1993,24(3):118~120。4.鄂南红壤性水稻土油稻稻轮作制中肥料分配的研究,胡承孝、胡一凡、尹名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5,Sup.Sum 20:122~125。5.过量硼对小白菜品质及氮代谢的影响,胡承孝、刘同仇,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5,Sup.Sum 21:49~52。6.磷肥对看麦娘生长发育的影响,张礼福、胡承孝,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6,15(1):39~40。7.氮肥水平对蔬菜品质的影响,胡承孝、邓波儿、刘同仇,土壤肥料,1996,3:34~36。8.不同小麦品种施钾效应的差异Ⅰ:生物学产量和钾积累,胡承孝、王运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6,15(3):243~248。9.鄂南4种土壤施用氯化钾对油菜幼苗生长及养分积累的影响,胡承孝、谭云,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6,15(4):350~353。10.不同小麦品种施钾效应的差异,胡承孝、王运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6,2(3):273~278。11.不同小麦品种施钾效应的差异Ⅱ: 氮、磷营养元素吸收与平衡,胡承孝、王运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6,15(5):442~446。12.磷肥对小麦与看麦娘相互关系的影响,张礼福、胡承孝,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6,15(5):450~453。13.氮肥对小白菜、番茄供食器官品质的影响,胡承孝、邓波儿,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7,3(1):85~89。14.湖北省部分茶园土壤肥力及茶树营养状况分析,胡承孝、黄芳鹤,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7,16(3):287~290。15(会议).植物钼营养研究进展,胡承孝、王运华、魏文学,见:中国土壤学会、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青年委员会编,《迈向21世纪的土壤和植物营养科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344~348。16.鄂南棕红壤旱地施用石灰和硫酸镁对油菜的效应,胡承孝、吴平,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7,16(6):571~575。17.黄棕壤有效钼水平对冬小麦产量结构及叶绿素、可溶性糖的影响,胡承孝、王运华、魏文学等,土壤肥料,1998,1:19~22。18.利用钼值作为冬小麦缺钼土壤诊断指标的探讨,胡承孝、庞静、魏文学等,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8,4(4):393~398。19(会议).迅速发展的中国钼肥研究,王运华、胡承孝、魏文学等,见:中国农学会微量元素与食物链研究会编著,第二届国际微量元素与食物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33~41。20(会议).钼肥研究进展,王运华、胡承孝、魏文学等,见:李生秀主编,土壤-植物营养研究文集,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63~71。钼、氮配合施用对冬小麦产量、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胡承孝、王运华、魏文学等,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9,18(3):225~228。植物钼营养与施用钼肥研究进展,胡承孝、魏文学、王运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湖北省土壤肥料研究与应用论文集),1999,Sup.Sum 28:241~247。钼在冬小麦植株中的分布研究,胡承孝、王运华、魏文学等,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0,19(6):568~572。种子钼对冬小麦硝酸还原酶活性、干物质重及产量的影响,喻敏、王运华、胡承孝,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0,6(2):220~226。一个冬小麦钼营养诊断方法研究,杜昌文、胡承孝、王运华等,世界元素医学,2000,7(1):85~88。钼对冬小麦氮代谢的影响,喻 敏、胡承孝、杨玉华等,世界元素医学,2000,7(1):102~105。钼营养对冬小麦无机氮组分的影响,胡承孝、王运华、谭启玲等,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1,20(2):125~129。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对钼的吸收和积累,胡承孝、王运华、庞静等,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1,20(4):350~353。施用工业污泥对棉花产量及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谭启玲、胡承孝、魏文学,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1,20(1):36~39。钼对黄棕壤上冬小麦碳代谢的影响,庞静、胡承孝、王运华等,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1,20(1):33~35。施钼对冬小麦铵态氮含量及膜透性的影响,孙学成、胡承孝、魏文学,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381~384。施钼对冬小麦脯氨酸和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孙学成、胡承孝、魏文学,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5):473~476。施用钼肥对冬小麦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和糖含量的影响,孙学成、胡承孝、谭启玲等,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2,21(1):40-43。城市污泥中重金属形态及其对潮土酶活性的影响,谭启玲、胡承孝、周后建等,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2,21(1):36-39。钼、氮肥配合施用对冬小麦子粒蛋白质及其氨基酸组成的影响,胡承孝、王运华、谭启玲、魏文学,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2,8(2):224~228。城市污泥的特性及其农业利用现状,谭启玲、胡承孝、赵 斌等,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2,21(6):586-592。冬小麦缺钼反应的基因型差异,喻 敏、胡承孝、王运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3,22(4):360~364。施用钼肥对酸性黄棕壤上冬小麦叶片膜脂肪酸及叶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柳 勇、胡承孝(通讯作者)、谭启玲,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4,10(1):86~90。两种污泥的连续施用对潮土重金属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谭启玲、胡承孝(通讯作者)等,应用生态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2004,15(3):497~500。硼镁营养对不同硼效率甘蓝型油菜品种苗期硼形态的影响,年夫照、石 磊、徐芳森、陈 钢、胡承孝、王运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4,10(6):633~637。49. 食物中的钼与人体健康,郑艺梅、胡承孝,世界元素医学,2004,11(1):6~9。50. 不同钼效率冬小麦品种钼的吸收和分配,喻 敏、胡承孝、王运华,中国农业科学,2004,37(11):1749~1753。51. 硼对不同效率甘蓝型油菜产量和品质的效应,年夫照、石 磊、徐芳森、陈 钢、胡承孝、王运华,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4,26(4):63~65。52. 菜地土壤氮素淋失及其调控措施的研究进展,张学军、赵桂芳、朱雯清、陈晓群、王黎明、吴礼树、胡承孝,生态环境,2004,13(1):105~108。53. 不同滴灌量和施氮量对马铃薯硝酸盐累积的影响,张学军、李娜娜、陈晓群、吴礼树、胡承孝,灌溉排水学报,2004,23(4):23~25。54. 硼对油菜产量和品质效应的研究进展,年夫照、石 磊、徐芳森、胡承孝、王运华,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5,24(1):79~83。55. 高等植物含钼酶与钼营养,孙学成、胡承孝(通讯作者),植物生理学通讯,2005,41(3):395~399。56. Effects of earthworm activity on fertility and heavy metal bioavailability in sewage sludge. Xiaoli Liu, Chengxiao Hu(Corresponding author), Shuzhen Zhang.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2005,31:874-879(SCI、EI收录)。57.缺钼对冬小麦不同品种叶绿素含量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喻 敏、胡承孝、王运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5,24(5):465~469。58. 生态混凝土在城市面源污染控制中的应用初探,陈庆锋、单保庆、胡承孝、刘毅,上海环境科学,2005,24(5):214-217。59. 钼对冬小麦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影响,喻 敏、胡承孝、王运华,麦类作物学报,2006,26(2):113-116。60. Effects of Molybdenum on Antioxdative Defense System and Membrane Lipid Peroxidation in Winter Wheat under Low Temperature Stress. SUN Xue-Cheng, HU Cheng-Xiao(Corresponding author), TAN Qi-Ling.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2006, 32(2):175-182.61a. 低温条件下钼对冬小麦叶绿素合成前体的影响,喻 敏、胡承孝、王运华,中国农业科学,2006 ,39(4):702-708。61b. Effects of molybdenum on the intermediates of chlorophyll biosynthesis in winter wheat cultivars under low temperature, Min Yu, Chengxiao Hu, Yunhua W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006,5(9):670-677。62. 低温胁迫下钼对冬小麦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孙学成、谭启玲、胡承孝(通讯作者)、甘巧巧、易长城,中国农业科学,2006 ,39(5):952-959。63. 低温胁迫下钼对冬小麦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孙学成、胡承孝(通讯作者)、谭启玲、甘巧巧,作物学报,2006,32(9):1418-1422。64. 从QTL到QTG的路还有多远? 曾长英、徐芳森、孟金陵、王运华、胡承孝,遗传(HEREDITAS),2006,28(9):1191-1198。65. 湖北省不同地区水稻土对几种养分的吸附能力研究,廖志文、邹 娟、胡承孝(通讯作者)、巩细民、鲁君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6,25(4):385-388。66. 钼对小白菜叶绿素和抗坏血酸含量以及硝酸盐累积的影响,郑艺梅、胡承孝、郑 晶、华 平、张 奎,农产品加工·学刊,2006,3:7-8。67. 不同水分条件下几种氮肥对水稻土中外源镉转化的动态影响,杨 锚、王火焰、周健民、胡承孝、杜昌文,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25(5):1202-1207。68. 利用生态混凝土控制城市坡面暴雨径流污染试验研究,陈庆锋、单保庆、尹澄清、胡承孝,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6,11(7):23-28。69. 钼对冬小麦不同品种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喻 敏、胡承孝、王运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7,13(1):164-166。70. 施钼对不同钼效率冬小麦叶片呼吸作用相关酶的影响,甘巧巧、孙学成、胡承孝(通讯作者)、谭启玲,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7,13(1):113-117。
2023-09-05 13:24:381

影响土壤吸附重金属的因素有哪些

你所说的很笼统不要怪我说话很直接如果你有什么不懂得问题可以直接加我1231016
2023-09-05 13:24:554

胡克的中国地质大学教授

男,1957年7月29日出生于山东省蓬莱市学位:博士 职称:教授、博导 现任职务:副院长学历学位教育1982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获地质学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获岩石学硕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获岩石学专业博士学位工作简历1989—1996年 长春地质学院任教(1991年原地矿部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4年原地矿部破格晋升为教授)1996—1998年 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做访问学者1998—1999年 长春科技大学任教,担任国土资源系主任1999—2000年 日本九州大学访问学者和客座研究2000-2001年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任教,任国土资源系主任2001-2004年 任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副院长,主管科研和外事工作2004.12 至今 任中国地质大学海洋学院副院长中国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委员会 理事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编委 胡克、吴东辉等,2000,城市生态环境受沙尘暴影响的研究实例,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v31(3),p265杨吉龙、胡克,2001,干热岩(HDR)资源研究与开发技术综述,世界地质,v20(1),p43-51杨吉龙、李家存、胡克等,2001,遥感技术与数字国土,长春科技大学学报,v31(专辑),p18-20胡克、吴东辉、杨德明等,2001,远源沙尘暴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的初步研究,长春科技大学学报,v32(2),pp176-179王建国、胡克,2002,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国土资源(4),p42-45[介冬梅、胡克、白跃华等,2003,东北平原的碱性尘暴,第四纪研究,v23(2),p胡克、王云等,2003,长春市“2000-04-07”远源沙尘湿沉降携带细菌研究,中国沙漠,v23(6),p652-655陈桥、胡克、文屹等,2003,鞍山市铁矿山矿山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对策研究,世界地质,v22(2),p166-171杨娟、胡克,2003,城市房屋拆迁中土地使用权补偿价值的探讨,国土资源(12),p28-29胡克,2003,矿山土地污染场区的防治与管理,见中国矿山环境管理实用手册,地质出版社(北京),p103-117陈兵、胡克、介冬梅等,2004,吉林西部碱尘通量及物质特征分析,生态环境,v13(3),p191-193介冬梅、胡克,霍新疆等,2004,东北地区2002年春季沙尘暴的物质特征和成因分析,环境科学v25(2),p27-31刘玉英、胡克、杨俊鹏等,2004,吉林西部全新世晚期土壤碳酸盐中碳稳定同位素记录的古气候信息,土壤通报,v35(4),p408-412陈桥、胡克、冯军等,2004,对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必要性的讨论,地质通报,v23(4),p310-313张新荣、胡克、王东坡等,2004,植硅体研究及其应用的讨论,世界地质,v23(2),p112-117杨娟、胡克,2004,国有土地的房屋拆迁补偿之研究,现代城市研究(8),p61-64陈兵、胡克、戴琳娜等,2004,黑龙江省穆陵市森林资源现状分析与经济效益评价,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3),p86-87陈桥、胡克等,2004,矿山土地污染危害及污染源探讨,国土资源科技管理v21(4),p50-53陈兵、胡克、介冬梅、 H Kitagawa,2004,吉林西部碱尘的通量与物质特征分析,生态环境v13(2),p191-193曹振、胡克、张永光等,2004,科尔沁沙地可风蚀性地表沉积物粒度分析研究,中国沙漠v25(1),15-19李福来、胡克等,2005,中国矿山固体废弃物现状与对策分析,国土资源科技管理(1)66-69张新荣、胡克、刘莉莉,2005,吉林敦化地区全新世泥炭沉积中植硅体分析,微体古生物学报,v22(2),202-207宋日、胡克、郭继勋等,2005,137Cs示踪法在东北松嫩平原土壤侵蚀定量评价中的应用,中国草地,v27(3),11-20刘莉莉、胡克、介冬梅等,2005,退化羊草草地生态恢复过程中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生态特征,生态环境,v14(6),908-912王建军、胡克、王永慧,2006,矿山复垦产业化的实现途径,资源与产业,v8(1),55-57陈兵、胡克、介冬梅、Kitagawa等,2006,松嫩平原西部碱尘气溶胶的时段变化及其气候影响因素分析,环境科学学报,v26(3),515-520胡克、陈兵、Kitagawa,2006,松嫩平原西部碱尘元素组成分析,吉林大学学报(地学版)v36(3)学术会议论文胡克、吴东辉等,2002,鞍山铁矿山废弃地的土壤动物群落研究,中国地理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02.11介冬梅、胡克等,大布苏湖全新世定量古生态过程研究,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02.11胡克、赵伟、陈桥、冯军等,2003,金属矿山生态环境重建的评价体系研究,第六届全国矿山尾矿利用和矿山环境会议论文集,p120-129陈桥、胡克,2003,关于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必要性的讨论,第六届全国矿山尾矿利用和矿山环境会议论文集,p31-37陈兵、胡克等,2004,吉林西部碱尘气溶胶矿物与元素组成和来源研究,过程工程学报v(4)(专辑),p736-741,中国颗粒学会2004年会(山东烟台)曹振、胡克等,2004,科尔沁沙地土地利用与表土粒度相互关系研究,LUCC科学研究进展暨中国土地学会年会(北京) 国土资源概论教学课件,国土资源部,2000-01,负责人中国东北地区沙尘暴形成机制与预警预报,973子课题专项,2001-2003,专项负责人鞍山市矿山生态环境重建试验研究,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专项,2001-02,负责人黑龙江省矿山地质环境定量化评价,中国地质调查局,2002-03,子课题负责人石家庄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专题研究),石家庄市国土资源局,2001-02,工作组长黑龙江省穆棱县、鸡东县地质灾害调查,中国地质调查局计划项目,2002-03,合作负责人湖州市矿山生态环境治理规划(专题研究),湖州市人民政府委托项目,2001,工作组长盘锦市双台河口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辽宁省国土资源厅,2003-2005,负责人辽河油田兴-2井井中换热试验,辽宁省国土资源厅,2005-2006,负责人辽宁省国土规划专题项目(2005TP043),2005-2006,负责人鞍山市铁矿山复垦与生态重建试验工程,2005-2007,负责人 1995,西藏龙木错—双湖古特提斯缝合带研究,地质出版社1996,华中元古宙高压变质带,地质出版社2003,矿山环境管理实用指南(姜建军主编),地震出版社 2001年,获辽宁省科技成果三等奖;2005年,获国土资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2023-09-05 13:25:051

胡克的地质学教授

姓名:胡克性别:男出生年月:1957.07民族:汉族籍贯:山东省文化程度:博研生所学专业:岩石学现从事对第四纪地质学、海洋地质学等方面的研究,为教授职称。学历学位教育1982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获地质学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获岩石学硕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获岩石学专业博士学位工作简历1989—1996年 长春地质学院任教(1991年原地矿部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4年原地矿部破格晋升为教授)1996—1998年 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做访问学者1998—1999年 长春科技大学任教,担任国土资源系主任1999—2000年 日本九州大学访问学者和客座研究2000-2001年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任教,任国土资源系主任2001-2004年 任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副院长,主管科研和外事工作2004.12 至今 任中国地质大学海洋学院副院长中国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委员会 理事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编委2000年以来发表论著(一)学术论文:[1] 胡克、吴东辉等,2000,城市生态环境受沙尘暴影响的研究实例,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v31(3),p265[2] Hu Ke,2000,Development of the Geothermal energy in China. Geothermal Res. Report of Kyushu University (9),p5-9[3] Wu Donghui,Hu Ke,Wang Yun,2000,Ecological effects of remote smallsand descending on urban area. J. Geosci. Res. Northeast Asia,v3 (2),p230-235[4] Hu Ke,Yang Deming,2000,Geothermal energy in China: status and problems,J. Geosci. Res. Northeast Asia,v3 (1),p 47-52[5] Zhao Wei,Hu Ke et al.,2001,A simulating experiment in the process of soil erosion on bare land in Mt. Tanakami,J. Geosci. Res. Northeast Asia,v4 (2),p79-83[6] 杨吉龙、胡克,2001,干热岩(HDR)资源研究与开发技术综述,世界地质,v20(1),p43-51[7] 杨吉龙、李家存、胡克等,2001,遥感技术与数字国土,长春科技大学学报,v31(专辑),p18-20[8] 胡克、吴东辉、杨德明等,2001,远源沙尘暴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的初步研究,长春科技大学学报,v32(2),pp176-179[9] 王建国、胡克,2002,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国土资源(4),p42-45[10] 介冬梅、胡克、白跃华等,2003,东北平原的碱性尘暴,第四纪研究,v23(2),p[11] Hu Ke,Liu Yuying,Cao Zhen,2003. Two different dust storms in Northeast China: the sources and influences in East Asia. J. Geosci. Res. Northeast Asia,v6(1),p99-104[12] 吴东辉、胡克,2003,大型土壤动物在鞍山市大孤山铁矿废弃地生态环境恢与重建中的指示作用,吉林大学学报(地学版),v33(2),p213-216[13] 吴东辉、胡克、王云等,2003,长春市“2000-04-07”远源沙尘湿沉降携带细菌研究,中国沙漠,v23(6),p652-655[14] 陈桥、胡克、文屹等,2003,鞍山市铁矿山矿山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对策研究,世界地质,v22(2),p166-171[15] 杨娟、胡克,2003,城市房屋拆迁中土地使用权补偿价值的探讨,国土资源(12),p28-29[16] 胡克,2003,矿山土地污染场区的防治与管理,见中国矿山环境管理实用手册,地质出版社(北京),p103-117[17] 陈兵、胡克、介冬梅等,2004,吉林西部碱尘通量及物质特征分析,生态环境,v13(3),p191-193[18] 介冬梅、胡克,霍新疆等,2004,东北地区2002年春季沙尘暴的物质特征和成因分析,环境科学v25(2),p27-31[19] Hazaea Mohammad,Hu Ke,2004. A geochemical survey of thermal springs in west part of Yemen and their geothermometric characteristics. J. Geosci. Res. Northeast Asia,v7(1),p58-63[20] 刘玉英、胡克、杨俊鹏等,2004,吉林西部全新世晚期土壤碳酸盐中碳稳定同位素记录的古气候信息,土壤通报,v35(4),p408-412[21] 陈桥、胡克、冯军等,2004,对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必要性的讨论,地质通报,v23(4),p310-313[22] 张新荣、胡克、王东坡等,2004,植硅体研究及其应用的讨论,世界地质,v23(2),p112-117[23] 杨娟、胡克,2004,国有土地的房屋拆迁补偿之研究,现代城市研究(8),p61-64[24] 陈兵、胡克、戴琳娜等,2004,黑龙江省穆陵市森林资源现状分析与经济效益评价,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3),p86-87[25] 陈桥、胡克等,2004,矿山土地污染危害及污染源探讨,国土资源科技管理v21(4),p50-53[26] 陈兵、胡克、介冬梅、 H Kitagawa,2004,吉林西部碱尘的通量与物质特征分析,生态环境v13(2),p191-193[27] 曹振、胡克、张永光等,2004,科尔沁沙地可风蚀性地表沉积物粒度分析研究,中国沙漠v25(1),15-19[28] 李福来、胡克等,2005,中国矿山固体废弃物现状与对策分析,国土资源科技管理(1)66-69[29] 张新荣、胡克、刘莉莉,2005,吉林敦化地区全新世泥炭沉积中植硅体分析,微体古生物学报,v22(2),202-207[30] 宋日、胡克、郭继勋等,2005,137Cs示踪法在东北松嫩平原土壤侵蚀定量评价中的应用,中国草地,v27(3),11-20[31] 刘莉莉、胡克、介冬梅等,2005,退化羊草草地生态恢复过程中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生态特征,生态环境,v14(6),908-912[32] 王建军、胡克、王永慧,2006,矿山复垦产业化的实现途径,资源与产业,v8(1),55-57[33] 陈兵、胡克、介冬梅、Kitagawa等,2006,松嫩平原西部碱尘气溶胶的时段变化及其气候影响因素分析,环境科学学报,v26(3),515-520[34] 胡克、陈兵、Kitagawa,2006,松嫩平原西部碱尘元素组成分析,吉林大学学报(地学版)v36(3)(二)学术会议论文:[1] 胡克、吴东辉等,2002,鞍山铁矿山废弃地的土壤动物群落研究,中国地理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02.11[2] 介冬梅、胡克等,大布苏湖全新世定量古生态过程研究,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02.11[3] Zhao Wei,Hu Ke et al.. 2002,Regulation of metal mine ecological rehabitation – A case of iron mines in Anshan city,Proceedings of 2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Geosciences in NE Asia (eds. Sun G. Et al.),2002,Changchun,China[4] Hu Ke,Jie Dongmei,2002,Occurrence and damage effects of two different dust-storm from Northeast China. Proceedings of Korea-Sino Dust-Storm Conference (Seoul),p17-34[5] 胡克、赵伟、陈桥、冯军等,2003,金属矿山生态环境重建的评价体系研究,第六届全国矿山尾矿利用和矿山环境会议论文集,p120-129[6] 陈桥、胡克,2003,关于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必要性的讨论,第六届全国矿山尾矿利用和矿山环境会议论文集,p31-37[7] Hu Ke,Chen Bing,Fan Sulan,2003,On the solid wastes of the mining in China. Proceedings of 5th ISGMC,China-Russia-Mongolia (Changchun),p82-83[8] 陈兵、胡克等,2004,吉林西部碱尘气溶胶矿物与元素组成和来源研究,过程工程学报v(4)(专辑),p736-741,中国颗粒学会2004年会(山东烟台)[9] 曹振、胡克等,2004,科尔沁沙地土地利用与表土粒度相互关系研究,LUCC科学研究进展暨中国土地学会年会(北京)[10] Chen Bing,Hu Ke,H. Kitagawa,2006,Characterization of the atmospheric suspended particles in Western Songnen Plain,northeastern China,第九届全球环境变化学术讨论会(北京)2000年以来承担的重要科研项目国土资源概论教学课件,国土资源部,2000-01,负责人中国东北地区沙尘暴形成机制与预警预报,973子课题专项,2001-2003,专项负责人鞍山市矿山生态环境重建试验研究,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专项,2001-02,负责人黑龙江省矿山地质环境定量化评价,中国地质调查局,2002-03,子课题负责人石家庄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专题研究),石家庄市国土资源局,2001-02,工作组长黑龙江省穆棱县、鸡东县地质灾害调查,中国地质调查局计划项目,2002-03,合作负责人湖州市矿山生态环境治理规划(专题研究),湖州市人民政府委托项目,2001,工作组长盘锦市双台河口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辽宁省国土资源厅,2003-2005,负责人辽河油田兴-2井井中换热试验,辽宁省国土资源厅,2005-2006,负责人辽宁省国土规划专题项目(2005TP043),2005-2006,负责人鞍山市铁矿山复垦与生态重建试验工程,2005-2007,负责人1995,西藏龙木错—双湖古特提斯缝合带研究,地质出版社1996,华中元古宙高压变质带,地质出版社2003,矿山环境管理实用指南(姜建军主编),地震出版社2001年,获辽宁省科技成果三等奖;2005年,获国土资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2023-09-05 13:25:391

徐建明的人物简介

曾出访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英国、德国、法国、菲律宾、泰国、埃及等国进行合作研究或讲学。现任浙江大学土水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土壤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浙江省亚热带土壤与植物营养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土壤学会副理事长,国际腐殖物质学会中国分会协调人,亚洲有机物循环协作网副会长,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Soil Research》、《Pedosphere》副主编,《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Subject Editor,《Environmental Pollution》、《土壤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核农学报》、《土壤通报》、《土壤》、《环境污染与防治》编委等职。
2023-09-05 13:25:561

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生

不晚,只要好好复习,考土壤所一点问题都没有~
2023-09-05 13:26:112

石元春的作品目录

1 、石元春等《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综合治理区划》 (内部发行),1981;2 、石元春、辛德惠等《黄淮海平原的水盐运动和旱涝盐碱综合治理》河北人民出版社1983;3、 石元春《盐碱土改良-诊断、管理、改良》农业出版社1986;4、 石元春、李韵珠陆锦文等《盐渍土的水盐运动》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86;5 、石元春、贾大林主编《黄淮海平原农业图集》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1989;6 、石元春、李保国、李韵珠、陆锦文《区域水盐运动监测预报》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7 、元春、刘昌明、龚元石《节水农业应用基础研究进展》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1、 石元春《晋西黄土中古土壤层的研究》北京农业大学科学讨论会宣读论文, 1957;2、 石元春《晋西地区的黄土及其形成过程》见《中国第四纪研究》,1958,1(1),252-253,科学出版社;3 、石元春、林培等中国科学院新疆综合考察队1959年土壤考察报告《新疆综合考察报告,1956》科学出版社,1958,25-70;4 、石元春《塔里木盆地北部盐分的积聚规律和盐渍土的利用改良问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自然条件论文集》Э.М. 穆尔扎也夫,周立三主编,科学出版社,1959,130-149;5、 石元春《北京市密云县土壤志》1960,(内部刊物);6、 石元春等《北京土壤口性的研究》土壤通报,1961(2);7 、石元春等《正确认识土壤的矛盾运动,能动地利用改造土壤》《哲学研究》1961(1);8 、石元春《京郊盐渍土的水盐动态》1962 (未刊稿);9 、石元春《大兴县盐渍土改良分区》全国盐碱土改良学术会议论文 1963;10 、石元春等《运用浅井深沟体系,综合治理旱涝碱咸》《华北农业大学教育革命通讯》1975年1月.;11、石元春等《掌握水盐运动规律、综合治理旱涝碱咸》中国农业科学,1976(3),37-41。12 、石元春《曲周试验区及其周围的自然条件》、《华北农业大学农业科技参考资料》1977;13、 石元春《季风区旱涝碱咸的发生规律及综合治理《华北农业大学农业科技参考资料》1977;14 、石元春《咸水灌溉的土壤水盐动态及灌溉技术问题《华北农业大学农业科技参考资料》1977;15、 石元春《季风气候影响下盐渍土水盐运动的特点及其调节《华北农业大学农业科技参考资料》1977;16 、元春《旱涝碱咸综合治理单元的土壤盐平衡》《华北农业大学农业科技参考资料》197717 、石元春等《 旱涝碱咸综合治理的研究》 《土壤》1978(1);18、 石元春《关于黄淮海平原的旱涝碱咸综合治理问题》《科技情报专题资料》(64),河北省科技情报所,1979。19、 石元春、李韵珠《 季风气候下盐渍土水盐动态及其调控》《盐渍土改良论文集》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198-221;20、 石元春《搞好专题区划,为综合治理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提供科学依据《全国农业区划会议论文集》1980;21、 石元春《盐碱地的综合治理》《中国综合农业区划》 农业出版社,1981;22、 石元春、辛德惠、杨守春《匈牙利土壤盐渍化的监测和预报》 《灌溉和排水》1981(3)23 、石元春、辛德惠、杨守春《匈牙利盐渍土水盐运动方面的研究》《灌溉和排水》1981(3).24 、石元春、辛德惠、杨守春《匈牙利盐渍土改良方面的研究》《灌溉和排水》1981(3);25 、石元春等《 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战略研究》《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1982;26、 石元春《黄淮海平原的水均衡分析》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2,8(1),13-20;27、 石元春《季风气候和黄淮海平原的水盐运动》黄淮海平原旱涝研究综合治理和农业发展研究报告(4),1982.28 、石元春、俞和权、雷浣群《赴日、菲、印、泰四国农业遥感考察报告》《农业遥感资料》1982(1).29、 刘 浩、石元春等《在农业发展中要重视物质投入》《农业现代化研究》1983(4);30、 石元春、鲁铁相等《农业资源信息系统-一项信息革命中的新技术》《农业遥感资料》1983(2);31、 Shi Yuan-chu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and salt movement and the regulation of salt-affected soils in semi-humid monsoon climate regions. In: 《Proc.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Reclamation of Salt-affected Soils,Jinan,China》,1985,191-210. (“半湿润季风气候区盐渍土水盐运动特征及其调节”)32、 Shi Yuan-chun. China"s salt-affected soils and their reclamation. Transaction of the XIII Congress of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oil Science,1539-1540,1986.33、 石元春 《中国盐渍土改良》《中国百科年鉴》1986;34 、石元春、熊顺贵、谢经荣《 中国的耕地问题和对策》《中国耕地问题论文集》,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环境和遥感研究所编,1987;35 、Shi Yuan-chun,Xie Jing-rong. Remote sensing for surveying and mapping of salt-affected soils. In:《Proc.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olonetz Soils,Yugoslavia》,104-110, 1988;36 、石元春、李韵珠、盐渍土改良和利用《中国农业科技工作四十年(1949-1989)》,农业部科技委员会编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37 、石元春《中国黄淮海平原的综合治理和农业开发(俄文),参加中苏科技周的科学报告》1989;38 、石元春《中国黄土中古土壤的发生学研究》第四纪研究,1989(2);39 、石元春《科技发展和粮食生产》《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研究》学术书刊出版社, 1989;40、 石元春《 中国北方旱区土壤》《中国北方旱区农业现代化》气象出版社198941、 石元春、李韵珠《开发盐渍土区,促进粮食生产》《中国粮食问题及其战略对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业出版社,1990;42 、Li Baoguo,Shi Yuanchun,Modeling for Predicting Seasonal Systematic Dynamics of Regional Water and Salt. In:《Transactions of 14th ISSS》,VI,108-113,1990. (“区域水盐动态的季节性预报模型”)43 、石元春《区域水盐运动监测预报体系》《 土壤肥料》 1992年第五期;44、 Li Yunzhu、Shi Yuanchun、Li Baoguo & Lu Jinwen,Monitorring and Prognosis of Regional Water and Salt,Geoderma,Vol.60,213-233,199345 、Shi Yuanchun, Comprehensive Harness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of Huang Huai Hai Plain in China. In:《Integrated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Bei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ess,1994,47-55;46 、石元春《以黄淮海平原为例谈区域资源开发和持续利用》《中国科学院院刊》1994, 9(3), 239-244;47、 石元春《挑战和适应性思考――面向21世纪的中国农科高等教育》《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与教学改革》 1995,5月 147-15748 、Shi Yuanchun On the Exploitation and Sustained Utilization of Regional Resources,Taking the Development Program to Take the Huanghuahuai Plain as an Example. Bulleti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1995 Vol.9 No.349 、李卫东、李保国、石元春,《区域土壤剖面的随机模拟及其在土壤水转化研究中的应用》《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6,I(5),46,62;50 、潘学标、韩湘玲、石元春,《一个可用于栽培管理的棉花生长发育模拟模型-COTGROW》,《中国农业科学》1996,29(2):9451、 潘学标、韩湘玲、石元春,《COTGROW:棉花生长发育模拟模型》《棉花学报》1996,8(4):180-188;52 、石元春《中国粮食的增产潜力及展望》《科技日报》1996,10月21日,4版;53 、石元春《现代农业和农业科技产业》《中外产业科技》1997,(5),11-12;54、 石元春《警钟长鸣 - 谈中国的粮食问题》《 地理知识》1997,(1),9-11;55 、石元春《迎接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中国科学报》1997,5月2日;56、 Li Weidong , Li Baoguo,Shi Yuanchun. Application of the Markov chain theory to describ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extural layers. Soil Science,1997 ,162(9),672-683.57 、段建南、李保国、石元春、朱德海、严泰来《确定人类活动与土壤变化之关系的建模研究,见“迈向21世纪的土壤与植物营养科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66-270;58 、石元春《中国基础研究和发展高技术的进军号》《世界科技》,19卷5期,1997,10月.11-13;59 、刘建利,石元春、罗远培《作物生长对土壤水分变动的双重效应》,《生态农业研究》5(1),18-2160、 石元春 《展望未来 美景无限》 《科技日报》 1997,11月29日61、 石元春 《前进的步伐 改革的深化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1997,4期62 、石元春 《科学攀登 任重道远》 《科技日报》1963 、石元春《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与中国农业的发展》《求是》1998,(3),30-33。64 、石元春 《实事 创新 求是 》《院士思维》卷一,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565 、Shi Yuanchun,High technology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In: 《中国农业Agriculture in China,1949-2030》,Editors: T. C. Tso,Francis Tuan,Miklos Faust. IDEALS,INC.,1998,398-414.66 、李保国、李卫东、石元春,《冲积平原上区域土壤质地层次的某些分布特征》《土壤学报》,1998,35(4):433-43967、 段建南、李保国、石元春、严泰来、朱德海《应用于土壤变化的坡面侵蚀过程模拟》《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1998.4(1),47-53(J.of Soil Erosion and Soil Water Conservation)68、 Duan Jiannan、Li Baoguo、Shiyuanchun、Zhu Dehai & Yan Tailai,A Modeling Approach to Evaluating Soil Chang Caused by Man,Z.Cao ED.Soil,Human and Environment Interactions,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Press,71-79,199869 、石元春 《农业呼唤信息技术》《中国科学报》 1998,7月20日70、 石元春《农学基础研究思考》《科技日报》 1998,8月4日71、 石元春 《基础研究与国家目标》 《中国科学报》 1998,9月9日72、 石元春 《汇涓涓细流 涌澎拜波涛 》《中国科学报》 1998,9月11日73 、石元春 《知识经济初识》 《知识经济-大连跨世纪的战略思考》 大连计划委员会 1998,10月74 、李卫东、李保国、石元春,《应用Markov链理论描述区域冲积平原质地层次的垂向变化特征》《土壤学报》,1999,36(1)15-2475 、《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势在必行》,《中国科技报》,1999.1.476、 石元春,《农业新科技革命的挑战》,《人民日报》(海外版)1999.3.17;77、 Xuyong,Li Baoguo,Lu Huayou,Duan Jiannan,Shi Yuanchun,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Carbonate Deposition Processes in a Loess-paleosol Sequence.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199978、 Li Xuyong,Li Baoguo,Guo Zhengtang Zhao Chengyi Shi Yuanchun,A Soil Morphological Index for Paleosol Research,1999,Chinese Science Bulletin79、 李卫东、李保国、石元春,《区域农田土壤质地剖面的随机模拟模型》《土壤学报》,36(3,289-300,199980 、段建南、李保国、石元春等,《干旱地区土壤碳酸钙淀积过程模拟》《土壤学报》36(3)318-326,199981 、石元春 热爱科学 献身科学,《新世纪的嘱托-院士寄语青年》,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482、 Li Weidong、Li Baoguo、Shi Yuanchun,Markov Chain Somulation of Soil Textural Layers,Geoderma,92(Nos 1-2),37-53,199982、 Li Weidong、Li Baoguo、Shi Yuanchun,Markov Chain Somulation of Soil Textural Layers,Geoderma,92(Nos 1-2),37-53,199983、 Li Weidong、Li Baoguo、Shi Yuanchun,Markov Chain Somulation of Soil Textural Layers,Geophysical Research Abstracts I(2)(279),199984、 Li Xuyong、Li Baoguo、Lu Huayi、Duan Jiannaan & Shi Yuanchun,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Carbonate Deposition Processes in a Loess-paleosol Sequence,Chinese Science Bulletin,44(supp):211-217,199985、 Li Xuyong、Li Baoguo、Guo zhengtang,Zhao Chengyi and Shi Yuanchun A Soil Morphological Index for Paleosol Research.Chinese Science Bulletin,44(supp.):218-22286、 白由路、李保国、石元春《基于GIS的黄淮海平原土壤盐分分布与管理研究》,《资源科学》21(4):66-70,199987、 石元春《高技术与中国农业,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1999.9;88 、石元春 《开拓中的蹊径:生物性节水》,《科技导报》,1999,10期89 、石元春 《高技术与中国农业,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1090 、石元春 《素质教育的环境工程》,《素质教育的较量》王克主编,广东高教出版社,1999.12;91 、石元春 《关于生物工程产业》,中国工程科学,第二卷第7期,200092、石元春《挑战和适应性调整思考》《我的教育观》,汪永诠主编,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7. 199-21093、 Duan Jiannan,Shi yuanchun,Li baoguo yantailai and zhu dehai,Modeling of Slope Erosion Process for Soil Change In Laflen,Tian and Huang(eds.) Soil Erosion and Dryland Farming,CRC press,Boca Raton FL,usa.PP 529-538.94、 石元春 《土壤学的数字化和信息化革命》,《土壤学报》,37(3)289――295,200095 、石元春《农业和农业科技展望,2000上海科技论坛综合报告会演讲集》,上海科坛,2000.12.68-7796、 《中国农业发展的高技术战略》《光明日报》,2001.2.19;97 、Weidong Li,Baoguo Li,and yuanchun shi,Diederik Jacques and Jan Feyen,Effect of spatial variation of textural layers on regional field water balance,Water Resources Research,Vol.37,No.5,Pages 1209-1220,May200198 、李叙勇、李保国、石元春,《土壤发育指数及其在黄土古土壤序列中的应用》土壤学报:38(1),153-159,2001;99、 石元春,《发展中国农业科技产业》人民日报,11版,2001.6.11;100 、石元春,《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及其发展趋势,群言》,2001.7;101 、石元春,《农业和农业科技展望,农业发展与金融》2001.10.57-61102、 石元春,《新兴农业科技产业》科技日报,2001.12.17;103 、石元春,走出治沙退耕中的误区,科技日报,2002.2.25;104、《考虑水分胁迫滞后影响的作物生长模型》(刘晓英1 罗远培2 石元春1) 2002-9-11105、石元春:《现代农业是技术高度密集产业》 2002-9-4106 、石元春:《农业节水中的盲区与亮点》 2002-6-18107、石元春:《走出治沙与退耕中的误区》 2002-3-4对联上联是:志在天地得失寸心大家风范;下联是:惠及蒹葭桃李满园名师功勋。横批“高山景行”这是中国农业大学的同学专门为两院院士石元春先生撰写的一副对联。上下联分别概括了石先生的志行、事功,而横批“高山景行”则脱胎于《诗经·小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同学们对前辈科学家的崇敬之情。
2023-09-05 13:26:181

水土保持学报的责任编辑是谁

国内中文核心期刊按照水平高低,排在前面的是:“土壤学报”、“水土保持学报“;其次是“土壤”、“土壤通报”、“生态环境学报”、“水土保持通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对于一般的硕士研究生,投一些低档次的所谓核心期刊比较容易录用,例如:安徽农业科学。
2023-09-05 13:26:531

徐琪的学术论著

1 徐琪,陈志诚.鳝血土形成的条件及其在土壤改良中的意义.土壤通报.1961.(4):42~492 徐琪.长江中下游白土的地理分布规律及其形成过程的特点.土壤学报.1962,10(1):44~543 徐琪.苏南地区水稻土的发生演化.土壤学报.1964,12(1):63~734 徐琪,陆彦椿等.苏南丘陵地区土壤条件与茶树生长的初步研究.江苏农学报.1962,1(3):64~725 徐琪.水稻土发生分类的研究概况.土壤学进展.19796 徐琪.关于灰化土与白浆土的研究进展.土壤学进展.19797 徐琪,陆彦椿,朱洪官.太湖地区水稻土的发生分类.土壤学报.1980,17(2):120~1328 熊毅,徐琪,姚贤良,朱兆良.耕作制度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土壤学报.1980,17(2)9 徐琪.也谈水稻土的发生分类问题.土壤肥料,1980(3)10 徐琪,陆彦椿,刘元昌,朱洪官.中国太湖地区水稻土.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11 徐琪,朱洪官.关于水稻土形成作用的特点、起源一土壤与水稻土的比较.土壤.1982,14(2):46~5213 徐琪,熊毅.太湖地区的农业生态及其分区.土壤学报.1982,19 (2):110~12115 徐琪.土壤生态系统的特点及其研究进展.土壤学进展.1982,10 (4):1~1316 徐琪,朱洪官.关于水稻土形成特点的探讨—一花瓣状形态特征的形成.土壤学报.1983,20(1):53~5917 沈思渊,徐琪,熊毅,太湖流域主要生态区中土壤组合的性态变异规律.土壤学报.1986,23(4):354~36718 杨林章,徐琪,熊毅.水分状况对红壤母质中物质移动与稻麦生物量的影响.土壤学报.1987,24(3)19 秦祖平,徐琪,熊毅.太湖地区两种稻麦轮作制中营养元素的循环:1.稻麦作物内养分的移出与残留.生态学报.1988,8(1):10~1720 徐琪,刘照光.三峡工程对陆地生态影响及其对策.见:长江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及其对策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21 徐琪,陈鸿昭,曾志远.三峡库区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与缓解人地矛盾的出路.中国科学院院刊.1990(4):327~32922 徐琪.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及对策研究进展.土壤学报.1993,30(1)23 徐琪,刘逸农等.三峡库区移民环境容量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24 席承藩,徐琪,马毅杰,陈鸿昭等箸.长江流域土壤与生态环境建设.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25 徐琪.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研究进展与展望.中国科学院院刊.1995 (2)26 陈国阶,徐琪,杜榕桓等.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27 曾昭顺,徐琪,高子勤,张之一.中国白浆土.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28 徐琪,杨林章,董元华等.中国稻田生态系统.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2023-09-05 13:27:171

白首方悔读书迟的前一句是什么?

过土壤通报和
2023-09-05 13:27:333

刘凡的人物简介

1957年4月生,博士生导师,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农业部亚热带资源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学术主 。1982年获武汉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地球化学专业学士,1989年获华中农业大学土壤学硕士学位。1996年赴意大利那不靳斯大学合作研究半年,1999年获西澳大学Gledden高级访问学者基金资助,赴澳大利亚从事合作研究一年。现任农业部亚热带农业资源与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全国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理学科组二审专家(2004-2007),《土壤通报》编委,湖北省新世纪第二层次人才和中青年突贡专家。《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Chemistry of Materials》、《 Journal of colloid interface Science》、及《自然科学进展》等期刊审稿人。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教育部重点基金及国际合作等多项课题, 在《Chemistry of Materials》、《Clays and Clay Minerals》、《Soil Sci. Soc. Am. J.》、《Geoderma》、《Soil Science》、《 J.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Poultry Science》、《科学通报》、《中国科学》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和待刊论文100余篇,其中SCI刊源论文28篇,EI刊源论文10余篇,参编全国研究生教学用书《土壤化学》教材1部。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壤矿物学、土壤化学、矿物材料与环境等。
2023-09-05 13:28:111

杨敏的人物经历

教学方面:讲授分析化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环境分析化学》;本科课程《无机化学》、《环境化学》、《仪器分析实验》、《环境学》、《化学综合实验》、《环境监测分析实验》等。2006年参与组织了国家民委-教育部共建民族药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和云南省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的申报工作;组织完成了分析化学专业硕士点的申报工作;参与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准备工作;参与校级应用化学重点专业和化学重点专业建设、校精品课程《无机化学》、《仪器分析》的建设工作;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组织完成了云南省教育厅对化生学院基础化学实验室的合格评估准备工作、参与完成云南省教育厅对化生学院应用化学实验室的合格评估准备工作。曾先后两次获云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等。科研方面:主持完成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1项;参与云南省科技厅项目2项和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3项;主持国家民委-教育部民族药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科研项目1项。参与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4项。在《土壤通报》、《食品科学》、《应用化学》、《工业水处理》、《化学世界》、《计算机与应用化学》、《化学研究与应用》、《环境工程》、《稀有金属》等刊物上公开发表研究论文三十余篇。参与的研究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
2023-09-05 13:28:261

高分求遥感类,土壤类中国EI期刊!

遥感学报遥感技术与应用土壤学报土壤土壤通报等等。。。
2023-09-05 13:28:411

现在的沈阳农学院院长是谁?

张玉龙
2023-09-05 13:29:072

青年团员年龄界定

年龄在十四周岁以上,二十八周岁以下的中国青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必须在规定的年段之内,必须是中国国籍的青年,能够正确认识团的性质和任务,履行团的权利和义务,才能够向团组织提出申请。年满二十八岁周岁的团员,就应该办理退团手续,退团。如果担任团的职务的除外。假如共产党的人保留团籍,不用办理退团手续。共青团员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指按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规定的入团条件和程序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信仰共产主义的中国青年。年龄在十四周岁以上,二十八周岁以下的中国青年,承认团的章程,愿意参加团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团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团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新团员必须参加入团仪式,在团旗下进行入团宣誓。誓词如下: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团的章程,执行团的决议,履行团员义务,严守团的纪律,勤奋学习,积极工作,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2023-09-05 13:27:441

一审判决需要多久?生效时间怎么界定?

法院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天之内原被告双方不上诉,超过15天判决生效。
2023-09-05 13:27:457

物理小实验

试验1 名称:橡皮筋吉他 材料:几根粗细不同的橡皮筋,一个纸盒,两根木条 制作方法:把木条放在纸盒两侧,把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有规律的捆在纸盒和木条上。 比较一下,是绷得较紧还是放松的橡皮筋音调高?是粗橡皮筋还是细橡皮筋的音调高? 你能否用实验结果解释:“为什么胡琴,提琴等弦乐器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试验2: 可乐瓶一个,硬质塑料吸管一段 把可乐瓶盖上弄一个孔,刚好可以把吸管插入,使盖好盖子后下端尽量接近瓶底部,外面漏出一段就行, 密封吸管与瓶盖的结合部(我是用2秒胶粘的) 打开瓶盖灌入半瓶水,盖好盖拧紧了,向瓶内吹气,气泡聚集在瓶中水以上,使封闭的空气压强增大,嘴巴脱离吸管,会有水通过吸管从瓶中喷出 说明气压存在,这也是喷雾剂的原理
2023-09-05 13:27:462

感人的拼音 感人是什么意思

1、感人的拼音是gǎn rén,释义:“感人”本意指的是令人感动,激起情感的。 2、在网络中“感人”一词经常被网民用于调侃一个事情抱有不同看法的情况。例如:楼主的观点三观感人,小生我不敢苟同。 3、三观感人:颠覆你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三观的认知程度不同于主流三观文化。 4、智商感人:智商低得让人另眼相看,把看的人都给感动了。在网上与人聊天,但凡被套上“XX感人”之类的评价的时候,就说明对方已经对你很反感了,“感人”用在这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贬义词。
2023-09-05 13:27:481

关于爱情的古诗有哪些

两地若是有情时
2023-09-05 13:27:484

DCS评定标准,怎么知道DCS系统的好坏,有哪些评定标准?

这个就看你要求什么了 尽可能想考虑好要哪些功能 然后和厂家谈,不然后期升级费用很高
2023-09-05 13:27:503

沥青路面是什么?

目前比较常见的沥青路面结构就是上中下三个面层、基层、底基层,上面层AC-13、中面层AC-20、下面层AC-25,厚度4、6、8cm或者4、5、7cm或者4、5、6cm,基层5%水泥稳定碎石,厚度20cm,底基层4%水泥稳定碎石或水泥稳定沙砾,厚度20cm。这只是一种典型结构,具体设计要根据当地经验来定。1.简介:沥青路面是指在矿质材料中掺入路用沥青材料铺筑的各种类型的路面。沥青结合料提高了铺路用粒料抵抗行车和自然因素对路面损害的能力,使路面平整少尘、不透水、经久耐用。因此,沥青路面是道路建设中一种被最广泛采用的高级路面。沥青路面的沥青类结构层本身,属于柔性路面范畴,但其基层除柔性材料外,也可采用刚性的水泥混凝土,或半刚性的水硬性材料。2.路面结构:沥青路面结构层可由面层、基层、底基层、垫层组成。沥青路面的沥青类结构层本身,属于柔性路面范畴,但其基层除柔性材料外,也可采用刚性的水泥混凝土,或半刚性的水硬性材料。
2023-09-05 13:27:541

美国提供次贷是哪两家金融机构啊

次贷危机的爆发 2007年2月13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 汇丰控股为在美次级房贷业务增加18亿美元坏账拨备。 面对来自华尔街174亿美元逼债,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在4月2日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裁减54%的员工。 8月2日,德国工业银行宣布盈利预警,后来更估计出现了82亿欧元的亏损,因为旗下的一个规模为127亿欧元为“莱茵兰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银行本身少量的参与了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业务而遭到巨大损失。德国央行召集全国银行同业商讨拯救德国工业银行的篮子计划。 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机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8月6日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继新世纪金融公司之后美国又一家申请破产的大型抵押贷款机构。 8月8日,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支基金倒闭,原因同样是由于次贷风暴。 8月9日,法国第一大银行巴黎银行宣布冻结旗下三支基金,同样是因为投资了美国次贷债券而蒙受巨大损失。此举导致欧洲股市重挫。 8月13日,日本第二大银行瑞穗银行的母公司瑞穗集团宣布与美国次贷相关损失为6亿日元。日、韩银行已因美国次级房贷风暴产生损失。据瑞银证券日本公司的估计,日本九大银行持有美国次级房贷担保证券已超过一万亿日元。此外,包括Woori在内的五家韩国银行总计投资5.65亿美元的担保债权凭证(CDO)。投资者担心美国次贷问题会对全球金融市场带来强大冲击。不过日本分析师深信日本各银行投资的担保债权凭证绝大多数为最高信用评等,次贷危机影响有限。 其后花旗集团也宣布,7月份有次贷引起的损失达7亿美元,不过对于一个年盈利200亿美元的金融集团,这个也只是小数目。 4.次贷危机的发展 2007年4月,全美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美国地产业低迷时期最大的一宗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案。 6月,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旗下两只基金,传出因涉足次级抵押贷款债券市场出现亏损的消息。 7月,标普和穆迪两家信用评级机构分别下调了612种和399种抵押贷款债券的信用等级。 8月,为了防止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引发严重的金融市场动荡,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央行和澳大利亚央行等向市场注入资金。 9月,英国第五大抵押贷款机构诺森罗克银行,因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出现融资困难,该银行遭遇挤兑风潮。 10月,美林证券财报称,第三季度由于在次贷相关领域遭受约80亿美元损失。美林证券CEO斯坦·奥尼尔随后辞职。 11月,阿联酋主权基金阿布扎比投资管理局将投资75亿美元购入花旗集团4.9%的股份,花旗因次贷事件受到重创。 12月,美国财政部表示,美国政府已经与抵押贷款机构就冻结部分抵押贷款利率达成协议,超过200多万的借款人的“初始”利率有望被冻结5年。 12月,美、欧、英、加、瑞士央行宣布,将联手向短期拆借市场注资,以缓解全球性信贷紧缩问题。 5.次贷危机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范围将有多广?这是目前世界经济界和金融界密切关注的问题。 从其直接影响来看: 首先,受到冲击的是众多收入不高的购房者。由于无力偿还贷款,他们将面临住房被银行收回的困难局面。 其次,今后会有更多的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由于收不回贷款遭受严重损失,甚至被迫申请破产保护。 最后,由于美国和欧洲的许多投资基金买入了大量由次级抵押贷款衍生出来的证券投资产品,它们也将受到重创。 这场危机无疑给国内金融业带来了不少启示。在金融创新、房贷市场发展和金融监管等方面———美国次贷风波爆发以来,无论从全球资本市场的波动还是美国实体经济的变化来看,次贷之殇在美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不容小觑。对于中国来说,这场风波为我们敲响了居安思危的警钟。 美国次贷风波中首当其冲遭遇打击的就是银行业,重视住房抵押贷款背后隐藏的风险是当前中国商业银行特别应该关注的问题。在房地产市场整体上升的时期,住房抵押贷款对商业银行而言是优质资产,贷款收益率相对较高、违约率较低、一旦出现违约还可以通过拍卖抵押房地产获得补偿。目前房地产抵押贷款在中国商业银行的资产中占有相当大比重,也是贷款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根据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商业银行为房地产抵押贷款计提的风险拨备是较低的。然而一旦房地产市场价格普遍下降和抵押贷款利率上升的局面同时出现,购房者还款违约率将会大幅上升,拍卖后的房地产价值可能低于抵押贷款的本息总额甚至本金,这将导致商业银行的坏账比率显著上升,对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和资本充足率造成冲击。然中国房地产市场近期内出现价格普遍下降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从长远看银行系统抵押贷款发放风险亦不可忽视,必须在现阶段实施严格的贷款条件和贷款审核制度。 事实上,本次美国次贷危机的源头就是美国房地产金融机构在市场繁荣时期放松了贷款条件,推出了前松后紧的贷款产品。中国商业银行应该充分重视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第一应该严格保证首付政策的执行,适度提高贷款首付的比率,杜绝出现零首付的现象;第二应该采取严格的贷前信用审核,避免出现虚假按揭的现象。
2023-09-05 13:27:542

小学生运动会报道稿100字800米跑步

动员 生命需要运动,世界需要自动。 *的运动员们,我们是雄心勃勃的一代我们是勇争第一的一代。 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待何时。 拼!拼!拼! 拼出我们的豪情,也拼出我们斗志昂扬的气概。在赛场上,我们英姿飒爽! *加油!*必胜! 至运动员 成功了!终于成功了!我们为你喝彩,我们为你欢呼!你是最棒的,因为你相信自己,你是最厉害的,因为你有实力。你也是最可爱的,因为你展现着自己的风采。你,自动化的自豪 ,你为自动化拉开夺分的序幕,也为运动员们拉开了竞争的氛围。GO!向前冲!你站着是一座丰碑,向前跑起更是一面旗帜。 向前冲!胜利属于你。Because we believe you 至200米运动员 百米跑道虽不长, 运动健儿志高扬。 摸拳擦掌跃欲试, 分秒必争勇夺魁。 实验学校有勇女, 巾帼岂将须眉让。 古有木兰冲杀场, 今有郎萍跑百米。 立志创新校记录, 勇夺奥运第一枚。 至800米运动员 迎接你的,是800米跑道 等待你的,是漫漫征途 勇敢的冲吧,勇士们 不要畏惧对手的强大 你的对手只有自己 勇敢的冲吧 800米算不得什么 付出的汗水就要得到回报 胜利的泪水就要顺颊而下 至长跑运动员 泥泞的路走过无数 累了,告诉自己:快了,再坚持一会儿 身上的伤流出血来 疼了,告诉自己:别哭,会好的 摔到了,告诉自己:快爬起来,世上很少有坦途 致200米运动员 200米,有一个人生的起点 200米,有一个人生的弯道 200米,有一段人生的冲刺 200米,有一个辉煌的胜利 200米,只刹那一瞬间 却成就一段永恒的胜利 200米,只弯过一个转折 却折出多少汗水 冲向你那光辉煌的胜利吧 跨过那一瞬 转过那道弯 胜利在向你招手 致200米运动员 夏日的操场 竟是如此美丽 美丽地几乎令人绝望 你蹲在起跑线上 每一块肌肉都固执得顶起 像一尊雕像 慢慢地 慢慢地 你抬起了头 坚毅的目光中透出了贪婪 汗湿的发丝终于飞了起来 冲吧冲吧 化作勇敢的苍鹰 去寻找我心中的太阳 致100米运动员 枪声伴你踏上征程,你昂着自信的头,带着必胜的信念, 冲去,奔去。 那一刻时光仿佛都为你停住,你的勇气振动了一切, 震撼了每一个人的心灵。终点。你赢了。 虽然只是那短短的十几秒,但你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永恒。 致长跑运动员 磨炼的是非凡的毅力, 较量的是超常的体力, 拼搏的是出类拔萃的耐力. 把长长的跑道跑成一段漫漫的征途, 听!呼啸的风在为你喝彩, 看!猎猎的彩旗在为你加油, 加油吧! 为了到达终点时那一刻的辉煌! 致400米运动员 400米的跑道上,你正在飞驰,面对如此遥远的路途, 你也许腿脚发麻,你也许有些茫然。 但你可知道,在你身后,有同学们一双双期待的眼睛; 在你身后,是你日日苦练的汗水。鼓起勇气,奋勇向前吧! 致铅球运动员 手里紧握那沉重的铅球,那铅球上凝集了你的希望, 你的理想,汇集全身的力量,推出理想, 推出希望,铅球在空中闪亮,理想在空中发光 —致铅球运动员 一道优美的弧线划过眼前,我不禁浮想连篇,这精彩的弧线啊,凝结着多少辛勤的汗水, 无伦的弧线啊,寄托着多少热切的期盼。它是这般自然,又是如此完美, 没有什么遗憾,只会留下一片美的体验。我要永远将你留下让我的心中印上一条弧线 —致跳高运动员 在阳光的照耀下,跳高的比赛场地格外辉煌, 运动健儿们,用那矫键的身躯,冲刺着一个又一个的高度。 没有尝试,怎会知道自己是否为强者,超越自己,也许会创造一番新天地! 运动健儿们加油吧,去创造一份份奇奇迹,去创造一份份惊喜! 致跳高运动员 一根细细的杆子横放在半空中, 它细,然而却像你生命中的坎, 不可怕,不要怕, 只要你有决心, 只要你有信心, 这又算得了什么? 没有经历过坎坷就不会有成功的喜悦, 一次次的战胜, 一次次的超越自己, 加油吧,努力跳过这挡在你前面的坎。 去燃烧你的青春! 致跳远运动员 离弦箭似的助跑, 蚂蚱似的起跳, 空中的走步表演, 引起阵阵惊叹, 落地的瞬间, 你触到了沙的柔软, 不管怎样, 荣誉永远属于你。 致跳远运动员 蚂蚱似的起跳,空中的走步表演, 引起阵阵惊叹,落地的瞬间,你触到了沙的柔软, 不管怎样,荣誉永远属于你。 致1500米运动员 你是否感到,烈日的照射,那是烈日对你的祝福 你是否感到,彩旗的摇摆,那是彩旗对你的呐喊 人们的注视,那是人们对你的希望 祝福在你身边,呐喊在你耳边希望在你心中 致长跑运动员 在那一瞬间,你们像离了弦的箭 似流星, 如闪电 。 运动场上你们最坚韧,不懈地追求,无悔地跑 运动场上你们最风采,你追我赶到终点 随着一阵热烈的掌声,比赛胜负已分出 。 胜者继续加油,败者不要气馁互取长补短 ,相信你们都会收获,加油吧! 致800米运动员 你和红色的地面有个约定,那上面,总有你奔跑的身影; 你与绿色的草坪有个约定,那上面,有着你辛劳的汗渍。 你与我们有个约定,说你一定要赢,也一定会赢 枪声响了,八百米,几秒, 却又像几个世纪 迈开大步,跨过世纪! 致四百米运动员 依然是蓝色的天空,依然是金色的阳光, 依然是绿色的草地,依然是红色的跑道, 依然是你, 勇敢的你,坚强的你。 不同的是,天空更加蔚蓝,阳光更加灿烂,草地更如翡翠一般,跑道更加的鲜艳, 而你,定会更加的自信,你的成绩,必然更加辉煌。 致跳高运动员 一根细细的杆子横放在半空中,它细,然而却像你生命中的坎, 不可怕,不要怕,只要你有决心,只要你有信心,这又算得了什么? 没有经历过坎坷就不会有成功的喜悦,一次次的战胜,一次次的超越自己, 加油吧,努力跳过这挡在你前面的坎。去燃烧你的青春! 致跳远运动员 蚂蚱似的起跳,空中的走步表演, 引起阵阵惊叹,落地的瞬间,你触到了沙的柔软, 不管怎样,荣誉永远属于你。 致1500米运动员 你是否感到,烈日的照射,那是烈日对你的祝福 你是否感到,彩旗的摇摆,那是彩旗对你的呐喊 人们的注视,那是人们对你的希望 祝福在你身边,呐喊在你耳边希望在你心中 致长跑运动员 在那一瞬间,你们像离了弦的箭 似流星, 如闪电 。 运动场上你们最坚韧,不懈地追求,无悔地跑 运动场上你们最风采,你追我赶到终点 随着一阵热烈的掌声,比赛胜负已分出 。 胜者继续加油,败者不要气馁互取长补短 ,相信你们都会收获,加油吧! 致接力运动员 这是一根普同的木棒 红白的对比刻画出它们的公正与刚毅。 它握在你们-- 我们的接力运动员的手中。 冰冷变为热情, 刚毅溶进柔和。 今天我们握它在赛场上飞奔, 明天我们将与它共同 踏上奥运征程。 致接力运动员 接力棒带着你摩擦出的火光, 暖了我的手。 在急讯中,我们眼光在煞那间传递的是永恒, 是团结,是友爱。 你的吼震撼了你我他,牵动着你我他的心弦, 让我们共同演绎这扣人心弦的激情飞荡。 让我们共同为集体,我们大家的心, 供一份热,点一盏温馨暖人的灯。 4*100迸发的是无穷的力量, 温暖的是我们的家,演绎的是团结友爱。 致接力运动员 小小接力棒,棒棒有力量, 传出了友谊,传出了默契,传出了期望。 每一次接力棒的交接, 无不凝积着大家的希冀, 那是充满团结的力量之棒! 甩开鹰是的双臂, 迈开闪电似的双腿, 加油吧!
2023-09-05 13:27:411

感人的意思

感人肺腑的意思:形容使人内心深受感动。【拼音】[ gǎn rén fèi fǔ ]【解释】肺腑:指内心深处。形容使人内心深受感动。【出处】现代 常贵田《喇吧声声》:“轻重缓急,悠扬悦耳,动人心弦,感人肺腑。”【成语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指使人内心深深感动。近反义词【近义词】感人肺肝、沁人心脾、感深肺腑、荡气回肠、感人心脾、动人心弦、感人至深【反义词】不动声色、麻木不仁、无动于衷不动声色【拼音】[ bù dòng shēng sè ]【解释】不说话,不流露感情。形容态度异常镇静沉着。也作不露声色。【出处】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释义】至于面临重大事件,决定重大问题,都能衣带齐整,执笏端正,不动声色,把天下国家置放得如泰山般的安稳,真可称得上是国家的重臣啊。【近义词】坦然自若、不露声色、若无其事、无动于衷、面无表情、泰然自若、处之泰然、不留余地【反义词】不知所措、大惊失色、虚张声势、如有所失、惊惶失措、感人肺腑、声色俱厉、面无人色、手足无措、按捺不住、按耐不住、惊恐万状、心潮澎湃、胆颤心惊、闻风丧胆、魂飞天外、触目伤怀、若有所失、失魂落魄
2023-09-05 13:27:401

写爱情的古诗词

小廊回合曲阑斜,不知心恨谁;悠哉悠哉。仰头看明月?足风流,也拟泛轻舟,是妾断肠时,烦个人儿,共饮长江水,门前一树紫荆花,琴瑟友之。 卜算子 (宋)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众中不敢分明语。忆君心似西江水。轻解罗裳,正梳妆。黄土筑墙茅盖屋!无奈何画几个圈儿为表记。欲不水精帘,只是白云多,不如归。相顾无言,为赋新词强说愁。此水几时休:先秦作者,日晚倦梳头,对酒当歌。 怨情 (唐)李白 美人卷珠帘。窈窕淑女。 望夫石 (唐)王建 望夫处;窈窕淑女。花红易衰似郎意;窈窕淑女。溯洄从之,才下眉头,却道天凉好个秋。东边日出西边雨,行人归来石应语,自难忘。 江南曲 (唐)李益 嫁得瞿塘贾;溯游从之,莲子花开犹未还,蜀江春水拍山流,郎若闲时来吃茶,宛在水中央? 大德歌 (元)关汉卿 子规啼,还随女伴赛江神。 江南曲 (唐)于鹄 偶向江边采白菽,愿作郎马鞭,定不负相思意! 寄生草 清代民歌 欲写情书。虚飘飘柳絮飞。月如钩,左右流之,独生为谁施。 春思 (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溯游从之。日日思君不见君?欢若见怜时。柔情似水,此恨何时已;为了结对比翼鸟。 上 邪 (汉)乐府民歌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蒹葭年代,钟鼓乐之。窈窕淑女。 寄生草 (清)失名 情人送奴一把扇。只愿君心似我心。 长相思(宋)林逋 吴山青。物是人非事事休,爱上层楼,南北东西;窈窕淑女,江悠悠;爱上层楼,道是无晴却有晴。纵使相逢应不识,所谓伊人,深坐颦蛾眉,花市灯如昼,犹为离人照落花! 寄人 (唐)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 生查子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 竹枝词(一)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竹枝词(二) (唐)刘禹锡 山桃红花满上头,欲语泪先流。 江陵愁望有寄 (唐)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妾泪盈,蜀江春水拍山流、来生愿。过尽千帆皆不是。 相思怨 (李冶) 人道海水深,日夜东流无歇时。 卜算子(宋)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只有相随无别离。陌上谁家年少,只见双燕斗衔泥,除非山崩水流断,泪满春衫袖。但见泪痕湿,更使人! 采桑子(宋)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今春。衣带渐宽终不悔,独上兰舟。花红易衰似郎意。 闺情 (唐)李端 月落星稀天欲明。千里孤坟,寤寐求之,山高水深路头长。溯洄从之。披衣更向门前望。只愿君心似我心,江桥掩映暮帆迟。 梦江南 (唐)温庭筠 梳洗罢。海水尚有涯。 华山畿 《南朝乐府民歌》 华山畿,钟鼓乐之,不抵相思半。 梦江南 (唐)温庭筠 梳洗罢。 尧民歌 (元)王实甫 怕黄昏不觉又黄昏。 蝶恋花(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莲子花开犹未还,嫁与弄潮儿。秋风吹不尽,无言谁能会凭阑意苏东坡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参差荇菜。不见去年人。 江南曲 (唐)于鹄 偶向江边采白菽。 潇湘曲 (清)宋乐 枫落早鸿过。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过尽千帆皆不是。闻说双溪春尚好。 江南曲 (唐)李益 嫁得瞿塘贾。月上柳梢头,待重结,朝朝误妾期,君子好求,双圈是你,画的水曲曲弯弯流不断。 上 邪 (汉)乐府民歌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子夜四时歌 《南朝乐府民歌》 秋风入窗里,生在一起死一道,朝朝误妾期。多情只有春庭月,肠断白菽洲,行人归来石应语! 思帝乡 (唐)韦庄 春日游。 畲族民歌二首 清代民歌 郎住一乡妹一乡,几日添憔悴,一生休,两处闲愁,使不的。当君怀归日,定不负相思意。恨君却似江楼月,化为石,为伊消得人憔悴,明月夜,便胜却人间无数,闻郎江上唱歌声,楼虚月华满。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妾梦不离江水上。 望夫石 (唐)王建 望夫处。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何事入罗帷?雁字回时,辗转反侧。山头日日风复雨? 子夜吴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云中谁寄锦书来。 湖州竹枝词 (元)张雨 临湖门外是侬家,短松冈,君住长江尾,强乐还无味,却上心头。弹著相思曲,断肠人忆断肠人。 一剪梅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人传郎在凤凰山;溯游从之,总是玉关情,料得年年断肠处;窈窕淑女,在河之洲。画的山层层叠叠真好看。忆君心似西江水,江悠悠,一面是水一面是山! 折杨柳歌辞 《北朝乐府民歌》 腹中愁不乐。此水几时休,左右采之、尘满面,日夜东流无歇时,月满西楼,不销魂怎地不消魂?足风流,白露为霜。江头潮已平。春风不相识,暂满还亏,君子好求,宛在水中沚。一种相思,罗账起飘扬,左右流之;悠哉悠哉,蹀坐郎膝边。 江陵愁望有寄 (唐)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道阻且长,旧事如天远?拟把疏狂图一醉、无处话凄凉。不思量,小廊回合曲阑斜。两情若是久长时! 思帝乡 (唐)韦庄 春日游,暗掷金钱卜远人,鬓如霜,银汉迢迢暗度。纵被无情弃,又岂在朝朝暮暮。理还乱。携琴上高楼,宛在水中坻。早知潮有信,此恨何时已,佳期如梦。妾拟将身嫁与。 竹枝词(二) (唐)刘禹锡 山桃红花满上头;出入擐郎臂。小轩窗,犹为离人照落花;有朝一日山水变。谁知离别情。馀晖脉脉水悠悠。金风玉露一相逢,江桥掩映暮帆迟。山要离别。参差荇菜,暂满还亏,杏花吹满头,越山青。求之不得,嫁与弄潮儿,我可不认字,肠断白菽洲。日日思君不见君。纵被无情弃,化为石,琴瑟友之。何日平胡虏:单圈是奴家,欲说还休。泪滴千千万万行,杏花吹满头,郎妹相爱不怕刀;窈窕淑女,寤寐思服,望极春愁。 蒹葭采采;窈窕淑女,在水之湄。求之不得,道阻且跻,忍顾鹊桥归路?君泪盈,在河之洲! 寄人 (唐)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山靠水来水靠山。 相见欢 (五代南唐)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所谓伊人,洞庭无限波。道是春归人未归。 卜算子 答施 (宋)乐婉 相思似海深。参差荇菜,南北东西,寤寐求之,裙带宽三寸,良人罢远征,不能羞。若是前生未有缘。早知潮有信,玲珑望秋月。而今识尽愁滋味,人约黄昏后。此封书唯有情知此意,人传郎在凤凰山。陌上谁家年少,辗转反侧。 夜来幽梦忽还乡。山头日日风复雨。溯洄从之;欲说不休,两岸青山相送迎,月与灯依旧,一生休,飞星传恨,弦肠一时断。载不动许多愁。多情只有春庭月,左右冒之。参差荇菜。是离愁,万户捣衣声,暗掷金钱卜远人,君既为侬死。 江南行 (唐)张潮 茨菰叶烂别西湾,夜久侵罗袜。东边日出西边雨,棺木为侬开,待到团圆是几时,相思渺无畔,在水一方。 会飞鸟儿不怕高,不回头,道阻且右,秦桑低绿枝。 丑奴儿 (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剪不断。只恐双溪舴艋舟。妾拟将身嫁与。诉不尽的苦。馀晖脉脉水悠悠,一春鱼雁无消息。 玉阶怨 (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愁肠断。新啼痕压旧啼痕。此情无计可消除,但愿两乡变一乡,白露未已,孤灯未灭梦难成。要见无因见。 竹枝词(一)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不回头,在水之涘。 江南行 (唐)张潮 茨菰叶烂别西湾,不忿朝来鹊喜声,白露未晞,黯黯生天际,道是无晴却有晴,君住长江尾,闻郎江上唱歌声。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 武陵春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妾梦不离江水上,左右冒之。参差荇菜。花自飘零水自流。众中不敢分明语,水流无限似侬愁。今年元夜时,水流无限似侬愁,香肌瘦几分。所谓伊人,独倚望江楼,寄情千里光,独倚望江楼,罗带同心结未成,不能羞。相望终不见,拚了终难拚,惟有泪千行。参差荇菜。草色烟光残照里,还随女伴赛江神。 蒹葭凄凄,寤寐思服,共饮长江水,一溜圈儿圈下去,左右采之。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诗经蒹葭苍苍
2023-09-05 13:27:391

固定资产的定义

固定资产的定义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价值达到一定标准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固定资产是企业的劳动手段,也是企业赖以生产经营的主要资产。从会计的角度划分,固定资产一般被分为生产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用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等。从增值税抵扣进项税额的购进固定资产的角度讲,固定资产是指:1.使用期限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2.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07年新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的认定价值限制取消,只要公司认为可以的且使用寿命大于一个会计年度的均可认定为固定资产,按照一定折旧方法计提折旧。)3.使用期限较长。4.单位价值大。这里的规定比《企业会计准则》当中的规定范围要小,主要不包括房屋、建筑等不动产,因为销售房屋、建筑物缴纳营业税,不缴增值税。
2023-09-05 13:27:381

化工技术类包括哪些专业

化工类的专业包括:化工技术、石油炼制技术、石油化工技术、高分子合成技术、精细化工技术、海洋化工技术、工业分析技术、化工装备技术、化工自动化技术。精细化工技术专业学:研究化学、化工工艺、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分析与检测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桐游圆能,进行精细化学品的生产、成分分析、质量检测、监控管理等。常见的精细化学品有:农药、染料、涂料、颜料、催化剂、食品添加剂、洗涤剂、化妆品等。课程体系:《基础化学》、《化工原理》、《仪器分析》、《化工工艺学》、《化工单元操作技术》、《精细化学品配方局塌设计原理》、《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精细化学品合成工艺》、《精细化学品分析检测》、《精细化学品分离与磨态提纯技术》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化妆品生产、涂料配方与工艺、化妆品营销与使用技术。精细化工工业建议:中国精细化工工业在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特别是科研开发体制改革进展缓慢,重复建设严重,低档产品居多,精细化率低,附加值不高,企业规模小,集中度低,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等严重等制约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品质的提高。因此,中国精细化工企业必须抓住新的发展形势,加大科技创新,开展技术前瞻研究,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和机制,完善配套措施,提高整体效益和竞争力,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淘汰、削减或限制落后的产品和生产工艺,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形势下旦枯好立于不败之地。
2023-09-05 13:27:381

次级抵押贷款的根源

如果仅从次级债占全部金融资产的规模看,次级债对于衍生金融产品极为发达的美国来说,地位并不十分突出。但此次 “次级债危机”(注:2007年次贷危机)之所以能够从美国的房地产市场迅速波及至美国的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进而引发了一场全球资本市场的大震荡,导致金融风险很容易被放大。在当前中国经济金融增长高位加快尤其是资产价格过快攀升,同时经济金融开放进程提速的背景下,始于美国的次级债危机再一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经济决定金融,次级债危机始于美国房地产市场。911事件后,在宽松货币政策、积极减税政策的刺激下,美国的住房消费需求迅速增长,而全球流动性过剩亦使得房贷市场供大于求,消费者和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普遍增强,房屋抵押贷款快速增长,并推动了房价格迅猛上涨。但随着美联储货币政策的紧缩和油价不断上涨,美国经济复苏放缓和居民收入增速下降,消费者还贷压力不断加大,违约风险开始集中暴露,房价也开始下跌。这种风险迅速传至美国的信贷市场。违约事件集中暴露后,许多金融机构陷入了不良资产激增、抵押品赎回权丧失率上升和资金周转紧张的困境,加之对美国经济增长预期放缓,一些金融机构提前催收可疑贷款的措施进一步增加了违约事件的发生。信贷资产质量问题的暴露又很快传导至资本市场。首先,次级债危机直接导致以房屋抵押贷款为证券化标的的各类债券的贬值,一些优质债券也由于市场的普遍看淡而遭到错杀,同时一些与次级债类似的企业债亦被投资者抛售。其次,投资于次级债和其他高风险债券的基金遭到抛售和赎回,与房地产相关行业的股票也受到重创,加之不良的市场预期引导。全球股市普遍出现了一种不良预期,最终引发了一场令人关注的股市大动荡。可见,次级债危机的根源在于美国的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堆积以及居民的过度负债消费。房价下跌后,大量的房屋抵押消费贷款来源被切断,导致作为美国经济增长主要推动力的消费增长乏力,经济增长预期进一步下降,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2023-09-05 13:27:381

波兰人是什么人种

波兰人是欧罗巴人种。波兰人,具有波兰国籍的人。波兰的主体民族。波兰族属欧罗巴人种,中欧类型。使用波兰语,属印欧语系的斯拉夫语族。95%的人信奉天主教。教会对人民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发展具有广泛的影响。有用波兰语字母拼写的文字,分大波兰、小波兰、马佐夫舍、西里西亚和卡舒布5种方言,14~15世纪以大波兰和小波兰方言为基础形成波兰标准语。历史上,波兰族以农业为主,近几十年来,工业得到发展,进入70 年代后,工农业现代化过程加快。波兰人社会发展情况:波兰族具有悠久的民族文化传统,在历史上与法国、意大利均有密切的文化交往。1364年,创建克拉科夫大学,文化教育发达。曾涌现著名的科学家哥白尼、居里夫人,文学家密茨凯维奇和音乐家肖邦,对世界文化宝库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历史上,波兰族以农业为主,近几十年来,工业得到发展,进入70年代后,工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采矿业以煤为主,铜矿开采发展迅速。钢铁、机械、造船、化工和纺织工业均有相当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2023-09-05 13:27:371